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1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活化大腦
共找到
55
筆 文章
-
-
2024-01-08 養生.聰明飲食
柳丁「保存1動作」恐爛更快!柳丁吃半顆通腸胃 功效、禁忌一次看
冬天吃柳丁正是時候!柳丁的產季位於每年11月至隔年1月,不論果皮、果肉、籽都可以吃,而且其有豐富維他命C、膳食纖維因此也被稱為「療疾佳果」。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柳丁相關知識,包括柳丁功效、柳丁挑選、柳丁保存還有柳丁禁忌,快趁產季吃一波,打造超強抵抗力!柳丁種類有哪些?柳丁別稱「甜橙」或「柳橙」,具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B、C、磷、蘋果酸等,口感上香甜多汁、甜度高,是十分受歡迎的柑橘類水果。甜橙常見種類有柳橙、晚崙西亞、臍橙3大類,口感也不盡相同:柳丁/柳橙:盛產期為12月至隔年1月;主產地為台南、雲林;口感濃郁帶清香。晚崙西亞:盛產期為3月~4月;主產地為台東;口感爽口多汁甜度高。臍橙:盛產期為11月~12月;主產地為台東;肉質細嫩柳丁功效有哪些?柳丁被譽為「療疾佳果」具有許多營養功效,堪稱高CP值的水果。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粉絲頁分享,一顆小小的柳丁富含許多營養,包括維他命C、膳食纖維、半顆就能加速腸胃消化。以每100公克的營養價值來說有以下功效:維他命C:增強抵抗力、降低中獎機率;一天2顆滿足一日所需。膳食纖維:改善便秘、降低膽固醇。生物類黃酮:強化血管健康同時也能活化大腦、提升記憶力。多種植化素:身體抗發炎、清除自由基。柳橙的果皮很營養嗎?高敏敏表示,有些柳橙品種中的維生素C、酚類化合物、礦物質鉀、鈣、鎂等營養素,果皮都比果肉還要豐富。曾有研究指出,日飲1杯柳丁汁降失智風險,不過柳丁全同時含鉀量與含糖量偏高,能用吃的就盡量不要打成汁。柳丁如何挑選?市面上的柳丁琳瑯滿目,要如何挑選新鮮柳丁呢?其實,柳丁頂部的「果蒂」部分, 可以用來判斷柳丁的新鮮程度。《優活健康網》整理挑選柳丁3步驟,主要觀察柳丁的形狀、色澤與重量即可:形狀:選擇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用手輕握有彈性者最佳;有帶蒂頭的柳丁代表新鮮,否則容易出現軟心的現象。色澤:顏色轉黃代表熟成,果皮要完整飽滿不軟爛,有光澤或是果粉最佳。重量:重量要選重的,代表水分含量足,通常甜度也較高。柳丁如何保存?柳丁的保存時間比一般水果久,但沒保存好也容易壞掉。事實上,柳丁的保存方法和柑橘類水果差不多,柑橘類果皮已具有隔絕空氣與細菌的作用,若沒有馬上要吃先不要用水洗,常溫下只要打開紙箱,讓紙盒通風保存就好。要注意的是,切忌放入冰箱冷藏,否則橘子會失水而乾縮。若發現柳丁發霉、損傷時,需立即取出,以免其他柳丁也加速腐敗,也可用保鮮膜分別封存,更耐久放。柳丁有哪些禁忌?柳丁雖然有很多營養,但也不能一次吃太多。若在飯前或空腹時食用,容易對胃產生不良影響,而且一次吃過量的柳丁,也會產生產生噁心、嘔吐的症狀,民眾要適量攝取。柳丁一天可以吃幾顆?一般狀況下,成人1天吃2顆剛剛好,一次補足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對腎臟功能差的人來說,1天最多食用1顆即可,才不會攝取過多鉀;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柳丁屬於甜度高的水果,建議不要在外購買瓶裝柳丁原汁,才不會讓血糖超標。柳丁不能和什麼一起吃?服用降血壓藥物時搭配柑橘類水果,藥物在血中的濃度會上升好幾倍,因而出現明顯的藥物過量副作用。因此,建議別和降血壓藥物一起吃,吃藥前請先諮詢醫師,以免發生藥物不良反應。【資料來源】農業部-甜橙家族二三事、柳丁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吃得對 做得好 穩定血壓非難事【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311.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2 醫療.精神.身心
三口呼吸、三個姿勢釋放壓力 配合40赫茲感官刺激還能防失智!
現代人工作項目與速度不斷增加,導致工作壓力劇增,輕則失眠、胃痛、排便習慣改變等,嚴重時可能導致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產生,面對這樣的情形,需要透過正念來幫助減壓。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院長楊政達指出,正念就是把意識帶回當下,當我們把專注力回到呼吸之間,就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 配合40HZ 聲音刺激,可以預防失智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去年在臺北101、高雄軟體園區、南臺科技大學、臺大實驗劇場等地進行《「元心流」沉浸體驗展:與五感的對話》展演,讓更多民眾體驗正念的力量。今年團隊選擇在臺大實驗劇場進行《「元心流」2.0沉浸式體驗│心靈節奏,呼吸間的旋律》,是元心流1.0的進化版,主要是讓民眾透過呼吸,體驗正念的技術。楊政達說:「這次我們在音樂與視覺中特意加入40赫茲(Hz)頻率。根據中研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的蔡立慧教授2016年的研究成果,40赫茲頻率能分解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澱粉樣蛋白。可以有效預防、緩解失智。而此次元心流則應用此概念,改變聲音刺激呈現方式,融入沉浸體驗中。」什麼是40赫茲頻率?人的腦波可以分為α波、β波、γ波、δ波與θ波,大腦各個區域會在不同時間展現出不同的腦波頻率,γ波是專注時會產生的腦波,β是焦慮、積極、面對外界時展現的腦波,α是處於放鬆狀態時的腦波,δ是睡眠時的腦波,θ是在深度放鬆狀態下的腦波;其中γ波介於30~100赫茲之間,而過去的研究發現,40赫茲的聽覺頻率下,有助於活化大腦與小腦皮質,對身體也有一定助益,因此有越來越多神經科學家持續研究γ波。 「三口呼吸」讓專注力回到當下、釋放壓力正念是什麼?跟正面思考有什麼不一樣?台灣正念工坊的網站指出:正念,或說當代正念,它的原文是Mindfulness,在歐美可泛指一套身心修練的系統,名詞上的定義約為「有意識的『覺知』當下身心與環境,並保持允許、非評判的態度。楊政達指出,呼吸是正念當中核心元素,透過呼吸可以幫助我們放鬆、減壓;甚至在許多的醫學場域中已被證實,正念呼吸訓練可以有助於協助疾病復原。(但有慢性病、正在吃藥的患者還是要正常服藥。)金城武在電視廣告中的經典台詞「世界越快,心則慢」,但我們經常忙於生活大小事,無法釋放壓力時,就需要透過正念的力量,幫助我們的心慢下來,專注在當下的身體上,用更放鬆的力量來面對世界。於是在體驗中,透過體感訓練體驗者人生的三口呼吸,也就是:專注呼吸、關注身體、關注環境,結合40Hz的感官刺激,在每一口呼吸之間,感受當下。三個姿勢,釋放身體的壓力活動最後,由瑜伽老師林伃恩帶領民眾進行正念瑜伽,透過幾個簡單的動作,紓緩身體肌肉的緊繃。動作一:紓緩左右肩膀的肌肉.盤腿坐著。.將右手放到左邊的太陽穴,輕輕地把頭往右壓,感受到左肩肌肉被拉開。.把左手輕鬆地擺放身體左側的地上,如果想要更加放鬆,可以把左手往左後方移動。.保持呼吸,放輕鬆,感覺到左肩的肌肉被放鬆了。.幾次呼吸後,左右交換,重複以上動作。動作二:紓緩肩胛骨肌肉群.把雙手放到肩膀上,左手放左肩,右手放右肩。.輕輕地把手肘往上移動。.以肩膀為圓心,開始畫圓。.把專注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重複數次後,可以反方向進行畫圓。動作三:紓緩脊椎附近的肌肉.盤腿坐著。.將右手放在左邊的膝蓋上,身體自然往左轉。.將左手放到身體左邊的地上,如果想要更拉開肌肉,可以把左手往後移動。.把專注力放在呼吸上,重複數次後,慢慢地把身體回正。.幾次呼吸後,左右交換,重複以上動作。資料來源:.Priyanka A. Abhang, Bharti W. Gawali, Suresh C. Mehrotra(2016) Introduction to EEG- and Speech-Based Emotion Recognition..Iaccarino, H., Singer, A., Martorell, A. et al. Gamma frequency entrainment attenuates amyloid load and modifies microglia. Nature 540, 230–235 (2016).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0587.McDermott, Barry et al. ‘Gamma Band Neural Stimulation in Humans and the Promise of a New Modality to Prevent and Treat Alzheimer’s Disease’. 1 Jan. 2018 : 363 – 392.https://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180391.Maria A. Pastor, Julio Artieda, Javier Arbizu, Josep M. Marti-Climent, Ivan Peñuelas and Jose C. Masdeu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1 December 2002, 22 (23) 10501-10506; DOI: 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22-23-10501.2002
-
2023-10-23 養生.聰明飲食
不易消化卻對腸道健康極重要 一次看懂膳食纖維在體內的作用
何謂膳食纖維?除了可調整腸道環境還有很多生理機能體內消化酵素不易消化掉的「難消化成分」,總稱為膳食纖維。纖維素或果膠等來自植物的膳食纖維,常用來構成細胞壁;而甲殼素或殼聚糖等來自動物的膳食纖維,常見於外殼。膳食纖維除了促進腸道蠕動改善如廁習慣,還有調節生理機能的成分,可讓飯後的中性脂肪穩定上升。因這樣的機能性深受矚目,也被稱為「第六大營養素」,不過,它原是跟醣類一起納入碳水化合物中。膳食纖維可大致分成不溶於水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以及可溶於水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前者可於腸道吸水鼓脹,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於是,致癌物順利排出,可預防大腸癌。而後者於腸道變成果凍狀,穩定醣類的吸收,抑制血糖值急速上升;此外,也能吸附膽固醇隨糞便排出。何謂咀嚼?咀嚼就是用牙齒咬碎食物再與唾液混合。咀嚼有以下重要功能:①促進唾液分泌,順利消化食物 ②促進唾液分泌,預防齲齒 ③活化大腦,預防認知症等疾病 ④刺激飽食中樞,預防肥胖 ⑤唾液裡的過氧化酶酵素可抑制癌症等疾病。「腸活」與膳食纖維日文中的「腸活」,指的就是調整腸道環境,讓腸道發揮原有的作用。為了達到「腸活」的效果,「飲食」、「運動」、「睡眠」三者均衡十分重要。首先是「飲食」,最重要的是活絡益生菌。所以,要多攝取富含益生菌的「發酵食品」,或可於腸道成為益生菌食物的「膳食纖維」或「寡醣」。如果是海帶芽味噌湯這類發酵食品結合膳食纖維,或者是香蕉優格這類發酵食品結合寡醣,效果更好。其次是「運動」,最好能活絡腸道蠕動,或者是刺激腹部周遭的肌肉,像是走路、體操、伸展、深蹲等,可按自己的節奏和緩執行的運動。重點在於:雖然簡單也要每天做。早上起床慢慢按摩腹部,有助於排便。最後是「睡眠」,重點在於睡眠品質。必須活絡副交感神經,身體才能放鬆,安穩入眠。平常要有足夠的休息,才能活絡腸道蠕動,調整腸道環境。膳食纖維於體內的作用小腸無法消化的最後進入大腸膳食纖維進入嘴裡咀嚼,因質地較硬,要花時間咀嚼。咀嚼動作能促進唾液分泌,預防齲齒或牙周病,還能刺激飽食中樞,預防肥胖。而進入胃裡的膳食纖維遇水鼓脹,體積增加,容易有飽足感。如果是黏液性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包裹胃裡的食物,延緩吸收速度,避免血糖值急速上升。到了小腸,可妨礙其他內容物的移動,延緩吸收速度,避免血糖值急速上升。再者,也能吸附膽汁酸或膽固醇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最後進入大腸的膳食纖維,因為富含水分,增加了糞便的重量,蠕動運動更加活絡,可促進排便。加上致癌物於腸道滯留時間變短,還有防癌的效果。此外,膳食纖維還能成為有益人體之腸道菌的食物。像這樣的腸道菌稱為「益生菌」,而可作為益生菌食物的是「益生元」。透過腸道菌讓食物發酵,製造短鏈脂肪酸、氫、甲烷等物質;短鏈脂肪酸被吸收後成為熱量。腦部和腸道息息相關一緊張就肚子痛,可說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驗,其實這是身體的司令部―腦部狀態影響腸道機能所導致的狀況。近年來已知腸道跟腦一樣,也有可以傳達訊息的神經網絡;就算沒有大腦的指令,腸道能處理感受到的訊息,送往腦部,影響情緒,因此,腸道被稱為「第二個大腦」。由此可知,腦部和腸道息息相關。身處於壓力社會,好好整頓腸道環境,對於心理健康來說非常重要。便祕的形成機制一般都說無法順利排便的狀態是「便祕」,但精準定義的話就是「超過3天沒有排便」或「每天雖有排便,卻有殘便感」。口腔裡的食物經過咀嚼,通過食道進入胃裡,由胃液消化成粥狀送往小腸。這時身體會吸收必要的養分和水分,剩下的殘渣送往大腸。這些殘渣會在大腸停留1天到2天,吸乾水分後形成固態糞便送往直腸。直腸壁受到刺激出現便意,接收腦部指令從肛門排便,這整個過程不順,就很容易便祕。便祕可分為「遲緩型便祕」、「壓力型便祕」和「直腸型便祕」3種。遲緩型便祕起因於大腸功能不佳。如腸道鬆弛或腸道功能不佳,糞便滯留大腸時間變長,水分變少、糞便偏硬,為最常見的便祕型態。壓力型便祕乃自律神經的副交感神經失調,導致腸道緊繃而引起,糞便如羊屎般呈顆粒狀。而直腸型便祕起因於直腸排便功能不佳,糞便已到直腸卻無法排出體外。長期臥床的老年人常有這類型便祕。雖說便祕成因因人而異,但過度節食導致膳食纖維或水分攝取不足,缺乏運動或壓力等,都會造成便祕。跟男性相比,女性的腹肌較無力,排便力道也較弱,比男性容易便祕。想改善便祕困擾,可攝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其中的纖維素或半纖維素[*]可增加糞便量,刺激腸道。再者,喝冰牛奶也能改善便祕;因裡面的乳糖可以刺激胃或大腸,促進排便。※ 本文摘自《來自日本NHK 打造健康每一天的營養大全》。《來自日本NHK 打造健康每一天的營養大全》作者:上西一弘, 藤井義晴, 吉田宗弘譯者:高淑珍出版社:方舟文化出版日期:2023/09/20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3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阿茲海默症患者最後會像小孩一樣?專家曝患病最痛苦之處
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人生從形成記憶開始,也從記憶的瓦解結束記憶、知識和經歷構成了我們的身分認同。失去記憶的話,個人認同就會發生變化或完全消失。「記憶就是那個人的一切。記憶就是身分。就是你。」小說家史蒂芬.金在《魔島》中如此寫道。個人身分植根於自身的經歷,記住的往事越多,自我感覺就越豐富。因此,記憶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最令人痛苦的一環。記憶力漸漸衰竭,不僅破壞了回憶,還破壞了一個人的身分認同。你之所以為你,究竟是基於哪些元素?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一直在辯論這個難題。在十七世紀,約翰.洛克(John Locke)用記憶內容來定義身分。他指出,回憶提供了一條線索,連結起我們的過去和現在。大多數人都會以當下的模樣去確認今天的存在感(也就是自我感覺),而它與我們昨天所感知到的自己無從區分。但若回溯遙遠的過去,這種自我感覺的連續性就會變得脆弱、甚至完全消失。美國哲學家帕菲特(Derek Parfit)認為,記憶就像鍊條一樣,連結自己的過去與現在,而你之所以是「你」,乃是奠基於生活經驗的串連。而且,在你內省、形塑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這些經驗會接合得更緊密。因此,記憶乃個人身分的基礎。在後面我們會繼續探討,如果記憶消失或發生重大變化,自我感覺會受到哪些影響。你最早的記憶是什麼?你能回溯到多久以前的事情,那段記憶有多清晰?大多數人都記不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為了解釋這種情況,佛洛伊德提出一個概念:壓抑。也就是說,潛意識壓下那些回憶,不讓它們進入意識中。今天,神經科學家提出了更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不記得兩三歲以前的事情,是因為負責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的大腦結構尚未發展完成。基本上,在大腦發育的早期階段,我們記不起任何事情,因為那時候還沒有自我意識。記憶和身分認同就像一對舞者,會隨著時間的音樂搖擺。在兩歲之前,嬰兒沒有自我認同,無法在鏡子裡認出自己。一年後,他們會看著鏡子,伸手去觸摸心理學家塗在他們臉上的小點。在這個階段,幼童已經知道,鏡子裡出現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到了五歲左右,所有記憶系統都上線並正常運作了。前額葉皮質和海馬迴比較晚熟,之後情節記憶、語意記憶(semantic knowledge)會與語言能力一起出現。學會使用語言後,幼童的自我認同感會再次提升。在語言的幫助下,記憶慢慢在幼童的大腦中累積起來;自我認同和記憶一絲絲地交織成一片精美的掛毯。學會字詞後,幼童就能接續形成概念、認同和記憶。情節記憶和語意記憶都儲存在大腦皮質,而後者會與海馬迴雙向傳遞訊息。在人的一生中,海馬迴跟皮質的記憶中心會共同運作,彼此不斷地在「呼叫和回應」。想起大學畢業典禮時,神經脈衝會從海馬迴進入位於皮質的記憶中心(儲存了畫面、聲音、意見等)。之後,這些儲存資料再被送回海馬迴中組成情節記憶,以重現畢業典禮。自我認同、語言和記憶在現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建立了許多連結點。但諷刺的是,生命是如此殘酷,到了盡頭時,這三位一體的傳遞管道會一一瓦解,逐步回到人生頭五年的狀態。阿茲海默症的初始徵兆是失語,接著是喪失概念、無法認出他人。在這可怕疾病的結尾到來時,患者會認不出他自己。※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1 醫療.腦部.神經
午睡充電、一天喝兩杯咖啡 專家教你5項強化記憶的生活好習慣
午睡是最有效的充電方法睡眠能提升各種類型記憶的強度和品質。最近的研究發現,在睡眠時,大腦會特別強化那些編碼時較鬆散的記憶。換句話說,在你記憶劇場的各種畫面中,那些模糊的影像會在你休息時變得更清楚。你在清醒時對某件事情的印象若很模糊,在你睡覺時它就會鮮活起來。因此,只要有充足的睡眠,就算是編碼不完整的記憶,也不會馬上退化或消失。午睡能提升記憶力。中午休息個三十分鐘,就比較能回想起早上已編碼的記憶。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可選擇打盹片刻或觀看紀錄片。之後,研究人員請兩組受試者背一張字彙表。相較於觀看紀錄片的受試者,打盹片刻的受試者記憶力好上百分之二十一。除此之外,後者大腦的睡眠紡錘波也比較活躍,這代表他們的記憶編碼力更好,從功能性磁振造影來看,他們的海馬迴也很活躍。前面已經談到,海馬迴是大腦形成記憶的初始點。許多研究都證實,若夜間睡眠品質不佳的話,用午睡來補足就好了。午睡能有效提升記憶力,對於青少年和年輕人最有助益。進入深度睡眠時,與記憶相關的神經細胞突觸連結會更緊密。這些突觸沿著神經通路將各種訊息從海馬迴傳送到皮質,並且變成長期記憶儲存起來。這就是記憶鞏固的機制。因此,午睡是有益身心的好習慣。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最適合的時間(下午一點至四點之間,與晝夜自然的交接一致)順利睡著。如果你中午時難以入睡,請不要太氣餒。準備午睡時,試著放鬆心情,在昏暗又安靜的空間裡或坐或躺,也不用逼自己一定要睡著。持續個幾天,大腦會覺得這個狀態與夜晚入睡時相似,之後你就能順利午睡了。接下來請你評估一下,午睡後醒來的感覺如何?還覺得昏昏欲睡、爬不起來,就代表你睡太久了。午睡太久會擾亂晝夜節律,到了晚上你就會睡不好。多年來,我都習慣午休半小時。其實睡十五分鐘就夠了,醒來時你一定會精神煥發、活力滿點。要衡量好的午睡品質,標準在於醒來時比睡前更有精力。根據我的經驗,午睡的長度(十五分鐘到半小時)要固定,時段也要規律(最好在午餐後,這樣自然就會想睡覺,吃下很多碳水化合物的話更是如此)。養成午睡習慣需要一段時間,但請保持耐心。午睡非常神奇,可以強化記憶力,還可以讓你身心充飽電。吃得健康才有本錢訓練腦力無數的專家和研究都談到食物對記憶力的助益,但眾說紛紜,我們並不確定哪種方法特別有效。不過,若有方法能預防失智症,就等於在保護記憶力(雖然不一定有增強的效果)。在我們年紀增長、記憶力下滑時,若飲食習慣保持良好,就比較有機會能預防失智症。我前面已經談到,患有各種類型失智症的人,記憶力一定都會變差。基於上述說明,讓我們先從某個具代表性的研究來探究食物對記憶力的影響。(巧克力愛好者如果讀到這一段,一定會很開心。)二○二○年,有學者在《營養學》期刊發表研究,證明了黑巧克力能增強年輕人的情節記憶力。可可豆含黃酮類化合物,它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記憶力。神經科學家發現,只要強化齒狀迴(dentate gyrus,在海馬迴裡面),記憶力就會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齒狀迴會變小、功能會變差。研究人員找來了五十二至六十九歲的受試者,請他們連吃三個月的富含類黃酮的食物。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和認知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齒狀迴的功能變好了。除了巧克力之外,許多食物都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哈佛醫學院的烏瑪.納多(Uma Naidoo)博士是營養精神醫學專家,她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許多食物都能促進大腦全方位的健康。不過她強調,飲食只能維持記憶力,若要增強記憶能力,就必須定期練習、鍛鍊腦力。當然,大腦越健康,這些練習的效果就越好。所以納多博士的建議很有道理的:有健康的大腦才能維持良好的記憶力。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身體才不會疲累,也更有動力去進行各種記憶訓練法。以下是納多博士推薦的三項健腦食物:莓果:它充滿抗氧化劑、礦物質和維生素。藍色、黑色和紅色的莓果都好,每一種都帶有不同的黃酮類化合物。綜合食用各種類的莓果益處多多。發酵食物:食物中若含有某些微生物群,其糖分就會轉化為乳酸,便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這類食物包括味噌、康普茶、克非爾奶、優格和泡菜。綠色蔬菜:它們富含葉酸,以及有助於神經傳導的維生素B。芝麻菜、西洋菜、菠菜、瑞士甜菜、野菜蒲公英和萵苣都不錯。這些食材要如何納入健康飲食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地中海飲食法。它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豆莢、豆類、堅果、麥片、穀物、魚類以及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雷區則是含糖飲料、披薩、果汁、甜味麥片、油炸食品、甜點、餅乾、炸薯條和薯片。一天兩杯咖啡近期的研究顯示出,現代人對咖啡和茶類攝取量越來越高,而失智症的發病人口卻有降低。根據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於二○二一年十一月所釋出的資料,在三十六萬五千六百八十二名受訪者裡,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和茶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在《老齡化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有學者研究澳大利亞飲食法,發現咖啡的效果很好(但沒有針對茶飲)。在兩年又二十二個月內,受試者每天飲用兩到三杯咖啡,結果證實,他們的認知退化速度趨緩,大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積累變少,後者是一種有害的剩餘物質,累積太多的話會形成阿茲海默症。戒酒好處多針對這種十分普及的飲品,學界所發表的意見每個月都不一樣,甚至每天都在改變。「法國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於二○一八年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其研究成果,結果卻令人感到困惑。與適度飲酒的人相比,九千名滴酒不沾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反而更高。難道這是在勸每個人多少都要喝點酒嗎?不知何故,這結論似乎不太正確。雖然酌量飲酒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每週最多十二杯),但我很難相信酒精對身體有益或絕對不會導致失智症。基本上,它是一種微小的神經毒素,可以殺死腦細胞,只是毒性很低。我搜尋了各地的文獻,針對輕度到中度飲酒人士的健康狀況,學者一致同意:戒酒最好。首先,大家都說,只要健康狀況允許,每日小酌兩杯有益健康,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都是「虛假的場面話」所造成的。加拿大的心臟病學家拉伯斯(Christopher Labos)發現,在某些提倡小酌的研究中,被歸類為「滴酒不沾」受試者,實際上以前是有飲酒習慣的,有些人甚至得戒酒才能保命,但都被列入對照組。他們以前飲酒過量所造成的慢性病,例如肝炎和胃腸道疾病,都是到成為受試者時才惡化。因此,研究人員才認定小酌比不飲酒更為健康。為了避免他們講場面話,研究人員在徵求「滴酒不沾」的受試者時,都要調查他們以前的飲酒習慣。也就是說,對照組的成員一定得是從小到大都沒有喝過酒的人。拉伯斯說:「找出了這些實驗的漏洞後,你就會發現,酒精對健康的助益微乎其微,甚至可說不存在。整體而言,它對我們的社會確實是弊大於利。」至於酒精對記憶力的影響(本書關注的焦點),研究成果並不明朗。我前面有談到,失智症的患者記憶力一定不好;所以只要確保記憶力正常,就能確認自己沒有失智症。當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酒精在破壞記憶力的同時,其他認知能力可以毫髮無傷。也就是說,酒精會全面性地破壞認知功能,並在最後演變成失智症。最近,法國研究人員調查了一百多萬的失智症病例,發現酒精是最嚴重的風險因子,他們總結道:「它比高血壓和糖尿病更危險、更容易導致失智。」二○二一年,英國生物銀行調查了兩萬五千名參與者,確認酒精沒有安全劑量可言。研究人員也發現,酒精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跟記憶力下降和失智症的生理狀況樣。「小酌有益健康」的迷思,可能是受試者的年齡階層所影響:他們都是身強體壯的人。的確,酒精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隨著年齡而有所變化。酒精對三個年齡層的人特別有害:(1)從受孕到分娩的妊娠期,所以孕婦不該喝酒;(2)青春期(十五至十九歲);以及(3)老年(六十五歲以上)。有鑒於老年人所背負的風險因素,我都會建議患者,最遲在七十歲時一定要戒酒。六十五歲以後,大腦的神經細胞會大減,但老年人更要維持腦力,這時戒酒才是王道。微運動過去二十年來,相關研究已證實,定期運動非常重要。以前的觀念錯了,也就是激烈運動才有效果。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他們在英國調查了八萬兩千八百名參與者,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齡為六十三歲,調查期間從二○○二年至二○一九年。在這項老齡化縱向研究中,他們發現,體育活動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比起五十至六十九歲少運動的中老年人,經常進行中高強度活動的八十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光是從「久坐不動」、「不愛走路」變成有「微運動」的習慣(不時站起來、多爬樓梯、每天步行一點五公里),身體也會明顯變好。《英國醫學期刊》上面有篇令人苦笑的有趣研究,除了各種運動,做家事也能提升老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感官敏銳度和活動力。這再次提醒我們,只要集中注意力、起身運動,就算時間很短,也對健康有益。更進一步看,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都能促進突觸的連結和認知韌性。※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21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有些事情忘記以後,無論怎麼做都回想不起來?專家曝關鍵
遺忘的好處當我們忘記事情時,大腦中發生了什麼事?每個神經細胞的外膜上都有許多樹突,這些刺狀物會隨著記憶的建立而數量倍增,並隨著遺忘而收縮或變稀疏。所有動物都有這種狀況,從蒼蠅到人類。這種分子平衡涉及兩種機制:一個用於記憶,另一個用於遺忘。如果樹突沒有收縮或變少,動物就無法用新的記憶來取代舊記憶。在迷宮中找尋出路的老鼠,也無法找出各種替代路徑。舊記憶不動的話,動物就無法用新記憶求生存。大家都會覺得遺忘是缺點,想不起事情的時候,還會責怪自己。我們還會害怕,記憶力衰退是阿茲海默症的前兆。這種恐懼是毫無根據的,隨著年齡增長,正常人難免都會有失憶、失神的時候。這不是心智衰退的跡象,而是大腦多年來接受和處理過量的資訊,偶爾會當機。有一派神經科學家認為,老年人記憶力衰退,是為了保住一些特定的回憶,所以得篩選不斷湧入的資訊量。因此,他們搜尋記憶資料庫的時間會更長,還常常找不到。也就是說,偶爾想不起事情並不是大腦退化,而是年齡增長的必然現象。因此,老年人經常用來挖苦年輕小伙子的話,或許還真的有點道理:「我忘記的東西比你所知道的還要更多。」《遺忘本能》的作者、精神病學家史摩(Scott Small)談到「忘記」的好處:無論生活多麼一成不變,唯有不斷更新現有的記憶庫,才能適應快速改變的世界。想要居家大改造的話,就得先拆除現有的裝潢。同樣地,科學家已經證實,為了適應環境變化、展現行為彈性(behavioral ¬exibility),大腦就必須在記憶和主動遺忘間取得平衡。「遺忘」不會一次到位,而是會一點一滴的消失,而最先忘掉的就是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會遺忘所有細節,但那件事不會從你的心智雷達中完全消失,只是會逐漸淡去,就像古老的拍立得照片一樣,從鮮明到褪色,最後只剩模糊的灰色輪廓。儘管如此,照片中的人物或物品仍然在,只是失去了色彩。從記憶到遺忘的過程通常很緩慢,而且總是斷斷續續的。拍照時,如果有人跟我交談,那麼我對這張照片的記憶絕對會更加深刻。只不過,跟照片不一樣,對於同一個事件,大家的回憶會有所分歧,特別是在瑣碎的事情上。隨著歲月的流逝,當事人的記憶會有所不同,因為事件發生時現場有許多要素,而他們對這些要素的感受也不同。有時多問幾個在現場的當事人,就可以化解這種分歧。但後面我們會提到,若當事人採信了錯誤的訊息,或受到「煤氣燈效應」所操控,那他的記憶就會被汙染。此外,被遺忘的事情,只要透過仔細的提問就可以找回來,比如在法庭上會用到的交叉質詢技巧。但有些事情是真的忘記了,無論使用什麼方法都想不起來。但我們總會期待,只要有適當情境或提示,就能找回那難以捉摸的記憶。例如,許多人會夢到多年來從未想起過的人、事、物。可想而知,這些記憶仍舊完好無損,但不知為何,直到做夢時才會出現。這裡有條簡單的原則;如果某段記憶內的各項訊息不再適用於任何目的,那麼它就不太可能被回想起來。舉例來說,如果你經常旅行,就不太可能記得所有住過房間的號碼。如果有線索的話,你可能會記起一些,比如門牌設計很特別的飯店。如果你忘光了也沒關係,事實上,有些飯店你多年來只造訪一次,所以房間號碼這種細節就沒有用處了。因為你的大腦從未主動將這項訊息從短期記憶轉移到長期記憶,所以你離開飯店不久後,就會忘記那房間的號碼。大腦按照實用原則在運作,所以只會記得重要的事情,小事情則會自動被遺忘。這個功能實在很有意義。※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7 醫療.腦部.神經
為何不喜歡讀小說、無法遵循烹飪步驟是失智警訊?專家這麼說
背球員名單、讀小說與做菜對大腦有益回顧一下從拜登到小羅斯福的歷屆美國總統,依序寫下來、說出來或錄下來。現在,從羅斯福到拜登,在你的腦海中說出或回想著他們的名字。接下來,只說出當中民主黨總統的名字;完成後,再背誦共和黨總統的名字。現在,不管黨派為何,按照總統姓氏的字母依序唸出來。這幾段練習由容易到難,對專注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助於訓練工作記憶。這是另外一個練習:針對你最喜歡的棒球隊,背出每位球員的名字以及守備位置。接下來,在腦海中依照姓氏的字母順序,背出每位球員的名字;最後依照相反的順序去回想這些名字。如果你不是體育愛好者,那就寫下你最喜歡的十位作者。記住這份清單並不難,只要用上瞬時記憶(immediate memory,兩秒鐘內的記憶)就好,因為這些作家都是你最喜愛的。現在,按照字母順序去回想這些名字;忘記的話,就看一下方才寫下的清單,但僅限一次。最後,依據他們著作的發表年代去依序回想他們的名字。如果其著作年代有所重疊,就用字母順序來排序(將福克納﹝Faulkner﹞擺在海明威﹝Hemingway﹞之前)。這些練習所依據的是工作記憶的疊層準則(superimposed criteria),也就是在腦袋中保留住資訊,並試圖移動它們的順序。順帶一提,閱讀小說對於工作記憶非常有幫助。非小說類的作品各篇比較獨立,讀者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和知識背景跳著讀(這本書也是)。相反地,閱讀小說時,讀者必須從頭不間斷地讀到尾,同時在工作記憶中記著角色和情節的發展。小說讀者必須記住各個角色第一次出現的場景以及書中所提的背景。每當這個角色出場時,讀者都必須透過工作記憶來回想先前的情節,並猜想他出場的原因。附帶說明,多年下來我在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身上觀察到,他們最初發病的跡象之一,就是不想再讀小說,因為無法牢記各個角色或情節發展。早發性失智症的第二個跡象與烹飪有關。既然患者無法保留與運用工作記憶,那就無法遵循烹飪的步驟整理食材,並在適當的時機一一加入食材與調味料。不過正因為如此,患者更需要維持閱讀和烹飪的習慣,才能刺激大腦、保護工作記憶。訓練記憶力的問答題除了上面提到的活動,玩橋牌和西洋棋等遊戲都有助於強化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記憶。參賽者必須去反省過去的比賽過程,包括自己做出的決定以及後果。而我自己最喜歡的遊戲則是「二十個問題」。在傳統的玩法中,「提問者」先離開房間,其餘的參與者選擇出一個人、地或物。提問者回到房間時,最多只能提二十個問題,來猜測其他人選出了什麼。根據規則,參與者必須誠實回答提問者所提出的問題,也不可以中途改變答案。參與者所需要的技能是將問題和答案都儲存在工作記憶中。假設答案是「駱駝」,而提問者問「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動物嗎」,參與者就必須將「否」這個答案儲存在工作記憶中。而我設計了兩人版的「二十個問題」,過程很簡單:1.其中一位參與者想出一個人、地或物。2.另一位參與者最多提出二十個問題,以猜測對方做出的選擇。3.提出二十個問題後,提問者都沒辦法猜出答案,那麼另一位參與者就贏了。這個遊戲的關鍵點在於,提問者是否能清楚記住所有的答案,並排除掉可能的選項。在雙人版本中,參與者要想出難以被猜中的人、地方或物。另外,想要增加趣味性的話,也可以將猜題範圍限定在歷史或醫學領域。量子物理學家約翰.惠勒(John Wheeler)提出了狡猾版的「二十個問題」。它對工作記憶的要求更高,想玩的人要確定自己夠聰明。首先,提問者不知道當他離開房間時,其他參與者有沒有設定答案。而參與者會依據提問者的問題去設想相應的人、地方或物。其他的參與者也會做同樣的事,也就是在聽到問題後,馬上挑出某個人、地或物,條件是它們必須與前面已提出的問題和答案有連結。惠勒解釋道:「提問者走進來時,他不知道事實上並沒有答案。直到他開始問問題,才會得到一些資訊。但整個遊戲一開始是不明朗的,提出一個問題,就會排除另一些問題。」這個遊戲就像量子物理一樣,惠勒說:「每個粒子的功能、意義甚至存在與否,完全或間接地取決於被提問者所引誘出來的答案。」在這個版本的問答遊戲中,眾人一起訓練工作記憶、 一同記住每一個問題與答案,只要有人有所遺漏,遊戲就無法進行下去。所以我才說這是個狡猾的遊戲。※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1 活動.精彩回顧
課程回顧/趣味活動防失智 活化大腦不無聊
當家中的長輩成為失智症者,身為照顧者的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增加與長輩的互動呢?假如哪天失智長輩的狀況惡化,我們又該怎麼協助長輩進行財產管理,避免哪天長輩在認知錯亂的情況下挪用財產呢?聯合報與WaCare舉辦失智照護系列課程,邀請職能治療師與芳療師線上開講,讓照護家屬能輕鬆用遊戲、精油芳療跟長輩互動,照護不再冷冰冰;還有現任律師來講解近幾年相當熱門的「安養信託」是什麼,讓長輩能夠事先安排好財產規劃!👉給照顧者家屬更多支持,您需要知道的都在這▶https://muk57.app.goo.gl/6hD5● 時間:2023/10/04 (三)● 講師:洪岳裕 物理治療師● 課題:【長輩走路無力,選對輔具不跌倒】年齡漸長後,常常覺得沒走幾步路就覺得軟腳了嗎?如果一個不注意跌倒,更可能會導致行動不便的後遺症。當肌肉、骨骼隨著年齡變高而退化,使用輔具幫助行走是較安全的。但該如何選擇適合的輔具,挑選輔具時又該注意哪些細節呢?就讓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來告訴你你可以學到//💡了解 長輩為何需要使用輔具💡認識 不同老化程度的 挑選原則(手杖、助行器 、輪椅、爬梯機)💡說明 行動輔具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分享 社會輔具平台資源 ● 時間:2023/10/05 (四)● 講師:鍾孟修 職能治療師● 課題:【帶著長輩一起玩,這些破冰技巧必學】明明花了很多時間為長輩設計了健腦活動,結果長輩卻以一句「沒興趣」或是我不會而拒絕。這種情形真的會讓人相當受挫與委屈,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說服長輩一起玩遊戲呢?讓超人氣講師【鍾孟修 職能治療師】告訴你該怎麼辦!在本堂課程中,職能治療師將會透過自身經驗,分享邀請長輩一起玩遊戲的破冰技巧,拉近你與長輩間的距離!你可以學到//💡桌遊對大腦健康的影響 - 三核心元素( 動手、動口、動腦)💡如何挑選適合長輩的桌遊(一般長輩、疑似失智、輕度失智、中度失智)💡居家桌遊教案分享-邀請長輩玩桌遊之破冰技巧● 時間:2023/10/11 (三)● 講師: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課題:【健腦手指漫波,動動手指防失智】老年失智不僅會對自身與周遭的人帶來負擔與生活影響,不過多數失智症在顯現前,並不容易被發現,我們能採取的就是一些運動來預防失智症。日本失智症權威醫師認為,透過手指運動刺激腦部,能夠有效預防失智症。手指的動作相當精細且重要,因此每次活動手部都能使用到大腦的許多區域,不僅具有預防失智,同時也有穩定血壓、提升記憶的效果。在本堂課程中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將帶來一套手指曼波操,讓大家動動手指就能輕鬆活化腦細胞,改善大腦健康。想要增加手指靈活度的同學記得準時上線一起動動手指!你可以學到//💡認識 動動手指如何改善大腦健康💡介紹 手指漫波-手指操活化腦細胞💡實際演練 -手指操教學● 時間:2023/10/12 (四)● 講師:徐佳靖 營養師● 課題:【補腦保健品怎麼挑,讓營養師來告訴你】最近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想要補充營養品來改善大腦退化問題?但市面上保健補給品百百款,我應該怎麼找到有效的保健食品呢?常聽到人說,吃B群能夠補腦、延緩記憶力退化,這是真的嗎?補腦保健食品該怎麼選,就讓專業的來告訴你!在本堂課中 徐佳靖 營養師將會以日常保健的角度出發,告訴大家可以透過那些食物補充天然的維生素B群,還有在挑選保健食品時該掌握哪些原則才能有效補腦。課程內容精彩實用,對保健營養食品有興趣的你千萬別錯過了!你可以學到//💡認識 維生素B群 對大腦的影響💡攝取 天然維生素B群的飲食策略 -日常保健-銀髮族、素食者(容易缺乏B12) -同場加映 : 啤酒酵母、營養酵母💡維生素B群 保健食品挑選原則● 時間:2023/10/18 (三)● 講師:林舜穀 中醫師● 課題:【失智長輩看到鬼,中醫師教你解方】當失智長輩對著空氣講話,或是告訴你有不存在的人跑過時,你是不是也曾感到驚嚇!以為長輩看到「好兄弟」。其實這是屬於失智症的典型症狀,失智症患者常會有幻聽、幻覺的出現,而這些症狀其實是能夠被改善的!林舜穀 中醫師 將在本堂課告訴你,如何透過中醫的食療、茶飲及穴位按摩等方式鎮定長輩的身心,改善失智長輩幻聽幻覺的症狀。你可以學到//💡從中醫角度看失智長輩的幻聽幻覺💡經絡穴位按摩-改善幻聽幻覺,鎮定心神💡分享中醫 定心安魂茶飲● 時間:2023/10/19 (四)● 講師:謝宇姍 芳療師● 課題:【用香味提升記憶,活化大腦防失智】你有這樣的感覺嗎?家中長輩常常丟三落四,或是忘記事情,這都是長輩記憶力衰退的跡象。隨著年齡老化,我們的記憶相關功能會逐漸退化,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有研究指出,透過吸聞精油刺激嗅覺,能有效的活化大腦,提升認知功能。WaCare邀請 謝宇姍 芳療師前來分享,如何調配使用能夠提神醒腦的精油配方,也會在課程中教大家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醒腦精油小物,讓你不再腦袋卡卡金魚腦!你可以學到//💡認識 精油如何活化大腦,提升記憶力(認知功能)💡介紹 提神醒腦精油配方及用法💡DIY 醒腦精油小物 教學● 時間:2023/10/25 (三)● 講師:潘彥州 個管師● 課題:【長照資源這樣用,減輕失智照護壓力】照顧失智長輩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不過長期下來連我自己都快被照顧壓力壓垮了!雖然政府也有提供讓照顧者稍作休息的「喘息服務」可以使用,但喘息與長照交通車的時數總是不夠用,甚至有時候需要單獨外出辦事情,也要擔心長者獨自在家會不會有危險,身為照顧者的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你的心聲WaCare聽到了,WaCare邀請經驗豐富的個管師前來分享,除了喘息服務外,失智照護家庭還有哪些長照服務可以申請及搭配使用,課程內容扎實時用,千萬不要錯過了!你可以學到//💡認識 失智據點、失智共照中心、失智日照中心、失智家屋💡說明 失智長照資源的 申請條件 和 服務內容💡分享失智長照資源如何相互搭配使用💡各失智階段使用長照資源的案例分享(CDR : 0.5-2分)● 時間:2023/10/26 (四)● 講師:吳挺絹 律師● 課題:【高齡生活靠自己,一招規劃你的財產】你曾擔心以下情境發生嗎?.年紀漸長後判斷力下降,畢生的積蓄與養老基金都被詐騙集團騙走.成為失智患者後,晚輩為了爭奪財產爭吵不休.手邊擁有一些財產,不知道該找誰進行安排與打理「安養信託」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的延伸功能,透過委託專業人員的方式,讓自身的財產受到適當的管理與投資。安養信託可以用來支付金額給安養機構,也可不定期支付醫療費用與輔助器材購買,讓長者省去保管及提領的麻煩,也減少過程中被詐騙的機會。WaCare 特別邀請 【吳挺絹 律師】線上開講,課程中將會介紹安養信託的條件費用以及實際案例分享,想要為家人、為自己申辦安養信託的人記得準時鎖定本課程!你可以學到//💡認識安養信託-結合全方位的生活照顧需求💡安養信託的條件及費用-門檻低,非有錢人專利💡安養信託實例分享點擊免費報名👉失智照護線上課程
-
2023-08-19 焦點.健康知識+
「卡痛」是藥還是毒?會成癮嗎?對身體有哪些影響?關於卡痛葉你該知道這些事
近日高雄檢調與美國緝毒局聯手偵破三級毒品「卡痛」轉口貿易案,檢調、海關合計查獲七只貨櫃、總共逾179公噸,台灣市價高達363億元,為台灣歷年破獲最大宗的毒品轉口案。到底什麼是卡痛?「卡痛」(Kratom)是東南亞的帽柱木屬喬木,內含7-羥基帽柱木鹼(7-hydroxymitragynine)和帽柱木鹼(mitragynine)。帽柱木鹼屬於一種嗎啡衍生物,具有提神、助性等效果,但也會讓人發生心跳過快、意識混亂、嘔吐、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濫用會有成癮的危險,過量也會導致死亡。所以有人將帽柱木葉磨成粉末後,當成毒品使用來助興、助性,近年已被多國列為三級毒品,因「卡痛」樹葉磨成粉末後,外觀、味道形似「抹茶」,使得查緝困難。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文獻指出,關於卡痛葉相關的化學成分、卡痛葉使用對健康安全的長短期影響,以及卡痛葉的潛在治療用途,仍有很多未知之處。但根據人類學家的相關報告,卡痛葉在東南亞被用來當做傳統醫學的治療草藥,同時也可以在工作上提高專注度,也會在社交場合中運用。一般來說,人們會透過膠囊或粉末等方式將卡痛粉混合到食物或飲料中,或者是將葉子沖泡成茶來飲用。卡痛對身體有哪些影響?根據藥物濫用研究所資料顯示,曾經使用卡痛葉的人會出現類似興奮劑的作用(增加能量、警覺性和心率加快)以及類似於鴉片類藥物的鎮靜劑效果(放鬆、緩解疼痛和混亂)。有一些使用過的人認為,小劑量的卡痛葉會產生類似興奮劑的作用,大劑量則會產生類似鴉片類藥物的鎮靜效果。但這些說法並沒有科學證明。根據相關研究發現,一些使用卡痛葉的人會出現輕微副作用,如:噁心、便秘、頭暈和嗜睡。在某些病例報告中,患者出現罕見的不良反應,包括精神和神經系統症狀(意識模糊、癲癇發作等)、心臟和肺部問題(高血壓和呼吸緩慢)、胃腸道問題(噁心和嘔吐)和肝臟問題。我們有需要研究卡痛葉嗎?NIDA認為,卡痛葉在原產地東南亞已使用了幾個世紀,透過鴉片類藥物和興奮劑等作用,達成一些療效,所以NIDA已經進行相關研究,包括如何應用在醫療上。近年來,有些研究人員發現,卡痛葉可以用來緩解疼痛,解決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的症狀,甚至協助停止或減少鴉片類藥物或其他藥物使用,可以用來控制鴉片類藥物的戒斷症狀和渴望。但是該機構仍提醒:雖然相關正在進行,但卡痛葉產品還沒有被證實對醫療狀況是安全有效的,也沒有相關藥物研發,因此不要輕信任何卡痛葉對身體有益的說法。卡痛葉會成癮嗎?初步研究發現,當人們停止使用卡痛葉時,可能會出現輕度至中度戒斷症狀,41, 42 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也需要了解成癮的嚴重程度。但仍有一些專家擔心卡痛葉的成癮潛力,因為卡痛葉的主要化合物帽柱木鹼和7-羥基帽柱木鹼會部分會活化大腦中與已知成癮性藥物作用的相同受體(神經細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結構)。然而,研究人員也觀察到:跟鴉片類藥物相比,卡痛葉化合物活化這些受體的方式反而會降低成癮的可能性,但對於這些相關研究都僅只於初步研究,需要更進一步了解卡痛葉中各種化合物的作用,才會知道是否會影響戒斷,以及相關成癮風險。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毒品防治中心.苗栗縣政府:~卡痛(Kratom)知多少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藥物濫用研究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3 養生.運動健身
爬樓梯傷膝蓋嗎? 運動專家:登階有氧鍛鍊下肢肌力,有助肌少症
受到新冠肺炎不能出國的影響,全台興起登山熱潮,這股風氣方興未艾,民眾相約挑戰郊山、中級山、百岳、縱走路線等各種行程,縱情山林之間。對於沒有經驗的新手來說,最擔心體能不足的問題,當體力與肌力跟不上隊伍,就容易發生意外。專家強調,從事登山運動前,應該先鍛鍊好身體,才能步步輕盈、有餘力欣賞沿途風景。學習登階 膝蓋不再卡卡爬山首重大腿的肌肉力量,練大腿可以強化肌力與骨骼外,還有助於延緩膝蓋老化。運動專家田玉笛說,人體的肌肉結構變化,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尤其過了30歲後,肌肉量每年以0.5%至1%的速度減少;年過40歲以後,則是每10年減少8%的肌肉量,若不加以改善,最後會演變成「肌少症」。腿部肌力訓練,田玉笛建議,可從入門的「登階運動」開始,利用階梯踏板進行下肢踩踏動作,依個人體能狀況調整節奏速度、踏板高度,或是配合音樂加上弓箭步、側向登階等花式動作,更具趣味性和挑戰性。不少民眾詢問:「登階、爬樓梯不是很傷膝蓋嗎?」田玉笛表示,其實姿勢錯誤才是增加膝蓋負擔的主因。當腿部肌力不足時,身體會用其他部位代償,久而久之,膝關節因過度使用而會產生痠痛感,甚至造成慢性傷害。田玉笛說,正確的抬膝動作,應該是由臀部、大腿前側發力,抬高髖部、帶動小腿;若腿抬不起來,可能是沒力、平衡感不佳,這些狀況可以藉由登階有氧運動,增加全身的協調性、提升心肺耐力,簡單、易學、多變化,有助於強化下肢肌力,花式動作亦能增加記憶功能,是不錯的活化大腦方法,不僅可遠離肌少症的失能威脅,日常走路、跑步、爬山也不再那麼費力。登階運動訓練1.全腳掌踩上階梯踏板,身體微前傾、上半身勿駝背。2.將力量放在大腿上,用大腿發力抬腳,像一般走樓梯。3.注意膝蓋勿內夾,膝蓋、腳尖要朝同一方向。4.前腳尖先踩下,勿用腳跟,注意骨盆要穩定。5.上下踩踏10分鐘,休息5分鐘再繼續踩踏10分鐘。6.上半身保持平衡,雙手要跟著擺動;可透過槓鈴、槓片訓練上肢與核心肌群。7.進階版的登階運動,可運用沙袋加強肌耐力訓練。強肌運動系列─登山訓練營平時少運動、少登山,該如何有系統地訓練肌力,培養出適合登山的體能?聯合報規畫了涵蓋初階到進階的8堂課,給想要嘗試登山、挑戰百岳的你,循序漸進打造出理想的登山體能。課程時間:1. 初階登山訓練營:8/30、9/6、9/13、9/202. 階登山訓練營:9/27、10/4、10/11、10/183. 戶外登山訓練營:10/25新北-桃源谷步道洽詢:02-8692-5588轉5869 報名:點擊連結立即報名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7 焦點.元氣新聞
補腦保健食品怎麼挑?醫籲補充完整營養素 美研究:綜合維他命減緩認知衰退
「奇怪!我的鑰匙呢?剛剛不是拿在手上嗎…」「他不是那個誰嗎?好眼熟…可是忘記名字…」「我剛剛明明要跟你說什麼…忘記了…」上述情境很似曾相識嗎?上年紀後,總是忘記東西放在哪裡,或記不得生活上發生的小事,說話也不比以前流暢,情緒變得更加暴躁,沒辦法控制爆走失控的行為。驚覺這些是大腦退化的警告,因此想追求補腦保健食品的協助。然而,有許多民眾卻不知該從何挑起。本文整理出5大補腦保健食品&補腦保健食物清單,和想防止腦部急速退化的民眾分享,該如何搭配正確補腦飲食遠離腦部退化風險。大腦退化有跡可循!選補腦保健食品前,要先了解這4大腦退化原因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曾在2015年全球失智症報告預告,世界上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對應台灣2022年底統計,65歲以上長輩中每4位就有1位有大腦認知障礙。事實上,「正常老化」和「大腦退化」的表現只有一線之隔。「老化」的確可能也容易忘記某些事,但會在事後某個時間點想起來;大腦退化卻會「完全遺忘」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常見的大腦健康退化原因有以下4種:●大腦退化原因1:長期壓力當身體長時間處在壓力環境,會分泌壓力賀爾蒙來應付壓力,一旦時間久了,會影響大腦細胞之間的聯繫,就容易引發認知功能退化。●大腦退化原因2:年紀增加年紀增長,負責複雜心智活動的區塊交流會變緩,再加上身體負擔累積,容易增加大腦退化風險。●大腦退化原因3:睡眠不足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腦退化的原因之一。睡眠不足會影響腦部海馬迴運作,且讓大腦沒休息時間代謝β-澱粉樣蛋白,當體內代謝廢物累積,可能削弱大腦形成長久記憶力,間接提高罹患失智疾病風險。●大腦退化原因4:心血管危險因子長期心血管風險因子存在,或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恐會影響腦部血管供血,當大腦血管系統出狀況,血液循環不佳,便可能損傷神經細胞運作,造成認知能力下降。由於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腦部時時刻刻處於高壓力、疲勞狀態,長時間處在不利思緒健康的生活環境,甚至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神經相關疾病,腦齡容易「超齡」衰老,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一旦發生「認知改變」,恐怕就要擔心,是腦齡衰老、思緒退化的前兆。有哪些補腦保健食品?5大綜合補給 研究證實照顧大腦需完整營養為強健大腦健康,遠離腦部疾病風險,現代人四處探詢「補腦保健食品」,想盡方法活化腦細胞,改善記憶力。常見的補腦保健食品有以下5種:●補腦保健食品1:綜合維他命綜合維他命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而在研究中被證實這些維生素與礦物質會透過特殊管道機制穿越屏障、進入大腦,能各別參與腦部神經元運作代謝、化學合成的過程,有助於促進大腦功能運作。※補腦保健食品中的微量營養元素各司其職,照護大腦健康★B1:維持細胞基本代謝營養能量,維持大腦神經健康活躍。★B2:幫助細胞產生能量,分解代謝老廢物質。★B3:菸鹼酸的衍生物參與大腦細胞各種運作細節,包括抗氧化、代謝修復、以及訊息傳遞。★泛酸:是維持大腦健康的重要蛋白質成分,參與大腦脂肪代謝。★B6:有助於體內化學反應,促進大腦發育健康。★生物素:可轉換身體即大腦所需的能量,強化神經細胞傳遞。★葉酸:可以支持大腦神經健康,活絡神經傳遞。★B12:幫助健全發展神經系統,並可分解容易造成大腦負擔的蛋白質半胱胺酸。●補腦保健食品2:卵磷脂此外,有研究也支持卵磷脂經由消化過程,轉換成乙醯膽鹼後,就是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原料;適量補充卵磷脂有助於神經傳導、預防老年失智。●補腦保健食品3:薑黃薑黃當中的有效成分「薑黃素」,在《美國老年精神病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一份研究裡已經證實,成分可以抗發炎,並減少大腦運作區塊的澱粉樣蛋白堆積,長期補充可以改善記憶專注力。●補腦保健食品4:咖啡因存在咖啡、可可裡頭的咖啡因,其實就是一種生物鹼,可以刺激大腦皮質醒腦。●補腦保健食品5:魚油研究普遍認為,魚油富含的DHA可活化大腦細胞、改善記憶,特別在2021年一份西班牙醫學研究指出,DHA 與大腦皮質厚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而有阿茲海默症遺傳風險的中年人攝取充足DHA,可以保護腦血管並有益大腦認知運作。保健菜單大公開!研究顯示這6種食物顧腦、減緩認知能力退化由於大腦認知結構複雜,思緒運作是靠著腦神經元互相傳遞訊息,才能進行一連串的思考、記憶與推理,其中龐大的神經系統需要B1、B2、B6、生物素、葉酸、B12維持機能健康運作,而麩胺酸、酪胺酸等營養則被用來當作神經傳導物質的前驅物,尤其麩胺酸常常被稱為「腦細胞食物」,身體補充富含這些微量元素的食物,可以改善情緒與記憶力。台灣失智症協會蒐集臨床個案經驗,發現應該透過改善飲食習慣,像是補充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才能避免大腦營養失調。美國研究發現,可以補充含有20種以上關鍵營養素的綜合維他命,來幫助減緩認知衰退。補腦食物清單統整!這6種食物富含營養,照顧大腦健康!●補腦食物1:深綠色蔬菜》巨量維生素深綠色蔬菜如:羽衣甘藍、菠菜、芥藍、花椰菜等,富含茄紅素、花青素、黃酮類、多酚類,可以滿足腦部所需營養,幫助大腦維持運作機能,減緩認知能力下降。●補腦食物2:綜合莓果》維生素C及多種植化素綜合莓果當中,豐富的維生素C及多種植化素,可以抗氧化,減少自由基對大腦神經元的傷害。●補腦食物3:堅果》B群核桃、腰果、胡桃杏仁等堅果,是優質B群維生素及油脂來源,有利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合成。●補腦食物4:深海魚類》Omega-3至於鮪魚、鮭魚、鯖魚、秋刀魚含有豐富Omega-3,當中的DHA和EPA可以幫助健腦,促進腦部活化、情報傳遞與幫助記憶。●補腦食物5:雞蛋》卵磷脂雞蛋中的蛋黃含有豐富卵磷脂,可以活絡腦部,幫助思緒清晰。●補腦食物6:燕麥穀物》麩胺酸尤其是燕麥,富含了麩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E、鉀、磷、鎂、亞麻油酸等微量礦物質營養,堪稱「大腦糧食擔當」,可以提升腦部神經活力。上述補腦食物清單顯示,想要補腦必須靠多元完整的複方營養守護。而食物中的關鍵補腦營養—B群微量營養元素,各司其職,更是維持大腦機能運作的關鍵。有益大腦健康 解密「2大飲食術」的精準營養●飲食術1》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是最常被提到預防失智症的方法之一,這補腦邏輯其來有自。最主要的保健核心就是,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並且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此外,也建議多攝取海鮮魚類,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魚。哈佛醫學院更深入證明「地中海飲食」有益大腦的原因,表示在這種日常飲食習慣裡,可以幫助身體多元攝取重要胺基酸成分,以及維生素C、E及 B群,已經被證實對大腦有益。●飲食術2》APDQS飲食法現在衍生更新潮、從生活習慣改善起的「補腦」保健飲食法,大力推崇「APDQS飲食建議」(A Priori Diet Quality Score)。透過飲食營養質與量評分,建議增加水果、蔬菜、豆類,與低脂肪乳製品,以及堅果、魚類、適量酒精,同時減少油炸食品、甜點零食、高脂肪乳製品和含糖飲料。補腦時代來臨!透過補腦保健食品「綜合維他命」全方位照顧大腦健康而至於哪一種食物對大腦認知健康最有幫助?醫學臨床研究並沒辦法單一佐證,只強調是「完整飲食習慣共同發揮作用」。因此,比起瘋狂攝取、補充特定營養,醫學專家更建議「攝取完整營養」。綜合維他命因含有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證實對腦部健康有益。美國維克森林大學醫學院(Wake Fores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執行的COSMOS-Mind Study1臨床研究蒐集2,262名受試者回饋,證實每日固定補充「綜合維他命」,可以延緩老年人腦部認知退化。且這習慣持續3年後,估計可減緩認知衰退6成,該研究結果也被發表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雜誌》(Alzheimer's & Dementia)。而《Neurology》2期刊一篇研究長期追蹤營養對於大腦健康的影響,發現從25歲開始「吃得正確」,其大腦認知功能表現更穩定,連帶地記憶、專注、思考理解和表達能力都會更好。這些健康補腦觀念,在腦年齡提早衰老的現代更顯重要。世界衞生組織(WHO)認為「降低失智症風險」將是未來重要課題,因此在2019年出版「降低認知功能減退和失智症風險指南」(Risk reduction of cognitive decline and dementia: WHO guidelines),極力建議在生活中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尤其,指南強調均衡營養,多攝取堅果和未加工的全穀物,像是玉米、小米、燕麥、小麥、糙米,每天至少400克的蔬菜水果,並從深海魚類、堅果、酪梨攝取不飽和脂肪酸營養,研究證實可促進腦部分泌營養因子,加強腦部神經的鏈結,有助於減少大腦退化。●補腦不腦補!尋求補腦保健食品時,需打破「以形補形」的大腦迷思由於思緒退化的原因很複雜,坊間總是開玩笑地說,「大腦老囉!要多補充銀杏、豬腦、核桃補腦!以形補形!」。當然,沒有研究實證這些有助於減緩認知功能退化,可見得「以形補形」的補腦保健觀念早已經落伍。特別是市面盛傳的「吃銀杏補腦力」一說,一般人常誤認「銀杏果」是補腦保健食品的極選,可以補腦、刺激活躍腦部神經。但其實銀杏果只是一般食品,目前為止還沒有臨床研究能證實銀杏果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聯,頂多銀杏葉萃取有些槲皮素(quercetin)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註1:COSMOS-Mind Study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lz.12767註2:《Neurology》期刊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48450/PM-TW-CNT-23-00276
-
2023-05-17 焦點.杏林.診間
奉獻糖尿病防治半世紀,台大前院長戴東原辭世!7、80歲都還在行醫,熱情從未退
【2023/05/16編註】國內糖尿病醫學領域大老、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名譽董事長戴東原,今天(16日)上午8時於睡夢中過世,享壽84歲。戴東原也是第27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得主,《元氣網》帶大家回顧這位奉獻糖尿病醫學防治半世紀的醫者,專訪當年78歲都沒打算「退休」,對醫療志業的熱情從未退燒!【相關新聞】台大前院長戴東原今晨辭世 一生致力糖尿病、家庭及老人醫學27屆醫奉獎/戴東原推動糖尿病防治 長年守護貧病弱勢【記者鄧桂芬╱專訪 圖╱杜建重攝影、戴東原提供,原文刊載於2017-09-06聯合報】記者在約訪時間提前抵達台北仁濟院,總院長戴東原還埋頭在辦公桌前工作,三點一到,準時開門親切迎接。提及醫療工作,行醫已逾半世紀的他雙眼發亮、講話中氣十足,看不出高齡78歲,更沒打算何時「退休」,只笑著拋出一句:「樹欲靜而風不止。」道盡他對醫療志業的熱情從未退燒。冷門新陳代謝科 愈研究愈有興趣戴東原非生於醫師世家,父親是法界人士,在台灣大學法學院執教,後轉任司法院服務,但已故的外公張山鐘是屏東縣萬丹鄉名醫。戴東原說,外公在古厝開診所,因醫術高超,病人把外公當神崇拜,診所門庭若市,每天至少有200位病人就診,還有民眾相信舀取古厝院內的井水配藥吃,病很快就能痊癒。這讓每次放暑假到外公家玩的他,留下深刻印象,高中畢業前夕,獲保送台大醫學院的機會後決定從醫,不追隨父親,一路走到現在。戴東原奉獻糖尿病醫學防治將近半世紀,不過選擇走新陳代謝專科,並非他最初的興趣。戴東原說,他在台大醫院當總醫師時,對心臟科及胸腔科很有興趣,當時恰巧有一位新陳代謝科教授請他協助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他心想「既然老師看得起,就當跑腿吧!」並且因緣際會到日本參加泛亞洲國際糖尿病研討會,也是他首次參加國際型會議,才激起他對新陳代謝科的興趣。但當時新陳代謝科算冷門科系,醫學研究不多,對糖尿病的處治也有限,有同儕笑他選新陳代謝科是為了讓日子比較好過,「但不是這樣啦,有心學習的話,愈深入研究就愈有興趣。」這也是為什麼他42歲開始投入醫院行政工作後,還堅持在第一線看病、做教學研究的原因之一,「不動手會癢啦!」他大笑。啟動共同照護網 照顧弱勢獨居者戴東原曾任省立桃園醫院副院長、成大醫院院長、台大醫院院長,2003年自台大退休後,短暫到國衛院服務兩年。之後,台北仁濟院董事長邀他出任台北仁濟院院長。在台北仁濟院服務至今12年,戴東原除了行政工作,也替病人看病,啟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鼓勵三名護理師報考糖尿病衛教師,組成專業糖尿病衛教團隊。再加上他接下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職,經常下鄉替民眾衛教或進行家庭訪視,足跡踏遍全台,最遠去過澎湖。戴東原說,糖尿病防治經多年推廣,民眾認知仍有限,不清楚血管或神經受損等併發症與糖尿病相關。以仁濟醫院為例,位處萬華區,是台北市老年人口最多、平均收入最少的地方,國小後就失學的民眾占了五成,因對慢性病沒概念,藥袋上的囑咐看不懂,服藥還會自行中止或減量,飲食與運動也難配合。尤其萬華的獨居長者特別多,施打胰島素有時劑量拿捏不準,「長輩不怕,但我們卻緊張死了,擔心他發生意外。」不過只要控制得宜,了解飲食的醣類代換,只要認識七到八成,糖尿病就能獲得不錯控制。開辦「身心活化站」 無所不教「為教居民識字,我撩落去(台語)了!」戴東原10年來在仁濟院開辦「身心活化站」,創立「生活文字班」,請講師免費教民眾識字,有時學看交通號誌,有時學看歌曲歌詞,邊唱歌邊學,讓民眾能順利搭公車或捷運到醫院看病及辦手續,到銀行寫金額時,也不會再把國字「大寫」誤認是將阿拉伯數字寫大。他擔心民眾不知道「身心活化站」是什麼、什麼時候招生,特別請院內的社會服務室同仁走進社區「拉客」,不分年齡及經濟能力,有興趣的街友也很歡迎,希望民眾多識字,增加自我生活功能。身心活化站也提供高齡者體適能訓練、傳承藝術、音樂活化大腦、樂活學3C等課程,希望預防長者失能失智或延緩病情,並增進長輩的社會參與。此外,仁濟醫院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每個月最後一個周六上午,也會舉辦「克糖對話」,10年來每場均由戴東原親自主持,聘院內外專家及同仁進行專題演講,預留時間和病友進行雙向溝通。有時演講內容還會超過糖尿病衛教範圍,例如教導民眾如何促進呼吸、骨骼與關節的健康、預防跌倒等。「一步一步慢慢教,對病人一定有幫助。」戴東原說,他看病、做教學研究、做行政工作、做慈善救濟,每天工時10小時起跳,下班後腦筋還要繼續動。但每天這麼忙,必須忙得有意義,這不是要受到多少表揚或得到多少獎狀,而是一定要為大眾服務、幫到病人的忙,否則就只是「無頭蒼蠅」。看診耐心解說 讓病人感受誠意戴東原說,醫師要具備誠心、耐心與細心,病人會知道你的誠意。他看一名病人平均8分鐘,醫囑會手寫標示「1、2、3」講清楚,一旦發現病人不懂,一定會請衛教師再花15分鐘以上詳談。有許多病人多年來和戴東原合作得很好,例如有一名60歲老病人,從28歲確診第二型糖尿病後就看他的診,每天按時服藥、節制飲食,幾乎每天爬山當運動,雖曾置換人工膝關節,改換健走當運動,糖尿病史32年來保持零併發症,令他十分欽佩。戴東原因曾到國衛院服務二年,減少門診次數,有病人一時找不到他。當他到仁濟醫院服務時,回鍋的病人向他說:「醫師我找你找得好苦啊!」讓他很感動。戴東原行醫51年來都和糖尿病友在一起,聽過許多的飲食與運動課程,讓他「萃取」一套養生方式。戴東原說,他因椎間盤突出曾接受復健治療,且上了年紀也不能做太激烈的運動,只要下班有空,一定會去家裡附近的學校操場走路,走完回家再加上一點體適能運動。前一陣子因天氣太熱,他選擇在家開冷氣繞著客廳走路,「雖然說來有點糗,但一定要動啊!」此外,戴東原也曾是一名癮君子,25年前的某天,他看診的倒數第二名病人,一邊抽菸一邊走進診間,他念病人「看病還抽菸?菸抽完再進來!」結果他看完最後一位患者後,放鬆得拿菸出來抽,卻被上一名病人看到,大喊「醫師你也在抽菸啊!」讓他覺得很糗,卻也痛下決心戒菸,好好保養身體。因應長照政策 規畫未來藍圖戴東原說,他接受最多考驗的就是從事行政職務,尤其是成大醫院營運前,為了籌備教學人力,借用台大醫院景福館二樓一半空間做教室,請台北的醫學中心教授就近教學,一方面安頓醫學生,一方面策畫醫院開張,還要晉用人力及採買設備,壓力很大,回家次數少之又少。「還好當時四、五十歲,比較有幹勁啦!」因應國家推動長照政策,戴東原已規畫仁濟院未來藍圖,除了擴展現有的食物銀行、獨居老人送餐、老人關懷與急難救助服務,還要再辦食堂、居家服務與居家復健。至於已提供有十年的居家護理及居家醫訪服務,去年一年服務了2200人次,希望未來兩年內服務人次增加到3000,再逐步提升到7500人次。戴東原說,很多人笑他,七、八十歲了還要策畫醫療及社服事業,太太也會抱怨他把工作當娛樂,孩子也曾埋怨成長階段沒有他的陪伴,「但這已經是習慣了,且到了我這把年紀,也不會再去計較工時和待遇。」「老實說,有一點功夫的人,很少沒在做事的。」戴東原說,他還會繼續工作一段時間,為推展長照來努力,到了該休息的時候,才會停下腳步告一段落。【27屆醫奉獎】戴東原熱情投身醫療工作 孫女盼爺爺早點回家【記者羅真/即時報導,原文刊載於2017-09-23聯合報】有一群人,長年在有需求的角落默默為病人付出,被社會看見時卻彎腰不居功,屬台灣最美風景。衛福部今舉辦第27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奉獻糖尿病醫學防治將近半世紀,台北仁濟院總院長戴東原是個人獎得主之一。戴東原曾任省立桃園醫院副院長、成大醫院院長、台大醫院院長,2003年自台大退休後,短暫到國衛院服務兩年。之後,台北仁濟院董事長邀他出任台北仁濟院院長。在台北仁濟院服務至今12年,戴東原除了行政工作,也替病人看病,啟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鼓勵護理師報考糖尿病衛教師,組成專業糖尿病衛教團隊。他接下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職之後,經常下鄉替民眾衛教或進行家庭訪視,足跡踏遍全台,最遠去過澎湖。「每次去爺爺家,爺爺都好晚回家」,陪同戴東原上台領獎的小孫女靦腆地說。高齡78歲的戴東原,至今每日工時仍10小時起跳,他認為,人生得忙得有意義,一定要為大眾服務、幫到病人的忙。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1 養生.運動健身
控制血糖、穩定血壓!詳解長期重訓好處:為何過40歲後你需要重量訓練?
你應該重量訓練的理由非常多—要寫的話可能會是另一本完全不同的書。在許多人的成長過程中,「重訓」可能是學生時代體育課中規定一定要做的事,或是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在練,所以我們也不得不練。除此之外,一般人大都不會考慮從事重量訓練。現在我們知道,重訓不只在訓練肌肉,也會對人體最基礎的細胞層級產生影響。當我們年紀變大時,細胞層級也發生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使得樂齡族的生活面臨巨大的挑戰。這常常讓人覺得是無法避免的,但不論你相信與否,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事來使身體的細胞減緩衰老。一旦過了四十歲,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有衰老的跡象,這些跡象主要可以分為下列幾種元素:● 精準度(Accuracy)● 速度(Speed)● 活動範圍(Range)● 耐力(Endurance)● 協調性(Coordination)● 穩定度(Stability)● 力量(Strength)● 柔軟度(Flexibility)這些身體各方面的特性都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當我們年紀逐漸增長時,獨立完成各種日常行動的能力是否能維持,就要看上述這些身體特性的強弱了。事實上,活動量太低會逐漸導致退化,最終可能使身體變得很脆弱。這種脆弱的狀態是由日常活動功能障礙所引起的,此時身體會很容易受傷。這也與「肌少症」(sarcopenia)有關。肌少症顧名思義是指肌肉量太少,造成日常活動功能失常,年紀大了之後,肌肉量很容易流失。壞消息聽夠了,現在來看個好消息:阻力訓練可以立即阻止身體內外的老化,還會持續帶來各種好的轉變,它就像你的青春之泉,使你身體的裡裡外外都發生變化。重量訓練的立即效果● 穩定的血糖—運動可以幫助你的身體調節血糖濃度。好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血糖不會忽高忽低影響你的生理機能,身體會有比較穩定的能量來源。● 增加「感覺愉悅」的荷爾蒙—這些荷爾蒙,像是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會受到運動的刺激,為你提供即時能量並振奮你的心情。● 改善睡眠—研究證明規律運動有助於提高各個年齡段的睡眠品質,尤其是早上運動的效果最佳。● 增加你的新陳代謝—增加新陳代謝對減重很有幫助,如果「減重」是你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增加新陳代謝也意味著在日常活動中燃燒更多的卡路里。● 降低血壓—年紀大了之後被診斷出有高血壓是很正常的,我們自己或身邊的樂齡朋友多少都有這個毛病,但不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運動都有助於控制血壓。● 減輕關節炎疼痛—如果你剛開始運動時會感到疼痛,這樣訓練似乎不如你的預期,但是當你持續加強該關節周圍的肌肉時,可以在開始訓練的兩週內改善疼痛。此外,當你在運動時,會有更多的血液流向肌肉和關節,這也有助於減輕疼痛和僵硬的情況。重量訓練的長期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訓練幾乎可以改善身體的每一種功能,而且不需要做太多訓練就能有所改善。訓練最重要的好處之一是「更多的保護」,而非那些顯而易見的目標,像是減重。事實上,我們從訓練中獲得的許多好處都是難以觀察或衡量的,也因為這樣,有時很難找到訓練動力,即使我們知道訓練有益身心。心血管功能對於不規律運動的人來說,隨著年齡漸長,心血管功能會下降。心血管功能牽涉到你的心臟會向身體輸送多少血液,以及有多少氧氣可以輸送到肌肉裡。訓練可以提高你的心臟效能,意思是你不只可以做更多事情,還可以保護你的心臟,同時使你感覺良好。提升肺活量與呼吸力量你的呼吸效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脊柱中椎間盤退化,這會影響你肺部周圍的肌肉。這意味著你的肺活量會變小,而你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運動可以幫助你降低脊柱退化的速度,讓你的呼吸變得更好、更輕鬆。血壓控制血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有些研究證實,在美國七十歲以上的年長者中約有75% 的人患有高血壓。好消息是:有研究指明,中老年人的運動能力是一個非常強的預測指標,也就是說,一個人運動能力跟高血壓這種慢性病之間的關係很密切。樂齡族如果患有高血壓,可能會導致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問題。另一個好消息是,所有的運動訓練都有抑制血壓的效果,所以即使每天多走幾分鐘也能造成改變。肌力和耐力現在,我們要談到訓練真正的好處了!因為你可能很難感覺到心血管功能或肺活量的變化,但你絕對可以感覺到自己在訓練後變強壯或身體更健康。大家都知道力量和耐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其中肌肉功能的喪失通常是由於肌肉量損失所造成的。重點來了:三十~七十歲的人,如果久坐不動,肌肉量會下降大約 22 ~ 23%。肌肉量的減少會導致平衡問題、行走困難、反應遲緩(想想當你絆倒或滑倒後是否能及時扶好站穩)以及脂肪增加,這些都容易導致前期糖尿病(prediabetes)的發生。但是,這不一定會發生在樂齡族身上。研究人員發現,力量訓練可以緩解與年齡相關的肌肉功能衰退。即使只是增加兩磅肌肉(約0.9 公斤肌肉)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論你幾歲,訓練都會帶來改變。減少發炎近年來,你也許已經聽說科學家發現「發炎」對身體的影響。當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並可能改變身體對感染、受傷、手術或癌症等的反應和痊癒方式。樂齡族有些常見的習慣問題(例如久坐不動),這些問題會提高身體的發炎程度,進一步可能導致超重或肥胖。原因是,年紀增長會有關節炎或其他與關節相關的疼痛,就會變得更難四處走動,樂齡朋友為了保護自己,過著少動久坐的生活,結果發炎和疼痛變得更加嚴重,移動也更加困難,於是進入惡性循環。力量訓練可以幫助樂齡朋友減少發炎的發生,使他們不致於陷入這樣的循環中。更柔軟的身體你平常可能不會去思考自己的身體有多柔軟,但你需要知道緊繃的肌肉會對身體的功能和感覺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會用到柔軟度,例如綁鞋帶、從較高的書架上拿東西、坐在地上摺衣服或倒車時轉頭看後方。柔軟度不只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姿勢與循環系統,也能幫助我們舒緩壓力與疼痛(想想伸展運動或瑜伽),它使我們擁有更好的平衡感以及預防受傷。年紀漸長後,我們的肌肉會變小而且會失去一些肌肉纖維,肌腱也會失去水分,柔軟度會因此下降。這就是導致我們感覺僵硬的原因,尤其是當我們早上醒來時,僵硬的感覺會特別明顯。柔軟度可以同時透過伸展和力量訓練來改善。柔軟度變好後,不只身體的靈活性變好、活動範圍增加,也能讓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變得更輕鬆。活化大腦運動和力量訓練不但對你的身體和生活品質有幫助,也會對大腦產生保護效用,這點可能出乎你的意料。透過運動可以達到下列的效果:● 預防或減緩精神疾病,例如憂鬱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和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放鬆舒壓—運動可降低身體壓力荷爾蒙,同時刺激大腦中產生「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意思是你的大腦會產生天然止痛藥和好心情藥劑。● 改善大腦功能—有在訓練的樂齡朋友會比不運動的人,更能高效地處理生活中的各種資訊。● 更有活力—當我們完成某事時,一定都會對自己感到滿意,覺得更堅強、更具自控力,同時增加自信心和自我勝任感(self-efficacy)。● 更加融入社會—當你變得愈強壯、能做的事愈多,就能走出家門深入參與社會的運作,與其他社群產生連結。這會讓我們有歸屬感,這項好處比大腦中可以使你「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更有貢獻。● 更強的適應能力—強健的身心可以幫助你應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像是退休、朋友或親人去世、健康出現問題等等。那最少要做多少運動才能達到上述效果?我建議每天訓練大約10 ~ 30 分鐘,每個人每天應該都可以做到,只要花一點時間就能幫助你改善大腦、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睡眠、體重管理、血糖、精力、情緒、力量、性生活和耐力等方方面面。除了這些實質上的幫助,還可以在精神上讓你變得更有自信、活力和更加獨立。運動或訓練的時間不是比待在醫生的辦公室好得多嗎? 絕對是這樣的吧!※ 本文摘自《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作者:佩姬.威納譯者:徐國峰出版社:臉譜出版日期:2023/02/02
-
2023-01-18 養生.運動健身
運動訓練幫助改造全腦 !「持拍運動」靈活腦袋、增進手眼協調
持拍運動訓練是一個很符合演化目的的運動,且老少咸宜;這類運動能降低47%全因性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死亡風險達56%。(資料來源:《英國體育醫學雜誌》)。持拍運動訓練需要眼快、手快、腳快及決策快,在持拍運動訓練中透過球類介入,不僅課程會變得豐富多元有趣,學生拿到球大約只有千分之幾秒的時間,大腦必須下決定自己該如何透過手眼協調,而不讓球掉落。在這個過程中,大腦得馬上進入演算機率的狀態,達到活化大腦及增加血流量之效果,以及訓練過程中掉球的後果,所以鼓勵運動中融入球類其實是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對於小孩往後出社會應變能力有幫助,對於成人及銀髮族也同時增加對大腦認知功能的健康促進。為什麼運動可以維持 / 增進腦力?‧增加腦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細胞活力‧促進分泌神經滋養因子(BDNF、IGF1)‧觸發神經傳導物質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活化神經可塑性、促進神經新生、強化神經元的突觸連結‧訓練大腦灰質、減緩大腦退化(資料來源:《MDPI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那麼為何持拍/開放性運動有額外效益?根據研究,每周累積的運動量愈多,大腦皮質厚度愈高(Nithjanantharajah & Hannan,2006),同時強化腦神經的突觸神經傳遞功能(Van Prag, Kemperman, & Gage.2000)及較多的神經新生(Artoal et al., 2006)。另外,有研究也提到運動時的環境比較,多元豐富的外在刺激比單一情境產生30%更多的神經新生(Fabel, et al., 2009)。因此從研究結果(運動所釋放的神經傳導物質)看來,不但一般族群都得運動,銀髮族、甚至是亞健康族群更需要每天運動。一方面保持心情的愉快,樂活舒壓,另一方面增加大腦血液的流動,促進海馬迴神經營養因子基因的表現,幫助記憶、工作輕鬆,讓忙碌的生活更有效率的規劃;特別針對孩童及青少年而言,運動不但不浪費時間,而且還對學習有益,父母可以放心讓孩子去打球、游泳、跳繩等各種開放性運動,只有健全的體魄才會有健全的身心!持拍性球類運動,能協助參加者進行心肺適能、肌肉適能、柔軟度的全方位訓練,且相較於一般體能訓練更顯豐富、多元有趣,以達到良好的身體組成。若能透過結構嚴謹的課程安排,更進而達到身體平衡核心訓練,搭配音樂流暢多變的手部運動,讓訓練更加趣味豐富,同時增加參加者的協調性、專注力,以達到身心靈平衡的絕佳狀態。對於中高年齡層、關節傷害者及初學者,在操作中需要把握循序漸進原則,以滿足不同體適能水準參加者的個別需求。💡建議慢慢安排進自己的訓練中,並融入不同的強度刺激,以避免身體無法適應而導致運動效果降低。從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 2018 研究中提到,與久坐不動的族群相比,從事不同種類的運動(如:羽球、網球、桌球)預期會增加平均壽命(Life Expectancy)。※但目前尚無絕對因果關係可以證實運動為絕對單一影響值,仍可能因飲食、生活作息而影響平均壽命。手部持拍運動訓練的目的,是要創造適合每一個人,並且在運動中安全有效及提升認知功能的訓練,讓所有參加者在沒有身心壓力的氛圍下,開心運動,身心樂活!
-
2023-01-17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省力照顧特輯】照顧生活好疲憊?學會善用輔具,讓你照護更省力
你家有需要照顧的長輩嗎?因為身體機能的侷限、認知功能的退化,他們可能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作為照顧者的我們,在照顧的過程中,難免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以及不同程度的困難,讓照顧壓力越來越大、身心俱疲。但你知道嗎?照顧從來就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試試看利用「輔具」,減輕負擔與體力消耗,讓照顧之路事半功倍。生活,不外乎食、衣、住、行、育樂5大需求。元氣網針對失智長者、行動不便的長輩,從5個日常照顧情境為大家推薦輔具,讓這些輔具,成為照顧者的好幫手。|課程資訊|食👉失智長輩吞嚥困難怎麼辦?「介護食」讓你輕鬆備好食物衣👉失智長輩不會自己換衣服?「自黏式內衣」穿脫超方便住👉幫失智長輩洗澡總是提心吊膽?有了「它」簡單又安全行👉帶失智長輩外出障礙重重?攜帶「1神器」遇到門檻免煩惱育樂👉延緩失智退化就來玩玩具!「太極球」增進手眼協調|適合對象|➡️家有失智症親友,有照顧需求者➡️家中有行動不便的長者➡️行動不便的人|如何報名課程|➡️該系列課程皆為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系列課程重點導讀|【食】失智長輩吞嚥困難怎麼辦?「介護食」讓你輕鬆備好食物「用餐」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可能是家常便飯,但對於高齡、失智的長輩來說,有很多困擾可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長輩牙口不好,每餐的飲食量少之又少,辛苦把食物打成泥,反而降低長輩食欲?想要色香味俱全、讓長輩好進食,難道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嗎?為了照顧不方便咀嚼的長輩們,不僅能方便進食外,還有多種菜色可供選擇,讓長輩更願意上餐桌跟家人一起用餐,一起來了解日本的「介護食」吧!你可以學到:📍 知道什麼是「介護食」📍 學會如何幫吞嚥困難者挑選食品📍 挑選介護食品時該注意的事項👉點此觀看課程▶ 【衣】失智長輩不會自己換衣服?「自黏式內衣」穿脫超方便你知道為長輩挑選的內衣也有技巧嗎?對於部份長者而言,常見的套頭內衣和鈕扣式的內衣其實並不是那麼方便,可能有人會說穿脫衣服這麼簡單,會有什麼問題?事實上,就算只是穿脫衣服這少少的幾次動作,對於失智、肌力下降或關節退化等行動不便的長輩而言,自行穿脫衣物對他們來說相當困擾。試試「自黏式內衣」,有時候只需要「一點點」貼心的設計,就能很好地協助長輩穿衣服,而且讓他們學會如何自主穿衣,也是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的一個好方法。你可以學到:📍 家中長輩手部有病痛,也能輕鬆更衣📍 學會自黏式內衣穿衣、脫衣小技巧,幫助長輩順利穿脫衣物👉點此觀看課程▶【住】幫失智長輩洗澡總是提心吊膽?有了「它」簡單又安全家中有失能、失智長輩的照顧者,幫失智長輩洗澡的時候總是緊張不已?浴室濕滑總擔心長輩會跌倒,要站還是坐,每次洗澡都像一場大戰!想讓長輩的洗澡過程順利又安全,其實可以善用「輔具」,像有旋轉功能的洗澡椅子就是不錯的選擇,讓照顧者洗的輕鬆,長輩的身體也能乾淨又舒適。*此產品可申請長照2.0輔具補助(類別:馬桶增高器、便盆椅或沐浴椅),詳細資訊:https://newrepat.sfaa.gov.tw/home/gov-repat-service/wlfrIntro4你可以學到:📍 利用輔具讓洗澡過程更輕鬆📍 讓長輩坐著洗澡,減少身體負荷📍 可以自由轉身、移動,降低跌倒風險👉點此觀看課程▶【行】帶失智長輩外出障礙重重?攜帶「1神器」遇到門檻免煩惱逢年過節,不管大人小孩都想要出門玩耍,想帶著行動不便的長輩或失智長輩出去走走、散散心,但是總會遇到各種困難,該如何規劃?學會善用「輔具」,讓你輕鬆跨越所有障礙,照顧者不再戰戰兢兢的出門,出遊路上彼此更安心!*此產品可申請長照2.0輔具補助(類別:居家無障礙設施-非固定式斜坡板A款),詳細資訊:https://newrepat.sfaa.gov.tw/home/gov-repat-service/wlfrIntro4你可以學到:📍 空間障礙隱藏的跌倒風險📍 即使行動不便也能順利外出📍 知道如何利用輔具帶長輩出門👉點此觀看課程▶【育樂】延緩失智退化就來玩玩具!「太極球」增進手眼協調長時間缺乏運動,可能導致身體肌肉萎縮、脂肪囤積、認知功能退化,時間長了還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加快身體老化的速度!運動可以激活大腦細胞,提高專注力、提升免疫系統功能、減緩認知功能退化速度,透過有趣的玩具 - 「太極球」,幫助長輩找回運動的樂趣,通過雙手握球運轉、擺動,用輕鬆有趣的方式達到運動效果,還能訓練手眼協調、活化大腦,更是預防失智改善認知功能的妙方。你可以學到:📍 訓練長輩手眼協調,延緩退化📍 刺激視覺感官,增進眼球追視能力📍 透過自我挑戰,增進長者信心與反應力👉點此觀看課程▶
-
2023-01-16 失智.大腦健康
改善健忘、增強記憶力 中醫授如何按壓健腦穴位延緩大腦退化
●按頭部穴位,改善健忘、增強記憶力●穴位按摩能改善認知障礙、延緩失智●輔以八段錦,暢通全身血流「啊!廚房的火忘了關」、「一轉身就忘了剛剛要做什麼」、「昨天才更改的密碼,怎麼一直顯示輸入錯誤」,這些日常生活情境是否很熟悉?思考事情不像從前,甚至經常忘東忘西,害怕自己是不是患了失智症?穴位自療hold住腦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記憶力減退是正常老化現象,民眾不用過度擔心,若是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例如:語言能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退化以及個性改變、有妄想或幻覺,就要小心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導致腦部不正常衰退。想要活化大腦、提升記憶力,可運用穴位按摩改善注意力與思考力,也可改善確診康復後的腦霧後遺症。腦部的海馬迴組織負責記憶儲存、讀取、使用,對應不同的穴位按摩,能讓大腦退化慢一點。林舜穀表示,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處的「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亦是全身氣流交匯之處,被稱為「萬能穴位」,連續按壓數次,有醒腦、安神的效果。冬天因日光比較少,剛睡醒時精神不濟、反應緩慢,可按壓刺激百會穴增加氣血循環、疏通全身經絡。除了穴位按摩,林舜穀推薦簡單易學的八段錦,八組動作對應四肢動作,有一定的順序和口訣,不僅能達到運動、訓練肌力,也能預防失智症,或協助患者延緩認知功能惡化。肉桂薑黃 讓身體暖起來另外,搭配「肉桂茶飲」,可養胃暖身,改善手足冰冷的問題;亦可熱敷或泡腳,促進體內血液循環。薑黃也是不錯的選擇,薑黃素含有抗氧化能力,每周吃2次咖哩或在食物中加薑黃粉,可減少心血管與失智症的發生。
-
2022-11-30 醫療.腦部.神經
常熬夜、少運動、三餐不正常 38歲上班族腦中風
38歲陳姓男子上班忙碌常熬夜,三餐不正常,平時也沒運動習慣,月前早上起床時發現自己半側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家人趕緊送醫,診斷確定腦中風,幸好發現早,住院後經6周高強度復健,搭配重複經顱磁刺激、高壓氧及中醫針灸治療,現已恢復獨立執行基本日常生活的能力,漸朝著回到職場的目標前進。苗栗縣為恭紀念醫院復健科主任宋松遠表示,中風非特定族群的疾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剛發生時如能盡早處置,越能獲得較好預後。中風急性期,大腦損傷不穩定,家人應隨時注意病人症狀,留心病情是否惡化。急性後期應積極配合復健治療,先辦理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對治療黃金期的病人給予積極整合性照護,利用早期治療介入,恢復功能並減輕失能程度,減少後續再住院醫療支出。復健師林家正說,除積極復健,近年搭配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高壓氧及針灸也是治療腦中風的新利器。rTMS利用外加磁場來活化大腦,改善神經可塑性,目前研究已證實部分中風病人合併rTMS和物理復健治療後,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肢體攣縮。他指出,高壓氧能有效提高腦組織的氧分壓,進而改善組織缺氧狀況,可預防腦部缺血區域造成永久性傷害,促進新陳代謝及組織修復能力。此外,有實證發現針灸頭部穴位,可使中風區塊的血管擴張增加循環,加速病人復原能力,更有研究指出中風出院後,長期接受針灸治療,比未接受針灸的病人降低50%復發風險。院方指出,為恭紀念醫院為中國醫藥大學策略聯盟醫院,有完整腦中風團隊,除給予中風病人積極治療,也給予家屬和民眾相關知識及學習照護能力。中風後的影響層面不僅是個人,也影響整個家庭,尋找適當醫療資源陪伴病人面對疾病,積極治療不放棄,可讓病患的人生由黑白變彩色。
-
2022-09-03 焦點.健康知識+
想預防記憶力衰退?「走路」效果佳每天都能做到,多吃3種食物促進大腦健康
是不是覺得長越大,越感覺記憶力逐漸下降,雖然記憶力看不到也摸不著,但對生活影響非常大,想像一下,如果忘記另一半的生日、忘記與客戶的開會時間,甚至忘記所有珍貴的回憶,光想都覺得可怕。而久坐、熬夜、抽菸、喝酒等,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記憶力快速下降的一大原因,想活化大腦、避免忘東忘西,那你一定要將以下這幾點記起來。 每周運動3次,有助提升「情節記憶」根據最新國外研究表示,每周運動3次持續4個月,能有助於「情節記憶」能力。「情景記憶」是一種處理過去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的記憶,也是第1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記憶。情節記憶是一種主觀記憶,能與過去的特定時間、地點等連結的情感,以及其他相關聯的知識連繫起來,是個可以被明確指出的記憶,將發生在過去特定時間和地點的個人經歷集合。例如:有個人記得他5歲生日時的場景與事件,這就是情節記憶,個人可時光倒流回溯發生在那個特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 而這項研究中,也發現年齡在55至68歲之間運動,在運動時表現出最大程度的記憶力改善。其中運動也包含「走路」,千萬不要低估走路對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對許多人來說,走路是容易且自由的,能減輕壓力和增強幸福感,這些對大腦健康也很有益處。 有了規律運動的習慣,就能改善睡眠和情緒,進而影響心臟健康、體重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大腦和記憶力。 吃營養食物 吃對食物對於刺激腦細胞運動、增強記憶力也有很大的影響。如:藍莓、堅果、雞蛋等都是很好的食物。 ◎藍莓藍莓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和大量多酚物質,具有強大抗氧化力,有助於活化腦細胞,並減少體內發炎的問題,要知道發炎是造成腦部斑塊堆積,引發阿茲海默症的關鍵因素。 ◎堅果根據《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心臟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和肥胖…等族群,大腦認知功能和一般人相比,退化得更快,而堅果中的優質脂肪ω-3脂肪酸,有助於改善心臟健康,避免大腦神經元功能逐漸喪失。 ◎雞蛋雞蛋中的維生素B6、B12和葉酸都是促進大腦健康的營養來源,其中,膽鹼是產生「乙酰膽鹼」的主要成分,這項神經遞質能幫助調節情緒和維持記憶,並且提升腦細胞交流效率。 最後提醒大家,記憶力差真的不是年長者的專利,要維持大腦的健康就該趁早開始,如果等到腦部開始退化,可就來不及囉!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7-10 醫聲.高齡社會
投票/防失智、不憂鬱 高齡世代讓自己老得幸福
台灣2025年就要步入「超高齡社會」,未來走在路上,每5個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為了邁向「樂齡友善理想國」,提升長者幸福感,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日前舉辦「2022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邀請逾20位重量級專家,就老後的心理、精神等面向,提供樂齡長者及家人實用且精彩的內容。文章重點1.自殺原因與失智、憂鬱相關2.如何應對長者憂鬱情緒3.影片精華:張家銘主治醫師4.預防失智有妙招5.影片精華:黃宗正理事長6.投票:您及身邊的長者,老得幸福嗎?綜觀近十年數據,台灣長者的不健康餘命平均達八至九年,可見台灣人口「雖然老,卻老得不幸福」。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黃宗正說,要達到健康老化,抑或近年專家提倡的「最適老化」——即長者有健康的身、心理及認知功能面對老化歷程——需重視長者四大面向:生理、心理、人際、靈性。他指出,心理健康又分為認知、情緒兩大主軸,分別反映在長者的失智症、憂鬱症兩項疾病,「如何預防這兩個疾病,是最適老化、精神健康的重點。」留意身心警訊,80%自殺原因與失智、憂鬱相關。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名譽教授李明濱指出,長者自殺是全球性的問題。深究長者自殺原因,高達80%與失智、憂鬱等精神疾病相關,「這些疾病,都可以透過治療獲得改善。」他強調,長者自殺是要解除痛苦,並非結束生命,而痛苦源自失眠、憂鬱、焦慮、憤怒、自卑等情形。事實上,自殺前長者往往已出現憂鬱症狀或警訊,需要陪伴者細心覺察。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張家銘指出,國內高齡人口約六分之一有輕重度不等的憂鬱情況,有別於青年憂鬱症,長者憂鬱症更可能伴隨身體不適,包括口乾、胃口不佳、便祕、失眠等,當長者出現類似症狀時,除了生理疾病,也須懷疑是否為心理因素所致。此外,張家銘表示,老年憂鬱症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且出現時機早於失智症,發生情形也較為普遍,加上治療相對容易,應受重視。憂鬱症長者情緒勒索,家人需智慧面對。張家銘說,憂鬱症長者有時也會出現「情緒勒索」言行,讓長者與家人、照顧者關係陷入緊張。他建議照顧者,把握「理解、關懷、傾聽、支持、陪伴」的原則與憂鬱症長者相處;「想開一點、加油」等過度簡化、將受苦過程去脈絡化的話語也要減少。如何應對長輩情緒勒索,是不少長者家屬的共同難題,張家銘說,照顧者應明辨情緒勒索三大特徵:恐懼、義務、罪惡感,他建議照顧者暫離現場,切忌惡言相向,陷入互相情緒勒索。照顧者若出現焦慮、疲憊,應適度喘息,避免將長者需求全放在自己身上,以提防照顧者浩劫。此外,張家銘特別強調,「憂鬱症畢竟是一種疾病,除了陪伴,就醫也很重要。」若長輩不願就醫,他也提出妙招:在長輩因生理不適就醫前,家屬提前與醫師溝通,請醫師協助關心或轉介醫院身心科。動腦、動身、吃好、睡好、關係好,降低失智發生。黃宗正指出,台灣失智症人口比率達8%,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比率更佔高齡人口19%。他直言,要達成最適老化,必須重視大腦健康。黃宗正解釋,失智症又分為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與路易氏體失智症三大類,症狀除了記憶、認知功能喪失之外,也可能有幻覺、睡眠障礙,甚至憂鬱傾向,相當複雜,若家中長輩出現疑似症狀,宜盡快就醫。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一項重要研究指出,導致長者失智症的關鍵風險因素包括:低教育、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抽菸、憂鬱/孤獨等。要避免失智,就要遠離上述危險因子,黃宗正提出「3+3妙招」,第一個3是三動,動腦、動身體、增加人際互動;第二個3,則包括地中海式飲食、減少心血管疾病、正念減壓3項。地中海式飲食除了對大腦有益,也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此外,根據研究,藉由從事大量的運動,「老人的腦也可能長出新的細胞。」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說,「吃好、睡好、關係好」是他常給長者的建議,其中的關係好又涵蓋與身體的關係、與家人的關係、與環境的關係,長者可藉由關心社會時事,活化大腦、預防失智。李明濱則建議長者,勤量心情溫度計、注意壓力管理,他指出,精神相關疾病預防與有助釋放腦內啡的「放鬆」關係密切,放鬆三要素包括:專注力集中在當下、全身放鬆不用力、腹式呼吸,加上正向心情面對老化,持續為自己的生活找出意義,就能防止大腦失能、退化。★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2-07-08 失智.像極了失智
腦霧和失智症息息相關!一張表讓你秒懂6大差異、學會逆轉
在《星際大戰》系列電影中,「原力」貫穿整部電影,它是這樣被描述的:「原力——是給予絕地武士的力量,是所有生物共同創造出來的一種能量場,圍繞在我們的身邊,並且滲透到我們體內。」電影中的主角時常利用原力給予他們各種能力來應付難關。腦霧:「大腦三原力」的失調現象「大腦三原力」——好的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理解力,是我們腦神經系統健康運作下,自然會產生的三種扎實基本能力,能夠幫助我們進行感知、覺察、推理、判斷和決策,是我們想要平順生活,和追求任何夢想的一切根本和基石。大家可以和我一起想像一個情境——迷霧的大腦森林,當我們走入一個濃霧瀰漫的森林,這時我們看不見前方的路,回頭也望不著我們是從哪個地方來的,這種失去定向感的狀態會讓我們處在混沌之中,搞不清接下來該往哪裡去,就算我們試圖集中精神,使盡全力,但由於身處在濃霧之中,也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腦霧現象(Brain Fog),Brain指的是我們的「腦」,Fog就是「濃霧」的意思,是「大腦三原力」產生失調、退化的症狀表現。如果這樣子的濃霧,是發生在我們的大腦之中,大家可以想像,我們的大腦和心智狀態,便會處於混沌昏沉之中,整天失神又健忘的,就像我們形容一個人突然「斷片」一樣,我們會想不起來剛剛說過的話?或是一下子記不起來原本到房間要拿什麼東西?忘記打開網頁要查什麼?這通電話原本要說的是什麼?工作和生活效率變得很差,整天處在腦當機中,腦袋總感覺昏昏沉沉的。失神又健忘?你也腦霧了嗎?腦霧, 是「大腦三原力」 失調的綜合型症狀表現。所謂症狀(Symptoms)指的是——當我們的生理或心理系統失調之後,身心所產生的各種異常表現。「綜合型」症狀,指的是腦霧現象不只會有單一異常表現,它可能會合併許多面向的失調,譬如專注、記憶、思考理解力這三種面向的失調,各個表現出來的問題會不盡相同,卻時常合併,共同地發生。出現腦霧現象時,多半會失去原有專注力,工作和生活無法集中精神,三十分鐘可以完成的事,現在一小時可能也做得事倍功半;記憶力開始下降,生活上的事,轉頭之後立馬忘記就算了,連重要的事,也開始丟三落四;思考理解力也會接著失準,該和哪家廠商合作?客戶的要求該不該退讓?小孩該上哪個才藝班?就算每天早上睡醒,還是身心昏沉疲勞,整天提不起勁,腦子總是不清爽,時常重重昏昏的。腦霧病人曾這樣形容自己:「就像車子打到空檔,怎麼使盡力氣狂踩油門,腦袋就是動不了,好像腦子裡有什麼零件壞掉了!」時間一久,許多合併的問題就會一一浮現,譬如頭昏或走路不穩,或是一靜下來,就聽到耳朵裡甚至是腦中開始出現奇奇怪怪的聲音,或是高頻的「唧唧」鳴叫聲,也或是「轟隆、轟隆」的血流心跳聲;老是覺得一顆頭二個重,脹痛得好像缺氧,還是血液流不通,時常頭重腳輕、眼花花視茫茫,這些都是腦霧可能會發生的異常症狀!腦霧的核心症狀:失調的大腦三原力● 失神→專注力渙散:平時拿手熟練的事,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完成,常常無法集中精神做該做的事。● 健忘→記憶力下降:別人交代的事,丟三落四,常常找不到經常需要使用的東西(手機、錢包、鑰匙⋯⋯)。● 遲鈍→思考理解力退化:和別人溝通時,無法精準表達,也無法順利理解他人,思緒緩慢、混沌,要做決定時,覺得困難。● 倦怠→身心昏沉疲勞:覺得身體疲勞,怎麼睡都睡不飽,日常生活變得提不起勁,興致缺缺。● 覺得身體不舒服,包含任何一項: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耳鳴、腦鳴、頭脹,或頭重腳輕。● 因為上述所提到的問題,已經造成您在工作上,或日常生活中,或和他人相處時的困擾。腦霧和失智症息息相關!能夠調理和治療腦霧現象的方法,對於失智症的緩和和預防,也多有輔助效果。在本質上,能夠使我們的腦神經系統、腦原力強化和平穩的好習慣,就是對這兩種問題都有幫助的好習慣,當我們一起了解腦霧和失智症的關係後,你就能明白。失智症是很難逆轉的神經退化疾病我們先來說說失智症(Dementia)。全球失智症的盛行率,在六十五歲以上的大齡族群約為百分之四至八,也就是每一百人中,就有四至八人罹患失智症。這是一種神經性退化的疾病,發病後,心智功能會慢慢退化,到最後認不得家人,記不得回家的路。失智通常和年紀有很大的相關性,依衛生福利部在民國一百年進行的調查結果,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每十二人有一位失智,而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五人就有一位失智,所以可見,年紀越大,罹患失智的風險就越高。在《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 這部電影中,五十歲的Alice是享譽國際的語言學家,某一天,她開始在演講時忘詞、出門會迷路,就醫後,確定罹患早發性的失智症,Alice熱愛跑步,但如今她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沒有人陪伴就不能出門,到最後,甚至連長年居住家中的廁所在哪裡,都找不到。失智症的罹病風險中,有許多和先天遺傳相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電影中的Alice就是罹患這個疾病,這是從家人長輩身上傳承到的體質,以台灣的社區族群而言,約有半數的失智症是屬於這個類型;當然失智症也有可能是腦傷之後的後遺症,又稱為血管型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約占失智症族群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所以中風之後的人,有部分後遺症就會出現心智功能下降的情況。目前為止,臨床上沒有能夠完全治癒失智症的方法,也就是說它的病程多半都是緩慢退化,幾乎不可逆轉,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找到更早期的預防之道,更加關注年輕時,就可能產生的腦霧現象,及早預防腦原力的衰退。對抗腦霧——就是為預防失智來儲存腦本!從上面的敘述中你應該明白了,失智症這樣的疾病在早期,當然有可能會出現腦霧的症狀,從專注力不集中、思考緩慢、記憶力下降開始,慢慢地步入無法生活自理的失能狀態,我們看看左表。腦霧,是一種臨床的症狀表現,這樣的問題,在許多的疾病之中都可能出現,但通常在修正了某些相關的危險因子,或是疾病本身緩和之後,腦霧的現象時常是可以逆轉,也就是可以改善跟好轉的。如果把失智症比喻作電腦的硬碟壞軌,代表我們再也叫不出需要的檔案;而腦霧就比較像是電腦因為過熱暫時當機,可能重新開機,或把硬碟重整一下,就可以繼續運行地很好。在每三個失智症患者中,其中也會有一個,是可以透過預防而避免發病的。仍有將近百分之三十五的危險因子,是我們可以人為積極調控的,也因此,好好照顧自己的腦神經系統,從現在開始就積極改善腦霧、活化腦細胞,絕對能為現在和長遠的大腦狀態,帶來許多的好處!所以如果你憂慮擔心自己或家人罹患失智,好好地儲存腦本,就是非常重要而且積極的做法,也因此早期關注自己的腦霧現象,好好調整和改善重要的危險因子,為我們的大腦儲蓄更多的本錢,絕對是最有效的預防策略!關於失智,你應該知道的事!● 失智症患者的罹病人數在全球人口中節節攀升,每三秒就多一名失智個案。● 目前藥物能夠減緩記憶退化的速度,但臨床上還沒有能夠完全治癒失智的治療方法。● 除了失智患者本身,照顧者和家庭多半承受極大的身心壓力,也有高風險罹患憂鬱情緒的可能,是一群更需要被關注和照顧的族群。● 積極預防是有效的:每三個失智症患者中,就有一個是可以透過預防避免發病的。● 失智症的罹病風險中,雖然許多和先天遺傳相關,但仍有將近35%的危險因子是我們可以人為預防及調控的。(本文出自三采文化《腦霧:腦退化自救、預防失智,腦科醫師教你大腦重置,提升專注、記憶、思考三大腦原力(增訂版)》鄭淳予著)
-
2022-05-21 活動.精彩回顧
課程回顧/失智者與照顧者共學新知:讓專家用一根棍子告訴你如何逆轉退化大腦
「在完全忘掉自己之前,我還能做些什麼?」全球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銀髮長輩常見疾病『失智症』正悄悄改變了許多家庭的日常生活,在失智照護這條路上,不論是患者本人或照顧者,所面臨的巨大變化跟身心壓力已讓你們難以負荷?一旦罹患失智症就只能束手無策的等著失能找上門嗎?本系列課程針對不同部位與機能,靠日常運動幫助失智家庭減輕照護壓力、重拾生活平衡,是專屬於失智症與照護者的運動共學新知。🚨面對罹患失智症後的認知、體能退化,感到束手無策?知道運動對失智症有幫助,卻不知道做什麼?怎麼做?對失智者來說才能達到效果,且不會造成身體上的傷害?面對發生率如此高的疾病,我們希望透過漸進式的課程架構與多元課程教學,不只針對患者或癌友,可以吸引、接觸更多對此類健康議題有興趣的族群或照護者,改善他們的生活與對未來做出預防準備。⭐此課程由職能治療師鍾孟修親自授課。⭐透過此系列課程,針對失智的提早預防、保養運動訓練,從內而外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身心機能與健康。👉想了解更多課程細節,點此立即報名去▶https://pse.is/482qyy|課程內容|許多研究都證實運動對於大腦的幫助,但哪一種運動對大腦比較有效呢?以及在運動的時候,強度以及頻率該應該如何?以及如何判斷?才可以達到促進腦功能的保健效益!本系列課程將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帶領學員從趣味運動中改善身體機能。|如果你或失智症患者有以下困擾|●失智症患者因為症狀導致整體活力下降,想增加運動量。●肌肉減少,平衡力變差,希望功能性體智運動改善手腦協調。●擔心未來吞嚥功能退化,想提早作出預防準備。|適合對象|●輕症失智症患者本身。●對於失智運動訓練有興趣族群。●家有失智症親友,有照顧需求者。※課程循序漸進,運動新手到老手都非常適合,不必擔心課程太難會有銜接或專業背景不足的顧慮。|上完這系列課程,你的收穫是...|🕒第一堂:2022/06/16 (四)坐站姿氧肌運動!生活實用實戰功能性運動教學●從動態暖身、主活動搭配暖身收操,讓參與者可以輕鬆跟著做,達到運動健腦的功效。●你知道有一種跟走路差不多速度的運動叫「超慢跑」嗎?因為強調用緩慢的速度跑步,大大降低對膝蓋的傷害,還能改善體力、行動力、預防及延緩失智,重點是在家也能進行!●有氧及肌力訓練,搭配「功能性運動」的設計,雙效進行,逆轉失智腦,讓我們能將這些動作轉化到生活中,減緩生活的影響延緩退化。●運動流程:運動流程:暖身有氧 - 坐站姿超慢跑 - 徒手功能性肌力運動(需要輔助:單張椅子及行走杖)- 椅子伸展運動(需要輔助:單張椅子及行走杖)。🕒第二堂:2022/06/23 (四)一根棍子腦霧全散,活化大腦的棍子體操運動●拐杖只能輔助行走嗎?其實家中常見的棍子還有你意想不到的用途。快尋找家中的棍子,一起利用棍子來運動吧!棍子伸展操,除能強化心肺與肌力,還能兼顧趣味,將認知元素融入運動當中,讓長輩在一邊運動的時候,也達到訓練認知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活動都需要一邊動身體、一邊動腦,因此體智活動對大腦有很大的刺激及訓練,在認知、體能、情緒上也有許多幫助,邀請您一同體驗其中的趣味魅力。●運動流程:動態暖身(四肢協調操)- 體智運動-體能版(有氧、肌力)- 體智運動動作版(協調、平衡)。🕒第三堂:2022/06/30 (四)預防長輩嗆咳,別忽略口腔訓練及姿勢強化運動●肺炎造成了許多長輩生命上的威脅,對吞嚥困難的長輩來說,口腔退化是造成肺炎的一大原因,因此口腔的預防退化也變得更為重要,常見的「口腔訓練」還不夠,搭配手口暖身操以及上半身姿勢強化,雙效合一,才能更有效地避免吞嚥困難與吸入性肺炎的發生。●運動流程:手口暖身操 - 口腔肌肉強化運動 - 上肢肩頸姿勢強化運動 - 棍子伸展操。※特別提醒:●若學員為失智症患者,請務必與醫師或家人溝通討論,在評估允許後,由照顧者陪同方可進行運動課程。●課程期間如有不尋常症狀發生,像是頭暈、喘、胸悶、心悸等情況,這些症狀可能會是危險的訊號,應該要立即停止運動,並返回門診告知醫師相關症狀,以做進一步的評估,並考慮調整運動形式。|上課前的準備|●課程中會需要準備一隻長棍子與底部固定的椅子,為了安全起見,棍子請準備底部有防滑墊的類型,(如:行走杖、健走杖、拐杖、拐杖雨傘),棍子長度大約站著時骨盆的高度以上,或坐著時腰部的高度以上;止滑方式另可準備抹布、襪子套在椅腳,再用橡皮筋綁住,或者椅腳底部貼上止滑墊片皆可。●運動前 1-2 小時,以小份量的固體食物為主(避免含大量蛋白質及會脹氣的食物),或是 30 分鐘內以飲品補充,請勿空腹進行課程。|課程資訊|●第一堂:2022/06/16 (四),15:00-15:40●第二堂:2022/06/23 (四),15:00-15:40●第三堂:2022/06/30 (四),15:00-15:40※課程開始前30分鐘,14:30 開放進Google Meet。※課程共40分鐘,30分鐘老師教學+10分鐘QA問答時間(因課程於Google Meet以及元氣網平台皆可觀看,QA問答時間將提供各平台3個解答,並依照提問先後順序依序解答)。※本系列課程有名額限制,名額內報名且依序通過審核者,活動小組將於活動前一天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發Google Meet課程觀看連結。。※較晚報名通過審核者,因Google Meet會議有人數限制,活動小組將於活動前一天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發元氣網登入觀看連結。。|講師| 職能治療師 鍾孟修●愛迪樂職能居家職能治療所 所長●愛迪樂有限公司執行長●職能治療師●運動指導員●福喜緣日間照顧中心 兼職職能治療師●愛迪樂新北式居家長期照顧服務機構 復能督導●社團法人台灣生活復能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長庚大學職能治療系系友會監事|課程特色|市面上少有的「全方位失智症運動課程」,專家帶來完整有氧運動 X 肌力訓練 X 手腦協調 X 口腔吞嚥練習的系列課程,每堂課都加入課程獨家的『棍子健身操』,讓失智長輩在活化身體的同時,也能享受多元運動帶來的樂趣體驗。讓長輩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靠著運動,提前預防、延緩大腦退化。|雙重好康回饋|👉乳癌運動訓練入門4堂課,點此瞭解更多▶https://pse.is/47tj5wLogitech | LIFT人體工學垂直滑鼠專為中小手設計,更適合亞洲人手型,擁有人體工學協會健康雙認證,其特殊的57度傾角提供最舒適的握感,使手掌能夠完美貼合,加上柔軟橡膠紋理設計,久握也不怕累;搭配SmartWheel智能滾輪高速捲動精準定位閱覽,雙模式連線與多裝置間跨平台多工使用,可有效減輕長時間使用滑鼠不適感。●活動結束後統一進行抽獎,由系統程式自動隨機抽出,並於2022/07/20於元氣網活動專區公佈得獎名單。●本問卷蒐集來的資訊,僅會作為內部課程改善使用。絕不外洩也不會作為其他用途使用,敬請放心填寫!●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注意事項|●課程前一天會寄出課程觀看連結,請務必多留意報名時填寫的信箱訊息。●課程前30分鐘開放入場,請勿遲到以免影響其他同學。●本系列課程有名額限制,名額內報名且依序通過審核者,活動小組將於活動前一天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發Google Meet課程觀看連結。●較晚報名通過審核者,因Google Meet會議有人數限制,活動小組將於活動前一天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發元氣網登入觀看連結。●課程期間【全程不得錄影錄音】,一經發現,主辦方有對您法律追究的權利。●主辦單位保留臨時修正、暫停或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變動將另行通知。**【得獎公告】**感謝熱情參與元氣網【失智者與照顧者共學新知:讓專家用一根棍子告訴你如何逆轉退化大腦】,恭喜以下得獎者:Logitech | LIFT人體工學垂直滑鼠(顏色隨機)(3名)林X惠、吳X貞、郭X珠【拉佩斯初榨榛果油】或【拉佩斯初榨南瓜籽油】乙瓶(品項隨機)(10名)徐X鈴、王X涵、崔X慧、李X莉、史X、黃X勝、沈X君、楊X芬、馬X、李X穎|你還可以學習更多|●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粉絲團,歡迎你分享自己的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元氣網失智頻道」提供實用、豐富的資訊給癌友家屬,期待陪伴癌友一起面對癌症: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 以上對於課程有任何問題,如有疑問請洽課程小組udnhealthservice@udngroup.com 詢問 **
-
2022-05-19 養生.運動健身
最新研究:規律運動 可紓壓護心臟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許多人感受到極大的壓力,最新研究顯示,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激素分泌,抵消壓力、緩解憂鬱及焦慮,並且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今年3月發表於《Science Daily》的一項研究,是以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布里倫生物數據庫中5萬多名患者的健康記錄進行分析,其中超過4千名患者曾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臟病發作、動脈阻塞引起的胸痛,或正在進行開心手術者。研究結果證實,藉由運動可以活化大腦中抵消壓力的能力,進而改善心血管健康,若是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達到體能活動建議量的人,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比運動量少的人低了17%;對於患有焦慮症、憂鬱症者來說,運動的好處更顯著,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2%,比沒有任何病況的人降低10%。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大腦壓力反應中樞HPA軸,是由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三者互動構成,HPA軸的異常是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生物病理學,HPA軸過度活化會讓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影響全身的器官,甚至導致功能異常。詹佳真指出,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而運動可有效調控HPA軸反應,經由上述研究結果,可再度證明規律運動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運動也可調控大腦的壓力反應,增進心血管的健康狀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且威脅身心健康,運動有助於減少壓力荷爾蒙、調節腦部血清素的分泌、增加腦細胞數,讓人感覺快樂、增強記憶力及產生自信。民眾若對於「運動」有所卻步,戴怡君建議,可先試想運動後的樂子,例如清涼解渴的飲品、汗水淋漓後沖澡的清爽、犒賞自己的美食等,透過想像讓自己期待進而踏出運動的第一步。戴怡君提醒,運動時應先做暖身動作「喚醒」身體,再動起來就不會覺得運動很難,防疫期間如果不知道可從事什麼運動,不妨參考董氏基金會與教育部體育署合作推展的「一分鐘紓壓操」、「樂動紓壓五招」,只要短短幾分鐘就能喚醒身體動起來,幫助自己維持健康的身心。
-
2022-05-17 養生.運動健身
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運動好處顯著
新冠肺炎疫情增加民眾壓力感,過去多項研究指出,規律運動可以緩解憂鬱及焦慮,近期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運動能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憂鬱症、焦慮症患者運動後所帶來的心血管健康益處,比一般民眾高出1倍,少量運動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今年3月發表於《Science Daily》的一項研究,是以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布里倫生物數據庫中5萬多名患者的健康記錄進行分析,其中超過4千名患者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臟病發作、因動脈阻塞引起的胸痛,或正在進行開心手術者。研究者以每周至少運動500代謝當謝(MET)分鐘的患者、相當於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對運動量較低者,其主要冠狀動脈事件的發生率。另外,憂鬱症、焦慮症患者有較高壓力相關神經活動、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者將沒有憂鬱症或焦慮症診斷者也加入比較,並使用大腦影像,找出運動如何控制大腦的壓力反應,來改善心血管健康。研究結果證實,藉由運動可活化大腦中抵消壓力的能力,進而改善心血管健康,每周達到體能活動建議量的人,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比運動量少的人低了17%;患有焦慮症、憂鬱症者運動好處更顯著,風險降低22%,比沒有任何病況的人降低10%。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大腦壓力反應中樞HPA軸是由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三者互動構成,HPA軸的異常是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生物病理學,HPA軸過度活化會讓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影響全身的器官,甚至導致功能異常。詹佳真指出,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而運動可有效調控HPA軸反應,經由上述研究結果,可再度證明規律運動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詹佳真說,運動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焦慮症與憂鬱症診斷的受試者比沒有這2種診斷者降低2倍,間接證明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大腦內壓力反應軸異常活躍,研究也透過大腦影像,證明運動可以調控大腦的壓力反應,增進心血管的健康狀態。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經由前述研究可見,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且威脅身心健康,運動有助於減少壓力賀爾蒙、調節腦部血清素的分泌、增加腦細胞數,讓人感覺快樂、增強記憶力及產生自信。戴怡君建議,民眾若對於「運動」有所卻步,可先試想運動後的樂子,例如清涼解渴的飲品、汗水淋漓後沖澡的清爽、犒賞自己的美食等,透過想像讓自己期待進而踏出第一步。戴怡君提醒,運動時應先暖身動作「喚醒」身體,再動起來就不會覺得運動很難,防疫期間如果不知道可從事什麼運動,不妨參考董氏基金會與教育部體育署合作推展的「一分鐘紓壓操」、「樂動紓壓五招」,只要短短幾分鐘就能喚醒身體動起來,幫助自己維持健康的身心。
-
2022-04-08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肉毒桿菌素不僅能瘦臉除皺 婦人靠它擺脫15年偏頭痛
肉毒桿菌素不僅可用來瘦臉除皺,臨床發現也可治偏頭痛!高雄57歲婦人15年來三天兩頭犯偏頭痛,常需跑急診打針,生活、工作受影響以致出現憂鬱,後來施打肉毒桿菌素治療,半年內未再嚴重發作,擺脫偏頭痛之苦。收治婦人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揚沛說,郭女士37歲起開始偏頭痛,發病時怕吵、畏光,嚴重時會惡心、嘔吐,幾乎天天都掛急診打針,導致憂鬱。台灣現在約有180萬人為慢性偏頭痛所苦,痛點不一定侷限在太陽穴,且1到2小時會達到疼痛高峰,更持續痛達3天!張說,偏頭痛患者女性比男性多,通常和遺傳相關,月經發作前後、情緒或天氣變化時就發作,每周疼痛若超過1到2天就算頻繁發作,若未正確治療,大腦中與偏頭痛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CGRP(降鈣素基因關連胜) 和PACAP (活化大腦垂體腺酸環化胜)會加強疼痛傳遞,可能導致大腦神經變得高度敏感,進而併發憂鬱、失眠、眩暈,長期影響記憶力與判斷力,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往治偏頭痛是吃藥預防,但有血壓,注意力下降,頭暈、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張揚沛說,研究證實,用於醫美瘦臉除皺的肉毒桿菌素具有阻斷疼痛傳輸的效果,約可減痛5至7成,進而預防偏頭痛。肉毒桿菌素注射液(Botox)目前已經過美國與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可用於預防慢性偏頭痛。治療過程中打入頭、頸、肩部,每3個月注射一次,約可維持3至6個月效果,施打後僅有頸部疼痛、肌肉無力、注射部位疼痛等輕微副作用,病人施打時,務必遵照醫囑定期追蹤。
-
2022-03-10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下來?這些技巧助你促進消化又能瘦肚,輕鬆解決肥胖問題
你是否也覺得明明已經少吃多動,卻還是瘦不下來嗎?小心用錯方法增加復胖危機又傷身!營養師分享「長壽飲食法」,教你利用喝低熱量的蔬果汁、少量的正餐,加上規律的運動,不碰糖類、酒及辛辣食物,達到快速瘦身目的📢除了「長壽飲食法」再教你6招,改善雕塑曲線|調整均衡飲食|舒緩焦慮情緒!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健康瘦身妙招。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意想不到!專家傳授這些技巧讓你輕鬆擁有好身材「減肥好難~」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心聲,尤其工作後身材越來越容易走樣,長時間久坐、沒時間運動,小腹凸、游泳圈、蝴蝶袖樣樣來,陷入減肥的無限輪迴,但明明已經少吃多動,卻還是瘦不下來,為什麼總是如此呢?快跟著專家學習這些技巧,助你促進消化又能瘦肚,輕鬆解決肥胖問題。【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3 個自主運動(暢通氣血、提升免疫力,鍛鍊理想體態)。✅ 進行 1 個健腦活動(多與人互動、多動腦,幫助活化大腦,預防腦力下降)。✅ 閱讀 4 篇健康知識(健康飲食讓血糖控制平穩,抗發炎,還能降血壓)。★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 20:00-21:00【運動】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中醫健身-八段錦基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 林宏恩⏰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預防大腦退化,堅持這4個生活習慣,遠離失智老了就會不靈光?研究證實,若堅持對大腦與身體都好的4項「多方位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延緩或改善已經退化的身體或頭腦功能,快跟著專家了解如何將習慣入生活,預防腦退化,從現在開始!👉《點此看全文》減重也能改善腦功能?原來「這些改變」能延緩腦部與身體機能退化⏰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熟齡減重該怎麼做? 營養師傳授「長壽減重法」,掌握4原則瘦身並不難!減肥的方式相當多,如何不為難自己,又能達到減肥的目的,讓生活趨向更健康、更快樂?建議減重可掌握4原則(低醣飲食 / 避免精製糖等加工品 / 水果不可以吃到飽 / 規律運動),從飲食和運動下手,而各原則也都有該注意的細項,快跟著專家了解如何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不再復胖!👉《點此看全文》減肥計算熱量迷思!營養師教減肥時該吃的食物,讓你不再瘦不下來⏰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促進消化又能瘦肚 陳淑麗教你2招瑜伽:資深藝人 陳淑麗⏰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與家人談天⏰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吃到足夠營養素、血糖控制平穩 專家揭CP值最高的健康飲食方式一天24小時,幾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投入工作,被工作纏身的社畜,幾乎沒有時間照料自己的健康,三餐時常有一餐沒一餐,飲食均衡更是難以兼顧。北醫附醫營養師、運動教練皆建議CP值最高的健康飲食方式「先吃菜、肉,再吃飯」,不僅能吃到足夠的營養素,也能減少澱粉攝取,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慢。👉《點此看全文》醫師推薦每週喝「這杯茶」,緩解現代人常常用腦過度,達到補氣、提升免疫力!⏰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運動後馬上沖冷水澡?心臟科醫師:身體吃不消運動後習慣馬上沖個冷水澡嗎?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宏一建議,運動後不要立刻洗澡,因為此時身體處於興奮狀態,洗冷水澡會讓擴張的血管急速收縮,血壓上升、洗熱水澡會讓體熱無法下降,血管持續舒張,血壓過低,運動再加上洗熱水澡大量流汗使體內水分不足,這些都造成身體不適。👉《點此看全文》洗澡時千萬別戴「這商品」,恐造成細菌入侵雙眼!⏰ 20:00-21:00 【運動】一夜好眠放鬆舒緩-舒眠瑜珈幫助入眠:運動專家 白芳齊⏰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
-
2022-01-23 該看哪科.兒科
規律作息、運動 活化大腦穩定情緒
寒暑假期間,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病童作息改變、在家與父母密集共處,加上部分家長認為「不上學就可暫停治療」,使孩童情緒行為問題增加。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主任劉惠青說,ADHD病因係「大腦活化不足」,除課業外,病童情緒調節、衝動控制能力等亦受大腦活化程度左右,藥物可活化大腦,改善病童專注力不足、過動及衝動等核心問題;孩童亦應注意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劉惠青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為神經生理疾病,症狀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及衝動;據大腦影像研究,ADHD與大腦活化程度高度相關,病童大腦熟化程度平均較常人晚三至五年,導致病童學習、情緒行為調控力較差,進而影響自尊自信等心理發展。她說,藥物對大腦活化、大腦功能穩定發揮有正面幫助,六歲以上孩童若腦部不活化程度已影響學習、情緒行為、人際關係等,宜接受藥物治療。劉惠青說,根據美國一項國家層級研究顯示,針對ADHD和心症狀,單用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合併行為療效相當,且兩者都比僅用行為治療有效,「這代表要改善ADHD核心症狀,藥物治療最有幫助,也能改善合併的焦慮、憂鬱等症狀。」劉惠青說,寒假宅在家與日前三級警戒情形類似,該期間不少病童病況惡化,她提醒,假期晚起為人之常情,但ADHD病童應盡可能維持規律作息,「大腦運作,非常須要固定節律。」劉惠青指出,研究顯示ADHD病童常是「夜貓子」,由於先天腦部活化不足,若再碰到假期,白天活動量不夠,病童晚間更難入睡,將造成大腦調節功能更不好,成為惡性循環。劉惠青建議病童適度運動,亦可幫助活化大腦。不少家長認為,假期孩童不必上學就不用服藥。劉惠青說,此為迷思,孩童發展具多面向,除課業學習外,每日情緒、自我掌握的感受、自尊等,亦可藉服藥提升,還可減緩親子衝突。劉惠青認為,除非孩童對藥物副作用,特別是食欲降低等耐受度較低,或情緒問題較少,否則建議持續服藥,保持腦部活化狀態;因故停藥者宜藉大量運動維持腦部活化。
-
2022-01-22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失眠讓你免疫弱又健忘?小心「腦霧」症狀找上你!
工作壓力大、精神耗弱,讓你健忘失神狂當機?搶救健忘、對抗「腦霧」,飲食、運動、健腦活動缺一不可📢教你7招,訓練腦力運動|提升記憶力|開發你的潛能!快跟著元氣網一起培養生活好習慣,讓大腦健康、持續升級。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培養好習慣 大腦再升級工作、精神壓力雙夾擊,讓你健忘失神狂當機?想要對抗「腦霧」,飲食、運動、健腦活動缺一不可,快來開始跟著元氣網一起培養生活好習慣,讓大腦健康、持續升級。【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 (動一動,幫助你訓練肌肉、強化記憶力)。✅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 (蔬果農藥殘留吃下去傷腦!教你如何正確洗菜)。✅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 (玩遊戲練腦力!用簡單方法抗腦退化)。✅ 閱讀 3 篇健康知識 (擺脫失眠、耳鳴問題,加強活化大腦)。★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預防失智大腦體智活動: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職能治療師 施昱廷👉課程來源👉更多WaCare全銀運動線上課程⏰ 10:00-12:00【活動】居家小活動用家中的道具活化大腦超簡單: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鄭凱文⏰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吃魚補充Omega-3變聰明? 你該知道的16種魚類營養(文章來源:常春月刊)魚肉的纖維結構比較短,所以比其它肉類容易咀嚼吞咽、更容易消化吸收,供人體使用。而除了變聰明外,吃魚好處也很多,例如增強保護力、恢復體力、修補傷口、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都相當有幫助;建議不論是深海魚或淡水魚都有豐富的營養,可以輪流均衡攝取。👉《點此看全文》吃魚會長胖嗎?16種魚營養價值PK,熱量最低就選「它」⏰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醒腦運動】降低焦慮、舒緩情緒的伸展運動 :行動職能治療師 陳姵君⏰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 【活動】放鬆活動 練習才藝⏰ 18:00-19:00 【技巧】食在美好洗菜要不要加小蘇打?譚敦慈告訴你: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 譚敦慈⏰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最常見的異物是棉花 醫師:常是清潔耳道過後造成(文章來源:常春月刊)外耳道異物經常發生於兒童,常見的異物為圓珠類小玩具,而成人最常見的外耳道異物,則為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常是清潔耳道過後造成。👉《點此看全文》找不出原因的耳鳴、耳道異物,該怎麼辦?醫師教你這樣解決就好⏰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你有失眠困擾嗎?試試耳穴貼壓助眠降壓雖然沒有醫師能幫忙解除「壓力」,但中藥有「疏肝解鬱」藥材,盡量協助患者將體內「肝氣」疏通,外加安神藥材,達到治療失眠目標,除了中藥外,耳穴貼壓療法也能促進經脈循行、並增強臟腑功能,以達調暢氣血、陰平陽秘功效。另外,耳穴貼壓也可促進末梢神經與大腦皮質相應區的聯繫,改善失眠質量,對於失眠合併高血壓病患的血壓值,也有良好調節作用。👉《點此看全文》天天頭痛、夜夜失眠?原來「這樣做」能有效舒緩!⏰ 21:00 ~準備就寢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
2022-01-20 養生.抗老養生
發炎就是大腦病變的開始!聽手機、吃麵包...劉博仁醫師點名6大促發炎習慣,你可能天天在做
發炎是一切大腦病變的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2004年2月號《時代雜誌(TIME)》封面以「發炎」(inflammation)為「神祕殺手」(secret killer)為題之後開始,大多數疾病都會探討與發炎的關聯。紅、腫、熱、痛是急性發炎基本反應,但是慢性發炎如同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腦部疾病也是如此。還記得之前提過腦部裡頭有膠細胞,膠細胞又細分成星狀細胞、寡樹突細胞、微膠細胞、室管膜細胞;其中的微膠細胞類似白血球巨噬細胞,其功能是保護腦組織,但是如果微膠細胞或是星狀細胞啟動了特殊發炎反應,可能會產生無聲的神經發炎(neuroinflammation)反應,如果沒有及時修復讓發炎持續發生,反覆持續釋放的發炎激素是會造成大腦一發不可收拾的災難。舉例來說,一旦發生腦中風或是腦外傷,包圍在血腦屏障BBB的星狀神經細胞會發炎破損,導致保護大腦的血腦屏障發生通透性改變,最後造成腦漏(leaky brain);同時微膠細胞會啟動發炎反應,釋放大量發炎激素,如此雙面夾攻,神經發炎的連鎖反應就此展開。剛剛提到的是腦內直接的中風或外傷導致的發炎,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但是腦外的因素會影響到腦內發炎嗎?答案是肯定的。例如當身體遭受到感染、毒素汙染、自體免疫攻擊等因素時,這些狀況也會造成體內大量的發炎激素以及過量自由基反應,然後透過直接或間接方式穿越血管、血腦屏障BBB、迷走神經,甚至是室周區域(circumventricular organs,是大腦內部一塊具有豐富血管但缺乏完整血腦屏障的結構),同樣可以啟動微膠細胞的發炎反應,最後慢慢破壞腦神經系統。所以這個血腦屏障BBB非常重要,如果任何原因導致了BBB破損,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研究發現,肥胖、運動不足、空汙、壓力、失眠、腸道菌相失衡、荷爾蒙及內分泌失調,甚至是電磁波等,都會導致BBB滲透性改變,進而引起神經發炎。2016年英國腦神經影像專家維瑞爾•卡索拉羅(Valeria Calsolaro)在《阿茲海默失智期刊(Alzheimers Dement)》發表了阿茲海默症患者腦神經發炎的證據,他認為以病理解剖及神經影像科技的發現,類澱粉沉積尚不足以解釋阿茲海默症的腦部破壞,其實神經發炎才是主要的原因。2017年義大利分子生物及轉譯中心學者維倫提納•沙維(Valentina Salvi)在《神經老化前線雜誌(Front Aging Neurosci)》提出更詳細的解釋:當微膠細胞以及星狀細胞還處於非戰時,此時稱之為M0時期,當啟動發炎機制之後,會進入所謂的priming階段(也稱為M1階段),這priming可以做為啟動、初始或是促發來解釋。當這些微膠細胞進入M1階段,會進行發炎反應以殺菌或是清除異己,但是也開啟了組織破壞和神經發炎的骨牌效應,如果有足夠的抗發炎營養素支持,微膠細胞會進入M2時期,此時反而呈現抗發炎以及組織平衡修復狀態,是有益於大腦的。不過如果進入M1時期太久或是沒有注意到生活型態以及營養積極介入,則搞破壞的M1階段會邁入萬劫不復的惡性循環之中。一位50歲的張先生,他在政府單位擔任重要職位,因為表現良好,已經升任單位最高主管。不過因為某次開會時發現前一天的會議事項一片空白,怎麼想都想不到而嚇到了;在太太的陪同下到醫院檢查後被告知已經有認知功能障礙。當時他嚇的一時無法接受,因為自己的母親正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所以知道這疾病對於一個人甚至是家庭衝擊非常大。他太太陪同來找我的時候,我發現他有抽菸習慣,雖然一天半包,但也有30年菸史了;身體微胖的他,不只有高血壓及高膽固醇血症,卻沒有規律服藥。應酬多,運動少,加上睡眠品質不好,這些都可能是導致大腦持續發炎,最後造成認知功能障礙的原因。記得在和他分析說明原因之後,他說我跟他解釋的太詳細了,要是能早點認識我,也許就能避開大腦發炎退化。當時我就想一定要出一本有關大腦保養的書籍來教育大眾。保護大腦的第一步以下請各位參考一下,生活中是否有促進大腦發炎的不良生活或是飲食型態,請立刻改善:1.吸菸:吸菸所產生的自由基以及發炎物質太多了,裡頭的焦油以及上千種化學致癌物質不但會致癌,也傷害大腦。2014年的一篇研究發現吸菸會造成大腦氧化壓力激增,促進類澱粉沉積並啟動大腦的發炎反應,這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機會。2.糖及精緻碳水化合物:包括任何添加糖的飲料、可樂、蛋糕、甜點、糖果或是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麵粉、白麵條、白土司、甚至是白米飯等,都會增加血糖波動。這結果有二個,一個是過多的糖本身就是會促進發炎,產生糖化終端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 AGEs)增加;第二,過多的糖會造成胰島素分泌過多,導致胰島素阻抗,這也會促進血管發炎,增加失智風險。美國布朗大學神經病理學家蘇珊娜•德拉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在2008年《糖尿病科學科技期刊(J diabetes sci technol)》發表一篇文章:在比較健康者和阿茲海默症患者後發現,健康者腦內的胰島素平均含量高了4倍,同時胰島素受體(Insulin receptor)也高了10倍,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愈多就愈能正常發揮降血糖的作用;因此蘇珊娜‧德拉蒙特等人提出阿茲海默症可以稱為「第三型糖尿病」的理論。2020年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神經科學家艾納貝利•錢伯斯(Annabelle Chambers)等在《歐洲神經病裡雜誌(Europathol Exp Neurol)》發表了一篇研究,他們發現這種AGEs會在神經細胞、星狀神經細胞、血管內皮細胞中表現出來,雖然不確定是失智症的單獨風險因子,但的確會增加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內的類澱粉沉積以及神經老化。3.麩質過敏:過敏是身體對於過敏原的一種反應,近年來小麥麩質(gluten)在過敏疾病的探討已經眾所皆知。麩質是一種廣泛存在麥製品或澱粉加工品的蛋白質,也是俗稱的麵筋;是由麥膠蛋白(gliadins)和麥穀蛋白(glutenins)組成。我在治療所有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時,一定會檢查急性或是慢性過敏原,這裡頭當然包括麩質。許多國外醫師也都強調無麩質(gluten-free)飲食對於控制發炎性疾病、大腦疾病、憂鬱等都有顯著好處。(編按:麩質存在在部分種類的麵包中。)2021年的重量級期刊《細胞(Cell)》有一篇重要論文,是以色列柴姆巴(Chaim Sheba)醫療中心學者阿隆•樂訥(Aaron Lerner)所發表,主題非常特殊:「食物即醫藥:麩質在神經退化疾病的角色」("Let Food Be Thy Medicine": Gluten and Potential Role in Neurodegeneration),其中提到小麥製品裡的蛋白質,也就是麩質,可能會造成腸道菌相失衡 (dysbiosis);因此增加腸黏膜通透性,引起特殊交叉抗體反應,甚至是自體抗體的出現,攻擊了大腦中類似麩質的蛋白結構,而引起大腦退化疾病。4.酒精:酒精熱量高,每公克可產生7大卡,喝多了,肝臟容易發炎,會形成脂肪肝,令腹部肥胖不容易消除。過量的酒精也會傷腦,2017年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醫學部醫師在《精神科雜誌(Psychosomatics)》發表一篇統合研究,從文獻中發現酗酒引起的失智盛行率,雖然每個國家數字不同,但是酒精引起早發型失智症達到10%、而晚發型失智症因酒精引起的比例約只有1.28%。不過也有研究顯示「適量」喝酒對於心血管有好處,問題在於何謂適量?我比較喜歡用美國標準杯的算法,不同的酒精濃度(alcohol by volume, ABV)有不同的標準,先看何謂「一標準杯」?酒精度為5%(ABV)的普通啤酒,一標準杯是指12盎司(360毫升);酒精度為12%(ABV)的葡萄酒,一標準杯是指5盎司(150毫升);酒精度為40%(ABV)的烈酒,一標準杯是指1.5盎司(45毫升)。對男人來說,適量喝酒是指每天不超過2標準杯,每周不超過14標準杯;對女人來說,適量喝酒是指每天不超過1標準杯,每周不超過7標準杯。但是如果一個人喝酒後臉容易紅,可能是解酒ALDH2基因有變異,那就更要少喝了,因為這種體質酒喝多了容易有咽喉食道癌的可能。5.不良飲食習慣:包括攝取過多的omega-6脂肪酸以及過少的omega-3脂肪酸,這會導致發炎;尤其是充滿油脂的大腦,失衡的脂肪酸會造成大腦發炎。另外高溫油炸類食物要少吃,因為油經過高溫處理後極不穩定,容易酸敗形成壞油,一樣會造成大腦發炎。也不要忘了反式脂肪,這是一種「反噬健康」的脂肪,這種植物氫化油惡名昭彰,會造成動脈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失智風險。在許多的甜點、烘焙、糕餅裡頭加的酥油就是一種反式脂肪,雖然富含脂香,但是對心血管以及大腦真的不好。喜歡吃煙燻燒烤食物也要注意,食物在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多環芳香烴 (PAH) 、異環胺 (HCA) 、或是丙烯醯酸 (AA) 等致癌又促老的物質,不但會讓身體發炎嚴重,也與肥胖、大腦發炎脫不了關係。6.促進發炎的生活習慣:包括睡眠不足、久坐不運動、長期以耳朵直接接聽手機等。長期熬夜會造成胃的饑餓素以及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這些都會造成發炎反應增加,引起肥胖,而且不利於大腦在夜間清除大腦廢棄物質,當然就會增加失智風險及憂鬱傾向。久坐不動的3C族或是電視沙發族,不但熱量消耗降低、血管易發炎,全身容易堆積脂肪,也會增加三高風險,造成大腦損傷。因此要打造抗發炎的體質,對於維持健康、保護心血管以及大腦、降低癌症發生等都有其效果。基本上,平日必須要做到不吸菸(二手菸以及三手菸也是)、節制飲酒、多喝水、多吃原型少加工的食物、少吃精緻澱粉及糖、並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適度運動、不熬夜以及舒緩壓力,請記得盡量每日都做到這些好習慣。各式蔬菜因為具有足夠纖維以及各種五顏六色的植化素(phytochemicals),不但對腸道友好,對大腦也是有間接好處;但高糖分水果以及果汁必須要有總量管制。我曾經遇過連續多年一天吃6種以上過甜水果,結果反而造成糖尿病、冠狀動脈阻塞以及洗腎的案例。另外多吃好油,包括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中小型深海魚、亞麻仁籽油、海藻、堅果。煮菜烹飪盡量用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的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或是玄米油等;另外黑咖啡以及綠茶對於保護大腦也有效果喔!書籍介紹書名:劉博仁不藏私的健腦祕密:活化大腦一點都不難,六堂課養出健康好腦作者:劉博仁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作者簡介/劉博仁相信疾病的治療不應只有一種方法,透過初步的醫食同源核心概念,加上進階的功能營養醫學調理,並將精準醫療檢測納入驗證,才是追求健康的不二法則。現職台中市科博特功能醫學診所(Captain Clinic)院長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門診中心營運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會理事長延伸閱讀: 陳文茜8年來接連住院,去年又罹肺腺癌!一張「重大傷病卡」讓她悟出:人生最後的結局原來是...
-
2021-12-27 該看哪科.中醫
醫病天地/中醫+復健 腦麻改善肌張力
花蓮一名5歲林小弟因早產腦部缺氧,造成腦性麻痺,有四肢活動不便、呼吸道感染等問題,林媽媽到處求醫,得知花蓮慈濟醫院有中西醫合療,決定一試。經由針灸搭配復健,林小弟肌張力、免疫功能及語言能力均有明顯進步。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兒科主任醫師楊成湛表示,腦性麻痺是大腦未成熟前,某些原因導致部分腦細胞受傷害或病變,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常合併語言溝通、智能與學習發展上多重障礙。「腦性麻痺相當於中醫五遲、五軟、五硬」,楊成湛說,由於腦部缺氧造成大腦神經元損傷,影響林小弟四肢活動及運動,透過針灸頭部與四肢活化大腦神經元,緩解降低四肢高張力狀況。楊成湛指出,兒童大腦具有可塑性,愈早治療愈好,依中醫經絡循行理論,以針灸百會四神聰、手三里、合谷、足三里、太衝等穴道與捏脊督脈、膀胱經與按摩經絡經穴等,可改善腦部循環。並促進肌肉及神經末梢功能,放鬆肌肉張力,增加運動能力及肢體活動度,輔以中藥如杜仲、遠志、白朮、茯苓等醒腦開竅、開脾健胃。慈濟醫院表示,健保局推出「小兒腦性麻痺中醫優質門診照護計畫」,只要經由西醫確診為小兒腦性麻痺病患,年齡2至12歲,可透過小兒科或復健科轉介加入此計畫,接受西醫治療同時,也有健保給付,獲得更完善的中醫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