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8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澱粉
共找到
1411
筆 文章
-
-
2020-01-07 科別.新陳代謝
治療甲狀腺亢進會變胖? 醫師:二多二好二少不復胖
台南陳姓女病患就醫後被診斷出甲狀腺亢進,醫師開藥治療時,她第一個問題問說,聽說吃了甲狀腺的藥後會變胖,「那可以不要吃藥嗎?」。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擇穎今天說,甲狀腺亢進病患想避免體重在治療後迅速增加,應該要嚴格遵循健康減重的「二多二好二少」原則,即「多蔬菜多運動、好蛋白好澱粉、少油又少糖」,可保健康不復胖。陳擇穎表示,甲狀腺亢進發作時往往伴隨著體重的下降,經過治療後,體重往往會迅速回升至原本體重,甚至超過迅速復胖又增胖。病患常常無法接受這個「副作用」,有的甚至不願意接受治療或未按時服藥,但這非常危險且錯誤做法。長期不治療甲狀腺亢進會發生的併發症包含心律不整、骨質疏鬆、腹瀉、情緒緊張焦慮,有的引起甲狀腺風暴有可能致命。陳擇穎說,甲狀腺亢進所造成體重下降是因全身代謝異常加速導致,屬於生病的瘦、是假的瘦,這種不健康的瘦會影響身體其他機能異常無法長久,往往最後因身體無法負擔復胖。陳擇穎指出,甲狀腺亢進病患除了要避免含碘高的食物主要是海菜類,海鮮魚貝類也不能過量。如想避免體重在治療後迅速增加,應該要嚴格遵循健康減重的「二多二好二少」原則,即「多蔬菜多運動、好蛋白好澱粉、少油又少糖」,可保健康。
-
2020-01-06 癌症.飲食與癌症
氣炸鍋用錯恐致癌?專家解析聰明吃就不用太擔心
前幾天文章在網路媒體上盛傳,《氣炸鍋用錯溫度恐致癌!專家:2類食物別放》讓很多朋友緊張兮兮地跑來問我,氣炸鍋是不是真的有這麼恐怖。韋恩身為能吃就是福的教主,給他們的回答一律是,~不吃飯不就不會致癌了~(誤),聰明吃就不用太過擔心。韋恩自己很早就買了一台氣炸鍋,覺得它相當好用,尤其是每次看到炸後下面的接盤滴下了深深一層油,感覺就很有成就感,然後同時心理的罪惡感也會大大的下降,深深感動於氣炸鍋真是個好發明。氣炸鍋的原理其實是利用熱空氣加熱食材,所以我自己覺得其實跟烤箱的效果相當像,只是它又加強了熱空氣在內部的循環,讓表面水分快速蒸發,所以又接近了炸的感覺。我自己覺得,如果食物本身的含油量越高,氣炸出來的感覺會越近油炸的感覺,相當美味。 那麼,媒體說氣炸鍋用錯溫度恐致癌,以及2類食物 (加工食物及蔬菜) 別放,到底有沒有那麼恐怖呢? 其實上,所有的食物都一樣,是沒有絕對的安全的,一切健康風險都是相對的。 這些問題不是只有氣炸鍋所獨有,只要是加熱烹調,就會有受熱產生致癌物的風險,也會有營養價值的問題,所以把問題只指向氣炸鍋是一種見樹不見林的誤會。所以如果誤會說不要使用氣炸鍋就沒事,而改用其他也許風險更高的烹調方式 (比如說油炸),那就大大的搞錯了。所以懂得這個原理,底下這些論點大家應該就會心裡有數了:氣炸鍋高溫產生致癌物?只要是烹調,就會利用溫度(生菜與沙西米除外),只是因為烹調手法與加熱介質有別,所以食物達到的溫度也有所不同。熟食我之前就介紹過,可能是人類演化的關鍵【吃肉這項原罪 】,連受過訓練的黑猩猩都愛吃熟的,熟食的優點是一方面可以殺死病菌,一方面讓食材變得比較好消化。但是一方面食材過度加熱,確實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化學反應,產生影響健康的風險因子:=肉類(蛋白質)的過度加熱,會產生異環胺(heterocyclic amine, HCAs)、多環芳香烴(PAH),都是可能的致癌物。澱粉類食材(碳水化合物)的過度加熱,在120度開始,而在160度以上更劇烈的產出丙烯醯胺, 丙烯醯胺也是一種可能致癌物,所以薯條、洋芋片、咖啡、黑糖等等之前受到嚴重的關切。=胺基酸與單醣加熱後也會進行其他梅納反應,梅納反應會產生很複雜的分子產物是很多烹調的香氣與顏色的來源,但是其中一部份產物也被懷疑有致癌的可能。廣義上來說, 丙烯醯胺也是梅納反應產物之一員。=油脂的過度加熱,使其在高溫下也會裂變產生過氧化物與自由基,也都是可能的致癌物。而最近還有些新的油脂反應產物受到關注,那就是縮水甘油 (Glycidol) 與3-單氯丙二醇 (3-MCPD) ,當食物中含有脂肪及鹽加熱後 (200℃以上) 會產生縮水甘油與3-MCPD及其酯化物,尤其是棕櫚油或含植物油食品如巧克力抹醬等加工食品特別受矚目。氣炸鍋的維生素破壞?大部分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等等,都會受到高溫的破壞,所以過度加熱會讓食物的營養流失。過度加熱其實不僅限於氣炸鍋,其他烹調方式也有可能,而且某些烹調方式時間過長,對營養的保存也是很不利的。氣炸鍋不適合加工食物?加工食物大致上來說,可能是指許多半成品,比如說冷凍薯條或雞塊。的確食物一再重複加熱,對營養保留是不好的,也有可能產生很多不良的副產物,但這也不僅限於氣炸鍋而已 ,像很多食物標榜先炸再烤 ,或是先烤再滷等等,都會產生很多化學反應,我常常都覺得是過度加工了。所以綜合以上原理分析,其實大家應該可以了解,食物過度加熱的確是不好,但是這道理不僅僅是只有應用在氣炸鍋身上而已,對所有的烹調方法都適用。以目前普遍使用的烹調方式來說,烹調溫度的高低我認為應該是:水煮(70 ℃ ~100 ℃ )
-
2020-01-05 養生.健康瘦身
冬天減肥最有效?營養師教你減掉肥肉又不減掉健康
冬天節慶聚會很多,從聖誕節、尾牙、年終、進補、團圓飯,一路吃到元宵節,親友相聚、美食當前,體重問題遠遠拋在腦後,加上氣溫低,「吃多動少」,不知不覺就會發胖。尤其冬天衣物厚重,會把贅肉遮住,一個不留心忽略體重增加的事實,等到春天來臨,換上短袖衣褲後,才會驚覺怎麼變得這麼胖,「望肉興嘆」!不過,雖然冬天容易攝取過多熱量,但能量的消耗卻相對比夏天高,因此冬天是去除脂肪的好季節。「冬天減肥最有效!」大概顛覆很多人的印象,但這是事實。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師林育如解釋,這與「基礎代謝率」有關,天氣越冷,基礎代謝率會較高,冬天的基礎代謝率會比夏天高5%。因此建議想減重者「反其道而行」,在越不想動、越想吃的冬天,克制食慾、多多運動,等到春暖花開就可以「驗收成果」,開心甩掉厚重衣裳。肥胖與熱量堆積有關,相反的,消耗熱量就可以減重。熱量消耗分為三個部分:基礎代謝率約占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70%;身體活動約占總熱量消耗的15~30%;食物的熱效應占比最少,約10%。林育如表示,提高及運用基礎代謝率是體重控制的重點,這也是冬天減重比夏天容易見效的緣故。此外,掌握12減肥秘訣,就可以輕鬆瘦,在減掉肥肉的同時,也不會減掉健康:1、增加纖維質攝取增加飽足感:每餐至少1份的蔬菜類(相當於半碗煮熟的葉菜類),且把蔬菜類當作每一餐的開端。早餐無法吃到蔬菜的人,可考慮改吃麥片、南瓜、地瓜等含纖維的全穀根莖類。2、喝湯前先撈浮油:天氣冷愛喝湯,記得喝燉品或補湯(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前先撈浮油,可大大減少熱量熱取。3、減少油炸食物:如果非吃不可,不妨去炸皮減少油脂攝取。但需注意控制油脂攝取,或是每餐食物都用燙的,不能完全不吃油脂類,適當添加油脂是必要的,能夠延緩飢餓感。4、控制堅果類:三五好友聊天,堅果容易一把又一把下肚,尤其過年最愛吃的花生、開心果,建議每天以吃一份(一湯匙)原味堅果為佳。5、避免過多精緻澱粉類:麵包、餅乾、零食及糕餅類等,應選擇未精緻過的全穀根莖類(例如地瓜、芋頭、馬鈴薯、糙米、全麥)。體重控制時,一定要攝取適當全穀根莖類,才能避免過度飢餓造成減重失敗,且全穀根莖類含色胺酸,可維持心情愉悅。6、攝取充足的蛋白質:以攝取優質蛋白質為佳,來源包括低脂瘦肉、海鮮、黃豆及其加工品、毛豆等。一般體重控制應搭配中高強度運動,但為避免肌肉流失,就必須攝取充足蛋白質(每公斤0.8~ 1克),可協助肌肉訓練與修復,且充足蛋白質有助維持好氣色。7、餐間可吃點水果或優質蛋白質:兩餐間感到饑餓時,可吃一份新鮮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或一碗的份量)、蔬菜、一份堅果類或一杯豆漿(260ml)、一杯低脂奶(240ml),降低饑餓感。8、少吃加工品、少沾醬料:加工品和醬料鈉含量高,增加水腫機率,因此需減少攝取,盡量吃食物的原味,例如:豬絞肉比香腸好、烤地瓜比炸地瓜沾醬好。另外,醬料中尤其是沙茶醬,混雜許多油脂,相對熱量也會提高。9、減少含糖飲料及含酒精飲料:這些飲料只是增加熱量攝取。10、水分要充足: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11、不宜快速減重:建議每週減少0.5kg為目標,如果每天少吃500大卡,即可達到每週減輕0.5kg的效果。12、不建議用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這種減肥方式不健康且易復胖,靠飢餓的方式控制體重,只會讓身上的脂肪越多,肌肉越少,相對基礎代謝率會降更低,更不容易控制體重。飲食控制外,搭配運動控制,減重更有效。林育如分享,減重最佳運動是「全身性運動」,藉由大肌肉的運動消耗能量,初期可以從走路開始,進階到快走、慢跑、游泳、水中走路、騎腳踏車、有氧舞蹈等;要注意的是,運動前20分鐘消耗的能量來源以醣類為主,20分鐘以後能量來源以脂肪為主,因此若能持續運動,對於消耗脂肪更有幫助。延伸閱讀: 湯底決定你的胖瘦! 照著6個SOP吃不怕體重暴走 吃菜減重卻變胖? 那是因為這1類蔬菜比肉還肥 
-
2020-01-02 養生.聰明飲食
怎在日常飲食落實「低醣」?從主食到點心掌握5原則
所謂的三大營養來源,是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我們每天進食也都是在吃這些東西,一項食物裡,通常不會僅僅只含一種營養素,而是包含不同比例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酉字邊的「醣」,就是碳水化合物,糖與澱粉都屬於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進到腸胃道後,在人體消化之後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進入血流,在胰島素的幫忙下,葡萄糖才得以進入細胞。不管我們要走路、跑步,還是單純只是坐在沙發滑手機,都需要葡萄糖作為身體能量來源。沒被使用的葡萄糖,轉成為肝醣貯存於肝臟、肌肉;若還有太多的話,再被轉成脂肪。現在大家有時說要生酮飲食,有時說要低醣,有時又是高蛋白,都是想藉由選擇食物的內容物,改變體重。今天我們來看看想「低醣」飲食時,可以怎麼做?先從減「糖」做起:米字邊的「糖」,是「醣」的一種,是我們NG飲食中最常吃得太過頭、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加了糖的飲料、食物總是變得更吸引人,但它們對健康並不好,喝利用高果糖漿調製的飲料,或吃甜甜的糖果,葡萄糖會很快地僅入血流,影響血糖高低,很容易增加胰島素的阻抗性,讓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當你想要減「醣」時,務必要先從減「糖」做起,先從減少吃糖果、吃甜點蛋糕、喝果汁、喝大杯糖飲的習慣開始努力。假如這項食物是有產品標示的,只要上面提及「蔗糖、葡萄糖、果醣、麥芽糖、糖蜜、水解澱粉、轉化糖、玉米糖漿、蜂蜜」等成分的,就是指添加糖份,請小心一點。盡量選擇每100公克裡,糖份小於5克的食物,若100公克裡糖佔了20克以上,就屬太多了。接下來,我們平常在飲料店買飲料,或在上餐廳用餐,就看不到食品標示,因此我們也要學會辨識各種含糖食物。最常見的地雷,你可能以為:「不能吃甜,那吃酸可以吧!口味酸酸的飲料、醬料,糖份就不高。」錯!當口味原本是酸的時候,味道上就會加上不少的糖來調整,所以當你喝一杯檸檬紅茶時,口味雖然有酸酸的感覺,但裡面糖份會比紅茶來得更高。酸梅汁、酸辣醬等等,其實也都是帶有大量的糖份,務必要注意。另外一個減糖重點是,不要喝果汁。過去大家以為果汁很健康,但果汁比水果少了纖維,卻增加了更多更多的糖,即使是百分之百還原果汁裡的糖份都還是很高,喝了人也不會有飽足感,還會吃更多食物。因此,請不要喝果汁!更多減糖方式請看「七招減糖大作戰」,讓自己身體愈來愈習慣無糖口味,從心減少對糖的依賴和成癮,才能讓自己往健康路上邁進。重新思考主食選擇:「醣」裡面包含了「糖」和眾多澱粉類,而大部分的文明裡,我們都是吃澱粉多醣類為主食。有的吃米飯,有的吃麵包,有的則吃麵條、麵食。因此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白飯一定要吃飽吃足」這樣的概念,沒吃完自己面前的那碗白飯包準被家長念。然而,現在我們了解,這些主食通常都屬於精緻澱粉,是高碳水但低纖維的,在體內會快速被消化轉成葡萄糖,讓血糖上升的很快,因此對健康而言不是那麼理想。當然,這並不是叫大家都不要吃飯吃麵吃麵包了,但在選擇上,真的可以做一些調整。例如你可以選擇糙米,而不是白米。糙米是全穀類,帶有胚芽、胚乳、和麩皮,這些是我們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這就是我們該選的主食!除了糙米之外,紫米、全燕麥、糙薏仁也都是好的全穀類來源。記得,不要吃太多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等精緻澱粉類型的主食,而是要改吃全穀類的主食。你可以戒糖,但不要完全戒醣,還是要攝取全穀類的碳水化合物,只是要少一點精緻澱粉。剛開始從吃白米改成吃糙米之際,是非常困難的,畢竟這是大家從小被教導,且維持好幾十年的習慣。你可以有段過渡期,以漸進式的方式來讓自己更習慣糙米。像是剛開始先買市面上包裝好的「糙米20%,白米80%」的米來煮,這算是踏出第一步。接著可以一次各買一包白米、一包糙米,要煮的時候就白米一杯、糙米一杯,這樣就達到50%、50%的目標。接下來再逐步增加糙米比例。目前外食選擇中,提供糙米飯的店家實在是少之又少,建議便當店、自助餐等店家,可以考慮提供糙米飯選擇,讓更多外食族能吃的健康。多吃低澱粉的蔬菜蔬菜裡具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獲取天然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嚴格來說,蔬菜含有大量纖維,纖維也是多醣類,但為什麼我們該多吃這種「醣」呢?因為纖維是人體難以消化的多醣類,我們吃進去後不會增加體內什麼熱量,也不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如果膳食纖維足夠,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減少便秘,有些纖維還能降低身體膽固醇數值。整體來說,高纖飲食能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腸道癌症的機會。還有,纖維比較多的時候,食物就比較具份量感,讓人飽足。在我們選擇低醣飲食時,低澱粉的蔬菜務必要吃得足夠。澱粉類比較高的植物通常是根莖類,像紅蘿蔔、地瓜、馬鈴薯、玉米、甜菜等,澱粉就比較多。如果你想吃地瓜或馬鈴薯,記得把它們算在主食那一類。那哪些是應該多吃的低澱粉蔬菜呢?大家常吃的花椰菜(青色與白色都是)、菠菜、高麗菜、蘆筍、菇類、萵苣等等都是!增加優質蛋白質如果你想要減醣、也想要減重,那每一餐都添加優質蛋白質就非常重要。攝取足夠蛋白質時,我們身體會比較有飽足感,比較不會一直好餓想吃點心,而且還能在減重的同時維持住肌肉的質量。魚類、雞肉、奶類、蛋類、無糖優格、豆類等食物,都是優質蛋白質的選擇,記得每一餐都至少選擇一份來添加。例如在早餐的時候,很多人習慣吃一個麵包解決,但這裡面就完全沒有蛋白質,而是精緻澱粉與糖的組合,升糖快速,但很容易讓人八點才吃完麵包,十點又餓了。因此可以考慮改成以蛋為主體的早餐,炒蛋、蒸蛋、茶葉蛋都可以,或改成吃雞胸肉沙拉,改成吃香蕉加無糖優格,都是比麵包更好的選擇。為點心做準備如果你真的很餓,是不是會取找一包餅乾來吃呢?然而,這些包裝好的餅乾、洋芋片、零食也是低醣飲食的大忌,因為成分不外乎是精緻澱粉、麵粉、和糖,一整個就是高碳水化合物的組合。不過人都有突然會餓的時候,這時候可以選擇什麼解解饞呢?適量的杏仁、腰果、夏威夷豆、花生,可以是不錯的選擇。但請記得,請選擇無調味的,不要選加鹽或加糖的版本來增加身體負擔。一次吃一兩顆,放在嘴巴裡慢慢咀嚼,感受堅果的味道香氣,不要一次一大把咻咻咻的解決掉。蛋除了可以當早餐,你也可以把蛋當成是個零食。現在超商都有賣茶葉蛋,取得方便,一顆蛋裡面碳水化合物少,但有6克蛋白質,讓人更有飽足感。每天吃的三餐內容都關係到我們怎麼選擇食物,選對食物,身體負擔就比較少,對健康就更有益。掌握低醣飲食的五大原則,就算我們無法一日內改變舊有的飲食習慣,但從這些方向出發,對身體是有很大好處的。還有,家人、朋友間的飲食習慣會互相影響,如果你想要達到減醣飲食,那就要多分享這樣的資訊讓朋友、家人知道,讓大家一起了解如何正確選擇食物,才能維持減醣的好習慣。原文:想嘗試低醣飲食?掌握五大原則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家庭醫學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1-01 養生.生活智慧王
除鏽、美顏…「廢水變黃金」洗米水的6個超級妙用
每天媽媽們煮飯的洗米水都輕易倒掉了嗎?其實洗米水有許多超好用的小撇步,許多阿嬤們也都知道呢!媽媽經整理了洗米水的六個超級小妙用!快點印下來貼在冰箱上吧!天天看~天天用!廢水變黃金喔! 清潔去污好方便!洗米水去味!乾淨又環保 洗米水中的鹼性物質是超棒的清潔劑,可以清洗餐具、門窗、家具、擦拭地板,去污能力不差而且還能去除油漆味!更重要的是,用洗米水去汙十分環保、不像化學清潔劑一樣對地球造成傷害,媽媽們可以試看看!洗米水用來洗衣服!去霉去髒污!太棒了!有汗漬的的衣服是每個媽媽的困擾,可以先用洗米水泡大約十五分鐘再清潔,這樣會更容易去汙,有霉斑的衣服也是,大約泡一個晚上再搓揉洗滌,這樣霉斑就清潔溜溜了! 洗米水除鏽!有沒有搞錯?媽媽們想不到洗米水還可以除鏽吧!只要菜刀、鍋鏟等廚具浸泡較濃的洗米水中,就可以輕鬆防止生銹。可是如果是已經生銹的菜刀鍋鏟,可已先在浸泡在洗米水幾個小時,這樣能容易擦去銹斑。洗米水是不是越看越神奇了呢!洗米水洗頭!更烏黑亮麗!洗米水拿來洗頭?有沒有搞錯呢?沒有!!其實洗米水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维生素B群,能幫助頭髮中黑色素形成,可以用洗米水洗頭,也是不錯的廢水利用呢!洗臉美顏好漂亮!皮膚永遠18歲!其實洗米水是很棒的美容聖品,洗米水中溶解了一些澱粉、蛋白質、维生素等養分,可以分解臉上油污、淡化黑色素,也使皮膚更加光滑。但是洗米水要取上面一層較清澈的水來洗,也可拿洗臉海棉沾洗米水按摩臉部,這樣皮膚會光華乾淨,也會更有彈性。 洗米水去腥味!好吃健康又乾淨!洗米水也是很棒的去腥高手,把切過生肉的菜刀,用洗米水輕輕洗刷便能去除腥味,另外處理豬腸、豬肚等食材也是媽媽的大煩惱吧!只要用洗米水清洗,其實比明礬更環保、而且吃得也更安心,從菜市場買回來的現場處理的肉品表面常常有髒汙,同時也能用熱洗米水清洗,這樣就會很容易去除腥味與髒汙!
-
2019-12-31 新聞.食安拉警報
摻假咖啡的黑歷史 台灣也出過「土裡長的咖啡」
日前西雅圖咖啡才因為使用羅布斯塔咖啡摻入號稱100%阿拉比卡咖啡中,而被媒體踢爆。韋恩認為這是件當之無愧的食品詐欺事件,也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算不見得造成安全問題,讓消費者的健康受到影響,但是買到這種黑心食物,一定會讓人感到非常的生氣。而眾多農產品中,咖啡是黑心商人優先鎖定的,因為咖啡廣受世人歡迎,很多人根本視它為必需品,所以咖啡價格在近幾十年來已經翻倍,而咖啡的期貨價值僅次於石油而已。所以殺頭生意有人做,黑心咖啡的歷史恐怕超過了兩百多年,這可是從19世紀就有很多明確記錄的,然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變成黑心業者與執法者/食品專家的鬥法,黑心摻假手法層出不窮,讓人嘆為觀止。咖啡摻假的源頭- 菊苣黑心咖啡主要的起因是商人想灌水賺黑心錢,所以摻入了其他農產品,自從1820年代,德國化學家阿庫姆就在倫敦成為食物打假專家的先驅,阿庫姆首先指出,當時倫敦店裡的研磨咖啡粉,很多都摻入了烤過的菊苣粉,菊苣粉用的是菊苣這種植物的根,菊苣的葉子一般是當蔬菜用,而其肥大的根本來沒什麼用,後來黑心商人發現它富含澱粉與醣類,所以烤乾磨碎後,就可以充入研磨咖啡粉裡面增量,而另外想讓顏色更像一點的話,就再加入黑糖來調黑一點。這可能就是有史以來第一種的黑心咖啡配方了。當時英國很多人就在抱怨,來自印度的咖啡根本沒有不摻菊苣粉的。1856年的泰唔士報曾經寫道「我們要咖啡,卻得到菊苣根粉末,我們要菊苣根粉末,卻得到燒焦的胡蘿蔔和馬肝粉。」所以當時很多化學家矢志研究抓出摻假黑心咖啡的方法,其中一位名為亞瑟・哈塞爾(Arthur Hill Hassall)的醫生發現當時最新的科技-顯微鏡是發掘黑心咖啡的利器,因為在顯微鏡下,咖啡與菊苣的顆粒看起來根本天差地遠,所以可以成功鑑別是不是純的咖啡粉。所以這項成果在1852年,還發表在現在仍是醫學權威期刊之一的刺胳針(Lancet)之上。咖啡摻假的大宗- 穀類根莖澱粉只是咖啡摻假的獲利實在太高,所以讓咖啡黑心商人們仍前仆後繼,用其他各種東西來摻假,其中最常用的還是各種穀類或是根莖澱粉,比如說小麥、大麥、橡實、杏仁、玉米、蒲公英根等等。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物資缺乏,還由政府大力推動民眾選用代用咖啡,這個代用咖啡就是用橡實做的,由政府統一配給。韋恩在之前的調查裡也看到台灣也生產過這種咖啡,不過應該可愛地不是出於黑心。台灣種植咖啡的歷史雖然據傳早至荷蘭時代,日本時代也曾推廣,只是產量一直不是很高 (一棵台東百年咖啡樹,牽起日本與台灣的咖啡情緣) 。直到二次大戰期間,日本政府還從台灣東部生產咖啡供軍隊提神之用。只是近年來文史工作者尋根到花蓮豐田村,才發先當年參與生產的阿嬤口中得知,當年許多生產的ㄍㄚ ㄅㄧ,其實都只是由盛產的樹薯磨粉炒熟而成,算是一段令人莞爾的歷史。只是當年的日軍到現在依然不知道他們喝的咖啡是太白粉炒來的,如果真有提神的效果應該也是安慰劑效應的心理作用吧。協會調查的紀錄如下:呂月嬌阿嬤突然語出驚人,指著旁邊的房子說:「佇前頭係太白粉工廠,後壁係咖啡工廠。」(那前面是太白粉工廠,後面是咖啡工廠)」)協會聽了大吃一驚:「找了這麼久的咖啡工廠竟然在這!」於是趕緊詢問阿嬤:「阿嬤,以前你們也在這裡烘咖啡哦!」阿嬤:「烘係啥?係用炒的。」協會聽了以後更加認定,嗯--的確是,非洲的確有許多部落的原始做法,Discovery都有播。他們將咖啡放置在鍋中炒再加水,變成最粗製原始的咖啡。於是我們進一步詢問:「阿嬤,那你們怎麼炒咖啡豆?」阿嬤:「伊就收一收、曬一曬,全部拿去灶上炒,炒到黑就好啊。」協會:「阿嬤,那當時候的咖啡豆從哪裡收的?」阿嬤沒有理我們:「當時戰爭開始,天上都有米軍的飛凌機佇咧繞,男生攏抓去作軍伕。彼時間日本人聽別人講過,阮有咖啡,就來叫我們全部作咖啡,說要上去前線給打戰的士兵使用。」協會:「哇!阿嬤你們以前咖啡是送去給士兵用的啊!?」這就有道理了,難怪問早期的居民們都不知道村子有咖啡這件事情,只有日本人知道。阿嬤:「係啊,本來係阮自己好玩,隨便喝喝,後來就全部都作成咖啡給日本人。」協會:「阿嬤,那你們咖啡豆是從哪個村產的?」阿嬤:「什麼咖啡豆?」協會:「咖啡用的那一粒粒的豆子啊!」阿嬤:「哦!係啦,炒一炒以後變成豆子。」協會:「毋係啦,係『咖B豆仔』!」阿嬤:「伊丟炒一炒就『咖B豆仔』啊?」協會:「……?」阿嬤:「???」協會:「阿嬤那你們咖啡從哪裡來?」阿嬤:「阮毋係剛講過?」協會:「毋係,毋係『豆仔』,係『咖B』。」阿嬤:「哦哦哦!嘛係同款啊,樹薯粉沉澱不是有渣渣漂在上面?蒐集起來後,全部拿去廚房炒……」協會:「???」阿嬤:「炒完了後,毋係會結塊?」協會:「啊?……是?」阿嬤:「結塊我們就再磨一次,磨成粉狀,裝成罐子給日本人拿過去。」協會:「阿嬤,你講那咖啡係樹薯粉?」阿嬤:「毋係,係伊的渣渣。」協會:「啊不是用咖啡豆?」阿嬤:「有咖啡豆啊!哪沒?伊炒一炒就變咖啡豆。」協會:「???」協會受不了了,問阿嬤:「咖啡樹?」阿嬤:「毋係啦,咖啡係生在土裡的,哪有樹。」協會:「生在土裡……。」阿嬤:「對啊!之後攏給日本人,送去前線給士兵喝。聽伊講,咖啡喝下去精神都很好。」協會:「……。」-------------------協會終於受不住了,決定跟阿嬤一次攤牌搞清楚,重新來一遍。協會:「阿嬤,咖啡是什麼?」阿嬤:「什麼咖啡是什麼?咖啡就樹薯沉澱的那個渣渣,你不是說那是咖啡?」協會:「毋係啦……。」協會:「嗯……,那咖啡豆是什麼?」阿嬤:「那渣渣炒一炒結塊,嘛係你講的,咖啡豆啊!」協會:「……。」協會:「你們送去給前線喝?」阿嬤:「對啊,前線打戰幾天都沒得睡,喝咖啡可以不用睡覺!」協會指著旁邊的房子問阿嬤:「這是咖啡工廠?」阿嬤:「毋係啦!前頭係太白粉工廠,後壁廚房才是咖啡工廠,日本人當時攏啊捏講。」阿嬤帶我們進到屋子裡面,指著他們家的灶頭說:「佇加炒咖啡豆,係阮的咖啡工廠。」協會:「……。」阿嬤繼續說:「今日仔的咖啡攏太多添加物、香精,喝起來不像以前那樣的天然。古早時我作咖啡的,咖啡沒有現在這麼香。」協會:「……。」--------------------最後我們終於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當時候阿嬤們不知道什麼是咖啡,把樹薯粉炒一炒,再研磨後泡熱水後便成為「混濁液體」,顏色像是咖啡。當時代的村莊裡面,誰都沒喝過咖啡,只知道那是杯時髦的飲品;見到那杯阿嬤泡的「茶」,便認為是咖啡。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知道豐田產咖啡豆的日本人也聽聞了,於是請阿嬤他們的「咖啡工廠」將豐田出產的「咖啡豆」製成咖啡,為日本前線吃緊的戰事與緊縮的物資作出貢獻……。(上述對話取自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咖啡摻假- 豆類與種籽咖啡摻假還有一個派系,就是用各種豆類或種籽,比如說大豆、綠豆、鷹嘴豆、棉籽、羽扇豆籽等等,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期間,大豆做的「假」咖啡就曾經盛行於物資被封鎖的南方陣營。事實上,南方陣營曾經出現過各式各樣的咖啡替代品,而這種「假」咖啡,被統稱為林肯咖啡,因為南方人認為他們得喝這種咖啡都是林肯害的,當時甚至連炒熟的葡萄籽都被用做咖啡替代品之列。大豆(黃豆、黑豆)替代咖啡其實一直源流到現在,反而受到現代一些消費者的歡迎,韋恩也曾經在七三茶堂喝到過以台灣黑豆炒成的黑豆拿鐵,其實它味道還真的很像真的咖啡做成的拿鐵,沒有咖啡因是這類大豆咖啡最大的好處,所以對於怕咖啡因造成心悸或是睡不著的人,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食物以外的黑心咖啡填充物近年來,越南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咖啡出口國,很多研磨咖啡粉出產自越南。只是之前越南也出現過聳人聽聞的黑心咖啡案件,居然是黑心廠商回收舊電池, 然後打開電池取得裡面的電池芯粉,然後甚至摻上泥土、石粉,再加入劣質咖啡豆中,製成黑心咖啡粉銷往越南各地。該項產品雖然沒有流入台灣的跡象,不過也是嚇到許多人如驚弓之鳥了。替代與摻假的紅線總之,假咖啡其實已經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其實大家也不用覺得現代人特別壞。咖啡裡摻入替代物其實可能有其背景與文化,也不見得都是黑心的事,只不過完全就是兩大原則:1.有沒有做到透明公開告知使用了大豆、菊苣等替代品,或是用了羅布斯塔豆,那就公開告知消費者,做到誠實標示就不是一件壞事,由消費者自行來判斷。像菊苣咖啡、大豆咖啡現在反倒成為咖啡文化裡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很多人欣賞的。有沒有使用合法安全的食品原料2. 沒有使用合法安全的食品原料作為咖啡的替代品,當然要用安全、合法可用的食品原料,電池、礦物等當然是不允許的,有些植物如棉花籽有安全的疑慮,當然也不適合使用。原文:咖啡替代摻假的黑歷史-台灣也出過土裡長的咖啡
-
2019-12-30 養生.抗老養生
酪梨、香蕉...12種清掃身心的能量食物看這裡
過年除舊布新,身心也該來個大掃除。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的洛桑加參,分享靜心好食清單,讓12樣好食物幫你身體更健康。洛桑加參在「淨心‧靜心」(時報出版)書中指出,吃錯東西,一般人要花好大力氣才能把它代謝掉。正從疾病中康復的人,消化、代謝、排毒功能往往較差,更應該慎選入口的食物,減少干擾與無謂的耗損,把大部份精力用在自癒上才好。洛桑加參分享12種可以帶給人們滿滿元氣的好食物:1. 酪梨:含有能保護你的優質油脂,益腦顧心,營養價值媲美母乳。不過酪梨熱量高,有減重需求的人,建議和朋友一同分享。2. 香蕉:攝取微量礦物質的絕佳來源,這對你的心緒安定尤其重要。憂鬱的、睡不著的、背負創傷與壓力的,吃了更快意。3. 莓果:提供生命力的能量寶石,掌握著抗氧化的祕密。我不會說「吃草莓、藍莓的女人不會老」,但肯定老得比隔壁那個愛生氣的慢。4. 不加糖的新鮮柳橙汁:有人美稱它是「上帝做出來的蒸餾水」,意思是勸人與其生病時才來喝藥,不如在健康時就把它當成預防疾病的飲料。請盡量選擇現壓現榨的,並在半個小時內喝完。5. 無花果:能幫腸道除舊布新,趕走壞的,留下好的。身心靈大掃除就靠它吧!6. 奇異果:助你告別血糖失衡所引起的情緒暴衝。果皮刷洗乾淨,連皮帶肉吃,便祕有解。7. 木瓜:肚子鬧脾氣、情緒有點糟,何以解憂?唯有木瓜。木瓜富含酵素,堪稱顧腸胃神器。人體中負責傳遞幸福訊息的血清素,有八九成來自你的消化器官。要能感受幸福,記得補充天然酵素,別讓腸胃不開心。8. 十字花科家族:地表最強的防癌家族。空汙來襲,它們還能顧好你的肺。家族成員包含綠的白的花椰菜、紫的白的高麗菜,白菜、蘿蔔、甘藍……,花開四瓣成十字型的就是。9. 香草家族: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抗菌力強,能幫你增強對環境的適應力與抗壓力。善用香草,調味料還能少用一點,減少鹽分攝取保護血管。10. 地瓜:預防多種因消化問題所引發的疾病。想減肥,該放棄的是精緻澱粉,地瓜不該放棄。11. 薑黃:最天然的鎮定劑,緩解慢性發炎。不一定非靠薑黃素補充劑不可,好吃的咖哩裡面就有很多薑黃。12. 蜂蜜:可提升對流感的抵抗力,想吃甜又怕精製糖傷身,就吃天然蜂蜜吧!此外,全穀物、芝麻綠豆等種子食物、多樣化的當令蔬果、當地的藥草、綠茶或普洱茶、以傳統方法製成的起司等,也都很不錯。
-
2019-12-26 新聞.健康知識+
你以為的暖身食物反而需忌口?禦寒高手的「冬季養生法」
酒越喝越暖、吃火鍋禦寒……殊不知,有些方法不光取不了暖,還可能損了健康。《生命時報》採訪專家,提醒你冬季飲食需要“忌口”哪些食物,並送你一份高階“禦寒法”。天冷飲食,有4個忌口1.烈酒不少人認為,冷天喝烈酒驅寒,冬季酒桌上也常以此作為勸酒的“藉口”。其實,喝酒暖身是暫時的假象,主要有以下3個原因: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熱量有限,身體無法從中吸收需要的能量。酒精中的乙醚有擴張血管的作用,酒下肚後,血管擴張會讓血液循環與呼吸加快,促使內臟、肌肉等體內的熱量從血液散發到體表,從而讓人感到身體在發熱。但同時,體內已經在變冷了。酒精及代謝產物在一定程度上會麻醉中樞神經系統,讓皮膚對外界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也“欺騙”了身體的感覺。喝酒不僅不能暖身,還容易著涼。過量酒精會增加肝損傷、痛風、結直腸癌、乳腺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烈酒”的酒精含量較高,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有害飲酒行為”是指30天內有1次或以上飲酒超過60克,相當於60度白酒喝2兩。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過於辛辣的食物冬天一到,麻辣火鍋再次受到人們追捧,成為“暖身佳品”。辛辣食物能刺激味蕾,但它也會刺激胃腸道,產生痛感、熱感,因而讓人感覺由內而外的“暖意”。這種刺激對消化道是一種挑戰,尤其是消化道敏感、容易發炎的人,更容易造成胃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等問題。吃辣後血管擴張、面紅耳赤、毛孔打開、大汗淋漓,體內積蓄的熱量隨著汗液散發到空氣中,如果突然從室內到室外,毛孔來不及閉合,容易受涼感冒。3.燒烤、油炸食品從食材來說,肉類很適合在冬季攝入,不但可以滿足人體蛋白質需求,還能維持免疫力以及肌肉的活力。同時,高蛋白食物的“食物熱效應”比較高,也是“暖身”食材的首選。但燒烤會在肉的表面塗抹大量植物油傳熱,油炸更是在高溫下讓油和肉、澱粉接觸,不僅產生過多脂肪,還會產生苯並芘、雜環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質。喜歡吃肉的朋友,不妨用煮、燉、蒸的方式來烹調。4.寒涼食物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在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冬天適宜吃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有助於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涼性食物最好忌口,如西瓜、黃瓜。吃涼拌菜時,最好放點蔥、薑、醋等熱性食物來中和。 禦寒高手的「冬季養生法」除了飲食上注意“忌口”,睡眠、運動、心態等都是冬季養生的硬指標,每一項都有講究。睡宜早 養精蓄銳冬天草木凋零,動植物多處於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的生長做準備。為了順應“冬藏”,人們在起居上也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點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動宜慢 微汗即可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此時的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所謂“小寒慢跑跳踢毽,暢達樂觀防腎寒”,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此外,運動盡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並應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頭宜暖 胸背足忌涼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年老陽氣弱者更應注意。建議出門時戴好帽子,避免濕髮出門,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選擇舒適保暖性能好的鞋子,並經常用熱水泡腳。心宜平 節制喜怒曬太陽冬季白天短而夜間長,寒冷的天氣、呼嘯的北風、頻發的霧霾,常會讓人們的心情受到影響,引發失落、沮喪等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症。因此,要注意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積極樂觀地面對寒冷的天氣變化。還要多曬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4個壞習慣,其實是保暖誤區冬天雖然要時刻注意防寒,但也要避免這些“保暖”誤區。關嚴門窗不透氣關閉門窗後,由於不通風,室內氧氣逐漸下降,而二氧化碳急劇增加,尤其房間小、人多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根據研究,入睡3小時後,臥室內的二氧化碳會急劇增加數倍,同時細菌、塵埃容易積聚,被吸入體內。所以,晚上睡覺最好不要將所有門窗關緊,可以在客廳留一扇換氣窗,打開臥室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通常來說,開窗半小時,室內空氣就會更新一次。在沒有暖氣的南方,開空調時將溫度調到適宜的範圍,最好再給窗戶留一條縫。蒙頭睡覺易缺氧很多人覺得頭部冷,或尋求“安全感”,習慣將頭埋進被窩。時間長了,很容易導致大腦缺氧,夜裡易做夢,早上醒來頭暈乏力、精神萎靡。尤其是老人、小孩以及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更要注意。整晚不關電熱毯在沒有暖氣的地方,很多人習慣整晚開著電熱毯取暖,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這樣會使人體皮膚血管擴張,水分蒸發快,引起皮膚乾燥瘙癢、喉嚨乾渴等症狀。糖尿病患者以及對溫度感知差的老人,容易低溫燙傷。質量差的電熱毯長時間開啟,還可能引起火災。所以,如果用電熱毯取暖,最好睡前通電加熱,入睡時關掉電源。衣著過厚更疲勞人在睡覺時,身體會處於放鬆狀態,此時穿寬鬆的睡衣有助消除疲勞,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倘若衣著過多過厚,不僅肌肉得不到應有的放鬆,次日醒來還會腰酸背痛,且妨礙皮膚正常的“呼吸”和汗液的蒸發,更容易出現感冒。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25 癌症.飲食與癌症
「把食物當藥物」癌症患者怎麼吃?營養師圖文解說
已有很多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癌症病患接受治療的效果會比較差。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王馨羚營養師表示,營養不良會讓患者的體力變差、降低治療效果及生活品質,以致病情惡化等問題。王馨羚營養師指出,評估癌症病患的營養狀態時,除了營養攝取量之外,還會去了解營養攝取的種類,是否符合患者體態以及體重變化所需要的建議量,為每一位病患進行完整個人化的評估。六類營養,缺一不可營養師提供建議時,會分成六大類食物,包括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堅果種子類。要「吃飽」也許很簡單,尤其癌症病患有時會有「早飽」的效應,建議病患能以均衡飲食搭配方式,在正餐中能攝取全穀雜糧類之澱粉食材,配上蛋白質類,即豆(指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魚、蛋、肉等,再加上蔬菜纖維質類的食材,兩餐中間可以搭配水果,一天可以喝一次乳品。由於部分患者喝乳品會有腹瀉,且為增加病患的營養攝取量,並有體位較輕狀況者,可以考慮把乳品改成不含乳糖的配方營養品。 王馨羚營養師表示,有些患者在治療過程會有食慾不振的情況,以致造成攝取量降低,我們會建議搭配營養補充品,以輔助熱量以及蛋白質的攝取。抗癌過程,把食物當藥物治療前期,主要會建議患者均衡營養的概念,首先確認患者體位是否過輕,體位過輕的患者要加強營養輔助,否則將可能在後續的治療中體力透支,這也是治療前的營養補充很重要的原因。在治療中期,患者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例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狀況,營養師會依照患者狀況給予建議。最常發生的噁心、嘔吐或腹瀉,會建議少量多餐,在最舒服的時候就盡量吃。傳遞「把食物當成藥物」的觀念給患者,食物的重要性不亞於藥物,一定要吃不然身體沒辦法承受後續的狀況,這樣患者比較能夠理解。關於熱量攝取,有個常見的迷思,很多家屬會燉雞湯、燉魚湯,他們認為營養都在湯裡,所以就多喝湯,不去吃裡面的固體食材。王馨羚營養師強調,固體食材才有足夠的營養,正確方法是先把料吃完,有多餘的空間再來喝湯。癌症病患如果沒有糖尿病,偶爾可以吃些濃湯、奶昔、蛋糕等高熱量食材,補充熱量。或適時地搭配一些配方營養品,希望患者每一口吃進去的熱量能夠比平常一口進去的熱量多一些。 治療後還是要繼續維持營養攝取,原則一樣秉持均衡飲食的概念,除了每餐裡面能夠均衡攝取之外,也希望能夠「多樣化」。有些病患聽別人說哪一樣東西很營養,就幾乎都吃那一樣,會造成營養不均衡。王馨羚營養師建議要多樣化均衡的攝取,譬如說不同顏色的蔬菜,含有豐富的植化素、營養素、抗氧化劑的種類就不同,能多樣化攝取為佳。當然,我們也建議少吃不健康的食物,減少紅肉、醃製、煙燻、燒烤等食物的攝取量,有含酒的料理要盡量避免。很多患者在食慾不振、腹瀉的時候會吃益生菌,但是患者若有白血球較低的狀況,則不建議。同時,白血球較低時也要避免生食。均衡飲食最優先!王馨羚營養師解釋道,蛋白質的功用就是建造、修復組織,蛋白質經過分解後會變成胺基酸,胺基酸有很多種,人體細胞會利用胺基酸來合成各種蛋白質,維持生理機能,是非常基本、重要的營養。海中多醣體褐藻醣膠、胺基酸如麩醯胺酸、不飽和脂肪酸如精氨酸、核苷酸、魚油、乳清蛋白等特殊營養品,皆有助調節生理機能。其中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萃取褐藻中水溶性纖維,近年在台灣有許多針對免疫相關的研究報告,於醫學上使用備受矚目。從營養師的角度,最建議均衡攝取各種營養素,在不足夠的情況下,可以適時地用配方營養品補充熱量、蛋白質等。患者、家屬很關心的特殊營養品,其實要在基本熱量、營養足夠的狀態下再來補充。只吃這些特殊營養品,其中的蛋白質、氨基酸也會被身體當成熱量利用掉。我們非常強調基本營養要攝取足夠,再來談其他的營養品。 王馨羚營養師表示,許多患者被診斷癌症後,家人都很緊張,所以會燉魚湯、雞湯,或者買很多蔬菜汁、保健食品等,反而正常的食物不太重視。經過一兩次治療之後,患者便開始發覺肌耐力不太夠。我們會分析飲食給病患一些正確觀念,建議患者一餐要攝取到至少碗的七八分滿的飯量,搭配蔬菜量,一碗飯配一碗蔬菜,再加份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量。一次進食中沒辦法把一餐吃完沒關係,可以分成兩次的量,少量多餐,這樣的進食方式,大部分患者都會覺得比較有體力,從抽血中也可以看到營養指標逐漸回復。建立正確的營養觀念,完整攝取,對身體最好!原文:癌症營養支持,營養師圖文解說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19-12-23 新聞.健康知識+
對抗血管過度新生導致疾病 抗癌名醫推薦吃這2類水果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逆轉疾病的科學食療聖經》,作者李維麟】抗血管新生水果核果(Stone fruit)是夏季的水果,它們以甜美帶著汁液的果肉與中心裝著核的凹洞而著名。你能夠馬上認出它們:桃子(peaches)、李子(plums)、油桃(nectarines)、杏桃(apricots)、櫻桃、芒果甚至是荔枝。許多抗血管新生(以及再生、DNA防護,我們之後將會討論)的生物活性,包括類胡蘿蔔素、山奈酚、花青素(anthocyanin)、檞皮素和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都存在於核果中。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U.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和芝加哥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兩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兩顆中等大小的核果與減少男性六六%的食道癌風險和一八%的肺癌風險有關。當涉及選擇核果時,沒有所謂壞的選擇,但是一個有用的訣竅是李子抗癌多酚(cancer-fighting polyphenols)的含量是桃子的三倍。在實驗室中,杏桃成份中一種稱為葉黃素的類胡蘿蔔素,可以預防會損害大腦的β- 類蛋白澱粉纖維(beta-amyloid fibrils)的形成,這種物質與阿茲海默氏症的異常血管新生有關。雖然食用果乾可以容易彌補不足的水果攝取量,但還是盡可能挑選新鮮的水果,因為乾燥會降低其生物活性的含量。蘋果對你很好,但是要瞭解選擇哪種類型可能令人困惑。蘋果中含有若干抗血管新生多酚,包括咖啡酸(caffeic acid)和阿魏酸(ferulic acid)。兩項主要的營養流行病學研究,歐洲癌症營養前瞻性調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EPIC)和退休美國人的飲食與健康研究(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分析食用某些水果和癌症間的相關性。針對蘋果的結果令人印象深刻。每天食用一到兩顆蘋果的人,罹患膀胱癌的風險減少一○%、結腸癌風險減少二○%,而肺癌風險減少一八% 。生長於全世界的七千五百種蘋果中,市面上可買到的大約有一百種。除了它們的味道和質地以外,堅實、酥脆、甜、酸、溫和,很難知道它們對於健康有何不同的影響。研究提供了答案,眾多品種中,擁有最高防禦促進多酚含量的前三名分別是:翠玉蘋果(Granny Smith)、五爪蘋果(Red Delicious)和小皇后蘋果(Reinette 或Little Queen)。每當蘋果季節來臨,一定就會有蘋果酒(apple cider)。濁蘋果酒(Cloudy apple cider)對健康尤其有益,因為它保留更多生物活性。清蘋果汁(Clear apple juices)已經被過濾,雖然不是全部,但是這麼做會移除許多的健康複合物。梅約診所(Mayo Clinic)一份針對三萬五千一百五十九人的研究顯示每個月飲用兩份蘋果酒或蘋果汁與減少三五%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相關。季節性的莓果,如草莓、覆盆莓(raspberries)、黑莓(blackberries)、藍莓(blackberries)和蔓越莓(cranberries)都可以增強你身體的血管新生防禦。它們強烈的色彩和酸度是有效生物活性存在的暗示,包括花青素和鞣花酸(ellagic acid),兩者皆具有抗血管新生的活性。在歐洲癌症營養前瞻性調查中,跨越十個歐洲國家,共四十七萬八千五百三十五人的飲食和健康模式持續被調查超過二十年,以取得它們與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包含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相關性。一個關鍵的結論:攝取莓果與較低的癌症風險有關。每天食用五分之一杯莓果(berries)的人發展出肺癌的風險降低了二二% 。黑覆盆莓(black raspberry)是一種特殊的覆盆莓品種。深色反映出它生物活性的高濃度。黑覆盆莓的臨床試驗已經在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患者身上進行去檢視它們的效用,這個症狀是一種癌前病變。結果顯示黑覆盆莓可以使病變較不具侵略性,減少預示癌症進展的細胞變化。相同的結果也在癌前大腸息肉上看到,黑覆盆莓同樣減緩了它們的成長。藍莓天然的深藍色反映出它們具抗血管新生生物活性的飛燕草素(delphinidin) 。七萬五千九百二十九名女性的研究顯示每週食用一杯新鮮藍莓的人,罹患乳癌的風險減少了三一% 。如同我之後會告訴你們的,藍莓在活化多種健康防禦系統上擁有卓越的能力。草莓是鞣花酸的良好來源,具有有效的抗血管新生活性。草莓的酸度反映出這種酸。高濃度的鞣花酸可以在三種品種中發現:紅寶石(Rubygem,源於紐西蘭)、卡姆羅莎(Camarosa,來自俄亥俄州河谷)和奧斯曼(Osmanli,源自土耳其) 。這些品種值得你在市場中搜尋。儘管蔓越莓非常酸,但是它們其實只有低含量的鞣花酸。不過它們具有高濃度的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ns),這種生物活性也具有抗癌和抗血管新生的效用。
-
2019-12-2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體檢正常卻常感不對勁?「亞健康」的你該怎麼調理
冬天將至,中醫師陳德成博士提醒,四季有別,但是中醫保養的原則相同,就是遵循自然法則,生活規律,依自己的體質適當進補,達到保養的效果。陳德成說,中醫養生原則,《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是黃帝和岐伯談論如何達到健康與長壽目的。黃帝問:「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岐伯回答:「……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法於陰陽 內外兼治「法於陰陽」,陰陽是天地運行的規律,不管黑夜或白天、冬天或夏天,什麼季節做什麼事,都尊重天、服從天;「和於術數」是指生活起居配合節氣、規範和律法;「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依四季使生活規律,三餐有規律,不暴飲暴食;起居正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枉作勞」則是改掉不良習慣。這些都對保養有助益。陳德成說,基本上,人得病不是偶然的,可能有積累的內在因素,想根本解決,必須從內在調理;若是外在症狀,針灸、推拿等方法有效。他有個女性病患,40多歲,在冰淇淋店工作,每天開關冰箱,導致寒濕狀況嚴重,阻塞經絡,發生面癱之症。他說,像這例子不是發生在冬天,但也是寒濕之症,必須內外兼治來改善。體質各異 需先諮詢《黃帝內經》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陳德成說,冬藏就是冬天要封、要藏,不能外露。此時可適當進補,儲備陽氣。但是誰該補、補什麼、怎麼補?一般來說,補就是補陰陽氣血,要看體質、性別、年齡、狀態,衡量補的內容和補的程度。有人認為吃人參、鹿茸就是進補,但吃了之後流鼻血,就是不適合這樣補。女性更年期會盜汗、面色潮紅,那是陰虛,要滋陰;有陽盛者,常常火氣大,穿不了厚重衣服,得降火,不能補陽;有些人手腳冰涼,抵抗力弱,那是陽虛,便要補陽。陳德成說:「每個人體質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千萬不要看人家吃什麼有效就跟進,可能適得其反。」他建議諮詢中醫師,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處方。至於現代社會有人晚上工作,有人凌晨工作,不是按太陽起落規律生活,他說,這種人要保證睡眠足夠,以及睡眠品質良好,否則長期下來,身體會受不了。亞健康者 需要調理另外,很多人自以為健康,但可能是「亞健康」。陳德成說,所謂亞健康是介於健康和生病之間:做身體檢查,數字都正常,但是常常感到哪裡不對勁,例如疲勞、失眠、體重增加、月事不順、濕疹等。這種情形也可以透過中醫來調理。陳德成是長春人,在長春中醫藥大學讀本科和碩士,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01年來美國教授針灸,便留下來為針灸教育及醫療而努力。他每天都吃中式早餐,他喜歡吃小米粥,每天早餐必有小米粥,再搭配饅頭、包子和一些小菜。陳德成在紐約曼哈頓和長島都有診所,長島診所附近有一間瑜珈教室,他看完診會去做瑜珈,讓身心得到休息。他強調,保養之道也要注重飲食結構均衡,澱粉、蛋白質、纖維都要顧到。他推薦豆腐,有蛋白質,是介於主食和副食之間的食物,又富含大豆異黃酮,對女性也好;糖尿病患者不能多吃澱粉,可以多吃豆腐,但是若有禁忌如痛風患者,要少吃豆腐。冬病夏治 調整身體至於冬天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病,如呼吸道、腸胃、關節,表現出來是咳嗽、哮喘、肺氣腫、支氣管炎。陳德成說,這些病季節性強,又反覆發作,在中醫角度,冬天陽氣不足,體內虛寒,毛孔閉塞,伏寒很難驅散出來。然而,夏天天氣炎熱,可採用中醫的辦法,驅散寒氣,提高體內陽氣,為冬天做準備。陳德成建議,可在三伏天「冬病夏治」。三伏是一年最熱的30天,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此時人體陽氣最盛,經絡氣血流注旺盛,若以溫熱的藥物製作成貼敷膏,激發人體陽氣,能幫助藥物運行,加之毛孔張開,有助藥物吸收,可治療在秋冬易發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他說,清朝中醫師張璐著有《張氏醫通》,有記載於夏天治療頑固的哮喘,到了冬天,哮喘明顯改善,足見已行之有年。
-
2019-12-18 科別.新陳代謝
血糖超標沒罹糖尿病別僥倖!「糖前期」仍危機重重
拿到體檢報告時,你可能會暗自慶幸:血糖雖然超出正常值,但並沒有診斷為糖尿病,說明我很健康。你也許不知道的是,這時你已經處在糖尿病前期(以下簡稱“糖前期”),距離糖尿病只有一小段距離了。《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糖前期有哪些症狀,並教你科學控制血糖。中國約5億人處於糖前期作為慢性病,糖尿病會引起各臟器組織功能的損害,但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合併高血壓、血脂異常或肥胖,其危害不亞於糖尿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臨虹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胡永華教授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中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學數據。數據顯示,2013年, 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為35.7%,也就是說,中國約有5億人正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一種糖代謝紊亂狀態,是糖尿病的早期預警信號。但由於其還未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常常被人忽略。糖前期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空腹血糖偏高(IFG),其血糖介於6.1~7毫摩爾/升之間;二是糖耐量異常(IGT),是指空腹及餐後血糖均偏高。在中國,70%左右的糖尿病前期屬於合併IGT食物患者,特點是以餐後血糖增高為主。臨床上經常會發現有些人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餐後兩小時血糖是異常的。所以,體檢時的空腹血糖測試,是不足以明確患者是否處於糖前期的。當心糖前期的5個信號只有抓住一些蛛絲馬跡,才能及早對糖尿病進行檢查以及治療。以下這些症狀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糖尿病信號。1.吃飽就睏偶爾的一次不必擔心,但如果經常這樣,則可能是身體報警,表明現在的飲食結構有缺陷,如飲食中精製麵粉和含糖食物等簡單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2.垃圾食品上癮三天不吃爆米花、洋芋片就難受,表明你已經上癮了。當人體攝取含大量糖、鹽和脂肪的食物時,消化道會分泌出內生性大麻鹼,這種物質刺激人們的進食中樞,就會讓人感到飢餓,有暴飲暴食的衝動。此類食物進入體內消化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長期食用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3.體重超標超重的定義是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10%~20%,若超過20%以上,那就是肥胖了。多餘的體重可能來自於肌肉、骨骼、脂肪或者身體內的水分。肥胖是產生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體重超標,特別是單純減少熱量攝入後,體重依然不減的人,更應提高警惕。4.大腹便便有些人腰腹部過胖,細胳膊細腿大肚子,又稱腹型肥胖、向心型肥胖或內臟型肥胖,這種人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內臟。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即為腹型肥胖。另外,內臟肥胖還會加快動脈硬化的進程,增加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同時增加高血壓、心髒病、腦卒中等危險,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5.血壓偏高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由於二者都和血脂高、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等有關係,因此,注意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十分關鍵。如果發現自己出現瞭如上情況,應及時向醫生尋求幫助,儘早對糖尿病進行篩查以及治療。給不同人群的防治建議糖尿病帶來的不僅是血糖升高的表象,還可能是全身的代謝異常。因此,學會預防格外重要。以下是給不同人群的控糖建議:血糖暫時正常的人 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項目,對50萬中國中老年人群隨訪7年發現,只要堅持這幾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預防近80%的2型糖尿病。保持正常體重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體重指數在18.5~23.9比較健康。腰臀比一般女性比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屬於健康範圍。當此比值大於1時,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調節飲食習慣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增加全穀物、果蔬、魚、禽肉等膳食攝入,同時減少紅肉、加工食品、甜飲料及澱粉質食品的攝入,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堅持每週運動要達到預防2型糖尿病的效果,每天需要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至少半小時,每週累計150分鐘以上。 戒菸與不吸煙人群相比,主動吸煙人群的糖尿病風險要高出37%;在不吸煙人群中,那些長期吸入二手煙的人,糖尿病患病風險比不吸入二手煙的人高22%。定期體檢45歲以上是糖尿病高發人群,特別是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脂、血壓高的人,更應及時排查。“糖前期”的人屬於糖前期的人應採取飲食干預+運動干預,管理血糖。飲食干預每日所需熱量45%~60%來自碳水化合物,25%~35%來自脂肪,15%~20%來自蛋白質;烹飪時要盡量採用植物油,保證不飽和脂肪酸攝入;適當進食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注意限鹽限酒,如果飲酒,就要計入總熱量,每克酒精可提供7千卡熱量。運動干預超重或肥胖者要將BMI(體重指數)調整到24左右,或體重至少下降7%,並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有氧和抗阻運動的聯合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太極拳、乒乓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3次,每次持續運動20~60 分鐘或不少於10 分鐘。抗阻運動,如舉啞鈴和槓鈴等,每次2~3組,每組8~10次,組間休息2~3 分鐘;每周至少2次抗阻運動,之間應間隔1~2 天。糖尿病患者患了糖尿病的人,也不必過於悲觀。只要減少糖分攝入、規範治療、密切監測血糖水平,保持體內血糖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就能控制病情,避免嚴重的併發症。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2-17 養生.抗老養生
暗黑食物毀壞身心靈!名醫推薦12種靜心好食材清體內廢物
宗教家、氣功大師、修道之人往往不顯老,他們心神穩定,也不常生病。除了有練有差外,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都很懂吃!」不是相揪去吃新餐廳的那種懂吃,而是知道吃什麼對心靈修持有益。有些食物,吃了拖累身體,也讓心靈淨化變得困難。覺得昏鈍抑鬱、喜怒無常、不安煩躁、老是很累?可能是不小心吃到了腐敗的、受汙染的、調味繁重的食物。我會避免的還有反覆加熱的剩菜、罐頭食物、碳酸飲料、不新鮮的肉、超量的咖啡因。 有時人不是真的生病,也不是自我控管情緒的能力特別差,而是受到這些暗黑食物的干擾。吃錯東西,一般人要花好大力氣才能把它代謝掉。正從疾病中康復的人,消化、代謝、排毒功能往往較差,更應該慎選入口的食物,減少干擾與無謂的耗損,把大部份精力用在自癒上才好。觀察印度教、佛教瑜伽士的習慣,修行期間他們常以純淨、充滿能量的食物,或者所謂的悅性飲食(Sattvic Diet)來補充營養,力求對身體造成消化代謝的負擔最輕,如此,身心靈的整合能更容易一些。 靜心好食清單這一周,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真正能帶給你滿滿元氣的好食物。◎酪梨:含有能保護你的優質油脂,益腦顧心,營養價值媲美母乳。不過酪梨熱量高,有減重需求的人,建議和朋友一同分享。接受酪梨滋養,願你重拾真誠無憂的赤子之心。◎香蕉:攝取微量礦物質的絕佳來源,這對你的心緒安定尤其重要。憂鬱的、睡不著的、背負創傷與壓力的,幾根黃蕉下肚,將為你迎來金燦燦的快意人生。◎莓果:提供生命力的能量寶石。小小一粒,掌握著抗氧化的祕密。我不會說「吃草莓、藍莓的女人不會老」,但肯定老得比隔壁那個愛生氣的慢。◎不加糖的新鮮柳橙汁:有人美稱它是「上帝做出來的蒸餾水」,意思是勸人與其生病時才來喝藥,不如在健康時就把它當成預防疾病的飲料。更棒的是,它還很好喝!請盡量選擇現壓現榨的,並在半個小時內喝完。◎無花果:除了搭配起司很美味,它還能幫腸道除舊布新,趕走壞的,留下好的。身心靈大掃除就靠它吧!向無花果學習怎樣去蕪存菁,斷捨離為自己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奇異果:低GI,助你告別血糖失衡所引起的情緒暴衝。世事已無常,若再加上雲霄飛車式的喜怒無常,那做人還真難。圖個細水長流的快樂,請試試奇異果!另提供一個舒暢祕方:果皮刷洗乾淨,連皮帶肉吃,便祕有解。◎木瓜:萬一吃了暗黑食物別太擔心,木瓜會救你。肚子鬧脾氣、情緒有點糟,何以解憂?唯有木瓜。木瓜富含酵素,堪稱顧腸胃神器。人體中負責傳遞幸福訊息的血清素,有八九成來自你的消化器官。要能感受幸福,記得補充天然酵素,別讓腸胃不開心。◎十字花科家族:地表最強的防癌家族。空污來襲,它們還能顧好你的肺。家族成員包含:綠的白的花椰菜、紫的白的高麗菜,白菜、蘿蔔、甘藍……,有機會不妨到菜園裡看看,花開四瓣成十字型的就是。◎香草家族: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在家種幾盆,可造景、可入菜、可聞香,一舉三得。我特別看重它們的抗菌力,希望由它們來幫你增強對環境的適應力與抗壓力。此外,烹飪善用香草,調味料還能少用一點,減少鹽分攝取保護血管,多好。◎地瓜:老少咸宜好入口,還能預防多種因消化問題所引發的疾病。想減肥,該放棄的是精緻澱粉,手握剛烤好熱騰騰的地瓜,那種好療癒、好滿足的感覺,就不該放棄。現在要買現成能吃的地瓜也挺方便,烤的、蒸的,超商都有。◎薑黃:最天然的鎮定劑,緩解慢性發炎,提供開創新循環的契機,助你脫離痛苦的慣性迴圈。你不一定非靠薑黃素補充劑不可,好吃的咖哩裡面就有很多薑黃。◎蜂蜜:可提升對流感的抵抗力,並帶來甜美、愉悅的感受,是你身心靈強而有力的後盾。我最愛的是紐西蘭的麥盧卡Manuka 蜂蜜。然而臺灣好蜜也不少,想吃甜又怕精製糖傷身,就吃天然蜂蜜吧! 除了上述十二種靜心好食,全穀物、芝麻綠豆等種子食物、多樣化的當令蔬果、當地的藥草、綠茶或普洱茶、以傳統方法製成的起司等,也都很不錯。當我的飲食清單以這些食物為主時,即便沒有太多時間靜坐、持咒念經,我也能一整天心平氣和、輕安自在。優化日常飲食後,相信你也能獲得更上一層樓的靜心體驗。(本文摘錄自時報出版《靜心・淨心:52周的修煉,一年後與完美的自己相遇》)
-
2019-12-16 科別.新陳代謝
飯前飯後血糖值多少才對?看懂你的糖尿病檢查報告寫什麼?
醫院就診的檢查數據單,常常讓你有看沒有懂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聽見你的聲音了,將陸續彙整檢查報告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導致異常的可能情況或原因,讓你看懂你的檢查報告寫什麼?!糖尿病檢查報告LIST一、飯前血糖(AC GLUCOSE):正常數值70-99 mg/dl空腹情況下,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為篩檢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正常情況下,身體會將澱粉類食物分解成葡萄糖,糖尿病病人,因胰島素分泌異常,故導致血液中血糖數值過高;若患有胰臟炎,檢驗數值亦可能上升。二、飯後血糖(PC GLUCOSE):正常數值70-120 mg/dl可用來輔助診斷,是否具有葡萄糖耐受不良、糖尿病等疾患;若患有胰臟炎,檢驗數值亦可能上升。三、糖化血色素(HBA1C):正常數值4.2-5.8℅血糖與血色素結合,糖化血色素(HbAIC)可用來評估近2~3個月的平均血糖控制狀況及治療效果,若血色素發生異常,恐影響檢驗數值參考價值。四、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正常數值11-16℅(A)糖化白蛋白可反映近2-3週的血糖控制狀況;(B)糖化白蛋白可觀察短期血糖變化情況,比糖化血色素敏感,且無需空腹。但對於患有影響蛋白質代謝的疾病、腎病症候群、甲狀腺疾病、肝硬化者,不適合以此方式進行檢驗。五、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50g):正常數值140 mg/dL表示妊娠糖尿病篩檢=陽性)六、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75g(OGTT 75g):正常數值200mg/dL則為糖尿病,(B)喝完糖水後120分鐘,血糖值在140~200mg/dL,表示為血糖耐受降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七、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100g(OGTT 100g):正常數值200mg/dL確診為妊娠糖尿病)
-
2019-12-14 養生.聰明飲食
愛吃水果、吃得清淡卻得脂肪肝?醫生點出關鍵因素
「我這麼瘦,怎麼可能會有脂肪肝?」很多民眾是在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自己有脂肪肝的問題,而最常有的疑問則是:「難道不是只有胖子、啤酒肚的人才會有脂肪肝?」事實上並非如此! 「肥胖的人的確容易有脂肪肝,但並不表示瘦的人就沒有脂肪肝!」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明白指出,脂肪肝雖然跟體重有關,但體重只是其中的一項因素,門診中經常可見到即使體重未超重,仍可能存有脂肪肝問題的人,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的飲食趨於精緻,油膩、精緻醣類攝取過量,再加上運動量少,導致脂肪肝的情形日益嚴重。 涂蒂雅觀察發現,有脂肪肝的人,飲食中多半是因為攝取過多的營養素,導致這些過剩的營養囤積在體內,以脂肪的方式儲存,而這些過剩的營養成分中,又以油脂、醣類及酒精為主。 但不要以為脂肪肝的發生只和飲食油膩、肥胖、喝酒有關,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件事情,若平時主食或水果吃的量太多,即使不油膩、看起來還蠻養生的,但在熱量攝取過多的情況下,肝臟也會將這些多餘的熱量,轉換成脂肪儲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脂肪肝。 主食類富含澱粉,像米飯、飯糰、麵條、麵包等食物,吃下肚會讓血糖升高,在胰島素的作用之下,會將血糖轉換成肝醣,但假使肝醣的量太多,肝臟便會將多餘的醣分以三酸甘油酯儲存,這就是脂肪肝產生的原因。 至於水果,因為水果的糖分比較高,在血糖過多的情況下,肝臟一樣會將糖分代謝成脂肪存在肝臟裡,久了也會形成脂肪肝;此外,很多人想說水果很養生又沒有油,就多吃水果,其實水果富含果糖,吃多了也不利健康。 要預防脂肪肝,在飲食中除了考量份量之外,接著得評估食物種類的選擇,也就是所謂「質」的問題了。涂蒂雅說,從醣類來看,如果硬要分出好與壞,壞的醣類通常是指額外添加的精緻糖類,例如砂糖、果糖或糖漿等,這些都屬於小分子且為高升糖指數的糖類,其蘊含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很低,只能單純提供熱量罷了。 但由於身體仍需攝取適度的醣類,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就是其一,而澱粉類又可分為精緻類以及非精緻類(如全穀類)兩種,一般來說,比較好的澱粉類是指非精製的全穀類,因為所含的維生素及礦物質、纖維等含量多,可以穩定血糖,屬於低升糖指數的食材如糙米、燕麥。此外,若以單醣、雙醣區分,那麼單純的葡萄糖就屬於單醣類,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幫助生物合成,但如果沒有及時讓身體使用完畢,就會儲存在肝臟及肌肉細胞內,導致脂肪肝的形成。至於雙醣類則如蔗糖、乳糖及麥芽糖等,是由兩個單醣所組成,必須經由分解成單醣後,才能被體內吸收利用。但涂蒂雅說,從營養學的角度上來看,鮮少比較單醣與雙醣的優劣,畢竟即使乳糖屬於雙醣類,但攝取奶製品的同時,仍然還有鈣質的營養在其中,因此重點仍在於適量。 實際上,如果要降低脂肪肝的形成,除了要減少醣類的攝取之外,涂蒂雅提醒,每種食物都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只要不過量食用,身體的負擔自然就會比較小,採取飲食均衡才是健康之道。 延伸閱讀: 吃素也會得脂肪肝 這2樣都是地雷 降低脂肪肝單靠低油飲食不夠 還要加上這件事才行  
-
2019-12-13 新聞.健康知識+
習慣吃飯速度快怎麼辦? 6招助養成細嚼慢嚥習慣
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這是父母從小教給我們的經驗。可是你有多長時間沒有細嚼慢嚥地吃飯了?忙碌的工作佔據了人們太多的時間,甚至坐下來認真吃一頓飯都成了奢望。這樣一來雖然提高了吃飯的“效率”,卻埋下了不少隱患。吃飯時為什麼要細嚼慢嚥?食物的消化,特別是澱粉的消化,是從口腔開始的。咀嚼時產生的唾液中含有澱粉酶,能夠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進行初步的分解。細嚼慢嚥可以讓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更長的時間,將食物進行細緻的磨碎,並增加唾液的分泌,使磨碎的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咀嚼的過程還能夠刺激大腦向胃腸發出信號,增加胃液和其他消化腺液體的分泌,為食物進入胃腸後充分被吸收做好準備。相反,若是狼吞虎咽地進食,食物未經過充分的咀嚼,體積較大的食物會對消化道產生較強的機械刺激,易損傷表層粘膜,產生慢性炎症,時間長了甚至會發生癌變。要是不留神吞下魚刺等比較尖利的東西,更是有苦說不出了。而未經過充分磨碎的食物進入胃裡,所有的澱粉、植物纖維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都還糅合在一起,需要胃進行更強烈和更久的蠕動將它們分散。可這本該是牙齒的工作,天天都讓胃加班它自然會跟身體鬧彆扭,小則胃痛,大則潰瘍,那時候再後悔就來不及了。而且這些沒有完全磨碎的食物需要更多的消化酶來分解消化,又增加了分泌消化酶的胰腺等器官的工作量,久而久之,各器官勞累不堪,病痛就找上門了。從另一個角度講,吃飯本來是一種很愉悅的行為,若是吃飯的時候速度特別快,容易在心裡產生一種“搶”的感覺。就像幾個小孩一起吃飯,經常會吃得又快又多,這並不是一種好現象。因為情緒上的波動會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水平和各個消化器官的工作,結果就會導致消化不良。許多年輕的白領患上腸胃疾病,恐怕跟進食速度太快有不小的關係。吃飯速度快貌似節省了很多時間,可是時間長了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進行治療,身體也會受到病痛的折磨,工作效率下降。相比之下,到底哪種進食方式“效率高”就一目了然了。6個小方法助你養成細嚼慢嚥習慣如何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呢?唐娜分享了這6個小方法:1、不要獨自用餐。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進餐,可放慢吃飯速度。聊天過程中,用餐的時間都會相對拉長,增加咀嚼的次數。2、專心用餐。吃飯就到餐桌去用餐,不要邊看電視電腦邊吃飯,或邊走邊吃。不專心吃飯不但無法好好享受一餐,更會降低對飽足感的敏感度而不慎吃東西過量。3、多次咀嚼。十九世紀美國著名的保健之父賀瑞斯·弗萊徹(Horace Fletcher)強調咀嚼32次才足夠讓唾液與食物融合。有人提出15或16下就足夠。不管數幾下,最簡單的原則就是確認口中食物沒有太大的塊狀。4、咀嚼時,將手上的餐具或食物放下。在每口中間將叉子、湯匙、筷子,或是手上的饅頭、大餅、披薩、蘋果放下,也能減少在不知不覺中攝入的熱量。5、避免甜飲料。果汁、飲料等液態食品,因為沒有經過咀嚼,攝食過量也渾然不知覺。6、配合湯水。準備一鍋較稀的綠豆湯、紅豆湯等,配著食物飲用,會減慢吃飯速度,同時膨脹腸胃,讓吃飽的信號傳達到大腦。如果是紫菜蛋花湯之類的,盡可能少放油鹽,否則容易額外攝入過多的油鹽。本文摘自《搜狐健康》
-
2019-12-1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黑糖養生?花雕酒泡麵食療?用科學解析中藥食補究竟有沒有效?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想知道吃了這餐有什麼保健效果,建議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澱粉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油,纖維素夠不夠,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效果」比較合理。坊間關於中藥食補方法有很多迷思,我不是中藥專家,碩士在美國念食品科學,博士在香港唸生物學系,博士後才學中醫。一直都是用食品的角度看中藥材。把食材當作香料還是草藥還是食品,這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迷思1:進補是「治療」,還是「營養補充」?從食品科學角度看「補」,當然是缺了才需要補,如果身體不缺東西為何要補?今天講座會提到吃冬烏、紅豆等食材,補的都是營養,但是如果身體不舒服,而去吃藥膳,就不知道是補哪一種。從營養角度看「補」,中藥為什麼可補營養?這點被混淆可能是從古書《禮記》中開始討論食療,因此華人把食醫看得最重,影響了整個中華文化傳承。但我不確定中藥可以補強營養缺乏,回到生活所需六大營養素,從這個角度出發思考比較單純。迷思2:吃多也代表吸收得多嗎?如果中藥有毒,當然不能多吃,可是平常反過來看,我們認為它有用的時候,那個劑量就很重要,安全跟烹調都要看劑量。最常見的例子枸杞,用幾顆枸杞泡茶喝有明目功效。從科學觀點來看,因為枸杞內含類胡蘿蔔素玉米黃素(Zeaxanthin),玉米黃素人類大概一天需要2毫克,理論上1~10克的枸杞就會有這樣的營養素,但是人體能吸收多少?它玉米黃素是脂溶性維生素,泡在水裡喝會有效嗎?如果把枸杞直接吃下肚,內含的維生素會直接被身體吸收嗎?人的腸子本來就不是簡單的篩網,不是東西吃下去多少就直接吸收多少,而是會篩選作選擇性的吸收。當看到含「玉米黃素」就說可以明目,沒有錯,長期吃可能有效,但你平常偶爾吃一顆,劑量沒有到就沒有用,吃開心而已。另外,常聽到紅棗可補血,補血需要的營養成分鐵質,很多植物裡都含鐵。舉例來說,椰棗成熟時,會把蔗糖轉成果糖跟葡萄糖,所以東南亞的穆斯林在齋戒期間,白天餓了一段時間,太陽落下後第一口就會吃這種很高糖分的水果。所以,每一種食物對身體好與壞,也跟背後飲食文化相關。因此要談食「補」前,要知道自己的身體到底有沒有缺?否則覺得食物某些成分有效,吃下去,未必會達到個人預期的保健功效。迷思3:某些食物的效果比藥物好?當要討論「藥」,如果指的是西藥,無法對比,如果指的是中藥,像是把菊花跟甘草放進藥材是否「有效」,就需要討論。這幾年看到很多訊息讓人覺得不耐煩,像是「吃什麼有毒」?「吃哪些可以排毒」?但講不清楚「毒」是什麼,人類肝臟不是與生俱來就為身體排毒嗎?怎麼會排毒排到大腸去?大腸是排便啊,毒是不是大便?有些新聞標題會寫「吃到不好的食物,等於在慢性自殺」,這句話等於是廢話,並非這句話不好,而是看到這種新聞標題,你會想說得到什麼?還有很多名嘴達人很愛談「養生」,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不能解釋「養生」是什麼意思?迷思4:黑芝麻可以增加黑髮?常有人建議頭髮白了要多吃黑芝麻,科學上的確找得到黑芝麻成分含有「異黑色素」的物質,可惜在頭髮中有另外兩種黑色素:真黑色素(eumelanin)及褐黑素(pheomelanin),決定我們長出來是黑髮還是金髮,但是「異黑色素」不會跑進毛囊變成頭髮裡的黑色素,「吃黑補黑」的概念在科學上是不可行的。迷思5:黑糖也能養生?黑糖的糖蜜裏頭有鈣質、鐵、銅等物質,如果因為想要攝取這些礦物質而吃黑糖,就要知道黑糖中這些礦物質含量很低,一天要吃到200~600公克黑糖才能攝取一天所需的鈣,但是為了補鈣,一天吃到600公克黑糖,並不合常理。有些人在意黑糖裡含有丙烯醯胺,是多慮了。食藥署公布黑糖攝食指引限量(1000 ppb)意義並不大,對業者也不公平。一條油條如果有1000 ppb丙烯醯胺,依照規定不超標,人能吃一條。2006年美國FDA做過調查美國人平均每天吃到丙烯醯胺大概是28~35微克。台灣從沒有計算研究過國人攝取量,直接採取歐盟規定,訂定1000 ppb的數值,是全世界第二個訂丙烯醯胺攝食標準的地區。美國加州建議每天每人每公斤可以吃到2微克,而美國人一天吃30幾微克,當有些人在談論「請大家注意食品安全」是對的,但是不需要用恐怖、恐嚇的方式來討論。去年討論最多的就是「吃紅肉會不會致癌」?我認為在有生之年看不到這天,除非你能夠長命百歲,甚至要等到那天癌症後,還未必能判定紅肉是不是導致癌症的原因。迷思6:花雕酒泡麵有食療效果嗎?最近花雕酒泡麵很風行,花雕酒基本上是糯米酒而已。如果想要喝糯米酒,那就不要煮麵,因為酒精會蒸發掉,但酒能夠增加香氣。這種食品,我個人認為沒有食療效果,唯一的效果是吃起來開心,那也就達到吃食物的最大目的!如果真的想知道吃了這餐有什麼保健效果,建議可以先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澱粉會不會太多,會不會太油,纖維素夠不夠,從營養角度來看食物的「效果」比較合理。延伸閱讀:▶當歸、四物湯催生子宮肌瘤?研究文獻說明可能過度解讀▶煮火鍋的小鮮肉怎麼挑?▶食補,您吃對了嗎?中醫師有話要說(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12 養生.聰明飲食
米飯久放小心仙人掌桿菌惹禍!遵守5原則預防食品中毒!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2019年7月至11月,共28件疑似食品中毒通報案,較2018年同期24件,增加4件。其中一件檢體檢出仙人掌桿菌,且達食品中毒判定標準!食材保存或調理過程稍有不慎,易提高食品中毒發生機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以下簡稱北市衛生局)統計2019年7月至11月,共28件疑似食品中毒通報案,較2018年同期24件,增加4件。經北市衛生局採檢及調查,1件食餘檢體檢出仙人掌桿菌含量達判定為食品中毒之標準。北市衛生局已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4款規定裁罰供應商新台幣6萬元之罰鍰。生菜沙拉、生魚片、飲冰品、澱粉製品,都是食物中毒高風險食物食品中毒定義為2人或以上攝取相同食品出現相似症狀,而未經加熱的生菜沙拉、生魚片、飲冰品等,是屬於食品中毒的高風險食物;而常作為主食之米飯等澱粉製品,則需注意仙人掌桿菌汙染風險。北市衛生局說明,仙人掌桿菌 (Bacillus cereus) 極易由灰塵及昆蟲傳播污染食品,食品中帶菌率可高達20~70%。食品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後,大多無腐敗變質之現象,除了米飯有時稍微發黏,口味不爽口之外,大多數食品外觀皆正常。仙人掌桿菌造成食品中毒主要原因為冷藏不夠、保存不當,食品於20℃以上之環境中放置時間過長,使該菌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再加上食用前未經澈底加熱,因而導致中毒。預防仙人掌桿菌食品中毒最佳之道,應避免食物受到污染(防止灰塵及病媒接觸食品),食品烹調後應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應保溫在65℃以上。儲存短期間(2天內)內者,可於5℃以下冷藏庫保存,若超過兩天以上者務必冷凍保存。此外,餐飲業者對於食材來源、處理流程、烹調器具、環境設備等,應確實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保護飲食安全要記牢!為防止食品中毒發生,台北市每年辦理35場食品衛生講習,截至2019年11月共計10,051人參加,加強輔導「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一、要洗手二、要新鮮三、要生熟食分開四、要澈底加熱五、要注意保存溫度經統計,在台北市公共安全會報食品中毒呈報「食品衛生安全績效指標」,2019年7月至11月指標燈號均為「綠燈」,但仍應注意食材的保存及處理,以預防食品中毒的發生。北市衛生局呼籲,餐飲業者應建立良好之操作衛生習慣,患者及醫療機構應保全證據,儘量保留剩餘食品及嘔吐或排泄物,並儘速通知衛生單位採樣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原因。民眾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台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外縣市民眾請撥02-27208889)轉7079。以上訊息,可上北市衛生局網站查詢。延伸閱讀▶微生物無處不在,如何自保避免中毒?▶當心貝類生食的食源性疾病,挑選保存有方法▶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兇手:微生物汙染(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19-12-11 養生.抗老養生
上了年紀吃軟食物是理所當然?這樣練口腔肌肉防老後失能
身體要多動,已經不是新知識;但一般人往往忽略,如果「口腔」少動,會引發什麼?醫學上有「廢用症候群」(disuse syndrome)之稱,描述因不活動而導致身體多重系統惡化。引發的原因不只是骨骼、肌肉的退化,牙醫師提醒,廢用的第一步,往往是從口腔周圍肌肉退化開始!台北市陽光牙醫診所院長黃明裕表示,廢用症候群患者多半攝取的營養和社會參與不足,症狀雖然涵蓋全身,但「口腔照護決定我們的生活品質」,包含吞嚥、說話、美觀等功能,尤其是咀嚼能力,如果牙口不佳,就會直接影響進食和溝通的意願。黃明裕常利用休假時間,前往偏鄉義診,又有「俠醫」之稱,多年前開始推動到宅醫療,每週都到中高齡長輩家中協助看牙,就發現不少因口腔功能退化,陸續影響全身健康的案例。40歲後牙周病罹患率增,多咀嚼防失智「我今年58歲,也會覺得牙齦有點痠,因為牙齦萎縮,牙根露出來。」黃明裕認為,牙齒狀態會顯露年齡,即使身為牙醫,也會面臨牙齦萎縮等正常老化現象。他觀察40歲以後的患者,「牙周病」罹患率會增高,由於牙周病屬於慢性疾病,多半因為過去對口腔清潔不注重,尤其年長者的眼睛或手部肌肉功能較弱,很難做到徹底清潔。黃明裕強調,「50歲後要開始訓練跟吞嚥咀嚼有關的肌肉」,如果牙齒顧得好,但是周邊肌肉無力也不行,如咀嚼肌、頰肌、口輪肌、舌下肌肉群和上縮咽肌等,都會慢慢退化。他形容,「就像年輕跑百米、跑馬拉松都沒問題,老了就沒辦法,但可以延緩症狀。」訓練口腔肌肉的方法在於「多咀嚼」,牽涉到骨頭、關節、舌下肌群,另一方面,咀嚼可以刺激大腦「G細胞」,增進認知功能,進一步預防失智。他說,日本人提倡「一口飯咀嚼30下」不無道理,過程中釋放一種組織胺,使得中樞產生飽足感,不至於吃下過量食物。缺一顆牙改變平衡,牙口好才能長壽當口腔照顧不良,如蛀牙或牙周疾病,嚴重時必須拔牙,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缺牙」問題,咬合不良影響到咀嚼和吞嚥,「這是日積月累而來的,愈早注重口腔清潔衛生,就能避免這些問題,能夠不要拔牙、留住牙齒最好。」他說。很多人以為「牙齒有那麼多顆,少1、2顆沒關係」,黃明裕指出,只要缺1顆牙,整個咀嚼功能就會受影響,咬合是兩側顎關節平衡,當單側咬久了,會影響顳顎關節,會愈掉愈多顆,使得牙齒排列跟著移動。他提出個案佐證,目前收治3位超過100歲以上的患者,共通點是幾乎沒有缺牙,「老先生牙齒都很好,牙口好,才有辦法長壽,高齡健康從口腔開始。」用鼻胃管也得刷牙,當心口水分泌不足黃明裕提醒,當年紀增長,唾液腺功能也會退化,引起「乾口」的問題,會讓細菌容易孳生,破壞牙齒和牙周。許多患者口水分泌不足,他評估主要原因並非「老化」,而是服用很多失智、精神、高血壓藥物等,副作用就是「抑制口水分泌」,引起乾口,加上嘴巴又不常動,容易孳生細菌,引來蛀牙、牙周病問題。即使患者使用鼻胃管,口腔還是會產生大量細菌,和正常人一樣要清潔,因此,他耳提面命提醒照顧者,要讓患者「多喝水」保持口腔濕潤,也要幫患者「刷牙」,而不是用棉花擦拭就好了。黃明裕強調,「咀嚼」和清潔同等重要!咀嚼時可以讓唾液腺接收到訊息,刺激口水分泌。由於吃進醣類澱粉等食物,經過口腔細菌分解,產生酸性物質,造成齲齒,口水就是很好的中和劑,可以抑制細菌,讓酸蝕的作用緩解。口腔肌肉運動,練習發音「ㄆ、ㄊ、ㄎ」黃明裕分析進食的過程,就是口腔各種組織的協作結果。首先口唇要能閉合,吞嚥時舌頭要頂住上顎,另外,舌根上方的軟顎,吞嚥的時候要能遮住鼻腔,讓整個口腔密閉,也就是3要素缺一不可:嘴巴能閉、舌頭能頂、軟顎能上提。他說明,要讓口腔內部肌肉更靈活運動,可運用來自日本的「健口操」,多練習發3個氣音:ㄆ、ㄊ、ㄎ,分別訓練不同部位:「ㄆ」是口唇,「ㄊ」是舌頭,「ㄎ」是軟顎。另外,別認為長輩吃「軟質」或「流質」食物是理所當然,反而不利咀嚼和吞嚥的機會,平時需「有意識」地練習,如多吃堅果類等具有咬勁的食物,維持咀嚼肌的適當機能。刷牙掌握「輕、慢、弧度小」,避免傷害牙根要維持牙齒和牙周健康,也得搭配「正確」清潔方法。黃明裕指出,刷牙重點並非愈用力愈乾淨,最好使用軟毛牙刷,力道「要輕,要慢,弧度要小」。許多人牙齦萎縮,露出來的牙根為牙骨質,較為脆弱,不像牙冠是堅硬的牙釉質,如果太用力刷牙就很容易讓牙根損傷。他建議,每次吃完東西後,先漱口或喝水,緩衝酸鹼值後再刷牙;每半年定期做口腔健康檢查,畢竟牙口問題,預防遠勝於治療,也是維持老後生活品質的關鍵。原文:最被忽略的運動!醫師:50後這樣練口腔肌肉,預防老後失能
-
2019-12-07 養生.聰明飲食
魚丸、蝦丸裡真有魚蝦肉嗎?主要成分是這些添加物
近年來,火鍋、麻辣燙等食物裡都少不了魚丸、蝦丸、撒尿牛丸等配菜。丸子口感比牛羊肉有彈性,很多自帶鹹味、味道豐富,而且作為肉製品比牛羊肉便宜些,是大家非常喜愛的火鍋食材。一般人都會覺得魚丸是魚肉做的,蝦丸是蝦肉做的,但是大家可以在超市看到,這些肉丸往往非常便宜。那麼這些肉丸是用什麼做的?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的河魚刺很多,如果要加工成魚糜,可想而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蝦肉不僅價格更貴,加工起來也非常麻煩。所以用真的魚蝦肉去做,成本太高,可能比牛羊肉賣得要更貴,失去了競爭優勢。此外,魚肉蝦肉彈性沒有那麼大,為了方便保存不會容易散,丸子中會加一些食品添加劑,這樣肉的成分就會更少。像這樣的魚丸、蝦丸、蟹肉棒,其實真正的名字叫做海洋仿生食品,普遍是用魚糜、澱粉、食用明膠,然後再搭配相應的香精、穩定劑等添加劑製作而成的。有些特別便宜,這樣的肉丸幾乎是沒有什麼魚蝦肉的,可能會添加一些肉類加工廠剩下的邊角料,比如雞鴨脖皮和皮下脂肪這樣的廉價肉,為了掩蓋本身的味道,再添加一些香精,讓肉丸呈現大家喜愛的味道。所以說,一些小火鍋店裡賣的魚丸蝦丸不僅貴,還不是真肉。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安全問題,正規超市裡賣的肉丸可能不是肉做的,但是吃了以後也不會有太大危害,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還是吃真肉更實惠。大家在分辨的時候,可以去看一下配料表,一般排在第一位的是主要材料,如果第一個不是魚蝦肉的話,就是仿製的魚丸蝦丸,此外,最簡單的辨別方法還是價格,一看價格比生魚都便宜,就可以初步判斷它到底是不是魚蝦肉做的了。在火鍋店來說,一般像比較大型的火鍋店裡,賣的魚滑蝦滑,呈現肉糜狀,由服務員現成挖出肉丸,價格比較接近真肉的,才含有真正的魚蝦肉。不過建議大家吃火鍋的時候,直接點魚片是最好的,可以清楚地看到是完整的魚肉,能夠避免吃到澱粉、香精摻雜的假肉。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19-12-03 養生.聰明飲食
天冷吃鍋怕胖? 醫師:別吃湯尾粥
天氣越來越冷,特別想吃熱呼呼的火鍋,但火鍋的湯和料千變萬化,怎麼挑、怎麼煮、怎麼吃,才不會補過頭?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提醒,先煮青菜、喝湯,一旦燙過肉品、煮過火鍋料,就不要再喝湯。最後切記不要把白飯加下去煮成湯尾粥,米飯吸飽湯汁油脂,熱量驚人。李雨珊表示,過去年代,人們容易營養不良,需要冬令進補,現代人是營養過剩,冬天其實不需要吃特別補。不過天冷時,為了維持體溫,人們會特別想吃火鍋等熱食,如果毫無原則的吃,容易爆肥,要享受火鍋美味又不吃胖,需掌握一些原則。李雨珊提醒,火鍋湯和醬料以「清澈」為優先,如蔬菜、昆布、薄鹽醬油,避開咖哩、麻辣、沙茶、豆瓣等濃稠口味,因為愈濃稠的湯或醬料愈偏向高脂、高鈉;調味料則可優先選用天然香料,例如蔥花、薑絲、檸檬、香菜、蒜泥、蘿蔔泥。火鍋配料烹煮及食用順序,也有玄機。李雨珊建議,先從蔬菜、根莖類開始煮和吃,這時可以喝點湯,但火鍋料和肉品下鍋後,就不要再喝湯,因為湯裡的油脂會因為煮過這些東西而急速上升,愈來愈油,愈來愈鹹。如果能避開油花花的肉、加工火鍋料如丸子、餃類,挑選低脂海鮮或低脂瘦肉,熱量更好控制。許多人最後會把白飯加入湯鍋,加上蛋花、蔥花,煮成濃濃的湯尾粥。李雨珊提醒,這種湯尾粥除了有精緻白米飯、糊化的米飯吸飽了高油高鈉的湯汁,熱量驚人,如果吃個兩碗,上述吃鍋過程的種種斤斤計較,全部都毀在這一步。李雨珊建議,如果火鍋料裡面已經有南瓜、山藥、芋頭等根莖類,這餐澱粉類已足夠,不需要另外再點米飯或麵類,以免過量。
-
2019-12-03 養生.聰明飲食
天冷吃鍋又怕胖 營養師提醒:最後一步這樣煮就毀了
天氣越來越冷,特別想吃熱呼呼的火鍋,但火鍋的湯和料千變萬化,該怎麼挑、怎麼煮、怎麼吃,才不會補過頭?新光醫院營養師李雨珊提醒,先煮青菜、喝湯,一旦燙過肉品、煮過火鍋料,就不要再喝湯。最後切記不要把白飯加下去煮成湯尾粥,米飯吸飽湯汁油脂,熱量驚人。李雨珊表示,以前的年代人們容易營養不良,需要冬令進補,現代人是營養過剩,冬天其實不需要吃特別補。不過天冷為了維持體溫,人會特別想吃火鍋等熱食,如果毫無原則的吃,很容易爆肥,要享受火鍋美味又不吃胖,需掌握下列原則。李雨珊提醒,火鍋湯體和醬料以「清澈」為優先,如蔬菜、昆布、薄鹽醬油,避開咖哩、麻辣、沙茶、豆瓣等濃稠口味,因為越濃稠的湯或醬料,都會比較偏向高脂、高鈉。調味料則可優先選用天然香料,例如蔥花、薑絲、檸檬、香菜、蒜泥、蘿蔔泥。火鍋配料的烹煮及食用順序,也有玄機。李雨珊建議,先從蔬菜、根莖類開始煮和吃,這時可以喝點湯,但火鍋料和肉品下鍋後,就不要再喝湯,因為湯裡的油脂會因為煮過這些東西而急速上升,越來越油,越來越鹹。如果能避開油花的的肉、加工火鍋料如丸子、餃類,挑選低脂海鮮或低脂瘦肉,熱量會更好控制。許多人最後會把白飯加入湯鍋,加上蛋花、蔥花,煮成濃濃的湯尾粥。李雨珊提醒,這種湯尾粥除了有精緻白米飯、糊化的米飯吸飽了高油高鈉的湯汁,熱量驚人,如果吃個兩碗,上述吃鍋過程的種種斤斤計較,全部都毀在這一步了。李雨珊建議,如果火鍋料裡面已經有南瓜、山藥、芋頭等根莖類,其實這餐澱粉類已足就,就不需要另外再點米飯或麵類,以免過量。
-
2019-12-02 科別.消化系統
纖維不是隨便吃就有效!營養師教你認識纖維3種功用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腹脹是身體的警訊》,作者塔瑪拉.杜克.費蔓】纖維可能是受到最多誤會的營養素了。大多數來我辦公室的患者對纖維都只有一個看法,那就是它會協助人們排便,引起人們腹脹。事實卻是,纖維要比想像的複雜許多。對被脹氣所困的患者來說,各式細微差異的纖維可能是各種不同的武器,讓你吃得最健康,並且完控腹脹。到底什麼是纖維?為什麼要吃纖維?纖維是一組源自植物的碳水化合物。與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區別在於,人體沒有相應的消化酶來消化吸收他們。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首先,照定義來說,纖維是不可被消化的。他們會出現在排便當中,高纖的淺色纖維食物更容易被看到。比方玉米粒、番茄或辣椒的皮、奇異果的籽、亞麻籽、藍莓的皮、皺巴巴的菜葉、堅果碎片、藜麥纖維等。如果在排便中發現著這些,不用緊張。這不表示你的腸胃對這類食物不耐,也不表示你的身體沒有吸收他們的營養。這只表示纖維正在做他們該做的事。在不成形的鬆軟糞便中,更容易發現纖維,因為內容物更容易暴露出來。• 其次,纖維提供了非常少量的卡路里。如果食物無法被小腸中的消化酶消化,就意味著身體無法獲得它儲存的能量,也就是卡路里。雖然當纖維進入大腸時,腸道中的細菌可能可以發酵某些纖維,釋放非常少量的卡路里。但由於纖維在胃部佔據了空間,而這個空間是無法提供熱量的,因此可以提供熱量的胃部空間相對變小,進而幫忙控制身體吸收的卡路里。要記得的是:根據定義,纖維是來自於植物,所有源自動物身上的蛋白質(雞蛋、肉類、雞、魚、起司)都不包含任何纖維,所有的脂肪類比方說食用油或者奶油也都沒有纖維。另一方面植物類的蛋白質,豆類、堅果、種籽除了包含可消化的蛋白質、脂肪以及少量澱粉之外,則都含有纖維。從不同食物中攝取纖維素對健康的幫助非常大。高纖飲食的人體重通常不會過重,也較少機會感染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疾病。對於已經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患者來說,高纖飲食可以更好控制他們的血糖;而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高纖飲食也可以幫忙控制他們的膽固醇。而且高纖飲食還可以預防數種癌症,特別是像消化系統的大腸癌、食道癌和胃癌。換句話說,高纖食物帶來了諸多益處。我的患者常常問,到底一天該吃多少纖維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身體對纖維的需求量和耐受力都是不同的。從客觀的健康角度來說,女性每天纖維建議攝取量為25 公克,男性則是38 公克。美國人平均每天的攝取量在11 ∼ 14 公克之間。此數據供參考,如果讀者有興趣想紀錄每天攝入的纖維量,可以使用食物日記的應用程式,比方說:MyFitnessPal 或者FatSecret,只要輸入吃了什麼食物,就會自動計算出纖維量來。但是如果消化道出現了問題,就沒有一個教科書上的公式可以用來計算出標準的纖維量。我有一位慢性便祕的女性患者,一天超過40 公克的纖維外加鎂補充劑,依然只能讓她3 天解一次大號;另一個極端是,我的另一位患者,哪怕一天只吃10 公克的纖維,而且是以水果冰沙或者蔬菜濃湯的方式攝取,也會遭受非常嚴重的脹氣。合適的纖維攝取量,就是不會引發消化道不適的最高纖維攝取量。纖維的各種功用所有來自植物、不能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通稱為纖維,因此纖維其實也有不同種類,而不同纖維在消化道裡的功能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們來說說纖維的主要功用。• 首先是具備保濕潛力:纖維的差異之一是他們是否具有保濕的潛力,這與他們能不能溶解於水有關。可溶性纖維溶解在水中之後,可以形成黏稠的凝膠狀,可以保持排便的濕度,讓糞便成形卻又柔軟,易於在消化道通行。可以把它們想像成糞便中的膠水,把碎片的排泄物變成一長條,一次排出體外。而不可溶的纖維對排便的作用是讓它比較大塊,但又不會太粘。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把即溶麥片倒入水中發生的情形,麥片像海綿一樣吸收了水分,變得厚實黏稠,這就是可溶性纖維在消化道內發生的變化。另一個圖景是,把一片生菜浸入水中,儘管它變濕了,但它依然是一片生菜。這就是非可溶性纖維進入消化道的情景,它讓大便很大,但不會幫忙保濕。以不可溶纖維為主的飲食,可能會導致排便變得更多,更碎片,而不是一整條的形狀。如果小腸排出物在大腸停留的時間正常,這些碎片化的排便可能是柔軟蓬鬆的。如果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那些碎片就會變得乾硬的小球,好像兔寶寶的排泄物。對容易便祕的人來說,最好兩種纖維的攝取是比較均衡的:不可溶纖維的飽實感可以刺激大腸的蠕動,而可溶性纖維可以維持排便的濕度以及外型,使其順利排出體外。• 其次是影響食物在消化道裡的時間:不可溶性纖維因為體積大以及無法保留水份的關係,會加速食物以及廢棄物在消化道內的時間,對因為腸胃蠕動過慢型便祕有改善的作用;相對的,可溶性纖維厚重黏稠的特質,可以拉長食物及廢棄物在消化道內停留的時間,對腹瀉、排便過頻過急的患者有幫助。同時,後者因為可以讓廢棄物在大腸內吸收更多的水份,免得排便散開,讓它更有「型」,讓頻於進出廁所的人,可以一次OK。• 纖維也會影響腹脹:有些類型的纖維,也就是我們前頭介紹過的高腹鳴食物的,容易被大腸內的細菌發酵,生成大量氣體。另一種類型的纖維,也稱為低腹鳴食物,不容易被大腸內細菌發酵,也產生較少氣體。
-
2019-11-29 養生.聰明飲食
一餐吃20個水餃會變胖嗎?營養師教餃子熱量怎麼算
餃子是老牌的傳統美食,餃子餡料豐富,總有一種能打動你,在冬天吃一碗熱騰騰的帶湯餃子,對許多吃貨來說真是幸福感爆棚。對於需要控制熱量的人來說,餃子熱量不低,不能放肆吃,但餃子熱量比較難以衡量,那麼一頓吃幾個餃子最合適?對於餃子餡來說,素餡餃子當然要熱量低一些,肉餡餃子熱量高一些,每100克素餡餃子大概184大卡,肉餡餃子,如豬肉韭菜餡大概250大卡左右。拿午餐來說,如果在減肥期間,建議女性吃500大卡左右,普通冷凍的小水餃一個在15克左右,肉餡餃子大概吃15個,素餡則可以吃17到18個。如果是家裡包的餡料充足的大餃子,一般有20克,吃10到12個就可以了,不要吃得太多。其他規格的餃子大家可以按照標準自己衡量一下。所以大家要想多吃幾個餃子,可以選擇素餡的,不過從營養學上來說,還是葷素搭配的餃子營養更全面一些,如果想要控制餃子的熱量,在包餃子的時候,餃子的油和皮上也可以下一些功夫。餃子拌餡時少放一些油,尤其是在肉餡餃子中,至於餃子皮,可以選擇蕎麥麵,蕎麥麵相對於普通小麥粉熱量低一些,而膳食纖維含量更高,消化速度相對更慢,除了要減肥的人以外,用蕎麥麵做成的餃子也很適合糖尿病人吃。至於蘸料,辣椒油熱量是比較高的,大家需要克制一些,而且辣椒油的油含量很高,放太多也容易造成油的攝入超標,其他的醬油、醋熱量很低,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放得太鹹防止鹽攝入量超標。不過餃子中能裝的食材還是要少一些,大家應該在一天中其他的餐點中補足吃餃子時缺少的一些營養,比如吃純肉的餃子,下一頓就要多吃一些蔬菜,飯間的水果也不能少。如果是素餡的餃子,下一頓就吃一些動物性食物,尤其是瘦肉和雞蛋最好。如果是葷素搭配的餡料,在其他的餐點裡盡可能增加食物的種類,保證平均每天不重複的食物種類數最好能達到12種以上。本文摘自《爆炸營養食堂》,由十餘位專業營養師和媒體人組成的健康自媒體工作室,用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來評論熱點健康新聞,講述健康、營養、中醫、食療相關知識及趣事,帶您遠離健康謠言。
-
2019-11-28 養生.聰明飲食
專家的養胃建議:早晚餐內容、時間「反著吃」
“早餐吃得像國王,晚餐吃得像乞丐。”這個說法你可能聽說過,但現實中,不少人卻是忽略了早餐,晚餐反而吃得豐盛。《生命時報》邀請專家,提醒你早餐、晚餐應該“反”著吃,並推荐一份“黃金早餐食譜”。早晚餐時間“反”著吃吃飯這件事,很多人沒有時間觀念:有的人餓了就吃,不餓就省頓飯;有的人一起床就吃,晚飯卻拖到八九點。實際上,這些錯誤做法都會悄悄拖垮你的胃,影響健康。早餐晚餐的進食時間大有講究,過早過晚都不宜。早餐:晚點吃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早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早餐吃太早,勢必會干擾胃腸的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於疲勞應戰的狀態,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建議早餐稍晚點吃,尤其對於習慣早起的老年人來說,7點左右起床後20~30分鐘再吃早餐最合適,因為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早餐與中餐間隔4~5小時為好,也就是說早餐最好在7~8點之間吃。早餐也不能不吃,否則極易引發低血糖,還會擾亂消化系統,導致肥胖。長時間不吃早餐,胃酸以及各種消化酶會腐蝕胃黏膜,引發胃潰瘍等疾病。晚餐:早點吃與早飯要晚點吃相反,晚飯盡量早點吃。生活中,年輕人經常加班到忘記吃飯,或忙碌了一天很晚才開始吃飯,一頓晚餐拖到七八點成了常事。美國賓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曾研究發現,晚餐吃得晚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一般情況下,水在胃內停留10分鐘即可消化,碳水化合物類食物需2小時以上,蛋白質和脂肪類食物相對較慢。一日三餐多是混合飲食,因此胃腸排空時間大概4小時以上。按照晚10點最佳睡覺時間計算,專家建議晚餐最好18點左右吃,最遲不要超晚過19點。不得已吃得太晚,也不要馬上睡覺,間隔至少2個小時後再入睡。早點吃晚飯不光能改變胃飢餓素、瘦素等激素水平,還能延長飽腹感,避免過量飲食,減少患病機率。上班族如果需要加班,可以提前吃晚餐,再繼續工作。早晚食“肉”量反著吃愛吃肉的人會陷入一個誤區:把“好”的留在最後,因為不少人習慣晚上“大魚大肉”。實際上,將早晚的吃肉習慣換一下,或許你會發現身體更健康了。早餐:多吃點肉一日三餐中,不少人都把“肉”留到了晚上,卻忽略了早上吃它。其實,一頓合格的早餐不光是主食、蔬菜、水果,還應該包括蛋白質豐富的肉類。這種“肉”不光是瘦肉、醬牛肉等動物肉,還可以是豆腐、豆乾等植物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大早就吃動物內臟或吃高脂肪性肉類(炸雞等),否則容易使血清膽固醇更高,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加重。早上吃點肉主要有以下兩點好處:1.增加飽腹感、營養均衡肉中蛋白質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如果早餐一點肉都不吃,不但容易在中午沒到之前就產生飢餓感,還可能造成營養攝入不均衡。2.有利於減肥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一項研究表示,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雞蛋等,能增強大腦中調節食慾的化學物質含量,有助控制體重。研究人員表示,吃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可大大減少對鹹味或高脂肪食物的渴求。若不吃肉,這種渴求可能會持續一天,導致這一天中人們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入量過多,反而導致人們發胖。晚餐:少吃點肉從健康角度,晚餐可以按照這個黃金比例安排,蔬菜:肉:飯= 2:1:1,也就是說多吃菜少吃肉。這裡的蔬菜不包括馬鈴薯、山藥等澱粉類蔬菜,肉類可以用豆製品(比如豆腐、豆乾等)和海產品替換,飯代表所有澱粉類食物,比如雜糧米飯、地瓜等。如果早餐和午餐沒有攝入足量蔬菜,晚餐的蔬菜、肉、飯比例可以增加到3:1:1。多吃蔬菜還可以有效控制熱量,增強飽腹感,防止攝入過多熱量。晚上經常大魚大肉,不但會引起脂肪堆積,還容易增加胃腸負擔,增加消化系統疾病。吃好早餐,學會這套“加減法”好早餐最基礎的條件是要有主食、蛋白質食物和蔬菜水果這幾大類食物。如果你能學會“三加四減”,多“加”一些有助健康的食物,“減”掉一些不利健康的食物,就是一份金牌營養早餐。“加”粗糧如雜豆粥、小米粥、黑米粥、燕麥粥、全麥饅頭、全麥麵包、地瓜、鮮玉米等。光吃大米、白麵的話,就不能滿足營養需求。“加”低脂肪的高蛋白質食物如水煮蛋、茶葉蛋、牛奶、優酪乳、豆漿、豆腐、醬牛肉、瘦肉等。這類食物營養豐富,在提供優質蛋白質的同時增加飽腹感,讓你不至於11點就餓肚子。“加”新鮮的蔬菜水果特別是深顏色的營養更豐富,還有助控制體重。炒、生拌或蒸都是早餐烹製蔬菜的好方法。“減”多油脂的精製穀物油條、油餅、蛋黃派、餅乾、泡麵、起酥麵包、點心等添加了很多油脂的精製穀物。它們營養價值低,脂肪含量高,雖然方便、好吃、“抗餓”,但不利於營養均衡和身體健康,應少吃或不吃。“減”高脂肪蛋白質食物油煎雞蛋、培根、火腿、煎牛排、炸雞腿(漢堡)等高脂肪的蛋白質食物。它們雖然營養價值不低,但脂肪含量太高,經常或過量食用不利於健康,應該少吃。“減”高鹽食物醃製蔬菜、鹹菜、榨菜、醬菜等高鹽食物。它們營養價值很低,僅能起到刺激味蕾的作用,還含有大量的鹽,對控制血壓不利。“減”飲料蔬果飲料、牛奶飲料、乳酸菌飲料等各色飲料。它們喝起來口感很好,看上去似乎也很有營養。事實上,那隻是糖、香精和其他食品添加劑調製出來的,真正蔬菜、水果和牛奶的含量很少。本文轉自生命時報微信(ID:LT0385)
-
2019-11-28 新聞.健康知識+
健檢報告有看沒懂?這樣看懂你的尿液檢查報告寫什麼
每年的健康檢查報告、醫院就診的檢查數據單,常常讓你有看沒有懂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聽見你的聲音了,將陸續彙整檢查報告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導致異常的可能情況或原因,讓你看懂你的檢查報告寫什麼?!尿液檢查報告LIST一、 比重(Sp.Gr):成年人尿液比重正常值為1.005~1.025(1.030)可評估飲水習慣、腎臟濃縮能力(腎小管再吸收、濃縮功能之指標)、稀釋作用。(A)低比重尿 1.030:見於糖尿病、脫水、嘔吐、心臟衰竭、腎病症候群等。二、 酸鹼值(PH值):正常酸鹼值5.0-7.5(8)(A)8:見於細菌感染、發炎、腎功能不良、服用利尿劑等。三、 白血球(LEUKOCYTE):正常數值陰性(-)正常為陰性,若呈現陽性表示可能為泌尿道感染四、 亞硝酸鹽(NITRITE):正常數值陰性(-)測定泌尿道系統是否細菌感染;饑餓狀態、大量食用維他命C會出現偽陽性。五、 蛋白質(PROTEIN):正常數值陰性(-)觀察腎臟機能重要指標,正常為陰性,(A)生理性蛋白尿:激烈運動(運動過量)、過度疲勞、冷水浴過久(暴露於寒冷環境下)、攝取高蛋白質食物、壓力、服用阿司匹林。(B) 姿勢性蛋白尿:因站立時間過長,腎臟血管受到壓迫導致。(C) 病理性蛋白尿:腎小球病變、澱粉樣變性病、腎病症候群、糖尿病性腎病變、高燒、妊娠毒血症。六、 尿糖(GLUCOSE):正常數值陰性(-)正常為陰性(-),若出現陽性( )可能為糖尿病、荷爾蒙失調、肝病、藥物治療、懷孕、胰臟炎、肝病變、甲狀腺疾病、腎小管功能障礙等。七、 酮尿(KETONE):正常數值陰性(-)正常為陰性(-),酮體為體內脂肪代謝不完全產物,若為陽性(+)可能原因包括:糖尿病、饑餓(禁食)、發燒、長期腹瀉、嘔吐、甲狀腺機能亢進、懷孕、高蛋白飲食、劇烈運動等。
-
2019-11-27 養生.抗老養生
排毒光流汗、上廁所還不夠! 再教你5招清出身體裡的廢物
人體包括吃的、喝的、呼吸的或是皮膚接觸的,都有機會碰到「毒」,因為「毒」就存在我們的四週環境當中,像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及水,含有化學物質的加工食物、含有殺蟲劑及除草劑的農作物及含有重金屬的海鮮等,甚至是抽菸、二手菸及喝酒等對身體來說,無疑也都是毒害。然而,比較常被忽略的就是食物經處理及烹調後所帶來的毒害,像是醃漬物,包括豆腐乳、豆瓣醬及臭豆腐等,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受到黴菌污染,進而分解出黃麴毒素,其為肝癌的主要致癌物;而雞、鴨、魚肉如果用高溫去油炸或燒烤,會產生致癌物質異環胺,導致大腸癌及乳癌;炸薯條及洋芋片,澱粉類的食物經高溫油炸之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增加罹患膀胱癌的機會。在所有的毒害污染物質當中,又以環境荷爾蒙物質占最多,包括塑化劑、雙酚A、世紀之毒戴奧辛、多氯聯苯、DDT、壬基酚及有機氯農藥等,這些物質存在大自然中不易被分解,多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干擾身體內分泌系統,造成生殖性的危害。 想要排解身體內日累月積,不妨試著從這5件事開始著手:1. 立即停吃,阻斷「毒的來源」若要減少吃入環境荷爾蒙物質,就不要吃高油脂的食物,包括雞皮、鴨皮及內臟等,在阻斷「來源」之後,人體經由2、3天的代謝,就可以將大部分的塑毒排出體外。2. 慢性病患定期檢查肝腎功能要維持腎臟的功能、降低負擔,必須避免服用不必要的藥物。所以,如果本身肝臟及腎臟功能就不好的人,對於藥的使用,就要更加小心,必要時需要做適度的減量。3. 多吃高纖蔬果要讓肝臟保持良好的解毒功能,應克制飲酒,人工添加的食品少吃,多吃天然食材及當季盛產的蔬果。還有要多吃高纖維蔬果、五穀雜糧及豆類,可以有利排便,減少宿便的機會,避免毒素又被腸胃道吸收回去;此外,高纖維蔬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可以修補受到毒性傷害的細胞,可說是一舉二得。4. 多喝水,幫助腎臟代謝因為人體吃下大量的動物性蛋白,最後的尿酸及尿素氮等廢棄物,都需要由腎臟排出體外, 對腎臟是很大的負擔,因此盡量多喝水,才能幫助腎臟代謝。5. 多運動,幫助皮膚排毒平時要多運動,可以幫助皮膚代謝出更多電解質鹽分及尿毒等毒素。 延伸閱讀: 體內毒素!內毒、外毒怎麼來? 8大警訊,排毒正是時候
-
2019-11-26 養生.營養食譜
含高鈣、抗氧化、又有飽足感…高麗菜量多價跌,這時吃CP值最高!
最近高麗菜進入盛產期,量多價跌,天氣也慢慢冷了,又可以開始吃火鍋,有「蔬菜人蔘」之稱的高麗菜正是火鍋最受歡迎的菜之一,大家應趁便宜多買多吃。此外,之前風靡日本的高麗菜減肥法,營養師表示,餐前先吃些高麗菜確實能提升飽足感,降低主食攝取量。高麗菜便宜,營養價值卻是相當豐富,有「蔬菜人蔘」之稱。根據農委會農糧署網站資料,臺中市信德中醫診所鄭文裕院長撰文指出,高麗菜含有維生素B群、C、K、U、鈣、磷、鉀、有機酸、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及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其中鈣、鐵、磷的含量在各類蔬菜中名列前五名,又以鈣的含量最為豐富,是黃瓜的五倍、西紅柿的七倍之多。其所含的吲朵素(indole)能改變雌激素的代謝,降低乳癌風險,其所含有的異硫氰酸鹽,可降低致癌物的毒性,有效預防肺癌和食道癌。蘿蔔硫素則是功能強大的抗氧化物,可以增強體內酵素的解毒能力,也是維生素C和纖維的良好來源。高麗菜還有耐放的優點,放在通風處可放好幾天不會壞。根據農委會農業兒童網介紹指出,放入冰箱保存前,將芯心取出,塞入濡溼但不滴水的紙團,再裝進保鮮袋,並採以莖部朝下,依原來生長的方向放置,可延長保存時間。而之前網路流行高麗菜減肥法,有些較極端的方式是連續、完全只以高麗菜為「主食」,這是不健康的吃法,還是應該補充適量蛋白質、澱粉類,及加入一些其他蔬果。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曾受《聯合報》訪問指出,比較建議的做法是,食量較大的人可於「餐前」先食用高麗菜提升飽足感,降低正餐主食攝取量。
-
2019-11-24 科別.牙科
小小年紀一口爛牙 醫籲父母改掉幼童夜奶壞習慣
許多孩子小小年紀一口爛牙,讓看牙成了家長最大惡夢。醫師表示,幼童蛀牙大多是愛吃甜食又清潔不當,建議戒掉夜奶習慣並讓孩子一吃完飯就刷牙,降低蛀牙風險。國泰醫院一般牙科醫師謝宗慈今天表示,一般孩子若到了幼稚園中、大班,而且過去沒有不好的看牙經驗,都能在醫師引導之下,了解看牙相關工具、降低未知的恐懼感,願意乖乖配合醫師看牙,但年紀更小的孩子難度則較高,尤其飲食、清潔習慣不好,看過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一口爛牙。謝宗慈表示,這種小小孩或是極度害怕看牙的孩子,一坐上診療椅就會開始扭動、哭鬧,無法配合治療,但孩子嘴巴小,要以高速轉動器械治療已有一定的困難度,若小孩又因為緊張亂動,尖銳器械很容易刮傷口腔,甚至割傷舌頭。因此若小孩需進行全口或根管治療等較複雜療程時,經常會建議父母考慮讓孩子接受兒童牙科舒眠麻醉,降低小孩看牙時的恐懼及治療過程的危險性。國泰醫院麻醉科醫師馮育斌指出,由於孩子懼怕看牙,從坐上診療椅到開始治療期間,前後至少得多花10到20分鐘安撫,也得盡量將實際治療時間壓在20至30分鐘內完成,同樣一個療程可能被切成2、3次來做。馮育斌說,兒童牙科舒眠麻醉會誘導孩子喝下含有麻醉成分的果汁,15到20分鐘後孩子會出現嗜睡、反應遲鈍的狀態,這時再替孩子注射靜脈麻醉藥物,麻醉全程都有麻醉醫師、麻醉護理師在旁以生理與呼吸監測儀器監測孩子狀況,可將治療延長至2小時,讓治療更完整。說起麻醉,麻醉藥的過敏風險是家長最大擔憂。馮育斌說,孩童使用的麻醉藥物過敏風險都相當低,但因其中含有蛋白質成分,若原本就對雞蛋嚴重過敏,甚至會出現休克反應的孩子則不太適用。謝宗慈強調,幼童之所以會蛀牙,主要有2大原因,包括飲食和清潔習慣。她解釋,含糖、澱粉類的食物都容易增加蛀牙風險,若又有夜奶、含奶瓶睡覺習慣,牙齒長時間泡在食物裡,蛀牙風險更高,若是再沒有好好清潔,小小年紀一口爛牙的案例並不少見。謝宗慈說,孩子吃完東西、喝完奶,最好立刻刷牙,不給牙齒蛀牙的機會;此外,也建議孩子一長牙就應到兒童牙科診所看牙、塗氟,由牙醫師教導家長正確的牙齒保健觀念,唯有及早預防才能避免未來看牙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