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 醫療.腦部.神經
搜尋
缺血性腦中風
共找到
112
筆 文章
-
-
2022-09-25 醫療.腦部.神經
健保大數據/腦中風為造成失能最常見原因 就醫住滿28天就得出院嗎?
腦中風是造成「失能」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後續的治療照顧,常拖垮一整個家庭。從健保數據可看出,年過50後,腦中風就醫率呈倍數成長,更造成醫療龐大負擔。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近年國內民眾腦中風就醫情況,除了加速疾病識別、送醫急救的流程,如何預防腦中風發生,是更重要的社會課題。衛福部最新公布的110年十大死因,腦血管疾病位居第四位,死亡人數有1萬2,182人,與109年相比增加3.1%,死因排名雖從105年起開始下降,但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近三年因腦中風就醫的人數微幅成長,從108年的41萬764人,增至110年的41萬7,613人。接受治療後,多需住院並接受復健,醫療費用支出高。從各年齡層人口數分析腦中風就醫率,可發現年過50歲後,腦中風的就醫率就呈倍數成長,依照健保署的數據推算,腦中風死亡率約落在6%左右。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健保署去年公布109年健保費用前20大疾病,腦血管疾病位於第七位,占整體醫療費用的2.63%,花費205億1400萬點(一點不等於一元)。腦血管疾病與第一名腎臟疾病的占率7.21%相比相差約4.58%。若分門診以及住院的醫療費用占率,腦血管疾病都在前20大的榜單上,門診排名第八位、住院排名第六位。李伯璋表示,腦中風是造成失能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急性期接受治療後,大多患者都需要住院並接受復健,根據110年腦中風患者在門診、急診以及住院的總醫療支出點數,多達174億4,348萬8,403點,門診占72億多點、急診占6億多點、住診占95億多點,以住院的醫療費用支出最多,每一位因腦中風住院的患者,平均醫療費用為14萬5,139點。住滿28天就得出院?健保署:無此規定,可申訴。根據健保署統計,108年到110年因腦中風住院的患者,分別為6萬9,099人、6萬8,702人、6萬5,849人。李伯璋表示,雖因腦中風就醫的人數增加,但住院人數則遞減,與醫療品質提升相關,包含醫界不斷倡導FAST口訣,爭取黃金治療三小時的時機,讓醫療能即時介入,腦中風患者如果可以及早介入治療,有些患者連復健都不需要。李伯璋表示,提升腦中風的醫療品質,健保署亦有著力,105年「急診品質提升方案」中訂有獎勵項目,並新增腦中風處置費1萬3,866點,自107年增加動脈取栓術的支付標準4萬5,059點。另一項則是推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腦中風患者在急性發作後一個月內,被評估有復健的潛力,可在急性後期介入復健訓練,縮短患者住院天數,也能降低患者的失能機率。以110年因腦中風住院的患者分析,整體平均住院天數為18.6天,缺血性腦中風平均住院天數為16.4天、出血性腦中風患者平均住院為24.1天。李伯璋表示,如果屬於嚴重的患者仍可持續使用健保床,健保署並沒有「住滿28天就得出院」的規定,只要民眾符合資格、有住院需求,都能住院接受治療。但醫院多會以「健保署有此規定」為由,趕患者出院,李伯璋表示,如有類似情形都可以向健保署申訴。「三高」為腦中風常見共病,務必定期服藥、規律作息。110年被診斷為腦中風的患者10大共病排名,最常見為「原發性高血壓」,其次為「高血脂症」,第三為「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囊括前三大共病。李伯璋表示,近年18歲以上的「三高盛行率」不斷提升,也增加腦中風發生的機率。從健保數據中可看出,30歲到49歲間的族群,腦中風患者也有增加的趨勢。李伯璋表示,隨著年紀增長,三高的機率也會增加,他呼籲已經被診斷有三高的民眾,一定要定時服藥,定期針對心臟、腦部做檢查,同時也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運動、規律作息等。李伯璋說自己也是高血壓患者,以他而言,每天要服用的藥物一定會準備好,調鬧鐘提醒自己定時服用。李伯璋表示,腦中風後若失能,不僅醫療支出龐大,後續的照顧支出也可能會影響整個家庭,家人若有三高,也建議記牢FAST口訣,隨時觀察家人是否出現臉歪、嘴斜、單手無力等症狀,一旦有異常都應盡速就醫。
-
2022-09-18 醫療.腦部.神經
腦中風?!速辨識、快送醫遠距治療助攻 避免患者失能
Q:69歲康伯伯(化名)某日在家右手和右腳突然感到麻木無力,家人發現有異狀打算送醫,但康伯伯卻認為休息一下就好,不願意就醫,該怎麼辦?小隊長叮嚀/林宏穎/彰化縣消防局彰化分隊小隊長「很多老人家會排斥就醫。」彰化分隊小隊長林宏穎說,中風病友自覺症狀輕微不願就醫、擔心就醫後無法出院或感到丟臉,不願就醫的情形不算少見。遇到抗拒就醫的中風危急個案,家屬溝通無效時,會請警察或鄰里長到場協助溝通,提升民眾就醫意願。林宏穎分享,除與警政和地區鄰里互動良好外,消防局與兩大醫院合作密切,彰化基督教醫院與彰化秀傳醫院每天派駐護理師到分隊協勤,交叉排定時段值班,即時討論病友後送狀況與中風辨識專業,加強彰化救護鏈結。此外,有些里長會定期訪視轄區,察覺到某戶獨居者好幾天沒出現時,便主動報案,借助里長對里民的掌握度,快速找出中風病人。消防單位、醫療院所與社區的合作,強化在地的中風急救網絡。林宏穎分享統計數據,彰化近兩年以FAST測試異常的案例總計1,908件,每一位送醫病人有七成以上機率是中風,數量不容小覷,尤其中風為三大急重症,更應該被重視。林宏穎呼籲,健康要靠自己守護,一旦發現家人出現跟平常不太一樣的症狀,都應警覺打119求救,搶救寶貴的性命,以防憾事發生。彰化縣60歲陳姓男子中風後長年臥床,生活都靠二哥獨自照顧。某日鄰居發現陳男遭勒斃倒臥在床,二哥在隔壁房間燒炭輕生,手腕有割痕,並留下遺書交代「不要救我」,消防分隊到場後立即送醫救治,中風家庭悲歌引發社會關注。避免半癱或失語,加速中風治療判定。彰化基督教醫院腦中風中心執行長孫穆乾表示,腦中風相較心肌梗塞更可怕之處,在於中風病人可能難逃失能命運。其中,送醫時間是腦中風治療關鍵之一,為此,彰化基督教醫院發展iStroke系統及使用遠距醫療方式,加速中風治療判定,避免病友深陷中風後半癱或失語的風險,減少後續家庭照顧與社會的負擔。彰化縣消防局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共同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腦中風中心執行長孫穆乾、員林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君襄,線上分享急性腦中風治療實務經驗。遠距醫療維持治療品質,縮短救護車程。孫穆乾分享,彰基體系一年約有2000多件中風病人案例,數量甚多必須被重視。因此他負責的中風中心「遠距治療計畫」獲主管機關核准特許,從2018年開始,成為全台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合法使用遠距醫療提供中風治療的醫療機構。彰基總院的醫師可使用高解析度的專業醫療器材,診察分院的中風病人需不需要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或應轉院做動脈血栓移除術。孫穆乾補充,此套「中風臨床決策支援系統」(iStroke)及遠距醫療模式,已經拓展到二林基督教醫院、雲林基督教醫院與員林基督教醫院,共構為「三林之網」,提供分院的中風病友與彰基總院相同的治療品質,更重要的是,縮短半小時以上的救護車程。兩種治療方式,都是愈早進行愈好。林君襄指出,腦中風一般分為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兩種,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數量約為三比一。孫穆乾說,目前有兩種「通血路」的武器可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第一種「輕型武器」是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另一種「重裝備」是動脈血栓移除術,插導管進入腦部打通血管,無論靜脈血栓溶解劑或動脈血栓移除術,愈早送醫接受治療,預後效果愈好。孫穆乾強調,急性腦中風最大的特徵是「突然發生」,任何突然發生的症狀,都應該非常警覺。他曾遇過七旬老翁在八卦山打高爾夫球時,突然感到左側手腳無力,眼睛與嘴巴不自主歪斜,友人見狀立刻打119報案,讓老翁在中風後3小時內到院,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與動脈血栓移除術,3個月後復原良好,已可自我照顧。在腦中風緊急救護鏈上,前端的求救、辨識到送醫任何一段斷鏈,將影響到後端治療的效果。一旦發現中風徵狀,謹記「快、快、快」原則,快打119,快送往「有武器」可提供治療的醫院,到院後快治療,有機會扭轉中風,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
-
2022-08-31 醫療.腦部.神經
高溫流汗暗藏心血管危機 醫提醒高血脂族群脫水恐致中風
夏日高溫來襲,現在出門沒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已成為常態,坊間止汗、消暑的妙招更是五花八門。然而「流汗」除了會使身體黏膩不適,其實也可能暗藏心血管危機。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腦血管科林浚仁醫師表示,多數民眾都知道天氣冷會使血管收縮,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卻鮮少人知道曾有研究指出,高溫同樣也可能釀成中風危害。 高血脂病人脫水恐致中風 長輩或有心血管病史者要多補水 光只有天氣冷或熱,不會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溫度的極端變化才是關鍵,花蓮慈濟神經內科羅彥宇主任笑稱,「否則赤道國家跟南北極應該最多人中風」。從生理學角度來看,氣溫驟升或驟降都會刺激交感神經,讓心跳加快或血壓變高,誘發心血管疾病。此外,夏天容易流汗、體內水分變少,脫水的情況下容易使血液變得濃稠,若本身合併高血脂等風險因素就會導致血管堵塞,增加中風發生的機率,「如果血管本身狀態好,理論上輕微脫水不會造成什麼問題,但當脫水發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缺血性中風風險就會提高」。 林浚仁醫師也提醒,天氣熱對65歲以上老人家影響更大,家中長輩在高溫環境要多補充水分,原先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更應嚴防中暑,並管理中風風險。 70歲男疑脫水致暫時性腦缺血 醫:出現中風前兆應儘速就醫 林浚仁醫師分享先前曾遇過一名70歲男性高血脂病人,他長期有頸動脈狹窄問題,某個夏日午後到田裡種菜,結果回家就發現左手拿東西會掉,吃飯還摔破碗,半個小時後又恢復正常。「應該是他身體脫水,人體水分過度流失、腦血管血流變濃稠,誘發了暫時性缺血。雖然後續症狀有復原,但暫時性腦缺血屬於缺血性腦中風的前兆之一,最好能當成一次腦中風發作來謹慎看待。」林浚仁醫師建議,一旦發生類似事件,應主動告知醫師,確認是否需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式。 目前阿斯匹靈是臨床最常用來預防中風的抗血小板藥物,不過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胃潰瘍、胃出血等腸胃道出血副作用,若在治療期間感到消化道不適,胃脹不舒服,可與醫師討論視情況更換兼顧療效與安全性的其他治療選擇。 高血脂患者應從源頭避免中風 低密度膽固醇值越低越好 羅彥宇主任表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例如年齡越高發生中風的機會就越高;另一種則是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脂、抽菸、肥胖等,其中低密度膽固醇就是高血脂中被認為是影響腦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鍵因素。若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數值高就應該積極用藥控制,才能從源頭避免心肌梗塞或中風發生。 曾有研究指出低密度膽固醇每降低1%,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對危險性可降低1-1.5%,羅彥宇醫師指出,如果民眾以口服藥治療遲遲無法達到目標數值,或是對副作用不耐受,可與醫師討論能否改用降膽固醇針劑治療,「其實針劑算近年很大的突破,之前遇過幾個血管狀況非常差的病人,合併使用口服藥和降膽固醇針劑後,成功將低密度膽固醇降到16mg/dL左右,若民眾經濟能力許可,建議可將數值盡量降低,對心血管和腦血管的保護力更好」。 《延伸閱讀》 .台商喝酒應酬竟半身癱瘓!輕忽心血管風險釀二次中風 .猝死4大風險你中了嗎?揪出心房顫動是遠離威脅關鍵!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22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腦中風前兆有哪些?這些症狀快打119,救命關鍵一次看!
台灣每年有3~5萬人發生腦中風,根據衛福部資料,近年腦中風的死亡率雖從全台第一名調降至第四名,不過中風後的病人失能比率將近6成,顯示中風仍是導致失能的最大原因。腦中風前兆有哪些?而腦中風總是來得又急又快,該如何預防、緊急處置和降低失能,是全台民眾關注的課題。這篇文章會告訴你:📍腦中風前兆有哪些? 📍腦中風症狀怎麼辨識? 📍為什麼腦中風要打119?📍腦中風發生時,什麼事不能做?📍哪些人可能會腦中風? 📍急性腦中風發生時,「誰」在保護你? 📍全台急性腦中風救護懶人包! 「藝人納豆在年初驚傳中風送醫,女友依依回憶那天,納豆雙手舉起時不平衡、左半邊臉沒有反應、口齒不清。」「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於餐會間,突然身體不適,左手無法舉起、說話困難,緊急送醫後確定是出血性腦中風。」「藝人余天在家時,突然感覺右手、右腳麻痺,趕緊打給家人求救,經檢查發現腦部有血管堵塞,判定為小中風。」從數據看腦中風Infogram發生腦中風時,一定要知道的6件事!1.腦中風有哪些前兆?腦中風是因為腦部的血流受到阻礙,無法供應氧氣給大腦,而發生腦功能的障礙,以下為發病時可能會有的前兆:●半側肢體或臉部麻痺無力●暈眩、步伐不穩●口齒不清、語言障礙●四肢不協調、平衡障礙●原因不明的劇烈頭痛●理解能力喪失●半身感覺障礙●眼球偏向一邊、無法看向對側2.如何辨識腦中風?為提高民眾警覺,台灣腦中風學會對民眾宣導好記的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其中一項做不到,應該立即撥打119送醫,爭取治療黃金時間。●Face微笑: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 ●Arm舉手:單側手腳是否無力、舉不起來●Speech說你好:說話是否口齒不清●Time儘速就醫:發生以上任一症狀,應立即撥打119送醫3.發生中風症狀,為什麼要打119?三總神內主治醫師同時是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表示「搶時間是中風治療的一環」,腦中風屬「急、重、難」疾病,消防救護員在運送腦中風病患的路程扮演重要角色,例如送醫途中能提早聯繫責任醫院,讓醫療先動起來,另外是救護路途的順暢,節省時間、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對病患後續復原有很大的貢獻。📍119可以,快速辨識症狀:急性腦中風的症狀有時與其他疾病類似,民眾在緊急狀況時可能無法做出判斷,這時就需要依賴消防救護員的敏銳度和專業經驗,做第一時間的辨識。📍119可以,通報責任醫院:在送醫途中,消防救護員可提早通報與聯繫責任醫院,提供病患狀況讓醫院能盡早啟動腦中風救護團隊,加快病患到院後的處置。📍119可以,縮短到院時間:救護車不僅可使救護路途更順暢,節省病患到院時間,更重要的是將病患送往能夠治療急性腦中風的醫院,幫助病患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及可能的手術治療。4.發生中風症狀時,這些事千萬不能做!❌ 聽說在指尖、耳垂放血,可以延緩腦中風症狀?有些人聽信民俗療法,以為透過放血,促使血液疏通,能搶救腦中風、緩解症狀。事實上,腦中風是因為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腦功能障礙,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國健署也指出,出血性腦中風若以針刺放血,反而可能刺激血管造成收縮,惡化出血狀況,不利病情。❌ 腦中風是因為血壓高,趕快吃降血壓藥就會好?當腦中風發作,因大腦的調節功能故障,加上腦血管已被阻塞,吃降血壓藥物不僅無法救急,還會使得血液灌流至腦部的量更加不足,可能加劇病情,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不等救護車,自行開車或搭計程車去醫院更快?急性腦中風的治療,僅有具備緊急處理能力的合格醫院才能處置,許多人自行到診所或習慣就診的醫院後,才發現這些醫療院所不具有能以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進行治療,或動脈取栓手術的技術與設備,白跑了好幾趟。所以,一旦發生腦中風,應立即通知119,由消防救護員協助送往具有緊急醫療能力,可處理腦中風的合格醫院,並紀錄發作時間點以利診斷。>>【延伸閱讀】搶救腦中風 迷思大破解5.每間醫院都可以治療急性腦中風嗎?台灣針對責任醫院分為一般級、中度級和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可以治療急性腦中風的醫院以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為主,其中也有責任醫院設有腦中風中心,都能夠在119通報後,以最快速度啟動醫療團隊,使病患能得到立即、有效及最少併發症的治療。>>【查詢離我最近的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6.腦中風病患到院後,會做哪些事?腦中風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兩者的治療方式依發生原因而有所不同,不過相同之處是,兩者都必須在短時間內,快速做出正確的治療判斷。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之比較表格Infogram病患送到醫院後,可能會經由電腦斷層(CT)及核磁共振(MRI)檢查是否有出血狀況,作為判斷治療方向的依據;若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須於發病的黃金治療3或4.5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才能夠達到最佳的療效;若是出血性腦中風,則須把握時間,緊急手術治療。所以腦中風病患從發病到送醫,每個環節都不能被耽誤,以免錯失治療良機。「這些人」和腦中風有關係,一定要小心!哪些人可能會腦中風?腦中風與你的距離,原來這麼近常見的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是各種疾病的源頭,腦中風也不例外;而現代人常有的壓力大、過勞也是危險因素;心房顫動更是容易被忽略的危險因子,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腦中風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 ●心臟病患者 ●高血壓患者 ●抽菸、飲酒過量●心房顫動患者 ●壓力大過勞●肥胖●高血脂患者 ●中風家族史 ●中風病史>>【延伸閱讀】除八大危險因子 紅斑性狼瘡患者中風風險高專家點名:壓力大、過勞者須檢視腦中風風險李俊泰說,消防與醫護都是往急難現場衝的工作,本身也是壓力大的風險族群,他印象極深是一名消防員從中風康復,且在巡迴課程現身說法,從發生症狀到意識到自己可能是急性中風,後續就醫處置急救的過程描述得栩栩如生,讓其他消防隊員也趕緊回頭檢視自身健康狀況。呼籲民眾,若有嘴角歪斜、身體單側無力、說話不清楚或頭痛暈眩等症狀,應提高警覺,立即撥打119送醫,可以的話,記下發病時間,蒐集病患過往病史,提供救護員快速辨識的參考。>>【延伸閱讀】突然不識字 38歲消防員腦中風救一人就是救全家,鋪設腦中風照護網路台灣正快步走向超高齡社會,隨之而來的心血管疾病增加,李俊泰形容,醫院每天都有民眾因罹患腦中風造成臥床失能,如能依循糖尿病照護網絡,為腦中風從預防、治療到長期照護鋪設「腦中風照護網路」,救一人等於是救全家,國家財政上也能省下龐大的長照負擔。舉例來說,針對高風險、高齡族群是否在常規健檢中納入心電圖檢查等,提早揪出心房顫動等症狀。但因事涉跨部會整合以及健保給付等資源,仍待政策支持。>>【延伸閱讀】首次中風弱化症狀感受度 二次中風更難察覺、死亡率達25%「急性腦中風教育課程」全台巡迴,攜手護台灣!消防、醫療、媒體三方合作,共創護國神山!新冠肺炎期間,台灣腦中風學會攜手聯合報與消防體系,將腦中風急救與演練融入消防急性腦中風教育課程中,目前已走過17座城市,近4000人受訓演練。藉由此次課程,消防學員回饋第一線救護的觀察,可能影響救護時間的原因分別有,民眾有指名醫院的習慣,造成跨區送醫問題;偏鄉所在的中重症責任醫院不足,例如台東;醫院內神經科與急診科是否有緊密合作機制,讓病患在急診室即可盡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搶治療時效。>>【延伸閱讀】急性腦中風「急、重、難」 治療搶時間、降失能※全台消防大隊,若有團體課程需求可聯繫:02-86925588分機2396(王小姐)、分機2384(劉小姐)。【全台急性中風救護故事】懶人包報你知>>【延伸閱讀】搶救腦中風!跟時間賽跑 桃竹苗形成區域聯防>>【延伸閱讀】中風進程快 速辨識快送醫 新竹工程師多,年輕人熬夜、壓力大要注意!>>【延伸閱讀】究竟是不是中風?台大醫教你「一條皺紋辨別法」>>【延伸閱讀】掌握急性腦中風黃金時間 救命關鍵該怎麼做?>>【延伸閱讀】疑似中風症狀突然發生 打119搶快送醫降低失能風險>>【延伸閱讀】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 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延伸閱讀】腦中風?!速辨識、快送醫遠距治療助攻 避免患者失能>>【延伸閱讀】腦中風治療3部曲:119通報、到院治療、術後復健>>【延伸閱讀】為何冬天容易中風?溫差大是致命主因!專家籲做一事保命>>【延伸閱讀】阿公和平常不一樣?這些症狀可能是中風!快打119求救>>【延伸閱讀】注意「最後正常時間」速就醫 攸關腦中風投藥、復健治療>>【延伸閱讀】搶快送醫減少失能!當救護員安撫腦中風患者 圍觀者勿影響病患情緒>>【延伸閱讀】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先打119 勿自行就醫>>【延伸閱讀】急性中風治療分秒必爭 花蓮消防啟動「接駁救護」南病北送搶救生命>>【延伸閱讀】急性腦中風做對兩件事 降低腦損傷與失能打119送醫、讓可決策者同行>>【延伸閱讀】手腳無力只是疲累?千萬不要忍!當心是急性中風>>【延伸閱讀】急性中風不能拖!與時間賽跑,搶救離島重症【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2-07-12 醫療.腦部.神經
蔡炳坤疑腦出血送醫 醫籲出現3大警訊快打119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疑腦出血緊急送醫。台大神經科醫師鄭建興表示,腦出血多是長期高血壓所致,民眾可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其中一項無法做到就要緊急打119送醫。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天晚間與市長柯文哲一同出席私人餐敘行程時,突然身體不適、逐漸倒下,緊急送往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救治,經醫師診斷後疑為出血性腦中風。台灣腦中風學會名譽理事、台大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鄭建興今天晚間告訴中央社記者,出血性腦中風俗稱「腦出血」,約占所有中風患者的2成,因阻塞導致的缺血性腦中風占約8成;根據臨床觀察,腦出血患者平均年紀較輕,大多介於60歲至65歲。「通常不是突然發生,而是長期累積下來的。」他解釋,高血壓是腦出血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由於腦部血管長期處於血壓高的情形之下,變得愈來愈脆弱,最後導致破裂、出血,尤其很多中年族群都沒有好好控制血壓,一旦情緒波動、疲憊等,都會導致血壓飆高。鄭建興指出,相較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的症狀通常比較急也比較嚴重,若是血塊不大,不見得需要開刀,但若是需要開刀,代表血塊已經大到一定程度,必須緊急開刀來救命。鄭建興說,隨腦出血位置不同,出現的症狀也不同,常見症狀包括手腳無力、無法講話,然後漸漸站不穩,最後倒下,出血較嚴重的患者可能連意識都會受到影響。他建議,民眾可以運用「微笑、舉手、說你好」簡易口訣來判斷,只要微笑時臉歪嘴斜、舉手時有一側無力或是講話時口齒不清,都要立刻撥打119緊急送醫。鄭建興表示,腦出血勢必會對神經造成傷害,儘管手術救回一命,還是要靠復健,至少要花上數月才能逐漸恢復。
-
2022-07-12 焦點.元氣新聞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中風送醫,熟記FAST口訣爭取緊急救援時間
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晚間驚傳身體不適送醫,據了解,蔡炳坤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私人聚餐時,突然身體不適,出現手臂無法舉起、說話有困難,坐在一旁的柯文哲見狀即刻將他送醫治療。仁愛醫院晚間表示,蔡炳坤是腦出血性中風,已在緊急動手術當中。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資料來源:出血性腦中風),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腦中風兩類。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硬化引起腦部血管破裂,導致顱內出血。依出血原因又可分為兩大類:腦內出血和蜘蛛膜下腔出血。雖然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較缺血性腦中風低,但起病急、病程發展迅速,故死亡率和致殘率相當高。出血性腦中風好發於中老年人,也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吸菸有密切關係,又以長期控制不良之高血壓,為該病發生最主要的原因。症狀包括突然出現頭痛欲裂、眼歪嘴斜、單側身體無力、與人交談時失語等病徵。一旦中風發作,要把握3小時的黃金時間,盡速將病患送醫治療。為提高民眾警覺,台灣腦中風學會對民眾宣導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有嘴歪臉斜、單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或失語的症狀,就應該立刻打119送醫。建議民眾平常可以做自我健康管理,三高患者更要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遠離腦中風致命威脅。●微笑: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舉手:單側手腳是否無力、舉不起來●說你好:說話是否口齒不清※有上述症狀,應該立刻打119送醫治療補充知識: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如何防治腦中風?美國心臟/中風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AHA/ASA)表示,腦中風雖好發於高齡者,但55歲以上的罹病風險,每10年以倍數增加,有家族病史應更加小心。台灣腦中風學會也表示,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是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腦中風的危險因子與三高及生活飲食型態息息相關,國健署鼓勵所有民眾一起實踐健康生活公約,擺脫危險因子糾纏:●慢性病管理:三高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約為一般民眾的2倍,務必遵從醫囑規律檢查與用藥,高血壓患者要養成天天量血壓的習慣。另,9%的腦中風與心律不整(如:心房纖維顫動) 或其它心臟疾病有關,應尋求醫療專業建議或治療。●生活管理:戒菸、節酒、健康吃、規律動、控體重(BMI)、好睡眠,不僅讓人遠離腦中風的威脅,也是杜絕其他慢性病的通則,更是健康長壽的良方。同場加映:預防飲食/「地中海飲食」到底怎麼吃?「我的餐盤」口訣教你補足營養
-
2022-06-12 醫療.心臟血管
急性中風治療創紀錄遠離失能兩關鍵:FAST及早辨識、打119送醫
Q:65歲的老張有糖尿病史,這天中午12點和下課回家的孫子玩了一會兒,覺得右邊手腳有些無力,心想睡午覺就有精神了便回房休息,2點媳婦回到家,發現老張躺在床上沒辦法自己起身,回話也說不清楚,這時應該怎麼辦?小隊長叮嚀/江尚孺 南投縣消防局中寮分隊長據南投縣消防局統計,每年急性中風透過救護系統送醫約有至少一百件,江尚孺表示,南投縣的人口65歲以上長輩多,且家中有時只有老人與孩童在,能夠緊急送醫更顯重要。若發現家中長輩有任何與平常不同的徵狀,或疑似中風的可能,可以用中風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來評估,若有嘴歪臉斜、單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或失語,就要把握時間趕緊求救119送醫。民眾平日也可以與長輩或家中孩童練習中風辨識口訣,緊急狀況發生時,有機會更快警覺並求援。務必要告知到場119救護員,過去用藥病史、用藥紀錄及患者最後正常時間,若患者中風狀況發現於睡醒時,則以前一天睡覺時間為最後正常時間。上述資訊的完整性愈高,可以幫助到院後,醫師做出最合適的判斷與治療,減少患者腦部損傷的機率。一陣鳴笛聲呼嘯而過,救護車的聲音劃破位於南投縣的小鎮草屯,救護員快速的把患者送進急診室。一陣疾如風的檢查開始,檢傷評估、抽血、電腦斷層……眼看患者情況緊急,等待神經科醫師趕來的時間,急診醫師判斷患者是急性腦中風,與家屬溝通並簽下治療同意書,立刻開始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進行治療,一連串的過程僅耗費17分鐘,患者成功脫險,創下了佑民醫院急性腦中風到院後最快進行治療的紀錄。跨科別互相信任,及時處置更能挽救患者生命。南投縣的腦中風重度急救責任醫院只有兩間,一是埔里基督教醫院,另一個就是佑民醫院,特別是佑民醫院的腦中風中心結合急診,提供24小時的急性中風救護治療。南投縣政府消防局上月舉辦「救護員教育訓練」,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邀請佑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圻域,分享腦中風急救指南及實務經驗。林圻域表示,此個案屬於特例,並非常見急性中風患者處置流程,主要是因為佑民醫院的腦中風照護中心,因與急診存在著良好的互動關係,才有機會挽救這位患者。林圻域說,為了救治患者,急診醫師與神經科醫師建立了共識與絕佳的默契,急性腦中風屬於急重症,神經內科同意在緊急且正確診斷的情況之下,若時間急迫,急診醫師可以不需會診神經科,為患者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並且神經科醫師願意為此治療決定負責。林圻域說:「除了跨科別的互相信任,救治患者性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時限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搶救缺血的腦細胞。腦中風為國人十大死因第四位,也是三大急救重症之一,急性腦中風是一場跟時間賽跑的緊急救治,一刻都不能耽誤,患者的預後取決於接受治療時間。林圻域解釋,腦中風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出血性需以手術治療,缺血性腦中風則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為主、動脈血栓移除術為輔,兩者亦可同時進行,為病人爭取更多治療機會,減少失能殘障的可能。靜脈血栓溶解劑是缺血性腦中風的急救特效藥,林圻域強調,民眾常聽到的中風急救黃金三小時,是指若發病後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有機會減少中風帶來的嚴重後遺症。但其實到院後還要預留1小時做診斷評估,因此縮短到院時間是影響急性中風能否治療的關鍵。目前國際趨勢已將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時間點放寬到4.5小時,如果超過時間,則另需評估是否進行動脈血栓移除術,這部分需由跨領域的腦中風治療團隊合力執行。119到達前謹記兩件事,勿吃降血壓藥、勿打胰島素。林圻域叮嚀,當家人或親友發生腦中風徵狀,一定要撥打119求救,等待救護車期間,不要給予患者任何藥物、食物,即使患者血壓很高也不宜先服用降血壓藥物,糖尿病患者也勿施打胰島素,避免影響到院後的治療流程。急性腦中風愈早治療成效愈佳,「撥打119」是最首要,如果自行開車就醫可能因轉院或等待檢查而延誤時間。林圻域提醒,降低腦中風的發生還是要從自身良好生活習慣做起,預防勝於治療。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統計,發生一次中風後,再次中風的機率也隨之提高,且症狀比第一次更加嚴重,死亡率也提高。他呼籲,除了年齡、性別、家族病史等不可控制因素,有心房顫動、三高的患者是中風高危險群,更應提高警覺,積極控制自身慢性疾病,預防中風發生。
-
2022-05-3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中過風的人再次中風風險高?留意心房顫動高風險因素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已連續六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平均每年奪走一萬多條人命;除了死亡,腦中風最令人害怕的是失能後遺症,如果落入長照,歷程平均將近10年,肢體癱瘓、認知障礙、失語,甚至臥床等,對於病人與家屬無疑是一沈重照顧負擔。台灣腦中風醫學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於WaCare遠距健康平台舉辦「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線上課程,特別邀請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主任蔡力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專科副教授蘇峻弘授課,吸引上千位長照人員報名參與,內容包含認識中風現況、中風與危險因子、中風徵兆辨識及處置、如何預防再次或反覆中風等。腦中風一般分為兩大類:缺血性中風(梗塞)、出血性中風,約有75%的患者為缺血性中風。蔡力凱說,急性腦中風的預後好壞,常決定於是否能即時正確送醫處置,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已可透過靜脈血栓溶解劑或是動脈血栓移除術搶救尚未壞死的腦細胞,在黃金搶救時間內完成治療,可降低肢體偏癱及認知障礙等後遺症。注射靜脈血栓溶劑的治療成效顯著,國際研究顯示,原本的黃金3小時已延長至4.5小時甚至9小時;而若有顱內大血管阻塞,另可進行動脈血栓移除術,能以導管方式直接將血栓取出以打通血管,但最好在8小時內進行(最多24小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蔡力凱表示,多數腦中風患者會面臨不同失能程度的後遺症,若狀況嚴重,家屬會依家庭及經濟狀況選擇送往長照機構、聘請看護、在家自行照顧或使用長照2.0資源,但所謂的「出院」並非痊癒、休養,而是面臨龐大的醫療支出與精神壓力,因此,預防腦中風與及時就醫處置將有助於提高中風病人康復機率,避免後續沉重的照顧負擔。蘇峻弘提到,臨床研究顯示,每六位腦中風個案,就有一位是因罹患心房顫動造成的。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其中造成腦中風機制是因心房產生不規律跳動,血液無法正常流動、容易堆積血塊,流到腦部就會阻塞腦部血管。為預防腦中風發生,應積極注意心房顫動問題。中風後更需要做心率監測、定期量測三高,並與醫師討論予以口服抗凝血藥物治療,預防再度或反覆中風。蘇峻弘補充,以預防中風來說,常透過抗凝血藥物來抑制凝血功能,只是如果碰到緊急狀況需要進行手術時,如果來不及恢復凝血功能,可能會造成失血過多、休克死亡的情形,錯失治療最佳時機。現在藥物進步,已有專屬反轉劑能幫助凝血功能快速恢復,大幅改善以往傳統抗凝血藥物治療的限制,對病人更多一層保障。照服員和照顧者應提醒患者按時用藥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等),並隨時記錄復健及用藥狀況,更重要的是提醒個案定期至醫院回診追蹤慢性病是否被控制,以及是否有新的中風危險因子出現,才能降低腦中風再次發生機會。「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入門課從認識腦中風開始,透過線上直播課程即時向專家提問,深化長照人員的專業。課後照服員、照顧者提出許多問題,包括腦中風從預防、急救到照護,以及如何避免再次中風等,上千位報名參與的民眾課後於LINE群組接收測驗連結完成測驗交卷,完成積分資格。更多腦中風線上積分課程資訊可上元氣網查詢,建立基礎照顧技能。為了讓照服員、照顧者能夠了解更多腦中風大小事,元氣網彙整線上課程後Q&A:Q: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腦中風的高風險族群?A:國民健康署的「腦中風紅色警報」評估表列出8大危險因子: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史、心房顫動、抽菸習慣、肥胖、運動習慣、家族史,只要中3項就有中風的潛在危險。Q:如何及早發現中風、正確送醫?牢記「舉手、微笑、說你好、快打119」口訣。A:Face:微笑,觀察兩邊臉是否對稱。Arm:舉手,檢查是否會有一隻手無力下垂。Speech:說你好,口齒是否清晰且語意完整。Time:記下病發時間。若有上述任一徵兆,務必快打119就醫,把握黃金救治時間,降低中風後遺症。 Q:心房顫動與心悸有何不同?A:心悸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病,心悸的原因非常多,搞不好是害怕,不見得是心律不整或心房顫動。心悸只是心房顫動的一種症狀表現,要確定是否為心房顫動,必須到醫院做心電圖確診。Q:腦中風有可能復發嗎?怎麼預防?A:因腦血管已經受到損害,患者再次中風的機率比未曾中風過的人高出9倍!許多患者因康復程度佳,忘記自己是再次中風的高危險群。醫師提醒,一定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菸、運動,服用抗血栓藥物千萬不能停。Q:若發生腦中風的時間是睡醒後,該怎麼判斷發病時間?A:牢記「起床時間」以及「就寢時間」,告知所有發病細節,醫生會按病人情況安排腦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透過影像結果決定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千萬不要慌亂。想了解如何降低中風失能風險避免中風、反覆中風?6月28日台灣腦中風學會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合作,於WaCare健康平台針對「不可不知的腦中風大小事」開設進階課程,邀請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部主任周中興、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協同部主任巫錫霖、彰化基督教醫院疾病管理整合中心督導蕭碧如線上授課,提供專業、實用的照護知識,歡迎家庭照顧者、照顧服務員等踴躍免費報名。報名連結:https://reurl.cc/6Zb9lk 延伸閱讀:國內調查,10%的中風患者,一年內會二度中風
-
2022-05-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遠離壞膽固醇!國內最新臨床指引公布 超標指數再加嚴
國內每4人就有1人血脂指數超標,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會讓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3類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併發症,國內4大醫學會今公布最新臨床治療指引,上述3類患者的LDL-C指數應再下調,控制在55至70mg/dL。台灣血脂盛行率逐年攀升,20歲以上高血脂盛行率高達25.6%,已達500萬人,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與高血脂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居第二及第四名。相較以前100mg/dL的血脂控制目標,近年越多研究佐證,將LDL-C降至70mg/dL或小於55mg/dL,能顯著降低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症、心肌梗塞、心絞痛、周邊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黃柏勳指出,中風、冠心症、周邊動脈疾病此3疾病有緊密連結,例如6成冠心病患者會同時合併中風、近7成合併周邊動脈疾病。高風險患者應積極降低「壞膽固醇」指數,才能避免陷入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負循環。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秘書長黃啟宏列舉2名曾做心導管手術的病人,第1位術後穩定服用降血脂藥物,血脂控制良好病情穩定;第2位病人不按時服用藥物,且擅自停藥,1年多後又再次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事件。黃柏勳提醒,曾罹患心、腦、周邊血管疾病的高血脂患者,若隨意停藥,有可能1至2年內再次發生心、腦血管事件。一般口服降膽固醇藥多有健保給付。成大醫院內科部主任李貽恒表示,高風險患者應與醫師討論、穩定使用降血脂藥物,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侯嘉殷表示,過去很多患者認為高血脂無症狀,以為可以隨意停藥,一旦發生併發症都很嚴重,且不可逆,新版治療指引中將「風險評估」概念帶入,不僅讓患者知道穩定用藥重要性,且臨床醫師可依高低風險患者,在藥物強度治療上有更明確指引。「一人中風全家會發瘋!」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表示,當血管狹窄時容易導致缺血性中風,雖不是立刻發生,但臨床上將近50%血管狹窄並不會有症狀,但一旦發生中風很可怕,台灣每年約有3萬人中風,7成就是缺血性中風,因此維持血管健康,控制血脂非常重要。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常務理事謝宜璋指出,曾有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像是曾裝心臟支架的病人,如果血脂沒控制好,除了原先地方塞著,其餘血管也會再出現狹窄,又得再次做手術。近年亞洲大型研究也發現,LDL-C降到70mg/dL以下,的確可降低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醫師亦提醒疫情期間,許多民眾因害怕染疫而減少或自行取消回診;然而國外研究指出,高血脂患者的死亡風險較正常人增加2.13倍,醫師呼籲患者應積極治療切勿自行停藥。
-
2022-05-03 醫療.心臟血管
主動脈剝離是高血壓患者的奪命殺手 醫詳解主動脈剝離成因、症狀及預防
前言幾年前,知名藝人因為主動脈剝離而逝世,留給大家無限的遺憾與錯愕。隨著時間過去,這項議題的討論度也隨著淡去,但是大家真的了解這項疾病了嗎?可以想像,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就像一個規劃良好的城市設計,心臟幫浦出血液後,會先在主幹道:主動脈裡奔馳,接著行經各個重要區域:大腦、胃腸、腎臟、骨盆腔區域,那裡會有主動脈的分支,分別將血液運往目標器官。我們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主幹道一但不健康,就會產生嚴重的問題。而血管並不像水管一般,舊了、壞了只要汰換即可,血管的損壞會影響到許多器官的健康,因此平時預防及保養需要做好才是上策。更重要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心臟血管疾病:如冠心症,似乎只要通通血管就可以恢復,但是大動脈(如:此篇所討論的主動脈)的疾病,因爲血流豐富,往往未發病前症狀並不明顯,發病後,往往病程進展快速,甚至產生促猝死的風險。主動脈剝離產生的原因大動脈的結構,可以由內向外分成:內層(Tunica intima)、中層(Tunica media)、外膜層(Tunica adventitia),在正常的血管結構裡面內層是很薄的,組成是內皮細胞和結締組織,而中層則是最厚的,裡面有許多彈性纖維還有平滑肌肉,幫助調節血管。而外層也是結締組織構成,裡面還有重要的細小血管供應整層血管,而神經則可以幫助調節血管對於各種血壓情況下的變化。主動脈剝離大多起因於,內層受到傷害產生破損(tear)。此時在主動脈內的大量高壓血液,不斷沖蝕著這個傷口,若是不能即時修復,隨著時間變化,高壓的血液會衝進去傷口內,形成一個空間並且將血管內層與中層分開。隨著時間越長,更大範圍的血管壁內層與中層分開,也越來越多的血液累積在裡面,形成所謂的血管假腔(false lumen),相對於原本健康血管血液流動的真腔(true lumen)。就如我們前面提到的,我們的主動脈附近有許多的分支系統去供應其他器官系統。因為累積的血液過多,龐大的壓力造成假腔沿著主動脈的上游或下游去破壞更多的血管壁,甚至壓迫到了如:腎動脈、頸動脈、總髂動脈等,就會影響下游的器官的血液供應,產生像急性腎衰竭、缺血性腦中風、下肢癱瘓等,也因此主動脈剝離產生的症狀或後遺症,與剝離的位置而有不同表現。主動脈剝離的症狀當主動脈剝離發生時,此時病人會感覺到無法緩減的疼痛感,雖然都是發生在心血管的問題,它與一般休息可能緩解的心絞痛不同,疼痛是非常劇烈的,而且隨著剝離的位置不同,會有不同的部位產生疼痛。若是在升主動脈產生剝離,此時病人會以胸前的劇烈疼痛為表現,而且是會有移動性(migrating)的表現。若是病人是在主動脈弓及降主動脈的區域產生剝離,則可能會產生往背後輻射的劇烈疼痛。畢而當假腔壓迫真腔的血液供應,會對下游器官產生傷害,也可以解釋主動脈剝離病人多元的臨床表現,如腎動脈被影響產生急性腎損傷、鎖骨下動脈被影響而產生上肢無力、總髂動脈被影響產生下肢無力,甚至是往心臟方向往回剝離至心臟血管,影響心臟的血液供應,就會產生心肌梗塞的症狀。在做身體檢查時,醫生甚至可能會發現病人左右側的脈搏是不對稱的,或是剝離處下游的脈搏變得很微弱等,配合病人疼痛的表現都會強烈懷疑病人是否有主動脈剝離的問題。而當病患幸運從主動脈剝離康復後,也有可能因為先前的缺血問題而產生不可回復的後遺症,需要後續的醫療照護。主動脈剝離的臨床處置主動脈剝離臨床上的醫療處置,會依據不同剝離分型有所不同:最常用的分類是Stanford system,可以分為A,B兩型。醫師會緊急安排電腦斷層,判斷剝離的範圍。不管剝離起始點在哪,只要剝離範圍有包含到升主動脈,就稱為A型。其他的就是B型。根據統計A型大約佔了70%、B型大約30%。遇到A型時,因為剝離的位置與供應大腦的頸度脈位置相近,往往需要緊急開刀,切除發生剝離的血管,並且重建主動脈。而B型的病患則可以考慮置放支架,使產生假腔區域的內膜與中層膜貼緊,血液不再灌入,不過術後需要非常嚴密地調控血壓、血糖等。以免剝離的再次發生。主動脈剝離間可否預防?簡單來說,主動脈剝離發生前是不太會有什麼症狀的,而發生的當下又非常危急,因此基本上是很難有實質上的預防方式。而唯一的預防方式,就是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因為主動脈剝離來自於不健康的血管壁、以及高血壓的血流破壞造成。因此,我們可以避免血管傷害以及降低血壓去做預防。高血壓與主動脈剝離間的關係高血壓患者是主動脈剝離的高危險族群,因此需要盡可能避免血管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如:高血糖、高血脂、抽菸及喝酒等。因為上述因子會造成血管內皮的傷害外,也會降低血管的彈性,同時使血壓也上升,對於血壓控制不好的患者更是危險,因此也別忘記要定期服用高血壓藥物、以及量測血壓。當然年輕患者若是本身有高血壓的病史,也同樣需要小心,主動脈剝離並不是老年人限定的疾病。【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蘇家龍醫師】高血壓患者的瞬間奪命殺手 -主動脈剝離】
-
2022-04-1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先打119 勿自行就醫
Q一名中年男性與友人在住處聊天,突然發生抽搐、口吐白沫的狀況,現場友人見狀十分驚慌,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友人應該怎麼緊急處置呢?小隊長叮嚀/李逸鎮 宜蘭縣政府消防局第二消防大隊冬山分隊小隊長李逸鎮去年曾遇過一名50多歲男性,在賣二手車處與友人聊天,聊到一半突然發生口吐白沫伴隨小抽搐的症狀。119到場後,原先判斷是癲癇發作,不過在救護車送醫途中,救護員觀察到患者呼吸很淺且頻率紊亂,始終是半昏迷狀態,因此就過去的專業經驗,懷疑可能是急性中風,緊急改成轉送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最後證實是腦幹出血,成功搶救一條人命。李逸鎮說,急性中風的症狀有時與其他疾病類似,多半需要仰賴第一線緊急救護員敏銳度和專業經驗辨識出來,才能盡速送至可以治療的醫院。他呼籲民眾,當緊急狀況發生,現場民眾無法判斷狀況時,應該立刻撥打119求救,避免憾事發生。醫師開講三年前,一名四十多歲麵包女師傅,工作到一半突然無法言語、全身動彈不得,只剩眼球能轉動,緊急撥打119,救護員抵達現場判斷疑似中風,立刻送往羅東聖母醫院,經電腦斷層檢查和血管攝影後,確診為急性腦中風,因病人在症狀發生3小時內就送至醫院,院方緊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後續評估將病人再轉送隔壁的博愛醫院安排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因緊急救護人員靈敏辨識和醫院搶救得宜,病人不但保住一命,術後也行動自如,兩院的跨院暨合力搶救也留下佳話。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拖延、自行就醫恐延誤治療。宜蘭縣政府消防局於三月中旬舉辦「緊急救護員教育繼續訓練」強化專業技能知識,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共同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邀請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科主任曾弘斌、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高志堅,以及羅東聖母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韓宇軒,分享腦中風急救指南及治療經驗。曾弘斌表示,中風患者的預後,取決於多快辨識中風症狀和啟動後續處置流程,因為每拖延一分鐘,大腦神經細胞就死掉近兩百萬個,若無法及時恢復血流供應,腦細胞就會逐漸凋亡,預後就差,上述個案因為民眾的警覺,加上消防弟兄即時辨識和救護處置,快速送到能處理腦中風急重症的醫院,才能成功挽救、恢復良好。國內數據統計,超過八成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中風,有人甚至拖了兩天才就醫,曾弘斌曾遇過患者騎車來急診,理由是「雖然無力但還可騎車」。他分享羅東聖母院內110年所有急性腦中風病人入院方式的數據,只有近兩成的患者選擇打119,透過數據分析發現,透過119送醫的患者,在治療時限內成功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比率41.4%;非透過119就醫的患者,在治療時限內成功施打的比率僅5.7%,相差近八倍。呼籲民眾善用119救護系統,切勿自行就醫。缺血性中風愈早施打血栓溶解劑,愈能降低失能程度。宜蘭縣消防局也期盼透過與醫療體系雙向合作,共同提升患者到院後腦中風治療機率,緊急救護科除響應本次課程外,更超前佈署在每年逾千人次的消防宣導活動中,提供腦中風預防的衛教訊息,未來也將在各分隊救護車上,提供腦中風治療單張,讓緊急時刻上車陪同的家屬了解到院後會有那些治療選擇,以節省到院後決策時間。高志堅說明,急性腦中風患者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近八成屬於缺血性中風,若能於發病三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越有機會降低患者失能程度,若不幸超過時限,在24小時內,還有另一種動脈血栓移除術。無論採取何種治療方式,患者愈快到達醫院治療,愈能降低失能殘障的遺憾。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有異狀立刻撥打119。韓宇軒說明,缺血性腦中風因血液凝塊堵塞腦血管,造成腦組織不同程度壞死,而不同血管阻塞會造成不同的中風徵兆,常見症狀包括半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喪失理解能力等。為提高民眾警覺,台灣腦中風學會對民眾宣導辨識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只要有嘴歪臉斜、單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或失語的症狀,就應該立刻打119送醫。他呼籲民眾日常做自我健康管理,三高患者更要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檢查,遠離腦中風致命威脅。
-
2022-03-0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及時取出血栓 手腳漸有力
一名47歲男性因突發性右側手腳完全無力、言語障礙及意識模糊,急診就醫進行腦部影像學檢查,確診罹患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顱內大動脈發生大血栓堵塞。經施打血栓溶解劑、血栓移除術治療,才讓患者的言語、意識功能進步,手腳力氣完全復元。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主任蔡力凱指出,患者及時施打血栓溶解劑後,再接受血栓移除術治療,以導管將動脈內的血栓取出,言語、意識功能、手腳力氣逐漸恢復,腦部影像呈現有效治療的成果。後續針對病因檢查,發現患者頸動脈栓塞性狹窄,因此在神經外科的協助下完成了頸動脈手術。蔡力凱說,腦中風位居國人致殘病因的首位,也是十大死因第四名,針對缺血性腦中風急性治療和二次中風的預防,有很多醫療方法可介入,進一步提升中風病患的神經學預後,減少病友後續腦中風復發。病患一旦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若能在數小時內緊急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或血栓移除術治療,有效打通阻塞的顱內血管,常可達到不錯的功能性預後。蔡力凱提醒,若病患突然出現類似中風症狀,例如突發性半側肢體無力或麻木、言語障礙、複視或平衡失調等,應迅速就醫,尋求即時的腦中風評估及緊急治療,並接受完整的腦中風病因檢測和適當處置。病患亦需和醫師充分合作,規則服用藥物,養成運動的習慣,不抽菸、不酗酒,以預防腦中風的復發。
-
2022-03-0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47歲男患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查出他有頸動脈栓塞性狹窄
新竹一名47歲男子因突發性右側手腳完全無力、言語障礙及意識模糊,至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急診就醫。經評估並安排腦部影像學檢查,確認該男罹患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有大血栓堵塞於顱內大動脈。所幸經施打血栓溶解劑,並用血栓移除術治療,才使該男的言語、意識功能明顯進步,手腳力氣也完全復元。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主任蔡力凱指出,該男經過即時施打血栓溶解劑後,言語和意識功能明顯進步;緊接著再接受血栓移除術治療,以導管將動脈內的血栓取出,手腳力氣也完全復元,腦部影像也呈現有效治療的成果。後續針對病因檢查,發現該男有頸動脈栓塞性狹窄,因此在神經外科的協助下完成了頸動脈手術。蔡力凱說,腦中風位居國人致殘病因的首位,也是十大死因第四名,目前針對缺血性腦中風急性治療和二次中風的預防,有越來越多的醫療方法可介入,有機會能進一步提升中風病患的神經學預後,並減少病友後續腦中風復發。病患一旦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若能在數小時內緊急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或血栓移除術治療,有效打通阻塞的顱內血管,常可達到不錯的功能性預後。新竹台大分院建立了跨科部的腦中風團隊,提供全時的急性腦中風照護,急診及神經科醫師可於短時間內完成中風評估和進行血栓溶解治療,神經內外科及神經放射科醫師可提供專業的血栓移除術治療,後續神經科、內科和復健科的合作照護可治療併發症及促進神經功能進步。此外,針對腦中風病因的探究及跨科部的處理,更能充分幫助病患預防二次中風發生。蔡力凱提醒,若病患突然出現類似中風症狀,例如突發性半側肢體無力或麻木、言語障礙、複視或平衡失調等,皆應迅速就醫,尋求即時的腦中風評估及緊急治療,並接受完整的腦中風病因檢測和適當處置。另外,病患亦需和醫師充分合作,規則服用藥物,養成運動的習慣,不抽煙且不酗酒,以預防腦中風的復發。
-
2022-03-0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6旬男子突眼黑看不見 原來是頸動脈狹窄造成腦梗塞
高雄一名62歲許姓男子日前突然視力模糊,住院發現左側視野缺損,右側枕葉有急性缺血性腦梗塞,經頸部動脈超音波檢查發現頸動脈高度狹窄,緊急放置右側頸動脈支架才痊癒。收治這名患者的高雄小港醫院醫師李國瑋表示,腦血管疾病是國人10大死因第4位,台灣缺血性腦中風約占75%,主要是三高、心房顫動和顱內或頸動脈狹窄等原因,其中頸動脈狹窄初期症狀不明顯,隨著狹窄情形惡化,開始有頭暈,眼睛黑矇等情形,如持續惡化,就可能發作短暫性腦缺血甚至腦中風,許先生有高血壓卻未服藥控制,因此誘發。小港醫院表示,嚴重頸動脈狹窄病患除須控制飲食、三高、規律運動外,也應視狀況考慮採取血管手術疏通頸動脈狹窄處,包括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及頸動脈成型術併支架置放,其中頸動脈成型術併支架置放術是近幾年的新治療模式,多由心臟內科和放射介入科醫師執行,這次許先生是由台中榮總介入性腦血管外科主任崔源生、高醫林子超醫師及小港醫院醫師吳昆翰醫師組成的神經科團隊首度執行。崔源生說,頸部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是將鋼絲、氣球及支架的導管由鼠蹊部股動脈穿入,沿主動脈到達頸動脈狹窄處,接續以擴張的氣球撐開狹窄處,再將支架固定於狹窄的地方,採局部麻醉,治療時間短、傷口小恢復快,適用於年紀大的長輩。小港醫院吳昆翰表示,血管硬化、阻塞、狹窄都是造成腦中風的主因,缺血腦中風和頸動脈狹窄的關係密不可分,初春天氣變化快,民眾如有頭暈、四肢無力或麻木等神經症狀,絕不可大意。有多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病患,建議定期接受頸動脈血管的評估。
-
2022-01-2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缺血性、出血性…腦中風症狀與危險性比較!劇烈頭痛恐是最嚴重的腦動脈瘤破裂
41歲的藝人納豆(林郁智)傳腦出血送醫,經紀人昨發出聲明,指出納豆在1月24日上午出現頭痛不適,與女友陳依依搭計程車赴國泰醫院檢查,醫師診斷出納豆腦壓過高、並有出血症狀,緊急安排引流手術。專家指出,出血性腦中風會產生劇烈疼痛,若是嚴重的動脈瘤破裂,需觀察14天、度過5道關卡,才能脫離險境。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神經重症加護科科主任劉偉修表示,腦中風主要分為梗塞性(缺血性)及出血性腦中風。梗塞性主要是血管被堵塞,症狀表現大多是眼歪、嘴斜、手腳無力。出血性腦中風是指血管破裂,導致血塊殘留於腦中,包括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表現有眼歪、嘴斜、手腳無力,嚴重會意識不清。「若突然劇烈頭痛,小心是動脈瘤破裂!」劉偉修表示,動脈瘤破裂會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不僅會有劇烈頭痛,死亡率高達五成,是除了心肌梗塞外容易猝死的疾病之一。缺血性腦中風 把握3小時「救援黃金期」缺血性腦中風須把握3小時「救援黃金期」,劉偉修指出,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血栓造成,醫療上目前有溶解血栓劑、或動脈取栓術,可儘早排除血栓。出血性腦中風 動脈瘤破裂5關卡要過劉偉修表示,出血性腦中風需觀察血塊破裂情況,若是一般血管破裂,需視出血部位是否危及生命,若程度輕微可以藥物治療,若血塊很大,可能危及生命或意識昏迷,則需手術治療。「動脈瘤破裂造成出血性腦中風,危險期是14天,有五個關卡要過。」劉偉修表示,大腦內有腦脊髓液系統,腦室宛如腦內「下水道」,若發生腦出血時,血塊會流進腦室並堵塞,造成水腦症,導致腦壓過高,需透過腦室外引流手術,另開一條引流管緩解腦壓。解除第一關水腦症,第二道關卡則是手術止血。劉偉修表示,動脈瘤破裂時,血塊會宛如「噴水池」般不斷噴出,而腦內空間有限,有時血塊會暫時壓住血管破洞止血,但隨時都會再度破裂,需把握48至72小時內盡快到院治療,目前可用手術開顱鉗夾或栓塞阻塞兩種手術方式治療。劉偉修指出,第三關則需看腦出血量多寡,在第3天至第14天會出現腦腫。第四關則是蜘蛛網膜下腔出血,血管持續浸泡血液中,會發生經孿、收縮,導致血管管徑縮小,血液無法順利流進其他腦組織,造成組織缺血、缺氧,恐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第五關,腦中風多半為重症患者,治療期間植入氣管內管等,多少會有感染風險。這五個關卡都必須度過才能脫離險境。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比較 梗塞性(缺血性) 出血性特性血管被堵塞血管破裂:一般血管破裂及動脈瘤破裂症狀眼歪、嘴斜、手腳無力眼歪、嘴斜、手腳無力、意識不清、劇烈頭痛(動脈瘤破裂)治療溶解血栓劑、或動脈取栓術重點:排除血栓.一般血管破裂:程度輕微可藥物治療:若血塊很大或意識昏迷則手術治療.動脈瘤破裂治療5關卡:解除水腦症→手術止血→腦腫→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感染風險>>【延伸閱讀】血壓飆高立刻吞降血壓藥?搶救腦中風 別誤信3大迷思
-
2022-01-2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解除「腦中風」不定時炸彈 醫籲注意:臨、微、不、亂
知名藝人納豆,因「腦出血」緊急就醫診治,引起各界關心與震驚。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醫師葉守正表示,在臨床研究發現,有近高達8成患者,均屬缺血性腦中風,另外近兩成患者,則為納豆的「出血性中風」病況,乃因其腦部供血的血管破裂,造成腦部損傷。葉守正說,據統計台灣每17分鐘,就有一人出現腦中風,主因多為腦部血管破裂或血流受阻,造成腦部缺氧、缺血與神經性缺損,促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醫治腦中風患者,傾向以優先保護尚未受影響的腦細胞,避免壞死,並積極預防下次中風。若當有輕微或類中風前兆時,如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視力模糊、步態不穩、手腳發麻無力等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解除「腦中風」不定時炸彈,牢記「臨、微、不、亂」四字。也就是說,「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微」笑也困難,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臉部表情是否對稱。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別「亂」快送醫,當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送醫急救。葉守正提醒,應定期做預防性腦血管檢查,可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攝影、頸動脈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腦血管攝影等檢查,評估自身是否為腦中風的潛在風險對象。除了定期健康檢查,若有肥胖、有菸酒癮、心臟疾病者,屬高風險族群,需更加謹慎。特別是40歲以上民眾,有中風家族史,於日常生活更要做好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好,即能解除「腦中風」這顆不定時炸彈。
-
2022-01-2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厝邊健康最愛問/腦中風突發如斷電,119送醫爭取最佳治療時間
腦中風是一種急性症狀,會瞬間奪走病友的自主能力,令家屬猝不及防。「厝邊健康最愛問」特別邀請淡水馬偕社區醫學中心的醫師,解答街坊鄰居最常見的疑問。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雅如觀察,淡水地區以老年人口居多,隨著人體老化,血管會逐漸硬化,成為腦中風的高危險族群,且子女多在外地,腦中風發生時無法及時發現,加上郊區路程偏遠,病人送達淡水馬偕醫院通常需要更久的時間。依照院內數據顯示,馬偕醫院神經內科於時限內成功收治急性腦中風病人的數量,台北馬偕為淡水馬偕的二至三倍。曾有一名七旬老翁,某日在家突然左半側肢體無法使力、臉部歪斜、無法說話,家人驚覺有異立刻撥打119送至急診,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因老翁兩年前曾因心房顫動引發腦中風,當時雖順利康復,僅留下輕微失語症狀,但後續自覺復原狀況良好,便開始偷懶,甚至沒有規律服用醫師開立預防心房顫動病人再度中風的抗凝血藥物,不幸再次發生中風。經緊急給予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後,順利讓老翁脫險,挽回說話與雙腳行走功能,成功保命。家人警覺 黃金時間內救治林雅如說明該名老翁順利救治的原因,主要是家人夠警覺,且立刻打119送醫,才有機會搶在時效內救治。除此之外,她特別提醒曾中風過的人,有2-3成會在五年內再次中風 ,應更為謹慎;如果是本身有心房顫動的人,每20位就有1位會在一年內發生中風(約是正常人的5倍),尤其是曾經中風的心房顫動病人,一年內再次中風的風險更高,因此平日固定服用的藥物,千萬不能貿然自行減藥或停藥,應固定回診追蹤,將中風機會降至最低。腦中風來得又快又急,病人常常前一秒談笑風生、下一秒就像斷電一樣,出現半側肢體偏癱,或是意識混亂、口齒不清、視力不明等症狀。林雅如曾遇過一位阿嬤,在外運動時突然倒地不起,等到老伴發現時不知道如何處理,聯繫家人後自行前往診所,經判斷是腦中風後才緊急送醫,到院時已經超過黃金3小時治療時間,雖挽回性命,但復原程度有限,日常行動受到影響,主要是腦細胞一旦損傷便無法逆轉。加強防護 才能遠離閃電殺手林雅如解釋,急性腦中風大致可分成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缺血性中風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及時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但必須在發病4.5小時內使用,可提升病人的神經功能恢復機會;若超過4.5小時,如果症狀是大血管阻塞,可考慮在發病8小時內接受動脈血栓移除術,協助打通阻塞血管。在黃金時間內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或動脈血栓移除術治療,有機會減少中風失能程度,降低個人、家庭及社會經濟負擔。林雅如呼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顫動、家族病史、肥胖、吸菸等,都是潛在高危險族群,其中高血壓是導致中風的重要因素,因此規律的檢測相關數值非常重要。淡水馬偕社區醫學中心除了提供北海岸淡水、三芝、石門居民連續性、整合性的醫療照護,前進在地宣導衛教,也積極加強病人和家屬的自我照顧技能。若發現不對勁應快撥打119啟動救護流程,以縮短到院時間和到院後的醫療處置,遠離閃電殺手腦中風。發現腦中風徵兆用「微笑、舉手、說你好」的口訣判別腦中風,如果有以下情形,一定要盡快送醫,通報119系統縮短送醫、到院檢查的時間。●微笑/兩邊臉是否對稱●舉手/平舉雙手,單手是否會無力下垂●說你好/說話是否清晰完整※撥打119緊急送醫資料來源/國健署
-
2021-12-2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醫病天地/中風把握復健黃金期 物理治療減少後遺症
連日低溫,人體血管容易收縮阻塞,是中風的好發時期,尤其年紀愈大,中風機率愈高,且通常會留下程度不一的後遺症。衛福部桃園醫院表示,中風後6個月內是復健黃金期,如遵循物理治療師指示,反覆練習,恢復獨立行走的機會就會增加。64歲的呂姓婦人因左側大腦動脈阻塞,引發缺血性腦中風,身體右半邊完全癱瘓不能動,連下病床都無法做到,但她沒有放棄,仍透過看護攙扶,拖著偏癱的腿練習。部桃物理治療師吳敏真表示,呂婦住院期間積極接受床邊物理治療,循序漸進維持站姿平衡等練習,物理治療師從旁輔導修正錯誤動作,現在已經可以靠枴杖獨立行走。吳敏真說,中風後的6個月身體活動能力進展快,是身體機能復元黃金期,因此當急性治療告一段落、生命徵象穩定後,最好能盡快接受物理治療。物理治療科主任許應勃表示,中風的後遺症往往會讓肢體偏癱,嚴重一點的患者可能站起來都是問題。恢復行走能力是每個患者的最大目標之一,許多病人在家容易使用錯誤的姿勢,進而讓中風側肢體張力變強,導致後續的行走姿勢異常、病人關節受力不對而產生疼痛,甚至嚴重時容易發生跌倒的危險,因此醫病要能密切合作、即早治療,才能有助於恢復身體最大功能。
-
2021-12-19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最愛問【腦中風】腦中風治療3部曲:119通報、到院治療、術後復健
Q:75歲的陳阿公,平日由外籍看護照料,某天早上用完餐後,覺得疲倦、右側手腳發麻無力,又回房休息一下,中午也沒有食慾,這種情況看護應該怎麼辦?醫師開講因應冬日增高的急性中風機率,雲林縣政府消防局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邀請,舉辦「救護分隊複訓課程」,強化救護技能、增進專業知識,共同響應腦中風教育課程,邀請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任周中興、台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任尹居分享腦中風急救指南及治療方案,因新冠疫情調整模式,透過雲端視訊軟體線上授課。有異狀善用119通報,能加速就醫流程。周中興表示,若不幸發生急性腦中風,一定要搶時間快送醫,因為發病初期就是黃金治療期,拖愈久,治療效果愈不理想。「搶時間送醫、到院後治療、及時且耐心復健」是腦中風治療三部曲,辨識病徵非常重要。當發現家人出現疑似中風的症狀,就要提高警覺趕緊送醫,透過第一線消防急救人員初步檢查確認,並送往有能力處置的醫院,同步通報病人的資訊,全方位啟動救護流程。為什麼通報119急救非常重要?周中興說明,病症檢查及診療步驟可以提前在救護車上開始,民眾若自行就醫,還要經過掛號、等待,黃金治療時間一分一秒流失。全台各縣市的消防系統已接軌到院前後的緊急救護服務,偏鄉或醫療資源較不足的縣市,更應多加善用119,避免延誤就醫。病人到院之後,經由團隊評估、影像診斷,使用靜脈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可改善腦中風預後及復原機會。把握黃金時間打通血管,能降低失能程度。尹居浩解說,針對缺血性中風患者,發病3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越有機會降低失能程度。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目前黃金時間已拉長到4.5小時;超過4.5小時,則使用另一項動脈血栓移除術,血管梗塞若在前循環,需於8小時內、若在後循環則於24小時內置入微創導管,利用支架取栓或抽吸的機械性方式打通血管。缺血性腦中風治療以靜脈血栓溶解劑為主、動脈血栓移除術為輔,兩種方式可以同時進行,為病人爭取治療時間,減少造成終身失能殘障的遺憾。加強中風急救識能,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對於民眾的中風急救識能不足,第一線消防急救人員和醫院救護團隊非常有感,周中興提醒,日常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嘴歪臉斜、單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或失語、把握時間趕緊打119送醫。腦中風雖然有「閃靈殺手」之稱,發作前依舊有徵兆可循。本身有三高或心房顫動等慢性疾病的民眾,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定時服藥、定期檢查,戒菸且改善生活習慣,消弭致病的風險因素。周中興強調,幅員廣大的縣市,城鎮之間距離較長,後送機制應加強使用119系統,提升救治效能。腦中風好發中老年族群,但現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近年也開始趨於年輕化,熬夜、抽菸、重口味、不愛運動等習慣只會拉近我們與腦中風的距離。教官小叮嚀陳韋鳴表示,腦中風被喻為「閃靈殺手」,徵兆來得又急又快,若沒有及時發現、及時送醫治療,常會留下失能後遺症,造成病人與照顧者沉重的負擔。雲林縣的人口老化高居全國第二,地域特性是民眾住宅距離較遠,與都市密集型態不同,腦中風通報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家中長者只有外傭照護,發生急性腦中風症狀時,因缺乏機警度或是溝通不良,錯失治療良機。陳韋鳴曾遇過,鄰居好幾天不見人影、沒出來聊天,才驚覺阿公原來在家裡中風了。他呼籲家中若是有外傭照護的情況,應該要多教導緊急救護的觀念,發生有任何異狀時,一定要立刻打電話給雇主或打119尋求救援,避免憾事發生。腦中風的緊急救護更應把握「就近」、「適當」原則,爭取黃金治療時間。【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12-17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年長者心臟小鹿亂撞要當心 留意心房顫動致缺血性中風
近來早晚氣溫低、日夜溫差大,奇美醫學中心搶救許多「心房顫動產生血栓致缺血性中風」患者;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蔣俊彥今天貼文提醒民眾:氣溫驟降時,年紀大及慢性病患要特別留意心血管健康。蔣俊彥提醒,因心房顫動是無形的殺手,嚴重時會造成缺血性腦中風;有慢性病年尤其年長者出現心悸、呼吸困難、暈眩等「心房顫動」症狀,應立即就醫。蔣俊彥說,「心房顫動」心臟血管內科常見,近年高齡人口越來越多,心房顫動盛行率也逐年增加,通常心律不整會造成心悸、呼吸困難,甚至胸悶,年紀大尤其有許多慢性病的常常發生,一旦出現心房顫動,有時就產生嚴重肺水腫甚至休克。他說,心房顫動會是無形的殺手,是因很多人症狀不明顯而忽視,心房顫動容易在心臟左心房的左心耳位置形成血栓,血栓隨著心臟搏動打到身體各處,就容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及其他部位血管栓塞併發症;研究顯示有2到3成的腦梗塞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血栓風險隨著共病多寡有不同程度中風危險。蔣俊彥指出,心房顫動主要以抗凝血藥物治療,減少心臟血栓形成,進而減少缺血性腦中風;近年也有冷凍電燒手術、迷宮手術和左心耳封堵術等方式預防治療血栓,考量病人身體狀況及出血風險不同,治療前應與醫師詳細溝通了解。近來早晚氣溫溫差大,蔣俊彥建議留意脈搏跳動,如有心臟小鹿亂撞般跳動、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應儘速就醫釐清,與醫師討論找出治療方式,建議病人應規則服藥,且接受醫師藥師衛教,才能有最佳療效、減少風險。
-
2021-12-1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晚一分鐘差很大!腦中風救護不能拖:救一人就是救一個家庭
119正確判別通報 能加速醫院搶救周中興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三軍總醫院神經科部主治醫師面對徵兆提高警覺,精準後送縮短治療時間。腦中風屬於急性重症,不論是腦血管出血或阻塞,大多會有不適徵兆,可採用「微笑、舉手、說你好」評估是否為腦中風症狀,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周中興表示,通報119並確認為急性腦中風時,醫院會同步啟動緊急救護SOP,包括緊急腦部影像檢查、抽血、準備醫材等流程。若少了通報119緊急救護這一關鍵步驟,民眾自行到院後還要諮詢、等待檢查,拉長了搶救時間,拖延每一分鐘,約增加200萬腦神經細胞死亡。周中興呼籲,民眾應該善用119資源,同時尊重救護技術員的專業,聽取建議送往「就近適當」的急救責任醫院。為了讓病人在黃金時間內順利施打靜脈血栓溶劑,或是進行動脈取栓,各縣市衛生局、消防局與醫院建立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119勤務中心接獲通報將隨即通知就近的醫院啟動到院前準備。一到現場馬上施以緊急醫療處理的緊急救護技術員(EMT),在醫療最前線為病患爭取更多黃金救援時間,熱血守護國人健康。台灣腦中風學會透過與聯合報及各地消防局跨領域合作,推廣腦中風的健康識能、靜脈血栓溶解劑與動脈血栓移除治療,了解適切的診治及處置。民眾可透過評估危險因子調整生活型態,提高警覺注意身旁的親友,有機會救人一命、保住一個家庭。雲林縣/多獨居老人 搶救腦中風交給119陳韋鳴雲林縣消防局訓練教官、雲林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消防員接獲通報到現場時,是唯一可以幫助民眾的人,神聖使命強化我們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根據內政部統計,雲林縣65歲以上人口佔比僅次於嘉義縣和台北市,轄內有許多獨居老人或老老照護困境,相對身體不適通報119的個案也增加。雲林縣消防局訓練教官陳韋鳴說,腦中風病情瞬息萬變,處理準則要「快」與「準」,觀察患者的臉部表情、身體動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就要搶快緊急送醫。中風的徵兆除了較常見的眼歪嘴斜、單側無力外,民眾常有許多迷思,陳韋鳴說曾見民眾聽信「指尖放血降血壓,有助延緩中風」的說法,事實上在手指頭扎針放血無法治癒中風,這是錯誤的迷思。以及患者若有意識不清的情況,因民眾無法判斷是否為低血糖造成或是急性中風發作,切記不能往口中塞藥品、餵糖水等外來物,以免造成異物哽塞而致命,建議記下發作時間與症狀,等待救護人員抵達現場。陳韋鳴呼籲,保持警覺、及時分辨中風、撥打119送到正確的醫院才是最佳解方。南投縣/分秒必爭!就地送醫 縮短到院時間李嘉祐南投縣消防局訓練教官、南投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我只想幫助人!唯一可為民眾做的事,就是盡力去急救,重拾健康生活。全台唯一不臨海的南投縣,偏鄉醫療資源明顯不足。南投縣消防局訓練教官李嘉祐的父親是腦中風患者,對於重症救護感觸特別深,呼籲民眾日常做好健康管理控制,三高患者更要按時服藥、定期檢查,遠離致命威脅。急性腦中風有賴民眾、消防、醫院共同建立救護鐵三角,透過良好的溝通彼此信任,聽從專業人員就近送至責任醫院,急救搶快到院接受治療。南投縣的地區醫院大多能進行靜脈血栓溶解劑,若超過黃金4.5小時,由醫院轉院至台中或彰化的動脈血栓移除手術團隊,仍有機會降低腦部受損的風險。新竹縣/善用119 啟動腦中風急救網絡黃韓林竹東消防分隊小隊長、新竹縣政府消防局救護教官、高級救護技術員困難的事簡單做、簡單的事用心做,大家一起努力把災害降到最低,救是你、就是我!新竹縣三面環山,最遠的鎮西堡、司馬庫斯等部落離竹東市區尚有2小時車程,為突破山區地勢與氣候對緊急救護效能造成的限制,新竹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黃韓林說,已專門為腦中風病友執行「救護紀錄雲端e化系統」,提升救災救護與線上即時派遣,落實勤務管制加強搶救效能。當119人員受理案件時,一邊傳遞病人病情至救護人員e化系統、一邊衛教指導民眾,確保患者在救護車到達前維持生命跡象,以利救護人員順利銜接後續。大多數長輩發病時並不知道自己中風了,家中移工看護也僅認為「怪怪的」,跟平常比起來不愛說話、走路不穩,等到雇主回家才送醫救治,已造成不可逆的腦部細胞損傷。民眾可透過辛辛那提測試法辨別中風症狀,有任何異狀立即撥打119,讓救護人員協助送往有提供急性中風治療的醫院!腦中風盡早治療預後愈好,把握黃金救命3小時,救是你、就是我!苗栗縣/城鎮距離長 需正確判斷送對醫院劉旻昌苗栗消防分隊小隊長、苗栗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助人就是助己,營造溫馨正向的社會氛圍,總有一天會給予回饋。苗栗縣幅員廣大、城鎮之間距離較長,若沒有在第一時間送至專責醫院,反而增加舟車勞頓、延誤救援時間。苗栗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劉旻昌從事救災救護工作逾20年,曾遇過民眾指定送往台中童綜合醫院,經過衛教溝通,送至5分鐘車程的區域醫院,終於解除危機。劉旻昌表示,掌握腦中風的發病時間非常重要,可協助醫護團隊判斷使用血栓溶劑或動脈取栓,他的姑姑曾發生左腦中風,當時家人發現有失語異常,立即撥打119送往最近的醫院治療,出院後幾乎沒留下後遺症。有些三高病患平時控制血壓、血糖的成效差,出現腦中風徵兆時,以為只是身體短暫不適,等到家人發現眼睛緊盯前方不動、臉部表情僵硬偏癱、單側肢體無力,驚覺大事不妙,已錯失黃金治療時間,面對中風危機,他呼籲民眾應該提高警覺。
-
2021-12-1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30秒快速測驗,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你的中風警報響了沒?
一波波寒流來襲,低溫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誘發急性腦中風發作。急性腦中風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病人留下的嚴重併發症,易造成家庭及社會重大負擔。除了注意保暖、杜絕危險因子,若不幸發生腦中風,「快送醫」是影響病人預後、降低失能嚴重程度的關鍵。第一站 中風警報表30秒快速測驗 你的中風警報響了沒?台大醫院緊急醫療及災難醫學科主任謝明儒說,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民眾,發生腦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3倍,含有其中二或三項,機率再加乘,三高之外,有心房顫動、抽菸、肥胖、凝血異常、生活習慣不佳及有家族病史者,也是腦中風高危險族群。謝明儒提醒,平常要注意控制危險因子。例如:定期量血壓、避免重口味、保持規律運動等,善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健檢,定期為健康把關。近年急診常見50歲以下的中風病人,大多是多油、多鹽和高糖飲食引起,一旦出現疑似腦中風徵兆,盡速撥打119送醫,爭取黃金搶救時間。第二站 辨別中風症狀微笑、舉手、說你好 快速分辨口訣一旦發生中風,掌握送醫時機非常重要,如何在第一時間發現,謝明儒強調謹記「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當有臉歪嘴斜、肢體麻木無力、說話不清楚甚至失語等症狀出現時,就要提高警覺。謝明儒舉例,腦中風常見半側臉跟手腳突然發麻或暈眩無法站立,甚至是視力模糊不清,患者以為只是身體勞累,表示「休息一下就好」,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往往病情已經惡化。謝明儒表示,一般民眾常有兩大錯誤觀念和行為,第一忽略發病徵兆:以為自己不會這麼倒楣,身體突然無力或暈眩時「休息一下就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第二輕信民俗療法:沒有根據的指尖、耳垂放血,容易因疼痛而讓血壓更高,可能讓病情更惡化。他也提醒,發生腦中風徵兆一定要立刻打119就醫,搶快打通血管,後續配合醫師建議進行復健,達到生活自理。第三站 119救護車送醫中風徵兆不可拖 快打119腦中風發生過程非常急促,可能造成嚴重後遺症,甚至導致死亡。南投縣政府消防局高級救護技術員廖祐宏表示,接到疑似腦中風通報案例,一定會用「微笑、舉手、說你好」評估,加上量測血糖鑑別,確認是否血糖異常導致。對於腦中風評估處置,最大的挑戰是「判斷什麼時候發生?」,他曾遇過許多個案都是清晨家人叫不醒時才發現,民眾應提高警覺觀察家人身體狀況,尤其是屬於罹患腦中風的高危險群。愈早送醫打通阻塞的心血管、腦血管,有機會降低死亡率。廖祐宏說,腦中風屬於急性重症,民眾要懂得求救,善用119資源,同時尊重救護技術員的專業,第一線消防員跟救護員都保持著同理心照護患者的不適,同理心體會家屬的著急,更需要大家同理心對待,相信專業就是最大的尊重和幫助。第四站 中風治療愈短時間打通血管 效果愈好彰化基督教醫療體系中風中心執行長孫穆乾說明,過去,腦中風無藥可醫,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有了突破進展,使用靜脈血栓溶解劑或動脈取栓手術可提升良好預後。腦中風已經是可以治療的急症,出血性有些需由神經外科動手術移除血塊,缺血性則是以靜脈血栓溶解劑或導管打通阻塞的腦血管。在發病後的3小時內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成效較顯著;近年治療成效及國際研究顯示,有些個案可延長至4.5小時,但需由急診及神經科跨團隊合作評估患者狀況。若是大血管中風,還可以搭配動脈血栓移除術,在6~8小時內直接打通。若第一時間無法辨識腦中風而錯失以上急救時間,在24小時內還可以用特殊影像檢查,評估尚未壞死的腦細胞範圍,為腦中風患者爭取更多復原機會。若壞死區域太多、動脈粥狀硬化太嚴重,以及合併其他血管疾病,則不適合這項手術。孫穆乾呼籲,愈早送醫治療,愈有機會降低失能的嚴重程度。除日常遠離腦中風危險因子,孫穆乾特別提醒,若不幸發生腦中風,應把握半年的復健黃金期,盡早恢復活動力與肢體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有「預防再次中風」的觀念,除了了解自己中風的原因(如心房顫動),配合規律藥物治療控制外,更應定期至神經內科回診追蹤,維持身體健康。
-
2021-12-12 慢病好日子.腦中風
慢病主題館【腦中風】首次中風弱化症狀感受度 二次中風更難察覺、死亡率達25%
藝人李炳輝、廖峻近年都經歷過「二次中風」,相較於首次中風,兩人二次中風的症狀,有個共通點是「被他人發現」。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三總神經科部主任周中興表示,中風過的患者常常難以分辨身體不適的症狀,到底是首次中風引起,還是二次中風,若沒能及時救治,二次中風帶來的後遺症往往比首次中風嚴重,增加家屬照顧難度。國內調查,10%的中風患者,一年內會二度中風。「中風出院不等於完全恢復,必須隨時防範二次中風。」周中興表示,據一項德國調查顯示,首次中風後第一個月就有「二次中風」的風險,機率約為1.2%,一年內發生二次中風的機率約7.4%,五年內為19.4%;據國內的調查,則是有10%的中風患者,一年內會二度中風,一旦發作,殘障程度都比第一次嚴重,死亡率高達4分之1。周中興解釋,首次中風的患者,最常見的症狀是「手腳無力」、「疲憊」,也因為無力多動導致陷入更無力的循環;當二次中風發生時,身體反應也同樣是無力感,讓患者無法察覺而輕忽症狀,通常二次中風都是親友或是醫師觀察到,才即時被發現。無論是第一次中風或是二次中風,家中有中風患者,對於家庭的照顧負擔極大。周中興說,其實中風是可以預防的。中風的高危險因子中,除了三高,還有被稱為中風隱形殺手的「心房顫動」。全台人口約1%有心房顫動,因心房顫動導致的中風致死率更高,據調查,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一年內死亡率約有50%。周中興表示,心房顫動可能是持續性、也可能是陣發性偶然發生,心律不整使得心房收縮異常,血流不順容易凝結成血塊,阻塞腦血管,引發缺血性腦中風。心房顫動患者、有家族史者,務必追蹤治療。周中興表示,具有心房顫動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追蹤檢查,確認心血管健康。若已確診為心房顫動患者,醫師大多會採取「預防」的概念,讓患者定期服用抗凝血劑,避免中風發生。至於已經中風但沒有確診心房顫動者,則要隨時注意心房顫動的症狀。他解釋,心房顫動發生的時間可能只有幾秒或是幾分鐘,一般監測難以準確抓到,即使是24小時心電圖,也不一定能確認,也可能首次中風時就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但未能及時抓到訊號,並未被判定是心房顫動引發的中風。他呼籲,已中風過的患者,平時必須多留意是否有心悸或頭暈症狀,必要時,可以做長時間的心電圖紀錄檢查,避免二次中風發生。周中興強調,不管是首次中風或是二次中風都有機會預防,最怕患者輕忽,有些患者首次中風的後遺症不嚴重,開始隨意停藥、不回診、不運動,甚至拾回過往的不良習慣,如抽菸、高熱量飲食等。他呼籲,預防二次中風應該要遵守「三不原則」:不抽菸、不油膩、不停藥。【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12-12 名人.劉秀枝
劉秀枝/易被忽略的後循環腦中風
73歲的陳先生清晨起床,覺得左手臂麻麻的,手機用起來不太順手。他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且冠狀動脈曾裝了支架。下午3點,家人帶他掛急診,因有三高與冠狀動脈病史,加上左手臂發麻,醫師擔心是急性心肌梗塞,替他照胸部X光,抽血檢測心肌酶指數等都正常,只有心電圖顯示陳舊性心肌梗塞,於是讓他回家觀察。第二天,家人發覺他走路不穩,帶他回急診室。醫師發現他左側偏盲,走路時容易撞到左邊的物品,看手機必須把頭轉向左邊才能看到整個手機,因此顯得操作不靈活。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枕葉與顳葉內側有大片缺血性腦中風。磁振造影掃描顯示除了中風,右側後腦動脈的進端處有明顯狹窄,因而診斷是動脈硬化造成血管狹窄而導致缺血性中風。陳先生住院後服用抗血小板凝集劑,病情穩定,出院後繼續在門診追蹤。他並沒有因為第一天沒診斷出中風而影響病情或預後,但其發病診斷過程,值得醫病雙方參考。後循環中風常不易察覺:人類腦血流分前、後兩大系統。前循環來自兩側內頸動脈,分為前腦動脈與中腦動脈,供應大腦前大半部血流,如果中風,會出現單側肢體麻木無力、嘴歪臉斜和失語症等一般所熟悉的症狀。後循環來自兩側椎骨動脈,進入顱內後會合成基底動脈,除了分出兩側的後大腦動脈與三條小腦動脈,以供應後側大腦(枕葉、視丘)與小腦,還分出許多小血管到腦幹,非常複雜。後循環中風約佔所有缺血性中風的20%,症狀依中風部位而不同,雖然也會有肢體麻木無力,但大多是平常不易察覺的視野偏盲、複視或視線模糊、反應遲鈍、口齒不清、協調不佳和走路不穩等現象,還有頭昏、暈眩、噁心和嘔吐等非特殊症狀,而不易聯想到是中風。例如來自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發表於2016年3月《中風》期刊的一篇論文,病歷回顧465缺血性中風案例,相對於16%的前循環中風最初在急診室沒被診斷出來,後循環中風則高達37%。口訣「BE-FAST」有助於提升後循環中風的診斷:有個快速評估是否腦中風的「FAST」口訣:「微笑、手舉高、說說話、搶時間」(Face、Arm、Speech、Time)很實用,但不易偵測後循環中風的症狀,因此學者提出增加「BE」兩項,即「平衡、眼睛」(Balance、Eyes),需注意平衡、走路、視野與眼球轉動等問題。「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與「定錨效應」(anchoring)所造成的認知錯誤:臨床醫師的養成需要快思與慢想。急診室的病情大都緊急,醫師需在資訊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根據醫學知識與經驗,靠快思做決斷並立即處理,難免會受到訊息所呈現的框架或定錨方式的誘導,例如有過冠狀動脈疾病的人,當出現左手臂發麻,就會聯想到需緊急治療的心肌梗塞。追蹤非常重要:當病情沒改善或變壞時,一定要回診,讓醫師再評估,跳出框架效應,找尋新的線索,以對症治療。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
-
2021-10-2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中風先打119 不要自行就醫
70多歲的大學教授在台上演講,突然左臉歪斜、說話不清,台下聽講的醫師友人立刻打119,送教授抵達急診室。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造成急性缺血性腦梗塞中風,經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服用抗凝血藥物,教授住院一周順利出院,追蹤4年都不曾發病。專家提醒,腦中風發生後,要第一時間辨識、打119、2小時內送達醫院,才能在黃金3小時內用藥,如果錯失良機,恐怕就是躺著出院。令人擔心的是,高達80%民眾習慣自行就醫、不打119,導致醫院無法提前做好準備。三總一般神經科主任、腦中風學會秘書長周中興表示,常見腦中風三大症狀:臉歪嘴斜、單側手腳無力、口齒不清,但腦中風學會2020年調查,34%民眾誤以為腦中風會昏迷倒地,對常見症狀反而不以為意。周中興說,超過7成腦中風都是缺血性,每缺血1分鐘,就會有200萬個腦神經細胞死亡,但醫院收到腦中風病患後,醫療團隊還要做初步評估、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判斷檢查結果,才能用藥,大約1小時,因此「縮短到院時間」,是爭取黃金治療時間的關鍵。三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提醒,超過6成初次中風的病人會在1個月內失能,所以預防絕對勝於治療,CP值最高的預防策略,就是「控制三高」。如果血壓沒控制好,中風風險增2.1倍,高血壓加上吸菸,中風機率暴增6倍;但如果能降低血脂30mg/dL,可減少13%中風機會。李俊泰呼籲,民眾如果有三高的任一項、心房顫動、吸菸、體重過重、腦中風家族史,又無運動習慣,以上條件只要符合三個,就是「腦中風高危險群」,應立即與專業醫師討論,降低腦中風風險。
-
2021-10-1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腦中風後走著出院的關鍵!僅兩成民眾做對打119這件事
70多歲的大學教授在台上演講,一名醫師友人在台下聽,看到教授微笑時左臉歪斜、說話不清,立刻打119,在30分鐘內送教授抵達急診室。教授雖然缺乏運動,但沒有三高、只是偶爾心律不整,一直自認沒事,想要離院回家,經電腦斷層檢查才驚覺是急性缺血性腦梗塞中風。經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服用抗凝血藥物,這名教授住院一周就順利出院,持續追蹤四年都不曾發病。專家提醒,腦中風發生後一定要第一時間辯識、打119、兩小時內送達醫院,才能在黃金三小時內用藥,如果錯失良機,恐怕就是躺著出院或走著出院的天壤之別。令人擔心的是,高達80%民眾習慣自行就醫、不打119,導致醫院無法提前做好準備。收治這名教授的三軍總醫院一般神經科主任、腦中風學會秘書長周中興表示,腦中風救治有兩大隱憂,第一是沒有辨識出腦中風警訊。最常見的三大症狀是突然臉歪嘴斜、突然單側手腳無力、突然口齒不清。但根據腦中風學會2020年調查,34%民眾竟誤以為腦中風會昏迷倒地,對三大常見症狀反而不以為意。第二大隱憂是沒有正確送醫。周中興強調,腦中風發生時,最好立刻打119,因為119送醫過程就有救護員可做基本評估、聯繫有能力處理的醫院,醫院可提早做好準備,人到醫院立刻開始檢查和搶救。如果自行尋求附近院所治療,送醫過程無人評估,醫院無法提前準備,可能還得轉院,就會耽誤到後續治療的時間。周中興表示,超過七成腦中風都是缺血性,每缺血一分鐘,就會有200萬個腦神經細胞死亡,但醫院收到腦中風病患後,醫療團隊還要做初步評估、做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判斷檢查結果,才能用藥。即便用最快速度完成必要步驟,也要大約一小時,因此「縮短到院時間」是爭取黃金治療時間的關鍵。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林永煬表示,另一位51歲的貨車司機就沒這位教授幸運。這名司機有高血壓、吸菸,無運動習慣,有天半夜起床如廁發現右側肢體不靈活。因不想打擾家人休息,他便回房繼續睡,沒想到隔天早晨整個右半邊都不能動,這時送醫已無法用藥也無法用手術取栓。結果他失去工作,也需要太太照顧,全家面臨沈重的照顧和經濟負擔。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提醒,超過六成初次中風的病人會在一個月內失能,所以預防絕對勝於治療,CP值最高的預防策略就是「控制三高」。如果血壓沒控制好,中風風險增2.1倍,高血壓加上吸菸,中風機率會暴增6倍;但若如果能降低血脂30個單位(mg/dL),可減少13%中風機會。李俊泰呼籲民眾自我檢視,如果有三高的任一項、心房顫動、吸菸、體重過重、腦中風家族史,又無運動習慣,以上條件只要符合三個,就是「腦中風高危險群」,應立即與專業醫師討論,降低腦中風風險。
-
2021-10-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康復難!精神病、中風風險增3倍 5種人PTSD風險高
台灣目前累計有1萬5418名新冠肺炎康復者,他們真的完全康復了嗎?台灣疫情爆發已近五個月,中央仍無相關統計,各大醫院近期才宣布開設追蹤門診。台大公衛學者綜合國際重要大型研究並提醒,三成確診者有五大症狀會持續半年以上,四成兒童確診者逾四個月仍受症狀所苦。住院或重症者六個月內發生精神疾病、中風、顱內出血之風險是流感病人的2到3倍。還有五種人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高危險群,社會大眾PTSD發生率高達三成,僅略低於SARS和MERS當年。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表示,各國早在去年1月就開始探討新冠康復者的健康議題,《英格蘭醫學期刊》總結所有研究所探討的疾病,發現影響層面極廣,包括心臟、腦、脾臟、肝臟、腎臟、胰臟、肺臟、消化系統,幾乎所有器官都持續受影響。英國研究顯示兩成確診者症狀持續超過5周,一成持續超過12周,以疲勞、咳嗽、頭痛為大宗。國際間定義感染12周(三個月)後仍出現的症狀就是「新冠肺炎急性期後綜合症」,實證顯示三個月後,最多有55%成確診者仍感到疲憊、17%還會咳嗽、31%還會腹瀉嘔吐,18%還會頭痛。橫跨56個國家的調查發現,有些人原本沒事,但兩個月後忽然出現心血管、皮膚、腸胃道、神經痛、過敏、眼耳疾病、關節肌肉痛、記憶及語言能力受損、亂經等症狀。還有30%確診者症狀會持續超過6個月,五大症狀包括疲勞(80%)、勞動後倦怠(75%)、腦霧(60%)、神經感覺異常(55%)、頭痛相關症狀(50%)。其中勞動後倦怠,對腦力型勞工影響較小,但對於體力型勞工的影響就很大。義大利研究甚至發現,18歲以下兒童確診者也有一到兩成持續有失眠、呼吸道症狀、鼻塞、疲勞、肌肉痛、注意力不集中、關節痛等症狀。康復者發生精神及神經疾病的風險也大幅上升。專精於精神心理衛生台大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張榮珍指出,美國研界追蹤23萬名確診者,結果發現感染後六個月內,新冠住院病人首發或復發神經及精神疾病的風險,是流感病人的1.5到1.8倍、任何其他呼吸道疾病的1.2到1.3倍。從新冠肺炎重症康復的人,六個月內發生較嚴重神經及精神疾病的風險更高。曾住院者風險增為1.3到1.7倍,曾住加護病房者風險為1.6到2.9倍;曾因確診而發生腦病變者的人,風險更達到1.9到3.2倍。併發腦病變的新冠肺炎康復者在追蹤200天期間,發生顱內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遠遠高於其他嚴重度的康復者,程度超過三倍。張榮珍表示,很多國家疫情嚴峻時大量病人湧入醫院,有些人在救治不及下過世,相當於重大災難事件,可能引發。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顯示,新冠肺炎造成義大利民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比例高達30%,高於911事件、日本311事件、美國卡翠納颶風,僅次於SARS或MERS疫情時(32%),「新冠肺炎可說是世紀大災難也不為過。」張榮珍表示,PTSD發生時會做惡夢,例如身邊的人一一過世、病況危急卻沒人來救自己;還會極力避免想起相關痛苦記憶,常有驚恐、罪惡、憤怒、羞恥等負面感受。歸納義大利追蹤研究,有五種人發生PTSD風險最高,即女性、病程中情緒激動或錯亂者,出現長期症狀者、有精神疾病病史、肥胖。張榮珍說,醫療人員如果接觸到符合這些特徵的康復者,應格外予以關切和資源。疫情下政府除了支持經濟活動和社區組織,也不能忘了支持民眾取得更多心理健康評估與幫助的資源。
-
2021-09-30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運將高速公路上突腦中風偏癱 台中榮總緊急取栓救命
45歲陳姓貨車司機今年3月北上送貨途經高速公路台中段時,突然左腳踩離合器使不上力,左手抬不起來,車停路肩求救時已口齒不清,就醫檢查懷疑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轉送台中榮總發現右側中大腦動脈阻塞,由於其兩側頸部下方的頸總動脈完全阻塞,緊急改由穿刺頸動脈,成功腦血管動脈取栓,術後患者左手、左腳肌力明顯恢復,生活可自理。陳姓貨車司機今天現身說法,並感謝台中榮總醫療團隊救治。他表示,他沒有高血壓等三高病史,以前上班時工時長,從凌晨2時30出車,有時候到晚上,平時沒有時間運動,也抽菸、飲料當水喝,體重飆到90公斤,發病後,他戒喝飲料、戒菸,每天走路當運動,也勤於復健,體重降到77公斤,他希望早日回到職場。台中榮總神經放射線科主任陳文賢說,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指腦血管突然被血栓阻塞,常會突然半邊肢體無力、說話不清、口歪眼斜或意識不清,若無法在黃金時間有效治療,面臨無法生活自理、甚至癱瘓或死亡。研究顯示,若能在中風發作6到8小時內使用機械取栓器打通阻塞的血管,會大幅提升三個月的良好預後。陳文賢說明,陳姓病患因兩側頸部下方的頸總動脈完全阻塞,經判斷為罕見的高安氏動脈炎導致大動脈血管慢性阻塞,無法從鼠蹊部穿刺股動脈置入導管,取栓小組立即改以超音波影像導引穿刺病患頸部上方頸動脈置入導管,再將取栓支架置入右側中大腦動脈,成功將血栓取出,中風嚴重指數(NIHSS)也由12分夅為6分。陳文賢指出,台中榮總腦中風團隊整合急診、神經內外科、神經放射科等多科專業經驗,提供中部地區全年無休急性腦中風緊急處置及腦血管動脈取栓術,對於常規由鼠蹊部股動脈穿刺執行腦血管取栓術經驗豐富,甚至特定狀況無法以鼠蹊部股動脈穿刺執行腦血管取栓術的病患,也能由穿刺頸動脈執行腦血管動脈取栓,及時打通腦血管,將腦細胞傷害降到最低。
-
2021-09-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究生打疫苗後自摔中風 指揮中心將助申請救濟
嘉義縣日前一名男研究生打高端疫苗6天後騎機車自摔,並檢查出可能是腦中風。指揮中心今天表示,資料已通報到疫苗不良事件系統,並會協助家屬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作業持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接種3萬1724劑疫苗,截至目前疫苗人口涵蓋率已達49.65%,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口56.78劑。針對中正大學法律所黃姓男研究生16日騎機車在等紅綠燈時無故自摔,經2次手術仍昏迷,黃生10日曾施打高端疫苗,家屬質疑與疫苗相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回應,這名男研究生就醫檢查,可能有右側缺血性腦中風的狀況,目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莊人祥說,目前會由醫院進行電腦斷層跟相關血栓檢驗,並已將病況資料通報到不良事件通報系統,指揮中心也會協助家屬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此外,輝瑞BNT疫苗今天上午10時開放預約,但卻有民眾發現昨天晚間就能預約,對此莊人祥回應,昨晚進行系統維護時,有約300多人進入系統內預約,當時立刻請客服人員逐一聯繫,請這300多人今天上午10點再來改預約。至於有媒體提問第9輪疫苗接種時間到10月2日止,但有民眾發現,預約時只有9月29日前的時段可選擇。莊人祥說,因第9輪有BNT與高端疫苗同時接種,開打時間介於9月25日至10月2日間,各縣市會各自調控不同廠牌疫苗接種,只要在上述日期範圍內,依照各縣市預定的時間預約都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