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衛福部
共找到
5463
筆 文章
-
-
2020-03-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逾3000人已申請防疫補償 陳時中籲緩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因新冠肺炎(COVID-19)受隔離、檢疫者發給每日1,000元的防疫補償金,已於3月23日起受理申請,而照顧者的防疫補償申請將於3月31日起開始受理,截至今中午已有3032位民眾透過各種管道提出申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由於最近居家檢疫人數大幅增加,地方已經相當忙碌,要特別提醒民眾,這是「兩年內都可以請領,不是一出關就要限期領」,呼籲請大家可以「緩辦」,以免增加地方基層的壓力。鑒於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如非必要應避免出入人多擁擠公共場所,民眾可多利用網路進行線上申辦。此外,防疫補償金可於受隔離或檢疫結束日之次日起2年內申請,民眾無須急於近期申辦。衛福部社工司司長楊錦青表示,有五類人可以申請,包括居家隔離或檢疫、集中隔離或檢疫,照顧以上四類人中不能自理者,每日可申請1000人。申請條件要求必須是未違反隔離或檢疫相關規定之當事人,違規者不能請領;另外如果當事人隔離期間領有薪資,也不能領。至於照顧者的申請條件,必須照顧生活無法自理的當事人,而且他因此而無法從事工作者,但該期間支領薪資或依其他法令規定性質相同之補助者,不得重複申請。另外,有關照顧生活不能自理者是指:照顧失能等級第2級至第8級者的失能者、持有診斷證明書之失智者、國小學童或未滿12歲的兒童、就讀五專前3年級的身心障礙者、所聘外籍看護工經醫師確診罹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或其他因素不能提供服務等5種情形。楊錦青表示,相關資格的檢符的資料嫁接和送繳證件的流程複雜,目前23日先開放當事人,31日開始受理照顧者。截至今中午3032位已透過各種管道提出申請,鄉鎮公所或社會處局都可以臨櫃辦理,同時也鼓勵所有符合資格者可以線上申請,指揮中心建議,民眾可採線上申辦以節省排隊等候時間,申請資訊詳如網址,或可用郵寄或臨櫃方式,向受隔離或檢疫結束時之所在地直轄市、縣市政府申請。如有防疫補償相關疑問,可於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10時撥打免付費的1957福利諮詢專線洽詢。
-
2020-03-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天一湯匙堅果 吃出抵抗力
近來新冠肺炎使人心惶惶,充分且均衡攝取營養能提升身體抵抗力,有助抵禦病毒感染。衛福部國健署表示,堅果種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E、微量礦物質等營養素,建議民眾每天可吃1湯匙或每餐1茶匙的堅果種子,就可以達到營養的建議量,吃出抵抗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發生。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常見的堅果種子類,包括腰果、核桃、胡桃、花生、芝麻、杏仁、開心果、夏威夷豆等。其中,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效能,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而維生素E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心血管、減少自由基;纖維質則有幫助促進腸胃蠕動等功能。建議每天可攝取一湯匙的堅果種子類,約為五顆腰果、五顆杏仁果或十顆花生的量。不過,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國人的堅果種子類食物普遍攝取不足,絕大多數民眾都吃不到一湯匙的量,尤以兒童與青少年的攝取嚴重不足,每天只吃進建議攝取量的十分之一。這份調查顯示,7歲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每天只吃了0.1湯匙的量;19歲至44歲青壯年,每天只吃0.3湯匙;45歲至64歲壯年,每天吃進半湯匙;65歲到74歲的攝取量最高,不過平均也只有0.8湯匙,同樣未達標。目前正值防疫之際,國健署提醒均衡飲食的重要性。羅素英表示,選購堅果種子類食物時,建議選擇原味或直接購買生的回家自行烘烤,以保留完整營養,且能減少熱量、添加糖或鹽分的攝取。購買回家後,除了直接吃,也可敲碎、打成粉,搭配蔬菜、牛奶或優格等一起入菜料理,為菜餚增添營養與風味。
-
2020-03-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向阿中部長致敬 經國師生創作造型蛋糕感謝防疫團隊
國內抗疫總動員,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領軍的防疫團隊受國內外肯定。基隆市經國學院餐廚系師生自製「阿中部長」造型蛋糕及許多「口罩」杯子蛋糕,今天由餐廚系、護理系學生送到衛福部疾管署,向防疫團隊表達敬意與謝意。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校長邱明源說,國內防疫工作做的這麼好,才能保障國人健康快樂的生活。學校師生特別創作主題蛋糕,表達對站在第一線抗疫人員的謝意。餐廚系主任周景堯說,阿中蛋糕以薑黃為基底,再用糖花雕塑陳時中部長人像。杯子蛋糕有口罩,有防疫標語,提醒民眾勤洗手、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各行各業堅守崗位,一定能安度疫情威脅。經國餐飲系、護理系學生在老師郭品岑、林南西指導下,共同創作阿中部長造型蛋糕和許多杯子蛋糕。杯子蛋糕上有,口罩杯子蛋糕上有防疫標語,組合起來為「均衡健康飲食,維持室內通風,生命在家休息,堅持規律作自」。護理系學生曾玟屏說,在學校有學到專業知識,希望以後進入臨床能運用所學。現在疫情很嚴峻,想跟阿中部長說辛苦了。學生湯亞萱說,看到第1線醫療人員很辛苦,經過實習生活,不會害怕疫情,很想去幫更多的人。疫情雖然嚴重,只要大家做好健康管理,一定可以勝疫情。護理系主任王雪娥表示,2003年爆發SARS疫情結束後到現在,護理界新生代沒有看到任何防疫措施。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大家可以學習如何應對,這是一個經驗傳承的機會。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護理師發燒仍上班 養護機構防疫擬強制規範
國內昨天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一名養護機構護理師,出現發燒症狀之初,機構仍讓其赴工作崗位數天,所幸機構住民與所有工作者後續檢驗均呈陰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頒布住宿型機構的防疫建議,其中包括為有疑似症狀者排休或限制工作內容,目前不清楚當事機構是否比照辦理;指揮中心今將進一步討論,是否將建議指引改列為強制性規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月12日頒布住宿型機構因應新冠肺炎之應變整備作戰計畫建議,其中在工作人員管理與人力調度方面,建議機構掌握院內具有感染風險的工作者,像是每日為其量測體溫、監測健康,另針對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者,應安排休假或者限制從事照護或準備飲食服務,直到他未使用退燒藥且不再發燒24小時後才恢復工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長、衛福部政務次長薛瑞元今天表示,目前指揮中心並不清楚這間養護機構先前在防疫方面的規畫,不清楚機構究竟為何會讓有發燒症狀的護理師回到崗位上班,詳細情形還須透過疫調了解。面對國際新冠肺炎行程第二波攻擊反撲回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官方頒布的各項機構、企業、集會防疫建議指引,有可能於視疫情變化情形「由軟性建議轉為剛性限制」。養護機構住民屬易感族群,薛瑞元表示,指揮中心今天將進一步開會討論,評估是否有必要將住宿型機構的防疫建議指引改列為強制性規範。鄭文燦:長照機構 4月底前禁探視【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針對桃園市一家長照機構出現護理人員確診,53名長照住民、28名工作人員轉移安置處所居家隔離,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主持防疫專案會議表示,該長照機構住民、工作人員81人採檢都是陰性,後續進行14天隔離,住民安置到一家醫院及兩家護理之家,動員24名照顧員換手照顧,另為讓住宿型長照機構防疫期間更安全,嚴格要求護理之家、養護中心、住宿型長照機構4月底前禁止探視,改用視訊或電話方式探視。鄭文燦說,很感謝各單位配合,這一次消防局人員很辛苦,尤其徵調龜山以外各區消防人員支援後送勤務,其中一名消防員一連支援三次累倒,他要特別謝謝。消防局長謝呂泉說,該同仁是華勛分隊成員,穿著隔離衣連續出勤三次,可能中暑累倒。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堅果助抗病 國健署調查:兒少每天只吃建議量的10分之1
堅果種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維生素E、微量礦物質,營養且可預防慢性病。衛福部國健署長期建議每天吃到一湯匙的量,但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絕大多數民眾都吃不到這個量,尤以兒童與青少年攝取嚴重不足,每天只吃進建議攝取量的十分之一。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近來新冠肺炎使人心惶惶,充分且均衡攝取營養能提升身體抵抗力,有助抵禦病毒感染。其中,堅果種子類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血脂並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其中的維生素E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有助於保護心血管、減少自由基;其中的纖維質則有助腸胃蠕動。常見的堅果種子類包括腰果、核桃、胡桃、花生、芝麻、杏仁、開心果、夏威夷豆等。國健署長期建議每天攝取一湯匙的堅果種子類,約為五顆腰果、或五顆杏仁果或十顆花生的量。不過,2013年至2016年間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國人普遍攝取不足。這份調查顯示,七歲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每天只吃了0.1湯匙的量,19歲至44歲青壯年每天只吃0.3湯匙,45歲至64歲壯年每天吃進半湯匙,65歲到74歲的攝取量最高,不過平均也只有0.8湯匙、同樣未達標。目前正值防疫之際,衛福部國健署再度提醒均衡飲食的重要性。羅素英表示,選購堅果種子類食物時,建議選擇原味或直接購買生的回家自行烘烤,以保留完整營養,且能減少熱量、添加糖或鹽分攝取。購買回家後除了直接吃,也可敲碎、打成粉搭配蔬菜、牛奶或優格等一起入菜料理,為菜餚增添營養與風味。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受隔離檢疫可領每日千元補償 即日起受理申請
衛福部今天公布防疫補償申辦網址等窗口及申請格式,即日起開放受隔離或檢疫者的防疫補償申請。民眾可線上、郵寄、臨櫃申請,截至3月18日起,可申請人數約4萬8000餘人。衛生福利部上午發布新聞稿,公布防疫補償申辦網址、申請書表格式、應備文件及受理窗口,並自即日起開放受隔離或檢疫者的防疫補償申請。防疫補償辦法已於今年3月10日發布,受隔離或檢疫者,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定受隔離或檢疫者沒有違反隔離或檢疫相關規定,亦即沒有違反隔離或檢疫通知書所載明應遵行事項,且沒有領薪資或其他性質相同的補助者,可於隔離或檢疫期滿的次日起,申領防疫補償每日新台幣1000元。衛福部統計,截至3月18日,受隔離或檢疫人數約4萬8000餘人。民眾提出申請,須於線上或紙本填寫申請書並檢附金融機構存簿封面影本、受雇人請假及無支領薪資之證明或無法從事工作及無獲得報酬、補償的切結書等相關證明文件。另有關照顧者的防疫補償,預計3月31日開放受理申請。應備文件及各縣市受理窗口,可逕至衛福部網站查詢。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副司長蘇昭如說,居家檢疫通知書載明,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規定,民眾應詳實填寫通知書,並配合居家檢疫措施。拒絕、規避、妨礙、填寫不實者或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將處以罰鍰,且不得申請防疫補償。另依今年3月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自3月17日起,民眾於指揮中心發布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三級國家或地區後,非必要前往該國家或地區,也不得申領防疫補償。衛福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補償)專區網址:https://topics.mohw.gov.tw/COVID19/cp-4715-52167-205.html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隔離及檢疫期間防疫補償申辦系統網址:https://swis.mohw.gov.tw/covidweb/。
-
2020-03-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者去過?診所不堪歧視霸凌 被迫休診
高雄三名參加土耳其旅行團的市民證實感染新冠肺炎,卻遭網友公布「足跡」引發連串效應。其中,案六十七去過的耳鼻喉科診所因不堪流言罩頂,被迫停診兩周,護理師小孩也遭其他家長連署,要求請假不上課。高市府衛生局認為此事已構成霸凌,衛福部醫事長石崇良昨天表示,疫情當頭,我們平安度過疫情的關鍵正是醫護人員,我們不但不該歧視醫護人員,而是應該支持他們。高市府衛生局痛批,這是群眾盲從下衍生的「獵巫」行為,已造成人際間的信任崩潰,市府除強烈譴責,會積極蒐證,移送偵辦。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也發布聲明嚴厲譴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十六日公布參加土耳其旅行團染疫的案六十五到案六十七是南部人,三人十五日發病,十六日通報確診,結果當晚網路即流傳三人「足跡」,質疑確診者四處趴趴走,其中一人還到過診所。高雄市衛生局雖在第一時間澄清謠傳,但流言未歇,案六十七去過的診所不堪壓力,十九日公告停診兩周:診所內一名護理師的小孩,也被幼兒園其他家長連署要求「請假」十四天,風波愈滾愈大。「這起事件嚴格來說就是霸凌」,高市府衛生局簡任技正潘炤穎表示,這種累及無辜的事件,有如中古世紀的獵巫行為,極不可取。潘炤穎表示,案六十七返台時被列為健康自主管理對象,可戴口罩外出,他因鼻竇炎赴診所領藥,在診所門口即因旅遊史擋下,根本沒進入診所。結果網路流言四竄,導致診所護理師小孩被其他家長連署不得到學校,診所礙於壓力被迫休診。對小朋友受教權被侵犯,潘炤穎建議透過教育體系尋求協助,受波及的診所則擬依中央頒布的紓困條例,給予協助。高雄市診所協會針對這起群體霸凌事件表達嚴重抗議,護師工會也發布聲明譴責。護師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這種霸凌風氣實不可長,對自私要求醫護人員小孩不能上學的家長,應查有無違法,她強調,不能再以包容,縱容社會上歧視霸凌的行為滋長。石崇良認為,多數的台灣人應該都對醫護人員非常尊敬,歧視和霸凌應僅是少數人的不智行為。全民防疫,醫護人員站在疫情最前線,希望不要讓少數人打擊醫護團隊的士氣,影響醫護人員的心情。如果真的有人對醫護人員歧視而出見恐嚇等行為,石崇良表示,根據醫療法第一○六條第三項規定,對於醫事人員或緊急醫療救護人員以強暴、脅迫、恐嚇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其執行醫療或救護業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卅萬元以下罰金。
-
2020-03-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每脫一件消毒一遍...醫護重裝支援前線 不喊累
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擴大,國內境外移入確診案例激增,不少旅外國人在這幾天回國,疾管署調派部立醫院的醫護人員到桃園機場支援,旅客只要表示有發燒症狀,即被帶往發燒篩檢站,負責採檢的醫護人員表示,穿上全套防護裝備後,有四小時的時間都不能喝水及上廁所。根據疾管署的採檢站規定,採檢人員把全套裝備穿好最快也要花七、八分鐘,脫下來也要自己來,且每脫一件都要用酒精消毒一次。支援採檢的基隆醫院感染科醫師陳惠蘭表示,這兩天全球返台的人數比較多,到機場一個班約九小時,從昨天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一來就穿著全套防護設備,平常在醫院只有看病才會穿,且採檢完就脫下,但是在採檢站當班的話,從早上要穿到中午才會脫下。陳惠蘭的搭檔護理師林惟婷說,因為疫情滿嚴重的,所以自己利用放假日志願來幫忙,也是給自己一個學習機會,雖然穿上防護設備後,整個早上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要到吃飯時才能脫下裝備,但在醫院有參加訓練課程,知道這種感覺,只是脫下口罩及面罩,會看到臉上有美麗的勒痕。對於家人是否會擔憂,陳惠蘭表示,家人知道自己要來支援,也很支持,身為第一線醫護人員,疫情有需要會全力支持。林惟婷則說,家人知道也支持自己來,他們相信自己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會作好措施保護自己,來過的學姊及疾管署人員也會分享經驗,如果疫情有需要,會願意再前來。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日前司裡同事透過友好群組召募,全國有八百六十名護理志工報名,她們全都不領薪水,且百分之七十八都是在職,大家都是利用下班時間到機場支援。
-
2020-03-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兒出國惹議 張上淳:返台後自主隔離父子沒接觸
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的從醫兒子出國惹議;張上淳今天說,他兒子出國時美國未列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後來因美國疫情變化提早返台,在返台飛行途中,美國才列入第二級警示區,抵台即自主在家隔離,沒踏出房子一步,也沒跟家人接觸。張上淳告訴中央社記者,網路傳言指他兒子會把病毒傳給他,他再傳給衛福部長,部長可能傳給其他人;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他完全沒跟兒子接觸。他強調,縱然外界對他兒子出國一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兒子回國後,並沒有跟家人接觸,也沒有離開房子,希望謠言不要繼續傳下去。因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是在2月訂定防疫期間醫院醫事人員和社工出國與相關補償規定,明訂列第三級旅遊疫情建議「警告」區者,禁止前往、第一二級則是報准後前往。未列入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的國家則不受限。日前有爆料指出,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有2名從醫的兒子,其中一人在3月4日出國,引起外界討論。張上淳說,對於他兒子的事情,有很多的流傳。他2名兒子,一人原訂3月14日出國,已經取消;另一人確實在3月4日出國,但當時美國疫情還好,僅零星個案,加上並未列入旅遊疫情建議第一至第三級國家,在當時的規定,他兒子出國並沒有違規。張上淳說,因兒子的輪休是早已排定,當時評估疫情還好,就照計畫走;但到美國後,得知當地疫情有新的變化,因此決定將原本超過2週的行程提早結束,在13日深夜搭機回台。台灣剛好在14日將美國3洲(華盛頓州、紐約州及加利福尼亞州)列入旅遊疫情建議第二級(警示),回台必須自主健康管理。張上淳強調,兒子搭機全程戴口罩,15日清晨抵台,返家沒有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回到單獨一人住的房子,也未與家人接觸。原本自主健康管理者還是可以戴口罩外出,但他跟兒子說,絕不可外出,兒子也以類似居家檢疫的模式自我管理,都沒有離開房門一步,目前健康並無異狀。
-
2020-03-22 癌症.乳癌
中國附醫/中西醫共同照護 提升癌患生活品質
乳癌治療 4大特色醫療院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結合中西醫共同照護乳癌手術、放化療患者,患者因副作用降低、生活品質提高,進而願意接受完整療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劉良智說,中國附醫乳房醫學中心診斷、收治的乳癌患者逐年增加,108年有近一千名乳癌患者來院尋求治療。劉良智指出,中國附醫在乳癌治療上,結合中西醫共同照護行之多年,配合衛福部施行「全民健康保險中醫癌症患者加強照護整合方案」。患者經西醫主治醫師評估,若建議同時接受中醫療法,門診患者即轉介至乳癌團隊中醫師門診;住院患者則會診乳癌團隊中醫師,由中醫師再次進行診察,運用中藥、針灸、穴位按壓及生活飲食衛教等,給予合適的治療。劉良智說明,院內統計參與照護整合方案的乳癌患者,每月門診最高約1000人次,住院最高約90人次。藉由中西醫師共同照護降低副作用,提高生活品質,進而能接受完整療程。劉良智說明,中國附醫乳房醫學中心擁有完備團隊,定期召開會議,針對患者病況作醫療意見討論。除中西合併外,還結合各領域專業人員,不論在手術、藥物及放射治療、復健、心理支持、營養建議及基因檢測諮詢等方面,都可以依據每位患者病況及需求,給予個人化且全方位的照護。
-
2020-03-22 癌症.乳癌
全乳切除優於部分切除?研究:早期患者存活率相當
乳癌手術是治療局部腫瘤最重要的方式,手術過程能確定腫瘤型態與病理診斷,據此考慮後續的輔助治療選擇,不過女性往往憂心接受手術的同時,也失去了美麗性徵。專家表示,局部乳癌治療後的存活率高,且保留與全切手術後分別有機會透過整形與重建維持外形,因此患者應積極與主治醫師釐清病況,並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未轉移前 五年存活率高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金堅表示,乳癌患者接受治療的預後極佳,第O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約為九成九,第一期約為九成二,第二期約為八成九成,第三期約為七至八成。在惡性腫瘤仍未轉移之前,均能透過手術移除,再合併輔助療法來降低復發風險。乳癌手術依據切除範圍可概分為部分切除與全切除,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國內去年度共有1萬4245人接受健保給付的乳癌手術,其中8122名(56%)患者接受部分切除術,又稱作乳房保留術,另6566名(44%)患者接受全乳切除術。全切或局部 依腫瘤特性而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暨乳癌團隊召集人王文科表示,不少人誤認為全乳切除術較能有效根治乳癌,但其實這是迷思,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刊登追蹤患者20年的研究,研究發現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全乳切除術或是部分切除術合併放療,兩者的存活率相當。因此患者應根據自身腫瘤特性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張金堅說,一般而言,當患者的腫瘤期別在很早期、腫瘤位於乳房中央或侵犯乳頭與皮膚、同側乳房不同區域有兩個以上的腫瘤、腫瘤大但自身乳房小、孕婦或患有結締組織疾病而難以進一步放療、帶有乳癌突變基因或有明顯家族史、曾局部切除但組織邊緣仍現癌變者,不適合保留手術,均建議接受全乳切除術。接受全乳切除的患者未必從此高枕無憂,視復發風險仍應考慮輔以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治療。兩種傳統手術 健保皆有給付王文科說,乳癌手術可依術式概分為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以全乳切除術為例,傳統全乳切除術以及傳統乳頭保留式切除術均有健保給付,前者會在胸前留下15-20公分的傷口,後者則是在胸前或乳房下緣留下約6-10公分傷口,相對美觀一些。但位於乳房的切口會影響局部血流供應,可能增加15%-20%的乳頭或皮膚缺血壞死機率。兩種微創手術 傷口小須自費O到二期的早期乳癌或預防性切除(帶有BRCA1/2突變基因)患者,還可考慮內視鏡乳頭保留式全乳切除術以及機械手臂乳頭保留式全乳切除。兩者均有術後傷口小、恢復快、感染風險低、疤痕可隱藏等優點,不過分別須自費約8萬元以及20多萬元。且相對於傳統全乳手術(不保留乳頭)會增加1%-2%的腫瘤在乳頭乳暈局部復發風險。早期的內視鏡手術須以腋窩及乳暈雙切口進行手術,增加乳頭或皮膚缺血壞死機率,而進階的單一切口內視鏡或達文西手術,因為能將切口隱藏於腋窩或胸壁外側附近、遠離乳房,使乳頭與乳房皮膚血流免受影響,進而讓其缺血壞死風險再降低。當性徵不在自費價格高 重建乳房者不到三成張金堅與王文科均表示,醫界鼓勵接受全乳切除的女性透過重建拾回女性性徵,找回自信與生活品質。乳房重建外觀的美觀和手術切口有很大關係,在不違背癌症治療原則與安全性下,保留乳房皮膚與乳頭完整的內視鏡或達文西乳房全切除合併立即性乳房重建,可達最佳「治癌兼護波」的效果,不過重建需自費約十幾萬元,因此目前僅不到三成患者選擇重建。另外,接受部分切除術的女性患者,如果其切除的乳房體積占率大於兩成,往往會導致乳房外觀攣縮變形或凹陷。此時可考慮乳房腫瘤整形術,在進行部分切除術的同時,運用整形外科技術以乳腺或自體組織皮瓣的轉位來填補切除後的乳房缺損、重塑乳房外形,這樣的整形外科技術是否收費、如何收費,則依各家醫院而定。
-
2020-03-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是詐騙嗎?網路口罩預購簡訊取貨通知,認明這5大專線號碼
網路預購口罩的人請注意,三月廿二日起,將發送簡訊取貨通知及序號,衛福部先請大家認明「五大電信口罩預購專線」,如果不是這些專線號碼,就有可能是詐騙。五大電信口罩預購專線如下:中華電信:️0911-516-622台灣大哥:️0935-120-188亞太電信:️0906-174-797台灣之星:️0971-886-019遠傳電信:️0954-000-362、️0903-448-084衛福部提醒,如果沒有收到簡訊,可直接至eMask口罩預購系統官方網站查詢繳款紀錄及取貨序號。 衛福部也說,近來接到詐騙電話常見有以口罩預購系統出現問題為由,騙取個人資料,或是以口罩預購成功,要求匯款️,這些都是詐騙,千萬不要相信。如果收到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但「直接註明」個人專屬匯款帳號,或提供連結網址與 eMask 系統網址不符,便可能是詐騙訊息。此時可「165反詐騙專線」查證,或到 eMask 口罩預購官方網站諮詢文字客服(https://emask.taiwan.gov.tw)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政府有必要公布確診者足跡 讓該些區域民眾更加注意
國際新冠肺炎病例近日出現湧入台灣之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起限制外國人入境,同時持續回溯追蹤或採檢過去兩周有歐洲旅遊史的民眾。不過,這群人兩周來的足跡可能踏片多處、有將病毒帶入社區之虞,昨日新增的確診病例就有人並無出國史,有醫師認為,政府有必要公布確診者足跡。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我國目前總計有百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高達71例屬境外移入病例,其地理分布以雙北最為密集,台北市有26例,新北市有14例,高雄市有八例,台中市有六例,桃園市與台南市各有四例,雲林縣有兩例,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宜蘭縣、彰化縣、南投縣各有一例。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從歐美國家旅遊、經商或留學歸國者,理論上多集中於政經繁榮地區,因此境外移入病例數最密集區域落在台北市相當合理。台灣今起限制外國人入境,卻未限制本國人出境,因此要加強向企業勸說延後經商、外派等行為,或改採網路通訊聯繫,才能保護員工且保護公司。李明政認為,目前境外移入病例經由疫調,其接觸者可被掌握,但昨日公布的第百例病例近期無出國史、感染源待釐清,政府有必要公布她過去一段時間的走訪過的場所,讓該些區域的民眾更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開業診所醫師林應然則表示,境外移入確診者過去兩周來的足跡可能踏片多處、有將病毒帶入社區之虞,政府應全面公布這群人去過的區域,讓民眾警覺度提升。「別以為勤洗手、少摸眼口鼻很容易,細數一下就知道一天會摸好多好多次」。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禁外籍入台可防堵疫情? 醫師:輕症恐是社區感染破口 宜加強對社區的宣導、公共場域的清潔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台灣今日開始非本國籍人限制入境,醫師與專家認為,台灣得和新冠肺炎長期抗戰,雖幾乎全面封關,對疫情發展有望緩解,但輕症恐是未來社區感染的破口,對社區的宣導、公共場域的清潔更要加強。新冠肺炎在國際疫情大增,並反撲回台,我國近日將亞洲與歐洲等多國、美國三州列為旅遊警示第三級,即歐亞北美等國家,共97國、一地區,均列第三級警告,昨早加開記者會再宣布,今天起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不過台灣百例確診中,分別為71例境外移入及29例本土病例,境外就佔七成, 禁外籍人士入台此舉,就真能防堵疫情入台?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其實世界多國幾乎都會鎖國半個月到一個月,政府此舉的確在防堵上可將外來的疫情擋掉;但其實台灣社區傳播可能已經有了,如仍有新增本土個案,只是還不嚴重而已。黃立民說,台灣的社區防疫目前做得算還不錯,不會說很快爆出很多個案,但輕症恐是未來社區感染的破口,且近日出現學生、本土個案。政府同時要留意的,就是社區的宣導與不適就醫採檢觀念,以免病毒若大量帶進社區感染,可能就要進入減災階段。此外,由於境外移入個案大增,他建議公共場所、捷運、公車、火車、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是民眾往來頻繁、恐病毒傳遞處,都要加強清潔。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控制小組主任黃高彬表示,衛福部目前邊境管制與回溯採檢的管理力道已做到相當程度,且透過記者會或廣告文宣不斷作衛教宣導,因此高風險群或一般民眾有症狀應會有自覺,並盡速就醫。近日這批針對國外回來旅客的風險如能控制住,我國日後的疫情發展就有望緩解。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境外移入病例近六成在雙北 醫籲公布確診者足跡
國際新冠肺炎病例近日出現湧入台灣之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起限制外國人入境,同時持續回溯追蹤或採檢過去兩周有歐洲旅遊史的民眾。不過,這群人兩周來的足跡可能踏片多處、有將病毒帶入社區之虞,昨日新增的確診病例就有人並無出國史,有醫師認為,政府有必要公布確診者足跡。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我國目前總計有百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高達71例屬境外移入病例,其地理分布以雙北最為密集,台北市有26例,新北市有14例,高雄市有八例,台中市有六例,桃園市與台南市各有四例,雲林縣有兩例,基隆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宜蘭縣、彰化縣、南投縣各有一例。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從歐美國家旅遊、經商或留學歸國者,理論上多集中於政經繁榮地區,因此境外移入病例數最密集區域落在台北市相當合理。台灣今起限制外國人入境,卻未限制本國人出境,因此要加強向企業勸說延後經商、外派等行為,或改採網路通訊聯繫,才能保護員工且保護公司。李明政認為,目前境外移入病例經由疫調,其接觸者可被掌握,但昨日公布的第百例病例近期無出國史、感染源待釐清,政府有必要公布她過去一段時間的走訪過的場所,讓該些區域的民眾更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開業診所醫師林應然則表示,境外移入確診者過去兩周來的足跡可能踏片多處、有將病毒帶入社區之虞,政府應全面公布這群人去過的區域,讓民眾警覺度提升。「別以為勤洗手、少摸眼口鼻很容易,細數一下就知道一天會摸好多好多次」。
-
2020-03-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怕囤藥亂市場 食藥署:進貨逾一成須報准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可能影響藥品生產鏈,部分醫療院所與藥局擔憂缺藥而事先囤貨,導致藥品市場供貨不均狀況。目前國內已傳出有藥品業代頻頻接到診所藥局高喊「貨先給我」,有牙科診所叫平日兩倍量的用藥抗生素與止痛劑,也有藥局備了五到十倍的貨量,還有藥師說最近似乎叫不到甲狀腺藥與心臟用藥。議價能力較高的醫院往往能一次進較多貨,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啟動醫院庫存量調查,確實發現醫院庫存量有微幅增加。為此已頒布命令,要求藥商依前一年的月平均用量供應藥品,並按比例分配至醫療機構及藥局,醫療機構及藥局也應依前一年的月平均用量採購藥品。供貨量或進貨量逾去年月平均用量的一成以上時,就須報准同意。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目前函知這份原則供參酌,如藥商、藥局與醫療院所無法遵守,藥品供貨市場持續紊亂,主管機關將研擬相關措施或罰則加以因應。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開業藥師趙瑞平表示,國內藥品市場今年進貨量約與去年相當,因此市場上的藥品總量應足夠,但最怕發生搶貨現象。有些藥局每次都是一瓶一瓶的藥品進貨,但最近卻擔憂哪天缺藥、乾脆多叫藥,一次進貨五到十瓶。開業藥師柯明道表示,新冠肺炎肆虐世界,影響全球藥品供應鏈,勢必造成原料藥短缺問題,只是不清楚何時發生。最近甲狀腺、心臟疾病等慢箋用藥開始叫不到;近日有牙科醫師友人請代訂以往兩倍量的抗生素與止痛劑,「藥局診所並非蓄意囤藥牟利,是真的不知道會斷多久」。趙瑞平說,全台6000多家藥局當中,如果半數都多叫一瓶藥,市場上某種藥一下就會少3000瓶,可能波及領用慢性病藥品的民眾。為避免議價能力較弱的藥局缺藥,政府應考慮確保藥品盤商端有充足貨源可供應給藥局。
-
2020-03-1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口罩購買懶人包/eMask2.0網購 繳費領取完整流程
「口罩實名制2.0」網路預購試辦服務已於3月18日晚間8時截止登記,今天(19日)開始會收到繳費通知,請務必於期限內完成轉帳,才能順利收到口罩。第二輪預購則將在3月25日開始。eMask口罩2.0預購流程【Step1】預購(第一階段預購已結束)3/12~3/18透過eMask口罩預購系統(https://emask.taiwan.gov.tw)或健保快易通APP。【Step2】email通知如預購成功,會在今天 (19)日收到署名「eMask口罩預購系統」的email通知。健保署發出的電子郵件內容:信件標題:[請勿回覆]衛福部口罩預購成功通知,信件內文:您好,感謝您使用口罩實名制2.0預購服務。提醒您!本服務不會以簡訊或其他方式通知您繳費。本期試營運預購之口罩(3/26 - 4/1 當週額度)的付款期間為 3/19 早上 8:00 起至 3/21 晚上 20:00繳費止。您可以至 eMask 口罩預購系統 https://emask.taiwan.gov.tw 查詢您的專屬匯款帳號。若未在繳費期間內繳費將無法領取,請您諒解。繳費完成後,3/22 起將會收到簡訊取貨通知及序號。您也可以到 https://emask.taiwan.gov.tw 口罩預購系統,查詢繳費及取貨資訊。【Step3】繳費至eMask口罩預購系統(https://emask.taiwan.gov.tw)查詢您專屬的匯款帳號,務必要在今天早上八時到周六晚間23:59之間完成繳費,才算是預購完成。.用健保快易通APP預購→只能用ATM轉帳繳費,.用eMask網站預購,可以採用信用卡、網路銀行或ATM轉帳。【Step4】領貨.3/22(日)起就會收到手機簡訊取貨通知及序號.3/26(四)起至4/1(三)中的任一天,就可以到預選的超商門市取貨,在多功能服務機輸入資料,列印取貨單(小白單)後,就可以領貨囉! 延伸閱讀》防疫懶人包 預防方法、線上資源全掌握
-
2020-03-19 科別.骨科.復健
醫病天地/假日運動員 運動傷害高危險群
對抗新冠肺炎疫情,衛福部鼓勵大家多運動提高免疫力,30歲上班族的陳小姐卻因運動過量受傷,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瓊玟提醒,運動健身應循序漸進,避免當「假日運動員」,免疫力還沒提高就先受傷。陳小姐是上班族,平常沒空運動,假日到游泳池瘋狂練游,隔天右膝疼痛腫脹無法走路;台中慈濟醫復健科醫師張瓊玟以超音波檢查,發現她膝關節髕骨上方有異,用空針抽出30毫升積水,是關節使用過度造成運動傷害。張瓊玟表示,平時沒運動者,只在假日超量運動,加上暖身不足或運動姿勢不對,易導致膝關節發炎積水;類似情況也常見於跑步,因肌力不足使肌肉或肌腱受傷;俗稱「假日運動員」的病人,都屬運動傷害的高危險群。張瓊玟提醒運動要循序漸進,建立運動習慣,不要全部集中假日;成人可採國健署建議的「531」原則,每周平均運動5天,每日平均30分鐘,心跳達每分鐘110次以上,做到些微喘、還能說話的運動強度即可。她也養成運動習慣,可找有樂趣的運動,或與朋友一起,並且避免只做同一種運動,大量、重複單項動作易產生傷害。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快篩驗新型冠狀病毒抗體 何啟功:還需半年以上
國民黨籍立委蔣萬安今天質疑政府2019冠狀病毒疾病檢驗量能;指揮中心副指揮官何啟功說,嘗試縮短檢驗時間,或可縮短到3小時或1小時,但快篩抗體應用可能還要半年以上。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上午進行衛生福利部業務報告。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蔣萬安質詢時並以南韓全面快篩為例,對台灣檢驗COVID-19(新冠肺炎)的量能、速度提出質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衛福部次長何啟功答詢時表示,台灣研發的抗體快篩,可能還要半年以上才能在臨床使用,目前國際都是以PCR(聚合酶連鎖反應)檢驗,現行約需4小時,但可望壓縮到3小時或1小時,都有嘗試做這樣的試驗。何啟功說,南韓的全面快篩是針對疑似病患跟高風險者;目前台灣對有呼吸道症狀者也是高度警覺,但不是說民眾自覺就能採檢,如果一窩蜂來,民眾自己擔心就來驗,會造成防疫負擔,且可能來驗的人並不需檢驗或就算驗到陰性,也可能因為還沒發病未必會被驗到。此外,民主進步黨籍立委洪申翰質詢時表示,台灣首例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女台商的出院感謝信提到,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生病。生病的人不是故意被感染,是廣義的受害者,減少對疾病、感染者的污名和歧視,也是減少防疫漏洞,若社會氛圍、語言可能造成排擠、打擊,可能導致民眾不敢就醫。洪申翰也說,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對於到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三級「警告」國家的明知故犯者,如果確診,要公布姓名。但明知故犯是錯誤行為,確診與否可能跟「幸運」有關,明明都是心存僥倖出國,卻要看幸運與否才決定處罰方式,令人困惑。何啟功答詢時表示,有些話是講的比較嚴重的措施,但實施的時候,也會看狀況,依比例原則施行。18日晚間會開會討論相關事宜。
-
2020-03-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肆虐影響藥品生產鏈 院所、藥局欲囤藥 食藥署擋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可能影響藥品生產鏈,同時可能醫療院所與藥局擔憂缺藥而事先囤貨,使藥品市場供貨不均。國內傳出有藥品業代頻頻接到診所藥局高喊「貨先給我」,有牙科診所叫平日兩倍量的用藥抗生素與止痛劑,有藥局備了五到十倍的貨量,有藥師說最近似乎叫不到甲狀腺藥與心臟用藥。進貨逾去年月均量1成須報准食藥署同意議價能力較高的醫院往往能一次進較多貨,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啟動醫院庫存量調查,確實發現醫院庫存量有微幅增加。為此昨日頒布命令,要求藥商依前一年的月平均用量供應藥品,並按比例分配至醫療機構及藥局,醫療機構及藥局也應依前一年的月平均用量採購藥品。供貨量或進貨量逾去年月平均用量的一成以上時,就須報准同意。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目前函知這份原則供參酌,如藥商、藥局與醫療院所無法遵守、藥品供貨市場持續紊亂,主管機關將會研擬相關措施或罰則加以因應。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開業藥師趙瑞平表示,一般來說,國內藥品市場今年進貨量約與去年相當,因此市場上的藥品總量應足夠,但最怕發生搶貨現象。趙瑞平的藥師友人,過去進一瓶1000顆的抗生素,可分裝給該社區民眾一段時間,因此每次都是一瓶一瓶進貨,但最近卻擔憂哪天缺藥、乾脆多叫藥,一次進貨五到十瓶。開業藥師柯明道表示,新冠肺炎肆虐世界,影響全球藥品供應鏈,勢必造成原料藥短缺問題,只是不清楚何時發生。最近甲狀腺、心臟疾病等慢箋用藥開始叫不到;近日有牙科醫師友人請代訂以往兩倍量的抗生素與止痛劑,「藥局診所並非蓄意囤藥牟利,是真的不知道會斷多久」。趙瑞平說,全台6000多家藥局當中,如果半數都多叫一瓶藥,市場上某種藥一下就會少3000瓶,可能波及領用慢性病藥品的民眾。為避免議價能力較弱的藥局缺藥,政府應考慮確保藥品盤商端有充足貨源可供應給藥局。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民政至鄰里通報時間差 何啟功:已e化、未來滾動式處理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立委吳斯懷今提及有里長反映,幾天後才得知里內有居家檢疫對象訊息,有三天時間差,擔憂通報慢恐成破口。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表示,相關檢疫資料,除紙本外也增加e化的線上填寫申報,希望在24小時內鍵入,讓資訊到位,未來也將滾動式處理。吳斯懷今早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質詢時表示,基層的防疫破口恐造成社區感染,他接到很多里幹事電話,說社區防疫現在有時間差,居家隔離是衛生單位通報、居家檢疫是民政單位通報,從民政單位通報到村里長,有三天時間差,如他昨天去桃園、台南查訪都有這現象,希望從中央到地方都能注意。他說,有案例被通知居家隔離,三天以後里幹事才知道。那相關家人有無戴口罩、公共設施參加的活動等若未管控,就有社區感染疑慮,他希望政府在不同系統角度上更整合,讓通報機制不產生時間差。何啟功表示,相關檢疫資料的落差或找不到人,其實在早期用紙本或民眾填寫資料不全是可能發生,不過現在已加入填報e化,並已達60至70%使用率,通知時間上也有進步,從三天可望縮短到24小時以內,讓相關資料與資訊,快速從衛生單位傳達到民政單位,進而傳到村里基層。吳斯懷建議,除e化作為外,若相關經費不夠,可由紓困條例的經費多撥補部分,以人力、電話聯繫等補強居家檢疫可能的漏洞。何啟功表示,未來也將滾動式處理此問題。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衛福部昨訂定「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籲避用電扇、清淨機防飛沫濺更遠
避免基層診所發生院內感染,衛福部昨訂定「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針對診所常見治療行為,給予防護裝備建議,如使用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需配戴外科口罩無須配戴到N95口罩,診所若無採檢能力可將患者轉至167家社區採檢院所,另指引也提到,因應新冠肺炎診間內避免使用電扇。依照基層診所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其內涵有八大原則,分別為病人分流看診、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執行常規醫療照顧感控建議、個人防護裝備建議、手部衛生、儀器設備、環境清消、接觸者匡列原則等。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診所的病人分流看診建議,與平時診所看診方式並無太大差異,最大的差異應是診所入口處需要先做初步篩檢,包含患者主訴的症狀、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是否群聚等資料。石崇良表示,一旦民眾符合通報條件,診所應立即啟動分流,優先轉診至日前公布的167家社區採檢院所,等待轉診的過程中,疑似個案應配戴好口罩,安置於獨立診間內;該獨立診間需事前規畫且具通風良好的單獨診間或是檢查室,使用時房門應關閉。石崇良表示,不過,等候時的單獨診間或是檢查室,設置的重點不在通風良好,而是落實疑似患者戴好口罩,避免與他人接觸。・電風扇恐讓飛沫濺更遠 計程車防疫免刻意開窗他說,此次新冠肺炎的傳染途徑已知有飛沫傳染,因此在感控的防疫策略上,建議診所內不要設有會造成空氣氣流的設備,包含像是電風扇、空氣清淨機等,當患者打噴嚏或是咳嗽時,飛沫至少能傳遞2公尺的距離,若是診所內設有可使空氣氣流的設備,都會讓飛沫傳遞得更遠。同時,他也提及,近期計程車載客時會刻意開窗防疫,實際上恐會造成反效果,一旦乘客沒戴口罩或是戴了口罩,飛沫從口罩竄出,加上風一吹,反而會增加飛沫噴濺的距離,建議計程車在防疫上仍採一般的防護措施,保持距離、戴口罩即可。・有發燒、呼吸道不適症狀 牙科可延後患者療程石崇良表示,基層診所的科別眾多,其中開業牙醫占大多數,牙科治療上會與患者近距離接觸,且會產生飛沫氣霧,若是求診患者,有發燒或是呼吸道症狀,牙科醫師可以評估是否延後療程;如果有症狀的患者,有牙科急迫需求,盡量要減少使用洗牙機、快速磨牙機等。而牙科診所的防護裝備也比一般科別的建議還高,若是要使用高速器械處置,得戴上N95口罩、手套、防水隔離衣、全面罩等。其餘的環境清理消毒方式,都是每天至少一次,包含電腦鍵盤、滑鼠等,環境若是有明顯遭到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應立即清理,石崇良說,這類的感控方式,都是診所平時的工作,並無太大的不同之處,指引提供給診所最大的參考部分是在防護設備。・防護設備沒到位 診所直接取消治療項目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光是單獨診間或是空出檢查室,很多診所就可能做不到,恐怕很多診所會讓疑似患者在診所外等候就醫。依照指引內容,耳鼻喉科常使用的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需配戴外科口罩、手套、防水隔離衣、全面罩。林應然說,目前外科口罩充足、面罩充足,但是防護衣診所幾乎沒有被配置到,加上一旦有咳嗽症狀的患者使用蒸氣機,患者一旦在蒸氣的過程中,不小心咳嗽,唾液就可能噴進蒸氣機中,再散布到整個診間。林應然說,診所不像是醫院,配有專屬的清潔團隊,一旦有患者不小心咳進蒸氣機中,診所恐怕要停10幾分鐘做完清潔消毒才能看下一位患者,勞師動眾,因此,多數診所都已經停止提供蒸氣或噴霧吸入治療的服務。至於診間內是否有電風扇或其他易使空氣流動的儀器,林應然說,夏天比較容易會使用電風扇,但現階段沒有太多診所會使用。
-
2020-03-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揪團遊西葡引眾怒!里長稱「不後悔」:不是為了領1萬4出國
率團前往西班牙及葡萄牙旅遊的新北市中和區林姓里長,17日下午搭機返抵桃園機場,她強調不知道自己做錯了甚麼,但是做了就要自己承擔,並且為出團前思考不周數度鞠躬道歉。林姓里長帶領由里民等組成的旅行團,在歐洲還沒有被列為旅遊警示地3級前啟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狀況提升,旅遊地點西班牙、葡萄牙被列為第3級區域,臨時決定提前返國。經過泰國曼谷轉機,17日下午3時10分抵達桃園機場,下機後接受衛福部疾管署檢疫官審查健康聲明卡及居家檢疫通知書。林姓里長花了1個多小時才走進入境大廳,對媒體發表談話。她表示,不知道意自己做錯了甚麼,但絕對沒有網傳「里長帶領爽出國、為了領1萬4000元補助」情事。但是自己做了就要由自己承擔,並且為了當初思考不周慮,數度在鏡頭前面鞠躬,向防疫單位、她自己的長官、工作同仁致歉,讓社會成本造成那麼大的負擔。林姓里長指出,帶團出國這件事她並沒有後悔,如果講後悔就是推卸責任。但她也對排山倒海而來的謾罵、恐嚇親人等行為,為親人感到不捨。她強調,自己絕對沒有為了領1萬4000元而出國。
-
2020-03-18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得新冠肺炎會不會死,免疫力決定!具體5招提升你的免疫力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世界各地爆發開來,全球確診案例已逾18萬名,死亡人數突破7000人。另一方面,除了新冠肺炎之外,季節性的流感目前也在蔓延中,根據衛福部的資訊,本流感季自2019/10/1日起,至今累計已有超過1000例重症患者,約有60例死亡,死亡病患中有99%是沒有接種疫苗的。因此在新冠肺炎的疫苗上市前,自體免疫力的強弱將會是你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鍵。人類的免疫系統會隨著年紀的老化而減弱,有人說:身體的免疫力在20歲時達到巔峰,當到40歲時,只剩下原來的一半,到了70歲時只剩下顛峰期的1/10。我不知道這是出自哪裡的論述,但若是以人體中的一個重要免疫器官(胸腺)的興衰史來看,確實是有這樣的趨勢,出生時胸腺重10~15克,青春期時發育到30~40克,到中年40歲過後,大約只重10克,且胸腺激素分泌停止,到了70歲時,胸腺已經完全萎縮。我們身體抵抗病菌的國軍部隊就是免疫細胞,他們包括一般部隊(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等等)和將軍+特種部隊(將軍叫T細胞,特種部隊叫B細胞,統稱淋巴細胞)。眾所周知,胸腺就是專門訓練T細胞的地方,也可以稱為是將軍訓練中心。而胸腺激素不僅可以讓T細胞分化成熟,成為一名能征善戰的將軍外,也可以誘導B細胞成熟,成為一支非常好的特種部隊(如砲兵飛彈部隊以及武器研發單位)。所以當胸腺萎縮後(年老後),想當然爾,免疫細胞的戰力一定是會下降的。2016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從1068位健康人身上(18~80歲),抽取周邊血液分析後發現,健康老年人血液中一般免疫部隊雖然勉強維持一定的數目,但是年輕力壯的將軍數目(naïve CD4+ and CD8+ T Cell)則是顯著的減少,同時負責情報蒐集的將軍數目也是越來越少(loss of CD28 expression on T cell),這就會使得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能及時警覺、識別和清除外界入侵身體的病毒和細菌(情報不及時加上沒有年輕的將軍),導致身體遭受到病菌的傷害 (註1)。圖1中列出不同年齡層得到新冠肺炎後的死亡率,非常明顯的可以看出,40歲以下的人,由於免疫力依然OK,死亡率一直在0.2%以下,到了50歲後就開始變成兩倍,到達0.4%。最明顯的是,從50歲以上,死亡率就隨著年齡的增加成倍數的增長,速度驚人,幾乎每增加10歲,都是以3倍死亡率在成長,到達80歲時,死亡率已經接近22%,當然整體平均死亡率仍然是2~3%之間,免疫力明顯和死亡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圖2A中可以看出,60位病人從入院後,就嚴密追蹤血液中淋巴球比例的變化情形,正常人的比例應該在20%以上,而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中等症狀以下的病人(40位) ,他們的淋巴球比例幾乎都維持在20%以上,顯示出免疫系統完全沒有被新冠病毒所擊垮。另外有一些病人的血中淋巴球比例會下降到20%以下,但仍能維持在5%以上時,這類病人雖然會演變成重症,但他們最後依然可以戰勝病毒康復出院(15位),而且出院前,他們的淋巴球比例又可以重新回到20%以上,表示雖然戰況慘烈,曾經有一度將軍們犧牲到接近5%,但最後援兵趕到,大獲全勝,康復出院。但是也有不幸的15位病人,他們的淋巴球比例低於5%,變成危重症的病人(進入加護病房),如果當所有將軍全部戰死後,也沒有盼到援軍 ,這時候血中淋巴球比例降到幾乎為零,病人就可能不幸去世。圖2B是大陸中部戰區總醫院譚力教授總結,如果病人得病後10~12天是一個重要關鍵點,如果血液中淋巴球能夠維持在20%以上,那麼這個病人應該不會惡化到必須進入加護病房,同時可以逐漸康復出院。但是如果是已經低於20%,那就是進入了病毒和免疫大軍的殊死戰,因此,這類病人在得病後的第17~19天,再測一次血液中淋巴球比例,如果還能夠維持在5%以上時,就表示免疫系統的基本戰力仍能維持,最後可以康復出院。但如果連基本戰力都無法維持的話(淋巴球比例降到5%以下),這些病人康復出院的機率是極低的。當然這中間醫院的醫療系統也會發揮重要的關鍵力量,例如使用抗病毒藥物等等。》潘懷宗/2019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有沒有藥醫?知道了免疫力和生死存亡存在著緊密相關性後,我們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潘老師新書中《一輩子都受用的健康寶典》提及的養生六件事裡面的中間四件事(扣除第一件事,健康與安全的生活環境,以及第六件事,定期完整不過當的健康檢查),就是提升免疫力的四大招,這四件事是:規律且良好的生活作息和睡眠、維持快樂的心情、聰明的運動、和正確的飲食。只要能夠盡量去做,一定能夠提升免疫力。當然,讀者一定會想要問: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沒有甚麼小撇步?答案是:在安全、無害、不傷財的情況下,潘老師同意加入第五招:適量補充保健品。1、維生素C:常常有人說維生素C可以預防流感,甚至可以讓流感快快好,從嚴格醫學角度看確實沒有得到證明,但根據有趣的實驗結果發現,像美國祖母的雞湯或上班族認為的維生素C,都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生病的天數2-3日,科學家認為是心理作用生效,當你認為有用時,他就真的有點用,非常有趣。因此,值此新冠肺炎流行時,補充一些維生素C,確實是不錯的選擇,食物中最大來源是水果,因為蔬菜在台灣人來說,大部分熟吃,所以攝取量不多,大家只要適當攝取水果(絕不可以超標,否則會變成糖吃太多,反而降低免疫力)。至於適量補充市售維生素C也可以,但因為每次腸胃道吸收的量有限,一次吞100mg,吸收90%,若一次吞1000mg,僅能吸收50%,因此比較好的補充方法為多次小劑量補充,比一次大劑量來得好。另外若有腎結石體質的人,每天不要補充超過2000mg。2、維生素D:根據台灣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50歲,每天維生素D攝取量為5微克(200 IU),1歲以下51歲以上、孕期及哺乳婦女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10微克(400 IU)。人類皮膚曬太陽後,身體就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和身體的免疫力非常有關係。 如果要有強的免疫力,身體內就要又足夠的維生素D,因此有空出去曬曬太陽,就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天然食物含維生素D的量很少,主要還是要靠曬太陽,不然就是補充市售的維生素D,我每天也是補充1000IU的滴劑來保養。3、利用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相:大陸國家衛健委所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裡面{治療}章節內,特別針對重症病患的其他治療中提及: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顯見益生菌的補充非常重要,一般日常生活中,可以吃天然發酵食物:優格、納豆、韓式泡菜等等。也可以吃益菌生(讓益生菌成長的食物),也就是膳食纖維:海藻類食物外頭黏黏的物質、秋葵裡面黏黏的物質、木耳等等,當然像是山藥黏黏的物質也可以,不過它是屬於飯類,不像其它是蔬菜,吃起來比較不會發胖。若是補充市售益生菌產品,也非常好,我自己也是天天補充。4、喝點茶:茶湯依照顏色,概分為五種,它們是紅、黃、綠、白、黑,各有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地與茶葉名稱,在中國大陸有所謂的十大名茶,科學家研究綠茶最多,紅茶次之,其他顏色的茶就比較少研究了。茶葉裏含有茶多酚(含量約為茶葉乾重的30%),而兒茶素是茶多酚中的重要成分,綠茶中較多。其它顏色的茶,在製作過程中兒茶素會降低,但會形成茶黃素(Theaflavins) 或茶紅素(Thearubigins)。雖然其中兒茶素含量較綠茶少,卻仍具有相當好的抗氧化功效,因此,養生效果各種顏色的茶都不錯,並非只有綠茶。喝紅茶,也有茶黃素可抗冠狀病毒喔!只要能做到上述五大招,相信你就能擁有超強的免疫力,但是,潘老師仍然要提醒你,想要免於新冠肺炎的感染,還是需要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以及居家環境清潔消毒喔! 【註1】Qin et al. Aging of immune system: Immune signature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in 1068 healthy adults, Aging 2016(8): 848-859.
-
2020-03-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檢師扮無聲尖兵 實驗室裡和新冠肺炎打仗
為防範新冠肺炎,除護理人員外,負責篩檢的醫檢師也無聲守護民眾健康,彰化醫院檢驗科主任游雅言指出,醫院檢驗師中有6人專責新冠肺炎篩檢工作,工作量雖增加,但沒人喊苦。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不斷升溫,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統計,截至今天為止,台灣已有77例確診病例。為防範新冠肺炎,醫護人員都動了起來,在衛福部立彰化醫院的實驗室,有一群人身穿防護衣、手戴2層口罩,在生物安全操作櫃中操作檢驗儀器,負責檢驗的醫檢師有如無聲的尖兵對抗新冠肺炎病毒。彰化縣有2間醫院,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定為新冠肺炎專責檢驗機構,彰化醫院即為其中之一,負責雲林、彰化2縣有關新冠肺炎的檢驗工作,也要支援台中市和南投縣;而彰化醫院負責檢驗新冠肺炎病毒的實驗室分為酸萃取區、試劑準備區、PCR後操作區,每份檢體都要經過萃取、去活化試劑、放大偵測等程序,才能檢驗出是否有新冠肺炎病毒。「最近為了新冠肺炎,大家的工作量都增加了」,彰化醫院醫事檢驗科主任游雅言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檢驗科原有24名醫檢師,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有6人都調去專門檢驗和新冠肺炎有關的病例,加上原有要檢驗的病例,大家的工作量都增加了。游雅言指出,檢驗新冠肺炎最快也要4到6個小時才能得出結果,由於事關重大,大家在檢驗時都小心翼翼,有時遇到週末假日,病毒沒有放假,所以假日也要加班,在最短時間內確認檢體是陰性或陽性,不敢大意。醫檢師游詩瑩則說,檢驗結果會影響檢體當事人要隔離住院或是回歸正常生活,只要看到檢驗結果是陰性,大家就會鬆一口氣,但如果是陽性,則要複驗確認;至於疑似感染者至少要採2次,這些狀況都增加大家工作的負擔,但大家都不喊苦,只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讓疫情早日降溫。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第二波快守不住?PTT網友「怎麼現在變台灣佛系防疫」
國內病例大增,許多都是自國外旅遊返國染疫,引發民眾恐慌,網路上也討論紛紛,PTT上就有網民指「媒體不要再吹捧台灣,第二波都快守不住了」網友指出,台灣在之前的防疫工作做的不錯,疫情被控制,在歐美各國目前紛紛淪陷的情況下,台灣防疫成績被看見,也有所「順時鐘」、跟著衛福部長陳時中就沒錯的說法,近日媒體紛紛報導國外稱讚台灣的防疫,但疫情變化快速,這幾天突然大爆發,擔憂大家不會太過自滿而疏於防疫,後勢就可能擋不住。網友指出,歐美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現在打開電視或報紙,都是媒體在吹捧台灣好棒棒,防疫作為國家之光,如紐西蘭,以色列皆仿效台灣防疫,並且內部名調滿意度達8-9成,但似乎看不到潛藏危機已經浮出了。「滿招損,謙受益,感覺台灣這段時間過度自滿,太過放心了,健保一級棒,反正武漢肺炎染病在台灣又不會死,除非是原本就已有的疾病才會引發,而且國家又有旅遊補助,獎勵出國政策,嘴巴說不要,但是法令政策卻都沒有強制規定,如果一昧的道德勸說有用,就不會有里長率隊帶領的西班牙國旅補助團出現」。「如果真的想保護台灣,國家就應該硬起來,防疫視同作戰,不要再佛系防疫了,一直圍堵,面對第二波的衝擊,潛藏的黑數,你又能抓出多少,這樣還不限制入境者一律隔離14天嗎?另外,防疫補助,請限制嚴格一些,這樣漫無目的地撒錢,只會造成防疫的反效果。我們不需要向北韓確診就槍斃,雖然也還沒走到封城這一步,但防範未然是應該要更小心謹慎的」。網友也擔心中共武力犯台,「共機一直擾台,絕不是一時興起,我如果是中國,我就會在世界混亂之際,趁米國爸爸沒空照顧兒子時武力侵台」。網友建議中央:(1)即日起,入境者須隔離14天。(2)非必要出國者須提出申請,嚴禁一般國人於防疫時間出國旅遊。(3)防疫補助,應條列嚴格規定非一體適用,非自己行為而造成的損害才予以補償。(4)加強國防,於防疫時期,避免中國對台灣動武,或一旦動武也要有應變措施。其他網友對此也很認同「都已經快爆了還在自爽」、「小國的悲哀」、「現在的局面是醫護與醫檢人員用精力換來的,他們還能撐多久」、「到底哪裡超前布署?」、「第二波大家真的比較放鬆了」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美外交政策雜誌:對中國恐懼 造就台灣抗疫成功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一片哀嚎聲中,台灣的抗疫有成特別引人注目。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雙月刊今天就以專文報導,直指對「中國的恐懼」,造就了台灣抗疫成功。「恐懼中國造就台灣抗疫成功故事」(Fear ofChina Made Taiwan a Coronavirus Success Story)一文開宗明義寫道,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現已擴散世界大半地區,病例突破16萬,但有一個國家卻似乎守了下來,儘管她距離中國僅僅176公里。這個國家就是台灣。文章指出,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拒於門外,又三天兩頭被中國欺負,簡言之就是抗疫全得靠自己;而台灣自力抗疫的諸多作為看來簡單,其實背後下足工夫。文章指出,台灣的抗疫對策包括及早戒備、前瞻作為、資訊分享、以及運用科技分析大數據與線上平台等等,透明且民眾參與程度讓人印象深刻,與中國動用嚴厲強制措施與檢查的作為大相逕庭。文章還指出,台灣有數十萬人在中國工作,往來飛航與旅行頻繁,因此去年12月武漢開始出現一種神祕疾病之後,台灣就以高度緊急事件看待,早早開始採取措施,包括去年12月31日啟動由武漢直航入境班機的登機檢疫、今年1月23日起禁止武漢居民入境、1月25日起旅行團禁止赴中、2月6日全面禁止中國旅客入境等。台灣也很早就注意到確保醫療器材充足的必要性,包括口罩在內。政府1月24日起禁止口罩出口之餘,還要求國內廠商加緊生產,現在口罩單日產量已達1000萬片。此外,為確保協調無礙,台灣成立由衛福部領導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合資源、每天召開記者會,一有感染病例即迅速追蹤,同時也透過電視廣告與張貼海報等方式加強對民眾宣導。而身為科技大國,台灣抗疫當然少不了科技,像是使用大數據分析與開發口罩地圖、建立感染者足跡地圖;透過健保卡可查居民過去14天的旅遊史,讓醫療院所與藥局面對患者時得即時得知、有所因應;自我隔離者按時報到並安裝手機追蹤系統,確保遵守隔離措施。文章另指出,諷刺的是,中國繼2016年限制中國旅行團來台之後,去年開始限縮來台自由行,這些都對台灣抗疫幫了點小忙。事實上,中國的持續霸凌,也讓台灣在面對疫情時更有警覺心、更堅定自力抗疫決心。文章指出,台灣不時面對中國的假新聞與軍事威脅,2003年SARS期間中國隱匿重要醫療資訊,這些在在讓台灣知道,每當中國有大問題發生,台灣就得全面警戒。文章總結指出,其他國家現在才開始控制疫情已然太遲,但仍可專注在公眾教育和科技運用方面,抗疫有成之國則可伸援他國,而「儘管被中國排擠,或許最適合這麼做的是台灣─如果其他國家同意的話」。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正能量!加入衛福部LINE免費下載Q版阿中部長貼圖
面對全球越來越嚴重疫情,相信許多人早就已經加入疾管署推出的官方LINE帳號「疾管家」,每天接收最即時防疫訊息,隨著防疫進入長期抗戰,今天衛福部宣布與LINE臺灣合作,推出一組超Q的防疫宣導免費貼圖,連被暱稱為「阿中部長」的Q版衛福部長陳時中與「總柴」都成為創作主題,現在只要加入衛福部LINE官方帳號即可免費下載!LINE臺灣此次集結了可布魯的豆卡頻道、謙謙創藝、JUJU小圓帽、貓爪抓、貓貓蟲-咖波、懶散兔與啾先生by Lobster、潑潑猴與嬌嬌兔、花貓大旅社等8位熱門圖文創作者共同創作,希望這些貼圖除了能宣導正確的防疫觀念外,還能傳遞正向防疫、共同對抗病毒、感謝第一線防疫人員的正能量。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羨慕台灣防疫資訊透明 台人:在法國沒有人相信我的話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法國的學校從昨天開始停課,面對可能的封城令,旅居歐洲25年的張小姐上街補貨,「第一次看到超市貨架被搬空的景象,超現實」,終於見到有法國人戴口罩,但「100個人裡面大概只有三個人吧」。她的法國丈夫及孩子還是不肯戴口罩。她說,這些日子以來「在法國,沒人相信我的話」,即使是醫師好友。張小姐說,法國總統馬克宏之前宣布非民生必要的公共場所關閉,她小孩同學的爸爸告訴他們,「我才不要因為這病毒無法正常生活」,還稱去聽了四、五場音樂會,上酒吧、運動,跟往常一樣生活。她住在緊鄰巴黎的小城Nogent sur Marne,回台灣過年前,藥局口罩已被突然冒出來的大陸人搶光,現在買口罩要有醫師處方,證明你的呼吸道很弱需要防護。她曾託住在法國、要好的德籍醫師友人用醫療管道訂購口罩備用。醫師朋友回答,戴口罩沒用,而新冠肺炎就跟流感一樣,八成的人會痊癒,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話深信不移。即使後來友人發現一盒17歐元的口罩漲到200歐元,仍覺得是暫時性缺貨,不以為意。張小姐說,自己「像是螳臂擋車」。張小姐全家計畫已久的義大利旅行原是4月初出發,三周前她要求把行程取消,與丈夫大吵。她感嘆,歐洲人的防疫態度與台灣人差好大,「不願意放棄生活的自由,很自私。」她無法捍動丈夫根深蒂固的觀念,直到3月4日義大利逾百人因新冠肺炎死亡,丈夫才肯把機票、住宿等延期。張小姐說,她丈夫的公司有兩人確診,其中一名員工發燒後打醫療專線,對方得知他的父親已是確診者,只告訴他「在家好好休息」。現在公司只留兩成的人,其他人在家工作。她說,即使這麼擔心,台灣人在那裡仍然不敢戴口罩,怕被當做「走路的病毒」,遇到排華的法國人就慘了。她說,在法國資訊不透明,令人心慌,不像台灣每天有衛福部長出來開記者會、接受提問,很能安定民心。3月初她把法國世界報刊登「台灣是防疫楷模」的報導譯成中文,又把法國前衞生部長電視專訪時讚台灣防疫績效的影片後製了中文字幕。張小姐說,想讓家鄉的人知道,你們有多棒,「而我,就繼續待在這個大毒窟吧,因為,這裡也是我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