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9 醫療.腦部.神經
搜尋
缺血性腦中風
共找到
112
筆 文章
-
-
2024-10-04 養生.聰明飲食
這3種飲料喝愈多,中風風險越高!研究建議每天喝7杯水預防中風
喝飲料是很多人日常的愛好,但研究指出,常喝碳酸飲料、果汁,以及每天喝4杯以上咖啡,中風的可能性較大。選擇喝水則可以降低中風風險。碳酸飲料和濃縮果汁喝愈多 中風風險越高喝飲料是許多人每天的小確幸,然而,飲料喝多真的不好。根據 9 月 27 日發表在《Journal of Stroke》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喝碳酸飲料(包括含糖或人工甜味劑的飲料)會使中風風險增加 22%,每天喝兩種或兩種以上這些飲料的人的風險更會急劇上升,喝碳酸飲料的次數越多,中風的風險就越高。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也增中風風險另一項則是去年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oke》上的研究,建議不要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事實上每天喝一點咖啡是沒有問題的,但喝第4杯咖啡後,中風風險增加了 37%。而對於喝茶的人來說則不用擔心,每天喝3到4杯紅茶可將中風風險降低 29%,喝等量的綠茶也可將中風風險降低 27%。喝茶的重點在於不要加牛奶,因牛奶可能會阻礙茶所含抗氧化劑的有益作用。 首席研究員、愛爾蘭戈爾韋大學臨床流行病學教授Andrew Smyth指出,雖然高血壓仍是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但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關鍵,因此日常應盡量減少喝碳酸和果汁飲料,每天喝七杯以上的水可以降低因血栓引起中風的幾率。中風後能多快好,取決於多快辨識中風症狀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重症加護科科主任劉偉修曾受訪表示,腦中風主要分為梗塞性(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二種。缺血性及出血性中風比較.梗塞性(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血管被堵塞,症狀表現大多是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缺血性中風多是血栓造成,愈早施打血栓溶解劑,愈能降低失能程度。》看完整疾病百科/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指血管破裂,導致血塊殘留於腦中,包括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表現有眼歪、嘴斜、手腳無力,嚴重會意識不清。》看完整疾病百科/出血性腦中風預防中風 從飲食及日常自我健康管理做起台灣腦中風學會提醒大家要警覺,學會辨識中風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身邊有人出現嘴歪臉斜、單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或失語的症狀,就應該立刻打119送醫。因為中風患者的預後,取決於多快辨識中風症狀和啟動後續處置流程。而要預防中風,飲食應遵守多蔬果、少油鹽糖的「1多3少」原則,吸菸、喝酒也會增加中風的風險,更應避免。日常也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三高患者務必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遠離中風致命威脅。【參考資料】.《HealthDay》Coffee, Water, or Soda: Which Drink Increases Your Stroke Risk?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8-26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急性中風救命時間拉長 溶栓治療使用率提升
為爭取急性腦中風患者治療關鍵時機,健保署於去年10月、11月陸續放寬急性腦中風治療健保給付,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從原先發病3小時延長為4.5小時內使用,動脈取栓移除手術放寬至24小時。據健保資料顯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rt-PA的使用率,112年10月放寬給付後的三個月皆超過6%,高於111年同時期平均使用率5.3%,顯示這項政策讓能治療的病人變多、過去無法治療的患者有更多機會擺脫輪椅。受惠健保政策 搶命黃金時間拉長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蔡力凱表示,腦血管疾病位居112年國人10大死因第4位,台灣每年約4萬人因急性腦中風住院,血液循環障礙或腦血管破裂而造成腦損害的腦中風,可怕之處除了致死率,還有高致殘率。急性中風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占比約7成5的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治療方式為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以及動脈血栓移除手術。蔡力凱分享,曾有病患從發病到上救護車、送至急診室、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並執行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從發病到血管打通過程不到100分鐘,順利搶救一命且康復走出醫院。雖然健保給付放寬,但提醒民眾仍要搶在最快時間內打119送醫,切勿認為允許治療的時間延長就能慢慢就醫,若腦部缺血太久,一旦不可逆的傷害會造成身體殘障,可能留下永久的後遺症。時間延長也切勿輕忽 119速送醫避免後遺症救治腦中風病患,除了跟時間賽跑,聯新國際醫院助理副院長陳右緯表示,第一線的EMT(救護技術員)判斷極為重要,EMT要在短時間內辨識病患是否為腦中風,並將病患送至可處置的急救責任醫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自110年起,連續3年合作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課程,而健保署資料數據亦顯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rt-PA的使用率近年略有成長,年均使用率從111年5.2%,增至112年5.9%,實際數據更說明長期合作下,成功搶救了更多國人的生命。針對急性腦中風救治,除了給付放寬外,健保署還訂定「重症照護跨院合作」分配項目,強化醫院跨院照護合作。陳右緯表示,區域聯防有助於救治資訊的雙向即時溝通,包括病患到院前的治療準備,透過平台可大幅縮短轉診時間,爭取最大的治癒機會。今年5月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進行為期一個月「為你擋風-腦中風救護線上測驗」,全台消防局響應測驗人數突破5000人。根據測驗數據成果,關於急性腦中風到院前處置的知識題,EMT答對率高達9成5以上,接近百分百,顯示第一線急救人員的專業度足夠。但在關於給付政策調整急性中風用藥時間變化的題目,整體答對率僅86.8%,顯示部分第一線人員在資訊更新上有落差,仍有進步的空間。民眾認知不足 腦中風就醫慢半拍「送醫時間」是搶救腦中風的關鍵,為什麼許多患者到院還是超過可以治療的黃金時間?蔡力凱認為,部分國人對腦中風症狀認知不足、不了解第一時間就醫的重要性,因此提高了失能與死亡的風險。曾有患者半側手腳沒辦法動,以為是太累、短暫肢體無力,只要休息就好,睡一覺起來卻錯過治療時機;還有民眾太晚就醫,竟是因為「隔天剛好有掛號,一併看診不用多跑一趟。」陳右緯強調,腦中風救治不只需政府和專業醫療及緊急救護端的努力,更需要全民一起提高警覺。腦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發現自己或身旁的親友無法順利執行其中一項,切勿遲疑,立即撥打119送醫,為自己或家人搶下治療黃金時間,恢復最好的健康狀態。
-
2024-05-23 醫療.心臟血管
手麻腳麻、單側手腳無力...等危險因子別輕忽!最快2天恐成「大中風」
小中風原來有2種 醫師與民眾用法大不同根據醫學診斷定義,小中風是指「小範圍的中風」。一般民眾所說的「小中風」應是「暫時性腦缺血(TIA)」,是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代表身體發出警訊,應盡速就醫治療並服藥控制,若置之不理,高風險者在未來2至7天可能演變成真正的大中風,一定要提高警覺。過去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被定義為「因腦部缺血造成的突發、局部性神經功能喪失,通常不超過24小時」。2009年美國心臟協會與美國中風協會重新定義,TIA為「因局部大腦、脊髓或視網膜缺血造成的暫時性神經功能失常,未見急性梗塞」。影像學上是否能找到結構異常即「梗塞」,成為TIA與中風(stroke)主要的區別。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指出,中風屬於血管結構問題,即使血流恢復,也連帶有結構性受損,透過影像檢查清楚可見,但暫時性腦缺血恢復後,通常神經與血管並未受損。醫學上的小中風與暫時性腦缺血的差別?與中風有關嗎?「暫時性腦缺血與中風不同。」劉一宏說,醫學上的小中風專指「小範圍的中風」,有時小到不在神經感測區,甚至是「無症狀」中風,難以監測,有時則是失智、記憶方面表現,不一定會在運動腦區造成手腳無力等症狀,所以症狀不明顯,但仍屬於中風。劉一宏表示,為了和患者溝通時方便,對於「暫時性腦缺血」有時會以小中風代稱。暫時性腦缺血會出現單側手腳無力、臉歪嘴斜、口齒不清、手麻腳麻、複視或暫時性單眼失明等症狀,如果曾出現單側肢體無力及言語障礙,之後再中風的風險較高。劉一宏解釋道:有時民眾因慢性疾病,例如高血糖導致單側手腳、臉部發麻,但血糖降下來就會恢復。暫時性神經功能缺損的成因相當多,並非都是中風前兆。有些疾病的表現和TIA類似而易混淆,包括癲癇發作、偏頭痛、代謝障礙或暈厥等症狀,也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姿勢性低血壓或眩暈,及早區別有助於治療。TIA與其他疾病鑑別診斷如果暫時性腦缺血未妥善接受治療,後續也可能出現腦中風。劉一宏分享,曾遇過一名60歲男性患者出現暫時性腦缺血症狀就醫,一開始單側手腳無力,一小時後即恢復正常,經檢查後判斷需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並控制血糖和膽固醇,住院治療1、2周後,幾乎完全恢復而出院。發生暫時性腦缺血,如何做才能有效預防未來中風?患者返家後並未依照醫囑服藥,血糖、膽固醇數據都沒有控制下來,二、三個月後又到急診報到,這次「臉歪嘴斜、右側癱瘓、不省人事」,經過檢查發現嚴重血管狹窄,連帶三分之一的腦區損傷,屬於大面積中風。劉一宏說,這是臨床常見且十分令人遺憾的狀況。劉一宏指出,暫時性腦缺血(TIA)與高血糖、高血脂息息相關,可能因頸動脈或其他血管內斑塊剝落,流到較遠端的腦血管導致阻塞,治療上必須用藥穩定住斑塊,也要控制三高,如果用藥效果不佳,可以進一步考慮用血管支架治療,穩定血管內的斑塊。暫時性腦缺血(TIA)是造成未來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及早處置對預防中風有很大幫助。劉一宏說,藉由詳細的病史詢問、神經學檢查,配合實驗室檢驗及影像學評估,可排除疑似疾病,並針對危險因子加以矯正,包括注意患者血壓及血脂控制、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必要時施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放置動脈支架。劉一宏指出,暫時性腦缺血導致後續中風的風險,可透過「ABCD²風險自評表」評估。中風最大風險的就是三高與抽菸,建議民眾注意日常飲食,戒除菸酒,並控制三高,避免中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2 醫療.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裝葉克膜!老外來台兩度中風,他做對「1件事」幸運逃死劫
一名40歲左右外籍人士,去年底突然在街頭倒下,失去呼吸心跳,送至北醫附醫,院方判定心肌梗塞並立即裝葉克膜搶救,一個月後康復出院。沒有想到,出院後二周,患者再次發生急性腦中風,同樣被送至北醫附醫,北醫附醫腦中風團隊這次在20分鐘內,為他完成血栓溶解劑治療及動脈取栓術,再度救他一命 。中風沒做好預防 恐有機會二度中風醫師指出,中風患者若沒有做好預防,有高度機會二度中風,幸而這位外籍人士快速就醫,醫療團隊也在短時間內完成取栓,幫助他渡過兩次生死關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暨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許傳智表示,每年約有近1.8萬人因急性心肌梗塞就醫,其中有3到4成病人到院前死亡,接受治療的時間是左右病人生死的關鍵。以此位外籍病人為例,到院前已經OHCA,經緊急搶救並裝上葉克膜,順利完成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黎書亮表示,嚴重心肺衰竭病人使用葉克膜是標準且常見的治療之一,可替病人爭取更多的時間,但也可能引發血栓、感染、嚴重敗血病等併發症,重症照護團隊時時刻刻面臨挑戰。此次病人在葉克膜的支持下完成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入院後20天移除葉克膜,翌日成功脫離呼吸器,並在住院25天後轉出加護病房,1個月後康復出院。醫師做對「1件事」幸運逃死劫不料,病人出院兩周後突然出現左側無力現象,20分鐘內緊急送至北醫附醫急診,醫療團隊評估為重度中風,啟動急性缺血性中風療程,先施以血栓溶解劑治療,並透過電腦斷層確認病人為顱內大血管阻塞,同時召集動脈取栓團隊,將導管從鼠蹊部穿刺置入,成功吸出血栓並打通血管,手術在20分鐘內完成。病人術後恢復良好,生活功能可自理,目前已返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表示,缺血性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均為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是心臟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根據研究,病人若有缺血性心臟病或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5倍;若病人年紀輕輕就出現缺血性中風的症狀,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臟相關的疾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鄭碩仁表示,與心肌梗塞相比,缺血性腦中風雖然立即性死亡風險較低,但治療速度會直接影響病人預後。以腦部取栓來說,應盡量在2小時內完成,手術時間越長,風險越高,病人預後也越差。國內外平均腦部取栓大約為30到60分鐘內完成,北醫附醫團隊此次在20分鐘內就完成取栓手術,病人預後十分良好。鄭碩仁表示,北醫附醫腦中風治療團隊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醫學科、影像醫學部等科別聯手組成,每年啟動約100次,其中根據病人狀況,約有2到3成的中風病人可以接受動脈取栓治療。據統計,血管打通率達80%以上,108到111年間接受動脈取栓的急性中風病患,3個月後能生活自理比率約40%。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1-01 醫療.心臟血管
低密度脂蛋白(LDL)如何引起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了解自己的血脂數據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知道,低密度脂蛋白(LDL)會引起心血管疾病,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它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實際上,並不是低密度脂蛋白(LDL)是有毒物質,而是因為它在人體含量如果偏高,容易引發一連串的化學反應,導致心血管出現問題。低密度脂蛋白(LDL)與動脈硬化的關係?動脈是負責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各組織的血管,動脈血管一般可分為三層:內皮層、肌肉層與外層,而動脈血管彈性改變、逐漸硬化的關鍵,取決於血管中的內皮層跟肌肉層。當動脈內皮層受損時,受損的動脈內皮細胞會在細胞表面分泌一種黏附性的醣蛋白,促使低密度脂蛋白(LDL)聚集於血管內皮,進而發生氧化作用。而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具有細胞毒性,會導致血管壁發生發炎反應。血液中的單核球(單核球是負責吞噬作用的白血球)進入發炎的區域並且轉化成巨噬細胞,大量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膽固醇,試圖清除這些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當巨噬細胞吞噬大量氧化型低密度膽固醇,就會轉化形成泡沫細胞,大量吞噬的過程也會導致泡沫細胞死亡,與動脈血管中的結締組織進行血管增生與修補,最終有可能在血管壁內部堆積形成米黃色粥樣的脂質核心,容易形成帶有纖維蛋白的「纖維帽」,這是動脈形成斑塊、硬化的主要生理過程。粥狀硬化斑塊是動脈硬化的元兇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逐漸累積變大,最終導致動脈血管內腔逐漸變窄。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如果鈣化,就比較不會釋出進入血液,長久下來還是會讓血流供應量會越來越少,產生缺血性症狀,這就是所謂的「動脈粥狀硬化疾病」。如果發生在供應心臟氧氣與養分的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發生這種情況時,就會引發「冠心症」(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簡稱)。如果心臟的氧氣與養分供應不全時,容易導致心肌細胞的受損,如果引起嚴重堵塞時,就會引發「急性心肌梗塞」,增加猝死的風險。動脈粥狀硬化還會導致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動脈內的粥狀硬化斑塊如果沒鈣化,相對比較不穩定,容易受到其他誘發因子刺激時,就會釋出進入血液中,此時會導致血小板的活化,進而形成血栓。這些血栓很容易在流量較慢的區域沉積下來,有時甚至會在短時間內讓血流受到阻斷。如果動脈內的粥狀硬化斑塊堵住頸動脈和腦部的血管時,就會引起「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也同樣會有猝死的風險,或是有可能造成腦部造成永久性傷害。 解析自己的血脂報告,哪些數值超標時需要注意?1.總膽固醇(T. Chol) < 200 mg/dL2.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男> 40 mg/dl;女> 50 mg/dL3.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 130 mg/dL4.三酸甘油脂(TG) < 150 mg/dL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LDL」,因為它是動脈粥狀硬化的最初源頭。常見的血脂報告,可分為「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等兩大數值,看似危害健康,但卻是身體所需的必要成分。★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簡稱TG):三酸甘油脂是人體中一種脂肪成分,人體所攝取的熱量未被消耗,就會轉換成三酸甘油脂,儲存在肝臟或脂肪細胞中,作為人體中備用能量的來源,是人體中所需要的成分之一。如果人體內三酸甘油酯偏高,大多跟飲食吃太甜、人體代謝問題有關。三酸甘油酯如果偏高,還是會增加動脈硬化、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LDL-C):一般建議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應該低於130mg/dl,適量存在可維持膽固醇正常的生理作用。但如果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太高,就有可能引起血管硬化。如果透過其他檢測發現病患體內有粥狀硬化斑塊時,醫師通常會建議病患採取更嚴格的數值控制。★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HDL-C):一般認為高密度膽固醇脂蛋白屬於好的膽固醇,有效清除血中垃圾,有助於降低血管阻塞風險。數值高一點,超過60mg/dl也還可以容忍,多數醫師比較擔心是數值偏低。★總膽固醇是透過公式推算人體的膽固醇值,評估了解整理的膽固醇情況:公式: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5)例如:高密度膽固醇60mg/dl、低密度膽固醇100mg/dl,三酸甘油酯為150mg/dl,換算下來,就等於190mg/dl,在正常值之內。想看更多 專家教你看懂健檢數據中總膽固醇、各種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正常值參考資料:國健署:血管硬化是鈣化嗎?和補鈣有關係嗎?彰化基督教專欄:心肌梗塞與動脈硬化
-
2023-12-02 醫療.心臟血管
三高族群當心!秋冬腦中風機率較高注意保暖,4原則辨識中風
正值秋末冬初時節,早晚涼意漸增,對腦中風高危險族群形成威脅。台灣每年有超過萬人因腦血管疾病奪走生命,提醒「三高」族群應做好生活、飲食控制,並注意保暖,避免血管收縮而引發中風。家人也要留意中風的徵兆,爭取送醫急救的時間,合力度過冬季的考驗。三高患者腦中風機率較高冬季常見腦中風個案。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的民眾,發生腦中風的機率高於一般人。誘發腦中風的原因,除三高及抽菸等危險因子,還有先天性不可避免的年紀、性別,以及本身心臟瓣膜不全曾開過刀或置換瓣膜、沒有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是不明的心律不整,容易產生血管內的血栓,造成心臟或腸子栓塞,甚至腦部血管的中風,且可能同時引發癲癇發作。腦中風分為缺血、出血性腦血管疾病主要有三類,分別為缺血性與出血性兩種類型的中風,還有其他血管病變。血管遇到天冷時容易產生收縮,使血液不易通過血管壁上已有很多粥狀物質的血管,血管狹窄加上供血不足而形成缺血性的現象,產生中風,相對應的神經學症狀就會出現。如果對應到手腳,行動會半邊乏力;對應到感覺區塊,會覺得麻木且持續存在;對應到大腦(通常在左側)語言區,會出現語言功能異常,有人說得好但聽不懂,有的聽得懂但說不出來,最嚴重是聽不懂也說不出,通常會伴隨著慣用側偏癱無力。腦中風的發生,以缺血性腦中風最多約占70%,可在症狀發生4.5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來治療,自10月1日起,增加3至4.5小時溶栓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對於大血管阻塞,動脈取栓術是臨床上極為有效的治療方式,自11月1日起,增加8至24小時取栓治療也納入健保給付,對病人送急診後的治療及預後都有更好的幫助。預防腦中風,首要注意的是,不論是晚上睡覺、白天外出時,都要特別做好保暖工作;更要做好三高飲食的控制,少吃油炸、澱粉類、精緻麵粉製作的食品,過度糜爛的食物、湯汁要減少攝取,建議採多菜少肉的地中海飲食方式。在家量測血壓時,若收縮壓出現160以上或100以下毫米汞柱明顯異常值時,可保持相同的姿勢下休息,間隔15分鐘再追蹤測量,以避免測量不準確而造成過度治療,且需特別注意追蹤。辨識中風F.A.S.T.4原則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應多留意長輩的情況,並牢記辨識中風的「F.A.S.T.」4原則來判斷:1 Face,請他微笑,觀察是否嘴角歪斜臉部不對稱。2 Arms,請他舉起雙臂,觀察是否無力下垂。3 Speech,請他說句話,觀察是否說得清楚、聽懂你的意思?4 Time,當有前述3原則其中任何一個情況時,打119急救電話。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01 焦點.元氣新聞
「乳癌權威」郭耀隆腦中風猝逝!中風的不會是我?8個問題測你的大腦風險程度
南部「乳癌權威」、成大醫院乳房暨整形外科郭耀隆醫師驚傳腦中風病逝。外科醫師江坤俊在臉書PO文悼念自己一位很尊重的學長過世了,突發的腦中風帶走了他的生命,江坤俊感嘆「人生真的很無常」。成大醫院也已證實此訊息。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 症狀略有不同腦血管疾病是國人10大死因的第5位,平均約42分鐘就有1人死亡,腦中風更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腦中風分為梗塞性(缺血性)及出血性腦中風兩類。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重症加護科科主任劉偉修曾受訪表示,梗塞性主要是血管被堵塞,症狀表現大多是眼歪、嘴斜、手腳無力。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破裂,導致血塊殘留於腦中,包括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表現有眼歪、嘴斜、手腳無力,嚴重會意識不清。「若突然劇烈頭痛,小心是動脈瘤破裂!」劉偉修表示,動脈瘤破裂會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僅會有劇烈頭痛,死亡率高達五成,是除了心肌梗塞外容易猝死的疾病之一。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比較 梗塞性(缺血性) 出血性特性血管被堵塞血管破裂: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眼歪、嘴斜、手腳無力、意識不清、劇烈頭痛(動脈瘤破裂)判斷腦中風3跡象中風的救治通常非常急迫,尤其缺血性腦中風,若可以在黃金治療時限內接受血管再通治療,至少增加三分之一的病人在三個月後恢復良好的機會。最怕的就是拖過了黃金治療時間,造成後續中至重度殘障、失能等後遺症。而我們要如何辨別身邊的人是否中風了?國健署提醒,民眾可以透過「微笑、舉手、說你好」3招判斷自己或旁人是否有腦中風跡象。若有發現任一情形,要盡快撥打「119」並記錄發生的時間,把握搶救黃金時間。.「微笑」的時候,臉部兩邊不對稱.「舉手」雙手伸直時,有一隻手會垂下來.「說你好」沒辦法講得很清楚【延伸閱讀】發生腦中風 這些事情不要做!救命關鍵一次看中風8大危險因子評估雖然我們常聽到身邊誰誰誰腦中風,但總鐵齒的覺得自己不會中風?國民健康署今年與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合作於醫院試辦,由醫師看診時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評估。透過以下8個問題,來測測你的大腦風險程度。【大腦風險測驗】1.量血壓數字都偏高?2.膽固醇數字過高?3.家族中是否有糖尿病史?4.有心房顫動問題嗎?5.平常有吸菸嗎?6.體重是否過重?7.平常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嗎?8.家族中是否有腦中風病史?【資料來源】.江坤俊醫師臉書粉絲專頁 .疾病百科/缺血性腦中風.疾病百科/出血性腦中風.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1-01 焦點.元氣新聞
11月新制/公費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第二階段開打!北捷20站試辦免費提供生理用品
11月又有多項新制實施,公費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第二階段開打;居家隔離走入歷史,健身房及團體旅遊3劑令解除。與荷包相關的,包括地價稅開徵,及新北青年租金補貼開放申請等。《元氣網》為您整理各項新制的實施日期詳情。公費流感疫苗第二階段開打開打時間:11/1對象: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接種地點:全台4,000個接種合約院所,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預約查詢。【延伸閱讀】2023流感疫苗懶人包/公費流感不想打高端,還有哪些廠牌可選?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第二階段開打開打時間:11/27起對象:從未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者,可公費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1年後(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8週)再公費接種1劑PPV23。【延伸閱讀】2023肺炎鏈球菌疫苗懶人包/65歲以上都可打,PCV13與PPV23怎麼選?需跟流感疫苗錯開打嗎?腦中風取栓術健保放寬給付實施日期:11/1起缺血性腦中風是國內最常見腦中風型態。現行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取栓術適應症為「腦血管前循環在發作內8小時內執行」,考量部分腦中風病人因睡眠、獨居及偏鄉等事由,導致未能及時送醫,錯過治療時機,由原先「限前循環在發作內8小時內使用」,延長至「24小時內」,盼改善病人預後。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上路11月起新生兒全面納入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每個寶寶都有一名專責醫師,孕婦於產前就會被告知專責醫師制度運作細節,可自行挑選離家近的兒科診所醫師,也可選擇自己喜愛的醫師;另,也能等到產後再選,若遲遲未選定醫師,則由轄區衛生局指定。新冠疫苗、疫情相關.11月1日: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接種對象再放寬,12至17歲青少年可施打,不論第三劑、第四劑,與前一劑間隔至少三個月即可,確診者也是間隔三個月後便可接種。.11月1日: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兒出示健保卡 免費領五劑快篩.11月7日:取消公共場所強制量體溫,但各場所仍可視需要自行決定監測方式。.11月7日:取消參與團體旅遊、健身房、八大行業等活動的第三劑追加劑或快篩規定.11月7日:解除確診者同住家人隔離、確診者也改為「七加零」,隔離滿7天後,快篩陰性即可提前解除自主健康管理。北捷試辦20站免費提供生理用品實施日期:11/1起北市府11月1日起,於20個運量大、轉乘需求大、遊客多的捷運站點確定試辦,免費提供生理用品。女性朋友有需要時,可以到詢問處免費索取,後續將依照試辦成果和各界反映再評估調整。試辦站點:台北車站、市政府站、西門站、板橋站、中山站、忠孝復興站、新埔站、忠孝敦化站、頂溪站、松江南京站、淡水站、台北101/世貿站、古亭站、石牌站、南京復興站、江子翠站、忠孝新生站、行天宮站、府中站、圓山站。新北青年租金補貼新北青年租金補貼申請開跑 每月最高可領6000元時間:11月1日9點到11月30日17點對象:18歲至未滿40歲,在新北市設籍、就學或就業的單身、新婚及孕育有未成年子女的青年租屋族。申請資格:由家庭年收入128萬元以下,放寬至132萬元以下;家庭成員每人每月平均收入限制也從5萬4600元,鬆綁為5萬5300元。經審查符合資格者,依是否結婚、子女數享有3500元到6000元不等,最長一年的租金補貼。地價稅開徵繳納期眼限:11/1~11/30今(2023)年地價稅11月1日開徵,繳款書已在10月下旬陸續寄發。財政部呼籲納稅人應在11月30日前如期繳納地價稅,如逾期繳納,每逾三日將按稅額加徵1%滯納金,最高加徵10%,超過30日仍未繳納,稽徵機關會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逾期未繳地方稅開放線上補繳實施日期:11/1起逾期未繳的地方稅也可以掃描繳款書上的QR-Code,完成線上繳稅,除原本稅款外,還會自動加計滯納金,方便逾期未繳稅的納稅義務人完成繳稅。電動自行車上路須掛牌、投保強制險實施日期:11/30起11月30日起,新的微型電動二輪車都要經登記、領用、掛牌、投保強制險後才能上路。既有微型電動二輪車要在兩年內完成掛牌,違者可開罰1200至3600元。
-
2023-10-3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放大鏡【腦中風】搶救腦中風!放寬溶栓、取栓健保給付時間
秋冬季節來臨,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易導致血管收縮劇烈而引發腦中風。10月29日在一場「2023世界中風日在桃園」活動中,健保署長石崇良說,台灣每年約4萬人中風,健保署已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健保給付條件,10月1日起血栓溶解劑自3小時內調整為4.5小時內,11月1日起取栓手術自8小時內改為24小時內,為病患爭取更多治療時間,降低中風後失能的發生。這場活動是由桃園市衛生局、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與聯新國際醫院共同舉辦,於聯新國際醫院旁舉行,活動以「預防中風、減少失能」為主軸,結合園遊會、衛教講座,宣導腦中風防治觀念,現場超過千名民眾參與。石崇良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國人死亡及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台灣每年約4萬人中風,等於有4萬個家庭深陷生活經濟或長照負擔,因此健保署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建議,放寬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兩項健保給付條件。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治療,可大幅改善預後。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說,透過中風日宣導,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延長,預估一年能讓268個家庭受惠。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周中興呼籲,民眾若有臉部不對稱(微笑)、雙手一邊較無力(舉手)、說話口齒不清(說你好),有任一症狀就可能是腦中風徵兆,應盡速撥打119,送到可以治療腦中風的醫院,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桃園市衛生局長劉宜亷表示,國人10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一直都是桃園市民死因的第3或4位,平均每年奪走近千條寶貴性命。為加強腦中風預防,該局積極推動「頸動脈超音波篩檢」,此檢測可清楚看見腦部血流狀況,判斷血管是否狹窄、阻塞,是初步判斷中風很好的工具。篩檢對象則是市府補助肺癌篩檢者中,腦中風高風險族群的市民。【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31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給付放寬 搶救中風 EMT辨識是關鍵
癱軟在地,意識不清,這會是「酒空」個案,還是低血糖、低血壓、腦中風、心肌梗塞?對緊急救護員(EMT)來說,每一次出勤救人,就是一次考驗。目前緊急救護員以「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辨識病患是否腦中風,但病情嚴重個案無法「微笑、舉手」,為此,基層人員呼籲,應有更多訓練課程、參考指標,以達到「速辨識、快就醫」搶救目的。健保資料顯示,一○九年急性腦中風住院四萬零五百五十六人,受疫情影響,一一○年人數較少,為三萬八千九百四十三人,一一一年則有三萬七千七百八十四人,平均每年約在四萬人上下。臨床顯示,超過六成腦中風病患肢體受損,無法回到職場,不少病患需以輪椅代步,甚至長期臥床,經濟負擔沉重。重大創傷、腦中風、心肌梗塞為緊急救護三大急重症,面對眾多意識不清的急重症個案,緊急救護員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判斷,將腦中風病患送至可處置的急救責任醫院,過程充滿挑戰,宛如與死神拔河。在研判疾病類別上,目前大部分救護車均備有「十二導程心電圖」設備,可精準研判是否心肌梗塞,但是,在判讀腦中風的時候,仍缺乏工具及處置方式,只能靠緊急救護員以人工辨識,如但意識不清的個案則無法配合「辛辛那提中風指標」評估。再者,目前腦中風在緊急救護員的複訓課程項目中歸類為「意識不清」,且訓練後也沒有相關考核機制。值得重視的是,大部分腦中風個案並未在第一時間致電一一九,耽擱急救時間。消防署緊急救護組科長簡鈺純表示,儘管宣導多年,但是,仍有半身癱軟無力的腦中風個案竟自行開車至醫院急診,有些病人則會先向親友求救,延誤緊急搶救的時機。據健保數據統計,目前我國血栓溶解率仍有改善空間,主要原因為就醫時間過晚,為此,健保署長石崇良宣布,自一一二年十月一日起,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從零到三小時擴大給付條件為「零到四點五小時內」。十一月起放寬機械取栓術,將「前循環在發作內八小時內執行」延長至「廿四小時內」。就健保署資料,在溶栓方面預估增加一千六百人受惠、取栓預估新增五百六十五人受惠,對急性腦中風病患的「生存之鏈」幫助很大。雖然到院後治療的給付放寬,但尚未到院前的前端救護,應可補強,透過教育訓練,讓緊急救護員能夠更精準辨識出腦中風個案,相信雙管齊下,可以減少偏癱臥床等悲劇發生。【延伸閱讀】巡迴17縣市 腦中風課程提升EMT辨識率 台南雙量表評估成亮點【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07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放大鏡【腦中風】搶救腦中風!健保署兩大政策擴大健保給付
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延長至4.5小時。健保署6日再發公告,將於112年11月1日起放寬取栓手術給付條件,黃金治療時間自8小時延長至24小時。腦中風被稱為「急、重、難」的疾病,台灣每年有3至5萬多人中風,根據衛福部資料,中風的死亡率雖從全台第一名降至第四名,不過中風後的病人失能比率接近六成,若是家中的經濟支柱發生腦中風,影響的不只是個人,更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國家長照資源的量能。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健保署分別於今年8月、9月召開的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及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終於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延長至4.5小時注射,預估一年新增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腦中風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包含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與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因腦血管堵塞形成的缺血性中風就占了八成,是國人最常見的腦中風,然而不論是哪一種腦中風,搶救關鍵都在於時間,呼籲民眾若發生症狀要速辨識,快打119送到可以治療腦中風的醫院。【延伸閱讀】哪些症狀發生可能是腦中風?救命關鍵一次看【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06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會致命嗎?做好7事預防
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友,且每年以2萬5千人的速度持續增長。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介紹,糖尿病有四種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類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以2型糖尿病最多。糖尿病是非常難纏的慢性病,若沒有控制好,會產生很多併發共病。《元氣網》整理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及預防糖尿病方法。糖尿病致命的原因是什麼?得到糖尿病雖然不會立刻導致死亡,但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不加控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的狀態下,長期積累下來的慢性併發症幾乎影響到身體中的各個器官,嚴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在這些併發症的交互作用下,就有機會危及糖友性命。糖尿病控制好會有併發症嗎?糖尿病併發症主要與高血糖有關,但近期研究也發現,併發症也會與人體的血糖波動相關。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外,也需要減少血糖的波動。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併發症,病況就難以逆轉;幸好大多數糖尿病併發症需要時間累積,所以糖友們成定期健檢習慣,就能有效降低或減緩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常規檢查:●血糖、血壓和體重:每天測量●糖化血色素:每3個月檢查●足底神經檢查、眼底檢查、心血管、腎功能:每半年-1年檢查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有那些? 1.糖尿病神經病變: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指出:約有5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神經上的問題,長期的高血糖的生理環境,會讓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發生損傷,導致末梢神經不易將訊息傳回或不靈敏,例如:會讓糖尿病患者出現刺痛感、麻木或喪失痛感,有時也會讓腦部的動作命令無法傳遞到關節或肌肉,影響到糖尿病患者的正常運動。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發展不算迅速,當身體出現刺痛、麻木或者部分感覺喪失時,建議糖友此時需要進一步將血糖控制更理想,避免讓糖尿病神經病變持續惡化,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發生。2.周邊動脈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血管長期浸泡在糖水中,就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動脈血管壁會發生慢性發炎、血管壁受傷、血小板聚集在傷口上,最終導致血管中的通暢度顯著降低,就像水庫淤積一樣,只剩下小部分空間讓血流通過。糖尿病患者如果動脈與神經持續受到損傷,就會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問題。同時糖尿病其他的共病,例如:高血壓或高血脂也會讓這問題更快惡化,糖尿病患者約有超過一半,最終死於併發的心血管疾病。 3.糖尿病腎病變:糖尿病腎病變的發生率世界各國的報告不一,根據全民糖尿病觀測站的數據指出,糖尿病腎病變約在罹患糖尿病的15~20年間達到顛峰,在第一型糖尿病病人的發生率約有35%,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發生率大約在大約在30%~50%左右。如果以台灣目前洗腎病人進行分析,其中約有40%~50%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患者體內過多的葡萄糖,最終會產生許多對身體有害的代謝物,例如:糖化終產物(英文是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縮寫為AGEs)。這些物質會傷害腎臟細胞或組織,最終導致腎絲球過濾率的下降。如果病人本身還有高血壓、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都會讓腎臟更容易受損,腎絲球過濾率持續下降,最終走上洗腎一途。4.糖尿病足(足部潰瘍):目前約有1/4的糖尿病病人會出現糖尿病足,主要成因是由於糖尿病神經病變加上周邊動脈疾病,這雙重併發症影響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足部長期無法癒合的傷口(足部潰瘍)的風險,同時又因為重複感染讓病情更加嚴重,治療後沒有好轉,嚴重時需要透過截肢來防止感染擴散,挽救糖尿病病患的生命。5.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白內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環境,對眼睛中許多的部位也會造成積累性的傷害,因為高血糖會對眼睛中的小血管造成傷害,因此會增加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和白內障的機率,如果沒有妥案的治療,會讓糖尿病患者有失明的危機。6.中風、失智:糖尿病人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2~4倍,主因也是因為高血糖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如果發生在腦部血管中,就會讓腦部的血流量降低引發缺血性腦中風,而其他部位脫落的動脈阻塞斑塊,也時來到腦部的血管阻塞期來,同樣也會導致中風的發生。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讓血液容易出現高血糖、低血糖、血糖波動太大和胰島素阻抗等問題時,不止會傷害到腦部的神經細胞,加上周邊的血管也容易受損,長期下來都會讓糖尿病患者明顯增加失智的風險。7.心肌梗塞:根據《新光醫訊》說明,新增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在10年內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達20%。主因就是糖尿病容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最終導致冠狀動脈發生阻塞,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糖尿病患者若能減低自己冠狀動脈硬化的發生,也就能減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正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如此可怕,以下有幾個原則可以協助糖尿病病患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1.盡力做好血糖控制:養成定時監測血糖的習慣,遵照醫務人員的指示來控制血糖水準。2.戒菸、戒酒:抽菸會加重心血管和神經的傷害,酒精可能導致血糖升高或降低,為了糖友們的健康,最好加以戒除。3.控制好血壓和膽固醇:血壓與膽固醇都會加重心血管問題,為有效降低併發症,也許嚴格控制,必要時需要搭配飲食與運動。4.定期體檢和眼科檢查: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控制,就能有效預防會控制併發症的嚴重度。5.接種疫苗: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較低,接踵疫苗可增加免疫力,避免日後引起嚴重的併發症。6.注意足部護理:用溫水洗腳、擦乾雙腳,使用乳液或凡士林滋潤腳和腳踝,每天檢查腳部是否有老繭、水泡、傷口、紅腫等問題、避免赤腳行走等。7.認真對待壓力:糖尿病病人應有充足睡眠,保持積極的心態。願意按照醫囑規事,糖尿病並不會成為糖友積極健康生活的阻礙。參考資料:美國CDC全民糖尿病觀測站的資料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6 醫療.腦部.神經
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增至4.5小時!10/1起健保放寬救命藥給付條件
腦中風總是來得又急又快,且可能發生在自己或周遭的人身上,就曾有一名消防員在38歲時發生腦中風,他表示「當時飯粒黏在臉上卻不知道,口水也不自主流下來,甚至公文上一個字都看不懂,他才驚覺身體出狀況,趕緊就醫。」台灣每年有3~5萬人發生腦中風,更是全台死亡率的第四名,而中風後的病人失能比率近6成,影響的不只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國家長照資源的量能。>>【延伸閱讀】突然不識字 38歲消防員腦中風為搶救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之黃金治療關鍵時間,健保署自112年10月1日起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之給付條件,由原先限急性缺血性腦中風「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預估一年新增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點。腦中風類型主要分為三種,包含缺血性中風,又稱腦梗塞、腦缺血,以及出血性中風,又稱腦出血,與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缺血性中風為腦血管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因心等其他部位血管內血栓,進而形成腦血管栓塞,造成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說,台灣腦中風學會經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為把握腦部再灌流的黃金時間,向健保署提出放寬給付規定,健保署分別於今年8月、9月召開的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及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注射延長至「4.5小時內」注射,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失能程度,促進身體復原。劉林義指出,中風後部分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終生臥床需他人照護,造成病人與家屬極大的經濟負擔及照護壓力,倘若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治療,可大幅改善預後,減少病人失能造成的家庭壓力及增進渠等回歸社會機會。>>【延伸閱讀】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
-
2023-09-15 焦點.元氣新聞
連勝文一張照片曝光父親現況!連戰去年自行停藥造成小中風,服用抗凝血劑必知6事
87歲的前副總統連戰自從去年小中風後就鮮少露面,今(15日)連戰兒子、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在臉書公布一張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拜訪連戰的照片。連勝文說,這次會面約了很久,直到最近父親身體狀況較穩定,才有辦法見面。連戰近年3場大病 小中風後鮮少露面連戰再上一次的露面是在今年2月舉行「連戰回憶錄」新書發表會,當時除了藍營大咖齊聚一堂,包括前總統馬英九、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都出席,連家人也全到場力挺。連戰夫人連方瑀去(2022)年接受聯合報訪問時透露,連戰3年來生了3場大病,第一次是心房纖維顫動,因此使用抗凝血劑降低中風的風險;但由於連戰患有腎結石、攝護腺肥大及後來發生的攝護腺癌,因反覆的放射治療,經常發生血尿因而頻繁進出醫院治療,於是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讓血尿暫時消失,結果造成2022年的小中風。連方瑀說,當時幸好他們在髮廊巧遇台大教授陳嫦芬提醒連戰情況很危險,她才馬上請人將連戰送急診撿回一命。服用抗凝血劑注意6件事 自行停藥很危險連戰因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而發生了去年的小中風。不止連戰,之前也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高栓塞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血劑來降低中風及全身性栓塞的發生機率,但服用抗凝血劑有一些需注意的事,尤其千萬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否則將引起中風。1.不可自行停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在使用抗凝血劑如果有任何問題,都要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非常危險。2.不可擅自調整藥物這類藥物雖然能抑制血栓形成,但也會降低凝血功能造成嚴重出血,服用藥物應該遵循醫師指示劑量,不可以擅自調整劑量。3.服用抗凝血劑 必先告知醫師接受手術、拔牙等手術治療,以及服用其他藥物之前,應該先讓主治醫師了解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維祥曾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口服抗凝血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若要進行外科手術或拔牙之前,需同時告知手術醫師和開藥醫師,針對您的手術類型、栓塞風險、出血風險、抗凝血藥物種類以及腎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再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停用抗凝血劑以及需停幾天的藥。4.避免不必要的受傷出血謹慎使用牙刷、刮鬍刀,避免刮傷皮膚、黏膜導致不必要的出血。5.留意服藥後的出血副作用如果有流鼻血時間過長、全身皮膚不明原因淤青、有出血點,血尿或糞便呈現黑色、不明原因疼痛腫脹,都應該適時向醫師反映。6.不能補吃藥如果忘記吃藥,千萬不要以為補吃兩顆藥可以補回來,就算忘記吃藥也不能補吃雙倍劑量。連戰小中風!今日暫時性腦缺血就是明天中風 醫:風險極高勿輕忽【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連戰發生的「小中風」,就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會有短暫性單側手腳麻痺、無力、說話不清的現象。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表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在核磁共振影像上還不到中風,但是是中風前兆,並且症狀不會持續超過24小時,絕大多數民眾症狀會在30分鐘之內緩解恢復。【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缺血性腦中風「今天的暫時性腦缺血就是明天的中風」,傅維仁說,暫時性腦缺血發作雖然很快就緩解,但是可能幾天後就會面對中風,因此不可以以為恢復就掉以輕心,應該要趕快就醫,並且積極控制預防。傅維仁表示,不論是短暫性腦缺血或是中風其危險因子相同,又可分成可改變與不可改變的。不可改變的包含危險因子如年齡55以上(近年逐漸下降)、男性、亞洲族群、家族遺傳等;可改變的則有三高、糖尿病、心房顫動、抽菸、酗酒、壓力大、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不運動等。【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13 醫療.心臟血管
近3/4高血壓患者死於心臟併發症,高血壓與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和主動脈剝離等疾病密切有關!
成人的血壓到底多少才正常呢?根據目前的高血壓指引,健康成人的血壓應該120(收縮壓)/80(舒張壓)毫米汞柱以內才算正常。 收縮壓是指血液由心室打出後,衝擊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舒張壓則是心臟舒張時,血液在身體動脈彈性回縮後產生流動時所形成的壓力。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別代表血管壁所承受的血管壓力。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人平時不會有其他明顯症狀,只有少部分病患偶爾會感覺頭痛,後頸部緊緊的感覺。雖然高血壓沒有症狀,但長期高血壓卻會在身體各處帶來許多風險。高血壓患者死因多與併發症有關,根據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資料:60~75%死於心臟的併發症,15~20%死於腦血管障礙,5~10%死於尿毒性。以下是高血壓常見的併發症。 長期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關係密切,尤其伴隨高血脂和糖尿病的情況下,有可能併發以下的心血管疾病。:1.動脈阻塞:動脈原本是非常有彈性,能夠承受心臟打到血液壓力的衝擊。當長期處於高血壓的環境下,血管壁容易出現微小的受傷,如果患者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又高,這時候低密度膽固醇容易聚集在傷口上,引起 「動脈粥狀硬化」;如果持續讓讓更多的膽固醇卡在血管中,最終形成脂肪沉積的斑塊。這些斑塊會讓血液中的巨噬細胞對其進行防禦、吞噬等作用,最終導致血管中出現鈣化的現象,逐漸讓動脈的彈性消失,兩者加成最終導致「動脈阻塞」的問題。如果動脈阻塞發生在供應心臟氧氣與養分的「冠狀動脈」時,就稱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簡稱冠心症。2.心臟結構改變:患者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久而久之會讓心臟中的左心室負擔加重,心臟為因應這種情況導致左心室會逐漸擴大,最終左心室變得肥厚。左心室肥厚又會連帶讓隔壁的心房結構也發生改變,這段過程也會讓心肌的功能發生影響。心臟結構改變最嚴重會導致瓣膜也收到影響,會導致瓣膜性心臟病的發生,尤其是主動脈瓣狹窄、二尖瓣閉鎖不全和主動脈閉鎖不全可能與高血壓關係密切。3.動脈瘤:高血壓持續衝擊動脈時,久而久之血管壁彈性消失,甚至會向外膨出一小包氣球狀,此時就稱為「動脈瘤」。動脈瘤本身來說不比動脈強韌,當血壓持續上升會讓血管瘤愈來愈大,最終會因為動脈血管壁太薄而破裂,因具破裂的血管位置,有時會出現嚴重的內出血問題,尤其是腦動脈瘤和主動脈瘤,破裂時容易有生命之憂。4.心肌梗塞:當冠狀動脈阻塞(冠心症)導致心肌某一部位的血液供應減少時,有時會導致心肌的損傷或死亡,此時就稱為「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會讓冠狀動脈出現嚴重收縮或痙縮時,會導致心臟缺氧,造成更多的心臟組織受損,嚴重時會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心肌梗塞發生前會有一些前兆: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胸悶、心絞痛(胸口感覺像有大石頭重壓,呼吸不順暢)、上腹痛、左上臂麻木等症狀時,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應立即送醫診斷加以治療。5.心律不整:心律不整指的是心跳速度過慢、過快,或是跳動不規則,高血壓患者最常出現的心律不整是心房顫動,目前研究指出如果長期高血壓控制不好,似乎通過左心房超負荷、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心肌功能改變和心房心室結構改變,會讓心臟放電不規則,就會導致心房顫動,並讓其況持續惡化。6.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往往由多種心血管疾病綜合起來所引起,常引起的疾病有高血壓和冠心症,主因是動脈阻塞嚴重,心臟輸出的血量不足,無法供給全身各處足夠的氧氣與養分,導致心臟會更用力地工作(也就是讓心跳更快),但心跳更快卻沒有輸出更多的血量,讓心臟輸出血液效率依舊不佳,時間一久就會導致心臟衰竭。患者常見有易喘、容易疲累和下肢或眼皮等處出現水腫等症狀。7.腦中風:中風按照引起的機轉,可以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與缺血性腦中風,這兩類型的腦中風都有可能由高血壓所引起。首先,高血壓會導致血管中的動脈硬化或發生動脈瘤,一旦動脈變得脆弱,久而久之會有破裂的可能。其次,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腦部血管阻塞所導致,有可能是膽固醇斑塊阻塞在腦部血管引起,高血壓容易併發心房顫動,兩者加成之下,更容易產生斑塊阻塞在腦部動脈血管中。嚴重的中風都會導致腦部嚴重受損,不僅有機會讓病人有生命之憂,往往痊癒後也會有嚴重的後遺症。8.主動脈剝離: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血管,管壁結構可分為三層:內、中、外三層,如果主動脈出現受損和血管壁中的內層有破裂,使得血液大量進入中層及外層間,就會形成「假腔」,壓迫原來的管腔。當血液大量流入假腔,會導致原因主動脈的供血量減少,產生局部區域的缺血,因缺血也會讓周邊地區產生缺氧的問題。但假腔的血管壁薄弱,也有可能再次導致血管破裂出血,造成嚴重出血的問題。超過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所以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最嚴重的急性疾病,當患者感受背部肌肉似乎瞬間撕裂的劇痛,痛到快昏倒的情況,務必需要緊急送醫檢查。長期高血壓除心血管疾病外,還會併發那些問題?1.認知障礙與失智:在失智症分類中,有一種是高血壓引起的失智症。這是因為高血壓會引起一些血管問題 ,而這些血管問題會導致腦部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與養分,腦細胞死亡速度變快,患者一開始會出現認知障礙的問題,常見症狀有:思考速度變慢、容易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專注力下降等,如果持續惡化,有可能惡化成血管型失智症,患者會有失智的問題發生。2.勃起功能障礙(陽痿、不舉):主因是血管問題讓男性陰莖充血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尤其是合併三高問題,部分高血壓藥物也會讓勃起功能障礙更加嚴重。→想了解更多請看元氣網專文。3.高血壓腎病變:高血壓患者發生腎病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66倍。長期高血壓將使血管發生硬化,導致血管中的血液量不足,導致供應腎臟氧氣和養分的腎絲球被破壞,當腎臟無法排出水分和毒素時,又會加重血壓,最終導致高血壓腎病變,患者腎功能如果保護不佳,有可能要進行透析治療(洗腎)。4.視力問題:眼睛後方負責感光的視網膜區,富含血管也容易因為高血壓導致血管破裂出血,也會引起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預防高血壓併發症,需要透過兩原則改善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適當體重:當體重下降了,心臟負擔下降,血壓也會逐步正常。○戒菸:已經有研究證實,吸菸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如果高血壓病患有抽菸習慣,最好能夠戒菸。○適量飲酒:少量的酒精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功能,但過量時會造成心臟負擔。 2.定時量血壓並遵循「血壓722」原則,「722原則」有三個要點:○7:連續7天量測血壓。○2:早上起床、晚上睡都要量測血壓。○2:每次量測血壓時都需要測量各2次,然後取平均值。 確保每次血壓維持在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衛教文章
-
2023-07-31 焦點.用藥停看聽
潛在危險恐超過益處!研究:低劑量阿司匹林增4成腦出血風險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昨天(2023-07-26)發表Low-Dose Aspirin and the Risk of Stroke and Intracerebral Bleeding in Healthy Older People(低劑量阿司匹林與健康老年人中風和腦出血的風險)。這篇論文共有16名作者,分別隸屬於澳洲和美國的各大院校。第一作者是澳洲Monash大學的Geoffrey Cloud。引言阿司匹林是一種抗血小板藥物,已以低劑量(75-100 毫克/天)用於預防心血管事件。儘管最近出現了一些不利的發現,但它仍然廣泛用於中風的一級和二級預防。其主要副作用是出血傾向增加。老年人的臨床特徵之一是對出血的固有敏感性增加,而這可能是與小血管脆弱性增加有關。此外,老年人由於跌倒和其他事故而更容易遭受嚴重和輕微的創傷。總之,這些結果可能會改變抗血小板藥物的風險和益處的平衡,特別是在一級預防中將此種藥物給予低風險的人。Aspirin in Reducing Events in the Elderly (ASPREE,阿司匹林減少老年人事件)試驗是規模最大的低劑量阿司匹林隨機對照試驗,重點研究該療法在老年組中的風險和益處的平衡。除了規模大之外, ASPREE 研究設計包括由獨立專家小組對中風和出血事件進行獨立裁決。因此,它非常適合評估初級預防環境中低劑量阿司匹林的風險和益處的平衡。在本研究中,我們提供了一份關於試驗中位隨訪 4.7 年期間首次中風和出血事件發生率的綜合報告。研究對象這項分析是在澳洲和美國的社區居民中進行的,參與者是沒有心血管疾病症狀的老年人。招募於 2010 年至 2014 年期間進行,共招募到 19114 名老年人(10782 名女性;中位年齡74歲 [71.6-77.7] ),其中9525 人服用阿司匹林(每日 100 毫克腸溶衣錠),9589 人服用安慰劑。參與者的隨訪期是平均4.7年 (3.6-5.7) 。分析是在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完成。研究方法中風和出血事件是預定的次要終點。這些類別中的可疑事件由至少 2 名專家委員會成員獨立裁決。裁決有患者常規醫院護理記錄副本的支持;其中包括關鍵調查的結果,例如大腦和血管成像研究以及心臟病學測試的報告。分歧由第三位成員裁決並達成共識。使用修訂後的 Org 10172 急性中風治療 (TOAST) 標準試驗,報告了 4 個缺血性中風亞組。顱內出血根據影像學確定的位置(即基底神經節、腦葉、腦幹或其他)或蛛網膜下腔、硬膜下或硬膜外進行報告。這種出血必須導致住院、長期住院、手術或死亡。描述性統計以頻率和百分比表示。 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用於意向治療分析,以評估阿司匹林對首次缺血性卒中、顱內出血和顱內出血亞型的時間的影響。結果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阿司匹林組比安慰劑組減少11%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阿司匹林組比安慰劑組增加33%顱內出血的發生率:阿司匹林組比安慰劑組增加45%結論在這項針對老年人的隨機臨床試驗的二次分析中,阿司匹林在預防中風或任何傳統中風病因亞型方面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益處。然而,阿司匹林顯著增加顱內出血的總體風險。這些數據支持 USPSTF 的建議,即不應將低劑量阿司匹林用於健康老年人的一級預防。註:有關USPSTF 的建議,請看我在2021-10-13發表的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新建議。最後一段是:「不建議 60 歲或以上的人開始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預防首次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但是,本工作隊的建議不適用於已經服用阿司匹林治療先前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人;他們應該繼續這樣做,除非他們的醫生告知他們不要。」我也在2018-9-17發表阿司匹林,腦出血/癌症/死亡皆增,其中有三篇研究論文的結論,分別是:(1)阿司匹林的使用並未延長5年內無殘障的生存期,(2)使用阿司匹林的長者死亡率較高,而主要歸因於與癌症相關的死亡,(3)使用阿司匹林的長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沒有顯著降低,但大出血的風險則顯著增加。原文:低劑量阿司匹林增加腦出血風險4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7 醫療.心臟血管
他規律運動卻險心因性猝死 竟是因輕忽健檢的LDL膽固醇紅字
北部一名壯年男子日前在健身時,突然心因性猝死而無呼吸心跳,所幸經急救撿回一命,但發現他的血管嚴重堵塞,令人不解的是依他的年紀怎麼會發生?結果醫師在患者健檢報告中找出原因。什麼是心因性猝死?在沒有其它潛在致死病因下,因心血管問題所導致的突然非預期性死亡,稱為「心因性猝死」。》看更多心因性猝死成因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21日在臉書粉專「冠任醫師的異想世界」分享一則鬼門關前走一回的病例,一名41歲男子在公司健身房運動時突發心因性猝死,雖經急救幸運撿回一命並恢復意識,不過發現他心臟血管嚴重堵塞,最好的一條堵塞了80%,次好的塞了90%,最重要的一條幹道則100%阻塞。患者清醒後訝異詢問,他不菸不酒,沒有不良嗜好.沒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定期有運動的他,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嚴重的血管栓塞?陳冠任指出,原因可能出在被患者無視的健檢報告紅字上,因為他的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過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異常高,兩者差距甚遠,導致血管經年累月慢慢退化狹窄,終至三條血路都坑坑疤疤藕斷絲連,最後才發生這樣的憾事。膽固醇過高會發生什麼事?心臟科醫師林立人曾受訪指出,人體血液中原本就有脂肪,包括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又稱中性脂肪),膽固醇是人體製造荷爾蒙、細胞膜的原料;三酸甘油脂則是儲存能量供心臟跳動所需的物質,原本都是好東西,但現代人因為飲食與生活習慣等,讓血脂含量過高,才造成問題。膽固醇高會堆積在血管壁上、並形成發炎反應,造成血管壁增厚、血管堵塞。如果塞在心臟就會發生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疾病;塞在腦會導致缺血性腦中風;腎、四肢與腸道等都可能發生血管堵塞,形成病變。總膽固醇中包含高密度脂蛋白( HDL )與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又稱好的膽固醇):膽固醇不會溶解在血液中,但會附著在脂蛋白上到處跑,高密度脂蛋白可以載著膽固醇到肝臟,經由肝代謝掉。低密度脂蛋白(又稱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不會到肝,反而附著在血管壁上。發生心因性猝死前有哪些警訊?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曾炳憲曾在《亞東醫訊》撰文提醒,平常一些心臟疾病的潛在徵象,包括氣促、胸悶、暈厥、心悸等心臟的「四大核心症狀」,須隨時加以留意這些猝死發生前的警告徵象。這些徵兆正在提醒我們,要儘早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也曾受訪提醒,有些人可能有慢性心血管阻塞狀況,平常可能稍微會喘、胸悶,但因為血管長出側枝循環,活動個三、五分鐘,便感到舒服,而不以為意。另外,有些人可能真的從來沒有症狀,但從未驗過血糖、血壓和血脂,不知自己有三高問題,但可能在突然劇烈運動後,造成血管阻塞猝死。王宗道說,長期運動雖然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但運動當下,若感覺到胸悶就應該馬上停止。一般來說,運動時的心跳極限為[(220-年齡)乘以85%],現在智慧裝置普遍,民眾也可利用智慧手環等監測自己的心跳。不可超過極限。
-
2023-06-14 醫療.腦部.神經
糖尿病、膽固醇高、不運動都很危險!腦中風前大多無症狀,3跡象助判斷
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中3項即為高危險群腦血管疾病是國人10大死因的第5位,平均約42分鐘就有1人死亡,國健署提醒民眾,共同檢視是否有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包括吸菸、運動量不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及腦中風家族史等,一旦符合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的其中3項,即屬於高危險族群,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科長鍾遠芳表示,導致腦中風的主因為腦部某區域血管有阻塞或破裂,無法順利供應腦部氧氣需求,而發生腦功能障礙,影響該區支配的肢體功能、語言功能或意識障礙等導致失能,並有致命的危險。且更危險的是,腦中風發生前通常無症狀,令人難以察覺。【疾病百科】缺血性腦中風【疾病百科】出血性腦中風鍾遠芳指出,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生活型態、環境和壓力等因素,民眾容易攝取高油、高糖、高鹽(鈉)的食物、水分攝取不足;工作型態比較偏向久坐少動,這些原因可能增加血壓或血液中的膽固醇,讓血液黏稠、血管缺乏彈性,長期下來造成血管提早老化,增加血管病變風險。鍾遠芳表示,心房顫動也容易提高中風機率,因心房顫動會使心跳不穩定,且心跳速率過快又亂,導致心臟血液輸出量減少,增加中風風險。此外,若是家中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之間有中風病史,或曾發生心肌梗塞或猝死者,自己出現中風情形的機率也會比其他人高。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應積極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與慢性病自我管理,減少因中風而導致死亡與失能的風險。判斷腦中風3跡象鍾遠芳表示,民眾可以透過「微笑、舉手、說你好」3招判斷自己或旁人是否有腦中風跡象。.「微笑」的時候,臉部兩邊不對稱.「舉手」雙手伸直時,有一隻手會垂下來.「說你好」沒辦法講得很清楚上述三個辨別方式,若有發現任一情形,請儘快撥打「119」並記錄發生的時間,把握搶救黃金時間。3招預防腦中風除了確認是否有中風家族史,可依據自身情形採取適宜的預防策略,降低罹患腦中風的風險:1.不吸菸:善用戒菸門診或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等服務資源,戒除菸癮,找回健康。2.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透過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多攝取蔬菜及高纖食物,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之身體活動(無法一邊活動、一邊跟人輕鬆說話的程度)。另外,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到24 kg/m2,腰圍部分: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3.監測健康數據,定期健康檢查:(1)血壓:少吃含鹽(鈉)量高的食物、調味品或加工食品,並搭配居家血壓量測722原則,「7」連續七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兩遍(維持血壓值≤120/80mmHg)。(2)血糖:糖尿病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控制不好,容易引發合併症,定期檢查才能有效預防(維持空腹血糖標準值70到99mg/dL)。(3)血脂:高血脂症狀不易觀察,建議前往醫療院所抽血檢查(維持總膽固醇<200 mg/dL、三酸甘油脂<15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0 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4)心房顫動:如發生心跳不規律或不明原因胸悶、心悸,容易疲倦,應及早就醫檢查。(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9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最致命的併發症都跟血脂有關!醫教你如何控制避免患病
根據統計,美國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當中,最致命的正是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包含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等。一年帶來多達373億美元的醫療支出。一次看到這麼多英文單字也許會有些慌張,那是很正常的。舉這些例子是要告訴大家,這些疾病全部跟「血液流過的地方」有關,比如腦血管、冠狀動脈、心臟等。既然都是血液流過的地方,我們能合理推測「血液裡的物質」會對糖尿病病患的病情有極大影響。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 cholesterol, LDL-C,俗稱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 cholesterol, HDL-C,俗稱好膽固醇)就是其中兩項,如果一個人的血液中壞膽固醇含量越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高;反之,血液中好膽固醇含量越高,風險就越低。但糖尿病跟血液內的物質、好壞膽固醇、心血管疾病又有什麼關聯呢?糖尿病,字面上指糖分出現在尿液中,通常是因為血液中的糖分過多,只能從尿液中排出。血液中的糖分增加,負責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功能受損,除了會促進肝臟製造更多類似壞膽固醇的小分子進入血液,更重要的,還會降低好膽固醇清除斑塊(動脈粥狀硬化的元兇)的能力。一環扣一環的結果,最終會形成開頭提到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綜合前面兩段,在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中間,似乎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因子,血脂。血脂,也就是血液當中的脂肪,包含LDL-C(壞膽固醇)、HDL-C(好膽固醇)、TG(三酸甘油酯)三大類,如果能好好控制,就能減少糖尿病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值得一提的是,血脂的標準並沒有一個固定值,會隨著性別、年齡、心血管疾病風險有所調整。首先是LDL-C(壞膽固醇),對於一般罹患糖尿病的病友來說,控制在小於100mg/dL即可;但已經罹患一些較輕微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症、缺血性腦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則建議要小於70mg/dL。甚者,若有心肌梗塞、做過心導管等病史,則希望要低於55mg/dL。接著是HDL-C(好膽固醇),多半認為男生維持在40mg/dL,女生維持在50mg/dL之上即可。最後是TG(三酸甘油酯),對糖尿病患的建議是維持在150mg/dL以下。那我們要如何控制血脂呢?本文試從藥物治療、飲食控制、減重三個面向著手。在藥物治療方面,常用的藥物包括「降低壞膽固醇」的Statin類藥物,以及「降三酸甘油酯」的Fibrate類藥物。值得注意的是,使用Statin類藥物時,常常會產生肌肉相關的副作用,程度可能從輕微的無力,到更嚴重的如疼痛、橫紋肌溶解等,若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時,也要尋求專業醫療者協助。此外,Statin類藥物也常常引起消化道相關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在某些罕見的狀況下,甚至可能導致肝臟的損傷,因此,回診的時候也可以向醫生詢問,自己的肝功能是否正常唷!至於Fibrate類藥物,屬於比較高強度的用藥,常用於三酸甘油酯(TG)濃度超過500mg/dL的患者,常見的副作用則包括腹痛、食慾降低、噁心嘔吐等,若有服用時也可以多加注意。在飲食方面的建議,則建議以地中海飲食或DASH飲食為主,藉由更多的水果、蔬菜、全穀類和堅果種子,來增加植物固醇和纖維的攝取。此外,在糖友飲食的文章也曾經提過,脂質的來源以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好脂肪)較佳,像是魚類、堅果種子、橄欖油和亞麻籽油,都是好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壞脂肪)的含量則是越低越好。比如炸雞、薯條、蛋糕、油炸零食等加工食品,以及牛肉、豬肉等紅肉,就很不適合作為脂肪的來源。此外,維持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18~24 kg/m²),對於血脂的控制也非常重要。除了上一段強調的飲食原則之外,增加活動量、適度運動、減少體脂肪的累積,也可以降低血脂,減少相關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好的,道理我都懂,那到底要減多少呢?這裡提供一組數字做為參考:・對於超重的人(BMI > 25 kg/m²),在可及性和安全性下,建議至少減掉5%的體重・對於肥胖的人(BMI > 30 kg/m²),在可及性和安全性下,建議至少減掉15%的體重・平均而言,減去7至10%的體重,並讓BMI維持在18~24 kg/m²,是最理想的。其實「控制血脂肪」的概念跟「不要堵住水管」很像,飲食不控制,讓膽固醇、血脂這些垃圾逐漸堆積於血管,水流/血流便會漸漸堵塞、不易通行,最終導致可怕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若整棟大樓的水管都卡住,我們或許還能搬家;冠狀動脈一旦卡住,就是一條血淋淋的人命了,不可不慎!參考資料:1.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20232. American Dlabetes Association. Economic costs of diabetes in the U.S. in 2017. Diabetes Care 2018;41917-928【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糖尿病與心臟病的距離:取決於你的飲食習慣與體重—談糖尿病患的血脂控制重要性】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04 醫療.腦部.神經
33歲男星驚傳腦中風!身體突半邊麻痺 腦中風年齡層下降,每47分鐘就有1人死亡
33歲南韓演員崔晳鎮(최석진)是音樂劇的熟面孔,原定上個月30日演出音樂劇《海賊》,演出當天突然身體半邊麻痺,緊急就醫後被診斷出「腦中風(腦梗塞)」,劇團因而發出公告表示,崔晳鎮因將全面退出演出,消息曝光引發熱議!根據噓新聞報導,音樂劇《海賊》官方製作組1日發出公告,內容提到崔晳鎮因被診斷出有腦中風症狀,所以將中途退出演出,並表示未來他所參與的場次將會更換演員,部分場次也受到影響臨時取消。此外,崔晳鎮也發文向粉絲們道歉,表示演出當天上午突發現身體半邊麻痺,緊急就醫後發現是腦中風,他便第一時間通知公司,對於佔用觀眾寶貴時間深表歉意,「真的非常抱歉,也謝謝你們,我會盡快恢復健康,再以健康樣貌與各位見面」。腦中風患者年紀有下降趨勢腦中風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除了肥胖、三高,不良生活習慣也是誘發腦中風的危險因子。而腦中風不只是年長者人的專利,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患者年紀有下降趨勢。藝人余天突然感覺右手、右腳麻痺,經檢查發現腦部有血管堵塞,判定為小中風。臺灣藝人納豆,也是因出血性腦中風導致神經受損必須展開積極復健,醫師提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抽菸習慣的人要注意。衛福部國健署指出,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3位,共奪走11,169條寶貴的性命,平均每47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腦中風為一種急症,因腦部的血流受阻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而發生腦功能障礙,若不即時接受有效的醫治,將會殘留中至重度殘障。台灣腦中風學會則指出,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其中三高患者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倍。中風經常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後續頻繁的就醫也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沈重的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腦中風類型分為出血性及梗塞性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重症加護科科主任劉偉修表示,腦中風主要分為梗塞性(缺血性)及出血性腦中風。‧梗塞性(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血管被堵塞,症狀表現大多是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缺血性腦中風須把握3小時「救援黃金期」,劉偉修指出,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血栓造成,醫療上目前有溶解血栓劑、或動脈取栓術,可儘早排除血栓。‧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破裂,導致血塊殘留於腦中,包括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表現有眼歪、嘴斜、手腳無力,嚴重會意識不清。「若突然劇烈頭痛,小心是動脈瘤破裂!」劉偉修表示,動脈瘤破裂會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僅會有劇烈頭痛,死亡率高達五成,是除了心肌梗塞外容易猝死的疾病之一。 梗塞性(缺血性) 出血性特性血管被堵塞血管破裂: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眼歪、嘴斜、手腳無力、意識不清、劇烈頭痛(動脈瘤破裂)治療溶解血栓劑、或動脈取栓術重點:排除血栓.一般血管破裂:程度輕微可藥物治療:若血塊很大或意識昏迷則手術治療.動脈瘤破裂治療5關卡:解除水腦症→手術止血→腦腫→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感染風險判別腦中風F.A.S.T口訣 把握黃金3小時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於發生後3小時內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中風導致之殘障等後遺症,因此若出現中風症狀,應立即送醫爭取治療時間。腦中風病發後的6個月是復健的黃金時期,運動能力恢復最快,掌握黃金復健期,積極配合醫療專業人員的復健治療計畫,能降低身體殘障程度,重拾日常生活功能,讓中風患者拋開病後憂鬱,讓生活更美好。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牢記FAST(快、快、快)辨別中風口訣,以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1.「F」就是FACE-臉歪: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2.「A」就是ARM-手軟: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3.「S」就是SPEECH-大舌頭:說一句話,觀察說話是否清晰且完整。 4.「T」就是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預防腦中風把握6原則中醫大新竹附醫腦中風中心主任陳睿正表示,要預防年紀輕輕腦中風,控制血壓很重要,平常就要養成規律量血壓,另外也要控制血糖、控制體重、戒菸,並規律運動333,避免因過胖容易產生三高,不過運動做重訓時也別突然用力過猛,以免血管破裂。衛福部國健署也指出,大部分的中風是可以藉由健康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治療積極控制三高來預防的,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只要把握以下原則,就能夠降低罹患中風之風險: 1.掌握三高關鍵控制數字:若發現有三高問題,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如需用藥,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將三高數值控制在血壓
-
2023-04-10 焦點.健康知識+
一天「3個時間點」喝水防中風!中風4大高危險群預防保健法
中風意指因腦血管阻塞或出血,血液供應中斷,導致腦部缺乏氧氣及養分,進一步使局部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的現象。西醫將中風分為以下2種,缺血性中風表示當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出現狹窄、堵塞,血管會隨著硬化程度提升逐漸越變越窄,當整個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另外一個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的可能是,心臟或頸動脈管壁上掉落血栓、或是硬化的碎片,順著血流流到腦部,直接堵塞腦血管。出血性中風則為腦部血管因為高血壓、動脈瘤等問題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依腦部血管出血原因可分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動脈瘤破裂、動靜脈畸型。中醫則認為中風發生的原因,是患者平素氣血虧虛,與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或勞累、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內風夾痰火,上擾清竅,致腦絡阻遏,竅閉神匿。中醫將中風危險群分為以下4大類:中風4大危險群1.氣虛血瘀型:族群:平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疲勞、頭暈、心悸、面色萎黃氣色不好、走路時步態不穩,手指握物無力預防保健法:按摩手上的合谷穴,腳上的足三里穴。也可用丹參、黃耆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補氣活血,通經活絡之功效。2.肝腸上亢型:族群:平時有高血壓的患者症狀:感到頭痛頭脹,而且伴隨有眼皮不自主顫動、眼睛紅赤,口乾口苦,手腳麻木,心煩失眠。預防保健法:按摩頭上的百會穴,以及腳上的陽陵泉穴。也可用天麻、決明子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以達到平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效。3.痰濁阻絡型:族群: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頭部重著感、頭暈、胸悶心悸、手腳關節活動不靈活。預防保健法:按摩頸部風池穴、腳上的三陰交穴,藉以達到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4.肝腎陰虛型:族群:平時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症狀:時常感到頭暈,頭痛,耳鳴兩眼視力模糊,視物不明、臉部烘熱、兩顴骨紅、手足心熱,伴隨手指麻木心情煩躁、睡眠品質差、腰膝酸軟等症狀。預防保健法:按摩腳上的太衝穴。也可以用天麻、枸杞子、杜仲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滋陰降火,柔肝滋胃,育陰潛陽之功效。一天「3杯水」預防中風中醫師楊素卿曾接受採訪表示,想要防止中風的發生,要先預防身體的血液過於黏稠。因此一天之中有3杯水一定要喝,包括分別要在「早上剛起床」、「睡覺前」以及「半夜喝」。剛起床時不要急著起身,先躺半分鐘,把頭搖一搖,確定沒有頭暈再起身。坐起來時花半分鐘動一動。接著再讓雙腳下垂放床邊,等半分鐘才能起身走動。中醫也能治療中風?傳統中醫將中風的治療分為2個階段——急性期與恢復期,2個時期針對不同的型態,有不同的治療:1.急性期(1)肝陽上亢,風火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口苦、心煩易怒、大便乾硬、舌質紅、脈弦。治療法:天麻鉤藤飲加減(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舌質黯淡、舌苔白膩、脈弦滑。治療法: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3)痰熱壅滯,風痰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腹脹便秘、大便乾硬、痰多、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治療法:溫膽湯加減 2.恢復期(1)陰虛陽亢,脈絡瘀阻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頭暈頭痛、耳鳴、舌紅、舌苔少、脈數。治療法:知柏地黃湯加減(2)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舌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脈弱。治療法:補陽還五湯加減除了進行內服藥調理之外,針灸也是有效果的治療方法,透過對經絡的刺激,達到調節人體氣血陰陽的效果,若能及早介入,對於中風病人的恢復將有不錯的療效。參考資料高醫醫訊:中醫對於腦中風之預防與保健臺中榮民總醫院:腦中風的中醫治療【延伸閱讀】 很多癌症都是在50歲被發現!30、40、50、60歲,健康檢查最該注意的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7 醫療.腦部.神經
急性腦中風中西醫能合療嗎?中醫建議送醫前考慮放血「2部位」
腦中風患者人數逐年增加,健保署統計,110年逾41萬人因腦中風就醫,初次中風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失能比率達61.2%。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表示,急性中風病患送醫前,若先放血,預後較好,最好的位置是「耳垂」、「十指指尖或兩側井穴」,若家人急性中風,務必趕緊撥打119,送醫期間可慮進行放血的動作。缺血性中風若先放血 病況恐惡化不過,「放血」在西醫觀點中並非標準療法。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總醫師劉一宏提醒,對於急性腦中風患者的急救,會優先判斷是「缺血性(阻塞性)」或「出血性」中風,要經過電腦斷層判斷才能夠決定是否施打血栓溶解劑,若缺血性中風,放血恐讓血壓快速下降,腦部血流供應不足,病況更加惡化,不建議自行施作放血。何宗融表示,出血性腦中風的出血範圍大小及位置,對預後影響甚鉅。放血會讓大腦對血管下答「收縮」指令,因此可減少失血範圍。為進一步了解老祖宗的智慧,花蓮慈濟已收集各種放血位置資料,將分析不同位置放血的成效,計畫未來完成研究報告,提供民眾參考。前台北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放血並非中風的標準治療方法,中醫對腦中風患者放血後的觀察,有待更多研究證實。僅特殊狀況可為緊急處置僅有非常特殊狀況的栓塞型中風,放血可能成為緊急處置的方式之一。賴基銘說明,「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是骨髓造血功能異常,導致紅血球數量超出正常值600萬個,飆到800萬以上,紅血球過多的情形下也會導致血栓,這時緊急處理就會採取「放血」的方式;這類急性腦中風患者發作時通常「臉部通紅」不難判斷。根據健保署推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中,追蹤百萬名腦中風病患,西醫治療後,中醫介入治療,如中藥、針灸、推拿後,腦中風情形、整體功能狀態、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功能等項目,皆有明顯的改善,再發生率、死亡率等也都有下降趨勢。劉一宏也說,中醫後續介入,對病患預後確實有正向幫助。【延伸資訊】.疾病百科/ 出血性腦中風.疾病百科/ 缺血性腦中風(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08 醫療.泌尿腎臟
星雲大師晚年頻進出醫院洗腎!糖尿病患「3要」遠離洗腎,6日常行為也很傷腎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97歲高齡圓寂,許多信眾不捨,佛陀紀念館長如常法師透露,大師其實已102歲,但身分證少報五歲,所以也是百歲圓滿。人生觀:每天一飯一菜已滿足,沒有煩惱心存歡喜星雲大師雖晚年健康欠佳,但以近百歲高齡圓寂,仍屬長壽。2009年,星雲法師曾對來訪佛光山請求法師開示養生之道的信眾說,他每天早上4時起床,全年無休,過年訪客多,更加忙碌,每天一飯一菜,他都覺得很滿足,沒有煩惱,「心存歡喜」,應該就是長壽祕訣。而佛教徒吃素,是不捨萬物生命,也為了心意清淨。星雲大師從青少年出家就吃素,體會到生物生長繁殖的奧妙;他說,吃素可以吃出自己的功德、幸福、安全、快樂,還可以拯救健康。2006年素食博覽會上,星雲大師也說,吃素主要是吃「心」,一顆慈悲的心,不論吃素、吃葷,重要的是心裡的清靜,吃素有助定力、耐力,且能延年益壽。生死觀:與病為友、置生死於度外星雲大師從童年開始就大小病痛不斷,但他曾說:「修道人要帶三分病痛,才知道發心,所以疾病也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要與病為友。」星雲大師主要病史.17歲染瘧疾.20歲長天花.1967年佛光山開山後即確診糖尿病。.因長期茹素,高溫油炸食物造成腦血管及心臟冠狀動脈硬化、栓塞。.1995年因腦血管栓塞動心導管手術,腿部自此血流不暢,不良於行。.2003年3月一度心臟病發,80歲大壽前一個月不慎跌倒,左側三根肋骨跌斷。.2011年缺血性腦中風.2016年再因出血性腦中風入院清除血塊。.晚年頻繁進出醫院洗腎星雲大師醫療團隊召集人、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陳肇隆近身與大師相處多年,相當佩服他「與病為友、置生死於度外」的豁達心。大師2016年10月再因出血性腦中風入院,醫療團隊緊急為他開腦移除血塊,陳肇隆回憶,面點這麼大的病痛,大師態度卻相當淡定,每次查房都要為醫護人員開示,講述深入淺出的人間佛教,像是個生命導師,也討論到生死問題說「生了要死,死了要生,像是季節有春夏秋冬的循環,人生當然有老、病、死、生輪迴。」生命後期醫療團隊以維護尊嚴、保守、減痛、非侵襲性治療,來減輕大師的病痛,星雲大師曾告訴醫療團隊醫師說「出家人不怕死」,展現對生死豁達一面。長期糖尿病併發症多 「三要」遠離洗腎星雲大師與糖尿病共處超過60年,長期糖尿病併發症幾乎都出現,包含眼睛視網膜、心臟、腎臟到血管都有嚴重病變,晚年需頻繁洗腎。台灣每年新增洗腎者有一半是糖尿病病人,但罹患糖尿病不等於就要洗腎,衛福部彰化醫院提醒,做好「三要:要節制飲食、要運動、要規律服藥」的糖尿病人,才能遠離洗腎的威脅。慢性腎臟病患者、三高患者,也是洗腎的高危險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陳鴻鈞解釋,「三高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又會引來三高異常,這是惡性循環。」控制三高,規律運動、健康飲食、體重控制,才能避免進入洗腎進程。6行為很傷腎而除了慢性疾病導致洗腎,其實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你不然為意的行為會傷腎,千萬不要輕忽。1、水喝太少:建議每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的白開水。2、憋尿:憋尿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甚至引發腎盂腎炎、腰痛、發燒等症狀。長期憋尿造成的反覆感染則可能出現腎結石,腎功能缺損等。3、吃太多肉類海鮮啤酒:會增加高尿酸或痛風的風險,如沒好好控制,會導致腎臟結石、腎功能惡化。4、高鹽、高糖、高脂飲食:要控制三高,就要戒掉高鹽、高糖、高脂等不健康的飲食。5、亂吃藥:大部分的藥物都要經過肝臟代謝處理,再由膽汁中排除,一部分經由腎臟由尿尿排出。保肝強腎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不要亂吃藥物,以免傷肝敗腎。6、跑馬拉松:根據耶魯醫學院曾做過的研究指出,劇烈慢跑在好幾個方面都可能會損害到人的腎臟,如脫水會讓腎臟承受沉重的壓力,連續數小時的劇烈活動、缺水和血液供給的減少,都會傷害人的腎臟。【資料來源】.星雲晚年多病 醫療召集人陳肇隆憶:大師曾說帶三分病痛才知發心.星雲大師一生大小疾病不斷 在病榻仍心繫弘法.糖尿病洗腎機率高?做到「三要」免洗腎.性行為過度會傷腎?這6種行為才傷腎
-
2023-01-24 醫療.心臟血管
30歲男沒糖尿病、高血壓,突胸痛竟是心肌梗塞!醫曝這原因加速動脈硬化
「噢,胸口好痛…」阿凱在爬樓梯時突然感到胸痛,胸口彷彿被重物壓住,頸部、肩膀也很不舒服。30多歲的他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健康,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心肌梗塞。「診斷心肌梗塞後,我們便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把血管打通。」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醫師回憶,「抽血報告顯示,他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高達220 mg/dL,而他從來都不曉得自己的膽固醇超標。」如果能夠及早治療,好好控制膽固醇,這種心肌梗塞其實可以預防,洪惠風醫師指出,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就會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可能在送到醫院前死亡,非常危險。膽固醇超標時,通常沒有症狀,卻可能造成生命危險!若在健檢的時候,發現低密度膽固醇LDL-C、或其他血脂肪過高,千萬別掉以輕心,一定要積極處理,以免發生憾事。心肌梗塞不是老人的專利,低密度膽固醇LDL-C加速動脈硬化損害全身器官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經常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洪惠風醫師解釋,隨著時間我們的血管壁會越來越厚,有點像樹木的年輪,日積月累一天天增加,差別在於有人動脈硬化速度較快,有人動脈硬化速度較慢。研究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抽菸、欠缺運動、遺傳等因素,都會讓動脈硬化的速度加快。當膽固醇、血脂肪超標時,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而毫不自覺。根據109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之民眾,在接受成人健康檢查後,新發現有血脂、血壓、血糖異常者分別有24.7%、21%、9% 〔1〕。因為動脈硬化剛開始的時候,血管內徑沒有受到影響,讓患者沒有感覺,洪惠風醫師說,當血管壁越來越厚,就會影響全身各個器官,例如心臟的心肌梗塞、腦部的中風、腎臟功能惡化、周邊動脈阻塞等,而造成嚴重併發症,危及性命〔2〕。「曾經有研究發現,動脈硬化的速度,跟高血脂、膽固醇密切相關,當動脈硬化血脂肪太高,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老化的速度也越快。」洪惠風醫師說,「如果高膽固醇、高血脂沒有好好控制,血管就會老得快,身體也會老得比較快,而容易中風、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可能在年輕的時候發生,洪惠風醫師強調,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越高,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危險就會越早發生。舉例來說,一般人可能是在70、80歲才發生心肌梗塞,但當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很高時,可能在30、40歲就會發生心肌梗塞,不可掉以輕心。風險越高,低密度膽固醇LDL-C越低越好!如何有效控制壞膽固醇?控制高血脂得從飲食、運動、藥物著手。洪惠風醫師說,若只靠運動,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下降幅度大概是小於5%;若是飲食控制加上運動,平均來說大概下降8%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如果使用口服藥,大概可以下降30-50%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2〔2〕。目前還有降膽固醇針劑可以使用,降膽固醇針劑能夠促使身體清除低密度膽固醇LDL-C,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濃度。洪惠風醫師說,一般是兩個禮拜打一針皮下注射,可以降低50-60%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為低密度膽固醇控制不佳或是對口服藥物副作用不耐受的患者提供一項治療選擇。藥物的選擇與患者的危險因子有關,洪惠風醫師解釋,發現高血脂的時候,首先要確認危險性有多高,包括是否有糖尿病?糖尿病的時間有多久?是否有缺血性腦中風或暫時性腦部缺氧?是否有急性冠心症候群?是否有慢性腎臟病?是否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根據2019年歐洲心臟學會血脂異常管理指引〔3〕,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的時候,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越低的水準。若屬於低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116 mg/dL。若屬於中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100 mg/dL。若屬於高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70 mg/dL。若屬於非常高度危險,例如腎功能很不好、糖尿病已經造成器官損傷、已經有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55 mg/dL。「即使屬於低度危險,沒有任何危險因子,也希望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116 mg/dL以下,任何人都不能太高。」洪惠風醫師強調,「臨床上會先看低密度膽固醇LDL-C目標值是多少,然後根據目前的數值,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如果抽血發現低密度膽固醇LDL-C過高,而目標值很低,則在飲食、運動、口服藥之外,勢必要考慮使用降膽固醇針劑,運用各種工具,積極控制膽固醇。」小提醒:低密度膽固醇過高,以運動、飲食來改善,並定期健檢心血管疾病會在日積月累中形成,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請務必戒菸,維持理想體重,飲食方面要多攝取蔬菜、水果、魚類,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每天進行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會讓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加快,使得心血管疾病提早發生,洪惠風醫師叮嚀,大家要定期檢查,若發現異常便要盡快就醫,善加運用口服抗膽固醇藥物、降膽固醇針劑積極治療!◎ 了解更多心血管疾病用藥知識與風險,前往問診便利貼。◎ 了解十年內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前往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參考資料:1. 預約成人健康檢查 掌握風險擁抱健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 Atherosclerosis_AHA 3.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lipid modific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41, Issue 1, 1 January 2020, Pages 111–188原文:
-
2022-12-26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冬天容易中風?溫差大是致命主因!專家籲做一事保命
秋冬氣溫驟降,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但誰說冬天才會中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腦中風中心功能性主任蕭又仁說,每當天氣早晚溫差大時,容易使血管突然收縮,造成中風。雲嘉地區務農人口多,民眾工作時不便補充水分,加上秋冬氣溫低時,喝水頻率若減少,會進一步使中風機率增加。蕭又仁提醒,腦中風近幾年治療方式進步,最常見的缺血型腦中風在謹慎評估後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可減輕甚至消除中風症狀。使用的前提是「及早送到醫院」,而且要「送對醫院」,透過撥打119,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將患者送至具腦中風急重症處理能力的醫院。雲嘉南聯防 跨縣市醫院合作解危機嘉義縣老年人口居全國之冠,該縣消防局除了衛教宣導,提醒民眾多加警覺之外,也跟各醫院密切互助合作。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共同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增進急性中風辨識技巧。除了之前爭取將急性心肌梗塞黃金搶救時間的12導程心電圖機,全面配置於救護車上,未來也將成立專責救護隊,連結消防與醫護端,希望將腦中風緊急救護流程標準化,力拚康復出院率。嘉義長庚醫院腦血管暨一般神經科科主任林君賢表示,為了讓雲嘉南的腦中風病患得到更好的治療,目前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的醫院已和台南成大醫院合作,整合轉診系統,形成腦中風雲嘉南區域聯防機制,提升醫療量能,使病患能即時接受治療。林君賢亦分享,缺血性腦中風治療除了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之外,近年來動脈血栓移除術更是大幅增加大血管阻塞打通機率,且可將腦中風黃金治療時間從3小時延伸至24小時,為患者爭取更好的預後。嘉義長庚醫院自民國105年起開始執行動脈血栓移除術,約有四至五成接受動脈血栓移除術的患者轉院來接受治療,醫院間區域聯防,對該地區腦中風患者預後幫助很大。預防再次中風 心房顫動、心血管檢查不可少蕭又仁表示,腦中風危險因子無所不在,包括年齡、性別、種族、家族史、腦中風病史以及三高、肥胖、抽菸、日常飲食、運動習慣、心血管疾病等。且現代人因飲食習慣精緻化且常有熬夜、吃宵夜等不良生活型態,導致腦中風有年輕化趨勢。他分享,心房顫動也是腦中風成見的危險因子,當血液因心房顫動滯留心房、產生血塊,血栓隨著血流流出心臟,堵住腦動脈,就會造成栓塞缺血。蕭又仁呼籲,民眾務必做好三高的慢性病管理,定期健檢評估心血管風險。教官小叮嚀/嘉義縣消防局第二大隊溪口分隊分隊長張明峰Q:一名60歲老伯在田裡務農,久未補充水分,前一秒還在說話,就突然眼神呆滯、無法說話、臉色發白、雙手下垂無力,旁人嚇到趕緊撥打119通報,求救過程有哪些應注意事項?A:民眾如果發生急性腦中風,關鍵是及早辨識、即時送醫。由於通報119當下通常非常緊急,正確告知人事時地物即可,勤務中心才能迅速派遣人車處理。人:姓名、性別、年齡、病史事:發生什麼事時:詳細發生時間地:事故發生地址物:附近明顯建築物或易辨識的標地物等待救護人車抵達的過程中,常見的錯誤處置包括扎針放血、服用舌下錠或降血壓、血糖藥物,這些藥物會刺激血管造成收縮,導致病情加劇。民眾應學會基本急救技能CPR及急性腦中風的「微笑、舉手、說你好、快打119」口訣,保持冷靜別將緊張情緒帶給患者,將救護交給專業人員,別誤信偏方延誤送醫。
-
2022-10-04 醫療.心臟血管
為什麼控制血糖很重要?專科醫詳解糖尿病是如何影響心臟健康
▌從「心」出發之血糖問題依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與國健署合作之「台灣地區歸因於可介入危險因子之主要疾病死亡負擔」研究,首次公布台灣慢性病危險因子排名,第一到第五名排序為高血糖、抽菸、高血壓、PM2.5、飲食危險因子。而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它帶來的慢性合併症包括小血管病變,例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大血管病變,又稱動脈硬化症,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會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面對糖尿病病變不可不防,但病人也無須過於灰心,只要控制得當,不少高齡的糖尿病人仍是精神飽滿、聲音宏亮,甚至超過 90 歲高齡仍能自行回診,身體精神都維持得很好,生活品質良好。目前全球糖尿病人口仍在逐年增加,罹患率更是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冠狀動脈疾病的死亡率,同時合併糖尿病的病人死亡率高於非糖尿病人,可見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具較高死亡風險,建議務必持續追蹤治療,控制好心血管及血糖的健康數值。糖尿病主要併發症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心血管疾病包含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疾病,如各種形式的心臟病及中風等。最常見的疾病為冠狀動脈疾病,也稱為冠心症或狹心症。冠狀動脈為心臟表面上的動脈血管,負責提供心臟肌肉氧氣及養分,維持心臟功能正常運作。冠狀動脈疾病是由冠狀動脈壁的斑塊積聚引起的,斑塊由膽固醇沉積物組成,斑塊積聚使動脈內部變窄並減少血流量,這個過程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或動脈硬化,流向心臟的血流量減少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流向大腦的血流量減少則會導致中風。動脈硬化也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常見在腿和腳,它被稱為外周(周邊)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通常是糖尿病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第一個跡象。 與糖尿病相關的心臟血管疾病有哪些?與糖尿病相關的心臟血管疾病包含: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心臟衰竭,周邊血管病變。進一步探討糖尿病主要的併發症,則可區分為大血管病變及微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包含:中風、心肌梗塞、周邊血管病變及遠端肢體壞死(常見於腳),微小血管病變則多衍生視網膜病變或腎臟病變等。另外,心臟衰竭病患常有共病就是糖尿病,糖尿病和心衰竭常是並存的,糖尿病的研究顯示心臟衰竭罹患率10%~30%,慢性心臟衰竭的研究則顯示糖尿病罹患率約30%。臨床上觀察也是如此,在心臟衰竭的病人中,每三位就有一位同時罹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會導致心臟功能下降。若原本就有心臟衰竭的患者則症狀更加重,導致心室舒張功能損傷,進而導致糖尿病心肌病變及心衰竭。 冠狀動脈疾病的型式冠狀動脈疾病可分為心肌缺氧及心肌梗塞兩種類型。一、心肌缺氧:此階段冠狀動脈開始狹窄,但血流仍能流動,在程度上有穩定心絞痛及不穩定心絞痛兩種,穩定心絞痛即偶爾發生胸痛,或是快走與跑步時發生胸痛,多數時候稍微休息後,就恢復正常。不穩定心絞痛則發生頻率高,走幾步路就感覺胸痛、喘不過氣,甚至在休息狀態下發生胸痛,強度與頻率都上升。二、心肌梗塞:因冠狀動脈阻塞導致氧氣和養分無法輸送到它所供應的心肌細胞,造成心臟組織永久受損壞死,嚴重甚至休克或死亡。病人會有嚴重胸痛、呼吸困難、暈眩,嚴重者甚至失去意識、心律不整、血壓下降甚至休克。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分為以下三種一、冠狀動脈狹窄:因血管狹窄造成輸送至心肌的血流不足,導致胸痛。二、冠狀動脈痙攣:雖然血管並無狹窄,但因血管痙攣同樣會造成供應到心肌的血流不足,或血流完全無法流通導致胸痛。三、冠狀動脈急性堵塞: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血流無法順利通過造成心肌壞死,心臟不同於肝臟還有再生能力,心肌壞死無法再生,故掌握黃金治療時間相形重要。若在冠狀動脈急性堵塞發生後立刻送醫搶救,12 小時內盡快將血管疏通,則有較多機會恢復。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狀由於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凶險,家屬往往驚慌失措,恐錯失救治良機。到底急性心肌梗塞有哪些症狀呢?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胸痛,即胸口嚴重壓迫感或緊縮,疼痛位置在胸前或上腹部,對照穩定型心絞痛多數是1~2分鐘就恢復正常,急性心肌梗塞則會持續胸痛超過 30 分鐘,合併冒冷汗、噁心嘔吐,多數在清晨發作。糖尿病如何影響您的心臟?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和控制心臟的神經系統,糖尿病人也更有可能患有其他會增加心臟病風險的疾病,例如:一、高血壓:會增加血液通過動脈的壓力,並可能損壞動脈壁。同時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會大大增加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壞膽固醇)過多,會在受損的動脈壁上形成斑塊,造成血管狹窄堵塞。 三、高三酸甘油酯(血液中的一種脂肪)和過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好膽固醇)被認為會導致動脈硬化。上述情況都是無症狀的,醫師會檢查您的血壓並進行簡單的血液檢查,看看您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三酸甘油酯是否有異常。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這並不表示心臟已經停止跳動而是意味著心臟無法順利將血液幫浦至全身器官組織,導致腿部腫脹和肺部積液,引發呼吸困難。心衰竭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但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幫助緩解症狀並阻止或延緩病情惡化。 心臟檢查包含哪些項目?血壓、血糖、膽固醇數值、抽菸史及體重可幫助醫師了解病人罹患心臟病的總體風險高低,通常醫師會安排一些檢查來評估您的心臟健康狀況,其中可能包括: 靜態十二導程心電圖、胸部 X 光檢查、運動心電圖、24 小時活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心臟核子醫學檢查、心臟血管電腦斷層、心臟核磁共振等。心電圖是心臟科的常規檢查,心電圖就像是收集心臟發出的電波,繪成心跳搏動的波形圖,以判斷是否有心肌缺氧、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傳導障礙等問題。胸部X光檢查則能顯示心臟型態、心臟大小、血管變化(尤其是主動脈的鈣化現象),及肺部相關異常。心臟超音波屬於非侵入性檢查,利用聲波的反射檢視心臟各個腔室的大小、肌肉的厚薄、收縮及舒張功能的好壞、心臟瓣膜是否狹窄或是閉鎖不全等,可以知道病人的心臟構造與心臟功能是否正常。心臟核子醫學檢查是利用一種放射性化合物注射到周邊靜脈,追蹤劑便會即時從血液流至心肌細胞,然後再利用伽瑪照相機拍攝出心臟的影像。掃描運動時和休息時心肌的血流情況,如果心臟某些部分未能顯像,即表示該部分供血不足,亦即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心臟血管電腦斷層或心臟核磁共振可以提供包括心臟構造型態、心臟收縮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心肌缺氧評估、心肌壞死範圍、心臟瓣膜逆流和心臟組織特性等的完整重要資訊。如何照顧好您的心臟?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幫助您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或是防止病情惡化,並幫助您控制糖尿病,以下提供幾項健康生活準則。一、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瘦肉蛋白和全穀物,少吃加工食品(例如:薯片、糖果和快餐),避免反式脂肪。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少喝酒。 二、維持健康的體重:如果您的體重超重,只要減輕少量體重也會降低您的三酸甘油酯和血糖。適度的體重減輕意指減少體重的5%至7%,對於80公斤的人來說只要減少4至6公斤,就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三、讓身體動起來:進行體能鍛練會使您的身體對胰島素(使您體內的細胞利用血糖獲取能量的激素)更加敏感,這有助於控制您的糖尿病。體能鍛練還有助於控制血糖並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可以嘗試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例如:快走。 四、管理壓力:壓力會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導致不健康的行為,例如:情緒不穩、失眠、飲酒過量或暴飲暴食。五、充足的睡眠:每日維持6~8小時的睡眠時間。六、管理您的ABCs,即控制危險因子:A:A1C,即糖化血色素,定期進行糖化血色素測試以評估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盡可能保持在目標範圍內。 B:Blood Pressure,即血壓,盡量保持血壓低於140/90毫米汞柱。C:Cholesterol,即膽固醇,控制膽固醇在適當的程度。 S:Smoking即抽菸,抽菸對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均有負面影響,請務必戒菸。七、定期身體檢查 心臟病病徵常被忽略或耽誤若您出現胸悶、緊迫或痛甚至合併冒冷汗、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心悸、腳腫或小便減少等症狀請特別注意,日前曾收治一位66歲糖尿病人因胸悶及呼吸困難,剛開始以為只是身體比較虛弱,在家自行調養數日,因症狀加劇無法平躺睡覺,到醫院檢查發現血管堵塞,心臟功能僅25%(正常情況至少50%),經置入支架後恢復健康。頸動脈疾病症狀也不可忽視 頸動脈和椎動脈是影響人體腦部血流的重要供應源,頸動脈自主動脈分出後又可分為內外頸動脈,內頸動脈又供應了大腦將近三分之二的血循,當頸動脈因為狹窄而阻塞時,就有可能會影響腦部而產生相關症狀。頸動脈阻塞症候群的症狀包括頭痛、眩暈、癡呆、視力喪失、僵硬、頸部痠痛和肢體障礙(無法走路或四肢無力)等,頸動脈阻塞又可分成有症狀與無症狀型,有症狀型的頸動脈阻塞通常較危險,需妥善治療。日前一位72歲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抽菸習慣,曾經發生左眼視力突然短暫看不見,病人不以為意,後來又出現右側肢體短暫無力,到院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嚴重頸動脈狹窄,經置入支架後恢復健康。 提醒您,若您有心血管疾病合併糖尿病,請務必持續追蹤治療,控制好心血管及血糖的健康數值,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本文轉載自振興醫訊第307期)
-
2022-09-25 醫療.腦部.神經
醫療╳消防 跨界對談串聯合作零時差 搶救急性腦中風
腦中風搶救分秒必爭,近年來,醫療和消防體系都積極制定腦中風到院前及到院後處置要點,將病發傷害減到最低。消防啟動 醫院接球內政部消防署緊急救護組科長簡鈺純指出,救護人員是搶救腦中風病患的第一站,119指揮中心也扮演關鍵角色。2018年首屆總統盃社會創新黑客松競賽,選出了「救急救難一站通」,後續由衛福部、消防署、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跨部會合作,深化專案內容。這個平台能達到資料的即時與透通性,除了將13個縣市消防局的手寫救護紀錄於今年7月全面電子化,全國消防機關的到院前資料都用標準格式來進行交換資料,完成到院前及到院後的串流。各縣市已陸續推出救護車建置「12導程心電圖」系統搭配通報及正確後送,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而急性腦中風的救治仰賴救護技術員(EMT)正確辨識,並在第一時間送到對的醫院。缺血性急性腦中風非常吃地方醫院的量能,應加強院前通報,消防端啟動之後,醫院要接住球,相互合作將患者的預後品質最佳化。救護評估 醫院備戰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周中興表示,腦中風與一般慢性病不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的黃金時間已經從3小時拉長至4.5小時,動脈取栓移除術也從病發8小時甚至24小時都有機會處理。腦神經的功能恢復比其他器官困難,中風會增加罹患血管型失智的風險、引發癲癇和失能,除了患者本身,也增加社會照護成本。除了定時健檢、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更要加強中風衛教知識,學習辨識病兆和緊急送醫。消防端是急救第一線,救護人員於現場評估病患狀況後,提前啟動院前搶救機制,醫院立即通知腦中風治療團隊,包括神經內科、放射科與檢驗部,盡速在一小時內完成所有檢查,確保急救流程順暢。後送整合過程非常重要,有賴E化加速遠距醫療,才能在第一時間作出對的判斷。逆風行動 彰化、雲林在地亮點城市辨識、處置、送對醫院彰化縣消防局埔心分隊小隊長林忠本認為,「送醫時間」是搶救腦中風的重要關鍵,啟動救治流程從民眾撥打119就開始。派遣員先初步透過電話報案辨識,只要民眾有緊急救護需求或疑似腦中風個案,就會立即發派救護車。目前全彰化共有7家醫院可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其中3家可進行動脈取栓移除術;全縣消防救護系統分配平板電腦,透過處置功能提醒,可以在救護車上緊急應變,檢傷病歷也會同步發送到醫療體系的團隊醫師手機群組中,以利醫院在60分鐘內完成檢查程序。目前12導程心電圖已有此流程,未來腦中風也會建立此流程,盡快辨識、處置、送對醫院,可以加速到院後決策治療。建立治療SOP 24小時待命彰化基督教醫院腦中風中心執行長孫穆乾指出,靜脈血栓溶解劑於2004年納入健保,但過了一定的時間就無法給付,彰化基督教醫院以病人權益為優先,提供自費治療的機會,並建立體系醫院SOP、整合專業團隊、優化消防端進入檢傷的通道,2010年的施打量為全台最高。2014年開始開發彰基的中風臨床決策支援系統(iStroke),並使用獲得美國FDA與衛福部TFDA核准通過的遠距醫療設備,建立遠距中風治療系統,不僅能及時醫治,偏遠地區的民眾也能享有更高醫療品質與服務。動眼測試 增強病兆辨識雲林縣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員黃朝群表示,15年前,雲林只有2家醫院能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現在則有6家醫院,其中還包括能執行動脈取栓移除術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代表醫療端對腦中風救治愈來愈重視,相對的,救護人員的現場處置也會更加積極。在腦中風的病兆辨識方面,原本使用的FAST多加了G(動眼測試),提升辨識度,也將腦中風的救治推進至到院前,爭取黃金時間。中風之鏈要串得很緊密,消防端的到院前通報、轉送和通知責任醫院,以及到院後的醫護團隊合作順暢,環環相扣才有機會。衛教宣導 提高病識感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腦中風中心主任蕭又仁指出,靜脈血栓溶解劑與動脈取栓移除術的問世,讓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往前邁進了一大步,然其療效與接受治療的時間息息相關。雲林縣的老年人口比例高居全台第2,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長輩因觀念不足、無法辨識中風症狀,往往睡一下、休息一下,就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台大雲林分院除了深入偏鄉社區據點舉辦衛教宣導,也透過加強與消防救護端的到院合作、加速鄰近醫療院所的轉診、與遠距醫療等方式,縮短病人得到適切診斷與緊急處置的時間,大幅提升靜脈血栓溶解劑的施打率與預後,拯救更多偏遠地區的腦中風病患。
-
2022-09-25 醫療.腦部.神經
健保大數據/控制三高、揪出心房顫動 才能預防二次中風
依健保署統計,國內每年住院腦中風患者約7萬人,其中不少為二次中風。去年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住院患者總計為5萬4,923人,屬於腦中風再次住院人數為4,217人,占比為8%。其中缺血性腦中風為4萬526人,再次中風住院人數3,186人,占比為7%;出血性腦中風住院有1萬4,792人,再次中風住院人數為1,055人,占比為8%。二次中風一定更嚴重?因個案身體狀況不同。「二次中風發生原因,往往是因為第一次中風的病因無法立即排除所致。」新光醫院神經科主任連立明說,以水管來比喻,家中水管破裂或阻塞,可能是水管老舊、水質不佳、水塔被異物塞住等系統性問題,這些水管問題無法立刻解決,即使暫時修好,有可能再度破裂或阻塞。就如同第一次中風,可能是三高問題所致,即便是用藥治療腦中風,也無法完全扭轉三高,二次中風的風險仍然存在。至於二次中風嚴重程度是否會超過第一次中風?連立明說「不一定」,會因個人的生活型態、三高病情、血管阻塞程度等而不同。因此首次中風後,飲食須少油、少糖,且多運動、戒菸,改善生活型態,才有可能避免二次中風。24小時心電圖使用率低,主動檢查外,也靠病人自覺。依據健保大數據顯示,110年腦中風病患相關檢查,24小時心電圖使用率5%、2萬2,226人,為各項檢查(包含核磁共振、電腦斷層、頸動脈超音波、心臟超音波)使用率最低的項目。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說,一般而言,急性腦中風患者送至急診時,會進行心電圖檢查,但此時不見得能發現心房顫動,因心房顫動分陣發型和持續型等,當患者住院後,若懷疑中風原因和陣發型心房顫動有關,將進一步安排24小時心電圖檢測,以增加心房顫動之檢出率,給予合適治療藥物,並擬定預防二次中風的治療策略。「有些病患即使做24小時心電圖,也不一定能發現心房顫動。」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鄭建興說,平時可以透過自行量測脈搏,或利用具量測心律功能的智慧型手表或手環,當發現心律疑似不規則時,應速就醫檢查,若有必要應使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發生的風險。心房顫動與老化有關,隨著國內老年人口增加,患者一定會愈來愈多。超級危險因子!共病前五名都與三高相關。依據健保署統計,去年腦中風病人共病前五名依序為:原發性高血壓、高血脂、第二型糖尿病、混合型高血脂、高血壓型心臟病。鄭建興說,此五項共病多為三高問題,從整體血管疾病觀察,若不加以控制、治療,容易引起血管硬化等併發症,不只是發生腦中風,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出現致死的可能性。三高患者平時一定要隨時量血壓,並控制病情及相關危險因子。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說,遠離腦中風應避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若有三高問題應按時服藥,並利用心電圖檢查等方式,早期發現心房顫動,而男女腰圍應不超過80及90公分,平時多運動、不吸菸,若有腦中風家族史應提高警覺,而曾有中風病史者一定要持續追蹤,以防二次中風。腦中風有年輕化趨勢,及早防治重於治療。趙子凡說,針對腦中風及二次中風防治,還需及早發現及治療心房顫動,如已知心房顫動患者應經醫師評估,給予口服抗凝血劑預防中風,但部分患者對於抗凝血劑有疑慮,擔心服藥後增加體內出血風險,應提高民眾認知,增加醫囑順從度。李俊泰說,國內男性首次中風年齡約64、65歲,女性為68、69歲,且有年輕化趨勢。曾有一名40歲男子長期吸菸,腦中風後檢查發現,血管老化情形已與60、70歲的阿公差不多。未來中風病人愈來愈多,因此不能只重視疾病治療,而是要走向防治。他建議,政府應落實國中小、高中的腦中風衛教,讓學生了解中風的危險性,如果父母、阿公、阿嬤出現中風症狀時,可以及時警覺並搶救。
-
2022-09-25 醫療.腦部.神經
一個人腦中風可能讓整個家庭破碎 專家教腦中風辨識口訣FAST
急性腦中風常突然發生,令人措手不及,依健保署統計,國內去年腦中風就醫患者高達41萬7千多人。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說,急性腦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及缺血性中風,兩者占整體腦中風比率各為二成及八成。俗話說「一人中風、全家發瘋」,一個人腦中風的衝擊將讓整個家庭破碎,李俊泰說,期盼政府推動腦中風防治共照網,以預防中風、降低死亡率,甚至還能降低失智、失能機會。出血性中風治療,視出血範圍決定手術或觀察。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鄭建興說,急性腦中風致病原因,因中風類型而不同,出血性中風多是因為高血壓控制不住,導致腦內血管破裂,其他原因還包括先天血管畸形、凝血功能異常等;缺血性中風則是因為頸部或腦部血管阻塞,大多與三高、心房顫動、吸菸等相關。其中高血壓同時與出血性、缺血性中風密切關聯,需特別留意。「搶快」是腦中風治療最重要的一環,必須掌握黃金治療時間。李俊泰說,大腦為固定體積,內含腦組織、血液、腦脊髓液等,出血性中風為腦組織被血塊占據而擠壓,患者抵達醫院後,需要緊急會診神經內、外科醫師評估病情,若出血範圍大須經手術取出血塊,或進行引流治療替大腦減壓;若出血範圍不大,可以住院觀察、控制血壓,病情有機會好轉,不需手術治療。至於缺血性中風治療,需要於3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健保署於2004年納入健保給付。缺血性中風治療,以靜脈血栓溶解劑打通血管。鄭建興說,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是盡速打通阻塞的血管,現在治療方式多元,醫師可依患者病情選擇不同治療方式,包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動脈血栓移除術治療,治療的時間愈快愈好,但不限定只在3小時內,可延長到中風發生後6至8小時,甚至到12小時,仍可能有機會治療。每個人發生腦中風的病況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腦中風發生的那一瞬間,每個人的命運不一樣。」李俊泰說,靜脈血栓溶解劑不是仙丹妙藥,在施打前還是須經電腦斷層等檢查小心評估,或是依醫師建議進行動脈血栓移除術治療。病患到院時間超過3小時,影響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率。健保署統計,目前急診腦中風後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率為5.25%。李俊泰說,2006年進行全國腦中風登錄時,當時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率僅1.5%,如今提升至5.25%,但對比醫學中心施打率約10至15%仍有成長空間,原因為需符合在中風後3小時內施打的條件,使施打率上升速度較緩慢。現在正在推動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時間從3小時放寬至4.5小時,也可以獲得健保給付,讓施打率有機會拉高。鄭建興說,依台大醫院統計,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率約接近10%,高於5.25%,但只占1/10的缺血性中風病人,主因多是患者到醫院時間太慢或症狀較輕微,不適合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約四成會留下各種後遺症,影響生活品質。依健保署統計,腦中風患者人數以六都較高,李俊泰說,約10年前,終其一生,每6個人會有1人中風,現在已是每4個人就會有1人中風,而六都中風人數較多,主因是人口數多。依臨床觀察,中風患者經救治後,約有四成會留下拿拐杖、坐輪椅、長期臥床的失能情形。降低失能風險 及早辨識 送醫提升溶栓施打率為防範腦中風,李俊泰指出,務必建立中風風險控管概念,經專業醫師評估得知風險。可仿效糖尿病防治網,由神經科醫師進行整合,李俊泰說,目前已向衛福部提出腦中風防治照顧計畫,期盼推動腦中風防治共照網,如放寬基層診所進行心電圖、頸動脈超音波等健保給付檢查項目,以利及早發現潛在腦中風患者,並重視偏鄉、離島中風防治,讓中風醫療在地化。鄭建興指出,急性中風要能啟動治療,首先病人要有病識感,警覺可能是中風立即撥打119,消防隊急救人員第一時間辨識送醫,則有機會獲得好的治療。台灣尚有一些偏鄉,醫療資源較缺乏,如何提升偏遠地區中風患者緊急救護系統,是全國應關注的議題。李俊泰說,腦中風學會對民眾宣導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其中一項做不到,應立即撥打119送醫。近兩年也到全國消防隊為急救隊員提供中風辨識課程,加強進行腦中風宣導,讓病人能快速送到可處置中風的醫院,大幅提升急性中風處置能力。現在雖有好的治療方式,但可說是用盡「洪荒之力」,最好是避免中風,找出高危險群,早期給予降血脂、降血糖、抗凝血劑等藥物,以預防中風造成的死亡與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