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9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降血脂
共找到
244
筆 文章
-
-
2022-08-22 養生.聰明飲食
為什麼酪梨是脂肪而非水果?營養師告訴你吃酪梨有哪些好處
酪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屬於價高且健康的水果。網路上有很多文章介紹酪梨對健康的好處,許多人也因為它的健康形象,而將它列入減肥或健康計畫當中,並喝酪梨牛奶來減肥或維持健康。但你可能不知道,酪梨在食物分類上是歸類於「脂肪」,而非水果;一杯500cc酪梨牛奶熱量高達三、四百大卡,並非你想像中是類似果汁般的「輕食」,且網路上許多對酪梨的描述也不甚客觀。當然,不可否認,酪梨的營養相當獨特的確非常值得把它列入我們的飲食中,但想獲得健康的前提必須對它有正確的認知喔! 不屬於水果類的「水果」:酪梨! 隨便找一個人問,大概99.99%的人都會認為酪梨是一種水果。但在食物分類上,酪梨並不屬於水果類,而是被歸為脂肪類食物。這是因為食物分類的設計是用來協助人們,懂得如何正確選擇食物達到飲食均衡營養的目的,所以它是從營養角度來將食物進行分類。舉例來說,若某食物碳水化合物(醣類)含量較高、蛋白質含量較少就會被分為主食類(即一般俗稱的澱粉類食物);若蛋白質含量較高,則稱為肉類;而若脂肪含量較高則會歸為脂肪類。由於酪梨的脂肪含量很高,你每吃一口酪梨,其熱量中就有74%是來自脂肪,所以在食物分類上,酪梨被歸為脂肪類,而非水果。因此,若你是使用食物代換表來管理健康或體重的話,吃酪梨要扣掉的是脂肪的份量,而非水果的份量喔。 酪梨營養知多少? 1.最獨特的營養素-好脂肪。 一般水果主要提供的營養素是醣類,所以大部分水果吃起來是甜的。但酪梨含醣量很低,反而脂肪含量很高,所以若有吃過酪梨的話,你會發現它吃起來沒什麼甜味,完全不像水果。一般水果每100公克僅含0.1~0.2公克脂肪,酪梨的脂肪卻高達5.9~7.8公克,約一般水果的30~78倍。所以「脂肪」才是酪梨所能提供的最獨特營養素,且因酪梨所含的脂肪大部分都是有益健康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與多元不飽和脂肪(註1),所以酪梨是非常好的好脂肪來源食物。 註1:根據台灣的食品成分資料庫資料顯示,酪梨中的脂肪中飽和脂肪約占29%,單元不飽和脂肪約占53%,多元不飽和脂肪約占18%。 2.高纖高鉀的食物。 我們平日所攝取的脂肪,主要是來自肉類中的油,如肉品中的肥肉、皮等部位,或是烹調中的油(如各式植物油)、調味料中的油。動物中的脂肪主要是較不利心血管健康的飽和脂肪,而一般烹調所使用的沙拉油多半是更過度加工的精製油品,除了油的熱量中,沒有什麼營養價值,所以同屬脂肪類食物的酪梨就相當特別。 因為雖然酪梨屬於脂肪類食物,但大部分的吃法是把它當水果一樣、不經烹調新鮮食用,所以除好脂肪外,還可充分保留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和植物性營養素。且因為它本身富含脂肪,所以還能幫助脂溶性營養素ADEK等的吸收。 酪梨所含的營養素中表現最優秀的是鉀和纖維。每100公克的酪梨含384毫克的鉀,這個含量在水果中可排入前10名,所以酪梨算是相當好的鉀來源食物;每100公克酪梨可提供5.7公克纖維,這個量是我們常吃的富士蘋果的4.4倍、香吉士的2.6倍。另外,酪梨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放得越久、礦物質含量會變得越高。所以下次吃酪梨時記得要把酪梨放久、軟了在吃,酪梨紅了會更美味、更營養喔。 酪梨保健知多少! 下面是坊間講到酪梨時常提到的健康益處,到底哪些是正確,那些是錯誤,那些效果只是普通呢? 1.抑制食慾?正確! 酪梨本身為高纖食物且富含脂肪,故可增加飽足感,減少想吃零嘴的欲望。另外,由於高脂高纖可延緩食物的消化、延緩血糖的上升速度,故還具有抑制食慾的效果。 2.減肥?錯誤! 儘管酪梨有助抑制食慾,但由於酪梨本身沒什麼甜味,所以台灣流行的吃法多半是加上牛奶、糖、蜂蜜或布丁等打成酪梨牛奶,或直接沾醬做成開胃菜,或夾到三明治或壽司中吃,因此若不小心,結果就是不瘦反胖!因此,除非是像吃水果般只吃酪梨,而非一般沾沙拉、夾土司或打成酪梨牛奶來喝,否則吃酪梨可能會讓你增胖而不是減重喔。 3.降低壞膽固醇&維持身體健康?正確! 酪梨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部分是油酸,也就是橄欖油中有益健康、可降低膽固醇的成份,所以你會看到很多文章會提到吃酪梨可降低膽固醇,主要就是來自它所含的這個好脂肪。另外,由於酪梨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中主要是亞麻油酸,及少量的次亞麻油酸,這兩種脂肪酸是人體維持健康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所以吃酪梨的確有助身體健康的維持。 4.抗發炎?效果還好! 有些文章會提到酪梨可以抗發炎,講到抗發炎主要要看的是Omega-3脂肪酸的含量。酪梨雖然含有Omega-3脂肪酸,但每100毫克酪梨含量約165毫克(註2),這個量只能算還好,夠一般保健需要。但對於需要抗發炎保健的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患者來說,這個量並不夠,故若有特殊抗發炎需求或想要補充Omega-3脂肪酸來降血脂者,最好的食物來源還是魚油、或亞麻仁籽油或鼠尾草籽喔。 註2:酪梨的脂肪酸比例資料參考Read More http://nutritiondata.self.com/…/fruits-and-fruit-jui…/1843/2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害你高血壓的8個壞習慣!內科醫師:拖到出現這個症狀,就得一輩子面對高血壓
-
2022-07-08 養生.運動健身
5項運動幫助提升好膽固醇!沒做滿30分鐘等於白做,做越久消耗熱量越多
因為膽固醇、血脂過高來醫院門診的病人相當多,除了飲食的控制之外,醫師、營養師、衛教師等,往往會叫病人多運動,運動為什麼可以降低膽固醇跟血脂肪呢?運動達30分鐘以上,脂肪消耗量越多我們要先有一個概念,運動的強度與時間長短,會消耗身體不同的能量。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剛開始運動時,身體主要是從肌肉儲存的肝醣當成能量來源,接著提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及肝臟的肝糖,大約運動半小時後,肝糖跟葡萄糖的量不夠時,才開始提取血液中的脂肪當成能量來源。也就是說,運動初期是以消耗醣類為主,脂肪為輔;大約持續運動半小時後,身體中的醣類開始慢慢不足之後,才以消耗脂肪為主,醣類為輔。舉例來說,開始快走時,醣類與脂肪消耗的比例大約是6:4,運動半小時後,醣類與脂肪的消耗大約是1:1,所以,運動的時間越長,脂肪消耗的量就越多。先知道這個概念後,就不難明白為什麼運動有助降低血脂肪與血膽固醇了。陳詩婷說明,運動有助增加血液循環,讓血中的脂肪轉化為能量,供應人體活動消耗,慢慢的就連肝臟儲存的脂肪及膽固醇,也會漸漸被消耗掉,從而達到降低血膽固醇與血脂肪的效果,進而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不是所有運動都有降血脂、降膽固醇的作用,必須要是「有氧運動」才行。為什麼?因為只有在有氧的狀況下運動,輸送足夠的氧氣給細胞,才能讓肌肉組織得到充分的氧氣,從而使血液中的脂肪轉化成能量消耗,進而消耗膽固醇。已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可以改善血脂肪濃度、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增加好的膽固醇等好處。其中,若能堅持有氧運動3個月,可降低9%總膽固醇、15%三酸甘油酯、提高好的膽固醇15%,要知道每增加1毫克好膽固醇,可降低女性3%、男性2%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1.健走健走是不分老少、不分男女最好的運動,因為走路隨時可以進行、困難度低、安全性也高,每跨走一步,可以活動到全身高達95%的肌肉,優於其他有氧運動。其中,走路的步數與好的膽固醇數值相當密切,就有一份研究追蹤了60位女性,她們每週快走5天,每天走3公里,所有參與者好的膽固醇,約提升了至少6%。如何執行研究發現,每天走一萬步可以消耗熱量、提高心肺能力、以及提高體適能;不過我們大可不必那麼麻煩計算健走的步數,只要以理想的速度快走30分鐘,大概3000~4000步,堅持每週5天,每次半小時,即可達到降血脂、降膽固醇的效果。2、慢跑慢跑是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研究發現,慢跑可以提高脂解酶的活性,從而促進脂肪的氧化分解,使三酸甘油酯代謝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合成增加,進而達到調節血脂的作用。慢跑雖有眾多好處,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若有膝關節退化、嚴重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人,必須經由醫師建議後,再進行慢跑較為適合。如何執行想要藉由慢跑減脂,重點是要堅持。建議每次慢跑前先做暖身運動5分鐘,拉拉筋後,等到身體開始暖和、拉筋角度變大後,再開始慢跑。每次至少要超過20~30分鐘以上,因為運動30分鐘後,脂肪才開始被當成主要能源燃燒。而慢跑的頻率,建議每星期固定4~5天,持續3~5個月,就能漸漸看出成效。3、游泳游泳也是降低血脂肪、膽固醇很好的運動。如果你本身有骨骼關節方面的問題,譬如有膝關節退化、軟骨受傷等狀況,就很適合以游泳來當成主要的運動。因為水可使人的體重被浮力所抵銷,大大減少關節、軟骨、韌帶的運動傷害。最棒的是,游泳對於身材雕塑的效果很好,眾多身材保持很好的人,詢問之下,幾乎都有游泳的習慣。如何執行游泳的最佳時間是以每次40分鐘以上最佳,原因如同前面所談,運動剛開始能量消耗是以醣分為主,30分鐘之後,脂肪開始分解並提供能量。由於游泳強度較低,要達到減脂、降低膽固醇,建議每次至少40分鐘以上,每週至少3~5天。注意!避免飯前或飯後一小時內游泳,因為空腹游泳容易影響食慾,飯後游泳會引起消化不良、嘔吐等狀況。4、騎自行車騎自行車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有氧運動,研究發現有助降低壞的膽固醇、提升好的膽固醇。而且,騎自行車有點類似游泳,不必負擔自己的體重,膝蓋的負擔也較少,比較適合膝關節不好、年紀大的人。如何執行剛開始騎車時,最好先在平坦的地形上騎,然後漸漸增加時間,每天至少堅持30分鐘,每週5天的效果最好;當然如果身體與時間允許,還能把時間提高到每天45~60分鐘;最好是把騎車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譬如養成騎自行車上下班。5、太極拳太極拳有助降低血壓、血脂與血膽固醇,這對難以進行強烈運動的老年人,提供了一個運動的新選擇。一份針對太極拳與對照組所做的研究,受試者平均年齡為62.1歲,平均血壓為135.5/80.5 mmHg,每次太極拳大約打 61.1分鐘,每週2.9次,共20.6週。在此期間,太極拳組收縮壓平均降低6mmHg,舒張壓降低3mmHg。如何執行每週從事太極拳3~4次,每次30分鐘以上,持續3個月以上,就能看到成效。其他像是有氧舞蹈、跳舞類的運動,也都適用於慢性疾病患者。延伸閱讀: 。健檢報告「1欄位」常出現紅字,「7食物」可以變回正常值,其中「1食材」連皮吃更有效 。別以為「瘦」就不會膽固醇過高,「2件事」沒做到位,變成「泡芙人」
-
2022-06-29 焦點.元氣新聞
3類降血脂處方藥恐傷肝胰 食藥署要求加註警語
降血脂常用choline fenofibrate、fenofibrate成分及statin類處方藥可能引起胰臟炎或肝臟功能不良,共242例通報。食藥署今天公告,部分將限縮使用對象,並要求限期加註警語。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接受媒體聯訪表示,fibrate類與statin類成分藥品為降血脂普遍用藥物,年用量各約6000多萬、4.8億顆。潘香櫻說,經臨床效益及風險再評估後,發現可能引起胰臟炎或肝臟功能不良,因此修訂藥品中文仿單的禁忌症與警語;今年截至目前為止,接獲2件疑似用藥導致胰臟炎,以及240件肝臟不良反應通報,沒有死亡個案。潘香櫻說,含choline fenofibrate及fenofibrate成分藥品除加刊肝功能不良及胰臟炎風險等相關警語,禁忌症增列「膽結石」、「嚴重肝功能不良(包括不明原因的持續性肝功能異常)」等項,即這兩類型病患禁止使用。至於statin類藥品,潘香櫻表示,建議應於包括用藥前、出現肝損傷臨床症狀時、提高劑量、更換藥品品項或臨床醫師認為需要時等狀況下,加強肝功能監測。潘香櫻說,已要求含choline fenofibrate、fenofibrate成分及statin類藥品的許可證持有商,應於112年2月28日前完成中文仿單變更,逾期未完成者將廢止其許可證。食藥署提醒民眾,該等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應遵循醫囑服用,切勿自行過量或減量使用,服藥後若出現任何身體不適,或發生不尋常的疲倦、虛弱、食慾不振、上腹疼痛、皮膚或眼白變黃等症狀,請立即告知醫療人員或尋求醫療協助。
-
2022-06-27 醫療.心臟血管
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醫師揭什麼情況下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是動脈硬化心臟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動脈硬化發生在腦部會造成中風、發生在心臟會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四肢會造成周邊動脈阻塞。如果沒有控制好血脂肪,就有可能在全身上下造成各種併發症,產生嚴重的後果。根據不同的脂肪成份,高血脂症又分為高三酸甘油脂症(Hypertriglyceridemia)和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其中,高膽固醇血症比高三酸甘油脂症更容易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因此有效地控制血中膽固醇含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本篇文章會簡介我們常常聽到的膽固醇究竟是什麼、膽固醇控制的標準以及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時機。膽固醇是什麼?一般人聽到膽固醇的第一反應都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膽固醇其實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必須物質,也是許多體內激素的製造原料,例如我們熟知的腎上腺素、性賀爾蒙、膽酸及維生素D。在正常情況下,膽固醇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當膽固醇過多時,身體會無法承受,在血管內皮沈積,造成動脈硬化,進而產生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膽固醇是脂溶性的物質,不溶於水,因此膽固醇在血液中需要形成特殊的型態,才能溶於水並運輸至其他細胞利用。這種型態稱之為「脂蛋白」(Lipoprotein),脂蛋白包含了許多成分,例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磷脂質等脂肪成分與蛋白質。根據攜帶的脂肪密度高低,形成不同的脂蛋白,也就是我們最常聽到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的是由LDL攜帶的膽固醇,因為膽固醇英文是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為LDL-C,是造成動脈硬化的最大元兇。高血脂、高血壓、吸菸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引發血管內皮慢性發炎,LDL會鑽到受傷的血管內皮下面,與發炎細胞共同作用,產生動脈硬化斑塊,縮小血管管徑。上述情況發生在腦部即是中風、在心臟是心肌梗塞、在四肢是周邊動脈阻塞。若醫師提醒您抽血的膽固醇偏高,通常指的是LDL-C。因為血中LDL-C過高是身體亮紅燈的警訊,LDL-C又被許多醫師稱之為「壞」膽固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的是由HDL攜帶的膽固醇,又稱為HDL-C。與LDL-C不同,HDL-C的數值是越高越好,LDL-C則是數值越高越危險。因為HDL的功能是把組織及血管壁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算是體內的清道夫。如果把脂蛋白想像成公車,LDL就是把膽固醇載到身體各處堆積,成為體內的亂源,HDL則是負責把膽固醇載回代謝工廠的肝臟回收,清掉體內多餘的垃圾。因此,HDL-C被醫師稱為「好」膽固醇,越多越有保護器官的效果,數值太低反而不好。膽固醇多高才叫超標?膽固醇不像血壓、血糖一樣有統一的標準值,標準值會隨著年紀、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有所差異。年紀越大、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越多,膽固醇要控制更嚴格。膽固醇控制標準(參考臺灣108年修訂之全民健康保險降血脂藥物給付規定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1.高血壓2.男性≧45歲、女性≧55歲或停經者 3.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歲、女性≦65歲) 4.HDL-C
-
2022-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8歲確診女吃類清冠竟心悶、下肢水腫 解隔趕緊就醫
網路流傳新冠肺炎中醫處方藥清冠一號的配方,嘉義縣28歲女子確診沒獲開立抗病毒藥物,請家人到中藥店買「類」清冠一號藥方服用,不料幾天後漸漸發現心下處悶痛、下肢水腫、大便不成形等,解隔後到就醫,才發現體質屬脾腎陽虛,不適合服用大劑量清冠一號。中榮灣橋分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唐佑任說明,清冠一號含黃芩,主成分會抑制肝臟代謝酶等酵素,若慢性病患者有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和抗凝血劑,可能會增加藥物作用的時間。而清冠一號跟輝瑞抗病毒西藥(Paxlovid)可能會有互相加成,抑制病毒蛋白酶複製的功能,但功用加倍不一定有好處,可能會有未知負面作用,如同坊間中藥行自行配製的「類清冠」,組成一樣卻未必適應個人體質及病症,水藥藥性強烈,亦有增加副作用的風險,不可不慎。院方表示,這名28歲女子因上班時和新冠肺炎確診者接觸,居家快篩陽性,再經PCR檢測確定感染,看診後領取症狀治療藥物,但她自覺沒有吃到抗病毒藥,就請家人自行至中藥店購買「類」清冠一號藥方。她日服3包100毫升的水藥,前3天頭痛、喉嚨痛、發燒和鼻腔症狀有改善,但仍腰酸背痛,她繼續高劑量服用,漸漸發現心下處悶痛、下肢水腫且大便不成形越發嚴重,食慾不振,儘管上呼吸道問題改善,仍病懨懨。她解隔後到中榮灣橋分院中醫科就診,發現自己的體質屬脾腎陽虛,不適合服用大劑量清冠一號藥材,加上水藥劑型作用效果更快更強,醫師替她開立回陽建脾固腎的藥方,終於逐漸康復,也沒後遺症。唐佑任也說,清冠一號並非保健或預防性藥品,沒有新冠相關症狀的人不需要吃,且不是所有人體質都適合服用,因該藥方相對苦寒,用台語來說就是「偏涼」,如果本身出現畏寒、怕冷的症狀,或腸胃道比較敏感容易拉肚子,就不適合服用,否則可能會感到不舒服,出現倦怠無力感、腹瀉或是下肢水腫症狀,切勿跟風或盲目服用清冠一號。
-
2022-05-31 新聞.元氣新聞
健康食品標示修法 食藥署:配方原則少油、少鹽、少糖
食藥署今日預告修正「健康食品應加標示事項」草案,要求健康食品類食品的標示規範,只要成分以外添加了17公克以上的精緻糖就要明文標示。更針對健康食品配方設計提出要求,必須符合「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陳瑜絢表示,此次預告修正的「健康食品應加標示事項」草案,主要是把過去散布在各處的公告規範,做統整性的整合。像是健康食品之配方設計,必須符合「少油、少鹽、少糖」原則,先前就已經在《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審查原則》中有過規範了。陳瑜絢也說,像是「健康食品應加標示事項」草案中規定,只要健康食品成分以外,有添加精緻糖17公克以上,就應標示「本品依每日建議攝取量○○公克/毫升,所含外加精緻糖量達○○公克,請注意熱量攝取。」或等同字義之文字。雖然這些規範都已經分別在其他地方有過規範,但這次的修法預告還是會蒐集相關意見,主要也是希望讓健康業者更明確了解現行的標示規範,草案有望在8、9月上路。本次修正草案內容主要新增重點如下:一、整併健康食品應標示保健功效或品管指標之成分及其含量。二、明定產品符合健康食品管理法第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者,應揭露其保健功效係由學理得知,非由實驗確認之意旨。三、明定健康食品以動物實驗進行保健功效評估者,應載明「經動物實驗結果,有助於該特定保健功效敘述」或等同字義之文字;另,健康食品保健功效評估試驗以人體進行者,本得載明「經人體食用研究結果:有助於該特定保健功效敘述」或等同字義之文字。四、配合國人營養政策,健康食品之配方設計,必須符合「少油、少鹽、少糖」原則,以兼顧產品整體營養價值,並考量攝取過多精緻糖,易造成肥胖且引發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明定健康食品之每日建議攝取量,其所含外加精緻糖十七公克以上者,應標示「本品依每日建議攝取量○○公克/毫升,所含外加精緻糖量達○○公克,請注意熱量攝取。」或等同字義之文字。五、考量含魚油原料之食品對特定對象及服用特定藥物之特定病患產生交互作用之風險,明定健康食品含魚油原料者,其警語標示之內容,應至少包括「嬰幼兒、孕婦、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之凝血功能不全者,食用前請先徵詢醫師意見。」或等同字義之文字。六、考量含紅麴原料之食品對特定藥物或其他特定食品產生交互作用之風險,健康食品含紅麴原料者,其警語標示之內容,應至少包括「本品與降血脂藥(statin及fibrate類藥物)、葡萄柚合併使用,恐會造成肝、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或等同字義之文字。食藥署表示,若違反上述標示規定,將依違反《健康食品管理法》第23條規定,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於一年內再次違反者,處新臺幣9萬元以上90萬元以下之罰鍰,並得廢止其營業或工廠登記證照。
-
2022-05-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表看Paxlovid與心肌梗塞相關藥物之交互作用,疫期期間做好7件事護心臟!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確診人數每日創新高,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可降低中重症需住院風險。面對這樣的情況,有許多高風險確診者雖然想服用,但又考量到 Paxlovid 與許多藥物都有交互作用、禁忌症而不敢服用。心肌梗塞病人需定期服用藥物,預防心肌梗塞再次發生、減少死亡率,停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口服抗病毒藥物 Paxlovid中的主成分與眾多種類的藥物皆有交互作用,民眾領取Paxlovid時,務必與臨床醫師與藥師反覆確認藥物的用法用量,視臨床個別情況調整用藥。對此,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整理了心肌梗塞病人常需用藥的圖表:心肌梗塞病人常需用藥包括:抗血小板藥物、降血脂藥物、抗凝血劑、心血管用藥、糖尿病藥物及其他相關藥物。根據國內外文獻顯示Paxlovid依藥物交互作用分成五種臨床建議,綠燈(臨床無明顯交互作用,可使用)、圓黃燈(可繼續使用藥物,並監測副作用)、三角黃燈(需調整藥物劑量,並監測副作用)、橙燈(如果臨床允許,暫時不使用藥物,或依醫師處方調整藥物劑量)、及紅燈(有明顯交互作用,為禁忌症,建議使用其他COVID-19藥物)。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提醒,當同時服用Paxlovid及其他藥物時,最好不要自行停藥,請諮詢自己的主治醫師,告知用藥情況,交由專家給予最適當的建議。心肌梗塞病友 疫期期間做好7件事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提醒急性心肌梗塞病友,在新冠疫情期間,可採用遠距醫療就診,利用藥來速領藥以減少不必要外出,務必一定要依照醫囑定時服藥。雖然外出減少,在家期間遠離菸酒、適當運動以提升免疫力。由於COVID-19感染會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疫苗還是要打好打滿以避免染疫。
-
2022-05-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雖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以輕症為主要表現,但年長者及有潛在疾病患者,轉變為重症或死亡風險較高,疾管署致醫界通函發布專家諮詢會統整最新實證治療資訊。《元氣網》以下整理輕中重症常見用藥問題供大家參考。【輕症】一、一般輕症症狀,可以吃哪些藥?(可購買相似藥)A:●鼻塞流鼻水(以下藥物之一即可)•一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較強,但較嗜睡.Chlorpheniramine maleate(治鼻敏錠)4mg,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Dex-CTM(特息敏)2mg ,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yproheptadine(Pilian佩你安)4mg,早中晚、睡前一次,一次一顆,飯後•二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中等,但較不嗜睡.Fexofenadine(Allegra艾來)6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Loratadine(Finska 柔他定錠)10mg,早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etrizine(Cetia 暢寧)10mg,睡前一次,一次一顆•三代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效果較差,但最不嗜睡.Levocetirizine(Xyzal 驅異樂)5mg,睡前一次,一次一顆 ●痰很濃很稠(兩種成分挑一種使用)•含有Ambroxo・Mubroxol 平痰息錠(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usco美舒咳(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ucosolvan沐舒痰(3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含有Acetylcystne分・Acten愛克痰泡錠(60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泡水・Acten愛克痰顆粒(20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包,飯後●咳嗽(挑選一種,可搭配藥水、有些需醫師處方)•Dextromethorphan主要咳嗽藥物成分·Regrow愛舒可羅(60mg),早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edicon 滅咳康錠(15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Medicon-A滅咳康複合膠囊(2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Noscapine諾司卡賓錠(20mg),早中晚一次,一次一顆,飯後•Cough Mixture鎮咳祛痰液,早中晚一次,每次5-15mLl,飯後•BrownMixture甘草止咳水,早中晚一次,每次5mL,飯後(需醫師處方)●發燒,喉嚨痛,頭痛,肌肉痠痛•Acetaminophen(普拿疼、Paramol、Depyretin、PARAN、Acetal)常用劑量500mg/顆,4~6小時使用一顆,每日最大劑量8顆,飯後建議耳溫超過38度可以使用,其他疼痛也可以•NSAI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類的藥物.Ponstan博疏痛膜衣錠(500mg),8小時1顆最大劑量3顆,飯後.Naposin能百鎮錠(250mg),6~8小時1顆最大劑量5顆飯後.Ibuprofen伊普錠(400mg),4~6小時1顆最大劑量8顆,飯後【建議】耳溫超過39度可以使用,或使用Acetaminophen無法退燒注意可能增加腸胃道出血二、自行購買藥物有什麼需特別注意的?A:1、必須到藥局購買,且有藥師詢2、有些藥物需要醫師處方箋,可以詢問藥師3、有症狀的時候依照症狀投藥4、下列藥名為熟悉的藥物,可以選擇相似藥物(記得選大廠牌)5、有危險徵兆別等待,立刻聯络就醫(可參考之前貼文)6、成人處方小朋友不適用(>18歲可,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關鍵!一表比較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輝瑞」跟「默沙東」三、懷孕婦女適用嗎?A:懷孕婦女是否可適用Paxlovid,目前無臨床試驗資料可參考。歐美藥物管理機關與各醫學會指引根據動物實驗結果做出的建議並不一致,須個別考量用藥益處與未知風險。為提供臨床醫師裁量空間,專家會議決議將懷孕納入適用Paxlovid的重症風險因子,若臨床醫師評估使用效益大於風險,經充分告知並獲同意後可使用。Molnupiravir則因藥物安全性考量,目前仍不建議孕婦使用。四、輝瑞「Paxlovid」適用族群、注意事項及申請流程適用族群十二歲以上,體重逾四十公斤,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具有六十五歲以上、癌症、慢性疾病、吸菸等十三種風險因子任一項,即可開立。注意事項:1、使用時須特別注意藥物交互作用,並不可咀嚼、分開或壓碎。2、常見禁止併用藥物如下:攝護腺肥大藥物(alfuzosin)、非類固醇消炎藥(pethidine, piroxicam)、心絞痛藥物(ranolazine)、心律不整藥物(amiodarone, dronedarone, propafenone, quinidine)、抗痛風藥物(colchicine)、抗精神病藥物(lurasidone, pimozide, clozapine)、麥角鹼衍生物(dihydroergotamine, ergotamine, methylergonovine)、降血脂藥物(lovastatin, simvastatin)、抗肺高壓藥物(sildenafil)與鎮靜劑(triazolam, midazolam)。其他可能交互影響的藥物請參考:https://www.covid19-druginteractions.org/checker申請流程:1、居家照護的確診個案可由「健康益友」App或由衛生局提供專線聯繫遠距看診,醫師取得病人同意後開立處方箋,確診者可利用App或自行聯繫送藥到府的藥局,提供處方箋給藥師。參與送藥到府的一千九百多家藥局,即可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領藥,執行送藥到府。2、由於確診者在家無法簽署同意書,因此改以口頭詢問或簡訊替代,在電子病歷上記載已經過病人同意字樣,視同取得同意,可開立處方。3、6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性後,可攜帶快篩檢測卡匣就近至醫療院所或衛生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或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即視為確診,可評估使用輝瑞抗病毒藥物(Paxlovid)治療。五、默沙東「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適用族群、注意事項及申請流程適用族群.適用條件與Paxlovid類似,用於十八歲以上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的患者,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者,並符合十三種風險因子等任一條件者。.主要用於長照機構和管灌住民、洗腎患者,其他經醫師評估適合也可透過其他管道提供。注意事項:1、成年病人的使用劑量 | 每12小時口服一次Molnupiravir 800毫克(四顆200毫克膠囊),持續服用五天。可隨食物或不隨食物併服。應於確診後盡速服用Molnupiravir,並於出現症狀後五天內服用。2、目前並未被核准用於:(1)18 歲以下的病人(2)因患 COVID-19 疾病而必須住院(需使用氧氣)接受照護之病人(3)COVID-19 的預防性治療(4)不建議用於懷孕婦女。3、目前並無基於腎功能或肝功能不全或老年病人而進行劑量調整之建議。申請流程同輝瑞口服藥流程。(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
2022-05-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國內每4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會讓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3類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併發症,國內4大醫學會今公布最新臨床治療指引,上述3類患者的LDL-C指數應再下調,控制在55至70mg/dL。台灣血脂盛行率逐年攀升,20歲以上高血脂盛行率高達25.6%,已達500萬人,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與高血脂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居第二及第四名。相較以前100mg/dL的血脂控制目標,近年越多研究佐證,將LDL-C降至70mg/dL或小於55mg/dL,能顯著降低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症、心肌梗塞、心絞痛、周邊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黃柏勳指出,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此3疾病有緊密連結,例如6成冠心病患者會同時合併中風、近7成合併周邊動脈疾病。高風險患者應積極降低「壞膽固醇」指數,才能避免陷入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負循環。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秘書長黃啟宏列舉2名曾做心導管手術的病人,第1位術後穩定服用降血脂藥物,血脂控制良好病情穩定;第2位病人不按時服用藥物,且擅自停藥,1年多後又再次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事件。黃柏勳提醒,曾罹患心、腦、周邊血管疾病的高血脂患者,若隨意停藥,有可能1至2年內再次發生心、腦血管事件。一般口服降膽固醇藥多有健保給付。成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李貽恒表示,高風險患者應與醫師討論、穩定使用降血脂藥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侯嘉殷表示,過去很多患者認為高血脂無症狀,以為可以隨意停藥,一旦發生併發症都很嚴重,且不可逆,新版治療指引中將「風險評估」概念帶入,不僅讓患者知道穩定用藥重要性,且臨床醫師可依高低風險患者,在藥物強度治療上有更明確指引。「一人中風全家會發瘋!」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表示,當血管狹窄時容易導致缺血性中風,雖不是立刻發生,但臨床上將近50%血管狹窄並不會有症狀,但一旦發生中風很可怕,台灣每年約有3萬人中風,7成就是缺血性中風,因此維持血管健康,控制血脂非常重要。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常務理事謝宜璋指出,曾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像是曾裝心臟支架的病人,如果血脂沒控制好,除了原先地方塞著,其餘血管也會再出現狹窄,又得再次做手術。近年亞洲大型研究也發現,LDL-C降到70mg/dL以下,的確可降低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醫師亦提醒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因害怕染疫而減少或自行取消回診;然而國外研究指出,高血脂患者的死亡風險較正常人增加2.13倍,醫師呼籲患者應積極治療切勿自行停藥。
-
2022-05-08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尤金‧布朗渥說LDL(低密度脂蛋白、壞的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不久前台灣心臟學會演講中,江晨恩教授這樣跟大家說,江教授學識豐富,一年國內外三、四百場演講,場場好評不斷,從無冷場,被許多年輕醫師視為偶像,甚至幫他取了個「江神」的綽號。至於尤金‧布朗渥,美國現代心臟學之父,更是全世界心臟科無人不知的頂尖人物,他的心臟科跟內科學教科書,都是專科執照考試的指定參考書,90幾歲仍然活力充沛,腦筋活絡,每場演講座無虛席,影響力無遠弗屆,每句名言都會撼動世界,光看他的模樣,就讓人想追隨他的養生主張。「尤金‧布朗渥說LDL大於50都是毒!」江教授環視全場接著說:「各位知道我的LDL多少嗎?」他停了一下,賣個關子「25 !」「我的是48 !」座長也插話了。我坐在台下,還要幾輪才換我主持,聽了不禁嘀咕,我的LDL是58,竟然被他們比了下去,江教授還說中部A教授也是25,南部B教授33,說他們三人是心臟科三劍客,25、33、48、58……真是有夠38。這麼低的LDL,單靠飲食運動控制是不可能達成的,需要靠口服或是打針的藥物(一般人平均LDL約100-130,飲食加上運動平均只能降8%的LDL)。我們科豪邁爽朗的鍾伯欣醫師跟我說新光醫院大於30歲的心臟科醫師,每個人都在吃降血脂的藥物,甚至還有打針的,我沒去求證,但想像中應該沒錯,因為近幾十年的證據都顯示,LDL還是低一點好。為什麼心臟科醫師把自己的LDL控制得一個比一個低呢?17世紀英國的醫療先驅湯瑪士西登漢有一句名言「你的血管有多老,人就有多老」(A man is as old as his arteries.);換句話說就是想要減緩人的老化,就要從減緩動脈的老化做起。血管壁像年輪,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都在逐漸變厚,逐漸變硬,從十幾歲的時候開始,逐漸長成了大樹,有人快,有人慢,20幾年前科學家就發現這個年輪變厚的速度,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血中的LDL。1998年有一篇研究,把血中的LDL跟動脈硬化速度的許多研究放在一起比較,就算是外行人,也很容易從這篇研究的圖表中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就是LDL越低,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低,成線性相關,在當LDL降到70-80時,「平均」來說動脈變厚的速度會停止,要是降到更低,這之後的許多研究,包括最新在2022年4月美國心臟學會年會(ACC)發表的PACMAN-AMI研究,都證實粥塊不但有可能逆轉,還變得更穩定。當LDL降低的同時,不只是數目字,更重要的,是減緩了動脈硬化的速度,還增加了血管壁上粥塊的穩定度。2019年歐洲心臟學會的血脂治療指引,建議所有人的LDL都應小於116,如果已經有心臟病、中風、重度腎臟病、周邊血管疾病、糖尿病合併器官損傷、極高風險(1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10%)的人,LDL要小於55;糖尿病大於10年加上其他危險因子、中度腎臟病、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高風險(10年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5%),LDL要小於70;至於糖尿病
-
2022-04-24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膽結石需要積極處理嗎?醫詳解膽結石症狀及如何治療與預防
結石相關疾病中,民眾常聽到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膽結石則較陌生,因為膽結石患者多數沒有症狀,許多人常是因為其他疾病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有膽結石。膽囊發炎,右上腹持續悶痛;膽結石卡在膽道,會出現陣發劇痛。振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信吉說,膽囊的主要功用為儲存肝臟分泌、幫助消化的膽汁,當人開始進食、需要消化時,膽囊開始收縮,將儲存的膽汁透過膽管運送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由於膽汁在膽囊中儲存,長期下來,膽汁內的物質有可能慢慢結晶,而成為結石。由於膽結石主要生成在膽囊中,除非卡住膽道或是造成膽囊發炎,否則不痛不癢,難以發現。雖然膽結石大多沒有症狀,然而一旦卡住膽道、阻礙膽汁排出,或是摩擦造成膽囊發炎,最典型的症狀為右上腹痛。除此之外,可能延伸至右背、胸骨下(中上腹)的疼痛,甚至可能因為膽汁排不出而有噁心感,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林信吉表示,若是膽囊發炎,會呈現好幾天的持續悶痛,且隨著發炎越來越厲害,還會有發燒的症狀;而膽結石若是掉出膽囊卡在膽管,膽汁排不出,膽囊會強烈收縮想把結石推出去,而造成像尿道結石卡在輸尿管,出現一陣一陣的劇痛。超過七、八成膽結石患者一輩子都沒有出現症狀。而根據健保大數據資料顯示,膽結石常見的共病診斷,前五名分別是胃食道逆流併食道炎、本態性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腹痛、消化性潰瘍,不禁讓人聯想是否因為症狀相像,抑或具有相同危險因子。新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吳秉修表示,由於膽結石通常沒有症狀,往往是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發現原來自己有膽結石。而與膽結石常見的共病診斷疾病,則是常需要進行腹部超音波或是全身性身體檢查的疾病,未必和膽結石相同的危險因子或是症狀所致。吳秉修也表示,由於膽結石屬於「良性問題」,超過七、八成患者一輩子都沒有症狀,因此就算檢查出膽結石,若沒有疼痛等問題,就不需要積極處理。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也毋須預防性的手術治療,只需要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定期追蹤即可。除非膽結石過大、造成反覆腹痛,或是已造成急性膽囊炎、胰臟炎等併發症,才需要進行手術摘除。另外,如果結石卡住膽管,也會形成黃疸,導致肝指數跟著異常。因此如果出現黃疸,也需要馬上處理。喝橄欖油排膽結石、讓結石變小等偏方,醫師說都沒用。之前網紅「愛莉莎莎」拍片提到「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曾經瘋傳。是否有類似的飲食或是偏方可以預防,或讓膽結石變小?林信吉則笑說,「完全沒有!」對於預防膽結石的發生,林信吉表示,由於膽結石主要是膽固醇、膽紅素、膽鹽等物質組成,可分為膽固醇型和色素型。其中,膽固醇型的膽結石主要和飲食習慣有關,因此常吃高熱量、高油脂等飲食者為好發族群。另外,短時間內減重、長時間未進食者,因膽汁儲存在膽囊時間過長而未分泌,也容易產生結晶,因此在預防上應盡量減少攝取油膩食物、三餐正常進食,能降低膽結石發生風險。除了飲食,林信吉表示,有些降血脂藥物或是避孕藥也會使得膽結石生成機率增加,因此若發現自己有膽結石,可和醫師討論更換藥物,避免膽結石繼續生成。另外,如性別、遺傳、懷孕和體質也是影響膽結石生成的因素,較難預防。
-
2022-04-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用藥三年後先停藥還是繼續用藥?B肝治療指引 研究及臨床權威世紀大辯論
三月底,南台灣進行一場B肝治療指引世紀大辯論,攸關100多萬名B肝患者治療權益,攤開雙方陣仗,可說是台大幫、長庚幫之爭,各有院士級權威參與論戰。反方(長庚)希望維持現行用藥三年後,先行停藥作法,正方(台大)則認為應讓醫師、病患有所選擇,可繼續用藥,不需強制停藥,並擴大健保給付對象。 這場醫界罕見的學術辯論係由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舉辦,在聯合學術演講年會上邀請國內肝炎研究及臨床權威專家,正反雙方陳述意見,並提出質疑。結論報告將呈交前副總統陳建仁,再由健保署召集專家會議,決定最終版治療指引。為了這場超級辯論,雙方精銳盡出。B肝治療指引世紀大辯論引言人:高醫肝膽內科教授余明隆正方代表: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義大副教授暨肝病中心主任許耀峻、還有中研院士陳培哲 反方代表:高雄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建宏、林口長庚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鄭文睿、中研院士廖運範總結:林口長庚副院長簡榮南 余明隆在開場時表示,希望這是一場君子之爭,能有禮貌、有風度的情況下,抒發意見。他開玩笑地說,「希望會議室裡的冷氣再強一點,專家們火氣不要太大,以免擦槍走火。」 正方第一棒蘇東弘表示,WHO訂定2030年全球清除肝炎3大目標,為肝炎新感染病人數減少90%、肝炎病人80%獲得治療、肝炎致死人數減少65%,台灣如想超越世衛組織,就必須讓B肝患者提早接受治療。 用藥治療前是否需有3個月肝功能觀察期? 蘇東弘說,現行治療係以病毒量為參考依據,且需先觀察3個月,符合資格,才能給付用藥。依據台大、北榮等相關研究,如為E抗原陰性,血清病毒量超過2000 IU/mL國際單位,若肝指數異常,特別是肝臟已顯著纖維化(F2以上)或家族肝癌病史,就應給予治療,無須再有3個月肝功能觀察期。 反方陳建宏則強調,應先觀察患者3個月病毒變化,之後再測表面抗原,再決定是否用藥,應該是比較好的作法。臨床調查發現,持續使用口服藥物四年,約有七成患者測不到病毒,但如果不急著用藥,持續觀察,在三、五、七年之後,分別有20%、35%、53%等機率測不到病毒。 正方(台大幫)則提出質疑,肝炎治療目標為消除病毒?或是延長生命促進生活品質?慢性B型肝炎是慢性疾病需長期治療,應比照糖尿病、高血壓,持續用藥,透過藥物來降低罹癌風險。 對此,陳建宏答辯「這不是很成熟的問題!」,在B肝治療上,不見得必須終身治療,一輩子用藥,而是選擇適當的治療時機,這也能減輕健保財務負擔。 停藥後到底會不會再復發? 正方第二棒許耀峻則採取悲情個案攻勢,認為B肝患者停藥之後,雖有一成多比率「表面抗原消失」(透過自身免疫系統而自然痊癒),但卻需面對眾多不確定感,並以林口長庚醫院的資料說明,患者停藥後會有肝炎復發,不幸死於肝衰竭的風險。 許耀峻認為,服用三年抗病毒藥物後,停藥與否,應該尊重病人與醫師的選擇,也就是「醫病共決」,讓患者清楚停藥之後的可能風險與機會,而不是直接限制治療時間,如此一來,病人如果想繼續用藥,就必須自費。 許耀峻強調,為了安全起見,患者停藥後,必須持續回診,接受抽血檢查,但有些患者因工作所需,無法請假,有人則住在偏遠地區,舟車勞頓,難以定期回診。 表面上看來,停藥後,可以省下健保藥費支出,但如果評估回診抽血檢查費用,以及日後因肝功能指數異常,必須急診、住院的醫療費用,持續用藥或許更有效益。 「在肝炎治療上,不能只考量藥費。」許耀峻說,八成患者在停藥後,因為復發等問題而必須再度用藥,比率相當高。建議將B肝視為慢性三高疾病,讓患者持續用藥,或是提供患者選擇是否繼續用藥的選項。 許耀峻強調,醫師應有責任提醒患者中斷用藥的風險,讓患者養成回診、追蹤的就醫習慣,不能因為病友醫囑不好、用藥順從性較差,就直接讓患者停藥。 給病人用藥喘息的空間 反方第二棒鄭文睿強調,並不是不讓病人繼續接受治療,而是選擇該治療的病人。此外,調查發現,約七成五肝炎患者規律用藥,一週中有兩天忘記用藥的比率偏高,將增加四倍肝癌、肝硬化的風險,不要以為這不可能,每年都會遇到兩三個因為用藥順從性差、經常忘記吃藥,而引發肝癌的患者。 鄭文睿建議,應給病人用藥喘息的空間,臨床上觀察到許多人得知一吃藥,就必須吃一輩子,即影響治療意願,「醫師不能把問題丟給病人端」,用藥時間愈長,病人服藥遵從性愈低,有人根本不回診拿藥。 以林口長庚為例,如果沒有個管師以電話催促回診,一年後,百分之六患者不再回診拿藥,到了五年,就有一成患者不回診。之所害怕回診,就是不知道自己吃藥還要吃多久。 研究證實,患者停藥之後五年肝硬化比率,與持續用藥這一組的比率差不多,連罹患肝癌的比率也差不多。因此,病患停藥是有好處的,給自身免疫系統發揮的空間,當然停藥後的追蹤,就顯得非常重要」,務必讓病友回診,接受監測。 鄭文睿表示,不少病友在停藥後,透過免疫系統清除B肝病毒,等於自行痊癒,直呼「這太棒了」,而病患高興,醫師高興,這個時候只有藥廠不高興。 鄭文睿說,停藥後自行痊癒不是不可能,且罹患肝癌的風險也沒有增加。至於如何讓病患在停藥後感到安心,答案很簡單,「讓病人隨時可以找到我(醫師)。」 對此,正方蘇東弘則有所質疑,要求反方提出「停藥準則」,如何向患者保證「停藥後不會復發?」,門診觀察發現,不少病友一停藥後,肝功能指數飆升,一下超過2000 U/L(國際單位)。 再者,停藥後,最理想狀態為每周或每兩週回診一次,接受抽血檢查,但這對大部分病友來說,相當不便。相較之下,持續用藥,每三個月回診一次,對病友更方便,順從性會更好。況且許多肝炎患者合併慢性疾病,就只是在服用高血壓、降血脂等藥物時,增加一顆抗病毒藥物。 停藥後免疫系統是否可清除病毒? 對於正方所提出論述,鄭文睿表示,許多慢性病患者常自行停藥,用藥順從度不高。再者,B肝患者停藥後,肝臟持續處於發炎狀態,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有機會自行痊癒,清除病毒。 正方第三棒陳培哲上台後的第一句話為「真理愈辯愈明」,反方所說的「停藥後,免疫系統可清除病毒」證據力稍顯薄弱,比率不到一成,真理就是「有病毒就應該治療、不應停藥」,有必要更改現行治療準則。 陳培哲說,截至目前為止,在肝炎治療指引上,仍無全球皆認可的準則,但建議衛福部對於非肝硬化的肝炎患者,在給付上能夠有彈性,逐步放寬給付範圍。 例如,讓病人與醫師之間做到「醫病共享」,提供更多選擇,而不是時間一到,就只能暫停給付。此外,如果患者停藥兩次後,再度復發,就持續給藥,避免又一次復發。 陳培哲說,希望雙方可以達到共識,不要再舉辦類似辯論,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著想,可以有風度、氣度,以及和和氣氣地解決B肝治療困境。 台灣肝炎權威大老廖運範則擔任反方結辯,他表示,這是安排有些奇怪,「應該我是正方才對」,辯論過程中,雖有瑕疵,但大體上沒有問題。 廖運範說,自然病程為治療策略的基礎,不少B肝患者過了50歲,體內病毒就消失不見,相信這是每個病人最希望看到的結果,而正方(許耀峻)所提出的例子屬於極端個案,長庚幾乎看不到這類案例,「長庚作得到,相信其他醫院醫師也可以做得到。」 廖運範指出,停藥之後,兩週回診一次,如果數值變壞,就應該趕快治療,醫師不要怕麻煩,認為持續用藥,就可以解決很多事情,「正方不可以剝奪病人自然痊癒的機會」。 廖運範表示,正方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許多很不錯的期刊中,但這些期刊也有可能刊登不對的研究報告。另外,正方辯論時,引述了許多專家學者,但其中不少人是他根本沒聽過的專家,換句話說,「我沒有看過他們的論文」。 廖運範認為,台灣在2000年擬定B肝治療指引,當時可說是獨步全球,到了2016年,歐美各國逐漸向台灣看齊,從持續用藥,變成主動推薦「適時停藥」,現在正方卻希望持續用藥、不可中斷,這不就是「歐美跟進,台灣反退」。 廖運範說,台大、義大、北榮等最新相關研究都證實,停藥後自然痊癒的比率高於持續用藥,基層診所醫師應該負起病友停藥後的監測責任,讓病友安心。 相較之下,正方希望持續用藥,如此一來,醫師只需三個月開一次藥物,病人很方便,醫師也很方便,但非必要的治療,卻可能剝奪病友自然痊癒的機會。 總結:別因個案影響整體,客觀看待科學實證 簡榮南做總結時表示,醫師不是神,如果在自己病人過世,當然會很痛心,在感情上過意不去,而過不了這個坎,但應該更客觀地科學實證資料,「數字就是數字、證據就是證據」,不能只因一兩個案,就覺得停藥很可怕。 簡榮南說,「不能看到病毒就殺,應該等待免疫啟動,看看結果再說。」,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持續治療,就會造成「上車容易、下車難」困境。 簡榮南表示,這一兩天就會這次辯論報告,向陳建仁報告,最近健保署將召開專家會議,做出最後決議,看看是維持現況,還是更改指引。
-
2022-03-21 養生.聰明飲食
苦瓜控血糖、降血脂!怕苦要選綠色或白色?營養師授4招降苦味
俗話說,「苦中苦人上人」,你能吃苦嗎?你知道為什麼苦瓜會苦嗎?要怎麼去除苦味呢?白色內膜 苦瓜苦味來源營養師高敏敏表示,苦瓜之所以會苦,是來自它的白色內膜,內膜裡面含有葫蘆素,苦雖苦卻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幫助消除疲勞、減緩老化;另外,苦瓜還含有苦瓜素,在烹調的時候會產生甘苦味,所以吃起來才會苦苦的。苦味排行 營養價值豐富而苦瓜也分很多種類,高敏敏指出,最苦的是顏色最深的山苦瓜,再來是顏色翠綠的綠苦瓜,而白苦瓜的苦味最低,不過三者營養價值都非常豐富:‧維生素C:苦瓜可說是瓜中C王,含豐富維生素C 幫助減少心血管疾病、維持免疫力、養顏美容。‧膳食纖維:苦瓜的膳食纖維幫助調整血糖、血脂。‧抗氧化物:像是葫蘆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老化及疲勞、幫助消化吸收。降低苦瓜苦味 4方法跟著做雖然苦瓜的好處講不完,但是大家害怕它的苦味也是事實,那要如何才能降低苦瓜苦味呢?高敏敏分享,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除苦味來源,也就是去將苦瓜籽時把內膜刮乾淨,或料理前先汆燙可降低苦味,同時也能保持脆度;此外,苦瓜顆粒越小、顏色越深越苦,所以怕苦的人可以選擇顆粒較大的白苦瓜,再者就是切薄片冰鎮,可以降低苦味感。延伸閱讀: ·絲瓜苦苦的可以吃嗎? 5原因會產生葫蘆素!小心脫水、腹瀉廁所跑不停 ·「這些蔬菜沒煮熟」吃下肚恐中毒! 生菜沙拉必加甘藍也在內
-
2022-03-17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降血脂?營養師授6大重點:減脂又控膽固醇
短時間過多熱量的攝取,其實不至於造成立即性危害,但是如是長時間不注意,就會造成不好影響。減脂大作戰,可以怎麼做呢?高敏敏營養師提供鏟脂大作戰六個重點: 重點提醒:攝取減少了、代謝增加,就可以達到減少脂肪囉!1、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取:避免油炸、油煎、油酥食物,改變烹調習慣,選擇用蒸、煮、滷、烤方式烹煮;比如,在便當店炸雞排跟滷雞排,要怎麼選擇呢?當然是滷的比炸的還要好,或是烤的也比炸的還要好,所以油煎、油炸減少,自然就可以達到減少油脂的攝取喔!2、選擇低脂高蛋白:像是雞胸肉、雞腿肉會比雞翅或是三層肉還要好。白肉的魚類也可以在穿插於飲食中。3、減少膽固醇攝取:膽固醇有七、八成都是人體自行製造的,可是有額外的兩、三成還是會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囤積。減少動物性內臟為主的蛋白質,像是動物內臟腰子、雞心,自然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膽固醇攝取。4、增加好的油脂攝取:好的油脂會去幫助我們代謝掉不好的油脂。飲食上不要偏頗單一的油品喔!可以用不同種類的油作穿插,比方說不飽和脂肪酸很豐富的一些植物性用油,苦茶油、亞麻仁籽油、酪梨油。5、增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多存於蔬菜、水果中。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我們刮除血管中的油脂,體內扮演代謝的角色,協助排出體外。6、充足水分: 一天最少8杯水,一杯240-250 c.c.左右。3個運動 簡單動起來1、高抬腿:保持上身挺直。兩腿交替抬到腰部左右位置;注意膝蓋要高過腰部。訓練重點:心肺運動,全身性燃脂。2、後臀踢:雙手放在臀部位置。用後腳跟輕碰到手,左右腳交替。節奏搭配呼吸,不要憋氣,深吸深吐。訓練重點:心肺運動,有助燃脂、鍛鍊臀部肌群。3、深蹲:雙腳打開比肩膀略寬一點,屁股向後坐,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不拱背,感受大腿、臀部出力,腹部收緊並維持呼吸平穩。訓練重點:心肺運動,全身性燃脂。高敏敏營養師談到,想要恢復正常體態或是良好的血脂肪、體脂肪都一定要記得三大重點: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好好的運動,才能讓你真正的好享瘦。千萬不想要說要瘦得快。瘦得久,才能讓健康長長久久!(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延伸閱讀: ·外表出現「6症狀」小心是高血脂! 醫授改善關鍵 ·身體無不適,就醫發現高血脂? 醫曝「1吃飯習慣」害肥油狂囤
-
2022-03-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一喝水就排尿小心肺有問題!專家解析喝水原則:睡前2個小時助降血脂、防中風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這是一句很經典的廣告台詞,可見喝水對於人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中醫師康涵菁分享,中醫在調理體質,講求氣血水的平衡,人體水分的代謝對於全身循環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中醫觀點,肺、脾、腎三臟參與水的代謝。一喝水就排尿 中醫觀點:肺有問題比如有人一喝水沒多久就會小便,而且小便無色無味,代表這些水可能沒被身體利用,就直接排出體外了,肺主肅降,這種情況說明肺出了問題,沒有將新鮮乾淨的水布散到細胞內,西醫則認為這可能是身體的抗利尿激素不足。多喝水就水腫、頭昏、濕疹 脾虛造成濕盛還有人不敢多喝水,稍微多喝點水,全身各個部位都有點水腫的現象,這是脾的運化出了問題。脾能調節身體水分,讓水被身體充份運用,但是當脾虛則會造成濕盛,一旦體內與外來的濕氣裡外相合,就更加糾纏不清,因為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導致人體氣血循環運行不佳。自己如果時常會覺得頭昏沉、提不起勁、很想睡覺、四肢沉重無力、大便變的軟黏排不乾淨、胃口不好、嘴巴淡淡的沒什麼味覺,甚至皮膚濕疹發作或搔癢加重,多餘的水液堆積在全身各個部位,就會造成水腫。 腎臟過濾有問題 身體中段特別胖有的人腎臟的過濾功能出了問題,排尿量小,這類人的身體中段特別胖,由於水排不出去而運到身體中段所致,水腫與肺、脾、腎這三臟的關係最大,肺的通調水道與負責代謝、脾的運化轉輸和腎的溫化蒸動等生理功能,需於協調下完成,而中醫在治療水腫的原則,就是「腰以上腫發汗腰以下腫利小便」。 飲水過量反造成心臟負擔 喝水應順應需求適量飲水有益健康,而一旦過量,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康涵菁中醫師指出,首先,大量飲水會直接導致體內血液容量增加,給心臟帶來更為嚴重的負擔,這對於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危機。中醫不提倡不渴也喝水,主張順應需求,人的年齡、體質、氣候及所處地理位置都會影響對水的需求,比如冬季寒冷,人體所需的水自然少些;夏季炎熱,人需要多喝水。喝水的量要因人而異,健康人可通過是否有口乾舌燥、大便燥結、尿色深黃等信號來判斷。比如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深就應該補充水分,若顏色很淺就說明可能水喝多了。 起床先喝500C.C.水潤腸 午休喝水改善水腫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水,可起到通便、潤腸的作用,康涵菁中醫師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午睡後,身體消耗了午餐攝入的高能量,易倦怠,在13:00~15:00之間喝一杯水,可改善水腫,提升代謝,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經過一整個上午的工作,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就會影響工作表現。 缺水血液變濃稠 可能導致心肌梗塞、中風晚飯前喝一杯水,可以通腸護胃、排腎毒,還可預防膽結石、腎結石等疾病;睡覺前2個小時喝一杯水可以養陰,防止血液黏稠、降血脂,血稠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所以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建議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氣泡水取代白開水可以嗎? 小心造成「2種疾病」:常打飽嗝要注意 ·白天尿尿超過8次小心有問題! 泌尿科醫揭「3大跡象」:膀胱累壞了
-
2022-03-04 養生.聰明飲食
地中海飲食降血壓、降血脂還能防中風! 營養師揭「5原則+1陷阱」
42歲的陳董是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患有慢性高血脂,平常都有按時服用藥物。最近幾週偶爾有頭暈現象,不過最近這一次,暈眩的時間續約20幾分鐘,講話咬字也有些不太清楚,坐下來休息一陣子,這些症狀就又慢慢消失了。一開始覺得應該只是工作太累的關係,就沒有太注意。而太太覺得有點不放心,還是安排先生到醫院做詳細檢查。經醫師診斷後懷疑是腦中風前兆,經藥物治療後,陳董不再出現類似的症狀,頭暈的情況也大幅改善。中風是突發性的腦血管疾病。因為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突然的大腦局部或全部的功能失調,腦細胞得不到營養及氧氣,造成腦部的機能受損或壞死。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血脂、心律不整、糖尿病、肥胖、抽菸、飲酒過量都有可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常見症狀1、臉部、手臂或腿部感到麻痺或顫動2、說話不清或失去說話能力3、視力模糊不清4、頭部劇痛或暈眩5、行動不穩或跌倒當出現上述症狀,記得要盡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可以預防中風?營養師談到要預防中風,其實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地中海飲食可以維持體重及對於心血管健康有正向幫助之外,還可以幫助降低罹患中風風險、降低血壓及血脂,讓身體維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態。地中海飲食怎麼吃?6個重點典型的地中海飲食具有共同的元素,像是大量蔬菜、水果、豆類、穀物和穀類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和糙米。還有適量的魚、白肉和一些低脂乳製品、堅果,以及少量的紅肉和甜點。使用不飽和脂肪,像是橄欖油代替飽和脂肪,像是豬油或酥油。1、每天攝取蔬果水果5-8份、全穀類、橄欖油、堅果、豆類。2、每週吃2-3次海鮮。3、適量補充白肉、雞蛋、乳製品。4、足量的開水,每公斤體重約30-35毫升,以70公斤成人,每天攝取約2100-2450毫升。5、適量飲酒,建議為紅酒。6、避免攝取過多的紅肉及加工製品除了飲食外,還可以從其他面向著手,像是控制好三高、體重、規律運動、戒菸及維持良好的生作息,都可以降低中風的風險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 延伸閱讀: ·吃東西愛沾醬小心腦中風機率暴增! 醫曝「常踩陷阱」:一小匙鹽就快超標 ·突然變得多話小心是「腦溢血」了! 「6大恐怖徵兆」曝光:自己也不知情
-
2022-03-03 新聞.用藥停看聽
降血脂藥主成分不足 食藥署要求回收29萬顆
降血脂藥「十全柔脂膜衣錠」經衛福部食藥署例行抽查,發現主成份未達標,恐影響藥效,要求回收一批、約29萬顆,須於3月15日前完成回收。不過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藥品多已在市場上銷售,能回收的量不多;目前已要求廠商就其他批產品進行擴大檢查。十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十全柔脂膜衣錠20 毫克」主成分為Atorvastatin calcium,為降血脂藥,主要用於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適用於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降低中風的風險。洪國登表示,該藥品的主成份含量應在95%至105%,有效期為兩年。經食藥署進行的例行檢驗計畫發現這一批(批號:04262)、僅存放一年半的藥品主成份含量僅剩約80%,因此要求回收,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洪國登說,廠商應在3月15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這款藥品每年使用量約120萬粒、市占率約2%,市面上還有許多可以替代的藥品可以使用,民眾無缺藥疑慮。
-
2022-02-28 新聞.元氣新聞
慢箋研議分級收費 藥局憂:大醫院不釋出處方箋
衛福部推動部分負擔改革,未來至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領取第二次、第三次慢箋,每次得多付一百元,至於地區醫院、診所、藥局維持免收,或部分負擔較低。但社區藥局藥師擔心,許多大醫院基於經營考量,不願意釋出處方箋,直接註明「藥品不可替代」,有些醫院則不幫在其他地方領藥的病人掛號,這類情況恐愈普遍,逼著患者回到原醫院拿藥。社區藥局藥師沈采穎感嘆說,「健保是以醫院為中心」,藥局採購藥品,當然贏不了醫院,病人只能盡量適應醫院,想改到藥局領藥,醫院卻不願意釋出處方。例如,眼疾病人長期點青光眼藥水,醫院換藥後,病人點了不舒服,想至到藥局領原先的藥,醫療院所卻拒絕釋出處方箋。病人為了換回原本的眼藥,只好到處打聽,換醫院、換醫師,才能順利用藥。沈采穎說,許多醫學中心只相信自己藥劑部對藥品的把關,即使釋出處方箋,上面仍註記所列品項「不可替代」,就算藥局有著同成分、同劑型、同含量的替代藥,病人不敢至藥局領藥。北部一家醫學中心「綁」病患的手段更高明,慢性病人如果第三次領藥沒回醫院,醫院就不幫下次回診掛號,變相讓民眾回醫院領藥。衛福部健保署說,若有上述情形,民眾可向衛福部部長信箱、醫事司、健保署等單位提出申訴。台大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說,降血壓、降血脂的藥種類繁多,只要是經客觀數據證實可替代的藥,在臨床經驗上病人療效都不錯,只有百分之五以下的少數病人抱怨效果或副作用有差異。但無論吃什麼藥,都應定期回診、追蹤。
-
2022-02-12 該看哪科.皮膚
膠原蛋白流失、老人斑、長皺紋怎麼辦?醫師詳解皮膚如何變老,傳授4招保養秘訣
皮膚是如何變老的?年紀大了,皮膚多斑點、暗沉、皺紋、乾燥,也有的皮膚薄如蟬翼,容易受傷。究竟皮膚是如何變老的呢?皮膚分為真皮層及表皮層,表皮層的最外層是「角質層」。年輕人的角質細胞二十八天代謝。老年人的角質細胞四十二天才會代謝,所以角質層薄,加上剝脫不良,局部堆積而形成老人斑,表面不平則使光線的反射不均勻,造成顏色暗沉。此外,皮膚的天然保濕成分(脂肪、膽固醇、神經醯胺)隨著年齡增加(服用降血脂的藥,或是高血壓、高血糖等也會影響),分泌會減少,使皮膚變乾,產生皺紋及皮屑。由於身體自然保濕因子的運作障礙,年輕人可能三天就適應新環境的乾燥氣候,老年人卻可能要一個星期才調整好。年齡增加,最大的變化在真皮層年輕的皮膚,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的形狀一致,排列整齊。而老化的皮膚,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斷裂、變胖、交叉、連結,一片錯亂,失去彈性及延展度,並且,纖維母細胞產生的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變少,無法修復本身結構的改變。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是由我們體內的降解酶分解、代謝,而陽光的紫外線會加速降解酶的作用,因此長期曝晒於日光的人,真皮層的厚度平均可能減少百分之二十至八十。斷裂的膠原蛋白及彈性纖維,便構成「薄如蟬翼」的老化皮膚。了解皮膚老化的機轉後,我們可以這樣來照顧皮膚:一、注意健康及營養:皮膚的狀況與全身健康有關。自然保濕因子是蛋白質,保濕成分是脂肪、膽固醇、神經醯胺,因此均衡的營養很重要。二、避免過度曝晒陽光:四肢最好以棉質衣物覆蓋。三、避免過度清洗皮膚:年紀大了,皮膚的油脂減少,容易乾癢,應該避免過度清洗。四、問題盡早處理:熟年皮膚容易受傷,也容易長疣、痣、老人斑、粉瘤,盡早處理,可以避免併發症。【延伸閱讀: 人生猶如馬拉松,任何年齡都能圓自己的夢想!林靜芸:我七十歲,我正在挑戰自己】※本文摘自寶瓶文化《不老的挑戰:創造理想的老後》
-
2022-02-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預防心肌梗塞多吃6類食物!營養師開「護心一日菜單」
「心肌梗塞」就是「急性心臟病發作」,若未及時搶救,幾分鐘內就會奪走一條人命。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二位,有年輕化趨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三高患者、抽菸或體重過重的族群,都應嚴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早做好「護心」準備。春節前後一個月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峰期,當氣溫驟降時容易心肌梗塞發作。劉怡里指出,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平時應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加上用藥與定期檢查。在健康飲食方面,建議可多攝取魚、綠色蔬菜、堅果、豆類、水果及茶類等六大類食物,她設計「護心一日食譜」,供民眾養護心血管健康的參考。預防心肌梗塞六類食物1.魚類:鮭魚、秋刀魚、鯖魚、虱目魚。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作用,也含有EPA、DHA,其中EPA有降血脂、降三酸甘油脂效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一天三餐中有一餐吃一掌心的魚類。2.綠色蔬菜類:蘆筍、地瓜葉、綠花椰菜、菠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有助於脂肪代謝、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油脂吸收、降體脂肪,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堅果種子類:葵瓜子、芝麻、開心果。堅果類屬於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維生素E含量豐富,具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可降低壞膽固醇,抑制動脈粥狀硬化,每天一把堅果,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4.豆類:豆腐、豆漿。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膳食纖維豐富,也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有助於脂肪代謝,尤其對於更年期的婦女,更有效降低壞膽固醇及血脂,減少膽固醇的吸收。5.高維生素C水果類:芭樂、木瓜、小番茄、奇異果、柑橘類。高維生素C水果,可以保護血管彈性,幫助膽固醇代謝,並且有助於維生素E生,預防心血管疾病,減少中風風險。6.水分:開水、無糖茶。每天喝足2000㏄的水,或喝兒茶素含量豐富的無糖綠茶,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2022-0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血脂其實難察覺!醫:即使很瘦的人也要注意
●外食、不運動、肥胖,發生高血脂機率高●高血脂患者須服用降血脂藥,維持血脂穩定●瘦的人也要注意,可能因體質關係高血脂吸菸、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及不當飲酒等,容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血管性疾病發生。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秘書長、北市聯醫家醫科主任孫文榮表示,三高慢性疾病中,血脂異常難以自我察覺,建議民眾定期做健康檢查,注意身體狀況。三高 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40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盛行率,分別是38.3%、34.1%及16.4%,且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的民眾,經健檢發現,24.7%血脂異常、21%血壓異常、9%血糖異常。孫文榮指出,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問題,若不嚴格控管,容易引起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血壓高會頭暈,血糖高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但血脂高並沒有特別症狀,民眾很難自我察覺,多半是從健康檢查或就醫抽血才發現。肥胖 是疾病的危險因子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濃度超標就是高血脂。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表示,除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有較高警覺,一般人很難提早發現,因為高血脂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都已出現嚴重併發症。即使很瘦的人也要注意,可能因體質關係導致高血脂,必須提早檢查發現。魏承駿指出,高血脂不會立刻發生,而是經過數十年不良習慣累積,如果整天外食、不運動、體態肥胖,或飲食高油、高糖、飲酒、暴飲暴食的人,有較高機率發生高血脂。魏承駿表示,高膽固醇的人易引發血管壁發炎,且血管內皮細胞上會堆積塞塊,宛如汙垢、壁癌般,讓管腔愈來愈小、血液不通,進而引發心血管、周邊血管疾病,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狹心症等。高三酸甘油脂不僅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且胰臟必須不斷分泌胰液代謝,恐導致急性胰臟炎等問題。「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孫文榮提醒,高血壓、輕微血糖異常的人,透過體重控制、生活習慣改變,即可控制疾病,不見得需要藥物治療,但如果進階到中重度肥胖,都會增加罹癌等疾病風險。高血脂 應遵醫囑服藥魏承駿說,已確診高血脂的患者,應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來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但效果有限,因此更重要是「遵從醫囑服用降血脂藥」,以維持血脂穩定。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血脂控制標準也不同,魏承駿說,像是18、19歲年輕人,容忍壞膽固醇範圍相對高,可以達到160mg/dL,並透過運動、飲食改善;中年人有抽菸習慣、本身有高血壓等,建議控制在130mg/dL;而糖尿病患者標準更嚴格,需控制在100mg/dL;有心臟病、中風或裝過心臟支架患者,應控制在70至55mg/dL,標準因人而異。40歲以上成人發生慢性病的風險增加,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35歲以上且罹患小兒麻痺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
2022-02-0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年節用藥不能疏忽! 按時服用外更須避免交互作用
年節的歡樂氛圍及大吃大喝,常讓有慢性病的長者忽略持續定時用藥,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表示,有些患者在年節選擇「偶爾」不吃藥、吃美食,其實已經影響健康,而即便按時用藥,民眾也仍需注意藥品是否會與食品產生交互作用,若因此導致降低藥效、加劇藥效、甚至是不良反應等影響健康,真的得不償失。春節期間是長輩們與兒女們團聚的日子,常會準備豐盛菜餚,飯後還有不少水果及甜點等,此時若是有慢性病的長者,卻沒有按時服藥,可能將對健康造成影響,尤其在傳統習俗裡,認為過年不能吃藥,否則這一年將會成為「藥罐子」,然而這樣的情形在醫師及藥師的眼裡看來相當危險。王平宇認為,「不吃藥」是年節最常見的服藥問題,民眾若因傳統觀念而不照醫囑服藥,恐影響復原或使病況惡化。他說明,像高血壓患者都知道,大量高鹽、高鈉的食物會導致水分滯留,造成血壓升高、水腫、心臟衰竭等多重問題,要避免食用,要長期穩定用藥,讓血壓處於恆定狀態,但有些患者會認為一年一次的春節「偶食無妨」,或改選擇標榜低鈉的食品,卻因此影響健康。進一步分析,低鈉即是高鉀,部分血壓藥會抑制血鉀排出,在服藥的狀態下吃高鉀食品,恐致鉀離子過高,導致腎臟負擔或心律不整,而這類情況不只在高血壓患者身上,對於糖尿病患來說也是,尤其年節常見甜品如年糕、八寶飯皆為高糖份的精緻品,病患若晚睡晚起、出遊三餐不固定的情況下服藥,易有血糖波動的風險。王平宇提到,許多慢性病患者即便規律服藥,也須注意藥品可能會與年菜發生的交互作用。他整理可能會碰到的五大類食品及可能造成情況,包含酒精飲料影響藥品代謝,可能使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含鈣、鐵的食物降低藥品吸收;含維生素K的食物,減輕抗凝血藥物藥效;紅麴具降血脂成分,將加劇高血脂用藥作用;中藥材若「食補」過量或連續服用恐影響西藥藥效。王平宇補充,一般來說食品跟藥品的交互作用不會立刻出現,也不會「只吃一點點」就出現,通常是服藥者因不可避免的社交活動而在飲食上毫無節制,多天食用或過量食用,才會造成影響。他提醒,還是建議民眾要除維持遵照醫囑服藥的好習慣,惟有正確用藥,才能過個健康年,另外三餐正常生活習慣也仍要好好保持,勿因一時的口腹之慾,影響健康,得不償失。台北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王平宇整理五大類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的食品:1.酒精飲料:酒精會影響藥品代謝,導致藥物濃度過高或不足,也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同樣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機會上升。因此服藥期間切忌飲酒,特別是非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藥、鎮靜安眠藥、抗憂鬱藥、抗生素、降血糖藥、抗癲癇藥、心血管用藥、抗凝血劑等。2.含鈣、鐵食物(如牛奶、優格、鈣片、黑芝麻、紅莧菜、菠菜、紫菜):部分抗生素會與此類富含二價金屬離子的食物螯合,降低藥品吸收,必須避免並用;且這些食物須與制酸劑類型的胃藥間隔至少兩小時服用,以免影響藥品吸收。3.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多為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花椰菜):此類食物若與抗凝血藥物同時使用,會減輕藥效,影響預防血栓的效果。4.紅麴(如:紅麴米糕、紅麴八寶飯):紅麴本身具降血脂成分,與常見的高血脂用藥相同,兩者同時使用會加劇藥品作用,嚴重者會增加肌肉痛、橫紋肌溶解症等副作用的發生機率。5.食補中藥材(薑母湯底、麻油補湯、藥燉湯藥等)雖然一般飲食中中藥材分量少,不太會與西藥產生嚴重不良反應,但年節期間許多民眾喜歡「食補」,故服藥者應注意過量或連續多天食用會產生的影響。如:補血、活血的當歸、人參不宜與抗凝血藥品共食,否則會影響藥效;黃耆、甘草會降低免疫抑制劑效果,過量恐誘發免疫疾病。
-
2022-02-02 該看哪科.中醫
中醫:年菜宜吃清淡 避免太燥熱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60歲以上長者常有多重慢性病,但春節圍爐大魚大肉,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人卻是健康危機。中醫師表示,春節圍爐食材要清淡一點、分量少一點,降低慢性病人疾病惡化風險,才可健康過好年。吃火鍋注意湯底、食材中醫師吳明珠說,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屬濕熱體質,國人春節喜歡圍爐吃火鍋,因此須注意湯底、食材及調味料的使用。像麻辣鍋、薑母鴨等湯底屬燥熱性質,就不宜放入過量人參等燥熱中藥材,避免影響慢性病人病情。慢性病人專屬火鍋食材,可加入大黃瓜、大白菜、絲瓜等寒性食材,但須加入一些薑絲,去除瓜類及大白菜的寒性,吃得清淡一點,而牛肉、豬肉等肉量不宜過多,應少吃內臟等高油脂食物,因火鍋鈉、普林含量高,病友應少喝湯,以防血壓、血糖飆升。調味料應少放醬油、沙茶醬,避免醬料過鹹,可放入茴香、香菜、少許辣椒增加香氣。年節吃飯時間要早一點 慢性病人年節吃飯時間要早一點,不要吃完馬上睡覺,如此很容易在睡覺時,血糖飆高、發胖。吳明珠指出,慢性病人在家可以用菊花3錢、桑葉3錢熬煮茶飲,一天約喝2000cc,以代謝體內濕熱。至於花生、開心果、瓜子、牛肉乾、豬肉乾等燥熱零食,容易引起濕疹、口乾舌燥等,不宜過量。若慢性病人年菜真的吃太多,造成腸胃不適,吳明珠建議,可以飲用「消脹潤腸茶」,材料為羅漢果1顆、山楂2錢、桑葉3錢、茵陳蒿3錢、決明子5錢,做法是將藥材略洗,加水1000cc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代茶飲用,具有消脹、去油膩、潤腸、清腹等功效。中醫師陳潮宗說,健康年菜可用何首烏或當歸燉雞湯,何首烏、當歸是很好的抗氧化、抗老化中藥材,具有降血脂、增強免疫力等作用。
-
2022-01-1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服用保健食品能防範腦中風嗎?醫揭預防關鍵
Q:市面上各種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的保健食品正夯,若每天食用保健品攝取營養,應該不是罹患腦中風的高危險群吧?A:罹患腦中風有許多原因,除了三高、慢性病之外,還有家族遺傳以及先天性的腦部血管異常、缺乏凝血因子等。飲食失衡和缺乏運動也會增加腦中風的機率,服用保健食品不一定能杜絕防範。尤其劑量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體重、代謝,僅能當作輔助調整體質的食品、補充每日營養,生病了還是要「吃藥」治療。有慢性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銀杏會抑制血小板之凝血因子、紅麴會影響降血脂藥,藥物跟保健食品可能會產生交互作用,甚至加劇副作用。醫師提醒,服用保健食品前請先諮詢醫師或藥師,別讓贈送禮物的心意變成負擔!某些藥物的藥效長達24小時,即使錯開服用時間也不見得完全沒影響。預防腦中風還是要從改善生活作息開始,不良習慣會加速血管老化,建立病識感,才是預防中風的重要關鍵。諮詢╱淡水馬偕醫院醫務部主任鄭世榮(本專欄與淡水馬偕社區醫學中心合作)
-
2022-01-18 新聞.元氣新聞
3.7萬人重複用藥!健保推出主動示警 每季省940萬藥費
根據國健署調查,半數長者有三種以上的慢性病,藥多一不留神就會搞混,重複服藥可能暈倒甚至威脅生命。健保署為把關用藥安全,去年10月起針對最常見重複用藥風險較高的「血壓、血脂、血糖、血栓、前列腺」這五大類藥品,擴充於雲端藥歷主動提醒功能,推估一季可幫助3.7萬人免於重複用藥風險、為健保省下940萬藥費,新功能開通兩個月已有61萬人次受惠。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視察黃瓊萱表示,健保署雲端藥歷可查詢過去三個月內的用藥,過去只有針對「同成份」的藥品進行主動提示,現在擴增功能為「同藥理機轉」也會提示,即便病人換了不熟悉原本用藥的醫師或醫療院所,即便醫師忙碌而沒有查詢雲端藥歷,如果開藥時選到同成份或同機轉的藥品,系統都會主動示警,幫忙醫師把關。黃瓊萱表示,如果病人領藥後還有十天藥沒吃完,又拿到同成份或藥理機轉的藥品,就算重複用藥。根據過去資料,每一季大約有3.7萬人重複用藥,導致940萬額外花費。細看重複用藥的品項,以降血脂為最多,佔了300多萬要費,其次依序為降血壓、降血糖、抗血栓、前列腺肥大用藥,目前都已將上述五類重複用藥風險較高的藥品納入提示範圍。黃瓊萱提醒,除了醫師和健保系統的把關,也鼓勵民眾自行下載「健保快易通App」並開通「健康存摺」,以完整了解自己的領要情型。現在子女代替父母領藥的情況普遍,別忘了也可善用健康存摺中的「眷屬功能」,看診時提供醫師參考、主動提醒醫師,一起幫忙為父母的用藥安全把關。
-
2022-01-05 新聞.用藥停看聽
破解厝邊迷思/自行增減藥量 反而傷身
Q: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近幾個月檢查數值都沒有超標,擔心長期吃藥會傷腎,可以少吃幾顆藥嗎?A:隨著壽命延長,老年人罹患三高的比例也增加,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危險因素,高血脂容易導致動脈硬化,高血糖則是糖尿病的前奏。年紀愈大,慢性疾病愈多,身體功能只會逐漸退化,有任何慢性疾病千萬不能擅自停藥或減量。自行增減藥物劑量,容易使血壓、血糖數值忽高忽低反而傷身,藥物有保護身體功能的機制,有問題可以諮詢醫師,千萬別誤以為「少吃藥就是健康」。「藥物一定要定時定量服用,尤其三高常合併其他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種藥物來合併治療。」遵照醫師指示,適量吃藥並不會傷腎,反而有些藥是用來保護腎臟減緩腎功能惡化嚴重度,定時、定量服用以防病情惡化,「濫用藥物」才是傷身的主因!諮詢╱馬偕醫院總院副院長洪大川
-
2022-01-01 新聞.健康知識+
吃蔥白緩解感冒症狀?生薑提升代謝力? 專家揭「食用禁宜」
冬天到了很多人很想吃些溫熱的食物,其實常見的蔥、薑、蒜、辣椒及九層塔等辛香料可以改善手腳冰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等,加入菜餚中不僅增添風味與香氣,更可強身健體,即使身為配角也能小兵立大功。 吃蔥降低致癌危機 蔥白可緩解感冒初期症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蔥在中醫眼中不僅僅是佐料,在強調「藥食同源」的傳統醫學認為蔥具有健胃整腸、防感冒、防癌的功效,因為裡面含有硫化物不僅提供氣味,也促使體內排除致癌物質的酵素活性增加,相對減少身體罹患癌症的機率。醃製類的食物如香腸、臘肉、火腿、培根等,含有許多硝酸鹽,人體腸道細菌會將食物中的硝酸鹽轉為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很容易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下,與蛋白質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特別容易引發胃癌。而蔥中的含硫化合物,可抑制腸胃道細菌將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進而阻斷了後續的致癌過程。除此之外,蔥含豐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縮短殘渣通過腸道的時間,蔥白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的效果使排泄物變柔軟,防止便秘,腸道健康自然免疫力就會提升。周宗翰醫師補充,如果是輕微感冒或是感冒初期,蔥白連根用水煮溫服,可以袪風發汗,對冬天風寒引起的鼻塞、頭痛、發熱不流汗的人有緩解效果。中藥也有蔥豉湯方,就是以蔥白加上淡味的豆豉,煮水燉服,蔥白可以發汗解表,這是因為蔥富含蘋果酸、磷酸糖等,能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作用,也可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慾,試著每天吃一些蔥製作的佳餚,如蔥花蛋、蔥爆牛肉等,將蔥運用在不同的食材上。 薑促進血液循環又暖身 要吃對時間避免上火周宗翰醫師說明,生薑藥食同源,有散寒、發熱、暖身、止嘔、止咳等效果。國外研究則發現,生薑所含的薑酮、薑辣素、薑烯酚和薑黃素,都是有助提升代謝力的成分。而醋也有促進代謝的功效,醋泡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輔助治療關節炎的作用。醋泡生薑片作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小菜,不僅味道鮮美,還能溫胃止嘔、增加食慾,是一種價廉物美、藥食兼備的佳品。泡完生薑的醋不要丟,生薑醋泡腳改善失眠,每晚睡覺前,盆裡裡面放適量40度的溫熱水,加醋1勺,浸泡雙腳15分鐘也可以減重促進循環,護心臟。早上吃一點薑,對健康有利,但是要注意的是生薑味辛性溫,含有揮發油、薑辣素屬性較熱,若在晚上吃,會讓人上火,所以容易口乾舌燥的人要適量。大蒜降血脂防血栓 但這類人最好不要生吃大蒜營養成分豐富,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有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大蒜中所含的大蒜辣素,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大蒜也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也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腦力勞動強度過重的人,可多食蔥和蒜,有助於防止血液升高所導致的頭暈,具有較好的健腦功能。周宗翰醫師說,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大蒜的味道,但生吃的確比熟吃好。蒜的藥用功效來自於它的辛辣味,也就是其中的大蒜素,如果把它炒熟,大部分大蒜素會揮發或受熱分解,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大蒜的保健功效,所以大蒜儘量還是生吃最好。醫師提醒,即使吃大蒜好處多,但性屬辛辣的蒜頭,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因此腸胃不好的人、容易嘴破或是口乾舌燥的虛熱體質的人,最好不要空腹生吃,以免破壞腸胃功能。辣椒開胃暖身又抗菌 體質燥熱者不宜多吃辣椒能開胃、溫中止痛,且有很好的抑菌和驅蟲作用,但是有燥熱體質的人是不可以多吃的。吃辣以後身體發熱的同時頭部和臉部會出汗,這是因為辣味上升的特性所導致的。這種體內上升的熱氣會給人體中屬陽的部位,即心臟、肺、頸部、頭部和五官帶來影響。所以,當辣味攝取過多時,容易會在頭部、眼部和咽喉誘發熱性疾病。所以當有喉痛或是胃熱就要小心是否辛辣食物吃太多,經常心煩氣躁的人和心煩就頭痛的人最好遠離辣味。所以辛辣食物適量為宜,因為辛溫之品助熱傷陰,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小心。而皮膚發紅、瘙癢的過敏症狀多因體內風熱過多引起。辣味具有增加火熱之氣的功能,若吃寒涼食物後腹部冷痛或拉肚子的人、清晨經常腹瀉的人、四肢涼怕冷的人,有以上這些症狀屬於體寒者,可以多吃辣味對身體比較好,不過也要適可而止,過於強烈的辣味會引起反效果。而乾燥多熱的陽性體質不宜吃辣味,吃多了辣的東西會增加胃腸火氣,會使腸胃得各種熱性疾病。喜歡吃辣的人建議可多搭配蔬菜,可利用寒涼的蔬菜降低辣椒的熱性。九層塔可緩解各種症狀 老年人則不適合太常吃在中醫九層塔味性辛、溫,微毒,入肺、脾、大腸、胃經。許多性偏寒涼的食材(如:文蛤),烹調時加入九層塔,可淡化寒性,更符合膳食養生的精神。《飲膳正要》中記載:「九層塔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闢腥氣,皆此意也。」九層塔的功用非常多,舉凡感冒頭痛、胃腸脹氣、腸炎腹痛、胃痛,消化不良、便秘、嘔吐、胃抽筋、解毒等皆可緩解。但是《嘉祐本草》也記載:「不可久食、多食,會令關節不舒、令血脈不暢。」如此看來九層塔的功效雖好,但要注意用法用量,老年人通常少氣少血,因此較有氣虛血燥的現象,那就不適合太常吃九層塔。周宗翰醫師提醒,中醫認為辣椒、大蒜、生薑、蔥、等辛辣食物與眼疾還有咽喉疾病有關,不管是何種辛香料,有些體質的人就是不適合吃太多,特別是有眼疾的患者,在治療時必須忌掉辛辣食物;而辛香料過多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所以氣血虛弱的人要注意。(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吃辣散熱助減重!會傷胃嗎? 專家曝「傷身關鍵」:11種體質恐惡化 ·吃薑不怕冷!嫩薑、粉薑、老薑、薑母差在哪? 各別「超狂優點」一次曝
-
2021-12-30 養生.聰明飲食
聚餐後血脂攀升怎麼辦?6種食材助降脂、3方法判斷是否為高危險族群
歲末一到,有許多節慶要慶祝,聚餐飯局總是少不了,但是過多的大魚大肉會造成身體的負擔,長期不注意的話恐會造成脂肪肝!!有沒有哪些食材是可以幫助我們減輕身體的負擔呢?6種食材助降脂1.燕麥:具有豐富膳食纖維及β-葡聚糖,對於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有很好的效果。2.堅果: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有助降低膽固醇,此外,維生素E還具有抗氧化、增進皮膚的健康。3.綠色蔬菜(波菜、芹菜、青江菜、地瓜葉等):具豐富膳食纖維,能降膽固醇,還可成為益生菌的食物來源(益生質)。4.大豆及豆類:屬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含18種胺基酸、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5.薑黃:其營養中份中”薑黃素”具最強的生理活性及效果。臨床上有降血脂(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抗發炎、抗氧化等作用。6.黑咖啡:含有綠原酸,具有強抗氧化作用、降低發炎反應、協助肝臟脂肪代謝,幫助燃脂。簡易判斷你是高危險族群?1.腰圍:男性≧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2.血壓: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3.BMI(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身高2 (公尺)。健康體位: 18.5≦BMI
-
2021-12-30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多吃蔥、薑、蒜、辣椒、九層塔,能保健暖身 專家揭「食用禁宜」
冬天到了很多人很想吃些溫熱的食物,其實常見的蔥、薑、蒜、辣椒及九層塔等辛香料可以改善手腳冰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等,加入菜餚中不僅增添風味與香氣,更可強身健體,即使身為配角也能小兵立大功。吃蔥降低致癌危機 蔥白可緩解感冒初期症狀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蔥在中醫眼中不僅僅是佐料,在強調「藥食同源」的傳統醫學認為蔥具有健胃整腸、防感冒、防癌的功效,因為裡面含有硫化物不僅提供氣味,也促使體內排除致癌物質的酵素活性增加,相對減少身體罹患癌症的機率。醃製類的食物如香腸、臘肉、火腿、培根等,含有許多硝酸鹽,人體腸道細菌會將食物中的硝酸鹽轉為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很容易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下,與蛋白質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特別容易引發胃癌。而蔥中的含硫化合物,可抑制腸胃道細菌將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進而阻斷了後續的致癌過程。除此之外,蔥含豐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縮短殘渣通過腸道的時間,蔥白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的效果使排泄物變柔軟,防止便秘,腸道健康自然免疫力就會提升。周宗翰醫師補充,如果是輕微感冒或是感冒初期,蔥白連根用水煮溫服,可以袪風發汗,對冬天風寒引起的鼻塞、頭痛、發熱不流汗的人有緩解效果。中藥也有蔥豉湯方,就是以蔥白加上淡味的豆豉,煮水燉服,蔥白可以發汗解表,這是因為蔥富含蘋果酸、磷酸糖等,能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作用,也可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慾,試著每天吃一些蔥製作的佳餚,如蔥花蛋、蔥爆牛肉等,將蔥運用在不同的食材上。薑促進血液循環又暖身 要吃對時間避免上火周宗翰醫師說明,生薑藥食同源,有散寒、發熱、暖身、止嘔、止咳等效果。國外研究則發現,生薑所含的薑酮、薑辣素、薑烯酚和薑黃素,都是有助提升代謝力的成分。而醋也有促進代謝的功效,醋泡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輔助治療關節炎的作用。醋泡生薑片作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小菜,不僅味道鮮美,還能溫胃止嘔、增加食慾,是一種價廉物美、藥食兼備的佳品。泡完生薑的醋不要丟,生薑醋泡腳改善失眠,每晚睡覺前,盆裡裡面放適量40度的溫熱水,加醋1勺,浸泡雙腳15分鐘也可以減重促進循環,護心臟。早上吃一點薑,對健康有利,但是要注意的是生薑味辛性溫,含有揮發油、薑辣素屬性較熱,若在晚上吃,會讓人上火,所以容易口乾舌燥的人要適量。大蒜降血脂防血栓 但這類人最好不要生吃大蒜營養成分豐富,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有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大蒜中所含的大蒜辣素,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大蒜也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也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腦力勞動強度過重的人,可多食蔥和蒜,有助於防止血液升高所導致的頭暈,具有較好的健腦功能。周宗翰醫師說,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大蒜的味道,但生吃的確比熟吃好。蒜的藥用功效來自於它的辛辣味,也就是其中的大蒜素,如果把它炒熟,大部分大蒜素會揮發或受熱分解,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大蒜的保健功效,所以大蒜儘量還是生吃最好。醫師提醒,即使吃大蒜好處多,但性屬辛辣的蒜頭,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因此腸胃不好的人、容易嘴破或是口乾舌燥的虛熱體質的人,最好不要空腹生吃,以免破壞腸胃功能。辣椒開胃暖身又抗菌 但體質燥熱者不宜多吃辣椒能開胃、溫中止痛,且有很好的抑菌和驅蟲作用,但是有燥熱體質的人是不可以多吃的。吃辣以後身體發熱的同時頭部和臉部會出汗,這是因為辣味上升的特性所導致的。這種體內上升的熱氣會給人體中屬陽的部位,即心臟、肺、頸部、頭部和五官帶來影響。所以,當辣味攝取過多時,容易會在頭部、眼部和咽喉誘發熱性疾病。所以當有喉痛或是胃熱就要小心是否辛辣食物吃太多,經常心煩氣躁的人和心煩就頭痛的人最好遠離辣味。所以辛辣食物適量為宜,因為辛溫之品助熱傷陰,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小心。而皮膚發紅、瘙癢的過敏症狀多因體內風熱過多引起。辣味具有增加火熱之氣的功能,若吃寒涼食物後腹部冷痛或拉肚子的人、清晨經常腹瀉的人、四肢涼怕冷的人,有以上這些症狀屬於體寒者,可以多吃辣味對身體比較好,不過也要適可而止,過於強烈的辣味會引起反效果。而乾燥多熱的陽性體質不宜吃辣味,吃多了辣的東西會增加胃腸火氣,會使腸胃得各種熱性疾病。喜歡吃辣的人建議可多搭配蔬菜,可利用寒涼的蔬菜降低辣椒的熱性。九層塔可緩解各種症狀 老年人則不適合太常吃在中醫九層塔味性辛、溫,微毒,入肺、脾、大腸、胃經。許多性偏寒涼的食材(如:文蛤),烹調時加入九層塔,可淡化寒性,更符合膳食養生的精神。《飲膳正要》中記載:「九層塔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闢腥氣,皆此意也。」九層塔的功用非常多,舉凡感冒頭痛、胃腸脹氣、腸炎腹痛、胃痛,消化不良、便秘、嘔吐、胃抽筋、解毒等皆可緩解。但是《嘉祐本草》也記載:「不可久食、多食,會令關節不舒、令血脈不暢。」如此看來九層塔的功效雖好,但要注意用法用量,老年人通常少氣少血,因此較有氣虛血燥的現象,那就不適合太常吃九層塔。周宗翰醫師提醒,中醫認為辣椒、大蒜、生薑、蔥、等辛辣食物與眼疾還有咽喉疾病有關,不管是何種辛香料,有些體質的人就是不適合吃太多,特別是有眼疾的患者,在治療時必須忌掉辛辣食物;而辛香料過多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所以氣血虛弱的人要注意。★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