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確診案例
共找到
520
筆 文章
-
-
2020-1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曾逛百貨!民眾:不影響逛街意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再增3例境外移入以及1例本土病例,並公布案765活動軌跡,軌跡包括遠東SOGO天母店,消息公布之後,天母店仍有許多民眾來來往往,天母分店表示,今日人潮沒有太大波動,下午五點將提早打烊,進行消毒。SOGO天母店是許多天母民眾的休閒購物場所,民眾何小姐說,前一陣子適逢天母店舉辦週年慶,人潮相對以往減少,但平時百貨公司舉辦基本消費來店禮,附近居民也經常相約逛街購物,至於聽聞確診案例造訪過此地,她說,在購物期間並沒有察覺到異狀,近日也不會而減少前往消費,她強調「因為我們還是住在附近」。另一位民眾許小姐則表示,她在前往百貨公司購物前,就得知確診個案曾造訪過該分店,但不影響她購物心情,她認為店內消費氣氛、消費人潮也一如往常,她說:「之後還是會來消費,戴口罩就好。」對此,天母分店僅表示,今日人潮沒有太大波動,不另受訪,由總公司統一公告。稍早SOGO百貨總公司表示,針對賣場環境及硬體,每週一次定期大規模消毒,賣場公共區域廣設置酒精手部消毒機,且全日進行全館排換氣,確保賣場空氣新鮮安全,也針對館內電梯、手扶梯、洗手間等公共區域進行每2小時例行性環境消毒,同時於每專櫃配置酒精消毒液。美食街及餐廳也會加強清潔消毒並設置隔版,確保用餐安全。此外,會要求百貨專櫃人員與消費者入店均需戴口罩及測量體溫,也會加強員工自主健康管理。
-
2020-12-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部現本土案例 桃園跨年晚會應變2方案備戰
睽違253天,台灣今天再現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引起高度關注,該名確診女子近日足跡到過桃園知名大賣場與北市百貨公司,由於距離年底跨年晚會不到2周,桃園市政府提高警覺,現已擬定總量管制、攝影棚轉播2應變方案,最晚在明早市政會議宣布。不少縣市政府年底都如常舉辦跨年晚會,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被問及跨年活動防疫,表示將與相關專家小組、地方討論,會作基本的相關性防疫規定,讓大家可以依循。由於今天傳出北部出現本土確診案例,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楊勝評說,31日將在桃園高鐵站前廣場舉行跨年演唱會,現擬定2套應變方案,由於今天下午中央將開會討論跨年活動指引,市府會依循辦理,最晚明天早上8點市政會議,由市長鄭文燦宣布。楊表示,市府自擬的2應變方案,第一項為總量管制,以高鐵站前廣場可容留人數7萬人來說,此次本就規畫最多8成容留量,以單一入口管制只開放5萬人入內,可能會因應疫情再減少入場人數,第二項則改為攝影棚內轉播方式,讓民眾在電視機前同歡。
-
2020-12-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傳將停航英國阻絕突變病毒?走向鎖國非長久之計
英國報告有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全球有多國開始禁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豬新指揮官陳時中今上午在立院表示,下午將宣布加嚴相關邊境管制措施,有消息指出可能停航。對此,有專家認為此病毒雖不致影響疫苗效力,但謹慎一點是對的;也有專家也提醒,此病毒株短期內就會散布全球,台灣必須持續根據突變株的重症率適度調整邊境措施,在明年第一季讓國人接種疫苗,否則台灣只會越來越走向鎖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表示,這個突變株有22個地方不太一樣,其中14個會改變病毒蛋白質的功能,我們最關心的是表面蛋白質,特別是棘蛋白。不過目前只看到棘蛋白上有三個地方出現變化,科學家還在仔細觀察這些變化對於病毒功能的影響。施信如說,變種病毒可能散佈速率加快,現在已經全球大流行,又要遇到耶誕節期,所以謹慎一點是對的。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從俄羅斯舞團和移工的確診案例來看,可以發現居家檢疫14天也不能完全防堵陽性個案進入社區,如果盤點後發現國內檢疫能量、醫療資源將近飽和,減少從高風險國家回來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停航,那會建議在檢疫的第13天、第14天各檢驗一次,也要更嚴格落實7天自主健康管理。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冠狀病毒持續突變是預料中的事,之前SARS傳到台灣就已經是第四代突變,從一開始29個核苷酸突變到400多個。病毒為了在人體生存,就要靠突變來逃過免疫攻擊,都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傳染,但也通常會逐漸可以更能與人和平共存,免疫系統比較不會攻擊他,重症率和死亡率會下降,最後像流感一樣。蘇益仁表示,任何措施都要有利弊要取捨,建議台灣持續掌握重症死亡率等資訊,同時評估英國旅客人數、綜合考量停航在各層面的好處與壞處,隨時調整決定。現在英國還沒有報告新病毒的重症率和死亡率資料,只是報告觀察到傳染速率增加,持續掌握被傳播的人是年輕人或老年人、重症死亡情形如何,是很重要的。如果重症和死亡增加,傳播速度又加快,就很可怕,但如果傳播速率快,但是死亡重症率低,就是往季節流感方向前進。蘇益仁表示,只要有病毒存在,突變就會一直發生,全球都是一樣,如果突變出現強勢病毒株,一定會取代原來的弱的病毒株,最後全球各區主要流行株可能都是這一株,可預期在一個月以後就散佈全球,但持續封鎖更多國家封鎖,恐怕並非長久之計。蘇益仁表示,短期可以封鎖,但時間不要太長,因為疫情至少在明年三四月以前不會趨緩,台灣要做短、中、長程的評估,而且一定要確保台灣明年四到六月可以打到疫苗,否則要持續用防守的方式,期望百分百防堵,挑戰實在是蠻大的。
-
2020-1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俄芭蕾舞團異鄉隔離模式一日三改 莊人祥還原過程
經台北榮總再次採檢後確診,莫斯科芭蕾舞團累積8人確診,12場表演全數取消,指揮中心原訂其餘44名團員可繼續住原本飯店,但台北市政府卻要求移至集中檢疫所隔離,引起部分團員不滿,經緊急協調,預計今天分三批搭機離台,俄芭蕾舞團異鄉隔離模式一日三改。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還原過程,他說,指揮中心起初與台北市討論在福華飯店做原地隔離,不過因該旅館沒有做過防疫旅館,福華飯店主觀也不願意,經協調舞團團員了解於法不可,所以才移到安心檢疫所,但其中仍有一名團員不願意移至其他飯店。居家隔離本來就是要住14天,但莊人祥說,可能舞蹈團員「歸心似箭」,經俄羅斯駐台的代表處表達團員想提前離台心意,國內盡力跨部會協調,終於順利敲定今天離境。莊人祥也表示,理解團員原本在台的表演沒辦法進行,確實會想要提前離開台灣,強調會在保護國人的前提下,協助舞團團員離台,航空公司也安排與其他旅客區隔,使用專用的廁所,全程戴口罩等,「協助舞團團員趕快離開,回到他們希望的目的地。」福華飯店已對外說明,會將居家隔離舞者住所全面消毒,替換中央空調濾心。莊人祥說,居家隔離者住過的房間只要定期清消就可以降低環境汙染問題,居家檢疫隔離者出入至少靜置3小時,確診案例靜置24小時。
-
2020-12-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外籍移工成防疫破口?新加坡「你們、我們」思維啟示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世紀之疫》,策劃/主編楊惠君】新加坡自二○二○年一月二十一日出現第一起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後,在沒有封鎖邊境、持續各類經濟活動的狀態下,維持了兩個多月的低確診案例狀態,即便有發生群聚感染,人數最多就是近五十人;直到當地稱為「客工」的外籍移工宿舍,一處接著一處爆發群聚感染事件,到了五月初累積確診案例已從數百飆到破萬,也把新加坡從防疫優等生的寶座拉了下來。防疫如作戰,新加坡在「移工」這一役上,也許早就埋下了失守的種子。移工宿舍爆發群聚,疫情一夕高漲三月三十日開始,先是東北邊的榜鵝S11宿舍出現了四起確診個案,然後是西南邊的西雅卓源宿舍也有四個案例,接下來一週裡,每天都有來自移工宿舍的確診案例。到第七天,新加坡政府眼見苗頭不對,四月五日隨即宣布,分別住著一萬三千人的榜鵝S11,與六千八百人的西雅卓源宿舍成為隔離區―所有住戶隔離十四天,不可出門上班,棟與棟之間住戶不能互相往來,而且不同間、不同樓層的也不可有社交接觸。接著在四月七日,新加坡政府就宣布了實施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四週,關閉非必要的服務場所,各級學校在家上課,減少非必要外出,出門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就在四月初宣布這一連串措施後,四月九日,新加坡的單日確診案例創下兩百八十七例新高,自此曲線一路攀爬,四月二十日甚至出現一千四百二十六例確診,截至五月初的將近一萬六千多例中,高達八成五是住在宿舍裡的移工們。居民淡定:移工被隔離,我們很安全?雖然政府如此緊張,但是新加坡當地人對於高漲的疫情緊不緊張呢? 住在新加坡兀蘭的永久居民Gary 說,宣布阻斷措施那天他跑去宜家家居(IKEA)幫小孩買桌椅、準備在家線上上課。他看到宜家家居和玩具反斗城店外,人們有秩序地排著長長的隊伍要買桌椅和玩具,以預備接下來一個月和孩子長期待在家中。四月二十一日,政府宣布阻斷措施再延長四週至六月一日。這時,奶茶店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在當地人的心目中,接下來一個月喝不到奶茶這件事遠比感染可能性來得重要。Gary 道出多數新加坡人的心理:「沒有恐慌啦,那些外勞都被隔離在外勞宿舍裡,不怕,社區傳染有受到控制。封城後,路上都看不到外勞,所以很安全。」 新加坡政府在疫情發展初期,就已將移工隔離在他們的宿舍中;不過為了持續維持新加坡經濟,允許他們外出工作,但採取無座位平台貨車統一接送的方式,完全隔絕他們與新加坡當地人群接觸的機會。這樣的隔離措施確保移工隔絕於社會大眾之外,但又有效讓經濟持續活絡,符合新加坡政府高效、務實的管理思維。這就是新加坡人民依然對政府保有信心的原因,因為感染群並不和大眾生活在同一時空―只要移工不被允許出現在街道上,新加坡還是安全的。新加坡人David 說:「疫情主要是外籍移工引起的,只要把感染群都放在一起,不讓他們出門,相信政府還是有能力控制。」 這反映了新加坡社會由上到下,對於人口管理和空間規劃的嚴格、有序、理性、務實與工具性思維;其中的嚴格,體現在人民遵守、政府執行上。旅居新加坡八年的前大馬媒體人吳惠恩就點出:「新加坡人在控制疫情政策上,是無比信任和遵循政府的限定,如初期無需戴口罩、阻斷期間硬性規定戴口罩,人們都是循規蹈矩的,這些加諸的限制,沒有影響人們對政府的信任和依賴。」 回過頭來看,新加坡政府初期為了不讓經濟蒙受巨大損失,讓移工繼續為該國的營建業打拚,也未宣布類封城的措施,即便有十幾起群聚感染,卻能將疫情控制在千例之下,那麼之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失守?在第一世界的第三世界:二十人擠一間房先從移工宿舍的環境說起。從開始實施阻斷措施後,三十歲的大馬籍移工宿舍負責人黃先生形容:「移工現在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宿舍─醫院─隔離區,他們已經不能外出工作,若確診, 只有醫院和隔離區兩個選擇。我感覺移工就好像生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 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許通美則是早在他的臉書上直批,新加坡對待外籍移工的方式不是第一世界,而是第三世界,「這些宿舍就像定時炸彈一般。」 許通美這樣生氣不是沒道理的,這些移工居住的環境,並非像是新加坡政府二○一五年制定的《外籍雇員宿舍法》所規定的百分之百美好。法律規定每個移工都必須擁有十六平方公尺、約四•八坪的個人空間,但一些移工宿舍卻並非如此。新加坡NGO情義之家(Humanitarian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Economics,HOME)個案經理陳宇翰受訪時表示,有的宿舍是二十個人擠在一間房裡,沒有床、只有木板,沒有私人儲物櫃,造成移工行李只能放在床上,幾乎沒有私人空間。此外,廁所、食堂、廚房等公共空間都屬於共用設備。負責管理三層樓小型宿舍的負責人黃先生則提到,他負責的宿舍住了兩百人,環境和大學宿舍差不多,只是一間房同時會有十到二十人居住。其中,九坪的房間住十個人,二十一坪到三十坪的住二十人。而新加坡人居住的政府組屋區以及一般大學宿舍,擁有的個人空間較多,不只床位,還備有書桌、衣櫃、儲物櫃等。就算在外租房,一間房只有一到二人,擁擠程度不如移工宿舍。執法不力,放任雇主剝削陳宇翰認為,「NGO已經針對如此大型勞工營提出抗議,幾萬人擠在一個地方,不具人性化的空間設計,任何傳染病都輕易在這樣的空間流傳,就算沒有新冠病毒,其他傳染病還是有機會大爆發,對移工健康造成影響。」 「需要問責的是,為什麼政府會允許如此有問題的宿舍規劃建設起來?為什麼政府會同意這樣的營運方式?如此採用龐大勞工營安置大量移工的政策,是否正確?是否人道?是否道德?不論組織如何呼籲政府關注移工居住情況,都沒有人聽到我們的聲音。」 根據新加坡外籍勞工法令,人力部要求雇主承擔移工保險(醫藥及工傷)、生活費(住宿和飯食)、人頭稅、身體檢查費用、申請費等,如果雇主要求移工承擔是違法的。「但是,要證明雇主違法卻很難,雇主能在工資單上動手腳、扣工資,甚至我經手的案例中有九○%工人根本沒有拿到工資單,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當局也沒辦法執法,」陳宇翰描述移工舉證困難的情況。他說,即使法令規定雇主必須發出工資單,但很少見到人力部嚴格執法,使法律變得可有可無。「外籍勞工法令是保護工人,但卻變相賦予雇主絕對權力,掌握對付工人的去留大權,移工被迫接受各種不平等合約及剝削條件,也不可隨意換工作,否則雇主終止工作准證,則一切將前功盡棄。」 另一名當地學者卓君美(Stephanie Chok)在臉書貼文質問,截止二○一九年六月,新加坡有九十八萬一千人為工作准證持有者,十九萬七千八百人為S准證持有者,「政府每年賺取多少外籍員工人頭稅?又有多少被用來促進移工的住宿與工作環境?為什麼有這筆錢還需要團體籌款來幫助移工?」政府帶頭暗示,移工是「你們」不是「我們」病毒感染人類,只要環境與生理條件適合,基本上是一視同仁。新加坡當地社會對外籍移工的不理解與排斥心態,早就鋪陳了新加坡確診案例一舉破萬的基礎環境。宿舍負責人黃先生在談到新加坡人的心態時指出,部分新加坡人向來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對外籍人士缺乏同理心。「我們委任一個中國工人去屋主家鋪地磚,工作期間工人不幸被地磚割傷手腕流血,隱約可看見骨頭。可是屋主一點都不關心工人的傷勢,他們在意的是他們家的地板哪裡被血沾到,有沒有病毒,要趕快清潔消毒,想要我們快點把工人帶走。」陳宇翰說:「很少新加坡人會關心這些移工生活過得好嗎?快樂嗎?舒服嗎?這顯示新加坡人對移工的態度有問題,這也因此反映在政府政策上。新加坡政府治理方式像管理一家商業機構, 而不像是國家。制定政策的傾向以獲得多少利益為主,只要有利於機構的政策,政府就會嚴格執行,忽略從人性化的角度去同理移工的處境。」 也許新加坡政府追求效率的經營方式,忽略了幽微的人性層面。舉例來說,總理李顯龍在四月十日的電視談話中更呈現出「新加坡是好雇主,讓外籍移工們可以把賺到的錢寄回家」的「資方對勞方」態度,而不認為這些為新加坡基礎建設打拚的移工們,也是新加坡社會中值得被同理心對待的一員。他在宣布第二次阻斷措施時也強調,疫情大爆發多集中在移工宿舍,但社區感染未擴大,再加上新加坡政府自四月十六日開始,每日疫情報告會將移工宿舍的確診案例與其他本土案例分開,無形中更坐實了新加坡社會對移工的「你們」概念。排斥化為歧視,新加坡付出慘痛代價吳惠恩認為,新加坡政府刻意劃分移工感染和社區感染,會造成更多社會歧視,歧視多為語言暴力,普見於社交媒體。他歸納,社交媒體上普遍的批評包括:他們來自落後國家,公共衛生意識低落,個人衛生習慣差,造成病疫快速在宿舍群爆發;比起母國,新加坡給這些移工充裕生活條件和照顧,他們應該感恩,不是要求更多;患病人數倍增,使政府不得已落實阻斷措施,影響經濟;移工病例增加,給醫療體系造成壓力︙︙等。他坦言,「歧視從語言暴力延伸,到身體力行是環環相扣,疫情過去,生活回歸正常,移工或更難融入新加坡社會。」 截至二○一九年底,新加坡境內總共有將近百萬的外籍移工,不僅包括營建業移工,還有家庭移工。四月下旬,社交軟體WhatsApp 上,一度流傳著「十七名確診的家庭移工是被營建業移工所傳染」的錯誤訊息,但事實上這些家庭移工大多都是被雇主所感染。新加坡整體人口五百七十萬人,包含家庭與營建業移工,這些算是外籍工作者中最低階、從事勞力技術型的工作者們,大概占了一八%,而這次住在宿舍裡的營建業移工們大概僅是五%人口, 卻是新加坡社會持續運作、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助力之一,試想:這些人不在,誰來駕駛新加坡當地的巴士?誰來蓋出一棟又一棟的摩天大樓?移工不能融入當地、為整體社會所接受的代價,新加坡在二○一二年的百名中國籍巴士司機罷工抗議、二○一三年的小印度暴動已經見證過。這一次,新加坡為其隱身於全體社會裡的「你們、我們」心態,再次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
2020-12-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境外移入例印尼第一美第二 移工禁令是否延長下周四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我國增加8名境外移入確診案例,其中,4例為印尼籍移工,3例為美國,1例英國入境,根據統計,我國境外移入國家累計至今,印尼有140例,仍是最高,美國121例,為第二大。印尼移工自12月4日到17日禁止來台,之後是否解禁仍是變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將於12月17日,也就是下周四,將視我國狀況是否減半來台或延後或恢復做出決定。
-
2020-1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商旅館有另名確診者 柯文哲:旅館內感染就不得了
近日有一名浙江台商確診新冠肺炎遭質疑入境後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再度發布,這名浙江台商個案入住的檢疫旅館,曾有另名確診者。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若是在防疫旅館內部感染,這就不得了,現在北市也開始疫調,希望可以擋住。柯文哲說,新冠肺炎疫情,昨天全世界新增的確診案例有60萬例,儘管現在台灣還可以聚會,不過全世界幾乎都已經活動停擺,台灣防疫固然成功,不過另一個更成功的,就是經濟活動沒有受太大影響,所以邊境管制一定要擋住。柯文哲說,所以現在防疫,入境的一定要住防疫旅館或居家檢疫,里長也一定要盯著,甚至過去他對日租套房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現在北市追殺日租套房追殺很兇,若有突破一、兩個案例出現,就將病毒撲滅,但未來若有社區感染,吃飯聚餐就要嚴格限制,但不想一開始就限制台灣的經濟活動。柯文哲說,現在這些都還擋在防疫旅館,但若防疫旅館內部感染,這就不得了。尤其若是同一家防疫旅館出現兩個案例,就要開始疫調,希望就是僅有這兩個案例。柯說,北市府過去24小時,已經開始嚴密疫調,希望可以擋住。柯表示,「覆巢之下無完卵」,真的台灣有感染,大家都倒楣,大家不要想太多,先將疫情擋下再說。
-
2020-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國開打新冠疫苗 指揮中心:我今年底應該打不到
英國今天將領先全球,率先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國內疫苗進度備受關注,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持續以COVAX平台、直洽國際大廠、國內藥廠等三大管道爭取疫苗,坦言今年底應該打不到,但強調今年就能開打的國家僅佔少數歐美,明年中前就會有大進展。莊人祥說,打新冠疫苗後會產生多少抗體、持續多久,都是問題,目前國際只有追蹤兩個月,且目前國際相關組織並未提相關意見,所以何時才能發展出疫苗護照等,都需要一段時間研議。近日各國外籍人士在台確診案例都是由公費支出爭議,莊人祥僅說,因為新冠肺炎屬第五類傳染病,依法由公費支付,除治療費用外,隔離費用也都是由公費支出,不論國人或是其他國籍居都一樣,「這跟一般慢性病不同,要盡快治療才不會傳染給別人。」
-
2020-12-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莊人祥:新冠肺炎法籍確診者 感染跟毒蜘蛛無關
今天新增四例境外移入,包括一名法國籍40多歲確診者,因被毒蜘蛛咬傷在美國就醫而確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案是因為在美國期間急診就醫兩次,暴露醫院本身風險相對就高,該案回國後再由衛生局安排就醫安排住院隔離並採檢才確診,毒蜘蛛咬傷不會傳播,兩者沒有關係。
-
2020-12-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暫緩引入印尼移工 陳時中:有需求者可使用長照2.0
近期來台印尼移工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大幅增多,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2月4日至17日暫緩印尼移工來台兩周,再進一步討論是否加強管制措施或放寬。但印尼移工占我國社福類移工大宗,相關人力如何填補長照空缺?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期間民眾可使用長照2.0服務或是喘息服務。陳時中表示,這段時間看到印尼疫情越來越嚴重,加上印尼移工提出的陰性報告和真實情況有落差,研判當地疫情不僅嚴重,在移工管理上也和事實有落差,因此嚴加管制,延緩印尼移工來台兩周。之後再評估是否自12月18日起減半原印尼籍移工每周入境人數,並做滾動式檢討。陳時中進一步解釋,如果印尼疫情往下走,或是檢驗陽性率降低,就會評估開放,但不會一次開放,而是從減半人數開始開放,再評估下一次開放人數。副指揮官陳宗彥補充表示,現行每周平均約660印尼移工來台,若再次開放上限約330人。但之前也出現許多菲律賓移工確診案例,卻未祭出暫緩來台的措施,外界質疑是否和印尼政府要求我國僱主負擔印尼移工入境費用有關。陳時中說,583位境外移入個案中,外籍移工占107例,其中印尼83例、菲律賓24例,差距懸殊。且印尼移工多為社福、家事移工,接觸的都是身體虛弱、抵抗力較差的被照顧者,若因此染疫反而不好,因此暫緩也是不得已的措施。既然印尼移工為我國社福、家事類移工大宗,未來該如何填補相關人力,以及是否有配套措施也令人關注。陳時中表示,期間民眾可以使用長照2.0服務或是喘息服務;若已申請移工的家庭,因為暫緩措施導致移工尚未來台,也不影響使用長照2.0的資格,等移工到職服務後再轉為喘息服務。陳宗彥則表示,年初時便一直和勞動部合作,可主動延長這些移工在台工作的時間,以減少移動的風險,如果現有的移工期限到必須回國,也可以協助僱主延長聘僱期限。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薛鑑忠說,11月每周入境印尼移工大約677人,暫停兩周就是1350名左右移工不能入境,可以用招募本國勞工、使用本國長照資源、承接國內移工、改聘其他三個來源國移工等其他替代方式解決。目前國內移工主要來源國包括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共69.9萬人,印尼佔38%。
-
2020-11-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人曝確診喪失嗅覺體驗 吃光討厭的食物、吃冰淇淋味如嚼蠟
新冠肺炎肆虐,近日我國境外移入確診案例暴增,民眾警覺性再度提高,指揮中心也將推動秋冬專案,要求民眾出入指定地點須佩戴口罩。有網友分享自己確診後喪失嗅覺的經驗,她試吃過去討厭的食物,都吃不出討厭的味道,反而可以輕鬆入口吃光,先生還對她開玩笑說,「那你不用怕有人在妳面前上廁所了」。有網友在PTT發文分享確診後的感受,她表示,為了工作自己與先生長住海外,他們所在的國家是重災國之一,第一波疫情擴散時,每天早上起床就是先聞自己的腋下,確定嗅覺還在才能安心。近日她先生確診,因為她沒有任何症狀,原以為逃過一劫,想不到隔離期間,發現自己喪失嗅覺,試聞了綠油精,只有涼涼的感覺,沒有任何味道,才確定自己也確診了。她向先生說明確診狀況,先生還調侃她「太好了,那妳就不用怕有人在妳前面上廁所了」。她表示,喪失嗅覺是很奇特的經驗,她好奇試吃自己討厭的食物,如甜椒、番茄、醃漬橄欖,只剩下鹹味,而芝麻葉有一點苦味,蕎麥甚至讓她覺得口感不錯。她表示,這些食物在歐洲很常見,過去吃飯遇到這些配料,她總要挑掉才能食用,但現在可以輕鬆入口,她說,「我一直以為厭惡芝麻葉是因為它苦,沒辦法吃醃漬橄欖是因為它鹹,結果不是,是因為他們的特殊氣味」。她表示,「在吃蕎麥同時,感覺嗅覺好像有恢復了一點點。我只想到要吃快一點,免得恢復以後我就無法入口了,我沒有發燒、咳嗽或喉嚨痛等其他症狀,至於味覺實際上並沒有消失,只剩下酸甜苦辣鹹,吃冰淇淋味如嚼蠟,只有甜味,喝薑茶感受得到甜味跟辣度,沒有薑味」。經過這次經驗,該網友提出五大點好奇的問題,包括味覺除了酸甜苦辣鹹以外,事實上還有哪些?人吃下過量的食物,往往不是因為肚子餓,而只是嘴饞,像這樣吃甜點零食變得無味,是不是有助減肥?以及嗅覺不像視力和聽力會嚴重影響生活,因此健康檢查沒有在測試嗅覺的,但是不是有可能每個人的嗅覺能力本來就不一樣?「我之前不解為什麼有人可以吃下上述那些有著令人厭惡味道的食物卻無感,是否正是因為每個人的嗅覺感受不同?」還有喪失嗅覺還聞得到異性的費洛蒙嗎?費洛蒙到底有沒有味道?等等問題。其他網友則留言為她打氣,希望他們能早日康復,有人說「聞腋下笑了」、「蛤..好痛苦的感覺...祝早日恢復...費洛蒙應該有味道吧?」、「說的輕描淡寫,如果重症呢?」、「好寶貴的體驗」、「我天生嗅覺就不太好,很多人聞的到的臭味我常常聞不到」。
-
2020-11-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同樣返國潮為何三月時不用陰性證明?指揮中心這樣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因聖誕節、寒假、春節將至,預期返臺旅客數增加,12月起包含本國人之所有入境者須檢附三日內核酸檢驗陰性證明才能登機。今年3、4月同樣有返國潮,當時幾乎天天新增10幾例歐美境外移入確診,外界困惑為何現在忽然加以限制?是否防疫量能恐不足?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境外移入的個案數量,除了跟當地國的疫情有關,也與當地的醫療和檢驗可近性有關。3月的狀況和現在不太一樣,當時大家對於這個疾病不是很清楚,要檢驗、治療都不是太了解,所以急著回來。莊人祥表示,現在擔心全球疫情上升,發生率在各國都比較高,不過在歐美地區當地醫療比較進步,現在也對此疾病更了解,當地國人,比較不會像3月一樣有一點不舒服就回來,即便在疫情最嚴峻的美國,人有不舒服也知道如何診斷就醫。莊人祥表示,3月與現在是比較不一樣的,這可能也是5月到10月之間很少出現國人從歐美境外移入確診案例。這幾天有些人搶先回國,可能是對於當地採檢不熟悉,所以先回來。
-
2020-11-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印尼移工恐持假陰性證明入台?陳時中:確實難辨真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14名境外移入確診案例,創7個月來新高,其中13人為印尼移工,皆持有陰性證明入境,但13人持證明入境皆在檢疫後採檢呈陽性,陰性證明被質疑可能造假;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出席活動時表示「不能排除有這種可能」,各國的檢驗報告皆不同,很難辨別真偽。陳時中表示,13人的感染途徑到底是飛機上還是檢疫所,還是印尼本土感染,目前尚未得知群聚原因,13人雖然都有檢附採檢報告,其中9人檢附核酸檢驗報告、1人檢附超過3天的核酸檢驗報告、3人檢附抗體陰性報告,當然抗體陰性報告本來就沒有意義。陳時中表示,陰性證明的真偽到底為何?目前幾乎是難以辨認的,到底是買的還是真的?都難以確定,所以各國都在鼓吹使用一些國際通用的方式可以統一檢驗證明,只是現在各國的檢驗方法、檢驗試劑、檢疫處所、報告判讀等都有歧異在;不能單靠陰性證明就能證明一切,也不能因為持有陰性證明就能縮短檢疫時間。另外,針對印尼移工是否做更緊縮的政策?陳時中表示,衛福部目前將與勞動部討論,由勞動部檢視我國移工人力需求量以及緊迫性,才會做下一波的決定,我們也要針對印尼移工訓練所瞭解狀況,不過台灣在印尼移工爆發大量確診之前,就已經開始做緊縮措施,包含暫緩仲介輸台,以及集中居家檢疫,檢疫期滿需要採檢等,都一直有在進行。
-
2020-1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13移工搭機前都檢附 醫師:陰性證明恐只能參考
秋冬專案要求十二月起所有入境台灣者,無論國籍皆需檢附陰性證明,但昨天新增的確診案例中,疑似群聚感染的十二名印尼移工與案六○七,搭機前皆有陰性證明,卻在檢疫期滿被檢出陽性確診。專家指出,新冠病毒時陰時陽,加上各國檢驗方式不同,陰性證明恐怕只能參考。外界質疑所有入境者皆須檢附核酸檢驗陰性證明「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周一於立院承諾,一周內提出相關法律報告。指揮中心昨天說明,經相關部會討論,相關要求及配套措施,符合憲法保護人民基本權,並無違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同班機來台的十三名印尼移工,入境時都有檢附陰性證明,十人檢附核酸陰性報告,其中九人檢附三天內陰性證明、一人檢附超過三天的陰性證明,另外三人則是檢附抗體陰性證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坦言,恐難完全依賴登機三天內陰性證明,確保入境者並未感染;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新冠病毒變化多端,登機前的檢驗結果,只能作為參考。黃立民認為,登機前三天的陰性證明,「還是可以攔住大部分帶病毒者」,但應落實十四天檢疫隔離,最好於檢疫期滿,再採檢一次。
-
2020-11-10 新聞.杏林.診間
返鄉服務不見一張精神病床 丁碩彥成彰化精神病床推手
「20多年前,彰化一張精神病床都沒有」草屯療養院副院長丁碩彥今獲得衛福部頒發的資深典範醫師獎,當年因公費生返鄉於部立彰化醫院服務,全縣竟連一張精神病床都沒有,患者一旦被緊急安置,就只能轉車再轉車跨縣市探視家人,只是想讓患者別離鄉背景的念頭,讓彰化的精神病床從無到近簽床的規格,他期盼未來於社區安置的病患,更積極推動急性發作時醫療人員能更盡速可以到場。丁碩彥今從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手中接下資深典範醫師獎時,頻頻向次長致謝,不過薛瑞元於台上致詞時表示,部立醫院無論在基層或是這次防疫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幾次的武漢包機、邊境檢驗、疑似案例採檢、收治疑似或是確診案例,其中部立醫院累計收治的確診患者就多達187人,占整體的三分之一。丁碩彥表示,在部立彰化醫院服務多年,近二年才轉任到草屯療養院擔任副院長,今年剛好碰上新冠肺炎疫情,被指派為草屯檢疫所得指揮官,也是全台唯一是由精神療養院擔任指揮官的檢疫所,他們也發揮長才,針對檢疫期間可能會碰上的焦躁不安等問題,替衛福部撰寫SOP,錄製14段放鬆方式提供給各檢疫所自行播放。丁碩彥說,精神疾病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領域,20多年前選擇走這條路時,沒有什麼人看好,但人的精神、心理變化與一般疾病相比更吸引他,接觸過這麼多精神疾病患者,曾在急診時挨過打,時常被辱罵,他說「其實精神疾病患者很真性情」,也因為這一點,跟他們相處更為自在,不必有過多的假惺惺,也是他執著在精神領域的原因之一。丁碩彥表示,當初從學校返回彰化,看見精神病床連一張都沒有,錯愕之餘,更想著如何拓展彰化的精神病床「精神疾病沒有分縣市的,盛行率都一樣」,但彰化的患者卻必須要離鄉背井,實在很不公平,因此從部立彰化醫院先做起,先開設50床的慢性精神病床,再到150床,急性、日間也陸續開設,當部彰開始拓展精神病床後,也連帶帶動周邊醫院得設置,讓彰化目前已經有接近一千床的床位可供使用。近期國內不斷出現精神疾病患者回歸社區後,卻發生暴力事件等憾事,他表示,其實精神疾病患者發作時,幾乎沒辦法自我控制,特別是強制就醫後,安置醫院離家遠,家屬容易心軟,讓未能接受完整安置的患者提前返家,造成憾事發生。他認為在人權與醫療之中,若要讓社區的病患可以更穩定生活,社區的精神醫療資源必須要擴增,一旦出現需要緊急安置的狀況,醫療人員就能到場,避免憾事發生。
-
2020-10-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口罩抗疫 七成獨處女愛戴 男怕豬隊友
我國防疫有成,一般認為與勤戴口罩有關。國內一項觀察萬人防疫行為的調查發現,今年二月疫情剛起之初,超過五成民眾自動自發戴口罩,其中女性六成四、男性四成八,如果男性聚在一起,戴口罩比率低至四成二,顯示男性有可能成為防疫豬隊友。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經濟學布告欄」國際期刊。台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莊雅婷、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仲恩攜手完成這項研究。今年二月,研究團隊在台北市和新北市觀察記錄一萬兩千多名行人在各種情境下戴口罩比率,地點遍及三峽、淡水、西門町、動物園,調查對象包括學生、騎士、跑步、溜滑板者,以排除因學校規定、空汙、運動等因素影響。結果發現,獨處女性成年人戴口罩比率最高,達七成之多,男性只有五成。同性群體聚會,六成女性戴口罩,男性只有四成。在混合性別群體中,女性戴口罩比率降至五成五,男性則略提高到四成六。如果一旁有小朋友,成年男女戴口罩比率最低,女性僅五成、男性僅四成。另女童戴口罩比率也高於男童,但未達顯著程度。劉仲恩表示,執行調查時,台灣確診案例僅十幾到廿幾個,且未禁止外籍人士入境,政府僅建議民眾至醫院應戴口罩,當時大眾運輸系統也尚未強制乘客戴口罩,在此環境下仍有五、六成民眾戴口罩,顯示台灣人自我保護意識很強。事實上,國外口罩研究和報導也發現同樣情況,即便在排斥口罩的歐美,女性也較願意戴口罩。研究也發現,部分國人會因口罩阻礙社交而不戴口罩。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提醒,適逢流感季,除了接種疫苗,外出也要做好個人防護。
-
2020-10-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柯文哲:做好應變措施 努力讓跨年晚會不停辦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3)日前往台北市議會,針對市府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紓困振興成效、電子支付暨無現金交易政策、長照及老人安養護政策3大主題,進行專案報告、質詢及答覆。他於議會大廳接受媒體訪問,對於外界關切今年台北市跨年晚會的停辦標準為何?柯文哲強調,市府會做好應變措施,努力不讓大家期待的跨年晚會停辦。記者詢問,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日前宣布,若單周出現15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就將停辦跨年晚會,這是否包含境外移入個案?柯文哲答覆,不含境外移入,因為其他國家沒有防疫旅館等相關隔離措施,所以會把境外境內合併計算。在台灣有防疫旅館的狀態下,台北市「大型活動」停辦防疫標準,是會扣掉防疫旅館、居家檢疫個案,若一周有15個本土案例,就表示傳染可能傳開,就會停辦。記者追問,之前觀傳局表示有包含境外,是否說錯?柯文哲說,局處一開始有寫草案,但這個草案沒有進入防疫小組討論,所以已經被他否決。15個案例則是按照日本東京感染的經驗,這個有一個複雜公式運算得出。而柯文哲在議員質詢時回答,跨年活動停辦的標準已經定調,是不含境外移入案例,活動前七天有15例本土案例,就會停辦,是滾動式判斷,詳細會再公布。按照目前來看跨年可以辦,但疫情變化大,很多事難以預測,必須做好風險控管,承受損失。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補充,若跨年時有台北市出現一例本土案例,就會要求參與者全程戴口罩,並取消飲食攤位;台北市每周本土確診15例才會取消活動,並會在活動開始前一星期內公布,大型活動會整體的規範,而這項SOP在8月就訂好了,15例是從醫院的能量、可以承受的範圍制定。
-
2020-10-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單周15人患新冠肺炎就取消跨年 莊人祥被算法嚇到
年底即將舉行跨年活動,台北市政府擬規畫若出現單周15例以上新冠肺炎確診案例,改採線上轉播或取消跨年,今有指揮中心臨時記者會上,有電視台媒體指出,傳北市單周十五例算法是包含境外及本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直言,訝異境內外都算,會再詢問地方,了解狀況。本周連四天就累積13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若真按照單周15例以上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含境內外,跨年晚會取消機率恐怕非常大。莊人祥重申,境外對於本土影響不大,因所有入境者都會做好居家檢疫,做好隔離對社區影響低,除非有不明原因本土病例發生才需要進一步做集會管理。
-
2020-10-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跨年活動辦不辦? 陳時中:把口罩戴好最重要
年底即將舉行跨年活動,台北市政府擬規畫若出現15例以上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將改採線上轉播或取消跨年。對於大型活動是否喊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目前整體疫情在相對低點,會視情況調整。至於是否會將北市的防疫方案當作指揮中心的防疫指引,副指揮官陳宗彥則表示,各縣市舉辦跨年晚會的形態不同,有些只有一場、有些有持續性、有些則有主副場,但各縣市都表示會配合指揮中心對疫情的掌握。陳時中則說,不管是流感疫苗或是新冠肺炎防疫,彈性調整和因地制宜都是政策兩大方向,台北市有自己的規劃和目標,沒有特別強制性;活動要辦的強度和方式,各地方可以自己決定。他進一步強調,跨年是在冬天,民眾把口罩戴好最重要。另外,三大工商團體呼籲政府推動「商業泡泡」,希望政府放寬與我國商務往來密切的商務人士,如新南向國家有條件免除14天的隔離規定。陳時中則表示,如果有好的防疫計劃書可以考慮,但不會考慮針對沒有特定往來對象,無條件的放寬防疫標準,「這樣風險太大」。而台商也反應春節返台,來回除了要檢疫28天還要花12萬,希望能放寬規定。陳時中說,這問題分為兩部分,台商返台因為通常有家庭可居家檢疫,費用不會這麼高,除非有特殊原因而得到防疫旅館;對台商造成最大困擾的應是需檢疫兩個14天,但目前到過年還有一段時間,會持續就疫情發展討論。
-
2020-10-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北市15例確診就停辦跨年 新北不以數字作考量
台北市府今宣布,若北市出現15例以上確診案例,擬停辦跨年活動。新北市觀光旅遊局長張其強指出,會以新北衞生局和中央流行疫情中心的判斷為主,不會單純以量化的數字作考量,一定料敵從寬,一定以市民的健康安全為唯一考量。新北升格10周年,新北歡樂耶誕城今年融入迪士尼元素,不僅夜間有光雕秀,連白天都有相關布景,經典人物白雪公主、愛麗絲夢遊仙境等角色都會出現,且今年舉辦天數會比往年長,範圍也是歷年最大。
-
2020-10-04 科別.感染科
三峽五寮里本土登革熱再增7例 確診案例累計38人
新北市三峽區再新增7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6男1女,年齡介於50至79歲間,分別居住於三峽五寮里3人、中正里1人、土城區廣福里、清水里及蘆洲區成功里各1人,7人皆具有筍園或五寮社區活動史,研判仍在該區域感染。新北市衛生局表示,三峽區五寮里出現第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後,已主動對五寮區域居民、農友或五寮社區活動史接觸者進行篩檢,更主動召回筍農及盤商採檢,不斷擴大採檢範圍,積極找出隱性感染者,防範疫情擴散。至今已採檢548人,尚有95人檢驗中,此起群聚共38人感染,其中新北市33例、桃園市5例。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市府對於三峽五寮區域持續清查掌握高風險農友,並進行擴大篩檢及衛教宣導,加強居民住家環境孳生源清消作業,並對該區域定期進行大區塊化學噴消防治工作,且於高風險筍園設立13個管制點限制人員進出,將疫情控制於該區域。衛生局提醒,民眾如出現發燒、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等疑似症狀,請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活動史,或與三峽區衛生所聯繫進行採檢。※延伸閱讀》‧不只新冠肺炎疫情嚴峻 還要小心染上這些疾病…共同點「發燒」病重致死!
-
2020-09-21 科別.感染科
流感+新冠致命組合 秋冬恐爆「雙疫大流行」
美國新冠病毒疫情死亡總數逼近20萬人大關,目前學生秋季返校,而快速檢疫工具還告闕如,醫學家普遍憂心,隨著秋、冬逼近,新冠病毒及流感病毒結合,全國本已嚴峻的疫情恐雪上加霜,而在10、11月爆發「雙疫大流行」(twindemic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20日晚間,美國新冠病毒染疫死亡人數已達19萬9474人;專家認為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疫情入冬後將又面臨一波高峰,死亡人數恐怕在年底前大增。「今日美國報」(US Today)20日報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傳染病及疫苗學榮譽教授斯瓦茲柏格(John Swartzberg)表示,自己估計當前全國因新冠病毒而病故人數減少,此一趨勢會持續到9月,接下來到10月逐步增加,11月可能更糟;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一般都在大約1個月以後。全國人口最多的加州新冠病毒確診案例最多,還因目前猖獗的野火導致煙霾,疫情恐進一步惡化;加州野火季還有兩個月要挨過。斯瓦茲柏格表示,自己很難想像10、11兩個月,情勢能夠好轉,人們生活舉止改變幅度並不夠,也沒加大檢疫規模;另外,政治歪風一直在吹,壓制該做的事。斯瓦茲柏格臨床執業已有30年,他表示要診斷出流感並不困難,打個電話或親自看診過病人便可得知。但新冠病毒出現,令一切改觀,它導致病人出現的症狀,跟流感等一切感染呼吸系統的病毒差不多,這些病毒在秋、冬也最猖獗,天氣變冷,人們減少外出而待在室內。新冠快篩方法闕如,依然是全國防疫一大障礙,因此導致分不清病人是感染新冠還是流感,醫學界已有人聲稱今年秋、冬將出現雙疫大流行,恐壓垮整個醫療系統。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統計,2010年以來,流感平均每年造成3萬7000名美國人病故。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表示,他特別憂心新冠疫情可能對流感季高峰期造成衝擊;流感季一般在10月下旬開始,接下來兩個月加速,而在元月、2月來到高峰。
-
2020-09-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疫苗布局下一步? 陳時中:台灣有本錢等
專家預言秋冬將會帶來第二波疫情,全球疫苗戰,台灣該怎麼布局?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晚間上節目時表示,疫苗對台灣有利也有不利的一面。他說,目前台灣疫情相對穩定,施打新冠疫苗的需求沒有這麼急迫性;不利是指國人會擔心無法施打。他也指出,相對於其他國家,台灣有時間可觀察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台灣有等的本錢。陳時中表示,近期台灣每周都有零星境外移入個案,顯示國外疫情相對嚴峻,今天也是全世界確診案例單日突破30萬的日子,目前國外確診案例都很多,除了北美有下降趨勢,其餘如印度、中南美洲,確診案例都在持續增加。他說,因此更加確信,台灣必須要把邊境檢疫做得更好。陳時中表示,民眾所關心的疫苗,台灣目前的狀況各有「有利」及「不利」,有利的部分是台灣疫情相對穩定,施打疫苗的需求並沒有這麼的急迫性,台灣比其他國家更有時間,可觀察疫苗研發後的有效性與安全性。陳時中表示,過去疫苗的研發動輒十年,但為了新冠肺炎疫情,現在必須趕在一年內做出來,各國都在評估施打的必要性,台灣處於疫情穩定的狀況,有本錢可以等。不過,民眾一定會說「別人有得打,我們卻沒得打。」陳時中說,這就是對我們不利的部分,但台灣已經150天沒有本土案例,社區很安全,當然無法估計可以再等多久,但不代表「非要等很久不可」,一旦出現效果好的疫苗,我們就會早一點打。衛福部也在積極做疫苗的採購布局。陳時中說,專家預言秋冬將會出現第二波疫情,但依照對南半球的觀察,疫情並沒有在秋冬爆發,秋冬會出現疫情是建立在過去對其他病毒的觀察,天冷時病毒活躍,但是新冠病毒現在才要經歷秋冬季節,我們先把防疫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
2020-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川普暗指疫苗10月問世?研發團隊負責人:機率非常低!
川普總統日前稱,新冠肺炎的疫苗有望在年底前完成,甚至更早;但疫苗研發團隊「神速任務」(Operation Warp Speed)的負責人史勞伊(Moncef Slaoui)3日表示,疫苗在10月底以前完成的機率雖然並非完全不可能,但機率非常低;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也提醒,有部分地區確診人數仍在上升,應提防假日活動,但也有另外五州的疫情正在趨緩。史勞伊接受全國公共電台(NPR)訪問說,聯邦疾病管制中心(CDC)已提前為疫苗在10底時投入和使用,敦促各州做準備,並稱讚媒體的大力宣傳是「做對的事」。但史勞伊認為疫苗在10月底前完成的可能性極低:「我相信疫苗能在年底前完成,而且至少能應付年長者和前線醫療人員使用。」節目中主持人瑪莉‧凱利(Mary Louise Kelly)提問,政府此舉是否為選舉目的,強迫研發團隊在大選前完成疫苗,史勞伊說:「對我們來講,這和政治完全無關,很明顯的,我們之中有很多人不會支持這麼做。」史勞伊預估年底前將會有足夠的疫苗供給2000萬人至2500萬人注射,且至2021年年中,就能提供美國所有民眾完成疫苗注射的需求。佛奇也提醒民眾,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愛阿華州、阿肯色州、密蘇里州、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州都有確診案例增加的趨勢,面對下周來臨的勞工節應多加留意。佛奇說:「上述這些地方的確診數量都在增加,這通常表示未來可能會有更大的問題。」有些地方疫情劇增,也有地方逐漸緩和;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儘管全美確診人數已超過610萬人,但西部和南部地區的確診人數,在近兩周內已逐漸下降許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調查數據顯示,確診人數下降最多的地區包括加州、喬治亞州、密西西比州、內華達州和亞利桑納州。
-
2020-08-31 新聞.健康知識+
美牛能不能吃?吃了會不會染狂牛症?教授用數據分析
讀者吳先生2019-5-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你好,首先,謝謝你提供這個網站,有機會讓大眾知道,科學上的陳述,而不只是人云亦云,或是不知所云。再來,如果林教授有空,可以請教科學上,對於狂牛症以及牛肉安全的看法,個人喜歡有空就自己下廚煎個牛肉,市面上美國牛不少,吃了這麼久的牛肉,想請教林教授有關於狂牛症的看法以及美國牛肉的安全性。謝謝狂牛症是在1984年12月首次發生於英國,而後在1992到1993年間達到高峰。在那個時候的英國,每1000頭牛就有3頭感染,每個禮拜約有1000頭牛被確診,而在這兩年期間就有7萬多頭牛被確診。在採取嚴格控管後,情況逐年改善:1995年有14562個案例,2000年有1443個案例,2005年有225個案例,2010年有11個案例,2015年有2個案例,2016,2017都沒有,但是2018又有一個。總共,三十年來有將近20萬個確診案例(80%發生在1990到1995年間)。全世界共有28個國家曾有狂牛症的案例,而其中23個是歐洲國家。日本是非歐洲國家中案例最多的,共有36宗。美國共有6個案例,分別發生在2003,2005,2006,2012,2017,和2018.第一個人感染狂牛症(簡稱vCJD)的案例是發生在1995年5月,是19歲的英國人Stephen Churchill。目前全世界共有226宗vCJD的案例,其中174宗在英國,26宗在法國。所以,其他國家總和才26宗。2010年5月台灣有位34歲男士死於不明原因。後來(2010年12月)陽明大學神經科發表論文懷疑該男子是死於vCJD。現在這個案例在所有狂牛症的相關文獻上都是以確診看待。值得注意的是,該男士在1989到1997年間,也就是狂牛症的高峰期間,住在英國。所以,他極有可能是在英國時被感染。美國現在有4個確診的vCJD案例,分別發生於2001, 2005,2006,和2012,但是,他們幾乎都可以確定是在境外被感染(兩宗在英國,兩宗在中東國家)。講了這麽多,主要是要讓讀者知道:1.狂牛症現在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發生率幾乎是零。2.人感染狂牛症的案例不多;最近7年來是零案例。3.在台灣和美國都沒有本土的vCJD案例(都是境外感染)。所以,讀者實在不用擔心吃美國牛肉會有感染狂牛症的可能。另外補充:(1)感染vCJD的人大多是年輕人(平均28歲),(2)加熱處理無法消滅狂牛症病原,(3)狂牛症病原主要是集中在牛的大腦和脊髓,(4)紐約時報曾報導,許多營養品補充劑含有牛大腦和脊髓萃取物的成分,(5)WebMD也曾發文表示膠原蛋白補充劑有可能被狂牛症病原污染,(6)美國FDA現在有規定補充劑不可以添加牛大腦和脊髓萃取物,但是由於FDA並不做檢測,所以仍有風險。參考資料:https://www.nytimes.com/2001/02/06/health/supplements-raise-mad-cow-concerns.html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1155168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450654http://www.oie.int/animal-health-in-the-world/bse-specific-data/number-of-reported-cases-worldwide-excluding-the-united-kingdom/https://ecdc.europa.eu/en/vcjd/factshttps://www.fda.gov/food/cfsan-constituent-updates/fda-announces-final-rule-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https://www.centerforfoodsafety.org/issues/1040/mad-cow-disease/risks-from-vitamin-supplementshttps://www.cdc.gov/prions/bse/index.htmlhttps://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news/20180308/collagen-supplements-what-the-research-shows原文:狂牛症,牛肉安全
-
2020-08-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重磅快評】美豬美牛賣成了 疫苗研究出結論了嗎?
彰化縣衛生局、台大公衛學院的萬人血清檢測日前公布結果,對四大類高危險群近500份精準採樣,抗體呈陽性反應只有18例,台灣、彰化的新冠隱憂可以放下。在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對中央防疫指揮頻頻示好後,雖然指揮官還在酸葉局長,但亂箭攻擊可望告一段落。這次精準篩檢將是台灣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具國際公信力的報告,首因採樣、調查法完全透明,各界都可檢視;第二是報告出爐後接受六位病毒學家、公衛前輩審查;論文接受同儕審查並公布台灣以往很少見,這也是這份報告贏得公信力的關鍵因素。很不幸,防疫指揮中心是對照組。迄今確診487例的漂亮數字,全是疫情記者會主席台那幾張嘴說的,疫調的關鍵過程幾乎未曾著墨。漂亮的防疫數字在全球疫情猛爆階段確實贏得國際上的掌聲與嘆服,現在還如此嗎?恐怕掌聲外難免也存疑。在連番出現居留台灣多時人士出境後確診案例,指揮中心卯足勁推為境外移入、境外感染,絕口不說是本土案例的「演出」,讓大家不禁搖頭。指揮中心除了不透明,另個問題是只講好話。批准國光、聯亞生技研發的疫苗進入臨床測試當然是值得高興的好消息,但適合說台灣疫苗研發進入全球新冠疫苗競賽的「領先群」?一期臨床是疫苗研發的剛入門,規模很小,接續的二、三期臨床規模及難度都大得多;已可確認台灣僅487的確診例進不了第三期臨床,這要怎麼「領先群」?疫苗怎麼辦?這問題不能問,防疫指揮官會罵你「白目」。防疫大官定調的疫苗訊息是一切都在安排,但怎麼安排?沒有講下文。目前看來臨床三期測試領先的美國莫德納〈Modema〉公司進度超前,川普宣布已簽訂15億美元購買一億劑疫苗合約,會不會分一些給台灣?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來台賣美豬美牛時曾對台灣提出的疫苗需求表示「帶回去研究」,美豬美牛賣成了,不知道疫苗的事研究出結論了嗎?
-
2020-08-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無症狀免檢 CDC悄修檢測指南 專家緊張 白宮否認施壓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本周悄悄修改新冠病毒檢測指南,將沒有出現染疫症狀的民眾排除在外,就算這些民眾最近曾有接觸史,同樣歸類於排除之列。這項更動引發公共衛生專家質疑,因為症狀即將出現之前的空窗期,正是許多患者傳染力最高的時候,因此對於疫情追蹤而言,關係重大。修改前的指南中,疾病防治中心明確寫道,曾經與染疫患者有過近距離接觸的所有民眾,都應接受病毒檢測。指南中也指出,無症狀(asymptomatic)與未發病潛伏期的感染,都是造成疫情擴散的重要因素。新版新冠病毒檢測指南24日出現在疾病防治中心官網;根據新指南,如果民眾曾與染疫患者在不到六呎的距離內接觸長達15分鐘,在沒有出現發病症狀的情況下,不需要接受病毒檢測;唯一例外則是健康較差的民眾或者地方衛生官員建議必須接受檢測的人。根據疫情推算公式,新冠病毒感染案例中,約有半數發生於未發病潛伏期(pre-symptomatic stage),患者在這個階段並不會察覺健康有恙,甚至完全沒有任何異狀。衛生專家警告,如果對於病毒檢測改採消極態度,可能導致重要的治療時機遭到耽誤,病毒在社區當中散布的真相,也會因此變得難以釐清。加州帕拉阿圖(Palo Alto)傳染疾病醫師庫帕里(Krutika Kuppalli)指出,更改病毒檢測指南,只讓已經出現染疫症狀的民眾接受檢測,恐怕帶來潛藏風險,因為許多正在散布病毒的無症狀患者,都沒有受到調查追蹤。她說:「我覺得,這項改變可能讓疫情更為惡化。」以全美疫情狀況來看,每日新增確診案例仍然偏高,所幸過去幾周以來呈現下降趨勢。大約一個月前,美國疫情最嚴重期間曾出現每天新增6萬6000個確診案例,現在則減少至大約4萬3000個。包括亞利桑納州、佛羅里達州等今夏初期曾發生大規模病毒傳播的州,疫情目前已獲控制;然而在中西部某些地區,外加夏威夷州以及美國屬地,確診案例依然上升。被指派為川普政府全國新冠病毒檢測總監的衛服部助理部長吉羅爾(Brett Giroir)26日在記者會上指出,這項更動並非白宮授意,而是為了向社會大眾澄清病毒檢測有其限制性,絕非為了刻意降低檢測數量。吉羅爾說,在疫情嚴重地區,許多民眾就算沒有症狀,還是會接受檢測,如果在確診率只有1%的地區,民眾則不能說「我今天要檢測,明天也要,後天還要。」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白宮新冠疫情小組成員佛奇(Anthony Fauci)說,他8月20日正接受手術,全身麻醉,而沒有參加這項會議。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入境普篩壓垮醫療體系?2前衛生署長槓陳時中
陳時中:恐有一萬多名偽陽性彰化縣「精準」篩檢風波未平,國民黨擬聯合十四個執政縣市入境普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提出算式模擬,若入境全數普篩,不但造成偽陰性案例在社區趴趴走,更可能有一萬多名偽陽性案例,如此等於花了八億元反而製造防疫破口,壓垮醫療體系。「難道日韓泰德陸都是傻瓜?」不過,兩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與葉金川都質疑,「難道日本、韓國、泰國、德國、中國都是傻瓜?都是在做心酸的嗎?」葉金川還問,「為什麼台灣會有很多人到了日本、泰國被抓到確診?」就是因為這些國家都有做入境普篩,而且其中不少是真的發病了,「那為什麼台灣可以不必做?」陳:會有偽陰性社區趴趴走根據陳時中模擬入境全數普篩,以今年一月至今入境廿五萬人計算,盛行率約百分之零點二,可假設有五百名潛在個案,以試劑敏感度百分之九十、特異性百分九十五來看,會篩出四百五十個陽性個案,但會有五十個偽陰性案例回到社區,造成社區傳播可以預期。除了偽陰性案例,也會出現一萬二千四百七十五個偽陽性病例,陳時中說:「多做一點,會產生『很多點』」,這些人明明沒有生病卻被當成確診者,若全數收治負壓隔離病房,即使可透過二次篩檢剔除確診名單,但每人平均仍須住五至六天。陳時中說,國內醫療體系,負壓隔離病房、一般隔離病房及專責病房加起來,僅三千多床,偽陽性者不僅使國內醫療量能滿載,醫院是高風險地區,也增加感染風險;也要考量疫調,同班機旅客、航班機組員都會受到不必要的居家檢疫要求,航空業承擔不起,台灣也可能成為孤島。專家質疑:太過高估偽陽性不過,指揮中心昨天假設PCR(聚合酶連鎖反應)檢測的特異性為百分九十五,與今年四月廿八日的簡報不同,當時指檢測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是百分之九十五和九十九點九九。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兒童感染科專家黃立民質疑,依指揮中心估法,等於確診案例中有百分之五是偽陽性,「實在太過高估」。葉金川:是用什麼試劑那麼爛葉金川也質疑,「不知道陳時中是用什麼試劑那麼爛?」偽陰性或偽陽性會高到百分之五、百分之十?據他所知,PCR檢測偽陰性與偽陽性都不會這麼高。楊志良:紐澳以篩檢代替檢疫楊志良說,世界經濟必須靠兩國間的商務、旅行泡泡,篩檢可以縮短檢疫時間,澳洲與紐西蘭就是以篩檢代替檢疫,恢復正常往來。葉金川也說,檢驗與檢疫通常是並用,但如果可以入境普篩,可部分取代檢疫,縮短或免除檢疫。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表示,指揮中心不願實施入境普篩,各界毋須再戰;但對於指揮中心擔心偽陽性案例塞爆醫院,她說,應提前設想把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指揮中心應著眼冬天,當流感與新冠肺炎同時來襲時,必須有防堵策略。
-
2020-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血清調查 蘇益仁:有助抗疫對策 金傳春:找出傳播因子
在反對彰化進行萬人血清調查的質疑中,除認為普篩在此時意義不大,也擔心針對高危險群檢驗結果被外界拿來放大不存在的疫情。但專家提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並不等於普篩,進一步研究有助更了解新冠病毒及傳播途徑,有助決定防疫資源分配等決策。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彰化縣衛生局與指揮中心此次事件已成為「政治事件」,不予評論,但當年進行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一定的意義,更幫助面對未來遇上類似感染事件的處理。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指出,當時發現,部分在SARS期間去醫院修電視或換鈔票的人,體內也有抗體,表示曾經感染卻沒有症狀,進一步研究有助找到疾病傳播的危險和保護因子。金傳春指出,當年面對SARS,防疫是臨床防治與研究並進,當發現患者曹女士疑為和平醫院感染源時,專家會議即建議進行血清流行學調查,於是馬上提出計畫,衛生署也批准經費,只是當時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進行調查時,疫情已經結束。蘇益仁表示,當年SARS從三月底爆發至七月初結束,我國有三四六名確診案例,七十三人死亡,其中卅七人直接死於SARS。疫情結束後,疾管局立即啟動血清調查。蘇益仁表示,當時血清調查主要有幾個目的,第一是釐清確診案例是否真的為確診,第二是被排除的疑似個案是否也曾被感染;蘇益仁表示,當時曾有七百餘人被列為陽性個案,但經過血清檢驗後,僅有三四六人實際被感染,而被排除的疑似個案約三八○多名,其中有四成,竟也曾被感染過。蘇益仁表示,當時血清調查最大收穫是,指揮中心成立臨床小組,透過X光及臨床症狀判斷通報個案是否確診,此方式「僅供參考」,所有的確診個案都必須要透過PCR檢驗或是檢驗抗體、抗原,才能判斷是否為陽性個案。金傳春指出,如果此次彰化血清調查發現有中和抗體的人不多,顯示台灣感染者的確比較少,更可證明我們目前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作為是有效的,這也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