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1 該看哪科.眼部
搜尋
近視
共找到
224
筆 文章
-
-
2021-06-29 該看哪科.眼部
兒童線上學習藍光傷眼 醫師:多凝視遠方防近視
全台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學生改家裡線上學習。家長擔心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間長,藍光損害眼睛。南投醫院眼科醫師表示,實證醫學尚未證實藍光對眼睛的傷害,預防近視要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建議讓兒童休息期間可以凝視遠方,阻止近視形成。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藍光屬能量較高、波常較短的可見光,一般認為會穿透角膜與水晶體射入黃斑部,造成黃斑部感光細胞損傷,造成黃斑部病變。也有人推測藍光能量較高,在過度刺激下易產生過氧化物的自由基,傷害視網膜細胞。另一藍光可能傷眼的理由,在於可見光波長較短,容易造成散射,眼睛在藍光刺激下,須要更用力聚焦,久而久之睫狀肌緊繃,導致眼睛疲勞。何建賢說,戶外光線與LED燈藍光強度比3C螢幕藍光強了數倍,不過使用3C產品時,眼睛直射螢幕,加上時數過長,所以觀念中,3C產品藍光被認為是視力隱形殺手。但藍光對於眼球傷害,在實證醫學中一直無法被有效證實。何建賢提醒,最重要的應該是兒童使用3C產品的時間及方式。包括使用一小時應該休息10到20分鐘;避免在關燈情況下看電視和玩手機,因瞳孔在黑暗中會放大,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黃斑部中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以及魚油中的Omega-3,可抵禦藍光的氧化損傷威脅,保護黃斑感光細胞,這些養分都可透過食物吸收,可讓學童多攝取深綠色蔬菜、黃色水果、莓果類、魚類、蛋黃等,對保護眼睛有一定作用。防治近視首重寬廣的視野,充足的光線,並減少長時間近距離工作。但因疫情學生採線上教學,導致長時間及近距離大量用眼,違反近視防治原則,建議盡量讓兒童多望遠凝視,可適當阻止近視形成。
-
2021-06-15 該看哪科.眼部
孩子放防疫假直盯3C 醫師:小心放完假多一堆眼鏡族
各級學校因為疫情停學、孩子只能宅在家,不管是上網聽取線上課程或是盯著3C的時間都變長,眼科醫師提醒,可能因此增加孩子近視的程度,愈小的孩子盯著3C的時間要愈短,時間到就應讓眼睛休息,否則防疫假放完,又會多了許多小小的眼鏡族。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眼科中心洪純玲副院長表示,近視兒童因長期點用睫狀肌麻痺劑,導致瞳孔長期被散開,在此情況下又長期近距離不當使用3C設備,讓過多螢幕的藍光會經由瞳孔刺激到視網膜,加上持續看螢幕使得眨眼次數變少以致眼睛乾澀疲勞,近視度數反而容易增加,家長必須好好正視此問題。眼科驗光師胡靖雯建議,一般來說,線上視訊上課以每達30分鐘就休息10分鐘為宜,端視小孩年紀而定。越低年級孩童,注視螢幕時間須越短,以不超過15分鐘為佳。休息時間就充分休息不要再滑手機,建議可做簡易運動或幫家長分擔家事,勿再做近距離使用雙眼事情。除控制每次使用時間外,使用3C設備的距離也需留意。一般電視的最佳使用距離為電視螢幕尺寸的3.5倍,比如觀看32寸螢幕應距離2.8米,40寸應距離3.6米。如為電腦螢幕時,雙眼視線應在水平視線下10到20度之間,螢幕應與雙眼保持50到70公分距離。此外,多吃蔬果避免油炸食物跟偏食,每日補充含葉黃素及DHA食物,如此可提升細胞抗氧化性及保護雙眼濕潤度。洪純玲強調,孩童因視力變化快速,建議家長定期追蹤自家小孩視力長期連續狀況為宜,如有出現任何變化,盡速檢查治療為上策以免憾事發生。
-
2021-06-09 該看哪科.眼部
青光眼像視力小偷 定期追蹤防惡化
本土疫情升溫,許多青光眼病患擔心染疫風險害怕回診,眼科醫師昨日提醒,在疫情蔓延之際,不少病人輕忽早期青光眼的徵兆,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導致青光眼悄悄地偷走了視力。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粹剛指出,青光眼是一個常見卻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的疾病,所以稱之為「視力小偷」。青光眼患者可能有眼壓高的狀況,眼睛後方的視神經在長期被壓迫的情況下,會造成視神經盤凹陷變大,導致視神經細胞缺損,臨床表現上就是視野缺損,看東西的範圍變窄變小,最後只剩下中間一點點的視野。青光眼又分急性、慢性,許粹剛指出,前者病患會突然覺得眼睛劇痛、看不清楚,看東西會有光暈,因為眼壓高還伴隨其他症狀,例如腹痛、惡心、嘔吐等,可以及時就醫改善;慢性青光眼部分,比較沒有什麼症狀,正常眼壓值應為10至21mmHg,其實數值少於30病患不會察覺異樣,但這時的眼睛壓力已經非常高,必須透過定期檢查揪出。許粹剛說,臨床發現,有10至15%的青光眼患者,眼壓不高但視神經盤凹陷變大,也有細胞缺損,被歸類為正常眼壓的青光眼,醫師會詢問就診者是否手腳冰冷、循環不好,提醒需注意運動促進血流,別讓視力萎縮太快。至於青光眼的治療,許粹剛指出,藥水控制眼壓是第一步,還需要患者配合定期每個月追蹤視力及眼壓,約三至六個月觀察視野的變化,如果眼藥水控制效果不好,可能要進一步做雷射甚至手術方式,讓眼壓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由於青光眼為不可逆的視力疾病,能做的就是降低惡化的速度。許粹剛說,眼疾患者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有症狀才來求診,大概就是視野缺損到幾乎看不見的時候,因此提醒有青光眼家族史、高眼壓、年紀大於65歲、高度近視、眼球曾有外傷或接受過眼球手術、血壓過低過高、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等患者,建議視疫情狀況,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查,以獲得最佳治療時機。
-
2021-06-08 該看哪科.眼部
青光眼如「視力小偷」醫師:病況不可逆需定期追蹤
本土疫情加劇,許多青光眼病患擔心染疫風險害怕回診,眼科醫師今提醒,恐在疫情蔓延之際,因為病人輕忽早期徵兆,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小心青光眼就是「視力小偷」。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粹剛說,青光眼患者可能有眼壓高的狀況,眼睛後方的視神經在長期被壓迫的情況下,會造成視神經盤凹陷變大,導致視神經細胞缺損,臨床表現上就是視野缺損,看東西的範圍變窄變小,最後只剩下中間一點點的視野;症狀初期像是開車的人會覺得,眼角餘光變得不清楚,導致駕車技術變差。其中,青光眼又分急性、慢性,許粹剛指出,前者病患會突然覺得眼睛劇痛、看不清楚,看東西會有光暈,因為眼壓高還恐伴隨其他症狀,例如腹痛、噁心、嘔吐等,民眾往往可以及時就醫。慢性青光眼病人部分,他說,比較沒有什麼症狀,又正常眼壓值為10至21mmhg,其實數值少於30病患不會察覺異樣,但這時的眼睛壓力已經非常高。因此,必須透過定期檢查揪出。他補充,另臨床發現,青光眼中有10至15%的患者,眼壓不高但視神經盤凹陷變大,也有細胞缺損,被歸類為正常眼壓的青光眼,醫師會詢問就診者是否手腳冰冷、循環不好,提醒需注意運動促進血流,別讓視力萎縮太快。至於青光眼的治療,許粹剛說,藥水控制眼壓是第一步,還需要患者配合定期每個月追蹤視力及眼壓,約三至六個月觀察視野的變化,如果眼藥水控制效果不好,可能要進一步做雷射甚至手術方式,讓眼壓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由於青光眼為不可逆的視力疾病,能做的就是降低惡化的速度。許粹剛說,青光眼患者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有症狀才來求診,大概就是視野缺損到幾乎看不見的時候,才會想到找醫師求助,即便現在有線上看診,相關診療、檢查還是需親自就診較合適。許粹剛提醒,若有青光眼家族史、高眼壓、年紀大於65歲、高度近視、眼球曾有外傷或接受過眼球手術、血壓過低過高、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等患者,建議視疫情狀況,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查,以獲得最佳治療時機。
-
2021-06-02 該看哪科.眼部
「追劇追太兇」竟角膜破皮 專家透露居家防疫護眼妙招
全國防疫警戒升至第三級,民眾減少外出,居家辦公、學習時,長時間近距離使用電子螢幕,1名中年婦女在家辦公,閒暇時熬夜追劇,近期卻發現視力模糊、眼睛有刺痛、異物感,早上起床還會睜不開眼,就醫後才發現眼睛太乾、角膜破皮。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顏敏芳提醒,民眾上班、上課中間休息時,可至陽台「看遠方」,或是用毛巾熱敷眼部3至5分鐘、閉目休息,有助於舒緩眼部疲勞;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則提供「居家護眼5妙招」。「疫情下,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恐致乾眼症惡化、學童近視度數加深」,顏敏芳指出,疫情嚴峻,近期門診量下降,但凡就診的民眾,都是已經到了不得不就診的情況,許多民眾一整天都待在家,不會外出,不論辦公、休息,都在使用3C產品,對眼睛是一大負擔。顏敏芳說,門診中,許多家長擔心兒童近視度數加深,更有婦女因長時間在家使用電子螢幕,「追劇追太兇」、作息不正常,導致乾眼症惡化,眼睛酸痛難耐、常常感覺眼部有沙子,早上起床還會睜不開雙眼。該名患者就診後,經調整生活作息,休息時不使用3C產品,並輔以人工淚液等,症狀已緩解。顏敏芳建議,民眾居家辦公、學習,休息之餘切勿再看電子螢幕,除可至陽台看遠方,也能使用毛巾熱敷眼部3至5分鐘、閉目休息,有助於眼部血液循環、舒緩疲勞。針對疫情下如何在家做好視力保健,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也提供「居家護眼5妙招」:第1招:控制用眼時間孩子近距離用眼如閱讀寫字、使用3C產品時,每30分鐘應起身活動活動,讓眼睛休息10分鐘。第2招:規範螢幕產品使用時間除了休息時間,兒童水晶體清澈、透光率高,更容易受藍光傷害,吳昭軍建議,2歲以下應避免看螢幕產品,2歲以上每日則不要超過1小時。第3招:注意閱讀環境用眼時,光線要充足,居家看書環境的照度至少要350米燭光以上,書桌光線不直接照射眼睛。顏敏芳補充,一般市售檯燈的照度應該都符合,以眼部舒適為主即可,但檯燈擺放位置應在慣用手的對側,避免產生陰影,影響視線,才不會造成近視度數加深。第4招:保持正確姿勢此外,閱讀時避免趴著或躺著、選擇合適高度的書桌椅,臀部坐滿椅面,雙腳要踩到地、看書或寫字保持30至45公分的距離。第5招:均衡飲食飲食部分,吳昭軍建議,種類可以多樣化,天天五蔬果,都可多多攝取維生素A、B群、C豐富的食物,還有深黃色、深綠色蔬果等,有益眼睛健康。顏敏芳指出,紅蘿蔔、玉米、番茄,也都是很好的護眼蔬果。疫情期間無法到戶外活動,吳昭軍提醒,除上述護眼妙招外,也可利用「eye眼動起來 兒童律動MV」唱跳版,在家與孩子一起運動,除增加親子樂趣,也培養小朋友正確的用眼觀念。※「eye眼動起來兒童律動MV」:https://reurl.cc/OX2jQr)。
-
2021-06-02 該看哪科.眼部
遠距教學僅兩周近視度數暴增 眼科醫師3招護眼
本土疫情擴大,現行大多採「停課不停學」方式,改為遠距線上課程,許多孩子長時間緊盯螢幕,加上現階段不適合外出放鬆眼睛,導致近視度數暴增。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呂宜玲今天提出三招保護視力,包含「多吃蔬果、訂休息時間表、熱敷眼睛」,並提醒家長,線上教學期間,孩子千萬不可擅自停用散瞳劑。教育部5月19日公告各級學校停止上課,且將停課日期延至6月14日,停課至今僅僅兩周,已有不少學童視力遽增。呂宜玲說,像是今天上午剛好有一名學童,本來有遠視25度,今天回診一測發現變近視150度,等於是增加近200度。呂宜玲表示,長時間近距離作業,常常導致度數突然暴增,可能是睫狀肌過度緊繃,形成「假性近視」,必須要赴門診散瞳檢查,才可以知道是否真的近視,建議家長下學期開學前能夠視疫情嚴峻與否,帶孩子回診追蹤視力。有些孩子點散瞳劑控制度數,呂宜玲提醒,遠距教學間請別擅自停藥,必須嚴格預防近視加深;同時,若有疑似近視看不清楚的狀況,家長也先別急著帶小孩去配眼鏡。至於居家護眼方法,呂宜玲提供三妙招,第一、多吃深綠色蔬菜、橘黃色蔬果;其次,家長可以訂製時間表,線上上課一小時,建議就要休息半小時,若下課時間短暫,可以選擇閉眼歇息;最後,也可以利用熱敷方式舒緩眼睛疲勞,運用41度的水以毛巾浸濕濕敷,等到水溫涼掉後,接著再重複一次,午休或睡前都是適合敷眼時間。
-
2021-04-28 該看哪科.眼部
男童兩年內視差飆破200度 醫師:學童做這六點可護眼
輕忽學童視差,小心度數飆升、疲勞、視覺立體感不佳,甚至帶眼鏡都頭暈!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顏敏芳表示,為預防雙眼不等視,小朋友用眼30分鐘應休息5分鐘,且休息時不要凝視著同一個地方,「不要看書、滑手機、看電視、用平板」;握筆不要握得太下面;用眼需在燈光充足處;視線所及處不能有陰影;若觀察孩子閱讀寫字總是歪著頭,就需提醒用眼姿勢,將頭擺正;注意坐姿,避免側躺、趴看等。現在就讀小學五年級的林弟弟,小三時,左眼遠視50度,右眼近視度數125度,然2年來用眼習慣不佳,右眼度數竟增加至350度,左眼維持不變,兩眼視差度數超過200度,讓他容易感到疲勞、視覺立體感不佳,帶有框眼鏡都會頭暈。3C產品普及,學童近視比例逐年增加,近視年齡逐漸下降,顏敏芳表示,近年門診觀察,雙眼不等視的學童有增多趨勢,兩眼近視度數相差度200度以上,雖然不至於導致眼疾,但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雙眼視覺焦點不易融合、立體感不好、習慣單眼視物、視覺不平衡容易頭暈及較無法忍受有框眼鏡的視差等。雙眼不等視的發生原因除了先天因素,也可能與近距離用眼習慣、姿勢不良有關,如習慣歪著頭或趴著邊看書,顏敏芳說,林弟弟起初一眼遠視,另一眼近視不深,但因不喜歡在桌子上寫功課,有時會跑到床上作業,甚至拿筆姿勢也握得太下面,導致視線焦點過度集中、會有陰影,常常需要歪頭「側看」才能看清楚,用眼習慣不佳,導致短短2年,雙眼視差就超過200度。雙眼嚴重不對視為林弟弟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顏敏芳指出,林弟弟年紀尚小,18歲前近視度數仍可能會加深,無法進行雷射手術,角膜塑型鏡片(簡稱Ortho-K) 適合度數增加過快、雙眼不等視、無法忍受散瞳劑畏光的副作用,及喜好運動的近視患者。顏敏芳說,林弟弟右眼近視度數深,決定在晚上睡眠時間配戴單邊角膜塑型鏡片,以矯正視力、避免度數增加,隔天睡醒取下角膜塑型片後,不用配戴眼鏡,也不需點散瞳劑,近視的右眼就達到1.0,白天看東西清晰許多,也不再容易感到疲累、頭暈。為預防雙眼不等視,顏敏芳提醒,小朋友用眼30分鐘應休息5分鐘,「不要看書、滑手機、看電視、用平板」,休息時不要凝視著同一個地方,可以和他人聊天、看遠方、出去走走或吃東西等。握筆不要握得太下面,要身體坐正時可以看到筆尖;用眼需在燈光充足處,且坐正時,視線所及處不能有陰影;若觀察孩子閱讀寫字總是歪著頭,就要提醒用眼姿勢,將頭擺正;注意坐姿,避免側躺、趴看等。
-
2021-04-08 該看哪科.眼部
孫愛用3C不聽勸 醫師:長輩這樣做、孫近視度數愈低
3歲的可兒因父母工作忙碌,平日住在爺爺、奶奶家,起床就「開電視看卡通」,一提醒眼睛要適度休息,可兒卻哭鬧不聽,整個上午都在看卡通,父母週末見狀跟爺奶溝通,爺奶卻認為可兒爸媽不知道照顧小朋友的辛苦。小兒眼科專家指出,研究顯示,戶外時間愈長,近視度數愈低,長輩可帶孩子到公園「消耗孩童體力」,做早操、溜滑梯、盪鞦韆或一同散步等,小朋友不無聊,自然不會吵著用手機,遠離3C對眼睛的危害。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舉行記者會,分享《手機還我 孩子不哭》手冊,傳授解決3C育兒10大困境的妙招,為孩子視力健康把關。有無近視(近視以大於等於50度為標準)與3C產品使用時間長短有關,根據2017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顯示,學童使用3C產品總時間大於等於1小時,近視風險比使用小於1小時者增加2.34倍。此外,許多國內外文獻指出,長期不正確使用3C,除影響視力,還可能影響孩子語言認知發展、睡眠品質及情緒管理,連帶影響學習專注力、導致肥胖等。3歲的可兒因父母工作忙碌,從小住在爺爺、奶奶家,一起床就要求要「開電視看卡通」,提醒中間要休息,可兒就哭鬧不聽,整個上午都在看卡通,父母週末見狀跟爺奶溝通,爺奶卻不高興了,認為可兒爸媽「只會出一張嘴,不知道照顧小朋友的辛苦」。對此,國健署表示,父母須先認知到長輩只是「協助教養」,且年紀大了,體力、視力或聽力有限,照顧小朋友其實更辛苦,若父母實在無法親自照顧小朋友,可以安排律動課、共學團體、美術課等,減輕長輩照護的負擔。若上述做法有難度,孩童照護仍以長輩為主,需讓長輩清楚了解使用3C的危害,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指出,3C產品如電視、平板、手機等均有「藍光」,會影響孩童視力、睡眠深度,導致白天學習力下降。當兒童上國中前近視度數超過300度以上,「近視加深速度恐如坐火車一樣,拉也拉不回來」,黃建議,應即早落實「3010120護眼招式」,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若不想高度近視,每天戶外活動120分鐘,帶小朋友去公園、山上跑跳,研究顯示,戶外時間愈長,近視度數愈低。●《手機還我 孩子不哭》手冊連結: https://reurl.cc/2bl93a
-
2021-04-07 該看哪科.眼部
視力模糊 走樓梯踩空 長者不知有白內障
● 白內障是長者常見的眼科疾病,盛行率達七、八成● 視力模糊、眼睛畏光,恐罹患白內障,易跌倒受傷● 預防之道,應節制使用3C產品、外出戴太陽眼鏡、多吃橘黃色及綠色蔬果一名78歲爺爺走樓梯時,因視線不清,踩空跌倒,送至醫院急診室緊急處理後,才發現早已罹患「白內障」,視力僅剩0.2,因為看不清楚,所以跌倒。嚴重程度 隨年齡攀升白內障在老年族群的盛行率高達七至八成,患病人數與嚴重程度均隨年齡逐步攀升,長者往往患病而不自知。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呂宜玲建議,高危險群每3個月應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檢查眼睛,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長者因視線不清、重心不穩,導致跌倒受傷。年齡愈大 水晶體愈老化呂宜玲表示,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與人體自然老化、長期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及頻繁使用3C產品中的藍光有關,年齡愈大,水晶體也跟著慢慢老化,產生硬化、混濁,逐漸造成視力下降、模糊、眼睛畏光等問題。根據衛福部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就是跌倒。呂宜玲說,由於長者走路時,容易重心不穩,罹患白內障後會視力模糊,跌倒風險大增。那位78歲爺爺就是走樓梯時,因視線不清踩空跌倒,經檢查發現已罹患白內障多時,因老翁自身沒有警覺,也未定期做眼睛檢查,才遲遲沒有發現已經患病。換水晶體 視力恢復為0.8患者經白內障超音波乳化手術合併人工水晶體置入術治療,復元狀況良好,視力從治療前的0.2恢復為0.8,如今視線清晰許多,大大降低踩空跌倒的風險。呂宜玲指出,70歲以上長者、高度近視者、眼睛反覆發炎,如葡萄膜炎者、眼睛受過外傷者、接受過眼科手術者、不當使用藥物,如類固醇,以及糖尿病患者等,都是罹患白內障的高危險群,且白內障惡化程度在70歲後愈趨明顯。預防罹患白內障,呂宜玲建議,除應節制3C產品使用時間外,外出也應注意防曬、戴太陽眼鏡護眼。在日常飲食方面,可多吃富含葉黃素的橘黃色蔬果與綠色蔬菜,例如青椒、紅椒、胡蘿蔔、菠菜、花椰菜,以及芥蘭菜等。每3個月 定期檢查眼睛呂宜玲指出,臨床上,不少白內障患者直至病況惡化,導致視力不清,才發現罹患白內障,發生意外的風險大增,提醒高危險群應每3個月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做眼睛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追蹤治療。
-
2021-04-04 該看哪科.眼部
白內障老翁踩空跌倒送急診 醫師:7大高危險群要注意
一名78歲老翁走樓梯時,因視線不清,踩空跌倒,送至醫院急診室緊急處理後,才發現早已罹患「白內障」,視力僅剩0.2,患病嚴重程度已可動手術,眼科醫師指出,白內障在老年族群中的盛行率高達七至八成,且患病人數與嚴重程度均隨年齡逐步攀升,長者常常患病而不自知,建議高危險群每3個月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檢查眼睛,以盡早發現並治療,避免長者因視線不清加上重心不穩,導致跌倒受傷。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呂宜玲表示,白內障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原因與人體自然老化、暴露在陽光中的紫外線及3C產品中的藍光等有關,年齡愈大,水晶體也跟著慢慢老化,產生硬化、混濁,逐漸造成視力下降、模糊、眼睛畏光等問題,在年長者中的盛行率更高達七至八成,患病人數與嚴重程度均隨年齡逐步攀升。由於長者走路時本就容易重心不穩,罹患白內障後會視力模糊,大增跌倒風險,據衛福部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65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就是跌倒。呂宜玲說,之前醫院急診室收治過一名78歲的老翁,走樓梯時因視線不清踩空跌倒,經檢查才發現已罹患白內障多時,且已可進行手術治療,但因老翁自身沒有警覺,也未定期做眼睛檢查,才遲遲沒有發現已經患病。該名78歲老翁動手術後,視力從治療前的0.2變成0.8,「有如重獲新生」,且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如今視線清晰許多,大大降低踩空跌倒的風險。呂宜玲指出,罹患白內障的高危險群有70歲以上長者、高度近視者、眼睛反覆發炎(葡萄膜炎)者、眼睛受過外傷者、接受過眼科手術者、不當使用藥物(如類固醇)者及糖尿病患者等,且白內障惡化程度在70歲後愈趨明顯。為預防罹患白內障,呂宜玲建議,除應節制3C產品使用時間外,出外也應注意防曬、佩戴太陽眼鏡護眼;日常飲食部分,可多吃橘黃色蔬果與綠色蔬菜,如青椒、紅椒、胡蘿蔔與菠菜、花椰菜、芥蘭菜等。因臨床上發現患者們常常已經罹患白內障卻不自知,病況惡化導致視力不清,大增發生意外的風險,呂宜玲提醒,高危險群應每3個月至眼科相關醫療院所做眼睛檢查,及早發現,及早追蹤治療。
-
2021-04-04 該看哪科.眼部
眼痠、脹是高眼壓還是青光眼?日常6招教你防範
眼睛痠、脹是高眼壓?醫:通常為眼睛疲勞。 珍世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醫師表示,許多人常常有眼睛痠、脹、痛等症狀,認為自己有高眼壓,不過其實這些並不代表就是高眼壓,高眼壓需經過儀器測量才有辦法確認,也有不少高眼壓患者從未感受過症狀,但經測量才確診。 王孟祺醫師表示,眼睛痠、脹、痛一般而言通常為用眼過度的眼部肌肉疲勞問題,常見原因如作息不正常、熬夜、用眼過度、躺著看手機等。不過這些症狀若是合併出現了頭痛、頭暈、噁心、想吐、視力模糊等症狀,則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因為即便一般而言高眼壓並非能感覺得出來,但眼壓過高時確實也可能出現這些症狀,甚至可能為合併急性青光眼。 高眼壓、青光眼息息相關,近視500度要注意! 王孟祺醫師表示,高眼壓和青光眼息息相關,青光眼是高眼壓的最主要風險因子,而高眼壓也可能走至青光眼。青光眼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近視500度的高度近視、青光眼的家族史、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等,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容易併發青光眼,而老化也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年紀越大越容易出現青光眼,70歲以上約佔10%比例。 哪些情況應檢查是否眼壓過高? 王孟祺醫師建議,若有眼睛痠、脹、痛等問題,雖未必為高眼壓,不過也建議民眾可以先進行檢查確認,若確認無礙可從生活習慣改善,年滿40歲也建議每年定期做一次例行性眼壓檢查。而若經檢查發現有高眼壓,則進一步檢查確認自己是否有青光眼。若有青光眼的問題,一般常見會先透過眼藥水藥物或雷射進行治療或預防,患者也需控制好引起青光眼的根源,如糖尿病,如此才有利將眼壓控制下來。 強化視神經,6招防高眼壓、青光眼! 預防勝於治療,防範高眼壓、青光眼,除了定期做檢查、身有慢性性病等風險因子,應妥善控制病情改善根源之外,王孟祺醫師也建議平常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飲食均衡多攝取有助抗氧化的蔬菜水果,適當攝取B群。平時也應培養運動習慣,以利改善視神經循環,運動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避免重訓,特別是高眼壓、青光眼族群。日常生活也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以防高度近視成青光眼的風險。 按摩、熱敷有助養眼,按摩勿直接按壓眼球。 平常熱敷、按摩眼睛,雖對控制眼壓無所幫助,但也有助於保養眼睛,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眼部疲勞。不過王孟祺醫師也提醒,按摩眼睛時主要應以按摩眼眶為主,避免直接按壓眼睛,以避免造成眼壓上升,或是視網膜剝離等眼部問題。 《延伸閱讀》 .眼壓高引發急性青光眼 偏頭痛眼紅噁心要注意。 .眼睛好累好痠痛?醫教按摩、飲食、茶飲、熱敷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15 科別.眼部
小二童近視暴增百度 醫曝台灣小孩近視2尖峰時段
寒假、228連假結束,各校陸續完成視力檢查,南投縣一名小學二年級王姓女童近期赴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複檢,因為她的近視竟在寒假失控爆增100度,令家長崩潰;醫師呼籲家長不能輕忽近視,更必須積極協助孩子防範及治療。南投醫院指出,根據台大醫院眼科林隆光教授等人針對台灣民眾近視發生年齡及近視進行速度作縱系列之研究,發覺近視產生後就會以一定的速度增加,其中國人近視發生的年齡有兩個尖峰時段,一個是7至8歲,另一個則為13至14歲。由此可知,小學期間是近視度數增加的高峰期,而連假期間更易導致孩童近視度數暴增,王姓女童就是因為開學後視力檢查異常,學校發放視力健康檢查複檢通知單,才由家長帶至該院眼科求診,檢查後發現度數整個失控,暴增100度。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也說,一般而言,小一至小四平均每年增加100至125度,小四至國三平均增加75至100度,高中後速度減緩平均50至75度,大學後則約為每年增加25度,所以愈早產生近視將來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也就愈大。王姓女童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就暴增100度,等於是每年增加度數平均值,經診治詢問,這才知道她在年節和寒假期間,長時間的看電視、玩手機或電動玩具,又沒按時滴點控制度數的散瞳劑,造成近視度數加速暴增,這絕對不是好事。何表示,近視在近年來已被明確定義為疾病,而近視度數增加,重新配置眼鏡,不僅花錢更恐形成高度近視,衍生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等併發症,若不注意可能會失明,家長不能輕忽,更必須積極協助孩子防範及治療。而清明連假將至,南投醫院提醒,3C產品易導致長時間及近距離用眼,嚴重違反近視防治原則,建議家長多陪小孩從事戶外活動,限制小孩閱讀及使用電子產品時間,理想狀況應每半小時就休息10分鐘,有助降低近視過早發生或度數增加。
-
2021-03-13 新聞.科普好健康
眼壓不高為何也有青光眼? 眼科醫師教你如何早期診斷
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原因,台灣約有40萬名患者,最近青光眼的診斷儀器和藥物都有一些新的進展,有助於病患減少失明的危機。如何早期診斷青光眼張小姐體檢時,眼壓正常,但醫師檢查眼底視神經時,懷疑是眼壓正常性青光眼,轉介到台中榮總眼科。經檢查後,確診是青光眼。但張小姐沒有症狀,眼壓也不高,到底青光眼是如何診斷的?發現視神經纖維厚度變薄要了解是否有青光眼,會做眼底視神經檢查和測量眼壓,並安排視野檢查與檢測視神經纖維的厚度。利用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簡稱OCT),可以檢查出視神經纖維的厚度與變化。張小姐就是在視野檢查正常的情況下,OCT發現其視神經纖維的厚度變薄,才診斷出早期青光眼。可是OCT也有它的限制,必須加上視野檢查來做綜合判斷。所以青光眼病患,每半年應定期做OCT及視野檢查。1/4患者眼壓正常正常人的眼壓在10到20毫米汞柱之間,但張小姐眼壓不高,為何診斷有青光眼?青光眼造成視神經產生病變,可能因為「高眼壓」產生壓迫所致,也有些人的眼壓正常,但仍可能因血液循環等因素,讓視神經產生退化,即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在台灣有1/4患者屬「正常眼壓性青光眼」,部分患者可能與低血壓或心跳太慢有關,所以青光眼視神經周圍的血流量,一直是眼科醫師努力研究的重點。近年新推出的光學斷層掃描血管造影術(OCT-A),是以OCT為基礎發展出新技術,能顯示視神經周圍和視網膜黃斑部的血流密度,為監測青光眼帶來新方向。研究發現,OCT-A有助於診斷早期青光眼,並可用來追蹤青光眼的病情變化,但因為是新的檢查技術,仍需更多的臨床驗證。新青光眼藥獲准今年上市目前青光眼是無法根治的,治療原則以降低眼壓為目標。在2017年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兩個新的青光眼藥物。第一個新藥是含一氧化氮的前列腺素,台灣已獲衛福部通過,預定今年會上市,對於接受其他藥物效果不佳者,可成為新的選擇;另一個藥物是Rho激酶抑制劑,但尚無在台上市計畫。未按時點藥 治療大障礙據統計,只有35%的病患會持續用藥兩年以上。如何讓病人能夠按時點藥,一直是治療的大難題。2020年三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一項新的眼科藥物,為可植入眼睛的微型緩釋藥物,可慢慢釋放藥物來降低眼壓,效果可維持三個月左右。病患可以不用自行點藥,只需要醫師定期注射補充藥物,但目前尚未在台上市。此外,許多新的給藥技術正在研發,例如可置於眼睛淚管的含藥點狀塞,還有可以持續釋放藥物的特製隱形眼鏡,目前都在臨床試驗階段,值得期待。隨着人口老化,高度近視年輕化,青光眼患者會日趨增加。期望各種新的診斷技術和藥物,可更早和更安全的治療青光眼。
-
2021-03-09 科別.精神.身心
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不正常和發瘋其實差遠了
精采的特異人士:關於天才與瘋子不久前,因為克勞斯.金斯基(Klaus Kinski)曾在精神病院待過幾天,人們便試圖找出這名古怪的演員到底有什麼精神問題,有人還對他做出推測性的診斷。臉皮薄的人可能在人生的任何時刻,以精神病院的圍牆來保護自己細薄的臉皮,不過非凡的藝術家不會採取這樣的作為。精神病院不該受到誤導,讓那些不尋常或古怪的人因診斷而變得僵化。所有人都曾或多或少在死亡的深淵邊緣,從事花俏的體操表演,而通常一般人不會察覺得太仔細。雖然這不代表我們應該直接認定這群人是大近視眼,但也不能將總是盯著這道深淵、看來與眾不同的人視為瘋子。偉大的尼采空前絕後地探討了關於存在的界限,為此作詩,也因此承受苦痛;某些基督徒喜歡將思考視為是「瘋狂」的出發點,這中間實在看不出理智決定的跡象。尼采沒有瘋,只有晚年因梅毒細菌而受腦炎所苦,這偶爾讓他腦袋糊里糊塗;然而他偉大的思想實驗一點也不瘋狂,這反而是痛苦的無神論者,所能發表出最具邏輯性的論述。這些想法不像某些人所希望的,是尼采發瘋的原因,摧毀他腦袋的是小小的細菌。「想太多會讓人發瘋」是定期聚會的那群嫉妒他人又小心眼的哲學家創造出來的迷思。精神病學並不這麼認為,所以它無法化解複雜或危險的想法。某些想法是對的,多數想法是錯的,只有極少數的想法是瘋狂的。人們常說,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不過很難得地,這一次他們說錯了。表現傑出的人雖然不正常,但離發瘋還差得遠;相反地,為了成就大事,他們的腦袋必須相當清楚才行。雖然瘋子偶爾也能創造出精采的作品,但通常是在病症不嚴重的情況下。有時精神病患的藝術作品會被大力吹捧—海德堡的普林茨霍恩博物館(Sammlung Prinzhorn)便具此慧眼,但精神疾病並非這些作品具有藝術性的原因。就算精神疾病或許讓患者直接觸碰生存的底線,罹患精神病的藝術家往往並非因病擁有藝術創作的能力,而是即便在患病之情況下,仍然得以繼續創作。如果精神病患確實能創作出偉大的藝術作品,那他們應該和正常人獲得同等關注,因此精神病患的藝術展覽也很重要。然而我們必須小心所有如同溺愛小孩般的話語。「一位發瘋病患的塗鴉會被視為藝術的原因,僅只因為對心胸狹窄的欣賞者來說,這跟畢卡索的某些作品一樣令人難以理解。」這個想法對當代藝術並沒有多大意義,也是對精神病患的不敬。精神病患就跟其他人一樣,值得接受我們誠實的意見。相反地,人們試著揭露知名藝術家的精神疾病,而如同先前所說,該藝術作品的評價不會因此而產生多大變化,但這往往是過度正常或愚蠢正常人的嫉妒反應。他們喜歡將所有不像他們一樣毫無靈性的人視為是瘋子。達利(Salvador Dali)創造出迷人的構圖;約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裝扮奇特,而安迪沃荷(Andy Warhol)則是行為古怪—這些人都有不正常的地方,但這不代表他們瘋了。一名異於常人的人是否瘋了,這個問題到底有多重要?一個人是否健康,跟社會的傳統大有關係。看來現今人們的接受度不若以往,我們很快便傾向於將與眾不同的人視為病患,然而精神病院不該讓這件事情發生。在閱讀約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的《中世紀之秋》(Herfsttij der Middeleeuwen)一書時,讀者沉浸於十五世紀迷人的豐富多采之中,裡頭有異於傳統的君王、引人注目的侍臣和生氣勃勃的人民。上流社會的滑稽弄臣、鄉下的蠢蛋或其他怪里怪氣的老粗不同的個性和行為模式得以被容納。雖然包容度高,但也非常脆弱—如果君主或某個權貴突然哪根筋不對勁,所有的人都要遭殃。※ 本文摘自《你瘋了》。《你瘋了》作者:曼弗烈.呂茲 譯者:廖家絨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1/30《你瘋了》書封。圖/臉譜提供
-
2021-03-09 科別.眼部
青光眼如何悄悄偷走你的視力?
你知道嗎?我們每隻眼睛裡的視網膜上,約有一百多萬條的視神經纖維,會匯集在眼底的視神經盤裡,並把眼睛看到的影像傳到大腦視覺區。視神經纖維越健康越多,可以看清楚的視野範圍越廣。但當視神經纖維越來越少,不只是視神經盤的凹陷會變大,也會逐漸影響到視野,這就是青光眼。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劉瑞玲醫師說,「青光眼是一群會影響到視神經的病變。越早發現,越能保留最多健康的視神經纖維,避免失明。我們常常說青光眼是悄悄偷走視力的小偷是因為大部份青光眼是屬於慢性青光眼,它是一點一滴的破壞視神經纖維,而且是從週邊視野缺損開始,我們日常生活讀書、寫字、看電視、滑手機,所運用到的是中心視野。所以,輕微的週邊視野缺損,並不會感受到視力變差了。等到週邊視野變得很差,只剩下中心視野看得清楚時,往往已經為時已晚。」青光眼科鄺冬梅醫師說,「得到慢性青光眼,大部份的人沒有感覺,有些比較敏感的人會主訴眼球會覺得悶悶、漲漲的,有時眼睛會像剛游完泳,看燈光會有彩虹光暈。若是急性青光眼,則有可能會噁心、嘔吐、頭痛,常被誤以為是急性腸胃炎、偏頭痛,頭會痛到後腦杓而掛急診,有些比較有經驗的急診室醫師會用手電筒照眼睛,會發現瞳孔不會縮小,同時會有角膜比較不透明、視力變得模糊的情況。」但為什麼會得到青光眼呢?就要談到眼睛的房水跟眼壓。我們都知道眼球表面有淚水,可以滋潤眼球。在眼球的裡面,則有房水。房水跟淚水一樣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房水是由水晶體旁的睫狀體分泌,流經水晶體、虹膜、角膜時,把營養、氧氣一起運送到水晶體、虹膜、角膜,並把代謝的廢物一起清走,再從虹膜跟角膜夾角( 即隅角)的小樑網排出去。而房水的分泌跟排出,也會同時影響到眼內的壓力,就是眼壓。一般人的眼壓大約是12到20毫米汞柱左右。清晨,則是大部份的人,一天中眼壓最高的時段。一旦房水的排出路徑,像是小樑網有阻塞、不暢通時,就會造成眼內的房水量過多,讓眼壓上升,如果因此壓迫到眼底的視神經纖維,讓視神經受損,就會引發青光眼。青光眼科主任陳美如醫師提醒,「眼壓跟青光眼有相關性。但眼壓並沒有絕對的安全值。有人眼壓只有19毫米汞柱,還是會視神經受損,得到青光眼,也有人在健檢時,意外發現眼壓有22毫米汞柱,進一步檢查視神經還是很健康,屬於高眼壓症候群。但不可諱言的是高眼壓跟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糖尿病、年長者一樣,都是屬於青光眼的高危險群,就算目前視力良好,也建議要定期做眼睛的相關視力檢查。」而除了原發性的青光眼外,眼睛的外傷、出血、發炎(如:虹彩炎)、使用某些藥物(如:含類固醇),也有可能影響房水的排出而導致續發性的青光眼。陳美如科主任表示,「點類固醇眼藥水、口服類固醇、塗抹類固醇藥物,都有可能讓眼壓慢慢增加。臨床上有發現學童因為做角膜塑型術控制近視,眼睛不舒服,斷斷續續點類固醇眼藥水,導致青光眼。我也有一個從小看到他念大學的病患,他是因患有紅斑性狼瘡,必須服用口服類固醇控制病情,一來就醫時,眼壓已經非常高,有嚴重視野缺損,馬上動手術才勉強保住殘存的視力。」
-
2021-03-09 科別.眼部
控制青光眼 保有好視力
不痛不癢,卻會偷走好視力的青光眼,要怎麼早期發現呢?建議做一次完整的青光眼篩檢,包括眼壓、眼底鏡、視野、隅角鏡、眼底攝影及OCT眼底斷層掃描檢查,來確認是否有青光眼,以及是哪一種青光眼、目前的嚴重程度,以利日後的追蹤、控制及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劉瑞玲醫師提醒,「千萬不要只做眼壓檢查。尤其是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的民眾,角膜已經被雷射打薄,眼壓的數字會被低估。」青光眼科鄺冬梅醫師指出,「輕微的青光眼完全沒有症狀,只會影響到週邊視野,就算視野檢查的報告是異常的,還是常常有青光眼病友會覺得『我怎麼可能有青光眼,我明明看得清清楚楚』。事實上,這些週邊視野的缺損,多少會有視覺的死角。開車時,有可能會看不到從角落突然跑出來的小貓、小狗跟人,影響到行車的安全。」青光眼科主任陳美如醫師說,「別以為40歲以上,才會得青光眼。我們臨床上遇到很多很年輕的青光眼病友,一來就非常嚴重,也有年輕的糖尿病友,因視力不好來求診,才意外發現已經得了糖尿病,新生血管已經長到小樑網,影響到房水的排除,造成青光眼。一旦得到青光眼,不管是輕微的,還是嚴重的,就跟得到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終身都要持續追蹤、治療。」目前青光眼的治療,主要是運用藥物、手術跟雷射來減少房水分泌或加速房水排出,積極的控制眼壓,減緩對視神經纖維的傷害,以期保有最佳的視野。青光眼科張毓帆醫師說,「使用降眼壓眼藥水是青光眼最常見的治療方式。如果單一藥物沒有辦法達到理想的眼壓,有些病友可能要用到二、三種,或使用到複方的藥物。在使用青光眼藥物時,病患應該要充分了解藥物的使用方式、頻次,以及可能產生的相關副作用,包含眼睛刺刺的、眼睛紅、眼睛乾的情況,可隨時與主治醫師討論如何調整藥物。若因病情需要快速降眼壓,有時也會運用到口服藥及針劑。」如果已經嘗試各式各樣的藥物治療,眼壓還是居高不下,預期短期內會傷害到視神經,或是視神經盤凹陷、視野缺損,還是持續惡化,就會慎重考慮動手術。眼科部柯玉潔醫師說,「台灣的病友對青光眼手術較難接受。因為青光眼手術跟其它眼科手術很不一樣。不像白內障、近視雷射手術,一開完就大放光明。青光眼手術的目的在降低眼壓,以減緩視神經損傷,而非改善視力,術後初期會因眼壓改變導致屈光狀態的改變、手術引起的發炎反應、或散瞳藥劑的使用等原因,導致視力模糊;而後隨著傷口的癒合,眼球的壓力達到新的平衡,視力逐漸恢復到術前水準。極少部分患者會因眼壓過低導致黃斑水腫而對視力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術後初期,任何有可能會撞到眼球,會影響眼壓的動作,像是激烈運動、舉重物、便秘、打噴嚏等等,都要避免。即便術後初期達到良好的眼壓控制,之後仍有可能因為傷口的結疤反應導致所建立的房水引流路徑再次受阻,眼壓又再上升,而需要進行疤痕掃除手術、再合併降壓藥物使用、或甚至再次手術。所以青光眼術後仍需持續追蹤眼壓變化與視神經狀態,適時調整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病程控制。」劉瑞玲部主任說,「有一位中年的男性,他40歲時在北榮做健康檢查時,因姑媽有嚴重的青光眼,特別加做了眼科檢查,被我們發現眼壓在正常範圍內,卻已經有輕微的視野缺損,以一種眼藥水控制了四年,眼壓跟視野都非常穩定。後來到國外經商中斷治療,七年後回到台灣,不但眼壓已經變高,視野缺損也變得很嚴重,使用三種眼藥水都無法控制。直到開刀後,眼壓才又穩定下來,視野沒有再持續惡化。他親口跟我說,『在台灣那四年我雖然有定期追蹤,但內心一直很懷疑自己真的有青光眼嗎?等後來眼睛視力受到很大影響,才相信我真的是青光眼。』青光眼是長期抗戰,不管是點眼藥水、雷射、開刀,都很不討喜。要持續治療是為了一輩子長久的視力,我們很希望病人心中有疑慮時,要好好跟主治醫師討論,能有機會保住陪伴一生的視力。」常見的青光眼眼藥水成份減少房水分泌的眼藥水1.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每天早上點一次,約可下降20到25%眼壓,特別的是睡覺前點此類眼藥的降低眼壓效果不佳且會有晚上睡眠時血壓過度下降的可能副作用。心跳慢、血壓低、氣喘病人不宜使用。2. 甲型交感神經受體促進劑:每天點二到三次,約可下降20到32%眼壓,可能會有過敏性結膜炎,眼睛乾、嘴巴乾、嗜睡、疲勞。老人、小孩避免使用。3. 碳酸酐酶抑制劑:每天點二到三次,約可下降15%到20%眼壓,可能會有眼睛刺激感、結膜發紅及藥物過敏反應。也有可快速降眼壓的口服劑型,建議飯後服用。加速房水排出的眼藥水1. 類前列腺素製劑:每天晚上點一次,約可下降25%到32%眼壓,全身副作用少,可能會讓睫毛變長、有黑眼圈、結膜發紅有血絲和眼窩凹陷等等。2. 副交感神經促進劑:每天點二到四次,約可下降15%~25%眼壓,可能會有眼睛刺激感、光線變暗、瞳孔沾黏等等。加註:青光眼藥物目的在於降低眼壓,理想的治療目標是一天二十四小時眼壓都能控制得宜。每種藥品使用後的藥效維持時間各不相同,所需點藥頻次也不同,過多導致副作用增加,過少導致藥效不足,且若一天需點兩次的藥水宜固定間隔12小時點一次,每天一次的藥水則每天固定時間點。(諮詢:張毓帆醫師)
-
2021-03-08 科別.眼部
如何早期發現是最大課題 醫:4族群為青光眼高風險
●視力正常也應對青光眼提高警覺●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青光眼年輕化,並非40歲以上才有風險「綠燈走,紅燈停,黃燈要小心」,是我們從小被教導過馬路的原則,這個道理似乎也可以用在眼睛,因此今年的世界青光眼周(三月七日至十三日)的象徵提醒物為綠絲帶,目的是提醒大家維持我們眼睛的綠燈狀態,讓我們能長長久久的看這個美好的世界。用紅綠燈觀念 提醒警覺許多人都知道青光眼是因眼壓無法控制而造成視神經破壞、萎縮,導致視覺功能受到影響的疾病。為了提醒大家注意,世界青光眼協會訂下每年三月的第二周為世界青光眼周,在這一周中利用各種介紹、宣傳讓大家認識此一疾患。今年為何會用紅綠燈的觀念來提醒大家對青光眼的警覺心呢?原因是目前最常被用來診斷青光眼的工具之一,是眼底光學斷層掃描儀(OCT),有青光眼的人,其視神經纖維的掃描顏色是紅色的,正常人則是綠色的。若青光眼愈來愈嚴重,紅色範圍也隨之擴大,OCT也常被眼科醫師稱為檢查青光眼的紅綠指示燈;綠燈是安全的、紅燈就可能有問題了。OCT的圖示不但成為眼科醫師用來判斷眼睛疾病的工具,病患看了或聽了也很容易了解,因此經過世界青光眼協會的討論,今年的提醒主題就訂為「維持我們的眼睛在綠燈的狀態」,希望以此提醒世人注意此一疾病存在。慢性青光眼 多數沒有症狀今年的青光眼周有幾個重點要推廣:一是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二是青光眼治療要個別化。依據健保資料,台灣目前治療中的青光眼患者約40萬人,但臨床仍有許多青光眼病人到了疾病的中末期才發現,主要是青光眼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急性青光眼會出現視力突然模糊、眼睛疼痛、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慢性青光眼患者則多數沒有症狀,等到視力模糊,或看東西時,只能看到中央部分,喪失周邊視野,視神經已受到嚴重且不可逆傷害。愈早發現治療 減緩變壞速度另外,青光眼的治療效果常與治療起始時間息息相關,愈早發現,病患的病程變壞的速度也可能減緩,如何早期發現一直是青光眼有效治療的最大課題。因為對非必要的患者篩檢,除了浪費時間金錢也浪費醫療資源。要早期發現應針對以下族群:1.家庭中直系血親有青光眼者。2.於體檢被告知原因不明的視力不良或疑似青光眼者。3.高度近視者(近視度數超過500度)。4.長期使用類固醇患者。患者年輕化 4族群高危險雖然年長者得青光眼的機會高,但世界青光眼協會認為,青光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所以不再強調40歲以上的人才有比較高的風險,建議上述青光眼高危險群應該定期接受視力檢查。(作者為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
-
2021-03-07 科別.眼部
青光眼患者 最好別進電影院?
了解了青光眼的成因、治療後,還有一些疑惑難解嗎?我們邀請主治青光眼、白內障、一般眼科疾病的台中榮總眼科部部主任王俊元為讀者解惑。Q 有青光眼又有白內障的患者,若要做白內障手術,會否有風險?通常醫師會如何評估?醫師建議: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患者白內障形成時,可能壓迫隅角,這類患者建議積極作白內障手術治療。青光眼和白內障,看似獨立的疾病,卻又互相影響。由於青光眼多半發生在中、老年人,常合併有白內障的存在。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高,有95%以上的病人術後視力恢復良好;不過,仍有少數人可能發生併發症,例如:角膜水腫、高眼壓、發炎、出血、感染等,合併有青光眼的病人風險較高。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患者,白內障形成時,水晶體會變大、變腫而向前壓迫隅角,阻礙房水流出,常易使青光眼加速惡化,這類患者也會建議積極做白內障手術治療,術後也有助於眼壓的控制。有些青光眼的患者,因為不敢接受白內障手術,導致水晶體過度成熟,引起急性青光眼發作,需緊急手術,反而增加白內障手術的困難度。白內障手術時機,醫師會先評估兩個部分,第一、白內障的嚴重程度,對視力及生活的影響;第二、白內障對青光眼眼壓的影響。若經醫師評估已符合白內障手術標準,接受白內障手術,不僅可以幫助青光眼的控制,也可享受白內障去除後所帶來的視力改善,一舉兩得。少數較嚴重的青光眼病患,醫師會考慮青光眼、白內障二合一手術。Q聽說運動可以改善眼壓?青光眼患者適合什麼運動?有沒有應該避免的運動?醫師建議:避免需憋氣的舉重等重訓動作,以免眼壓升高。建議青光眼病患「站著比坐著好,坐著比躺著好」。因為站著的眼壓比較低,躺著的時候眼壓比較高。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眼壓,也會分泌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防止視神經受損。建議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都是很好的運動。應避免無氧運動,例如舉重等重訓動作。也應避免眼壓上升的動作,如倒立、吹薩克斯風、小喇叭。Q現代人普遍用眼過度,3C使用時間長的人也會增加青光眼風險嗎?醫師建議:近距離使用3C產品,已經證實會使眼壓上升,使用30分鐘一定要休息。以前青光眼的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跟高度近視盛行與長期使用3C產品有關。根據調查,台灣民眾使用3C裝置,包含手機與平板電腦,時間很長,一天平均大於10小時。近距離使用3C產品,已經證實會使眼壓上升,增加青光眼的風險。長期使用3C產品所產生的藍光,也比較容易形成白內障。所以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乾眼症的比例也持續上升。建議3C產品使用30分鐘,應該要休息5分鐘,避免長時間使用。Q青光眼患者最好別進電影院看電影?是因為光線反差大會使眼壓升高嗎?醫師建議:黑暗的電影院會使瞳孔放大,可能導致急性青光眼發生,高危險群需留意。在黑暗的電影院環境中,會使瞳孔放大,擠壓隅角,房水排出受阻,造成眼壓上升,可能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但是一般人發作的機會不高,並不是所有青光眼的病人都不能看電影。主要有一些高危險群的人要特別注意,例如本身有閉鎖性青光眼的患者,或者年紀大於55歲、遠視、身材比較嬌小的女性,比較容易發作。類似的情況,應盡量避免在黑暗中使用手機。
-
2021-03-07 科別.眼部
眼壓高按壓眼球舒壓?眼科醫:一類人不建議
案例故事:總是戴著厚重眼鏡的甜甜(化名),早在高中時就已是高度近視一族。出社會後對繪圖有高度興趣,總在工作之餘忙著進修,時常熬夜趕繪圖作業,眼睛的疲憊感被她視為過勞後的正常發揮。前年公司提供免費的健康檢查,平時毫無症狀的她,眼壓正常,近視度數沒有變化,但經眼底檢查竟是低眼壓青光眼,視野早被疾病吞噬,需長期靠藥物控制,日夜顛倒的作息也必須要全部打掉重練。正常眼壓青光眼,需靠眼底攝影才能發現。別以為青光眼的表現方式只有眼壓高。三總一般眼科科主任、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表示,一般正常眼壓值介於10mmHg(毫米汞柱)到20mmHg(毫米汞柱)之間,七成的青光眼患者可以透過眼壓檢測被察覺,但仍有二到三成的青光眼屬於正常眼壓青光眼,或被稱為低眼壓青光眼,需靠眼底攝影才能被發現。正常眼壓青光眼的患者,大多是近視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低血壓、免疫疾病者,這類的患者通常是「女性」且常反應「手腳冰冷」。而過度使用3C產品的民眾,也是正常眼壓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之一。呂大文表示,台灣高度近視的患者每年不斷增加,加上手機等3C用品早已滲透你我的日常生活,眼睛過度使用已是常態,他推估正常眼壓青光眼的患者,未來一定會愈來愈多。房水無法正常代謝,長時間堆積,壓迫到視神經。他解釋,高度近視的患者,眼軸增長,眼球壁、神經纖維皆會出現變化,整體的結締組織變得鬆軟,現行的眼壓檢測容易出現「偽陰性」;血液循環不佳者,因為血氧量供應不足,無法讓房水正常代謝,長時間堆積在眼睛內,壓迫到視神經,同樣也可能導致視神經萎縮。呂大文解釋,房水是充滿在眼球前後房的透明液體,每分鐘會分泌2.5μL(微升),但排出的速度慢於分泌的速度就會導致眼壓增加,因此控制青光眼,多是透過控制房水代謝,讓眼壓維持在正常數值。血液循環不佳者也包含糖尿病患,因高血糖使前房虹膜血管增生,增加眼壓,進而產生青光眼。其實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環不佳,連帶影響眼部血液循環,除了青光眼以外,罹患白內障的機率也高於一般人。青光眼會從周邊視力開始喪失,容易被忽略。呂大文表示,青光眼會從周邊視力開始喪失,最後僅剩下中央視力,最終走向失明。他說,青光眼可粗分為四期。輕度患者的視神經受損小於50%,視野缺損在3dB(分貝)以下;中度患者的視神經受損小於70%,視野缺損未滿14dB;重度患者視神經受損則大於90%,視野受損也大於20dB;最後為完全失明的患者,視野受損達31dB。冬季晝短夜長,瞳孔放大時間長,好發急性青光眼。正常眼壓青光眼患者因為未被及時發現,連帶容易發生急性青光眼。呂大文表示,冬季晝短夜長,瞳孔放大時間長,容易好發急性青光眼。此外,冬季也是感冒盛行的季節,部分感冒藥物為副交感神經阻斷劑,特別是正常眼壓青光眼患者,在未被確診之前,受到藥物的刺激也可能出現急性青光眼的問題。青光眼檢查建議● 高危險族群:建議18歲以後,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檢查,包含視力、眼壓、眼底視神經,若懷疑有青光眼的可能,則建議加做視野檢查。高危險群包括:直系血親為青光眼患者、心血管疾病如三高、低血壓、貧血、長期使用類固醇、年齡超過65歲以上、虹彩炎患者、高度近視、時常偏頭痛、眼睛曾受過外傷。● 一般民眾:建議每兩年做一次基本的眼科檢查,但35歲以後則建議每年做一次基本的眼科檢查。資料來源/呂大文 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喝水勿牛飲 勿按壓眼球舒壓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蘇蔚文表示,一旦被診斷為青光眼就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才有辦法長期與青光眼和平共處。1.藥物不得間斷使用。2.生活作息需改善。3.適當的運動。4.盡可能避免會增加眼壓的動作,如倒立、按壓眼球舒壓。5.喝水時不可「牛飲」,此舉會讓房水快速堆積,增加眼壓。6.不能過度飲用咖啡、茶、酒。7.避免吸菸。
-
2021-03-07 科別.眼部
視力模糊、頭痛、想吐?小心急性青光眼發作
青光眼為全世界導致失明的第二大原因。很多人以為眼壓高才會有青光眼,事實上,很多眼壓正常、沒有症狀的青光眼被輕忽,一旦發現異常時,視神經已嚴重受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在普遍用眼過度的現代社會,青光眼的防治更不容忽視。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台灣有40多萬人正在接受青光眼治療,約占總人口的1.7%;全球有7800多萬人正在接受治療,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隨著人口老化,青光眼的患者也將隨之增加,以台灣為例,青光眼患者中,超過40歲者占比達到七成三。僅次於外傷,青光眼為我國導致失明的第二大原因。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任蘇蔚文表示,青光眼可粗分為先天性及非先天性,續發性及原發性,再者可依照結構分為隅角開放、隅角閉鎖、原發性隅角開放、原發性隅角閉鎖。眼軸短,東方人常見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易急性發作。蘇蔚文表示,先天性的青光眼係指發生在16歲以下的青光眼患者,先天的隅角結構異常,導致眼壓升高、眼球變大,黑眼球會因為水腫顯得模糊。而眼球變大會讓孩子的眼睛像「牛眼」,孩子通常會出現畏光、容易流淚,也會有眼瞼內翻等情形,通常需要多次手術治療改善症狀。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大多發生在東方人身上,台灣的青光眼患者多以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為大宗。蘇蔚文表示,主要因是東方人眼軸短,隅角的房水排出管道容易被虹膜影響而阻塞,患者眼壓增高,易引起急性發作,若後續沒有繼續治療,也會發生慢性青光眼。遠視、女性、身材矮小,符合兩特徵,留意隅角閉鎖。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患者若急性發作,眼壓瞬間拉高,症狀會有視力突然模糊、頭痛、噁心、想吐,常常會被誤以為是「腸胃炎」或「心血管疾病」,導致延誤就醫。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慢性發作患者,常常反應的症狀是,夜晚看燈光時,周邊會出現光圈,偶爾會有眼球脹痛、頭痛的情形,特別是進入到燈光昏暗處,眼球會脹痛且當下會感受到視力明顯減退。三總一般眼科科主任、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表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大多有遠視、女性、身材矮小等特徵,只要符合兩項以上,就應該提高警覺。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初期無症狀,視野縮減才發現。大多數的西方人屬於原發性的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到了晚期患者才會明顯感受到視力衰退且視野變小。這類患者大多是「雙眼」同時受影響,且多數具有家族史,疾病以緩慢的速度進行,常常是透過健康檢查才發現。過去台灣以隅角閉鎖性青光眼較多,但近年來國人生活極度西化,過度使用3C等,漸漸地隅角開放性青光眼已大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蘇蔚文表示,續發性青光眼大多是指外傷、手術、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是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引起的眼部發炎反應導致,特別是對於藥物敏感的孩子,當接觸到類固醇時,眼壓會突然變得很高,意外引發青光眼。不過還有一群人需要被注意,即「正常眼壓性青光眼」,眼壓一切正常,但眼底檢查時,視神經已經有部分萎縮。蘇蔚文表示,東方人有不少是屬於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多是因為例行性檢查或健康檢查時才被診斷。每年作眼睛檢查,應提前至35歲。蘇蔚文表示,不同的青光眼類型會有不同的症狀反應,除了要注意眼壓以外,視野變化也是需要注意的部分。青光眼的高危險群,如直系血親為青光眼、罹患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高度近視、眼睛曾受過傷、年齡超過40歲,都應特別留意、定期檢查。呂大文表示,過去會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年應做一次眼科檢查,但隨著高度近視的患者愈來愈多,改建議為35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做一次眼科檢查,檢查的項目包含眼壓、眼底檢查、視野檢查等。
-
2021-03-03 科別.眼部
看書、彈琴太久也會視力惡化 眼科醫教7招日常護眼法
許多家長限制孩子使用3C產品,但至診所檢查視力,發現近視度數持續加深,原因竟是看書和彈鋼琴的時間過長。振興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呂宜玲表示,讓孩子視力惡化的因素很多,只要「近距離用眼」,例如看書、彈鋼琴,都有可能使視力惡化,小朋友愈早「近距離用眼」,就有機會導致近視度數增加。如何預防近視度數加深,呂宜玲建議,用眼距離應維持在30公分以上,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要避免在光線不足處用眼,保護黃斑部。至於3C產品的使用,應該要有限制,2歲以下兒童不要使用,使用30分鐘就應稍作休息。除了良好的用眼習慣,兒童的眼睛仍在發育,呂宜玲提醒,應定期至眼科診所追蹤,務必將一年近視增加度數控制在50度內;有些醫師開立散瞳劑,希望可改善假性近視,此時可能導致畏光,因此外出應防曬、配戴帽子、太陽眼鏡等。均衡飲食也能預防近視加深,建議多吃富含葉黃素的橘黃色、深綠色蔬果,補充含omega-3的魚類等。
-
2021-01-27 科別.眼部
眼壓正常不見得沒事!醫:多數青光眼患者沒自覺
青光眼的病因有許多種,因此表現也十分多樣化,但它們又會造成近似的視神經傷害與視野變化,因此被歸類在「青光眼」的診斷。臺大醫院青光眼科主任王清泓醫師提醒,多數青光眼病人是沒有自覺症狀,唯有靠定期的眼科檢查,才能早期發現。眼壓會變動,每個人都不太一樣王清泓主任說明,眼壓是青光眼重要的風險因子,它的高低會影響青光眼是否會持續惡化,因此眼壓測量是青光眼檢查的重要項目之一。眼壓值要多少才正常呢?簡單來說,臺灣人正常眼壓值約在10 到20毫米汞柱間,但是有一群人,他們的眼壓高於20毫米汞柱,可是其中90%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展成青光眼。這些人我們稱之為「高眼壓症」;相反的,另一群眼壓都在正常範圍內的人,他們的視神經、視覺功能卻一直惡化。有人稱這些人是「正常眼壓或低眼壓性青光眼」。由此可以知道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眼壓正常值,因為每個人視神經可以承受的壓力是不一樣的,病人也不需要因為今天的眼壓比上次高些,而心驚膽跳,寢食難安;但也不可以因為眼壓在正常範圍而輕忽了治療的必要性,更不要透過參考他人眼壓來揣測自己的病情。王清泓主任表示,目前使用的眼壓測量方法,都是透過角膜(黑眼球的部份)測得,角膜的厚薄會影響眼壓的測量。角膜較厚,測出來的眼壓可能會被高估;反之角膜很薄,測出來的眼壓可能被低估。接受過雷射近視手術的病人,因為角膜厚度被削薄,眼壓測量值可能會被低估,因而降低病人及醫師對青光眼的警覺。另外眼壓也會有晝夜變化,每個人的生理曲線都有所不同,在門診時間所測量的眼壓,往往不是病人最高的眼壓,因此病人要了解,眼壓高低只是評估青光眼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必須合併其他病情,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與治療。青光眼可能導致視神經盤的凹陷擴大王清泓主任提到,視神經聯繫眼睛內的網膜神經節細胞和大腦視覺中樞,視神經纖維成束聚集後,穿出位於眼球最後部的開口,而奔往大腦傳達訊息,這個眼球後部的開口就是我們所稱的視神經盤。沒有被神經纖維填滿留下的視神經盤空間我們稱之為視神經杯,或視神經凹陷。不論是正常人或視神經有異常的人,絕大多數的人視神經盤都有凹陷,但是青光眼病人視神經盤的凹陷,會隨病情而增大或表現出特有變化。經驗豐富的眼科醫師用眼底鏡及細隙燈生體顯微鏡檢查,多數就可以篩選出青光眼的可疑病人,要更進一步確定,可以利用眼底攝影和近十年來發展的定量測量視神經纖維儀器。進行視野檢查評估視野缺損王清泓主任解釋,青光眼病人的神經細胞要損失40%以上,才會出現視野變化,多數視野缺損是從週邊先發展出來,再慢慢侵犯到中心,最後危及視力。因此病人自己不容易早期察覺,何況兩眼視野有相當大部分互相重疊,當只有一眼有問題時,更不容易自己發現,只能依賴眼科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視野檢查只是青光眼追縱和治療的一部份,並不是青光眼最找早期的診斷方法,但是它協助醫師對病情基礎的建立,判斷是否惡化,擬訂或修改治療方針方面,還是很重要,並可幫助和其他疾病並作鑑別診斷。王清泓主任補充道,我們也稱青光眼是一首三部曲,先有視神經病變,再導致視野變化,最後才造成視力的衰退及失明。因為視神經是青光眼最早有變化的部分,所以觀察視神經的變化就是診斷青光眼最重要的步驟。而長期追蹤時,視神經、視野、視力的檢查各具有不同重要性,要看病況是屬於早期或末期而定。原文:
-
2021-01-25 養生.保健食品瘋
以為葉黃素顧眼?藥師:多吃無益 還可能皮膚變黃
低頭族多,許多民眾用眼過度,以為多吃「葉黃素」就能強固眼睛,不過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指出5大錯誤觀念,包括葉黃素多吃無益,攝取過多恐有皮膚變黃等問題。林威廷說,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不僅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傷害,也可抑制與細胞發炎反應相關傳遞鍊,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須由飲食中攝取。民眾可多吃深綠及黃色蔬菜,包含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豌豆、青椒、胡蘿蔔等;水果則可從柳橙、奇異果、葡萄等攝取葉黃素,另外,也可從蛋黃中攝取。若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再從保健食品補充。林威廷說,市面上含葉黃素保健食品分游離型、酯化型2種,游離型吸收率較佳;酯化型雖具較好生物利用率與安定性,但須透過腸道酵素輔助,本身消化不好或腸胃不佳者,就不建議食用此類型葉黃素。有研究認為,成人每日若攝取6毫克的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但多吃不僅無益,攝取過多還有可能造成皮膚變黃問題。林威廷說,民眾常有服用葉黃素常見的錯誤觀念,例如葉黃素對眼部任何病患均有幫助、吃了馬上見效、含量越高越有效。林說,補充葉黃素可增強黃斑部功能,使視力增進、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食用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其他黃斑性疾病,如高度近視性、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
-
2021-01-24 科別.眼部
14歲女學生突然斜視 奔波兩岸就醫終找出病因
14歲高姓女學生因父親在大陸經商,長期在大陸定居,去年女生左眼突然出現外斜狀況,母親帶著她在大陸、台灣就醫都無法確認病因,去年底經介紹到南基醫院,眼科醫師周介仁診斷為甲狀腺亢進合併肌肉無力症,導致眼球肌無力而斜視,經藥物治療月餘後,左眼已恢復正常。家屬表示,發現女兒左眼斜視後,就近在大陸醫院治療,醫師懷疑是腦部腫瘤引起,讓家屬更緊張,安排抽血、核磁共振等檢查又都正常。大陸醫師無法找出病因,於是由母親帶著她回台灣,在南部兩家醫院檢查,還是找不出左眼斜視原因,去年底經介紹到南基醫院求診。周介仁在問診及聆聽家屬敘述過程中,發現女學生脖子有些腫大現象,起立、坐下等動作有細微不協調現象,懷疑是肌肉無力症,抽血驗了甲狀腺賀爾蒙值後,確定是甲狀腺亢進合併肌肉無力症,導致眼球肌無力而產生斜視,於是開立相關藥物。經過月餘的藥物治療,女學生左眼球已經回到正位。周介仁說,若眼睛突發性斜視,先別擔心需要手術而不敢就醫,有些突發性斜視可靠藥物治療,就如小女孩案例,出現突發性眼睛外斜,並不是一般常見的兒童性斜視,這時開刀不會有效果,甲狀腺亢進合併的肌肉無力症以藥物治療就可以恢復回正常眼位。他也提醒,家長應嚴格把關孩童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對兒童眼睛視力影響越來越嚴重,罹患近視年紀越小,度數增加越快,越容易成為高度近視,並產生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部病變,這些疾病都可能會導致失明,呼籲家長要重視孩童視力健康,定期視力檢查才能有效控制近視。
-
2021-01-18 科別.眼部
小心寒假作息不正常 學童近視飆升175度的恐怖數據
學童最期待的寒假即將到來,但連續假期後,孩童「失控」的近視度數讓家長頭痛不已,據北市衛生局統計,用眼的「時間」及「距離」為影響近視度數的主因;衛福部2017年資料顯示,幼兒園大班每10個有1人近視,到了國三近視人數高達9成,若無控制,甚至會導致失明,衛生局今舉出3個近視地雷,提醒寒假護眼事項。從衛生局自2013年至2020年學童用眼行為資料發現,用眼「時間」超過30分鐘、「距離」少於35公分為影響學童近視度數的主要關鍵;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學童近視若無醫療控制,度數增加速度極快,國中小學生每年約增加100度,高中生雖減緩,但仍每年增加50度。其中,8成學童誤以為只要戴眼鏡近視就會好,但眼鏡僅為輔助患者看清楚的工具,並無控制近視的效果,更無法避免近視併發症的威脅,若僅戴眼鏡卻無正確使用習慣,如每日戶外活動2小時、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用眼保持35公分以上距離等,度數仍會往上飆升。另外,衛福部2017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大班兒童每10個就有1個近視、小一生2名、國三生甚至高達9人近視,年紀越小近視,長大成高度近視的機率就越大,而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容易造成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病變、早年性白內障,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北市聯合醫院眼科部主任方怡謨指出,近視的成因為眼球前後徑軸長不正常地增長,度數愈多、眼軸愈不正常增長。過去有位因近視固定就診的學童,學期末時,視力檢查度數為75度,當時給予學童散瞳劑治療,並建議定期追蹤度數變化,但寒假期間因無控制,學童回診檢查時,度數竟已飆高至250度,1個月內狂增175度。方怡謨建議,無論孩子有無近視,平日或假期都應維持正確用眼行為,尤其年紀越小的孩子,更應定期檢查注意視力的變化,以免錯失最佳矯治時期。另針對連假3大增長近視度數地雷,包含近距離室內活動如安排閱讀學習、珠心算、繪畫、桌遊、學樂器看譜;熬夜未睡滿8小時;近視者中斷散瞳劑點藥治療,也提醒切勿踩雷,避免度數增加。衛生局指出,去年有6成學童是透過「學童專業視力檢查」才發現罹患近視,建議家長在學童期末考後,利用寒假帶國小學童進行免費視力檢查,檢查項目包含散瞳前驗光、裸視視力、最佳矯正視力、裂隙燈檢查、散瞳後驗光等,全程約1小時,可先向特約醫療機構電話或網路預約,就診當日須帶護眼護照或護眼卡。
-
2021-01-15 養生.保健食品瘋
葉黃素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藥師破解常見5大NG觀念
科技進步讓低頭族滿街跑,眼睛使用過度已是家常便飯,這樣的演變造就「葉黃素」在保健食品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但它真的這麼神奇嗎?對眼睛相關疾病是否都有幫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表示,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本身是一種抗氧化物,它和玉米黃素都是眼睛內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以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也可抑制與細胞發炎反應相關的傳遞鏈,減少活性氧化物質的生成,藉此調節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當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林威廷說,市面上含葉黃素保健食品分為2種:游離型與酯化型,游離型分子量大約只有酯化型的2分之1,一般也認為吸收率較佳。酯化型雖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率與安定性,但須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將其分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且最好搭配油脂一起服用,若本身消化不好或腸胃不佳,較不建議食用此類型的葉黃素。有研究認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6mg(毫克)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不應超過30mg。葉黃素多吃無益,若不小心攝取過多,還可能有皮膚變黃的問題。另外,建議不要與β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因為產生競爭吸收,會使得葉黃素吸收率下降。林威廷分享一些對葉黃素常見的錯誤觀念:NG 1:葉黃素對眼部任何疾患皆有幫助?補充葉黃素在一般健康人眼睛保健方面,可增強黃斑部功能,使視力增進,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補充葉黃素,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於其他黃斑部疾病,如高度近視性、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NG 2:葉黃素吃了馬上有效果?葉黃素具有累積性,口服約2周後,血液中濃度明顯上升,但黃斑部中的濃度卻未顯著增加,必須至少連續補充2至4個月後,黃斑部葉黃素的濃度才會有意義的增加,才能顯著提升視網膜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達到抵禦藍光效果,並非立即性。NG 3:葉黃素的含量愈高愈有效?長期且持續服用才是最重要關鍵,短時間內服用高含量葉黃素,只是讓血中濃度快速上升,但若想讓黃斑部內的葉黃素濃度達到保護效果,天天服用比久久吃1顆有效。NG 4:除了葉黃素外,其他成份愈多愈好?不一定。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所需營養素也不一樣,只要仔細評估個人缺乏的保健成份含量是否足夠即可,以免徒勞無功。NG 5:大家都稱讚的產品最好?評價高、口耳相傳的保健食品,不一定最適合自己。選購產品時須將自身狀況、有無服用其他藥品及保健食品等因素一起考量,其他人的使用情形僅供參考,如此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葉黃素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該如何選擇、如何補充,一定要有正確觀念,以免失去原本的美意。若有任何相關疑問,建議諮詢專業人員,替自己的身體健康好好把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1-12 科別.眼部
頭痛欲裂以為長腦瘤!竟是視力小偷惹禍
70多歲的張奶奶,20多年前因頭痛、胸悶和肩胛痛就醫,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卻依舊頭痛欲裂,被懷疑長了腦瘤。她說,嚴重時吃止痛藥10分鐘就失效,不但離不開沙發,連就診時頭都必須靠著牆壁。後來發現是青光眼作祟,雖曾歷經藥物副作用,但再經藥物調整後,成功控制眼壓、保住視力。視力小偷因症狀非典型,容易被大眾所忽視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總是在不知不覺就偷走視力,因而被稱作「視力小偷」。青光眼是台灣民眾失明的第二大原因,罹病人數高達35~45萬人,且有25%的失明機率。他提到,急性青光眼發作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非典型症狀,因此許多人不以為意,以為休息就好,殊不知,睡醒後視力也沒了。提醒大家應注意青光眼徵兆,早期發現並治療才能避免失明風險。陳賢立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急性青光眼來勢洶洶,未即時就醫恐喪失視力青光眼可分成兩種,一是開放型青光眼,患者往往沒有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另一種為閉鎖型青光眼,則是來勢洶洶,患者可能覺得頭痛、噁心,如果未能及時就醫,可能睡一覺就喪失視力了。陳賢立解說,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除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而青光眼的發生,就是因為眼壓太高壓迫了視神經,造成視力、視野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所致。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進一步說明,正常眼壓應介於11~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延緩喪失視力,治療以降眼壓為優先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他說,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而降低眼壓是唯一能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研究發現,每降低1毫米汞柱的眼內壓,可以減少10~19%青光眼引起視野喪失的風險,而眼內壓控制在≤18毫米汞柱或降低20~30%眼內壓,都可以減少視野喪失的發生率。降眼壓藥物作用有二,一是減少房水產生,二是促進房水排出。其中,促進房水液排出的藥物均是針對次要排水通道-葡萄鞏膜作用,主要排水通道-小樑網反而無藥可用,這也是許多人長期使用藥物,效果卻未達期待之原因。青光眼新藥問世,提供患者新選擇呂大文指出,國防醫學院實驗室於2000年率先發現,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液中,一氧化氮含量較低。由於一氧化氮可鬆弛血管平滑肌並調整血流,因此,推測可放鬆小樑網膜細胞、增加房水流出。這項實驗結果備受重視,並促成青光眼新藥誕生!經過20年,終於研發出促進主要通道-小樑網排水功能的新藥,是一款結合舊有藥物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針對葡萄鞏膜和小樑網雙管齊下的雙效眼藥水。 呂大文解釋,只要一天點一次,使用2周就可良好降壓。研究發現,與傳統藥物比較,可增加3成降壓效果,且可持續穩定降壓超過1年。此外,對心血管影響小,不用擔心心血管副作用和性功能障礙,提供青光眼患者一項新選擇。呂大文呼籲,罹患青光眼只要依循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而40歲以上、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諮詢專家/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 陳賢立、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 呂大文
-
2021-01-06 科別.眼部
黃斑部就像相機裡的底片!要修復,中醫師教:保養應從這裡開始
老年性黃斑部退化72歲的陳伯伯,最近被診斷為老年性黃斑部退化。陳伯伯:「我最近自己閉一隻眼睛看,發現怎麼東西彎彎曲曲,眼科說是黃斑部退化,這是什麼?」「我聽到眼科說要在眼睛上面打針,覺得好恐怖,中醫能治療嗎?」我:「黃斑部就像是相機的底片,如果底片變得扭曲或壞了,拍出來的照片也會是彎彎曲曲的。」我:「眼底注射是用來避免長新的血管或再次出血、水腫,配合中醫治療可以從根本來預防與加速眼睛的復原。」據統計研究,在台灣大約有接近11%的人罹患黃斑部退化與黃斑部的疾病。可能出現視力模糊、黑影、變色、扭曲等症狀,主要機轉可能是視網膜色素細胞層退化以及代謝廢物囤積。臨床上分成兩大類:.第一類屬於乾性:占所有患者九成左右,主要由於視網膜色素細胞層退化及萎縮,沒有出現血管新生、水腫、出血的現象。現代醫學沒有明確的治療方式,只能保養眼睛。黃斑部病變症狀非滲出性老年性(乾性)黃斑部病變 vs 滲出性老年性(濕性)黃斑部病變。.第二類屬於濕性:即滲出性的老年性黃斑部退化,主要是因為黃斑部血液供應不足,產生新生血管,併發出血、水腫等,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最嚴重可能導致失明。滲出性的黃斑部退化可以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進行眼內注射,或者雷射、光動力治療。一般來說,高度近視(度數大於500度)、抽菸、年老、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都屬於高危險群。中醫破解 老年性黃斑部退化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年紀大的患者腎氣會相對比較虛弱,所以在治療老年性黃斑部退化時會優先考慮到腎虛的體質。眼睛局部的表現,可分成4類:→局部的血液循環障礙依照不同的血液循環障礙進行治療,如視網膜顏色變得蒼白可能表示黃斑部缺血,治療時就需要增加眼底血液循環,包括擴張微血管、補氣補血等方式讓血液送到視網膜。→產生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是一種慢性反覆發炎導致的狀況,可能提示著新生血管的區域處於長期缺血,局部細胞組織分泌血管生長因子刺激血管新生。以中醫來看,新生血管可以當成局部缺血外,還可考慮是不是火熱的現象。→新生血管過於脆弱後導致出血涼血止血是第一要務,必須先止血、消除周邊的血腫水腫,避免出血持續嚴重影響視力。→ 乾性黃斑部退化的磷脂質代謝物屯積痰瘀或以前的出血影響血液循環,可以從脾胃下手,將代謝物囤積當成是「癥瘕積聚」,局部水腫可視為「水濕痰飲」,這些在中醫治療都是從脾胃功能先行考量。此外,疾病到了中後期都必須要考慮陰虛與血虛的可能性。適當補陰血可以輔助受傷的組織重新生長並加速修復,但在補陰血之前,也需要留意消化系統功能。因為補陰血的藥物大多比較滋膩,容易影響脾胃功能,先行確認脾胃功能,可避免治療不成反而傷身。黃斑部退化的治療非常耗費時間,要定時確認眼底狀況,並且與現代醫學的檢查報告一同評估。預防黃斑部退化,預防勝於治療能做的並不多,畢竟人不可能不老,所以唯一能夠改變的只有避免眼睛持續受到傷害。首先要特別留意光線,自體發光的任何物品包括手機、電腦螢幕等。上述光線直接照射到眼睛都是直接的燒灼傷害,適當調整螢幕亮度、保持環境光線才可以防止眼睛受到長時間光線照射的損傷。此外,飲食均衡有助於養分充足,提供眼睛的修復能力,反過來說,像是辛辣與烤炸的食物都可能耗傷陰血,讓眼睛損傷加重,也不利於自我修復。更重要的是戒菸。研究發現,抽菸的民眾得到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是沒有抽菸的2至5倍,惡化的機率也是1倍以上,且需戒菸20年以上才能恢復。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也要控制好血糖、血壓與血脂。長時間處於這種情況下,血管容易產生病變導致微血管損傷,也提高黃斑部病變的機率。適度運動可以提升血液循環,但也不要過度劇烈,建議可以做伸展、拉筋、瑜珈、太極等較溫和的運動。如果眼睛沒有急性出血、水腫,可以熱敷、按摩眼周改善循環,無論是使用熱毛巾熱敷,或是用熱敷眼罩都可以,但要留意清潔,並控制溫度在42℃以下,持續20分鐘。高危險群平時可以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檢查眼睛的狀況。像是利用方格紙,或日常生活可以接觸到的磁磚、窗欄等,檢視是否出現模糊、黑影、變色、扭曲的情況,如果出現變化請儘快至眼科詳細檢查。平時應避免食用烤炸的食物書籍介紹書名:眼癒力:中醫眼科診治照護,治療+保健一次看明白作者: 林佑彥出版社:原水出版日期:2020/09/24作者簡介/林佑彥中醫師.台中市祥峻中醫診所副院長2012年12月開始執業,眼病患者累計近3萬人;目前每週有超過150人因眼病前來就診。大多數的眼科疾病很難痊癒,尤其是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視神經萎縮這一類,但輔以中醫治療都有改善的案例,至於西醫棘手的乾眼症、眼睛過敏、結膜炎、角膜炎、部分飛蚊症皆有機會可以痊癒。延伸閱讀: 每餐吃糙米、鮮魚,竟然胖10公斤!醫師親身示範「限醣飲食」,1週瘦3公斤
-
2020-12-27 科別.眼部
吃葉黃素抗黃斑部病變有效嗎?醫師建議一招更有幫助
黃斑部病變是年長者常見眼疾,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蔡顯揚表示,黃斑部是視網膜正中央感光細胞最密集之處,眼底感光細胞當中的錐細胞集中在此,使人在明亮的環境中看得見。隨著年齡漸長,感光細胞底下的色素層退化,黃斑部變得斑駁,這就是乾性黃斑部病變。如果是色素層慢慢裂開,後方脈絡膜會有一些新生血管長上來,這些不正常的血管壁容易滲漏出水分或血液,結疤後破壞了黃斑部,就是濕性的黃斑部病變。研究:低密度膽固醇較高,較易發生黃斑部病變。黃斑部學會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部長吳為吉表示,年齡是黃斑部病變的危險因子,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60到69歲盛行率是15%,70到79歲來到25%,80歲以上高達36%,所以九成以上黃斑部病變都是50、60歲以上長者。視網膜是全身單位耗氧量最高的組織,血管密度非常高,因此對血液中的發炎物質特別敏感。研究發現,血中低密度膽固醇較高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黃斑部病變,如果服藥控制膽固醇,有助改善眼睛健康。至於年輕人黃斑部病變的比率不到一成,吳為吉表示,大多是次發性原因或不明原因造成,例如高度近視,或由組織胞漿菌病、弓漿蟲、外傷等因素引起感染或產生新生血管、中心性視網膜炎。如果熬夜、睡眠不足、壓力過大、容易緊張的A型人格,也比較容易有黃斑部積水,反覆積水會產生新生血管,導致黃斑部病變。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健保給付需經事前審查。吳為吉表示,濕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以眼內注射藥物為主,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若延誤治療,可能幾個月到一年內就會有明顯的視力退化,最終甚至會失明。雷射則屬於破壞性的治療,隨著眼內注射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越來越進步,就越來越少用了。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楊長豪表示,目前主要療法是眼球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藥物,以控制血管新生的速度。因為一針要價約2萬元,健保給付需要事前審查,第一次可申請8針,第二、第三次各申請3針,每個人每眼一輩子最多有14針健保給付。通常剛開始是一個月打一次,如果病灶獲得控制,就視病人狀況改爲幾個月打一次,穩定後就改追蹤。注射前後最怕細菌入侵,預防感染很重要。楊長豪表示,打針的過程和打完針之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預防感染,所以打針過程的消毒、打針後自我照顧的衛教,都必須要花很多時間確實的做好。因為如果有比較毒的細菌跑進去,可能會導致視力急劇惡化,甚至在短時間內失明。所以打完針,醫師都會開立抗生素眼藥水讓病人回家點,也會在打針後的一個禮拜內安排一次回診,讓醫師確認沒有發生細菌感染或視網膜剝離等狀況。楊長豪提醒,打針會有傷口,一個禮拜內有刺癢的感覺很正常,但千萬不要揉眼睛,洗臉或洗頭的時候也要避免眼睛進水,以免細菌趁隙而入。如果打完針感覺眼睛紅、腫、視力模糊、視力惡化,很可能就是細菌感染了,要趕快去急診。乾性黃斑部病變進程較慢,尚無有效治療方式。至於乾性黃斑部病變,吳為吉表示,就是沒有新生血管,不會出血也不會產生積水,不會像濕性幾個月內視力明顯退步,而是以五年、十年為單位慢慢退步,但這類型目前尚無有效治療,還在實驗階段。吳為吉表示,例如日本實驗利用人工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將之分化為感光細胞,再植入病人體內,取代萎縮細胞的功能,初步發現可以穩定視力不再惡化,但目前還沒有得到大規模臨床試驗的證實。保健品有用嗎?葉黃素 僅作中重度輔助 輕度病變效果不佳一般人聽到黃斑部病變都會聯想到吃保健食品葉黃素,蔡顯揚表示,過去有動物實驗證實強光帶來的氧化作用會破會色素層細胞,而抗氧化維生素有助減緩退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推出系列年齡相關眼疾研究報告,指出具抗氧化作用的葉黃素可減緩四分之一黃斑部退化風險,系列保健食品應運而生。不過吳為吉表示,現在葉黃素的廣告內容,常是缺乏研究支持的,雖然葉黃素確實可以減低中重度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視力受損程度,但是對於輕度病變的減緩效果不顯著,因此不會用於治療,如果有中度以上才會建議服用作為輔助。吳為吉建議,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也可以減緩視網膜退化、增加循環、改善缺氧,健康飲食和生活規律、不熬夜,長期來說都對視網膜健康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