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耳鼻喉科
共找到
610
筆 文章
-
-
2021-07-09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重演SARS經驗 新冠肺炎輕症者「創傷後壓力症狀」患病率高
新冠肺炎不只傷「身」,還傷「心」,即使只是輕症確診者也躲不過。董氏基金會今引用國際最新研究結果提醒,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出現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的患病率明顯增加,重演之前SARS感染倖存者的經驗;呼籲政府應儘速或有條件的開放線上心理諮商服務,讓有需要的民眾能有直接的管道獲得幫助。該研究在今年5月發表於《神經精神藥理學與生物精神醫學進展》期刊,是由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與巴西南卡埃塔諾市政大學合作,針對巴西895名輕症患者進行評估。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出現顯著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的比率分別為26%、22%及17%,相較於先前巴西創傷後壓力水平8.5%的發生率,患病率顯然增加,且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增加的數量與臨床上顯著的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嚴重度有關。研究團隊也指出,這些發現與SARS爆發時相呼應,當時SARS感染倖存者的心理困擾也有增加,且在疫情爆發後1年或更長時間仍持續;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2015年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發生後。因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即便在疫後時期,因疫情引起的心理層面問題仍會持續,一般民眾要先有心理準備,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在未來幾年都會是常態,視訊也將成為社交互動或聯繫上的趨勢,民眾先了解才有對策。葉雅馨進一步建議,民眾平日應多熟悉心理健康資訊,長期性養成正確飲食及運動的習慣,並適時紓壓以維持身心健康。若出現以下問題,持續2周仍無法改善,除尋求親友的支持外,應尋求專業協助,透過心理諮詢專線、聊天室等資源進行必要的求助。1.嚴重失眠2.吃不下或暴食等食慾問題3.沮喪、對事物失去興趣、時常有負面想法、懷疑自己的存在或無價值感等憂鬱情緒葉雅馨進一步呼籲,政府應儘速或有條件的開放線上心理諮商服務,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能夠有直接的管道獲得幫助;且應加強心理健康預防宣導,讓民眾了解怎麼預防、如何積極面對疫情後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建立正確的認知,提升群體自我防禦的效果。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邱弘毅則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已延燒1年多,大量確診後康復的病患或多或少留下了後遺症,尤其心理層面問題已是疫情後全球關注的重大議題。邱弘毅指出,抗疫期間的封城、隔離、維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對人際互動的影響更需要被關注,社會必須整合資源,發揮更大的社會關懷力量,才能讓這場疫情受害者的傷害減到最低。邱弘毅進一步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2020年起,我國精神科就診人次增加,耳鼻喉科、眼科等其他科別則沒有太大差別,顯示精神科需求有整體上的上升。針對國內疫苗接種率逐步提高、未來將施行微解封相關措施,邱弘毅建議,屆時政府應請精神科醫師追蹤確診後康復的個案,有無焦慮、憂鬱等新冠創傷症候群狀況;解封後,觀察各級學生返校狀況,是否有疏離、自我、情緒感知能力較差、喜歡自己一個人,或是不想與人互動的狀況,若有,學校心理輔導相關機構應介入協助。
-
2021-07-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終於看到你了!」夫妻病房抗「疫」成功 慶金婚周年
「老婆,終於看到你了!」先後確診的王先生、王太太,因症狀變嚴重,轉送到花蓮慈濟醫院重症專責病房治療,在夫妻同室治療、相互扶持,及醫護人員照護下已痊癒,出院時適逢結婚周年,醫療團隊為這對結婚將滿50年的夫妻,送上鮮花與卡片提前慶祝金婚,祝福攜手度過更多的金色歲月。花蓮慈濟醫院自5月中旬疫情爆發後,收治16位新冠肺炎確診者,其中10位是重症,目前已累計13位病人復原出院。王姓夫妻昨天病癒出院,病房照護團隊得知夫妻結婚50年,特別準備小驚喜,為王太太戴上白色頭紗、王先生別上藍色領帶,在象徵重生的日子裡,提前為他們慶祝金婚,讓這對夫妻非常感動。慈濟醫院表示,夫妻倆剛染病時須分隔兩病房,經指揮中心5月底宣布專責病房可兩人一室時,醫療團隊評估後,決定讓夫妻倆同室,有陣子都沒看到太太的王先生感動流淚,對著太太說「終於看到你了!」2人因為有另一半的鼓勵與支持打氣,變得更積極配合復健治療。回想住院一個多月經歷,王太太說,先生當時咳嗽,以為只是感冒,看了耳鼻喉科後還是發燒,醫師建議篩檢,才發現確診,自己則是沒有症狀,後來連續發燒六天,先生在住院期間還暈倒2次,6月初就被轉送到慈濟醫院治療。緊緊牽著太太的手的王先生忍不住掉淚,愧疚自己害老婆染疫,儘管非常怕血,但都為了家人積極接受治療及復健。看著邊回憶邊流淚的先生,王太太說出愛的告白,表示一點都沒有責怪的意思,王先生也說,是太太的支持才能堅持下去。慈濟醫院長林欣榮表示,從他們送至醫院第一天,就以中西醫合療方式治療,除了西醫用藥,中醫以淨斯本草飲濃縮液,搭配中藥粉調理身體,祝福這對夫妻出院後順利、平安,展開新生活。
-
2021-07-07 該看哪科.耳鼻喉
天旋地轉!「內耳不平衡」暈眩怎麼辦?
天旋地轉的感覺,可能只有發生過的人能夠體會,身體是靜態的,看到的畫面卻如同雲霄飛車般,不斷旋轉移動。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的身體仰賴大小腦、本體感覺、內耳、眼睛來作平衡,以上有一樣錯亂,其它器官有時會「幫倒忙」而跟著錯亂。天旋地轉一般來說是「內耳」不平衡,「眼睛」想要幫忙平衡,卻造成混亂。我們藉由一些方法,可以看到患者的「眼振」,也就是眼睛不斷振動,此時雖然身體靜止、外界環境不動,眼睛看到的畫面卻是不斷旋轉移動的。至於內耳不平衡的原因是什麼呢?最常見的是「耳石脫落」,也叫做良性陣發性眩暈。耳石和耳屎完全沒有關係!耳石是內耳平衡器官的一部分,肉眼是看不到的。我們可以把內耳平衡器官中的橢圓囊,想像成一個「客廳」,耳石是在客廳牆上貼著的「磁磚」,客廳連接著三個像管子一般的「房間」,也就是半規管。因為某些原因,也許是頭部撞到,也許是感冒,或更多其實找不到原因,這些在客廳(橢圓囊)牆上的磁磚(耳石)剝落下來了,掉進房間(半規管)裡,隨著我們頭部轉動姿勢改變,在房間中移動刺激,造成天旋地轉的感覺。這種天旋地轉常見在往後躺下時引發,發作大約數秒至一分鐘後停止。醫師會請病患躺在檢查床上,用特殊的角度嘗試引起耳石的移動,並觀察眼球變化,藉以診斷是否有耳石脫落以及推知耳石掉落的位置。耳石復位術,則是將誤入房間內磁磚,用特殊的角度,讓它回到客廳之中,有時還需要病患配合,回家好好大睡12小時,讓磁磚可以貼在牆壁上,或等身體將破碎的磁磚吸收掉。「前庭神經炎」也很常見,前庭神經掌管平衡,也就是平衡神經發炎了,通常是病毒感染造成的。當前庭神經發炎時,會發出不斷刺激的訊號,此時眼睛感到疑惑,於是跟著錯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東西一直在晃動,產生天旋地轉,不同於一般頭暈的感覺。前庭神經炎是內耳不平衡中感覺最難受、可怕的一種,因為它持續轉個不停,連走路都很困難。由於病毒感染、神經發炎的回復需要時間,前庭神經炎持續的時間也長,可能持續一至三天。此時很需要醫師的幫忙,用藥讓平衡神經發炎期間能夠順利度過,也減輕神經發炎產生的後遺症。前庭神經炎通常是凌晨開始發作,可能合併聽力下降。因為聽神經和前庭神經長得很近,如果一起發炎,就叫做內耳迷路炎,會伴隨聽力下降,此時必須按照突發性耳聾治療。此外,前庭神經炎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會合併良性陣發性眩暈,也就是前述的耳石脫落,需靠耳鼻喉科醫師仔細分辨,並且合併耳石復位術治療。其他內耳不平衡的原因還包括偏頭痛造成的頭暈、基底血管循環不良、梅尼爾氏症、內耳功能退化或受傷......等等。每種內耳不平衡的原因、治療的方法都不一樣,建議還是諮詢專業醫師,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延伸閱讀】 忽略情緒高低起伏,小心!『躁鬱症』再發率高!自殺風險難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助於提升免疫力的營養補給出汗、心跳速率加快!恐是危及生命的氣喘緊急症狀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7-04 該看哪科.耳鼻喉
防空調惹病、電費暴增 專家教你如何聰明吹冷氣
可以預期,這個夏天我們有更長的時間窩居家裡。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電費暴增、冷氣病上身;為了省電、發生中暑;缺乏運動,肥胖上身。減少外出的日子,如何讓身體安然通過暑氣與肥胖的考驗?台灣夏季炎熱,每年氣溫都突破紀錄,室外高溫35度以上成日常,在家冷氣一開暑氣全消,但室內外溫差就像季節交替般忽冷忽熱,身體不一定能夠快速調節。另外,疫情所致,全民「防疫宅在家」,夏日即便待在室內高溫仍難耐,冷氣往往吹整天,除了電費吃不消,民眾吹冷氣也須小心「空調病」相關症狀。室內外溫差大,敏感族群呼吸道易出現症狀。「空調病」簡單來說,指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因空氣不流通出現的症狀,像是呼吸道敏感,導致打噴嚏或鼻塞、血液循環差造成的疼痛,以及皮膚過敏、乾裂等等的病症。事實上,醫學上並沒有所謂的空調病。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說,這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常見狀況分為兩種,敏感族群因為室內、外環境溫差大,身體無法迅速調節,容易產生呼吸道問題,發生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而老人家在氣管快速收縮下,更容易出現「痰多」等現象。長時間待冷氣房,血液循環差導致各種痠痛。另一個則是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族群,柯仁弘指出,像是上班族或是開刀房醫護等,需要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較容易血液循環不良,這時冷氣一吹,就會導致疼痛,常見部位有肩頸、關節等。另外,有些上班族的座位在冷氣底下直吹頭頂,開業中醫師施昀廷說,空調引起的風寒,以頭、頸部與呼吸道為主,若風直吹頭頂,建議戴帽子、頭巾,同時可以搭配溫熱飲品,像是熱紅茶、薑茶等去寒。別忘清潔濾網,記得起身多活動,促進血液循環。現行提倡節能減碳,冷氣溫度建議控制26至28度,不僅適合人體,也可省電、省荷包。但冷氣要如何吹得巧?衛福部桃園醫院耳鼻喉頭頸科主治醫師譚媛云表示,進入冷氣房前應先將汗水擦乾,切記不能一下子就將溫度調到低溫。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的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時不時就可以起來動一動,可嘗試簡單有氧、居家健身,促進血液循環。針對敏感族群,譚媛云說,台灣又潮濕又熱,濾網很容易有塵蟎堆積,長期未清洗恐引發氣喘。譚媛云提醒,夏季來臨前,頻繁使用冷氣的前幾個月就要注意清潔,除濾網要積極清理外,建議主機一年一次需大清洗,最好能在濾網上鋪一層濾棉,風扇葉片容易卡灰塵也要清理。搭配電風扇讓空氣流動,維持上下濕度平均。吹冷氣不可忽視濕度問題,譚媛云說:「濕度最好維持在50%至60%,過敏體質是60%以下最好。」即便冷氣有除濕功能,送風的方式跟循環還是在上方,潮濕的空氣仍堆積在下方,可以搭配風扇,讓空氣流動循環平均。中西醫都建議冷氣不要開整天,但民眾又擔心無法一夜好眠。施昀廷說,天氣真的很熱還是要開冷氣,如果怕不斷開關很耗電,可以運用定時功能關閉,讓電風扇在入睡到一半時開啟接力。譚媛云提醒,睡覺時風扇可以朝向牆壁,對氣流循環都好,也可避免直接對人吹而著涼。別24小時密閉門窗,清晨開窗通風最好。一天之內要安排室內開窗時間,避免24小時氣流密閉,而清晨是最好的開窗時間,可以早起的民眾在上午7、8點就可以打開通風;爬不起來的人,可選擇睡前通風,或是做到分區開窗,不要讓每個房間都是密閉狀態。搭配飲食也可減緩長期吹冷氣的不適,舒緩筋骨的部分,施昀廷建議服用桂枝湯、柴葛解肌湯。至於降火的食物,平常愛喝珍奶的人,可以改成仙草凍奶茶,仙草本身有退火的功效,也可喝綠豆湯、茶類等飲品;如果體質比較寒,建議白天時吃降火的食物,或吃水果也可以。
-
2021-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牙醫、耳鼻喉醫僅距450公尺 北市:做出相關管理
北市府上周四在防疫記者會中公布,信義區有一名牙醫醫師接種疫苗後仍確診,30日又透露大安區有一名耳鼻喉科醫師確診,200多位病患中有一人透過精準疫調抓出確診。台北市議員許淑華質疑,她發現這兩間診所相距僅450公尺。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防疫記者會表示,信義區牙醫診所確診案,相關接觸者都有接觸隔離,由於大安區耳鼻喉科的病患防護比較好,因此都被列自主健康管理。許淑華昨指出,位於信義區一間牙醫診所人員確診,診所16名員工和127名患者,都只要求居家隔離而未篩檢,事實上所謂的「信義區」確診牙醫診所,和市府先前公布的「大安區」耳鼻喉科診所只相距450公尺,兩者都位在六張犁、附近社區民宅眾多。北市衛生局稍早表示,信義區牙醫診所醫師6月16確診後立即收住院治療。該醫師居住松山區,後續由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進行確診者疫調,經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台北區管制中心防疫醫師共同研判居家隔離者146人,其中1人於匡列前即出境、2人為解除隔離前無須強制採檢對象、外縣市40人於6月18日轉外縣市管理。居家隔離期間最晚至7月1日,145人完成居家隔離通知,143人完成採檢、2人PCR陽性,已收置於加強版檢疫所及醫院。衛生局表示,大安區耳鼻喉科診所醫師6月23日確診後立即收住院治療,確診前門診病人暨病人家屬317人,皆列為自主健康管理14天;北市府317人皆納入精準疫調完成關懷,採檢人數由68人截至今日已增加為229人完成採檢,其中1人PCR陽性(CT值30.97),已收置於加強版檢疫所,北市衛生局將持續聯絡及安排採檢事宜。黃珊珊表示,信義區牙醫診所確診案,相關接觸者都有接觸隔離,由於大安區耳鼻喉科的病患防護比較好,因此都被列自主健康管理。耳鼻喉科的染疫病患是市府撈出的一位確診者,並在先前記者會公布相關情形,目前其他病患都願意去篩檢,目前未出現新的篩檢陽性患者。
-
2021-06-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眾搶殘劑 電話鈴響…醫師就怕
殘劑開放掀全國亂象。新竹縣竹北衛生所前天預告五十個名額,讓優先施打族群以外的人預約,昨系統一開放,不到一分鐘就額滿,衛生所公布IP跟登記時間強調絕無黑箱,有工程師看完形容「比演唱會門票難搶,甚至超越搶訂春節返鄉車票的激烈」。基層醫師幫忙施打已忙翻,還要被沒打到者嗆聲,感到灰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在記者會為殘劑之亂致歉,表示「對於造成醫護人員負擔非常抱歉」,仍呼籲民眾就近施打,讓殘劑可最大運用。陳時中說,因殘劑量少,為避免浪費,若規定太細就無法有效運用殘劑,謝謝醫護人員辛苦造冊。宜蘭縣前天宣布開放預約疫苗殘劑施打,各衛生所湧入爆量電話,短短二個小時,一千八百個名額全滿。彰化員榮醫院也湧入大量民眾致電詢問,院方表示,目前彰化縣市衛生局已宣布因殘劑有限,仍先以中央公布開放的施打對象為主。台中市一名支援疫苗站的基層醫師說,為了每天兩、三針殘劑,要給鄰近長者或現場登記的年輕人很糾結,忙到人仰馬翻,還要被罵「黑暗作業」,實在很灰心,建議政府快推出一套做法,不然吵不完。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現在聽到電話鈴響「真的會怕」,他在開放當晚緊急造冊,人數多達五百人,如果每天都有最多四人可打殘劑,連續打一百廿五天才打得完,請民眾「別再打電話了」。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說 ,以往診所殘劑在兩、三劑以內,前有特權打疫苗事件,基層擔心引發爭議反而綁手綁腳,「全民都可以打殘劑就可怕了」,現在每個診所電話都被打到爆,現行系統還沒跟上,基層得想辦法擬出候補機制,現行就算造冊,也不見得打得到殘劑 。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診所加入疫苗施打遭鄰居驅趕 基層醫師籲:請多點體諒
今年端午節假期因疫情導致家人無法團聚,許多醫護更秉持「同島一命」精神,犧牲休假準備6月15日的疫苗擴大接種作業。當時台北市共有135家診所加入施打,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也是其中一員,身在一線的他分享,診所在施打時,因不小心占用騎樓空間,遭鄰居脫口而出要求「走開」驅趕,面對不友善的對待,只希望大家能多一層體諒。日本提供的124萬劑AZ疫苗上周擴大施打,接種對象大部分為高齡長者,許多開業診所也加入施打。柯仁弘說,開業診所在疫情間受影響,診所病人相對減少,而現階段台灣欲克服困境,就得靠施打疫苗,自己是第一批加入施打的耳鼻喉科醫師。他指出,在這次施打過程中,診所的壓力是很大的,包含面臨行政問題,環節不盡完善,像是來接種的對象是否有符合資格,核准身分上面無所適從,大家都急著把覆蓋率做出來,不過也是為了疫情好。柯仁弘說,施打疫苗是傾診所之力,護理師常常搞到三更半夜,穿著防護衣的大家更忍著高溫,「我的初心就是互相幫忙。」其中,最讓他感到無力的是,診所施打疫苗時,會在騎樓拉開社交距離,卻遭到鄰居不友善的對待,他們除了用腳踏車隔開外,嘴邊還會嚷嚷著「走開」。他呼籲,這時期大家都是傾國家之力互相體諒,接種苗的人是健康的,並非生病的人。
-
2021-06-19 該看哪科.耳鼻喉
耳鳴會聽見心跳正常嗎? 專業醫師分析有幾種可能性
如果有天能聽到自己的心跳正常嗎?北市1名方先生表示,最近常聽到自己心跳聲,或是感覺體內器官跳動的聲音,以為自己的心臟有問題,於是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結果發現,心臟本身並無異狀,又擔心可能是耳朵有問題而求診。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這種耳鳴現象雖然情況較少見,但耳鳴的出現時並非單純老化,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發病的徵兆,如果發生異狀,建議可就醫進行全面檢查,才能對症治療。李宏信說明,一般來說,耳鳴可分為他覺性耳鳴和自覺性耳鳴2大類。前者除了患者聽得到之外,利用儀器也可以聽到耳鳴聲,多發生於血管性疾病與肌肉性疾病,臨床上並不常見,症狀表現可能包括能聽見自己心跳的搏動性耳鳴,大多是因連接鼻腔與中耳腔的歐氏管出現功能障礙所引起,有些患者因為鼻過敏或鼻炎之故,造成耳咽管內部黏膜腫脹互相接觸,因此患者可能聽到自己心跳聲。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與心跳同步的搏動聲遲遲沒有消失,長達數天或是反覆發作,一定要盡快到醫院進行更精密的檢查,因為這類型的耳鳴,可能與腦動靜脈畸形有關,千萬不可大意。至於另一種自覺性耳鳴則占大多數,屬於一般常見的耳鳴,患者會聽到外界不存在的聲音,是1種自我感覺或從內在發出的聲音,聲調有高或低音,可能出現打鼓、蟬叫不同聲響,因人而異。耳鳴一般音量不大,大家以為是勞累所引起,只要休息幾天就會消失,但有時持續不停,雖然不會感到不適,若隨著時間拉長耳鳴聲音越來越大,而且持續不間斷,24小時不停耳鳴,病人就會非常不舒服,才發現問題嚴重,找醫師協助診斷與治療。時間拖延越久症狀越嚴重,內耳神經受損情形變嚴重將不易治療,到各大醫院進行多種檢查但都找不出正確的原因,因此只能耐心接納,與之共存。耳鳴初期只要生活調適、身心平衡,就可能自然痊癒,或是初期發作症狀不太嚴重時,及早透過藥物輔助,也能達到改善效果,建議病人及家屬都要耐心接受治療,以期早日康復。李宏信指出,通常針對3個月內發生的耳鳴現象,可先透過清淡飲食、維持規律作息、適度放鬆心情,多數能逐漸痊癒不須用藥,倘若長期一直有耳鳴困擾,治療需從打通內耳血液循環著手。首先會給予清血藥物疏通內耳血路;再使用神經活化營養劑,有助修復已損傷的內耳神經,使其恢復正常功能;最後須阻止內耳血管過度收縮,產生缺血、營養失調,避免神經壞死萎縮的可能性。耳鳴發作的原因多元,也可能是重大疾病的警訊,最好仔細留意症狀表現,並提早就醫,出現耳鳴症狀多久也決定治療的時間長短,因此耳鳴困擾愈久,就越需要長期抗戰。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平日應適度放鬆心情、培養良好睡眠習慣、減少刺激性、高油多鹽飲食,以免加重耳鳴症狀。此外,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高血脂症等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發現聽見心跳的搏動性耳鳴現象時,也應盡速就醫檢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6-18 名人.陳光超
陳光超/飛舞的火鍋蝴蝶
「上次的死亡病例討論會,有一位食道癌症末期,合併多處轉移的年輕女性,我查了一下病歷,」院長放下手中的公文,抬頭看著我。「在她過世的兩個禮拜兩個月前,怎麼會有你耳鼻喉科開刀的紀錄?」「而且主刀者是你?」院長的臉上滿滿的???這下子嚴重了,院長是在指控我開不必要的刀,違反醫學倫理?==========火鍋,我們大家都這樣叫她。 34歲的她,留著很短的頭髮,配上略為消瘦的臉龐。她不是我們科的病人,但我不得不注意她。因為她老是穿著寬鬆的病人服,罩在她可以當作衣架子的身上。自己推著點滴架, 搭配爽朗的笑聲,在病房走廊飛奔,像蝴蝶似的到處飛舞,看到人就熱情的打招呼。 我就是在病房經過幾個照面,迎來幾個燦爛的招呼之後,知道她叫做火鍋,就這樣跟著叫了。是不是她老是帶來歡樂,所以大家叫她火鍋,我就不得而知了。只是很好奇,是哪個人給她取了這麼不相稱的綽號? 因為她長得非常像一個混血兒,尤其是鼻子跟眼睛,跟西方人沒什麼兩樣。除了她為什麼叫火鍋,讓我覺得好奇之外, 還有另外一個讓我好奇之處,那就是她看起來明明就是一個OL上班族,怎麼有那麼長的時間,可以一直住在醫院呢?因為從第一次她從我身邊飛奔而過,到現在至少超過兩個月了。「主任,過來! 過來!」病房的護理師琳琳,看到我路過,趕緊叫我。「這裡有好康的!你真會選時間來查房。」「主任,這是我們米總叫我特別去買的排隊吐司,你也有一份。」一位我從來沒有見過的O L,把一包白吐司送到我手上。「這個可是要排隊很久才買得到的喔。」「蛤?米總?」這個吐司我吃過,不是很好奇,但「誰是米總?」「哎呀! 主任,米總就是火鍋呀!」琳琳很驚訝的說。「你到現在還不知道喔!」「什麼!你們叫我們米總...火鍋?」這位OL比護理師更驚訝的說! 她那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表明你們好大膽,怎麼可以這樣叫我老闆!「你們公司是做什麼的?」「我們是專門做重機維護服務的。」「米總愛騎重機?」我一邊問,一邊心裡想,就像「火鍋」跟「米總」不搭一樣,她的嗜好還真跟她的外型差很遠。「不是啦,重機是指重機械,像怪手‚吊車‚起重機等等。」OL 回答。「我看過病歷的記載,妳們總經理是出生於公務員家庭。她是繼承夫家的事業嗎?」原來好奇心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次換琳琳護理師在問。「怎麼會去做這個像是黑手的事情呢?」「不是喔,我們老闆是先創業,成功之後才結婚的。」「我在公司這麼久了,從來沒有看過她的先生,今天可是我第一次見到,好帥呀。」OL有一點小興奮!「他現在就在病房裡,探視我們老闆。」「我照顧火鍋兩個月來,從來沒有看過他的老公。」琳琳也被撩地有一點小興奮,「主任,我們一起去跟火鍋說謝謝,順便看一下她老公嘛。」顯然說謝謝是假,看帥哥才是真。火鍋看到我們進來,坐在病床上雙手在空中,向著我們奮力地揮舞著,手臂上打著針的點滴線,不時撞擊著點滴架,發出叮叮叮的聲音。「主任,你們來啦。」露出紅唇下整齊又潔白的牙齒,很興奮的招呼我們。「我們主任是特別來謝謝你的。」護理師說,我注意到她的眼神,是瞄向了火鍋的老公。「小東西,我覺得很好吃,想跟大家分享,不要見笑了。」雖然外面天氣不好,但是火鍋的表情卻是充滿了陽光。「來來來,我跟你們介紹一下,這是我老公。」火鍋講的有一點得意的樣子。「主任你好,我是Douglas,叫我Doug就好。」道格從沙發站起來,伸出右手跟我握手,但是並沒有要跟我交換名片的意思。「好高呀!」兩個小女生在旁邊驚呼。道格一頭梳理整齊的頭髮,濃密的眉毛,擁有象徵有錢的鼻頭,穿著質地上等的白襯衫,袖子捲到靠近手肘,配上燙的線條分明的西裝褲,看起來氣場十足,不用問也知道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還有還有,這位是我的小妹妹。」火鍋拉著妹妹的手,向我們熱情地介紹。「我叫Casey!」凱西側坐在火鍋的床沿,長髮披肩,穿著黑色窄裙,蹬著長筒馬靴。「你們好!」語氣超冷超敷衍,不僅頭沒抬起來,還把手從火鍋的手中縮回去,擺明不想握手,超跩的!場面有一點尷尬,琳琳趕快說「沒想到米總還有一個這麼漂亮的妹妹啊!」「是呀,我們這個妹妹是最漂亮的。」火鍋用讚美的眼神,看著Casey說。「那我們還有其他的病人要忙,你們慢慢聊,我們先走。」我帶頭走出病房。「好羨慕火鍋呀,老公高富帥,他們是這麼的登對。」琳琳有一點嫉妒的下結論。根據琳琳的說法,火鍋是因為食道癌,手術切除了腫瘤,並用大腸做過重建。由於不是早期發現,又加做了電療及化療。不幸的是,手術不到半年,就因為局部復發,住到醫院來,這就是為什麼她這兩個月,一直在病房出現的關係。「這樣看起來不太樂觀喔,怎麼她還這麼陽光?」我問琳琳,「火鍋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情形很嚴重嗎?」「她一定知道,但她應該是一個生命鬥士吧。」琳琳的語氣有一點點的不敢肯定。「我看她電療化療兩個月來,這麼痛苦的過程,從來也沒有吭過一聲。」這時,我腦海裡浮現出的是,她那短髮俏麗陽光笑容的模樣。唯一可以跟她的狀況連結的是,她那漸漸消瘦的臉龐。==========「主任,你出國的時候,有一個指定會診,已經超過時間了,要趕快去看。」一回國,總醫師馬上給我一個溫馨的提醒。我看了一下會診單,病人姓名「米 xx,...」。「這個不是火鍋嗎?」看到姓,我就開始起疑問。「怎麼還沒有出院?」會診單上殘酷的寫著,這兩三個月來的電療化療,完全沒有效果,腫瘤不僅在胸腔內繼續蔓延,而且頸部的淋巴結也已經轉移。火鍋的生命已經沒有希望了,開刀化療等等都是枉然的。「關於米小姐,你為什麼要會診我?」我問火鍋的主治醫師。「她要求要開刀,」主治醫師很無奈地回答,「是強烈的要求喔!」又補充了一句。「開什麼刀?」我不了解,「要開刀也是胸腔外科的事啊,難道你沒有跟她說開刀沒有意義了嗎?」「當然說了啊,但是她怎麼也不放棄。」「那為什麼要會診我?」「因為她說她要把頸部的淋巴結拿掉。」「什麼?她要開脖子?」我更震驚了!她的問題是食道,不是我們耳鼻喉科的問題。「我全部解釋過了,我沒辦法,你自己去問她。」電話被掛斷了,我直接去火鍋的病房,一樣的夕陽,直接透入窗戶,照在火鍋笑盈盈的臉上。「嗨嗨,主任,你回國啦!」火鍋什麼都沒變,只是臉形更清瘦些。態度是一樣的熱情,一樣的陽光,但從她的笑容中,可以看到一股硬硬地倔強。「火鍋,我們開門見山,有話直說可以嗎?」我當著她的面,把手機關機,代表我是以很嚴肅的態度,要跟她溝通。「嗯嗯,OK 呀!」她還是笑笑地。「脖子的淋巴結是標,食道的問題才是本。」「你要切除脖子的淋巴結,是一個所謂鋸劍法的治療方式。」「這是白白受苦的,沒有意義。」「我懂,但是女孩子們總是愛漂亮愛乾淨,這一點你們男生不懂啦。」她竟然一點都不恐懼,還有一點撒嬌的跟我說。「主任,你看,」火鍋掀開她的衣領,「這些壞壞的淋巴結,若是爛出來了,多麼難看,味道也多麼的難聞。」火鍋是說的沒錯,這個的確會發生。「但.....」我還沒有講完,火鍋立刻插嘴,態度突然強硬起來。「沒有什麼但是,主任,我跟你保證,我的求生意志比誰都堅強,只要有那麼一點點的機會,我都會把握。」「要期待奇蹟的方式也有好幾種,不一定非得手術不可。」我覺得我還蠻殘酷的,「可以試試中藥,氣功,或是其他偏方。」「手術反而是最痛苦的一種方式!」「就算是我的最後請求,請主任幫我這個忙,把脖子的淋巴結清掉,」米總放軟音調,「要爛就讓它爛在我身體裡面,不要爛在外頭,讓外人看的到,聞的到。」她還是很重視形象的。對她這個要求,我一時無法反駁。於是我想換一個方式,「這麼重大的事情,我希望妳先跟妳的家人商量一下,取得共識之後,我再來跟你討論。」使出一招緩兵之計,希望時間可以讓她改變心意。「我自己可以決定一切,不需要跟家人商量。」火鍋真的是個女強人。「至少你可以先跟你老公商量一下呀。」我的回答,多麼的合情合理。「老公?」火鍋突然青筋暴露,「老公?」尖聲對著我高吼起來,「陳醫師,你在說誰?你在說什麼?你再說一遍?」我嚇一大跳,突然結巴起來,「我我我...說先跟你老..」「那個吃軟飯的傢伙,從結婚之後,就沒有做過一天的事情,沒上過一天的班,」她氣瘋了,就像其他的正宮夫人一樣。「只會用我的錢,在外面拈花惹草,他能幫我什麼事情?」「我第一次住院的時候,他就把外面的女人帶回家住了。」火鍋崩潰了,「我出院回家,那個女人竟然毫不避諱地,繼續住著。」- 她- - 用盡力氣的哭訴著,說那女人的態度就是「反正你快走了,我只是提早來接收而已。」「我不想死,我不能死,我不願死啊,主任。」她的雙手不斷地槌著病床, 「我要參加我女兒的畢業典禮,」「我要參加,主任我一定要參加....」絕望的哭聲,碰碰碰的捶床聲,夾著點滴線不時撞擊著點滴架的叮叮聲。這一幕我從來沒看過,因此吐不出什麼話來,全部梗在喉嚨,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的等她平靜下來。看到火蝸這隻蝴蝶不再飛舞之前,我真還以為我已經看盡人間悲喜劇。風暴過去了,看到火鍋哭花了臉,不免同仇敵愾起來。想到這個女生這麼可惡,「哼, 這女的....」糟糕,哪壺不提提哪壺,我怎麼可以脫口而出,可是已經吞不回去了,會不會火上加油?「那個女的,你看過啊,主任。」火鍋情緒恢復不少,並沒有想像中再崩潰一次。「我看過???」「就是那個坐在我床沿的Casey 啊!」「坐在床沿的人通常是最親密的人呀,怎麼會是她在坐?」我想起來了,是Casey坐在床沿沒錯,火鍋的老公是坐在沙發上。「因為在你們進來之前,她要我把銀行的帳號印鑑全部交出來,我們起了爭執,怕你們聽到,所以Casey她就坐到我床沿。」火鍋已經沒有什麼火氣了,「造成你們誤會,抱歉抱歉。」「奇怪,妳道甚麼歉?」我心裡面想,「我還以為她是妳妹妹呢,」我說,「看你們兩個當天的相處,還蠻熱絡的。」「我這樣做,是希望將來Casey能夠善待我的女兒。」理智的米總又出現了,「超前部署嘛,超前部署!」虧她還輕鬆地說的出來。「要爛就讓它爛在我身體裡面,不要爛在外頭,讓外人看的到,聞的到。這樣我才能美美香香的去參加我女兒的畢業典禮。主任,要幫我開刀齁!」她認真地瞪著我,重申了一次她的訴求。==========「所以,院長,我也不知道這個刀開的對或不對。」
-
2021-06-14 新聞.元氣新聞
新冠疫苗搶無 改肺鏈疫苗搶到缺貨
染疫死亡病例有九成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許多人等不到疫苗,紛聽從醫師建議搶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劑要價三千多元被搶到缺貨,如今恐要等上一、兩周才會到貨。七十五歲老人排在第六類施打疫苗,但粥少僧多,很多縣市從八十五歲以上先打,年輕長者不知道何時才輪得到。洪先生說,女兒告知十三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雖無法預防感染新冠肺炎,但可減低確診發生嚴重併發症機會,詢問好多家診所都缺貨,好不容易才預約到。林小姐說,她每年和家人到診所自費打流感疫苗,醫護都會建議加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但流感疫苗加肺炎鏈球菌疫苗,一人要四千多元,全家都打就破萬元,實在花不下手。最近已跟診所預約肺炎鏈球菌疫苗,等疫苗到了就去打。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楊宜璋說,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可預防細菌性肺炎併發症,即使施打後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轉為重症比率會大為下降。近三周,診所天天接到十幾通電話想預約肺炎鏈球菌疫苗,只不過各診所都缺貨,再進貨也頂多搶到三十至五十劑,民眾可能要再等上一到兩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一項發表在《傳染病學報》囊括五十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研究指出,打十三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比未施打者有一定保護作用,來不及打新冠疫苗,直接打十三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有幫助。【記者鄭媁/台北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邀集衛福部等部會首長召開擴大防疫會議,就醫療物資、疫苗配發施打、端午節首日車流管制及移工防疫措施聽取各部會簡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目前「床足、藥夠丶不漏接(確診病患)」,即使疫情較嚴重的雙北地區空床數仍有一千三百多床。
-
2021-06-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鼻腔篩檢小訣竅減緩不舒服 醫師製表教大家
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開始接受鼻腔快篩或PCR篩檢,多數人擔心篩檢時的不舒服,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自製圖表,教大家小訣竅減緩篩檢時的不適。醫師嚴可倫自製新冠肺炎(COVID-19)抗原快篩與PCR鼻腔採檢小訣竅海報,他說歡迎列印張貼,分享給更多人,減緩不適,他表示,日前進入醫院的正壓快篩亭,為民眾進行新冠肺炎(COVID-19)快篩以及PCR的採檢,發現幾乎所有的民眾都會有些緊張、許多人也會感到鼻子不舒服。他說雖然快篩站大多設有麥克風,讓採檢者與被採檢者溝通,但可能往往因為民眾緊張、加上口令沒傳達清楚,讓受檢者多受了一些苦,他因此整理製作了「鼻腔採檢小訣竅」,特別感謝在台北榮總受訓期間的室友,耳鼻喉科林岱樓醫師專業補充。他歡迎有需要的採檢機構,下載列印並貼在採檢等候區、採檢亭等位置,讓民眾可以事先知道訣竅,使採檢更順暢;也歡迎分享給有篩檢需求朋友;採檢小訣竅包括下拉、張嘴、抬頭、忍耐四步驟。
-
2021-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痊癒患者小心後遺症 日本醫生整理出5大症狀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爆發,每天約有300名以上新增病例,累積個案數即將突破萬人,日本早台灣約1年爆發疫情,已經有許多新冠患者康復,但追蹤發現新冠患者常見5個後遺症,包含倦怠感、呼吸喘、掉髮、嗅味覺障礙、不安等,就算解隔離也要有皮膚科、耳鼻喉科、精神科等各專科,協同後續治療。後遺症1:孤獨感與身體症狀 疲倦感由然而生日本岡山大學醫院副院長大塚文男表示,治療新冠肺癌後,長期有長期後遺症不少,多數治癒患者都有治療需要,倦怠感就相當常見,感染新冠費延後,必須長期對抗疾病,疾病初期需要被隔離而感到孤獨感,身心都會感覺到疲倦,甲狀腺與糖皮質類固醇分泌異常,貧血、肝臟、腎臟障礙也容易有倦怠感。後遺症2:肺部傷害呼吸容易喘 小心再次出現肺炎大塚文男持續說明,新冠肺炎容易導致長時間肺與支氣管發炎,肺與支氣管因受傷,容易再次引起其他類型肺炎與支氣管炎,導致呼吸困難,一旦再次發現自己呼吸不太過來,一定要到醫院檢查,利用X光、電子斷層掃瞄、血氧檢查,確認是否有肺炎發生,確診後利用藥物治療。後遺症3:新冠病毒恐刺激皮膚導致掉髮 也要考慮是不是壓力性落髮大塚文男也說,經常有回診病患說,浴缸排水口都會有很多掉髮,如果掉髮很厲害,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對皮膚可能有直接影響,但也要考慮是不是壓力性落髮,如果新冠痊癒患者發現頭髮異常脫落,可能要會診皮膚科使用相關藥物。後遺症4:嗅味覺異常 導致味覺難分辨大塚文男提醒,新冠肺炎可能對鼻黏膜有傷害,導致味覺難分辨,必須考慮長期性影響,味覺異常可能因缺乏鋅導致,嗅味覺異常是否讓飲食不均衡,必須要特別注意。後遺症5:周遭異樣眼光 心理壓力遽增大塚文男補充,新冠肺炎許多人都在注目,確診者周遭親友可能投射異常眼光,讓人感到不安,心理狀況不佳憂鬱也能視為後遺症,需要精神科醫師協助。★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6-02 新聞.長期照護
長輩注意恐有「新」肺炎 防疫簡單篩檢遠離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高齡長輩除了防疫,更別輕忽吞嚥困難造成吸入性肺炎!一名80歲患有失智症的阿嬤,半年前開始時常吃東西嗆到,體重也變輕,家人以為是年紀大、正常老化而未就醫,直到某天阿嬤喝湯嗆咳,3小時候突然呼吸急促、胸口疼痛,送醫才知是吸入性肺炎,還因為長期吞嚥困難,造成脫水、營養不良,導致復原不佳,住院1個月還放上鼻胃管。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理事長王亭貴表示,根據台灣全民健保資料統計,吸入性肺炎平均死亡率近5成、當中高達38.7%患者有吞嚥障礙。《老齡化的臨床干預》醫學期刊提到,吸入性肺炎容易造成重症,引發其他併發症,導致住院時間更長。根據國健署統計,有21.8%吞嚥困難患者,每週至少會有3次進食嗆咳的現象,等於台灣65歲以上長者有8萬人陷肺炎危機。王亭貴說,年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咳嗽反射能力下降,異物進入氣管後無法咳嗽排出,導致喝水、飲食時,因吞嚥神經、肌肉不協調,會厭軟骨沒有完全關閉,使食物誤跑到氣管而導致的肺炎。此外,中風、頭頸癌、帕金森氏症等患者常見吞嚥困難,年長者誤以為是正常老化,輕忽其嚴重性。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秘書長王雪珮語言治療師提醒,若家中長輩進食常容易嗆咳、有吞嚥困難,除尋求醫師、語言治療師等,透過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評估患者狀況,也可以國際吞嚥困難篩查工具EAT-10初步篩檢,若診斷量表達3分以上可能有吞嚥困難,建議諮詢復健科醫師、語言治療師或耳鼻喉科醫師等專業醫事人員。王雪珮也說,民眾常會認為將水增稠、或把食物剪碎或攪打,即可改善吞嚥困難,其實是常見迷思之一,患者適合什麼質地需經過醫師、營養師、語言治療師進行質地飲食規劃及備置指導,正確飲食質地,可減少吞嚥困難者發生吸入性肺炎風險,也避免長輩水分、營養攝取不足。
-
2021-05-30 新聞.元氣新聞
救護車晚到 熱血診所醫自脫防護衣送小病童急診
受到疫情影響,民眾打電話叫救護車,救護車到場時間會比過往晚一些。台南市中西區一間診所,周五晚間一名9歲女童熱痙攣,由於時間過久,醫師擔心孩子腦部受損,叫救護車大約要半小時才能到,乾脆自己脫了防護衣,直接載孩子到醫院急診,家長事後在臉書感謝「醫師的恩情永生難忘」台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表示,目前受到疫情影響,救護車到場時間確實會比平日晚一些,主要是119在接到電話後,必須先詢問旅遊史等相關資料,如果懷疑與疫情相關,會通報目前全市7個疫情專載隊,而隊員必須全副武裝,也要花去一些時間。中西區紀冠廷耳鼻喉科診所28日晚間,一名爸爸帶著發燒的9歲女兒就診,在等候時,女兒就發生熱痙攣,失去意識,抽搐後僵直、嘴唇發紫,醫師急忙上前查看,建議家長在場觀察,有機會自行緩解,但等了15分鐘,情況還是沒有好轉,醫師擔心影響孩子,請家長打電話叫救護車,對方表示受到疫情影響,可能要30分鐘才能到場。醫師評估時間可能對孩子太久,脫下自己的防護衣與面罩等,開了車子就載孩子前往急診,而現場等候就醫的民眾大約有7、8人,大家也都乖乖等待醫師回來再看診。紀冠廷表示,最主要是爸爸騎機車沒辦法載孩子、疫情期間計程車也不太敢載,加上在場的其他護理人員也都是騎機車,只好自己上場,原本應該穿著防護車,但穿著根本沒辦法開車,沒考慮太多就脫下。他表示,雖然救護車說要半小時才能到場,但其實他剛開車離開診所沒多久,救護車就到了,大約也只有1、20分鐘,就有全副武裝的救護員到場,還是非常感謝他們的迅速救護。受到疫情影響,坊間診所的業績下滑相當多,耳鼻喉科更是首當其衝,而且醫師為了避免自己也被感染,通常就診時都全副武裝,穿脫相當麻煩。消防局則表示,疫情期間很多人不敢去醫院,所以救護量少了一些,但有一些民眾每天在家裡看新聞,擔心自己也染疫,稍有發燒或不適,就會叫救護車,因此會增加這部分的救護量。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78歲醫師羅一鳴抗疫不缺席 著防護衣熱情比YA網友讚爆
屏東縣潮州鎮爆發本土群聚感,縣府24日起在潮州設立全縣第一個社區篩檢站,78歲的屏東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羅一鳴,不顧家人反對,跟著屏基團隊進駐支援快篩工作,在炎熱天氣下穿著全套防護衣執行快篩工作,讓人動容;他說,耳鼻喉科醫師是最適合篩檢的科別,他們最了解鼻子的構造,篩檢時比別的科別的醫師下手輕,篩檢民眾也比較不會不舒服。「當科內line群組中po出募集自願參加社區快篩站醫師消息後,過沒幾分鐘,科內的醫師,就紛紛挺身而出報名」,參與潮州快篩站行列的屏基家醫科醫師陳亮仁說,就連院內最資深的耳鼻喉科醫師羅一鳴也沒缺席,一同跟著屏東基督教醫院團隊前往支援篩檢工作。羅一鳴從醫半世紀,20年前進入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不僅是屏基最高齡的醫師,也是屏東市執業醫師中最高齡的耳鼻喉科醫師;他說,院方詢問願不願意去支援潮州的快篩,他覺得採檢這種事,由耳鼻喉科醫師來做是很恰當的,因對鼻子很熟悉,於是欣然答應。他說,在疫情嚴峻、醫護人員吃緊情況下,投入戶外篩檢行列,家人擔心他的年紀恐怕會有風險,其實很反對,「一開始有點害怕,但我是打過疫苗比較好,還是應該要去服務一下,去感受一下,不能在這場戰役中缺席」;對於看不到的隱形病毒,本來有點擔心,但看到快篩站的防護裝備相當齊全,認為比診所還安全。社區快篩站設在戶外,醫護人員在炎熱的天氣下必須穿上全套的防護衣工作,滿頭冒汗、臉上壓痕、泛紅臉頰、濕透衣衫、手套蓄滿汗水是每天正常再不過的事情,雖然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沒人有怨言,展現醫護的專業態度及敬業精神;羅一鳴師感性說,民眾一句「您們辛苦了!」,就是最清涼消暑的解方。網友看到羅一鳴出任務的照片在屏基醫院臉書上,紛紛留言表示,「羅醫師真的熱情一點都沒變,跟20年前一樣,活力十足!」、「超佩服羅醫師,完勝年輕醫師的耐力與耐心!」「只有屏東人能這麽樂觀開心比YA!」,羅醫師的活力與敬業,讓網友不捨又敬佩。屏東縣長潘孟安感動說,「台灣最美的風景不僅只有人,還有滿滿的人情味」,在疫情艱困之際,大家更應該彼此關懷身邊的人們,一起打贏這場戰「疫」。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療量能緊繃 柯文哲:各醫院正調整 下周將達1300床
雙北醫療量能已達緊繃,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說,他兩天前呼籲中央放寬一人一室限制後,中央從善如流後,但因調整還是需要時間,今醫院都還在調整床位,所以這一兩天,每個大醫院都在打破一人一室。到今天晚上為止,台北市的專責床位會達698床,加上先前的負壓,普通病房改裝病床,截至今晚,台北市可以收治新冠病患1034床,下周一可以增加到1300床。柯文哲說,未來台北市若每天確診100例,每個病患住院13天,台北市應該還是可以撐得過去,就是盡量讓沒有症狀的確診者在家居家隔離,稍微頭痛發燒住在防疫旅館,嚴重的才住院,北市府會每天依照確診數,依照台北市的醫療能量,調整系統。對於台大醫院院長求救醫療量能不足,柯文哲說,醫院還是有其分工及專業,例如開腦的醫生,臨時要他去開心臟,也不會開,過去分工越細,效率越高,但現在遇到緊急變故,就會有轉換的困難。柯說,甚至現在有很多急診的護理師抱怨,將一位復健科、耳鼻喉科病房的護理師調來急診,根本是多餘(台語),因為別科的護理師還不熟,就會被嫌,所以醫療要重組、調整,還是需要時間。對於有醫師預估,接下來死亡數將繼續上升,醫院目前像開放式地獄,柯文哲說,死亡數他猜也還會上升,至於是否大幅上升?他還是相信台灣的醫療及國民素質,只要大家稍微控制一下,死亡會上升一點,但不會像印度這麼慘,還在路邊燒屍體。至於未來是否會考慮設置野戰醫院?柯表示,若要用野戰醫院,倒不如挪用更多病房治療新冠肺炎,甚至北並南送,要將病人送到南部?或是南部的醫護人員要送到北部,都不是這麼容易。所以雙北病患多,還是要自助人助,因為中央還要支援其他縣市,應該讓中央去花更多力氣支援其他縣市,台北市公務員素質高,可以撐多少就撐多少。柯文哲也再度呼籲,重點是不群聚,不僅是不出門,如果找一堆朋友到家裡聊天吃飯、打麻將,還是會有問題,要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染機會,畢竟我們不是極權國家,但還是桌上演練硬封城,打疫苗還是終極解決方法。柯也向前線醫護加油打氣,因打疫苗要有抗體也是兩周後,甚至打一劑疫苗,也不是百分之百有保護力,前線人員不僅累,還有實質危險,柯文哲講到這裡,還一度卡痰,說「本人也是那個區域出來的,加油!撐住!」大家合作,就可以撐過去,但若不合作,就不是兩人一室,醫院有地方就塞,治療品質就會很差。
-
2021-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期間翻轉健康 醫師教你調整飲食習慣增強免疫力
疫情重症患者 多為50到70歲以上慢性病嚴重病人瘟疫從古到今都有的,瘟疫不是只有今天才有,而且只有一個真理,就是達爾文進化論,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目前我們新冠肺炎住院病人,所有重症的絕大多數都是50歲到70歲以上且原本就三高和各種不同慢性病嚴重的病人,這個道理就是告訴我們讓自己身體健康,絕對多數都沒有問題的,尤其年輕人感染後幾乎都是輕症跟無症狀感染,反正就是隔離14天抗體就出來了。改變飲食習慣 增強免疫力只是特殊的是,大家知道不知道這透露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平日不知道保養的人不知道自我隔離愛護自己的,就可能是上天要收回的人,尤其中老年人的保養絕對不是只有吃藥控制數字而已,真正翻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怎麼做呢?很簡單的,就是減少您平常3分之2的澱粉攝取量,增加3倍的蔬菜攝取量,用真正第一道冷壓好油加上好鹽蔥薑蒜提味好好料理,用美味蔬菜料理吃到飽,正常適量葷素蛋白質則維持原來的量不用改變。如果這樣吃完還會餓,才加吃兩三口的五穀雜糧,拜託大家不要說做不到,至少在防疫期間一定建議要這樣做,習慣成自然喔!身體自然輕,血壓血脂血糖自然恢復正常,免疫力自然增強,您就是無敵鐵金剛,任何災難來臨都不怕,大家一起加油戰勝疫情,挺到普及疫苗注射的來臨。原文引用自:Dr.VIC Lo 吉康健康管理-自然整合醫學健康照護
-
2021-05-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飛沫隔離罩 送牙醫防疫
全國防疫升至第三級,疫情之下,牙科醫師為人治療時,難免擔心飛沫染疫風險。及人牙醫診所醫師洪淑娟自行研發的牙醫看診用「飛沫隔離罩」,除了可供牙科醫師使用,臨床醫師若需要為患者檢查咽喉或插管,裝置鼻胃管等,也可以使用,減少因飛沫噴濺造成染疫的風險。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藏在口鼻飛沫,洪淑娟表示,牙科醫護進行治療時,擔心飛沫染疫風險,除了不希望自身被噴濺到細菌、水氣、飛沫等,也怕造成其他患者染疫。為將危險性降低,洪淑娟因此研發飛沫隔離罩,孔隙比病毒飛沫小,能阻擋飛沫以及被飛沫包覆的新冠病毒。洪淑娟說,飛沫隔離罩可一次性使用,也可用超音波震盪丶泡消及酒精噴消,不只牙醫師可用,耳鼻喉科等也適用。她說明,飛沫隔離罩於去年研發推出,目前計畫推出二代產品,加強防霧功能,目前仍在做相關檢驗。全國疫情升溫,洪淑娟因此將捐贈飛沫隔離罩2萬5000枚,先提供雙北、雙嘉義牙醫使用,預防進行醫療行為可能造成的飛沫傳染,共同圍堵新冠肺炎。如果醫療院所想要索取,可向各縣市牙醫師公會登記,目前以疫情較嚴重的地區為優先配送對象。
-
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醫療量能最吃緊 負壓隔離病房剩38間
本土案例數激增,大量的確診案例也擠壓到醫療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指出,雙北的病房調度吃緊,中午的統計專責病房剩下255間、負壓隔離病房剩下38間,數字目前都在變動的。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目前要求所有專責病房都要在下周一的時候開出來,醫院都已經在加緊腳步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雙北市現在病患最多的,病房調度很吃緊,今天中午統計,雙北剩下專責病床數255空床、負壓隔離38間,數字都在變動,而無症狀、輕症則盡量收治在集中檢疫所和加強防疫旅館中,把病房留給高危險或是中重度症狀的病人,空床是調度和保留支用以免重症無處可收。陳時中表示,確認接觸者有症狀要盡速安排採檢,醫療量能量會到別的縣市,醫療資源大家共同使用為社會安全努力。另外,周一是截止日期該開出來的專責病房都要開出來,醫院加緊腳步進行中。陳時中表示,台灣醫療量能高,各醫院都滿載,但平常不可能建一間沒人的醫院,因此需要調配,下周一會要求全部專責病房開設出來,專責醫院也見起來。集中檢疫所對於沒有症狀或沒有積極治療必要的作為病房的調節,縮短住院天數。另外就是人力,醫院人力要保全有餘裕去做,外面開設需要醫療量能,外面的採檢站這些都需要醫療相關人力,特別呼籲耳鼻喉科醫學會站出來這段時間可能相對開業的,病人比較少量能降低,多出來時間幫助社會。
-
2021-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確診連七日破百 國泰、振興推遠距視訊看診
本土疫情升溫已連續七天破百例確診,許多醫院降載因應疫情,但慢性病等患者有看診需求。國泰醫院即日起至本月28日止,提供11個科別視訊診療服務;振興醫院則提供「所有科別」門診病患視訊診療服務,有助減少慢性病患進出醫院頻率,降低疫情風險。國泰醫院表示,今起提供心血管中心(含心臟內、外科)、小兒科、老人醫學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耳鼻喉科、呼吸胸腔科、泌尿科、神經外科、復健科、精神科等,11個科別視訊診療服務,暫訂實施期限至28日止。國泰醫院說,如果病人需開立處方用藥,再由病人或家屬3日內攜帶健保卡至院繳費、領藥,有需求民眾可洽專線02-27082121分機5180,由專責護理師評估病人健康情況,以及是否適合視訊診療後協助安排。振興醫院則是提供,「所有科別」的門診病患皆可利用視訊門診服務,看診費用與到院看診完全相同,並有健保給付。院方表示,只要至APP Store或Play商店下載「振興醫療APP」,註冊成為會員後,不論初診、複診或是老人、小孩,甚至失能患者,皆能使用這個APP服務完成看診。振興醫院表示,打開APP後點選「視訊掛號」,選擇想要看診的醫師,醫師便會在預約時間,主動用視訊的方式看診。另提供兩種領藥服務,可以選擇到院在戶外的「藥來速」窗口領藥,或是由醫院郵寄到府(郵寄費由院方吸收)。針對需要觸診或聽診的患者,振興醫院指出,面對面的看診還是最理想的方式,光憑視訊有時無法做出正確的診斷。因此,視訊門診最適合慢性、穩定老病號的藥物調整,以及已經做過檢查,需要判讀或尋求第二方意見的患者。
-
2021-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護理師近3年退休1.8萬人 依意願必要時提供協助
因應本土疫情,台北市府昨天開始徵召退休醫護人員。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監事長盧美秀表示,公會已整理近3年退休護理師名單,約1.8萬人,屆時將詢問各縣市情況及護理師意願,於必要時提供協助。20個醫事團體今天共同舉行記者會,強調支持台灣重回世界衛生大會(WHA),並以非政府組織力量共同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聲。因應本土疫情及醫護人力不足,台北市府昨天開始徵召退休醫護人員到防疫旅館監看確診者。媒體今天詢問,醫師公會與護理師護士公會是否規劃號召退休醫護人員。盧美秀表示,護理師公會已經整理好3年來退休的護理師名單、約1.8萬人,將詢問各縣市情況及護理師意願,必要時將提供協助。盧美秀表示,護理師公會曾與衛生福利部照護司討論過,衛福部曾提出需要護理師協助的3項工作,包含大量疫苗注射、疫調電話調查及篩檢檢疫協助。盧美秀說,由於台北市府發出徵求退休醫護人員訊息,護理師全聯會已提供名單給台北市護理師護士公會,讓他們能與台北市府媒合;雖然檢疫工作相當辛苦,但護理師全聯會已經準備好,應可即時提供各縣市協助。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民進黨立委邱泰源說,醫師從一畢業就開始工作,沒有退休問題,台灣有5.2萬名醫師,約有7成在醫院、3成在診所。邱泰源說,有鑒於疫情嚴峻,醫師公會義不容辭動員所有醫療體系,屆時5.2萬名醫師都會動起來,耳鼻喉科醫師在社區篩檢有其角色,其餘內科、兒科醫師可以貢獻急、慢性照護。邱泰源表示,政府需要告知集中檢疫站、社區篩檢站、醫院和急診需求為何,如果能提出規劃,相信醫師公會都能夠及時因應。
-
2021-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通報檢驗大塞車 專家籲:改良通報、採購新型儀器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決議各縣市都必須選定疫情熱區廣設篩檢站,採檢量越來越大,每天的通報數量與驗完數量也出現落差,面臨通報塞車、檢驗塞車之雙重困境。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也連日多次提醒,必須擴大檢驗量能、縮短檢驗延遲,才能盡快找出確診者、反映疫情真相、帶來正確防疫作為。該如何盡快突破這兩個困境?醫事檢驗師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建議,首先通報流程必須簡化,最好能用健保系統新增代碼,如有陽性直接轉通報系統,補填資料。再者,希望中央支持全國實驗室採購新型高通量全自動PCR檢驗儀,同樣時間能用一半的人力做10倍檢體,大大提升檢驗速度。高智雄分析,現在快篩和採檢的方法都正確,耳鼻喉科醫師等專業人力也已徵召擴增中,所以問題不在採檢方法或人力。造成通報和檢驗塞車的問題有二。首先是現行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需要填寫的資料極為詳盡,要填完一份非常耗時。高志雄表示,現在每個病人收住院前都要驗、社區要採檢的人也暴增,個案量極大之下,第一線醫護都難免漏掉一些資訊沒問到,得再回頭一個一個打電話,把資料全部蒐集到、填好,才能完成通報,有時一張單就得花上40分鐘。人一直來、單子一直送不出去,醫護人員叫苦連天,有些人也會填到生氣。另有檢驗人員表示,強烈希望健保能夠增設新冠碼,以此碼申報之後,如果驗出陽性再直接轉通報系統, 此時再以人工來補足其他通報系統所需的欄位,如此可以節省九成以上卡在通報的時間,把寶貴時間用於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通報的問題解決了,另一項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PCR檢驗儀器要升級。高智雄表示,中小型醫院因為平常量少,只有價格大約一百萬的半自動PCR檢驗儀器,有一半的步驟需要人工,24小時輪班一天只能驗120個檢體。醫檢師工作負擔大、心理壓力大,出錯率和感染風險都會增加,不是長久之計。高智雄表示,現在疫情爆發,檢驗量暴增,如果能使用新型高通量全自動PCR檢驗儀,價格大約三百多萬,機器全自動運轉,人力可減一半,一天卻能驗高達1200個檢體,產能提升10倍。醫檢師全聯會已經行文建議衛福部,去年補助指定檢驗機構建置執行PCR檢驗的剩餘預算,希望將補助期限延長至六月底,積極協助採購新型儀器、擴充檢驗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簡化通報是這段時間積極在做的,重要步驟要保留,但一定要簡化。至於高通量檢驗儀,有蠻多縣市已經引進,中央也準備要補助,有需要的可以來申請。關於新增健保碼、陽性自動轉通報系統,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技術上不是問題,只要指揮中心或疾管署有需要,健保署隨時全力配合。
-
2021-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提升看牙保障!新「飛沫隔離罩」有效圍堵新冠病毒飛沫
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每日新增破百例本土確定病例,指揮中心指揮官今陳時中宣布,全國防疫等級升至第三級。及人牙醫診所醫師洪淑娟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捐贈自行研發且申請到多國專利的牙醫看診用「飛沫隔離罩」25000枚,供雙北、雙嘉義牙醫師優先使用,預防進行醫療行為可能造成的飛沫傳染,共同圍堵新冠肺炎、維護牙科醫護及患者的健康。洪淑娟說,疫情下來,牙科醫護承擔「飛沫醫護」之名,進行醫療行為時,會擔心飛沫染疫風險,除擔心自身被噴濺到細菌、水氣、飛沫等感染源,也怕造成其他患者染疫。飛沫隔離罩是醫療上使用的新防疫器材,需由相關醫療專業人員操作使用,可以阻擋細菌、水氣、飛沫等感染源,連新冠病毒都很難通過,可協助改善診間空氣品質。冠狀病毒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藏在口鼻的飛沫裡,飛沫大小約超過0.3微米(um)。洪淑娟解釋,飛沫隔離罩沒有大於0.1微米的孔隙,孔隙比病毒飛沫小,能阻擋飛沫以及被飛沫包覆的新冠病毒。飛沫隔離罩除了可供牙科醫師使用,尖端封閉可供「咽喉查檢」及「插管」,如需操作鼻胃管等,也可以使用,她指出,耳鼻喉科、肝膽腸胃科等科別或可也可使用,減少因飛沫噴濺造成染疫的風險,洪淑娟補充,飛沫隔離罩除可一次性使用,也可用酒精噴消、Biosanitizer泡消,即可重複使用數次;因牽涉到醫療品質,避免價格如口罩般飛漲,或被仿冒者捷足先登而挨告,目前有申請專利,保護大家也保護研發者。洪淑娟目前手邊還有1000片左右的庫存,如果醫療院所想要索取,可以向各縣市牙醫師公會登記,再請公會轉介診所,洪淑娟說,目前仍以嚴重疫區為優先配送對象,如果登記者眾,會再視情況配送。她並說明,飛沫隔離罩是去年推出的,預計再隔3、4個月推出二代產品,加強防霧功能,目前仍在做老化及毒性等相關檢驗。●飛沫隔離罩使用說明:1.撕開雙面膠帶,順著薄膜弧度,黏合成斜錐狀,將矽膠軟管套住牙科治療台的中央型強力吸垂頭,再把斜錐用力插入矽膠軟管的另一端,直至深入吸垂頭管鞘至少一公分,彼此緊密黏套住。以開放端照著患者人中至下巴的口部區域,於治療中以本體抽吸過程中產生的水氣、飛沫等感染物質。2.撕開雙面膠帶,順著薄膜弧度,黏合成斜錐狀,利用塑膠貼膜封住錐狀尖端,照著患者口部區域,於治療過程中,透過本體視察患者之鼻咽喉,阻隔患者飛沫等噴濺。
-
2021-05-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窩蜂爭搶物資 醫憂:人群聚集反易感染
疫情擴大,許多人到超市瘋搶物資,但看在醫師的眼裡,認為這反而使得人群聚集,造成病毒容易感染的機會。他建議,除了應保持安全距離、選擇人少時去超市;也應相信政府,物資絕對夠,把調配問題留給政府去處理。台中市耳鼻喉科醫師許慶芳指出,最近看到許多民眾上超市搶物資,從媒體畫面可看到,大家為了搶物資,彼此間的距離都很近,而且結帳時前胸貼後背,忽略了安全距離,這反而造成了病毒容易傳播的環境。另則是,在台灣多數人都還是現金結帳,這也容易造成病毒傳播。在美國就曾發現,超市的結帳人員因面對許多人,感染情形亦多,形成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所以結帳時雙方保持距離並盡量以金融卡感應方式結帳是較佳的。至於東西買回家後也應注意處理的程序,例如可以消毒靜置的,就先以酒精擦拭,然後放在通風處靜置3天;生鮮處理時最好拆去外包裝時,由另個人取出,並在拆去外裝後連同手套一起拋棄。許慶芳說,有人上超市時口罩和手套都戴兩個,購物完之後把外層的脫下拋去,亦可以參考。
-
2021-05-12 癌症.其他癌症
男子出現雙下巴不是發胖 小心癌症上身
南投30歲呂姓男子無意間發現自己脖子腫腫的,以為是變胖長出雙下巴,後來出現聲音沙啞時就醫,沒想到是甲狀腺癌的徵兆。經醫師安排手術治療,並送快速冷凍化驗,切片檢查結果確定是甲狀腺癌,因此當次手術便將甲狀腺切除,住院3天便出院。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尚儀說,甲狀腺屬於內分泌器官,位在頸部甲狀軟骨下方,氣管兩旁。甲狀腺內腫塊大多為良性,好發於女性,不過仍有少部分患者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需定期安排追蹤治療。依據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中,甲狀腺癌排名第7位,罹甲狀腺癌機率女性高於男性,甲狀腺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於男性為第13位,女性為第4位。發生的年齡中位數男女皆為50歲,107年新發現甲狀腺癌有4445人,較106年增加了392人。他為呂先生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左頸有個5X4公分的甲狀腺囊腫,但因有鈣化點,進一步做細針穿刺,只是穿刺結果仍無法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討論後安排手術治療,並在手術中送快速冷凍化驗,切片檢查結果確定是甲狀腺癌。李尚儀表示,甲狀腺癌一般早期病人無特別症狀,腫塊大可有氣管及食道之壓迫癥狀,如呼吸不暢,吞咽困難。 如果侵犯喉返神經可有聲音嘶啞。 早期均在一側甲狀腺發現一腫塊,活動可隨吞嚥上下運動。早期甲狀腺癌很難與良性腫瘤區別,透過細針穿刺可增加診斷的機率,但並非百分之百準確。而造成甲狀腺癌原因很多,家族史、曾經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低碘化的飲食,但目前尚沒有確切結論。發現甲狀腺腫瘤後,會先接受細針穿細去判別良惡性的機率。醫師在根據抽取的細胞報告會依病況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
-
2021-05-10 癌症.頭頸癌
嘴破、牙齒動搖別輕忽!出現6種徵狀小心是癌警訊
依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口腔癌佔所有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5位,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且近年來年齡有下降趨勢,臨床上不乏二、三十多歲的案例,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口腔癌危險因子  出現這些症狀要警覺 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智偉主任指出,造成口腔癌及癌前病變的風險因子有檳榔、香菸、酒精類飲料、不良之口腔衛生與假牙、食用辛辣食物等易造成口腔內長期刺激之生活習慣。此外,當口腔內有不正常的腫脹、潰瘍或硬塊,產生不明原因的疼痛或麻木;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如刷牙、剔牙),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黏膜表面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而上述症狀超過10 天以上都沒有癒合,即有可能是口腔病變之症狀。 口腔自我檢查 6重點需注意 欒智偉主任分享,除每半年到一年看醫師作口腔健康檢查,平日也要注重自我檢查,口腔健康檢查的重點:(1)注意口腔黏膜有沒有顏色或外表形狀改變,如白斑、紅斑。(2)超過二週以上尚未癒合的慢性口腔黏膜潰瘍。(3)口內或頸部任何不明原因的腫塊。(4)注意舌頭的運動和知覺。(5)顎骨的局部腫大造成臉部不對稱,牙齒動搖及知覺異常。(6)口腔黏膜之知覺,如燒灼感與張口度變小。早期發現存活率高 符合免費資格定期篩檢快去做口腔癌若早期發現存活率高,政府已針對有抽菸或嚼檳榔(含已戒)之30歲以上民眾,以及18歲以上未滿30歲之原住民,每兩年一次免費篩檢。欒智偉醫師強調,早期發現的個案高達8成,治療方式多以手術及放射線治療為主;初期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有7成以上,如延宕病情到第三、四期,存活率就降至5成5以下。因此,一般民眾必需認識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及早期症狀,為了自身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民眾應提高警覺。(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嗜吃2國際致癌物,恐早20年過世 ! 口腔「5警訊」罹癌機率高 ·3行業最易罹患口腔癌! 菸、檳榔危險因子快戒掉
-
2021-05-08 癌症.頭頸癌
喉嚨卡卡、異物感,是罹患了口腔癌嗎?醫師給解答
75歲陳先生,因喉嚨卡卡持續好幾個月就醫,原本以為是很久之前吃到的魚刺仍卡在裡面。經內視鏡檢查並無找到魚刺,但卻在左側舌根發現腫塊,建議進行切片手術。術後病理報告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癌症分期為口咽癌第四期,後續接受化學放射治療,反應良好,目前持續於門診追蹤。收治個案的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王俞鈞表示,喉嚨有異物感、總是卡卡的,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症狀。有許多疾病都會造成此症狀,但在臨床上,喉嚨有異物感的患者中發現罹癌的機會不大,但若能提早診斷,及早接受治療,才會有相對好的預後。喉嚨卡卡就是罹癌?這些疾病也會導致此症狀造成喉嚨卡卡最常見的疾病,臨床上最常見原因是過敏性鼻炎及胃酸咽喉逆流症,其他如咽喉發炎、扁桃腺結石、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誤食異物、胃食道逆流、胃酸咽喉逆流症、消化道疾病、頭頸部腫瘤、頭頸部肌肉骨骼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身心科方面疾病等,也會有此症狀。他分享曾收治一位女性,因喉嚨異物感持續半年而就診。細問之下,發現還有聲音沙啞、咳濃痰、鼻塞等症狀,檢查後,發現有慢性鼻竇炎及聲帶節結。在接受藥物治療仍未改善,而進行「慢性鼻竇炎內視鏡手術」,術後,鼻竇炎症狀及聲音沙啞獲得改善,清喉嚨次數減少,聲帶節結消失,仍持續追蹤中。 詳細檢查才能確定病因,對症下藥才有效王俞鈞指出,門診遇到患者因為喉嚨卡卡、有異物感求診時,通常會先了解症狀發生情況,也會詢問過去病史、家族史、接受過的手術病史、菸酒檳榔使用等;除了基本理學檢查,必要時也會使用內視鏡檢查鼻、咽、喉等部位看有無病灶。臨床上,並非每個病人都能第一時間做出判斷,有時需要追蹤一段時間、安排進一步檢查才能找到病因。在同個病患身上也可能同時並存多個疾病造成喉嚨異物感,在治療上,不同的疾病會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若懷疑其他科別疾病引起,也會適時地作轉介。王俞鈞進一步說明,面對喉嚨卡卡問題,必須先判斷是哪種原因引起,不同疾病會有不同處置方式,除此之外,也應培養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戒菸、戒酒、少吃油炸和甜食等)。如就醫後使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沒有改善,則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病因。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王俞鈞
-
2021-05-05 癌症.頭頸癌
喝酒會臉紅是多發性癌高風險群?40歲男竟罹二癌
喝酒會臉紅,恐是多發性癌症高危險群。40多歲上班族男性因工作性質,天天飲酒應酬,雖身體未感不適,但飲酒容易臉紅,一周更有5天會喝掉整整1瓶威士忌,持續超過15年後,吃東西後會胸口疼痛、喉嚨常覺有異物卡住,體力更是急遽減退,至醫院檢查後,發現已罹患食道癌和下咽癌。喝酒傷身,如果有酒精不耐症更危險,高雄義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指出,「酒精不耐症」是亞洲人特有的基因變異,是因缺乏乙醛去氫酶 (ALDH2)代謝酵素,導致「乙醛」累積,進而出現臉紅、心跳加速、嘔吐、頭痛、頭暈等現象,會大幅提高罹患癌症的機率。個案長期飲酒過量,喝酒還會臉紅,直到喉嚨有異物感,體力急遽減退,才至診所耳鼻喉科檢查,發現下咽有腫瘤,至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同時罹患第四期下咽癌和第一期食道癌,經放射線化學治療與內視鏡剝離術治療,如今病況穩定。王文倫說,「喝酒會臉紅」更是「酒精不耐症」的重要警訊,台灣有近5成的國人有酒精不耐症,是多發性癌症高危險群,我國每年約新增7000到8000人罹患口腔癌,其中更有2成民眾會合併罹患食道癌;沒喝酒的民眾罹患多發性癌症機率若屬一般,有飲酒者就高出20倍,若還有酒精不耐症,則高出80倍。對此,王文倫建議,平常不要飲酒,就算要飲酒,也要「節酒」,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酒精量最多攝取20公克,不得喝超過1罐啤酒,女性每日酒精量最多攝取10公克,不得喝超過半罐啤酒;有酒精不耐症者,應以「零酒精飲品」代替含酒精飲品。不懂得拒絕飲酒,小心功虧一簣,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理事長陳哲宏指出,根據研究,即便是少量飲酒,得到癌症的機會為不喝酒的1.26倍,過量飲酒甚至會高達5.13倍,包括口腔癌、鼻咽癌等頭頸部癌症,以及食道癌、肝癌、乳癌等;重度飲酒者得到食道癌的風險甚至可高達50倍。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呂孟穎說,國健署歸類拒酒話術,可以「健康」為由,表明喝酒傷身,恐會引起酒疹、傷肝、傷胃或醫生說不能喝酒及吃藥等。其次是「開車、酒駕臨檢取締、代駕」等,或是「直接拒絕、誠實說不喝酒」,也可以「其他說法拒酒」,如酒量不好、尿遁、易醉、易吐、不喜歡等,當對方勸酒時,應該勇敢說不。
-
2021-05-04 新聞.健康知識+
刮痧可以排毒又提升免疫力?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臉書朋友李先生在2021-3-20用簡訊詢問:「林教授好,最近我朋友開始去刮痧,也跟我說刮痧的原理及功效,簡單說,可以排毒、刺激身體的免疫系統,使得身體能利用自身的免疫力來排除身體中不好的物質,還進一步能找出身體哪裡有毛病,並能刺激該處進行自癒的療效。 但我自己查閱一些營養相關的書籍說到,人體本身就會排毒了,其實民間流傳的排毒方式是沒有意義的。而網路上的資料正反都有。我查閱林教授的網站只看到〈李開復卻活下來〉這一篇有提到中醫療法。想請教林教授對刮痧有什麼更深入的解讀嗎?刮痧真的有那麼神奇,可以排毒,提升免疫力又產生自癒力嗎?」首先,我希望讀者都能記住這句話:「凡是聲稱能排毒的東西或方法,都是騙人的」。請看「排毒」到底是啥東西。再來,有關「提升免疫力」,我已經在十幾篇文章和演講裡說過,由於免疫力是無法測量的,所以,「提升免疫力」當然也就無法被證明。好,我們現在可以來討論刮痧。誠如李先生所言,刮痧的確是被說的很神奇,不但可以减肥,還能治療中風,甚至還可以治療癌症。關鍵問題是,科學證據在哪裡?刮痧的英文翻譯有好幾個。Coining指的是用銅板刮痧,Spooning指的是用湯匙刮痧,而Scraping指的就只是刮痧。至於Guasha,Gua-Sha,或Gua Sha,則是音譯的三個不同寫法。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用Guasha做搜尋,會搜到17篇論文,用Gua Sha做搜尋,則會搜到43篇論文。用Gua-Sha做搜尋,得到的結果是跟用Gua Sha做搜尋一樣。其實,刮痧的科學研究大多是發表在中文的刊物,但由於中文刊物缺乏一套標準的評審制度,以至於它們的論文水平及可信度都是堪憂。所以,在接下來的討論裡我就只會參考收錄在PubMed的論文。就如我在一開頭所說的,排毒是騙人的,所以當然也就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曾經試著要證明刮痧能排毒。至於提升免疫力,目前是有一篇看似相關的論文,而它是由一個南京大學的團隊在2016年發表的Gua Sha, a press-stroke treatment of the skin, boosts the immune response to intradermal vaccination(刮痧,一種皮膚的觸壓療法,可增強對皮內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這篇論文的標題其實是誤導,因為它所做的實驗是將卵清蛋白注射入小白鼠的皮內。卵清蛋白是一種過敏原,而不是疫苗,所以正確的標題應該是〈可增強對皮內接種過敏原的免疫反應〉。至於「增強對過敏原的免疫反應」是不是你希望得到的刮痧效果,就由你自己判斷吧。除了這篇誤導的論文之外,還有兩篇是在探討刮痧的原理,而它們都是發表於2018年。Gua Sha attenuates thermal hyperalgesia and decreas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in serum in ra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duced by autologous nucleus pulposus(刮痧減輕自體髓核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大鼠熱痛覺過敏並降低血清中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這是由南京中醫大學護士學院的一個團隊發表的研究。他們先把大鼠做成腰椎間盤突出的模型,然後給這些大鼠做刮痧,結果發現刮痧能有效減輕疼痛,同時抑制了一些會促進發炎的因子。Effects of Guasha on histomorphology of scraped skins and on expression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substance P in rats(刮痧對大鼠的皮膚組織形態及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和P物質表達的影響)。這是由北京的中國中醫科學院的一個團隊發表的研究。他們先給大鼠的背部做刮痧,然後採集皮膚做分析,結果發現刮痧並沒有改變皮膚神經纖維的形態,也沒有改變毛囊或血管的組織形態,也沒有改變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和P物質的表達。上面這三篇論文都是用動物模型來探討刮痧的原理,但是大多數與刮痧相關的研究是直接用病患來探討有無療效。所以,我們就來看兩篇系統性的綜述論文。2010年:Using Guasha to treat musculoskeletal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用刮痧治療肌肉骨骼疼痛:對照臨床試驗的系統評價)。這篇論文共回顧了5項隨機對照試驗(RCT)和2項對照臨床試驗(CCT)。結果是,雖然有兩項RCT及一項CCT表示Guasha對減輕疼痛具有積極作用,但它們的質量都較差,所以目前的證據不足以表明刮痧可有效治療疼痛。2015年: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Neck Pain and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用傳統中醫治療頸痛和下腰痛: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這篇論文共回顧了75項隨機對照試驗,而結論是,針灸,穴位按摩和拔罐可以在近期內有效治療與慢性頸痛和慢性下腰痛相關的疼痛和殘疾。 至於刮痧我們就無法得出任何明確的結論。一般來說,不管有效無效,刮痧是不太可能會有不良的副作用,但是網路上還是可以看到種種恐怖的傳言,例如一個25歲的女孩發生「橫紋肌溶解綜合症引發的急性腎功能衰竭」。不過,既然是傳言,我們也就看看就好,不要完全相信。倒是有一篇2014年發表的臨床案例是真有其事。台灣三軍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智弘(現任院長)及一位蔡醫師共同發表Acute epiglottitis following traditional Chinese gua sha therapy(中國傳統刮痧治療後的急性會厭炎)。這個臨床案例是一名23歲男子因為喉嚨痛而去做刮痧治療,結果大概是刮的太用力而需要看急診。X光顯示他的舌骨升高,會厭前區腫脹,瓣膜氣隙減少以及咽後軟組織增厚,導致氣道狹窄(請看插圖)。他在接受靜脈注射類固醇後,症狀得到緩解。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傳說中的刮痧可以排毒,提升免疫力又產生自癒力,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原文:刮痧真的有那麼神奇,可以排毒,提升免疫力又產生自癒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