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滋陰
共找到
149
筆 文章
-
-
2024-10-04 醫療.中醫
「秋燥」成減重大敵?中醫破除飲食「5迷思」不復胖有3招
秋天想要瘦身,可別讓「秋燥」壞了你的減重大計!中醫師提醒,秋天氣候乾燥,容易耗傷人體津液,容易引發「秋燥」,導致呼吸道不適、皮膚乾燥及便秘等問題。減重過程中,體內水分流失較快,需注意「滋陰潤燥」,以「養陰」為主。飲食上可多攝取潤肺生津的食材,不僅能幫助身體燃燒脂肪,還能保持內外平衡。減肥飲食迷思大破解! 少量多餐、生酮飲食恐讓你越減越肥秋燥傷肺易便秘,中醫認為白色入肺,包括皮膚、毛髮、鼻子、咽喉、氣管都要顧到。麗馨中醫診所院長沈瑞斌醫師表示,秋天常見白色養生食材包括水梨、白木耳、百合、山藥和白蘿蔔等,水梨又稱為「百果之宗」,有助生津潤肺止咳,能入菜;白木耳潤肺止咳;山藥能補肺益腎、潤滑滋養;百合則養陰潤肺,也具清心安神之效;白蘿蔔清熱富高纖。利用桑葉、杏仁、梨皮、蜂蜜等泡茶,也能滋陰養肺。另外,肺與大腸互為表裡,秋燥傷肺恐引起大便燥結,產生便秘,秋天應避免飲食過於辛辣,肥甘厚腻的食物過量也容易囤積體內。尤其秋天要當心節日帶來的聚餐和應景活動,例如月餅、烤肉,恐一不小心就熱量超標,應有所節制。沈瑞斌醫師歸納分析出,民眾減重時常見有5大飲食迷思:▸迷思1:少量多餐,往往控制不當就變成多量多餐。▸迷思2:很多人減重過程只關心數字的變化,常忽略其他引起體重或脂肪量上升的原因,像是近日飲食過鹹、熬夜晚睡,可能導致短時間內體重增加。▸迷思3:近期吃了過多油膩或含糖食物,也會反應在體脂肪上,必須要多花幾天才能燃燒完這些脂肪。▸迷思4:錯誤的生酮飲食可能導致食入過多肉類。▸迷思5:完全不碰全穀類等澱粉食物,可能導致血糖不穩定、膳食纖維含量不足,以上皆不利成功減重。沈瑞斌醫師強調,即便減重仍應飲食均衡,包括全穀類食物、蔬菜、優質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且要「定時定量」,每天2到3餐,原則上帶有飢餓感再進食較好,建議進餐時用1個碗盛裝固定的分量,確實作好飲食記錄,並設定適當目標,藉由中醫藥物或針灸療法幫助提升內臟器官功能,增加血液循環,促進代謝作用,達到減重效果。通常1週能減去半公斤至1公斤,是合理的減重範圍,1個月就能減去3至5公斤,不要一開始就想快速減肥,只要方法正確,其實減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減重速度因人而異 中醫減重善用針灸、埋線與中藥調理中醫減重方式包括:中藥調理、穴位埋線減重及傳統針灸減重,由於每個人肥胖體質並不相同,因此在減重速度上,也存在個別的差異,但能維持不復胖才是重點。門診中常看到長期反覆減重失敗的案例,沈瑞斌醫師提到,有1名60多歲婦人,身高158公分、體重64公斤,自訴反覆減重失敗,身體會呈現溜溜球效應,近幾年自己嘗試各式減肥法更是連1公斤都沒減,這次終於透過調整飲食習慣,輔以中醫藥物和穴位埋線多管齊下,在半年內成功減了10公斤。像這類減肥難度高的患者,只要稍微調整一下觀念,都還是很有機會把體重減下來。沈瑞斌醫師進一步說明,常見肥胖體質為氣虛、血虛、陰虛和痰濕,有些人合併有氣血虛、濕熱或陰虛化火、肝鬱化火合併痰濕體質,體內濕與熱不易消退,必須透過中藥對症調理,通常氣虛族群如熬夜工作,代謝能力較差,需先補氣,並朝滋陰、矯正生活習慣改善。沈瑞斌醫師指出,埋線減重屬於長效的穴道刺激,蛋白質揉成的羊腸線約7到10天就會被身體吸收,埋入後必須按揉穴位,或是散步走路活動,有助埋線發揮瘦身功效,千萬別在埋線後成天當沙發馬鈴薯,那就沒效了。至於針灸減重則希望每次施針後留針時間要夠長,對於時間緊湊的上班族來說,建議埋線減重。沈瑞斌醫師提醒,減重應建立正確心態,吃大餐前後仍應正常進食,選擇挨餓反而會吃進更多熱量,適當運動有助增加血液循環、提高基礎代謝率,晚上11點到半夜3點必須入睡,以免代謝力下降。減重是場長期抗戰,應先設定3個月到半年的減肥計畫表,養成良好習慣,減重後也不易復胖。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9-22 醫療.中醫
秋分到!中醫提醒留意2身體指標 2食譜、3穴位有助益氣潤肺
9月22日是24節氣的「秋分」,中醫師提醒,要留意呼吸道疾病、皮膚及黏膜疾病,或心理憂鬱及免疫力降低等相關病症,地處海島型地域的台灣,要注意脾胃機能及濕氣是否代謝順暢;如想在下雨天吃鍋暖胃,營養師建議,鍋底挑選要留意上火、高熱量問題,高油高鹽也容易造成消化負擔。秋分象徵夏天的結束與秋天的開始,開業診所中醫師周大翔表示,秋分以後日照時間逐漸縮短,氣溫逐漸降低,是一年中陽消陰長的開始,陽氣漸漸收斂、陰氣慢慢增長,萬物生長方向走向收藏,節氣特性會產生相對應的生理病理變化,包含慢性支氣管炎、氣喘、鼻黏膜乾燥鼻過敏等「呼吸道疾病」;皮膚脫屑症狀、皮膚搔癢症、乾眼症、頭皮脫屑落髮等「皮膚及黏膜疾病」;心理憂鬱及免疫力降低等相關疾病。周大翔說,因陽氣逐漸斂藏,藥物使用除了補肺氣及宣通肺氣外,滋陰潤燥藥物不可少,常見養生保養藥物有西洋參、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烏梅等,常見養生食物有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百合、水梨等,也應避免辛辣刺激性及香料過度調理食物,因為這類型食物具有宣通氣機特性,短時間內雖有理氣舒暢的效果,但因躁性較強反而會傷津耗氣。地處海島型地域的台灣,要注意脾胃機能及濕氣是否代謝順暢,周大翔表示,氣血虛弱體質的人可以開始補氣補血,但要以「平補、涼補」為原則,夜間需準備薄外套及帽子避免吹風,白天可曬太陽去除秋分收斂之氣導致的憂鬱情緒,每天快走或慢跑等適度有氧運動,除了有助於肺氣宣發,氣機通暢外,可以加強毛孔打開,因秋分之氣斂藏導致汗孔不開,影響水液代謝能力。最近幾天總是陰雨綿綿,最適合和親友團聚吃火鍋,營養師夏子雯表示,麻辣鍋是許多人秋冬的首選,鍋底的挑選及烹煮方式十分重要,不僅要留意上火、高熱量的問題,高油高鹽也容易造成消化負擔。夏子雯建議,健康吃火鍋可以適量海鮮,或板豆腐、嫩豆腐、雞蛋豆腐、去皮雞肉等,取代油花多的肉片,減少過多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加入青菜、菇類等,有助於消化;若有需要沾醬,可以蘿蔔泥、蔥、薑、蒜等天然的辛香料為基底,抗氧化物含量高,再加入少許醋、醬油、沙茶調味;澱粉則以南瓜、芋頭、山藥取代白飯與麵條;飲料選擇無糖茶飲,零熱量又可以解油膩。另外,周大翔也提供2食療、3穴位,讓民眾益氣潤肺:秋分【穴位】按摩※合谷穴:取穴於手背第1至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活化免疫力。※壇中穴:取穴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處,約當兩乳頭間,每日熱敷或按壓15至20分鐘,搭配合谷穴配穴,可以助大腸經進入胸腔氣機開通,氣機通暢可以連接脾胃之氣向上布達,以生津潤肺。※太溪穴:取穴於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透過腎經原穴向上輸布氣血可以利用腎氣弦接脾胃之氣來養肺潤肺。秋分【食療】食譜※益氣潤肺茶成分為西洋參3克、麥門冬6克、五味子3克、枸杞3克、陳皮1克、甘草1克,放入300毫升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藥方主要透過生脈飲加減來補肺潤肺,其中西洋參除了補肺氣外,對於生津潤燥效果良好,加上麥門冬養胃陰及五味子斂藏耗散之氣,枸杞養肝血及陳皮理氣消積,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宣肺、養肺、潤肺的效果。※木耳蓮子湯成分為新鮮白木耳1至3朵,視個人口味加減量、百合10克、蓮子20顆左右,視個人口味加減、紅棗5至10顆剖開、西洋參3至5片,放入電鍋並加入約500至1000毫升水量,根據個人喜好濃稠度適量加減,燉煮半小時至一小時,最後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食用,具有滋陰補虛、潤肺止咳、美容養顏、助安眠等效果。
-
2024-09-09 養生.聰明飲食
「窮人的燕窩」木耳防癌抗老降三高 但吃過量會產生一大問題
木耳是一種菇類、富含蛋白質的蔬菜。不論黑木耳、白木耳,營養價值都很高,膳食纖維豐富,更富含多醣體、必需胺基酸、鉀、鈣、維生素A等營養素,可防癌及提升免疫力,尤其黑木耳可預防三高、減重,白木耳則有美容養顏、潤肺滋陰等功效。口感滑脆的黑木耳及白木耳,都是高纖又熱量低的蔬菜,春秋兩季是盛產期。黑木耳又名桑耳、白背毛木耳,常見生鮮黑木耳及乾黑木耳兩種;白木耳別稱銀耳,分為生鮮白木耳及乾白木耳兩種。黑木耳是「窮人的燕窩」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黑木耳的蛋白質、膳食纖維含量高,必需胺基酸如麩胺酸、甲硫胺酸的含量高,高鉀,尤其富含多醣體,可防癌、預防三高、促進排便順暢及減重,還可穩定餐後血糖;白木耳也含有多醣體,除了可防癌外,更因含有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具有美肌護膚作用,因而被喻為「窮人的燕窩」。黑木耳主要營養成分來自於膳食纖維及多醣體,又是高鉀、蛋白質含量高的蔬菜,吃下肚會有飽足感,是預防心血管、助膽固醇代謝的好食材。但如果要將黑木耳打成汁飲用,建議不要打得太細,更不要加糖,以免瘦身不成反而變胖。白木耳含有特別的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營養成分,劉怡里說,維生素A是對皮膚好的營養素,具有修復作用,白木耳的必需胺基酸及蛋白質成分也高,所以常吃白木耳有養顏美容功效。相傳慈禧太后每天早上都喝一碗白木耳湯,可以延年益壽又凍齡抗老。抗凝血 手術前不宜吃中醫認為,黑木耳有活血化瘀作用,白木耳則有潤肺滋陰、美肌護膚的效用。不過,劉怡里提醒,黑木耳有抗凝血功能,若吃過量易有凝血方面問題,不易凝血的人要少吃,在手術前、拔牙前後及女性生理期前後,最好不要食用。一天吃少量的100至200克黑木耳,則不會有影響。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9-07 養生.抗老養生
為何白露是重要時節?白露養生4重點有助增強抵抗力、防疾病
白露節氣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一般落在公曆9月7日左右,是秋季轉涼的標誌,也是人們注重養生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氣裡,大自然開始逐漸轉入秋季,氣溫逐漸下降,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也會因此產生變化。因此,白露節氣是一個養生的重要時節,人們可以通過適當的養生方法來調整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白露之後,就開始出現典型的秋天節氣,儘管白天仍覺得熱,入夜後轉涼,中醫師提醒,季節交替之際免疫力下降,燥氣易傷肺,今年又有新冠病毒威脅,防秋燥、潤肺補氣,飲食生活作息適時調理,才能抗秋燥也防病毒。白露時候溫差大,漁業與農業都逐漸豐收在白露之後,因為夜晚涼,水氣遇冷凝結成白露,所以稱為「白露」。白露之時,正值二期水稻孕穗期,早植稻進入抽穗期。「白露南十日九日濕」,表示天氣漸涼了,若刮南風,則降雨多,南風起自海洋,自然帶來濕氣。台灣民間到了八月,處處桂花飄香,麻豆的文旦、新埔的紅柿已經開始上市。傳統的客家風俗,八月初一是秋祭掃墓的日子。在台灣的白露時節,也是豐收時候,在北中南分別有相關蔬菜能夠採收:.北部:鬥菜、花椰菜、胡瓜、菠菜、甘薯、萵苣、番椒.中部:花椰菜、菠菜、蕪菁、萵苣、番椒.南部:荷蘭豆、白菜、芥菜、落花生、大豆白露與諺語.白露水,卡毒鬼:白露雨水性毒。.白露大落大白:白露日下大雨,二期稻大部分會白穗。.八月八落雨,八個月沒乾土:八月初八下雨,占長雨。「白露」養肺多吃白色食物 少吃辛辣燥熱物俗話「白露秋分,一夜冷一夜」,中秋之後,天氣更會明顯變冷、更乾燥,「呼吸系統」最敏感,免疫力較差時,容易遭細菌、病毒的侵襲,上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容易發作,要當心如感冒、鼻過敏、氣喘、慢性肺部疾病復發或惡化,因此必須提升免疫力,做好秋季養生,病毒就不易侵犯。秋天天氣轉為乾燥,中醫師提醒,這時候要特別提防燥邪傷人。所謂「秋養肺」,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來補肺養肺、舒緩秋燥,如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薏仁、百合等。另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麻辣鍋等。而秋天萬物凋零,也容易令人觸景傷情,憂鬱症患者要特別留意,憂鬱情緒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要儘可能培養樂觀心情、調整情緒,維持規律生活。白露養生四要點一、調節飲食,注重養生食品在白露節氣,氣溫開始下降,人體的消化能力相對減弱,因此在飲食上應該注重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避免暴飲暴食和攝入過多的油膩食物。建議飲食應以五穀雜糧為主,增加蔬菜、水果和豆製品的攝入,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纖維,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維護消化系統健康。此外,白露節氣也是栗子、柿子、梨等食品豐收的季節,這些食品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緩解秋季干燥的症狀很有幫助。適量食用這些食品,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調節氣血,增強免疫力。二、適度運動,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白露節氣適合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例如晨間散步、太極拳、瑜珈等,這些運動可以幫助人們順應自然的變化,調整身體的陽氣,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時,適當的運動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代謝水平,有助於防止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此外,白露節氣天氣逐漸變涼,人們應該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尤其是腳部要保持溫暖。穿著適合的衣物,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的環境中,防止受涼。另外,白露節氣的日照時間開始縮短,天氣變化較大,人們容易產生睡眠不足的問題。因此,建議人們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盡量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以免影響睡眠質量。三、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白露節氣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時節,人體的情緒也容易出現波動。因此,要注重情緒調節,保持心情開朗,遠離壓力和焦慮。可以通過閱讀、旅行、聽音樂等方式來放松心情,也可以與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心情,緩解情緒壓力,保持身心健康。四、預防秋季常見疾病在白露節氣,人們應該預防一些常見的秋季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等。除了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外,還可以通過增加維生素攝入、勤洗手、保持室內通風等方式來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白露節氣是蚊蟲孳生的時節,人們應該加強蚊蟲防護,避免叮咬,防止傳染一些傳染性疾病。綜上所述,白露節氣是秋季的一個重要時節,人們應該根據自然的變化來調整生活方式,注重飲食衛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的情緒,預防疾病,以達到身心健康的目標。「白露」補氣潤肺料理百合蓮子湯做法:蓮子、百合洗淨,放入鍋內同煮,加入些許冰糖調味即可。也可加入些許銀耳同煮。效用:潤肺清燥、止咳消痰。柚子雞做法:柚子去皮留下果肉,塞入洗淨的雞隻體內,雞隻外皮抹上些許鹽、胡椒及米酒,放入鍋內蒸熟即可。效用:補氣益氣、化痰止咳。藥膳雞腿做法:中藥材黨參、三七、炙甘草、茯苓、補骨脂、玉竹、百合各3錢,以及黃耆5錢、桂枝2錢、紅棗10顆,與雞腿一同燉煮。效用:補氣、健脾、補筋骨。【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白露」抗秋燥防病毒 多吃這幾種白色食物養肺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4-08-14 養生.抗老養生
秋燥宜涼補、平補 3藥材泡茶補氣顧胃
24節氣中的「立秋」剛過,天氣依舊炎熱,「秋燥」隨之而來,中醫師強調,此時節不宜驟然溫補,如果要進補,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可以食用蜂蜜、木耳、蓮子、百合等食材,日常飲用水則可加入少量枸杞、黨參、黃耆等,可以養氣又顧胃。「秋老虎」易感冒 飲用水加枸杞、黨參、黃耆補氣顧胃過了立秋,開始走入「秋老虎」時節,中醫師李和蓁提醒,常進出冷氣房的民眾,室外炎熱但冷氣房溫度低,最容易造成身體抵抗力的波盪,並衍生各式皮膚、呼吸道疾病,建議可多帶一件小外套出門,避免出汗後,身體潮濕又吹冷氣,導致感冒、陰暑等症狀出現。「秋天開始可以讓腸胃休息一下。」李和蓁表示,民眾在日常飲用水中,可以少量加入枸杞、黨參、黃耆等中藥材,可以補氣顧胃,也可加入菊花做茶飲,但要注意菊花是否檢驗合格,避免購入農藥殘留超標的原料。秋燥不宜進補 改涼補、平補李和蓁說,近期天氣屬秋燥,不宜進補,進出室內外也要注意,不要因為感到天氣燥熱而猛灌冰水,或是在冷氣房喝很熱的水,建議選擇涼補、平補,可以多吃蘋果、奇異果等水果,避免突然進補讓身體上火,否則易出現慢性黏膜發炎等症狀。李和蓁指出,若有生育規畫的女性,在秋燥氣候下,宜著重「滋陰潤燥」飲食,可食用蜂蜜、木耳、蓮子、百合等食材;若有「養卵」需求,可多攝取「深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或是杜仲茶,以及適量攝取蛋白質,如黑豆、雞肉、魚肉等白肉,若選擇吃豬牛羊等紅肉,則要注意脂肪的攝取量。生殖能力常與「腎氣」有關,李和蓁表示,對中醫來說,肝、腎功能與生殖、泌尿道、荷爾蒙、神經、內分泌系統息息相關,而中醫五行「青、赤、黃、白、黑」對應「肝、心、脾、肺、腎」,因此食用深色食物便是顧腎的好選擇。(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8-05 養生.聰明飲食
高溫需適時補充水分防中暑外 中醫建議多吃2食物補充電解質
氣溫不斷升高,讓人熱到受不了,中暑、熱衰竭頻傳。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夏日氣虛生熱,流汗過多容易耗損心氣,除了多喝水,建議可以多吃玉米、小黃瓜等滋陰補氣的食物。張家蓓表示,很多人以為流汗就是排毒,其實狂流汗可能是身體「太虛」。如果夏天熱到爆汗,再加上頻繁進出冷氣房,溫差太大而出現倦怠、無力、頭痛、惡心等症狀,小心是中暑了。預防中暑,要多喝水,但要在對的時間喝水。張家蓓指出,在出門前或運動前,就要先補充水分,而不是等到流汗才補水,身體吸收水分會有時間差,進入血液後,才會被輸送到全身。在運動過程中,每小時的流汗量其實相當驚人,電解質也會隨汗水而流失,嚴重失衡會導致中暑。張家蓓建議,可以補充電解質,不光是喝運動飲料,因為含糖飲品易讓體溫上升、加速脫水,即便運動飲料的熱量看似比其他手搖飲低,但喝多了也會增肥。張家蓓表示,只要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身體所需的鉀、鎂、鈣等電解質。玉米、小黃瓜含有豐富的鉀、鎂等礦物質,且含水量豐富。夏季盛產小黃瓜,有些玉米品種也是夏季採收,雞肉炒小黃瓜、燉煮玉米排骨湯,補蛋白質也補充了電解質。除了食補,要解身體的熱,還可以刮痧促進氣血運行。張家蓓推薦,可使用刮痧器以不會損傷皮膚的力道,依「經絡循行」的路徑,由上往下、由內往外慢慢疏通肩頸的緊繃感。張家蓓提醒,刮痧輕輕刮拭即可,並不是「出痧愈多愈有效」,要避免下手過重,皮膚破皮受傷反而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變成反效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4 養生.聰明飲食
曬黑至少1個月才能白回來!醫推「3類食物」加速美白,芒果、榴槤最好少吃
夏天來啦!大家都迫不及待出去旅遊、去海邊戲水,尤其穿泳裝是個展現平時努力鍛鍊身材的大好機會,但是如果沒有做好防曬的話,回去很有可能會直接「黑一階」!曬黑多久能白回來?中醫診所吳東霖中醫師說,因為黑色素主要是累積在角質層,而角質層大約28天會汰換一輪,因此曬黑後約1個月左右才會開始慢慢變白。若想讓皮膚變白,可以多吃什麼食物?吳東霖建議,可吃三類功效的食物幫助美白保養肌膚:1、滋陰養血、濡潤肌膚的食物:黑白木耳、芝麻、水梨、新鮮水分多的蔬果滋陰養血的食物可以幫助肌膚得到足夠的養分濡潤,皮膚看起來會更「白泡泡、幼綿綿」。除此之外,也可以每天吃一匙「阿膠粉」,以更好滋養我們肌膚的陰血。2、富含維生素C之食物:番茄、檸檬、小黃瓜、草莓、奇異果、柳橙維生素C是很強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成,甚至有淡斑的效果。3、幫助身體代謝之食物:薏苡仁淡滲利濕的薏苡仁除了可以幫助皮膚的代謝廢物排除外,也可以減少肌膚的腫脹暗沈。想要美白肌膚要少吃的食物?想要美白,吳東霖指出,還有兩大類食物要少吃:1、加速曬黑的感光食物:九層塔、香菜、芹菜、韭菜、菠菜、莧菜感光食物反而會增加該區域紫外線的吸收,進而增加黑色素的數量2、燥熱食物:烤炸辣、蔥薑蒜、堅果花生、芒果、榴槤可減少皮膚的發炎,除了美白以外,也可減少冒痘出油的狀況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4 焦點.健康知識+
多喝水可以防中暑,但要喝對時間!醫師告訴你何時才是對的時間
氣溫不斷升高,讓人熱到受不了,中暑、熱衰竭頻傳。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夏日氣虛生熱,流汗過多容易耗損心氣,建議可以多吃滋陰補氣的食物。張家蓓表示,很多人以為流汗就是排毒,但是狂流汗可能是身體「太虛」。如果夏天熱到爆汗,再加上頻繁進出冷氣房,當心溫差太大而出現倦怠、無力、頭痛、噁心,小心是中暑現象。多喝水可以防中暑,但要喝在對的時間多喝水可以預防中暑,但喝水要在對的時間,張家蓓分享,不少民眾詢問:「我明明喝很多水,為什麼還會中暑?」其實在出門前或運動前,就要先補充水分,而不是等到流汗才補水,身體吸收水分會有時間差,進入血液後,才會被輸送到全身。在運動過程中,每小時的流汗量其實相當驚人,電解質也隨汗水而流失,嚴重失衡會導致中暑。張家蓓建議,補充電解質不光是喝運動飲料,因為含糖飲品易讓體溫上升、加速脫水,雖然運動飲料的熱量看似比其他手搖飲低,但喝多了也會增肥。張家蓓表示,只要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身體所需的鉀、鎂、鈣等電解質。玉米、小黃瓜含有豐富的鉀、鎂,且含水量豐富,可幫助人體補充水分。夏季盛產小黃瓜,有些玉米品種也是夏季採收,雞肉炒小黃瓜、燉煮玉米排骨湯,補蛋白質也補電解質。刮痧也可解身體的熱除了食補,要解身體的熱,還可以刮痧促進氣血運行。張家蓓推薦使用刮痧器,以不會損傷皮膚的力道,依「經絡循行」的路徑由上往下、由內往外,慢慢疏通肩頸的緊繃感。張家蓓提醒,刮痧輕輕刮拭即可,並不是「出痧愈多愈有效」,要避免下手過重,皮膚破皮受傷反而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變成反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01 養生.營養食譜
熱到沒胃口?酌量食用苦味與酸味食物!中醫教做1茶飲,生津止渴助消化
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極盛,為最適合調理身體的好時機,中醫師教民眾夏至養生4要點,並推薦1茶飲生津止渴助消化。高雄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陳俐彣表示,中醫療法三伏貼是選擇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在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在身上敷貼辛溫、逐痰、疏通經絡的中藥,排除體內的濕氣寒邪,並且治療痼疾,能夠改善易於秋冬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呼吸道疾病,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陳俐彣指出,冬病夏治,敷貼三伏貼的最佳季節。此外,她提醒,如果民眾平時有手腳易冰冷、體質虛寒者、經痛及月經不調、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等相關問題,亦可透過伏貼療法來調理。神門穴幫助改善煩躁失眠夏至氣候炎熱,容易心煩躁擾,口乾舌燥,容易嘴破且食慾不振。陳俐彣說明,穴道保養可以按壓經絡循行之心經神門穴,有助於清心瀉火,寧心安神,改善煩躁失眠等問題。神門穴位於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在小指向下延伸、手腕關節的橫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每次按壓3~5秒、左右手交替按壓各循環10次,也有助改善心火旺造成的失眠。酌量食用苦味與酸味食物陳俐彣強調,夏至時天氣炎熱,出汗增多,此時人體的陽氣會趨於身體表面,體內尤其是消化系統反而較弱,臨床上腹瀉、嘔吐、胃痛、積滯等各種消化系統問題明顯增加,更應避免因天氣炎熱而進食過量生冷,烤炸辛辣等難消化飲食,增加脾胃負擔,飲食應以清淡、七分飽為宜,亦可適當食用各種瓜類及蔬菜。她指出,夏至的養生原則為滋陰降火、袪濕除煩,在飲食上也建議以下幾項原則:清淡飲食:助消化,高纖蔬果為優。苦味食物:可以清暑氣,夏天容易火氣旺盛,苦入心、補心氣,酌量食用苦瓜、蓮子心等能清熱瀉火,調整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煩躁。酸味食物:有健胃消食之效,飯後食用烏梅、山楂、檸檬等飲品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制肝火、滋補肝陰是不錯的選擇。烏梅、洛神花生津止渴陳俐彣表示,《本草綱目》記載「烏梅,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加上烏梅口感溫和、微酸澀,可以斂肺生津止咳、改善慢性腹瀉;而洛神花性涼、味甘酸,功效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暑、養顏美容、生津止渴助消化。【食譜】洛神仙楂烏梅湯食材:洛神花3.6公克,仙楂3.6公克,烏梅24公克,甘草2.4公克,冰糖約100公克做法:清水洗淨後,放進容器中,加2,000毫升溫水以大火煮滾再轉小火慢熬至少1小時,關火後可酌加數片陳皮來提味將材料撈起後,烏梅湯放進冷水中,靜置待涼即可飲用【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935.html】
-
2024-06-12 養生.聰明飲食
天氣悶熱想要醒腦防失智,中醫師推薦11種健腦食物
天氣愈來愈悶熱,讓人昏昏沉沉想睡覺,除了運動醒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有些「藥食同源」的食物也能發揮健腦的作用。中醫食療怎麼挑?林舜穀推薦11種養生保健的食物,包括覆盆子、桑葚、栗子、胡桃、柏子仁、蓮子、白果、蘇子、決明子、女貞子、枸杞子,有些是地中海飲食常見的主角,有些則是養心、安神的中藥材。以柏子仁為例,中藥材的名稱有「仁」字,代表是含有油脂的種子類,以原本型態吃入,更能攝取必需營養素與植化素。中醫師推薦的中醫食療好物1.覆盆子:味甘、酸、微溫,用於腎虛不固。多吃覆盆子能固澀縮尿,改善夜間頻尿並提高睡眠質量,避免頻繁醒來中斷睡眠。好的睡眠有助於大腦修復、鞏固記憶,提升注意力、記憶力和整體認知功能。2.桑椹:性味甘寒,有助於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桑椹屬黑色食物,富含鐵、鈣、磷、鉀及維他命C,可以促進血液和能量供應,減少大腦和感覺器官的疲勞,有助於大腦思維清晰。3.栗子:養胃健脾,有益氣厚腸胃。栗子含脂溶性維他命B,可促進腦內的蛋白質代謝;維生素和礦物質可幫助維持神經元的健康,豐富的鉀也能提高大腦中血液的流量。4.胡桃:可溫肺定喘、潤腸通便。胡桃能改善腎陽不足引起的腰膝痠痛、遺精和頻尿,減少身體的疲勞不適。多吃胡桃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和情緒穩定,從營養學來說,核桃中確實具有補腦的物質。5.柏子仁:可養心安神,減少夜間恐慌。柏子仁是中藥常用藥材,一般使用多加在膳食之中,可以顯著改善睡眠品質,使大腦獲得充分的休息和修復,有益智寧神之效。6.蓮子:補益脾氣,又可澀腸止瀉。蓮子可改善脾虛食少和慢性腹瀉,提升消化系統功能,使營養吸收更有效率。蓮子所含的色氨酸能幫助中樞神經放鬆;豐富的鉀離子讓更多氧氣進入腦部,活絡腦神經元的傳導。7.白果:即「銀杏果」,性平味甘苦,斂肺定喘。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提高血液中的氧飽和度,充足的氧氣供應有助於維持神經細胞的健康和功能,提升大腦效率。8.蘇子:紫蘇的果實,辛溫歸肺,能除喘定嗽、消痰順氣。蘇子能改善慢性肺炎引起的大量痰液,增強呼吸效率及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充足的氧氣供應有助於神經元的健康和功能。9.決明子:性甘、苦、鹹,可清肝明目,穩定血壓。維生素A、B1、B2和E等營養素,有助於保護眼睛和促進大腦發育;決明子可促進血液循環,確保大腦獲得充足的氧氣和營養。10.女貞子:很常被用來治療記憶力衰退的中藥材。可以改善身體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減少疼痛和不適,提高整體活動能力,當作日常茶飲也有鎮靜安神作用。11.枸杞子:性甘,補肝腎益精血。枸杞子補肝腎,且有明目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和營養吸收,除了滋養腦細胞,可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讓大腦隔絕β澱粉樣蛋白積累。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4-16 性愛.性福教戰
不是只有牡蠣能壯陽!中醫推薦吃10種食物加速血液循環、提高神經興奮度!
性致缺缺怎麼辦?當荷爾蒙失調、壓力太大、器官開始老化時,可能無法滿足伴侶「熱情如火」的需求。吃對食物可以加速血液循環,另提高神經興奮度,坊間有所謂的「天然壯陽藥」,可作為催情輔助。10種食物有助提高性欲日前有中醫師分享10種可以提高性欲的食物,泌尿科醫師莊豐賓在臉書粉專「幸福醫師莊豐賓」討論這些食物是否能催情、壯陽,甚至硬挺持久。他針對這10種食物列舉營養素、促進心血管健康的關鍵,分享「吃出來的性福」。1.南瓜籽每100公克的南瓜子,含有9毫克的鋅,鋅對男性健康有很多好處,例如:提升精子的品質和數量、增加睪固酮的濃度、改善攝護腺肥大,可說是男性的必須營養品。2.韭菜中醫認為韭菜有「補腎固精」的功效,從西方營養學角度來探究,韭菜含有硫化素、槲皮素。勃起功能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硫化素可擴張血管,槲皮素則減少氧化造成的血管阻塞。3.黑豆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能補充女性缺失的雌激素,有助於改善更年期障礙的症狀。4.山藥含有植物雌激素及異黃酮,能幫助女性荷爾蒙的平衡穩定,自然提升性欲及性功能。5.杏仁同樣含有植物雌激素及豐富的鎂,能調節血壓、改善血液循環,對女性有滋陰潤燥。有些人擔心男性吃黑豆、山藥、杏仁會不會讓男性荷爾蒙減少,影響到雄風?莊豐賓提到,民眾不必過度擔心,正常食用並不會發生荷爾蒙分泌異常。山藥含有薯蕷皂素,跟製造睪固酮的DHEA有類似功效,可生成一氧化氮,讓血管擴張、改善勃起功能障礙。6.鰻魚在中醫食補中,鰻魚被視為壯陽聖品;相較於其他動物性食物,鰻魚除了豐富的蛋白質,還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元素,進一步加強勃起功能。其鈣質也能增加生殖機能和精蟲的活動力。7.牡蠣每100克牡蠣,含有10.6毫克的鋅,是海鮮類中鋅含量最高,想加強攝取鋅,牡蠣是不錯的選擇。8.蝦子每100克蝦子,含有21.9毫克蛋白質及2毫克鋅,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能提升好體力。9.鵪鶉蛋攝取鵪鶉蛋能補腎益精血,有助於催發性欲,但鵪鶉蛋的營養價值跟雞蛋差不多,日常生活中不用特別找鵪鶉蛋進補。10.羊肉每100克羊肉,含有5毫克鋅,其精胺酸的含量也比牛肉、豬肉、雞肉還高,適度食用補腎壯陽效果好。但是羊肉爐不宜多吃,尤其是酒精和蛋白質的組合,易造成攝護腺發炎問題。莊豐賓強調,除了均衡飲食,要注意規律運動、戒菸戒酒、正常作息也是提升睪固酮和性欲的重要助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8 醫療.皮膚
老人臭出現年輕化趨勢 做了「這件事」味道更濃!多吃1類食物降火
老人臭也有年輕化趨勢!中醫師指出,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有些4、50歲的中年人也會出現俗稱「老人臭」的體味困擾,主要成因包括皮膚代謝,及胃腸狀況影響打嗝氣味,有些人甚至嚴重到導致夫妻分房睡。這類族群冬天就不適合大補麻油雞等熱性補方,建議可選擇四神湯、貝母燉水梨等,味道更重的就建議尋求中藥、藥浴薰洗等,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老人臭關鍵就在於代謝及排汗狀況是否正常有些民眾深受體味的困擾,部分族群則因「老人臭」影響人際相處,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說,這類味道來源主要有二,分別為皮膚和胃腸,前者主要是皮膚代謝問題,使得體表顏色乾癢脫屑,有些濕熱性體質,汗腺堵塞出現「油耗味」;後者則是「胃火旺」引發的腸胃問題,導致打嗝出現異味,也就是知名藥品廣告台詞中的,口乾、口苦、口臭等狀況。陳麒方指出,有些人4、50歲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但也有些維持得好的,到6、70歲都不太會有味道,關鍵就在於代謝是否正常、排汗狀況好不好,年輕化成因可能因為生活習慣改變、輪班影響作息等,「營衛失調」就可能改變體質,產生這類狀況,有些民眾會出現口臭症狀,即便刷牙也無法改變,也有些人的體味,和打呼一樣會影響旁人,導致夫妻分房睡。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 體味可能變濃最近氣溫變化大,一變冷就想吃點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等進補,但有些人卻會在大補一頓後,體味變濃,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基本上只要蛋白質攝取高,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因為蛋白質會產生氨,包含容易口乾舌燥,手腳心熱等,可以吃些滋陰、降火的食物,如黑白木耳等。陳麒方說,不管皮膚或者胃腸問題所致,都可以視為體內火旺,加上吃了燒酒雞、麻油雞等動物食材,可能會出現喉嚨緊縮、長痘、出油等症狀,人也會覺得煩躁,加上免疫力改變、體質出現偏性,可能容易外感,所以要讓身體流質「疏通」,不能太補,四神湯、貝母燉水梨、薑汁甘蔗等都是不錯的選擇。改善作為方面,陳麒方說,味道比較重的話,還是必須要就近尋求醫療院所協助,治療上大多採取內外處方處置,包括吃科學中藥、水藥等,有些比較敏感族群,會用薰洗、藥浴、薰蒸等替代,不接受藥物類的民眾,可能是因為神經比較緊張,可用針灸放鬆,整個療程約2周至2個月可改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05 焦點.健康知識+
嘴破吃什麼好比較快好,多久會好?嘴破原因、飲食禁忌總整理
過度勞累、經期、壓力大...等,都是造成嘴巴破洞的原因,帶來的疼痛感還會影響食慾。嘴破可以吃什麼加速復原?不能吃什麼?以下為您完整說明。嘴破原因與症狀「嘴破」在醫學上稱為「反覆性口瘡」,在中醫稱為「口瘡」或「口瘍」。成因眾多,衛福部桃園醫院資訊如下:通常過於勞累造成免疫力失調而產生,且和遺傳有關,因此家人可能也有反覆嘴巴破的經驗。缺乏維生素B12、礦物質或使用不適當的藥物也會造成嘴巴破。有些人講話時,不自覺咬破嘴巴內膜,也會留下傷口。情緒和壓力也會是加重嘴巴破的重要原因。其他因素則為感染黴菌或病毒。中醫角度而言,將嘴破分成虛火、實火和虛證,造成嘴破原因如下:若吃過多烤炸辣、花生等食品造成者則屬實火;若因熬夜、月經來、壓力大而嘴破則屬虛火上炎。實火者,通常口瘡色紅且腫痛,兼有口渴、喜喝冷飲、大便秘、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和脈數有力等症狀,治療需清熱瀉火;若屬於虛火者,通常會反覆發作,且伴隨有心煩氣躁、口舌乾燥、手腳熱且汗出、舌紅少苔和脈細數等症狀,治療需滋陰清熱。若屬於虛證,其口瘡表面顏色淡、無紅腫,輕度疼痛但卻常反覆發作,且常有疲倦、腹瀉、食慾低下、舌淡和脈弱等症狀,治療則給予補氣藥物。嘴破吃什麼較快好?可以吃哪些水果?綜合整理杯蓋營養師與衛福部台東醫院資訊,建議攝取以下蔬果,能夠幫助傷口癒合,使嘴破快快好: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形成,也可以幫助傷口的癒合,可以多吃柑橘類水果,或是芭樂、奇異果,草莓、釋迦、木瓜,維生素C含量都很高。蔬菜來說的話,杯蓋營養師說明,像是彩椒、青椒,或是糯米椒,維生素C含量也很高,可以多吃一些。礦物質鋅:鋅跟傷口的癒合也有關可以適量補充,食物可以從南瓜子或是海鮮類,像是蝦子跟牡蠣,鋅含量都很高,可以適量的吃。維生素B2:嘴部周圍有裂縫、或發炎破洞情形時,是由於體內缺乏能幫助修復組織傷口的維生素B2,此外對皮膚和頭髮生成、健康也扮演重要角色,它無法在體內自行儲存,因此需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品來補充。維生素B2每日建議攝取量男性約1.3毫克、女性約1.1毫克。每天喝250毫升牛奶就能幫助補充,植物性食物如有香菇、木耳、花生、芝麻、杏仁等也有豐富維生素B2。聽說一天吃5顆以上的奇異果,可以治療嘴巴破,是真的嗎?食藥好文網說明,奇異果雖含有維生素C,但口腔潰瘍的肇因繁複多元,「一天吃5顆以上奇異果可治療口瘡」目前並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證實。且奇異果恐產生刺激性,可能會造成黏膜受損。此外,嘴破、潰瘍會影響食慾、體重下降,衛福部台中醫院衛教資訊說明,建議患者選擇質地柔軟、細碎等替代食物,幫助吞嚥:.乳製品:如乳酪、布丁、奶昔、冰淇淋 (高糖的食物可快速補充熱量,可暫時使用)。.水果類:如香蕉、木瓜、果泥。.肉魚豆蛋類:如碎肉、豆腐、鮮魚。.軟質蔬菜:如冬瓜、莧菜、絲瓜。.主食類:如稀飯、細麵、冬粉、地瓜、麥片、馬鈴薯、綠豆、紅豆、蓮子等。嘴破不能吃什麼?程涵宇營養師曾於粉專分享,嘴破發炎期間不要吃太燙的食物像是火鍋,還有5類刺激發炎的粘膜的食物避免吃:.過硬食物,像是很硬的法國麵包、洋芋片、油炸食物.太酸的食物像是酸辣湯、檸檬、柑橘類.辣椒.碳酸飲料.酒嘴破吃什麼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說明,口腔潰瘍的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為了緩解經常性、複雜性與嚴重性口腔潰瘍所出現的不適、紅腫、疼痛等症狀,尤其是對於複雜性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合併的口腔潰瘍,通常會配合局部用藥作為輔助治療。好處是可以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消腫,並促使潰瘍早日癒合。各類用藥包括:局部止痛劑: 使用含麻醉藥製劑(Lidocaine、Benzocaine)的噴劑、凝膠或漱口水。因為是麻醉劑,使用時會有苦味及些許麻木感。局部抗發炎劑: 類固醇藥製劑( 塗抹Nincort寧康口內膠、Salcoat口腔噴霧膠囊),可以讓紅腫熱痛的黏膜消炎萎縮,減輕不適感。要注意的是,此藥不可用於感染性的潰瘍傷口。Comfflam Spray康護寧消炎噴液劑有局部抗發炎的作用,可緩解口腔潰瘍、牙科手術的疼痛及咽喉疼痛。局部抗菌劑:一般預防感染劑如Parmason gargle寶馬生漱口水,可減少口中細菌。若口腔感染了念珠菌,可用Nystatin 寧司泰定膠囊藥粉塗抹於潰瘍處;或將溶水性佳的藥粉加生理食鹽水或葡萄糖液,當成漱口水使用。局部黏膜保護劑:臨床醫師也使用制酸劑或胃乳,要患者含於口腔,可形成保護膜,以減少潰瘍處的刺激疼痛。嘴破多久會好?一般嘴巴破約在兩週即會痊癒,若沒有痊癒而且局部同樣地方反覆發作,則需考慮是否為貝西氏症(或稱貝歇氏症,Behcet’s disease),或其他癌前病變的可能,不可輕忽。參考資料:衛福部桃園醫院、杯蓋營養師、衛福部台東醫院、食藥好文網、衛福部台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延伸閱讀:侯昌明長照失智父19年血淚史:我寧願疑神疑鬼帶老爸看醫生,也不要只是買瓶銀杏就好
-
2023-12-26 醫療.皮膚
嘴唇乾裂跟體質有關?中醫:多吃「2類食物」調理脾胃
冬天一到,皮膚就開始乾癢、乾燥,原本嫩嫩的嘴唇也變得容易乾裂。嘴唇的表皮比起皮膚更加細薄,且沒有具備保護功能的皮脂腺,究竟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注意嘴唇的保濕及呵護呢?有中醫師就分享,冬天嘴唇容易乾裂的原因,並教民眾飲食「2招」保養嘴唇的方法,找回Q彈水嫩雙唇。潤中醫診所院長艾莉絲於「艾莉絲學姊 中醫皮膚科專科醫師」臉書粉絲頁發文指出,民眾嘴唇乾裂常常伴隨疼痛困擾,但嘴唇乾裂的原因,不只是保濕不夠,也與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關,若是以中醫觀點來看,嘴唇乾裂可分為下列原因,除了中藥治療外,平時也可從飲食下手改善。為何會嘴唇乾裂?艾莉絲說明,一般中醫看嘴唇乾裂,主要可分為以下2個原因:脾胃熱盛:常見症狀為唇紅腫且有裂溝,伴隨著容易口渴、口臭、多食易飢。多因熱邪入裡或多食辛辣厚味等原因所致。唇部是脾臟的外在反映,脾胃熱盛時,唇部失去滋養,就可能產生唇裂。陰虛火炎:常見症狀為唇部赤紅乾裂、顴部紅腫,潮熱盜汗,失眠,通常是由急性高燒、耗損陰液,或者五臟過度刺激,導致火邪損傷陰液,或者長期服用具有溫燥性質的藥物,導致陰虛火旺,引起唇裂。嘴唇乾裂的中醫調理艾莉絲指出,嘴唇乾裂可依上述證候,選擇不同中藥對應治療。若為「脾胃熱盛」原因,治療應該著重清泄脾胃之實熱,促使體內的火熱之氣自行消退,可運用「白虎湯」來調理,具有清熱生津,消渴解煩之功效。她進一步解釋,方劑中的石膏具有辛甘寒涼的性質,能清肺胃熱邪,舒解肌肉,使體內的熱能內外消散。知母有助於清熱泄火,雖然這2種藥物的性味都偏向辛苦和寒涼,但它們的質地潤澤,不會造成身體乾燥。而若為「陰虛火炎」體質者,艾莉絲建議,應該注重滋陰潤燥,補充身體缺乏的陰液,可用「滋陰地黃丸」方劑來治療,當中的熟地和當歸,有助於滋養血液;生地和地骨有涼血之效;黃芩、黃連清熱;天冬滋養腎臟;柴胡提升陽氣;五味子、人參和甘草有補益作用。「2類飲食」改善嘴唇乾裂艾莉絲指出,嘴唇乾裂除了口服中藥外,還可塗抹紫雲膏,由紫草、當歸、麻油、黃蠟等成分製成,可潤膚、殺菌、消炎、止痛、加強傷口癒合。此外,靠平時生活飲食調理,也能幫助脾胃調理、生津潤唇,她建議可吃「2類食物」改善嘴唇乾裂:黃色食物:若為「脾胃熱盛」,可多吃對脾胃有益的食物,五色中脾對應黃色,可多吃如木瓜、橘子、香蕉、南瓜、黃豆等黃色食物補養脾胃。生津食物:若為「陰虛火炎」,可多吃蘋果、水梨、蓮藕、白木耳、山藥百合、杏仁、豆漿等生津潤燥的食物。事實上,嘴唇也會反應身體狀況,艾莉絲提醒,若擦了護唇膏、潤唇霜,嘴唇還是持續乾裂,極有可能不是單純的保濕不夠,而是身體需要調理,建議民眾尋求專業的中醫師診療。此外她也補充,記得平時一定要多補充水分,且要小口小口喝,才能讓身體良好吸收。【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479.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6 養生.營養食譜
冬天改善皮膚乾、肺敏感 養生專家陳月卿私房推薦「桃膠杏仁露」
歲末年終,隨著氣溫降低、寒流來襲,不少人的肌膚、身體較為乾澀,或肺部滋潤不夠、比較敏感。養生專家陳月卿指出,在這樣的時節,不妨簡單做一碗「桃膠杏仁露」,當作下午茶,可幫助美顏護膚,還可滋潤呼吸系統,讓護膚、潤肺一次到位。桃膠、雪蓮片都是潤膚、養生好物桃膠杏仁露的材料,包括桃膠、雪蓮片、杏仁、百合與桂圓等。陳月卿說,桃膠是此道飲品的主角。桃膠是中藥材,它是一種桃樹樹脂,富含膠質,有助滋潤肌膚,用水清洗乾淨、泡水2小時軟化後,外觀晶瑩透亮,很像琥珀。雪蓮片也是重要配方,別名為皂角米、皂角仁,來自皂角樹(也稱皂莢)的果實,含有不少膳食纖維、植物性膠質,坊間稱雪蓮片為「植物燕窩」,是一種中藥材,有助於潤腸通便、滋養肌膚和身體。白色杏仁、百合配桂圓幫助潤肺、補氣血中醫理論「白色入肺」、「肺主皮毛」。杏仁是白色食物,可幫助補氣、潤肺,也有潤膚效用,而當肺部受到滋潤,皮膚會比較有潤澤感。「杏仁的好麻吉,就是百合。」百合具抗氧化功能,有助安眠、保養呼吸道,如果晚上八點左右吃百合,有助一夜好眠。桂圓本身就非常香甜,此道飲品加入桂圓,就不需要加冰糖或添加其他糖分,桂圓可補氣血,滋潤肌膚,當氣血暢通,外貌自然容光煥發、神采奕奕。陳月卿強調製作桃膠杏仁露的過程中,如果使用食物調理機,可以把食材打得更綿密均勻,食材中的營養素可充分釋放,整道料理升級成「露」,無論是口感、營養價值都大幅提升。對於桃膠杏仁露的食用時機,陳月卿建議,可以當成下午茶,如果晚上不想吃太多,也可以吃一碗,再配上一些雞蛋、豆腐等蛋白質食物,營養就會非常均衡,兼顧潤肺、暖胃、安眠、補氣血等效用,可能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變得更有精神、更有元氣。桃膠杏仁露食譜(成品約500cc)食材:乾桃膠15公克、乾雪蓮片15公克、南杏10公克、生蓬萊米10公克、桂圓5公克、百合10公克、水400cc。作法:1. 桃膠洗淨泡水2小時。2. 雪蓮片、南杏、蓬萊米、百合洗淨備用。3. 將南杏、蓬萊米、雪蓮片與水放入調理容杯內,用食物調理機打3分鐘,倒入燉盅。4. 再將桃膠、桂圓、百合放進燉盅。5. 外壼加水至1000cc,煮30分鐘,即可享用。「桃膠杏仁露」各配方養生效果解析桃膠:有潤燥效果、生津止渴、滋陰,對於乾燥膚質,保養效果更好。雪蓮片:健脾滋腎,潤膚養顏增、加肌膚彈性、讓肌膚更潤滑、更滋潤。南杏:潤肺補虛、化痰止咳、可美顏、潤腸通便。桂圓:桂圓本身含有甜味,補氣血,滋補強身,讓氣色更好。百合:清熱利尿、寧心安神、養陰潤肺、生津止渴、補中益氣。資料來源/陳月卿 製表/蘇湘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4 醫療.骨科.復健
冬日關節痠痛難耐 日常5保養緩解不適!「八段錦」分解動作通血氣養筋骨
冬日天氣逐漸轉涼,甚至偶爾下個小雨,門診中就會有許多來看筋骨痠痛的患者。「唉唷,我最近都可以當氣象台了,只要膝蓋開始痠痛,就知道又要變天了。」「最近早上起床,手腳關節頂扣扣,都要活動伸展一下才會覺得舒服。」筋骨痠痛,凡是肌肉、韌帶、肌腱、筋膜等軟組織或骨骼損傷所引發的疼痛不適感,也就是中醫說的「傷筋」或「傷骨」,例如各類慢性損傷: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表現有「痠、麻、抽、脹、痛、無力感」。常見筋骨痠痛的原因筋骨痠痛的年齡層發生範圍越來越廣,不只是老年人,就連年輕族群,如果平常保養不好,也很容易產生問題。肢體肌肉關節的痠麻腫痛,中醫稱之為「痺」,內在原因有慢性勞損及年老退化、外界因素則是天氣的寒冷或潮濕的侵襲(風寒濕邪)。1.慢性勞損:因姿勢不良或重複勞動造成肌肉過度使用,使得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長期下來,就會有筋骨痠痛、肌肉緊繃僵硬、關節轉樞不利的狀況。2.老化退化:年紀漸長,或過度勞累例如長期熬夜者,由於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筋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身體臟腑得不到足夠營養而發生疼痛訊號),或是骨質流失,逐漸有腰膝酸軟的症狀,甚至身體多處關節不適的情況。3.風寒濕邪:溫度或濕度的改變,中醫醫書提及「風寒濕邪留而為痹,筋脈痹阻,則筋骨僵硬、疼痛、活動不利。」寒風刺骨是有道理的,低溫會讓關節肌肉緊縮僵硬、筋膜延展性變差;濕度可能會使因退化而腫脹的肌腱韌帶更加惡化,造成筋骨關節更加疼痛。日常保養遠離關節痛筋骨痠痛的民眾,除了門診就醫時的針灸拔罐治療及傷科疏經通絡手法之外,在家還可以進行足浴泡澡,或是動手來煮些藥膳茶飲來進行補養。1.足浴方:利用乾薑、桂枝、赤芍、川芎、艾葉等藥材用紗布袋包好,放入適量溫水(小於45度c水溫),待3-5分鐘足浴包精華溶入,浸泡10-15分鐘。透過中藥本身的作用,加上薰洗時溫熱蒸氣可助藥力穿透,達到疏經活絡的功效。2.杜仲茶:杜仲可補肝腎、強筋骨,但性溫味甘,一週喝1-2次即可,切勿貪多,以免過量補過頭。3.刮痧:不只應用於中暑,當經絡氣血不通產生的瘀也可以使用。中醫說「不通則痛」,因此以刮痧板沿肌肉緊繃僵硬處刮痧,使經絡通順,有活血化瘀功效,且可以引臟腑穢濁之氣自腠理(毛細孔)透出,筋骨舒暢。4.中醫養生操八段錦:八段錦屬於中醫的導引法,民眾經常使用拿來當作健身氣功,主要是有八段招式,可以疏通人體經脈、暢通氣血。八段錦動作包含:(1)雙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開弓似射雕 (3)調理脾胃須單舉 (4)五勞七傷往後瞧 (5)搖頭擺尾去心火 (6)兩手攀足固腎腰 (7)攥拳怒目增氣力 (8)背後七顛百病消。5.食療養生食療養生-何首烏參雞湯(葷)及何首烏參菇湯(素)準備食材何首烏3錢、西洋參1錢、川芎3錢、當歸3錢、白芍3錢、熟地黃3錢(若體質燥熱者可以選用生地黃)、玉竹3錢。葷食者選擇雞腿200克,素食者選擇新鮮綜合香菇200克。料理方式1.(葷食)煮一鍋水至滾沸,放入雞腿汆燙去血水後撈出備用。(素食)各類新鮮香菇使用流水稍微沖洗,擠乾水分後備用。2.將中藥材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煮沸後再加入雞腿或香菇,大火煮5分鐘,關小火續煮15分鐘。關火,調味,可以酌加鹽巴或枸杞、紅棗。食材介紹•何首烏:補肝腎、益精氣、顧筋骨、烏髭髮。•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川芎、當歸、白芍、地黃:是四物湯的組成,最初來自宋朝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又稱「理傷仙授方」,起初就是補血、養血、顧筋骨的傷科良藥,並非只有女性補身體才適合。•玉竹:滋陰潤燥、生津止渴。食用說明生地黃是清熱涼血、而熟地黃是滋陰補血,當民眾偏燥熱體質時我們就選擇生地黃、如果是偏寒涼體質則選用熟地黃,如果不是很清楚那麼就可以使用生地黃,或生地熟地各半,避免過補上火。
-
2023-12-07 養生.抗老養生
來到冬季節氣「大雪」寒流漸多,手腳易冰冷該怎麼辦?把握飲食3原則,幫你驅寒氣、舒筋骨、暖身體
時序進入「大雪」,再3個節氣就要迎新年啦!「大雪」約是農曆11月的節氣,2023年的大雪在12月7日。過了大雪,北方冬天降雪會比「小雪」時日趨頻繁且持久,因此稱為大雪。台灣雖然不容易在平地落雪,通常這節氣前後,開始有寒流襲台,大多數人會趁這時候進行冬令進補,來暖暖身子,驅趕寒意。大雪來到,冬令進補該怎麼吃對身體較好?1.吃黑補腎:冬季古人認為嚴冬,對體質虛寒或年長者的健康都會產生影響,重點在於「養氣補腎」,認為黑色食物在冬季對身體更有好處,營養豐富的黑色食物有:黑芝麻、黑木耳、海帶、黑米等。2.大雪「吃苦」:冬季時空氣會變得乾燥,出現乾冷的現象,容易伴隨有上火的症狀,例如:口腔破洞、口乾舌燥等問題,此時需要能夠降火氣的食材進行調養,通常帶點「苦」味的食物會有不錯的效果,例如:苦瓜、芹菜、窩筍(菜心)和芥菜等。3.冬令進補不畏寒:現代人冬令進補時,建議補充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的食材,促進新陳代謝並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冬季畏寒的情況。需要留心的地方,冬季也是容易出現消化問題的季節,飲食上要避免大量難以消化的食材。根據體質判斷自己適不適合進補:●不適合進補:容易口乾舌燥、嘴巴容易破洞、便祕、長青春痘或成人痘、肥胖體質、過敏體質、感冒、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族群。如果仍要進補,建議藥膳中多加蔬菜與白蘿蔔等涼性食材來去油解膩降火。●適宜進補的體質:容易怕冷(畏寒)、手腳冰冷、疲倦乏力、營養不良、面色蒼白的人。進補時也要遵循適性適量,不可過度食用。3穴位按摩,幫助滋陰補腎過好冬按壓以下幾個穴道,可以滋陰補腎好過冬!1.太谿穴:位於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滋陰補腎直接相關的穴位。2.湧泉穴:把腳趾向下捲起,腳底板的前1/3中央會出現一個凹陷處。按壓可消除疲勞、改善手腳冰冷。3.三里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可改善腸胃機能,促進營養吸收和代謝,提升免疫力。大雪節氣諺語•大雪大到:綽號烏有信的烏魚群,約在大雪前後時,會大批湧進台灣海峽。•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中國北部地區如果大雪時不降雪,明年農業收成恐怕會不好。參考資料:24節氣:大雪「大雪」保暖首重頭腳!進補看體質,加這些食材可去油解膩
-
2023-12-03 養生.營養食譜
牙醫師的廚房/甘淡柔潤飲食 增強免疫抗病毒
進入秋冬之後,診所的患者接二連三因感冒取消看診,甚至有位險些造成肺炎。增強免疫力,藥補不如食補,藉由正確的飲食調理,才能夠抵抗病毒及細菌的侵襲。 佃煮魚香彩蔬&糙米南瓜粥 (3人份) 秋刀魚多以燒烤方式料理,但秋冬氣候乾燥,燒烤類食物不宜。若單用蒸、煮看似健康,卻帶著強烈魚腥味。所以使用烘焙紙香煎的方式,再以小火熬煮入味,保有秋刀魚燒烤的香氣,還能享用整條魚軟而不爛的甘旨風味。糙米南瓜粥作為主要澱粉來源,熱粥護胃補氣,水分豐富,非常適合肺躁或牙口不佳的年長者食用。食材:秋刀魚3尾、鴻禧菇1包、白蘿蔔1/2條、花椰菜1顆、茄子2條、昆布15克、薑片6片、薑絲少許、蔥2支、清水600毫升調味料:醬油3大匙、清酒3大匙、砂糖 1/2大匙、味醂3大匙南瓜粥:南瓜1/4顆切塊、糙米1杯、鮮奶或豆漿600毫升、鮮奶油少許、鹽適量作法:1. 備料:白蘿蔔切塊、花椰菜切小朵、茄子切段、蔥白切段,蔥綠切圈狀。2. 將秋刀魚立起,在魚鰭上方魚頭處下刀(不要切斷)。接著魚頭往下壓,拉出內臟。將魚身切成適口大小,清洗乾淨後擦乾。3. 平底鍋鋪烘焙紙放上秋刀魚塊,中小火煎到兩面金黃。4. 將白蘿蔔、花椰菜、茄子用微波爐(或氽燙)煮到軟。5. 鍋中放昆布、清水及調味料。水滾後放入秋刀魚轉小火煮約30分鐘,再放入白蘿蔔及鴻喜菇。再煮約10分鐘,最後加花椰菜及茄子稍煮即可熄火,擺盤後再撒上蔥綠。6. 南瓜粥做法:將南瓜與糙米同時以電鍋烹煮。接著移入果汁機並放入鮮乳攪打成汁。倒入碗內以鮮奶油點綴。香煎雞排&山藥佐橘香胡蘿蔔蔬果醬 (3人份) 由當季柑橘類水果、蘋果及胡蘿蔔組合成的鐵三角,柚子抗氧化,可提升免疫力;蘋果富含槲皮素是保護肺最大功臣;胡蘿蔔護眼,還能保護皮膚與粘膜健康。山藥養肺潤膚,日本山藥尤其適合生吃,能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生吃蓮藕能清熱潤肺,尤其滋味爽脆,能治療口渴、焦躁等症狀。食材:去骨雞腿2支、白煮蛋2顆、海帶芽5克、蓮藕1支、山藥250克、小番茄12粒、秋葵10支、白芝麻少許、鹽與黑胡椒適量橘香胡蘿蔔蔬果醬:蘋果1粒、胡蘿蔔1/2支、柚子或柑橘類1/2粒(榨成汁)、醬油1又1/2大匙、鹽1小匙、砂糖1小匙、初榨橄欖油(或酪梨油)2大匙作法:1. 備料:雞腿撒上少許鹽與黑胡椒,白煮蛋切片,海帶芽泡水,山藥切長條;蓮藕切薄片,汆燙後冷卻;小番茄汆燙去皮;秋葵汆燙後冷卻,切成小塊。2. 將去骨雞腿煎至兩面金黃,待涼後切小塊。3. 橘香胡蘿蔔蔬果醬:將材料及醬汁全部攪打成泥後裝碗備用。4. 碗裡放入以上的食材,並加入做法3。稍微拌一拌,以鹽和黑胡椒調整味道,再擺盤上桌。 銀耳&蓮子雪梨露 (4~6人份) 這道甜品溫、涼皆宜。素有「平民燕窩」之稱的白木耳是潤燥養肺的食物。而享有「百果之宗」美譽的水梨,則有清熱潤肺的食療功效。蓮子除了養心安神,也具有潤肺止咳的效果,與白木耳及紅棗搭配,更能起滋陰潤肺的作用。這道食療甜品亦可攪打成液體,尤其適合難以咀嚼者或年長者食用。食材:水梨2粒切小塊、白木耳30克、蓮子80克、枸杞30克、紅棗6粒、桂圓20克、開水1000~1500cc(依喜好的濃稠度調整)作法:1. 白木耳用開水浸泡30分鐘,並將黃色的蒂頭剪掉。2. 將枸杞以外的食材置入電鍋內,並加入清水烹煮約45~60分鐘。(外鍋加兩杯水,以個人喜好的軟硬度決定烹煮時間)3. 烹煮後加入枸杞,就可裝入碗內趁熱享用。4. 涼飲做法:將作法2煮熟的食材放入果菜機(紅棗需先撈出且切成碎粒狀備用),攪打後倒入玻璃杯1/2杯。5. 將果汁機內剩下的液體,加入枸杞繼續攪打。完成後倒滿步驟4的玻璃杯,杯頂再擺上枸杞、紅棗、桂圓後即完成。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被日本人譽為山中的鰻魚!「山藥」護血管、助消化... 8食譜一次看,教你山藥排骨湯怎麼煮?
山藥給人最普遍的印象就是吃起來「黏答答」的,因此在日本也被稱為「山中的鰻魚」。而在中醫觀點上,山藥被認為是秋季的潤補聖品,自古以來,山藥就有「神仙之食」、「食物藥」的美稱。山藥的功效營養有哪些?進補湯品「山藥排骨湯」怎麼煮?山藥禁忌有哪些?以下帶您一次瞭解。山藥的功效與營養山藥又名淮山,有「神仙之食」的美名。自古以來,它就被譽為補虛佳品,備受稱讚。《神農本草經》曾指出:主傷中、補虛除寒熱熱邪氣、補中益氣。而《本草綱目》也指出:宜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的模樣貌不驚人,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較細的圓柱狀,肉白而堅,咀嚼時口感微酸發粘。金門縣衛生局醫療刊物《養生醫療健康島》指出,山藥中含有大量澱粉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葡萄糖、粗蛋白氨基酸、膽汁鹼(choline)、尿囊素(allantoin)等。其中重要的營養成分薯蕷皂,是合成女性荷爾蒙的先驅物質,有滋陰補陽、增強新陳代謝的功效;而新鮮塊莖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粘液質、消化酵素等,可預防心血管脂肪沉積,有助於胃腸的消化吸收。許多古典醫籍都對山藥作了很高的評價。《養生醫療健康島》對於山藥功效的介紹整理如下:1.能防止心血管系統脂肪沉澱,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過早發生,減少皮下脂肪沉積。2.中醫認為山藥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3.對肺虛咳嗽、脾虛洩瀉、腎虛遺精、帶下及小便頻繁等症都有一定的療補作用。4.山藥含有可溶性纖維,能推遲胃內食物的排空,控制飯後血糖升高,還能助消化、降血糖。5.山藥屬於高鉀低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預防高血壓。山藥排骨湯怎麼煮?加紅棗、枸杞更養生美食頻道「天天好味 Home Cooking」Amber老師分享家常山藥排骨湯食譜,搭配紅棗枸杞,養生又簡單,以下介紹食材準備與做法。食材準備:.台灣山藥 400g.排骨 400g.米酒 50ml.紅棗 8顆.薑片 20g.水 900ml.枸杞 適量做法: 步驟1.備料:切薑片,枸杞、紅棗洗淨泡溫水。 步驟2.準備一盆水倒入白醋1/2小匙,放入去皮切塊的山藥浸泡備用。(防山藥氧化) 步驟3.排骨汆燙後撈出洗淨瀝乾備用 步驟4.排骨、山藥、米酒、紅棗、薑片、水900ml入電鍋蒸,外鍋加2杯水。 步驟5.開關跳起後燜5分鐘,加入枸杞續蒸5分鐘。 步驟6.開關再次跳起後,加鹽2/3小匙調味即完成山藥排骨湯。Tips:步驟2也可於水中將山藥去皮,撈出切塊再放回。泡醋水是為了不讓山藥氧化變色,要蒸煮前再撈出。步驟5可用筷子插入山藥,若筷子可輕易刺穿過,代表山藥已煮好。台灣產陽明山山藥質地細緻,生、熟食或熬湯都適合;日本山藥水分多帶甜味、適合涼拌及生食。山藥還有8種吃法,食譜一次看吃膩山藥排骨湯?其實山藥還可以做成甜品、炒食、炸物,台灣癌症基金會分享以下8個山藥食譜,不妨在家嘗試做看看多樣化的山藥料理:1.糕點:棗泥山藥糕做法如同麻薯,山藥蒸熟和糯米粉,再蒸熟後以棗泥作餡,便成一可口糕點。2.湯圓:300公克山藥去皮蒸熟加500公克糯米粉(或樹薯粉)混合揉成粒狀小湯圓,如同芋丸,紅薯丸,煮紅豆湯,酒釀,湯圓均可。3.生食:a.生山藥片:去皮後過鹽水或檸檬水,冷藏防止氧化,吃時像切生魚片方式,加入喜愛的沾料沾食即可。b.將山藥切碎或磨泥,加生雞蛋混入滾燙的乾飯或稀飯內食用。4.山藥香菇雞湯:雞半隻,香菇數枚,待湯熬好後,將山藥切片放入。5.炒食:a.山藥炒蛋:將去皮山藥切絲,加入打散的雞蛋,待油熱後倒入鍋內,煎炒成塊形,加鹽、蔥後取鍋。亦可摻入紅蘿蔔炒食,添補維生素A。b.紅燒黃熬:紅燒雞中加山藥一起熬煮,亦可用豬肉或牛肉代替,是動植物蛋白的混合菜,補神強身。c.山藥肉圓子:將肉丸及山藥燴煮上桌,為一道下飯菜。6.煎糕:紫色山藥磨漿混合糯米漿或樹薯漿,攤平煎出。7.炸食:切塊沾粉如炸蔬菜般製作。8.包子饅頭:如山藥饅頭,山藥麵條,山藥包子等。山藥禁忌是什麼?這類女性不宜吃多山藥有補肝、補腎的作用,由於山藥屬於薯芋科,以澱粉居多,有補充元氣之作用。不過,周宗翰中醫師曾表示,山藥裡有荷爾蒙雌激素,以及類雌激素,會讓子宮內膜增生,若是女性荷爾蒙不穩定,同時有服用添加類雌激素的食物,將會破壞體內雌激素、黃體素平衡而造成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或是乳房纖維腫脹,因此這類女性不宜大量吃山藥。此外,山藥屬於高鉀食物,有腎臟疾病的民眾要稍加注意。山藥如何保存?台灣癌症基金會分享,山藥皮薄肉厚,皮易剝落,收藏時應用軟紙或泡棉保護冷藏。山藥屬地下塊莖,並為深耕植物;平滑者可沖洗後去皮,不平滑者則先刷洗後再去皮,可避免過多黏液糖及蛋白流失。去皮後可過鹽水減少褐變,保持色澤。不過農糧署提醒,山藥去皮時,黏液中含草酸鈣針狀結晶體,會刺激人類的皮膚毛細孔,因此造成雙手發癢。想吃山藥,可是怕手癢該怎麼辦?試試看圖卡中的2個方法吧!資料來源:金門縣衛生局醫療刊物《養生醫療健康島》、天天好味 Home Cooking、台灣癌症基金會、農糧署延伸閱讀:.削山藥手癢怎麼辦?防接觸過敏、切口變黑,料理方法大公開.物價貴到吃不起!醫推薦5組「協同飲食」聰明吃,讓營養1+1>2.山藥怎麼煮?煮熟還是生吃?保留營養才能顧腸胃
-
2023-10-31 焦點.健康知識+
嘴唇蒼白、鮮紅、發紫都不健康?5種類型唇色意義解密及保養對策
現代人最在意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口腔徵象起源於脾胃機能 從唇色表現看身體狀況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賴睿昕中醫師說明,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唇色、乾燥脫皮、泡疹 象徵五種類型中醫將唇色歸類為幾個類型:唇色淡白而蒼: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保養對策: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唇色鮮紅: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保養對策: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唇色青紫暗: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保養對策:平日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唇表面乾燥龜裂: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保養對策: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透過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唇泡疹: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保養對策: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延伸閱讀】火氣大嘴角破? 中醫:脾胃之火非主因,這樣做降低發作頻率乳癌化放療食養調理 專業中醫師精闢解析【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9737】(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24 名人.好食課
秋季天氣轉涼為「養肺」時刻 一圖看懂吃哪些白色食物助潤肺
秋季除了氣溫開始轉涼外,天氣也變得相對乾燥,容易口渴傷肺,也因此中醫將秋季視為「養肺」的時節,但到底怎麼吃來養肺?飲食上又該注意什麼?此次我們邀請到兒科三百首-賴韋圳中醫師來以中醫師角度,分享秋季養肺飲食原則!多吃白色食物中醫的五行包含「木、火、土、金、水」,其中金相對應的臟器為「肺」,而代表食物顏色則為白色,因此認為多食用白色的食物有助於潤肺益氣,以下便舉例幾個常見的白色潤肺食材:1.銀耳也有「白木耳」、「菌中之冠」等稱呼,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2.白蘿蔔中醫認為白蘿蔔味辛甘,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及清熱解毒的效用,但因為性偏寒涼,所以體質偏寒者不建議多吃。3.白花椰白花椰與白蘿蔔皆屬於十字花科,具有清熱潤肺、利尿通便的好處。4.山藥山藥切開後本身即自帶黏液,有助於吞嚥困難或是喉嚨不舒服的人能輕易入口,具健脾補肺、益氣養陰功效。5.蓮藕具有生津止渴的好處,並且可止血化瘀6.梨子天氣一冷很多人都會準備冰糖燉梨來止咳,也讓身體溫熱一點,其中梨子便可幫助潤肺止咳,清熱畫壇。其他飲食原則1.多吃抗氧化、護黏膜的食物維生素C可幫助身體抗發炎、抗氧化,減少身體發炎問題,飲食上可多吃芭樂、奇異果、甜椒、苦瓜獲得。維生素A則可幫助維持皮膚、黏膜完整性,減少外界刺激,飲食上可多吃南瓜、地瓜、豬肝。2.每日喝足飲用水每日喝足體重公斤數x30-35毫升水,如:60公斤成人建議喝足每日1,800 - 2,100毫升水。3.少吃辛辣油炸食物辛辣、油炸食物易上火,容易增加對肺及胃的負擔與刺激,建議盡量減少吃辛辣物及炸物的頻率。【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秋季養肺時刻!吃這些幫助潤肺】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24 養生.抗老養生
霜降來臨後,楓葉會紅遍山頭?霜降養身從這「兩原則」挑,順利度秋過冬!
2023年10月24日是傳統節氣的「霜降」,代表天氣變冷、開始降霜了,中醫師指出,這段期間由於白天與晚上的溫差變大,稍一不慎就容易感冒,應注意添衣,而在保養方面可選擇滋陰潤燥與行氣活血的藥材,可保健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為什麼霜降時楓葉會紅遍山頭?霜降本意是天氣漸冷,本來寒冷的露水遇到更冷的空氣凝結成霜。入秋以後,楓樹輸送養分能力減弱,葡萄糖容易停留在葉片中,經陽光作用後,葉黃素會轉變生成花青素。等到深秋,差不多霜降時,葉綠素不斷減少,而花青素不斷增加,葉中紅色幾乎取代綠色,最終成為鮮紅的樹葉了。霜降已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接下來要轉入冬季。台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區域,跟流行中國的節氣有些許出入,天氣並不會如此寒冷,不會出現降霜的情景。霜降養生原則:「滋陰潤燥」、「行氣活血」傳統中醫認為秋在五行屬金,帶有肅殺之意,而且隨著接近冬季,日照時間會愈來愈短,白天與晚上的溫差可達7~8度以上,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病史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霜降即將要進入立冬之際,中醫師建議霜降不必像立冬或冬至開始進補,民眾可選擇具有「滋陰潤燥」效果的食材,例如:含有膠質的豬皮、海蜇皮和雞腳凍等,以及經過燉煮後會產生滑潤黏液的食材如山藥、木耳、川七和地瓜葉等,都是不錯的潤燥良品。為了迎接冬天而作準備,可選用「行氣活血」的食材,幫助人體提升自我免疫力,對抗冬天的疾病。可挑選紅筋的九層塔或芙蓉頭燉排骨或雞肉,就是一道不錯的藥膳,具有溫補和行血的功效,幫助氣血通暢。九層塔有兩種,坊間鹽酥雞常用的九層塔,屬於青筋的九層塔,增加食物香味,燉補所用的九層塔則屬紅筋,民眾可到青草店詢問購買。台灣與霜降相關的農諺1️.二期到霜降,冬稻不受三朝降:台灣此時的二期稻作已至收割期,表示水稻完熟收穫應在霜降完成。2️.霜降風颱跑去藏:表示颱風不會再發生,但台灣地區一直到十一月,仍有颱風侵襲的紀錄,不可掉以輕心。3️.霜降豆,寒露麥:霜降時適宜種花生。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霜降 元氣網:霜降早晚溫差大易感冒 多吃這類食物滋陰潤燥
-
2023-10-14 醫療.中醫
鮮紅、紫暗、蒼白...從唇色看健康!中醫師提醒:唇色及外觀變化恐是身體發出警訊
現代人最在意的是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到底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脾胃機能好壞 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中醫師吳宛容表示,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唇色及外觀起變化 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吳宛容解釋,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以下將唇色歸類為幾大類型,並進一步加以分析:▸唇色淡白而蒼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至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唇色鮮紅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至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唇色青紫暗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日常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唇表面乾燥龜裂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經由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唇泡疹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至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4 醫療.中醫
「臭嘴角」是體內火氣大?中醫對症緩解口角炎,養生茶飲、保健穴位1次公開
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口角炎又稱「臭嘴角」,常被誤以為是因為體內火氣過大引起,然而,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口角炎引起的原因?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進一步分析口角炎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中醫治療口角炎依實證及虛證對症下藥周宗翰指出,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則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至於虛證,則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黨參、白朮、白芍、甘草、玉竹、麥門冬等。如遇局部發炎反應劇烈的實熱證,也可能同時伴隨脾胃的虛證,中醫則將此現象歸類為虛實夾雜,除了使用局部降低發炎及消除細菌病毒的清熱藥外,同時使用顧護脾胃的補養藥物同時治療,一方面降低局部發炎,一方面可以改善脾胃促進皮膚黏膜修復。口角炎養生茶飲▸材料: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蒲公英3g,黨參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做法:將上述材料泡入300c.c至500c.c.熱水中,悶約15至30分鐘即可飲用。透過荊芥、薄荷祛風藥物搭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藥來透散局部發炎症狀,黨參、黃耆、甘草健脾補氣,玉竹滋陰潤燥幫助修復黏膜,於急性期除了服用中醫師處方藥物外,搭配茶飲可以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健穴位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強可以降低外來細菌病毒侵襲外,可以強化身體器官運作能量來加速黏膜修復。▸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時常按壓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能力,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有效調節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雙向平衡。▸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具利牙關、祛口頰風邪功效,於口角炎發作後每日按壓10至15分鐘至局部痠脹感,有助於口角炎加速修復。周宗翰提醒,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中醫師建議,有良好的低油、低糖、高纖健康飲食外,避免熬夜及適度運動可以降低口角炎發生頻率。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每天吞顆維他命B2,一週就能改善嘴破?營養師破解常見B群迷思.嘴巴破別再不當一回事!這5種症狀快看醫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8 養生.抗老養生
天氣轉涼卻不宜熱補?寒露養生的7點建議:早餐建議吃這食物
「寒露」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後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寒露。在溫帶國家,伴隨著深秋的腳步到來,寒露節氣後整體環境逐漸進入萬物凋零狀態,但在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寒露的氣候表現則有些差異,連帶的盛產農、漁產品也有所不同。在台灣「寒露」時節的天氣與農特產狀況在台灣氣候則是進入夜寒如水,露水將凝結成霜,此時二期水稻己至抽穗末期,進入黃熟期。「稻未出齊、拿犁來犁」,若稻出穗不齊,就得犁掉,無法收成。在本節氣中,在淡水、彰化、台西、澎湖等地外海可捕獲白腹鰆等。台灣西部及東北部海域水溫已降至26度,為百帶魚適水溫帶,故在蘇澳沿可捕獲。台灣周圍水溫仍高,故適高溫魚族,仍有旗魚、沙魚、加納、白帶及紅目鰱等。在這個節氣中,台灣盛產的農產品有:.北部:蕪菁、荷蘭豆、蘿蔔、馬鈴薯、豌豆、茄子。.中部:茄子、豌豆、白菜、菠菜、馬鈴薯、荷蘭豆。.南部:馬鈴薯、苦瓜、西瓜、花椰菜、荷蘭豆、甘薯。寒露的節慶與相關諺語有哪些?九月只有重陽節一個較大的民俗節日,因為在九月九日,月日均值陽數,是重九,也是重陽。秋日登高固是養生之道,所佩所飲的也是長壽之物,而原本辟邪、除不祥的習俗,也逐漸變成具有運動、休閒的作用;這時「九九」可作為長久、長壽解,因而政府定這節日中作為敬老大會,成為敬老節。寒露與諺語:.白露水,寒露風:白露日下雨則寒露日會颱風。.九月颱,無人知:九月本非颱風季節,大家防颱的心理都已鬆弛,故若有颱風常會令人措手不及。.九月九,風吹滿天哮:九月風大,是放風箏的好季節。過去寒露時節,古人做些什麼?.秋收:寒露是秋季收穫的重要時節。在這個節氣中,農民們收割大豆、玉米、高粱等農作物,將辛勞的成果收入倉庫,為寒冬儲備充足的糧食。.登高望遠:在寒露節氣裡,天空晴朗,氣候宜人,正是登高遠足的好時機。人們攜家帶眷,登高望遠,感受大自然的變幻和寧靜。.享用柿子:寒露時節,柿子成熟。人們喜歡品嚐柿子的甜美,以及獨特的果肉質地。據說在寒露時節吃柿子,可以預防感冒,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秋游郊遊:在寒露節氣裡,許多地方的秋景迷人,人們會結伴出遊,去郊外賞秋,感受秋天的美好。寒露時節的7點健康建議隨著天氣逐漸變冷,人們需要注意寒露時節的健康保養:一、注意保暖:寒露時節氣溫下降,早晚的氣溫低,中午氣溫高,出行時要注意穿著,避免感冒。二、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在寒露節氣中,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這包括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柚子、蘋果、胡蘿蔔和南瓜等。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可以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三、增加運動量:儘管天氣變冷,但適量的運動仍然是必要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壓力和疲勞。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極等,保持運動習慣有助於保持健康。四、注意飲食衛生:在寒露時節,氣溫變化大,食物容易腐敗、滋生細菌。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吃生冷食物,保證食物的新鮮和熟透,避免食物中毒和胃腸不適。五、調整作息:秋季氣候乾燥,容易影響人們的睡眠品質。為了保護好身體,應該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晚上注意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長時間使用暖氣或空調。六、適時補水:雖然秋季天氣變涼,但依然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天氣乾燥,容易導致身體脫水,因此要適時補水,多喝溫熱的水或溫熱的茶水,保持水分平衡。七、改變飲食習慣:隨著氣候變化,身體的需求也會有所改變。在寒露時節,可以適度增加熱量較高的食物攝入,如糯米食品、核桃、花生等,這些食物有助於補充能量,幫助身體抵抗寒冷。寒露的飲食宜忌:秋末轉燥,不宜熱補越接近秋末,寒氣會越來越重,這時候人體濕邪減而燥邪增,寒濕轉成「寒燥」侵肺胃,會有頭痛畏寒、咽乾、鼻燥肌膚乾燥,咳嗽無痰,或痰黏咳不出,甚至用力咳而有血絲,氣逆喘息而口乾渴,胃脹悶,大便乾結等症候,則不可再食生薑、蔥、蒜頭類,需改以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杏仁、麥門冬、玄參、桔梗等滋陰潤肺燥的藥物來治療。唯芝麻不可過量,以免更化燥傷陰造成聲啞及乾咳不已。另一方面,早餐多吃溫熱食物,最好喝熱粥,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及黃精粥等。因粳米、糯米均可健脾胃、補中氣。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多吃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此外,台灣不像大陸中原地區四季分明,秋分時節即已有寒意。因此,寒露後不宜熱補。可用山藥燉枸杞及排骨等,山藥本身含有多醣類,有益身體。若在寒露即用羊肉爐等熱補,恐怕身體也受不了。寒露宴食譜(全文摘自說食依舊/節氣美食寒露宴)日前節氣「寒露」,秋日的第五個節氣,從白露、寒露到霜降,生動描寫出天氣由熱轉涼到冷的過程,適逢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禪寂18周年,學校舉辦紀念活動,董事長悟觀法師請來知名主廚「阿正」黃守正親上大崙山,在華梵「德味廚」舉辦「寒露宴」,邀我共品。阿正構思的「寒露宴」類似日本佛寺供齋的「精進料理」,除了食材當令,更嚴守食材損耗率不得超過5%的高標準,例如「清澄蔬菜湯」是利用餐會用剩的蔬菜處 理,耗時三天,前兩天分別用清水小火熬出眾蔬之味後放涼濾清,第3天加入蘋果、鳳梨皮、梨子與兩束六年參的參鬚小火熬煮六小時後加鹽、少許昆布粉調味而成,入口時,廳堂雖有沁涼山風吹入,身心卻是暖的。素食的選擇性不如葷菜多元,更考驗主廚對食材的了解、烹調手法、經驗和創意,最重要的是加上「時間」這個天然調味料,才能讓平凡食材吃出不凡。如五品開胃菜中的烤(蒸)番薯,先用蒸籠蒸熟地瓜,再以龍眼炭慢慢烘烤至番薯皮收水,透出烤地瓜風味,放涼後切成適口大小,撒上一小撮布列塔尼給宏德灰鹽,海鹽是神來一筆,除了引味,更讓澱粉不礙胃。野菜焚合燒(燉菜)是道京都式蔬食料理,阿正選擇了南瓜、白蘿蔔、胡蘿蔔、香菇、蓮藕、綠花椰和麵筋等七種食材,先個別以不同手法烹調,最後再組合在同一個器皿,注入些許昆布高湯而成,雖說是一道料理,實際花費了七道料理的工序,原本就因手續麻煩而日漸式微,尤其製作素食難度更高,阿正堅持推出,詮譯出「和而不同」的境界,有君子風。焚合燒中的烤南瓜就花了四到五天,以糖水小火低溫烤到南瓜體積剩下約1/3才大功告成,濃縮出飽滿的甜度和風味;許多人不敢吃的胡蘿蔔,他則用了七個小鍋,加上發酵奶油與味醂、醬油、昆布等食材,烹煮出完全不討人厭的好風味。「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的詩句,冷雨擊枯荷,秋水深處的蓮藕已聚集歲月的甜,黃守正熬煮台灣粉藕後以丹桂入味,有滿滿的季節感。秋天也是栗子和蕈菇的季節,阿正的「香油鮮蕈飯」把栗子用1/100比例的糖水低溫蜜浸48小時,再把以龍眼炭烤過的舞茸、袖珍菇等與糯米飯同炊,彷彿重現唐朝詩僧貫休「擔頭何物帶山香,一籮白蕈一籮栗」的山林野趣。這場海拔550公尺的寒露宴,屋外秋風秋雨翻飛,屋內卻因為人情和美食而發熱發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透過食物,我覺察到了季節的更迭與生而為人的喜悅,悲秋不再,只有樂活當下,才能「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靜心欣賞人生各個階段的滋味。「茫茫天宇霧漫漫,無常事事在人間,人生經歷甘甜苦,應是醍醐順口嘗。」曉雲法師的禪詩如醍醐灌頂,人生甘苦皆視如瓊漿,「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豈不都是善因緣。我也盼望,不只有「寒露宴」,24節氣各有風味,飲食界大廚能再接再厲,展現不同節氣的飲食,不負天地餽贈與饕客心願。【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24節氣 「寒露」長袖避邪氣說食依舊/節氣美食寒露宴寒露後氣溫降空氣乾,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強!早餐多吃溫熱食物「寒露」進入深秋 醫師建議補充柔潤食物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3-09-23 養生.抗老養生
「養陰潤肺」不是人人都適合 秋分養生7要點教你保持身心健康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其時節正好是秋季的中心點。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天氣將逐漸轉涼。待過了秋分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北半球的黑夜漸長白晝漸短,南半球則與之相反,身在北半球的我們就會進入「日短夜長」模式。秋分時經常碰到中秋,也有祭拜土地公的習俗中秋之成為節日,除了是在農產收成的時期外,更重要的應有取於月圓的幸福象徵。往昔交通發達,遊子在外歸家不易,為了一家的團聚就須要選定一些節日,藉機團圓。過去中秋有「拜月娘」的習俗,說是太陰娘娘的誕辰,崇祀月神,這是在普遍性拜月娘的習俗外,更具有民間信仰特色的崇拜。在秋前或後,以前有秋社,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現在中秋節也拜土地公。至今中秋前後在中南部可以看到各處田頭豎立著「土地公拐」,它是用一根竹枝豎立於田頭或中田,上頭繫著土地公金,用以禮謝土地,祈求保佑,這也是古社祭的遺跡。秋分之後日照漸短,有哪些農特產品盛產呢?「秋分暝日對分」,從此開始晝間漸短,夜間漸長,二期稻作已到抽穗末期,早植稻進入成熟期,「好中秋,好慢稻」,「八月半田頭看」,表示此季節可看出將來水稻收成的豐欠與否。台灣西部海域水溫已降至26度左右,在澎湖北方海域已可以捕獲黑鯧。另外,鰆魚一般在秋分以後始洄游到台灣海峽,因此沿岸海域均可發現鰆魚之到來,如淡水之馬加,鹿港之白腹鰆及澎湖周圍海域之土托鰆等。東北部在本節氣中亦有小卷、旗魚、沙魚、蝦及黑旗魚及赤宗等。秋分與種植.北部:胡椒、蒲公英、馬鈴薯、薤菜、萵苣、白菜、胡蘿蔔.中部:蘿蔔、牛蒡、甘薯、大蔥、蕪菁、茄子.南部:西瓜、苦瓜、蘿蔔、花椰菜、萵苣秋分與諺語.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聲歌好禾;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秋分日天晴占豐年,打雷則占歉收。.月半看田頭:此時二期稻作好壞已可以看見。.早冬雨:一期稻作要靠春雨灌溉,二期稻作則有賴露水滋潤。秋分養生需注意精神狀況秋日裡雖然碧空如洗、萬物收穫,但漸見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易使人觸景生情產生蕭條、淒涼之感,故中醫學認為秋季人易有悲憂之緒。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要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而此時正值秋高氣爽,若能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讓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這也是調節精神的一帖良藥。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由於秋內應於肺,秋日為悲,易損肺氣,使抵抗力降低,易染呼吸道疾患,因此,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秋分後天氣轉涼,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應注意防風保暖,多吃白蘿蔔、胡蘿蔔,舒展肺氣;秋季亦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還要注意胃部的養護。秋季早晚溫差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此時易損耗人體的津液,易見口乾、鼻乾、咽乾、唇乾,所以需要及時充足補充水分,每天需補充水分2000毫升左右;除了多多喝水,也要保濕皮膚、少食辛辣,以免出現「秋燥」。飲食宜養陰生津之品,以養陰生津的潤燥的食物為宜,如:百合、蓮子、蓮藕、山芋、銀耳、荸薺、梨、柚、蜂蜜等甘涼之品,都是較好的養陰生津潤燥之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以及油膩食物,但也不宜多食寒涼之物。萬事並非絕對,雖是秋日氣候乾燥,宜食甘寒養陰之品,但對素體陽虛內寒之人不可硬搬,是否適用應遵醫囑。飲食調養 宜溫補不熱補中醫師鄧正梁說,在飲食調養上,也是注重陰陽調和,切忌實者更實、虛者更虛,例如老年人往往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不宜過分進補;有痰濕體質者應忌食油膩;火氣大者應忌食辛辣;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他強調,進入秋天後,大自然中的水氣不像夏天如此充沛,而人體內的陽氣由強轉弱,內分泌、津液也開始減少,也就是秋燥,因此不宜熱補,否則就會「火上加油」,建議宜選擇滋陰潤燥的中藥來調理身體,例如當歸、熟地、女真子、茯苓等,都可在中醫師的辨證下進行溫補。秋季養肺 得從這4個方面入手防治「秋燥」養陰益氣是關鍵,養陰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可以溫養肺氣。養陰益氣,則應該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1.吃:多喝粥宜:多吃蔬菜、水果,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還可多吃些以蜂蜜、百合、蓮子、胡蘿蔔、藕、梨、芝麻、木耳等清補之品所煮的百合粥、甜漿粥、牛乳粥等;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起床喝杯白開水,可以沖淡血液。白天可以多喝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忌: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比如韭菜、大蒜、蔥、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以及炸雞腿等煎炸的食物。2.穿:不要過早多穿衣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外感風寒。不要過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鍛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凍」。3.運動:冷水鍛煉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做些有氧運動,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平時可以冷水洗臉、洗腳、浴鼻等,身體健壯的人還可以洗冷水浴等。4.精神:常笑宣肺宜: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忌: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者及手術後的病人都不宜放聲大笑、狂笑。特別要注意的是:「養陰潤肺」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儘管常說「養陰潤肺」有益於秋季養生,但這並不是對於任何人都合適。例如,有些慢阻肺的發生除了部分與肺燥有關外,大多數還與脾虛濕盛、腎不納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類型的病人從體質以及症狀特點來看,往往是中醫說的陰偏盛或陽氣不足,而不是燥盛陰虛,所以不適合於「養陰潤肺」。秋分養生七要點一、適時調整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隨著天氣的變冷,秋季的白天時間也逐漸縮短,這就需要我們適時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是身體修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而缺乏睡眠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不穩,甚至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因此,建議大家每天保持7~9小時的睡眠時間,並保持固定的作息規律,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保持精力充沛。二、飲食宜淡,多選當季食材在秋季,天氣轉涼,人們往往有食欲增加的感覺。但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飲食宜淡是很重要的。多吃蔬果、雜糧等營養豐富的食物,減少油膩、辛辣食物的攝入,有助於減輕消化負擔,維持腸胃的健康。同時,我們應該多選擇當季食材,例如南瓜、蘋果、栗子等,它們不僅口感鮮美,而且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三、適量運動,增強體質適量的運動是秋季養生的重要環節。秋天的氣候宜人,正是遠足、慢跑、太極等戶外運動的好時機。通過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還可以舒緩壓力,調整情緒,有助於心身健康的平衡。但需注意的是,運動量應適中,避免過度疲勞,以免影響健康。四、避寒保暖,預防感冒秋季的氣溫多變,早晚溫差較大,因此我們要及時避寒保暖,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更應該注意增加衣物。預防感冒是秋季養生的重要環節,建議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如果有感冒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五、心靈養生,保持愉悅心境心靈養生在秋季也是很重要的。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內心的平靜和寧靜。建議大家學會放慢腳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讓自己沉澱,保持愉悅的心境。可以嘗試閱讀一些喜歡的書籍,或者參加一些興趣愛好的活動,都有助於放鬆身心,緩解壓力。六、合理穿衣,保持身體健康秋季氣溫多變,有時候會出現陽光明媚,但氣溫較低的天氣。因此,我們要根據當天的氣象情況,合理穿衣。適時增減衣物,讓身體保持在舒適的溫度範圍內,這樣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健康。七、注意空氣品質,室內保濕隨著秋季天氣轉涼,空氣乾燥的情況也會變得較為明顯。乾燥的空氣不僅容易引發皮膚乾燥、唇裂等問題,還會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因此,建議大家注意空氣品質,特別是室內的空氣,可以使用加濕器保持適度的濕度,或者放置一些濕毛巾、盆水等來增加室內的濕度,有助於保護呼吸道和皮膚的健康。總結起來,秋分養生是我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通過適時調整作息,飲食宜淡,適量運動,注意保暖和空氣品質,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補充維生素D等方法,我們可以度過一個悠然安康的秋季。【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秋分」首重除濕養肺!養生從4方面入手,但這些人不適合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3-09-08 醫療.中醫
如何預防高血壓?中醫師傳授降血壓3穴位,多吃木耳、芹菜護好心
對於血壓偏高的民眾,中醫師建議大家平日要均衡飲食,少鹽少油、多吃紅色或高鉀低鈉的蔬果例如木耳、荸薺、芹菜等來降壓護好心。如何預防高血壓搭配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多運動(如快走、游泳),放鬆緊張情緒,減少吸菸、限制飲酒。平時搭配穴位按摩,例如頭頂的百會、腳背上的太衝穴及耳後的降壓溝也能輔助降血壓。此外,搭配降壓茶飲,例如天麻杜仲茶,也有助控制血壓。高血壓證型.陰虛陽亢患者平日壓力大,常熬夜、睡眠不足或品質不好,因此損傷肝腎陰液,虛火上亢,導致血壓偏高。→治療方向:滋陰降火為主,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合併六味地黃丸。.痰濕阻逆這一類患者常有脾胃消化功能不好,影響濕氣代謝,久了形成痰濕阻滯氣機,使氣血無法正常循環,引起血壓升高。→治療方向:健脾和胃,化痰利濕為主,常用藥方為溫膽湯,二陳湯等。.氣滯血瘀患者飲食失調,常攝食較多高糖高油食物,導致血脂肪太高,形成血管經絡阻礙,血壓升高。→治療方向:活血化瘀為主。常用藥方為血府逐瘀湯加減等降壓茶飲-天麻杜仲茶【天麻】能夠疏肝潛陽,疏通血管,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血栓形成,具有降血壓作用。【杜仲】溫補肝腎,其中所含的生物鹼也能調節血壓、消炎。兩者搭配煮成茶飲,幫助降血壓。→做法:2錢的天麻和3錢的杜仲,以600cc的水煮開後滾15-20分鐘,一天分三次飲用。孕婦及特異體質者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降血壓3穴位.百會穴可用雙手指腹按壓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兩耳尖往上交會至頭頂處),能平肝熄風、安神止痛,促進頭部血循,緩解頭脹、高血壓。.太衝穴(位於腳背,腳拇趾和次趾間分叉點,往腳踝方向的凹陷處, 按壓時多有痠脹感)、能平肝熄風,引氣下行,調節血壓的效果。.降壓溝位於耳廓背面,也就是耳背溝,取穴時把耳朵翻過去,以雙手食指和中指指腹,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溝。 ※以上穴位可輪流按摩,1天2-3次,每次按壓3-5分鐘,來輔助降血壓。盧醫師小叮嚀:洗澡不要用熱水或冷水,以減少血壓驟然變化,以洗溫水澡適宜。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有三高該怎麼吃?水果可以多吃嗎?「飲食11大原則」助遠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6 醫療.中醫
戒菸有戒斷症狀怎麼辦?中醫師:穴位按摩緩解戒斷,茶飲、中藥、針灸都助戒菸
很多癮君子都想要戒菸,卻因為種種因素宣告放棄。澄品中醫院長劉筱薇中醫師表示,戒菸最困難的是各種不適症,民眾可透過中藥療法、針灸療法、穴位按摩、戒菸茶飲等緩解,幫助戒菸。 抽菸對人體健康影響大,是不少疾病、癌症共同風險! 劉筱薇院長表示,香菸成癮的物質主要是尼古丁,具有提神、興奮中樞神經作用,還會增加心跳速率,提高血壓及引起末梢血管收縮,長期下來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除了尼古丁,香菸所含焦油、其他刺激物質,常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各種癌症的元凶。 除此之外,對於男性而言,吸菸可能造成陽痿、精子異常;對於女性來說,吸菸容易未老先衰,甚至產生皺紋、灰髮、脫髮、提早閉經等;孕婦則會提高流產、早產、嬰兒猝死症等風險。及早戒菸才是明智之舉。如果民眾要戒菸,中藥能夠緩解戒菸時所產生不適症。 戒菸最難在各種不適症,長期下來身體陰虛火旺。 劉筱薇院長指出,癮君子戒菸的困難之處,莫過於經歷一段「戒斷時期」,因為停止抽菸之後,由於血壓、心跳下降,身體吸氧量也相對減低,常會出現情緒低落、精神倦怠、身體疲累、心情煩躁,可能也有失眠、暈眩、咳嗽、口乾舌燥、便祕、胃部飢餓感等症狀。 從中醫觀點來看,菸草屬性「溫燥」,長期抽下來易傷津耗液,最後形成陰虛火旺體質。此外,戒菸時期陰虛陽亢症狀也會浮現。 戒菸可透過中醫降戒斷症狀,按摩、茶飲、中藥、針灸都有幫助! 中藥療法:劉筱薇院長表示,戒菸時期陰虛陽亢,可利用中藥緩解身體不適症,治療應以滋陰清熱、寧心安神、化痰除煩、宣降肺氣為主,有助加強戒菸民眾的信心與決心。 針灸療法:針灸療法也能緩解戒斷期不適症狀,以及生津止渴,改善拿菸口慾、對於菸草味道產生排斥感。日常按摩相關穴位也有所幫助。 穴位按摩:穴位可按手部及耳部,手部可按列缺、陽谿、合谷等穴道。耳部由上而下則可取神門、胃點、心點、肺點、內分泌等穴點。 戒菸茶飲:可喝「魚腥草甘草茶」,可望清熱潤肺、生津安神,可說是很好的戒菸茶飲。材料可準備魚腥草1兩、遠志3錢、甘草3錢、薄荷3錢、麥門冬3錢、桑白皮3錢、百合3錢、黨參3錢、茯苓3錢。做法很簡單,將所有藥材泡水洗淨後放入鍋中,倒入2000毫升的水,小火煎煮即可當茶飲用。 戒菸除了決心,也可以其他有效的方法介入,透過各種方式降低戒斷症狀不適,更有助達到戒菸目標! 《延伸閱讀》 .電子菸、淡菸比較健康?一張圖看懂各菸品差異! .戒菸五年還是又咳又喘?小心肺部纖維化!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0 醫療.皮膚
夏天一直流汗很正常?小心「這4部位」多汗 身體恐已出問題
夏天是個容易流汗的季節,就算不動都會出汗。一般來說,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出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但出汗過多可能就是身體出狀況。這次《優活建康網》整理流汗的相關問題,包括流汗原因、流汗好處、汗液味道重、多汗改善等,讓你這個夏天擺脫流汗困擾。為什麼會流汗? 夏天天氣熱,常常出門沒多久汗流浹背,你知道為什麼會流汗嗎?事實上,人體中主要有2種汗腺,第一種是分部在全身的小汗腺,主要是調節體溫、散熱,另一種則是與遺傳有關,分部在腋下、乳頭、陰部等的頂漿腺。 汗腺平時僅會分泌少量汗水,受到刺激時,汗腺才會大量分泌而出汗。當大腦下視丘與前扣帶皮質偵測到人體的體溫與情緒變化,會發出神經衝動至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刺激汗腺分泌汗液。流汗有哪些好處? 人體排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降溫,避免中暑。當體溫升高時,排汗就會增加,此時汗液的排出和蒸發可以幫助身體帶走熱量,因此能達到散熱的目的。流汗會加快身體代謝,有助於腸胃蠕動、改善消化;適量的汗水也有溼潤皮膚、軟化角質的功能;汗水中的抗菌肽能夠有效預防病毒、細菌、真菌的侵襲,達到預防感冒的目的。汗流很多正常嗎? 流汗具有調節體溫、平衡電解質的作用,適當的流汗對於健康是有正面幫助的。然而,若是過度流汗,除了可能造成脫水外,也會造成觀感上的不佳,像是頭髮塌陷、手心黏膩、飄出汗臭味⋯等負面影響。 流汗也可以看出身體警訊?台灣中醫預防保健協會創會理事長樓中亮於臉書粉絲頁指出,不同部位出汗代表身體的健康警訊,例如臉部出汗可能心肝火旺;鼻子多汗則是肺氣不足,民眾可經由對照,檢視身體哪些部分需要加強保養:.臉部多汗:可能會有長痘瘡、臉紅、心煩、失眠、食慾不佳等症狀,主因是「心肝火旺」;飲食上建議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並維持多喝水、作息正常的好習慣。 .鼻子多汗:可能是肺氣不足、免疫力低下,易被病毒侵襲;平時應多吃能「補氣」的食物,如山藥、百合、花生、白果、雪梨、杏仁。 .胸口多汗:心氣虛、心陰虛導致濡養心神的作用不足,可能會有面色蒼白的症狀,飲食上可用燕麥代替一部份主食。 .腋下多汗:可能是氣虛或缺乏鈣、鋅等礦物質;平時可多吃山藥、花生、桂圓、香菇、堅果、蝦子、牡蠣等補氣的食物。流汗是為了排除熱量,但若是交感神經異常,在不熱或緊張的情況卻狂流汗,可能就是多汗症前兆,慢性病、焦慮症也有可能引發多汗症。若是少汗、多汗、汗黏、冒冷汗,或是汗液味道重時,也有可能內分泌出問題,異常流汗狀況都不利於健康,千萬別以為流汗就等於排毒。當民眾自覺出汗狀況異常,甚至已嚴重到影響生活,建議至胸腔外科、神經外科或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尋求治療評估。 汗流很多要補充什麼? 夏天天氣炎熱,人體每天約流失2.5公升以上的水份,流汗時體內的鹽分、電解質也會隨之流失。我們都知道汗流很多要補充大量的水,那除了喝水外,要怎麼補充流失掉的電解質呢?事實上,除非每天進行長時間的激烈活動,一般民眾大量流汗,只要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運動時流失的電解質,不必刻意使用特定飲料或食品來補充。 市面上有很多飲品的廣告,讓民眾誤以為運動完就必須要補充電解質,甚至當作每日補充水分的來源,而且為了符合消費者口味,通常此類飲品會添加糖、人工香料,久而久之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若每日進行2~3小時之劇烈運動,身體大量流汗(超過2000毫升以上),此時補充白開水,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怎麼改善流汗? 雖然流汗是讓身體維持平衡的重要機制,但如果常常流汗,不但會覺得濕黏不舒服,也會造成觀感上的不佳,那要怎麼改善流汗呢?《優活建康網》整理以下方法,民眾可依身體狀況調整:.使用止汗劑 .選擇輕量、透氣材質的衣物 .使用抗菌皂來沐浴 .使用腋下襯墊及鞋墊 .避免辛辣的食物和酒精除了以上方式外,也能透過中醫調理。中醫處理汗流過多,會建議飲用「生脈飲」,中藥材只需黨參、麥門冬、五味子,黨參可補氣生津,麥門冬滋陰潤燥、五味子味酸收心氣。此外,若是擔心有汗臭味,也可喝養肝補氣茶、清熱降火茶、滋陰調和茶等3茶飲讓汗味退散,消除汗臭味。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運動後喝運動飲料比喝水好? .衛生福利部-夏日運動防中暑 補充水分最重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炎夏狂冒手汗 中醫療法可改善【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25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