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0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退化
共找到
2255
筆 文章
-
-
2020-07-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是一個需要經常自我反省的行業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者的自省」,由三位資深醫師誠懇道出行醫過程對某些特別個案的反思。婦產科醫師對癌症病人的延遲診斷、麻醉科醫師在生死關頭需作瞬間的抉擇、放射科醫師在醫院定期討論會主動提出自己認為需要檢討的錯誤。透過他們坦然追述專業的困難抉擇,希望社會大眾能更了解醫者的內心世界。醫師是個奇特的行業,照顧病人辛苦忙碌,做好是理所當然,如果出了狀況,除了自我反省,還必須接受同儕檢討,不僅為了提升醫療品質、也是醫學教育重要的一環。個中滋味,只有身歷其境的當下才能體會。畢業將近四十年,最感到驕傲的事,是許多自己無師自通,透過經驗、研究出來的醫療業務執行方法,因為醫療業務的確有此必要。舉例來說,以影像(電腦斷層)引導施行切片。二十多年前,有些胸腔科病人因為內視鏡檢查無法確認診斷,又不合適接受手術切片,處於進退失據的為難;因為癌症醫學的原則是,必須有正式病理診斷,才能開始治療。正好醫學雜誌發表可以用電腦斷層引導切片來實施,於是我們就開始嘗試,憑藉的是過去以超音波及螢光攝影實施切片的經驗為基礎,還有病理檢驗科的同仁的支持,才得以順利推展。幾年下來,逐步由胸腔拓展到腹部、骨盆腔、四肢及骨骼……最後也開始實施眼眶部位病灶的切片檢查。這部份的工作,為了讓受檢者沒有任何壓力,需要替病人麻醉、則需要麻醉科同事的協助。不到十年,我們也累積了將近十例的經驗,都順利完成,旁人都以為是藝高膽大,不過面對因檢查需承擔的麻醉風險,我卻始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以最戒慎敬謹的心情處置。有一次,一位已接受治療多年的頭頸癌病人,發現視力衰退,磁共振造影發現右眼眶有異常病灶,懷疑復發,但必須排除感染發炎的可能性。臨床同仁十分猶疑,病人態度堅定,決定不管任何代價,要求切片檢查。即使到了諮詢室裡,我告知病人:曾經接受過放射線治療的病灶,因為治療可能改變解剖構造、血管分佈;我們以前沒有這樣的經驗,病人的態度依舊堅決,請我務必找到答案,解除痛苦。切片處置當天是週五,為了謹慎起見,我們讓病人住院觀察,同時每天訪視,想不到週一做視力檢查時,竟發現視力退化、幾近於零。我的心情跌到谷底,進入天人交戰的境地。經過難熬的一晚,我決定主動提報M&M conference(Mortalty or Morbidity conference 發病率與死亡率討論會)檢討。這種討論會是針對臨床上病人死亡或發生併發症時,醫師們一起檢討醫療方面是否有犯錯的會議,目前台灣各大醫院都有這種自我改進的制度,防止錯誤再犯,以確保醫療品質的提升。事後檢討認為,病人視力退化,可能是局部水腫、讓原本脆弱的視神經血液循環失去平衡,而切片檢查可能是駱駝背上最後一根草。我個人認為身為資深醫師及老師,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檢討原因,這是平日教育後進的,如今必須實踐;另外,我也認為「不傷害病人」是我們踏入醫界時,宣誓過的首要責任,自己有必要接受同儕的檢視,為何不能做到?會議在不到兩週內舉行,這是這輩子以來最長的一個小時,報告事件的過程必須要誠實交待,回答同事們的質疑與問題必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時秉持的態度就是「求真求實」,我深信:如果這個時候無法面對這些,將會成為永遠的疤痕,永遠無法復原撫平!這當然也是要感謝幾位前輩師長的協助,讓我確信這麽做是最好的方式。會議接近尾聲時,我的結語是:我仍然會為病人的福祇做最好的努力,謙虛的接受檢討,最重要的是「必須堅守紀律--不傷害病人的紀律原則(Discipline-Do no harm)」。這時,才有機會掃視全場,我發現許多同事都在現場,顯然大家都關心也好奇,我是如何經過難關。大約一年左右,又有病人需要幫助,我接受了。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許多影像數次湧上腦海,必須聚精會神來度過這些場景,當完成任務的當下,我知道,我已經過關了,上次的夢魘沒有將我擊退!我又找回勇氣,能面對自己的來時路。其後,我又執行幾次類似的切片工作,一下子又好幾年了。在行醫的路上,書本、老師是老師,病人也是老師,有時,自己也必須要求自己,教導自己;這樣子,才能繼續面對病人、學生。更重要的是面對自己,才有辦法繼續支持下去。我珍惜、也感謝學醫給予我的種種試鍊與學習。M&M,讓我懂得謙虛,一次就夠了。(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2016/9/20)
-
2020-07-10 橘世代.健康橘
【天然保養妙方01】一株藥草「能喝能抹能飲」 古希臘藥草讓50+逆齡生厚髮
有機美人生活家向學文旅美20年後返台,陪伴母親10年,她與母親一同實踐了各種養生與心身調理方法。本書記錄了她們所體驗最有效、簡單的天然保養術。學文老師認為,年歲的增長與死亡都是人生的必然,但透過好好照顧自己,讓身心維持在健康無病的狀態,絕對是力所能及且操之在己的事。《有機不老》書摘試閱:頭髮掉不停 與 「營養失調」有關至少有十年,打理頭髮好簡單,只剪,不染也不燙。一次固定修剪時,向來安靜專注的髮型師突然打破沉默,驚訝地問,我最近用了什麼來保養頭髮?我也好奇為何他會有此一問,原來是二十五年來對我頭髮質量相當熟悉的他發覺,我的頭髮竟然變多了!掉髮大多是因為髮根不固,不僅跟日常清潔、保養的習慣有關,更是與所攝取的營養有絕對關聯。掉髮,其實是人體新陳代謝的自然現象。一般來說,夏秋換季、氣溫降低時的頭髮掉落量會較多些,而一天之中,通常在睡醒和洗髮時,比較容易看得見掉髮。所以,判斷自己掉髮是否過多,就需觀察晨起時的枕頭上、洗浴後堵塞排水孔的髮絲,只要總數範圍在五十到一百根,都算正常。膠原蛋白減少 補充矽元素防掉髮然而,隨著環境、生活、飲食等各種因素,頭皮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流失,導致頭皮老化、毛囊受損,無法正常供應養分到髮根,使得原有長達五年壽命的毛髮生長期縮短,提前進入退化、靜止,造成髮根鬆動而大量脫落。因膠原蛋白減少所引起的掉髮,我們可以補充矽元素來促進體內正常製造足夠的膠原蛋白,來活化毛囊、鞏固髮根,增加髮量。矽元素,也稱為二氧化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也是構建膠原蛋白的主成分;和半導體使用的矽材料、洗髮精添加的人工合成物質矽靈,大不相同。天然食材中的馬尾草,堪稱植物界二氧化矽含量最豐富的來源之一。馬尾草強化髮質 恢復頭髮濃密馬尾草為木賊屬植物,是多年生不開花以孢子繁殖的蕨類。遠古時期的希臘、羅馬和中醫就有記載其醫療效果和多種日常用途,是一種古老藥草。除了富含二氧化矽,馬尾草亦含有其他有益生髮的礦物質,如鎂、鈣、鐵、錳、鉀、鋅、硒等。因為馬尾草有助於強化髮質,激活頭皮血液循環,進而滋養毛囊,防止掉髮、恢復頭髮彈性、韌度及濃密,並使髮絲烏黑潤澤;所以,很多知名品牌的頭皮保養、護髮精華都含馬尾草成分。馬尾草可在中藥房或花草茶店買到,中空有節的莖部在乾燥後,像極了小段的吸管,散發著淡淡的植物香氣。為了養髮,我一星期會喝一兩次馬尾草茶,也常用馬尾草浸泡液來洗髮、潤絲和按摩頭皮,頭皮屑和髮尾分叉的情況都確實有改善。濃密黑髮一如青春正盛,綁個馬尾,就好自然漂亮!馬尾草保養方法●馬尾草洗髮水馬尾草能抗菌、消炎,有效去除 頭皮屑,並具有排除頭皮多餘油脂的功能,因此對於油性髮質有很好的效果。做法:在洗髮精裡摻入馬尾草茶,調勻稀釋洗髮精的濃度後,即可洗髮。●馬尾草潤絲液使用方法:1、頭髮洗淨後,用馬尾草茶冲洗或浸濡。 2、在頭髮上保留15-20分鐘,再沖洗掉即可。●馬尾草茶材料:馬尾茶茶包1個(或乾燥馬尾草茶12茶匙(10g))、熱水250-300ml、蜂蜜少許做法:1、將馬尾草茶包或2茶匙乾燥茶放入杯中。2、沖入250-300ml熱水。3、浸泡大約10分鐘之後,加入少許蜂蜜一起調勻,即可飲用。【天然保養妙方直播影音】本文摘自《有機不老:優雅、無病、享天年的天然保養妙方》,時報出版 2020/02/25 出版【有機不老系列專輯↘↘↘】。「把記憶譜成曲!」聽首歌吧,大腦起舞緩失智。看牙齦知健康?! 「骨頭湯食譜」為營養打基礎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10 科別.心臟血管
夏日室內外溫差大! 這幾種疾病都會跟著惡化
台灣夏天天氣高溫炎熱,慢性病族群卻更要適時補充水分!高溫的天氣除了讓人中暑以外,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因為酷熱的氣溫容易造成血壓不穩定。中醫認為血壓穩定的高並不可怕,很多老人的血壓都是保持140至150,可怕的是血壓高高低低,像坐雲霄飛車一樣,這比持續高血壓對血管所產生傷害還要大。例如夏天,在舒適的溫度下,血壓會較低,但如果溫度偏高過熱,血壓會反射性的升高,特別是常常在冷氣房中進進出出,從戶外的高溫一下子進入低溫的冷氣房,血管由擴張驟然收縮,由於血壓的突然改變,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自然就增加。所以縱然是夏天,門診上仍不乏血壓突然升高的病人,此時中醫常會使用耳尖點刺放血救急,讓病人頭暈腦脹的狀況可以快速減緩。中醫師周宗翰說明,除了血壓不穩,三高患者也要特別小心高溫造成的腦部供血不足。當身體缺乏水分又大量流汗,血液裡面的血脂、血糖的增高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減慢,致使腦組織的正常供血減少,就會出現頭暈、記憶力不集中、健忘等,腦部供血不足更容易在老年人身上引發中樞神經退化,出現認知功能、記憶力、思考能力衰退。而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這些病症,在天氣炎熱又沒有空調的情況下,更可能是導致該病症惡化的原因之一。這類型的中樞神經退化早期治療是關鍵,如果夏天感覺身體有些許異常,如手會不自覺地顫動等就要特別注意。細微的神經損害,雖可藉現代的肌電圖、醫學影像等檢查進行了解,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經由檢查檢出,部分神經早期退化的潛隱病變,能由檢查而確診的並不多見,多數容易被病人忽略,像是手指不自覺地輕微抖動、情緒變化、偶發性跌倒等。如果置之不理,待退化情況愈來愈嚴重,直到精密醫學檢查發現有明顯變化時,往往病情已趨於嚴重。周宗翰指出,為避免病況加重,首先需要補充水分來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而中醫通腦竅,化瘀阻的中藥如丹參、天麻、石菖浦、荷葉、紅花,可用來緩解腦供血的不足;三七、葛根具有多種保護血管的功能,它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從而有效地防止血液過於黏稠,讓血液流動更加順暢,阻止了供血不足的可能。而以下的「醒腦紓壓消暑飲」在改善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痛、失智與輕微神經退化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醒腦紓壓 消暑飲材料:天麻5錢、葛根5錢、菊花3錢、淡竹葉3錢、決明子3錢。作法:將葛根5錢、淡竹葉3錢、決明子3錢放入約3,000c.c.的水煮滾20分鐘,再將天麻5錢、菊花3錢放入關小火煮10分鐘,放涼即可當平時保健飲品飲用。功效:天麻久煎則無力,所以要後下,具有穩定降腦壓的功效;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也是不能久煮;葛根可以當作中醫的肌肉鬆弛劑,對於頸部的循環非常有幫助;淡竹葉對於清暑熱有非常好的功效、決明子可以消食化積、潤腸通便,預防天氣炎熱引起的腦壓增高。搭配頭部穴位按摩 緩解夏天頭暈、頭痛可用雙手指腹全頭按摩,然後加強按壓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處)、太陽穴(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風池穴(在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促進頭部血循,緩解夏天因為溫差造成的頭暈、頭痛。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溫度一天天飆高!  猛吹冷氣消暑,這種病可能纏身 白天用美白產品會反黑? 常見成分使用時機一次搞懂 抗生素vs.消炎藥別傻傻分不清 吃錯問題恐怕更嚴重 吃素還是會得大腸癌! 最好的預防方式掌握3原則
-
2020-07-09 新聞.健康知識+
辦公室工作耗腦力 可減緩認知退化
在辦公室工作能減緩認知功能退化!一般認為成日坐在辦公室工作會對健康造成許多不良影響,但近期劍橋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從事靜態工作(多為辦公室工作)的人,不論教育程度如何,日後認知功能的退化速度較慢。目前研究人員推斷出的原因為,靜態工作多比較耗腦力,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確認。根據《每日科學》報導,為了解靜態工作對認知功能的利害關係,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找了8500位年齡介於40-79歲的男女,分別來自不同社經、教育背景的受試者進行實驗。研究團隊讓受試者填寫一張關於健康與生活型態的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工作時、休閒時從事的體能活動強度等等,接著,也讓受試者接受健康檢查。平均經過12年過後,研究團隊將受試者請回,並讓他們進行一連串的認知功能測試,其中包括記憶力、注意力、視覺處理速度以及閱讀能力測驗。由於所有受試者都屬於EPIC-Norfolk隊列,因此研究團隊能夠對他們進行長期追蹤,也能排除原先已因認知功能受損而活動力低下的個案。結果發現,工作上較不需要體力勞動的受試者(多為辦公室工作者),不論教育程度如何,認知功能退化的現象較不明顯。而從事體力勞動者,日後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比工作較靜態的受試者高出了3倍。此研究發表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中。根據《Medical Xpress》報導,研究人員猜測,工作中較不需要體力勞動的受試者,之所以保有較好的認知功能,原因可能在於大部分的靜態工作會需要用到較多的腦力,因此有助於避免認知功能退化。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靜態工作是否真的有益於認知功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特別是針對社經背景與教育程度如何影響認知功能。【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7-09 養生.聰明飲食
你吃的是公的還母的?餐桌上常見的這些魚其實會變性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在魚類身上,除了染色體遺傳的影響外,在生殖腺分化及發育過程的環境變化都可能影響其性別走向。在胚胎時期,魚類的生殖系統多未分化,在孵化後短則數天、長則數月,性別才會漸漸確定。而少數如石斑、黑鯛、鱸魚等「雌雄同體」的魚類,儘管經過生殖腺分化,但在後續生殖腺發育的過程裡也可能受年齡、體型與社會結構因子影響而再次性別轉換!台灣鯛、黑鯛、鱸魚、石斑或是烏魚等魚類是不少人餐桌上的常見魚種,但你知道嗎?其實有些魚你很難判斷牠是公還是母!在海洋世界中,這些魚類性別的決定不是天生,而是會受環境影響。而雌雄同體的魚類,從孵化到死亡一輩子更能體會兩種性別的「魚生」啊!是公、是母?魚類可不是一出生就能知道!以人類的性別決定系統來說,當卵子受精的當下,受精卵帶有的X、Y性染色體,就已經大致決定了接下來的生理性別發展。隨著胚胎發育、分化,待胎兒出生時,生殖系統多已分化完成,生理性別是男、是女早已塵埃落定!但在魚類身上,可不完全是這麼回事,除了染色體遺傳的影響外,在生殖腺分化及發育過程的環境變化都可能影響其性別走向。在胚胎時期,魚類的生殖系統多未分化,在孵化後短則數天、長則數月,性別才會漸漸確定。以台灣常養殖的尼羅吳郭魚為例,受精卵多會在水中(約3~4天)或雌親魚口中(約2週)孵化,孵化後仍需要23天左右,才會性別分化完成。先天、後天都能決定魚怎麼「變性」!少數如石斑、黑鯛、鱸魚等「雌雄同體」的魚類,儘管經過生殖腺分化,但在後續生殖腺發育的過程裡也可能受年齡、體型與社會結構因子影響導致性別轉換!若簡單地以目前可觀察到的影響因子來看,大致分為「內在」與「外在」兩大部分。除了受先天遺傳因子影響外,外在環境及人為的荷爾蒙用藥等也會干預「性轉」。從調控遺傳下手,也能選育決定魚苗性別以台灣鯛來說,其性別決定方式就相對複雜,同時會受到染色體遺傳及環境因子影響。而過去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就曾為了避免有雌魚產卵在魚池中,讓魚池同時有不同體型大小的魚,而培育出生長速度較雌魚快的「雄性魚苗」,以有效飼養控管。水試所選擇從調控內在的遺傳因子下手,透過雜交選育技術、研究台灣鯛的遺傳標誌,找出帶有100%雄性基因片段的種魚,並配合激素刺激促使魚苗產出YY雌魚和YY雄魚,以此互相交配育種,終於在2017年培育出100%雄性魚苗的台灣鯛。變男、變女還能受環境影響?溫度、體型及社會結構都有案例而除了上述提到的遺傳因子調控外,事實上包含許多環境因素,包含:pH、發育早期的溫度、鹽度、養殖密度,甚至於魚群的社會結構等,都可能影響魚類的性別。例如在過去針對尼羅吳郭魚的研究就發現,當生長環境的水溫提高,便會使得魚體內的雌激素被抑制,從而導致雄性魚的比例增加。而以台灣沿岸的黑鯛來說,屬於同時具有卵巢與精巢生殖腺的雌雄同體型魚種,在第一、二年繁殖季,其精巢會快速發育產生精子,但到了第三年開始,約有一半的黑鯛會性轉成為母魚,不僅精巢會漸漸退化,卵巢也會發育成熟、產生卵子。外源激素也能引導性別決定!此外,透過外來的性激素同樣也能影響魚苗的性別分化過程。以烏魚來說,在孵化初期、性別尚未分化時,若將雌激素加入餌料混合投餵或水浴,也會使得後續魚苗在性腺分化過程雌性化。不過,依據目前「飼料管理法」規定,雌激素並不列在飼料管理法公告之「飼料及飼料添加物詳細品目」範圍內,因此加入雌激素至飼料中可是違法的喔!整體來說,儘管根據目前許多證據已經可以知道許多魚類的性別決定取決於染色體性別決定,而少部分魚種的性別也會受到環境因素影響,不過實際上關於這些魚類性別轉換的確切原因及機制,仍存在許多謎底等待科學家進一步揭曉!延伸閱讀▶熱帶魚好看但可以吃嗎?張口之前你應該知道的事!▶應該怎麼吃海鮮才能「健康又環保」?▶2048年人類將再也享受不到海鮮!拯救海洋從選擇食用魚種開始參考資料▶吳郭魚的口孵現象-用口腔孵化受精卵及保護仔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魚類性別轉變的奧妙-張清風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教授▶張清風校長研究魚類性別決定、生殖腺分化二十多年-國立海洋大學▶溫度對於郭魚性別分化的影響-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雌雄同體魚類的起源-生殖細胞如何適應性別錯置的生理環境-海洋中心電子報(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09 醫聲.癌症防治
子宮頸癌/抗血管新生標靶「餓死癌細胞」 有助抑制婦癌
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出爐,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等三大婦癌,各有消長,子宮頸癌新增罹癌人數下降,但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卻明顯上升,且死亡率也明顯增加,令人擔憂。一般來說,婦癌與肥胖、壓力、老化、晚生、少育、女性荷爾蒙分泌以及環境荷爾蒙汙染等因素有關,由於壓力、生育等因素較難控制,肥胖則可透過減重降低罹癌風險。有條件列卵巢癌給付肥胖女性致癌風險偏高,研究證實,如果身體質量指數偏高,則乳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等風險就會隨之上升。在治療上,與乳癌相較,有關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的藥物研發進度遲緩許多,所幸原本用來治療大腸癌的標靶藥物「新生血管抑制劑」被證實有助於抑制婦癌。為此,衛福部食藥署於去年5月核准「抗血管新生標靶」用於卵巢癌,健保署則今年6月將此藥列入卵巢癌給付範圍,條件為接受傳統第一線治療後六個月至一年之間復發者。類似雞尾酒療法近幾年,癌症治療領域也出現類似的雞尾酒療法,而「抗血管新生標靶」就像是好吃的湯底,醫師就像是廚師,嘗試放進其他食材(藥物),讓這一鍋食物更好吃。舉例來說,臨床證實,「抗血管新生標靶」如果搭配化療,就能有效提升整體存活率。近年「抗血管新生標靶」也分別與免疫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DNA修補抑制劑」等合併使用,醫界審慎樂觀期待研究成果。事實上,「抗血管新生標靶」也被用來治療老年人退化性黃斑部病變,治療效果也不錯。腫瘤會萎縮死亡為何「抗血管新生標靶」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如果將腫瘤組織當作一顆小樹苗,而癌細胞就像是樹根,必須吸取足夠的氧氣、營養及水分,小樹才能茁壯,而用了這個藥物,能斬斷樹根,讓樹苗逐漸枯萎。「抗血管新生標靶」可說是抗癌標靶的經典產物,因為血管新生是所有惡性腫瘤的特性,其中又以大腸癌、泌尿道癌最為明顯,一旦新生血管受到抑制,腫瘤就會萎縮死亡。」它的抗癌作用機轉就是「餓死癌細胞」,讓新生血管無法繼續增生,癌細胞得不到養分而生長停滯,且讓腫瘤血管有機會正常化,促使血流正常化,使化療藥物能順利進入腫瘤,強化治療效果。癌友不要輕言放棄以卵巢癌為例,晚期患者容易復發轉移,腹部產生腹水而腫脹,也沒了食欲,在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後,腹水明顯消退,胃口也變好了,延長了無疾病存活期。過去十年,晚期卵巢癌和子宮頸癌並無健保給付的新藥可用,一旦復發,僅有化療一途,健保署有條件給付「抗血管新生標靶」合併化療使用,造福眾多晚期婦癌患者,提醒癌友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
2020-07-08 養生.運動天地
初學者必看!怪獸訓練總教練傳授重訓6原則,徹底預防運動傷害
本篇主要將論述集中在絕大多數人最需要的初學者階段,在這個階段只要按照幾個大原則進行規律訓練,就可以享受美好的初學者蜜月期,接下來說明這些大原則。一、動作方向要盡量均衡肌力訓練很像飲食,任何再好的食物如果攝取過量對身體都不好,而無論喜歡不喜歡,主要的營養素如果被忽略,也會造成營養不良。因此,最佳的營養策略通常是:均衡攝取營養素。同樣的,適用於中老年人肌力訓練的人體自然動作,有上肢水平推、水平拉、垂直推、垂直拉,下肢有蹲系列、硬舉系列和負重行走系列,這些動作型態都是建構強壯人體的基本動作,應該要均衡攝取,不應有任何一類長期被忽略。二、要預留恢復時間訓練的效果不會發生在訓練之後的當下,而是發生在恢復之後,只訓練不恢復,就好像只工作不領薪一樣的可惜。近年來關於恢復策略有許多新的研究,膳食補充品、冷熱浴、壓力裝、伸展操或是藥物,不過這些研究經常充滿了矛盾的數據和爭議的結論,讓人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其實,最主要的恢復效果,還是來自於規律而健康的生活型態,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飲食。而其中飲食需要特定的間隔時間,睡眠更是需要安靜無打擾的一段長時間,所以從課程設計的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恢復手段,就是要預留足以讓身體吃飽睡好的時間間隔。對於初學者來說,除非每次訓練的課表很短,否則至少48小時的間隔可能是大多數人需要的,而最長的間隔通常是維持至少一週一次的訓練,這是大多數人仍然可以累積進步的最低訓練頻率,如果每次訓練過後間隔兩週以上,效果可能就會開始受影響,進步也可能開始停滯。三、不可忽略的高強度區肌力訓練裡,通常將最大肌力65%以下視為低強度區,配合高反覆次數的訓練方式時,主要訓練效果是肌耐力;最大肌力的65~85%是中強度區,配合力竭式訓練時,主要的效果是肌肉生長;85%以上是高強度區,主要訓練效果是提升最大肌力,同時也會有肌肉生長和肌耐力方面的效果。中老年人對於強度的依存性很高,用白話文講,如果不夠重,很難有效果。這可能違反了許多人的刻板印象,許多人認為中老年人的訓練應該要輕鬆愉快,所以不可以做太重,如果覺得太輕不過癮,也應該朝做「更多的次數」的方向走,而非挑戰「更大的重量」。但是,這樣的刻板印象其實是錯誤的,中老年人所需要面對的最緊迫的問題,是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流失和退化,而這些東西是對「壓力」起反應,不是對勞累、痠痛、汗流浹背起反應。因此,一個課程再怎樣累,如果沒有足夠的強度,是無法驅動向上適應的機制。中老年人肌力訓練主項目的強度通常至少在最大肌力的70%以上,如果看到85~100%的強度規律出現在中老年人的課表裡,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四、盡量尋找最低有效訓練量與前一個大原則息息相關的是,中老年人的訓練需要高強度,否則會無效。但是,中老年人的訓練也要盡量避免過多的疲勞,因為迅速恢復是年輕人的特殊能力,中老年人的恢復速度比較慢,任意製造強度不足的疲勞會延遲或打亂恢復的進程,讓下一次訓練難以按時進行。控制訓練量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許多人都擔心訓練的量如果不夠,會不會沒有得到足夠的刺激,因此,動機強烈的訓練者,經常會不自覺的做過多的訓練。好在前人的經驗已經幫我們探究過這個問題,中老年人如果使用中高強度區(80%以上)的話,三組三下或三組五下的次數已經足以驅動向上適應的現象,如果直接使用95~100%的重量,則單次一下也可以啟動進步的機制。五、預留彈性空間雖然初學者會有一個持續進步的蜜月期,但是幾乎沒有任何人可以毫無阻礙的執行每一次的訓練計畫。肌力訓練是為了讓人生過得更美好,而人生中總有一些其他事情,或多或少會干擾訓練,因此訓練的課程要預留一些彈性,以為突如其來的計畫改變準備好調整的空間。值得說明的是,這不表示訓練就可以天南地北的胡亂改變,要知道規律和習慣的力量非常強大,盡可能遵循規律訓練的計畫是效益最高的手段,只是如果遇到無法按照計畫執行時,不要覺得已經全盤皆輸而想要放棄。要知道,其實只要一點點微調,通常就可以讓一個長期的計畫持續下去。六、要設定短期和長期目標目標設定是任何計畫可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但是,目標設定要分成短期和長期兩種,長期的目標給人帶來方向和願景,短期的目標是為了讓人踏實的去執行。只設定長期目標,常常會讓人覺得達標的那一天遙遙無期,個性急躁的人可能會用過快的節奏趕進度,導致受傷風險提高;個性懶散的人可能會因為目標看起來太遙遠而乾脆放棄,但這都是對目標的錯誤解讀。事實上,把長期目標放在心裡即可,讓人願意規律地走進重訓室的是短期目標,所以短期目標必須合理又有挑戰性。合理指的是在能力範圍內可以達成,有挑戰性表示需要付出一些些努力才能成功,短期和長期目標讓肌力訓練成為一個有計畫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會讓訓練者一天比一天強壯。依循著以上的幾個標準,再選擇適當的訓練動作,就可以開始一個安全又有效的課表,接下來我們將探討關於實際訓練所使用的動作和技術。(文章出處/本文摘錄自遠流出版《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怪獸訓練總教練何立安以科學化的訓練,幫助你提升肌力、骨質、神經系統,逆轉老化》)
-
2020-07-08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老學童上學防失智 桃園醫院醫師深入鄉里教醫療知識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失智人口也逐年攀升,為預防長者失智失能,參與社區活動是良好的選擇。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持續協助桃園市近13個社區關懷據點,安排院內各醫療科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藥劑等專業講師,前往據點為爺爺奶奶上課,增加長輩對疾病的認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社區預防護理長劉美玲表示,俗語說「要活就要動」,不只身體要活動,腦袋更要動一動,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社區關懷照顧據點,希望結合政府及社區資源,讓居家的長輩不孤單,白天兒女外出上班時,能有一個可以與人互動、一起學習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能達到減緩失智失能的目的。桃園醫院協助桃園市近13個社區關懷據點,安排院內各醫療科醫師為爺爺奶奶上課,例如認識常見慢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了解何謂心肌梗塞、退化性關節炎、為什麼爺爺容易攝護腺肥大、奶奶比較會發生泌尿道感染、居家安全如何防跌、用藥安全等,不僅有對醫療的深度了解,同時還安排園藝治療、毛巾操運動、預防五十肩、媽媽手等健身操活動,讓社區長輩多認識自己的健康。劉美玲指出,若家中長輩每天在家看著天花板或門外發呆,不如到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或社區發展協會多活動,倘若不知道住家附近有無這樣的社區據點或愛心協會,可詢問市政府社會局或所屬社區的里長。桃園醫院目前服務的據點,包含桃園區龍岡社區關懷據點、中聖里、中泰里、中原里關懷據點、護國宮愛心基金會,八德區高明里關懷據點與白鷺社區發展協會,中壢區中山里、復華里關懷據點等。劉美玲表示,她常跟里長們說「生活在這樣社區的長輩真的很幸福,希望退休後也可以搬來這些社區養老呢」她說,能協助社區長輩生活得更有品質,並找回他們昔日的笑容,是非常榮幸的事。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7-07 科別.腦部.神經
便祕、憂鬱...可能是巴金氏症的前兆
便祕、憂鬱等中老年人常見的症狀,也可能是巴金森氏症的前兆,台南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醫師李佳維指出,醫學已證實腸道和腦部之間有雙向溝通的管道,更有研究認為人體接觸環境毒素後,先造成嗅覺和腸道神經的退化,再由支配腸胃道的神經往大腦蔓延,而在臨床上不少巴金森氏患在出現手抖、步態不穩等肢體症狀前,已有便祕等症狀。一位60多歲男子至奇美求診,向醫師表示,表示兩年前右邊的肩膀容易痠痛,一直以為是頸椎退化合併五十肩,然而治療後仍未改善,直到最近開始手會抖,才轉到神經內科就醫。醫師發現,患者一坐下來,放在膝蓋上的右手指,微微繞小圈地顫抖,陪診的妻子也表示最近先生反應、動作越來越慢,跟以前不一樣,睡眠不安穩,寫字也不太靈活。李佳維評估後,認為可能是巴金森氏病,給予藥物治療後,肩膀緊繃酸痛的情形好了很多,右手抖動的部分也改善。李佳維表示,巴金森病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起因於大腦控制精細動作的基底核當中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所造成。人們對於巴金森病的印象多半侷限於典型的運動功能障礙,例如:肢體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然而在這些症狀之前,可能已經有長期便秘、疲倦、憂鬱、焦慮、失眠等非運動功能障礙的問題。因此病人在確診前通常已經跑過其他科別(腸胃科、身心科、復健科、骨科),也有可能因為肢體的僵硬誤以為是五十肩或是頸椎退化而延遲確診。他指出,現代科學證實了「腸腦軸(Gut-brain axis)」的存在,證實腸道和腦部之間有雙向溝通的管道,腸道的菌落會影響腦部的運作。有一假說認為巴金森病的病因是由於人體接觸環境毒素後,先造成嗅覺和腸道神經的退化,再由支配腸胃道的神經往大腦蔓延,進而影響到腦部的運作,此假說應證之前所提的,巴金森病人在有動作障礙的症狀之前常有便秘的困擾。李佳維表示,若是經過症狀的自我觀察懷疑自己罹患巴金森時,請至腦神經內科就醫讓醫師來診斷。巴金森的診斷及治療需要長期固定跟著一位醫師配合,切莫因為焦慮而到處求診,恐造成醫師無法調整藥物,並呼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症狀減緩,使病人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
2020-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醫治療新冠有成效 三總與中醫藥研究所簽MOU
除了用西醫來治療新冠肺炎,中醫在臨床上治療新冠肺炎也有成效。三軍總醫院感染科、熱帶醫學科與中醫部建立「新冠肺炎患者中西醫共治模式」,採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之《新型冠狀病毒病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治療所收治的11名輕重度患者,發覺成效頗佳,可縮短病毒轉陰與住院時間。三總今下午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院長蔡建松說,未來將合作建置「建立中西醫結合精準醫學平台」,除現有新冠肺炎治療外,致力於突破癌症、腦神經退化、心腦血管、過敏免疫風濕、代謝性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瓶頸,期許台灣成為全台中西醫整合的領導者。三總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團隊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新冠肺炎病毒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作為治療,由院內感染科、熱帶醫學科及中醫部合作建立「新冠肺炎中西醫共照模式」對院內所收治的11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會診。由於患者分為危重、中、輕症,個案接受西醫治療日程與改善狀況不同,故經徵詢同意後,11名患者4、5月份陸續加入中醫指引治療。在成效上,發現患者服中藥後症狀改善,不論住院多久,服中藥至連續三採陰解隔離天數約8天,且無藥物不良反應。黃怡嘉說,在驗證臨床療效後,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著手探討中藥複方水煎劑「台灣清冠一號」作用機轉,證實複方中成分能與新冠病毒之棘蛋白結合,阻斷病毒感染,並抑制細胞激素風暴出現,有如類疫苗的效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益彰表示,中醫藥研究所同仁研發效能,比起大學研究單位來得快,因此才會與三總合作進行試驗;希望以新冠肺炎為引信,讓台灣成為全球整合醫學的領導者,三總也能成為全球中醫藥界的前鋒。
-
2020-07-06 新聞.長期照護
中醫入長照/長者練五禽戲 一周脫掉護腰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中醫也成為長期照護的一環,臨床顯示,中醫介入長照,可延緩認知功能惡化,降低失能速度,此外,長輩經常練習五禽戲、八段錦等拳術運動,也能改善腰痠背痛症狀。國內一項研究分析失智症患者因失能而入住護理之家或接受居家照顧等情況,純西醫照護個案平均失能時間為四點八年,中西醫合併治療個案則是七點六年。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去年八月首創中醫長照社區關懷據點,今年六月擴增至六個長照據點,超過二千人次受惠,有長者每天打一分鐘五禽戲拳術,一個禮拜後便腰痛改善,不需使用護腰。「上醫治未病」黃建榮說,針對中老年人失能照護,中醫有很好預防功效,在失智初期,中醫可緩腦部退化速度維持認知功能,失智中期則可降低精神與行為症狀發作,失智末期則可透過中醫維持基本日常活動減少失能狀態。中醫提供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尤其居家醫療,是自古就有的服務,春秋時的名醫扁鵲周游列國到處行醫,為此,中醫師公會積極推動具有中醫特色的長照服務。舉例來說,許多長照據點的長者都有腰腿痛等困擾,甚至常常戴著護腰。在中醫師指導五禽戲、八段錦等拳術運動後,長者每天操作一分鐘,只需一個禮拜,症狀大受改善,不需護腰。除了運動,中醫長照還帶領長者一起做茶飲、認識藥膳,和其他長照服務相較,不僅「動手動腳」,更多互動,也有醫療功效。黃建榮表示,希望未來能結合在地中醫診所,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目前全國已有六個長照據點申請中醫師到點服務,而經過培訓可至各長照據點的中醫師約有二百人,未來將深入社區據點,延緩失智失能速度。
-
2020-07-05 新聞.長期照護
中醫入長照 長者五禽戲做一周脫護腰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而中醫也納入長期照護的一環中,在長照據點針對社區長者,提供具中醫特色的預防醫學,以達到延緩失能的成效。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表示,自去年8月首創中醫長照社區關懷據點,今年6月擴增至六個長照據點,超過2000人次受惠;甚至有長者每天作一分鐘五禽戲的運動,一個禮拜後便腰痛改善,不需使用護腰。黃建榮表示,「上醫治未病」,針對中老年人失能的照護,中醫有很好的預防功效。在失智初期,中醫可緩腦部退化速度維持認知功能;失智中期可降低精神與行為症狀發作;失智末期則可透過中醫維持基本日常活動減少失能狀態。有研究指出失智症患者因失能而入住護理之家或接受居家照顧的情況發現,純西醫個案平均失能時間為4.8年,而中西醫合併治療個案則是7.6年。而中醫提供以人為本的全人照護,不像西醫需要多科、團隊一起出動。尤其居家醫療,是自古就有的事情,例如春秋時的名醫扁鵲周游列國到處行醫,因此中醫師公會也開始推動到各長照據點提供具中醫特色的長照服務。黃建榮說,許多長照據點的長者都有腰腿痛的問題,甚至常常戴著護腰。中醫提供五禽戲、八段錦等拳術運動,讓長者每天操作一分鐘,經過一個禮拜後便大有改善,不需要護腰。除了運動,中醫長照還帶領長者一起做茶飲、認識藥膳,和其他長照服務相較,不僅「動手動腳」有更多互動,也有醫療的功效。黃建榮表示,目前已有六個長照據點申請中醫師到點服務,經過培訓可至各長照據點的中醫師約200人。希望未來能結合在地中醫診所,達到在地老化的目標。
-
2020-07-05 科別.眼部
「直線」看成「歪線」?小心老年黃斑部病變
一名60多歲設計師近年視力下降,使用工具尺畫草圖,直線怎麼看都是歪線,就醫確診為老年黃斑部病變,幸在接受抗血管新生因子注射療程後,視力慢慢從0.2恢復到0.7。眼科醫師呼籲,平時應多吃深綠色蔬菜,50歲以上民眾則應每年接受一次眼科檢查,才能保護好靈魂之窗。隨年紀增長 感光細胞凋亡黃斑部位於眼球正後方的視網膜中心處,具感光功能,是視覺最重要的區域。台中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林俊賢表示,若將眼球比喻為照相機,視網膜是底片,黃斑部就是控制成像效果,當黃斑部出問題,可能引起視力下降或視覺變形。但隨年紀增加,除了黃斑部的感光細胞會凋亡,協助眼球排出代謝廢物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層也會退化。當代謝廢物沉積成「隱結」,視網膜得不到養分,容易生成不健康的構造——新生血管。林俊賢說,當尚未有新生血管生成時,被歸類為「乾性病變」,對視力的影響較細微,注意防曬、適量多補充葉黃素及深綠色蔬菜可延緩惡化。但當新生血管生成且破裂,會產生黃斑部水腫或出血,又稱「濕性病變」,此時若未及早治療,嚴重恐使視力降至0.1以下,有失明危險,有必要治療。病變因子 三高、抽菸、紫外線前述病變均因好發於55歲以上民眾,又被統稱為「老年黃斑部病變」。危險因子除了年齡,也包括紫外線曝曬、抽菸、三高、以及家族史等。外界認為3C產品的藍光也會造成黃斑部病變,但林俊賢說,目前未有直接證據,其傷害仍以乾眼症、白內障與近視加深等有關。老年黃斑部病變可自我察覺嗎?林俊賢建議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評估工具,輪流交替遮單眼注視方格,一旦線條會扭曲或視野出現中央黑影,就應該要接受眼科檢查與診斷。及早密集治療 能維持視力目前針對濕性的老年黃斑部病變治療共識為使用「抗血管新生因子(Anti-VEGF)」的眼內注射劑,與傳統的雷射治療相比,較無視網膜結疤的副作用。林俊賢說,若能及早並密集用藥治療,藥物反應佳,較有機會能維持視力在不錯的程度,且可隨治療效果來延長治療間隔,慢慢降低回診的次數。反之,若拖延或不定期治療回診,藥物反應會比較差,若效果實在不好,就得再考慮使用光動力療法進行輔助治療。有病人會怕在眼內打針,拖到有症狀才回診。林俊賢強調,上針前都會點麻藥,且症狀回穩後就有機會拉長回診打針的時間,「不然等同前功盡棄。」過去針對老年黃斑病變,健保僅給付一眼最多7針的抗血管新生因子,其餘需自費。不過今年6月起,每人每隻眼睛至多可給付14針,減少患者經濟負擔。
-
2020-07-0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運動暴汗除體內濕氣?中醫4大排濕法「做對才有效」
排濕除了依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中醫師吳正一舉例,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身體的排毒效果也會跟著變差,進而成為體內濕氣難以排除的原因。因此,需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習慣,才有助於改善新陳代謝。以下是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1.穴位按摩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由於身體是一個循環系統,因此能透過按壓穴位的方式,針對人體內的12條筋絡走向進行治療,卻讓民眾時常納悶為何中醫常有「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狀況,其實是透過穴位對症下藥。幫助身體排濕的穴位,分為手部、腹部、腳以及頭部穴位,按壓每個穴位皆有助於體內循環。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2.運動排濕 不要做到暴汗 流汗即時擦乾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3.泡腳 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4.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
-
2020-07-05 科別.泌尿腎臟
男女發生比例13:1! 尿不出來先釐清是不是這3原因造成
60歲A先生之前就會有一些下泌尿道症狀,如頻尿、解尿解不乾淨、用力解尿以及尿流速極慢。突然有一天長達8小時都沒有解尿,而且膀胱越來越漲,導致坐立不安,最後跑到急診掛號,診斷為急性尿滯留。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表示,急性尿滯留在男性比較常見,發生率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上升,尤其是60歲以上的男性較常發生,相對的女性比較少見,男女比例大約是13:1。造成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膀胱出口阻塞,其中攝護腺肥大的肇因占了大部分,而神經部分也有可能造成膀胱收縮不良或泌尿道括約肌放鬆不良,進而造成尿滯留的問題產生,如:脊髓受傷、糖尿病或中風等;其他原因還包含了泌尿道感染、藥物(冒藥、嗎啡類止痛藥)、尿道受傷等。 急性尿滯留原則上從病史詢問和膀胱觸診就可以得到診斷,如長時間沒有排尿、用力解尿都解不出來、加上膀胱漲尿感等都足以確診;不過,在認知功能已退化的族群可能的表現是急性意識改變。針對長期餘尿量過高的男性,反而不會有漲尿感,還可能以尿失禁來表現,臨床上也可以用超音波再加以確認;而一般膀胱尿液超過300cc就一定要放置尿管,但也有漲尿感已造成病人極大不舒服的話也可直接放置尿管。 急性尿滯留最初步的處置就是膀胱減壓同時留取尿液分析和細菌培養。膀胱減壓就是將漲滿尿液的膀胱做引流,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置放尿道尿管;不過,有些時候尿管無法成功置放,尤其是尿道狹窄的病人,這時候可以先暫時使用管徑較細的引流管做恥骨上膀胱造廔。初步處理完成後,接下來就要去找尿滯留的原因,若是藥物因素就暫時先不要服用該藥物,如是感染的因素就先使用抗生素治療和找感染的原因。林才揚提醒,男性急性尿滯留的原因主要還是攝護腺肥大所引起,不過還是須要排一些檢查去排除其他可能合併的原因。因此,上了年紀的男性一旦有下泌尿道症狀建議可以先做檢查去尋找造成的原因,讓後續得到適當的治療,避免急性尿滯留發生的機率。延伸閱讀: 天熱泌尿道易發炎! 4NG衛生習慣超多人都在做 保養攝護腺別等老了才做! 4習慣從現在就能開始
-
2020-07-04 科別.眼部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醫師教你揪出黃斑部病變
視力茫霧、世界變得灰暗,原本筆直的線條突然歪曲,趕快拿出「阿姆斯勒方格表」或方格子自我檢測,如果看到的影像已經有中央視野不清楚、盲點,或線條變得扭曲,衛福部桃園醫院眼科專任醫師蔡孟儒提醒,眼睛恐怕已有黃斑部病變,若拖延就醫,嚴重將失明,破壞生活品質。蔡孟儒同時提醒,超過50歲、有黃斑部病變家族史的民眾,千萬別輕輕放過視力模糊等症狀,這些高風險族群最好每一年都能定期檢查視力。視力模糊有不同原因,邁入高齡,罹患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會增加,蔡孟儒表示,有部分長者同時患有白內障、黃斑部退化,也因此來門診時只是表達「視力模糊不清」,自以為只是白內障而延遲就醫。但黃斑部退化導致惡視力通常來得快又急,蔡孟儒表示,黃斑部位於眼球後方的視網膜中心,可直接受光線、形成影像,一旦黃斑部受損,將出現中央視野有盲點、視物變大變小扭曲等狀況。黃斑部病變有乾性、濕性兩大類,以老年人居多,通常伴隨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肥胖、抽菸以及天生基因所致,但也有30多歲的年輕人因高度近視而導致黃斑部退化。而乾性、濕性黃斑部病變之中,濕性雖然只占10-15%,但就醫時幾乎是晚期。蔡孟儒解釋,濕性黃斑部病變是指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合併有血管增生,造成水腫或出血,產生結痂疤痕,需要積極治療,且需要維持一段時間,定期回診,否則嚴重將惡化至失明。目前治療濕性黃斑部病變的選擇有在眼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蔡孟儒表示,主要機制是抑制血管新生因子,好處是可延長治療間隔,且自六月起,健保給付從原本7針放寬至14針,由醫師依據病況給予治療建議,可減輕病患經濟負擔。但他也提醒,因治療黃斑部病變需維持一段時間,最忌中斷治療,曾有一位近60歲病患中斷療程,事隔半年後回診,悔恨問醫師:「我還能有進步的機會嗎?」蔡孟儒強調,黃斑部病變可以從改變生活型態提早預防,例如戒菸、控制三高、外出戴墨鏡,減少紫外線曝曬等。同時,平時可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我檢測,只要感覺視力異常,盡速就醫確診,有機會救回惡視力,維持生活品質。●民眾可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檢測,以便提早察覺黃斑部病變1.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30公分之距離,光線要清晰及平均。2. 如有老花或近視,須配戴原有的眼鏡進行測試。3. 先用手蓋著左眼,右眼凝視方格表中心黑點。4. 重複步驟1至3檢查左眼。5.當凝視中心黑點時,發現方格表中心出現空缺或曲線,就可能是眼底出現毛病的徵兆,請盡快找眼科醫師作詳細檢查。
-
2020-07-04 新聞.科普好健康
熟齡視力模糊 未必就是白內障
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55歲的王先生近半年因視力逐漸模糊,以為是白內障加劇,直到惡化程度嚴重,已影響日常生活後,才就醫尋求諮詢。王先生輾轉來就診,在門診初步檢查發現,發現雙眼都有一定程度的水晶體混濁,也就是俗稱的白內障,但右眼視力不佳的程度,評估後認為超出白內障可能帶來的影響,建議他接受進一步檢查,才確認診斷為視神經病變。動脈膨大、彎曲 壓迫視神經王先生接受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後,發現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及視神經結構,存在著肉眼不易察覺之病變(圖1),加上自動視野儀檢測出的右眼有特別的視野缺損(圖2),因此高度懷疑有潛在腦內病灶影響到視神經。在王先生完成一系列抽血檢驗及腦部核磁共振造影後,果然在腦內視交叉前端,發現其供應腦部血流的動脈產生膨大、彎曲,將右側視神經推擠至顱底骨側,產生壓迫性病變。有些疾病影響視野 未必察覺人眼的光學成像原理猶如一台照相機,當外界物體的光線經過角膜及水晶體折射後,將匯聚在眼底由視網膜接收,並刺激神經細胞產生訊號,由視神經連結至大腦產生影像。在這一連串精密運作的神經系統中,任一處的結構若是生病,都可能使得視力模糊。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利用紅外線波長的光線對視網膜進行掃描,能夠提供高解析度黃斑部、視網膜、視神經多層構造的掃描切面。自動視野儀則是檢驗眼睛所看出去的範圍,是否與同年齡人有所差異,因為有些疾病未必先傷害到中心視力,而是影響視野,但由於雙眼視野互補,因此不一定能夠早期察覺異常。醫院視神經掃描 健保給付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中老年人白內障盛行率超過一半,也確實是常見導致視力模糊的原因。然而罹患白內障的同時,仍有可能有潛在性的視網膜或視神經病變,可能導致病人視力功能喪失,例如青光眼、遺傳性視網膜退化,或顱內枕葉病灶等。若醫師專業裁量認為,白內障的程度與視力不佳的比率超乎尋常,例如視力模糊外,同時伴隨辨別色彩的能力變差,視線狹窄、畏光,目前於醫院廣泛使用的眼底光學共軛斷層神經掃描及自動視野檢查儀,能夠迅速完成初步評估,判斷是否有視網膜與視神經病變。適用於疑有視網膜或視神經疾患的病人,健保也給付。治顱內病灶 比白內障急迫若能在白內障手術前,審慎做好基本的檢驗,對於病人接受白內障手術後所能帶來的視力進步程度能有較合理的推測。同時,有些顱內的病灶產生的問題較白內障更為急迫,此時治療的計畫就必須以腦內的病變為主,暫緩白內障手術。
-
2020-07-04 橘世代.愛玩橘
徵文活動/七夕情人節 讓我們再心動一次!
還記得上一次收到鮮花、巧克力是什麼時候嗎?一年365天我們記得父母小孩的生日、記得端午中秋的節日,但不知不覺已經不再記得,那個在青春時刻最「怦然心動」的日子。「如果我們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這句話是來自日本情愛文學作家渡邊淳一,他告訴我們面對愛情從來沒有年紀的保存期限。七夕情人節即將來臨,「橘世代」社群與「SPARK」優質高蛋白巧克力攜手推出「你的愛情故事/情人禮物」徵文活動。張曼娟曾說:「當愛情變成親情,是種退化還是昇華?」結婚後的長時間相處,總是不知不覺中把另一半從情人的身分變為親人,雖然平淡就是幸福,卻很久不再稱呼另外一半「親愛的」,只會用「喂」來呼喊對方,而「我愛你」三個字,更是彷彿消失在記憶裡。有人說超過半百的年紀,要說出「我愛你」好像有點難,不過以行動表達「我愛你」並不是很難,一盒巧克力、一場約會,甚至是親手準備一頓早餐,都是一種愛的表現。現在加入「橘世代」粉絲專頁,在活動頁面分享自己或是父母的「愛情故事/情人禮物」,由橘世代與SPARK社群小編評選精彩貼文,就有機會在七夕期間刊登於《橘世代周報》,並獲得最適合熟齡情人的健康高蛋白Spark Bite香濃牛奶巧克力一盒(價值499元)。>>>立即前往參加。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7-02 科別.泌尿腎臟
男子疝氣復發 「微創修補手術」隔天就出院
南投65歲林姓男子三年前左側疝氣手術,半年前發現左側下腹又鼓起一包,因為可以按壓推回,所以也不太在意。但最近出力活動下腹沉重,疼痛難耐,檢查後發現疝氣再復發,經醫師進行微創疝氣修補手術之後,隔天就可以出院回家後可正常活動,兩個月後就可以負重運動。南投醫院外科醫師許家榮醫師說,腹股溝疝氣是外科相當常見的疾病,後天性的疝氣可能會因為人體老化、懷孕、腹水、咳嗽、便秘、過度用力、吸菸、肥胖等等原因,造成腹內壓力上升而導致腹股溝肌肉或筋膜退化,接著腹腔內器官或組織進而被擠壓出來。疝氣不會自癒,許多患者可將腹內器官推回腹腔內,但是久站、彎腰或咳嗽等用力時,就可能又跑出來,因此仍建議手術治療。許家榮醫師提醒,疝氣若不處理,如果腸子等器官卡在腹壁外,血液循環受到影響,可能會引起腸阻塞、器官壞死、腹膜炎,危及生命。而新的微創疝氣修補手術是以腹腔鏡方式來修補腹股溝退化之處,加強腹壁強度,降低復發的機會。對於接受過傳統疝氣手術後復發的患者,更適合接受微創手術。不但傷口小、疼痛感少、復原也較快。醫師也提醒患者在術後應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並維持規律之生活作息,減少便秘或感冒的發生,加速傷口修復,也減少復發機率。當發現腹股溝(肚子連著大腿的區塊)凸出腫塊,平躺時會縮回去,就可能是疝氣。建議應至外科、泌尿科就醫,盡早處理,盡早脫離疝氣困擾。
-
2020-07-02 橘世代.健康橘
熟男「睪固酮減少」 沒顧好!小心引發心血管疾病
男性上了年紀,常有精神不濟、愛打瞌睡、情緒不穩和對工作較無動力情形,甚至還有勃起功能障礙以及骨質疏鬆等現象,這一切可能都出自於男性賀爾蒙睪固酮的不足。面對此一情形,醫師認為有可能是健康的警訊,建議改善生活作息,或亦可經評估後接受睪固酮補充治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指出,睪固酮是男性重要的荷爾蒙,但40歲以後,睪固酮即以每年1至2%的速率下降,導致許多症狀發生,也就是「睪固酮低下症候群」,或是俗稱的「男性更年期」。睪固酮低下常見造成勃起功能障礙、精神不濟、常打瞌睡、情緒不穩定、對工作較無動力、甚至骨質疏鬆都有可能。同時也可能有第二性徵退化、骨質疏鬆、脂肪增加、睪丸萎縮與男性女乳等。研究發現,可能還會引起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骨質疏鬆與骨折、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中老年男性如果睪固酮濃度較低者,還會增加整體死亡率與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等,可視為男性的健康警訊。改善之道是第一、應先調整生活型態:由於睪固酮製造主要在半夜至清晨,因此應避免熬夜,並可多攝取香蕉、鮭魚、深綠色蔬菜及奶蛋肉類,藉由攝取食物中的營養素,改善睡眠、穩定情緒、放鬆身心,間接改善睪固酮分泌。第二、要改善造成睪固酮低下的因子:研究顯示肥胖會影響睪固酮分泌,因此調整進食順序及挑選好的食物,少吃油炸及含糖食物,達到減重效果也能間接改善睪固酮不足問題。另外再搭配運動,增強減重效果,也能有效促進睪固酮分泌,幫助重拾男性活力,但運動適量即可,過量同樣會造成壓力,也會使睪固醇減少。第三、如果睪固酮濃度過低且症狀明顯時,可由醫師評估後接受睪固酮補充治療。補充有口服、塗抹、打針(短效跟長效型)基本上都是自費,長效可三個月打一劑,但費用都不便宜。但最重要的還是須從生活型態著手,如果無法改善,自身的睪固酮製造可能持續下降,將導致睪固酮低下的情況更加嚴重。【健康精選延伸閱讀↘↘↘】。「老爸們」停看聽,攝護腺肥大一定要手術嗎?。別自以為還年輕!中風型態有兩種,不同年紀不同風險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02 養生.聰明飲食
肚子餓就想發脾氣? 研究告訴你背後原因
當人們出現負面的情緒狀態和壓力時,通常會先聯想到心理因素,而非代謝因素。然而,低血糖會帶來強烈的生理與心理壓力,血糖的驟降其實會影響著情緒,研究在2018年9月刊登於《精神藥理學》期刊。 該研究由貴湖大學學者進行,研究者藉由引發老鼠的低血糖,來檢驗葡萄糖驟降對情緒與行為的影響。研究者將葡萄糖代謝阻斷劑與水分,分別注射在受試的老鼠們身上,並依注射的成分將老鼠放置於2個特定的空間。在老鼠們都體驗過2種注射物的效果後,再讓牠們從先前2個空間中自由選擇進入,發現老鼠們會自動避開經歷過低血糖症狀的空間。 研究發現,受試老鼠經歷低血糖症狀後,其血液水平中的生理壓力指標皮質酮明顯增加,且外顯行為也變得較原先遲鈍,但給予老鼠們抗憂鬱劑藥物後,肌肉在沒有獲得葡萄糖的情況下,遲鈍的行為就消失了。結果證實,動物在低血糖的狀況下會感到壓力和憂鬱,並導致情緒狀態變差,表示飲食習慣與情緒和壓力可能有所關連。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說明,哺乳類動物對壓力的反應,主要是透過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的內分泌系統來進行調控,先前的研究證實憂鬱症和調控軸線的過度活躍有關,而抗憂鬱劑可以改善軸線過度活躍的狀態。上述研究證明了血糖快速降低,會對情緒產生負面影響,但究竟是因為少吃1頓還是暴飲暴食所造成,仍待進一步的實驗才能證實。她提醒,健康的飲食習慣是維持心情穩定的重要因素,建議民眾應避免透過大吃大喝來犒賞自己,小心壓力非但沒有舒解反倒壞了心情。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通常我們對於憂鬱或焦慮症的患者,往往只注意到症狀本身的治療,但從這個研究發現,飲食習慣也應納入治療中,透過規律的飲食來維持血糖與營養素,有助於穩定情緒。她指出,很多人因為減重、生活忙碌而忽略規律飲食的重要性,長期下來可能會產生情緒低落的現象,進而影響食慾,成為1種惡性循環,建議民眾以餐食減量代替不吃。上班族在會議時不妨準備小點心,適當的補充血糖,不僅可提振士氣也能降低會議嚴肅的氣氛,若是因天氣熱而吃不下,可選擇色、香、味俱全,較能引起自己食慾的食物,尤其對於食物慾望較低的高齡者,容易因為挑食或因牙齒退化而吃得過少,親友應特別注意,避免長者常因血糖太低而影響情緒。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不吃澱粉餓到有氣無力? 改吃「這味」不怕血糖掉 吃飽還是空虛、常想吃特定食物? 其實你不餓!餓的是情緒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
2020-06-30 科別.骨科.復健
中度膝關節退化 微創手術能改善
58歲的林先生很愛跑步,半年前膝蓋開始莫名疼痛及反覆腫脹,尤其在上下樓梯或從椅子起身時特別明顯。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右膝軟骨有局部壞死合併半月板的部分破損,有膝關節退化的情形。林先生原以為可能得置換人工關節了,但經醫師評估後接受了「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及自體軟骨移植」,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後,如今恢復行動自如,又可以從事喜愛的活動。隨年齡增長,關節軟骨的修復能力逐漸下降,長年的使用會漸漸造成軟骨結構改變、脆弱,進而磨損、變形及疼痛。尤其現今高齡化的社會,合併民眾體重增長的普遍問題,使退化性關節炎愈來愈普遍。研究發現,九成的膝關節磨損都由內側開始,嚴重還可能導致內翻形成O型腿,讓內側磨損加速惡化,使患者疼痛感加劇、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下降。然而,每位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退化程度也不一。面對不同嚴重程度的膝關節退化,應要有適當的治療策略,針對輕度退化,可使用消炎藥物、減壓鞋墊、疼痛神經阻斷術及自體血小板或玻尿酸注射等。若是中度退化,則可考慮接受「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此手術是先用微創方式將關節軟骨壞死部分清除,之後在小腿脛骨上截出一段缺口以矯正脛骨角度,並用骨板固定,以期使內側關節壓力減低。近期更發展出一次性的自體軟骨移植技術,使軟骨修復能力更上一層樓。經由清創、矯正內翻變形及自體軟骨的移植,使得膝關節內側的壓力降低,並促進關節軟骨重新再生,讓病人有機會再次擁有青春的膝蓋。針對嚴重磨損變形的退化性關節炎,還是建議考慮採部分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臨床發現,大部分患者就醫時已屬重度的膝關節退化,此時接受「關節鏡清創併脛骨截骨矯正術」療效會相當有限。建議民眾如果發現膝蓋疼痛持續兩至三周,合併腫脹緊繃時,應及早就醫接受詳細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
2020-06-30 科別.心臟血管
致命的不定時炸彈 談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
「天地之間,翩然起舞,美麗說再見」是我們見到劉真老師的最後時刻,老師因為患有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而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過程並不如預期順利,最後在體外維生系統「俗稱葉克膜」的裝置下等待換心,老師的離開不僅使得家人、朋友們沉浸在悲傷的氣息中,也讓社會大眾想要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了解何謂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什麼人會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症的問題?常見的主動脈瓣膜疾病可分為主動脈瓣膜狹窄症以及主動脈瓣膜逆流症,相較之下,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更像是一枚致命的不定時炸彈,因為有些病人可能已經是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而卻沒有臨床症狀。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可分為鈣化性、退化性及風濕性等,其中鈣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常是因為先天雙葉主動脈瓣膜症「正常的主動脈瓣膜有三葉」造成,大約佔總人口數的1-2%,這一群人比較常在40至50歲時產生相關的症狀。而退化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則是最常見的原因,約有70%的病人屬於此類,多數病人會在65歲以後出現症狀。最後的風濕性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在開發中國家較為常見,30年前的台灣社會有許多病例,隨著衛生環境的改善,此類病人數量仍在持續遞減。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是如何被發現的? 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大約有50%的病人會有心絞痛的症狀,像是胸口持續的被一塊大石頭壓著,心絞痛也是心肌梗塞時的典型症狀。不同於心肌梗塞,約有30~50%的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患者會發生暈倒或昏厥。到了中後期,有一定比例病人會出現各種心臟衰竭的表現,例如:喘不過氣、下肢水腫等。還有前面提到的,部分病人則是以無症狀做為表現。 病史詢問以及身體檢查是診斷的首要步驟,中等程度或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可以透過聽診而被發現,基本的胸部X光以及心電圖也常有心臟肥大的特徵。心臟超音波則是診斷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最重要的工具,透過先進的超音波儀器,可以觀察出狹窄的嚴重程度,也能夠推測出其發生的原因。可以吃藥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症嗎?主動脈瓣膜狹窄症是主動脈瓣膜本身結構的永久性變化,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症狀卻無法根治疾病,也不能夠改善存活率。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症,主動脈瓣膜置換術是現代醫學的標準治療方式,換句話說,開心手術是多數病人可能會經歷的過程。傳統的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需於胸前畫一道20-30公分的傷口,並將胸骨鋸開,再配合體外循環機的輔助完成手術,巨大的傷口使得復原時間拉長,胸骨復原的過程「約2-3個月」也將大大影響上肢活動。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已逐漸成為趨勢,近期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一篇關於主動脈瓣膜狹窄症的文章告訴我們,重度主動脈狹窄的病人即使沒有明顯症狀,早期手術將可以減少發生三倍的死亡事件。所有的侵入性治療都有其風險存在,手術特別是微創心臟手術還是拆解「主動脈瓣膜狹窄症」這顆不定時炸彈最好的手術選擇。
-
2020-06-29 養生.抗老養生
積怨於心、愛吃甜食…10個造成早老的習慣快戒掉
西元前四世紀的寓言故事中,亞歷山大大帝曾發現一條有療癒功能的天堂河(river of paradise);中世紀神話故事中,Prester John國王統治的王國裡,也有青春之泉。時至今日,相信大多的有識之士都不相信長生不老,但卻多少渴盼青春永駐。科學研究告訴我們,行為會影響身心的年齡。因此今日真實的青春之泉,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實就是生活型態的選擇。有科學證據的十個造成早老的習慣包括:1.看太多電視我們生長在電視史上的黃金年代,電視節目豐富到目不暇給,在JAMA Psychitry發表的文章顯示,年輕時,若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超過3小時,且幾乎都不動如山,此行為與中年時期執行功能及數據處理速度下降有相關性。認知功能下降即衰老表徵。因此建議要改善這個習慣,當然3C產品的過度運用,亦應有相同結果。2.睡眠不足已有許多研究顯示,睡眠差會導致皮膚老化,也因外在環境壓力或紫外線照射造成皮膚傷害,使人對自身皮膚狀況及容貌缺乏信心。因此應盡量保持良好睡眠。3.不健康的選擇澳洲研究發現,吸菸、不愛運動、酗酒、營養不良、久坐、過短或過長的睡眠,這些因素愈多,加成後死亡率愈高,人也會加速老化。4.太在意年齡對於年齡,根據發表在「Health Psychology」的研究,若在意年齡的數字,感覺自己已老,甚至比實際年齡還要老,則會增加住院的機率。因此要保持年輕心態、少看身分證、少被慶生或吹著標有歲數的生日蛋糕蠟燭。5.積怨於心(Holding grudges)把怨恨積藏心中,很容易衰老,試著忘記不愉快的過去,放空後重新開始。根據發表在th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的研究顯示,假惺惺的原諒較無條件寬恕有較高死亡率;研究者認為,長期無法釋懷,反而影響健康,因此放掉別人也就是放掉自己,當然該選擇拋開放下。6.煙燻燒烤(Barbecuing)儘管美味,過多煙燻燒烤卻有礙青春。高溫處理下,肉類會產生多環胺類(heterocyclic amines,HCAs ),已被科學家證明有致癌性與致突變性的化合物,可能與大腸癌、胰臟癌、攝護腺癌等相關。7.吃含糖甜食過度加工且含糖食品因糖化作用產生的終產物(AGEs)促使皮膚老化。糖基化(Glycation)是發生在生物環境內的非酶促反應,能在蛋白質和脂類等大分子中插入糖鏈,導致大分子變異或失活,糖基化在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以衰老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8.缺乏打坐冥想研究指出,打坐冥想可幫助保留含大腦神經原的灰質,減緩大腦退化。偶而停下來靜一下,可讓時間走慢點。9.沒有減毒(detoxing)人類的認知功能依賴健全的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暴露於各式氧化壓力下,影響並減少腦組織供氧,造成認知功能老化。食物中含抗氧化物可保護神經系統,並避免認知功能老化。腦袋清楚,自然青春有勁。10.工作過量根據發表在PLOS ONE的芬蘭研究,工作過勞若造成精疲力竭,會影響白血球的端粒(Telomere)變短。端粒是染色體末端DNA重複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體完整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一旦消耗殆盡,細胞將會啟動凋亡機制。端粒被推測和細胞老化有關。若感覺工作過量則應適度減量,減緩老化。(內容摘自「張德明風濕病圖書館」臉書專頁)
-
2020-06-29 科別.骨科.復健
吞一堆葡萄糖胺膝蓋還是痛?關節痠痛要補的還有這些
陳先生爬樓梯的時候常覺得膝蓋痠,後來女兒買了維骨力,還有一些葡萄糖胺、軟骨素的營養補充品給他服用,但不止沒有改善,現在連走一般的平地,也會覺得腰膝痠軟無力。後來不過輕輕跌一跤,卻骨折了,檢查才發現他有骨質疏鬆症。 營養師劉純君提醒,60歲以上中老年人膝關節軟骨磨損,引發膝關節疼痛,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這是隨年齡老化而發生的膝關節痠痛問題,最常見的就是退化性關節炎,這些光吃維骨力或打玻尿酸都不見得會有效。 除了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以外,也不要忽略「肌力不足」。林阿姨58歲身材豐腴,罹患糖尿病接近十年。 平時最常做的活動,就是坐在電視機前面,一看就是一整天,就算平時出門買菜,也是騎機車,即使五分鐘的路程,林阿姨還是堅持要騎機車。劉純君說,林阿姨說因為膝蓋痠軟、腳軟無力,多走幾步路膝蓋就會痛,她怎麼吞維骨力都沒效。 「吞維骨力當然沒效!」因為林阿姨膝蓋痛、腿痠的主因是大腿股四頭肌沒力,之前在門診的時候,常聽到來看新陳代謝科的病人說:「我不能運動,因為走路膝蓋就痛!」 可是愈不動,不但血糖無法降下來,愈不動就「愈不能動」因為肌力不足無法支撐,但是走路時全身的重量都落到膝蓋,當然一走路就痛,像林阿姨因為腿痠軟不想走路,結果就讓她的肌肉愈來愈無力,惡性循環之下,愈來愈沒體力。 ▍腿痠無力怎麼解決? ✔一定要運動、飲食雙管齊下 劉純君表示,林阿姨因為血糖控制太差,醫師說可能要打胰島素了,此時她才答應努力配合,除了飲食控制,配合低糖低油高蛋白飲食,並願意到復健科做復健跟重量訓練運動,雙管齊下三個多月後,血糖穩定。阿姨自己說,膝蓋有活力可以多動,也不會有「咖咖」的怪聲。 ✔什麼運動最好? 以前的觀念認為老人家的關節退化,就不要增加關節的壓力。所以通常會建議游泳等水中運動,但是桃園長庚醫院體適能中心主任林瀛洲說,游泳可以讓關節輕鬆活動、練習心肺功能,但是負重量不足,如果只靠游泳的運動不夠,最好還要再加上一些負重的重量訓練。 負重運動可以增加骨骼的鈣質吸收,改善骨密度狀況,同時也可以增加肌肉量和增耐力。例如:有膝關節退化的人,練習股四頭肌增加肌力,股四頭股有力可以減少關節的壓力,以及關節軟骨磨損,也讓關節周邊組織更強化。 一開始無法拿重物的人,可以先做徒手的重量訓練。利如深蹲、改良式伏地挺身等,利用自己身體的重量進行訓練。等肌肉比較有力,可以再加上棒式撐體,平常可以兩手拿啞鈴,或用保特瓶裝水增加重量,手拿保特瓶深蹲來加強訓練,如果有機會建議可以到醫院復健科,請專業教練推薦適合的運動。 另外,參加太極拳運動或是打羽毛球等球類活動,同時增加肌肉量和肌力,也能練習反應力,連頭腦都訓練到了。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
2020-06-29 科別.骨科.復健
假日比上班還疲倦?復健科醫師:這個原因讓你累壞了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與親友團聚用餐、來場方城之戰、盡情談天說地,幾乎都是靜態坐姿;而南來北往走旅遊時,困於車陣中免不了追劇、打手遊等,也是處於低頭久坐。而長期維持同一個姿勢,免不了肩頸痠痛、下背痛等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老是覺得假日比上班累的原因之一!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副主任林啟文表示,低頭久坐所引發的不適,跟姿勢大有關係,因此防患未然之道,是避免錯誤姿勢,並每半小時站起來動一動,放鬆肌肉。他解釋,不論低頭追劇、打手遊,還是看電視、打麻將,坐姿會隨時間增加,愈坐愈往下滑,身體感覺都不用出力好舒服。但事實上,整個上半身與頸部會呈現屈曲狀態,下背部懸空往前塌陷,完全沒支撐。長時間維持上述的錯誤姿勢,不只造成頸部與背部肌肉緊繃、血液循環不佳,更容易引起肩背腰部痠痛,脊椎骨也會發炎,長期下來,恐導致頸椎、腰椎的提前退化。林啟文建議,除了要注意坐姿,避免給脊椎帶來負擔,每隔30~40分鐘就要站起來活動一下,讓肌肉適度放鬆再繼續,否則疲勞會持續累積,造成身體負擔與傷害。不妨試試簡單伸展操,放鬆肩頸與上半身肌肉,預防姿勢不良與久坐的痠痛。簡易伸展操1 鬆頸運動1.找一面堅固牆面,背對牆面將頭部與上半身貼緊牆面站立。2.收下巴,持續10秒。3.將下巴放鬆。連續10次為一個循環,做完三個循環就完成整個運動。作用:對於長時間低頭追劇、打手遊者,能放鬆頸部肌肉與釋放頸椎壓力。簡易伸展操2 夾臂運動1.採站立姿勢,雙腳張開與肩同寬,兩手伸向後背十指交扣。2.雙手往下伸展,上臂與肩膀向後夾緊,將胸大肌向前挺出,持續十秒。3.放鬆上臂與肩膀,並將雙手收回。連續這個動作10次為一個循環,做完三個循環即可。作用:對於久戰方城與久坐沙發姿勢不良的族群,能有效的伸展上半身肌肉與減輕脊椎負擔。(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延伸閱讀: 還沒30歲脖子卻先老! 6個習以為常的動作都是在自殘 手臂、肩膀痛到發麻? 恐怕是「這姿勢」害你的
-
2020-06-28 科別.心臟血管
經常頭暈、胸悶、喘不過氣?醫師:當心二尖瓣逆流,盛行率比想像中高
我們的心臟瓣膜具有類似門扉的功能,可以在心臟搏動過程中適時打開、關閉,以維持血流的方向。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打開時,就會造成「狹窄」,阻礙血流通過;當心臟瓣膜無法完全關閉時,就會形成「逆流」。臺北榮民總醫院的李慶威醫師表示,二尖瓣是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瓣膜,當二尖瓣無法於心室收縮時完全閉合,便會出現「二尖瓣逆流」。「二尖瓣逆流」的病因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原發性或是退化性,意思是二尖瓣損壞,簡單來說就是門壞掉了;另一類稱做功能性或是續發性,意思是心臟瓣膜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因為心臟擴大,造成門框變大,使得瓣膜閉合時,仍有部分空隙,導致血液逆流。 二尖瓣逆流在中老年人較為常見,其盛行率比想像中還要來的高,75歲以上的民眾,可能約10%有二尖瓣逆流,只是有很多患者並不曉得自己有這樣的問題。二尖瓣逆流警訊要留意李慶威醫師指出,左心室收縮時,血液應該往前送進主動脈,若血液逆流回左心房,將導致許多問題。患者可能經常感到頭暈、胸悶、喘不過氣。當血液鬱積於肺臟,會造成肺水腫、肺積水,較容易喘、運動耐受力差。患者可能無法平躺,需要坐起來呼吸,而被稱為「端坐呼吸」。另外,血液也會鬱積在下肢、肝臟、腎臟等處,導致下肢水腫,甚至形成腹水。根據研究,重度二尖瓣膜逆流患者,如果只接受藥物治療,大概5年便有一半的患者因為心臟衰竭或各式各樣的併發症而死亡;即便沒有因疾病死亡,因心衰竭住院的機率也有9成。李慶威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二尖瓣膜逆流很重要,拖得愈久,心臟功能愈差,治療風險也愈來愈高。到最後即使將瓣膜修補好,心臟功能恐怕也無法恢復。該如何診斷二尖瓣膜逆流?李慶威醫師說明道,有蠻多患者一開始都是聽診發現的,他們可能因為感冒、高血壓到基層診所就診,醫師聽診時發現有心雜音,而建議患者轉診到醫院進一步檢查。醫師會安排心臟超音波,心臟超音波可以確定二尖瓣膜逆流的嚴重度,分辨屬於退化性、還是功能性二尖瓣膜逆流。需要做治療時,接下來可能安排「經食道心臟超音波」,把超音波探頭放入食道,經由食道來觀察心臟。因為從胸前作心臟超音波,會遇到乳房、肺臟等,可能擋到一些視野。透過經食道心臟超音波,能夠把二尖瓣的結構看得更清楚,幫助醫師擬定治療計畫。二尖瓣膜逆流有哪些治療方式? 李慶威醫師解釋道,針對退化性、原發性二尖瓣膜逆流,瓣膜已經壞掉,屬於物理性的問題,藥物無法改善。功能性、續發性二尖瓣膜逆流,是因為心臟擴大、門框變形,所以要先用藥物治療,減輕心臟負擔,改善心臟功能,看心臟是否會縮小一點,也許瓣膜逆流就會改善。根據研究,續發性二尖瓣膜逆流,在積極藥物治療三個月後,大概有一半的患者會從重度逆流變成輕度逆流,而不需要動手術去修理瓣膜。當藥物治療沒有辦法改善的時候,就跟退化性二尖瓣膜逆流一樣,需要做手術矯正。 目前的手術矯正,可以採用開心手術,修補瓣膜或置換瓣膜,也可以使用導管瓣膜修補。開心手術是從正中把胸骨切開,接上體外循環機後讓心臟停下來,然後打開心臟修補瓣膜或置換人工瓣膜。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視野最清楚,外科醫師可以在心臟停止跳動的狀態下進行,治療效果最好,手術的歷史也最悠久。如果還有其他心臟瓣膜或冠狀動脈的問題,可以一併處理。然而在心臟功能不好的患者,施行手術、體外循環的風險較高。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部分開心手術也可以用達文西機器手臂來執行,好處是不需正中切開,有助改善術後疼痛,疤痕也會比較小。近年來發展出利用導管做二尖瓣夾合術,它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鋸胸骨、也不停止心臟,病人的疼痛較少、恢復較快。什麼是二尖瓣夾合術?李慶威醫師道,二尖瓣夾合術是模仿外科的術式,二尖瓣膜為兩片對合的瓣膜,如果有一側脫垂,外科醫師其中一種修補的術式是開刀進去把脫垂的瓣膜跟好的瓣膜對縫,縫起來之後,就能改善二尖瓣膜逆流,後來根據這樣的原理研發出二尖瓣夾合術的器械。導管會從肢體的血管進入,延伸到心臟,調整好位置後用夾子把兩側瓣膜夾起來。因為不用鋸開胸骨、不用接體外循環機、不用打開心臟,患者恢復比較快,可能第二天就可以下床,適合年紀很大、心臟功能很差、手術風險很高的患者。二尖瓣逆流的治療選擇然而導管瓣膜修補跟傳統開心手術比起來,出現瓣膜逆流復發的機會可能稍微高一些。臨床上有時候會遇到較年輕二尖瓣逆流的患者,他們看了報導就想選擇二尖瓣夾合術,認為可以不用開心臟,但是我們都會鼓勵他,導管瓣膜修補比不上外科醫師的手術修補,若能打開心臟修補好瓣膜,患者的存活曲線跟一般人差不多,而且復發的比率大約3%以下。若做導管瓣膜修補,五年追蹤以來的復發率約10到15%。所以對較年輕、狀況較好的病人,醫師會鼓勵接受開心手術,至於老年人、狀況較差的患者,可能較適合導管瓣膜修補。 李慶威醫師回憶道,曾經遇過一個78歲的伯伯,他開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因為重度二尖瓣膜逆流,喘得很厲害,轉診過來的時候狀況非常差,已經插管也需要洗腎。我們先替他安裝主動脈急救幫浦,後來也上了葉克膜。年紀很大、心臟功能很差、伴隨多重器官衰竭、還靠葉克膜維生,手術風險極高,外科不建議手術,本來我們也告知家屬可以考慮安寧療護,不過家屬希望能夠試試看。在裝上葉克膜兩、三天後,狀況稍微有穩住,人也清醒的狀態之下,我們趕緊替他執行二尖瓣夾合術,過程相當順利。七天之後拔掉葉克膜,兩個禮拜後拔管。老伯伯又回復到他原來的生活,到現在已經3年多了。「每個案例,都能感受到家屬對病患的愛與關懷,相當有感觸。」李慶威醫師道,「台北榮總在2016年1月做了第一例,到現在也陸續有些研究發表,治療成果跟國外做出來的結果很類似。透過這些治療經驗,我們愈能回答患者的問題,為何要作治療?預期達到那些成效?以及可能的復發率。」二尖瓣逆流患者日常保養重點李慶威醫師提醒道, 日常生活中,要好好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因子,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為若發生心肌梗塞,二尖瓣膜逆流的狀況可能惡化。二尖瓣膜逆流的患者要先確定自己的逆流的程度,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作過詳細的檢查後,醫師便能給予適當的治療建議。 中度二尖瓣膜逆流,要定期在心臟科門診追蹤,定期做心臟超音波檢查。重度二尖瓣膜逆流,一定要積極配合藥物控制,若藥物無法改善,便需要跟醫師詳細討論治療策略!原文:
-
2020-06-28 科別.眼部
健康醫點靈/幫人按摩太用力 視網膜剝離
一名30多歲男子單眼失明,某天幫家人按摩後,可能因為太用力,原本還看得到的另一眼竟視網膜剝離,幸好盡快就醫,救回部分視力。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任醫師蔡宜倫表示,高度近視、做過眼部手術、中老年人等視網膜剝離高風險群,若出現飛蚊症加閃光等前兆,應盡速就醫。蔡宜倫指出,視網膜在眼球壁最內層,比面紙還薄,內含多層神經細胞,一旦視網膜破裂,玻璃體內液體會灌入,造成視網膜剝離,若未及時手術,造成視網膜感光細胞死亡,會導致失明。蔡宜倫說,視網膜剝離原因很多,包含原發性、糖尿病牽引性、外傷性及滲出性等,50歲以上中老年人、高度近視者都是高風險群。其他高風險群還包含,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一眼曾有視網膜剝離的人也要留意;另外,做過眼部手術如白內障手術、曾有嚴重眼睛外傷,以及有相關眼疾,如周邊視網膜退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變性、視網膜層分裂症、葡萄膜炎等。蔡宜倫建議,高風險族群應避免劇烈運動,如打籃球、跳水,游泳後取下蛙鏡也要避免動作過猛,並要特別注意別讓眼部受傷,避免全身過度用力,否則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治療方面,蔡宜倫說,臨床上包含雷射光凝固、冷凍療法、手術等,成功率可達8成,但視力恢復程度與病因、範圍及病程長短相關,若拖延治療,恐會失明。
-
2020-06-28 科別.骨科.復健
衛福部核淮 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長輩的夢魘,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也逐年增加,衛福部統計,我國每6.5人就有一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衛福部前年9月通過特管辦法後,開放細胞療法,如今細胞療法也能用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亞東醫院與長庚醫院先後通過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改善疼痛。林口長庚骨科部關節重建骨科主任張毓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會愈高,50歲以上發生率為二到三成,70歲以上就會增加到七成,女性發生率遠高於男性。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感、關節僵硬、關節腫脹等,會讓患者不願外出,且也會增加跌倒骨折的機率。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除了年紀的因素以外,其餘像是過胖、經常要搬運重物導致關節長期負重,或常常要屈膝的工作,曾骨折或脫臼等都會使退化性關節炎提早來臨。張毓翰表示,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初步會採取肌力訓練,加強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減少關節受損的機率,不過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通常都是「痛到受不了」才來就醫,改善疼痛感往往是患者的重點訴求。一般改善疼痛的方式是開立消炎止痛藥,有些嚴重一點的患者會接受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或是自體濃縮血小板血漿注射(PRP),張毓翰說,不同的治療方式都有優劣,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對腸胃道會有傷害,而玻尿酸或PRP的效果則是因人而異。隨著細胞療法的開放,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也可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但缺點是要價不菲,一個關節20萬元以上。張毓翰說,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帶來的疼痛,建議是「非」嚴重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使用,嚴重到若要置換人工關節者,此方法不建議使用。張毓翰說,細胞治療目前仍屬於「高端醫療」,初步認為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效果比PRP顯著,根據研究八成患者使用後有改善疼痛感,但價格實在太高,主要貴在實驗室培養幹細胞的費用,也期待未來成本降低,使用人數可以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