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篩檢
共找到
3735
筆 文章
-
-
2020-02-11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防範武漢肺炎 公衛界籲發燒標準改37.4度
為防範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台大公衛學院今天呼籲疫情中心對於發燒的定義應再思考,應加嚴發燒標準,由一般認知的攝氏38度改為37.4度。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抗2019-nCoV疫情說明會」,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蘇大成表示,對於發燒的標準應加嚴看待,台灣多數定義發燒為38度;武漢肺炎99%的病人有發燒的問題,其中20%的體溫是在37.3至38度間。蘇大成指出,2017年英國英國醫學期刊發表正常體溫應是36.6度;美國今年的論文是36.4度,因此若以加1度當做是發燒,也就是37.4度,疫情中心對於發燒的定義應再思考;現在中國許多地方就以37.4度做為發燒隔離的標準。台大公衛學院長詹長權表示,武漢肺炎從去年12月開始,台灣到目前表現非常不錯,因為台灣與中國在人流、物流最接近,能守到這個程度很不容易;並說現在見面打招乎應該問「我洗手了,你洗了沒」,加強衛教宣導。外界好奇是否應該公布居家隔離、檢疫的位置,詹長權認為,台灣在疫情發生前的衛教還不夠多,如果公布造成更多恐慌,政府要斟酌;這是最高規格的透明度,未來會往這個方向前進,現在還沒有國家能做到;每天看到中國許多防疫措施,強化大眾的恐慌,所以能體諒政府防疫的必要。對於台灣將以「台北」(Taipei)名義參加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專家論壇,詹長權說,台灣一直沒有正式管道取得疫情資料,對防疫有很大危害;還是希望台灣專家能到現場,才能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獲得各個國家在治療和疫情調度的資訊。產業開工在即,詹長權認為「上上之策就是不去不回」,減少接觸就是延緩這個疫情最有效的方法;若公司要派人過去中國,須有完整的後送的系統;下下之策就是兩邊繼續來往,回來就要檢疫2週,公司配工就要改變,也不能要求員工到公司上班,若沒有配置好相關設置,就不應該動。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現在重點應該加入家戶感染隔離,因家戶隔離不可能24小時都戴口罩,所以非常困難;台灣目前有18例確診,依時序性展開,前面都是曾去過中國,後來出現沒有到中國的接觸傳染,需要非常謹慎。陳秀熙指出,從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的經驗,香港、台灣所謂的超級傳播者都是在醫院產生。陳秀熙呼籲,若民眾已經知道病史,在防制傳染病的道德良心,就是減少到醫院,因為在等候的過程中都可能會增加感染的機率;避免下一步疫情擴大,政府要做好醫療物流資源的分類管理,如大量的人力與醫材和快速篩檢的考量。
-
2020-02-11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後續 陳建仁:可能演變如流感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增加中。據中國官網公布數據,截至2月9日,中國確診病例已達3萬5982例,死亡病例增至908例,已超過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774人全球死亡總數。本身是公衛專家的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冠狀病毒也逐漸從低傳染、高致死的SARS病毒,逐漸演變成為高傳染、低致死的武漢肺炎病毒,它可能漸漸演變成為流感一樣的病毒。台灣應加強新冠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來確保人類免受疫災之難。陳建仁今在臉書發文,闡述冠狀病毒流感化的醫藥產業因應對策。他說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有「高傳染、低致死、流感化」的特點,全世界在2003年、2009年和2019年分別面對SARS、H1N1新型流感和武漢肺炎大流行的嚴峻挑戰,這三次大流行造成了在數十個國家,為數眾多的確定病例和死亡個案。陳建仁說,雖然這三種病毒都是透過飛沫或觸摸口鼻分泌物而傳染,但是它們的發源地、流行期間、動物宿主、傳染力、致死力、以及防治對策並不相同,他並做了表格對應。他說,2002年SARS剛流行時,連病原都不知道,只能靠症狀和旅遊史、接觸史來判定「可能病例」,並且利用病例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居家自主健康管理來防止疫情擴散。而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才爆發流行,就確定病原是新型豬瘟流感病毒。台灣當時只有抗病毒藥物(如克流感),沒快篩試劑與疫苗,當時政策就加強隔離檢疫,讓確定病例和密切接觸者,接受隔離治療和居家自我健康管理,並在機場港口篩檢,學生若有發病則就醫、在家休養。直到有了快篩試劑以後,醫師利用試劑找出感染者,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等到有了疫苗以後,則全面推動預防接種,使台灣在H1N1新型流感流行期間,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的第三名。回到新冠肺炎,陳建仁說,冠狀病毒也逐漸從低傳染、高致死的SARS病毒,逐漸演變成為高傳染、低致死的武漢肺炎病毒。它可能漸漸演變成為流感一樣的病毒,換句話說,它可能成為持續存在、周期循環的傳染病。因應這種「冠狀病毒流感化」的演變,應加強新冠肺炎防治藥物的研發與量產,包括快篩試劑、抗病毒藥物以及疫苗等藥物都正在研發當中,希望都能夠早日研發成功,來確保人類的免受疫災之難。
-
2020-02-11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鑽石公主號上台灣人盼政府助脫困 亟需降血壓藥
因載過一名武漢肺炎確診香港人的鑽石公主號,停泊在日本橫濱港碼頭外防疫隔離,累計已有130人確診,船上約有20名台灣人,盼政府設法相救,其中有人亟需降血壓藥等藥物。發生武漢肺炎群聚感染的鑽石公主號,3日晚間返抵日本橫濱港後,停泊在大黑碼頭外防疫隔離,今天新增60個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確診病例,累計已有130人確診。目前船上還有3600多人(乘客與船組員),其中約有20名台灣乘客及2名台灣籍工作人員。一名台灣男性乘客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聽到新增60個確診病例覺得快昏倒。他說,希望台灣的政府儘速設法把船上的台灣人接回去,他們一直希望日本政府針對船上的所有人進行病毒篩檢,好讓他們安心,如果日本政府一時之間沒能力篩檢3600多人的話,那就由各國政府設法針對船上各自僑民進行篩檢。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今天在內閣會議後的例行記者會表示,為確認船上3600多人的健康狀況,原則上從本月5日起共14天,請船上人員待在自己的房間。加藤說,因船內已有許多確診病例,所以有人認為船上人員下船時也應再檢查一次。但要針對多少人篩檢、有能力篩檢多少人、要花多少時間,目前還無法斷言。如果要下船之際進行篩檢,那可能要等結果出爐才能下船。這名台灣男乘客說,這意思是表示船上的人無法在19日下船,聽到這消息,真的感到很灰心,原以為19日就脫離「險境」。他說,船上有位年紀偏大的台灣太太亟需降血壓藥,已請人用國際快遞寄送(船公司有住址可將物品送抵鑽石公主號),但擔心因為是藥物,會被日本海關阻攔下來,希望台灣的政府能與日本政府交涉,不要攔截降血壓藥。鑽石公主號上的乘客年紀偏高,很多人有些老毛病,需要常服用的藥物,在船內目前身心負擔大,環境愈來愈嚴苛,有些人可能不是因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是因為高齡舊疾病倒。日前就有一位美國人因心臟衰竭緊急送醫。受訪的台灣男乘客說,他的8旬父親一直咳嗽,但船醫認為沒有發燒就不對他們進行篩檢,昨天只送來感冒藥,之後沒人來問服用後是否有不適等,服務不夠細膩。此外,他年邁的父親在船上失眠情況嚴重,安眠藥快用完,感到很憂心。有台灣媒體報導,對於鑽石公主號上有22名台灣人,除了一名6日確診留在日本治療的患者外,是否接回台灣的問題,今天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表示,目前鑽石公主號上的台灣旅客,指揮中心已取得聯繫,會根據其需求提供協助,不過目前尚無提出需求。對此,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採訪的台灣男乘客說,「重點是,沒人跟我聯絡啊」,目前如同難民的生活,讓他們倍感煎熬,尤其是在內艙,看不到陽光,很不健康,船上台灣人正打算一人一信寫給政府,趕緊設法讓他們從「疫區」脫困。
-
2020-02-10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參與WHO會議 我國以「Taipei」名義送出專家名單
針對武漢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全球四百位專家於2月11日至12日在日內瓦舉行論壇,討論新冠肺炎的篩檢、診斷、疫苗及藥物研發等,傳出我國可以「線上」參與會議,然而最終參與形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已經以「Taipei」名義送出名單,目前仍極力爭取實際與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執行官周志浩表示,仍在極力爭取實際與會,若必須用視訊方式與會將是遺憾,因為如能在現場參與,可直接和其他國家專家互動,盡力取得我們想要的資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則表示,此次會議聚焦在新藥、疫苗技術等研發議題,因此我方也已經以「Taipei」名義提交相關領域的專家名單給WHO,並等待對方審核履歷、挑選;若可參與,專家將以個人名義參加。若無法實際與會,必須以視訊形式參與是否會直播?莊人祥則表示,專家必須和WHO簽訂保密協定,因此就算是視訊也無法直播、無法透露視訊地點。
-
2020-02-10 名人.精華區
健康名人堂/抗「新冠肺炎」 健保是醫界後盾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是保險公司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但真正能夠不分貧富貴賤,提供民眾安心保障的保險,只有「台灣全民健保」。武漢新冠肺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最警戒的「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它的出現是人類世界的現實面,也沒法怪誰,我們要有效率、務實面對它,共同克服這災難。傳染病的管控,最怕的是病人隱瞞,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武漢新冠肺炎」,本人深深體會古人所云:「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的意境。大陸旅遊史 就醫「即時警示」台灣健保資訊系統基礎穩固,在過去三年推動分級醫療的目標下,中華電信前董事長鄭優全力支持建置有效率的醫院與診所的醫療資訊雲端分享系統。所以,此次在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衛福部長陳時中政策指示下,健保署在春節假期中,只花一天,透過與移民署及疾管署合作,逐日勾稽由武漢、湖北、中港澳入台名單至健保卡就醫資料,至目前已有36萬7434筆,建構就醫插入健保卡的「即時警示」資訊,讓第一線醫師能在看診時得知民眾過去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旅遊史,協助發燒篩檢站更能有效防堵疫情。健保署以強大的資訊能力,協助醫界抵抗「武漢新冠肺炎」。身為健保署長,我寫信勉勵健保署同仁,人生難得的機會與因緣,能在台灣社會最困難的局面能做出有生命價值、對社會有意義的貢獻,大家務必同心協力,全力以赴。面對口罩供應不足的過度時期,在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指示下,利用健保資訊系統作為口罩「實名制」的配售平台,民眾可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藥局登錄購買。上線之初必然有零星問題,但實際現況尚屬順利,藥師公會全聯會、藥劑生公會全聯會、特約藥局全力義務幫忙,加上中華郵政無私的配合。衛福部醫事司與食藥署規畫依身分證尾碼,單雙數分流不同天買口罩,民眾耐心排隊在社區藥局公平購買,在這一次防疫作業,大家也能感受到社區藥局藥師親切服務的一面。「實名制」系統 僅2天開發時間此次口罩領取資訊系統,開發壓力非常複雜,只能有兩天時間開發就要上線,要應付瞬間承載的交易量。健保署將整個模擬狀況類似買「江蕙演唱會門票」,在政委唐鳳指導下,使命必達完成任務。台灣健保資訊系統由傳統醫療服務成為這次疫情管控的最佳利器,也將會在國際防疫史上寫下另一個台灣奇蹟。過度時期 盼多留口罩給第一線「把口罩留給需要的人」,了解正確戴口罩的時機,期待民眾對疾病傳染能有瞭解,可看疾管署製作的「疾管家」網站。本人身為臨床醫師,有40年醫療工作經驗,也在此呼籲民眾,在過度時期,能體諒我們國家目前就只能製造不到400萬片口罩,真的不要太計較一周只有二片口罩,多留一些額度給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與病人,他們才是最需要的,政府團隊努力保護台灣人民的健康,大家一起祈福,一起努力。(本文作者為中央健保署長)
-
2020-02-09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爭取實際參與WHO專家會議 也不排除電話、視訊參與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周將針對武漢新冠肺炎舉辦世界論壇,邀請全球400位專家一起參與;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將以「線上」方式參加。指揮中心表示,目前仍積極爭取實際參與,但也不排除以電話、視訊方式參加。WHO將於2月11日至12日在日內瓦就新型冠狀病毒舉行專家會議,會中將針對新冠肺炎的新型研發技術,包括篩檢、診斷、疫苗以及藥物等進行討論。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在新冠肺炎最新疫情的記者會鬆口表示,會有台灣的專家夥伴以「線上」(Online)方式參加。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執行官周志浩表示,正在爭取可以實際與會,但也不排除以電話或視訊會議方式參與。目前已有規劃的專家人選,但礙於還在爭取階段,暫時不方便透露名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則表示,專家會議主要將針對新冠肺炎的新型技術討論,研議「全世界大家要不要一起做些什麼」,若成行一定會派人前往,但能否發言也還在討論。一月底時,WHO在日內瓦召開緊急會議,當時台灣已出現確診案例,卻未獲邀加入參與。且2月3日開始舉行的WHO執行委員會議,中國大陸代表更在發言時表示,定期對港澳台即時主動通報疫情以及迅速分享病毒基因序列,試圖讓國際錯誤地認為台灣未被排除在防疫體系之外。
-
2020-02-09 武漢肺炎.周邊故事
預約掛號先查旅遊接觸史 防疫新制10日上路
防武漢肺炎,健保署將健保資料串連旅遊史、接觸史,醫護人員一插健保卡就能一目瞭然,明天起醫療院所可提供預約掛號者的就醫名單,健保署將協助批次查詢,以利醫院檢疫工作。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李伯璋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防疫視同作戰,置身醫療體系的醫護人員是台灣防疫的第一條防線,但過去醫療院所對於民眾是否有中港澳旅遊史、接觸史都一無所知,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發燒症狀,也可能只有輕微咳嗽或肚子痛。健保署日前祭出新措施,醫療院所只要插入民眾健保卡,就會跳出此人的中港澳旅遊史資訊,有的醫療院所也利用此功能,在門口設立發燒篩檢站,但李伯璋坦言這不是長久之計。為此,李伯璋今天宣布查詢功能將再進化,全面清查就醫民眾的旅遊史及接觸史,健保署已將民眾自1月5日起的出入境、接觸史資料串連健保資料,醫院可在前一晚提供隔天預約掛號者的掛號資料,由健保署「批次下載」,告知隔天就醫民眾當中,誰有旅遊史、誰有接觸史,讓醫療院所提早準備發燒篩檢、採檢等工作。對於現場掛號者,以往必須同時插入醫師卡和民眾的健保卡,才能看到民眾旅遊史、接觸史,現在也將權限下放至護理人員和藥師,以便在民眾掛號、領藥時,都能清楚了解就醫者的可能風險。為避免有心人士不想被隔離,刻意自費就醫、隱瞞旅遊史,也開放醫師輸入身分證字號就能查詢旅遊史及接觸史,民眾沒帶健保卡、無法讀取或自費就醫時,醫療院所可要求提供身分證號或居留證號碼。李伯璋說,這項新系統預計明天上午上線,醫療院所可將後天要就醫的名單上傳健保署系統。他也呼籲民眾據實陳述病史、就醫紀錄、接觸史和旅遊史,以獲得妥適醫療照護,同時維護醫療人員及就醫民眾安全。
-
2020-02-09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蘇益仁:千人自主健康管理 沒辦法中的辦法
寶瓶星號完成兩千四百多人篩檢,全船人員均為陰性,一千七百多名我國乘客可返家自主健康管理,但醫界擔心是否出現無症狀傳染風險?前疾管局長、昆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蘇益仁說,自主健康管理十四天絕對不是最完美的方法,但上千人的行蹤太難管理,只能說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蘇益仁表示,寶瓶星號的破千民眾無法以現有隔離措施來做防護,就算是居家隔離,也需手機監控,仍可能出現疏漏。是否能透過自主健康管理達到防疫效果?蘇益仁表示,只要民眾如實反應症狀、接觸史,就能避免疫情擴散,寶瓶星號旅客經檢疫呈現陰性,社區居民無須歧視,但可相互提醒注意,若後續有出現症狀等,應立即通報。對於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皆站上第一線處理疫情,蘇益仁說,陳時中要好好保護自己,不建議親自登船檢疫,應坐鎮指揮中心擬定防疫決策,但「部長責任心重,應該會放不下心」。
-
2020-02-08 橘世代.健康橘
鄭教授的衛教課 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
台灣於2012年生育率來到史上最低點,僅0.87%,成為全世界最不想生育的國家之一,到了2020年,甚至可能「生不如死」,人口負成長。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鄭丞傑忍不住為此來堂衛教課,表示女生最佳生育年齡為25至34歲,38歲是大自然劃出的適孕分水嶺,過了38歲連人工輔助生殖受孕率都大幅減少,想生就得趁早。他觀察臨床不孕門診發現,子宮肌瘤、肌腺瘤患者年齡偏高,大都超過40歲,其中8成尚未懷孕,即使順利治療還得面對不孕困擾,因為年紀一大,卵子品質下降,加上子宮組織異常,受精卵著床不易。研究發現,女性一旦超過35歲,卵巢內卵子的庫存量就加速減少,異常率也大幅上升,卵子存量有限,如果又有工作等沉重壓力,可能導致生殖系統早衰;他形容超過45歲想自然懷孕,「機率比中統一發票還低」,不少人卻以為偶有一件的名人超高齡懷孕不是難事,而誤認為自己可以比照辦理。鄭丞傑以土壤來比喻子宮,想要開花結果,孕育大地萬物,當然得擁有良好的土質。壤土、黏土、沙土,分別可以種植不同的植物,但若是岩石,當然種子難以著地、萌芽。換言之,子宮組織一旦老化病變,尤其有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常常難以受孕,也因此鄭丞傑近年來投入大量時間研究最新的無創海扶刀手術,目的之一便是為子宮有病變的婦女改善著床環境,保住生機。所幸隨著產前基因篩檢、人工生殖醫學及腫瘤醫學等技術的進步,昔日不可能的事,現在變成可能。許多女性到了更年期,甚至已經停經,才想生小孩,接受借卵及人工生殖,還是有可能一償夙願,但過程相當辛苦。王麗容分析,眾多研究發現,兩性性別地位愈是平等,生育率才會上升,如果兩性地位處於不平等狀態,則生育率就會難以拉起來。鄭丞傑也建議應該擬訂教育、所得稅、社會住宅福利、托育等多項配套措施,藉此鼓勵生育,始能見效,特別是中產階級更應補助。鄭丞傑認為,與其長期執著於鼓勵不想生育的人生育卻又未見效果,不如補助本來就想生卻生不出來的不孕夫妻人工生殖費用、補助坐月子的費用、逐步開放代理孕母,估計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一萬個新生兒。鄭丞傑說「不要以為是天方夜譚,其實日本現在就已經開始補助坐月子的開支了。」在匈牙利,生育4個小孩的婦女可以終生免課徵所得稅。王麗容列舉,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過程中,如果懷孕生產,就能申請學校的住宅補助。至於英國,以她在牛津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經驗,帶著寶寶搭乘捷運、客運、鐵路等公共交通運輸工具,車資就會低廉許多。系列報導【婦科權威與女權學者的婚姻日常】。婦科名醫鄭丞傑與女權學者王麗容 筆戰兒女教養。鄭教授的衛教課/逾45歲自然懷孕 比中發票還難。「出門時當丟掉,回來就當撿到」鄭丞傑翻滾女人堆 王麗容:我已有免疫力。鄭丞傑、王麗容人生下半場 開心擺第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2-06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民眾怨政策多變 黃榮村的SARS經驗:決策就是得順應疫情「反覆」
【編按】因應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政府不但延後學校開學、也請陸生暫緩入境。二〇〇三年SARS襲台時,對學校的衝擊更大,不但訂出停課標準,國中基測還延期舉辦,連大學指考都一度打算不考作文。很多學校當年取消畢業典禮。當年擔任教育部長的黃榮村在他的書中「在槍聲中且歌且走」(天下文化出版),作了詳盡和生動的紀綠。他說,身處風暴中心,難免成為箭靶,也只能「心懷最壞打算,做最周全準備」的心情,一路走一路撐一路研判,終至化險為夷,雨過天青。SARS危機一:居家隔離考生不得入試場應考二〇〇三年初全球爆發「嚴重急性上呼吸道症候群」極大恐慌,幾與美伊戰爭同列兩大國際級災難。台灣也有一百多位疑似SARS的病例,幾百位「居家隔離」的個案。教育部在面對這個讓全國恐慌的第四類傳染病時,最需要考量的當然是停課與大型考試的因應。在此同時,全球也有不同做法, 拿捏之間煞費腦筋。 任何與大型考試有關的變動,都會引發社會的集體焦慮。SARS肆虐全台之後,適逢技職體系二技與四技二專共有三十六萬多人的考試,為了居家隔離考生是否可以應考,引發教育與衛生單位之間的不同意見,但事質上並無考生在考試期間被居家隔離,這項考試終得順利進行。當時教育部擬議居家隔離考生不得入試場應考,至於事後如何補教以維護學生權益,則可由教育部會同招生與考試單位一起研議解決。因為這類學生很少(若有的話),容易處理。 衛生署認為可由衛生單位出具安全無虞證明,另設隔離考場以維護考生權益。當時世界衛生組織(W0)在五月下旬之前,尚未提出只有發燒之後才有感染力的說法,所以萬事應穩當為先,我盡快與當時的衛生署涂醒哲署長研究,他也認為不恰當,因為衛生單位屆時是否敢開立安全無虞的證明,還是個大問題:若能開這種證明,又何必居家隔離?討論之後,仍維持原議,省去一場沒把握的紛爭。 SARS危機之二:是否全國停課?當年三、四月期間,香港與新加坡的中小學都全區全國停課,世界衛生組織也在五月下旬才提出十八歲以下很少感染SARS、只有在發燒後才有感染力的說法之後,不管是立法院、媒體、家長甚至衛生署,都曾陸續要求教育部宣佈全國停課。我諮詢過多位專家意見後,認為台灣並未有所謂的高峰疫情(亦即假若停課可能要停很久),台灣幅員分佈也沒有香港與新加坡這類城市國家的人口稠密,且社會上各行各業亦未停業停工,停課後中小學生四處趴趴走說不定更危險,因此以不符比例原則說明,不宜現在做出全國停課導致引起全國恐慌的決定。但為了安民心以及安全考量,由曾當過檢疫總所總所長的教育部主秘吳聰能教授與專家協商,擬訂了「一班若有一人為疑似 病例,全班停課:一校有兩人以上的疑似病例,則全校停課」的規定,以後還視狀況擬訂了行政區與全國停課的判準。當時各方壓力很大,但也撐過來了。事後證明是正確的決定,只不過「心懷最壞打算,做最周全準備」的心情,一路走一路撐一路研判的窘境,實在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那時教育部同仁卯足全力,發動四千多人次巡視各級學校,校安中心全天候值班,駐外文教組在各國搜購大量N95與類似功能的口罩及耳溫槍等等,連我自己都深受感動。SARS危機之三:國中基測延期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延期國中應屆畢業三十一萬多人的基本學力測驗延期,則又是另一項困難的決定。這項考試與大學入學考試不同,是由教育部主辦,原訂五月三 十一日與六月一日舉行,但五上旬正值SARS肆虐,以當時台灣疫情比照國際疏解狀況觀之,至少還要一個月以上才可能穩定。因此教育部在五月初即宣佈延後三個星期到六月二十一、二十二日舉行,這是不得不然 的做法,社會上並無不同意見,唯一需要再議的是發燒與居家隔離考生可否應考。由國內統計資料,每天發燒超過攝氏三十八度的人有一定比例(五月下旬世界衛生組織已公佈攝氏三十八度原則),國中應屆畢業生在考試當天至少會有幾百位發燒,若不讓這幾百位很可能不是SARS疑似病例的考生應考,縱使另採補救措施,也難以周全。若發燒考生可安排到備用考場應考,事後 再到發燒篩檢點確認,則居家隔臟考生若未發燒,亦應准予在備用考場應考才對。依此原則,本次基測就安排應考當天約兩百個考區學校量體溫,加上陪考人員,至少要量上六十幾萬人,可謂是我國考試史上絕無僅有的大事。SARS危機之四:大學指考風波並非每件事都能夠在爭議中一件一件順利解決。五月二十日當SARS仍居高不下、全民憂心忡忡之際,我因擔心七月一日到三日大學指考即將有十二萬多考生應試,特別邀約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招聯會)的十五位常委校長一敘,聚會當晚每人都戴著口罩談事情。他們都很擔心大學畢美典禮集中在六月七日與十四日舉行,由於大學狀況與中小學不同,北部大學畢業典禮一定有中南部家長上來,反之亦然:屆時南北人口對流,與防疫原則殊不相合,因此要求教育部速以公文建議大學延期或以其他型式(如網路)舉辦畢業典禮。我們在隔天即發文呼應他們的建議,好讓大學有辦理相關延期事宜的依據。 會中高教司同仁提出,在與招聯會、大考中心同仁於工作會議研商時,擔心考後人工閱卷若發生感染,則需另找一群人批改。為避免評量不一致所產生的公平性爭議性爭議,勢需延後發布成績,則大學下一學期開學勢必延後。招聯會的幾位校長能位校長幾乎都在場,一番討論之後,決定將人工閱卷的非選擇題(包括國、英文的作文)改探選擇改探選擇題電腦閱卷方式命題。我曾提出是否讓大考中讓大考中心再予研議,但大考中心辦理試務係由招聯會委辦,而招生決策依大學法規定係屬大學自主事項,因此由招聯會決定即可。我對這點並無異議,五月二十二日早上會同招聯會召集人陳維昭校長與大考中心劉兆漢主任,對外宣佈大學指考的試務籌備狀況與大學畢業典禮延期或改變型式舉行。宣佈之後,社會譁然,紛紛對取消作文一事提出不同看法。五月二十三日與陳校長交換意見,他表示可緊急邀招聯會常委校長在中午開臨時會議因應。嗣後,遊(錫堃)院長也打電話來關切,表示尊重大學的處理。 當天開完臨時會後,招聯會決定恢復國、英文作文,其他非選擇題部分則仍維持原議以選擇題電腦閱卷方式出題。這中間的轉折係因SARS 疫情在這一兩天似有舒緩跡象,全民抗煞總指揮、也是前衛生署署長李明亮特別前來說明,認為七月應可平安度過不需過慮。招聯會的校長們原先傾向於依照五月二十日的決議,不再改變,但也擔心七月若眞的風平浪靜,恐又引發更大爭議,才勉強做了上述改變。風暴中心的箭靶我當然知道做了改變之後,較符合最近的疫情發展,但一定會成為風暴中心,若疫情確可在這一兩天內另做樂觀期待,則仍應以考生權益再做考量,因此請校長們不必顧慮因「政策反覆」對我可能造成的為難,我將支持他們的最終決定。當晚,掛了電話給游院長,表示若有需要,請做職務調換或離職,我會全力配合。風暴既已成形,當然就會對短短一天的政策改變卻頗多微辭,所有箭頭一如所料,全部射到教育部來,我當然也要站到第一線去承接所有責難。立法院與媒體要求釐清教育部、招聯會與大考中心在這件事上的權賁,但我知道該事雖非教育部主辦事項,監督之責卻是清楚該負的,陣前若有任何卸責之辭,將難疏解社會上既定看法。因此,雖有多位委員及校長認為我揹黑鍋,亦皆以負有監督之責來回覆-疫情難料,該改的還是要改,至於對決策過程的各項責難,可勉予代表承擔。這股紛亂來得快去得也快,身處其境真的不知從何說起。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也找了招聯會與大考中心,想要釐清責任歸屬,但大考中心依法可以不必到立法院來,招聯會則有那麽多位校長,於是一些委員笑著說:「那只好罵你算數啦!」部內同仁經常建議我不要太快跑到第一線,有時會變成箭靶,但事情來得那麼急那麼大,不去處理,其他人難道就能及時披掛上陣?也很難在風雲滿天時,要旁邊的人去挨轟挨炸。老友林和教授說得好,不能做與本性相違之事,亦以為既入風暴之地,即應有心理準備。
-
2020-02-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38歲孕婦突視力模糊癲癇 緊急剖腹搶救母嬰均安
新竹一名懷孕32周的38 歲孕婦,近日突然視力模糊且全身性癲癇抽搐數次,家人驚覺不對勁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為子癲前症,胎兒在腹中嚴重缺氧,情況危急必須立即終止妊娠,生產過程中孕婦一度昏迷,嬰兒也因早產體重僅 1660公克,所幸經治療後母子均安。東元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文斌指出,許多婦女在懷孕或生產時突發癲癇症狀,俗稱「子癲前症」、「子癇症」或「妊娠毒血症」,是醫師最擔心的懷孕併發症,大多發生在20周後,最主要的症狀是高血壓,其他還有蛋白尿、全身性水腫、噁心、嘔吐、視力模糊、體重過度增加等合併症狀。孕婦癲癇發作非常危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母體呼吸中斷,造成胎兒的腦部受到缺氧傷害,尤其孕產期34周前發生的早發型子癲前症,嚴重者可能危及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孕婦的循環系統受到極大影響,併發症包括腎衰竭、肝衰竭、肺水腫,全身抽筋等癲癇症狀。胎兒若不滿30周,死亡率較高,死因多為早產、子宮胎盤機能不良而導致胎盤剝落。陳文斌表示,胚胎著床後,母體會分泌胎盤生長因子(PIGF),降低螺旋動脈阻力,有效的運送血液給胎兒,而子癲前症患者的PIGF濃度較低,血管擴張不佳,隨著胎兒增大,血管的管徑大小若差1倍,產生的血流將差16倍,影響胎兒生長,此時母體的血壓會不斷升高來增加供應量,血管阻力也會不斷增加形成惡性循環,最後就必須終止妊娠,才能即時保住母親與胎兒的性命。陳文斌提醒,35 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過去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有自體免疫疾病等狀況的孕婦,都是發生子癲前症的高危險族群。目前可在第一孕期 11 至 13周時,透過抽血檢測PlGF與懷孕相關血漿蛋白A(PAPP-A),並搭配高層次超音波進行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定期血壓量測,可有效篩檢出子癲前症發生率,及早發現,及早對症治療。
-
2020-02-05 武漢肺炎.回首SARS
走過SARS/全民量體溫比率高達七成 連美國人都不敢置信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就全球SARS疫情的發展過程來看,台灣屬於後期,確定病例的病史也比較清楚,加上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沒有發燒,就不會傳染」(No fever ,No transmissiom)防疫原則,便於我們制訂一個良好的公共衛生以及防疫上的措施。沒有發燒,就不會傳染,攻破了SARS病毒的弱點,有如一刀砍斷了病毒「阿基里斯的腳跟」,這場防疫之戰就變得簡單許多。(附圖)附圖之圖說:病患剛感染SARS病毒時,並不具傳染力,一旦發燒,病毒就可能傳染給其他人。直到退燒之後,還是具有傳染力,因此,患者仍須隔離一段時間,防止病毒擴散。就世界衛生組織所公布的SARS傳染時程,病患在發燒到38.5度之後的一兩天,才具有傳染力,如果所有醫療院所都一起來篩檢發燒病患,設立發燒篩檢站,無疑是事半功倍,因此,委員會決定在全國廣設發燒篩檢站。於是我們要求每個大醫院都要設立臨時體溫篩檢站(fever clinic)。病人來看病,尤其是來急診,都必須先至篩檢站量體溫,如果正常,才讓病人進入急診,接受例行檢查。fever clinic設有臨時的檢查設備、X光檢查等。如果有發燒病人則在此檢查,病人與病人之間距離相當安全,不致有相互傳染之虞。檢查結果如懷疑為SARS病例,則經由專設路線至專門病房,如此一來,便能將可能是SARS的患者與 一般患者清楚地隔開來。這個決定以及篩檢站的設計與設立都是由當時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負責,在很短時間內,全國各大醫院都設置了fever clinic,我還特別帶著國外學者、防疫專家實地參觀,反應熱烈,一致認為,我們台灣行動相當迅速。抗煞期間,民眾不敢至醫院就診,因此有些多出來的人力,可以投入抗煞工作,而張鴻仁一肩扛起了後勤工作,這就是我前面說的三仁,而張鴻仁的重要性就在於此。如果說只有發燒的人才會傳染SARS,那麼如果全國人民都接受篩檢、量體溫,不就可以找出所有SARS病人?據我所知,這個構想是由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提出的,構想當然很好,但做起來,卻有許多技術有待克服。那時SARS流行已經到了尾聲,即使全民量體溫10天,也只能抓到極少數人,成本過高。至於疾管局內部會議則針對是否執行全民量體溫一案,有一番熱烈討論,基於各種理由,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全台灣每個民眾都應該自我健康管理,連續測量體溫十天。在疫情似乎已近尾聲之際,做這一件事似乎有些多餘,甚至連行政院院長游錫堃也問說「有必要嗎?」但我對於這項提議,是舉雙手贊成,因為這是台灣前所未有的全民大動員,雖然理論上只能篩檢到極少的SARS病人(根據我們估計,好像只有0.8人),但卻能夠測試出台灣民眾為了公共衛生,可以產生多少動員力量以及凝聚力?台灣民眾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合作到哪一種程度?盡管只是志願性,沒有任何強制力,但可以趁著這次機會,演練台灣公共衛生的操練(Public Health Exercise)。全民量體溫,就得幫每戶人家準備溫度計,在政府各部會的配合下,我們在第二天就籌到了足夠的溫度計,透過各地里長、鄰長的分送,一兩天後就全數發放完畢,每一戶都有一支溫度計。事前就預料一定會有人唱衰,批評溫度計不夠用等,但我們首先調查了台灣全國溫度計的存量,並著手採購、分發,兩三天就準備就緒。「報告總統,溫度計不夠用!」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上,下了這麼一個標語,我早就知道有人會唱衰、潑冷水,攻擊我們沒有配套措施,這些都是意料中的事,是我們社會的一大特色,也成了我們文化特點。台灣人民是可愛的!根據事後的各項民意調查,絕大部分的國人幾乎都做到了連續十天測量體溫的要求,前衛生署藥政處長王惠珀所做的「全國民眾對後SARS防治措施的意見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每天量體溫的民眾高達了73.6%;日後檢討此項措施時,調查也發現,約有85.6%民眾改變了衛生習慣,與以前相較,更常洗手、量體溫以及生病時戴口罩,只有13.8%受訪者認為沒有改變。我想今後我們國家如果再度遭逢不幸的重大事件,人民是可以被動員的,是可以信賴的,可喜!等到SARS疫情告一段落,我應邀至美國,進行學術報告,公布了台灣全民量體溫的數據,美國人都不敢置信。5月26日,這天,我到了萬芳、恩主公等各大醫院,告訴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只要病人沒有發燒,就不會傳染SARS病毒。 不久之後中區抗煞指揮會終於成立了,為什麼在SARS流行這麼久後才成立?這是因為這次防疫任務相當成功,台灣南北兩頭燒,台中卻安然度過。我在5月27日至台中,與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醫師強討論此事,蔡董事長表示,胡市長擔心會影響台中市譽。市長不希望看到SARS到他的市來,這是可以瞭解的,但更積極的作法應該是主動配合政府措施,一旦病例出現,就有機會制管控它。蔡董事長非常配合,由他擔任中部指揮。(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走過SARS》)
-
2020-02-04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不想被隔離?看病居然用這招 大鑽防疫漏洞...
武漢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台灣目前雖僅10案例,卻已人心惶惶,有患者發燒不但趴趴走,還去舞廳紓壓。群眾的恐慌,造成口罩搶購潮,但對頻繁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而言,最憂心的不是病毒,也不是防疫措施不足,而是怕被貼標籤、病患隱瞞旅遊史。看診要求自費 恐成防疫漏洞有醫師吐露,遇到一名從北京回台病人, 前一天打電話到診所預約看診,詢問他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病人都說沒去過疫區,隔天就診時才說找不到健保卡要求自費,診所櫃台人員堅持一定要讀卡,病人盧了半天無法看診只好離開,但之後因身體不適又繞回來,終於拿出健保卡,一插卡連線,電腦竟跳出「從武漢回來」訊息,令醫護大吃一驚。 台北市就有中型醫院在群組公告提醒醫師,部分從疫區回來的台灣人不想被隔離,會以自費看病,來逃避健保卡雲端註記,「請醫師要留意,即使自費,仍要先刷過健保卡才安心」。診所醫師表示,為防堵武漢肺炎疫情,移民署和健保署早已連線,上月13日以後返台者,他的旅遊史都會被註記在健保卡中,讓第一線醫療人員多一分警覺。沒帶卡看病?盼電話查詢旅遊史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說,的確有零星患者忘帶卡,要求押證件看診,因對方沒有發燒、咳嗽症狀,診所為避免醫療糾紛多無法拒絕。為防自費成防疫漏洞,已反映健保署,希望能透過電話查詢未帶卡的病人旅遊史。高雄長庚醫院每天就診人數高達上萬人,為避免少數民眾隱匿旅遊史,也要求民眾刷健保卡確認出入境紀錄,避免口頭詢問旅遊史時,有「漏網之魚」。 來院者如未帶健保卡,須填寫簡易篩檢問卷,填寫內容若謊報,依法可開罰15萬元,避免防疫破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遇到有民眾沒帶健保卡,除了要求詳填問卷資料與簽名,若有發燒,會將患者轉往急診室外的戶外帳篷就診。SARS盛行恐慌蔓延 醫護家庭遭排擠「當瘟疫來襲,蔓延最快的不是愛,也不是病毒,而是恐慌。」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沈政男,回顧2003年3月侵襲台灣的SARS,導致1萬3000人被隔離、356人感染,73人死亡,深刻寫下感受。沈政男說,第一線醫護沒日沒夜,投身照顧確診及疑似患者,甚至遭感染;另有更多未接觸SARS患者的醫護,被鄰居、社區排擠,至今留下難以撫平的創傷記憶。因應SARS疫情,高市民生醫院後方曾成立高市發燒咳嗽特別門診,提供疑似者就診,以區隔醫院動線,掛牌當天鄰近居民包圍診所拉白布條抗議,還言語威脅醫護與患者。任職高雄榮總的醫師就說,SARS疫情讓全台進入戒備狀態,他雖不在第一線照顧SARS病人,但自己念幼兒園的孩子卻被老師叮嚀「先不用來上學,以免其他家長恐慌」,讓他頗無奈。照顧SARS患者醫護 心理創傷難痊癒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曾與教授醫師蘇東平共同為《科學人》雜誌撰文,用SARS疫情對第一線醫護衝擊,進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重度憂鬱症、恐慌及失眠症的研究。他們發現,照顧SARS患者的醫護,憂鬱症發生率比照顧非SARS患者的醫護高出13倍,失眠發生率高出4倍。周煌智說,尤其是照顧病人因而感染SARS的醫護,在疫情盛行時,有三分之二都罹患急性創傷壓力症候群與重度憂鬱症,即使疫情經過1年半,仍有三分之一醫護心理創傷未痊癒,四年半後才逐漸恢復生活品質;但因腦部海馬迴及杏仁體仍有殘留損傷,對媒體災難報導十分敏感,一旦有生活壓力衝擊,易導致精神症狀再度發作。他表示,在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與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醫護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最佳良方;提醒醫院應避免讓有精神疾病史、年紀較輕以及對武漢肺炎有負面感受的同仁參與照顧患者。對民眾而言,正向、樂觀的態度,以及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更能降低對疫情的恐慌程度。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齡孕婦 子癲前症風險高近2倍
婦產科醫師表示,以35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較可能出現子癲前症。國健署也表示,高齡孕婦罹患子癲前症風險,比一般孕婦高近兩倍。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201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高齡者占30.12%(含二三胎者);而35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也占22%。高齡產婦在我國孕婦中,的確有一定比例。國內外統計數據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平均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林宜靜說,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的跨國研究顯示,35歲以上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高出1.78倍。林宜靜說,美國2014的醫學研究也顯示,若以4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更高出2.17倍。國內部分,健保署的早期數據也曾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也比非高齡者高出約兩倍左右。林宜靜說,只要是懷孕的孕婦,就應該定期、按時產前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國健署目前已補助準媽媽十次產前檢查、一次超音波檢查、第36周時一次乙型鏈球菌篩檢;而孕婦若以34歲以上接近高齡時,則在懷孕16周以後以羊膜穿刺方式,即多一次產前遺傳診斷,來進行染色體或基因突變分析,避免胎兒患有唐氏症等疾病。孕婦應辨識自身是否為高危險妊娠。林宜靜說,若孕婦出現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本身有自體免疫、慢性疾病時,應向所檢查的醫師討論目前院所設備是否合乎需求,或轉至設備較完整的大型醫院。林宜靜表示,也可參考衛福部所擬定全台70家「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當懷孕出現緊急狀況時,責任醫院可提供較完善照護服務。新手爸媽有任何問題,也可上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及0800-870870專線洽詢。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生育高齡化 子癲前症恐致孕婦及胎兒死亡、早產
初期幾無病徵孕婦等待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如羊水栓塞、大出血、子癲前症等導致有死亡風險。婦產科醫師表示,子癲前症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最大;初期幾乎沒有病癥,一旦併發,恐導致胎兒生長遲滯、胎盤剝離或早產外,孕婦也可能出現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症狀。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高齡產婦、高血壓、糖尿病等,皆為子癲前症的危險因子。子癲前症是造成孕婦、新生兒死亡,以及早產的主因之一;並常見於初懷孕女性、高齡產婦,或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等孕婦。胎盤功能失調致病他說,其原因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多半發生在懷孕的20周以後,主要會出現高血壓與蛋白尿兩症狀。林思宏說,在懷孕過程中,孕婦為供給寶寶養分者,胚胎著床後,初期寶寶可照正常速度生長至1500公克左右,但懷孕中後期,孕婦若不足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大量血液時,母體就會以升高血壓的方式來增加血液供輸給胎兒;而當血壓過高時,即可確診為罹患子癲前症。他說,血壓上升的同時,蛋白質在腎絲球的濾過增加,即會出現蛋白尿。子癲前症不僅大幅增加生產困難度外,胎兒也會因此連帶併發症風險。林思宏說,子癲前症可分為早發性與晚發性,早發性為孕婦懷孕20周後,初期多無自覺,直到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狀況時,病症已經惡化,為避免危及孕婦、胎兒安全,得視情況進行引產或終止懷孕。晚發性則發生在懷孕34周後,但此時因已接近38周足月,胎兒已成熟、生產風險較低,則會讓孕婦直接生下。控制飲食避免過重除了就醫遵循醫囑,林思宏說,飲食上要減少鈉的攝取,同時也可做如瑜伽、慢跑、游泳等會流汗的運動。此外,也可透過抽血檢查孕婦胎盤生長因子、測量血壓等方式,第一孕期是子癲前症的最佳篩檢時間點。林思宏說,孕婦懷孕時期過度進補的時代已過去,切勿過重,懷孕期以增加8至12公斤內為佳外,若為高齡產婦或有計畫懷孕者,建議應先向婦產科醫師諮詢、進行風險評估等,以避免子癲前症發生。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高齡孕婦子癲前症風險 國健署: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
懷孕雖是喜悅之事,但婦產科醫師表示,以35歲以上高齡產婦,或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較可能出現子癲前症。國健署也表示,高齡孕婦罹患子癲前症風險,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201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03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90歲,其中35歲以上高齡者占30.12%(含二三胎者);而35歲以上才生第一胎者,也占22%。高齡產婦在我國孕婦中,的確有一定比例。而國內外統計數據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平均比一般孕婦高出近兩倍。林宜靜說,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的跨國研究顯示,35歲以上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高出1.78倍。林宜靜說,美國2014的醫學研究也顯示,若以4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與20至35歲間的孕婦相比,罹患子癲前症的風險更高出2.17倍。國內部分,健保署的早期數據也曾顯示,高齡產婦的子癲前症風險,也比非高齡者高出約兩倍左右。林宜靜說,只要是懷孕的孕婦,就應該定期、按時產前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國健署目前已補助準媽媽十次產前檢查(第一次為懷孕12周時,檢查包含孕產史、抽血、驗尿、身體檢查等更完整項目)、一次超音波檢查、第36周時一次乙型鏈球菌篩檢;而孕婦若以34歲以上接近高齡時,則在懷孕16周以後以羊膜穿刺方式,即多一次產前遺傳診斷,來進行染色體或基因突變分析,避免胎兒患有唐氏症等疾病。孕婦應辨識自身是否為高危險妊娠。林宜靜說,若孕婦出現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本身有自體免疫、慢性疾病時,應向所檢查的醫師討論目前院所設備是否合乎需求,或轉至設備較完整的大型醫院。也可參考衛福部所擬定全台70家「高危險妊娠孕產婦及新生兒照護品質中、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當懷孕出現緊急狀況時,責任醫院可提供較完善照護服務。新手爸媽有任何問題,也可上國健署「孕產婦關懷網」以及0800-870870專線洽詢。
-
2020-02-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妳知道子癲前症嗎? 對孕婦和胎兒影響大
母親懷胎十月後,迎接新生命是值得喜悅之事,但在等待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許多併發症,如羊水栓塞、大出血、子癲前症等導致有死亡風險。婦產科醫師表示,其中子癲前症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最大;子癲前症初期幾乎沒有病癥,一旦併發恐導致胎兒生長遲滯、胎盤剝離或早產外,孕婦也可能出現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症狀。而高齡產婦、高血壓、糖尿病等皆為子癲前症的危險因子。禾馨婦產科院長林思宏表示,子癲前症是造成孕婦、新生兒死亡,以及早產的主因;並常見於初懷孕女性、高齡產婦,或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等孕婦。其原因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多半發生在懷孕的20周以後,主要會出現高血壓與蛋白尿兩症狀。林思宏說,在懷孕過程中,孕婦為供給寶寶養分者,胚胎著床後,初期寶寶可照正常速度生長至1500公克左右,但懷孕中後期孕婦若不足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大量血液時,母體就會以升高血壓的方式來增加血液供輸給胎兒;而當血壓過高時(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即可確診為罹患子癲前症,血壓上升的同時,蛋白質在腎絲球的濾過增加,即會出現蛋白尿。子癲前症不僅大幅增加生產困難度外,胎兒也會因此連帶併發症風險。林思宏說,子癲前症可分為早發性與晚發性,早發性為孕婦懷孕20周後,初期多無自覺,直到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全身水腫不退、體重過度增加等狀況時,病症已經惡化,為避免危及孕婦、胎兒安全,得視情況進行引產或終止懷孕。晚發性則發生在懷孕34周後,但此時因已接近38周足月,胎兒已成熟、生產風險較低,則會讓孕婦直接生下。除了就醫遵循醫囑,林思宏說,飲食上要減少鈉的攝取,同時也可做如瑜伽、慢跑、游泳等會流汗的運動。此外,也可透過抽血檢查孕婦胎盤生長因子、測量血壓等方式,第一孕期是子癲前症的最佳篩檢時間點。林思宏說,孕婦懷孕時期過度進補的時代已過去,切勿過重,懷孕期以增加8至12公斤內為佳外,若為高齡產婦或有計畫懷孕者,建議應先向婦產科醫師諮詢、進行風險評估等,以避免子癲前症發生。
-
2020-02-03 名人.黃達夫
黃達夫/治療方法進步 與肺癌共存
菸害是造成癌症死亡的禍首,因為菸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所以,美國自1965年開始禁菸活動,大約經過30年,終於1991年癌症死亡率開始下降,每年大約下降1.5%。經過約30年,根據最新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報導,2017年美國癌症死亡率下降百分比創新高,達到2.2%,預期這個趨勢將會持續,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降低癌症死亡三部曲在美國,肺癌死亡人數在所有癌症病人中,占比最高,數據顯示,在1991年,肺癌占比是所有癌症34%,到了2017年,肺癌病人的死亡占比降到25%。證據顯示,肺癌死亡率下降是美國整體癌症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降低癌症死亡率的三部曲,就是預防、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所謂預防,就是禁菸、不過量飮酒、健康的飲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等。至於早期診斷,則是遵行醫界建議的癌症篩檢及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及時就醫。禁菸是防癌最大功臣一旦發現自己罹患癌症,就要尋求專業又可信賴的醫療團隊,接受正確治療,為自己爭取最高的治癒機會,延長存活時間。觀察美國癌症死亡率上升及下降的趨勢,禁菸是預防癌症、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最大功臣。在早期診斷方面,儘管醫界曾經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成效不彰。美國是全球第一個於2013年推動以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對於高危險群病人(老菸槍)做肺癌篩檢的國家。美LDCT篩檢仍具爭議然而,因為此篩檢方法,偽陽性高,病人在進一步確診過程,容易產生併發症,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或是病人開了刀,卻發現並非惡性腫瘤,病人白開了一刀,又造成醫療資源浪費。所以,肺癌LDCT篩檢在美國仍具極大的爭議性。雖然有保險給付,到今天,仍然只有2%接受肺癌篩檢。因此,在美國,肺癌篩檢對於肺癌死亡率的下降毫不相關。但是,近十幾年來,在肺癌治療方面的進步,則是有目共睹。而在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方面,貢獻最大。預期未來治療更精準第一是外科手術進步,過去的肺癌手術傷口極大,恢復期長,病人也要承受相當程度的疼痛,但是,肺癌的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少,恢復快,效果好。第二是影像技術的進步,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的發明,增進影像診斷的精準性,引導外科醫師做更準確的處置,而降低疾病的復發機率、提高治癒率。第三是基因檢測及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的發明。使得不少非初期的肺癌病人,能夠藉著藥物的控制,與肺癌共存,從三、五年,甚至到十年以上。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奇蹟式的效果。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的治療會更個人化、更精準,效果更好。
-
2020-02-03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台商即將返台 醫籲及早關懷有憂鬱史的隔離者
四百多名台商即將從武漢回台,這批台商除了要承受隔離及發病的壓力,也可能面汙名和責難。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信謙表示,政府應好好處理全民恐慌的問題,並向受隔離者具體說明相關措施,健康評估應包括心理健康進行篩檢,針對過去有焦慮或憂鬱等病史的被隔離者,務必及早介入,以避免隔離期間心理健康惡化。李信謙表示,經過921大地震和SARS之後,這十年來台灣社會不論民間或官方,都已有更豐富的心理衛生資源,特別是針對醫護人員、確定病例,以及有疑似疾病和隔離雙重壓力的被隔離者。建議針對已在居家隔離或檢疫者、以及即將自武漢返台者、相關醫護人員之的健康評估,要包括心理健康篩檢。如果有睡不著、心理壓力揮之不去、情緒不穩、持續低潮、廣泛性的感到焦慮或憂鬱,或是過去曾經有焦慮或憂鬱病史,應及早進行介入,以免心理健康持續惡化。李信謙表示,對於被隔離者來說,對隔離生活會有很多的困惑和的焦慮,越具體的說明越能令他們安心。例如應隔離多久、期間有哪些事情要做、自己和家人可以獲得哪些支持措施,主管機關都應對個別隔離者盡可能具體說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台商接受隔離是為了自己和國人的健康,隔離地點不公布,只能說是在軍方營區或各部會相關場地,不會在醫院,請民眾勿恐慌。莊人祥強調,這些台商在武漢已經承受了很多心理壓力,他們也是我們的同胞,接受隔離是為了他們自己和國人的健康,如果十四天後還是健康,那就們有問題,大家不需要另眼相看,如果有發病,就是會治好。李信謙表示,現在公共政策首要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全民恐慌」,這會健康人、疑似個案、確診者都活在恐懼中,導致過度的反應,不見得有利於防疫,也可能導致人權的侵害。建議民眾對於駭人聽聞或來路不明的消息,都要保持冷靜,警覺查證。
-
2020-02-01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2對夫妻中鏢! 醫:親密接觸 傳染風險極高
國內昨晚確診第十例武漢肺炎病例,是第九例確診個案的丈夫,這是繼國內第五例跟第八例之後,第二對夫妻雙雙確診。醫師表示,夫妻間的親密接觸可能大幅增加傳染機率,被隔離者在兩周的健康監測時間內,先別發生親密行為,在家中也盡可能使用公筷母匙用餐、避免與家人共用毛巾等物品,並減少與家人近距離接觸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控制小組主任黃高彬表示,本土確診的十例當中,第五例與第八例、第九例與第十例是夫妻。其中第十例男子在武漢與親戚一同做生意,親戚們日前經篩檢均呈陰性反應,只有他的妻子確診。經調查,第十例男子表示近日與妻有親密行為,另在我國十例確診病例中,上述四名病例體內病毒量並非最高,但是有最親密接觸,「因此歸納起來,高危險群與他人親密接觸造成傳染的可能性特別高」。黃高彬表示,傳染的可能性高低與感染者體內病毒量、感染者與他人接觸情形均有關,體內病毒量高、與他人近距離接觸、由高處往下噴出飛沫給下風處的人等,傳染他人的機率都會高出許多。
-
2020-01-31 武漢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第一號」義勇軍醫師一顏慕庸:不站出來是很丟臉的事!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高雄榮總感染科醫師顏慕庸說,當時抗煞的重責大任,感染科只有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張上淳一肩扛起,看到好友在電視上疲憊的臉,感覺「他快累垮了」,於是興起了要前進和平的念頭……明知SARS是可怕的對手,當時擔任高雄榮民總醫院急診科主任、感染科醫師的顏慕庸卻響應號召,是第一個到封院的和平醫院支援的義勇軍。回憶起這段往事,顏慕庸只淡淡的說,感染科是他的專業,「不站出來是很丟臉的事!」五年前,和平醫院因為SARS天翻地覆,不僅有患者絕望的在病房裡自殺,院內的醫護人員身心也承受沈重的壓力,遠在戰場之外、在高雄服務的顏慕庸卻自願「往火坑裡跳」。顏慕庸說,當時抗煞的重責大任,感染科只有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張上淳一肩扛起,看到好友在電視上疲憊的臉,感覺「他快累垮了」,於是興起了要前進和平的念頭。正巧前衛生署副署長黃富源等人,要召集一批醫護人員前進和平,照顧SARS患者,於是他成了報名的「第一號」。太太攔不住 默默為他打包作了這麼重大的決定,顏慕庸說,一開始太太打了電話給朋友、長輩想勸說他放棄,但知道攔不住他,只好默默的替他打包行李,開車送他到和平醫院。當時院內有些醫護人員害怕的想退縮,顏慕庸體諒的說,面對SARS這看不見的敵人,「不能責備人性」。顏慕庸記得,自己到和平的第一個晚上,不小心曾把口罩拿下來,呼吸了沒有經過過濾的空氣。那時還不知道SARS的傳播途徑,因此當天晚上,「我向老天祈禱自己不要倒下去,因為我是第一個進來幫忙的人」,擔心如果自己也病倒了,會更加打擊其他醫護人員的信心。其餘每天都是累了倒頭就睡,但是外頭的家人卻承受了無比的煎熬。等到3個月後,疫情漸告一段落,太太才「發作」,說出她這一段時間的焦慮,而且道出連童稚的孩子也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陰影。顏慕庸說,那時兩個孩子在電視上看到醫護人員因染煞死傷的消息,也會問媽媽,「爸爸會不會死?」孩子問媽媽:爸爸會不會死?那時孩子在學校每天要量體溫,別的同學一天量兩次,他的孩子一天卻要量四次。孩子不懂,以為老師特別關愛他,其實是老師知道顏慕庸身為抗煞醫護人員的敏感身分。顏慕庸也說,自己作為第一線抗煞醫師,起初一個多月都沒有回家,就住在家附近的公寓,只用電話互相聯絡,等到疫情較穩定時,才敢跟家人接觸。不過有一天七歲的大兒子突然發燒,自己心中又驚又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緣故,「那時太太每天罵我。」顏慕庸說,自己心裡也打算好,萬一是SARS,就要帶孩子去住隔離病房,幸好只是虛驚一場。這一段在前線抗煞的歲月,在疫情最烈的3個月,他都以台北為基地,也讓顏慕庸深刻體認到在傳染病防疫中,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先在和平醫院,隨後轉往國軍松山醫院等,協助建置負壓隔離病房,並且嚴格管控進出醫院的動線,落實要求疑似染煞病人需走污染區。部分醫院的救護車醫護人員,因陋就簡只拿著小澆花噴槍噴酒精消毒。創「三明治洗手法」 強化感染控制顏慕庸也說,現在在醫院裡,醫師看病人前後要洗手、隨處可見的乾洗手酒精液已成常態,不過當時洗手液放置並不普遍,因此他強烈要求「眼睛看得到的地方都要有酒精」,他也創了一個「三明治洗手法」,每次開門的前後都要洗手,加強消毒。透過病患進院分流、污染分區以及「節點洗手」等措施,一、兩星期之後,收治重症患者的國軍松山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就不再有醫護人員感染,穩住情勢,醫護人員上班起來也更加心安。顏慕庸說,後來再加上發燒篩檢站,把病患拉到急診室外,不要讓急診室擠成一團,符合入院前先分流的作法。這樣下來,雖然SARS往其他縣市蔓延,台北市的醫院卻守住了不再淪陷。眼見這套作法具有防疫成效,顏慕庸也趕緊告知高雄榮總。他認為,後來疫情當延燒到南部,高雄榮總卻能挺住了,這套感控應發揮了關鍵的作用。SARS暴露了醫療體系的不足「我不太想一直回顧過去」,顏慕庸也說,SARS是一個起頭,讓大家見到醫療體系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迎接下一次的挑戰,因此過去五年來不斷強固作戰能力。從後煞到近年來威脅日益加深的禽流感,他也強調,流感病毒從不發燒時就具有傳染力,傳染強度是SARS的一千倍以上。在防疫架構上,如果醫院擠滿發燒患者,台灣醫療體系很快就會崩盤。 因此後來台灣才設立了專責醫院,各地都有一家專責醫院可以收治重症患者,同時再搭配附近的學校,隨時可擴充,收治輕、中度患者,解決病床動能的問題。對於當時被嚴厲抨擊的封院手段,顏慕庸也認為,「封院不是錯誤,但是要作良好管理」,只是當時沒有經驗,連文獻也沒得參考。 他也認為,現在「台灣準備好了」,如果再遇到一次重大傳染病的來襲,「我們不會像SARS一樣倉皇失措」,這也是我們從SARS中學到的寶貴教訓,也讓SARS奪走的人命,沒有白白犧牲。(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0-01-31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武漢肺炎輕症成漏網? 醫批:陸釋出資訊不足影響防疫
我國昨日確診第九例中國武漢肺炎病例,值得注意的是,該名病例的丈夫更早在年前發病,卻因為當時通報定義較嚴格而成為漏網之魚。醫師表示,雖然該名男性逐漸康復、我國通報定義也放寬,但症狀不明顯的患者仍可能遭忽略,造成社區傳染擴大,世界各國都期盼中國釋出更多關於這個疾病的訊息,以精準調整防疫策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控制小組主任黃高彬說,防疫政策仰賴對於疾病的認識,舉例來說,當年SARS感染者幾乎會發燒、燒後出現重症,因此我國可藉由全民量體溫作為篩檢與預防傳染擴大的策略。反觀今日的武漢肺炎,全球近九成的確診病例都在中國,但中國卻未釋出足夠的資訊供國際因應,像是這個疾病較確切的潛伏期與感染期、潛伏期與感染期的症狀有何差異等,影響世界各國防疫措施,「這是非常蠻橫的行為」。我國也才參照過往SARS的防疫經驗,最初將發燒列為通報定義的必要條件,這導致沒有發燒的輕症患者成為漏網之魚。黃高彬說,雖然該名漏網的男性逐漸康復、我國通報定義也放寬,發燒或只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均須通報。不過,症狀輕微、症狀不明顯的患者仍可能遭忽略,在社區走動造成傳染擴大。針對後續疫情發展,黃高彬表示,可能有好壞兩個極端,一是症狀輕微者傳染給其他人,造成他人被感染,甚至他人產生重症;另一是,至少目前看來武漢肺炎感染者以輕症為大宗,我國確診的九名病例透過支持性療法逐漸康復,第一例病例如今驗痰已呈陰性反應。被問及是否可能再放寬通報定義,黃高彬表示,有困難,因為每名醫師與民眾對於輕症的認知判斷可能不同,且漫無目的地放寬通報定義,還可能增加民眾恐慌、醫護人員與檢疫人員人力不足等問題。現階段只能呼籲中國釋出更多關於這個疾病的訊息,以供各國精準調整防疫策略。
-
2020-01-30 武漢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發燒是這場戰役決勝點!張鴻仁引進第一台體溫監測系統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說,SARS發病初期跟感冒很像,防疫體系要從上萬個感冒病患中,撈出幾個SARS病人,談何容易。等到確定SARS病患發燒後才有傳染力,台灣終於扭轉劣勢!SARS期間,不斷傳出醫院淪陷。 許多病患到收治SARS病患的醫院看病,卻被傳染SARS。民眾視上醫院為畏途,平日掛不到號的醫院變得門可羅雀。其他醫院因此更不想要收治SARS病患,以免惹煞上身。為了拒絕SARS病患,部分醫院開始「藏病床」,以沒病床為由,拒收SARS病患。時任健保局總經理的張鴻仁曾擔任過衛生署防疫處處長,他回想,SARS排山倒海而來,「整個防疫體系已經overwhelmed(超載) ,發生的危機已經超過防疫層級能承受的。防疫體系已經癱了!整個癱瘓了!」當時,人人都怕SARS,許多醫生甚至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情在看病,而醫院更擔心如果有SARS病患入住,其他的病患就不敢上門看病。因此利用其他傳染病患,塞進隔離病房,謊稱隔離病床己滿。5月中旬,醫院拒收發燒病人,甚至有病人成為人球,被救護車載著求救,救護車一間一間跑,一間一間被反覆拒絕,SARS病患與救護車孤立無援,成為嚴重問題。加入防疫陣線 幫忙找病床張鴻仁說,戰後出生的防疫人員,只有與公共衛生體系合作的經驗,例如登革熱疫情就噴藥消毒、遇小兒麻痺就打疫苗;防疫體系從來沒有動員過醫療體系。因此健保局加入防疫陣線時,第一個工作就是幫忙找病床。張鴻仁指出,找病床不能用官兵抓強盜的方式,必須知道大家在怕什麼,如果醫院刻意要騙,健保局根本也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他認為,癥結在於醫院擔心沒有病人就沒有收入。還好當時已施行總額制度,健保局與醫院約定好,總額一樣會支援醫院的收入,不用怕沒有人來看病。如此絕大多數的醫院願意配合收治SARS病患。利用網路 讓病床資訊透明化健保局以五天的時間,就開發出一套網路資訊系統,病床以網路登錄,將隔離病床的資訊透明化。而原本住在隔離病床的疑似病患,只要被排除後,必須在24小時內,移出隔離病床。如何從醫院拿到病患的病歷,交由專業醫師審查,也有一番故事。健保局各分局裡,由具有護理背景的員工,成立義勇軍,每天穿著防護衣到各大醫院取病歷和X光,再以數位相機翻拍,才能將病歷交給專業醫師審查。病床利用情形透明加上快速審查,不到一周,隔離病床從一床難求,變成佔床率只有三成,再也沒發生SARS病患找不到床的情況。一開始會「沒病床」是因醫院抗拒。但是隨著疫情四處延燒,發燒病患與SARS病患難辨,發燒病患擠爆醫院,真的出現病床不足,松山醫院因此成立,成為SARS專責醫院。對抗SARS的這一場戰役,一開始,連敵人是什麼樣子都還來不及弄清楚。張鴻仁說,SARS發病初期跟感冒很像,防疫體系要從上萬個感冒病患中,撈出幾個SARS病人,談何容易。等到確定SARS病患發燒後才有傳染力,台灣終於扭轉劣勢!張鴻仁說,「發燒」就是這場戰役的決勝點。為了即時篩檢發燒病患,張鴻仁引進了第一台體溫監測系統。他向台灣電力公司借來一把,原本拿來監測高壓電是否過熱的手提式紅外線溫度偵測器,外接一台電視機。陽春體溫監測儀 中正機場把關這台陽春的體溫監測器就放在中正機場,如果經過的旅客,在監測儀上顯示為紅色,就代表體溫過高。如果再加上有接觸史,就必須居家隔離,即時掌握疑似SARS的病患,就可以避免疫情不斷擴大。後來傳出醫護人員缺N95口罩、防護衣的消息後,國內外民眾、僑胞、友邦愛心捐贈,蜂擁而至的物資,五花八門的口罩和防護衣,需要統一處理。健保局也變身總務處,幫忙收口罩、送口罩。不僅台灣人關心SARS疫情,駐台各地使館也急於探查台灣疫情,如果情況失控,隨時可能需要撤僑。若是一旦撤僑,對於台灣的國際形象,更是嚴重打擊。張鴻仁每天早上取得最新疫報,在二小時內彙整成英文簡報,送到外交部,以便下午向駐台使節報告。張鴻仁是美國哈佛碩士,也具有公共衛生的背景,流暢的英文加上專業知識,當場回答所有疑問,安定了駐台使節的心。錄製電視節目 與民眾對話SARS期間消息紛亂,抗煞總指揮官李明亮、專家委員會召集人陳建仁、張鴻仁等人直接跳上第一線,每日錄製「防疫最前線」電視節目,提供最新的資料與數據,直接與民眾對話。SARS期間有沒有值得檢討改進之處? 目前已轉任一家生技顧問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張鴻仁大笑,「當時做的錯事數不清吧!」他說,那樣大的災難,確實不是當年的防疫體系可承受。但是也因為經過SARS,國內的防疫體系脫胎換骨,已經不是昔日吳下阿蒙,現在就算與世界先進的歐美國家相比,台灣的防疫體系也毫不遜色。(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0-01-30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潛伏期就有傳染性?用科學破解武漢肺炎的20個「聽說」
【註】本文轉載自《泛科學PanSci》「20個炎上的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傳言?用科學來破解!」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開始擴散後,隨著日益高張的疫情,各種網路上、群組中流傳的「聽說」也正如火如荼地蔓延。本文蒐集20個關於2019-nCoV的傳言,並以截至2020年1月28日為止的科學文獻、可查證資料試圖回答。防疫如作戰,面對未知的新疾病,需要如履薄冰、心存謹慎;但同時,也別讓恐懼過度盤旋心頭,多一分認識、多一分力量。聽說1”最新研究曝光!武漢肺炎死亡率15%!”這個說法主要來自國內醫師熱心摘錄了Lancet 2020年1月24日發表的研究,並幫大家畫了這個重點:「驚人發現,41例個案中居然有6例死亡,死亡率高達15%」。不過在1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已提醒大家這樣的詮釋易造成誤解,因為 Lancet 的這份研究對象是針對疫情初期確診的41個「中度以上患者(皆已有肺炎)」,與臨床上仍有許多「不一定有肺炎的輕症患者」顯有不同(例如:台灣確診的前三例個案僅有一例明確有肺炎),故,不應以這41個案例來代表所有感染2019-nCoV的患者。●延伸閱讀:首批研究出爐!關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目前知道什麼事?那,到底2019-nCoV實際的致死率是多少呢?在有比較大規模的監測數據後,致死率大約是維持在3%。這個數字是否會再隨時間變化,仍有待繼續追蹤。聽說2”哈佛流行病專家說武漢肺炎的R0=3.8,是熱核武級別瘟疫。”這個說法來自2020年1月25日哈佛大學公衛學院Dr. Eric Feigl-Ding的twitter貼文,他引用Lancaster大學Jonathan Read等人1月24日發布的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 一個病人在易感染人群中平均能再感染人數)是3.8,並與流感1.28、H1N1 1.48、1918年西班牙流感1.8相比,2019-nCoV的R0是「thermonuclear pandemic level(熱核武器級的流行)」。 這位哈佛專家引用的研究確實存在,但需留意該研究尚未通過同儕審查,必須對該研究論述持保留態度,且R0值的估算受資料品質、數學模型選用影響很大,隨疫情進展R0也是會變動的。依據美國CDC2019年11月出版的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觀點文章,以麻疹為例,在多個研究領域、使用不同模型、不同時期報告的麻疹R0值多達20多個版本,數值範圍是5.4到18;該文作者也慎重提醒,如果不使用相同建模與假設計算R0,並無法公平比較不同時間、不同傳染原的傳染性。做為參考,目前針對2019-nCoV的R0估算,除了3.8的版本,亦有WHO 1.4-2.5、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 2.6等不同版本。聽說3”一個人被感染後,會傳染給身邊的14個人。”這個說法來自網傳武漢醫療人員瑾惠(音)給家人的影片,我們無法驗證影片主角的背景,但如上所提目前各種R0估算版本中,最高的是3.8,這位瑾惠得到的「1人傳染14人」資訊可能高估。然而,在特定條件下,仍有可能出現導致大量感染的「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s)」個案,例如香港SARS疫情期間,至少出現兩起超級傳播者案例,其一為患者利用霧化器給藥治療肺炎時,因為醫院內通風系統老舊與人滿為患而導致院內138人感染;另一例則是在社區住宅中,因排水系統異常,使帶有病原體的汙水產生氣溶膠傳播至其他住戶,最終導致329人被感染。因此,與其擔憂患者或病毒的傳染力,更應該在疫情擴大前,確保醫護環境與汙水處理,並未過於老舊或異常。聽說4”因為是SARS的進化病毒,武漢肺炎已由WHO定名為SARI”如果搜尋WHO的相關文件,還真的會發現「SARI」(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這個名詞,例如這份《WHO surveillance case definitions for ILI and SARI》…… 但,等等,這份文件出產年份居然是2014年,難不成六年前就預知會有這波疫情預先命好名!? 當然不是啦,SARI其實是指「需要住院的肺炎」,可能由多種病原引起,而不是特定指本次疫情的主角新型冠狀病毒,疾管署也有發新聞稿澄清了哦!聽說5”武漢肺炎比SARS更強,潛伏期更長!”傳染途徑、病毒接受劑量、個案免疫狀況都有可能影響潛伏期長短,一般來說SARS的潛伏期是2-7天,最長可達10天以上。(實際上SARS期間各國回報的潛伏期最小/大值、中位數都略有不同,有興趣了解細節可看這份WHO文件的Table 1。)那2019-nCoV的潛伏期有比較長嗎?其實差不多。依據2020年1月27日WHO的疫情報告P6,目前估算為2-10天;但因疫情進展中,WHO也強調這個數字會依新的數字追蹤調整。聽說6”與SARS不同,武漢肺炎潛伏期就有傳染性!”SARS病患多數情況下的確要到潛伏期結束、有發燒或咳嗽等症狀了才會傳染給他人。那感染2019-nCoV的病患呢?早在潛伏期就有傳染性嗎?答案是:目前「尚無」官方研究或報告可證實。目前僅有的依據,是來自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1月26日記者會逐字稿的一句話,該會主任馬曉偉提到:「從觀察情況看潛伏期也具有傳染性」。須待更多研究報告資料公布,才能更確切地了解。聽說7”有患者從感染到發病到死亡,體溫都正常⋯⋯所以量體溫查不出來!”很難得,這是正確的。依據2020年1月24日發表在Lancet的這篇研究,其調查的患者中有發燒(溫度>37.3度)的比例佔98%,已確診但未發燒者確實存在;同天發布在Lancet的另篇研究也證實有「無症狀」但確診已感染2019-nCoV的患者。也正因為只量體溫會有漏網之魚,因此疾管署有持續調整通報定義(臨床條件(一)中發燒原本是必要條件,現已放寬),且通報定義除了臨床條件,也包含檢驗條件、流行病學條件等。聽說8”別以為戰勝過一次SARS就不用怕,當年SARS消失不是因為被消滅或治癒,主要是氣温因素。”SARS至今的確「沒有」已證實療效的特效藥物或疫苗,臨床上多採支持性療法(給予氧氣、保守的靜脈輸液等)協助病人痊癒。 至於氣溫因素,回顧SARS疫情,主要發生在北半球,首例個案出現在2002年11月、最後一例在2003年7月,似乎氣溫由寒至暖、整體疫情逐漸趨緩;2006年的這篇研究指出SARS每日發生數在「氣溫低時」比「氣溫高時」多18.18倍,但細究其原因,除了氣溫有影響外,也與流行日變長較多人具 SARS 抗體;醫院內重症患者比例;以及醫院內疾病管制措施成效有關。●延伸閱讀:17年前的歷史瘟疫:當年 SARS 疫情爆發時,發生了什麼事?此外,疫情控制也絕對與世界各國有無進行適當感控措施有關,若想了解WHO官方對SARS疫情終止的詮釋,可參考WPRO出版的《SARS : how a global epidemic was stopped》。聽說9”武漢肺炎跟SARS一樣,都來自蝙蝠!”again,作為新病毒,我們對2019-nCoV的最初動物宿主還沒有實證資料可確認;而SARS病毒的最初動物宿主,在疫情發生十數個年頭後的2018年,的確已藉由在Nature發表的這份研究證實來自蹄鼻蝙蝠(horseshoe bats,又稱菊頭蝠)。由於目前初始多起病例與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高度相關,因此有研究建議應管制野生肉品食用與貿易,對於個人也應避免接觸野生動物、禽鳥。聽說10”病毒除了從動物傳人、也會動物傳動物,家裡有寵物的小心!”目前普遍認為2019-nCoV與SARS病毒類似,是由最初動物宿主傳給中間動物宿主,再傳給人類,再進入人傳人階段。雖然尚未證實最初/中間動物宿主為何,但針對貓狗等寵物的患病風險,2020年1月28日WHO已公開說明,目前無任何證據顯示有寵物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若有擔心,與寵物接觸後用肥皂洗手是多種傳染病通用的預防方式。聽說11”比武漢肺炎更危險!美四個月內1500萬人染流感,2萬人死亡!”這個說法來自2020年1月25日Insider的文章,其呼籲,對多數美國人來說流感比2019-nCoV更具威脅。本文不評論流感 vs 2019-nCoV誰更危險、更該被關注(其為不同判准不同觀點),單就數據做確認:依美國CDC官網,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18日預測的流感疫情如下:與傳言數字相仿,但須留意,在美國多數地區流感「並非」應通報疾病,所以美國CDC無法準確知道疫情人數,而是透過實驗室確認的流感住院率,用數學模型估算。因此,所估計的疫情數是採區間呈現,也會再隨時間、疫情進展變動。聽說12”武漢肺炎目前只獲得空氣傳播的證據,不能確定是否還有其它途徑。”雖然新型冠狀病毒是新病毒,相關研究尚少,但大部分人類冠狀病毒是以「接觸傳染」、「飛沫傳染」為主,而不是傳言寫的「空氣傳染」。飛沫傳染通常透過咳嗽等將病毒傳染給他人,是近距離傳染(約2公尺內);空氣傳染的病原可在空氣中飄浮、可傳染的距離能更遠,例如麻疹病毒可透過飛沫與空氣傳染,水痘病毒則可透過接觸、飛沫與空氣傳染,導致學校或家庭若有兒童感染時,則很容易引發群聚感染。不同傳染途徑,預防措施也不同,詳細說明可看前台灣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林奏延教授2020年1月23日在官方QA的回答。聽說13”戴口罩已經防護不了⋯⋯眼角膜也會傳染。”如上述,冠狀病毒多屬接觸或飛沫傳染,與患者共用毛巾等直接與間接接觸行為有可能碰到病毒,而手摸到沾有病毒的物品後再觸及口、鼻、眼,是有可能讓病毒進入身體而感染的。也因此,美國CDC的2019-nCoV預防建議有提醒要「勤洗手」、「尚未洗手時,避免碰觸口、鼻、眼」;同時,注意咳嗽禮節、戴口罩仍是預防飛沫傳染的主要方式,皆應並重。聽說14”既然可能透過眼睛感染,要準備護目鏡嗎?”這個說法主要源自確診感染2019-nCoV的北大第一醫院呼吸內科王廣發主任2020年1月22日微博貼文,其推測自己是因接觸患者時未配戴護目鏡而感染;但王廣發於1月23日有進一步澄清,「需要護目鏡」是針對處理疫情的醫師,而非給一般民眾的建議。 這個建議與WHO、美國CDC、我國疾管署相同,護目鏡眼部保護是出現在臨床暫行指引、給會接觸到患者的醫護人員的建議、給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裝備建議中,而非屬給一般民眾的預防建議。聽說15”抗感冒也抗新型肺炎,醫師主張大量吃維他命C”這個說法主要源自香港星島日報2020年1月23日的報導,但大概是被很多人抗議已下架了,我國疾管署也已於1月24日發布澄清稿闢謠。不過長期以來,關於維生素C的效果一直是藥理與營養的熱門研究主題,例如透過靜脈注射高劑量維生素C來破壞癌細胞,但對普通感冒來說,一則統計了29306名受試者的回顧性研究指出,服用維生素C的補充劑並無法減少一般大眾的發病率,對能否減緩症狀也尚無定論。此外,將維生素C作為預防或治療 2019-nCoV 的論點仍缺乏科學根據。聽說16”乙酸(白醋)對武漢病毒有效!”目前2019-nCoV無實證有效的治療藥物,當然,也沒有任何食物被證實有療效。至於⋯⋯如果是想拿來消毒、預防感染,不論食用白醋或工業用乙酸都請別用。消毒手,依WHO建議可用乙醇(酒精)搓手液;消毒環境,依疾管署建議,一般環境如廚房可用1:100稀釋漂白水(500 ppm),浴室或馬桶可用1:10稀釋漂白水(5000 ppm)。若是醫療機構內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毒作業,就請看更複雜的疾管署指引了。聽說17”武漢病毒56℃就會被殺死,治療方式很簡單,到蒸氣室呆30分鐘”2020年1月23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第三版的確提到「病毒對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但請注意,這是指消毒方式,而非治療方式。 當病毒在環境中,用上述方式消毒是可以的;但當病毒已在體內,上述方式皆無法用來治療,且會對人體產生明顯危害。例如部分蒸氣室或烤箱雖然溫度可逾60℃以上,但人體體溫上升時的自然排汗散熱,仍會使體溫維持恆定,在維持健康的狀況下,不可能將人體加熱到56℃,因此透過高溫蒸氣室或烤箱,絕不可能清除體內病毒。而體外病毒等飛沫的清潔,僅須正常使用肥皂、沐浴乳等正常清潔方式即可。詳情也可參考1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的說明。聽說18”武漢病毒56℃就會被殺死,因此碗筷定期煮一煮,煮沸到100℃其它病毒也殺死了。食物要吃煮熟的。”依WHO的說明,即使在疫情爆發地區,只要有煮熟、端盛時留意環境清潔,食用肉類的確也是安全的。不過,碗筷需用56℃熱水燙過30分鐘以上,或煮沸數秒,也可利用紫外光或一般清潔劑洗滌,其實就已足夠殺死冠狀病毒。愛做菜的作者OS:多提醒一下,這類清潔消毒法並非適用所有病原體。冠狀病毒因為是一種具有外套膜(envelop)的病毒,利用加熱、酸、乾燥、清潔劑與各類有機溶劑可以輕易破壞外套膜(這類病毒在胃中也會因胃酸的強酸而迅速消滅);但對於無外套膜的病毒,如腸病毒,則僅能使用加熱、紫外線來清潔餐具,或使用含氯消毒劑清潔環境。聽說19”壞消息,病毒已發生第二代變異,傳染機率爆發性成長!”依據WHO 2020年1月26日的疫情報告P5,WHO表示目前「沒有」收到任何證據顯示病毒已變異,並表示更多資訊的確認須待中國大陸官方提供更多資料。聽說20”好消息,疫苗出來啦!中國科學家已讀取全部基因序,製出高效試劑⋯⋯將病毒抗原基因切取出來,用轉基因手段培養人體組織,獲取抗性藥物!”萬用回答上場:目前2019-nCoV「尚無」實證有效的疫苗與專治藥物。本次疫情爆發後,中國大陸的科學家的確迅速分離病毒並公開基因定序,使各國藥廠可以製作篩檢用試劑盒。不過,試劑盒是用在「診斷是否感染2019-nCoV」,而不是預防用疫苗,也不是治療用藥。 但,縱使研發疫苗與藥物之路遙,多國已動身啟程:美國NIH NIAID(國衛院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Dr. Fauci等2020年1月23日在JAMA Viewpoint 的文章表示,相關研究人員正探索廣效(broad-spectrum)抗病毒藥物用於2019-nCoV的可能,也調整用於SARS、MERS疫苗的方法,加快2019-nCoV候選疫苗開發,最短三個月內完成早期人體試驗準備;中國衛健委在2020年1月26日記者會表示已成立國家科研攻關專家組負責疫苗研發,並與WHO討論分享生物資料以加速推進;我國疾管署在2020年1月27日記者會表示正培養研發疫苗用的病毒,國衛院則與NIAID意見雷同,認為開發廣效抗病毒藥物能在突變的新型冠狀病毒發生時,提供罹病者最快的第一線治療。最後仍要提醒,2019-nCoV是新病毒,相關資訊皆會隨疫情發展、新出爐研究而變化,國內最新資訊請追蹤疾管署官網,國際最新資訊請追蹤WHO官網、美國CDC、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學期刊 The Lancet等。當疫情還在蔓延時,多一點認識就少一點恐懼。Keep calm and carry on. 本文感謝:g0v開源專案《真的假的》謠言資料庫,讓我們得以了解近期有哪些流傳中的「聽說」。
-
2020-01-30 武漢肺炎.專家觀點
黃瑽寧:關於武漢肺炎,帶你看懂2019新型冠狀病毒
2020年的今日,流行病學與病毒分析的進步程度,已非2003年SARS時候的緩慢。從當初寫這篇文章的第一版到現在,短短不到一周時間,病毒的序列已經解碼,呼吸道受體已經公佈,疫苗已經開始進行,全球許多專家也使用各種數學模式,來猜測這隻(株)病毒的未來發展,每天都有新的進展和突破。我的責任是努力幫大家讀書,把一些艱深的訊息排除,丟掉那些網上亂傳的謠言,整理並定期更新在這篇文章中。目前看起來,這隻(株)病毒介於第一類型(死亡率低、傳染力高)和第二類型(死亡率高、傳染力低)之間,還有一些不確定性。解釋如下:1. 傳染力不算太高:跟流感病毒類似,再低一點點。網路上大家可能聽過一個詞叫做R0值,這個R0值意思是一個人感染到某種病毒之後,可以傳染給身邊多少個人的意思。R0值越大,病毒散佈越快越廣,R0值小於1,表示這個病毒最後會自己消失,很難變成全球性疾病。但是要特別注意,R0值的解讀有非常多的but,也就是說這個數值有很多但書,是浮動的,而非固定的一個數字。 舉例來說,台灣的流感疫苗接種率高,所以流感病毒的R0值在台灣相對就比較低,因為病毒傳不出去,四處碰壁。再舉例來說,當初對武漢病毒不了解的時候,武漢人進出醫院都不戴口罩,所以R0值超級高;但如今大家都勤洗手戴口罩,R0值立刻就下降了,這也是另一個影響的因子。現在中國能夠發掘的病例,大多數都還是發燒、肺炎等等重症病患,還有成千上萬沒有明顯症狀的病人,被排除在醫院之外,自己慢慢就痊癒了。所以在沒有真實「輕症+重症」病人數的明確資料,2019-nCoV武漢病毒的傳染力到底有多強?R0值是多少?答案是:不知道。目前科學家對武漢病毒R0值的估計,從1.4 - 3.8都有,我可以保證3.8肯定是高估的,不要理它,1.4或許差不多。1.4這個數字代表每一位患者,平均可以傳染給1.4個身邊的人,和流感病毒在沒有打疫苗的狀況下很類似,因此你可以說:2019-nCoV的傳染力跟流感很像,再低一點點。所以,只要勤洗手戴口罩,就能有效降低被感染的風險。但冠狀病毒會隨著時間,慢慢適應(愛上)人類的體內環境。也就是說,傳染力可能還會增加。要怎麼知道2019-nCoV的傳染力變強呢?請大家密切追蹤台灣、美國、越南、新加坡等等境外病例,若本土病例越來越多,就表示此病毒的傳染力提升了。而當每個國家都有本土病例發生時,這隻病毒變成全球性病毒的日子也不遠了,就跟流感一樣。(今天最新消息是日本和台灣各出現一個本土病例,台灣的本土病例是夫妻互相傳染的。就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2. 重症率和死亡率不太高:也跟流感病毒類似,中老年人會高一點點。媒體這幾天常常使用錯誤的解釋,說2019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率15%,這句話是錯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一項小規模統計,疫情爆發剛開始時,2019新型冠狀病毒「重症後死亡率15%」。是重症死亡率,不是真實死亡率。 2019-nCoV感染後,真實死亡率是多少?答案是不知道,但肯定小於4%,一般預估是在2%左右。目前確診人數已經將近五千人,死亡人數大約100人上下,而這五千人幾乎都是發燒、肺炎患者,輕症患者根本沒有機會就醫,也無法被篩檢出來。所以整體來說,可以估計:2019-nCoV感染後的重症率與死亡率,跟流感病毒也是差不多,中老年人會再高一點點。中老年人重症率比流感病毒再高一點點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流感病毒的抗體保護自己,但卻都沒有武漢病毒的抗體。3. 病毒繁殖速度,和抗體產生的賽跑:武漢病毒和SARS病毒有一個極大的不同點,所以真的不應該再拿SARS病毒來預測這隻(株)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病毒本身跟人類肺部受體的黏著度(affinity)有很大的差異:SARS病毒很黏,但2019-nCoV不黏!目前已知有三隻(株)冠狀病毒,使用肺部的一個蛋白質hACE2,當作進入人體的大門。這三隻(株)病毒分別是:SARS病毒,武漢病毒,以及輕症為主的NL63病毒。SARS病毒一看到肺部的hACE2蛋白質,就餓狠狠的扒上去不肯下來,進入細胞後快速的繁殖,所以SARS的疾病嚴重度比較高。但是另一隻(株) NL63冠狀病毒,雖然也頗喜歡hACE2蛋白質,但沒有那麼的黏,所以病毒繁殖速度比較慢,症狀也因此比較輕微。好消息是,武漢病毒(2019-nCoV)對於hACE2蛋白質的愛慕程度,也不是這麼的黏,所以可以預測這隻病毒的嚴重度,會偏向較輕微的NL63病毒,而非恐怖的SARS。大家一定很好奇,那麼這隻(株)NL-63病毒,會造成的症狀是什麼?在兒童,HCoV-NL-63會引起細支氣管炎,哮吼等兒科病,而在老年人則是一樣會引發呼吸衰竭,肺炎等等。但是因為大部分的老年人,在兒童時期或許得過NL-63病毒,在身上都已經有部分的保護抗體,因此重症不多。然而武漢病毒不同,它是一隻(株)新的病毒,所以所有人身上都沒有抗體,兒童感染之後,應該還是輕症為主(原因不明,有很多可能原因,就不贅述了),但老人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挑戰就比較嚴峻了。總而言之,武漢病毒感染後的嚴重度,取決於病毒繁殖速度,和自身抗體產生的一場賽跑;這隻(株)武漢病毒繁殖的速度沒有SARS來得快,但我們的免疫反應也要加把勁兒,只要跑贏它,就會是輕症,或是無症狀。4. 我是兒童感染專科醫師,論文專長是病毒相關研究。這幾天有各種流傳未經證實的消息,讓家長們心生擔憂,事實上,大部分的臆測都是沒有必要的。大家只需要鎖定疾病管制署的官方訊息,以及加入疾管家LINE群組,獲得最正確的資訊即可,不要在其他的LINE群組道聽塗說,自己嚇壞自己,對疫情毫無幫助。春節之前我曾經安慰大家,除了不建議前往中國之外,要造訪其他國家旅遊,可以按照原訂計畫出發。我也提醒大家只要記得在飛機上戴口罩,勤洗手,應該就可以放心無虞。春節已經到了尾聲,疾病管制署也對中國之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證實專家們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最後提醒所有由中國返台的大人或小孩,如果出現發燒與呼吸道症狀,你們應該都知道該怎麼做了:戴著口罩,儘快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接觸史,以供醫師做確切診斷。就算返台後沒有症狀,也請不要到公共場所趴趴走,盡量居家自主健康管理14天。(消息隨時更新)【小叮嚀】寒假再過不久就要結束,提供家長們參考:開學前後的防護建議及健康管理措施。【更新時間:2020/1/21 PM8:00】疾病管制署對中國大陸武漢之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意思就是:如果沒重要的事,就別去武漢啦。如我文章所述,沒重要的事,可能也別去中國旅遊了,新病毒一定不只武漢有,大城市也應該都有。台灣已經確診第一例,但我猜測,死亡率不會太高,只是因為大家都沒抗體,嚴重度會比一般呼吸道病毒高一些。【更新時間:2020/1/23 AM8:30】加拿大公衛學者摩尼爾.塔哈(Monir Taha)評估,2019-nCoV病毒的死亡率,可能和流感病毒類似,至於傳染力則較弱,甚至比SARS還更弱一些。但冠狀病毒會隨著時間,慢慢適應(愛上)人類的體內環境。也就是說,傳染力可能增加,但死亡率希望能不要上升。【更新時間:2020/1/24 PM9:30】交通部、觀光局、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已取得共識,明日(1/25)凌晨0點起,將全面禁止旅行團赴中國旅遊;自由行方面則不受限制。【更新時間:2020/1/25 PM4:00】媒體這幾天常常使用錯誤的解釋,說2019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率15%,這句話是錯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某小規模統計指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重症後死亡率15%」。是重症死亡率,不是真實死亡率。流感重症後死亡率也是5-15%,而新冠狀病毒在人身上沒抗體(這是最重要的因素)、又沒疫苗、也沒特效藥,重症死亡率應該會比流感高一些,這很合理。目前最新統計全球已經將近五千確診病例,稀釋了死亡率到4%左右,之後這個數字只會再往下。但確切的數字是多少?答案是:不知道。目前重症死亡個案大多是老人與慢性疾病患者,兒童病例只有三例(很多兒童可能輕症,根本不知道自己罹病),更加證明了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戰勝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更新時間:2020/1/28 PM8:00】疾病管制署對全中國大陸(港澳除外)之旅遊疫情,提升至第三級警告(Warning)。看吧!我早說過了,沒事真的別去中國。※本文獲親子天下授權轉載,原文請看「黃瑽寧:關於武漢肺炎,帶你看懂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訊更新中)」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
2020-01-29 武漢肺炎.防疫作戰
買不到口罩怎麼辦? 醫:無嚴重汙染可消毒再用
政府釋出防疫戰備口罩,四大超商限制購買數量,但仍有不少民眾反映「買不到」,手上僅剩的口罩格外珍惜使用,卻擔憂重複使用恐會造成反效果,林口長庚感染醫學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景泰說,民眾使用過的口罩,外層若沒有嚴重汙染,可向外層口罩噴灑些許酒精,晾乾後再繼續使用。民眾瘋搶口罩,網友諷刺口罩成了今年拜年最佳伴手禮,黃景泰表示,口罩的使用不必脫下後就換一個,只要沒有受到汙染,都可以繼續使用,有些民眾一小時換一個「實在太浪費」。他解釋受到汙染的情況像是,與未戴口罩者長時間對談,或是任何可能被他人的噴嚏或是唾液噴濺,就應該要立即更換,不得再重複使用。他說,自己在醫院工作,看診時,也不會看一位病人就換一只口罩,只有在協助民眾做流感快篩時,必須要接觸到患者的唾液、鼻腔黏液,才會做完一位快篩檢查後就換一只口罩。一般民眾外出配戴口罩,若沒有長時間的社交行為,或與人接觸的過程,口罩其實還是可以繼續使用,黃景泰說,可使用酒精噴在口罩的外層,無須噴太多,放在通風處晾乾,記住晾乾時別受到其他汙染。黃景泰說,口罩使用一天後,內層多會沾上自己的唾液,也多少會有自己唾液的味道,只要能忍受自己的唾液或是鼻涕味,加上口罩外層沒有被汙染都可以再使用,不過消毒重複使用頂多一次,且重消使用僅限自己用,千萬別拿自己用過的口罩,重消後給其他家人朋友用。黃景泰說,台灣疑似通報案例雖不斷增加,但他認為台灣防疫能力強,且目前台灣雖有確診案例,但並沒有重症案例,建議民眾嚴加戒備但切勿恐慌,近期一定要注意保暖,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增加免疫力,才能抵禦疾病上身。
-
2020-01-23 癌症.胃癌
防止胃癌發生新趨勢 醫師: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胃癌為全球癌症死亡排名第三位及發生率排名第五位的癌症,有超過八成的胃癌是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所引起。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今天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國際癌症研究署的估計,全球每年有77萬人因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而罹患了胃癌,他的研究也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造成台灣胃癌發生最重要原因,全球防止胃癌發生新趨勢,是經由「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來預防。許秉毅表示,以往醫學界對胃癌治療,以「外科手術」與「化療」為最常使用處理方式。但胃癌往往發現得較晚,罹癌者往往年事已高,治療風險較大。全球胃癌治療新趨勢是經由血清學或胃鏡檢查來作胃癌篩檢,由「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來根除胃癌,較傳統手術治療具有傷害性小、治療風險小、可保留器官功能及恢復迅速等優點。許秉毅指出,全球防止胃癌發生新趨勢是經由「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來預防胃癌產生。他曾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吳登強共同發明「混合療法」,將幽門桿菌除菌率自一般使用三合療法的78% 提升到 97%,新療法已被列入「台灣幽門螺旋桿菌共識」、「東協曼谷幽門桿菌治療共識」、「美國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準則」建議療法。曾有76歲的馬來西亞華僑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經多次治療無法根除,遠渡重洋,來台灣找許治療,果然成功的跟幽門桿菌說再見。許秉毅說,近年來安南醫院積極地發展胃腸腫瘤內視鏡微創治療,消化內科為協助罹患「頑固性幽門桿菌感染」的患者根除危機,免費提供了患者「細菌抗藥性檢測」與「宿主基因檢測」,給予客製化除菌治療。
-
2020-01-22 養生.家庭婚姻
老師努力把遲緩兒教成正常生 反遭母怨:補助津貼沒了
如果老師告訴你孩子經過努力,能從特教班轉到正常班,父母都會為孩子高興吧?然近日一名老師在網路發文表示,當自己非常努力的把遲緩生教到恢復成正常的一般生時,孩子的母親卻對老師說 : 「能正常是很好啦,但我的補助津貼都沒了欸。」除了這一點,老師聲稱就連小孩生病、異味性皮膚炎,提醒媽媽之後,媽媽卻反而請老師幫忙餵藥、擦藥,甚至說:「我們當家長的很忙,你們老師也不能怕麻煩,什麼都要推給家長做吧?」有網友就在下面留言:「疏忽照顧也是家暴的一種。」「老師辛苦了!已經變成服務業了!更不幸的遇到一個奧客!」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家長絕對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老師是輔助孩子在學習知識和融入群體生活的指導者,但家長才是陪伴孩子、影響小孩人格發展最密切的人,更遑論相較普通兒童,更需要悉心照顧的遲緩兒童了,遲緩兒的定義是什麼?的確可以透過指導或治療完全根治嗎? 發展遲緩就是身心障礙嗎?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統計資料顯示,發展遲緩兒之發生率約為6%~8%。依照國內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遲緩兒是指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異常或可預期會有發展異常之情形,而需要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未滿六歲之特殊兒童。由於嬰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是0到6歲,而3歲以前更是腦細胞連結增長最迅速的階段,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年紀還小,對異狀不以為意或是不想讓小孩因為發展遲緩兒送往特殊班,錯過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機會。 而一般人誤以為發展遲緩等於身心障礙,其實發展遲緩的兒童不一定患有不可恢復的生理障礙。大部分的發展遲緩兒童只是與一般幼兒在知覺與情緒溝通上有一段差距,不過經過適當協助與療癒,仍有趕上正常兒童的可能,因此才有如上述老師用心教導,遲緩兒方能恢復正常學生的案例。疏於照顧,也是造成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在目前已知會造成遲緩的原因中,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包括:染色體異常、先天性畸形症候群、腦部發育異常,早產、缺血、缺氧、腦病變、家庭環境刺激、基因突變、先天疾病、後天疾病等。而家庭環境刺激中,忽視、虐待、家庭破碎都是可能因素之一。因此父母沒有妥善照顧小孩,還有可能間接犯了妨害幼童發育,如果身邊發現有小孩在生活中疑似受到不當對待,被忽略、遺棄或虐打,可通報社福機構或社會安全網-關懷e起來線上諮詢,幫助兒童獲得應有的保護與更完善的生活。 如何幫助發展遲緩兒?對於發展遲緩兒童,及早診斷和介入療育服務,是最好的方式。寶寶從出生到六歲是發展最快的時期,三歲前的孩子如果顯露疑似發展遲緩的徵狀,父母應盡快帶小孩至醫院做篩檢。而在早期診斷、早期療育的工作當中,並不是由任何單一個專業領域的工作人員就可以獨立完成。對於發展遲緩兒童的療育服務,最重要的就是跨專業領域的合作,例如最知道小孩身心狀況與生活細節的家長、作為整體評估的醫師、語言與動作表達的治療師、臨床心理師、特殊教育老師、社福工作人員等,透過個案或大或小的狀況,共同努力協助使遲緩兒邁向正常的生活。
-
2020-01-21 科別.皮膚
身上好壞痣和健康有關 皮膚科醫師教你4個簡易檢查法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不少人認為臉上或身上的痣關乎運勢好壞,因此想除去臉上的痣以求開運。但其實痣有好壞之分,除了帶來好運或壞運,最關鍵的是健康問題,不好的痣很有可能潛在罹癌風險,不可輕忽。每個人臉上或身上或多或少有顏色深淺、大小不一的痣,到底哪些有必要立即「除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美容醫學中心主任邱品齊表示,從醫學角度來看,需不需要除痣,應先考量是否有異常變化,會不會有皮膚癌等風險,目前有所謂的簡易ABCD自我檢查法,可初步篩檢,如果發現痣長得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深淺不一、痣大於0.6公分等,都要特別小心,而在四個標準檢查外,也有人提出E,也就是痣如果快速隆起,也應立即就醫檢查。A對稱性(asymmetry)從痣的中間線分隔來看,若兩邊大小對稱、形狀差不多,多屬良性痣;若偏向惡性痣通常會較不對稱、形狀長得較為奇形怪狀。B邊緣(border)若痣的邊緣較為平滑、圓滑,多屬良性;但若邊緣呈不規則生長,就要當心。C顏色(color)良性痣通常顏色較為均勻,例如純黑、棕色或藍黑色,此外膚色的痣、長毛的痣,通常也是良性居多;如果痣的顏色過度不均勻的話,惡性腫瘤的機率較高。D大小(diameter)一般而言,良性的痣大多小於0.6公分,如果長得太大就要小心一點。有些民眾痣特別多,擔心罹患皮膚癌機率高,痣多雖然代表體質易有黑色素細胞增生等狀況,但不一定痣多者罹癌機率就高,仍應觀察痣的變化。除了自我檢測外,還有兩項輔助判斷好壞痣的方法,包括痣是否快速生長、以及痣的位置,來作為辨別的標準之一。如果痣在短時間內範圍擴大、長得快,應提高警覺;通常身體上的痣多屬良性,若長在手掌或腳掌且有異常變化,應檢查是否為黑色素細胞癌,而常曬太陽的臉頰、鼻子上的痣也應注意是否為基底細胞癌。除了醫學分辨痣的好壞,民眾也很關心痣的位置在面相學上的意義,一般而言,如果痣又大又黑,屬於大吉;痣長在眉上則多是非;而有些藝人的痣長在顴骨下方,例如國際知名的瑪麗蓮夢露就屬於魅力痣;而下唇的痣則屬愛吃痣,狀況五花八門,要點痣的民眾可得好好研究。而不少人會為了省錢,跑到夜市、美容院等地點痣,要小心的是,有些業者以強酸或強鹼等化學藥水點痣,腐蝕性相當強,不但無法讓臉部看起來更清爽、好看,還可能造成皮膚凹洞、留疤,因此,點痣時還是要找專業合格皮膚科醫師比較安全。延伸閱讀: 不是每顆痣都能除 身上黑痣也可能變成癌! 5點觀察一次看懂罹癌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