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9 科別.感染科
搜尋
阿嬤
共找到
624
筆 文章
-
-
2020-01-18 橘世代.健康橘
甜蜜的負擔 致照顧者 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過年舒心選單過去的一年,辛苦的你,也許是位失智照顧者,也許只是處於空巢期的父母,不管何種角色,在承擔責任的同時,難免遭遇一些難題,五味雜陳的心情不一定能向家人說得明白。橘世代邀請看遍悲歡離合的醫師、護理師,請他們推薦影片。我們也選了幾本書,讓我們透過別人的故事,整理一下心情,在新的一年,追劇看書兼交流感情。林敬淳(亞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給照顧者 適時吐苦水電影「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描述奶奶王鳳細心照顧失智先生張軍雄,他偶爾會不認得家人、會迷路,沒忘的卻是當年的同袍及舊愛。加上他們的女兒小夢六年前替男友頂罪入獄,出獄新生卻拋不下渣男友,皆讓王鳳陷入崩潰邊緣。本片節奏緩慢,但道出照顧失智者的辛酸之處,這讓我相當有感。我叔叔罹患失智症,負責照顧的嬸嬸壓力相當大,因挫折感而出現憂鬱症狀,非常辛苦,這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我認為本片適合推薦給失智者家屬,照顧工作真的很辛苦,照顧者抽空觀賞可以喘息一下,觀後也可吐苦水,知道自己不孤單。另呼籲照顧者找出屬於自己的喘息方法,或尋求長照支持資源,千萬別獨自扛責任。給空巢父母 要懂得放手此外,我也推薦去年上半年播映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4」,雖是在敘述玩具主角胡迪的首要任務是照顧他的孩子,但數度面臨「新生玩具來臨」,他在尋找「玩具生命」重心的最後,選擇離開孩子主人身邊。然而,本片的劇情寓意其實是指空巢期父母,當孩子長大了、有自己的一片天,不少父母仍放心不下,時刻心心念念。我認為,人生到一個階段應告個段落,再開啟自己的第二人生,例如退休後可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讓自以為的責任變相成為親子壓力,放下才能更開闊。林盈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內科病房護理師)給醫護 同理心對待病家我最近在追美劇「芝加哥醫院」第4季,起初只是為了學醫療用英文才開始收看,但愈看愈入迷,相當推薦過年來追劇。本劇每集都是一個小故事,談的不外乎為每人都會遇到的課題—生老病死,但也談到醫療人員怎麼面對病家。其中,印象最深的故事為敘述一對母女出車禍,其中女兒傷勢嚴重,母親拜託醫師救救女兒,但實習醫師回:「沒辦法了。」主治醫師則是上前拍拍母親的肩說:「我一定努力救她。」之後再回頭告訴實習醫師,媽媽要的只是一分希望。臨床常見醫療人員將病情說得很白、很死,特別是面對急重症,因憂心病家失望生氣而官司纏身,卻少了一點人性關懷。醫療人員不是神,工作也相當忙,但一句安慰的話,一個貼心的舉動拍拍肩、握握手,其實都花不到1分鐘,卻能讓醫病關係更加分。給新世代 關懷長輩莫等待我也推薦2012年播映的紀錄片「不老騎士」,是記錄一群平均81歲的長者退休沒目標,直到弘道老人基金會發起摩托車環島計畫,幫他們完成13天的環島旅遊夢想。其中,有位阿公帶著過世太太的遺照,完成與太太的環島之約。期間,這群長者一一克服身體情況及家人的擔心,還路過安養機構,告訴機構的老人家:「我們做得到,你們也可以。」本片溫馨感人,令我不禁掉淚,看完後不忘向家人及同事分享這部片。隨著台灣面臨高齡社會,當子女外出工作,長者獨自在家一天生活是怎麼度過?畢竟我們都沒有老過,看完本片可更了解家裡長輩的想法,十分適合闔家觀賞。本片也讓我反省和阿公阿嬤的相處太少,特別是護專畢業進入臨床,卻連阿公生病住院也很少探望,甚至錯過見最後一面的機會。長輩需要的往往只是一句安慰的話,但我卻沒做到孫輩對長輩的關心與陪伴,懊悔卻永難彌補了。照顧影片推薦1.愛.慕2.想入飛飛36883.長情的告白4.昨日的記憶5.被遺忘的時光6.我想念我自己7. 我的母親手記8. 鐵娘子(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推薦)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填問卷抽好禮 吳若權曾說:「照顧父母就像在照顧未來的自己。」、張曼娟在專訪中分享:「可以成為父母的照顧者,是我今生最榮耀的身分。」因為愛而成為照顧者,邀請您花5分鐘的安靜時光進行填寫。《照顧者生活調查》立即填寫:https://bit.ly/2x0spAv
-
2020-01-16 橘世代.健康橘
我要回家!失智者令人心痛的渴望
當心智逐漸退化,記憶也隨時光隧道倒退回小時候,他們再也認不得眼前的家。照顧她的外籍看護說:「阿嬤,這裡就是你的家啊!」不讓她出去。陳女士站在門邊不肯離開,滿腹的委屈全寫在她惱怒的臉上。當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心智逐漸退化,記憶也隨時光隧道倒退回小時候,使他們認不得目前的家,因而認為「這個房子不是我的家」,但他們還能說出老家的地名和父母親的名字。病情較輕者,跟他解釋時,他好像能接受,但聽完後馬上忘掉,過了一下子還是要回家。病情較重者,則怎麼解釋給他聽都沒有用,因為患者的記憶已回不來了,如果堅持據理力爭,反而讓雙方都怒火高升,患者也會覺得自己被欺負,情緒更加混亂。安慰,安心,安撫遇到這種情況,不妨運用下列這五種方法應對。一、帶他出去走走告訴老人家要帶他回家,出了門之後,問他往哪裡走,他可能也說不清楚,也許在外面逛不到半個小時,老人家就滿意了。當年,我九十五歲的母親失智,認為她已住了七十年的房子不是她的家,要我帶她回家,還對我說:「你若帶我回家,我老母嘛會拿糖給你吃!」母親因腰椎動過手術,走路不便而坐輪椅,她一會兒指東,一會兒指西,我推著輪椅在附近的馬路上東南西北走一圈,母親滿意了,也累了,最後同意改天再回家。二、讓他感到安心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家是一個熟悉、溫暖、舒適又安全的地方。小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不是常吵著要回家嗎?所以患者也許不只在找老家,更是在尋找「家」的感覺。因此,可以問問老人家:住哪裡?家裡有什麼人?父母親做什麼工作?還可以請他看家人的老相片,聊以前的故事,讓老人家安心,把家的感覺找回來。心之所安,就是家。三、轉移他的注意力可以提議吃點水果、外出散步、逛百貨公司,或其他患者喜愛的活動,轉移他「要回家」的念頭或行動。四、以善意的謊言安撫他有一次在吃晚飯時,母親突然表示要回家,還說:「我老母在等我吃飯。」有豐富照顧經驗的嫂嫂安撫她說:「剛剛打電話給你老母,你老母說天色已暗,你家的山腳路沒有電燈,走路危險,要你在這裡過夜,明天再回家。」母親想了想之後,說:「這樣也好。」五、大門要上鎖以防患者晚上自行開門,出外遊走或走失。失智的自然過程,只能自然接受它每位失智患者的情況不同,照顧者需隨時應變,但不要挑明說:「你在這裡已經住了三、四十年,你的老家早就沒了。你年紀都這麼大,你父母早就不在了。」也不必真的帶著老人家回老家看看,因為很可能景物全非,也可能與老人家的記憶不相符,徒增傷感。更不要認為自己如此盡心照顧,老人家卻不認同這個家,而自覺做得不夠好或委屈,其實,這是疾病的自然過程之一。本文摘自《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寶瓶文化 2018/08/31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12 新聞.長期照護
安寧病房過年 用愛意與謝意安頓病患身心
「阿嬤,恁兜佇佗位(你家在哪裡)?嘉義喔!」、「今年過年你可能要和我過喔!」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蔡兆勳巡視安寧病房時,正在和一位70幾歲的老太太說明,今年過年恐怕必須留在醫院,無法回家過年。一名腹腔轉移的肺癌病人,因為容易喘而住進安寧病房。台中榮總緩和療護病房護理長陳孟君說,在年節前經過評估,這位病患的症狀已獲改善可以返家,若有狀況也可透過電話諮詢照顧事宜。然而病人覺得回家沒有安全感,不想面對「不可預期」的狀況,因此堅持留院過年,並與家人說道:「只要你們在我身邊,就是我的家。」最後太太、兒女以及媳婦便一起在醫院陪他度過年節。安寧病房收治的是已無法再做治癒性治療的疾病末期病人。這類病人再多的治療不但無助延長生命,反而導致痛苦,因此針對身體方面的疼痛、全身疲倦、虛弱、呼吸困難等症狀進行「緩解」,並給予社會、心理和靈性方面的照顧。症狀獲緩解 可放假回家過年蔡兆勳說,安寧病房的病人平均生命期只有二至三周,有些病人短至幾小時,有些則可能會住兩、三個月,因此很難保證病人是否可以撐到過年。然而過年在台灣文化中非常重要,因此若是病人的疼痛獲得緩解、症狀穩定,會盡量讓他們返家。但因為病人的疾病都已是無法治癒,身體狀況只會越來越差,有些病人的病情就像「溜滑梯」,過於虛弱且不時有許多症狀出現,返家後家屬無法妥善照顧,則可能讓他們向醫院「請假」幾小時,與家人團圓再回醫院;或是家裡太遠,可能會被留置在院內過年,家屬則到醫院與病人團聚。蔡兆勳表示,大約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病人會留在院內過年。安頓病患身心 再決定在哪過年陳孟君也表示,「家,對病人來說很重要。」因此年前醫護人員會和病人與家屬討論如何安排返家和照顧事宜,盡量讓症狀穩定的病人返家。然而,除了症狀複雜、無法獲得控制的病人會被留置在院內,也會有症狀已穩定控制的病人「主動要求」留院過年。有時病人的擔心恐懼更勝於團聚在一起的感覺,因此先將病人的身心照顧好後,病人才有辦法想到要在哪裡過年,或是該怎麼過年。醫護居中引導 家人互相道愛道謝蔡兆勳也說,面對死亡,人會害怕是正常的,因此安寧病房團隊的專業便是幫助病人對死亡有所準備,能夠放下「不甘願」和「捨不得」。首先是協助病人回顧生命,並肯定自己;其次是協助病人化解衝突,圓滿人生。由於過年是容易觸動情感的時刻,蔡兆勳說醫護人員也會藉此扮演促進劑,讓家屬和病人互道感謝或是互相道別。以台大安寧病房為例,因為有一個大型交誼廳,家屬便會借用這個環境辦家庭小聚會,準備團圓菜,有時也會邀請醫護人員像家人一樣聚在一起,這時醫護人員便可藉機介入當潤滑劑。末期病患 最需要愛與幸福感陳孟君則提到,不只是過年,只要是特殊節日,家屬都會想到下一次過節時,可能「會少一個人」而感到哀傷。由於安寧病房的醫護人員和家屬之間是信任的關係,平時就會和家屬聊對於死亡的想法,社工師也會帶領活動,例如用人像素描的方式畫出想像中的家人,協助彼此互相道愛。蔡兆勳表示,安寧照護是全人、全家、全程和全隊的照顧,對於疾病末期病人不但要照顧他們的身體,還要對他們的心理、社會和靈性有整體照顧。因此不論是過年或平時,帶給他們被愛和幸福感非常重要,才有機會達成「病人善終、善別、家屬善生」的安適狀態。安寧病房的美食吞嚥困難 含著湯圓也滿足安寧病房的病人通常都食欲不佳,蔡兆勳表示「美食」通常是以滿足病人的心理為主,平常病人只要提出需求便會盡量滿足。例如之前有吞嚥困難的病人想吃湯圓,便讓他含著感受香氣和口感。陳孟君也表示,醫院並不會因此準備特別的團圓菜,但安寧照護時加強病人口腔的護理非常重要,尤其插著鼻胃管的病人常常會感到口乾,因此每日都會準備茶葉水,讓病人可以漱口維持口腔的清新。她說,這些雖然不是山珍海味,對病人來說卻非常重要,因此即便是過年,護理人員也會一早就泡好茶葉水並且放涼,供病人使用。
-
2020-01-12 名人.吳佳璇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2019是台劇豐收的一年,下半年就數嚴藝文編、導,改編自江鵝同名作品的《俗女養成記》最是亮眼,8月首播以來多次重播,引起廣泛的迴響。顯而易見,這部設定為「六年級女生成長史」的喜劇作品,絕不只觸動像女主角陳嘉玲那樣的北漂大齡未婚女子,其他年齡層及性別的觀眾,想必也從劇組悉心鋪陳的時代氛圍與集體記憶中,照見了自己,才能掀起這波熱潮。例如,比編劇設定的陳嘉玲年長11歲的我,從首播後半段開始追劇,一看便欲罷不能。唯一詫異的是,或許是城鄉差距,在台北念書的我不曾親身經歷的中小學校園禁說台語運動,竟持續到80年代中期解嚴前夕。陳嘉玲的故事讓我想起2003年日本作家酒井順子,在《敗犬的遠吠》一書中率先定義「年過30歲,尚未結婚,而且沒有子女的女性」為敗犬,以及該書出版後引發長達數年的「敗犬論戰」。1966年出生的作者從切身經驗出發,犀利指出日本社會公然以結婚生子與否評價女性的言論雖相對減少,無形的評斷仍根深柢固牢不可破。只要是單身女性,不論如何樂在工作,甚至表現傑出,總有人會以憐憫的口吻評論,「以女人的標準來說是不幸福的……」由此觀之,39歲的陳嘉玲,前腳好不容易跨進結婚禮堂,卻在最後一刻抽腿,連外表光鮮的董事長特助工作也不要了,正是隻夾著尾巴逃回台南老家的敗犬,怎能不掀波瀾?奇妙的是,要不是以「成為優秀又好命的女人」為目標的人生一塌糊塗,陳嘉玲大概很難從「要聰明伶俐卻聽爸媽老師說的話;照顧好自己的功課並且主動幫忙家務;待人溫文可親自己卻堅毅果敢;從事一份穩當的工作並且經營一個齊備的婚姻」的框架中釋放,去挺「既優秀又普通的自己一把」,理直氣壯邁向40歲以後的人生。相較之下,比陳嘉玲更年輕、《82年生的金智英》明明是有老公有小孩的「勝犬」,34歲那年卻因時不時變成另一個人且不自覺,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必須密集接受心理治療。成長於同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東亞社會,相較於陳嘉玲,背負著「媽蟲」(吸乾丈夫血的全職媽媽)標籤的南韓妹妹金智英,可真是「勝犬」?真心覺得,金智英如果可以像陳嘉玲,對嘴碎「沒捧好哪塊飯碗」的親戚不假辭色,「普通得理直氣壯」,病情保證好一半。不過,無論是年紀較長的酒井順子,或是江鵝/陳嘉玲,還是得頂住日、台社會因少子化為不婚女性扣上的帽子。曾應日本厚生省(相當於台灣衛福部)邀請參加少子化座談會的酒井順子,發現自己是與會唯一的「單身」代表,明快反擊為何雄性敗犬(如御宅族)沒有入列?至於江鵝,雖然找不到相關回應,但從她告訴老愛哼唱「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的阿嬤,「錢終究是自己有比較好」,我相信俗女沒在怕。【延伸閱讀】1.《俗女養成記》江鵝╱大塊文化(2016)2.《敗犬的遠吠》酒井順子╱麥田出版(2006)3.《82年生的金智英》趙南柱著、尹嘉玄譯╱漫遊者文化(2018)
-
2020-01-11 橘世代.好學橘
詩人吳晟親手種下2座森林 串起吳家四代情
多數人初識鄉土文學作家吳晟(本名吳勝雄)是在國中的國語課本,那首名為「負荷」的詩,那時的吳晟,是個把對孩子的責任形容成「甜蜜負擔」的阿爸。如今,吳晟已75歲,是個阿公,有5個孫子,還有親手種植的2座森林。吳晟種下一棵又一棵的樹,在時光之流中,種出了屬於一家4代的故事。「你孫娶某那天 就有紅眠床」吳晟愛樹,成長在到處是樹的台灣鄉間,爬樹是基本技能,在樹下捉迷藏、聊天、打鬧是必要記憶。樹不但是好玩伴,還可以吃,果樹下隨手摘龍眼、芒果、蓮霧大快朵頤,吃完的種籽,都被年紀還小的他栽進土中,想像有天小種籽長成大樹木。他對樹的感情不單因為成長環境,更源於愛樹的母親。媽媽會在自家庭院種果樹,看到鄰人砍樹時常惋惜:「砍樹容易種樹難」。吳晟年輕時,媽媽不只一次要他種樟樹,理由是:「你孫子娶某那天,就有紅眠床」。30多年前,吳晟開始為媽媽種樹:在三合院旁種下一棵棵樟樹苗。10年成林。吳晟母親85歲辭世,在生命最後幾年的夏日,整天和阿嬸、鄰居坐在樟樹林下乘涼、聊天,「看到這個畫面都覺得很美」。最欣慰「為媽媽種了樟樹林」已是阿公的吳晟,說起媽媽的事,語調變溫柔了,「現在回想,我最欣慰的,是為媽媽種了一片樟樹林」。吳晟的母親1999年過世,隔年他從學校退休,把媽媽留下的近2公頃田地,陸續種下3千多棵烏心石、毛柿、櫸木等台灣原生木。後來以母親名字「陳純」將森林命名為「純園」,希望母親一輩子單純善良的生活態度,成為整個家的核心價值。吳晟的兒子吳志寧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小時候父親帶著他和哥哥種樹,他總是抱怨,小樹苗要等到何時才能長大?吳晟笑答:「這些樹不是種給你我的,是為了你們的孩子和孫子,還有孫子的孫子而種」。農田成森林 鳥類昆蟲回來了把台灣消失的原生樹林種回來,種給下一個世代,也種還給台灣。這是吳晟的夢想,是個今生不一定會親眼見到的景象,但一定要開始做。20年過去,當初的農田已成蓊鬱森林。依著四季時序,每個季節都有樹木開花、結果、落葉,平地森林成了30幾種鳥類棲息的地方,離開好久的蜜蜂、蜻蜓、螢火蟲…,都回來了。2018年,吳晟和太太莊芳華將「純園」交給自學團體「基石華德福」作為辦學基地,吳晟4個學齡的孫子就在此學習。樹長大了「傳承孫子剛剛好」「樹長大了,我們也老了,剛好這群孩子來了」,吳晟認為這樣的傳承來得剛剛好,他跟孫子說:「阿公和阿嬤愈來愈老了,這裡你要和爸爸好好照顧捏。」吳晟把對媽媽的愛化作土地之愛,種下一棵棵樹,茂密成一片林,然後交給了孫子。不需等到孫子「娶某」那天砍樹做紅眠床,他們早已在其中徜徉,向自然學習。多年來物換星移,大門外,一望無際的阡陌間建起樓房、樹下乘涼的長者已凋零;大門內,吳晟從赤腳奔跑的小男孩成為白髮蒼蒼的老翁,但那顆愛樹的靈魂仍做著相同的夢,時間彷彿沒有帶走任何東西。此生最大遺憾 沒把環境顧好問吳晟,此生有什麼遺憾?「最大的遺憾,應該是沒把環境顧好」,說起山林被破壞、農地不再耕種、隨處可見的原生木逐漸消失等問題,吳晟的語氣迫切。為此,吳晟每天看報、剪報,以資料夾將關心的議題分類,雖然時間與能力那麼有限,但心中的熱血依舊,這樣的吳晟,就如他詩中寫的:「漫長的旅途,如此倉促來不及認清多少世間道理盡頭將隨時出現如果還有什麼堅持我只確知我雖已老,世界仍年輕」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1-01 養生.生活智慧王
除鏽、美顏…「廢水變黃金」洗米水的6個超級妙用
每天媽媽們煮飯的洗米水都輕易倒掉了嗎?其實洗米水有許多超好用的小撇步,許多阿嬤們也都知道呢!媽媽經整理了洗米水的六個超級小妙用!快點印下來貼在冰箱上吧!天天看~天天用!廢水變黃金喔! 清潔去污好方便!洗米水去味!乾淨又環保 洗米水中的鹼性物質是超棒的清潔劑,可以清洗餐具、門窗、家具、擦拭地板,去污能力不差而且還能去除油漆味!更重要的是,用洗米水去汙十分環保、不像化學清潔劑一樣對地球造成傷害,媽媽們可以試看看!洗米水用來洗衣服!去霉去髒污!太棒了!有汗漬的的衣服是每個媽媽的困擾,可以先用洗米水泡大約十五分鐘再清潔,這樣會更容易去汙,有霉斑的衣服也是,大約泡一個晚上再搓揉洗滌,這樣霉斑就清潔溜溜了! 洗米水除鏽!有沒有搞錯?媽媽們想不到洗米水還可以除鏽吧!只要菜刀、鍋鏟等廚具浸泡較濃的洗米水中,就可以輕鬆防止生銹。可是如果是已經生銹的菜刀鍋鏟,可已先在浸泡在洗米水幾個小時,這樣能容易擦去銹斑。洗米水是不是越看越神奇了呢!洗米水洗頭!更烏黑亮麗!洗米水拿來洗頭?有沒有搞錯呢?沒有!!其實洗米水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维生素B群,能幫助頭髮中黑色素形成,可以用洗米水洗頭,也是不錯的廢水利用呢!洗臉美顏好漂亮!皮膚永遠18歲!其實洗米水是很棒的美容聖品,洗米水中溶解了一些澱粉、蛋白質、维生素等養分,可以分解臉上油污、淡化黑色素,也使皮膚更加光滑。但是洗米水要取上面一層較清澈的水來洗,也可拿洗臉海棉沾洗米水按摩臉部,這樣皮膚會光華乾淨,也會更有彈性。 洗米水去腥味!好吃健康又乾淨!洗米水也是很棒的去腥高手,把切過生肉的菜刀,用洗米水輕輕洗刷便能去除腥味,另外處理豬腸、豬肚等食材也是媽媽的大煩惱吧!只要用洗米水清洗,其實比明礬更環保、而且吃得也更安心,從菜市場買回來的現場處理的肉品表面常常有髒汙,同時也能用熱洗米水清洗,這樣就會很容易去除腥味與髒汙!
-
2019-12-31 新聞.食安拉警報
摻假咖啡的黑歷史 台灣也出過「土裡長的咖啡」
日前西雅圖咖啡才因為使用羅布斯塔咖啡摻入號稱100%阿拉比卡咖啡中,而被媒體踢爆。韋恩認為這是件當之無愧的食品詐欺事件,也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算不見得造成安全問題,讓消費者的健康受到影響,但是買到這種黑心食物,一定會讓人感到非常的生氣。而眾多農產品中,咖啡是黑心商人優先鎖定的,因為咖啡廣受世人歡迎,很多人根本視它為必需品,所以咖啡價格在近幾十年來已經翻倍,而咖啡的期貨價值僅次於石油而已。所以殺頭生意有人做,黑心咖啡的歷史恐怕超過了兩百多年,這可是從19世紀就有很多明確記錄的,然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變成黑心業者與執法者/食品專家的鬥法,黑心摻假手法層出不窮,讓人嘆為觀止。咖啡摻假的源頭- 菊苣黑心咖啡主要的起因是商人想灌水賺黑心錢,所以摻入了其他農產品,自從1820年代,德國化學家阿庫姆就在倫敦成為食物打假專家的先驅,阿庫姆首先指出,當時倫敦店裡的研磨咖啡粉,很多都摻入了烤過的菊苣粉,菊苣粉用的是菊苣這種植物的根,菊苣的葉子一般是當蔬菜用,而其肥大的根本來沒什麼用,後來黑心商人發現它富含澱粉與醣類,所以烤乾磨碎後,就可以充入研磨咖啡粉裡面增量,而另外想讓顏色更像一點的話,就再加入黑糖來調黑一點。這可能就是有史以來第一種的黑心咖啡配方了。當時英國很多人就在抱怨,來自印度的咖啡根本沒有不摻菊苣粉的。1856年的泰唔士報曾經寫道「我們要咖啡,卻得到菊苣根粉末,我們要菊苣根粉末,卻得到燒焦的胡蘿蔔和馬肝粉。」所以當時很多化學家矢志研究抓出摻假黑心咖啡的方法,其中一位名為亞瑟・哈塞爾(Arthur Hill Hassall)的醫生發現當時最新的科技-顯微鏡是發掘黑心咖啡的利器,因為在顯微鏡下,咖啡與菊苣的顆粒看起來根本天差地遠,所以可以成功鑑別是不是純的咖啡粉。所以這項成果在1852年,還發表在現在仍是醫學權威期刊之一的刺胳針(Lancet)之上。咖啡摻假的大宗- 穀類根莖澱粉只是咖啡摻假的獲利實在太高,所以讓咖啡黑心商人們仍前仆後繼,用其他各種東西來摻假,其中最常用的還是各種穀類或是根莖澱粉,比如說小麥、大麥、橡實、杏仁、玉米、蒲公英根等等。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物資缺乏,還由政府大力推動民眾選用代用咖啡,這個代用咖啡就是用橡實做的,由政府統一配給。韋恩在之前的調查裡也看到台灣也生產過這種咖啡,不過應該可愛地不是出於黑心。台灣種植咖啡的歷史雖然據傳早至荷蘭時代,日本時代也曾推廣,只是產量一直不是很高 (一棵台東百年咖啡樹,牽起日本與台灣的咖啡情緣) 。直到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政府還從台灣東部生產咖啡供軍隊提神之用。只是近年來文史工作者尋根到花蓮豐田村,才發先當年參與生產的阿嬤口中得知,當年許多生產的ㄍㄚ ㄅㄧ,其實都只是由盛產的樹薯磨粉炒熟而成,算是一段令人莞爾的歷史。只是當年的日軍到現在依然不知道他們喝的咖啡是太白粉炒來的,如果真有提神的效果應該也是安慰劑效應的心理作用吧。協會調查的紀錄如下:呂月嬌阿嬤突然語出驚人,指著旁邊的房子說:「佇前頭係太白粉工廠,後壁係咖啡工廠。」(那前面是太白粉工廠,後面是咖啡工廠)」)協會聽了大吃一驚:「找了這麼久的咖啡工廠竟然在這!」於是趕緊詢問阿嬤:「阿嬤,以前你們也在這裡烘咖啡哦!」阿嬤:「烘係啥?係用炒的。」協會聽了以後更加認定,嗯--的確是,非洲的確有許多部落的原始做法,Discovery都有播。他們將咖啡放置在鍋中炒再加水,變成最粗製原始的咖啡。於是我們進一步詢問:「阿嬤,那你們怎麼炒咖啡豆?」阿嬤:「伊就收一收、曬一曬,全部拿去灶上炒,炒到黑就好啊。」協會:「阿嬤,那當時候的咖啡豆從哪裡收的?」阿嬤沒有理我們:「當時戰爭開始,天上都有米軍的飛凌機佇咧繞,男生攏抓去作軍伕。彼時間日本人聽別人講過,阮有咖啡,就來叫我們全部作咖啡,說要上去前線給打戰的士兵使用。」協會:「哇!阿嬤你們以前咖啡是送去給士兵用的啊!?」這就有道理了,難怪問早期的居民們都不知道村子有咖啡這件事情,只有日本人知道。阿嬤:「係啊,本來係阮自己好玩,隨便喝喝,後來就全部都作成咖啡給日本人。」協會:「阿嬤,那你們咖啡豆是從哪個村產的?」阿嬤:「什麼咖啡豆?」協會:「咖啡用的那一粒粒的豆子啊!」阿嬤:「哦!係啦,炒一炒以後變成豆子。」協會:「毋係啦,係『咖B豆仔』!」阿嬤:「伊丟炒一炒就『咖B豆仔』啊?」協會:「……?」阿嬤:「???」協會:「阿嬤那你們咖啡從哪裡來?」阿嬤:「阮毋係剛講過?」協會:「毋係,毋係『豆仔』,係『咖B』。」阿嬤:「哦哦哦!嘛係同款啊,樹薯粉沉澱不是有渣渣漂在上面?蒐集起來後,全部拿去廚房炒……」協會:「???」阿嬤:「炒完了後,毋係會結塊?」協會:「啊?……是?」阿嬤:「結塊我們就再磨一次,磨成粉狀,裝成罐子給日本人拿過去。」協會:「阿嬤,你講那咖啡係樹薯粉?」阿嬤:「毋係,係伊的渣渣。」協會:「啊不是用咖啡豆?」阿嬤:「有咖啡豆啊!哪沒?伊炒一炒就變咖啡豆。」協會:「???」協會受不了了,問阿嬤:「咖啡樹?」阿嬤:「毋係啦,咖啡係生在土裡的,哪有樹。」協會:「生在土裡……。」阿嬤:「對啊!之後攏給日本人,送去前線給士兵喝。聽伊講,咖啡喝下去精神都很好。」協會:「……。」-------------------協會終於受不住了,決定跟阿嬤一次攤牌搞清楚,重新來一遍。協會:「阿嬤,咖啡是什麼?」阿嬤:「什麼咖啡是什麼?咖啡就樹薯沉澱的那個渣渣,你不是說那是咖啡?」協會:「毋係啦……。」協會:「嗯……,那咖啡豆是什麼?」阿嬤:「那渣渣炒一炒結塊,嘛係你講的,咖啡豆啊!」協會:「……。」協會:「你們送去給前線喝?」阿嬤:「對啊,前線打戰幾天都沒得睡,喝咖啡可以不用睡覺!」協會指著旁邊的房子問阿嬤:「這是咖啡工廠?」阿嬤:「毋係啦!前頭係太白粉工廠,後壁廚房才是咖啡工廠,日本人當時攏啊捏講。」阿嬤帶我們進到屋子裡面,指著他們家的灶頭說:「佇加炒咖啡豆,係阮的咖啡工廠。」協會:「……。」阿嬤繼續說:「今日仔的咖啡攏太多添加物、香精,喝起來不像以前那樣的天然。古早時我作咖啡的,咖啡沒有現在這麼香。」協會:「……。」--------------------最後我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當時候阿嬤們不知道什麼是咖啡,把樹薯粉炒一炒,再研磨後泡熱水後便成為「混濁液體」,顏色像是咖啡。當時代的村莊裡面,誰都沒喝過咖啡,只知道那是杯時髦的飲品;見到那杯阿嬤泡的「茶」,便認為是咖啡。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知道豐田產咖啡豆的日本人也聽聞了,於是請阿嬤他們的「咖啡工廠」將豐田出產的「咖啡豆」製成咖啡,為日本前線吃緊的戰事與緊縮的物資作出貢獻……。(上述對話取自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咖啡摻假- 豆類與種籽咖啡摻假還有一個派系,就是用各種豆類或種籽,比如說大豆、綠豆、鷹嘴豆、棉籽、羽扇豆籽等等,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期間,大豆做的「假」咖啡就曾經盛行於物資被封鎖的南方陣營。事實上,南方陣營曾經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咖啡替代品,而這種「假」咖啡,被統稱為林肯咖啡,因為南方人認為他們得喝這種咖啡都是林肯害的,當時甚至連炒熟的葡萄籽都被用做咖啡替代品之列。大豆(黃豆、黑豆)替代咖啡其實一直源流到現在,反而受到現代一些消費者的歡迎,韋恩也曾經在七三茶堂喝到過以台灣黑豆炒成的黑豆拿鐵,其實它味道還真的很像真的咖啡做成的拿鐵,沒有咖啡因是這類大豆咖啡最大的好處,所以對於怕咖啡因造成心悸或是睡不著的人,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食物以外的黑心咖啡填充物近年來,越南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咖啡出口國,很多研磨咖啡粉出產自越南。只是之前越南也出現過聳人聽聞的黑心咖啡案件,居然是黑心廠商回收舊電池, 然後打開電池取得裡面的電池芯粉,然後甚至摻上泥土、石粉,再加入劣質咖啡豆中,製成黑心咖啡粉銷往越南各地。該項產品雖然沒有流入台灣的跡象,不過也是嚇到許多人如驚弓之鳥了。替代與摻假的紅線總之,假咖啡其實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其實大家也不用覺得現代人特別壞。咖啡裡摻入替代物其實可能有其背景與文化,也不見得都是黑心的事,只不過完全就是兩大原則:1.有沒有做到透明公開告知使用了大豆、菊苣等替代品,或是用了羅布斯塔豆,那就公開告知消費者,做到誠實標示就不是一件壞事,由消費者自行來判斷。像菊苣咖啡、大豆咖啡現在反倒成為咖啡文化裡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很多人欣賞的。有沒有使用合法安全的食品原料2. 沒有使用合法安全的食品原料作為咖啡的替代品,當然要用安全、合法可用的食品原料,電池、礦物等當然是不允許的,有些植物如棉花籽有安全的疑慮,當然也不適合使用。原文:咖啡替代摻假的黑歷史-台灣也出過土裡長的咖啡
-
2019-12-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準備 面對 調適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親人的死亡」。不管是老年的家人久病過世或是年輕的愛子遽然辭世,都是那樣的難以接受。第一篇是一位職能治療師描述祖母過世的前後,而委婉道出當身份轉變成病人家屬時,她有機會向工作時所接觸的病人或家屬道出心中的感傷時:「這次,換他們來治療我的悲傷、治療我的心。直到我不再為了這件事情一秒淚崩,那才是真正的放下了,放下,對我來說,不代表著不記得,或是不想念了,其實是放在內心最深處的懷念。」這道盡了喪親的「準備 面對 調適」,並由此進入醫病之間發揮同理心的美好意境。第二篇是一位母親對她唯一的男兒突然一睡不醒,無法接受這命運的嘲弄,十三年來日日不忘追思,終於走出哀傷的深淵,願以自己的經驗分享如何克服這人生最大的考驗。第三篇是一位多年致力於幫忙喪親者的身心科資深醫師分享許多珍貴的經驗與建議,並說出這句頗富哲理的話:「失去所愛,確實是我們的摯愛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上的一堂沉重的人生必修課,卻也是讓我們生命豐富、深刻、透徹的重要一門課。」 「醫病平台」非常感激這三位作者無私地與我們分享這沈重的人生必修課,也誠懇地希望他們的文章可以幫忙我們周遭正為此所苦的朋友。2019年4月29日的晚上,是我這輩子過得最漫長的夜晚,因為4月30日的凌晨,奶奶離開了……現在的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遠在高雄的我們,卻是和奶奶最親的孫子女。模糊的記憶裡,在我幼稚園、國小的時候,住在台北松山機場附近的奶奶,北高航線像是她的計程車,只要孫子孫女有什麼不舒服,包包一背,飛機一搭,立刻下來高雄看我們!除了這個記憶,大概就只剩下每天一通電話的約會,還有過年到奶奶家玩的記憶了!小時候,已經不記得從幾歲開始、幾歲結束,每天晚上,跟奶奶講一通電話就是我的工作,從童言童語到跟奶奶學講台語,或許這就是我們培養感情的開始吧!記憶裡最清楚的就是跟奶奶去動物園、擎天岡,還有她堅持要用手擦地板的潔癖。每次過年去台北,因為大人們忙著去親戚家拜年,年紀還太小的我們,總是賴著阿嬤,這時候就是我們祖孫約會的時間了,跟著台北公車通-奶奶,出去玩就是靠著大眾運輸工具,至於玩得盡不盡興已經都不記得了,只記得那一定要搭的捷運第一節車廂,坐在第一節車廂,感覺就像是自己在開捷運一樣,好興奮好刺激!一直到我上大學,到了長庚大學,遠在冬天冷冷的林口,沒回高雄的假日,奶奶家成了我另一個溫暖的窩。在這四年裡,奶奶的變化好大,從能夠推著老人推車出門,後來只敢在家裡拿著助行器走路,再後來出外都依靠輪椅,最後臥床;從能夠到處吃吃喝喝,後來吃軟食,再後來吃流質,最後依靠鼻胃管進食;從可以跟我吵來吵去的鬥嘴,後來講話越來越吃力,再後來只剩少少的字句,再後來剩下氣音,最後我跟她用握手來溝通。很慶幸在這四年裡,我跟奶奶建立了許多只屬於我們的回憶,像是一起吃鼎泰豐、一起吃勝博殿、一起吃蚵仔麵線、一起去永樂市場、一起去陽明山、一起去復健、一起睡午覺……好多好多,還好有這些,讓我在最後沒有留下遺憾。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次我的堅持,拖著坐輪椅的奶奶出門搭了兩站的捷運,一如往常的捷運第一節車廂,不同的是,這次換我帶她搭,看到她臉上滿足的笑容並說著「好久沒搭捷運了」,我含著淚露出了微笑,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刻的喜悅,也謝謝我當時候的堅持。2019年3月10日,奶奶因為喘而去掛急診,殊不知就這樣待在醫院到最後。為什麼選在我轉換人生跑道的時候?2019年3月25日,我開始了我的職業生涯。在我要去上班前,因為媽媽的一句「不要留下遺憾」,我到台北長庚醫院陪了奶奶一整天,即使她睡覺的時間比醒著的時間多,我還是在她床邊待了一整天,在我離開病房前,奶奶突然醒過來,並且用最大的力氣說了四個字「工作加油」,誰知道這就是她跟我說的最後一句話了。就在3月26日,爸爸把奶奶轉院到高雄長庚,因為他在高雄長庚服務,這樣可以就近照顧。轉院到高雄後,我每個週末固定到醫院跟她聊天,幫她運動,雖然她大部份都在睡覺。時間久了,其實我已經開始做心理準備,準備了好久好久,但沒想到,當那一天來臨時,我還是沒準備好。4月29日下午,爸爸在我們家的line群組裡發了這句話「奶奶的狀況變壞了」,但他沒有說清楚的是:「奶奶的血壓今天一直掉,打了升壓劑也都沒有效」,所以家人們一如往常的過著我們的生活,上班、下班、運動、回家。晚上十一點半,就在我準備要睡覺的時候,媽媽的手機響了,是醫院打來的電話,掛掉電話後,我們趕緊開車到醫院。在車上,不知道為什麼,我有一個感覺「就是今天」,我的淚水忍不住潰堤了。到了醫院,我不想讓奶奶看到我擔心的表情,我忍住淚水,握著她的手,摸摸她的耳朵,我知道她一定會感受到,因為這是只屬於我們兩個的暗號。我和爸爸都是醫療工作者,他是一名醫師,而我是一名職能治療師,我們都知道時間到了,為了讓奶奶最後這一哩路不要再受苦,我們遵照奶奶的意思,不急救,因為她早在某一次住院時就已經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了。晚上十二點半,爸爸以醫師的身份將升壓劑的醫囑拿掉,而後我們都是以家屬的身份陪在奶奶身邊,直到她嚥下最後一口氣。這個過程好煎熬,雖然時間不長,但我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慢……正當奶奶的心跳下降到低於50下時,爸爸告訴我:「手機拿出來,我們來對時。」我用手擦擦眼淚,拿起放在口袋裡的手機,將螢幕保護程式關掉,放在床上,隨時準備好看時間,最後,爸爸以醫師的身份宣告奶奶的死亡時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這樣的感覺?這是一個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感覺!我只能說,真的很煎熬!一方面得堅守崗位,一方面是自己的親人!心理的感受是一輩子也忘不了的!這時候,我已經二十個小時沒有睡了……從早上出門上班到隔天凌晨。等到醫院的手續都辦理好,回家休息,進家門看看牆上的時鐘,已經是凌晨四點了!就這樣,我們開始著手辦理後事。因為是初到職場的新鮮人,只有勞基法的喪假可以請,所以除了法會之外的時間,我仍舊一如往常的上班……頭一兩週真的好難受,在復健科工作,看到一台和奶奶一樣的輪椅,就足以讓我流下眼淚,當有人問起「那天怎麼請假」,也能讓我一秒淚水潰堤,但這些我都忍下來了,為什麼呢?不是我真的沒事、真的不難過,而是一個工作態度、一份堅持,我不希望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個案們,也不希望自己一直陷在傷心難過的氣氛中,於是,我選擇用說故事的方式來療傷。當每位個案問起,我就說給他們聽,慢慢的說,而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有點年紀的爺爺奶奶們,這次,換他們來治療我的悲傷、治療我的心。直到我不再為了這件事情一秒淚崩,那才是真正的放下了,放下,對我來說,不代表著不記得,或是不想念了,其實是放在內心最深處的懷念。
-
2019-12-28 橘世代.好學橘
走進百年建築 當飲食遇上文學 滿足的知性之旅
食物、文學、古蹟,這三個元素會激盪出什麼火花?《橘世代》這次的「飲食文學課」在有百年歷史的紀州庵上課,邀請百萬小說得主凌煙談食物和食材的故事,並由《料理.台灣》雜誌總編輯李承宇對談。這堂課吸引了很多愛好文學的女性,搶先占得有限名額的33位學員中,只有2位男性;雖然來上課的多是五、六十歲女性,也有一位27歲的YouTuber來取經!除了課堂上的交流,午餐是「紀州庵作家私房菜」,學員邊吃邊聊,並在課程結束後,跟著導覽人員重新認識紀州庵這棟百年建築。特地從桃園來上課的學員直呼:「太划算了!這是最棒的知性之旅啊!」徐火木、吳雪靜夫婦(桃園市,39年次、45年次)這是我們第3次參加《橘世代》活動。我們夫妻已退休,喜歡遊山玩水、吃美食。一開始是先生看見攝影課揪我,我還不太想,因為《橘世代》的活動都在周三,但每周三是我最愛的合唱團上課時間,勉為其難陪著他上了一次課,現在反而是我會主動查看課程,揪他一起來,合唱團就先跟老師請假。這堂課好豐富,美食、文學和古蹟都有了,我覺得這是一場最棒的知性之旅。林兟英(台北市,81年次)、林育民(宜蘭縣,76年次)我們的正職工作是平面設計師和衝浪教練,因為興趣,一起創立了YouTube頻道「食物練Food Train」, 分享減醣、減脂、健身的餐點。過去頻道裡介紹的餐點就是單純吃得健康的食物,但總覺得缺少了什麼,看了這堂課的訊息,覺得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有所學習,就來報名了。課堂上老師說的食材典故都好在地、好鄉土、好有故事,上完課,未來我們在分享食譜時就不會僅限於食材及做法,而會試著說更多關於食物的故事。薛幼春(屏東縣,46年次)我一直很喜歡凌煙老師的作品,從她的小說《失聲畫眉》拿到百萬文學獎之後就是她的忠實讀者,後來成為臉友,我很喜歡她在臉書上分享的訊息。我和凌煙老師一樣是鄉下孩子,這幾年我也當了阿嬤,很多生活經驗很有共感,這堂課老師分享了很多關於食物的生命經驗,半天的課上完,我的身心靈都得到了慰藉。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19-12-27 新聞.生命智慧
「想要完成媽媽的願望拍一張全家福!」小六童小小心願
「想要完成媽媽的願望,拍一張全家福!」小學六年級小宇的願望,小宇的媽媽身體虛弱,近6年來每周洗腎3天,貼心的小宇周六都會陪媽媽到醫院洗腎,小宇媽媽獨自撫養小宇、哥哥阿賢與妹妹小蓁。苗栗縣京鼎精密科技公司傳愛社獲悉小宇的願望後,化身耶誕老公公,找來婚紗攝影禮服工作室,與苗栗家扶中心一同完成小宇的願望,留下美好回憶。小學六年級小宇最大的心願,希望媽媽能健康陪他,小宇母親獨自撫養小宇、哥哥阿賢、姐姐小蓁,小宇媽媽每周要洗腎三次,也因為抵抗力不好常感冒生病。小宇媽媽只能在體力較可負擔時,做家庭代工補貼家用,家中經濟主要仰賴社會福利補助,小宇和哥哥阿賢、姐姐小蓁都很體貼,阿賢今年18歲,他也決定要去當志願役,舒緩家中經濟狀況。平日三兄姐弟會分工照顧媽媽,哥哥幫忙阿公阿嬤種田,姐姐幫媽媽洗澡,小宇分擔家事,周六陪媽媽到醫院洗腎。小宇一家人是苗栗家扶中心受扶助家庭,京鼎傳愛社獲悉小宇的願望後,化身聖誕老公公,實現小宇心願。京鼎傳愛社工作人員找了莎拉公主婚紗攝影禮服工作室,小宇媽媽生病多年,今天拍攝全家福時,小宇媽媽穿上粉紅色禮服,小宇和哥哥、姐姐換上帥氣西裝,精緻洋裝,和母親做搭配,全家人打扮得美美,留下特別的回憶。苗栗縣長徐耀昌夫人蔡麗卿今也到拍攝婚紗攝影工作室,關懷小宇媽媽,鼓勵小宇一家人,小宇也寫卡片送給縣長夫人。小宇媽媽因為洗腎吸收營養不易,須定時補充營養品,但營養品一罐要幾10塊,每天吃對家庭經濟很大負擔,小宇媽媽只在洗腎那一天喝1罐,感謝貼心的京鼎聖誕老公公明白孩子對於母親的心意,送給小宇母親洗腎專用營養品,讓小宇媽媽這段時間不必煩惱營養品開銷。苗栗家扶中心主任湯鳳琴說,「不一樣的聖誕節」,感謝京鼎傳愛社個人愛心及企業善行,從105年連4年,滿足至少200名苗栗家扶通苑區孩子的需求與心願,讓歡樂的聖誕添加更多的感動與感謝。
-
2019-12-22 橘世代.好學橘
68歲重拾少年夢想 文學作家李展平:「年齡不是問題,發揮生命潛力才是重點」
台灣文獻館編纂李展平8年前退休,到社區大學擔任旅行文學講師,帶學生體驗台灣不同族群文化,他也將旅行和詩結合,走過美國東部、五大湖區、大陸北疆、雲南哈尼族和台灣各地景觀,68歲還創作「跟著詩歌去旅行」一書,用旅行寫下精彩的人生,更圓了少年時當詩人夢想,鼓勵大家追夢永不嫌晚。李展平熱愛文學,擔任公務員後寫作不輟,藉由田野調查行遊在台灣山海間,探訪傳統器物、聚落和歷史文化庶民生活,讓他成為報導文學專家,不只獲得「台灣省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獎」,星雲華文文學報導獎等,他也用實地考證和探訪,為日據時期台籍日本兵的的海外遭遇,留下珍貴的歷史紀錄。8年前李展平退休,親友以為他會過著含飴弄孫的生活,沒想到他閒不下來,擔任草屯社區大學講師教導旅行文學寫作,還帶著學生體驗不同的台灣族群文化,到美濃觀察紙傘製作、聆聽布農族八部合音,還陪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原住民到七彩湖探訪祖靈地。他對文學的熱情,不因年齡增長而稍減,65歲還為自己訂下新目標並努力實踐,以「彰化最後補窯人――朱芳本破窯重圓」獲磺溪文學獎報導類首獎,另以「東螺溪的花園與沉淪母河滄桑史」獲世界星雲華文文學報導類第叁獎,另「自八卦山出發風土漫遊」入選彰化作家作品集。李展平說:「65歲重出文學獎賽事,幸能獲獎,說明年齡不是問題,發揮生命潛力才是重點」。雖然他是報導文學專家,但他少年時,便有夢想能當詩人,「托物起興,藉物寫志,發而為詩」是中國文學傳統,但對他卻是新的嘗試和挑戰。但他在寫實文學中磨練出銳利的觀察,也成為他寫詩最好的基礎。他以直樸的文字寫出日常生活所見所感,旅遊風光、人文關懷、懷舊抒情,全都成了他創作主題,底層庶民生活,更是他的關懷重點。但他也以詩人浪漫情懷,寫下「如鳥之雙翼∕展翅尋月光而去∕於傾斜雲海之濱∕輕輕踩踏深埋∕青春火焰,重重松影∕於早寒髮根品飲光之河底浪漫」〈合歡主峰月光落紅塵〉,譜寫出近二百首新詩,在68歲完成「跟著詩歌去旅行」一書。這些詩是他生活寫照,他行腳美國東部波士頓、五大湖區、大陸北疆、雲南哈尼族和台灣各地景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記載著他對生命觀照的感受,更有濃厚的報導文學特色,如〈從木屐寮走過〉、〈古厝舊夢〉、〈口簧琴之戀――懷念塔瑪洛阿嬤〉、〈採蚵――致海邊討海婦女〉等,也是一般詩人較少關注的題材,不僅圓了當詩人的目標,獨樹一格的報導詩風,也讓生活更加豐富精彩。立即加入粉絲專頁!正在經歷橘世代的我們其實比任何世代都還有著一顆更好奇的心。想知道關於橘世代大小事>>>立即加入
-
2019-12-21 橘世代.健康橘
這樣動不失智 全台據點比創意
由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聯合報共同出版的「這樣動,不失智」桌上型守護誌,集結27000種健腦招式,讓長者每天都有不同的混搭做法,來看看各據點怎麼比防失智的創意?南投埔里鎮的慈恩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據點14年。協會表示,新潮桌遊太昂貴,傳統桌遊人人會,因此據點舉辦了中國傳統桌遊競賽;「一支小雨傘」人人都會唱,卻不見得人人都會做,長者們大聲互相討論、小聲研究做法,早忘了怎麼失智。宜蘭縣的失智症照顧服務協會,也以桌遊課程幫助吳伯伯增進了記憶。95歲的吳伯伯曾任醫師40多年,妻子過世後鬱鬱寡歡,健康也亮起紅燈,家人找到關懷據點,透過課程,吳伯伯身心都明顯改善,現在已成據點的模範生。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則為長輩舉辦逛博物館喚記憶的活動,一看到古早味灶腳,開啟長輩與志工們的對話。「那是鹽罐、那是舀湯的器具,阿嬤妳都知道啊!」回憶在腦海中湧現,原本不愛說話的長輩,變得侃侃而談。彰化縣和美鎮的雅溝社區發展協會超特別,108年成立長照C據點,但它的前身其實是社區托兒所,因此將空間空出開立婦女創意編織研習班、養生太極拳班、國畫及書法班。屏東高樹鄉的東興社區充分運用客家庄互助共融的精神,「東興ㄎ一ㄎ一ㄎㄡㄎㄡ打擊樂團」是利用回收器皿來演奏,紙箱也能變成客家獅;「社區植物敲染」課程製作出桌巾、手帕…,協會希望傳承教育下一代如何與大地共生、共榮。這樣動,不失智,除了在長者圈瘋傳,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還與安聯人壽共同製作「這樣玩不失智」桌遊。■「2019年失智老人募款活動」自即日起,單次或定期捐款達1000元,即可獲得「這樣玩不失智」桌遊乙組;詳情請參考失智老人社福基金會官網及安聯人壽官網。■想就近尋找據點,可查詢衛福部社家署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入口網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
2019-12-12 新聞.健康知識+
「怎多一隻腳…」阿嬤晨運完洗熱水澡 竟然中風了
很多阿公阿嬤都習慣在清晨的時候出去散步運動,之後回到家可能習慣去洗個熱水澡暖身,但在冬天要特別留意喔! 之前有位阿嬤本身有心臟病、高血壓的問題,她在早上運動回來之後覺得手腳冷冷,就先去沖熱水澡。洗完澡出來後,阿公剛好在客廳吃早餐,就覺得阿嬤好像怪怪的,像變了一個人,眼神有點渙散這樣。阿嬤就說她很累,要先回房間休息,過一陣子阿公去房間的時候,發現阿嬤一直出現很奇怪的舉動,把自己的左腳一直撥開...「這是誰的腳」...阿嬤說,怎麼多了一隻腳在床上?阿嬤之所以會出現多一隻腳的幻覺,是因為她的右腦急性腦梗塞 ,也就是右腦中風了。她之所以會出現幻覺,是因為右腦中風時會出現一種症狀叫忽略症,這時患者對眼前的事物只看到右邊部分,左邊則完全忽略,所以阿嬤才會覺得左邊的手腳好像不是自己的。阿嬤中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室內外溫差過大,加上心律不整,導致血栓塞在腦部。雖然當時阿嬤送來醫院時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沒有辦法用血栓溶解劑或動脈取栓術來治療,但幸好後來她復原的狀況還算不錯,手腳慢慢可以活動了。其實不管是什麼年紀,冬天都要更注意保暖的問題,在外面運動回來後不要急著先洗熱水澡,可以先坐下來喝個水、休息一下,讓身體慢慢回暖,才不會讓劇烈的溫差變化導致血管收縮、發生意外。來源出處:林志豪醫師個人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drneuro
-
2019-12-12 科別.心臟血管
影/持續胸壓迫,冒冷汗、想吐 恐是心肌梗塞找上門快就醫
心臟疾病已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冬天又是好發季節,衛福部基隆醫院最近收治病患明顯增加,治療心血管疾病應該吃藥或做心導管好?心臟內科醫師蔡泉財說,要相輔相成,他也提醒,有胸悶,胸壓迫,很喘,冒冷汗,很想吐持續20分鐘以上,就要趕快到醫院急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找上門了。蔡泉財說,日前,一位89歲阿嬤到門診就診,告知30年前曾作過冠狀動脈繞道術,但最近1~2個月大約每兩天會胸痛一次,但很快就會緩解,經診斷檢查後發現有心肌缺氧變化,藥物治療一週後症狀仍持續。另一名77歲男性,因走路時會喘,必須每走一小段路要停下休息,但如果沒有活動就不會喘。這2位個案經心導管檢查治療後,症狀皆已改善,目前僅藥物治療及門診追蹤即可。蔡泉財醫師表示,以上類型之個案常常以為休息一下過了就好,往往疏於就醫檢查治療而錯失黃金治療期,讓自身處於風險之中,嚴重時會造成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他指出,心導管檢查是心臟科常見的侵襲性檢查,其危險性小於千分之一。病人於局部接受麻醉後,醫師在手的橈動脈置入血管鞘(sheath),將導管送至冠狀動脈中,以便注射顯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出來,了解心臟血管狹窄的位置及嚴重程度。心導管檢查除了可用於診斷疾病外,亦可同時作為治療的術式。依病灶嚴重程度,由醫師專業判斷建議置放血管支架或繞道手術,一般術後在醫院觀察一至兩天即可出院。做完心導管治療後,病人仍需依照醫師的處方規律服藥,並少吃高膽固醇食物、戒煙、適當運動、控制血壓及血糖,如此也可減少全身性血管再狹窄的危險。蔡泉財指出,慢性缺血性心臟病2到5分鐘會緩解,去看門診即可,但如果胸痛持續,冒冷汗,或是喘不過,要趕快來醫院掛急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越早治療越好。部立基隆醫院副院長羅景全表示,心臟科醫生被戲稱是水電工,心導管治心律不整,要電燒,血管不通,要把它打通,放支架。蔡醫師是專家,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是國人常見的問題,也是國人將來上天堂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冬天,容易發生,要注意。
-
2019-12-07 橘世代.健康橘
年老色衰後不敢再奢望愛情?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
很多人在步入中老年後,害怕年老色衰,不敢再奢望愛情。但愛情真的只存在於青春時代嗎?只有年輕人才配擁有嗎?我想分享日本情愛文學作家渡邊淳一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讓我來說個朋友「老張」的例子。40年次的老張,年輕時有為事業打拚的目標,這幾年事業有成反漸失去生活重心,健康也亮紅燈。年輕時的老張被誇很帥,現在卻是禿頭、大肚,走路像鴨子。老張知道必須運動及減肥,問題是他站在走步機上,看完電視演的整部電影,走步機碼表幾乎是零。有天,老張在超商幫助一個被客人怪罪的打工妹妹解圍,兩個人就這麼認識,發現彼此很有話聊。某天,打工妹盯著他的大眼睛說:「原來您很帥耶!」從此老張變得常常照鏡子,留意外觀並下定決心減肥,半年下來瘦了10公斤。老張跟打工妹妹常用Line傳訊息。打工妹妹有天回他:「愛你喔!」老張看了覺得自己戀愛了,整個人氣色超棒。他去醫院回診,脂肪肝、高血壓等數據都顯示恢復正常,不足的男性荷爾蒙也穩定了。不只男女之間的愛情,我認識一位阿嬤,看韓劇迷上男明星,努力學習韓國的歷史、苦練韓文,生活有了重心,人也變年輕了。不管是獨居還是子孫滿堂,人一旦沒了伴,很容易受到孤獨的侵襲。如果可以開展新的戀愛關係,或者是像阿嬤替自己的感情找個對象,可以改善情緒、提高體能。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把60歲的人和40歲的人相比,發現年長的人更期待浪漫的愛情,並且因為他們見識廣泛,對愛情具備更成熟而溫和的看法。所以中老年人更應該追求愛情。一刻鯨選《一刻鯨選》為聯合報系推出的首支有聲內容服務App。「一刻」代表15分鐘,是適合聆聽及專注學習的極限,無論在通勤、睡前或是任何零碎時間,均能以耳朵聆聽方式吸收新知識。合作的主題講者為各領域專家,如葉匡時、蔣勳、吳若權、歐麗娟、劉岠渭等,主題含括文史哲學、商業管理、生活品味、健康養生及說唱藝術,逐集附有文字稿或圖片,方便閱讀輔助對照,也可下載離線收聽,是持續學習與陪伴的好服務!下載《一刻鯨選》:https://bit.ly/2BILshR看更多報導:《橘世代》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03 橘世代.愛玩橘
金門古厝民宿探訪 順遊路線攻略
秋風揚起的金門,隨處可見數大金黃的高粱田,夕陽下,鸕鶿成群飛越金黃,在樹林間優雅盤旋,隨著日落,停歇在樹梢。此時,百年古厝裡點亮黃色燈光,溫暖迎接回家的旅人。這樣的美景與款待,重塑了「戰地金門」的印象,讓久未造訪的我們,還沒離開,就想著何時再回來。金門古厝民宿多,此行,我們尋訪交通部觀光局認證、優質的「好客民宿」,除了掛上標章,這些主人各有故事,晚上泡茶小酌的聊天時光,更讓人回味再三。●北山洋玩藝古厝民宿,是金門國家公園的好點子。將百年古厝在復舊如舊的前提下重新翻修,再透過公開招標,讓不少金門人願意返鄉,同時留下愛上金門的旅人。網路聲量頗高的「北山洋玩藝」就是一例,姊弟是沒住過金門的金門人,常聽父母說起金門的家鄉故事,直到父親過世,都無緣回鄉;當時是攝影師李原宏到金門拍片,因為太美,留住了他,接著姐姐李家穎也來了,兩個年輕人在此找到「台北不可能存在的幸福」。北山洋玩藝,是金門少數的洋樓民宿。剛走近,就忍不住拿起相機,這棟樓實在太美太好拍,前景是一部有歷史的腳踏車,門前有位石雕阿嬤正剝著石蚵;入內,樂音悠揚,空氣中飄著暖暖茶香,放眼所及都是老物件,讓人只想慢下來。李家穎說,「我們很幸運,有機會當它的主人」。客人入住,他們變身頑童,帶著旅人出門採石蚵、挖花蛤、換裝拍美照,或者留在家做釘子畫、貝殼耳環,沒有客人的時候「可以一整天都不出門」,李家穎說,「我們來了6年,完全不想回台北」。李家穎形容自己「有金門人的血液,台北的視角」。這也是他們跟其他古厝民宿最大的不同。懂玩也愛玩,「穿著和服到聚落拍照」就是李家穎的點子。二樓大廳正中央,擺上了撞球桌,也不顯突兀,廊道則是賞景最佳位置,微風來,整個北山聚落就在眼前散開。民宿與主人都有著陽光而美好的特質,但很難想像的是,北山洋玩藝所在之地是古寧頭,曾經是國軍的駐守地,爭戰讓洋樓牆垣上留著累累的彈孔;洋玩藝也是電影「軍中樂園」的取景地,帶點歷史、幾分藝術,還有悠閒況味。這也是古寧頭的第一批古厝民宿,從早期的3家至今有15家。地址:金門縣金寧鄉古寧頭北山171號電話:082-320-879房價:4間房,不分平假日2人房2000元順遊:高粱田、海岸石蚵、鱟保育區、北山播音牆●水調與新水調「水調歌頭」是金門第一批古厝民宿,經營得有聲有色,擁有高知名度,不少民宿會來此取經,也有網友形容「是金門最愛民宿,是唯一、不是之一」。愛上它,因建築美,主人熱情。民宿取自蘇東坡的詞牌名;走過烽火歲月,滄桑的石塊、斑駁的紅磚瓦,甚至木雕石刻,都因歲月更顯耀眼。主人顏湘芬是「第一屆」民宿主人,經營至今已14年,她也是某次帶團返鄉後,就再也離不開的旅人,她說,與古厝相處久了,「會覺得與它的靈魂是相通的」,例如與古厝對話,發現「房子也會累」,於是,她決定一周要讓古厝喘息一天;很多人問她經營之道,她總說,「我們只是過客,古厝會帶著妳往前走」,「如果當它是民宿,就不會有客人;真心喜歡它,自然有人來」。秉持這樣的理念,民宿愈發有獨特的氛圍;湘芬的兒子也回鄉幫忙,從水調歌頭,到新水調歌頭、定風波三棟老厝,老厝各有歷史故事,也各自展現精彩。三棟民宿格局不盡相同,「早餐」是最精采的部分,據說還曾登上公車廣告,「金門風味」一字排開,各家必吃店的廣東粥、燒餅、油條、饅頭、蛋餅、水果全都有,冬天還會送上熱呼呼的麵茶,還沒吃,就已響起相機喀擦聲,可見排盤之豐盛華美。水調歌頭因是第一批民宿,房間較小,但保有原汁原味,其中一間書房更是讓愛書人完全迷倒。新水調歌頭則將兩房打通、房間較大,房內設備也更現代化。兩棟徒步可達,也可從水調歌頭乾隆年間的古厝、對面的番仔厝、到南洋風的「得月樓」,一次賞盡三百年來的古厝建築史。地址:新水調歌頭(金門縣金城鎮水頭35號)電話:0932-517-669,082-322-389房價:水調6間房、新水調7間房,兩人房1,800~2,400元間順遊:得月樓、金水國小、建功嶼●談古說金若說對岸官員到金門最常選住的民宿,要算是「談古說金」。原因之一,女主人是大陸新娘,更重要的,古厝充滿著茶香、故事與人情味。還沒進門,就聽見女主人韋燕羣爽朗的笑聲,招呼入座,開始泡茶,茶香悠揚,一問,原來是阿里山的比賽茶,動作優雅俐落,三兩下,旅客變家人。這是韋燕羣特有的魅力。她懂茶、愛喝咖啡,原本在深圳做茶葉批發,嫁到台灣、來到金門,一切都是緣分。這裡不只旅客好評博知名,也是偶像劇「戀夏38℃」取景拍攝地。談古說金就在新水調旁,兩鄰居互相照料,個性也相仿。興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古厝,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傳統的閩南三落式建築,這款大厝並不常見,想當然當年是大戶人家;房以石牆基、木屋架、磚牆、閩南瓦、木門窗、直櫺石窗等傳統建材構成,牆壁上低調華麗的壁飾花紋可見舊時的富貴風華。兩館古厝比鄰而居,可容納2至8人共10間客房,與很多古厝民宿相同,也有挑高屋頂的閣樓區,因房型、房間數都多,更適合家族旅行。主人除了好茶宴客,廳堂裡茶食也不斷供應,因為空間大,裡裡外外有不少小圓桌、大方桌可以品茗、小酌,當晚就著星月在中庭品飲閒聊,還有其他院落的旅客送來下酒菜,果真如家人般對飲、共享;早餐同樣送上在地知名的各款餐點,像是排隊廣東粥、好記油條、新樂記包子。因為古厝黑暗暗,也特別好入眠。地址:金門縣金城鎮前水頭28、29號(共有兩棟)電話:08-237-3788房價:共10間,2,200~2,500元間順遊:得月樓、金水國小、建功嶼●忘了飛如果想找一棟遺世獨立的古厝,「忘了飛」是不錯的選擇。遺世到一個導航也找不到的境界,當晚迷途再迷途,最終請來民宿主人領路,就著星月入厝。顧名思義,這是旅人來到金門「忘了飛」的故事,選在孤單的山后、民俗村旁,看得出主人徐盛民(阿民)獨特的個性。150年的古厝,據說也是昔時海外發跡返鄉造屋的「起家厝」,特別的「三蓋廊」,莒頭出、廊相連,這裡也是看日出與日落的美地,走到後門,出院即見大片綠地,金門十景之一的「滄海尋珠」據說在此可拍得,當晚,就有人拍下了童話般的星軌圖,果真美極。地點了得、絕對安靜之外,主人諳攝影,同時追尋「風獅爺」多年,想聊聊風獅爺所在地與歷史,主人有如活字典;古厝不大,當晚在廳堂邊聽故事邊飲金門高粱,環顧牆上貼滿的旅行明信片、可愛到莊嚴大大小小的各款風獅爺,似也理解何以來到金門,讓人「忘了飛」。地址:金門縣金沙鎮山后52號房價:4間房,每晚2,000元起順遊:山后民俗村、五虎山步道、獅山砲陣地、馬山觀測所、東割灣●觀夕陽、尋鸕鶿台灣好客民宿協會秘書長朱家瑩剛出版了「好客民宿50+」,走訪金門數十回,此次她領隊,帶我們穿進田間小徑,來到鸕鶿的家。夕陽下,鸕鶿滿天飛,接著陸續停歇在枝頭,樹梢上黑壓壓的群鳥,映襯著落日餘暉,優雅、壯觀又美妙。朱家營推薦的夕陽景點,有慈堤南岸、同安碼頭、建功嶼。其中,最推昔時「浯洲八景」、今日「金門新十景」之一的建功嶼。一條長約500公尺,被稱為「金門版摩西分海」之路,同樣得等到退潮,石板路面才會浮現,此刻也才能穿越海面到建功嶼。這裡也是日片「詐欺遊戲:最終回電影版」及國片「戀夏38度C」的拍攝場景。建功嶼步道位於延平郡王祠旁,在等待退潮時間也不會閒著,大片的泥灘生態極其精彩,魚、蝦、貝、蟹之外,還有人撿到了史前活化石「鱟」褪落的殼,夕陽光線幻化,海鳥穿梭,就是一幅靜美圖;隨著潮去,緩緩前進,步道中段兩旁有芬蘭建築師Marco Casagrande的作品「牡蠣人」(Oystermen),4座3公尺的高人,在夕照下拉長了優雅的身影,更添浪漫與美意。建功嶼每天有兩次退潮,可以踏浪登島,步道現身僅一個小時,行前最好查詢退潮時間。地址:金門縣金城鎮建功嶼 (位於延平郡王祠旁邊)電話:082-332-528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19-11-30 橘世代.健康橘
國中才知黃春明是名作家 超越父親黃國珍不再迴避
作家黃春明的家坐落在台北市外雙溪畔,住了超過30年的老公寓,收納著黃家3代的生活日常與生命永恆時刻。入秋的下午,黃春明和黃國珍父子在老宅說著他們心中的彼此;有些事情,相識52年的父子,也是透過這次訪談才知道。看見青竹絲 撿回家教子黃春明在宜蘭長大,鄉間的成長經驗讓他像個頑童優遊大自然,移居台北後搬過幾次家,都選擇山腳下、溪流畔。兩個兒子黃國珍、黃國峻年幼時,黃春明在家附近看見一條毒蛇青竹絲,便丟進水桶帶回家。有哪個爸爸會撿拾毒蛇送給小孩?小男孩驚訝不已,黃春明趁機跟他們介紹台灣毒蛇的種類。為讓孩子把青竹絲看得更清楚,黃春明把它放進冰箱冷藏,1、2個小時後青竹絲冬眠了,再拿出來放在桌上,父子一起細細觀察蛇的花紋與結構。青竹絲在黃家養了幾天後,岳父來家裡,好奇看著水桶裡的青蛇,黃春明的太太林美音沒好氣的說:「就春明啦,養來給小孩玩」。岳父大驚失色:「神經喔!」趕緊把青竹絲拿回山上放生。錯放冷凍櫃 波一聲竟斷還有一次也是撿到青竹絲,這次是被黃春明「錯放」在冷凍櫃裡,想到時拿出已結成冰棒,「硬邦邦的,『波』的一聲就折斷了」。黃春明表情和手勢豐富,說起這些真實往事,像在述說魔幻故事。自嘲「蕭笑的老爸」,黃春明帶著孩子解剖癩蛤蟆、抓蟬、釣魚、騎著機車到處玩,「我不算特別用心的爸爸,但我以前就是這樣長大的啊,覺得小孩這樣過才正常。」黃國珍在其他人眼中溫文儒雅,但在黃春明心中卻正好相反,「國珍反叛性很強啊,從小就叛逆」,接著不忘補上一句:「跟我一模一樣。」去海灘玩,黃國珍會把其他小孩堆好的沙堡踩掉;去木柵仙公廟拜拜,把神明桌當鞦韆在底下盪來盪去。年紀稍大,曾在剛被父親痛打後,當著老爸朋友的面喊:「大人怎麼可以打小孩!」搞得黃春明顏面盡失。父親很巨大 困擾黃國珍黃國珍直到國中才發現爸爸是知名作家,讓他有好長時間活在爸爸巨大形象底下,「麻煩的是,那是一個正向、巨大的形象,你永遠無法超越。」他坦承,「相對的,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很想證明什麼」。想「找到自己」的焦慮化成不停歇的探索行動,黃國珍向焦雄屏學電影、找林懷民學舞蹈、跟張大春學小說…什麼都學卻沒有踏實感,一直到30幾歲出國念書,才逐漸找到自己。當時每周都要討論作品,有次老師問黃國珍:「你講得很好,但你自己的觀點呢?」「我剛剛講的就是我的觀點」,老師說:「不是的,你講的是美術史上或某畫派的觀點」,黃國珍腦袋「轟」的一聲,發現自己完全沒觀點!老師接著說:「你是個很好的畫家,但不是個藝術家。畫家只要將作品表現美好,但藝術家要有觀點。」老師這些話敲開了黃國珍卡住的生命,因為看不清「我是誰」?也就找不到安身立命的方式。出國念書後 找到了位置回想和父親的關係,黃國珍發現有幾個關鍵轉折。一是進入社會後,理解父親養家的辛苦;接著是當爸爸後,明白了愛和關心常常用「囉唆」及「碎念」展現,懂了以前被念是怎麼回事。但關鍵還是出國念書那段時間,黃國珍終於對自己比較有信心,也比較清楚自己可以做什麼事,「這件事情無論跟老爸一樣或不一樣,我都是我!」黃國珍「呵呵呵」的笑說:「叛逆的孩子其實很反權威。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對於我是誰,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後,才找到跟父親對等的關係」。曾刻意避開 仍走相同路人生的前半段,黃國珍以為自己在處理與父親的關係,後來才明白,原來是在「尋找自己」,「在生命道路的選擇上,我想刻意避開,卻仍走向跟老爸相同的路」。黃國珍回想,教育、藝術、出書,走過的路和父親如此緊密重疊,但現在,他已不會刻意迴避,他知道,生命足跡再怎麼重疊,他和老爸就是兩個不同個體,會寫出不一樣的生命故事。「我覺得這是個『弒父』和『屠龍』的過程」,黃國珍對記者歸納出這幾年的人生愈走愈清明的歷程:「你一定要除掉心裡那個巨大的『父親形象』,才能真正成為自己」。孫子出生了 填補失落心黃國珍的弟弟黃國峻,32歲時自殺,這對黃家是巨大的悲傷,彷彿缺了一塊。黃國珍的兒子在清晨出生,當天6點多林美音搖搖還在睡的黃春明:「國珍的小孩出生了」,黃春明半夢半醒回應:「國峻回來了!」「弟弟一直住在我們心裡沒有消失過」,黃國珍說,孫子的到來,填補了爸媽心中失落的那一塊。黃春明至今仍忘不了初抱孫子那刻全身觸電的感覺。現在每天傍晚,孫子、孫女放學後,會到黃春明的家和阿公阿嬤聊天、陪阿公看電視、糾正阿公不標準的國語、吃阿嬤燒的菜。傷口仍有痕 但已很完美老房子一直都在,離去時,林美音陪我們下樓,到巷口等候2個孫子。晚餐時刻,屋裡會有4個人,會有老人和小孩的笑語。記者想起了黃春明在2008年底,喜獲金孫時寫下短詩:「我的心曾經失去一塊肉╱你卻來給我補上╱雖然在傷口還留有痕跡╱但是已經很完美了。」【父子相對論】。黃春明7年才理解「兒子的閱讀不是我的閱讀」。國中才知黃春明是名作家 超越父親黃國珍不再迴避。黃春明父子今年都出書 首次挑戰情色題材。孫讀完黃春明寫的情色小說 兒自曝也曾偷看金瓶梅…
-
2019-11-29 新聞.長期照護
7旬阿公撫養2名罕病孫「我老了,他們怎辦?」
罕見疾病照顧是家庭極沉重的負荷,13年前,屏東縣一對夫妻因著5歲與3歲兒子雙雙罹患裘馨氏肌肉失養症,不堪照顧、經濟負擔而離異,而這對四肢無力、無法自理的小兄弟,最終由阿公阿嬤獨自撫養。煮食、換尿片、抱起移位、刷牙洗澡、每夜兩次醒來協助翻身...,一轉眼十數年過去,阿公說「他們一直長大,我們一直老,退休金也用完了,未來該怎麼辦?」根據罕病基金會資料,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是肌肉萎縮症的一種,源於人體性染色體中的X染色體發生異常、漏掉一段DMD基因,導致肌纖維膜無力脆弱、肌細胞容易死亡,目前尚未發展出有效的治療藥物。肌肉組織會隨著年紀衰退,因此罹病的孩子約在3-7歲才會逐漸出現走路蹣跚、常常跌倒的情形。這對小兄弟的爸媽離婚之後也失聯了,阿公阿嬤當初看到這兩個小孩的處境感到很心疼,因此決定接手撫養。如今大孫子18歲、小孫子16歲,但阿公也已經71歲、阿嬤66歲了。這名阿公被稱作大山阿公,過去擔任管理職,為讓自己更有心力照顧二名孫子而轉任大樓管理員,目前退休。原本以為全職照顧是最好的安排,但突然轉換跑道及長期累積的照顧壓力使身體反撲,最後釀成憂鬱症。「照顧好累,好幾次都想帶著孫子一起走」。大山阿公夫婦孤軍照顧近十年後,106年才開始接觸到長照服務。他們申請居服員每周一至五到家中協助孫子沐浴、陪伴閱讀;申請移位機,讓自己在協助孫子翻身移位時更省力,同時保護自己的身體;就醫回診時,也申請復康巴士交通接送服務,省了不少開銷。同時,他們參加心理協談,漸漸瞭解人本來就有正向及負向情緒,要學習如何與負向想法共存;另參加支持團體,用自己的經驗鼓勵其他照顧者,於照顧路上相伴而行。不過,照顧路上仍有許多挑戰。大山阿公說,政府補助兩個孩子每月每人4800元,但是因為一些緣故沒有辦法拿到。如今退休金快用完了,妻子則四處兼職打零工,大孫子有時也會問:「阿公你們老了,我們以後該怎麼辦?」「對啊,該怎麼辦...」他說,大孫子腦筋還算可以、手還能作些精細動作,所以未來看看有沒有機會到庇護工廠工作;未來他們或許都需要住進機構。● 照顧者別孤軍奮戰,長照資源使用1234口訣:一工具:衛福部長照資源地圖。https://ppt.cc/fBYg6x 二電話:長照專線1966,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三步驟:盤點資源、盤點資產、家庭會議,可上網搜尋「家庭照顧協議」。四包錢:利用線上試算工具掌握補助內容,可上網搜尋「長照四包錢」。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19-11-29 新聞.長期照護
「奶奶,你先睡,你兒子明天就來...」一個長照照護員心疼的謊言
常常聽到有人問:「假如媽媽和老婆掉到水裡,你會救誰?」我當看護的時候,有個很可愛的奶奶,第一次看到她就被她叫人的方式嚇到:「哥哥,幫我拿水。」奶奶看起來沒有90,也有80,但逢人就「哥哥」、「姊姊」地叫,身為好奇寶寶的我問旁邊的看護學姊,「為什麼她會這樣叫人呢?」於是我們邊工作、學姊邊解釋。原來,這個奶奶剛被送來時不是這樣的。她剛來的時候常常鬧脾氣,動不動就丟東西,總是說自己的兒子很忙,只是沒時間照顧她,所以把她送過來而已,不是不要她了。她說她兒子很會賺錢、很有錢,不缺這點錢。原本她兒子大概2週來1次,後來1個月,後來3個月,後來不來了,每個月都是繳費時錢到人不到,再也沒來看過媽媽。奶奶從此就變成這樣了,「哥哥」、「姊姊」,「請問」、「麻煩你」,開始謙卑、謙卑再謙卑,因為她知道她兒子不會再來了……我一邊換著另外一床的尿布、一邊回頭看那個奶奶,原來那麼客氣的人,有段這樣的過去,真的是意想不到。還好是這時候遇到這位奶奶。當看護的時候,就怕遇到愛耍脾氣和即將要老人失智的,而不是躺在病床上的,理由跟我後來在看護和殯儀館之間,選擇殯儀館的原因一樣:需要溝通的人總是比較麻煩。誰知道我來了沒幾個月,這個乖乖的奶奶就開始慢慢退化了:半夜常常20分鐘按一次服務鈴;明明尿布是乾的,卻覺得自己小號了;常常忘記吃飯;總覺得有人偷她的衛生紙。她的壞脾氣也慢慢起來了。有一天晚上,我推她去晃晃,她指著窗戶,驕傲地告訴我,「我兒子在那棟裡面。」我看著窗戶,外面滿滿的高樓,但還是敷衍她一下,「哇!好棒喔~奶奶,我們不要晃了,回房間睡覺好嗎?」奶奶繼續指著窗外,說:「你看,以前我住在那邊,破爛的房子。我老公走得早,我一個人把兒子養大,希望他能賺大錢、住大房子。我不斷工作、不斷工作,讓他讀書,讓他補習,讓他上大學,讓他上研究所。「畢業後很快地,他買了大房子,真的好大、好漂亮,有一張很大、很舒服的椅子,我記得他告訴我,『媽,你不要再上班了,我養你。』值了,一切都值了,他長大有出息了。「然後就是娶妻、生子,好了,我也沒對不起老公,我們家有後了。可是那個媳婦呀,唉,那個媳婦呀……為什麼我養我兒子那麼大,他什麼都聽他老婆的?我兒子應該要聽我的呀!沒有我的付出,有現在的他嗎?」老人家伸出手,滿滿的厚繭。我一看就哭了出來,因為那個繭和我外婆手上的一樣,那是一種勳章,一種為家庭付出的勳章。每當我看到外婆的厚繭,看到外婆因為當年在田裡插苗的駝背,我都會偷偷掉眼淚。奶奶比我堅強,繼續說:「說好送我過來後,會天天來看我,然後每次都說自己忙,我請護理師打回家也說賺錢重要、賺錢重要。對,你小時候,我也是跟你說賺錢重要,但是我賺錢,我有冷落過你嗎?我會因為賺錢,不關心你嗎?你說呀!你說呀!」此時窗前只有我和奶奶兩個人,我有一股衝動想抱著奶奶,對她說:「阿嬤,對不起!」但是下一秒卻聽到她說:「還有,我房間的衛生紙是不是你偷的?我就知道你們這種擦屎的手腳不乾淨。你說呀!是不是你偷的?」我把眼淚擦了擦,說:「奶奶,你再不回去睡覺,我其他人都不用顧了。不然叫你的有錢兒子請個人來看護好不好?這樣就有人天天陪你喔。」「好呀,我兒子很有錢,等等我打電話給他。今天星期幾呀?我兒子週六會來看我喔。」我看著奶奶房間裡一直都是週五的日曆,將她的尿袋掛在我腰上,然後把她抱上床,指著那張日曆說:「奶奶,你先睡,你兒子明天就來。」那時候奶奶的笑容,到現在我還記得,那個笑容在我外婆臉上也有看過,就是我出第一本書的時候,既驕傲又期待。當我離職時,找了很多和我很熟的老人家拍照,奶奶是其中一個。拍完之後,我指著奶奶腳上的襪子說:「奶奶,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你看到了要想起我喔。」奶奶卻回我,「胡說,這是我兒子送的。」我不禁又流淚了。幾週前,奶奶的最後一雙襪子破了,護理師打給他兒子,請他送襪子來。他兒子說:「我很忙,不然你們幫我買,錢我再跟你們算。」我聽到就很不爽,隔天帶了一雙襪子給奶奶,跟她說:「奶奶,你兒子給你的喔,漂不漂亮?他沒時間拿,請我幫忙拿給你。」奶奶笑得很開心,等到我把那雙襪子放到她的櫃子裡時,發現她多出很多襪子。一開始我還很高興,以為說不定是兒子真的來看她了,卻聽到後面八卦學姊的笑聲,「你以為只有你一個人關心奶奶嗎?」怪不得常常有人說,做長照的人是做功德的,果然每一個都有一顆這樣的心。我到殯儀館之後,有一個很壞、很壞的習慣,三不五時用電腦查一下以前很熟悉的爺爺、奶奶的名字。這樣做,在一般人眼中很不吉利,但我是希望在他們走之後,還能幫他們上個香、換個水,無償都沒關係,因為我很在乎他們。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我的名單也一天一天少,然後這天還是到來了。奶奶走了。但我不是一送來就知道,而是某天我突然想起她、想起那雙襪子,就查了一下她的名字。查到的時候,我心裡很沉重,希望不是她,她應該長命百歲地活著。但也希望是她,早點走了吧,不要再等那個永遠不會來的兒子。那天,我進了冰庫,朝那個櫃號拜一拜,心想著:不管是不是,之後我會連續3天來燒香的,希望不要介意我的不禮貌。把屍袋打開後,我笑了,開懷大笑,笑到眼淚都出來了。「奶奶,你過得不錯喔,還變胖了呢!」奶奶的喪禮很簡單,一個禮拜解決,而有錢的兒子只有在第一天來過。我看了一下電腦,發現奶奶連死後誦經都沒有,直接就是訂禮廳。出殯的前一天,奶奶化完妝之後,精神許多。要放入棺木一起燒的一般都是新衣服,我看了看,哀,居然還有我送給她的襪子。當她的遺體被推去禮廳的時候,我看著禮廳正中間那個大大的人形看板,那是奶奶年輕的時候,一個勇敢、堅毅的婦女,莊重嚴肅。或許那是她兒子對她最後、最好的印象。我打開手機,看著那個跟我合照、比著ya的老人,很想把照片洗出來,放在她靈前。「這是她最無助、最需要你的時候,你看過嗎?」延伸閱讀: Costco維他命放久了表面有黑點,還能吃嗎?放冰箱好嗎?專業藥師解惑●書籍介紹比句點更悲傷作者:大師兄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19/09/26作者簡介/大師兄我是大師兄,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也是一個肥宅和單身狗。光陰似箭,歲月如梭,雖然距離上本書還沒滿對年,但很開心能跟各位再相見。曾經有人問我說:「大師兄,為什麼你有那麼多朋友,有那麼多故事呢?」我笑笑沒說話。其實我的朋友不多,但是不會說話的他們都很有故事,也許遇到我實在不算好事,而這些衰事是一本書寫不完的,於是,我們又再次相見了。自上本書出了之後,我的夢想越來越大,的確,未來的我一定要更肥!更宅!過著一事無成的荒謬人生,好像什麼都沒有,卻又什麼都有。願我一生都肥宅,不帶遺憾進棺材。
-
2019-11-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分享老人醫療照顧的經驗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老年人的健康照護」,我們非常高興有三位醫學專家發表他們的看法:一位是許多醫學生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在自己步入老年的養生心得,一位是對老人醫療頗有心得的資深家醫科醫師提出的幾點老人尤其需要注意的醫療常識與生活態度,一位是長年在美國行醫的台灣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十幾年來在西雅圖為銀髮族成立的社區健康活動團體。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帶給更多的台灣老人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期待可以有更多的讀者願意在「醫病平台」分享這方面的心得。一、 前言根據內政部2017年的統計,台灣人口的平均壽命是80.4歲。男性77.3歲,女性83.7歲。由於台灣人口的壽命延長,慢性病也隨之增加,難免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治療,同時年紀大了,各個器官也退化,因此醫生的處方和病人的服藥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宜注意長期服用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例如:傷到胃、肝臟或是腎臟等。話說年紀大了難免有慢性病,但如果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加上良好的醫療照顧,老人家還是可以享受平順快樂的生活。在此分享個人在基層醫療照顧老人家一些經驗。二、老人家不要吃太多藥——注意長期服用藥物之副作用病情摘要:病人,女性,九十幾歲。初診時,由家人陪伴來看診。來時一直吐口水,約隔半分鐘就吐一次。之前不曾看過這樣的症狀,覺得很奇怪。進一步問診和檢查後發現,原因是吃了很多藥。這位阿嬤,被診斷有腎臟病、胃炎、心臟衰竭和便秘。除了吃醫生開的藥之外,她的家人很孝順,買許多營養食品給阿嬤吃,例如:克補、鈣片、維骨力、卵磷脂等。進一步X光檢查肺部無異樣;超音波檢查肝膽系統也沒問題,最後診斷是「藥物引起的胃炎」。 治療上,吩咐她營養食品和會傷胃的藥都先停下來,並加開腸胃藥給她。吐唾液的症狀就有明顯改善。阿嬤的小便發現有尿蛋白,加上抽血檢查後發現腎功能指數BUN(尿素氮)和Creatinine (肌酸酐)偏高,表示腎功能不好,可能藥物服用太多,傷到腎臟了。敘述醫學:現在因為醫學進步,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但身體器官因為退化容易出毛病。像這位病人就是腸胃、腎臟、心臟不好,吃了很多藥物和營養食品,因為長期服用而傷到胃腸和腎臟。建議患者除了醫生開的藥之外,營養品不要吃太多,應注意藥物副作用是否會傷到胃、肝臟和腎臟。三、述說Aspirin和Metformin的故事病情摘要:病人七十幾歲的男性,因為腹脹不舒服到一家大醫院看病且住院,治療一個多月症狀沒有改善,因為吃不下、體重下降了四公斤,病人及家屬開始慌了, 醫師甚至告知可能有生命的危險,經友人介紹到門診就醫。除了例行了解病史外,透過雲端去看病人用藥的情形,發現病人 一共服用九種藥物。檢視九種藥物,其中有兩種藥物Aspirin及Metformin,會引起病人腸胃不適,就將這兩種藥物停掉。結果經過兩次門診治療,病人腹脹不舒服的情形明顯改善。診斷 : 病人腹脹不舒服,其原因是藥物Aspirin及Metformin所引起的副作用。敘事醫學:老人家腸胃有問題要先看用藥情形,現在透過健保卡雲端就可查出病人的用藥情形。門診時,年長者腸胃不舒服,時常發現是服用這兩種藥物Aspirin(俗稱伯基Bokey)及Metformin副作用所引起的。Metformin是糖尿病的第一線用藥;而病人有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醫生常會開立Aspirin來預防血栓。這位老阿伯兩種藥都有服用,所以容易引起腹脹腸胃不適,只要找出原因把藥換了就好了。反之,沒有停藥或換藥,即使開最好的胃腸藥,也沒辦法解決病人的腸胃問題。四、 雖有慢性病但仍可過健康快樂的晚年病情摘要:患者六十多歲女性,從2005年開始陸續來就醫,至今2019年已經十四年了。主要的疾病為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起初,病人會喘、喘到晚上睡不著,腳也有水腫,照胸部X光檢查和心電圖,發現病人心臟擴大,過去有高血壓的病史,診斷為高血壓性心臟病,併發心臟衰竭。 給予強心和利尿劑治療,心臟衰竭的現象即漸漸改善,心臟也恢復正常大小。病人有輕度糖尿病,靠口服降血糖藥即可控制,最近一次抽血,空腹血糖是105mg/dl,糖化血色素6.5%,沒有視網膜、腎臟、末稍神經病變等併發症。病人定時回診,診所給予持續的追蹤及治療。病人本身生活規律、固定運動、工作不會太累、睡眠充足,病情控制相當穩定。敘事醫學:台灣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以及健保制度的實施,國民的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隨著年歲增長,身體老化,慢性病也隨之浮現,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弱和高血脂症等等。這位病人從2005年開始,即因慢性病的症狀接受治療。雖然有慢性病,但在生活上依然過著健康快樂有品質的生活,偶爾也可以和家人出去旅遊。這個例子可以給上了年紀的人做參考。心裡要瞭解,年齡的增長隨之而來的身體退化是很自然的,已經是中古車,甚至是老爺車了,身體上難免多少會有毛病。要緊的是,應注意生活起居、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不要太勞累、睡眠足夠、和醫師保持連繫、按時服藥。如此老年家仍然可以享受平順快樂的晚年。( 取材自 拙著「敘述醫學」,第2版,2017 )
-
2019-11-26 新聞.長期照護
阿嬤浴後安詳離世 她至今難忘
到宅沐浴服務員張雅茵曾服務過一名老奶奶,當時評估發現奶奶呼吸費力,建議不洗,但家屬仍決定讓奶奶洗澡,讓她舒服一點;沐浴完他們要離開時發現,老奶奶安詳離世。她當下很震憾,但認為讓奶奶舒服乾淨離開人世,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到宅沐浴照顧服務員張雅茵說,一般人談起「洗澡」很簡單,但她們要以跪姿來幫長者洗頭、洗身體、洗手及洗腳,每一個步驟有很多小細節,且要與夥伴的動作互搭一致性;服務雖然辛苦,但看到長者洗完澡舒服、開心的笑顏,都值得了。中華聖母基金會沐浴車服務員黃怡華表示,「到宅沐浴」最重要的是取得家屬信任,尤其許多鄉村長輩,第一次接觸陌生人要幫家人洗澡,總有些疑慮,甚至還要先擲筊取得神明同意才能幫忙家人沐浴。黃怡華說,六十五歲劉姓阿嬤因腎病、腹水等多重疾病行動不便只能在床上擦澡,居家醫師到府評估,判斷阿嬤狀況不好,建議好好洗個澡,在生命尾聲能舒服快樂。當天她和同事到後,評估阿嬤家環境只有客廳的神明廳前可行沐浴服務,詢問「可否在神明廳幫阿嬤洗澡?」 阿公內心掙扎不已,決定先擲筊問神明。黃怡華說,第一擲是「聖杯」,但第二次卻出現「笑杯」,她靈機一動立即請阿公問「若用布遮住呢?」阿公決定重新詢問再擲,果真連續擲出二個聖杯。就拿出紅布遮住神明眼睛,放心幫阿嬤洗澡。「阿嬤開心笑了!」黃怡華說,當阿嬤坐進澡盆中,泡在水裡全身放鬆,露出滿足笑容。當天的笑容,讓她們幾個參與者至今難忘。
-
2019-11-24 新聞.長期照護
上了年紀身高「倒勼」正常?醫師:比年輕時矮3公分要警覺
Q該陪同長輩就醫嗎?詹醫師說:病況複雜 家屬陪同較好如果長輩身體還算健康,行動無礙,只是一般小病要看醫師,或者只是慢性病要回診拿藥,讓他自己去就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若老人家病況比較複雜、病況控制得不好;或是長輩認知功能退化,每次去看完醫師,回來都交代得不清不楚,聽不懂或記不住醫囑。像這些情況,就需要有人陪同,而且最好是同住者或比較瞭解長輩生活的照顧者陪同比較好。陪同就醫的目的在於:把老人家目前生活與身體狀況跟醫師回報,同時也能瞭解目前的治療目標、用藥以及治療效果。在醫院陪伴長輩就醫的人,很多都是外籍看護,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每一位外籍看護的語言溝通能力不同,細心程度也不同。有些外籍看護溝通能力很強,會很詳細聽取醫師意見並記下醫囑,同時也會細心回報病人狀況;但也有些外籍看護只是單純送長輩來醫院就診,無法這麼周到細緻。我建議,若長輩狀況不穩定,外籍看護又無法妥善傳達雙方資訊的情況下,做子女的最好還是能請假抽空陪同長輩就醫。有住在一起自然是最好,但就算平常沒有一起住,起碼溝通上會比較順利。陪同就醫可不是人到就好,而是要扮演好「橋梁」的角色。有些資訊應該要事先準備好,包括:瞭解長輩病史、記下長輩最近不舒服的症狀、目前服用的所有藥物清單(由於許多長輩有多項慢性病,為避免重複用藥,這項工作務必充分落實)、各項檢查報告的結果等,這樣在看醫師時,才能夠讓醫師迅速掌握病人的問題。對於醫師的解說,也應該細心記下,並詢問用藥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等。倘若無法做到經常陪病,也沒有合適的親友可以幫忙,或許可以考慮花點錢,申請居家服務,陪伴長輩就醫。但因居家服務員不可能瞭解長輩平常的狀況,上面我提醒的那些前置準備工作,一樣不可省,在合作時將資訊轉達移交給居家服務員,如此才能夠達到陪同就醫的最佳效果。Q「老倒勼」是正常的嗎?詹醫師說:比年輕時矮3公分 要提高警覺很多老人家上了年紀以後,身高就會縮水,或是「ㄎㄧㄠ ㄍㄨ」(駝背),有些長輩覺得反正人老了就是這樣,不以為意,就這樣擺著不管。但人之所以會「老倒勼」,可能是因為骨質變差。若骨質流失得很厲害,脊椎體的空洞很多、結構變差,就會被體重愈壓愈扁,變形到一個程度時,稱之為壓迫性骨折,就會產生駝背、身高變矮的問題。雖說人的身高隨年紀增加而略有縮水的狀況並不罕見,但很明顯的「老倒勼」,絕不是一個「必然」該有的正常現象。要變矮多少才叫作「矮很多」呢?從理學檢查的角度來看,老人家身高如果低於年輕時三公分,就算是變矮頗多,必須提高警覺。此外,也可以讓老人家背部貼著牆站立,測量頭枕部(就是後腦杓)跟牆壁的距離,正常來說,後腦杓應該可以貼著牆,但是如果有駝背現象,就會產生距離,無法貼著牆壁,如果牆壁跟頭枕部的間距超過三公分,就要懷疑是否有異常。還有一種在家也可以簡單測試的方法是:測量肋骨下緣跟骨盆的間距。把手放在老人家肋骨最下緣,用指寬來測量從肋骨下緣到骨盆之間的間距,正常人應該要有二、三指寬,或是大於五公分這麼寬,但有骨質疏鬆的老人家,由於脊椎椎體被壓得愈來愈扁,這個間距就會變小,如果小於一指幅寬(約二公分),恐怕就有脊椎異常。有「老倒勼」問題的老人家,應該到醫院做脊X光及骨密度檢測,如果確診,應接受骨質疏鬆的治療,以控制惡化的情況。Q 血壓、血糖飆高,要馬上就醫嗎?詹醫師說:低血糖、低血壓 危險性反而高如果長輩本來就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時的血壓飆高或血糖升高,我們倒不那麼擔心,比起血糖或血壓太高,比較擔心的反而是低血糖或低血壓。血壓太低有可能會暈眩甚至休克,如果平常血壓都是一百多,突然有一天變成七、八十,一定要趕快去看醫師。血糖也是一樣,高血糖固然不好,但低血糖「立即的」風險更大,血糖太低時,人是會昏迷的,嚴重的話可能會危及性命。當血糖低到60毫克/分升以下,就要趕緊吃顆糖把血糖拉上去,要是拉不上去或病人意識模糊,就要趕緊送醫。有人會問:送醫到底應該要等候看門診,還是直接掛急診?如果只是自己在家裡量到血壓飆到180毫米汞柱(mmHg),或血糖飆到200毫克/分升,通常並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可以按一般程序掛門診看醫師就好了。但如果長輩有低血糖、低血壓、發高燒、神智改變、使不上力、話講不出來等症狀,則千萬不要傻傻等門診,而要掛急診。因為老人家的病況瞬息萬變,很有可能會突然急轉直下,拖不得。十年前,我阿嬤還在世時,有一天下午二點,我媽媽打電話給我,說阿嬤覺得會冷,到下午四點,量體溫時已經到39度,等到晚上七點,申請到病床送到醫院,阿嬤血壓只剩下70,而她平常可是有高血壓的,卻在短短幾個鐘頭內病情驟變,弄到休克的地步。我們老人科很多醫師都遇過這樣的情形:病人掛了號,還沒等到看醫師,就已經走了。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一位阿嬤病患坐在候診區上等著要看診,等著等著就不動了,周圍的人還以為她是不耐久候睡著了,直到護理師出來叫號時,才發現她已經過世了。所以,老人家身體若突然有異樣,真的寧可慎重一點,也不要掉以輕心。
-
2019-11-23 橘世代.健康橘
凌煙用料理說故事 《舌尖上的人生廚房》留下家的味道
食物的用途是什麼?填飽脾胃?親友團聚?還是像作家凌煙比喻的,每道料理都是一片一片的生命拼圖?料理的滋味 就是人生滋味以長篇小說《失聲畫眉》被讀者認識的作家凌煙(本名:莊淑楨)說,料理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她人生重要記憶都和食物有關,每道菜色都記錄特殊的情感。凌煙從小是阿嬤帶大的,在嘉義東石鄉下度過童年。她記得,每到稻田收割時節,鄰里都會互相幫忙割稻,因為是無酬幫忙,所以會請幫忙的鄰居吃頓「青操」的割稻飯。這個時候,阿嬤總是會做米苔目當飯後點心,於是,在大灶滾起茫茫水蒸氣旁、俐落做米苔目的女性,是她心中永恆的阿嬤身影。金針鹹菜結湯 繫緊一家人凌煙也記得,在那個不富裕的年代,節儉的農村過年時會煮「金針鹹菜結湯」,阿嬤會把小孩們叫過來,要大家把泡過水的金針打個結,增加金針的脆口感。「金針鹹菜結」這道料理,是用金針將瘦肉條、筍條、鹹菜條綁在一起,凌煙說,這道菜就像母親的手緊抱著所有家人,在全家團圓的時候做這道菜,默默傳達一個母親的心意,希望子女能懂一家團結的重要性。「八珍」父愛 難忘甜蜜負擔而父親呢?也有關於食物的記憶。凌煙的父親愛賭,但對小孩疼愛有加。她記得,小時候父親為了讓小孩願意喝下冬令進補的藥燉湯,會祭出高額獎金鼓勵,如果那天贏錢還會特別慷慨。「爸爸對我來說,就是個甜蜜的負擔」。已經當阿嬤的凌煙說起爸爸,湧上複雜情感哽咽:「他對這個家一直是個麻煩製造者,但對我們的愛是無庸置疑的」,於是她用「八珍」來形容爸爸的父愛,「十全少兩味就是八珍,敗光家產讓我們無家可歸的父親,他的父愛就像八珍,沒有十全啊!」凌煙說自己像阿嬤,喜歡食物,也樂在料理,即便阿嬤已經離開、父親也老了,但是這些關於食物的滋味,讓情感歷久彌新。女兒開伙 證明飲食會記憶幾年前,在家從未開火煮過任何一餐的女兒去澳洲留學,凌煙驚喜發現,這女孩在異鄉竟然什麼都會煮,而且煮的都是平時在家最愛吃的、媽媽的拿手菜。原來飲食會形成記憶,味道深藏腦海,只要她想吃,就做得出來。於是凌煙開始回顧自己的飲食之路,寫下一道道料理、拼起一片片生命地圖,希望將自己的家庭食譜、飲食筆記寫成《舌尖上的人生廚房》,不僅想記錄下關於早期台灣的古早味及那個時代裡的人物小故事,她更想將這本關於家、關於媽媽的味道留給孩子,當她無法再為家人做菜那天,孩子也能循著這本書,找到屬於家、屬於生命的味道。專屬好康/《舌尖上的人生廚房》贈書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家凌煙走進一道一道料理的故事,拼起一片一片的生命地圖。即日起到11月27日(三)前,加入聯合報Line@,點擊下方6格選單中的「專屬好康」,填寫抽獎資料,就有機會抽中《舌尖上的人生廚房》1本(共抽出5位)。中獎名單將於11月29日(五)公布於Line@主頁,獎項將於12月4日(三)前以郵寄掛號方式寄出。加入聯合報Line@的方式,請在Line主頁搜尋「@ugood」即可加入。飲食文學講座 寫出你的家傳味飲食加上文學,會有什麼火花?它們不僅填飽了肚子,還能留下時代的記憶、訴說家族的情感、記錄個人的生命。邀請喜歡美食、熱愛寫作的你,跟著作家凌煙與《料理.台灣》雜誌總編輯李承宇,在每道食物中,書寫屬於你的故事。時間:12月18日(三)11:00~14:30地點:紀州庵文學森林(台北市中正區同安街107號3F/紀州庵講堂)費用:聯合報會員優惠價1人699元(非會員899元)、2人同行1300元(非會員1700元)包含當日午餐:「紀州庵作家私房菜」1客,每位學員還可獲得《料理.台灣》雜誌1本洽詢:0809-080-186轉3(星期一至五08:30~17:30)看更多報導:《橘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