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6 醫療.消化系統
搜尋
甜食
共找到
555
筆 文章
-
-
2022-09-01 醫療.腦部.神經
腦部退化跟飲食有關?專家: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麥得飲食,有益大腦健康
西方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麼就會像什麼。」飲食習慣影響一個人甚鉅,妥善安排飲食內容,是獲取健康人生的關鍵要素之一。近年來各種健康飲食之道蔚為流行,而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是在現代營養學中很受推崇的飲食方式,可以改善現代人好發的心血管疾病。大腦發炎與罹患阿茲海默症息息相關,攝取大量的蔬果能提升體內抗氧化含量,有利防止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腦細胞受損,同時增加大腦中避免腦細胞遭受損害的蛋白質含量。為了更深入了解地中海飲食對人體心血管的影響,一群由西班牙醫師帶領的研究團隊,曾經做過一項大型的臨床試驗。他們招募了七千四百四十七位年齡從55到80歲的受試者,這些人在參加研究計畫時沒有罹患心血管疾病 [Estruch, 2018],但都是高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潛在患者,有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過高的低密度脂蛋白、過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肥胖,或是冠狀動脈疾病的家族史。受試者被分為三組:第一組是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且獲得初榨橄欖油。第二組是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且獲得綜合堅果。第三組是控制組,不給予卡路里限制的建議,也不督促他們運動。這份研究主要觀察指標是心肌梗塞、中風,以及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次要觀察指標是主要觀察指標,以及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數。研究團隊每季會進行營養師會談與飲食習慣問卷,藉此了解受試者的實際執行程度,以及定期與受試者或他們的家庭醫師聯繫。根據受試者的病歷來了解是否有發生心血管疾病事件,所有事件均透過裁決委員會來認定,並做紀錄。結論是,比起控制組,地中海飲食兩組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較低。主要觀察指標心血管疾病發生事件數。透過統計資料可以發現,在整個試驗案中的七千四百四十七人之中,共有兩百八十八人在後續追蹤五年內發生心血管疾病事件,整體來說,有3.8%的人發病。若分組來看其心血管疾病發生事件數,第一組遵從地中海飲食加攝取橄欖油,為九十六人(占第一組的3.8%); 第二組地中海飲食加攝取堅果為八十三人(占第二組的3.4%);而控制組則為一百零九人(占控制組的4.4%)。從受試者後續五年追蹤數據來看,兩組地中海飲食組比起控制組有較低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在統計上,這兩組的風險比(Hazard Ratio)顯著地低於控制組。次要觀察指標結果觀察主要觀察指標,以及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人數。研究團隊想知道,飲食習慣改變是否會影響總死亡率,結果發現這三組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差異,但仍然可以看到地中海飲食加上初榨橄欖油組的總死亡率有較低的趨勢。本項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加上初榨橄欖油或是加上堅果的飲食習慣,可以有較低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相對於控制組,減少了30%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然而,這樣的飲食控制並不會影響死亡率。研究團隊在一開始就測試了受試者的各種心血管疾病指標,結果發現各三組受試者一開始的數值是沒有差異的,表示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受到飲食改變影響,而非原先就有明顯差異。一項英國研究透過資料庫蒐集了五千七百八十九位平均年齡為60歲的受試者,將他們分為低、中、高地中海飲食遵從度三組 [Kojima, 2018]。結果發現,中度、高度地中海飲食遵從組的身體衰弱(Frailty)風險比低度遵從組來得低,比起低度遵從組,中度遵從組降低了38%的身體衰弱風險;高度遵從組則降低了56%。此項實驗證實,採取地中海飲食的人有較低的身體老化衰弱風險。三大健腦飲食: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麥得飲食‧地中海飲食原則是高鈣、高纖、抗氧化,以蔬菜、水果、橄欖油、豆類製品、堅果、魚類及乳製品為主,盡量減少紅肉的攝取,並且用香料入菜,使用較少的鹽來調味。若是配合五穀根莖類食材(例如十穀米、地瓜、馬鈴薯⋯⋯)也是不錯的選擇。‧得舒飲食(DASH)是一種控制血壓的飲食方式,首次於1996 年美國心臟協會的會議中被提出,1997 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這種飲食方式強調水果、蔬菜、低脂牛奶、全穀物、魚、豆類、堅果等,減少鈉、糖、紅肉的飲食。由於限制了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同時增加了鉀、鎂、鈣、蛋白質,以及纖維的攝取,被認為對心臟有益,有助於控制血壓。‧麥得飲食(MIND)混合「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的飲食方式,被公認可預防認知能力的下降,幫助改善大腦功能,降低罹患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這種飲食方式強調攝取植物性食物,盡量避免飽和脂肪與添加糖。平時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各種顏色的蔬菜、莓果類、堅果類、橄欖油、全穀類、魚類、豆類、家禽類、紅酒等;此外,應避免人造奶油、起司、甜食、速食與油炸物、豬牛羊等紅肉。這三種飲食雖各有特色,但都有益於腦部健康。地中海飲食著重橄欖油、多蔬果、適量攝取起司、堅果和紅酒。得舒飲食強調高鉀、高鈣、高鎂、高纖、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麥得飲食則兼具兩者之優勢並稍加修正。哪些不健康食物對大腦健康有害,應該避免?此外,有哪些不健康的食物對大腦健康有害,是應該避免的呢?‧油炸食物香噴噴的炸薯條、鹽酥雞、炸雞排等,含有對腦部極具傷害力的壞油,這些壞油裡有大量的自由基,會造成發炎反應,使腦血管狹窄,減少腦部血流供應,因而產生缺氧,使大量腦細胞死亡。‧高糖飲食很多年輕人熱衷的珍珠奶茶、含糖飲料、可樂,其實是腦健康的殺手。從這些飲料中攝取過量的糖分會累積在體內變成脂肪,因而刺激身體的發炎反應,傷害腦細胞。高糖飲食也會使代謝醣類的胰島素敏感度下降或胰島素阻抗上升,這就是糖尿病的前兆,而糖尿病也是失智症風險之一。所以,除了運動之外,一定要搭配健康飲食,才不會互相抵銷。一個人攝取的糖分越多,衰老得越快!攝取過多甜食,身體發炎、罹患糖尿病、癌症、中風或是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越高。如果老年人在飲食上減少糖分攝取,精神也會更充沛。‧高鹽飲食很多人喜歡重鹹的食物,但其中含有大量鹽分,會導致高血壓。高血壓不但會引起心臟病或腦中風,也會使腦部小血管發生病變,產生小中風或白質變性。而這些變化其實也是失智症,特別是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的高風險因子。三高者飲食注意要點患有高血壓者應採取「三少二多」的原則:「三少」為低油脂、少調味品、少加工食品,少用豬油或牛油等動物油,適量使用植物油,減少身體負擔;「二多」為多蔬果、多高纖,像是糙米、大麥、堅果等。高血脂者應減少飲食中的總脂肪量,油炸會增加脂肪的攝取,最好以蒸、煮代替烤、炸的烹飪方式。試著將高脂肪食物換成少量不飽和脂肪食物,例如:鮭魚、鯖魚、杏仁、腰果等。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養腦,不養老:腦科學家的逆齡健康法》
-
2022-08-31 醫療.腦部.神經
大腦老化並非不可逆!醫:透過「777大腦保健法」扭轉腦健康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逐漸衰弱,沒有效率來對抗外來的病原體。而老化的免疫細胞也會產生更多細胞激素IL-6(Interleukin-6)、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來刺激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增生及活性,進一步引起廣泛的發炎反應。其中,慢性且低程度的發炎反應與許多老年疾病有關,例如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阿茲海默症等。大腦老化出現警訊,怎麼辦?失智症是一種認知退化症候群,一個人罹患失智症,往往大腦中的有害物質已累積二十年以上。所以,想要避免大腦退化、失智症上身,未進入老年時,就要提早做好預防的準備。我有常年運動的習慣,年輕時是慢跑,後因膝蓋疼痛,近十五年來改成游泳。但在飲食方面我不是很謹慎,處於高壓狀態或腦力耗盡時就狂嗑餅乾、甜食,以至體重一直高居不下,也有高血脂的問題。這樣的生活型態持續不變,加上新陳代謝速度因年紀漸長而下降,讓我的體態逐漸走樣,動作也顯得遲緩。五年前檢查腦年齡時,我才發現自己的腦健康已亮起黃燈,下定決心做出改變。首先是,改變飲食的質與量,採用地中海型飲食,多攝取高纖蔬果、全穀類、魚、雞蛋、堅果,少吃紅肉,肉菜比盡量維持1:5。平常盡量使用橄欖油烹調食物,每天喝水1500〜2000c.c.,遠離甜食。我一天改吃兩餐,每天禁食時間超過12小時。我發現這種飢餓感反而會啟動身體的再生機制,讓頭腦更清晰。此外,我也改騎腳踏車上下班,以及加強核心肌群的肌力訓練。現在的我體重少了八公斤,沒有高血脂,腦齡檢查也從黃燈轉成綠燈了。雖然失智症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年紀大不一定會得到失智症,提早做好預防措施,就是為自己儲存足夠的「腦本」。到了老年,即使面對身體正常老化的問題,也不會讓大腦快速退化,演變成失智。777大腦保健法這些年來,我積極投入推廣腦健康的行列是希望看到每個人都能成功優雅地老化,在演講中,我也分享了簡單易行的「777大腦保健法」─每天走7000步、吃飯7分飽、睡眠7小時。從運動、飲食和生活習慣三管齊下,能夠增強腦力,扭轉大腦健康。芬蘭研究:運動和飲食的介入,對認知功能的影響芬蘭研究團隊執行的FINGER計畫(芬蘭老年醫學介入研究:認知損傷與失能的預防,Finnish Geriatric Intervention Study to Prevent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isability,FINGER),招募了一千兩百六十位年齡在60到77歲之間、心血管健康狀態稍差,或有輕微認知缺損的老人 [Ngandu, 2015]。研究人員將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介入組(六百三十一人)接受為期兩年的有氧運動、阻力運動和認知功能訓練課程,以及個人化飲食與體重控制。介入組的組員皆有個人化的運動計畫,前六個月由物理治療師帶領,後十八個月則由受試者自行分組,自主執行。起初每星期進行一到兩次、每次三十到四十五分鐘的肌力訓練,六個月內逐漸增加強度,最後達到最高強度:每星期二到三次、每次六十分鐘。接下來十八個月維持強度,直到研究結束。飲食方面包括水果、蔬菜、全穀物和菜籽油等食材,每星期至少攝取兩次魚肉餐,以維生素D為營養補充品。對照組的組員(六百二十九人)則只接受衛教。臨床試驗結果,介入組的整體認知功能提升,尤其是執行功能與處理速度比起控制組有顯著的進步,認知功能退化風險也比控制組來得低。此研究證實有高失智風險的老年人,給予積極、多管道的介入措施後,認知功能可以獲得明顯改善,早期預防有其重要性。基於此成果,FINGER計畫啟動了大型的跨國臨床試驗,在世界各地進行跨種族、跨文化的臨床研究,期望能更深入了解健腦介入措施的適應症與劑量。若是只有運動或飲食控管,且期程縮短,是否仍能見到成效呢?美國杜克大學將一百六十位55歲以上有高失智風險且平時鮮少運動的老人分成四組,給予不同介入措施,包括有氧運動(運動組,四十一人)、預防高血壓飲食(飲食組,四十一人)、合併有氧運動及預防高血壓飲食(合併組,四十人),以及衛教(對照組,三十八人) [Blumenthal, 2019]。結果顯示,合併組在半年後認知功能改善明顯,而對照組則最不明顯。其中,運動組認知功能的改善,比飲食組來得明顯。這一百六十位受試者半年之後就中斷訓練,但杜克大學研究團隊仍持續追蹤改善情形。一年後,他們發現有運動訓練者(運動組和合併組)比沒有運動訓練者(飲食組和對照組),更能維持認知功能的改善狀況 [Blumenthal, 2020]。這個研究證實,多管齊下介入的合併組成效最高,而介入措施只要包含有氧運動,就具有長達一年的效果。但能否進一步延緩或避免失智,還有待長期的追蹤才能獲得答案。失智症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癒,早期發現,並且改善飲食和生活型態,及早接受醫療介入,是最好的方法。它能夠避免大腦快速惡化,延緩發病時間,讓病患本身及家人維持較高的生活品質。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養腦,不養老:腦科學家的逆齡健康法》
-
2022-08-29 醫療.消化系統
腸胃炎吃粥、白吐司才好得快? 醫:要攝取蛋白質才對!
COVID-19防疫期間人人戴口罩、噴酒精,抑制飛沫型病毒傳染,但透過糞口傳染的病毒性腸胃炎卻防不勝防。腸胃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以腹瀉症狀最為常見,許多病患只吃稀飯、白吐司避免油膩飲食。湯瑪士親子兒科診所主治醫師許修平則指出,近來腸胃炎支持性療法的新觀念是:補充「蛋白質」才有助於腸道黏膜修復,服用益生菌亦可縮短病程。 許修平表示,腸胃炎期間反覆腹瀉會造成腸道的表皮黏膜受損、影響消化吸收,清淡飲食雖能減少腸道刺激,但攝取的營養不夠,會使腸黏膜修復變慢,降低對乳糖的吸收能力,當病患以為症狀好轉後,開始喝牛奶、吃含糖製品後又會腹瀉。因此,針對腸胃炎病患,建議應補充含有蛋白質營養素的食物,如:瘦肉、蒸蛋等,有助於腸道細胞修復。 此外,急性腹瀉期間,益生菌能充當「緊急救兵」發揮作用。當腸道發炎而破損時,腸道黏膜易被壞菌入侵占,此時補充高劑量益生菌(至少10億菌株以上)搬救兵,能抑制壞菌生長與附著,減緩腸道發炎、促使腸道細胞修復與腸黏膜生長,改善腹瀉症狀並縮短病程。 許修平強調,市售益生菌的種類繁多,有針對過敏、腸胃或急性腹瀉等,對人體有著不同作用,並非每種益生菌都能抑制急性腸胃炎,當前諸多研究證實,醫療級乳酸桿菌(或可稱LR益生菌)能溫和調整腸道菌叢環境、舒緩輕度腹瀉及腹痛困擾,調整排便。 民眾在選用益生菌時也可諮詢醫師,或認明PIC/S GMP藥廠製造且經衛生福利部認可、多家醫療院所使用的品項,且單一菌種至少有10億以上的活性益菌。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吃益生菌最有效?許修平建議「睡前服用」。因腸胃道此時不在消化階段、蠕動較慢,吃下肚的好菌才有機會慢慢附著在腸道上,此時間也較能避免與白天服用的其他藥物產生互相干擾作用。許修平說,腸胃炎的發生大多是未注意飲食衛生引起。以病原體區分,可分為細菌性腸胃炎及病毒性腸胃炎。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會出現腹痛、血絲便、膿便等需住院治療;症狀相對輕微的病毒性腸胃炎則採用支持性療法,病患可先休息一到兩餐、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讓腸胃道充分休息,當體力稍有回復便可吃含有澱粉的白飯搭配蛋白質,但要避免乳製品及甜食。 急性腹瀉一開始也應避免自行服用止瀉藥物,因為無論哪一種腸胃炎,「腹瀉」都能將病菌從腸道排至體外,啟動身體保護機制,服用止瀉藥反而導致病菌無法排出。若腹瀉超過四次以上,為避免腸黏膜受損太嚴重,可在醫師指示下服用止瀉藥物。 許修平提醒,抵禦病毒性腸胃炎的自我保護方式,是正確的衛生觀念。為嬰幼兒、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後、準備餐點前一定要洗手,飯前飯後也要清潔雙手、蔬果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等,就能有效預防病毒傳播,遠離病毒性腸胃炎。【免疫資訊報你知】換季感冒季?流感總是找上門?時常腹瀉又脹氣,影響生活品質?空氣不好時,眼角、鼻子癢不停?你也有這些症狀嗎?當心免疫系統出問題!「免疫大小事」會將艱澀難懂的免疫資訊用轉譯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增強免疫力、邁向健康。更多免疫小知識->免疫大小事臉書粉絲團
-
2022-08-24 養生.抗老養生
名人養生/60歲杜德偉狀態讓網友驚艷 名人凍齡秘密有哪些?
杜德偉參加「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二季,在舞台上演唱經典抒情「情人」,還有快歌「拯救地球」,掀起大家的回憶,而他凍齡的模樣,讓人想不到他已經60歲了!杜德偉凍齡秘密:吃好、睡好、多運動、抱持年輕心態到底杜德偉是怎麼做到60歲還跟30歲一樣呢?杜德偉在2017年接受訪問的時候,就曾經說過:「要愛惜自己!能睡覺就要睡覺,能吃好的食物就吃好的食物,雖然很難,但還是要做到。」他還特別解釋:「吃好的食物不是吃美味的食物,而是吃清淡的食物,並且盡量做到每餐定時定量。在選擇食物上,也要清楚知道自己吃進什麼樣的食物。」根據香港01網站報導指出,杜德偉能維持凍齡的秘訣可能有四個:1.經常跳舞、運動量夠:杜德偉是唱跳歌手,所以經常需要跳舞,因此運動量很夠。2.抱持年輕心態:因為杜德偉是明星,所以經常關注目前的潮流,也讓自己維持年輕穿搭。3.維持足夠睡眠:足夠的睡眠可以幫助身體修復,所以該睡覺的時候就要睡覺。4.飲食清淡:杜德偉認為,清淡的飲食可以幫助延緩老化,而且盡可能吃有機食物,讓身體攝取好的食物,才能讓自己維持年輕的身體。維持皮膚肌齡的祕密:反其道而行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於2019年接受聯合報採訪,分享自己延緩肌膚老化的祕訣:沒下雨就跑步、多喝茶、多吃抗氧化蔬果、每日喝水2000至3000毫升以及定時上床睡飽飽。趙昭明指出,皮膚結構可概分為表皮層、真皮層、脂肪組織層與肌肉組織層。表皮的神經醯胺等保濕因子不足,可能造成乾臉與細紋,而經常情緒波動、表情變化大的人,這時更容易因為頻繁收縮而擠出抬頭紋、皺眉紋或魚尾紋。真皮層含有膠原蛋白,但經常被陽光中的紫外線、吃太多種口味的食物或攝取過量糖分而破壞。脂肪組織層與肌肉組織層則可能因為飲食所攝取的脂肪與蛋白質不足而發生萎縮,同樣會強化凹陷問題。因此,要延緩肌膚老化,就必須反其道而行。趙昭明表示,愛美民眾平時應注重保濕,一旦臉乾就可以隨時補充化妝水或精華液;可注意情緒維持平穩、常保愉悅心境,盡量避免表情變化過大。他說,運動與攝取充足水分則可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維持肌膚緊緻,因此自己平日下診後,只要沒下雨就會到附近運動場慢跑40分鐘,同時每天喝足2000至3000毫升的水。凍齡3秘訣,張淑芬77歲仍活力滿分!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在2020年接受聯合報採訪時,透露她75歲仍維持活力的秘訣。秘訣一:規律作息、節制飲食張淑芬的生活規律,笑稱自己的每日行程「很boring(無趣)」。每天6點多起床,在佛堂打坐,若無公益行程或應酬,用完早餐後就前往位在大直的畫室,一待7、8個小時。傍晚回家,當張忠謀比較早下班,天氣好時,兩人傍晚就會在附近散步,吹吹風、曬太陽。晚上各自閱讀喜歡的書,10:30準時關燈就寢。飲食部分,她沒有嚴格戒律,但也不允許自己過度放縱。多數時間,張淑芬和張忠謀共用晚餐,簡單的水煮蛋、青菜、半碗麥片(有時也會吃飯),有時候會加一些水果。張淑芬不愛甜食,但偶爾會想吃冰棒,問她吃什麼冰棒?她說她喜歡吃義美的黑糖珍珠、小美的紅豆冰棒,還有一款台灣買不到的日本冰棒。祕訣2:做好保濕張淑芬喜歡自己漂漂亮亮、容光煥發,為了維持好膚質,她勤於敷臉保濕,也常去做臉部及身體肌膚的保養,「做臉、做身體都會,但是拉皮不會啦!」問她堅持不做醫美是為何故?她笑得像個女孩般:「Morris(張忠謀)一定不許的。」祕訣3:刻意運動「我不喜歡運動,我只是為了健康做運動。」張淑芬坦承自己約3年前為了健康和身材才開始運動。但是不做則已,一做就是要達到效果,一周安排了四堂課,包括:一對一重訓、一堂楊定一的結構調整課程,一堂深層放鬆筋骨的課程,還有一堂TRX。3年下來,不僅容光煥發、身材也變好了,穿回了多年前穿不下的衣服。參考資料:60歲杜德偉首登「披荊斬棘」 重現經典唱跳揭不老秘方58歲杜德偉皮膚緊緻光滑 4招保持身心年輕凍齡是可以努力的 皮膚科醫師分享抗老祕訣張淑芬要美也要健康 凍齡3訣揭祕杜德偉IG(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2-08-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熱吃很少還是沒瘦?營養師告訴你夏日減重的3大地雷
炎熱夏季讓人沒食慾,以為能因此瘦下來,但體重卻反而上升嗎?快往下看你誤觸了三大地雷,把自己養成了易胖體質!地雷一 沒吃正餐,下一餐加倍吃有一餐每一餐,通常會發生補償性飲食的情況,鄭惠娟營養師說明,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早午餐,也就是將兩餐的份量一起吃,而大多數的早午餐又都以高油、高脂的美式餐點為主,熱量爆表之外,還會讓血糖忽高忽低,可能連三高都會跟著報到。地雷二 天天喝手搖飲消暑解渴沒食慾卻喝得下飲料嗎?小心不只胖還會胖得營養不良,鄭惠娟營養師分享,如果做不到只喝水,真的想喝手搖飲,也要記得以「小杯、無糖、不加料」這三項為原則,解嘴饞也能稍稍降低身體負擔。地雷三 用甜點、下午茶取代正餐用甜點和下午茶療癒心靈之外,當心體重也跟著緩緩上升!鄭惠娟營養師呼籲,因為這樣的做法會因為沒有足夠的飽足感,導致我們將更多垃圾食物吃下肚,反而攝取更多熱量與糖分,進而引發胰島素阻抗的情況。營養師叮嚀各位朋友,沒食慾卻反而吃下更多東西,就是夏日飲食的盲點,想要吃得健康又能減重,最重要的就是定時定量、營養均衡,不過飽但也不餓過頭。如果每天一到下午就想吃甜食,覺得飲食控制實在太困難,可以透過療程的專業團隊,全方位的個人化療程,藉由控制飲食,掌握血糖和體重數值,並由體適師協助規劃適度的運動,確實改善身體健康狀況,能瘦得有感又不怕復胖。來源出處:長春藤預防醫學健康管理
-
2022-08-09 醫療.耳鼻喉
喉嚨痛可吃冰淇淋減緩嗎?耳鼻喉科醫:在一前提下確實有幫助
喉嚨痛相當常見,雖通常是個小問題,但也總是讓人心煩,這種情況民眾常會自行處理,坊間流傳許多改善喉嚨痛的方法,究竟可不可行?什麼樣的情況可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一一說明。 喉嚨痛可以吃冰淇淋?醫:1前提下確實有幫助。劉承信醫師表示,喉嚨痛確實是可以吃冰淇淋的,且有所幫助,尤其是喉嚨痛常會難以進食,冰淇淋還可以帶來熱量避免能量缺乏,不過最大的一個前提是「只有喉嚨痛」,也建議成份越單純越好,例如香草、牛奶口味,且沒有顆粒或其他內容物的為佳。 醫師解釋,冰淇淋之所以有助減緩喉嚨痛,關鍵在油脂有助於潤滑,像是為喉嚨簡單的塗上一層乳液,冰敷也有助於減緩當前的發炎反應,進而降低疼痛感,因此若只是單純的喉嚨痛、沒有出現其他症狀是可以用吃冰淇淋的方式進行改善的。 但是,若有其他像是發燒、嘔吐、暈眩、流鼻水等各種症狀,或是吃了更嚴重,就不宜以此方式進行,因為冰淇淋只在消炎,並無法治療根本的原因,而若原因不明又繼續吃則可能使問題更嚴重,像是胃食道逆流就不宜再多吃甜食。而吃冰淇淋後喉嚨痛得更嚴重,問題也未必是冰淇淋,而是當前的原因並沒有被妥善處理。 喉痛原因、止痛方法百百種,醫教把握1關鍵:無刺激性!劉承信醫師說明,民眾喉嚨痛時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感冒了,不過其實原因非常廣泛,除了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呼吸道感染,過敏、鼻竇炎等體質或身體結構影響也可能引起。而飲食中吞進細小的食物,如細碎骨頭、魚刺等也可能在沒發現的情況下,使得喉嚨受傷出現疼痛。長期以口呼吸、或是天氣乾冷使得黏膜乾燥也會形成。其他和呼吸道無關的也包括扁條腺發炎、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和頭頸癌、食道癌、咽喉癌等有關。上述這些也僅是部分例子,各個因素也可能更進一步使得喉嚨發炎。 由於原因非常多,劉承信醫師建議,喉嚨痛時最安全的作法還是喝溫水,冰水道理如前述的冰淇淋有助降發炎,但熱水、鹽水等據稱可以殺菌的方式就不建議,辣椒、汽水等等刺激性食物更應避免,這些方式都很有可能對患部造成刺激,使得發炎更嚴重。而直接喝熱甚至燙的水,除了可能加劇發炎,還可能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機率。 若真要嘗試其他方法,建議把握一個關鍵,就是「無刺激性」。例如前述的溫水、冰淇淋等,小護士塗抹在患部外側(非伸進喉嚨)也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適當的服用止痛藥也是個簡單且安全的方法。而若是嘗試後未改善、或更嚴重自然還是得就醫。 喉嚨痛也和癌症有關?醫籲4種情況盡早檢查。由於喉嚨痛也可能和癌症有關,雖然機率不高,一般還是多以感染為主,但也還是不可大意,劉承信醫師提醒,若是喉嚨痛持續兩周都未見好轉,就建議盡早檢查別再觀察,因為若為一般感染,通常在一周左右就會逐漸康復,到了兩周恐怕是有較嚴重的問題需要釐清,也包括癌症。其他像是不明體重減輕,或是時常頭暈、暈眩、無力、疲倦等,以及出現聲音沙啞等異常症狀,都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 劉承信醫師呼籲,民眾遇到喉嚨痛等日常小麻煩,總會先觀察並嘗試自行處理,不過往往會越弄越糟,建議還是先經由醫師檢查為佳,若要自行處理也應以「安全牌」進行,對於喉嚨痛如前述提到的無刺激性方式,並持續觀察症狀,必要時盡早前往檢查,以利保障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喉嚨痛是感染?胃病?癌症?醫:同處2周沒好盡早檢查! .29歲燒聲竟喉癌癌前病變 醫:燒聲、喉嚨痛兩週未好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06 焦點.元氣新聞
台積電好威!近45%壯世代爸爸最想收到這個父親節禮物
父親節你準備送什麼禮物呢?根據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日前針對50歲以上壯世代爸爸,發起「壯世代父親節禮物網路調查」,直接詢問廣大爸爸們今年父親節最想收到的禮物,有高達55.2%的爸爸認為「不需收到禮物」,其次為現金(46.4%)、台積電股票(44.8%),國內旅遊行程(13.6%)、國外旅遊行程(12.8%)。調查還發現,超過35%認為「收過最爛或最不喜歡」的父親節禮物是蛋糕及食品,其次為領帶、鋼筆、皮帶等。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今年最想收到禮物,有超過51%「不需特別收到禮物」,也有近半數偏好現金、股票等。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指出,本次調查發現,壯世代爸爸收過最不喜歡的父親節禮物依序為:蛋糕或食品(35.2%),領帶(26.4%)、鋼筆(19.2%)、皮帶(15.2%)、西裝(13.6%)、運動/健身器材(11.2%)、智慧型手機(9.6%)、平板電腦(9.6%)等。許多爸爸在問卷中的簡答欄提到,不愛吃或不適合甜食、使用機會太少、不夠實用、重複性高,還有人提到「不會操作」等問題。壯世代教科文協會表示,事實上,今年初發起的「壯世代感心服務網路調查」也發現,壯世代在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服務需求強調「務實、舒適及彈性」,可以說與本次調查結果不謀而合,顯示出壯世代對於收禮可能更重視實用性。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指出,壯世代爸爸們多認為「生活無虞無須子女破費」且心意到了就好;而現金實用度最高,且能自由運用;股票則是可以增值、投資等等;另外,不少人提到,因為疫情很久沒出國玩,希望能和家人去旅遊等等。再一次顯示壯世代爸爸對禮物的偏好更重視務實層面,同時也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依2020年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台資料發現,50歲以上壯世代,在2020年平均每卡年消費金額均達76,000元以上,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兆豐銀行今年分析旗下網購信用卡「e秒刷」客群消費行為,在「單筆網購」的項目上,最高的是60~69歲壯世代卡友,今年1至4月平均消費1,300元。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表示,壯世代的消費力超乎大家想像,物質上可甚麼都不缺,若要送實質的禮物,可能需要更細心的觀察與準備,同時也建議旅遊業者針對壯世代的需求開發適合的行程,滿足他們對旅遊的期待。最後,對於今年父親節大餐希望怎麼吃,35.2%的爸爸想在家自煮料理;30.4%想外帶料理回家吃;17.6%偏好外送;2.4%為購買冷凍調理食品在家使用。算一算有超過八成爸爸偏好「在家吃」,僅有13.6%選擇外出到餐廳。
-
2022-07-28 養生.聰明飲食
同樣是香蕉,「不甜的」熱量比較低?營養師的回答是...
之前有同事買了包蔓越莓蒟蒻干,很興奮地告訴我,她發現一個好吃、健康且熱量低的零食…習慣吃東西先看營養成份表的Stella,接過蒟蒻干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翻過來看營養成分表,結果發現這包「美味健康」的蒟蒻干每100公克熱量高達333大卡,而其中精緻糖(sugar)就佔了37公克,約148大卡(佔總熱量44.4%)。這相當每口蒟蒻干就有近半熱量是來自精緻糖…即便蒟蒻干是高纖食物,但高糖、且不算低的熱量讓它被踢出營養健康低卡食物的行列。 會特別用這個故事開場是因為Stella發現近年來,很多基本上健康的食物,如上述蒟蒻干、或優酪乳,已被加「料」到失去它原本的健康意義了。廠商加料的目的或許是為了改良味道和口感讓更多人願意購買;也或許是為了降低成本、滿足消費者想買健康又便宜東西的慾望。但結果就是食物變得更加不健康、營養價值變得更低。 即便廠商避重就輕地用「添加100%果汁」、「高纖」、「低脂」、「低糖」、「十穀」、「全麥」等字眼包裝行銷,但只要看看產品的成份和營養標示就可看出它們加料後不健康的地方。遺憾的是很多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習慣用價格以及上述廣告術語來下購買決定,而疏於去了解自己所買的食物,導致常常花大錢買到的是「心安」的產品,而非真正有助「健康」的產品。 由於從7/1開始,新的食品法規規定了包裝食品須強制標示「糖」含量,所以在談如何學會看產品標示前,先讓我們來學會如何看懂自己所買的食物到底含的是「醣」還是「糖」,先學會認識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懂得如何選擇含醣類食物吧! 「糖」、「醣」、「澱粉」和「碳水化合物」到底有什麼不同? 在營養成分標示表上你會看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這個字眼,它泛指所有的醣類,所以你也可以用「醣」這個字眼稱呼它。而我們所常聽到的澱粉(Starch)、糖(Sugar)和纖維(Fiber)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家族成員。 認識食物中的醣 碳水化合物(或簡稱醣類)依結構可分為四大類:單糖、雙糖、寡糖和多糖。 1.單糖是最小單位的糖,其中最常見的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2.雙糖由兩個單糖分子所構成,其中最常見的有麥芽糖、蔗糖和乳糖 3.寡糖由3~10個單糖所構成,如果寡糖、木寡糖等糖類替代品 4.多醣則是由10個以上單糖所構成,包括澱粉、肝糖、纖維和糊精等 而醣類又普遍存在於穀類、水果和蔬菜中,下面我們將介紹食物中常見的醣與糖: A.穀類食物中的澱粉(starches) 植物會利用光合作用將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製成澱粉,儲存在植物細胞內,故所有的植物都含有澱粉,但含量最豐富的是穀類及根莖類食物。 澱粉屬於多醣類,我們日常所吃的飯、麵、麥,五穀雜糧和地瓜芋頭等地下根莖類食物都是澱粉類食物。澱粉吃入體內可被身體分解為葡萄糖,提供細胞所需能量;過量的話身體會將多餘的澱粉轉變成脂肪儲存起來做為備用的能源。 如何選擇 1.米、麥等穀類宜選擇未經加工的全穀類食物。全穀類含有較精製穀類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與纖維,不僅對健康較好且讓血糖上升的速度也會較慢。 2.地瓜、芋頭等根莖類澱粉食物宜以新鮮未加工為主,避免食用經糖醃製、經油加工(如地瓜干、芋頭干)或經油糖料理烹調的食物。 B.蔬菜和水果中的糖(sugars)蔬菜和水果除澱粉外,還含有果糖和葡萄糖等醣類,只是水果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較蔬菜多,而水果吃起來之所以會比蔬菜甜,主要就是來自其中的果糖。至於我們所買的蔬菜和水果中到底含的是哪種糖則和食物品種、成熟度與保存狀況有關。 舉例來說,水果熟或不熟總熱量差異不大,但吃起來之所以甜度會差很多,主要是因為蔬果的成熟度會影響其中糖和澱粉的相對比例:未熟的青綠色香蕉含較多的澱粉和較少的糖,成熟的黃色香蕉則含少量的澱粉及大量的糖。所以為了降低熱量而勉強自己選擇不熟、較不甜、較難吃的水果實質上意義並不大,因為它們的總醣量和熱量實際上是差不多的。 如何選擇 1.攝取蔬菜時宜選擇少油的料理方式來烹調,食用生菜沙拉或涼拌菜料理時宜留意其所淋的醬汁或沾醬,以避免不小心吃入太多的油和糖。 2.水果以新鮮攝取為主。盒裝果汁多半是濃縮還原汁,營養品質差,且多了很多不避要的添加物;現榨果汁因已拋棄纖維,且果汁榨出後部分營養素(特別是維生素C)會隨著時間而被破壞,因此營養價值不如新鮮食用。 C.家用糖和食物中添加的糖(sugars) 蔗糖是一般家用糖(砂糖)的主要成份,在台灣,砂糖主要是由甘蔗所製得,常用來製作各式甜食和飲料。蔗糖因加工精製程度不同而有冰糖、白砂糖、紅砂糖(二砂)、黑糖等的區別。冰糖所含蔗糖純度最高(99.9%),其次是白砂糖。這兩種糖因為甜的很純,所以很適合用在咖啡或紅茶中調味。紅砂糖(99.4%)和黑糖(94.4%)所含蔗糖純度較低,前者常用於一般烹煮的調味,後者因具特殊風味,故常被用來製作糕點。由於紅砂糖和黑糖的蔗糖純度較低,還保留少量有機物及礦物質,相較於精製度較高的冰糖和白砂糖而言,其營養價值較高。 蜂蜜約含70~80%的糖,是蜜蜂採集自植物的花蜜所製得。因經過蜜蜂唾液中酵素的分解,故蜂蜜主要含的是葡萄糖和果糖等單糖類(也含少量蔗糖)。蜂蜜之所以被認為是體虛者相當好的補養品,主要就是因為它所含的主要是單糖,可快速被人體吸收做為能量使用。 由於蜂蜜是蜜蜂採自植物而得,故除葡萄糖、果糖外,還含有微量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與酵素;再加上在中醫上蜂蜜有特別的保健效果,故相較一般家用糖,蜂蜜具有營養與保健價值較佳及熱量較低的特色(因為蜂蜜約含20%水分,所以同樣100公克,蜂蜜熱量約308~315大卡,而砂糖熱量約在385大卡左右)。 如何選擇 平日用於製作甜點、飲料的糖多半為單糖或雙糖等小分子的糖。這類糖由於能被口腔細菌所使用而導致蛀牙;吃入體內後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而容易引起血糖波動,且能快速轉變成熱量,所以容易轉變成脂肪而發胖。因此這類額外添加的糖最好是能不用就不用,宜盡量少吃。而如果不得已要使用的話,營養價值較佳的黑糖或蜂蜜會是其中較好的選擇。 D.食物中的纖維(fiber) 纖維指的是無法被人體消化道酵素分解的多醣體和木質素,主要來自蔬菜、水果、榖類、豆類和堅果類等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食物則不含膳食纖維。由於人體沒有酵素可分解纖維,所以攝取纖維可增加糞便的體積、增加糞便的柔軟性、刺激腸道的蠕動,因而有助排便;此外纖維還能吸附、稀釋有害物質、刺激腸道蠕動,減少有害物質停留在大腸的時間,因此也可降低大腸癌的罹患機會;另外,纖維還可被腸道益菌發酵利用,進而改善腸道菌叢,促進腸道健康。 如何選擇 1.以全穀類如全麥或糙米、胚芽米、五穀或十穀米來代替精製穀類或白米。 2.選擇新鮮、未加工的蔬果、豆類或堅果類食物;直接吃蔬果而非喝果汁。 原文請見 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Novavax疫苗開打!它適合當第四劑嗎?為何專家說Novavax疫苗比莫德納、BNT安全?六都預約管道一次看
-
2022-07-20 醫療.心臟血管
酷暑注意! 26歲運匠一要命動作 心肌梗塞險死
近日連日高溫,台中一名26歲男送貨司機正中午送完貨後,回車上將冷氣調到最低,好涼快一下,沒想到頓感胸部悶痛、冒冷汗,且上氣不接下氣,他嚇得直衝中港澄清醫院掛急診,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經手術搶救打通血管,揀回一命。這名運匠回想,當天中午因卸完貨全身覺得很熱,一回到車內便將冷氣溫度調到最低,想好好涼快一下,沒想到只是開冷氣的這小小的動作,竟險些害命。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孫德光說,戶外持續高溫,溫差過大是誘發心肌梗塞的關鍵因素。車內氣溫突降,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恐長期造成心臟負荷加重,這名運匠有三高,送貨工作又需頻繁進出車內外,冷氣低溫與車外炎熱天氣,使身體如此反覆承受劇烈溫差的加乘作用,更易引發心肌梗塞風險。孫德光說明,這名運匠到院後,經心電圖、X光、心臟超音波等檢查,會診心臟內科,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其右冠狀動脈因血栓形成導致完全堵塞,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經進行血栓抽吸術、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入術後,打通完全堵塞的右冠狀動脈,於90分鐘內重獲血液順暢循環,幸運撿回一命。孫德光指出,患者年僅26歲,但心血管老化嚴重程度,宛如七、八十多歲長者,研判動脈硬化猝發心肌梗塞的致命風險達九成。患者身高158公分,體重90公斤,又有吸菸與熬夜習慣,自身飲食偏愛甜食且未加節制,是典型三高族群,更是好發心肌梗塞的高風險者。孫德光強調,近年發現心肌梗塞已有年輕化趨勢,每8名心肌梗塞患者,就有一名年輕人,凡吸菸、肥胖、三高族群、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甚至有遺傳性家族病史,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若民眾常感胸部悶痛、呼吸困難、心悸、冒冷汗等症狀,建議尋求心臟內科醫師診治。
-
2022-07-19 醫療.消化系統
半夜胃食道逆流難入眠!睡覺時注意這幾件事助緩解
近年來胃食道逆流疾病的病患數日益增加,夜晚入眠時「火燒心」、夜咳令人難以入眠。花蓮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林霖解釋胃食道逆流成因與症狀,並分享緩解症狀的方式與飲食守則。胃食道逆流成因?林霖指出,部分的胃食道逆流與生活習慣包含,抽菸、喝酒、咖啡、茶、油膩等刺激性食物有關,主要是胃酸從胃部逆流上去,造成食道侵蝕。此外,若賁門較為鬆弛或是肚子太大、腹壓太高像是肥胖和懷孕,以及括約肌較無力、橫隔膜疝氣等,胃酸也容易逆流到食道。針對「賁門」林霖解釋,為食道與胃入口交接處的括約肌,負責在進食、吞嚥時「開門」,使食物從食道順利進入胃裡,在食物進入胃後「關門」。關閉是為了防止胃部蠕動時,胃酸和內容物逆流回食道,隔絕其對食道黏膜的傷害。胸口、胃部灼熱感 為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胃食道逆流症狀最常見的症狀通常是「火燒心」,林霖說明,胸口有灼熱的感覺,或是胃部有灼熱的感覺,有部分人會感受到有胃酸逆流上去,較嚴重可能會逆流到喉嚨處。非典型症狀則有,慢性咳嗽、喉嚨卡卡的、口臭、胸部疼痛等,導致有些民眾可能會去看心臟科、耳鼻喉科排除掉非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才會來腸胃科就診。緩解胃酸逆流症狀 睡眠時墊高枕頭、向左側躺至於治療的方式,林霖表示,藥物治療方面分為幾類,民眾常在藥局購買的中和胃酸的制酸劑主只能暫時緩解症狀,無法治療胃食道逆流,主要用來治療的藥物分為組織胺阻斷劑與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組織胺阻斷劑在一般藥房可以買到,不需照胃鏡健保就能給付;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則需要照胃鏡後診斷有胃食道逆流才能透過健保使用,上述2款藥物都是藉由抑制胃酸分泌達到症狀的改善。針對非藥物的舒緩方式,林霖建議,病患要改善生活習慣,不要吃太飽、吃太油,要多喝溫開水。有些病人在夜晚時症狀會特別嚴重,所以盡量不要吃宵夜,睡覺時也可以把枕頭墊高、讓身體向左側躺並穿著寬鬆的褲子。避免刺激性的飲食習慣 減少攝取太油、太酸食物林霖也提醒,在日常中若要預防胃食道逆流發生,建議避免抽菸、喝酒、咖啡、茶等刺激性飲食習慣,也要減少攝取油膩食物、甜食、汽水等;以及酸性食物包含,檸檬、柳丁、醋、葡萄柚等。
-
2022-07-18 失智.大腦健康
避免老化失智 營養師建議地中海飲食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各種機能都會開始退化,包括大腦也是無可倖免。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陳俐妏指出,失智症早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記憶力退化,「地中海飲食」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抗老化以及預防失智症。陳俐妏說,依據衛福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去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她說,失智症成因主要可分為兩類,第一種是「退化性失智症」,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最多,早期最明顯的症狀是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人物辨認出現問題。第二種是「血管性失智症」,因腦中風或是慢性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所致。其他則包括營養失調、顱內病灶、新陳代謝異常、藥物或酒精中毒等。雖然失智類型不同也有所不同成因,但許多因素都與營養攝取有關,因此良好的飲食習慣及補充足夠的營養是預防失智的重要關鍵。陳俐妏說,失智症預防性飲食必須先了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頭部外傷、抽菸、肥胖等。根據研究,地中海飲食不僅有助於體重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或癌症的罹病機率,近年來更發現也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抗老化以及預防失智症。她說,地中海飲食源自於地中海沿岸國家,提倡多攝取蔬菜、水果、未精製穀類;食用油以植物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如:橄欖油及堅果種子。肉類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海鮮為主;適量攝取天然乳製品以補充蛋白質及鈣質。而紅酒亦是地中海飲食特色之一,其所含的抗氧化物對心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若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攝取。男性每日不超過300毫升,女性不超過150毫升。並建議減少富含飽和脂肪酸的紅肉和精緻糖甜食的攝取。陳俐妏說,除了飲食控制,養成規律運動、適當休息、保持心情愉悅,能預防或延緩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減緩認知能力衰退,讓失智症遠離。
-
2022-07-17 養生.抗老養生
不吃肉、不吃甜食及油炸食品 注重養生的長壽專家為何只活了51歲?
這一個月來有好幾個群組都在傳一個圖片,而目的是在嘲諷養生,甚至是在鼓勵吸煙。圖片的上半是一個中年男子,而文字說明是:「長壽專家林雪峰去世,享年51歲。不吃甜食,不吃肉食,不吃方便麵,不吃油炸食品,不熬夜,過於注重養生,營養不良的專家把自己活活整死了!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終於把自己給整死了。」圖片的下半是一個老太太,而文字說明是:「104歲老奶奶一天三包煙:勸我戒菸的醫生早都死了。」其實,那位男子的名字是林海峰,而不是林雪峰。根據百度百科,林海峰的生平是:「1968年生,2019年11月11日死。生於福建永安,東南亞著名的演講激勵大師,曾任陽光森林健康機構董事長,整體自然醫學療法創始人,賣保健品起家,鼓吹斷食排毒。2019年11月11日,稱『自然療法大師』的林海峯,在雲南麗江意外身亡,終年51歲。林海峯朋友向記者表示,出事前幾天,林海峯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動態,稱自己吃了一包過期的紅棗,『全身僵硬』,但他沒有去醫院,通過嘔吐的方式,將食物吐出來後,身體恢復了正常。隨後,他刪除了這條朋友圈動態。幾天後,林海峯和一些朋友去麗江遊玩,當日吃過晚飯後,林海峯突發意外倒地。被送到醫院後,已經沒有生命跡象,大家懷疑是『食物中毒』釀成悲劇。他自己是做自然醫療的,可能認為自己能夠排出來,就沒有去醫院。」從這段敘述就可看出,這位所謂的養生專家是以賣保健品起家,鼓吹斷食排毒的自然療師。那,請問,保健品,斷食,排毒,自然療法是正確的養生嗎,是有科學根據的養生嗎,是值得效法的養生嗎?(註:我發表過數百篇有關保健品,斷食,排毒,和自然療法的文章,請自行搜索點閱)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那張網傳圖片不提林海峰是採行這些荒謬的養生方法,卻偏偏要說他的養生方法是「不吃甜食,不吃肉食,不吃方便麵,不吃油炸食品」呢?有關「104歲老奶奶一天三包煙」,我在這個網站成立不久後(2016-4-13)發表的世紀大騙局裡就有說:【您也一定聽過類似這樣的名言:「我祖父每天一包煙,活到九十幾。」所以,您是不是也同意,西方醫學是「世紀大騙局」?但是,請您再看,本文開場第一句話裡提到的「機率」。沒錯,西方醫學會告訴你,因為你每天吸一包煙,所以你得肺癌的「機率」會比不吸煙的人高出許多。但西方醫學絕對不會跟你說,你「一定」會得肺癌。如果你常運動,西方醫學會告訴你,你得心臟病的「機率」會比不運動的人少許多。但西方醫學絕對不會跟你說,你「一定」不會得心臟病。】也就是說,醫學上的建議都是根據統計數據而做出來的。如果你遵循這些建議,那你生病或早死的機率就會較低,但是卻不能保證你就一定會健康長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殺死多達一半的使用者,每年導致超過 800 萬人死亡。 其中超過 700 萬人是死於直接吸煙,而約 120 萬人是死於二手煙。根據美國CDC,吸煙會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是可以預防的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我有在醃製食物好壞,北醫學生採訪這篇文章裡說:「任何人,只要他願意承擔已被告知的風險,都可以選擇做他喜歡做的事,不管是三餐都吃泡菜,或是每天抽個三五包煙(當然,如果讀者問我,我會勸他千萬不要)。」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要轉傳這張圖片,畢竟忠言是逆耳。或者說,絕大多數的人寧可相信美麗的謊言,卻不願意聽傷心的真話。原文:每天三包煙,活到104,注重養生,終年51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7-15 養生.聰明飲食
遵循1多3少飲食原則預防中風 連心血管疾病風險都跟著降
正所謂病從口入,中風也是吃出來的。康寧醫院營養失陳詩婷說,愛吃重鹹、油炸物、含糖飲料攝取過多,都會加重中風的風險,特別是平時有吃消夜習慣的人,以及喜愛泡麵、加工品、零食、甜食的人。衛福部建議,每人一天鈉攝取量2400毫克,相當於6克鹽,但目前台灣成人每日鹽攝取量平均9~11克,超過建議量的一倍;要知道「鈉在哪,水就跟到哪」,一旦鹽分攝取過多,身體會本能累積水分來平衡滲透壓,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台灣人吃太鹹,增加心臟負擔再來是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攝取,譬如動物油、油炸物都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研究發現與心血管疾病成明顯的正相關;食用過多的話,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使血管內壁增厚、彈性降低,進而讓血壓上升,增加血栓、中風、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發現,常喝含糖飲料的人,大腦較容易出現血栓,罹患缺血性中風的機率會大幅提升。這是因含糖飲料會增加罹患肥胖和糖尿病的機率,而肥胖、糖尿病易引發中風。1多3少飲食原則,預防中風少鹽:預防中風必須限制鹽分的攝取,每日鹽分少於6克,若是中風高危險群,可以限制在5公克以內,甚至更為嚴格。此外,平時儘量避免攝取人工調味料、加工品,醃漬類的食物也應該少吃。減少飽和脂肪及膽固醇攝取:減少動物性脂肪如肥肉、培根、雞皮、內臟類的攝取量;烹調方法也儘量以清蒸、水煮、涼拌取代油炸、煎跟炒。減少精製糖攝取:攝取過多糖類,會使得體內的三酸甘油酯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平時應少吃甜食,避免過胖,才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多吃蔬果:蔬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代謝膽酸、降低膽固醇、血脂肪的好處。另外,還有各種抗氧化營養素,有助降低中風風險,建議每日至少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延伸閱讀: 。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中風術後觀察中,旁人出現3狀況,FAST口訣念起來,把握黃金3小時把傷害降到最低 。腦中風幾乎0前兆!醫列「8大奪命因子」 中3項極危險
-
2022-07-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臨盆前3天確診順利產子 母淚眼:永遠感謝醫療團隊!
32歲孕婦懷孕第二胎38周時感染新冠肺炎,還差五天解隔卻出現產兆,緊急送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醫療團隊立即換上完整防護裝備接生,順利產子,母子均安,男嬰採檢陰。媽媽在隔離期滿出院前,抱子淚眼對醫師直說「永遠感謝醫護團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彥廷說,這名孕婦因染疫居家隔離照護期落紅、規律陣痛,感覺胎兒正在下降,打119求助,由救護車後送至急診,醫療團隊檢查後發現子宮頸口已開四指,醫護立即穿上隔離衣、戴上防護面罩以及N95口罩,全副武裝為產婦接生。陳彥廷指出,這名孕婦生產時掛心會傳染給寶寶,醫護不斷安撫她舒緩心情、專心在生產,並不斷調整子宮收縮藥物及引導她控制呼吸,不到半小時,順利產下男嬰,男嬰採檢新冠肺炎呈現陰性,讓她鬆了一口氣,不斷地感謝醫護團隊的協助。陳彥廷說明,孕婦染疫不必恐慌,把握「媽媽好,寶寶就好」原則,經醫師評估下可選擇居家照護。孕婦在染疫期間注意呼吸以及血氧,配合醫師評估是否使用抗病毒藥物即可;但若出現呼吸困難、胸悶、血氧濃度低於95%等情況應立即就醫。陳彥廷也提醒,孕婦注意胎動,若超過兩小時沒有胎動,應主動與胎兒互動,或吃甜食使血糖上升刺激胎兒,觀察胎動情況是否有改善,若依然沒有胎動,立即就醫檢查。陳彥廷強調,足月孕婦如果染疫,但在隔離期間出現明確的產兆,要盡速就醫,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好好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及胎動,相信可以安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
2022-07-06 醫療.新陳代謝
工頭1餐吃2便當「瘦10公斤」竟是罹糖尿病 醫曝免上身撇步
50歲男子在工地當工頭因工作量大、餓得快,中午要吃兩個便當,近三個月竟瘦了十公斤,他樂得減肥,妻子卻憂心,押著他就醫,才發現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男子驚訝,他沒時間吃有吃甜食,便當吃多了竟糖尿病上身。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醫師戴廷羽建議,經常外食吃便當民眾,不妨爌肉去肥,雞腿去皮,油膩青菜過水,用礦泉水淋掉油脂,這是避免糖尿病上身的小撇步。工頭表示,老板知道他食量大,中午特別給他兩個爌肉或雞腿便當,最近三個月來發現體重減輕10公斤,以為是天氣熱流汗多,加上工班勞累關係,還樂得可以趁機減肥,但妻子認為這樣的體重減少太怪異,押著他到醫院就診。戴廷羽說,這名工頭抽血檢驗醣化血色素為11%(正常為4%到6%);空腹血糖為260mg/dl(正常為80mg/dl到100mg/dl),確診為罹患糖尿病。戴廷羽說明,目前台灣的糖尿病患者至少230萬人,其中90%為第二型糖尿病,且有年輕化趨勢。第二型糖尿病是一個血糖從正常到不正常緩慢發展的歷程,症狀不明顯,目前認為和家族遺傳、飲食、活動量少的生活習慣、以及肥胖有關。有人不吃甜食、也不胖,為何會得糖尿病?戴廷羽說,跟遺傳有關,第二型糖尿病,只要父母有一人罹患,子女罹患機率為四成,工頭的母親也有糖尿病。甜食是肥胖的危險因子,加工食品或油炸物都含有高糖,常吃就有風險,應盡量吃原形的食物。這名工頭確診罹患糖尿病後,經轉介營養門診提供飲食建議,其妻每天製做健康便當給先生帶到工地吃,從飲食來控制血糖數值,加上規則服藥,其醣化血色素已控制到7%,控制良好。戴廷羽強調,對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遵守四大原則:飲食避免高糖、規律運動、服藥控制、定時自我測量血糖。
-
2022-07-03 醫療.精神.身心
睡好覺、養好肝 5大類食物有助創造好眠循環
本土疫情從四月肆虐以來,已有超過一成五民眾染疫,許多確診者因為日夜顛倒或是出現「長新冠」,開始有睡眠障礙的情形,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但又怕吃安眠藥。台北中山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文傑表示,睡眠和肝臟也有很大的關係,除了睡不好會影響肝臟外,肝臟無法好好代謝毒素,也會影響到睡眠,造成負面循環。因此若是睡不好,可以從飲食和運動著手「打破這個負向循環」。長期睡眠不足,肝細胞無法修復,累積毒素又反過來影響睡眠。吳文傑表示,外界常說熬夜、睡眠不足會傷肝,雖然就醫學觀點來看,睡眠不足不會直接影響正常肝細胞數量,卻會使肝細胞沒有足夠時間休息、修復。當肝臟無法好好休息,或是因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等各種原因,引起肝臟纖維組織增生而導致肝硬化,就會造成肝臟處理廢物及解毒功能下降。當體內毒素累積過多,就會進入腦部,造成睡眠障礙,或是出現意識混亂、動作不協調等症狀。維生素E改善脂肪肝炎,色胺酸食物穩定大腦神經。有些人希望透過飲食調整,幫助好眠,吳文傑表示,可以多攝取五大類食品,包括乳製品、堅果類、雞蛋、綠色蔬菜和糙米飯。而人體一天約需400單位的維生素E,根據研究,若每天攝取800單位,可以改善脂肪肝炎,因此可搭配服用,藉此改善睡眠問題。吳文傑說,由於乳製品、堅果類如葵花子、芝麻、南瓜子,以及香蕉、雞蛋等,因富含色胺酸(Tryptophan),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可以穩定神經。因此若可以三餐攝取,或晚餐中多吃這些食物,可以讓人放鬆、增加睡意。糙米中的玄米多酚調整自律神經,芝麻、綠色蔬菜富含鎂、鈣。另外,晚餐可以將白飯改為糙米飯。因為糙米中有所謂的「玄米多酚」,是含有數種多酚類成分的統稱,其中也包括穀維素與木酚素,有調整自律神經的作用。除此之外,堅果中的芝麻以及菠菜、莧菜、甘藍菜等綠色蔬菜,則富含鎂、鈣;尤其每100克的芝麻中含有975mg的鈣質和350mg的鎂,有助於放鬆肌肉及安定神經,讓人更好入睡。花椰菜雖好,但消化慢,睡前吃太多反而影響睡眠。不過,吳文傑提醒,並非所有綠色蔬菜都可以「助眠」。像是花椰菜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因為含有不可溶性纖維,在人體中消化速度很慢,容易脹氣。因此若睡前吃太多,可能反而影響睡眠。而有些民眾認為睡前吃甜食更容易入睡。吳文傑則表示「這是錯誤觀念」,甜食雖然會讓血糖升高,抑制食欲素的分泌,而食欲素含量降低,人就會疲倦想睡。但血糖急速上升,可能會讓身體快速分泌胰島素以降低血糖;而當血糖太低時,腎上腺素開始分泌,過度分泌可能導致半夜受驚或多夢的情形。因此,睡前吃甜食雖然容易讓人昏昏欲睡,但劇烈的血糖波動,可能反而影響睡眠品質。現代人生活忙碌,對體力精神有高度需求的狀況下,許多民眾會選擇服用安眠藥或健康食品,但市面上商品琳瑯滿目,常讓人不知道如何選擇。吳文傑表示,長期吃藥對身體容易產生負擔,若要用健康食品改善睡眠,建議可以選擇含有以下成分商品:芝麻素:芝麻中僅1%含量的成分,能夠幫助入睡。維生素E:抗氧化成分,幫助身體維持年輕機能,臨床上在治療脂肪肝時會使用的成分。搭配芝麻素實證能保護肝臟,更有效率。玄米多酚:調節生理機能,讓身心呈現放鬆狀態,夜間睡眠回復,精神體力更有效率。同時攝取三種成分,不但能幫助入睡,也能保護肝臟,避免「睡不好影響肝臟」、「肝臟負擔過大又影響睡眠」的惡性循環。吳文傑也表示,單純改善睡眠或小綠人護肝認證的健康食品很多,建議找尋能雙管齊下的商品,才能夠從根本改善睡眠與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
2022-06-27 養生.抗老養生
夏季吃冰消暑退火 濕氣反而更排不出!?中醫師教祛濕3招自我保健
又到了炎炎夏日,你是否常常會覺得悶熱、潮濕,疲倦、沒胃口、提不起勁呢?那你可能是身體的濕氣太重了!台灣是熱帶海島型氣候,本來濕度就很高,到夏天,高溫加上潮濕,更容易產生許多濕氣造成的病症,比如胃脹悶、消化不良、皮膚濕疹、汗皰疹,白帶、腹瀉,頭暈、倦怠等。除了找專業中醫師針對體質開立中藥來治療之外,平常我們也可以自我保健祛濕喔!自我保健祛濕3招1.善用除濕機:平常不管有沒有下雨都可以開除濕機,讓室內濕度保持在60%以下。睡前開除濕機2小時,睡覺會感覺清爽很多。平常就算有開冷氣,也可以加開除濕機,濕度降低會更有感,冷氣比較不會越吹越冷。2.運動曬太陽流汗:運動流汗是最佳的排濕方法,也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讓體內堆積的痰濕廢物排掉,但要夏天高溫記得做好防曬準備,運動後擦乾汗水,不要馬上喝冷飲、吹冷氣,以免「中暑」喔。3.少吃生冷甜食:天熱大家都想喝涼的吃點冰的,吃西瓜、香瓜等來消暑退火,但要記得適量,還是因為吃冰的會讓腸胃功能下降,濕氣反而會更不好排出。祛濕穴道保健足三里:是保健第一要穴。常常按摩刺激,可以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位置:膝蓋外側下方3寸。 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往外一指寬處。•按摩方式: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陰陵泉:本穴屬脾經,有很好的祛濕利水的功效,對腹痛腹瀉、小便不利都有幫助。•位置: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按摩方式: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
-
2022-06-26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廚房/兒童防疫餐 吃出免疫力
「最近很多孩子都走了!」某位藝人的臉書發言,無意間點燃正反論述。身為兒童牙科醫師,對於孩子的關注當然遠大於政治議題。我的患者三寶媽有三位分別就讀小學和幼稚園的心肝寶貝,前陣子她告訴我,打算讓孩子先待在家,但「他們都好挑食哦!」如何為孩子準備健康防疫餐飲,讓許多父母煞費心思。雞肉&番茄蛋包五穀米飯(4人份)胡蘿蔔含有β-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增強免疫力;秋葵不僅纖維豐富,也含抗氧化的維生素C;五穀米有豐富維生素B群,可增加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功能。但以上幾乎都是不受孩子青睞的食物。本料理巧妙用蛋皮化身為彩色煙霧彈,將以上食材華麗包裝,相信孩子看到應該很開心!而蛋黃及乾香菇都是維他命D含量豐富的佼佼者,具有免疫調節作用。食材:雞腿肉2支、五穀米1杯、純番茄泥300克、紅蔥頭4顆、香菇7朵、胡蘿蔔一條、甜玉米罐頭100克、秋葵100克、乾燥義大利香草適量、鹽與黑胡椒適量蛋皮材料:雞蛋4顆、太白粉2小匙、水2小匙、鹽適量作法:1. 五穀米煮熟;紅蔥頭、香菇、胡蘿蔔切丁;秋葵氽燙後切段。2. 蛋皮作法:將蛋、鹽、太白粉、與水全部混合,並以篩網過濾。開小火並抹少量油於鍋中。接著將蛋液平均散開,闔起鍋蓋轉大火,10秒後即熄火。繼續悶1~2分鐘,確認中間的蛋都凝固即可。(蛋皮可加醬油或番茄醬以呈現不同的顏色)3. 雞腿肉表面抹上鹽與黑胡椒,煎至兩面金黃後切小塊備用。4. 平底鍋開小火,先放入紅蔥頭、香菇及義大利香料炒香。接著放入胡蘿蔔炒至軟熟,加入番茄泥、五穀米飯及甜玉米,攪拌並煮2至3分鐘。最後加入作法3雞塊及秋葵,並以鹽與黑胡椒調味即可。5. 將蛋皮與作法4食材做成可愛的造型蛋包飯。豪華海鮮&彩蔬貝殼義大利麵(2~3人份)這是一道彩虹餐盤飲食,各色種類蔬菜中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植化素都跟免疫功能息息相關。製作白醬時,「忍痛」捨棄飽和脂肪含量最高的奶油,只保留鮮奶,同時鮮奶油與起士粉也酌減使用,避免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成為孩童免疫殺手。食材:純天然彩色貝殼義大利麵150克、干貝4粒、蝦仁10隻、透抽1隻、綜合冷凍蔬菜(綠、白花椰菜、黄蘿蔔、紅椒等) 300克、鴻喜菇1/2包、蒜頭2瓣、洋蔥1/2粒、芹菜2枝、百里香適量、白酒50cc、鮮奶150cc、鮮奶油50cc、起司粉2小匙、鹽與黑胡椒適量作法:1. 透抽切花,冷凍蔬菜以氽燙或微波方式煮熟、蒜頭切末、洋蔥和芹菜切丁。2. 義大利麵先煮至八分熟後撈出。3. 平底鍋加入橄欖油,接著放入干貝、蝦子與透抽。撒上少許鹽與黑胡椒並倒入白酒,轉大火讓酒精蒸發,煮熟後全部倒出。4. 取另一平底鍋先放油及蒜末。接著放入洋蔥並炒至透明。5. 鍋中繼續加入鴻喜菇、芹菜與百里香炒至香味四溢。接著放入鮮奶、鮮奶油及義大利麵續煮。最後加入作法3的海鮮食材、綜合蔬菜,並以鹽與黑胡椒調味。莓果&香蕉可可甜米露(2~3人份)孩童另一免疫殺手就是糖,新鮮水果是孩子的最佳甜食。莓果類具抗氧化功效,而無乳糖鮮乳含豐富的蛋白質及維生素D。捨棄精緻糖的使用,除了加入少量椰糖,還使用香蕉來增加甜度與香氣。食材:無乳糖鮮乳(或一般全脂牛奶)500cc、椰糖10克、可可粉1大匙、泰國米或一般白米30克、無調味綜合堅果25克、藍莓30粒、覆盆莓8粒、香蕉1條作法:1. 米先浸泡半小時,堅果乾炒至金黃色,香蕉磨成泥狀。2. 鍋中放入牛奶並開小火,加入椰糖及可可粉並均勻攪拌。接著放入白米並煮熟,但建議仍保有米粒的口感較佳。3. 待稍涼後加入香蕉泥並攪拌。最後以藍莓、覆盆莓及堅果裝飾,撒上堅果粉。
-
2022-06-20 醫療.消化系統
吃米血上背痛竟是胃病轉移!醫曝轉移原因及胃痛避吃食物
55歲的張先生近3個月來常覺得後上背痛,自己設想可能是上背的肌肉拉傷了,多休息就會好,但最近痛到掛急診,確診為胃潰瘍和胃食道逆流,他沒辦法理解的是,胃不會痛,竟然痛到上背,而且只要糯米類食物吃多了就會上背劇痛。胃痛地雷食物因人而異 少數出現轉移痛張先生說,他有點難以置信,從沒想過上背痛是胃病所致,再回想前2次掛急診的上背痛都是晚餐吃了不少糯米製的米血,他因此懷疑是米血引起,於是再吃一次米血,果然上背又痛,幾乎可確定米血是引發他胃痛的地雷食物。衛福部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蔡安順表示,胃痛大部分表現在上腹部,確實有少部分個案會出現轉移痛而痛在上背,而且引發胃痛的地雷食物常因人而異。胃疾出現上背痛 轉移痛臨床少見蔡安順說明,大部分的胃潰瘍患者會上腹痛,胃食道逆流則常會出現心窩痛、胸悶、灼熱感,俗稱「火燒心」的症狀。本起個案張先生的胃潰瘍及逆流性食道炎還滿嚴重的,但他竟然不會上腹痛,而是出現上背痛,這類個案在臨床上比較少見,那是因為胃的神經和上背的神經有所重疊,造成大腦中樞的誤判,以為病灶在上背,一般稱之為轉移痛,其他如膽囊、胰臟的疼痛也有可能出現轉移痛而痛在肩膀、上背等地方。上背痛原因多需先排除 胃病少吃這些東西蔡安順提醒,上背痛可能是心血管疾病,也可能是食道或肺部腫瘤、膽結石、胰臟炎等,或是本起個案的胃病,也可能是肌肉受傷,需要時必須一一排除才能確診。值得注意的是,胃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辣的、油炸的東西,以及甜食、咖啡、茶、巧克力、糯米類等刺激性或難消化的食物,容易因分泌過多的胃酸或刺激傷口,造成胃痛更嚴重。蔡安順指出,在臨床上,有人一吃甜食就胃痛,有人一喝酒就胃痛,也有人不能吃粥,容易造成胃劇痛,本起個案的張先生則是對糯米類製品特別敏感。胃病患者的地雷食物不盡相同,大致而言,要避開刺激性或難消化的東西,一旦知道自己不能吃什麼東西,最好就不要多吃,以免引發胃劇痛,折磨自己。延伸閱讀: ·莫名上背痛...竟是胃炎「轉移痛」所致! 醫解析「轉移痛與肌肉痠痛差異」 ·喝咖啡跟胃食道逆流無關! 營養師公布「9樣害胃酸暴衝食物」:澱粉也是雷
-
2022-06-19 養生.人生智慧
世界最高齡人瑞曾2度罹癌 119歲田中加子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編按:曾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現存最長壽者」的日本人瑞田中加子,於今(2022)年4月19日逝世,享壽119歲。曾2度罹癌、其中一次更在103歲時動過大腸癌手術,體質並非天生強健的她,卻保持一輩子頭腦清楚,可生活自理,並始終樂觀面對人生,她是如何做到?於2019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為全世界現存最長壽人瑞的田中加子,1903年出生於日本福岡。根據統計,日本100歲以上的人瑞級長者約有8.6萬人,在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的現代,絕大多數人可能都希望不只是活得夠久,更要活得健康、愉快,而非晚年在臥床、病痛中度過。田中加子正是如此。她不只活得久,直到度過119歲生日時,她都保持著一定的行動力、生活如常,多數日常事務都能自己完成而不需倚賴他人。2019年福岡市長拜訪時曾問她:想要活到幾歲?她的回答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啊,我還沒打算死呢!」最愛可樂、不忌甜食 102歲才入住養老院一般人可能認為,能夠活得如此長壽的人瑞,肯定擁有身強體壯的好體質。事實上,田中加子在45歲時曾罹患胰臟癌、第二次更在103歲時因為大腸癌而接受手術,也曾罹患傷寒、膽結石和白內障,卻都以驚人的生命力順利恢復健康。據說,她在完成大腸癌手術後,醫生來探望時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想喝啤酒呢。」此外,田中加子也不是奉行健康飲食的養生專家,據說她除了喜愛巧克力等甜食,還特別喜歡喝可樂、歐樂納蜜C(一種營養機能補充飲)等碳酸飲料,和加了糖的咖啡。田中加子入住的安養院員工表示:「加子女士是一位非常活潑,幾乎是有點調皮的長輩。」102歲才入住的她,有時候會故意戳戳工作人員的衣服,然後在對方回頭時,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表情。她喜歡和別人聊天、說笑話,住進來之後很快就交到不少朋友,總是笑口常開的開朗個性,讓她身邊經常自然聚集著人群。對於許多70、80歲的入住者來說,田中加子就像是媽媽一樣令人安心的存在,是院內的超人氣偶像。人瑞的長壽秘訣:保有社交能力、喜歡算數學和下棋負責經營安養院的佐藤美千代觀察,會意識到周遭的環境和人事物、具社交性,是長壽的重要秘訣之一。「加子女士入住這裡10幾年來,日常生活能力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即使有時需要助步車的輔助,她也可以不依靠輪椅而自己走路;晚上會自行如廁、洗澡時除了某些較難清潔的部位,也都能自己完成。」一般來說,到了這個年紀的長者,需要別人餵食才能用餐也是很普遍的事。但田中加子除了會自己拿著餐具就口進食,還會在三餐之外,跟職員說自己想吃零食。「對於外在事物明確表現出要求和欲望,也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在入住的長輩當中,會在固定供應的餐點外要求其他點心的人,就只有加子女士而已。」此外,田中加子也很喜歡黑白棋,幾乎每天早上都要玩上幾場。多年來培養出的實力,從安養院內的所有員工到來訪的記者,沒有人能贏過她。在田中加子入住的安養院,為了讓入住者鍛練腦力,會根據每個人的年齡和健康狀態,給予「學習作業」,像是漢字填空、或是簡單的數學計算題等。其中田中加子特別喜歡做計算題,除了過程中十分專注,也幾乎都能拿到滿分。喜歡學習、充滿好奇心,或許也正是田中加子保持長壽與頭腦清晰的秘訣之一。人生最快樂是什麼時候?她說:現在!從12歲就開始工作,婚後和先生經營餐飲店、退休後又在67歲繼續開了花店、80歲時才交棒給兒女,直到102歲入住安養院前都還會偶爾顧店的田中加子,長年保持著把每天發生的事、看報紙新聞的感想,或是自己的心情隨手筆記的習慣。她曾在筆記中寫下:「最重要的並非是所謂隨著年紀就該過什麼樣的生活,而是在自己的步調和能力所及範圍內,盡可能地維持心靈的年輕。」「上了年紀之後雖說不要太勉強自己,但我也想不輸給年輕人、充滿精神地過日子給他們瞧瞧。我總是在想這些事情,不好意思啊。」在田中加子116歲生日時,她曾有感而發地說:「到了這個年紀,還能這樣活著真是令人感謝。」獲頒金氏世界紀錄證書時,被問到「人生最快樂是什麼時候?」她的回答是:「現在!」如此對生命充滿熱情的田中加子,除了金氏世界紀錄外,也在2020年9月時,以118歲高齡刷新了日本史上最長壽人瑞的紀錄。在她度過119歲生日時,還許下了「想要活到120歲」的願望。雖然這個願望最終沒能實現,但田中加子無疑已經活過了充實和精彩的一生,她始終抱持樂觀與活力,盡情享受人生的態度,無論生命長短,都值得我們學習!資料來源/Daily新潮、QS-Source原文:世界最高齡人瑞,最愛可樂和啤酒!119歲田中加子:一生不失智的秘訣
-
2022-06-16 養生.聰明飲食
舒緩喉嚨痛與咳嗽、補充體力 營養師盤點蜂蜜7好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1期文∕陳大樂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蜂蜜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止痛,能調和百藥;中東以及歐洲各地,更視蜂蜜為「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人類食用蜂蜜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遠從古埃及時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象形文字等,都曾出現養蜂等關於蜂蜜的記載。東方人熟知的《本草綱目》,也明確指出蜂蜜具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止痛等好處。現代科學則證實,蜂蜜除了美味外,還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菌等效果,就連其他蜂產品,如花粉、蜂王乳、蜂膠等,也都具有特定的保健作用。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若以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蜂蜜,我們可以發現蜂蜜絕大多數為碳水化合物組成,主要成分為單醣類的葡萄糖和果糖,這類單醣因為極易被人體吸收,能立即轉換成為能量,可以增進體力和消除疲勞,但也因極易吸收,本身有血糖不穩、肥胖問題的人,不建議多吃。其中,賦予蜂蜜療效的是微量的維生素、巨量礦物質、微量元素、蛋白質、以及抗氧化物質及酵素。特別是蜂蜜獨特的酵素,如澱粉酶、轉化酶、過氧化氫酶、磷酸脂酶、葡萄糖氧化酶、酯酶等,可以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而蜂蜜含有微量的抗氧化物質,如類黃酮類等,則有助對抗自由基的形成。❶改善便秘便秘是許多現代人的煩惱,根據調查顯示,台灣30至49歲的上班族中,有近一半的人受便秘所苦,尤其是職業性質需要久坐、久站、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的人,更是經常便秘。陳詩婷說,便秘的人不妨可在開水裡加點蜂蜜,早晨空腹喝,因為蜂蜜具有助潤滑腸道的作用,能柔軟乾硬的糞便。不過別忘了,要緩解便秘最關鍵的手段,仍是每天補充充足的水分(體重X30c.c.)、蔬菜水果吃足、養成運動習慣、進食時間固定,尤其是每日一定要喝足夠的水,幫助腸道潤滑,才能有效幫助排便。❷舒緩喉嚨痛與咳嗽中醫認為,蜂蜜因為有殺菌及潤肺止咳的作用,譬如夜晚時容易乾咳,或是平時覺得喉嚨乾癢,想咳嗽時,適量喝點蜂蜜水,有助滋潤呼吸道。不過,這好像與一般認為甜食容易生痰的認知有矛盾,因為蜂蜜也是甜食的一種。陳詩婷解釋,蜂蜜止咳的功效,是針對沒有痰的乾咳,也就是喉頭因為乾燥、缺乏滋潤所造成的咽喉刺激、乾癢所導致的咳嗽。此時質地溫潤的蜂蜜,就可以發揮止咳潤肺的作用;但假使是有痰的咳嗽,就不適合吃蜂蜜了。❸促進睡眠蜂蜜因為含有多種維生素B群、鈣質、鎂、鉀、磷等,這些微量營養物質具有安定神經、幫助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適量喝一點蜂蜜,的確能幫助放鬆身心,達到舒眠的作用。不過,陳詩婷建議不要在睡前喝,因為蜂蜜本身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高,糖本身就比較利尿,特別是容易頻尿、夜尿,或可能有攝護腺肥大的人,睡前喝了一杯蜂蜜水,也許會加重夜尿的頻率。此外,有睡眠障礙問題的人,平時飲食應該避免酒精、含咖啡因食物、奶油、辛辣類等食物。❹養顏美容蜂蜜本身具有滋潤的作用,拿取新鮮蜂蜜直接塗抹在皮膚上,可以讓皮膚更加保水、富有彈性等好處,尤其是秋冬皮膚容易乾癢的人,可以用少許蜂蜜調和水後塗於皮膚,防止乾裂;另外,若想要皮膚白皙,可用蜂蜜水加牛奶或奶粉一起調和,敷在肌膚上。❺提高免疫力作用蜂蜜含有寡糖,寡糖本身就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繁殖,因此被認為有整腸、提高免疫力(7成以上的免疫細胞都住在腸道)的好處。此外,蜂蜜因為含有抗氧化物質,如類黃酮素、黃酮醇與黃烷醇等營養素,可以中和體內的自由基,並且抑制自由基活性,整體而言,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❻抗菌、促進傷口癒合研究顯示,將蜂蜜塗抹在傷口上,有助刺激組織重新生長及減少水腫、疤痕形成的能力。這是因為蜜蜂會製造特定蛋白質「防禦素-1」(defensin-1),在採集蜂蜜過程中,會連同唾液一起進入蜂蜜裡,防禦素-1本身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再加上蜂蜜本身有高滲透壓、低pH值、低水活性的特性,有助抑制細菌的生長。❼快速補充體力蜂蜜含有豐富的單醣類,因為分子很小,容易讓人體吸收,特別是幼兒患有腸胃炎、腹瀉等狀況時(1歲以下嬰兒避免食用蜂蜜),可代替市售的電解質葡萄糖溶液,幫助他們免於脫水。另外,長時間劇烈運動下來,容易有肌肉損傷的問題,導致運動表現下降。此時適當補充蜂蜜水,因為很容易被身體吸收,再加上富含維生素B群,有助快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延伸閱讀: 。沖泡蜂蜜要用冷水or熱水? 行家揭「正確方式」:多數人都錯了 。吃不完的蜂蜜如何保存? 食藥署曝「1動作」恐變質
-
2022-06-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居隔怎麼吃? 營養師公開提升抗疫保護力飲食清單
國內新冠肺炎染疫人數持續增高,有不少民眾確診後都得在家居隔,此時確診者的營養狀況、免疫力和從疾病中恢復的能力就顯得相當重要。然而,當感染新冠肺炎時,發炎反應和氧化反應都會升高,導致免疫力降低,也會對營養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地中海飲食抗氧化、抗發炎 增加免疫力國泰健康管理新竹中心營養師林怡妏表示,可採取抗氧化和抗發炎的飲食模式,再搭配5大關鍵營養素補充,以幫助增加自體免疫力,對抗體內新冠病毒,加速身體恢復健康。▸飲食重點1:攝取足夠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及植化素。▸飲食重點2:以富含魚油的魚類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及雞蛋取代紅肉以及加工肉的攝取(如牛肉、豬肉、培根、貢丸)。▸飲食重點3:以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及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類取代高飽和脂肪酸油脂(如椰子油、棕櫚油、奶油以及豬油)。▸飲食重點4:以全榖雜糧類為主要澱粉來源,並減少甜食攝取,如十穀、糙米、地瓜、玉米、燕麥等食物來取代精緻型澱粉(如白飯、麵包、麵條、糕點等)。▸飲食重點5:每天適量攝取乳製品,特別是發酵乳製品,如優格與天然起司。▸飲食重點6:每天足夠水分攝取,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量約為30至40ML。補充5大關鍵營養素 加速身體恢復健康▸維生素D:蛋黃、沙丁魚、鮪魚、曬乾香菇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與新冠病毒接受體相互作用,阻擋新冠病毒結合,同時維生素D可以通過破壞體內的病毒附著來幫助保護肺部。▸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肝臟、紅蘿蔔、地瓜、胡蘿蔔、南瓜、菠菜它們皆具抗發炎特性,研究發現可能對治療新冠肺炎和呼吸道感染有幫助,且維生素A可減少發炎炎症和氧化反應,增強免疫反應,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鋅:海鮮、牡蠣、黑巧克力、南瓜籽研究發現鋅缺乏與新冠肺炎感染風險增加和預後較差有關,鋅可降低細菌感染的風險,並降低ACE2受體的活性(ACE2受體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靶標攻擊目標),還可以保護肺組織的健康,且鋅為具有抗發炎特性的必需礦物質,可能有益於新冠肺炎患者。▸Omega-3脂肪酸:鯖魚、秋刀魚、柳葉魚、鮭魚、鱈魚Omega-3多不飽和脂肪可以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和新冠肺炎中產生「細胞因子風暴」的可能性(一種不適當的免疫反應),且另一個潛在好處還能改善確診者的情緒、焦慮和抑鬱方面的作用。▸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彩椒、花椰菜、香椿研究發現給予新冠肺炎患者服用維生素C可能有助於在疾病過程中恢復和改善,維生素C為一種抗氧化維生素,可增加免疫健康及降低患肺炎的風險。現代人因工作及飲食模式多為外食,或有食物購買、烹飪上的困難,無法如此全面的做到均衡飲食及足夠營養素攝取時該怎麼辦呢?林怡妏建議,適度使用營養品輔助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因每個人身體狀況及營養素缺法不盡相同,建議可以諮詢專業人員後再進行補充會比較安心且安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6-16 養生.抗老養生
陽虛、陰虛、痰濕、濕熱...9大體質,你是哪一種?黃帝內經教你調攝體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這樣的醫理概念,可說與《黃帝內經》「治未病」理念一脈相承。當我們要做到「醫之於無事之前」,就必須瞭解自己的體質現況,才能於日常對應施治與養護,用最小的成本達到健康養生的最大效果。體質判別,治標兼治本人出生於地球之上,自然會受到地理環境、日月陰陽、季候節氣、遺傳等先天因素所影響。所以,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就會有著隸屬於個人的「先天體質」,再依照之後的生長條件,例如:飲食、生活、作息、環境等變化,而長養出「後天體質」。因此,假使有人出生在夏季,天氣燥熱難擋,他的體質大多就會偏於熱,屬於陽性體質;假使有人出生在冬季,天氣刺骨寒冷,他的體質大多會偏寒,屬於陰性體質。再者,假如出生的時候,因為帶著某些遺傳性基因,可能就會帶有先天的特稟(過敏)體質。又或者是早產、先天不良出生的孩子,可能會有氣虛體質等狀況。如果在出生前,能夠安然地在母體中受到良好的照護與調養,出生時大致就會屬於平和體質。《黃帝內經》提到,人在生命本源之初,有來自於先天父母之精,還會受到天地陰陽、四時節氣的影響。於是,在出生的當下,就具備了先天特質與體質。根據整體性的覺察過程,當我們判別了自身先天體質之後,再隨著飲食、生活、作息、環境等後天進行調整,進而改善偏去的體質,找回平衡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理想期待。調攝體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目前對於體質的判定,坊間有很多種方式。有的依照出生年分、五行體質,有的依八字四柱等,但這裡所談的先天與後天體質,採用的是中醫學家王琦教授的九大體質,主要想讓一般大眾能夠容易理解,並加以運用。瞭解自己現在的體質,有助於隨時調整生活作息、食飲習慣,透過長期簡單慢調的方式,讓自己恢復到平和狀態。不管先天體質如何,如果後天非常注重調養,仍可以調攝體質,回到正常並趨近於平和,並且藉由瞭解自己所在的環境、季節變化,適時搭配節氣,做出適切的應變,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感覺舒服是最怡然自得的養生法。中醫理論大致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八綱辨證,簡單區分一個人的狀況,依此延伸出九大分型,作為日常調攝體質的參考。在九大體質中,以平和體質是我們想要的健康狀態,但在生活過程,因為食飲、作息、生活等習慣,還有情緒及環境因素,導致體質有所偏頗,就讓我們簡單瞭解關於體質的分類。◎平和體質──外在表現是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健康樂觀的類型體內精氣神俱足,外在精力充沛、性格開朗,遇到事情不慌亂、處之泰然,平常神清氣爽、很少生病,陰陽平衡、不偏不倚,就是平和體質。這種屬性的人,只需要持續保持,注意不要有過度食飲、生活、作息及情志上的失調,基本上都能長期維持。☉可能形成問題:身體免疫力佳,有好的自癒能力,偶有外邪傷感,也能很快恢復。☉日常養護因應:維持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適當運動、情緒平和,讓身心靈合一健康。☉體質養生食療:體質平和,可不忌口,配合節氣吃季節蔬果,但建議少吃糖類、油炸物。◎氣虛體質──說話氣短無力、動不動就容易疲倦的類型體弱無氣、平常精神不濟、容易疲倦、打哈欠,走路或勞動容易累和喘,耐力較為不足。因為氣的固攝能力不足,坐著也容易出汗,甚至頻尿,稍微受到風寒也容易感冒、恢復期長,屬於能量低弱,能坐著就盡量不動,肌肉呈現鬆軟不實,不耐受風、寒、暑、濕等邪氣,在性格上容易內向、不喜歡冒險。☉可能形成問題:容易有感冒、腹瀉、失眠、頻尿、貧血、憂鬱等。☉日常養護因應:從調氣的簡單運動開始,如甩手、站樁等,定期旅行讓心情開朗,也能增加能量。工作繁忙、生活有壓力容易再形成氣鬱,如因為一點小事就放在心中造成多思、多慮,影響脾胃的消化能力。因此,平日要有屬於自己調整情緒的方法,可以是定期三五好友相聚,讓心情放鬆,也可以看電影、聽音樂、閱讀,進而改善體質問題。☉體質養生食療:補氣常用黃耆、山藥,如黃耆山藥排骨湯、山藥蘿蔔燉雞湯等。如果有嚴重氣虛問題,仍然建議就近找尋中醫師協助診斷調理,因為氣虛表現位置不同,可能是不同臟腑的氣虛表現,如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以更適切的方式,全面性調理體質。◎陽虛體質──時常感到手腳冰冷、身體不耐寒的類型身體怕冷、四肢怕冷,甚至頸部及腰背也怕冷,更怕有風吹來,這是因為體內的陽衛之氣不足所致。所以,體內熱能不足、手腳冰冷,甚至腹部也是冰冷,尤其是晚上天氣較涼、有風,都會感到渾身不舒服,腹部如果著涼就會疼痛,平時會把自己包得緊緊。有人甚至容易吃到冰冷、寒涼性質食物,就會腹瀉,所以喜歡熱飲。面色偏白、肌肉鬆軟不實,可能有微胖、耐夏不耐冬的情況,因此易受風、寒、濕邪影響,也容易精神不振,性格上多沉靜寡言、內向。☉可能形成問題:因脾胃陽虛而腹瀉、打嗝。女性容易經痛、男性則性功能衰弱。腎陽虛可能還會有腰痠背痛等情況。有些人因為熬夜、喜歡冷飲,或冬天沒有做好保暖而損耗身體,也可能因為陽氣過度耗損,而成為陽虛體質。☉日常養護因應:平日可透過走路等運動,多曬太陽,注意不要戴帽子,讓陽氣從頭頂百會穴進入,有效滋養陽氣。陽虛質比較不會感到口渴,溫水的補充也很重要,也可以穿襪防止腳部受寒。☉體質養生食療:多食性溫食物、常喝薑湯,如山藥五穀粥、當歸生薑羊肉湯等。◎陰虛體質──感到手心發熱、身體燥熱、不太怕冷的類型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身體缺水,明明已經喝水、仍然感到口渴,這是陰虛特有狀況。這種人看起來很健康、充滿精力,但是因為缺水,所以體內會呈現熱燥,容易心煩、急躁、易怒,甚至容易出現眼睛乾澀、皮膚乾燥、視物昏花(容易被誤認是老花)、便祕等,夜晚則容易失眠、盜汗,故耐冬不耐夏,也不耐受暑、熱、燥邪,性格上多活潑、外向、好動。☉可能形成問題:容易因缺水體燥而有便秘、口瘡、甲亢、紅斑性狼瘡、失眠、焦慮等。☉日常養護因應:多喝水、多運動(因陽盛陰衰,運動時間可選擇在早晨、黃昏),增加身體的排毒與疏泄,提升循環代謝率。夏天或燥熱不好入眠,睡覺時建議開啟適當溫度空調。☉體質對症食療:首要避免吃烤炸、麻辣等食物,避免再次上火。可多食用綠豆、冬瓜湯等清熱、降火、緩燥的食物,例如蓮子百合煲瘦肉、苦瓜排骨湯等。◎痰濕體質──看起來身體肥胖、小腹很大、身體容易長痘痘的類型痰濕是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調,造成內濕停滯,使痰和濕凝聚一起,形成具有黏膩、阻滯特性,在體內會引發其他病變。這種人的面部肌膚油脂較多、飲食喜愛油膩、重口味的大魚大肉,因此多半體型肥胖、腹部肥滿鬆軟、身體多汗且黏、痰多容易胸悶,且大便黏膩,沖水老沖不乾淨,小便則混濁。對於梅雨季節及濕氣重的環境,會覺得很不舒服,性格上偏溫和、穩重,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放在心中。☉可能形成問題:因為痰濕聚集、脾運化功能失調,容易有腸胃炎、多痰、代謝症候群問題,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日常養護因應:飲食清淡,遠離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讓自己活躍多動,透過有氧運動搭配適當飲水,增加身體的帶氧量,提升氣血循環、促進代謝,像是168 斷食法就適合痰濕體質的人,用以調養身體及減肥。☉體質養生食療:脾虛的人容易痰濕,因此選擇清淡飲食、運動,是痰濕體質首要重點,可以吃薏仁粥、冬瓜薏仁湯、綠豆甘草湯等,有助益氣健脾。◎濕熱體質──臉上油膩、長痘長瘡,或肌膚摸起來濕黏的類型家裡潮濕且又悶又熱,會發生什麼事情?人體因為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將造成內濕停滯,再加上消化不良、暴飲暴食、吃過多的油膩、甜食,及環境濕熱等多重因素,使濕和熱一起,形成濕熱體質。家裡若有濕熱問題,可以使用除濕機,那麼人體呢?因為濕熱體質形成,面部油光易長痘痘、性格容易心煩急躁,在夏末秋初氣候濕熱或濕氣,遇到氣溫較高的環境,會較難以適應。☉可能形成問題:痰濕體質容易有痘瘡、口臭、濕疹、口腔潰瘍、膽囊炎、黃疸等。☉日常養護因應:夏天及悶熱季節應該是最難受的,養護方法跟痰濕差不多,但運動強度要夠,讓身體消耗多餘熱量及水分,達到清熱除濕效果。建議要遠離菸酒,並於晚上11 點前就寢,有利肝膽排毒,恢復體內循環機制。☉體質對症食療:透過甘寒清熱食物幫助消解體熱,可以吃綠豆薏仁湯、土茯苓蓮藕湯、涼拌三絲、海帶炒銀耳。◎血瘀體質──臉色黯淡、晦暗,臉上、手上長斑的類型體內血液運行不順暢或有瘀血內阻,這情形就像水管堆積水垢和污穢,久了會影響水的流動。瘀血內阻也是同樣道理,血管阻塞導致氣血流動受阻,養分供給不正常,可以在臉部氣色及身體肌膚察覺,如膚色晦暗、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等,體質也不耐受寒邪,性格上容易煩躁、健忘。☉可能形成問題:女生容易有經痛、男生容易有前列腺疾病,因為氣滯血瘀也容易形成癌症、心血管疾病,也容易加快細胞老化、健忘、失眠等。☉日常養護因應:如果有較嚴重的血瘀體質,建議就近諮詢專業中醫師進行調理,先從益氣、活血化淤調理。平常透過平甩、站樁運氣調頻,或較緩和的運動恢復氣血運行,搭配適當飲水,幫助氣血通暢。☉體質養生食療:血瘀體質的人可以喝山楂紅糖湯、山楂玫瑰茶,當歸排骨湯、黑豆川芎粥,也是不錯的日常養生湯。◎氣鬱體質──多愁善感、容易多思多慮、悶悶不樂的類型主要因為長期情志不順暢,內心鬱悶、感情脆弱,造成氣機鬱滯,就像《紅樓夢》的林黛玉。但氣鬱不一定就會憂鬱症,還是有輕重之分。有時候是自己給的壓力太大;有時候因為對某種氣候特別敏感而衍生暫時性氣鬱;有時候是一個突發事件所引起,本書【輯二】對此有許多深入描述。從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發現,例如:臉色黯沉,做起事來畏首畏尾、謹小慎微,性格內向、敏感多慮、外表看似膽小等。這種人對精神刺激的適應能力較差,較不喜歡陰雨氣候。☉可能形成問題:氣機鬱滯通常伴隨肝氣鬱結、不易疏泄,容易有肝臟問題產生。另外,因為氣鬱也容易造成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多愁善感、心理脆弱、易受驚嚇、心悸、憂鬱、失眠、強迫症等。☉日常養護因應:休閒時可多親近大自然,透過自然界花草的同頻共振,或是前往博物館,欣賞藝文活動,啟動身心靈的療癒力量。同時,減少含有咖啡因及刺激性的食物,並且找到一種可以讓自己放鬆心情的方法,完成自我調頻。☉體質養生食療:山楂茶、檸檬茶、桂圓紅棗茶、海帶湯、百合蓮子湯。◎特稟體質──好發過敏、打噴嚏,對食物也容易過敏的類型通常來自先天遺傳的體質,由於先天性或來自於生理缺陷或遺傳因子,致使身體調適力不佳,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誘發過敏症狀。☉可能形成問題:特稟體質的人容易有過敏、氣喘、哮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血友病等遺傳問題。有些過敏性鼻炎甚至容易在某些季節好發。有些人還會對某些食物產生過敏,現在很多診所、醫院都有醫學儀器可以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日常養護因應:由於特稟體質屬於高敏感族群,平日的養護需要多留心,內外過敏原都要避免,日常宜多攝取固表益氣的食材。另外,產前檢查也很重要,可以減少遺憾發生。懷孕階段也要特別注意母體的養生與照顧,盡量避免使用對胎兒有害的藥物,例如因特殊狀況需要用藥,一定要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此外,居住環境安全、二手菸害更要特別注意。☉體質對症食療:此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什麼不能吃,如患有蕁麻疹者,要避免有殼海鮮及其他會引發症狀的食物。以上9 種體質當中,第1 種平和體質最健康,另外8 種在還沒有進入生病狀態之前,也可以透過體質養生、適合的運動、適當飲食及水、良好作息習慣、心情調頻,進一步獲得改善。同時,因應季候變化調整身心靈的頻率,讓自己持續維持健康和愉悅,帶來更多的力量與能量,進而達成人生目標。九大體質養生建議參照表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黃帝內經╳量子糾纏:情志相勝、運氣調頻、分子營養與量子信息醫學實證》
-
2022-06-13 醫療.兒科
醫病天地/孩子坐不住 多吃全穀類、蛋白質
疫情期間網路替代實體教學,但親師都發現,愈來愈多孩子坐不住、專注力低,嚴重者甚至影響學業表現。部桃營養師鄒孟君認為,可能與攝取過量含糖飲料、甜食、油炸食物有關,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榖類、核果、優質蛋白質食物改善。鄒孟君表示,早餐若吃得好,可幫助孩子腦部細胞傳遞,不但較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對各方面的精神狀況也有助益,反之若攝取過多澱粉,如餅乾、糕點等食物,有可能造成嗜睡,間接影響專注力。鄒孟君表示,若要改善其實可以透過飲食技巧控制,像攝取全榖雜糧,如地瓜、南瓜或玉米,搭配適量蛋白質,如蛋、牛奶、豆漿等,或蘋果、小番茄等水果,每天換不一樣的組合,可以避免孩子吃膩,又攝取豐富營養素。挑選點心時也要注意熱量不要超過150大卡,家長可查看營養標示,糖量是否占總熱量10%以下或選擇無糖。此外,食用鯖魚、鮭魚、秋刀魚、鮪魚等富含EPA、DHA的魚類,每周吃2次以上,也可獲得足夠的EPA、DHA提高專注力,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與過動症狀。鄒孟君指出,諮詢門診有家長反映自家孩子平日老是坐不住、上課不專心,甚至會有容易生氣等行為出現,這些症狀或許也和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簡稱ADHD)有關,這是兒童常見神經發展疾病,國內盛行率約7%至8%左右。根據國內研究發現,ADHD孩童攝取較多含糖飲料、食品添加物、甜食、油炸食物,體內缺乏B群、鐵、EPA、DHA等必須營養素,可能加重相關症狀。
-
2022-06-07 失智.大腦健康
「地中海飲食」到底怎麼吃?「我的餐盤」口訣教你補足營養
你知道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習慣與選擇,也可以用來預防失智症嗎?根據研究,失智症與心血管的致病因子,都和氧化壓力與發炎有關,因此透過飲食來減少免疫系統過度的發炎反應,和提高身體的氧氣利用率、降低氧化壓力,便成了預防失智症的好方法之一。要怎麼吃才正確呢?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均衡飲食」,在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群、鈣質,以及能夠抗氧化的維生素A、C、E。另外就是保持「低油、低鹽、低糖」,較不易引起身體發炎反應。國健署設計了「我的餐盤」,將每日均衡飲食指南搭配口訣,讓民眾更容易理解如何健康飲食,有助於評估每天是否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地中海飲食 熱量少一點 快樂多更多除了注重一般日常飲食的均衡,也可以在「健腦飲食」上加強。這裡介紹什麼是地中海式飲食,你可以根據個人狀況及需求嘗試看看。一九五〇年中葉,生理學家和醫生觀察到居住在環地中海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較美國人低。經過二十五年追蹤調查,發現地中海居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與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地中海飲食」開始引起醫學界的注意。「地中海飲食」的特色:1.每餐以水果、蔬菜、全穀類、橄欖油、豆子、堅果、種子、草藥與香料等植物營養為基礎。2.動物性營養則以魚類和海鮮為優先,每周最少吃兩次;其次是禽肉、雞蛋、起司和優格;紅肉(牛、豬等畜類)和甜食則盡量避免。3.飲料以開水為主,但佐餐可搭配適量紅酒。4.附加「但書」:每天活動身體,享受和他人共餐的樂趣。由於地中海飲食較一般飲食提供更少的熱量、氨基酸和飽和脂肪酸,因此可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肥胖、憂鬱症、癌症、關節炎和失智等風險。國健署「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一杯容量為240毫升)●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建議吃當季蔬菜,其中1/3是深色蔬菜為佳)●飯跟蔬菜一樣多(當中至少有1/3是非精緻的全穀雜糧)●豆魚蛋肉一掌心(豆類要比魚肉多,蛋的量排第三,肉類最少)●堅果種子一茶匙(份量大概等於杏仁2粒/腰果2粒/核桃1粒,以食指第一指節的大小為參考基準)一日飲食建議量:人體營養需求,包括適當的熱量、約40種必須營養素、以及許許多多的植物素、植物固醇以及許多其他未知物質,都需要從日常飲食中攝取足量,才不致發生營養失衡的現象。所謂「均衡飲食」,不但指每種必須營養素都攝取到需要量,熱量的攝取與消耗達到平衡,而且多種其他食物中重要物質也能平均廣泛的攝取到。以下就跟著我們的五大步驟,試試由自己目前的體態、活動量計算所需要的熱量(卡路里),並檢視自己是否維持在健康體態,每一類食物是否吃不夠、或是吃太多。第一步、了解自己的健康體重第二步、對照性別、年齡選擇你/妳的RMR(靜態代謝率)第三步、依你/妳日常的活動程度,對照生活活動強度指數第四步、依你/妳的健康體重、RMR及活動程度,決定該吃多少卡路里第五步、依卡路里需求,查出自己的六大類食物建議(本文出自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健腦工程:預防失智的12堂大腦建築課》)購書連結👉博客來、金石堂、Momo購物網、誠品線上
-
2022-06-0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每天兩杯半糖紅茶 45歲男健檢檢出糖尿病前期
一名45歲男性因工作需要長時間待在烈日下,喜歡以冰涼飲料來消暑解渴,多年來每天都要喝上兩杯半糖紅茶,加上飲食習慣不均衡,長期下來造成代謝異常,日前健康檢查發現竟已是糖尿病前期,才趕緊戒除手搖飲,並搭配營養師指導,希望病情能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劉彥均指出,民眾除了固定三餐之外,若再喝一杯正常冰塊、甜度的750毫升珍珠奶茶,熱量就相當於一個便當(約710大卡),相當於13顆方糖(約66公克),都超出成人每日所需攝取量,如果有人一天2杯以上,那幾乎是爆量了。她強調,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最好的情況是控制在5%以下,以成人每日飲食總熱量2000大卡為例,添加糖攝取不宜超過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即為每日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約10顆方糖)。攝取過量的糖不僅會加速老化、容易蛀牙、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也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促使血壓、血糖、血脂異常,提升罹患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劉彥均說,若短時間內無法戒掉甜飲的味覺滿足感,建議盡量選擇糖份最低的微糖,挑選配料時也應該注意。像是黑糖熬煮的珍珠、蜜漬紅豆、砂糖調製的芋泥、蜂蜜蘆薈等,都可能在無形中增加糖份攝取量,若要減少多餘熱量可盡量選擇不加料。她建議,不喜歡喝白開水可以用無糖茶類來取代,茶中的兒茶素可以幫助身體抗氧化以及促進代謝,若想喝奶茶,奶精當中含有反式脂肪,攝取過多容易造成心血管以及身體負擔,建議選擇無糖的鮮奶茶,或以無糖豆漿、牛奶、燕麥奶為基底的飲料,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也不失為一項好選擇。她提醒,糖產生的危害不容小覷,含糖飲料及甜食切忌過量食用,除了市售手搖飲料需要注意含糖量的攝取之外,挑選包裝飲料時,也要多加留意營養標示中的糖;日常生活還是建議以飲用開水為主,人生才能甜蜜又健康。
-
2022-06-01 癌症.食道癌
為什麼通過症狀早期發現不容易?醫師詳解食道癌危險因子、檢查及治療方式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這句經典的廣告詞家喻戶曉。在人手一杯手搖飲、燒烤火鍋隨手可得的現代社會裡,胃痛、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已然是文明病的最佳代表。可是,這些症狀若只是藉由胃乳與胃藥抑制症狀就能高枕無憂嗎?另外,菸酒不離手,檳榔常就口的朋友們,是否也偶有吞嚥困難的症狀呢?小心安靜卻致命的食道癌找上你!認識食道癌食道癌顧名思義就是原發在食道的癌症,依照位置及型態可以分為兩類,第一是佔全部食道惡性腫瘤約九成的「鱗狀上皮癌」,通常發生在食道的上三分之二處;第二是「食道腺癌」,一種從食道腺體產生癌變的腫瘤,常發生在食道與胃的交接處,且發生率有上升趨勢(註1)。了解常見的食道癌種類後,我們更應該了解如何預防這樣致命的病症;讓我們從食道癌的危險因子逐一檢查,看看自己中了幾樣吧!食道癌的危險因子1.年齡與性別:食道癌通常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近年因食道癌過世的前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及藝人安迪,更是大大增加了大眾對於食道癌好發於中年熟男的印象。2.抽煙喝酒:對於老菸槍而言,食道癌與抽菸的關聯性也是密不可分(註2)。關於酒精的使用,除了直接刺激食道的黏膜,文獻更指出容易造成食道癌的產生,並且進一步造成胃酸過多、逆流的症狀,進一步傷害食道(註3)。看到這邊,還是快把手上的煙與烈酒給收起來吧!3.刺激性飲食:東方人的特有飲食文化-麻辣燙,那種從裡暖到外的麻辣感真叫人抵擋不住。但是千萬要注意一下是否過量!根據研究指出,在某些文獻指出會造成黏膜的刺激,有可能會造成食道癌的發生(註4);而反覆受傷的食道黏膜,會大大提升食道癌的風險(註5)。下次喝熱湯的時候,不妨多吹幾口,或是等它涼一點再喝吧!4.胃食道逆流:對於多數人而言,胸⼝灼熱、酸氣直衝喉嚨的不適感,都只是偶爾發作。倘若你的症狀反覆出現,也無法靠胃藥、胃乳改善,那就得當心是否有食道病變的可能性。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很容易引起病患的不適,但是如果長期的胃食道逆流沒有經過有效的治療或控制,容易進展到下一個階段的食道病灶: 巴雷特氏食道病變(Barrett’s esophagus)(註6)。5.巴雷特氏食道病變:這個聽起來「很藝術」的病可是一點也不浪漫,它指的是一個食道癌前的病變,主要是下段食道產生了組織學上的變化,食道表面由「鱗狀上皮細胞」變化為「柱狀上皮細胞」的過程。大家可以想像成是原本建築物外牆貼了磁磚,在經過長年摧殘後,新來的建築工人隨便找了一些樹皮貼上去,而這些樹皮不僅保護功能低落,還隨時會剝落並且殘破不堪。 而且文獻指出越長的巴雷特氏食道病變意味著越高風險的食道癌症(註7)。食道癌的症狀至於食道癌到底有什麼症狀呢?到底有沒有辦法能在發生早期就自行發現呢?1.吞嚥困難:當腫瘤變大影響了食道功能,就很可能發生吞嚥困難。起初可能會發現食用較硬的食物或大口的食物時,會出現吞嚥困難與疼痛感;當疾病繼續進展,甚至是吞流質食物都會出現症狀時,通常已較為嚴重,因此只憑症狀想要早期發現的並不容易。2.胸腹部疼痛:腫瘤造成的發炎效應及組織變化,經常造成食道癌患者會出現長期的胸腹疼痛的症狀,特別是在吞嚥之後,因此若出現長期的疼痛,務必也要注意食道癌的可能!3.吐血及黑便:食道腫瘤有潛在的出血風險,當血液順著消化道一路隨著糞便排出,就會造成較深顏色的糞便(俗稱瀝青便)。另外,若是食道血管大量出血、甚至是直接吐血,是非常危急的情況,病患很可能在幾分鐘內出血過多而休克,可說是一顆不定時炸彈。4.體重減輕:惡性腫瘤造成的體重減輕是常見的現象,肇因於癌症造成的「惡病質」,也就是讓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大幅下降的症狀。惡性腫瘤要嚴重到使人體重減輕,通常已有一定的嚴重度,特別是食道癌又是轉移特別快的一個癌症,因此如果不是刻意瘦身的狀態下,發現體重有明顯下降,就得要好好考慮進行一個完整的身體檢查喔(註8)!食道癌的檢查由上述症狀可以知道,食道癌要在早期就通過症狀發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導致食道癌在發現時多已有一定程度的轉移,尤其食道癌的預後相當不好,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雖有近60%、但第二期僅有40%、第三期約20%、第四期小於5%,而台灣整體食道癌的五年存活率,平均起來僅有15%左右(註9),因此可以知道多數人都是在晚期才發現,遺憾終生。雖然目前看來食道癌不容易早期就由病患自己發現有異常,但仍可以透過檢查來及早發現,一般常見的胃鏡檢查、上消化道攝影等等,都能幫助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見微知著。隨著內視鏡科技的進步,現階段的內視鏡有將影像改良檢查的方式(Narrow Band imaging, NBI),此種檢查是利用特定波長的光源,使食道表淺的黏膜的淡紅色光源過濾後,更容易凸顯早期癌症病灶的方式,比起一般胃鏡視野內一整條紅通通的食道,影像改良檢查有著更加良好的早期檢驗率。如果在影像檢查中高度懷疑有惡性組織的可能,就會使用食道鏡的切片,將病變組織取出,以病理檢查結果做為確定診斷的方法。食道癌的治療若是不幸的確診食道癌,到底有什麼方法能治療呢?以第一期的局部癌症(stage T1a~T1b)為例,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根除性的內視鏡黏膜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al dissection, ESD),盡可能的將病變範圍再往外推的地方都切除乾淨,但若侵犯到食道黏膜下層或更深,就可能會需要開胸手術並進行食道重建術。第二、三、四期以後的食道癌,除了手術切除之外、還必須清除被癌細胞佔領的淋巴結,並且搭配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而近年來相當被看好的「標靶治療」,在食道癌的治療效果是不彰的。而在2020年歐洲腫瘤醫學會中,已經證實了免疫療法搭配傳統化學治療比單純使用化學治療更有效果(註10);雖然這樣的免疫療法還在研究中,但總為如此難治的食道癌帶來一線曙光。美食當前,步步為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不免需要大啖美食來紓壓。倘若出現了胃食道逆流、甚至是食道癌的症狀,切勿輕忽自行買藥症狀治療,必要時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搭配內視鏡的檢查。而減少菸酒的使用,除了省荷包,也防止了可怕的食道癌發生,是不是一舉兩得呢?參考資料:(註1) Buas MF, Vaughan TL.,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tumors: understanding the rising incidence of this disease. Semin Radiat Oncol. 2013 Jan;23(1):3-9. (註2)Wang QL, Xie SH, Li WT, Lagergren J. Smoking Cessation and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 by Histological Typ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Natl Cancer Inst. 2017 Dec 1;109(12).(註3) Bagnardi V, Rota M, Botteri E,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site-specific cancer risk: A comprehensive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5; 112(3):580–593.(註4) Chen, Yu-Heng1; Zou, Xiao-Nong2; Zheng, Tong-Zhang3; Zhou, Qi4; Qiu, Hui4; Chen, Yuan-Li2; He, Mei4; Du, Jia4; Lei, Hai-Ke4; Zhao, Ping1, High Spicy Food Intake and Risk of Cancer,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eptember 20, 2017 - Volume 130 - Issue 18 - p 2241-2250 doi: 10.4103/0366-6999.213968(註5)Islami F, Poustchi H, Pourshams A, Khoshnia M, Gharavi A, Kamangar F, Dawsey SM, Abnet CC, Brennan P, Sheikh M, Sotoudeh M, Nikmanesh A, Merat S, Etemadi A, Nasseri Moghaddam S, Pharoah PD, Ponder BA, Day NE, Jemal A, Boffetta P, Malekzadeh R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ea drinking temperature and risk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nt J Cancer. 2020;146(1):18. Epub 2019 Mar 20(註6)Goldblum JR. Barrett's esophagus and Barrett's-related dysplasia. Mod Pathol. 2003 Apr;16(4):316-24.(註7) Krishnamoorthi R, Singh S, Ragunathan K, Visrodia K, Wang KK, Katzka DA, Iyer P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of Barrett's Esophag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Jul;16(7):1046-1055.(註8)Tchekmedyian NS Costs and benefits of nutrition support in cancer.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1995;9(11 Suppl):79. (註9)台灣癌症基金會 食道癌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php?IDno=2220(註10)ESMO 2020 IMMUNOTHERAPY IS BENEFICIAL IN GASTRIC AND OESOPHAGEAL CANCERS, STUDIES SHOW https://www.esmo.org/newsroom/press-office/esmo2020-gastric-oesophageal-cancer-immunotherapy-checkmate649-attraction4-keynote590【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盧柏文醫師】食道癌-與美食相伴的寧靜殺手】
-
2022-05-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發燒、咳嗽、喉嚨痛…搶不到清冠一號,中醫師教「不吃藥」妙方對付3大魔王症狀
國內染疫人口累計已破百萬大關,確診案例已不再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身邊的好友至親。面對病毒步步進逼,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些基本防護都要做好,但如果還是確診,究竟該怎麼辦呢? 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說,如果民眾確診也不必過於驚慌,可以當成打疫苗,在與病毒對抗後擁有抗體,度過獲得暫時免疫的過程,保持情緒平穩,也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 目前感染Omicorn多為輕症,但還是有些症狀讓人不適。臨床最常見的主要症狀分為「發燒及腹瀉」、「咳嗽及痰多」、「喉嚨痛」三大項,可以藉由藥物慢慢緩解,也可搭配按壓穴道、刮痧與食補來因應。 一、發燒及腹瀉 林巧梅說,發燒及腹瀉會耗傷體內的陰分,一旦陰分虧損,熱象又會更明顯,因此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非常重要。建議選擇微溫的水,因為冰冷水會減弱我們對抗病毒的機能,若溫度不降,必要時也可以服用普拿疼,或以物理性散熱方式如溫毛巾擦拭全身、退熱貼等。 在家隔離休養期間,可以按穴道輔助,如魚際穴、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大椎刮痧也有助於退熱。如果已經傷陰,口乾明顯、嘴唇乾裂,可以適量補充一些養陰食材,如百合、蓮子、山藥、木耳等。 二、咳嗽及痰多 嚴重可能胸悶及喘,這時很重要的是要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及甜食,尤其是甜食,包括水果,因為水果大多偏甜,容易生濕生痰,建議改用蔬菜取代。穴道可以選擇:列缺穴、內關穴、尺澤穴等…。 三、喉嚨痛 飲食要避免過於溫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芋片、補品、麻油、酒等,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藥咽喉噴劑或喉錠,穴道可按壓少商穴。 林巧梅指出,以上這些症狀有可能持續到一週,每個人狀況不一,如果透過中西醫診治,可以有效縮短病程。 她說,新冠病毒造成的症狀偏「熱」,中藥清冠一號能有效協助緩解。而若無法取得清冠一號,其實依個人體質,還有許多中藥方也含有清冠一號裡的抗病毒藥材,都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不必執著於清冠一號。 林巧梅也建議,在家休養期間,必須留意若血氧低於95%、服退燒藥仍反覆高燒不退或呼吸喘促持續加重,最好透過視訊看診,請醫師確認病況後服藥。 病毒產生的長期後遺症仍未知,短期因腹瀉損傷脾胃,咳喘耗傷肺氣,在家可以用四神湯溫和調理,如有其他沒解除的症狀,可以尋求醫療,一起正向抗疫,平安度過這一波疫情洪峰。●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職棒怪物大谷翔平: 撞上牆,我就更加努力去嘗試.年紀愈大後才發現:過去曾奮不顧身投入、在乎、重視,一廂情願付出,終將失衡,不會有好結果.打個噴嚏啟動過敏開關,眼淚、鼻涕流不停?3分鐘顫掌改善體循環,減少感冒、鼻子過敏
-
2022-05-24 養生.聰明飲食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下午肚子餓、半夜肚子餓,該不該吃點東西?又該吃點什麼對身體好且無負擔呢?肚子餓這樣吃    不爆量、減負擔營養師程涵宇分享,10種低卡健康零食清單,每種絕對低於200大卡,而且是介於100-200大卡,是一個吃點心零食最剛剛好的熱量,不造成身體負擔,但是又一定會飽的那種剛剛好!不會因為吃太少導致太餓造成食慾大暴走,也不會影響到下一餐的進食時間及份量,一樣可以維持進食狀態穩穩的不會胃口大爆發。(程涵宇營養師授權提供)10種低卡零食    正確吃不過量1、果乾20g +堅果20g 189Kcal/40g將果乾和堅果混合,輕鬆獲得膳食纖維、蛋白質和健康脂肪。記得選擇不加糖的水果乾,像是葡萄乾、鳳梨乾、芒果乾都超好吃!2、低脂鮮乳 189 Kcal /400ml豐富蛋白質及鈣質,提供飽足感身體沒有負擔!蛋白質絕對有幫助止飢的效果,若半夜肚子餓又想馬上止飢不造成身體負擔,首選絕對不會是菜,記得要選擇含有蛋白質的食物才夠容易有飽的感覺。(推薦閱讀:鮮奶、保久乳、奶粉哪個營養? 加熱別煮沸!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讓你嚇一跳)3、奇亞籽布丁 178Kcal/255g小小一顆奇亞籽,吸水率16倍,富含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包含了膳食纖維、完全蛋白質8種必須胺基酸、α-亞麻酸 (ALA)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例如維生素B1、菸鹼素、鈣、鎂、鉀、鋅、鐵、銅等。奇亞籽中的膳食纖維和蛋白質可能有助於代謝,奇亞籽中的蛋白質可以幫助減少食慾和食物攝取;把奇亞籽在浸泡在鮮乳冷藏30分鐘,會呈現出果凍狀的稠度,輕輕鬆鬆布丁完成,上面也可放上自己喜愛的水果,低脂又高纖,完全無添加;奇亞籽有吸水膨脹的特性。4、黑巧克力20g+杏仁5g 152Kcal /25g黑巧克力和杏仁是超級絕配。濃郁的巧克力搭配鬆脆的堅果,美味風味和健康兼顧的組合,而且能幫助滿足口腹之慾 (推薦閱讀:一片黑巧克力熱量比蛋糕高! 營養師揪「致胖陷阱」:小心愈吃愈沮喪)5、無調味綜合堅果 150Kcal /28g好吃又能提供健康好油、蛋白質和纖維的完美平衡。雖然堅果的熱量和脂肪含量較高,但研究發現適量食用堅果可能有助於減肥;可以的話記得優先選擇無調味堅果。好堅果如,核桃、杏仁、巴西堅果、榛果、松子、澳洲堅果、腰果和開心果;一天可以吃個28公克左右的綜合堅果。6、無添加爆米花 146Kcal/80g不是電影院那種有奶油和鹽糖的爆米花,可以自己做,用乾的玉米跟橄欖油就可以自製,或是市面上也可以買得到。豐富膳纖維低熱量,80公克才146大卡,而且爆米花看起來數量很多,所以更可以產生飽足感。7、無糖豆漿 129Kcal/400ml豐富的植物性大豆蛋白質,完全沒有膽固醇,熱量完美提供飽足感。(推薦閱讀:喝豆漿補鈣,骨質仍快速流失? 營養師曝「真正高鈣食物」防骨鬆、骨折)8、起士一片+水果100g 124Kcal/120g起士的豐富蛋白質及一些油脂搭配水果的膳食纖維搭配成一道甜美、奶油味健康小零食。建議可以跟現正當季的鳳梨、木瓜、西瓜等熱帶水果或番茄混合,味道好、營養滿分。(推薦閱讀:起司發霉還能吃嗎? 專家授「保存方式」:你都冷凍or冷藏?)9、花生醬10g +蘋果半顆 120Kcal選擇無糖無額外添加大豆油的花生醬,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及植物性蛋白質,搭配上無打蠟的帶皮豐富膳食纖維及抗氧化槲皮素(Quercetin)蘋果,營養、味道、飽感100分!(推薦閱讀:前三名不是花生、巧克力!「9款抹醬吐司熱量」曝光 營養師:一片厚片等於一碗飯)10、烤地瓜 115 Kcal/86g好吃又隨手可得的香噴噴烤地瓜,吃了超有飽足感而且甜甜的超滿足!連皮吃膳食纖維更多還能延緩血糖上升。(推薦閱讀:蒸地瓜、烤地瓜哪一種營養多? 營養師告訴你答案)延伸閱讀: ·營養師認證「3時間吃甜食」不會胖! 自帶燃脂還能抑制食慾 ·吃很少卻沒瘦? 「8個害你莫名變胖習慣」曝:別放縱吃空熱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