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確診人數
共找到
753
筆 文章
-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年輕確診者占比提高「卻打不到疫苗」 陳時中回應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目前確診者為20歲至39歲等青年比例提高,年輕族群施打疫苗的保護力也獲關注。但目前疫苗登記意願第三輪僅下開至48歲民眾,還有更多青年無法施打。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疫情隨著時間會慢慢攻擊家戶,包含年輕工作人口,未來會加強各地疫調,但施打疫苗的時序,仍然要看整體進貨量而定。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整體來講,年輕人占比變高,並非指確診人數增加幾倍,而是一開始個案多,年輕人占比低,現在相對個案少,年輕人占比因而提高。他表示,疫情一開始會攻擊抵抗力弱的人,隨著時間慢慢攻擊家戶,加上年輕工作人口容易在外奔波上班等,相對染疫可能性高,家庭親密感染可能性在此年齡比例較高。但對於年輕族群也有可能確診,各地是否著手計畫青年納入疫苗施打的重點。陳時中表示,在疫調會整體注意疫情狀況,並針對年齡層提醒,未來疫調時各地政府更密切注意、加強區域間地方政府聯繫,讓疫調精確清楚,及早阻斷傳播鍊。至於施打疫苗時序,還是要看整體進貨量而訂。
-
2021-07-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讓18歲以下打疫苗 醫:不是科學考量而是選票
台灣本土疫情趨緩,疫苗覆蓋率也超過二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指出,近期疫情以家庭群聚為主、年齡更有下降趨勢,會想辦法加速向年輕族群開放打疫苗。有專家認為,各國出現年輕族群染疫,不是代表Delta變異株專門攻擊年輕人,而是染疫的人「大多都沒打疫苗」,這群人剛好是年輕族群。不過,長者或慢性病等高風險群仍應優先施打,若政府還沒施打完這些族群,便讓18歲以下青少年施打,「這不是根據科學,而是選票」。指揮中心昨公布疫苗施打最新數據,共19萬多萬人接種疫苗,接種AZ者有16萬多人,接種第二劑約6千多人;接種莫德納約2萬5千多人,第二劑約3千多人。總體人口涵蓋率為22.48%,劑次人口比為23.08%。而疫苗預約平台20日起發送簡訊152萬9148人,完成預約者有95萬6996人,佔符合預約資格人數62.58%。雖然疫苗接種率逐步提升,但近期觀察到染疫年齡層下降趨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整體確診人數變少,但年輕人比率增加,相較5月11日當周20到39歲在占確診者的15%,但到了上周,20到39歲確診比率已上升到42%。筆名林氏璧的台大醫院感染科前醫師孔祥琪指出,台灣7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逾六成,65至74歲逾七成,長者已有一定防護力,近期出現年輕人染疫情況並不意外,就像日本去年夏天時,增加許多20至39歲年輕人染疫,因活動力強更容易傳染,但大多是無症狀或輕症,也呼籲別因此解讀為Delta變異株容易攻擊年輕人,「只能說,沒打疫苗的人容易感染,剛好現在沒打疫苗的都是年輕人」。孔祥琪表示,接種疫苗講求安全性,先讓容易重症的族群接種,像是第九類不分年齡慢性病患者、第十類50歲以上等高風險群,至少先接種第一劑,再一一往下年齡層開放。至於18歲以下要不要接種疫苗?孔祥琪說,若疫情不幸又再度爆發,年輕人染疫不一定會住院,但高風險族群可能重症,政府應優先保護。近期以色列、美國等國家疫苗覆蓋率達總人口六、七成,才陸續往年輕族群施打疫苗,英國考量除了特殊疾病青少年外,憂心青少年打疫苗出現心肌炎、血栓等,傾向不開放。台灣若還沒打完優先族群,仍要把疫苗留給18歲以下青少年接種,那不是依據科學,而是為了選票。不過若9月疫苗供貨穩定,前面族群也都接種差不多,撥100、200萬劑讓18歲以下青年族群接種,那才合理。高端疫苗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未來成為民眾另一選擇。孔祥琪表示,像是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蛋白次單位疫苗副作用少,對老人家有吸引力;另一派專家則認為,年輕人打mRNA疫苗容易心肌炎,也可選擇打國產疫苗。不過他擔憂,高端血清陽轉率長者只有88%,保護力無法確定,但總歸來說,不論AZ或莫德納或國產疫苗,有打疫苗總比沒打疫苗好。
-
2021-07-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台院內感染確診290例 璩大成:5類對象最常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今天說,全台院內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90例,以確診者家人、肺炎住院病患、陪病者或看護等5類人最常見,院內感染往外傳播,確診數可能是原本的4到5倍。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舉辦「協力穩固COVID-19現下、儲備未來」線上研討會,邀請璩大成分享台北市防疫經驗,並由院內醫師分享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檢驗與治療經驗。璩大成表示,截至7月9日,全國院內感染確診數總計有290例,其中台北市174例,為全國最多,接續為新北市54例、桃園市41例等,而匡列總人數也多達4190人。院內感染人員類別以病患最多,但璩大成認為,陪病家屬與其他院內非醫事人員經常牽涉其中,是院內感染最常見原因。一旦發生院內感染,璩大成說,通常看到是醫院內部感染人數,但隨著精準疫調發現疫情擴大到其他醫院甚至跨縣市,也發現到驚人現象,最後染疫人數保守估計是原本院內感染人數的4至5倍,因傳播出去的個案,通常不會在原本的醫院內發現。璩大成也整理5種院內感染常見的身分對象,首先是確診者的家人接觸者,可能採檢由陰轉陽,醫院必須提高警覺與適度隔離;再者是社區型肺炎住院病人,多次採檢陰性後,轉到緩衝或普通病房後卻轉陽。璩大成提到,照顧病人的家屬、看護或外籍看護,因可自由進出,可能從社區帶入病毒。他舉例,有病人數度採檢陰性,後來跟家人或看護一起轉陽,就可能是自由進出的這群人帶入病毒導致院內感染,必須特別小心。另外則是新設置採檢站或工作站的人員,璩大成說,脫除隔離衣時是最危險的時刻;最後則是醫院內行政、書記、清潔、外包等非醫事人員,必須提高疫苗施打率外,定期採檢對象也要納入,並考核感控訓練。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則分享COVID-19治療要點,輕症患者可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早期至後期則可使用單株抗體藥物,嚴重及後期則用類固醇、介白質等抗發炎藥物,並積極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清醒時可予以俯臥通氣,有助改善病況。陳育民也提到,北榮收治重症患者占比多達19.1%,其中3成從外院轉入,而從去年4月至今,共有5人放置葉克膜,葉克膜治療成效達8成;他也提到,治療COVID-19患者應減少插管等處置,以免製造氣溶膠、增加感染風險。
-
2021-07-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最新研究:院內感染可「1傳5」 這5類人最易染疫
新冠本土疫情趨緩,確診人數降低,稍稍減緩醫療量能負荷。北市聯醫副總院長璩大成表示,最新研究顯示,全國仍有很高院內感染案例,經過精準疫調發現,院內感染高達30多件,不論是院內感染造成社區感染,或是社區感染造成院內感染,數量百分比相當驚人。璩大成今出席台北榮民總醫院研討會,談及30多件院內感染來看,確診數高達290人、匡列4190人次,若1間醫院院內感染,產生5個個案,隨著精準疫調發現,擴大到其他醫院或其他縣市,受波及的人數,至少要乘上4、5倍,尤其傳出去的個案,不會只有在自己的醫院,除了病患,陪病家屬、其他員工也可能被感染,並分布在各地,需要特別注意。璩大成指出,院內感染有五種族群的情況要特別注意。第一種,確診者的家人接觸者可能陰轉陽;第二種,社區型肺炎收治的病人,數次陰性轉到普通病房,結果轉陽性造成院內感染;第三種,照顧病人的家人、看護、外傭自由進出病房,這類人最難控制,因剛開始入院時篩檢陰性,可能在住院過程中由社區帶入感染,轉為陽性。第四種,新設的防疫採檢或工作站,因為動線管理、感染管控尚未做的完整,且脫隔離衣容易造成汙染。第五種,醫院非醫事人員,包括行政、書記、清潔、外包等。璩大成說,發生院內感染時,一定要遵照匡列標準「快疫通」,包括感染者通報後隔離,接觸者疫調、匡列,儘速找到親密接觸者、風險者,才有辦法最短時間抓出感染源。璩大成表示,台北市資訊局大數據中心,規劃「儀表板戰略地圖」,結合科技與防疫,用人事時地物整合電腦圖形,觀察人類足跡史。像是疫情出現,各地烽火連天,用不同顏色標日期,紅色則是新進個案,並以逗點代表家戶感染,同一地址超過一人感染以上,就要特別注意;逗點越大代表越多人感染,也可看出與先前感染區域有重疊,讓主管單位對該地區加強清消、篩檢。璩大成指出,戰略地圖可觀察近五日內確診個案分佈區,藉此分熱區與冷區,熱區採圍堵,冷區則殲滅。像是先前內湖區10幾個案例,屬於冷區,至於萬華剝皮寮屬於熱區,就用快速篩檢戰略,幾天內篩出多名確診者。以此系統追蹤確診個案,觀察先前個案被消滅,或是出現新的家戶感染,藉此調整策略、重新部署。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來四周都打AZ 疫苗混打再等等
疫情趨緩,昨天國內新增本土案例十四例,確診患者中六例死亡,新增確診人數為本土疫情爆發六十三天以來最低。截至昨天,在疫苗預約平台登記疫苗的十八歲民眾已達三二○萬,有相當高的機會在未來三或四周內可打到AZ疫苗。又三批疫苗抵台昨天有三批疫苗,共一八八萬劑抵台,包含日本第三度贈台AZ疫苗九十七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親自接機;另外兩批疫苗來自泰國廠,為我自購AZ疫苗五十六萬劑,還有盧森堡送來的自購莫德納疫苗卅五萬劑。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日贈AZ疫苗效期為十月十日,泰國廠AZ疫苗為十一月卅日,莫德納為明年一月廿日。國際混打呼聲高國人可選擇疫苗有AZ與莫德納兩種,國際間混打兩種疫苗呼聲不斷,更有德國總理梅克爾等政府領導人親身試驗,國內也出現意圖「闖關」混打的民眾。為取得科學實證,指揮中心委託台大醫院研究,據了解,台大混打試驗主要受試對象為護理師,招募情形踴躍,待完成後由指揮中心公布結果。第三輪登記延長我國第三輪疫苗施打意願登記原本昨天下午五時截止,有七五七萬人登記,四一八萬人勾選莫德納疫苗,占五成五,勾選AZ疫苗及兩者皆選者共三四○萬人,占四成四。指揮中心昨天傍晚突然宣布,第三輪意願登記延長至七月十九日中午十二時,想打疫苗的十八歲以上族群還能上網登記,廿日起發送簡訊通知預約。莊人祥表示,以後每周一中午十二時為每一輪意願登記截止日,周二到周四發送預約簡訊,未來三周內,暫定都將提供AZ疫苗施打。今起全國也將進行第二輪九至十類族群疫苗施打,陸續發送簡訊一一○點九萬則,高達八成四的人預約施打,約九十四萬人。18歲以上打得到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預估近三二○萬名十八歲以上民眾,未來三周內打得到AZ疫苗。莊人祥進一步解釋,現階段大規模接種計畫,一周最多可打約一一○萬人,依照登記狀況,十八至四十九歲民眾未來三周可能打得到,但是第三輪意願登記時間延長後,單選莫德納民眾若改變心意想打AZ疫苗,年齡層則會上升。國人想打莫德納疫苗呼聲高,莊人祥表示,之後每個月都有AZ或莫德納疫苗來台,是否在八月初開放施打,仍要視疫苗抵台及供應時程調整。民間對完成簽約購買的一千萬劑BNT疫苗抱以期待,陳宗彥表示,初步規畫是暫定未來四周先提供AZ疫苗,BNT疫苗到貨再納入規畫。國內是否有機會於七月廿六日解封?陳宗彥表示,必須考量防疫計畫、疫情發展、疫苗接種等,是否降級或如何降級,未來會與防疫計畫能否落實做綜合性考量。
-
2021-07-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以「+0」為目標 專家仍憂不足
去年國內連續廿一天疫情「+0」被視為防疫成就,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首度表示,現不以「+0」為目標。但公衛專家指出,不以「+0」為目標,但也不能放任確診人數上升,否則感染率、致死率仍會影響醫療量能,導致防疫破功。國內確診數連續十日低於五十人以下,昨新增十七人。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目前案例數是這波疫情較低,但因國內發生社區感染後,已有無症狀感染者潛伏且隨時會被揪出,國內要完全變成「+0」可能性非常低;未來疫情控制將強調社區監測、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公衛規範為主。相較之下,暌違六十六天,新北市昨天重見零新增確診,只有兩例居家隔離因轉陽個案。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這對新北是很大的鼓舞,並希望大家記取血淋淋經驗,不要讓同樣事情重演。侯友宜表示,過去六十六天每天都有新確診,市民自五月廿二日以來,用五十四天犧牲所有活動,造成嚴重經濟衝擊所換來零新增確診,但要謹慎面對病毒隨時可能反撲,因多少還有隱形傳播鏈存在。台北市昨仍有十例確診,約一、兩個找不到感染源,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本周努力目標是利用電信足跡找出不明感染源、進而清零。台大公衛學者詹長權表示,目前國際仍注意確診案例數,這攸關感染率、致死率、重症數、住院數及死亡數等,「只有守住這些數字,才能守住醫療量能,之後才來考慮其它措施。」「指揮中心要走向公共衛生手段,作為風險管理目標,就要綜合考量這些數字,不是說不+0就可以。」詹長權表示,指揮中心強調「不看+0」,但只要有一定比例的輕症及無症狀患者,都可能轉為重症,必須知道目前台灣在治療癌症、慢性病等住院患者之外,還有多少醫療量能可以挪出來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並用此推論每周可容忍的累計確診數是多少,再以此決公衛措施該採低、中、高哪種強度。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AZ疫苗會猝死嗎?我能打嗎? 台大醫告訴你接種攻略!
近日台灣的確診人數都在百名以下,疫苗也逐步擴大施打!在「疫苗施打意願登記」第三輪意願登記中,全國意願登記完成總人數6,433,528人,登記AZ疫苗人數116,258人。請民眾在輪到你的施打順位時,且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沒有異常後,即可進行施打疫苗,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延伸閱讀】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 我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 隨著越來越多人施打AZ疫苗,許多民眾對此種疫苗也有諸多疑問。究竟哪些情況不能打AZ疫苗?常見副作用是哪些?血栓症狀有哪些?對此,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整理相關資訊來替大家解惑!我可能因為打疫苗死亡嗎?先說結論,有可能會,但是機率極低。打AZ疫苗後的5-20天可能會發生血栓,但年輕女性比例較高,且機率比被雷打到還低,而感染新冠的血栓機率是20%,台灣的案例經解剖後證明無關!AZ疫苗引發血栓的原因和一般血栓不同,所以過去發生過靜脈栓塞、心肌梗塞、腦中風者,也可以打AZ疫苗。這些情況不能打AZ疫苗1.正在發燒2.血栓或肝素引發的血小板低下(台灣極度稀少!)40歲以上可以到家醫科做公費的成人健檢,但建議疫情緩和後才檢查!沒有發生過血栓或肝素引發的血小板低下就真的不用太擔心,不用一窩蜂抽血。3.對AZ疫苗過敏血栓有什麼症狀施打AZ疫苗後 4-28 天內,開始發生以下症狀之一1.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2.持續腹痛超過24小時3.下肢腫脹會疼痛4.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藥物過敏、吃這些藥能不能打?◎對這些藥物過敏也沒關係,可以打AZ疫苗1. Keflex,Ceflour...等抗生素2. Voren,Ibuprofen...等消炎止痛藥3. Pyrine(全多x止痛錠、散o痛...)4. 流感疫苗林醫師提醒,如果還是擔心可以再接種AZ疫苗前向醫師確認。◎在用者些藥也可以打AZ疫苗1. 荷爾蒙、避孕藥2. 血糖藥、胰島素3. 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物4. 血壓藥、血脂藥我有XX病,能不能打AZ疫苗?◎糖尿病強烈建議打,因為免疫力比一般人更差,感染後重症的風險更高。糖尿病控制不佳也可以打,接種當天不需要停藥。◎洗腎強烈建議打,洗腎病人也是重症高風險群,且洗腎時有群聚感染的風險。◎愛滋病強烈建議打,愛滋病病人接種後產生的抗體可能比一般人更少,所以打完還是要做好自我保護。◎癌症強烈建議打。化療病人建議和醫師討論接種時間。標靶、免疫、放射治療則不影響。過去發生過血栓或是使用抗血管新生藥物仍可以接種,因為造成血栓的原因不同。◎風濕疾病可以打。新冠疫苗有惡化風濕疾病之風險,然而權衡利弊,仍建議接受接種。某些藥物可能需要調整劑量,建議接種前先和醫師討論。◎慢性肺病/氣喘/肝病/甲狀腺疾病/貧血/中風...可以打。國際三期實驗皆未發現以上疾病會增加疫苗副作用的風險。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facebook、Instagram
-
2021-07-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二波AZ疫苗今可預約 16日開始接種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逐漸獲得控制,雖然每天維持在20、30例新確診人數,但已連續三周Rt值小於一。指揮中心今天下午二時舉行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最新疫情及防疫作為。另外,第二波AZ疫苗今天有簡訊,可登記預約。歷經兩個月的高強度管制,三級警戒今天微解封,博物館、展覽館及電影院等場所重啟,但不少地方「逆時中」,不但大多不開放餐廳內用,不同地區的規定也不盡相同。是否有民眾搞不清楚狀況而遭罰,令人關注。另外,公費疫苗登記平台開放後,反應熱烈,昨天傍晚五時第一輪登記截止,累計284萬8000多人登記。其中,選擇AZ疫苗的113萬多人將從今天起到15日收到預約簡訊,並於16日開始接種。
-
2021-07-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致死率破5%/盡快分析死亡個案 累積經驗減少死亡
國內新冠致死率逾百分之五,有人認為與醫院收治不及、超載有關,但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如今醫療量能已不再緊繃,致死率降不下來有很多因素,絕非單一因素,應該盡快對死亡個案進行分析,「從中累積經驗非常重要」。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則表示,降低致死率還是要從疫苗施打、降低重症著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我國疫情爆發至今差不多兩個月,拿短期內的數據與其他國家持續一年多的數據相比,不盡公平。除了致死率,也應該從流行曲線著手。例如英國去年四月第一波流行時,疫情來得又快又急,致死率陡升,最高峰時每日確診人數約五千多人,新增死亡人數近千人。但去年年底到今年初第二波流行時,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同步上升,致死率不再陡升,最高峰時單日新確診約五萬多人、新增死亡人數為一千多人。洪子仁表示,可見英國在第一波流行時記取教訓,在病人收治等作為上有所改善,而能控制致死率不再呈現陡升的狀態。反觀我國,疫情之初,確實在醫院降載階段出現死亡人數陡升的狀況,但隨著醫療量能充足,已逐步改善。他認為,降低致死率,還是要從疫苗施打、降低重症著手。他說,英國最近從五月開始又爆發疫情,但每日確診人數雖然上升,現已來到約單日新增三萬多人確診,但死亡人數則維持在十幾、二十人左右,可說是歸功於疫苗的成效。目前英國已超過六成成人完整接種兩劑疫苗、超過八成成人接種過一劑。然而,若是疫苗供應不及,避免下一波疫情來襲,致死率再度攀高。洪子仁認為,應該丟棄過去有症狀才刪減的策略,定期在不同區域主動篩檢,進行監測,醫療量能能及早因應。台大兒童醫院副院長黃立民表示,一開始致死率升高確實跟病患激增有關,但如今時機點已過,致死率仍降不下來有很多因素。包括外界所說我國多為老年人染疫、未及早給予單株抗體、加護病房照護能力落差等,都是可能的因素。如今針對加護病房照護能力,已幾乎周周舉辦線上臨床教導,盼能提升第一線的照護能力;也已採購單株抗體,並逐步放寬相關限制,未來致死率應該會逐步改善。但黃立民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組人專門分析死亡個案,找出其相關性,介入改善措施,避免下一次疫情來襲再發生憾事。
-
2021-07-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致死率破5%/死亡破700 我們的親人究竟如何死去?
台灣自5月中旬爆發新冠肺炎社區疫情以來,致死率持續攀升,如今確診病例數下降,但致死率已達5.2%,遠高於全球致死率2.1%。許多人認為,死亡率高主要是首波疫情受侵襲者年齡偏高、共病較多。但學者分析跨國資料,認為醫院擁擠、沒有早期診斷、不熟悉治療指引、無症狀確診比率低,可能才是台灣致死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根據全球疫情公開資料顯示,高齡化及慢性病盛行率都與台灣相當的英國和美國,首波疫情致死率雖高於台灣目前數值,但其致死率攀升期都很短,很快就開始反轉、下降,之後即便發生數波更嚴重的疫情,英美之致死率趨穩於低點。反觀台灣,則是疫情趨緩的同時,致死率仍走高不止。台灣社區疫情確診個案主要浮現於5月17日到6月6日,之後人數持續減少;致死率卻從5月下旬的0.4%,一路飆升、毫無反轉跡象,如今已高達5.2%。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 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分析,台灣本土疫情發生至今已經接近兩個月,致死率還在上升,可能有四個原因,包括醫院擁擠、不夠早期診斷、不熟悉治療指引、無症狀確診比例偏低。首先是疫情初期醫療院所的擁擠。李建璋表示,這一點在美國很明顯,當大量重症病人進到醫院,可以觀察收治患者較多、較擁擠的醫院,死亡率較高,因為人力負擔變大,照護品質會下降,醫護感染的風險也增加。再者是早期診斷,死亡率才會低,李建璋分析,較晚才診斷,也會回過頭來加重醫院負擔、人力負荷沈重、照護品質下降,進一步排擠輕症診斷和治療,形成惡性循環。第三個原因是不熟悉治療指引。美國的新冠肺炎致死率能在首波疫情發生後迅速砍半,之後即便出現更嚴峻的疫情,致死率至今維持在2%以下。李俊璋表示,因為美國推動「標準化的治療」,透過電腦流程、品管指標,不斷提升醫療人員對治療指引的依從度。李建璋表示,新冠肺炎是全新疾病,要讓病人在最恰當時間、得到實證支持的最有效治療,除了治療指引必須與時並進,醫療人員也需要時間熟悉和學習,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該給予什麼治療。面對新的疾病和不熟悉的治療指引,醫療人員需要醫療資訊系統的輔助和引導,這也是美國致死率能夠持續進步的關鍵。他指出,疫情發生後,疾管署雖然努力頻繁召開線上研討會、病例討論會,但這些軟性的作法不太夠,應致力於提供「標準化的治療」。舉例來說,治療心肌梗塞,幾分鐘內該做什麼事、給什麼藥,都已建置一套流程,醫院會定期抽查品管指標並檢視醫療行為。建議檢視這波疫情中,確診個案的治療是否偏離指引,歸納出常見問題,可作為未來精進治療、改善流程的基礎。最後一個因素是致死率的母數,也就是確診人數,很可能低估。李建璋表示,社區流行發生時,應該有二到三成以上的確診者是無症狀的年輕人。如果這波疫情整體的無症狀確診者低於兩、三成,確診者人數就很可能被低估,造成致死率偏高。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公文跑8天?政府授權慈濟買BNT
慈濟基金會申請購捐五百萬劑德國BNT原廠疫苗,昨天宣布已與政府簽署完成必要法律文件,將迅速完成後續採購及捐贈疫苗流程。慈濟六月廿三日送件,蔡總統六月廿六日與證嚴上人視訊電話,行政院七月一日成立專案,又再隔了八天,慈濟直至前天,才正式取得政府授權的法律文件。慈濟:誠摰感恩慈濟基金會表示「誠摰感恩」政府大力協助,總統府也感謝證嚴法師及慈濟基金會的大愛義舉。但知情的慈濟人士指出,慈濟原本就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同步,但政府繞了一大圈,才讓郭台銘、慈濟與台積電合體,且把慈濟拖到最後,延遲疫苗進口的時程,這是疫情當前,政府該有的行政效率嗎?慈濟與政府簽署法律文件後,將循台積電、永齡模式與復星醫藥、德國BNT原廠展開合約的洽談及簽署。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永齡已完成購買疫苗草約的簽署,順利的話可望一周內正式簽約並下訂。日贈疫苗傳有第三波據指出,目前包括美國、日本捐贈及政府自購的疫苗,共計進口七百零一萬劑疫苗,七月底將會再有自購疫苗到貨,目標是要達到八百萬劑,日本也不排除再捐贈第三批疫苗。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昨天表示,欣見政府相關部門與慈濟基金會同心協力,讓計畫有進一步進展。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民間與政府合作購買疫苗,目前進行都算順利,已把必要法律文件給了慈濟基金會,授權疫苗洽購。微解封 全島逆時中指揮中心宣布七月十三日起微解封,但各地作法不一惹議。對於餐廳內用,全島各縣市均「逆時中」。陳時中昨天說,先前地方政府就反映希望有調整的彈性,因此順應民情,讓地方依權限做該做的事;解封後會有一定監督機制,各主管單位也會認真執行,指揮中心也針對流行病學進行調查,監測疫情進展 。國內新增本土病例卅一例、境外移入兩例,確診個案中新增六例死亡,其中一例是輕生。陳時中表示,整體疫情狀況改善,北市三市場前進指輝所成立九天,雖然昨天有一位確診,但萬大、濱江、雙園採檢站近三日採檢結果皆為陰性,顯示市場周邊並無特別感染狀況,聯合前進指揮所任務告一段落,即起解編。目前每天確診人數降至卅多例,但陳時中說,確診個案要往下降會愈來愈困難,如同考試已經考到八十至九十分,要再進步就是一步一步難,但現在確診案件少,疫調可以更精確。增六死 兩例卅多歲昨天新增六例死亡,其中有兩例卅多歲男性,是目前染疫死亡最年輕案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案一四○八六有糖尿病、高血壓,六月廿日確診,初步症狀有肺炎、血氧降低,七月八日過世。案一四四○六有慢性C肝,因接觸確診者染疫,在醫院內情緒不穩,雖經密集輔導諮商,不幸輕生死亡。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7-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助解封後暢行無阻 健保署擬推「COVID-19通行證」
台灣疫情趨緩,確診人數已逐步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自7月13日起全國微解封至7月26日,因應未來解封後,部分區域可能要出示採檢證明或是疫苗接種證明,健保署近期積極整合「新冠病毒篩檢結果」及「預防接種資訊」,預計下周正式推出,未來也希望成為「疫苗護照」的模板,國人出國時能直接點開APP出具相關內容,不過仍須取得國際的認可,還有一段努力的空間。衛福部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國內陸續開始大量接種疫苗,未來解封的政策勢必會搭配接種情形,健保快易通能夠查詢至社區篩檢站或醫院篩檢的結果,也能查詢疫苗接種狀況,因應近期確診者不斷下降,未來降級至二級,通行管制措施可能會搭配疫苗接種或是篩檢結果,不必都仰賴三日內的陰性證明,因此推出「COVID-19通行證」。李伯璋表示,COVID-19通行證涵蓋過去篩檢結果,以及疫苗接種狀況,同時也會推出英文版,希望有機會可以當作疫苗護照使用,當然COVID-19通行證就像是國內的疫苗護照,未來各行各業要求出示相關證明時,COVID-19通行證可以是一項工具。不過作為真正的疫苗護照使用,相信還有努力的空間,得先取得國際的認同,才有辦法推行。
-
2021-07-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彰化莫德納疫苗接種 開放75歲以上長者預約
彰化縣長王惠美今天指出,縣內85歲以上長輩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比例,距離6成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縣內仍有7000多劑莫德納疫苗,開放給75歲以上長輩前往醫療院所登記接種疫苗。彰化縣疫情災害應變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彰化縣長王惠美、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出席記者會,王惠美指出,彰化縣今天零確診,縣內5月13日至今累積確診人數為265人。王惠美說,彰化縣今天雖然零確診,不過彰化縣內8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比例距離6成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而縣內還有7434劑莫德納疫苗,從即日起開放75歲以上長者以及65到69歲領有重大傷病卡的民眾,可在縣內的醫療院所預約接種疫苗。葉彥伯則說,接下來不管微解封的措施怎麼執行,防範疫情最好的措施就是打疫苗,他要呼籲50歲到64歲的民眾前往公費疫苗預約平台,上網做意願登記。葉彥伯解釋,這一批莫德納疫苗打完之後,中央會依照上網登記的民眾人數,依人數撥發疫苗給地方政府,民眾會收到簡訊通知前往指定的場所接種疫苗,縣內的戶政事務所以及里辦公室,也會協助不會上網的民眾做意願登記。
-
2021-07-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哪些情況不能打莫德納?副作用有哪些?台大醫告訴你莫德納疫苗的接種攻略!
近日台灣的確診人數都在百名以下,疫苗也逐步擴大施打,除了AZ疫苗可選擇外,現在又多了莫德納疫苗可選擇;請民眾在輪到你的施打順位時,且在醫師評估身體狀況沒有異常後,即可進行施打疫苗,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隨著莫德納疫苗的開打,許多民眾對此種疫苗也有諸多疑問。究竟哪些情況不能打莫德納疫苗?常見副作用是哪些?副作用發生時如何處理?何時需要去看醫生?對此,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整理相關資訊來替大家解惑!這些情況不能打莫德納疫苗若你正在發燒、對疫苗的成分過敏、或曾對莫德納過敏,都不建議施打莫德納疫苗。莫德納疫苗的常見副作用1.注射部位疼痛2.感到疲倦3.肌肉痛、頭痛4.發燒 (通常48小時緩解)林醫師提醒,年輕人的副作用比老年人嚴重,第二劑的副作用會比第一劑嚴重。發生莫德納副作用,該如何處理?面對疫苗的副作用,提早準備就不用擔心,若發燒超過48小時,建議就醫。1.注射部位可以適度冰敷,不要揉!2.發燒、頭痛可在接種後每6-8小時吃普拿疼3.不建議在接種前提早吃普拿疼預防。我的手怎麼一星期後突然腫起來?接種一星期後手突然腫起來,這現象就是傳說中的「新冠手臂」;通常第一劑平均7天後、第二劑平均2天後,會有手突然腫起來的現象,一般會持續5天左右。新冠手臂是莫德納疫苗特殊的副作用,但因為會自然消退,所以不用太緊張;若真的擔心也可以請醫師開立症狀治療藥物。林醫師提醒,即使發生過新冠手臂,會是能打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心肌炎好可怕!我會得嗎?通常是發生在第二劑以後,較常是16歲左右的男性較易有此病況。但心肌炎沒有你想的這麼常見!以國外的例子來看,以色列注射400萬劑後出現6起心肌炎。林醫師提醒,若接種後有胸悶、喘、心悸的情況,有可能是心肌炎的症狀;發生以上情況,建議就醫。有食物∕藥物過敏,可以接種莫德納疫苗嗎?◎只要不是對莫德納或它的成分(PEG、trometamol...)過敏就可以接種。◎如果曾過敏性休克,建議先與醫師討論。◎如果還是不放心,建議先和長期追蹤的醫師討論。台大家醫科醫師林嘉俊:facebook、Instagram
-
2021-07-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夜市微解封?毒物專家籲老人、小孩、孕婦、慢性病者別去
國內疫情有下降趨勢,陸續有夜市開始微解封,但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招明威表示,解封前他建議還是少去,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婦、慢性病者,進入夜市後盡量別逗留,付錢前後酒精不離手,不斷消毒才能防止病毒跟回家。招明威表示,昨日確診人數下降至28人,陸續有夜市微解封,但人流管制是一大問題,按指揮中心的標準,9000平方公尺的場域,每2.25平方公尺容納1人,換算寧夏夜市面積約6000平方公尺,估計每小時的人流上限是1333人,寧夏夜市若每天開放40間攤商營業,平均一間店每小時有近44個人聚集。招明威說,雖然限制人流,但每個攤販前面都有這麼大的空間容納這麼多人嗎?況且2.25平方公尺只是平均值,一定會有生意比較好和比較差的店家,根本無法規範單一店家門前的人流密度。由於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維持社交距離,招明威建議,店家應分發號碼牌,藉由叫號取餐做人群分流;民眾去現場若看見夜市人太多,也盡量別進去,先想好要買的食物,買好就帶回家吃,千萬別外食。
-
2021-07-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還未解封已關不住 景點夜市人潮湧現
昨新增卅七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二例死亡個案,雙雙創下本土疫情單日新低。台北市發生多起群聚,新增確診人數超越新北市,外界憂心影響七月十二日解封?是否該考慮分區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往較好的方向走,降級方面,需考慮整體方向,基本上以全國一致為主。指揮中心還沒決定是否微解封,但很多民眾等不及,雙北自行車道也出現人潮,北海岸、合歡山、武陵等景點都出現了許多人,宜蘭從北到南的網路美食名店更出現排隊人龍,宜蘭人大聲疾呼「我都兩個月沒回宜蘭了,大家能再忍忍嗎?」市場夜市五大重點管制台北市六月廿九日起夜市微解封,昨晚各地夜市也出現排隊人潮。陳時中昨天公布市場夜市五大重點管制措施,其中包括,禁止餐飲內用、試吃、邊走邊吃,另嚴格規定容留人數總量管控,減少出入口及身分證尾數分流管制,每人至少需一點五公尺社交距離(即二點二五平方公尺面積),如以占地九千平方公尺(○點九公頃)市場、夜市為例,每小時最大可開放入場的容留人數以二千人為上限。排隊熱區應貼上膠條拉出社交距離,強制人車分流。虎林街、永春市場爆群聚北市虎林街、永春市場爆發社區群聚感染,十三戶、三十人確診,其中八戶是家庭群聚,虎林街八個里均屬熱區,北市昨早上八時到晚上八時於永吉國小執行「虎林專案」,針對里民及市場攤販進行造冊,並擴大篩檢,陳時中表示,在匡列上還需要進一步把疫調做清楚,「目前可說沒有失控」。解除隔離人數達七成九本土疫情自五月十一日爆發,迄今累積一萬三七○○人確診,其中六七六人死亡。指揮中心統計,五月十一日至七月二日已有一萬八六八人解除隔離,解除隔離人數約占確診人數的七成九。指揮中心強調,確診者於解除隔離時將拿到「解隔單」(康復證明書),若在職場或任何單位遭受不公平待遇,可提出檢舉,依照相關法規,違反者最高可處十五萬元罰鍰。昨新增三十七例本土病例,十二例男性、廿五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多歲,發病日介於六月十七日至七月三日。在個案分布上,以台北市十八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十一例、桃園市及彰化縣各三例、宜蘭縣二例;其中十六例為已知感染源、三例關聯不明、十八例調查中。新增二例死亡個案為案八○八九、一二五七七,分別是七十多歲女性及八十多歲男性,發病日為五月十八日及六月九日,確診日為五月三十日及六月十一日,死亡日為七月二日及六月十七日。
-
2021-07-04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減輕焦慮 一夜好眠神經衰弱的飲食療方
新冠狀病毒疫情嚴峻,已屆退休年齡的患者張女士,最近在門診中頻頻向我訴苦她最近經常莫名的緊張且記憶力衰退,容易失眠。「每天確診人數這麼多,死亡率這麼高!我都擔心死了。」她說出了心中最大的隱憂!「你不必上班,也毫無經濟上的負擔。可以躲在家裡,絕對沒有感染的風險。」我半開玩笑地跟她建議。精神衰弱往往來自於心靈層面過度的焦慮。宅在家裡,為自己與家人準備營養、健康的防疫餐點,應該是治療精神衰弱的最佳處方。鯖魚&牡蠣彩蔬和風炊飯(4人份)Omega-3不飽和脂肪能保護腦部、心血管,也有穩定神經對抗慢性發炎的功能。Omega-3含量第一名的魚類就是價廉物美的鯖魚,它也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魚種。且含有微量元素及維生素B、A及E,唯一缺乏的是維生素C,這道料理特別加入維生素C高含量的紅、黃彩椒。糙米不僅富含維生素B群,也同時含有胺基酸及玄米多酚,有助舒緩情緒、改善失眠。食材:挪威薄鹽鯖魚3份、牡蠣150克、糙米300克、紅黃彩椒各1顆、毛豆仁150克(先氽燙)、香菇40克、薑絲、昆布高湯300cc、清酒1大匙、味醂1大匙、醬油1大匙(可減半)作法:1. 鯖魚清洗並擦乾,切小塊去刺,以中小火煎至金黃先夾出備用。2. 利用鍋中的油,開中小火繼續將香菇炒香,並加入昆布高湯、清酒、味醂及醬油。待湯汁稍滾放入牡蠣及薑絲,煮到牡蠣熟後撈出備用。3. 電鍋中先放入糙米再將做法1的鯖魚及切塊紅黃椒鋪上,接著倒入做法2香菇和風醬汁(必須確認至少有300至350cc),就可以開始烹煮。4. 煮好後放入毛豆仁稍微攪拌,並放入牡蠣再稍微悶一下,即可裝盤上桌。●牡蠣可用太白粉攪拌並清洗,烹煮前要用紙巾吸掉多餘的水分。雞排&紅黃綠蔬歐姆蛋披薩(4人份)腦細胞35%由蛋白質構成,蛋白質是大腦神經細胞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基礎。緩解神經衰弱症狀,當然要選擇優質蛋白質食材。雞腿肉和雞蛋皆為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尤其雞蛋中還含有大量的卵磷脂,有利於腦細胞之間的聯繫。食材:地瓜2條、雞腿肉2支、雞蛋5個、小番茄10粒、熟玉米100克、秋葵4支、綠櫛瓜1條、舞菇100克、羅勒一小把、帕瑪森起司適量作法:1. 地瓜削皮切薄片,雞腿肉表面抹少許鹽,雞蛋5個拌勻加少許鹽及黑胡椒,小番茄對半切,秋葵先氽燙後再切,綠櫛瓜切片。2. 開小火,將雞皮朝向鍋面並逼出油脂,煎成兩面金黃取出切塊備用。接著利用鍋中油先煎櫛瓜,熟後取出。繼續煎炒地瓜至變色並平鋪於鍋底。3. 倒入蛋汁,將雞腿肉與蔬菜排上。蓋上鍋蓋悶5~8分鐘,中間蛋液表面變色就可以熄火。4. 最後放上九層塔、黑胡椒及帕瑪森起司。繽紛水果&香蕉鮮奶冰淇淋(8人份)使用口感較甜的無乳糖鮮乳,加上水果本身的甜度,就可減少使用游離糖數量。香蕉富含維生素B6及鎂,B6有助提升注意力並調節情緒,而鎂微量元素可幫助大腦放鬆神經,有助改善睡眠。牛奶含有優質蛋白質、具有安眠效果的色胺酸,鈣也有緩解神經衰弱的功能。食材:無乳糖鮮乳1200毫升、吉利丁4片10克水果醬:黃綠奇異果各1粒、草莓10粒、香蕉2條、芒果1粒、藍莓150克、白砂糖(或代糖)4大匙作法:1. 吉利丁片放入冰水中泡軟。2. 開小火將牛奶溫熱(不要煮沸),放入吉利丁充分攪拌並冷卻。接著均分為兩部分(各600cc),一份放入香蕉並以果汁機攪打為泥狀。3. 放入冷凍庫約5~6小時,未完全結凍狀態,以攪拌器攪拌至有氣泡產生。接著再放入冷凍庫,重複步驟2~3次後能呈現冰淇淋綿密細滑的感覺。4. 水果醬做法︰將奇異果、芒果、草莓都切小塊,且個別放入密封袋內,並加入一大匙砂糖(芒果夠甜就不用加)。用手隔著密封袋直接抓碎水果,放入冰箱冷凍庫保存。5.將作法3的香蕉鮮奶冰淇淋及鮮奶冰淇淋與作法4的各式水果醬,微解凍後混合搭配就可以做出多種吃法。●糖尿病患者或有血糖疑慮者,建議用代糖(例如甜菊糖)取代。
-
2021-07-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7月12日解封? 專家提3觀察指標
全國三級警戒延期至七月十二日,環南市場群聚是否影響解封?專家提出三個觀察指標,包括「每日確診人數維持兩位數」、「Delta變種病毒未爆發」、「不再出現社區感染」,若這些條件皆獲控制,解封才有望。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提醒,解封後如何不讓疫情再起更重要,建議落實指揮中心訂定各項防疫指引。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環南市場群聚嚴重與否,終究表現在整體確診人數,如果維持每日確診人數兩位數、Delta變種病毒未爆發,解封就有機會。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強調,解封需關注Delta變種病毒走向,三處批發市場近日接種疫苗、並進行廣篩,這幾天需密切關注是否擴大至社區感染。陳秀熙解釋,現行要解封的民生場域,例如餐廳、夜市等,中央可將解封場域分開,研究精準解封,他研判環南市場群聚可在七月中、下旬趨緩。王必勝已經三度臨危受命擔任前進指揮所指揮官,昨天出席台中榮總線上研討會指出,指揮中心統計,這段時間已出現上百個群聚事件,養護與長照中心、工廠、市場,移工宿舍也容易群聚,再來是醫療院所,時常收到無法預期的確診病患。外界關心何時解封?王必勝坦言:「我回答不出來。」強調重要的是「解封後我們要做什麼,才不會讓疫情重新回來」,現在指揮中心制定市場、餐廳指引,未來一定要落實,各行各業以後發現確診者時,第一時間正確處理,防止疫情擴散,解封狀態才能維持較久。
-
2021-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阻斷疫情!新北動員1600警力比照重大刑案「精準疫調」
新北市為嚴防疫情擴散,強化阻斷傳播鏈,採取「精準疫調 」策略,新北市警局自今年6月17日起整合轄區分局、大隊,動員1600名警力分梯接力進行「精準疫調 」,針對快篩陽性案件超前疫調,比照重大刑案偵查技巧,採取「精準疫調」策略,擴大匡列確診與快篩陽性者所有可能接觸者,加速斬斷傳播鏈,對於新北市府整體防疫政策有重大成效。「精準疫調 」透過調閱通聯輔助,協助當事人回憶接觸史,盡量避免隱匿情事,再藉由通聯經緯度座標繪製足跡地圖,比對沿途監視器畫面、車行軌跡,回追個案14天所遍佈場所足跡,擴大匡列所有接觸者,不放過任何潛在感染源,阻斷疫情傳播。6月25日新北家禽合作社發現移工群聚染疫情事,疫調大軍在1天內先透過「精準疫調 」匡列所有接觸者,迅速篩檢確診者,並透通聯回追找出更多接觸對象逐一篩檢。新北警方在疫調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個案住進防疫處所,恐獨留兒童在家無人照料情事,也立即通報社會局介入關懷協助安置。新北警局表示:,新北市總動員,極盡所能,結合民政、衛政及警政全立聯合疫調,每日確診人數也從上百人,逐步下降至不到20人,並匡列243名家屬間感染確診者,找出18名潛在確診個案,獲得侯市長高度肯定,面對嚴峻疫情,唯有發揮團隊作戰精神,才能打贏這場防疫戰役。
-
2021-07-01 名人.黃軒
當疫苗接種率達成群體免疫 新冠仍流行該怎麼辦?
我常常想,如果真的大家都COVID-19達成「群體免疫」了,但COVID-19還在社區流行,大家怎麼辦? 先說,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COVID-19流感化?早上閱讀2篇文章,整理一下,嘗試回答上述問題。反覆感染(Reinfection) 反覆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我們在一生中,都已經受到同一病毒種類,不知多少次的感染。確實,人類常見的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和冠狀病毒,普遍一直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它們產生了,「反覆感染」的能力。在那些已感染COVID-19的患者中,大多數感染,無論其嚴重程度如何,均會誘導COVID-19特異性抗體的產生。但是隨著時間拉長,抗體濃度本身也會下降的,甚至不足以提供長期時間的「殺菌免疫力」,以防止再次感染。 隨著時間拉長1.消失的抗體2.減弱中的免疫3.病毒「免疫逃脫」這些都會破壞或規避免疫系統功能,並允許隨後的COVID-19再次感染。從Pandemic到Endemic?(從全球「大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病」)如果我們免疫系統,接受多次受到病毒反覆感染訓練,免疫系統必須要有產生長期保護身體的能力。不然的話,就會有3個結局1.持續全球流行(Pandemic )2.死亡人數繼續增加3.1 + 2所謂有能力是指,例如1.我們接種疫苗2.體內自己內生免疫記憶細胞,記得之前病毒的攻擊……才真的有能力把COVID-19變化成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Disease)現在全球正在大規模打疫苗,如果COVID-19仍沒被消滅,就會進入下一場「地方性的戰疫」。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Disease)已經是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Disease)的冠狀病毒(coronavirus)早已存在,共有四種:OC43,HKU1、229E和NL63。 1.冠狀病毒感染在自然感染後,同一「冠狀病毒株」,反覆會在1年內,可以受到再感染,這是非常常見的。 2.流感病毒感染同樣的,同一「流感病毒株」,也可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連續發生感染。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是會在1年內再次受到感染。這些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和冠狀病毒,由於反覆一直在體內感染,才會一直普遍生存在人世間。不幸的COVID-19病毒,很符合這樣「萬世留存」病毒的特質:一時不能殺光的病毒⋯⋯依舊需要1.反覆感染的訓練,來壯大宿主的免疫力。2.也進化COVID-19病毒自己的突變能力。刊登在刺胳針呼吸道醫學(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期刊,研究人員使用全法國數據的研究結果顯示1.死亡率:流感死亡率是5.8%,COVID-19死亡率是16.9%(感染COVID-19死亡率幾乎是流感近3倍)。2.需要加護病房治療:感染COVID-19病患,有16.3%需要加護病房治療,比流感患者的10.8%來得多。3.住加護病房天數:加護病房的平均天數也幾近是兩倍之多,意即平均需要加護治療15天,流感病患則需8天。無論是死亡率,需要加護病房治療,住加護病房天數都比流感高太多了。也許是提醒大家,目前「並沒有數據証實流感化後,病毒就會變弱了」。 到達群體免疫了,但COVID-19還在流行,我們怎麼辦?隨著COVID-19疫苗接種率在全球陸續攀升,預期這種病毒將變得流感化之際(我上述已經說明,COVID-19病毒,是完全符合地方性流行的病毒,只要疫苗接種率,已經達成辟體免疫!)。新加坡這個國家,已經正針對如何在COVID-19下,人民可以過著更正常的生活,起草了一份路線圖。新加坡預計到8月9日的新加坡國慶日左右,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完成2劑疫苗接種。新加坡在及時完成疫苗施打的里程碑後(達成全國群體免疫):1.每日只監控有多少重症,而不再是每日監控確診人數(因為已經是地方性的流行病毒)。2.確診者將獲准在家中康復(就像流感病毒感染確診患者,不也是在家休息),減少對醫療體系壓力的擔憂。3.篩檢COVID-19目的:a.不是匡列、隔離人民的工具(因為已經人人有群體免疫)。b.用來確保比賽項目、社交活動和海外旅遊能夠「安全進行」。c.可再度出國旅行,至少是對那些也已控制病毒的國家,而篩檢和疫苗接種則將是「免除隔離」的基本要求。資料來源:Will SARS-CoV-2 become endemic?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OVID-19 and seasonal influenz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Will the COVID-19 Virus Become Endemic?※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6-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黑數怎解?專家:稱黑數不合理、只像感冒沒人在乎
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達4.7%,高於全球平均,許多專家推論可能是因確診人數作有大量黑數,分母遭低估導致致死率偏高。今在台大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稱「黑數」不太合理,畢竟疫情下無症狀者眾,算是冰山底下那一塊;他也指出,台灣陽性比率算是很高,每篩88人可以找到一個確診,放在全球資料來看,人數僅低於新加坡和紐澳。「感染一定有黑數,沒有做特別檢查的人就是所謂的黑數,」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召集人邱南昌表示,重點還是要避免重症和死亡,「如果只是像感冒,黑數也沒人在乎,除非這是社區感染剛開始,要緊急防堵。」邱南昌表示,疫情爆發後,在乎的是感染後病情會嚴重的對象,萬一被「所謂黑數」感染,所以要盡量把這些容易重症者找出來、趕快打疫苗,高風險者感染而來的嚴重問題,就可以大幅避免。「不可能完全沒有黑數,但是透過完整的疫調,把密切接觸者都找、篩檢,就可以讓黑數減少。」陳建仁說,對於每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台灣都做了很好的疫調,每個確診者都去找到二、三十個密切接觸者,可能是有感染之虞的,透過居家隔離過程,避免把病毒繼續傳染給別人,如果隔離期間有症狀,也可以立刻去檢查。
-
2021-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致死率高中央稱各國皆是 專家:別以趨勢滿足現狀
新冠本土疫情確診人數至今一萬四千多人,死亡六百一十人,致死率百分之四點二,高於世界平均百分之二點一七,外界質疑是否因確診黑數,才讓致死率如此高,指揮中心今解釋,各國疫情初期致死率都很高,若以檢驗陽性率來看,台灣並無低報情況。對此專家看法兩極,有專家認為因篩檢量不夠,致死率是「虛高」;有專家則認為,致死率高是事實,但這原因不能「滿足於現狀」,若不去檢討死亡個案原因,給再多建議都是浮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致死率攸關國家醫療水平,台灣自詡醫療水平不差,不相信會差世界這麼多,認為指揮中心一定有漏報,「這數據讓台灣情何以堪!」又以北市市長柯文哲起初「逆時中」做篩檢,疫情控制住做出點成績,結果後面「順時中」,只做密切接觸者篩檢,如今北農、北藝爆發群聚,「他就是成也篩查,敗也篩查,忽略篩檢重要性」,而陸續出現北農、北藝、恩主公等,有多少確診個案被漏報,「漏報就是造成台灣感染爆發原因」。柯文哲日前說,台灣致死率高於全世界,表示我們的黑數應該是加一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以公共衛生學角度來看,在病毒進入社區感染的先決條件下,尤其以飛沫傳染做途徑,潛藏在社區中無症狀、症狀輕微的人,是有被確診人數的十倍,認為要儘速找出隱藏確診者,切斷傳播鍊。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起初致死率高,或許是因為病人快速增加、醫療量能吃緊,但現在確診個案已經下降,致死率還是偏高,那就要檢討原因,是否是醫療照護上需要再精進,或是有其他原因被漏掉,不能單以疫情趨勢來看,就不去做檢討改善,「不能滿足於現狀」,像是臨床常規上分析每一個死亡個案,「不檢討,建議都是浮面的」。馬偕醫院感染科主任紀鑫表示,疫情還在進行,現在沒辦法下結論,先前英國變異株傳播力強,現在Delta變異株又來台,要終結疫情仍須靠疫苗,尤其年紀大、有共病的長者,或是洗腎、安養中心住民等族群要盡快施打,也要注意無症狀者家戶感染、潛藏社區的隱形傳播鍊,及早篩檢還是對疫情有幫助。王任賢認為,要降低死亡案例,輕症要避免他隱形缺氧猝死,重症給足藥物、醫療照顧。
-
2021-06-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人染疫致死率高 學者:應逐案找原因
新冠本土疫情確診人數至今一萬四千多人,死亡六百一十人,致死率百分之四點二,高於世界平均百分之二點一七。指揮中心解釋,各國疫情初期致死率都很高,以檢驗陽性率來看,台灣並無低報;專家則提醒,「不能滿足於現狀」,應分析每一個死亡個案,檢討原因。外界質疑有確診黑數導致高致死率,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指出,不敢講完全沒黑數,但疫情爆發初期,雙北陽性篩檢率高於十,如今陸續往下降,現在全台平均陽性篩檢率為○點七,希望盡早把隱藏病例都找出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指出,各國疫情爆發初期致死率都偏高,英國最高逾百分之十八,義大利達百分之十四,且維持好長一段時間,台灣前期致死率極低,一直到五、六月有上升跡象,達到百分之四點二,由於六十歲以上確診者占三成五,死亡率高,已提供瑞德西韋、單株抗體加強重症照顧,並透過公衛措施防疫。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致死率攸關國家醫療水平,台灣自詡醫療水平不差,「這數據讓台灣情何以堪!」他說,台北市長柯文哲起初「逆時中」,大量篩檢控制疫情,但後來只做密切接觸者篩檢,如今北農、北藝爆發群聚,「他就是成也篩查,敗也篩查,忽略篩檢重要性」。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起初或許因病人快速增加、醫療量能吃緊,但現在確診下降,致死率還是偏高,那就要檢討原因,是否醫療照護上需要再精進,或有其他原因,不能單以疫情趨勢就不去檢討改善,「不檢討,建議都是浮面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以公衛角度來看,病毒進入社區感染的先決條件下,尤其以飛沫傳染做途徑,潛藏在社區中無症狀、症狀輕微的人,有可能是被確診人數的十倍。
-
2021-06-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哪一縣市疫苗接種率最高? 國研院疫情地圖帶你看
新冠肺炎公費疫苗開打,國研院國網中心製作各縣市疫苗施打地圖,發現連江縣接種率最高,其次為台北市、嘉義市。以接種人次來看,台北市已有14萬人接種是最多。此地圖也整理各國疫苗接種率,目前最高的是以色列,其次為巴林和智利。國研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網中心)去年3月建置「COVID-19全球即時疫情地圖」,因應台灣疫情變化,此項資訊服務的內容功能於今年6月進一步提升,增加了全國鄉鎮市區確診案數分布地圖,以地圖、數值及顏色的方式動態呈現,讓使用者用手機就可以對在地或全國的疫情一目了然。國研院進一步說,「COVID-19全球即時疫情地圖」也新增台灣各縣市確診人數的統計圖表,民眾可以看到全國、各縣市乃至各鄉鎮市區的確診趨勢分析來了解疫情的發展,也可以看到各縣市已經施打疫苗的人數及接種率。按統計,近期網站一個月可達300萬閱覽人次,成為台灣民眾了解疫情數據變化的重要管道之一。網站也彙整了各種統計數據的原始資料,自去年1月起至今,每日不間斷累積國內外疫情數據,提供研究人員進行資料加值運用。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國累計622名學生確診 大專教師爭取納疫苗優先對象
教育部今天公布最新統計,全國累計622名學生確診,包括大專校院208人、高中98人、國中98人、國小152人、幼兒園66人。大專生確診人數最多,多個教師團體和大專校院協會呼籲將大專教師納入疫苗施打對象。指揮中心近日公布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施打順序,將高中以下教職員、幼兒園及托育機構人員分別列於第七順序的第七類和第八類,昨天再公布,第七順序的第五類將考試工作人員、國小安親班教育人員、托育機構人員也納入施打對象。全教總對此表示,各類教育人員看似齊備,卻獨漏了大專教師。全教總指出,一旦學校正常復課,大專教師和高中以下教師都是同樣必須在密閉的教室中,面對數十名學生進行長時間的教學工作,其所承擔的風險責任都是相同的,不應該把大專教師排除在優先施打順序。全教總說,雖然高中以下教師施打疫苗的主要目的在於避免教師感染學生的風險,但大專教師作為室內群聚的授課者,在講台前口沫橫飛的講述課程時,同樣可能成為風險高的傳染者,所以也應該列為疫苗優先施打對象。
-
2021-06-2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泛視神經脊髓炎 好發於40歲女性
一直打嗝、惡心、想吐,一般人以為是腸胃問題,但若出現視力模糊,恐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50多歲的謝小姐,某天突然不停打嗝、嘔吐、手腳僵硬、麻痹,急診就醫檢查返家後,右眼視線開始模糊又疼痛,還突然看不到,左手也舉不起來,走路搖搖晃晃。當時她輾轉求診多科近三個月,始終找不出病因,直到轉診至神經內科檢查,才終於確診,她是得了「泛視神經脊髓炎」。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因不明原因失調,導致原先應作為防護的免疫抗體,反而攻擊體內正常細胞,造成視神經、脊髓或腦部發炎。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好發於40歲左右的女性,且近年確診人數逐年增加,主要影響視神經、脊髓及大腦。因症狀易與「中風」混淆,若年輕女性突然手腳無力,卻無中風危險因子,如三高、50歲以上,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的機率相當高。羅榮昇建議,當出現視力喪失;暈眩、嘔吐、頻繁打嗝、呼吸困難等;四肢無力,下肢比上肢無力,嚴重無法行走,須坐輪椅;大小便失禁;自律神經異常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及治療。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孫苑庭指出,由於泛視神經脊髓炎無法治癒,一旦確診,長期治療可預防復發。近年已有新型生物製劑藥物,每月進行皮下注射用藥,可避免症狀復發。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國贈台250萬劑疫苗 綠委:應先提供新北20萬劑
美國捐贈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已運抵台灣,選區位於疫情熱區新北市中和的民進黨立委江永昌在臉書表示,此批疫苗在1周內即可完成檢驗封緘,但如何分配、施打是政府要面對的問題,為盡速減低新北市疫情,新北市應分配更多疫苗,並優先提供新北20萬劑。江永昌指出,新北確診數全國第一,佔全體確診人數約44%,死亡案例也是全國最高,占全國近50%,雖然新北累計獲配26萬5300劑疫苗,數量全國第二,但若獲配疫苗全都打完,新北市的覆蓋率僅6.6%,落後台北市11%甚多。江永昌也向指揮中心喊話,雖之前已多分配10%疫苗給新北市,但新北市疫情是重中之重,協助新北市防疫就等於救台灣,「請指揮中心讓新北市首劑疫苗覆蓋率從現在的6.6%,至少追平台北市,即至少先額外提供20萬劑疫苗給新北市」,扣除這20萬劑之外的230萬劑莫德納疫苗,再依指揮中心公布的公式加權分配給各縣市。江永昌說,考量到新北市疫情,指揮中心應再次調整加權比重,讓新北市在剩餘的230萬劑疫苗中,也能分配到依疫情嚴重程度為計算的額度,「希望其餘防疫優秀的縣市,能夠體諒新北市的困境,也能與新北市協調、配合,以加速控制新北市的疫情,協助新北市完成防疫的基本面。」
-
2021-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農4千人打疫苗!黃珊珊:聯醫進駐3周 直到有保護力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爆發北農員工、承銷商、派遣工45人確診群聚,傳出北市衛生局匡列的居家隔離人數少於20人,疑似沒照接觸者定義居隔,甚至施打疫苗也需要14天才有保護力。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表示,目前北農匡列的接觸者有121人,至於確診人數,5月底時已經19位確診已解列,目前約30例確診。至於打疫苗需要14天才有保護力,黃珊珊表示,北市府已經派聯合醫院團隊,會整整三周時間進駐在北農,這三周將協助北農動線的分區分流,團隊會進駐到工作人員施打疫苗兩周後,直到有保護裡產生為止。另外,對於外傳北農編制外的托工及駕駛,沒有被納入打疫苗名單?黃珊珊說,現在北市府造冊的4千人名單,包括北農所有工作人員,北農也需要相關名冊才能進場,有在名冊內的,都要施打疫苗。
-
2021-06-22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眼前發黑、手腳麻痹求診3月卻非中風 醫:留意5大症狀
一直打嗝、噁心想吐,常以為是腸胃出了問題,但若還加上視力模糊,小心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提醒,當出現視力喪失,甚至全盲;暈眩、嘔吐、頻繁打嗝、呼吸困難等;四肢無力,下肢比上肢常見無力感,嚴重還無法行走,須坐輪椅;大小便失禁;自律神經異常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檢查。50多歲的謝小姐原定居美國,前年為照顧家人而短暫返台,沒想到某天突然不停打嗝、嘔吐,手腳也開始僵硬、麻痹,原以為只是小問題,去醫院急診檢查返家後,沒想到右眼視線開始變模糊又有疼痛感,甚至突然間什麼都看不到,左手也舉不起來,走路還搖搖晃晃。謝小姐回憶,當時輾轉求診多科,除至肝膽腸胃科檢查肺跟肝功能、照胃鏡,也去神經外科做脊椎穿刺,還去好幾間眼科診所,以為黃斑部病變或眼中風,但始終找不出病因。直到有位年輕醫師警覺,將謝小姐轉診至神經內科檢查、磁振造影和血液檢查,花了將近3個月,才終於確診是「泛視神經脊髓炎」。泛視神經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因不明原因失調,導致原先應作為防護的免疫抗體,反而攻擊體內正常細胞,造成視神經、脊髓或腦部的發炎。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通常好發於40歲左右的女性,且近年確診人數逐年增加,主要影響視神經、脊髓及大腦。他提醒,因症狀易與「中風」混淆,若年輕女性突然手腳無力,卻無中風危險因子,如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的機率相當高。臨床研究顯示,在未獲得妥善治療情況下,第1年內約有6成的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會再次發作,3年內有9成患者會復發,而每次復發都可能是一次重度傷害,長期反覆發作可能導致失明、癱瘓,甚至死亡。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科醫師孫苑庭說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治療分成急性發作期及慢性穩定期,根據國際治療指引,無論是否首次發作,所有懷疑罹病的患者,皆應立即以急性發作期治療,施打高劑量類固醇或進行血漿置換,以快速降低發炎反應。孫苑庭進一步指出,由於泛視神經脊髓炎無法治癒,因此一旦確診,醫師與患者就應以預防復發作為長期治療目的,藥物選擇也應以能有效減少復發次數為首要考量。近年已有針對病理機轉設計的新型生物製劑藥物出現,患者可透過每月皮下注射用藥,抑制免疫細胞反應、減少破壞中樞神經正常細胞,進而避免症狀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