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6 科別.感染科
搜尋
確診
共找到
9892
筆 文章
-
-
2020-05-06 科別.感染科
我第四例漢他病毒出血熱個案現蹤 創五年同期新高
疾病管制署晚間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為今年第4例,創五年同期新高,該新增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近期無出國史,活動地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工作地偶見老鼠,但未遭咬傷。個案4月10日起出現發燒、腹瀉、全身痠痛等症狀就醫,因症狀未改善,於4月11日收治住院並進行通報。因第一次採檢結果無法確認,4月27日再次採檢,於昨日確診。相關接觸者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進行個案活動地周邊環境調查、捕鼠、滅鼠及防鼠等防治作業,並給予民眾衛教宣導,提醒注意防鼠措施。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4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略高於2016至2019年同期(分別為3、0、1、0例),個案居住地為南部3例、北部1例;自2010年以來累計18例,性別以男性12例(佔66.7%)為多;年齡則以40歲以上14例(佔77.8%)為多。疾管署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漢他病毒出血熱潛伏期為數天至兩個月,主要感染症狀為突然且持續性發燒、結膜充血、虛弱、背痛、頭痛、腹痛、厭食、嘔吐等,約第3至6天出現出血症狀,隨後出現蛋白尿、低血壓或少尿,部分患者會出現休克或輕微腎病變,並可能進展成急性腎衰竭,經治療後病況可改善。疾管署呼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三不措施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應隨時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窩藏的空間。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應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
-
2020-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解封 7日起恢復校園開放
台南市中小學因受敦睦艦隊確診官兵事件影響,自4月23日起校園全面禁止對外開放,但因國內已超過3周無本土性確診案例,今天又零確診,社區傳播疑慮暫解,市長黃偉哲宣布,5月7日起恢復開放,供民眾使用。黃偉哲表示,台南市面對防疫一直以「料敵從寬、禦敵從嚴」、「阻絕傳染風險於境外」的原則嚴謹看待,由於市政團隊的用心與市民的配合,台南已連續16天無新增確診案例,確診案例數也一直維持六都最低。而國內近兩周的確診病例都屬境外移入,且已超過3周無本土性病例,今天又回復零確診,社區傳染風險已大幅降低。黃偉哲說,為回應民眾到校園健身運動的習慣,因此在教育局與校長及教師團體討論後,自5月7日起,重新開放校園戶外空間與場地,供社區民眾可以利用清晨、傍晚和假日到校園做戶外運動。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因全球的疫情仍持續延燒,防疫不能鬆懈,呼籲民眾在校園恢復開放後,仍應落實個人自主健康管理,共同守護校園,務必遵從校園門禁管理的規範及相關防疫公告內容;倘有生病、發燒情形,仍請避免進入校園,共同為校園師生健康安全把關。鄭新輝說,台南市校園空間開放與管理規範會視疫情發展隨時調整,至於市內各大專院校、國私立高中職及其他私立校園是否開放,則依教育部相關規定或參考南市規範由各校自行評估決定。
-
2020-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紅到日本獲封「鐵人大臣 」陳時中:對台灣防疫覺得驕傲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台灣緊鄰疫情重災區,但挺過一波波危機,至今已23天本土零確診。台灣模式除了受到各國肯定,近日更有日本綜藝節目製作了台灣防疫特輯,並以衛福部長陳時中為主角,稱讚我國防疫團隊。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模式世界各國都在報導,「覺得很驕傲」。日本男團「嵐」成員櫻井翔所主持的節目「教科書學不到的超級難題」,昨更播出一段影片介紹台灣防疫,當中還稱衛福部長陳時中為「鐵人大臣」(鉄人大臣),讓許多台灣網友們看了相當振奮。對於登上日本綜藝節目,陳時中對這些報導表示感謝,並且說台灣模式讓各國報導,感到非常驕傲。另外,也有媒體詢問是否曾討論邊境解封以及解封規模,陳時中則表示,世界各國都在解封,但解封完還是比台灣嚴格許多。目前除了重要經貿活動,與重要產業鏈有關的會想辦法寬鬆一點,其他沒有考慮。
-
2020-05-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磐石艦病例染疫卻未產生抗體 張上淳曝原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於昨日上午再次採檢磐石艦成員共345人,其中一人於前日採檢結果呈現弱陽性,而無法研判,昨日再次採檢後確診,個案無症狀,目前研判其感染時間長,體內沒有產生抗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400多例個案中,由於不確定各醫院是否都有檢測抗體,無法確定是否都有出現抗體。「根據我們的希望,病人開始被確診和出院前的時候會各搜集一套血液。」另外,張上淳也說,國衛院也有建置相關平台,希望各醫院的血液檢體可集中搜集至此分析,可望對於未來的分析會有幫忙。「但因為還沒有完整資料,只能說確診病人大部分都是有抗體出現的。」張上淳說,至於磐石艦上有一些個案在初步分析沒看到抗體,可能是因為近期感染,抗體還沒有出現。昨天提到有些個案希望有再次抽血看抗體變化,因為已經不完全是血清流行病學的調查,而是診斷認定。
-
2020-05-06 科別.呼吸胸腔
流感併發重症恐致死 預防6方法告訴你
新聞報導:「本季流感重症近千人創五年新高!」一旦發生流感,若未及時接受治療,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不可不慎!最常見為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器官衰竭等,更嚴重的話,甚至須要進入加護病房進行插管治療,尤其是高危險群(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不全者)出現嚴重重症機率高,更應該少出入公眾場所,小心謹慎面對季節流感。久病不癒,不可忽視的併發症流感併發重症的機率較高,若是症狀持續了兩週,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就要小心病毒是否擴散到其他呼吸器官,造成感染,引發併發症。一旦發生併發症,治療會更加棘手,且有一定的死亡率,需要特別注意。◆鼻竇炎:化膿性鼻涕、發高燒、鼻塞、頭痛。當鼻炎(鼻涕、流鼻涕、鼻塞)的症狀超過十天,不僅沒有好轉,還出現黃綠色的濃稠鼻涕、嗅覺改變,再加上三十九度的高燒,甚至頭痛的情形,多半是原本的感冒病毒感染後,細菌造成二度感染的「急性鼻竇炎」了。◆支氣管炎:久咳、咳出濃黃痰、發燒、呼吸喘感冒若久久不癒,反覆咳嗽,還感覺胸骨後方有刺痛感,到底怎麼回事?當咳出的痰變得厚重、濃黃,再加上發燒、呼吸有喘鳴的現象,就要提高警覺,盡快就醫照X光診斷是否為支氣管炎了。◆中耳炎:耳鳴、高燒不退、耳朵疼痛中耳炎是因為病毒從鼻腔或咽喉,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腔,造成中耳的感染。耳朵內有阻塞感,甚至出現聽不見的情況,也會引起耳朵疼痛、耳膜紅腫,還可能合併發燒、全身疲倦、頭痛等症狀。◆肺炎:高燒不退、咳嗽加劇、呼吸急促、痰液帶血絲因為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肺部發炎,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常見的症狀包括高燒不退、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有痰的咳嗽、胸痛。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醫生聽診,評估是否有異音來判斷,再加上胸部X光,查看是否有浸潤的現象。若確診為肺炎後,就必須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病情嚴重的話,就需要住院治療了。◆心肌炎:心搏過速、胸痛、心悸、昏厥、氣喘心臟肌肉受到病毒、細菌、毒素等侵犯,或自身免疫反應引起,導致心臟肌肉發炎甚至壞死,臨床症狀多變,從沒有症狀到猝死都有可能。較常見的症狀,包含沒有原因的心跳加快、腹痛或嘔吐等腸胃道症狀;其他症狀諸如:胸痛、心悸、氣喘、發燒、心雜音等。一開始症狀不明顯,初期類似感冒或腸胃炎,看似輕微的感冒或腸胃炎,卻可能演變成致命性的心肌炎。防堵疾病破口,預防小秘訣告訴你當有人罹患流感時,若沒有良好的防護配套措施,病毒便會隨著感染者的活動範圍持續往外擴散,造成另一波疫情。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將病毒散播給周圍,甚至是三米之外的其他人,當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更容易造成傳染。由於流感病毒可以短暫存活在物體表面,所以也可能透過接觸進行傳播,最常見的是手接觸到物體表面上的黏液,再觸碰自己的口、鼻或眼睛而感染。想要預防不小心被感染的情況,平時就要注意自身衛生習慣,多洗手、出入人多密閉的公共場合時,就要戴口罩,避免被傳染;當早晚溫差變化大時,就要注意穿著、充分休息,身體太累就會導致抵抗力降低,難以抵禦病毒的侵襲;均衡飲食也是老生常談,卻很少人真正做到。流行病毒預防6方法1.戴牢口罩:在密閉空間必戴,防止人與人之間的飛沫傳染。2.掩住口鼻:打噴嚏時,以手帕或衣袖遮掩口鼻,避免飛沫傳染。3.勤加洗手:濕洗手一分鐘,乾洗手三十秒,降低接觸傳染機率。4.不亂碰觸:雙手不碰眼口鼻,避免接觸感染。5.避免擁擠:減少去人潮擁擠的室內場所。6.良好作息:睡眠充足、多運動、均衡飲食,增加免疫力。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超強心肺免疫力:養心淨肺抗病排毒》)書籍簡介功能醫學權威醫師、營養師聯手進駐你家,提供強健心肺功能的營養飲食與生活提案!★呼吸道門戶,竟成萬病之源? ──隱形殺手躲在呼吸道源頭,防堵自淨,減少百病威脅……。☆過勞世代,心室顫動高猝死? ──補血顧氣,遠離冠心症、中風、心衰竭、心肌梗塞、自體免疫疾病……。★呼吸困難,原來是肺發火!──避免肺阻塞、肺纖維化、肺氣腫……。
-
2020-05-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4新冠肺炎病例「復陽」 張上淳:韓百名復陽未引疫情
新冠肺炎病毒為新興病毒,尚未完全掌握所有其所有特性,尤其是否三次採檢陰性,代表體內不再有病毒,各界關注,近日更有民眾反應,女兒從美國返台確診新冠肺炎,痊癒後因海外常有復陽個案,被貼上「帶病毒之人」標籤,據統計,我國438例確診者,有四人三採陰性復陽。張上淳說,分析我國438例確診者,目前除了一名個案三採陰出院後轉陽,還有三名個案出院後,再回院採檢結果介於陰陽之間,「類似當時軍艦有官兵採驗陰性後,又出現陽性結果,介於陰陽之間不容易判讀。」張上淳說,昨天下午專家會議中評估,我國三採陰回家政策效果好,過去曾對外報告,患者後期病毒量都非常低,介於陰跟陽之間,基本上個案都相當安全,已不會培養出病毒,「只是因為我們採取嚴格標準讓他們回家,能夠回家的都是非常安全的。」籲家人、鄰居不應貼標籤。張上淳更進一步引用韓國資料,南韓有100多位患者出院回社區又復陽,但皆未再傳出其他疫情,南韓當局也只是需要求出院者自主健康管理,除家人接觸,避免接觸其他人,但也未傳出家人確診情形,故對周遭人並沒有特別威脅,強調台灣姐隔離出院者也都是採高規格處理。
-
2020-05-06 科別.兒科
怕染疫!常規疫苗接種率低 醫籲「未及時打恐釀新災」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許多家長擔心染疫,盡可能避免前往醫院,盼等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再帶孩子接種疫苗,只是疫情至今尚未看見終點;兒科醫師呼籲,施打常規疫苗千萬別延誤時機,否則具有高度傳染性的麻疹,或是百日咳等疾病,對於未施打疫苗的孩子,反而會造成傷害。不只是台灣,新冠肺炎影響常規疫苗接種率,美國也受到影響,近期已有不少美國的兒科醫師連續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呼籲,家長不應過度的恐慌而讓寶寶的常規預防保健受到耽誤,因為在未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受到控制之後,原本可以靠著疫苗而控制的其他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恐怕會趁機崛起,這將嚴重威脅到孩子的健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邱政洵表示,過去一個診次至少會有50組是來接種疫苗,但疫情期間剩不到一半,他提醒家長千萬別輕忽未接種疫苗,對孩子健康的威脅,昔日難以在台灣出現的疾病,恐因孩子沒有保護力而捲土重來。邱政洵說,能夠理解家長的擔憂,但台灣醫療體系面對新冠病毒,都已採取分艙分流計畫,不只對於就診、探病採取分流管制,兒童醫療也是採取分流,兒科病房依分艙分流觀念,畫分成紅、黃、綠三個顏色的區塊。紅區是負壓病房區,用來收治高度懷疑或確診的病童;黃區為檢疫病房區,用來收治有發燒咳嗽及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童;綠區則是用來收治因其他疾病而需住院治療的病童。透過這種分流分區照顧的做法,在疫情期間可以持續提供完整而高品質的兒童醫療照護,如果遇到疑似個案,也能利用黃區或紅區病房,及時給予病童適當的隔離和檢測。除了病人的分艙分流,也擬定醫護人員不得跨區、跨棟照護,就連清潔人員都有清楚的區域範圍,以落實感控工作,全面防堵院內交叉感染。邱政洵說,疫情終點未明,建議家長,應該給予寶寶充足的營養,規律的活動,注意公共衛生。
-
2020-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968App列入景點五一遊客砍半 眾點出「闗鍵」所在民
五一勞動節連假,交通部將原本監測國道車潮擁擠的1968APP,擴展成為全台觀光熱點人潮監控,結果造成被列入的景點遊客大受影響,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就坦言五一連假觀光表現並不好;對此,有民眾說,放假前公司就下令不能到列入景點的地方旅遊,還有民眾說清明連假去過國家警報11景點,去看牙醫就當場被告知14天後再來,當場傻眼,當然不敢再去被點名的景點。黃偉哲今天受訪時表示,台南市是觀光大市,但五一連假表現並不好,有些非傳統景點像白河石斛蘭和蓮花節觀光客就很多,可說幾家歡喜幾家愁,傳統景點只有清明連假的一半,表現的並不是很好。媒體詢問和 1968有沒有關係,中央和地方有無心結,黃偉哲說,和什麼有關不必做太過度揣測,但中央和地方都希望台灣變好,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和中央配合,把觀光再提振起來 。黃偉哲說,地方現在有兩個老闆,一是防疫指揮中心管防疫,一個1988(經濟部1988紓困專線)管紓困, 怎樣的防疫和紓困和將來的振興要怎樣做好,這是要面臨克服的,當然各地疫情程度不同,台南才只有16例確診,疫情緊張程度不一樣,把防疫工作做得更好,希望民眾可以了解,防疫可以兼顧又可以到四處玩耍,當然對地方才有幫助。媒體問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不要一昧追求零確診,黃偉哲說,認同防疫和拚經濟取平衡點,但各地疫情不同平衡點就不一樣,柯市長說不要一昧追求零確診,但只要沒有零確診,但民眾就有疑慮,就像1968政府認為是監測點不是警示點,但民眾的看法不一樣,政府要能了解民眾是如何解讀政策的看法。至於和交通部長林佳龍有無心結,黃偉哲說,兩人是學長學弟,只是對政策看法有不同的解讀,兩人只有友情患難真情,沒有什麼情緒,也沒有心結。
-
2020-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紐時:20多位專家們提出「決定疫情慘烈有別的4大原因」
紐約時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幾乎遍及全球,但嚴重程度不一:伊朗必須大規模開挖墓地,鄰國伊拉克死亡數不到百人; 多明尼加通報的確診案例近7600例,隔壁的海地僅約85例;據信印尼有上萬人不治,鄰近的馬來西亞因為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搶救不及的約百人。紐約、巴黎、倫敦國際化大城市的疫情慘重,曼谷、巴格達、新德里和奈及利亞的拉哥斯等人口擁擠城市,目前為止卻大致安然無事。病毒為何嚴重打擊某些地方,對另一些地方又輕輕放下呢?紐時指出,非單一因素造成此種差異,而且現在逃過未必代表以後不會爆發嚴重疫情。紐時在全球各地訪談20多位傳染病專家、公衛官員、學者,他們提出決定疫情慘烈程度的四大原因有可能是:人口結構、文化、環境和政府應變速度。人口結構年輕人較多、在文化上人與人之間習慣保持距離、天氣較熱陽光充足,以及政府提早防疫都是有利因素,但也非絕對。沙烏地阿拉伯的醫生正在研究,遺傳差異是否有助解釋沙國民眾確診案例的病情輕重有別,而巴西科學家致力探索遺傳學與新冠肺炎併發症之間的關係。其他地區的許多研究團隊則分別研究常見的高血壓藥物是否加重病情,以及特定的肺結核疫苗是否起了相反作用。許多有炎熱天氣和年輕人口的開發中國家,疫情不致太慘烈,暗示氣溫和人口結構可能是關鍵因素。但秘魯、印尼和巴西等熱帶國家的狀況卻又給這種想法澆了冷水。嚴格保持社交距離和早早封城顯然是有效的防疫方法,但緬甸和高棉兩者都沒做,通報案例也很少。有種未獲證實的理論是:也許病毒還沒有傳到這些國家。俄羅斯和土耳其曾經看來無事,現在卻變了。時間可能才是最後決斷者:1918年在美國爆發的西班牙流感,似乎在夏天消失,但秋季捲土重來,病毒株更為致命,隔年還爆發第三波疫情。最終連阿拉斯加和南太平洋島嶼等偏遠地區都沒放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染疫。研究傳染病的醫生說,現在還沒有足夠數據可得知疫情全貌,許多國家有訊息落差,現在下結論太危險。許多地方檢測不足,導致嚴重低估病毒進展,死亡人數鐵定短報。哈佛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主任賈哈說,疫情才剛開始:「如果這是場棒球賽,現在才第二局,沒有理由認為到第九局時,現在看起來未受影響的地區,不會像其他地方一樣。」
-
2020-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四採才確診 感染科醫籲:未來輕微症狀者應至少三採
新冠肺炎昨日台灣新增一例境外移入確診案例(案437),因班機有確診個案而居家隔離,期間曾短暫流鼻水,隔離期滿後不放心而主動採檢,卻因採檢結果時陰時陽,四次才確診。感染科醫師建議,未來有極為輕微症狀者,都應至少採檢三次甚至四次,確認每次都是陰性後,再解除隔離。由於近日多名確診個案幾無症狀(如磐石艦前日4人確診但無症狀)或非常輕微,感染科醫師呼籲,若為無症狀的居家隔離或檢疫者,14天期滿後應再採檢一次;但若有極為輕微症狀者,哪怕只是流鼻水,都應至少採檢三次,確認都是陰性後再解除隔離,且後續健康自主管理也應加碼到14天。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附醫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近期無症狀患者變多,為中國研究發現此情形,主要跟患者自身免疫產生狀態不好有關。新冠肺炎典型症狀有味覺、嗅覺消失,但該病毒變化相當多端,故出現任何症狀,也有可能是病毒的變異。而據他觀察,近期無症狀患者多藏在確診者的相關接觸者中,由於這些人多需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14天,故他建議若為無症狀的居家隔離或檢疫者,14天期滿後應再採檢一次;但若有極為輕微症狀者,哪怕只是流鼻水、咳嗽等,都應至少採檢三次甚至四次,確認每次都是陰性後,再解除隔離。另外,無論居家檢疫或隔離者,解除隔離後,後續7日的健康自主管理,也應加碼到14天,他認為這樣才能消除疑慮。而針對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日前預估,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可望在6月底接近尾聲,屆時全球每日新增確診案例將低於2500人,並持續下降。王任賢更樂觀表示,5月底應該全球疫情就接近尾聲。他解釋,此並非沒有疫情、病毒消失,而是近日可發現各國疫情的高峰已過,一般來說應一個月內就會陸續恢復往日生活方式。而台灣幾乎沒社區傳播風險,故他建議,在對外關口仍不解封情況下,台灣應可開放大型聚會、活動,甚至千人、萬人演唱會等活動也可舉行,讓民眾恢復正常作息。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解囊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 美未派官員與會
歐盟和世界各國發起募捐活動,為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籌措資金,多國領袖承諾捐款,美國則未派官員與會;與此同時,歐洲各國正逐步鬆綁防疫限制,使緩解疫情露出一線曙光。全球領袖今天在電視馬拉松捐款活動承諾捐出逾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10億元),以協助研發疫苗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主辦單位包括歐洲聯盟和非歐盟國家英國、挪威和沙烏地阿拉伯。日本、加拿大及南非等數十國領袖都參與這場線上募款活動,據信為疫情發源地的中國則派駐歐盟大使與會。歐洲強權以及日本和加拿大領袖承諾捐出最多款項,慷慨解囊的還有比爾蓋茲(Bill Gates)伉儷和流行樂天后瑪丹娜(Madonna)。美國總統川普對世界衛生組織(WHO)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多所批評,以世衛處理不當及偏袒中國為由暫停金援世衛,如今又未響應募款活動。儘管如此,世衛仍盛讚這場抗疫募款活動「強力」展現全球團結的精神。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這是強力展現全球團結精神,鼓舞人心。」中國去年底爆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確診人數如今突破350萬,約25萬人病歿,世界各國致力研發疫苗,盼能遏止疫情。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近半人口處於封城狀態,經濟備受衝擊,各國亟欲解除封鎖措施,但有些人擔心,太早解封恐導致第2波疫情大流行。義大利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很快淪為歐洲重災區,隨後進入全球為期最長的全境封鎖,當局今天鬆綁防疫限制,另外10多個歐洲國家也採取類似舉措。各國政府認為,國內已度過疫情高峰期,封城抗疫近兩個月,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國家可見單日新增死亡人數下滑。西班牙和葡萄牙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後,當局強制規定民眾今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須戴口罩。不過各界普遍認為,疫苗才是避免更多人喪命、讓全球重回正軌的唯一希望。
-
2020-05-05 科別.精神.身心
防疫情緒緊張加衍生家庭糾紛怎麼辦?聽醫師建議
在疫苗和特效藥還沒出現前,高規格新冠肺炎防疫措施讓精神科、皮膚求診人數增加。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內科主任蔡孟釗指出,某些民眾以往和家人的關係較疏離,而在居家檢疫足不出戶的情況下,與家人相處反加重緊張的情緒,衍生爭執或家暴情況。另外,防疫期間也有民眾表現面臨各方面的壓力有負面情緒,感到無助而採用藥物或酒精等傷害身體的物質來紓壓。醫師建議無論是居家檢疫或減少外出者,可以利用此時做一些家事,試著了解另一半過去做家事的情境,增進家庭關係。雖然要維持社交距離,但隔離者還是能透過視訊連絡家人朋友,試著讓彼此的心更親密,讓對方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而且要一起渡過疫情。新冠肺炎也讓身心科患者卻步,即使藥都吃完了,仍因疫情不敢回門診拿慢性用藥處方,更甚者因停藥而焦慮症狀復發,增加飲酒和吸煙量。如因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無法親自就醫,可委請家人協助;不敢到醫院就醫者,亦不妨主動聯絡醫療院所,當地醫療院所亦對疫情期間有相關措施協助。衛福部提供1925安心專線電話諮詢,和各地衛生局均有提供專線諮詢就醫及心理問題。。衛福部桃園醫院團隊治療確診對象時,除了隔離病房的專責護理師和醫師們,臨床心理師也是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成員。醫師表示,患者常見的擔心如自己會不會傳染親友,也擔心自己的病情會惡化變成重症,如果出院會不會復發,也想到以後在職場、社區會不會遭歧視,想到這些,也會有自責和罪惡感,伴隨出現失眠,不安,肌肉緊繃,頭痛等身心症。類似的情形也會出現在醫護人員身上,因高張的壓力出現行為改變,如不敢接觸家人,失眠,易怒,不能專心,回家不斷清潔身體等。醫師表示,對確診者和所有配合防疫措施的民眾要給他們正能量,讓他們明白隔離和治療是一種付出,感謝他們保護台灣人民,避免疫情擴大。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憂漏放無症狀感染者 未來擬解隔離前後再採檢
磐石艦官兵隔離期滿後,又有4名無症狀者確診新冠肺炎,醫師籲未來解除隔離前都應再次採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將和專家討論哪些狀況需要在解除隔離前後再次採檢。國軍敦睦艦隊的磐石艦4月18日發生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感染,因此磐石艦、岳飛艦和康定艦共700多名官兵全數召回檢疫所進行14天集中檢疫,截至昨天隔離期滿並進行最終採檢,若全數為陰性則可返家。不料,檢驗結果昨晚出爐,磐石艦再增4例確診個案,均為無症狀感染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昨晚接受記者聯訪時表示,根據磐石艦檢驗結果推測,過去恐漏放不少無症狀感染者,呼籲所有居家隔離、檢疫者在解除隔離前都應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根據這次經驗,指揮中心將和專家小組展開討論,例如哪些情況下需要再次採檢,以及採檢時間點落在解除隔離之前還是之後。針對無症狀密切接觸者是否要進行回溯採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目前了解,傳染力最強在傳染後7天左右,因此早已針對居家隔離檢疫者祭出規定,要求隔離期滿後多做7天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傳染給他人。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推防疫新生活運動 露天音樂會先鬆綁
連續數天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加零」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推「防疫新生活運動」,鼓勵民眾放輕鬆走到戶外,享受戶外音樂會等藝文活動;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表示將逐步放寬對室內活動的限制。這對因疫情停擺兩個多月的表演團體來說是好消息,紛紛規劃小型戶外表演,尤其是夏天必備的露天音樂會,將是第一波鬆綁的藝文表演。世界知名公園如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往往會在夏天舉辦露天音樂會,今年卻因疫情停擺,紐約還因此推出歷年公園露天音樂會的實況錄音放上網,讓民眾在家中欣賞公園露天音樂會。因應陳時中的「防疫新生活運動」,台北可望是今年第一個舉辦公園露天音樂會的城市。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疫情爆發前便規畫在九、十兩日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露天音樂會「與月光共舞」,陳時中釋放「防疫新生活運動」好消息後,已決定不取消。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研究推廣組組長周恆如表示,過去北市交在大安森林公園舉辦的露天音樂會,最高可達上千人觀賞。但這兩場露天音樂會縮小樂團編制和管控觀眾人數,樂團編制縮小為35人,觀眾數控制在500人以下,估計約300人參加。她表示,音樂會會安排梅花座、要求觀眾戴口罩,並準備額溫槍和酒精洗手,讓觀眾安心欣賞音樂會。大提琴家張正傑透露,四月份曾在海洋大學舉辦小型「快閃」戶外音樂會,反應意外熱烈,吸引許多學生戴口罩前往聆聽。他形容籌辦時工作人員擔心群聚「壓力大」,但來參加的聽眾都很開心,因為「悶壞了」,表演的音樂家則表示是「用生命來演奏」,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場。張正傑透露,正在籌畫「汽車音樂會」,以早年「汽車電影院」的概念發想,邀大家開車來聽露天音樂會,車子和車子之間自然保持社交距離,讓民眾安心欣賞音樂。他認為,是時候逐步開放藝文展演,讓民眾透過音樂、藝術釋放面對疫情的壓力,也讓藝術工作者有舞台、有收入。衛武營擁有大片綠地,五月起也將舉辦一系列露天表演,包括在榕樹廣場舉行「武營來跳舞」,讓民眾在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下,快樂舞動身體;並將包含展覽、動態體驗的創意展演「Euerka 2.0!發現衛武營」改到戶外空間舉行。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會以「防疫安全」為最高準則,在適當空間舉辦低強度活動,讓表演團隊和觀眾都蓄積對表演的熱情與能量。
-
2020-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建議隔離期滿需再採檢 陳時中:會和專家討論
中央疫情中心昨晚公布,磐石艦新增四人陽性且無症狀,而這些官兵經過隔離十四天後又採檢為陽性,有醫師認為居家隔離者或居家檢疫者解隔離前應再採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再和專家小組討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王任賢表示,磐石艦檢驗結果可以合理推測,我們「漏放」了不少無症狀感染者,因此之前艦隊官兵女朋友,或女公關親密接觸者,才會「很神奇地」均無確診。因此建議所有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均應在解隔離前再次採檢,確保十四天內發病者,不論有無症狀都驗得到,且檢驗即使是陰性者,仍需自主健康管理。因此針對居家檢疫者或是高風險者,例如包機返台民眾等,是否需要在解除隔離前再採檢,受到關注。陳時中表示,根據這次經驗,會和專家小組討論,看需要採檢什麼情況,再考慮解除隔離前或後採檢。而針對無症狀密切接觸者是否要改變方式進行回溯採檢,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報告指出傳染力最強在傳染後七天左右,而過去確定病例接觸者,期滿後都會多做七天的健康自主管理,目的就是讓傳染力幾乎都不會傳染給別人。而這次軍艦隔離期滿前新增的四名陽性個案,經過疫調約有10名親密接觸者,但這10人都沒有症狀,也過了追蹤期,為求慎重,還是會採檢。
-
2020-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新冠肺炎可能會維持2年
6月底全球確診 估日增少於2500人新冠肺炎全球疫情趨緩,台大公衛學院學者估計,到6月底全球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會少於2500人,但整體疫情可能持續兩年,隨著各國逐步展開解封措施,外國入境民眾須居家檢疫14天的規範也將鬆動,屆時機場、交通運輸工具及職場等人潮複雜地點的防疫措施應全面升級。台大公衛學院連續第13周召開抗新冠肺炎說明會。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全球每日新增感染人數正在下降,且死亡率趨於穩定,各國都逐步展開經濟活動,例如歐美預計5月底解封,防疫工作將進入下一階段。安全社交距離 會成常態陳秀熙表示,各地逐步解封後,全球人才流動會隨之提升,台灣也應針對不同地區進行風險評估,例如船舶、長照機構群聚感染風險高,應有更嚴格的防疫標準;其他未發生群聚感染個案的地點則可放寬。但安全社交距離會成為常態,大型集會仍要維持體溫監測且全程戴口罩。陳秀熙也說,台大公衛學院評估,6月底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會少於2500人;若估算正確,「代表這個疫情就要過去了」,但日後疫情也可能捲土重來,成為季節流行病,「這還需要再觀察」。機場等建立環境採樣措施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說,各地逐步恢復經濟活動後,現行「從外國入境民眾強制居家檢疫14天」的規範會逐步被打破,目前各國提出「檢疫證明書」措施,只要離開一國或一地區,就須進行檢疫;抵達他國則要提出檢疫證明書等。但詹長權也說,商務流動提高後,機場、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旅宿業及職場的人潮會變複雜,這些地點可能要建立空氣及環境採樣措施,保護相關工作人員。維持職場防疫、口罩存量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保中表示,台灣雖是防疫模範生,但全球仍在流行階段,防疫不能鬆懈。他估計,新冠肺炎疫情恐持續兩年,國內各職場應有客製化防疫策略,且維持口罩存量;醫療院所等高風險區域也要嚴正以待。陳保中也呼籲儘速通過「公共衛生師法」,建立公衛師證照制度,在公私部門部署相關專業人員,例如在機場、社區進行疾病調查與防治工作,增加我國防疫能量。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國24小時新增1450死 川普:今年底就能有疫苗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美國年底前就會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疫苗。同時,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過去24小時病故人數增加1450人,累計死亡人數超過6萬7600人。川普在福斯新聞(Fox News)於華府林肯紀念堂製播的「與民有約」節目中說:「我們深具信心今年底就能有疫苗,今年底之前就會有。」他同時表示,他將敦促各級學校和大學9月復課。川普關於疫苗的預測,讓先前討論的時間點再往前移。除了美國,世界各國都在趕工,盼率先找出預防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疫苗。川普堅稱,他樂見其他國家比美國研究人員更快研發出疫苗,「如果是其他國家,我會脫帽致敬」。他表示,他並不在乎哪一國出線,「只在乎一支可發揮功效的疫苗」。當被問及,在一項過程快到不尋常的研究中,人體試驗所涉風險會多高時,川普表示:「他們都是自願的,很清楚自己參與什麼。」川普似乎也承認,他搶在自己顧問之前預測疫苗何時問世。他說:「醫師群會說『你不該這麼說』。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位在馬里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Hopkins University)最新數據顯示,截至3日晚間8時30分(台灣時間4日上午8時30分),美國確診病例突破115萬例,死亡總數達6萬7674人。美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死亡人數為全球最多。今天的24小時增幅與昨天類似,維持4月29日達2502例後的遞減趨勢。
-
2020-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開始放風 世衛警告:疫苗問世前風險仍在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高層級緊急應變專家今天說,全球若干地區正從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中走出來,謹慎地恢復部分日常生活,但在疫苗問世前,病毒仍將構成重大威脅。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表示,雖然許多國家仍處於疫情風暴核心,其他國家已開始展現出,將疫情控制在某種程度是有可能的。萊恩在日內瓦接受路透社線上專訪時表示:「從這層意義上來看,仍有希望。」他說:「就全球角度而言,情況仍非常、非常嚴峻,但世界各地目前的疫情模式和病毒軌跡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我們學到的是,要將這種疾病控制住是有可能的,要開始恢復正常經濟和社交生活也是有可能的,得用新的方法,極度謹慎和警戒地做到這點。」不過萊恩補充表示,非洲和中南美洲部分國家「病例曲線仍上揚」,雖然目前看似尚未出現大麻煩,提供採檢的能力仍是一大問題。根據路透社截至今天的統計,中國去年12月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首例迄今,全球已有逾210個國家和地區傳出病例,總通報感染人數超過344萬,24萬3015人病故。萊恩說:「全球每個人都在為生命奮戰。在我們研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之前,重大和長遠風險依然存在。」經過數月的嚴格封鎖措施,義大利和西班牙民眾今天開始享受多一點點的自由。以色列部分學校恢復上課,韓國則表示將從5月6日開始進一步鬆綁社交距離規範,分階段讓商家恢復營業。萊恩說這顯示出,「雖然無法完全擊敗病毒,但我們可以達到有足夠能力控制疫情的程度,讓我們得以開始恢復社交和經濟生活」。
-
2020-05-04 養生.聰明飲食
肥胖身體易發炎也容易染疫 營養師教這樣吃地瓜減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提出表示,從死亡病例與其他確診的重症病例,觀察到「肥胖」是感染武漢肺炎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因素之一。而英國近期針對196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其中76.5%都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應是與肥胖者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免疫力會產生混亂,加上肥胖多合併三高慢性病,容易感染及出現重症。雖然大家都知道「減重」對健康的好處,但要徹底執行實在好難。營養師提到,減重應控制熱量、均衡營養與規律運動,才能成功減肥,也能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入侵。千禧之愛營養師陳扆洵表示,減重從飲食著手最快。均衡營養原則為,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為50%、蛋白質15~20%,其餘從攝取纖維質。而碳水化合物建議少吃精緻糖,可以選擇營養密度高、熱量低的「地瓜」當作澱粉來源。地瓜中的營養素,以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最為知名,許多文獻指出,從天然食物補充,能幫助降低罹患肺癌、胃癌與結腸癌的風險。此外,地瓜還富含其他優質營養素,包括膳食纖維、維生素A、C、泛酸、B6及礦物質。而地瓜該怎麼吃,才能確實地善用它的營養素?並且達到控糖、減重等目標?陳扆洵特別點出3個關鍵。關鍵1 清蒸最能保留營養素!烹調地瓜的方式非常多,陳扆洵指出,其中,水煮地瓜最容易流失水溶性營養素,而烘烤地瓜則要注意烤焦產生致癌物疑慮,所以,將地瓜「蒸熟」最能避開營養流失、也保留最多營養。對於想要控糖、減脂的人,可蒸熟地瓜後冰鎮,隔天再吃。冷卻冰鎮後地瓜,該澱粉會變成不易完全消化的「抗性澱粉」,一則可延長飽足感,二來「低升糖指數」更適合需要控制血糖的長輩,可避免體內胰島素大幅波動。關鍵2 帶皮吃能吃進最多營養素!陳扆洵說,膳食纖維可提供腸道中的益生菌發酵成短鏈脂肪酸,作為養分培養出腸道好菌,抵禦壞菌生長。而地瓜的膳食纖維多存留於皮中,千萬別削掉;若擔心農藥殘留,好好洗刷乾淨即可。首先備上軟毛蔬果刷(牙刷也適合),準備一碗流動水浸泡1分鐘,待地瓜上的髒汙沖淨後,用軟毛刷輕輕刷洗乾淨。關鍵在於,浸泡於流動清水就能溶出農藥,輕輕刷洗則可去掉髒汙。關鍵3 全年齡層都適合攝取陳扆洵指出,一顆中型地瓜(約165公克),相當於一碗8分滿白飯,但纖維量卻是白飯的2~4倍,對腸胃蠕動慢、排便不順的年輕人或長輩都很適合。若用地瓜加白米熬成粥,質地軟又甜,很適合對於牙口不好的長者。對於正在減重的人,將蒸熟後的地瓜搗成泥,放入果汁機加牛奶攪打,即成「牛奶地瓜泥」,飽足感十足,可作為餐與餐之間的健康點心;冬天則改以地瓜泥加無糖熱豆漿,當早餐也很適合。
-
2020-05-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柯文哲指不應追求零確診 陳時中:應該不是說我啦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在專訪節目指出,「政治人物說零case、零社區感染,我覺得戰略不對」,強調爽一下就好,再來要務實思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被問及此事回應,「應該不是說我啦」,他講過很多次,沒有追求零確診。陳時中表示,講過很多次,防疫是追求個人防線建立起來,切斷相關傳播鏈,也把醫療量能準備好,國際合作部分看看有沒有新藥、疫苗,強調他沒有追求零確診,「柯市長應該不是在講我啦,因為很多人這樣講」。
-
2020-05-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勿點開詐騙釣魚信!指揮中心澄清從未發「最終通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近期接獲民眾陸續反映,收到以疾病管制署(notices@cdc.gov.tw)名義發送信件,主旨為「台湾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最终通知」的電子郵件。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是一個詐騙的釣魚信,千萬不要點選,如果有疑問可以致電1922詢問。陳時中提醒,民眾提高警戒,疾管署並不會以郵件通知進行COVID-19(武漢肺炎)相關檢測,請民眾勿開啟此類信件、點擊信件內連結或附件,以確保個人資訊安全。該郵件為惡意社交工程信件(俗稱釣魚信件或詐騙信件),以簡體字呈現「您所在地區有3例確診的COVID-19病例,其中一名患者在過去14天中將您列為她的身體接觸者之一……」等內容,並有附加檔案。指揮中心強調,該中心成立期間,流行疫情或防治措施等相關資訊均會透過政府官方網站或官方社群對外公布,民眾接獲來源不明或未經證實的疫情資訊時,應先查證內容是否屬實,切勿隨意散播、轉傳,避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最高可罰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台幣300萬元罰金。指揮中心表示,民眾若想查證傳染病相關訊息,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或參閱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cdc.gov.tw/ )。
-
2020-05-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為何大小眼?逃過的國家以後未必不會大爆發
紐約時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幾乎遍及全球,但嚴重程度不一:伊朗必須大規模開挖墓地,鄰國伊拉克死亡數不到百人; 多明尼加通報的確診案例近7600例,隔壁的海地僅約85例;據信印尼有上萬人不治,鄰近的馬來西亞因為實施嚴格的封城措施,搶救不及的約百人。紐約、巴黎、倫敦國際化大城市的疫情慘重,曼谷、巴格達、新德里和奈及利亞的拉哥斯等人口擁擠城市,目前為止卻大致安然無事。病毒為何嚴重打擊某些地方,對另一些地方又輕輕放下呢?紐時指出,非單一因素造成此種差異,而且現在逃過未必代表以後不會爆發嚴重疫情。紐時在全球各地訪談20多位傳染病專家、公衛官員、學者,他們提出決定疫情慘烈程度的四大原因有可能是:人口結構、文化、環境和政府應變速度。人口結構年輕人較多、在文化上人與人之間習慣保持距離、天氣較熱陽光充足,以及政府提早防疫都是有利因素,但也非絕對。沙烏地阿拉伯的醫生正在研究,遺傳差異是否有助解釋沙國民眾確診案例的病情輕重有別,而巴西科學家致力探索遺傳學與新冠肺炎併發症之間的關係。其他地區的許多研究團隊則分別研究常見的高血壓藥物是否加重病情,以及特定的肺結核疫苗是否起了相反作用。許多有炎熱天氣和年輕人口的開發中國家,疫情不致太慘烈,暗示氣溫和人口結構可能是關鍵因素。但秘魯、印尼和巴西等熱帶國家的狀況卻又給這種想法澆了冷水。嚴格保持社交距離和早早封城顯然是有效的防疫方法,但緬甸和高棉兩者都沒做,通報案例也很少。有種未獲證實的理論是:也許病毒還沒有傳到這些國家。俄羅斯和土耳其曾經看來無事,現在卻變了。時間可能才是最後決斷者:1918年在美國爆發的西班牙流感,似乎在夏天消失,但秋季捲土重來,病毒株更為致命,隔年還爆發第三波疫情。最終連阿拉斯加和南太平洋島嶼等偏遠地區都沒放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染疫。研究傳染病的醫生說,現在還沒有足夠數據可得知疫情全貌,許多國家有訊息落差,現在下結論太危險。許多地方檢測不足,導致嚴重低估病毒進展,死亡人數鐵定短報。哈佛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主任賈哈說,疫情才剛開始:「如果這是場棒球賽,現在才第二局,沒有理由認為到第九局時,現在看起來未受影響的地區,不會像其他地方一樣。」
-
2020-05-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李明濱:疫情趨緩 應注意心理重建
美國紐約市一名急診室主任因面對無止盡的病人與死亡,崩潰自殺;四月初,桃園一對同居男女,也被發現在居家檢疫期間燒炭輕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民眾心理健康受到嚴厲考驗,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提醒,政府與國人應關注疫情後的心理重建工作。疫情影響情緒 數據不容忽視李明濱表示,疫情發生當下,心理創傷主要屬於急性期,焦慮不安、緊張,此時最需要的是資訊提供,指揮中心每天舉行記者會,讓民眾知道疫情變化,有助於穩定民心,根據調查,僅有百分之六民眾因為疫情而有情緒困擾的問題,整體還算平穩。但不論醫院或學校自殺通報,三月疫情最為嚴峻時,首次通報自殺個案為一八一八人,較二月一三八九人明顯上升許多;而明顯多於去年同期一七三九人。李明濱說,嚴重憂鬱症患者、性格較為敏感者、居家檢疫者屬於高危險群,受到疫情影響,情緒明顯變化,甚至萌生自殺意念。檢疫、隔離壓力大 應多關懷李明濱說,疫情嚴峻時全民都專注於防疫,失落感尚未出現,但疫情趨緩後,隔離政策帶來的經濟、家庭問題是全面性的,經濟壓力慢慢浮現,如又伴隨失業、離婚、家庭暴力等壓力,自殺率恐將增高,提醒政府,防疫做得好,但須開始注意心理重建工作。「曾接受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是需要關注的高危險群。」李明濱說,我國至今超過十二萬人接受過居家檢疫,近一萬人居家隔離,當自由突然受到剝奪,內心承受可能確診的不安,以及暫時無法工作的經濟壓力,且解除隔離後還會面對被汙名化、標籤化的壓力。心理影響 恐一兩年後才發作李明濱說,心理層面的影響不一定在疫情當下顯現,以過去九二一震災、SARS為例,有些人在天災、感染後一、兩年才發生;以國家立場來看,不能因為疫情緩解就認為:「疫情過了,大家就平安囉!」台灣建構精神衛生醫療網及安心專線,迄今已有十年經驗,民眾如需就醫,可近性也高,不過,李明濱認為,心理重建絕非衛福部所能負責,須跨部會整合,例如提供紓困、支持工作。此外,民眾應利用政府或自殺防治中心開發的心情檢測工具,關心自己及親友情緒變化,不要害怕尋求協助。
-
2020-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為何在台不易傳播?張上淳一張圖解釋給你聽
新冠肺炎在台灣似乎不易傳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在記者會表示,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台灣新冠狀病毒確診個案都沒有把病毒傳出去,包含醫院工作人員、酒店女公關等,他認為與大家配戴口罩有關,若健康的人跟確診者都戴口罩,正面接觸下傳染機會可能僅1%至2%。張上淳說,如果生病者跟健康者都沒戴口罩,確實很容易把呼吸道疾病傳到健康人身上,但健康的人有戴口罩,吸到飛沫就會大幅減少,也許可減少七7至八成;生病的人若戴口罩,正面噴出去的飛沫也可能會減少八至九成。以此估算,當兩方都有戴口罩,張上淳說,正面交談情況下,僅有1%至2%機會傳染,但沒有明確科學數據佐證。不過,醫院人員經驗也發現,醫護都有戴外科口罩,就能減少傳染機會。台灣北部某醫院曾有新冠肺炎群聚,根據疫情調查,那位確診病人很喘,戴不住口罩而面對醫護人員,也許就這樣造成環境汙染,造成吸入、摸到病毒等很多可能性。張上淳也說,艦隊疫情也是如此,官兵和實習生發燒之後就到隔離病室,退燒之後也被要求戴口罩,其他官兵也原則要求戴口罩,也許傳播機會就變少。這也是為什麼指揮官陳時中一直提醒大家戴口罩,因為能減少傳播機會。
-
2020-05-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焦慮疫情讓人狂嗑甜食?專家提醒可能讓免疫力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社交,待在家的時間也長了。在大賣場的採購清單裡,除了衛生紙、泡麵、罐頭,肯定也少不了各式零食甜點。而面對疫情的焦慮,也讓許多人對甜食的渴求增加。糖對身體的壞處已被研究證實,但你可能不知道,糖也會削減人體免疫力。這裡指的糖是加工後的糖,而非水果等天然來源的醣類。相關研究證實,糖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嚴重破壞,攝取過多糖類,會影響白血球攻擊細菌的能力。胃腸病學家Niket Sonpal說,營養不良會增加感染風險,而精製糖不僅沒有任何營養成分,還會觸發體內發炎並增加體重,從而導致各種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專家指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確診病患與糖尿病的關聯顯而易見。」這可能顯示血液中糖分愈高,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吃多少糖算過量?研究顯示,攝取75-100公克的糖,就會阻礙人體免疫功能。75公克聽起來很多,實際上相當於兩罐汽水的含糖量。一罐12盎司(約340ml)的可樂,約含39公克糖,可讓免疫力降低一半以上。Niket Sonpal說,糖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在你吃完後的30分鐘開始,並持續長達5小時。
-
2020-05-03 科別.皮膚
狂洗手戴口罩防疫有成 但後遺症來了
新冠肺炎疫情悄悄改變民眾生活習慣,使得以往春季出遊好發的疾病減少,但有醫師觀察發現,因為過度洗手或長時間戴口罩衍生的病症增加了。28歲的筱琦(化名)不久前轉行擔任銀行櫃員,需要經常摸錢、數錢,近來因應新冠肺炎培養隨時清潔的衛生習慣,每碰一次錢就使用乾洗手一次,未料手掌出現些微龜裂脫皮情形,就醫確診為過敏性皮膚炎。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趙昭明表示,以往春季好發花粉症與日光性皮膚炎等疾病,花粉症是指春暖花開時,引發過敏的花粉或孢粉造成過敏現象,日光性皮膚炎則是由於戶外活動增加、過度暴露於紫外線而造成皮膚過敏的情形。今年可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民眾減少出門,使得上述疾病的發生情形減少。不過趙昭明臨床上卻增加不少像筱琦這樣勤用乾洗手而洗出過敏性皮膚炎的個案。趙昭明表示,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乾洗手主要成分是乙醇、異丙醇等,具有揮發、收斂等效果,且對皮膚具刺激性,因此過度使用可能使手部表皮層角質受傷、皮脂膜被破壞,皮膚水分及油脂大量流失,引發龜裂脫皮等過敏性皮膚炎症狀。因此,勤洗手應盡量用肥皂、洗手乳與清水沖洗,沒有清水時再改採乾洗手。同時應注意保養,洗手擦乾後擦一點溫和的乳液或護手霜,鎖住水份與油脂,使皮膚較不易受損。臉部毛孔阻塞長粉刺除了過度洗手,長時間戴口罩也可能引起皮膚不適。近日就有不少民眾皮膚發癢求診趙昭明,其中一名百貨公司專櫃服務員因為每日撲上大濃妝使皮膚通透性降低,加上長時間戴口罩伴隨而來的熱氣與油脂,讓她兩頰與下巴因毛孔嚴重阻塞而出現一顆顆粉刺,手部擠壓還進一步造成續發性感染。趙昭明表示,外出公共場所、醫療院所與人潮密集處應戴口罩抵禦病毒,但到空曠處時應取下讓臉部皮膚透氣,可以的話可藉由清水洗臉,減少發熱、出油與阻塞風險。平時應減少上妝,多補充水,每日喝足2000毫升,並適量補充維他命C,其抗氧化作用有助皮膚保持健康光滑。
-
2020-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引發「川崎症」盛行?郭和昌這樣解析
近日歐美國家發現,新冠肺炎盛行以來,罕見疾病川崎症發生率上升6倍之多,引發兒科醫師與家長擔憂是否會有大流行。高雄長庚醫院川崎症中心主任郭和昌表示,新冠肺炎引起的器官發炎與腳趾末端皮膚紅疹與川崎症類似,不過新冠發生在19歲以下年紀的機率約為2%,川崎症有85%機率發生在5歲以下小孩,且發燒一定會超過38度,這點有很大不同。郭和昌指出,新冠肺炎會引起全身多個器官發炎,這點與川崎症的全身系統性血管炎類似;新冠肺炎造成腳趾末端的皮膚紅疹,皮膚科醫師也覺得,這個症狀有點類似川崎症的四肢紅腫。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如下。病因部分,新冠病毒一定要偵測到病毒RNA或抗體才算感染,川崎症至今病因未明,研究報告指出,人類的冠狀病毒與川崎症有關係,可是後續研究完全無法證明其再現性,因此只能說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是誘發川崎症的眾多因子之一,但非絕對。診斷方面,川崎症主要徵狀是發燒超過38度,而且連續發燒5天以上,合併5個症狀之中的4個症狀才能確診;新冠肺炎可能不會發燒到38度,甚至沒有出現發燒現象,這是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年齡分析來看,2020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根據1個4萬多人的統計顯示,新冠患者大部分是成人,19歲以下的患者比例約為2%;川崎症很不一樣,85%都發生在5歲以下的小孩子身上。症狀來說,新冠主要是會發燒,但發燒不一定超過38度,只有60%到70%左右的患者會超過38度,另有咳嗽、流鼻水、肌肉痠痛、喉嚨痛、頭痛、拉肚子等症狀;川崎症完全不一樣。郭和昌說,兩種疾病的治療藥物、病因、治療方式、診斷、好發年紀等,幾乎都不一樣,新冠並不會加重川崎症的嚴重度,之前已得過川崎症的孩子在此次新冠肺炎流行中並無差別。此外,川崎症的白血球與C反應蛋白均比新冠肺炎來的高,因此在新冠肺炎流行下,民眾若發燒超過5天,合併川崎症類似症狀,發炎指數較高的情況一定要想到川崎症,因為治療藥物不同,且川崎症有可能造成心臟一輩子的後遺症。
-
2020-05-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首例H7N9病人分享 肺纖維化可逐漸痊癒
外界一直關心新冠肺炎康復者仍會有肺纖維化的後遺症;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今天分享在他門診長期追蹤的H7N9病人經驗,證明感染後的肺纖維化可逐漸恢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下午在記者會說,他1日看門診,一名7年前確診H7N9的個案回來追蹤,獲病人同意分享治療經驗。這名病人是台灣2013年時首例H7N9個案,當年4月,個案從中國蘇州工作經上海回到台灣,剛開始有發燒、咳嗽,醫院也很警覺,測流感是陰性,又因呼吸衰竭送到台大,結果檢查發現H7N9陽性,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從中國大陸移到境外的個案。此個案因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器,隔天用葉克膜,用了葉克膜後,除抗流感藥物,也不得已使用洗腎方式維持電解質平衡毒素排出。治療後陸續停用葉克膜且停止洗腎,但出院前X光確實比較乾淨,但電腦斷層顯示,肺部確實有肺纖維化狀況。張上淳說,但再經過半個多月後,肺纖維化狀況改善,3個多月後幾乎都已經乾淨,意即剛出院時看起來有肺纖維化,但後來就改善了。在剛出院時,肺功能非常嚴重,氣體交換能力只有正常人38%,但一段時間後恢復到46%,半年以後逐漸恢復到正常。張上淳表示,新的病毒性的感染常常是這樣的狀況。台灣醫療照顧能力品質非常好,這次武漢肺炎插管的病人或使用葉克膜的病人,不少人都可以順利脫離,就是靠這些醫護人員的照顧。張上淳也說,從台北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新北、基隆、宜蘭)來看,共有212例,幾乎佔全國一半。許多醫院的第一線同仁共同分擔照護,才有現在武漢肺炎低死亡率的好結果。
-
2020-05-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避免群聚感染 陳時中:艦隊可放小型檢測機器
敦睦艦隊爆發群聚事件導致多人確診,為避免類似狀況再發生,指揮中心今天說,已組成小組與國軍針對SOP檢視,也建議可放置小型檢測機器協助醫療人員判斷,對檢疫有幫助。敦睦艦隊從帛琉返台後,出現多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達31例,已成台灣目前最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案,敦睦艦隊集中檢疫的官兵,檢疫期也將於3日凌晨屆滿,也須再採檢,採檢全陰才能解隔離。為避免類似敦睦艦隊群聚事件再度發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已經組成小組與國軍不斷針對SOP進行檢視,重點還是怎麼確實去做。陳時中也提到,像是磐石艦這樣需要長期在海外的,若僅靠醫官針對症狀有無、發燒與否來判斷確實是很困難,但近來已經也通過PCR檢測機器、屬於小型機器,不須在大規模實驗室進行,也建議可以使用。陳時中表示,其精準度經過食藥署、部立醫院平行試驗,效果非常好,像諸如此類新的儀器也可以幫助遠端醫療人員迅速做判斷,對艦隊檢疫一定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