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疫情高峰
共找到
194
筆 文章
-
-
2022-09-14 焦點.元氣新聞
超額死亡死因比例反轉 8月逾7成都不是死於新冠
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已有570萬人確診新冠肺炎,9475人死於新冠肺炎。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公布最新超額死亡統計,今年6月超額死亡率43%,7、8月以依序降低至24%、21%,整體死亡數在減少。但這3個月來,超額死亡中「新冠死亡」佔比走降,「非新冠死亡」走升,已從6比4、一半一半,到8月反轉為3比7,即新冠死亡僅貢獻超額死亡的3成,另外7成的超額死亡都是死於其他原因。陳秀熙根據疫情發生前五年的平均死亡人數,考量人口老化等多重因素後,推估今年不同月份的預期死亡人數。將今年實際死亡人數與預期死亡人數相減,可算出今年各月份的「超額死亡率」。結果顯示,今年6月超額死亡率43%,其中新冠死因占比62%,非新冠死因占比38%;7月超額死亡率24%,新冠死因和非新冠死因占比分別為52%、48%,非新冠部分已顯著上升。到了8月,超額死亡率是21%,非新冠死因占比增為72%,新冠死因占比只剩下28%。陳秀熙表示,死因比例的反轉,是醫療量能和照護方向需要調整的訊號。如果新冠肺炎中重症的醫療量能還充足,就要趕快調整一些回來照顧非新冠的病人。確診的隔離規定也或許應再放寬,解決醫療機構人力短缺和調度的問題。陳秀熙說,雖然台灣的疫情高峰都會晚其他國家大約1.5個月,現在世界各國應對疫情的思維,已經從大流行轉變為地方流行,關注重點已從確診數目,轉換到預防重症死亡。這也呼應到他最近一再分析和提醒的,基礎劑和追加劑疫苗的加強推動,不但有助於預防重症死亡,也能保存醫療量能,以免排擠其他疾病的照護。陳秀熙過去也曾多次提醒,台灣應該要開始思考,如何將境內現行的大流行防疫策略,慢慢過渡到地方流行的防疫策略,如此一來,邊境也才能逐漸跟上世界各國解封的趨勢。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無論是醫療人力短缺、前陣子非新冠的延誤就醫導致現在死亡增加,都是非新冠超額死亡比例增加的可能原因,也需要經過實際資料的分析,才能證實。掌握最完整資料的政府部門,是否應更積極探討超額死亡原因?黃立民說,沒錯,不過這次疫情台灣就是比較缺乏各種現象的原因分析,動作都會比較慢一點。
-
2022-09-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打疫苗每日死亡將破百!王必勝:脆弱族群盡速打疫苗,BA.1次世代疫苗最快下周開放施打
次世代疫苗就要來了,先打完基礎劑的人,才能打次世代疫苗。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今分析最新疫苗接種數據,台灣還有320萬人未完成基礎劑,主要是三大族群:65歲以上長者(62萬人),50到64歲(60萬人),未滿12歲兒童(163.6萬人)。另外260萬人則只打完基礎劑,50到64歲有49萬人、65歲以上有近35萬人。陳秀熙提醒,沒有完整接種者若感染BA.5,較容易發生重症、死亡、長新冠、MIS-C(兒童),如果再不加強接種基礎劑和追加劑,預估未來疫情高峰每天4.1萬人確診下,每周死亡人數可能達到176人;若能加強施打,則可降低到每周19人至53人之間。接種疫苗是減少重症死亡最重要的策略,陳秀熙分析,台灣目前還有320萬人沒完成基礎劑,260萬人沒接種追加劑,預估接下來疫情高峰每天4.1萬人確診,這些疫苗沒打滿的族群可能衍生出每周51至125人死亡,但若符合資格的人都能夠接種基礎劑、第三劑或追加劑,則可將每周死亡人數分別降低到19至53人之間。曾經感染過的人,繼續打疫苗還有好處嗎?答案是肯定的。陳秀熙指出,不論什麼年齡層,感染過都還可以再打疫苗,如此即便之後再次感染BA.5,絕大多數都是輕症,發生長新冠、MISC的機會也很低。接種追加劑發生心肌炎等副作用的機會也低於基礎劑,可以放心接種。對此,王必勝表示,目前的確診個案死亡率,從Omicron一月疫情起,死亡率為0.17%,也一直減少中,陳秀熙所說的高峰到4.1萬,每周176萬人,可能是有他自己的計算基礎,但陳副院長是要告訴大家,「脆弱族群不要等,快去打疫苗」。被問到疫苗如何催打?王必勝則說,疫苗催打似乎到了瓶頸,第一,民眾習性是疫情嚴重時施打意願較高,現在就是上升高峰中,希望可以趕快施打。第二,次世代疫苗相當有效,也要到貨了,希望能藉此提高長者施打意願。BA.1次世代疫苗周五到貨80萬 最快下周開放施打【聯合報 記者鄒尚謙、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指揮中心今公布,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9月16日將抵台,數量為80萬劑。指揮官王必勝也針對「BA.5次世代疫苗採購」進行說明,提出6大重點,強調全球僅美國通過EUA,且為創新做法,我國進度與日本、歐盟同步。王必勝今表示,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9月16日會有第一批抵台,數量約80萬,後續也會再到貨,強調此款疫苗是全新的,並非舊疫苗,日本這周一才通過EUA,且對於現在流行BA.2、BA.5都有很好效果,比單純打原始株疫苗效果要好,周五到貨後進行封緘檢驗,希望下周開放民眾施打。王必勝針對「BA.5次世代疫苗採購」再提出6項說明:1. 目前仍只有美國通過EUA2. 美國採認動物試驗數據即通過EUA是創新做法3. 目前提供我國審查的資料是動物試驗數據4. 9月下旬將提供何種資料給我國審查尚無法確定5. 如果能通過我國EUA,則會進行採購,推估最快要11月以後才會交貨6. 目前我國審查採購進度與日本、歐盟同步王必勝日前說,BA.5雙價次世代疫苗到貨時程則難預估,主要在於提供的文件有無完整,需待整體更加明朗時,才能向各界報告。他也說,莫德納廠商表示並未提供資料給美國以外的國家審查,九月下旬才會提供,「可說我們是和日本同步」。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說,日本目前只有取得部分資料,這部分台灣進度一樣,審查條件還不夠。台灣也持續跟莫德納公司保持密切溝通,先前也已說明,他們的疫苗資料只提供給美國,等到可以釋出的時候,會第一時間提供給台灣。
-
2022-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秋後恐迎疫情高峰 醫曝:防兒童腦炎、長新冠有絕招
台中市診所協會理事長、小兒專科醫師曾崇芳今天說,中秋節是親友團聚的重要節日,從往年經驗來看,中秋節過後,兒科門診上呼吸道感染都會增加二至三成,提醒家長,要特別注意兒童確診及長新冠問題,由於打疫苗可降低兒童腦炎、MIS-C 和長新冠風險,建議趁中秋連假,疫苗打好打滿。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台中市在中小學開學後,每天確診數攀升至約4000多例,以台中市疫苗接種率及確診人數約占全人口約1/4推估,台中下一波疫情高峰可能落在十月初,約日增6000人確診。由於台中的幼兒疫苗第一劑接種率38%,第二劑僅8%,提醒幼兒、長者疫苗打好打滿,未打滿者不建議參加中秋聚會,防疫做好做滿,歡度中秋。曾崇芳說,國內目前累計新冠確診數為561萬4227例,其中20%為小於20歲的青少年和兒童,根據國外資料,約2至3成青少年及兒童有長新冠症狀的表現。今年中秋節前的兒科門診量較疫情前成長二至三成,除了確診個案,也有感染後反覆的咳嗽、喉嚨痛、胸悶長新冠症狀就醫。他指出,近日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研究發現,兒童染疫後遺症前十名分別為咳嗽43.5%、喉嚨痛35.1%、耳朵痛34.9%、體重減輕或增加33.1%、體力虛弱31.8%、缺乏動力25.3%、睡眠問題24.7%、胸痛23.4%、注意力不集中23.4%、心悸22.7%。可見感染後影響兒童甚鉅。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文心森林公園接種站每天上午9時30到11時30分開打,隨到隨打,提供莫德納、兒童BNT、成人BNT(12-17歲優先)、Novavax、幼兒莫德納及幼兒BNT等6種疫苗,另東協廣場(2樓台中跨境體驗示範基地)接種站提供莫德納及成人BNT(12-17歲優先)也是隨到隨打,可上網台中市新冠疫苗接種站資訊查詢,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937954/post
-
2022-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擔心中秋節學生確診數暴增 老師最怕吃到這東西
中小實體開學第二周,台中有老師深信「鳳梨傳說」,擔心中秋前吃到鳳梨、鳳梨酥等,學生確診數暴增忙不完,也有的認為是迷信;台中市府統計,今天台中市新增學生確診273人,共有396班停課。台中診所醫師施勝桓建議,開學後很多都是全家確診、「一家一家來」,建議疫苗應「打好、打滿」,長者有疫苗就打,不用等,是防BA.5的最好方法。台中市診所協會理事長、小兒科專科醫師曾崇芳認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預估下波疫情高峰期恐落中秋後、九月中下旬,嬰幼兒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能降低腦炎、MIS-C 和長新冠風險,且以國外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數據來看,尚未出現嚴重副作用,幼兒越早打越好,因為打疫苗要二至四周後才慢慢產生抗體,才來得及面對疫情高峰。負責文心森林公園接種站的診所醫師施勝桓說,文心森林公園接種站每天上午9時30到11時30分開打,隨到隨打,提供成人莫德納、 成人BNT、兒童BNT、Novavax、幼兒莫德納、幼兒BNT等6種劑型限量供應,請多加利用。台中市衛生局提醒,國內疫情因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有略升情勢,呼籲民眾應盡快完成疫苗接種,詳請可上網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814719/Nodelist;台中市新冠疫苗接種站資訊可上網查詢,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937954/post。
-
2022-09-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連6天破3萬!今新增本土3萬4126例 較上周上升29%
連6天破3萬!今新增本土3萬4126例 較上周上升29%國內新冠肺炎連六天破3萬例,今天新增3萬4126例本土個案及23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5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確診數較昨天增加1500多例,上升4.9%;較上周增加多例7600多例,上升29%。今日新增3萬4126例本土病例,為15,771例男性、18,347例女性、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7,636例),台北市(4,219例),台中市(3,973例),桃園市(3,918例),高雄市(2,555例),台南市(2,040例),彰化縣(1,403例),新竹縣(1,034例),新竹市(1,024例),屏東縣(829例),苗栗縣(818例),基隆市(750例),宜蘭縣(727例),花蓮縣(647例),雲林縣(630例),南投縣(529例),嘉義縣(474例),嘉義市(324例),台東縣(278例),澎湖縣(163例),金門縣(135例),連江縣(20例)。今日新增3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2例具慢性病史、22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9日至9月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9月1日。今日新增23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2例男性、10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10例),印尼(6例),泰國(5例),新加坡及菲律賓(各4例),法國及日本(各3例),柬埔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香港及馬來西亞(各2例)、緬甸及韓國(各1例)移入,另18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6日至9月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44萬2981例確診,分別為2萬8905例境外移入,541萬402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63例死亡病例,其中1萬4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40例、台北市1,127例、台中市1,009例、高雄市940例、台南市777例、桃園市760例、彰化縣590例、屏東縣411例、雲林縣318例、南投縣297例、苗栗縣244例、嘉義縣235例、基隆市221例、宜蘭縣201例、花蓮縣166例、嘉義市165例、新竹縣157例、台東縣142例、新竹市100例、澎湖縣28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今年疫情兒童重症累計達200例 新增2歲童MIS-C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68例、死亡35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仍在一般兒童病房觀察中。今年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以來,兒童重症已達200例。新增3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2例具慢性病史、22例未接種3劑以上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9日至9月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9月1日。另新增68例中重症,包括38例中症、30例重症。其中出現一例兒童MIS-C個案,為兩歲女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1日確診,8月25日起出現持續發燒症狀,8月30日手腳出疹至急診就醫,檢查有喉嚨紅腫、發炎指數升高、凝血功能異常,疑似MIS-C收治住院。莊人祥表示,目前個案已無發燒且發炎指數下降,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00例,29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MIS-C增至125例、1例心肌炎、3例共病及7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9人死亡。另外,幼兒疫苗昨天莫德納第一劑接種913人、第二劑接種6209人;BNT接種6282人。該年齡層接種率第一劑為29.5%、第二劑為3.3%。全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2.97%、第二劑86.84%、追加劑第一劑(第三劑)72.4%、追加劑第二劑(第四劑)9.57%;其中歲以上長者第四劑接種率為34.3%。本周單日確診數恐破4萬? 莊人祥:預估這周累計24萬BA.5變異株導致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單日確診數已連續六日破3萬例。8月28日至9月3日的周累計確診數較上周(8月21日至8月27日)上升23%,增幅持續擴大;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預估這周增幅應會下降,周累計確診數約24萬例。本土疫情連續三周明顯上升,原本截至8月14日當周微升0.9%、疫情持平,接著每周以1.3%、13.7%、23%的增幅增加。莊人祥表示,預估這周的確診數增幅不會那麼大,估計約確診24萬例,增幅約17%。若確診數增幅如預期趨緩,表示疫情逐漸達到高峰;但如果一路飆升,就表示離疫情高峰還有一段時間。至於這周的單日確診數是否破四萬,莊人祥表示,若以每周二、三較高的確診數來看,這周單日確診數確實有可能破4萬,但平均起來單日確診數應不至於那麼高。
-
2022-09-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疫情來了!王必勝曝最新疫情高峰及最高確診人數
國內新冠疫情再起,此波主要流行株為Omicron亞型珠BA.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出席「推動台日兩國醫療健康領域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表示,這波疫情剛開始,現在的重點工作就是要守住疫情,並協助民眾度過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都會採用模型推估疫情發展,目前預估此波疫情高峰,就是會落在9月中下旬,預估每日確診人數約介於3至6萬人。而衛福部食藥署昨正式通過莫德納次世代疫苗EUA,國人關心何時可以施打及接種族群?王必勝說,下周一將會召開ACIP會議,進一步針對施打族群、年齡及與前一劑的施打間隔,與確診者要如何接種等議題進行討論,一旦委員會決議後,指揮中心就會參採辦理。但因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主要是防範新冠病毒原始株與Omicron亞型珠BA.1,對亞型珠BA.5是否有預防效果?王必勝說,「根據我的了解,是有用的」,因不僅是EUA審查決議可預防BA.5,於英國、歐盟等其他國家及WHO均認可,此疫苗對防範BA.5是有用的,這是沒有疑問的。目前原始株加BA.5次世代疫苗在美國已獲得通過,國內是否也會跟進?王必勝說,這次美國審查為非典型審查,與過去審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國內暫時不會跟進這樣的作法」,但仍會持續關注,或等待疫苗廠商提供疫苗的相關詳細資料後,再進行採購、EUA、ACIP會議等程序。王必勝說,國內疫情正在升溫,現在就是等待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盡速進貨後,盡速施打,原始株加BA.5次世代疫苗目前消息是年底才有可能供貨,國內將先以原始株與BA.1次世代疫苗施打為主。
-
2022-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QA整理包/BA.5來勢洶洶!三症狀「更不舒服」 二次確診該怎麼辦?
BA.5變異株來勢洶洶,疫情指揮中心也警告本土疫情「確定升溫」,第二波疫情高峰可能出現在9月中下旬。原因除了BA.5的傳染速率更快以外,其「免疫逃脫」的特性,也讓之前確診過的人,有很大機率會重複感染!BA.5到底有何特性,我們又能怎麼辦?《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訊息讓您一次搞懂!曾確診過也不能輕忽,BA.5最大特色「重複感染」BA.5是新冠病毒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現在已經是全世界疫情的主流病毒株。它的傳染力比台灣現在流行的BA.2更強,可達1.3~1.4倍。BA.5真正強大之處,在於它的「免疫逃脫」特性,即使已完整接種疫苗,和原始Omicron相比仍有四倍的傳染力、更是原始毒株的19.2倍。同時,曾確診者也可能「突破性感染」,根據南非研究,BA.5的感染者中,曾確診過的比例提升到18.9%,可以看出,曾確診者雖仍有一定保護力,但已不是「無敵星星」,羅一鈞表示,因為BA.5具有免疫逃脫特性,之前感染BA.2的人,可能再次感染,重複感染為接下來這波疫情的特徵。常見症狀有什麼?感染BA.5會更嚴重?感染BA.4、BA.5的患者,其症狀與BA.2與BA.1類似,同樣屬於上呼吸道感染,以頭痛、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身體疼痛為主。胸腔專科醫師黃軒則根據國外研究指出,BA.4、BA.5的症狀會更不舒服、更加嚴重。常見的三大症狀包括:疲倦無力、咳嗽、發燒。而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BA.4、BA.5讓老鼠的血氧降低、呼吸曲線更差,還出現肺泡、支氣管嚴重發炎的症狀,下呼吸道症狀相較BA.1、BA.2可能更明顯。目前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BA5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會比其他變異株來得高。台灣疫情流行現況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本周全國疫情仍屬地方流行,整體單日感染率約為百分之○點一,但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等地區疫情緩緩上升,南部地區則沒有明顯上升。至於年齡層染疫率,以廿至四十歲族群增加速度較快,十九歲以下及五十至六十九歲族群小幅上升。主要因為青壯年族群的疫苗保護力,於3月就開始下降,且目前疫苗保護力加上自然免疫防火牆,效力約剩為50%。指揮中心統計,今年一月迄今,全國累積本土個案達五○七萬多人,其中五千多人重複感染,比率約萬分之五。兒童、老人是高風險族群 指揮中心祭3大加強措施羅一鈞表示,一旦BA.5疫情攀升,民眾距前次確診時間拉長,重複感染機率勢必增加,又以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兒童風險最高,下一波疫情中,比成人更易重複感染。李秉穎則說,建議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力不全等高風險族群施打第四劑,他強調:「因為這類族群有沒有打第3劑和第4劑,免疫效果會差很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表示,目前趨勢防疫措施逐漸鬆綁,疫情一定會進入生活圈,而兒童在這一波「一定跑不掉」。不管有沒有確診過,都建議施打疫苗。對此,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宣布三大加強措施,一為持續現行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篩檢跟給藥機制,二是社區內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如有症狀,趕快篩檢,以利用藥,降低重症跟死亡比率,這二天將提出相關配套措施;第三為鼓勵兒童接種疫苗,確保兒童重症患者的送醫順暢跟醫療資源充足。誰可以打第四劑?接種者需與第一次追加劑(第三劑)間隔五個月以上,確診者則建議在感染三個月之後再接種。根據目前防疫規定,可施打第四劑對象有:一、50歲以上成人二、長照機構住民三、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民眾四、醫師人員(包含醫事執燈人員及醫事機構非醫師人員)五、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六、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七、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幼兒疫苗該如何選擇?目前國內六個月到五歲幼兒,僅莫德納疫苗可接種,BNT疫苗則已到貨,近日將開放預約施打。兩種疫苗如何選擇?台大醫院醫師黃立民表示,從國外數據和臨床發現,兒童確診、住院個案大多未完整施打疫苗,完整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兒童重症率、死亡率,對於新冠後遺症、MIS-C也有預防作用。而以研究數據來看,BNT保護力較莫德納高,但莫德納打兩劑、BNT需打三劑。由於不能混打、且不完整接種效力差很多,黃立民仍呼籲家長謹慎選擇,並務必完整施打。而自然感染頂多像是「打了半次疫苗」。重複感染了怎麼辦?重複感染怎麼定義?羅一鈞強調,只要是上次確診的1到3個月內,如果出現有新的症狀,或慢性症狀又惡化,搭配抗原快篩陽性或PCR陽性、Ct值小於27,只要符合當中任何一項的檢驗條件,經醫師評估即可認定為重複感染。二次感染者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機制,與第一次染疫條件相同,符合六十五歲以上,或六十四歲以下但具有十三類慢性疾病者,都符給藥資格。羅一鈞表示,患者若是康復後一到三個月內又二次感染者,醫師判定後可直接進入法傳系統通報,但後續由疾管署各區管制中心研判是否為新確診病例,再啟動相關防疫措施;染疫康復三個月以上,又被判定二次感染,則由醫師直接判定,無需交由區管中心研判。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二次感染症狀會更輕微,但也不會比較嚴重。
-
2022-08-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疫苗怎選?莊人祥:提早獲保護力 建議接種莫德納
BNT幼兒疫苗預計本周六開打,其保護力較高但需打三劑,恐面臨BA.5疫情高峰而不及完整接種的情形,因此外界關心該選擇哪個廠牌疫苗為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A.5疫情上升,為讓家中幼兒提早獲得保護力,莫德納幼兒疫苗還是比較優先的選擇。BNT幼兒疫苗完整接種後保護力約七成至八成,高於完整接種莫德納幼兒疫苗產生的三至五成保護力。但莊人祥表示,BNT幼兒疫苗打兩劑後保護力只有二、三成,加上樣本不夠大,在信賴區間內甚至出現負數,但可知道保護力的確不夠。因此要讓家中幼兒提早獲得保護力,莫德納還是優先選擇。而隨本土疫情逐漸升溫,但9月逢有中秋連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這波疫情要加強防範長者跟幼兒,沒打疫苗的長者和幼兒,建議避免或減少聚餐或去人潮擁擠的場所。民眾參加活動時,要先打好疫苗或快篩,若有症狀就不要參加,才能減少活動間的傳播。至於中秋連假是否會限制南北人流,羅一鈞表示,將視疫情發展,現在還是會以加強疫苗接種等方式控制這波疫情。
-
2022-08-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情何時平息? 李秉穎:1、2年後才會輕症感冒化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升溫,指揮中心昨預期疫情高峰會落在9月中下旬,下周單日本土確診個案有機會突破3萬例。對此,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訪問表示,許多人對BA.5疫情再起,心情緊張,但他自己不太緊張,認為這波疫情只是一個小波,但就整體新冠疫情,估計1、2年後,疫情才會步入輕症感冒化。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預估下一波BA.5疫情,高峰會落在9月中下旬,而下周單日本土確診個案有機會突破3萬例。李秉穎說,雖然BA.5傳播速度快,但國人疫苗覆蓋率有一定水準,且感染人數也不少,免疫力會有交叉保護作用,預期感染者應多為輕症,而下一波疫情確診人數,為相較最高峰後,應於平緩階段時的確診人數約增10至20%,但未來新冠病毒一定會有新的突變。目前全國染疫人數已達511萬多人,李秉穎說,每一波疫情的感染人數,約為全人口的20至30%,511萬多人染疫為正常範圍,但黑數約為5至10%。節目主持人周玉蔻說,真正確診人數約有600多萬人?李秉穎說,「那應該有。」李秉穎說,依國外經驗,全球只有日本疫情較為特殊,BA.5疫情興起後比先前疫情還要高,這或許與日本年輕族群疫苗覆蓋率偏低有關,但美國疫情僅有小幅上升「不像海浪的浪」,上升約百分之幾十,可見原先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可有效壓制下一波疫情,雖然疫情會有上升及出現突破性感染,但不至於造成非常大的流行,而疫苗接種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長者等高風險族群須接種疫苗。外界認為,於11月26日投票時,一天恐有10萬至50萬確診病例,李秉穎說,「這是不可能的」,相信新冠疫苗、染疫後對新冠病毒有交叉保護作用。但即便這波BA.5疫情結束,也並非風平浪靜,今年冬天疫情還會上升,依國際經驗,疫情就是會依病毒變異一波接一波,就整體新冠疫情,估計1、2年後,疫情才會步入輕症感冒化。至於,9月10、11日為中秋連假,疫情是否會快速上升。李秉穎說,「不必擔心」,因烤肉是在戶外且都是與認識的人烤肉,觀察疫情近3年來,已經歷2次年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疫情均是家族群聚感染,疫情未沒有真正上升,並贊成校園恢復正常生活,疫情應僅是輕微的一小波,不需要過於嚴格的防疫。此外,外界質疑,疫情再起與陳時中辭指揮中心指揮官有關,李秉穎說,疫情再起與病毒突變、防疫政策有關,與陳時中辭指揮中心指揮官,「這當然沒有關」。至於,何時會開放邊境,李秉穎說,將以疫情未來的趨勢及指揮中心的態度而定。
-
2022-08-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致病力強? BA.5青壯年染疫者多 羅一鈞:僅傳播力更強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本周全國染疫率以20至40歲年齡層增加速度較快。民眾擔心是否BA.5與BA.2有不同的致病原理,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以目前觀察來看並沒有不同,只是傳播力BA.5較高,同時也更有重複感染可能性。陳秀熙說,目前全台疫情仍處於「地方流行」,整體單日感染率約為0.1%,但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地區疫情已緩緩上升,而南部地區沒有明顯上升,至於離島地區隨著暑假旅遊遊客減少,疫情逐步下降,20至40歲年齡層增加速度較快,19歲以下及50至69歲族群也有小幅上升。民眾擔心是否BA.5與BA.2變異株有不同的致病原理,才造成此次疫情流行狀況以20至40歲年齡層為主。羅一鈞說明,BA.5與BA.2在目前的觀察來講,並沒有太大差異,歐美的資料顯示,BA.5對中樞神經影響比BA.2小;但香港這波BA.5疫情有腦炎相關個案,因此對於兒童腦炎不可掉以輕心,跟BA.2一樣都會引起病症,導致MIS-C或腦炎,指揮中心後續會持續觀察疫情變化,進行分析跟統計。不過,羅一鈞也說,BA.5比起BA.2傳播力有明顯增加,因此可能重複感染會成為未來這波疫情的主要趨勢,尤其確診超過三個月以上的民眾,但三個月內也可能會重複染疫,民眾不可掉以輕心。至於日本邊境研擬放寬,入境旅客皆不須持72小時PCR陰性報告,台灣是否考慮跟進?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日本調整免持72小時PCR證明,但根據了解,附帶條件是要打滿三劑疫苗,入境上限每天2萬人,一周14萬人。台灣目前一周5萬,台灣跟日本都是穩健開放步伐,從影響性較小、風險較低的項目一路開放,一但這波疫情高峰開始確定往下,開放時機就會到。但針對邊境開放,觀光局日前提交出入境指引,王必勝表示,離旅行團開放還有一點時間,出入境指引有諸多細節待討論。爭議項目為何?王必勝說,其實大部分都有共識,都是細節部分待討論,內容已大致底定,「什麼時候開放?」才是目前的討論重點。
-
2022-08-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新增2萬2137、境外260例 本土疫情正式突破500萬
今本土新增2萬2137、境外260例 本土疫情正式突破500萬國內新冠肺炎今天新增2萬2137例本土個案及260例境外移入,今年以來累計確診的本土個案已破500萬例,達500萬3549例。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6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昨天多約210例,增加1%;較上周日增加約1300例,上升6.4%。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93例男性、1萬2041例女性,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4,852例),台北市(2,618例),台中市(2,556例),桃園市(2,438例),高雄市(1,805例),台南市(1,345例),彰化縣(828例),新竹市(658例),苗栗縣(649例),新竹縣(643例),屏東縣(574例),宜蘭縣(536例),雲林縣(466例),基隆市(432例,南投縣(383例),花蓮縣(361例),嘉義縣(330例),台東縣(204例),嘉義市(192例),澎湖縣(135例),金門縣(124例),連江縣(8例)。今日新增2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2例具慢性病史、19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4日至8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8月18日。今日新增26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4例男性、1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4例)、美國、菲律賓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3例)、土耳其、法國及柬埔寨(各2例)、日本、紐西蘭、英國、印度、印尼、新加坡、泰國、荷蘭、香港、德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23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3日至8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4萬3275例確診,分別為25,069例境外移入,5018,15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34例死亡病例,其中9,61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64例、台北市1,088例、台中市968例、高雄市889例、台南市744例、桃園市729例、彰化縣556例、屏東縣402例、雲林縣300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4例、嘉義縣220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0例、台東縣138例、新竹市92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增1歲童MIS-C 幼兒第2劑首日接種1600人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97例、死亡26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仍在一般病房觀察中。另六個月到四歲第二劑疫苗昨開打,累計1697人接種,占該年齡層0.2%。今新增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2例具慢性病史、19例未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4日至8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5日至8月18日。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2963例,死亡8780例。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一例兒童MIS-C個案,為一歲男童,無慢性病史也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6日確診,8月15日起出現發燒、嘔吐食欲下降等症狀,8月18日赴急診檢查有草莓舌、嘴唇紅腫、結膜炎,初步診斷為MIS-C,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一般病房觀察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80例,包括27例腦炎、21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09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7人死亡。根據統計,六個月到四歲幼兒疫苗接種情形,目前第一劑共接種14萬7588人,該年齡層接種率達18.9%;第二劑共接種1679人,接種率為0.2%。至於全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2.4%、第二劑86.4%、追加劑第一劑71.9%、追加劑第二劑8.7%;其中65歲以上追加劑第二劑接種率為32.2%。疫情微升 莊人祥:BA.5疫情到年底估增300萬人染疫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自4月爆發,當時指揮中心預估這波疫情的總染疫人數約落在人口數的15%至20%;而截至今天已破500萬例,達500萬3549例,約占總人口數21.7%。針對接下來將面臨新一波的BA.5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預估疫情高峰只會有一個月,到年底約會再增加300多萬人染疫。日前指揮中心表示,應看當周總人數與上周比較,才能較為確定疫情走向。莊人祥今天表示,8月14日至20日的總確診人數較上一周增加約1900人、上升1.3%,疫情微升。而這幾周疫情的上升幅度都比預期稍緩,但不排除這周會有明顯的上升。另因應變異株的流行,各國都針對次世代疫苗進行審查中。日前指揮中心表示,須針對使用的變異株和疫情趨勢進行討論由於國內審查考量的前提非常多,因此確切審查通過時間未知。莊人祥今天表示,目前ACIP暫定9月初開會,但也必須等待食藥署是否通過次世代疫苗的EUA,才能確定開會時間。
-
2022-08-16 醫聲.領袖開講
專訪衛福部長薛瑞元:醫法雙修 將調部分負擔 還要推這兩項政策
前言:防疫、健保2難題 考驗衛福部長薛瑞元挾著防疫指揮官盛名,連續兩年半來占據新聞版面,陳時中可說是歷年來知名度最高的衛福部長,「阿中部長」、「鐵人指揮官」滿意度一度超過九成,但到下半場,已是毀譽參半,參選台北市長,丟給後繼者薛瑞元「防疫」、「健保」兩大爛攤子。BA.5變異株已入侵社區,未來幾周恐掀起另一波疫情高峰,將成為薛瑞元上任首要挑戰。薛瑞元雖不是防疫指揮官,但身為部長,仍須承擔實際責任,談到疫情時,他戒慎惶恐,「不敢樂觀、積極面對」,但沒有實際指揮調度之權,英雄無用武之地。至於健保,是薛瑞元須承接的另一個爛攤。儘管醫界、醫院早做好準備,部分負擔新制可準時上路,但疑似為了選舉,不想被扣分,陳時中最後決定延後實施時程,將燙手山芋留給下一任。熟悉健保財務困境的薛瑞元接受專訪時,允諾一定會在年底實施新制,不過,當了這次黑臉,不久後還需面對調漲費率的難題,到了明年,健保法定安全準備金一定低於一個月,勢必再面對調整健保費率的議題,屆時薛瑞元可能會成為首位「任內雙漲」的衛福部長。陳時中擅長「口號式」防疫,面對媒體時,總能想出絕讚吸睛的標題,如「射出三支箭」、「即將看到曙光」,博得關注及網路聲量。相較於陳時中掩不住的政治企圖心,七月十八日扶正就職的薛瑞元,顯得穩重儒雅,說起話來,邏輯精準有序,對於前任者留下的兩大考驗,相信專精醫學、法律等兩大專業領域的他,應能想出良方,逐一解決。本文重點一、部分負擔年底前上路 再調費率需要節奏感 二、傳染病防治法缺乏彈性 薛瑞元著手修法 三、砸重金未改善「生少死多」 推兒童醫療網四、周產期致死、早產、感染 列新生兒三死因部分負擔年底前上路 再調費率需要節奏感「健保部分負擔調整,今年一定上路。」健保財務是歷任衛福部長重中之重,年底安全準備金不足法定標準,原本公告5月15日上路的部分負擔新制又因疫情延後,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部分負擔新制年底前一定會實施,但若同時調整費率,「民眾可能會受不了。」計畫先展開健保法修法,納入慢性病防治及全責護理,並重新精算費率。薛瑞元自7月18日上任,在即將屆滿1個月之際接受本報專訪,暢談上任後重大政策方向及挑戰,除了健保,全民抗疫兩年多,希望傳染病防治法有更多彈性因應防疫,所以也將展開傳染病防治法修法作業;國內面臨少子女化,新生兒死亡率又偏高,搶救下一代,計畫建置兒童醫療網及兒童守護天使制度,期盼年底前可順利實施。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暫緩後,衛福部一直強調沒有實施時間表,薛瑞元首度證實年底前一定上路。對於是否還會調漲健保費率,薛瑞元表示,新冠疫情侵襲全球兩年多,改變經濟情勢,近日美國通貨膨漲等議題都可能影響台灣,必須一併考慮,「如果調整部分負擔後,再同時調整費率,民眾會受不了」。另外,薛瑞元也指出,目前健保費率已達5.17%,距離健保法規定的行政調整上限6%,只差0.83%,「早晚會面對調不動費率的問題」,往後勢必要修法,但修法不可能只修費率,必須整體考量。目前福部已組成健保修法小組,計畫將打開費率天花版,但同時將全責護理納入看護給付,並加上慢性病預防兩大方向。住院陪病是許多家庭的難題,請看護更是沈重的經濟負擔,薛瑞元表示,目前研擬醫療體系內的護佐納入全責護理,成為護理師的助手,由健保給付。雖然有人認為,護佐不屬於醫療行為,不該由健保給付,但薛瑞元認為,若是護理照顧的一部分,健保無可迴避,當不同意見爭議不下時,可透過修法解決。疾病預防依法不在健保給付範圍,但薛瑞元說,從疾病管理概念,避免病情嚴重可降低醫療支出,例如國健署及健保署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期盼推廣至所有慢性疾病。薛瑞元回想,他擔任屏東縣衛生局長時,就希望健保整合預防與治療,他還特定北上向當時的衛福部次長林奏延陳情,現在期盼透過修法確定權責,幫助更多患者。若今年調整部分負擔,明年是否就不會調整費率?薛瑞元沒有把話說死,僅說「各種可能都有。」但如果明年不調費率,待總統大選後再調,屆時調整幅度恐不小。他表示,這要看健保署如何精算,並和社會充分溝通,找到節奏感,此為下階段須處理的事情。健保接下來的三個步驟,先是部分負擔上路,再來是研議健保費率調整及「健保法」修法。薛瑞元說,健保法修法為是為了進行收入面、支出面改革,是延續的過程,在既有的道路、架構進行調整,而不是更新、重來的改革。他強調,這並非三代健保,或可稱為「二代健保精進版」,笑說「沒有那麼大的野心再創出新一代健保。」傳染病防治法缺乏彈性 薛瑞元著手修法全國新冠疫情延燒兩年多,衛福部長薛瑞元長期在指揮中心協助防疫,看到目前「傳染病防治法」有所不足,為銜接明年6月30日到期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已成立修法工作小組並展開修法作業,兩大重要修法方向是讓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和隔離檢疫更有彈性。薛瑞元說,依現行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全國共22家應變醫院,可將傳染性疾病患者集中收治於專責病房,但面對Omicron疫情,發現病患遍布各地,且疫情初期重症患者多,不可能集中收治於少數醫院,加上新冠病毒與SARS不同,沒有發燒的明顯定義症狀,也完全在有傳染力之前集中收治。薛瑞元表示,即便要集中收治確診病人,還必須清空應變醫院病房,但部分應變醫院同時也是急救責任醫院,清空病房會排擠其他疾病患者的就醫需求,「這樣是行不通的」。所幸新冠疫情初期於Alpha變異株流行時,由各醫院分散收治確診病人,度過疫情衝擊,修法方向為集中與分散收治並存,因應疫情變化,可彈性處理。其次是修法調整傳染病確診病人的隔離檢疫方法及流程,薛瑞元說,如傳染病的通報時間、確診病人的隔離措施、隔離通知書發放等,將一併檢視,如Omicron疫情時,一天增加數萬例確診病人,衛生單位於行政上來不及處理,將檢討法規,「不要訂的太死」,目前疾管署已著手清點相關問題清單。民眾到底何時可以拿掉口罩?薛瑞元對此笑而不答,但他強調,「對疫情的態度是樂觀的。」目前Omicron仍不斷出現變異株,雖然可能還會有1波疫情,但國內疫情趨勢應接近香港、南韓、新加坡,目前防疫由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擔任指揮中心指揮官,相信「一切都在控制中。」砸重金未改善「生少死多」 推兒童醫療網少子女化又加上新生兒死亡率高,台灣面臨「生得少又死得多」困境,行政院去年底核定「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時,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對於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達千分之4.5的數據,表示「實在慚愧,不該如此」。婦產科醫師出身的衛福部長薛瑞元接受專訪時,不斷強調「我希望把兒童醫療網絡快點做好,且愈快上路愈好」、因為每個孩子都不能少。台灣新生兒千分之4.5的死亡率,高於鄰近國家日本的千分之2.5、韓國的千分之3.2。薛瑞元表示,台灣已經砸重金防治新生兒死亡,卻未見效果,死亡率仍舊偏高。分析一歲以下新生兒死亡原因,第二名與第三名都與早產有關,早產死亡的孩子,通常位處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猜測是偏鄉地區的醫師,大多是照顧到沒辦法照顧才轉至大醫院,最後造成憾事。薛瑞元說,這項發現也凸顯台灣的兒童醫療照顧網,於醫療體系中出現嚴重的問題。少子化讓兒科市場變小,醫師不願投入兒科領域,願意投入的醫師,因為照顧的孩子人數變少,鮮少有處理重症經驗,環環相扣,讓台灣出現偏鄉沒兒科醫師,部分地區醫院雖然有兒科醫師,但也只剩1、2位,大多只會處理急症,不會處理重症,更遑論照顧早產兒。薛瑞元說,如果上一代的兒科、婦產科「老師傅」全部屆齡退休,台灣兒科重症將面臨空前危機。「如果再不投注資源培訓兒科重症醫師,未來想治療重症孩童可能只能往國外送」。他強調,這件事非常有可能發生。現階段除了加碼兒科醫師於健保的點數外,重點將擺在發展照顧兒童重難罕症的「核心醫院」,讓重症孩童能集中收治,增加有意投入兒科重症醫師的訓練。薛瑞元說,任內希望「加速」推動的還有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也就是「守護天使計畫」,孩子1出生就有一位專責兒科醫師負責追蹤疫苗施打、健康狀況等,追蹤的孩子一周內家長沒有回音需強制通報,一旦失聯則由社政或警政系統追蹤,這項制度希望今年年底前就能將資訊系統建置完成,並從原本部分地區的試辦計畫落實到全國。周產期致死、早產、感染 列新生兒三死因台灣2021年新生兒跌破16萬,再創新低,除了少子化帶來國安危機,新生兒死亡率高問題也迫在眉睫。國內兒科醫師認為,在現行健保制度下,應給予新生兒足夠醫療保障,確保每個行政區都要有兒童責任急救醫院;此外孕婦及家屬在孕期也要提高警覺,若出現胎動減少或陣痛疑似胎盤早剝,應儘速送急診,否則恐造成新生兒嚴重腦部傷害,甚至喪命。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全世界早產率約8%至10%,但民國85年左右,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約千分之3.5,為提高國內醫護人員新生兒醫療照護能力,早產兒基金會特地送我國醫護赴日本著名早產兒照護的母子醫院進修,返國後擔任種子教師,新生兒死亡率也降低至千分之2.4,近年國內研究顯示,新生兒死亡率降低到千分之2.5。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名譽理事、馬偕醫院新生兒科資深主治醫師許瓊心表示,新生兒三大致死原因,包括周產期致死、早產及感染問題。以高危險妊娠孕婦生產來說,雖不是全部的新生兒都必須急救,但可能有4成的新生兒會出現非預期急救,若生產當下沒有熟悉新生兒急救的醫護在場,可能造成孩子不必要的疾病,甚至死亡。近期一名第一胎剖腹產、第二胎選擇陰道產的孕婦,在診所生產時發生子宮破裂,因診所醫師無法處理,也未事先告知家屬,導致孩子卡在陰道,緊急送醫學中心急診時,因新生兒窒息腦傷嚴重,家屬忍痛放棄,更衍生醫療糾紛。許瓊心說,這樣的狀況在國外根本不可能發生,我國這類的狀況是「可以避免」,應讓產婦安全地懷孕、安全地生產,有緊急狀況時,也要有新生兒科醫師及時處理,才能降低新生兒死亡率。許瓊心表示,近年衛福部有意做政策性調整,推動周產期轉診計畫,鼓勵診所將高危險妊娠孕婦轉往醫學中心生產,但此做法仍須更接地氣,且持續多年建立制度。此外孕婦及家屬本身也要提高警覺,近期一名孕婦前一晚突然肚子悶痛,因為已經32加5周,有早產可能,但為了等原本看診醫師上班,仍多等了1晚,隔天一早到醫院發現胎兒心跳僅剩60,緊急剖腹30分鐘後取出胎兒,仍然救不回。李宏昌指出,照顧新生兒不簡單,且早產兒可能有心臟、眼睛、肺部、腎臟等問題,都需要小兒次專科醫師處理,但因病人不多,醫院為了符合評鑑資格,有保障特殊專科醫師名額,但對醫院仍屬於「燒錢」單位,以現行來說,國家對兒科醫護是「虧待」,希望薛部長上任後,能建立每個行政區至少一家兒童責任急救醫院,讓每個孩子獲得最快速及最好的照顧。
-
2022-08-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喝防疫茶仍感染?怎麼喝最有效 中醫點出關鍵
COVID-19疫情有降溫趨勢,少數民眾喝防疫茶仍確診,不解為何還是會染疫。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今天表示,喝防疫茶不代表保證不會染疫,如果密切接觸者染疫,喝防疫茶的民眾最好改喝兩天清冠一號提高防疫門檻。今年5月起疫情升溫且99.6%是無症狀和輕症患者,飲用防疫茶可預防感染的消息傳出後,民眾大肆採購囤積,導致防疫茶不但價格翻倍又缺貨。少數民眾連續喝2至3天或每周喝2至3次,甚至喝一個月以上防疫茶仍確診,出現輕微流鼻水、喉嚨痛、咳嗽或全身痠痛等症狀,不禁困惑為何喝防疫茶沒產生防疫效果。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表示,喝防疫茶並非今天喝,明天就有效,中醫師的診斷和開立處方箋,至少連續喝5天才能產生保護效果,喝防疫茶等於打疫苗,它不等於喝了就不會感染,只是能夠預防比較不會被感染,而且感染了之後不會變成重症,無法保證飲用者不會被感染,防疫根本方法還是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及戴口罩、勤洗手。彭德桂說,當民眾的身邊有人染疫,民眾必須先吃兩天的清冠一號,這和西醫的預防性投藥作法與觀念有點類似,就像患者在開刀的前一天必須住院,醫師會注射一晚上的抗生素點滴,預防開刀時患者可能細菌感染。部分公衛專家和醫師提醒民眾,COVID-19變異病毒株BA4、BA5進入台灣社區,可能9月再掀疫情高峰,不禁讓民眾擔憂,對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有預防效果的防疫茶,也對BA4、BA5病毒株有效嗎?彭德桂說,COVID-19屬於熱病,防疫茶有清熱解毒功效,對BA4、BA5的防疫一樣有效,民眾最好請中醫師診斷個人體質,飲用為個人量身調配的防疫茶。
-
2022-08-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新冠估影響48萬人 9月高峰
八月六日發表於「刺胳針」的荷蘭研究顯示,每八名確診成年人就有一人出現「長新冠」症狀,染疫後三至五個月症狀更嚴重;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台灣廿歲以上確診者約三八七萬人,依此推估逾四十八萬人將經歷「長新冠」之苦。醫師提醒,九月起「長新冠」人數將進入高峰,確診者如症狀遲未改善,應積極就醫。這篇研究分析七萬六千多名十八歲以上荷蘭成年人資料,將確診者與非確診者配對,並考量確診前就存在症狀,研究結果發現,八分之一的確診者經歷三至五個月長期後遺症,十個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呼吸時疼痛、肌肉疼痛、嗅覺喪失、喉嚨異物感、四肢刺痛、忽冷忽熱、手腳沉重、疲倦。雙和醫院副院長、胸腔內科醫師李岡遠表示,一旦呼吸道受攻擊,通常只需兩、三周就能復原,最近門診發現部分確診者在染疫後三個月仍有症狀,找不到其他原因,就是「長新冠」,可能是身體被誘導出不正常發炎反應、微小血管栓塞,也可能是病毒殘留,通常涉及多個身體系統,需要整合跨科醫師做出最佳處置。北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說,台灣疫情高峰在六月,往後推三個月,預期九月進入「長新冠」高峰。目前「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僅收治三千餘人,原因在大部分「長新冠」病人先在附近診所、地方醫院治療,除非一、兩個月仍治不好,才會至大型醫院接受詳細檢查。周百謙建議,「長新冠」患者應分級就醫,依主要症狀至相關科別的診所尋求協助。後遺症如為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應掛胸腔內科;如果出現腦霧、走路沒力氣、四肢刺痛、容易疲倦等症狀,則可看神經內科。若就診超過三個月,症狀仍持續,可請診所醫師轉診到大型醫院「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整合門診,接受跨科評估。
-
2022-08-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9月將進入長新冠高峰 醫建議:整理症狀發生序再就醫
8月6日最新發表於《刺胳針》的荷蘭萬人研究,首度提出較精確「長新冠盛行率」,每8名成年人就有1人,確診後3至5個月核心症狀還會變嚴重。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台灣20歲以上確診者約有385.3萬人,按此盛行率推估,約48.1萬人會經歷長新冠;不過目前接受「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照顧者僅3千多人,循其他管道就醫的人數則未知。北醫大附醫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觀察,很多人一解隔離就有多種不適症狀,但密集就醫1、2個月只得到「治標不治本」的治療。以台灣疫情高峰6月往後推3個月,可預期9月將進入長新冠高峰,建議民眾可將症狀出現的順序記錄下來,以幫助專科醫師評估並找出問題源頭。這篇荷蘭大型研究分析7.6萬名18歲以上成年人,將其中4231名確診者與8462名非確診者進行配對,並將確診前就存在的症狀納入分析。結果發現,大約1/8確診者經歷可歸因於新冠確診的長期症狀。確診後90到150天更嚴重的症狀共有10個,包括呼吸困難、胸痛、呼吸時疼痛、肌肉疼痛、嗅覺喪失、喉嚨異物感、四肢刺痛、忽冷忽熱、手腳沉重、疲倦。周百謙指出,荷蘭研究算得之盛行率可能無法直接套用在台灣,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台灣抗病毒藥物較普及,可減少病毒存留的數量、縮短病程,有助於減少長新冠發生機率。再者,根據WHO定義,長新冠是確診後3個月發生,但台灣氣候與歐洲不同,就醫又便利,很多民眾一解隔離就全身不舒服,開始密集就醫,不用等到3個月。怎麼會一解隔離就不舒服?周柏謙表示,因為隔離期間人待在恆溫恆濕的室內環境,「出關」後雖然病毒已清除,但面臨多雨、忽冷忽熱等環境刺激,很快就開始不舒服。周百謙說,門診看到很多康復者,在診所看了1、2個月都沒有效,才來胸腔科求診,照了X光、抽血,才發現仍有肺部浸潤和發炎反應。「台灣長新冠病人的困擾,不是設立長新冠門診就可以解決,而是要確保醫師有能力處理。」周百謙說,病毒破壞呼吸道留下胸悶、呼吸喘等症狀,導致睡不好,久了就影響自律神經、記憶力、專注力。這時若只是吃安眠藥、止咳藥,還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病人的困擾。周百謙建議,如果確診後3個月以上還不舒服,建議民眾把症狀發生順序整理清楚,找信任的專科醫師協助。如果是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建議可看胸腔科;如果以腦霧、走路沒力氣等症狀為主,建議可看神經內科。
-
2022-08-14 焦點.元氣新聞
人物側寫/防疫、健保2難題 考驗衛福部長薛瑞元
挾著防疫指揮官盛名,連續兩年半來占據新聞版面,陳時中可說是歷年來知名度最高的衛福部長,「阿中部長」、「鐵人指揮官」滿意度一度超過九成,但到下半場,已是毀譽參半,參選台北市長,丟給後繼者薛瑞元「防疫」、「健保」兩大爛攤子。BA.5變異株已入侵社區,未來幾周恐掀起另一波疫情高峰,將成為薛瑞元上任首要挑戰。薛瑞元雖不是防疫指揮官,但身為部長,仍須承擔實際責任,談到疫情時,他戒慎惶恐,「不敢樂觀、積極面對」,但沒有實際指揮調度之權,英雄無用武之地。至於健保,是薛瑞元須承接的另一個爛攤。儘管醫界、醫院早做好準備,部分負擔新制可準時上路,但疑似為了選舉,不想被扣分,陳時中最後決定延後實施時程,將燙手山芋留給下一任。熟悉健保財務困境的薛瑞元接受專訪時,允諾一定會在年底實施新制,不過,當了這次黑臉,不久後還需面對調漲費率的難題,到了明年,健保法定安全準備金一定低於一個月,勢必再面對調整健保費率的議題,屆時薛瑞元可能會成為首位「任內雙漲」的衛福部長。陳時中擅長「口號式」防疫,面對媒體時,總能想出絕讚吸睛的標題,如「射出三支箭」、「即將看到曙光」,博得關注及網路聲量。相較於陳時中掩不住的政治企圖心,七月十八日扶正就職的薛瑞元,顯得穩重儒雅,說起話來,邏輯精準有序,對於前任者留下的兩大考驗,相信專精醫學、法律等兩大專業領域的他,應能想出良方,逐一解決。
-
2022-08-12 焦點.杏林.診間
每天6:05準時查房,30年沒漏一天…心臟權威邱冠明執刀逾6千例,「外科天才」不是偶然!
2022年5月9日,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在防疫記者會上,精準說明人類與病毒此刻的狀態:「當我們無法殲滅它時候⋯⋯我們應該怎樣文明有序地共存。」114字金句鏗鏘有力,讓「邱冠明」瞬間成為Google Trend的熱門搜尋關鍵字。 邱冠明在42歲成為全台醫學中心最年輕的副院長,曾經3次前進北韓的朝鮮紅十字綜合醫院示範開心手術,至今執行超過6千例心臟手術…。儘管早被視為醫界傳奇,但清晨6點5分,他一如既往,準時出現在病房開始查房。30年了,他依舊踏實地做好基本功。 醫龍非天生,長期訓練磨出醫技 早在學生時代,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邱冠明在外科修煉許久,現在是享譽國際的心臟外科權威醫師。他曾帶領整個團隊以「內視鏡微創心臟手術」拿下第15屆國家新創獎的臨床新創獎,亦成立全台唯一結合心臟內外科的「微創瓣膜中心」。 有人說邱冠明是外科天才、是「醫龍」,但「一步一腳印」,邱冠明身體力行。他回憶,1992年到哈佛醫學院見習,在血管外科磨練4週,每天6點半前到病房查房,7點半準時開會,8點半進開刀房,爾後再查房…,離開醫院總是晚上7點以後的事。 在醫院的時數越來越長,見習的最後一天,上班時間是在清晨的5點半。「哇靠!我選錯科系,當時我才大六,」邱冠明笑說,「縱使這樣的訓練是帶點人性上的扭曲,卻讓我在見習結束時充滿了自信。」也開拓他的外科生涯。 打破規則,從零開始 台大醫學院畢業後,他參與台大醫院外科招考醫師面試,當時台大醫院外科主任朱樹勳只對他說了一句:「歡迎你來,我們等你很久了。」便直接錄取,卻因此被貼上「邱冠明是主任的人」標籤。 住院醫師前兩年,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心臟外科受訓,對他來說,自己的科別竟由他人決定,「那就太溫順了」。於是,他想改走「整形外科」。 邱冠明解釋,「整形外科和心臟外科最大的相似處在於reconstruction(重建),整形外科的原文是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整形與重建外科),我相信透過我的雙手可以改變病人的命運,讓病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但師長沒人理會,說句:「來亂的!」他只能繼續走心臟外科,符合長官期待。對此,邱冠明笑道:「古代名門閨秀嫁娶不也是這樣。」但愈管他,他就愈想打破規則。 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他知道自己留在台大醫院,可以如期升為主治醫師,渴望平等競爭的邱冠明企圖說服當時的心臟外科主任林芳郁,推薦他到長庚醫院。 恰巧,朱樹勳要離開台大到亞東醫院開疆闢土,需要一群年輕有能力的子弟兵,邱冠明理所當然又成為大家的共識。「老實說,從台大醫院出使西邊到亞東醫院,我沒有太多的掙扎,有機會站在巨人的肩榜上,去完成所有的工作,」他心滿意足說:「可以start from nothing(從零做起),我很幸運。」 挺過院內感染危機,負重前行 帶領亞東醫院走過COVID-19院內感染危機,收治新冠重症病人數全國第一。「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邱冠明知道策略的重要性,先後成立戶外急診室、戶外藥局、戶外門診篩檢站等等,在疫情高峰階段,對專業的亞東人而言,「病人的健康為首要的顧念,」邱冠明說:「我們人員流動率是低的。」 談到心臟與人心,他說:「醫學上要如何處理心臟問題,對我來說相對好掌握。」而人心是盛裝隱喻的容器,是人類行為與思想的中心,「我只能努力溝通、瞭解。」這幾年他迷上潛水,「海底超安靜,耳朵只聽到氣泡聲,那是一種心境上的修煉。」 問及未來目標,他說是「好好當院長」。邱冠明笑地像個大男孩:「我最有骨氣的是對方授權給我,我會努力證實我的價值,但哪天因為某種理由收回,我還是位專業的心臟外科醫師。」 再不濟,還是財富、生活相對自由的人,可以回家陪老婆,「或許她會想趕我出家門,日本不是稱退休丈夫像大型垃圾。」他又笑了。 可他終究是個工作狂,坦言在還沒停下來之前,油門還是「催很凶!」台灣的醫學中心有19家,亞東醫院是最年輕的醫學中心,但絕對不是最後一名,就醫院評鑑、營收等各方面評比,亞東屬於中段班,這是20年歷練出來的結晶。 【邱冠明小檔案】出生:1969年現職:亞東醫院院長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台大EMBA經歷:亞東醫院醫療副院長●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錢夠用就好?英調查:年薪超過「這數字」就無感!名醫揭快樂指數「跟財富都無關」.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單身即地獄,但失和的婚姻才像十八層地獄!雪兒:熟齡後當個驕傲單身狗,好過硬湊做堆前世冤家
-
2022-08-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8個月男嬰雙重感染死亡 陳秀熙:兒童須打疫苗有效防疫
指揮中心昨公布一名8個月男嬰,同時感染新冠病毒及綠膿桿菌死亡,此為國內首例雙重感染新冠病毒及綠膿桿菌個案。新冠病毒Omicron疫情目前正走向正常生活及疫情控制的雙軌防疫生活,但兒童及青少年染疫脆弱族群的重症個案不時出現,大家應重視精準防疫。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節目表示,為預防兒童與青少年感染Omicron,施打疫苗非常重要。陳秀熙分析,美國0至4歲兒童的Omicron感染率與疾病嚴重度發現,於疫情高峰時,單日感染率為千分之8.6人,緊急醫療狀況使用為20.36%、住院1.76%、ICU使用率0.17%、呼吸器使用0.04%,顯示醫療使用情形、病情嚴重度等均較Delta低。日本、紐西蘭也因Omicron變異株BA.4、BA.5疫情延燒,導致兒童感染人數增加,其中紐西蘭除受病毒影響外,更與5至11歲族群追加劑接種率偏低有關,造成感染人數上升。陳秀熙說,指揮中心統計,台灣0至4歲兒童感染高峰時,單日感染率為千分之4.7人低為美國,但染疫率卻不低,這是一個警訊,因此家長應盡速帶兒童及青少年接種疫苗。另丹麥研究發現,0至17歲兒童施打疫苗後,引發MIS-C的風險較自然感染低,如於Omicron疫情,未打疫苗兒童引發MIS-C發生率為每十萬人3.49人,高於施打疫苗的0.37人,可以下降89%,而於Delta疫情,未打疫苗兒童引發MIS-C風險為每十萬人29.07人,也高於施打疫苗的10.15人,但僅下降69%,可見施打疫苗對Omicron防疫非常重要。陳秀熙說,就國內統計,12歲以下兒童MIS-C發生情形,0至5歲有50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27.2人,6至12歲有34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15.5人,其中大多數都是未打疫苗者,提醒兒童及青少年一定要接種疫苗。
-
2022-08-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B群聚A.5+1 下波疫情高峰估9月底
昨新冠疫情新增十八例死亡案例、卅四例中重症,均為近兩、三個月新低紀錄,但本土個案則有二萬三四五八例,比上周略高。專家認為,應與BA.5變異株入侵社區有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下波疫情高峰可能落在九月底、十月初,提醒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前天新增九例BA.5本土個案,均屬感染源不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則新增一例個案BA.5,為新北家庭群聚事件中的另名家人,卅多歲男性(指標個案)的姊姊,但發病較原先公布的兩名陽性個案(弟弟、母親)還早,定序為BA.5,尚不清楚感染源,但可斷定是透過社區活動接觸而感染。感染科權威、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說,到了九月初,社區感染個案中,BA5占比應該超越BA.2,屆時單日新增病例恐達五萬例。但莊人祥說,「九月初不太可能一下就飆到五萬例」,預估下一波確診高峰可能落在九月底、十月初,且五萬例為高推估,希望盡量維持在低推估。昨死亡個案中包括一名八個月大男嬰,羅一鈞說,該男嬰七月初因發燒、呼吸急促,被送至急診,醫師初步研判為肺炎,進一步採檢結果為雙重感染綠膿桿菌及新冠病毒,不幸於七月卅一日死亡。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一名十七歲青少女,曾接種兩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長期服藥。七月底出現咳嗽、喉嚨痛,採檢後確診,目前仍在治療中。
-
2022-08-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了疫苗染疫沒關係?專家:多人染疫讓病毒一再變異
新冠肺炎自前年爆發以來,雖然疫苗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問世,但因病毒變異太快,至今仍不斷在全球各地造成一波波新的疫情,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病毒快速變異,可能與疫苗施打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分配不均有關。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也是小兒免疫學專家謝奇璋指出,病毒不斷變異,新一波的BA.5疫情可能又將侵襲台灣。也許要等到秋天有新一代的疫苗出來,疫情才會獲得比較好的控制。他表示,新冠肺炎產生突變的快速,全球專家也都覺得驚訝,目前確實的原因還無法很肯定,但疫苗供給的不均,可能是助長了病毒變異速度的原因之一。疫情在前年年初自中國武漢向全球傳播後,各國投下龐大人力物力,一年內就在市場上推出幾種有效的疫苗。謝奇璋指出,原本人類是有機會在重大變異株出現之前擋下疫情,但當時疫苗分配不均,先進國家擁有較多的疫苗,開發中國家資源少,疫苗供應不足。雖然有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COVAX計畫,幫助開發中國家取得疫苗,但在資源有限又重重困難 (例如很多國家拒絕接受COVAX分配的中國疫苗) 的情況下,很多地方未能取得有效的疫苗而造成大量無免疫力的人口染疫,使病毒得以大量繁殖突變。這也許是Omicron 變異株從南非發展出來,造成另一波疫情高峰的原因之一。他表示,群體免疫是克服大流行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任何群體免疫的破口不僅造成疾病的傳播,也可能成為突變株產生的溫床。謝奇璋表示,目前全球對於新冠肺炎病毒了解仍有限,對於疫苗在不同人群造就群體免疫的效益也所知不多。成大目前在國科會的支持下針對疫苗在不同免疫功能缺陷的兒童(如糖尿病童及癌症病童等)施打後的效果進行研究,就是希望能找到對這些兒童最有效的疫苗注射策略,除了保護病童,也避免造成集體免疫的漏洞。他期望有更多的孩子和家長願意參與研究,大家攜手共度,讓這個世紀大疫早日成為歷史。
-
2022-07-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MIS-C降不下 羅一鈞:反映疫情 7月中下旬達高峰
國內今天新增四例兒童MIS-C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整體兒童重症人數雖下降,但持續出現MIS-C個案,主要是因6月初為疫情高峰,間隔一個月後陸續出現個案,且最近是以中南部較多,都是反映疫情後續的發展,預期7月中下旬MIS-C高峰將會結束,個案會逐漸減少。羅一鈞表示,本土疫情高峰出現在5月底、6月初,南部疫情較晚;而MIS-C一般來說於確診六周內發生,少數到八、九周才出現,因此預期7月中、下旬MIS-C高峰將結束。目前通報累計62例MIS-C個案,雖然有可能因為醫院沒有通報而低估,但粗估病例落在80至100例間,與先前專家預估100至150例有落差。後續會再勾稽健保資料庫或相關使用的藥物回溯醫院申報資料。羅一鈞說,國外研究接種過至少一劑疫苗,可降低MIS-C九成風險,但目前62例個案中,僅九人接種過疫苗、占一成四,比例少。建議家長趁現在疫情平穩帶孩子接種疫苗,避免之後疫情再起造成威脅。另針對專責病房開設,羅一鈞也表示,每周三醫療應變組會議都會重新檢視跟評估病床數,目前專責病房開設最低比例,台北區、東區5%,其他地區則為5%至10%,總計全國專責病房開設最低數約3800多床。而目前統計數字尚有6500多床,表示許多醫院尚未將開設數下修到至律定範圍,可能醫院病房裡還有收治病人或是需要盤點人力,會持續督導將專責病房達到下修開設數,讓更多其他疾病病人入院。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9018床、空床5699床、空床率63.2%,其中台北區48.3%、北區60.9%、中區71.5%、南區58.3%、高屏區66.0%、東區90.9%;55家集中檢疫所共7610床、空床數4373床、空床率57.5%;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降至32家,共2191床、空床數922床、空床率42.1%。
-
2022-07-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估下一波BA.4、BA.5疫情出現在8月中下旬 莊人祥:最高單日3至4萬例
全台疫情趨緩,自今年4月升溫以來,全台疫情最高達到單日9萬人確診,但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低推估就要達10萬人,面對此次BA.4、BA.5變異株疫情威脅,指揮中心是否有新的推估?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先前指揮中心就已推估過,當時預估變異株疫情,最高單日確診僅來到3、4萬,但最近會再更新。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日在防疫記者會上表示,中央持續以各種模型推估未來本土疫情趨勢,也同步觀察各國疫情。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也表示,「全世界疫情趨勢分作2種」,一種「直上直下」、一種是「緩降坡」,像是澳洲、紐西蘭,疫情升溫後就待在平原期,4、5個月無法完全降下來,下降速度非常慢,台灣可能就是這種類型。指揮中心今日疫情記者會上莊人祥也表示,紐西蘭疫情模型跟台灣較為類似,他們最近開始往上,但上升幅度不是太高;日本則和台灣不像,最近一波疫情上升到比前一波更高。莊人祥說,各國施打疫苗狀況、感染的變異株類型都會影響BA.4、BA.5的這波疫情,台灣疫情走得較其他國家後面,他們前一波高峰後少3個月才到谷底,也才有可能慢慢往上走;但台灣上一波高峰約在5月底,可能8月中或8月底,會面臨下一波BA.4、BA.5的疫情。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先前做了估計,但是在半個月以前,當時估計7月底8月初會上升,最高單日確診3到4萬,最近還會更新模式。王必勝則說,先前本來低推估10萬,9萬也是比較符合低推估,但推估模型都要更新數據,才會比較精準,推估模型是讓我們參考,作為未來因應準備,主要是參考用途,實際狀況還是比較難測。此外,全球疫情正在升溫,東京醫療警戒今天提到最高紅色警戒,不過,李秉穎今表示,台灣應可考慮鬆綁邊境為「0+7」。對此,王必勝表示,指揮中心或行政院擴大防疫會議都有在討論「0+7」,考量周邊國家,甚至世界各國正值BA.4、BA.5疫情高峰,仍要嚴密觀察後續發展,可以討論,但實施日期現在還沒有時間表。
-
2022-07-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 來勢洶洶 施打第4劑? 學者看法分歧
指揮中心宣布,明起五十歲以上民眾可打第四劑疫苗,對此,專家學者看法不一。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國外研究證實高齡及機構住民接種第四劑可減少五成死亡風險,並減緩染疫後的「長新冠」症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認為,以現有疫苗來打第四劑,幫助不大。陳立昇表示,打疫苗為全球公認預防變異株侵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瑞典分析長照機構住民及八十歲以上長者的接種效益,結果發現,相較於接種三劑,接種四劑這一組更能預防死亡,效益達二成七至五成四。台大公衛研究團隊成員、醫師廖思涵說,接種疫苗能預防重症,也可有效減緩染疫後的「長新冠」症狀,例如虛弱、疲勞、嗅覺失調、呼吸短促、味覺失調、頭痛、睡眠障礙等。英國研究發現,接種一劑新冠疫苗可減緩百分之十三「長新冠」症狀,接種兩劑可再多減緩百分之九風險。義大利研究則顯示,接種兩劑以上可有效減少八成四「長新冠」機率。但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和機構住民第四劑接種率均偏低,均僅二成多。不過,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推估台灣約在九、十月將再現疫情高峰,但目前的新冠疫苗係針對原始株研發,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防護力並不高,台灣不用急著催打第四劑。黃立民也說,以現有疫苗打第四劑,花錢花人力,但幫助有限,期盼次世代疫苗早日抵台,但過程中應有不少民眾重複感染,建議繼續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
2022-07-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9月BA.5可能再創疫情高峰 醫師提醒藥物治療效果差
國內目前疫情雖然趨緩,但專家認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9、10月台灣應該會出現新一波變種病毒BA.4與BA.5的疫情高峰,確診數會再度上升,住院與死亡率雖然不會比Omicron高,但重點是多數的新冠抗體藥物對治療BA.4與BA.5感染的效果並不好,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許秉毅表示,面對新的疫情沒有其他辨法,只能持續靠防疫三寶「口罩、酒精與不摸眼口鼻」。許秉毅表示,BA.5目前是美國最盛行的新冠病毒株,並已在葡萄牙、英國、法國造成新一波的感染,而台灣已出現BA.5的本土病例,根據歐美的研究顯示,在BA.1及BA.2疫情高峰過後的3到4個月,會出現另一波BA.4、BA.5的感染,因此台灣有可能在9月或10月再現疫情高峰。許秉毅表示,最近在知名的「自然 (Nature)」科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BA.4與BA.5病毒表面的「棘蛋白 (spike protein)」出現變異,變得具有更高的傳染力及免疫脫逃力。研究發現,BA.4與BA.5對曾注射疫苗者體內含抗體血清的抵抗力,是BA.2病毒株的4.2倍,顯示有強大的免疫脫逃力,是BA.4與BA.5病毒株得以肆虐全球的重要原因。研究也指出,BA.4與BA.5雖然傳染力很強,但大都只引起輕症,在葡萄牙的一項研究發現,在BA.4與BA.5盛行期間,受感染者的需住院率與死亡率其實與Omicron原始變異株盛行期間相當。不過,大部分藥廠出產的新冠抗體藥物在治療BA.4與BA.5感染上的效果並不理想,只有美國禮來公司 (Eli Lilly) 的抗體藥物 (bebtelovimab) 具有較佳對抗BA.4與BA.5病毒的效果,目前已獲得美國藥物暨食品管理局 (FDA)的緊急授權使用。許秉毅表示,在全球努力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已3年之際,許多人都希望生活趕快恢復正常,目前疫情趨緩,不少人的防疫鬆懈,但病毒卻仍不斷演化,造成新的疫情,民眾每天都仍可能遇到到受感染者,或被新冠病毒汙染的環境,除了注射疫苗,別忘了「防疫三寶」,也就是口罩、酒精、不摸眼鼻口的心,如果只是皮膚接觸到新冠病毒,還不至於被傳染,只需要用酒精或其他清潔劑消毒,殺死病毒就好,但是接觸到病毒的手如果一旦摸到眼睛、鼻子或嘴,病毒就會迅速進入人體。
-
2022-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BA.4、BA.5疫情 擴大接種第4劑?評估中
新冠BA.4、BA.5變異株在不少國家再掀疫情,近日南韓擴大第四劑施打對象,包括五十歲以上民眾、十八歲以上慢性病患者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確實考慮擴大第四劑接種至五十歲以上,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本周就會擬定建議。但專家認為,無需急著擴大接種對象。國內上周已首見BA.5社區感染本土個案。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說,國外研究發現,在BA.1、BA.2疫情過後三至四個月,將出現另一波BA.4、BA.5疫情,推估台灣約在九、十月再現疫情高峰。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說,BA.5已成美國主要流行病毒株,日韓也有類似趨勢,不少人還二度感染,國外研究顯示最快再次感染時間為首次感染的廿天後。此外,五月底首見於印度的BA.2.75,已成當地主要感染病毒株,傳染力似乎勝過BA.5和BA.2,恐再添疫情變數。但國內目前第四劑開放對象包括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另包括醫事人員、機場港口、航空機組員、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等對象,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和意願接種。ACIP將討論評估是否擴大接種對象。不過,黃高彬說,目前新冠疫苗係針對原始株研發,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防護力差強人意,因此台灣不用急著催打第四劑。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持相同意見,他說,以現有疫苗供打第四劑,「花一堆錢、一堆人力,但幫助不大。」除了等待較能預防BA.4、BA.5的次世代疫苗外,現在能做的其實不多。莫德納和BNT等次世代疫苗預計十月問世,黃立民說,屆時可依據疫苗保護力來調整接種對象,但即使順利於十月到貨,也不能馬上開打,至少得花一、兩個月才能打完,根本來不及。
-
2022-07-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5燒進社區擴大第4劑對象? 專家:考量2因素後不遲
面對BA.4、BA.5再掀一波疫情,南韓擴大第四劑施打對象至50歲以上民眾、18歲以上慢性病患者、身障患者或街友收容設施的入住患者與職員。而國內周五出現首名BA.5社區感染本土個案,為北部一名20多歲女子,同時也是首例重複感染BA.5的個案,因此外界關心國內是否也會擴大接種第四劑接種對象。對此,指揮中心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現行疫苗對變異株的防護效果沒有很好,還不需要急著擴大接種對象。可等次世代疫苗問世以及9、10月疫情狀況,考量這兩個因素後再決定是否降低接種年齡層或針對全民接種。國內目前第四劑開放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另外,包括醫事人員、機場港口、航空機組員、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等對象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和意願接種第四劑疫苗。黃高彬表示,國內目前還不需要急著擴大第四劑接種對象。目前第四劑針對可能致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長者、18歲以上免疫不佳對象接種,主要是因為疫苗對防範重症仍有一定效果。但現行的疫苗主要是針對原始株研發,對於Omicron變異株的防護力沒有很強,無法避免感染;從許多接種三劑疫苗者仍然在這波疫情中染疫也可看到這樣的結果。因此若是擴大第四劑接種對象到不容易致重症年輕族群,並無效果。黃高彬表示,根據國外研究,BA.4、BA.5的疫情大約在BA.1、BA.2疫情過後三至四個月出現;依照國內BA.2疫情於6月達最高峰,國內可能在9、10月再出現一波疫情高峰。另外,莫德納和BNT的次世代疫苗都將於10月左右問世,黃高彬表示,若次世代疫苗對BA.4、BA.5的防護力佳,屆時可再依據疫情狀況調整疫苗接種對象也不遲。
-
2022-07-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什麼兒童新冠感染率比50歲以上成年人還高?連比爾.蓋茲都搞錯原因
▌孩童的新冠感染率比50歲以上成人還高?在我剛參與全球衛生事務時,每年約有1,00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這個死亡人數本身就已經很嚇人了,更糟糕的是,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些兒童的真正死因……有些人拒絕接種疫苗,甚至暗指疫苗是邪惡的。在我剛開始汲取全球衛生相關知識時,我發現導致貧窮國家孩童死亡的疾病,有很多從未發生在富裕國家的孩童身上,主要原因是富裕國家的孩童接種了特定疫苗,而貧窮國家的孩童沒有疫苗可接種。我的確知道這是個十分複雜的議題。部分原因是因為整個社會對疫苗風險的包容度很低。這種審慎的態度合情合理:畢竟是讓健康的人接種疫苗,如果接種後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就失去意義了。但這次疫情,確實讓我們看到疫苗也可以是拯救性命的一大利器。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還有個議題的爭議性不下於疫苗,亦即是否該讓學校停課。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世界各國幾乎都曾因新冠疫情延燒關閉學校。2020年4月是疫情高峰,全球有幾乎95%的學校停課。到了隔年6月,也只有10%的學校部分開放。學校停課的理由充足。孩童在學校裡互動頻繁,原本就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溫床,換成其他病原怎會不同?而對於學校教職員來說,他們的職務並不包括冒著喪命風險工作。要求年長教師在疫情期間親自教學,而且是在沒打疫苗的情況下,等於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工作。但也因為大規模停課,在疫情早期有些數據誤導了我們。早期兒童確診案例較少,一項挪威的研究也發現學校發生的傳染案例較低,讓許多人(包括我)認為,孩童不像成人那麼容易被感染。然而,實情卻非如此。在美國,截至2021年3月,孩童受感染的機率與18至49歲的成人相似,甚至還比50歲以上的成人還高。最初以為孩童比較不易被感染的論點,很可能是受到許多學校停課的影響,但其實孩童不是比較不容易被感染,而是當時較少機會被感染。而當他們真的被感染了,通常比較不會出現症狀,或病情嚴重到讓父母想到要幫他們做篩檢,這個問題可透過大規模篩檢改善。一旦疫苗問世,教師應該要能優先施打。尤其像新冠肺炎這種對年長者威脅較大的疾病,可能需要將年輕教師和年長教師或與老人同住的教師區隔開來。這麼一來,許多學校就能在採取多層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社交距離,以及保持通風)下繼續開放。一項研究顯示,德國重啟學校後,確診數並沒有增加,但美國重啟學校後,確診數卻增加了。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德國為了減緩疫情採取的措施比美國更有效。※ 本文摘自《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傳染病預防、強化公衛、科技創新的契機》。《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比爾.蓋茲解析疫後新未來,傳染病預防、強化公衛、科技創新的契機》作者:比爾.蓋茲譯者:鄭方逸, 張靖之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日期:2022/06/29
-
2022-07-13 醫療.心臟血管
10醫護全套防護站10小時 五旬確診男成功「開心」重生
新冠肺炎目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若確診又有其他醫療需求,原本單純的醫療流程都因嚴格感控規定而變得複雜。一名5旬男性面臨「新冠確診」和「主動脈剝離」,多虧馬偕紀念醫院有獨立空調換氣的正壓手術室,還有心臟血管外科10人團隊著全套防護為他開刀,原班人馬不換人,不吃不喝站滿10小時,才讓他撿回一命,在專責病房度過52歲生日,已平安出院。馬偕醫院表示,這名確診病人確診後呼吸喘,外院發現有心包膜積液而且持續惡化,經專屬通道抵達台北急診隔離區,以電腦斷層檢查與心臟外科醫師判斷,確診為「急性主動脈剝離合併有心包填塞」,需要立刻開刀。隨即由穿著標準防護的人員,護送他經專屬電梯直接進入「雙負壓前室之正壓手術室」,進行緊急手術。負責執刀的馬偕紀念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簡禎彥表示,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和B型,A型主動脈剝離是指血管病灶範圍涵蓋包含升主動脈,有時甚至包含到主動脈瓣和心臟冠狀動脈,是相當緊急危險。病人經常前一秒活動自如,下一秒就感到撕裂性的前胸悶痛,疼痛甚至會延伸到背後或脖子,一瞬間便可能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昏迷等緊急情況,是與時間賽跑救命的急症。近年因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上高血壓、抽菸等危險因子,導致這類疾病年齡也有下降趨勢。簡禎彥表示,這項手術時間動輒6至8小時以上,極度考驗醫療團隊的體力和耐力,以往都會安排人員輪替。這次考量病人確診,希望盡可能減少參與的醫療人員,最後以10人小組全程穿著悶熱的乙級防護隔離裝備,以無接替休息、全程站立低頭、不吃不喝也不上廁所的方式,經歷10小時終於完成手術,結束時每個人都汗流浹背、精疲力盡。簡禎彥表示,多層防護衣和手套阻隔,會影響手部的觸感也會因為面罩起霧而影響視野和手部的觸感,而需更換面罩、放慢速度,維持無菌和動作上也需更加謹慎小心,手術團隊溝通也要必須更加明確而清楚,上述因素都會影響手術流暢度,拉長手術時間。這項任務能完成,也要慶幸馬偕紀念醫院設立一間獨立空調、固定換氣的「雙負壓前室之正壓手術室」,在疫情期間提供心臟外科、骨科、神經外科、婦產科等外科系必要之手術。院方統計,在脌嚴疫情高峰的5月及6月,「雙負壓前室之正壓手術室」已完成41例各種急重症手術。
-
2022-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口罩還要戴多久?美研究:疫苗達標後室內再戴2到10周
天氣愈來愈熱,出門戴口罩才幾分鐘就滿臉大汗,到底還要戴多久呢?美國紐約市立大學今年4月發表於《Lancet Public Health》,當接種二劑以上覆蓋率達到80%,如果美國人每天願意多花1.25美元,在室內再戴口罩2到10周,可減少14.6億美元社會成本、減少6.29萬病例、13.8萬次住院、1.6萬人死亡。覆蓋率在夏天達標,口罩令延長期可以較短,冬天則要長一些。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報告的最新數據,台灣目前第二劑覆蓋率已經達到84.47%,第三季覆蓋率也高達70.45%,是否距離解放口罩的日子不遠了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疫苗、藥物、口罩」這三者是非常重要的防疫手段,在不同的疫情階段,扮演著不同比重的角色。台灣人民過去兩年半始終努力落實口罩防疫文明,對於防疫的貢獻非常大,特別是早期疫苗和藥物還不普及時。他也正以本土數據推估台灣口罩文明的成本效益、推估適合鬆綁時機,很快就會發表結果。陳秀熙表示,台灣疫情高峰不如美國嚴重,進入地方流行時感染率會比較高,引此NPI開放速度可能要比較保守一些。不過他認為,戴口罩令已應可改為「軟性」,限縮在重點高風險場域就好,例如大眾運輸工具、公共集會場合、脆弱族群較密集之場所(例如醫院及長照機構),或有未接種疫苗者在場時。陳秀熙表示,過去常常提醒大家戴口罩,看似老生常談,其實非常關鍵,台灣若不是有值得引以為傲的口罩防疫文明,本土疫情結果恐怕會更慘。因為口罩可以一次預防多種傳染病的總體效果,還能減少頻繁停課停工的帶來的社會損失。美國這篇研究顯示,不論二劑以上疫苗目標覆蓋率是70%、80%、90%,達標後再延長室內口罩令2至10周,都有非常高的成本效益。比方說,若美國實現90%覆蓋率,模擬顯示,延長室內口罩令將避免130億美元的社會成本、24億美元的第三方支付者成本(包括醫療費用與生產力損失),還能減少629萬病例、免去13.6萬次住院和1.6萬人死亡。即使疫苗功效為90%,使用口罩仍能提供額外價值,包括避免170億美元社會成本、10億美元第三方支付者成本,以及193萬的病例。即使100%有症狀者都被隔離,使用口罩仍可節省359.7萬美元社會成本和575.9億美元第三方支付者成本,避免了162萬例病例和3950人死亡。陳秀熙表示,「疫苗、藥物、口罩」這三者是非常重要的防疫手段,在不同的疫情階段,扮演著不同比重的角色。台灣人民過去兩年半始終努力落實口罩防疫文明,對於防疫的貢獻非常大,特別是早期疫苗和藥物還不普及時。現在疫苗和藥物已經普及,口罩還不能完全放掉,但已經可以將規定從「硬性」改成「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