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醫療.中醫
搜尋
氣滯
共找到
76
筆 文章
-
-
2024-10-07 醫療.消化系統
舒緩胃脹氣與消化不良?醫揭2種錯誤按摩:按錯恐加重不適
當你感到胃脹氣或消化不良時,許多人會按摩腹部來舒緩,然而,隨意按摩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可能還會加重不適。根據中醫理論,採用正確的手法按摩腹部,能促進氣血循環、調理脾胃,幫助消化系統恢復正常運作。腸胃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腹主動脈,這條大血管將血液經由小動脈向兩側輸送至腸胃系統。因此,正確的按摩手法,應順應血液流向,從腹部中央向兩側輕柔推動,以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消化和營養吸收,讓你輕鬆調理腸胃,遠離不適。2種錯誤按摩錯誤1:直接按壓胃部許多人會用力按壓胃部來緩解脹氣,但這樣做反而會給胃部帶來額外壓力,特別是對有胃炎或胃潰瘍的患者來說,可能會加重病情。錯誤2:腹部畫圈按摩畫圈按摩看似能促進腸胃蠕動,但實際上可能干擾氣血運行。腸道蠕動是順時針方向,但血液循環卻是從腹部中央向兩側移動。如果按照腸道的蠕動方向順時針畫圈按摩,可能會阻礙部分腸胃的血液循環,尤其在左下腹和右上腹部位容易出現不適,可能加重症狀。正確按摩技巧正確的按摩手法,應該依照血液的自然流向,從腹部中央的腹動脈開始,輕柔推向外側,順應氣血流動,這樣能促進胃腸道的血液供應,幫助消化,緩解脹氣和消化不良等問題,才能有效調理脾胃。一名英文老師長期受到胃食道逆流的困擾,經過一年多的治療未見效果,進而尋求中醫治療,即透過正確的胃部按摩手法,結合中醫調理,以桂枝湯調理氣血,輔以黃芩清除體內的炎症與熱邪、枳實神麴疏通腸胃氣滯,並使用小茴香幫助消化系統恢復正常運作。經過四周調理,患者的胃酸逆流問題明顯改善,夜間不再胃痛,睡眠品質也顯著提升。正確的按摩不僅能有效緩解胃脹氣和消化不良,還能促進氣血運行,恢復腸胃功能。反之,隨意按摩不僅無效,還可能加重不適。再結合中醫的調理方法,能從根本改善腸胃問題,幫助身體恢復平衡,從而維持長期的健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04 醫療.消化系統
難怪會脹氣!中醫指3大原因,別再吃飯配話
脹氣在門診相當常見,輕微者可能只是吃飽後些微脹氣,打嗝或排氣即可緩解;嚴重的常會脹到沒有胃口,甚至導致疼痛睡不著覺。澄品中醫陳詩潔中醫師表示,脹氣其實在中醫來看可分成3種型態,症狀和治療方式都會有所不同。平時也可以透過3種方法改善脹氣! 難怪會脹氣!中醫指3大原因。別再吃飯配話、吃飯不專心! 脹氣的常見族群與因素:陳詩潔中醫師表示,脹氣常常發生在上班族、學生族、外食族、應酬族等人身上,影響因素可如久坐少動、情緒壓力、用餐習慣不佳等。用餐習慣不佳像是三餐不定、吃飯狼吞虎嚥、吃飯配話、處於壓力狀態下用餐、太晚用餐等,這些都將容易導致「一肚子悶氣」。 脹氣和脾、胃、肝有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脹氣主要與脾胃中焦氣機不暢有關。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升降之間使體內氣機順暢,反之導致氣機阻塞,也就容易出現脹氣。除此之外,壓力和情緒因素所導致的氣機逆亂、升降不利、肝失調達,也會加重脹氣。因此治療上多會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為主。 中醫看脹氣可分3證型,症狀、治療方向各不同! 陳詩潔中醫師也更進一步說明,從中醫角度看脹氣,可分成飲食積滯型、肝鬱氣滯型、脾胃虛弱型3大證型,症狀、治療方向都會有所不同。 飲食積滯型:飲食積滯型常見胸悶、腹悶,感覺阻塞不舒服,伴隨噁心想吐,也可能有胃食道逆流、大便不順暢,肚子按壓之後會感覺不舒服,以及各種消化不良的症狀。治療方向就會需要消導和胃,保和丸是常見方藥,並視體質加減其他中藥材。 肝鬱氣滯型:肝鬱氣滯型除了胸悶、腹悶、阻塞不舒服,也常會心煩易怒、經常嘆氣,通常因為壓力情緒所引起,脹氣位置也可能擴及到兩肋之間。治療方向就會需要疏肝解鬱、理氣消滯,多以柴胡疏肝湯、越鞠丸,並依體質加減各藥材。 脾胃虛弱型:脾胃虛弱型在胸腹脹悶以外,常見沒有胃口、食不下嚥、容易疲倦、大便偏軟或是腹瀉,通常症狀時好時壞,熱敷腹部可以緩解症狀。這種情況治療方向會以補氣健脾為主,升清降濁,常見以補中益氣湯加減其他藥材作為方藥。 改善脹氣從日常生活著手!好好吃飯、舒緩壓力、多多運動 常會脹氣的族群,除了可以尋求中醫改善,陳詩潔中醫師也建議平時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細嚼慢嚥、專心吃飯、三餐定時,避免狼吞虎嚥、邊吃邊說話或邊做其他事情、晚餐也別吃太飽,且最好在八點前結束。而適度的運動有助腸道蠕動、減少壓力,也是很好的防範方式。 少吃或別一次吃「易脹氣食物」:平常也建議少吃容易脹氣的食物,例如碳酸飲料、麵包、蛋糕等甜食,以及較難消化、容易停留在腸道產氣的高油脂、炸物等。乳製品及豆製品,以及高麗菜、甘藍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食物,還有大量澱粉的地瓜、芋頭、馬鈴薯等根莖類也盡量少吃,這些雖然有其營養,但對容易脹氣的族群而言較有負擔,可從其他食材攝取營養,或是留意避免同時一次吃。 也提醒,若脹氣情況遲遲沒有改善,應盡早檢查,以排除相關潛在疾病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脹氣怎麼辦?醫教4招助改善!3情況盡早就醫。 .逾5成上班族胃脹氣!醫教3招救腸胃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5-10 醫療.消化系統
脂肪肝竟有分胖、瘦!消除脂肪肝3方法,「這種飲食方式」最重要
脂肪肝(Fatty Liver)是台灣最常見的肝病之一。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資料,台灣脂肪肝的盛行率高達3成。許多人以為肥胖或愛喝酒的人才會有脂肪肝,但其實很多外表看起來很瘦、體重正常、不喝酒的人也有脂肪肝。如果放任不管,脂肪肝長期下來可能引起肝臟發炎,導致肝硬化、增加肝癌風險。所幸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接下來就從西醫、中醫的角度,教你如何改善和預防脂肪肝!西醫如何改善脂肪肝?中山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吳文傑指出,脂肪肝的成因可分為「胖的脂肪肝」和「瘦的脂肪肝」,「胖的脂肪肝」是因為攝取過多糖分和脂肪,過多三酸甘油脂累積在肝臟細胞。「瘦的脂肪肝」則是因為飲食缺乏膽鹼,使脂肪堆積在肝臟甚至發炎,這容易發生在體型較瘦的人身上。有些人雖然是標準體重,平常也沒有大魚大肉、甚至吃素,但因爲吃的魚、蛋、肉類不足,攝取的膽鹼不夠,也可能會有脂肪肝。要消除脂肪肝,目前還是以飲食與運動為主。吳文傑指出,改善脂肪肝的第一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控制飲食、多運動,讓每日消耗的熱量比攝取的熱量還多。有些脂肪肝患者可在醫師建議下補充維生素E。如果脂肪肝已經造成肝臟發炎,則可能需要透過藥物或減重手術來治療。如果體重減少5%,可解除10%的脂肪肝炎、減輕45%的肝纖維化。能達到此目標的患者高達7成!想要消除輕度脂肪肝,我們從生活習慣著手就可以達成。以下是我們可透過日常生活消除脂肪肝的3大方法:消除脂肪肝3大方法一、飲食熱量至少要減少30%,或每日減少500到1000大卡,來讓體重減少3到5%。這相當於每天少喝一杯700c.c的珍珠奶茶,或少吃一包洋芋片。但如果脂肪肝已經發展成較嚴重的「脂性肝炎」或「肝纖維化」,體重至少要降低7到10%。二、每週進行150分鐘以上的運動,或每週增加60分鐘的運動量:可進行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等減重到一定的程度時須配合一定的重量訓練,增加肌力來讓體脂率下降。三、補充維生素E:每天吃800國際標準單位的維生素E,可以改善非糖尿病、無肝硬化的脂肪肝。但因為維他命E的過量攝取可能增加死亡率,有些研究也懷疑維他命E跟攝護腺癌的關係,所以必須慎重使用。中醫如何治療脂肪肝?根據台北長庚中醫內兒科主任江昆壕在《長庚醫訊》發表的衛教資訊,中醫認為脂肪肝的成因,是由於飲食失調、勞逸過度、先天不足等因素,致使肝氣鬱滯、脾失健運、濕濁內生、氣滯血瘀,鬱積於肝而發為脂肪肝。治療方面,中醫建議從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著手,避免會傷害身體臟腑與氣血的飲食內容與生活作息,再輔以中藥治療,補養臟腑、調理氣血,使臟腑氣血功能恢復正常,才有機會逐漸改善脂肪堆積在肝臟的情況。江昆壕提醒,脂肪肝的患者務必要減肥、適當運動,盡量避免飲酒,同時控制好慢性病,定期做健檢來追蹤肝臟的健康狀況。又如果有長期服用的藥物,請記得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預防脂肪肝的飲食習慣綜合中、西醫2種觀點,要預防脂肪肝,我們在飲食習慣上可從以下3點來做調整:一、選擇地中海飲食:以全穀雜糧取代精緻澱粉,攝取多樣且充足的蔬菜類、多樣且適量的水果類,適量乳製品、黃豆類、堅果類,選擇芥花籽油、橄欖油、苦茶油等好油,補充魚肉、雞肉、雞蛋等蛋白質,減少吃紅肉、肥肉頻率,以及少吃甜點。二、避免飲酒:男性每天飲酒量不應超過20公克酒精,女性每天飲酒量不應超過10公克酒精。三、補充膽鹼:雞蛋、乳製品、肉類都含有大量膽鹼。素食者可以吃堅果類、大豆蘑菇、藜麥,或是花椰菜、甘藍菜等十字花科植物。事實上,要預防脂肪肝並不難,只要持之以恆地運動、維持正常體重,同時均衡飲食,少吃高油脂、高糖份的食物,就不用擔心脂肪肝找上門了!參考資料:長庚醫訊〈告別脂肪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地中海飲食原則〉延伸閱讀: 胰臟癌若會痛就晚了!五類人快去做檢查
-
2024-04-11 醫療.中醫
四物湯是女生調養專用?中醫院長指5迷思:先診治,別亂喝
四物湯一直以來廣受民眾青睞,甚至被視為萬能的婦科調經方,不過民眾熟悉的四物湯真的是如此平和、人人能用嗎?又真的是萬能的調經方?澄品中醫院長劉筱薇醫師指出四物湯的常見迷思,了解之後助喝得更健康、更養生! 四物湯是從哪裡來的?當中放了「哪四物」? 劉筱薇院長表示,四物湯是源自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當中「芎歸膠艾湯」的變方,將其中的阿膠、艾葉、甘草所組成的方劑去除,以熟地黃、白芍藥、當歸、川芎等四味藥材組成,紀載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當中。 四物湯自古以來廣為流傳,大家口耳相傳下難免會出現許多迷思,例如是人人可用、萬能調經藥、女性專用、能養顏美容、部分婦科疾病族群不宜等。 四物湯有助調血人人能喝?中醫院長指常見5大迷思! 迷思一:四物湯很平和,人人都可服用。劉筱薇院長表示,四物湯畢竟也是由四種中藥材所組成,如未對症下藥,除了無助改善身體狀況,也可能出現副作用。例如體質太過虛弱者,服用四物湯就容易出現腹瀉、腹脹、頭暈、倦怠等;體質太過燥熱,服用四物湯則可能口乾舌燥、長痘痘、嘴破、全身發熱。臨床上就常聽到患者自行服用,沒養生到反而喝出問題來。 迷思二:四物湯是婦科萬能的調經方。劉筱薇院長指出,四物湯有補血、活血、行血作用,確實是一種調經血之方,適合婦女調經補血。但是,月經不順的原因百百種,必須先經由醫師親自診治,辯證論治後才能對症下藥,四物湯僅是其中一種調經血之方,許多疾病還是要加減其他藥物才有辦法達到療效。 迷思三:四物湯是一種女性專用湯劑。正如前述提到的,四物湯調血的作用常讓人認為是女性專用的湯劑,不過劉筱薇院長指出,四物湯其實也對跌打損傷相當有幫助,有活血化瘀、去淤生新的作用,在對症下藥的情況下,不論男性女性都可服用。也如前述各疾病仍會加減其他藥物達最佳效果。 迷思四:四物湯常常喝,可以養顏美容?或許是因為市面上已有許多產品,將四物湯飲包裝成讓人覺得不只能調經養血,還能養顏美容的關係,也有不少人會喝四物湯養美。不過劉筱薇院長指出,事實上面容氣色的好壞和健康息息相關,一樣需要配合醫師診斷才有辦法開藥方調養身體,四物湯也只是其中一種,若要當成「喝的保養品」恐怕效果不如預期,還可能喝壞身體。 迷思五:有子宮肌瘤等,不能喝四物湯?民眾常會看到婦科的許多疾病有某些東西不能吃、不能喝,例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四物湯常口耳相傳被列為禁忌。不過劉筱薇院長表示,這兩種婦疾在中醫來看都是屬於「癥瘕積聚」,多為氣滯血瘀,中醫用藥多以活血化瘀進行,四物湯就是常見方子。因此,於此並非絕對禁忌,理應為避免隨意亂補而補出問題,例如肌瘤變大。 四物湯活血化瘀助調血,但要診治後調配別亂喝! 劉筱薇院長表示,若是購買一般店家販售的四物湯,其多由店家加減藥味製成,市售產品也多以人人能喝為主,對身體健康幫助的影響恐怕差強人意。再三提醒,若想要透過飲用四物湯,還是應診治之後調配藥材,依各人情況對症下藥才更有保障。 《延伸閱讀》 .月經沒來、經血量異常?醫:月經異常3個月、停經後出血速就醫! .常頭暈、頭痛如何改善?中醫:飲食可改善,女性留意慢性貧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08 醫療.骨科.復健
追劇、打麻將…久坐不動肩頸腰痛、下肢浮腫 圖解按這些穴位緩解
現代人3C不離手,滑手機、追劇、打麻將,維持久坐不動的姿勢,肩頸容易出問題,也常造成腰肌勞損發炎,可說是文明病了;而逢年過節返鄉造成的交通堵塞,也常令民眾腰痠背痛,甚至臀部疼痛、膝痛、下肢浮腫。預防痠痛,最重要的就是多休息、變換姿勢,可以設置鬧鐘,每三十分鐘起身活動,並且盡可能讓自己維持良好的姿勢,例如適當的桌椅高度較能維持好姿勢。若需長途開車、搭車,則盡量避免穿著緊身衣物,可減少血液循環不良的情況。此外,也可以適度做足部運動,將腳背上勾、下踩,或腳趾抓地再放鬆,這些動作可讓小腿肌肉收縮伸展,促進末梢循環。久坐後,可適度抬腿,使血液回流。中醫可以如何緩解這些久坐造成的筋骨痠痛呢?以下提供幾個穴位,適度按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解除痠痛疲勞。肩頸痠痛風池穴:沿耳後乳突邊緣向後滑動,可在枕骨下、斜方肌外側摸到一凹陷處,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有效紓解肩頸的各種酸痛。肩井穴:位於肩外側緣和大椎穴之中間點,主治頭項強痛,肩背疼痛,可舒緩肩頸肌肉,改善落枕、肩頸僵硬。天宗穴:位於肩胛骨的正中間,可舒緩胸內氣滯、緩解肩關節發炎、肩頸痠痛、落枕、手臂痠痛無力。腰痠背痛環跳穴:環跳就是站立時夾緊屁股,屁股會出現的凹陷處,可利腰腿,腰臀痛、髖關節痛及衍生的下肢痠痛皆可應用。風市穴:在站立時手掌貼於大腿,中指指尖所擺放的位置,可治膝痛、腰痛、腿腳乏力等委中穴:在膝後中間位置,功效為舒筋、利腰腿,能應用於急性腰痛、腰脊僵硬、膝痛。後谿穴:在手握拳後小指旁最突出掌紋肉上,後谿清熱舒筋、通督脈,能緩解脊椎相關的疼痛症狀。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改善腿部疼痛血海穴:血海穴的位置在膝部內側上方約3指位置,主治血證,可調血清血,宣通下焦,與其他穴位配合可緩解膝痛。梁丘穴:在膝部外側上方約3指位置,可治膝痛、膝不得屈伸、腰腳痛等。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上緣外側,可摸到突出的腓骨,稍往前些的凹陷處即是,可舒筋健膝,膝關節痛、踝關節扭傷、落枕皆可應用。三陰交穴:位於內腳踝尖,向上約4指幅的凹陷處,可調血病、通氣滯、疏通下焦經絡。除上述穴道以外,當然亦可按摩或熱敷局部痛點。揉按穴位時也要注意,不可過度用力或按摩過久,有時過度揉按反而會造成局部發炎,會更加疼痛。若有休息及按摩無法改善的疼痛,建議諮詢中醫師,尋求適當的醫療方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12 醫療.婦產科
月經經血顏色代表什麼?如何分辨月經與懷孕初期出血?一文看懂4種經血顏色、7種月經異常警訊
每位女性每個月都會經歷一次生理期,你有觀察過月經經血顏色嗎?經血顏色黑、咖啡色是婦科出問題的警訊嗎?月經有血塊正常嗎?如何分辨月經和懷孕初期出血?一文帶您看懂。為什麼月經有血塊?經血顏色變化原因一般月經週期平均為28~35天,每次經期持續約5~7天,出血量不超過80C.C,月經的經血為子宮內膜夾雜血液,通常呈現鮮紅色及一些內膜組織,若經血在子宮或陰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作用,則可能使經血顏色變成暗褐色或黑色,取決於個人凝血與排血速度。至於,月經出現血塊也是許多女性擔憂的問題。通常來說,月經伴有少量血塊是正常現象,不過,如果月經血塊相較先前生理期變多則建議就醫檢查。月經經血顏色代表什麼?大部分的月經經血顏色會因個人排血速度而不同。不過,根據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瑜芹發文指出,月經經血顏色、濃稠度、持續時間等也有可能是子宮出問題的警訊,以下說明4種經血顏色: 若以中醫觀點來看,同仁堂中醫診所醫師鍾政勳表示,月經經血顏色呈淡紅/粉紅、紫黑色、橘/淺咖啡色、鮮紅色,各自代表不同身體狀況,以下詳解:.淡紅/粉紅(體質偏虛型):經血量少可能是血虛或腎虛,常見症狀包含面色蒼白、手腳冰冷、腰酸背痛等;經血量多則可能是氣虛,常見症狀如疲倦、呼吸、氣短、頭暈目眩等,應少吃生薑、大蒜等辛辣刺激食物。.紫黑色(血瘀型):可分為腎虛、寒凝、氣滯血瘀三種。腎虛血瘀常見症狀為腎氣不足,眩暈、耳鳴、腰酸背痛;寒凝血瘀常見症狀為怕冷、手腳冰冷、四肢拘急、經痛;氣滯血瘀常見症狀則為胸脅悶脹、腹部脹痛、口唇紫暗,皮膚青紫斑,建議少吃冰品、冷飲、西瓜、火龍果等寒涼冰冷食物。.橘/淺咖啡色(警示型):可能是身體受寒或是陰道感染,平時應多注意會陰部清潔問題。.鮮紅色(血熱型):鮮紅色經血且量多可能是實熱,常見症狀包含怕熱、口苦、口乾、汗出多、口苦、大便乾硬等;經血量少則可能是虛熱,常見症狀如怕熱、手足心熱、失眠、盜汗、口渴欲冷飲等,平時應多喝水,少吃燒烤、油炸食物。如何分辨月經與懷孕初期出血?懷孕初期出血是懷孕常見症狀,不少孕媽咪在還未確定懷孕時,不知道怎麼分辨月經與懷孕初期出血。根據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衛教資料指出,要辨別是月經還是懷孕出血,可從出血顏色、出血量及出血天數三面向判斷。 (表格資料來源: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留意7種月經異常狀況每位女性的生理週期與月經血量都不太一樣,平常應多觀察生理期變化。日本婦科醫師駒形依子於《婦科女醫的私密門診》提到,若月經出現以下7種狀況,可能是異常狀態:1.白天也用夜用衛生棉2.夜晚不用尿布型衛生棉容易外漏3.月經第二天,若不每一、二小時替換一次夜用衛生棉(或日用量多型衛生棉)會感到不安4.生理期間有排出過直徑超過五公分的血塊5.月經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一般護墊就夠了6.生理期一天就結束了7.生理期長達兩週,或者會持續少量出血到下次經期開始經期如何保養及預防經痛?想要經血順暢排出及預防經痛與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不妨參考以下5點建議。1.保持心情愉悅,適當抒發壓力。2.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避免熬夜。3.規律運動習慣,維持正常體重,過輕過胖都有害健康。4.減少攝取燒烤、油炸等食物。5.戒菸、戒酒。補充適量鎂離子有助於預防經痛,鎂食物包含腰果、南瓜籽、黑豆、黑巧克力等。參考資料: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陳保仁醫師與芙蘿拉、協和婦女醫院、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同仁堂中醫醫療體系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4 醫療.骨科.復健
冬日關節痠痛難耐 日常5保養緩解不適!「八段錦」分解動作通血氣養筋骨
冬日天氣逐漸轉涼,甚至偶爾下個小雨,門診中就會有許多來看筋骨痠痛的患者。「唉唷,我最近都可以當氣象台了,只要膝蓋開始痠痛,就知道又要變天了。」「最近早上起床,手腳關節頂扣扣,都要活動伸展一下才會覺得舒服。」筋骨痠痛,凡是肌肉、韌帶、肌腱、筋膜等軟組織或骨骼損傷所引發的疼痛不適感,也就是中醫說的「傷筋」或「傷骨」,例如各類慢性損傷: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表現有「痠、麻、抽、脹、痛、無力感」。常見筋骨痠痛的原因筋骨痠痛的年齡層發生範圍越來越廣,不只是老年人,就連年輕族群,如果平常保養不好,也很容易產生問題。肢體肌肉關節的痠麻腫痛,中醫稱之為「痺」,內在原因有慢性勞損及年老退化、外界因素則是天氣的寒冷或潮濕的侵襲(風寒濕邪)。1.慢性勞損:因姿勢不良或重複勞動造成肌肉過度使用,使得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長期下來,就會有筋骨痠痛、肌肉緊繃僵硬、關節轉樞不利的狀況。2.老化退化:年紀漸長,或過度勞累例如長期熬夜者,由於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筋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身體臟腑得不到足夠營養而發生疼痛訊號),或是骨質流失,逐漸有腰膝酸軟的症狀,甚至身體多處關節不適的情況。3.風寒濕邪:溫度或濕度的改變,中醫醫書提及「風寒濕邪留而為痹,筋脈痹阻,則筋骨僵硬、疼痛、活動不利。」寒風刺骨是有道理的,低溫會讓關節肌肉緊縮僵硬、筋膜延展性變差;濕度可能會使因退化而腫脹的肌腱韌帶更加惡化,造成筋骨關節更加疼痛。日常保養遠離關節痛筋骨痠痛的民眾,除了門診就醫時的針灸拔罐治療及傷科疏經通絡手法之外,在家還可以進行足浴泡澡,或是動手來煮些藥膳茶飲來進行補養。1.足浴方:利用乾薑、桂枝、赤芍、川芎、艾葉等藥材用紗布袋包好,放入適量溫水(小於45度c水溫),待3-5分鐘足浴包精華溶入,浸泡10-15分鐘。透過中藥本身的作用,加上薰洗時溫熱蒸氣可助藥力穿透,達到疏經活絡的功效。2.杜仲茶:杜仲可補肝腎、強筋骨,但性溫味甘,一週喝1-2次即可,切勿貪多,以免過量補過頭。3.刮痧:不只應用於中暑,當經絡氣血不通產生的瘀也可以使用。中醫說「不通則痛」,因此以刮痧板沿肌肉緊繃僵硬處刮痧,使經絡通順,有活血化瘀功效,且可以引臟腑穢濁之氣自腠理(毛細孔)透出,筋骨舒暢。4.中醫養生操八段錦:八段錦屬於中醫的導引法,民眾經常使用拿來當作健身氣功,主要是有八段招式,可以疏通人體經脈、暢通氣血。八段錦動作包含:(1)雙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開弓似射雕 (3)調理脾胃須單舉 (4)五勞七傷往後瞧 (5)搖頭擺尾去心火 (6)兩手攀足固腎腰 (7)攥拳怒目增氣力 (8)背後七顛百病消。5.食療養生食療養生-何首烏參雞湯(葷)及何首烏參菇湯(素)準備食材何首烏3錢、西洋參1錢、川芎3錢、當歸3錢、白芍3錢、熟地黃3錢(若體質燥熱者可以選用生地黃)、玉竹3錢。葷食者選擇雞腿200克,素食者選擇新鮮綜合香菇200克。料理方式1.(葷食)煮一鍋水至滾沸,放入雞腿汆燙去血水後撈出備用。(素食)各類新鮮香菇使用流水稍微沖洗,擠乾水分後備用。2.將中藥材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煮沸後再加入雞腿或香菇,大火煮5分鐘,關小火續煮15分鐘。關火,調味,可以酌加鹽巴或枸杞、紅棗。食材介紹•何首烏:補肝腎、益精氣、顧筋骨、烏髭髮。•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川芎、當歸、白芍、地黃:是四物湯的組成,最初來自宋朝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又稱「理傷仙授方」,起初就是補血、養血、顧筋骨的傷科良藥,並非只有女性補身體才適合。•玉竹:滋陰潤燥、生津止渴。食用說明生地黃是清熱涼血、而熟地黃是滋陰補血,當民眾偏燥熱體質時我們就選擇生地黃、如果是偏寒涼體質則選用熟地黃,如果不是很清楚那麼就可以使用生地黃,或生地熟地各半,避免過補上火。
-
2023-11-20 養生.運動健身
下半身瘦身攻略 只要四招 一個月後告別「梨形身材」
天冷吃多怕胖嗎? 別擔心!跟隨「下半身瘦身攻略」,輕鬆達成一個月告別粗腿、大屁股的目標。今天Youtuber 77 老大,將傳授四招攻略,和梨形身材說再見。編輯推薦超越吳慷仁,被小S公開示愛!《此時此刻》劉俊謙7件事,女友是《返校》的「她」、獲封「港版坂口健太郎」!2年胖20公斤腫成麵包超人 甩肉成為衝浪、滑板女王 ,愛上有力量的自己誰會超越趙露思?盤點10位人氣火熱95後小花,虞書欣真實身分是上海小富婆!下半身肥胖的原因主要有濕氣重和血瘀氣滯兩種,跟著以下四大攻略,一起迎接自信體態曼妙身材!一、「象腿肥臀再見茶」:每周飲用二至三次,藥方內容可自行到中藥行取得。二、泡腳:超厲害的瘦身降脂泡澡方,在家裡輕鬆實施,既簡單又經濟實惠,不再需要依賴昂貴的減肥藥或自費的減肥門診。三、按壓穴道:依照影片指導按壓四個穴位,相較於隨意按摩更為有效。四、推牆瘦小腿運動:包括夾物瘦腿、深蹲坐椅子20次等,輕鬆就能做的運動。以上都學會了嗎,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運動的相關內容嗎,趕快訂閱關注女子漾吧!編輯推薦新北/北海岸黃金之湯!金山【磺港公共浴室、中山溫泉公園】享泡湯樂【心理測驗】你和伴侶的關係是否健康?測驗你們是否該分手2023秋冬最熱美拉德唇膏 精選五支黃皮姐妹閉眼入「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0-31 焦點.健康知識+
嘴唇蒼白、鮮紅、發紫都不健康?5種類型唇色意義解密及保養對策
現代人最在意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口腔徵象起源於脾胃機能 從唇色表現看身體狀況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賴睿昕中醫師說明,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唇色、乾燥脫皮、泡疹 象徵五種類型中醫將唇色歸類為幾個類型:唇色淡白而蒼: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保養對策: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唇色鮮紅: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保養對策: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唇色青紫暗: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保養對策:平日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唇表面乾燥龜裂: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保養對策: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透過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唇泡疹: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保養對策: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延伸閱讀】火氣大嘴角破? 中醫:脾胃之火非主因,這樣做降低發作頻率乳癌化放療食養調理 專業中醫師精闢解析【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9737】(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4 醫療.中醫
鮮紅、紫暗、蒼白...從唇色看健康!中醫師提醒:唇色及外觀變化恐是身體發出警訊
現代人最在意的是氣色好不好,每個人都希望容光煥發,脣紅齒白、皮膚透亮就成為大家最羨慕的樣貌,門診中經常遇到患者希望透過調理改變「唇色」,到底不同唇色是不是跟健康有對應相關?脾胃機能好壞 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中醫師吳宛容表示,中醫臟腑理論提到:「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機能好壞往往表徵會顯現在唇口周圍,《靈樞.脈度篇》:「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脾胃功能正常則舌頭感官能識別五穀的味道,因此脾胃機能失調會影響味覺或唾腺的分泌。典籍中提到脾虛者易覺得口中淡而無味,脾有濕熱則易感到嘴中有黏甜及膩的感受,脾陽虛者,其唾液分泌也多,脾陰虛者,唾液分泌量較少。所以口腔的許多徵象皆起源於後天之本的脾胃機能,透過唇色的表現可以提供中醫辨證身體健康哪裡出了問題。唇色及外觀起變化 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吳宛容解釋,嘴唇色澤與樣貌大多是天生的,從健康角度我們需要注意當唇部外觀起了變化時,代表身體發出警訊。健康的嘴唇樣貌呈現透亮微紅,色澤均勻,上下唇顏色差距不大,表面潤澤且有光澤亮度,唇肉飽滿而不腫脹,不會過度乾燥龜裂。以下將唇色歸類為幾大類型,並進一步加以分析:▸唇色淡白而蒼唇色淡最直接顯現的有脾氣虛無法布達血氣於唇、血虛造成無材料養分供給於唇,因此,現代人不正常飲食、不健康節食減重、病理性的貧血等都會造成唇色白淡。常見養生中藥可以調理脾氣虛的有黃耆、黨參、白朮、甘草等,中醫師也會透過常見方劑黃耆建中湯、四君子湯、歸脾湯等健脾養血來改善唇色蒼白的症狀表現。常見保養穴位有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每日透過深按足三里穴10至15分鐘,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唇色就會慢慢因為氣血充足後轉為紅潤樣貌。▸唇色鮮紅唇色紅赤主熱症,中醫將熱症分為實熱及虛熱,又利用臟腑辯證將熱症源頭歸類為不同臟腑形成,源頭臟腑形成熱症火氣之後可能會往腸胃系統蔓延,甚至影響全身,火氣透過腸胃系統傳導至舌及唇口就會顯現於唇色而表現紅赤狀態,中醫會根據不同臟腑用藥給予清熱藥物並且反佐使用一些藥物來平衡,避免寒涼藥物傷及脾胃,當身體有熱症時,民間常用青草茶、苦茶、椰子水或甘蔗汁等來清熱,短期飲用可以達到解熱生津效果,但應避免長期使用,寒涼茶飲久服仍會傷及脾胃,過度飲用寒涼類茶飲轉成虛症也可能轉為產生虛熱,建議尋求中醫師辯證處理給藥較為合適。火熱型唇色的人平常需適量多飲水,每周1至3次足量有氧運動,透過運動流汗幫忙代謝體內累積的火氣。▸唇色青紫暗唇色暗青屬寒症,中醫典籍描述的寒症為因陽虛、氣虛或是氣滯血瘀造成的不通,因不通導致局部血流循環效率不佳都歸類為寒症範疇。食物上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溫通效果的來對應唇色青紫症狀,如薑、蒜、洋蔥、茴香、胡椒或香料等,適量加入食物中烹調輔助食物改變寒熱調性,藥物使用上常見肉桂、附子、乾薑等溫陽藥,丹參、赤芍、當歸等活血養血藥物可以改善局部循環。日常保養可以透過溫水足浴或丹田灸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來達到保健溫通效果。▸唇表面乾燥龜裂唇燥主津少陰虛,津液不足可以分成脾不生津及肝腎陰虛兩個層次,中醫使用滋陰潤燥藥物幫助生津存陰,常見使用方劑包含沙參麥冬湯、甘露飲、六味地黃丸等,常見藥物如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等藥物需要良好脾胃機能支撐。透過脾胃運化能力可以將藥性及飲食中所含津液轉化成身體能存下來及使用於細胞及黏膜表層所用。平日保養除了在皮膚黏膜適當使用乳液保濕外,飲食避免多食油炸及難消化食物,保持脾胃機能運化順利。經由丹田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有助於升提脾胃氣以資水穀運化,新生氣血津液,幫助皮膚黏膜新生。▸唇泡疹唇周圍泡疹屬於免疫力低下造成病毒侵襲,中醫調理透過臟腑辯證、陰陽平衡用藥治療,急性期以清熱宣透降低局部發炎反應,局部炎症緩解後,平補平瀉一邊穩定免疫系統一邊加強身體代謝,以利加速排出身體與病毒作戰後的病理產物,最後回歸到核心透過調整體質來強化免疫系統作戰能力及穩定度。平日保健需注意勿過度熬夜、適度尋找適合自己的宣洩壓力方式及健康低油低糖飲食,每日按壓合谷穴、足三里穴、太衝穴10至15分鐘,或透過針灸、艾灸、丹田灸等方式,有效強化免疫系統,減低外來病毒侵襲感染。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30 性愛.性福教戰
吃中藥真能補腎壯陽嗎?中西醫解讀男性性功能障礙 改善性功能靠4招
現在許多人的生活壓力大,房事問題也是一大困擾之一,有些男性患者會因為房事不順而來詢問醫師「醫生,我男性性功能異常是不是敗腎?我想要吃一些補腎陽的中藥協助壯陽。」但一味的補腎壯陽真的適合嗎?西醫看男性性功能障礙男性性功能的生理過程是複雜的,包含神經、血管循環與男性荷爾蒙等因素調控,另外也會受到局部的解剖構造與心理因素影響。正常男性性功能的過程,從性慾、陰莖勃起、性交、射精,其中任何環節異常就稱為男性性功能障礙。男性性功能障礙又可分為三類:勃起功能障礙(俗稱陽痿)、射精功能障礙(早泄、延遲性射精、無射精、遺精等)與性慾減退,其中以勃起功能障礙的患者所佔的比率最多。且根據統計結果,隨著病患的年齡增長,造成男性性功能障礙的比率也會逐年增加。以形成的原因來說,包含:1. 血管性因素外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菸品使用。2. 神經性因素脊髓損傷、中風、失智退化、巴金森氏症等。3. 局部結構問題佩洛尼氏病、陰莖創傷白膜破裂;放療、手術後的結構異常。4. 荷爾蒙因素性腺功能低下、高泌乳激素症、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減退、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或低下。5. 藥物因素抗高血壓藥、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抗雄激素藥、違禁物質使用、酒精使用等。6. 心理性因素情緒焦慮、關係緊張問題、性冷感、壓力因素;焦慮症、抑鬱症等。中醫看男性性功能障礙中醫以臟腑來說,會以腎、肝、心、脾為主。1. 腎因為先天稟賦不足、後天房勞過度或久病等因素,造成腎陰虛、腎陽虛或腎精虧損的表現,腎又主二陰,進而影響男性性功能。2. 肝因情緒精神壓力,肝鬱氣滯,造成肝經不暢,肝經又過陰器,也影響男性性功能。3. 心、脾飲食肥甘厚味,造成脾胃濕熱,濕熱下注陰器;脾失健運,結合心脾氣血虛弱,造成宗筋失濡,兼有血瘀阻絡,影響男性性功能。中醫診視患者,會根據病人的症狀表現,思考成因,並對應不同的證型診斷與治則,因人而異的給予治療,可以透過內服中藥、針刺治療等來協助改善症狀,除了調整臟腑功能,也可透過刺激經絡的氣血暢通來協助。最後,建議尋找「性福」的男性朋友,要尋求醫師,配合自己的狀況來調整,而非一味的要求補腎壯陽,或是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食品等,實非適當之舉。改善性功能障礙4方法1. 改善生活型態:戒菸戒酒、飲食節制、減重、規律運動等。2. 控制已知慢性疾病或危險因子。3. 注意壓力的釋放,勞逸結合。4. 伴侶關係的和睦調整,建立關懷體貼的信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9 醫療.消化系統
出國水土不服!急性腸胃炎怎麼辦?中醫詳解常見6類型,按壓2穴道解不適
近期出國旅遊的民眾增加,有些人可能因水土不服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的狀況, 小心恐是急性胃炎作亂,中醫師莊可鈞表示,民眾想緩解急性胃炎症狀,可加重力道按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另外當食物停滯於胃中,按壓這2穴也會有助於完成「吐法」,降低不適感。急性胃炎常見症狀 中醫以6大分型辯證莊可鈞指出,急性胃炎從定義上來說,胃壁胃黏膜組織有發炎或糜爛性出血現象,且經常伴隨胃腸脹氣、痞悶、噁心、乾嘔、食慾不振、胃筋膜痙攣、胃脘抽痛等症狀,可是當消化不良症(Dyspepsia)或壓力緊張造成胃部不適時,皆有上述相似症狀,因此要診斷出急性胃炎,臨床需要透過胃鏡及組織切片等檢查認定。莊可鈞描述,急性胃炎病因包括飲食不節制、飲食不清潔、情志不舒及壓力,中醫將此歸納出脾胃熱證、脾胃濕證、脾胃濕熱夾雜、脾胃食滯、脾胃寒熱錯雜、肝胃不和等6類辯證分型,廣義上當腸胃不適症狀越多時,發生胃炎機率就可能提升,臨床上也會以藥物介入治療,並請患者配合飲食改善來避免病症加重。▸脾胃熱證:常見症狀為嘔吐頻繁、吐出物酸苦而臭,甚至伴隨氣味重的腹瀉、舌紅身熱,症狀劇烈,常用葛根芩連湯、黃芩湯等方劑來加減治療。▸脾胃濕證:常見症狀為胸腹脹悶、噁心乾嘔、腹脹腸鳴、身重體倦、大便濕黏、舌苔較厚膩,常用平胃散、胃苓湯、藿香正氣散等方劑來加減治療。▸脾胃濕熱夾雜:常見症狀為熱證跟濕證夾雜,也會以這2個證的常用方劑合方作加減。▸脾胃食滯:常見症狀為胃脹氣、胃窩區域痞塞及痞悶感、噁心欲嘔、噯酸、吞酸、胃口差等,常用保和丸加減理氣藥物如陳皮、厚朴、雞內金等來治療。▸脾胃寒熱錯雜:同時有急性胃炎的發炎熱證及消化機能停滯的寒證,中醫會使用「和法」的用藥思維處方治療,以傷寒論的半夏瀉心湯加減即是典型方劑,隨證搭配理氣及消食化積藥物。▸肝胃不和:屬於情志及壓力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引起,常見症狀為胃筋膜痙攣、胃脘抽痛、腸鳴、伴隨緊張時下腹痛及腹瀉,常用柴胡疏肝湯及理氣消積藥物加減治療。飲食習慣差又大量攝取這類食物 急性胃炎不發作也難 莊可鈞說明,急性胃炎是急性發作的短期疾病事件,中醫在治療及剖析上會將腸胃機能的長期狀態納入考慮,適當加減用藥治療,保有慢性胃炎的治療思維,並搭配正確飲食衛教,畢竟胃機能長期不佳的狀態下,容易因突發因素加入造成腸胃急性發炎。莊可鈞也舉出典型案例解釋,民眾原本長期飲食習慣不佳,若一時大量攝取太熱、太酸、太辣、太刺激的食物,或飲用濃茶、酒精、吸菸等狀況造成腸胃負擔,容易造成急性發炎症狀。另外,像工作壓力大、少運動的上班族,本身胃粘膜的血液循環較差,一旦有發炎情形,胃粘膜就不容易癒合,若不巧吃到不清潔及保存錯誤的食物,急性腸胃炎便迅速發作,症狀也會更加劇烈。腸胃機能差者 可自製1茶飲調養當急性胃炎發作時,莊可鈞宣導,患者可以按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緩解急性不適症狀,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具調理脾胃和腸消滯、清熱化濕等功效;梁丘穴則為足陽明胃經郄穴,具通調胃氣和中降逆功效,要加重力道深按療效才能發揮,平時也能飲用健胃消積茶飲來調養腸胃機能,預防病症發生。【健胃消積茶飲】▸材料:麥芽10g,黨參6g,枳殼3g,陳皮3g,砂仁3g,厚朴3g,甘草3g,生薑1片,剝開的紅棗1至2顆。▸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500cc熱水中,悶約30分鐘,或煎煮至水滾10至15分鐘,溫服即可。▸功效:麥芽甘平,入脾胃肝經,具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功效,中醫治療小兒胃口不佳常會用這味藥材來幫助醒脾胃氣滯。黨參甘平,入脾、肺經,健脾益氣,強化脾胃消導及運化機能。搭配其他理氣藥物如陳皮、砂仁、厚朴、枳殼等,可以長期調理脾胃機能。最後,莊可鈞提醒,當胃處於急性發炎狀態導致消化機能停擺,這時食物、酒精、或不潔食物停留於胃中,適度「吐法」可排除不當停滯的食積,也能幫助緩解症狀。重壓「足三里穴」及「梁丘穴」除可調節胃脘氣機外,有時也會助於「吐法」順利完成,後續要請患者記得補充適量水分及電解質,飲食攝取較容易消化類型食物。延伸閱讀:.每天要觀察自己的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胃也會抽筋!胃痙攣怎麼辦?狀及飲食建議一次看.出國玩「藥」怎麼帶?藥師建議帶5類旅遊常備用藥★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8 醫療.中醫
如何預防高血壓?中醫師傳授降血壓3穴位,多吃木耳、芹菜護好心
對於血壓偏高的民眾,中醫師建議大家平日要均衡飲食,少鹽少油、多吃紅色或高鉀低鈉的蔬果例如木耳、荸薺、芹菜等來降壓護好心。如何預防高血壓搭配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多運動(如快走、游泳),放鬆緊張情緒,減少吸菸、限制飲酒。平時搭配穴位按摩,例如頭頂的百會、腳背上的太衝穴及耳後的降壓溝也能輔助降血壓。此外,搭配降壓茶飲,例如天麻杜仲茶,也有助控制血壓。高血壓證型.陰虛陽亢患者平日壓力大,常熬夜、睡眠不足或品質不好,因此損傷肝腎陰液,虛火上亢,導致血壓偏高。→治療方向:滋陰降火為主,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合併六味地黃丸。.痰濕阻逆這一類患者常有脾胃消化功能不好,影響濕氣代謝,久了形成痰濕阻滯氣機,使氣血無法正常循環,引起血壓升高。→治療方向:健脾和胃,化痰利濕為主,常用藥方為溫膽湯,二陳湯等。.氣滯血瘀患者飲食失調,常攝食較多高糖高油食物,導致血脂肪太高,形成血管經絡阻礙,血壓升高。→治療方向:活血化瘀為主。常用藥方為血府逐瘀湯加減等降壓茶飲-天麻杜仲茶【天麻】能夠疏肝潛陽,疏通血管,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血栓形成,具有降血壓作用。【杜仲】溫補肝腎,其中所含的生物鹼也能調節血壓、消炎。兩者搭配煮成茶飲,幫助降血壓。→做法:2錢的天麻和3錢的杜仲,以600cc的水煮開後滾15-20分鐘,一天分三次飲用。孕婦及特異體質者建議先諮詢中醫師。 降血壓3穴位.百會穴可用雙手指腹按壓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兩耳尖往上交會至頭頂處),能平肝熄風、安神止痛,促進頭部血循,緩解頭脹、高血壓。.太衝穴(位於腳背,腳拇趾和次趾間分叉點,往腳踝方向的凹陷處, 按壓時多有痠脹感)、能平肝熄風,引氣下行,調節血壓的效果。.降壓溝位於耳廓背面,也就是耳背溝,取穴時把耳朵翻過去,以雙手食指和中指指腹,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溝。 ※以上穴位可輪流按摩,1天2-3次,每次按壓3-5分鐘,來輔助降血壓。盧醫師小叮嚀:洗澡不要用熱水或冷水,以減少血壓驟然變化,以洗溫水澡適宜。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謝謝!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有三高該怎麼吃?水果可以多吃嗎?「飲食11大原則」助遠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1 醫療.中醫
別放棄!中醫也可治療掉髮 4種情況盡早檢查,做好日常保養護毛髮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生活壓力日益增加,不少民眾有掉髮的問題,且年齡層有愈來愈輕的趨勢。澄品中醫陳詩潔中醫師建議可檢視掉髮量,必要時可尋中醫治療。 我正在掉頭髮嗎?中醫教看掉髮,4情況早檢查! 陳詩潔中醫師表示,一般人在正常情況下每日的掉髮量約30-100根左右,若發現自身掉髮量遠大於這個數字稱為「禿髮」。檢視掉髮除了看髮量外,也可做頭髮拉扯試驗,輕拉一小搓頭髮,若有6根以上被拉掉,亦表示頭髮出現了問題。另外也可觀察,髮質是否變得脆弱、變細、變軟,髮際線是否後退。這些都是異常落髮的警訊。 我好好的為什麼會掉頭髮?中醫指常見異常落髮原因。 陳詩潔中醫師表示,異常落髮常見原因可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疾病、感染、重大手術後、產後或更年期等荷爾蒙的變化,或是因熬夜、失眠、情緒出現的壓力過大,以及服用藥物、癌症化療,或是過度壓迫頭皮等。 中醫觀點:頭髮營養源於血。從中醫的觀點來看,異常落髮與肝腎虧損、氣血不足、氣滯血瘀、風熱血燥等因素有關。頭髮的營養來源於血。 各類影響氣血原因:先天不足平素體弱,毛孔疏鬆,風邪乘虛侵入,日久化熱化燥,血熱生風,頭髮失滋養榮潤而脫髮。另外,情志失調,氣機紊亂,氣滯血瘀,阻塞脈絡,亦會導致髮失血養而脫髮。 白髮與腎氣有關:至於黑髮與白髮,與腎的精氣盛衰有關,若腎氣不足,腎精虧損則頭髮枯落;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頭髮光澤。 別放棄!中醫也可治療掉髮。醫指4證型,早治療救毛髮! 陳詩潔中醫師也指出落髮常見證型與治則,各類型症狀及伴隨症狀不盡相同,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 【頭頂、兩額掉髮、頭暈等】肝腎虧損、陰血不足,此類型的落髮通常病程較久,好發於頭頂或兩額角,由於肝腎虧損,常伴隨頭暈耳鳴,目眩,失眠,腰膝痠軟等症狀。治療:用七寶美髯丹補益肝腎,搭配女貞子、旱蓮草加強滋補肝腎之力。 【突然掉髮、圓形、搔癢感】血虛生風、風熱血燥,通常為突然性落髮,呈圓形或橢圓形脫落,頭皮光亮無自覺症狀或不同程度癢感。治療:以涼血清熱消風為法,方選神應養真丹,酌加生地、丹皮等清熱涼血藥。 【圓形禿、煩躁、易怒】情志失調、肝氣鬱滯,往往最近有造成壓力的事件發生,情緒起伏變化大。落髮型態為圓形禿,可能造成一個或多個圓禿區域,俗稱「鬼剃頭」,常伴隨煩躁易怒,失眠。治療:可用加味逍遙散。 【髮質細軟、疲倦無力】氣血兩虛,此類型患者的頭髮偏細軟,乾燥無光澤,頭髮呈現均勻脫落,漸成稀疏,常伴隨疲倦無力,面色蒼白。治療:可選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丸。 毛髮健康和日常日常相關,中醫籲良好生活有助護髮! 適當的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也是擺脫落髮不可或缺的一環。陳詩潔中醫師建議,在飲食方面遠離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甜膩等食物,多攝取蛋白質以幫助頭髮生成,且須補充足夠水分,因水分能幫助排毒,將不好的代謝物排出,亦能減緩掉髮。 調整作息、避免熬夜,睡前盡量不要想東想西,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才能維持好的入睡狀態。適當抒發壓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找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例如運動、聽音樂、唱歌來排解壓力,讓心情愉悅,使鬱結的氣機打開,自然能減少壓力型落髮的反覆發生。 《延伸閱讀》 .頭髮掉不停?毛囊萎縮還有救,醫籲趁早治療,死了救不回! .掉髮常見雄性禿,男女都會!症狀、期數、治療、改善一次了解!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8 醫聲.Podcast
🎧|中醫師詹永兆:清冠一號主角魚腥草 融入藥膳助抗外邪入侵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許多民眾平常忙於工作、家庭生活,根本沒時間、沒本錢生病,面對環境中許多病毒、細菌的夾攻,有時只能聽天由命。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建議,民眾平常可藉由「魚腥草燉排骨」、「四君子湯」(四君子:人參、白朮、甘草與茯苓)或「四神湯」等藥膳,搭配穴道按摩,幫助提升整體防護力,一旦病毒、細菌伺機而動,身體更能產生堅強防護。新冠感染後應調理,避免反覆確診、更能抵抗外邪。每當出現新冠病毒、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疫情,有些族群特別容易受感染,對於容易傷害人體的外界事物,中醫稱「外邪」。詹永兆分析,外邪包括「風、寒、暑、溼、燥、火」等因素,稱為「六淫」,像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熱風暴」,熱風暴是指身體發炎、上火,除了會消耗身體元氣,引起發燒、頭痛,也會帶來風、寒、濕入侵,特別是脾肺氣虛、正氣不足者,更容易受到侵擾。此外,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也常引起氣陰兩虛,病患常感覺疲倦、口乾舌燥,若沒有好好調養,往後體質就容易氣不足,且易產生「陰虛火旺」,病患也易反覆確診,而出現長新冠、疲倦感、腦霧的機率也會上升。「當氣不足,就要補氣!」詹永兆建議,感染新冠肺炎等疾病後,即使看似康復,也可請中醫師協助調理體質兩到四周,讓身體元氣更充足,之後也更能抵禦外來威脅。感染期間多吃滋潤型食物,黑白木耳、瓜果類消火氣。在感染一些常見病毒,且出現熱風暴期間,詹永兆表示,此時病患可以吃些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物,這些都是滋潤型食物,可幫助滋陰,避免身體持續上火。同時也可吃些西瓜等水果,透過其中水分滋潤喉嚨,體內火氣也可稍微消退。不只如此,補充足夠水分也可幫助退火,當身體逐漸退火,咳嗽、喉嚨乾癢等不適症狀也會明顯改善,尤其要留意的是,這段時間避免吃麻辣鍋、薑母鴨、燒酒雞等易上火料理,以免火上加油,身體會更不舒服。魚腥草與黃耆燉排骨或雞湯,提高身體防護力。過去兩年來,研究證實可用來對付新冠病毒的「清冠一號」一炮而紅,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有魚腥草、板藍根與黃耆,這些中藥材皆可清熱解毒。在病毒不斷演化之際,不少學者、中醫師透過研究、臨床經驗發現,魚腥草、板藍根似乎可針對多種外來威脅提升身體防護力。若想讓身體更有本錢對抗病毒與各式外來威脅,可拿魚腥草一兩、黃耆五錢,再加點紅棗,然後以這些中藥材燉排骨,便是「魚腥草燉排骨」,或做成「魚腥草燉雞湯」,口感都非常美味,由於魚腥草是清冠一號重要主角,黃耆則可以補氣,共同入菜,可發揮養生、保健效果。花草茶飲可平穩情緒,穴道按摩強化脾胃、呼吸道。除了上述養生藥膳,像洋參加黃耆,泡成茶飲,稱為「參耆茶」,或黃耆加上紅棗,都可幫助健脾胃,或像四神湯,或前述四君子湯加點黃耆,也都可以強化脾胃,對整體健康很有好處。若是肝鬱氣滯型體質,晚上也常輾轉難眠,則可以泡些菊花茶、玫瑰花茶、佛手柑等茶飲,飲用後,心情就會比較愉快、平靜,當情緒趨於穩定,睡眠品質也會明顯提升。詹永兆指出,在提升身體防護力、養生保健方面,每天針對三陰交、足三里等進行穴位按摩,也有幫助,兩個穴位「一個健脾、一個健胃」,不僅可增強脾胃能力,也可增加防護力,如果按摩合谷、曲尺,則可幫助強化氣管、呼吸道。購買清冠一號 務必找合格中醫院所如果民眾確診,需要服用清冠一號,詹永兆提醒,只要到合格中醫診所、中醫院所看診,醫師就會視情況開清冠一號處方箋,且這些清冠一號都是合法藥品,不太可能有山寨或仿冒品。若是網路販售的清冠一號,品質可能良莠不齊,除了可能是山寨品,其中成分也可能濫竽充數,或許不是真正清冠一號藥方。民眾務必找合法中醫診所、院所看診、領取藥物,藥物品質較有保障,治療才會更符合所需。詹永兆小檔案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碩士現職:保生堂中醫診所院長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經歷: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第9、10屆常務理事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醫師前衛生署台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蘇湘雲、邱書昱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蘇湘雲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2023-05-21 醫療.中醫
夏天因濕氣重而擾人的關節疼痛 該如何藉由飲食祛濕?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夏天的到來,天氣開始悶濕交替,而體內濕氣太重也會影響身體狀況與情緒,其中最擾人即為關節腫脹痛,可以透過泡湯與運動,透過皮膚除去濕氣,也可以吃對食物保養關鍵,但最重要的則是在日常減少重口味、喝酒、冰飲的不良習慣等。夏天開始了,天氣悶濕交替,讓人感到不舒服,除了心情,身體也會因為潮濕環境而影響體內濕氣不易排出;常見體內濕氣太重的症狀有以下6種:1、頭重、頭痛,整個人覺得昏沉、睏倦無力。2、沒感冒卻總覺得喉嚨卡卡,咽喉有痰,想清喉嚨、咳嗽,有些許鼻涕。3、腸胃悶脹、食慾不佳,排泄物較濕軟易沾附馬桶。4、女性陰道分泌物量變多。5、皮膚搔癢發疹,皮膚濕疹、手腳汗皰疹發作。6、身體痠痛、四肢浮腫或關節腫脹疼痛。從西醫角度看關節腫脹疼痛 通常從消炎止痛下手常見的關節疾病有四類,西醫重視關節組織、免疫學異常等微觀變化,根據症狀給予不等程度的消炎止痛藥,或者免疫調節劑及局部注射類固醇:關節疼痛、中醫則從巨觀的角度來看待關節炎,收集關節炎罹患病史、大小便、脈象及身體其他資訊,分門別類後以「陰陽」二分法歸類後再處方用藥,不論是那一種關節炎、統稱為「痺症」,再將痺症區分成常見的3種類型:中醫治療濕氣有4種機轉夏天濕氣重,中醫是如何看待濕氣?誰容易有濕氣?濕氣重會有什麼症狀?中醫治療濕氣有4個機轉:1、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易阻遏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脾為運化水濕的主要之臟,性喜乾燥而惡潮濕,濕邪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不正常,進而水濕停聚。2、濕性重濁:濕邪外襲肌表,則清陽不升,頭昏而沉;濕邪留滯經絡關節,陽氣布達受礙,關節有疼痛沉重感。3、濕性黏滯:濕邪黏膩停滯,症狀多黏滯而不爽,病多纏綿難癒,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陰位即身體下半身或腹面):濕邪為病多見身體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小便白濁、婦女白帶、腹瀉等病證,多由濕邪下注所致。重口味、喝酒、冰飲 都是造成身體濕氣重的原因1、愛吃口味太重、油膩、太甜食物:很多人習慣外食,自然就會吃一些油膩、生冷食物,這對脾胃的傷害是非常大的。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一方面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而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另一方面甜食少吃益脾、多吃助濕。脾胃一旦虛弱,濕氣就會來臨,養護脾胃,就先得從日常的飲食開始做起。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2、愛喝啤酒:啤酒是「助濕」之品,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濕氣重的人切記要少喝。脾主運化,喜燥惡濕,經常喝啤酒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造成消化吸收障礙,加重濕氣。3、愛吃生冷瓜果:進入夏季後,西瓜、黃瓜、香瓜等大量入市,有些人甚至直接當飯吃,其實這些是助濕瓜果,尤其是孩子無節制的吃這些瓜果,會損傷脾陽,出現便溏、厭食、睏乏等症狀。4、愛喝冰飲:不管天氣多熱,都最好不要喝太多冷飲或吃冰,中醫認為,生冷食物、飲料或冰品,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春天及夏天宜養人體的陽氣,尤其在夏天很重要,若喝太多冷飲,一旦脾陽受損,消化能力就會減弱。5、睡眠不夠: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會產生氣虛的症狀,隔天精神會變差,提不起精神。睡好覺,也能讓身體更輕盈。而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睡眠品質提高,睡得更好。6、少運動,老是坐著: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重的表現;愈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愈多。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7、流汗沒有即時擦乾:夏天天氣潮濕悶熱,特別是流汗後沒有擦乾身體,又馬上吹電風扇或冷氣,這樣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夏天洗澡水如果太涼,或洗頭後又覺得天氣熱沒即時吹乾就去睡覺,這些舉動都很容易讓濕邪入侵。其次,不要穿沒有乾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8. 環境不通風: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於外面;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若外界濕氣很重,建議使用空調、除濕機等,使得室內空氣乾爽,免得濕氣滯留室內。9、洗好頭髮沒有即時吹乾:洗頭洗澡時,如果沒有擦乾水分、弄乾頭髮,濕氣容易藉由濕濕的頭髮進入體內,導致身體濕重,也有可能造成頭痛症狀。如果是坐月子的產婦更需要注意,洗完頭要馬上吹乾頭髮,否則很容易會有風濕或頭痛的現象產生。10、喜歡淋雨或玩水:若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也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濕氣重。而喜歡淋雨或玩水的人,外在的濕氣較容易趁機侵入人體,長時間不注意就會造成身體濕氣重。水腫!如果是夏天濕氣重、尤其是下雨天關節就疼痛,要如何保養關節?阿利博士建議從食物、運動泡湯與中藥花草三管齊下。濕氣重的體質 可食用這5大祛濕食物如果您的體質、經過醫師診斷、的確屬「濕氣」,阿利博士推薦5大祛濕食物:1、綠豆:綠豆味甘,性涼,入心、胃經;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的功效;濕熱體質的人想趕走體內濕氣,可以將綠豆煮湯來喝,切記不要加太多糖。2、薏仁:這裡指的是大薏仁,不是小薏仁。薏仁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是清除體內濕毒的好食品,常用來利水滲濕,能美白肌膚,改善青春痘。虛寒體質的人吃薏仁要注意,適量而止,不可長期服用。3、玉米鬚茶:玉米鬚味甘性平,能涼血、瀉熱,平肝利膽,祛除體內濕熱之氣。4、湯裡加生薑:生薑屬於升陽食物,吃生薑後,人體會有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生薑可使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當受了雨淋,或在空調環境中有點受寒,吃點生薑可以及時排除濕寒之氣,消除因體濕寒重造成的身體不適。5、四神粥:可幫助排出體內濕氣、促進腸胃功能,精神更好活力充沛!均衡營養,不能只偏好單一食物!米飯熬成粥 腸胃更好吸收,粥品是亞洲人喜愛的家常飲食,不僅華人愛吃,日本韓國家庭的餐桌上也經常可見一碗碗熱呼呼的粥。藉由爐火將米粒中的澱粉糊化,其中的胺基酸、葡萄糖都釋放出來,分解成小分子,身體更好吸收,因此特別適合腸胃功能不佳的人食用。粥在傳統營養學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與湯食一樣,具有製作簡便、食材變化靈活、易消化吸收的特點,是食療方中常見的劑型。四神湯中的4味藥材是蓮子、芡實、茯苓、山藥,有的會加薏苡仁、豬小腸或豬肚。四神湯有溫脾、健胃、補腎、利濕、提升元氣的功用,主治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胃口差、小便白濁等,能改善濕疹、青春痘。四神湯的正規料理:需準備的食材有,芡實、蓮子、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做法是先將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在將芡實、蓮子、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後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在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幾點米酒提香即可。運動加上泡湯 使濕氣從毛孔散發出去多運動、排汗、自然會使濕氣從毛孔散發出去。如果運動時間不夠,也可多泡湯,泡湯的好處雖多、不過、阿利博士也溫馨叮嚀下列這7類朋友、夏天泡湯要多小心:1、心臟疾病:例如冠心症患者,泡溫泉會使心臟負擔加重2、惡性腫瘤患者:過熱會促進腫瘤擴散3、感覺異常者:容易造成燙傷4、有凝血異常患者:如血友病5、有開放性傷口的患者6、多發性硬化症患者7、高血壓患者:不宜浸泡過熱的溫泉。溫泉溫度宜在38℃到41℃之間,泡溫泉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也要適當補充水分,避免產生脫水的情形。膝部疼痛者可改用足浴如果是膝部或腳踝關節疼痛,不妨多用足浴泡湯, 阿利博士建議比較好的足浴泡湯法:1、水位:泡腳建議方法,水位超過腳內踝以上約4指幅,因穴位「三陰交」位於此處,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是幫助血液循環重要穴位。2、溫度:一般洗澡溫度即可,約攝氏39至42度,低於體溫則無泡腳的功效。3、時間:時間控制在15至20分鐘,覺得身上微熱,額頭上有汗即可。另外搭配以下足部穴位按摩效果更佳。4、順便穴位按摩:懸鐘、湧泉、承山。或者泡湯時、學阿利博士的放鬆泡湯包組成,DIY中藥泡湯藥材:大風草、艾草、荊芥、防風、薄荷、香茅,藥量等量即可、 藥材要剁碎,到中藥房購買藥材時,明確告知想做澡包,都能提供搗碎的服務。依體質選用中藥花草 從體內排濕前面提到中醫對於痺症常分成3種,治療的方式根據「辨證論治」而給予不同的中藥:1、寒症型關節痛:葛根、桂枝、白芍、甘草、羌活、白芷等驅寒活血中藥2、熱症型關節痛:石膏、知母、甘草、連翹、海風藤等散熱通絡中藥3、虛症型關節痛:當歸尾、川芎、桃仁、紅花、赤芍、黃耆等補氣中藥如果您對中藥的苦、有點沒辦法長期使用,不妨根據自己體質、選用合適的花草、來保養健康:1、寒症型:南非博士葉、人參鬚、枸杞,這三味適量、加600cc熱開水沖泡3分鐘、即可飲用。2、熱症型關節痛:決明子、薰衣草、檸檬馬鞭草,這三味適量、加600cc熱開水沖泡3分鐘、即可飲用。3、虛症型關節痛:菊花、枸杞、粉光參,這三味適量、加600cc熱開水沖泡3分鐘、即可飲用。中藥或者花草,雖然天然藥性溫和,阿利博士還是不建議、自己直接就使用,不妨、先跟您的中醫師請教過後、再使用會比較安全又有效果的。關節發炎有許多類型、是常見的疾病,例如歌王周杰倫先生與奧運羽球國手陳思羽的僵直性脊椎炎,武打明星洪金寶與歌手何如芸小姐的退化性關節發炎,甚至剛剛即位的英王查爾斯三世「香腸手」、各界推測可能可能是水腫或關節炎,無論是哪種關節發炎,只要正確的請西醫診斷與治療,加上阿利博士跟大家分享的保養關節三管齊下,自然可以不再夏天濕氣重、關節先知道了。延伸閱讀▶歐洲中世紀把酒當水喝!痛風成為上層階級飲酒過量的通病?▶冬季泡湯養不是人人都適合!泡湯能減肥是真的還是噱頭?▶吃鹼性食物可以減少痛風發作?別盲信!最新研究:降尿酸治療才是根本之道(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21 醫療.骨科.復健
椎間盤突出或骨刺 藥物、復健治療八成可改善!若出現這些情況則需開刀
坐骨神經就像是「電線」,一旦被任何東西壓到,就會出現坐骨神經痛。其中「椎間盤突出」和「骨刺」常是誘發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國泰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斯凱表示,通常出現疼痛,會建議民眾先休息;若仍持續痠痛、疼痛,則可到復健科先進行物理治療;如果嚴重到腳麻無力、大小便無法自主等,就必須尋求神經科的治療。療程長短不一,年輕人恢復較老年人快。國泰醫院復健科主任塗雅雯表示,椎間盤突出和骨刺不同。椎間盤突出是位於兩骨間的椎間盤,因重力或長期的壓力,外圍的纖維輪慢慢突出,壓迫到神經而出現疼痛。骨刺則是骨質增生的俗稱,主要是因為不斷有疼痛刺激,或是因為結構不對受到刺激而增生。有骨刺不代表一定會壓迫到坐骨神經,但如果嚴重到造成神經孔狹窄,就會壓迫坐骨神經造成疼痛。塗雅雯表示,椎間盤突出經過藥物、復健處理,如拉腰減壓,可以縮小突出的體積,臨床上約有八成病人疼痛、腳麻等症狀可以完全消失。但是治療時間要看病患的椎間盤彈性,年輕病人椎間盤彈性佳,約治療一至二周,症狀即可恢復九成以上;若為七、八十歲、椎間盤彈性較差的長者,則可能需要一至二個月。因此醫師也會評估復健的重量、頻率,如果改善程度不如預期,就會安排進一步檢查,檢查椎間盤的彈性、水分,若復健改善空間不大,就會轉至骨科或神經外科,在壓迫處進行減壓手術。骨刺以保守治療為主,出現「馬尾症候群」需開刀。至於骨刺則是長出來就無法「縮回去」,因此通常以改善疼痛的症狀治療為主。但如果太嚴重無法保守治療,就必須開刀移除,避免繼續壓迫神經。許斯凱表示,神經外科會先評估病患症狀,再決定是否需要走上開刀一途。如果病患已痛到完全無法忍耐、腳板和拇趾翹起且無力行走,或是出現「馬尾症候群」,有臀部麻木、大小便失禁、尿滯留和下肢無力等症狀,就必須快點開刀。手術才需做核磁共振,用以確認壓迫位置。許斯凱表示,許多病患一到診間就要求進行核磁共振,但這是準備開刀才會安排的檢查,一來檢查時間長,二來所費不貲。針對需要開刀的病患,首先會做靜態和動態X光確認脊椎穩定度,也會進行神經傳導檢查,確認神經是否受到壓迫。核磁共振則是坐骨神經痛最後診斷的重要工具,用以確認壓迫位置才能開刀。另外,若有需要打骨釘的病患,也會先檢查骨密度狀況是否適合。注射治療療效不一,主在阻斷疼痛、爭取時間復健。從復健走到開刀之間,也有些坐骨神經痛病患會選擇注射治療。塗雅雯表示,坐骨神經痛的原因,除了椎間盤突出、骨刺等因素,有些是因為關節發炎導致。因此注射治療可將止痛、消炎藥劑直接注射在發炎關節面上,一方面病人可以得到很好的舒緩外,也可以作為鑑別診斷之用,確認引發疼痛的位置。但注射治療的藥劑多樣,有些醫師會注射類固醇、止痛藥、絨毛膜或是高頻熱凝治療等。許斯凱表示,注射治療是否有效,醫師看法仍不一,但主要用途在於阻斷疼痛,讓病患較為舒緩,爭取時間復健;或是有些長者無法承受大手術,因此定期注射。中醫治「腰腿痛」 先區分外傷型、退化型或虛損型從中醫觀點看,坐骨神經痛叫做「腰腿痛」。中醫師陳潮宗表示,造成疼痛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外傷型、退化型和虛損型。由於疾病是由環境中六大外邪,即風、寒、暑、燥、濕、火造成,受到外邪侵襲,如長時間蹲坐在地上,或環境潮濕,也會產生疼痛。陳潮宗表示,若為外感,意即受到大氣中的寒、濕、熱引起的疼痛,治療當用祛風活絡法,可使用九味羌活湯或獨活寄生湯等方濟治療。若為內傷引發,如身體內有阻塞、發炎反應,甚至女性經血無法順利流出都會引發疼痛,通常用通利的方法如萆薢滲濕湯、八正散、桂枝茯苓丸等方劑治療。至於損傷引發的氣滯血瘀型腰痛,則是用針灸最適當的時機,可以用局部取穴腎俞、大腸俞、環跳、秩邊、承山等穴,兼用行氣化瘀的七厘散加牛膝、桃仁、紅花,或用身痛逐瘀湯等內服。除了藥物和針灸治療外,陳潮宗表示,中醫使用的拔罐也可鬆解攣縮肌肉組織,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治療效果。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端正的坐姿、站姿,避免提重物並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等,才能預防復發。(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3 養生.抗老養生
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 中醫教你如何透過食物、中藥材和花草茶養生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春暖花開讓人容易產生「春睏」,又加上常常覺得連假後上班上課覺得生理不適嗎?這有可能就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一起看看怎麼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令人憂鬱的「收假症候群」,並且掌握春季養生的重點吧!今年難得遇到春節年假10天加上疫情管制鬆綁,接連著228連假、以及後續的清明和勞動節連假,大部分人都重回疫情前的聚餐、旅遊等外出活動。但連續多日的聚餐應酬或旅遊難免造成身體負荷,當開工重返崗位則精神疲憊,身體倦怠而提不起勁,連假結束卻沒辦法將放假時的心情或作息順利轉換回工作或學習的狀態嗎?想到要工作或上學便感到身體無力、頭暈目眩、噁心想吐等生理不適。小心!這有可能是所謂的「收假症候群」找上門,想擺脫這種類似憂鬱的情緒,不妨從飲食、生活與中藥食補來擺脫「收假症候群」吧!你知道自己什麼體質嗎?哪種體質比較容易有「收假症候群」除了工作特性之外,如果您有下列體質,不妨多注意是否有收假症候群:1、肝火型:平常容易性情急躁、動怒,兼有目斥、頭痛、煩躁不安、口乾口苦的。2、氣滯型:常常情緒不寧,伴有胸口悶、月經不調,容易嘆息。3、血瘀型:以身體化(自覺身體多處疼痛)為主要表現,兼有咽喉不適、胸脅脹悶,痰多咳嗽。4、腎虛型:以失眠為主要表現,兼有健忘、月經不調、陽痿、腰背酸痛的現象。所謂「體質」是指每個人受先天遺傳以及後天環境(飲食、起居作息、運動習慣、服藥形式)所交互影響,而產生具有「寒、熱、虛、實」四種特性的身體特質。1、寒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較蒼白、嘴巴不容易乾、怕冷且喜歡喝熱水、四肢容易冰冷、婦女多有白帶、月經常遲來且多有血塊、小便多而且顏色淡、脈象多遲緊。那你是屬於寒性體質 。2、熱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面色黃赤、嘴巴容易乾且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婦女月經常提早來、小便少且顏色深黃、脈象浮數,那你是屬於熱性體質。3、虛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糜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手心腳心常常呈現微熱、甚至午後自覺臉上有一陣陣烘熱感、脈象無力,那你是屬於虛性體質。4、實性體質:如果你常常感覺到聲音宏亮、喜歡說話、說話尾音中氣十足、精神飽滿甚至興奮、常常自覺悶熱、天冷不喜歡穿過多衣服、脈象有力。那你是屬於實性體質。什麼運動能讓開工後的生活更快步入正軌?阿利博士也建議多做這些事來幫助擺脫收假症候群這種帶點憂鬱的情緒:1、做點熱愛的小事:例如喜歡種種花或者打打電動。2、每天運動15分鐘也好:要活就要動,到健身房鍛鍊、在家做瑜珈,或到熟悉的公園快走、跑步,只要運動,就能激發身體釋放腦內啡(endorphin),這能幫助擊退憂鬱。3、冥想一下:放空、打坐一下、想一下、靜一下。4、腹式呼吸、每天15分鐘:阿利博士在Podcast《博士療聊天第55集》教過如何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調節自主神經系統,有助於放鬆壓力。春季調養重點在「養肝」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受害則易使腎氣耗損,年節的大魚大肉造成脾胃負荷,容易出現胃腸悶脹不適或便祕,甚至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或痔瘡等舊疾復發。旅遊時外食又3餐不正常,兼之早起晚睡甚至熬夜則耗傷腎氣,出現精神不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所以中醫養身的重點在於:「顧護脾腎」。一、進入春季要養肝以中醫五行五臟五色來看,肝主「春」、「青色」 , 「春三月,此為發陳生長。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且「肝主疏泄,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故養肝最重要的是保持情緒平和,少發怒或煩躁,多食綠色食材,好好養護肝,則身體健康。二、選對食材很重要春天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少生冷、少辛辣,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可食用甘甜味及少量的酸味食材。 食材上選取春天當季綠色食材,如菠菜、芹菜、碗豆、萵苣、油菜、花棷菜、洋蔥、韭菜、蔥等;亦可選取雞、鴨、魚、牛奶、蛋、豆漿、蜂蜜、紅豆、橘子、蘋果、核桃等;藥膳材料則有粉光蔘或花旗蔘、枸杞、首鳥、黃耆、菊花、山藥、薄荷、香蜂草等。三、食補來養生收假後容易疲倦、有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新冠確診後、肌肉力量減少所導致,如何用食物來增加肌肉力量?有3個重點:1、3餐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質:建議每天蛋白質攝取量,最好達到每公斤體重1公克,若是有在運動的朋友,蛋白質攝取量要再高一點。盡量不要一次性的進補,建議每天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並將蛋白質平均分配於3餐中攝取,增肌效果最佳。2、多補充白胺酸:由於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白胺酸,必須由食物中攝取,白胺酸是刺激肌肉生成效果最強的支鏈胺基酸,例如:海鮮、魚、雞、牛、起司等。但若是有痛風病史的患者,海鮮湯、高湯或補湯則不宜過量,以免痛風發作。3、留意維生素D的攝取:日常飲食可選擇鮭魚、鯡魚及鯖魚當做主菜,必要時可額外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是維持肌肉骨骼健康的關鍵營養素,同時具有抗發炎作用,可以協同白胺酸及胰島素刺激肌肉的合成。平日也需要適量的曬太陽。四、花草茶來養生搭配適合的茶飲:若要減少油膩食物造成腸胃負擔可以選用決明子、陳皮、山楂、薰衣草等或者薰衣草香茶,若要和緩情緒放鬆心情可以選用茉莉花、洋甘菊、百合等或者茉莉氣巡茶,養生茶也慢慢成為養生的主流方式之一,這次阿利博士在東京發表台灣醫生養生茶,原本預計只有30名參加,結果超過70名滿席,之所以大受歡迎的原因大概有幾個:1、養生茶、終於沒有中藥味道2、好喝又同時能養生3、醫生與得獎的加持,所以各位如果要喝養生茶、不用擔心會有中藥苦味了。五、藥補來養生藥補、阿利博士最推薦「四神湯」,因為四神湯可補脾胃又可補氣血,四神湯原本是乾隆下江南時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當時治好乾隆的藥方,「四臣子」中藥藥材:蓮子、淮山、芡實、茯苓,等量比例1:1:1:1,加上豬肚熬煮(傳統以形補形的概念),中醫認為有利濕、健脾胃、顧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的功效,原本叫做四臣湯,因為「臣」跟「神」的台語發音是一樣的,所以慢慢變成四神湯了。四神湯的正規料理:需準備的食材有,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做法是先將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在將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然後把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後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在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滴幾點米酒提香即可。作法:1、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2、豬肉片燙熟備用。3、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放入水中,加米酒燉煮 1 個小時。4、起鍋前10 分鐘放進瘦肉再滾過、加適量的鹽調味。5、食用之前,如果有當歸米酒(一片當歸泡150cc 米酒),淋上一些風味更佳。素食者、春天要如何補?現代吃素的人口越來越多,阿利博士建議春天進補時可多攝取豆腐、毛豆、鷹嘴豆等富含蛋白質的豆類食物,加強蛋白質補充。中草藥、則建議是多以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為主、加上木耳、豆腐、黑豆等平補食材,可以幫助補氣活血,是素食者不錯的進補選擇。如果有長期便祕、口乾舌燥等容易上火體質的人,補湯中藥方則建議改採沙參、玉竹、麥門冬等性比較甘涼的藥膳來取代。2023年已經開始!新年新氣象,熬過了近3年的疫情煩悶感,世界終於開始恢復交流,阿利博士也是近3年第一次出國,這次日本演講也把台灣醫生的養生茶、登陸日本,從日本觀眾的反應,知道大眾重視預防甚於治療,像這次的收假症候群、未來的一年、也常常因為調整上班而有放長假的機會,建議大家、多從食療、花草茶、運動或者生活習慣,來預防收假症候群的發生。新的一年、阿利博士也在此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萬事如意。延伸閱讀▶失眠不用再數羊!中醫師推7類食物、5種飲品助好眠▶秋天養元氣中醫師推薦這樣吃!「寒、熱、虛、實」4種體質怎麼分?▶除了新冠還有流感!這些食物可以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 幫助你對抗冬天病毒!(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2-10-18 癌症.頭頸癌
壓力太大、生活步調快易好發甲狀腺結節!中藥治療調理肝脾、活血祛瘀
48歲王先生因為妻子罹患甲狀腺癌,安排檢查發現自己右側甲狀腺有一個1公分左右的結節。經中醫師以中藥調理甲狀腺結節,2個月後,右側甲狀腺結節已縮小4成,目前仍持續追蹤治療。醫師提醒,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都是甲狀腺結節好發原因之一,應定期檢查、養成規律運動與作息。生活步調快又高壓 好發甲狀腺結節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鄭群耀表示,甲狀腺結節是因體內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甲狀腺反復增生和不均勻復原反應造成,出現單一腫塊叫「單一結節」,多顆腫塊為「多發性結節」。加上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甲狀腺結節患者逐漸增加,幾乎是甲狀腺疾病首位。而甲狀腺結節多無臨床症狀,尤其小結節難發現,頸部沒有特殊症狀也沒有壓迫感,多數患者不易察覺。鄭群耀提醒,通常是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例行健康檢查或定期甲狀腺超音波檢查、頸部腫大或產生壓迫症狀、呼吸困難、吞嚥時異物感及容易嗆到等症狀,因而被發現。甲狀腺結節有機會癌變成甲狀腺癌,要盡速治療。甲狀腺結節發病機理尚不明確,鄭群耀從中醫觀點分析,甲狀腺結節起因多為憂思鬱怒、肝鬱火伏或情志內傷、肝失條達導致肝氣鬱結而引發,換句話說,「就是壓力太大。」中藥治療調理肝脾、活血祛瘀患者體內陰陽乖戾,痰濕內生,氣滯痰凝,淤積久聚而成形,遷延日久引起血脈瘀阻,由氣痰瘀三者合而交結形成甲狀腺結節,是屬於「癭病」,也就是一種頸前腫大,結而成塊的一種病症。中藥治療甲狀腺結節主要為理氣化痰、消癭散結以及活血祛瘀,常用藥物為浙貝母、夏枯草、莪朮、當歸、三棱、牡蠣等活血祛瘀藥、清熱藥、化痰止咳藥和理氣藥。針對王先生的症狀,以調理肝脾為先,斡旋氣機為本,以柴胡桂枝湯疏肝解鬱、調和肝脾,加上浙貝母、莪朮、當歸、牡蠣、夏枯草、玄參活血行氣、軟堅散結,使無氣滯、痰濁、瘀血壅結,進而達到縮小結節效果,但仍需定期追蹤。
-
2022-08-14 醫療.中醫
西施捧心、關公臉紅 究竟有什麼毛病?
學中醫的人一定都記得,課堂上教授都會問學生「西施捧心,究竟是什麼病?」這個命題很大,因為從究竟西施是哪裡痛?怎麼痛?到底為什麼要捧著心?是心,還是胸口?有沒有咳嗽?頻率如何等等問題都要問清楚才能進行診斷。掌握四診「望聞問切」,就能找出病患問題。記得那年我在上課時,教授才開口問,就有同學急著回答是心臟病、心肌梗塞、肋骨裂、肺氣腫等等,還有同學開玩笑地說「她裝的!」西施捧心不只在歷史故事上引起爭議,也在中醫醫學界引起熱烈的討論。但是,中醫看診,絕不能用瞎猜的,而是「四診」。說個有趣的事,很多病患都以為我會算命,每當我一語說中病患的生活作息以及身體不舒服的毛病時,病患總說「吳醫師妳算命好準喔,是看面相還是手相,幫我看看財運好不好……」說中病患的生活作息,不是我會算命,而是中醫的「四診法:望聞問切」。我們中醫看診時,不用聽診器,不用看血液尿液檢驗的數字,只要掌握好望、聞、問、切,就知道病人發生什麼問題。因此中醫角度的心臟,除了脈搏心跳外,還攸關氣血循環。也就是說,心臟的健康程度會反應出氣血盛衰,所以察看氣血的循環可以掌握心臟是否出狀況。我們可以從這些地方觀察:1.眼晴的眼白眼睛若是無神、乾澀、甚至眼袋很大,都是氣血不足的徵兆,有句俗話說「人老珠黃」,就是氣血衰竭所造成。2.看耳朵若是耳垂有摺痕,代表心臟或血管可能有阻塞、彈性不好的問題,病理狀況越明顯,刻痕就會越深。以中醫的角度來說,耳垂摺痕是出現心氣阻滯或氣滯血瘀的現象,所以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3.看手指甲的月牙如果一個人手指甲上沒有月牙,或只有大拇指有月牙,顯示體內寒氣重、循環差、氣血不足;如果一個人手指甲上月牙過多、過大,則容易患甲亢、高血壓等病。若再加上指甲上的豎紋,說明身體氣血兩虧,透支了,是提前衰老的象徵。除了上述看眼白、耳朵和手指的月牙之外,中醫也會從面色分辨心血管疾病的狀態。不同疾病會呈現不同面色,「有諸內必形於諸外」。陳壽所寫《三國志.關羽傳》裡,寫著關羽紅臉綠帽,一身青衣,而戲曲舞台上,為了展現人物形象,則以不同顏色的臉譜,來展現不同人物性格。像關羽是紅臉,表示熱情忠誠,忠肝義膽,義薄雲天;而曹操是白臉,表示冷淡與奸詐。但在中醫上,關羽若真到了「面如重棗」的地步,恐怕是很嚴重的高血壓。中醫望診中面色一項,主要會先分辨青、赤、黃、白、黑。不同的疾病狀態下,會呈現不同面色。像關羽是出了名的火暴脾氣,又經常通宵讀《春秋》,是個夜貓子,飲食多大魚大肉,經常喝酒。這樣的生活形態,中醫推論關羽應該有嚴重的高血壓。中醫強調「有諸內必形於諸外」,內在的疾病多有外在表現,透過望診的及時診治,可防患於未然。高血壓的人,大多會臉紅;心臟瓣膜病中的二尖瓣脫垂者的臉,則像塗了腮紅一樣「面紅如妝」;嚴重心臟疾病患者,出現則是高熱昏迷,汗出如油,皮膚灼熱,面色發紅。我們的身體狀態,都會反映於外在。我也長期從病患身上得到驗證,有些病患一進診間,我簡單地看一下臉和手,就說中了這個人的生活狀況。有時候說得太準了,還把病患嚇到直問「吳醫師,妳會通靈喔,要不然我什麼都沒說,妳卻知道我做了什麼事。」補血益氣.紅豆紅棗湯材料:紅豆30克、紅棗5顆、紅皮花生30克、冰糖少許作法:1. 先將食材清洗乾淨後,泡水2小時。2. 所有食材入鍋,加足量清水,慢火熬煮或使用電鍋煮到軟爛即可。3. 完成後放入冰糖。功效:這道湯主要是取紅豆、紅棗的益氣補血之效,紅豆能補心血、清心火,改善心臟活性。尤其立夏之後,氣溫漸升、水氣增加,食用紅豆能排濕,補益心脾。紅棗則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改善失眠,助養心神。冰糖份量可依個人口味斟酌。 年長者適用.補氣養心茶材料:太子參5錢、蓮子(可含蓮心)5錢、丹參3錢、淮山5錢、薑3~5片、紅棗6枚作法:將太子參、淮山、蓮子、丹參、薑、紅棗放入鍋或養生壺,加入約2000毫升沸水沖泡,或煎煮30分鐘後,當茶溫熱飲用。功效:補氣養心茶適合一般人飲用,尤其年長者容易覺得累,走路沒力氣、元氣也不夠,通常屬於虛不受補體質,此茶飲可以補氣。太子參可潤肺滋陰,蓮子可安神、養心,體內有虛火者,蓮子心不要挖掉,丹參可通血、活血,淮山加上薑、紅棗,可以平衡寒氣。
-
2022-08-12 養生.運動健身
女性運動熱門首選!6大瑜珈派別 網友大推這種瑜珈像仙女
瑜珈不僅可以雕塑體態,又可以幫助放鬆身心壓力,近年來成為備受民眾推崇的有氧運動之一。瑜珈中不同的體式所追求的目標各不相同,進而也衍生出幾10種瑜珈派別,《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瑜珈種類」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6大瑜珈種類方法。網紅愛拍空中瑜珈分享 訓練核心又兼具娛樂每種瑜珈種類有不同訓練重點,包括放鬆身心、或是強化肌肉力量等等,其中討論度最高的「空中瑜珈」,其重點是在於體態的雕塑及其娛樂性。近期有許多網紅將空中瑜珈的課程影片發布到網路上,表示「看起來很輕鬆,卻很扎實訓練核心肌群」,吸引許多同好者熱烈回應「做完空中瑜珈感覺身材更緊實了」、「真的!核心不足的我每次在繩子上都狂抖」,還戲稱自己是「空中掙扎不是空中瑜珈」;另外「美感」也是民眾喜愛空中瑜珈的特點之一,就有網友大讚「做空中瑜珈時覺得自己很像仙女」、「可以拍到美美的運動照片」,不僅可以訓練身體的肌肉強化力量,心情也變得更加愉悅。這類瑜珈可放鬆身心靈 緩解生活壓力有別於空中瑜珈、流動瑜珈等更需要力量維持的瑜珈類型,「靜瑜珈」、「陰瑜珈」則是追求身體及心靈的放鬆,藉由維持同一動作放鬆身體各部位的肌群,進而緩解工作、生活所帶來的壓力,有網友表示「做完靜瑜珈身體跟心都靜了下來」,認為不僅可以放鬆到日常緊繃的肌肉,更可以在一吸一吐之間找回內心的寧靜;而陰瑜珈則是融入道教所強調「養陰可以消除氣滯」的概念,透過肌肉放鬆的狀態鍛鍊骨骼、調節神經系統,就有網友在討論版上分享「做陰瑜珈後竟然治好長期失眠」,認為陰瑜珈可以幫助身心靈的放鬆,進而減緩睡不著的困擾。瑜珈種類百百種,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瑜珈類型,但在運動過程中也需量力而為,切莫因為過度追求體式正確,反而讓身體帶來傷害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7-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康復後長新冠如何保養? 醫:維生素ACDE不可少,4招改善喘與胸悶症狀
新冠病毒絕非只影響肺部,對人體器官的危害,遠超過一般人想像,除了影響肺部,還可能危及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皮膚等組織。醫師提醒,染疫後攝取適量的維生素D,以及攝取維生素A、C、E,增加抵抗力, 清除體內病毒。約2萬名確診中重症有肺炎 醫:應持續回診檢查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胸腔科醫師蔡哲龍表示,新冠肺炎是1種系統性的疾病,只因在肺泡組織內的ACE2受體較多,因此在肺部上顯得特別嚴重,以致部分民眾染疫後一段時間仍有呼吸困難、咳嗽等「長新冠」問題。據統計,國內已有近2萬名COVID-19中重度患者會有不等程度的肺炎,蔡哲龍建議,應持續回診,透過胸部X光或肺部電腦斷層觀察呼吸系統,如有異常,應接受治療。至於無症狀或輕度患者,也可能出現易喘、呼吸不適等「長新冠」症狀,研究報告顯示,許多「長新冠」患者接受高解 析度電腦斷層(HRCT),影像顯示,毛玻璃狀病灶或小呼吸道疾病(SAD ),雖然毛玻璃狀病灶可能逐漸消失,但小呼吸道疾病可能引發「空氣滯積」,影響肺部肺部功能。染疫者這4招要學起來 可改善喘、胸悶症狀如何降低易喘、胸悶等症狀,蔡哲龍提出4大建議:▸1.攝取維生素D、益生菌等保健食品來調整免疫力。▸2.攝取維生素A、C、E,增加體內抗氧化功能。▸3.攝取好的油脂,包括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9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如Omega-3、Omega-6,降低體內發炎狀態。▸4.在無症狀7天以後,漸進式增加運動量,逐漸恢復心肺功能。★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7-01 醫療.消化系統
多吃蔬菜水果就能解除便秘?便秘分4類型,其中一種蔬果吃多反而加重
引起便秘的原因?1.年紀:60歲以上的人,每3人就有1人長期苦於便秘。這是由於腸胃平滑肌衰退,蠕動緩慢無力等身體機能老化的影響。2.生活習慣不良:缺乏運動、偏食、食用過多肉類又缺乏攝取纖維性食物,或是攝取的水量不足等。3.情緒影響: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的人,將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並且使胃腸功能低下,造成便秘。4.器質性便祕(身體因素為主):包括了腸阻塞、腸躁症、大腸直腸癌、糖尿病、子宮肌瘤、自主神經機能障礙、肛裂或是痔瘡等各種疾病都有可能會造成便秘。便秘於中醫的四種證型1.胃腸實熱型便秘,屬於「熱秘」。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過於溫燥食物。2.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避免久坐,適當運動。3.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避免生冷食物,飲食可酌加蔥、薑、蒜等辛香料暖暖腸胃,溫水泡腳可促進循環,增加腸蠕動。4.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避免生冷及溫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櫻桃、葡萄等滋陰補血食材。改善習慣性便秘晨起空腹喝一杯350cc左右的溫開水暖暖腸胃,調整腸胃機能。適度的運動很重要,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如:跑步、健走、仰臥起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補充充足的水分、高纖維食物及適量好的油脂,如堅果類、芝麻、杏仁,飲食中可添加小茶匙橄欖油、菜籽油等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因便秘中醫證型有四種,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則各有不同,並非只是一味的補充蔬菜水果高膳食纖維食物,因水果屬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便秘,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用。中醫養生茶飲•「熱秘」:決明子5至10克,菊花2至3枚,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氣秘」:玫瑰花5克,陳皮5克,青皮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冷秘」:枸杞5克,肉蓯蓉5克,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虛秘」:當歸5克,麥門冬5克,何首烏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5穴道按摩改善便祕除了調整飲食以及改變生活習慣外,老祖宗的穴道按摩也有助於改善便秘,只要按壓以下5個穴位都能緩解便秘的問題。魚際穴:魚際穴在手掌心大拇指第一掌骨的中點,掌心與掌背的交界處。支溝穴:支溝穴在手腕背面橫紋上方約4指寬度的位置,位於前臂兩骨間的凹陷處。曲池穴:先將手肘彎曲,曲池穴就在手肘外側肘橫紋的末端。氣海穴:氣海穴位於腹部中線,肚臍下方兩指寬的位置。天樞穴:天樞穴位於肚臍左右各兩拇指寬處。
-
2022-06-16 養生.抗老養生
陽虛、陰虛、痰濕、濕熱...9大體質,你是哪一種?黃帝內經教你調攝體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
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不追於既逝之後。」這樣的醫理概念,可說與《黃帝內經》「治未病」理念一脈相承。當我們要做到「醫之於無事之前」,就必須瞭解自己的體質現況,才能於日常對應施治與養護,用最小的成本達到健康養生的最大效果。體質判別,治標兼治本人出生於地球之上,自然會受到地理環境、日月陰陽、季候節氣、遺傳等先天因素所影響。所以,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就會有著隸屬於個人的「先天體質」,再依照之後的生長條件,例如:飲食、生活、作息、環境等變化,而長養出「後天體質」。因此,假使有人出生在夏季,天氣燥熱難擋,他的體質大多就會偏於熱,屬於陽性體質;假使有人出生在冬季,天氣刺骨寒冷,他的體質大多會偏寒,屬於陰性體質。再者,假如出生的時候,因為帶著某些遺傳性基因,可能就會帶有先天的特稟(過敏)體質。又或者是早產、先天不良出生的孩子,可能會有氣虛體質等狀況。如果在出生前,能夠安然地在母體中受到良好的照護與調養,出生時大致就會屬於平和體質。《黃帝內經》提到,人在生命本源之初,有來自於先天父母之精,還會受到天地陰陽、四時節氣的影響。於是,在出生的當下,就具備了先天特質與體質。根據整體性的覺察過程,當我們判別了自身先天體質之後,再隨著飲食、生活、作息、環境等後天進行調整,進而改善偏去的體質,找回平衡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理想期待。調攝體質,找到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目前對於體質的判定,坊間有很多種方式。有的依照出生年分、五行體質,有的依八字四柱等,但這裡所談的先天與後天體質,採用的是中醫學家王琦教授的九大體質,主要想讓一般大眾能夠容易理解,並加以運用。瞭解自己現在的體質,有助於隨時調整生活作息、食飲習慣,透過長期簡單慢調的方式,讓自己恢復到平和狀態。不管先天體質如何,如果後天非常注重調養,仍可以調攝體質,回到正常並趨近於平和,並且藉由瞭解自己所在的環境、季節變化,適時搭配節氣,做出適切的應變,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感覺舒服是最怡然自得的養生法。中醫理論大致以「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八綱辨證,簡單區分一個人的狀況,依此延伸出九大分型,作為日常調攝體質的參考。在九大體質中,以平和體質是我們想要的健康狀態,但在生活過程,因為食飲、作息、生活等習慣,還有情緒及環境因素,導致體質有所偏頗,就讓我們簡單瞭解關於體質的分類。◎平和體質──外在表現是精力充沛、活力十足、健康樂觀的類型體內精氣神俱足,外在精力充沛、性格開朗,遇到事情不慌亂、處之泰然,平常神清氣爽、很少生病,陰陽平衡、不偏不倚,就是平和體質。這種屬性的人,只需要持續保持,注意不要有過度食飲、生活、作息及情志上的失調,基本上都能長期維持。☉可能形成問題:身體免疫力佳,有好的自癒能力,偶有外邪傷感,也能很快恢復。☉日常養護因應:維持食飲有節、起居有常、適當運動、情緒平和,讓身心靈合一健康。☉體質養生食療:體質平和,可不忌口,配合節氣吃季節蔬果,但建議少吃糖類、油炸物。◎氣虛體質──說話氣短無力、動不動就容易疲倦的類型體弱無氣、平常精神不濟、容易疲倦、打哈欠,走路或勞動容易累和喘,耐力較為不足。因為氣的固攝能力不足,坐著也容易出汗,甚至頻尿,稍微受到風寒也容易感冒、恢復期長,屬於能量低弱,能坐著就盡量不動,肌肉呈現鬆軟不實,不耐受風、寒、暑、濕等邪氣,在性格上容易內向、不喜歡冒險。☉可能形成問題:容易有感冒、腹瀉、失眠、頻尿、貧血、憂鬱等。☉日常養護因應:從調氣的簡單運動開始,如甩手、站樁等,定期旅行讓心情開朗,也能增加能量。工作繁忙、生活有壓力容易再形成氣鬱,如因為一點小事就放在心中造成多思、多慮,影響脾胃的消化能力。因此,平日要有屬於自己調整情緒的方法,可以是定期三五好友相聚,讓心情放鬆,也可以看電影、聽音樂、閱讀,進而改善體質問題。☉體質養生食療:補氣常用黃耆、山藥,如黃耆山藥排骨湯、山藥蘿蔔燉雞湯等。如果有嚴重氣虛問題,仍然建議就近找尋中醫師協助診斷調理,因為氣虛表現位置不同,可能是不同臟腑的氣虛表現,如肺氣虛、脾氣虛、腎氣虛等,以更適切的方式,全面性調理體質。◎陽虛體質──時常感到手腳冰冷、身體不耐寒的類型身體怕冷、四肢怕冷,甚至頸部及腰背也怕冷,更怕有風吹來,這是因為體內的陽衛之氣不足所致。所以,體內熱能不足、手腳冰冷,甚至腹部也是冰冷,尤其是晚上天氣較涼、有風,都會感到渾身不舒服,腹部如果著涼就會疼痛,平時會把自己包得緊緊。有人甚至容易吃到冰冷、寒涼性質食物,就會腹瀉,所以喜歡熱飲。面色偏白、肌肉鬆軟不實,可能有微胖、耐夏不耐冬的情況,因此易受風、寒、濕邪影響,也容易精神不振,性格上多沉靜寡言、內向。☉可能形成問題:因脾胃陽虛而腹瀉、打嗝。女性容易經痛、男性則性功能衰弱。腎陽虛可能還會有腰痠背痛等情況。有些人因為熬夜、喜歡冷飲,或冬天沒有做好保暖而損耗身體,也可能因為陽氣過度耗損,而成為陽虛體質。☉日常養護因應:平日可透過走路等運動,多曬太陽,注意不要戴帽子,讓陽氣從頭頂百會穴進入,有效滋養陽氣。陽虛質比較不會感到口渴,溫水的補充也很重要,也可以穿襪防止腳部受寒。☉體質養生食療:多食性溫食物、常喝薑湯,如山藥五穀粥、當歸生薑羊肉湯等。◎陰虛體質──感到手心發熱、身體燥熱、不太怕冷的類型手腳心熱、口乾舌燥、身體缺水,明明已經喝水、仍然感到口渴,這是陰虛特有狀況。這種人看起來很健康、充滿精力,但是因為缺水,所以體內會呈現熱燥,容易心煩、急躁、易怒,甚至容易出現眼睛乾澀、皮膚乾燥、視物昏花(容易被誤認是老花)、便祕等,夜晚則容易失眠、盜汗,故耐冬不耐夏,也不耐受暑、熱、燥邪,性格上多活潑、外向、好動。☉可能形成問題:容易因缺水體燥而有便秘、口瘡、甲亢、紅斑性狼瘡、失眠、焦慮等。☉日常養護因應:多喝水、多運動(因陽盛陰衰,運動時間可選擇在早晨、黃昏),增加身體的排毒與疏泄,提升循環代謝率。夏天或燥熱不好入眠,睡覺時建議開啟適當溫度空調。☉體質對症食療:首要避免吃烤炸、麻辣等食物,避免再次上火。可多食用綠豆、冬瓜湯等清熱、降火、緩燥的食物,例如蓮子百合煲瘦肉、苦瓜排骨湯等。◎痰濕體質──看起來身體肥胖、小腹很大、身體容易長痘痘的類型痰濕是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調,造成內濕停滯,使痰和濕凝聚一起,形成具有黏膩、阻滯特性,在體內會引發其他病變。這種人的面部肌膚油脂較多、飲食喜愛油膩、重口味的大魚大肉,因此多半體型肥胖、腹部肥滿鬆軟、身體多汗且黏、痰多容易胸悶,且大便黏膩,沖水老沖不乾淨,小便則混濁。對於梅雨季節及濕氣重的環境,會覺得很不舒服,性格上偏溫和、穩重,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放在心中。☉可能形成問題:因為痰濕聚集、脾運化功能失調,容易有腸胃炎、多痰、代謝症候群問題,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日常養護因應:飲食清淡,遠離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讓自己活躍多動,透過有氧運動搭配適當飲水,增加身體的帶氧量,提升氣血循環、促進代謝,像是168 斷食法就適合痰濕體質的人,用以調養身體及減肥。☉體質養生食療:脾虛的人容易痰濕,因此選擇清淡飲食、運動,是痰濕體質首要重點,可以吃薏仁粥、冬瓜薏仁湯、綠豆甘草湯等,有助益氣健脾。◎濕熱體質──臉上油膩、長痘長瘡,或肌膚摸起來濕黏的類型家裡潮濕且又悶又熱,會發生什麼事情?人體因為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將造成內濕停滯,再加上消化不良、暴飲暴食、吃過多的油膩、甜食,及環境濕熱等多重因素,使濕和熱一起,形成濕熱體質。家裡若有濕熱問題,可以使用除濕機,那麼人體呢?因為濕熱體質形成,面部油光易長痘痘、性格容易心煩急躁,在夏末秋初氣候濕熱或濕氣,遇到氣溫較高的環境,會較難以適應。☉可能形成問題:痰濕體質容易有痘瘡、口臭、濕疹、口腔潰瘍、膽囊炎、黃疸等。☉日常養護因應:夏天及悶熱季節應該是最難受的,養護方法跟痰濕差不多,但運動強度要夠,讓身體消耗多餘熱量及水分,達到清熱除濕效果。建議要遠離菸酒,並於晚上11 點前就寢,有利肝膽排毒,恢復體內循環機制。☉體質對症食療:透過甘寒清熱食物幫助消解體熱,可以吃綠豆薏仁湯、土茯苓蓮藕湯、涼拌三絲、海帶炒銀耳。◎血瘀體質──臉色黯淡、晦暗,臉上、手上長斑的類型體內血液運行不順暢或有瘀血內阻,這情形就像水管堆積水垢和污穢,久了會影響水的流動。瘀血內阻也是同樣道理,血管阻塞導致氣血流動受阻,養分供給不正常,可以在臉部氣色及身體肌膚察覺,如膚色晦暗、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等,體質也不耐受寒邪,性格上容易煩躁、健忘。☉可能形成問題:女生容易有經痛、男生容易有前列腺疾病,因為氣滯血瘀也容易形成癌症、心血管疾病,也容易加快細胞老化、健忘、失眠等。☉日常養護因應:如果有較嚴重的血瘀體質,建議就近諮詢專業中醫師進行調理,先從益氣、活血化淤調理。平常透過平甩、站樁運氣調頻,或較緩和的運動恢復氣血運行,搭配適當飲水,幫助氣血通暢。☉體質養生食療:血瘀體質的人可以喝山楂紅糖湯、山楂玫瑰茶,當歸排骨湯、黑豆川芎粥,也是不錯的日常養生湯。◎氣鬱體質──多愁善感、容易多思多慮、悶悶不樂的類型主要因為長期情志不順暢,內心鬱悶、感情脆弱,造成氣機鬱滯,就像《紅樓夢》的林黛玉。但氣鬱不一定就會憂鬱症,還是有輕重之分。有時候是自己給的壓力太大;有時候因為對某種氣候特別敏感而衍生暫時性氣鬱;有時候是一個突發事件所引起,本書【輯二】對此有許多深入描述。從日常生活中可以觀察發現,例如:臉色黯沉,做起事來畏首畏尾、謹小慎微,性格內向、敏感多慮、外表看似膽小等。這種人對精神刺激的適應能力較差,較不喜歡陰雨氣候。☉可能形成問題:氣機鬱滯通常伴隨肝氣鬱結、不易疏泄,容易有肝臟問題產生。另外,因為氣鬱也容易造成精神緊張、焦慮不安、多愁善感、心理脆弱、易受驚嚇、心悸、憂鬱、失眠、強迫症等。☉日常養護因應:休閒時可多親近大自然,透過自然界花草的同頻共振,或是前往博物館,欣賞藝文活動,啟動身心靈的療癒力量。同時,減少含有咖啡因及刺激性的食物,並且找到一種可以讓自己放鬆心情的方法,完成自我調頻。☉體質養生食療:山楂茶、檸檬茶、桂圓紅棗茶、海帶湯、百合蓮子湯。◎特稟體質──好發過敏、打噴嚏,對食物也容易過敏的類型通常來自先天遺傳的體質,由於先天性或來自於生理缺陷或遺傳因子,致使身體調適力不佳,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誘發過敏症狀。☉可能形成問題:特稟體質的人容易有過敏、氣喘、哮喘、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血友病等遺傳問題。有些過敏性鼻炎甚至容易在某些季節好發。有些人還會對某些食物產生過敏,現在很多診所、醫院都有醫學儀器可以做食物過敏原檢測。☉日常養護因應:由於特稟體質屬於高敏感族群,平日的養護需要多留心,內外過敏原都要避免,日常宜多攝取固表益氣的食材。另外,產前檢查也很重要,可以減少遺憾發生。懷孕階段也要特別注意母體的養生與照顧,盡量避免使用對胎兒有害的藥物,例如因特殊狀況需要用藥,一定要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此外,居住環境安全、二手菸害更要特別注意。☉體質對症食療:此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什麼不能吃,如患有蕁麻疹者,要避免有殼海鮮及其他會引發症狀的食物。以上9 種體質當中,第1 種平和體質最健康,另外8 種在還沒有進入生病狀態之前,也可以透過體質養生、適合的運動、適當飲食及水、良好作息習慣、心情調頻,進一步獲得改善。同時,因應季候變化調整身心靈的頻率,讓自己持續維持健康和愉悅,帶來更多的力量與能量,進而達成人生目標。九大體質養生建議參照表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黃帝內經╳量子糾纏:情志相勝、運氣調頻、分子營養與量子信息醫學實證》
-
2022-06-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新冠」害她喘 女老師經中醫調理重拾肺活量
台中市35歲女老師感染新冠肺炎痊癒後,每天都很疲倦,上課十幾分鐘就覺得喘,快要「凍未條」,要借助麥克風,授課不如從前有活力,經向中醫師賴香君求診後,評估為肺氣不足,在接受中藥調理、食療後,女老師順利恢復以往的「肺活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香君說明,「長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感染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多數新冠肺炎感染者在2到4周內可脫離急性期,但約有30%到60%仍具有持續症狀,若疲倦、胸悶、呼吸困難、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困擾持續2個月以上,可能屬於「長新冠」患者。賴香君說明,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人體調動氣血抵抗外邪,待急性感染期結束後,人體理應自行恢復原本的陰陽平衡狀態,但每個人狀況不同,若氣血尚未完全恢復,出現「虛勞」病徵,常見「長新冠」可分為四大類。賴香君指出,一為氣陰兩虛型,吸不到氣,口乾、自覺低熱等,平時就可以食用百合、銀耳蓮子等養陰食物,生活起居忌熬夜、勿過度運動大汗出。二為肺脾氣虛型,以疲倦為主、胃口不佳、胸悶腹脹、大便稀軟表現,可食用黃耆、黨參、茯苓等,睡眠要充足,可稍午休、柔和運動、避風寒。賴香君說明,三為肝鬱氣滯型,表現憂鬱、焦慮、失眠、胸悶,可喝疏肝解鬱茶,如薰衣草、玫瑰、陳皮、佛手等,宜作息有節、緩緩深呼吸、柔和運動;四為清氣不升型,常見症狀為思考、記憶力下降,俗稱「腦霧」,可用補腦如黃耆、黨參、天麻等燉補,起居勿過勞過度用力。賴香君建議,患者除了中藥調理、食療,也可以搭配導引復健,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在後疫情時代,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起居有節,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
-
2022-06-13 養生.健康瘦身
減重從了解體質開始 中醫師教辨別「五型肥胖」及對應的改善方法
中醫認為肥胖多與痰濕相關,萬病以痰濕為首,肥人多痰。加上現代人多有久坐習慣,「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亦會導致脾胃虛弱、痰濕內停。並且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臟能消化飲食,將養份輸送至全身,若脾氣不足,會造成脂肪和痰濕瘀積。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變慢,腎陽氣不足造成氣滯血瘀,也會導致痰濕加重。 瘦不下來的原因一、長期飲食不節、過度勞累、生活作息不佳等因素,造成身體機能不良,五臟六腑失調,所以就算努力少吃,努力運動,減肥效果還是有限,且一旦恢復正常飲食,但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並沒有調到正常,很容易復胖。 二、沒有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減重方法。造成每個人肥胖的原因不同,減重必須根據不同的肥胖體質,量身訂做專屬個人的減重方式,瘦身才能更容易。 五種肥胖體質1.脾虛濕阻(水腫)這一類常在上班族上觀察到,因為久坐活動較少,造成身體循環不佳,或是喜食冰冷飲等,水分因此長時間在身體中滯留,影響全身的代謝機能,造成肥胖與水腫現象。這種類型的人體力不好,容易感到疲累,減肥可以加強身體循環為主來治療,提高代謝排除體內多餘水分。 2.胃熱濕阻型(食量大)這類的人通常食慾好、或是常常外食的人,表現是胃口好、胃火旺盛,飲食喜好油膩、口味重且辣的飲食,容易有三高,皮膚容易出油、可能有痔瘡問題。這類的人建議多運動多喝水將身體內濕熱去除,配合中藥的調理會改善更快。 3.肝鬱氣滯型(壓力大)有些人因壓力大而暴飲暴食,以吃來發洩情緒,這一類即是肝鬱氣滯,在中醫觀點來說,長期處於壓力、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會影響到身體的五臟六腑,當身體機能出現不平衡就容易肥胖,女性還會影響經期,造成月經不規則。能服用疏肝降胃火的藥來進行調理、學習保持心情放鬆。 4.氣血虛弱型顧名思義就是體質虛弱、氣血不足之人,常在工作壓力大上班族、或是生產後的女性,因身體營養不足,容易疲累、臉色萎黃,記憶力專注力也變差。能吃補氣血中藥調理,三餐定時定量且營養均衡。此類型的人因體力較差,容易有心悸現象,運動不宜過度激烈,宜快走慢跑類運動為主。 5.腎陽虛痰濁型此一類型造成發胖的原因,是因內分泌失調與代謝降低所致,可能有遺傳性的肥胖、疾病或生活作息不正常,此類型人的四肢較容易顯肥胖、較怕冷,常見問題還有腰痠或頻尿等。可吃補腎陽中藥,也可多吃如:羊肉、韭菜、黑芝麻、黑豆、紫米。
-
2022-06-02 養生.抗老養生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黃帝內經:節制七情、調養五臟為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是上古先哲智慧的百科全書,涉及養生、預防、調攝、推拿等,提供人們日常保健參考的自然醫學寶典。前面談到的「情志」,作為7 種情緒的精神活動,我們就從五臟(心、肝、脾、肺、腎)來談談其中的交互影響。情緒過激,禍及五臟?《黃帝內經.素問》在〈陰陽應象大論〉和〈五運行大論〉篇中都特別提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這是說明人的五臟特別容易受到太過激烈的情志所傷。何謂太過?就是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範圍。前面談到的「百病生於氣也」,其致病因素為怒、喜、悲、恐、驚、思等導致情志過度。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一旦情志表現過度,則容易影響五臟運作,對人體產生不好的物理反應。五臟具有「藏」的特點,《素問.三部九候論》說:「故神藏五,形藏四。」所謂神藏五,主要是說在人體的五臟中,各有其獨特之處與所藏,與天地人相應。心藏著神,作為生命活動的主宰,因此才有「心為君主之官」的說法,當心受到情志因素的影響,心跳、脈動的運行都會失常,也無法好好地統治國家、令百姓安居樂業。肝藏著魂,是人的精神意識感應能力的體現,因此才有「肝為將軍之官」的說法,當肝受到情志因素影響,容易鬱鬱寡歡、魂不附體,精神意識都會失常,也無法作戰抵禦敵人。脾藏著意,是人的思想與思考活動能力的體現,因此才有「脾為倉禀之官」的說法,當脾受到情志因素影響,容易過度沉思、食之無味,導致五味失常、吸收消化不良。肺藏著魄,是人的形體動作、反應能力的體現,因此才有「肺為相傅之官」的說法,輔佐著心之君主,氣血運行順暢,當肺受到情志因素影響,肺氣耗散、真氣不足,容易導致氣機紊亂、血行不暢,導致心跳與呼吸間難以協調,也無法輔佐君主,而引發病機。腎藏著志,是人的精氣盛衰之重心,因為精能化髓、並通於腦,以為志之所居,人的記憶能力、生命活動強盛與否,與腎精之氣是否充足息息相關,因此才有「腎為作強之官」的說法,協助國家強盛。唯有精氣足,則人體健康、剛強,即使到了40 歲,也不會有腎氣衰弱的問題,並讓體質強盛。反之,腎氣耗盡則體虛乏力、未老先衰。因此《難經》中也有「五臟藏七神」的內容記載,「臟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一旦不幸來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地步,都是因為牽動五臟太過。因此,如何維持情緒的平衡,是治未病及讓形神合一的重點。以下,進一步來瞭解不同情志與臟腑之間的關係。大怒傷肝――突發的巨大暴怒,為何傷肝?我們都知道,生氣對身體不好,甚至會影響健康。因為人在盛怒之下,肝的陽氣升發太過、氣血會上升、造成肝火亢盛,臉部的表現會呈現面紅目赤。中醫認為,肝是將軍之官,古代將軍得上場作戰,行前需要籌謀戰略、沙盤推演以便精確指揮部隊,克敵制勝,因此更要能夠掌控全局。假使將軍無法指揮部隊,將會造成國家動盪。肝臟也是如此,要是肝氣無法疏泄,長期積壓阻滯之下,造成肝氣鬱結,恐將全面引爆生理性紊亂。以我父親為例,早年他一個人開計程車養我們一家子,經濟重擔全部壓在他的身上,內心的苦悶可想而知。每天大約中午吃完飯就趕著出門跑車,他設定一天扣掉油錢,一定要賺到2,000 元才能回家。因此,經常到了凌晨2 點後,他才拖著一身疲憊走進家門。有時候,因為沒有達到目標,回家的時間就會拖得更晚。當時全家一共6 口,每天睜開眼,都要吃飯,還有其他生活所需,像是讀書、補習,樣樣都要錢。因此,精神時常處於緊繃狀態的他,脾氣當然不會好,經常跟母親吵架。後來,因為腸胃問題需要住院治療,當時的我就讀國小,所以晚上就在醫院陪伴並照顧父親,白天才去學校上課。有一日下課,當我來到醫院,醫生竟然說:「你爸爸不見了!」原來我去上學時,爸爸也偷偷地開車去賺錢。他說:「全家就只靠我一個人,我要是一直住院,家裡就沒有收入來源!」後來,才知道父親不只有腸胃問題,還有高血壓的毛病,而且精神長期緊繃,才讓他變得暴躁、易怒。現在的我,已經可以理解為人父的辛苦,當一個人處在高壓情況下,時時刻刻為了三餐煩惱,脾氣怎麼會好?又怎麼能不生病呢?易怒的人經常感到煩躁不安、頭昏目眩的原因,在於肝臟的疏泄功能發生障礙,導致氣機鬱結所致,一旦荷爾蒙失調,就容易引發腸胃病、高血壓、心臟病等。但是如果隱忍這些日常小毛病,長期擱在心頭,將導致肝氣鬱結、致使情緒抑鬱、內分泌紊亂、免疫系統下降,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轉移情緒,讓自己維持平和狀態。歷史上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處在腹背受敵、四面楚歌的境況,最後憤而引清兵入關,吳三桂此舉左右天下大事,因而改寫了朝代,正是過度憤怒的代表型人物。前面說過,女性先天容易緊張或是發脾氣,一旦引發內分泌失調,身體器官都會受到牽連,其中,又以生殖系統的影響最為劇烈。目前醫學界認知,當體內雌激素含量過高,發生子宮肌瘤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廣泛認可的說法是,子宮肌瘤的發生就是雌激素水平過高所致。女性因先天體質問題,比較容易憂思、事情放在內心不說,有些男性也有情緒化問題,若是經常動怒、發脾氣,染患心臟病的機率將是一般男性的2 倍以上。所以,如何保持身心平衡,是現代人必須重視的課題。因此,假如一個人情緒過怒,整個人會面紅、目赤、心跳加速,甚至感到暈眩、昏厥。時常在新聞報導上看見這樣的案例,有人因一時盛怒,發生胃痙攣、中風或心肌梗塞,只好送醫急救,狀況嚴重時,一條生命就有可能從此消失不見。許多醫學報導也指出,人在憤怒時,體內交感神經過度亢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促使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神經緊繃,身體各器官都會受到干擾,加劇疾病纏身。過喜傷心――突如其來的驚喜,為何傷心?一般來說,喜悅可使氣血流通、肌肉放鬆,易於恢復身體疲勞。《黃帝內經》說陰陽平衡、防病應致中和,因此,過與不及都會出現問題。清代小說《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就是在說一個太過歡喜,反倒傷了心氣的故事。范進考了大半輩子科舉,終於在54 歲考上了秀才,想要再邁向舉人之路,他的岳父胡屠戶竟為此冷嘲熱諷,罵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最後,籌到了旅費前往應試,果真中了舉人,如今「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范進卻因為高興過度而發狂。直到眾人叫胡屠戶出手打他,才把他打醒過來。儘管這是個諷刺意味濃厚的小說,但不難知道要是過度歡喜,一時之間換氣不及,氣升上逆,就很有可能造成癲狂、失心瘋的情形。對於某些人而言,心志可能容易受到外界干擾,時常受到驚嚇。因此,情緒波動就非常明顯,一旦發生開心的事情,就非常地喜悅,進而影響到心的脈動。嚴重情況,可能還會造成心臟停止,中醫才說大喜傷心。又如,許多患有慢性病的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要是過度刺激,就容易產生腦充血、腦溢血,攸關性命安危。中醫說的「心」,並不單單只是我們跳動的心臟。我們身體內的五臟(心、肝、脾、肺、腎),其中只有「心」並非「肉」字邊。《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因為這裡指的「心」,不只是實體的心臟而已,而是「心神」,包括無實際形體的思想、精神與意識層面。「心主神明」,如何對「心」與「神」的理解和認識。在《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大腦和心臟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過去習慣將兩者統稱為「心神」,說明了心臟具有精神活動與思考活動的大腦功能。《素問.調經論》也說:「心藏神。」還有《靈樞.邪客篇》的「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當心臟跳動時候,促使血液於全身血管流動與循環,帶動養分到各個器官,達到滋潤、供氧的功能,於是人的精氣神得以充足、飽滿。因此,當一個人處在壓力之下,心臟感受到這股訊息,便會影響心律的跳動頻率,長期壓力對心臟是種負荷,使得心臟更加敏感及脆弱,容易引發情緒反應,長期惡性循環之下,於是造成心律不整、心臟血管疾病。明末醫學大家張景岳曾在《類經》同樣認為:「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惟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針對「心」與「神」的觀點,持續被歷代醫家所推崇。近年,關於過度興奮恐將導致心臟病發的案例,時有所聞,特別是觀看刺激性的運動賽事,曾經發生過度緊張、激動、驚喜而猝死的不幸事故,正是所謂的「喜傷心」。《醫碥.氣》亦說:「喜則氣緩、志氣通暢和緩本無病。然過於喜則心神散蕩不藏,為笑不休,為氣不收,甚則為狂。」氣緩並不會感到疼痛,因為心藏神,怕的是心氣渙散,笑起來無法停止,導致癲狂,傷及心和神,《靈樞.本神》:「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就是這個道理。憂思傷脾――長時間的憂愁、思慮,為何傷脾?人有情志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如老子《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順應自然有情志而不過度;孔子的中庸之道也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的情緒應該剛好就好,太過則傷形又傷神。兩位聖人之道也都為中醫家所推崇,於此可知,情志太過會傷害五臟,其中又以思慮過甚,危害脾為最大。脾是後天的根本,氣血運化的樞紐,人體脾虛容易造成泄瀉、嘔吐、血腫、出血、消瘦、浮腫等疾病。《黃帝內經》認為:「脾在志為思,過思則傷脾。」在這裡,「思」是思慮、思考、思索,更有胡思亂想的意思。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個人容易操心,耗費太多精氣神在一件事情上頭,就是所謂的思慮過度,精神一旦受到影響,則夜不能寐、整夜多夢,甚至因此罹患精神衰弱等疾病。由於脾主宰運化的功能,假使運化功能耗弱,後天根本被消耗殆盡,將牽動身體各個機能的健康。中醫理論:「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得飲食。」就是強調用餐時宜心平氣和,才有利於脾胃運作、小腸的消化與吸收,維持正常運化功能。例如,很多業務員都容易患有消化不良、便秘、腹瀉、腹痛,以及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歸咎原因在於作息不正常。他們往往沒吃早餐就開始忙碌的行程,到了午餐時間,卻還在邊吃飯邊回訊息,忙碌一整天回到家之後,還在想著如何約客戶、談案子,害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擔憂業績沒有達標。此時,大腦持續飛快地運轉,缺少充分休息,當然也就沒空理會脾胃是否有好好消化食物了,最後換來滿身的毛病,都是因為過度憂思傷脾所造成。《素問.舉痛論》說:「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老是唉聲歎氣、經常思慮過度,甚至是往負面方向思考,將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也會引發食慾不振、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的症狀,就是中醫主論氣的流通,最怕遇到氣結,形成臟腑氣滯而窒礙難行,正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養生原理。另一個案例,就是我的忘年好友阿達,他經常煩惱孩子過得好不好、孫子乖不乖,每天不停煩惱,導致脾胃消化系統不良,還伴有高血壓,收縮壓時常飆破160 mmHg。我對他說:「你都退休了,每天煩惱這麼多,對他們並沒有幫助。可以放寬心,跟好朋友多出去走走,說不定身體會更健康,還不會讓孩子們擔心。等他們回來的時候,看你精神奕奕、開開心心,就會常常回來看你啊!」後來,我幫阿達規劃一些簡單的旅遊行程,與好朋友一起遊玩,果然不再庸人自擾,不只找回了健康,也改善了親子關係。愛情也是令人傷神的東西,我們一定都聽過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因為無法祝英台相愛而犯了相思病,終日抑鬱,過度憂思,以致耗弱心神與精氣,最後成為一抔黃土。每年有許多莘莘學子準備會考、學測、指考、大考,或是在期末考期間吃不好、睡不好,也是思慮太過所致。所以要想提高記憶力,除了學會正常作息,也不能過度疲勞,還得健脾益智。常悲傷肺――經常悲傷、長時間唉聲嘆氣,為何傷肺?肺,不僅僅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呼吸道與肺臟的重要環節,還具有宣發和肅降的功用。中醫說「肺主衛外」,指的就是抵禦外邪的免疫系統,作為抵禦外邪侵襲的重要屏障。醫學已經證實,當人們過度悲傷,不斷哭泣,或是意志陷入消沉的時候,易使肺氣耗散,進而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出現氣短、乾咳、咳血、音啞等症狀。假使一個人經常處於悲傷的狀態,無形中將會消耗體內肺氣,致使肺氣不足。古典小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終日鬱鬱寡歡,又因父母雙亡,導致個性敏感、多疑,就是一個負面教材。根據臨床研究,癌症病人有諸多類似案例,一般被診斷出癌症之後,有些人往往會變得過度悲傷,加上身體機能低下,雙重衝擊導致身心全面失衡,可能就此一病不起。推究背後成因,往往是因為疾病帶來揮之不去的憂鬱、悲傷,面臨死亡的迫切威脅,對未來缺乏希望感,促使免疫力下降,身體活力逐漸衰退、萎靡,細胞也會隨之惡化。正所謂「邪傷肺衛」,一旦「衛氣禦外」功能不強,受到病邪侵入而難以抵抗,就會引起感冒、咳嗽、過敏等症狀,加劇肺部、支氣管系統的惡化程度。每個人都會有悲傷的時刻,這本就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宣洩,但若是放任自己無止盡地悲傷下去,影響到日常生活,就不能視為正常狀態。很多事情過猶不及,情緒也是,一切剛剛好就好。恐驚傷腎――容易緊張害怕,為何傷腎?恐和驚都是腎的情志,作為人們對於外界突然狀況,產生刺激的一種應急反應。腎是人對於表達驚恐情緒的主要臟器。腎主藏精、精又藏髓,為生氣之原。所以,《黃帝內經》寫到:「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因為腎屬水,當人在受到劇烈驚恐時,就會像水一樣,水往低處流,因而發生呆愣、驚慌失措,大小便失禁,嚴重時還會引發暈厥、猝死。換言之,驚恐讓氣紛亂而低下,還會使身體器官失去正常作用。這與因為腎藏精,精生髓,通於腦有一定的關係。《靈樞.本神篇》這樣說:「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若是腎臟本身有疾病,可能都會影響其情緒、情志表達。例如很多腎虛的人都不喜歡說話,由於體質較為虛弱,尤其是小時候怕生、容易哭鬧,見到陌生人也會驚嚇閃躲,又如很多小孩在受驚嚇之後,發生大小便失禁的事情、不容易安穩好眠、容易半夜驚醒,這都是驚恐傷腎,腎氣不固的一種表現。記得國小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的個性相當內向、害羞、膽小,並且沉默寡言。有次上課期間,教室內突然聞到類似排泄物的異味,才知那位同學因為不敢跟老師說想上廁所,而大便在褲子……,之後又有一次尿在褲子上面。這樣的情事發生數次,同學就不太敢跟他一起玩了。升上國中後,這樣情況越趨嚴重,當時也沒有好的輔導系統,導致那位同學因驚恐過度,不敢與人來往,終日躲在家中,也不肯上學,又因害怕、恐懼、寂寞、悲觀、社交關係喪失,最終接受憂鬱症治療,迄今仍未恢復健康。還有一個案例,有位好友的孩子到了國小一年級還會尿床,我到朋友家跟孩子聊天後才知道,因為一直害怕做錯事被父母罵,導致自信心不足,又怕晚上睡覺會尿床,惡性循環之下,於是經常發生尿床事件。後來跟朋友聊到,孩子自信心不足、容易擔心害怕,才會發生尿床的情況,建議去看中醫,開立對症調製養腎安神的方劑,也請朋友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讓孩子有安全感,不要因為孩子犯錯就急於責難,愛心、耐心、擁抱與陪伴,都是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的互動方式。經過半年後,小孩果然已經不再尿床了,親子間的關係也有明顯改善。以上,列舉情志對於我們日常與健康的影響,根據《黃帝內經》的日常養生法則,提醒我們臨事不亂、遇事不危、逢事不驚,避免情緒起伏過大,學習舒緩調整之法,就能常養身體及臟腑的安適。《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當我們心情愉悅、心神安定、能量俱足時,自然不會胡思亂想,情志平衡了,也就能遠離疾病的威脅。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黃帝內經╳量子糾纏:情志相勝、運氣調頻、分子營養與量子信息醫學實證》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為何春天是適合養肝的季節?中醫教養肝穴道按摩
中醫所說的肝,和西醫有什麼不一樣?西醫中所稱的「肝」是指「肝臟」這個器官,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主要功能為新陳代謝、儲存、轉化、分泌、解毒等。中醫所指涉的「肝」範圍較廣,與經脈關係密切。中醫觀點認為肝是「將軍之官」,不單純只是分泌、解毒的功用,還指揮著其他臟器,和人的情緒、氣血循環與流動有關。Q 為什麼中醫會強調春天是適合養肝的季節?春節過後,時序正式進入春天,正是萬物蓬勃發展之時。在中醫來說,春季與五臟中的肝相應,這時候也是「養肝」的最佳時節。中醫以五行思想為基礎,可把時序分為四季甚至五季,意即春(二至四月)、夏(四至六月)、長夏(七、八月)、秋(九至十一月)和冬(十二、一月);對應的五臟為肝、心、肺、脾、腎;對應的五行為木、火、金、土、水;對應的五色則為青、赤、黃、白、黑。從中醫觀點來看,身體變化隨著季節變化而走,養生觀念也是對應的。《黃帝內經》寫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陳潮宗說,春天萬物勃發,是草木生長之時,且「木曰曲直」,其意念是向橫、向上,因此在肝的養生觀念上,應以「疏肝」為主,不可壓抑成長。而依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春天養肝的重點也有別於「冬天的『藏』」,應該趁春暖花開的時期,多到戶外散步、踏青、春遊等,一方面感受春天氣息,有助增加身體活力,也對應肝氣與情緒的關係,讓心情保持平和。Q 常熬夜的人,肝臟一定容易出問題嗎?肝經從大腳趾經腳背,沿著腳踝到小腿、大腿、鼠蹊、腹側,經肝臟、膽囊,分支到肺以及到口、眼、頭頂。晚上11時至凌晨3時,是膽、肝經休息的時間,若時常熬夜,便會影響排毒和自我修復的功能。Q 肝有問題的人,就中醫來看,有沒有徵兆可循?「肝不好」是指肝經氣的循環出了問題,最常見是皮膚變黃、上火、冒痘痘、口乾舌燥等,主要是因為肝氣鬱結的氣太旺盛,也就是常說的「肝火旺」;而肝氣也和情緒有關,若肝氣鬱結形成「肝鬱」,就會造成情緒起伏較大、胸悶、失眠等問題。Q 肝火旺、冒痘痘的人,可以吃哪類降火藥材?養肝食物,依據五臟、五行、五色的搭配,最直覺便是多吃當季的「綠色」蔬果,例如花椰菜、菠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僅屬性平和可天天食用,也不容易有上火問題。而若有肝火旺、冒痘痘的問題,則可服用如龍膽瀉肝湯等降火的中藥來改善。不過,楊宗翰提醒,由於降火的藥材對身體太寒的人來說不適宜,因此一定要有醫師診斷,佐以其他調和的藥材服用,千萬不可自己隨便買來吃。養肝穴道按摩平時可按摩肝經上的穴道,例如太衝、三陰交等,每天按摩10分鐘,約50至100下,調節身體機能,作為春天養肝的保健。三陰交位置:位於踝關節內側上方約三寸(約四指寬)處。《針灸甲乙經》寫道「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功效: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疏下焦、調血室精宮、祛經絡風濕。有助於養血養氣、補肝血。太衝穴位置:第一、二腳趾骨交接處。《針灸甲乙經》寫道「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功效:平肝熄風、清熱利膽、明目;有助於緩解失眠、頭痛、咽喉氣梗、神經衰弱等。
-
2022-02-27 新聞.健康知識+
春季引發肝火旺,需注重養肝和情緒調節!透過精油釋壓,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
中醫芳療逐年受到重視,主要是因為在身體保健方面,精油是現代人取得方便、應用較廣的方式之一。精油是來自西方的草本芳香植物,使用蒸餾或壓榨方式萃取而成,其揮發特性能在身體裡竄得很快,若能將精油的性味、歸經和安全性搭配經絡使用,根據體質的寒熱升降去對應,就像是中醫的中藥草,運用得當,對身體是有幫助的。養肝調節情緒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小宇宙,與環境這個大宇宙,是跟著時節共同運行的。所謂的外呼吸,是指小宇宙跟大宇宙之間的氧氣交換,而小宇宙的內呼吸,指的是氣的流動,如果可以對應時節,調整內外達到平衡,身體就能保有好狀態,迎接生活的每個挑戰。春季對應的是肝木系統,此時陽氣升發,需要靠肝氣來啟動五臟陽氣的運轉,稍有不協調,容易引發肝火旺,因此春季特別需要注重養肝和情緒的調節。春季推薦精油情緒舒緩方面可使用蠟菊精油。蠟菊是有名的化瘀油,不只是化身上瘀青的瘀,也可以化情緒的瘀,因此也被稱作回春精油,且對於養肝、利膽、護眼也適用。肝臟排毒方面,可使用羅馬洋甘菊精油,幫助情緒疏通、降肝鬱氣滯。想轉換好心情,可使用具有向陽特性的檸檬精油,可用於養肝、抗氧化,帶來愉悅感和希望感。使用方法可將上述精油,各一滴加上5ml的植物基底油,調配成複配油,塗抹於肝臟區;或做頭部按摩使用,將精油塗抹於手指指腹,用手指代替梳子,用直梳的方式做梳頭動作,從前額梳到頭後方做按摩,有助於疏鬱通陽、氣血暢通,為今年的精氣神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