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疫情高峰
共找到
194
筆 文章
-
-
2021-06-18 醫聲.數位健康
遠距醫療/醫院擴大遠距視訊門診服務 腎友居家洗腎更安心
疫情嚴峻,許多病人因擔心感染的風險,害怕來醫院,因此遠距醫療成為防疫新趨勢。光田綜合醫院為提升疫情期間,病人看診的便利性,擴大遠距視訊門診服務,腹膜透析腎友也可透過視訊看診,醫師即時監測洗腎數據,零接觸維持病人的醫療需求。「防疫新生活,看診新方式!」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表示,腹膜透析洗腎腎友以往必須到醫院例行性檢查,如今透過遠距視訊,可監測腎友居家洗腎操作機器的情況,記錄洗腎數值並自動上傳雲端管理系統,即時精準掌握病人治療與身體狀況,醫病視訊溝通就跟面對面看診一樣有溫度、零距離。光田綜合醫院即日起更擴大遠距醫療門診服務,開放家醫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科、胸腔內科、神經內科、腎臟內科、風濕免疫科、一般內科、腫瘤內科、血液腫瘤科、兒科等科別遠距看診,提供給更多病情穩定的慢性病複診,以及需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患者,可透過線上掛號的方式預約。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暨腎臟內科醫師張家築表示,遠距醫療成為疫情下最重要的看診工具,透過視訊醫療零接觸,溝通也是零距離,身在遠端的醫護能及時掌握病患的病情,服務慢性病人的醫療需求,讓醫療不至於中斷,尤其在疫情高峰期間,視訊看診可降低醫療的負荷,同時提高病人的就醫便利性。「有病千萬不能拖!」光田綜合醫院呼籲,疫情期間許多患者因擔心來醫院看診,而延遲就醫,現在透過視訊看診可以很安心,讓病情獲得控制。
-
2021-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第二波疫情現形!全台都危險 專家籲快做3件事
根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發病日資料,全國疫情高峰已不再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公布的5月15日到17日,第二波高峰出現在5月24日且單日確診人數達549例,超越首波高峰。對照區域發病日資料,首波高峰主要由北市貢獻,次波高峰主要由新北市貢獻。面對疫情擴散不休,專家提出三件事要快做。首先,政府部門應盡快根據區域陽性率進行人流管制,再者全台各地都要預先做好廣設社區篩檢站、大型收治場所的規畫,不能再「追著疫情跑」了。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博士、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副教授李建璋表示,發病日距離確診通報日會有時間差,所以發病日的監測比較不即時,緊密監測小區的陽性率,有助更早掌握先機。一偵測到陽性率變高,就要趕快加強小區的三級管制措施,暫時封小區也可納入考量。李建璋表示,台灣是全世界最早封鎖與中國武漢疫區邊境往來的少數國家,這是台灣防疫成功最關鍵第一步。現在將同樣的概念放在境內的疫情,也是一樣的,必須盡可能讓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留在當地,不要往其他區域移動。李建璋表示,像是美國等疫情嚴重國家,過去都曾經發生過群眾避難心理帶來疫情散播的先例,阻止不了人口及感染密集度高的人流往郊區,結果疫情擴散全境。希望台灣可以記取其他國家和自己的正反面經驗,好好進行人流管制。李建璋指出,很多實證資料已經揭示,無症狀感染比例高且變異株傳播力強。強烈呼籲北漂的遊子,如果希望保護自己的爸媽家人,請留在北部,不要返鄉。中南部及東部人口平均年齡教長,醫療資源相對較不豐富,一但發生疫情,死亡率恐不容小覷。關於疫情第二波再創新高、出現加劇和擴散之勢,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嘆了一口氣,他說,這個問題要去問指揮中心,「掌握監測資料並且超前部署,是疫情指揮中心的責任,」但是現在每天記者會只聽到報數字,都沒有關於未來的推估和因應,只是追著疫情跑,但怎樣都追不上。顏慕庸表示,傳染病的本質就是會擴散、經過一個潛伏期,先浮出冰山一角,然後就是一波接一波,難以收拾。當初在宜蘭、基隆、新北市,看到三個點都有疫情同時發生,就是冰山一角,代表整個社區都出了問題。現在雙北之外,包括苗栗等其他縣市也開始浮現越來越多疫情,也是警訊。顏慕庸表示,要在潛伏期就偵測、阻斷,需要廣設社區篩檢站、大型收治場所,這些在現在還沒有疫情的縣市,都應該要提前規劃,等到疫情發生才去追,就來不及了,「不是哪裡出問題,就派王必勝去設前進指揮所。」顏慕庸提醒,種種正確的因應之道,SARS發生後將近二十年來,台灣不論民間官方,許許多多的專家學者都已經討論過,「現在就是實戰的時候。」
-
2021-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雙北疫情有解?衛福部醫師曝兩關鍵 精準疫調確實隔離
國內疫情嚴峻,本土確診病例破萬人,染疫死亡病例昨更達37例,創新高,整體疫況似未見趨緩,但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認為,透過發病人數趨勢來看,疫情降溫中,可審慎樂觀,當務之急,尤其雙北應重啟精準疫調、確實隔離。沈政男今在臉書貼文指出,多數人甚至雙北首長看到每日確診數都維持在400、500例,似乎沒下降,覺得疫情陷入膠著,恐還有疫情高峰,其實應是誤判,因單就每日發布確診數評估,難以反映真實疫情走向,比較好的指標是每日發病人數趨勢。而以每日發病人數趨勢曲線可看出,自5月初以來,疫情可分成3大高峰,分別落在17日因萬華茶室群聚的大爆發,24日因萬華群聚後確診暴增,篩檢塞車引發家戶感染,31日因上一波家戶感染的延續,之後發病人數就呈現下降趨勢。沈表示,依最新疫情報告,截至3日止,全台Rt值為0.78,疫情正在降溫,大家能審慎樂觀,雙北也有樂觀條件,但須重啟做到精準疫調、確實隔離,別讓新增案例再傳播病毒,畢竟台灣去年守成,最重要的除全民戴口罩,就是匡列與隔離。從中部發病趨勢來看,並未出現第二波高峰,就是因為所有發病案例因有疫調,接觸者被匡列隔離,未發生嚴重家戶感染;而雙北當時是因為首波高峰來不及疫調與隔離,但現在既然第一波萬華群聚疫情已經緩和,就必須恢復匡列與隔離。至於也有人說,「從死亡率推估,有一半案例未被確診」,沈說,這要看你使用怎樣的死亡率,若使用去年的死亡率或全世界死亡率,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台灣這一波疫情是alpha變種,且染疫族群年齡偏高,不能用以往的死亡率來推估。根據英國數據,alpha變種在60歲以上的死亡率約1.9%,而台灣已超過2%,顯然已高過英國數據。這是台灣醫療量能未能及時處理第一波萬華群聚感染,導致死亡率增加的最客觀證據。
-
2021-05-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他們挺過來了!紐約抗疫經驗「你就把每一個人都當做確診者吧」
當全美國確診病例突破2400萬例的那一天,我知道不能這樣比,不能一直想 成這數量就等於是台灣每個人都確診的 數字,但我只能用這樣的連結,來記住這個「黑色里程碑」。紐約市人口840萬,台北市人口260萬。當紐約市新冠一天死亡800人的那一天,我也知道不能這樣比,但我還是 會除以4,去想像如果台北市一天死掉這麼多人,會是什麼情景。紐約追蹤了第一位確診猶太律師的足跡史之後,就無力追蹤了,市民被告知「你就把每一個人都當做確診者吧」。以下是一群紐約客在2020年春天第一波疫情來臨時,各自迎接和閃躲的方式。她有房子,我有房東!Michelle是最幸運的人,她在紐約十多年來,一直是租房子,共用廚房衛浴。半夜與台北線上會議,她如能不發言,就絕不出聲,以免打擾其他房客。她有「神預感」,疫情來臨之前,出手買房。紐約市傳出第一個確診案例時,房子剛好裝修完畢,新房頓成避風港。因能自主進出,她變成公司與在家避疫同事之間的橋梁,一周進公司一次,每次都會在群組裡一一問「要我為你做什麼事」。KK就沒那麼幸運了。她和房東住同一層,同個門進出,共用廚房。每天回家一定把房東放在鞋櫃上的酒精從頭噴到鞋底,每次開門也都一定拿著濕巾去旋轉鎖頭,每回進出也都刻意避開房東在客廳的時間,就怕一不小心,帶了病毒回來,害了房東家兩個可愛的小朋友。但是該來的終究來了,「姊,妳可不可以請假,不要去上班,我只收一半房租,也可幫妳上網買菜。」此後就是房東房客都關在家上班,在家聽著救護車鳴笛的60天。連同學同事送食物來,都只能在家隔窗揮手,簡訊「我把食物放在門口,彼此保重。」她戴手套,我要戴嗎?看著Michelle戴著吃手扒雞用的手套和鍵盤共舞,Bianca很清楚新冠病毒是透過空氣傳染而非物體表面,因此沒有太擔心,沒有戴手套,即使搭地鐵和公車上班,碰了扶把也不怕,就是常洗手,噴酒精,手也不會去碰觸五官。直至有一天,Bianca看到Michelle戴著手套的五指在臉前隔空抓癢,才知她是揉眼睛、摸口鼻的好動份子,她戴著手套不是怕物體沾病毒,是阻擋自己的手去找臉玩。Gracie天天搭公車上班,即使是紐約疫情最慘的四月天。「我沒戴手套,我是用紙巾。」她摸哪兒,全都有紙做先鋒,用完就扔,絕不留戀。至於Catherine,上超市時有特別的大手套,一進超市就拔下超市提供的裝蔬果塑膠袋,一手伸進一袋,直到離開收銀檯才取下。你搭地鐵,我踩兩輪!Mark去年春節偕妻回台灣,他入境隨俗後再返美,已是超前任何紐約客的防疫模範生。他在Jewish Board of Family and Children's Services工作,疫情愈烈,猶太朋友就更需要照護,他不能和妻子一樣在家上班。Mark家在皇后區的疫情熱區Jackson Heights,上班地點在布魯克林的疫情熱區Borough Park,都是紐約市疫情地圖上的深紅地。他往日搭地鐵,單趟至少一小時,不想搭地鐵,唯有靠自己。他30年未騎過單車,但毅然決然做了決定,在社區裡買到市面已缺貨的二手單車,尋找新路線,每天來回三小時。從去年三月騎到今年此刻,從櫻花樹下騎到落葉枯枝,從炎夏騎過寒冬,下雪天也照騎,宛如打敗病毒風車的唐吉軻德,一年騎掉了六公斤。Mark來往於疫情熱區,妻子又是新冠高風險群,怎麼預防把病毒帶進門呢?Mark的妻子在他回家前,用袋子裝好一套乾淨的衣服、酒精和乾洗手液,掛在門口的門把上;他一回到家門前,在門口前消毒單車和自己,躲在樓梯間,換掉一身衣服,一進門就直衝浴室,洗好自己也洗完衣服,疫情之後再也沒去過大樓的洗衣房。日復一日,是都市遊俠,也是修車高手了。您在那頭,我在這頭!Nigel是幸福的孩子。黃金單身漢,一人飽就全家飽,天天去健身房。疫情來之前,爸媽跑綠卡,剛好從上海來紐約,未料來了回不去。爸媽看著Nigel在家上班太神奇,他主持的微信公眾號,爸媽變成頭號粉絲,他在家做的健身影片,爸媽第一時間就發到朋友圈。Nigel的家庭責任,就是盯著爸媽防疫,N爸N媽除了上超市,就在院子裡種菜,天天「從產地到餐桌」,親子天天見面,如果不是健身房仍關門,如果不是一家三口一起去打疫苗,差點忘了疫情還在。相較之下,Bianca選擇扮演「說謊的孩子」。爸媽在廣東,隔海擔心她,她天天和爸媽視訊,也知爸媽看了一些誇大紐約疫情的自媒體訊息(比如美國要垮了、自由女神墜倒了……)。加上媽媽天生就是「家事國事女兒事,風聲雨聲女兒聲」,Bianca選擇「媽媽請你放心」的心理教育,不提自己租處就位於紐約市皇后區的疫情紅區,不洩露自己已重返公司上班,還規定爸媽只能看世界日報的微信號(唯一可信)。25歲的Bianca已四年沒回家,她從硬著頭皮上超市、從「你怕我、我怕你」的疫情高峰,到快速打了嬌生疫苗、到多次採訪亞裔年經人如何守護家園和社區。她嚴格防疫,就為了時候一到,可回家了,可在爸媽面前嚷嚷「您們看,就告訴您們別擔心,沒事。」
-
2021-05-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估疫情在下周三、四達洪峰
本土疫情升溫,連續六天超過百例確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指出,新冠病毒在社區傳播推估已有一個月,目前篩檢確診數字無法顯現真實狀況,預計疫情在下周三、四達到洪峰,約莫在六周後可得知圍堵政策是否成功。對此,指揮中心回應,現階段專心抗疫,一步步把防疫做好。王任賢指出,在防疫措施未干預的情況下,疫情曲線應是拋物線上升,干預措施後,效果則會在一兩個禮拜內顯示。何謂疫情洪峰?洪峰經常用於形容洪水爆發的最高水位,王任賢推估,約莫是下周三、四,病例數會達到高峰再慢慢下降。若政府干預措施有效,約莫六周後,也就是六月下旬可見真章,王任賢指出,若到時候確診數沒有下降,就代表圍堵政策失敗。針對上述疫情推估,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現階段專心抗疫,對於疫情走向給予最高注意,目前就是一步步把防疫做好。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認為,現階段推估疫情高峰期或確診數目意義不大,以往國外疫情失控,每日新增病例數是以指數型上升,台灣確診數穩定。不過,新冠病毒傳染力強,且有許多無症狀患者,就算確診數趨緩,還是都要有警覺。
-
2021-05-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檢體驗不完、疫情失真 何美鄉籲:儘速增加檢驗量
台大公衛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根據萬華感染情境推估,若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疫情高峰在5月20日前後,不需升至四級警戒。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則提醒,上述推估成立前提在於「檢驗未延遲」,但目前通報量與檢驗量有落差,無法反映疫情實況及防疫成效,強烈呼籲政府增加檢驗量能。何美鄉表示,確診病例數是很重要的觀察指標,但若檢驗能量遇到瓶頸,每天都驗不完,那麼每天檢出的陽性數目,也會加上一些過去沒驗完的。這會導致疫情高峰不斷往後推移,就算全民再團結努力,失真的數據也無法反映出防疫成效,可能導致錯誤的升級。何美鄉呼籲,政府要趕快增加檢驗量能,給讓所有努力防疫的人,可以看見真實疫情及防疫成效的答案。陳秀熙提醒,已知英國變異株會影響檢測工具,增加偽陰性,因此即使檢驗陰性,也不可放鬆防疫,才能夠避免輕忽防疫而導致疫情傳播。根據疾病管制署官網公布數據,5月17日通報數15603例,排除8306例(陰性),確診335例(陽性),通報數和完成檢驗之間有大約七千件落差;到了5月18日,通報數18286件,排除8746例(陰性),確診245例(陽性),落差又擴大了。
-
2021-03-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開打疫苗擔心副作用?第一批護理師曝心聲:其實會
國內首批AZ新冠肺炎疫苗今天開打,雙和醫院醫護人員今8點起也陸續接種,曾接觸過2名確診者的內科加護病房護理師熊振宇今為院內第一批施打者;對於是否擔心接種後會有副作用,他也坦言,「其實會」。熊振宇指出,去年3、4月疫情高峰期,曾接觸2名確診病患,因配合醫院政策,加上自己照顧病人因素,希望透過疫苗加強身體,如果真的有什麼樣狀況,醫院會給予適當措施。對於是否擔心副作用,他說「其實會」,三種廠牌好像都有副作用存在,不過醫院施打之前有適當衛教,若有不舒服會立刻通報網站,並告訴主管、護理長,院內將安排適當人力及休息,不會影響第一線照顧病人。急診醫學科副主任蔡同堯表示,剛好今天休假便預約施打,施打前有上網做功課,「副作用發生機會應該還是很低」,不過他也坦言,「如果今天不是急診醫學科會接觸到居家檢疫者,有可能不會選擇這個時候打。」蔡同堯說,因為是第一線醫護人員,會接觸到這樣的病人,最擔心防疫漏洞,「部桃案件就告訴我們,再小心都可能被感染,如果打疫苗可以減少我被感染的機率,也減少把病毒帶到社區、傳給家人的風險,所以評估我的工作、環境後,打疫苗是比較理智的選擇。」
-
2021-02-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美疫情趨緩但每11天一突變 疫苗與病毒變異賽跑
歐美大國過去數個月持續陡升的確診及死亡人數,終於因疫苗接種而開始趨緩。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持續召開防疫科學直播,指出美國與英國疫情終於開始出現趨緩,但無法完全歸功於疫苗,公衛防疫措施也不容輕忽。陳秀熙表示,平均每11天就有一個突變,疫苗的效益和施打速度,就是在跟變毒變異的速度競賽。公衛學者彭思敏表示,美國上周新增105萬人確診、2萬人死亡,不過已有2520萬人至少打過第一劑疫苗,達成7.6%接種目標。陳秀熙表示,以美國目前施打速度,達成90%施打率得花10個月,各國也都要打半年以上。病毒變異快,平均每11天就有一個位置產生置換,加速接種是一大挑戰。公衛學者古玫生指出,英國12月開始打牛津和輝瑞疫苗,施打速度是美國的兩倍,已打14%人口。加上1月5日實施封鎖,疫情也在趨緩。不過12月疫情高峰對醫療體系帶來的壓力還在,住院和加護病房病床數占床率上升,醫療能量緊繃、人力不足,1月21日創單日最高死亡紀錄1820人,死亡率仍高達2.5%以上。古玫生表示,根據最近英國首相和首席科學顧問所公布之消息,英國新型冠狀病毒諮詢小組利用社區檢驗及死亡資料,60歲以上感染B.1.1.7變異株的死亡率達千分之13到14,高於原病毒株的死亡率千分之10。陳秀熙提醒,雖然只是初步的資料,還是一個警惕,變異株對長者格外有威脅,應持續注重醫療及長照機構、家中長者的防疫。疫苗接種進度最快的以色列, 目前看到可減少33%感染率。公衛學者王威淳分析,以色列1月中已經打了25%,大約200萬人,75%老年人已至少打一劑,以色列成為第一個報告疫苗對臨床試驗以外族群效益的國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和《科學》,打一劑可減少33%陽性率,第二劑效益、未接種群體的間接保護效益,還需要再觀察。陳秀熙提醒,不能忽略的是,以色列同時也實施封鎖和境外管制,報告疫苗對於預防感染的效益只有減少三分之一,不過以他們的接種速度,很有希望可以幫助全球在未來兩個月內了解族群免疫的效果。
-
2021-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相:英國變種病毒不止更易傳播 致死率也更高
英國政府今天表示,部分初步證據顯示,英國變種病毒不僅傳播率比舊病毒更高,致死率也更高。所幸的是,目前並未有證據顯示變種病毒會讓疫苗失效。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傍晚召開記者會表示,部分初步證據顯示,「除了傳播更快之外,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發現的變種病毒,或許有更高的致死率。」這項結果是英國政府「新型與新興呼吸道病毒威脅顧問小組」(NERVTAG)研究發現,但所有證據仍在早期階段。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目前有3種變種病毒令人關切,第1種是去年9月在肯特郡(Kent)發現的變種病毒,也是在英格蘭與北愛爾蘭地區傳播最多的變種病毒,且已在超過50個國家發現;第2種是南非變種變毒,第3種則是巴西變種病毒。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朗斯(Patrick Vallance)表示,目前已知肯特郡變種病毒比舊病毒傳播更快,且不分族群,「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會感染」。先前研究顯示,英國變種病毒的傳播率比舊病毒高出30%至70%。瓦朗斯表示,至於致死率,初步證據顯示,假設1000名60歲民眾感染舊病毒,死亡率為1000人中10人,英國變種病毒則為1000人中13、14人死亡。他表示,這些證據雖然「令人關切」,但「還不夠有力」。「我必須強調,這些數字還有許多不確定性,我們必須進行更多研究。不過致死率和傳染率的提高,顯然都值得關切。」瓦朗斯也表示,臨床證據顯示,疫苗對舊病毒和英國變種病毒都有效力,「這是好消息」。不過他也說,南非和巴西變種病毒對疫苗的反應仍令人關切。強生表示,英格蘭目前有3萬8000名確診病患住院,比第一波疫情高峰期高出78%。國民保健署(NHS)承擔沈重壓力,呼籲大眾遵守禁令。英國政府昨天提高罰則,若違規參加15人以上聚會,將被開罰800英鎊(約新台幣3萬元),可累計至6400英鎊。違規主辦超過30人違法聚會者,可被開罰1萬英鎊。英國今天新增1401人在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28天內病故,總計病故人數9萬5981人,並新增4萬261人確診。
-
2020-12-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寒流帶來全球疫情大爆發?感染醫師李秉穎:確實擔心
霸王級寒流將來臨,是否可能造成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李秉穎表示,對於未來全球疫情趨勢是擔心的,從目前各國疫情爆發的情況來看,加上防疫未能落實,可能真的要等到天氣熱了之後,疫情高峰才可能降下來。李秉穎昨晚在「年代向錢看」電視節目中做了上述表示,並指出各國目前病例大爆發,情況甚至比今年初還要嚴重,加上北半球天氣寒冷,病毒存活的時間會比夏天久,傳染力增加,節目主持人問他是否疫情會持續上升到明年的一、二月,李表示,是有可能的,因為各國的防疫都疲乏,「會戴口罩的就會戴、不會戴的還是不戴」,病毒在人群之間流竄,除非全球很快有6-7成的人完成疫苗注射,而且疫苗發揮很好的效力,才有機會提前控制疫情。而對於英國的變種病毒,是否是造成這波疫情加劇的原因?李秉穎認為,大家對於這個議題「過熱了」,有點莫名其妙,因為不僅英國的病例上升,其他美、加、德國與日本等,疫情也都上升,並非是變種病毒造成上升,應該主要還是與秋冬氣溫下降有關。他表示,變種病毒目前看起來是繁殖能力增加,更容易傳染,對於疫情的影響還需要再觀察,但目前的情況看起來,台灣的防疫政策是不需要改變的。
-
2020-1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南非出現變種病毒 專家:影響有限免恐慌
英國、南非出現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傳染力疑似更強,各國戒備。指揮中心專家李秉穎說,秋冬本來就是疫情高峰,各國疫情都在升溫,病毒變種不會造成太嚴重影響,不用過度擔心。因應英國出現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變種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3日起,14天內有英國旅遊史的入境者全面集中檢疫,倫敦飛台北客機航班減半、機組員須居家檢疫14天,且所有入境者須檢疫期滿前採檢。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每隔一陣子就會傳出病毒變異消息,有時傳染力增強、致病性強,有時是主要感染對象改變,但在他看來,無論病毒如何變種應該都不會對疫情造成太嚴重的影響。李秉穎說,英國將疫情擴大原因指向病毒變種,但綜觀歐美疫情,無論是否有變種病毒,各國疫情通通都升溫,主要原因是秋冬本來就是疫情高峰,不能因此就歸因於病毒變種。外傳南非變種病毒對於年輕族群感染力更強,李秉穎說,相較台灣或歐美國家人口老化嚴重,非洲國家年輕人口本來就比較多,感染的年輕人當然也比較多,不能因此推論變種病毒感染族群年輕化。李秉穎說,從學理角度來看,一隻病毒可能要歷時好幾年突變,才會變成一個全新的病毒,呼籲民眾面對病毒變種可以關心,但不要過於擔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也表示,目前昆陽實驗室都有對國內案例做嚴密監測,病毒變異後傳染力之所以可能增強,主要是疫情開始至今將近12個月,尤其最近1到2個月再次在全球大流行,只要感染人數愈多,突變機率就愈大。莊人祥也認為,雖然英國的病毒看似有突變,但傳染力是否更強還很難說,也可能是當地防疫措施所致,由於各國都陸續傳出病毒變種,指揮中心會持續針對每一株進入台灣的病毒進行監測。
-
2020-11-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歡樂耶誕城 貨櫃賣場不戴口罩將開罰
中央將在12月1日執行秋冬專案,新北觀旅局指出,歡樂耶誕城內的貨櫃賣場,強制要求要戴口罩,不配合就開罰。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國內民眾警戒心大幅下降,目前各單位全力宣導,12月1日起仍以勸導為主、開罰為輔,但不聽勸導就開罰。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外出現第三波疫情高峰,目前以歐洲為重災區,美國確診數也大幅上升,鄰近台灣的日、韓2國的第三波疫情也比先前嚴峻,新北衛生局指出,國外疫情前5名分別為美國、印度、義大利、巴西、俄羅斯。侯友宜說,台灣、新北市一樣面臨疫情挑戰,12月1日開始8大類型的高風險場所要強制戴口罩,若勸導不聽一律開罰3000元到1萬5000元的罰單,新北絕對不手軟;居家檢疫若不守規矩,同樣也採取重罰。由於新北正舉辦歡樂耶誕城,每天都吸引大批人潮前往,觀旅局長張其強指出,工作人員會在現場勸導、舉告示牌、海報等,且不分場域提醒民眾戴好口罩,現場廣播也包含越、菲、印尼等語言。侯友宜指出,新北目前正舉辦各式大型活動,要不斷提醒民眾戴口罩,12月1日至明年2月28日會隨時調整作為,若有本土的感染出現,會把先前超前部署做法再度演練,並與民眾溝通做好萬全準備。
-
2020-11-01 新聞.杏林.診間
影/不懼染疫獨自赴陸接血友病童 護理師:沒跟家人說
新北市今舉辦第9屆醫療公益獎及第8屆護理傑出獎聯合頒獎典禮,由市長侯友宜為25名醫師及醫事人員、45位護理人員表揚。其中在疫情高峰期間,單槍匹馬到大陸接我國血友病童回台就醫的護理師張莞爾也獲「醫事服務貢獻獎」。她透露,為了避免家人擔心,也怕孩子在學校遭受異樣眼光,都不敢說去哪裡;對於當時各界的囑目眼光及政治氛圍,她則表示,「單純以身為母親的心情,想盡快把孩子接回來。」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間,滯留湖北的台籍血友病童「小宇」因藥物用罄,透過各界管道幫忙,才獲千里送藥救命,後續返台問題,又因兩岸政治因素,受到高度關注。當時負責接回小宇的護理師,就是在部立台北醫院擔任呼吸治療師的張莞爾,她不但有護理師及呼吸治療師雙證照,還擁有助產士資格,曾在SARS期間面對高死亡率病毒威脅,照顧確診病患,更參與過八仙塵暴患者的呼吸照護,經驗相當豐富。張莞爾表示,當在詢問有無醫療人員願意前往大陸接機時,沒想太多就自願前往,外界的矚目眼光及政治壓力,都不在考量當中,「單純以身為母親的心情,想盡快把孩子接回來」。她也透露,出發隔天剛好是孩子的開學日,母親因此北上照顧孩子,由於抗煞期間,不少醫護人員的小孩在學校被歧視,加上避免家人擔心,出發前都沒告訴家人要去哪,深夜回到家後,也僅說「加班比較晚回來」,直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召開記者會前,才跟家人說明狀況。對於順利完成任務後,各界的高度讚譽,今又獲得「醫事服務貢獻獎」,張莞爾謙虛的說,只是實踐醫護人員的使命,身為阿美族的她,未來退休後,也希望能到偏鄉及原住民部落服務,照顧更多族人及病友。
-
2020-09-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加護病房醫護人員防疫更周延 染疫率較低
根據一項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高峰期間於英國數家醫院所做的研究,在加護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感染病毒的機率比清潔人員或其他風險較低部門的醫護人員還低很多。這項研究也發現,醫院內非裔、亞裔和少數民族的工作人員,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機率幾乎是他們白人同事的兩倍之多。在這項研究之前,已有其他研究顯示種族、收入、可分配到的個人防護設備等條件,會在感染上形成不同結果。研究人員表示,會有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在加護病房工作的人能優先取得防護效果最佳的口罩和其他防疫設備。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免疫學教授,也是這項研究第一作者黎克特(AlexRichter)說:「我們都假定加護病房工作人員有較高的(染疫)風險…但與其他單位相比,加護病房的工作人員能獲得比較好的保護。」這項研究刊登於「胸廓雜誌」(Thorax),研究人員在伯明罕大學醫院NHS基金會信託(UniversityHospitals Birmingham NHS Foundation Trust)檢測了超過500名工作人員。這個基金會經營數家醫院,員工超過2萬人。受試者在4月下旬都在工作崗位上,那是英國實施封鎖措施一個月後,當時確診人數達到一個高峰。參與研究的29名清潔人員裡,有10人體內有抗體,意味他們曾經染疫,這個比例為34.5%;在急症醫療和一般內科臨床醫師身上獲得的數據,比例與此相近,分別是33%、30%。然而,在加護病房工作的61名參與者中,僅有9人呈病毒陽性反應,比例為15%,是研究中比例最低的群體。
-
2020-08-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繼續戴!官員對實名制庫存量有信心
近日國內再掀搶口罩風潮,行政院長蘇貞昌與發言人丁怡銘昨日都表示,倉儲裡還保持3億片左右的口罩,請民眾繼續使用口罩實名3.0預約口罩。知情官員也表示,疫情高峰期間,實名制口罩的出貨量最高達到雙周2億餘片,庫存仍能供應無缺,目前庫存有3億片,民眾可持續使用實名制3.0。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確診案例日前已突破2000萬名,死亡人數突破75萬人,台灣近日也屢傳境外移入病例。丁怡銘昨受訪表示,口罩實名制數量夠,倉儲裡還保持3億片以上,請民眾多利用口罩3.0預約系統,不用刻意囤貨。蘇貞昌昨也透過臉書提醒,疫情還沒過去,世界各國陸續有第二波疫情,雖然國內控制得宜,請民眾還是不要鬆懈,出入人多密集的場合,口罩還是要戴著;目前國家口罩儲備近3億片,台灣的口罩產能最高可達每天2000萬片,也會視需要隨時調節徵用量,口罩實名制3.0將一直繼續服務大家。據瞭繳,5月底至今,政府依然每日徵受800萬片口罩作為口罩實名制與提供第一線醫療院所人員使用,徵用量並未調低。知情官員則表示,民眾囤口罩不是囤積,不至於觸法,只是疫情高峰期間,實名制口罩的出貨量最高是雙周兩億餘片,庫存仍能供應無缺,目前庫存有3億片,民眾可以利用網路、超商預購口罩,就近取貨,方便又簡單。目前口罩市場價格分歧,這名官員說,政府尊重自由市場機制,但政府要保障民眾的基本權利,所以先前才決定不讓實名制退場,讓民眾還是能預購兩周9片的口罩,「雖然沒有特殊色,但有兩周9片的素色口罩」。
-
2020-08-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沖繩兩死非重症 醫師:可怕之處在病情驟變
日本沖繩縣疫情持續拉警報,昨天新增兩例死亡病例都非重症,負責治療的醫師說,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可怕之處,在於容易造成患者「病情驟變」,籲民眾確實防疫。日本琉球新報報導,沖繩縣政府在昨天舉行的疫情相關會議上表示,縣內疫情高峰大約會落在16日,並預想未來一週可能新增約700例病例,有必要另外確保約160張專用病床。由於重症患者持續增加,總數來到11人,而重症用病床僅有22床,目前使用率已來到5成。沖繩縣疫情嚴重情況可從每10萬人口最近一週新增病例來看,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截至9日為止的一週,沖繩縣每10萬人口病例數41.87人,已是第2名的東京都17.25人逾兩倍多。日本沖繩時報報導,昨天新增3名死者中,有兩名並非重症患者,同屬「病情驟變」突然惡化致死,讓負責治療的醫師向民眾示警說,「病情驟變是這項疾病的特徵,也是可怕之處,因此,徹底做好防疫工作非常重要」。沖繩縣中部醫院傳染病內科醫師橫山周平說,「病情驟變病例很多,而且無法預期地快速增加,再度讓人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可怕之處」。感染者發病後的情況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持續約一個星期的感冒症狀,但大多數人都會痊癒;另一種是高齡者、慢性病患者及肥胖者,一樣會有一週左右的感冒症狀,但從發病第7天到第10天左右,多數病情會突然惡化。昨天死亡的兩個病例,一名是住在宮古島的80多歲女性,另一名患者據縣府表示一樣是高齡者,「屬重症化高風險族群」。橫山說,一旦病情驟變,會引發肺炎、強烈呼吸困難及身體難以動彈的倦怠感;如果是上了年紀的患者,也有出現突然前言不搭後語等認知功能下降的情況。他說:「昨天還是輕症,今天突然發生變化,在幾小時就惡化的病例並不少見。」橫山呼籲,慢性病患應控制既有疾病病情,如果肥胖者就應減重,希望再次思考基本的防疫對策。
-
2020-07-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對付COVID-19 可借鏡抗愛滋史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期間,全球各地醫療系統都需升級,以控制住傳染並能因應病患湧現,以及防範日後爆發。路透社報導,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在國際愛滋學會(International AIDSSociety)策畫的視訊會議上表示,在疫情處理上已捉襟見肘的各國領袖「需要借鏡愛滋病毒/愛滋病(HIV/AIDS)抗疫」,並確保人民能擁有公平且具有醫學實證的醫療系統。萊恩說,儘管全球許多地區尚未達到疫情高峰,但已暴露出醫療體系的弱點,讓數以十億計的人缺乏可依賴與可負擔的必要醫療服務。愛滋病是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所引發的疾病,在1980年代曾被視為絕症。由於愛滋病毒具高度變異性,也無法靠自體免疫消滅,至今沒有沒有預防HIV的疫苗,然時至今日,愛滋病已可藉由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來控制。至於新型冠狀病毒,研究人員仍預期終會出現有效疫苗,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輕症患者可自行康復。萊恩說,儘管這兩種病毒「在範圍和本質上都不盡相同,但在許多方面仍可相提並論」,像是暴露出相同的不平等問題,以及類似的不義與背棄。他說:「但我們不能因反舊帳和推諉究責而分神,仍需積極向前。」
-
2020-07-03 科別.感染科
夏天是日本腦炎、類流感高峰期 衛生單位籲落實手部衛生、維持社交距離
進入夏天,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雖已趨緩,但衛生單位發現類流感疫情有緩升的情形,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門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萬7350人,呼籲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應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出入公共場所時,應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或佩戴口罩,以降低疫情傳播的風險。南投衛生局指出,縣內新冠疫情控制得宜,但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上周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及就診病例百分比5.4%,顯示就診占比及社區類流感疫情,均呈上升趨勢,因此提醒民眾平時應如同防制新冠疫情一般,落實手部衛生並做好咳嗽禮節,維持社交距離並戴口罩。加上每年夏季為日本腦炎疫情高峰期,衛生局提醒民眾國內今年雖無日本腦炎確定病例,但時序已進入流行季節,對家中有嬰幼兒者應按時完成疫苗接種;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評估自費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如有出現發燒及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應盡量在家休息,同樣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前往公共場所;就醫時,請全程佩戴口罩,並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示警瑞典疫情恐惡化 遭駁大錯特錯
瑞典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起了爭執,世衛組織把瑞典列入面臨新一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國家名單,瑞典則稱這是「大錯特錯」。瑞典國家流行病學者蒂格內爾(Anders Tegnell)說,世衛組織「完全誤解」瑞典的數據資料。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肆虐全球之際,瑞典選擇不實施嚴格防疫封鎖措施,感染及病故人數遠比其他祭出封鎖措施的北歐國家多,屢屢登上新聞頭條。瑞典迄今累計約6萬5000人感染、約5280人病故,死亡率為全球第5高。蒂格內爾說,「我們的病例數增加,是因為我們過去一週在瑞典執行更多採檢」,還說「其他所有參數」都顯示重症病例減少。他表示,加護病房病人數量很少,連死亡人數也開始減少,「我們現在已經減少到一個程度,目前這幾週的死亡人數並不比過去幾年同期多」。根據瑞典公共衛生局,目前每天約10名冠狀病毒患者住進加護病房,而在疫情高峰的4月,則是每天45人到50人。世衛組織歐洲分部昨天表示,轄內的歐洲及中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面臨「傳染速度加快」現象,瑞典也是其一,「如果置之不理,衛生系統將再度岌岌可危」。除瑞典外,其他10國大多是較貧困的東歐及中亞國家,包括亞美尼亞、摩爾多瓦、北馬其頓、亞塞拜然、哈薩克、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吉爾吉斯、烏克蘭及科索沃。世衛組織歐洲分部稍後坦言,瑞典政府「擴大了採檢,這也反映在6月初以來的通報新增病例數字上」。世衛組織歐洲分部透過電郵向法新社補充說明,「瑞典有幾項很正面的趨勢」,尤其是新增病例數持續減少;但也表示,瑞典的新增病例數相對其他國家仍然偏高,且仍有社區傳染問題。電郵並未提到是否會把瑞典移出11國名單。
-
2020-06-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全球疫情蔓延 至少要到明年上半年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20日在微博發文指出,全球疫情還在不斷攀升,10天之後會破1000萬,近期全球多國紛紛加大對於新冠藥物的研發投入,而加快疫苗產品研發速度也將成為解決這一全球性災難的關鍵途徑;無論疫苗到來與否,全球性疫情蔓延情況至少要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張文宏是在微博上,以「國際新冠疫情抵抗策略出現分裂,抗疫之路何去何從?』為題發文,對北京疫情的防控,他指出,根據目前的防控力度,一般在疫情高峰到來之時的後2周能夠徹底控制疫情。但張文宏認為,當前在街頭出現的民眾恐慌性隨機檢測意義不大,政府引導下的精准檢測可以有效管控疫情。他也提到,北京正為為徹底管控疫情加大力度,目前的傳播路線集中在與新發地市場相關的餐飲業人員與採購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上,傳播鏈涉及人際傳播或者經污染食材傳播,後階段的防控將更為精准。救治方面,北京聚集全市優勢醫療力量在地壇醫院展開集中救治,應能保證救治工作的高效。張文宏表示,全球疫情還在不斷攀升,10天之後會破1000萬,近期全球多國紛紛加大對於新冠藥物的研發投入,而加快疫苗產品研發速度也將成為解決這一全球性災難的關鍵途徑。在獲得3期臨床研究結果前,全球高疫情國家可能會啟動2期臨床研究有效疫苗的緊急使用權限(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特別是在老年人等脆弱人群中進行接種。他認為,無論疫苗到來與否,全球性疫情蔓延情況至少要到年底和明年上半年,在這之前,大陸保留謹慎心態,維護來之不易的安定局面,宣導公眾場所戴口罩、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與強化個人衛生的科普教育,在防疫工作繼續鞏固,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強化的基礎上,堅決推進經濟的復蘇,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新常態」。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直擊紐約醫院ICU╱疫情在好轉…像暴雨後的寧靜 也許有第二場
紐約市布魯克林醫院中心(Brooklyn Hospital Center),六樓加護病房(ICU);我戴著防護鏡與醫院給我的N-95口罩,隔著窗戶觀察。一位確診新冠肺炎、頭髮灰白的女士,像是睡著了,一邊輸液,一邊掛著呼吸器。這裡,新冠病人與非新冠病人隔間而住,他們大多閉著眼睛,有微弱的意識或是已經昏迷;不過,三成病房已無病人,顯示紐約新冠疫情正在好轉。顧慮華人病患四樓改成三R樓布魯克林醫院中心有175年的歷史,是一所中小型的社區醫院,現下炙手可熱的防疫醫師佛奇(Anthony Fauci)在這裡出生;醫院主要服務接受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的低收入者、老人、少數族裔以及新來的移民,其中華人病患也占相當比例;為此,醫院還專門將四樓的標示改成「三R樓」,避免「四」與「死」的諧音。3月至4月,像紐約市其他的重災醫院一樣,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也曾令這所醫院陷入前所未有的慌亂,各式各樣的新冠確診病人:壯碩的年輕人、患糖尿病的老人、臨產的孕婦、難以溝通的失智者或無家可歸的遊民,湧入病房與急診室。接著,醫院的人手開始短缺,員工相繼感染,兩輛冷凍拖車停在醫院一側的路上,發出巨大的轟鳴聲;網絡流傳的視頻顯示,工作人員正使用鏟車(forklift),將一具具屍體裝到車內,拍攝視頻的路人,雙手止不住地顫抖。病房空了三成 重症病人數下降負責加護治療、已在醫院工作八年的主任醫師羅森伯格(Joshua Rosenberg)告訴我,一個半月前,新冠重症病患急增,醫院把三樓棄用多年的外科加護病房也改成了新冠加護病房,床位由此增加兩倍;現在,三樓已不再接收新病患,六樓的18個加護病房中也已經空了三成。紐約市衛生局的最新數據也顯示,全市加護病房的重症病患正在穩定下降,從4月11日高峰期的835人,逐降至4月底的704人,直至5月中旬的450人,各所醫院正在慢慢恢復正常,布魯克林醫院中心也有望從6月起,恢復部分的選擇性手術。羅森伯格說,疫情像是一場夏天的雷陣雨,手伸到外邊,雨會順著手掌、手臂傾瀉而下,整個身體也會淋濕,風聲鶴唳、電閃雷鳴,但是忽然之間,暴風雨又停了,陽光浮出雲層,大地開始變乾。「醫院現在的狀態就是這樣,我們處在平靜期。」他說,「但是你不能判斷,在未來,是否會有第二場暴雨來臨;按照我往年的經驗,那些空出來的加護病房,又很快會被新的病人填滿。」避免用呼吸器 因為後果都不好那位昏迷不醒的新冠患者已經住院數周,需使用鎮靜劑並依賴呼吸器維生;醫生為他使用了IL-6抑制劑也不見效果。「這位病人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羅森伯格說:「新冠是一種新出現的疾病,在各類藥物得到批准以後,我們也在嘗試各種各樣的療法;但是,我會盡量避免對患者使用呼吸器,一是非常地痛,二是到了那一步,一般後果都不會太好。」每天早上8點,兩位ICU主任醫師、幾位初級醫師、十幾位護士及呼吸道治療師都會參加晨會,對每位重症患者進行平均五分鐘的個案討論;上午10點,羅森伯格則會參加醫院的電話會議,以便各部門在疫情期間,對於藥物、人力、個人防護用品、臨時場所改建等,都能進行最及時的協調與統籌。電話會議後,羅森伯格巡查由他負責的每間重症病房,「對待這些病人,不是和他們說了早安就算,你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需要不斷檢查他們的情況。」使用羥氯奎寧 其實是弊大於利在3月底,就各項藥物的治療效果,羅森伯格曾表示,沒有足夠數據以及大型臨床實驗,能有效證明某類藥物卓有成效且無明顯的副作用;到5月的中上旬,在治療了兩個月的新冠重症病患後,他則發現,川普總統屢次表示有效且親自服用的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並未有預想中如白宮聲明提到「利大於弊」的治療效果,且會增加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險,其實是「弊大於利」;而獲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緊急授權、已對約六位患者使用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效果則是「一半一半」,很難下出定論。疫情高峰期間紐約不少醫院因缺乏呼吸器及足夠的醫療設備,需要在決定救治哪位患者時,作出誰生誰死的選擇,但羅森伯格說,「很幸運,我們總是有剛好足夠的物資。」醫院副主席辛格瑞(Lenny Singletary)說,布魯克林醫院中心不像公立醫院有龐大的資源,社區醫院只能依靠員工的個人關係,求各方馳援;在此期間,所幸有華人、亞裔的積極貢獻,「他們提供的物資數以萬計,且都是出於善心免費捐贈,有時數量太大,還要租借額外的拖車來運送。」見到彩虹之前 要做好萬全準備作為一線抗疫人員,羅森伯格說,從3月到5月,他沒有崩潰,也沒有哭過;畢竟,他有要照顧的病人,要鼓勵的下屬,從最初的震驚過後,要迅速投入實際的治療當中;他喝很多的咖啡隨時保持清醒,也會跑步,放空大腦,馳騁近一小時。在結束一天工作、換上T恤下班後,羅森伯格開車回到長島的家,分別為10歲及12歲的女兒就會朝他嚷嚷,喚他「洗澡」;他很慶幸,家人讓他覺得還能活在當下,「吸口氣,盡量不去想白天親歷的很多糟糕的、不幸的事情,不再想那些生命快要垂危、卻始終聯繫不到親屬的患者。」「不過,疫情雖已好了很多,卻只是暴風雨後的平靜,見到彩虹之前,我們仍然要作好萬全準備。」羅森伯格說。
-
2020-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林佳龍:分防疫、安心與國際旅遊 下半年循序推動
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到宜蘭,在礁溪鄉中天飯店與觀光業者座談,舉辦「宜蘭縣區域觀光發展交流座談會」,對觀光發展,他受訪時說,分為防疫旅遊、安心旅遊與國際旅遊3階段,未來下半年循序推動。林佳龍表示,推動同時提出旅遊守則,配合防疫新生活,如果疫情變化安全,期程會往前再推進,防疫紓困到振興也編列預算,如擴大國民旅遊、溫泉業者的行銷與補助,地方組織區域觀光聯盟與政策對接。林佳龍指出,後續的振興不只是交通部,各部會都會有振興券,帶動景氣復甦的措施也會整合起來一起來推動。國際旅遊有可能在年底開放嗎?對此,林佳龍表示,這涉及到國際疫情變化,不是操之在台灣,不過,國際有一些國家防疫做得好,像紐西蘭澳洲也組聯盟,亞太地區像日韓港澳新馬,如果疫情控制好的情況下,針對地區與特定對象,像商務性質旅遊,都有與指揮中心密切研究,會循序漸進推動。林佳龍表示,專家判斷,疫情高峰在最近全球化走了一圈後,總是會掉下來,但還涉及像快篩、疫苗、感染治療藥物進步到什麼地步等問題,台灣要做好準備,未來國際開放一定是防疫優先,讓台灣的國門適當打開。對被留任的期許,林佳龍表示,會落實總統的政見,交通部已提出觀光政策、運輸政策、交通科技產業等白皮書,推動與提升交通與觀光。
-
2020-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新加坡疫情恐未達高峰 放寬措施須謹慎
新加坡疫情逐漸趨穩,專家表示,星國逐步放寬類封城的「阻斷措施」之際,仍須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並警告說,未來仍可能出現感染高峰。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新加坡累計確診人數達2萬5346人,目前共有21人不治。傳染病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副院長庫克(Alex Cook)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表示,「我們不可能已過了疫情高峰」,也許第一波感染高峰已過去,但若在「阻斷措施」放寬後的一段時間內無法控制疫情的話,「我們可以預期將出現感染的高峰」。中國與德國在放寬封城措施後,都出現新一波的感染。庫克說:「如果我們完全放鬆,回到過去的生活型態,結果就會出現像是感染人數快速增長的情況。」新加坡預計6月1日起分階段重啟經濟,並放寬較嚴格的「阻斷措施」。星國政府表示,將密切關注新增的確診人數,以決定何時放寬更多的限制,若情況再次加劇,可能會恢復某些限制。由於爆發外勞宿舍大規模群聚感染,新加坡自4月初以來,確診人數激增。「海峽時報」(The StraitsTimes)報導,雖然整體確診人數仍持續攀升,每天維持數百例的增長,但情況已趨於穩定。到目前為止,確診者中約有2萬3000人是住在外勞宿舍的移工。庫克分析,雖然外勞宿舍的移工感染人數持續上升,不過過去幾週實際增加的確診人數都比模型預測數據還低。對此,他提出2種解釋,第一,「你可以悲觀地認為,因為檢測能量不足,所以無法找出所有病例」。他說,另一種樂觀的觀點則是,「因為我們把確診移工與未被感染者分開,因此使曲線下滑」。這就表示,新加坡新增確診人數正在降低,不過也有可能因此把疫情期間拉長。庫克表示,整體跡象顯示新加坡外勞宿舍疫情已開始受到控制,但未來的情況仍不明朗,「我們不曉得疫情究竟還會燒多久」。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解囊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 美未派官員與會
歐盟和世界各國發起募捐活動,為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籌措資金,多國領袖承諾捐款,美國則未派官員與會;與此同時,歐洲各國正逐步鬆綁防疫限制,使緩解疫情露出一線曙光。全球領袖今天在電視馬拉松捐款活動承諾捐出逾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10億元),以協助研發疫苗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主辦單位包括歐洲聯盟和非歐盟國家英國、挪威和沙烏地阿拉伯。日本、加拿大及南非等數十國領袖都參與這場線上募款活動,據信為疫情發源地的中國則派駐歐盟大使與會。歐洲強權以及日本和加拿大領袖承諾捐出最多款項,慷慨解囊的還有比爾蓋茲(Bill Gates)伉儷和流行樂天后瑪丹娜(Madonna)。美國總統川普對世界衛生組織(WHO)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多所批評,以世衛處理不當及偏袒中國為由暫停金援世衛,如今又未響應募款活動。儘管如此,世衛仍盛讚這場抗疫募款活動「強力」展現全球團結的精神。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這是強力展現全球團結精神,鼓舞人心。」中國去年底爆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確診人數如今突破350萬,約25萬人病歿,世界各國致力研發疫苗,盼能遏止疫情。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近半人口處於封城狀態,經濟備受衝擊,各國亟欲解除封鎖措施,但有些人擔心,太早解封恐導致第2波疫情大流行。義大利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很快淪為歐洲重災區,隨後進入全球為期最長的全境封鎖,當局今天鬆綁防疫限制,另外10多個歐洲國家也採取類似舉措。各國政府認為,國內已度過疫情高峰期,封城抗疫近兩個月,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國家可見單日新增死亡人數下滑。西班牙和葡萄牙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後,當局強制規定民眾今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須戴口罩。不過各界普遍認為,疫苗才是避免更多人喪命、讓全球重回正軌的唯一希望。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英國要經過8到10波疫情 才會達到群體免疫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前孕產婦、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衛生司司長柯斯特洛(Anthony Costello)指出,研究顯示,英國要經過八到十波新冠肺炎疫情,才能達到群體免疫,如此一來,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都將非常龐大。電訊報報導,英國希望在解除封鎖時達到群體免疫,這個期盼已破滅,因為研究顯示,一波疫情過後,只有少數人獲得免疫力。研究顯示,荷蘭4月第一周結束時、也就是疫情高峰時,只有3%的人獲得免疫力。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著手準備「解禁防線」 擴增檢疫旅館設境內外防線
美國總統川普鑑於疫情高峰期已過,十六日公布重新開放美國的指南,並分為三階段重啟經濟,只要新增確診案例連續14天下降,將會逐步開放,重新開放也將連帶影響境外入境人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台灣不會比照美國的方式解禁,但未來台灣的航線一定會逐步解禁,礙於國內外疫情有落差,台灣也將設下防線,防堵境外移入使我國疫情延燒。陳時中表示,台灣以後一定會恢復航線,但是疫情何時會找到解方「我們也不知道」,而美國的確診數比台灣多很多,所以美方訂出的指南是連續14天下降後逐步開放,當美方的醫療量能夠的時候,美方就會採取第一階段放行。陳時中說,台灣防疫成效比美國好很多,台灣不可能隨著美方解禁就跟著解禁,特別是美方第二階段放行時,會開放一些非必要的旅行,台灣屆時也將會有一定的國外旅遊人數入境。目前指揮中心正在為「解禁而準備」,面對未來可能增加的外國旅客,不會採取「入境廣篩」,陳時中說,此舉的效益真的很低,我國將會做出入境人士與國人的一道界線。目前準備的方向為擴大檢疫旅館的量能,旅客準備來台登機就得先找好我國的檢疫旅館,沒有找到就不准登機,陳時中表示,此舉將會篩掉一些人,我國也將會依照檢疫旅館的量能,限制來台旅遊的人士,舉例而言,我國設置一萬多間檢疫旅館,那台灣就只能讓幾萬人進來。陳時中說,因此,台灣現在也正在研擬東南亞國家入境也將比照歐美模式,祭出「返國前先通報,若家中有慢性病、長者、幼童者一律入住防疫旅館」嚴格居家檢疫規範,他說,這些都是為了未來開放的準備。避免入境人士與國人接觸,他們的動線也將全數與國人隔離,包含入境人士找到的旅館,必須從桃園搭車到高雄,也將會採取「專車接送」,此舉入境人士量少的時候成本很高,但人數增加時成本就會降低,甚至可以在桃園機場設置定點固定班次的方式發車,又或是可以採取先得知抵台人士人數,分配需要接送的車輛。陳時中強調,這一條防線一定要守得很緊,一定要守住。至於全面篩檢不是辦法,我都覺得居家檢疫14天後再採檢,是沒辦法中的辦法,為了以防萬一,屆時將視我國量能來做看看,現在我們能做的時候是居家檢疫解封時,我們會再次檢視居家檢疫者在過程中是否有任何的症狀,一旦有疑慮就採檢。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歐洲國家疫情有起有落 疫苗至少再等1年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歐洲部分地區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感染病例數量正在減少,包括義大利與西班牙,但英國及土耳其疫情仍在加劇。世衛發言人哈里斯(Margaret Harris)在日內瓦發表簡報時指出:「就世界整體疫情而言,有90%的病例出現在歐洲及美國。所以我們確實還未見到疫情高峰。」哈里斯指稱,世衛今天稍晚將向成員國發布指南,列出各國在開始放寬限制以前須確保採取的6個步驟。美國總統川普近日批評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處理疫情失當,並且揚言扣下對世衛的援助經費。哈里斯說,目前是最大疫區的美國不僅是世衛最大捐助國,也一直是「極好的夥伴」。她還說:「永遠會有對組織的批評,聆聽批判相當重要,尤其是建設性批判。」哈里斯還指出,武漢肺炎疫苗至少要再等12個月才會問世。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夜市、餐廳等防疫指引 指揮中心:以「總量管理」規畫
上周清明四天連續假期時,國內許多旅遊景點湧進不少觀光人潮,除指揮中心罕見發出細胞簡訊提醒外,因目前仍屬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感染風險令國人擔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有關夜市或菜市場這些人口聚集的地方,會擬相關指引,昨晚開會討論,預計本周公布。對此,指揮中心今表示,指引初步將以夜市、傳統市場等七類人潮聚集的地點,以「總量管理」的方向進行規畫。據指揮中心日前公布人與人的「社交距離」,出遊時應與他人保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陳時中昨日表示,針對夜市、傳統市場、餐廳等,除了要求業者戴口罩,民眾前往這些場所也必須配戴口罩外;副指揮官陳宗彥也表示,昨晚會找經濟部、交通部觀光局等單位,於會議上做討論。是否已有進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早受訪表示,昨會議討論到,包含夜市、傳統市場、商圈、購物中心、主題樂園、風景區、國家公園等會吸引人潮聚集的地點,會以「總量管理」的方向進行規畫,將儘速提出計畫並再確認,同時也會鼓勵多運用休假分散人流,指引會儘速訂定。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大數據預測:保持社交距離 六月就是疫情盡頭
全球正壟罩於新冠肺炎疫情,各國政府祭出不同強度的防疫政策,最新預測數據顯示,人與人之間保持充分的社交距離,對於疫情趨緩高度有效,就看民眾的配合程度了。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數據評估中心(IHME)於當地時間5日發布最新的預測資料指,如果美國社會維持充分的社交距離,新冠肺炎的總死亡人數有望於5月中旬至6月中旬到達頂點,不再升高。IHME 自今年三月下旬陸續藉由中國武漢以及西班牙、義大利境內的七個地點的大數據推估疫情變化,這幾個地點都在政府祭出封城等禁令後不久,境內疫情似乎就達到高峰。IHME 最新預測資料顯示,如果美國社會維持充分的社交距離,包括學校停課、待在家、避免非必要的商務往來等,全美新冠肺炎疫情將快速趨緩,每日死亡人數以及臨床需要的病床與呼吸器數量有望於4月中旬達到高峰,總死亡人數則有望於5月中旬至6月中旬到達頂點,不再升高。如果各州實施的防疫措施更嚴格,疫情高峰有可能再往前拉。不過,疫情走向涉及的變數太多,像這樣的預測資料可能有侷限。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廖勇柏解釋,觀看大數據資料時,應考量取樣的數據來源國家是否都擁有類似的條件(例如,應考慮這些國家祭出的措施與民眾配合情形是否雷同),以及資料本身的正確性(例如,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提供的資料涉有隱瞞,其提供的大數據所作的推測就有偏誤),因此預測結果僅能作為參考與提醒。一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經預測台灣疫情可能是全球第二慘,但至今綜覽全球防疫成績,顯然預測失準了。廖勇柏舉例,這是因為,美國學者提出這項預測之初,未料到台灣會持續拉高邊境圍堵強度、投入大量人力進行疫調與匡列採檢高風險群,他們也沒想到台灣民眾高度警覺、在疫情之初政府就緊急成立口罩國家隊,民眾排隊買口罩作足自我防護,這些變數均是影響疫情走向的關鍵。「不過,IHME 這份預測資料仍給了台灣很重要的提醒,那就是,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對於疫情趨緩高度有效。」當前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多數為境外移入,且美國是主要來源國之一,如果美國疫情能像IHME 所預測那樣,於5月中旬至6月中旬後趨緩,台灣的疫情會在何時開始走低?對此,廖勇柏也不敢斷言。他說,美國疫情趨緩後,包含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疫情肯定連帶受益,但疫情發展牽扯的因素多,像是部分國家採相對放任的「佛系防疫」策略,如此疫病傳播範圍可能持續向外擴大。「因此,無論學界以何種模型預測出什麼樣的結果,最終均應回歸我們自身能做的事,那就是政府端持續提前部署、民眾端配合防疫。」我國於去年12月嗅得中國武漢爆發不明肺炎,隨即於當月底針對武漢直航班機登機檢疫,今年起陸續拉高邊境防線,同時要求高風險個案進行居家檢疫與自主健康管理、針對確診病例進行疫情調查等。廖勇柏對此相當肯定,他說,強化疫調與確實隔離,就能夠抓出高風險族群、降低社區傳播風險,也避免一夕間暴增大量患者造成醫療體系崩潰,因此強化疫調、有效隔離是一種有效的「減災」行動。且盡力圍堵病毒的同時,也能用時間換取空間研發疫苗。廖勇柏說,疫苗是經過減毒程序,注射於廣大民眾可產生群體免疫力。部分國家施行的「佛系防疫」策略,則是直接讓人民感染原本的病毒,讓群體廣泛感染新冠肺炎、藉此得到免疫抗體,然而,此舉將造成大量人口在短時間感染,重症及死亡人數也隨之暴增,這個現象將會衝擊醫療體系,也有道德上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