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癌症.抗癌新知
搜尋
胃癌
共找到
397
筆 文章
-
-
2020-10-21 科別.消化系統
上背痛竟是胃炎轉移 醫師籲及早就醫
別以為上背、肩膀疼痛,都是肌肉痠痛,有可能是消化器官出問題的「轉移痛」。一名40多歲的張先生,這半年來總覺得上背部肩胛骨隱隱作痛,但因為沒有外傷或運動傷害的病史,疼痛感也不會隨著背部伸展缓和或加重,所以不以為意;直到做了健康檢查後,才發現竟是慢性胃炎。消化器官「轉移痛」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張先生的情形是發生了胃的轉移痛,由於胃的神經跟上背部神經有所重疊。雖然大部分胃病是以上腹痛為主,但有時胃的問題也會引起上背疼痛,甚至比上腹痛的近狀還要明顯。這種胃的轉移痛不會因壓到背部某一點而特別痛,但有時會因為飲食如:喝咖啡、喝酒而更嚴重。康本初說,其他消化器官也有類似的轉移痛,如:膽囊的轉移痛可能導致右邊肩膀痛、胰臟的轉移痛也可能導致上背疼痛。轉移痛與肌肉疼痛有何不同?康本初解釋,轉移痛在經過休息,服用止痛藥後通常不會有明顯改善,且都為悶痛按。若是肌肉疫痛,在復健伸展、適度体息後會有改善,按壓疼痛位置時感覺疼痛會加劇,放開後緩解。拖延就醫恐成胃癌康本初提到,胃炎症狀並不明顯,通常只有上腹不適,腹服,噁心等感覺,一般民眾多數不太在意。若還是持續接觸危險因子,如菸酒,高鹽,醃漬飲食等等,或是持續幽門桿菌感染,就有可能引發胃癌。治療方面以藥物治療為主,並配合生活習慣調整,飲食避免高鹽,醃漬飲食;戒於、戒酒;避免暴飲暴食,進食時放鬆心情。康本初醫師提醒,當出現上背痛,在復健伸展,適度休息後一直沒有改善,或是同時有胃炎相關症狀,有可能是胃炎引起,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10-20 癌症.抗癌新知
獨步全球!國輻中心新技術 6分鐘檢驗出10種癌症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今天發表紅外線蠟吸附動力學影像數位技術(iR-WPK),只要6到15分鐘,就可以從病理組織切片及細胞樣品上變異的醣衣辨識癌細胞,可用來檢測結腸癌、乳癌、胃癌、口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前列腺癌、皮膚癌、神經內分泌瘤及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等10種癌症。即便是從良性到惡性之間的過渡階段,也就是癌前病變,也可檢測出來。這項技術已獲得我國和日本、美國及歐盟等多國專利。國輻中心表示,iR-WPK技術獨步全球,目前已進入臨床驗證階段,包含高雄醫學大學附屬中和醫院、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台南奇美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都與國輻中心合作進行癌症篩檢的臨床驗證。不久之後,民眾就能夠享受這項最新的科技。國輻中心解釋,人體細胞表面覆蓋著大量的「醣分子結構」,如同裹著一層醣衣,這層糖衣是細胞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橋樑。細胞在癌化的過程當中,這層醣衣會產生結構變異,進而造成細胞的功能失調,最終導致人的死亡。因此這層糖衣可作為辨識癌細胞的標記,當糖衣開始出現結構性變化時,就是罹癌的重要警訊。中心指出,目前醫學上常用的癌症篩檢技術,如組織病理分析法、質譜學法與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這些方法的前處理程序複雜,測定時間需數小時到數天,檢測結果也常有偽陽性與偽陰性等問題。且這些方法都是破壞性檢測,一旦分析過程失敗,就必須重新採集細胞組織。國輻中心副研究員李耀昌說,iR-WPK技術有別其他檢測方式,首創以石蠟及蜂蠟作為顯影劑,來標示穿著變異醣衣的癌細胞,再利用同步輻射紅外光,以非破壞性檢測的方式掃瞄癌細胞,6到15分鐘就可以揪出零期的癌症及癌前病變。它的影像技術也解決傳統檢測方法的耗時、人工判讀及破壞檢體等缺點。李耀昌說,iR-WPK技術不只可以篩檢癌症,還可以運用在腎臟病的診斷和預後評估。台灣長久以來有洗腎王國之名,而慢性腎臟病每年花掉健保高達513億元,蟬聯十大國病首位。國輻中心正與醫療單位開發iR-WPK技術在免疫性腎炎的治療和腎臟移植後的預後評估,成果有助慢性腎臟病防治。
-
2020-10-20 科別.消化系統
消化器官轉移痛 男胃炎上背痛半年
40多歲張先生近半年總覺得上背肩胛骨中間隱隱作痛,但沒外傷和運動傷害,最近健檢,才發現有慢性胃炎,治療後上背痛就改善。上背痛可能與消化器官的轉移痛有關。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今天在記者會表示,上述個案的情形是發生胃的轉移痛,由於胃的神經跟上背部神經有所重疊,雖然大部分胃病是以上腹痛為主,但有時胃的問題也會引起上背疼痛,甚至比上腹痛的症狀還要明顯。現代人本來就容易有肌肉痠痛的問題,轉移痛與肌肉痠痛如何區分;康本初說,轉移痛在經過休息、服用止痛藥後通常沒明顯改善,同時會是悶痛且沒有特別壓了會痛的位置。但若為肌肉痠痛,在復健伸展、適度休息後會有改善,按壓疼痛位置時感覺疼痛加劇,放開後感到稍微緩解,且通常幾天會緩解。康本初也說,不只胃會出現轉移痛,其他消化器官也有類似的轉移痛,如膽囊的轉移痛可能出現右邊肩膀痛,胰臟的轉移痛也可能出現上背痛;因此民眾如果上背部中間部位疼痛,且沒有運動傷害,胃也沒問題,也可懷疑胰臟出問題。胃的轉移痛不會有壓到背部某一點而特別痛,但有時會因為飲食如喝咖啡、喝酒而更痛。其他消化器官的轉移痛,也會因為吃下刺激物加劇,如膽囊轉移痛會因攝入油脂變痛、胰臟轉移痛則與攝取酒精有關。康本初說,胃炎症狀常常不明顯,可能只有上腹不適、腹脹、噁心等感覺,可能因幽門桿菌感染、不良的生活習慣等而患病。胃炎發生後,若還是持續接觸危險因子,如菸酒、高鹽、醃漬飲食等,或是持續幽門桿菌感染,就有可能發生胃癌。除了用藥治療,還應調整飲食、戒菸戒酒、避免暴飲暴食。康本初提醒,當出現上背痛,在復健伸展、適度休息後一直沒有改善,或是同時有胃炎相關症狀,有可能是胃炎引起,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一旦發現罹患胃炎,應積極治療,以降低胃癌的發生機會。
-
2020-10-06 癌症.抗癌新知
李伯璋:基因篩檢浪潮 健保給付癌症類別與基因突變全癌症的策略
癌症新藥、檢驗技術飛快突破創新,健保制度需積極因應。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出席聯合報「精準醫療時代的全癌症治療」專家會議時透露,健保署正考慮選出一些有藥可用的特定基因,規劃為不同癌症的基因檢測模組,基因檢測費用可壓低到大約二至四萬之間,有助精準運用健保資源。李伯璋表示,基因檢測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精準醫療,其中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是否納入給付,是各界熱烈關注的焦點,其優點有三。首先,NGS為一次性全基因檢測報告,可節省逐項檢測、逐步投藥的時程,爭取到治療黃金時間。當標準治療步驟無效或用罄時,NGS可提供新治療策略及其成功機率預測。可搜集基因、病人預後、藥物反應的關聯性資料,有助於發展未來的治療。不過NGS也有三個缺點,李伯璋說,首先,測出來的基因不一定有對應標靶藥物。病人如果抱持太大的希望,失望也會越深,另外有些病人病情嚴重,治療空間小,這時候需要的是心理準備,而非基因檢測。再者是相較於其他檢驗,基因檢測費用較高,等待檢測報告時間也比較久。李伯璋根據健保資料指出,台灣近三年每年有14萬人診斷出癌症,隨著癌症存活率提高,累計罹癌人數和健保的癌症醫療支出雙雙呈現直線上升,2019年大約76萬名癌症病人的健保藥物支出就高達298.59億元。其中171.6億元給付於標靶藥物,佔所有癌症藥費比例高達57.5%,排名第一;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o-oncology therapy,簡稱IO)的費用也有6.44億(2.2%),排名第四。健保署目前給付四種IO於九種符合適應症的癌症,跟許多標靶藥一樣,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前,也需要先透過基因檢測確認有對應的基因,才是適用對象,不過使用之後的效果,仍可能因人而異,需要後需追蹤。李伯璋以神經營養性原肌球蛋白受體激酶(NTRK)基因這項癌症治療的新標靶為例,臨床試驗結果證實其對應藥物對罕見的兒童癌症有很高的反應率、很好的療效。另以IO為例,健保署分析截至2020年6月30日1623個使用IO的病人最近一次用藥反應,分析發現,病人有23.3%死亡、24%惡化、13.6%加速惡化,對治療完全反應或部分反應者僅16.1%、病情穩定6%。李伯璋表示,這顯示有些病人還是救不回來,或是已進入需要安寧照顧的階段,各癌別比較發現,胃癌和肝癌的效果相較比較不顯著。李伯璋表示,將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是世界各國醫療體系共同的難題,但共通的目標就是把錢用在刀口上,做出對民眾健康福祉最有利的決定、給病人實證支持有效的照顧。因此健保署一直以來的態度就是希望控制不必要的醫療行為,將資源投入在對病人更有幫助的事。#響應少見癌症日World rare cancer day.全癌症治療抗癌里程碑,請點:https://reurl.cc/KjlyXe.精準醫療好難懂!一次破解全癌症 少見癌也有解方: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Precision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夜烤肉 營養師3招教你怎麼健康吃
今天是中秋連假,除了闔家出遊外,家人歡聚難免烤肉聚餐增進情感,但過量可能會對身體帶來負擔。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葉嘉豐提供聰明選食材、食安不馬虎、自製醬料等3招健康烤肉訣竅,讓民眾中秋吃得安心又開心。1、聰明選食材,均衡多元一級棒葉嘉豐說,「肉品」是烤肉的主角,應優先購買原態肉品,若在超市購買,應選擇具有CAS優良肉品標章且包裝完整、適當儲存的產品;若在傳統市場購買,最好在環境整齊、乾淨的店家購買。 而烤肉時絕不能只吃肉,蔬果也要均衡攝取。蔬菜、水果皆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也能增加飽足感,以免不小心攝取過多熱量。 蔬菜部分,葉嘉豐建議可挑選帶殼玉米筍、筊白筍、菇類、青椒、甜椒、櫛瓜等,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也能在肉串或菜餚中加入青蔥、大蒜、洋蔥等高抗氧化食材,增添風味及多樣性;水果部分,則以新鮮水果或自製蔬果汁為主,可選擇柚子、芭樂、奇異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有助提升體內抗氧化能力。2、注意食安不馬虎,一步遠離癌團聚烤肉最擔心就是食安問題。葉嘉豐提醒,民眾在備料的時候,應保持「生熟食分開」的原則,刀具、砧板、餐盤不共用,避免交叉汙染。 如海鮮類、肉品類食材,都需要長時間燒烤,一心急就易吃到未熟食物外,食材經高溫燒烤或油脂滴落產生的煙,都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PAHs),對呼吸道、皮膚及消化道都會造成傷害,增加罹患胃癌、大腸癌等癌症風險。他建議民眾可預先將食材燙熟或蒸熟,燒烤前再塗上少許醬料,大量縮短燒烤時間,如此一來吃得較健康也能享受碳烤的香氣。3、自製醬料最對味,清爽零負擔烤肉醬是大多數人烤肉必備食材,但市面上的烤肉醬多為高鈉、高熱量,且為了增添風味、長期保存勢必會加入食品添加物,吃多會增加身體的負擔。葉嘉豐建議可試著用新鮮、簡單的天然食材,如大蒜、洋蔥、番茄、檸檬、辣椒等,搭配醬油、味醂,自行製作清爽的醬料來取代。
-
2020-10-01 養生.聰明飲食
中秋連假烤肉別踩地雷,4種常見烤肉食材要注意!
明天就是中秋連假了,吃烤肉早已成為國人中秋節例行的活動,最近大家忙著準備烤肉食材,但究竟該怎麼挑選搭配食材,才能吃的健康又美味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指出,應該多選擇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品,像是香腸、甜不辣、百頁豆腐等食材,以免吃下過多的鹽和脂肪。以下4種常見的烤肉食材,潘富子建議應該少量攝取: 1.甜不辣:以市售用魚漿做成的甜不辣,製造過程中需經過油炸,油脂含量不少,以3片甜不辣約120克來說,相當於1碗白飯的熱量以及320毫克的鈉,若再加上烤肉醬的熱量及鈉含量,更是不容小覷。以60公斤體重的成人來說,需要快走1個小時才能消耗掉這些熱量。 2.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香腸是以油脂豐富的五花豬肉絞碎與調味料混和灌製而成,屬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品。一根香腸就有高達240大卡的熱量,再經過炭烤調味,熱量又往上加,吃下肚後熱量相當於成人半份正餐所需的熱量,相當可觀。培根的熱量更是超標,直接被歸類於食物中的油脂類,一片約34公克的培根就有146大卡,鈉含量165毫克。世界衛生組織:加工肉品為第一級致癌物大部分的加工肉品在製造過程中為了延長保存期限及口感,皆含有過量的鹽及油脂。21016年,美國癌症研究機構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共同發表一篇論文指出,食用加工肉品會增加罹患胃癌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將加工肉品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3.百頁豆腐:為了製造出綿密的口感,百頁豆腐在製造過程中添加不少油脂,其在豆製品當中油脂含量是最高的,每100公克的百頁豆腐熱量為196大卡的,熱量是一般豆腐的2~3倍,脂肪含量更高出5~6倍。 4.人造奶油:烤肉時也常見用奶油調味來烘烤食材,像是奶油絲瓜、奶油蛤蜊、奶油金針菇等。若是選擇人造奶油(乳瑪琳),雖不含反式脂肪,但其中的棕櫚油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容易導致動脈硬化、提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潘富子提醒,烤肉時可以多攝取蔬菜及全穀根莖類,它們都含有豐富的植化素,能夠幫助抗氧化,其中的膳食纖維還能帶走過多的油脂及膽固醇,以減少脂肪的吸收。飲料部分可用無糖綠茶取代含糖飲料,綠茶含豐富的綠茶多酚能幫助燃燒脂肪及促進消化。 延伸閱讀: 一口咬下都是油! 這款月餅熱量最驚人,營養師授3不胖吃法 柚子維生素C比檸檬還多! 但1天吃超過「這個量」恐變胖、血糖超標  
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