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搜尋
色素
共找到
858
筆 文章
-
-
2021-09-10 養生.聰明飲食
蛋殼顏色vs.蛋黃顏色哪個與營養有關? 挑蛋前先明白
蛋黃的顏色常見有比較淺的「黃色」與比較深的「橘色」兩種,不同蛋黃的顏色到底差別在哪裡?其實蛋黃顏色深淺與營養素是有關係的,如果飼養時使用了比較好的飼料,蛋黃營養素較高顏色就會深,若飼料使用上比較一般,蛋黃顏色就較淺;另外,蛋殼顏色則與蛋雞品種有關,與營養關聯性並不大。吃蛋能補充身體所需蛋白質氨基酸 蛋黃顏色與營養有關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雞蛋是非常好的營養來源,許多人體所需蛋白質氨基酸,都能在雞蛋中攝取,採購時經常會發現,雞蛋外殼顏色不同,有些是全白,有些則顏色較深,基本上與營養沒有太大關係,蛋殼顏色主要跟生蛋雞品種有關,挑選時不用太在意。蛋黃顏色越深偏橘紅 農家可能用了比較好的飼料程涵宇接著說,蛋黃顏色就與營養有關,如果農家在飼料中,加入玉米、苜蓿芽、辣椒物粹取物等原料,能夠提高類胡蘿蔔素攝取量,讓蛋黃看起來容易呈現橘紅色,可以補充玉米黃素與葉黃素,簡單來說,如果農家用了比較好的飼料,蛋黃的顏色就可能較深,如果採用一般飼料,蛋黃顏色就會較淺。程涵宇補充,給予類胡蔔素飼養,雞蛋中維生素A含量,可能是一般雞蛋10倍,不過蛋白質含量則沒有明顯差異;農委會公開資訊中也有提到,蛋黃顏色除受遺傳(品種)響外,其主要受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所致。如飼料裡含有較多的青綠飼料、黃色玉米、金盞花草或β-胡蘿蔔素等,則所產生蛋的蛋黃顏色就會加深,主要由於其所含色素造成。飼養環境不同 雞蛋品質也有差異程涵宇指出,目前市場雞蛋價格差很多,除了養殖飼料有差異外,養殖環境也會相當不同,如果在狹小雞籠飼養,母雞活動不足夠,有可能讓蛋會比較小顆;假使在比較開放場地養雞,母雞能夠有充足活動,雞蛋可能就會比較大顆,由於成本相差非常高,所以市場上價格差距也較大。蛋殼有斑點不用太在意 冷藏保存前這個動作要注意另一方面,農委會提醒,雞蛋外殼有斑點不用太在意,母雞於產蛋期間,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營養、緊迫等因素影響,導致蛋殼厚薄與顏色差異,此為自然現象,又蛋殼斑點顏色則因品種而異。有關雞蛋保存董氏基金會說明,應避免自行用水清洗雞蛋再冷藏,因為用水清洗會使蛋殼表面氣孔結構與外界通透性增加,反而提高致病微生物入侵蛋內的可能性,且清洗不徹底或洗後乾燥不完全,都非常容易使微生物增殖,增加衛生安全風險,這點應特別注意。★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8-31 該看哪科.皮膚
結節性癢疹 照光加藥物迅速止癢
65歲許大姊是糖尿病患者,有一個困擾多年的皮膚問題,就是全身出現嚴重的「結節性癢疹」,半夜常爬起來抓癢,每次都要老公幫她擦類固醇藥膏,花很多時間,都沒有用。後來採「照光」治療,一周連續做3至4次紫外線照射治療,搭配藥物治療,症狀改善很多。結節性癢疹是一種慢性疾病,合併非常「癢」及角化過度的丘疹或結節。形成癢的原因,很可能是神經元、嗜酸性細胞或是肥大細胞增生所致,又因為經常反復抓癢而引發丘疹或結節變得更嚴重,且大多呈對稱分布,病變的數量可以從幾個到幾百個不等,大小差異很大。結節性癢疹好發於50至65歲中高齡長者身上,但是也有更年輕的病例。除了反復抓癢會導致表皮脫落、破皮流血、苔蘚化或結痂外,也會因為發炎刺激造成色素沉澱,黑黑的一簇一簇,非常不美觀。許多患者伴有皮膚乾燥症、異位性皮膚炎,或是慢性腎病和糖尿病,更易有心理困擾和嚴重睡眠障礙。在治療上,一般使用健保給付的局部類固醇藥膏治療,或是白天使用非鎮靜抗組胺藥,在夜間使用鎮靜抗組胺藥治療。另可使用tacrolimus藥膏及calcipotriol軟膏取代長期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降低大面積使用類固醇而導致的類固醇吸收問題及副作用,但目前沒健保給付。至於頑固性結節性癢疹,可以考慮口服免疫抑制劑,但需注意肝腎功能的變化,且健保沒有給付。其實,治療全身結節性癢疹,可採取健保給付的「照光(紫外線照射治療法)」治療,搭配抗組織胺及擦類固醇藥膏,治療時間短,每次只要幾分鐘,止癢效果不錯,可以大幅降低抓癢的次數,甚至減少用藥、照光頻率及次數。
-
2021-08-27 養生.聰明飲食
圖表/手搖杯熱量超高!熱量、製成讓營養師一次告訴你
近年來飲料店越開越多間,根據調查將近每兩人就有一人有每天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尤其是上班的時候,總會想要咬點東西舒壓,到底珍珠、粉粿、椰果哪一種熱量最高,我們又該怎麼選呢?讓營養師帶你來一起來看看。珍珠、粉粿、椰果到底誰熱量最高?珍珠>椰果>粉條首先是熱量,以每100克來說珍珠約 350大卡椰果約 130大卡粉粿約 70大卡一般飲料店大約加60-70克的量,可以乘上0.6-0.7珍珠、粉粿、椰果原料差在哪?珍珠使用太白粉、樹薯粉或地瓜粉,先將水和黑糖煮滾再加入大量的粉,攪拌成團後塑型,再將成形的珍珠放入糖水中吸水煮透即完成。(也有煮完才拌入糖水的方式)粉粿作法與珍珠類似,都是以太白粉、樹薯粉、地瓜粉為原料,但差別是會是以「滾水」加入粉中,至於市面上可以看到黑色跟黃色的粉粿,分別是以黑糖水與山梔子水(傳統的天然色素)調色。椰果其實,椰果並不是椰子的果肉!椰果其實是用椰子水製作的。是將椰子水、水加熱混入糖,再以木質醋酸菌發酵約5~7天產生的膠狀物,之後會經過殺菌等步驟,最後再加入糖、香料、色素等完成調味、調色。有沒有其他低卡配料可以選?愛玉、仙草凍、寒天是你的好選擇愛玉、仙草凍、寒天是熱量較低的配料,每百克分別是2、18、10大卡。如果真的想要咬東西,可以試試Q彈的寒天或者像布丁口感的愛玉跟仙草凍。喝手搖杯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其實飲料本身的精製糖也要特別注意!最好的方式是可以喝無糖茶或者無糖鮮奶茶,減少泡製時的精製糖,再加上熱量較低的配料(如果是黑糖或糖水泡製的配料熱量會更高)。最後真的想喝手搖杯,記得1. 一天不要超過一杯2. 買無糖或微糖這樣才不會超過我們一日建議的精製糖攝取量喔!【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珍珠?粉粿?椰果?喝手搖杯你最喜歡搭配哪種配料?製程、熱量讓營養師一次告訴你!】
-
2021-08-25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為什麼癌症治療會出現抗藥性?看懂6種抗藥性機轉
前言「化學治療」(chemotherphy)這個名詞首先由諾貝爾獎醫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保羅•埃爾利希(Paul Ehrlich)於1900年代首先提出而後沈寂很久,癌症治療一直由「手術」及「放射線」治療主宰,一直到1960年代以後,化學治療才廣泛加入癌症治療行列,及至20世紀末期標靶藥物崛起,在B細胞淋巴瘤、乳癌、肺癌、大腸癌等相繼有適用的標靶藥物問世,及至近年來亦有熱門的免疫治療藥物,儘管各類癌症治療藥物蓬勃發展,但仍然會出現抗藥性,也就是藥物失效,造成癌症復發或轉移,使病情惡化甚或死亡,所以針對抗藥性的議題,引起大家的關注與重視。腫瘤化療抗藥性機轉具多樣性一般而言,不管是化療、標靶治療對癌細胞造成的毒性,就是期待此等藥物在癌細胞內之濃度較高,可以對大量增生癌細胞一舉殲滅,甚至對於比較頑固,而且原始的腫瘤幹細胞一併毒殺,其毒殺作用,大都是造成細胞凋亡(apoptosis),細胞凋亡為一種細胞程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但有時侯,不如預期,初期用藥有效,後來卻產生抗藥性,到目前為止,腫瘤抗藥性的機轉非常多樣,相當複雜,以下針對較重要而且常見的抗藥性機轉作簡介:(1)將藥物自細胞排出(drug efflux):早在1983年Kartner博士等人,就發現細胞表面的蛋白質p-glycoprotein,會與ATP結合,獲得能量,可以將化療藥物排出細胞外,使化療藥物無法留在癌細胞內將癌細胞毒殺,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盛名Science(科學期刊)。目前這種蛋白質至少有15種,可使化療造成抗藥性,特叫多重抗藥性(MDR)蛋白。(2)細胞凋亡途徑(apoptosis pathway)失靈:一般而言,不論化療或標靶治療,其藥物的作用,會使癌細胞凋亡,但人體有時會出現抑制細胞凋亡的因子(如Bcl-2、Bcl-XL及IAP等)使得粒線體的通透性不增加,那麼細胞色素α(cytochrome C)及凋亡蛋白酶(caspase)無法釋放,使細胞凋亡的路徑受到抑制,因而產生抗藥性。(3)DNA修補系統過度活躍:腫瘤細胞因DNA修補系統發生突變,使修補系統過度活躍,腫瘤細胞之凋亡程序受到抑制,化療或標靶藥物便無法毒殺癌細胞,進而產生抗藥性。(4)致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去活化:祇要致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去活化,則癌細胞的訊息傳遞路徑不受限制,因而造成癌細胞大量增生,如乳癌PIK/Akt/mTor之訊息傳遞就是典型的例子。(5)腫瘤幹細胞的存在:一般認為腫瘤幹細胞是發展成腫瘤之最原始的細胞,它高度表現像p-glycoprotein的抗藥性蛋白,它可活化癌細胞DNA修補能力,對細胞凋亡亦有抗性,所以對癌症的治療藥物有很強的抗藥性,所以化療藥物可以殺死腫瘤中大部分的癌細胞,但對極少數的腫瘤幹細胞無法毒殺,致使腫瘤縮少一陣子後,可能沒有被殺死的幹細胞再度增生又使腫瘤變大甚或轉移其他器官。(6)腫瘤微環境缺氧:絕大多數腫瘤的微環境多少都有缺氧(hypoxia)狀況,腫瘤缺氧的狀態下會刺激產生缺氧誘導因子HIF(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會造成許多影響,而使腫瘤細胞延長存活,產生抗藥性。這些影響包括:代謝功能改變、多重抗藥性蛋白質的過度表現、細胞凋亡的抑制等,這些也都造成抗藥性的原因,另外缺氧可能也與癌症進展造成遠端轉移有關聯,因為HIF可以影響上皮細胞轉型成間質細胞(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細胞遷移(cell migration)、建立有利於轉移的利基(pre-metastatic niche)。結語我們都知道癌症治療可能產生抗藥性,而抗藥性的機轉具有多樣性,所以針對不同癌症產生不同機轉的抗藥性,如何因應、如何調整或改變藥物,仍是一大挑戰與困境,唯有透過對抗藥性機轉的深入研究,才有機會破解它,然而可以想見的是,抗藥性機轉的複雜性,有如一卷綿密的漁網,需要努力的抽絲剝繭才有可能釐清彼此的關聯性,也才有機會在這場抗癌戰爭中取得勝利,當今二十一世紀,已邁入精準醫學及個人化醫療的時代,癌症治療自不例外,已經慢慢改變過去傳統「一體適用」(one size fit all )之標準療法,而是根據每位癌友個別狀況做量身訂製之個人化的用藥選擇,如此可以達到療効極大化、副作用極小化、如有抗藥性產生亦可適時調整改變用藥,進而提升活存率,降低死亡率,更重要的是讓癌友在治療過程中免受治療期間因為副作用造成之痛苦,使生活品質提升,相對地,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浪費,此乃癌友之福。
-
2021-08-24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炸雞薯條卻擔心油不乾淨?拆解速食店油炸油換油標準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2009年時,台灣連鎖速食業者曾引發一連串的油炸用油事件,讓社會開始關注油炸油的安全問題,也由此帶動台灣油品安全3次升級:油品的汰換由過去的以「經驗法則」到現在一切換油都照「科學」、推動「實驗室認證標章」確保檢驗單位的標準及公信力、作為油炸用油助濾的濾油粉以「食品添加物」規範其使用範圍及相關的限量標準外,也統一規定在使用上也必須放置於濾紙上使用。來一份香酥脆的炸雞、雞塊或是外酥內軟的薯條是許多人走進速食店最愛的選擇,但在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及衛生觀念愈加重視的今日,這些油炸食品的用油及替換率等也開始被一一放大檢視。而根據《食力》2019年「你今天吃『速』了嗎?速食店你都怎麼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5%的民眾對於吃速食最擔心的是它的換油頻率!可以說是速食業界最令人擔心的「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但速食業的油炸用油為什麼總吵得這麼兇?2009年速食油炸用油的軒然大波!引發全台重新檢視炸油安全!事件回到2009年6月下旬,從台灣連鎖速食業者開始引發一連串的油炸用油事件,而此事件的發生後續也連帶牽扯出長久以來台灣餐飲業所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1、「換油」長期沒人管!2009年政策導入後一切照「科學」管!2009年6月22日,台北縣(今新北市)消保官抽查土城、永和地區包含麥當勞、肯德基、達美樂等共5家知名速食業者所使用的食用炸油後,發現其中許多業者並未天天換油,而是採用「濾油」方式,後續公布檢驗取樣化驗結果,其中麥當勞土城2家分店酸價不合格。而麥當勞在檢驗結果公布後,除第一時間發表道歉聲明外,並同日將試紙檢測納入油品品質控管指標,進行改善工作。而行政院衛生署(今行政院衛生福利部)也在事件爆發當下要求各縣市啟動加強稽查及抽驗工作,截至2009年7月9日全國1580家相關業者,試劑快速檢驗結果不合格比率高達6.9%。這次抽查突顯了長久以來的大問題!因為依據油品使用的狀況不同,在換油的標準上很難以使用天數加以規範,因此在早期衛生署對於油炸油品的品質及換油問題,其實長久以來並無明顯管理規則,此外,地方衛生機關的稽查督促上也從未將此列入管理,當時的衛生署因為失責也受到監察院糾正。為了加強用油安全,2009年7月17日主管機關發布「餐飲業油炸油稽查管理原則」,並要求各縣市衛生局對所管轄區域之業者進行輔導及稽查。而同年的12月25日當時的衛生署也公告將「油炸用食用油之總極性物質規範不得超過25%」,正式納入「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規定。而現在台灣不論是各大連鎖速食業者或是路邊的巷口小吃,也都必須依照此規定進行油品的汰換,由過去的以「經驗法則」進行換油,到現在一切換油都照「科學」管!2、油炸油含砷搞大烏龍!「實驗室認證標章」提升檢驗公信力!當時油炸油事件延燒至2009年7月份,消保官後續根據化驗結果,發現其中麥當勞土城金城店、土城中央店及達美樂永和中正店之油炸油含重金屬「砷」,一時又引起另一場軒然大波,且麥當勞更在短時間內掉了4成營業額,花了半年才讓業績得以回穩,承受商譽及營業上之巨大損失!但後來卻發現,這是一場大烏龍!雖然當時對於油品的重金屬含量便有相關規定,但問題癥結點在於,不管是台北縣消保官所委託的「台美檢驗」或是麥當勞所送檢的「SGS」兩家檢驗機關在當時都不具有「重金屬砷檢驗項目」的國家認證。最後在板橋地檢署歷時近半年的調查後,以採樣方法有誤及無法明確證明炸油中確實含有有毒的無機砷,將此案以罪證不足簽結。同時,針對當時台北縣檢驗油炸油含有過量砷之結果,衛生署也因為對於台北縣當時送驗的檢驗結果前後認定標準不一,使得民眾無所適從,毀壞政府形象及公信力被監察院糾正其失當。而衛生署後續為了防止未來類似事件的發生,也進一步推動「實驗室認證標章」,確保檢驗單位的標準及公信力。而針對油脂的重金屬之限量,目前也由「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統一做相關規範,供食用之油及脂肪總砷含量也必須低於0.1毫克/公斤。3、長期以「濾油」代替「換油」?以後請照「食品添加物」標準來用!在當時的餐飲業中,許多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延緩油品的變質,除了撈除油炸油中的殘渣外,也常透過適度添加新油、定期清洗油炸設備以稍微延緩油脂的變質速度,或是透過使用濾紙、濾油粉藉以去除殘渣。然而濾油粉雖然可依規定使用,藉由其離子交換性及吸附性來達到吸附油炸油中的碳化懸浮顆粒、色素等雜質的效果,但卻不能夠有效減少酸價之增加。但當時的餐飲業者除了長期以「濾油」代替「換油」,後續衛生署突擊檢查時,更發現有許多業者所使用之濾油粉沒有衛生署查驗合格的標章。而其中油炸油檢出疑似含「砷」之後,也讓矛頭指向業者長期所使用的「濾油粉」,連帶使得「濾油粉」問題被重新攤開來一一檢視。在事件爆發當年度的10月中旬,衛生署除了模擬檢測業者使用濾油粉後之砷含量,確定無法檢出砷含量外,也開始重新與各方專家及消保團體研討,直至2009年年底預告「餐飲業濾油粉使用種類與限制規定草案」,決議將餐飲業可使用之濾油粉添加物限縮於「合成矽酸鎂」、「矽藻土」及「珍珠岩粉」3類。而現在作為油炸用油助濾的濾油粉,除了維持當時所規範的這3種並以「食品添加物」規範其使用範圍及相關的限量標準外,也統一規定在使用上也必須放置於濾紙上使用,不可直接添加於油鍋中,且不得重複使用!油炸油風暴過後!台灣油品安全再升級!從2009年自速食業開始引爆的油炸用油事件,雖然後續牽扯出台灣餐飲業一直以來的食安隱憂,但也因此帶動政府及業者正視這件一直該被面對的問題!《食力》從餐飲油炸用油專案稽查統計資料中也發現,稽查不合格率已從2009年的4.09%,年年下降,到2012年不合格率已降至0.57%。而目前食藥署除了將油品管理列入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外,也將油品納入烘焙食品、美食街、便當餐飲業者稽查專案的重點稽核項目,來進行把關。而台灣油炸用油至今通過3次升級,包含稽查規定的制定、實驗室的認證及濾油粉使用規範,也讓油品食用安全有了更嚴謹的保障!而作為守護食品安全第一線的業者也陸續落實自主管理,如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後來也因應相關規定自主導入試紙檢驗來確保油品品質!速食業當年摔的這一跤,為台灣帶來了食安的升級,並沒有白費!延伸閱讀▶該怎麼炸出美味的薯條?金黃酥脆的秘訣就在「油溫」!▶棕櫚油、大豆油到調合油 雞排炸油該怎麼挑?▶油脂專家陳炳輝 食用油品的加工與保存方式(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8-24 養生.聰明飲食
胡蘿蔔其實不是「蘿蔔」!胡蘿蔔、白蘿蔔哪個的營養價值高?
蘿蔔青菜各有所好,而蘿蔔又可分為白玉蘿蔔、胡蘿蔔、白蘿蔔、櫻桃蘿蔔,台北農產臉書介紹蘿蔔家族,點出胡蘿蔔並非真的蘿蔔品種,唯一相同之處為食用部位都是「地下根」,令許多網友直呼「長知識」。至於營養成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想護眼、抗氧化、維持黏膜健康,可以多吃胡蘿蔔,如果要減重、美白,則可多吃白蘿蔔,兩者所含營養成分幾乎截然不同。同樣都叫「蘿蔔」 卻不是蘿蔔家族是它台北農產在臉書上介紹蘿蔔的種類,白玉蘿蔔、胡蘿蔔、白蘿蔔、櫻桃蘿蔔等4種,口感、外型大有不同;白玉蘿蔔形狀較細長,煮過後口感較為綿密。櫻桃蘿蔔則是長得有點像甜菜根,但頂部的菜葉是綠色挺直的,外型較小,吃起來鮮嫩多汁。台北農產表示,這4種蘿蔔中,1種並非是真的蘿蔔品種,要大家動動腦思考,網友紛紛留言猜測,台北農產也在留言區公布解答,原來「臥底」的是胡蘿蔔,它屬於繖形花科,而其他蘿蔔家族則是十字花科植物。《本草綱目》記載,胡蘿蔔因為從胡地傳來,味道又近似蘿蔔才得名,但其實和蘿蔔家族並沒有關聯,唯一像的地方是,他們主要食用部位都是「地下根」。紅蘿蔔可抗氧化、保護眼睛 想美白、減重者可多吃白蘿蔔既然並非同一家族,那誰營養成分較高?劉怡里表示,如果從護眼、保護黏膜等角度來看,含有豐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的臥底蘿蔔,可說是大獲全勝。每100公克的胡蘿蔔含有2萬718 IU單位的維生素A,但白蘿蔔卻是掛零。至於β-胡蘿蔔素也是遠高於白蘿蔔,劉怡里表示,胡蘿蔔含有脂溶性維生素A、E,具有優異的抗氧化及護眼效果,膳食纖維含量也略高於白蘿蔔。值得注意的是,攝取過多β-胡蘿蔔素,天然色素容易沈積在皮膚,導致變黃,就有人連續每天喝1大杯胡蘿蔔汁,沒想到兩個月後,臉色慘黃,連手心也變黃。不過,只要1個星期不吃胡蘿蔔,多喝水,就會恢復正常。至於白蘿蔔則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相較於胡蘿蔔,每100公克有39大卡熱量,白蘿蔔僅有18大卡,熱量較低,且有飽足感,想要美白、減重者可以多吃一點。(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胡蘿蔔吃太多會中毒? 出現這些急毒性症狀快就醫 ·平民人參 -白蘿蔔
-
2021-08-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少碰光敏感性食物 營養師教你提升皮膚免疫力
● 夏日豔陽高照,皮膚問題叢生● 預防皮膚問題,應飲食均衡,多吃蔬果● 富含維生素C蔬果,有助提升「皮膚的免疫力」天氣炎熱,很容易曬黑,皺紋會變多,專家建議,除了塗抹防曬油外,不妨多吃蔬果,由內而外來養顏美容一番,如此能讓皮膚變得更水噹噹,並吃出健康好氣色。大熱天 少碰光敏感性食物多吃蔬果可以吃出好氣色,亞東醫院營養師陳煌其說,夏天應避免吃芹菜、九層塔、橘子等光敏感性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又抗氧化的芭樂、奇異果、櫻桃等水果,能幫助皮膚變得白皙、亮麗,增加皮膚的防護力。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層。表皮層的表皮細胞會不斷更新與脫落,所需的營養和抗體等都是由真皮層滲透而來,皮下組織則有淋巴、神經及脂肪等。若想預防夏季皮膚問題,應飲食均衡,多吃蔬果,攝取蛋白質、脂質、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素。想保濕 多補充維生素A許多人常反映夏日皮膚乾燥,除每日喝水2000㏄以上,補充維生素A更有助於製造角質層,促進皮膚保濕、防止皺紋生成。陳煌其表示,維生素A的前身是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延緩老化、清除自由基,南瓜、地瓜、芒果等食物,便是很好的攝取來源。防曬黑 芭樂、番茄效果好預防曬黑、美白皮膚,更是許多女性夏季皮膚保養的第一守則,皮膚較敏感者曝曬於陽光中5至10分鐘,就可能皮膚紅腫。陳煌其說,這時要提升「皮膚的免疫力」,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芭樂、奇異果、櫻桃等水果,具有抗氧化、美白以及形成膠原蛋白作用,其中芭樂更是維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番茄富含茄紅素,可減少黑色素生成的機會,陳煌其指出,番茄加熱後能獲得較多的營養價值、效果更佳,如番茄炒蛋、番茄燉牛肉等料理;多食用富含植化素的綠花椰菜,可以抵禦紫外線的照射,增加對陽光的抵抗力,並緩解皮膚因光敏感度產生的不適症狀。維生素E可協助皮下組織層留住脂肪、抗氧化,增強皮膚的彈性,陳煌其表示,平日炒菜時使用的橄欖油、葵花油、大豆油等,以及堅果、全穀類如糙米、麥片與燕麥,都可以攝取到維生素E。深海魚油含有蛋白質與油脂,每周可補充2次。但陳煌其提醒,乳製品、魚肉類、動物肝臟(如豬肝、雞肝)等,脂肪含量較高,每周最多吃2至3次,每次吃3至4片,不宜攝取過量。
-
2021-08-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射精空包彈代表精盡人亡?泌尿科醫:當心糖尿病
小余長得精壯,今年35歲,由女友陪著來到診間。他的困擾是這兩周以來,射精時竟然都是「空包彈」。他說自己射精力道變弱,不但射程減少,力量也減弱,已有一段時間。逐漸地,整體射精量減少,甚至只有少量的精液「流」出。最令他擔憂的是這兩周竟然變「空包彈」(或稱「乾射」,dry ejaculation)。他常聽人說,所謂「精盡人亡」。小余滿心驚恐,深怕會有什麼不測。血糖嚴重超標,誘發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我請小余不必緊張,先確認他性功能狀況。小余表示,他的性慾並沒有特別改變,勃起功能也都正常。倒是最近因「空包彈」現象,心情上受到一些影響。「你有什麼慢性病或是長期服用的藥物嗎?特別是糖尿病。」「都沒有耶!」小余說。「你家人、長輩是否有糖尿病的情形?」我又問。「我母親!還有舅舅及外公他們都有糖尿病。我母親有尿毒症在定期洗腎。」「麻煩你先做個血液檢查,看看血糖、荷爾蒙狀況,小便也驗一下,我們再根據結果來討論。」等到檢驗結果出來,看了小余的數據,我向他解釋:「你的荷爾蒙指數都在正常範圍。但是血糖350(mg/dL)很高,且糖化血色素(HbA1c)高達13%。尿中糖分是4個+,表示你有糖尿病,我判斷你的『空包彈』症狀應該與糖尿病所誘發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我幫你轉診新陳代謝科作進一步鑑定,你一定要即刻開始控制血糖。」小余與女友理解了,也明白即刻妥善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許多年輕人跟小余一樣,從沒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也沒想到高血糖會導致自己只能發射 「空包彈」甚至「禮砲」呀。空包彈能生小孩嗎?先從改善血糖做起。我了解小余的焦慮,並請他先不必擔心生育問題。我解釋:「像你這種情況,睪丸造精多半是正常的。控制血糖後,即使射精狀況無法百分之百復原,透過人工生殖技術,仍能順利懷孕。」「若血糖控制得宜,的確有機會改善射精。但完全恢復的可能性不到三分之一,你要有心理準備。」我接著說:「即使最終無法恢復射精,有兩種策略來解決生育問題。第一種是電激取精(electroejaculation),即應用直流電刺激骨盆腔肌肉,誘發收縮,使輸精管、儲精囊、攝護腺都能一起誘發蠕動及收縮,如此就可以促使精液排出。再將精液轉送到子宮腔中,以助卵子受精。這個技術以前經常用在瀕危物種收集精子的用途,例如大貓熊的取精;在人體,一般會用在脊髓損傷合併射精障礙的情況。」「第二種策略,是直接從睪丸或副睪中將精子取出,配合配偶取卵,以體外單精子卵胞質注射術(ICSI)方式的試管嬰兒技術,再將胚胎植入子宮,以完成受孕的結果。」但選擇哪種策略要考慮配偶年齡,卵巢功能、副作用、費用及風險等因素。小余與女友理解了,也明白即刻妥善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許多年輕人跟小余一樣,從沒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也沒想到高血糖會導致自己只能發射 「空包彈」甚至「禮砲」呀。醫師講堂男性糖尿病神經病變 多從射精障礙開始要瞭解糖尿病引起射精障礙的原因,要從分析射精的機制開始。射精動作可分解成四個細節:第一個是「攝護腺收縮」,即先將膀胱頸關閉,使尿道形成一個封閉的管腔,同時使攝護腺液排泄到攝護腺尿道中。第二個動作是「輸精管的快速蠕動」,會將精子快速地從副睪尾端瞬間輸送經射精管排放到尿道中。第三個動作是「儲精囊收縮」,將儲精囊中的大量精漿經由射精管湧入尿道。最後一個動作就是球海綿體肌(bulbocavernosus muscle)間歇性的收縮,將尿道中滿滿的精漿擠壓噴出尿道。前三個動作都是藉由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所控制。從組織學上來看,交感神經是人體神經中神經鞘(nerve sheath)包覆最薄的神經。糖尿病所伴隨的神經病變常是從交感神經系統先出現障礙,其次才是副交感神經系統,再來是體神經。副交感神經主管「勃起功能」。而射精的最後一個動作(球海綿體肌收縮)是由體神經系統支配。因此男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大多是從「射精障礙」開始,射精量少,力道弱,到逆行性射精及乾射(俗稱空包彈)先行表現,其次就會加上勃起功能障礙,最後才是缺乏脈衝性的排精動作。
-
2021-08-22 養生.聰明飲食
燕麥奶、全麥製品較好?營養師曝10大偽健康食物
超市貨架上許多號稱「健康」的食品,實際上是營養師眼中「不及格」的食物。它們以誤導性的「健康光環」,偷渡到你的購物清單。究竟哪些食品讓營養師大喊NG?低脂花生醬許多強調「低脂」的食品都暗藏陷阱,為了想攝取少一點脂肪而購買低脂產品,事實上,它的卡路里與普通花生醬大致相同,且添加大量糖分以彌補減少的脂肪。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Lauren Blake博士建議購買成分中不額外添加油、蔗糖或反式脂肪的天然花生醬。燕麥奶燕麥奶是一種從全燕麥粒中提取的植物奶,數年前問世後就一直圍繞著健康光環。但營養網站Appetite for Health的聯合創始人Julie Upton指出,喝燕麥奶和吃燕麥是兩回事。燕麥奶的卡路里和脂肪含量,往往高於普通牛奶,蛋白質含量則低於牛奶。純果汁即使標籤上寫著100%果汁或不加糖,但果汁本身就是一種濃縮型式的糖,一杯8盎司(約236ml)的柳橙汁含22克糖,而一顆新鮮柳橙大約只有13克。更重要的是,果汁裡少了對控制血糖和維持飽腹感非常重要的纖維。果乾很多果乾大打健康食品的招牌,當然,水果本身是健康的,但乾燥以後的水果體積大大濃縮,很容易攝取過量。且為了增加嗜口性或保存,有些果乾可能額外添加糖或其他成分。風味即時燕麥片天然無添加的燕麥片絕對是營養師大推的好食物,至於那些添加大量糖和鈉,甚至是用香料討好消費者味蕾的調味速食燕麥片,不該列入你的健康食物清單。選購前看標示,成分表上將燕麥列在第一項的產品,且每份含糖量低於6克,鈉低於140毫克。蛋白質能量棒就像許多加工食品一樣,被拿來當作能量補給的蛋白棒,通常含有各種形式的糖(甜菜糖漿、糙米糖漿、甘蔗糖漿)、多餘的脂肪(棕櫚仁油、葵花籽油)以及人工色素和香料。此外,蛋白棒有時含有產氣化合物,如三氯蔗糖(代糖)和菊苣根(纖維添加劑)。想在鍛鍊前補充能量,建議尋找成份單純的食品,而不是一堆你無法識別的成分。無糖零卡汽水愛喝汽水又怕胖,很多人選擇無糖汽水讓自己喝得安心。實際上零卡路里不代表對身體的影響為零。細看無糖汽水成分,你會發現「代糖」的存在(包括阿斯巴甜、蔗糖素等),代糖雖然有低熱量的特性,卻不會幫助減肥。一些研究發現,無糖汽水可能導致暴飲暴食、體重增加,並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症和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全麥製品全穀物對人體有很大好處,但這正好被業者拿來利用宣傳,凡冠上「全麥」的產品就被當成健康食品。如果產品包含某類全穀物,包裝就必須明確說明,如果只寫著「用全穀物製成(Made with whole grain)」,那就有很多模糊的空間,可能意味它不是100%全穀物,甚至含量非常少。調味優格很多人會吃優格或喝優酪乳補充腸道益菌,並同時獲取鈣、蛋白質和維生素D。但千萬別選擇經調味的品項,因為調味酸奶含大量糖分和香料,跟甜點沒兩樣。營養與飲食學會發言人Foroutan說,添加人工糖的優格還會導致腹脹。建議購買原味無添加的產品,自己加入新鮮水果。康普茶雖然自然發酵食物有益腸道健康,但近年流行的康普茶主要是發酵酵母。營養與飲食學院發言人Robin Foroutan說,很多人的消化道中,其實處於酵母菌過度生長的狀態,定期飲用康普茶就像把燃料倒在火上,會使菌叢不平衡的情況變得更糟。不如選擇自然發酵食物如優格、泡菜等。資料來源/美國《預防》雜誌
-
2021-08-2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75歲翁停藥吃保健品治糖尿病 血糖飆高昏迷差點送命
75歲洪老先生日前意識不清、尿失禁,家人以為他中風,趕緊叫救護車送醫院急診。醫師發現他是糖尿病患,卻誤信直銷只吃保健食品、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導致血糖突然飆高,差點賠了性命。南投醫院家醫科醫師王郁菁說,糖尿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身體無法有效的利用胰島素,影響血糖的調解,造成血糖不正常。血糖高時,可能會出現口渴、多尿、皮膚乾燥、覺得餓、視力模糊、口氣不佳等症狀,洪先生尿失禁症狀,則可能是糖尿病控制不好,神經細胞受損導致膀胱不正常收縮,造成尿失禁。若依舊沒有控制好血糖,患者則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王郁菁說,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標是飯前血糖在80至130mg/dL,飯後血糖在160mg/dL以下,糖化血色素小於7%。除了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等藥物治療,須搭配飲食、適當運動、維持理想體重。可以在定期回診時與醫師、營養師或衛教師討論控制的目標與方法。營養師黃淑敏說,市面上糖尿病相關營養品琳瑯滿目,好像吃了之後,糖尿病就能痊癒。但這些健康食品都是食品級並非藥物。健康食品定義是,「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之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而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只能當作輔助而不能替代藥物使用。控制糖尿病要遵循正確使用醫療資源及正規醫療,不要聽信無醫學根據的傳說;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或保健食品;隨時與醫師及營養師或衛教師討論藥物使用及飲食原則,建立正確醫療行為觀念。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皮膚病治療特色院所
濕疹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鄰近桃園工業區 濕疹是常見職業病健保統計,109年診斷濕疹件數最多的醫療院所是林口長庚醫院,多達3萬691件,。林口長庚分析與兩個「多」有關,主治醫師人數最多、周邊工業區濕疹患者多,由於濕疹患者多長期監測,林口長庚跨科合作完整,也讓患者願意定期回診。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冠伃表示,院內皮膚科醫師多達30多人。另外,桃園地區多工業區,濕疹也是工人常見職業病。協助加工製造的工人,為避免接觸工業物質,手套是必備,許多國人對乳膠手套過敏,容易因此刺激引起濕疹。也有不少在無塵室工作者,需穿上像防疫人員的「兔寶寶裝」,也增加皮膚發炎機率。陳冠伃表示,濕疹治療除了給予藥物改善,也需要避免皮膚刺激,這些工人沒辦法改變工作內容,即使給予妥善的治療,仍可能反覆發生,須定期追蹤。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演變成難治型濕疹,這類患者可能會需要使用口服免疫製劑,為了對症下藥,林口長庚可協助檢測基因,協助患者排除不適合藥物。至於同時患有濕疹以及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可能需要生物製劑,林口長庚團隊也協助患者用藥追蹤,避免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毛囊炎件數No.1台中鄭地明皮膚科診所/居家上班上課 久坐也會發生毛囊炎依健保署統計,台中鄭地明皮膚科診所109年毛囊炎診療件數最多,達1萬4,028件。醫師鄭地明表示,診所附近有很多傳統產業和工業區,工作環境辛苦,尤其夏天氣候濕熱,更容易有毛囊炎問題。鄭地明說,毛囊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問題,任何年紀和性別都可能發生,原因包括細菌或黴菌感染,尤其夏天悶熱氣候更容易有,也有人因體質關係,毛細孔容易阻塞,造成皮膚受傷,產生毛囊炎。除了勞工朋友在大熱天下工作,特別容易有毛囊炎,鄭地明說,新冠疫情讓許多人居家辦公,學生也在家視訊上學,長時間坐著上班上課,屁股也容易有毛囊炎。另外長途開車的貨車和客車司機,也常遇到相同問題。毛囊炎治療要先找出發生原因,如果是悶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穿排汗通風的衣褲。身體流汗要用濕毛巾擦乾,客運或貨車司機可在駕駛座椅上加鋪涼墊,減少屁股的不適和悶熱。鄭地明建議,傳產工人如果工作環境無法改善,回家也應讓自己保持涼爽,才可能解緩毛囊炎發生機率。他曾診治毛囊炎的工人,在夏天濕熱工作環境下,老闆不開冷氣,更顯工人的辛苦。足癬與股癬No.1台北黃禎憲皮膚科診所/治病因還要緩解症狀 增加患者治療信心據健保署109年統計資料,黃禎憲皮膚科以足癬6,118件與股癬3,101件治療件數名列第一。該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千耀表示,診所已有30幾年歷史,治療過各式各樣的案例,能正確診斷疾病,掌握精準用藥時機,緩解病狀,大大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黃千耀表示,絕大多數皮膚病可用肉眼判別,但足癬、股癬有時看起來很像濕疹,難以區分,這時會利用顯微鏡,以確定診斷。但因檢查時間耗時,部分醫療院所沒有時間執行,因此不時出現錯誤診斷、用藥的狀況。近期門診有位患者,半年間至數間診所、醫院就診,皮膚狀況都未改善,後來上門求診才找出真正病因。正確診斷治療後,一周內病況即明顯改善。「精準用藥不只要治病因,還要能紓解症狀,增加患者願意繼續治療的信心。」黃千耀指出,如果治療時只處理病因,忽略症狀帶給病患的困擾,治療過程會相當煎熬。尤其台灣氣候悶熱潮濕,常讓足癬、股癬病程拖很久,一般足癬需2至3個月,股癬則要1.5月,很多患者覺得搔癢難耐,這時不能只執著在抗黴菌的病因治療,還要及時處理症狀,「看見效果後,患者會更願意遵醫囑,能提升治療品質。」汗斑件數No.1彰化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黴菌感染 色素脫失 配合洗劑可防復發南彰化產業以農業與輕工業為主,常處於悶熱環境或從事易流汗的工作,罹患變色糠疹的機率高。109年健保署統計,位在彰化縣的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診治變色糠疹件數最多,達4,377件。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院長林源富說,變色糠疹又名汗斑,是一種黴菌感染。這種在皮膚生長的黴菌會讓色素脫失,導致被感染部位呈現紅、白、咖啡等顏色,好發在背部、胸部、頸部等常流汗的地方,通常沒有不適症狀。變色糠疹不難治療,若按醫囑口服抗黴菌藥並配合外用抗黴菌藥治療2周到4周,黴菌多可清除乾淨,但皮膚色素不均會持續存在,要等到皮膚自然更新,新皮取代舊皮,這些色塊才會逐漸淡化而恢復正常膚色。他表示,病人若在意色塊影響外觀,目前皮膚科引進新一代的抗黴菌藥,不必每天吃藥,可避免服藥困擾及副作用,還可以再配合抗菌的洗劑清潔皮膚和預發復發。如果特別在意恢復速度,可考慮特殊的308準分子照光機,加速皮膚色素復原。除了遵照醫矚治療,更重要的是確實改善生活環境,適時吹冷氣保持皮膚乾燥、通風,運動後流汗要盡快擦亁,並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不再復發。
-
2021-08-1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患延後拿藥,導致血糖沒控好 染疫死亡率高!
糖尿病族群染病重症,死亡率高8倍王姓糖尿病病友是控糖模範生,但因害怕新冠肺炎疫情,不敢回診拿藥,導致沒有續用糖尿病用藥,再次來醫院已是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送來急診。醫師表示,延後拿藥、不規則用藥成為疫情爆發後常見的醫療窘境。「出門增加染疫風險,但慢性病尤其糖尿病照護不良,會大幅增加染疫、住院後死亡風險。」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乃誠表示,糖尿病族群一旦染病重症入加護病房風險為非糖尿病人的2.8倍,死亡率高了8倍,而且風險與平常控制的血糖狀態、糖化血色素、血糖變異度都呈現高度相關。葉乃誠指出,由大數據顯示,不管是第1型還是第2型糖尿病,平日血糖控制的情況與罹患新冠病毒後的死亡率有關,因此穩定持續的慢性病、糖尿病藥物控制、規律回診,以及維持規律的生活、定時定量的飲食、適度運動很重要。在家可用「血糖機」 準確知道自己的血糖狀態葉乃誠說,有些病友在家久了,常飲食過量、缺乏運動導致血糖上升而不自知,國際標準組織認證的血糖機是病友可靠的幫手,可以在家準確知道自己血糖的狀態,幫助飲食控制及增加運動動機,建議在家可做室內體操、伸展、抗阻力運動,同時還能控制體重。新冠病毒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及胰島ß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下降,進一步加重酮酸中毒風險,葉乃誠建議,若是在隔離或染病期間,應了解酮酸中毒的症狀,頻繁監測血糖,甚至可買機器偵測血中酮體,適度補足水分,且進食身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才能有效降低酮酸中毒風險。「胰島素」是控糖利器困難控制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是控糖利器,長效胰島素加上每天血糖監測,更是可在醫療團隊的溝通建議下,適時隨血糖高低調整胰島素劑量。不但可控制血糖,也可以有效抑制酮酸中毒風險。
-
2021-08-1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控糖常見隱形地雷你中了幾項?醫教正確控糖金三角
一名患有糖尿病的螺絲工廠工人,因工作性質屬於高強度勞動,每餐都習慣吃好幾碗白米飯才有飽足感,體重因此逐漸攀升,加上未規律服用藥物,造成長期處於糖化血色素9%的高血糖狀態。經過醫師不斷矯正觀念以及營養師給予正確的飲食衛教後,開始改變飲食習慣並減少澱粉攝取量,也改施打複方胰島素,治療持續約半年,糖化血色素順利降至7%,體重也回歸正常水準。 糖尿病是一種伴隨終身的慢性疾病,擁有正確觀念能讓控糖事半功倍,需要患者與醫師及營養師共同配合,謹記穩定控糖金三角「飲食、藥物、運動」,透過體重管理、定期監測血糖,才有助於改善血糖。陳建良診所陳建良院長指出,穩定控制血糖是避免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關鍵,但部分糖友常落入控糖誤區,造成血糖控制不佳。 誤區一:潛藏在飲食中的隱形糖 糖尿病治療除了藥物,飲食控制也不可忽略,瞭解食物的種類及其對血糖的貢獻度是控制血糖的第一步。然而,許多糖尿病患者即使拒絕甜食誘惑,仍會誤入「隱形糖」的陷阱,陳建良院長舉例,常見錯誤的飲食觀念為攝取過多升糖指數的主食,如精製白米、麵粉製品、馬鈴薯等,或是攝取過量的水果。提醒糖友們應更積極認識食物,以免誤食隱藏的高升糖食物,造成血糖飆升而不自知。 誤區二:血糖高低才是治療基準 定期監測血糖能掌握自己的病況,更能從中調整生活及飲食習慣,但許多糖友認為身體沒有不適就表示血糖穩定,回診檢查才發現血糖飆升至200-300mg/dL。陳建良院長表示,100mg/dL與300mg/dL的血糖數值,對大部分的病患而言,身體感受不出這高低血糖之間的差異性,但卻與併發症息息相關,若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環境,易造成心血管、終端器官的發炎及病變,甚至提高死亡的風險,呼籲民眾務必重視監控血糖的重要性,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誤區三:胰島素的錯誤迷思 坊間非專業人士的建言經常造成民眾對胰島素有錯誤迷思,至今依然對其有誤解。其實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愈早施打愈有助於保護胰臟功效,也可減少後續併發症發生。陳建良院長說明,胰島素至今已100年,安全性與成效有目共睹,目前有複方胰島素可作為治療選擇,不僅能穩定血糖,也不易發生低血糖與體重增加的副作用,一天只需一針的注射方式對糖友更是便利。 陳建良院長鼓勵糖尿病友應積極為自已血糖把關,定期量測血糖、謹慎選擇食物、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及遵照醫囑治療。若發現口服藥物無法改善血糖控制時,應與醫師討論其他的治療方式,現今糖尿病治療已相當進步,也有多種不同類型的複方藥物可以選擇,期望透過傳達正確觀念,幫助糖友有效控制血糖,避開控糖誤區,穩定血糖「胰」定成功。 (陳建良院長提醒,別讓胰島素迷思成為控糖誤區,當血糖控制不佳時應與醫師討論,及早施打胰島素穩定血糖。) MAT-TW-2100863-1.0-06/2021 《延伸閱讀》 .糖尿病友防疫期間如何維持血糖穩定? .飲食不忌口糖化血色素飆破10!醫籲及早使用胰島素穩定血糖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12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憂疫情延後拿藥?醫師:控血糖與患新冠病毒死亡率有關
患有糖尿病的王姓病友一直是控糖模範生,但因害怕新冠肺炎疫情,延後拿藥,導致沒有續用糖尿病用藥,再次到醫院已是血糖高到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送來急診。醫師表示,延後拿藥、不規則用藥已成為疫情爆發後常見的醫療窘境,「血糖機是糖尿病友可靠的幫手」,可在家準確知道自己血糖狀態,幫助飲食控制及增加運動動機。「出門增加染疫風險,但慢性病尤其糖尿病照護不良會大幅增加染疫、住院後死亡風險」,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乃誠指出,糖尿病族群一旦染病重症入加護病房風險為非糖尿病人的2.8倍,死亡率高了8倍,而且風險與平常控制的血糖狀態、糖化血色素、血糖變異度都呈現高度相關。葉乃誠指出,由大數據顯示,不管是第1型還是第2型糖尿病,平日血糖控制的情況與罹患新冠病毒後的死亡率有關,因此穩定持續的慢性病、糖尿病藥物控制、規律回診以及維持規律的生活、定時定量的飲食、適度運動很重要,在家可做室內體操、伸展、抗阻力運動,同時控制體重。葉乃誠說,有些病友在家久了,常飲食過量、缺乏運動導致血糖上升而不自知,國際標準組織認證的血糖機是病友可靠的幫手,可以在家準確知道自己血糖的狀態。另外,新冠病毒也會造成胰島素阻抗及胰島ß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下降,進一步加重酮酸中毒風險,葉乃誠建議,若是在隔離或染病期間,應了解酮酸中毒的症狀,頻繁監測血糖,甚至可買機器偵測血中酮體,足量的水分及進食身體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才能有效降低酮酸中毒風險;困難控制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是控糖利器。
-
2021-08-10 癌症.皮膚癌
臉上傷口好不了 小心是皮膚癌在搞鬼
南投縣60歲周姓男子月前突發現左邊眉毛有傷口,擦了藥仍未癒合,甚至潰爛,就醫才檢出是鱗狀細胞癌;另一名85歲曾姓婦人則是臉上出現黑腫塊,還迅速長大,切片檢查確認是基底細胞癌作祟,經腫瘤切除手術後,2人均已痊癒出院。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日前接連有患者因皮膚狀況有異求醫,其中周男就是左眉有傷,傷口不大,想說擦藥膏就好,未料傷口仍然潰爛,沒癒合跡象。曾婦則是臉上長了顆黑色腫塊,起初沒理會,但它迅速長大,這才察覺不能忽視。周、曾2人為此先後到南投醫院皮膚科就診,而經切片檢查確認,周男傷口久不癒合,是因為罹患鱗狀細胞癌,曾婦臉上持續變大的黑色腫塊則是基底細胞癌,所幸2名患者在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目前已痊癒出院。南投醫院皮膚科醫師李瑜芬說,當皮膚出現形狀不對稱、顏色不均、邊緣不規則的腫塊,或是原本的痣顏色改變、變大,或是傷口久不癒合等症狀,就該有所警覺,其中常見的皮膚癌種類,除了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還有黑色素細胞癌。至於治療方式會依腫瘤大小、侵犯部位等狀況來評估,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若早期發現,可透過外科手術切除病灶根治,治癒機率高;但黑色素細胞癌則為惡性癌,易轉移,因此除了手術治療,恐需後續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安排。李也提醒,皮膚癌除家族史要留意,紫外線曝曬也是危險因子,外出應做好防曬,平時也要自我觀察皮膚狀況,若發現有不尋常、形狀有異的腫瘤,痣的顏色形狀改變,傷口不易癒合或易出血,就該盡早尋求醫師診治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2021-08-07 該看哪科.皮膚
白髮狂冒?年紀輕就白髮? 營養師揭「3大元凶」:想預防就吃這些
你也有白頭髮嗎?老了才會長白頭髮?其實,白髮增加跟飲食習慣也有很大的關係! 白髮生長因素多 這些NG行為要避免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她身邊一位有個愛美的朋友,因為疫情都待在家,突然閒了下來,竟然開始長白頭髮,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在家飲食三餐不正常吃、疫情也讓她心理壓力恐慌,進而導致頭頂佈滿白髮。其實,不止衰老才會長白頭髮,營養不足、不好的生活習慣、壓力等,都是造成白髮的原因。 補充這些營養素 擁有烏黑頭髮高敏敏列出補充哪些營養素,可以擁有烏黑亮麗秀髮:1、優質蛋白質頭髮最重要的基底!而「酪胺酸」更是黑色素的原料。推薦食物:雞、魚、豆類、肉2、維他命B群幫助能量代謝的維生素,壓力大易流失,若缺乏B1、2、6、12,容易有早發性白髮。推薦食物:綠色蔬菜、全穀飯、燕麥胚芽 3、維他命E幫助抗氧化,減少壓力性白髮。推薦食物:堅果、芝麻、好油 4、礦物質鋅是合成黑色素的重要原料之一。推薦食物:牡蠣、蝦、肉 5、鐵質將氧氣運送全身,促進頭髮健康生長。推薦食物:豬血、鴨血、紅莧菜、豬肝 6、礦物質銅是生成黑色素的必要原料。推薦食物:可可豆、黃豆 避免抽菸、喝酒 提高新陳代謝此外,高敏敏強調,長期抽菸、喝酒的人,易讓體內自由基偏高,進而破壞黑色素、影響毛髮黑色素生成、甚至破壞毛囊細胞,造成白頭髮產生、掉髮的症狀;建議在家也要多活動提高代謝率、放鬆心情,因新陳代謝降低、身體循環差、壓力過大都會影響頭皮血液循環,影響毛囊中製造黑色素的細胞,白頭髮就會開始增多。延伸閱讀: ·第1根白髮出生就註定! 皮膚科醫曝「男、女生長時間」:頭髮綁太緊也會 ·白髮染黑卻白得更快? 與老化無關!專家曝變白「真相」 
-
2021-08-06 養生.聰明飲食
88歲阿嬤也能執行168斷食,甩肉10公斤、血糖血脂都下降!營養師教一道「不挨餓的瘦身菜單」
Sunny營養師的88歲阿嬤,因為捨不得浪費食物常常飲食過量,加上餐餐過油過鹹,長期下來不僅「三高」上升,體重、體脂也過高。利用均衡飲食+分量控制+168斷食,不僅幫阿嬤瘦下15公斤,連醫師也說不用再打胰島素、吃血糖藥。高齡阿嬤也可以執行間歇性斷食?在阿嬤搬來臺北與我們同住之前,我和安媽已經進行168斷食一段時間了,加上阿嬤早睡早起的作息和我們差不多,所以就很自然的和我們在相同的時間一起用餐。不過由於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突然降得太低,會有即刻性的危險,所以在幫阿嬤控制飲食時,採取緩慢的方式進行,避免一下子大幅度的減少食物分量,並且早晚測量血糖值,觀察血糖是否安定。在這段期間,阿嬤也持續回醫院檢查,我們也和醫生保持密切的討論。一般糖尿病、慢性病等患者,不建議自行貿然進行斷食,務必尋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協助。阿嬤的瘦身飲食重點在幫阿嬤瘦身前,已經有安媽的成功案例,所以執行起來更為明確、有信心。主要原則仍是以「吃得均衡、控制分量」為主,從總熱量和營養素兩大方向來調整阿嬤的飲食習慣。阿嬤的用餐時間和我們相同,早上十點吃第一餐,六點前吃最後一餐,二點會有個小餐點,在進食的八小時期間,阿嬤吃得營養又均衡。重點在於全面攝取六大類食物且控制好分量,碳水化合物總量不要過量,蛋白質與蔬菜需要充足,水果、堅果需要適量。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執行起來還是需要花一點時間適應,畢竟以前阿嬤自己會默默吃掉一整條木瓜,現在規定她只能吃兩片,如果說以前是「豪飲」,那現在就只能是「小酌」了。阿嬤的瘦身計畫和安媽差不多,都是以168斷食+均衡飲食+減醣飲食為原則。不過阿嬤年紀大,又有血糖問題,更需要漸進式的調整飲食分量,不能調整得太快、太激烈,心態上也得更有耐心,不能心急。剛開始,阿嬤體重降得非常緩慢,我們一度也感到小挫折,還好阿嬤配合度很高,我們也耐心的堅持繼續,第一個月雖然只有減下了二公斤,但是到了第五個月,已經瘦下十公斤。正確的飲食方式,可以融入日常的持續進行,把時間拉長一點來看,效果還是很棒的!怕阿嬤又會想回臺東老家,我們每天都會找事情讓她做,讓她不會覺得無聊,或是請她做一些小加工,提升她的自我價值感。改變飲食後,不用再打針、吃藥阿嬤來臺北就醫檢查後,大約住院三個星期,靠著注射胰島素和吃血糖藥控制了高血糖,但出院後身體變得虛弱,也有水腫問題。幫她進行瘦身飲食三個月之後,當她再度回醫院檢查時,體重已經從原本的七十五公斤降到七十公斤以下,她的糖化血色素也降到6.4%,於是醫師判斷她可以不用再打胰島素,也可以不用再吃血糖藥了。在停血糖藥後的下一次回診中,醫生發現阿嬤的血脂也下降了,於是血脂藥也可以減量,從每天一次變成兩天一次,這些都是改變飲食後出現的正向回饋。這樣的改變,不只我們很開心,不用再吃那麼多藥的阿嬤也很開心,並且更相信改變飲食的力量,而持續執行。就在我寫書的現在,阿嬤的體重已經降到了六十三公斤左右。對阿嬤來說,減肥不是為了變更漂亮(當然穿衣服變好看她也是很開心),而是改善她的健康,以前的她晚上睡覺總是會抽筋,現在抽筋的頻率變少了、睡眠品質變好了、人也變得有精神了,這些一環扣一環的影響,都是從她改變飲食那一刻開始的。阿嬤驗證了當飲食不正確的時候,只靠吃藥是沒有效的;當飲食正確的時候,是可以不需要吃藥的,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好的食物,不是好的藥物。只要控制「吃下肚子的東西」跟「每天吃的分量」,八十八歲的阿環小姐不挨餓、不節食,也能瘦得健康,希望她的故事,也能鼓勵你或你家中的長輩。阿嬤體重減輕之後,我開始帶她做一些簡單的阻力訓練。食譜:全穀雜糧類 蒟蒻炒麵傳統炒麵需要用較多的油量拌炒,相對來說熱量也較高,利用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的蒟蒻麵,就可以聰明避開熱量地雷。這道料理的關鍵在於油量控制,建議使用量匙測量,就可以控制熱量。另外,加入黑木耳、高麗菜等蔬菜,即可提高膳食纖維的攝取量。餐餐吃飯吃得有點膩了嗎?不妨試試看這道美味又無負擔的蒟蒻炒麵。材料:蒟蒻麵 360g、香菜 10g、黑木耳 20g、青蔥 5g、紅蘿蔔 15g、蒜頭 5g、高麗菜 100g、 紅蔥頭 20g、洋蔥 50g、玄米油 15ml、辣椒 2g調味料:鹽巴 適量醬油膏 10ml作法:1.黑木耳、紅蘿蔔、高麗菜、洋蔥切絲;蒜頭、紅蔥頭、香菜切末;辣椒、青蔥切小段。2.熱鍋後加入玄米油,放入蒜末、紅蔥頭爆香,加入紅蘿蔔、洋蔥炒熟,再加入黑木耳、高麗菜絲、辣椒以及蒟蒻麵拌炒。Tips:蒟蒻不吸油也不吸水,烹煮時建議不要加太多水。3.加入鹽巴、醬油膏調味並拌炒。4.起鍋前撒上蔥花、香菜末即可。總熱量:353 kcal蛋白質 4.8 g脂肪 14.9 g碳水化合物 58.7 g膳食纖維 15.4 g書籍介紹Sunny營養師的168斷食瘦身餐盤:媽媽、阿嬤親身實證!6大類食物 × 95道家常料理,不挨餓的超強必瘦攻略作者:Sunny營養師(黃君聖)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8/04作者簡介 Sunny營養師(黃君聖):畢業於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擁有臺灣營養師、美國ACE-CPT國際私人教練雙證照。當營養師前,為潮流服飾店老闆,在臺北擁有五間店面,長期作息不正常,體悟健康的重要,便嘗試轉換人生跑道,意外接觸到許多長輩,深感健康飲食的重要,便重新拾起營養專業,希望可以幫助更多人建立正確觀念,提升更好的生活品質。成為營養師後,最先幫助的對象就是自己的媽媽和阿嬤,用健康且容易執行的方式,幫助她們成功瘦身,並將營養學實踐於家庭日常中。常在社群媒體Youtube、Facebook、Instagram分享專業有趣的營養知識,獲得廣大的迴響。也是許多企業與媒體力邀合作與採訪的對象,分享營養、健身、瘦身等知識,是兼具實力與人氣的營養師。延伸閱讀: 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已經是世界第一!胃腸肝膽科醫師:早餐我絕不吃的4種食物
-
2021-08-06 養生.聰明飲食
為什麼有些起司有外皮,有些沒有?外皮能吃嗎?
為什麼有些起司有外皮,有些沒有?│A│有些是天然生成,有些則是外在因素所致,故沒有外皮。科學原理 就像你在布利及卡門貝爾起司上看到帶粉末、白色的外皮,是由可食用的青黴菌屬黴菌生成(對,就跟青黴素同屬)。為了製成這類起司,起司製造商會在起司上噴一種含有活性黴菌的溶液,再將起司置於潮濕的環境,促進黴菌成長。黴菌破壞起司表面時,其他生物就會在外皮上生根,製造出熟悉的白色外皮,通常會在5至12天後開始形成。洗浸式乳酪帶橘色或微紅光澤,來自於微生物群的成長,生成了紅色、橘色及黃色色素。這種起司每天以鹽水或酒溶液洗浸,幫助亞麻短桿菌生長,細菌就是這類熟成起司帶有強烈風味及氣味的來源,如林堡起司、阿彭策爾起司。還有一種塗抹熟成起司,其外皮形成方式與洗浸式乳酪相似,除了洗浸式溶液帶有細菌或真菌,能增添額外風味外,莫恩斯特起司及波特沙露起司則屬於塗抹式的熟成起司。天然外皮的生成,單純是起司外表隨著時間乾燥的結果,沒有外皮的起司,如莫札瑞拉及切達起司,則可能是因為不太新鮮,故無法形成外皮,或是製造商用塑膠包裝進行熟成,以避免形成外皮。你可以這樣做 大多數外皮都可食用,除了用蠟封的外皮,如艾登及高達起司,或外皮過硬不好咀嚼的起司,但是,如果外皮不好咬,也可以用來烹煮。如帕瑪森起司上太硬的起司外皮,可以加進義大利麵醬、燉物或湯中增添風味,其他硬皮則可用烤爐加熱,直到變軟後即可食用。為什麼藍紋起司裡的黴菌,不會讓人生病?│A│因為洛克福耳青黴菌並非病原性黴菌,不會引發疾病。科學原理藍紋起司是一種名為洛克福耳青黴菌的菌種,是產出獨特香氣、風味及藍色紋路的主要因素。追根溯源,藍紋起司是被起司工廠飄散於空氣中的洛克福耳青黴菌孢子自然接種,但目前市面上多使用無菌實驗室內,商業化生產的冷凍乾燥洛克福耳青黴菌孢子。起司被接種黴菌後,置於控制腐壞的低溫潮濕環境下,約六十至九十天熟成。熟成階段後,將起司置於攝氏130 度下4 秒,以殺死殘餘的洛克福耳青黴菌,避免更進一步發酵。你可以這樣做雖然食用黴菌聽起來很危險(或噁心),但食用藍紋起司或其他刻意發霉的起司,其本身並沒有危險(包括有白色粉末外皮的布利起司)。然而,軟質起司不該發霉,如果它在你的冰箱裡發霉,一定要丟掉,因為黴菌的菌絲體會滲入起司,絕對會讓身體感到不適。若是在硬質起司上出現霉點,只需切除該部位,因為黴菌很難深入硬質起司中生長。※ 本文摘自《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作者:BRYAN LE 譯者:王曼璇出版社:聯經出版出版日期:2021/06/10
-
2021-08-05 癌症.皮膚癌
手指不明黑點小心皮膚癌!醫指5徵兆惡性高盡早檢查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手指突然出現了黑點,不知是否為痣又或者是其他毛病,有些人緊張,有些人不在意。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皮膚科唐豪悅醫師表示,大多數手指出現的黑點並不用過度緊張,但若出現特殊情況,就建議盡早檢查,特別小心高度危險的黑色素皮膚癌。 手指出現黑點,常見4種可能 唐豪悅醫師表示,出現在手指的黑點,同樣在腳趾也可能出現,最常見的就是斑和痣,隨年齡增長、太陽曝曬、個人保養方式不同,斑和痣會在身體上陸續出現,而痣多數人會誤以為是天生的,但其實也會有出生後到某個年齡才長出來的痣,雖然這樣的痣總是會讓人有點擔心,但其實也並不罕見。另外也包括了外力使皮膚受傷形成的黑點,這類型雖然相較少見,但其實很多人小時候甚至長大後都經歷過,例如遭到筆芯刺傷斷在皮膚內也就會形成黑點。而最讓人緊張,也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斷變化或外觀特異的黑點,因為很有可能是皮膚癌。 皮膚癌3大種類,特別小心黑色素細胞癌! 唐豪悅醫師表示,皮膚癌主要包括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細胞癌三種。基底細胞癌常見出現於年長者身上,不易遠端轉移,但可能轉移進骨骼,不過惡性程度、轉移機率都不高,且進展較慢,早期治療是可以恢復到原本正常的狀態,較為安全。鱗狀細胞癌則有惡性的可能,相較容易轉移,不過復發率不高,早期發現並治療,一樣有機會恢復正常的機會。至於黑色素細胞癌則是當中最令人擔憂的,黑色素細胞癌是當中惡性度最高的,容易轉移、預後不佳、致死率高,以民眾平常關心的五年存活率來看,在0~2期約有98%,但進入第3期僅有63%,進入第4期僅剩約22%左右。且亞洲人因先天基因的關係,會比歐美還要來得常見。由此可見,隨皮膚癌的種類不同,嚴重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皮膚黑點是皮膚癌?5大徵兆盡早檢查! 唐豪悅醫師指出,一般的痣若沒問題,多是形狀規則、成對稱的圓形狀,並好好的長在現有的位置。而如前述所提,隨年紀增長也可能從無到有慢慢浮現,但不會有特殊的特徵。 但若是痣出現了不斷破皮甚至出血、大小增加等情況,就建議最好盡早檢查,這些情況是常見的皮膚癌特徵,特別是黑色素細胞癌更有檢查的5項指標。包括了對稱(Asymmetry)、邊緣(Border)、顏色(Color)、直徑(Diameter)、改變(Evolving)。當痣的形狀上下左右不對稱,或者邊緣不規則呈現鋸齒狀、缺角、凸起、沒有邊界,又或者顏色不均勻、深淺不一,或直徑超過6mm以上、甚至持續變大,以及包括了上述情況快速的改變、甚至出現了出血、發癢的情況等都需特別小心。 另外,許多人認為「長毛的痣」是個沒問題的痣,對此唐豪悅醫師則表示,這點並不會做為臨床診斷的依據,長毛的痣也可能為皮膚癌,不可因為長毛而忽略,應以上述的特徵做觀察,特別是毛出現了變化更要注意,包括了掉毛、變白、破皮等。而本來在身上就有的痣,若出現這些變化也需注意。唐豪悅醫師呼籲,若有發現不明異樣的痣出現,應多加觀察為佳,以利盡早治療。 《延伸閱讀》 .手腳掌有黑痣是癌症?醫:5徵兆注意黑色素瘤 .皮膚長痣是皮膚癌嗎?醫教簡單3招自我檢測!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8-05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友染疫 重症比率高3倍
根據統計,台灣新冠肺炎死亡個案,長者較多,有三高慢性病史是致死率較高主因,尤其糖尿病患感染新冠肺炎後重症的比率較高,醫師提醒,務必要嚴格控制血糖,並應完整接種疫苗,降低重症及死亡率發生。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美國CDC今年3月官網公告,表示患有1型或2型糖尿病者,更有可能染上新冠肺炎重症。國外研究顯示,糖尿病患感染新冠肺炎後,住院或重症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研究表明,年齡較大、糖化血色素高、有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病史、肥胖等風險因素,會使糖尿病患者有更高染疫重症風險。洪建德解釋,因生病會讓血糖動員,身體會將儲存的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提供能量來對抗疾病,但身體卻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對應,血糖便會升高,此時糖尿病會難控制。有研究顯示,高糖化血紅素會增加新冠肺炎重症的風險,因此將血糖控制在健康範圍內很重要。研究數據顯示,完整接種完疫苗的糖尿病患,重症及死亡率都有明顯下降,疫苗對於糖尿病患服用的胰島素或其他藥物不會發生相互作用。疫苗常見的副作用多是輕微的,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腫脹、發紅、寒顫、疲倦和頭痛等,若有嚴重反應,可以適度服用藥物或休息緩解不適。洪建德提醒,糖尿病患在疫情期間仍應積極控制血糖,把血糖治療到安全範圍內,接種疫苗可降低重症及死亡的機率,符合接種資格時盡早施打,若有疑慮可找醫師評估。
-
2021-07-29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免疫治療對哪些癌症有效?精摘癌症免疫治療最新趨勢
腫瘤與免疫的關係非常密切,每當腫瘤產生時,如人體的免疫系統健全的話,其腫瘤細胞的抗原往往被體內的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發現,即所謂的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這些細胞會以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方式傳遞信號到T細胞,而T細胞接收信號後開始發號施令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但如果腫瘤細胞隱藏其自身特異性抗原,則無法被體內免疫系統識別,那麼免疫系統就無法識別與傳遞,就無法發揮攻擊力,反而使腫瘤長大甚至蔓延。近年來免疫治療發展非常快速,但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最近美國國家衛生院Waldman等人及美國南加州的Genentech Inc. Daniel S. Chen分別在Cellpress(Immunity)及Nature Communication發表有關癌症免疫治療的發展趨勢及關鍵挑戰加上本人收集相關文獻,特摘錄重點與讀者分享。(1)癌症免疫治療的研發需藉助臨床前模型試驗,但不是能概括全部採用,仍有其限制。此類藥物之開發臨床前模型(動物試驗),主要是進行藥物作用靶點及機轉的研究、給藥方式、劑量及安全性評估,但此等模型大多在動物皮下注射腫瘤細胞,其長出的腫瘤,因實驗的期程較短,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時間讓腫瘤長大,這與在人類腫瘤在體內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甚或十幾年才自然發展的方式不盡相同,不能重現影響人體腫瘤免疫反應的真正特徵。(2)腫瘤免疫的主要驅動因素在各種癌症不盡相同,當今癌症的免疫治療因各類癌症的免疫表型不盡相同,而有不同的療效,其免疫表型,大致分為①炎症型(Inflamed),②免疫排除型(Immune excluded)和③沙漠型(desert)。炎症型是對免疫治療有效,如使用免疫查核點抑制劑(CTLA4及PDI, PDL1抑制劑),即所謂熱腫瘤(hot tumor),此型癌細胞PDL1之表現強,而且腫瘤浸潤淋巴球(TIL)較多,如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黑色素瘤、泌尿上皮膀胱癌及三陰性乳癌等,至於第三型沙漠型,缺少T細胞及相關免疫細胞又叫冷腫瘤(cold tumor),是屬於名符其實的免疫沙漠,對免疫治療完全無效,如攝護腺癌及賀爾蒙接受體陽性之乳癌,至於第二型,即所謂的免疫排除型則介於其中(如胃癌、大腸直腸癌等)。(3)組織特異性的腫瘤免疫:促進腫瘤生長,可分二個部分:(i)瘤細胞的內在特性(ii)腫瘤所在的器官也就是不同腫瘤患者的癌症轉移器官不盡相同,不同器官有不同的免疫特性,比如肝臟比較容易引發免疫耐受性,對免疫治療較無效;而淋巴結和肺,則可以發揮較佳的免疫治療,所以進行免疫治療的時侯要考慮器官的免疫異質性。(4)原發與繼發免疫逃脫不盡相同:有些癌症,在初次接受免疫治療就無效(原發免疫逃脫),有些癌症,則在初期免疫治療有效,隔一段時間後再發,則無效(繼發免疫逃脫)。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要做有系統的腫瘤組織收集,以做區分,否則在不適當時機使用免疫治療反而無效,而且徒增副作用。(5)內源性免疫與合成免疫不盡相同—目前免疫治療有二大方式:(i)以PD-1及CTLA-4為主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使用,使患者產生高效的內源性免疫反應,此二藥分別於2011年及2014年美國FDA核准使用,而美國的James Allison教授及日本的本庶佑教授於2018年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ii)用人工方式將可殺滅腫瘤的T細胞,在體外擴增,再打回病人身體的治療方法,即所謂CART療法,此療法,首先由美國賓州大學Carl H.June在一位急性淋巴白血病小孩治療成功,而FDA於2017年開始核准使用。如何利用此二種方式做理想的組合,而提升更高的療效,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另外,CART療法對實體腫瘤(如乳癌、肺癌等)的應用,亦有努力與發展的空間。(6)如何使免疫治療與化、放療及手術治療的組合,提高療效,目前有超過1000多種的聯合治療方案,但如何提升療效,仍是極大的挑戰。(7)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產生一些副作用,如何使用類固醇(早期或晚期使用劑量、療程、連續或單次)仍未定論,尚需進一步研究。(8)免疫治療期間的生物標誌(biomarker)監測尚不明確,到目前精準的生物標誌監測與追蹤,其準確率不高,從7~50%不等,仍有待後續積極研發,使其準確率提高。(9)癌症免疫治療的臨床研究終點仍需優化(improved regulatory endpoint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從免疫治療的成果來看,時間越長,免疫治療的長期效果就愈加凸顯,這就需要進行長期的追蹤與監測,所以如何精進,需要更進一步的探索。結語癌症免疫治療,從21世紀開始積極發展,歷經基礎研究、轉譯醫學、乃至臨床應用,目前已有重大突破,但仍有上述的瓶頸與挑戰,展望將來,癌症免疫治療勢必蓬勃發展,新藥研發、副作用降低與其他療法併用,甚至癌症疫苗、融瘤病毒還有其他細胞療法的研發,應是將來努力的方向,相信會使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少,活存率更高,世人一定可以期待。
-
2021-07-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打完疫苗怎麼吃? 營養師建議火龍果、鮮魚、香菇雞湯
國內防疫降為二級,也越來越多民眾開始打疫苗,打完後不少民眾身體反應激烈,常戲稱出現不適、發燒的感覺是「疫苗認證的年輕人」,但打完疫苗應該怎麼吃?補充那些營養素?營養師表示,除了多喝水攝取水分外,現在盛產的水果、魚類也能補出施打疫苗後的身體能量。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他自己在打完疫苗後,連續三天高燒39.2度,全身無力更別說要煮食,因此要恢復體力以及營養,她考量容易取得、台灣人常吃、烹飪容易,現在很多盛產的食材,甚至便利商店就有賣,方便取得,全民施打疫苗,打完以後會累和疲憊,補充營養最好。她推薦多喝水,一天2000cc 分次喝,但李婉萍說,知道打完疫苗要多喝水,但她自己喝到後來,有點喝不下,甚至有點想吐,因此建議可以喝椰子水或檸檬汁,現在檸檬盛產,取得方便,價格平實,補充適量電解質,民眾也比較喝得下去。李婉萍說,夏季是台灣水果盛產的季節,芭樂、火龍果、鳳梨、百香果都是推薦品項,芭樂、百香果主要補充維生素C,且纖維質高,三分之一芭樂、兩個百香果就有三碗高麗菜的纖維質,相對於不愛吃蔬菜的民眾來說,就多水果吧;而火龍果是因為富含甜菜色素(紅),加上夏天冰冰涼涼的,特別是打完疫苗後若出現高燒不舒服,冰涼多汁的水果比較容易入口。她表示,打完疫苗容易沒有胃口,但就算沒胃口也需要體力,可以吃蛋補充熱量與蛋白質;若有點體力可以煮食,也可以煮點香菇雞湯,虱目魚粥,蛋白質含料很高,除了鮮魚有EPA、DHA等綜合性蛋白質多外,現在超商就可以買到虱目魚片,超級方便取得容易煮,或煮香菇雞湯補充營養,這些國產食材都很容易買,煮食也不麻煩,很適合民眾補充營養與體力。
-
2021-07-28 癌症.抗癌新知
傷口長久不癒、身體疼痛持續…注意癌症十大警訊,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06年十大死因,癌症仍具首位,大家是不是從聞癌色變,到已經有點麻木了?癌症是那麼輕易地走入了我們的生活中,被癌症奪走生命的親友也漸漸時有所聞。但是,只要能提早發現徵兆,早期接受治療,癌症的治癒率仍是非常高。以下整理「癌症十大警訊」,歡迎大家分享給親朋好友,不要輕忽身體早已告訴你的徵兆,立即就醫檢查與治療,以免一拖再拖,而造成自己與家人的遺憾。▍癌症十大警訊:若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一)排便或排尿習慣改變:如果大小便次數突然增加或減少,突然出現便秘、腹瀉或糞便變細、頻尿、解尿困難、大小便顏色或內容物有異狀,都要進一步檢查直腸、膀胱或攝護腺。(二)有長久不癒的傷口: 身體傷口通常一星期就會癒合,但如果超過二、三星期都沒有癒合的話,就必須特別注意。(三)身體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像是身體各部位,經常出現異常出血或瘀青。(四)乳房或身體其他部位觸摸到腫塊:腫塊通常不痛不癢,在頸部發現腫塊要注意鼻咽癌、肝癌、肺癌;腹部如果發現腫塊,小孩可能要注意神經母細胞瘤,大人則有可能懷疑是肝癌。(五)長期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現象: 有進食困難的狀況發生,或是沒有胃口或消化不良等,就要特別檢查咽喉、食道或胃。(六)痣或疣有明顯的變化: 皮膚上的痣或疣有紅、腫變大或明顯改變,要注意是否為黑色素瘤。 (七)長期不明咳嗽或聲音沙啞: 久咳不癒或咳血、聲音變沙啞等,要特別檢查口腔、喉嚨及肺部。(八)不明原因的身體疼痛: 身體特定部位持續疼痛,長久未改善。(九)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沒有糖尿病、無甲狀腺機能亢進,若沒有特意節食或運動消耗,兩週內減輕體重2公斤,或一個月減少5公斤,都必須特別留意。(十)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燒或全身疲倦感:如果有久未改善的不明原因發燒、倦怠、全身無力等症狀。提醒大家,平時就要注意身體保健與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且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飲酒過量等等,若真的有以上徵兆,先請不用太擔心,進一步接受到醫院檢查,了解目前的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醫院(本文由愛長照授權刊登,原文網址見此)
-
2021-07-17 養生.聰明飲食
防疫期間宅在家 飲食失衡+少運動,導致血糖飆! 醫師教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人的生活習慣改變,尤其居家防疫期間,不少宅在家的糖尿病患者,因飲食失衡、缺乏運動及活動,導致血糖失控。一名50多歲男性糖尿病患者,過去血糖都穩定控制,最近驗血卻發現空腹血糖值上升到170mg/dl、糖化血色素7.5%。由於三級警戒居家防疫,他減少外出、運動量少,飲食不正常,少吃蔬菜,吃很多澱粉類肉類食物,也因焦慮無聊常吃零食,以致血糖飆升。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指出,居家防疫的糖尿病患者,想控制好血糖,應維持穩定的作息、控管飲食、增加運動量。尤其應避免多量少餐,少餐易因飢餓導致一次攝取大量食物,易引起餐後血糖飆高。三餐飲食維持均衡,何一成說,每餐澱粉類不超過1個飯碗量,適量肉類,葉菜類半碗可減緩糖分吸收。水果含有維生素C等營養素,例如番茄、芭樂、橘子等,一天可吃3次,每次不超過一顆橘子的大小。在家中要增加活動量,可多做家事多活動,例如澆花、烹飪、打掃等;或是簡單的居家運動,善用健身App、影片在家運動。何一成提醒,每坐30分鐘就起身站立、走動或做5分鐘伸展操,提高每天的肌肉活動量,可增加胰島素對細胞的作用,改善血糖的新陳代謝。何一成指出,睡太少、睡不好,瘦素會失調,壓力性荷爾蒙增多,易引起身體發炎反應,白天容易累、不想動、食欲上升,建議每天睡眠應7至8小時較佳。
-
2021-07-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夏日悶熱這裡癢、那裡也癢!藥師告訴你常見「皮膚用藥」
炎炎夏日即將來襲,面對潮濕悶熱的天氣您是否也曾有一樣的困擾,時常覺得這裡癢、那裡也癢。造成皮膚癢的因素有很多,在門診病人中常見的如:急性蕁麻疹、汗皰疹、黴菌感染、蚊蟲叮咬等,需針對症狀選擇合適的藥物才有效。以下將為大家簡介各種常見皮膚外用藥品以及使用時須注意的事項。類固醇皮膚製劑類固醇藥品具有抑制免疫反應達到抗發炎的作用,常用於濕疹、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牛皮癬等疾病。美國分類系統,依據抗發炎強度將局部外用類固醇分為七個等級。而即使藥品成分相同,不同的藥物濃度以及劑型也會導致強度的不同,醫師會依病況嚴重程度及部位選擇適當的藥品。本院類固醇皮膚製劑品項強度等級對照表類固醇的選擇取決於疾病嚴重的程度,建議從低強度等級開始使用。輕症、臉部及生殖部位會選擇弱效類固醇,療程約為一至二週,因這些部位較容易發生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的副作用。中效至強效類固醇用於輕中度皮膚疾病,療程以不超過六至八週為原則。強效及超強效類固醇則用於更嚴重的皮膚疾病如:牛皮癬、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療程依照嚴重程度由醫師評估。相較於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造成的水牛肩、月亮臉、骨質疏鬆等副作用,皮膚製劑較不常發生上述的全身性副作用,但仍需注意長期使用是否產生皮膚萎縮、皮膚變薄、血管擴張、萎縮紋、痤瘡樣皮疹、皮膚感染、色素沉澱等皮膚相關副作用,通常停藥後數週能獲得改善。外用抗黴菌製劑皮膚表淺黴菌感染一般會先採取外用抗黴菌製劑的治療策略,若治療失敗或演變成慢性且大範圍的感染才會考慮使用口服抗黴菌藥品。黴菌感染皮膚的部位廣泛,常見的致病菌皮癬菌會感染頭部(頭癬)、身體(體癬)、鼠蹊部(股癬)及足部(足癬,俗稱的香港腳),甚至侵襲至指甲(甲癬,又稱灰指甲)。皮屑芽孢菌為皮膚的共生菌,以分解皮膚的油脂維生。當皮膚分泌的油脂過多或免疫力下降時會使皮屑芽孢菌異常增生,造成汗斑(變色糠疹、花斑癬)、皮膚脫屑(脂漏性皮膚炎)等疾病。另外念珠菌也是主要的致病性黴菌之一。外用抗黴菌製劑用於治療股癬、體癬、足癬等皮膚表層感染的療程約為二至四週,使用藥品後皮膚狀況很快即能改善,等皮膚外觀恢復正常後再持續塗抹一至兩週直到完全根除黴菌的感染才可停藥。頭癬的治療由於黴菌感染至毛髮根部,外用抗黴菌製劑效果時常不佳,通常會併用口服抗黴菌藥一起治療,使用方式為每週二至四次,持續二至四週。本院的甲癬治療品項為雅舒安抗甲癬油劑,頻次為每週一至兩次,手指甲療程約為六個月,腳指甲約為十二個月。由於黴菌喜愛生長於悶熱潮濕的環境,皮膚表層黴菌感染的病人可藉由日常生活的改善,降低再度感染黴菌的機會。◎三大日常生活的改善,降低再度感染黴菌的機會1. 時常更換透氣吸汗的衣物、襪子。2. 洗澡後擦乾患部並保持乾燥。3.不與他人共用毛巾、指甲剪,避免互相傳染。局部止癢製劑有時候症狀輕微,醫師會開立不含類固醇的局部止癢藥膏,本院治療搔癢症之藥品如下: ◎抗組織胺藥品「普膚乳膏」。◎含抗組織胺、局部麻醉劑及數種清涼劑具強力止癢效果的「強力施美藥膏」。◎具皮膚收斂效果能夠保持患部乾燥並抑制分泌的「氧化鋅軟膏」。◎水溶液劑型常用於治療嬰兒尿布疹的「金貝比嬰兒擦劑」。結語針對不同疾病選擇合適的藥品是十分重要的,有空時不妨可以好好檢視家中的藥膏,看看包裝上藥品的成分以及所治療的症狀是否適合自己的疾病,如有需要可諮詢醫師及藥師。皮膚用藥停看聽,常保夏日好心情,亞東醫院關心您。參考資料:1.UpToDate 醫藥學資料庫-Topical corticosteroids: Use and adverse effects2.藥品仿單3.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4.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期刊-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二十六卷第六期-皮膚表淺黴菌感染之治療
-
2021-07-14 該看哪科.婦產科
準爸爸的神隊友攻略!孕期的4種狀況&建議作法
懷孕時為了提供胎兒良好的發育環境,母體承受了兩倍的工作量,再加上荷爾蒙的影響,心情也變得多愁善感,準爸爸無法了解的懷孕心情,本期透過醫生與心理師的說明,讓準爸爸們也能因為理解而貼心照顧辛苦的孕媽咪。身體篇案例一:小青與建安雖然對於懷孕感到十分喜悅,但嚴重的孕吐、低血壓與容易疲累,讓小青感到十分辛苦,尤其當小青不舒服時,看到一如往昔只是在旁收看電視的建安,卻也讓小青感到莫名的煩躁與生氣,起伏的情緒讓建安感到疑惑而不解。醫生怎麼說懷孕時身體為了提供胎兒良好的生長環境,會藉由分泌荷爾蒙、重新分配血液流量與調整心血管功能來協調身體的運作,其中荷爾蒙的分泌是造成孕媽咪孕吐與情緒不穩的原因,而低血壓則是因為體內血管擴張阻力下降以幫助血液順利流動,子宮的血流也會增加到孕前的3.5倍,禾馨婦產科醫療總監林佳慧醫師表示,懷孕時,因為身體的工作量增加,孕媽咪容易感到疲累,加上荷爾蒙的影響讓心情較容易有所起伏,此時建議準爸爸要特別體諒孕媽咪,千萬不要跟著老婆一起生氣,造成不愉快的爭吵。準爸爸怎麼做當孕媽咪因為懷孕讓心情受到影響時,生活中原本的樂趣也可能因此打折扣,如:案例中,懷孕前,小青原本也許能與老公愉快的一同欣賞節目,但懷孕後因為身體的不適而失去了一些興致,卻看到老公絲毫沒受影響地欣賞節目,不免覺得有些不平衡,此時,若準爸爸能稍微放下遙控器,為孕媽咪準備一杯水或關心一下她的需求,相信能讓孕媽咪心情有所放鬆。林佳慧醫師提醒,懷孕的辛苦準爸爸也許不容易體會,但多點耐心與諒解,會讓孕媽咪感覺受到重視也比較願意忍耐不適。Tips分泌的荷爾蒙中,幫助胎盤形成與發展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會因為濃度的不斷上升造成孕媽咪的孕吐,作用會在孕期前三個月最為明顯,之後會因身體的調適與濃度下降而讓症狀逐漸緩解;而懷孕末期的孕吐,常見原因為胃部脹氣,因此建議孕媽咪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來緩和症狀。 飲食篇案例二:妞妞好不容易度過了食欲不好的孕期前三個月,從第四個月開始便沒忌口的能吃就吃,沒想到最近的一次產檢,被醫生告誡要控制體重,讓她有時只能看著老公大吃大喝,她覺得因為懷孕的影響,先是初期沒食欲,現在後期又要忌口,讓對吃很講究的她心情不免感覺低落。醫生怎麼說懷孕時的飲食,除了初期為了增進食欲需選擇較清淡忌油膩的食物外,懷孕中後期控制體重其實具有許多好處,林佳慧醫生表示,體重若增加太快,身體的關節與肌肉的負荷增加,若平時孕媽咪沒有運動習慣、肌耐力不夠,會很容易感到腰痠背痛,另一方面健康的飲食與控制得宜的體重,除了可幫助順利生產、減少水腫狀況與減輕孕期不適外,對於降低妊娠毒血症與妊娠糖尿病的併發機率也有正面影響。準爸爸怎麼做當孕媽咪為了腹中寶貝認真忌口、挑選食物時,準爸爸若能貼心陪同,且儘量避免在老婆面前大啖她忌口的食物,如此除了較不容易引起孕媽咪的失落感外,也能讓孕媽咪感受準爸爸的共同參與。林佳慧醫生建議,孕期中,除了多攝取營養素多元的健康食物與纖維質高的食物外,應儘量避免油炸、油煎、勾芡類及其他不健康的零食,並且也應該避免吃消夜。而懷孕期間,準爸爸若能經常抽空陪伴孕媽咪散步或踏青,不但能幫助孕媽咪控制體重、減輕不適,老公的陪伴也能讓孕媽咪減少辛苦感、增進夫妻間的感情。Tips懷孕時除了荷爾蒙的變化容易造成孕媽咪心情不佳外,心理層面的影響其實也有交互相關,林佳慧醫生觀察,當孕媽咪心理壓力較大時,同時也會讓原本的身體不適感受更明顯,她以常見的狀況舉例:若在家中孕媽咪與婆婆的相處需要一些磨合時,準爸爸的居中協調會有很大幫助,此時準爸爸的行動不但能讓孕媽咪感受到支持,也能讓孕媽咪的心理負擔沒那麼大。心情篇案例三:小玲到了懷孕後期,肚子下方突然出現大片妊娠紋,她突然不太願意讓老公看到自己的孕肚,並且對於自己皮膚狀況變差感到煩惱,也私自擔心老公看待她的眼光會不會因此改變。醫生怎麼說孕期荷爾蒙的影響會讓身體有些連帶的改變,其中包括黑色素容易沉澱與油脂分泌較多造成青春痘的生成,而妊娠紋的發生則是因為皮膚過度緊繃,造成皮下組織斷裂所引起,林佳慧醫生指出,除了使用乳霜按摩,控制體重是最好避免妊娠紋的方法之一,但若已經生成,產後雖不會完全消失,但會逐漸淡化,無需過於擔心。(延伸閱讀:全職媽媽面對無止盡的疲勞轟炸,老公卻跟單身沒兩樣!當媽媽後才懂,努力停下眼淚很難)準爸爸怎麼做林佳慧醫生建議,懷孕時,孕媽咪常會擔心自己因此不再漂亮,此時準爸爸的支持十分重要,千萬要避免對老婆冷嘲熱諷,畢竟為了孕育彼此的心肝寶貝,孕媽咪身心都承受了許多辛苦,準爸爸言語或行動上的鼓勵與支持,可以讓老婆感覺安心與被受重視,建議準爸爸可以以溫暖的語言來讚美、感謝老婆,讓孕媽咪恢復自信心與好心情。 產檢篇案例四:老公因為工作忙碌,對方萍的產檢不但無法陪同,甚至不聞不問,讓方萍覺得小孩彷彿是自己一個人的,為了這件事,方萍常常與老公爭執,對老公的事不關己感到生氣。醫生怎麼說每個月定期產檢的重要性,在於醫生能夠透過問診與超音波檢查,來掌握孕媽咪與胎兒是否正常發展,十次的產檢中會包含衛教資訊與健保給付的特定檢查,站在醫院立場,會希望準爸爸能夠陪同了解孕媽咪每次的檢查結果,並一同了解衛教資訊,林佳慧醫生表示,準爸爸能透過陪同產檢的實際行動,尤其是超音波影像的掃瞄或是聽到強而有力的胎心音,更能一同感受到胎兒成長的喜悅,也更有實際參與感。另外,有些孕媽咪在懷孕過程中,並不一定能準確傳達讓家人或老公知道每次產檢的結果與檢查紀錄,但若生產時媽咪於產檯上有緊急狀況,而老公或家人一問三不知時,雖然醫護人員仍有辦法做後續處理,但現場狀況就會顯得比較緊張。準爸爸怎麼做一起關心胎兒每月的變化,是孕期中值得期待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孕媽咪,總是會對陌生的懷胎經驗感到不安,或對胎兒是否平安感到擔憂,此時另一半的陪伴與撫慰會有效地減少孕媽咪的不安全感,雖然,準爸爸不一定每次都能陪同準媽媽去產檢,但若準爸爸能夠在每次產檢後關心老婆的狀況與檢查結果,不但能讓她感受共同分享的喜悅,也能藉由協助孕媽咪留意每月的注意事項,讓她感覺貼心與備受重視。Tips主動協助家事的分擔,也是準爸爸可以採取的貼心行動之一,中崙諮商中心臨床心理師呂信慧表示,懷孕時不宜久站、不宜提重物且忌勞累,準爸爸若能協助分擔家務事,不只讓老婆開心,更是幫助孕媽咪輕鬆度過孕期的方法之一。 透過理解來體貼孕媽咪懷孕帶來的不單是媽媽身體上的變化,更影響了整個家庭未來生活重心的改變,面對身體與生活的未知改變,孕媽咪心中的不安全感與不確定感會增加,此時準爸爸的支持與陪伴是穩定孕媽咪心情的重要關鍵,呂信慧心理師舉例:有些媽媽因為懷孕而面臨工作上的變動,在新生命即將誕生之時,財務或工作的變化,會讓孕媽咪容易對未來產生擔憂,準爸爸可以藉由傾聽、提供解決方案,與陪同老婆一同規畫未來,增進老婆的安全感。同時,呂信慧心理師也強調,夫妻之間的溝通十分重要,孕媽咪可以藉由溫和的表達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感受與期望,讓準爸爸知道能夠如何幫忙以減輕孕期不適與不安,而孕期中的辛苦,雖然準爸爸無法親身體會,但多點耐心來傾聽與理解老婆的感受,會讓老婆情緒較安定、家庭氣氛更和諧。Tips 呂信慧心理師建議,懷孕期間夫妻之間培養感情的方式仍儘可能地持續,如結婚紀念日或是彼此的生日皆能抽空安排個小約會,一同吃吃飯、逛逛街或出遊,也可以在準媽媽身體狀態可接受的情形下,彼此愛撫或維持適當的性生活,夫妻兩人感情越好,越能一同迎接新生命來臨的挑戰!※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7-13 養生.聰明飲食
荔枝養顏美白 醣分高須限量
荔枝正值產季,是現代許多人愛吃的水果,更是唐代楊貴妃最愛吃的水果,果肉清甜可口,營養價值高。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荔枝富含維生素、E、葉酸、鉀離子、鎂離子等營養素,抗氧化力佳,不僅可以美白肌膚、養顏美容,並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但不可吃過量。荔枝的醣分高,吃的時候要限量,劉怡里指出,以一份水果60大卡計算,5顆玉荷包約90克、7顆黑葉仔荔枝約100克,因此,若成人一天吃2至3份水果,每天玉荷包最多可以吃10至15顆,黑葉仔荔枝最多可以吃14至21顆。劉怡里說,荔枝含有高維生素C,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預防黑色素大量形成,幫助肌膚美白,也富含維生素E,有助養顏美容,都是提高抗氧化成分很好的營養素。荔枝還富含鉀離子,可利水利尿,能預防水腫;荔枝也有豐富的鎂離子,有助於維護心臟、肌肉及神經的正常功能。比較特別的是,玉荷包含有葉酸成分,除了適合孕婦食用外,近年研究發現,葉酸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劉怡里強調,三高病人只要適量食用,其實都可以吃,重點是不過量。
-
2021-07-10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推薦的8種零食!在家解饞又健康,黑巧克力還助減肥!
防疫在家不出門,民眾在家時間增加,吃零食的機會也增加,肥胖、代謝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問題恐怕也跟著增加。嫚嫚營養師表示,一般常見零食如洋芋片、餅乾、點心麵、肉乾等,吃多恐對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建議可以其他一樣可解嘴饞「相較健康」的零食取代。 一般零食常見3大地雷 嫚嫚營養師指出,一般常見的零食,普遍存在著三大問題,包括了鈉含量超標、飽和脂肪、食品添加物。三者都對健康有不小的負面影響,建議多加留意。 鈉含量超標:一般而言,食物每100公克超過600毫克即可稱為「高鈉食物」,大多受歡迎的零食就多是如此甚至破千。鈉含量超標容易造成水腫、血壓容易上升、影響代謝和減重、甚至導致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疾病,就像民眾常聽的「吃太鹹小心洗腎」並非毫無道理,且其實太常吃高鈉食物就得開始注意。 飽和脂肪:飽和脂肪對人體而言是不需要攝取太多的,屬於非必需脂肪,吃多對健康目前沒有發現能帶來好處,攝取過多反而容易增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風險。世界各國大多建議飽和脂肪為總飲食熱量的10%以下,不過據2005~2008統計國內成年人飽和脂肪約占整體飲食的20~30%,遠超過建議量,建議民眾多留意。 食品添加物:如添加糖,除了容易蛀牙外,容易有糖癮問題,常見沒有事、沒有餓也想吃東西,這可能就有成癮的現象,且也容易使得肥胖、三高、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機率增加,在上癮、傷身中形成惡性循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工色素雖然對人體沒有顯著的傷害,但不少研究發現其容易使得孩童有過動症。 掌握3大寬鬆原則,吃零食也可以兼顧健康! 嫚嫚營養師表示,上述零食3大地雷都對人體有不小的影響,但若要完全都不吃,只吃蔬菜、水果恐怕人生也沒什麼樂趣,遑論防疫在家已經很不容易了。 建議民眾可輕鬆的掌握3個寬鬆的原則即可,少鹽、少糖、避免看不懂的成分。講得再詳細一點,少鹽看營養標示就是「每100公克」鈉含量小於300毫克,而少糖則看「每一份量」糖不超過整體的50%。像是民眾常認為海苔、蒟蒻條較為健康,但往往鈉含量都破千,選購時多留意,吃零食也可以更健康。 營養師推薦8零食,在家解饞又健康! 以上述3個寬鬆原則挑選零食,嫚嫚營養師也提出8種天然的零食供民眾參考。嫚嫚營養師指出,許多人吃東西會著重在熱量,但比起熱量其實食品成分更為重要,身為營養師很少看到完全吃天然食物的人的人身上有什麼重大疾病。 無調味堅果:堅果有嚼勁、飽足感,建議以沒有調味、低溫烘培為主,或可挑選薄鹽,否則一般調味的鈉含量也相當驚人。通常多建議每日約一湯匙,但吃超過一湯匙其實也無妨,避免過多即可。 80%以上黑巧克力:黑巧克力是營養師相當推薦的零食,濃度越高代表天然可可的成分越高,糖等人工添加物也就越少。可減少進食衝動,幫助減肥,有暴飲暴食的衝動可先吃個黑巧克力有助緩解。且可提升運動效能,國際知名女星史嘉蕾•喬韓森在進行健身訓練之前教練也會讓她先吃黑巧克力。建議每日約3~5小片。 低卡蒟蒻果凍:蒟蒻日前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世界10大保健食品之一,熱量低、纖維高,但需注意甜味劑添加物,盡量選擇天然甜味劑,如赤藻糖醇、果寡糖、木糖醇等,避免糖精等人工甜味劑。雖大多研究認為人工甜味劑對人體沒有傷害,但也有研究認為攝取過多可能影響腸道菌叢生態,進而影響健康。小孩、老人留意噎到。建議每日約150克。 無調味毛豆:毛豆為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膳食纖維含量高,可增飽足感,以無調味,或可自己烹煮薄鹽為佳,並建議可選擇有帶豆莢的,不僅吃起來別有風味和樂趣,且因多了一道剝豆莢的程序,可延長吃零食的時間,避免一下就吃完得再來一碗。建議每日約100~200公克。 米果、米餅:一般多為米製品,現也多有藜麥、糙米等全榖類製品,可解嘴饞、解想吃餅乾的慾望,且含有膳食纖維,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也是建議挑選薄鹽、無添加物的,一般給幼童的米餅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主要就是因為添加物較少。建議每日約50公克。 穀物棒:穀物棒多以燕麥製作為主,燕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可以增加飽足感,且穀物棒吃起來也有嚼勁。不過也要注意少糖、少鹽的原則,特別是含糖量,為增添口感穀物棒含糖量往往較高,每份留意勿超過50%。建議每日約40克,約等同於1支。 八寶粥、穀物粥:多為燕麥、紫米、紅豆等穀物類天然食材,雖有糖量,但類型產品多走養生路線,常見多為低糖,未超過我們設定的少糖、50%糖上限。不過此建議以小罐約250公克為佳,或大罐的與親友分享,大罐整體糖量需多留意。 蔬菜餅:天然烘乾製作的蔬菜餅乾添加物相對一般零食少,不過為了調味會添加糖鹽,建議多留意。另外,雖為蔬菜餅,但乾燥之後營養大多已被破壞,應注意不可取代蔬菜。建議每日約40公克。 《延伸閱讀》 .綠茶護心、顧肝、助減肥!營養師指10大好處,加3物效果再提升 .取消早餐助減肥兼顧健康?醫推168斷食:人其實不用吃到三餐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05 名人.黃軒
不只抗新冠!醫:將有3種mRNA疫苗問世預防疾病
對COVID-19病毒疫苗,很大貢獻的因素之一,就是人類開始採用了最新的「mRNA疫苗」技術作為疫苗生產。大家都一定以為「mRNA疫苗」技術,只作為COVID-19疫苗使用而已,我們才只有了Moderna和BNT疫苗,你們都錯了!「mRNA疫苗」技術橫空出現,是人類疫苗的里程碑,可以想像成這是疫苗的標靶藥物,這些都是人類未來「預防疾病」的重要工具。因為產生mRNA,可作用於任何疾病預防的標靶,因此未來是預防各種疾病的mRNA疫苗,而不會只是COVID-19 病毒疫苗。據科學研究報導,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的「三種mRNA疫苗」將有助於預防各種疾病。癌症疫苗預防癌症病毒傳播的疫苗已經存在。比如B肝疫苗可以預防一些肝癌,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可以預防子宮頸癌。然而,由於mRNA疫苗的靈活性,人們正在關注開發不僅可以預防病毒引起的癌症, 而且可以預防各種癌症的疫苗。癌症腫瘤含有正常細胞中沒有的抗原和蛋白質。如果可以訓練免疫系統識別這些腫瘤相關抗原,免疫細胞就有可能摧毀癌細胞。癌症疫苗是這些抗原的特定組合,有藥廠已著手開發進行:1.BioNTech與輝瑞合作開發了一種mRNA疫苗針對惡性黑色素瘤有效的癌症疫苗。2.德國生物製藥公司CureVac正在開發肺癌的疫苗,該疫苗已在早期臨床試驗 (Phase 1)中取得成功。3.Moderna公司,設計出一種對每個患者的腫瘤都有獨特作用的疫苗,以訓練個人的免疫系統並訓練身體對抗癌症。這個研究正在第二階段試驗(Phase 2)中,他們甚至期待往個人化的抗癌mRNA疫苗發展。萬用的流感疫苗 如果有一種疫苗可以保護身體,免受所有病毒株的侵害,就沒有必要每年為新的病毒株接種疫苗。1.Moderna公司,針對季節性流感的mRNA疫苗開發計劃。該計劃針對世界衛生組織 (WHO) 預測將流行的四種流感病毒株,找出這些病毒株通用的流感疫苗。通過收集有關流感基因組的大量數據,研究人員找到了該病毒最「高度固定」的 mRNA 代碼。「高度固定」的mRNA代碼,也就是這種 mRNA 代碼最不可能因突變,而引起病毒蛋白的結構或功能突變。研究小組成功製備了,達四種不同病毒蛋白的mRNA混合物,針對這個萬用的流感疫苗接種發展中。2.動物實驗已經有效,對小鼠的研究,發現這種實驗性疫苗,可以針對多種流感病毒株,同時非常有效。研究人員,也正在致力於人體內的「萬用流感疫苗」的開發計劃中。瘧疾疫苗 瘧疾是由單細胞寄生蟲瘧原蟲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由蚊蟲叮咬引起。1.葛蘭素史克製藥公司的研究人員專利的瘧疾疫苗編碼,一種稱為Plasmodium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PMIF)的寄生蟲蛋白。通過免疫系統識别這種蛋白質為目標,就有可能訓練免疫系統根除寄生蟲。2.動物實驗已經有效,這種瘧疾疫苗在小鼠實驗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併計劃在英國進行人體的臨床試驗。這種瘧疾mRNA疫苗是一種mRNA疫苗可以自我複製放大,當mRNA進入細胞時,就會產生一組自我複製放大mRNA的拷貝。因此,只需要生產少量的mRNA,有望成為繼現有標準mRNA疫苗之後的下一代mRNA疫苗。mRNA 疫苗仍存有許多挑戰1.冷凍儲存mRNA疫苗需要冷凍儲存,這限制了它們在發展中國家和偏遠地區的使用。相關疫苗公司,正在致力於開發一種可以冷藏的mRNA 疫苗。(這樣你們買疫苗,也順便買他們的冷凍設備……嘿嘿)2.監管障礙任何新技術的疫苗問世的監測,都必需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COVID-19病毒的大流行,導致mRNA疫苗的快速批准及開發,更提供了大批、現成的人體實驗,為此新技術發展,其監管障礙比往年小很多。3.昂貴另一個問題是太貴了。個人化的mRNA癌症疫苗很昂貴,也並非所有國家都有大規模生產mRNA疫苗的新設施。超乎你的想像我們以為mRNA疫苗,只是為了COVID19 病毒而已⋯⋯殊不知,人類從治療疾病到預防疾病的跨時代會開始,以前認為疫苗接種,只為了產生抗體抵抗病毒、病箘感染的。現在mRNA疫苗新技術,會改變了我們下一代子孫,進入100歲的健康生命著手。你看不到、感受不到那個盛世?不要擔心,科學家已經在著手準備了!mRNA疫苗技術,具有破壞性和創新性,可以克服人類疾病挑戰。「從治療疾病到預防疾病」,改變當前和未來你對疫苗的想像。※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