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色素
共找到
858
筆 文章
-
-
2021-07-02 養生.聰明飲食
綠茶護心、顧肝、助減肥!營養師指10大好處,加3物效果再提升
無糖綠茶的好處繁多,對於身體健康有不少幫助,例如有助保護心血管、幫助減肥、降血脂等。值得注意的是,綠茶若加上其他特定食材,更有助提升綠茶的營養價值,讓作用更能得以發揮。 喝綠茶好處多,10大優點有助健康! 嫚嫚營養師指出,綠茶最主要的營養有4種,包括了知名的兒茶素、嘌呤生物鹼、茶胺酸、茶色素,各個都對身體健康相當有利。 綠茶的營養當中兒茶素相當知名,具有抗氧化的效果,並能抑制膽固醇及糖類吸收、緩和血糖上升速度,且還有助於脂肪燃燒、代謝。其中最常見的一種「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有助促進高蛋白乙醯化酶作用,抑制人體體內儲存脂肪的基因,建議可在運動一小時前喝綠茶,對減重相當有幫助。另外,定期喝綠茶也可增腸道好菌、抑制壞菌,有助抑制口腔蛀牙菌,降低蛀牙發生率。 嘌呤生物鹼包括了咖啡因、茶鹼等,也具有抗氧化作用,並有利尿、消水腫、降血壓、降血糖等效果。另外它也有助刺激中樞神經、活化心臟,有一定提神作用。而嘌呤生物鹼也可以活化脂肪分解酵素促進脂肪燃燒,具降血脂、抗肥胖的效果。 茶胺酸主要具有放鬆作用,對於認知能力、情緒狀態、睡眠品質等都具有正面影響力,若有情緒較為緊繃的狀態或經常睡眠品質不佳者,可適度的飲用,但避免飲用過量或距離睡眠時間太近,特別是有失眠情況者,以免失眠情況加劇。 茶色素除了和茶的顏色有關也有不少好處,綠茶未經發酵兒茶素較多,經發酵的紅茶、烏龍茶兒茶素會漸漸轉變成茶色素,如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具有助抗發炎、抗癌、保肝的效果。 日本靜岡縣愛喝茶,代謝症候群全國最少! 綜合上述4大營養的優點來看,綠茶不僅有助減肥、養好菌、防蛀牙、助提神、助放鬆,且又具有抗發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效果,集合了這些優點也有助保護心血管,而血管內皮細胞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綠茶也具有改善、優化的作用。 嫚嫚營養師也表示,日本研究曾發現,知名的「茶的故鄉」靜岡縣,居民普遍一日喝茶3~4次,代謝症候群是全日本最少,且在2015~2016年調查「健康壽命排行榜」,靜岡縣男性位居第三名,女性第二名。德國也曾有研究,讓受試者連續喝兩週600毫升的綠茶,觀察皮膚狀況,發現皮膚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提升約30%。整體而言適度飲用,對健康非常有利。 綠茶搭配3食材,營養價值再提升! 嫚嫚營養師表示,綠茶的兒茶素不僅有非常多的好處,還可以和維生素C、槲皮素、胡椒鹼等營養達相輔相乘的效果,不僅加入了食材的營養,更提升原本兒茶素對身體所帶來的好處,如前述抑制儲存、代謝、燃燒脂肪,或抗氧化、恆定血糖等效果。建議可加檸檬、草莓、藍莓、蔓越莓等莓果類,不過日常常見的「梅子綠茶」多為添加酸梅,酸梅為醃漬物,有人工添加、營養被破壞的可能,恐效益不大,建議以天然為主。而加咖啡也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綠茶健康但不宜過多,部分族群更要留意! 即便綠茶再健康也得有所節制,部份族群也應留意飲用量或盡量避免。嫚嫚營養師指出,綠茶100毫升約有20毫克咖啡因,過量恐導致心悸、失眠、焦慮、顫抖等不適。 建議一般民眾一天飲水量以自身體重X40為主,如60公斤者,一日喝2400c.c的水,當中可包含茶,但不可取代水,茶一天1000c.c。也提醒盡量避免隔夜茶,容器碰到口腔就會有唾液的細菌,隔夜孳生量恐爆增,且營養也會流失,氧化也會變質,有食物中毒的疑慮。除此之外也要注意來源,避免種植土壤重金屬汙染或農藥、問題等,建議可常換廠牌,避免固定食用同一家廠商的綠茶。 部份族群應留意綠茶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可多留意飲用時機,或喝淡茶、冷泡茶,雖然兒茶素等營養也會減少,但咖啡因也會相對較少。例如腸胃不佳者容易有「刮胃」等不適情況,建議飯後飲用為佳。而咖啡因代謝需約6~8小時,因此容易失眠者也應注意飲用時間。另外,咖啡因本身也具有利尿作用,不利於腎臟,腎功能不佳者應注意飲用量。也提醒有心血管相關疾病者,應注意咖啡因所帶來的心悸等影響,留意飲用量,飲用後觀察自身狀況為佳。 《延伸閱讀》 .常頭痛應戒掉咖啡和濃茶?咖啡因對頭痛是雙面刃? .咖啡也會影響血壓?營養師:不是人人都能喝,3種人不宜!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6-25 養生.營養食譜
爸媽們撐著點!譚敦慈教你避免孩童躁動小訣竅
國內新冠疫情爆發後,全台自5月19日進入三級警戒,原定6月28日警戒期滿,然而各地又有群聚感染事件發生,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宣布,三級警戒三度延長至7月12日,讓許多家長直呼崩潰。護理師譚敦慈鼓勵父母,由於不能外出增加親子間的緊張關係,千萬別在憤怒的當下宣洩情緒。她也提醒,家戶內除了盡量不要共食之外,盥洗用具最好也各別置放,減少彼此傳染的風險。另外,她也建議可以親子一起做麵包,創造屬於疫情時的小確幸。以下是譚敦慈的建議:警戒延長,爸媽們撐著點疫情是一時家人是長遠氣頭上不要罵人,氣頭上很容易說傷人的話,生氣時先獨處讓自己冷靜一下儘量不要提供含糖、含咖啡因及含人工色素(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這些易引起孩童躁動的食品炎夏在廚房很辛苦,儘量ㄧ次完成工作,可以ㄧ次多煮些冰涼也好吃的食物如白煮蛋、雞胸肉或ㄧ些青菜如過貓、韭菜、竹筍、茭白筍、蘆筍、黃豆芽放冰箱保存,這樣不用每次都要煮(仍建議3天內吃完)而且有時泡麵也可以加白煮蛋、青菜讓營養均衡,也可以外帶、外送1-2道主菜搭配自己煮的飯、青菜,不僅可以減少備餐壓力也可以支持餐飲業。家戶感染風險較高吃飯分餐不要共餐,按照份量每人一盤,不要面對面坐吃飯,可以坐同一側減少吃飯時的飛沫,水杯、餐具不要共用,餐具用完自己清洗放洗碗機或烘碗機牙刷分開放,不要一個杯子全家牙刷插一起,牙膏最好也不要共用廁所最好能分開使用,浴室放酒精上廁所前後都要噴一下馬桶少油、少糖、少鹽的牛角麵包食譜材料:中筋麵粉200g、糖15g、鹽2g、乾酵母3g、全蛋1個、牛奶80g、橄欖油10g作法1.糖、牛奶、酵母拌勻,加入塩、全蛋、橄欖油拌勻。2.加入中筋麵粉拌成糰,此時可以多揉一些時間,再把麵糰蓋上濕布,讓麵筋擴展及發酵。3.麵糰放置約30分鐘,即可分割成每個50g的小麵糰,再搓成長條形。4.放置約3分鐘,用桿麵棍桿成三角形,並且由寬的一端捲向窄的一端,即成牛角狀。5.捲好的牛角放置約5分鐘,即可入烤箱。6.烤箱預熱上火180度、下火150度,烤約20分鐘,著色即可出炉。烤箱如果沒有上下火,就設定180度。
-
2021-06-22 養生.聰明飲食
吃雞蛋增強免疫力,一天要吃幾顆?蛋殼顏色影響營養價值?專家揭正確觀念
臺灣疫情升溫,在等待打疫苗的同時,顧好自身免疫力還是長久之道。國際免疫營養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Immunonutrition, ISIN)於2020年發出聲明,建議飲食要吃得多樣化、吃得均衡,這樣才能支持免疫功能;英國肯特大學2016年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研究指出,均衡飲食是增強免疫力並降低感染風險最務實的方式之一。營養攝取均衡 避免沉默性缺氧致命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表示,防疫期間不能只是把自己關在家裡,更要特別注意飲食多樣化、攝取足量的營養素。若不幸染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時會促發炎因子、過氧化物質、細胞激素大量釋放,一旦無法平衡控制,常會造成「免疫風暴」或「沉默性缺氧」(快樂缺氧)等重症致命狀況。顧好免疫力 優良蛋白質為首要因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若想要顧好免疫力,充分攝取優良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許惠玉指出,雞蛋是臺灣最常見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除了含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同時也是經濟實惠的營養食物。蛋殼顏色差異不影響營養 主要是母雞品種不同坊間常看到白色或褐色蛋殼的雞蛋,其實蛋殼顏色差異是由於母雞品種不同,褐殼蛋與白殼蛋的營養成份並沒有差異。許惠玉亦額外說明,蛋黃顏色,除了品種遺傳的因素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造成,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   雞蛋含有卵磷脂 有助降低壞膽固醇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活動的時間變少,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的狀況,有些人也可能會擔心雞蛋含膽固醇的問題,事實上這幾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使壞的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建議一般人平均每天可以吃一顆蛋。雞蛋保存要注意 烹煮前務必清洗乾淨非必要不外出,若有採買物資的需求,最好一次購足量,減少外出頻率。雞蛋也可以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的原則: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以直接置於陰涼處保存,約可保存7~10天;若要置於冰箱保存,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為用水清洗反而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超市的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 從雞蛋產生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在室溫可以保存約1個月,在夏天等炎熱的天氣保存期限較短,但存放在冰箱可以延長保存時間。此外,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因為雞蛋的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以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許惠玉提醒,雞蛋在烹煮前務必清洗,因為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蛋殼容易沾染雞糞,雞糞裡常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料理前清洗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病菌及髒污接觸到可食雞蛋。   延伸閱讀: ·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紅蛋比白蛋營養?一天只能吃一顆蛋? 營養師破解3大常見雞蛋迷思
-
2021-06-13 養生.營養食譜
防疫宅在家 為自己烤一盤甜蜜
防疫最好的方式,就是乖乖待在家。不能出去喝下午茶,只要有烤箱,在家也可以做出宛如咖啡店端出的精緻點心。●蛋白霜餅乾Meringue Cookie蛋白霜餅乾雖然很硬,但放入嘴裡又會很快融化,是一種外型可愛,很受大家喜愛的餅乾。不需要很多食材,製作過程也超簡單。食材:雞蛋蛋白50g、糖粉75g、紅色食用色素(可做45~50個)烤箱準備:溫度攝氏100°C、時間90至120分鐘作法:1.將蛋白和糖粉準備好。糖粉分3次加入蛋白中,並用手持電動攪拌器以中速打發至可拉出尖角,打出紮實的蛋白霜。2.將蛋白霜的三分之一裝入裝有擠花嘴的擠花袋,並把蛋白霜擠出來。3.剩下的蛋白霜加入少量紅色食用色素拌勻。4..將步驟3的蛋白霜裝入擠花袋,再裝上擠花嘴並擠出來。5.剩下的蛋白霜再加入紅色食用色素,同樣裝入擠花袋、裝上擠花嘴後擠出來。6.放入攝氏100℃的烤箱烤1小時30分至2小時就完成了。TIP:烤蛋白霜餅乾的烤箱溫度只有攝氏100℃,比其他餅乾要低很多。用這樣的低溫與其說是烤,不如說是烘乾更為合適。如果蛋白霜完全烤熟之前表面就出現裂痕,代表烤箱溫度可能太高或沒有維持在固定的溫度。雖然標準是攝氏100℃,但最重要的還是找出適合家中烤箱的溫度。●巧克力覆盆子費南雪Chocolate Raspberry Financier加熱過的奶油與可可粉相遇,就成了能充分品味濃郁巧克力滋味的費南雪。巧克力濃郁但卻可能太過厚重的口感,就用覆盆子的酸味中和。如果喜歡更濃郁的巧克力滋味,也可以用巧克力碎片代替覆盆子喔。食材:奶油100g(要抹在模具裡的少量奶油另外準備)、蛋白80g、砂糖80g、蜂蜜10g、杏仁粉45g、低筋麵粉30g、可可粉10g、泡打粉1.5g、鹽巴1g、覆盆子適量準備工作:1.準備1格10cm×4.5cm,共有9格的費南雪模具。2.塗抹在模具中的奶油與蛋白需要是室溫狀態。3.杏仁粉、低筋麵粉、可可粉、泡打粉、鹽巴一起過篩。烤箱準備:溫度攝氏180°C、時間12至15分作法:1. 將另外準備的奶油(室溫狀態)塗抹在模具中。2. 將100g奶油放入湯鍋中加熱融化。煮到水分完全蒸發後就關火。3. 倒到篩網上冷卻。4. 將砂糖加入室溫蛋白中拌勻。將過篩好的杏仁粉、低筋麵粉、可可粉、泡打粉、鹽巴倒入盆中拌勻。將溫度降至微溫的奶油一點一點倒入麵糊中拌勻。用保鮮膜包起來放進冰箱冷藏休息1小時。5. 將麵糊裝入擠花袋中擠到模具裡。(擠到模具的90%滿就好)放上覆盆子。6. 放入攝氏180℃的烤箱烤12至15分鐘。書名:訂製韓國咖啡店的人氣甜點作者: 朴志英 譯者: 陳品芳出版社:時報出版
-
2021-06-12 醫療.新陳代謝
愛吃麵包、吐司、烏龍麵,小心糖尿病!專家曝飲食「犯1忌」所致
一名22歲女大學生,因泌尿道不適症狀至診所檢查,尿液檢查意外發現尿糖過高(++),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血糖值198 mg/ dl,糖化血色素9.6%,診斷為糖尿病。女大生自述平日都外食,因為喜歡吃麵包,常以精緻麵包打發三餐,體重過重(BMI 24.8),且體脂肪過高(30.8%)。糖尿病典型症狀 三多一少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宋晏仁指出,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多吃、多喝、多尿和體重下降,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沒有典型症狀,因此常常沒有自覺,甚至固執地認為自己沒問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診斷糖尿病的標準有四項:(1)空腹8小時以上血漿血糖值≧126mg/dL。(2)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mg/dL。(3)醣化血色素HbA1c≧6.5%。(4)臨床上有糖尿病症狀,同時隨機抽測血漿血糖值≧200mg/dL。調整飲食習慣 蔬菜當主食你的主食是澱粉還是蔬菜?宋晏仁表示,由於外食人口增加,國人偏向以澱粉類為主食的飲食習慣,加上攝取過多精緻食物,容易加速血糖上升,引起飢餓感誘發食慾,進食量增加造成人體血液或細胞中脂肪的堆積,衍生出許多慢性疾病。因此,宋晏仁建議,將飲食習慣調整以「蔬菜當主食」,也就是蔬菜占1/2、蛋白質至少要1/4的比例,全穀類少於1/4的食物配比,不要將澱粉類當成主食來用餐,三餐定時定量,並避免攝取過多高GI食物,有利於控制血糖。避免高升糖指數(GI)食材 造成胰臟負擔宋晏仁說明,升糖指數(GI)越高的食物,食用後容易使血糖升高,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若上升太快,胰島素分泌增加,胰臟的負擔就會增加,造成胰臟功能損壞,容易引起糖尿病。因此,關鍵不是食物含糖量高低,而是升糖的速度快慢,常見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如:白麵包、白吐司、烏龍麵、糕點餅乾、含糖飲料等。治療糖尿病 藥物+飲食運動很重要治療方面,以口服或注射降血糖的藥物,及胰島素注射的治療方式為主。除了藥物治療,飲食與運動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有良好的飲食控制,甚至比用藥更重要,運動則有助於提升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發炎的機率。宋晏仁提醒,糖尿病患應尋求醫師協助治療,避免迷信偏方,並積極執行飲食控制,才能從根本病因控制血糖,找回健康。延伸閱讀: ·糖尿病也會低血糖! 出現強烈饑餓感、全身發抖快補充「這些」食物 ·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
2021-06-10 養生.聰明飲食
每日1蛋增加免疫力 董氏基金會:保存雞蛋注意5原則
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疫情下,若想顧好免疫力,攝取足量優良蛋白質相當重要,董氏基金會指出,每日1顆蛋,可維持健康所需,並提供「保存雞蛋5原則」,說明不同雞蛋的保存方式。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長時間待在家裡少活動,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近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降低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建議一般人每天平均可以吃1顆蛋。許惠玉說,「雞蛋」不僅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價格也經濟實惠。然我國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非必要不建議外出,若要採買物資,最好一次購足量。對此,許惠玉指出,雞蛋也可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5原則」。「保存雞蛋5原則」第一,一般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直接存放在陰涼處,約可保存7至10天;置於冰箱前,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用水清洗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其二,超市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其三,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第四,從雞蛋產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保存日,在室溫約可保存1個月,於夏天等炎熱天氣的保存期限則較短,若想延長保存時間,可存放在冰箱。第五,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許惠玉說,因雞蛋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對於坊間常看到的褐殼蛋與白殼蛋,許惠玉指出,蛋殼顏色差異是因母雞品種不同,營養成份上並無差異;蛋黃顏色不同部分,除了品種遺傳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影響,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許並提醒,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使蛋殼容易沾染雞糞,常伴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建議料理前務必先清洗雞蛋,避免敲開蛋殼時,可食雞蛋接觸到蛋殼表面的病菌及髒污。
-
2021-06-0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罹罕見血液病TTP 她7次走過鬼門關
她,十五年前,被一場風暴捲入,至今仍未平歇。張玉此罹患極為少見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發作時,既兇又猛,急遽下降的血小板、四處堵塞的血栓,得緊急接受全身血漿置換。「我發作了七次,每次輸入五千CC的血液,我全身的血都是別人的。走出鬼門關後,我卻仍是不知道,下一次的復發什麼時候會來敲門?」今年五十五歲的張玉此,溫暖樸實的笑容,就像是一個日常裡跟你擦身而過的鄰家媽媽,旁人不會知曉她的血液中滾動著的秘密。四十歲那年,因臉色奇差,同事提醒她快去急診。一檢查,她的血小板掉到五千,而正常值是十五萬,血色素也不夠,會診多科醫師,只知不是癌症、不是血友病,脾臟也沒問題。「那時候,我只求一個判刑的病名。」當時,她接受第一次的全身血漿置換,植入一根夠粗的管子,將體內的血液大量引流出來,同時,輸入一倍到二點五倍的血漿。每天進行兩小時的血漿置換術,血漿讓她過敏、紅腫。身為護理人員的張玉此哭著問,「誰可以告訴我,這是怎麼一回事?」好不容易,血小板回升到十萬以上,但出院不到幾個月,她二度復發,又是血漿置換。終於診斷有了答案,是TTP。接下來幾年,她反覆發作七次,接病危通知單、發生感染、因意識混亂在病房裡大喊大叫。TTP是複雜的疾病,她接受癌症免疫治療,病況似乎緩和下來,她終於喘了一口氣。雖頭髮掉了,生理期停了,血栓讓她的股骨頭都壞了,髖、肩、膝都是人工關節。張玉此說,TTP的人,不是走了,就是好了,好像很少人像她這樣撐過七次發作。二○一一年五月,張玉此做出大膽舉動,在網頁上貼出徵病友啟示「尋找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病友」,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找到相同疾病的患者,一起扶持,讓需要幫助的患者及家屬,不再寂寞。徵病友啟示卻是石沉大海,張玉此笑說,TTP病患太少了,少到無法成立病友聯誼會,少到無法納入罕見疾病,沒有人會為她主張權利。她繼續著自力救濟的路,在臉書上成立了「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如同孤寂的紫斑蝶飛舞在漆黑的太空中,持續搜尋著跟她一樣的人。
-
2021-06-09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搶救TTP之1: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她7次全身換血
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雖然是個極罕見的血液疾病,致命又帶有不確定性,我們就像「深海中無聲吶喊的海天使」;但隨著疾病衛教資訊增加,許多病友陸續現身,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現在即將舉辦的病友會,我們想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彼此分享與交流,減少面對疾病的茫然驚慌,也歡迎提供您寶貴的生命經驗,讓彼此做最佳的後援!●時間:3/30 14:00-16:20●地點:Happ.小樹屋|大葉桉分館2樓(台北市中山區民權西路20號2樓)●報名連結:https://reurl.cc/G4nnjD她,15年前,被一場風暴捲入,至今仍未平歇。張玉此罹患了極為少見的「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一百萬人中才有幾個,這些病患的外貌與常人無異,急性發作時,來得既兇又猛,急遽下降的血小板、四處堵塞的血栓,病患得緊急接受全身血漿置換、類固醇治療。「我發作了七次,每次輸入5000CC的血液,我全身的血都是別人的。走出鬼門關後,而我卻仍是不知道,下一次的復發什麼時候會來敲門?」【延伸閱讀:TTP病患平時看似與你我無異,疾病反覆發作卻使他們全身出現異狀一起關心患者們的處境】40歲被診斷怪病:「那時候,我只求給我一個判刑的病名」今年55歲的張玉此,溫暖樸實的笑容,就像是一個日常裡跟你擦身而過的鄰家媽媽,旁人不會知曉她的血液中滾動著的秘密。40歲那年,因為臉色奇差,同事提醒她快去急診。一檢查,她的血小板掉到5000,而正常值是15萬,血色素也不夠,會診多科醫師,只知道不是癌症、不是血友病,脾臟也沒問題。「那時候,我只求給我一個判刑的病名。」當時,她接受第一次的全身血漿置換,必須植入一根夠粗的管子,才能將體內的血液大量引流出來,同時,將過濾過的血漿再送回她體內,需要輸入一倍到二點五倍的血漿量。每天進行血漿置換術,每次兩小時,輸入大量血漿讓她過敏、紅腫。身為護理人員的張玉此,哭著問,「誰可以告訴我,這是怎麼一回事?」撐過7次發作、接過接病危通知單!治療過程掉髮、停經好不容易,治療奏效,血小板回升到十萬以上。可是,出院不到幾個月,張玉此二度復發,又是全身性的血漿置換。這一次診斷終於有了答案,是TTP。接下來幾年,她反反覆覆發作了七次,接病危通知單、發生感染、因為意識混亂在病房裡大喊大叫。TTP屬於免疫疾病,她使用癌症免疫製劑治療,病況似乎緩和了下來,她終於喘了一口氣。雖然頭髮也掉了,生理期也停了,血栓讓她的股骨頭都壞了,髖關節、肩關節、膝關節都是人工關節。張玉此說,像她這樣的人,不是走了,就是好了,好像很少人像她這樣撐過七次的發作。徵病友啟示:尋找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病友2011年5月,保守的張玉此做出大膽的舉動,她委託朋友在網頁上貼出徵病友啟示「尋找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病友」,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找到相同疾病的患者,彼此交換照護心得,一起扶持,一起加油打氣,讓需要幫助的患者及家屬,不再寂寞。徵病友啟示卻是石沉大海,沒有人回應她。張玉此無奈的笑,因為TTP病患太少了,少到無法成立病友聯誼會,少到無法納入罕見疾病,也沒有健保重大傷病的保障,沒有人會為她主張權利。她繼續著自力救濟的路,在臉書上成立了「十三分之一罕見血液病友聯誼會」粉絲團,如同孤寂的紫斑蝶飛舞在漆黑的太空中,持續搜尋著跟她一樣的人。
-
2021-06-07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疫情嚴峻糖尿病患健康也要顧 4招掌握身體狀況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本土確診、死亡個案也持續增加,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數據顯示,死亡個案多為長者且有三高慢性病史,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呼籲,糖尿病患者於疫情期間應注意健康管理、利用防疫4妙招掌握身體狀況,此外,北市也有168家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病患可至其醫療院所就醫。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2016至2019年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9.82%,其中男性10.96%、女性8.69%,而糖尿病更是2019年北市十大死因排名第5位。黃世傑表示,糖尿病患者於疫情期間應維持正常作息、注意自身血糖數值及定期服藥,不可擅自停藥,並做好個人疾病管理,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不僅易出現併發症,重症比例及致死率均會提高,如果擔心前往醫院回整有染疫風險,可至社區診所追蹤檢查。此外,為維持自身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於疫情期間應做到4點,包含第一,定期量血糖,記錄相關數值,掌握身體狀況;第二,按時用藥,病患可憑醫院或診所開立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優先至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減少出入醫院次數,降低風險。第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多喝水、配合疫情警戒避免外出,糖尿病患者可透過簡單安全的居家運動,來加強自身防護力並維持體能。第四,定期回診追蹤,配合防疫至6月14日前,凡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者,可就近至醫療院所利用「視訊診療門診」,並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另複診病患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可採電話問診,減少病患暴露風險。衛生局表示,為維護糖尿病患者健康建置糖尿病照護網路,北市共有168家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醫療院所,病患可前往其醫療院所就醫,透過醫事人員妊娠的專業團隊收案並提供服務,包含定期檢測糖化血色素、空腹血脂、尿液微量白蛋白及眼底等檢查之執行率以及足部、體重及營養等照護。心理治療方面,病患可加入糖尿病支持團體,透過互動、扶持與鼓勵,學習新知、重塑健康行為並共同成長,北市目前有28個支持團體,透過課程期望達到控制糖尿病目的。另外,北市聯醫眼科部主任蔡宜倫表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好,恐引起併發症,造成視網膜、血管、神經及腎臟等相關疾病,網膜病變會造成視力模糊外,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蔡宜倫表示,北市共有146間醫院及社區診所提供糖尿病患者眼底檢查,但疫情期間可利用社區診所進行檢查,待疫情減緩,再至北市聯合醫院12區院外門診部接受免散瞳的眼底篩檢服務。
-
2021-06-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疫使用UV殺菌燈?專家:方法錯誤只是用心安
最近因為變種肺炎病毒入侵台灣,使得台灣的疫情再度升高,因此許多號稱可以除病毒的產品格外受到大家的重視。這類抗病毒產品其中比較新興的是號稱可以殺菌滅病毒的UV燈,有的是壁掛式的,或是移動式的燈具,而現在還有很多手持式的,比如說做成筆型的各種造型。其實UV燈殺菌抗病毒有其道理,但是要發揮效果需要正確的用法,否則只是用心安的;同時UV使用有其危險性,所以使用安全要加以考量,否則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什麼是UV?UV光叫做紫外線或是紫外光,它是一種不可見光,因為它的波長比藍光、紫光要短,所以短到人眼無法偵測。大家回想光線的基本物理性質應該知道,光波如果波長越強,則穿透力越大,如紅光就是波長最長的一種可見光,紅外線或是遠紅外線正是利用其穿透力強的特性,所以用在料理、肌肉按摩等等需要保溫穿透的效果上;而另一方面,波長越短的光,相對的頻率或越高,就代表了能量比較高。藍光就是可見光裡能量比較高的光,所以現在大家普遍會擔心藍光能量對眼睛的傷害。而UV光的波長遠較藍光還短,所以能量又比藍光還高。UV光依照波長的不同,又可以分為UVA、UVB、以及UVC三類。UVA指的是波長320 ~ 400nm的紫外線;UVB是波長280〜320nm的紫外線,UVC是波長200〜280nm的紫外線。UV燈傷敵也傷己所以UV光的殺菌、抗病毒原理就是利用了UV光的高能量,細菌的DNA接受UV光高能量的照射,就會被破壞,造成DNA斷裂,因此失去了複製的能力,也會造成自身失去生理功能,因而造成死亡。而抗病毒的原理,也大致上相同。太陽的光譜裡天然也有UV光,只是UVC的波長太短、穿透力太差,所以會被臭氧層與雲層吸收殆盡,是達到不了地面的,因此,人類平常能接觸的只會有UVA、UVB。講到UVA或是UVB很多女性朋友應該就很有感了,因為它們正是皮膚曬黑、曬傷的殺手,也就是為了防曬美白所必須隔絕的對象。紫外線中約有95%以上是UVA,UVA的能量低,但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對肌膚的傷害也最大,因為它可以深入肌膚的真皮層,破壞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並且產生肌膚不需要的自由基,促使肌膚加速老化,使肌膚變得鬆弛,產生皺紋。也會刺激黑色素的生成,讓皮膚曬黑或產生斑點。而UVB僅能達到肌膚表層,造成肌膚表層的受傷,當肌膚被這種光線照到時就會引起立即性的曬傷,曬紅,眼角膜發炎,也會增加皮膚癌的機率。所以我們可以想像,UV光可以破壞細菌的DNA,引起傷害,所以對人體細胞也是!所謂癌症,也往往是人體DNA被破壞所造成的,所以對於UV光,還是不可不慎。也因此,在世界癌症研究協會AIRC的評估中,UV光是屬於第一類致癌物,也就是有足夠證據確定會造成人體癌症的物質。而目前拿來殺菌的UV燈,使用的是UVC,算是一種LED燈人工產生的UV光。UVC波長在UV家族裡最短,所以能量最強,殺細菌的能力可以說最好,也因此開發出這樣的除菌應用。其實國外確實早有開發出UVC殺菌的燈具應用,一般較便宜的波長在250-260nm左右,可以使用於加在空調設備中進行空氣的殺菌,或是像美國地下鐵收班後放置在車廂中進行車廂的殺菌。而另一類還有更高能量、波長在220nm左右的遠UVC,根據科學研究,確實照射15分鐘後可以對冠狀病毒有消滅的能力。UV殺菌燈使用上要注意因此看來,UVC燈具如果使用得當,確實可以有殺菌、滅病毒的效果,只是使用上有一些條件,安全上也要注意:1.絕對不要直接照射人體,尤其是照皮膚或眼睛UV光是IARC確定的一級致癌物,UVA、UVB、UVC都是,所以很多手持式UVC殺菌燈太像玩具,而且使用時與人體太接近,很容易誤照到人體,韋恩自己覺得很危險。這也是為什麼國外的應用都是在人接觸不到的地方,如空調管路中,或是下班後的空間裡,避免人體直接操作比較好。雖然去年也有日本的動物實驗,重複多次照射UVC並不會造成癌症,因為UVC穿透力太差,都會被皮膚表面的角質或表皮層吸收,不過建議還是以策安全比較好,而且就算未造成癌症還是有可能對脆弱的皮膚、眼睛帶來其他傷害。2.一分錢一分貨,確定UV燈的殺菌能力前面已經提到,UVC裡又以遠UVC的殺菌、抗病毒能力最好,不過遠UVC燈動輒數百美金,所以售價數百元的市售品還是會以普通波長250-260nm的UVC燈為主。但是即使如此,殺菌的功效與光源的強度是直接相關的,所以買之前要請廠商提供足夠的殺菌實驗報告,韋恩看到網路上有的廠商在面對消費者的詢問時,一直在搪塞說有SGS報告自己看,其實所謂SGS報告只是檢驗其他項目,完全不是殺菌力,感覺就是很呼攏消費者。而韋恩相信也不會有廠商能夠拿出抗新冠病毒的實驗數據,這是現實考量,消費者自己要了解這是理論上成立而推論的結果。而如果有廠商敢這樣宣稱,那一定是很可疑的產品。3.照射時間很重要照射時間直接影響殺菌效果,有些廣告號稱數秒間就可以殺菌99.9%,所以大家要注意,即使廠商拿的出殺菌報告,但是要確認該殺菌條件到底是照了多久? 幾十分鐘還是如同宣稱的幾秒鐘而已。就像韋恩前面所提有研究遠UVC要照15分鐘才能消滅冠狀病毒,所以時間很重要。而有的人使用手持式的UVC只是隨手掃一掃,或是接觸門把時照一下,那應該是不夠的。總之,在疫情時代,有很多號稱可以滅菌抗病毒的工具,大家可以了解該工具的正確用法,一方面保護自己的安全,避免誤用;一方面要確定該工具是真的有用的,以免讓自己誤以為已經得到保護。對於廠商資料的解讀,需要細心質疑,不要輕易被參差不齊的廠商所誤導。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6-06 養生.聰明飲食
提升自身抵抗力,怎麼吃? 專家認證「5種顏色食物」營養價值超乎意料
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三級,除積極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之餘,這段時間除了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也可透過飲食提升自身抵抗力。 蔬菜與水果含植化素 降低發炎反應、提升抵抗力國民健康署表示,蔬菜與水果除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外,還有各種不同的植化素,是植物天然色素和氣味的主要來源,但因人體無法自己製造,必須從各種食物中攝取。植化素可以清除自由基,降低發炎反應,提升抵抗力,而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種類的植化素:一、綠色(一) 代表蔬果:綠花椰菜、地瓜葉、奇異果等(二) 常見植化素:多酚類、吲哚類(三) 功效:抗氧化、降低罹癌風險 二、黃/橘色(一) 代表蔬果:胡蘿蔔、鳳梨、木瓜等(二) 常見植化素:類胡蘿蔔素、玉米黃素(三) 功效:抗氧化、強化免疫功能三、紅色(一) 代表蔬果:紅甜椒、西瓜、番茄等(二) 常見植化素:茄紅素、花青素(三) 功效:抗氧化、降低罹癌風險 四、藍/紫色(一) 代表蔬果:葡萄、茄子、紫甘藍等(二) 常見植化素:類黃酮素、花青素(三) 功效:抗氧化、抗發炎 五、白色(一) 代表蔬果:白蘿蔔、洋蔥、香蕉等(二) 常見植化素:蒜素、含硫化合物(三) 功效:抗氧化、降低罹癌風險 「我的餐盤」照著吃 營養狀態沒問題國民健康署強調,每天若能依照「我的餐盤」均衡飲食中準備5色蔬果,每餐攝取1個拳頭大水果,可盡量洗乾淨連果皮一起吃;每餐的蔬菜攝取量則比水果再多一些,也可以依個人喜好適量增加,除了攝取到植化素,也同時兼顧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這些在強化免疫細胞,增強抵抗力,進而提升個人的營養狀態上都扮演重要角色。 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嘴饞吃不停怎辦? 營養師激推「9款低卡點心」:食慾秒降 ·居家防疫你胖了嗎? 營養師授「4階段進食順序」:吃飽也能瘦
-
2021-05-18 醫療.新陳代謝
為何餐後血糖總是高?醫師提醒幾點原因要注意
「醫師,我今天要看抽血報告。」四十多歲的王先生說。「你的空腹血糖有達標,」醫師翻開病歷說,「可是糖化血色素8.2%,比較高喔。」「什麼?糖化血色素又超標了!」王先生有點訝異,「怎麼會這樣?我在家驗的空腹血糖都很標準,為什麼糖化血色素降不下來。」檢視王先生的紀錄,空腹血糖的確都有達標。台中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傅家保醫師解釋,「如果飯前血糖正常,但是糖化血色素超標,問題大概就出在飯後血糖。」不只顧餐前,餐後血糖同樣重要為了降低糖尿病造成的慢性併發症,目前會把空腹血糖的目標訂在80-130 mg/dL,飯後血糖在180mg/dL以下,飯前與飯後的血糖差異最好小於60mg/dL,而糖化血色素建議小於7%。我們的血糖會跟紅血球裡的血紅素結合在一起,稱為「糖化血色素(Glycated Hemoglobin,簡稱HbA1c)」,傅家保醫師指出,由於紅血球的半衰期大概是120天,所以糖化血色素可以反應最近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都會對糖化血色素造成影響,也就是說控制血糖不能只看空腹及餐前血糖,餐後血糖也同樣重要。「用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我們可以把血糖波動想像成海浪,假設餐前血糖很平穩,但餐後血糖很高,或是餐前跟餐後差距越大,超過60mg/dL以上,血糖波動就像是海浪,會破壞血管的內壁,較容易出現破損或動脈粥狀硬化。」傅家保醫師說明,「血糖越平穩越好,餐前跟餐後的差異最好不要波動太大。」餐後血糖高,這些原因要注意導致餐後血糖超標,常見的原因有幾個,包括食物的種類、烹調的方式、攝取的速度等。在食物種類方面,建議選擇原型的食物,因為越精緻的食物,越容易造成飯後血糖高,傅家保醫師說,例如吃乾飯比吃稀飯好、吃水果比喝果汁好。在烹調方式方面,越少烹調的食物,比較不會導致飯後血糖超標,採用蒸、煮會比煎、炸、烤來的好。進食的時候建議細嚼慢嚥,因為吃得越快,越容易吃下太多東西。傅家保醫師提醒,「飯後運動也要注意,例如快走有助於改善飯後血糖,但是激烈運動反而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想要穩定餐後血糖,首先必須找到導致餐後血糖高的原因有哪些,然後針對個別狀況做調整。再來就是調整藥物,目前有針對飯前或飯後血糖的血糖藥或胰島素,可以跟醫師詳細討論。傅家保醫師表示,「我們自己有做過研究,假設患者的糖化血色素在8.5%以上,甚至更高的糖化血色素,這時候的首要目標是控制飯前血糖,因為這類患者的飯前血糖對糖化血色素的貢獻可以到七成以上。可是,當糖化血色素大概在7至8%時,飯後血糖對糖化血色素的貢獻可以達到七成以上,所以會鼓勵患者驗飯後血糖,並積極控制飯後血糖。」控糖小技巧,配對血糖量測法為了瞭解血糖的狀況,糖友平時除了驗餐前血糖,也要記得驗餐後血糖。「最完整驗血糖的方式是每天三餐的餐前及餐後(開始用餐後的兩個小時),再加上睡前。但是,多數糖友大概不容易一天驗七次血糖。」傅家保醫師說,「所以會推出『配對血糖量測』。」「配對血糖量測」就是量週一早餐的餐前跟餐後,週二的午餐的餐前跟餐後,週三的晚餐的餐前跟餐後,然後週四、週五、週六,同樣分別量測早餐、午餐、晚餐的餐前跟餐後,週日再量早餐的餐前跟餐後。利用配對血糖量測就可以知道,一個禮拜中所有三餐的餐前跟餐後血糖,以及餐前、餐後的血糖的差異,方便調整飲食與藥物。善用胰島素,幫助血糖達標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按時服藥是控糖的幾項重點,面對起起伏伏的血糖,胰島素亦是幫助血糖達標的得力助手。人體本來就有胰島素的需求,控制飯前血糖的叫做「基礎胰島素」,因為不管有沒有吃飯,我們的胰臟都會持續分泌一定量的胰島素,傅家保醫師分析,進食之後,血糖上升,所以胰臟會大量分泌胰島素,讓血糖回復到正常的狀況,回復血糖的能力,就是取決於胰島素分泌的量。隨著患者胰臟功能慢慢退化,退化到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就需要補充胰島素。人類運用胰島素來治療糖尿病的歷史已經將近一百年,是相當有效的控糖工具,除了傳統胰島素外,目前還有「速效型胰島素」、「長效型胰島素」、「預混型胰島素」等新型胰島素。「長效型胰島素是當作基礎胰島素使用,有助穩定空腹血糖;速效型胰島素是當作餐後胰島素使用,可控制餐後血糖。為了滿足一整天的胰島素需求,可能需要打一次長效型胰島素穩定空腹血糖,然後再三餐後各打一次速效型胰島素控制餐後血糖。」傅家保醫師說,「為了提升便利性,也可以考慮使用預混型胰島素,預混型胰島素中包含長效型胰島素與速效型胰島素,有助減少施打次數,可一天打一至二次,且能彈性施打,幫助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達標。」相較於傳統胰島素,新型胰島素藥效較穩定,出現低血糖的機會也較低。貼心小提醒「血糖達標沒?」是越來越多人重視的課題,為了減少糖尿病造成的各種併發症,務必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按時服藥、補充胰島素,且定期量血糖。除了關心餐前血糖,也要留意餐後血糖。避免血糖波動幅度過大,可減少心血管受到傷害,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原文:乖乖測血糖,為何控糖還是不達標?醫師圖文詳解搜尋附近的診所:
-
2021-05-11 該看哪科.婦科
「媽祖提醒我!」婦人進香途中頭暈 查出子宮長2肌瘤
「我想是媽祖要我趕快就醫,也讓我找到好醫師,才可以順利恢復健康。」48歲許姓婦人每年都參加白沙屯媽進香活動,今年回程途中她突然感到頭暈、腹痛且無法排尿,同行友人送她到醫院,插尿管治療後仍未改善,因此決定轉至大千綜合醫院急診,後查出有肌瘤,經全子宮切除術後,康復出院。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及婦科主任林敬旺表示,病患近4個月來,每次生理期時經血量都非常多,因此常發生頭暈、貧血情形,她原想今年參加進香後再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在途中發生肌瘤掉落壓迫膀胱的情形,抽血檢驗顯示她血色素只有5(正常值為12到16),醫師緊急會診婦產科,檢查發現她的子宮裡有顆近20公分肌瘤,另外還有一顆約10公分肌瘤往下掉落壓迫膀胱。討論後,婦人決定接受全子宮切除術,術後狀況良好,她直呼「應該是媽祖提醒我要注意身體健康!」林敬旺指出,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若能及早發現,大部分可用藥物控制及定期追蹤,並不需開刀;如肌瘤長太大時,容易出現經血量過多、經期拉長而導致貧血,也可能壓迫到膀胱或直腸造成頻尿、排尿不易或便秘。當子宮肌瘤過大造成嚴重症狀時,建議接受手術切除。想保留生育能力的婦女,可接受肌瘤切除手術,但仍需定期追蹤是否復發;已無生育規畫的婦女可選擇全子宮切除術,徹底解決子宮肌瘤問題。他表示,通常肌瘤長到6至8公分以上就會有明顯症狀,病患2顆肌瘤合計長到近30公分,貧血到差點暈倒才就醫實在讓人驚訝。子宮肌瘤雖多為良性,但嚴重時仍會影響日常生活及造成貧血、不孕等問題,因此如出現不正常出血、腹痛、頻尿、無法排尿或便秘等問題,一定要盡早就醫切勿輕忽。
-
2021-05-11 該看哪科.血液.淋巴
終身輸血排鐵不能吃牛肉菠菜 他定期治療過正常人生活
台中37歲王姓男手在8個月大時確診為重度乙型地中海貧血,終身要接受定期輸血和排鐵劑治療,不能吃含鐵質高的食物如肝臟類、牛肉、菠菜等,14歲因脾臟腫大切除,雖因病情飽受折磨,但他聽從醫囑規律回診追蹤治療,生活日常與常人無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顧問醫師彭慶添說,地中海貧血中重度屬於慢性疾病,可能出現嚴重貧血、黃疸、肝脾腫大、骨骼變形、發育遲緩等,需一輩子接受定期輸血和排鐵劑治療。部分患者於青少年期前接受骨髓移植,有機會根治。彭慶添建議,地中海貧血中重度患者也不需要氣餒,目前傳統療法加上精準現代醫療已非常進步,只要好好遵照專科醫師醫囑,也能和正常人一樣享有良好生活品質。彭慶添說明,王姓男子因罹患重度乙型地中海貧血,因慢性貧血會造成脾臟腫大,故於14歲時接受脾臟切除手術,此外,患者的代償性造血增加,間接造成鐵質吸收增加及長期紅血球輸注,容易溶血造成鐵質沉積在重要器官,每3個月要抽血追蹤鐵蛋白,每年則需回醫院安排腹部、心臟超音波與核磁共振等檢查,相當辛苦。彭慶添介紹,孕婦接受產前檢查篩檢地中海型貧血,可提早診斷胎兒是否為重型患者。另外,寶寶於3到6個月大時,正好是胎兒血色素轉換為成人血色素的過程,若寶寶經常臉色蒼白,就須注意是否為乙型地中海貧血所致。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隱性的先天性遺傳疾病,由於患者先天紅血球結構異常,導致脆弱且容易破裂,攜氧功能亦不足,輕度患者並不影響生活。彭慶添說明,中重度患者則需要接受輸血及排鐵等治療,適當補充葉酸及維生素,有助於維持健康,應避免過量攝取含鐵質高的食物,如肝臟類、牛肉、菠菜、櫻桃等。
-
2021-05-10 癌症.抗癌新知
國衛院研發用噴的疫苗 遏阻黑色素腫瘤癌肺轉移
黑色素瘤是最惡性的皮膚癌,早期就非常容易轉移至肺部。國衛院研發一款「用噴的疫苗」鼻腔噴霧,助黏膜辨識疫苗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小鼠實驗證實可遏阻黑色素腫瘤癌肺轉移。皮膚癌在台灣10大癌症中排名第8,黑色素瘤因為非常容易轉移,所以死亡率高。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上午舉行記者會分享,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明熙研究團隊開發出一項安全且有效的「角鯊烯奈米乳液」做為疫苗遞送系統,幫助鼻黏膜免疫系統辨識疫苗抗原,有效產生免疫反應。黃明熙表示,經過動物實驗測試證實,奈米乳液具有提升抗原免疫誘導效果與黏膜免疫功能,可以同時使用在預防型疫苗與治療型疫苗發展。此研究已於去年10月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Cancer,並申請獲得台灣專利證TW I719263。黃明熙說明,黏膜是病原侵入人體的第一道防禦,增強黏膜組織病原辨識力,能有效將病原阻絕於境外,在癌症免疫治療中,也可抑制癌細胞生成或轉移。直接針對黏膜部位給予疫苗免疫刺激,增強黏膜部位免疫反應,可同時具有降低注射的不適感並提升免疫效力的優點。但過去沒有一套安全且有效的佐劑或遞送系統,可以幫助黏膜辨識疫苗抗原,黃明熙選擇利用現在廣泛使用在醫學美容保養品以及針劑疫苗佐劑當中,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一種天然抗氧化劑角鯊烯(squalene)做為佐劑,其來源可從鯊魚肝臟或從橄欖油提煉。黃明熙表示,角鯊烯不僅在動物實驗中證實,乳液經由奈米化後,其生物活性顯著提升,且能夠幫助模擬抗原穿透鼻黏膜上皮組織進入淋巴系統,有效地誘發黏膜部位免疫反應、活化抗原專一性殺手T細胞,並調節輔助者T細胞。黃明熙更提到,若將角鯊烯佐劑可以包裝多種抗原,一起送入體內,「角鯊烯就像公車,可以載運高矮胖瘦的人」,角鯊烯佐劑針劑最多可包裝3種不同抗原,未來面對多變的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株,疫苗是必須要一針包含多價抗原,角鯊烯佐劑有望成為關鍵。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廖經倫說,目前這項可治療癌症的鼻腔噴霧仍在動物實驗階段,距離上市還需一段時間,將持續進行疫苗配方效能優化,探討對於免疫調節作用機制與安全性質影響,有助於銜接實驗室等級與試量產規模研發參數,加速推動新劑型疫苗臨床試驗。
-
2021-05-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突然腳好腫當心!醫:影響血液回流,嚴重恐截肢
懷孕期間孕婦經常有腳腫經驗,因為逐漸膨大的子宮可能壓迫靜脈,而影響血液回流。「醫師,我本來以為生產完後,腳腫就會消退,但是我的腳卻越來越腫。」三十多歲的年輕婦人指著明顯腫脹的左腿抱怨著。出現單側腳腫時,往往要考慮到深部靜脈栓塞,所以醫師安排了進一步檢查,成大醫院心臟內科陳柏偉醫師回憶,「經由血管攝影發現她骨盆腔裡的髂靜脈已被血栓完全阻塞,所以我們利用導管介入將血管打通。這患者的狀況較特殊,她的髂靜脈先天上被隔壁的髂動脈壓迫,然後又加上懷孕,所以使得靜脈血流受阻,漸漸形成血栓而完全阻塞。」利用導管打通血管後,靜脈血液終於可以順利回流,患者的左腳便漸漸消腫。陳柏偉醫師說,倘若反覆出現靜脈栓塞,就得考慮置放髂靜脈支架,抵抗外在壓迫讓血管保持暢通。深部靜脈栓塞影響血液回流,嚴重恐截肢陳柏偉醫師指出,在正常狀態下,血管中不應該出現血栓,如果發現血栓就必須積極尋找原因,例如凝血功能有問題、使用某些藥物而讓血液較容易凝固、血管中有放置管路、血管遭到壓迫、或是因為長時間臥床而缺乏活動等。深部靜脈栓塞可以分成急性與慢性,陳柏偉醫師解釋,急性深部靜脈栓塞最常見的症狀是單側腳腫,如果深部靜脈栓塞很厲害,下肢血液完全無法回流,將導致脹痛、肢體發紫,若不及時搶救,恐怕會演變成腔室症候群,而需要截肢的狀況。慢性靜脈栓塞臨床上不容易辨別,患者的腳可能沒有很腫,但是肢體末端出現色素沉積,顏色變得比較深,甚至會形成一些難以癒合的慢性傷口。深部靜脈栓塞還可能導致另一個相當致命併發症,即「肺動脈栓塞」,因為深部靜脈的血栓可能隨著血液流回右心房、右心室,再被送入肺動脈,肺動脈被血栓阻塞時,血液便無法進行氣體交換,使身體缺氧。患者會突然感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是臨床上重要的急症之一。「懷疑深部靜脈栓塞時,一般會安排靜脈血管超音波檢查」,陳柏偉醫師說明,「通常在血管超音波下,動脈血管壓不扁,靜脈血管壓的扁。所以若超音波發現靜脈血管壓不扁的時候,代表靜脈壓力過高,靜脈回流有問題。」發現深部靜脈栓塞時,醫師會評估靜脈栓塞的位置與嚴重度,然後擬定治療計畫,陳柏偉醫師提醒,「當然也得找出形成血栓的原因,有些患者是因為腳腫來就醫,結果在詳細檢查後發現是癌症、血液疾病、或紅斑性狼瘡等問題。解決深部靜脈栓塞的同時,也要針對原因治療,以降低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的機會。」積極治療,打通靜脈栓塞陳柏偉醫師說明,出現深部靜脈栓塞時需要使用抗凝血劑,較輕微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抗凝血劑,較嚴重的患者得住院使用針劑抗凝血劑。若狀況更嚴重,便需要血管介入治療,「我們會進行血管攝影,確定血栓的狀況,然後放置『溶栓導管』。」陳柏偉醫師說,「醫師可以經由大腿或小腿的靜脈放入導管延伸到肚子的大靜脈,讓溶栓導管位置涵蓋血栓,然後經由溶栓導管釋放溶栓藥物。在滴注半天到一天後,大多就能發揮血栓溶解的效果。」血管介入治療除了可以放置溶栓導管,還可能會搭配氣球擴張或放置靜脈支架,以提升治療成效,降低日後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的機率。「如果患者肚子內的髂靜脈有狹窄或纖維化,可以考慮放入特製的靜脈支架。」陳柏偉醫師說,「由於靜脈管徑較大、血壓較低,容易遭到壓迫,所以可以使用支撐力較足夠的靜脈支架,以維持靜脈暢通。」血管介入,處理洗腎廔管近年來血管介入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可以處理深部靜脈栓塞、冠狀動脈狹窄、周邊動脈阻塞,也可以處理動靜脈廔管的問題。洗腎廔管是將動脈與靜脈接在一起,以進行血液透析。「因為患者每周需要三次血液透析,維持洗腎廔管的暢通相當重要。」陳柏偉醫師解釋,「洗腎廔管一般會比靜脈表淺一點,所以只要把手輕輕擺在上面,就可以感覺到血流一陣陣通過的感覺。患者可以自行觸摸,如果感覺血流變弱、消失,就要趕快回診讓醫師檢查。」醫師可以使用超音波檢查血流、以及血管是否有阻塞,爾後可以進行血管攝影,了解血管阻塞的狀況。「如果洗腎廔管狹窄,可以進行導管氣球擴張,恢復暢通。」陳柏偉醫師說,「如果較晚就醫,血管裡已經有血栓形成,所需要的術式有可能會比較複雜。」陳柏偉醫師提醒,洗腎患者記得每天評估洗腎廔管,可以用手觸摸,評估血流快速通過的感覺是否變弱、消失;可以用眼睛看,看看手臂是否出現不對稱腫大,這些都是血管狹窄使血流受阻的徵象。 另外,洗腎廔管若出現紅腫、疼痛、流血不止等狀況,請盡快回診,及早治療才有機會保存洗腎廔管的功能!原文:
-
2021-05-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搬重物也會害你靜脈曲張 心外醫曝應盡速就醫警訊
許多人都知道小腿浮出青筋的靜脈曲張,是久站久坐族需要注意的疾病;但是,你知道搬重物的勞動族群也有可能患有靜脈曲張嗎?22歲的阿傑在工地工作,每到傍晚小腿便開始腫痛,到了晚上睡覺時更會抽筋,就醫後確診為靜脈曲張,且醫師建議要進行手術治療。亞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除了長期固定特定姿勢者像是久站久坐的上班型態需要特別注意之外,另外,像是長時間搬重物的勞動族群也不能疏忽!靜脈血液回流靠肌肉收縮 久站久坐難循環  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是一個密閉構造,心臟將血液打出動脈,再流向靜脈經過肺部,回到心臟。但靜脈中的血液不是由心臟推動,而是利用走動時肌肉收縮的壓力擠回心臟,因要對抗地心引力,靜脈中有許多瓣膜,如同閥門防止血液逆流。醫美抗老診所負責人潘天健醫師解釋,當固定姿勢太久,肌肉無法順利收縮,或是腹腔壓力太大,例如搬重物勞動者、孕婦、腹水患者等,都因為血液無法順利回流,淤留在下肢靜脈中。靜脈曲張1-2級較無感 可穿彈性襪、抬腿助血液回流當血液淤留在下肢靜脈中,同時人體的血液循環仍持續經過靜脈,但靜脈空間不足而使其內的瓣膜逐漸受損,小腿上便會出現類似藍色蜘蛛絲,甚至浮凸冒青筋的靜脈。潘天健醫師表示,靜脈曲張的症狀分為6個等級,1-2級時並不會有特別感覺,許多民眾都屬於這等級,可能會覺得不夠美觀;到了第3級時可能會經常水腫,症狀輕微建議先透過藥物和飲食生活來控制危險因子,或藉由彈性襪幫助腿部肌肉收縮。而長時間勞動、走動時,血液會大量往下肢移動,產生脹痛感,休息時應將雙腿平放或抬高,讓血液回流。也可輕微按摩舒緩,但若摸到硬塊、發紅時則不建議,有可能為血塊,應盡速就醫。4-6級嚴重時恐皮膚潰瘍 甚至產生血栓4-6級則較嚴重,開始皮膚癢、腿部腫脹、痠痛、沉重感、夜間抽筋等症狀,且因血液循環不良,會發生色素沉澱,甚至鬱積性潰瘍。劉殷佐主任表示,嚴重時靜脈壁可能會產生血塊發炎,表皮疼痛之外,徒手即可摸到硬塊,若血塊掉落成為血栓,隨血流回到肺臟,則可能產生致命的肺栓塞,不可不慎。前期預防提早治療 每小時都應調整變換姿勢除了有症狀接受治療外,潘天健醫師提醒,0-2級症狀輕微的患者,或是久坐、久站、勞動者、孕婦等高風險者也都應特別注意,建議每小時都應調整變換姿勢,或起身活動3分鐘,也能促進血液循環。以預防醫學角度來看,前期預防、治療都比後期容易,可透過抽血檢查,了解心血管健康程度,提供體外反搏儀器等血管保養服務,呼籲民眾注重血管健康。(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腳水腫、浮青筋是靜脈曲張? 嚴重會致命!生活中「1動作」常無意識就做了 ·靜脈曲張要治療嗎? 不只影響美觀,還可能致命!現在開始這些事要少做
-
2021-05-09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平衡血糖、預防糖尿病 營養專家曝綠茶10好處
近年來,綠茶頂著健康食物的光環,備受關注。以下是紐約洋基隊的營養顧問、辛辛婭·薩斯(Cynthia Sass)總結綠茶對健康的益處。● 滿滿的抗氧化劑綠茶中含有大量多酚抗氧化劑,最為人所知的是「兒茶素」,可對抗身體的發炎反應,延緩衰老,還能保護細胞免受多種慢性病的損害。● 有利大腦健康除了咖啡因,綠茶還含有一種被稱為L-茶胺酸(L-theanine)的胺基酸,可產生鎮定作用。咖啡因和L-茶胺酸的組合也被證實可優化大腦功能,增強工作記憶、認知能力和提升情緒。而綠茶對抗氧化壓力的能力,也使其成為對抗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的金鐘罩。● 有助控制體重在人類和動物研究中顯示,綠茶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並刺激脂肪燃燒。它也與抑制食欲、阻止脂肪組織賴以維生的新生血管生成有關。● 可以防癌綠茶透過幾種關鍵方式預防癌症。一是避免細胞不正常增殖,進而發生癌變;二是綠茶有抗血管新生特性,可防止癌細胞擴散。● 增強免疫系統綠茶所含的抗氧化劑,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增強免疫力。它的抗菌特性還能預防口臭。此外,綠茶還可作為益生元,是腸道益菌的最佳食物。● 增強骨質密度綠茶中的抗氧化劑,已被證實可預防骨質流失並減少骨折風險。動物研究發現,適量攝取綠茶,可改善骨骼強度和質量。2020年一項研究,調查富含茶多酚的食物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關聯,結論指出酚可防止骨細胞氧化、減少發炎反應,進而維持骨密度,有利骨骼生成。● 有助平衡血糖、預防糖尿病一項整合研究,分析了過去17個關於綠茶的研究報告,找出綠茶與血糖、胰島素敏感性間的關聯,結論是綠茶有助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色素(HbA1c)。另一項日本研究,追蹤1萬4000多名日本健康成年人長達五年,科學家發現,綠茶食用量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成反比,顯示綠茶有助降低糖尿病風險。● 有益心臟健康研究顯示,綠茶可透過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三酸甘油脂來保護心臟。綠茶還能避免低密度膽固醇氧化,降低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讓肌膚年輕綠茶中的多酚可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UV)的侵襲,除了抗癌、抗發炎,還能預防衰老。綠茶化合物還能防止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分解,減少皺紋產生、維持肌膚彈性。● 與長壽相關有喝綠茶習慣的人,其細胞年齡比不飲用者年輕約5歲。日本研究還發現,經常喝綠茶的人更長壽。一項針對老年人的研究顯示,在研究進行的六年間,喝最多綠茶的人,死亡機率降低76%。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5-0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膽結石多在檢查才發現!醫指16個風險族群多留意
文/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 錢政弘醫師 很多人是做檢查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膽結石,為什麼會有膽結石出現?通常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先將可能的原因整理出來,讓大家回憶看看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這些NG行為,以免石頭越長越大。 除了年紀大和女性這兩個危險因子之外,以下族群要特別留意,得到膽結石的機率比較高,常常腹痛的話,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高油脂飲食有近80%的膽結石是膽固醇結石,石頭是黃色的,主要的成分是「膽固醇」,飲食中攝取過多的油和脂肪,會造成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形成結石。所以結石是油脂食物吃太多,不是水喝太少,水喝太少是得腎結石。 缺乏運動、日常活動量少的人我最常遇的職業是會計,他們必須長時間做著辦公,整天下來缺乏活動會使得腸胃蠕動變差,膽囊也跟著不收縮。另外運動會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是膽酸的前驅物,膽酸合成增加可以減少膽固醇結石形成。運動還會誘發身體釋放神經賀爾蒙,促使膽囊收縮排空膽汁。有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5小時,就會增加結石發生的機率,所以坐太久的朋友,要找時間站起來動一動! 三餐不定時的人長時間禁食(沒吃東西,兩餐隔太久),沒有食物進入胃和十二指腸就無法啟動「膽囊收縮素」分泌,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酸會促使小腸分泌膽囊收縮素,通知膽囊排出膽汁,這樣才能消化食物!如果太久沒有吃東西,膽汁淤積在膽囊內,結石會容易形成。所以工作太忙碌,三餐不定時的人,例如銷售員,警消,媒體從業人員,醫護⋯等,自己要找時間吃東西喔! 懷孕、使用避孕藥或荷爾蒙補充劑最近我才遇到一位37歲的媽媽,沒有三高,身材也標準,但是膽結石已經有三公分,他是生完雙胞胎之後才發現自己有膽結石。統計起來,懷孕會增加膽結石的機率,因為雌激素會減少膽鹽的分泌,會增加膽固醇分泌到膽囊中;黃體素則會造成膽囊收縮蠕動減少,使膽汁淤積。懷孕的時候,大約有30 %的孕婦有膽沙,2%有膽結石。在生產完之後,60%-70%的膽沙會消失,20%-30%的膽結石會消失。懷孕時或生產完後,常常上腹痛要小心是膽結石出現了! 體重迅速下降特別在減重手術後會發生,這是因為卡路里攝取減少促使膽汁淤積,脂肪的溶解也會增加膽固醇分泌到膽囊中。所以瘦太快的時候,也要小心膽結石出現。 肥胖肥胖的人膽固醇合成的量較多,分泌至膽汁中的量也多。特別肥胖的女性,得到膽結石的機率可以高達七倍,而且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男性的話機率就小一點。 糖尿病和有胰島素阻抗(糖尿病前期)血中胰島素上升會促使肝臟接收膽固醇,進一步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另外會減少膽酸的分泌。 血脂肪異常多數的研究發現血脂肪異常跟膽結石有關,例如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膽固醇過低,非高密度膽固醇過高。不過還是會看到有些人血脂肪都正常,但仍然有膽結石。 肝硬化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色素結石(石頭是黑色的),有15%有膽固醇結石。因為肝臟代謝異常的關係,膽汁中的膽色素增加,膽酸分泌減少,膽囊的蠕動變差造成。 溶血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紅血球溶血會導致膽色素增加,膽色素增加會形成色素結石。 膽道發炎在膽道中有細菌感染容易造成色素結石形成(顏色是棕色的)。十二指腸有憩室也容易有色素結石產生。 發炎性腸炎克隆氏症患者,常合併小腸末端病灶,影響膽酸的吸收,得到膽結石會高兩到三倍。 脊椎損傷機率高兩倍,原因不明,可能跟膽囊收縮調控有關。 脂肪肝有脂肪肝的人同時有膽結石的比率較高,有多1.5倍。兩者也許沒有直接因果關係,我想應該是跟少活動和飲食有關。 使用特定藥物特定的降血脂藥、抗生素、全靜脈營養注等會增加膽結石發生率。 膽結石家族史有些家族不只一位成員有膽結石,可能跟家族的飲食習慣有關,或是遺傳性肝臟酵素缺損,使膽酸合成不足所致。 《延伸閱讀》 .膽結石分二種原因大不同!醫師:長期3部位疼痛要注意 .防範胰臟發炎,別吃太油、喝太多酒,醫:3大族群要小心。
-
2021-05-06 該看哪科.皮膚
第1根白髮出生就註定!皮膚科醫曝「男、女生長時間」:頭髮綁太緊也會
「天啊!我怎麼會有白頭髮!」34歲的小如照鏡子時,看到頭上冒出白頭髮,簡直無法相信,「怎麼可能!這實在太可怕了。」 她立刻拔掉白頭髮,動手摧毀「初老」的證據,但白頭髮該不該拔?真的會拔1根長3根嗎?長第1根白髮:男29歲、女31歲多數女人都怕長白頭髮,尤其是輕熟女、熟女,看到頭上冒出白頭髮,就有如天要塌下來了。因為白頭髮是老的象徵,且一有白頭髮看起來會顯得「臭老」,一下子就老了好幾歲,因此,每個女人都不想有白頭髮。皮膚科醫師蔡仁雨說,白頭髮是一種老化的現象,正常情況下,男性約在29歲長第1根白頭髮,女性則是31、32歲長第1根白頭髮,男性的白頭髮長得比女性早,白頭髮通常是從耳朵上方,也就側腦的地方開始長,有些則是會先從額頭長。另外,皮膚科醫師黃毓惠解釋,我們會有黑色的頭髮,是因為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所以頭髮才是黑色的。但當老化後,黑色素細胞製造的黑色素減少後,頭髮就會變成白色。出生就註定長白髮時間 外力也可能造成黑色素細胞是何時開始啟動,減少製造黑色素的開關呢?黃毓惠說,人在出生後,基因就決定了這一切。也就是說,你會在幾歲開始長白髮,是從你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好了。白頭髮出現的時間,和遺傳、基因有關,像有些少年白的人,可能在國中、高中時,就開始長白髮,有人則是20、30歲後才長。除了遺傳外,蔡仁雨指出,外力也會造成白頭髮,像是染髮或燙髮,或將頭髮緊緊綁著時,都可能破壞黑色素細胞,不過,這是暫時性的白髮,只要去除這些外 力的破壞,新長出來的頭髮還是黑色的。黑頭髮具保護頭皮功能 防曬、防皮膚癌蔡仁雨表示,黑色頭髮中的黑色素會和紫外線結合,可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到頭皮,還有防曬功能。不過,要是頭髮曝曬過多的紫外線,就會消耗大量的黑色素,頭髮的顏色會變淡、變白,也失去保護頭皮的功能;西方人比東方人容易罹患皮膚癌,尤其是頭皮的皮膚癌,就是因為他們「黑色素」比較少,保護功能較差。雖然黑色的頭髮可以防止頭皮曬傷,但平時也應撐傘、戴帽子,為頭髮防曬,以免頭髮被曬白後,不僅不好看,也不能為頭皮防曬;要是已將頭髮曬白,只要開始做防曬,再長出來的頭髮還會是黑的。拔1根白髮不會長更多 嚴重恐至長不出頭髮很多人一看到白髮,就是動手拔掉,先除之而後快,但民間有傳言,白頭髮是拔 1根長3根,也讓人望之卻步。「白頭髮要拔?不拔?」讓不少人猶豫不決。蔡仁雨認為,這是錯誤的迷思,拔1根不會長3根。不過,拔頭髮的行為,會傷害毛囊,可能會導致毛囊炎,甚至會導致毛囊纖維化,嚴重可能再也長不出頭髮。蔡仁雨和黃毓惠都強調,目前醫界還沒有治療白頭髮的方法,也無法延緩長出白頭髮的時間。目前能做的就是靠染髮,將白髮變成黑髮。雖然有人擔心染髮會致癌,其實只要不過於頻繁就好,要是使用半永久染的染劑,1週可染1次,永久染的染劑,則是可1個月染1次。延伸閱讀: ·乾毛巾擦濕頭髮也不行! 「10個壞習慣」讓頭髮常斷裂...你中幾項了? ·禿頭是用錯洗髮精害的?頭髮要天天洗? 皮膚科醫師解答正確洗頭觀念
-
2021-05-0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連假後為什麼血糖容易失控?2時段血糖控制很重要
每逢連假,大家都會很開心,但是在連假期間,糖友的血糖經常會變得不太穩定。中和班廷謝安慈診所院長謝安慈醫師指出,大家常常在連假出遊,而外出遊玩的時候,飲食的時間、種類、份量往往很難控制。平常在家,我們可以控制飲食,但是在外地吃外食的時候,可能會太油、太甜,而且很多地方都有一些相當吸引人的特色小吃,所以會讓血糖非常難控制。另外,平常大家可能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可是在連假期間,無論是出遊、還是在家,常常會缺少了運動,使得連假期間,血糖很容易失控。「曾經有一位中年男性病人,平時血糖都控制得很好,糖化血色素約6點多,空腹血糖也能夠達標。可是一個長假回來,血糖整個都失控了!」謝安慈醫師回憶,「一問之下,原來是吃東西造成的。因為過年期間有人送了他一盒花生糖,他每天坐在家裡邊看電視、邊吃花生糖,很快就把一整盒花生糖全部吃光,所以在回診檢查時,糖化血色素就從平常的6點多%,直接飆升到9點多%!」謝安慈醫師叮嚀,千萬不要認為平時血糖控制得很好,假日就可以放鬆,每逢假日,只要一不留意,血糖便可能飆到非常的高!餐前餐後,血糖都要照顧好血糖的起起伏伏與很多因素有關,例如飲食、運動、藥物、胰島素等。餐前血糖通常跟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關,也就是胰島素的降糖能力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原因,最重要就是胰島素的降糖能力降低,所以餐前血糖往往會變差。謝安慈醫師分析,餐後血糖跟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有關,也就是說,當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時候,餐後血糖比較容易超標。「過去大家都比較重視餐前血糖,但是餐後血糖跟餐前血糖同樣重要,」謝安慈醫師說,「從我們過去的研究看起來,餐後血糖對於糖尿病所造成的各種大血管、小血管的併發症,都非常重要。此外,如果餐後血糖沒有控制好,使得餐後血糖與餐前血糖的起伏過大,可能導致較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謝安慈醫師說,目前會建議患者使用「配對式血糖量測」,就是餐前血糖加上餐後血糖,患者可以在星期一測早餐前跟早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星期二測午餐前跟午餐後的兩小時的血糖,星期三測晚餐前跟晚餐後兩小時的血糖,藉著輪流的方式,一天只需要測兩次,不過長期下來,對於一整天的血糖都有數據可以參考,有助於調整飲食或藥物。百年歷史,救人無數的胰島素當胰臟功能逐漸退化,而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時,患者便需要補充胰島素。在尚未發現胰島素的年代,糖尿病是必死無疑的疾病,患者會快速消瘦,然後在短時間內過世。謝安慈醫師說,一百年前加拿大醫師班廷(Frederick Banting,1891-1941)從狗的胰臟中萃取出胰島素,在替患者注射之後,成功改善了血糖。此後,胰島素被迅速應用於臨床治療,扭轉了無數糖尿病患的命運。班廷醫師於1923年獲頒諾貝爾獎,而班廷醫師的生日11月14日也被訂為「世界糖尿病日」。謝安慈醫師說,胰島素是目前所知道降糖能力最好的藥物,能夠存在100年,代表它非常有效且實用。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有不同類型的胰島素,包括速效型胰島素、短效型胰島素、長效型胰島素、以及預混合型胰島素。謝安慈醫師解釋,長效型胰島素可用於控制一整天的血糖,速效型胰島素可用來控制餐後血糖,而預混型胰島素包含了長效型胰島素與速效型胰島素,所以除了能夠長時間控制血糖,同時能夠控制餐後血糖。一般而言如果需要控制一整天的血糖與餐後的血糖,糖友可能需要打一針長效型胰島素,搭配三餐的短效型或速效型胰島素。倘若使用預混型胰島素,可以減少注射次數,提升便利性。新型胰島素的穩定性較高,發生低血糖的機會也較低。「在連假出遊期間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飲食的時間沒辦法固定,可能在兩個景點之間的車程較長,而錯過了吃飯時間,或者是餐點的份量較多,對於一些注射胰島素的病人來講,就會非常的困擾,因為可能沒有辦法準時注射胰島素,或注射的胰島素無法應付一次大餐,使得餐後血糖飆高。」謝安慈醫師說,「目前已有一些新型的預混型胰島素,大概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可以在吃大餐前注射,或隨著我們生活狀況變化,彈性調整注射的時間。」貼心小提醒謝安慈醫師說,大部分的口服血糖藥可以跟胰島素合併使用,胰島素是降糖能力很好的藥物,藉助一些口服藥的幫忙,可以預防一些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所以使用口服血糖藥搭配胰島素,應該是目前比較適合的治療方式。控糖時,除了關心飯前血糖,也要關心飯後血糖,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按時服藥與補充胰島素,幫助糖化血色素達標。連假期間,若是出遊、聚餐,作息及飲食可能較不固定,務必多加留意,讓血糖穩定不失控。原文:
-
2021-05-03 該看哪科.皮膚
不痛不流血就沒事?關於痣的三大迷思,最要當心「惡性黑色素瘤」
愛美是人的天性,許多人喜歡做醫美除疤、除痣,但是得注意,別把癌當痣!一名30多歲妙齡女前往醫美除痣時,發現手上有顆不規則的黑痣,醫師擔心有病變疑慮,經過切片化驗後,發現是皮膚癌中致死率最高的「惡性黑色素瘤」。 該名女子在醫師建議下除了進行手術切除患部,也進行前哨淋巴結切片,發現痣的深度雖然不深,但已有擴散跡象,屬第三期惡性黑色素瘤。此外,因BRAF基因檢測呈現陽性反應,在醫師的建議下進行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收治該病例的臺灣免疫暨腫瘤學會、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過去常見民眾因身體長了痣擔心影響外觀或運勢考慮除痣,但其實痣有無健康疑慮,才是最該重視的關鍵。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根據皮膚科醫學會的問卷調查顯示,有近半數民眾平常不會留意身上的痣。提醒民眾,平時應多留意痣的變化,才能即早發現身上的痣是否為惡性黑色素瘤,掌握黃金關鍵期。 對於痣的三大迷思,你一定要知道! 迷思一:長痣不自知,恐埋惡性黑色素瘤危機 根據最新調查,除了有半數民眾不會主動觀察身上的痣外,亦有高達6成民眾無法分辨身上的痣是否是近一年新增或幾乎無特別留意過痣何時出現。民眾應隨時提高警覺觀察與留意身上的痣,一旦是一年內出現,且形狀大小規則不一,就得多留意。 迷思二:別只重命相與外在美,小心遺漏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位置 有超過9成的民眾最在意臉部的痣。此外,曾有45%民眾考慮除痣,且45%民眾中,有高達60%曾因外觀考慮除痣;因命理因素想除痣的民眾也有超過1/3。 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的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較難察覺處。但根據調查發現,民眾對指甲、腳底等肢端痣的重視程度相當低,僅不到10%民眾會特別留意指甲、腳底等部位,恐錯失惡性黑色素瘤早期的黃金治療期。 迷思三:不痛不流血就沒事?錯誤認知恐延誤治療關鍵期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認為痣有健康疑慮的前三名分別為會痛、潰瘍有傷口與會流血,皆有高達7成的認知度。醫師提醒,雖惡性黑色素瘤為台灣少見的癌症,但惡化速度極快且癌細胞容易轉移,治療相當困難。民眾除了多加留意,一旦發現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就須提高警覺,並非會痛、會流血才是有問題的痣。
-
2021-05-0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醫病天地/ERCP 取膽管結石免開刀
一名老婦人前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就醫,診斷為膽結石引起急性膽管炎。一般治療膽結石會建議切除膽囊,老婦人的膽結石已掉入膽管,肝膽腸胃科醫師張可斌以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自總膽管取出結石,讓她免去承受動手術的皮肉痛苦。張可斌指出,膽結石是由膽汁裡面的膽固醇、膽色素、鈣質、蛋白質及少量脂肪酸等物質組成,好發於女性、中老年人或有家族病史民眾。膽結石若未停留在膽囊,掉入膽道、卡住膽管,甚至讓膽汁無法順利排出,易引發膽管炎、膽囊炎或胰臟炎。這名求診婦人年過8旬,一開始常覺得腹部右上方悶痛,有時候還會痛到後背、甚至肩膀。不久尿液漸漸轉為深褐色及猶如紅茶般的色澤並發燒後,家人趕緊送她到基隆醫院就醫。醫師治療膽結石通常建議切除膽囊,手術分傳統開腹、腹腔鏡2種。張可斌考量患者上年紀,評估相關病症後,決定執行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準確找出結石位置,並針對病灶處置,成功取出結石,不適症狀明顯改善並出院。衛福部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團隊在副院長羅景全帶領下,去年底引進ERCP相關設備,期望提升大基隆地區民眾就醫方便性,目前已成功完成膽道支架置放引流、氣球擴張、膽管取石等10幾個病例。
-
2021-04-30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膽道結石不一定挨刀變「無膽」 部基引進內視鏡取結石
一般治療膽結石會建議切除膽囊,有傳統開腹或腹腔鏡兩種方式。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去年底引進膽道結石治療的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ERCP)相關設備,讓市民求醫不必再捨近求遠,也不一定要挨刀切除,已成功完成膽道支架置放引流、氣球擴張、膽管取石等十幾個病例,提升大基隆地區民眾就醫的方便性。日前一名婦人因腹痛、尿液轉為深褐色、出現猶如紅茶般的色澤,甚至發燒,經檢查發現是膽結石引起的急性膽管炎,透過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成功取出結石,不適症狀明顯改善,並迅速康復出院,不用挨刀。部立基隆醫院日前指出,周太太這陣子經常覺得腹部右上方悶悶、痛痛的,有時候還會痛到後背、甚至肩膀上去,尿液也漸漸轉為深褐色、出現猶如紅茶般的色澤,甚至發燒,緊急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就醫。經過抽血、腹部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後發現,周太太是膽結石引起的急性膽管炎,肝膽腸胃科張可斌醫師執行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後,成功替周太太自總膽管取出結石,不適症狀明顯改善。張可斌指出,膽結石是由膽汁裡面的各種成分,包含膽固醇、膽色素、鈣質、蛋白質以及少量脂肪酸等物質組成,好發於女性、中老年人或有家族病史者。膽結石若未停留在膽囊,掉入膽道、卡住膽管,甚至讓膽汁無法順利排出,容易引發膽管炎、膽囊炎或胰臟炎。一般治療膽結石會建議切除膽囊,有傳統開腹或腹腔鏡兩種方式。考量周太太年紀大,張可斌改採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術,可以準確找出結石位置、針對病灶立即處置,免受皮肉痛、復原速度快。基隆醫院肝膽腸胃科在副院長羅景全帶領下,去年底引進相關設備,並已成功完成膽道支架置放引流、氣球擴張、膽管取石等十幾個病例,提供基隆市民眾就醫的方便性。
-
2021-04-28 該看哪科.皮膚
妙齡女紋眉長50多顆病毒疣 醫:器械只用酒精消毒不夠
台中市一名20多歲女子紋眉後,在眉毛及頸部長出50多顆小肉芽,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診斷發現患者因紋眉在眉毛部位的真皮層造成傷口,可能透過紋眉器具感染了具傳染力的病毒性的扁平疣,加上病人手部亂抓,再將病毒再擴散至頸部所致。後來經過「液態氮冷凍治療」及塗抹A酸之後,才控制住病情。茂盛醫院皮膚科醫師鍾佩宜說,病毒疣最常長在手腳趾,極少長在臉上,經詢問,病人說年前曾去紋眉,這些小肉芽是在紋眉後的幾個月內陸續冒出。鍾佩宜提醒病患切忌再亂抓,否則會傳染給他人或是造成自身不同部位的一再交互感染。她說,因為病毒疣數量很多,治療期拉長,原本建議病人採用自費的雷射治療,較不易色素變化並能較快痊癒,但病人選擇健保支付的液態氮冷凍治療方式,副作用是會起水泡,接著再塗抹A酸來進行治療。鍾佩宜說,紋眉的原理其實就是在眉毛的部位進行「刺青」,把染料用針具刺進皮膚的真皮層。臨床上較常遇見患者因不滿意刺青的形狀、外觀,才會前來就醫,通常醫師會建議採用雷射方式來修整。另外,刺青會在皮膚上造成傷口,以致於發生感染的問題,如發生疱疹病毒引發小水泡的感染;再者,刺進真皮層的染料也可能誘發過敏。她說,病毒疣也跟病人的免疫力有關,通常是小孩、老人、糖尿病因免疫力較弱,容易中招。年輕的病人若較晚睡、作息飲食都不正常,也恐無力抵住病毒入侵。建議民眾調理好身體之後,再去紋眉、刺青,避免因免疫力下降感染了病毒疣。另外,病毒疣非常難消滅,一般酒精殺不死,需要用紫消燈至少照射30、40分鐘以上,才能徹底殺死病毒。但坊間業者並不懂這點,只以酒精消毒。再者,多個消費者使用同一套染料,也有被污染的可能性。因此,衛福部108年頒佈「刺青紋身紋眉等消費行為之注意事項」,請業者自主管理,例如應使用一次性的針具與染料,每次為病人施做時要戴手套,也要注意病人施做部位有無傷口。這些也都是民眾在紋眉、刺青前要注意的事項。
-
2021-04-27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84歲翁患慢性腎病常搔癢難耐抓破皮 醫囑低磷飲食改善
苗栗市84歲張姓老翁患有慢性腎臟病,定期回診,最近他到衛福部苗栗醫院回診時,醫師發現老翁不時抓膚,身上露出許多抓痕、脫屑還有些破皮、色素沉積,老人家表示常全身癢,尤其背部和手臂搔癢難耐,家人說因想控制好老人家的血糖,三餐主食由白飯換成糙米飯,老翁牙齒不好,每餐都要配湯才吃得下;老翁抽血報告的血磷數值高達6.2mg/dl,醫師認為可藉由控制血磷改善,經苗醫腎臟團隊照護及提供低磷飲食指導,老翁再回院抽血檢查,血磷已降至4.8mg/dl,皮膚抓痕也變少,搔癢症狀獲得 改善。苗栗醫院腎臟科主任吳文中指出,台灣腎臟病發生率居高不下,常見慢性腎臟病患因皮膚癢,抓到體無完膚,生活品質大受影響。腎臟病友往往因尿毒累積、皮膚乾燥、高血磷、副甲狀腺素增加等因素,引發皮膚癢症狀,提醒及早就醫改善,以避免病情加重並減少感染風險。吳文中表示,臨床通常依病人狀況建議採用低磷飲食、服用鈣片、尿毒素吸附劑來緩和皮膚搔癢情形,若持續嚴重搔癢不適,建議至皮膚科就醫。苗栗醫院營養師林昱蓁說,磷是骨骼牙齒生長及合成身體能量的重要礦物質,高血磷可能是腎臟功能衰退,造成飲食中攝取過多的磷無法從尿液排出,造成血中的磷蓄積,適度控制飲食磷的含量,可延緩腎功能衰退,並預防腎骨病變發生;慢性腎臟病人建議每日磷攝取量為800至1000毫克,常見高磷食物如一般乳製品、全穀類、乾豆類、內臟類、堅果類、芝麻、肉鬆、加工食品、火鍋料都應避免食用,而低蛋白飲食其實也是一種低磷飲食原則,建議依慢性腎臟病期別,適量控制蛋白質攝取,也可達到避免高血磷的風險。吳文中提醒,及早藉助專業醫療衛教與追蹤介入,可有效延緩腎功能退化和避免皮膚搔癢不適等問題,部苗腎臟照護團隊提供相關保健諮詢服務,歡迎鄉親利用,洽詢專線037-261920轉2184周慧琴衛教師。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生成病人 動刀等開刀 皮膚整形名醫運動傷害恢復歷程
身為一名皮膚整形外科醫生,幫患者注射動刀是工作的日常,然而,可能很多醫師自己從來沒有自己親身體會過這些麻醉、手術、縫合、恢復的過程。也是位快刀手的皮膚科醫師趙彥宇也一樣,從小到大,沒經歷過什麼手術和麻醉,卻在今年初,一次戶外運動發生的意外,第一次面對這樣的恐懼和要不要手術的抉擇,面對醫生專業解說越是詳細,當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醫生一樣逃不過人性,「本來已經排定的手術,竟然把它取消了」。若不是因為疫情,趙彥宇每一年幾乎有三個月都在國外各國旅行演講教學,那些教學內容不外乎是美容注射、各種美容手術和治療項目。因為疫情,所有行程和會議都取消了,一下多出了好多時間,趙彥宇也開始了自行車的運動,愛上了這種直接和大自然接觸充滿汗水和速度的活動,有時一趟騎乘五、六個小時,繞行整個北台灣,爬行下滑好幾個山頭,公路車的速度其實相當快,尤其是下坡時,重力的牽引常比機車和汽車還要快。自己是醫生,趙彥宇對自行車的運動也相當重視安全,主要選擇陽明山山區,因為這個環境對自行車友相當友善,平常也會把車載到定點才開始騎乘以避開車流和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大部分的時候也會選擇和車隊一起,好有個照應。但熟悉難免變成輕忽,對速度的掌握無形中也放得越來越寬,下坡時,路面的標線、濕滑和腐葉都可能變成隱形的危險,在一次和車隊下坡行經仰德大道時,因為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煞車而車子連人朝路邊摔了出去。「幸運的是當時的路邊不是山壁或山谷,而是覆滿落葉的泥土地,下滑的公路車隨便都有40、50公里,那撞擊的力道就跟摩托車一樣,傷害的等級自然也一樣嚴重。「其實撞擊的當下,真的不感覺痛,是摸到肩膀那邊的骨頭會動,才驚覺事情不對,還好同行的隊友幫我叫了救護車,把我的腳踏車載了回去。」趙彥宇表示,當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增加、組織腫脹開始了以後,受傷部位的疼痛才越趨明顯。「一般來說,受傷的當下和得知骨折發生的那一刻,病人是恐懼無助的,誰也沒想到前一秒還帥得很,接下來的幾個月生活和工作要怎麼辦?」他坦承,雖然自己也是醫生,以前學過鎖骨斷裂有些可以保守治療待其自行癒合,但當病人的理智被恐懼占據時,人們會傾向逃避,自我解釋,期待運氣和神奇力量。雖然要執行手術醫生超級好,解釋了很多手術會發生的狀況和過程,但他仍越想越怕,刀子劃下去、疼痛、插管、傷口,「這有些不是我每天在執行的程序嗎?」鎖骨斷裂若發生在中斷而位移不大,可以選擇保守固定療法,但近年來也越來越多以手術固定的方式讓患者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趙彥宇說,雖然醫生也同意先取消手術,觀察斷裂癒合狀況,但才剛出院他就後悔了。因為越來越難耐的疼痛,隨時都要固定妥當,生活需要人照顧,品質也大受影響,同時因為平常有肌力訓練,胸大肌太強導致斷裂遠端被拉扯,要自行癒合的機會更低。「還好我學長當時在另一家醫學中心,幫忙安排了急診和手術」,否則連續兩天的禁食和禁水,加上隨便一動就痛確實是相當折磨,「我還記得麻醉醫師說『學長!等下要幫你插管囉!』,他回想整個到手術檯上的過程,其實一直想到如果自己是缺乏醫學知識的民眾、住得很偏遠、沒有家人,會不會更茫然無助」。「還好,我的醫生很專業,手術很快完成,手術和恢復都相當順利,我也很快地恢復了日常的活動和工作,慶幸自己最終做了正確的決定,術後第三天,雖然人還有些虛弱,我還上台主持了醫學會,醫生朋友們都很驚訝我的恢復。」此外,暫停了心愛的戶外運動,他有更多的時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和精細的美容治療一樣,利用手術固定,這些不需要負重的靈巧手部運動幾乎不受影響,甚至拍了好幾部實際操作美容注射的教學影片,對於一般人運動受傷後重返職場,手術確實提供了相當大的幫助。手術後很快就重新恢復看診的趙彥宇,最常聽到關心的朋友問:「怎麼不在家多休息?」他表示,對於外固定保守治療的患者,休息和固定相當重要,不要亂動才能幫助骨頭癒合,但若透過手術內固定的患者,術後適度的恢復活動反而讓關節活動和肌力提早恢復。一般運動受傷也常合併外傷,他也談到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的不同。手術傷口屬於乾淨的傷口,通時與內部相通,醫生通常會叮囑不要碰水,但一般皮膚外傷只深及表面皮膚,而且是汙染的傷口,第一步的傷口清潔非常重要,清洗、清潔、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常看到患者只用食鹽水或消毒水擦擦還覆蓋人工皮,反而容易把髒東西包在裡面,造成更嚴重的感染。人工皮使用的目的是提供密閉濕潤的環境,同時可以防水防外界髒汙,他提醒,人工皮內禁止再敷外用藥物,以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遵循以上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也能減少持久發炎引起的疤痕增生和色素沉澱問題。只要是運動,都可能產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運動的速度和強度越大,傷害的程度也可能越大,趙彥宇呼籲,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
-
2021-04-23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單車犁田鎖骨斷裂 皮膚科名醫竟也怕開刀
身為皮膚外科醫師,幫民眾做微整形,打點門面是工作重點,自己從小到大,倒是沒經歷過手術和麻醉。不料,今年初騎自行車時摔車,右邊鎖骨斷裂,第一次面對手術抉擇,「診斷醫師專業的解說愈詳細,我卻愈聽愈害怕,當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醫師一樣逃不過人性!」固定療法 三個月恐難工作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一年多來無法出國,而迷上單車運動,常在陽明山山區練習腳力。今年初一次團騎,行經仰德大道時,因不熟悉新車,速度快加上地滑,緊急煞車時「犁田」,人就摔在路邊的泥土地,當時右肩著地,明顯感受到撞擊力。車禍發生之際,不知鎖骨斷裂,不覺得痛,直到摸到肩膀,發現骨頭會動,驚覺不對,半小時後被送至急診,骨折斷裂處逐漸出血、組織腫脹,才明顯疼痛。檢查後,醫師建議開刀,那時還問「真的要開刀嗎?」原來經常幫患者開刀的我,竟然也害怕躺在手術台上。急診醫師評估,鎖骨斷裂情況不算嚴重,可採保守固定療法,等待自行癒合;沒想到出院後,這個選擇帶來眾多困擾,肌力訓練時,一個小動作就痛,想到必須固定三個月,可能無法工作、運動,在骨科、外傷科的醫師朋友建議下,我至醫院接受開刀。術後三天 就能主持醫學會這輩子首次接受手術,第一次全身麻醉、插管,還好醫師專業,40分鐘就完成手術,錯位的骨頭透過手術固定,提早恢復手部功能和活動範圍,術後第三天,就能主持醫學會,當天只覺一點累,醫師朋友們相當驚訝,因為我的恢復很快。趁著術後休養期間,重拾很久沒碰的鋼琴和水彩,手部依舊靈巧;術後適度恢復活動,關節持續活動,提早恢復肌力,很快就回到診間,門診品質未受影響。外傷與手術傷口 照顧有別這次雖無外傷,但藉此讓大家了解外傷傷口與手術傷口照顧方式不同。手術後屬於乾淨傷口,術後會提醒盡量不碰水;一般皮膚外傷則充滿病菌及汙染,必須清洗消毒,不可直接敷人工皮,以免引發嚴重感染。皮膚外傷如只傷及皮膚表層,傷口清潔很重要,並保持乾燥,才不會造成傷口感染。建議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死皮。髒東西,再用無菌紗布擦乾或烤乾,才上藥裹紗布,早晚各一次,等傷口分泌物量愈來愈少,且沒有臭味,甚至新組織增長,再考慮敷人工皮。人工皮防水 禁止再敷藥人工皮提供濕潤環境,防水、防髒汙,但人工皮內禁止再敷藥,避免對傷口產生新的刺激,只要遵循這些原則,傷口就能及早癒合,減少疤痕過度增生及色素沉澱等問題。只要運動,都可能發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傷害,速度和強度愈大,傷害程度也可能愈嚴重,選擇符合標準足夠的防護裝備,同時結伴同行,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最大的保護和即時的幫助。趙彥宇小檔案現職:趙彥宇邱慧嫻皮膚科聯合診所院長年齡:50歲經歷:前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美國皮膚科及皮膚外科醫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抗老化美容醫學會委員、講員、評審及主持人多本美容醫學教科書作者注射填充針劑、肉毒、雷射及微波治療學術顧問及講師專長:注射美容微整形、電波拉皮、音波拉皮及各項光電雷射美容治療、各種痘疤手術治療、除毛及除汗治療興趣:自行車、園藝、繪畫、書法、攝影、旅遊
-
2021-04-2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患有糖尿病的嘉義市55歲張姓男子,牙齒也長期反覆腫脹出血,直到掉不少顆牙才求助嘉義基督教醫院,院方發現他牙周病與糖尿病相互影響,由跨科共同照護治療,讓他牙齦不再發炎,裝上假牙恢復正常咀嚼功能。嘉基牙科主任黃薰玉、牙周病科主任鄭嘉瑢指出,當有牙周病,口內的致病菌會進入血液,引起身體一連串發炎並增加胰島素阻抗性,會讓病患的血糖居高不下,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將增加,所以控制好牙周病,可讓糖化血色素下降,也可以減少糖尿病用藥。嘉基新陳代謝科主任游慧宜表示, 糖尿病控制不好會發炎,牙周病也是發炎,兩者會互相牽扯,高血糖環境會讓牙周致病菌更易生存,也會影響牙周病治療效果,這些發炎更嚴重是會有身體系統性疾病。游慧宜說,根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病的發生機率,是無糖尿病者約3倍,而牙周病患即使沒有糖尿病,血糖平時都會比正常人要高一點,將來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2、3成,5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更高達92%有不等程度的牙周疾病。據了解,張姓男子本身患糖尿病,原不清楚會對牙周病有影響,他掉4顆牙,其他沒掉的牙齒也晃動,牙齦紅腫就醫治療,經院方牙科與糖尿病中心同時醫療,清除牙結石加上服糖尿病藥物控制等,讓他牙齦恢復不再紅腫。嘉基院長姚維仁認為,以往較著重糖尿病患會有視網膜病變、腎功能等,院方現設計問卷,能從糖尿病患者中,篩出有較高危險得牙周病的人,並已成立牙科、糖尿病中心跨科的共同照護平台;姚維仁透露,民眾得牙周疾病,通常較晚就醫,從糖尿病來啟動牙周檢查的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