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死亡人數
共找到
669
筆 文章
-
-
2020-04-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影/學學台灣! 比爾蓋茲大讚台是防疫模範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5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稱台灣防疫措施為模範,形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場噩夢,但認為如果大家都做好防疫措施,死亡人數會少於總統川普等人的預期。上周川普預估在疫情獲控制之前,美國的死亡人數將達到介於10萬到24萬人之間,這項預測也呼應白宮抗疫因應小組成員之一、傳染病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的說法。蓋茲在節目上表示,「如果我們確實做好保持社交距離,我們的死亡人數應可比這些人預期的還低」;此外,蓋茲也強調,公開這些數據,讓民眾了解疫情嚴重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被問到美國等國防疫動作是否太慢時,蓋茲表示有許多國家美國可仿效,並舉例台灣,稱台灣防疫措施為模範。蓋茲2015年就曾警告,未來傳染病造成的死傷將超過戰爭,對數百萬人類生命造成威脅。蓋茲這場TED演說,如今已吸引逾2300萬人觀看。
-
2020-04-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增加新冠肺炎致命風險 研究指出「這類人」特別要警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瀰漫全球,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數字截至3/30,全球確診人數突破70萬人口,死亡人數也已33,434人,全球致死率為4.75%。近期《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慢性病會增加新冠肺炎的致命風險,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致命風險不僅反映在這波疫情上,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是多年第二名致死疾病,107年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造成21,569人死亡,若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977人死亡,死亡人數遠遠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心血管疾病有多可怕?許多名人,如資深音樂製作人阿怪、前中視總經理吳戈卿、前立委劉文雄、廣告名人孫大偉皆因心肌梗塞離世。心肌梗塞來得快,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但其實追朔因心肌梗塞死亡的個案,大多都因為有心血管疾病輕忽了自身健康。然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包含:沒有運動習慣、不均衡飲食、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老化、家族史等問題。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提醒,平時就要做好護心健康管理,40歲以上的男性、50歲以上的女性除每年一般健康檢查外,需搭配冠狀動脈鈣化指數(CAC score)分析,若CAC分數偏高就需進一步加做冠狀動脈心臟血管攝影(CTA),可幫助精準判斷心血管的阻塞程度,提早控制,以降低死亡風險。延伸閱讀: 慢性病患得武肺、流感,多重症且死亡風險高?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
2020-04-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球大封鎖 蘇格蘭作家15年前小說神預言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數億人經歷不同程度的禁足令,各大知名景點冷清,繁華都市變成鬼城,軍隊在街上巡邏,這原本只是一名小說家所寫的書中場景,沒想到竟在15年後成真。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去年底爆發以來,官方確認死亡人數已經突破6萬例。全球總計超過26億人受鎖國、封城和禁足等防疫措施影響。從劇作家轉行的蘇格蘭作家梅伊(Peter May)2005年完成驚悚小說「封鎖」(Lockdown,暫譯),內容是禽流感大爆發,各大都市封鎖,全部人被迫待在家中。梅伊的小說當時因為「太不實際、太不合理」而被出版商打回票,殊不知15年後,他的「幻想」竟然成真,小說也得以在2日出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其實梅伊的小說並非無所本,當時他參考了英國與美國政府自2002年起公布的傳染病對策,讓小說內容盡可能寫實。他受訪表示:「當我寫書的時候,科學家預測下次發生的全球性傳染病可能是禽流感。恐怖的是這很可能會成真,因此我做了許多研究,思考如果這發生在倫敦會怎樣?如果一個這樣的城市全面封鎖,情況會如何?」他表示,儘管當初他做了許多研究,花費許多文筆描述封城後的反烏托邦場景,但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但現在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了」。梅伊的小說場景設定在倫敦,男主角是一名警官,他的個人生活一團糟,事業陷入谷底、婚姻破裂,家人感染病毒。而在當局蓋臨時醫院(令人聯想現實中剛啟用的南丁格爾醫院)的施工現場,發現了一具無名兒童屍骨,隨著警官深入追查,他發現了黑暗真相,也讓他被惡勢力追殺,企圖逼他封口。小說中描繪許多封鎖後的人性現實面,像是一個尚未出現感染者的地區,是如何抗拒外人進入,以及民眾在傳染病爆發後,被迫停止握手等社交禮儀,正如全世界目前正在經歷的保持社交距離政策。梅伊說,這本小說多年前被出版商拒絕後,就被他塵封箱底,幾乎忘了曾經寫過這本書,直到最近有粉絲在推特上要求他寫一本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的小說,「我想了幾分鐘,才發現其實我已經寫過了」。梅伊告訴出版商這個消息,他的編緝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連夜讀完小說後,隔天上午馬上拍板說,「這太棒了,我們必須立刻出版」。現年68歲的梅伊差不多要進入英國當局宣布的武漢肺炎危險族群。英國當局上個月宣布70歲以上族群都應該自我隔離,禁足12週不准外出。他表示,對於著作神預言現在發生的事情,「我嚇壞了」。「我寫完書後第一次重新讀它,被裡頭的精準度嚇到了。裡面描述的封鎖後日常生活、封鎖的方式,還有民眾被禁止外出等等,驚人地準確。」雖然小說中設定的禽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不同,但封鎖場景卻與現實十分貼近。梅伊的發行商希望這種「熟悉感」可以成為小說賣點,吸引更多讀者。不過,這本小說或許也會因為太過寫實,而讓部分讀者卻步。出版商表示,他們在IG發布調查,結果60%讀者表示想看這本書,40%不想看。「封鎖」目前僅在英國亞馬遜(Amazon UK)以Kindle電子書的形式販售,預計於30日發行紙本小說與有聲書。
-
2020-04-0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回報神父 83歲賣菜嬤捐8個口罩與一周所得800元
義籍神父感動眾人 捐款破千萬元義大利疫情嚴重,來台奉獻超過半世紀的義籍神父呂若瑟請求台灣人救救義大利。昨天捐款已破千萬元,連癌末病人、窮苦賣菜阿嬤都來捐款,讓社工人員感動掉淚,呂神父更哽咽感謝大家的愛心。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破一萬五千人,天主教台灣靈醫會會長呂若瑟神父日前跪聖堂,淚眼請求天主保佑,他還寫求救信拜託台灣人出手相助,感動許多台灣民眾捐款回報。目前已有三千多人次捐款、累計捐款總額逾千萬元。八十三歲阿嬤昨騎腳踏車、菜籃放著排隊買來的八個口罩與八張百元紙鈔來捐款,一問才知,她每天賣一把菜廿元,八百元是一星期賣菜所得,讓社工員不忍心收阿嬤的捐款。「我口罩夠啦!」阿嬤說,早年受過神父幫助,如今神父的家鄉有困難,換台灣人來幫忙,如果八個口罩不夠,她再去排隊買。許姓癌末患者由妻子推輪椅進來,他微抖的雙手拿著三千元要捐款。他妻子說,先生病重住院時,神父都會幫忙禱告,前幾天先生在報紙上看到神父跪在聖堂前求助,感到很不捨,希望盡棉薄之力。另名韓姓婦人拿存了許久的一萬六千五百元銅板,其他家人再加捐六千元,婦人說,全家人都曾在聖母醫院接受神父的照顧,家人認為應該要回饋。呂若瑟神父哽咽感謝大家的愛心。呂神父說,以前到台奉獻,沒想到這次因為疫情,換成台灣人幫助義大利,要代表家鄉向台灣朋友道謝。靈醫會募款將持續到十五日。
-
2020-04-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圖表看疫情/智利單日確診創新高 醫療系統拉警報
【更新時間:5月14日 15:30】全球各國 | 中國大陸 | 台灣2019新冠肺炎(COVID-19)擴散全球,死亡數不斷攀升,各國紛紛祭出鎖國政策,試圖阻止疫情蔓延。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有186個國家(地區)傳出確診案例,病例數逾434萬人,超過29.7萬人喪命,致死率約6.8%。聯合新聞網提供最新疫情整理: 全球各國中國大陸台灣確診 4,350,026 82,929 440 死亡 297,251 4,6337根據資料:疾管署、大陸衛健委●全球:韓國防疫當局統計,夜店群聚感染確診數至今天上午累計已達133例,確診者以19歲到29歲共83例最多,18歲以下確診共13例,且疑似出現接觸者感染後再傳染給其他案例的狀況,當局憂心疫情進一步擴大。智利單日確診新增2660例創新高,首都將實施全面居家隔離。智利大學公衛學院研究指出,醫療系統恐在兩週內崩潰。英國多達100名孩童出現疑似川崎氏症症狀的病例,專家認為這可能與新冠肺炎有關。墨西哥疫情升溫,外交部長的主要發言人費拉斯柯本週確診,總統府辦公室另有一名人員染疫不治。   確診病例 死亡                    備註 美國 1,390,746例 84,133例 確診數全球最高,死亡人數全球最高 俄羅斯 242,271例 2,212例 首例患者從伊朗入境 英國 230,985例 33,264例 死亡數歐洲最高 西班牙 228,691例 27,104例 義大利 222,104例 31,106例   巴西 190,137例 13,240例   法國 178,184例 27,077例   德國 174,098例 7,861例 首例歐洲境內傳染 土耳其 143,114例 3,952例   伊朗 112,725例 6,783例   中國大陸 82,929例 4,633例   印度 78,194例 2,551例   秘魯 76,306例 2,169例 未列鑽石公主號2印度籍船員 加拿大 73,568例 5,425例   比利時 53,981例 8,843例   沙烏地阿拉伯 44,830例 273例   荷蘭 43,410例 5,581例   墨西哥 40,186例 4,220例   巴基斯坦 35,788例 770例   智利 34,381例 346例   厄瓜多 30,486例 2,334例   瑞士 30,413例 1,870例   葡萄牙 28,132例 1,175例   瑞典 27,909例 3,460例   卡達 26,539例 14例   白俄羅斯 25,825例 146例   新加坡 25,346例 21例   愛爾蘭 23,401例 1,497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20,386例 206例   孟加拉 17,822例 269例   波蘭 17,204例 861例   以色列 16,548例 264例 第1、2例為鑽石公主號下船 烏克蘭 16,425例 439例   日本 16,049例 678例   羅馬尼亞 16,002例 1,036例   奧地利 15,997例 624例   印尼 15,438例 1,028例   哥倫比亞 12,930例 509例   南非 12,074例 219例 非洲南部首例 菲律賓 11,618例 772例   多明尼加 11,196例 409例   科威特 11,028例 82例 波斯灣國家首度傳出病例 南韓 10,991例 260例   丹麥 10,865例 533例   埃及 10,431例 556例   塞爾維亞 10,295例 222例   巴拿馬 8,944例 256例   捷克 8,269例 290例   挪威 8,175例 229例   澳洲 6,989例 98例 1確診男子曾搭長榮班機 阿根廷 6,879例 329例   馬來西亞 6,779例 111例 其中1例為威士特丹號郵輪乘客 摩洛哥 6,512例 188例   阿爾及利亞 6,253例 522例   芬蘭 6,054例 284例    巴林 5,816例 10例 首名患者從伊朗入境 哈薩克 5,517例 32例   迦納 5,408例 24例   摩爾多瓦 5,406例 185例   阿富汗 5,226例 132例   奈及利亞 4,971例 164例   阿曼 4,019例 17例   盧森堡 3,904例 103例   亞美尼亞 3,718例 48例   匈牙利 3,380例 436例   玻利維亞 3,148例 142例   伊拉克 3,032例 115例   泰國 3,018例 56例 其中1人為撤僑專機泰國人 喀麥隆 2,800例 136例   希臘 2,760例 155例   亞塞拜然 2,758例 35例   烏茲別克 2,620例 11例   幾內亞 2,374例 14例   宏都拉斯 2,255例 123例   克羅埃西亞 2,213例 94例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2,181例 120例   塞內加爾 2,105例 21例   保加利亞 2,069例 96例   象牙海岸 1,912例 24例   蘇丹 1,818例 90例   古巴 1,810例 79例   冰島 1,802例 10例   愛沙尼亞 1,751例 61例   北馬其頓 1,694例 95例   立陶宛 1,505例 54例   紐西蘭 1,497例 21例   斯洛伐克 1,469例 27例   斯洛維尼亞 1,463例 103例   瓜地馬拉 1,342例 29例   吉布地 1,268例 3例   索馬利亞 1,219例 52例   剛果民主共和國 1,169例 50例   吉爾吉斯 1,082例 12例   香港 1,050例 4例   薩爾瓦多 1,037例 20例   突尼西亞 1,032例 45例   加彭 1,004例 9例   馬爾地夫 955例 4例   拉脫維亞 951例 19例   科索沃 919例 29例   斯里蘭卡 915例 9例   塞普勒斯 905例 17例   阿爾巴尼亞 880例 31例   黎巴嫩 878例 26例   尼日 860例 49例   幾內亞比索 836例 3例   哥斯大黎加 815例 7例   塔吉克 801例 23例   布吉那法索 773例 51例   安道爾 760例 49例   馬利 758例 44例   巴拉圭 740例 11例   肯亞 737例 40例   烏拉圭 719例 19例   鑽石公主號 712例 13例 其中共5名台人確診 喬治亞 647例 11例   聖馬利諾 643例 41例   約旦 582例 9例   赤道幾內亞 522例 6例   坦尚尼亞 509例 21例   牙買加 509例 9例   馬爾他 508例 6例   尚比亞 446例 7例   台灣 440例 7例 確診病例中1例為武漢專機台商、1例為鑽石公主號返台旅客、4例為珊瑚公主號返台旅客、36例為海軍艦隊官兵 委內瑞拉 423例 10例   獅子山 387例 26例   巴勒斯坦領土 375例 2例   查德 372例 42例   剛果 333例 11例   模里西斯 332例 10例   貝南 327例 2例   蒙特內哥羅 324例 9例   *備註:僅列確診案例300例以上之國家,其他更詳細數據請點選此。》》延伸閱讀:圍堵新冠肺炎疫情 哪些國家進入「新鎖國時代」●中國大陸:據中國大陸官方通報,13日新增確診3例本土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萬2929例,死亡4633人。(香港累計確診1050例,包含出院1008例,死亡4例;澳門45例(出院43例)。 中國大陸確診病例 死亡人數 治癒人數 82,929 4,633 78,195 大陸疫情統計 Infogram ●台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4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13日新增228例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68,335例(含67,265例排除),其中440例確診,分別為349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383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有關129名印度返台民眾,目前1人後送就醫,其餘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延伸閱讀:地圖/台灣確診病例分布圖 台灣疫情確診數 死亡數 治癒人數 440 7 383 台灣疫情統計Infogram
-
2020-04-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亮恭/為何義大利的疫情衝擊大於中國?看兩面夾擊的超高齡挑戰
新冠肺炎的高傳染力為全世界帶來連環重擊,當疫情肆虐到歐美而造成全球股災的同時,義大利的疫情發展則令人震驚,除了每日飆升的確診病例數外,義大利的死亡個案已突破一萬人且持續增加,超過百分之十的高死亡率,也令人感到訝異。義大利與日本都是全球知名的長壽國家,本次的疫情除了第一時間輕忽防疫之外,近八十四歲的平均餘命及百分之廿三老年人口比例的人口結構,加重義大利面對新冠肺炎的挑戰,衝擊勢必高於中國大陸。一九四六年台灣出現霍亂大流行,在醫藥衛生不發達的當時,死亡率接近六成,最嚴重的嘉義也採取大規模封城。當時流行的傳染病不止霍亂,一九五○年代台灣的十大死因之首便是霍亂、痢疾等感染性腹瀉,當時的平均餘命約五十歲;一九六○年之後,台灣的十大死因便轉為以腦血管疾病、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為主的模式,這是已開發國家所共同走過的公共衛生軌跡。不過,傳染病防治雖然有成,但其威脅從未消失,特別是各種新興傳染病。由於高齡者健康特質上的差異,往往受到雙重夾擊的健康挑戰,也就是所謂的「雙重負荷」(Double burden)模式。高齡者由於身心功能、營養狀況、生理儲備功能等等較差,處於穩定環境時較少出現問題,一旦發生傳染病、氣候劇變或是天災時,往往都是最容易受害的群體。福島地震發生時,高齡者死亡率明顯為高,震災後一年,福島縣孤獨死的長者增加四成,顯見高齡者其身心功能與面對各種壓力的能量較為不足,需要更為周全的計畫。綜觀我國十大死因排行,與先進國家狀況類似,均以癌症及慢性病為主要疾病,但肺炎的排名卻悄悄逐年上升,特別是年長者,肺炎已成高齡者十大死因第三名。高齡肺炎死亡人數高升,成為已開發國家主要死因中唯一的傳染病。高齡者具有多重慢性病,更合併身心功能衰退與生理儲備能力下降,免疫力的衰退造成罹病嚴重度上升,而治療時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也增加,例如高齡者肺結核易隨著免疫力下降而復發,治療除了結核菌的抗藥性之外,衰落長者接受治療的副作用更為棘手。二○○三年法國熱浪造成近一萬五千人喪生,其中多數是年長者;二○一九年法國熱浪又奪走上千條生命,且三分之二是七十五歲以上的高齡者,但死亡人數降為二○○三年的十分之一。二○○三年之後,法國發展出各種因應對策,在醫療體系強化高齡醫學以及醫療體系對高齡病患的能力,並且開展出許多社區為基礎的身心強化與防衰弱課程,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老化與健康全球報告」所提出的政策主軸一致,從強化高齡者個人的健康與體能為優先,再從環境改善出發,也要同時發展出以高齡者需求為主的健康照護體系,再透過整體社區營造與社會改造工程,讓超高齡社會具有因應多重挑戰的應變能力。超高齡社會的挑戰相當多元,各種新舊雜陳的問題紛至沓來,人口快速高齡化的現在是歷史上從未出現的景象,僅靠老把戲解決不了新問題。由新冠肺炎的防疫經驗可以得知,結合多元思考、善用科技創新並透過群體合作,以宏觀的整體視野面對挑戰,方能形塑超高齡社會的未來。(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美疫情大爆發!戴口罩到底有沒有用? 醫師一張圖解密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延燒,歐美疫情也持續升溫,美國確診病例在30日突破16萬例,成為全球最高,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歐美國家向來視口罩為重病象徵,不過位於中歐的捷克為阻止疫情擴大,於19日強制要求所有國民在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台灣更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就人人戴口罩,婦產科名醫蘇怡寧便在他的臉書上分享了一張秒懂「戴口罩到底有沒有用?」的圖表,顯示出口罩戴不戴的差別很大,並表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對照組合。東方與西方國家面對新冠疫情是否戴口罩有不同的看法,蘇怡寧醫師在臉書粉專上分享一張圖表,圖中藍線圈起來的是「戴口罩組」,其餘「紅線」圈起來的則是不戴口罩組,他解釋,日本、新加坡、香港到目前為止,對於這個疫情戰爭守的都比較好,「台灣沒有在統計中,如果有會在更下方」,而韓國的疫情一開始上升很快,到了第15天時,疫情開始呈水平發展,他補充「其實韓國也是,不要看人家一次爆,但控制下來的速度也是相當令人驚艷」。反觀不戴口罩的國家如英國、西班牙、英國、美國疫情的發展,目前仍沒有趨緩趨勢,不過蘇醫師也認為控制疫情不單只是戴口罩,跟整體社會的防疫態度意識跟意志都有關,「至少我們是在正確的方向上,口罩、保持距離、勤洗手」。圖表一曝光後,許多網友看了也紛紛留言,「出門戴著口罩都不會想說話,減少飛沫」、「還有我發現大家變得愛洗手了」、「一定有用,至少自己的飛沫不會亂噴」、「很有用!連感冒都不見了!」,不過也有人擔心「以這陣子對歐美返國人士的檢疫規格來看,還是要為最壞的情況先做準備」、「如果承認需要戴口罩,官方沒有提供足夠的口罩就變成一個錯誤」,還有人表示「目測新加坡帶口罩不到5%」、「新加坡是宣導健康的人不要戴口罩」。此外捷克實施強制全民戴口罩令後,有網友貼出確診增加率圖表,發現在推出10天後,增加率從11%至15%掉到6%,甚至2%,證明口罩的確是阻擋病毒的最佳策略之一;奧地利亦於30日宣布,為進一步防堵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規定上超市購物的民眾必須戴口罩,並會在超市前配發。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也表示,社交距離有些地方沒有辦法做到,例如捷運等交通工具,那種情況就請大家把口罩戴起來。
-
2020-03-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研究:各國嚴格抗疫 全球恐仍破180萬人病死
根據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今天公布的一份研究,即使採取快速、嚴格的措施來阻止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大流行,逾180萬人今年內仍可能染疫死亡。但研究人員同時預估,若政府迅速行動,採行嚴格公衛措施,例如篩檢、隔離和廣泛要求保持人際距離等,數千萬條人命可因此得救。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先前的研究曾促使英國政府加強抗疫措施。該學院公布這份最新研究的同時,法新社基於各國資料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所作的統計顯示,全球已有50多萬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其中超過2萬4000人不幸喪命。倫敦帝國學院的模擬計算結果,是根據傳染力和預估死亡率等病毒嚴重性,配合人口與社會因素等當前資料所作成。據研究估計,假設完全沒有干涉作為,放任新冠肺炎四處傳播,今年內幾乎所有地球人都會中鏢,4000萬人將失去性命。這份報告接著關注不同程度的防疫行動,包括自發性保持人際距離,以及某些疫情嚴重國家現正實施的封城措施,並且對全球202個國家的潛在公衛衝擊進行預測。模型估算結果顯示,若能及早實施嚴格防疫限制措施,使死亡率維持在每週每十萬人口0.2人,總計今年將有186萬人染病死亡,將近4億7000萬人感染。但如果較晚才採取相同措施,使死亡率來到每週每十萬人口1.6人,預估死亡人數將大幅增至1045萬人,感染人數也將遽增至24億人。
-
2020-03-27 養生.聰明做健檢
調查:國人罹慢性病增 近半成人活動量未達標
接受和知道免費健檢人數都降衛福部國健署公布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人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比率,較四年前增加。知道或曾接受政府提供免費健檢的人數雙雙降低,近半數成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標準。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由衛福部國健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畫,2013年與2017年度的調查樣本數在1萬7000人至1萬8000多人不等。調查顯示,成人自述有高血壓的比率,自17.7%上升至18.9%。高血脂比率,自17.3%上升至17.8%。糖尿病比率,自7.3%上升至7.9%。心臟病比率,自5.9%上升至6%。中風比率,自1.9%上升至2.1%。氣喘比率,自4.5%降至4.2%,骨質疏鬆症自7.6%降至7%,腎臟病自5.1%降至2.9%。衛福部國健署長期提供40歲至60歲民眾免費健檢(成人預防保健服務)。2013年時有八成五的成人知道這項健檢、六成五的人過去三年內,曾經使用過這項服務,2017年調查顯示,知道這項健檢的人數比率,掉了五個百分點,過去三年內曾經使用過這項服務的人數比率,掉了一個百分點。女性比男性更不愛運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周身體活動量累計要在600分鐘以上,其中包含工作中、交通中與休閒時間中一定程度的活動量。調查顯示,近半數民眾未能達標,女性比男性更不愛動。逾五成五女性運動量不符世衛建議,男性約四成不符標準。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320萬死亡人數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一般建議每天至少應運動半小時,分段累積或一次做完的效果相當,每次至少要連續十分鐘。
-
2020-03-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分析:美國疫情6月前難趨緩 未來4月恐奪逾8萬命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資料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接下來4個月恐會在美國奪去逾8萬1000人生命,且6月前疫情恐難消退。路透社報導,全美住院病患人數預估將在4月第2週飆上顛峰,部分州的時間點可能會略遲。根據這項分析報告,7月底仍可能還有人會死於新冠肺炎,不過死亡人數最晚6月會低於一天10人的流行疫情標準。這項運用政府、醫院和其他來源資料的分析預測,美國新冠肺炎病故人數範圍甚廣,從最少約3萬8000人到最多約16萬2000人。領導這項研究的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主任莫瑞(Christopher Murray)表示,造成數字出現如此大差距的原因,部分是由於病毒在不同地區傳播速率迥異,專家仍在想辦法解釋原因。莫瑞說,這代表擴大社交距離措施實施的時間可能需要比原先預估的還長,不過若美國能對病人實施更有效率的篩檢和隔離檢疫措施,那麼最終也許可以放寬相關限制。這項分析也凸顯醫院將面臨的沉重負擔。疫情顛峰期間,患者人數可能比可用病床數量多6萬4000,且需要使用約2萬台呼吸器。紐約市等疫情重災區的呼吸器已經逐漸出現短缺。莫瑞表示,病毒在加州擴散速度趨緩,代表病患人數高峰點可能落在4月底,加州的擴大社交距離措施將有必要延長實施。他還說,路易斯安那州和喬治亞州預估將出現高傳染率,可能對當地醫療系統形成特別沉重的負擔。這項分析是在假設人人都有密切遵守聯邦、各州與地方政府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做出。莫瑞在聲明中表示:「民眾如果愈來愈沒遵守保持社交距離措施或其他預防措施,大流行疫情趨勢將出現變化,而且是嚴重惡化。」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資料,目前美國累計確診病例8萬5505例,1290人死亡。
-
2020-03-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英禁足令 倫敦眼大笨鐘觀光客不再
全英國實施3星期禁足令的第2天,倫敦地鐵引入新制度,控管搭乘人潮,避免車廂過於擁擠。往常充滿觀光客的倫敦眼周邊僅剩慢跑、騎單車民眾。大笨鐘前的西敏橋也十分冷清。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23日宣布3週嚴格禁令,要求民眾除非購買生活必需品,或是無法在家工作的人,否則不得外出,公共場合任何超過兩人的集會都不被允許。然而,由於地鐵減少班次,昨天傳出地鐵人擠人。為了紓解人潮,倫敦地鐵今天引入新制度。各大地鐵站張貼新告示,告知民眾如果非得出門上班,應該延後出勤時間,避開早上高峰期。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部分地鐵站在票閘口要求民眾排隊,控管搭乘人潮,也讓自動手扶梯停止運轉,放緩民眾湧入月台的速度。倫敦市長沙迪克汗(Sadiq Khan)表示,倫敦今天上午的通勤人潮減少1/3,但需要減少更多。由於倫敦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重災區,有將近3000人確診,沙迪克汗表示:「我們需要更多倫敦人做對的事情,待在家裡。」記者實地走訪倫敦滑鐵盧車站(Waterloo Station),以往不分平假日都人潮洶湧的車站僅有行色匆匆的數名乘客。車站人員四處走動查看,避免民眾逗留。大多數餐廳已暫停營運,並拉上布條限制出入。原本四通八達的車站出口也關閉多數,僅留下幾個供民眾進出。最近倫敦天氣十分晴朗,若在往常一定會湧出大批人潮,享受春日陽光。不過警方昨天在各大公園驅逐聚集民眾顯然出現成效,倫敦眼(London Eye)河岸邊今天僅有寥寥數人單獨坐在公園長椅上,享受陽光。由於政令允許民眾外出運動,河岸依舊有許多單車客,但大多數把口鼻包得緊緊,迅速騎過。往常充滿排隊人潮的倫敦眼早已停止營運。西敏橋(Westminster Bridge)與國會前廣場同樣冷清,只有少數行人及照常營運的巴士。超市是少數正常營運的商店,但也貼出告示,要求民眾等待入場時保持距離,並實施分批入場,減少與他人接觸的機率。超市大多數的生鮮食品充足,但部分肉品被搶購一空,衛生紙、義大利麵與消毒紙巾更已經缺貨許久。截至25日上午9時,英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人數逼近萬人,來到9529人,死亡人數為463人。71歲的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今天傳出確診,是首位染病的英國王室成員。他的妻子卡蜜拉則為陰性,兩人目前在蘇格蘭住處隔離。
-
2020-03-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激起全球民怨!逾50萬人連署要WHO總幹事譚德塞下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的反應引起許多民眾不滿,甚至多次低估疫情嚴重性,一名加拿大網友在網路上發起連署,要求譚德塞下台,目前已有逾50萬人參與連署,其中許多是華人,甚至台灣人。加拿大網友Osuka Yip在Change.org發起連署,要求譚德塞辭職,連署書內容提到,譚德塞1月23日時拒絕將新冠肺炎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短短五天內,感染和死亡人數就飆增十倍以上,認為這與譚德塞低估肺炎疫情有關,強烈認為譚德塞不適任WHO總幹事,呼籲譚德塞立即請辭。
-
2020-03-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美國從新冠狀病毒防疫成敗學教訓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三位醫師寫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剛退休的資深醫師回憶2003年台灣經歷SARS的洗練,並對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寫出他的看法;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目前美國的疫情以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一位資深身心科醫師分享「疫情中的身心安頓之道」。我們更期待可以接到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心得。川普身為全球首富國家的總統,他的愚腐、經常發表不實言論及挑撥種族及黨派岐異的行為,早已經是舉世皆知的美國奇觀。因為美國穩固的政治系統,在他三年多來的總統任期,雖然風波不斷,整個國家也就這樣搖搖欲墜地度過來了。川普總統的民調支持率,不管他多少令人傻眼的行為,仍然維持在40-45%。但是新冠狀病毒防疫的敗筆,會不會是川普的阿基里斯脚踵(Achilles’ heel)?這兩天,接連接到台灣親友關心我的安危、又對美國的新冠狀病毒防疫措施到底出了哪些問題感到好奇。我將以醫療工作者親身經歷觀察的美國現象做描述分析,希望從中學習教訓。首先,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狀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疾病定名為 COVID-19,而造成 COVID-19 的病毒叫做 SARS-CoV-2,以別於十多年前造成 SARS 的另一個冠狀病毒。川普持續用「中國病毒」的做法遭到媒體及醫界的指責。我想「武漢肺炎」或「武漢病毒」這樣的名稱雖然好像只是反應整個病情的源頭,應該盡量不要使用,以避免一些陰謀論及有種族岐視偏見的人對飽受疫情摧殘的武漢及整個中國雪上加霜的傷害。川普政府應對防控 COVID-19 疫情的嚴重決策錯誤1.缺乏危機意識2月26日,拜臨床醫師鍥而不捨的堅持,美國證實首例「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的COVID-19。這位女病人據説已經住院一段時間,病情始終沒有好轉。照顧她的醫師幾度向疾病管制中心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CDC)請求做新冠狀病毒檢驗,都因為這個病人沒有旅遊史而被拒絕了。終於在醫師的持續堅持下,CDC同意檢驗,證實第一例非國外旅遊感染的COVID-19。當天,全美報告的COVID-19 只有十五例,沒有死亡病例。川普總統在2月26日傍晚首度召開防控 COVID-19 疫情的記者會。但是除了指定彭斯副總統做疫情指揮中心主持人之外,他自拍肩膀,誇讚自己史無前例地禁止所有中國飛美的航班,為美國當時的低COVID-19疫情自居高功。川普總統特地提出每年因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的死亡人數成千上萬,暗示大眾別大驚小怪。美國流行病學專家指出一旦開始有社區傳播病例, COVID-19 將會在美國大流行。媒體對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報導急速地白熱化。川普總統最關心的股票市塲開始像雲霄飛車般暴跌又回漲,他怪罪説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們的社會主義主張,引發市場不安、造成股票下跌。CDC專家指出COVID-19的大流行是必然的(inevitable),問題是會在什麼時候爆發。川普説他不同意這樣的説法;在毫無科學根據下,他説是只要等到四月,天氣轉暖,這個病毒就會奇蹟般地消失了。川普的支持者怪罪COVID-19只是民主黨及媒體藉以搬倒川普政府的騙術(hoax)。川普總統也親自搧動這樣的陰謀論。今天,3月19日,距離2月26日首例社區傳播COVID-19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美國的CDC報告病例劇升至超過9,000例,死亡病例149名。股市道瓊工業指數狂跌到低於20,000點。總算,在今天白宮的例行疫情進展記者會上,川普的態度有了180度的大轉變。承認這個流行病可能持續到七、八月,並且做出多項截止病毒傳播的措施,包括關閉酒吧、餐廳、以及各種室內、室外的集會及活動,並且建議大眾迴避任何十人以上的人群。2.缺乏及時檢驗機會美國人跟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疑惑不解,為什麼這個全球首富國家,只有有限的SARS-CoV-2檢驗(test kit)?美國是個資本主義社會,卻又是很有法理法治的國家。一個新檢驗工具要經過嚴格的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要求,才能取得臨床使用執照。之後,檢驗廠商如果沒有察覺到有利的商機,也可能缺乏大量製造的動機。在這種地步狀況下,英明、有遠見的政府應該領導鼓勵檢驗工具的製備,以應不時之需。自從COVID-19在武漢爆發,到美國的首例社區傳播病例,美國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制定檢驗流程與工具;但是直到今天,SARS-CoV-2檢驗仍然嚴重短缺。許多醫學界傳染病科專家不停疾呼,我們需要大量的檢驗任何有嫌疑症狀的病人,才能有效地隔離已受感染的人,進一步遏止病毒的持續傳播。缺乏及時大量檢驗社會大眾,可能導致美國成為下一個義大利式的COVID-19大爆發的國家。我相信川普政府的缺乏危機意識,是造成美國仍然嚴重短缺診斷工具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檢驗(test kit)不足之外,CDC僵化的規定造成醫師及病人在尋求檢驗時,困難重重。第一個社區傳播病例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筆者的腫瘤科診所一位護士最近剛剛從印尼峇里島旅遊回來。她銷假上班十天後開始發燒咳嗽,CDC起初説她並不符合SARS-CoV-2檢驗的條件(不清楚她不合檢驗條件的原因是因為印尼不是疫區,或是她已經回美國兩週之久),但是最後協商的結果,因為她的疾病會波及許多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癌症病人,同意對她做檢驗。果然,她的檢驗結果是陽性。我們的診所在週日上午接獲她的檢驗結果,所有的醫師護士立即動員,與麻州的公共衛生部開會做出隔離所有護理人員及關閉化療中心兩週的決定,通知所有已經約診的病人,並且依據病人病情的急迫程度,安排到其他化療中心接受治療。這位護士週三晚開始生病,週四就醫,一來一往無法立即做檢驗,在沒有結果的情況之下,其他護士也許有人被她傳染、但尚未發病,她們在週四及週五繼續上班治療病人,可能造成更多感染病例。這個事件説明了及時檢驗的重要性。美國社會對COVID-19疫情的反應與作為1.自發性地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最近一週內,美國人朗朗上口的一個辭語就是保持社交距離。這是除了勤洗手之外,防止新冠狀病毒繼續傳播的最有效方法。洗手是個人的衛生習慣,人與人之間如何辦到保持社交距離卻不是個人的努力及能力所能成就的。筆者的醫療機構兩週前公佈禁止任何僱員參與任何會議。無法取消的會議報名費用,可以得到全額補貼。兩天前,我就有這麼一個去不成的癌症醫學會議,但是主辦機構也及時因應這個social distancing的需求,讓報名人可以上網的方式與會。我最感到欽佩的social distancing措施是美國職業籃球聯盟在第一個球員診斷COVID-19後,立刻果斷地宣佈中止整個球季的球賽。職業籃球聯盟的經濟損失相信是億萬元不在話下,而他們的舉動也讓其他的運動聯盟相繼跟進。這些舉動完全出自社會責任感,而不是由政府下令強迫執行的結果,是美國一般大眾有公德心的表現。2.我們唯一需要畏懼的是畏懼本身自從COVID-19在武漢蔓延,在美國的中國人開始去藥局及超市搶購口罩、衛生紙、瓶裝水等等。雖然政府及媒體不斷呼籲沒有生病的人不需要戴口罩,所有民生用品也不會短缺,大家卻因為恐慌而一窩蜂地跟著瘋狂搶購。我在美國住了二十多年,第一次看到超級市場的架上被搜購一空的現象。筆者的癌症診所雖然化療中心因為護理人員被隔離的緣故而暫時關閉,但是門診的部分仍然繼續有需要諮詢看診的病人。我的醫師同事當中,卻有幾個人説是「don’t feel comfortable going into the office to work(沒有安全感去上班)」。當一些秘書人員今天照常上班,卻發現幾個醫師不來上班了,士氣受到打擊。他們問,難到我們的安危比不上醫師的安危嗎?我忍不住這樣對我的同事們呼籲。SARS-CoV-2 靠呼吸飛沫(respiratory droplets)傳播,與人保持一至兩公尺的距離,勤洗手,避免揉眼睛、摸鼻子、摸嘴巴,經常清潔桌面、門把、電腦鍵盤,這些手可能觸摸的呼吸飛沫停駐處;如果遵行這些原則,應該就能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不受感染。我也這樣與同事共勉。恐慌比病毒更具傳染性。羅斯福總統在1933年就職演説裡的一句鼓勵陷於經濟恐慌的國人的一句千古名言,對今天的病毒恐慌是最好的提醒。「我們唯一需要畏懼的是畏懼本身。(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結語命運未明的COVID-19 疫情,全世界可能陷入經濟蕭條,許多人可能破產失業。在這樣烏雲密佈的氛圍,我看到的曙光是我們學習養成了自身保健的良好習慣,也看到許多溫暖人心的小故事,例如義大利歌劇男高音在陽台高歌,娛樂鼓舞被禁止出門的苦悶鄰居;餐廳免費提供並送餐點到被隔離在家的老人家;房東自動取消被迫暫停營業的商家的租金,好讓業主及他們的僱員不至於面臨破產或失業;美國職籃明星球員捐錢支助因為球季中止而面臨失業的球場清潔工的生計。一個新的口號誕生了——「socially connected」。在這個艱難的時刻,雖然我們在肉體上採取隔離(social distancing),心靈及精神上要比平常更加的親密。希望這個橫掃全球的疫情不會造成永久的國界封鎖,而是教導我們合作互助才是防疫更有效的手段。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也能用喝的!台日研究:喝菊花茶能增加免疫力、殺死細菌和病毒
菊花茶是十分普遍的飲品,但大仁科大藥學系副教授洪啟庭與日本醫界一項合作研究發現,菊花裡頭的倍半萜成分,不僅可抑制發炎,減少自由基,甚至可毒殺細菌和病毒,包括冠狀病毒。平日多喝菊花茶能提升免疫力,避免細菌或病毒輕易入侵。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斷激增,死亡人數亦攀升,目前尚無疫苗及藥物可以對抗,製造新藥也需要時間,民眾要預防染疫,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只能強化自身免疫力,存足「本錢」與疫病對抗。長年與日本醫界合作研究的大仁科大藥學系副教授洪啟庭發現,中草藥中的菊花除能治療乾眼症、白內障,菊花裡頭的木犀草素、黃酮類、多酚類、綠原酸及花青素等成份均具抗氧化、抗病毒及抗細菌作用! 因此平日多喝菊花茶,血中抗氧化濃度大增,有助增進免疫力,抑制細菌或病毒入侵所產生的氧化壓力。日本竹內大教授也提及,菊花所含的多醣體可影響病毒表面蛋白,阻絕入侵人體,同時與宿主的免疫細胞受體結合,調節免疫反應。新近又發現,菊花中的倍半萜化合物可抑制發炎、減少細菌與病毒產生的自由基,甚至毒殺細菌與病毒,包括冠狀病毒。洪啟庭表示,菊花過去常用來清熱解毒,經研究,菊花許多成份亦能提振人體免疫力,目前能否用於克制新冠病毒,尚待進一步研究,但保健效果無庸置疑。他說,菊花分杭菊、野菊、黃菊等多種,平日可抓7、8朵用滾湯的開水沖泡3分鐘至茶湯略顯黃色,即可飲用。每天飲用3次,每次約250CC,用以強身固本。但糖尿病患及血糖偏高者別加糖或蜂蜜,可改加枸杞提味,更提醒民眾,如有發燒咳嗽等症狀仍需就醫,尋求正規治療。
-
2020-03-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義情不妙!單日新增627死亡病例 旅義台人靠視訊解鄉愁
10度微涼氣溫,住家庭院的義大利玉蘭開得正美,同樣宜人的3月天,今年義大利空氣瀰漫一股不尋常的沉。距離米蘭40公里外,同屬義北倫巴底省的貝加莫是疫情重災區,大量遺體擠滿醫院太平間,當地火葬場運作達到極限,甚至出動軍車,將棺木送往其他城市處理。旅義25年的室內設計師楊仲儀說,在疫情前途未明下,多數義大利人仍保持信心,最讓她難受的是,無法照原定計畫返台探視年邁的父親,只能透過視訊解鄉愁。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疫情如野火延燒摧折經濟、性命,義大利今天通報創紀錄新增627起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儘管政府拿出措施遏止疫情擴散,但大流行仍加速蔓延;根據通報數據,義大利死亡病例增至4032起,超越大陸,成為全球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確診病例則攀達4萬7021起。楊仲儀今年1月底曾返台探親,那時台灣確診數在個位數,17年前抗SARS的經驗是記憶深刻之痛,台灣人對防疫步步為營。當時人義大利對疫情的態度,普遍認為這是「亞洲的流行病」,沒有太高警覺。義國疫情的壓力鍋,是在2月22日北義一個小鎮群聚確診後掀開,政府祭出封閉措施,宣布關閉學校、非民生必須的店家,取消大型活動及體育賽事等,要求居民避免外出。隨疫情惡化,封城令擴及全國6千萬人。義大利總理孔蒂日前宣布3月10日起實施全國封城令,除工作、健康或緊急狀況外不得外出,全國學校停課至4月3日,博物館、體育館、游泳池、劇院、娛樂場所等全部關閉。禁止舉行婚禮、葬禮等儀式,也暫停教堂內的彌撒等宗教活動。由於疫情未見緩解,楊仲儀說,義國政府正評估停課期限可能再延長1個月。楊仲儀談到,義大利封城建立在公民自律基礎上,居民如有需要外出,隨身攜帶證明文件,解釋自己是因為工作、探親、就醫、返家等理由而出入城市,仍可放行。民情與慣性成為防疫一大挑戰。楊仲儀說,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喜愛聚會,被禁足宅在家是件痛苦的事,因此總理孔蒂宣布禁令時,語重心長呼籲「我們的習慣必須現在改變,馬上適應這樣的嚴格措施,我們才會成功。」外界以人間煉獄、義大利的武漢來形容貝加莫,抗疫期間,壓力最大的莫過於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楊仲儀說,病人太多,有醫院在急診室外闢建檢驗區,也有將展場改建為臨時醫院,義國政府日前緊急頒布動員政策,宣布豁免半年後的「醫師資格考」,全國1萬名應屆畢業醫學系學生直接取得資格,填補照護能量。楊仲儀指出,義大利整體醫療體系完整,災情嚴重的倫巴底省算是富庶區,為將珍貴資源優先留給「最有可能救活者」,其次是給「餘命較長者」,醫護人員不得不做出救誰捨誰的煎熬決定。讓人不捨的是,義大利確診案例中,約有8%是醫護人員,可能缺乏足夠防護,不幸遭感染。楊仲儀觀察,義國疫情遠較歐洲其他國家慘烈,人口老化可能是原因之一,根據義大利官方公布的資料,死亡案例中約9成患者有其他疾病。確診案例中,女性約占3成、男性7成。米蘭名店街區就像一座伸展台,吸引穿著時尚的男女,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餐館和酒吧裡,總是少不了年輕人相聚狂歡。最近的義大利,街道、廣場、公園、沙灘全是空蕩蕩,好像戰爭電影中的場景,給人一種不真實感。楊仲儀說,天性樂觀的義大利人,雖然有不安,但沒有恐懼失措,畢竟防疫大敵當前,共同敵人是病毒。有民眾發起在陽台隔空合唱、演奏樂器,藉此相互打氣,也有人發起鼓掌行動或掛布條,感謝前線醫護人員等無名英雄,逆境中展現義式熱情,共度艱難時刻。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陳建仁再批WHO附和中國
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批評WHO秘書長譚德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他昨天再發臉書抨擊世衛組織一再附和中國疫情「可防可控」,未能及時撲滅武漢一地的燎原星火,以致釀成全球大流行,實在令人遺憾與哀傷。陳副總統昨天深夜在臉書以「從群體免疫閾(ㄩˋ)值(herd immunity threshold) 談武漢肺炎防疫策略」為題談英國的佛系防疫政策,文末,他再批評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蔓延全球的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最初爆發地在中國武漢,根據「維基百科」的資訊,早在去年12月,武漢就有為數可觀的嚴重傳染性肺炎病例,也有不少第一線醫護人員發出警訊。陳副總統表示,可惜當時沒有做好確診病例的感染源回溯調查、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檢疫、高風險群的減輕暴露;反而一再隱匿疫情以及人傳人的事證,再加上WHO一再附和中國疫情「可防可控」,未能及時撲滅武漢一地的燎原星火,以致釀成全球大流行,實在令人遺憾與哀傷。針對日前英國政府宣布武漢肺炎防疫進入第二階段的「延緩階段」,主要措施包括:所有出現咳嗽和發燒等症狀的人必須在家隔離7天,7天之後症狀持續或惡化,再叫救護車送醫治療等3策略。副總統表示,這種鼓勵人民盡可能維持日常生活的「低度防疫」作為,預期可以建立「群體免疫力(herdimmunity)」,讓多數人得病產生免疫力,來遏止病毒的繼續傳播,而讓有限的醫療資源,專用於救治重症患者。英國總理說:「武漢肺炎和流行性感冒完全不同,沒有任何人對它具有免疫力!」還說:「更多更多的家庭,將會失去他們摯愛的人。」陳副總統的小女兒問說:「這樣做有道理嗎?英國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不就會成為全世界最高的嗎?」他回說:「當然!如果要提高群體免疫力來阻斷傳染,根據目前武漢肺炎的基本傳染數 (basicreproduction number,R0)必需有29%-74%的人民得到感染,也就是全英國6600萬人當中,有1900萬至4900萬人感染,才可遏止病毒散播」。他表示,如果只對重症者(20%)檢測病毒,還是會有380萬到980萬名確診病例,數十萬人死亡,死亡人數仍是世界第一。副總統說,有鑑於只是「減緩」而非「阻止」疫情傳播,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疫情,進而拖垮醫療照顧體系,英國又改弦易轍,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包括避免「非必要」的外出與旅行等。希望能夠藉此降低R0,使這波疫情的死亡人數壓在數千到數萬人左右。他解釋,R0是指在沒有外力介入,而且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general susceptibility,一般易感受性)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原的人,會把病原繼續傳染給多少其他人的平均值。R0愈大代表傳染愈難控制,R0 ﹤1傳染病原將會在該地逐漸消失,R0= 1傳染病原會持續存在該地而成為地方病,R0﹥1傳染病原會在該地呈現指數增加而成為流行病(epidemic)。他並說,但是易感受人口數會慢慢因為感染產生免疫力,而逐漸減少,所以流行疫情也會減緩。當群體內具有免疫力的人數多於一定數目(herd immunitythreshold, HIT,群體免疫閾值),則流行病會轉為地方病或消失。他說,HIT決定於R0,HIT=1-(1/R0),換言之,R0愈高,HIT愈高,武漢肺炎的R0=1.4-3.9,HIT=29-74%,在沒有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當下,英國要藉全民自然感染達到HIT,確實不可行。反而必須透過確診病例的早期發現與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的居家檢疫、高風險群的減少暴露來降低R0、減少疫災,等待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上市。
-
2020-03-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隱匿疫情 美學者撰文:自食惡果傷國際聲譽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導致各國經濟受創、人民性命不保,美國學者韓森撰文指出,中國隱匿疫情已自食惡果並損害本身的國際聲譽,他還評估美國能在疫情過後重現強大國力。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韓森(Victor Davis Hanson)撰文投書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半月刊,文章標題為「中國自食惡果」(China Boomeranging)。這篇專文指出,去年11月下旬中國共產黨高官知道湖北省武漢市出現某種傳染病,不久後他們很清楚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正在流行,鑑於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他們可能應更認真看待這項威脅。然而,中國政府一開始就對本國人民及全世界隱瞞疫情,這讓去年11月下旬至今年2月初,每天有超過一萬名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外籍人士搭乘班機直飛美國,直到1月31日,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才勒令禁止近期到過中國的外籍人士入境。儘管為了防疫而祭出史上最嚴格檢疫隔離政策,但美國相對而言較為幸運。共識型社會的透明度和自由市場經濟,鼓勵數以千萬計的美國公民同心協力工作,並從政治、醫學、社會和經濟等層面,獨立自主找出緩解疫情的方法。因此到了3月中旬,身為全球最重要移民目標的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相較部份歐洲國家還少,但美國人口是這些歐洲國家的5倍至6倍。文章寫道,因為疫情導致民眾喪命及經濟損害,美國可以因此歸咎中國共產黨。若中共在去年11月下旬請教國際醫學界、展開早期檢疫隔離,並允許國內公民使用電郵、社群媒體通知警告其他人這種新疾病,或許全球和美國可能就不會陷入當前恐慌。中國所以沒有善盡責任這麼做,可能是因共產主義政府的內在因素,也可能涉及更多錯綜複雜的原因。文章說,中國將認識到共產黨所謂的效率、殘酷和獨裁專制,才是中國最大的敵人,不僅確保冠狀病毒的擴散,也毀損了中國的國際聲譽。韓森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是壓垮駱駝的稻草,因為中國先前才跟美國展開貿易戰而陷入困境,且遭揭露100萬維吾爾人被關押於新疆再教育營,還有鎮壓香港民主示威者等負面消息。如今全世界都因為中國而感到驚恐,疫情的防治也被中國延誤。疫情也將促使美國兩大黨施加壓力,要求政府採取政策留住本土重要產業(例如醫療用品、藥品及軍事應用高科技)。美國人也不會再希望把絕大多數的化療藥品、抗生素和心臟藥物的生產,外包給一個無法信任的國家。儘管現在大家無法預見,但恐慌及狂熱的附加效應,最終會帶動更多經濟復甦。石油價格已瀕臨近代歷史低點,這確保美國駕駛人能在春季和夏季能享有便宜的汽油。廉價的房貸和汽車貸款同樣會刺激購買,一旦疫情消退撲滅,經濟狀況也會緩和。專文末段提到,在疫情爆發前,中國正試圖以貿易戰損害川普政府。但諷刺地,中國對於美國的憎惡只會壯大美國。韓森表示,這可稱為矛盾、諷刺、因果報應,甚至是悲劇,因為中國隱匿新冠肺炎疫情後,陷入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展開西化政策以來的最弱勢處境,而美國若度過艱辛的數個月後還能保持穩定,就很可能重現強大國力。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佛系防疫慘遭砲轟 醫揭秘:溫和增加是好事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延燒,許多人擔心國外佛系防疫的隱憂,而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則認為,佛系防疫其實是一種活系防疫,呼籲民眾別霸凌回國確診的國人,他也說溫和增加確診人數是件好事。英國日前提出「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防疫政策,讓國內一定數量的人口染病並對新冠肺炎免疫,以避免再傳染給其他未染疫的民眾,被許多人稱是「佛系防疫」。對此,醫師賴仁淙在臉書發文提到,很多民眾會擔心甚至妖魔化佛系防疫的政策,並認為「日本,德國,英國的頂級專家都瘋了嗎?」、「英國會因此死亡到幾十萬人嗎?」不過賴仁淙說,提出佛系防疫的專家並沒有瘋,其實那是一種活系防疫。 賴仁淙表示,新冠肺炎必定會流感化與社區化,若在冬季捲土重來就有可能再次爆發。因此,避免二度發作的最佳策略就是讓所有健康的人口都有輕微感染來獲得免疫力,並搭配煞車機制,若死亡人數短時間超過一定限度就會加強隔離力度,而目前德國、日本和英國都在安全範圍,如果新冠肺炎年底再犯,傷害就能降低。賴仁淙解釋,活系防疫的重點是使爆發的峰值盡量扁平化,以爭取時間和免疫力,至於英國則會根據疫情調整封鎖程度,預估死亡人數是不會超過武漢的3000人。另外,近期許多返國國人確診遭民眾在網路上責罵,他也呼籲,「不要霸凌回國感染的國人,他們身上的抗體也許在年底會帶給我們保護作用,台灣能溫和的增加數字反而是件好事」。
-
2020-03-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不同的病毒,同樣的造成恐懼 林孟志:同理心看待醫護恐懼
「這場防疫戰爭可能會很久,大家要耐心,不能掉以輕心!」經歷過抗SARS任務,十七年後再上防疫第一線,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諮詢委員,語重心長談疫情,疫情蔓延時刻,也是歷史給所有人特殊的學習時刻。二○○三年SARS疫情來得突然,幾家醫院相繼失守封院,當時林口長庚醫院胸腔科醫師林孟志臨危受命,調任高雄長庚醫院支援,投入院區防疫與醫護人員訓練工作,同時協助感染SARS病患的救治和重建,歷經艱困的一役,十七年後新冠病毒來勢洶洶,他再站上第一線。林孟志指,當年SARS,是近代世界前所未有的新興疫病,大家都不了解,醫界也無相關防疫經驗,除病人受危害,社會也受嚴重衝擊。二○○三年三月先是幾個零星個案,四月底起疫情火速蔓延,和平醫院、仁濟醫院、台大醫院、高雄長庚醫院如骨牌倒地般失控,雖然五月間即趨穩定,短短一個月時間造成的心理恐懼、經濟及社區安危的威脅,在在考驗人性。當年SARS 抗疫人員刻骨銘心當時他調派高雄長庚,面對病患和幾位染疫醫護人員的生死存亡,大家全力救治,仍無法阻擋年輕生命的消逝,「昨天還一起並肩作戰,今天他被插管」,無奈與不捨交織,衝擊每位第一線醫護。林孟志表示,那時著眼於大局,原本考量將所有病患集中區域救治,但幾位病患狀況特殊,移床恐有生命疑慮,怎麼能捨?如何做最佳抉擇?這些人性的掙扎,都讓第一線抗疫人員刻骨銘心。SARS之後,台灣制訂很多公衛政策,例如疾管署的「傳染病防治網」開始設立指揮官等,相關經歷讓大家在這次面對新冠肺炎,能執行得井然有序。新冠肺炎蔓延更廣 只能謹慎面對SARS與新冠肺炎,兩種病毒的傳染致死率不一,無從比較,相同的是均造成人類恐懼、生活不便及經濟衝擊。新冠肺炎蔓延更廣,影響更多國家,感染與死亡人數比起SARS有過之而無不及,後續是否還有第二波疫情,無從預測,大家只能做好自我健康防護,謹慎面對。疫情當前 同理心看待醫護的恐懼正因曾遭遇過SARS病毒,林孟志這次在抗疫前線,更能以同理心看待其他醫護同仁。他認為,現在的年輕醫護不曾碰過SARS,面對新冠肺炎的恐懼與不安,是可理解的,這是人性。考量有些人無法面對這麼大的災難,此時不應動輒責難,而應視個人狀況,心理素質的差異,再編派適當的任務。林孟志預測這場防疫戰爭將會很久,考驗人性,也考驗耐力,容不得掉以輕心。或許大家應從這小小病毒,重建自我防護、就醫看診習慣、陪探病文化等,才能打贏這一仗。
-
2020-03-18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得新冠肺炎會不會死,免疫力決定!具體5招提升你的免疫力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世界各地爆發開來,全球確診案例已逾18萬名,死亡人數突破7000人。另一方面,除了新冠肺炎之外,季節性的流感目前也在蔓延中,根據衛福部的資訊,本流感季自2019/10/1日起,至今累計已有超過1000例重症患者,約有60例死亡,死亡病患中有99%是沒有接種疫苗的。因此在新冠肺炎的疫苗上市前,自體免疫力的強弱將會是你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鍵。人類的免疫系統會隨著年紀的老化而減弱,有人說:身體的免疫力在20歲時達到巔峰,當到40歲時,只剩下原來的一半,到了70歲時只剩下顛峰期的1/10。我不知道這是出自哪裡的論述,但若是以人體中的一個重要免疫器官(胸腺)的興衰史來看,確實是有這樣的趨勢,出生時胸腺重10~15克,青春期時發育到30~40克,到中年40歲過後,大約只重10克,且胸腺激素分泌停止,到了70歲時,胸腺已經完全萎縮。我們身體抵抗病菌的國軍部隊就是免疫細胞,他們包括一般部隊(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細胞、自然殺手細胞等等)和將軍+特種部隊(將軍叫T細胞,特種部隊叫B細胞,統稱淋巴細胞)。眾所周知,胸腺就是專門訓練T細胞的地方,也可以稱為是將軍訓練中心。而胸腺激素不僅可以讓T細胞分化成熟,成為一名能征善戰的將軍外,也可以誘導B細胞成熟,成為一支非常好的特種部隊(如砲兵飛彈部隊以及武器研發單位)。所以當胸腺萎縮後(年老後),想當然爾,免疫細胞的戰力一定是會下降的。2016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從1068位健康人身上(18~80歲),抽取周邊血液分析後發現,健康老年人血液中一般免疫部隊雖然勉強維持一定的數目,但是年輕力壯的將軍數目(naïve CD4+ and CD8+ T Cell)則是顯著的減少,同時負責情報蒐集的將軍數目也是越來越少(loss of CD28 expression on T cell),這就會使得我們的免疫系統不能及時警覺、識別和清除外界入侵身體的病毒和細菌(情報不及時加上沒有年輕的將軍),導致身體遭受到病菌的傷害 (註1)。圖1中列出不同年齡層得到新冠肺炎後的死亡率,非常明顯的可以看出,40歲以下的人,由於免疫力依然OK,死亡率一直在0.2%以下,到了50歲後就開始變成兩倍,到達0.4%。最明顯的是,從50歲以上,死亡率就隨著年齡的增加成倍數的增長,速度驚人,幾乎每增加10歲,都是以3倍死亡率在成長,到達80歲時,死亡率已經接近22%,當然整體平均死亡率仍然是2~3%之間,免疫力明顯和死亡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圖2A中可以看出,60位病人從入院後,就嚴密追蹤血液中淋巴球比例的變化情形,正常人的比例應該在20%以上,而圖中可以明顯看出中等症狀以下的病人(40位) ,他們的淋巴球比例幾乎都維持在20%以上,顯示出免疫系統完全沒有被新冠病毒所擊垮。另外有一些病人的血中淋巴球比例會下降到20%以下,但仍能維持在5%以上時,這類病人雖然會演變成重症,但他們最後依然可以戰勝病毒康復出院(15位),而且出院前,他們的淋巴球比例又可以重新回到20%以上,表示雖然戰況慘烈,曾經有一度將軍們犧牲到接近5%,但最後援兵趕到,大獲全勝,康復出院。但是也有不幸的15位病人,他們的淋巴球比例低於5%,變成危重症的病人(進入加護病房),如果當所有將軍全部戰死後,也沒有盼到援軍 ,這時候血中淋巴球比例降到幾乎為零,病人就可能不幸去世。圖2B是大陸中部戰區總醫院譚力教授總結,如果病人得病後10~12天是一個重要關鍵點,如果血液中淋巴球能夠維持在20%以上,那麼這個病人應該不會惡化到必須進入加護病房,同時可以逐漸康復出院。但是如果是已經低於20%,那就是進入了病毒和免疫大軍的殊死戰,因此,這類病人在得病後的第17~19天,再測一次血液中淋巴球比例,如果還能夠維持在5%以上時,就表示免疫系統的基本戰力仍能維持,最後可以康復出院。但如果連基本戰力都無法維持的話(淋巴球比例降到5%以下),這些病人康復出院的機率是極低的。當然這中間醫院的醫療系統也會發揮重要的關鍵力量,例如使用抗病毒藥物等等。》潘懷宗/2019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有沒有藥醫?知道了免疫力和生死存亡存在著緊密相關性後,我們該如何提升免疫力呢?潘老師新書中《一輩子都受用的健康寶典》提及的養生六件事裡面的中間四件事(扣除第一件事,健康與安全的生活環境,以及第六件事,定期完整不過當的健康檢查),就是提升免疫力的四大招,這四件事是:規律且良好的生活作息和睡眠、維持快樂的心情、聰明的運動、和正確的飲食。只要能夠盡量去做,一定能夠提升免疫力。當然,讀者一定會想要問: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沒有甚麼小撇步?答案是:在安全、無害、不傷財的情況下,潘老師同意加入第五招:適量補充保健品。1、維生素C:常常有人說維生素C可以預防流感,甚至可以讓流感快快好,從嚴格醫學角度看確實沒有得到證明,但根據有趣的實驗結果發現,像美國祖母的雞湯或上班族認為的維生素C,都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生病的天數2-3日,科學家認為是心理作用生效,當你認為有用時,他就真的有點用,非常有趣。因此,值此新冠肺炎流行時,補充一些維生素C,確實是不錯的選擇,食物中最大來源是水果,因為蔬菜在台灣人來說,大部分熟吃,所以攝取量不多,大家只要適當攝取水果(絕不可以超標,否則會變成糖吃太多,反而降低免疫力)。至於適量補充市售維生素C也可以,但因為每次腸胃道吸收的量有限,一次吞100mg,吸收90%,若一次吞1000mg,僅能吸收50%,因此比較好的補充方法為多次小劑量補充,比一次大劑量來得好。另外若有腎結石體質的人,每天不要補充超過2000mg。2、維生素D:根據台灣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1~50歲,每天維生素D攝取量為5微克(200 IU),1歲以下51歲以上、孕期及哺乳婦女維生素D每日攝取量為10微克(400 IU)。人類皮膚曬太陽後,身體就能自行合成。維生素D和身體的免疫力非常有關係。 如果要有強的免疫力,身體內就要又足夠的維生素D,因此有空出去曬曬太陽,就是增強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天然食物含維生素D的量很少,主要還是要靠曬太陽,不然就是補充市售的維生素D,我每天也是補充1000IU的滴劑來保養。3、利用益生菌調整腸道菌相:大陸國家衛健委所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裡面{治療}章節內,特別針對重症病患的其他治療中提及: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顯見益生菌的補充非常重要,一般日常生活中,可以吃天然發酵食物:優格、納豆、韓式泡菜等等。也可以吃益菌生(讓益生菌成長的食物),也就是膳食纖維:海藻類食物外頭黏黏的物質、秋葵裡面黏黏的物質、木耳等等,當然像是山藥黏黏的物質也可以,不過它是屬於飯類,不像其它是蔬菜,吃起來比較不會發胖。若是補充市售益生菌產品,也非常好,我自己也是天天補充。4、喝點茶:茶湯依照顏色,概分為五種,它們是紅、黃、綠、白、黑,各有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地與茶葉名稱,在中國大陸有所謂的十大名茶,科學家研究綠茶最多,紅茶次之,其他顏色的茶就比較少研究了。茶葉裏含有茶多酚(含量約為茶葉乾重的30%),而兒茶素是茶多酚中的重要成分,綠茶中較多。其它顏色的茶,在製作過程中兒茶素會降低,但會形成茶黃素(Theaflavins) 或茶紅素(Thearubigins)。雖然其中兒茶素含量較綠茶少,卻仍具有相當好的抗氧化功效,因此,養生效果各種顏色的茶都不錯,並非只有綠茶。喝紅茶,也有茶黃素可抗冠狀病毒喔!只要能做到上述五大招,相信你就能擁有超強的免疫力,但是,潘老師仍然要提醒你,想要免於新冠肺炎的感染,還是需要勤洗手、戴口罩、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以及居家環境清潔消毒喔! 【註1】Qin et al. Aging of immune system: Immune signature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in 1068 healthy adults, Aging 2016(8): 848-859.
-
2020-03-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多國封關限制人流 全球新冠肺炎防疫一覽
投資人對新冠肺炎疫情憂慮加深,道瓊指數崩跌創1987年來最大跌幅。為減緩全球疫情衝擊,各國政府採取日趨嚴厲的措施,包括關閉邊界、限制移動等,打亂全球各地的日常生活。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7萬4100例,死亡病例近6700例。以下是路透社彙整的全球防疫最新發展:- 美洲● 美國各州懇請川普政府協調全國因應措施。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通報,截至美東時間3月15日下午4時,境內病例累計3536例,比13日公布的病例多1858例,並表示死亡病例新增27例至68例。● 加拿大16日禁止所有外籍人士入境,但美國公民與永久居民例外。● 委內瑞拉16日進入集體隔離的第一天,但仍有許多民眾外出,說他們無法待在家裡不工作。● 巴西通過數項紓困措施,以維持經濟中的信貸流動,並擴大銀行的放款能力。● 墨西哥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 ManuelLopez Obrador)16日說,如果醫療單位建議採檢,他將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檢測。● 秘魯政府在首都利馬部署配戴口罩的軍事人員,封鎖主要道路。● 瓜地馬拉16日表示,將暫停所有班機並禁止外籍人士入境,為期兩週。瓜地馬拉已通報有6人感染武漢肺炎。● 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16日進入近乎鎖國的狀態,以阻疫情蔓延。薩爾瓦多尚未通報病例,宏都拉斯則有6例確診。- 歐洲● 義大利16日通過250億歐元(約新台幣8441億元)的支出方案,在疫情肆虐時協助振興經濟。義大利是歐洲疫情最慘重的國家,死亡病例升破2000例。●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16日下令對人民移動實施嚴格限制,以減緩病毒散播,並表示軍方將會調派人員協助將患者送醫。● 西班牙表示將拉長原定15天的緊急狀態,並考慮關閉邊界。● 捷克16日封鎖數座城鎮,禁止民眾到處移動,除非是為了工作、購物與一些受規管的活動,措施實施到24日。● 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Leo Varadkar)16日說,預計到了月底病例數將從目前的169例,增至約1萬5000例。●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16日說,如果有必要減緩疫情對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衝擊,政府已準備好承擔新債務。● 瑞典16日公布價值超過309.4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38萬元)的危機方案。● 芬蘭政府17日將通過緊急法案,自18日起關閉所有中小學與大學院校。● 烏克蘭首都基輔宣布自17日起關閉酒吧、餐廳、咖啡館與購物中心。- 亞洲● 中國國營中央電視台16日報導,中國已派出班機飛往義大利米蘭,接回中國公民與海外留學生。此外,中國大陸地區15日通報新增病例下降,但北京與上海等大城市仍出現境外移入病例。● 南韓16日通報新增74起病例,境內累計病例達8236例。● 泰國打算關閉學校、酒吧、電影院與鬥雞場,並推延下月的泰國新年活動。● 馬來西亞的新政府16日宣布,推出2億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9億4913萬元)的防疫經濟刺激方案。● 菲律賓總統說,菲律賓最大島呂宋島將要求民眾居家隔離至4月12日。● 澳洲已有5人死於武漢肺炎,當局加快行動以遏止疫情蔓延,考慮推出第2波經濟刺激措施。● 紐西蘭中央銀行將利率降至歷史新低,準備因應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嚴重」衝擊。● 亞美尼亞宣布16日到4月16日進入緊急狀態。● 喬治亞16日禁止所有外籍人士入境。● 世界衛生組織(WHO)本週稍晚將在敘利亞西北部的反抗軍掌控區開始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採檢。- 中東與非洲● 沙烏地阿拉伯15日關閉公共場所,並宣布大多數的政府運作暫停;卡達與阿曼實施入境限制。● 巴林有近1000人經採檢呈陽性反應,是波斯灣第一個通報死亡病例的國家。● 埃及通報新增兩起武漢肺炎死亡病例,目前累計4死。● 伊朗16日關閉4個重要什葉派朝聖處,以防疫情蔓延。伊朗確診病例將近1萬5000例,死亡人數破850人。● 儘管中國呼籲在疫情肆虐時放寬對伊朗實施的制裁,美國仍不太可能鬆綁,聲稱德黑蘭持續進行華府認為的邪惡行為。● 突尼西亞總理法赫法(Elyes Fakhfakh)表示,將暫時停止國際航班並關閉陸地邊界。● 肯亞當局16日搜查據稱在販售假病毒檢測工具的店家。世衛證實非洲確診病例累計至少327例。
-
2020-03-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譚德塞談防疫勿蒙眼滅火 籲檢測每一個病例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今天表示,對抗疫情「不能蒙住雙眼撲滅大火」,雖許多國家採取社會距離措施,但預防感染和挽救生命最有效方法是打破傳播鏈,呼籲檢測每一個疑似病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今天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總部日內瓦記者會上表示,現在世界其他地區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報告病例及死亡人數超過中國。他提到愈來愈多國家採取社會距離措施,例如關閉學校,取消體育賽事和其他聚會,但卻在檢測、隔離和接觸追蹤方面不足,預防感染和挽救生命最有效方法是打破傳播鏈,因此必須進行檢測和隔離。譚德塞並未點名哪些國家忽視檢測,但他強調「不能蒙住雙眼撲滅大火」,如果不知道誰感染,就無法制止這種大流行。他連三次表示「檢測、檢測、檢測」,這是世衛向所有國家傳達的訊息。他呼籲檢測每一個疑似病例以對抗疫情,並隔離檢測為陽性者,且找出與感染密切接觸的人,同樣對他們進行檢測。此外,譚德塞表示,這是一種嚴重疾病,目前顯示除逾60歲者風險最高,但也有包括兒童在內的年輕人死亡案例,另感染者即使在停止不適之後還可以傳染其他人,提醒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
2020-03-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型冠狀病毒」小知識 專家告訴你
冠狀病毒在1960年代就被發現,當中有兩型可以引起人類的上呼吸道感染(Human Coronavirus 229E和Human Coronavirus OC43) ,歷來文獻上發表的死亡率都很低,極少導致嚴重的病情。但在2003年爆發的SARS-CoV(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感染,這個冠狀病毒與之前的病毒不一樣,容易引起肺炎,且死亡率大約在10%左右。全世界第一個SARS病例發生在2002年11月中國廣東,然而在一開始並未引起全球的大流行,直到2003年2月,一名來自中國廣東已罹患SARS的個案將SARS傳染給其它12名在旅館與他接觸的人,之後這個冠狀病毒就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傳播至許多國家,包括台灣。最後台灣總共有346個感染個案,37個死亡案例。在全球的努力之下,這一波大流行才在2003年7月宣告結束。然而,另一個嚴重的冠狀病毒感染在2012年又被發現,這一次發生地點是在中東國家,發現的過程和SARS很像,先有病人得到嚴重的不明原因肺炎,後來才發現是由一個新型的冠狀病毒引起(MERS-CoV,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WHO也在2012年9月發佈全球警訊,這個病毒到目前為止全球有超過2,000例的個案。MERS的源頭來自於蝙蝠,中間透過駱駝傳播到接觸的人類身上,它的致死率比SARS還要高(超過30%),而且和SARS相同的是也可以在院內傳播,導致其他病人與醫護人員的感染。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在2015年,韓國某家醫院只是因為一個從中東回來的病人帶有MERS病毒,後來傳播給超過100個個案。因此,台灣疾病管制署一直要求醫療同仁要針對旅遊史(Travel)、職業史(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及群聚史(Cluster)做詳細的詢問,並做好院內感染的監控與防治。在台灣的大小醫院都還在針對著MERS做定期演習的時候,2019年12月在中國就開始流傳著武漢有不明原因肺炎在流行,原本都只是網路上的流言蜚語,傳聞中國有海鮮市場流出的SARS病毒,結果在2020年1月個案數大量增加,中國官方在1月9日公開確認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12日將此病毒命名為2019 novel Coronavirus,1月13日泰國就發現有境外移入個案,台灣也在1月21日發現第一例境外移入個案,全球個案快速累積,中國許多城市也陸續封城,許多國家也開始禁制中國人民的入境,到2月9日的統計數字全球有超過三萬七千例的確定個案,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八百人,這些數字都已經超越當年SARS的紀錄。武漢冠狀病毒徵狀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基因比對的結果高度懷疑2019 novel corona virus是來自蝙蝠的病毒,這個病毒感染後的潛伏期約為2到14天,死亡率約在2-2.5%,感染這個病毒後的主要徵狀為發燒、咳嗽、肌肉痠痛和呼吸困難,和SARS不同的是,得到SARS的病人超過99%都會發燒,而且發燒後才有傳染性,但是得到2019 n-CoV的病人約只有80%會發燒,而且這個病毒在病人沒有發燒的情況下就會傳播。因此,專家們預期這個病毒並不像SARS容易被控制,還好是2019 n-CoV的嚴重度與死亡率也低於SARS。要確認是否得到2019 n-CoV的感染需利用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來偵測呼吸道是否有病毒的存在,從一開始只有疾病管制署提供相關的檢驗,到2月已經有超過10家以上的醫療院所可以執行這個檢查。冠狀病毒的感染並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需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和醫院提供的支持療法來對抗這個病毒。讓人振奮的是,有好幾個國家在成功培養病毒之後,發現有好幾個成分都可以在體外測試有效地抑制病毒,包括:Lopinavir/ritonavir、 Remdesivir、Chloroquine等,也有少數的病例報告展現這些藥物的治療效果,目前關於這些藥物是否能真正減少病人死亡的研究已在進行中。應多洗手和在人口密集區域配戴外科口罩隔離疑似/確診的病人、完整的防護、多洗手,確實的清潔消毒是控制所有傳染疾病的標準做法。冠狀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或是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感染者分泌物而得到感染。因此,在沒有特別的風險狀況下,多洗手和在人口密集區域配戴外科口罩是預防的最好方法。在沒有社區感染之前,有臨床症狀與旅遊史(Travel)的病人,會接受胸部X光檢查以評估是否有肺炎。一旦符合通報定義,會將病人安置於單人負壓隔離病室,若無負壓隔離病室則安置於有衛浴設備的單人病室。照護人員的防護標準為長袖防水的隔離衣、非無菌的外科手套、N95口罩以及護目鏡或面罩。如果發生社區感染後,旅遊史的參考價值就沒有那麼高,這時反而接觸史與群聚現象更為重要。只要有群聚現象,不管是在家庭內、工作場所或是醫院內,就要小心有可能有傳染性疾病發生。在中國的流行還沒被控制之前,最好避免前往中國。最近曾至中國旅遊的民眾,若出現身體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公衛人員進行後續檢查並主動告知醫護人員旅遊史。自人類有歷史以來,疫病的發生就從來沒有中斷,人類也從來沒有被那個疫病給擊垮。隨著科技的進步,對傳染病的偵測與瞭解與有大幅的進步。當年SARS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確定致病原,這次的2019 n-CoV在短時間內就確定了病毒,也有了治療的方向。但是面對所有的傳染病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的好習慣仍然是最重要的。此外,生病的人少去公眾場所,公共衛生觀念的提升,疫情的透明與民眾的配合也都是這次武漢冠狀病毒能否順利控制的關鍵。如果這個病毒真的進入社區,那麼疫苗的施打也許才有機會完全地減少這個病毒造成的傷害。
-
2020-03-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荷蘭停課了 台灣護理師分析政策改變是因為相信專業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展開防疫大作戰,最近大家熱烈討論英國的「佛系防疫法」,在荷蘭從事護理工作的護理師則在「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粉絲專頁中,分享對荷蘭疫情的觀察。台灣護理師在臉書專頁中指出,荷蘭原本堅決主張,學校繼續上課,社會繼續運作。但在昨天,荷蘭專科醫師協會(Federatie medische specialisten,FMS) 出來呼籲後,政府宣布所有學校、日托、餐廳、電影院、三溫暖、大麻店關閉到4月6日,但2. 雙親都在特殊行業上班者(包含醫護、消防、警政、教育、物流等),學校及日托仍為他們開放,小朋友仍舊可以去上學。「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粉絲專頁指出,FMS是荷蘭所有專科醫師聯合協會,代表荷蘭22000個專科醫師。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二線醫療上給予政府第一線的建議。荷蘭政府在FMS 給他們資料後,就決定直接停止上班跟關閉餐廳三週,並視情況延長或是調整政策。以下是「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粉絲專頁分享的荷蘭疫情觀察文:荷蘭在昨天之前,都還是堅決主張,學校要繼續上課,社會要繼續運作,但還是希望減少人群接觸,所以只做出:1. 大學以上所有實體課程取消2. 全國人民盡量在家工作3. 禁止100人以上的活動這幾樣措施。但昨天,荷蘭專科醫師協會(Federatie medische specialisten) 出來呼籲,所有的學校都要立即關閉,以達到抑止病毒傳播的速度。荷蘭政府這次防疫從頭到尾都聽所謂的專家意見。荷蘭防疫中央機關是RIVM,地方機關是GGD,即使到昨天,FMS專家會議後向政府提出停課的建議後,GGD的大老闆還是堅持停課是沒有必要的。那FMS是何許人也?怎麼有辦法反轉政府政策?FMS 是荷蘭所有專科醫師聯合的協會,代表荷蘭22000個專科醫師。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二線醫療上給予政府第一線的建議。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已經看到病毒鋪天蓋地而來,而且根據他們內部的資料,荷蘭目前重症的病患,有50%都小於50歲,而且沒有潛在疾病。在他們提供的資料中,可以看出這隻病毒根本跟一般流感完全不同。它的致病率更高、重症率跟致死率更高,而且高危險族群不限於老人或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就是每個人都可能被死神挑上。越多人感染,重症的人越多,死亡人數更多。荷蘭227出現第一例,到目前差不多兩週,已經確診1135人,死亡20人。目前全國政策是,輕症不檢測,全國人民盡量待在家,萬一真的被感染,輕症會自己好,不需要診斷,也不需要治療。檢測跟治療的人力要留給重症病患。所以即使家中有確診病人,其他人出現症狀,只要是輕症,一律不驗。南荷是荷蘭目前的重災區。他們的醫院員工如果有症狀一律不驗。其他地區各家醫院政策不同,但原則上已經統一在醫院實驗室進行第一次檢驗,不再透過家醫或是GGD。我們醫院週間一天驗五輪,週末一天兩輪,如果員工懷疑自己被感染,可以由職醫進行評估是否採檢。目前荷蘭多數醫院處於半關閉狀態,以應付下一波高峰(預計在這兩週)。所有的門診、檢查及非緊急手術取消。病人跟醫護人員,沒有必要不要到醫院去。但醫護人員要有心理準備在疫情爆發時被徵召回去上班。今天下午五點半,政府宣布:1. 所有的學校、日托、餐廳、電影院、三溫暖、大麻店關閉到4月6號。2. 雙親都在特殊行業上班者(包含醫護、消防、警政、教育、物流等),學校及日托仍為他們開放,小朋友仍舊可以去上學。荷蘭的政府不是蠢,是他們拿到的資料不一定是所謂的第一手資訊。他們在FMS 給他們資料後,就決定直接停止上班跟關閉餐廳三週,並視情況延長或是調整政策。專家專家,每個人都可以是專家。端看政府選擇相信那個專家罷了。所有的資料其實網路上都有,谷歌翻譯是大家的好朋友,所以之後我就不幫大家更新荷蘭的政策了。我的賣點是我有第一手臨床消息,但是最近連連被怪人激怒,我們就靜靜的看疫情發展吧。接下來我們大家都要宅在家三週,賞花看鳥打掃家裡,希望疫情快點過去,然後奇怪的人趕快遠離我,不要時不時就來嗆我。
-
2020-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義大利疫情不是中國傳入!米蘭專家直指「來自德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斷擴大,義大利成為除中國以外感染最嚴重地區。先前當局認為境內有中國旅遊史的人士可能是「零號患者」;不過有米蘭科學團隊指出,該國的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是從中國傳入,而是從德國而來。路透報導,自2月21日義大利倫巴底首次發現新冠肺炎病毒以來,科學家們就不斷在尋找「零號病患」,雖然許多專家認為病毒是從中國傳入,但米蘭研究團隊透過將義大利對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測序和1月德國出現的病例相匹配,發現義大利「零號病患」尚不能確定是歐洲疫情大爆發的根源。該研究團隊負責人、米蘭薩科醫院傳染病科主任蓋利(Massimo Galli)表示,「最接近該序列的分支和可能是早於其他分支的序列,來自於1月19日至22日之間在慕尼黑感染的人」,他表示這位德國患者在與來自上海的人接觸後就已感染新冠肺炎,而義大利的疫情爆發始於1月25日至26日間,在北部城鎮科多諾診斷出首例患者之前就存在。另據義大利電視頻道TGCOM24報導,科多諾首例確診患者原本以為是赴中國同事傳給他的,但同事採檢陰性,至今沒查出感染源。蓋利說:「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從慕尼黑感染者身上感染到新冠肺炎的人士,毫無症狀的來到了義大利,以及病毒首次被傳播開來的地點。」義大利目前達1萬5113人確診,死亡人數來到1016例。
-
2020-03-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傳歐洲死亡率6% 張上淳:影響因素多
歐洲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已躍升全球第二大疫區,傳出死亡率高達6%。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今天表示,由於各國檢驗積極度、量能不同,都會影響死亡率數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今天上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每個國家確診個案、死亡人數都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第一個當然重症到快死亡的,醫院都會特別檢測 ,診斷出來機率比較高。張上淳說,輕症就要看每個國家的積極度跟量能,這部分也會影響到分母,影響死亡率數字,尤其疫情期間醫院的混亂狀況會是影響因素之一。張上淳說,中國包含武漢跟疫情狀況,每個地方死亡數字都會隨著時間變化,像是伊朗一開始很高,後來也慢慢低一些,顯示某個時段數字不代表真正的死亡率。
-
2020-03-08 新聞.長期照護
張慶光/「老人」是答案,不是問題
最近「生不如死」這個成語很夯,不過新的解釋是指在今(2020)年台灣的出生人數將會小於死亡人數,亦即在今年台灣的人口要正式邁入負成長。也因為這樣,高齡化議題便經常被拿出來討論,不過,大家在討論這個議題時,通常都是以負面的角度切入,例如:勞動力不足、消費減少所引起的經濟衰退或老人照護需求升高,扶養老人的支出及人力不足將拖垮家庭與社會等。看起來,高齡社會的問題真大,不過,我想講的是「高齡化」不是問題,「少子化」才是問題。聽起來高齡化與少子化像一體的兩面,事實上,「高齡化」是果,真正的因是「少子化」。所謂高齡社會指的是,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總人口數14%的社會。但是,分子的數目在65年前便已決定,現在唯一能做的是讓分母增大,這個比例才會下降。所以政府應該做的是盡一切努力鼓勵生育,降低養育小孩的負擔,未來才有足夠的勞動力去養活這個社會。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善用高齡人力,給予適當的保母訓練,以年長者對於小朋友的愛心與耐心,應該可以降低育兒成本及減少虐兒案件,讓年輕的夫妻比較願意生兒育女。事實上,放學時去國小校門口看一下,會發現許多小朋友是阿公阿嬤來接。北歐一些國家讓年長者在幼兒園裡照顧陪伴小朋友,不僅節省了照護人力,同時也讓老人家覺得有所貢獻,而生活得更有尊嚴。在陪伴小朋友的過程中,老人家更因此而感受到生命活力,反而激起其注重健康的意識。老人,對於少子化,是答案,不是問題!針對高齡者退出職場而產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解鈴還需繫鈴人,如何引導中高齡人力重回職場應該是一個要努力推動的選項。台灣勞工平均退休年齡為61.3歲,無論在經驗或體力上應該都還可勝任工作,讓這些退休人士在正值顛峰時離開職場,真的太可惜。我一直認為老人家是「資產」,只是長久以來社會缺乏比較好的管道來「活化」這些資產,我們的思維都是老有所「養」而非老有所「為」,我們將資產閒置而不好好利用。相對於日韓等鄰近國家,台灣高齡者的勞參率偏低。不過,現在「中高齡就業法」已通過,希望能讓中高齡者順利重返職場,以填補因少子化產生的人力缺口。老人,對於勞動力不足,是答案,不是問題。日本在過去幾十年因為高齡化的消費緊縮造成經濟停滯現象,有可能會在台灣複製。事實上,相對於年輕族群,高齡者掌握了許多資產,只是擔心坐吃山空因此節儉度日。政府應思考如何鼓勵高齡者消費來活絡經濟。而要讓高齡者安心消費,有些配套措施要綜合考量規畫。如前段所提,高齡者如能順利重回職場有固定收入,比較不會擔心現金快速流失的問題。另外,針對有房產的高齡者,積極推動「以房養老」也能活化資產,讓老人家有錢可以消費。高齡者若擔心未來長照支出準備不足,因此不敢消費,則可以推動民間長照保險來化解。如何讓老人家安心花錢,是應該思索的課題,若能找到解方,則對於經濟發展,老人是答案,不是問題。不過,在發展銀光經濟時,現在的主流論述常將老人當成問題,設計出來的產品常設定在老人失能問題的解決上,如:可以感應臥床者心跳或偵測離床的「智慧床墊」、可以讓失智者被找到的「GPS定位器」,或者讓牙口不好的長者可以輕易進食的泥狀食品……這些商品不是不好,但是市場的回應有限,尤其對於未來20年的銀光經濟主體––嬰兒潮世代而言,這些可能都是他們避之唯恐不及的產品。若要打動他們,請開始思考把他們當成答案,而不是問題,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更有想像力的創意老齡生活,而不是悲慘的臥床失能生活。
-
2020-03-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數據解釋旅遊建議 美日中東係未來重點
武漢肺炎蔓延,台灣先後提高各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外界好奇這些政策如何訂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以數據說明政策參考依據,強調美國、中東、日本是未來重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提高法國、德國及西班牙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自這些國家入境者,需自主健康管理14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國群聚狀況、採檢強度,都是旅遊疫情建議相關政策依據,他並拿出各國數據佐證,包括各國確診數、死亡數以及發生率等資料。根據統計,目前確診數最多前5名國家分別為中國大陸,共有8萬651人確診、3070人死亡、每10萬人發生率5.79;韓國6284人確診、42人死亡、發生率12.18;伊朗4747人確診、124人死亡、發生率5.78;義大利4636人確診、197人死亡、發生率7.66;德國639人確診、0人死亡、發生率0.77。陳時中指出,以發生率來看病例密集程度,中國、伊朗、義大利約6到7,韓國特別高約12,但他不認為韓國有嚴重到是其他國家2倍之多,可能只是採檢密度較高,相對死亡人數少,其他國家可能等到病情相對嚴重才確診;反觀台灣,截至昨天共累計45例個案,發生率僅0.19。他表示,近來美國也承受許多壓力,各方對美國疫情看法也不一,該國個案數也持續增加,但美國人數也較多,因此反應出來的密集度較低,美國、中東、日本疫情發展將是未來關注重點。
-
2020-03-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70歲以上近4% 80歲以上飆到6% 港大:新冠死亡率1.4%
香港特區政府防疫專家顧問團成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團隊6日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新冠肺炎的發病死亡率上限為1.4%,即每1000名出現病症的患者,其中最多將有約14名因新冠病毒死亡。低於世衛估算3.4%財新網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3月3日曾表示,根據全球報告的確診個案,新冠病毒致死率約為3.4%。對此,梁卓偉稱,若粗略將新冠累計死亡人數除以累計確診患者總數,得出的3.4%死亡率是完全錯誤的計算方法,因為分母中有不少為近期確診病例,他們病程剛開始,無法判斷之後會康復還是惡化而亡,也有許多無症狀者或未能納入分母當中。這種計算方法只有當整個疫情結束,不再有新增感染後,才能得出正確結果。梁卓偉表示,一般疾病死亡率有三種計算方式:感染死亡率、發病死亡率及入院死亡率。其中,感染死亡率涵蓋所有感染病毒的患者,包括無病症感染者;發病死亡率的分母是指所有出現病症的患者,包括輕症病人,而入院死亡率只計算住院的患者。因此,現階段疫情仍在發展之時,需要透過數據模型來估算新冠病毒的致死率。關鍵在隱性病例之前該研究團隊曾估算截至1月25日,武漢已有超過7萬5000人感染新冠肺炎。結合最新數據,他們認為,如果感染新冠的人群中有50%出現病症,那麼發病死亡率將為1.4%。由於不清楚無症狀感染者規模,梁卓偉表示,需等到如武漢等高發病率的城市做完血清抗體測試後,才能知道當地的全部感染人數,如果將隱性病例計算在內,感染死亡率或可低於1%。梁卓偉的數據模型顯示,70歲以上的長者感染率和發病死亡率均遠高於40歲以下的年輕人。70歲以上人群的感染率是40歲以下人群的三倍。同時,70至79歲人群的發病死亡率接近4%,超過79歲的人群的病亡率高達約6%,相比之下,40歲以下人群的病亡率低於1%。2月24日中國疾控中心以7萬2314例病例數據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總體病死率為2.3%。陸新增99例28死中國大陸國家衛健委今天上午公布最新數據,過去一天大陸新增99宗確診,28人死亡,湖北占28宗,新增疑似病例99宗,全國累計增至8萬651人確診,總死亡人數增至30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