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韓國
共找到
985
筆 文章
-
-
2022-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打不打疫苗? 長庚醫:不接種染疫住院機率增2倍
新北二歲童染疫後過世,中間雖有行政流程通報等問題,但幼兒的疫苗需求也浮上檯面。目前國際上未有任何一款疫苗,可給5歲以下童施打,而我國目前雖然通過莫德納疫苗的接種年齡層可自6到11歲兒童,但指揮中心尚未開放施打,主要還是考量接種副作用等因素。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以及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謝育嘉聯合撰文,表達支持孩童接種疫苗,且未接種疫苗的染疫住院率是有打疫苗的二倍。二人於文中指出,兒童罹患新冠肺炎的症狀,一般而言,比成人來得輕微。大部分兒童的臨床表現以輕症為主,症狀與一般感冒病毒感染無異,如發燒1到2天、頭痛、喉嚨痛、鼻塞、流鼻水、嘔吐、腹瀉等症狀。但還是有些兒童會病得很重,併發腦炎、腦病變、心肌炎、肺炎、呼吸衰竭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少數兒童會死亡。這也是台灣會一直例行性為兒童接種流感、麻疹、水痘疫苗的原因—即使在疫苗問世之前,這些病毒每年造成的兒童死亡率也沒有新冠肺炎那麼多。二人指出,可以理解,有些父母對給兒童接種疫苗較為猶豫。然而,選擇不接種疫苗也是有風險的;可能是承擔不同的、更嚴重的風險。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可以防止多種併發症,減少兒童隔離的需要、減少學校停課,減少社區病毒傳播、並減少父母的缺勤。已有多項研究指出學校活動中斷對兒童的傷害很大,包括心理健康惡化、教育差距擴大和身體活動減少。兒童接種疫苗也可減少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住院、重症加護病房的入院率和總人口的死亡人數。二人指出,所有的人都可能染上新冠肺炎,盡管新冠肺對成人來說更加危險,但也有兒童因新冠肺炎導致重病和死亡,美國5到11歲沒打疫苗的小孩,感染Omicron,住院率是打過疫苗的二倍以上,大量兒童病患的出現也可能會癱瘓醫療系統。因此,接種疫苗能讓兒童更安全地上課、參與課後活動和運動,以及與朋友互動。兒童得到病毒感染常扮演傳播者的角色,所以讓兒童接種疫苗還有利於保護他人,例如患新冠肺炎重症風險更高的祖父母和患有基礎疾病的其他家人。二人表示,從疫情非常嚴重的地區如香港的慘痛經驗,告訴我們在從疫苗的效果與不良反應之間來思考,所以建議家長應該讓5至17歲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二人於文中指出,BNT疫苗推薦用於5到11歲兒童,劑量單劑10µg,劑量是成人的三分之一,兩劑間隔3周。兒童接種兩劑BNT疫苗,對有症狀新冠肺炎感染的保護力有90.7%。BNT疫苗副作用通常是輕微的,疫苗接種部位的疼痛、腫脹和發紅是最常見的副作用。而家長最擔心的心肌炎、心包膜炎部分,僅有少數疑似案件,症狀輕微,而且較青少年族群少。因此,整體來說,5至11歲兒童接種BNT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莫德納疫苗是6到11歲兒童的替代選擇。劑量單劑50μg,是成人劑量的一半,兩劑間隔4到8周。初步數據表明,莫德納疫苗會引發很高的抗體反應,大多數副作用是輕度至中度和短暫的,類似於在接受輝瑞疫苗的兒童中觀察到的副作用。二人強調,具有高風險如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癲癇症的兒童或家中有免疫缺損的兒童更是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目前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香港、韓國等國陸續於去年底、今年初核准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
-
2022-04-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打莫德納家長有疑慮 陳建仁:相信科學不用擔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開放6到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但許多家長認為對兒童來說,BNT疫苗比莫德納好,對此,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到彰化高中演講受訪時表示,莫德納已得到世界很多國家使用,且經過台灣疫苗接種委員會的核可,民眾不用擔心,按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安排使用,相信科學、信任指揮中心,台灣疫情會得到很好的控制。韓國已解封正式展開與病毒共存,陳建仁說,台灣主要疫苗接種是去年6月才展開,去年年底達到歐美標準、甚至超過,但還有很多人打第3劑的時間還沒到,再等一、兩月,等到第三劑疫苗達七成以上,大家就可以放心,目前從感染數來看來看台灣還是最低,且99.7%以上都是輕症,只要打好三劑疫苗沒有問題。
-
2022-04-19 養生.聰明飲食
你喝的是康普茶還是康普茶式調味飲料?專家提醒飲用注意事項
● 康普茶是以紅茶菌母為主的發酵飲料● 剛開始喝康普茶,勿超過200毫升● 不可空腹喝,避免造成胃食道逆流近年康普茶(Kombucha)掀起潮流,除風靡歐美名人界,韓國人氣男團BTS團員柾國也有喝康普茶的習慣而引起流行,不僅超商架上可見罐裝康普茶,許多民眾會在家自製。不過,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康普茶含醋酸菌類似醋飲,應先少量飲用確認身體反應沒問題再喝,也不可空腹喝,避免造成胃食道逆流。紅茶菌母製成 含3類活菌群康普茶是由茶、糖和紅茶菌母(SCOBY)一起發酵而成的飲料,喝起來酸酸甜甜、有氣泡口感。康普茶擁有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等三大類發酵菌的活菌群,以茶湯為基底發酵,因此販售者也會強調這三種活菌以及天然茶多酚、兒茶素對身體帶來的好處,例如腸道保健、抗氧化等。自釀康普茶業者陳宥希表示,紅茶菌母是由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所共生的特殊活菌群,因在紅茶中生長得較好,因此稱為紅茶菌母,但並非僅在紅茶中可培養。市售與自製 差在「是否滅菌」現在民眾在家自製康普茶風潮正盛,但超商販售和自製康普茶最大差別在於「是否滅菌」。陳宥希表示,依據嚴格定義,茶中仍有活菌才是真正的康普茶,且必須使用玻璃瓶包裝,因此超商販售塑膠瓶裝的康普茶,僅能稱作「康普茶式的調味飲料」,若廠商強調有益生菌的保健效果,必然是後續才添加。自製康普茶需備齊四種原料:茶葉、天然蔗糖、紅茶菌母、水,做法是先將茶泡好,加入蔗糖溶解,再透過紅茶菌母進行第一階段為期7至14天的發酵,就製成原味康普茶;之後再加入天然水果、香藥草等食材,進行第二階段發酵2至5天,就能製成不同風味的康普茶。製茶時若發霉 要整桶丟棄不過,陳宥希強調,若自製康普茶時發現有發霉情形,不能僅刮除表面,一定要整桶丟棄,避免毒素殘留。而完全發酵的康普茶氣泡感不強烈,若廠商標榜氣泡感則多為後續添加,恐破壞活菌會造成飲用後脹氣。柳朋馳表示,由於康普茶的紅茶菌母是共生菌種,就像泡菜發酵的菌落複雜、多樣化,不像益生菌或優格等是挑選過純化的菌種有特定功效,且特定的保健功效還需要實證,因此民眾飲用時,期待值不應過高。另外,也要避免康普茶被壞菌汙染,反造成健康的危害。含咖啡因 7大族群不宜因為康普茶以茶葉為基底,食藥署在「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提醒,康普茶仍含有咖啡因,因此對咖啡因敏感者,如懷孕婦女、幼兒、失眠患者、消化道不適、肝腎功能不佳、免疫功能低下及糖尿病患者等七大族群,並不建議飲用。陳宥希認為,因為康普茶的發酵菌屬於共生菌落,能提供更全面的益處。不同於單一菌種的發酵食品,康普茶的作用過程包括酵母菌吃糖,產生酒精跟二氧化碳,醋酸菌再把酒精分解為更多有機酸,因此真正康普茶具有酒精極少、殘糖低的優勢。陳宥希提醒,由於康普茶含有三種發酵菌和少量酒精,因此未曾喝過康普茶的民眾,一開始不要超過200毫升,先確認自己是否腸胃敏感或是對酒精過敏者,再慢慢增加至一般的飲用量,約300至350毫升。柳朋馳強調,因康普茶可能會讓胃酸分泌增加,要避免空腹飲用,且就算康普茶對人體有益處也不能取代白開水;若一天所需水量為2000毫升,一天應至少喝1500毫升的白開水,另外500毫升再以康普茶取代。
-
2022-04-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開放莫德納 藍批把兒童當白老鼠
政府開放幼童接種莫德納疫苗,引發家長關切。國民黨醫療委員會昨天表示,美國已為六至十一歲兒童接種八六○萬人次BNT疫苗,美國對自己國產的莫德納都沒有太多信心敢用於兒童,台灣基於哪來的勇氣拿台灣兒童嘗試?為何不選擇已有「臨床適應症」的BNT?有更安全的疫苗可選擇,請不要將台灣兒童當成白老鼠。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目前小朋友是否適合打莫德納的相關研究、數據仍不夠充分,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能理解同為父母會有多麼焦慮擔憂。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說,衛福部在這事情需要審慎,若幼童真的可以打莫德納,必須充分說明、就事論事,以科學來說話。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相關疫苗會依相關專家會議及整個作業來進行,有一套嚴謹程序,希望大家能配合辦理,也一定會尊重家長意願。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鄭運鵬說,莫德納在歐盟、英國、澳洲都已經通過,表示安全考量可以信任,台灣並不是特例。他批評國民黨又要製造莫德納恐慌,要複製去年BNT壓力,實在沒有道理。台中市議員黃健豪昨也質詢市長盧秀燕表示,美國不開放兒童打莫德納,只核准打BNT,歐盟近期才開放莫德納,但BNT去年就核准;其他鄰近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僅開放兒童版BNT疫苗,未通過莫德納。盧秀燕表示,怎麼打、打什麼疫苗,家長非常焦慮,市府對幼童打疫苗會秉持慎重、慎重、再慎重態度,等中央明天專家會議結論出來再討論。新北市長侯友宜說,尊重專家決定;彰化縣長王惠美認為,等專家會議評估後對小朋友不會有影響,才會執行。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莫德納可以打,但不能保證一定沒副作用,兒童打疫苗是利大於弊,有就先打;現階段小朋友打疫苗很大成分是為了防止感染別人,為了群體免疫目標。高雄市長陳其邁說,不管是什麼疫苗都要通過台灣EUA,也有其他國家資料可參考,疫苗不管任何廠牌都利大於弊,兒童施打除減低被感染風險,也降低家戶傳播力,除非孩子身體狀況不允許,否則會建議家長讓孩子接種。
-
2022-04-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胃造口與我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鼻咽癌」。今年二月介紹「透視攝影導引胃造瘻術」時,我們曾邀請病人與家屬與我們分享使用這種胃管的心得。有位病人寫出一篇非常詳盡的罹患鼻咽癌的親身體驗,經得他的同意,當時只節錄部分,而這次終於有機會登出他的全文。這次還邀請一位資深血液腫瘤科醫師解釋鼻咽癌的臨床症狀表現,以及介紹目前常用的化學藥物療法與其副作用。另一位資深放射腫瘤科醫師,則由正常的吞嚥步驟,談到放射治療對頭頸部癌症病人的影響以及需要注意的生活細節。希望這種由病人的現身說法,加上該病專科醫師的解釋,可以使國人對這台灣常見的疾病更加了解。我1973年出生,是鼻咽癌生存者,現在使用胃造口於生活中,後面是我的胃造口生活分享。我是2004年發現頸部有腫塊,發現的是家人。當時坐在家裡客廳看電視,家人發現頸部有腫塊,觸摸後又不會疼痛。家人覺得不好建議我去檢查,我自小就有鼻子過敏反應,早上起床一定噴嚏打不停,晚上常鼻涕逆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因咳嗽而晚上睡不好,所以在脖子發現腫塊前。我已經發生中耳積水不退的症狀(腫瘤塞住耳咽管導致耳朵分泌物無法排出),一開始只以為單純積水,到醫院耳鼻喉科檢查抽水後,隔天又有水積累的狀況發生,恰巧當時正是SARS在台灣造成肆虐,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鎖時期,所以不覺是緊急事件沒有很積極求醫。脖子腫塊出現後,我到署立仁愛院區去檢查,醫生內視鏡檢查時發現有腫塊,於是當下安排做切片,此外發生一段插曲,我先前健康狀況一直穩定,頂多偶感風寒看看家附近診所、拿拿藥,鮮少出入醫院,對醫院流程不甚清楚以致發生烏龍事件。鼻腔切片後我以為等看報告時才收費,便離開醫院,隔了七天都沒收到任何通知,打去醫院問才發現因為沒繳費,所以切片沒有送檢驗,才急忙重新切片檢驗,一週後門診看報告時,被醫生請上座,很慎重要跟我說結果,當下心裡嘀咕,不會是不好的結果吧?頂多是癌症唄!隨後醫生讓我不要緊張激動,最後宣布切片檢查結果是鼻咽癌,其實當下我沒有很震驚,只是想,真的如心裡所猜想最差狀況(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不知者不懼),後面與家人討論後選擇至醫院治療,最終確認是鼻咽癌第三期接近第四期,後面在醫師的專業治療下,我在一年治療後康復,並回歸一般生活。康復後生活逐步恢復正常,一開始除了口水少了需要常補充水分,吃東西也要多搭配湯品外,沒什麼不便之處,隨著癒後時間越來越長,當初放射治療前醫生說明的後遺症影響也隨時間增大。我大約在2016年開始發現喝水與吃東西容易嗆到而且頻率越發頻繁,對應措施就是吃飯速度放慢,我從小吃飯速度快平均一餐大概15至20分鐘用完,到後來我吃一餐要一個小時甚至一個半小時,因為用餐速度太慢導致後來我只好減少攝取的量,來符合一般用餐時間,後面開始發生一些狀況,如吃得少體重當然一直掉(我療程結束是77公斤,後來一直維持在70至72公斤左右,後來進食少了,體重最低到58公斤),另外水攝取少,我也迎來人生第一次的舍利子(腎結石),其實最嚴重的是我開始發生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就是吃東西喝東西時,因為吞嚥能力不好導致食物、飲料跑到肺部引起發炎,原本好發於長輩甚至造成死亡(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就是喝牛奶造成吸入性肺炎引起併發症才過世)。最嚴重一次是2017年我跟朋友到馬來西亞旅遊,最後一天行程喝肉骨茶當下就嗆到,結果我是在返程班機上發燒(還好當時還沒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不然我連飛機都上不了),落地後在朋友協助下是坐輪椅推著過海關,立即返回醫院急診並住院,治療五天後才出院,後續又發生幾次類似狀況,終於在醫師建議下安排進行胃造口安裝。我應該屬於反應遲緩的人,其實一開始醫師建議我裝胃造口,我心裡還有些猶豫,後來醫師為了我從國外回來隔天立即為我處理的推力下,我才同意進行手術安裝,本以為要花一點時間,沒想到過程不超過三十分鐘,我整個人都還沒反應過來流程就結束,後面住院三天是術後觀察及護理方面的維護教育,在醫師與護理師評估我可以自己灌食,且能維護清潔傷口後,便出院恢復原本的生活。其實現在想起來應該感謝醫師的專業建議,因為比起鼻胃管胃,造口更容易維護,而且不會像安裝胃造口而不敢外出,也不會造成鼻腔的不舒服,這些都是自己事後搜集資料並實際使用後才有深刻體會。接下來就是我的使用心得,與有相同需求的朋友分享。胃造口其實是為進食困難的人除了鼻胃管外的另個選擇,早期健保沒有補助,費用比較高,現在健保補助,每半年換一次就可以,與鼻胃管不同,它是透過透視機器導引於胃部打一個小洞放入灌食管與餵食口即完成,而且因為在腹部,所以穿上衣服幾乎看不出來,不像鼻胃管整個明顯。加上半年才更換一次更換頻率比鼻胃管低,使用者不用忍受鼻胃管更換產生的鼻腔不適等狀況,現在歐美地區灌食患者的主要選擇。一開始當然是有些不習慣,腹部卡了跟管子,飲食也與以往完全不同,現在全部經由管灌處理,還好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耐心的教導,並帶領我與家人學習如何照護造口處的衛生維護,其實只要用棉花棒沾酒精或碘酒幫造口處消毒清潔,並注意保持造口處清潔乾燥,不要拉扯到管線就可維持。管灌時注意不要有渣滓殘留在管子裡,保持管子的通暢,就能維持日常生活。另外因為腹部有傷口所以水下活動要避免,泡溫泉可以請不要太頻繁且每次時間不要太久,造成傷口感染。我自己也發生過一些狀況跟大家分享,狀況一是胃造口處有瘜肉,因為是管線與傷口,雖有固定但日常活度難免造成摩擦,有時候傷口會產生瘜肉,我一開始沒有,到了第三年開始,第一次傷口邊緣有瘜肉產生,原本以為是發炎趕快掛急診回去請醫生檢查,醫生檢查後說明這只是傷口與管線摩擦造成瘜肉,只要沒有流血並疼痛,持續日常清潔消毒是無大礙,若覺不美觀心裡過不去再用雷射燒灼去掉即可,當下選擇和平共處,等到下次更換胃管時就神奇消失了。狀況二是接口損毀,我睡覺時一般是仰著睡,但有時因為鼻塞等因素我會側睡,可能是姿勢變更時沒有注意灌食的接口,時間久了接口就被我壓裂,有天我因為騎機車停車為了挪空位搬機車時手頂在身體上把我的餵食接口壓斷,當下胃裡裡的胃液、水順著管子往外流,整個人腹部至腳都濕了,最後也是回醫院急診更換接口。狀況三是胃管掉到十二指腸,這個跟當初護理人員教導我要量測管路長度有關係,我一直覺得納悶,為什麼要量測管路長度,後來透過切腹之痛終於了解,我到第四年有天發現灌食後肚子好像消化不良整個胃不舒服,甚至胃痛,飲用水灌食不會灌食配方食品時才發生,本以為是食品問題,更換了兩三種都不見改善,後來回醫院做檢查照X光,發現是腹部胃管尾端掉到12指腸,腸道受不住營養品的油膩才會產生疼痛,這時護理人員問我:「你的管線長度呢?」才知道原來這個是避免管線沒有固定好,或是活動早上改變造成管路變化,神奇的是這個在我造口生活裡發生了兩次,第二次我就警覺趕快回醫院請醫生檢查處理,第二次還因此急診重做造口手術更換管線。經過這段時間的胃造口生活,我自己的體認是胃造口比起鼻胃管來說進食比較方便,自己一個人就可以處理不用麻煩家人,胃造口在腹部,衣服穿著掩蓋就不明顯,不像鼻胃管整個裸露,出門都還怕嚇到路人,對自己的社交生活影響比較小(自己臉面比較掛得住)。胃造口半年才須更換,而且每次只花30分鐘左右,相對鼻胃管更換頻率低很多,每次更換也不會不舒服(畢竟有麻醉)。傷口維護上其實也是自己就能處理,傷口的清潔消毒與保持乾爽,這個自己就能處理不會造成家人額外負擔,我自己本身在術後跟朋友出國了兩次,2018到泰國旅遊、2019到韓國旅遊帶著營養品與灌食針筒及消毒清潔工具,兩次旅程都很順利,平時稍留意一些細節就不會對日常生活有太多干擾,我認為自己進行胃造口決定是正確的,如果未來有朋友面臨跟我一樣抉擇,我會推薦選擇胃造口代替鼻胃管。
-
2022-04-18 焦點.元氣新聞
禁電子煙、加熱菸 期待菸防法修訂
「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以下簡稱菸防法)」審查在即,立法院於日前召開公聽會,會中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說明最新調查結果,總計3500多位家長回覆,高達九成五贊成同時禁止電子煙及加熱菸,顯示家長非常擔憂尼古丁成癮氾濫。禁新型菸品 九成家長贊成政府以原料將各式菸品區分為「菸品」或「類菸品」,加熱菸原料為菸草,依菸防法具合法販售地位,但以「健康風險評估」把關。電子煙原料不是菸草,政府稱「類菸品」,予以禁止。這種論述已提出一段時間,我們有不同的觀點。電子煙已證實與心肌梗塞、慢性肺病、氣喘等相關,但讓政府下定決心禁止電子煙,是因為美國「電子煙肺傷害事件」。2019年以來,美國陸續發生青少年嚴重肺衰竭,須插管使用呼吸器。統計至2020年2月,共2807名個案住院,68人死亡,個案多為35歲以下,死亡者年齡較高。目前已知診斷至少有6至7種,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疾病,其中有一種重要診斷為「急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加熱菸與電子煙 有相似毒性無獨有偶,日本一名16歲青少年,使用加熱菸後也發生嚴重肺衰竭,不但插管使用呼吸器,最後還用葉克膜搶救。在鬼門關走一回以後,醫師告誡他不得使用任何菸品。這位青少年的診斷也是「急性嗜伊紅性白血球肺炎」,與電子煙肺傷害一樣。加熱菸在原料、產生煙霧原理與電子煙截然不同,為什麼會發生一樣的疾病?分析加熱菸的危害物質,包括汞、鉛等重金屬,甲醛、乙醛、亞硝胺等致癌物,都曾經在電子煙裡發現,其他如多環芳香烴、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也非常相似,表示加熱菸與電子煙有相似的毒物學性質。非燃燒、減害理論 易誤導除了毒物學,兩者都標榜「非燃燒」技術、使用「減害理論」行銷,阻礙吸菸者戒菸、都具有尼古丁成癮性、也都吸引青少年。有菸商宣稱加熱菸太貴,青少年不會使用。事實是加熱菸進入亞洲市場後,日本、韓國青少年使用率都倍增。日本15至19歲青少年使用加熱菸比率,2015年0.6%,2019年上升至4.8%,增加8倍。我們主張不應以原料區分新型態菸品,應以身體傷害、社會危害為依據,才符合菸害防制精神。依此原理,電子煙及加熱菸應歸屬同一類菸品,稱為「新型菸品」,包括未來可能發明的新類型菸品。為達到減少菸品消費、降低吸菸人口的目標,新型菸品應予以禁止。健康風險標準 未明列菸防法政府主張以「健康風險評估」來把關新型菸品,雖立意良善,但健康風險評估的標準未明示於菸防法,目前政府宣稱的標準是「危害不比傳統紙菸高」。傳統紙菸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93種致癌物,我們找不出有甚麼菸品的危害比紙菸高,依政府標準幾乎就是放行加熱菸及未來新型菸品,沒有為民眾健康把關的功能。通過健康風險評估的菸品,菸商一定會利用認證宣傳菸品,使政府陷於兩難處境,既不能鼓勵民眾吸菸,又不能否認給菸商的認證,淪為菸商宣傳工具。我國菸防法15年未修訂,早已過時,期待新法落實新型菸品防制政策。(作者郭斐然為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
2022-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數不斷攀新高 學者:台灣確診數必破百萬
疫情升溫,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洪子仁說,疫情恐持續至今年七至九月,若以世界各國染疫率介於百分之十到廿估算,台灣總確診人數必破百萬;台灣Omicron中重症患者占比約千分之五,一旦確診者破百萬人,約五千人需要住進加護病房。至於台灣致死率應位於南韓和香港之間,即百分之零點一二到零點七,推估國內最高死亡人數約七千人。確診數不斷攀新高,不少專家質疑,疫情記者會再報確診數沒有太大意義。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說,現在與過去整體清零不同,要不要再看確診數字、要不要再開疫情說明會也都要考慮,病毒共存的防疫主軸是以「檢測代替隔離」,要同時進行三種檢測,分別是廣泛且持續的滾動式核酸或抗原篩檢、在社區廢水中規律且持續進行新冠病毒監測,還有確診者的病毒基因定序。衛福部長陳時中昨說,各界都利用數學模型估算,大家的推估可能不一致,但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在減災,強化疫苗施打、藥物整備、輕重症分流順暢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洪子仁說,以亞洲鄰近國家來看,日本防疫措施嚴格,Omicron染疫率為百分之四點三,以此估算,台灣二千三百五十七萬人,染疫人數將達到九十八萬九千人;若以香港染疫率百分之十五點六、韓國百分之卅,或世界各國染疫率約介於百分之十到廿估算,台灣總確診人數一定破百萬。洪子仁也說,依指揮中心統計,台灣Omicron重症患者占比千分之五,一旦確診者破百萬人,約五千人需住加護病房,目前病床數約六千張,應不至於醫療崩潰;但若輕症患者大量湧入醫院,讓重症患者無法得到適當醫療,就有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為了避免醫療崩潰,除了盡量控制患者人數,輕中重症患者分流收治,將是重中之重。
-
2022-04-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連續2天逾千例! 本土確診+1199 新北434例最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35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99例本土個案及152例境外移入(14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日本土新增1209例,昨日跟今日大約持平。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199例本土病例,為575例男性、623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31日至4月16日,其中包含672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34例),台北市(206例),桃園市(159例),基隆市(92例),高雄市(60例),花蓮縣(55例),台中市(40例),宜蘭縣(39例),台南市(29例),彰化縣(16例),新竹縣(15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12例),新竹市(10例),台東縣(7例),雲林縣及南投縣(各5例),嘉義市(2例),嘉義縣(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66例男性、8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4例),韓國(3例),印尼及泰國(各2例),新加坡及美國(各1例)移入,另13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2月24日至4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646,78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613,265例排除),其中33,205例確診,分別為9,600例境外移入,23,551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3例空號病例(原本土病例案30878、案31392及案31531,經疫調後為重複或陰性個案,改列空號),累計193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324例 侯友宜:確診數不是重點、要保有醫療量能
新北市今天新增324例,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到新北市議會說明施政報告,針對疫情部分,侯友宜表示,新北市加強版集中檢疫中心已經有1308間,也會規劃相關時間表,陸續徵用旅館,依照中央要求開設,新北目前確診數最高,要能夠撐住醫療量能。新北市在3月23日前都是零確診,但從之後到4月15日趨勢往上升,主要是因為開放邊境,加上居家隔離改成10天,也造成社區潛伏的隱藏傳播鏈擴大。因不可能清零,中央要把很多策略調整,包含韓國、日本、新加坡等,現在確診數不是重點,而是中重症患者的治療,保有醫療量能才能安然度過。侯友宜說,新北市目前已經調整好步伐,未來要與病毒共存,轉換居家照護,盤點醫療量能,目前新北已經開了1508個專責病房,目前居家照顧中心已收治328人,醫療量能除了針對病毒也要照顧一般市民,才不會衝擊專責病房。侯友宜說,面對現在疫情,最重要看到Omicron的特性,現在大浪來了,海嘯還有來,現階段即將到1千例以上,今天新北328例,必須調整步伐,包含簡化疫調、縮小匡列,未來不再公布足跡,並做好個人健康觀測,落實自我防疫,未來的安全新型態生活兼顧經濟,要落實做好症狀管理。
-
2022-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南韓降新冠傳染病等級台灣是否跟進? 陳時中這樣說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相對南韓宣布4月18日解除社交距離,25日更下調傳染病等級,5月開始確診者不用隔離,至於台灣是否也會跟進?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會」,韓國做法正確,因南韓疫苗施打率高,染疫率約三成,若染疫高、疫苗施打率夠,且醫院量能準備夠,因此把新冠肺炎當作是流感化處理,「這方向是對的。」陳時中說,不過,南韓也經過一陣子很痛苦的時期,約有兩個多月,其中染疫率非常高,但或許如此,也可以成為世界上及早開放的國家,而這代價有一點大,因目前每萬人死亡人數有380至390人,日本是220人,澳洲250人,日本、澳洲的數字相對可以接受,而南韓經過慘痛代價後,可以及早開放也是對的。陳時中說,未來應有許多國家,不再將新冠疫情列為五類傳染病,尤其是染疫率超過三成以上的國家,其實都有可能,如丹麥、冰島的染疫率都超過一半,如此管制就沒意義了,但這都要經過一陣子痛苦。
-
2022-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躲好躲滿就沒事?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防疫關鍵,疫苗要打好打滿
「診間並不少見老人家對疫苗猶豫,認為自己能躲好躲滿。」心臟外科權威、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說,新冠疫情持續在各國延燒,近期以東亞最嚴重,截至二月底統計,韓國單日確診22萬人,香港每日確診破萬、死亡數三位數起跳冠全球之首,當中三成都是未完整接種疫苗的65歲以上「資深公民」。完整接種 防醫療體系崩潰邱冠明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與80歲以上的長者皆是染疫高風險族群,只要在門診遇到「一劑都沒打」的老人家,寧願花時間也要說服。在台灣逐步邁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目標下,他也坦白告訴病患2022年恐怕躲不過病毒找上門。近月亞洲國家新冠疫情嚴峻,邱冠明指出,香港每日死亡數高達三位數,且90%都是老人家,剖析其中原因,包括65歲以上民眾完整接種率差、追加劑(第三劑)比率難提升等,都是讓香港確診數、死亡數暴增的致命點。邱冠明表示,台灣在嚴守邊境管制下,加上國民防疫意識高,積極配合戴口罩、打疫苗,很幸運地擁有「時間差」,能領略他國在防疫上的「答案卷」。以全球施打第三劑比率,截至三月新加坡超過六成、韓國已達五成,台灣也逾五成,即便如此,韓國一天仍有20幾萬確診數,代表施打疫苗無法避免感染,但可以防止醫療崩壞。他強調,若已接種疫苗卻不幸確診,目前也有新冠藥物可治療,能避免重症發生的風險。非染疫死亡 人數也增加邱冠明指出,疫情期間因醫療資源、人員調度、挪移、安置等都以防疫為優先,導致常規醫療處置無法正常運作。快篩、PCR核酸檢測也使等待就醫的時間增加,加上民眾害怕前往醫院就診等,醫療可近性降低,形成「醫療排擠」。如慢性病患者因害怕染疫而停止回診領藥、癌症的早期診斷或需定期治療的患者也可能因不願前往醫院而中斷,疫情期間非染疫死亡人數自然也增加。邱冠明強調,病患對於醫療剛性需求不應該被犧牲,眼下最希望的是完整接種疫苗率提高,建立防止國家醫療體系崩壞的防護網,使長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能安心前往醫院,恢復過去的定期回診的就醫習慣。慢性病患者 應恢復回診邱冠明說,以目前國內外資料顯示,新冠病毒針對全身性多系統攻擊,發炎反應影響面向廣泛,雖尚未有充足資料顯示病毒是否透過血管媒介,但已知會攻擊肺部、呼吸道,及造成心血管、腦部、腎臟、腸胃道等全面性影響。邱冠明提醒,心臟外科病人大多開過心臟手術,與長者皆屬染疫重症高風險群,且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更是新冠肺炎易感染族群,除了個人生活作息、行為模式需改變,內部防護包括營養攝取充分、完整接種疫苗、保持原先藥物使用習慣以及定期回診等基本功,都要於生活中落實。
-
2022-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打疫苗染疫恐害整體 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別要政府花錢救
Omicron疫情雖然99%以上都是輕症,病情已流感化,但政府的疫調、匡列手段仍未改變。台中市一個醫師私下聚會團體最近就取消了每周的固定餐會,以免若1人染疫、10多家診所醫師都會因被匡列而無法看診。大台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魏重耀今指出,這樣的做法影響社會的正常化,也等於懲罰老老實實打好3劑疫苗的人,實在太嚴峻,政府有必要檢討。至於政府老是擔心醫療量能不夠,事實上台灣早有完整的醫療體系,地方診所已社區化,方便程度有如超商,政府何不充分利用,讓診所醫師發揮其功能和角色。民眾感覺不舒服,就先到診所篩檢、拿藥,並在家休息,只有重症才去大醫院,這樣做,量能怎會不足,政府不能老是殺雞用牛刀。魏重耀說,現在的快篩準確度已經可以做到99%,比流感的60%幾還高,流感也都是在診所做,實在看不出一定得要去大醫院做PCR的道理。他說,政府一直大力的鼓吹的民眾打疫苗,但仍有部分人不打,若是這些人染疫,應該要自行負擔相關的費用、責任,而不是要其他人跟著被匡列、政府花錢為他治療、善後,甚至社會整體經濟都受到影響。魏重耀說,Omicron疫情事實上就是已經流感化,死亡率比流感都還低,許多國家都已正常化,韓國也都不再疫調,不了解為何政府還如臨大敵,進行疫調和匡列。以學校而言,只要比照流感,感染了就在家休息,不要去學校上課,以避免傳染其他同學,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不知為何會爭論不休。政府也不該口頭說要朝減災、簡化疫調方向邁進,做法上卻仍不改。
-
2022-04-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比去年校正回歸還多!本土增744例衝破歷史單日高點
今日本土新增744例,國內疫情創下去年五月單日新高,境外新增189例,篩檢95例,單日共增加933例確診個案直逼千例,無死亡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個案數新增很多。確診個案分布十九縣市,縣市別新北增264例、台北增141例、桃園增65例、基隆增56例、高雄增50例。陳時中表示,中重症增3例皆為80多歲老人家 中症肺炎,使用氧氣鼻管、瑞德西韋、住院中狀況穩定,一位打過二劑疫苗、二位打過三劑疫苗,累計中症16人、重症2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744例本土病例,為358例男性、385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4月4日至4月12日,其中包含368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264例),台北市(141例),桃園市(65例),基隆市(56例),高雄市(50例),花蓮縣(48例),新竹縣及台中市(各23例),宜蘭縣及屏東縣(各14例),台南市(12例),新竹市(11例),彰化縣(7例),台東縣(4例),苗栗縣、嘉義市及嘉義縣(各3例),雲林縣(2例),南投縣(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81例男性、101例女性、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9例),印尼(22例),日本(4例),加拿大、美國及菲律賓(各3例),韓國及法國(各2例),卡達、中國、香港、馬來西亞、西班牙及比利時(各1例)移入,另11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1日至4月12日。指揮中心指出,今年4月12日公布之案28816本土病例,經疫調後,個案於今年4月1日自泰國入境,改判為境外移入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495,9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466,086例排除),其中29,593例確診,分別為9,266例境外移入,20,273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6例空號病例(原為5例本土、1例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為陰性或重複個案,改列空號),累計188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今+26例公布4頁足跡 男歌迷北上聽阿妹演唱會染疫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下午四時公布,台中市今新增26例本土確診,其中一例是去北部聽阿妹演唱會,東勢校園感染鏈新增8例,東勢區老人養護中心感染鏈今增2確診,另陰轉陽9例。盧秀燕指出,累計東勢校園群聚與老人養護中心共14例確診,市府昨天宣布擴大開設東勢前進指揮所、新增開設2處篩檢點防堵,由於近期新確診有多例為陰轉陽,這需要疫情指揮中心功用、與專家討論,建議被匡列居家隔離市民應注意。盧秀燕說,案28245為20多歲南區女門市人員,為案26519同事,為北部案25220新社訪友案相關,已接種3劑疫苗,因案26519於8日確診後經匡列為接觸者,8日採檢陰性,10日出現症狀,至醫院PCR採檢後陽性確診(CT值21),隔離治療中。另案28296為議員服務處女助理,目前隔離治療中,共匡列8名接觸者採檢均為陰性。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案28297、28298、28810分別為一家庭40多歲冷氣空調師、其妻有個人工作室,及10歲以下女童,案28297為台中市4月10日確診案27650職場同事,6日出現症狀,10日因案27650確診經匡列為接觸者居隔,經PCR採檢陽性確診(CT值22.3)。妻子案28298於9日出現症狀,經PCR採檢確診(CT值18.8),2名小孩(案28810)及職場10人匡列居隔及採檢,所涉足跡包括美而美早餐店、峰鳴滷肉飯、阿偉飲品太平中山店、吉鋒蒸餃太平店。曾梓展說,案28299為20多北區歲男性,已接種3劑疫苗,4月8日至9日與2名朋友至北部聽阿妹演唱會,10日出現症狀,11日就醫PCR採檢陽性確診(CT值21.7),隔離治療中,感染源暫研判與台北旅遊史有關。案28301為西區40多歲女性(南部案27387的接觸者),連假7日至9日與朋友4人至東港、小琉球旅遊,因同行外縣市友人確診而在9日已匡列居隔,10日出現症狀,經就醫PCR採檢陽性(CT值18),隔離治療中。案28515為40多歲男性,6日曾至北部開會及聚餐、7日有南部縣市旅遊史,8日喉嚨痛就醫PCR陰性,11日自行快篩陽後至醫院PCR採檢陽性確診(CT值15.4),此案匡列台中市接觸者8人居隔及採檢,所涉足跡有金礦928頂級足體舒壓會館、高鐵北上616車次(台中-新竹)、PINOCOCO皮諾可可南屯區。案28517為50多歲女性,3月底曾至桃園照顧孫女,4月1日經外縣市通知為案23912接觸者列居隔,其夫案24376為2日確診,案無症狀,11日居隔期滿由衛生局安排至醫院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24.7),續隔離治療。案28636為30多歲女性,3日至4日案與家人至親戚東勢學生案28303家夜宿,7日曾出現身體不適症狀,8日在家休息並自行服用退燒藥,10日因案28303確診經通知匡列居隔,11日至醫院PCR採檢陽性(CT值21.54),隔離治療中。案28637為10多歲男性,因基隆確診案27786的家人,因案27786於10日確診經外縣市匡列接觸者進行居隔,11日出現症狀,就醫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15),隔離治療中,此案研判與案27786相關感染。案28640為30多歲男性,為東勢區老人養護中心員工,案28812為約20歲女實習生,為日前確診的女實習生案27114同寢室同事,9日接獲27114確診PCR採檢陰性並匡列居隔,於11日陸續出現症狀,經採檢PCR均為陽性(CT值分別為33.4及17),隔離治療中,此案匡列4名家人居隔,台中市足跡包括毓香牛肉麵、勝麒輪胎行。案28641為40多歲女性,8日有症狀,11日自述妹夫確診,故就醫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15.67),感染源尚待釐清。案28642、28643、28644為一家人的爸爸、長女、長子,因媽媽案26150匡列居隔家人,案26150與28644於4月1日至5日去台北親戚家中,案26150及北部7日確診,家人經匡列接觸者7日採檢陰性,案28643通報11日出現症狀,故安排3人一同就醫,PCR檢驗均為陽性,隔離治療,因居隔轉陽,此3案無相關足跡。案28811為20多歲女性,自訴未曾聽聞有親友確診,也未去過確診個案相關足跡點,11日出現症狀,12日就醫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10.7),感染源尚待釐清。案28813為20多歲男性,自述4月初因要在台北工作,11日至北部社篩站採檢,PCR陽性(CT值28),無症狀,隔離治療,此案研判與台北旅遊史相關,可傳染期無台中市活動史及接觸者。東勢校園群聚新增確診個案,案28302為東新附幼5歲女童,因班上同學案27374確診被匡列採檢,案28303也是同班的5歲附幼學童,其讀國小的兄姊也確診,案28304也是同班的附幼學童,其母也確診,案28638為11歲東新國小女學生;案28514為東勢國小學童;案28516為東勢國小學童,與案28639新家家幼兒園學童為同家人,研判是社區感染。東勢群聚案市府持續於東勢地區開設篩檢站,統計至今日上午11時,東勢校園群聚案共10名學童、家長1人,新增東勢區足跡點有拉亞漢堡-東崎店、大順農藥行、總旺五金賣場、萊爾富東崎店、7-11-欣東雲門市、盛東餃子館、彩虹晨早餐店、滿六早餐店。另今日接獲外縣市通知確診個案台中市足跡包括韓34韓國料理一中店、好市多北台中店自助加油、7-11新興陽門市、JU100剪髮北屯區、小亞早餐-興安店、麵線陳專業麵線台中廣天宮店、多那之咖啡台中興安門市,已通知相關場域清消,請有足跡重疊民眾,可至台中市社區篩檢站篩檢,並加強自我健康監測。此外,為防堵疫情持續擴散,台中市確診停課10天學校有新社高中(含國中部)全校、東新國小全校及附幼全園、新家家幼兒園全園、東勢國小全校及沙鹿國中班級;預防性停課1天有馬禮遜美國學校全校、台中美國學校全校、太平區東平國小班級、太平區黃竹國小班級、大里區草湖國小班級、外埔區外埔國小班級、潭子區弘文中學班級。衛生局表示,疫情持續升溫,12歲以下孩童未接種新冠疫苗,需要受到更多保護,呼籲市民朋友一起幫忙,避免帶幼童出入人潮擁擠場所,另只要符合疫苗接種資格者,都應儘速完成接種,共同守護幼童健康安全。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南韓新變異株「XL」現蹤 羅一鈞曝我國現況
南韓今宣布首次於國內發現Omicron變異株「XL」病例,確診者是已經接種3劑的無症狀患者。對於我國是否「XL」病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有偵測的Omicron「XE」,已於邊境攔截,沒有進入到社區,目前還沒有出現「XL」病例。外媒報稿,「XL」是目前發現的17種Omicron病毒變異株(XA~XS)之一,是由Omicron原始株BA.1和亞型株BA.2重組而成。2月在英國首次發現,至3月為止僅在英國發現66例;英國3月底曾表示,多數變異株都在大幅擴散之前就消失。根據韓媒報導,首例「XL」3月23日確診,已完成3劑疫苗接種,屬無症狀患者,該例也是亞洲首例,目前正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羅一鈞表示,先前曾報告國內首例「XE」,是3月從捷克入境落地採檢的本國籍女性,「XE」是BA.1與BA.2的混合體,有突變特色共同出現。這案例沒有進入社區,在邊境就攔截,後續進入加強集中檢疫所。至於韓國發現的「XL」也有BA.1與BA.2的突變特徵,不過現在有10多種不同的命名,目前國內只有偵測到「XE」還沒有「XL」。世界衛生組織(WHO)昨表示,已將Omicron變異株的亞變種,BA.4和BA.5列入監控列名單中,此2個新亞變種已有數10起病例,正評估它們是否更具傳染性或危險性,以及它們對免疫逃逸潛力的影響。羅一鈞表示,這2變異株近1個月較多出現在南非、歐洲等國家,案例不多,世衛對其重要性尚未定論,我們會持續監測致病性傳染力研究,因都是Omicron變異株,預期特性不會差太多,有待研究證實。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曝取消實聯制時機 朝社交距離APP破1200萬用戶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接受電台節目「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他預估以現在的疫情推算台灣4月底本土案例數將會破千,台灣目前的醫療量能,可以承受約4萬名的重症患者。他表示,台灣未來一定會走上免隔離之路,但會比國際慢,先觀察各國狀況後再評估開放,而國內也漸漸走向科技防疫,實聯制礙於後續還要處理,希望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取代,當該APP用戶破1200萬人就朝向取消實聯制規畫。陳時中表示,Omicron疫情發生至今,本土受到威脅大約是從三月底開始,四月一路開始發展,從100多例到現在連續3天400多例,他估計四月底本土案例將會破千,高風險區域以過去經驗來看將是在北北基桃,目前其他縣市的疫情都還是可以控制,不明感染源傳播鏈不多,雙北不明感染源相對多,希望各地政府可以共同抗疫,不要讓疫情起來得太快、自主應變要做好,恐慌是沒有必要的,但起而行是有必要的。陳時中表示,以周邊的國家疫情爆發的速度,如韓國規模大約是62萬到68萬人確診,台灣以此模組下去看,累計確診的案例應該會到20萬人左右,台灣目前醫療量能布局,不會再以過去完全降載、清空,只照顧新冠病人為主,Omicron走向輕症化,醫院不能再只以收新冠病人為主,很多疾病對於生命的威脅更勝於Omicron,因此醫院現在採取二者並重,不要降載得太過分。陳時中表示,若台灣的確診規模達到40萬人,醫院收治重症患者,現在是可以容納收治大約4萬名的重症。其餘則是到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館、居家照護等方式處置。集中檢疫所目前大約有6327間未來將會再增加1000多間。近期歐美國家都已鬆綁邊境,入境免隔離,鄰近的日本也逐步開放。陳時中表示,台灣總有一天會走到免隔離之路,但不會是現在,台灣要再觀察,多等幾天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讓政府能做最好的政策決定。未來逐步走向解封,又碰上大量確診案例。陳時中表示,未來朝向取消實聯制,因為現在匡列的速度趕不上病毒,民眾確診後一定要自主通知親友主動篩檢,而接觸者希望能透過台灣社交距離APP提高警覺,他表示,如果台灣社交距離APP的使用戶超過1200萬人,實聯制將朝向取消。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柯文哲:若北市每日確診逾130例 輕症就要擺家裡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439例、其中台北市本土新增100例。新北市已試辦輕症居家照顧,不過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目前台北市原則上,確診者還是送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目前有1300床,不過有一天,若每日確診超過130例,台北市輕症確診就要擺在家裡。柯文哲說,目前輕症居家照護,新北市已開始試辦,但目前台北市還有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還沒有緊繃之前,還是先這樣做,不過當確診每日超過130例,輕症還是要擺在家裡。柯文哲今天主持防疫記者會表示,過去與確診接觸被匡列者,一開始居家隔離都是送到防疫旅館,不過慢慢從四月開始,北市府鼓勵被匡列居家隔離的,在家裡居家隔離。柯也提到,台北市居家隔離還是有一套通訊診療系統,從一月到現在有829人次通訊診療,慢慢將來會擺在家裡的會有兩組樣態的人,包括確診者被匡列,這個鼓勵要在家裡,因為若一天要兩千五百人,成本太高,費用也太高,這部分要在家裡居家隔離。至於輕症確診者,柯說,目前原則上,北市府先前已經準備有1300床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但若有一天,北市每日確診超過130例,輕症確診以後也要擺在家裡。柯也提到,台北市未來一週會建立網路的虛擬系統,未來輕症放在家裡的照護系統,目前正如火如荼規畫,柯說,他也要跟國人講,不要對這個疫情保持太樂觀態度,以韓國為例,確診者占總人口29.6%,上周死亡人數超過兩千人,面對疫情,台灣要放鬆心情,審慎態度面對,「這疫情比想像困難」。
-
2022-04-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不要太樂觀! 柯文哲:估疫情還要燒兩個月才達峰頂
國內今天新增本土439例、其中台北市本土破百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主持防疫記者會表示,以韓國、日本、越南、香港、新加坡等國為例,韓國目前確診人數占總人口的29.6%,有29.5的人被感染,甚至韓國達到峰頂的時間約67天,所以大家要心理有數,對疫情不要太樂觀,台灣的疫情,預估還要燒兩個月,才能達到峰頂,至於下來速度要拉多長,還不曉得,還要觀察。柯文哲今天在防疫記者會表示,如何以最低成本與病毒共存,大家不要過度樂觀,跟老百姓說都沒有問題,因為以韓國經驗,病例開始上升從確診上升約差十天,隨著案例增加,出現中重症死亡案例會增加。柯文哲今天以鄰近國家為例,韓國與台灣狀況最接近,不管疫苗覆蓋率、社會生活型態,但目前韓國確診占總人口29.6%,韓國疫情達到峰頂約67天,至於紐西蘭疫情達到峰頂47天、澳洲34天、日本71天、香港43天、越南40天、新加坡60天,台灣本週案例明顯增加,但從東亞其他國家看,要達到峰頂,約要兩個月,若台灣沒有特別介入性動作,估計疫情還要燒兩個月。柯文哲也說,結論是韓國疫苗覆蓋率這麼高,還有29.6%確診,台灣現在不到1%,但台灣沒有理由比韓國、新加坡等厲害,防疫日本表現很好,日本確診約占總人口5.5%,這些數據告訴大家,疫情不用太樂觀,這也不是什麼大數據,就是看看周邊國家病例大量發生到峰頂,慢慢要開始,將來病例更多,如何最低成本愈病毒共存。
-
2022-04-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無降溫跡象 連三日本土個案破400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止不住,連續第三天新增本土個案。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439例、境外移入191例,11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疫情維持在高點。本土個案擴及18縣市,以新北市145例最多,台北100例次之,基隆36例。新增之439例本土病例,為216例男性、22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4月1日至4月11日,其中包含223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45例)、台北市(100例)、基隆市(36例)、高雄市(32例)、桃園市(25例)、花蓮縣(21例)、宜蘭縣(14例)、新竹縣(12例)、新竹市及屏東縣(各10例)、台中市(9例)、嘉義縣及台南市(各6例)、彰化縣(5例)、雲林縣(4例)、苗栗縣(2例)、嘉義市及台東縣(各1例)。相。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96例男性、91例女性、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1例)、印尼(12例)、韓國(4例)、奧地利(3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及泰國(各2例)、日本、加拿大、義大利、印度、寮國、香港、瑞典、法國及美國(各1例)移入,另12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30日至4月1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8040例確診,分別為8968例境外移入,1萬90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4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4例死亡病例,其中8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注意類流感這3症狀若持續3天以上 醫曝警訊:最好快去篩檢
國內10日本土確診個案新增431例,創下今年新高,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如果出現喉嚨痛、咳嗽或流鼻涕等症狀持續3天以上,建議進行快篩或PCR篩檢,尤其所在地區正在疫情大流行中。黃軒今(11)日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引述南韓國立中央醫療院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患者中,最常出現症狀包含喉嚨痛、流鼻涕、頭痛、打噴嚏和疲倦等,出現發燒的人比感染Delta患者少。他表示,由於Omicron變異株的特色最主要症狀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類似」,與之前的Delta變異株不常造成的下呼吸道感染是不同的。他也提醒民眾,如果喉嚨痛、咳嗽或是流鼻涕等症狀持續3天以上,那麼最好進行快篩或PCR篩檢,尤其當你住的地方正在(疫情)大流行中。另外,他以國外的預防措施舉例,目前國外政策鼓勵民眾事先預備好,甚至會提供免費篩檢工具給民眾,特別依照4項指標,萬一民眾具呼吸道感染症狀、與確診者足跡重疊、與確診個案曾在同一空間或所在社區是高風險社區,但本身沒有症狀者,以上族群特別需要注意。他也指出,Omicron病毒症狀和類流感病毒症狀幾乎是重疊一樣的,因此建議「有類流感症狀,記得去快篩一下!」不過,有症狀不代表有足夠病毒量、可以提早篩出來,所以通常「再過2至3天,類流感症狀仍持續」再去快篩,也往往因為病毒量增高,較容易呈現陽性,但如果未呈現陽性,類流感症狀卻仍持續,千萬要就醫確認並接受治療。
-
2022-04-11 名人.精華區
吳明彥/健保總額浮動點值 隱藏醫療危機
大家認為台灣健保成績傲人,這是引用經濟學人西元2000年排名,當時台灣全球第二,能有這樣的好成績,是1980至2000年所奠下基礎。近20年後,國際知名期刊Lancet在2018及2020年發表全球健康照護品質評比,台灣不僅輸給日本,也輸給新加坡及韓國,還從85分倒退至79分。公私立醫院三比七 具競爭力自2007年起,常有機會在國際行銷台灣醫療,常被問台灣怎麼有CP值這樣高的醫療?我通常回答,台灣有個神奇數字:公私立醫療比例三比七,是全球最具競爭力醫療體系。政府不需負擔私立醫院預算,而私立醫院為了生存,善用各種管理方式,其高效益服務也刺激公立醫院進步。第二組神奇數字是醫界發展最好的1980年,當時是勞保時代,醫院自費空間較高,醫療管理成績較好的醫院,大約有12%的利潤空間,足以提供醫院更新醫療儀器,引入新藥材及調高醫事人員薪資等,發展醫療並與國外競爭。私立醫院沒有政府預算,必須有10%的利潤空間才能正常發展,全球醫療品質最好的「Mayo Clinic」,2021年仍有12億美元利潤。19家醫學中心 10家醫務虧損2018年健保公布全台19家醫學中心財務狀況,有10家醫務收入(即不包含停車場及美食街等收入)虧損,過去管理效能最好的林口長庚,虧損達3.9億,彰基及台北馬偕虧損近9000萬。長庚醫務收支逐年惡化,是全台私立醫院經營惡化的體現。健保總額實施18年,種下惡化醫療品質的前因。總額實施前,醫療支出每年平均成長率10至12%,總額實施後,平均是3至4%,以每年平均減少至少5%計算,試想若今年收入是1,明年僅0.95,後年0.9025,獨創的每季總額浮動點值,使醫療院所經營空間被強力限縮,經營之神恐也難挽狂瀾,並嚴重斲傷醫療品質。對於上述困境,政府應正視並提出解方,醫療一旦崩壞,受害的是全體國民。建議可考慮採取以下措施:一、學者估計此次COVID-19疫情,因醫界配合政府,防疫成功且創造台灣經濟正成長共2兆產值,建議以2000億元補助總額預算的長年不足,政府去年超收稅收4000億元,絕對有能力承受一次性補助。應編公務預算 補助防疫團隊二、COVID-19恐長期存在,加上其他重大傳染病威脅,政府應考慮將所有公私立醫院的防疫團隊,含其人員薪資及相關配備經費,由疾管署每年編列公務預算補助,減少各醫院財務負擔,疫情發生時也有更良好的溝通與協調。醫療品質不投資 明天會後悔三、智慧醫療及數位化醫院是國際性競爭產業,結合ICT及智慧醫療可驅動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前瞻基礎建設經費內,由政府逐年編列預算補助公私立醫療院所有資訊支出,視同基礎建設。最近新加坡投資20億美元引進美國Epic systems,全面更新醫院資訊系統,政府應切記品質需要投資,今天不投資,明天會後悔。四、商業健康保險一年總收入4000億,理賠率30%,美國法定理賠率是80%,第一來源是商業保險,第二來源是國際病人的自費醫療收入,建議適度開放自費醫療。
-
2022-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重症清零」長者疫苗覆蓋需9成 專家:否則恐淪口號
國內昨增5例中重症確診個案,其中90多歲女性長者未接種疫苗,染疫後重症死亡,指揮中心昨宣布,6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發放500元以下衛教品措施,再延長到5月底。專家認為,發獎勵很難催出長輩施打,但仍然要做,因疫情仍在社區擴散,長輩隨時都會被感染。也有專家憂心,若長照機構等老人較多群聚場所被病毒攻陷,重症率一定會飆升。「發獎勵催長輩施打,有點困難。」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認為,發放獎勵是一種刺激方法,但長者不願打疫苗原因很多且複雜,像行動不便、認為疫情不嚴重或顧慮疫苗安全性等,且媒體諸多報導與疫苗無關的死亡及疾病,即便專家已釋疑,是自然死亡背景下的巧合,多數與疫苗無關,長輩仍有先入為主印象。李秉穎指出,有些長輩認為自己身體比年輕人弱,施打疫苗會產生副作用等,「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根據統計,施打疫苗發生副作用如發燒、頭痛、倦怠、疲勞等,長者發生比例的年輕人還低,意指長者施打疫苗後發炎反應比較低,理論上發生副作用機率較小。李秉穎坦言,各國都碰到長者疫苗接種率低的瓶頸,各國政府也很苦惱,因長者屬於高危險群,一旦染疫死亡率極高。在沒有更好做法以前,目前只能透過金錢獎勵、持續衛教。3月7日起連3天新增確診數破500例,昨日本土個案增加442例,再創新高,而連日以來的疫情升溫,也催出疫苗打氣,相較上周單日約3至5萬,昨單日疫苗施打衝到12.6萬。不過李秉穎憂心,出現疫情當然會增加接種率,但疫情擴散到社區,長者可能會被家中有活動力的人間接接觸而染疫,即便這些家人都打了三劑、無症狀,仍無法避免「帶病毒回家」傳給長者,且疫情還持續在社區擴散,是令人擔憂的。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國家政策喊出要「重症清零」,長者疫苗覆蓋率必須拉到九成以上,這不能只是一句口號,必須要有所行動。像韓國為提升長者接種,疫苗救濟補償要件採從寬原則、即時性發放,每人補助千萬韓元,約台幣數10萬元,催出九成覆蓋率,台灣可借鏡做參考。雖然目前確診多屬輕症,但洪子仁提醒,現在多為工廠移工、餐廳或職場群聚,多為五十歲以下,因此重症率不高,一旦社區疫情大流行,相較家中的長者,要是病毒攻陷養老機構、長照機構等老人群聚處所,重症率一定飆升。洪子仁認為,「重症清零」政策必須要有層次進行,包括法令上疫苗補償要件寬鬆且即時、另外長照機構等老人群聚處應盡快接種疫苗,如同今新增一例重症死亡個案,九十多歲的女性長者未接種疫苗,後續引發死亡,「一葉知秋」雖無法推論,但能看出未來走勢,若沒有行動,那「重症清零」將淪為口號。
-
2022-04-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大增 500元獎勵長者催打延至5月底
本土案例再創新高,昨增四四二例,境外增一三六例,並新增一例死亡案例,為九十多歲女性未打過任一劑疫苗。國內長者約近二成一劑未打,指揮中心昨宣布,延長六十五歲接種疫苗五百元獎勵措施至五月底,盼長者盡速接種,但專家指出獎勵誘因恐有限,可借鏡他國,放寬疫苗救濟金等方式催打,盼覆蓋率能超過九成。90歲以上未施打 致死率二成五國內中重症案例昨新增五例,累計達十例,其中一例死亡,為Omicron疫情以來第二例死亡案例。案二四四五八,為一名九十多歲女性,具高血壓、巴金森氏症慢性病史,並未打疫苗,於居家隔離期間因症採檢,四日確診,七日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案例定序未出爐,推斷應為BA.2,與二月中首例死亡個案感染的八十多歲女性,定序的BA.1不同。另外,新增四例中重度個案,一人有高血壓病史、二人有心血管病史、一人有肺癌病史,都使用過瑞德西韋,目前仍在醫院治療,其中僅有二人打二到三劑疫苗。羅一鈞表示,九十歲以上年齡層未打疫苗致死率達二成五、八十歲以上也有四點五%,中高齡長者一定要盡速接種疫苗,五百元接種獎勵金措施將延長至五月卅一日。南韓高額補助 催出九成覆蓋率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國家喊出「重症清零」,長者疫苗覆蓋率須提升至九成以上,韓國為提升長者接種,疫苗救濟補償採從寬原則、即時性發放,每人新台幣數十萬元高額補助,催出九成覆蓋率,台灣可借鏡。重症清零政策須有層次進行,若再不行動,重症清零將淪為口號。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說,國際透過獎勵催打均有困難,長者不打原因很多且複雜,長輩多有先入為主印象,但在沒其他好方法前,目前持續透過金錢獎勵催打。越南入境航班 需前6小時快篩境外移入個案一三六例中,有一○七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但越南航班入境旅客陽性率仍高。指揮中心七日規定三家越南航空(越南、越捷、越竹)來台旅客,除檢附搭機前二日內病毒核酸檢驗報告,還要「搭機前六小時內抗原快篩報告」,昨宣布擴大至「所有越南航線航班」,新制即起施行至五月六日。總統蔡英文因與確診者於官邸用餐遭居家隔離,PCR篩檢為陰性。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若居隔過程出現症狀及解隔期滿後也會再行篩檢。但專家表示,總統或重要官員被匡列「多少享特權」,應針對特殊個案分析風險。
-
2022-04-09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胃癌、消化道癌健保給付一窮二白 癌種治療應不分貴賤
癌症即將連續40年蟬聯十大死因首位,每四人就有一人罹癌。關心民眾癌症治療,「聯合報」今舉辦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參與論壇的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梁逸歆演講「晚期上消化道癌治療新知與現況」。梁逸歆說,對比日、韓、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台灣健保給付胃癌、食道癌藥物少之又少,真的是一窮二白,呼籲「罹癌並非自願,癌種不分貴賤。」「晚期上消化道癌的話題十分沉重,是個悲慘的故事。」梁逸歆說,惡性腫瘤(cancer)的英文字源,其實是來自巨蟹座(Cancer),在古代惡性腫瘤就是一種恐怖的螃蟹,把身體吃出一個大洞,而今天聚焦在上消化道癌症,包括食道癌、胃癌,因這兩種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二。依衛福部2019年男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男性食道癌排名第六,發生人數2639人,胃癌排名第七,發生人數2389人;女性胃癌排名第十,發生人數1549人,由此可見,食道癌為純粹男性的癌症。另202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胃癌、食道癌分別排名第八名、第九名,死亡人數為2339人及1954人。由此可見,食道癌純粹是男性的惡行腫瘤且死亡率非常高。其次,依各癌症患者死亡年齡比例,其中45歲以上人口,因胃癌致命的比率隨著年齡增長,因此與年齡有絕對關係,幫民眾為85歲以上時,十大癌症死因已升至為第五位。而食道癌則僅與三個年齡層有關,且絕大多數患者年齡為45歲至64歲,正值青壯年時期,且一旦發現病情多為晚期,死亡率高達八成。梁逸歆說,若就台灣食道癌現況,當發現罹癌時,第三期患者約占兩成九,第四期患者達四成,這比例非常高,且胃癌、食道癌的發展是現在進行式。梁逸歆說,胃癌、食道癌危險因子多與外在環境有關,包括幽門螺琁桿菌感染引發的胃炎,吸菸、喝酒、攝取醃漬食物、家族性與遺傳性、EB病毒等,而食道癌不易早期發現,危險因子有喝酒、吸菸、檳榔,以及醃漬、刺激性、太燙、胃食道逆流有關,患者常見症狀為吞嚥困難。至於,轉移性胃癌治療現況,包括第一線用藥為化療藥物歐立普、截瘤達,或依醫師評估再加上歐洲紫杉醇,但這樣的患者是「天選之人」,臨床上很少見,或是使用標靶治療賀癌平,但約20名癌症患者只有一人可以使用,或是使用免疫治療等。第二線用藥則有標靶藥物欣鋭澤,合併使用化療藥物太平洋紫衫醇。第三線用藥為單一使用治療標靶藥物欣銳澤、免疫治療,或是化療藥物抗癌妥、朗斯孚。此外,轉移性食道癌治療現況,第一線用藥有化療藥物白金、截瘤達,或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單一用藥有化療藥物太平洋紫杉醇、歐洲紫衫醇、抗癌妥、免疫治療,但目前沒有第三線用藥。梁逸歆說,台灣晚期胃癌存活率與亞洲其他國家比較,如日本第四期患者五年存活率為15.2%,約是6至7名患者有1人可以活到5年,韓國為9.2至23.9%,但台灣僅為6.5%。另台灣晚期食道癌存活率與亞洲其他國家比較,如南韓第四期患者五年存活率為16.6%,但台灣僅為3.4%。梁逸歆指出,胃癌、食道癌第四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為何偏低,原因是此兩種癌症的關注度非常低,依健保署2020年「全民健保癌症醫療費用支出」,胃癌及食道癌醫療費用為33.8億點、33.9億點,占總費用各為2.8%,也就是說,胃癌每死一個病人,健保支出藥費為51.7萬元,食道癌則為26.2萬元。因此,轉移性胃癌治療健保給付現況,包括第一線無法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用藥則完全沒有給付,第三線用藥僅給付化療藥物朗斯孚,但因胃癌患者幾乎都無法進食,又要如何服用口服藥物朗斯孚。而轉移性食道癌治療健保給付現況,包括第一線無法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用藥則完全沒有給付。梁逸歆說,若比較亞洲國家的上消化道癌治療指引,可以發現對比日、韓、新加坡等國,台灣健保給付藥物是少之又少,真的是一窮二白,呼籲「罹癌並非自願,癌種不分貴賤。」
-
2022-04-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442例再創新高、1例死亡 境外136例
國內新增5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42例本土個案及136例境外移入,有107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大致上個案數還是以六都最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42例本土病例,為230例男性、21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2月1日至4月9日,其中包含250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43例),台北市(95例),桃園市(41例),基隆市 (39例),高雄市(38例),花蓮縣(24例),屏東縣(14例),宜蘭縣(10例),嘉義縣(9例),新竹縣(8例),台中市(7例),台南市(6例),彰化縣(3例),苗栗縣(2例),新竹市、雲林縣及嘉義市(各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24458),為90多歲女性,具慢性病史,未接種COVID-19疫苗,為案23030接觸者,居家隔離期間因症採檢,於4月4日確診,4月7日死亡。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65例男性、7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7例)、印尼(4例)、韓國及新加坡(各2例)、荷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尼泊爾、美國、西班牙、越南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11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0日至4月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317,66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290,468例排除),其中26,836例確診,分別為8,633例境外移入,18,14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5例空號病例,累計144例移除為空號(原本土確定病例案25699、案26157、案26400-26401、境外確定病例案25724經確認檢驗陰性)。2020年起累計85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4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30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個案384例、境外123例 陳時中:本土病例仍在高點
國內新增50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4例本土個案及123例境外移入,有69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本土個案仍在高點,新北市增146例最多,高雄市有58例居次,其中有50例都來自娛樂圈新增病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84例本土病例,為187例男性、19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2)年3月27日至4月8日,其中包含185例為無症狀感染。個案分佈為新北市(146例),高雄市(58例),台北市(54例),基隆市(31例),桃園市(25例),花蓮縣(24例),新竹縣(9例),新竹市(8例),屏東縣(7例),宜蘭縣及台南市(各5例),台中市(4例),雲林縣(3例),苗栗縣(2例),嘉義市、彰化縣及台東縣(各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67例男性、5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印尼(12例)、越南(11例)、新加坡(3例)、英國、韓國、法國(各2例)、柬埔寨、加拿大、菲律賓、美國、香港、泰國、帛琉(各1例)移入,另8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27日至4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7,269,75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7,243,042例排除),其中26,263例確診,分別為8,498例境外移入,17,71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9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憂民眾誤解 中央密會醫界建議避用「與病毒共存」字眼
國內昨新增超過500例確診個案,本土個案佔了382例,面對連日個案數飆增,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首度表態「清零不可能」,未來將走向與病毒共存。國內感染相關3大醫學會、學會及中央官員、國內感染科專家等,昨晚召開不公開論壇,除了就長者疫苗接種、維護醫療量能等面向討論以外,據了解,醫界也被提醒避免使用「清零」、「與病毒共存」等詞,憂若出現重症或死亡,民眾恐產生誤解、恐懼或不信任。昨晚論壇包括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及台灣兒童感染醫學會3單位理監事出席,並邀集國內社區醫療網各區指揮官,以及公衛專家、疾管署官員等出席,從中央、公衛到醫療院所作為等進行討論。因應國內疫情升溫,會中各界也表明顧慮,包括醫界憂心醫療量能吃緊、需維持經常性醫療,中央也坦言國際情勢病毒將是常態存在,台灣難以豁免於全世界,必須「認清事實」有所因應。據了解,會中提及不建議再使用「與病毒共存」字詞,避免讓民眾誤認病毒沒有傷害性,而放鬆防疫作為,包括口罩等NPI(非藥物介入措施)沒做好,或者不踴躍接種疫苗,這並非中央及醫界所樂見,因為「無症狀、輕症確診的前提是有打疫苗」,憂心若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大量確診造成重症或死亡,「與病毒共存」字眼誤會為政者不負責,恐讓確診者難以接受。傳染防治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表示,新冠肺炎病毒屬於感染科疾病,應該由感染科醫師出面說明正確的感染症知識較恰當,昨晚的論壇3個學會也達成共識,將會共同以感染專業發表聲明,包括對於民眾的衛教、以及對政府政策呼籲。黃高彬指出,未來勢必要與病毒共存,不能再清零路線,「這樣會變世界孤兒」,但我們不希望與香港、韓國一樣快速增加確診,「那會搞垮醫療量能」,雖現在抗病毒藥物準備還不到理想,因此是用漸進式「與病毒共存」。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必須認清病毒的風險,如果太樂觀而沒有積極作為,我們也可能必須承受其他國家正在發生的悲劇或災難。身爲一線的醫療人員,在公衛政策上努力堅守,希望在足夠的疫苗保護下,民眾應積極照顧自己,也能避免壓垮醫療量能,讓醫院維持經常性醫療運作。陳宜君指出,確診Omicron輕症的前提是「有接種加強劑疫苗」,而豁免了重症及死亡,若確診Omicron但沒有接種疫苗,重症、死亡是數10倍機率。社群上常見流傳片面訊息,恐讓免疫較弱者如長者、慢性疾病患者等鬆懈,應趁現階段我國疫苗數量足夠,應該在高疫苗覆蓋率下,維持「低度可控制疫情」,避免衝擊醫療量能。陳時中昨透露,下周將試辦輕症者在家照護、並縮小匡列範圍。陳宜君表示,過往精準疫調標準高,目的是追來源,保護其他民眾,但量能有限制,經過討論後,未來疫調量能將調降,匡列範圍縮小到密切接觸者;輕症者在宅照護也將有配套措施,包括如何避免影響其他家人等衛教。她呼籲,民眾應儘早施打疫苗,「有打疫苗的人確診沒事,但沒有疫苗保護力的人就很難保證」。
-
2022-04-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清零不可能」走向新防疫模式 一表看台灣疫情何時達高峰
本土個案昨增三八二例再創新高,確診案例遍及十九縣市,境外增一四九例,單日破五百案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個案數還會往上升,預估一至兩個月內達最高峰,疫情將持續到六月底且還不會到尾聲;他也首度鬆口「清零不可能」,未來將走向與病毒共存,下周擬試辦「輕症在家」隔離,同時也將調整停課標準。擬以居家快篩取代停課國內確診個案上升,全國累積十四縣市共一三九所校園停課,各縣市對畢業旅行、戶外教學是否取消標準不一,教師團體認為政府應該明確表態,否則會造成校園恐慌或影響學生受教權。陳時中表示,未來必然走向與病毒共存,下周將與教育部檢討停課標準,縮小匡列範圍,並在合理範圍以居家快篩來取代停課。疫情一至兩個月達高峰指揮中心比照韓國、紐西蘭及香港疫情發展,推估未來一至兩個月確診案例將飆至最高峰,陳時中表示,目前Omicron確診數仍算低,但規模難以預估,未來單日恐超過一千五百例,屆時致死率、個案數飆高或疫情高峰下不來,社會將承擔不起,因此仍須積極因應,朝「緩坡上升」方向努力。輕症在家指引至今沒譜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防疫以「減災」為目標避免醫療量能超載,「輕症在家」隔離為其中配套,單日確診數若達一千五百人將啟動。指揮中心下周將擬定「輕症在家照護指引」,如設醫療遠距平台、送藥、戶政及警政系統聯繫、關懷中心運作等,若未遵守隔離規定將有罰則,並因應地方疫情升溫和醫療量能吃緊,將從新北試辦。立委賴惠員、蔣萬安昨於衛環委員會質詢時,質疑各地方早已喊話希望指揮中心相關指引快出來,但至今連社區溝通、徵求試辦的地方政府意願統統沒有譜。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晚也在臉書表示「北市防疫旅館量能告急」,因每天確診人數不斷攀升,近期有近萬名移工入境,幾乎把北市的防疫旅館量能占滿。北市已發出徵召令,徵用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讓輕症、低危險確診者入住。總統府、監察院傳確診者本土疫情多點爆發,公務機關包括總統府、監察院、台北市議會都傳出有確診者,北中南八大行業確診人數也驟增,未來場所是否新增禁令,指揮中心將再討論。境外移入昨增一四九例個案,有七十八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越南有十七例居冠。指揮中心表示,目前落地採檢陽性率約落在四%到五%間,即日起越南航空、越捷航空及越竹航空等三航空公司班機,增加「搭機前六小時內抗原快篩報告」才可入境。
-
2022-04-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越南3高陽性率航班 指揮中心:增搭機前6小時內快篩
國內今天新增382例本土個案、149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落地採檢陽性有78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現落地採檢陽性率約落在4%至5%,但是近期越南越南航線航班的落地採檢陽性率居高不下,因此即日起至5月6日,為期一個月要求越南3個高陽性率航班增加「搭機前6小時內抗原快篩報告」。陳時中表示,為避免大量陽性旅客入境,對我國社區防疫造成負擔,自即日起至5月6日的1個月期間,要求越南航空、越捷航空及越竹航空等高陽性率航班,旅客除持搭機前2日內PCR檢測報告外,仍需通知及安排旅客增加「搭機前6小時內抗原快篩報告」,由航空公司指派專人監督旅客進行快篩。此外,若其他航空公司航班的陽性率也增高,將比照辦理。陳時中表示,目前歐美、中東、紐澳、印度、東南亞及韓國航線航班的旅客仍維持「落地採檢」措施,本次新增越南航線「落地採檢」高陽性率航班實施強化措施,請自越南來台旅客務必配合,於外站搭機前執行抗原快篩檢測。指揮中心提醒,近期我國入境旅客人數上升,境外移入威脅仍持續存在,請入境旅客遵守返臺後各項檢疫、防疫措施,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