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搜尋
症狀
共找到
13535
筆 文章
-
-
2019-12-02 科別.精神.身心
他們用鍵盤摧毀一條人命!74%大學生遭遇網路霸凌...6招避免成為加害者
網際網路的發達、社群網路的流行,卻也造成了許多網路霸凌的現象。網際網路具有匿名與便利等特性,讓網路霸凌加害者能夠掩飾身分、隨時隨地騷擾被害者,而透過網路所散布的不實訊息,更可能引發網路上不特定多數人幫助參與霸凌。什麼是網路霸凌?霸凌已經普遍影響到校園,甚至是成人的社會,而網際網路的普遍運用,也讓霸凌方式有了新的形式。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台灣社區精神復健發展協會理事、職能治療師李元暉指出,網路霸凌起源於現實生活中的紛爭,被害者與加害者習慣使用網路溝通選項,來發展社交關係與解決衝突,加害者經過選擇後進行霸凌,但卻沒有顧慮到行為後果。網路霸凌是藉由網際網路來進行霸凌,不用傳統的方式霸凌別人,只要隨身攜帶的上網科技產品如手機,就能隨時、隨地,對任何人進行霸凌行為。從犯罪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網路霸凌是潛在的攻擊行為,以網路為媒體在眾人環視之下實施的犯罪,包括偽裝、詐騙、詆毀、排擠,以及騷擾、猥褻、取笑、羞辱、威脅、謠言中傷、誹謗、冒充等為主要形式。現代人網路霸凌現象根據國內資料統計,大學生涉入網路霸凌的比例為85.6%,曾經有網路霸凌受害經驗的比例為74.6%,其中以被他人盜用帳號及密碼最多,高達59.2%,而網路霸凌加害的經驗中,以男性多於女性。進一步分析發現,過去半年內有51.2%的大學生,有過網路霸凌受害的經驗,其中最常見的是騷擾跟猥褻的形式,網路使用時間、網路霸凌受害程度與憂鬱,都達到顯著正相關。另外,高職生發生網路霸凌行為也是普遍存在的,且同儕關係與網路霸凌行為具有顯著相關,較常發生的前三種霸凌情境,依序為對方講話很白目、對方在背後散布謠言、對方做人做事太過機車等。造成心理創傷,嚴重恐有自殺念頭李元暉說明,大多數的網路霸凌事件未被揭露的原因,是害怕報復與不想惹麻煩。事實上,網路霸凌知覺被害風險與被害恐懼感呈現正相關,如果認為自己遭遇網路霸凌的可能性越高,網路霸凌被害恐懼感也會越高。由於網路霸凌對當事人或是旁觀者,可能造成心理創傷,當查覺自身已無法負荷校園霸凌事件的負面效應時,就容易出現失眠、焦慮、時常哭泣等生心理反應。尤其青少年網路霸凌議題逐漸浮上檯面,受害者常出現身心症狀、睡眠障礙、憂鬱、焦慮、低自尊,甚至會產生自殺的意念。霸凌情緒會受到內在自我價值及社會取向、個人取向所影響,且造成情緒波動大、精神緊繃的心理反應。不過,潛在受害者選擇獨自默默承受的機率逐步下降中,主要是得知尋求協助的情形普遍上升,因此,降低了網路霸凌的發生機率。小心無形之中,成為網路霸凌加害者不同性別、年齡、職業及使用網路年資,對於網路霸凌行為有不同的認知。李元暉表示,網路使用時間越多的國中生,其網路霸凌現象越明顯,霸凌動機以看對方不順眼為最高;且網路霸凌行為越頻繁的國中學生,其網路成癮現象也越高。研究發現,不同個人背景在網路霸凌受害經驗的差異情形方面,使用網路年資7年以上的國中生,在網路霸凌受害經驗上,高於網路年資0~3.99年的國中學生;平均每天上網5小時以上的國中生,在網路霸凌受害經驗上,高於0~1.99小時的國中生;且國中生網路霸凌受害經驗,容易產生憂鬱的情緒。李元暉指出,不同的性別也會影響網路使用時間長短、網路霸凌、同理心及從眾行為,其中網路使用時間的長短,最為影響網路霸凌的知識、信念、情感、行為;而同理心與網路霸凌認知、情感、行為的相關最高;從眾行為與網路霸凌認知、情感、行為的相關最高。另外,高齡者的人格特質中,以友善、嚴謹、開放,與網路霸凌認知最為相關。另外,網路霸凌以不同型態呈現,也會有影響,圖片霸凌會讓受試者針對圖片內容加以回應,回應的方式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而影片霸凌則讓受試者較為惶恐不安。6招避免成為網路霸凌加害者研究發現,透過網路霸凌信念、情感、同理心與從眾行為,可以有效預測網路霸凌行為,其中,以網路霸凌的信念預測力最強。李元暉認為,網路的高私密性,使監控者無法在第一時間處理霸凌,因此,對青少年網路正當使用的教育與輔導,也就更為重要。1. 網路素養課程藉由從小學習網路素養課程,包含網路認識、網路倫理、網路禮儀、網路法律及網路安全,可以減少網路霸凌的發生。研究發現,接受網路霸凌素養課程的國小生,對於網路霸凌成因、現況與影響的了解,明顯優於接受一般電腦課程的學生,受到網路霸凌之後,也能表現較為合宜的行為。2. 網路霸凌旁觀者反應防治學習系統針對網路霸凌旁觀者反應防治學習系統,多數參與教師在系統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圖方面,給予正面回饋;而且一致認為,系統所提供的操作介面與教學內容是有用且容易使用的,以及願意使用進行防治網路霸凌的教學。3. 網路霸凌預防教育介入網路霸凌預防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高職學生網路霸凌預防素養,建議未來的課程設計,可以加強網路霸凌相關法律素養,以及個人資料保護的重要程度,內容應將網路霸凌預防教育納入傳統校園霸凌預防課程,強化電視與網路分級制度,以防止兒童與青少年藉由媒體,而接觸到色情與暴力訊息。4. 職前教師網路霸凌防治線上課程職前教師網路霸凌防治線上課程,內容分為預防及診治兩大面向,預防方面包含:網路霸凌定義、類型、判斷網路霸凌準則及相關法律認知;在診治方面則包含:網路霸凌的因應方式、輔導諮商技巧及相關教學資源。5. 正確面對網路霸凌的心態建議網路被霸凌者可以考慮不馬上回應、不重複看霸凌訊息、要保留訊息、要離開網路環境去做其他活動、要告訴別人這個事件、要與他人進行談話,以對自我心理層面進行照護。6. 職能治療可幫助減少網路霸凌歐美先進國家中小學校的學校輔導體系,多強調主動積極預防性及發展性工作,運用諮商、諮詢、統合及衡鑑等基本工作方法,提供學生處理其生活難題所需的生活技巧,而非僅因應學生問題,提供次級預防的回應服務。因此,學生輔導工作應建立發展性輔導、介入性輔導與處遇性輔導的三級輔導工作架構。其中,處遇性輔導所運用的方法,主要是提供轉介機制、個案管理、跨專業資源整合,與生態系統介入的延續性諮商與處遇措施,透過跨專業資源整合服務,包括諮商與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家庭處遇、職能治療、法律服務、精神醫療,以及召開跨專業個案研討會議等。學校內部應由專責人員扮演個案管理員,負責協調與整合各類專業資源,以提供學生最為適切有效的協助,並召開個案研討會,評估學生的身心復健情形,強化專業輔導效能,以達到三級預防功能。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延伸閱讀: 當身旁的人深陷失去至親之痛 不打擾不見得最體貼 訓練洞察人心,多讀文學小說 
-
2019-12-02 名人.精華區
健康名人堂/不是洗腎就是截肢?3招學會控糖與糖尿病甜蜜共處
我國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95%以上,臨床觀察發現,當患者新確診糖尿病,部分感覺相當沮喪,甚至認為是人生汙點。不過,我常勉勵糖友們,長期控制血糖之餘,其實能連帶把健康生活給找回來,只要面對、接受、超越,就可以和糖尿病甜蜜共處不沮喪。糖尿病照護 台灣表現亮眼糖尿病目前沒有任何藥物或偏方可治癒,不過近年隨醫療制度進步,糖尿病照護品質也跟著提升,例如台灣的糖尿病截肢率和總體死亡率近年來均呈現下降趨勢,皆有賴健保及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推動,使台灣的糖尿病照護成績於亞太地區相當亮眼。我投入糖尿病醫療照護近40年,常受邀到國際演講,2017年也帶領台中榮總獲得世界糖尿病聯盟(IDF)的卓越糖尿病照護中心獎。在臨床上,有很多患者都控制得相當不錯,即便已確診罹病超過30年,也沒出現任何併發症。當然,要有漂亮的血糖控制,糖友配合度也要高,要能有紀律地控制飲食、規則運動及監測血糖。有糖友相當用功,會拿筆記本把飲食和血糖值記錄得輕輕楚楚,例如有人發現吃糯米後血糖值會破300(mg/dl),那以後就要少吃一點。影響家人 改變生活習慣可見,糖尿病雖然一輩子跟在身邊,但只要藉由好好地控制,不會造成額外的併發症負擔。事實上,我認為糖尿病是三高,包括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中,最好長期照顧的疾病,而且糖尿病的照護模式也適用於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和氣喘等疾病控制,例如控制飲食、規則運動以及監測血糖等。而且,糖尿病的生活照護方式不必特別和家人分隔,甚至家人也會跟著你改變生活習慣,一起吃得少鹽、少糖、減重、戒菸或規律運動。鼓勵糖友面對 與它共處重要的是,文獻證實,父母雙方其中一人罹患糖尿病,孩子也患糖尿病的機率為二到三成;若父母雙方都有糖尿病,孩子也有糖尿病的機率高達六到七成。當糖友帶動全家人健康生活,不只遠離更多疾病,也能降低下一代罹病機會。所以,面對新診斷的糖友,我都願意花相當多時間衛教,鼓勵糖友面對它、接受它、超越它,以及與它甜蜜共處。我曾懷疑,病人對罹糖尿病感到沮喪,可能與糖尿病的「病」字有關,因為覺得要背負疾病一輩子。我還為此探討「糖尿病」三字的由來,但中國古書只記載「消渴症」,症狀為口渴和小便變多等,推測命名可能來自西方醫學翻譯。不控糖 落入洗腎或截肢另一方面,有些患者無法接受控制血糖得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所以不願面對它,結果消失5年、10年後再回門診看病時,不是落入洗腎就是截肢,皆是未控制好血糖所致。可見,愈是不理糖尿病,糖尿病愈會找上你。誠心向糖友呼籲,面對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利用好的藥物治療、運動飲食和生活習慣,進一步血糖管控。不只是你自己,全家人也能一起過更健康的生活。●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19-12-02 科別.泌尿腎臟
如果不想洗腎 醫師說這個動作一定要做
慢性腎臟病醫療費用是健保支出首位,但腎臟是沉默的器官,通常有症狀出現時,腎功能已經不好。醫師表示,要早期發現腎臟病,避免洗腎,驗尿蛋白是最重要的方式。內科醫學會研討會中,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吳麥斯表示,慢性腎臟病是可治療的疾病,但許多病人發現發現時已是第四期,需要洗腎。吳麥斯表示,國人對於腎臟病警覺性低,患有腎臟病的人僅有3.5%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且許多人發現時已是第四期和第五期。慢性腎臟病第四期,其腎臟功能僅有正常人15至59%;到了第五期,腎臟功能則只剩正常人的15%以下,通常準備與接受透析治療及腎臟移植。但吳麥斯表示,腎臟病若是早期發現,可以延緩病情惡化,尿蛋白檢驗便是很好的篩檢工具。他說,當腎臟功能出現問題,腎絲球過濾白蛋白的功能受到損害,使得過多的白蛋白滲漏到尿中。當白蛋白排出量大於30毫克,稱為「微量白蛋白尿」,表示腎絲球已受損害。但此時受傷是可逆的,可透過藥物治療等方式修補,若未積極處理,等到腎絲球「破洞」,更多的白蛋白跑到尿裡,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只能洗腎。吳麥斯提醒,腎臟病高危險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及60歲以上長者,一定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檢驗尿蛋白;若小便有很多泡泡,像「啤酒」一樣,也要提高警覺,進行篩檢。吳麥斯強調,尿蛋白篩檢「雖然只是小動作」,卻能早期發現腎臟病,造成大改變。
-
2019-12-02 科別.眼部
青光眼手術常用藥缺貨 食藥署緊急核准專案進口
本報今天報導青光眼患者手術中最常使用到的「絲裂黴素C(Mitomycin-C)」,10月起大缺貨,可能影響手術成功率。食藥署今表示,11月20日已核准一家藥廠從南韓進口絲裂黴素C,核准用量為3萬劑。絲裂黴素C,適應症主要為緩解胃癌、膀胱癌、肺癌、肉瘤癌、白血病症狀,但因為發現有助於青光眼手術執行,成了該藥最常見的適應症外使用方式。三總一般眼科主任、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說,絲裂黴素C主要是配合青光眼最常見的「小樑切除術」使用,以幫助傷口癒合。由於原廠宣布該藥品質堪慮全面回收,直到2021年才能恢復供貨,缺貨期間,若用回舊藥,手術成功率僅剩五成。對於青光眼用藥「絲裂黴素C」缺貨的問題,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10月24日已公開徵求專案進口,並於11月20日核准一家藥廠從南韓進口絲裂黴素C,核准用量為3萬劑,待原持許可證的廠商可恢復供貨,將以許可證廠商優先進行供貨。張連成表示,該藥健保使用量每年為6萬劑,目前也有其他家廠商正在申請。核准的廠商資訊食藥署已公開於藥品供應平台(https://dsms.fda.gov.tw/),各醫療院所可向廠商申請,然而目前尚未有醫療院所申請。據查,食藥署11月29日才將相關訊息公告上網,適逢假日恐未收到訊息。呂大文便表示,對於食藥署已核准專案進口「絲裂黴素C」一事,學會並未接獲相關訊息,也不知道已經可以向廠商訂購。目前該藥在眼科的使用上每年約3000劑,若確認可進口3萬劑,應足夠救急。
-
2019-12-02 科別.眼部
青光眼關鍵藥大缺貨 手術成功率剩5成
全台約有卅八萬名青光眼患者,每年約二千到三千名患者需執行青光眼手術,手術中最常使用到的絲裂黴素C(Mitomycin-C),是作為抗傷口癒合藥物,能幫助手術進行,但從十月起大缺貨,十一月原廠宣布該藥品質堪慮全面回收,直到二○二一年才能恢復供貨,缺貨期間,手術只能用回舊藥,使手術成功率僅剩五成。抗癌藥「協和排多癌注射劑十公絲」,主成分為絲裂黴素C,其適應症為緩解胃癌、膀胱癌、肺癌、肉瘤癌、白血病症狀,自被發現有助於青光眼手術執行後,也成了該藥最常見的適應症外使用方式。三總一般眼科主任、青光眼專科主任呂大文說,絲裂黴素C主要是配合青光眼最常見的「小樑切除術」使用,為了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眼壓,必須要劃開鞏膜(即眼白)與結膜交界處,引流睫狀體分泌過多的房水(即眼球內液體),過程中傷口不能快速癒合,絲裂黴素C就成了最好的幫手。過去未發現絲裂黴素C可幫助青光眼手術前,皆使用同是抗癌藥的5-FU作為抗傷口癒合的藥物,但效果比絲裂黴素C差,也使手術成功率僅有五成,而使用絲裂黴素C者成功率可達九成。呂大文說,缺藥期間,對於頑固型青光眼需手術的患者會有非常大的影響,他們是傷口癒合相對快的族群,初步先延後這類患者的手術時間,若無法延後則會說明使用舊藥的手術成功率,再讓患者決定。眼科醫學會理事長、北榮眼科部主任劉瑞玲說,學會曾主動委託美國廠商供貨,但美國出貨量不大,無法供貨至台灣,因此各醫院現階段,皆只能用回5-FU,直到等待藥品恢復正常供貨。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表示,藥廠十月通報將會短缺時,十月廿四日已公開徵求專案進口,目前已經核准一家藥廠從韓國進口絲裂黴素C,只要廠商完成申請健保價格,就能正常供貨。
-
2019-12-01 癌症.抗癌新知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資訊爆炸時代,想獲取正確的癌症知識成為挑戰。專家提醒,癌友應以正規治療為優先,再輔以具實證的營養、運動、睡眠、及靈療,才能真正抗癌。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以胃癌為例,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有助發現早期病灶並即時切除,降低後期化放療之苦。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第一位,為陪伴民眾防癌抗癌,滄洲教育基金會與聯合報合辦「癌知識360度」講座,由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北醫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與滄洲教育基金會健康顧問林楷雄同台分享全面性的抗癌新知。葉秉威透過MAI肯狄科研影像團隊的人體地圖虛擬實境(VR)模擬影像,引領聽眾從窺探消化道系統,並了解胃鏡檢查的重要性。講座內容豐富,不只吸引熟齡族、癌症患者參與,也有年輕人帶著爸爸媽媽前來,現場座無虛席。滄洲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治明、中美生醫董事長林本源與夫人均全程參與。葉秉威:胃鏡檢查 早期發現很重要胃鏡檢查為何重要?葉秉威表示,胃癌早期悄無聲息,晚期才會有腹痛、黑便、體重變輕、胃口變差等明顯症狀,因此多數癌友首次診斷太晚,難靠開刀切乾淨,需再倚賴化放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等輔助,但成效目前仍有限。若能發現早期胃癌並盡速用內視鏡切除,幾乎都能痊癒,且微創手術後的隔天可正常進食,預後和生活品質皆佳,「而胃鏡就是發現早期胃癌的最佳檢查工具。」建議幽門桿菌感染者與具胃癌家族史的人,皆應定期接受胃鏡篩檢。葉秉威提醒,幽門桿菌感染雖八成無症狀,但100%會引起慢性胃炎,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若先接受抗生素治療,有機會遠離癌變。」另外,戒菸酒、控制體重、多吃蔬果、少碰燒烤、培養使用公筷母匙習慣等,也能預防胃癌找上門。韓柏檉:自療五字訣 身心都要兼顧韓柏檉以癌友身分,分享抗癌經驗。他2008年確診肝癌並開刀,未料又復發並轉移至肺部,接受化療及吃標靶藥約一年半。但在藥物強攻下,他的白血球幾乎未掉,因為除了接受治療,他也做「自療」,也就是自我療癒。韓柏檉說,他將自己實踐的自療歸納為五個字:「心、動、吃、睡、靈」,簡單來說就是調整情緒,可透過靜坐冥想以調心,避免陷入錯誤思緒;而運動可疏通經絡,也能讓自己更開心。加強活力的方法,則是每天喝一杯蔬果汁,並多吃五穀雜糧、彩虹及黑白食物,能預防便祕達到「進出」平衡。另,好好睡覺也是重要功課,若睡前還在為事煩惱,壓力會害交感神經難平衡,「要睡好覺就要學會放下。」最後則是安頓靈魂。韓柏檉認為,85%的疾病和壓力、憂傷、恐懼、怨恨等負面情緒有關,這皆會化為心毒,不快樂當然會生病。所以想治好病,應學會認錯、宣洩及感恩,「當我跟太太道歉後,淚流了下來,全身卻也輕鬆多了。」林楷雄:正規治療優先 偏方切勿信多數癌友認真抗癌,卻也有患者希冀偏方。滄洲教育基金會健康顧問林楷雄說,他日前執行全台癌友訪問計畫期間就發現有癌友在喝小蘇打,甚至認真驗尿液的PH酸鹼值,認為PH值達11就能成功抗癌,「但這恐怕先鹼中毒了。」林楷雄指出,網路讓資訊搜尋便捷,卻也讓謠言竄流,加上癌友會害怕癌症治療的副作用,一旦癌知識匱乏,就容易誤信偏方或神奇產品,反而放棄正規治療。「內容愈強調非謠言,愈可能就是謠言。」林楷雄強調,癌友應以醫師治療為優先,再進行其他輔療。例如化療易沒胃口,但營養不良會使免疫功能下降,建議每天需多補充20%的熱量。此時營養品是好選擇,但選購前要看清楚營養成分,避開會影響凝血功能的紅花籽油。要注意的是,有人會選喝牛肉湯,但紅肉含較高的鐵質,對癌症治療易打折扣。林楷雄說,若無營養補充品的選擇,建議多選白肉為主,例如改喝魚湯。除了補充高蛋白,蔬菜也要多吃,避免便祕讓發炎反應增加。為導正似是而非的謠言,滄洲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宜琳說,基金會建構「癌知識」網站,投入大量人力整理文獻資料,並製作深入淺出的懶人包,讓民眾能在此找到正確癌知識,「讓抗癌除了醫師治療,也能將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上。」
-
2019-12-01 科別.骨科.復健
膝蓋退化不可逆!醫:體重增1公斤 關節負擔多3公斤
你有「ㄎㄨˊ落(台)」卻站不起來的症頭嗎?醫師指出,我國50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兩人就有一人有退化性膝關節炎,若沒有及早保養和調整生活習慣,嚴重者恐得開刀置換人工關節。但只要控制體重、規律運動、熱敷,以及補充適當保健食品等,均有助延緩退化。腫脹疼痛無力 膝蓋退化不可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蔡俊灝表示,關節是骨頭與骨頭之間的接合構造,它包覆在關節囊之中,可緩衝骨頭之間的撞擊力,且會分泌關節液以提供關節軟骨所需的養分。若關節相當健康,關節活動度就能非常順暢。但是,當膝關節的軟骨裂解、營養消失,就像失去了鋼筋水泥,造成走路「卡卡」的現象,長期可能影響硬骨變形,關節也可能緊繃、腫脹、疼痛、和無力。這就是老人家常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蔡俊灝說,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不可逆的疾病,除了好發於老年人,也包括體重過重者、風濕疾病患者、工作粗重者、關節外傷及運動員等,另也具家族遺傳傾向。體重增1公斤 關節負擔多3公斤「但膝關節退化初期,不是每人都會感到疼痛。」蔡俊灝說,關節退化初期是關節囊變狹窄和長骨刺,再來才是軟骨變形表現。但約六成患者來門診檢查時,關節軟骨已明顯變形而導致O型腿或X型腿,進而造成關節磨損。退化性關節炎在治療之前,需要先進行理學檢查和影像檢查,才會再進行分級治療,而治療目標為「減少疼痛」及「延緩退化」。蔡俊灝表示,初期治療以關節保養為重,當體重增加1公斤,膝關節就會增加3公斤負擔,所以減重相當重要。因此,配合減重、適當運動及調整工作型態不負重等,均能減少關節負擔。每日抬腿鍛鍊 每周游泳健走許多長輩認為運動會傷膝蓋。但蔡俊灝澄清,適當鍛鍊肌肉,其實有助減少關節負擔、促進關節活動度,還有助增加骨質密度並減少發炎反應,而且規律性運動也能減少下肢靜脈曲張情形,降低心血管栓塞機會。該怎麼運動呢?蔡俊灝說,在家可坐椅子上反覆抬腿,每次抬30下,此動作可在泳池內練習,而睡覺躺著也能做。除了局部鍛鍊,也建議每周運動三天、每次持續50分鐘,讓心跳能達每分鐘130下,而運動項目推薦游泳或健走。「揪朋友一起運動還可增加情感交流,晚上睡覺更香甜,是幸福人生的開端。」不過,運動強度仍需視年紀、體力和慢性病進行安排。蔡俊灝提醒,若膝關節出現急性疼痛,可先進行冰敷,平時則可熱敷膝關節以進行保養。PRP治療 風險高且費用高若膝關節退化嚴重,痛到連動都無法動。蔡俊灝表示,此時就需要接受電療或熱療等復健治療,以減少膝蓋不適。除了止痛消炎藥物的使用之外,也可適當補充保健品來進行關節軟骨保養,有助減少發炎情況。從乳油木果中提煉出的天然高濃度的抗炎物質「活關素75」,能降低關節過度發炎,有效改善疼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也經臨床驗證,能有效改善患者肌肉協調力,能輕鬆行走;動物組織切片更證實可保護軟骨,減少磨損,成為照顧關節退化的一項新選擇。近年血小板血漿治療(PRP)注射治療夯,甚至被號稱可替代關節開刀。蔡俊灝提醒,這需要接受專業評估才行,因需要抽取自體血液100-200cc毫升,很多長輩有貧血,或有服用抗凝血藥物,做PRP其實風險高且費用高,並不值得。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與照護準則症狀有哪些?1. 早上下床時最不舒服,動一動會改善。2. 蹲、坐下起立、上下樓梯會疼痛。3. 關節有腫脹或僵硬感。4. 隨退化嚴重度增加,關節活動範圍愈低。怎麼做照護?1. 維持理想體重。2. 選擇合適運動。3. 每天適度運動。4. 補充保健食品。5. 熱敷。6. 相關輔具協助。註:症狀控制後仍需長期照護,才能確保關節健康。資料來源╱蔡俊灝醫師 製表╱鄧桂芬
-
2019-12-01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小丑」 談憂鬱症與排尿障礙
「醫師,我很頻尿,昨天晚上起床十幾次,一夜都沒睡快崩潰!」說話的是一位中年女性,可能因為長期失眠,眼眶凹陷,眉心揪成一團,刻出深深的皺紋。「症狀多久了?」我問。「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她說,「多年來我照顧生病的母親,去年她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開始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常常有不好的想法,最近又頻尿、夜尿,看醫師都說我是膀胱過動症,可是吃藥沒效……」我在她眼中看到深沉的悲哀。經訪談並徵求病人同意後,轉介至身心科,確診為憂鬱症。患者憂傷無助的眼神,在最近一部熱門的電影《小丑》男主角的眼中也看過。《小丑》(英語:Joker)是2019年的美國電影,甫上映就獲得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奬,並獲影評以及票房的雙重肯定,賣座超過10億美元,成為影史上最賣座的R級(限制級)電影。《小丑》有什麼魅力?說實在的,這是讓我看了感到非常沉重的電影。男主角小時候受到母親同居人的虐待,有嚴重精神方面的困擾,為了生計,擔任社會底層的廣告小丑,卻備受言語,肢體的暴力霸凌,最後在陰錯陽差之下鑄下大錯。男主角菲尼克斯為了這角色爆瘦20多公斤,精湛的演技讓這個孤獨、敏感,飽受折磨的邊緣人呈現在我們面前,那絕望的眼神讓觀眾也彷彿進入深沉的痛苦。憂鬱症與恐慌症是常見的精神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憂鬱症將成為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憂鬱症盛行率約12%,女性發生比率較高,依統計來看,台灣有超過兩百萬憂鬱症的患者。快速變遷的世界讓大家越來越焦慮。是否有憂鬱症呢?不妨參考美國精神醫學會所頒行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V)。1.幾乎每一天,整天都處於憂鬱的情緒。2.明顯的失去興趣或喜悅感。3.明顯的體重減輕或增加。4.失眠或是睡眠時間過多。5.思想或是肢體活動變得過於激動或是緩慢。6.幾乎每天都感到疲倦。7.幾乎每天都感到「沒有價值感」,或是過度的罪惡感。8.思考或專注度減退。9.反覆想到死亡,或是輕生念頭。上述症狀中,第一項或第二項必須至少有一項成立,再加上其餘項目成立的總數超過五,且持續時間超過二周,很可能有憂鬱症。建議盡快至身心科(精神科)診治。除了情緒困擾,憂鬱症也經常伴隨生理上的變化,例如:失眠、厭食與排尿障礙。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憂鬱症族群25.9%有排尿障礙,其中最普遍的是膀胱過動症,特徵是急尿、頻尿、尿急時漏尿。在治療方面,當精神狀態不穩定,單方面以藥物控制排尿症狀效果有限,因此,與精神科同時進行治療,有比較好的效果。「精神病最痛苦的,就是別人總希望他們假裝自己正常。」這是小丑口中說出的沉痛句子。電影中,那些施加霸凌的人在小丑反擊下化為灰燼,受到欺壓的高譚市市民紛紛戴上小丑的面具站上街頭,以火光與暴力抗議,然而在激情與破壞之後呢?何時能得到救贖與平靜?電影中沒有給予答案,我們能做到的是如電影中的那個侏儒,以溫暖與同理心看待與我們不同的人。在人不如意的時候,適時給予援手,或許能夠減少一些遺憾。(本文承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身心內科吳佳錚主任提供資料,僅此致謝)
-
2019-12-01 科別.心臟血管
從前胸痛到後背別大意!醫:高血壓是最常誘發的因素
70歲林先生平日生活正常,無三高疾病,上個月中在家吃過早餐後,突然感到胸背部劇烈疼痛,坐立難安,家人緊急送至急診就醫,經過胸部X光、心電圖及電腦斷層一連串檢查,確認病人是高度危險的心血管急症主動脈剝離,立即安排緊急手術,經過長達14小時開刀,切開胸部,切除胸主動脈剝離病灶,置換人工血管並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周,目前已逐漸康復。萬芳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哲指出,急性主動脈剝離就如同體內有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發生若未能迅速就醫,一半以上的病人會在病發後48小時內死亡,嚴重時甚至會猝死。此外,主動脈剝離除因血管破裂直接致死外,極有可能因假腔血流壓迫真腔血流導致各個器官缺血;因此,病人的臨床症狀會隨著剝離的位置、範圍而千變萬化。在台灣主動脈剝離發生以50-70歲男性居多,約為女性的兩倍;近年來,因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工作環境壓力,主動脈剝離的年輕化也逐年增加。特別是高血壓控制不好是最常誘發的因素,另外,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先天性主動脈畸形、心臟手術後遺症、馬凡氏症候群及胸部外傷等。施俊哲強調,高血壓忽高忽低控制不佳,是導致主動脈剝離最常見的因素。這個急症目前仍是心血管最大挑戰的疾病之一,每年奪走許多人性命,對於動脈剝離痊癒的患者,施俊哲建議,一定要控制良好血壓,避免三高,同時戒菸並禁止劇烈運動,維持規律生活,才能避免主動脈剝離的威脅。延伸閱讀: 主動脈爆危機 5大徵兆 年輕女性心肌梗塞復發率比男性高  
-
2019-12-01 橘世代.健康橘
搭配正確的感冒階段飲食法 快快跟感冒說再見!
最近天氣轉涼,日夜溫差大,醫院診間咳嗽、打噴嚏聲此起彼落,感冒除聽醫師的話服藥、多喝水,真正面對冒病毒的,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除平時就應該注意均衡飲食外,感冒時更應該多攝取身體所需要的營養,趕快跟著營養師來學學,感冒時究竟該怎麼吃才會快快好起來。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的網路專欄「健康營家」,最新主題「感冒原來要這樣吃才會快點好」中,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許純嘉介紹,維生素C被用來對抗感冒已行之有年,但必須注意的是,想補充維生素C來對抗感冒病毒,應該體內病毒量還不高時較有利,如嚴重症狀,光吃維生素C就行不通了。●感冒初期緊急救星維生素C吃過量小心會吐許純嘉也特別提醒,維生素C吃超過2萬毫克,也就是服用高劑量,反而會有副作用,可能造成嘔吐、腹瀉等問題。一般營養補給品的維他命C錠,通常是200至1000毫克不等,但是許多研究都指出,吞1顆維他命的保健效果,遠不如吃真實食物來得好。芭樂、柳丁、奇異果等水果都擁有豐富維生素C。1天吃1顆芭樂,或是2顆柳丁,就可以達到日常約100毫克對維生素C的需求。所以只要吃得下,建議還是選擇新鮮當季的食材為優先。●感冒嚴重可採溫和飲食 雞湯魚湯增免疫力效果有限溫和飲食指的是食物內容無刺激性、低纖維、易消化且足夠營養的食物。許純嘉建議,可選擇粥、麵食,搭配質地較軟爛的蔬菜,並搭著豆製品、魚、肉、蛋等優良蛋白質食物,也可補充1至2杯的牛奶或豆漿當作點心。選用溫和飲食,讓腸胃能休息1至3天,會比勉強進食來得更好。很多人喜歡用雞湯、魚湯替患者增強免疫力,但許純嘉認為,湯湯水水本身的營養價值其實有限,還連同新鮮食材一起吃,才能均衡攝取營養。當感冒症狀嚴重,甚至出現上吐下瀉時,勉強吃很多補品,不僅會讓自己不舒服,也讓腸胃負擔更重。●平時抵抗力UP 健康生活型態是王道天轉涼,不希望感冒纏身,更應該記住平時應如何均衡飲食。許純嘉強調,從飲食獲得足夠營養是最好的方法,每天應吃3份蔬菜、2份水果、1份堅果類,並多選用各種豐富色彩的蔬菜,如紅色或黃色甜椒、深綠色花椰菜、黑色的木耳;主食建議多選全穀類,如全麥麵包、五穀米、南瓜等。他表示,健康生活型態是提升自身抵抗力的不二法門,不僅是吃得好、睡得好,重點還包括適當運動、維持理想體重。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1-30 科別.腦部.神經
什麼人會得顏面神經麻痺?多久會好?醫師三QA解答
想像你早上睡醒,突然發現半邊臉整個麻木,嘴巴歪斜、口水流出、眼睛也閉不緊,這時你一定會心想,我是中風了嗎? 還是面癱了? 相信大家最近很常看到關於顏面神經麻痺的報導新聞,它是屬於一種急性神經發炎,國內外有不少名人,像是蘇貞昌,蔡康永、安潔莉娜裘莉也都曾經得過此疾病。顏面神經麻痺要認真介紹的話,可能又會落落長,這次就用簡單的QA方式來告訴大家! Q1.什麼樣的人會顏面神經麻痺? 不論男女、年紀、每個人都可能得到顏面神經麻痺!造成顏面神經麻痺有很多種原因,主要又分為中樞型和周邊型,兩者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看有沒有抬頭紋,中樞型通常只會是下半臉麻痺,仍會出現抬頭紋,而周邊型的則沒有抬頭紋,眼睛也會幾乎閉不上。中樞型:多和腦中風、腦部腫瘤、頭部外傷等等有關。周邊型:是屬於比較常見的顏面神經麻痺,主要和病毒感染顏面神經有關,因此在秋冬病毒活躍、容易感冒、免疫力變差的時候就要特別留意。另外像是帶狀皰疹、急性中耳炎等疾病也會導致出現顏面神經麻痺。Q2.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 主要會出現臉部肌肉無力,像是嘴角下垂,無法正常微笑,另外也會出現麻木感,眼睛、嘴巴無法閉緊,甚至會有唾液外流、味覺遲鈍、耳後疼痛的症狀。Q3.顏面神經麻痺會好嗎?如果有及時就醫治療的話,大約有七到八成的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能在一到三個月內恢復。少數比較嚴重,或是拖延病情太晚就醫的患者,恢復的時間可能就會長達一到兩年,而且可能會留下後遺症。在治療上除了用類固醇治療外,也會透過肌肉電刺激、紅外線、按摩等物理治療來幫助促進臉部血液循環,減緩肌肉萎縮,幫助維持肌肉彈性。最後想強調的一點是,顏面神經麻痺通常來的很突然,如果發現臉部出現這些症狀,就建議要馬上治療,在黃金治療期72小時之內就醫,先辨別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再進行後續的治療。及早治療,才能夠縮短恢復期,同時也能減少後遺症。最近天氣變化大,大家也務必記得注重保暖,多運動增強抵抗力,另外也一定要維持正常的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喔!來源出處:林志豪醫師個人粉絲團
-
2019-11-3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冬天大吃少動造成水腫?先看你是哪型才能對症下藥
早上睡醒臉腫到不認識自己,每到下午就覺得褲子鞋子變緊,感覺雙腿像綁了鉛塊一樣沉重,按壓腫脹的皮膚後,凹陷處過一段時間才恢復…這些水腫的症狀,妳都有嗎?李培泠醫師分享,其實除了長輩容易會四肢水腫外,也有很多年輕女性會因為水腫問題前來看診,希望可以透過中醫治療,重新找回窈窕體態。很多人都會覺得水腫就是腎臟、心臟出了問題,其實不一定喔!從中醫觀點來看,人體水氣代謝是在肺的通調肅降、脾的運化轉輸、腎的溫化蒸動這三大功能協調下來完成的,所以水腫和肺脾腎三臟關係最大,同時也和三焦、膀胱有關係。治療上,主要會根據以下三大類型來對症下藥:一、風邪襲表、肺失通調:較容易引起眼瞼浮腫,伴隨惡寒發熱,常用越婢加朮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來解表清熱、消腫除濕。二、脾虛失運、氣不化水:容易身體水腫,且會伴隨腹部悶脹、大便不成形等症狀,常用五苓散合、五皮飲來健脾化濕,利水消腫。 三、腎陽衰微、水濕內盛:這類型通常會全身水腫,但下半身更為嚴重,腰部和膝蓋時常感覺酸軟不適,伴隨畏寒、倦怠等症狀。常用真武湯、金匱腎氣丸 來溫腎散寒、化氣行水。醫師說明,像這幾天天氣變冷會影響氣血循環,更容易造成水腫問題。大家要記得平常要多走動,促進下半身血液循環,晚上睡覺時可以用小枕頭稍微把腳抬高。在飲食上,則要少吃重口味,鈉含量高的食物,避免生冷飲食。可以多吃利水利濕 的食物,像是薏仁湯、紅豆湯以及四神湯這些都可以促進體內水分的新陳代謝,消除水腫。最後也提醒大家,不要因為擔心水腫就不敢喝太多水,如果身體缺水,反而會使水分淤積,更難消除水腫喔!來源出處:圓扶原中醫診所
-
2019-11-30 養生.聰明飲食
胃不好的人怎養胃?遠離「兩果」、常喝「三水」
在平時生活中,不少人胃不好,胃潰瘍、胃炎很常見。胃病往往是由於長期的飲食不當引起的,想要治好胃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人說胃不好的人遠離“兩果”、經常喝“三水”,這是指什麼呢?兩果:指山楂和柿子很多人覺得山楂開胃,酸甜可口,因此一不小心就會吃很多。但脾胃不好的人少吃山楂,過量吃山楂有可能導致胃結石。因為山楂中果膠和單寧酸含量高,接觸胃酸後容易凝結成不溶於水的沉澱,與食物殘渣等膠著在一起形成胃結石,結石可引起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壁壞死和穿孔。柿子中也是含有許多鞣質及樹膠、果膠,在胃酸作用下鞣質與蛋白質結合成鞣酸蛋白,後者與果膠、樹膠及纖維素黏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種不溶於胃酸、不能夠被消化的塊狀物,它會引起的腹痛、腹脹、嘔吐等症狀,稱為柿石症。一般來說,青柿子,尤其柿子皮里的鞣酸含量多,所以連皮吃青柿子的話,形成柿石的風險要更大些。此外,南方產柿子果肉鬆、多汁,鞣酸含量少,不易形成柿石;而北方的柿子偏澀,鞣酸含量較多,形成柿石的概率更大。所以胃不好的人不建議吃太多的山楂或者柿子。三水:1、溫開水所謂的溫開水,就是不冷也不熱的水。我們的胃腸喜熱不喜冷,對於胃不好的人,喝冷水會因為水的溫度過低刺激到腸胃,導致蠕動加快,甚至出現痙攣,引起腹痛。如果喝過熱(>60℃)的水,容易燙傷食道黏膜。所以,最適合胃不好的人的水就是溫水了,水溫最好在30~45℃之間,與人體的溫度接近,這樣就可以溫胃養胃。如果你的胃部健康沒有問題,也不建議你喝過熱的水,溫水跟涼水是可以的。2、茶水茶水是健康飲品之一,常說茶水養胃。對於胃不好的人建議喝紅茶,紅茶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作酶促氧化反響,含量削減,對胃部的刺激性較小,所以喝紅茶並不傷胃。而且紅茶可以去油膩、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並強壯心臟功能。日常飲食感到油膩和胃脹的時候,多喝紅茶,可以減少油膩,促進消化。但是不建議喝過濃的茶。3、牛奶牛奶富含蛋白質,呈弱鹼性,進入胃中不僅可以中和胃酸,而且可以在胃的糜爛面或潰瘍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總的來說牛奶對胃是有保護作用的。但是最好不要空腹喝牛奶。空腹喝牛奶會損傷營養,還會分解中毒。如果胃不好,喝牛奶會產生胃脹氣,有穿孔更嚴重,會使病情加重。而且喝牛奶最好不要加糖,因為加了糖以後刺激的胃酸,可以加重胃的炎症的表現。總結,胃不好的人生活中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不可以暴飲暴食,不宜吃的過飽,給腸胃增加負擔。健康的身體是靠自律才能獲得的,不要夢想著一勞永逸,平時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有一個好身體。作者簡介:藥師方健,大陸三甲醫院副主任藥師,原文取自微博
-
2019-11-30 新聞.健康知識+
喉嚨微痛、快感冒喝薑茶 為何反而症狀加重?
流感季節來了!每次只要一爆發流行性感冒,你是不是也都百分之百中鏢?不少人因擔憂自己會染上感冒,聽聞感冒初期可以喝薑茶,有助驅趕感冒的功效,因此感覺到喉嚨有輕微的不舒服,就趕緊煮了薑茶照三餐保養喝,但沒想到,不喝還沒事,一喝喉嚨痛的症狀竟快速惡化,就連咳嗽、流鼻水等症狀都出現了。 中醫師林佩蓁說,薑茶的確有驅除感冒的功效,但僅適用於感冒還沒發生、快要發生的時候,如果已經有喉嚨發炎的症狀了,這時再喝薑茶,反而會火上加火,使感冒的不適症狀越來越嚴重。 要預防流感或感冒沒有別的方法,首要是避免被感染,並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林佩蓁解釋,只要免疫力高了,流感就不容易找上門,而提升免疫力的方法,也可以透過「食療」的方式,作為日常生活的保養。 以中醫觀點來看,流感也是一種感冒,而感冒與外來的風邪、寒邪入侵人體有關,簡單來說,就好比人吹冷風時,或在寒冷的氣溫下,身體為了要對抗環境,這時免疫力就會下降,於是容易造成呼吸道的感染,引起喉嚨痛、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 快發生感冒時,身體都會微微出現警訊,這時身體會變得比較怕冷,容易受寒,就要特別注意感冒可能快找上門了。推薦可以適量飲用「薑茶」,將生薑放入煮沸的水裡煮約10分鐘,或可加入紅茶,連續喝1~2天,可以抑制感冒的發生。 另外,當出現感冒症狀後,應要攝取維生素C較高的食物,比如適量喝楊桃汁、檸檬汁或甘蔗汁,而若有發燒症狀時,也可以適量的攝取鹽水,幫助體內消炎及電解質的平衡。然而,多數人沒有這樣的警覺,往往在喉嚨疼痛時才發現自己感冒了,這時就不建議再喝薑茶了,否則火上加油,會造成病情的快速惡化,可別再搞錯了。 延伸閱讀: 吞維他命C防感冒 2點沒做到效果大打折扣 喝感冒糖漿治感冒 但「這行為」恐害你賠上肝腎健康
-
2019-11-30 新聞.健康知識+
偏頭痛發作 為何吐一吐就好了?
在門診中,形形色色的頭痛患者中,就屬偏頭痛最為常見,在發作時,不僅會痛半邊(前後左右都有可能),一陣一陣地抽痛,眼睛快炸開,還會噁心、嘔吐,輕者持續半天,重者三天,常常會聽患者說:「每次只要一吐完,頭痛就好了」,或者「只要有想到,就趕緊去吐一吐,就不那麼痛了」,這是為什麼呢?自我保護機轉釋出激素嘔吐原本就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轉,作用在於不慎食入有毒食物時,食物中的毒性物質被腸胃道吸收後,隨著血液循環,擴散到腦幹中的化學刺激受器觸發區,釋放出血清素、多巴胺、組織胺、乙烯膽鹼…等激素,刺激嘔吐中樞,興奮迷走神經,試圖以最快的速度,把還在胃中、尚未消化的食物排除體外,以減輕中毒。發作達到巔峰引發嘔吐偏頭痛發作時,會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和胃腸道自主神經系統間的交互節奏,當紊亂達到巔峰時,身體以為「不小心吃了有毒食物」,刺激到化學刺激受器觸發區及嘔吐中樞,引發嘔吐。說穿了,嘔吐只是這種神經節奏紊亂到達巔峰後的結果,過了這個節骨眼,症狀當然會緩解。分泌血管加壓素對抗頭痛偏頭痛發作時,神經炎性效應會使腦膜上的微細動脈過度擴張,拉扯到血管壁上的痛覺受器,引起疼痛。嘔吐引起迷走神經興奮,接著向下傳遞進入腹腔,刺激腸道神經元,分泌大量的神經傳導物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血管加壓素,會使腦膜上的微細動脈收縮,減輕痛覺。有些偏頭痛誘發因子,例如酒精及壓力,本身會降低血管加壓素分泌,而充足的睡眠及某些藥物,例如抗憂鬱劑,則會增加血管加壓素的分泌,對抗偏頭痛發作時的頭痛。引起末梢血管收縮減輕痛覺嘔吐會反射性地引起身體末梢血管收縮,包括手腳、身體皮膚及大腦腦膜,所以患者在嘔吐時會臉色慘白、手腳冰冷,另大腦腦膜上的微細動脈也跟著收縮,減少管壁擴張時對血管壁痛覺受器的刺激,減輕疼痛。慢性頭痛者還需正確就醫迷走神經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可以抑制性地調控心跳及血壓。嘔吐引起迷走神經興奮,會使心臟做功減少,心跳及血壓下降,灌流入大腦腦膜微細動脈的動脈壓及搏動力道都會減輕,減少血流對血管壁痛覺受器的衝擊,減輕疼痛。需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頭痛都會引起嘔吐,也並非所有的頭痛都可以藉由嘔吐來減輕症狀,例如張力性頭痛、叢發性頭痛或鼻竇炎性頭痛。腦壓上升、腦出血或腦瘤所引起的頭痛,也會引起嘔吐,但嘔吐後,頭痛不會緩解,因此,有慢性頭痛者,還是需要正確就醫,別以為吐一吐就會好。
-
2019-11-30 養生.聰明飲食
想要品嘗最鮮美的原味!台灣一年四季最該吃哪些水果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的美譽,水果種類豐富,一年四季皆可品嘗到鮮甜可口的水果,但是季節轉換快,你是否也常常在選購水果時,擔心是否是當季水果而苦惱呢?據農業易遊網報導,台灣水果依季節分成春、夏、秋、冬與全年產期的類型,一起享受這些水果帶來的幸福、健康、新鮮的好滋味吧!春季水果(3-5月)梅子:風味以清酸稱絕,滿口生津而別有風味。西瓜:香甜多汁,被稱為「夏季瓜果之王」,傳統中醫認為西瓜味甘、性寒,助於解暑、止渴、開胃、利尿等。李子: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B12等營養成份芒果:早在明朝,李時珍便將芒果稱為「果中極品」,有止暈、行氣、消食等功效。另外,芒果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也有助於抗氧化及美膚。枇杷:枇杷果肉酸甜適中且柔軟多汁,除了鮮食之外還可製成加工品如果膏、果露,釀酒等,以及非常知名的枇杷膏。草莓:草莓擁有豐富的維生素C,每100公克有60毫克,是蘋果的7-10倍;果肉內富含果膠和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荔枝:每年春末夏初時期,最好吃的其中一項水果就是荔枝,玉荷包的價錢常常是新聞的焦點。夏季水果(6-8月)紅龍果:火龍果果實含花青素、鈣、磷、鐵等礦物質、維他命群、植物性蛋白及高量水溶性膳食纖維。糖分以葡萄糖為主,幾乎沒有果糖和蔗糖,這種天然葡萄糖,容易吸收,適合運動後食用。桃子:台灣水蜜桃有平地及高山之分,因栽種區域不同產生不同口感,水蜜桃味甘、性溫,且富含蛋白質、鈣、磷、鐵和維生素B、C。梨子:梨子的含水量達89%,是優質的天然飲料,內含有大量果糖,可迅速被人體吸收,水梨大部份的纖維都在果皮上,連皮一起食用可得到較多完整的纖維化合物。葡萄:葡萄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B1、B2、C、P、胡蘿蔔素、蛋白質、氨基酸及鈣、鉀、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其總抗氧化力在水果中獨占鰲頭;另外,葡萄含有大量葡萄糖及果糖,容易被人體吸收,迅速轉化為熱量,幫助恢復體力、消除疲勞,但糖尿病患者應忌食,一般人食用完畢則應盡快漱口、刷牙,否則容易造成齲齒。酪梨:酪梨是金氏世界紀錄中記載最營養的水果,雖然沒有水果的甜味,但是視為建康的水果。其中脂肪高達8.3%~22.8%,這些脂肪的主要成份﹐是對人體有好處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所以有利於血脂肪的控制。酪梨也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鉀鎂等礦物質,兼具一般水果的營養價值。龍眼:龍眼營養豐富,幾乎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包含葡萄糖、蔗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C、E、K、鉀、磷、鈣、鐵、鋅等,具安神定志、補血益脾、降脂護心、健腦抗衰等益處。但因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只能淺嚐;腎臟病忌鉀者應少量品嘗;有上火發炎徵兆、消化不良者及孕婦則不宜食用。其它還有:百香果、西瓜、李子、芒果、荔枝秋季水果(9-11月)文旦柚:文旦柚也稱為柚子,諧音「佑子」具吉祥含意。文旦柚熱量很低,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P、胡蘿蔔素,以及鈣、鉀、磷、鐵等微量元素,可健胃、化痰、美容養顏、幫助消化、降低膽固醇。柿子:柿子不僅美麗,還富含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C、碘及各種礦物質等,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可補充養分、潤肺生津、幫助消化,對缺碘所引起的甲狀腺腫大也有幫助。洛神:洛神花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黃酮素、β胡蘿蔔素、酚類化合物等,能抗氧化、助消化、降血壓、消暑降火、養顏美容。腸胃不適者建議不要空腹飲用,體虛氣弱、腎功能欠佳的人需適量,血壓偏低者、生理期間的女性及孕婦則不宜食用。其它還有:紅龍果、百香果、芒果、梨子、酪梨冬季水果(12-2月)金棗:新鮮的金柑果實呈圓形或橢圓形,金黃色,大約如大拇指,可連皮帶肉吃是最大的特色,果皮甜中帶點苦味,可潤喉,生津解渴,幫助消化。柑橘:柑橘由內至外都具有營養及經濟價值,果肉有豐富的維他命C和礦物質等。番茄:番茄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是茄紅素,具有獨特的抗氧化能力,而且不會因烹煮而被減損,甚至會因為細胞壁被破壞而釋出更多茄紅素。正因如此,番茄是少數鮮食和熟食皆宜的食材。蜜棗:棗子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B1及B2,尤其維生素C,是西瓜的5倍,水梨的9倍,蘋果的20倍,堪稱為「維生素C果」。臺灣的產地集中在南部,以高雄、臺南和屏東為主。其它還有:柳丁、柿子、草莓全年盛產水果:木瓜:木瓜富含維生素B1與B2、維生素A、維生素C、木瓜酵素及多種礦物質,可預防感冒、幫助消化,對產後婦女來說,也有促進乳汁分泌的功用。紅肉木瓜含大量的β胡蘿蔔素,算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延緩衰老。鳳梨:鳳梨果實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A、B、C,有機酸、氨基酸、胡蘿蔔素、膳食纖維,以及鐵、鎂、鉀、鈉、鈣、磷等。鳳梨中的酵素能解油膩、助消化、降血壓,適合飯後食用。但不宜吃太多,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出現腹瀉、嘔吐、頭痛、全身發癢等症狀。蓮霧:蓮霧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B6、鈣、鎂、硼、錳、鐵、銅、鋅、鉬等微量元素,屬於微鹼性水果,可調節人胃腸的酸鹼度。蓮霧富含水分、清涼解渴。釋迦:釋迦內含豐富維生素C、蛋白質、鐵、鉀、鈣、磷等,助於調節血壓、促進腸胃蠕動。對於未患有糖尿病,牙齒不好且高血壓的長者來說,釋迦是良好的營養補充食物。水果產季月曆
-
2019-11-29 科別.心臟血管
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
氣溫直直落,心肌梗塞風險也增加。國健署強調,心肌梗塞症狀男女有別,男性包括常見的胸悶、呼吸困難、暈眩等;女性則較常有噁心、手麻、背痛、呼吸不順等,務必立即送醫。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王英偉今天表示,天氣轉涼,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增加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機會,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疾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長者等族群,從溫暖的被窩起床後,務必做好保暖,避免疾病上身。王英偉提出自保4招給民眾參考,他表示,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建議晚上睡前先將保暖衣物放到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起床後別急著換衣服或運動,最好先補充溫開水,等到身體漸漸暖和以後,再慢慢開始一天各種活動。針對有早起運動習慣的民眾,王英偉則建議冬天千萬別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以後再出門運動,或是改在室內運動,衣著上可採洋蔥式穿法,方便隨著溫度變化穿脫衣物;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應避免單獨爬山、單獨泡湯,盡量攜伴活動,以便相互照應。此外,慢性病患者務必規律服藥、定期回診並控制飲食,避免氣溫變化起伏增加疾病發作風險;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現心肌梗塞、中風徵兆,務必儘速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的嚴重程度。王英偉說,心肌梗塞徵兆包括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或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合併暈眩、疲倦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心肌梗塞症狀男女有別,女性則常會出現噁心、手麻、背痛、呼吸不順等,恐危及生命,務必立即送醫。王英偉也提醒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
-
2019-11-29 科別.心臟血管
得流感用上葉克膜!這項併發症沒注意...短短2天就可能沒命
55歲的王先生,平日身體硬朗很少看醫師,日前因高燒、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經快篩證實為A型流感,雖即時予以克流感藥物治療,但數天後卻因胸痛、心跳急促而緊急就醫。醫療團隊診視時發覺已出現呼吸窘迫、心搏過速而血壓不穩,抽血發現心肌酵素飆高,呈現急性心臟衰竭且血壓越來越低,緊急為其裝置主動脈幫浦與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穩住生命跡象,並持續給予抗病毒藥物,經過一周的搶救治療,王先生總算脫離險境,逐漸恢復健康。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表示,心肌炎是心臟肌肉的急性發炎反應,多為病毒感染造成心肌猛爆性的發炎。也就是說,當面對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產生連鎖的發炎反應,有時導致心肌產生嚴重發炎,進而影響心臟收縮力與電氣傳遞,導致急性心臟衰竭;此時,若無及時維生系統介入治療,死亡率高達100%。由於心肌炎病程會在一兩天內發生急遽變化,所以臨床警覺性極為重要。徐展陽指出,當一般流感病程從不具特異性的高燒、肌肉痠痛進展到胸痛、呼吸窘迫、急性肺水腫時,就必須提高警覺;若進一步從心臟超音波和抽血發現心臟收縮力變得非常差、心肌酵素飆高,臨床上就必須高度懷疑演變成流感重症—急性心肌炎。然而,最嚴謹的診斷標準,則是用心導管的方式從心臟肌肉進行切片,檢驗發炎細胞是否已浸潤在肌肉中。文獻報告指出,急性猛烈的心肌炎病程能在適切治療下擁有不錯的預後,因此臨床治療目標即為「在心肌發炎最嚴重的階段即時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或是心室輔助器,維持全身循環供血,輔以抗發炎與抗病毒藥物,並密切追蹤心臟功能的恢復,以協助支撐病人心臟無法自主跳動的日子。」徐展陽說明,心臟不跳動的情況下,不流動的血液會在腔室內產生血塊,容易造成心臟永久壞死或中風等併發症,必要時需做緊急的心臟切開引流,並進入等待心臟移植之路。然而,葉克膜維生系統更是在治療效果發揮前的過渡期間提供重要支持。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流感爆發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急性心肌炎是流感重症表現之一,因此,徐展陽建議,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正常作息、健康飲食,降低慢性及代謝疾病可能造成的影響,更是維繫健康、避免心肌炎發生的積極作法。延伸閱讀: 久咳多痰只是小感冒? 有這3跡象可能是肺出問題 感冒分3種 搞懂差別對症治療才能好的快
-
2019-11-29 科別.感染科
自費流感疫苗好搶手 疾管署:估未來四周不會達流行期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時間延後且分三批接種,傳出自費流感疫苗變得更搶手,有醫師表示自費疫苗在兩個月前就預約滿額,有醫師表示目前都打光了。衛福部疾管署表示,預估未來四周流感仍不會達流行期,民眾毋須過度擔憂;據了解,目前自費疫苗尚未全數打完。目前國內自費市場流通的四價流感疫苗由兩家藥廠供貨,葛蘭素史克藥廠於10月23日與11月初各供貨10萬劑,賽諾菲藥廠於11月15日後陸續供貨17.3萬劑、12月下旬再供貨8萬劑。國光生技則表示,目前優先供應公費疫苗,預計12月底以後再供應自費疫苗,預計供貨1-2萬劑。屆時今年國內自費疫苗供貨總數量將超過46萬劑,不過仍比去年50萬劑少,這源於年初藥廠見我國將流感疫苗全面改為四價疫苗、預期自費市場縮小才減少供貨量。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較晚開打,很多民眾等不及,部分人即使符合公費疫苗身分也都先自費接種。只是,自費疫苗的數量不多,診所向藥廠訂的數量有時只能取到一半,約莫兩個月前民眾就致電預約滿了。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詹前俊表示,葛蘭素史克藥廠10月下旬的供貨約在11月初打光,賽諾菲藥廠11月中的供貨約在11月下旬打光,因此現在許多就診民眾向隅。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7萬1977人次,與前一周相較微幅下降,且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9.64%,持續低於流行閾值11.5%,顯示國內尚未進入流感流行期,也預估未來四周流感仍不會達流行期。建議有需要接種自費疫苗的民眾多致電幾家醫療院所詢問,十二月中下旬也會陸續有新供應的自費疫苗。林應然表示,要預防流感,出門應盡量戴口罩、不用手觸摸眼睛、鼻子、嘴巴等,若生病就盡速就醫。衛福部疾管署提早於本月初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措施,只要是發燒症狀等類流感患者,且家人、同事或同班同學發生類流感,經醫師處方可迅速取得公費抗病毒藥物。
-
2019-11-2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粥整腸健胃? 4種狀況恐怕會愈吃愈慘
天氣寒冷,早上起床喝一碗熱熱的粥,暖胃也熱身;喝粥還可以增加禦寒的能力,降低感冒發生的機率;如果喉嚨有點不舒服,溫溫的一碗粥汁有滋潤喉嚨的功效,緩解乾澀不適感;尤其生病食慾不振的時候,粥的口感清爽,再搭配些色澤鮮豔又開胃的小菜,還能促進食慾。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白米或白飯經高溫熬煮之後,會產生糊化作用,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粥了。粥的分子很細緻,吃進去容易被身體所吸收,不會有負擔,這就是為什麼人生病虛弱時,醫師會建議吃粥來補充體力。粥不僅對病患的療養有益,也是忙碌現代人保養腸胃的不錯選擇。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經常飲食作息不正常,腸胃普遍不好,熬煮軟熟的粥入口即化,下肚後非常容易消化,很適合腸胃不適的人食用,或是年節大魚大肉後,有助腸胃休養。由於粥含有大量的水分,平日多喝粥,除了能裹腹止飢之外,還能補充體內水分,有效防止便祕,這對平時就有便祕問題的上班族來說,也是很好的飲食選擇;同樣的道理,粥品對於腸胃較弱、容易便祕的小孩及老年人,也具有功效。白粥的營養,除了本身含有熱量之外,還有醣類及少許的蛋白質,一碗粥的熱量在140大卡左右,大約只有半碗飯的熱量,只吃白粥,很容易感到飢餓,所以很多人會配菜吃,例如搭配醬瓜、麵筋、豆腐乳等醃製品或是肉鬆等,但是這些都是加工食品,醣類及油脂含量偏高,吃了反而容易昏昏欲睡,而且很容易又餓了。所以在吃粥時,張斯蘭建議,最好搭配豆腐及蔬菜等天然食材,其含有蛋白質及脂肪,可以延緩吸收,就不會很快感到飢餓,加上青菜含有纖維質,有助於人體消化吸收。吃粥雖然很好,但有些人並不適合吃粥,主要因為粥的分子很細緻,GI值(升醣指數)很高,粥容易被腸胃所吸收,血糖就很容易上升,特別是糖尿病患最要小心,並不建議在空腹的情況下直接喝白粥;也因為粥的GI值很高,煮得太爛,腸胃易吸收,接著就轉化成為脂肪儲存,所以肥胖者也要盡量避免吃粥,免得愈吃愈胖。另外,有些人會用大骨湯下去熬粥,以增加粥的風味,但大骨湯的嘌呤含量相當高,若是有痛風症狀,就不適合這種吃法;而粥的水含量較高,胃食道逆流或是胃酸過多的患者也應盡量少吃,或是不要一次吃太多。延伸閱讀: 這樣煮粥最好吃 冬天想瘦又怕餓? 8種減肥食物市場裡就能找到  
-
2019-11-29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醫師罹僵直性脊椎炎痛到無法走路 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
我專長治僵直性脊椎炎,同時也是僵直性脊椎炎患者。但我從不避諱告訴病人我也是病友,反而可利用我與病共處的經驗來幫患者和家屬克服恐懼,甚至「因禍得福」,保持規律作息和運動習慣,得到更健康的人生。我22歲發病,那是醫學系大四課業最重的時候。加上住校,發病時雙側大腿與髖關節痠痛,難以從宿舍上鋪下床,幾乎無法上課。另因學校位於山坡,上體育課得騎車下山,我卻連跨上機車都做不到,嚴重影響生活。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我不知道症狀來自疾病,因愛打球,把它當運動傷害。只是走路一拐一拐,常被同學虧是不是「生芒果(台語)」。忍痛幾個月,當兵的哥哥來學校找我,我才知道他在軍中被醫師診斷僵直性脊椎炎,被驗退不用再服役。心中警鈴大作,教科書說僵直性脊椎炎是遺傳性很高的疾病,若哥哥有,我是否也有?於是去台北榮總掛風濕免疫科門診,沒錯,正是僵直性脊椎炎,我趕緊通知家人檢查,最後家族親戚將近一半確定有陽性基因。幸好家族屬於輕型,多數人只會腰痠背痛、或彎腰彎不下去,外觀看不太出來。但嚴重型若未好好治療,可能造成脊椎與韌帶關節沾黏和變形,甚至無法走路。脊椎沾黏變「竹竿腰」因此,起初沒認真治療,僅疼痛發作才吃藥。直到進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當實習醫師兩年,親眼見到患者因脊椎沾黏變「竹竿腰」,駝背或脖子無法動,或是雙腳無法行走得換髖關節,我才覺悟疾病嚴重性,決定面對。那時找藍忠亮主任看病,他是台灣最早出國學風濕免疫疾病的醫生。我遵照醫囑,認真吃了2年的傳統免疫調節劑和消炎止痛藥。因疾病與免疫系統有關,也調整作息不再熬夜,避吃動物性食物,多吃蔬果及益生菌。積極治療、調整生活、認真學免疫風濕疾病,病況控制就逐步減藥。健康生活30年來不間斷,每天打球、伸展拉筋、做柔軟操,近年還學氣功和太極拳,也跑步、做地板運動練核心肌群,每周游泳一次。家醫科改學免疫風濕科我一開始走家醫科,夢想進偏鄉照顧社區民眾。疾病引導我投入免疫風濕專科。民國82年到嘉義榮民醫院,發現院內無風濕免疫科,卻有許多患者,身為家醫科主任的我也兼看風濕免疫科,逐日增強轉科動力。下鄉服務結束,我去高雄榮總轉科補受訓,真正投入免疫風濕科。我完成專科訓練後,再回嘉榮服務,共約11年,協助創立「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因能體會病友憂慮,容易把疾病怪罪家人,或不敢結婚生育,所以特別需要身心關懷,而非只用藥治療。十多年前民眾不了解僵直性脊椎炎,診間常見病人帶著全家大小及男女朋友前來,希望提供能不能結婚、能不能生小孩等建議,變成家庭會談。我常舉自己為例,太太懷孕前我倆也憂慮過遺傳問題,但統計上,即使有陽性基因,若生女兒有二成、男孩則是六成機率發病,並非百分百。且有陽性基因,預防可避免症狀;若有病就好好治療、控制。對病恐懼多來自「無知」如今我已婚也有三個兒子。由此可見,患者對疾病的恐懼通常來自「無知」,所以最好提供充分衛教,才能克服恐懼。這也是我為何努力培養衛教團隊,也常寫部落格文章,致力病人衛教與關懷。此外,我認為讓病人走出心靈幽谷的好方法是「自助助人」,等病人調適好後,鼓勵病人加入協會當志工。雖然我被僵直性脊椎炎纏上,但我知道,好好追蹤控制、和平共存,它就不是敵人,反而是引導我維持健康生活的好朋友,即便忙於看診、教學、研究或出國開會,一樣活蹦亂跳、趴趴走,人生更健康。醫學辭典/僵直性脊椎炎僵直性脊椎炎簡稱AS,是基因遺傳造成的慢性發炎性疾病,常見症狀為脊椎及關節發炎,進而引發下背僵硬疼痛,其疼痛特異性為:「愈動愈不痛、愈不動愈痛。」所以多數患者睡久了會半夜或晨間痛醒,但起床活動後就會好一些。另有少數人合併有周邊關節腫痛、虹彩炎、皮膚乾癬、或泌尿道症狀。僵直性脊椎炎發病於45歲以下的年輕人,男女比例3:1,診斷上要經過抽血與影像學檢查才能確定診斷。治療方面,生物製劑的療效不錯,健保也有給付,另外還有傳統藥物、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等可使用。若沒及早就醫好好治療,後遺症是脊椎沾黏和關節受損,或引發心血管等合併症。除了藥物治療,重要的是調整生活型態,不熬夜、維持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保持腸胃道好菌、戒菸避免發炎物質增加等,基本上都能維持得不錯。需注意的是,劇烈運動恐有撞擊,外傷發炎會惡化疾病,建議選非劇烈的運動為佳。魏正宗小檔案現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年齡:55歲(53年次)出生地:高雄市學歷:●陽明大學醫學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科研究員專長:●僵直性脊椎炎●自體免疫相關疾病興趣:旅遊、運動經歷:●台中榮總家庭醫學科醫師●嘉義榮民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理事長口述/魏正宗醫師
-
2019-11-29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 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
在免疫風濕病裡,關節炎是常見的表現,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台大醫院免疫風濕科謝松洲醫師表示,大部分的風濕病都是從20歲以後或者青春期以後開始增加,類風濕性關節炎在30-50歲比較常見,僵直性脊椎炎可能是20歲左右就開始。大部分的風濕病都是女性比較多,像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會有6-8成的患者是女性,至於僵直性脊椎炎則有超過一半是男性。患者經常以反覆關節疼痛來表現,早晨起床時會感到僵硬不適,倘若沒有好好控制,會導致關節變形,影響工作和生活品質。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目前的治療方式大概有哪些?謝松洲醫師說明道,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目前治療是以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是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對部分疾病的效果較有限,對於疾病活性比較高的病患可能沒辦法控制得很穩定。從1990年代開始有各種生物製劑被開發出來,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較高,在健保給付方面就相對受限,由於藥物成本差距很大,所以基本上會以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不過因為很多患者沒有在疾病早期就接受治療,如果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疾病活性比較高又持續比較久,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的效果就比較有限,而需要藉助於標靶治療的生物製劑,會稱作「標靶治療」是因為藥理作用上能更精準地調控,會稱作「生物製劑」的是因為這類藥物得靠生物技術來製造,和經由化學反應合成的藥物不同。自體免疫疾病剛開始的時候患者經常會以為只是受傷或過勞疼痛,往往要到症狀較嚴重或持續一段時間才就醫。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疾病活性高,3-6個月關節就開始受損、變形,能夠愈早把疾病控制下來,後續產生破壞的風險就比較少。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懷孕前,需要注意什麼?風濕病患者中女性占比較多數,在過去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控制不好,想要懷孕就比較困難,現在的治療進步很多,患者懷孕生育的比例相對以前高很多。懷孕過程中,免疫系統會做很多調控,容易讓病情出現變化,像紅斑性狼瘡在懷孕過程中復發惡化的機率比較高,至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部分患者在懷孕期間關節炎會較為改善,但有些患者還是有持續性關節炎。謝松洲醫師提醒道,乾癬性關節炎跟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用藥,有些在懷孕期間不適合使用,所以若準備懷孕,回診時務必告知醫師,才能事先調整藥物。懷孕期間停藥對患者有什麼影響?現在對免疫風濕病的治療觀念是希望病情愈平穩愈好,除非疾病已經穩定很長的時間,不然醫師還是會建議要維持一些基本用藥。有些患者因為擔心藥物影響胎兒所以擅自停藥,對病情穩定反而不利,尤其在懷孕期間這些疾病活性可能會改變,一定要密切追蹤。醫師會依照疾病活性,選擇適合懷孕期間使用的藥物。有些病患準備懷孕,就因為擔心而停藥,雖然病情不見得馬上就出現變化,但可能在幾個月後疾病惡化又剛好懷孕,幾個因素加在一起對健康的衝擊就很大。有些患者覺得藥物不安全就一直忍耐,可是關節變形了其實就回不來,懷孕期間所累積的破壞到後來即使病情控制好了可能也無法恢復。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有較多變數,醫師會建議病患比平常更密切追蹤。懷孕期間停藥對胎兒有什麼影響?接受治療期間可以哺乳嗎?謝松洲醫師強調,媽媽的狀況愈穩定,懷孕期間就會愈平穩順利,媽媽如果疾病不穩定對胎兒一定有影響。健康是整體的,不可能媽媽疾病活性很高,胎兒卻完全不受影響。懷孕生產後,患者都很關心哺乳的問題,現在已經確認有些藥可以哺乳,有些藥則不建議。能否哺乳需要做相關研究,有臨床資料佐證,以確保安全性,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和生物製劑皆有能夠安全使用的藥物[1]。只要跟醫師好好討論,選擇合適的藥物,讓懷孕、哺乳期間病情都能穩定控制。除了使用藥物之外,日常生活及飲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謝松洲醫師道,自體疾病患者誘發的因素不見得一樣,但是基本上自體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比較容易失衡,所以相對來說,我們都是希望他們生活愈平穩愈好,飲食愈均衡愈好,休息睡眠時間一定要足夠。有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會為了健康去吃一些保健食品,但是如果體質不適合反而容易讓免疫系統失衡。維持適度運動訓練肌力是需要的,不過小心別造成運動傷害,受傷也是讓關節炎持續不好的因素。提醒大家,如果有一個症狀持續超過2-3周以上,或者反覆發作就要特別注意,有些人經常腳跟痛,就以為是運動傷害,可是一起運動的人並沒那麼容易運動傷害,其實這可能就是風濕免疫疾病開始的警訊,平日要仔細觀察,如果症狀反反覆覆,持續時間愈來愈長,就要留意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原文: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1-29 科別.眼部
過度使用3C 25歲有乾眼症
上班族、學生、手遊族長時間電腦、手機不離身,當心乾眼症上門。眼科醫師呼籲,若眼睛出現異物感等症狀時就要當心,25歲上班族婷婷因眼睛經常出現異物感,經檢查才發現是乾眼症,她遵醫囑每日雙眼熱敷、調整閱讀習慣,並輔以藥物治療,改善眼睛不適。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醫師陳楹樺表示,眼睛淚膜有三層,包含脂質層、淚水層與黏液層。脂質層為鎖水層,若該層水分子不足,就可能因眼瞼炎導致眼睛乾澀;黏液層則負責將水分子平均分布於角膜上,以達保護眼睛的功效。眼睛應維持適當的濕潤度才健康,陳楹樺說,眼睛每分鐘眨眼10至15次,確保眼睛有足夠濕潤度。若因用眼過度、重度使用3C產品或睡眠不夠造成淚水分泌不足,即有可能造成乾眼症。如長期觀看螢幕時,因專注力提升,會讓眨眼次數減少,無法維持眼睛的濕潤度。陳楹樺指出,乾眼症的症狀多元,若覺得眼睛不舒服、容易乾澀、有異物感、灼熱感、發生代償性流淚,甚至有針刺感等,都可能是乾眼症症狀。若民眾眼睛有乾澀不適症狀,陳楹樺建議可先熱敷與改變用眼習慣;若狀況未緩解,可以人工淚液與藥物治療,或淚管栓塞治療,使淚膜維持濕潤;平時則可多吃堅果類食物、充足飲水、適量補充魚油營養品等,並減少使用3C產品來預防。
-
2019-11-29 科別.呼吸胸腔
台商久咳不癒竟是肺癌 醫師:久咳超過8週應盡速就醫
一名年近40歲的台商,長期慢性乾咳,本身患有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某天突然聲音沙啞,就醫檢查發現其左邊聲帶麻痺,進一步胸部X光檢查竟確認罹患肺腺癌,癌細胞已轉移至胸腔內的淋巴,壓迫了左邊神經引起聲帶麻痺。其實,鼻涕倒流、胃食道逆流等都可能引起久咳,臨床上也常有患者偶然發現肺癌等其他疾病,因此,若久咳超過8週,應尋求胸腔科醫師診治。久嗽沒好日子過8週以上 沒改善應找出原因咳嗽是身體的保護機轉,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症狀持續8週以上沒有改善,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有患者咳嗽至昏倒、肋骨斷裂等,故過度咳嗽時應盡快找出原因,以對症治療。筆者於問診中最常見久咳不癒的病因,包含鼻涕倒流(上呼吸道咳嗽症候群)、氣喘、胃食道逆流為最大宗,另外剩下一成為感染,例如:肺結核、百日咳、肺膿瘍等,再來是因高血壓藥和血糖藥所引起。至於其他肺部原因,包含:氣管擴張症、細支氣管炎、肺癌、非氣喘性嗜伊紅性之氣喘炎等、類肉瘤、菜瓜布肺和其他慢性肺部疾病。鼻涕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也是常見慢性咳嗽兇手針對慢性咳嗽如何治療,筆者認為鼻涕倒流可用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或鼻黏膜消腫藥物;過敏性氣喘則可透過吸入性氣喘藥物控制,梅雨季也盡量控制室內溼度至50%~60%;胃食道逆流則可服用胃酸抑制劑,感染性疾病利用抗生素治療即可,其他情況也可使用止咳藥。另外,抽菸患者也常久咳,因吸菸刺激氣管,造成慢性發炎而引發咳嗽,只要戒菸就可以改善;老菸槍則要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病,其肺功能已退化變差,必須長期使用氣管擴張劑治療。久咳揪病因 胸部X光檢查最重要「找出病因,對症下藥,才是治好慢性咳嗽的關鍵。」久咳超過8週,可請胸腔科醫師進行胸部X光、電腦斷層、肺功能檢查、痰液細菌培養和氣管鏡或鼻鏡等檢查,其中又以胸部X光檢查最重要。上述常見慢性咳嗽病因雖無法據此診斷,卻可以排除肺炎、肺結核、肺癌等可能。除上述案例,也有一名患者誤以為自己感冒沒好,咳了將近4個月,主要症狀是乾咳、喉嚨有痰。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是鼻涕倒流引起,也在X光檢查中意外發現肺部結節,幸運在初期檢測出肺腺癌。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以下警示症狀要注意病患就診時應告知醫師,是否有咳血、咳痰或呼吸困難、發燒、聲音沙啞、反覆同部位肺炎感染、呼吸困難、胃食道逆流、體重減輕等警示症狀,並主動告知職業與工作環境、是否有抽菸等危險暴露因子,或者用藥資訊(尤其是血壓藥和血糖藥),方便醫師正確診斷。
-
2019-11-29 科別.皮膚
偏方治乾癬 感染險喪命
乾癬是無法斷根的擾人疾病,有人尋求偏方,反而造成病況惡化,一位阿伯誤信偏方造成全身發炎、80%皮膚嚴重膿疱,引發次發性感染,差點喪命。由於乾癬難纏無法只用單一方法治療,因此利用光療、生物製劑再加上中醫外用、內服藥,中西醫連手更能與乾癬和平共處。台北榮總皮膚診斷科主任陳志強說,很多人以為乾癬只是皮膚病,但它是全身性慢性免疫系統疾病,若未對症治療,病灶惡化不只影響外觀,也可能合併乾癬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甚至是代謝症候群。「乾癬有時被誤診,因此確診很重要,才能釐清是否有合併症。」陳志強說,過去治療方法較少,很多病友深受乾癬困擾,不敢上學或上班。但現在治療「武器」多,其中生物製劑可針對免疫系統出問題的細胞激素,進行源頭的標靶治療,更精準有效。坊間常謠傳,西醫只會用類固醇「壓制」乾癬,治標不治本,使不少病友尋求中醫或其他偏方治療。陳志強表示,中醫和西醫治療目的均是為病人著想,只要能穩定治療乾癬,病人當然都能試試看。但他強調,「治標不治本」不適用於乾癬,因乾癬是免疫疾病,無法斷根,只能長期控制,就跟糖尿病或高血壓相同。另外他也澄清,愈來愈多皮膚科醫師用生物製劑取代或減少外用類固醇,因此乾癬只用類固醇治療是誤解。中西醫合併治療讓病情更加穩定,病情穩定後就能帶動善的循環。陳志強指出,研究發現,當患者病情未好好控制、病灶難看,就不敢外出、運動、社交,生活習慣變差還可能罹患憂鬱症。陳志強也遇到一名阿伯放棄正規治療,改用鄰居口中很厲害的草藥,結果乾癬大爆發,全身布滿嚴重膿疱,還認為是排毒,後來送醫才救回一命。即使是中醫治療也有不少科學實證,台北長庚中醫部主任楊賢鴻也不認同「排毒說」,他提醒尋求中醫患者,若皮疹原本只長在頭皮上,但後來遍布全身,且影響到工作生活,就需要求助西醫治療,讓急性症狀趕快控制下來。陳志強呼籲病友,一旦發現乾癬病灶變得更癢、更紅、更厚、脫屑更多,就應回診就醫,「讓皮膚改善不惡化,才是真正的乾癬治療指標。」癬中求勝-乾癬衛教講座時間:12月22日(日)上午10-12點(9點30分報到)地點:信義誠品6F視聽室(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免費報名:02-86925588轉2698、2974網路報名:http://bit.ly/2qmAjAy
-
2019-11-28 癌症.抗癌新知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癌症作為一種高死亡率的慢性疾病,目前仍舊以逐年遞增的態勢發展。之所以癌症的死亡率這麼高,其實正是因為很多癌症在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人們往往會忽視,而當症狀明顯的時候,常常已經到了晚期。鑑於這種情況的普遍性,很多人都覺得,在面對癌症的時候無能為力。 不過,面對癌症,人們真的無能為力嗎?其實並不是的!2018年年初的時候,美國癌症學會曾表示,在醫學界的不懈努力下,美國的癌症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都呈現明顯下降的趨勢,死亡率25年狂降27%。也就是會說,美國已經擁有了控制部門癌症發病率的有效辦法!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辦法,能夠讓200萬美國人免於患上癌症呢?降低癌症發病率的因素我們就針對五種比較普遍且比較嚴重的癌症進行分析,看看美國是採用什麼樣的辦法來降低這些“惡魔”的出現機率的。一、肺癌肺癌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癌症,人們熟知抽煙將會增加肺癌的機率,所以戒菸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降低肺癌患病率的辦法。美國在這方面做出了實際行動,居民的吸煙率逐漸呈現下降趨勢。據統計,目前美國的吸煙率已經低至15.2%,所以美國的肺癌發病率自然也就隨之降低了。但是,戒菸雖是控制肺癌發病率的一個辦法,卻不能把戒菸當作避免肺癌的唯一措施。建議大家最好定期做針對性篩查,尤其是中老年人和有過吸煙史的人。二、大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雖不及肺癌,但是也不低,位列癌症發病率前三。對於大腸癌來說,人們可以通過有效篩查來降低發病率。也就是說,當人們的年齡到了20歲之後,就可以到醫院評估自己的患癌風險了。而當年齡超過50歲之後,最好每十年做一下腸鏡檢查,因為這些檢查能夠及時的發現大腸腺瘤,及時的發現就能夠及時的治療,從而有效避免發展成大腸癌。三、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如果發現的早,那麼5年生存率是很高的。而美國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在最近二十年下降了52%,主要得益於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這種檢查能夠讓人們及時的發現病變趨勢,進而得到有效的治療,避免腫瘤的惡性發展。四、乳腺癌乳腺癌是致死率排第二的癌症,但是如果發現的比較早的話,其患者生存率將會達到90%。而如何及時發現乳腺癌呢?美國篩查乳腺癌的辦法,就是在40歲之後,每年都進行乳腺X線鉬靶檢查。這樣可以有效預防癌症的發生。五、宮頸癌宮頸癌對女性的健康威脅很大,尤其是20歲~39歲之間的女性。不過,如果注意進行宮頸癌篩查,那麼就會將發病率降低多達70%。如今,隨著HPV疫苗的普及,宮頸癌的發生率逐漸遞減40%。建議:如果有過性生活,那麼建議女性在21歲之後就開始進行癌症篩查。21歲~29歲的女性,適合每三年進行一次TCT檢查;30歲以上的女性,適合每五年進行一次TCT+HPV檢查。另外,女性在9歲~26歲之間,還能夠接種HPV疫苗來減少宮頸癌的患病機率。綜上所述,其實我們都能夠看出來,癌症的預防和篩查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做好預防與篩查,將會大幅度降低患癌風險。不過,癌症的篩查和預防是有針對性的,平時體檢很難查出癌症。因為癌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有針對性的對風險較高的癌症進行篩選檢查,才是保證自身健康的有效方式。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
2019-11-28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行停藥 他手關節變形不能再治病
擁有醫療專業背景,不見得就一定是個好病人,一名40多歲牙科醫師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手指僵硬疼痛,幫病人看牙時,動作變得不靈活。確診後必須服用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藥物,但他擔心副作用而自行中斷用藥,沒想到拖了一兩年,手關節扭曲變形,再也無法執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張棋楨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慢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體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導致免疫系統異常,反過來「攻擊」關節處,導致手指關節、手掌關節、手腕關節發炎疼痛。據統計,全國約有12萬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好發於40至50歲,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三至四倍,疾病初期症狀為對稱性的關節疼痛、僵硬,有些人以為是疲勞痠痛、關節扭拉傷,而接受推拿按摩,以致症狀更嚴重,如未能把握發病後的一兩年黃金治療期,可能關節變形,造成永久傷害。傳統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為止痛消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但副作用較高,以致不少患者自行停藥,或是嘗試其他偏方。張棋楨說,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藥物愈來愈多,有機會達到完全緩解。依照健保規定,確診後必須持續接受傳統口服藥物治療,五六成使用傳統藥物,就能獲得不錯的療效。如病情嚴重,即能申請生物製劑給付,只要遵從醫囑持續用藥,病情就能獲得良好控制。目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製劑約有七種,可分為口服、針劑,而針劑又有不同類型,一周一針、兩周一針,甚至一個月打一針,醫師依據不同的作用機轉與患者個別情況選擇使用,也有生物製劑可單獨施打,無須搭配抗風濕藥物,減少過敏、肝臟功能低下等副作用,提高患者接受意願。「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如同人體溫度計」,張棋楨說,最近早晚溫差大,許多病患關節疼痛惡化,病情不穩定,回診人數明顯增加,建議病友務必規律用藥,可以多泡熱水澡、使用電毯,透過熱敷來舒緩疼痛不適。
-
2019-11-28 名人.蘇一峰
蘇一峰/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流感一周內,不可劇烈運動與過勞
藝人高以翔於27日凌晨在中國錄製「追我吧」節目時、劇烈運動時心跳停止昏倒,送醫搶救十小時後最終宣告不治。朋友指出高以翔在25日出席活動時,身體已經有些感冒的症狀,但他並未休息,第二天隨即前往中國寧波錄製節目,從開工直到凌晨1時發生意外,連續工作了17個小時。其實過去就有研究指出,流感或感冒期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期。2018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就發現,在罹患流行性感冒(流感)的一周內,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是平時的六倍!(上圖紅色條狀);超過七天,心肌梗塞風險則可以恢復正常 (上圖綠色條狀)。 這篇研究來自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研究學者篩選了在2009-2014年期間148,307份流感檢查樣本,對照之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發現,流感的一周內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風險時間。據好友透露,高以翔在週一(25日)身體已有了感冒症狀,但高以翔沒有休息第二天就到寧波錄製節目,連續工作17個小時,加上節目安排的劇烈運動。加上錄製節目當天的寧波天氣是:PM2.5與PM10橘紅爆的狀況,PM2.5最高到達將近100左右(圖中紅色框)而雪上加霜的是當天還迎接三天來的低溫,溫度下降到10度以下(圖中藍色框)。此時他的心肺功能因為感冒流感第二天,正處於相當不穩定的狀態了,又過勞不休息、連續17小時的錄製節目,加上天氣冷合併嚴重的空氣污染使身體已經到了無法負荷的狀態了...此時節目又進行高強度的激烈運動,不斷的增加高以翔的心臟負擔,另一方面又因為運動而大量換氣,吸入大量的懸浮微粒(PM2.5與PM10),造成心血管發炎形成血液凝固心肌缺氧的狀態。高以翔在感冒+過勞+天氣冷+嚴重空氣汙染+劇烈運動,五大健康殺手同時圍攻之下,就算是平時心血管系統正常的年輕人也可能在此時出問題。如果當天又因為過勞而大量使用提神飲料或咖啡,都會再次增加心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機會。過去曾有研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有助於降低急性心肌梗塞風險。而美國心臟學會(AHA)與美國心臟科醫學會(ACC)都提出建議,本身有慢性心血管病人都應施打流感疫苗,降低流感併發症的發生。蘇一峰醫師在這裡提醒大家要注意的是:「罹患流感或感冒的一周內,絕對不可以過勞,應該在家好好休息!」如果本身是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也應該每年施打流感疫苗,預防憾事的發生!!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胸腔重症蘇一峰醫師,原文請點此
-
2019-11-28 科別.眼部
不要以為青春視力無敵 25歲3C女乾眼症就上身
隨著3C產品的使用率提高,乾眼症的罹患率也愈來愈普及,宜蘭一名25歲的女上班族,就因此眼睛經常出現異物感,影響日常生活而就醫,經檢查,發現自己也被「乾眼症」上身。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醫師陳楹樺解釋,健康的眼睛通常能夠維持適當的濕潤度,不過若是因為用眼過度、3C產品重度使用或睡眠不夠造成淚水分泌不足,即有可能造成乾眼症。這名女上班族就醫後,遵循醫囑,每日居家雙眼熱敷、調整閱讀習慣與時間,並輔以藥物治療,目前眼睛不適的症狀已明顯改善。羅東博愛醫院指出,眼睛的淚膜有三層,包含脂質層、淚水層與黏液層,其中脂質層為鎖水層,若該層水分子不足,就可能因眼瞼炎導致眼睛乾澀;黏液層則負責將水分子平均分布於角膜上,以達保護眼睛的功效。院方表示,一般而言,為確保眼睛有足夠的濕潤度,眼睛一分鐘會進行10至15次的眨眼動作,但若以使用3C產品的狀況來說,觀看螢幕時,因為專注力提升,會讓眨眼次數減少,因此眼睛的濕潤度就無法維持。院方分析,以族群來觀察,老年人的乾眼症通常來自於眼睛老化,年輕族群則多是因為用眼過度。陳楹樺指出,乾眼症的症狀很多元,從病人覺得眼睛不舒服、容易乾澀、有異物感、灼熱感、發生代償性流淚,到有針刺感等,都可能是乾眼症的症狀。如果眼睛有乾澀不適的症狀,除求助醫師診斷對症下藥之外,也建議平時可以熱敷與改變用眼習慣改善眼睛乾澀的狀況;若乾澀狀況未緩解,臨床上醫師會輔以人工淚液與藥物治療,或是進行淚管栓塞治療,即透過塞劑暫時性阻塞淚小管,以使淚膜維持濕潤,達到緩解乾澀的目的。陳楹樺提供「護眼」建議,飲食上可以多吃堅果類食物與充足飲水,必要時,也可適量補充魚油營養品,另外,在家可每日進行熱敷,中午、晚上各一次,每次10分鐘,並調整用眼習慣:每閱讀30分鐘讓眼睛休息一下,同時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與保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