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色素
共找到
858
筆 文章
-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給肝臟健康最好的禮物 中醫推薦2大養肝茶飲清肝、抗病毒
春天萬物萌發,自古以來,就被中醫視為養肝的好時節。中西醫對「肝」的定義不同,養肝要除了靠西醫定期追蹤、中醫食療養護,更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別輕信任何保肝丸,最單純的原形食物,就是給肝臟健康最好的禮物。春天正是「養肝」好時節,中醫理論,對應五臟和五行,春天是萬物勃發之時,此時可多吃綠色蔬果,例如以昆布、海帶煮湯;菠菜、青蔥與肉片一起拌炒;或是利用小黃瓜製作沙拉。另外,也可食用茶飲或藥膳,幫助養肝護氣。枸杞紅棗菊花茶● 養肝密碼:枸杞是滋補的中藥材,除了明目,也能補肝腎,具有保肝、降血糖等功效,且研究顯示可協助抗病毒,減少肝臟發炎狀況。紅棗則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可抑制肝炎病毒活性,藥性緩和。春天百花齊放,也可適當添加花草,菊花有消炎、降肝火的作用,若是肝氣鬱結、容易悶熱,建議添加服用。● 煮法:枸杞兩錢、大棗約五顆、菊花兩錢,以1500至2000毫升的水煮沸。● 攝取注意:基本上這款茶飲可以天天喝,一天約350至500毫升。不過菊花性微寒,喝太多可能會影響腸胃;身體較虛寒者則不太適合,或可加一些龍眼。另外,紅棗較甜,若血糖調控不佳者,也要酌減。● 選購與儲存:一定要去有口碑、值得信賴的中藥行或超市購買相關藥材。枸杞、紅棗一定要避開顏色過於鮮紅的,菊花則不要選擇顏色太白的,以免添加防腐劑或色素。購買回家後,可用夾鏈袋分裝、冷藏,看乾燥程度,保存盡量不超過一個月。使用前可先用攝氏80度的熱水焯一下、清洗,減少農藥殘留。決明子茶● 養肝密碼:肝以瀉為補,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因此泡茶喝有清泄肝火、解毒,以及治療高血脂症的功效。另《本草便讀》中提到菊花可「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益陰滋腎」,決明子茶中也可加減菊花。若手腳冰冷者,則可增加補氣的黃耆或生甘草。● 煮法:10克決明子約可泡一人份、500毫升的茶飲,以熱水沖泡即可。● 攝取注意:決明子性微寒,每天僅可飲用一至二杯,不可超過,否則容易拉肚子。另脾胃虛寒者不可久服,腹瀉及孕婦則不建議使用。● 選購與儲存:選擇炒過的決明子,緩和苦涼屬性,減少拉肚子的狀況。另購買回家後應使用密封罐保存,保持乾燥。小心黃麴毒素中藥材保存不當 養肝不成反害肝透過中醫藥膳、茶飲達到養肝補氣的作用前,要注意中藥材的安全問題。若是中藥材保存不當,遭受黃麴菌汙染,產生黃麴毒素,反而造成肝毒性,引發肝炎,甚至增加肝癌風險。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花生類是最常見被黃麴毒素汙染的產品,但不僅限於花生,包括米、堅果、中藥都曾發現有黃麴毒素超標的問題,且黃麴毒素毒性穩定,無法用清水洗淨,也難以透過加熱破壞。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枸杞、紅棗等中藥材一定要購買有完整包裝和標示的產品,才能知道保存期限。要避免黃麴毒素生成,就要避免食物發霉,濕度和溫度是影響食材是否發霉的重要因素。衛福部訂有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標準,針對黃麴毒素訂定規範,直接食用的花生,限量標準為4ppb(μg/kg)、其他食品為10ppb。譚敦慈提醒,食材買回家後,記得放在乾燥的地方或冰箱冷藏。黃麴毒素生成的最佳條件是攝氏28度以及相對濕度85%的環境,台灣多雨潮濕,因此最好放在冰箱維持攝氏12度左右的低溫,或放在防潮箱中設定相對濕度60%以下。諮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開業中醫師楊宗翰
-
2022-03-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靜脈曲張引發下肢噴血 嚴重者險致命醫師籲及早就醫
雲林縣陳姓老阿嬤老覺得腳重重且有色素沈澱,腳傷口久久不癒,還一度腳噴血被送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急診,經影像學檢查,診斷爲雙下肢嚴重靜脈曲張併發潰瘍,經微創手術移除病灶靜脈,並配合穿著醫療彈性襪,2個月終告痊癒。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醫師鄭吉夫表示,靜脈曲張早期無明顯特定症狀,通常從小腿搔癢、久站後的腿部酸痛腫脹、沉重、疲勞開始,若未妥善處理,站立時小腿後膝蓋窩的小青絲長成凸出腫大青筋,出現靜脈曲張典型特徵,若持續放任,除了會潰瘍、血流不止等,甚至會造成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等致命併發症。下肢靜脈曲張男女比例約3:7,患者罹患深層靜脈血栓、肺栓塞、周邊動脈疾病也比一般人高。所以腿冒青筋已是危機的警訊了。鄭吉夫指出,靜脈曲張無法完全根治;因此若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刻著手治療,以免繼續惡化,引發嚴重併發症。目前有壓迫療法、硬化劑或雷射療法及手術治療。靜脈曲張無法根治但鄭吉夫提醒下列方式可降低靜脈曲張風險,維持正確坐姿,盡量不要翹腳。久站或坐每小時至少要活動1次。減重可降低罹患靜脈曲張機率。均衡高纖低醣低碳飲食,避免因便秘導致成腹壓升高,加速罹患靜脈曲張。戒菸,避免因慢性肺病導致成腹壓升高,加速罹患靜脈曲張。縮短泡湯時間及加強環境通風,高溫會讓血管容易擴張。部分避孕藥可能誘發靜脈曲張,應先諮詢醫師與藥師。睡覺時或不定時將腿抬高,使腿部高於心臟位置。若出現靜脈曲張症狀,儘量養成這些習慣,早上起床後立刻穿彈性襪,使靜脈沒有擴張空間,不要等到腳腫後再穿,就沒有效果。減重。規律的雙腳屈伸運動、散步健走,可幫助下肢血液回流。如無心衰竭等禁忌症,建議平躺在床上並使用枕頭將雙腳墊高至與心臟同高,每天4次、每次30分鐘,避免久站或久坐。立刻戒菸。
-
2022-03-10 養生.健康瘦身
減肥老是不成功?原來犯了2大忌!中醫提醒,改善生活中6件事
現年52歲的鄭小姐,身高161公分,體重68公斤,BMI值26.2,多年來為體重過重所困擾,除了不滿意自身的體態,更因為沒有控制體重,導致罹患糖尿病,必須規律服藥控制血糖。為了控制體重,鄭小姐嘗試過許多減重方法,曾自行購買市面常見的減重膠囊,雖然暫時抑制食慾,迅速降低體重,後續卻出現心悸與手抖症狀,加上精神不濟無法正常工作,不得不停藥,結果體重非但回彈,甚至還飆升超過原本的體重。長期為了體重問題,鄭小姐生理及心理都承受極大壓力,雖然知道減重對自己的健康有益,卻不得其法,每天每餐「斤斤計較」,極力限縮攝取的食物,但體重仍只下降1~2公斤,之後就陷入停滯期。 長期久坐、錯誤飲食,上班族過重原因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像鄭小姐這類體重過重的問題,往往是因為久坐工作型態,加上錯誤飲食習慣所造成。 從中醫觀點來看,長期久坐少動,加上過度節食,導致脾胃正常運化營養功能受到抑制,也影響腸道傳導,因此出現脹氣及排便不順症狀,符合中醫的「脾虛」證型。 而身體長期在飢餓狀態下,一遇壓力事件,就容易暴飲暴食,像鄭小姐雖然三餐吃得少,但常不自覺在餐間吃零食,無意間反而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及鹽分。 李維哲說,像鄭小姐這樣的案例,必須從調理脾胃著手,中藥方面選擇茯苓及白朮健脾利濕,搭配其他理氣藥,如砂仁及厚朴,恢復脾胃的氣機,並暢通腸道傳導功能。電針方面,選取胃經的穴位,像腹部的天樞、外陵穴及下肢的足三里、豐隆穴,藉由針藥並用,重新調整脾胃運化功能。 減重6個注意事項 除了中藥及電針的醫療處置外,李維哲也提醒6項減重須注意的事項: 1、 平時減少攝取加工食物及天添加物,儘量攝取原型食物。2.、三餐正常攝取,不過度節食或不吃。3、 減量攝取水果,並選擇適當的種類,如選擇低GI值水果,蘋果或芭樂等。4、 養成每周2~3次的運動習慣,強度需達流汗微喘的程度。5、 日常或工作避免久坐超過1小時不動。6、 睡眠需足夠,避免熬夜或睡眠時間不固定。 配合中醫針藥,並調整相關飲食宜忌,鄭小姐3個月內減重7公斤,糖化血色素由6.9降為5.4,糖尿病也可以停藥。 不但恢復良好體態,更改善原有的慢性病,後續中藥減量服用,也不見復胖情形,成功健康地瘦下來。李維哲也建議,若有體重管理問題合併慢性疾病時,一定要定期到醫療院所治療追蹤。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皮膚發炎、頭髮稀疏、指甲變脆好難受!有這9個症狀,小心缺乏蛋白質,記得均衡攝取.爸爸去世,守護媽媽的是自我讚美:它不是毫無意義漂亮話,是澆灌自己心靈,讓陽光照進來.多次人工受孕仍失敗,她曾認為自己有缺損…「接受自己盡力了」體悟:挫折也是一種人生練習
-
2022-03-09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心蛋一族控糖 降低心肌梗塞風險
入冬以來,冷氣團一波接一波南下,氣溫驟降,影響民眾外出運動意願,醫師發現,門診中五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恐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引發致命危機;呼籲糖友務必規律用藥,天天偵測血糖值,維持適當體重,力行健康飲食、戒菸,避免成為「糖心蛋」一族,合併血糖、心血管等疾病,且體型肥胖,腰圍粗寬,有如雞蛋。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主任蔡世澤指出,眾多研究證實,糖友如能妥善控制血糖,在過去三個月內的糖化血色素(HbA1c)每降1%,心肌梗塞風險便可降低14%。如果糖化血色素數值居高不下,當然成為心血管急重症的高風險族群。英國、瑞典等多項大型研究顯示,誘發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因素為高血糖,只要控制糖化血色素數值在七以下,就可降低血管堵塞機率。瑞典進一步分析糖尿病登錄與心血管事件關聯性,結果發現,糖化血色素偏高為中風或心肌梗塞等危險因素。心臟、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蔡世澤表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表現不明顯,不易在早期察覺,一旦急性發作,就可能要人命,為名副其實的「沉默殺手」。隨著年齡增長,血管老化為正常現象,提醒民眾務必嚴格控制血糖,注意飲食,養成運動習慣,避免淪為「糖心蛋」一族。蔡世澤提醒,入冬以來,早晚溫差變化極大,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流緩慢、血壓波動,進而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患者應該提高警覺,除了注意保暖,還需定期回診,規律用藥,以免動脈硬化速度加快。此外,近日在門診及健檢發現,一半患者血糖控制明顯退步,與天冷缺乏運動、飲食不忌口等因素有關,蔡世澤呼籲,糖友妥善檢視八大風險因子,包括40歲以上、腰圍、家族心血管病史、運動習慣、戒菸、血壓、血脂、血糖等,一出現胸悶、易喘等症狀,積極就醫,減少憾事發生。
-
2022-03-0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靜脈曲張別輕忽!一圖看5型血管病變,嚴重恐造成皮膚潰瘍
靜脈曲張的成因是靜脈中的瓣膜功能受損,導致血液滯留,造成血管的「曲張」現象。長期久站、久坐都可能造成雙腿出現靜脈曲張的問題,此問題尤其在女性身上更為常見。琳安聯合診所院長王志軒醫師表示,靜脈曲張依據病變部位的不同,從末梢到主軸系統,會呈現不同的外觀,嚴重時除了痠、脹、痛感等不適感外,甚至會造成皮膚潰瘍。 靜脈曲張在臨床上分為五種類型若將血管比喻成河道,末梢的靜脈系統可以說是小型支流,許多支流會逐漸匯集到主要的幹道,也就是主軸的靜脈,管徑不同的靜脈病變,會有不同的分型,在臨床上共可分為五種類型: ◎第一型: 末梢系統,最細的靜脈病變末梢靜脈系統中,最細的血管產生病變,在皮膚出現紅色蜘蛛網狀血管,此時病患可能還沒有太大的不適感,甚至自己還尚未發現,大多因為發病部位逐漸擴大,才由旁人提醒發覺。◎第二型:末梢系統,稍粗的小靜脈病變末梢靜脈系統中,較第一型粗的血管產生病變,在皮膚出現藍紫色蜘蛛網狀血管。王志軒醫師表示,此型若靜脈曲張若發病血管量不多,也許不會感到不舒服,但若量到了一定程度,擠壓到旁邊組織,便開始會有疼痛、腫脹感。◎第三型:末梢系統中,管徑更粗的靜脈病變末梢靜脈中要匯流至主軸靜脈的血管產生病變,通常在皮膚會出現綠色的網狀靜脈;病患會常抱怨不耐久站,且容易感到痠、脹、痛等不適。 ◎第四型:末梢系統中,匯流至主軸的靜脈較嚴重的病變與第三型相同的血管產生病變,但病變的情況更為嚴重,血管甚至會突出皮膚表面,除了不美觀之外,痠、脹、痛感也更加明顯。◎第五型:主軸靜脈曲張主軸靜脈系統,又稱隱靜脈系統,是血液回流心臟的主要路徑之一,若隱靜脈系統發生病變,會在小腿內側、後方皮膚觀察到較粗、長且彎曲的血管;嚴重時皮膚表面還會觀察到黑色素沈澱或是潰爛的情況,有時會被誤認是糖尿病導致的動脈病變。若有上述靜脈曲張問題者,建議可諮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給予治療建議。此外,王志軒醫師提醒,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已有大幅進展,僅需在門診處理、無須住院,且局部麻醉即可進行治療,提醒民眾若有相關不適症狀時,宜及早就診治療為佳。 靜脈曲張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心臟血管外科」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琳安聯合診所院長 王志軒醫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3-02 該看哪科.皮膚
白頭髮最好別拔!皮膚科醫提醒:小心長不出新髮
●白髮不可拔,拔光可能變禿頭●白髮是老化的現象,先從顳部兩側出現●多吃紅肉、深綠色蔬菜及蛋、豆、魚等養血生髮工作壓力大,白頭髮愈來愈多,每當照鏡子總忍不住想拔?但常聽到「白髮拔一根長三根」,讓人想動手又害怕。醫師表示,「拔一根長三根」的說法並無根據,但白髮千萬不可拔,拔光了可能再也長不出來變禿頭,「留得青山在」,還有機會由白轉黑。白髮和老化、遺傳等有關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曾德朋表示,毛囊中的毛母細胞會持續不斷分裂長出毛髮,長出的新髮通常都是白髮,而毛母細胞旁有黑色素細胞,生產黑色素提供給毛髮,因為黑色素提供的量有多有少,因此產生黑髮、金髮等不同的髮色。一旦黑色素細胞的功能衰退,就會導致頭髮在無色狀態下冒出頭皮而形成白髮。至於黑色素細胞的功能衰退,則可能和老化、遺傳或和免疫機制等有關。房事過度 頭髮也會早白北醫大皮膚科副教授蔡仁雨表示,白髮主要是老化的現象,通常男生29歲、女生31歲開始,自顳部兩側出現白髮,但有些人因為遺傳,白髮會較早出現。中醫師周宗翰表示,中醫觀點來看,「黃帝內經」指「腎藏精,其華在髮」、「腎虛髮墮」,若是熬夜、久病等都容易引起腎虛,導致頭髮缺乏營養,從而出現白髮、掉髮;「醫學入門」則說,「因房勞損髮易白」,所以若房事過度,也就是縱欲,會腎精氣虧損、陰液不足,使頭髮過早變白。壓力造成 和免疫機制有關針對壓力造成的白髮,曾德朋認為,和免疫機制有關,壓力會讓身體產生更多發炎因子,進而攻擊毛髮的色素細胞或毛囊細胞。其中,圓形禿常見免疫機制造成白髮,因發炎物質攻擊黑色素細胞,不小心攻擊到毛母細胞,因此導致頭髮掉落,還常見毛髮變白狀況。曾德朋表示,圓形禿的治療,會在頭皮塗抹EGF等表皮生長因子或低能量照光,讓毛髮長出。如果看到「白毛」先長回來,表示毛母細胞已漸漸恢復作用,後續黑色素細胞也有機會恢復功能,慢慢再長出黑髮。「保證恢復烏黑」不可信不過,曾德朋說,目前還沒有研究發現可以把黑色素細胞功能喚醒的機制,因此,坊間若有標榜「保證恢復毛髮烏黑」的藥妝品都是騙人的!「現在都是透過降低自由基和發炎因子,讓黑色素細胞功能慢慢恢復,因此看到白髮千萬不能拔,因為拔掉後會不會再長出新的毛髮並不曉得,但留著白髮還有機會等黑色素細胞恢復功能變黑。」曾德朋強調,避免頻繁染髮、燙髮、高熱吹整等化學物質傷害、減少日曬等紫外線傷害,保持充足睡眠、營養均衡,都是減少自由基和發炎因子的方式。面對滿頭白髮,令人煩躁。蔡仁雨笑說,若擔心白頭髮不好看,就把頭髮染黑就好啦!腎精足、氣血旺 有助生髮周宗翰表示,當腎精充足、氣血旺盛,頭髮的發育就會濃密、黑亮、柔潤;反之則容易變白、稀少、枯萎、缺乏光澤。由於「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建議可多吃紅肉、深綠色蔬菜以及蛋、豆、魚等「養血」的食物,也推薦可食用「潤澤養髮湯」,藉以疏肝理氣、補肝腎,養血生髮。
-
2022-02-25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素20年血壓、血糖仍偏高!原因出在常吃這類食物,改變飲食習慣後減重改善
口述╱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20多年前,在台大醫院擔任實習醫師時,自行用血壓計測量血壓,竟發現收縮壓高達160毫米汞柱,就醫確診罹患高血壓,發病原因不明,可能與壓力、體質有關。當時不以為意,想透過飲食、運動改善,但血壓還是失控,血壓從此沒有降低過,最後不得已,三年後開始吃藥控制。血糖漸高 有罹糖尿病風險未料,近年發現血糖值慢慢增加,糖化血色素已達5.7%,對比正常值4到5.6%已屬偏高,更比之前的5.2%增加許多,驚覺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自我分析血糖偏高的原因,應是看診、治療患者工作忙碌,早餐及中餐幾乎都是吃麵包、三明治解決,且吃素已20多年,沒有吃肉,長期下來,麵類、白飯等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不僅影響血糖,更讓體重上升。疫情期間 下決心控制飲食身為皮膚科醫師,門診中有不少是乾癬、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些患者體重過重或肥胖,會建議要控制體重,降低體內發炎反應,有助控制病情。但我卻沒有運動,加上患有慢性疾病,「如此對患者的說服力很低」,因此希望能以身作則,藉由調整飲食、生活習慣、多運動,控制血糖及血壓。五年前,我開始運動,每天回家後,利用跑步機跑步30分鐘,每周跑步三到五天,但發現血糖值沒有明顯下降,才了解減重只靠運動是不夠的,還必須配合飲食控制。開始下定決心控制飲食,是在疫情期間,因無法外出用餐,且身為醫護人員,很怕被民眾說「醫護人員還趴趴走」,當時活動範圍只有醫院和住家,因而選擇在家中烹調食物,方便調整飲食習慣。烹調多清淡 飲料喝無糖現在我的早餐,是吐司夾起司、一顆水煮蛋,搭配喝豆漿或奶茶,取代紅茶;中餐是優格加茶葉蛋;晚餐則多吃清蒸青菜、沙拉與豆腐等,取代以往的便當、炒飯或炒麵,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攝取蛋白質與蔬菜的比例。所有食物的烹調,都採清蒸或水煮方式,也很少放鹽,減少鈉含量攝取,飲料也都是無糖。在減重期間,我還是會參加聚餐,難免大吃大喝,但就會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及蔬菜,如果吃不完就打包回家,分散多天吃完,回家後會立刻運動,隔天飲食也會控制,避免體重增加。最重要的是,每天睡醒要量體重,隨時監測體重變化,進而調整飲食。飲食+運動 減重四公斤兩年多來的減重過程,尤其是開始減重後的兩周,常覺得很餓,靠意志力撐過,因為這是一個長時間的生活型態改變,一定要堅持,健康就是要簡單,同時增加深蹲、仰臥起坐等運動,以防肌少症產生。經飲食及運動控制,我成功減重約三至四公斤,約為減重前體重的10%,減重後,感覺精神變好,也不容易累,肩頸痠痛也有好轉,糖化血色素已降到5.5%,血壓的收縮壓也多維持在110、120毫米汞柱,血糖、血壓控制良好。「最高興的是,以往體重增加時穿不下的衣服,減重後都可以穿得下,還可以省錢。」常吃炒飯、炒麵 容易發胖雖然吃素已有20多年,但這次是真的有感而發,吃素並不一定健康,因為吃素的人常吃炒飯、炒麵等,不只是容易發胖,血糖也不易控制,務必要減少攝取麵類、白飯等碳水化合物,才可以維持健康。黃毓惠小檔案現職:●台北、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專長:●乾癬及異位性皮膚炎●青春痘及青春痘疤治療●腋下狐臭及多汗症治療●抗老除皺拉提治療●皮膚腫瘤外科經歷:●台北林口長庚皮膚科住院醫師●日本東京虎之門醫院皮膚外科研究員●日本國際醫療中心皮膚幹細胞研究員
-
2022-02-22 該看哪科.皮膚
牛奶、乳製品恐害你長痘痘?名醫揭痤瘡發生原因
▍牛奶、乳製品與痤瘡有次農曆小年夜,我鼻上突然長了腫痘,而且舌頭痛。奇怪,什麼原因?回想前一天,朋友請我喝珍珠鮮奶茶,3 分糖。十分不巧,吃飯時雞骨頭卡在牙齒中間,我想用舌頭撥出來,反倒刮傷了舌頭,3 分糖還讓我發炎厲害,到了晚上,舌頭痛不堪言,難以下嚥。大年初一早上,我發現人中又長了一顆痛痘。前一天並沒有喝牛奶啊?!後來,我才想到親戚在除夕夜帶了珍藏的「奶酒」回來,大家喝得盡興。到了大年初二,人中痘不僅沒消,鼻子上又多了另一顆腫痘。我大年初一也沒喝牛奶,可是我喝了親友請客的大杯拿鐵咖啡,裡面是加牛奶的。大年初三,我臉上鼻旁黑頭粉刺突然大了起來,不得不擠掉它。因為我大年初二時,喝了含牛奶的抹茶奶綠⋯⋯整個過年痛苦不堪,真是「奶」影幢幢!了解到是吃東吃西導致,還希望過年趕快結束。青春期時,爸媽希望我多喝牛奶,能夠長高,加上家族遺傳,整個臉爆痘,至今留下月球表面隕石撞擊般的坑疤。離開了青春期,我已少長痘,再次長痘時,總不出兩個原因:一是睡眠不足,二是喝牛奶。許多患者都和我有類似的經驗:Nicole 是35歲的女性上班族,鼻子大、整個鼻子的毛孔多又大,布滿黑頭粉刺像草莓一樣,抱怨之前痤瘡治療效果差。我追問才發現,她每天都喝一杯鮮奶,常額外喝鮮奶茶,雖然都點「無糖」。Kent是26歲男性上班族,平常很少長痘,最近這兩週人中卻長兩顆痘痘。他否認睡眠、壓力、食物的改變。我特別問他:「有無喝牛奶?」他否認。再問:「有無接觸乳製品?」他恍然大悟地說:「這兩週開始,我早上都喝一罐優酪乳,一罐大概 500c.c.。」儘管優酪乳好處多,但畢竟也是乳製品,還需要小心添加糖、色素、香料的問題。究竟攝食乳製品是否與痤瘡有關?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分析「護士健康研究第二波」中,回溯4萬7000多位女性的資料發現,攝取乳製品較多的比起較少的人,長痤瘡的機會增加了22%。其中,攝取全脂乳者增加12%,低脂乳增加16%,脫脂乳增加44%。且日常生活攝食即溶早餐飲品、雪酪、茅屋起司、奶油起司,都和長痤瘡有關。研究團隊推斷,可能是因為「牛」奶中的荷爾蒙與生物活性物質,讓「人」長了痤瘡。牛奶(包含乳糖)產生類似高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的效應,胰島素、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IGF-1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3減少。再者,牛奶中的20%正是由乳清蛋白構成,乳清蛋白主要由支鍊胺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s, BCAAs)組成,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刺激胰島素過度分泌,導致角質細胞過度生長、皮脂腺分泌油脂、雄性素活性增加,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此外,牛奶還含有牛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一樣會結合到人類的受體上,促進粉刺形成、皮脂腺脂肪生成、毛囊發炎、以及刺激雄性素。牛奶還含有高活性的雙氫睪固酮(Dihydrotestosterone, DHT)前驅物,包括:胎盤源黃體酮、5α-pregnanedione, 5α-androstanedione;以及六種和痤瘡相關的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TGF)、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 , -II)、血小板源生長因子、纖維生長因子(FGF-1, -2)等,都會刺激痤瘡形成。Dylan是35歲男性工程師,苦惱於耳朵前方的疼痛粉瘤,經藥物與注射治療,仍反覆發作。我追根究底地詢問:「有發現什麼時候容易發作起來嗎?」他想一想說:「都是兩個狀況:夜眠5小時,加上吃了起司,有時候是吃蛋糕、布丁、奶昔,真的一吃就發作!」儘管牛奶、優酪乳、起司,都是相當優質的營養來源,但若在意皮膚長痘痘的問題,可能就需要以其他食物來替換了。牛奶、乳製品與痘痘之間似乎有常見的關聯,但在醫學上仍存在爭議。我建議,若長期困擾於痤瘡、且感到一般治療療效不佳者,是可以考慮停用乳製品並且觀察痤瘡是否有改善。▍乳清蛋白粉與痤瘡許多人上健身房鍛鍊肌肉,並配合攝食乳清蛋白粉,以養出健美的肌肉。他們自然也是愛美一族,發現臉上、胸口、背上不斷冒痘,吃、擦抗痘藥卻不斷復發,更出現發炎後的黑色素沉澱,好不容易透過雷射治療開始改善,卻又冒出紅腫的新大痘。Hank是26歲的男性科技業工程師,在醫師建議下,乖乖地吃過兩個療程、每次為期一年半的口服A酸,卻抱怨:「我吃A酸時,皮膚乾燥的副作用十分嚴重。都已經配合長期治療了,為何仍一再復發?」口服A酸是現今痤瘡治療的最強效的選項,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皮膚醫學》研究,仍有 32.7% 痤瘡患者在完成 A 酸療程後一年內復發,當中低劑量治療組(A 酸累積劑量小於 220 毫克/公斤)復發率為47.4%,高劑量治療組(累積劑量大或等於 220 毫克/公斤)為 26.9%。為何接受如此強效的治療,仍頻繁復發?臨床上,我發現若有性荷爾蒙失調、不當飲食、睡眠障礙、合併精神疾病、服用特定藥物等狀況,就成為復發的高危險群。這也是為何我要在本書中系統性地分析皮膚關鍵病因,希望找出個人原因,減少復發率。果然,Hank 喜好健身,每兩天按時上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為了增肌,他吃多量乳清蛋白粉(每天 40 公克以上),奶油、奶茶、布丁、水蜜桃⋯⋯口味琳瑯滿目,喝起來甜滋滋的,真是不亦樂乎!他還愛喝牛奶,最近大賣場特價,索幸牛奶整箱搬回家,把它當水喝,每天喝1500c.c. 都不膩。平常還喜歡吃美式炸雞、炸薯條。我追問:「你的年度健康檢查有無異常?」他說:「醫生說我有高膽固醇血症、低密度膽固醇 LDL 過高,但沒告訴我為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我說:「小心你攝取的乳製品!已有研究報告指出乳清蛋白與痤瘡有關,全脂牛奶含的飽和脂肪、乳糖,多量攝取也可能和你的高血脂有關。」一項研究針對三十位使用乳清蛋白補充品的成年人,未服用前僅有57%的人有痤瘡,嚴重度在第一級(輕度)至第二級(中度),無人為第三級(重度),服用乳清蛋白兩個月後,所有人都出現了痤瘡,7成為第一級至第二級嚴重度,而3成為第三級嚴重度。為什麼會這樣呢?乳清蛋白(Whey protein)是在牛奶形成起司的凝固過程中,留下的上清液,富含乙型乳球蛋白(beta-lactoglobulin),佔了65%、甲型乳球蛋白(alpha-lactalbumin)佔了25%、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以及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這些牛奶蛋白會增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誘發角質細胞過度增生與細胞自戕,也會刺激 5α 還原酶(5α-reductase) 將雄激素睪固酮轉化成二氫睪固酮(DHT),以及增加腎上腺與性腺的雄性素製造、促進雄性素受體訊息傳導,導致粉刺與痤瘡形成。事實上,健身者服用的乳清蛋白補充品,相當於喝下了6 ∼ 12公升的牛奶。若你在攝食這類產品,同時困擾於長期痤瘡,可以考慮停用一陣子,看看痤瘡是否自然改善。※ 本文摘自《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皮膚營養學全書:減輕過敏發炎、免疫與荷爾蒙失調,優化腸腦皮膚軸的抗老化聖經》作者:張立人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21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糖尿病血管病變易衍生併發症 醫教如何控糖同時護心腎
「醫師,好久不見!」剛進到診間的陳先生大聲問候,因為追蹤糖尿病多年,彼此就像老朋友一般。「的確好久不見,」醫師翻看病歷,抬起頭說,「你上個月沒有回診拿藥耶。」「唉…上個月命差點就沒了。」陳先生苦笑著說。「發生什麼事?」醫師問。「我在上班時突然胸痛,被送到急診室。」陳先生摀著胸口說,「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放了兩根支架,才撿回一條命。」他的體重有一百多公斤,血糖不好控制,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頂埔中心診所院長張嘉興醫師指出,經歷過心肌梗塞之後,患者有意願更積極控制血糖,於是在討論過後,便開始使用腸泌素類似物治療糖尿病。漸漸把血糖控制得更穩定,體重也顯著下降,而且腸泌素類似物對心臟具一定的保護效果,可以降低心肌梗塞、中風的發生率。「在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都會跟患者相處很多年,像朋友一樣,」張嘉興醫師說,「我們都很不希望看到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所以在選擇血糖藥時,都會將器官保護納入考量,盡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糖尿病血管病變,衍生各種併發症血糖超標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長久下來會造成一些血管病變,張嘉興醫師表示,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是從小血管病變開始,會影響眼睛、腎臟,至於大血管的病變,則發生在腦血管或心臟,可能導致中風、心肌梗塞。血管病變常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因為脂質堆積在血管壁,使血液循環漸漸受到影響。「我們全身從頭到腳都有動脈,只要有動脈的地方都可能出現動脈粥狀硬化」,張嘉興醫師解釋,「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就是心肌梗塞,腦部動脈阻塞就是腦中風,如果發生在腳的話,就會造成痠麻、疼痛、冰冷、間歇性跛行等,嚴重可能需要截肢。」觀念進化,控糖同時護心腎根據統計,約1/3第二型糖尿病患具有心血管疾病。由於糖尿病患經常具有高血脂、高血壓等共病,會促使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加速惡化,而成為重要的死亡原因。張嘉興醫師解釋,近年來治療糖尿病的觀念持續進步,希望可以在控糖的同時,發揮保護心臟、腎臟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目前的腸泌素類似物GLP-1、排糖藥對於心臟及腎臟都具有相當的保護效果。張嘉興醫師說,運用不同機轉,可以把血糖控制得更穩定,而且有助於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具有多重機轉的腸泌素腸泌素GLP-1能夠影響多個器官,發揮多項生理功能,包括抑制升糖素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延緩胃排空、產生飽足感等,張嘉興醫師說,這幾項功能除了能夠降血糖,還可以幫助患者控制體重,體重控制對第二型糖尿病患相當重要。「其實我們身體本身就會分泌腸泌素。」張嘉興醫師解釋,「在進食之後,小腸會分泌腸泌素,只可惜身體產生的腸泌素作用時間非常短。經過修飾的腸泌素類似物,可在體內存在比較久的時間,持續發揮功效。」使用腸泌素類似物後,醫師會視狀況幫患者調整藥物,張嘉興醫師說,不過二甲雙胍類藥物需要繼續使用。因為具有延緩胃排空的效果,部分患者在注射腸泌素類似物時,會感到腹脹、噁心、嘔吐,但是大多可以透過飲食調整而改善,而且隨著時間,身體也會逐漸適應。溫馨小提醒想要把血糖控制穩定,一定要多方配合,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按時用藥、維持理想體重。除了定期回診檢驗糖化血色素之外,建議在家也可量測血糖,較容易掌控血糖的狀況。糖友可以善用「配對血糖量測」,張嘉興醫師叮嚀,週一測量早餐餐前與餐後2小時的血糖,週二測量午餐餐前與餐後2小時的血糖,週三測量晚餐餐前與餐後2小時的血糖,以此類推,每天測量一餐的餐前與餐後血糖。如此一來便能記錄三餐的餐前與餐後血糖,有助了解血糖控制的成效,方便醫師調整藥物。隨著控糖觀念的進步,我們除了要把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還要考慮器官保護,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的風險!原文:
-
2022-02-20 該看哪科.耳鼻喉
鼾聲有鼻鼾、口鼾、爆鼾3種 權威醫哪種鼾聲最危險
重低音、飆高音、突然爆破音!哪一種「鼾聲」最危險?【機轉定義】睡眠呼吸中止症也稱睡眠窒息症、睡眠呼吸暫停症很多病人的太太會說:「我老公打鼾很可怕,有很多種聲音,中間還會閉氣、停止呼吸,接著,突然爆出巨大聲響,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門診中很常聽見的描述,大部分的情況是病人家屬提到半夜的鼾聲,有很多種聲音的混合,像交響曲般多聲部合奏,複雜而變化多端;不像彈吉他等樂器單一而無共鳴。但即使像這樣生動的病況說明,仍無法成為診斷的精確資訊,所以,會需要患者做進一步的睡眠呼吸檢查。「命運交響曲」之深夜奪魂劇:枕邊人請警覺!病人的伴侶和家人通常是一邊抱怨,一邊疑惑:為什麼打鼾會有那麼多種聲音?有時卻又沒有發出聲響?頻率忽高忽低,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是因為打鼾大部分是發生在吸氣時,依據呼吸道吸氣的途徑與部位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高低音頻以及大小聲響,宛如多重奏一般。無論你和家人的打鼾聲是公害較低的呼嚕聲,還是高達八○分貝像汽車在按喇叭、九○分貝像火車開過、鑽地機啟動一樣令人抓狂,或是更危險一點,在安靜幾秒鐘之後突然又來個爆破音!各種鼾聲交響樂中,都暗藏著健康密碼與危險殺機,有待我們好好的辨識,提高警覺。鼻鼾、口鼾、爆鼾三種經典鼾聲依照不同的呼吸方式和途徑,打鼾有以下三種類型的聲音:●鼻鼾:悶悶的鼾聲先從鼻部、咽喉構造來看,鼻子吸氣時因為鼻腔內空間不大,後方的軟顎、舌頭空間較大,所以經鼻吸氣時,空氣灌入後方,經過九○度的轉角向下,和我們打球反手拍一樣,力道會比正拍來得小,發出的鼾聲響度當然也就比較小。●口鼾:響亮的鼾聲若是從嘴巴吸氣,氣流直接進入咽喉振動軟顎,聲音會比較大。口鼾就是睡覺的時候嘴巴張開,吸入空氣,直接振動到軟顎,能量比較大,發出的聲響會比鼻鼾來的大。張口呼吸健康風險多多數人會以為:用嘴巴呼吸也一樣吸得到氧氣啊!其實,意想不到的傷害很多,包括:臉部肌肉浮腫鬆弛、皺紋變多、嘴唇乾裂、口乾舌燥、喉嚨乾燥、嘴唇外翻、口臭、牙周病、牙齦發炎、齒列錯位、咬合不良、上顎狹窄、微笑時會露出牙齦、牙齦色素沉著、臉部凹陷、臉型變長、下巴後縮、雙下巴、扁桃腺腫大、腺樣體腫大、容易感冒、肺功能效率差、駝背等等。小孩經常張口呼吸會有所謂的「浩呆臉」,特徵是兩眼無神、臉部中段凹扁、容易流口水、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智力也可能受損。●爆鼾:生死一瞬間―呼吸中止後尖銳的氣爆聲最讓枕邊人失眠、打鼾者自己也會驚醒的鼾聲,應屬呼吸中止後的氣爆聲。氣爆聲來自呼吸中止發生後,身體為了保命,啟動「喚醒→呼吸」的機制。當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被完全阻塞時,會在原本一片嘈雜的打鼾聲中突然靜默,此時呼吸停止,體內氧氣下降、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刺激到大腦的呼吸中樞,警覺到「要趕快呼吸」!可是,此時呼吸道因各種原因已堵塞,加上睡眠時呼吸道的肌肉力量也很放鬆,氣道周邊的軟組織表面吸附在一起,黏住了撐不開,所以唯有把自己喚醒,恢復肌肉力量,用力打開呼吸道並強力的呼吸才能自救。就像是人溺水上浮時本能的猛力吸氣,也會突然發出巨大的聲響。大腦先把人從睡夢中喚醒,恢復肌肉力量,才能夠將被軟顎和舌根擋住的氣道打開。對比幾秒鐘前呼吸停止的寧靜,顯得特別嚇人。有時不只是伴侶被嚇醒,自己也可能因此而清醒。所以,呼吸道瓣膜瞬間打開的空氣爆裂聲,比鼻鼾、口鼾,還要來的劇烈尖銳。爆鼾後病患可能會驚魂未定,氣喘不已。振動部位,決定鼾聲頻率氣流從呼吸道進入,會經過多重的構造和組織,鼻子塞塞、喉嚨緊緊、舌根堵堵、扁桃腫腫、軟顎鬆鬆,到底是哪裡塞住了?氣流衝擊在哪個部位上?這些條件,決定了鼾聲的頻率與強弱。●打鼾頻率呼吸氣流作用在不同的組織部位,打鼾頻率也會有差別:●作用在軟顎軟組織 → 低頻●作用在扁桃腺 → 中頻●作用在舌頭 → 高頻●鼾聲長短呼吸氣流受阻的部位不同,發出鼾聲時間的長短也不同:●作用在軟顎組織 → 鼾聲通常會比較長一些,可能三.五~四秒鐘●作用在會厭軟骨 → 大約一.五~二秒鐘●作用在舌頭 → 因為很快就會塞住呼吸道,所以鼾聲時間非常短,大約一~一.五秒睡眠深度、睡覺姿勢,也會影響鼾聲睡眠姿勢不同,呼吸道受壓迫的角度和形狀變化也會不同,所以會產生不同的鼾聲:●睡眠深度不同睡眠週期當中,可分為淺睡期、深睡期及做夢期。在不同的期區,呼吸道肌肉的鬆弛度不一樣、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跟著不同。●睡眠姿勢不同仰睡和側睡所發出的鼾聲不一樣。多數人是軟顎鬆弛、舌根肥厚的問題,仰睡時容易阻塞,造成打鼾。但是側睡也並非所有鼾症的萬靈丹,例如扁桃腺較大的人,側睡反而會阻塞,一樣會打鼾。肥胖的病患,睡姿的變化則通常不會影響鼾聲,都容易打鼾。整體來說,呼吸道不同部位阻塞,加上不同的睡姿,產生的阻塞程度不同,鼾聲也就不同。側睡能改善打鼾嗎?根據研究統計,睡覺側躺對於打鼾的改善率將近六成,它的原理和軟顎舌頭因為重力下墜有關。仰睡時,呼吸道內的軟組織例如舌頭,容易塌陷往後滑,呼吸道會變得狹窄,氣流經過就會振動。但是側睡時,從解剖構造圖來看,呼吸道比較有空間,可以對抗重力,所以側睡時就比較不會打鼾。曾有患者的太太說:「我是他暗夜裡的生命推手。」意思就是本來仰睡、打呼震天嘎響的人,稍微輕推一下讓他變成側睡,狀況就會有所改善。※ 本文摘自《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睡眠外科權威、長庚醫院李學禹醫師告訴您如何:熟睡迎接每一天!》作者:李學禹 出版社:方舟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2-02-18 養生.聰明飲食
避免湯底汙染、致癌,這種食材一定要最後煮!營養師教健康嗑鍋4原則
天氣寒冷,許多人喜歡嗑火鍋,暖身又暖心。可是大多數的火鍋常暗藏高鹽、高油、高熱量的地雷,怎麼吃能夠滿足口欲又兼顧健康?1、選擇清清如水的湯底湯底最容易暗藏高鹽、高油、高熱量風險的地雷,如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牛奶鍋、沙茶鍋等,每100㏄的熱量就可能超過100大卡。建議選擇蔬菜、藥膳或昆布熬製的湯底,既減少熱量攝取,營養也均衡。2、進食順序很重要不同食物在腸胃的消化速度不同,一般而言,植物性會比動物性更容易消化,熱量較低,因此吃火鍋順序,應該先喝點清湯,接著吃蔬菜、菇類、根莖類、豆製品,海鮮、蛋類,最後是雞肉或豬羊牛肉。另外,如果有根莖類如芋頭、玉米、南瓜、地瓜等主食類,其實就不需要吃飯和麵了,以免醣類攝取過量。豆類要避免吃油豆腐跟炸豆皮,選擇腐皮或豆腐較健康。至於肉類則建議最後燙熟,因為會產生大量的浮沫,浮沫是血水、蛋白質、油脂遇熱後變質的雜質,會有細菌汙染、致癌的風險,所以如果想喝火鍋湯,最好在煮肉前喝。3、沾醬聰明調不要小看火鍋沾醬,僅是一匙的沙茶醬,就高達100大卡,若再加上一顆蛋黃,熱量就相當於六分滿的飯了。若能以天然的蔥、薑、蒜、辣椒、洋蔥、九層塔、香菜、蘿蔔泥,佐以白醋、醬油調製沾醬,是較健康的選擇。4、少吃加工品為了口味與食品安全需求,火鍋料如丸子、餃類等,通常會額外添加油、鹽、防腐劑、食用色素等,多食不利健康;例如:3顆蛋餃的熱量約80大卡,幾乎跟一份的肉差不多熱量,可是蛋白質卻僅有一份肉的一半,鈉含量則超出快10倍。
-
2022-02-18 養生.聰明飲食
蔓越莓乾、芒果乾、水果脆片...這些零食,看起來健康,其實會傷身!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裡,水果等於健康食物,似乎只要加了水果的食物,如蔓越莓乾、蔬果脆片、手工果醬、水果優格、鮮果果凍、藍莓派、香蕉蛋糕看起來就會比較健康。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因為大多數的水果加工製品並沒有你想像的健康。 水果蛋糕、水果餅乾、水果果凍等只有少量水果、大量麵粉、糖、油、色素、香料等食品添加物的食物不提也罷,因為一般人很容易意識到它不是健康的好食物;但對於蔓越莓乾、芒果乾、水果脆片等看起來「保持了水果原形」,吃起來「不甜」的水果加工製品,卻很容易被忽略,並誤以為是健康的好食物。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日常這些保持「水果原形」食物的營養吧! 大部分水果加工品一定看得到的成份:糖! 糖幾乎可見於所有「原形」水果加工品中,如果你了解水果的話,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水果是一種富含水份的食物,大部分水果含八到九成的水,番茄更是其中之最,我們常見的紅色大番茄水份含量高達94.5%。由於水是相當好的溶劑,可以溶解各種有機或無機的營養成分,故水份含量高的食物,在溫度適度的情況下(如室溫),很容易導致微生物快速大量繁殖,所以也容易使食物腐敗。 所以高水份含量的水果,要不就要用冷凍、冷藏等低溫方式來保存,要不就要靠乾燥、鹽漬或糖漬等方法來降低水活性,避免細菌的繁殖。因此那些存放於常溫下的果乾、水果脆片、蜜餞、水果果醬等水果加工製品,添加大量的糖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常見「保持水果原形」的水果加工製品1.果醬 果醬是把水果、糖和酸度調味劑等加熱熬煮而成的水果加工製品。儘管有些水果熬煮後會呈膠狀,但為了讓它看起來更濃稠,更好塗抹到麵包上,大部分果醬都會額外添加果膠或三仙膠等膠質成份;另外,為了增加風味,有些果醬還會添加濃縮果汁以及檸檬酸來調整味道。 一般我們在超市裡看到那種較貴、看得到水果原形的果醬成份大多是水果(如草莓果醬就是草莓)、濃縮果汁、檸檬酸、果膠等成份;便宜的果醬可能連水果都沒有,而是以果汁、香料等調味而成。舉例,Stella在超市看到某牌外觀清澈、看不到水果顆粒的便宜果醬,成份依序為麥芽糖、砂糖、葡萄汁、果膠、檸檬酸、香料、已二烯酸鉀(防腐劑)。根據食品法規食物成分需要由量多排到量少,故可見這種果醬不僅含大量糖(糖排在最前面兩位),還有更多添加物。 2.果乾 很多人會以為果乾應該是直接將水果曬乾就行,但事實上坊間的果乾大多會額外加糖,有些甚至還會添加植物油或其他食品添加物。 阿嬤時代的果乾~葡萄乾 葡萄乾是小時候很流行,吃來補鐵的果乾(註:實際上葡萄乾的鐵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多,因為100公克的巨峰葡萄也才含0.1毫克鐵,100公克的葡萄乾鐵也才含1.5毫克而已。)它的添加物在眾多果乾中算是最少的,拿起坊間所銷售的葡萄乾,你會發現成份表上多半只有葡萄乾和植物油(如葵花油)兩種原料而已,這應該是因為葡萄本身糖度夠高,所以不需要額外再加糖調味的關係。 來自歐美、女性最夯的果乾~蔓越莓乾 蔓越莓等莓類果乾由於本身偏酸,所以除水果和植物油外,多半還會加糖,有的還會添加果汁、檸檬汁等來調味。所以它的添加物比傳統的葡萄乾多。 新興果乾~芒果乾&番茄乾等 除上述兩種果乾外,近年來蠻流行芒果乾、鳳梨乾、番茄乾等傳統台灣水果製成的果乾。但這類果乾大部分都有加糖,如芒果乾、鳳梨乾等較乾的果乾;有的除了糖外,還會添加其他調味料。如番茄乾等濕度較高的果乾,舉例,Stella在賣場看到某牌番茄乾上面的成份寫了番茄、糖、鹽、檸檬酸、亞硫酸鈉(漂白劑)、已二烯酸鉀(防腐劑)等一大串。 3.水果脆片果乾一般不經油處理,所以質感偏軟,帶濕;水果脆片則經油處理,所以質感酥脆,一般很容易用手撥碎。水果脆片除糖外,還有油和鹽。所以在成份欄上除水果名稱(如蘋果、鳳梨、香蕉、菠蘿蜜)外,也會看到鹽、糖、油(可能寫著植物油或棕櫚油)等成份。 4.蜜餞 蜜餞的製作原理是利用糖來把水果的水分脫乾,利用高濃度的糖及糖的高滲透壓,讓細菌無法存活。一般蜜餞會先經前處理,把皮磨薄,或在水果上劃上幾刀,或削皮切塊讓糖鹽等較容易滲透到水果內部。而由於水果原料不容易保存,所以多半會使用食鹽、亞硫酸鹽或防腐劑來幫助原料的保存。最後,將水果用鹽漬及糖漬處理,最後再進行調味與乾燥。 所以蜜餞除水果外,還含糖和鹽(部分會有亞硫酸鹽或防腐劑);有些蜜餞還會添加其他材料,如添加蜂蜜、麥芽和檸檬酸等來調味,添加色素和香料來增添美觀與口感。所以不管是李子蜜餞、梅子蜜餞,或洛神花蜜餞、金橘蜜餞,在包裝上除了水果外都還可以看到糖和鹽兩個成份,部分蜜餞則會有更多的「料」。 如何選擇加工水果?坦白說水果還是吃新鮮的好,因為加工一定會破壞水果的營養。以上述水果加工品為例,由於它們多半經過脫水,所以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水溶性營養素大多已流失掉了;另外,因製作與加工過程並未隔離空氣和陽光,所以脂溶性維生素A、E、K等或多或少會受到氧化和紫外線破壞而有部分流失。歷經加工後唯一能保留較多的就是礦物質(但因土壤貧乏,所以現代蔬果中的礦物質含量多半並不高),另外植化素和纖維大部分也都還能保留下來。 但由於上述水果加工品都含大量的糖與鹽,少部分還有油或其他添加物,基本上並非好的食物選擇。不僅容易造成肥胖(因果乾熱量高且很容易一次吃入過多份量),且因含大量糖分而對健康造成多方影響。所以水果還是以新鮮、整顆攝取的為好,即使是「看得到原形」的水果加工製品都不建議買來吃。 但如果真的要吃的話,新鮮果乾(上述第二項)會是較好的選擇(眾多爛選擇中較不爛的那種),水果脆片、果醬和蜜餞則最好還是不要吃。特別是糖尿病或有高血糖問題者,連新鮮水果都要適量攝取,上述含糖的加工水果製品就不宜吃了;而高血壓者最好別吃有糖又有鹽的蜜餞和水果脆片。 最後要提醒大家,在購買這類水果製品時,千萬不要太感性,太在意包裝質感,或太相信上面寫的真空乾燥、日光熟成、手工、健康或低膽固醇等行銷字眼,或認為高價一定品質好。而是要理性一點:買的時候習慣性先翻到包裝袋背後,直接看成份欄位及營養標示,了解一下它的熱量、含糖量多寡,看看它有哪些成分,添加了那些「料」,再來決定是否要購買喔!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胸痛、頭暈、冒冷汗...5種人注意心肌梗塞易上身!3個保命方法馬上記起來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情人節好的巧克力怎麼挑?成分標示越前面 代表可可脂使用比例越高
市售巧克力百百種,從不同口味、成分及可可含量,都是挑選的關鍵要素。營養師表示,巧克力中「可可」成分越高,對人體好處越多,但因應消費者喜好、加上成本考量,多半會用許多添加物增加風味,建議民眾可以觀察包裝,成分標示越前面代表使用比例越高,所含成分越簡單越好。「代可可脂」取代「可可脂」,反式脂肪危害心血管。營養師宋明樺指出,可可豆對人體好處多,但成本相當高,在製作巧克力商品時,內含可可成分不一定高。此外可可本身含有苦味,為了因應消費者喜好,廠商會添加許多糖、色素、香料、堅果或酒精成分,會稀釋掉可可的濃度,間接讓巧克力被歸類「垃圾食物」,其實相當可惜。業者在成本考量下,會用「代可可脂」取代可可脂。宋明樺表示,代可可脂主要來源是月桂酸、中短鏈的脂肪酸所加工出來的,氫化過程會產生反式脂肪,恐造成心血管危害,即便代可可脂與可可脂外觀相似,但功效、口感、成本完全相反。成分標示放在越前面,代表使用比例越高。三軍總醫院營養師查慧琦表示,代可可脂含量若超過總產品5%須於包裝標示,如果產品名稱是「巧克力」,巧克力固形物含量至少要25%,若含量不足,依法規規定,產品外包裝須註明「含餡」、「加工」、「巧克力風味」等字樣。宋明樺指出,好的巧克力基本上可可脂含量高,但可可脂易融化、不好塑形,若要加工成巧克力蛋糕、巧克力餅乾,非常困難,因此不少業者多改用代可可脂,其成本低、不易融化。宋明樺說,民眾想要挑選好的巧克力,除了看包裝標示可可脂含量「%」數,成分標示越前面,代表使用比例越高,若第一個即標示代可可脂,就要特別注意。成分越單純越好,含內餡、風味巧克力添加物多。「含內餡、各種風味的巧克力,可能壓掉真正巧克力味,很難分辨出來。」宋明樺表示,真正的可可脂會有巧克力香味,但市售許多堅果巧克力、草莓巧克力等,添加其他物質在巧克力中,且包裝標示若不清楚,民眾很難分辨出代可可脂及可可脂的味道差異。查慧琦表示,各種風味巧克力添加食用色素,無論哪一種口味的餡料,都含有脂肪、糖,容易造成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建議民眾挑選巧克力時,產品添加物越少、越簡單越好,例如可可脂、糖、乳化劑等,如果有一大串看不懂的成分名稱,建議不要選。巧克力點心多半酥、軟、綿、滑,不僅沒有可可,脂肪恐爆表。宋明樺指出,常見市售巧克力種類,包括牛奶巧克力含糖量很高;堅果巧克力中的堅果也有額外熱量,且不確定堅果是否新鮮,若使用廉價、甚至發霉的堅果,可能對肝臟造成負擔;酒精巧克力也要小心酒精過敏,或不小心超標酒測值;巧克力餅乾、夾心酥等,幾乎沒有含可可脂。建議以成分單純的黑巧克力為首選。查慧琦說,部分蛋糕舖販售水果巧克力,例如整顆草莓外面裹巧克力、或橙片巧克力等,比起全部都是脂肪的巧克力,含水果的巧克力甜點來得好一些。另外像提拉米蘇、巧克力塔等產品,除非特別註明「生巧克力」,可可脂含量才會較高。若口感吃起來酥、軟、綿、滑,不僅沒有可可成分,小心脂肪恐爆表。至於巧克力品牌越貴是否代表品質越好?查慧琦認為,品牌是食品衛生的基本保障,不同廠牌的標示仍然有些微差距,就算標榜低糖也要注意,建議民眾以高可可脂的黑巧克力為優先選擇。宋明樺建議,有些上班族喜歡吃巧克力紓壓,建議可以不同品牌輪流吃,分散風險。
-
2022-02-12 養生.人生智慧
生死門前走一遭 愛惜有限光陰!賴鼎銘每天打拳、走9千步,超前部署老年
周日下午,台大文學院門口總聚集一群太極拳友,有老有少,所謂陰陽動靜和諧,正體現在這群學員的組成上。裡頭一位帶頭大哥被眾人笑稱「幫主」,但這位幫主長相斯文,和江湖味絲毫沾不上邊,他是66歲監察委員賴鼎銘,曾任兩所大學校長,如今退而不休,持續關注人權與媒體改革,更是學界知名太極拳高手。接觸太極拳的起點,需回到36年前。雲林農家子弟賴鼎銘正值壯年,苦讀拚上公費留學名額,準備出國大展身手,豈知為遠行做了健康檢查,竟診斷出黑色素瘤,那是皮膚癌中最危險的一種。心懷壯志的青年被迫停下腳步,「整個生日都在醫院裡度過」。生死門前走一遭的經驗,也從此改變賴鼎銘的人生觀,開始接觸國術、養生、讀經,求道至今。身體力行 理解自我需求「我看過很多老師剛退休,生活突然閒下來,還沒找到新的動力,短短幾年迅速衰弱,突然就走了。」眼見前車之鑑,又因為年少經驗影響,賴鼎銘早早超前部署,待退階段便開始規畫老年生活。賴鼎銘認為,追求「獨立自在」之前,得先理解自我需求。他舉例,享受美食和旅遊要花錢,就得認真儲蓄;若想買塊地下田,或投入運動,則要維持心肺與肌力,每種興趣,都有不同的基礎。「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其實這很困難,你必須先讓身心達成平衡。」賴鼎銘強調,退休人士得體認侷限,知道自己還能做到什麼,才能實現「隨心所欲不逾矩」。一輩子從事教職,賴鼎銘深感「台灣的教育只重視專業知識,忽略心靈」。他形容,吸收與掌握知識,靠腦袋與背誦;但談到養生,不論拳譜記得多滾瓜爛熟,仍必須靠身體力行。持續學習 退休充滿活力在半退休生活中,賴鼎銘的滿足感就來自參透哲理。除了練太極,他也打縱鶴拳、讀易筋經。每融會貫通,悟出一層新境界,便覺人生簡單而充實。他認為,「自我實現與持續學習,兩種退休力其實相關聯」,找到能令自己投注熱情的事情,這和年輕時胸懷壯志,夢想買房買車不同,「只是小確幸也沒關係,如果我人生的頂點已到,那就在有限範圍裡做到最好。」受到疫情影響,賴鼎銘參加了十幾年的太極拳班被迫暫停三個月,待解封後,許多同學都成了「中輟生」。他靠著LINE群組關心同好,有老人家仍擔心群聚,更多人是「被迫改變習慣」後,找不回從前的動力。每天打拳 走9千步 內外兼修 主動幫助同輩「不只做好自己,我也想把這些緣分顧好。」賴鼎銘感嘆,各種社團、老後教育是維持退休族心智健康的重要場域,既然他仍行有餘力,就得主動幫助有需要的高齡者們。現在賴鼎銘仍維持每天一早打拳、走九千步的生活習慣,每周日下午還會帶頭開班,讓不方便早起的拳友出門走走,更意外吸引一批年輕人加入。簡單,卻帶給他無比滿足,賴鼎銘如此定義自己的退休人生:「生命無常呼吸間,有限光陰當愛惜。」
-
2022-02-11 養生.聰明飲食
雞蛋、胡蘿蔔、菠菜...營養師揭密:想吃葉黃素護眼,第一名食物是它!
近年來,因為3C產品的普遍與便利,讓很多人都加入了低頭族的行列,或瀏覽網頁、或看小說、影片,或在社群媒體上與他人互動…在這樣的環境下使得護眼營養素「葉黃素」成了當紅炸子雞。(連我那愛看YouTube影片的姪子房間桌上,都有他老媽的愛心白板,上面寫著:兒子,記得每天吞一顆葉黃素啊。) 葉黃素(Lutein)之所以被稱為護眼營養素是因為它可以吸收紫外線中的藍光,保護眼睛視網膜免於紫外線的傷害,故葉黃素又被暱稱為「吃的太陽眼鏡」。現代人雖然因為怕曬黑,且窩在室內的多、曬太陽的較以前少,但使用3C產品的時間卻多了非常多。由於3C螢幕和LED照明的光譜中藍光比例特別高,導致藍光對眼睛傷害的問題較陽光的傷害只高不低,因而讓葉黃素成了近幾年來保健市場的新興巨星。 在開始介紹這個當紅護眼營養素前,先讓大家猜一猜,下面食物,那些葉黃素含量比較高? 答案揭曉…上次所列的食物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最高的前三名分別為菠菜、地瓜葉和南瓜,你猜對了嗎? 在這裡Stella將上面所提到的這幾種蔬果,依照它們的葉黃素&玉米黃質含量(每100公克含量)由高排到低:菠菜(12.2毫克)>地瓜葉(2.6毫克)>南瓜(1.5毫克)>綠花椰菜(1.4毫克)>胡蘿蔔(0.67毫克)>蛋(0.3毫克)>柳丁(0.13毫克)>番茄(0.12毫克)>高麗菜(0.03毫克) 從這個排列次序中,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外表看起來黃色或橙色的食物,其葉黃素含量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高,反倒是看起來蠻平凡的綠色蔬菜含量卻不低。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會讓植物呈現黃、橙色的植物色素不僅有葉黃素,還包括玉米黃質、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β-隱黃素等,它們都屬於一個叫做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的家族。所以黃、橙色的蔬果僅代表它們富含類胡蘿蔔素,但不見得是葉黃素。 類胡蘿蔔素:暖色系(黃、橙、紅)植物的化妝師!儘管葉黃素,有個「黃」字,但並非黃色蔬果就富含葉黃素。賦予大部分植物黃、橙、紅顏色的是一群稱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家族的植化素,這個家族共有600多個成員,只有約50種會出現在美式飲食中,而其中只有14種能被人體所吸收。這之中大家較耳熟能詳的有6種:α-胡蘿蔔素(α-carotene)、β-胡蘿蔔素(β-carotene)、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β-隱黃素(β-cryptoxanthin)和茄紅素(Lycopene)。 類胡蘿蔔素依化學結構上的差異(有無含氧)可分為兩大種,一類稱為胡蘿蔔素(carotene),常見成員包括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茄紅素,主要會讓植物呈橘、紅色。另一類稱為葉黃素群(xanthophyll),包括葉黃素、玉米黃質和β-隱黃素,主要會讓植物呈現黃色。 我們常見的彩色蔬果中,橘色的胡蘿蔔主要含的是胡蘿蔔素,包括β-胡蘿蔔素、α-胡蘿蔔素,葉黃素含量很低;而芥藍菜、菠菜等綠色蔬菜則是含大量的葉黃素群,如葉黃素、玉米黃質,β-胡蘿蔔素含量則不高。番茄的類胡蘿蔔素含量則較特別,除大量的茄紅素外,其他類胡蘿蔔素含量極微,所以番茄可說是茄紅素的最佳來源。 類胡蘿蔔素的功能 1.具備維生素A的功能: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有三個成員能夠轉換為維生素A。它們分別是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和β-隱黃素,故當我們攝取含這三個營養素的食物時,能獲得維生素A的保健功能,包括促進皮膚黏膜健康、幫助視覺正常、提升免疫等。 2.抗氧化:在植物身上,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扮演抗氧化、保護植物的角色。所以很多綠色植物本身富含類胡蘿蔔素,但因為平日被葉綠素的綠色遮掩住,所以看不出來。必須要等到秋天,植物停止製造葉綠素後,這些黃橙色的色素才會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樹葉會慢慢變黃/橙的原因。正也因為這的道理,所以很多深綠色蔬菜的黃色色素(如葉黃素)也會被葉綠素所遮蓋,因此看起來綠油油的一點也不黃,但卻富含護眼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喔! 3.過濾光線:類胡蘿蔔素家族成員具有特殊化學結構(共軛體系)可吸收陽光中的可見光,保護植物免於陽光的傷害。這些類胡蘿蔔素吃到體內時,也可吸收光線保護我們的皮膚和眼睛。由於眼睛中唯二存在的類胡蘿蔔素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所以這兩個營養素又被稱為護眼營養素。 4.疾病預防:研究顯示富含類胡蘿蔔素的飲食(不包括β-胡蘿蔔素)明顯可降低肺癌,還可保護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另外,富含茄紅素的飲食則可降低攝護腺癌。 認識護眼營養素:葉黃素&玉米黃素!類胡蘿蔔素家族中有兩個家族成員對眼睛很重要,他們就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我們之前有提到類胡蘿蔔素會吸收光線,這一點對保護眼睛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看見東西需要有光線,但光線中的一些可見光,如藍光因具備高能量,會傷害眼睛。若把眼睛比喻成相機的話,水晶體就好比相機的鏡頭,視網膜就好比底片。光線從水晶體(鏡頭)進入眼睛,最後在視網膜(底片)上呈現影像,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地方最容易受到光線的傷害,一個是水晶體,另一個就是視網膜。 當長期暴露在紫外線(或含高比例藍光的3C用品)下,會使水晶體變混濁,造成所謂的白內障。另外,光線也可能傷害視網膜,及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部分~視網膜黃斑。所謂視網膜黃斑指的是位於視網膜中間的一個區域,這裡聚集了20萬個感光細胞,負責視覺敏銳的部分,如閱讀或精密工作所需視力。若黃斑結構受到破壞時,會嚴重影響視力,此時我們所看到的影像中心部位會變暗或扭曲,而僅能看到物體輪廓、無法看清其中心部分的細節。(事實上,黃斑區之所以叫做黃斑就是因為它是黃色的,而它之所以呈現黃色,就是因為它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等可過濾藍光的黃色色素。) 而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食物或營養品之所以對眼睛好,就是因為它可以保護水晶體和視網膜黃斑。很多流行病學資料或臨床研究都發現,攝取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飲食或補充品,可增加眼睛中黃斑色素的密度,保護眼睛對抗視網膜黃斑退化。另外,這樣的飲食也可降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的風險,並較不容易發生白內障。 Q:哪些食物含護眼營養素較多? *蔬果是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主要來源,而蔬菜含量高於水果! 類胡蘿蔔素是由植物所製造,所以主要的來源會是我們日常的蔬果,五穀根莖類或魚貝海鮮類等其他類食物含量並不多。而相較於蔬菜,水果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偏低。水果中最高的是柿子每100公克有0.8毫克,隨便一個深綠色蔬菜的含量可能都比它高。因此,比較好的食物來源是蔬菜類。 *深綠色蔬菜是補充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最好的選擇! 由於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屬於黃色色素,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則是橙色色素,所以黃色蔬果葉黃素含量會較多一點,橙色蔬果(如胡蘿蔔)則α-胡蘿蔔素或β-胡蘿蔔素會比較多,但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則不見得會多。但大體而言,食物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較高的是綠色、特別是深綠色蔬菜。 附圖是Stella整理的「常見食物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含量圖」(註),大家可發現,含量最高的是羽衣甘藍(雖然台灣不常見這個蔬菜,但它含量超高,不放它直接跳到第二名的菠菜實在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啊>_<),其次則是菠菜和芥蘭菜葉。從圖中大家可發現含量較多的幾乎都是深綠色蔬菜喔。另外,同樣是蔬菜,深色蔬菜的護眼營養素含量會較淺色多,例如綠花椰菜每100公克有1.4毫克,白花椰菜則僅有0.03毫克。 (註)上述食物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資料來自SELF NutritionData網站(這個連結裡有1000項含量最高的葉黃素&玉米黃素食物資料,不過因食物的加工方法不同,故同個食物可能有多個數值。例如菠菜有生的資料,也有冷凍切碎後水煮瀝乾的資料,並且還有分有加鹽和沒加鹽的資料…等等,因此光是一個菠菜就有至少5個不同加工方法處理後所測得的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資料喔) Q:一天要吃多少護眼營養素才夠? 目前並沒有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的建議攝取量,但根據大部分近幾年來所做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10毫克葉黃素和2毫克玉米黃素就可從中獲取健康益處。另外,之前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6毫克葉黃素可降低43%的黃斑退化風險。因此葉黃素的一般建議攝取量為每天6~30毫克。換句話說,在每日蔬果579飲食中,只要參考附圖,挑2~3份吃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食物大概就可滿足身體每日的需求。 Q:護眼營養素要怎麼吃才對? 由於類胡蘿蔔素家族是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其吸收需要脂肪的幫忙,最好和富含油脂的食物一起吃。基本上只要少量,約3~5公克脂肪就足以幫助食物中類胡蘿蔔素的吸收,因此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只要和三餐一起吃就沒有問題。 而如果你是在兩餐間吃的話,可考量加點油一起吃效果會比較好,例如若當沙拉吃的話,不妨加一小匙油,或加點瘦肉和蛋同時吃,或和牛奶打汁吃,利用蛋和牛奶等食物本身所含的油脂幫助葉黃素的吸收。 另外,來自食物的類胡蘿蔔素會和食物基質結合在一起,所以經過切割、打碎、均質化、加熱等步驟會增加它的生物可利用率喔。 總結來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對眼睛健康來說的確很重要,特別是在保護視網膜黃斑上。因為白內障目前有手術可替換人工水晶體(為小手術,僅需15分鐘即可完成),但視網膜黃斑若發生病變則是沒有方法可治療,而僅能從平日保養與預防做起。但在這裡還是要跟大家提醒,葉黃素或玉米黃素的護眼功能是透過吸收藍光來保護眼睛。換句話說,它就像太陽眼鏡一樣可保護、預防眼睛免於光線的傷害,但也和戴太陽眼鏡般,無法治療已有的白內障和黃斑病變。 所以吃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保護、預防眼睛損傷,避免白內障和視網膜黃斑疾病的發生,但對於已經有這些疾病的人,僅能避免其繼續惡化,而無法治療。所以,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護眼」的營養素,而非「治療眼睛」的營養素喔!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為何日本媽媽總是優雅、台灣媽媽卻是蓬頭垢面?六月從15坪飯店房間體悟出的「人生整理術」
-
2022-02-08 新聞.元氣新聞
關心健保藥品新用途 意見分享平台助病友聲音直達天聽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生病的人莫不希望盡快享有最新、最有效的藥物和醫材。健保署自2015年起設置「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蒐集病友意見,供共同擬定會議委員參考。過去僅針對新藥和新醫材,去年十月起擴增功能,若有藥品欲擴增給付範圍,也可表達意見。目前有2款併用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有可能擴大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還有17項新藥可能納入給付,關心的民眾可於3月15日前上平台發表意見。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表示,健保署自2015年建立,病友個人或團體都可在平台註冊,只要留下真實姓名和聯絡方式,並勾選願意接受通知,之後有待討論的新品項放上網,就會即時通知,讓個人或團體可以平台表達意見。過去只有新藥、新醫材會放上去,去年十月起如果有藥品擴增給付範圍的討論案,也會放上網,供民眾討論。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病友分享意見經驗,有助落實提升程序正義、促進健保資源合理分配。藉由保險人、病友代表及被保險人代表在共擬會議前的溝通與交流,會議過程可呈現更多不同的觀點,有助於共擬會議作出最佳的藥物給付決定。連恆榮表示,「藥物共擬會議」或「特材共擬會議」會前30天是病友意見搜集期,民眾在平台上可看到300字產品摘要資訊,也可連結到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查詢藥物許可證等資訊。健保署會在藥物或特材共擬會前辦理「病友意見會前會」,把收集到的意見做成「資料本」,於會前會上由被保險人代表、病友代表及病友團體間進行三方溝通,也會提供給醫療科技評估及共擬會參考連恆榮表示,2015年至2021年11月15日,共有206個品項曾經放上平台供病友表達意見之,累計692人次曾經分享意見,包括藥品672人次、特材20人次。
-
2022-02-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健保藥品擴大給付 病友意見將納決策參考
為鼓勵民眾、病友參與健保決策,健保署104年起開放民眾對於還未納入健保的新藥、新醫材表達意見,去年10月再擴大範圍,開放民眾對藥品擴增給付範圍提供建言,納入決策參考。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上午發布新聞稿表示,為了讓病友在新藥、新醫材納入健保給付的過程中,可以提供意見,健保署民國104年起建置「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民眾的建言會納入藥物共擬會議、醫療科技評估參考資料,讓與會代表聽見民眾聲音。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今天接受媒體電話聯訪時表示,截至去年11月15日,共有206品項曾置於平台上供病友表達意見,累計672人次針對藥品表達意見、特材部分共20人次。連恆榮說,近年有病友團體提出訴求,希望針對擴增給付的藥品也能表達意見,因此去年10月1日起擴增平台功能,增加藥品擴增給付範圍分享意見功能,盼病友分享用藥經驗並提供建言,讓健保的相關決策能真正反映病人的需求。連恆榮指出,目前平台上已有2款原併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因廠商建議擴增給付於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目前正在收集病友用藥經驗。
-
2022-02-0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是必須!糖尿病專家教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血糖控制方法
「這次抽血的糖化血色素是8.4%,還是有點高喔。」醫師翻開檢驗報告說。「醫師,我已經吃很多種血糖藥,」陳先生著急地問,「為什麼糖化血色素還會這麼高?」50多歲的陳先生已經使用超過四種口服降血糖藥,每一餐都得服用多顆藥物,然而他的糖化血色素依然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因為患者同時具有高血壓、蛋白尿等危險因子,所以建議使用腸泌素治療,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林嘉鴻醫師分享,使用腸泌素之後,血糖狀況漸漸改善,而且可以減少口服降血糖藥的顆數,讓患者很開心,也對控糖更有信心。什麼是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因為脂質或其他發炎物質的堆積於血管壁,產生血管斑塊,這些斑塊逐年累積後會造成血管阻塞,進而導致心血管疾病。健康血管的管徑暢通,血流可以順利通過,林嘉鴻醫師解釋,動脈粥狀硬化使血管管徑變窄,影響血流通過。倘若血管斑塊破裂,將導致血栓形成,阻斷血流,器官便可能缺氧壞死。心血管疾病的惡化除了跟先天遺傳因子有關之外,很多是跟後天代謝問題有關,林嘉鴻醫師表示,特別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一般認為這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元兇!「糖尿病患除了血糖超標之外,在絕大部分第二型糖尿病患都有胰島素阻抗性的問題,」林嘉鴻醫師分析,「許多研究發現,胰島素阻抗性(Insulin Resistance)跟心血管疾病有非常大的相關性,再加上糖尿病患又容易併發高血壓、高血脂等共病症,因此糖尿病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心血管疾病危及全身器官因為血管遍布全身,所以心血管疾病不只影響心臟,還會影響血管所到達的各個器官,林嘉鴻醫師強調,當血管狹窄、血流受阻時,在心臟將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在腦部將導致腦中風,在腎臟會導致腎功能惡化,在四肢會導致肢體冰冷、痠麻疼痛、傷口難以癒合,這些都屬於心血管疾病。根據統計,糖尿病患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比例會超過50%,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林嘉鴻醫師指出,目前在控制血糖時,也都會將器官保護納入考量,希望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威脅。積極控制血糖,同時保護器官在控制血糖時,我們也可以利用藥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中風、心肌梗塞等主要心血管事件,林嘉鴻醫師說,「目前的藥物包括腸泌素GLP-1、口服排糖藥等,已經被臨床研究證實,不僅能夠用來降低糖尿病患的血糖,也能對心血管疾病提供有效的保護,降低因為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腸泌素GLP-1是一種由人體腸道所分泌的荷爾蒙,林嘉鴻醫師解釋,腸泌素GLP-1可以發揮多種功能,包括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素分泌、延緩胃排空、降低食慾等,幫助糖友達到穩定控制血糖的效果。目前美國糖尿病學會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指引〔1〕,若具有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是具有高風險指標,例如年紀在55歲以上且冠狀動脈、頸動脈、下肢動脈狹窄大於50%,建議使用腸泌素GLP-1、排糖藥來控制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糖尿病患之心血管疾病風險特別高的時候,比如說曾經有腦中風或是心肌梗塞,適合使用腸泌素來降低血糖。」林嘉鴻醫師說,「施打腸泌素之後,可以視狀況調整口服降血糖藥,但二甲雙胍類藥物還是建議合併使用。」在使用腸泌素之後,部分糖友可能會感到腸胃不適,例如噁心、嘔吐、腹瀉等,不過林嘉鴻醫師表示,上述症狀可以透過飲食調整來改善,而且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身體大多會漸漸適應。如果有任何不適,請務必與醫師討論,切勿擅自停藥。「糖尿病的治療指引皆再三強調,患者一定要做到生活習慣調整以及體重管理,生活習慣調整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林嘉鴻醫師指出,「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再配合藥物可以讓糖尿病患得到健康又有效率的血糖控制。」溫馨小提醒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已經進入到注重器官保護的時代,林嘉鴻醫師提醒,包括腸泌素GLP-1和排糖藥等,已證明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減少器官損傷以及糖尿病患的死亡率。請糖友務必做好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並且善用這些藥物來穩定血糖,保護身體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參考資料:1.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原文:
-
2022-02-04 養生.聰明飲食
紫色食物助防癌、抗老!營養師推6食材,白米換紫米更健康
天然食物的顏色,通常出自於本身的營養,紫色食物的顏色,就大多出自於花青素,嫚嫚營養師在社群分享,花青素不僅是美麗的天然色素,也帶有很強的抗氧化力,有利減少自由基傷害,幫助防癌、抗老,並介紹了6種常見紫色食材供參考,像是紫米就是日常相當不錯的選擇。 藍莓:藍莓富含花青素,有助於視紫質合成,維持視覺健康。抗氧化力幫助消除眼睛疲勞,預防視力退化,經常被使用在保健食品中。另外也含有維生素E,有助改善血液循環,維持大腦健康。保存方式可置於密封容器,放在冷藏或冷凍室保存。外表有天然果粉,可安心食用。 紫葡萄:紫葡萄含有高抗氧化力的白藜蘆醇,可影響長壽基因,有助於抗老化、抗肥胖。也含有前花青素(OPC)能保護血管。亦含有葡萄糖、檸檬酸,能快速補充能量,分解疲勞物質。保存方式可用紙巾包起來,放置於冷藏室。外表有天然果粉,可安心食用。腸胃健康者建議帶皮一起吃。 茄子:茄子含水量約達90%,熱量低又有助於控體重。外皮紫色來自色素茄甙(ㄉㄞˋ)為花青素的一種,具降血膽固醇功效。果肉含有綠原酸,是澀味來源,能幫助減重、美肌、防止老化。保存方式可放入塑膠袋於冷藏室保存,但不耐低溫需留意,冰太久會變硬。 紫洋蔥:紫色來自花青素,具抗氧化力。亦含豐富槲皮素,可抑制血液凝固、預防血栓,並減少壞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也有助於抗過敏、調節免疫,降低發炎反應。保存方式可放置於陰涼通風處。 紫薯:紫薯中維生素C可被澱粉包圍,形成保護層,加熱後也不容易被破壞,含量為蘋果的10倍,可促進膠原蛋白合成。也含寡糖,有助好菌生長。白色黏液狀的紫茉莉苷,可保護胃黏膜、促進腸蠕動、軟化糞便。保存方式可用報紙包好放在紙箱中,置於陰涼處。腸胃健康者建議帶皮吃。 紫米:紫米的紫黑色來自於花青素,又稱為長壽米,屬於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與白米相比,營養多元豐富,含有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鉀、鐵、鋅、鈣,以及豐富膳食纖維。保存方式可倒入密封罐中,至於冷藏室,以免長蟲或氧化。 《延伸閱讀》 .激瘦飲食&常見20種激瘦食物。減重又健康,女星半年狂降19公斤! .防健忘、失智怎麼吃?營養師指7種食材助養腦!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03 養生.聰明飲食
青花菜水煮會比油炒好!如何讓綠色蔬菜加熱後不變褐色?
有一間我與家人們經常去用餐的披薩店,其披薩香味相當特殊,不僅妻子愛吃、外孫女也相當愛吃。妻子特別喜歡這家放有滿滿生芝麻葉的香蒜披薩,但這一款與蘿蔔相似味道的芝麻葉披薩,卻是外孫女絕對不會吃的披薩,因為對妻子來說是美味的芝麻葉,外孫女就是覺得難吃。通常也會跟披薩一起點的家庭沙拉,含有滿滿的葉菜類,兼具顏色、香氣與營養的橘子、番茄、胡桃以及力可達乾酪(Ricotta Cheese),上方灑上義大利香醋,當然這一道沙拉,一樣是外孫女不吃的菜單之一。近來提倡健康的因素,餐桌上多了許多綠色蔬菜,我年輕的時候,只要看到餐桌上都是蔬菜野菜的話,人們總是會想起美國四兄弟合唱團所演唱的「綠草地」(Greenfields),口氣中表達著遺憾的情感(畢竟無肉不歡呀)。韓國有幾種吃蔬菜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每天吃的沙拉跟包菜葉,其中將蔬菜煮熟、或是以發酵的方式製作泡菜的技術相當發達,所以就來看看餐桌上的綠草地所隱藏的幾項科學。蔬菜與沙拉醬撞出絕妙滋味英文的「salad」是從法國的「salade」而來,如果再深究就會知道是來自於保加利亞系拉丁文「herba salata」(salted greens、鹹菜)。英文世界首次使用salad這一詞彙是在十四世紀,出現的原因是羅馬、古希臘,以及波斯人會將鹽、或是帶有鹹味的油醋等調味料灑在蔬菜上食用。沙拉可以分成兩大類,身為主角的生菜、番茄等固體蔬菜,以及圍繞著這些蔬菜的液體沙拉醬。有人認為沙拉的本身好似原子構造,固體狀態的蔬菜就如同中子與質子組成的原子核,而液體沙拉醬就像是周圍散落的電子雲。原子的性質決定原子核,沙拉的種類就由沙拉的蔬菜決定;電子雲中電子的個數會依據原子核,平衡沙拉味道的沙拉醬也會依據固體蔬菜的種類而不同,沙拉就是一道蔬菜與沙拉醬結合,碰撞出的嶄新味覺。傳統蔬菜沙拉所使用的沙拉醬,其主成分是與橄欖油相似的油品,以及發出酸味的食醋,還會添加胡椒或大蒜一類的辛香料。舉例來說,傳統法式沙拉使用的沙拉醬是使用橄欖油與紅酒醋調成的黑醋,再添加大蒜與辛香料的龍蒿,但若要在家製作的話,光是將食用油混合食醋的這一步驟就相當不簡單,不論怎麼努力的搖,即便一開始好像均勻混合一樣,但最終兩種成分還是會分離。沙拉醬成分與科學沙拉醬所使用的食醋,其主成分是醋酸(乙酸、Acetic acid)與水,不過醋酸分子一側的尾端帶有微弱的負電荷(Negative charge),另一側尾端帶有微弱的正電荷(Positive charge),這些分子稱為極性分子(Polar molecules)。一般而言,這些電荷的分佈與不均衡的極性分子相當親近,因為一個帶有負電荷的分子與其他帶有正電荷的分子,會彼此相吸之故。由兩個氫氣與一個氧氣組成的水分子,也帶有微弱正電荷的氫氣與負電荷的氧氣也具有極性,因此這一極性分子就帶有與水相容的親水性(Hydrophilic)。相反的,橄欖油一類的油品就帶有與水不相容的特性,橄欖油是由具有長分子結構的脂肪酸(Fatty acid)組成,這類分子稱為非極性分子,結構中的電子分佈均勻,不像極性分子那樣有負電荷與正電荷。當非極性分子與水混合時,無法與水分子結合,就會自成一團並與水分離,其討厭水的特性稱為疏水性(Hydrophobic),所以混合橄欖油與葡萄酒食醋的沙拉醬就很容易分離。水與油經過強力的混合攪拌後,油會變成小滴狀,在水中混合稱為乳化液(Emulsion),最具代表性的乳化液就是由蛋白質、乳脂肪、水等各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牛奶,因此所謂乳化液可說就是牛奶。那麼,若想要乳化液放久一點也不會分離的話,該怎麼做呢?這時可以使用乳化劑(Emulsifier),其結構多半是一條直鏈分子,一端是親水的極性基,另一端是親油的非極性基,這類物質擔任了中間橋樑的角色讓水與油結合,最具代表的天然乳化劑就是蛋黃,因為蛋黃含有卵磷脂成分,此外豆類卵磷脂、大蒜、芥末內所含有的物質也可擔任乳化劑的功能。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乳化劑就是肥皂,它能夠將手上、或是衣服上的油酯與水結合沖刷洗淨。近來也證實用肥皂洗手能有效防止冠狀病毒,因為病毒有在表面突起的「棘蛋白」,會插入脂肪層膜上,肥皂的界面活性劑會溶解冠狀病毒部分脂肪質,破壞其型態,達到消滅的作用。有人討厭吃菜,為什麼?花椰菜、青花菜一類的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有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以及膳食纖維等,但也含有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的物質,異物質經過分解酵素後產生「蘿蔔硫素」(Sulforaphane),會誘使癌細胞死亡,是一廣為人知的抗癌食品。但這類蔬菜切片咀嚼時,其中的蘿蔔硫素就會發出苦味,所以在食用時會感到苦澀。根據研究指出,人們攜帶有兩對TAS2R38的味覺基因,基因分別有AVI與PVI兩種態樣。有人只會有兩個AVI、也有人是AVI與PVI各帶一個,其中會感受到苦味明顯的就是PVI,有30%的人只帶有兩個AVI,所以吃蔬菜時就不會覺得苦;但帶有兩個PVI的人,比僅帶有一個PVI的人能感受多2.5倍以上的苦味,所以他們會討厭吃蔬菜。正如前文所述,人類對於苦味敏感是因為多數情況下有苦味的物質會帶有毒素,是保護生命的基本裝置。例如咬食蘋果籽會覺得有苦味是因為杏苷,當這物質被咬碎、或磨碎後,會變成毒素氰化氫。但是,並非所有具有苦味的食物都是有毒的(例如咖啡、青花菜),因此還是需要克服這苦澀感,食用這些對健康有益的飲食。根據研究指出,只要長期食用這類食物,唾液中蛋白質的成分就會產生變化,感受到的苦味就會降低。對健康更好的烹調關鍵生食蔬菜還是熟食蔬菜對健康更好呢?有一研究針對生食組做調查顯示,維生素A在平均數值、β-胡蘿蔔素較平均值高,但抗氧化物質之一的番茄紅素(Lycopene)反而低於平均值。番茄紅素是番茄、西瓜、紅椒等紅色蔬果所具有的紅色色素,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心臟疾病的危險,比維生素C更具有抗氧化效力。番茄在88 ℃經過三十分鐘的調理後,其順式茄紅素(Cis-lycopene)會增加35%,且加熱後番茄的細胞膜會被破壞,細胞內番茄紅素一類的營養素就會變得好吸收。紅蘿蔔、菠菜、香菇、高麗菜等許多蔬菜,經過調理後就會產生類胡蘿蔔素或阿魏酸(Ferulic acid)一類的抗氧化物質,而且紅蘿蔔、南瓜、青花菜裡面的類胡蘿蔔素經由水煮、或是蒸煮的方式,會比用油炒炸的方式更能保留其抗氧化的物質。然而青花菜所含的類胡蘿蔔素化合物,若待在水中過久就容易被溶解,且在熱水中會導致酵素無法發揮其功能,不能製造出蘿蔔硫素,因此稍微川燙過即可。川燙,保留鮮味又防「褐變」綠色蔬菜不僅含有許多營養素,外觀看來也是充滿生命力的綠色,然而水煮、或是蒸煮等方式加熱後,時而會變成褐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蔬菜在調理過後,也能呈現清新的草綠色嗎?蔬菜之所以會呈現綠色,是因為蔬菜葉內的葉綠素。葉綠素是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核心,具有吸收光線的功能,其分子中心是由氧氣、碳與氮所組成的一個環,鎂(Magnesium)位於中心位置,當該中心接收到光線時,會將光線轉換為化學能量,此時,它會吸收其他波長的光線,並且僅反射出綠色波長的光線,所以人們只能看到綠色。不過當蔬菜煮沸後,空氣氣泡就會膨脹破裂,露出原本好似被霧氣遮住的鮮豔綠色,但如果是在氧氣離子過多的水溶液中加熱,葉綠素中心的鎂離子就容易被置換成氫離子,改變吸收光線的波長,當反射的波長轉變為褐色、或是黃色系時,綠色蔬菜就會變褐色了,這個現象在氫離子活性高的酸性環境中,會更加活躍。若要減少褐變現象,在水煮蔬菜時,要減少與氫離子接觸的機會,因此要採用川燙的方式。在熱的水中放入少量的小蘇打粉,製造一個鹼性的環境,一般來說都會使用少量的鹽(1~2%),在鮮豔綠色出現時就要撈起放入冰塊水中,就能防止褐變現象。蔬菜富含有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性化合物(Phytochemical),若能以科學的方式攝取好吃又健康的蔬菜,增進免疫力一定可以獲得從肉類所無法獲得的最佳食補。※ 本文摘自《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作者:朴容基 譯者:陳聖薇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2-02-02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規律進食、按時吃藥、量血糖血壓 慢性病患平安健康過好年
春節年菜大魚大肉、高油高鹽,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造成不小壓力。醫師提醒,春節期間,慢性病患應隨時量血糖、血壓監控病情,控制水分及鹽分攝取,多吃青菜,如八寶菜、什錦菜等,避免病情變化。每餐都要吃 但不要過量 「年菜高油、高鹽,慢性病患者若沒有節制,加上缺乏運動,病情恐有波動。」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維常說,春節期間,糖尿病患者應早晚各量一次血糖,一次在早餐飯前,另一次為中餐或晚餐飯後,若血糖數值波動,病患須了解當天吃東西是否沒有忌口,例如喝了較多的果汁、含糖飲料,或吃了八寶粥等高升糖指數食物。糖尿病人過年時容易飲食錯誤,陳維常指出,患者常擔心某一餐吃太多,下一餐就不吃或吃得很少,如此一餐吃、一餐不吃,血糖不穩定下,易引起暈倒等低血糖併發症,提醒患者維持規律進食很重要,每餐都要吃,但不要過量。每兩天量體重 注意水分糖尿病人常有心衰竭、慢性腎臟病或洗腎等共病,飲食方面尤須注意,必須控制水分、糖分及鹽分的攝取。但若是沒有心、腎慢性疾病的糖尿病人,建議每天應攝取約1500至2000cc水分,有助血糖穩定。高血壓患者應每天量血壓2至3次,早、晚各一次,或早、中、晚各一次,陳維常提醒,量測前應休息30分鐘,讓心情平穩後再量血壓。慢性病患都應每兩天量一次體重,陳維常指出,若體重稍有增加,可能是水分攝取過多,須控制水分,但若2至3天體重增加5公斤以上,或有腳腫、呼吸喘等症狀,疑似水分代謝異常,應速就醫。陳維常說,很多年菜鹽分過高,若有高血壓、心血管及腎臟病史者,應避免吃臘肉、泡麵及喝酒,建議年菜選擇低油、低鹽、少糖和多纖維,避免年後血糖、血脂控制不好,造成糖化血色素飆高,或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數值出現異常。先算好藥量 年前備妥藥「正在服藥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春節期間一定要按時吃藥。」陳維常提醒,慢性病患過年前應先算好藥量,並回門診備妥藥物,避免春節期間無法好好控制病情。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春節時很多人選擇到餐廳用餐或訂購年菜,外食餐飲鹽分、油脂均高,蔬菜量也不多,烹調方式多是炸或勾芡,不利慢性病患控制病情,提醒高鹽、高油年菜應淺嘗即止,不宜過多。蔬菜自己煮 可做什錦菜如果真的無法自己做年菜,建議佛跳牆、東坡肉等主菜,可以採訂購方式,但蔬菜可以自己煮。許惠玉說,可將香菇、木耳、胡蘿蔔等切絲,搭配黃豆芽,自行料理八寶菜、什錦菜等,兼顧新鮮、方便且不會太油,又可久放,還可以一次吃很多樣蔬菜。有痛風的人 別喝火鍋湯春節時,大家喜歡圍爐吃火鍋,許惠玉建議,火鍋沾醬應多添加天然食材,如蘿蔔泥、蒜泥等,火鍋料應蔬菜和肉類各半,吃鍋時是一口肉、兩口菜,盡量多吃菜,有痛風的人不要喝火鍋湯。春節期間,慢性病患只要高油、高鹽飲食不過量,酒類及含糖飲料盡量不要喝,多吃蔬菜,一樣可以健康、平安過好年。
-
2022-02-01 養生.聰明飲食
長壽的基本條件是不生病 免疫權威醫師教你怎麼吃防癌、防糖尿病
食品金字塔內的食物,皆具有防癌功效大蒜位於計畫性食品金字塔頂端的食材,氣味成分異蒜胺酸具有抗氧化及解毒作用。紅蘿蔔紅蘿蔔的色素成分β-胡蘿蔔素具有超強抗氧化力,是維持皮膚與黏膜健康的最佳幫手。洋蔥含有抗氧化成分異蒜胺酸與異硫氰酸酯,並富含寡醣,可促進腸內益菌生長。高麗菜富含異硫氰酸酯,具有超強防癌效果。高麗菜煮成湯之後,體積會變小,反而可以吃更多。生薑生薑可以溫暖身體,幫助維持最適體溫,活化免疫細胞。番茄番茄的紅色來自茄紅素,這是一種具有超強抗氧化作用的植化素,和油脂一起攝取可以提升吸收率。長壽的基本條件是不生病。為了達到這一點,飲食習慣相當重要。下圖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的「計畫性食品金字塔」。癌症如今已成為十分普遍的疾病,曾有統計指出,兩人之中就有一人罹癌,列入計畫性食品金字塔的食材,都是具有防癌功效的食物。這些食物的共通點就是,它們都含有「植化素」(植物化學成分)。植化素是多酚與類胡蘿蔔素的總稱,是植物性食物擁有的機能性成分,超強抗氧化力可以抑制在體內作亂的活性氧。另一項關鍵是「食物纖維」。充分攝取食物纖維可以完全排出體內的老廢物質,重整腸內細菌的平衡,讓好菌居於優勢,提升免疫力。此外,食物纖維也有助於避免血糖值和膽固醇上升。食物纖維分成不溶性和水溶性,煮成湯後可充分攝取水溶性食物纖維,毫不浪費。腸道健康後,也能改善糖尿病及肥胖納豆除了食物纖維之外,也富含納豆激酶等淨化血液的健康成分。海藻含有大量的褐藻醣膠與海藻酸等水溶性食物纖維,同時也富含各種礦物質。山藥特點是含有澱粉酶,具滋養強壯之效。特有的黏液成分也有助於抑制糖分吸收。菇類所有菇類都富含食物纖維,含有大量β- 葡聚糖等,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的健康成分。秋葵帶有黏液的食材也富含水溶性食物纖維,秋葵含有大量β- 胡蘿蔔素,具有超強抗氧化作用。酪梨除了食物纖維,還富含有助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發作風險的葉酸,及抗氧化成分維他命E。食物纖維有助於增加維持腸道健康的「短鏈脂肪酸」。當腸內細菌分解發酵食物纖維,就會生成短鏈脂肪酸。這項物質不只能促進腸內細菌增生,修復腸黏膜,還能被腸壁吸收,進入血液,阻止脂肪進入細胞。總而言之,短鏈脂肪酸可發揮預防肥胖的效果,還可生成腸泌素,促進胰島素分泌,有效預防糖尿病。也就是說,只要充分攝取食物纖維,就能產生上述好處。※ 本文摘自《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免疫權威醫師每天都喝的抗病蔬菜湯:5種食材就能做!每天一碗,喝出最強免疫力》作者:藤田紘一郎 譯者:游韻馨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30
-
2022-02-01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癌細胞也會冬眠!談「腫瘤休眠」在癌症治療中的新進展
前言去年(2021年)6月2日在知名國際醫學期刊「自然」(Nature)由瑞士巴塞爾大學Mohamed Bentires-Alj教授之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及人體組織樣本,發現乳癌細胞從原發腫瘤病灶轉移到肝臟,會在肝臟休眠一段時間,休眠時間可長可短,但有時候被喚醒而且變大,這種「沉睡」與「甦醒」有特殊而且關鍵的「開關」。在其研究成果裡證實,「沉睡冬眠」時是因肝臟中有足夠的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可以分泌干擾素γ(IFN-γ),控制腫瘤細胞處於休眠狀態。但如果NK細胞數量如果不夠多的時候,則會被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取代。此等活化肝臟星狀細胞,會分泌一種CXCL12分子,與NK細胞上的受體CXCR4結合,抑制NK細胞增生,反而「喚醒」腫瘤細胞,並開始增殖,且在肝臟大肆轉移與擴大。此外,在去年(2021年)12月13日在「自然癌症」期刊,亦有一篇與「腫瘤休眠」有關之重要發現。此是由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所進行,結果發現腫瘤附近第三型膠原蛋白較多的話,則可使癌細胞保持休眠狀態,如果腫瘤細胞附近的膠原蛋白變少,則癌細胞再次活躍,進而長大擴散。這二篇研究在「腫瘤休眠」有突破性的進展,使我們對「腫瘤休眠」在癌症進展中扮演的角色倍加重視。什麼是「腫瘤休眠」及「腫瘤休眠」的機轉腫瘤休眠的現象早於1864年就被Dr.White提出,指在原發腫瘤切除後很長時間才發生全身或局部的腫瘤復發。處於腫瘤休眠的病人,如同處於慢性疾病病人疾病完全控制的狀態,沒有臨床症狀,而且各種影像或任何檢查都無法發現病灶。1954年,Dr.Hadreld首先用休眠一詞來描述長期存在於人體但又沒有明顯增殖的惡性腫瘤細胞。他觀察到在部分乳癌、黑色素瘤、直腸結腸癌等實體瘤中,在原發腫瘤切除後2年以上,甚至數十年以後出現復發,而推測殘存的腫瘤細胞很可能是進入了一種分裂停滯狀態,並用休眠一詞來描述這些長期存活而又沒有明顯增殖的惡性腫瘤細胞的生存狀態。另一方面,Dr.Holmgeren等在研究血管生成與腫瘤生長的相關性過程中,發現了腫瘤體積之所以不增加,是因為增殖與凋亡取得了平衡。腫瘤休眠是指腫瘤細胞在人體內長期存在而沒有明顯生長的一種狀態。腫瘤休眠可以分為腫瘤塊休眠(tumor mass dormancy)和腫瘤細胞休眠(tumor cell dormancy) 或細胞休眠(cellular dormancy)兩種。前者是指腫瘤細胞仍然分裂,但由於血液供應受限或免疫系統被啟動的原因,腫瘤大小在長時間內無明顯改變;後者是指腫瘤細胞進入靜止在細胞週期的G0-G1階段,既不增殖也不凋亡,但仍具有增殖的潛能。早期乳腺切除後處於臨床無病狀態的乳癌病人中,術後10-20年的復發率穩定在1.5%左右。臨床癌症休眠還常見於甲狀腺癌、腎癌、攝護腺癌以及B細胞淋巴瘤和黑色素瘤,而肺癌很少出現這種現象。1971年,美國哈佛醫學院福克曼博士(Judah Folkman)指出,腫瘤生長必須依賴於血管的生成,也就是後來廣為人知的血管不充分新生(insufficient angiogenesis)假說。為了支持和證明這一假設,世界各國科學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發現當直徑很小的微小轉移灶內的癌細胞處於無血管生成時,雖然癌細胞的增殖速度與原發病灶的癌細胞增殖速度可以相近,但由於尚無血管生成,癌細胞仍長期處於休眠狀態。但是,一旦腫瘤血管系統在轉移灶內形成,癌灶則進人血管期。由於新的血管生成提供給癌細胞以足夠的營養,這時癌細胞瘋狂增長,危害身體健康。腫瘤休眠在轉移性腫瘤治療上的應用晚期癌症治療有幾個重要觀念:(1)正視腫瘤的存在,要有與腫瘤長期共存的準備;(2)要有足夠的抵抗力和營養支持,避免併發症,為與腫瘤長期共存營造有利而適當的條件;(3)個人化治療使腫瘤休眠,而不一味追求腫瘤縮小或消失。目前最常用的腫瘤休眠方法仍是化療,但與傳統化療不同,並不要求通過化療使腫瘤減小或消失,而是適度的化療,使活躍生長和高侵犯性的癌細胞得以遏止,使之處於不活躍狀態。化療藥物並不是只有對癌細胞本身發揮作用,化學治療對癌細胞周遭的環境也會產生影響。這其中受到相當大注意的即是腫瘤新生血管 (tumor neovasculature)。自從1986年mitoxantrone首先被證實具有抗血管新生作用 (anti-angiogenic effect)後,幾乎大多數的抗癌藥物均被證實或多或少具有抗腫瘤新生血管的作用,最近亦有抗血管新生藥物的標靶治療相繼問世。結語隨著基因圖譜的解謎,越來越多致癌信號機轉被發現。有關腫瘤休眠和復發機制一旦完全闡明,可通過研發標靶藥物及合併適量的化學治療,清除或控制這些持續存在的腫瘤細胞,從而控制腫瘤的轉移和復發。希望有一天,我們在面對末期癌症的時候,也能像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一樣(這些疾病至今也是無法根治的)。透過藥物的循序調整,與疾病和平共處,並繼續維持有生活品質的人生旅程。
-
2022-01-30 該看哪科.眼部
白內障手術可能有哪些併發症?術後無法恢復如初可能有哪些原因?
Q:白內障手術可能有哪些併發症?任何手術都有併發症的可能,白內障手術的併發感染機率為1‰到3‰,如眼睛發炎、光敏感、光幻視、黃斑部水腫、後囊膜混濁、人工水晶體脫位、眼瞼下垂、高眼壓等。其中後囊膜混濁也就是纖維化細胞增生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相對比較嚴重的併發症為人工水晶體脫位,可能是因為先天性懸韌帶發育不全或鬆弛無力,或是外傷引起懸韌帶斷裂、眼病變所致。Q:白內障術後不滿意,可能有哪些原因?幾乎都是醫病沒有充分溝通所致。隨著國人對於健康的要求愈來愈高,也讓手術後康復的效益提高,很多時候,患者沒辦法接受為何術後視力無法恢復如初,但事實上任何已經損壞的器官,是沒辦法恢復到原樣的。舉例而言,白內障患者兩隻眼睛退化速度並不會一致,有時一眼視力0.9,另一眼0.1,常會先選擇單開一眼,開完後造成視差,也讓患者開始質疑手術品質。而白內障常常會引起「乾眼症」,患者會以為是術後引起的不適感,引起抱怨。另外,若患者一眼用多焦點水晶體、一眼使用單焦水晶體,也會讓雙眼感覺不適,這些常是術前溝通不足所致。Q:白內障術後回診及注意事項?白內障手術過後,大約會有一個多月的傷口恢復期,恢復期的睡覺時間一定要戴好鐵眼罩,避免手碰到眼睛,導致發炎,得重新手術才能改善。恢復期間若眼睛出現發紅、異物感、畏光、疼痛等,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過如果出現劇烈疼痛、嚴重紅眼、噁心嘔吐、視力突然下降等,都屬於嚴重感染發炎等情況,應盡速就醫。Q: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可以做白內障手術嗎?糖尿病、慢性疾病或是免疫疾病的患者,術後較可能出現併發症。因此,糖尿病患者若糖化血色素高於7.5以上,不建議執行白內障手術,避免發生黃斑部水腫或次發性發炎。本身有慢性眼睛發炎、紅斑性狼瘡、虹彩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體內發炎容易產生過多蛋白,此時又進行手術,也可能誘發更嚴重的發炎反應。Q:民眾自付差額水晶體有哪些選項?我該怎麼選?民眾自付差額水晶體都屬於「非球面水晶體」,包含非球面水晶體、散光矯正水晶體、多焦水晶體、散光多焦水晶體,四種水晶體各有不同特色。非球面水晶體:可以幫助光線進入雙眼時能聚焦在同一點。散光矯正水晶體:可以改善散光的問題。多焦點水晶體:適合沒有散光的患者,又可以滿足看遠看近的需求。散光多焦點:適合有散光或是老花眼的患者。每一款水晶體的特色都不同,可依照患者的生活需求選擇。Q:白內障年輕化的原因?該如何避免?3C用品的過度使用以及高度近視人口增加,都使白內障患者呈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統計,台灣每10人就有9人近視,其中高度近視(即近視超過600度)占近視人口中的三到四成,醫學界推估,高度近視未來將成為常態。高度近視的患者發生早發性白內障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其餘的原因還有眼睛接受過多的紫外線曝曬,也會增加白內障的機率。要避免早發性白內障,建議眼睛一定要每半年定期追蹤檢查,平時多攝取抗氧化食物,減少紫外線曝曬,戴防UV的太陽眼鏡。諮詢醫師/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科主任呂大文、林口長庚眼科部部長吳為吉
-
2022-01-28 養生.聰明飲食
年貨大街走一圈零食滿手抓,營養師曝4個採購原則,保證年後不用減肥
您採買年貨了嗎?春節前通常有準備年貨的習慣,從餐桌年菜到牌桌零食、親朋好友來訪招待的點心等,都為春節增添了不少年味。然而這些好吃的零嘴背後隱藏有大大的危機,九天連假過去後,可能無意間往您身上堆積一層脂肪,雖然過年每年只有一次,但總有病友抱怨年假後有體重增加的困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林翰揚指出,大家總希望在過完一個年之後,身形不要有太大變化,因此,提醒您,如何挑選零嘴並掌控攝取技巧,來避免年後身形大變,並能安心過好年。年貨大街上琳瑯滿目的食品,該如何選購及安心食用呢?以下由林翰揚提供四個年節食物選擇原則:1.包裝完整有保障:不要購買來路不明、包裝不完整或散裝的年貨。散裝品雖然價格比較便宜,但產品的品質及安全堪慮。例如:臘肉、金針、蜜餞、小魚乾等。在購買時需注意產品的色澤,盡量避免顏色鮮豔或太白的產品,以免吃下不當的添加物。若要採買這類產品宜選擇完整包裝並詳細標示品名、產地等資料,最好購買有GMP、GHP、CAS等檢驗標章更有食安保障。2.避免加工選原型:花生、蠶豆酥、瓜子、開心果、果乾、蜜餞、肉乾、魷魚絲等都是常選購的年貨,許多加工製品為了延長其保存期限,常會添加過多的糖與鈉鹽,對高血壓、糖尿病友在血壓、血糖上的控制上相當不友善。因此在選購年節零食的時候,建議購買原型食物,可選用堅果油脂類的原味瓜子、核桃、腰果及帶殼花生、開心果等。 也可選購新鮮水果直接烘乾,沒有額外添加糖、色素、香料的果乾都是不錯的選擇。雖說購買相對單純的原型食物,我們可以減少吃進過多的糖、鈉鹽以及食品添加物的機會,但堅果類及果乾的熱量密度較高,例如:水煮花生10顆有45大卡,芒果乾兩片有60大卡,過量食用易造成身體負擔,因此請特別注意食用量。 3.詳閱標示再淺嚐:過年期間不論在家或是走春拜訪親朋好友,常有機會吃到零食,朋友家人泡茶聊天之餘,一大包的零食、瓜子在不知不覺中吃下肚,累積下來可能有上千卡的熱量。過多的熱量攝取,會在身體囤積成脂肪,整個春節年假下來可能增重數公斤。為了不要讓我們連假過後變成「胖胖虎」,在打開包裝之前請多注意一下營養標示,控制整天零食的總熱量攝取不超過300大卡,如此一來整天的總熱量攝取也不至於太多,體重較不容易失控。 4.進食順序要講究:除了零食攝取要控制,三餐請把握均衡不過量的原則。華人過年的飲食習慣,澱粉、含糖食物特別多,像是餃子、八寶飯、年糕等,為了避免吃進過多的澱粉與高油食物,可以調整飲食順序。首先用餐前先喝一杯300cc的溫開水,用餐時先吃半碗蔬菜,最後再享用肉類與澱粉類食物。點心時間可先選用些許的水果像是柑橘、蘋果、水梨等減少飢餓感,以避免點心時段不小心吃進過多的高熱量零食。最後林翰揚提醒,過年期間很容易比平常多攝取雙倍的熱量。當攝取超出您一天所消耗的熱量時,身體的吸收並不會因此而停下,反而會在體內囤積成脂肪,囤積的脂肪最終只能靠著少吃多動才能除去。他建議,體重的控制需要均衡攝取與適度運動,年節期間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多注意體重變化,避免年後增胖一圈的機會。延伸閱讀: 。天天吃零食小心肝受不了! 醫警告「肝臟損傷線索」:多數人不知危險 。待在家反而更容易餓? 營養師點名「居家防疫神級吃法」:不會變胖
-
2022-01-26 癌症.肝癌
藝人蔡頭癌逝/皮膚出現「2紅1黃」可能是肝臟病變重要警訊!肝癌末期的六大症狀
【2022/01/26編註】蔡頭去年11月才傳出肝癌末期,不料今竟傳出病逝消息,據「蘋果新聞網」報導,71歲的蔡頭早在1個月前就病逝雙和醫院。肝病是國病,維護肝臟健康已成為全民課題。由於肝臟沒有痛覺神經,肝癌初期甚至中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腹痛、疲倦、體重減輕、下肢水腫、血便、吐血、黃疸等明顯症狀,大多已到了肝癌晚期。當肝臟發生病變,有時會反映在皮膚上,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如果身體出現「2紅1黃」皮膚症狀時,有可能是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警訊,應該盡早就醫檢查診斷,及早發現與治療。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與肝癌的肝病演進過程,被喻為「肝病三部曲」。B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是引發肝病三部曲的重要原因,B肝帶原者有三分之一機率終其一生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其他三分之二可能停留在慢性肝炎或成為不活動型帶原者;C型肝炎嚴重者可能導致肝臟纖維化,再轉變為肝硬化或肝癌。根據統計,台灣10大癌症發生率中,肝癌排名第4位;10大癌症死亡率排行中,肝癌居第2位。國內B型肝炎帶原者約有160餘萬人,慢性C型肝炎患者約有40萬至60萬人。每天約有35人死於肝病。台灣的B、C型肝炎盛行率很高,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國人罹患肝癌病因,55%源自B肝患者,30%源自C肝患者,5%源自B、C肝都有患者,另有10%來自其他原因。肝炎病毒在人體的發病過程和時間長短因人而異。臨床上,感染C型肝炎後,若未接受治療,可能20年後演變為肝硬化,若未控制,再10年後有可能轉變成肝癌。B型肝炎則常在一出生時即被感染,約經過50年歷經三部曲,演化為肝癌。「2紅1黃」 肝臟病變重要警訊預防肝癌的發生十分重要。如果皮膚出現肝掌、蜘蛛痣、黃疸等「2紅1黃」症狀時,可能是肝硬化、肝癌等肝臟病變的警訊,必須慎防。一、肝掌「肝掌」是肝臟疾病的警訊之一。臨床上,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會出現肝掌,一旦出現,應盡早就醫檢查診斷。正常的健康手掌,會呈現出淡淡的粉色或肉粉色。但肝臟病變患者手掌的大小魚際處,會出現異常的紅點或泛紅,若用手輕輕按壓時,按壓的部位變白後又迅速恢復到原狀態。二、蜘蛛痣蜘蛛痣(>>點此看圖片)是身上的紅痣,但不是正常的色素痣。蜘蛛痣是公認肝臟病變的警訊,大部分肝癌患者可能會出現類似的症狀,部分是因肝硬化導致。蜘蛛痣常會出現在四肢部位。蜘蛛痣在中心點的周圍會蔓延出無數條類似蜘蛛腳的小血管,如果用圓珠筆輕輕按住蜘蛛痣的中心部位,周圍的小血管會迅速消失,但鬆手後又會復原。若用手觸摸中心部位,可以感覺到跳動,這是微小動脈異常所致。當發生肝硬化時,就要提高警覺預防肝癌。三、黃疸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和排毒器官,很多代謝物質都透過肝臟來完成工作。膽囊分泌的膽紅素也不例外,當肝臟受損後,膽紅素的攝取、分泌等都受到影響,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含量增加,進而身體出現黃疸症狀,例如皮膚變黃、眼白也變黃。且因膽紅素濃度急速增高,也對尿液造成影響,尿液的顏色會加深,變成土陶色。黃疸一般發生在肝癌晚期,發生的機率約為20%,有肝硬化的患者更易發生黃疸。一旦發生黃疸,必須警覺肝臟病變,就醫檢查診斷,切勿耽誤治療時間。出現以上三個症狀,即使不是發生肝癌,也有可能是肝臟出現了其他病變,應對肝臟健康進行電腦斷層(CT)檢查,確認症狀出現的原因,再對症治療。預防病毒性肝炎 定期抽血及腹超不良的生活習慣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途徑。家人共用牙刷、刮鬍刀、指甲刀等皮膚破損易互相感染的工具,以及不衛生的理髮店,甚至是大人咀嚼食物給幼兒吃,這些行為都易造成肝炎病毒感染,要絕對避免。預防避免「肝病三部曲」的演化,有慢性肝病或是慢性肝炎帶原者,務必定期追蹤檢查,每半年至一年接受一次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若已出現肝硬化則應再縮短檢查的間隔時間。肝癌可能出現的六大症狀上腹部脹痛.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所以肝癌在早期通常不會痛。.如果肝癌很大了,或是雖不大但剛好長在肝臟表面,就可能會刺激肝臟表面包膜上的痛覺神經,引起腹痛、腹脹。 疲倦、食欲不振、腹脹、體重減輕腫瘤長得很大時,可能出現這些症狀,此時的肝癌多半屬於較晚期。腹水、下肢水腫.肝癌侵犯門靜脈主幹時,可能引發腹水。.肝癌晚期,肝機能衰退,肝臟合成的白蛋白不足,也會引起腹水及下肢水腫。血便、吐血.肝癌如果長在門靜脈附近,很容易跑進門靜脈血管內,若侵犯門靜脈主幹可能導致門靜脈壓力上升,引起食道或胃靜脈瘤破裂出血。.食道或胃靜脈瘤破裂出血時,輕者可能解黑便或血便,重者可能大量吐血。黃疸.肝癌如果長在膽管附近,侵入總肝管或總膽管內,膽汁不易流通,就可能會出現黃疸。.如果肝腫瘤很大,大部分的臟組織被肝癌組織所取代時,也會出現黃疸。急性腹痛.肝癌如果破裂出血,會引起突發性腹部劇烈疼痛,甚至休克昏厥。.如果肝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分會引起不同症狀,如:轉移至股骨引起疼痛,轉移至腦部引起頭痛、心、甚至意識昏迷等症狀,轉移至肺部引起咳嗽、咳血等症狀。這些轉移現象多半出現在晚期肝癌。資料來源/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2-01-23 養生.聰明飲食
除了超過發煙點是大忌 專家:煎煮炒炸都用同瓶油容易變質
去年疫情期間,許多平時不下廚的人,開始在家烹飪煮食,最重要的柴米油鹽不可少,其中油品的選擇,尤其需要費心。專家提醒,從煎、煮、炒、炸、冷盤沙拉、烘焙,習慣「一罐油用到底」的人要留意,每種油品特性不同、適用的烹調方式不一,一罐油用到底容易變質,產生醛、酮、酸等氧化物質,吃進體內很傷身。● 植物油的製作方式中華食品安全協會理事黃乃芸指出,一般食用植物油的抽取方法有兩種:1.壓榨法「壓榨油」就是用壓榨法,將原料經過精選、清洗、浸潤、去皮、破碎以及加熱後,以壓榨機直接壓榨,使油脂流出。適用於油脂含量高(超過50%以上)的原料,如:橄欖、芝麻、花生等。2.萃取法「萃取油」是將原料組織破碎壓成片狀,經蒸煮加熱後,以熱溶劑進行萃取,溶出油脂,再透過加熱過程,使溶劑揮發並去除。而在「加工助劑衛生標準」中,明確規範用於萃取食用油的溶劑種類及殘留量。適用於含油量不高的大豆、葵花子等原料。● 常見植物油的特性植物油的營養元素,主要含維生素E、維生素K,與血液、生殖系統功能關係密切。不含膽固醇,但含植物固醇,不能被人體吸收,可阻止人體吸收膽固醇。植物油中所含脂肪酸可以分為四類: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不穩定,易變質。如亞麻仁油、紫蘇籽油、奇亞籽油、印加果油等。Omega-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最不穩定,易變質。如大豆油、葵花油、玄米油、玉米油、葡萄籽油、芝麻油、玄米油、花生油、沙拉油等。Omega-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穩定,較不易氧化變質。如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花生油、芥花籽油、果仁等。飽和脂肪酸穩定,較不易氧化變質。如椰子油、棕櫚油。● 用油前,先懂發煙點是什麼?黃乃芸指出,發煙點又稱冒煙點,是介於熔點與沸點間的溫度。油脂加熱後會起煙,只要達到發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產生醛、酮、酸等氧化物質,不利健康。她說,每一種油的化學式結構不同,對熱的安定性不一,耐受的溫度不同。因此在選用油品之前,必須先瞭解什麼是「發煙點」。一般壓榨且未經精製處理的油脂發煙點較低,約170℃~200℃,較不適合高溫烹調及油炸,如:麻油、花生油、橄欖油。但使用溶劑萃取的油脂,如大豆油、葵花油、芥花油、葡萄籽油或棕櫚油等,均需經過精製製程,包括脫酸、脫色及脫臭等方式,移除油品中的游離脂肪酸、色素、氧化物及揮發性物質等雜質,以達到無味無臭且外觀澄清的目的,因此精煉過的油脂發煙點在200℃以上。植物油與烹調方式涼拌、低溫烹調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欖油水炒、炒菜加水悶鍋(100℃)沙拉油、紅花油、菜籽油、亞麻仁油、印加果油、葵花油、玄米油、玉米油、葡萄籽油、芝麻油、玄米油中火加熱(160℃)的炒煮烹調冷壓初榨橄欖油、花生油、胡桃油、(苦)茶油、酪梨油、芥花籽油。190℃高溫的煎、炸或大火炒烹杏仁油、榛子油、椰子油、茶油、酪梨油、椰子油和棕櫚油、苦茶油如何判斷油溫?將一根筷子插到油鍋裡● 筷子底下看到油冒泡泡→約100-130度● 氣泡往上→約150度● 氣泡冒出表面→約180度給主婦的廚房備油建議為避免劣油危害,應根據不同烹調方式選擇油品。中華食品安全協會建議,廚房裡應該準備兩種油,分別為「涼拌油」和「煎煮炒炸油」,可以依照左列的表格選擇適合自己烹調的油,切記勿使用「萬用油」,一瓶用到底。每一種油都有其適合的烹調溫度,應依家中不同烹調方式去選用不同的油。
-
2022-01-12 養生.聰明飲食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熱推「植物肉」,對健康真的比較好? 教你如何選擇健康的植物肉
"世界素食人口報告"指出,台灣素食人口突破300萬人,佔總人口13%、世界排名第2,等於台灣每10人就至少有1人吃素 ,而且素食族群不斷成長,不同於過往因宗教信仰茹素,近來因環保意識吹起了蔬食文化,越來越多人提倡為地球盡一份力。連奧斯卡得主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也在社群媒體發佈,每周至少一次用純素漢堡代替肉類,以應對氣候變化。到以植物肉有甚麼特別之處,我們一起了解!植物肉製品有哪些?以植物性成分製作成類似肉類製品的食物,如:植物絞肉、植物肉堡排、植物肉火腿、植物肉香腸等。一般肉類與植物肉比較◎一般肉類‧肉質來源:動物蛋白質‧色澤來源:血紅素‧油脂來源:動物脂肪‧營養成分:本身即含有維生素及礦物質◎植物肉:‧肉質來源:大豆蛋白、小麥蛋白、碗豆蛋白‧色澤來源:蔬果萃取液體(甜菜汁、石榴濃縮汁、蘋果萃取物)‧油脂來源:椰子油、可可脂、葵花子油‧營養成分:添加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肉對健康真的比較好?植物肉在口感上為了要貼近一般肉類,會添加較多的添加物及調味料,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植物肉有鈉含量較高的問題,容易造成身體的負擔。尤其是需要控制血壓的族群,攝取的時候更要注意鈉的含量。如何選擇健康的植物肉1. 注意產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了解攝取到的營養素及熱量。2. 鈉的攝取量,每日總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3. 避免大量添加劑(人工色素、防腐劑、保色劑等)。
-
2022-01-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男性包皮呈火山口龜裂狀小心是糖尿病! 醫籲出現5症狀應速就醫
每到歲末之際,許多人都會趁年底之前檢視一下今年發生在身上的大小事,尤其對於自身健康問題,往往會想趁著底前的休假好好認真面對。就有不少平時因包皮過長難以清潔、發炎困擾的男性,鼓起勇氣趁著年底前的連續假期或請幾天年假,尋求專業醫師討論並解決私密大事。少年郎包皮呈現火山口龜裂狀 就醫檢查竟是糖尿病惹禍該不該割包皮,向來是見仁見智的議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表示,有些男性包皮過長,但勃起時龜頭能自行露出,就不一定要割除包皮,若想改善不舒服或不美觀的需求,再考慮手術即可。不過,如果出現包皮往後推有困難、無法順利露出龜頭,或勃起後龜頭無法自然露出等,就符合包莖現象,或是清洗困難,都建議應切除過長包皮。顧芳瑜醫師說明,通常包皮龜頭出現紅、腫、熱、癢及脫屑等5種狀況,表示龜頭包皮已有發炎現象,建議先就醫治療,若治療後未改善,仍反覆發炎超過2次以上,則應施以手術處理。顧芳瑜醫師提到,門診曾遇過1名20多歲的年輕人,因包皮呈現火山口龜裂狀備感困擾前來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糖化血色素8,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事實上,糖尿病族群由於高血糖易導致抵抗力與免疫力低下,使得包皮反覆性裂開、難癒合,在與患者討論後,決定進行包皮切除手術,平時做好清潔,同時一起治療糖尿病,多方防範包皮再度發炎感染。包皮手術日新月異 包皮槍問世提升患者術後滿意度傳統包皮手術是以手工切割、縫合,手術時間較長,傷口美觀與否需仰賴醫師的縫合技術,術後傷口疼痛度明顯,須1.5至2個月的復原期;雷射電燒手術可同時進行切割止血,破壞較少,但術後傷口仍有不平整的風險。隨著包皮槍的問世,結合提升術後傷口的美觀、降低疼痛感及加速復原期的優點,而這也是多數患者就診時特別在意的問題,術後滿意度也大幅提升。顧芳瑜醫師指出,包皮槍依據陰莖大小共有9個尺寸,適合發育後的青少年至成人,目前經過改良後的新一代包皮槍,具有專利可視型的透明視窗,可觀測包皮和繫帶的位置,讓醫師操作更順手,能精準控制包皮割除的長度,避免傷及繫帶,加上縫合的鋼釘更緊密貼合,更增加勃起後的美觀度,加上出血量更少,疼痛度降低,術後翌日可正常上班,包皮槍手術後3天不要洗澡,後續每天固定換藥,約1個月的復原期後即可恢復性生活。若包皮過長且染過菜花等性病 建議手術處理搭配施打疫苗醫學研究統計,新生兒百分百有包莖現象,成長到國高中約6成會「解封」,可觀察再決定是否進行包皮手術;另外,根據WHO研究顯示,割除包皮能有效降低愛滋病傳播及HPV病毒的傳染,也能讓龜頭清潔容易減少發炎感染,並降低陰莖癌的機率。值得注意的是,若包皮過長且染過菜花等性病,建議手術處理搭配施打疫苗,可降低復發率。顧芳瑜醫師也呼籲,男性平時應注重包皮清潔,如此不僅照顧好「小弟弟」,也能兼顧另一半的私密健康。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喉嚨痛1個月竟是「HPV誘口咽癌」! 你正在做的「1行為」恐淪幫兇 ·包皮過長=包莖?兩者有何不同? 泌尿科醫破解常見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