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 焦點.元氣新聞
搜尋
胃癌
共找到
440
筆 文章
-
-
2024-06-10 癌症.飲食與癌症
從飲食降低罹癌風險的最佳方法 腫瘤專家自揭很少吃一類食物
生活消費網站Parade報導,如果想藉由飲食來預防癌症,腫瘤學家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一種應該盡量少吃的食物。休士頓胃腸道與血液腫瘤內科專家麥克索德(Anaum Maqsood)表示,多吃抗炎食物,是透過飲食降低罹癌風險的最佳方法;雖然沒有任何食物能預防癌症,不過健康飲食有助於降低風險。她說,多吃蔬菜、全穀物、水果、豆類、堅果和種子,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劑,能對包含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發揮防護功用。那麼又該避免哪些食物?麥克索德說,她很少吃的一種食物是加工肉類,因為它們含有亞硝胺(nitrosamines)。亞硝胺被認為是一種強致癌物,與肺癌、腦癌、肝癌、腎癌、膀胱癌、胃癌和鼻竇癌等多種癌症有關。科學研究已證明,多吃加工肉類與癌症風險增加存在關聯。一項研究發現,食用加工肉類會使患乳腺癌的機率增加 6%,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 18%,此外還會提高罹患其他癌症的風險。腫瘤與血液疾病專家蘭道(Daniel Landau)說,他盡量避免食用過度加工的食物。 他常說,只要是袋裝的,就可能不健康,這包括洋芋片與其他含有大量鹽、防腐劑的零食。他指出,多數袋裝食品都含添加劑,以防止變質;這些防腐劑通常具有毒性,其中一些甚至被列為高度致癌物。研究顯示,飲食中含大量超加工食品與整體癌症風險間存在關聯。除了盡量少吃包括加工肉類在內的超加工食品外,麥克索德還建議盡量少飲酒;在數百項科學研究中,飲酒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有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10 養生.營養食譜
天然胃藥、超強抗癌菜「高麗菜」怎麼炒最好吃?內行人「加2物」口感秒升級
高麗菜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很常見的蔬菜,更是火鍋常客,但你知道它的營養好處有哪些嗎?高麗菜對於腸胃的極大益處,使其被譽為「天然養胃方」;它更是抗癌的超級食物,平時多攝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能夠預防各類癌症。以下為您完整介紹高麗菜的營養、保存方式,以及高麗菜食譜。高麗菜營養成分彰化基督教醫院說明,高麗菜又名甘藍菜、包心菜,為十字花科的蔬菜。本草綱目記載,高麗菜味甘、性平,可益腎補髓、利五臟六腑、腎主骨、利關節;能明耳目、益心力、壯筋骨。高麗菜為優質性高的食材,除了低熱量外更富含膳食纖維及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以下整理每100克甘藍(圓球形)營養成分: 高麗菜8大營養好處高麗菜不只能改善腸胃問題、預防癌症!以下台灣癌症基金會整理說明高麗菜的8大營養好處: 保護心血管:高麗菜含有錳,能減少體內脂肪堆積,幫助新陳代謝。澳洲科學家針對954名澳洲70歲以上女性,飲食及心血管健康的研究發現,飲食中十字花科蔬菜攝取愈多者血管愈健康。 預防骨質疏鬆:高麗菜含有維生素K,有助於維生素D及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 改善腸胃問題:含豐富的硫配醣體,能抑制胃炎,改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所引起的不適,有「天然養胃良方」之稱。 幫助消化、改善便秘:富含大量的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已將膳食纖維,列為預防「大腸癌」的重要飲食成分。在《腫瘤學年報》中發表關於十字花科蔬菜攝取,對罹患大腸癌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攝取較多十字花科蔬菜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明顯較低。 調節血糖:富含有鉻元素,屬於低升糖指數的食材,適量食用有助於血糖穩定,適合糖尿病患者。 預防癌症:研究顯示高麗菜的其中成分,吲哚(indole)及異硫氰酸鹽,已於動物實驗證實能抑制膀胱癌、乳癌、肝癌、肺癌及胃癌的發生。 抗老、美白:富含皮膚所需的抗氧化物,其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能幫助「淡化斑點」和痘疤的色素,使皮膚白皙有光澤。 減重:高麗菜熱量低、營養價值高、價錢便宜又百搭任何食材,具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對食量大且需體重控制需求者,是減重的最佳武器。什麼人不適合吃高麗菜?高麗菜富含鉀離子,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以下3類人要特別注意食用高麗菜。 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素是含碘的蛋白質,高麗菜所含的異硫氰酸鹽在體內過多時,會抑制甲狀腺吸收碘,導致體內甲狀腺激素生成產生障礙,不適合甲狀腺機能低下者攝取。 脹氣:含寡糖類當進入腸道不易會被吸收,腸道菌利用寡糖類做為發酵材料,產生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當腸胃不適、腸蠕動不佳,氣體排出緩慢,就容易產生脹氣現象。 腎臟功能不佳:富含鉀離子的高麗菜,對於腎臟功能末期的患者,攝取時易造成腎臟的負擔。高麗菜怎麼挑選?挑選高麗菜就像選擇另一半~以下鮮享農YA - 農糧署要教大家如何挑選到新鮮的高麗菜,趕快學起來: 第一印象:外型完整,葉片無黃萎或水傷。 仔細看看頭髮的髮質:葉子薄且清亮,表示滋味較為脆嫩、品質較好。 摸摸看吹彈可破的嫩肌膚:手輕捏梗部,若一下就捏碎且聲音清脆,代表質地鮮嫩。 最後大絕招:春天時,舉起來看看是否輕盈,冬天時,抱起來看看是否厚重又扎實。圖片/翻攝自農糧署。高麗菜的保存方式當季高麗菜營養又好吃!但你是不是總會煩惱「一次吃不了這麼多怎麼辦?」以下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幾個超實用的高麗菜保存撇步,不學起來太可惜~ 冷藏保存:首先用菜刀挖掉菜心,避免高麗菜的水分從中心流失;接著塞入沾濕的紙巾,然後用報紙保起來,裝入塑膠袋放進冷藏是保存,約保存2周。圖片/翻攝自農糧署。 冷凍保存:有兩個方法,第一是切絲,放入保鮮袋,並壓出空氣。第二則是揉鹽,擠出水分放入保鮮袋,放入冷凍庫,約可保存一個月。圖片/翻攝自農糧署。炒高麗菜怎麼炒最好吃?家常菜「清炒高麗菜」怎麼炒才最好吃?以下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炒菜步驟: 把高麗菜切適當大小,用水洗淨後,在高麗菜上面灑一小匙鹽巴,用手抓勻後放置15分鐘。 平底鍋小火慢慢爆香蒜頭,蒜頭炒至金黃色澤後,加少許水轉大火煮到水滾。有些人也會加入蝦米爆香,多增添一味鮮味。 放入高麗菜用大火翻炒幾下後,把水分收乾,加入少許鹽巴即可起鍋。圖片/取自農糧署。高麗菜怎麼炒最營養?「麻油高麗菜飯」食譜農糧署加碼分享一到高麗菜創意料理「麻油高麗菜飯」食譜,作法超簡單,不僅香味四溢,又營養加分,超適合在冷冷的冬天來一碗~麻油高麗菜飯作法如下: 老薑切絲;乾香菇切絲;高麗菜切條狀;白米洗淨瀝乾備用。 倒入麻油,以小火將薑絲炒至捲曲。放入香菇絲,加入高麗菜及鹽巴,再倒入米酒略拌炒後關火。 將內鍋倒入步驟1的米及一杯的水,將米鋪平。再將步驟二的料,均勻平鋪於米上。 電鍋外鍋放入四分之三杯水,蒸約20分鐘後跳保溫,悶10分鐘後,翻鬆拌勻即可。圖片/取自農糧署。參考資料:彰化基督教醫院、台灣癌症基金會、農糧署-高麗菜挑選、農糧署-高麗菜食譜、農糧署-高麗菜保存延伸閱讀: 喝「決明子茶」,找回小蠻腰!中醫師教你做6款「減脂茶、排毒餐」,消水腫又去濕氣
-
2024-06-09 癌症.抗癌新知
我沒有不良生活習慣,為什麼還會得癌症?研究曝與3件事有關
42歲的英國凱特王妃公開自己正在接受癌症治療。過去,癌症的發生率與年齡增長相關,近年來年輕人罹癌卻大幅增加,儘管早發性癌症(定義為18-49歲)僅占總病例一小部分,但其發病率與死亡率在全球顯著增加。專家正在找出原因,初步認為與飲食生活習慣、環境改變、還有仍不明確的風險因子,如抗生素使用造成腸道菌變化等相關。近20年來,早發性癌症患者增加79%。去年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旗下腫瘤學刊物《BMJ Oncology》的一項大規模分析,1990年至2019年間,早發性癌症增加了79%,同期死於早發性癌症的人數則增加28%,比率最高的是北美、大洋洲(包括澳洲、紐西蘭和夏威夷)和西歐。早發性癌症患者的預後往往較差,五年存活率偏低,可能歸因於早發腫瘤的分子差異,使癌細胞更可能快速轉移。「研究指出,早發癌症特別是乳腺癌、結直腸癌(大腸癌)、胰臟癌、甲狀腺癌和生殖器官癌症,發病率在近幾年持續上升。」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早發性癌症研究計畫主任Veda Giri博士說,年輕癌友面臨長期的身體影響,加上還有生育、照顧孩子的責任,治療期間會很艱難。在英國,常見的早發性癌症包括乳癌、肺癌和結直腸癌等。生活習慣因子紅肉多、纖維少、鈉攝取過量,還有菸酒與肥胖。為什麼早發性癌症呈上升趨勢?一項頗具公信力的研究,來自2019年英國愛丁堡大學,他們與國際流行病學家一起研究了204個地區、29種早發性癌症的發生率。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紅肉多和鈉含量高,水果和纖維含量低的飲食,以及飲酒和吸菸,是最主要風險因子。另外,肥胖也確定是罹癌主要風險之一,因肥胖與慢性發炎和氧化壓力相關,會導致DNA損傷,進而導致癌症。環境變化因子1. 室外空氣汙染,是早發肺癌重要因子。但光是這些原因,不足以解釋罹癌年齡下降。著名腫瘤學家、白金漢大學醫學院創始院長Karol Sikora教授認為,「雖然生活方式與癌症息息相關,但有些生活習慣良好的年輕人也罹患癌症,在他們身上找不到上述危險因子。」關於這一點,《BMJ Oncology》2023年一項研究指出,室外空氣汙染是早發性氣管癌、支氣管癌和肺癌 (TBL)的重要危險因子。2. 人類飲食變化,改變腸道菌叢的平衡。Sikora教授指出,所謂「群體效應(cohort effect),意味1960年後出生的世代,比此年分之前出生的人,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可能肇因於某些共同行為與共同接觸的環境因素。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腸道微生物組成的變化,今年1月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the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的一項最新研究,從1,687名患者的結直腸腫瘤中取出特定的有害菌種,其微生物特徵與對照組的晚發型不同。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墨爾本大學結直腸腫瘤基因組學實驗室負責人Daniel Buchanan副教授說,「結直腸癌發病率增加的潛在原因之一,與我們腸道微生物組成的變化有關。」過去幾十年,人類的飲食、生活方式和環境發生變化,可能改變細菌類型,以及腸道中的好壞菌平衡。3. 抗生素過度使用,引起腸道微生物變化。該研究也將病例的增加與抗生素使用增加做了連結。2022年《英國癌症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英國7,500多個結直腸癌病例的數據,發現所有年齡層的患者,都與使用抗生素存在關聯,尤其是在早發患者身上。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抗生素引起的腸道微生物變化可能是永久性,且會影響免疫系統對抗細胞癌變的能力。4. 晚生育的男女,孩子罹患兒科癌症的風險增加。社會變遷也可能是早發癌症的原因之一。越來越多女性延遲生育年齡,根據《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7年的報導,與20-24歲女性生育的孩子相比,年齡較大的女性所生育的孩子,罹患兒科癌症的風險高出13-36%;年紀較大才生育的男性,也同樣有上述風險。但此風險是否持續到孩子成年,仍是未知。遺傳是禍首嗎?基因缺陷引起的癌症,多維持固定比率。關於早發性癌症,「基因」是罪魁禍首嗎?事實上,由基因缺陷引起的癌症,比其他因素引起的少很多,例如結直腸癌。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醫學消化疾病教授Xavier Llor表示,只有約10%的早發性結直腸癌病例與基因相關。雖然與基因相關的癌症,例如與胃癌和卵巢癌相關的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確實是年輕患者比老年患者更常見的原因,但這類型腸癌的數量,多年來維持固定比率,無法解釋早發性癌症突然大幅增加。「我們得出結論,早發性癌症增加的潛在因素,與環境和生活方式最相關。」Xavier Llor教授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硒8大功效:保護心血管、延緩老化...10大硒食物排行一次看!過量恐致6副作用
硒(Selenium,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從食物中攝取。硒(Selenium,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可構成人體內第21個胺基酸—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硒與生殖、甲狀腺功能、DNA生成及抗氧化等有關,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硒何時吃?一文看懂硒功效、副作用、每日攝取量及硒食物一覽表。硒的8大功效硒具有多種功效,可以說是超級元素,體內的硒大多從食物攝取,貯存在骨骼、肌肉中。以下整理硒的功效:.維持甲狀腺機能:根據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預防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蘇珊.布魯醫師於《免疫系統全方位復原計畫》提及,硒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和穀胱甘肽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必需元素,穀胱甘肽過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甲狀腺濾泡損傷。如果沒有硒,甲狀腺無法製造荷爾蒙,細胞就會被自由基破壞。一般認為,自體免疫形成的過程之一是甲狀腺細胞受損且看似異常,當免疫系統發現後對其發動攻擊便會造成更多傷害和發炎。.保護心血管:硒參與人體免疫系統中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抗氧化反應,有助於預防心肌梗塞、高血壓,減緩發炎反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硒也是生產前列腺素必須的礦物質,而前列腺素為控制血壓的荷爾蒙之一,可使血管擴張進而預防動脈硬化。.延緩老化、維持皮膚彈性:硒具有的抗氧化特性,對於延緩皮膚老化有幫助,與維生素E共同作用可發揮更強大的抗氧化效果。.排毒、解毒:硒可與有害金屬離子結合,形成金屬─硒─蛋白質的複合物,把誘發病變或毒害的金屬離子排出體外,達到緩毒、解毒、排毒的作用。.預防癌症:PrimePlus健康設計家的品牌營養師Sean表示,硒有延緩細胞癌化進程並促進癌細胞凋亡的效果。研究發現充足的硒與大腸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都有著負相關的結果。.提升免疫力:硒具有的抗氧化功能,可降低體內的氧化壓力並減輕發炎反應、增強免疫力。.改善不孕:家醫科醫師李思賢發文指出,硒是男性精子形成的必要成份,可幫助分泌性荷爾蒙以增加受孕機率,但硒會隨著精液排出體外,因此男性更需要補充;對女性而言,有助降低更年期不適症狀。.保護肝臟:硒是構成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重要成分,有清除自由基、促進肝臟代謝的作用,有助於保護肝細胞、減少發炎反應。硒何時吃?硒的每日攝取量硒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硒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成人每日上限攝取量應以不超過400微克為原則: 0~6個月:AI=15 μg(微克) 7個月~3歲:AI=20 μg(微克) 4歲~6歲:25 μg(微克) 7歲~9歲:30 μg(微克) 10歲~12歲:40 μg(微克) 13歲~15歲:50 μg(微克) 16歲以上:55 μg(微克)國健署建議,懷孕女性的攝取量應增加5微克,哺乳期女性應增加15微克的攝取量。缺硒6症狀!過量攝取恐致6副作用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檢驗宣傳單顯示,缺硒會造成以下6症狀: 心肌病 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免疫力下降 生長緩慢 甲狀腺功能失調 男性生育能力受損攝取過多的硒也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指出,攝取過量會造成以下副作用: 噁心、嘔吐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皮疹 易怒 嘴裡有金屬味、呼吸有大蒜味 頭髮或指甲脆弱、脫落 牙齒變色神經系統問題攝取極高的硒則有呼吸困難、顫抖、腎衰竭、心臟病和心臟衰竭等嚴重風險。硒食物有哪些?10大硒食物含量排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硒,需仰賴食物攝取。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衛教,以下整理10大含硒食物一覽表: 硒食物 硒含量 6~8顆 巴西堅果 約544微克 3盎司 鮪魚 約92微克 3盎司 比目魚 約47微克 3盎司 沙丁魚 約45微克 3盎司 烤火腿 約42微克 3盎司 蝦 約40微克 1杯 通心粉 約37微克 3盎司 牛排 約33微克 3盎司 火雞 約31微克 3盎司 牛肝 約28微克 其他硒食物包含雞蛋、糙米、全麥麵包等等,1顆熟雞蛋約15微克的硒含量,1杯糙米約19微克,1片全麥麵包約13微克。【延伸閱讀】10種「鎂食物」含量排行榜大公開!含鎂食物有哪些?缺鎂7症狀一次看鋅什麼時候吃?缺鋅症狀有哪些?鋅6大營養功效及10種「含鋅食物」排行榜大公開怕冷、疲倦...你可能缺碘了!缺碘可以吃什麼?10種「含碘食物」及含碘量排行一次公開參考資料: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農業知識入口網新知專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檢驗醫學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責任編輯:林勻熙核稿編輯:陳宛欣延伸閱讀: 別以為馬上逃到戶外是對的!半夜發生地震,你一定要知道這4件事 5月星座運勢排行》巨蟹偏財運旺、摩羯迎來正財!12星座「財運、職場、戀愛運勢」前3名是...
-
2024-05-29 焦點.用藥停看聽
咖啡、甜食易胃食道逆流?吃醃漬物易罹患胃癌?吃胃藥、胃乳、胃散有用嗎?副作用要小心
胃食道逆流(也稱火燒心,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縮寫為GERD)是台灣人常見疾病,根據統計,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極高,約為25%,每四人就有一人飽受困擾。到底我們胃不舒服時能怎麼改善疼痛?喝咖啡、吃甜食真容易胃食道逆流?胃藥吃太多的副作用?關於胃的大小事,就由臺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鄭以勤醫師解析。喝咖啡、吃甜食真容易胃食道逆流?「喝咖啡會造成胃發炎或胃潰瘍」,很多民眾會有這誤解,在醫學的統計上,咖啡本身不會造成胃發炎或胃潰瘍。那為何喝咖啡總有胃不舒服的感覺?其實是因為: 1.咖啡會增加胃酸的分泌,刺激黏膜,如本身為胃發炎、潰瘍者,會更不舒服。2.由於胃酸的分泌,讓平滑肌產生收縮放鬆的效果,因此誘發痙攣3.咖啡因使賁門放鬆,進而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率 因此若想喝咖啡又怕胃食道逆流,可以透過牛奶、胃乳等成分,使之黏附在胃黏膜上,咖啡因對胃部的刺激可能就會小上許多。雖然可在咖啡中直接添加牛奶、混合引用,但鄭以勤醫師比較建議先喝牛奶後喝咖啡的「分開喝」方法。 *咖啡中含有一種活性物質「NMP」,它可以減少胃酸,降低胃的不適感。不過若要讓咖啡產生「NMP」這種物質,就必須要透過「烘焙程序」才能產生,烘得愈深含量愈多。 除咖啡因外,甜食、高糖分、高蛋白質的飲食也會使賁門放鬆,若此時腹壓高,導致胃酸、胃內容物往上跑,造成胃食道逆流。吃醃漬物真容易罹患胃癌嗎?除了胃食道逆流外,胃癌(stomach cancer、gastric cancer)也是胃部可怕的病變之一。根據衛福部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胃癌在所有癌症中發生率為第8名,癌症死亡率排名第8名,好發年齡大部分在50歲到70歲之間。 其實我們都知道「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癌的原因之一,但是常吃高鹽、醃製或燻烤食物,且酗酒、抽菸者,也被視為可能的高危險群。 原因是,醃漬食物會產生亞硝酸鹽,進入胃後和消化液混合,會轉變為亞硝酸氨,而這致癌物質已知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皆有關連。雖有一說是,吃泡菜等醃漬物可以幫助增加益生菌,可以保腸健胃,但若過度食用、累積,就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還是要小心食用、勿過量。年吃20億顆胃藥!副作用要小心!根據健保局統計,國人一年吃掉的胃藥超過20億顆,平均每位民眾一年就吞下超過100顆的胃藥,而自行前往藥局購買的胃藥市場,每年更高達4億元之多。 現在買胃藥太方便,只要前往藥局、藥妝店都可以取得,一旦吃過多還可能造成副作用,如使不會致癌的胃瘜肉增加;另,如是長期使用制酸劑胃藥,恐出現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 胃藥當中,抑制胃酸藥品或胃乳、胃散等胃黏膜保護劑產品多,它們的成分、功能通常是:.制酸成分,幫助中和胃酸。通常含有鋁、鈣等重金屬成分,身體健康者能將多餘的重金屬排除,但若是腎功能不佳者,就有可能造成重金屬累積在體內,長期可能造成危害。.藻膠類,能保護胃黏膜,對於避免疼痛有幫助。但也不可長期食用。另外,也有民眾反應吃藥會胃痛,通常造成胃痛的藥物為阿斯匹林、消炎止痛藥。這兩種藥物都和胃潰瘍有密切關聯,若要服用,醫師會評估狀況後給予。若移除造成胃痛的藥物,狀況還是沒有改善,就有可能是生活習慣導致。胃可做哪些檢查項目?.侵入性檢查:內視鏡胃鏡:將管子從嘴巴放入,觀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有無病變,過程可能引發嘔吐反應。線控的膠囊內視鏡:將附上攝影機的藥丸吞入體內後,從體外用磁力來變換鏡頭的位置。和傳統胃鏡相比,診斷率相同,但缺點為無法進一步切片、採樣。 .非侵入性檢查: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超音波。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27 焦點.健康知識+
早餐常喝冰飲料易罹癌、更年期提早到?醫師指出真正問題
你可以先知道: (1)不受影響:專家表示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歸因於冰水、「沒有這回事」,傳傳聞為錯誤說法。 (2)特定期間加強注意:冰水可能導致月經量變少,有此現象的人在經期避免吃冰、喝冰水即可,沒有這種問題的其他人不受影響。傳言冰水害月經不來、18歲就更年期為錯誤說法。 (3)避免吃冰:氣喘、產婦避免吃冰,以免誘發氣喘,或不利產後發奶、排出血塊。 網傳「癌症真的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圖卡及貼文,內容提到癌症是因為飲食改變,例如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一早就喝冰的會導致 18 歲就更年期、小女生骨癌、老翁癱瘓、女性不孕等說法。但專家表示,骨癌、癱瘓為無稽之談;而 18 歲更年期應是 18 歲的病患月經「像」更年期那樣不規律、而不是真的更年期。 至於女性不孕原因眾多,無法一概歸因於喝冰水,冰水在胃裡的時候溫度已經上升,且未懷孕、位於骨盆腔的子宮其實離胃還有一段距離。 同樣地,喝冰水導致血液跑到胃部幫忙升溫、消化,使得正在月經期間的子宮血液循環變差、月經量減少,有這種狀況的人應該在經期避免喝冰水。 產婦因為懷孕時子宮脹大往上頂而靠近胃部,中醫認為產婦剛生產完、坐月子的子宮復原期間,都應避免喝冰水,以免影響發奶,或是使局部血液循環變差而影響排出血塊。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的貼文? 原始謠傳版本:癌症很可怕 早上不要喝冰咖啡 衛生署日前公佈了去年國人的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又第二十度蟬聯冠軍,而且是每四名死亡人口中,就有一人「因癌而死」,顯示這二十年來,癌症和國人真的是如影隨形。 十大癌症死因中,又以肺癌居首,其次是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子宮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淋巴癌與食道癌。除了眾人聞之色變的肺癌、肝癌外,值得注意的是結腸直腸癌、胃癌、食道癌的排名居高不下,而且往前沖。 個中原因在飲食內容之外,應該也和國人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習慣最顯而易見的如暴飲暴食、重宵夜、三餐不定時、忽冷忽熱、倉促進食、早餐不吃,或者一大早就喝冰咖啡、冰飲料等,如果仔細探究,都稱得上是標準的致癌兇手。 早餐不吃絕對會影響一天的精力來源,最直接的受害當然是胃部機能。可是都不及一早就喝冰飲料的傷害來得大,在整個胃部特別是胃壁在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後,正需要有個溫暖的安慰時,卻給予冰冷冷的飲料,其所造成的胃黏膜、胃壁組織之僵化、硬化結果,縱使是不懂得基本醫學常識的人,經此一說,應該也可瞭解到十之八九,因為任何一個人如果一大早就將他往冷凍庫裡一推(更不要說關個幾分鐘),打哆嗦,恐怕很難,嚴重的還可能因此受寒感冒。如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統、腸胃道的傷害,就更加不言可喻了。 眾所皆知,喝了太燙的飲料會傷到食道,相對的喝了太冰的飲料也會對食道有害,這個道理非常淺顯。 至於統計數字中,去年得胃癌的男性足足比女性多了一倍多,也不足為奇。因為綜觀各個應酬場合、夜市攤上,酒酣耳熱、大吃大喝(吃宵夜)的,十之八九都是男性。男人為此付出比女性多一倍以上的代價,也一點都怪不了別人!倒是得胃癌的女性中,有多少人是日常喜歡喝咖啡而且是早上喝冰咖啡的,就相當值得探討了。 無論如何,早上請不要再喝冰咖啡,要喝咖啡,請喝熱的! 早餐別再喝冰的飲料 體內環保最近流行生機飲食,很多人一早就喝蔬果汁,雖說可以提供蔬果中直接的營養及清理體內廢物,但大家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人的體內永遠喜歡溫暖的環境,身體溫暖,微循環才會正常,氧氣、營養及廢物等的運送才會順暢。 所以吃早餐時,千萬不要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綠豆沙、冰牛奶等等,短時間內也許您不覺得身體有什麽不舒服,事實上會讓你的身體日漸衰弱的,這是為什麽呢? 吃早餐應該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中醫學說的胃氣,其實是廣義的,並不單純指「胃」這個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為早晨的時候,夜間的陰氣未除,大地溫度尚未回升。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也許剛開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時候,你不覺得胃腸有什麽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齡漸長,你會發現怎麽吸收不到食物精華,好像老是吃不結實,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膚越來越差,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時常感冒,小毛病不斷,這就是傷了胃氣,傷了身體的抵抗力因此早上第一個食物,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或廙東粥等等,然後再配著吃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在這裡我不建議喝牛奶,因為牛奶容易生痰、產生過敏,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以後不敢吃冰了 提醒你一件可怕之事: 據老中醫的臨床所見:現在很多小女生從小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終日冰不離手,結果很多導致月經不來、子宮急速老化、18歲更年期就到了,這不是嚇人而是事實! 另外還有人因吃冰而致癌,我的老師手下就有一位骨癌的小女生,喜吃冰品而全身虛寒,經中醫治療且嚴格禁冰冷之物,癌症痊癒,西醫都不敢相信;還有因吃冰而癱瘓在床20幾年的老翁,西醫完全查不出病因,後來經我們老師診治,老翁才回憶起當年:那天天氣很熱,他在田裡工作,有一賣冰的經過,他吃了隔日之後,從此沒下過床了。總之,我要告訴你冰實在害人無數,現今這一代孩子整天吃冰,覺得很過癮,卻不知吃冰帶來的嚴重後果,你可以說冰就是一種毒品,所以現今的怪病、癌症才會這麽多。 我相信未來受害者會愈來愈多,這些都是臨床真實桉例,老師親口所訴,殷切盼望周遭之人都知道這個事實,而不為冰品所害,我願足矣。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 常吃冰的人,容易有小腹,因為女生的子宮等皆須要保持溫度,所以才會和男生的不同(男生的在體外,因為精蟲生存溫度要比體溫降低2度),因為我們女生的子宮須保溫,所以當我們在吃冰的同時,子宮溫度會降低,這時我們的大腦會命令脂肪去保護子宮,所以常吃冰,脂肪會一直集中在小腹哦! 另外因為常吃冰,使子宮受寒,如此會不容易受孕,甚至是不孕唷!各位親愛的朋友,根據醫師的建議:不要因為口渴才去喝水,要為了喝水而喝水,而且每次喝水的量至少要300~500cc才能幫助體內新陳代謝,小酌一兩口根本無法解身體的渴,各位,把您的水杯換大一點的吧!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冰飲 ≠ 冰水 冰飲另有含糖、咖啡因等問題 傳言提到「一早就喝冰飲料」、「經歷一個晚上的空窗期」、「再加上咖啡對神經系统、腸胃道的傷害」、「現在很多小女生以冰品、可樂、泡沫紅茶等冰冷之物維生」。MyGoPen 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她表示咖啡有咖啡的壞處,可樂、紅茶也有含糖以及同樣也含有咖啡因等問題,本來就不建議一早空腹喝這些刺激性的飲料,傳言將「冰飲」與「冰水」混雜敘述、易造成誤導。 張家蓓指出,中醫將西瓜稱為「天生白虎湯」,白虎湯是張仲景《傷寒論》裡用來退燒降溫的配方,而西瓜能解熱、所以被稱為天生的白虎湯,可見中醫並不是一昧的排斥冰涼之物,有是「證」就用是藥,與見「症」而用藥是不同的,只要病情有需要、辯證論治就沒問題,在需要的時候使用、病好了就停用,如果治病的期間因為用藥導致身體比較寒,事後也能夠再補回來即可。中醫:健康的人可以喝冰水 與骨癌、癱瘓無關 張家蓓表示,若以正常健康的狀態來說,如果天氣非常熱、喝一些冰涼的水也不是壞事,只要有補充水分都是好事;傳言提到一大早就吃冰冷食物會傷「胃氣」,廣義的胃氣包括消化能力,張家蓓指出,胃氣弱的人不要吃即可,不必因為這樣就限制不受影響的人也不能喝冰水。傳言提到「骨癌小女生」、「癱瘓老翁」都是因為吃了冰品,骨癌小女生甚至停吃冰的食物之後就痊癒。張家蓓直言「骨癌不可能、癱瘓也不可能」,不吃冰骨癌就好了更不可能。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國泰醫院官網上的骨癌衛教資料就提到:原發性骨癌發生的真正原因現在仍不很清楚,骨癌的病理種類眾多,包括多發性骨髓瘤等。而根據中醫附醫官網的脊髓損傷衛教資料,頸髓受傷會造成四肢癱瘓,若傷及胸髓、腰髓或薦髓,則會造成下半身癱瘓,通常是因為車禍、墜落、重物壓傷、運動傷害等,造成脊柱移位或骨折,傷及脊髓與神經。由此可知,骨癌、造成癱瘓的脊髓損傷都與冰水無關,傳言並未提供確切的病歷資料及學理依據,傳言冰水害骨癌、冰水害癱瘓等說法為錯誤訊息。 傳言提到吃冰會「月經不來、18歲更年期」。張家蓓強調,年輕女性本來就比較容易因為月經剛開始沒幾年,還處於較不規律的階段,再加上現代人課業、生活壓力大,經期混亂導致月經變成「季經」、「半年經」,傳言說的 18 歲更年期,應是病人的月經時有時無、很像更年期而已,也就是上述的經期混亂現象,真正更年期的婦女除了月經周期變長、月經天數變少以外,體內的女性荷爾蒙數值也明顯降低,搭配西醫的抽血一驗便知,更年期有臨床上的標準定義,不是像傳言這樣、單看月經的情況就隨便說出這麼驚人的一句話。冰水不會造成不孕 但氣喘病患不宜 傳言還提到「常吃冰會使子宮受寒、容易不孕」。長期投入女性不孕症中醫治療的張家蓓表示,而有關不孕的部分,女性不孕的原因非常多,不會因為吃冰、喝冰水就不孕,「沒有這回事」。張家蓓強調,如果喝冰水導致局部溫度下降,首當其衝的一定是食道、胃本身,食物到了胃的階段、溫度就差不多了,子宮距離胃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中間至少還隔著一大坨小腸、大腸,傳言不講附近的器官,卻一定要指向子宮,缺乏人體構造的基本學理,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張家蓓也提醒,冰水會影響食道、胃之外,食道附近的氣管也可能受到刺激而收縮,導致氣喘病患發作,但前提是本身已患有氣喘,沒有病史的一般人就不用特別擔心這個問題。此外,大量吃冰、喝冰水可能會因為血液跑到消化道,而使經期中的子宮血循環減少,而導致月經量變少,如果發現有這樣情況的人,在經期期間不要喝冰水就好了。中醫:產婦不宜 西醫:沒有禁忌 除了冰水害不孕以外,坊間有關女性喝冰水的傳言,最常見的還包括坐月子不能吃冰、喝冰水,東方的坐月子文化要吃比較溫補的東西,但是西方人一生完小孩立刻來一杯冰水,幫助膨大往上方頂的子宮縮小、傷口凝血,張家蓓指出,以乳汁為例比較容易理解,分泌乳汁的乳葉腺體是大汗腺的一種,產後發奶就像發汗一樣的道理,要吃比較熱性的東西才能流汗,就像運動完直接喝冰水可能就不流汗了,不流汗就沒有奶水,所以雖然西醫的觀點認為不受影響,想喝的人就喝、不想喝的就不要喝,但以中醫得觀點還是建議最好避免,而且喝冰水身體需要消耗額外的能量拉升溫度、也不利虛弱的產婦復原。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站「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文中提到:對西醫來說,月子吃冰品、喝冷飲是沒關係的,但就中醫看法,冰品屬於「寒邪」、「濕邪」,若吃多則會使體質變太寒、濕氣太重,也影響循環代謝的能力並抑制子宮收縮,所以產後水腫、惡露、血塊、悶痛等狀況更不易排除。國健署將中西醫兩種論點並陳、並未結論,只提供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結論 總的來說,冰水與不孕、更年期,甚至骨癌、癱瘓無關,傳言說法缺乏學理根據、為錯誤訊息。 但冰水可能使本身胃氣就不好的人消化更差,或是讓月經經血量變少,有這些症狀的人就應該注意、或是在經期時不吃即可。 而氣喘、產婦則是要避免冰水的族群,冰水經過食道時恐造成氣管收縮而誘發氣喘;以中醫觀點,喝冰水不利產婦發奶、排惡露血塊。衛教資料國健署 - 月子期間不能吃性寒生冷的蔬果、冷飲嗎? 諮詢專家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 張家蓓(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5/ice-coffee.html)
-
2024-05-18 養生.聰明飲食
沙拉醬、涼麵都NG…7種常吃的高鈉地雷食物 恐害你傷腎還得糖尿病
吃太鹹,容易增加罹患高血壓和腦中風的風險,還會傷腎、得糖尿病。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換算約6公克鹽,但是資料統計,國人成年男性平均每天會吃進4580毫克的鈉,超出建議攝取量的1.9倍、成年女性則超過1.5倍之多。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分享,民眾常吃進的7種高鈉食物,雖然入口感覺不是很鹹,但是吃完後嚴重口渴,而且昏昏沉沉想睡覺,這是因為吃太鹹,容易「食物性昏迷」。體內的鈉過多,會導致身體進入高滲透壓高血鈉狀態,引起水腫、頻尿。洪永祥提到,高鹽食物會讓大腦的一氧化氮濃度降低,增加失智機率,而且高血鈉也跟痛風、腎結石、骨質疏鬆、胃癌息息相關,民眾應檢視吃進的食物是不是鈉含量超標。7種吃起來不鹹鈉含量卻超高的食物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吃起來不鹹,鈉含量卻超高的食物:1.吐司:吐司在製作過程中,加鹽能加強麵團的筋度、吸水力更好、麵筋組織緊密,讓口感更有層次。每100公克的吐司含有443毫克的鈉,大約8-10片加起來就超過一天的建議攝取量,若再加上果醬或火腿、肉鬆等,鈉含量繼續往上堆疊,完全爆表。2.起司:是鈣質與蛋白質來源,但是每100公克的切片乾酪含有1594毫克的鈉,攝取高鈉會造成口渴、躁動、頻尿、夜尿等。起司本身有鈉,易讓小朋友愈吃愈上癮,不知不覺攝取過量。3.檸檬夾心餅乾:加工零食幾乎都高鈉,而且加了香甜的內餡,吃起來不覺得鹹,失去戒心。檸檬夾心餅乾名列高鈉零嘴,每100克有700多毫克的鈉;巧克力口味的夾心餅乾,也有500多毫克。4.凱薩沙拉醬:吃起來酸酸甜甜、沒有明顯鹹味的凱薩沙拉醬,每100公克竟含有1275毫克的鈉,是名符其實的隱藏版高鈉食物。原本以為吃沙拉很清爽健康,沒想到是引起水腫又傷腎的兇手。5.運動飲料、酸梅湯與楊桃汁:這三種飲料本身鈉含量就偏高,運動大量流汗後要補充電解質,運動飲料一瓶600毫升約有252毫克的鈉,容易被忽視。酸梅湯與楊桃汁因製作原料為醃漬物,楊桃汁每100毫升就有149毫克的鈉,鹹甜生津但不止渴。6.關東煮湯汁:許多人買關東煮會另外舀湯,看起來清淡的湯其實很鹹,烹煮過程加入醬油、味醂、鹽、糖調味,半碗300克的湯汁含有高達615毫克的鈉,一不小心就喝過量。7.涼麵:涼麵所用的油麵,大多會添加小蘇打增加Q度,小蘇打的鈉含量很高,另外再加上重鹹的麻醬,一盒涼麵的鈉含量高達1200毫克,跟一碗泡麵差不多。吃碗涼麵就吃進了一天鈉量的半數。多喝水有助身體排出鈉離子洪永祥提醒,除了少踩高鈉地雷,想要加速身體排出鈉離子,可以採取以下方法:1.多喝水:水分有助於排出多餘的鈉,每日要喝體重3%-4%的白開水,約2500-3000毫升。2.增加鉀的攝取量:鉀有助於調節體內鈉鉀離子的濃度,食物中豐富的鉀包括香蕉、奇異果、香瓜、菠菜等。3.適度運動與泡澡:運動、泡澡能增加體內的代謝率,促進排汗加速鈉離子的排出。但要注意,大爆汗可能導致鈉離子的過度流失,低血鈉一樣危險,記得要適量補充運動飲料或是開水加一點鹽。
-
2024-05-16 醫聲.癌症防治
國衛院打造本土癌症基因庫促NGS納保 每年估2萬癌友受惠
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宣布,透過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建立台灣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CGDB),至今已收錄近2千筆資料,加上健保5月1日起給付19種癌症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GS),透過檢測生物標記尋找基因突變,進而精準投藥,不僅預計每年約2萬名癌患受惠,也能加速未來藥物開發和法規核准流程。國衛院長司徒惠康表示,示範計畫是由衛福部、國衛院、5家國際藥廠及17家醫院合作進行,成功建立的CGDB收案近2千例,包含食道癌291例、胰臟癌445例、胃癌349例、膽管癌204例、膽囊癌41例,以及肺癌604例;而自2019年成立的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目前整合了31個醫院、3個研究機構及台南市政府、台大醫學院台灣腦庫,並累計96萬筆資料,學術界、產業界也已透過單一窗口,分別申請148、32件。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此為首次公私部門協力(PPP)成功的模式;初步診斷患者癌別,檢測癌症基因後,癌症精準醫療臨床小組(MTB)將據此提供個人化治療建議,必要時也將媒合藥廠贈藥或臨床試驗;檢測結果與治療藥物的療效等真實世界資料,也可作為品質檢測、未來給付項目評估、新藥研發或檢測方式開發的重要參考。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長楊志新表示,單一癌別通常有多組關鍵突變基因,像是肺腺癌就有十幾種,若一個一個藥物嘗試,加上檢體稀少,每試一個基因型將耗時一星期;但NGS藉由電腦快速大量定序後,便能依據腫瘤變異位置分類基因型,全程僅需三星期。健保本月起給付的NGS將涵蓋14種實體腫瘤和5種血液腫瘤,給付區分為BRCA、小套組、大套組等3種,依檢測基因數支付不同點數,最高支付定額3萬點;另依專家建議各癌別之檢測時機不同,每人每癌別可終生給付一次,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合作藥廠之一的台灣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總經理池田秀子(Hideko Ikeda)表示,全球皆關注台灣精準醫療的發展,因此樂見試辦計畫推行成功,進一步促成NGS納保,少去醫師猜測癌患變異基因的時間,節省不必要的醫療浪費,藥廠也有機會贈藥給患者,收集的檢測與療效成果更有助後續藥品研發,幫助更多潛在癌患,實現健康台灣的願景。
-
2024-05-01 養生.聰明飲食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抗老、防癌...5功效益健康 烹飪加上「這個」茄紅素多更多
茄紅素(Lycopene)屬於一種植物特有的植化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員,普遍存在於番茄、西瓜、紅心芭樂、紅色葡萄柚、石榴、木瓜等紅色系水果及其相關製品中,顏色愈紅、茄紅素含量愈高。雖然茄紅素是類胡蘿蔔素家族成員,但因為其不具有維生素A活性,因此,早期並未受到營養學界的重視,但經研究分析後發現,茄紅素的抗氧化能力是β-胡蘿蔔素的2倍,甚至是維生素E的10倍,高居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的翹楚。營養博士吳映蓉表示,茄紅素因為有出色的抗氧化作用,所以受到學術界、營養學界的重視,近幾年也陸續發表許多相關的研究論文。目前有許多研究已經證實,茄紅素的確在身體保健上占有一席之地。功效作用多樣化1.預防癌症: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茄紅素不只可抑制癌細胞作用,減少癌症發作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可以達到預防的功用,尤其在乳癌、卵巢癌、肺癌、胃癌、胰臟癌等有顯著的預防效果。2.保護心血管:當壞的膽固醇(LDL)氧化卡在血管壁時,會造成血管壁失去彈性,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茄紅素的高抗氧化能力,則可抑制壞的膽固醇氧化合成,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3.改善攝護腺肥大:台大醫院研究發現,每天給予攝護腺肥大患者30 mg的茄紅素,12週後惱人的頻尿、排尿困難等排尿障礙症狀皆有明顯改善。而根據歐美流行病學研究報告也指出,茄紅素可抑制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升高,降低攝護腺癌風險。4.美白護膚:具抑制皮膚黑色素細胞的生成,攝取足夠的茄紅素,可達到美白效果。此外,其抵抗紫外線的能力比beta-胡蘿蔔素好,因此,能避免皮膚光傷害、減少皺紋和黑斑生成。5.抗老化:自由基是人體老化的關鍵,因茄紅素的高抗氧化能力,可去除體內因飲食、作息不正常等而滋生的過量自由基,就可延緩身體老化現象。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7 醫療.消化系統
滿肚子氣卻放不出來怎麼辦?小心「這幾種脹氣」恐是疾病警訊
阿平最近的胃腸也有點不對勁,好像消化不良一樣,總感覺吃進去的食物都堆在肚子裡,即使一段時間不吃東西,但是餓的時候,肚子似乎仍然鼓鼓脹脹的,食慾也跟著變差,就連以往喜歡吃的菜色都提不起興趣,到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居然是胰臟癌。很多人以為脹氣只是小毛病,時間過去就好了,但它卻可能是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的警訊,如果改變飲食習慣仍無法改善,建議最好讓專業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治療。「氣」是怎麼來的?到底為什麼會脹氣,這些氣體又是從何而來?中醫師黃裕昌指出,脹氣是一般人最常見的症狀,大部分的氣體是從外而來,可能在說話、吃東西、喝飲料時進入體內。如果狼吞虎嚥、邊吃東西邊說話,這時吃進的空氣可能比食物還多,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食物在體內異常發酵所產生的額外氣體。由於吃下食物之後,經過消化系統內的各種消化酵素的分解,有近9成的食物會被消化完成,在小腸內被吸收,而其他未被小腸吸收的食物,進入大腸後會被腸內的細菌分解利用,當細菌分解食物時,就會產生氣體,這些氣體包括氮氣、氫氣、二氧化碳及甲烷等。這些氣體,部分會由血液吸收後經由肺部排放,其餘的會以放屁、打嗝的方式排出體外。而正常人滯留在腸胃道的氣體約有100~150毫升左右,大部分都集中在胃與腸道之中,但形成的原因卻不太一樣。【胃脹氣】黃裕昌說,胃脹氣比較侷限於胃的位置,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胃就像一個袋子,是有進出口的,食物進入胃中應該要往下,但當輸送功能出現問題,產生的氣就會往上跑,或者上下出口過於狹窄或堵塞,讓其無法向上或向下通氣時,也會造成脹氣,更會讓附近器官出現疼痛現象。【腸脹氣】小腸則比較少脹氣,大多數的脹氣都出現在大腸,可能的原因是長了壞東西、蠕動不良、氣體過多,或者是因為受到其他器官的壓迫等種種原因,而出現脹氣問題。而當進入體內的氣體總量超過腸胃道所吸收與排出的氣體總量時,肚子就會出現鼓脹的感覺,往上,就會打嗝,往下,就是排氣(放屁)了。不尋常的脹氣,重病前兆雖然脹氣是人體常見的現象,卻也可能是許多嚴重疾病的前兆。黃裕昌提醒,許多胃腸道的疾病如急性慢性胃炎、潰瘍、胃下垂、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胃酸缺乏、胃癌等,都有可能出現脹氣。此外,肝炎、肝硬化、膽結石、胰腺炎、肝癌等,與肝、膽、胰腺等疾病也要特別注意,甚至某些心血管疾病、感染或腹膜疾病,也會出現類似腹脹的症狀。因此,如果有脹氣又同時出現異常現象時,就千萬不能輕忽。黃裕昌解釋,脹氣歸屬於脾胃肝膽的問題,但除了肝膽本身的問題之外,其他如肝硬化、肝腫大、膽發炎等都會造成脹氣,這是因為肝本主疏泄,疏泄不通自然出現脹氣,且神經系統出現問題時,也會反映在腸胃、脾胃上,這些表現都可能只是單純的脹氣。甚至連心臟出現問題時也是,另外,子宮卵巢等所造成的壓迫,也會脹氣,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懷孕。脹氣有時非常主觀,甚至有些人特別感覺容易脹氣,即使只是小小的脹氣都不舒服,但也有人總覺得腹部脹脹的,卻不是單純的脹氣問題,而是上述疾病在作祟。如果脹氣情形連續出現3天以上,長期且反覆發作,若消除了食物因素之外,仍持續發生時,或者伴隨嚴重的腹部疼痛、腹瀉、血便、胸悶等,最好找專業醫師做進一步診斷治療。黃裕昌從中醫的觀點指出,腹脹也有虛實之分,治療上也會從肝膽方面著手,通常會以運脾化痰濕、加疏肝理氣、降氣、消導等藥物著手,例如溫膽湯、柴胡疏肝湯等,但器質性病變,則必須仍從治療主因為主。單純的脹氣大部分來自於飲食、情緒壓力,所以,會以消脹氣、理氣的藥物下手。他也提醒,如果飲食習慣開始改變,經常吃不下飯,或者一吃就吐、持續脹氣不舒服,或有胃部持續上頂的問題,都要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9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精準醫療生態圈 從治療到預防
全台最大的「2024癌症高峰論壇」日前登場,會議中的專家揭示,抗癌已進入精準醫療生態系時代,為減少治療上的差距,健保即將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讓治療精準化,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抗癌也從治療端走向預防篩檢,除五癌篩檢外,包括胃癌高危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及病毒性的B、C肝病毒的篩檢都在推行,專家也建議大腸癌篩檢下修年紀至45歲,減少大腸癌對年輕人的威脅。聯合報已連續6年與國衛院攜手舉行癌症論壇活動,今年論壇主題是「Love & Care友善抗癌行動」,於4月13、14日兩天活動中,超過20位重磅級專家、學者登台分享最新癌症相關政策、治療趨勢等資訊,現場600多位民眾也熱情參與。癌症連續逾41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指出,去年美國癌症醫學會進行統計發現,在2020年,癌症死亡率超過54%,預估到2040年,可能還是有成千上萬的癌症病友面臨死亡命運,這代表從治療到預防,需要找尋更精準、更全方位的照護模式。健保給付NGS 5月將上路司徒惠康指出,癌症治療已發展至基因、細胞治療等,癌友有機會選擇更精準更專一的治療方式;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則表示,癌症藥費成長幅度超過健保總額成長率,健保署將在5月給付NGS,打造精準醫療生態系讓病友盡早用藥。精準醫療已成為未來抗癌的方式之一,甚至將打造個人化mRNA癌症疫苗,預防癌症復發;台灣目前執行五癌篩檢,台大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指出,台灣年輕大腸癌患者人數已成亞太區第一名,大腸癌篩檢下修至45歲是國際趨勢。癌症防治政策 須創新思維立法委員王正旭表示,在防癌政策的擬定上,可考慮運用賦稅獎勵機制或「外溢保單」保費折減等方式鼓勵民眾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或多進行健康促進行動,並鼓勵民眾多留意自身健康、對自己健康負責。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陳建宗則點出台灣醫療體系潛在危機,他說,醫療支出成本愈來愈高,不只電費上漲,目前政府解決護理人力不足,補貼夜班薪資,院內更多基層醫療人員的薪資也須討論,醫學中心又負責重症患者的照顧及國家政策研究,單靠醫院各自支撐是不夠,都須要國家財政來支持,希望大家可以共同面對財源不足的問題。「每一個人,只要願意,都有能力降低癌症對健康的威脅,只要你願意!」聯合報社長游美月表示,癌症為十大死因之首,病例數增加,死亡率也高居五成以上,期待透過論壇,民眾對癌症治療、防治有更多的理解。
-
2024-04-18 焦點.健康知識+
「山豬」38歲英年早逝令人唏噓!醫列5大短命因素,久坐、熬夜追劇都是危險生活習慣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111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民國111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79.84歲。因此《瘋神無雙》節目班底、藝人「山豬」,在40歲不到的年紀就猝逝,令許多觀眾唏噓,更讓家人朋友們感到格外遺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壽命的長短與基因、運氣、習慣等都有關係,但前二者我們無法掌控,唯有習慣得以改變。他列舉壽命減短的五大排行榜,讓大家可以避開這5大短命因素。壽命減短的5大因素排行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在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指出,壽命長短跟基因、習慣、運氣都有關係,其中基因與運氣都不是我們能夠掌握的,他根據歷年各國不同的研究文獻歸納與排出壽命減短的五大因素排行榜,若你能盡量避開這五大短命因素,也較可能獲得更健康長壽的生命。短命因素第五名:失眠台灣失眠人口眾多,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台有10分之一人口飽受慢性失眠症所苦。國內外許多研究都指出,失眠和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癌症、老年失智症、憂鬱症等都有關係,也讓死亡率增加。但也不是睡越久越長壽。洪永祥說,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時間會減短,睡眠時間6-8小時是最長壽的睡眠時間。【洪永祥建議】盡量不要追劇與熬夜,不要把手機與3C產品帶進臥室,平時泡澡運動與靜坐冥想讓大腦學會真正放鬆。飲食方面可以多吃含有色胺酸(Tryptophan)的食物,因為色胺酸在體內能合成褪黑激素,能有效幫助睡眠。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如:全麥製品、大豆、香蕉、優酪乳等;其他有助於幫助睡眠的食物還有蛋黃、牛奶、糙米、小麥胚芽、蘿蔔、南瓜、馬鈴薯、香蕉、豆類、堅果類、全麥麵包、綠色蔬菜、芝麻、燕麥等。短命因素第四名:孤單國外研究發現,孤單、寂寞將使人身心健康衰退加速,減短壽命。孤獨的人罹患中風、心臟病及憂鬱的風險都較一般人來的高。【洪永祥建議】走出網路社交世界或加入一些興趣團體或志願服務,以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並與有共同愛好或價值觀的人建立聯繫;維持與家人、朋友或鄰居的親密關係,定期與他們聯絡或見面,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並傾聽他們的故事和需求。另外銀髮族若小孩離家老伴過世還是可以追求自己的愛情,若還是深深覺得孤單難耐,可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了解自己的孤獨感的根源,並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思維和情緒; 除此之外,日常培養一些個人的興趣或愛好,如閱讀、寫作、繪畫、運動等,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和自我效能,並享受獨處的時光;或是養一些寵物,像是狗、貓、鳥等,以獲得陪伴和情感的滿足,並增加自己的責任感和活力。短命因素第三名:久坐大家都知道久坐對健康傷害很大,但現今許多工作者很難避免就是得一直坐著。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每天久坐超過12小時死亡風險增加38%。【洪永祥建議】想要長壽不論是辦公打電腦或是在家看電視,能站就盡量站,直到腳痠再稍微坐下來,若現實因素不能站,每隔30分鐘左右起身,並且至少稍微走動,或者甚至進行簡短的伸展運動,這也迫使你停止盯著電腦,可以避免眼睛疲勞和乾眼症風險。短命因素第二名:抽菸抽菸較容易早死是毋庸置疑的。吸菸會導致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症,包括乳癌、結腸和直腸癌、肺癌、口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臟和輸尿管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也會因為吸菸而增加。吸菸還會造成皮膚老化、牙齒變黃外,也可能影響睡眠品質。【洪永祥建議】沒有什麼其他的建議,為了自己跟家人的健康請馬上戒菸,電子煙一樣毒,一樣要戒掉。短命因素第一名:肥胖為何「山豬」一感冒就休克英年早逝?洪永祥指出,除了患有致命的紅斑性狼瘡外,他判斷應該也跟肥胖息息相關。有研究指出,肥胖5年會讓死亡風險加倍;肥胖長達15年的人,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倍!洪永祥說,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但事實上,長期以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洪永祥建議】減重的方式不外乎生活習慣、藥物和外科手術,通常以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等生活習慣為主。努力過半年之後還是減不下來,病態性肥胖就務必尋求醫師的用藥物和手術方式。8種好習慣,平均壽命較長洪永祥最後指出,根據美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擁有8種良好習慣的人,平均壽命較長。1.積極鍛鍊身體2.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3.不吸菸4.控制壓力5.良好飲食6.不酗酒7.保持良好的睡眠8.擁有積極社交關係【資料來源】.臉書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16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每4分19秒一人罹癌 國健署推癌篩、疫苗、主動追陽防治
癌症連續41年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每年約有12.1萬人罹癌,5.2萬人死亡,依110年統計,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國人更是「聞癌色變」。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2024癌症論壇」,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聯合報連續6年舉辦「癌症論壇」對癌症健康議題十分關心,目前國人十大死因中,肺癌已躍升我國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吳昭軍以「善用國家癌症篩檢資源-早期癌症篩檢計畫」表示,依國健署最新統計,國人各類癌症發生率現況為肝癌、胃癌及子宮頸癌呈現下降趨勢,但乳癌、肺癌、攝護腺癌、子宮體癌、甲狀腺癌卻是上升,至於大腸癌、口腔癌、皮膚癌、食道癌為持平,另需要注意的是,乳癌、攝護腺癌、胰臟癌的死亡率有上升趨勢。爲及早發現癌症,吳昭軍說,國健署提供五大癌症篩檢,包括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及肺癌,據統計,112年癌症篩檢481萬人次,確定罹癌者達1.3萬人、癌前病變更高達5萬人;其中111年7月1日起對於高風險族群提供2年一次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依國健署統計,LDCT篩檢於截至去年12月,為針對50至74歲吸菸史達一年30包的重度吸菸者,以及50至74歲男性、45至74歲女性且具肺癌家族史者,共篩檢7.8萬人,共發現九956名肺癌個案,其中813人為早期個案,占比為85%。至於,C肝防治方面,吳昭軍說,國健署補助45至79歲,原住民為40至79歲,終身一次B、C型肝炎篩檢,希望明年達到C肝根治目標。吳昭軍指出,癌症需及早發現、治療,提高五年存活率,據統計,〇至一期五年相對存活率為第四期2至7倍;除篩檢外,公費疫苗接種也十分重要,如國健署自107年12月起全面提供國中女生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但HPV疫苗對男性也可預防頭頸癌、口咽癌等,希望多爭取預算,也為國中男生全面施打HPV疫苗,並盼明年上路。為降低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吳昭軍說,國健署已與健保署攜手自去年6月起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針對五項癌症篩檢疑似異常個案,開啟「主動追陽」模式,主動向民眾進行健康指導及說明後續檢查注意事項,協助民眾就醫意願及妥適安排,讓民眾獲得最好的治療。吳昭軍說,國人罹患癌症除受基因、遺傳等影響外,包括吸菸、酗酒、不健康飲食、不運動四大因素也扮演關鍵角色,為避免罹患癌症,國健署也積極推廣戒菸,重視青少年吸菸問題,降低成癮性,並促進肥胖防治及培養健康飲食型態著手,提升民眾健康識能,遠離癌症。
-
2024-04-16 醫聲.癌症防治
2024癌症論壇/健保給付NGS、加速作業流程 盼精準醫療助癌友
去年癌症醫療花費1399億元,藥費支出達394億元。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總額成長率不足4%,癌藥費用平均成長率達超過9%,可見癌藥負擔非常重,尤其近年精準醫療發展快速,新藥多在第二期臨床試驗時就取得藥證,但療效證據仍有待釐清,健保署為此成立專責單位「健康政策與醫療科技評估中心」進行醫療科技評估,並透過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盼形成精準醫療生態系。石崇良在聯合報日前舉辦的2024癌症高峰論壇中,以「癌症健保政策對新藥新科技的觀點」為題表示,健保已給付162項癌症藥物,其中包括63項標靶治療,與每劑要價819萬的細胞治療,標靶治療費用占率最高,其療效評估、找到病人精準用藥,將是關鍵。為加速癌友取得最新、最好的藥物,健保署增加新藥預算,由去年的30億增加至70億,並籌劃癌藥基因、建立平行審查機制,盼加速作業流程。健保署將在5月1日開始給付NGS,擬給付19種癌別,依基因片段大小分為BRCA、小套組、大套組三種模式,分別給付一萬、二萬、三萬點。石崇良表示,目前健保已有對應用藥的基因位點僅30多種,健保給付的大套組可給付檢測超過100個基因,是希望病人未來若有新藥研發時,可及早用藥或參與臨床試驗。另,NGS檢測結果將上傳健保資料庫,有利癌友跨院治療,或轉介臨床試驗中新藥,並讓藥界加速研發,多管齊下加速病人早期用藥。另,石崇良表示,疾病篩檢是杜絕癌前病變的重要方式,衛福部透過B、C肝炎篩檢及幽門桿菌篩檢、治療方案等,希望降低肝癌、胃癌患者,健保署將於今年下半年擴大幽門桿菌藥物給付資格,民眾不必經過胃鏡檢查,自費以呼氣碳十三、糞便抗原檢測發現幽門桿菌陽性者,將納入給付資格。
-
2024-04-15 醫聲.癌症防治
健保署為防治胃癌,未來擬「這兩項自費檢查」陽性就給付除幽門桿菌的健保藥物!
近九成胃癌是幽門桿菌所致,過去民眾必須經胃鏡檢查才能獲得除菌藥物健保給付,衛福部健保署擬於下半年放寬給付限制,未來民眾只要在常見的健檢項目呼氣碳13、糞便抗原檢查,發現幽門桿菌抗原陽性後,就獲得給付資格。台灣消化學會則表示,政府若對廿歲以上民眾進行幽門桿菌普篩,有望讓胃癌在台灣成為罕見癌症。健保署預計在2024下半年放寬給付條件,未來篩檢陽性就可以使用健保藥物殺死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是胃癌的高風險因子,國健署已在原民部落進行公費篩檢,至今未進行全民普篩。許多民眾會在健康檢查時,藉由胃鏡檢查發現幽門桿菌陽性,健保就會給付藥物治療,民眾若自費進行呼氣碳13、糞便抗原採檢,即使發現幽門桿菌陽性,也得自費治療。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為消除胃癌,已與消化道醫學會討論治療指引,預計今年下半年放寬給付條件,讓自費接受碳13、糞便篩檢的民眾,若發現幽門桿菌陽性,就能使用健保給付的除菌藥物。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劉志銘表示,目前台灣有3500-4000名新發現胃癌病人,而八成五至九成胃癌是幽門桿菌所致,透過篩檢、投以除菌藥物可讓每年新發胃癌人數減少至每年500人,降低台灣胃癌發生率六成,如果在更年輕時進行篩檢治療,預計可降低發生率至高七成,期待讓胃癌在台灣成為罕見癌症。哪些人容易得到胃癌?●中年以後男性,50歲男性為好發族群,男女比例約為1.7:1。●家族病史有胃癌者。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胃癌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6 養生.聰明飲食
高麗菜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研究發現多吃可降低4癌症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高麗菜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的蔬菜高麗菜是小吃攤「燙青菜」常見主角,1份燙高麗菜約100克,熱量23大卡,蛋白質1.3克、碳水化合物4.8克,且幾乎不含脂肪,而膳食纖維1.1克,屬於低碳水化合物的蔬菜,適合做為減醣飲食。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高麗菜屬於十字花科,含有維生素A、B群、葉酸、維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抗老化。再者,高麗菜為少數含有維生素U的蔬菜,具有修補黏膜的功效。此外,高麗菜含有吲哚素、異硫氰酸酯,更有助抑制癌症細胞的生長。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高麗菜可降低罹患胃癌、乳癌、大腸癌及前列腺癌等4種癌症。高麗菜還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除了具有抗癌效果,高麗菜還有「廚房裡的胃藥」之稱,劉怡里說,高麗菜屬於低膳食纖維蔬菜,加上含有維生素U,因此,不會增加腸胃負擔,還可修補腸胃道黏膜,經常胃痛、牙口不好的老人均可多多食用。不少網友認為,甲狀腺功能異常的人應該避免食用高麗菜,為此,劉怡里說,甲狀腺功能異常者確實不宜飲用以高麗菜為主的蔬果汁,但可以少量食用高麗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拉肚子、便秘…吃藥一直好不了?醫建議多吃高麗菜、木瓜等低腹敏食物.萵苣6功效…抗癌、降血壓!萵苣怎麼洗才乾淨?結球半結球清洗方法不同.小番茄跟大番茄的營養有不同嗎?生吃或熟食料理該選哪一種?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6 焦點.食安拉警報
日本進口秋刀魚乾檢出一級致癌物 食藥署:超標近40倍
日本進口秋刀魚乾檢出一級致癌物!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彩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從日本進口的「焙乾秋刀魚節」,在邊境檢出一級致癌物「苯(a)駢芘」80.6μg/kg,超標近40倍,50公斤全數退運或銷毀,邊境檢驗強度調整為20%至50%。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苯(a)駢芘在煙燻魚肉限量為2.0μg/kg,本次公布的品項,檢出苯(a)駢芘80.6μg/kg,製造業者為熊本的「株式会社江良水産」製造,進口商為彩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這是業者近半年首次檢出不合格,在邊境對業者的查驗強度,將從2%至10%一般查驗,調整為20%至50%加強抽批。林金富說,苯(a)駢芘是在燒烤情況下可能產生的污染物,對人體危害性大且有致癌性,在肉類或水產品等燒烤物中會出現。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苯駢芘類物質,目前屬於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中,唯一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得。楊振昌表示,苯駢芘類在動物實驗中,主要風險為致癌,吸入會引發肺部癌症,吃下肚則會導致腸胃道癌症,如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等,基本上當油脂在高溫狀況下可能會產生,油炸類食物比較容易出現這類物質,以燒烤來說,大概超過350度就會產。苯駢芘類在長期慢性暴露下可能導致癌症,楊振昌指出,這也是燒烤類食物之所以被認為會致癌的因子之一,雖然一般情況下,因為人體代謝得滿快所以沒有急性毒性,通常要長時間長期暴露才會有致癌危險,目前在人體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常吃燒烤或煮菜會接觸油煙者,相關風險較高。因為屬於第一級致癌物,基本上是曝露量愈低愈好,楊振昌說,過去在韓國泡麵中曾檢出苯駢芘類。根據「食品中其他污染物質及毒素之限量」,苯(a)駢芘在食品中的限量值,介於1µg/kg至10µg/kg之間,其中本次檢出的品項,在煙燻魚肉限量為2.0 μg/kg。食藥署今天公布的邊境檢驗不合格品項共17件,分別為2批中國輸入辣椒粉、輸入拋棄式蛋糕餐盤、冷凍洋葱丁、綠燕麥萃取物;印尼輸入辣椒醬、灰斑、岩魚;韓國輸入木製迷你煎拌鏟、花朵圖案雙面用砧板、韓式湯醬油;日本輸入焙乾秋刀魚節、長竹筷2雙組;泰國輸入冷凍旭蟹;印度輸入鮮葡萄;美國輸入生蠔;秘魯輸入鮮葡萄。
-
2024-03-23 癌症.癌症
消失80多天!42歲英國凱特王妃公開影片「自曝罹癌」,正接受預防性化療
英國王室近來不太平靜!先是75歲國王查爾斯三世,接受前列腺肥大矯正手術被診斷罹患癌症,再來是查爾斯三世堂妹的老公在家輕生,對王室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但最令大眾關注的是42歲凱特王妃(Catherine, Princess of Wales)近期動態,她在進行「腹部手術」後,距今已經長達80多天沒有公開露面出現在聚光燈下,這讓許多人擔心她是不是婚姻亮紅燈(威廉王子有外遇)、王妃已死...等陰謀論謠言四起,許多人都在問「凱特王妃究竟去哪裡」?對此,接受腹部手術近3個月未公開露臉的英國凱特王妃,在昨晚(22日)透過BBC預錄的影片向大眾宣布「自己罹患癌症」,目前正在接受化療治療,並希望社會大眾給予「時間、空間和隱私」。凱特王妃:我確診罹癌,正接受化療中消失80多天的凱特王妃,從影片中看來略顯憔悴。她首先對外界對她的關心表達感謝,接著透露自己罹患癌症的消息,但未說明是罹患了哪種癌症。她表示在1月進行腹部手術後,原以為沒有癌症,但經過詳細檢查後發現罹癌,目前正在進行預防性化療。凱特王妃形容過去兩個月對整個家庭來說是「極度艱難的時期」,和威廉王子希望儘可能保護家庭3個年幼的孩子不受干擾。她說:「就像我跟他們說的,我很好,我會專注在治療癌症上,每一天會越來越強大,無論是心靈、身體、精神。」她也在言談間展露與丈夫威廉王子深刻的感情,「威廉在我的身邊,就是最好的慰藉,正如同你們對我展現的愛、支持和良善」。影片最後,凱特也不忘為所有罹癌的人加油打氣,「請不要失去信念和希望,你們並不孤單」。影片發出後不久,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也表示,對凱特王妃的勇氣感到自豪,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讚揚凱特王妃勇氣可嘉,並祝願她完全康復。延伸閱讀:.為何會得胃癌?從胃幽門桿菌感染看5進程!早期難發現,必做1關鍵檢測.英王查爾斯將進行攝護腺肥大手術!攝護腺肥大有哪些症狀?一表先自測.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
2024-03-17 養生.聰明飲食
蘇丹紅風暴延燒,吃辣對身體健康到底好不好?專家這麼說
蘇丹紅食安風暴在台灣擴大,許多無辣不歡的人心驚驚。究竟吃辣對身體有沒有好處?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理學家朱利爾斯說,吃辛辣食物會產生各種生理反應,例如舌頭、嘴唇的刺痛感以及出汗;但我們都喜歡感官體驗,辛辣食物讓用餐更有趣。但吃辛辣食物對身體健康是好是壞,以下是專家的說法:1.它讓你出汗熱愛辛辣食物的人,想必很熟悉出汗這個直接的身體反應。這是因為辣的食物含有與口腔、胃腸道內神經受體結合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被熱所啟動。辣椒含有辣椒素,在食用時會與神經受體結合,向大腦發送疼痛信號。這些神經向大腦發送的信號,就像接觸到真正的火一樣,這就是為什麼身體會開始出汗或臉紅,這是身體自我冷卻的方式。2.它可能引起胃腸不適沒有胃病的人,適度吃辣沒有問題;但它可能對消化系統造成炎症,有時導致胃灼熱、胃痛或腹瀉。3.它可能有利健康,但需要更多研究一項研究發現,食用辛辣食物可能帶來某些健康好處。例如每天補充辣椒素可以加快新陳代謝,在14周的時間裡,測試者每天多燃燒了200卡的熱量。2022年一項針對6000多名成年人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辣椒的攝入量與冠狀動脈壁上的鈣質堆積減少有關,冠狀動脈主要是向心臟輸送血液。但目前還不清楚經常吃辛辣食物,長期是否能減少肥胖症或心臟病發作。至於辛辣食物是提高還是降低罹癌風險,結論不一。某些研究發現,每天食用辣椒與食道癌的風險增加有關,但與胃癌或直腸癌無關。而一些實驗發現,辣椒素和花椒中的胡椒鹼可能有助阻礙或破壞乳腺癌細胞,但這些發現是否可應用於治療,目前尚不可知。2015年一項針對中國近50萬人的研究發現,那些連續幾年每周吃六到七次辛辣食物的人,與那些每周吃不到一次的人相比,死亡風險降低了14%。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與辛辣食物的抗氧化和抗發炎功能有關,可防止如糖尿病和某些類型的心血管疾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11 焦點.食安拉警報
為什麼平常很便宜的辣椒粉 掀起全台灣調味料大型食安風暴?
為什麼平常很便宜的辣椒粉,一旦沾染了非法的蘇丹紅,就造成了全台灣調味料的大型風暴呢?1.從食物心理學來看,紅色對激起食慾很重要,有些顏色對食慾來說有負面影響(像藍色、紫色),但紅色很會引發食慾,紅色的蘋果、紅色的肉都是人類遠古的飲食記憶,所以很多食物會特別強調紅色。而蘇丹紅是一種很穩定的紅色色素,不容易褪色,又特別鮮豔,所以很容易被不肖人士所利用。歐洲在2003年開始就對市面上辣椒製品做過蘇丹紅的大規模掃蕩,#而許多國家也發現過棕櫚油添加蘇丹紅,因為棕櫚油也是要橙紅才好看,所以有的國家曾發現市面上的棕櫚油有高達30%驗出蘇丹紅。2.辣味是很基本的味道,其實他根本不是個味覺,比較接近溫度覺或是痛覺,所以可以對其他酸甜苦鹹等味道提味或放大,甚至古代在食鹽昂貴的地方是可以代替鹽用的,所以辣椒在食物調味料裡面運用太廣泛,甚至不是要取其辣味而是當成一種隱味,所以很多人沒想到,居然連胡椒粉、咖哩粉裡面都有,更不用講甜辣醬、麻辣鍋底、三杯醬等等都會有出現,所以牽連太廣。3.蘇丹紅使用量太少,驗到的很多是ppb等級,但是法規是不允許使用,所以只要有用到,不管多低都不行,所以有些品項是間接再間接用到辣椒粉,一樣也是不可以的,所以影響範圍是放大再放大,是一種滾雪球效應。4.蘇丹紅被渲染為致癌物,其實IARC致癌物分類是被很多人誤解了,IARC致癌物分類分為1、2A、2B、3等類,蘇丹紅被分為的第3類是最低的一類,是動物證據裡懷疑有致癌性,但是沒有人類致癌的證據。所以不是被IARC討論過、放入清單的就叫做致癌物。大家不要被少數愛渲染萬物都有毒的人所嚇壞了,第3類裡也是有茶、咖啡、瑪黛茶等日常的食物,大家不必過度驚慌,水喝多了也是會中毒的。呼籲名嘴要有良心,不要把事件過度渲染做搏版面的工具。針對生存安全事件,人的反應是很直接而劇烈的,這牽扯到了大腦杏仁核的戰或逃跑的生存反射反應,名嘴是利用這個對大眾PUA。5.只是這次看來所謂食安五環並沒有發揮想像中的效果,所謂食品雲、10倍檢驗現在回頭看起來都不太務實,還是傳統手法如邊境查驗、原料勾稽追溯在發揮功能。所以為何還是基本功最重要,一些胡裡花稍的花拳繡腿,臨戰時還是發揮不出效果的。6.擔心自己不慎吃到了蘇丹紅也不必過於驚慌,加強自己的排毒是個好方式,蘇丹紅不是不能代謝的:多吃 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助提升肝臟解毒酵素的活性、多吃益生菌也可以幫助腸道代謝、多喝水也有助於腎臟排出。7.至於很多人最近開始不吃辣、不吃胡椒是不是一招呢?當然這是短期內可以做的方式,只是大多數人應該也撐不了多久,不過暫時可以讓很多人心安一些的話還是可以做吧。8.政府出來呼籲大家不要挑選過度鮮豔的辣椒粉,還把有蘇丹紅的辣椒粉與正常的辣椒粉顏色作圖PO文,只能說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搞笑,辣椒多少品種,顏色深淺各個不同,專家未必都能辨認,一般民眾又怎麼分得出來?9.為健康著想,韋恩還是建議大家少吃點辣。一方面辣味會殺死味蕾細胞,所以味覺會越來越遲鈍,所以愛吃辣的人會越吃越辣,這不是耐受性的問題,是味蕾細胞快死光了。辣對黏膜組織有很大的刺激性,甚至有許多研究陸續認為與消化道癌是有正面相關的,像韓國為何愛喝茶卻仍胃癌比例特別高,有學者認為跟愛吃辣是有關的。10.但是辣椒素(唐辛子素)對減肥確有幫助,有可能是會讓人體產生發熱效應,提升人體棕色脂肪燃燒的效應。日本Ajinomoto還特別育種出一種不會辣的辣椒,萃取辣椒素作為減肥食品,避免刺激消化道,又有減肥功效,產品在美國有上市。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3-09 養生.聰明飲食
2024最佳飲食法出爐!「這飲食」蟬聯冠軍好處與特色1次看
日常飲食可能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甚至還有助於降低疾病風險,《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都會針對各種飲食模式進行分析,從多達30種飲食方法對心臟健康的程度、長期減重效果與飲食實施的難易度、食物營養全面性等層面加以評估,選出最佳的飲食法,而今(2024)年「地中海飲食」再度蟬聯冠軍寶座,得舒飲食、麥得飲食則位居2、3位。究竟為何地中海飲食可以打敗眾多熱門的飲食法,獲得第1名?採用這種飲食法可以得到哪些好處?地中海飲食是什麼? 常見地中海飲食好處與特色全解答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主要採取位於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飲食習慣,包括希臘、義大利、葡萄牙、摩洛哥、土耳其、克羅埃西亞等,他們不像美國人喜愛重油、重口味、甜點與肉食,反而偏好每天攝取植物性食物,如全榖物、豆類、堅果及其他蔬果,並以橄欖油作為主要烹調用油,且每週至少吃2次魚類與其他海鮮類,也會適量食用乳製品與蛋,以及減少食用紅肉與飲酒的頻率。由於地中海飲食並未禁止所有食物類別,所以相當容易長期遵循,且食材也較容易取得,只要適當採取此種飲食法,便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風險,有助延長壽命與提高生活品質。根據研究指出,長期採取地中海飲食的人,白血球中的端粒酶較長,這表示能使老化速度較慢。此外,地中海飲食好處還包括預防癌症發生,如胃癌、肝癌、直腸癌、乳癌等,但飲食對於癌症僅具輔助性質,仍須搭配其他健康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發生率。地中海飲食有助減肥又能改善認知? 研究結果曝光與其他減重飲食法不同的地方在於,採用地中海飲食,無須刻意節食,忍受餓肚子的折磨,即可獲得減重的功效,而且能應用的食材較為多元,可以每日變化不同菜色,不怕會吃膩。然而,須注意的是,此種飲食法應長期執行,並不是只花短短1週或1個月就能見效。1項發表於《美國醫學雜誌》上的研究找來998名過重或肥胖的人,比較地中海飲食與低脂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美國糖尿病協會(ANA)飲食法之間的差異,結果發現,採地中海飲食的人1年減掉約9至22磅(約為4至10公斤),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或ANA飲食結果類似,但採低脂飲食的人體重則只減輕了6至11磅(約為2.7至5公斤),因此,從此結果可得知,地中海飲食對於減重的人來說,可說是1項相當不錯的選擇。此外,從1項針對地中海飲食對認知能力影響的研究中也發現,地中海飲食不僅能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還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而會出現這個結果的原因,則與地中海飲食中富含魚類和水果,可發揮保護神經系統的作用有關。★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08 醫療.呼吸胸腔
台灣女性吸菸率趨勢上升,特別從「這階段」開始!吸菸致全身所有部位癌症,死於肺阻塞風險高22倍
今天是38婦女節,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女性吸菸率有明顯上升趨勢,特別在「國三」年齡段開始。醫師表示,吸菸女性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簡稱肺阻塞)比不吸菸的女性高出近22倍,呼籲女性應早日戒菸,遠離死亡風險。台灣18歲以上女性吸菸率有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15歲以上女性人口吸菸率,由2000年16.2%降至2020年7.8%,吸菸率降幅較男性高。國健署菸害防治組長羅素英指出,台灣18歲以上女性吸菸率有上升趨勢,特別從國三開始,一直到高三吸菸率皆有微幅上升。北市聯醫中興院區副院長、家醫科醫師吳岱穎分享,一名77歲女性來到戒菸門診,主訴家人無法忍受她身上的菸味,拒絕讓她抱孫女、見面聚會,工作與同事接觸時,會飄出濃濃菸味,遭到同事屢勸戒菸。直到去年3月開始服用戒菸藥物,3個月後戒菸成功,但6個月追蹤時失敗了,為了自己的健康和形象著想,她主動聯絡戒菸衛教師,希望再挑戰一次戒菸。吸菸會導致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症吳岱穎表示,吸菸會導致全身所有部位的癌症,包括乳癌、結腸和直腸癌、肺癌、口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膀胱癌、腎臟和輸尿管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也會因為吸菸而增加。吸菸會造成皮膚老化、牙齒變黃外,還可能影響睡眠品質。「吸菸女性死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不吸菸者22倍。」吳岱穎說,全台每年有超過五千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生活中常見的二手菸、三手菸暴露及吸菸行為,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險因子,且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加倍。什麼是慢性阻塞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因為呼吸道長期發炎,而導致呼吸氣流受阻的病症,典型的症狀為「咳、喘、痰」,且是一種不可逆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屬於國內十大死因之一,更是全球第四大死因。想看更多→元氣百科 慢性阻塞性肺病羅素英表示,「社會支持」為戒菸過程中最重要的動力,影響女性是否能夠成功戒菸,伴侶、孩子、親密家人及朋友將是關鍵;透過身邊社會支持的力量搭配國健署推出的各項戒菸服務,提供戒除菸癮最強力的後盾。國健署也提供多元戒菸服務,免收戒菸輔助用藥部分負擔費用,全國超過3500家醫事機構或撥打戒菸專線(0800-636363),可接受專業醫療協助。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6 養生.聰明飲食
萵苣6大功效…抗癌、降血壓!萵苣怎麼洗才乾淨?結球、半結球,清洗方法略不同
萵苣(Lactuca sativa L.)俗稱劍菜、鵝仔菜、媚仔菜,其營養價值極高,對於預防癌症、降血壓都有幫助,更被日本奉為「抗癌蔬菜」。萵苣有哪些營養與功效?常見品種有哪些?本文一次整理,文末教你兩道萵苣料理。萵苣種類有哪些?萵苣類屬於冷涼蔬菜,適合於低溫乾燥的環境生長。根據農糧署指出,萵苣家族依不同食用部位,可分為莖用萵苣(萵菜心)和葉用萵苣,而葉用萵苣以雲林西螺、二崙、崙背為主產地,依其結球方式,可細分為不結球、半結球和結球三種。 不結球萵苣:常見蔬菜為A菜、皺葉萵苣。A菜的葉片細瘦、厚度較薄;皺葉萵苣的葉片皺縮不結球。 半結球萵苣:常見蔬菜為福山萵苣、蘿蔓萵苣。福山萵苣葉片微捲且厚實;蘿蔓萵苣葉片厚實多汁呈圓筒狀。 結球萵苣:常見蔬菜為美生菜,外形類似高麗菜,葉片厚實多汁呈圓球狀。萵苣營養一覽表萵苣家族含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C、B群等營養。以下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整理每100公克的莖用萵苣、結球萵苣與不結球萵苣營養組成: 從上表可知,萵苣的營養組成差不多,但仍有些許差異,不結球萵苣相較結球萵苣,不結球萵苣的鉀、鈣、鎂、維生素A、胡蘿蔔素等等營養含量皆高於結球萵苣。萵苣6大功效:降血壓、抗癌...萵苣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營養,對於抗氧化、抗癌有幫助,其白色乳汁含有的「萵苣素」,在醫學上更有鎮定安眠作用,但也是萵苣的苦味來源。以下整理說明萵苣功效:.抗癌:萵苣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是一種抗氧化劑,有助於維持上皮細胞結構正常、抵抗致癌物入侵、延遲癌細胞轉移,並可使正在變異的細胞轉為良性。有研究發現,萵苣含有芳香烴羥化脂,能分解食物中的亞硝胺,對於預防胃癌、肝癌等消化系統癌症有一定作用。.促進乳汁分泌:萵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皮膚乾燥、牙縫出血,對於產後婦女也有促進乳汁分泌的作用。.促進腸道蠕動:萵苣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水份,可促進腸道蠕動,對於改善便秘與預防大腸癌有一定幫助。.幫助造血與胎兒發育:每100公克的不結球萵苣含有51微克的葉酸,葉酸又被稱為「造血維他命」,除了參與DNA、RNA的合成與複製之外,更是製造紅血球不可或缺的物質,對於胎兒的神經系統也有助益。.護眼: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眼睛乾澀、夜盲症等問題,適當補充維生素A有護眼之作用,維生素A也能保護皮膚黏膜健康,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防抽筋、降血壓:莖用萵苣、不結球萵苣及結球萵苣皆含有豐富的鉀,鉀離子具有調節血液與組織的水平衡和酸鹼平衡、協助神經訊息傳遞和肌肉收縮及維持心肌正常之作用,有助於預防抽筋及降血壓。萵苣怎麼清洗?萵苣的清洗方式依種類而有些微不同。農糧署表示,結球與半結球萵苣清洗第一步驟應為剝除1~3片外葉丟棄,將整顆萵苣放置流動水下沖洗1分鐘,而不結球萵苣清洗第一步驟為去除腐葉及根部後,將整株菜葉放置流動水下沖洗1分鐘,接下來的清洗步驟則都相同,皆取所需的分量,放入滿水盆中,以流動水加強清洗菜葉間凹面處1分鐘,可換水清洗1~3次,最後以飲用水浸泡半分鐘,可換水浸泡1~2次,建議應儘速料理食用。2道萵苣料理推薦美生菜、皺葉萵苣、蘿蔓萵苣適合生食,A菜及福山萵苣則建議炒熟後食用。以下推薦兩道萵苣料理食譜,喜歡萵苣的您不妨一起動手做做看。蠔油西生菜(參考:詹姆士YouTube頻道)食材:西生菜1顆、蠔油3大匙、豬油1大匙、鹽、白胡椒做法: 將豬油+蠔油+白胡椒+鹽巴拌勻,做成醬汁。 先把西生菜剝成小片狀後,入滾水鍋汆燙,取出後與醬汁拌勻即可。涼拌萵苣筍(菜心)食材:萵苣1顆、蔥、紅辣椒1條、麻油、醬油1-2湯匙、米醋1湯匙、糖1茶匙、鹽。(*可依個人喜好,撒上一些切碎的花生或其他堅果,以增添口感)做法: 萵苣洗淨後切成適口大小的片狀。 將蔥和紅辣椒切絲。 取一乾淨的碗,將醬油、麻油、米醋、糖、和少許鹽混合均勻成調味醬汁。 將切好的萵苣、蔥絲和紅辣椒絲放入碗中。 將調味醬汁倒在蔬菜上,輕輕攪拌均勻,確保每片萵苣都沾滿醬汁。 完成後,放入冰箱冷藏片刻,使味道更加融合。參考資料:鮮享農YA - 農糧署、台灣癌症基金會、農業知識入口網延伸閱讀: 「看不清楚」怎麼辦?是近視、老花、還是白內障?「8大眼疾」視力模糊的原因、症狀一次解析(責任編輯 葉姿岑)
-
2024-02-28 養生.營養食譜
高纖低卡的芹菜是減肥聖品 還能降血壓、顧腸道!1技巧讓你煮出來的芹菜口感更好
芹菜似乎常被當成配角,其實它是很營養的蔬菜。高纖低卡的芹菜,有降血壓、防止血管阻塞功效,低熱量、高水分也被視為減肥聖品。專家提醒,芹菜葉的營養成分比莖還高,烹調時葉子別丟。農糧署也教大家一個小技巧,讓你煮出來的芹菜口感更好。芹菜高纖低卡是減肥聖品 還能降血壓、助腸道健康高纖低卡的芹菜,含多種重要維生素與礦物質,如維生素B、鈣、磷、鐵、鉀、鈉等營養,可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常被當成低熱量、高水分的減肥聖品。也因芹菜是高纖食物,對於腸道系統正常運作非常重要。芹菜也有降血壓、防止血管阻塞功效,對於胃潰瘍、胃癌也有幫助。春、秋、冬季是國產芹菜的主要產期。芹菜品種多,外型口感略有差異,各具料理特色及風味,適合的料理種類也有所不同。而除了一般的芹菜,其實芹菜的種類還有很多,《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介紹以下5種常見的芹菜種類,挑對適合的料理起來更對味。5種常見芹菜種類●白梗芹菜最常見的一般芹菜,葉柄細長、香氣濃郁,適合直接熱炒或切碎增香。●芹菜管(青梗芹菜)」芹菜管葉柄中空,脆嫩多汁,適合搭配海鮮或肉類熱炒。●山芹菜(鴨兒芹)山芹菜帶有芹菜混合莞荽的香氣,但氣味不若芫荽濃郁,常用於煮湯、裹粉油炸或熱炒。●西洋芹西洋芹的葉柄肥大清脆、纖維較豐富,可做沙拉棒、蔬菜汁或湯底。●香芹菜(巴西里)是西式餐廳擺盤常見的配角,常用於搭配湯品或沙拉,也可加熱做青醬。芹菜葉比莖營養 烹調1招讓口感更好大部份人可能都習慣吃芹菜莖,將葉子部份丟棄,事實上芹菜葉的營養成分比莖還高。芹菜中所含的葉酸與記憶力相關,而葉酸多集中在葉子,建議食用時別把葉子摘除,煮湯、炒菜不妨加點芹菜葉,可增添香氣與營養素。而有些人不喜歡吃芹菜,是因為有的莖部比較粗硬。怎麼烹調能讓芹菜變得更好吃?農糧署也教大家一個小技巧。葉芹用來熱炒,先將芹菜折斷,把相連的纖維撕下來,除去較粗的纖維口感會更好。3方式保存 芹菜最長可保存1個月挑選時記得挑葉片不枯焦、無褐色斑點,葉梗及莖肥胖粗大,質地細嫩的。芹菜買回家後,則視使用頻率,透過以下3個方式保存,最長可保存1個月。冷凍後的芹菜不用退冰,拿出來直接下鍋烹調即可。1.水養常溫:放入裝水約2公分高的容器,每日換水2.冷藏:去除葉片後,以噴水後的餐巾紙包裹根部,放入塑膠袋中綁緊冷藏3.切丁冷凍:去除葉片及根部後,切成丁狀放入保鮮袋中冷凍【資料來源】.《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2-21 焦點.健康知識+
愛吃冰塊與缺鐵性貧血有關嗎?醫師解析關連性!貧血如何透過飲食改善?
愛吃冰塊與缺鐵性貧血有關嗎?吃冰塊可改善貧血?美國賓州大學多年前曾發表一篇統計研究,異常愛吃冰塊者,即具有「食冰癖」者,約56%機率同時是缺鐵性貧血的患者。研究進一步釐清兩者原因,將缺鐵性貧血者分為喝溫水與咀嚼冰塊兩組,觀察兩組的健康表現,發現缺鐵性貧血者喝溫水並沒有顯著結果,但咀嚼冰塊卻讓缺鐵性貧血者健康表現出現變化。研究最後結論指出,缺鐵性貧血者因吃冰塊,可能讓患者的「潛水反射」被活化,活化交感神經,強化腦部血流量,改善貧血症狀。潛水反射是指當吃冰塊時,如潛水或是皮膚接觸冰水時的狀態,心跳開始變慢,血液輸往四肢的量減少,轉輸往大腦或是其他重要器官,也因為冰塊使體溫下降,刺激交感神經,增加腦部的血流量,增加大腦反應,所以改善缺鐵性貧血患者,因為長期缺血導致腦部血液不足,容易疲憊的狀態。那些族群好發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建議的參考指標是什麼? 缺鐵性貧血是貧血類型中的一種,發展中國家約有9%的人口患有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女性多過於男性。根據統計,19歲到44歲的女性有二成有缺鐵性貧血,等於每5人就有1人有缺鐵性貧血。中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欣湄說,該篇研究是從統計結果推論,醫學實證上,尚未證實兩者的關係。不過,臨床上確實有遇到幾位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同時也有「愛吃冰塊」的症狀。不過國內缺鐵性貧血的患者眾多,可能剛好有愛吃冰塊的特性。她認為,愛吃冰塊的習慣確實可以當作缺鐵性貧血的參考指標之一,如果真要到醫院就醫,應該再加上下眼皮翻開顏色偏白,再去就醫檢查較為合適。女性因有經期,相較於男性容易有缺鐵性貧血,如果是非經期的年齡層,仍檢查出缺鐵性貧血,可能是腸胃道疾病、泌尿道等疾病引起,最令人憂心的情況是大腸癌或胃癌而引起的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如何透過飲食改善?紅血球負責攜帶氧氣到全身細胞,身體如果長期處於缺鐵性貧血的狀態,患者容易疲憊、心悸、掉髮、頭暈、皮膚蒼白等,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到心臟機能。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方式,可透過服用鐵劑,調整飲食方式,即可改善缺鐵性貧血。依照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女性的鐵建議攝取量為每日15毫克,成年男性為10毫克。平時如果要攝取足量的鐵質,可以選擇富含鐵質的食物,如豬肝、牛肉、鴨血、豬血、牡蠣、蛤蠣、雞蛋、紅莧菜、紅鳳菜、白莧菜。不過對人體來說,動物性的食物中含有的2價鐵,比較容易被吸收,植物中的鐵質屬於3價鐵,人體吸收率較差。因此,如果茹素者又是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建議可尋求藥物治療,再搭配多吃富含鐵質的植物,雙管齊下,才能達到改善的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19 焦點.生死議題
在醫院被照護走向生命的終點就一定幸福嗎?看法醫眼中「幸福的屍體」
癌症引起的自然死亡希望最終能安然死去,是作為人類理所當然的本能願望。應該不會有人期望本書中提及的非自然死亡吧。不過,日常接觸各式各樣的死者後,我覺得大家對「幸福的死亡」的定義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就算是一個人默默死去的獨居者,可能本人對這種人生的終結方式並沒有不滿。相反地,在醫院中被別人照護著走向生命的終點,這個人就一定幸福嗎?我認為這是個複雜的問題。我曾經在日本中國地區的某醫院內科研修過。有一位被診斷為「胃癌」的老年女性患者,十分抗拒後續的癌症治療。這位八十歲左右的女性在鄉下的偏僻地方,一個人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沒有家人,去鎮上的醫院單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主治醫生多次勸說:「做切除手術吧。現在動手術的話,還有治癒的可能。」但她最終還是沒有同意。作為醫生,只要眼前的患者還有治癒的可能,就不可能放手不管。所以醫生只好讓她至少一年來一次醫院進行複檢,以便繼續追蹤她的病情。由於完全沒有治療,癌症當然是繼續惡化了。但是比起接受手術,她寧願和以前一樣過著悠閒的生活。法醫學現場經常會遇到「被置之不理的癌症」──不及時積極治療癌症而自然死去的案例,但是這類情況在臨床現場應該很少見。在我研修期間,這位女性最終還是由於身體原因住了院。沒過多久我的研修就結束了,所以也不知道她最終病情如何。但這件事情的發生,為我這個剛踏上醫學道路的年輕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讓我不由得思考人類自然死亡的理想狀態。對「幸福的死亡」的考察前面已經提過,在法醫學現場,經常會碰到與酒精相關的死亡案例。我曾經解剖一名死者,他喝了酒,跌進路邊的排水溝淹死了。大概是酒醉後搖搖晃晃地走在回家路上時,發生了意外。他是在水深只有十公分的排水溝裡溺水身亡的。「這麼淺的水怎麼會淹死呢?」不少人可能有這樣的疑惑。但是人處於爛醉狀態時,就可能醉倒在路邊,或是在大馬路上睡過去。如果那裡正好有水窪,也許就會溺死。類似的情況還有酒醉後在道路施工現場死亡的案例。也許是被什麼東西絆倒了,也許是被提示禁止通行的告示牌間的繩子勒住了脖子,死者因窒息而亡。這只能怪地點和時機不好,但是突然的死亡往往就是這些偶然因素所造成的。除此以外,飲酒引起的死亡事故也很多,比如從車站月台墜落身亡。這樣的事故容易發生在週五晚上。週末前一天,和同事朋友結束愉快的酒席後,回家的途中突然從月台上墜落,頭部被撞擊,或者被電車輾壓,在此類事故中意外喪命的人出乎意料的多。此外,喝醉的人中,還有凜冬在樹叢裡睡覺凍死的,後仰倒下撞擊到頭部而死的,在路邊睡著被車輾壓而死的。從警察那裡得知,還有人頭骨骨折後,留下走了一段路的痕跡。也就是說,這人在頭骨骨折的狀態下走路。通常因為劇痛,人是無法走動的,但可能是酒精作用,他已經感覺不到疼痛。我每次在解剖台前面對這樣的遺體,都會為他們惋惜:「也許不喝酒的話,就不會死了。」但是從另一方面考慮──這樣說也許有些輕率──我有時覺得「這可能也算是幸福的死亡吧」。大多數人喝了自己喜歡的酒以後都會心情很好,然後就這樣還沒明白過來發生了什麼事就死去了。這對於死者家屬來說肯定是不幸的,但對死者本人來說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如果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我想這應該不算是什麼不好的死法吧。當然,如果你問我:「你也想這麼了結生命嗎?」我肯定不會主動選擇這樣的死法。但是人必有一死,不管是長時間對抗病魔最終死亡,還是心肌梗塞導致突然死亡,都是死。在法醫學現場,還會碰到被謀殺的無辜孩子和被迫一同自殺的親子,等等。我作為一名醫生,以及作為一個人,不由得對死亡的幸福與不幸進行深思。(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不平等的屍體》)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17 養生.聰明飲食
調節血糖血脂、減少癌症發生率...盤點膳食纖維5大好處! 一圖看「膳食纖維食物排行榜」
每每談到健康飲食,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以下簡稱衛福部、國健署)或是各大醫院提出的飲食教育中,都會倡導「三蔬兩果」的概念,呼籲大家每天至少要吃到三份蔬菜和兩份水果,還有搭配未精緻的全穀類或根莖類食物(如燕麥、蓮藕)來取代精緻澱粉。在這些飲食建議之中,其實都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究竟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好處又有些哪些呢?就讓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來一一為你解答!膳食纖維是什麼?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指的是可食且無法被人體小腸酵素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及木質素(Lignin)等物質,人體雖然無法直接吸收利用這些物質來產生能量,但它們卻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能為我們的健康帶來許多非常重要的好處,因此每天都需要攝取足量的膳食纖維以來維持身體健康。膳食纖維可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及「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兩大類,依據他們的特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水溶性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成分包括:果膠(Pectin)、樹膠(Gums)、菊苣纖維(Inulin)、寡糖…等都屬於這類,通常存在於質地較軟嫩、黏稠的食物中,例如秋葵、木耳等。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功能是幫助調節血糖與血脂、增加飽足感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成分包括:木質素、纖維素(Cellulose)、幾丁質(Chitin)…等。多存在於質地較堅硬、粗糙的食物中,例如地瓜葉、糙米等。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主要功能可以幫助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等。膳食纖維對身體的好處究竟膳食纖維好處有哪些?為什麼它對我們的健康這麼重要呢?Sean在這裡幫大家統整了五大膳食纖維好處,一起來看看吧!1.調節餐後血糖正常狀態下,我們用餐後,食物中的澱粉會被消化產生單醣(Monosaccharide),隨後經由腸道吸收進體內,這時血糖會開始上升,接著身體會分泌胰島素(Insulin)來促進細胞對醣的攝取,幫助血糖回到正常的水平,避免呈現高血糖狀態。但對於精緻糖攝取過量的族群或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容易控制不佳而產生劇烈的波動,造成身體的負擔。這時候膳食纖維(特別是水溶性膳食纖維)就非常重要,它能與食物混和,減緩醣類吸收的速率,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因此對調節餐後血糖有著非常大的益處。2.調節血脂膽汁(Bile)是一種含膽固醇(Cholesterol)的消化液,在我們人體消化食物的過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在體內會不停地回收再利用。而當有飲食中有攝取膳食纖維時,它會與膽汁結合,增加膽汁排出體外的量。這時肝臟為了補充被排出的膽汁,就會消耗血液中更多的膽固醇來製造膽汁,因此就可以降低血膽固醇及血脂的濃度,達到調節血脂的功效。此外,膳食纖維本身也可以幫助減少飲食中油脂吸收,同樣具有幫助降低血脂的效果。3.增加飽足感、幫助排便水溶性膳食纖維進入體內後,會在體內吸水膨脹,進而延緩胃排空的時間,達到延長飽足感及減少進食量的效果,因此有助於體重控制。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具有刺激腸胃蠕動、增加糞便體積、改變糞便質地等作用,可以使排便更順暢。而在腸道蠕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將附著在腸道內的廢物與糞便一併排出,避免它囤積在體內,維持腸道健康。4.作為益菌生(Prebiotic)益菌生(Prebiotics),又稱益生質、益生元,是指可以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物質,我們可以把益菌生理解成益生菌的食物,可以幫助益生菌在我們的腸道順利生長。有些膳食纖維例如菊苣纖維、果寡糖(Fructooligosaccharide)等,在進入腸道後不僅能發揮自身膳食纖維的功能,也可作為益菌生存在,提供益生菌成長所需的養分。而有助於益生菌製造對身體有益的短鏈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 SCFA)等物質,不僅能將腸道打造成對好菌有利的生長環境,還能同時抑制壞菌增生,進一步幫助腸道健康。5.減少癌症發生率常年以來,癌症一直都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所以健康飲食的目的,有很大一部份是在預防癌症的發生。而根據流行病學、動物及臨床等一系列研究結果,都得出一個結論:攝取足量的高纖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等,不但能預防大腸直腸癌,還可以降低罹患乳癌、食道癌、胃癌、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癌的風險。這是因為膳食纖維能夠稀釋腸道中有害物的濃度、幫助糞便加速排出;也可調節免疫反應、對抗發炎、維持腸道細胞健康、抑制致癌細胞增生等功能。膳食纖維一天要吃多少?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及各大醫院的飲食指南建議,膳食纖維一天應攝取約25~35克,換算起來大約是每天3份蔬菜及2份水果。然而,最新的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國人不論性別或年齡層,我們每日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皆全部未達標準!能夠每天吃到3份蔬菜的人更是不到2成!若長期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都容易會提高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風險。因此接下來Sean就要帶大家一起認識高膳食纖維食物有哪些!富含膳食纖維食物有哪些?在衛福部國健署定義的六大類食物中,高膳食纖維食物多存在於全穀雜糧類、蔬菜類及水果類。那我們日常飲食中有哪些食物是屬於高膳食纖維食物呢?一起來看看吧!.全榖雜糧類:紅豆、綠豆、燕麥、紅藜、玉米、糙米、蓮藕、南瓜、地瓜、芋頭.蔬菜類:黑木耳、海帶芽、牛蒡、黑豆芽、香菇、秋葵、地瓜葉、紅莧菜、苦瓜、菠菜.水果類:黑棗、百香果、紅心芭樂、榴槤、奇異果、釋迦、柳丁、草莓、小番茄、橘子 膳食纖維好處眾多,使它成為健康飲食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建議大家每天都要攝取到足夠的膳食纖維喔!不知道大家在看完文章後,有沒有更認識膳食纖維了呢?貼心叮嚀:除了養成多吃蔬果,補充膳食纖維的習慣外,也別忘了要多喝水喔!水不僅是維持體內液體平衡、促進新陳代謝的重要推手外,還可以滋潤腸道,幫助膳食纖維充分發揮作用,讓你每天的生活都能輕窈順暢!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7 活動.活動最前線
直播/【張金堅教授講健康】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健康警訊②
你知道嗎?「乳癌」是目前國內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則為第四位;「大腸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大多是透過檢查時才發現異常,另外「子宮頸癌」及「胃癌」也都是經常潛伏在你我身邊的邪惡份子。這些癌症該怎麼做才能預防呢?這次張金堅教授將會在直播中帶著大家一起了解,記得揪朋友們一起來準時收看喔!直播尾聲會有抽獎活動,將會贈送精美小禮給來參與線上直播的朋友們,歡迎一起糾團來直播,跟著張教授揭開身體的各種謎題🔍📆 直播日期 | 2024/02/07(三) 下午 2:00(結束有抽獎活動唷🎁)▶️YT收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J7KALrcOVQ
-
2024-02-07 焦點.元氣新聞
預計5月上路 19種癌NGS檢測納健保
為求精準用藥,提高療效,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昨宣布,今年五月起,將給付「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預計每年約有十九大類癌別、三萬多名病友受惠,每種癌別一生僅有一次給付一次機會。另擬定三種給付套組,最低給付近一萬元,最高近三萬元,健保一年約增九億元支出。健保署昨舉行NGS專家會議,決議給付十九大類癌別病友,分別為五大類血液腫瘤,包括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骨髓分化不良症狀群(MDS)、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B-ALL)、B細胞淋巴癌(BCL)以及T/NK細胞血癌與淋巴癌(NKTL)。另有十四大類實體腫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卵巢癌、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等。專家會議決議給付的類檢測套組,分別為「BRCA二分之一」給付一萬點、小套組(一百個基因以下)給付二萬點、大套組(一百個基因以上)給付三萬點;給付方式為「套組定額」,醫院依其技術成本及檢測基因多寡,訂出這三種費用,如高於健保給付金額,差額由病人自行負擔。至於哪些醫院提供檢驗?石崇良說,限定區域級以上醫院,或經癌症治療品質認證,且醫院或跨院設有分子腫瘤委員會,目前符合資格的醫院約九十多家,需先通過衛福部審核;檢測時病人須簽同意書,同意相關檢測報告可上傳至健保署指定資料庫,如檢測失敗,醫師無法出具報告,費用由醫院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