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 養生.運動天地
搜尋
腸道蠕動
共找到
307
筆 文章
-
-
2021-05-31 慢病好日子.糖尿病
慢病主題館【糖尿病】施昀廷:喝茶可控制血糖?中醫師建議3種適合糖尿病患的茶飲
糖尿病人口已超過200萬人,堪稱新一代國病,其分成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其他疾病引起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且超過九成的患者多屬於第二型。(延伸閱讀/營養師帶你逛市場:https://reurl.cc/Q7qKbo)簡單來說,糖尿病就是因為胰島素分泌量不足引起,其常見的症狀有:多吃、多喝、多尿(簡稱三多)、不明原因疲倦、明顯的飢餓感、體重莫名減輕、皮膚癢、視力越來越模糊、傷口不易癒合、足底有針刺感等。當身體出現上述這些症狀就要小心了,很可能糖尿病上身,須多加注意!罹患糖尿病會有哪些併發症呢?由於糖尿病會影響末稍血液循環,使得血管品質變差,造成所謂的大血管病變(中風、心臟病、手腳無力麻痺等)及小血管病變(視網膜病變、腎病甚至腎衰竭、組織壞死等),若照護不周,嚴重者易導致洗腎或截肢。那麼,從中醫角度如何看待糖尿病呢? 糖尿病臨床症狀與中醫「消渴病」相似,一般常將消渴病與糖尿病互相連結。發病原因有:• 1. 情志失調:長期精神刺激,導致氣機鬱結,進而化火,消爍肺胃陰津而發為消渴。• 2. 飲食不節:長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導致脾胃運化失職,機熱內蘊,化燥耗津,發為消渴。• 3. 勞慾過度:素體陰虛,復因房事不節,勞慾過度,耗損陰精,導致陰虛火旺,上蒸肺、胃,而發為消渴。主要分成三種證型:1.上消:肺熱傷津2.中消:胃熱熾盛3.下消:腎陰虧虛 陰陽兩虛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茶飲的選擇上,則可根據身體及病程需求,選擇合適的茶飲,調解血糖。說明如下: 1.蘋果綠茶:蘋果味甘性涼,能生津潤肺,富含楊梅素、綠原酸、阿魏酸等,都是調整血糖的植化素,蘋果的果膠能延後飯後血糖的上升,因此,輕度高血糖的人或糖尿病患,可以在飯後吃一點蘋果,延緩飯後血糖波動。綠茶性寒味苦,綠色屬肝能清肝火,內含的兒茶素能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幫助降血糖,而茶中的茶多酚則有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2.苦瓜人參露:苦瓜性寒味苦,含有苦瓜苷能刺激分泌胰島素,苦瓜有一種特殊多胜肽類,構造類似胰島素,有降低血糖的功能,苦瓜中的粗纖維、果膠不僅可以解決便祕,刺激腸道蠕動,還能幫助控制血糖。人參性微溫味甘微苦,歸心、肺、脾經,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對肺熱傷津的消渴有良效。3. 決明子玉米鬚茶:決明子性微寒味甘、苦、鹹,歸肝、腎、大腸經,能清肝明目,潤腸通便補腎,改善胃熱或腎陰虛引起的消渴。玉米鬚性平味甘,能利尿消腫,清肝利膽,調節血壓血糖。適當的茶飲可以幫助身體及血糖的調節,也為枯燥乏味的飲食控制中帶來一些樂趣。但記得還是要定期回診,觀察血糖數據的控制狀況喔!【慢病報你知】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病佔最多項目。罹患慢性病的日子該怎麼過?慢病好日子有營養、運動、用藥、照護、治療五大主題,以專欄或影音輕鬆呈現,每個月不定期寄送,提供最生活化又最專業的資訊給你。聯合報和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加入臉書社團🔔加入會員,訂閱電子報【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5-0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想上廁所卻沒有「東西」? 養成順便體質「3條件缺1」不可
規律一段時間把廢物排出體外,對很多人來說是很日常的生活習慣,但你可曾遇過雖有便意卻發現好像有石頭卡住的情況,怎麼用力或使用干油球都沒用,只好到醫院緊急求助,小心極端便秘很有可能是腸道疾病徵兆,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嚴重便秘 判斷屬於心因性或生理性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秉修表示,急診若有嚴重便秘患者,病人一直有便意卻解不出來,可能要先判斷屬於心因性或生理性,有時生活壓力等因素,會讓人不斷有想上廁所卻沒有「東西」,如果確定是生理性,會先給予軟便劑協助外,也可能利用X光或內視鏡觀察腸道狀況,也不排除指診檢查。吳秉修指出,便秘有可能是疾病的「症狀」,是腸道問題的重要警訊,情況嚴重有可能是大腸癌,因此通常在便秘狀況緩解後,醫生會利用內視鏡檢查,確認是否有腫瘤擋住腸道,一旦發生異狀必須立即處置;另外也可能腸道扭曲或腸道缺血,也都會導致糞便通過困難,時間一久就形成便秘。 排便多有規律性 不規律應就醫檢查吳秉修提醒,不論是腸道扭曲或腸道缺血,情況嚴重都有可能導致腸道壞死,最後不得不切除以免敗血死亡,如果在發生狀況前,能夠注意到身體變化,提早檢查介入治療,就能將傷害減至最低。吳秉修強調,排便多有規律性,大致上1到2天就會想坐馬桶至少1次,一旦發現排便不規律時,就應該就醫檢查。最後,吳秉修也補充,如果僅是單純便秘,可能多與活動量減少有關,建議每天多散步,增進腸道蠕動;此外,水份補充及多吃蔬果也都能減少便秘的發生。(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大便黏馬桶是大腸癌徵兆? 想太多!可能是這2個壞習慣害的 ·每天排便仍一直有便意? 比便秘還嚴重!2現象出現超過2週可能就是大腸癌
-
2021-05-02 養生.聰明飲食
蔬菜吃很多怎麼還便祕?營養師:3項條件缺一不可
營養門診中,一名30幾歲年輕女性,因長期在國外工作,習慣「美式飲食」,每餐都會吃一大盆的生菜,雖看似「膳食纖維豐富又多多」,卻常脹氣不舒服,無法每日排便,排便頻率約三天一次。經營養師建議,其中一餐生菜沙拉淋上橄欖油,飯後喝一杯水,晚上自己煮「炒熟菜」代替生菜,排便愈來愈順暢。重點1:高纖飲食三必備便便要通暢,纖維、水、油缺一不可。「若想促進腸道蠕動,膳食纖維、水、油,三項條件缺一不可!」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該女性希望透過吃很多蔬菜,攝取高量纖維來減肥,但忽略攝取油、水的重要。劉怡里解釋,吃進大量纖維後,若油、水攝取不足,不僅無法幫助腸道蠕動與排便,反而容易引起便祕。水分攝取太少,可能導致腹脹、腸結石、排便更加困難,而油脂因為有潤腸作用,也不可或缺。她也提醒,正確高纖飲食應掌握三大原則:搭配油水、循序漸進、平均分配在三餐攝取。重點2:要搭配油脂攝取生菜、熟菜交替吃;水煮、油炒都要吃。劉怡里建議,民眾中午、晚餐吃蔬菜,若其中一餐是吃「生菜」,另一餐可搭配「熟菜」,可加油炒菜,如橄欖油等。若不喜歡吃生菜,喜愛吃水煮的熟菜,可以一餐不加油,另一餐加油,讓適量的油脂增加糞便潤滑度,刺激腸胃蠕動。談到高纖飲食,很多民眾就聯想到減肥,但劉怡里說,狂吃小黃瓜、胡蘿蔔、生菜,除了無法成功減肥,可能還會因營養不均衡,導致免疫力下降。她提醒,健康減肥確實應該多攝取蔬菜、水果,但還需搭配澱粉,如地瓜;蛋白質如水煮蛋、鮭魚、雞胸肉等;含有油脂的堅果,如杏仁、亞麻子仁、黑芝麻及開心果等,才不會營養不均衡。重點3:要循序漸進的吃突然攝取大量纖微,腸胃易不適,也會影響礦物質吸收。正確的高纖飲食,還需要「循序漸進」。劉怡里表示,大部分民眾平時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當意識到要多吃纖維質時,短時間突然吃進太多,易導致腸胃不適。劉怡里說,別急著想一步到位,要吃到足夠的纖維量,正確方式是逐步增加每日的纖維攝取量。劉怡里表示,「高纖飲食」是指每日攝取食物粗纖維超過13公克,或是整體膳食纖維攝取超過25公克。但高纖食物適量即可,吃太多恐影響鈣、鐵、鋅與葉酸的吸收,或是導致脹氣、腹瀉。重點4:應平均分配三餐年長者腸胃敏弱,少量吃避免腹脹。高纖飲食應「平均分配在三餐」,不要集中在一餐攝取。劉怡里指出,年長者尤需注意,由於腸道比較敏弱,平均分配在三餐,才不會導致腹脹不適。博田醫院國際形體醫學中心營養師徐婉玲表示,現代人忙碌且多外食,有時早餐圖方便,多半吃個簡單的三明治、饅頭,或直接喝個牛奶就解決一餐,很難攝取到膳食纖維。她建議不妨改喝燕麥奶,或在牛奶、薏仁漿裡加上燕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每餐都做一些高纖食材的配置,就能補充足夠膳食纖維。誰應暫緩高纖飲食?1. 剛做過消化道手術者術後不宜有頻繁腸道蠕動,為減少排便次數,避免纖維摩擦傷口,導致惡化,應暫緩高纖飲食。此外,也要與醫療人員共同評估適當的飲食搭配。2. 腸胃炎剛恢復者攝取高纖可能會引發便祕,應暫緩。諮詢╱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營養科主任張惠萍、營養師林世航
-
2021-05-01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吃太多不見得好!營養師教你每天這樣吃最剛好
母親節將至,童綜合醫院提前歡慶母親節,今日舉辦「媽媽我愛您,旺您健康沒煩惱」活動,共有50位親子到場參與,除了一起同樂進行趣味遊戲外,也為了支持果農,特地請營養師現場教學如何製作健康的鳳梨酵素,並進行健康衛教,讓民眾更了解水果對身體的益處,及如何正確的食用水果。營養師表示,罹患糖尿病、腎臟病、胃潰瘍及肥胖者,建議一天只可以吃1至2份水果,1份約碗裝8分滿的量。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林珈伃表示,台灣鳳梨種類多樣且好吃,富含許多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膳食纖維、鉀、生物類黃酮、鳳梨酵素等。維生素C可抗氧化,增加人體免疫力,同時也能幫助鐵質吸收,並促進膠原蛋白形成;膳食纖維則可預防便祕、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有害物質與腸道接觸的時間,維持腸道健康;鉀則可維持身體的電解質平衡、調解血壓,並維持神經與肌肉功能。另外,鳳梨中也含有生物類黃酮,天然的類黃酮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其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過氧化,預防動脈粥狀硬化。鳳梨還擁有獨有的鳳梨酵素,可幫助蛋白質消化、抗發炎,並抑制血栓形成。林珈伃說,雖然鳳梨富含許多營養,且香甜又好吃,是許多人喜愛的水果,但罹患糖尿病、腎臟病或胃潰瘍的民眾,以及肥胖者都須注意攝取的份量,不宜吃太多,建議一天只可以吃1至2份水果,1份約碗裝8分滿的量。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李博仁表示,醫院營養治療科擁有專業的營養師共15名,提供民眾進行門診營養諮詢,並進行團體衛教與臨床營養諮詢指導;透過今日舉辦的活動,營養師教大家生活上的健康飲食小知識,藉由製作健康的酵素,讓民眾都能學習最無負擔的飲食。
-
2021-04-23 養生.健康瘦身
刻意不吃早餐無法減肥 營養師建議理想早餐吃這些
不吃早餐容易瘦?打亂飲食規律更易胖 近期斷食減肥法相當風行,不少人選擇不吃早餐當減重。嫚嫚營養師指出,吃早餐或不吃早餐的說法,目前莫衷一是。過去有英國專家出書推廣「不吃早餐」造成熱烈討論,然而細究其重點在於避開過多添加糖的早餐穀物、麥片等碳水化合物,並非指所有食物都不能吃,「早餐沒有那麼可怕!」 嫚嫚營養師受訪表示,吃不吃早餐確實因人而異,必須配合日常作息及生理時鐘,如果是習慣晚起的族群,省略早餐而一天只吃兩餐,仍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未必一定要吃早餐。如果想採取168斷食法,省略早餐確實比較容易執行,也能幫助控制體重。 相較之下,打亂飲食規律易造成體重增加。嫚嫚營養師指出,美國2017年曾進行研究,找來49名原本不吃早餐的女性,讓她們吃早餐一個月後,體重竟增加了0.7公斤。營養師提醒,如果不吃早餐,但平常生活習慣不良,愛吃宵夜或晚餐攝取過量過飽,還是會讓體重上升。 刻意不吃早餐 小心下一餐報復性進食 已經習慣吃早餐的人,不吃早餐較容易變瘦?嫚嫚營養師指出,對平日作息規律的人而言,吃早餐有如「儀式感」,是開啟一天工作的重要環節。倘若習慣吃早餐卻刻意控制不吃,容易造成情緒低落,甚至在午餐時「報復性進食」,反倒容易吃下更多食物。 嫚嫚營養師表示,早餐除了有助維持作息,也是養成規律排便的良好方式,許多人吃完早餐後會產生便意,尤其國人便秘問題嚴重,規律吃早餐能起到幫助排便的效果。不吃早餐的人也可在起床時喝水,同樣能促進腸道蠕動反射。 此外,糖尿病與糖尿病前期的族群,固定飲食相當重要,嫚嫚營養師說明,相關研究曾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不吃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飯後血糖更容易上升,造成「次餐現象」,因此三餐規律對血糖有問題的族群非常重要。 用餐間隔4-6小時 避免胰島素過量分泌 嫚嫚營養師建議,習慣一日三餐的族群,每餐之間建議間隔4-6小時,除了讓腸道消化上一餐的食物,減少消化道負擔之外,也可以讓血糖平穩。進食時會促使胰島素分泌,持續進食會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多,除了讓胰臟勞累,胰島素過多也會促進脂肪累積。 以往建議「少量多餐」原因之一是攝食產熱效應,消化器官在運作時也能產生熱能,消耗體內的熱量,但如果攝取不健康食物,少量多餐仍然可能造成體重增加。嫚嫚營養師提醒,過量進食容易讓胰島素亂分泌,身體也無法正常休息,更有可能出現肥胖問題。 吃完早餐就昏昏欲睡?麵包配奶茶「母湯」 很多人吃完早餐很快就感覺昏昏沉沉,嫚嫚營養師表示,吃完早餐就想睡主因是「碳水化合物太多」以及「早餐內容太簡單」,比如麵包配奶茶、饅頭配紅茶、只點一份鐵板麵或炒麵,或是只吃水果和麥片等等。早餐中過多的精製碳會化合物會使血糖快速上升、血糖不平穩、胰島素過高,更容易在中午前感覺想睡覺。 嫚嫚營養師建議,理想的早餐要攝取到蔬菜類、蛋白質類以及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可以選擇有包蔬菜或生菜的烤雞腿三明治,或是加蔬菜的蛋餅。飲料則建議無糖豆漿、優酪乳、無糖拿鐵、無調味鮮乳等。 早餐如果吃不到蔬菜時,嫚嫚營養師建議增加蛋白質攝取,例如蘿蔔糕加荷包蛋搭配無糖豆漿,或是鮪魚蛋三明治、鮮魚湯、吐司加水煮蛋、地瓜配無糖豆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澱粉類則可以挑選地瓜、全麥吐司、雜糧麵包或是全麥麵皮的蛋餅,都屬於非精製的碳水化合物。 加工肉品含糖飲料 地雷早餐恐愈吃愈胖 每天吃早餐卻愈吃愈胖,精神也容易不濟?嫚嫚營養師提醒,兩大類早餐要盡量避免,第一種是加工肉品,如培根、火腿、熱狗、肉鬆、香腸,除了有致癌風險也含有過量的油鹽糖。第二是含糖飲料如大冰奶、加糖紅茶、調味乳等,油與糖的含量太高,也不利於減重。 嫚嫚營養師指出,許多人的早餐組合含有過量精製澱粉,比如漢堡麵包、油條、燒餅、白吐司、燒餅、可頌麵包、薯餅、薯條、鬆餅、巧克力吐司,有心要減重的族群,建議要避免選擇這些食物。 被視為相對健康的果汁,由於纖維已被榨斷,變成相當容易吸收的糖份,只適合牙口不好的年長者,一般人建議直接吃水果。 早餐只吃蛋白質能變瘦?營養師建議這樣吃 早餐只吃蛋白質就會瘦嗎?嫚嫚營養師認為並不一定,但早餐只吃蛋白質確實相對容易執行,也有增加飽足感、幫助血糖平穩等作用,除此之外,還須注意食物烹調方式,盡量減少油炸、油煎如炸豬排漢堡、卡拉雞腿堡等。也建議加入蔬菜攝取量,例如牛蕃茄、小黃瓜等等。 有些人採取計算熱量來減重,嫚嫚營養師表示,挑對食物、吃對份量才是重點,食物以天然、原型最好。份量則用比例理解更容易,早餐可以吃一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份量,約為一顆蛋、一份掌心大小的雞腿排或是一杯240cc的豆無糖豆漿,再搭配一個拳頭大小的複合性碳水化合物,如中小型地瓜、6湯匙燕麥片、1-2片全麥吐司等等。 營養師提醒,早餐並非不能吃,重點是挑選正確食物、吃對份量,同時避開含有過多油份糖份,以及高熱量和高含鈉量的食物,一樣能夠吃得健康並幫助維持理想體重。 《延伸閱讀》 .缺鐵易疲倦、掉髮、生病 紫菜蛋花湯等5湯品有助補鐵!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23 養生.保健食品瘋
一定要額外補充維生素嗎?保健品怎麼吃才有效?藥師說明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保健品推陳出新,讓關心孩子們健康的父母看的眼花撩亂。「我的小孩是否需要補充?」「保健品有哪些功效?」「選擇上該注意些什麼?」這些都是父母關心的重點。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對於1至12歲兒童常見生長所需的維生素、幫助整腸的益生菌等常見的兒童保健品,以及對於過敏體質可以有怎樣的選擇!生長發育一定要額外補充維生素?維生素又稱維他命,類別有水溶性的B、C和脂溶性的A、D、E等,每日建議攝取量依據年齡、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如蛋、肉類、肝臟中,但其前驅物─「類胡蘿蔔素」可藉由蔬菜、水果獲取。維生素A缺乏時可能導致乾眼症、夜盲症等。生活中常聽見的「B群」用以下表格簡單介紹:維生素B協助體內許多代謝,若部分長期缺乏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例如缺乏葉酸可能出現貧血的狀況、缺乏B3則可能容易出現腹瀉、皮膚炎等症狀。許多「B群」保健品製造商也會設計添加其他的成分,例如鋅、鐵、葉黃素等,具有更多選擇性,可以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最常聽見的「維生素C」,若體內有足夠的量能避免壞血病發生。除了柑橘類水果,番茄、花椰菜、馬鈴薯中也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D」在維持體內鈣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鈣離子影響骨骼及牙齒的生長發育,若嚴重缺乏維生素D時容易致使軟骨症發生。除了在黑木耳、鮭魚、秋刀魚中有,人體也能在陽光的輔助下自行合成,因此適當的戶外活動也有幫助。「維生素E」於自然界中存在許多種亞型成分,Alpha型生育酚是其中最具活性者。不同食物含有的維生素E亞型不同,例如葵花、橄欖油、杏仁中含活性較高的Alpha型,而大豆、玉米油中則含較多的Gama型。若是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維生素E缺乏時可能出現周邊感覺神經失調。但因廣泛存在於食物中,缺乏的狀況較少見。依據2011年國民健康署統計,1-6歲孩童的平均營養素攝取量大多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孩童1歲後逐漸脫離母乳,可攝取的食物種類也接近成人,「均衡飲食」就能從食物中獲得成長所需足夠的營養。倘若因偏食、疾病等因素而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甚至「偏離生長曲線」時,在經由醫師、營養師或藥師評估下,除了飲食改善之外,可考慮搭配特定營養素或綜合維生素等保健品,以免自行服用過多維生素反而出現不良反應。容易拉肚子,益生菌一菌搞定?「益生菌」是泛指于適當數量時對宿主身體有益處的菌種們,在腸道中主要能抑制壞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有AB菌(嗜酸乳桿菌、比菲德氏菌)、R菌(洛德乳桿菌)等。容易腹瀉的孩童,可能因長期拉肚子造成營養流失影響身體發育,所以有些關心孩子的家長會為了整腸而直接使用益生菌。但是兒童腹瀉原因其實很多,例如乳糖不耐症、腸胃道感染、藥物引起或是六個月到兩歲半可能發生的學步幼兒腹瀉等,並不一定是只用益生菌就能解決的。其中乳糖、果糖不耐症或對特定食物過敏的腹瀉,可先藉由改變飲食來改善;目前臨床研究顯示某些益生菌可降低因腸道菌叢變化引起的腹瀉,少量證據也支持益生菌有預防或縮短特定抗生素引起的腹瀉。臨床上也有一些益生菌指示藥如妙利散、百賜益,會用於便秘、腹瀉的孩童來改善症狀,但這類藥品需經由醫師藥師藥劑生的指示下使用。由於益生菌是「在適當數量下才有益處」的細菌,針對不同的生理狀況所需的菌種、數量也會有所不同,多食無益,建議和醫師討論實際的需求後再使用,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以免吃入過多不需要的益生菌反而造成腹瀉等其他問題發生。聽說益生菌也能改善過敏體質?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擁有許多的淋巴組織,被稱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腸道菌叢和人體的免疫相關,能影響淋巴細胞、進而抑制局部發炎反應,也能降低非預期全身免疫反應的風險。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狀況,來自環境、食物的影響都可能誘發。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某些益生菌(如LP、LGG菌)能降低皮膚炎的風險,但也有研究顯示並無益處,因研究結果的差異性大,目前普遍認為益生菌雖然相對安全卻不是改善兒童過敏體質的首選,應主動與您的醫師討論,避免延誤治療。選擇使用保健品的時機應先「瞭解孩童需要補充的原因」,不需急著依賴保健品的幫助,可從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開始,如改善環境、飲食、作息等,經醫師或醫事專業人員評估後再做選擇,方能避免適得其反又傷了荷包。資料來源: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幼兒期營養參考手冊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健康營家美國乳品出口協會-美國乳品應用手冊
-
2021-04-20 養生.聰明飲食
日本流行的米麴、麴水、米糀在紅什麼?專家告訴你
麴是東方飲食文化裡的隱形魔術師,沒有麴菌的存在,醬油、豆腐乳、味噌、紅麴、清酒、高粱酒都不再成立。使用麴菌進行食品加工是東方老祖宗的智慧,在中國有記載以來就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一方面讓飲食、調味變得豐富,一方面又幫助了食品保存的壽命。而西方製酒使用麥芽產生的酵素進行穀物的分解,與東方使用麴菌是大大的不同的,這也造成西方的威士忌、啤酒與東方的清酒、米酒在風味上有極大的分野。現代因為生物科技的發現,對於麴菌的機能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近年來日本以米麴為核心產生出的麴水、麴茶、鹽麴等等產品正大大的流行,因為米麴具保健的機能又不含酒精,所以被視為很健康的食品及飲品。到底什麼是麴?麴菌是特定的一些品種的黴菌,所以麴就是讓食物感染黴菌造成發黴,當然這些黴菌必需證明是安全不會產生毒素的。而這個發黴的過程中,麴菌會分泌出許多酵素,酵素對食物進行分解,進而讓食物進行一些發酵的化學作用。而適合於不同食物的條件,又有不同的麴菌,因此有米麴、豆麴、河內白麴、黑麴等等之分。麴菌對食物進行分解麴菌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出許多酵素,如澱粉分解酵素、果膠分解酵素、核醣核酸分解酵素等,可以將食材中的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如澱粉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這些可能是食物裡原本不存在或含量很低的成分,因此會改變食物的風味,也因為分解的過程讓食物的質地變得柔軟。麴菌增添風味如同前面所提,麴菌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出許多酵素,將食物本身分解出許多小分子,因此會改變食物的風味。另一方便,麴在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發酵代謝物,如有機酸、醇等複雜的成分,因此更會增添了許多食材原本不存在的風味,讓食物的風味更豐富、更有深度。如日本的吟釀清酒,在製麴時就是影響其具有特殊果香、花香的決定性步驟。麴菌有助食物進一步進行後續發酵麴菌的另一個重要腳色,是擔任食物發酵的第一棒。比如說在製酒的過程中,因為麴菌具有豐富的酵素,把澱粉分解成小分子的葡萄糖,接下去酵母菌才能接下去利用葡萄糖進行酒精發酵,因為酵母菌不具備分解澱粉的能力,只能吃葡萄糖,所以如果沒有麴菌的第一步分解,酵母菌是一籌莫展的。因此麴菌在食物發酵中擔任拓荒的開路先鋒,後續其他菌如製酒的酵母菌、味噌的乳酸菌才能接棒進行發酵,也讓食物可以熟成,產生更多更豐富的發酵食品,這就是醬油的來源。麴菌幫助食物保存食物的保存一直是古代的重要課題,發酵或稱為醃漬一直是重要的手段。因此麴菌發酵後的酒精發酵、乳酸發酵就是讓食物得以保存的秘訣。酒精有助於抑制其他腐敗菌的生長;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等有機酸,可以降低pH值;而像紅麴發酵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成分,具有抑制其他菌的生長,因此延長保存的功能,所以古人就應用在紅糟肉、紅糟雞、紅糟魚或紅糟蛋等料理上。現代更注重麴菌、米麴、麴水的機能性古代利用麴菌可能著眼於幫助食物的保存,或是讓麴菌進行食物的改造。但是經過現代的食品生技研究,麴菌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具有機能性的發酵代謝物,這些機能性成分對人體的內外都有許多好處。因此,近來營養學家非常推崇發酵食物的好處,而日本還很流行麴水「Kouji Mizu」或是米糀(Kouji)、麴茶的米麴食品。米麴如麴水這樣的產品,對人體有多面向的好處。顧名思義,米麴是以米為基底進行麴菌發酵後的產物,其實就是製酒等等的第一步產品,只是沒有再接續後段的酵母菌發酵,與日本的甘酒、鹽麴非常接近。因為製作方便,日本現在也很流行自己DIY。綜合來說,麴菌、米麴或是衍生出的麴水、鹽麴、甘酒等等有以下的機能性,所以在現代的養生營養上,正受到更加的重視。米麴提供消化酵素因為米麴在發酵過程中,會分泌出許多澱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等消化酵素,因此對於健胃整腸、幫助消化具有相當的幫助,現在人普遍因為大魚大肉造成飲食不均衡、消化不良是常見的狀況,所以米麴或是米麴酵素在日本相當受到歡迎。米麴提供機能性成分米麴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發酵代謝物,比如說會產生麴酸,麴酸對皮膚產生許多好處,也因此日本又把麴水稱為「喝的青春露」。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寡糖以及一些益生質,是腸道菌的良好食物,對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祕很有幫助,所以麴水在日本又被當成保持苗條、代替含糖飲料的新一代健康飲料。或是像甘酒,日本又因為它的營養價值高,又稱之為「喝的點滴」。又或是像紅麴,已經被科學證實紅麴可以產生有效成分Monacolin K,具有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功效,因此也有許多紅麴產品得到健康食品的認證。自己製麴可要注意雖然日本很流行製麴DIY,但是還是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如有不慎,還是有可能造成如產生黴菌毒素或是雜菌汙染的食安問題,輕則造成拉肚子,重則造成食物中毒。所以在自己DIY之前,還是要確保: 菌種的取得是否正確,以及製作過程是否衛生避免雜菌汙染,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還是購買合格食品廠生產的米麴、麴水或其他麴菌製品最為安全。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4-20 養生.營養食譜
春天吃低熱量油菜 防癌、護眼、抗氧化
油菜或油菜花是春天味正鮮嫩的蔬菜,屬於十字花科蔬菜,不僅熱量低,是高鈣、高鉀蔬菜,更富含維生素A、B群、C及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防癌、護眼、美肌等功效。油菜的熱量低,營養價值高,鈣及維生素A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很多。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油菜熱量只有14大卡,膳食纖維含量不少,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油菜是高鈣、高鉀蔬菜,具有維持骨骼健康、降血壓的作用。油菜的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含量都相當高,也富含維生素E及B群,是很好的抗氧化、增強免疫力、防癌的蔬菜,對於細胞膜的保護、抵抗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修復、眼睛乾澀改善、皮膚的保養等都有助益。此外,油菜花的維生素A含量更是油菜的三倍以上,如果常吃油菜花,其提升免疫力、護眼、抗老化的效果會更為明顯。
-
2021-04-18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天天外食便秘 他洽公順便免費篩檢竟大腸癌第一期超吃驚
基隆一名50多歲男子,因平時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加上天天外食,常買便當又不定時,有經常性便秘。在一次洽公中,中山區衛生所服務人員請他參加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沒想到呈陽性反應,轉介至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結果為大腸癌第一期,讓他嚇了一大跳。中山區衛生所表示,所幸發現得早,腫瘤侵犯雖超過黏膜,但還沒有吃穿腸壁,雖診斷出大腸直腸癌,但手術切除病灶及周邊腸段後並無大礙,便秘也改善了。衛生所今天指出,家住基隆50多歲的男子,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加上天天外食,造成經常性便秘。在一次洽公中,透過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服務人員說明,他參加了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活動,由於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反應,衛生所立即聯繫他,協助轉介至醫院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結果讓男子大為吃驚,竟是大腸癌第一期,衛生局說,所幸發現得早,腫瘤侵犯雖超過黏膜,但還沒有吃穿腸壁,雖診斷出大腸直腸癌,通常手術切除病灶及周邊腸段即可。中山區衛生所代理主任張文龍說,由於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國民健康署提供50到69歲的民眾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篩檢,可有效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但如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則建議要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接受檢查年齡也要提早。張文龍表示,這個案例是天天外食,飲食習慣及時間都不正常,因此工作再忙,也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他建議少吃紅肉及油炸類食物,多吃可促進腸道蠕動的高纖維質食物,盡量維持腸道順暢,避免便秘。用餐也要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他提醒民眾要培養運動習慣,還要主動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服務,才能有效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
2021-04-16 醫療.新陳代謝
驚!糖尿病竟是過量攝取糖份,營養師分析糖尿病「地雷」食物:滷肉飯、韓式炸雞都上榜
過量糖份攝取 當心肥胖三高與癌症 「痛苦歌王」孫情驚傳罹患糖尿病,並在節目中表示自己過去不愛喝水只喝飲料、一餐吃兩碗白飯,導致體重急遽減輕,最終確診為糖尿病,而第二型糖尿病與飲食型態關係密切,營養師提醒飲食中過量的添加糖,不僅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也可能導致各種健康問題。 臺安醫院劉怡里營養師提醒,過量含糖飲料易誘發胰島素阻抗,增加糖尿病風險。糖也會造成肥胖、代謝症候群、三高,並間接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糖份過量會使身體老化,近期也有研究顯示,糖份攝取與胰臟癌有關,可能導致癌症風險上升。 成人每日添加糖攝取 一杯全糖珍奶就超標 劉怡里營養師說明,一般飲食並不建議每天攝取精製糖,如果要攝取應注意份量。一杯700CC全糖珍珠奶茶,保守估計含有12顆方糖,大約60克含糖量,半糖也有8-10顆。根據目前飲食指南,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以男性每日攝取1800大卡熱量來說,每日攝取量最多為9顆方糖45克;女性每日1500大卡,每日攝取量為8顆方糖40克。 含糖飲料只喝半糖,還是可能得到糖尿病?劉怡里營養師提醒,日常飲食不只有含糖飲料,如黑糖、紅糖、白糖、砂糖等添加糖存在於各類食物中,像鹹食料理的三杯雞、糖醋魚、魯肉飯、韓式炸雞皆含有添加糖,因此就算只改喝半糖飲料,糖份攝取還是可能過量。 天天喝果汁小心脂肪肝?蔬果建議咀嚼進食 不少族群會以鮮果汁取代飲料,認為果汁比較健康,然而過量的水果一樣可能造成攝取糖超標。劉怡里營養師指出,每日水果份量建議2-3碗,每碗約100克。,最好一半能以咀嚼方式進食。 營養師表示,打成純果汁需要大量水果,比如平日吃1-2顆柳丁,打成一杯柳丁汁需要6顆以上的柳丁,等於喝下6顆以上柳丁的含糖量。長期下來仍可能影響血糖控制,增加胰島素阻抗與三酸甘油脂、導致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問題。 吃白飯容易糖尿病?飯類建議選高纖維含量 一餐吃2碗白飯更容易糖尿病?劉怡里營養師表示,愛吃白飯並非與糖尿病畫上等號,須考量整體飲食習慣、家族遺傳等因素。正餐時白飯只吃半碗或八分滿,仍屬於正常範圍。但一餐兩碗白飯確實可能澱粉量超標。 劉怡里營養師建議,挑選米飯可選擇膳食纖維較高的種類,對穩定血糖、腸道蠕動都有幫助。以100公克的膳食纖維含量來看,白米膳食纖維僅0.6-0.7公克,糙米約4克、五穀米約4.9克、紫米約3.3克、胚芽米約1.5克。需要控制血糖的族群,會建議選擇糙米、紫米、十穀米、胚芽米等。如果真要吃白飯,也可以加入地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營養師表示,吃飯時也可以運用小技巧,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質而飯類最後吃,適合控制血糖和減重。尤其蔬菜中含有膳食纖維和植化素,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能能保護血管。高血糖容易造成血管脆化並增加心血管風險,多吃蔬菜是幫助血管健康的好方法。 全麥麵包較健康?吃過量照樣血糖暴衝 除了米飯,麵包是受許多人喜愛的澱粉類食物。劉怡里營養師提醒,可選擇膳食纖維較多的全麥麵包來取代白吐司。而糖尿病族群也不建議只攝取單一澱粉食物,糙米、五穀米、地瓜、南瓜、全麥吐司都可選擇。惟日式麵包則普遍含有較多糖份與奶油,對血糖控制較不理想。 劉怡里營養師提醒,全麥吐司雖然膳食纖維較豐富,但在熱量、醣類與白吐司相差不多,有病人將早上一片白吐司換成兩片全麥吐司,糖量攝取增加兩倍,血糖因此明顯上升,替換時勿以為全麥麵包較健康就吃過量。 多吃蛋白質減肥降血糖?吃錯當心腎臟出問題 蛋白質飲食近年頗受歡迎,劉怡里營養師說明,蛋白質與油脂在體內分解速度較慢,適量蛋白質的確能延緩血糖快速上升,幫助血糖穩定。另外,蛋白質食物大多含有油脂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吃下過量澱粉類食物。 營養師指出,目前飲食指南建議,成人每日蛋白質可攝取3-8份,平均標準約為5份。一份蛋白質等於1顆雞蛋、3小格豆腐、1杯240CC豆漿,以及30-35克的瘦肉類,約為半個掌心大小的魚肉、雞胸肉、豬里肌、牛腱等。 不過,蛋白質過量攝取會導致熱量超標,一樣可能引發肥胖,甚至造成更多代謝疾病問題。劉怡里營養師提醒,如果每日大量吃肉又少喝水,容易增加痛風風險。也有民眾採用高蛋白飲食法減肥,一年內瘦下20公斤,卻因此腎臟功能出問題,瀕臨腎臟病第二期。 提醒糖尿病族群,每個人身高體重不同,或合併有腎病變等情況,飲食調整應先諮詢營養師,勿過量攝取單一營養素,造成更多健康風險。 《延伸閱讀》 .年輕型糖尿病更棘手?男飲料半糖照樣得。2地雷別踩! .胖讓你糖尿病,還是得了糖尿病才胖?糖尿病體重危機大解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08 該看哪科.婦科
孕期喝牛奶易脹氣 醫師:每日最多喝2杯、配合核心運動
孕婦體內荷爾蒙發生變化,容易脹氣,可以再喝容易讓人脹氣的牛奶嗎?婦產科醫師指出,牛奶是良好的營養攝取來源,適量攝取,能避免脹氣,每日最多喝2杯,1杯約300毫升,並配合溫和的核心運動,如孕婦瑜伽,可協助緩解孕婦脹氣問題。三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毓淇指出,懷孕初期荷爾蒙產生變化,孕婦體內的黃體素逐漸上升,改變腸道蠕動,再加上子宮擴張,壓迫到腸胃,所以孕媽咪本就較一般人更容易脹氣。孕婦先天較易脹氣,若後天攝取太多易脹氣的食品,如乳製品、豆製品,恐會導致肚子疼痛,國民健康署表示,牛奶含有豐富鈣質,若食用牛奶容易脹氣,可食用其他高鈣食物來代換,如小魚乾、豆製品或鈣片,建議每日鈣質攝取量須達1000毫克。王毓淇則表示,牛奶是營養均衡的飲品,每日最多喝1至2杯,1杯約300毫升,能避免過量攝取導致脹氣,且日常要維持「少量多餐」、「多動」原則。王毓淇進一步說明,臨床上有許多孕媽咪懷孕前就不愛做運動,懷孕後還認為要「少動」,事實上,孕婦做溫和運動,如多多走路,或是做核心肌群運動、孕婦瑜伽,能促進腸道蠕動,除助於解決脹氣問題,也有助於減少孕期不適。
-
2021-04-06 養生.聰明飲食
開工日獲好狀態、防疲乏 營養師:早餐、下午茶這樣吃
今天是清明節四天連假的開工日,許多人連續幾天出外旅遊、行程滿檔,若沒有充足休息,可能早已疲憊不堪,如何建立良好工作狀態?營養師指出,早餐可攝取優質澱粉與蛋白質以醒腦、提供身體能量,吃綠色蔬菜可攝取維生素B提神;連假時常熬夜者,開工日下午茶可以吃優格,搭配芭樂、小番茄、柑橘、木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抗發炎之用,但注意不要喝咖啡或含糖飲料,以免影響營養素的的吸收效果,力抗連假後的疲憊與壓力感。●早餐吃優質澱粉醒腦、蛋白質提供能量一日之計在於「晨」,連假過後,開工日的早餐應攝取優質澱粉及蛋白質,台安醫院預防醫學事業部營養師劉怡里說明,早上攝取優質澱粉可以幫助大腦清醒,可以吃地瓜、全麥麵包、薏仁、燕麥等,且因富含高纖,能幫助腸道蠕動,保持腸道健康;蛋白質是人體能量來源,可吃水煮蛋、蒸蛋、鮪魚、牛奶、豆漿等。●開工日防疲勞 多多攝取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B群的水果劉怡里表示,維生素B群能維護神經、內分泌系統,也有助消除疲勞、改善失眠等,可吃綠色蔬菜,如地瓜葉、青江菜、綠花椰菜,或是水果,如芭樂、小番茄、柑橘、木瓜、奇異果等。●下午茶吃水果配優格 補充維生素C抗連假熬夜發炎反應連假四日,許多人外出聚會、追劇、滑手機到凌晨,熬夜不睡覺,身體恐會起發炎反應,劉怡里指出,這時可攝取維生素C,有抗發炎、抗氧化之效,如果要吃下午茶,水果如芭樂、小番茄、柑橘、木瓜等均含豐富維生素C,可搭配優格,增加飽足感,健康也較無負擔。但咖啡因、糖分會影響維生素B群、維生素C的吸收效果,劉怡里提醒,喝咖啡或含糖飲料時,不要同時服用維生素B群或維生素C的相關食品,兩者可以在上午或下午分開使用,避免影響營養素吸收效果。劉怡里說,咖啡能短暫提神,每日最多只能喝2杯,每杯約300毫升,此外,劉提醒,許多能量飲品也含咖啡因,一般民眾大都不清楚,喝了咖啡又喝能量飲品,恐超出每人每日300毫克的咖啡因攝取量,故須留意咖啡以外的飲品是否也含咖啡因,避免攝取過量咖啡因;喝了含糖飲料後,血糖會上升,反而更容易疲勞,建議對開工感到疲憊者不要喝。
-
2021-03-24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飲食照護/帕金森氏症患者怎麼吃?醫師建議4點健康飲食指南
帕金森氏症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見神經變性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約500萬,預計到2030年,患者將達900萬。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殺手。幸運的是,在眾多神經變性和運動障礙疾病中,帕金森氏症是治療手段相對豐富、早期規範治療能獲得較滿意療效、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生活狀態且不會顯著影響壽命的疾病。在此,為帕友們詳細羅列飲食指南,吃得好身體好心情好,更努力一些,生活會更加美好。多吃富含營養的主食,減少脂肪和油的攝入選擇多樣化的食物,可以參考食物金字塔指南分量攝入不同的食物,以此控制飲食中卡路里、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糖和鈉的量。建議帕友們攝入最多的是富含營養的主食,包括麵包、穀物、米飯、意大利麵;其次是用於補充主食所缺乏的營養,即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再次則是相對少量的紅肉類(牛肉、羊肉、豬肉等)、家禽、魚、雞蛋、大豆和堅果,以及牛奶,酸奶和奶酪。富含脂肪和油、但含極少營養素的食物建議減少攝入,包括沙拉醬、 奶油,尤其是人造奶油、糖果、碳酸飲料和甜點。少食多餐,鼓勵多飲水攝入充足膳食纖維: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出現便秘,推薦至少每天攝入25克膳食纖維。鼓勵攝食全麥麵包,穀物,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進食過少或食品過於精細、缺乏殘渣、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少食多餐: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在攝入少量食物後即有飽腹感,建議增加就餐次數、減少每餐用量。這樣也有助於降低餐後低血壓相關的頭暈等直立性低血壓症狀。鼓勵多飲水:帕友們往往會因為活動不便,以及一些泌尿系統的症狀而減少飲水量。但飲水是預防及治療便秘的一個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手段。建議帕金森病患者每日飲水量能夠到達2000毫升。可避免結腸對水、鹽吸收過多而致大便乾少。便秘、低血壓,不妨這樣吃不少帕友擔心,同時進食高蛋白食物對藥物左旋多巴(Levodopa)吸收有干擾,在此建議患者應在空腹狀態,如餐前一小時服用藥物,以便藥物更好吸收。對於初服左旋多巴藥患者,可能服藥後會出現噁心症狀,因此可以在服藥的同時吃一些低蛋白質的食物如餅乾、水果或果汁等,喝薑汁也有緩解噁心、嘔吐的效果。要注意的是,高脂肪食物如肥肉、葷油和動物內臟、披薩、漢堡包、炸薯條、鹹肉、牛油果等會影響藥物吸收,因此要少吃。不少帕友會出現便秘的情況。要知道,水分和膳食纖維在控制便秘上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臨床上提倡高膳食纖維飲食和飲水療法。每天至少保證攝入1500至2000毫升的水、清湯或果汁。多吃粗糧、薯類和蔬果。同時,加強鍛煉,多做腹部運動。帕金森病患者餐後低血壓發生率較高,餐後內臟腸系膜的容積可增加200%至300%,導致血液淤滯於內臟,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出現餐後低血壓,故鼓勵患者少食多餐,以減少餐後低血壓的發生。帕金森氏症的飲食策略:1、碳水化合物(醣類):葡萄糖是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質,醣類攝入太少,會增加蛋白質的攝入,而高蛋白飲食會嚴重干擾抗帕金森氏症藥物的吸收;帕金森氏症患者可多食用米、麵等主食,粗糧、雜糧以及薯類食物如紅薯、白薯、山藥等。2、蛋白質:◎蛋白質的供給需維持正氮平衡,以補充優質蛋白為主,每日供給量應控制在0.8 g/kg體重。◎可選擇蛋、魚、蝦、瘦肉類如豬肉、牛肉、禽肉等。高蛋白質飲食不利於抗帕金森氏症藥物吸收,因此適當限制肉類。每天可攝入大約50克的肉類,選擇精瘦的畜肉、禽肉或魚肉。1隻雞蛋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25克精瘦肉類。◎高蛋白質食物宜在晚餐供給。3、脂肪:◎脂肪應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膽固醇攝入量應低於每日300mg,但不需過分限食。◎植物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但攝入過多植物油的同時未攝入足夠的抗氧化劑, 可誘發脂質過氧化作用, 造成組織細胞損害, 可能會加快PD的進展◎根據情況選擇茶籽油、花生油、豆油、橄欖油、葵花籽油等烹調食物。不吃肥肉、葷油和動物內臟。4、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E、維生素C及β胡蘿蔔素以及輔酶Q等是天然的抗氧化物。◎鈣:帕友們多發於中老年人群,特別容易伴發骨質疏鬆,帕友們尤其需要注意合理補鈣。鈣攝入量應在1000至1500 毫克/天, 並同時適量攝入維生素D,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多曬太陽是增加維生素D合成的天然好方法。當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從食物中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時,可考慮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複合製劑。◎蔬菜和水果: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促進腸道蠕動的膳食纖維。總體而言,帕金森病患者的膳食要保證充分的飲水量,增加堅果、茶、漿果類、深海魚、深色綠葉蔬菜、新鮮水果的攝入,減少油炸食品、含高果糖的玉米糖漿、肥肉、葷油等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帕金森病是一場慢性持久戰,患者們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日常生活和心理調整,儲備力量。帕友們只需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專注於每一個細節與之抗衡,便可延緩帕金森氏症進展、提高生活質量。我們的世界,仍可以色彩斑瀾。(來源/轉載自《文匯報》)【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3-23 醫療.消化系統
一人上吐下瀉全家中鏢!專家:感染諾羅病毒,多與這3行為有關
雲林縣雲林國小21日緊急宣布停課一天,驚傳校內疑似出現諾羅病毒或腸病毒感染群聚感染,多名學生出現嘔吐、腸胃不適症狀,詳細情形仍待檢驗後釐清。然而,什麼是諾羅病毒?感染諾羅病毒 常見症狀有這些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諾羅病毒感染引起之症狀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2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諾羅病毒感染源 多與這3行為有關針對諾羅病毒感染途徑,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及,食入被諾羅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接觸被諾羅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嘴、鼻或眼睛黏膜傳染,以及,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因此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也可能受感染。諾羅病毒傳染力強 恢復2星期內仍具風險另外,諾羅病毒的傳染力非常強,可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人傳人。有些人感染恢復後二星期內,其糞便內尚有病毒,仍然具有感染力。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強調,所有的年齡層皆有可能遭受感染,常見於學校、醫院、收容及安養等人口密集機構。大部分感染諾羅病毒的人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那些因嘔吐或腹瀉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如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及需要長期照護者,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進而抽搐,甚至死亡,需要特別注意。少量多餐+清淡飲食 避免症狀加劇感染諾羅病毒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值得注意的是,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延伸閱讀: ·一人中標全家遭殃! 感染諾羅病毒其他人該如何自保? ·輪狀病毒、諾羅病毒進入流行期! 勤洗手比噴酒精有效,5個常見症狀要注意
-
2021-03-04 科別.消化系統
便秘拖久腸潰瘍恐要命?醫:6纖維蔬果、床上翻滾助排便
現代人工時長壓力大,受便秘所苦者不在少數。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內科蕭家仁醫師表示,老年人便秘可注意是否與藥物有關,如自行服用成藥、感冒藥、止咳藥,皆可能引起便秘。年輕人則要注意飲食習慣,曾有女大學生不吃蔬果,只吃肉類跟加工澱粉,連續2周無法排便,一照X光發現腸道滿是糞便,服用瀉藥也無法排出。經醫護人員用手指挖腸、灌腸,才將糞便清出來,之後改善飲食習慣,排便才逐漸恢復正常。 便秘最常見三大原因 哪些藥物與便秘有關? 蕭家仁醫師指出,一般便秘定義是指每周排便少於三次、需要很用力才能排便、糞便體積很小,都屬於便秘的範圍。最常見的便秘原因與生活作息、飲息型態有關,如纖維攝取太少、水份攝取不夠、運動量不足。此外,老年人因吃得少、活動量少,也是較容易便秘的族群。 藥物也可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如降血壓藥物中的鈣離子阻斷劑、感冒藥、止咳藥中的可達因,以及抗憂鬱、帕金森氏症藥物等,都可能讓腸道蠕動變慢、收縮力變弱。蕭家仁醫師提醒,會造成便秘的藥物並不少,惟須經由醫師評估後根據醫囑服用,盡量避免自行購買成藥。 便秘多久該看醫師?滿腹大便恐引發腸穿孔 一般人便秘多久需要看醫生?蕭家仁醫師說明,通常超過三天沒排便,已可能是身體有問題。倘若合併出現腹脹,更應盡快就醫。如果超過一周以上沒排便,或者以往排便很正常,近期忽然出現便秘,應該提高警覺。蕭家仁醫師提醒,忽然發生的排便異常,可能是大腸腫瘤徵兆,而且並不少見,不能掉以輕心。 此外,也曾有病人因長期便秘造成大便乾硬、壓迫腸道,導致腸道黏膜潰瘍變成腸穿孔,有可能引發腹膜炎,最嚴重的情況會危及性命,須及時開刀處理。也有病人便秘後引發暫時性腸阻塞,導致一吃東西就吐。這些併發症都是便秘未正確處理的可能風險。 靠瀉藥排便當心腸道不敏感 這些人勿亂用瀉藥 當發生便秘後,許多人會自行至藥局購買瀉藥。蕭家仁醫師提醒,市面上常見的刺激腸道蠕動藥物,是促使腸道神經活躍而幫助排便,但若長期使用,腸道神經敏感度降低,藥物劑量就需要愈吃愈重,甚至不吃藥腸道就不蠕動,導致產生依賴性。 此外,有些軟便藥中含有電解質,可能造成水份流失,有腎臟疾病或心臟功能較弱者,也不宜自行服用。孕婦也是易便秘族群,使用便秘藥前務必先諮詢專業醫師。 蕭家仁醫師指出,便秘時合併腹痛,就要當心可能與腸阻塞有關,這時貿然服用便秘藥,恐使阻塞更為嚴重,甚至引發腸穿孔、腸缺血等併發症。至於忽然發生的便秘,是大腸腫瘤的常見症狀之一,這類病人若自行服藥,因症狀緩解而未就醫檢查,有可能錯失早期發現癌症的機會。 許多民眾的便秘問題,往往不見得只是單純便秘,而是身體其他問題引起,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釐清。蕭家仁醫師建議,便秘藥物應經由醫師評估,屬於藥物可解決的狀況再使用。 吃纖維刺激腸道蠕動 醫師推薦6蔬菜助排便 飲食中攝取足夠纖維,能夠幫助預防便秘。蕭家仁醫師說明,纖維能使糞便體積變大,刺激腸道的反射神經,增加蠕動,並且吸附腸道中有害物質。每日最好攝取5份蔬果的纖維量,一份約為一個手掌大小。同時也要注意攝取足夠水份,牙口不好的族群可將蔬果纖維切碎、攪碎後再吃。 蕭家仁醫師表示,攝取蔬果可以選擇高纖維、蛋白質較多的種類,例如菇類、豆芽菜、十字花科中的花椰菜、蘆筍。含有粗纖維的芹菜、蘿蔔也是不錯的纖維來源。這些蔬果除了增加纖維攝取量,也適合腸道中有益的細菌生長,能增加腸道益菌數量,幫助改善腸道菌相。 運動不足也是便秘元兇 床上翻滾幫助按摩腸道 較多人忽略的是運動量不足,也可能與便秘有關。蕭家仁醫師建議,每天走路步行20至30分鐘,就能夠幫助腸道蠕動。也可在床上練習翻滾動作:平躺時上半身左轉90度、回到原位後下半身左轉90度;上半身右轉90度、回到原位後下半身往右轉90度。轉完後再臥躺進行同樣練習,重複2-3次。這個動作能訓練腹部肌肉、按摩腸道,同時不會傷到脊椎。 《延伸閱讀》 .排便之計在於晨,中醫2招助改善便秘!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03 養生.聰明飲食
吃香蕉有助減重? 營養師揭「最佳時機」及風險
方便攜帶、營養豐富的香蕉是不少健身人士的最愛,最近坊間也興起香蕉減重,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1根香蕉熱量約等於3分之1碗白飯,含有豐富的鉀、鎂、膳食纖維,且屬於快樂水果,確實有益健康,但不宜大量食用,以免引發腸胃不適。香蕉「高鉀低鈉」 有助心血管保健 劉怡里說明,香蕉含有豐富膳食纖維、抗性澱粉、維生素B、維生素C、鉀、鎂等礦物質。在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香蕉為鉀含量最高的水果。鉀的最大功用為調節血壓,以及維持人體的循環代謝、調控水分平衡,並能改善肌肉和神經系統。此外,香蕉鈉含量很低,為「高鉀低鈉」的食物,經常攝取有助於心血管保健,預防高血壓。抗性澱粉 增加腸胃道蠕幫助排便 另外,抗性澱粉也能改善排便體積,同時增加腸胃道蠕動和益生菌健康,而膳食纖維同樣也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因此有便秘困擾的人可以多吃香蕉。但對於想減重的民眾來說,千萬不要嘗試香蕉減重,1天只吃4根香蕉,全部熱量僅有5、6百大卡,僅等於1份正餐,最可怕的是,香蕉為碳水化合物,缺乏蛋白質、脂肪,如果長期以香蕉減肥,可能只少了肌肉,但卻容易掉髮、月經變亂、免疫力下降。早上最適合吃香蕉 元氣滿滿 劉怡里提到,門診曾遇過嘗試香蕉減重的民眾,1天只吃3、4根香蕉,如以100克香蕉85大卡計算,1天總熱量攝取不到500大卡。不過,該名女個案3天就因為熱量不夠,餓到快暈倒。 至於哪個時間點最適合吃香蕉?根據《國際肥胖雜誌》1項研究指出,人體早上燃燒卡路里較有效率,可以當成早餐的一部分,劉怡里建議,早餐吃1根香蕉,再搭配燕麥、牛奶、堅果,以及一些好的澱粉,就能讓人元氣滿滿。(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香蕉黑斑愈多愈營養? 是真的!但3種情況最好別吃太多 ·連皮都不能浪費! 香蕉不只抗憂鬱、助減肥,還有6大好處
-
2021-03-03 科別.兒科
兒童腸胃炎怎麼辦? 別再補充運動飲料了!
孩子發生腸胃炎,最焦慮者無非是父母了!這時候應該怎麼照護呢? 陳俊仁醫師指出,當嬰幼兒得到腸胃炎時,腸道中代謝乳糖的酵素(乳糖酶)可能被破壞,所以會出現暫時性乳糖不耐症,情況甚至會維持數週。因此在急性期時,有些醫師會建議將沖泡奶粉稀釋以降低乳糖,但養分與電解質也會被稀釋掉,所以不適合長期飲用。如果持續腹瀉,可換成無乳糖奶粉(又稱止瀉奶粉,實際上只是不含乳糖,並無止瀉成份),而且不需稀釋。它的營養成份跟一般奶粉相同,經實驗比較,長期喝一般奶粉跟無乳糖奶粉,小孩的身高跟體重並無明顯差異。兒童腹瀉時不禁食當小孩腸胃炎時,有時吃得愈多,拉得情況也會變嚴重,因此有些醫師可能會教導暫時禁食,因為不吃就比較不會拉肚子。但是新的觀念是愈早進食,腸胃炎的病程反而比較短,也就是好得較快!除非吃東西後,肚子會痛或是嘔吐很厲害,否則並不需要特別要求孩子禁食。選用電解質補充液而非運動飲料 腸胃炎需要補充水份跟電解質,因此有些人會喝稀釋的運動飲料。但運動飲料的糖份高,可能會加劇腹瀉,加上稀釋後電解質含量不足,反而達不到補充電解質的目的。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到藥局購買電解質補充液,而且無需稀釋即可飲用。嚴重嘔吐先禁食 避免脫水最重要 陳醫師也補充,當兒童腸胃炎時,通常腸胃道功能不佳,有時候進食反而會全吐出來,甚至連藥品都無法吸收(此時可使用止吐塞劑)。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脫水,會不斷鼓勵喝水或進食,結果反而造成嘔吐增加,體內電解質失衡與脫水現象惡化。因此,當兒童有嚴重嘔吐時,要先禁食(時間不定,約2至8小時),口渴時用水漱口或沾濕嘴唇。如禁食後,還是一吃就吐,合併脫水症狀,就需要施打點滴。 有家長認為小兒科醫師開立的止瀉藥不太有效,這是因為強效止瀉藥會減緩腸道蠕動,讓病菌留在體內的時間更久,可能出現毒性巨結腸症、腸道破裂等嚴重副作用。因此,食藥署特別強調,接受醫師的建議與治療,加上生活上的妥善照顧,才是最佳的因應之道!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訊
-
2021-02-26 科別.消化系統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老是便祕大不出來?國人9成膳食纖維不足 根據我國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九成以上膳食纖維不足,僅六十五歲以上為最高族群,而達標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攝取不足。其實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種,個別的功能也有些區別。 膳食纖維分2大類,功能各有所不同! 相信多數民眾都知道蔬果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過除了蔬果以外,豆類、穀類也都含有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常見出現在水果類、黏滑類型等食材上(如木耳),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穩定血糖數值,並且有利增加飽足感。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常見於葉菜類、豆類、全榖雜糧類等食材身上,其有利增加腸道蠕動、增加排便體積,並且減少毒素於腸道內時間。 富含膳食纖維 4大類食材大公開 一般而言,民眾每日建議攝取約25~35克的膳食纖維,一份蔬果含有3克以上的膳食纖維算不錯,超過3克則可說是膳食纖維資優生。如欲攝取多些膳食纖維,可以在飲食均衡的前提之下選擇含量較多的食材。 蔬菜類(一份蔬菜:生重100g ) 根據營養成分有些蔬菜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如100克的木耳含有7.7克的膳食纖維、屬於澱粉蔬菜類的牛蒡則有5.1克、有機黑豆芽有4.9克、野莧菜有4.3克、黃秋葵則有4.1克。而像是脫水的乾貨乾木耳乾辣椒乾香菇等等,因為脫水濃縮過所以含量高,不過實務上要能攝取到那麼多也不太容易,所以還是從新鮮蔬菜才比較容易攝取足夠。 水果類(一份水果:可食100g) 雖然說水果中的膳食纖維略低於蔬菜,但是因為不用經過烹調就能快速補充,也算是我們日常補充相當方便的食材。像是100克的百香果就有5.3克的膳食纖維、土芭樂則含有5克、榴槤有4.4克、紅柿有4.4克、仙桃則有6.1克,以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豆類(植物性蛋白質) 大部分的豆類的膳食纖維也相當豐富,除了纖維外也有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偶爾將豆類取代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烘烤黑豆每100克就有27.1克的膳食纖維、蠶豆酥為23.1克、白鳳豆為19.6克、青仁黑豆有18.6克、紅豆則有18.5克。 穀類 主食類建議以全穀雜糧類取代精製的澱粉,熱量雖然差不多但就多了其他營養素,吃主食還能補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常見如100克的大麥含有15.3克的膳食纖維、小麥則有11.3克、爆米花也有10.3克、燕麥為8.5克、糙薏仁則含有6克。 【延伸閱讀】 .排便之計在於晨,中醫2招助改善便秘! .紅番薯不只促身體排毒,這樣吃顧腸道更加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17 養生.聰明飲食
蘋果見「暗黃紋路」能吃嗎?專家:當然可以,還是賣點
新聞報導,有網友媽媽看到蘋果裡有晶凍狀的地方,就整個丟掉不吃,覺得可惜就上網來問。韋恩回答,這種所謂的蜜腺是很多高山蜜蘋果的賣點,而這結蜜是因為山梨醇 (Sorbitol)的存在而來,當然可以吃。這種結蜜狀態偶而會出現在薔薇科水果,如蘋果、梨子、李子身上,這個蜜其實是高濃度的天然山梨醇出現在細胞間質裡,然後因為滲透壓的關係,讓水分滲透到了細胞間質裡。所以結蜜在農業的角度叫做水心症,這樣的水果可以吃,只是保存期限可能因此比較短,所以對農業生產者的觀點來說,未必是好事。山梨醇本來就是這些蘋果、梨子體內糖份運輸的型態,本來應該搬運入果實細胞內,轉化為糖分保存。只是偶而會受到一些狀況比如說果實已經糖分過高、或是因為遇到寒冷讓轉化為糖分的酵素活性降低等等,因此山梨醇來不及轉化處理。所以這樣的蜜蘋果常出現在高山的產地有其道理。山梨醇天然就存在植物體內,純化後的山梨醇也可以合法作為食品添加物食用,它可以做為甜味劑用,因為它的甜度有蔗糖的50%,而每克的熱量只有約2.6大卡,與一般糖分的4大卡相比,可以說低了3分之1,而山梨醇的口感有一種清涼感及濕潤感,又不會造成蛀牙,所以很多口香糖或果凍也在使用。也因此有人認為這樣的蜜蘋果特別甜,也是有其原因。而山梨醇具有一種天然促進腸道蠕動的效果,像黑棗乾含有山梨醇特別豐富,所以大家熟知黑棗可以幫助便秘,其中山梨醇的貢獻很大。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2-16 科別.消化系統
早上這時間是最佳排便時刻!四招讓你改善便秘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便秘成為不少人難以啟齒的困擾。那麼,該如何科學防治便秘呢?最佳排便時間與姿勢早上5點~7點,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大腸蠕動,此時最宜排便。因此,建議晨起後喝杯溫開水,加快胃腸蠕動,促進排便。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3分鐘~5分鐘,以防痔瘡等疾病的發生或加重。如廁姿勢還是蹲位好,相對於坐位排便,蹲位排便能促使肛直角完全打開,降低恥骨直腸肌對於直腸的影響,如同解除約束在便便頭上的“緊箍咒”。如果採用坐便器,可通過抬高下肢,借助踏腳凳來調整排便姿勢。此外,每日充足的睡眠對正常排便是很重要的。充足的睡眠是氣血旺盛的基礎,氣血足,則大便通。4種方法可改善便秘飲食調整1.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推薦每天1.5升~2升液體攝入。適當多飲水,多喝茶,有助於排濁降火。2.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保證每天至少20克~30克膳食纖維。此外,優質的碳水化合物攝入是正常排便的保障,如全穀物飲食。3.少吃令人誘惑的食物,甜食、肉製品、乳製品、精加工的食物、速食等都會加重便秘症狀。4.多吃助排便食物,如火龍果、獼猴桃、香蕉、蜂蜜、蘋果、紅薯、芹菜、粗糧、優酪乳、韭菜、南瓜、梨、西瓜、核桃、菠菜、筍、燕麥、雞蛋、橙、葡萄、馬鈴薯、黑芝麻等,營養豐富又助排便。按摩腹部所謂常運動,“腸”年輕,適度的體育鍛煉有利於腸蠕動,促進排便。中醫傳統摩腹手法能夠幫助腸道活躍起來。方法: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覺前取仰臥,雙手重疊至於右下腹部,沿著結腸走向進行。由慢到快,從輕到重,以加快腸蠕動,促進排便,每次至少堅持10分鐘。穴位療法穴位療法同樣能促進腸道蠕動,如隔薑灸天樞穴、足三裡敲打等。.天樞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臍旁兩寸,如天地交合之際,升降清濁之樞紐。主治:便秘,腸鳴,腹脹,消化不良。灸法:艾條灸5~15分鐘;艾炷隔物灸(例如隔姜,薑切片,上面紮孔)3~5壯,每日或隔日灸1次。.足三里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穴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可用敲打法,每天敲打200次。灸法:艾條灸5~15分鐘,每日或隔日灸1次。凱格爾提肛運動訓練第一步:躺著,選擇自己最舒服、最容易放鬆的體位。第二步:訓練開始前先放鬆10~15分鐘,閉上雙眼,完全放鬆思緒。第三步:縮緊肛門,提升盆底,每次收緊最好保持6~10秒,然後放鬆10秒,再重複(手腳、肚子等其他地方儘量不要用力)。保證一組10次,每天3次,上述方法可改善腹肌、盆底肌的肌耐力及協調能力。其實,每個人的便秘症狀不盡相同,治療也應該個體化,有些患者只需要糾正生活方式便可改善,有些患者則需要系統的規範治療,少數程度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嚴重便秘患者應前往正規醫院接受系統檢查及治療,切莫自行用藥。
-
2021-02-13 科別.消化系統
為何容易便秘?醫揭常見「壞習慣」絕大多數人都中
冬天寒冷,不太流汗,許多人不覺得口渴,就懶得喝水,也不太上廁所,腸胃科門診發現,便秘患者明顯增加,大人小孩都有,其中以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囤積過多糞石,以致排不出來,在急診護理人員協助下,挖出1、2公斤硬便。3天以上未排便 就屬於便秘便秘已經成為文明病,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只要有3天以上未排便、糞便質地堅硬、排便困難,就屬於便秘,長期便秘,將產生肛裂、痔瘡,如果好幾天拉不出來,引發腹痛,必須至急診求救。糠榮誠指出,冬天低溫容易導致便秘,主要原因在於天冷時,腸道肌肉收縮減緩、蠕動變慢,加上冬天運動量較少,血液循環不良而手腳冰冷,且較難刺激腸道蠕動。在飲食方面,許多人到了冬天,不覺口渴也不流汗,而不太喝水,水份攝取不足,就容易造成便秘。此外,雖然冬天蔬果水果種類眾多,但不少人怕冷生,所以也不太吃蔬果。再者,如果常吃火鍋,又嗜吃辛辣湯底,就容易使得脾胃消化功能失調,內生燥熱溼邪上火,而導致便秘。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 多喝溫水+運動改善糠榮誠觀察門診便秘患者,以老年人症狀較為嚴重,年紀增加,腸胃平滑肌功能變差,腸道蠕動緩慢無力,如又少喝水、少吃蔬菜,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糞便囤積過久,有如硬食。有些年輕人因為貪吃了麻辣鍋,攝取太多油膩食物,以致便秘,好幾天無法如廁,糞便變硬,用力一拉,直腸黏膜破裂,引發出血,鮮血直流,以為大腸癌,嚇到掛急診。如何改善便秘困擾?糠榮誠建議,多喝溫水、少喝冷飲,例如,早上起床喝1杯溫開水,就能促進便意。多吃高纖食物、綠葉蔬菜,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重量,有助排便。此外,冬天低溫,但仍須運動,強化腹肌,刺激控制消化器官的自律神經,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如有便意,就應立即如廁,有些人一旦錯過排便最佳時機,就得再等上許久。(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大便大不出來,是便秘嗎? 連續3天沒解便就算是!醫師說明原因
-
2021-02-13 養生.聰明飲食
一片熱量就150大卡! TOP3高油、高糖、高鈉零食...你愛吃的上榜了嗎?
農曆年節即將到來,家人親友團聚,在圍爐大餐結束或是親朋好友家中拜年話家常時,常聚在一起邊看電視、邊聊天,零食一口接一口,越吃越多。千萬別小看這些體積小、重量輕的零食,其中可是暗藏著高熱量、高油、高糖、高鹽的危機。零食暗藏危機 小體積熱量高若在春節期間天天吃1包巧克力棒(約45公克)、4條芒果乾(約40公克)、5片蜜汁豬肉乾(約50公克)、1把魷魚絲(約30公克)、2塊牛軋餅及3根麻花捲(約30公克),每天光零食的熱量就超過900大卡,相當於60公斤正常體重靜態工作者,每天建議熱量攝取1800大卡的一半。此外,脂肪攝取量約為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的一半;糖攝取量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建議上限的3倍;鈉含量相當於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建議攝取量上限的一半。挑新鮮蔬果 選原味堅果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許多加工食品中的熱量、脂肪、糖與鈉含量較高,且加工後營養素多易流失,建議以新鮮水果取代,每天攝取2-4份水果(1份水果約等於23個小番茄、或2個蓮霧、或1個柑橘、或1個土芭樂、或1個小蘋果),不僅含有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及增加飽食感,亦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然而,年節零食首選為各式「原味」堅果種子類,其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纖維質、鎂等營養素,有抗氧化、促進腸胃蠕動、保護心臟等功能,平日也適合適量攝取,但切記其屬油脂類,每日攝取1份(約為5顆腰果、或5顆杏仁果、或10顆花生)即可,不要過量,否則肥胖也會找上身。零食分享吃 減量增健康而零食於加工製作過程中會添加許多糖及調味料來增加風味,並透過油炸增加香氣及達到酥脆的口感,雖然體積小、重量輕,但熱量、脂肪、糖及鈉含量較高。常見零食(餅乾)熱量、脂肪含量及糖含量前3名為巧克力酥片(每片35公克,168大卡,含6.5公克脂肪及7.9公克糖)、芝麻蛋捲(每根15公克,86大卡,含5.4公克脂肪及4公克糖)、榛果巧克力(每顆12公克,66大卡,含3.9公克脂肪及4.8公克糖)。過年團圓的時刻,若不可避免需準備或吃零食餅乾,應把握「少加工」及「選原味」的原則,少量吃、慢慢吃,與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避免過量。相約有運動 健康有活力歡度佳節也別忘了維持天天量體重的好習慣,以及增加身體活動,同時也別忘多喝白開水,取代只提供糖分且營養價值低的含糖飲料,既能解渴又能提升身體正常代謝功能,才能掌握健康先機,開心過年。延伸閱讀: ·過年狂嗑瓜子、堅果小心胖! 「爆油零嘴」曝光...百分之90都是油 ·就是管不住嘴! 不想年後體重失控,6件事從今天開始就要做
-
2021-02-08 科別.消化系統
醫病天地/情緒保持穩定 促進腸道健康
隨著生活習慣改變及飲食西化影響,台灣人的大腸直腸癌發生率逐年增加,成為每年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腸道保健也因腸癌人口逐漸增加而受重視,一般民眾除可透過糞便篩檢或大腸鏡檢查了解狀況外,醫師也呼籲,日常生活保持穩定情緒,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葉建裕表示,人體內的小腸從12指腸開始,彎彎曲曲綿延在腹腔中,長達4公尺,主要負責食物的營養吸收,而且不同部位負責吸收的營養素不同,例如小腸最末端專門吸收維他命B12,若是因病手術切除,可能影響人體對維他命B12的吸收率;大腸是接在小腸之後,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份、儲存與排出糞便,其中廢物清除與排出,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小覷。葉建裕說,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其實大腸是反應情緒的器官,如果情緒時常平穩,腸道蠕動佳,若經常情緒低落,腸道蠕動不平衡,可能會便秘、也可能拉肚子,例如常見的「腸躁症」,通常是病人有身心壓力或無法化解的情緒低落所導致,臨床上就算可以經由藥物緩解症狀,但痊癒之道仍必須找出造成壓力的源頭,才能讓症狀徹底解除。
-
2021-01-30 癌症.大腸直腸癌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日本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日前透過臉書與官網,公布自身罹癌消息,在確診直腸癌後一度情緒消沉,目前已經完成手術,切除腫瘤,正在接受治療,此後的日子將會「與癌共生」,持續音樂創作。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嚴重危及國人健康,研究證實,飲食習慣與大腸癌息息相關,如果多吃魚類與蔬菜,就能減少罹癌風險。2015年《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1項美國大規模醫學研究顯示,吃素者能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病率達22%,如果搭配健康吃魚,大腸直腸癌罹患率可降至一般人的43%。另1項Loma Linda大學所發表的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個論點。研究人員針對7萬7,659名基督復臨會教友,進行長達7年多的研究。該派教友力行不吸菸、不喝酒、健康素食等生活原則。發現7萬多受測者中,共有380例直腸癌以及110例結腸癌患者,以素食和魚肉為主食的受試者,在結腸直腸癌的發病率降低最多達43%;吃素者結腸直腸癌發病率則比葷食對照組減少了22%。此外,以素食和蛋奶製品為主的人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降低18%;吃全素者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則是降低16%;若一半肉食、一半素食,風險下降為7%。腸胃科權威蕭敦仁表示,大部分民眾都知道多吃蔬果,攝取豐富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可以減少大腸癌風險,事實上,多吃魚肉,確實也可減少罹癌風險。醫師補充,魚肉中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抗發炎的效果,可以抵銷攝取紅肉所導致的體內發炎狀況。如果不想吃魚,建議多吃雞鴨等2隻腳肉品,少吃豬牛羊等4隻腳肉類。此外,飲食力求均衡,減少食用高溫燒烤、醃製、辛辣、高鹽、高糖、高熱量等食物,並養成運動習慣,步入中年之後,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遠離令人聞之色變的大腸癌。★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1-2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拒當小腹婆、大肚男 跟著美女中醫這樣做
肥滋滋的頑固小腹難以消除?可能是沒用對方法!!小腹成因百百種,需要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剷除小腹。本次,邀請中醫師彭溫雅一同分享,如何打造平坦小腹。有減重經驗者都知曉,小腹最難瘦。導致有人懷疑,一旦脂肪累積於小腹,是否就永久定居不離去?彭溫雅表示,消除腹部脂肪最佳方法是運動,不過,造成小腹原因眾多,仍須先了解成因,尋求最適切的解決方式。水腫型大部分的人都有水腫問題,只是輕微與嚴重的差別。有些人因代謝速度較慢,難將身體多餘水分排除,容易產生水腫。彭溫雅說,如果有此問題,建議要忌吃生冷食物(包括冰飲),並多加運動,提升身體代謝率,讓水分順利排除。姿勢不良型長期久坐久站,最怕站姿與坐姿不正確,使身體為維持平衡,而進行自我調整,例如:骨盆可能因此而前傾或後傾,進而造成小腹凸出。彭溫雅指出,如果有這樣的問題,就必須從姿勢改善做起,或請推拿師幫助處理。氣虛型有人明明四肢纖細,卻唯獨小腹凸出,彭溫雅解釋,此類小腹婆通常是氣虛型小腹。若有此問題,最根本作法是,調整生活作息,不熬夜、抽菸、喝酒,並培養良好運動習慣,並尋求專業中醫師幫忙調理,都可以有很不錯的效果。脂肪型指得是因肥胖產生小腹,是最常見造成小腹婆、大肚男的原因。彭溫雅提醒,改善方式便是:快擬訂最適合自己的減重計畫,不只是從飲食調整,還需要加入規律運動,並可尋求專業中醫師幫助,可加快減重速度。便秘型便秘已成為現代文明病之一,彭溫雅說,如果滿肚子宿便,當然會形成小腹,建議多攝取高纖食物,如新鮮蔬果、優酪乳等;增加運動、多喝水,促進腸道蠕動。別忘了,也可找專業中醫師調理體質。此外,從日常生活習慣進行調整,也可避免「小腹婆」、「大肚男」稱謂,緊緊跟著你不放!!1.避開精緻澱粉 改吃全穀根莖類近年風行生酮飲食,認為徹底杜絕澱粉,就能夠杜絕脂肪上身。但此觀念並不正確!彭溫雅表示,完全不吃澱粉,不一定會瘦小腹,反而會造成營養失衡,影響健康。不妨選擇對身體有益的澱粉類,如全穀類(糙米、全麥、燕麥、藜麥或五穀雜糧等)、根莖類(如地瓜、南瓜、馬鈴薯等),除了增加飽足感,還能攝取其中富含之維他命B群、鐵、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彭溫雅笑著說,「只要拿捏好分量,吃澱粉也不用擔心會變胖,還可提升精神活力」。2.多吃利尿食物 加速水分代謝如果有水腫問題者,建議多吃薏仁、冬瓜、紅豆、綠豆、菠菜、西瓜等利尿食材,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而其他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紅茶、綠茶等,雖具有利尿效果,但攝取過量恐有心悸、失眠、焦躁等狀況發生,建議不要攝取過量較佳。3.減少鹽分攝取 避免水分滯留彭溫雅表示,過多的鹽分會讓身體內的水分更難排除,使水腫問題越顯嚴重,導致身體看起來浮腫、發胖。因此,像是零食、罐頭、泡麵等高鹽食物,盡量避免食用或減量攝取,減少發胖機會。4.遠離甜食與壞油 降低肥胖機會高糖分也是造成水腫的兇手之一,所以,平時要多注意飲食中的攝取量。彭溫雅解釋,糖分跟鹽分一樣,會使過多的水分滯留體內,使外觀看起來腫胖,建議少吃為妙。雖然已有大量研究證實「油≠肥胖」,而其中的關鍵在於,攝取的油是好油?還是壞油?結論來說,油脂能讓人獲得飽足感,如果適量攝取優質的好油,就不會有發胖的問題,建議可用橄欖油取代沙拉油等。
-
2021-01-20 科別.消化系統
想要靠拉肚子減肥 你的腸道受得了嗎?
坊間與網路經常可見「輕鬆瘦身」、「快速見效」,又標榜「天然無西藥」的減肥產品,然而,這些產品可能添加了刺激腸道的天然瀉劑,使消費者在食用後產生強力腹瀉,因而有體重變輕或肚子變平坦的感覺。服用天然瀉劑,成分、劑量要注意事實上,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中都存有天然致瀉成分,例如番瀉葉、阿勃勒果實、蘆薈、決明子等,這些致瀉成分在不同植物與不同部位的含量都不同,因此,服用含此類植物產品時,都要格外留意。番瀉葉及阿勃勒果實都含有番瀉苷,番瀉苷會刺激大腸壁聚集水份,進而促進腸道蠕動產生腹瀉,是最常見的天然致瀉成分,常出現在減肥梅或是茶包產品,有慢性腹瀉、腸阻塞、孕婦、授乳婦女及未滿十歲兒童等不宜食用。食藥署已預告不得將阿勃勒果實作為食品原料,而番瀉葉茶包若是標示或檢出番瀉苷每日使用劑量為12mg以上者,應以藥品管理。常見的蘆薈、決明子,小心食用不腹瀉 蘆薈植物葉片含有蘆薈素,外層的綠色表皮因為比葉肉含有更多的致瀉成分,在食用時應完全去皮,僅使用葉肉為宜。此外,決明子也是一種天然瀉劑,常利用加工加熱的方式來減少其致瀉成分。然而,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食用加工處理後的決明子產品還是會產生腹瀉的可能。 食藥署提醒,長期使用瀉劑會影響腸道正常排便功能,在購買標榜「順暢輕盈」的產品前,應先確認其成分,徵詢醫師、藥師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避免透過臉書與line等管道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使用瀉劑,影響腸道健康。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1-11 科別.消化系統
天冷特別容易便秘?9大原因曝光!不是多吃菜就好
寒冷冬天,你是不是坐在馬桶上、釋放出最大的吃奶力氣,全身緊繃到臉紅耳赤,便便依舊固執地不肯冒出頭來;甚至為了擠出便便,擠到眼睛血管爆裂、充血、肛門破裂出血或痔瘡復發等?連續3天以上沒有排便 即為便秘根據統計,約有80%的民眾曾受便秘困擾,便秘可以說是現代人常見的隱疾之一。一般來說,每天排便2~3次或2~3天排便1次,是正常的排便次數,如果連續3天以上沒有排便,或是解便時感到不順,就算千呼萬喚仍「屎」不出來,就是「便秘」。天冷活動、飲水量少 便便不順暢為什麼冬季會影響排便呢?事實上,冬季發生便秘的原因跟我們不常活動確實有關。由於冬天氣候寒冷,減少了許多身體活動的機會,導致排汗量比較少,連帶影響喝水量的降低,因此,糞便中的含水量便跟著降低,造成不容易排出的乾硬大便;另外,家中若有開暖爐或是電暖器的習慣,在相對乾燥的環境下,會加速體液的散失,體內水分愈發不足,排便更形困難。如果再加上寒流來襲,窩在溫暖家中比出門運動更吸引人,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可能因此暫停運動,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因為天氣冷就更懶得運動,在久坐不動的 狀況之下,腸胃蠕動會趨於減緩,這些都是冬天便秘情況惡化的原因。便秘原因多 9個常見因素要留意1、纖維、水分攝取太少:這是最常見的原因,蔬果吃得少,開水喝得少,都會造成便秘發生。2、纖維質攝取過多,水喝太少:纖維攝取過量,但是,水分吸收得太少,是許多成年人便秘的原因。3、疾病引起:例如糖尿病、脊髓損傷、巴金森氏症、甲狀腺疾病、尿毒症、高血鈣 症、硬皮症、中風、胃腸蠕動不良、大腸 激躁症、大腸腫瘤等,都會引發便秘。4、藥物副作用:例如降血壓藥物、鎮靜劑、抗憂鬱劑、利尿劑、止痛藥、鈣片、 含鐵劑的補充物、含鋁胃藥、含有可待因的感冒藥或咳嗽藥等。5、濫用瀉藥:有些人以為每天都需要排便才健康,或是為了減肥而長期濫用瀉藥,影響腸道的自然蠕動功能,從而降低對糞便壓力反應的敏感性,產生藥物依賴性,繼而造成「頑固性便秘」或是「習慣性便秘」。6、缺乏運動: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腸道蠕動功能將受到影響,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越久越乾燥,以致便秘發生。7、腸道老化:因人體自然老化導致腸道益菌減少、蠕動減緩,排便反射也會變弱,加上老年人活動量少,容易造成便秘。8、油脂攝取不足:很多人怕胖而限制油脂攝取,糞便不夠滑潤,也可能引發便秘。9、孕期:因胎兒壓迫,孕婦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改善便秘 從飲食、生活習慣做起改善便秘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若因為疾病或藥物引起,應向醫師反應,依據身體狀況給予適當治療或更換藥物,通常能有效改善;而針對大部分非器質性的便 秘,若症狀不嚴重,可考慮從飲食及生活習慣做改變,如培養運動習慣,能幫助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堆積在腸道的時間,或養成固定時間排便,腸道也會每天在固定時間蠕動,就能排便暢通。最重要的還是增加纖維質及水分攝取,多喝水是增加水分最有效率的方法;而膳食纖維可從含量豐富的地瓜、蘋果、燕麥、竹筍、芭 樂、芹菜、菌菇等天然食材中取得;此外,適量補充益生菌或是酵素,食物中味增、泡菜中也存在一些益生菌,可增加腸道好菌。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很多人都白吃了!益生菌改善過敏、顧腸胃無感? 營養師曝7種NG吃法
-
2021-01-07 醫療.消化系統
大便很臭怎麼辦?如何改善?從粗細、排便頻率看健康
你的腸子比實際年齡老還是年輕?最容易觀察的就是每天的便便狀況。腸道健康的第一個指標是糞便,建議每次上完廁所後別急著沖掉,仔細看看便便的形狀、顏色等,是否有異樣,以及排便的習慣,都是腸道健康的信號。 排便頻率 3天1次是正常胃腸肝膽科醫師許文峰表示,排便頻率從1天3次到3天1次都是正常的範圍,依照個人的情形而定,有人吃得很少或是腸道蠕動較慢,可能3天才排便1 次,有人排便較順暢,1天可以大便2~3 次,如果大便的形狀、顏色都正常,就代表腸道很健康。若大便頻率突然改變,例如本來2天解1 次大便,變成1週上1次,或是1天本來大 便1次,忽然變成大便3~4次,就要提高警覺多注意;建議當自己感覺到不舒服,或是症狀持續1~3週以上,一定要求診,由醫師來判定排便習慣改變的原因,常見的可能是功能性改變,包括大腸激躁症或是腸道蠕動功能不良;細菌或是病毒感染 造成的腹瀉,或是最不樂見的大腸癌。 粗細應像10圓硬幣大 心理因素可能改變形狀許文峰指出,正常的大便粗細應該像10圓硬幣的大小。一般來說,若是大便突然變細,有可能是肛門出口狹窄引起,最害怕是直腸腫瘤造成阻塞。不過,心理因素也可能改變大便形狀,例如壓力大時交感神經興奮,造成腸道蠕動異常,使排便受到影響,此時,就可能發現大便形狀改變,如果是短暫1~2次沒有關係,但若持續就要注意。 形狀要呈香蕉狀、浮在水面上 3種情況應特別注意此外,健康的大便形狀是一長條狀,看起來像是稍微風乾的香蕉,而且要漂浮在水上,代表便便的水分足夠,不會太過乾硬;若表面有些許的氣孔,則意味著攝取充足的纖維。許文峰提醒,以下幾種便便形狀要注意:1、羊大便狀代表糞便水分不夠,可能是因為在腸道停留時間過久,水分不斷被吸收的情況下, 糞便就會變得又乾又硬,或是水喝得不夠多,蔬果量也不足。 2、不成形狀飄散開來有點像爛泥巴的模樣,代表腸道蠕動速度太快了,可能因為有腸躁症,解便次數 過於頻繁,建議多紓壓有助改善。3、水便狀比泥狀還稀,代表腸道正受到細菌或病毒的侵略,可能罹患腸胃炎,或是吃了不 潔的食物或飲水,應該要看醫生。顏色以黃色或粟色最好 其他顏色持續太久需就醫健康便便的顏色應該是黃色或粟色(土黃色),但是排便顏色可能跟前一天吃進 去的食物有關,比如吃多了紅色火龍果、仙人掌果汁等,隔天可能會大出紫紅色大 便;前一天吃了大量豬血或鴨血、紅肉或藥物如鐵劑等,也可能讓便便呈現暗黑色,這時不要慌張,若為食物引發的排泄物變色,且停用該食物就未再出現糞便變 色身體也沒有不適,即不用擔心。許文峰提及,當便便呈現以下顏色,就要多加注意,若是持續數天,務必就醫, 找出異常原因: ◎偏黑色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問題,最常見的原因是來自於胃、十二指腸或其他上消化道位置的出血,而血液經胃酸與消化液作用後,使糞便呈現黑色。常常像柏油的樣子,並有特殊臭味,也稱為「瀝青便」。出血的原因,最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其他原因包括食道或胃靜脈曲張、糜爛性胃炎或胃食道接口的撕裂傷、血管增生異常甚至是腫瘤。◎鮮紅色大便時噴射出鮮血或是鮮血混雜在糞便中,看起來呈鮮紅色,有可能是痔瘡或腫 瘤所導致。有人覺得是痣瘡破裂流血,對於便裡有鮮血不以為意,但大腸癌的一個警訊是「血便」,大便混雜黏液血絲時,有可能是息肉或腫瘤因糞便摩擦出血,混合大便呈現紅色或暗紅,所以,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徵兆之一,為求謹慎還是就醫檢查較安心。 ◎灰白色有可能是膽汁分泌受到影響,常見造成的原因與膽管阻塞有關,為膽道結石或是 腫瘤,絕對不可忽視。 ◎綠色有可能是腸道細菌作用不足,或是與膽汁分泌過多、消化不良有關;有些腸躁症 的患者也易解綠便,因為經常性腸道蠕動快,膽汁未能與食物及腸道細菌作用混 合,造成綠色外觀。此外,而有腸炎的患者或是長期服用抗生素,也可能會有綠便產生,甚至伴有腥味和不成形的外觀,建議要到醫院檢查。 便便味道 不能證明腸道健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大便的味道與腸道健康有直接相關。許文峰強調,有人吃肉或豆類等較多的食物,大便味道酸臭,這是因為蛋白質分解之後產生氨或硫化氫等物質,而造成味道比較重,但不代表腸道有問題;當然,吃太多肉會造成身體負擔,因此,也相對代表腸道負擔重,可能飲食配比要調整。不過,也有一說,因為腸道也有好菌及壞菌之分,在健康的狀態下,體內腸道的好菌會多於壞菌,但當受到飲食、疾病、生活習 慣的破壞之下,壞菌會漸漸變多,甚至比好菌還要多,一旦腸道內的好壞菌失衡,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腸道疾病,大便的味道也開始變臭。延伸閱讀: 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大便大不出來,是便秘嗎? 連續3天沒解便就算是!醫師說明原因 
-
2020-12-30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食慾旺盛易飢餓 吃點粗糧粥不胖又營養!
冬天很容易食慾旺盛,有些人總是有餓的感覺。確實,冬天既要保證營養,又想保持體型,這一矛盾如何破解?用粗糧替換部分主食是答案之一。傳統上把穀物分為細糧與粗糧,細糧是指大米、白麵(小麥麵)等,粗糧就是相對細糧以外,主要包括穀類中的玉米、高粱、燕麥、蕎麥、青稞等。關於粗糧和細糧的劃分,還有一種分法就是根據穀類的加工程度。過度加工出來的糧食屬於細糧,如精白米,一般粗製加工的糧食屬於粗糧,如糙米等。實際上,粗糧和細糧在等量的前提下,兩者所含的能量是一樣的。但是粗糧的優勢在於膳食纖維的含量偏高,吃粗糧以後可以更快、更多地增加飽腹感,這樣對於之後食物的攝入就會產生輕微限制,再吃進去的食物量就會變少了。比如,有人可能一天要吃五兩細糧,換成粗糧以後可能吃三兩就夠了,這個過程中,總能量下降,所以粗糧對控制總攝入量是有幫助的。《中國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攝入主食的量是生重250g-400g,粗糧跟細糧的比例是1∶3。按照這個標準,一天至少吃50g粗糧。粗糧怎麼吃:玉米燕麥粥吃粗糧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喝粗糧粥。很多粗糧都可以混搭著煮粥,家裡可以多備一些各種種類的粗糧,每次煮粥隨機抓幾種,簡單又實用。比如玉米燕麥粥,就是不錯的選擇:玉米裡含有一種獨特的抗癌因子「穀胱甘肽」,這種物質能夠把致癌物控制住,使它失去毒性,然後再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玉米中還含有硒和鈣,硒能加速體內氧化物的分解,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燕麥富含膳食纖維,既有可以溶解在水里的可溶性纖維,也有不溶於水的不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可以幫助人體減少吸收外界攝入的膽固醇、油和糖。不溶性纖維能夠加速腸道蠕動,使大便成形,容易排便,減少便秘、腸道炎症甚至腸癌的發生。煮粥的時候可以將25g玉米糝和25g燕麥一起煮。當然,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調節比例。糖尿病患者要這樣吃如果患有糖尿病,就盡量不要單純喝粥,可以先吃點其他主食,再喝小半碗粥。吃飯要乾、稀搭配,而且「乾」的要放在前面吃。當然,如果沒有血糖高的問題,晚上單喝點粥,那沒問題。別把太多食材往粥裡加有些朋友煮粥時喜歡加很多其他東西,比如枸杞、百合、蓮子、紅棗等,能加的都加進去,最後變成了一鍋“大雜燴”,覺得營養全面。其實粥就是粥,粥是把固態主食變成半流質或者流質主食的過程,不要給粥賦予過多的責任,比如希望通過喝粥來達到營養的平衡、全面,粥沒有這麼大的作用。在粥裡添加很多糧食以外的東西不是不行,但首先,它們不見得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其次,還有可能造成麻煩,加的食材太雜,萬一喝粥引起肚子脹,都不知道是哪一種東西造成的。(來源/轉載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