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發燒
共找到
2889
筆 文章
-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堵新冠肺炎破口 醫師建議加強台商返台後的檢疫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疫情不斷擴大,台灣除前天出現首例死亡個案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宣布,個案母親、外甥女婿也確診,雖已鎖定1名浙江台商,但初步採檢病毒呈現陰性,還要台大醫學院及中研院檢驗抗體才能確定。台灣22名確診個案中,除上述浙江台商目前病毒呈現陰性外,之前也出現如第十例個案無特殊症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建議,目前中國返台只剩五處機場可飛,不過台商或中國返台人士確診比例高,建議應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外,指揮中心未來可針對台商返台時加強檢疫,或採較嚴格標準,防止台灣疫情擴大。指揮中心應變監測官莊人祥表示,清查首例死亡個案中,目前仍未完全確認其感染源,而後找到三名具中港澳旅遊史之台商乘客,經疫情調查發現,其中一名僅有交談,沒有上車,另一名採檢陰性;只剩浙江台商有呼吸道症狀,且乘車日期符合死亡個案可能受到感染時間,因此鎖定浙江台商,進行調查。但因初步採檢呈現陰性,還需要台大醫學院及中研院檢驗抗體才能確定。黃高彬說,該浙江台商病毒採檢雖呈陰性,但返台時雖戴口罩、但有嚴重咳嗽,且返台後也多次就醫治療,故相對感染可能性較高;而採檢會呈陰性,可能是因1月22日返台,至今已接近一個月,縱使有感染過,病毒也可能已排除,所以得進行抽血,進一步檢驗看抗體反應。而像之前第10例個案是第9例的丈夫,曾於去年九月前往武漢工作,1月返台後僅輕微上呼吸道症狀,就醫時無肺炎,不符合當時通報定義,而被診斷為感冒;直到太太發病後經回溯和採檢才確診。黃高彬表示,上述台商個案顯示,感染新冠肺炎者症狀可能輕微或甚至無症狀,所幸指揮心中前天已宣布擴大採檢標準,民眾只要有發燒、呼吸道症狀或14天內不限任何國家的旅遊史,且經醫師檢查後有疑慮者均納檢;而14天內曾接觸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者,都建議接受採檢。但他也認為,雖然國內已大幅縮減中國航班,但台商仍可經北京首都、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成都雙流、廈門高崎等五個機場入境,除目前回台者外,一個月後的清明節也是台商返台潮,建議台商應做好自主健康管理,戴口罩、勤洗手勿、接近可能感染區外,指揮中心未來可針對台商返台時加強檢疫,或採較嚴格標準,防止台灣疫情擴大。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新冠肺炎社區監測啟動 基層醫師:口罩更荒醫師更勞
台灣新冠肺炎發生首例死亡,一日增2例本土個案,累計達20例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啟動加強社區監測方案,讓基層診所醫師身處高風險職場。嘉義縣醫師公會副理事長徐超群說,「我們基層醫師缺防疫武器,只有加強自我防護」;嘉義市名醫宋思權說,「口罩更慌,醫事過勞,將是顯而易見」。為面對傳播力強,看不見的新冠肺炎病毒,基層診所開業醫師,提高看診自我防護,開心診所院長呂俊忠戴護目鏡、醫療用口罩,他說,「從醫以來第一次戴這種裝備」,醫師直接面對患者看診,做好防護保護自己,目前無法令規定強制患者看診,在掛號就要說旅遊史。徐超群指出,社區監測要求監測對象,包括14天內有國外旅遊史(含新加坡、泰國及日本及其他國家)曾接觸來自國外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士接觸史,且醫師高度懷疑COVID-19感染之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個案,另發燒、呼吸道症狀群聚現象者;抗生素治療3日未好轉且無明確病因」、「群聚事件個案」或「醫護人員」之肺炎個案。他說,防疫期間,醫師非必要不做清鼻、喉嚨等侵入性檢查,仍有患者不戴口罩看診,掛號處先把關,他下鄉醫療巡迴專車照常看診,建議疾管署加強基層診所看診防疫宣導,戴口罩,主動告知旅遊史。知名神經內科醫師宋思權說,「我不是感染科專家,但當社區感染出現時,我們第一線基層診所將會面對爆量的患者,把關很重要,否則千餘個負壓隔離病床將耗盡,當心裡準備好,大家一起來承擔加油,我們都在;當飛沫傳染接觸傳染,演變成空氣傳染時,社區群聚感染也就不遠了,管控得好台灣就蒙福,只怕一個疏忽全台就淪陷。」
-
2020-02-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童口罩 20日起7天內可買4片
因疫情延長兩周的寒假要結束了,高中以下學校下周二開學,校園都如臨大敵,各縣市紛紛祭出防堵措施,高雄市要求開學後包括開學典禮、班親會、跑班(跨班)活動都暫停,桃園市則決議四月前校園場地不外借。但高雄傳出一幼兒園要求家長交診斷書,註明「非流感」、「非新冠肺炎」才能回去上課,引發爭議。由於開學在即,有些學校規定學童須戴口罩方可入校,但兒童口罩卻持續缺貨,讓學校家長都很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從廿日起,兒童口罩可七天內從原可購買兩片,改為四片,每個販售點原每日配送五十片也增加到兩百片;成人雖仍維持七天限購兩片,但每個販售點原每日配送兩百片提升為四百片。平均每一個販售點增至有兩百位成人、五十位兒童可買到口罩,買到口罩的人數可望倍增。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天要求教育局必須在開學前做好準備供應,一定要讓家長放心。他裁示,在四月底前,除社區大學外,其他單位或臨時借用學校室內場地,均不開放外借,避免群聚效應產生。高雄市教育局則要求各校,開學後包括開學典禮、班親會、跑班(跨班)活動都暫停,教職員工、廠商、家長與志工等進入校園必須戴口罩、量體溫;學生有發燒、上呼吸道症狀才戴口罩,身體健康者不須戴口罩。高市教育局長吳榕峯表示,因應開學防疫挑戰,凡超過五十人以上的大型活動,包括校外教學、畢業典禮等,三月底前統統取消;個人單獨項目如體育競賽、音樂比賽可以進行,但團體競賽取消。不過,除了各縣市自行規定,高雄傳出一幼兒園要求家長交診斷書,註明「非流感」、「非武漢肺炎」才能回去上課,醫師覺得傻眼,拒絕開立,卻被罵沒醫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小兒科主任周柏青表示,診斷書是屬於負面表列格式,欄位就只有病名,無法開出「正常」的診斷書,且對於沒有症狀、也沒有接觸史或旅遊史的小朋友,醫師更不可能主動幫他做新冠肺炎檢體採檢,學校要求有些不切實際。
-
2020-02-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防疫若不升級 台大公衛示警:恐有7千人感染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台灣也出現第一個死亡案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17日)也召開記者會提出相關研究與建議,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在武漢封城前移出的500萬人,已經對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泰國造成嚴重影響,目前都爆發了社區感染。而在封城前約有7,500多人來台,推估其中潛在感染數為505人:根據文獻台灣現行的發燒檢疫可以排除78%的感染者,因此推估約有111名潛在感染者正是無法偵測的,這也是下一波接觸史要釐清的關鍵。陳秀熙也表示,以亞洲一至三級疫區最近1個月來台的人數計算,若政府防疫措施未升級,預估台灣可能感染人數將達7000人。此外,由於日本和香港都出現無症狀感染者,因此呼籲政府把防疫層級提高,不再只以發燒當做篩檢指標。目前醫療院所都在積極加強檢疫措施應對,相信台灣若爆發小型感染,仍可以有效控制。另外,針對台灣首起新冠肺炎死亡案例,由於他過世前並無出國旅遊,也沒有密切與患者接觸,引發社區感染恐慌,對此陳秀熙表示,過世的白牌計程車司機本身就有多重慢性疾病,且曾經載過有中港澳旅遊史的乘客,因此他認為不符合社區感染定義,希望民眾不要過度恐慌。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絕望到寫遺書…新冠肺炎康復者現身說法 難忘防護衣感人字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大陸每日增加許多確診、死亡案例。一名25歲的罹病者武康(化名)在住院期間,在網上分享住院時的心情,紀錄發病後無法住院、被病痛折磨、對醫護人員的尊敬、出院的快樂等心情,他表示,自己患病後曾寫過遺書,發病後近一個月終於康復,痊癒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捐血,盼體內抗體能成疫苗特效藥。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武康在1月19日開始出現身體不適,包括肌肉痠痛、腹瀉、高燒到39度等,吃完退燒藥與感冒藥後仍繼續拉肚子,21日再度發燒,他立刻自我隔離,前往醫院檢查,確定罹患新冠肺炎。武康表示,他在21日到處奔波,卻都找不到能收治他的醫院,武康父母聽說第七醫院有收治肺炎病人,武康爸爸偷偷去排隊,讓武康非常不捨,到現場一直趕爸爸回家,然而爸爸卻仍躲在外面玻璃窗偷看他,讓他很是鼻酸。武康終於排到看診後,卻因為檢測試紙用完,無法被確診並住院,他只好離開醫院進行自我隔離,為了抒發心情,他也在微博上發佈多條貼文,分享罹病心情。24日武康的病症惡化,每隔幾分鐘胸腔就會出現巨響,讓他完全無法吃飯睡覺。 武康表示,他從1月19日出現症狀,26日終於住進武昌醫院,住院期間每天都要服藥、打針,絕望到令他寫下遺書又刪掉,且他必須自行拔管吃藥,每天武康爸爸還會送免疫球蛋白來,遠遠地放在門口,待爸爸走遠武康才能過去拿。武康指出,院內護理師年紀都僅20多歲,為了鼓勵病人,醫護人員在防護衣背後寫下「都好」、「情朗」、「希望」等字眼,同房還有一名80餘歲的奶奶,每每在吃飯錢,都會雙手合十感激志願者的送餐。到了2月4日,武康的病症逐漸減緩,8日適逢元宵節,醫院還為罹患肺炎的病人準備元宵湯圓,鼓舞士氣,聽說雷神山醫院也開始準備收治病人,有護理師在背上寫下「有我在!雷神!」相當感人。2月10日傳來好消息,武康與同房的「禱告奶奶」檢測都為陰性,武康直言,家人、醫護人員、網友給他的每一份關心,對他而言都能帶來無限大的能量,到了13日,武康終於第二次檢測陰性,可以出院回家了,他表示,從感染、發病、買藥、住院、康復,要感謝很多人,這一遭艱難求醫史真的十分難忘。完成14日自我管理並康復後,武康第一件事就是到武漢血液中心捐血,希望體內抗體能對疫苗開發有所幫助,他感動的說,「記得一次躺在病床看微博私信,一位網友說她這一天的十八歲生日願望是希望我平安健康,這麼貴重的禮物,我只能回以謝謝」,可見網友的打氣對他而言,也是非常珍貴的力量。
-
2020-02-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陸導演常凱1家4口新冠肺炎亡 陸媒揭17天「煉獄過程」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傳出一件又一件悲傷的案例,大陸導演常凱一家4口染新冠肺炎先後去世,疾病導致家破人亡,有陸媒揭露了他們家過去17天如同「煉獄過程」的經歷。據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娛記小池」刊文:哭了!看完導演常凱一家四口這17天的遭遇之後,情不自禁地哭了。因為這場蔓延至全大陸的冠狀病毒,常凱和他的家人在17天之內先後去世。他的朋友為了緬懷已逝的好友,於是發文公開了常凱的抗病過程和臨終遺言!故事很悲傷,但卻是常凱一家過去17天真實的「煉獄過程」。常凱原本是湖北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員工,主要負責電影拍攝剪輯等工作。今年55歲的他和父母以及妻子,姐姐均生活在湖北。唯一的兒子現在在英國留學,因為中國大陸去年底突然爆發了新冠肺炎,所以兒子沒能回到家鄉和父母共度春節。因此,兒子也成為了一家人中唯一沒有被感染新冠肺炎的幸運者。冥冥中,無法團聚的遺憾挽救了這個家族中唯一的孩子。再說常凱一家,除夕夜還在其樂融融吃著年夜飯,迎接春節的到來。但他們沒有想到,這是屬於他們一家的最後一個幸福的晚上,因為2020年大年初一,噩夢降臨!常凱的父親無故發燒,咳嗽,之後病情加重直至呼吸困難。此時,新冠肺炎在全大陸各處爆發,湖北的疫情更是重中之重。眼看父親的各種症狀疑似感染冠狀病毒,心急的常凱無奈帶著父親開始一家一家醫院的求救。可是,病房滿員,物資緊缺。在拜託遍了身邊的熟人和朋友之後,依舊是無法住院,沒有單位可以接收。失望之極之後,常凱只得把父親帶回家中自行照顧,僅僅三天,父親便病情加重而去世。初三,父親撒手人寰,但悲劇並沒有停止,因為年邁的母親也被感染了冠狀病毒。在失去老伴和冠狀病毒的雙重打擊下,母親勉強撐了一個星期,同樣是無藥可治,無院可住,於是初九的清晨,母親去天上和父親「團圓」了。年才只過了一半,但是家裡的人已「走」了一半。眼看著父母相繼離世,常凱既不能為父母操持後事,也無法送父母最後一程。因為冠狀病毒的兇猛,父母的後事只能草草了之,作為兒子,常凱只能置身事外,任憑外人簡單處置。還來不及花更多的時間與父母告別,沉浸在悲傷之中的常凱和妻子以及姐姐也出現了新冠肺炎的症狀。是的,他們三人也感染了。此時,湖北(武漢)已經封城,湖北周邊各地的疫情也更加嚴重,感染冠狀病毒的病人日益增加,想要等到病床更是難上加難。可生病的人哪還禁得起遙遙無期的等待!一小時,一分鐘,「死神」隨時在等待他們的投降!果然,幸運沒有來臨,常凱和姐姐率先投降了。他們一步步病入膏肓直至錯失醫治良機。2月14日,大部分人在感嘆情人節的到來,常凱的妻子親眼看著丈夫死於家中。這一天清晨,55歲的常凱去世,下午年長他幾歲的姐姐也不幸離世。如今,這個家中,還剩下病重的妻子與病魔繼續鬥爭,奇蹟是否會出現,誰也無法預料。在預感可能將不久於世之時,常凱留下了一封既委屈又絕望的遺書。他在遺書中有一段這樣寫道:「奄奄氣息之中,廣告親朋好友及遠在英倫吾兒:我一生為子盡孝,為父盡責,為夫愛妻,為人盡誠!永別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之後,他走了,帶著一身的病痛與遺憾離開了人世間。從父親染病去世到常凱和姐姐離去,不過17天的時間,一家四口人先後因為冠狀病毒告別人間。這樣滅門之災的傷痛,到底需要多久,常凱的其他親屬才能釋懷與遺忘,僥倖活著的人如何才能平靜的度完餘生?再說如今常凱還病重的妻子,親人一個個離去之後,她還有信心繼續活下去嗎?而遠在國外的兒子,誰可以給他勇氣面對家族的悲劇?文章說,答案都是未知的,他們一家的生活該如何繼續,作為外人的我們真的不忍去想,惟願早日「雨過天晴」,天下人都能一世平安!
-
2020-02-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SARS時代可以這樣,林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為「武漢肺炎」而追憶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不幸犧牲的同學林重威醫師,並說出醫師對目前這緊要關頭的誠懇呼籲;一位中生代、長年在美國執業的癌症專科醫師,追憶一位不幸過世的癌症病人,道出醫生內心的遺憾;一位醫學院畢業五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美國行醫,最近才退休的老醫師,回顧自己行醫生涯特別留下印象的幾個病人。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讓我們更了解醫師的內心世界,我們也盼望不久能有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自己或陪伴家屬就醫的經驗與意見。重威殉職之後,台灣的蛻變重威,你的名字再度被提起。我們許多人又想起那段歲月,談起當年種種,但十七年過去,我們其實都不再是十七年前的自己。那時候,我還單身,擔任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醫院指派家醫科駐守發燒篩檢站,為醫院安全把關,N95口罩存量不足,發燒篩檢站醫師配給的N95口罩是兩天一個,幸而當年似乎沒有瘋搶外科口罩的情形,我們能每天用一個新的外科口罩蓋在N95外層,另外也不知是否真的有幫助,總摺張衛生紙墊在N95口罩內,減少說話時唾沫附著口罩,衛生紙隨呼吸飄近飄遠,常搔著臉。相較起來我們還是輕鬆的,真正照顧SARS病患的醫生,值班時是戴著N95口罩睡覺的。當SARS風暴終於結束,科內舉辦了一場感恩禱告會,同事們分享各自心路歷程:有人在過程中尚要承受來自家裡擔驚受怕的長輩壓力,不斷勸說他們辭職或是轉科,也有人說好久不敢抱孩子了,但我們都慶幸SARS的威脅終於解除,也慶幸自己服務的醫院至少制度健全、主管睿智,在科內住院醫師輪排發燒篩檢站時,主任領著主治醫師扛下科內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並暫時刪除其他不緊急的業務,我也記得有回代表家醫科參加臨時會議,副院長沉痛的說:那些犧牲的醫護人員不是英雄,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啊!重威,我們都不希望你是英雄。你走的那天,我去到隔離病房外,一群同學圍著你的父母,你母親的淚還洶湧地落,便被催促穿上隔離衣進去看你最後一面,然後要火化了。我記得那一幕在當時帶給我的衝擊,你是那麼熱心的班代,那麼和氣的同學,怎麼會是你?一年一年過去,我始終沒忘記那場景,當我後來成為母親,再想起那一日,那股椎心已不僅止於失去一位好朋友,更為你的母親而痛。你的父母卻那麼堅強,與北市府打官司,以國賠添存款成立了「林重威基金會」照顧澎湖清寒子弟,參與「SARS,再見」舞台劇紀念活動,難以想像他們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磨著痛著,依然面對並且前行。澎湖有座「重威紀念公園」,班上幾位同學去過,在那兒拍張照,「舒服卻感傷的地方」,他們說。十年前我給你父親寫過信,他回信說道:「有些事,重威沒有活著看見,或許也是好事。」那是個紛亂的時局,擺盪的政治、口水、權力鬥爭,一度我覺得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只能無可奈何的下坡。但這次,武漢肺炎的嚴重疫情讓我們欣慰的看到台灣社會的成長與成熟。此刻的我已不是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對我來說,學校延遲開學、學生要不要戴口罩的議題更加切身。想起許多年前社會輿論對「草莓族」憂心忡忡,如今他們已長成國家棟樑,在醫療前線上義不容辭的防守,而政府官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紙上談兵,人民感受到總統的強韌,看著行政院長、衛福部長等人每天帶著倦容卻絲毫不懈怠的堅守崗位,在對疾病的惶惑當中,至少有同舟共濟的凝聚力,看到民間對口罩配額自發性提出「我OK,你先領」的禮讓運動,醫生發起「醫療人員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也有許多人透過網路留下對政府的支持鼓勵話語。如果SARS的時代可以這樣,或許,重威就不會離開了吧,但肯定的是,因為當時這些人的犧牲,帶來了反省,也讓政府與人民都提高警覺,才能有今日。心裡默念台灣因SARS殉職的十一人名單,深深感謝並且祝福他們的家人,然而名單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長,當年付出的代價其實不止於此,有感染SARS後痊癒的醫生,病後花了好長時間調適他易喘的後遺症,也有更令人傷心的,逃過SARS的死劫,卻或許因著心肺功能的侷限,剛屆不惑之年便心肌梗塞離世,留下稚齡兒女。懷著最深的敬意,感念過去,同時感謝此時為防疫與治療病患而努力著的國人:全神戒備的醫療體系,不停加班的口罩廠,業務量暴增的先是便利商店、而後藥局,以及一些微瑣卻不可或缺的細節,例如菜市場裡賣菜的那位老家在湖北的中國新娘告訴我,她媽媽原本預定大年初三來台灣陪她過節,但事前接到陸委會的勸阻電話因而未成行……防疫不是一道命令,而是一張嚴密的網。病毒仍擴散蔓延著,讓我們繼續謹慎面對。開啟網頁關心疫情變化,常看到重威燦爛的微笑,你一定是在鼓勵著活著的大家吧!「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我們可以同心協力一起度過。」名利一下子,健康一輩子!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我們是來自聯合報系家族、最有活力的「元氣網」,給你最需要的保健、疾病、樂活訊息!加入>>
-
2020-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 從「圍堵」轉向「減災」
繼日本、新加坡出現不明原因的新冠肺炎感染者,國內也出現首例疑社區感染且死亡案例。聯合報昨天舉辦「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恐常態化,防疫應從「圍堵」轉為「減災」。疾管署長周志浩說,確已料敵從嚴,備好兩萬間隔離病房,以因應萬一出現大規模社區感染。「抗疫世紀挑戰─從SARS到新冠肺炎」專家會議,邀請周志浩、中研院院士賴明詔、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台大副校長張上淳、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及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從個人對抗病毒到防疫政策,提出建言。蘇益仁:提早因應醫療崩潰被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指出,新冠病毒傳播力強,可說是演化相當成功的病毒。蘇益仁表示,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面臨三箭齊發,春節返鄉、流感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當流感的發燒病人湧向醫院,加上收治新冠肺炎病人,醫療體系必然崩潰。蘇益仁認為,武漢疫情失控,便來自於醫療崩潰,台灣必須提早因應。張上淳:負壓病房勢必不足曾經率領抗煞團隊、時任指揮中心副總指揮官的張上淳表示,現階段國內防疫重點為圍堵,阻絕病毒於境外,但若從中國或其他國家回來的都要隔離、篩檢,醫院負壓隔離病房勢必不足,所以,包括防疫物資,如N九五口罩及防護衣,一定要及早準備,並針對不同疫情擬定防疫戰術,保持彈性,靈活指揮調度。周志浩:檢驗量能重大挑戰針對外界擔心台灣現有防疫能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疾管署長周志浩表示,在防疫組織架構、檢疫措施及醫療方面,均已做好準備。除了視防疫決定指揮層級,在監測方面,國內檢驗量能受到重大挑戰,但在眾多醫學中心協助下,現在檢驗量能提升至每天一千兩百件。醫療是國人最關切的防疫重點,周志浩說,「這不能掉以輕心」,台灣在抗煞期間,建立感染症醫療網,擬定急診指引,與急診醫學會合作,執行無預警查核,奠定良好基礎。目前屬於第一波防疫,全國共六家應變醫院,提供六百五十床,如果疫情緊急,十五家部立醫院投入防疫工作,將增加兩千多床;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屆時全國將有兩萬多間隔離病房可供使用。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面對新冠肺炎,他最擔憂民眾配合度不足、對中國大陸航班往來疫情資訊不透明等,造成防疫漏洞。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認為,我們應對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有足夠的警覺。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表示,國衛院全力研發藥物及疫苗中。
共
9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