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光躺沙發就能燃脂!每天少量喝一款便宜飲料「比走路20分鐘還有效」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退休力/ 理財準備

70歲單身姐贈予房卻讓妹苦惱!理財專家教「最強資產傳承組合」,10個最適規畫時機曝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很多人在做房產安排時,只想到法律與產權問題,卻忽略了背後的資金運用、稅務負擔、家人執行力,甚至是遺願落實的保障機制。
很多人在做房產安排時,只想到法律與產權問題,卻忽略了背後的資金運用、稅務負擔、家人執行力,甚至是遺願落實的保障機制。
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前幾天,一位老客戶小梅打電話給我,語氣中帶著糾結。

她說自己有個七十多歲的單身姐姐,最近主動談起「身後事的規劃」。姐姐的名下有一間房子,想在百年之後將它留給小梅,但附帶一個條件——若將來處理掉這間房子,要將一半款項捐給公益慈善團體,另一半才留給小梅使用。

小梅很為難,她擔心如果這間房子提前過戶到自己名下,將來自己過世時,先生或孩子不一定會依照姐姐的遺願去做。

她還想知道,房子若在姐姐生前就過戶,或是等到姐姐身後繼承,會不會有稅務、法律、兄弟姐妹分配上的問題?畢竟他們家總共有五個兄弟姐妹,如果等到姐姐百年後才處理,很可能她只能拿到四分之一,根本無法完成姐姐的心願。

這個案例,正好是我常在生活中遇到的現象:

很多人在做房產安排時,只想到法律與產權問題,卻忽略了背後的資金運用、稅務負擔、家人執行力,甚至是遺願落實的保障機制。

而這,正是地政與保險專業交集的黃金時刻。

為什麼「地政+保險」是最強的資產傳承組合?

在我的經驗中,地政專業負責「有形資產」的過戶與登記,保險則能處理「無形保障」與資金安排。

很多人以為兩者毫無關聯,但其實在許多重要時刻,它們是可以互補、甚至缺一不可的。

地政與保險的黃金交集 10個常被忽略的規劃時機

以下是10個生活中常被忽略的「地政+保險」交叉機會。如果你在這些情況中只找地政士,卻沒同時做保險與資產規劃,小心會留下後患。

1. 不動產贈與

• 情況:父母在生前把房子過戶給子女,想節省遺產稅或避免爭產。

• 風險:(1)贈與時的一次性稅賦負擔大(2)父母如果資產大部分都轉給小孩了,未必有足夠現金流來支持自己的退休生活

• 保險應用:用壽險做稅源準備,或以人壽保單保障父母未來的生活費。

2. 繼承/遺產分割

• 情況:長輩過世,房產由多位繼承人共同持有。

• 風險:分割協議談不成、有人想變賣有人想保留,容易引發糾紛。

• 保險應用:提前準備身故保險金,讓想保留房產的繼承人可以補償其他人,避免被迫賣屋。

3. 首購或換屋貸款

• 情況:買房需要長期房貸。

• 風險:貸款人若發生意外或失能,家人無力償還。

• 保險應用:房貸壽險或足夠的保障保險,讓風險發生時能得到足額理賠,確保家人不被迫賣房。

4. 離婚財產分配

• 情況:婚姻結束後,房產與其他資產重新分配。

• 風險:子女未來的生活保障與受益人設定被忽略,可能影響生活與教育金。

• 保險應用:重新規劃保單受益人、用年金險確保孩子的長期生活費。

5. 企業名下不動產移轉

• 情況:企業主退休、轉讓資產或規劃接班。

• 風險:一次性稅負沉重,影響公司資金流。

• 保險應用:高額壽險作為企業傳承與稅務資金來源。

6. 土地重劃、都更、合建分屋

• 情況:原地主因都更或合建,持有多間新房或現金。

• 風險:突然增加的資產若缺乏配置,可能稅負高或資金閒置。

• 保險應用:透過保單分散資產、壽險做遺產稅準備。

7. 移民或外籍配偶涉及不動產持有

• 情況:跨國婚姻或家庭成員移民。

• 風險:跨國財產轉移涉外匯、稅務與法律差異。

• 保險應用:美元計價保單或外幣保單作為資產避險工具。

8. 高齡屋主處理不動產

• 情況:長輩年紀大,想在生前安排好資產。

• 風險:長照需求、醫療費用、身後稅務規劃不足。

• 保險應用:長照險、年金險、壽險做資金與稅務準備。

9. 有未成年繼承人

• 情況:父母過世時子女尚未成年。

• 風險:未成年人無法直接管理遺產,資產可能被監護人動用。

• 保險應用:規劃保險金信託,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於孩子教育與生活。

10. 特殊案件(凶宅、無人繼承、公益遺贈)

• 情況:屋主想把資產留給公益,或處理無人繼承的財產。

• 風險:遺願無法落實、財產流向與本意不符。

• 保險應用:透過保險金信託指定用途,確保資金依照遺願執行。

延伸到小梅的案例:姐姐可以透過「人壽保險+保險金信託」指定受益比例與用途,讓捐贈與留存比例完全依照原意落實,避免因產權與繼承法分配而被稀釋或改變。

小梅案例的啟示

如果只從地政角度處理,小梅和姐姐需要考量的是:

• 贈與 vs. 繼承的稅負差異

• 兄弟姐妹間的繼承順位與比例

• 是否需要設定使用權或附條件的贈與

但若結合保險與信託工具,就能:

1. 用保單的受益人比例設定,確保資金分配依姐姐意願進行。

2. 透過保險金信託,讓捐款與自用款項有明確執行機制,避免後代或配偶更動。

3. 配合地政上的產權安排,確保整個流程在法律與情感上都圓滿。

這也是為什麼我常說:「地政解決的是產權問題,保險解決的是執行與保障問題。」

人生重要資產 不只有形的房子及現金

人生的重要資產,往往不只是房子或現金,而是我們對家人、對社會的心意與責任。

如果能在地政專業與保險規劃之間搭起橋樑,就能讓這份心意被完整、確實地傳遞下去。

下次處理房地產時,不妨多思考一下:「除了產權過戶,還有沒有需要搭配的資產保障安排?」

也許這份規劃,能為未來省下不少金錢、衝突與遺憾。

楊馥瑄
楊馥瑄

作者:楊馥瑄

經歷:

TFPA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
樂學網[理財觀念實務班]講師
理財周刊線上直播課程講師
Smart智富月刊保單評選委員
政治大學壽險經營管理碩士學分班
台灣大學高階財富管理研究班
壽險公會表揚全國最佳績優外勤人員(2006)

專業證照:

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
信託業業務人員信託業務專業測驗合格
投信投顧相關法規乙科測驗合格
人身保險業務員銷售外幣收
付非投資型保險商品測驗合格
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
財產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
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

保險金 資產 遺產稅 信託 年金險 退休生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