2021-10-20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搜尋
體脂
共找到
423
筆 文章
-
-
2021-10-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白木耳養顏?營養師破解迷思:根本沒膠原蛋白
近年來,又名銀耳的白木耳成為相當夯的養生食材,有人天天飲用冰糖銀耳蓮子湯,以為養顏美容,但營養師提醒,白木耳不含膠原蛋白、蛋白質,如果將此當成正餐,可能吃出一堆問題。白木耳本身營養成分豐富 當正餐吃卻會出現大問題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白木耳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碳水化合物與膳食纖維,以及鈣、磷、鉀、鈉、鎂等多種礦物質,其中又以鈣、磷與鉀含量最高。劉怡里表示,白木耳屬於高纖的健康蔬菜,主要原因為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具有穩定血糖、代謝血脂、促進腸胃蠕動等3大功效,相當適合想減重者,以及嚴格控制血糖的糖友食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白木耳並不含膠原蛋白,但許多人認為吃起來口感黏稠,就一定具有養顏功效,因此,幾乎天天食用,劉怡里說,就有1名熟女因此吃出問題,體重52公斤,但體脂率高達38%,健診報告一片紅字。白木耳不含膠原蛋白 市售木耳飲品當心含糖量劉怡里說,該名熟女中午只吃冰糖蓮子白木耳,以為可以補充膠原蛋白,讓皮膚Q彈,還可美白,但白木耳不含膠原蛋白,而蓮子、冰糖含有澱粉與糖份,幾乎沒有蛋白質,營養並不均衡。坊間白木耳、黑木耳等相關健康飲品越來越多,劉怡里建議,購買時應注意糖份,建議自己料理木耳湯品,添加紅棗、水果丁,就不用額外再加糖分,吃起來更健康。此外,白木耳、黑木耳含有豐富的鉀,劉怡里提醒,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應該謹慎食用,不要吃太多。(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吃膠原蛋白會胖嗎?膠原蛋白補充有用嗎? 營養師告訴你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 ·多吃蔬菜有益身體健康? 這5種深綠色蔬菜吃多小心患上腎結石
-
2021-10-19 養生.聰明飲食
十顆水餃+一碗酸辣湯排第3!營養師揭超常吃外食搭配熱量前10名
你是標準外食族嗎?午餐都吃些什麼呢?營養師高敏敏透露,以前在門診最常聽到大家無奈的抱怨就是「每次假日過後又要過著一連串外食的日子⋯」,其實只要注意「選擇」,就算沒有自己帶便當,一樣也可以健康吃!常見外食搭配 熱量排行榜1、炸排骨便當(925kcal)+珍珠奶茶(650kcal)=1575kcal2、酸辣湯餃(660kcal)+低糖豆漿(110kcal)=770kcal3、水餃10顆(590kcal)+酸辣湯一碗(155kcal)=745kcal(推薦閱讀:10顆水餃=1個便當! 「12款水餃熱量排行&暴肥搭配」曝光:第一名是大家的最愛)4、小披薩(545kcal)+可樂(140kcal)=685kcal5、炒飯(515kcal)+有糖紅茶(120kcal)=635kcal6、滷雞腿便當(625kcal)+無糖綠茶(0kcal)=625kcal7、乾麵(480kcal)+下水湯(115kcal)=595kcal(推薦閱讀: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看似清淡 熱量爆表高敏敏直言,沒想到吧,很普通的一個炸排骨便當居然快千卡,若是大一點的排骨則會直接破千卡!再搭配一杯上珍奶,等於是直接吃掉一整天的熱量。而「看起來清淡」的湯餃、搭配豆漿,也要767kcal,這樣也是吃掉一整天的一半熱量,主要是水餃內絞肉較肥,熱量就偏高,再搭配勾芡的酸辣湯、玉米濃湯,可想而知,油脂跟澱粉的熱量自然往上增加,若習慣每天一杯手搖飲,那真的是不得了。(推薦閱讀:鹹酥雞點蔬菜類比較健康? 營養師公開「油炸前後熱量」:以為清爽全是油)降低便當熱量 飲食調控這樣做若擔心便當熱量太高,高敏敏建議,可以「飯一半、多一樣菜」,因為外食普遍菜太少、油鹽糖、精緻澱粉太多,所以擇食就顯得很重要,除飯少、蔬菜多外,也要盡量避免加工品(如香腸、卜肉等),白飯改雜糧飯,主餐的肉挑選以不要炸、不要肥為主,也可以少油的品項,如清蒸、燉煮、滷等取代油煎、炸的食品。另外,少鹽、少調味避免鈉含量過高(像是醬料、菜脯),若非得搭配飲品的話,應選擇無糖飲品或喝牛奶、優酪乳、豆漿等,補充常缺乏的鈣質跟植物性優質蛋白。(推薦閱讀:低GI飲食減肥怎麼吃? 專家解密「變瘦關鍵」:少了它小心更胖)吃飯順序很重要 補充蔬果排鈉、控體重值得一提的是,吃的順序也很重要,高敏敏強調,先吃菜再吃肉跟澱粉,飯後來份水果補充膳食纖維、維他命C 、鉀同時,也能排多餘的鈉;控制熱量同時也滿足營養、膳食纖維、又不用擔心太多負擔,尤其踩上體脂計的瞬間,很對得起自己的身體,這種感覺真好!延伸閱讀: ·常見「便當配菜熱量」排行揭曉! 第一名超意外:2樣吃多恐高血壓 ·吃麵比吃飯更容易胖?乾麵、湯麵哪個好? 營養師公布「正確答案」
-
2021-10-0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全台1/5人是糖尿病預備軍 名醫游能俊教「一份醣」飲食法逆轉糖尿病前期
編按:根據統計,台灣人口約1/5屬於糖尿病前期。新陳代謝科醫師游能俊,本身家族亦有糖尿病史,他花了3年時間減重超過20公斤,成功逆轉糖尿病前期。其中關鍵,就在於低醣飲食並規律運動。不想成為糖尿病預備軍,怎麼做?增肌減脂,不僅是為了身材好看,更可避免成為糖尿病預備軍!60歲的糖尿病名醫游能俊,沒有中年人常見的啤酒肚、蝴蝶袖,還練就一身結實肌肉。今(2021)年初夏,他在臉書上分享一張接種疫苗的照片。照片中,他穿著無袖背心,手臂的二頭肌線條明顯可見。平時的他,可單手扛起重達10幾公斤的大西瓜,舉起近30公斤的啞鈴也不是問題。如此健美的身材,是他花了3年減重超過20公斤的結果。曾經,他身高163公分,體重卻達78公斤,BMI大於30,已達醫學認定的「肥胖」標準。他從飲食、運動著手,成功達到55公斤、體脂約20%的健康體態。現在,他也用同樣的方法,協助民眾逆轉糖尿病前期。台灣1/5人是糖尿病預備軍 女性55歲以上、泡芙人更要注意游能俊曾任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也是宜蘭少數的新陳代謝專科醫師。他所開設的「游能俊診所」,現有約5千位糖尿病患者。行醫超過30年的他,警告中年人不要小覷糖尿病的威脅:「全台現在約有500萬人,如果不做任何改變,就是在排隊等著得糖尿病!」他引用數據指出,台灣目前約有200多萬治療中的糖尿病患者、500萬的糖尿病前期。以人口換算,相當於全台有1/10人已經確診,1/5若不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就是「糖尿病預備軍」。如何判斷自己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游能俊觀察自家診所的病人,糖尿病前期的人,大多有體脂過高的問題。而若只看55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女性人數又略多於男性。其中一個因素,是女性在停經後受荷爾蒙影響,更容易成為肌肉少、體脂高的「泡芙人」。過往,糖尿病的主流治療方式以施打或口服胰島素藥物為主。然而,許多病人多年來血糖控制不佳,藥量愈來愈重。「最後,醫師把最強的武器都拿出來了,血糖還是無法穩定。醫病雙方都很挫折。」游能俊說。嚴重的糖尿病,可能導致死亡。游能俊提到,自己的外祖母、阿姨,都是因糖尿病而過世。他開始執業後,家族中也陸續有年輕的晚輩為糖尿病問題向他求診。糖尿病的普遍,由此可見一斑。不過,健康觀念總是說來容易、做來難,醫師也不例外。游能俊坦言,他雖然知道自己是糖尿病高危險群,年輕時仍愛吃宵夜、水果,輕忽身體的警訊。體重一路高升,糖尿病的關鍵指標糖化血色素也來到5.8%,超過正常值。直到椎間盤突出後,他才因為無法運動,決定大幅度調整飲食。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只吃一份醣」。低醣飲食怎麼吃?「一份醣」飲食心法,瘦身又能防糖尿病為什麼要控醣?游能俊解釋,醣進入人體後,會被分解為葡萄糖,進而轉化為肝醣儲存於肌肉和肝臟中。這些肝醣提供人活動所需的能量,但若活動量不足、醣類攝取過多,就會形成脂肪。他直言,台灣多數人的主食習慣吃白飯或麵,無形中吃下過量的醣。他從2018年開始,請病人實測一餐只吃一份醣,發現減醣對體重、血糖控制皆有顯著的成效。糖尿病患者可減少胰島素的用量,糖尿病前期的人則會恢復健康。平均下來,多數人一個月可瘦下1~2公斤,且不易復胖。這套飲食心法的要點包括:1. 一餐只吃「一份醣」一份醣約為40克的白飯、50克的熟麵。民眾若要用簡單的方式估算,約是兩湯匙的飯或麵。其他常見的「一份醣」,麵包是去邊的薄片吐司一片或小於半顆拳頭的饅頭、水餃3顆、水果不超過半碗。游能俊特別提醒,許多人喜歡飯後來份甜點,但是蛋糕、餅乾都是精緻碳水化合物,必須被算入「一份醣」的額度當中。以他自己為例,若今天想吃蛋糕,當餐就不能吃飯。2. 以蔬菜、蛋白質做主食醣類吃得少,取而代之的是蛋白質與蔬菜增加,豐富主食的多樣性。游能俊指出,坊間外食蔬菜通常不足,「很多便當店還會放南瓜、芋頭這種冒充蔬菜的澱粉。」他建議,午晚餐至少要吃3份蔬菜。相當於烹調前約300克、烹調後一碗半的份量。且不只要吃富含粗纖維的綠色蔬菜,配色最好多元。例如紅白蘿蔔、綠黃櫛瓜、菇類⋯⋯等,都可以增加蔬菜量,讓飯後血糖穩定上升。蛋白質也是創造飽足感的重要元素。游能俊指出,一份蛋白質是7克,約等於一顆雞蛋、半盒豆腐、掌心大小的肉類。一餐至少要吃3份蛋白質,而有運動習慣的人更建議吃4份蛋白質,才有合成肌肉的原料。游能俊觀察,許多人蛋白質吃不夠,其實變換蛋豆魚肉的組合,吃到3份蛋白質並不難。他舉例,早餐一杯豆漿、2顆蛋,就能達標。3. 先菜後肉或先肉後菜?進食份量比順序重要想增肌減脂、維持飯後血糖平穩,究竟該先吃菜或先吃肉?近年來,許多專家針對進食順序提出不同看法,但游能俊直言,在控制食物總量的前提下:「這個爭論實在沒意義。」他指出,確實有少數研究發現,年輕人先吃蛋白質,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稍緩血糖上升的速度。然而,不管先吃肉或先吃菜,只要飯量不變,血糖一樣會飆升。因此,他認為:「喜歡先吃肉就吃,好吃的想放最後也沒關係。」不過,若是可以自由取菜、不限份量的情況下,改變用餐或盛飯順序的確有助於控制醣量。他習慣先盛2湯匙飯,再疊2層菜、肉。胃被蔬菜和蛋白質填滿,自然就不會吃下過量的醣。4. 減醣先減鹽游能俊觀察,不少人飯吃完了,嫌菜、肉單吃太鹹,又盛了一碗飯。因此,想減醣,必須先減鹽。此外,鹽分會使水分在人體內蓄積,不利於減重。避免太「下飯」的菜色,單純享受菜、肉的滋味,而不是配著飯囫圇吞棗。5. 慢食更享受「慢慢吃,大腦才有機會反應,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好吃。」游能俊說。熱愛美食的他,並未因減醣就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他指出,吃東西應如品酒,仔細咀嚼感受前、中、後味。待後味消失後,再吃下一口。咀嚼次數夠多,不僅讓人有飽足感,更延長享受的過程。游能俊以他愛吃的可頌為例,一顆小可頌,他可以分成30口才完食。「好的可頌,咬下去每口都有喀嚓、喀嚓的聲音,吃到最後都很酥脆。」他笑說。他強調,飲食的本質是美好的。只有愉悅的經驗,才能讓人持續去做。減醣不是和食物敵對,反而是更細緻地品味。「既能享受美食,又讓身體健康,可以說是雙贏。」平均一天運動70分鐘 4類運動天天做、隨時創造機會動游能俊指出,肌肉愈多,肝醣利用率愈高。低醣飲食搭配運動,成效更好。他幼時罹患輕微小兒麻痺,右腳較為無力,但仍每天運動70分鐘,包括快走、重訓、瑜伽、有氧、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等。他的診所旁即是暱稱「能GYM」的健身房,不定期為糖尿病友和員工開設運動課程。他建議,運動不應偏食,最好包含肌力、有氧、平衡、伸展4個項目。多樣化的運動組合,可以為身體帶來不同的好處,而且不容易厭倦。他以甫結束不久的奧運為例:「你看體操選手李智凱,他伸展運動很強,但在鞍馬上動作時肌肉也很漂亮。」不過,若要說哪種運動控制血糖、逆轉糖尿病的效果最好,他推薦高強度間歇訓練。有氧運動可加速代謝,調節血糖。每次至少30分鐘,逐漸延長時間、增加強度,健康效益更高。上網搜尋「HIIT」,即有許多免費資源,適合本身已有基本運動習慣的人。日常生活中,也要盡量創造「動」的時間,減少靜態生活。游能俊笑說,吃大餐前他一定走路抵達餐廳,最多可以走上90分鐘。有次,他到高級餐廳吃飯,「服務生看到我流了滿身汗,嚇了一跳,馬上遞給我3條毛巾擦汗。」平時等車,他也會在月台來回快走,達到每日萬步的目標。「健康的體態愈年輕打造愈好。」游能俊指出,他最大的成就,是看到病人減重成果比他更好。不只有許多人和他一樣減下20公斤,還練出比醫師更發達的胸肌、腿肌。減醣加運動,任何時候開始都看得到成效!原文:甩肉20公斤、60歲練出胸肌!糖尿病名醫游能俊的「一份醣」飲食法
-
2021-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烤肉配飲料怎麼點? 營養師曝「熱門飲料熱量」排行:愛喝冰小心胖
常見飲品熱量排行 你以為健康的可能最不健康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選茶類的人應該平常就習慣喝茶飲,覺得外食吃多了,不想給身體太多負擔,但要小心很多含糖茶的精緻糖量也不低;選奶茶類或冰沙的人,平常可能是嗜甜的小螞蟻,要注意體脂肪問題,可能會有看起來不胖,但體脂肪高的情況;至於選果汁類的人,喜歡喝一點看起來或感覺比較健康的飲品,但卻常常忽略營養標示,建議水果還是能吃就不要喝果汁,可以吃到更多纖維跟營養,咀嚼也能增強飽足感。1、珍珠奶茶(去冰全糖) 94kcal2、芒果冰沙 84kcal3、加鹽沙士 62kcal4、可樂 51kcal5、蘋果原汁 51kcal6、啤酒 49kcal7、柳橙原汁 47kcal(推薦閱讀:最肥的竟不是珍珠! 營養師曝手搖飲配料「熱量冠軍」:你也愛嗎?)8、芭樂汁(非原汁) 45kcal9、奶茶 42kcal10、水果茶(蘋果) 37kcal11、有糖紅茶 34kcal12、冬瓜茶 33kcal13、運動飲料 28kcal14、鮮奶茶(無糖) 27kcal(推薦閱讀:常喝鮮奶茶會導致腎結石?有這些飲食習慣要小心)15、有糖綠茶 22kcal16、有糖麥茶 18kcal17、美式咖啡(無糖) 2kcal18、低卡可樂 1kcal19、烏龍茶 0kcal20、白開水 0kcal(以上飲料為每100ml之數值)(推薦閱讀:喝果汁跟吃水果一樣營養? 研究警告:小心甜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精緻糖勿攝取過多 一杯全糖手搖飲就超標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精製糖攝取量不超過整天總熱量的10% ,可以的話最好控制在5%以下,假設每日攝取2000kcal 那麼糖攝取應低於200kcal,更可以控制在大約是25到50g的量。而若是點手搖飲料,其實隨便一杯全糖手搖飲料都會讓糖分爆表,所以微糖或是無糖是比較好的選擇。避免肥胖上身 6點建議要記牢此外,高敏敏也建議:1、能多喝水是最棒的。2、加料飲品點無糖就好(很多料裡面就會蜜糖進去了)。3、點越少糖越好。4、冰沙的飲品要比較注意糖量攝取,因為「冰」會降低對甜的感覺。5、不要被酸酸的飲品騙了,以為很清淡、偏酸,糖就會少,其實正相反。6、奶精可以換成鮮奶,油脂跟熱量少,負擔也相對比較少。若想要阻止日益橫向發展,高敏敏強調,還是點無糖茶、黑咖啡比較合適,而水是最優秀的選擇;提醒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在解渴的同時,身材跟健康也要把持住。延伸閱讀: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 ·無糖茶當水喝超傷腎! 毒物專家公布茶喝太多3健康危機 
-
2021-09-19 養生.聰明飲食
葉菜類攝取不足靠保健品補充夠嗎?營養師給答案
南部只要颱風、淹大水,菜價立刻飆升,不僅葉菜類漲價,連蔥蒜也不便宜,讓不少民眾荷包縮水。營養師建議,若攝取蔬菜量不足時,可透過維他命補充,但仍建議以原形食物為主,保健食品為輔。近年科技進步,冷凍蔬菜殺菁技術越來越好,若無法購得新鮮蔬菜,冷凍蔬菜包也可派上用場。保健品無法取代原形蔬果,只能當輔助。營養師程涵宇指出,蔬菜中最主要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K,以及礦物質鉀、鈣、鎂、鐵,還有膳食纖維,若吃菜量不足時,可以透過綜合型維他命補足缺乏的營養素。不過,蔬菜中植化素如葉黃素、玉米黃素、花青素、茄紅素等,難以透過維他命補足,建議仍要攝取蔬菜。新光醫院營養師許為捷表示,依照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一天至少攝取28至30克纖維質,等於一天要吃三份青菜,若民眾攝取蔬菜量不足時,可透過保健食品補充,但不建議只吃一份青菜,其餘都靠營養品。此外,蔬菜纖維含量高,除了富有飽足感,也可以協助腸胃蠕動,若只吃保健食品,維持飽足感不如原形食物久,纖維質不足,仍無法取代吃蔬菜好處。蔬菜吃太少免疫力差,更要少喝含糖飲料。程涵宇表示,若蔬菜吃太少,身體免疫力相對較差,建議平時少喝含糖飲料、食物等,減少身體負擔,可改喝無糖咖啡、不易形成體脂肪的茶類幫助解膩,促進身體代謝。除了葉菜類外,若要補足膳食纖維,程涵宇指出,像是木耳、菇類、牛蒡、海帶等,還有百香果、香蕉、蘋果、奇異果、葡萄等水果,以及腰果、奇亞籽等堅果種子,或毛豆、黃豆、鷹嘴豆皆可補足。另外全穀雜糧類,包括地瓜、燕麥、藜麥、糙米、穀米、玉米也能攝取得到,近期民眾喜愛的燕麥奶、高纖豆漿也富含膳食纖維。有些上班族因工時關係,不一定有空選購新鮮蔬菜,會改用冷凍蔬菜。冷凍殺菁技術進步,冷凍蔬菜品質也不錯。許為捷表示,早期的冷凍蔬菜,冷凍殺菁技術沒那麼好,營養不如新鮮蔬菜。但近十年技術進步,保留一定的營養成分,雖然沒有新鮮蔬菜好,但若青菜缺乏時,冷凍蔬菜也是不錯選擇。程涵宇說,冷凍蔬菜常見花椰菜、三色豆等,或是無添加的玉米罐頭,營養豐富,也保留高量膳食纖維、維生素,除了烹調,也可打成蔬果汁、綠拿鐵,或搭配優格一起食用,兼具口感且省時,對現代人來說方便性高。蔥蒜貴參參 調味怎麼辦?近期除了菜價貴,蔥蒜等辛香調味料也不便宜。許為捷表示,若以辛香料排名,蔥、薑、蒜列在營養價值前三名,因其含有薑黃素、硫化物、酚類物質,難以被其他香料取代。若要改用其他佐料,辣椒可增加新陳代謝,天然九層塔可提升香氣,檸檬含有機酸可增加腸蠕動。1.用薑取代蒜頭程涵宇表示,料理中加入蒜頭,可增進香氣層次,若要改用其他辛香料,薑、辣椒、洋蔥也是好選擇,例如用生薑切絲炒秀珍菇,有天然的鮮甜滋味,生薑溫熱屬性,兩者搭配下可吃到更多營養素,像是菇類中的多醣體、膳食纖維,薑富含的薑烯酚、膳食纖維。2.用洋蔥(粉)、九層塔代替青蔥程涵宇指出,蔥可用洋蔥或市售乾燥洋蔥粉取代香氣。若要煮蛤蠣湯、紅燒蝦,常用來提味的青蔥可用九層塔取代,九層塔富含高膳食纖維,還有維生素A及高鈣、鐵、鎂、鉀,不僅美味也能獲得身體所需營養,也可善用八角、花椒或迷迭香等,搭配不同料理做變化。
-
2021-09-1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玻尿酸混合PRP早期介入治療 逆襲退化性關節炎疼痛
許多長輩常認為退化性關節炎「確診=開刀」,除非痛到不能再忍才會就醫,在此之前,多數長輩患者都會先尋求偏方「自救」;醫師指出,若退化性關節炎患者能在症狀初期就介入治療,根本毋需開刀。初期的治療可以選用玻尿酸(HA)、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PRP)或將前述兩者採黃金比例混合使用的關節注射劑,後者已被證實有機會改善疼痛,刺激軟骨增生,若患者能搭配復健,增加關節周邊肌力,將可能有效避免關節的快速退化。「人體與關節的關係,就像是車輛與零件」紫陽復健科診所院長陳至淳表示,不管是人或是車輛,用久了零件總會受損,每天在使用的關節,因為姿勢不正確或過度使用,作為緩衝的煞車皮,也就是關節軟骨,漸漸會失去功能,沒有潤滑以及緩衝的關節,使用時就會「卡卡」或感到疼痛。 北醫附醫骨科部主任吳家麟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分為四種等級,並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要手術,關節炎早期患者可以投藥改善疼痛發炎症狀,也能透過關節內注射刺激組織修復;臨床上關節注射劑的使用有類固醇、玻尿酸、PRP、玻尿酸以黃金比例混合PRP及自體脂肪幹細胞等,症狀嚴重者或有軟骨或半月板損傷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吳家麟表示,對於膝關節疼痛患者,須先身體檢查是否有關節壓痛或積水,接著可使用影像檢查確認關節炎的程度,對於嚴重的急性膝關節發炎積水,可先抽取關節內的積水並施打抗發炎藥物,如類固醇等,待症狀減輕後,經再次檢查如果患者的關節軟骨損傷狀況不需立即手術治療,但仍感到不適,此時可以建議施打PRP(視狀況施打,一個療程至多2~3劑),讓生長因子協助膝關節軟骨修復。 陳至淳表示,醫師須依據膝關節疼痛患者的關節狀況評估是否可施打玻尿酸或PRP。玻尿酸的角色就像是潤滑油,能幫助關節的功能提升,PRP 的功能則是協助修復關節組織,包含韌帶、關節囊及部分的軟骨,兩者就像是一個鋼筋與水泥的角色,互相搭配將會給予關節更穩定的支撐,達到最佳的效果。 陳至淳也表示,玻尿酸加上PRP的使用,其劑量的精準度將會影響治療效果,不是分別各注射一針就可以達到預期之療效,建議可選擇以黃金比例混和玻尿酸與PRP的關節腔注射劑,效果可以說是一加一大於二。當然,沒有治療是十全十美的,再好的治療也有可能會有些許副作用,因此,病患在注射治療後都要觀察1~2天,施打後的小傷口也需要妥適照顧。建議患者在膝關節疼痛的症狀初期即進行治療,症狀改善效果最好。陳至淳最後表示,為避免退化性關節炎惡化到需要開刀,上述的這些治療其實還不太夠,平時也需要加強關節周邊肌腱、韌帶的「肌力」。他建議長輩患者有空就可以進行增肌訓練,比如背靠著牆蹲馬步,又或是坐在椅子上把腳抬直再放下,每次做5到10分鐘,每天可以做好幾次,慢慢訓練肌力,幫助穩定膝蓋避免重複磨損。
-
2021-09-14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又想吃甜?營養師教你5招解饞又不發胖
減重期最怕選錯吃錯東西,很多人以為吃小甜點滿足一下應該不會胖吧?其實,可能會愈吃愈多,一發不可收拾,血糖瞬間飆高,糖類易轉成體脂肪堆積,腰圍變粗,形成泡芙族的肥胖。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推薦5方法,讓你「吃甜點幸福不要肥!」不少人愛吃甜點,小心愈吃愈胖。劉怡里指出,在減重營養門診裡,最常見的是每天不敢吃澱粉,其他食物又吃得少,當血糖低、壓力大時,就會瘋狂的想找精緻甜點來吃,血糖可快速補充,血糖一拉高,心情就愉快,壓力荷爾蒙分泌也降低,因此「吃甜點有幸福感」,但會造成愈減愈狂吃,愈減愈失敗。想吃甜點不發胖,建議可採5妙招。1.用「小包裝」控制分量,才不會沒節制吃下一大包,熱量超標而不自知。建議可以吃一塊70%黑克力或2湯匙葵瓜子解解饞就好。2.吃甜點時搭配「蛋白質」食物,例如小餅乾搭配豆漿、蛋糕搭配牛奶,讓胰島素不要短時間內飆太高,減少體脂肪堆積。3.有時難免想吃甜點,建議可在「餐跟餐中間」吃,下一餐的飯量要少半碗。4.壓力大時反而「晚餐要吃適量澱粉」,可降低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加體內快樂物質「血清素」的分泌,晚上就不會想吃甜點。5.真的要減重成功,改換成「大體積、高纖、低熱量」食物,例如筊白筍、竹筍、杏鮑菇等,切成小塊,可以吃很多,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也會讓你減重成功。
-
2021-09-14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炸雞會性早熟、雞脖子吃多會致癌?那些年關於雞的謠言,相信你就輸了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愛吃炸雞會性早熟?雞脖子吃多會致癌?甚至還有網路流傳速食店炸雞來自6條腿的雞!根據《食力》調查,仍有16.7%的民眾對於「傳聞雞肉有生長激素」有很大的擔心。就讓《食力》帶你從雞隻育種技術、動物用藥、飲食營養等面向回應雞隻施打生長激素的不實謠言。說到速食店的熱銷商品,你一定會想到炸雞、雞塊......等等這些以雞肉作為原料製成的產品!但是從早期謠傳至今的肉雞飼養過程施打生長激素、速食店使用6條腿的怪雞說法,卻讓不少人擔心受怕!根據《食力》2019年「你今天吃『速』了嗎?速食店你都怎麼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仍有16.7%的民眾對於「傳聞雞肉有生長激素」有很大的擔心!就讓《食力》帶你一一擊破這些年,關於雞的謠言!長得快是育種、飼料、飼養環境的進步!真的沒有打生長激素啦~連鎖速食店的各種雞肉產品,一直是暢銷產品,但這些大量產出的雞肉產品,也讓很多民眾質疑速食業雞肉需求如此龐大,要怎麼才能滿足?也因此一直有謠傳指出是因為雞隻打了生長激素,才能夠成長速度這麼快,讓供應源源不絕。早年引進白肉雞的時候,當時雞隻需要飼養50幾天才能達到能夠上市的體重,而現今只要35天就能達成,而這其實都歸功於「育種」技術的進步!根據台灣主要雞肉供應商「台灣卜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南投事業處副總經理張維岳指出,「全世界主要目前是3大品種體系:愛拔益加(Arbor Acres)、樂斯(ROSS)、科寶(Cobb),這幾年從早期45~50天、40~45天、35~40天,到現在的32~35天,育種技術的進步,讓這些白肉雞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透過這些國際育種公司,持續摒除不好的雞隻基因,以及避免基因相近的雞隻交配導致基因缺陷,才能夠提供客戶品質優良的雞種。張維岳也補充道「除了雞隻改良的品種已經打好基礎,現在飼料中的營養成分已經算到非常精細,一隻雞從剛出生到屠宰前要吃什麼飼料,要多少熱能、蛋白質含量等等的營養成分,都已經設定好了」。因此,飼料配方的進步也是讓白肉雞長得頭好壯壯的原因之一。而因為市場競爭的緣故,飼養環境其實也越來越好,「在競爭的環境下,大家一定會認為要飼養得比別人好,雞住的環境還有溫度、溼度的控制。」張維岳也直言,一隻雞從小養到大可能賣不到100元,一個月如果有2000多萬隻雞產生,難道要打2000多萬隻針劑嗎?一針生長激素的成本就近千元,「從成本、人力來思考,是絕對不可能這麼做的!」因為育種技術的發達,以及飼料、環境的加乘下,白肉雞無論是生長速度或肉質,根本不用、也不會仰賴生長激素,就能夠符合現代社會的飲食需求!吃炸雞讓兒童性早熟?6條腿的雞?都是謠言啦!而因為生長激素的誤解,也因此衍生出喜歡吃速食店炸雞的兒童會性早熟,還有速食店會使用長了6條腿的雞,但這些完全是謬論!性早熟是指性徵提早出現,伴隨著身高快速長高,有很多人會歸因於是吃了可能有使用生長激素的炸雞所導致。但近年來的研究報告顯示,長期攝取高油脂、高蛋白的飲食,以及提早發育是與兒童的體脂肪比例有關係。因此,性早熟別怪雞肉有打生長激素,而是小孩可能長期食用高油脂、高蛋白的炸雞,飲食不均衡的緣故!網路流傳速食店使用的炸雞是使用6腳雞製成,但以目前的育種技術來說,要創造出多腳的雞是絕對不可能的!育種方式讓雞隻能夠穩定的繁殖,若是真有畸形的雞隻出現,在繁殖初期就會被淘汰,而無法大量地繁殖,也因此不可能被做為炸雞腿、雞翅的原料,施打生長激素也不可能促進雞隻長成多腳雞。人會生病,雞也會!動物用藥不怕不怕為了預防、治療疾病,醫生會開立抗生素給病人使用,而人會生病,雞當然也會!當確定雞群生病,經過獸醫師確診後,會開立處方籤以進行即便的治療。那雞肉會不會殘留超標的動物用藥呢?很多人害怕吃了含有動物用藥的雞肉會危害人體,但屠宰前必須有一段時間的停藥期,讓雞隻有時間將藥物代謝。動物用藥、抗生素並不可怕,只要選擇合格的屠宰場的雞肉產品,都會送驗檢查是否動物用藥超標,因此可不必太過擔心!一直以來,也很多人擔心雞脖子、雞屁股、雞皮,會有大量毒素、動物用藥累積而不敢吃,但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現代化飼養方式以及優良的雞隻品種選擇,讓雞隻不需要過度用藥,也沒有在脖子打抗生素或生長激素的狀況,而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吃這些部位會造成致癌的可能,如有打針,是進行皮下注射疫苗。白肉雞的飼養、屠宰其實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進步的產業,選擇合格飼養場以及屠宰場的雞肉,就可以安心食用!每出現一次這些謠言,就會傷害到產業界,下次看到這些雞肉謠言,千萬不要再被影響而搞得連雞肉都不敢吃了!延伸閱讀▶剖析咕咕雞: 雞排原來對雞肉產業這麼重要!▶雞肉食安5大問:想安心吃雞就看這篇!▶養殖鮭魚比野生鮭有較高污染且有害健康,是真的嗎?(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9-11 養生.健康瘦身
瘦子免疫低下較容易生病?營養師簡單3招助健康增胖
現代人注重健康,了解體重過重對身體不利,不過其不只是胖子健康容易出問題,瘦子也是一樣。黃君聖SUNNY營養師提醒民眾減重應適度,若體重太輕不僅容易使得免疫力不足,也一樣容易使得其他健康問題陸續出現。 瘦子健康也容易出問題,BMI低於18.5要注意! SUNNY營養師表示,了解自己的體重是否在正常值,最快也較為標準的就是從BMI來看,也就是身體的質量指數,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平方(公尺),如體重60公斤,身高為160公分,BMI值約為23。正常的標準值介於18.5~24之間,低於18.5需留意過瘦,高於24則要注意過胖,不論何者都不利於健康。有不少研究發現,介於此標準值內綜合評估之下死亡率最低,因此各界專家普遍建議維持在此標準值之內。 近年來也有不少透過儀器測量體質肪率進行評估的方式,數據比BMI更為精準,建議男性在15~25%上下,女性因有胸部等其他因素,則建議控制在在20~30%上下。不過因日常不易有測量的機會,建議可在部分醫療院所、健康檢查時測量。 體態不是瘦就好,過瘦健康問題樣樣來! SUNNY營養師指出,人體不只體重過重容易影響健康,過瘦也容易造成各種影響。例如脂肪也是荷爾蒙的重要來源之一,過瘦可能使得荷爾蒙大亂,身體各項機能包括情緒等,就有可能受到影響,包括了易怒、焦慮、失眠等,女性也容易會有月經失調的情況出現。而過瘦除了荷爾蒙缺乏,也容易有體內養分不足的情況,兩者皆容易使得免疫系統低下,也就容易遭受感染、感冒、生病等。除此之外,過瘦的問題也不單僅限於脂肪,也包括了肌肉,肌肉較少、缺乏肌肉保護的情況下,除了行動易受到影響,也容易有骨折的情況發生。 良好體態更有助健康,營養師3招助健康增重! SUNNY營養師表示,民眾若想要增重,重點應放在增加對健康有利的肌肉量,而非體脂肪。換句話說,增重的方法就相當重要。 像是許多民眾為達增重,會透過不正常的大量飲食、多吃油炸或含糖飲料、睡前大吃宵夜等方式進行,諸如此類,這些飲食方式只會徒增脂肪,長期下來恐怕也會增加三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風險。 SUNNY營養師建議,食物的挑選上多以原型食物為主,並且營養均衡,以健康為前提補充足夠的營養及每日所需的總熱量。當中可適度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搭配阻力訓練,例如常聽到的舉重、伏地挺身等重量訓練,兩者為增加肌肉量的關鍵,缺一不可,同步進行便有助養成肌肉。而全脂牛奶因為是流質食物容易吸收,且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營養,適量的補充,特別對於當前體重較輕、胃口較小的人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除此之外,民眾常聽到的「少量多餐」有別於普遍認知,其實並不利於減肥,反而有助增重,關鍵在於多餐,多餐的情況下即便量少,胰島素也會不斷被啟動,甚至一直處於高點,此方法也是許多訓練者養成肌肉的方式之一,因為更有助於肌肉合成。 《延伸閱讀》 .7類營養素助防疫、提升保護力!營養師:有助抗病毒、抗發炎、抗氧化 .維生素C助增強抵抗力 前10名排行第一名是芭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05 醫療.整形美容
健身教練不敢脫上衣 全因「雙乳激凸」太崩潰
練肌肉也沒用?24歲小陳擔任健身教練,猛練肌肉到體脂肪只有6%,也曾拿到健美先生獎牌,但他卻無法擺脫大胸部的困擾,因而尋求醫療協助。經醫師診治,小陳罹患「男性女乳症」,透過手術改善,穿單薄衣服不再「激凸」,現在小陳恢復自信,在健身房能夠穿吊嘎指導學員。新店耕莘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秉侖表示,在醫學上,男性女乳症是指男性擁有女性般外觀的乳房,最常見的原因是,青春期女性荷爾蒙過度分泌,造成乳腺發育增生,青春期過後荷爾蒙恢復正常,但是增生的乳腺沒有縮小,外加肥胖造成脂肪堆積所致。另外,少部分患者出現男性女乳與腦下垂體腫瘤、性腺腫瘤、慢性肝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甚至與服用藥物有關。李秉侖指出,許多年輕男生跟小陳一樣,深受男性女乳症困擾,小陳的各項抽血檢查結果皆正常,雖然運動可以讓脂肪減少,卻無法讓乳腺消失,因此就算努力減肥瘦身、健身,也無法消除,於是透過微創手術改善。李秉侖表示,微創手術可由腋下或前胸開一個小傷口,抽取脂肪,增生的乳腺則可由乳暈下緣兩公分切口取出,術後配合穿著塑身衣兩周到一個月,一個月後可以恢復運動或健身。不過,雖然大部分患者因青春期女性荷爾蒙分泌過多造成,另有分患者是性腫瘤或腦下垂體腫瘤,導致女性荷爾蒙異常增生,此類患者應先治療疾病,待疾病根源處理後,若男性女乳仍無法恢復,考慮用外科手術處理,術前也會先評估是否適合。李秉侖說,小陳在術後恢復正常胸型,自信心也恢復不少,可在健身房裡穿著吊嘎指導學員。他提醒,若想維持好身材,要避免復胖,須持續運動健身和健康飲食,如有類似困擾,建議找醫師諮詢。
-
2021-09-04 養生.聰明飲食
破解健康迷思/黑咖啡+運動 才有減重效果
Q:喝咖啡可以減肥嗎?什麼時機喝最好?喝哪一種咖啡減重效果最佳?不喝咖啡改喝茶也可以減脂嗎?A:當體脂肪過高時,喝咖啡搭配運動的減重效果不錯。建議在運動前30分鐘或在運動過程裡,可以喝黑咖啡,也就是美式咖啡,才會有減重效果。黑咖啡裡的咖啡因成分,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幫助肌肉收縮,產生爆發力,有助於燃脂減肥。以60公斤體重的人來看,在運動前半小時或運動時,可以飲用一大杯450至500㏄的美式咖啡。不喝咖啡的人,運動時可以搭配喝無糖綠茶,綠茶含有兒茶素,不僅能促進腎上腺素分泌,並幫助脂肪代謝,減脂效果好,還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體重獲得控制。不過,如果胃不好的人,不宜喝太多的黑咖啡或綠茶,否則會導致胃不舒服。諮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
-
2021-08-30 養生.運動天地
有片!惱人的大肚子內臟脂肪怎麼減?營養師教你4秘技
為什麼以前可以快速瘦好幾公斤,但隨著年紀增長,用同樣的方法節食、運動卻不再有效?營養師趙函穎表示,該關心的不是體重,而是腰圍,當腰圍越來越粗,肚子越來越大,小心癌症、三高找上門!今天教你4招瘦掉惱人的小腹。想要成功瘦身,看的是內臟脂肪,也就是瘦體脂肪,而不是體重,主要70%靠營養飲食,包括減醣、避免油炸、膳食纖維及補充蛋白質,而另外30%靠運動、放鬆及睡眠,營養師趙函穎提醒大家,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可以從簡單的有氧運動做起,讓心跳達到120~130/分,並且持續10~20分鐘才有效,如果本身有運動習慣,建議搭配高強度的間歇運動,身體才會被刺激、燃燒。營養師趙函穎表示,飲食紀錄很重要,並透過定期量腰圍自我檢視,當肚子越來越大,可能就是身體的警訊,必須調整飲食、生活、作息,來好好愛自己。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知識的影片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瘦身減肥事半功倍! 趙函穎營養師|晨光健康營養專科:點我看「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8-27 養生.聰明飲食
不必忍受飢餓也能增肌減脂!科學證實「高蛋白質飲食法」的3大好處
《美國醫學營養期刊》曾報導,在飲食中增加蛋白質比例的「高蛋白質飲食法」,可以加速人體能量的消耗,有助於減輕體重。居家防疫期間,許多人因為運動量較以往減少,加上三餐不固定、飲食不均衡,導致肌肉量下降,這時,採用富含豐富蛋白質的「高蛋白質飲食法」,或許可以使增肌減脂的效果變得更好。什麼是「高蛋白質飲食法」?根據英國媒體《BBC》報導,「高蛋白質飲食法」指的是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比例,達到增加飽足感、控制體重的目的。而《BBC》的報導中也特別指出,一天中攝取蛋白質所產生的卡路里,需佔總攝取熱量的20%~25%,例如每日總攝取熱量是1,500大卡,要有至少300大卡的熱量是來自於優良的蛋白質。由於蛋白質是組成肌肉最重要的營養素,攝取豐富的蛋白質可以修復運動後受損的肌肉組織,讓增肌的效果變得更好。而另一份耶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也指出,在吃進蛋白質後,身體會產生「食物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簡稱TEF),達到燃燒脂肪的作用,因此,執行高蛋白質飲食法不僅能提升肌肉量,同時也能降低體脂,搭配適當的運動,能讓身形變得更加緊實好看。科學證實「高蛋白質飲食法」的3大好處1.無需忍受飢餓哈佛大學營養系曾做過一份研究,結果指出相較於一般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飲食,高蛋白質飲食能夠提供受試者較高的飽足感,讓他們能繼續堅持這種比較健康、有助於瘦身的飲食模式。《美國醫學營養期刊》也曾在一份由荷蘭營養學家所進行的研究中指出,由於蛋白質能夠降低身體中一種名為飢餓素的賀爾蒙,因此實行高蛋白質飲食不僅不需要挨餓,還能減少吃進過量食物的問題,達到抑制食慾、幫助減重的效果。2.增加肌肉量可以提升「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指的是人體在靜止不動時,一整天會自然消耗的熱量。耶魯大學的一份研究中指出,實行「高蛋白質飲食法」時,由於吃進大量蛋白質會產生「食物熱效應」(Thermic Effect Of Food,簡稱TEF),加上蛋白質是組成肌肉最重要的元素,當肌肉量增加時,也有助於提升基礎代謝率,因此,人體一整天自然不動所消耗的熱量,也會隨之增加。3.減少焦慮伊朗德黑蘭大學的研究中指出,採用「高蛋白質飲食法」的人,因為體內會產生一種名為「維生素D結合蛋白質」(Vitamin D-Binding Protein)的營養素,能幫助減緩負面情緒的產生。因此,執行含有大量蛋白質的「高蛋白質飲食法」,或許可以幫助穩定情緒,減少焦慮和憂鬱的症狀。該如何執行高蛋白質飲食法1.選擇高蛋白質的食物來源攝取含有大量蛋白質的食物,並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是執行高蛋白質飲食法最簡單的方法。除了雞胸肉、蝦子等優良的動物性蛋白質以外,其實許多植物中也含有很豐富的蛋白質,像是毛豆、鷹嘴豆、藜麥、酪梨等,讓身為素食者的你也能輕易地執行高蛋白質飲食法。2.攝取體重(公斤)的1.2~1.6倍蛋白質量(公克)外媒《健康線上》報導指出,高蛋白質飲食的蛋白質攝取量應為體重(公斤)的1.2~1.6倍(公克),例如60公斤的人,一天要攝取的蛋白質量為60*1.6=96公克,如果想要了解每天吃的食物含有多少蛋白質量,可以到衛福部健康署查詢。參考資料:1.《Healthline》:A High-Protein Diet Plan to Lose Weight and Improve Health2.《Healthline》:10 Science-Backed Reasons to Eat More Protein※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有助於增肌減脂的「高蛋白質飲食法」:提升基礎代謝率同時減緩焦慮
-
2021-08-22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自豪年輕到老體重沒變 復健科醫:「那不是好事」
過去三個月,疫情警戒下的民眾,行動力大大減弱。突然發現爬個樓梯不只氣喘吁吁,腿還發抖無力;以前操場可以走好幾圈,現在走兩圈就覺得該休息,這都是行動力退化的警訊。尤其對年長的人來說,肌力隨著年齡增長快速流失,如何在疫情之下KEEP住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健康課題。防疫減少外出、避免病毒傳播,吹起「躺在家就能拯救世界」的風潮,但活動量減少,肌肉量可能也留不住。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復健科醫師劉燦宏提醒,上班族活動量減少,但攝取熱量沒減少,體重恐直線上升。居家辦公應避免久坐,要隨時起身活動關節,並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維持肌力。定期復健患者,疫情期間肌力恐嚴重流失。劉燦宏指出,防疫期間餐廳不開放內用,民眾多外帶或自煮,但備餐依舊很豐盛,相較日常活動量減少,不需通勤搭或騎車,也減少公園打球、慢跑等戶外休閒,動得少但熱量沒少,脂肪自然堆積。尤其年輕上班族更明顯,倒是年紀大的長者作息固定,雖無法串門子,但活動量沒太大影響。部立桃園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李偉強表示,若以醫療角度來觀察,失能或定期復健的患者,本來活動量已不大,原本都由專業人員操作器材協助復健,但疫情期間無法復健,可能狀況變得更差,肌力減少更多,行動力降低更容易跌倒,必須花更多時間復健。久坐影響關節活動度,坐1小時應起身活動5分鐘。居家辦公比在辦公室更容易久坐、久躺。劉燦宏指出,「久坐」定義是一天坐超過6小時,一般人工作8小時,常常一坐就超時,若關節曾受傷,或年紀大漸退化,久坐後關節越難活動,關節潤滑度降低。建議以「1比5」方式,久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避免關節「卡卡」。李偉強表示,許多人喜歡躺在沙發,雖舒服但姿勢不良,若久坐加上姿勢不正確,恐引發坐骨神經痛。此外,肌肉沒發揮力量,而是靠骨頭支撐,骨頭老化可能產生骨刺,若在神經周圍,骨刺刺激神經恐產生劇烈疼痛。建議坐姿應端正,讓核心肌群協助支撐身體。嚴格控管飲食卻不運動,「虛瘦」的人最危險。劉燦宏表示,根據統計,人在25歲肌肉量達顛峰,之後開始下滑,40歲後每10年流失8%,70歲後每10年流失15%,肌肉量低於70%者死亡風險高。肌力快速流失原因,包括沒有運動習慣、怕胖吃太少、以及「虛瘦」等三大特徵。尤其「虛瘦」的人,嚴格控管飲食卻不運動,自豪年輕到老體重都沒變,「那不是好事」,因隨年齡增加,體脂肪也會增加,若體重沒變,代表脂肪增加、肌肉流失,更是肌少症高風險族群。此外因骨折或生病休養臥床一段時間,也會導致肌肉快速流失。劉燦宏表示,現在只要手術結束,大多會讓復健「早期介入」,像有患者其中一腿骨折,但另外一腿及兩隻手都正常,會協助訓練肌肉,避免肌力流失。也有病患置換關節手術,出院後兩隻腳粗細不同,因此,手術是否成功,肌肉維持也是重點。肌肉不夠容易跌倒,關節不穩定容易軟腳。李偉強表示,人可以完成一項動作,除了肌耐力外,也包括柔軟度、關節靈活度。肌肉量可以明顯看出,但柔軟度不一定能察覺,但彼此相連動,若又缺少持續運動,恐無法維持平衡。此外,平時沒有讓關節維持大範圍活動,突然做出大動作,很有可能受傷卻不自知,久而久之關節萎縮、纖維化,恐讓活動範圍更小,建議平時可適度拉筋、伸展。劉燦宏指出,肌肉量、關節穩定度及本身平衡感,三者息息相關,若肌肉不夠容易跌倒,關節不穩定容易軟腳,平衡感、反應能力差也容易跌倒。劉燦宏指出,臨床上常用肌少症評估量表(SARC-F),例如提起5公斤重物,如1顆大西瓜或2把炒菜鍋,看手的力量夠不夠,或是坐姿到起身有無困難、爬上10個台階等,評估是否患有肌少症。
-
2021-08-21 養生.聰明飲食
外食族喝包裝果蔬汁,真的能把營養攝取進去嗎? 5大細節教你如何正確挑選
有人說喝果蔬汁比較健康,加上外食族無法有效補充蔬菜和水果,許多人期望能藉由包裝果蔬汁攝取所需營養,不過事實真的如此嗎?讓食藥署告訴您選擇時要注意什麼:1.果蔬汁含量:果蔬汁含量多寡會影響口感、價位及營養成分等,挑選時應注意果蔬汁含量,而食藥署對於市售果蔬汁的包裝飲料標示有以下規定:①未含果蔬汁者:應於產品外包裝正面顯著處標示「無果(蔬)汁」或等同意義字樣;若產品品名含果蔬名稱者,並應於品名中標示「口味」、「風味」或等同意義字樣。②果蔬汁總含量未達百分之十者:除內容物名稱外,不得標示果蔬汁或等同意義字樣,並應於外包裝正面處顯著標示「果(蔬)汁含量未達百分之十」或等同意義字樣,或直接標示原汁含有率。③果蔬汁總含量達百分之十以上者:應於外包裝正面顯著標示原汁含有率,如由二種以上果蔬汁混合而成,且品名標示為果蔬汁者,尚須符合下列規定:★品名揭露全部果蔬名稱,其名稱應依含量多寡由高至低依序標示。★品名未揭露全部果蔬名稱,應於品名或外包裝正面處顯著標示「綜合果(蔬)汁」、「混合果(蔬)汁」或等同意義字樣。2.保存期限:果蔬汁產品的保存期限與加工流程有關,經較高溫度及較長時間的熱殺菌,可去除較多微生物及酵素,延長保存時間,但也會使色澤、營養及風味部分被破壞或流失。近來出現冷殺菌產品,訴求無熱破壞,可保留原始色澤、營養成分及風味,惟價位偏高,且多需冷藏貯存。3.成分及營養標示:部分市售果蔬汁產品,會添加蔗糖或果糖,攝取過多會使血糖上升、導致體脂肪形成,產生肥胖問題。故挑選時,應先看內容物及營養成分,才能喝得無負擔。4.貯藏溫度:有些果蔬汁產品只能以冷藏貯藏,開封後要儘快飲用完,才能避免微生物滋生、產品腐敗變質引起食物中毒或腹瀉等情況。5.過敏原警語:芒果及其製品為果蔬汁常見的過敏原,消費者如對其過敏,挑選時要特別留意,以免發生過敏症狀。 食藥署提醒:有些產品的果蔬汁含量低、糖分含量高,不僅營養成分含量少,喝多了反而對身體產生負擔。因此,選購時可參考上述幾點建議,才能讓您喝得更安心。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8-20 養生.聰明飲食
你以為「水煮餐」助消化,其實恐會有這些問題!營養師:想減肥,豆魚蛋肉類該這樣吃
大家都知道用飲食搭配運動是達到理想身材最有效的方法,但每天為工作忙碌,光是要抽空運動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若平時飲食隨便吃,那可是會讓運動效果功虧一簣的!想控制體態,有三種特性的食材要記起來,不僅可以幫助有運動的人增肌、減脂,也很適合全家人一起吃,這些食材特性對於大人、小孩、孕婦、老年人的健康也大有助益!低脂高蛋白,把熱量留給肌肉修復最重要的材料在增肌減脂的階段,可以提供熱量的三大營養素比例很重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運動後要吃足蛋白質,才有材料提供身體修復肌肉組織,但是一整天的熱量仍需要被控制,此時為了滿足熱量控制、補充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減少食物所含的油脂量、選擇低脂高蛋白的食材!如同均衡飲食提到的「豆魚蛋肉類」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這些類別因應不同物種、肉的部位,含有的脂肪量不一,快將這些低脂高蛋白的好食材記下來吧!豆類/豆製品食材好選擇:毛豆、黃豆、豆漿、干絲/豆干、板豆腐、嫩豆腐豆類和豆製品都是植物性的蛋白質來源,除了飽和脂肪較低,更不含膽固醇,取而代之的是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植物固醇,不僅可以提供許多蛋白質營養,還有助於身體保健。此外,板豆腐和豆干還能提供鈣質營養,有助肌肉收縮、提升運動和訓練的表現!海鮮食材好選擇:一般魚類(鱸魚)、鮪魚、透抽(花枝/烏賊)、蝦仁、蛤蜊魚類、海鮮也是不飽和脂肪酸較豐富的蛋白質來源,不同海鮮食材的口感和味道都不太一樣,在料理上可以有很多變化,而且本身就帶有「鮮味」,不用太多調味,就有促進食慾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海鮮的維生素B12含量多,蛤蜊更是所有食物中名列前茅的食材,10粒就有30毫克的維生素B12,將近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3倍,有助紅血球合成 、避免貧血發生,也能增進神經系統的健康。雞肉食材好選擇:雞里肌肉、雞胸肉雞里肌和雞胸肉可說是所有蛋白質來源食材中CP值最高的肉品了,蛋白質含量非常高、脂肪含量非常低,很適合有在計算蛋白質攝取量的人自行做調配。雞肉所含的菸鹼素(維生素B群之一)高,有助體內能量正常代謝,也對皮膚、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健康有助益。豬肉食材好選擇:豬後腿瘦肉豬後腿是豬最常運動、強而有力的部位,所以豬後腿肉油脂較少,若又挑選瘦肉的地方,含脂量就更少了;豬肉有不錯的維生素B群,不僅是能量代謝必須的營養素,更是維持神經系統運作的重要元素。牛肉食材好選擇:牛肚、牛後腿肉、牛腱牛肉是很多年輕人的最愛,不僅可以補充蛋白質幫助肌肉增長,其鐵和鋅含量也高,鐵可以幫助血紅素正常合成,維持體內的氧氣運輸和利用,若平時有吃足鐵質,不僅會讓人氣色紅潤,運動時也比較不會缺氧而影響了運動時間,甚至是產生不適感;另外,鋅也有助皮膚組織蛋白質的合成,可以維持皮膚彈性。雞蛋食材好選擇:蛋白雞蛋的脂肪大部分都在蛋黃中,其實吃一顆蛋,脂肪量也不會太高(一顆蛋脂肪量約4.5公克),但如果想純粹補充蛋白質、不想增加脂肪量的話,蛋白是很棒的選擇。市售沒有過度加工、調味的蛋白丁就是很好的食材,大家也可以參考蒸蛋的方式,在家自製各種口味的蛋白料理,好吃又沒有負擔。食譜:運動後 正餐無水番茄牛肉Tomato & Beef熱量404kcal、蛋白質28g、碳水化合物32g、脂肪21g材料 / 4人份:牛肉500g、洋蔥2顆、牛番茄5顆、西洋芹2根、月桂葉2片、蒜頭3瓣、橄欖油1大匙、不甜的白葡萄酒60cc、鹽適量、黑胡椒粉適量* 牛肉亦可挑選牛肋條、牛腱、牛梅花肉、無骨牛小排作法:1.牛肉切塊、洋蔥、牛番茄切塊、西洋芹去除粗纖維切小段、蒜頭略拍裂備用。2.取一個燉鍋,以中火熱鍋後加入1大匙橄欖油,牛肉塊下鍋煎至表面上色後,先起鍋備用。3.沿用原鍋,放入洋蔥、蒜頭下鍋炒出香氣,再放入番茄、牛肉、西洋芹、月桂葉,倒入白葡萄酒煮滾。4.蓋上鍋蓋,轉小火慢燉50分鐘,開蓋後,加入適量的鹽、黑胡椒粉調味,即可享用(隔餐享用更加美味)。好食課營養師小提醒:牛番茄、洋蔥、芹菜等大量蔬菜,含豐富膳食纖維,可以增加飽足感。但牛肋條脂肪含量稍高,如果想減少熱量攝取,主食建議搭配馬鈴薯、地瓜等根莖類食物,就能調整成熱量適中的一餐囉!好食課營養師來解答!運動飲食困擾Q:我是健身新手想要增肌減脂可以怎麼吃?吃增肌餐還是減脂餐?A:對於健身新手來說(每週固定重訓2天以下,持續運動時間半年內),一開始先以減脂的餐點為主,因為處於肌肉較容易生長的期間,只要有足量蛋白質就可以同時增肌又減脂!建議定期以儀器測量體脂率與肌肉量,如果發現減脂、增肌效果變差了,就可以調整為專心減脂或專心增肌囉!Q:運動是不是都要吃很多肉?吃太多會不會傷腎?A:是的,運動強度提高的時候,為了確保合成肌肉的蛋白質原料足夠,我們大概會需要吃比平常多1.2~1.5倍的肉類!至於會不會傷腎?國外有許多研究,讓受試者每天吃超過正常人攝取2~3倍量的蛋白質,維持一段時間,結果顯示並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的健康影響。但營養師要特別提醒,如果本身已經有腎臟、血壓、血脂相關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建議先與醫師討論,確認個人健康狀態後再提升蛋白質的攝取量為佳。Q:聽說不吃澱粉可以瘦比較快嗎?我可以整天不吃飯嗎?A:雖然少吃一點澱粉可以瘦比較快,但吃太少不僅會讓代謝降低,導致減脂很快碰到停滯期,更會影響到精神!建議需攝取適量澱粉才能維持體力、精神;最簡單的方式是先試試看一天中的一餐不吃飯,或者是將原本飯量減半,這樣能確保安全又能達到一定成效!進階一點的,可以挑選體積大、熱量低的根莖類食物,像是偶爾用馬鈴薯、地瓜、南瓜代替白飯、麵食,在減少熱量、澱粉的同時還能顧及飽足感!Q:想要有更好的運動成效是不是要搭配水煮餐?看很多人都推薦水煮餐,這樣吃到底好不好?A:水煮餐因為不用油烹調、所以熱量比一般飲食低,是許多不知道怎麼吃的人開始嘗試的減重吃法。但水煮餐有不少缺點,例如:1.油脂不足,容易造成便秘2.脂溶性營養素需要油脂才能吸收,可能造成營養不良3.味道單一,適口性差,可能吃個幾天就膩了建議偶爾用天然香料調味嘗試無油的烹調方式,但不適合長期食用,也許可以一週吃個一兩次的頻率,稍微減少熱量,但在其他餐次也能補足營養、吃得開心!書籍介紹書名:增肌減脂!運動前後快速料理:Amyの私人廚房X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教你超省時美味健身餐!作者:Amyの私人廚房, 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0/12/16作者簡介Amyの私人廚房Amy來自於客家傳統大家庭,從小就愛煮、愛美食,擅長道地客家菜。結婚後更從婆家習得閩南台式料理,加上居住的社區有許多駐台的外籍人士家庭,讓她也接觸了世界各國的料理方式,從此開啟了餐桌上的異國風景……。2016年起,Amy在FB上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更拍攝成2分鐘快速料理影音食譜,因為無私分享和處處為閱覽者著想的細心,讓粉絲頁「Amyの私人廚房」累積至120萬以上的追蹤者,以及超過85萬粉絲按讚,影音食譜瀏覽人數最高超過3百萬人次,單篇食譜更曾超過10萬人次分享的佳績。FB:「Amyの私人廚房」著作:《Amyの私人廚房,下班後快速料理》(幸福文化)好食課營養師團隊最接地氣的營養師團隊、最有影響力與最被信賴的健康飲食行銷公司。我們是超過4000位營養師/營養系學生學習交流平台版主,開設多項營養師專業課程,培訓近千位營養師超過百篇營養知識專欄位於Google搜尋首頁。<經歷>營養師高考榜首糖尿病與腎臟病衛教師中華職棒營養顧問美國ACE-CPT私人教練美國AFAA有氧體適能指導教練多間健身房營養顧問各大媒體專欄作者各大院校講師FB:「好食課」官網:好食課 食健康,每天學一點著作:《做自己的運動營養師:掌握增肌減脂營養關鍵x主廚特製運動餐,吃好吃飽才能瘦,打造理想體態不求人》(幸福文化)延伸閱讀: 「別跟郭彥甫走太近,體育生沒什麼出息!」曾被老師貶低、被看不起...郭彥甫的人生體悟:面對那些傷害你的人,你該這樣做
-
2021-08-19 養生.聰明飲食
每個人都有25%腦中風機會 美女營養師教你這樣吃阻止血管硬化!
血管硬化與高血壓都是腦中風高風險因子,世界中風組織(WSO)統計,全球死因腦中風排位第2名,每個人的一生中有4分之1機會發生腦中風,專業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在血管真正硬化前,可以靠著飲食習慣扭轉血管健康,或減緩持續惡化,使用植物性好油、吃低脂蛋白質來源、攝取水溶性纖維等都是關鍵。80%膽固醇身體生產 20%可靠飲食控制降低高敏敏表示,身體膽固醇約70%至80%都是身體製造,遺傳占了絕大因素,其他20%至30%是經由飲食到體內,所謂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容易在血管內堆積,也會增加血管慢性發炎風險,但藉由飲食控制選擇對血管健康比較有幫助的食物,就能減少膽固醇影響,在尚未發生硬化下,血管有機會漸漸恢復健康。減少動物油多用植物堅果油 豆腐豆漿補充蛋白質高敏敏提醒,攝取油脂與膽固醇有很大關係,動物油多是飽和脂肪酸,與壞膽固醇關連非常大,很容易增加血管慢性發炎機會外,也會堆積在血管壁,烹調菜餚時最好使用植物油,橄欖油、亞麻仁油、堅果類油脂等,都可以幫助減少血液壞膽固醇,降低誘發血管傷害風險。有關蛋白質來源高敏敏也說,肉類經常是平時蛋白質來源,但紅肉(牛、豬、羊等),所含油脂都是飽和脂肪,吸收到身體內容易轉變成壞膽固醇,導致血管硬化風險上升,反觀黃豆(大豆)蛋白質含量高外,也沒有動物油脂,特別是大豆卵磷脂還可以降低壞膽固醇與總膽固醇,以黃豆替代肉類好處非常多。菇類、水藻、水果富涵水溶性膳食纖維 包覆油脂排出體外高敏敏指出,維持血管健康水溶性膳食纖維也非常重要,水溶性膳食纖維不會被人體吸收外,也會包覆油脂隨著糞便排出,加上水溶性纖維膳食纖維也會和膽汁混合,加快肝臟代謝肝臟膽固醇,對維持血液膽固醇穩定好處相當大,因此想要維持血管健康,多吃水溶性膳食纖維食物幫助非常好。高敏敏補充,菇類、水藻類、蘋果等,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都很高,如果平時很少吃綠色蔬菜,菇類就是很好選擇,海帶與海菜也是蔬菜,平時多吃一些對身體也會有好處,含水量高的瓜類,例如大黃瓜,除了豐富膳食纖維,水分也非常充足,可以多吃協助維持身體健康。深海魚油降低血管慢性發炎與硬化風險 得舒飲食控制血壓同時高敏敏也提到,深海魚有助於降低血管慢性發炎,減少血管硬化風險;高敏敏解釋,血管如果有膽固醇堆積或氧化物刺激,容易慢性發炎,等於血管不斷出現小傷口,身體要不斷修補,時間一久血管就慢慢硬化,深海魚油富含EPA與DHA,可以減緩血管慢性發炎,也降阻止血管硬化風險。高敏敏特別說,綜合上述,得舒飲食就是很好的方法,希望民眾提高堅果與植物油攝取量,取代動物油脂,攝取低脂蛋白質來源,例如黃豆或魚肉,加上多吃蔬菜水果,研究發現長期執行,血管收縮壓可以降低10以上,舒張壓則降低5以上。白麵、白米飯、白糖不知不覺累積脂肪 小心酒精讓血管「卡油」另一方面高敏敏也說明,平時常見飲食習慣,必須特別小心,因為很有可能會不知不覺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例如常吃白麵、白米飯、白糖,都是精緻澱粉,很快就會被分解轉化成血糖,身體為了加快血糖吸收,會大量分泌胰島素,讓血糖趕快進入細胞,如果不能及時消耗,就會增加脂肪的堆積。高敏敏也提醒,鈉會增加血管收縮,很容易導致血壓上升;此外,酒精就是液體麵包,1c.c.熱量就有7大卡,代謝過程中也會讓血管有「卡油」機會,身體脂肪也會囤積過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減少鈉攝取量,酒精也不要攝取過多。多吃含鉀食物協助排鈉 西瓜、冬瓜、大黃瓜都不錯最後,高敏敏補充,多吃含鉀食物,可以幫助血管放鬆,同時排出鈉,增加鉀攝取還可以消除水腫,如果吃到重口味餐點如滷肉飯,那鈉含量高外,白飯也是精緻澱粉,多吃西瓜、冬瓜、大黃瓜等蔬果,因鉀含量豐富,可以協助鈉排出體外,香蕉則是水果中不錯的選擇,不僅富含鈉鉀,半根香蕉等於也補充半份水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18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如何補充營養 成醫:非每人都相同
許多人勤於運動,卻不知該怎麼吃才能補充「運動營養」,成大醫院今天表示,無論是增肌或減脂,並非每個人都實行同一種飲食法就能達成,應依個人生活型態與運動種類搭配飲食。成大醫院營養部營養師王玟心今天指出,「運動營養」是由「運動」需求出發,並以「營養」輔助,進而達到增進運動表現、改善身體組成等目標,但每人目標需求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重點。以規律訓練的運動選手來說,日常訓練時的飲食可能會影響疲勞的恢復、運動表現、肌肉生長等。若長期高強度訓練未補充適當營養,選手較容易出現受傷、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問題,有些訓練量大或熱量攝取不足的女性運動選手,就經常發生經期紊亂的狀況。必要時,營養師要依照選手訓練需求提供適合飲食建議,像是專項運動的飲食,力量型或耐力型選手因運動時使用不同能量系統,就要對應不一樣的營養需求;或在週期性訓練下,在不同強度與種類訓練,如何搭配適合飲食。王玫心表示,有的人雖未到運動選手的程度,卻熱愛健身運動,希望追求更好體態;但若想達到人人稱羨的肌肉線條,單靠運動可能不太夠,有些人健身一段時間,肌力進步了,體重和體脂率下降始終不如預期,此時可開始思考是否在飲食上做調整。王玟心說,無論是增肌或減脂,都必須瞭解基本食物份量與自己需要量,並非每個人都實行同一種飲食法就能達成,應依個人生活型態與運動種類搭配飲食。她表示,許多慢性疾病和生活型態有關,研究顯示,運動與飲食對這些疾病都有好處;但對喜歡運動的慢性病友而言,營養師可能需要平時血糖監測數值、醫院抽血報告與藥物使用等資訊,才能提供安全飲食建議。
-
2021-08-08 養生.聰明飲食
馬鈴薯=高熱量?怎麼煮是關鍵!教你保留維生素、抗氧化劑含量
馬鈴薯常被冠上高熱量、高澱粉惡名,事實上是人們習慣的烹調方式,讓它蒙受不白之冤,總是與油炸(如薯條、薯片)脫不了關係。用適當的方式烹調它,馬鈴薯可是營養豐富的食物。●與澱粉結合,烹調後維生素C不易流失。提到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很少人會想到馬鈴薯。事實上它不僅富含維生素C,更因為與澱粉結合,在烹調後不易流失(一般葉菜類經烹調,維生素C容易流失)。馬鈴薯每100克中含鉀502毫克,屬於高鉀食物,有利控制血壓。它還提供維生素B群、維生素K、鐵、鎂、鋅、銅和錳。抗氧化劑包括酚類、類胡蘿蔔素、黃酮類化合物和花青素化合物,也存在於馬鈴薯的皮和肉中,帶皮食用可獲得更多好處。●加強運動表現,鍛鍊前的良好補充品。馬鈴薯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和眾多營養素,讓它成為運動最好的燃料來源之一。2019年發表在《應用生理學雜誌(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的一項小型研究,比較馬鈴薯泥與市售碳水化合物凝膠(運動能量補給品),對長時間騎乘單車的影響,結果發現兩者對選手表現的影響並無差異。如果你是天然食物擁護者,運動前不妨補充馬鈴薯,可以加強運動表現。●含抗性澱粉,煮熟冷卻再吃,有助控制體重。除了纖維,馬鈴薯還提供一種獨特的碳水化合物--抗性澱粉,已被證實能提高身體脂肪燃燒。抗性澱粉和纖維一樣無法被消化吸收,當它抵達大腸時會被發酵,從而觸發身體燃燒脂肪。煮熟、冷卻的馬鈴薯會形成更多抗性澱粉,建議煮熟後先置室溫冷卻再吃,以獲得更多抗性澱粉。研究也顯示,馬鈴薯比其他含澱粉的碳水化合物(如義大利麵和米飯)更容易有飽腹感,有利體重控制。●不會對血糖產生負面影響。2020年發表在《臨床營養(journal Clinical Nutrition)》雜誌上的研究,關注馬鈴薯與米飯做為晚餐一部分,對第二型糖尿病患的餐後和隔夜血糖的影響。結果發現兩者對血糖的影響並沒有顯著差異,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馬鈴薯適合糖尿病患者做為均衡膳食的一部分,不會破壞血糖調節。怎麼煮很重要微波或烤 帶皮水煮 可保留更多營養素油炸馬鈴薯絕對不是好主意,也是馬鈴薯不利健康的惡名由來。2020年一項研究,針對烹調方式對馬鈴薯澱粉、維生素C、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含量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與「濕」的烹調方式(水煮或蒸)相比,用乾的烹調方式(微波或燒烤)能保留更多的營養素。此外,連皮一起水煮的馬鈴薯,可以保留更多營養,因為能防止礦物質滲入水中。該研究也證實,煮熟後冷卻的馬鈴薯,會增加抗性澱粉含量。紫色番薯 抗氧化劑含量高番薯和馬鈴薯一樣,常被當成「澱粉炸彈」,但在營養師眼裡,卻是豎起大拇指的根莖類蔬菜。從番薯呈現的橙黃色或紫色就可看出,它是富含維生素C和A的良好來源,一杯(約250ml)番薯的量,約可提供每日所需的維生素C近50%、維生素A則高達400%,這兩種維生素對支持免疫功能很重要。維生素A和C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保護細胞免受衰老和疾病的侵害,選擇紫色番薯可獲得更多抗氧化劑。番薯中的天然抗發炎化合物,已被證實可平息細胞發炎,身體的慢性發炎會增加慢性病風險,包括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一項動物研究發現,食用紫色番藷萃取物後,腦組織和神經組織的發炎狀況減少。番薯澱粉含量雖高,但高纖維含量讓它成為一種緩慢燃燒的澱粉,不會使血糖急速升高。一杯番薯提供約6克纖維,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四分之一。一杯帶皮烘烤的番薯,可提供約950毫克的鉀,這是中等香蕉含鉀數量的兩倍多。鉀能清除體內多餘的鈉和液體,從而降低血壓並減輕心臟壓力,並有助於調節心律和肌肉收縮。番薯中12%的澱粉是抗性澱粉,是一種身體無法消化和吸收的纖維狀物質。和馬鈴薯一樣,能增加飽腹感,有利體重控制。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8-06 養生.聰明飲食
88歲阿嬤也能執行168斷食,甩肉10公斤、血糖血脂都下降!營養師教一道「不挨餓的瘦身菜單」
Sunny營養師的88歲阿嬤,因為捨不得浪費食物常常飲食過量,加上餐餐過油過鹹,長期下來不僅「三高」上升,體重、體脂也過高。利用均衡飲食+分量控制+168斷食,不僅幫阿嬤瘦下15公斤,連醫師也說不用再打胰島素、吃血糖藥。高齡阿嬤也可以執行間歇性斷食?在阿嬤搬來臺北與我們同住之前,我和安媽已經進行168斷食一段時間了,加上阿嬤早睡早起的作息和我們差不多,所以就很自然的和我們在相同的時間一起用餐。不過由於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突然降得太低,會有即刻性的危險,所以在幫阿嬤控制飲食時,採取緩慢的方式進行,避免一下子大幅度的減少食物分量,並且早晚測量血糖值,觀察血糖是否安定。在這段期間,阿嬤也持續回醫院檢查,我們也和醫生保持密切的討論。一般糖尿病、慢性病等患者,不建議自行貿然進行斷食,務必尋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協助。阿嬤的瘦身飲食重點在幫阿嬤瘦身前,已經有安媽的成功案例,所以執行起來更為明確、有信心。主要原則仍是以「吃得均衡、控制分量」為主,從總熱量和營養素兩大方向來調整阿嬤的飲食習慣。阿嬤的用餐時間和我們相同,早上十點吃第一餐,六點前吃最後一餐,二點會有個小餐點,在進食的八小時期間,阿嬤吃得營養又均衡。重點在於全面攝取六大類食物且控制好分量,碳水化合物總量不要過量,蛋白質與蔬菜需要充足,水果、堅果需要適量。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執行起來還是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畢竟以前阿嬤自己會默默吃掉一整條木瓜,現在規定她只能吃兩片,如果說以前是「豪飲」,那現在就只能是「小酌」了。阿嬤的瘦身計畫和安媽差不多,都是以168斷食+均衡飲食+減醣飲食為原則。不過阿嬤年紀大,又有血糖問題,更需要漸進式的調整飲食分量,不能調整得太快、太激烈,心態上也得更有耐心,不能心急。剛開始,阿嬤體重降得非常緩慢,我們一度也感到小挫折,還好阿嬤配合度很高,我們也耐心的堅持繼續,第一個月雖然只有減下了二公斤,但是到了第五個月,已經瘦下十公斤。正確的飲食方式,可以融入日常的持續進行,把時間拉長一點來看,效果還是很棒的!怕阿嬤又會想回臺東老家,我們每天都會找事情讓她做,讓她不會覺得無聊,或是請她做一些小加工,提升她的自我價值感。改變飲食後,不用再打針、吃藥阿嬤來臺北就醫檢查後,大約住院三個星期,靠著注射胰島素和吃血糖藥控制了高血糖,但出院後身體變得虛弱,也有水腫問題。幫她進行瘦身飲食三個月之後,當她再度回醫院檢查時,體重已經從原本的七十五公斤降到七十公斤以下,她的糖化血色素也降到6.4%,於是醫師判斷她可以不用再打胰島素,也可以不用再吃血糖藥了。在停血糖藥後的下一次回診中,醫生發現阿嬤的血脂也下降了,於是血脂藥也可以減量,從每天一次變成兩天一次,這些都是改變飲食後出現的正向回饋。這樣的改變,不只我們很開心,不用再吃那麼多藥的阿嬤也很開心,並且更相信改變飲食的力量,而持續執行。就在我寫書的現在,阿嬤的體重已經降到了六十三公斤左右。對阿嬤來說,減肥不是為了變更漂亮(當然穿衣服變好看她也是很開心),而是改善她的健康,以前的她晚上睡覺總是會抽筋,現在抽筋的頻率變少了、睡眠品質變好了、人也變得有精神了,這些一環扣一環的影響,都是從她改變飲食那一刻開始的。阿嬤驗證了當飲食不正確的時候,只靠吃藥是沒有效的;當飲食正確的時候,是可以不需要吃藥的,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好的食物,不是好的藥物。只要控制「吃下肚子的東西」跟「每天吃的分量」,八十八歲的阿環小姐不挨餓、不節食,也能瘦得健康,希望她的故事,也能鼓勵你或你家中的長輩。阿嬤體重減輕之後,我開始帶她做一些簡單的阻力訓練。食譜:全穀雜糧類 蒟蒻炒麵傳統炒麵需要用較多的油量拌炒,相對來說熱量也較高,利用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的蒟蒻麵,就可以聰明避開熱量地雷。這道料理的關鍵在於油量控制,建議使用量匙測量,就可以控制熱量。另外,加入黑木耳、高麗菜等蔬菜,即可提高膳食纖維的攝取量。餐餐吃飯吃得有點膩了嗎?不妨試試看這道美味又無負擔的蒟蒻炒麵。材料:蒟蒻麵 360g、香菜 10g、黑木耳 20g、青蔥 5g、紅蘿蔔 15g、蒜頭 5g、高麗菜 100g、 紅蔥頭 20g、洋蔥 50g、玄米油 15ml、辣椒 2g調味料:鹽巴 適量醬油膏 10ml作法:1.黑木耳、紅蘿蔔、高麗菜、洋蔥切絲;蒜頭、紅蔥頭、香菜切末;辣椒、青蔥切小段。2.熱鍋後加入玄米油,放入蒜末、紅蔥頭爆香,加入紅蘿蔔、洋蔥炒熟,再加入黑木耳、高麗菜絲、辣椒以及蒟蒻麵拌炒。Tips:蒟蒻不吸油也不吸水,烹煮時建議不要加太多水。3.加入鹽巴、醬油膏調味並拌炒。4.起鍋前撒上蔥花、香菜末即可。總熱量:353 kcal蛋白質 4.8 g脂肪 14.9 g碳水化合物 58.7 g膳食纖維 15.4 g書籍介紹Sunny營養師的168斷食瘦身餐盤:媽媽、阿嬤親身實證!6大類食物 × 95道家常料理,不挨餓的超強必瘦攻略作者:Sunny營養師(黃君聖)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8/04作者簡介 Sunny營養師(黃君聖):畢業於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擁有臺灣營養師、美國ACE-CPT國際私人教練雙證照。當營養師前,為潮流服飾店老闆,在臺北擁有五間店面,長期作息不正常,體悟健康的重要,便嘗試轉換人生跑道,意外接觸到許多長輩,深感健康飲食的重要,便重新拾起營養專業,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建立正確觀念,提升更好的生活品質。成為營養師後,最先幫助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媽媽和阿嬤,用健康且容易執行的方式,幫助她們成功瘦身,並將營養學實踐於家庭日常中。常在社群媒體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分享專業有趣的營養知識,獲得廣大的迴響。也是許多企業與媒體力邀合作與採訪的對象,分享營養、健身、瘦身等知識,是兼具實力與人氣的營養師。延伸閱讀: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已經是世界第一!胃腸肝膽科醫師:早餐我絕不吃的4種食物
-
2021-08-05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能燃燒脂肪?到底該選有氧還是無氧運動
運動可以減少體脂肪,那為什麼運動能減少體脂肪呢?主要是因為運動使肌肉比脂肪更有能力競爭碳資源,並不是因為運動而燃燒脂肪喔。 研究發現:(1) 脂肪能24小時不斷的燃燒,提供身體能量,而肌肉是最主要的熱量消耗者。(2) 在安靜狀態下(吃飯、睡覺、看手機⋯),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為「脂肪」,脂肪細胞會不斷分解並釋放能量及脂肪酸,維持生理基礎活動及緩和動作。(3) 運動時則以「碳水化合物」(肌肉所儲存的肝醣)作為主要能量來源。所以運動主要是燃燒碳水化合物,而脂肪並不會運動而加快燃燒。 這時候你心中一定有一個疑問:如果脂肪24小時不斷的燃燒,那為什麼我們還是會肥胖呢?既然運動不會加快燃脂速率,那為何運動能變瘦呢?因為當我們進食時,「碳資源」就會回充至脂肪細胞,所以雖然脂肪持續分解、釋放能量出來供肌肉使用,但進食後回到脂肪組織的資源比丟出來的還要多,進大於出,脂肪組織當然不變小反倒變大。反之同理,脂肪得到的碳資源比釋放出來的少,那脂肪就會逐漸變小。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肌肉跟脂肪搶碳資源!此外,運動與進食時間 對於體脂增減的影響是相當關鍵的。在降低體脂方面,「飯前飯後運動」 會比 「運動距離吃飯時間很久」 來得更有效率。許淳彰醫師建議:飯後一個小時左右跳個HIIT高強度間歇性運動是不錯的選擇(飯前也行)。運動前或結束後用餐,這些碳資源便會進入肌肉組織作為訓練或修復資源,這樣降低體脂效果會比 吃飽飯後很久再來運動 來得好很多(營養先被吸收轉換成體脂之後,這時再來運動,這樣的減脂效率當然差)。 下面四種運動,你覺得哪一種可以降低更多脂肪?✔️休息、✔️輕強度、✔️中強度、✔️高強度👉答案是:高強度間歇運動比有氧運動更能降低脂肪。運動不能燃燒脂肪,但運動能減少體脂肪堆積。 簡單的結論:1.運動不會加速脂肪燃燒,而是因為運動讓肌肉與脂肪競爭碳資源時更有優勢,導致脂肪得不到資源而減小。2.進食的時間很重要,如果用餐距離運動越久,減脂效果將大打折扣。3.運動強度很重要,將強度提升至無氧(高強度),降低體脂肪效果較好。(因為無氧運動將訓練強化肌肉,變粗壯的肌肉對於碳水化合物需求更大,脂肪因競爭不如肌肉而逐漸下降) 當然,日常的飲食控制也是相當重要的,建議還是遵照許淳彰醫師的4321飲食原則,早餐吃最營養、最豐盛、午餐吃六七分飽、晚餐蔬菜水果「吃到飽」! 來源出處:許淳彰中醫師-暖爸中醫日記
-
2021-07-30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貓狗全身毛茸茸怎知有沒有過胖?一張表立刻評分
現代寵物大多養在室內又缺乏運動,營養過剩之下容易有過胖的問題。很多飼主覺得牠們圓滾滾的很可愛,常會忽略肥胖對寵物帶來的害處,例如引發心血管或關節疾病。但貓狗全身毛茸茸,該如何判斷是否過胖?世界小動物獸醫協會(WSAVA)提供了一套針對貓狗的體態評分表,一共分為9級,從低於理想體態的1~3級到高於理想體態的7~9級。▲狗的體態評分表※低於理想體態第1級:在適當距離下可明顯見到肋骨、腰椎骨、骨盆骨和所有骨盆突出部分,看不到體脂肪,明顯肌肉流失。第2級:目視易見肋骨、腰椎骨、骨盆骨,觸診不到脂肪,可能見到其他骨頭突出的部分,極少量肌肉流失。第3級:可輕易觸診或看到肋骨,觸診不到脂肪,可見腰椎骨的頂部,骨盆骨突出,明顯腰身和腹部凹陷。※理想體態第4級:可輕易觸診到肋骨,肋骨上有極少脂肪包覆,由上方俯視可見腰身,腹部凹陷明顯。第5級:觸診肋骨沒有過多脂肪,由上方俯視可在肋骨後方看到腰身,由側面可看到腹部凹陷。※高於理想體態第6級:觸診肋骨可感覺到稍微多的脂肪覆蓋,由上方俯視可見腰身但不明顯,腹部凹陷明顯。第7級:肋骨不易被觸摸到,有大量脂肪覆蓋,腰椎和尾根部位有脂肪堆積,腰身幾乎不可見或消失,可見腹部凹陷。第8級:觸診不到肋骨,有非常厚的脂肪包覆,可能要施與較大壓力才能觸診到肋骨。腰椎和尾根部位有多量脂肪堆積,腰身消失。無腹部凹陷,可能看到明顯腹圍膨大。第9級:有大量脂肪堆積覆蓋胸腔、脊椎和尾根,沒有腰身和腹部凹陷消失,脂肪堆積於頸部和四肢,並可見明顯腹圍膨大。▲貓的體態評分表※低於理想體態第1級:短毛貓在肉眼下可見肋骨突出,觸診不到脂肪,腹部嚴重凹陷,可輕易觸診到腰椎和腸骨翼。第2級:短毛貓在肉眼下可見肋骨突出,腰椎明顯,腹部明顯凹陷,觸診不到脂肪。第3級:可輕易觸診到由極少量脂肪覆蓋的肋骨,腰椎明顯,肋骨後方可見腰身,極少量腹部脂肪。第4級:可觸診到極少量脂肪覆蓋的肋骨,肋骨後可見腰身,腹部稍微凹陷,沒有腹部脂肪墊。※理想體態第5級:比例良好,肋骨後可見腰身,可輕易觸診到由極少量脂肪覆蓋的肋骨,少量腹部脂肪墊。※高於理想體態第6級:可觸診到由少許脂肪覆蓋的肋骨,可見腰身和腹部脂肪墊但不明顯,腹部沒凹陷。第7級:肋骨不易被觸診到,伴隨中等程度脂肪堆積和不明顯的腰身,腹部明顯較圓,並有中等程度的脂肪墊。第8級:觸診不到肋骨,過多脂肪,缺乏腰身,腹部明顯較圓並可見突出的腹部脂肪墊,有脂肪堆積在腰椎部位。第9級:觸診不到肋骨並有嚴重過多的脂肪堆積,大量脂肪堆積在腰椎部位、臉和四肢,腹圍膨大,沒有腰身,大量脂肪堆積。如果貓狗過胖該怎麼做?和人類一樣是控制飲食和穩定運動,避免讓牠們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改以吃肉類、原形食物為主,例如鮮食、人類食品等級主食罐等。運動也是很重要的,每天讓狗狗「固定」運動,帶出去散步、在家玩球等,不中斷、固定的運動就能對減重有所幫助。至於貓咪很難強迫牠運動,建議在家設置貓爬架、跳台來製造適合貓咪活動的場所,另外也能多準備一些牠們感興趣、可與其互動的玩具,例如逗貓棒,在遊戲過程中讓貓咪獲得適度的運動量。⭐️「寵物健康我守護」徵文邀稿中 賺獎金6000元幫毛孩加菜!陪你在家度過苦悶疫情的毛小孩,歡迎來分享牠的健康小故事!來信需附上寵物簡歷與照片,不僅有高額獎金,還有udn文創精美授權贈品等著你喔!(點擊上圖瞭解更多活動詳情)活動截止日為8/24(二),歡迎踴躍投稿!
-
2021-07-28 養生.聰明飲食
吃甜點真的有第二個胃? 人體增脂暴肥基因大解密
常言道「正餐吃不下沒要緊,吃甜點有第二個胃」,原本以為的一句玩笑話,卻是真實發生在人體上的機制,iDiet個人化飲食計畫發明人王嗣復表示日常生活常用的果糖,身體利用的機制其實與葡萄糖不同,所以不容易讓身體感到有飽足感,因此用第二個胃這個形容其實沒有錯,同時這個機制也是可能讓人暴肥的原因之一! 人體的暴肥基因 - 果糖的利用機制果糖進入人體後,並不像葡萄糖一樣可以直接轉化成被細胞利用的能量;果糖需要透過肝臟去利用,轉化的方式也很簡單,直接變成三酸甘油脂,進而成為脂肪儲存在人體內,因此可以跳過血糖上升而產生飽足的這個機制,由於不會感到飢餓,因此更容易過量飲食也更容易加速脂肪囤積! 古代沉睡的冬季,現代暴肥的冬季身體裡果糖的機制主要是要應付『冬眠』這件事情。從冰河時期以來,冬天就是嚴寒、糧食缺乏的狀態,所以動物為了要能夠度過寒冬,會趁秋天時蔬果成熟時大量的進食幫身體儲存脂肪以便過冬。因為這個『不會餓』的機制,才能夠一直吃一直吃。而現代因科技進步、糧食不再短缺,同時也有各種抵禦寒冬的方法,人類不再靠囤積脂肪與冬眠過冬。在現在,我們就像等待一個不會來的冬天,囤積脂肪的機制仍然存在,而卻不需要依靠消耗脂肪來過冬,因此身體大量累積卻無法消耗的脂肪就變成人體暴肥的原因! 血糖波動小,助減肥、控血糖利器?果糖不太會使血糖波動,但不代表他可以成為幫助控制血糖甚至減肥的利器,果糖依然會產生胰島素阻抗,對於葡萄糖的利用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仍會使血糖控制越來越糟,所以即使不影響血糖波動也不可以被用來幫助控制血糖。別忘了吃果糖很不容易『飽』這件事,不用說幫助減肥,不要快速增肥就不錯了。 減肥之路真的困難重重?難以持之以恆是關鍵減肥是一條漫長又困難的路,而市面上大量的減肥方法到底有沒有效?王嗣復說明市面上各類減重的方法大同小異,最主要都是降低熱量攝取、避免脂肪囤積、增加身體代謝,其實大多是有效的,只是在於能不能持之以恆。許多減重方法執行的方式較為極端,或因其飲食上的限制,反而使人執行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對於禁忌食物的渴求、或是因計畫需求必須進食大量的蔬菜,但是離開了計劃,胃被撐大了,卻改成吃大量的熱量進入體內。這些硬改變生活習慣的方法,短期都有其效果,但長期都有可能使體重加劇反彈,變成比減肥前更胖,且體脂更高往後更難減重,陷入溜溜球效應的囹圄。王嗣復建議不管身體機制如何,飲食上本身就應該適當的克制,若有心想要減肥的民眾,執行減重方法時,不妨先問問自己這樣的減肥方式與日常生活作息等有無盡量貼合,會不會太過違背自己自身的飲食習慣,最好選擇與自己習慣越貼近的減肥方式越好,這樣才更有可能長期執行。切記減肥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能夠長期執行的減肥方式,就是對自己而言最好的減肥方式!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iDiet個人化飲食計畫發明人 王嗣復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7-18 養生.聰明飲食
吃大餐又不想變胖? 醫師教你用「三餐阻斷法」
吃大餐又不想變胖,該怎麼辦才好?「沒辦法啊!家族聚餐不能不去啊⋯」「這個月我朋友生日,會發生什麼事,大許醫師你知道的⋯」「看影集的時候沒吃個東西,感覺會少些樂趣⋯」隨時隨地總是有各種無法拒絕吃大餐的理由,這裡就傳授給各位大許獨創的吃大餐補救法「三餐阻斷法」 究竟是哪3「餐」呢? 第一個「餐」: 餐中阻斷1.吃大餐的時候,輔助吃一些 「減少醣類和油脂被吸收 」的健康食品。2.掌握減少醣油被吸收的原則,讓吃下肚的食物有吃沒被吸收,留在腸子內形成糞便排出去。只要阻擋營養被吸收到血液中,那麼就能減少「 熱量過多形成脂肪 」的機會。 第二個「餐」: 餐後阻斷1.用餐後的1個小時,跳HIIT運動10分鐘2.利用高強度間歇運動讓肌肉處在「競爭碳資源的優勢」,此時體內的碳資源持續轉移到肌肉,使脂肪細胞搶不到營養而變少、變小,進而降低體脂肪。 ◎一定要餐後一個小時跳嗎?不一定,只要運動和吃東西的時間別相隔太久,都是有幫助的。也就是說,不要等營養被吸收形成脂肪之後,這時再來跳就比較慢了。◎餐前先跳HIIT也行嗎?可以,只要能讓肌肉處於競爭碳資源的優勢就行。 第三個「餐」: 下一餐阻斷1.吃完大餐的下一餐「吃更多」的蔬果。2.舉例:晚餐吃了大餐,下一餐就是隔天的早餐,也就是明早要吃更多的蔬菜跟水果。很多人在吃完大餐的隔天選擇節食,來減少熱量攝入。其實我們反倒應該要在下一餐攝取更多的纖維質,形成更多的糞便,將上一餐吃的大餐排出。排便就像擠牙膏一樣,牙膏量越多(=纖維質要更多)就越好擠出去;擠牙膏的時候,一定是後段牙膏將前端牙膏推擠出去(長江後浪推前浪,下一餐的纖維質把上一餐大餐擠出去,減少熱量吸收的時間)。來源處:許淳彰中醫師-暖爸中醫日記
-
2021-07-1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肌少成疾 中醫師徐琬瀅:可用握力、走路檢視肌少症
衛福部中醫科陳琬瀅醫師表示,隨著社會進步,產業轉型,人類的生活逐漸由勞動轉變為久站、久坐的型態,疾病的型態也由單純的發炎損傷,開始混合了各種肌肉流失、僵硬等,輕則痠軟、疼痛,重則可能失能、影響代謝及內分泌。陳琬瀅指出,一般肌少症的診斷是以雙能量X光或是生物阻抗分析儀測量,若是想要簡單地初步判斷,可以用握力、走路速度來看。若是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表示上肢肌力或肌肉量不足;下肢肌力則以走行100公尺是否超過兩分鐘來判斷。目前西醫在肌少症的方面主要以營養及運動訓練的方式,營養方面建議攝取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D的食物,如黃豆、花生、牛肉、鮭魚、鮪魚或是補充魚油等;另建議每天日曬15分鐘,並鼓勵多從事戶外活動,增加人體轉換維生素D。運動方面以阻力訓練為主,可使用阻力帶、啞鈴等輔助,若伴隨有體脂肪過高等現象,需同時加上有氧的運動,可以先從快走、爬樓梯等開始,再漸漸增加速度。陳琬瀅說,以中醫的角度來看肌少症,多歸為虛勞、萎症的範疇,多數可使用升提益氣的藥物,但臨床仍須依據肌少症產生的原因,以及因肌少症造成的結果,分成虛症及虛實夾雜兩大類,並依據個人的體質狀況加減用藥及劑量,有相關需求,建議還是向專業中醫師諮詢開立中藥服用。
-
2021-07-06 養生.健康瘦身
節食減肥,只會越減越肥!營養師:減重2關鍵,缺一不可!
身體也有節能模式?熱量不足反而胖?許多人嘗試減重,會先從節食開始執行,剛開始往往很有效,在短時間內,就能減重2至3公斤,甚至更多。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會遇到「撞牆期」,尤其,飲食開始恢復正常,體重反彈,甚至可能創新高。嫚嫚營養師說明,人體在正常狀況下,體重會有一個設定點,就像體溫和血壓一樣,為了讓人體能夠維持恆定,器官才能正常運作。採取極端的節食方式,例如一天一餐,熱量換算後,可能低於1200大卡,這麼少的情況,身體會出現防禦機制,將基礎代謝率下降,也就是「節能」模式。當身體長期處在節能模式,容易破壞體重的設定點,平均兩週的時間,平均代謝率就會下降15%,因此飲食恢復正常後,反而熱量容易超標,一旦時間拉長,體重雖然明顯下降,但也會伴隨肌肉流失,這兩種加起來就是標準的易胖體質。減重遇到撞牆期?缺乏營養素更難瘦?嫚嫚營養師表示,所謂「撞牆期」是指體重降到一定程度,身體防禦機制將愈來愈強,為了防止生命危險,體重會維持一定水準,無法再下降。另一方面,身體代謝蛋白質、醣類、脂肪,需要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當作輔酶,能量代謝才會是正常,如果一天攝取少於1200大卡,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就會缺乏,導致身體機能無法正常運作,讓代謝更糟糕,因此一天熱量攝取需要大於1200大卡,營養素才有可能足夠。此外,減重只吃特定種類食物,也有可能造成營養素不足,尤其減重族群將碳水化合物視為復胖元兇,對此,嫚嫚營養師表示,全穀類其實是B群的主要來源之一。雖然保健食品能夠補充營養缺乏,但還是與天然食材攝取有所差異,建議保健食品當作輔助為佳。避免減重停滯期 飲食控制是關鍵?嫚嫚營養師說明,身體儲存能量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肌肉和肝臟中的肝醣;二是脂肪。肝醣總量約佔400至500克,肌肉量愈多,儲存肝醣的能力就愈好。不過,肝醣是緊急使用的能量來源,像是運動前30分鐘,大部分以消耗肝醣居多,因此儲存能量多是脂肪為主。嫚嫚營養師提醒,減重速度不要求快,因為身體沒辦法短時間接受劇烈變化,減重速度愈快,往往愈快遇到瓶頸,反而失去信心,不再繼續執行減重計畫。建議每週以0.5至1公斤的速度下降,讓身體能夠保持恆定。增肌就能減脂?持續有氧才是關鍵嫚嫚營養師指出,要想避免體脂上升,建議以飲食控制為主,切勿以為只要運動就能減重成功,1公斤的肌肉約增加消耗13大卡熱量,還是需要配合減脂和增肌運動。減脂關鍵在於運動時間的長度,一定要找到能夠持續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建議可以快走跑步機為主,上調坡度4至6度,喘到還可以講話的運動強度才足夠。再來是增加肌肉量的運動,執行減重計畫遇到停滯期,可以適度增加肌肉訓練,建議以大肌群訓練為主,包括深蹲、棒式等,尤其停滯期更應改變身體適應性,才不會讓身體「重新設定」,形成比以前更胖的易胖體質。(文章授權刊登/每日健康) 【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缺運動,當心肌少症影響不亞於新冠肺炎!傳統市場成為新冠肺炎高風險區?!醫提點4招不把病毒帶回家!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7-04 名人.林頌凱
林頌凱/身體疼痛,冰敷好還是熱敷好?
「身體疼痛時,到底是冰敷好,還是熱敷好?」這是大部分朋友在面對痠痛時最常想到的問題。也有很多人知道,「急性疼痛時要冰敷、慢性疼痛要熱敷」這個大原則,但什麼是急性疼痛、什麼是慢性疼痛呢?從表1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原來冰敷和熱敷都可以緩解疼痛。冰敷常用於急性疼痛,主要藉由低溫讓皮膚與皮下血管收縮,減少局部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達到降低發炎反應的效果。冰敷同時可以降低血管通透能力,對於止血和消腫有很好的效果。相對的,熱敷主要運用在慢性疼痛,主要藉較高的溫度讓血管放鬆,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讓發炎物質迅速被排除,提升組織自癒力。此外,熱敷也可以降低肌肉痙攣和關節僵硬,協助身體變軟,達到舒緩疼痛與放鬆情緒的效果。藉由表2,則可以看到身體各種疼痛時,到底可以冰敷或熱敷。冰敷與熱敷最怕造成皮膚傷害,也就是凍傷或燙傷。冰熱敷的時間最好都不要超過20分鐘。身體脂肪較少的部位,像是腳踝、膝蓋、手肘、肩膀,冰熱敷的時間還要再縮短,而且間隔5分鐘或是太冰太燙時就要翻起來檢視皮膚顏色或水泡。即使是脂肪較多的部位,像大腿或臀部,也不要敷超過20分鐘。老年人的皮膚比較薄,或是有些感覺神經遲鈍的人(例如糖尿病、中風的患者),末梢血液循環異常的人,不管是冰敷與熱敷時應特別小心謹慎。如果身體有開放性傷口,或皮膚對溫度敏感的人,就應該避免使用冰敷或熱敷。更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睡覺時冰熱敷,睡著了就沒有警覺性,睡醒後往往就是嚴重的凍傷或燙傷。再更簡單的原則:疼痛部位如果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或者有明確的急性運動傷害,只要沒有傷口,不要懷疑,就是冰敷!而當疼痛或受傷部位已經不再腫脹,或是皮膚已經沒有紅紅熱熱的觸感時,我們就可以開始熱敷了。冰敷熱敷的時機是以身體的實際狀況為主,不需要拘泥在幾個小時前要冰敷,幾個小時後才可以熱敷。如果還是不能確定疼痛的急慢性,或是害怕混淆,別擔心,只要沒傷口,你就可以先冰敷。作者個人網站請見:https://dr53-lin.com。
-
2021-06-18 養生.健康瘦身
減醣飲食減重成功機率高?減脂增肌 飲食控制是關鍵
如何挑選適合的減重法?以不危害健康為先 坊間瘦身飲食方法數不勝數,是生酮飲食好,還是減醣、間歇性斷食適合自己?究竟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減重方法?嫚嫚營養師表示,主要先以不會危害健康為優先選擇,像是節食,可能導致基礎代謝率與肌肉一起流失,使免疫力下降,不僅有害健康,還可能愈減愈胖。生酮飲食同樣是偏向極端的減重方式,因為醣類攝取低,建議執行前先尋求專業人員評估。 真的要成功的減重,首先要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嫚嫚營養師舉例,自己曾使用過綠茶黑咖啡減重法,先將無糖綠茶加黑咖啡混合,用餐前飲用300至500CC,能增加飽足感,降低攝取量。建議平時有在喝綠茶和咖啡的民眾可以嘗試。 哪些族群不適合極端減重?減醣易成功? 嫚嫚營養師指出,本身已有疾病狀態的族群,包含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痛風等,這些族群的飲食需要嚴格控制,如果採取過於極端的減重方法,非常危險,需要先尋求專業人員再進行。其實,一般人也建議這麼做,因為太多人過於極端,反而愈減愈胖,或是嘗試網路偏方,不僅傷荷包也傷身。 如果是以成功將體重,還能維持不復胖,減醣飲食法成功機率最高,也能維持比較久,如果以生酮飲食來說,雖然減重速度快,但是很難維持,因為每天只能攝取25至50克的碳水化合物,兩口飯就超標,因此在食材上準備相當累人,且缺乏長期研究證實安全性,健康風險相當大,包含口臭、血脂增加等。只要一恢復正常飲食,很快就復胖。 間歇性斷食恐掉肌肉?糖尿病患及年長者勿嘗試 嫚嫚營養師表示,168斷食對胰島素控制相當不利,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及50歲以上族群千萬不要嘗試。許多人發現執行後,體重不但沒有減輕,還增加不少,主要是因為不瞭解168斷食的正確方法,認為只要在8小時內吃東西都可以,沒有控制飲食內容,就變成報復性飲食,反而比之前吃得還要更多。 正確執行確實能在一兩週內,使體重慢慢下降,不過,有新的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與一般三餐控制的減重方法,效果相差無幾,此外,執行間歇性斷食,四肢的肌肉量可能有減少的現象,對於年長者面臨肌少症相當不利。 減重減脂增肌一次懂!飲食控制是關鍵 嫚嫚營養師說明,減輕體重建議遵照211餐盤,蔬菜類2份,蛋白質1份,碳水化合物1份。 減少體脂,建議執行減醣飲食,可以攝取乳品類但是水果建議以莓果類為主,糖分比較少,添加糖的東西禁止攝取,碳水化合物盡量換成全穀雜糧類,避免精緻澱粉,包含白飯、白麵包等。由於減醣也有分程度,想要快速降體脂,可以將每一餐碳水化合物控制在一個拳頭大小。 增加肌肉,按照國健署「我的餐盤」飲食法,再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因為「我的餐盤」建議一餐蛋白質為1個掌心大小,要增加肌肉量,女性建議可以增加為1.5個掌心大小,男性則為2個掌心大小。 《延伸閱讀》 .刻意不吃早餐當減肥?當心下一餐「報復性進食」胖更多 .節食愈減愈胖?如何突破減肥撞牆期?原來有氧運動要這樣練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1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咳嗽病人絕大多數都是體虛! 醫師教你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
十二經絡的觀念保養人類擁有絕佳的適應能力,這是我們優勢存在於地球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不可自恃而驕,應隨時讓自己保持在彈性的良好狀態。十二經絡越平衡,適應天候、生理變化就越強大,承受任何急性感染症的能力必然越好。我們千萬不要測試自己人體健康的底線,將身、心、靈繃到極限或放得太鬆都不好,大家都下決心去實踐,做自己最好的家庭醫師,才能達到長壽、健康、快活的目標。我們可以從十二經絡檢測報告中的缺失,單項一一局部處理,再利用整合醫學全面調理,身體無病無痛當然十二經絡暢行無阻,什麼感染來了都不怕,自然常保健康。一五一頁的圖是典型咳嗽病人報告,其實也是大多數中老年人的檢測報告,這都是台灣的大環境和生活飲食習慣造成的。在局部經絡調理方面,我們可以從飲食作藥食同源,以及改善生活作息同時著手。接下來,就針對①肺虛、②脾虛、③心火旺、④腎虛、⑤心包經壓迫、⑥肝火旺等六大方向逐一說明。肺虛:有氣無力、面色白、容易感冒經絡調理這麼做!手太陰肺經:寅時(早上三點至五點)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臉色紅潤精氣神足,肺朝百脈,調理全身氣血輸送與臟腑機能,氧氣輸送充足,自然精力充沛,五點後天亮了,開始一天的健康生活,所以一定建議大家每天早睡早起有精神。絕大多數人是肺虛問題,首要任務就是補肺氣,在食補的部分,我最喜歡的就是燉一鍋四神湯,是我的首選,是「佐君之謂臣」的中藥,雖無治主病之力,但能溫脾健胃,有扶正體弱勞累者之功效,一星期燉一鍋,這是食補第一輪,先開脾胃再說。如果是吃素的讀者可以加新鮮山藥、紅蘿蔔、酪梨或豆干丁取代葷料,還可多加入一點蓮子、蓮藕,能養心安神、潤肺養胃、補脾益腎,而白木耳可以滋潤肺部,放入杏仁能止咳平喘、潤肺清火加通便潤腸,尤其百合也能潤肺止咳,山藥則有助於改善肺虛咳嗽。我們可以隨意增減這一類食材增加食慾和新鮮感,葷素皆宜,吃得營養且容易消化,腸胃健康又能補到肺氣,這才是重點。生活起居這樣改!一定要保持胸廓開展的健康姿勢,不要縮胸、低頭、鵝頸、背駝駝的,隨時提腰、挺胸、雙肩往後廓胸,這樣子可以輕鬆自在呼吸,即便咳嗽也能輕易咳痰。常常做伸展、深呼吸、雙手畫大畫圓,養成戶外運動的習慣,走路、跑步、騎腳踏車都好。打開至少能夠清除PM2.5 等級的空氣清淨機,可以過濾九十九%病毒細菌、黴菌與塵蟎、灰塵,窗戶微開確保空氣流通換氣。夏天開冷氣時要注意濾網清洗和黴菌的問題,而關機時要確實送風十五分鐘以上。建議買冷暖氣機,每隔兩個星期就做一次開暖氣的動作;尤其,夏天一關機就開暖氣十分鐘做清洗動作,讓冷氣機內的加熱管將冷凝管上面的水分完全蒸發,避免黴菌滋生。下雨潮濕天,濕氣太高常超過八十%,甚至達到九十五%,此時則須打開除濕機,尤其更衣室等密閉空間更需要,既降低濕氣也避免房間長黴菌,而維持在五十至七十%是人體最好最舒適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脾虛:宿便黏膩、身體易肥胖、氣血循環不好經絡調理這麼做!足太陰脾經:巳時(九點至十一點)脾經旺,造血身體壯;脾主運化,脾統血,乃後天之本,生化之源,早上吃得營養、吃得好,消化自然好,體力就一定好。大部分病人的胃經都還算保持正常,也就是說多數病人還是可以正常吃喝,並沒有明顯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問題,可是報告卻有脾虛的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脾虛就是指氣血津液收藏不足或是散布不足,雖然仍能好好進食和消化食物,只是食物的精氣無法收藏在脾,也無法好好輸送全身利用,就是吸收不好,那該怎麼辦呢?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真正的問題就是吃錯了食物比例。中醫書上都有講,脾虛的人濕氣重,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濕氣重,自然氣血不順,脾氣堵塞難以統合運化。濕病與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身體的水分代謝必須透過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化轉輸,以及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共同協調完成。一般而言,一個人在脾虛以後,肺氣也會不足,肺主氣,當然開始氣虛且氣血不足,自然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又難治癒;而脾虛的原因在我臨床觀察中,都是長期在傳統米食文化傳承下,吃了太多澱粉類食物,比例可能會高達六十至七十%以上造成的最終結果。生活起居這樣改!很多病人都告訴我,他很少吃飯,事實上早餐經常都是一杯燕麥片(加牛奶)或是一個饅頭、一個三明治,很簡單吃得很少;午餐就吃一碗麵或是一個便當;晚上在家裡吃飯(白米、黑米、糙米、五穀米)煮三菜一湯,可是配菜卻經常會用到南瓜、芋頭、地瓜、蓮子、蓮藕、玉米、馬鈴薯等做一兩道菜。大家發現了嗎?一天三餐都在吃澱粉,比例可能還不只七十%呢!這個還算比較健康的,起碼吃不多不會太嚴重,卻是大多數人的飲食問題。我是不建議這種以澱粉為主成分的飲食,既便挑選優質五穀雜糧,澱粉;攝取仍超過三分之二以上,實在太多了。這樣吃的人,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好,氣色一般般,只是小腹微凸,體力也可以,但就好像有些不足之處。如果是大魚大肉、大口吃飯、大碗喝酒來者不拒,那可就不得了,不僅僅是澱粉吃太多而已,葷素蛋白質與油脂都太多,這種生活方式一定是最嚴重。可以這麼說,這樣的人一定容易發炎或體重過重,也容易消化系統出問題,就是脾虛了。我們吃的油,就是要供應全身生理需求和燃燒產生熱量,油脂萬一吃太多,肝膽胰負荷不良,一般就是以排泄掉居多。但是蛋白質呢?吃多了用不掉就會經由糖質新生作用轉變成葡萄糖,燃燒不完就是存起來變成脂肪,跟澱粉一樣,那是因為都吃太多了。千萬記得,現代人幾乎都吃太多了,也就是攝取太多熱量了。其實我們吃的每一口飯都有可能是多吃的,這麼多的熱量用不完,最後就會變成我們的身體脂肪。運動量又不夠,體重多半過重,淋巴循環當然不好,氣血當然不順,濕氣堆積難以排除,當然脾虛濕氣重。最後!千萬別忘了,這種過食的飲食方式,可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實際生活,不僅僅是咳嗽病人而已,是大多數報告皆是如此,尤其中老年人更是明顯脾虛濕熱,這就是真正原因。我始終推廣的是三大營養素(蛋白質、澱粉、油脂)三分天下的觀念,這才是最佳的飲食比例羅醫師的醫方小講堂做對三件事,改善脾虛體質!1.減少所有的澱粉食物我都跟病人這麼說,請減少三分之二澱粉攝取量,所有三白食物種類一律忘記它的存在,攝取三倍的青菜,用好油、健康的鹽,再加各種葷素蛋白質,做個好吃的料理。蔬菜纖維質很高可以加好油料理,美味且不會餓到肚子的,養成七八分飽,反而會幫助消化。通常執行一個月後,我的病人都會告訴我,羅醫師我減了二公斤了,精神、體力、臉色變好,身體舒服多了。我就會相對回饋告訴他們的血糖、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等數值也都降低了。這樣的結果,自然是濕氣降低,腸胃健康免疫力又好,當然什麼感染來了都不怕。2.補充各種益生菌利用益生菌和酵素再強化腸胃消化系統,脾經前是大腸經和胃經、脾經後是心經和小腸經,這明白的解釋著腸胃健康了,居中的脾當然容易健康,道理很簡單,但需要持續不懈。※本文摘新自然主義《治咳寶典:臨床38年名醫:預防與照護感冒、流感、黴漿菌感染、新冠肺炎和各種肺炎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