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衛福部
共找到
5674
筆 文章
-
-
2020-03-05 癌症.其他癌症
胰臟癌三期化療 存活已逾八年
一名患者因為黃疸、體重減輕、疼痛,被確診為胰臟癌三期,由於血管已經將腫瘤緊緊包住,根本無法進行摘除腫瘤的手術,在接受六個月的化學治療後,血管才鬆開,終於有機會將腫瘤摘除,如今存活時間已經超過八年。台灣在胰臟癌的治療獨步全球,創新的化學治療讓存活期平均可達12個月,醫師呼籲,全身化療是不可切除的晚期或轉移性胰臟癌患者的治療標準,要勇於接受治療,才有機會打敗「癌王」。確診年齡 維持平均67歲胰臟癌是一種惡性度極高的癌症,被稱為癌王,約90%以上的病患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整體而言,五年的存活率低於5%。近年以來,大腸癌、乳癌、肺癌的致死率逐年下降,但是胰臟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不降反升,成為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的新癌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1996年至2016年,這十年間,胰臟癌粗發生率已從每萬人6.22來到9.35,新診斷胰臟癌個案從1429人增為2202人,胰臟癌死亡人數從1354人增為1996人,每年新診斷和死亡人數都成長1.5倍,確診年齡維持平均67歲。化療讓腫瘤縮小 再摘除手術是唯一根治胰臟癌的方法,但是臨床上被發現的胰臟癌病患幾乎都已經無法接受手術,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研所所長陳立宗指出,化學治療是晚期胰臟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化療讓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摘除手術。陳立宗表示,針對無法開刀的胰臟癌病人,過去能用的藥很少,1995年以單獨使用Gemcitabine(健擇)為標準治療。2010年以後出現更多化療組合,發現用Irinotecan、Oxaliplatin、5-Fu三種藥物組合,或是用Gemcitabine和Nab-Paclitaxel兩種藥物組合,腫瘤縮小率達四成,穩定率達三成,中位數存活期達到12個月,比單獨使用Gemcitabine更好。晚期或已移轉 須全身化療過去一旦被診斷為胰臟癌,如同宣判死刑,對於化療更是擔心副作用,陳立宗指出,對於晚期或轉移性的胰臟癌病患,全身化療已經成為標準治療,可有效延長生存期,呼籲病患勇敢接受治療。
-
2020-03-04 新聞.食安拉警報
多款維生素成分標示不符 遭罰3至5萬元
除了一般飲食之外,許多人會購買維生素等營養補充品,以期一次性補足所需的營養成分。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公布去年針對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的專案稽查結果,其中昱沅企業股份公司的「三多月見草油PLUS軟膠囊」因營養標示不符規定,遭開罰新台幣四萬元。本次專案針對查核43家業者,稽查重點包括食品業者登錄、追溯追蹤、食品安全監測計畫、強制檢驗、產品查驗登記許可內容符合性、標示符合性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科長呂昀儒表示,稽查後發現缺失多為成分或含量與查驗登記許可內容不一致、營養標示不符規定、內容物未依高至低排列等,共11家廠商遭罰新台幣3萬至5萬元不等。其中昱沅企業股份公司的「三多月見草油PLUS軟膠囊」因營養標示不符規定,遭開罰新台幣4萬元、回收改正;東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日本味王女用維生素B」因維生素量不足,而與標示不符遭罰新台幣3萬元,並須回收改正。其他如「阿喜羅C片」、「必安捷B6維他命膜衣錠」、「正和鈣補D錠」等產品也因不符規定遭罰並令回收改正。呂昀儒表示,由於維生素多是廠商請代工廠協助生產,因此有時因為產線問題而有產品成分與當初申請登記不一致的情形,提醒廠商應申請變更。民眾則可透過食藥署消費者專區查詢維生素的查驗登記資料,購買經過食藥署登記、信譽良好廠商生產的維生素。食藥署也呼籲食品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並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若經稽查食品追溯追蹤系統不合規定經限期改正而屆期不改正,以及未落實自我管理者,可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另使用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之食品添加物、未辦理查驗登記以及產品標示不符規定者,可處3萬元以上300百萬元以下罰鍰。
-
2020-03-0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談《病主法》:我們能對生命坦然到何種程度?
【編者按】2018年以來,「醫病平台」曾邀請醫學倫理與法律專家討論「病人自主權立法」,並有幾位安寧照護的專家醫師撰文討論生命末期的照護。本週的主題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由參與推動台灣這兩個重要法律條文的楊玉欣前立法委員與我們分享這條例的時代背景以及她個人的看法,並有家醫科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的經驗,以及一位已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的志工分享她本身做這決定的心路歷程。《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於2019年1月6日上路至今,全國已有一萬多位民眾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ACP)門診,並且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irective,AD)。這些來診諮商的民眾,通常對《病主法》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跟接受度,且多數是相對健康或罹病但病情在控制中的狀態。在診間跟這些民眾談到符合預立醫療決定的五大特定臨床條件(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其他經政府公告之重症)時,他們能跟這些嚴重的病況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坦然地說出自己在那樣的疾病狀態下選擇或拒絕維生醫療跟人工營養。然而,就個人粗淺的觀察,在這些尋求諮商者之中,有一小部分的民眾需要額外的關心,分別是失智症及罕見疾病的患者。失智症患者會因其症狀的嚴重度不一,而有不同程度的理解跟決策力。一般來說,即便是理解、溝通無礙的來診民眾,要釐清他們對《病主法》的疑惑,達到確實有效的預立醫療決定,醫、護、社工或心理師組成的諮商團隊通常都要花上六十分鐘的諮商時間。因此,您可以想像到諮商團隊要傳達的訊息量是相當的大。以團隊的角度來說,跟輕度失智症的患者做諮商,如果用正常的解釋速度,常常會導致患者根本沒有掌握到想要傳達的資訊,更不用說能夠做成有效的溝通了。執行ACP諮商的醫師並非每位都是神經相關專科出身,但決定能力(Decision Making Capacity,DMC)的評估,確是每位諮商醫師面對來診的失智民眾需要具備的能力。決定能力有四個核心的組成:(1)能夠了解做出預立醫療決定相關的資訊;(2)記住這些資訊的時間需要長到可以做出選擇;(3)在決策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作為權重或參考;(4)能夠溝通、傳達自身做成的決定。如果臨床醫師觀察到患者在這四個核心組成中有任何一項無法做到,比如說患者每次都說:「醫師你剛講完,我就忘記了。」這樣我們需要調整每次釋出的資訊量,務必確認患者能記住夠長的時間,並能在我們提出預立醫療決定的問題時,基於這些資訊作判斷。同時,我們可以參考患者先前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的分期。0.5分(可疑)到1分(輕度)的患者經過適度引導,還能夠處理跟判斷《病主法》相關的資訊,2分(中度)可能相當勉強、常常無法有決定能力,而3分(嚴重)以上的患者,確定不能判斷或解決問題。當然,每一個失智患者略有不同,也許在每天的特定時間裡,患者認知功能會比較理想。我們可以個別化安排諮商時段,來落實病人自主的真諦。另外,輕度失智症患者也會因為自身在往後幾年間可能發展為極重度失智,而在諮商過程中有一些情緒反應。諮商團隊除了善盡說明義務,也要給予患者適度肯定跟支持,以照顧到他們的情緒。無論如何,能儘早讓失智患者了解《病主法》,在有決定能力的前提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是衛政機關跟醫護團隊應負的責任。另外一個更小眾、更弱勢的族群,是我們罹患罕見疾病的朋友。罕見疾病種類繁多,臨床病程或快或慢,進展的嚴重程度也不一,非常難以簡化界定。在《病主法》特定臨床條件中的第五款(其他經政府公告之重症),衛福部已在今年1月將多發性系統萎縮症與十項罕見疾病納入。這些罕病包括俗稱漸凍人、舞蹈症、泡泡龍等疾病,初估會有一千七百多人受惠,這樣的作法固然值得肯定,但若以疾病別來說,這仍僅佔台灣數百種罕病中的一小部分。以每年新增十項罕病的進度,且越往後的罕病可能越有爭議、醫學界越難界定所謂痛苦難以承受、疾病無法治癒的程度下,要大多數的罕病在幾年間完全納入第五款公告項目的期待可能會落空。當來診的罕病患者問我說:「醫師,我的病沒有列入第五款公告的項目,這樣我要怎麼適用《病主法》?」明明知道這位患者已經經歷過心肺衰竭、需要長期使用呼吸器的痛苦,我當下只能回應說在某些可預見的疾病狀況下,《病主法》第一款的末期病人會有裁量空間,屆時可能也有適用的機會。不過,比起末期病人這樣相對含糊的字眼,如果患者本身罹患的罕病可以納入第五款,或者可以納入較大的罕病群組,去對應操作型的臨床功能條件,這樣不是更有保障嗎?當然,我相信對於各類罕病納入第五款這個議題,不同的醫師也許有不同的考量,但基於尊重病人自主、確保病人善終的理念,沒有被納入的罕病患者確確實實是《病主法》最弱勢的一塊。這個難題,需要社會大眾、病友團體跟衛政機關更多的投入跟關心。最後,我想提的是要珍惜醫病雙方的坦然:諮商團隊可以坦然表述《病主法》所保障的權益、來診民眾可以坦然溝通自身對生命的態度,而這一切無非是賦予社會大眾免於過度醫療干預、追求生命自主的權利。對於失智症跟罕見疾病這兩類患者,團隊要給的同理跟支持更多了,溝通的環節跟內容更需要量身打造,否則不僅沒有照顧到民眾想要坦然面對生命的情緒,也很容易讓決定書淪為民眾不知為何而簽的產物。《病主法》開啟了醫病之間一條坦然的道路,希望它可以引起更多公民的討論,讓台灣走向醫療自主更為健全的社會。
-
2020-03-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提升對抗新冠肺炎免疫力 復健科醫師教3種運動在家做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衛福部嘉義縣朴子醫院復健科羅嘉元醫師提醒民眾,預防感染除養成勤洗手,戴口罩習慣,少觸摸眼口鼻,增加抵抗力要有均衡飲食、充足的睡眠,以及適當運動,許多民眾怕 出門群聚感染,他提供三種在家也能夠做的運動。羅嘉元指出,近年越來越多研究指,有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可提高人體免疫力,避免傳染性疾病感染,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指引,對一般族群運動建議,包括藉有氧運動促進心肺能力。包括:健走、慢跑、騎單車、舞蹈及游泳等;抗阻力運動可以增加肌力,包括:重訓、深蹲、卷腹、腿推舉等;柔軟度運動以伸展運動為主來增加關節的活動度。羅嘉元提供三種在家也能夠做的運動,提升免疫力:「手腳交叉運動」,在安全空間,呈站姿,雙上臂前舉至水平做反覆交叉運動,同時雙腿做來回前後交叉運動,慢慢提高速度至可以說話但有點喘強度,即為中等強度運動。「深蹲運動」:呈站姿,雙手自然下垂,慢慢彎曲膝蓋蹲下至手指快碰觸地面時再慢慢站起,接著慢慢打開雙臂直到雙手在頭頂上方互相碰觸後再慢慢放下,重複數次。「貓式伸展」:呈跪姿,雙手張開與肩同寬,手掌置於肩膀正下方,腹部稍微用力收縮並向前慢慢伸展背部肌肉,使下巴及胸口盡可能靠近地面,臀部盡可能翹起,持續約30秒,重複數次。羅嘉元提醒運動時要注意運動場所是否通風,盡量避免在人多且空氣不流通地方運動,運動流汗時,務必使用乾淨毛巾擦汗,取代用手擦汗;運動出汗後也要做好保暖,留意水分的補充。
-
2020-03-04 科別.感染科
雙指標下降 國內流感已脫離流行期
國內流感疫情已脫離流行期,但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上周流感併發重症新增六例、十二例經審查與流感相關而死亡。此外,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不論國籍、臨床評估符合類流感診斷者就能用藥,延長到三月底止。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流感疫情持續下降,上周急診就診人次約一萬兩千多人,雖逢連續假日,仍較前一周下降百分之四點四,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四萬六千多人次,也較前一周下降百分之十一點六,兩項指標已連續兩周低於過去四個流感季。今年流感脫離流行期的時程較早,疾管署研與全民防新冠肺炎勤洗手與戴口罩有關,寒假延長、公共場所人群減少。另外,雖本季流感疫苗延遲開打,但民眾接種踴躍,截至三月二日止,全國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達六百萬劑,僅剩約四萬劑。
-
2020-03-04 新聞.用藥停看聽
恐致癌 減肥藥沛麗婷全面回收
美國藥食局(FDA)日前發布減肥藥「沛麗婷」具致癌風險,衛福部食藥署二月十四日已要求「沛麗婷膜衣錠十毫克」停售,重新評估安全性,現在則要求全面回收,全部共九批藥品,配合原廠啟動回收,應於三月廿五日前完成回收作業。美國FDA日前發布安全性臨床試驗結果,發現含「lorcaserin」成分藥品可能有罹癌風險,例如大腸癌以及膀胱癌等。國內目前核准含該成分藥品許可證僅有一張,是「沛麗婷膜衣錠十毫克」。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黃琴喨表示,已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並立即停止調劑、供應;至於是否取消該藥品藥證仍在評估中,但不排除往此方向進行。此藥健保未給付,無精確用量,但估算一年約銷售五百萬顆,回收後約影響一萬至二萬人。食藥署建議,正在使用該成分藥品者,先行停藥並立即回診。
-
2020-03-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須知/居家隔離檢疫者與家人該小心什麼?
中韓義伊返台居家隔離檢疫者該怎做? 家人防護須知這幾件事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全台已達44人確診個案,國人海外旅遊若從警示區回台,包括中港澳、南韓、義大利、伊朗、入境後需居家檢疫14天,又如果有確診者,需居家隔離14天。由於冠狀病毒容易透過飛沫傳染,甚至也會在殘留在物品表面上,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及其表面,都會有病毒附著在上面,普通人經雙手接觸後,再碰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會導致感染。那麼,被居家隔離、檢疫者要如何才能避免病毒繼續傳播給其他人,照顧者無論是醫護相關人員或家人們又該如何徹底落實防疫工作,確保衛生清潔呢?以下整理相關做法供民眾參考,以便能平安度過病毒肆虐的這段期間,保護好自己也保護身邊的人。返台後怎麼回家?▌ 親友接機▌ 中短程旅客:搭機場排班計程車,採跳表方式收費。▌ 長程旅客:搭乘租賃車,計價比照高鐵票價2倍向乘客收費。▌ 台東及離島:搭排班計程車至松山、台中、高雄機場、基隆港或高雄港,然後轉搭國內海空運航線,再搭計程車或由親友接送回家。從3月4日起需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不能搭乘大眾運輸,一定要坐機場排班計程車或租賃車。在為期一周的宣導,自3月11日起,若入境居家檢疫者違反該方案規定,仍搭乘大眾運輸返家,將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最高可處罰100萬元。被居家隔離了,要準備什麼東西?1.口罩同一副口罩應只限同一個人重複使用,且應每天更換,並檢查口罩有沒有破損。戴的時候也要注意讓口罩與鼻樑貼緊,和臉部內外上下是否有密合,正確使用口罩才能有效防範病毒入侵。2.漂白水、消毒水衛福部臉書粉專有教導民眾,如何自行將市售漂白水稀釋調配為消毒水或使用環境消毒用產品。首先要準備的材料有市售含氯漂白水、清水(濃度:500ppm、稀釋倍數:100倍)稀釋方式:★小量:10cc漂白水加入1公升清水中。★大量:100cc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中。★當日配製好的消毒水要標示名稱,未使用完應於24小時後丟棄3.洗手皂、洗手液另外,防疫期間,洗手的時機和正確洗手方式也相當重要,「濕、搓、沖、捧、擦」樣樣不可少!★洗手時機:吃東西前、進出醫院前、接觸病人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咳嗽/打噴嚏後…等。★洗手時應注意部位:指頭、指縫、手掌、手背、手腕……等部位。★洗手步驟:濕:用清水將雙手完全弄濕。搓:抹上肥皂,手心、手背、手指互相搓洗至少20秒。沖:用清水將雙手澈底沖洗乾淨。捧:用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並記得關水龍頭。擦:用烘手機或紙巾將手擦乾。★洗手方式:濕洗手:以肥皂澈底搓洗雙手20秒以上。乾洗手:使用酒精含量60%至80%的乾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4.酒精自行配製75%酒精一點也不難。民眾可以用量米杯或養樂多瓶將買到的95%酒精,量四次,然後再量一次純水,自來水煮準冷卻後的水即可。接著把量好的酒精及水混合在一起,就完成75%酒精了!保存方式可倒入保特瓶、乾淨的乾洗手瓶、化妝水等噴霧瓶罐裡放著,但切記外觀要寫字,標示清楚避免家人誤食。此外,衛福部粉專也補充,酒精濃度介於70%~78%就有效,並不一定要稀釋到75%剛剛好。5.體溫計隔離期間,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詳實記錄體溫及健康狀況,主動通報地方衛生局/所;地方衛生局/所應主動追蹤其早晚體溫紀錄,民眾可參考衛福部疾管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接觸者居家(個別)隔離通知書」。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刻通知居家隔離/檢疫通知書上的聯絡人、所在地衛生局,或撥 1922,依指示就醫。禁止自行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就醫。6.垃圾袋垃圾袋可用來裝隔離者的分泌物,如擤完鼻涕、咳嗽完吐痰後的衛生紙,應如實包裝好,並在垃圾袋內外皆可再噴灑些許消毒水。7.一次性的塑膠手套清理隔離者衣物或分泌物時,戴上一次性的塑膠手套,可避免照顧者皮膚直接與其做接觸,另外,進行居家環境清潔或消毒時,也可戴上。8.充足的水和食物如果真的不幸被居家隔離了,網路上有不少網友推薦如冷凍食品、罐頭、泡麵,或是各種餅乾、零食,以確保隔離期間內,食物不會缺乏,不過也有人認為可以先請家人買好一些蔬果和肉類等食材,自己煮營養健康的食物,讓病情趕快好起來,這樣子也能避免逕自違反隔離規定外出購物。(看罰則:違反居家隔離規定者,可罰30萬元,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可罰15萬元。)9.個人娛樂用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追蹤被隔離者情緒支持與評估,發現約1成出現憂鬱情緒等,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或追劇有助減低焦慮。隔離者可準備平常使用,可以上網的電腦或手機,除了關注外界狀況,也能打發時間。防止居家隔離者同住家人遭感染,正確做法注意這幾件事1.照顧者應與被隔離者保持1公尺以上距離,減少接觸,例如分開用餐、分房睡,並注意居家通風良好。若一人租屋在外,也盡量不要返回家裡,避免感染家庭成員。2.照顧者也必須配戴口罩。3.用肥皂勤洗手。4.準備個人專屬碗筷,不要和大家的放在一起,使用後也要確實消毒、單獨擺放晾乾。5.消毒常接觸的物品,例如門把、桌椅、地板…等。居住在各縣市的民眾,該怎樣尋求地方政府的協助?台北市>>居家檢疫者如屬獨居或全家人皆被檢疫,且無親友可協助送餐,由區公所協助每日送早、午、晚三餐,每餐餐費上限100元,由區公所以災害準備金支應。新北市>>民政局推出居家防疫關懷包實體包及數位版,實體包提供14片口罩及衛教資訊,數位版隨機提供各類影音平台的14天免費觀賞序號,隨機提供給新北居家檢疫者追劇看電影。教育局親師生平台,讓居家檢疫者能持續學習。>>宜蘭縣居家防疫安心包內有14天分防疫口罩、漂白水、垃圾袋、肥皂、宜蘭優質米,甚至還有花卉種子、盆栽與培養土,可種植療癒。此外,為了怕民眾在家無聊,還有由中華電信、台灣大寬頻、台灣連線及台固媒體科技提供多元的電影、音樂、電子書及追劇等休閒包,以及LINE TV、LINE MUSIC 14天免費體驗序號、momo購物折價券300元。基隆市>>為居家檢疫或隔離者準備「暖心關懷包」,包包內有市長問候的暖心卡、衛教資料、口罩、酒精用品、簡易食品等,甚至有提供免費線上影音服務,陪伴度過居家生活上的不便。桃園>>在食物補給方面,設計出裝有零食、泡麵、燕麥、水、中藥材、用來消毒環境的氯錠等物資的「減壓紓食包」,提供給需居家檢疫14天的民眾。娛樂方面,則與平台CATCHPLAY+、LINE Taiwan、中華電信、KKBOX、蝦皮購物及台灣大哥大攜手提供2萬組體驗序號,兼顧追劇、聽歌或購物等各項服務,還有中藥黃耆等讓居家檢疫者烹煮食材補身體。台中>>台中市政府提供居家隔離、檢疫民眾「關護包」,其中有電子書單,希望讓居家檢疫及隔離者利用閱讀舒解壓力。新竹市>>發放「居家關懷包」,提供口罩、體溫計、消毒液、垃圾袋等用品,並提供泡麵、零食,關懷包內也有心理諮商專線,與LINE TV和LINE MUSIC影音娛樂平台帳號,即日起若居家檢疫者與隔離者有送餐需求,市府將協助專人送餐。新竹縣>>關懷包內有關懷手冊、溫度計、口罩14個、肥皂、漂白水等物資。雲林縣>>「雲林防疫錦囊包」給居家檢疫、隔離者,包括居家環境小叮嚀、口罩、防疫洗手皂、毛巾、小王子點心麵、八寶粥等生活用品,同時提供300組台數科「top news」APP帳密,全頻道免費居家收視14天,陪伴民眾度過隔離期間。>>嘉義縣體溫計,口罩14片(每天一片),漂白水及防疫衛教資訊等。>>嘉義市防疫安心包裡頭有14片口罩、漂白水、平安皂、運動彈力球、健康肌力操影片連結。高雄>>針對居家隔離/檢疫民眾關懷服務,市府提供居家隔離檢疫關懷包,內含物包括環境清消、洗手及心理諮商相關衛教宣導的資料、影片、口罩、關懷說帖內有「全民防疫 宅家看戲」的QR-CODE,並製作多語言版本依國籍發放。屏東縣>>縣府推出「屏安關懷包」,提供居家檢疫、隔離小叮嚀、口罩、防疫洗手皂、體溫貼片及相關支援服務專線等,方便民眾在檢疫期間自我健康監測及有問題時可立即找到諮詢管道。>>花蓮縣居家關懷包,內有罐頭、餅乾、泡麵等乾糧,溫度計、口罩、乾洗手、沐浴用品、衛生紙,還有拖鞋、垃圾袋、曬衣架、環保餐具等日用品,並為女性貼心準備生理用品。
-
2020-03-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女兒大邱返台打疫苗遭拒、母控「醫療人球」衛生局:醫院沒錯
台南市一名鄭姓女子最近帶著孩子從韓國大邱返台,依規定需自主健康管理,因為孩子要打疫苗,她從上月28日起陸續帶孩子前往三家醫院要求注射,都被拒絕,憤而向媒體投訴,指孩子變成「醫療人球」,但衛生局表示,孩子也在自主健康管理14天期間,本來就不應該注射疫苗,醫院的處置沒有錯。衛生局表示,鄭女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依規定是可以戴著口罩出門,但應減少外出,所以這個部分不會開罰,但鄭女如果再繼續四處投訴醫療人球部分,與事實不符,將依照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移送法辦。至於鄭女的孩子有疫苗注射的需求,衛生局會在14天過後,安排她到就近的衛生所注射。目前韓國大邱因為新天地教會信徒,成為韓國新冠肺炎的「重災區」,病例相當多,由於鄭女從大邱返台,衛生局表示將密切注意鄭女的健康狀況。據了解,鄭女的丈夫在大邱工作,因為1歲女兒延遲注射德國麻疹與水痘疫苗,她上月25日返台後就急著注射,而且趕著要再回去大邱,而她入境時,韓國疫情尚未升溫,目前入境都要居家檢疫14天,不能外出趴趴走,但她入境時只要自主健康管理14天,有需要仍可外出。她自28日起,戴著口罩陸續帶著孩子前往台南市安南醫院、奇美及成大醫院,要求幫孩子注射,但醫院都拒絕,認為注射疫苗孩子可能會發燒,到時候很難與新冠肺炎的疫情區隔,建議她等到14天,也就是3月11日以後再注射,但她覺得孩子變成人球,被醫院踢來踢去。安南醫院今天表示,依衛福部的規定,目前從陸港澳、韓國及義大利返國者,14天之內不能夠趴趴走,也不能自行前往醫院,如果有就醫需求,必須撥打1922防疫專線,由防疫人員安排就醫,而針對自主健康管理對象需要注射疫苗,因為疫苗有發燒等副作用,也不建議在14天內注射。
-
2020-03-03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免疫新藥延長給付 使用有效最長給付兩年
我國去年4月將癌症免疫新藥納健保給付,部分患者期盼延長給付時限。衛福部健保署今天公布,用藥12周後疾病呈穩定者,可再使用12周藥品;具療效反應者的用藥期程則延至最長兩年。癌症免疫新藥自去年納健保給付至今,審查同意使用名額數達1670人。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截至今年初,在可進行分析的760名本土個案中,有24.2%的人用藥後完全或部分反應, 5.9%的人病情穩定,22.5%的人惡化, 13.8%的人加速惡化, 2.9%的人無法耐受毒性,10.2%的人因其他緣故未繼續用藥,其餘人則死亡。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部分患者期盼延長給付時限,2月召開的「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中,使用癌症免疫新藥的本土真實世界證據進行討論,會後決議將具有醫療效益的給付項目擴大給付範圍。一是用藥12周後疾病呈穩定者,可比照具療效反應者再使用12周藥品;其次,具療效反應者的用藥期程延至最長二年。對於癌症免疫藥品反應率低的晚期胃腺癌及肝細胞癌,健保署將與藥廠就這兩種癌別,與藥廠協議還款。如果廠商與健保署達成協議,才會開放新患者申請用藥;已經核准用藥者則不受協議影響,按原給付規定持續給付。蔡淑鈴表示,由於新興癌症藥品費用高,但在療效與安全上仍有很大不確定性。為了解病患的實際治療效益,健保署表示會持續蒐集患者用藥情形,期望能利用真實世界資料落實精準醫療,將費用花在真正有效的病人身上。衛福部健保署今天同時公布,2月召開的藥物共擬會議通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新藥給付,治療EGFR突變的新成分新藥泰格莎(Tagrisso)將納入健保給付。蔡淑鈴表示,健保署後續將依藥物共擬會議決議,在管控藥費財務衝擊於2億元內的前提下與廠商協議。如果談判順利,最快可自4月起開始給付,屆時將有近850名肺癌患者受惠。
-
2020-03-03 科別.感染科
防肺炎、流感一樣重要!醫師:這樣做才能保護家人和自己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1位黃姓(化名)女主管就診時主訴前1周高燒、咳嗽、全身痠痛,在診所篩檢為B型流感,服用克流感藥物後仍然咳嗽不止。醫師問及群聚史時,黃小姐突然眼眶泛淚,原來65歲父親也突然出現一樣症狀,即使當天就醫服用流感藥物,沒想到隔天還是因呼吸困難住進加護病房,醫師發布病危通知。黃小姐很難過的說,自從被診斷流感之後,她都在房間自主隔離,為什麼父親還是會得到流感,自責父親是不是被自己傳染流感,不過父親的檢驗結果是今年截至目前為止占率最高的A型流感,與黃小姐的B型流感不同。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感染科醫師蔡宛臻表示,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報告顯示,近4周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黃小姐父親可能是被生活周遭接觸的流感病人所傳染。但黃小姐自己發病後採取自主隔離,配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家人受到傳染,非常值得鼓勵。黃小姐疑惑,為什麼同樣是流感,自己吃了藥好轉,父親卻嚴重到有生命危險?蔡宛臻說明,流感病情可輕可重,多數患者即使不用藥治療也會自行痊癒,但是少數高風險群的患者會併發重症,常見的有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過去研究顯示高風險族群包括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肥胖(BMI>30)、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氣喘、慢性肺病、慢性肝病、腎臟疾病及重大傷病等等。黃小姐本身不是高風險族群,而父親雖然平時注重養生,但黃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屬於流感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蔡宛臻醫師表示,為避免因流感併發重症甚至死亡,政府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流感藥物,除可以減緩流感症狀、減少重症及死亡外,也可以提早清除病毒並縮短可傳染期。符合公費用藥條件的民眾,請務必於48小時內就醫用藥效果最好。有些病人會問,為什麼去公共場所都有戴口罩還會得到流感?蔡宛臻醫師說明,流感的播方式主要是由患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染,配戴口罩雖然可以有效預防,但是流感病毒可以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比如門把、扶手、電梯按鈕、桌面、小朋友共用的玩具等等,沾染了流感病毒的雙手一旦觸碰到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有可能被感染。除了正確配戴口罩之外,也要勤洗手才能杜絕流感。另一方面,COVID-19(武漢肺炎)雖然症狀與流感類似,但是目前尚無疫苗可預防,也尚無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預防方法包括勤洗手、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必要依疫情指揮中心指示配戴口罩等。案例中黃小姐父親經過治療後,肺部狀況逐漸恢復,已順利轉出加護病房。蔡宛臻醫師提醒防疫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希望大家能透過正確的預防方式,保護家人也保護自己。(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症狀像流感、武漢肺炎! 年輕人有這6症狀當心是「這癌」 防疫時期出現發燒、咳嗽? 就醫時「這件事」一定得做
-
2020-03-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怕新冠肺炎不上公廁 妙齡女強忍8小時害陰道發炎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也發出社區傳播警訊,引發國人恐慌;南投縣一名妙齡女子因擔心在外上公共廁所會感染肺炎,因此堅持不上,連生理期也忍回家才更換衛生棉,最後因細菌感染而陰道發炎,就醫治療後才恢復。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日前一名30歲女業務因下體出現搔癢、異味等症狀求診,經詢問才知道,她擔心在疫情期間頻繁出入公廁恐增加感染風險,因此都盡量憋尿不如廁,就連生理期也一樣,還曾忍了8小時不換衛生棉,下體有異狀才就醫。而經檢查後確認是因細菌感染所引起的「陰道炎」,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許文瑋醫師說,長時間未更換衛生棉或棉條,甚至憋尿,細菌就易滋長,因此容易造成陰道、泌尿道感染,嚴重恐引發敗血症,棉條則有導致中毒性休克綜合症的風險。許表示,不管使用衛生棉或棉條都得勤加更換,一般而言,衛生棉約1至3小時就該換,衛生棉條則約4至6小時應更換,量多時更要頻繁替換,更換時應注意手部清潔,建議先洗手再置放,小心動作減少陰道受傷的機會,也降低感染風險。針對,傳聞確診者糞便也檢驗出新型冠狀病毒,上廁所也恐有感染風險,南投醫院則表示,排泄物是否具有傳染力雖不得而知,但民眾停留在廁所的時間不會太久,且多數公廁也都有人定期打掃,民眾千萬不要因噎廢食。南投醫院也提到,比起不敢上公廁憋尿、不換生理用品,落實洗手更能降低感染風險,因此該如廁就如廁,生理期時也應定期更換生理用品,才不會「上面」的呼吸道還沒被新冠肺炎等疫病感染,反倒「下面」的陰道或泌尿道就先感染中招。
-
2020-03-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忙賣口罩忘補貨 藥局爆藥荒…
基層藥局最近傳出缺藥情形,竟也和新冠肺炎疫情有關。台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吳振名表示,前一陣子社區健保藥局被要求處理實名制口罩販售工作,藥師為讓民眾能快點買到口罩,紛紛擱下領藥日期較遠的慢性病處方箋調劑,先處理口罩的事;但等到要處理處方箋調劑訂藥時,才發現好幾個供藥平台都已缺了好幾種藥,現在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深怕又再被領藥的民眾罵。他表示,基層藥局反映欠缺的主要藥物是抗生素及三高用藥,例如抗生素安蒙西林,目前大概只有一兩成存貨,很多藥商的存貨還可用三到四個月,但如果之後大陸的原料補不上,缺藥情況就會擴大。而基層藥局會缺藥,他認為主要是藥商的貨源不足,會先把藥出給大醫院,造成基層藥局的藥不夠,但是如此一來,民眾又擠進大醫院拿藥,增加染疫的風險。衛福部一定要提早因應。他提醒持有慢箋的民眾,可於領藥日前,提早先將處方箋拿到社區健保藥局,以利藥局備藥訂藥,避免領藥時間到卻無藥可領。藥師公會常務監事史宗良也表示,之前在部分藥師群組,就有人提出接下來要面對的是缺藥問題,有些較慢看到訊息的藥師打電話到藥廠訂藥時,才發現慢了一步;因為不只社區健保藥局缺藥,醫院診所也怕缺藥,所以很多藥品都被捷足先登者給訂完了,現在只能乾瞪眼。全台搶口罩 再現城鄉差距【記者楊雅棠/台北報導】口罩產能提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本周產能達到每日平均八二〇萬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擬放寬口罩實名制,從本周四起,放寬「可多買一片」,成人口罩購買量增加至七天三片,兒童口罩購買量則是七天五片,調整措施是為「讓大家更方便」。陳時中表示,目前平日成人口罩販售約九成,連假時約七成;兒童口罩相對需求較低,整體販售量約四成五到七成。另口罩搶購也出現「城鄉差距」,陳時中說,目前較偏遠地區約有八百多家藥局還剩下一千多片成人口罩,兒童口罩剩貨更多,待售超過五百多片的藥局達四千多家,未來將針對仍有剩餘口罩的據點減量配送,調配供貨。在醫療院所方面,除維持原本醫療配送量之外,近日陸續撥補全國各醫院外科手術口罩庫存至卅天安全準備量、N九五口罩及防護衣增至廿五天安全準備量。針對住院陪病者、洗腎、化放療病患等頻繁就醫需求的配送量,也由每日十三萬片加倍至廿六萬片。
-
2020-03-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看見困境,啟動改變:《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誕生與成長
【編者按】2018年以來,「醫病平台」曾邀請醫學倫理與法律專家討論「病人自主權立法」,並有幾位安寧照護的專家醫師撰文討論生命末期的照護。本週的主題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由參與推動台灣這兩個重要法律條文的楊玉欣前立法委員與我們分享這條例的時代背景以及她個人的看法,並有家醫科醫師與我們分享他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的經驗,以及一位已簽署了「預立醫療決定」的志工分享她本身做這決定的心路歷程。在我十九歲時,因為一次跌倒無法起身,發現罹患無藥可醫且最終會癱瘓的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我很清楚自己的生命正在倒數,而我最深的盼望,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幫助跟我一樣罹患重大疾病、在社會底層貧病交迫,掙扎著想要往前走的人。我參與罕見疾病基金會的籌備,開始探訪病友,了解他們的痛苦及渴望。令我感到痛心的是,幾乎每個人都跟我說過想自殺。病人談自殺、家屬也談自殺,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情況下,許多病人日復一日在痛不欲生的疾病中飽受折磨,而家屬被迫需要放棄工作、放棄求學、放棄生活,長時間扛起照顧重任。體力上的勞苦不說,心理上也承受極大壓力,許多家屬擔心自己比病人早死、沒人承接照顧重責,怎麼辦?在漫長的疾病進程裡,要如何開口與病人討論病情、甚至是死亡?要怎麼在自己的辛苦和不捨、病人的痛苦和意願、疾病的殘酷和未知中,找到最理想的解套方法?我發現,最終極的是,所有受苦的病人和家屬都想問:「善終,是可能的嗎?」二十多年來,台灣陸續有多位專家倡議安寧療護理念,期盼能幫助病患減輕痛苦、在安寧照顧下安然逝去。他們深深體會,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哩路,是所有病人的心願,也是台灣必須努力的方向。《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制訂後,病人的善終之路仍有許多障礙需要突破,雖然於101年我協助修訂了撤除維生醫療的法律要件,讓末期病人在臨終時進行急救後,依賴維生醫療延長瀕死過程的醫療設施,可以由一位最近親屬出具意願書將之撤除,但安寧條例的服務對象仍僅限末期病人。此外,實務上儘管病人簽立意願書,危急時刻家人仍要求急救,造成許多家庭情感拉扯的困境。而醫護團隊大多不願意宣布病人已進入生命末期,也導致許多病人直到死亡前,都還在進行創傷性的治療或搶救。缺乏好的機制保障病人的知情、選擇與決定權、保護病人的自主意願,並且妥善處理個人與家人的關係。這些困境都成為了我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動力。一開始,法案推動並不順利。大家不敢談死亡、不知道要怎樣去想死亡的事,更不知道應該如何制定死亡相關的機制。要如何鬆動醫療和法律體系存在已久的生命絕對保護原則?自主權和生命權的拉扯如何找出新的平衡點?社會又如何能翻轉觀念、接受以病人為主體的思考?面對這些議題爭論,加上牽涉利益問題之反對勢力的杯葛,在立法院的每天都是一場硬仗。除了奮力突圍,秉持初衷迎向每天的挑戰,我也深知要完成立法,不能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很幸運地,有孫效智教授努力協助向反對者解釋本法,而醫療領域專家更陸續大力發聲,包括趙可式教授、賴允亮教授、陳榮基教授、黃勝堅總院長、陳秀丹主任、黃曉峰主任、許正園主任、蔡甫昌主任、姚建安主任等等。他們看見病人的苦、體認每個生命對善終的盼望。帶著仁慈的心,這些醫者由臨床經驗反思、走向制度改革,目的無他,只盼醫療不只是醫治生理,更能幫助病人、家屬達致生死兩相安,陪伴他們以最美的姿態說再見。除了醫療界賢達們的參與,法律界也有楊秀儀教授、陳聰富教授、雷文玫教授、牛惠之教授、何建智教授、甘添貴教授等學者的指導,最終外子孫效智教授整併德國、美國、英國與荷比盧制度後,針對台灣本土文化特色起草整部法律,再與衛福部、法務部、司法院、醫師公會全聯會、病友團體、各黨團等單位進行數十場會議,最終修訂出現行法律版本,並在108年1月6日正式施行。其中在專業溝通上有柯文哲市長的大力支持,以及在立法院扮演關鍵角色的田秋堇委員、蘇清泉委員、劉建國委員、李貴敏委員、柯建銘委員以及當時還未擔任立委的邱泰源委員的協助。政府部門的邱文達部長、蔣丙煌部長、石崇良主秘、許銘能次長以及王宗曦司長等的參與。因為有他們的鼎力支持,才促成這部法律的誕生。回首這段艱辛的立法過程,我心中滿是感動與感謝,守護病人善終的目標終於再往前踏出了一步,我不禁想起早年接觸過無數囚禁於痛苦軀殼中的病人、以及他們的家人,那些掙扎和心願言猶在耳。是以《病人自主權利法》正式施行後,我仍持續不輟地參與相關推動工作,期望讓生命教育和善終觀念在社會上不斷地萌芽成長,引領台灣成為亞洲社會的典範。《病人自主權利法》主要是保障病人的知情權、選擇權及決定權,讓每個人都可以在意識清醒時,與家人一起到醫院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討論自己的醫療照護意願,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預先為自己做好醫療決定。將來若遇到五種重大病情,醫師就可以依照你的醫療意願來照顧你,不用將這最困難、最痛苦的決定,留給心愛的家人。因此,它是每個人都應該自我負責的一份愛的行動。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一年以來,計有一千多位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參與由北台市立聯合醫院與病人自主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二十一小時核心講師課程,深度學習本法的理念和實務,與我們共同研討交流臨床經驗。上百位醫護社心在一百多家醫療院所開出病主法的ACP門診、並有一萬多人自費簽署AD。但是從簽署數量與大眾認知度來看,都證明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一方面讓更多民眾認識本法的內涵,並懂得行使權利、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也持續讓醫療人員深入學習、提供品質良好的諮商,確保大眾充分的「知」,其作出的決定才有意義。此外,如何移除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經濟門檻、並深化守護特殊弱勢族群的措施,也都是接來下需要非常努力的目標。從十九歲發病以來,感謝上天讓我經歷每一天,讓我有力量為病人做更多的事,更感謝在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路上,有一群人一起為尊嚴的價值奮鬥!衷心期盼更多人協力參與這場為愛自主的社會運動,共同為這亞洲第一部守護善終的法律建構更為深刻細緻的內涵,讓「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精神流淌於每個生命之中。善終不是夢,此刻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關注與行動!
-
2020-03-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星國.香港發獎金!醫師籲:台灣不要輸了 防疫人員先加薪
為鼓勵站在前線對抗新冠肺炎的醫療人員,新加坡政府在上個月28日宣布,全體高階官員減薪一個月,讓所有醫療人員可以多獲得近一個月薪水的獎金。對此泌尿科醫師蔡秀男在臉書呼籲,台灣不要輸其他國家,針對防疫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優先加薪。立法院上個月25日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當中第2條:「公、私立醫療(事)機構執行防治、醫療、照護之醫事人員及其他從事防治相關工作人員,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予補助或發給津貼。」蔡秀男表示,法條過了要會用,才能激發防疫團隊戰力與士氣,認為防疫人員、衛生局及學校護理人員應該先加薪。另外他也建議在疫情流行戰備期間,台灣醫療人員可先停徵所得稅,「比起用健保的華僑台商外配依親居留者,貢獻了更多稅,可以減稅嗎?」最後他更透露,台灣醫護的心聲不求加薪,「但求血汗健保還我們每個月被剝削打折的勞動成本就好了!」蔡秀男醫師文末舉例,香港、新加坡及中國都有相關加薪措施,希望衛福部能在疫情期間,獎勵辛苦的醫護人員。不過底下也有網友認為共體時艱,可以採取加薪就好,減稅或不繳健保反而變相讓其他人民買單。
-
2020-03-02 養生.聰明飲食
均衡懂吃抗肺炎 營養師再曝「3大恐怖關鍵」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確診案例頻傳,台灣出現社區傳播警訊,引發國人恐慌;對此,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除勤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必要時戴口罩等做好個人防疫;營養師也強調,均衡飲食可增加免疫力,但須注意「3大恐怖關鍵」。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說,均衡飲食適量攝取6大類食物絕對是不二法門,其中豆、魚、蛋、肉及乳品類等蛋白質食物,是製造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的食物,也是幫助建造與修復體內組織的重要物質,因此攝取優質蛋白質尤為重要。而蔬菜類食物因富含維生素A、C、E、多酚化合物、植化素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如,可減少促發炎介質,強化免疫細胞,建議每天至少吃攝取3份約半斤的蔬菜,並選擇當季且深色蔬菜(包括深綠和黃橙紅色)需3分之1,體積需比水果多。水果部分則因有維生素C也能延緩發炎,建議每日應攝取2份水果,以在地當季多變化為原則,每餐食用量如拳頭大;記得「每天早晚一杯奶,豆魚蛋肉一掌心」,主食挑富維生素B群的未精緻全榖雜糧類,每天1份富維生素E的堅果種子類。陳也強調,防疫期應均衡飲食提高自身免疫力,更要慎防飲食衛生,避免染疫的「3大恐怖關鍵」,第一是「減少共食」,第二是「公筷母匙」,第三是「新鮮、現煮或熟食」,確保落實阻隔口沫傳染,也降低「病從口入」疫病傳遞發生機率。陳佳祺說明,減少共食機會,用餐守禮節,勿大聲聊天減少飛沫傳播機會;若是吃合菜應使用公筷母匙;盡量以新鮮現煮熟食為主或選用具有完整包裝通過HACCP等衛生評鑑之食品,減少生食;此外,保持運動習慣也能增加自身抵抗力。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陳世英:醫院感控勿忽略看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出現非法移工因照護住院病人而感染新冠肺炎,再度凸顯醫院在疫病防治上的關鍵角色,由於人員進出醫院難以掌控,對院內感控造成嚴重挑戰的問題,也再度浮上檯面。臺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醫師指出,照服員、外籍看護和外包清潔傳送人員同屬醫院感控的重要環節,一向為衛福部所關切,雖然在平時著重在抗藥性細菌的管制,如今避免成為新冠病毒院內傳播的防疫缺口則成是當今之要務。十七年前,臺大醫院為了篩檢與診治大量疑似與確診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最後在急診爆發院內感染後,緊急關閉急診十天,那時陳世英剛升任急診部主治醫師。他表示,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各項公共衛生措施及醫療疫苗藥物進步,過去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傳染病已經漸漸的被各種慢性疾病如癌症等所取代,但沒有想到,在二○○三年遇到SARS這樣嚴重的疫情猝然爆發,讓當時的公衛與醫療界在因應上措手不及。當時臺大急診的診斷疑似或確診的SARS患者太多,在臺大醫院院內負壓隔離病房滿床無法持續收治病人的情況下,大量SARS患者暫留在急診等候住院或轉院,造成環境在高病毒負載量下未及清消而遭受汙染,最後爆發院內感染而付出慘痛的教訓。當年臺大不得已關閉急診十天,重新消毒後再度開放。陳世英說,當年因為患者從急診到病房的分流以及環境清消上出了問題,於是醫院重新思考設計,包括設立戶外發燒篩檢站,增設臨時負壓隔離病房、減少急診暫留病人密度、落實環境強制除汙、以及加強疑似患者住院動線節點管控等措施,來強化SARS疫情的處置。目前國內醫院的動線、分流、感控、與後勤調度等防疫措施,大多根據當年抗煞留下來的經驗。保護急診、住院分流 保護醫護病患不過,新冠病毒與當年的SARS病毒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特性,SARS病人在發燒之後才具有傳染力,而且一旦感染到SARS病毒後幾乎都會發病,因此發燒篩檢與後續隔離的效果非常顯著。但新冠病毒卻有相當高比例的無症狀及輕症感染者,患者可能發燒呼吸道症狀不明顯卻具有一定的傳染力,造成疾病診斷與感染控制上的困難,難以單用隔離檢疫的傳統公衛方式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在圍堵不易的情況下,醫療體系此時必須朝減災的思惟做調整與規劃,也就是將損害控制到最小,而急診是醫院的第一線作戰單位,保護急診同時有效的進行住院分流,其實也就是保護醫院裡所有醫護人員和病人。 陳世英提醒,醫院的感染控制,本來就不能只注意醫護人員和病人及家屬,更要包括清潔、傳送、看護等其他醫療成員,只要是醫院裡的工作人員,都是感染控制所不能忽略的一環,只是外籍移工由於語言與制度上的特殊性,一旦在醫院內協助病人的看護工作時,在疫情防治上更是需要額外關注的一群。 外籍移工看護由於語言不通,不容易進行有效的教育訓練和管理,再者移工離鄉背井、工作辛苦,在醫院買食物或裝水時遇到口音相同的同鄉,難免聚在一起聊天紓壓,甚至互相協助彼此病人的照護,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也帶來病原跨病室甚至跨單位傳播的風險;而如果是非法移工看護,移動的可能性與範圍更高,甚至會在不同醫院間移動,不只行蹤難以掌握,一旦感染病毒,對醫院感控與疫情控制影響的程度必然更為嚴重。 外包清潔、移工看護 醫院加強管理陳世英表示,為了防疫,衛福部已經通令各醫院明定訪客人數和陪病時間等相關限制,也訂定外包人員管理指引,但針對外包清潔及移工看護,各家醫院應該根據自身現況,盡快設計合適的管理方式,除了落實照服員和看護實名登記,必要時註記所照護的病人床位,據此協助單位醫療人員加強辨識,避免看護跨病室活動,落實人員管理進而強化感染管制。而外包清潔員雖然多是本國籍而無語言溝通上的隔閡,在感染管制訓練上的難處在於待遇不好,造成人員流動很大,由於感控教育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而須反覆操作以熟練各項的防護動作與流程,因此人員流動所造成教育訓練的成果無法維持,一直是各醫院很頭痛的問題。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必須考慮在疫情期間,針對較高風險的特定區域,請外包單位協調熟悉感染防護與清消流程的資深人員支援,並且給予額外的獎勵。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防疫不抓非法看護 醫師酸:也容許非法執業?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個案32為印尼非法看護工,燒出外籍看護防疫漏洞,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強調,「不贊成防疫期間掃蕩非法看護」,引起正反兩面意見,有衛福部醫師今就質疑,防疫期也容許非法醫療人執業?針對,陳時中昨表示「防疫期間不抓非法外籍看護,因為恐增加醫護負擔」,就好像「美沙冬門診也不會通報毒癮犯」;對此,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則持不同看法,今也在臉書發文提出質疑。沈政男表示,「恐增加防疫期醫護負擔,而不抓非法外籍看護」,這樣的邏輯如果可行,那防疫期間,醫療人力也嚴重不足,是否也可以容許非法醫療人員執業?如果防疫人員也不夠,是不是也可聘雇沒牌照的人?他更直言,「事實上外籍看護不管合不合法,都不能在醫院陪病,因為那等於在台灣社會打工。」而且逃跑的外籍看護也並非全都到醫院當陪病看護,多數都還是偷偷從事家庭看護。而在防疫期間遭遇看護人力缺口,自然不應靠醫護填補,沈政男認為,防疫期間需要陪病,最好的方式乃鼓勵家屬自行照顧,而不是聘雇非法看護。若家屬沒辦法,那就找合法看護,如果找不到,那就調高價碼。但他也坦言,失智長者如果被隔離,又不能配合,怎麼辦?如果照顧者被隔離,老人家怎麼辦?這些都是馬上會遇到問題,防疫工作可說越來越複雜困難了。指揮中心宜彙集專家意見,擬出對策。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首例院內感染/降低被感染風險 蘇益仁:沒事最好別去醫院
我國出現首起院內感染,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來勢洶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坦言,這是社區傳播警訊。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也警告,防疫期間最好不要「探病」,現在視訊發達,親自看望和透過視訊差異不大,希望民眾「沒必要別到急診室來」,減輕醫院沒必要壓力。陳時中還拜託說,醫院秩序很重要,人越少越好,平時急診、門診暴力事件頻傳,他用台語喊話「母湯來醫院亂啦!」防疫期間醫院壓力很大,若有任何人跑來醫院無理取鬧,請警政單位馬上查辦。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也表示,首例院內感染必須採高規格處理,建議國人沒事最好別去醫院,降低被感染風險。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解釋,根據專家小組討論,現在國內疫情雖有零星社區傳染個案,並有院內感染,但仍非屬大宗感染;未來若經疫調排除更多個案後,確定國內進入社區感染,會再凝聚專家意見,向指揮中心建議改變政策。蘇益仁認為,無症狀者案例逐漸增加,民眾應該要調整戴口罩原則,只有在非常空曠處,才建議不需戴口罩。陳時中強調,長時間在擁擠場所,建議佩戴口罩。林口長庚 美食區一人一桌新冠肺炎疫情昨爆出院內感染,北中南各地醫院都繃緊神經,部分醫院「超超前部署」,林口長庚昨起一般病房全面禁止探病,為降低院內感染風險,林口長庚發言人黃璟隆表示,已經調整美食街座位,原本一張桌子可坐四人,現在拿掉三張椅子,只能坐一人,過去美食外送業者可直接進病房,現只能在大門口交貨。因應「醫療機構陪病及訪客探病規定」,各醫院除配合中央政策限制探病時段、訪客限兩人、陪病者一人,需配戴證件、實名登記外,不少醫院更嚴格,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謝絕所有訪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探病僅十五分鐘,各醫院也替外籍看護造冊,清查健康狀況及接觸史。中山醫 探病十五分鐘快閃北市聯醫一月廿五日原本謝絕所有探病訪客,昨晚放寬,僅剩和平院區因專責防疫醫院不開放探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公告,每名住院病患陪病跟訪客都限一人,探病限十五分鐘。台中部分診所連陪病家屬都要詢問旅遊史、登記健保卡。衛福部立桃園醫院要求醫事同仁不出國、固定崗位不混班,原本七個出入口縮減為三個,管制分流。高雄榮總明起要求至醫院陪診及探病,需提供健保卡查詢高風險地區旅遊史,十四日內自新加坡、泰國、日本、義大利、伊朗返國者不能陪病、探病。台北聯合醫院可檢查外籍看護沒有居留證,其他北市大型醫院也有清查機制。衛福部桃園醫院由六樓外包中心負責造冊,詳列姓名、居留證、護照與住址,若無合法證件就通報移民署,護理站每天每人發一片口罩及量體溫。高醫高榮 清查外籍看護造冊高醫附設醫院與高雄榮總也清查院內外籍看護並造冊,由衛生單位和移民署資料勾稽。高雄長庚針對看護工、清潔工及外包人員全面健康清查,避免醫院交叉感染。阮綜合醫院與看護仲介公司訂約,管控外籍看護並要求不能到其他醫院服務。台南市成大醫院今年元月間盤點看護、陪病者,登錄陪病紀錄,了解出入境、旅遊史。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明起進入醫院前須先刷健保卡、填寫新冠肺炎風險評估表,院方設置「藥來速、便利抽」窗口,慢性處方箋領藥及單純抽血免進醫院。台北市萬芳醫院二月中旬也增設「藥必達」慢箋領藥窗口,民眾提前預約即可在院外領藥。
-
2020-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石崇良:醫護人員應比口罩更受重視
日本、南韓相繼出現院內感染後,國內也發生院內感染,醫護人員遭隔離。過去曾發生和平醫院院內感染導致封院,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已展開動線及人員規畫管制,全面管控醫院進出人員、擴大設置專責病房等,力求守住醫院防線。當年和平醫院就是因為一名染病清潔工在醫院各區活動,造成多名接觸者遭感染、隔離。石崇良說,迎戰隨時可能出現的社區感染或院內感染,醫院工作模式有必要改變,避免院內醫護人員及外包人員跨區域工作,增加共同接觸確診個案風險,建議採取「照護區域區隔」。小組輪班 人員固定區域工作石崇良進一步說明,照護區域區隔,是指所有醫院內工作者在固定區域工作,以小組輪班取代大輪班,避免一名醫護人員同時須在A、B兩區移動。若未來限制醫院人員工作範圍,即使某區域出現確診者,只需負責該區小組隔離,其餘醫護人員仍可繼續上班。醫護人員 應比口罩更受重視石崇良回憶,當年SARS爆發,他正在台大醫院急診擔任醫師,當時院方不希望院內出現一確診者,就造成所有急診人力都成為接觸者而遭隔離或感染,於是分組上班,每組負責固定區域內患者,該組人員放假就由代班組別上陣。他直言,口罩不夠,盡快趕工生產或可解決,但醫護人員耗損無法補齊。盡管如此,當時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眾多患者湧進台大醫院急診,空間就這麼大,人數擁擠,感染者跟其他急重症患者混在一起,醫護人員一時之間無法分辨誰是感染者,以致出現交叉感染,最後失守,只能封閉急診;這也是台大創院百年,第一次封閉急診。防疫進化 醫療軟硬體勝當年回想抗煞,石崇良說,雖然當時不少醫護同仁累到倒下或染煞急救,但他不覺得害怕,因為病人實在太多,忙到不能多想些什麼。但回家後,從妻子憂心的眼神,才意識到SARS的恐怖。抗煞迄今十七年,醫療軟體硬體均進步許多,現階段防疫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語。感染擴大 隔離病房將成關鍵迎戰將來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社區感染,隔離病房也是重要關鍵。石崇良說,目前我國負壓隔離病房約一千五百床,一旦占床率高達八至九成,大型醫院將啟動專責病房,若隔離床數仍不敷供應,最後一步是選擇縣市中小型醫院,啟動專責醫院。石崇良指出,抗煞時間,國內臨時設置兩家專責醫院,包括國軍松山醫院及北市和平醫院,治療成效良好,集中患者接受治療,醫師、醫護人員也能專心救治,經驗相當寶貴,未來國內疫情若真有需要,也將比照辦理。
-
2020-03-01 新聞.杏林.診間
SARS陣前換將 幕後藏鏡人是他
上周的私房新聞談到17年前的SARS防疫期間,政府陣前換將,時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堃在有人的建議下,指派時任國科會副主委的陳建仁接任衛生署署長(現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組主任蘇益仁接任疾病管制局(現疾管署)局長。這個人是誰?一位政界人士指出,這位推薦陳建仁的,正是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陳其邁當時擔任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為何陳其邁的腦海會浮現陳建仁這個人名?陳建仁這個名字被提出時,有不少人感到詫異,當時陳建仁擔任國科會副主委,一般認知以為國科會就是科學研究,怎麼會與公共衛生、防疫等領域有關。不過,在翻開陳建仁的資歷一看,才確定他是貨真價實的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而且還是相當頂尖的人。除了專業之外,還有一個也很重要的原因。陳建仁是陳其邁在就讀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時的老師,還有另一個人也是陳建仁的學生,就是當時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邱淑媞。邱淑媞早年以在職生的身分考取台大公衛所,而邱淑媞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就是陳建仁。在陳建仁上任前,台北市正因為和平醫院封院搞得人心惶惶,中央政府與北市府槓上,陷入僵局。因此,陳建仁一方面是公衛專家,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藉由陳建仁與邱淑媞的師生關係,希望能化解中央與地方的緊張關係,讓中央與地方的防疫步調可以一致。
-
2020-03-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上健身房需要戴口罩嗎?骨科醫師:不建議戴口罩運動
新冠肺炎增溫,很多研究證實適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要運動到何種程度?到健身房運動需不需要戴口罩?老人家、居家防疫隔離的民眾又可從事何種運動呢?有請骨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中醫針傷科醫師以及中醫師提供防疫運動處方。適度運動 才有增強免疫效果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陳彥志說,根據美國2011年的研究,每天從事中等強度運動一小時以上的人,較不運動、從事靜態生活的人,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少1/3。其他研究也顯示,每周運動2天以上,較不運動者,減少50%因生病而請病假的天數。有學者提出,運動與免疫力的關係其實呈山峰曲線,即「適量運動可提升免疫力,但過量則適得其反。」有研究發現,全馬拉松和超級馬拉松的完賽者,比賽後罹患感冒的機會高出一般人2-6倍,這種現象又稱為免疫空窗期。因為在劇烈運動後,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抑制白血球(包括T細胞和B細胞)的功能。運動強度 可用談話測試陳彥志說明,運動強度可以用談話測試推估出來。中等強度運動時,無法完整講出一整句話,中間必須要換氣;而高強度運動時,只能回答出單字,甚至無法講話。童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佑昇說,均衡飲食、睡眠充足、規律且健康生活習慣、定時運動有助於提升免疫力。以老人來說,中度運動心跳約每分鐘100到120下,輕微的喘,有點冒汗;一般民眾達到心跳每分鐘150到160下,全身流汗,運動頻率可依衛福部「333運動法」,就是指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且每次運動後心跳需達每分鐘130次以上。戴口罩運動 降低訓練品質陳彥志說,台灣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社區感染,健身房雖然是密閉空間,但進出人員大多屬於健康族群,如果健身房做好進出人員體溫控管以及環境消毒,相對也是安全的社區環境。民眾如果有顧慮,可以選擇室外空曠的環境進行運動。他認為,戴口罩運動會降低身體的進氣量,以往市面上有種訓練面罩即是模擬高海拔低氧狀態,宣稱可以增加訓練效果。但運動科學已經證實了這種訓練方式,對提升身體能力的幫助有限,反而可能降低運動強度以及訓練動作品質。因此,不建議戴口罩運動。有氧、阻力運動 在家都可做陳彥志建議,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每日可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進行3次60分鐘的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可以騎室內腳踏車、飛輪,或是登山者徒手訓練。阻力訓練可以進行徒手的深蹲、伏地挺身、分腿蹲等,也可以利用水罐、彈力繩增加強度與難度。登山者徒手訓練的預備姿勢,如標準伏地挺身,手與肩同寬,手腕落在肩膀正下方,頭、胸、屁股成一直線。然後交替抬膝,將膝蓋抬向胸口,一開始可慢慢來,熟練後速度可加快。陳佑昇說,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無法出門的民眾,可以利用椅子做運動,動作要慢,老人可減半,量力而為。民眾也可以跟著電視或網路教學,跟著跳健康操、做八段錦、學氣功、伸展操等。怕密閉空間 建議戶外運動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認為,如果不是專業訓練需求,一般的保健運動建議要有足夠的通氣量,不建議戴口罩運動,為避免密閉傳染疑慮,戶外運動是較好的選擇。巫漢揆建議,運動中肌肉的收縮及伸展應均衡搭配,建議從事多元、對稱性及全身性的運動,例如慢跑、跳繩等,太極拳、八段錦、瑜伽等有偏動態、有靜態,可交替進行。若進行強度較高的運動,或部分肌群不對稱過度使用,例如單側投擲、揮拍的球類運動、快走等,建議要加強運動前後的伸展及休息、放鬆。穴位按摩 增強免疫中醫師蔡惠君說,穴位按摩的確可以增強免疫力,平常多按摩以下四大穴位,加上睡眠充足不熬夜,多喝水勤洗手,就可以做好自我體內防護。百會穴:按摩頭頂的百會穴,可提神醒腦,加強體內陽氣。合谷穴:手上虎口處的合谷穴,可以改善頭痛、鼻塞、咽喉痛等感冒症狀。足三里穴:小腿上的足三里,可以增強腸胃功能,提升後天免疫。湧泉穴:足底的湧泉穴,加強先天腎氣。光田綜合醫院中醫部中醫針傷科醫師巫漢揆建議,可以在足三里適度按摩。足三里是傳統中醫常用的「強壯」穴,有補氣作用,現代研究在小鼠模型也看到足三里穴的電刺激,可加強信號蛋白(cytokines)與部分淋巴細胞(T細胞)的免疫表現。民眾簡單按摩,力度控制在局部痠脹不劇痛,按壓不致造成瘀血為限,通常一日2-3次,每次3-5分鐘即可,雙側輪流。
-
2020-02-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已進入社區傳染」台大醫:健康者不用戴口罩不適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兩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其中一例婦人無出國史,找不到感染源,疑遭社區感染。醫生指出,「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已不適用,由於無症狀感染者比例高達八成,建議民眾出門還是戴上口罩。我國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34為一名退休五旬婦人,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研判是在國內感染,該婦人平時皆待在家中未外出,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將進一步調查其同住接觸者活動史,由於發病前曾住院,不排除院內感染。中時電子報報導,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受訪時指出,根據WHO統計,有高達八成感染者沒有肺炎症狀,讓周圍的人以為他健康,但感染者會呼出大量病毒,病毒在環境中可存活一星期,就算沒接觸感染者,但碰到患者接觸的東西就有可能感染。黃立民表示,台灣已進入社區傳染的階段,先前政府宣導的「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已不適用,現在出門還是盡可能戴上口罩,希望衛福部和相關單位能多加宣導。然而小學生被規定上課一律戴上口罩,黃立民認為沒必要,只要保持教室通風和保持距離,若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應儘速就醫。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有移工願意生病 專家:是制度長期邊緣化他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冠肺炎之外籍看護工確診首例,其實上周日由微生物學會等八個醫學會聯辦之新冠肺炎研討會,當中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陳世英之演講,就已對醫院外包清潔及外籍看護的感控問題提出預警,他今天也針對移工感控提出進一步建議。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也提醒,這次事件是制度長期將移工邊緣化的結果,政府應正視制度缺失,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陳世英表示,外籍看護在醫院有感控不易之虞,是衛生福利部以前就注意到的問題,過去比較著重於抗藥性細菌的管制,其實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方式也類似。因為外籍看護語言不通,不容易進行有效的教育訓練和管理,再者是外籍看護離鄉背井、工作辛苦,在醫院買食物或裝水時遇到同鄉,難免聚在一起聊天紓壓,這是人之常情,但也帶來病原跨病房區域傳播的疑慮。陳世英表示,現在為了防疫,衛福部已明定訪客和陪病的相關限制,不過針對外包清潔及外籍看護,每間醫院得根據自身現況,盡快設計合適的管理方式。例如落實照服員和看護的實名登記,並且註記對應的床位,據此加強辨識措施,幫助院方工作人員能夠認出從別區病房過來的看護,進而提醒和管理。另外,指揮中心可公布不同語言的衛教資料,方便醫院使用,各醫院原本有多語言的感控衛教資料,也要記得拿出來用。陳世英提醒,外包的難處在於待遇不好,流動很大,但感控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好,人員流動一直是醫院很頭痛的問題。現階段針對較高風險的特定區域,建議醫院可請外包單位派較資深人員來處理,並且給予額外的獎勵。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工作人員吳靜如表示,因為制度缺失而被迫成為所謂「非法」移工,長期被邊緣化、蒙受社會大眾對「非法」的歧視,不論生病被打被騙都求助無門,只能靠私底下的互助網絡,才能維繫存活。吳靜如分析,當移工被迫逃跑變成非法,又在照顧工作中不幸被感染,足跡和接觸史受到調查下,如果全盤供出會害其他移工及雇主被懲罰,不供出來又會背負著防疫漏洞的罪名,不論說與不說,他又再次被迫成為罪人,希望社會大眾能夠理解,移工是在上述過程中被陷於不義與兩難。吳靜如說,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強調「沒有人願意生病」,移工也是人,也同樣不希望生病。他們一旦生病,很可能會丟掉工作、背負債務,要現身接受治療,還必須付上極大的代價,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吳靜如呼籲,政府應趁這次疫情,好好重新思考移工被邊緣化的處境,從根本解決問題,整個社會才會朝向進步、共好的方向前進。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外籍看護染新冠肺炎 台大醫沉痛:外包妥協帶來風險
外籍看護因照顧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受到感染,再次戳中護病比緊繃、照服員外包所衍生的醫院管理痛點。2018年有調查發現,七成醫學中心看護工作外包。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宜君語重心長表示,病家自帶照顧者幾乎無法可管,呼籲社會大眾藉此機會重新思考,是什麼造就了這種越來越依賴外部人力的醫療結構,是否應投入足夠醫療成本來推行「全責照護」。陳宜君表示,民眾自己帶進醫院的照顧者,無論是家人或自聘看護,有無訓練、合不合法,醫院幾乎無法可管。比如原本教過大哥照顧技巧,隔兩天排班換成二哥或看護,結果病人嗆到或跌倒,護理人員也不忍責備。陳宜君說,現在病人複雜度已遠勝於五年、十年前,床邊設備和處置都非常複雜,對護理人員已是沈重負擔,對家屬和看護更是困難,「當孝心和愛心沒有轉換成專業能力,難免會踩到紅線」。與醫院簽約的外包看護還算可管理,但管理力道和效率也堪慮。陳宜君表示,醫院有專責的「履約管理」單位,要求照服員完成一定時數感染管控教育訓練,但因為還要透過外包公司這一層,醫院管理力道無形變弱。在照護人力供不應求的現實下,外包單位對醫院很難有忠誠度,若醫院要求過多,比如為感染管控而限制照服員不能跨醫院服務,公司很可能不願承包,醫院找不到照服員之下,只好做出部分妥協。「每一次妥協,就帶來一個風險,」陳宜君感嘆,疫情就是總體檢,映照出醫療體系多年來累積出來的疑慮。上次SARS看到外包清潔人員的問題,這次新冠肺炎暴露出看護工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獲得正視,原本常態呈現緊繃的醫療體系,才不會因疫情而受到更多傷害。陳宜君表示,最理想的狀態,是將護理人員及照服員都納入正規編制的「全責照顧」,問題是經費從哪來?如果政府和社會大眾都只願意付出某種程度的成本,卻想要得到很多很好的照顧,就是會得到這樣的不正常的人力結構,「因為我們必須越來越依賴外人來照顧病人。」陳宜君認為,這議題之沈重已不是單靠衛福部可承擔,而是整個國家的問題。陳宜君表示,目前醫院勢必將再強化履約管理,已達成防疫治療等短期目標,但上述醫療體系的「體質問題」無法短期解決,急需社會大眾及政府重新思考。對於原本佔床率就非常緊繃的台大醫院來說,光要達成短期目標,醫護人員就已經不停加班,希望社會大眾對醫護人員多加體諒,少點責怪。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32例確診為非法移工 反映出台灣防疫缺口
內政部統計,台灣截至去年上半年有近五萬名失聯移工,我國第32例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正是一名非法看護。她的確診,帶出非法移工防疫遭忽視的議題。專家表示政府應盡速補破網,如在非法看護宣導方面,應積極印製各國語言的防疫宣導單張,由里長提供給使用看護工的家庭,或發放至外籍移工常聚會的活動據點等。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全聯會副理事長吳第明表示,失聯移工是防疫上較難觸及的一塊,他們散布在醫院、家庭、工廠、路邊攤、山上茶園等許多地方,但不是每個工作場域的雇主都有能力落實防疫教育、提供其自保指引。因此,政府應盡速補破網,如在非法看護宣導方面,除了在移工仲介端布達防疫指引,還可考慮透過里長進行里民防疫宣導,因為里長較能掌握街坊鄰居誰家有請外籍移工。另外,還可在外籍移工常聚會的小吃攤、公園、車站等活動據點發放傳單等,以將防疫資訊有效傳遞。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照顧家庭所需要的防疫教育資訊,適用於家庭成員也適用於移工,不過須考量移工閱讀資訊會有語言門檻,因此政府應設計多國語言版本的衛教宣導品。衛福部疾管署初步在官網放置多語的、教導正確洗手的宣導單張,但整體而言,多數官網上的宣導海報、單張、手冊、多媒體均以國語為主。對此,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在實體宣導品方面,將與疾管署討論是否印製不同外勞輸出國的語言版本,以利移工以母國語言吸收資訊。
-
2020-02-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別忘環境也要消毒! 專家教你正確使用漂白水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學校已經開學了,酒精能夠殺死病菌,但價格比較貴,因此多用在雙手清潔。如果是環境各角落,考慮到成本與效益,衛福部疾管署建議用漂白水就能有很好效果,漂白水與清水採用1:100比例調配,擦拭地板、桌面、把手等各處,就可以把環境細菌與病毒大量消除。藥師陳淑謐表示,病毒其實非常脆弱,結構根本不算細胞,在環境經過殺毒後就很難生存,酒精能破壞細菌與病毒蛋白質,漂白水則是用高鹼度與滲透壓方式,殺死細菌與病毒。酒精目前不但市場比較難買到,價格也比較貴,漂白水在大賣場或藥房都可以買,價格也比較便宜,如果要清潔環境比較具有成本效益。為什麼漂白水可以消毒殺菌?陳淑謐解釋,含濾漂白水裡的次氯酸鈉,首先會改變水的滲透壓,同時加強水的鹼度,酸鹼度7是中性,人體約在7.3至7.4,但漂白水能增加水的鹼質至10到12,就像強酸腐蝕細胞一樣,鹼一樣能破壞細菌病毒,在環境中降低環境病毒細菌總量。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建議,濃度500ppm漂白水需要稀釋100倍,簡單換算方式,用1個1公升的清水,加入10cc的漂白水就可以,10公升的清水,則需要100cc漂白水混合。陳淑謐補充,漂白水濃度按照疾管署建議,就能發揮最高效益,不需要刻意增加濃度,例如純酒精就沒有消毒作用,75%酒精才有最好的消毒作用。漂白水消毒步驟有「穿、稀、擦、停、沖、棄」等6步驟,詳細圖解(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說明如下:▲「穿」:穿上手套、戴上口罩。<!--@IMAGE_7521484_CENTER_0@-->▲「稀」:市售漂白水濃度約5%,以1:100比例攪拌均勻即可。<!--@IMAGE_7521485_CENTER_0@-->▲「擦」:用稀釋漂白水擦拭門把、玩具、電話機、桌椅、櫥櫃、廚房流理台、水龍頭等。<!--@IMAGE_7521486_CENTER_0@-->▲「停」:擦拭後,靜置5至10分鐘,等待漂白水確實發揮殺菌功效。<!--@IMAGE_7521487_CENTER_0@-->▲「沖」:用清水沖洗或擦拭所清潔殺菌的區域。  ▲「棄」:將用過的漂白水再用大量的水稀釋1遍(不要少於100倍)才倒入廚房污水道或戶外水溝,比較不會污染水源。另一方面陳淑謐提醒,由於漂白水或稀釋漂白水,鹼性都非常高,不適合直接碰觸皮膚,清掃時一定戴上手套,更不要把稀釋漂白水當乾洗手用。如果要乾洗手最好使用醫療用酒精,但雙手最好的清潔方式,仍然是用肥皂加上足夠搓揉,再讓清水把雙手髒汙徹底去除,這樣才是手部清潔的好方式。(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對消毒酒精過敏怎辦? 教你自製防疫用品緩不適 富貴手碰到水就痛! 養成3個習慣不怕洗到破皮流血 
-
2020-02-27 癌症.抗癌新知
雞尾酒化療 膽道癌治療新曙光
高度惡性的膽道癌治療露出曙光!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運用現有化療藥物,研發Gemcitabine、Oxaliplatin、S-1和leucovorin合併使用的膽道癌雞尾酒療法之臨床試驗,預計收案92名膽道癌患者,為國人量身打造本土的膽道癌治療策略,希望提高台灣膽道癌病患存活率。膽道系統分布在整個肝臟,從肝表面的微膽管開始,匯集成小膽管、肝內膽管,再伸出肝外,合成總肝管,匯合膽囊之後,成為總膽管,最後穿過胰臟,將膽汁導入十二指腸。膽管癌絕大多數來自膽管內上皮細胞的惡性變化,可以從任何有膽管的地方產生。大多數患者發生膽管癌找不出明確的致病原因。依據衛福部105年癌症登記統計顯示,膽囊及肝外膽道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男性為第18位、女性為第17位;而新診斷的肝內膽道惡性腫瘤的死亡率於癌症排名,男性為第15位、女性則為第14位。肝癌外 最常見肝內原發癌症事實上,肝內膽道癌是僅次於肝癌,最常見的肝內原發癌症,一年約有接近600位新診斷的個案。膽道癌通常難以早期發現且惡化迅速,早期膽道癌雖然可以手術切除,但是只有三到四成病患有機會使用手術治療,就算可以開刀,術後一年復發也超過一半,若是到了第四期才被發現的患者,五年存活率低於5%。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主治醫師暨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姜乃榕指出,肝內膽道癌在臨床上較常與肝癌混淆,若是病患沒有進行病理切片,往往被當作肝癌而以射頻燒灼術或血管栓塞治療。她相信,國內的肝內膽道癌病患人數被低估。過去 手術是唯一治癒方法過去,手術是膽道癌唯一可以治癒的方法,放射治療也是輔助的治療策略之一,但是效果也不佳。姜乃榕指出,Gemcitabine、Cisplatin、Oxaliplatin、S-1這幾種化療藥物本來就是用來治療膽道癌,過去多分階段使用。在團隊過往的研究發現,使用多種化療藥物(Gemcitabine、Oxaliplatin、S-1、leucovorin)合併的雞尾酒療法,可以有效使腫瘤縮小及提高胰臟癌病患的存活率,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歐洲癌症雜誌」。透過化學治療,原本無法切除的膽道癌也有機會手術切除!一名護理長被確診為膽道癌時,已無法開刀,而且因為膽道阻塞需要放置引流管。但她膽汁引流後,開始接受雞尾酒化療,努力配合化療一年後,發現腫瘤縮小且穩定,此時再進行手術,搭配淋巴結廓清術,切下四分之一的肝臟,終於得以延長生命。姜乃榕說,亞洲人膽道癌盛行率比西方國家高,過去沒有太好的治療策略,病患若有機會參加臨床試驗,應積極嘗試新的治療方法,目前除雞尾酒化療外,也有合併標靶或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可以為本土病患帶來一線生機。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將於3月28日共同舉辦「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姜乃榕將以「消化道治癌新趨勢:膽道癌」,介紹膽道癌最新治療方法。
-
2020-02-26 科別.心臟血管
術後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婦人肺栓塞險送命
50歲的伍姓婦女手術後出院,在家休養的1週內幾乎未下床走動,因虛弱無力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住院竟發生急性肺栓塞,沒有呼吸心跳,經急救才恢復生命,但大腦受損導致講話困難、無法走路,醫師強調,民眾對於長期臥床要有風險意識,伍女手術後都不走動引發下肢深層靜脈栓塞,進而造成肺栓塞,差點喪命!伍女在某醫院切除子宮肌瘤,住院幾天後回家休養,但覺得虛弱,不想下床,連吃飯、大小解都在床上,1周後覺覺得喘,全身乏力,食慾不振,才到到彰化醫院急診。彰化醫院急診室醫師黃鎧翊指出,伍女有10多年憂鬱症病史,來診時身體相當虛弱,先收住院觀察,沒想到天伍女竟突然心肺功能停止,沒呼吸心跳。院方對伍女CPR並插管急救,但伍女心跳恢復後不久又停止,來回急救多次後才恢復穩定,轉送加護病房卻又心跳停止,醫護人員接連急救4次,歷經2個多小時才救回,經電腦斷層確診為急性肺栓塞,因多次心肺功能停止,大腦缺氧受損,語言及手腳功能都缺損,講話困難、難以行走,由復健科收住院治療,伍女不到1個月已能慢慢行走,原本吞嚥不良及講不出話的情況也改善,黃鎧翊強調,若醫師允許,術後最好要盡快下床走動,不然就容易引發下肢深層靜脈栓塞,若其血栓往上流,肺動脈突然被血塊塞住,造成肺栓塞就非常危險,伍女即是如此。
-
2020-02-26 科別.感染科
未打疫苗 上周10例流感死亡個案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最新流感疫情監測資料,上周門急診人次創近五年單周最低,單周重症人數也創下今年最低,顯示全民防疫有成。不過,上周還是有10例流感相關死亡個案,10位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最年輕者僅29歲。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5萬2135人次,較前一周下降14.7%,創下近五年單周最低,流感重症9人,亦創下今年單周最低。往年流感高峰都在過年前後,上周新低可能與今年過年較早有關,但亦可能因流感傳播途徑與新冠肺炎相同,都是飛沫感染及接觸傳染,民眾落實新冠肺炎防疫的同時,也能有效阻斷流感傳播。林詠青指出,上周10例流感相關死亡個案,全數都有慢性病但都未接種流感疫苗,最年輕者29歲,最年長者92歲,其中9例為H1N1,1例為B型流感,從發病到死亡平均時間為兩周,死因大多是肺炎。當中最年輕的是29歲北部女性,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且控制不理想,一月下旬發燒咳嗽,發病後三天因呼吸喘就醫發現雙側肺炎,她的腎功能不好,住院過程也有洗腎。後來因呼吸衰竭越來越嚴重,轉加護病房但恢復不佳,住院第七天不幸病逝。林詠青表示,不論年輕或年長,慢性病都是併發重症死亡的高危險因子,這類病患都是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現在還有7.1萬劑,呼籲符合資格者都要去接種。目前各級學校已開學,社區還有流感疫情,而且整年都有腸病毒傳播風險,提醒除了注重新冠肺炎疫情,流感和腸病毒的防治也有其必要性。林詠青表示,校園防疫特別要注意四點:充足洗手設備、正確洗手教育、教室保持通風、全面環境清掃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