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養生.家庭婚姻
搜尋
親子
共找到
451
筆 文章
-
-
2022-11-17 焦點.元氣新聞
怕唇額裂兒入學遭嘲笑! 媽媽「超前部署」入校說故事
顱顏患童因為先天缺陷嘴唇上方會留下淡淡的疤痕或是小小耳朵,面臨就學不僅要適應校園環境,還會面臨同學對外觀異樣的眼光,甚至可能慘遭霸凌。淑娟媽媽為了兒子上小一「超前部署」,到學校「講故事」給班上同學聽,沒想到一講21年,也感動其他家長加入成為說故事志工,進入校園讓小朋友對顱顏病症有更多認識。淑娟媽媽的兒子患有唇腭裂。21年前,兒子要唸小一的前夕,她想到自己的哥哥在幾十年前也因為唇額裂受盡嘲笑,想到不能讓兒子入學被歧視後再來解決,因此她主動漏夜寫了長信給班導師,詳述兒子唇腭裂的狀況。隔天班導師和淑娟媽媽說自己深受感動,希望淑娟媽媽有空能到班上,教小朋友認識顱顏缺陷,因此開啟了淑娟媽媽到班說故事的契機。不僅去兒子班上,還受邀到其他班級帶小朋友們認識顱顏缺陷這個病症。淑娟媽媽說,「我都告訴孩子們,顱顏缺陷的孩子是天下最勇敢的小孩」。因為要到不同班級,需要準備更多故事,她也利用顱顏門診訪視時,將不同病童的故事收集起來。「我還講過『不能吃麥當勞的小孩』、『機器戰警小孩』這些故事,小朋友們一聽到麥當勞、機器戰警,眼睛都亮了」。而淑娟媽媽口中的機器戰警,就是顱顏缺陷患童動上顎牽引手術時,需要戴在頭上的頭架。除了讓小朋友們認識唇額裂外,淑娟媽媽到班說故事時,也遇過臉上有胎記、總是用長髮將臉遮住的女孩,聽完故事後把頭髮撥開;也遇過當大家七嘴八舌討論「什麼是開刀」時,有曾做過開心手術的小朋友拉開自己的衣服,展現自己的疤痕。淑娟媽媽說,不只是唇額裂患童,因為說故事,小朋友潛移默化中也學習到每個人都不一樣和「尊重差異」的觀念。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表示,因為淑娟媽媽說故事的契機,基金會後來也每年舉辦繪本徵件活動,並將得獎作品印製成實體繪本,希望透過孩子的眼光來說故事。2001年也推動「故事小苗行動」,攜手志工走入校園說故事,讓一般孩子能從小學習「尊重差異」。近年因為疫情,更延伸推出Podcast親子廣播節目,期望打造更友善的社會環境。愛心大使趙自強則表示,不僅是唇額裂患童,就連自己小時候也因為身材被取過「肥趙(肥皂)」這類的綽號,即時人前依舊是開心果,但自己獨處時仍會有些受傷。他說,不只是「某些族群」這些故事,所有人都需要這些故事來鼓勵自己,知道「每個人本來就不一樣」。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為了持續推廣「故事小苗行動」,邀請民眾募款支持,即日起至基金會官網(https://reurl.cc/mZ9n57),捐款300元即贈插畫倡議大使HOOHOOLAB設計L夾,也可選擇2023年「喜歡自己!」親子野餐派對門票。
-
2022-11-16 養生.家庭婚姻
夫不履行性愛義務罰買包、開辦公婆訓練班…里長超狂政見顛覆女性溫良恭儉讓形象
九合一選舉即將舉行,桃園一名里長候選人洪嘉璘提出10項超狂政見引網友熱議,討論度最高的莫過於「不履行夫妻義務的老公罰買愛馬仕包包」及「開辦公婆訓練班訓練好公婆」。細看10項政見可見年輕人在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育兒方式等方面的顛覆主張。洪嘉璘在選舉公報上寫明,自己是一位2歲孩子的Amy媽媽,將極力把南興里打造成全台最適合遛嬰的親子樂園。78年次的洪嘉璘所提出10項政見,多半就與育兒與家庭關係相關。男性才有性愛自主權?其中第8項,「杜絕老公婚後不履行弄啊弄之義務,提案立法:經老婆舉發一次不弄,即罰買愛馬仕包包乙款」,引起最多網友討論。這項政見由一位女性候選人提出,話題之餘更可見女性在性愛自主權的大幅提升。在生物本能上,男人在性愛方面一向多是較為較積極主動的一方;女性當然也有欲望需求,但在傳統觀念束縛下顯得較為壓抑。這項政見顯示出現代女性可以是性愛主動的一方。不過,根據民法第 1001 條:夫妻互負同居之義務。但有不能同居之正當理由者,不在此限。許多人誤以為,同居義務包括性行為的履行,因此我們常在新聞報導看到,夫妻其一方以對方長久不配合行房為由訴請離婚。這樣的離婚訴求其實是不會成立的。知名律師呂秋遠就曾在其臉書PO文教育網友們,「做愛不是夫妻的義務,履行同居義務的意思是,夫妻有住在一起的法律義務而已。」因此,不管是夫不與妻或妻不與夫做愛,其實都不違法,反倒是如果其一方強制對方發生性行為,即便是夫妻關係,仍可向對方提起訴訟。因此,洪嘉璘提出的政見不會是協助訴請離婚,而是軟性訴求老公賠償名牌包。好公婆難求!?另一個有趣的政見是:「里民中心擬開辦公婆訓練班,協助將老公的爸媽,訓練成不多嘴有禮貌、跟得上時代且尊重媳婦的好公婆」。這應該是會讓許多媳婦拍手叫好的一項。許多長輩們總愛問子女媳婦們,怎麼不生小孩、怎麼只生一個、小孩怎麼這樣顧、怎麼讓老公洗碗、怎麼常回娘家…這些話題經常是一秒惹怒人的「關心」。好公婆難求,如果無法有好相處的公婆,難怪現代許多女生結婚都要求不與男方父母同住,因為婆媳關係要比夫妻關係更棘手,若能保持距離,或許是雙方維持和平的另一個辦法。水蜜桃啤酒孕婦行不行?另外其他幾項政見也可見洪嘉璘在育兒方面極力為媽媽們爭取福利的用心,但有一項可能會有爭議:「全力推廣水蜜桃口味啤酒,每天可憑媽媽手冊至里民辦公室領取一打!」。網路流言裡總有許多不讓孕婦吃的東西,例如不能喝咖啡、不能吃薏仁、不能吃冰…不過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名醫蘇怡寧就常在臉書教育廣大的孕媽媽們,多數食物只要不過量攝取都沒問題,但唯有菸酒是確定的飲食禁忌。不管這位候選人所提的政見合不合理、可不可行,或許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更多人理解年輕人的觀念及了解其所遇到的諸多家庭問題。里長候選人洪嘉璘10項政見1. 招商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落腳南興里2. 規劃桃園大巨蛋,邀請美國大聯盟職業球團來南興里進行表演賽3. 爭取桃園捷運「南興站」落腳南興里,並連接臺北捷運內湖線,解決北桃通勤塞車問題4. 向中央提出:南興里設置桃園國際機場第四航廈計畫,讓里民只要散步就能去機場5. 將南崁溪整治成巴黎左岸,邀約周杰倫拍攝音樂MV,提升南興里能見度6. 推動南興里出生的新生兒,0到18歲每胎每個月補助3萬元7. 全力推廣水蜜桃口味啤酒,每天可憑媽媽手冊至里民辦公室領取一打!8. 杜絕老公婚後不履行弄啊弄之義務,提案立法:經老婆舉發一次不弄,即罰買愛馬仕包包乙款9. 里民中心擬開辦公婆訓練班,協助將老公的爸媽,訓練成不多嘴有禮貌、跟得上時代且尊重媳婦的好公婆10. 擬補助小資新婚夫妻買房基金,預計每戶補助4000萬,吸引大量人口遷入,目標將南興里升格為南興直轄市
-
2022-11-14 醫療.消化系統
B型肝炎抗體消失該補打疫苗嗎?醫建議高危險族群需追加接種
「小時候打過三劑B型肝炎疫苗,但是現在測不到抗體,需不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究竟在哪些時候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抗體消失後,是否仍有保護力?關於B型肝炎的預防接種,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謝明彥醫師來解答。所有新生兒都要接種B型肝炎疫苗台灣是世界上第一個替新生兒大規模接種B型肝炎疫苗的國家,謝明彥醫師說,從1986年7月開始,所有新生兒會在出生24小時內打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出生1個月時,接種第二劑B型肝炎疫苗;出生6個月時,接種第三劑B型肝炎疫苗。完整接種B型肝炎疫苗,能夠有效降低B型肝炎帶原率,謝明彥醫師指出,過去台灣的B型肝炎帶原率高達15%至20%,現在6歲幼童的B型肝炎帶原率已經小於1%,預防接種的成效相當卓越。高風險新生兒還要接種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親子傳染是B型肝炎的重要傳染途徑,母親血液中的B型肝炎病毒可能經由胎盤,或在分娩通過產道時,傳染給新生兒。在小時候感染B型肝炎病毒,有較高的機會變成慢性帶原,因此必須透過預防接種,盡量阻絕親子感染。在2019年之前,如果媽媽的B型肝炎s抗原陽性且e抗原陽性,代表傳染風險較高,所以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會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再加上一劑公費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謝明彥醫師說,在2019年以後,政策調整調整為,只要媽媽的B型肝炎s抗原陽性,新生兒就會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再加上一劑公費B型肝炎免球蛋白HBIG,希望進一步提升阻絕親子傳染的成效。後續這些新生兒也會在出生1個月、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二劑、第三劑B型肝炎疫苗。等到寶寶滿12個月時,應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體等檢測,以了解狀況,並讓醫師決定後續的追蹤措施。成年人需要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嗎?研究顯示,在出生時有依照時程完整接種過三劑B型肝炎疫苗的成年人,即使在接種多年後血清B型肝炎抗體檢測為陰性,但是多數檢測陰性者的細胞性免疫力並未消失,仍然具有保護力,所以目前沒有建議B型肝炎抗體消失的成年人全面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謝明彥醫師說,如果是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例如有多重性伴侶、免疫不全者、血液透析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可以追加接種B型肝炎疫苗。追加接種1劑B型肝炎疫苗後,會於1個月後再抽血檢驗,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
-
2022-11-12 癌症.乳癌
類似長新冠腦霧易健忘的化療腦! 乳癌患者每3人就有1人
疲勞、憂鬱、腦霧、胸悶症狀,卻不是長新冠的後遺症,乳癌康復者長期後遺症也類似長新冠。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說,近兩年很多人關注新冠肺炎可能造成「腦霧」等長新冠後遺症,不少乳癌康復者也有類似問題,部分研究甚至顯示,每3人就有1人反映有這類困擾。今年乳癌防治基金會25周年大型病友會活動,現場聚集超過300人,並邀請知名藝人朱芯儀擔任主持人,她大方分享從確診乳癌至今的心路歷程。「有人稱他們是倖存者,但我更傾向稱他們為乳癌康復者」,張金堅說,台灣一年新診斷超過1.4萬人,近年5年存活超過85%,以此估計,台灣目前約有30萬乳癌康復者,因接下來隨存活期延長,面對的問題也可能大不相同,基金會將康復者照護協助列為重點之一,畢竟除對抗癌細胞,「活得快不快樂」「有沒有幸福感」也非常重要。今年基金會蒐集病友問題發現,有別於早年病友問題多聚焦治療藥物與成效,這次不少病友關注「癌後生活」,除了治療完後自覺比以前健忘、容易疲勞、失眠等身心問題,癌症對親密關係、生育議題的影響,也頗受關注。張金堅說,近兩年很多人關注新冠肺炎可能造成「腦霧」等長新冠後遺症為例,不少乳癌康復者也有類似問題,「有人把這個稱作化療腦,患者自覺記憶力變差、專注力變差、甚至有認知障礙等,部分研究甚至顯示,每3人就有1人反映自己有這類困擾」。另外,治療還可能引發長期心血管問題、骨骼健康、淋巴水腫等問題,疲勞、頭痛也不少見。至於,患者也關心癌症心理負擔引發睡眠障礙、外型改變影響伴侶關係,甚或處於生育年齡的年輕乳癌患者何時能懷孕?張金堅說,因治療癌症錯過生育年齡、難有「子」望該怎麼辦,都是不少乳癌康復者面臨的問題。這些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亟需被關注。張金堅說,乳癌病友癌後面臨性生活改變、生育問題等,過去有些病友會羞於啟齒;但這些問題一樣可向醫療團隊尋求協助。先前有一名確診時已經是三期的患者,不僅抗癌成功,在治療後還接連生了兩個小孩,基金會也補助部分費用,讓她帶著孩子出國圓夢。朱芯儀在病友分享,得知罹患乳癌後,從一開始震驚到化療後的皮膚、腸胃、掉頭髮等副作用,以及長達18小時的乳房全切以及重建手術。至於癌後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有沒有改變?朱芯儀說,術後真的有很多改變,更珍惜自己的身體,更疼惜三個寶貝孩子,至於老公則是「變得更體貼」。「癌細胞在我身上是挑錯人、算癌細胞運氣不好,我一定把你趕走」。今年病友活動除了比照往年公布「讓愛飛翔」病友補助人選,頒發優秀論文獎,同時也表揚乳癌領域傑出研究者。今年得獎者是連續多年致力乳房醫學會相關事務推動的榮民總醫院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教授。張金堅說,當患者確診為乳癌後,臨床醫師依據期別、腫瘤特性以及保險預算等,從化療、荷爾蒙藥物、標靶藥物、免疫治療藥物,以及本次病友會專題演講分享抗體藥物複合物(ADC)、小分子藥物以及生物相似藥等最新資訊,為患者量身定制、精準治療。張金堅說,乳癌康復者除於後續回診追蹤時,應針對復發與否及癌症治療可能造成的長期後遺症持續照護監測外,包括良好的體重控制、適度的運動,其實也有助降低復發以及長期後遺症。至於若因為身體形象改變等面臨性生活、生育問題等,一樣可向團隊尋求協助、一起克服,別讓後遺症拖垮癌後人生。
-
2022-11-12 退休力.自在獨立
體力變差,該怎麼拒絕幫全職子女帶孫? 專家一招教如何婉拒!
我是64歲的媽媽,有兩個女兒,因為小的比較早生小孩,那個時候我想說減輕孩子負擔,幫女兒顧小孩,可是,現在遇到老大第一胎,她也問我說「媽你可不可以幫我帶?」外面保母她不信任,而且經濟能力有限,可是我體力變差,時間都被綁住,還想多出去走走,實在不太想帶了,因為老大從小到大就比較敏感,如何婉拒女兒,才不會認為我偏心呢?(基隆孫小姐)現代婦女成為母親後,多仍待在職場工作,沒辦法獨自帶小孩,找最熟悉的家人擔任保母,當然是最好的,欣明心理成長中心所長謝玲玉指出,除了時間上容易配合之外,親子溝通會比與外人溝通容易,有一些教養意見需要媽媽幫忙,也好開口。再來就是經濟,特別對年輕夫婦來說,能減輕很大的負擔。不過,現在的人愈來愈晚生孩子,帶孫子對於老一輩來說是更吃力的,謝玲玉舉例,以前4、50歲就幫忙顧孩子,現在卻可能要60歲才開始帶,帶完孩子一輪歲數,自己都要65歲了,在體力、精神上是很大的考驗,因此,可以想知這位媽媽的無奈。量力而為 對敏感子女明講父母面對敏感的孩子通常會小心翼翼,不知道該怎麼辦。謝玲玉指出,如果子女性格上比較敏感,反而更要講清楚,讓女兒不會亂想,表達自己真的在身體條件上有限。具體舉生活上的例子,像是走沒幾步路就會喘。同時也把擔心說出來,表示自己很想帶,先前幫老二帶是因為年輕,現在則因體力無可奈何。謝玲玉建議,對子女的要求還是要量力而為,雖然不能全時全職幫忙帶孫,女兒自己有餘力的話,或許可以女兒帶、媽媽當幫手。另外,擔憂孩子給保母帶的品質,也可以向女兒提出自己能偶爾去找保母,看一看孩子狀況,通常保母不會拒絕「阿嬤要看孫」的要求。因為子女也有提出經濟方面的需求,如果媽媽真的有心,非常想要為子女出分力,可時不時再補貼一點給子女。養好體力 也可做臨托幫手謝玲玉指出,其實很多夫妻需要的是臨時托嬰的協助,因為常有一些難以應付的突發狀況,或是夫妻需要經營兩人關係,去約約會,特別對孩子年紀較小的家長是很大的幫助,可向子女表達能協助臨托,「但要提早說。」這位媽媽對子女要求有點難啟齒,謝玲玉表示,熟齡阿嬤難為的是一方面希望有自己的生活,一方面又覺得要幫忙帶,但是現在的人有更長壽的趨勢,活得久,如果身體不養好,反而年紀更大時會麻煩到子女,其實把體力顧好,對子女來說也是很大的幫助。
-
2022-11-07 焦點.元氣新聞
獨/不忍唐寶寶遭羞辱 唐氏症家庭分享過來人照顧心酸
新北市一間炸物店近日因有唐氏症孩童點了40元的餐,因忘記帶錢無法付款,當場遭到店老闆怒罵並報警處理。其實唐氏症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歧視與困難相當多,唐寶寶王尤美,多年前曾到知名速食店工作,但因被安排的工作難度太高,不慎從樓梯上滾落摔斷門牙,後續也因此被解雇。現年50多歲的王尤美,因唐氏症關係,先天視力不好、行動不便,6歲才學會走路,父母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一路栽培她就讀國小、國中啟智班,也在高中特教班及教養院學習謀生技能。王尤美的媽媽王洪員數前幾年因先生過世,便獨自扛起照顧責任,近二年由長照機構協助分擔尤美白天的照料,但夜間的生活起居,她仍是以年邁的身軀親力親為。王洪員數也帶著王尤美走入人群、融入社會,到醫院擔任志工,甚至在88年一起榮獲台灣省第二屆模範志願服務家庭楷模鑽石獎。王洪員數的女婿譚一民今帶著王尤美,一同出席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所舉辦的「多元參與共融共好」親子園遊會暨身障家庭照顧楷模表揚大會活動。譚一民表示,過往在家中都覺得王尤美相當可愛,喜歡帶著她到處去玩,但從沒有24小時照顧過,昨日提前一天帶著她上來台北住一晚,在飯店內她可以從晚上11點自言自語到清晨6、7點,沒有停過,才發現原來陪伴者並沒有那麼簡單。譚一民會前受訪表示,因為妻子家中老大,在學校時,每節下課都跑到妹妹王尤美的教室去,卻看到她一人縮在角落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但也為了保護妹妹,力挺而出反擊,從小在學時的壓力就非常大。「外界異樣眼光對照顧者來說也是困難。」譚一民表示,因為唐寶寶主要特徵明顯與他人不同,難免有異樣眼光,甚至怕會被傳染,許多時候對照顧者來說也是一項無形壓力。因台灣法規規定一定人數以上企業需要雇用身心障礙者員工,王尤美早些年其實也有融入社會工作,在知名連鎖速食店工作。譚一民說,本來很感謝這家餐廳願意雇用尤美,但指派的任務沒有顧及到唐寶寶行動較為不便,不適合頻繁上下樓梯,因此端盤子的時候便不慎從樓梯上滾下來,摔斷了門牙,該餐廳也不再讓尤美去上班了。「唐寶寶也有自己的想法。」譚一民表示,媽媽現在即使已經80多歲了,還是親力親為的照顧女兒,把她放在身邊,一有任何不對的行為,就會立刻管教,但王尤美也有自己的想法,會反抗;前些年若要往外跑,媽媽都還拉得住,但這幾年開始,王尤美也會踢、會推媽媽,即使這樣的情境還是不離不棄。其實,王尤美在家中也相當「忙碌」。譚一民分享,只要時間一到,她就會拿起拖把、掃把開始清掃環境;看到門口鞋子凌亂,會花許多時間排列整齊;看到桌面上杯子亂擺,也會整理、排列整齊;定時也會到家中前庭去澆水,不管颳風還是下大雨,要她不要做,還會不高興,這些都是爸爸、媽媽不知道花了多少心力才教導學會的生活能力。對於有唐寶寶因為沒帶錢被炸物店老闆咆哮、提告,譚一民相當感慨,唐寶寶做出這些行為並不是故意的,他們需要大眾的關心,但也需要更有技巧的提供協助,需要更有同理心的來認識他們;希望各界能夠透過唐寶寶、唐寶寶照顧者的生命故事,一同來認識她們,也希望學校單位能夠多多邀請唐寶寶來與學生們互動,甚至可以一同讓家長們來認識唐寶寶,讓社會有更多的溫暖。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身心障礙福利組組長尤詒君則說,對於這樣唐氏症的患者,若被炸物店老闆吼罵當下一定會被嚇到,若後續被告,法規都有保障他們可以要求「輔佐人」協助表達,可能是家屬、社工或是律師,若自身無法表達,警察單位也可以依法聯繫社家署協助處置,並且透過專案方式,提供身心障礙者在法律上的扶助,協助進行偵訊等等。
-
2022-10-2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火鍋沾生蛋!比起膽固醇,這菌吃下肚對身體危害更大 舒芙蕾、親子丼也是地雷
天氣漸漸轉涼,越來越多人會想大啖火鍋來溫暖身體,不少民眾喜歡在沾醬時打上1顆雞蛋,董氏基金會提醒,雞蛋雖然營養,但蛋殼上佈有氣孔,微生物就有機會入侵,以沙門氏菌為例,沙門氏菌會引發急性腸炎,造成腹痛、寒顫、發燒、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甚至引發致命危機。料理蛋時應注意衛生 有4成人烹煮前不洗蛋很多人時常會忽略吃蛋前應注意的衛生習慣,根據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於110年所進行國人採購蛋品行為調查,發現有36%的人常吃半熟蛋、1%的人會吃生蛋;在烹煮前,整體有近一半(42%)的人不會清洗雞蛋,更糟糕的是,會吃半熟蛋或生雞蛋的人,有更高比例(55%)不會清洗雞蛋,恐有衛生安全之慮。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蛋殼表面因雞糞的沾染,容易有大腸桿菌及沙門氏菌的附著,若在打蛋前未將蛋的表面清洗乾淨,蛋殼與可食雞蛋會互相接觸恐造成病原菌的汙染。許惠玉透露,大家在品嚐美食的同時要注意衛生安全風險,沙門氏菌致死溫度為71°C,只要「烹煮前清洗+全熟」可避免其危害。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民眾用水清洗雞蛋後,不可再冷藏保存,因為潮濕會破壞「護膜」,不但無法消滅沙門氏菌,還提高致病微生物入侵蛋內的可能性。蛋黃吃多膽固醇會飆高?董氏揭兇手另有他人大多數人對雞蛋有不少迷思,常聽到的是只能吃蛋白不能吃蛋黃,因為蛋黃會讓膽固醇飆高進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許惠玉說明,早在2015至2020年的美國飲食指南就已取消原先建議每人每天最多攝取300毫克的膽固醇限制,原因在於血液中的膽固醇約有70至80%是由體內肝臟所生成,剩餘的20至30%來自於飲食,而其中造成膽固醇升高主要的兇手其實是飽和脂肪(如五花肉、奶油、冰淇淋等)。許惠玉補充,107年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將蛋白質食物來源的順序調整為豆>魚>蛋>肉類,其實適量攝取雞蛋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大家更應該注意的是飽和脂肪的攝取量。亞洲國家的人每日吃顆蛋 竟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英國醫學期刊於2020年發表1項大型世代研究,他們追蹤美國173,563名女性及42,055名男性長達32年,結果顯示每天至少攝取1顆雞蛋的人和每月攝取不到1顆雞蛋的人相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無顯著差異。同時研究團隊還針對其他27項相關研究做系統性文獻回顧,綜合分析後在歐美國家一樣未發現攝取雞蛋和心血管疾病有關聯性,但在亞洲國家卻發現每天攝取1顆雞蛋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述研究也將雞蛋替換成其他食物進行分析,當雞蛋更換成加工或非加工紅肉、全脂牛奶時會有較高風險罹患心血管疾病;但若更換成魚類、家禽、豆類、堅果、全穀物或精緻穀類、馬鈴薯、起司、優格或低脂牛奶時就和心血管疾病無顯著關聯性。推論是因為相較於蛋黃中的膽固醇,紅肉(豬牛羊)中富含的飽和脂肪引起心臟疾病的機率更高。許惠玉提到,雞蛋營養豐富,擁有高品質的蛋白質,可供生長發育及組織修補,卵磷脂作為血液中的清道夫清除壞的膽固醇,膽鹼可用來合成重要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幫助大腦記憶和學習,並富含維生素A、D、E、B12及礦物質鈣、鐵、磷、鉀等營養素,呼籲大家每天適時攝取1顆雞蛋;無論是洗選或未洗選蛋,記得務必要「烹煮前清洗+全熟」,才能安全、安心、健康地享用!另外,董氏基金會也特別點出,容易有未熟蛋品的料理,包含溫泉蛋、歐姆蛋、親子丼、韓式拌飯、沙茶醬拌生蛋、壽喜燒肉片沾蛋、慕斯、舒芙蕾、蛋蜜汁等食物。民眾在品嘗時也需要多多注意。★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0-28 養生.親子教養
養兒子老比較快! 研究指出:兒子養久父母智力下降
養小孩費心又費神,不過近期一項研究指出,養兒子比養女兒還辛苦。研究發現,有兒子的父母衰老得比只有女兒的父母還快。據《鏡報》(Mirror)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指出,需要養育兒子的爸媽,可能會衰老得更快。隨著年齡增長,養育兒子的父母大腦處理能力下降得比養女兒的父母還快。這項研究針對美國13222名50歲(含)以上的父母,進行長達18年的智力測驗。受試者中有82.3%的父母至少有1個兒子,而61.6%的受試者為女性。受試者需要在研究中解數學題、倒背數字,並且背下研究人員朗讀的單字表。研究剛開始時,男孩的父母跟女孩的父母智商水準相當,不過隨著孩子長大,父母老化,男孩父母的智力水準就變得比女孩父母的智力水準要低。研究還發現,父母生越多兒子,大腦衰退的情形就越嚴重。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專家沃芙娜(Katrin Wolfova)在研究中提到,與沒有兒子的父母相比,有多個兒子的父母認知能力退化得更快,因此推論兒子的數量與父母的健康狀況有關。專家認為這項結果與生理性別無關,因為在父母身上都觀察到認知能力退化的情形。除此之外研究也指出,女兒能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與情感支持,因此對於父母的健康有益,能夠降低父母罹患憂鬱症和失智症的風險。
-
2022-10-17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他們確診之後
【編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接近尾聲,本週以這主題刊登三篇醫病不同背景的作者寫出他們的看法。張女士在兒子與先生先後染疫康復後,寫出兩位家人與自己的感受,讓人感受到溫馨和睦的家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一位剛回國不久的感染科醫師寫出赴美進修回來後,看到目前台灣防疫政策與美國的差異,分享他的看法,並呼籲社會應該以理性、生物醫學角度看待事情,重要的是藥物準備好,心態調適好而不是以此做為政治的表演場域。一位精神科醫師提出防疫期間種種措施對病人與家屬的影響,尤其是這期間住院的病人受到很大的身心壓力,以及對醫病關係以及醫療人員的影響。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省思,能夠以正向的心態迎接充滿希望的明天。今年六月份,在軍中服役的大兒子,是我們家第一個確診的人員,由於他們過的是團體生活,隨著同僚一個個確診,我心裡就有種不祥的預感,覺得他不確診也很難。果真在一個星光明亮的夜晚,我們家的群組裡傳來大兒子發燒又退燒、還會頭痛、流鼻水、咳嗽的訊息,我立馬覺得大事不妙,嚴正以對,並留下「多喝水,早點休息,如果明早症狀還很明顯,就趕快快篩」的訊息。第二天早晨,正如我們所想的,兒子的快篩劑上出現兩條線,他自行就醫,由醫生開藥讓他服用,就請他依規定完成七天的隔離,他也遵從醫囑在他的另一間房子裡完成隔離,由於他平時都在部隊裡沒有回家,所以我和先生算是逃過一「劫」,不用稱之為「密切接觸者」,免隔離。 兒子說:「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天,但時間好像都拉長了,每天,我都在日出、日落之間算時間,剛開始第一二天,還覺得能有時間在家休息,是件美好且幸運的事,但到了第三天,就有種度日如年,度秒如日的感受,覺得時間怎麼過得那麼慢,那時候,我就希望身體趕快好起來,我要回到工作崗位去,和同事們一起工作,我也才發現原來能夠付出體力與腦力,和大家一起工作,是一種幸福。」所以兒子除了剛開始那兩天身體不適,都躺著休息外,後來他身體較好的其餘時間,他都會做靜態運動,打打電動,每天固定向衛生單位及診所回報身體狀況,時間就過得快一些了。兒子確診隔離期間,由於我還在職場上上班,無法為兒子做什麼,所以兒子的所有事情都是由退休的先生全權處理,先生好像接獲了一項重要的任務一樣,只要三餐時間一到,先生就在群組裡問兒子要吃什麼,兒子點了餐之後,先生就順了他的意,幫他送餐,讓他隔離期間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一些生活必要用品先生也一併送貨到府。不管先生每天要去哪裡或是有既定的游泳行程,他都一定會挪開時間幫兒子送餐,他覺得這件事很重要,能夠把兒子吃的事情處理完善,兒子才能早日恢復健康,重見陽光,而時間就在他每天固定送餐的行程中過去。當兒子解隔離後,他對先生的感謝溢於言表,他跟先生說:「謝謝爸爸對我的貼心與照顧,讓我能擁有良好的體力,在休養生息七天之後出關,當我面對迎面而來的久違陽光時,我心裡非常雀躍與感恩。」兒子說確診康復後的他,除了還有一些咳嗽的症狀外,其餘的症狀都不見了,這多虧了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而我看著面前對我和先生講出感恩話語的兒子,瞬時覺得才七天的時間,就好像經過多年的修煉一般,變得成熟又懂事,他竟然七日成長,實在令人窩心。電視劇「一把青」裡有句話說得好「往前走,日子就會跟上來」,確實如此,我們都在前進的腳步中,締造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故事,也在時間的消逝與記憶的推疊中,把發生過的事情忘卻,就在兒子確診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先生在我們上班時間裡感覺身體不適,為了不影響我和兒子們的一切,他自行到醫院就診快篩陽性確診後,就整好行李到另一個住處進行隔離。還好這個住處裡的冰箱,平時就冰有一些可煮的食物,諸如牛肉麵、水餃、泡麵等,還有煮水壺可煮開水,所以吃的方面即使我們沒時間送餐,也不會立即產生問題,這個住處裡還有洗衣機,可以清洗衣物,讓他每天有清潔的衣服可以穿,只要帶好手機,每天向衛生單位做好身體狀況的回報,他的小日子是過得挺愉快的。先生說:「也不知道去哪裡確診的,真是令人討厭,雖然關在這裡,每天有吃有喝的,但不能出門總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我確診的前兩天,身體較為不適,頭很重,身體也不輕鬆,但服藥過後,加上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休息,所以到了第三天,就覺得身體好很多,很想趕快解隔離。」但解隔離的時間依規定是要七天之後,所以再怎麼難以忍受,還是要依法行事,才不會招致嚴重罰則。由於先生從以前到現在,對於手機的操作都不熟悉,簡直是各項網路運用的生活白痴,所以對於確診後的他,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學會跟衛生局人員及診所醫生聯絡上的,對於這點,我很好奇,因為平時我們請他做一些設定的時候,他都說他不會,靜待下次時機到來,我再來做進一步的確認。平時喜歡閱讀及寫作的我,時間很好打發,可是對於沒有什麼靜態嗜好的先生來說,隔離時間恐怕是他夢魘的開始,這就是為什麼他三不五時就打電話來跟我視訊,因為他無聊,無事可做,又不喜歡做一些靜態運動,所以閒到無話可說的地步,只好隨時打電話來找我,因為他跟兒子們沒有親蜜的親子關係,所以他也不會打電話給他們,不過兒子們倒是貼心,先生隔離期間,他們也會在空餘的時間幫忙送餐,讓先生在疫情侵襲期間,心中感受到溫暖。朋友傳來防疫茶秘方,我趕快依樣畫葫蘆,一鍋煮朋友說的防疫茶,一鍋煮澎湖特有的除疫風茹茶,還準備了維他命C、水蜜桃、黃金奇異果、蘋果及檸檬酵素、益生菌,以及一些可以殺時間的零食等,讓先生在隔離期間,除了品嚐到食物的美味外,還兼顧到健康與營養。先生確診期間,他好像突然頓悟人生,他說:「以後,妳想做什麼就去做,想去哪裡旅行就去,我不會再持不同的意見,也不會因為省錢而凡事裹足不前了。」哇!太好了,先生能夠從確診中疫想心開、參透人生,我應該算是先生這場疫情確診下的獲益者,讓人感恩疫情,感恩一切。
-
2022-10-17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牙醫師藍英哲改善受刑人口腔衛生 「不要再染黑」也改變他們的生命
屏東縣萬巒鄉衛生所、大門前面的公車站,幾位從衛生所看完病出來的老人家正在等公車。當地公車幾個小時一班,老人家忍耐著南台灣的烈日照射,不曉得要等多久才有車可搭。一位穿著醫師白袍的男士忽然出現在衛生所門口,招呼老人家們等一等他,說休診時間到了,他去換掉醫師袍,開車載大家。老人們很開心,紛紛大聲嚷著「多謝多謝藍醫師」。藍英哲醫師,民國77年起在萬巒鄉衛生所擔任牙醫師,不但是整個萬巒鄉唯一的牙醫師,負責照顧全鄉人的牙齒;還經常兼任鄉間長者看診後的司機,開車一一送他們回家。彼此結成好朋友。利他精神早萌芽,從醫後號召偏鄉醫療團。這樣的利他精神,藍英哲似乎天生就有。中學在台北念建國中學,又在台北醫學院念牙醫系,畢業實習他原本還是留在台北的,卻因為班上一位越南僑生想在台北打工賺生活費,藍英哲便將機會讓給那位僑生。兵役退伍後回家鄉屏東開業,卻又因為萬巒鄉衛生所的牙醫師去世,萬巒鄉沒了牙醫師,藍英哲竟將自己的診所收了,下鄉接棒去了。在萬巒鄉衛生所期間,藍英哲需要支援其他偏鄉。偏鄉貧瘠的醫療,進一步催促藍英哲在屏東縣牙醫師公會發起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巡迴醫療團,並出任第一任團長。這個醫療團後來榮獲醫療奉獻獎團體獎。似乎可以說,從號召醫療團開始,藍英哲以「組織」型態落實他的利他精神;因此,後來成為虔誠的佛教徒後,藍英哲加入福智文教基金會當志工,甚至「變本加厲」成為全職志工,組織福智義診團,帶領各科醫療人員往山地偏鄉義診。藍英哲不諱言,自己全副心力投入志工,曾經掀起家庭風暴。那時他大概45歲,執業收入一個月幾十萬。全職志工,銳減至每個月兩萬元不到,而且忙得幾乎完全忽略兩個還在中小學的孩子。孩子年紀小,無法理解「為什麼別家醫師的孩子可以過好日子」,也不諒解父親的選擇。藍英哲靠著福智團體的課程,才終於逐漸改善緊繃的親子關係。孩子現在都長大了,也有了很好的事業,藍英哲回顧往事,覺得那是孩子對父親的考驗,自己「因而學習了如何真誠、耐心的幫助他人」,對於日後為受刑人診治助益很大。偶然開啟診治受刑人之路,至今已七年。藍英哲是七年前偶然的因緣下開啟「進出獄所、診治受刑人」的特殊生涯。起初只在台東的矯正機關泰源技能訓練所為受刑人診療口腔疾病,不久後台東東成技能訓練所「慕名而來」,於是一個禮拜有三天,藍英哲在台東的獄所開六個診。前兩年又增加屏東監獄看診,今年再增加台東監獄、岩灣技訓所。可以說,已長達七年,藍英哲的病人幾乎都是受刑人。替受刑人看診,這是多數同業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事,獄所因此非常缺乏醫師。藍英哲答應到泰源技訓所看診之前,泰源技訓所同時間有兩百多位受刑人病患等待治療,從提出就診需求到實際看到診,至少等三個月。前往技訓所路途周折,一來一回奔波400公里。泰源技訓所位置偏僻,藍英哲從屏東前往,路途相當周折。他要透早出門趕早上七點的火車,花兩小時從屏東到台東;再搭一小時接駁車,抵達泰源技訓所;或者搭20分鐘接駁車到東成技訓所。一來一回奔波400公里、車程六個小時,收入還遠不如一般開業。藍英哲卻說自己既然發心,自不計較「本益比」,堅持了下來。也有許多人不解「幹嘛辛苦幫忙犯了罪的人」,藍英哲的回答很簡單:「醫師是救護者而不是懲戒者;受刑人既然是病人,幫助有病痛的人減輕病痛,天經地義。」即使屏東監獄收容有愛滋病患,藍英哲做好防護後如常看診。這麼些年與受刑人接觸下來,他確實瞭解到受刑人有許多值得關懷、需要幫忙的地方。像有一個病患,胸前戴了一個小女生的相片,不離身。原來,女兒才四個月大,他就進了監牢,父女十年來沒見過幾面,非常生疏。病人述說時語氣表情充滿懺悔,藍英哲趕緊鼓勵他未來好好努力補償:「希望我這樣說能帶給他們一些溫暖、光明和希望,未來不再沉淪。」「不要再染黑了!」一語雙關感動受刑人。「看牙不是只幫助受刑人口腔衛生改善,而是生命的真正改變,」藍英哲說。受刑人有的吃檳榔、抽菸,累積大量牙垢,幫受刑人洗牙的時候,他藉機勸受刑人戒菸。有一名受刑人將他的話聽進去,半年後再來洗牙,跟他說:「請幫我把菸垢清乾淨,我戒菸半年了,還有一個月就要出獄。」藍英哲欣慰又感動,看診結束時刻意說道:「我幫你清乾淨了喔,不要再染黑了。」這名受刑人聽懂了他的一語雙關,站起身,回過頭,恭敬的對藍英哲一鞠躬:「醫師,謝謝您!」藍英哲說,要改變一個人很難,「但是只要有一個人願意改變,你所做的就有價值。」有溫暖互動也有遺憾,他曾灰心又再奮起。然而,藍英哲心中也有遺憾。「藍醫師,您是我生命中的貴人,這一生很感謝您。」一名受刑人出獄前寫給藍英哲這樣的小卡片。這名受刑人五十多歲,已入獄十幾年,上顎牙齒全無,下顎僅剩零星幾顆,幸運的得到做假牙的批准。藍英哲協助他裝好假牙,預約出獄後引他接觸學習團體。受刑人在今年一月體面的出獄,藍英哲曾特地北上探望,邀他等學習團體開課了去參加,慢慢修復與家人的關係。可惜沒有來得及,他出獄不滿三個月就自殺了。藍英哲難過的思考:為什麼十幾年牢獄都熬過了,出來了反而踏上絕路?醫師大多對到監所看診有所畏懼,台東東成技能訓練所衛生科長徐志民說,藍英哲單純將受刑人當成病人,認為法律已經給予他們適當懲罰,不能另外剝奪他們就醫權利,應該讓受刑人得到應有人權。徐志民讚美藍醫師體恤受刑人,幫受刑人做假牙,只收材料費用。藍醫師自己卻因長期工作,手部握拳出現板機指。他曾提醒藍醫師適度休息,但藍醫師不願受刑人久等,不肯間斷看診。民國103年,藍英哲疑因過度勞累且有家族性高血壓沒控制好,發生腦幹中風,就醫後奇蹟式復原。許多人勸他,不要再長途奔波這麼累,藍英哲承認有時體力透支,但他拒絕棄捨使命:「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而是一生中做了多少利益別人的事。」對於獲得個人醫療奉獻獎,藍英哲說,得獎是策勵,提醒他不要浪得虛名,要能名實相符。他很感謝牙科團隊、家人一路相伴支持。藍英哲曾遭受刑人提告,目前仍在法院審理。他坦言,知道的當下很錯愕、灰心,但之後調整心態,當成一種學習,「學習如何增長智慧去面對這樣的人」;並且仍然相信絕大多數病患都是感恩的,期勉自己幫助他們的心永不退失:「我清除的是他們牙齒上的汙垢與病根,他們則是給予我機會清除自心的雜染與無明。」藍英哲小檔案年紀:66歲出生地:屏東學歷: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現職:寶建醫院牙科負責醫師法務部矯正署屏東監獄特約醫師台東泰源技訓所特約醫師台東東成技訓所特約醫師經歷:人安牙醫診所負責醫師萬巒鄉衛生所牙醫師高雄慈悅牙醫診所屏東縣牙醫師公會山地偏鄉離島地區巡迴醫療團第一任團長得獎紀錄:衛福部健保署頒發104年感謝解決矯正機關收容人牙科就醫問題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頒發111年特殊貢獻獎銅質獎主要事蹟:●近7年來,每周屏東往返台東,深入台東獄所幫收容人看牙。●深入偏鄉醫療,1998年屏縣牙醫師公會發起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巡迴醫療團,擔任第一任團長,帶著簡陋器材到山上為學童看診。●成為福智志工後,籌組福智義診團,每月到偏鄉山區看診、衛教宣導。
-
2022-10-14 養生.家庭婚姻
獨子繼承家業卻早逝,單親媽控媳斷往來!律師揭傳承迷思:「這樣做」保障財產
傳統華人社會對於遺產、分產總有禁忌,許多人也以為自己家業不大、家產不多,有什麼好規劃?但其實台灣中小企業不在少數,有些名店一開始只是父子經營,但隨著家族開枝散葉,一旦創辦人離世,爭產、爭商標等狀況屢見不鮮,若未做好規劃,家族辛苦開創的事業,甚至可能轉手變成外人的…… 莉娟姐從來沒想過,自己年過60歲會落入這步田地。兒子還小時,前夫就出軌,當時他們共同經營一家川菜館,好不容易做出點成績,他竟然就愛上年輕女服務生,兩人還趁午休時明目張膽去約會。 她記得有一天午休,終於忍不住跟蹤前夫,看他們手牽手走進賓館,她竟怕人發覺而衝回店裡,躲在倉庫等待滾燙的眼淚冷卻時,是10歲的兒子走進陰暗中抱著她說:「媽媽不要怕,我會保護你!」 正是那一刻,給了莉娟姐離婚的勇氣,她在前夫離開後獨力經營餐廳,兒子高中起就利用假日來幫忙,大學更特意念了企業管理,希望退伍後就能接班。 退休享清福,獨子驟逝全變調 兒子接手後將小餐館生意做大,還去註冊了商標與品牌。她見兒子做得有聲有色,自己樂得退居幕後,商標和公司自然都是登記兒子名下,反正將來也是要留給他… 兒子30歲那年結婚了,不希望她再操勞,允諾每月給10萬元孝親費,讓她可以到處走走、享享清福。她不願干擾小倆口生活,在兒子結婚時就買了一戶房子給他,自己住在同社區,親子保持互動但仍有各自空間。 朋友們都說,莉娟姐真是好福氣,兒子孝順、媳婦乖巧,結婚沒兩年就讓她抱孫。但是沒想到,某個清晨兒子在高速公路遇上致命車禍,趕到醫院時,身軀已冰冷… 頭七、七七、百日…每一天對莉娟姐來說都是渾沌與黑暗,她打起精神想打理停業3個多月的餐廳,為5歲小孫子堅強下去,可是才走到店前,媳婦家人竟拉下鐵門阻止她進入,說媳婦繼承了兒子的財產,其中也包括這家店…。 名店創辦人離世,爭產、爭商標常見 傳統華人社會對於遺產、分產總有禁忌,許多人也以為自己家業不大、家產不多,有什麼好規劃?但其實台灣中小企業不在少數,有些名店一開始只是父子經營,但隨著家族開枝散葉,一旦創辦人離世,爭產、爭商標等狀況屢見不鮮。 像莉娟姐這樣的經營權之爭,就是一個案例。莉娟姐雖是餐館創辦人,但當初成立公司、申請商標時,都登記在兒子名下,也因為最初餐館營收並不大,並無劃分股權,母子之間都是簡單作帳,再取一部份營收做為開銷。 但兒子過世後,因為與太太有1子,因此名下餐館(股權)與房產皆由莉娟姐的媳婦跟孫子繼承,莉娟姐已無任何主張權利。也就是說,除非媳婦念在舊日情分奉養婆婆,否則莉娟姐再也拿不到何孝親費。 「這太不公平了!」莉娟姐想打官司,以「撤銷贈與」名義取回餐廳股權和當初送給兒子的房產,但實務上卻不容易… 依民法第412條第1項之規定,「贈與附有負擔者,如贈與人已為給付而受贈人不履行其負擔時,贈與人得請求受贈人履行其負擔,或撤銷贈與。」 若受贈人有下列情形,則贈與人亦可行始撤銷權:一、對於贈與人、其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旁系血親或二親等內姻親,有故意侵害之行為,依刑法有處罰之明文者。二、對於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者。前項撤銷權,自贈與人知有撤銷原因之時起,1年內不行使而消滅。贈與人對於受贈人已為宥恕之表示者,亦同。 換言之,莉娟姐早在5~6年前就將房子贈與兒子,已超過行始撤銷權的1年時效,況且兒子生前也沒有任何「故意侵害之行為」以及「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於情於理,都沒有足以撤銷贈與的事由。 另根據民法第1114條規定,「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換句話說,如果公婆與媳婦/岳父母與女婿同住,彼此之間是有權利要求對方扶養自己的;而且姻親關係不會因為夫妻一方死亡而消滅,只有離婚或是婚姻關係撤銷才會解除。 莉娟姐當然可以向媳婦請求履行扶養義務,但她未與媳婦同住,自己名下也有資產,加上孫子未成年無法擔負扶養義務,身邊還有兄弟姊妹等「可以負扶養義務的親屬」,所以媳婦也不構成遺棄罪。 財富傳承工具多元,「直接送」爭議多 資誠家族及企業永續辦公室協同主持律師鄭策允指出,在這個案例中,股權由媳婦、孫子繼承並無爭議,就算阿嬤主張自己是品牌創辦人、想撤銷當初的股權贈與,也欠缺「撤銷贈與」的事由。 他舉例,如果第1代送房產給第2代,除非第2代對贈與人有「故意侵害之行為」,如不肖子對父母家暴,且傷害罪成立,法定可以撤銷;否則一般贈與若無正當事由,恐怕很難拿回來。 「股權是誰的,就是誰的;要救,從頭就要救了!」鄭策允坦言,企業無關規模大小,只要有人、有財產,就會遇上問題。他建議,家族企業在傳承時可透過信託,而非直接贈與,「股權為受託人(兒子)持有,受益人是小孩(孫子),那今天發生這狀況,股權的管理者可能還是阿嬤(委託人)。」 若是採用信託,公司有盈餘、可配發股利,受益人就是媳婦與孫子,仍可獲得相當保障。若阿嬤擔心孫子財產被媳婦花光,甚至也可選擇不配發,將盈餘保留到將來由孫子繼承。 鄭策允說,即便是中小企業,也要考量股權的管理、會不會被移轉等問題,「(股權)透過不同方式送,最終還是流到他身上去,但控制力是經過思考的。」 另外,不少長輩會在兒女新婚時贈送房子,可一旦受贈人發生不幸,而孫子年紀尚幼,小孩權益的確可能受損。其實父母可在贈與時要求兒女立遺囑信託,若一旦不幸發生,受益人仍為配偶與孫子,但信託財產交由阿公、阿嬤管理,這些都有工具可以事先規劃、運用。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50後學游泳、70歲拿七張法國菜證書當主廚、80後用法文寫作!「在剩餘日子,具有令人無法抗拒風韻」 .搭上計程車後,懷疑司機想繞遠路,出聲請司機聽我的!下車後察覺司機是對的.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
-
2022-10-08 退休力.自在獨立
第二人生追求成就感、第三人生追求意義感!丁菱娟54歲華麗轉身,找回喜歡的自己
「我覺得人生上半場的第二人生追求的是成就感,到了中場之後的第三人生所要追求的是意義感,就算是工作我也不要以賺錢為目的,而是思考有沒有意義」,影響力品牌學院、世紀奧美公關創辦人丁菱娟,在其人生高峰期54歲時離開董事長職位,創立新事業,華麗轉身的她,從寫作到集結成書、從演講到輔導創業,將54歲以後的自己當成一個很大的實驗劇場。回想中年時期的「改變」,丁菱娟說,應是源於自己害怕沒法再學習成長吧。「我覺得當時的自己有點位高權重,當董事長十多年、有很棒的團隊、創造不錯的佳績,但我發現內心反而覺得沒有挑戰性,也覺得慢慢需要把舞台讓給年輕人,因此覺得有點揮灑不起來了」。自在生活 不想再為錢做事丁菱娟表示,人大約在50歲時會想很多事情,當時的她思考著,這樣的日子還可以過多久,自己總有一天會退下來,同時也愈來愈懷疑大家尊敬的是自己的頭銜或是個人,「我覺得繼續留在原來的位置,成長的空間會愈來愈小」,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丁菱娟開始規畫並有意識地培養接班人。重視生活儀式感的丁菱娟,在54歲時為自己辦了一場告別人生上半場的演唱會,開啟第三人生。丁菱娟是在離開職場後才問自己想要做什麼事情,「我不想再過朝九晚五的日子,不想再為錢做事」,聽到心底聲音的她,開始盤點還有什麼想做但沒做的事,「除了吃喝玩樂,我還是要有一點工作,只是工作性質不像以前那麼緊張,我希望把人生的自主性抓回來,所以我開始寫作。」丁菱娟發覺透過寫作獲得了很大的力量,除了讓心情穩定下來,也可以落下思考,過程中有助於自己釐清很多事情,「後來出了書《享受吧!50後的第三人生》,其實就是我離開職場後,在沒有職銜光環下,實驗如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開心創作 每年挑戰3任務丁菱娟每一年會給自己三項任務,包括:完成一本書、挑戰一項運動、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地方或國家待上一個月,好好感受生活。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的運動與出國任務,也做了些調整。丁菱娟為自己安排了很酷的爵士鼓學習,同時為新創立的影響力品牌學院,新建了一個「CEO品牌體驗俱樂部」的社團。「除了上課,我想帶領大家用體驗的方式,去看看台灣很多很棒的品牌,以及他們的品牌故事,在生活中體驗美學經驗」。如今的丁菱娟,有意識地持續做著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生活過得緊湊而開心。身為暢銷作家、專欄作者,同時也是創業家、創業導師,生活實驗者,她經常在媒體上分享職場工作的觀點,以及活出自我的期許,影響許多年輕人及熟齡人士。她說:「我喜歡一直創作,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自我突破的過程很開心,做自己喜歡又擅長且可以實踐的事情,一步步築夢踏實、完成自己當初想要改變的改變,我很享受這個過程。」中年改變第一步 了解自己要什麼【聯合報/文/何雅玲】「找到自己、找回喜歡的自己」,是中年很重要的一個命題,而心態則是改變的第一步,談到中年困境與再就業,丁菱娟以自身的經歷與觀察分享,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將心態擺好、有所取捨,有意識地累積自己,有勇氣的踏出第一步,不管成功與否,至少讓自己不留遺憾。人到中年,想「找回自己」的這份心情,其實是強烈的,只是被隱藏了而已。丁菱娟覺得到了中年會比較有自信、體驗也較多,想做自己但沒有勇氣踏出那一步有些可惜。當然,願意踏出那一步的人,有成功也有失敗,但至少人生不會有遺憾,如果想要改變,就要有意識地累積並行動,不要等到無力改變才後悔。如果你還在第二人生,不管還在職、想轉業或被退休,丁菱娟建議多發展自己的第二興趣,不論未來是否可以成為生財器具,至少在生活上會有一些改變。以前的丁菱娟,為了工作每天加班,捨棄了歌唱、畫畫等興趣,連親子關係都有點緊張,「後來我驚覺不能如此,我要去把我喜歡的那個丁菱娟找回來」,她說:「我重新找回我的興趣,我的生命出現了改變,工作時想到即將到來的繪畫課程,那個愉悅的心情讓工作效率更好,沉浸在畫畫時也忘卻煩人瑣事,自己也變成比較有趣的人。」
-
2022-10-07 退休力.理財準備
拒當下流老人!財經作家江季芸:不管親友、子女借錢,一次是底線
今年揮別職場的助理教授江季芸,40多歲就開始自己的退休大計,穩健朝年領百萬股利的路上邁進!她說,賺錢與投資固然重要,可是想要退休後高枕無憂,最重要是「懂得守住錢」。 她看過父執輩有太多人,因為金錢借貸而撕破臉,到最後落得手足、親友形同陌路。「有些人因為心太軟、太善良把錢借給親友,最後要不回來,反而讓自己陷入經濟拮据,甚至還要向別人借錢來過日子!真是有苦難言、後悔莫及。」 拒當下流老人,借錢一次是底線 在江季芸的退休理財計畫中,並沒有特別界定出所謂的「金錢界線」,但內心卻有一把尺在衡量,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讓對方著想-「讓對方為自己的財務、人生負起責任。」 「我有思考過,若真有親友向我求援時,我會提供的底線金額大致是多少。而且我會明確告知,就算這次在金錢上援助,也只會給一次機會,之後絕對會堅定拒絕!畢竟自己的退休金自己存、自己的退休金自己保護。」 那如果是自己的子女,江季芸的「這把尺」也是同樣原則嗎? 她的答案是肯定的,「留錢不如留下觀念,就算是只買一支原子筆,我也會讓他了解各種文具的價格區間,定價多少算是落在合理範圍。什麼樣的價格偏貴?什麼樣的價格是便宜?我告訴他,股票價格也會有類似這樣的高低起伏波動。」 江季芸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教導「生活理財」,讓孩子練習記帳和分配預算,因為理財不只是股票投資,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和金錢息息相關。她很早就灌輸孩子觀念-長大後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完全責任,包含對自己的財務負責。 「而且我會讓孩子知道,媽媽是說到做到的人,我是玩真的。如果你犯了錯誤,你就要自己去承擔後果。」 不幫還債,別讓孩子有錯誤期待 江季芸說,她曾看過一位女生,不停辦卡、刷卡成了卡奴,負債越滾越大,積欠近2百萬元卡債。她的父親不得不出面與銀行協商,幫她還了債,但這女生完全沒學到教訓,後來又欠了幾十萬元,而一輩子省吃儉用的父親只得再度出來幫忙,「這樣的故事絕對不是少數!」 「後來這女生跟著別人去投資期貨,以為很好賺,又欠了將近30萬元,這次不敢跟年邁的父親伸手要錢,所以到處借錢。你覺得她有學到教訓嗎?我覺得沒有。她是萬惡不赦的人嗎?她也不是,她只是一個無知、沒有金錢觀的人,所以讓自己落入了這樣的下場。」 江季芸提到,如果不想老後落得為子女還債的下場,最好從小就要教導子女財務觀念。 「當子女長大後才不會有錯誤期待,以為哪天他們負債了,父母會幫他們清償。也別不好意思去婉拒親友要求,畢竟退休後如果想要有尊嚴、不倚賴子女的自在生活,我們最好還是好好守護自己辛苦存下來的老本。 」 她說,若子女成長過程裡,都被父母「顧牢牢」,甚至予取予求,未來當父母年邁無法再負擔時,可能還會引爆家庭的財務危機。江季芸補充道,父母財力足夠時,當然樂意為心愛子女出錢出資,但資助金額與範圍最好能「事先說清楚」,以免親子之間的想法有落差,最後反而傷錢又傷感情。 忌談金錢,反而傷錢又傷感情 「我發現亞洲人常不好意思開口講錢,甚至以為『談錢傷感情』。其實,看過身邊很多例子以後,才發現如果一開始不把錢講清楚,到最後才會真正傷到彼此。」 江季芸說,許多成人親子之間,對於父母是否應出資協助子女買車、買房而產生衝突,其實這大多來自彼此的錯誤期待,「金錢常是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至決裂的原因。」 好比子女理所當然覺得父母會幫忙錢,最後卻落空而心生不滿;也有爸媽覺得子女不體貼他們退休、已無金錢收入來源,卻還要來挖錢而埋怨不孝,這些案例司空見慣,甚至引發社會案件。 她說,現在多數人已無「養兒防老」的心態,但千萬不要落入「養老防兒」的窘境!「我們這一代人要懂得自我照顧,同時也要讓子女懂得照顧自己,當然,也包括金錢。」●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搭上計程車後,懷疑司機想繞遠路,出聲請司機聽我的!下車後察覺司機是對的.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認識死亡,有助了解人活在世上的意義!面對生命終站5大要點:不爭不奪、多施多捨,永保赤子之心
-
2022-10-05 養生.親子教養
小孩省餐費為買Switch 千元存款被迫上繳網轟「過分」
小朋友遇到想買的玩具時,有些人會選擇自己存錢來買,不過日前有位母親指出,大兒子為了買電動玩具Switch,把每天餐費50元省下來,還在學校幫忙代寫作業來賺錢,努力存到幾千元,沒想到老公叫兒子把錢繳出來當家用,掀起網友討論。一位母親在「爆料公社APP」發文表示,她和老公兩人薪資加起來約8萬元,在雙北養2個孩子,還要負擔房貸,每個月現金流很吃緊,夫妻也幾乎沒辦法花錢。兩個孩子就讀國小,而且因為夫妻工作忙碌,沒時間準備早餐,所以每天會給孩子50元買早餐,除此之外沒有零用錢,也沒辦法花錢讓他們上才藝班、安親班。不過,前陣子她和老公發現大兒子手上有幾千元,一問之下才發現「兒子太想買Switch,就把每天早餐的50元省下來,還在學校幫忙同學代寫作業、罰寫來賺錢」。因為夫妻兩人的現金流吃緊,老公馬上就要大兒子把積蓄全部拿出來,大兒子立刻拒絕,並強調「這是自己的私人財產,爸媽也沒有權力命令他上繳」。緊接著老公就大發雷霆,揍了大兒子一頓,還把大兒子最喜歡的玩具跟漫畫弄壞,再把兒子存的幾千元直接搶走。過了一段時間後,因為家裡現金流又再度吃緊,老公再叫兒子上繳積蓄,這時大兒子說「這段時間我每天早餐錢都花光,沒有存錢」,沒想到老公卻反問兒子「怎麼亂花錢?」兒子馬上反駁「存了錢就被搶走,誰要存錢?而且早餐錢拿來吃早餐,這才不是亂花」。貼文曝光後,引來網友批評,有人直呼「你們夫妻倆好誇張,才幾千元也要搶,這麼可憐還生小孩」、「沒能力也不會教育小孩,何苦殘害他們?」、「這種爸媽好悲哀」、「可悲的父母,請爸爸少在那邊道德綁架,小孩憑自己能力賺錢,為什麼要被收割」、「妳老公真的有夠扯」、「小孩自己有能力,爸爸為何要收割他的錢呢?父母是不是要更努力去賺?」、「你們自己有問題吧,換個立場想就會知道自己有多可惡」、「如果是我兒子的話,會很心疼,告知他早餐錢不要省,這樣早上才有精神」、「你們真的是很糟糕的父母,兒子之所以要自己存早餐錢,還要花力氣賺其他錢,就是因為父母沒辦法買他想要的東西,他自己賺來的為何拿走了還要打他?後續還要再跟他要?你們教育真的很糟糕!」
-
2022-09-25 退休力.活躍好學
帶得走的才是身價,帶不走的懂得放下!財務專家郝旭烈教你用「三存九多法」提升身價
最近受邀以「怎麼樣提高自己的身價」為題進行分享,其實一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樂了,因為他不是要我說怎麼變有錢,怎麼變富有,而是提高「身價」,也就是讓自己這個身體會有價值。就像最近很多人問我說怎麼樣抗通膨是一樣的道理,我千篇一律的答案都是:「投資自己」,讓自己更有價值,最抗通膨。帶得走的才是身價,帶不走的懂得放下就像標題寫的「帶得走的才是身價,帶不走的懂得放下」,這是給自己的心得和體悟:房子、黃金、股票、債券、金銀珠寶,就算可以移動的動產,也沒辦法「連著」我們身體帶走。真正跟著我們如影隨形的,就是我們這個一輩子對我們最有意義的「身體」了。當有一天,離開了世界,沒了身體,價值只能由別人來認定。所以在我們還存在的時候,聊聊怎麼提升我們的「身價」,還是很有必要的。價值,是慢慢累積的,也是「存」起來的,既然是存起來的,當然是越「多」越好。「三存九多」的提升身價法所以我想著想著,就從個人的經驗,整理了「三存九多」的提升「身價」和大家分享:►存知識:增加自己「思維」身價,多看、多聽、多跟►存能力:增加自己「行為」身價,多試、多做、多修►存人心:增加自己「連結」身價,多幫、多給、多陪►存知識增加自己「思維」身價什麼是知識,知識是拿來「解決問題」的,人生就是一連串不停的解決問題,知識越多,也就是解決問題的武器越多;這些存在腦袋裡的知識,沒有人能搶得走,不管你身處何地,大家都有身體,但你就有著不同的價值。看看陸劇琅琊榜的梅長蘇、慶餘年的范閒以及動漫Dr.Stone新石紀的千空,你就知道知識的威力了。‧多看:看書、看劇、看風景;什麼東西都多看看總是好的,「雜學」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世界這麼大,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了。當我們又開始知道我們有不知道事物的時候,也就是開心的開始;因為我們又要開始知道了。所以我真心覺得「要擔心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要開心知道了自己不知道」。古人早就說過了,學然後知不足。越厲害的人就會越厲害,好像真的有一點道理。‧多聽:如果覺得眼睛看東西實在太累了,不妨用耳朵聽著學習,也是很酷的。尤其是我後來發覺,聽覺學習反而會讓我吸收的更快,所以不管說是聽書也好,或者是Podcast,都是我另外重要的知識來源。據說最近有一個非常棒的Podcast,名字叫做「郝聲音」,裡面有超級多有趣有料的內容,不妨立刻現在馬上去加入,你會很爽,我會更爽。‧多跟:忘記在哪聽過了,有人說的一句智慧之語,就算「沒有慧根,也要會跟」;這跟我在研究所畢業的時候,一位企業家學長送給我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說:「360行那一行最好?跟對人這行最好。」後來在微信文章上看到兩句話,我也常常分享給大家:「不是你多優秀,而是你圈子弱」。雖然這裡每句話都感覺很震撼,但是古老的人其實也都說過了,不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嗎?「友直、友諒、友多聞」,「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糟糕,我開始說文言文了;反正,「跟」著郝哥聽郝聲音,加入我粉專、抖音,或每週末早上一起來騎車,人生應該會蠻開心有趣的。►存能力增加自己「行為」身價所有東西做過之後,才會有感覺,才會有回饋,才會知道該怎麼繼續下去,也才會變成自己的經驗,增加自己的能力。所以年紀越大之後,我越能夠體會學習會增加知識;但是行動,真正去做了之後才會增加自己的能力。最近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是「記住才會拿來用,拿來用才會有用。」所以知識一定要記住,而真正拿來用之後,才會變成自己的能力。‧多試:一直不斷地嘗試,可以增加自己能力的「廣度」;最喜歡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裡面的一段話,就是阿甘坐在公車站牌前,打開他媽媽為他準備的一盒巧克力,一邊慢條斯理地吃著,一邊說出「人生就像巧克力,如果你不吃他,永遠不知道他是什麼樣的滋味。」對啊,就像品酒師,你如果問他什麼酒最好喝,他一定會告訴你,在他「曾經喝過」的酒裡面,什麼最好喝。因為如果他沒喝過,他也不知道。每多喝一種新酒,他的能力也就往上提升一點。‧多做:這個可以是增加自己能力「深度」的一種方式;越做就會對事情的理解深度越高。想想所有事情都是一樣的,「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道。」想再多你也不知道結果會是怎麼樣。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年紀漸長,反而「先行動,再思考」慢慢成為我做事情的方向。有的時候別人會問我,不怕風險太大嗎?我就會回答:「輸得起就好」。就像當初一開始在錄Podcast的時候,拿著iPhone手機10分鐘說完就上線了,當時夥伴還提醒我說,這樣子的品質和內容會不會不好?然後我就回答說:「怕什麼?反正又沒流量,沒人聽!」話說「不完美,也是一種完美。」做了,講一輩子;不做,想一輩子。古人老大哥也都說過很多次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哇哩咧,又說文言文了,掌嘴!‧多修:做了之後才知道該怎麼樣,這個「怎麼樣」,就是讓我們可以調整和修正的嘛!很多人都問我目標要怎麼訂如何訂?啊我不是都已經說了「先行動,再思考。」目標給他訂一下就好了,不要太執著於目標。有人聽到這裡就會開始罵我不像話了,但這個真的只是我自己的角度,你也不要太激動,因為我的想法很簡單:「目標不僅為了達成,目標更是為了開始」。有聽過富和尚窮和尚周遊列國環遊世界的故事嗎?有一本書強烈推薦給大家,裡面寫了非常多類似這樣子離經叛道不像話的概念,書名叫做「專案管理─玩一場從不確定到確定的遊戲」。各大書局通路皆有販售。►存人心增加自己「連結」身價自己的身價,再怎麼樣就一個人,不管你可以觸及的空間或者是擁有的時間,都是有限的,都會封頂的。但是如果,可以把自己的身價連結不同人的話,這些人越多,哇塞,我們的身價就可以無限擴張了。所以我好喜歡李笑來老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裡面寫的有關於每個人的三種商業模式:1.把自己的時間賣一次2.把自己的時間賣多次3.買別人的時間賣出去(第三個我就把它延伸成,將自己的身價進行連結)上面的「買」別人的時間,我把它想成是「交換」的概念,也變成我下面三個「多」的最重要根本。‧多幫:很多人都說,「人脈」非常的重要,也會提升自己的價值,重點是什麼叫做人脈?怎麼樣透過人脈提升自己的價值?我自己概念比較簡單:「人脈從來不是你認識多少人,人脈從來都是你幫助多少人」,幫助別人就是一種「存款」的概念,你如果沒有存款,將來怎麼會有機會能夠提款。存的越多,就有機會提的越多;這種交換的概念再簡單不過了。就像我從大陸工作回來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有台灣的好友需要到南京去看病,我就請我大陸好友幫忙,結果台灣的友人後來告訴我,他在大陸的被對待,幾乎就是VIP的行程;這讓我非常的感動,也向南京的友人表達最深的敬意和謝意。重點是,在南京友人幫我的時候,我們已經沒有任何的職場上和權利義務的關係,有的只是一份情誼。所以我很喜歡一句話,「拿掉了你的名片和TITLE之後,你還剩下什麼?」‧多給:有一本我非常喜歡的書,叫做「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這本書倒不是鼓勵我們要拼命地花錢(不過如果你要花在我身上,我也不會介意。)其實簡單的概念就是「有捨才有得」。你如果不付出,就想要獲得別人的青睞,別人的肯定,那麼認真想想如果把角色顛倒過來,你會願意嗎?所以就像我寫這篇文章,我也是很開心的把我知道的「給」出去;如果你也可以試著把你知道的、所喜歡的、覺得有趣有料的,也無私的分享出去給出去,不僅你會讓別人「看見」,或許生命也會有更多美好的「遇見」。當然啦,我也不會反對,你透過分享的方式,把我的這篇文章給用力「給」出去。‧多陪:我曾經在親子天下的一篇報導當中,特別分享我自己覺得「陪伴」是全天下最好的投資,也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尤其是體現在我這十多年來回家陪孩子的實際結果上面。最直接的驕傲,就是我的IG是我兩個女兒幫我建立的,而且裡面還有非常多他們的同學,你沒有聽錯是IG不是FB。所以當我女兒的同學父母親,聽到我有女兒的IG,而且他們的孩子還是我的IG好友的時候,眼神都流露出歐麥尬的不可置信,而我也同時展現出歐麥尬的驕傲自信。(心中OS就是:怎樣?我這個老爸和你們不一樣吧)陪伴,就是拿我們的「時間」給別人,拿我們的「生命」給別人,有什麼比這個投資更有價值,有什麼比這個投資更為迷人?原文引用:郝旭烈臉書
-
2022-09-24 退休力.自在獨立
離開待20年公司,一年內歷經罹癌與母親離世!鄒開蓮退休4點建議:擁抱生活,超前部署40歲就開始
幾年前的跨國會議上,與會者因意見不同爭得面紅耳赤,主持會議的CEO拍桌:「嘿,各位不用這麼激動,這裡沒有人喪命好嗎?我們只不過是要買廣告。」世界展望會董事長鄒開蓮笑著憶起當年還在雅虎奇摩時的一場會議。她這兩年帶著展望會做數位轉型,朋友不解:「又沒有業績壓力,妳幹嘛那麼認真?」她總是想起那場會議,因為現在做的就真的「攸關人命」—「我們每增加一個資助人就多幫助一個生命,改變一個孩子一生。」她相信孩子應該被保護、被賦能,每個孩子值得擁有更豐盛的生命,她用過去的專業,協助展望會更有效率、有效能從事服務。距離那場跨國會議也才幾年光景,物換星移,曾經戰功彪炳、一年國外出差20趟的鄒開蓮,這兩年過著完全不同生活。罹癌母逝 親子關係緊繃2020年,55歲的鄒開蓮離開待了20年的雅虎公司,那年,是鄒開蓮生命的關鍵轉折—她被診斷出罹患乳癌、母親離世、和青少年兒子關係緊繃;同時,疫情使她哪裡都去不了,日夜和家人待在家,終於有時間與空間好好和孩子過生活。更早之前,轉速快、日夜顛倒的跨國、跨時區工作,讓她隨時處於工作狀態、沒有下班、無法安靜、不會放鬆,她白天疲憊、晚上失眠,與青少年兒女相處時,也沒耐心聽孩子說話,只想解決問題,忘了有時候孩子只是需要有人傾聽。工作給她成就感與人生舞台,也致使她生命其他面向的匱乏與缺席。那幾年,她常常懷念天性裡快樂、愛笑、開朗的自己,「我感覺自己緊繃太久,生活其他的東西都褪色了。」那時候的她有許多人生角色:人母、人妻、人子、跨國企業主管,每個角色都是壓力,都無法享受其中。2019年的她已萌生退休念頭,加上2020年一連串事情,她視為上天給她的訊息:「鄒開蓮,妳該改變了!」斜槓思維 做出專業效率離開職場之後的鄒開蓮忙碌依然,她從只做一件事,變成做許多不一樣的事—她出任許多公司董事,也作為某些新創公司的顧問,還演講分享數位轉型,錄製給經理人的線上課程,目前正在寫書。其中著力很深的展望會數位轉型,這兩年因科技更新,提升效能效力,也善用數據展開更多的機會。例如捐款人從刷卡、入帳到確認,過去需要一周,而數位化後只要一天的時間,成本也下降了。又例如透過數位通路,今年「飢餓三十」共有1.7萬人參與,參與人數和募款金額是過去的好幾倍,而且帶來很多新面孔、年輕資助人。擁抱生活 修補家庭關係事情雖然不少,但鄒開蓮開始有餘裕放慢腳步過生活,可以和青少年兒子聊天、與已在上班的女兒分享職場經驗、和家人在每個周末夜晚共享家庭時光一起禱告,她也常常早晨起床發現天氣正好,便將原訂行程取消,跟先生一起去打高爾夫球;這些都是過去的她未曾享受過的生活。這兩年,周一到周五的早上9點,鄒開蓮都準時到線上禱告報到,線上禱告群組來自還在雅虎工作時的辦公室團契,疫情起、鄒開蓮離職,禱告改為線上,這兩年成員幾乎全勤參與,讓每一天有力量的、嶄新的開始,變成開啟每日的重要儀式。「我們在上班的人很容易不小心就把工作當神來拜、把金錢當神來拜,」鄒開蓮回想這兩年離開工作之後,她真正擁有了生活:「但是身心靈是分不開的,靈好了,我們會用不同的態度愛自己。」過去叱吒台灣網路產業的鄒開蓮,現在每日的滿足來自於和家人的親密感、能夠有耐性面對生活裡的小事,可以感官全開看見綠樹、聽見鳥鳴、感受到白雲微風好天氣,這些許多人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她曾經失落而今拾回的珍寶,「我覺得我很幸福,自從離開全職的工作,上帝給我超乎我所求所想。」而她相信,還能更好。鄒開蓮4點建議:退休超前部署,40歲就要開始中年必須及早為退休準備,要意識到「退休不是停止」,但需要「不停」預備,退休前才預備是來不及的,鄒開蓮建議,趁著40幾歲精力旺盛時先部署以下4件事。1.理財:鄒開蓮和先生仍在工作時,每3個月會盤點家中財務總表,離開公司前也計算出全家未來數年所需的費用。尤其退休後不再有固定薪水入帳,更需要評估資產現況。2.人脈:目前鄒開蓮除了世界展望會董事長,還任中磊電子、基富通、香港PCCW、台達電等董事,也在教會服事,貢獻所長,這些機會都是她在工作之外的人脈累積。她建議平時就要建立不同領域的朋友關係,無論是做顧問、志工、參加社團,或是兼職工作,擴張生活圈交朋友,幫自己預備好。3.健康:從40歲開始,鄒開蓮每年做完整健康檢查。退休之後,開始跑步、打高爾夫球,找到喜歡的運動身心滿足。4.夫妻關係:鄒開蓮和先生有共同信仰、相仿的價值觀,即便如此,她仍坦承要學的還很多,夫妻倆不久前還一起去教會「夫妻營」上課。
-
2022-09-24 性愛.愛情診療室
對伴侶冷暴力,當心關係會愈來愈僵!心理師:覺察關係狀態後,改善說話方式讓關係回暖
當初相愛的兩個人,一路走下來怎會形同陌路?面對「最熟悉的陌生人」,好像什麼都做了,長期關係卻不流動,愈來愈冷漠,連帶對生活也會產生絕望感,甚至影響孩子。知名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消極面對伴侶關係,恐怕會更惡化,不要太快選擇放棄婚姻,特別在心理諮商方面還是有辦法能讓關係變暖。長期負面情緒 再多愛也磨光林萃芬剖析關係愈來愈淡的大致原因,通常和溝通有關係,例如覺得講了也沒有用,就會覺得算了。另外,情緒也是伴侶關係的殺手鐧,像是對對方有期待但卻一再落空,失望的感受累積起來就會轉為冷淡,以及長期處在負面情緒,婚姻關係也會愈來愈冷漠,甚至只是「我看到你就煩」這種小小的情緒也會耗損關係熱度。林萃芬進一步表示,婚姻內常見的導火線是某一方有情感出軌,雖然後來願意斬斷不當關係回歸家庭,但夫妻心結仍存在;或是姻親介入兩人生活,加上認為另一半又不挺我,有些人就會在這種狀況下撤離了。「就這樣吧」 加深彼此絕望感很多人還無法選擇「撤離」婚姻一途時,就消極面對,林萃芬表示,在諮商過程中看到很多關係斷裂的狀況,冷漠的關係絕對不是一天形成的,可能很多年都卡在那邊,過程中很想做一點什麼,但後來又覺得「算了我不要理你,只要不要與你有關聯就好」,放棄溝通表達。「好吧!那我就放棄」、「就用這樣的方式來應對我們的關係吧」,這是很多人在冷凍伴侶關係中會有的想法,可是林萃芬強調,這樣其實會愈來愈絕望,產生「可能再恢復嗎?還可以不一樣嗎?」等想法,她指出,其實還是有非常多可能性,讓關係開始流動。覺察關係狀態 改善說話方式林萃芬表示,如果在一開始就覺察關係裡的狀況,幫助是很大的,在諮商過程中她會透過很多的評量工具幫助人們察覺關係處在什麼狀態,為關係做健檢,還有說話的意識,很多人會指責對方在說話過程中不在意自己,或是明明已經很努力經營關係,可是得到的卻是負向回饋,真的想不通,才發現是說話方式出問題,因為通常不會發現自己講話的模式會傷人,或讓伴侶不舒服。她表示,爭吵的情緒當頭很難處理,但事後怎麼把它變成建設性的討論,專業協助其實大有可為,包括語言的運用、探究原生家庭影響、情緒調節,還有很多能經營的,讓關係回暖。關係修復課很想跟伴侶和解,為關係解凍嗎?讓諮商心理師幫忙,一起讓斷裂的地方重新連結起來。《橘世代》與林萃芬重磅推出「親子疏離?夫妻冷戰?林萃芬的關係修復課」實體課程,將面對面幫你解答子女、伴侶、長輩、自我的4種關係經營之道、衝突解方,透過關係覺察工具找出卡關的蛛絲馬跡,還有專業互動教導,帶大家重新搭起美好關係的橋梁。欲報名請上https://bit.ly/3x2fQAJ,或電洽02-2649-1681按2。
-
2022-09-13 醫療.兒科
過動症面向廣 醫師:安靜孩子也可能是患者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常被簡稱為「過動症」,高雄阮綜合醫院醫師今天說,這不只是過動而已,有時看起來很安靜、愛發呆的孩子也可能是患者,應找專業醫師鑑別診斷,及早治療。阮綜合醫院發布新聞稿表示,獲通知孩子在校闖禍、受傷,聯絡簿寫滿導師警惕的紅字,是許多爸媽的夢靨,對孩子坐不住、無法專心念書,卻能專心連打數小時電玩,也分不清究竟是好動、還是過動。阮綜合醫院兒童神經科醫師蔡金燕說,有一名國小生個案在低年級時坐不住、愛搗蛋,升上高年級後蠻橫暴躁,容易和師長頂嘴、跟同儕起衝突,但對感興趣的事,又表現不錯。還有9歲婷婷愛塗鴉、發呆、心不在焉,大人怎麼說都沒用。蔡金燕說,不正視這些行為的家長,總認為長大就會好,或期待換老師、換學校就會改善,甚至更糟的是,認為孩子是「故意的」,而不諒解,在長期的責罵、羞辱或體罰下,將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我肯定,導致自卑、憂鬱。阮綜合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門診專責醫師林奕萱也以收治個案為例指出,有個案進診間後不停爬上爬下,很難安坐下來;但也有個案安靜坐在候診椅上,卻對指令彷彿沒聽見;也有國中生覺得表現不符自己期待,會情緒低落、傷害自己。林奕萱強調,很多個案乍看是完全不同的表現,但卻有著相同的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這個診斷名稱常被簡稱為「過動症」,但需要與「好動」區別開,不能簡稱久了反而忽略其他的面向。林奕萱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主要有注意力不足、過動和衝動等3大層面困擾,所以不僅是「過動」而已,看起來「很安靜」的孩子也可能需要協助。不過幼兒園時期的不專心或過動,也不見得是生病,畢竟大腦才剛開始發展。林奕萱說,若擔心孩子有類似困擾,除了就醫確定診斷及討論後續治療處理外,日常生活的調整也很重要,包括規律作息、培養至少一種運動習慣,及親子共讀時間,都是讓孩子大腦健康發展的重要元素。
-
2022-09-08 醫療.懷孕育兒
生男孩100分,生女孩「也」不錯?謝依霖:你的用詞傷還到我的小孩了
謝依霖(Hold住姐)目前育有一子一女,前幾日(25日)在臉書分享自己在決定不生下一個之後,有些人會跟她說「現在這樣已經很好了,一男一女已經一個『好』字了」。雖然這好像是一句稱讚的話,但這個「好」字讓她有感而發......生男孩100分,生女孩「也」不錯,你的用詞傷害到我的小孩了!生孩子不是任務、不是考試也不是在玩遊戲。湊一個「女子」字對於生完女兒再生一胎兒子,湊個「好」字,謝依霖表示,有什麼好湊一個好字的,那生三個女的呢?湊一個姦字?生兩個男的湊一缸孑孓?登革熱?如果一男一女叫做『好』,好像有點其他排列組合都「不夠好」的感覺。生孩子也不是在玩遊戲,要湊滿字數就送大禮嗎?大家有遇過類似的情況嗎?當妳的寶寶是女生時,旁人都說「再生一胎,湊一個『好』字」或是「下一胎再拼」這種話,但如果寶寶是男生時,聽到的卻是「好厲害,好會生」、「100分」,但好像比較少人會說「再生一個女兒」、「生女兒100分」。尤其是在老一輩的觀念中,「男孩」要傳宗接代,妳嫁進來就是要生孩子,並且要「生男孩」,因此當妳只有生女孩時,妳就是還沒有「完成任務」。有網友留言「我生了一男一女也是常常莫名被長輩說好厲害欸100分」,但生男孩「100分」這個分數的概念又是從何而來?謝依霖幽默回覆「那我媽生4個女生幾分?有倒扣機制嗎?指考?」,生孩子又不是交作業或考試,怎麼還有人幫妳孩子的性別打分數!女兒「也」不錯謝依霖分享了自己在懷女兒時,早餐店阿姨得知寶寶是女生後的反應「『沒關係啦』,女生『也』很好」,這個反應讓謝依霖傻眼,在事後她不開心的表示「我女兒就是是『最好』,沒有『也』。為什麼我的女兒要是『也』」。女生很好就是很好啊,為什麼要加一個「也」字呢?其實這就是在暗示妳自己覺得女生不好啊!(阿姨妳自己明明也是女生呀!)你傷害了我的小孩謝依霖表示,自己家有四姊妹,媽媽之前壓力好大大家都說她只生女兒,原本她都告訴媽媽,不要理別人說什麼,但是當這件事情真實的發生在自己身上,她才能理解,原來媽媽傷心的不是因為自己被羞辱,而是聽到這些話時,捨不得自己的小孩們,明明是自己的寶貝,在別人口中卻變成「『也』不錯」。網友共鳴謝依霖發布這段話後,許多網友都有相同的感受,紛紛留言「生孩子是為了整字湊數用的話,那生一打的呢?當貼春聯啊」、「到現在還會因為懷女生而覺得失望可惜的根本不配當人」、「我生了一男一女,也是在路上莫名其妙被老人說,妳~一百分!不用生了,拜託,我的子宮我要不要生,是我的事吧」、「跟我懷大女兒時候聽到的對話一模一樣!歐巴桑手冊裡面是不是有這條對話守則啊」。在現在的時代,對於重男輕女的觀念已經改變很多,不管寶寶是男是女,媽媽都一樣愛他們,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9-07 癌症.血癌
兒癌最常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有8大症狀應就醫
台灣每年約新增500名兒童確診癌症,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25%最多。醫師提醒當出現骨骼或關節疼痛、淋巴結有觸壓無痛感腫塊、瘀青與流血不止等8大症狀,應就醫檢查。每年約有500例新發病癌症兒童,為鼓勵癌症家庭不要放棄希望,成立40週年的兒童癌症基金會今天起至9月18日,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舉辦親子共學圖文特展。兒癌衛教大使、新手爸爸黃子佼特別到場支持表示,他看到女兒健康報告數值有點異常都會緊張不已了,更何況孩子罹癌的家長,鼓勵闔家一起觀展,家長有警覺心是好事,遇到問題就勇往直前面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兒童癌症基金會執行長陳博文致詞指出,所有兒童癌症中,又以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占比最高,發生率高達25%,平均每4個癌童就有1人罹病。陳博文表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未滿18歲的兒童,以3歲至5歲之間的兒童為最多數,成人發病機率較低,且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程發展快速,但初期的症狀卻不典型,容易與病毒或細菌感染、撞傷、生長痛等搞混。陳博文提醒,當出現骨骼或關節疼痛、蒼白疲勞虛弱、淋巴結出現觸壓無痛感的腫塊、皮膚紅疹、莫名發燒、腹脹腹痛、瘀青與流血不止、食慾不佳等8大症狀,應提高警覺,及時帶孩子就醫進行骨髓與血液檢查。台大醫院小兒部血液腫瘤科醫師、兒童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周獻堂說,目前有化療、標靶治療、異體幹細胞移植、細胞免疫治療4種療法,大約有8成病童可以治癒,卻仍有1到2成孩子對化療治療反應不好,需要嘗試異體幹細胞移植。周獻堂表示,現在最新的治療突破是細胞免疫治療,美國10年前臨床試驗階段就成功治癒一名女童,至今沒有復發,台灣今年通過藥證之後,正式進入可治癒難治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的新時代,已有成功首例,盼未來能納入健保給付。兒童癌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東燦表示,兒癌絕對不是絕症,只要早期發現,8成可治癒,急性淋巴白血病治癒率更高,也不會傳染,希望透過圖文展覽,幫助更多人了解這個疾病,讓學校師生也能了解,減少孩子面臨疾病污名的機會。
-
2022-09-02 養生.親子教養
孩子訴苦父母怎麼回應? 專家:專心聆聽勝過千言萬語
孩子在開學季面對新學校、新班級跟同學可能產生壓力,國外研究顯示,孩子訴苦時,家長在言語、表情或態度上給予正向支持與溫暖回應,有助於孩子因應壓力,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此外孩子與母親對話中,若感受到正面影響、更強的凝聚力,在青春期階段更能因應同儕壓力。2022年6月發表於《早期青春期》期刊,由伊利諾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安排100位就讀五年級的青少年及母親到研究室,在5分鐘內談論青少年面臨同儕問題,過程中觀察母親的情感(如微笑、身體和語言情感、挫折或緊張)和雙方連結或凝聚來計分,並評估青少年心律調節來觀察因應壓力的能力。結果顯示,能試圖解決問題、並管理自我反應的青少年,通常更能順利適應新環境。此外,與母親對話中體驗到更正面、更強凝聚力的青少年,求學過程能更積極因應、和尋求父母的建議;若母親表現較多批評、缺乏興趣,與青少年則較難積極因應社會壓力。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親子溝通互動時,正面溫暖的談話內容,家長採取接納、不批判、開放的態度,能夠讓孩子比較願意去說,就較有機會讓孩子覺察問題在哪裡,也較容易從中學習到更多的因應策略與技巧,不過這也考驗父母的智慧,因為每個孩子特質不同,親子長期互動的結果也截然不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許多研究指出,父母的教養方式、情緒反應,會反應孩子的心理健康,兒童時期是社會化的階段之一,孩子會透過「模仿」學習情緒反應與因應壓力的作法,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即具有深遠影響。根據董氏基金會2018年一項以台灣六都國、高中生為對象的調查結果顯示,面臨壓力事件時,除了朋友、兄弟姊妹之外,他們第一個想訴說對象以「媽媽」居多;當孩子說出自己的困擾後,超過五成的父母第一個反應是「給予建議」、只有大約兩成是「專心聆聽、不判斷對錯」。戴怡君說,很多父母煩惱,當孩子遭遇壓力、情緒低落時,該怎麼回應才能幫上孩子,「最好的回應就是專心聆聽,不需急著給建議。」她分享自己跟孩子互動方式,當孩子分享學校遇到問題時,會跑到身邊、將臉靠近請她「正視」,並問「妳現在可以聽我說嗎?」若她正在忙碌,會請孩子讓她結束手上工作,10分鐘後專心聆聽,孩子就能獲得紓解,若沮喪、難過情緒時,會給孩子一個擁抱。戴怡君建議,父母可試著養成聽孩子說話的習慣,給予時間、專心聆聽、再給個擁抱,簡單的支持力量勝過千言萬語。
-
2022-08-29 醫療.消化系統
腸胃炎吃粥、白吐司才好得快? 醫:要攝取蛋白質才對!
COVID-19防疫期間人人戴口罩、噴酒精,抑制飛沫型病毒傳染,但透過糞口傳染的病毒性腸胃炎卻防不勝防。腸胃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以腹瀉症狀最為常見,許多病患只吃稀飯、白吐司避免油膩飲食。湯瑪士親子兒科診所主治醫師許修平則指出,近來腸胃炎支持性療法的新觀念是:補充「蛋白質」才有助於腸道黏膜修復,服用益生菌亦可縮短病程。 許修平表示,腸胃炎期間反覆腹瀉會造成腸道的表皮黏膜受損、影響消化吸收,清淡飲食雖能減少腸道刺激,但攝取的營養不夠,會使腸黏膜修復變慢,降低對乳糖的吸收能力,當病患以為症狀好轉後,開始喝牛奶、吃含糖製品後又會腹瀉。因此,針對腸胃炎病患,建議應補充含有蛋白質營養素的食物,如:瘦肉、蒸蛋等,有助於腸道細胞修復。 此外,急性腹瀉期間,益生菌能充當「緊急救兵」發揮作用。當腸道發炎而破損時,腸道黏膜易被壞菌入侵占,此時補充高劑量益生菌(至少10億菌株以上)搬救兵,能抑制壞菌生長與附著,減緩腸道發炎、促使腸道細胞修復與腸黏膜生長,改善腹瀉症狀並縮短病程。 許修平強調,市售益生菌的種類繁多,有針對過敏、腸胃或急性腹瀉等,對人體有著不同作用,並非每種益生菌都能抑制急性腸胃炎,當前諸多研究證實,醫療級乳酸桿菌(或可稱LR益生菌)能溫和調整腸道菌叢環境、舒緩輕度腹瀉及腹痛困擾,調整排便。 民眾在選用益生菌時也可諮詢醫師,或認明PIC/S GMP藥廠製造且經衛生福利部認可、多家醫療院所使用的品項,且單一菌種至少有10億以上的活性益菌。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吃益生菌最有效?許修平建議「睡前服用」。因腸胃道此時不在消化階段、蠕動較慢,吃下肚的好菌才有機會慢慢附著在腸道上,此時間也較能避免與白天服用的其他藥物產生互相干擾作用。許修平說,腸胃炎的發生大多是未注意飲食衛生引起。以病原體區分,可分為細菌性腸胃炎及病毒性腸胃炎。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會出現腹痛、血絲便、膿便等需住院治療;症狀相對輕微的病毒性腸胃炎則採用支持性療法,病患可先休息一到兩餐、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讓腸胃道充分休息,當體力稍有回復便可吃含有澱粉的白飯搭配蛋白質,但要避免乳製品及甜食。 急性腹瀉一開始也應避免自行服用止瀉藥物,因為無論哪一種腸胃炎,「腹瀉」都能將病菌從腸道排至體外,啟動身體保護機制,服用止瀉藥反而導致病菌無法排出。若腹瀉超過四次以上,為避免腸黏膜受損太嚴重,可在醫師指示下服用止瀉藥物。 許修平提醒,抵禦病毒性腸胃炎的自我保護方式,是正確的衛生觀念。為嬰幼兒、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後、準備餐點前一定要洗手,飯前飯後也要清潔雙手、蔬果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等,就能有效預防病毒傳播,遠離病毒性腸胃炎。【免疫資訊報你知】換季感冒季?流感總是找上門?時常腹瀉又脹氣,影響生活品質?空氣不好時,眼角、鼻子癢不停?你也有這些症狀嗎?當心免疫系統出問題!「免疫大小事」會將艱澀難懂的免疫資訊用轉譯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增強免疫力、邁向健康。更多免疫小知識->免疫大小事臉書粉絲團
-
2022-08-28 醫療.精神.身心
伴侶、父母公婆、孩子,及面對自我.... 經營4種關係,從練習說話開始!
「如果冷冰冰的關係,能早點修復就好了...」,每段家庭關係、親密關係,都與個人的幸福感密切相關。人的一生要學習經營許多關係,包括與伴侶、長輩、子女以及自我的對話,但往往發現最親密的家人,明明有愛卻總是互相傷害。知名心理諮商師林萃芬表示,關係疏離容易讓生活感到壓抑,但其實透過學習和練習,就有機會改善與家人的說話、行為互動,進一步找到讓彼此平衡、舒服的相處模式。經營4種關係,從練習說話開始觀察人的一生,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不同的關係課題,例如,與伴侶、父母公婆、孩子,以及面對自我的關係,以上4種狀態的好壞,會大大影響日常生活滿意度。林萃芬透露,伴侶間最常出現的問題,包括雙方無話可說、一開口就衝突,甚至是其中一方外遇後的原諒課題。與長輩的關係,最常碰到的無奈是,爸媽或公婆不自覺的情緒勒索、「上對下」的控制,讓晚輩不知怎麼拒絕卻又無法消化情緒,長期下來成為沉重的心理負擔。此外,另一群人面對的是親子議題,與青春期、年輕的兒子、女兒無法溝通,父母難以理解子女的內心,雙方產生巨大的對話鴻溝。最後一種關係是「與自己的關係」,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要了解與自己的關係,林萃芬解釋,沒有伴侶、孩子或長輩陪伴的單身族群,有時候會面對寂寞、甚至被拋棄的空洞感,但她提醒「自己就是自己最強的後盾」,透過察覺與理解,和過往的傷痛和解,才能成為未來自己最好的陪伴。
-
2022-08-19 醫療.懷孕育兒
懷孕會變笨、一孕傻三年,是真的還是假的? 研究證實:懷孕使女人記憶力、學習力提升!
常聽媽媽抱怨:「生孩子之後,我的記性變差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到底懷孕之後,媽媽的腦子有什麼樣的轉變?最新研究顯示,懷孕會讓媽媽變聰明!人家常說一孕傻三年,看看自己在某方面好像真的如此?鑰匙忘記帶、一時想不起某個朋友的名字、或是忘記自己剛剛要找什麼......但看看我們自己親手照顧的孩子,又覺得其實自己很精明?懷孕後,女人到底是變傻?還是變聰明?懷孕的媽媽變得更聰明長庚大學曾對懷孕過的老鼠vs沒懷孕過的老鼠做過研究,發現驚人的結果:1.把懷孕過的老鼠、沒懷孕過的老鼠同時放在迷宮裡,測試他們覓食的速度後發現:有懷孕的老鼠覓食速度更快速。2.如果兩隻老鼠都沒生產過,但其中一隻老鼠卻有照顧幼鼠的經驗,兩隻老鼠尋覓食物的速度相同。3.有懷孕的老鼠更勇敢。研究人員秀出一張圖表,顯示出三組對照組的勇氣指數分別是:生產過一次的老鼠>生產過兩次的老鼠>從沒生產過的老鼠。 當媽媽變聰明的4個理由除了長庚大學,《科學人雜誌》也做過類似的研究,證實懷孕會讓女人的學習能力跟記憶力都有提升。.催產素催產素不僅能引發分娩時的子宮收縮和促進乳汁分泌的功能外,也能夠影響腦部的海馬(負責調節情緒與記憶和學習的區域),增進長期記憶。 .激素變化懷孕期間激素的濃度變化,影響神經活性,同時改變腦區的神經元與神經膠細胞,進而增進空間記憶與學習能力。 .懷孕激素雌性動物受到懷孕激素的反覆影響,腦皮質區的扣帶、額葉及頂葉等接收大量感覺輸入的區域,較少出現退化和萎縮的細胞。換句話說,懷孕激素可以抵消老化對認知能力的影響。 .皮質醇激素產後體內含有高量皮質醇激素的媽媽,受制於母職的壓力,反而提高注意力和警覺性,間接強化親子聯繫。所以你覺得懷孕、養育小孩真的會讓媽媽傻三年嗎?其實根據媽編的經驗:「我們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覺得重要的事情上。」有了小孩後,育兒就成為我們的全部,也是生活的重心,自然會拿出100%的心思對待。更何況,我們長期睡眠不足、遭受精神折磨,孩子還能養得那麼好,不就驗證了「當媽媽後,女人變得更聰明」這一論點嗎?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8-13 養生.家庭婚姻
單親媽把兩兒養大成醫生 回顧育兒辛酸最遺憾這件事
離婚之後,往往如何在單親情況下,一邊工作又一邊帶孩子,將是一項巨大的考驗。不過日本有位單親媽媽藤田敦子,兩名小孩後來都成為了醫科生,近來她也在媒體上分享帶孩子的心路歷程。藤田在媒體「FRaU」撰文表示,自己是在兩個孩子分別小學2年級和4年級時離婚的,原因是前夫的公司倒閉破產。所以雖然離了婚,但是卻沒有收到任何贍養費,甚至還發現前夫曾經偷偷瞞著藤田,以他的名義在外貸款,讓生活陷入一片困頓。藤田後來找了份工作,除了星期三、六休半天、星期日休整天以外,其他天都必須工作一整天。她必須趁著午休時間回家,準備好給孩子們的晚餐和打掃家裡,再回到職場繼續工作到晚上。雖然孩子從沒抱怨,不過一想到晚餐時段,別的家庭都是和樂融融地一起用餐,就讓藤田感到相當悲傷。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下,藤田經常處在睡眠不足的狀態,當然也沒什麼時間陪伴兩位小孩。不過藤田的小孩相當懂事,知道媽媽經常忙到連晚上都沒辦法睡覺,因此雖然想和媽媽一起唸書,卻一直悶在心裡不說。特別是離婚前她還曾陪伴長男一起讀書複習,但次男升上中高年級後卻沒有這種待遇,然而也還是體諒了母親。在彼此相互扶持下,兩位孩子一直都保持著好成績,最後成功考上醫學院,如今也一邊出外當醫生,一邊償還上大學的學貸。即使兩位孩子已在社會立足,不過藤田偶爾還是會認為,當初為了工作而無暇陪伴她們,仍是過去的一項遺憾。
-
2022-08-11 養生.家庭婚姻
作家搭電梯短短20秒文化衝擊 白人媽媽「1句話」東西教育差異全看透
東西方教育觀念大不同,旅美作家「旅行沙舟」在Dcard上一篇「電梯裡的美式教育」文章,寫道在芝加哥長住的日子裡,常經歷到許多不同的生活體驗與文化衝擊。其中,在一次搭電梯的經驗裡,一對白人母子的互動,讓他有了意外的體悟。美國人是樂於和陌生人互動的民族,就算在小小大樓電梯裡等候的數十秒鐘,都有可能出現一段意想不到的對話或一次有趣的文化觀察。原PO分享,某天在電梯裡遇到一對白人母子,在媽媽身旁的是看起來約莫3、4歲的小男孩,原PO朝他揮了揮手,就在這時,母親問了一句:「你想不想打聲招呼?(Would you like to say hi?)」只見小男孩視線下垂,抓住媽媽的手,靦腆地搖了搖頭。母親溫柔地摸了摸他的金髮,並說聲「沒關係(That’s OK.)」。原PO回憶道,相較東方父母通常會和小孩說:「來跟叔叔打招呼。」或是「沒跟叔叔打招呼?」,兩邊父母同樣地愛小孩,也同樣為了孩子好,但教育方式卻有如此巧妙的差別,「一個是命令或疑問、一個是探詢與鼓勵;一個是慚愧和糾正、一個是認可並尊重」,短短20秒、兩句話,就讓他看見了東西方教育觀念的不同。貼文一出,網友們也紛紛留言表示讚同,「謝謝你的分享,好喜歡」、「外國人的育兒態度在這方面真的是蠻值得學習的」、「我爸媽就是從小這樣對我⋯還會說,要面帶微笑啊,怎麼臉那麼臭」、「我也不喜歡中式教育裡面都一定要跟誰誰誰打招呼,不然就是直接罵你沒禮貌」、「從小最討厭的是別人來我家或我去別人家,因為大人都會說沒叫人?第一次見面或久久見一次我哪知道要怎麼稱呼,叫太小聲也等於沒叫」。
-
2022-08-06 焦點.元氣新聞
逾3成兒少有交往經驗 兒盟籲親子一起學「談情說愛」
兒福聯盟今公布「2022台灣兒少戀愛認知暨情感教育調查」指出,近4成國中表示現在想談戀愛,更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在國小階段就想談戀愛。兒盟表示,在資訊傳播和交友管道多元的網路世代,孩子們取得和接收愛情刺激的管道不再單一,對「愛情」開始感到好奇,甚至結交男女朋友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國小、國中生談戀愛比例8年來增加近1成,其中國小增加8.4%、國中9.7%。兒盟針對全國1405名11至15歲在學兒少進行「2022台灣兒少戀愛認知暨情感教育調查」,詢問實際交往經驗,32.9%兒少表示自己曾交往過男女朋友,與2014年調查結果26.6%相較,明顯成長。進一步詢問兒少談戀愛的次數,交往一次43.1%、交往兩次24.6%,有32.1%兒少更有交往三次以上的經驗。細問交往的時間是否穩定呢?有38.7%兒少最長交往時間不到三個月,59.1%維持不到半年,只有22.8%最長交往超過一年。兒盟表示,根據調查顯示,兒少戀愛知識來源主要為現實朋友同學佔50.2%、Youtuber36.7%、小說動漫31.6%、電影戲劇29.9%、Google搜尋29.5%以及抖音25.2%,當兒少懵懵懂懂地開始在情感世界裡探索,最親近的家長和學校老師似乎是缺席的,若詢問兒少家長對他們戀愛的態度,有10.2%的兒少認為家長會非常反對,51.6%不清楚父母態度;有戀愛經驗的學童中,也僅有23.6%會主動將交往狀況告知父母,這表示親子間缺乏情感教育的對談。此外,兒少對戀愛中肢體界線的想像也逐漸開放,認為戀愛中的界線可以牽手擁抱的有44.5%,可以接吻的有19.7%,也有4.2%可以發生性行為。尤其對兒少來說,網路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有愈來愈多的兒少結交網友,甚至陷入戀情中,兒盟說,調查發現有52.7%兒少會跟陌生網友聊天,75.9%兒少贊成網路戀愛,也有近兩成表示曾與網友交往,與2014年調查結果對照,曾與網友交往的比例從16.4%增加到22.0%,成長超過5%。兒福聯盟處長黃韻璇表示,兒少戀愛經驗中,最常遇到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對方、對方忽然消失或已讀不回、跟好友喜歡上同一個人,或是分手後遇到很尷尬等困擾,而這些課本沒教的事或親子間的禁忌話題,似乎是當前兒少最需要的情感教育內容,藉此詢問兒少希望學習到的情感教育,有61.4%兒少最希望在情感教育中學到如何區分喜歡跟愛的感受、55.6%想知道與對方價值觀與習慣不同怎麼磨合,55.1%想知道吵架或失戀該怎麼調適。兒盟分別分析坊間出版社、龍門國中、千德爾三個教案。兒盟指出,出版社教材如康軒,以認知面為主,著重觀念對錯;龍門國中研發的教案則以情境式演練為主,透過演出或討論案例,讓學生增加對情感教育的思考;千德爾教材以增進思考、溝通技巧、尊重差異及表達自我感覺為主軸,讓兒少理解情感是生活中美好的經驗之一。目但兒盟認為,雖然目前已有各版本情感教育,但教材規劃上,多數從國中才開始有情感相關教材,比照調查顯示已有超過2成國小學生對戀愛產生憧憬,若國中才開始教導孩子如何學習好好愛,怕是緩不濟急。兒盟建議,與其用嚴厲手段關閉與孩子們的溝通管道,大人們不如敞開心胸,接納孩子們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陪伴他們共同走一段建構多元人際關係的路,透過聊天對談,了解青少年對青春期情感教育的困惑與煩惱,與孩子輕鬆交流情感價值觀,教導他們設定底線、做好自我保護,並在經歷分手時安慰他們受傷的心靈、學習正向分手。
-
2022-08-0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求學路上的支持與守護:校園憂鬱症青少年的輔導經驗談
【編者按】本週醫病平台的主題是「青少年憂鬱症」。感謝兒童精神科的領頭羊宋維村教授推薦這方面的權威陳質采醫師,由她主導之下,她以醫師的臨床經驗介紹在診斷上的困難以及治療的基本原則。並介紹兩位這方面的專家:「心理衛生專家」解釋心理健康促進與憂鬱防治是持續且漫長的教育過程,作為青少年堅強的支持後盾,可以把自己想像成青少年憂鬱調適的Google Map,提供所需的支持與資訊。「高中專任輔導老師」分享她多年與學校導師、家長合作的經驗,每位憂鬱症青少年個案都有獨特的故事與不同的需求,需要個別化制定輔導目標與提供量身訂做的輔導措施。【延伸閱讀:醫病平台/如黑洞般的青少年憂鬱症】【延伸閱讀:醫病平台/成為青少年憂鬱調適的「Google Map」】「憂鬱症」彷彿一層金鐘罩,青少年禁錮。在多年輔導過程中,不時遇到陷入這樣困境的青少年,近年來甚至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些青春正盛的個案,外顯的症狀大多是神情憂鬱、雙眼無神、出席不穩定、有些手上還留有自我傷害的痕跡。這些憂鬱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多有自我期待高、完美主義、易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也常伴隨人際困擾或生命中重大創傷等。他們在導師轉介或自覺需要求助下,開始進入輔導歷程;而在輔導憂鬱症青少年經驗中,歸結出運用「起、承、轉、合」四個步驟,陪伴青少年度過生命的幽暗低谷。這苦澀的青春歲月,就像曾經陪伴過憂鬱症個案的故事:小T升上高二後,開始出現強迫洗手與重複自傷行為,就診精神科醫師,初診診斷原為混合型焦慮症,然而隨著課業壓力與社團成果表演的壓力,躁鬱的情緒症狀越來越明顯。小T心情低落時會用美工刀劃傷手臂,甚至意圖攻擊他人。家長方才得知,並開始正視小T的情緒與問題。發病後的小T,由於自傷的狀況頻繁,家長除了協助緊急就醫住院治療外,並辦理休學,開啟了陪伴守護小T的旅程。 一、起點的評估:當青少年初次來談時,訴說近日的苦惱,甚至描述了憂鬱症的典型症狀,諸如情緒低落、失眠、食慾不振、對過去熱衷的事物失去興趣、情緒起伏大等,運用董氏基金會「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量表請該位青少年填寫,通常得分在12分以上,在徵求他同意後,會請導師邀請家長就醫。這過程彷彿拔河般,常常遇到家長拒絕,否認孩子有問題需要就醫,因此需要邀請家長到校,當面衛教說明就醫治療對孩子的助益與過去的輔導經驗分享。 休學兩年後的小T,準備復學重讀高二時,專任輔導老師即主動與家長聯繫,帶小T重新熟悉校園環境,以讓家長與小T安心銜接返校復學的生活。小T回到校園每天戰戰兢兢的學習與生活,然而躁鬱症與焦慮症合併發作,讓小T難以融入班級,恐懼他人的眼光,不時強迫洗手,成為每天到輔導處報到的常客。開學後兩周在一次偶發的事件中,小T再次在家中拿美工刀自傷,經過專任輔導老師危機處理與持續輔導,小T雖安頓了情緒,卻仍無法回班上課,遂在個案會議通過讓小T安置於輔導處,並轉介心理師定期晤談。因躁鬱症的反覆發作,為減少小T對課業成績的焦慮而能安心學習,專任輔導老師協助小T申請特殊教育鑑定,取得特教生個別化特殊教育輔導服務資格,並申請非學校實驗型態自學計畫,讓小T高二下順利轉為在家自學。二、承接的資源連結: 跨專業的資源合作對處理憂鬱症青少年個案的精神狀態與核心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如醫師的駐診,在協助衛教導師或家長時會是很大的助益。有時家長因忙於工作或困難就診時,會請家長簽署同意書,讓輔導教師陪同個案前往學校鄰近社區的精神科醫院診所就醫,以更了解個案的狀況,並提供看診醫師個案在校狀況。這樣的訊息交流,能讓雙方人員更精準的瞭解個案,以及處理的方向;同時陪同就診也會讓憂鬱症的青少年個案不孤單。 專任輔導老師在輔導過程會持續給予青少年個案及家長肯定支持,維持合作關係。家長在經歷小T發病的歷程,全心陪伴小T定期就醫、定期到校與心理師個別與親子晤談,並參與校外家長成長團體。在積極了解如何陪伴躁鬱症的小T過程中,家長也逐漸賦能處理小T起伏的情緒。漸漸地,小T站穩腳步,挑戰大學學測與身心障礙甄試,專任輔導老師在過程中持續陪伴打氣,協助處理危機狀況,安頓小T與家長的心情,連結課後輔導資源以幫助小T應考學測,陪伴填寫大學志願與準備備審資料,最後小T透過身心障礙甄試考取大學日間部,順利成為準大學新鮮人!三、轉變所需的重新建構憂鬱症的青少年個案往往發病時會出現抗拒學校生活的外顯行為,諸如開始無心上課、社交退縮、缺曠課頻繁等。這些學習上的退化行為,即便就醫治療,也無法預期問題可以馬上改變。這樣起伏的病程,也會因內在的恐懼加深而持續退化、遠離人群,因此輔導老師要能理解個案的狀態,時時保持正向視角、重新建構個案的問題行為,陪伴並協助個案以正向眼光看待自己,也放大個案的進步讓周圍的家長、導師可以練習用新的視角欣賞個案的進展。 在小T畢業前夕,家長寫下對於曾被長期協助過程的回饋,感謝輔導老師與心理師的協助,施展魔法把患有躁鬱症的孩子救回來了!還記得第一次碰到心理師說:孩子年幼時成功的經驗太少了、兒少時人會自動學習的功能他沒有學到!當下真的讓家長傻住了!心理師不但與孩子一起融入他的布袋戲生活還送他電影(素還真的書套),並從這裏去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思考邏輯、當他碰到情緒困擾/人際障礙時幫他整理情緒,給予指引當個(引路的人)陪他走這一段路真的不容易啊!四、合作的協力系統 在憂鬱症青少年個案處遇上,輔導系統與導師、家長保持合作是重要的工作守則,是成功的金三角、缺一不可。輔導系統往往是導師、家長遇到個案困難求助時,提供穩定協助的救援投手,為讓導師、家長與周圍的任課老師能夠理解個案的處境,會視個案需要召開個案會議,討論個案的症狀與出席、學習狀況,討論如何預防自傷的危機狀況,尋求任課老師的意見調整平時成績評量辦法,並分享有效的輔導策略。 學校心理師是協助憂鬱症青少年的好幫手。在輔導個案一段時間後,當憂鬱症青少年的問題嚴重性較大或自傷風險程度較高時,會徵求個案同意轉介學校心理師定期晤談,對青少年憂鬱狀況的改善亟有幫助。輔導老師則在轉介心理師後,轉換角色為個案管理者,定期跟心理師討論個案狀況,並提供個案在校資訊;心理師亦可以出席個案會議,提供對個案的評估,幫助與會老師更加理解個案的狀況與增進輔導知能。在相互信任下成長茁壯每位憂鬱症青少年個案都有獨特的故事與不同的需求,需要個別化制定輔導目標與提供量身訂做的輔導措施。輔導老師需抱持著穩定的情緒、疾徐的步調陪伴個案前行,或許個案原地踏步許久,或許個案進步緩慢,也或許個案像跳探戈舞般,前進兩步、後退三步,都是預期中可能發生的情形,即便如此,個案會愈發信賴輔導老師,而發生改變! 當信任的關係建立,每每在傾聽青少年個案訴說的故事,才發現觸及憂鬱情緒的核心議題的努力與掙扎,都有動人之處,每段曾經共同走過的輔導歷程,都在豐富彼此的生命經驗。
-
2022-08-05 焦點.元氣新聞
準爸爸當神隊友 首本育兒手冊出
孕產育兒路上需要伴侶彼此關懷扶持,國健署推出以男性角度的首本「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幫助準爸爸在太太孕產及育兒照護成為神隊友。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指出,若懷孕期間能彼此支持,除了減緩孕期不舒服,身心較愉悅的孕婦,早產發生率相對較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懷孕期間準爸爸給予支持,會讓伴侶及新生兒有被愛的感覺,親子家庭關係更和樂。爸爸手冊內含九大主題,包括「伴侶懷孕了,最想知道的事」、「伴侶要生了,該如何做準備」、「伴侶生產了,要怎麼照顧她」、「寶寶加入了,學習當爸爸」,以及許多新手爸常遇到「爸爸兼顧工作與家庭訣竅」、「育兒資源」、「奶爸進擊檢視表」、「下一胎備孕攻略」等。許多新手爸媽會擔心孕期性行為影響胎兒,黃建霈說,懷孕期間性生活可以持續,除非特殊狀況需要注意,這個問題是許多人相當在意,卻不敢開口問。他提醒,孕期中斷親密關係對身心不好,且可能發生孕期中出軌等事件,建議伴侶孕期要保持良好親密關係。藝人黃子佼分享老婆孟耿如孕期體溫高,女兒黃玉米出生後體溫也偏高,家裡室溫必須不斷下修,「我每天回家都要穿發熱衣,即便夏天近40度也是」。建議新手爸媽把握時間補眠,別以為孩子睡了,可以稍微忙工作,「等你忙完,他又醒了」,雖育兒過程辛苦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