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止痛
共找到
1184
筆 文章
-
-
2022-05-28 新聞.科普好健康
骨頭痛像「被卡車撞到」是疫苗後遺症?別把疼痛合理化,當心副作用是乳癌復發!
新冠肺炎疫苗開打以來,不少人說:「打疫苗的副作用好像被火車輾過、被卡車撞到。」由於每個人的感受不同,這樣的形容一般人或可想像,但不一定要合理化,尤其是有癌症病史的人更不可以「對號入座」,把疼痛合理化為副作用,如果打完疫苗身體有不尋常嚴重的疼痛,應該找醫師鑑別診斷,以免癌症復發被延誤治療。骨頭痛像「被卡車撞到」60歲張女士20年前乳癌一期開刀,做了完整的輔助性治療後定期追蹤,多年來身體狀況良好,去年8月打了疫苗第一劑,感覺疲倦、骨頭痠痛,認為是打疫苗的副作用,與痛共存到11月又打了第二劑,打完後骨頭的疼痛加劇、全身不舒服,到附近診所就醫,吃了醫師開的止痛藥後疼痛稍有緩解,以為副作用有被壓下來。今年1月打第三劑疫苗,結果全身骨頭痛到真正體會「被卡車撞到」的感覺,就醫檢查發現竟是乳癌復發,全身骨頭密密麻麻的都被癌細胞侵蝕。淋巴結腫大遲遲未消 56歲張太太和50歲王女士也是早期乳癌開完刀,做過輔助性化療,是分別追蹤15年及20年的患者,兩人都「忍痛」打完三劑疫苗,除了骨頭疼痛外,有注意到左鎖骨上淋巴腺腫大,剛開始她們都認為是打疫苗的副作用,直到疼痛難耐及淋巴結腫大遲遲未消才來就醫。在門診一摸她們的淋巴腫瘤,覺得其硬度不對勁,切片及正子攝影檢查後,證實兩人的癌症復發,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腺和骨頭。已追蹤一、二十年病況都平穩的三人,乳癌卻相繼被診斷復發,因為都在打完疫苗之後出現症狀,她們剛開始都以為是打疫苗出現的副作用而不疑有它,就這樣忍耐拖了好幾個月。其實,疫苗的作用是在刺激身體的免疫反應,悄悄躲在淋巴腺體或骨頭多年的癌細胞與免疫細胞原本是維持共存,彼此相安無事,癌細胞在體內可以長期存活,就是藉著「免疫逃脫- immune escape」的機制,躲過體內免疫細胞的追擊。但打了疫苗後,把免疫細胞激活起來,也開始與癌細胞作戰。疫苗喚醒身體免疫反應簡單的說,如果免疫細胞是警察,癌細胞就是壞人,太平盛世時警察鬆懈昏睡,與躲起來的癌細胞相安無事,但還是會讓其緩慢侵蝕器官,一旦警察突被上級指令敲醒,猛然發現生活周遭有好多壞人,於是立即展開圍捕行動,雙方就掀起一場激烈的追逐戰。所以,是疫苗喚醒了她們身體的免疫反應,而不是疫苗導致她們的癌症復發。而她們的癌症復發,癌細胞僅轉移到骨頭或淋巴結,通常癌細胞轉移到骨頭比轉移到器官生長緩慢,治療效果相對較佳,也可說不幸中的大幸。標靶治療後症狀改善幸好三位都是典型的荷爾蒙接受體陽性乳癌病人,在使用最新的標靶及荷爾蒙藥物治療後,癌症都已逐漸獲得控制,骨頭疼痛緩解,臨床症狀都有改善。提醒有癌症病史者,打完疫苗後有摸到不尋常的淋巴腺腫大、異常的骨頭疼痛,不要一味認為是打疫苗的副作用,或者運動傷害、扭到腰,應該請醫師作詳細的鑑別診斷,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因延誤治療而發生憾事。
-
2022-05-27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右下腹痛超過1天不要忍!闌尾炎初期像吃壞肚子 闌尾破裂恐嚴重感染
腹痛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右下腹疼痛也不罕見,但若痛得太久就建議盡早就醫檢查,因為很有可能是闌尾炎。國泰醫院一般外科李君豪醫師表示,民眾腹痛時大多習慣忍一下觀察,或擦個藥、休息一下,但若是闌尾炎,也就是俗稱的盲腸炎,這問題就拖不得,因為狀況往往會越來越嚴重,且恐有致命風險。 右下腹痛闌尾炎嚴重恐致命,醫籲:2種情況盡早就醫! 李君豪醫師表示,右下腹疼痛的可能原因,包括了腸道、婦疾,腎臟也有可能痛到這來,除了常見的吃壞肚子以外,也有可能是闌尾炎。醫師指出,闌尾對人體而言可說是個無用的器官,但因阻塞等原因形成發炎時,卻有著致命風險,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右下腹疼痛。 闌尾炎所形成的腹痛,在最一開始的時候大致和其他腹痛沒甚麼兩樣,其他症狀則如噁心想吐、食慾不佳等,因此也常讓民眾誤以為是吃壞肚子。不過不一樣的是,闌尾炎所形成的腹痛往往不像一般腹痛較為短暫,或是一陣一陣的,其大多會持續存在,且疼痛感和位置越來越明顯。因此醫師提醒,右下腹疼痛時可特別觀察,若有發現腹痛持續、越加明顯,就應盡早就醫檢查,若是超過一天更是別忍,盡速就醫為佳。 他右下腹疼痛忍了一周,闌尾破裂引發感染過世。 李君豪醫師表示,雖然也有情況輕微的闌尾炎,在短暫休息後得以康復,不過通常會持續進行。日前診間就有民眾右下腹疼痛覺得事小,忍了約一周左右才就醫,經檢查發現闌尾已破裂、化膿、腸道中的穢物也有部分外流至腹腔,造成細菌感染。經手術切除闌尾、清理腹腔後,患者還是因嚴重感染導致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搶救後還是不幸過世。醫師再三提醒,腹痛若超過一天就盡快就醫,即便不是闌尾炎而是其他問題,往往也已經不是小事,民眾不可大意。 右下腹痛當下怎麼辦?若是闌尾炎又可以如何治療? 對於腹痛的應對方式,除了建議民眾觀察以外,許多人也會塗抹薄荷油、小護士等一般家庭藥物,也有人會使用止痛藥、止痛貼布等。對此李君豪醫師表示,這些用途主要都是用於舒緩疼痛症狀,若是闌尾炎並沒有改善或治療的效果,因為當中發炎的原因依舊存在。不過民眾還是可以嘗試,但就是得要注意疼痛時間和感受。 治療闌尾炎李君豪醫師表示可從兩方向進行,一者是藥物治療,一者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為基本處置,但還是會有復發的可能,因為闌尾還在。若腹痛經診斷確認為闌尾炎,手術治療會是較為建議的治療方式,一方面闌尾於體內沒有用途,留著也僅是將不定時炸彈留在體內,既然要治療大多會建議將其切除,一勞永逸。不過手術治療自然也考量著患者當前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況、意願等,因此在治療時可與醫師進行詳細討論,更有助妥善治療。 《延伸閱讀》 .右下腹疼痛、噁心想吐別大意!醫:闌尾炎可治癒但不可拖延。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26 新聞.元氣新聞
獨/張宇驚爆太太蕭十一郎「呼吸困難」緊急送醫!
張宇和太太蕭十一郎(蕭慧文)相愛42年,他在臉書驚爆太太昨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因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緊急送醫後幸好已無大礙。張宇表示,昨天太太吃了某大型醫院開的藥物,沒想到卻引發過敏,導致呼吸困難,他趕緊把太太送到慈濟醫院,「看著她呼吸越來越困難,我從山上一路超車,過程其實頗為驚險。」經急診醫護的緊急處置,才終於放下心來。張宇透露,太太原本就對某些成分的止痛藥過敏,兩人一直都很小心,「首次到『xx醫院』就診填寫病歷資料時有註明,通常在醫生開藥前我們也會特別提醒,這次因為醫生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要開止痛藥,只說了開B群跟肌肉鬆弛,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再特別去提醒慧文藥物過敏的事。」沒想到,太太服藥後竟引發過敏。【延伸閱讀】>>藥物過敏6大前兆 健保卡務必註記他認為這中間一定有醫療疏失,「要不是『xx醫院』病歷登錄的不清楚,要不就是醫生的問題。當然我們自己也有責任,藥單上有清楚的寫著止痛藥,只是在吞藥之前沒有特別再去看一眼便吞下去。」他也提到,「目前我們還並不清楚對於『xx醫院』及醫師應該做些什麼反應是適當的?想要聽聽你們的一些觀點。謝謝!這畢竟是個案,我們還是感謝醫療人員的辛苦,特別是慈濟急診醫護的照顧。」張宇也透過經紀人表示,太太現在除了眼睛有點腫,目前已無大礙,「這件事也可以提醒醫院、醫生和病人本身,對於藥物過敏要格外小心、謹慎處里,但這畢竟是意外,還是感謝醫療人員的辛苦。」並說:「這件事也讓我想到,如果健保卡能註記藥物過敏,可能就更好了。」
-
2022-05-25 新聞.元氣新聞
運動醫學鐵三角缺一不可: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及醫師應各司其職
值此疫情險峻,物理治療師學會提出排他性修法,左侵醫師診斷權,右害運動防護員工作權,破壞長年建立的醫療體制及健康照護現狀,覆巢之下無完卵,運動醫學鐵三角也將遭到不當扭曲。效法先進國家如美國,皆是以傷者為中心,提供傷者最好的服務。運動防護員及物理治療師,就如醫師一樣,都是健康照護產業的一分子,前者透過運動訓練等手段,「預防」運動傷害再次發生,後者則是透過運動治療、儀器治療等方式協助傷者「復原」。無論是選手的競技運動、一般人的休閒運動、或是健康促進的養生運動,在不同運動過程當中,傷害與表現總是循環不斷發生,也正由於這個運動醫學鐵三角,專業間合作堅若磐石,運動生命得以生生不息,更在台灣近年歷屆亞奧運成績,得到印證,提升了台灣的競爭力與能見度。運動醫學鐵三角,除了應用在頂尖運動選手、一般人運動或活動傷害之外,亦適於活躍老化的長者,甚至輪椅族或是長照臥床者,讓不同程度傷者或是活動能力者,得到完整的治療照護,更可以避免可能的大範圍或侵入性外科手術。 運動防護員的服務對象以運動選手為主,基本上選手在哪裡,防護員就在哪裡,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與地點,可以是週末、可以是戶外,運動前後,運動防護員都必須在現場,運動前準備,協助選手熱身伸展貼紥等;運動後處置,收操伸展、撕除貼紥、冰敷等等;傷害發生,除了現場第一時間及事後初步處置之外,可以諮詢物理治療師,作「傷勢」的診斷評估,並調整治療計劃,必要時轉介隊醫,作進一步「傷害」診斷。 例如一位馬拉松選手膝關節疼痛,經醫師診斷為髕骨外翻,開立復健運動處方、腰臀核心及股四頭肌運動控制學習、及膝關節儀器治療止痛;並轉介物理治療師做「傷勢」診斷評估,並依據復健運動處方進行物理治療,由於馬拉松選手要回歸跑步訓練及比賽,當步行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無虞後,再下一復健階段;運動防護員必須熟悉個別專項運動,必須與醫師、治療師、選手、及教練溝通,配合專項運動特性及訓練強度,調整防護運動訓練課表,漸進增強式訓練,最後才讓選手回歸運動場,正常訓練比賽。 運動過程中,發生傷害、傷害復健、運動防護、再重回專項訓練,又再次發生傷害⋯⋯,總是難免會有週期性循環,但是每次傷害的復原,就是運動能力的提升,唯有運動團隊的鐵三角之間,通力合作合作無間,一角都不能缺,全民運動生命方能生生不息。值此疫情險峻的時候,物理治療師提出排他性修法,左侵醫師診斷權,右害運動防護員工作權,破壞醫療體制及健康照護現狀,運動醫學鐵三角將遭不當扭曲。全民運動,無論是運動傷害或是健康促進,就如同競技運動,必須能夠各司其職,而非由單一專業可以獨攬獨佔。作者經歷:黃啓煌教授前國際運動防護與治療總會(World Federation of Athletic Training & Therapy)教育委員會主席周適偉教授醫師前行政院體委會運科運醫總召集人 前行政院體委會競技運動科學辦公室總召集人前臺灣運動醫學學會理事長前臺灣運動防護學會理事長
-
2022-05-25 該看哪科.兒科
小小孩口臭+發燒+食不下嚥 恐是疱疹性齦口炎釀禍
家中若有小小孩,高燒到39度,食不下嚥,別先以為是「新冠確診案例」,可能是「疱疹性齦口炎」。2歲大的小薇3天前發高燒到39度,口腔破皮,初期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隔天燒退後,下巴周圍出現疹子,牙齦紅腫伴隨有局部出血及口腔異味,不願進食。再次就醫發現,牙齦、口腔黏膜、舌頭和嘴唇有出現潰瘍,嘴巴周圍的皮膚也有水泡,應為疱疹性齦口炎惹禍。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疱疹性齦口炎主要是由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好發於6個月大到5歲的孩童之間,其他年齡層也可能感染,疱疹性齦口炎主要是經由接觸到含有病毒的體液傳染。蘇軏表示,患者會有發高燒、口腔潰瘍、口臭等症狀,並因口腔疼痛而造成厭食,此外,這個疾病的特色是牙齦會出現紅腫和潰瘍,稍微碰觸便會流血。由於患者的唾液具有傳染力,接觸到破損的皮膚可能會出現水泡,喜歡吸手指的嬰幼兒,便有產生「疱疹性指頭炎」的機會。蘇軏指出,腸病毒感染的「疱疹性咽峽炎」和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疱疹性齦口炎」由於都會在口腔出現潰瘍,在疾病初期不好區分。大體而言,腸病毒感染的潰瘍主要出現在口腔後半部,而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潰瘍則在口腔前半部。此外,腸病毒感染者牙齦大多是正常的,牙齦的紅腫和出血是單純疱疹病毒感染的特色。蘇軏表示,健康的兒童只要使用退燒止痛藥,加上注意水分和電解質補充,柔軟、清涼的食物會較好入口,避免因疼痛不敢飲食而造成脫水或熱量攝取不足。少部分症狀特別嚴重或本身有免疫不全的患者,可以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以縮短病程。倘在治療過程中持續高燒不退、出現嗜睡、活動力明顯降低或是脫水跡象時,應儘快就醫。蘇軏提醒,家長在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後要注意手部清潔,降低傳染疱疹病毒給其他孩童的機會。平時正常作息、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以增強自身免疫力也是預防的方式之一。
-
2022-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開業醫服用抗病毒藥初體驗:腹瀉、嘔吐、舌苦麻
國內確診患者增多,醫護人員也難倖免,高雄一名開業醫師最近確診,因年逾65歲符合開立Paxlovid 抗病毒藥物資格,他立即投藥,結果發現有輕微腹瀉、嘔吐症狀,味覺也麻麻苦苦,但無其他染疫後的嚴重不適症狀,笑稱,再過一周診所重新看診,自身的用藥經歷應更具說服力。這名醫師的親人近日有人確診,但他個人小心翼翼,原本連續快篩7天都是陰性,至前天時感覺異樣,咳得很厲害,再度篩檢結果呈陽性!他表示,上周診所有不少確診病人,懷疑可能因此不小心染疫,目前已服Paxlovid 抗病毒藥,僅輕微副作用。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衡量,「快篩陽視同確診」政策本周內可能全面上路,各界擔心是否因此衝擊醫療量能,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評估應該不會。他說,國內長輩疫苗覆蓋率尚不足,快篩陽即確診政策上路後,患者一確診就投藥,反而可減少89%中重症,進而住院或死亡的機率,在診所端即及時投藥,反而能減少病患因重症湧入大型醫院。不過他特別提醒,這個藥物有非常廣泛的交互作用,若病人服用「某些」特定降膽固醇、心律不整、攝護腺、止痛、精神科及神經科等藥品,就不能服用,或是要先停藥。嚴重肝、腎病人也不能使用,腎功能不佳要減量,早晚服用三粒變成兩粒。他舉例,像高血壓的病患平日服用的「脈優」不好代謝,萬一確診吃Paxlovid時,藥量就應減半,否則血壓會降得很低。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防性投藥將擾亂免疫系統 中醫:沒確診服用清冠一號就像把五臟六腑放進冰箱
中藥在這場新冠疫情中,發揮關鍵效用,除了當紅的「清冠一號」作為確診治療,中醫也推薦各種防疫茶飲當日常保養。但個人體質不同,中醫師提醒「清冠一號」切勿當成日常保健飲用,以免抗疫不成反傷身。Q:無症狀的確診者,能自行服用清冠一號嗎?● 個人體質不同,需請醫師視訊診斷體質後再喝。彰化秀傳醫院中醫師連亭瑄說,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清冠一號有阻斷COVID-19病毒繁殖、降低疾病傳染的療效,無症狀患者可以吃,但每個人體質不同,要吃之前應該先透過視訊問診,請教中醫師正確服用方法。疫情期間中醫師改用視訊問診,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認為即使不能切(把脈),仍可根據視訊看到(望)病人的氣色、(聞)病人的聲音、問病人的症狀;他表示,若染疫卻無症狀,中醫師不見得開給清冠一號,可依病人體質開給其他藥物,例如服用藿香正氣散調理腸胃,腸胃吸收力好能促進恢復健康。Q:清冠一號可以作為日常保養嗎?● 未染疫把清冠一號當保健,就像「身體長期放進冰箱」,五臟六腑都受寒。有些人未經診斷確診,透過管道購買清冠一號自行服用,買不到科學中藥清冠一號的,改拿方子到中藥房抓藥,導致各憑本事防疫和保健的亂象叢生。彭德桂說,現代稱COVID-19是新興傳染疾病,古代稱作瘟疫,有發燒、咳嗽、腹痛、流鼻水、肌肉痠痛等多種不舒服症狀,屬於「熱病」也就是熱邪,在中醫的診治方式是「扶正(正氣)袪邪」,增強正氣(免疫力)即有抵抗力對抗熱邪,所以清冠一號是寒藥,不可當作日常保健藥品。彭德桂形容,沒染疫民眾服用清冠一號保健,「好像身體長期放進冰箱冷藏」,五臟六腑長期受寒健康受損,免疫力反而容易下降。連秀瑄不建議到中藥房抓藥自煎清冠一號服用,就像沒事或偶有小病痛吃普拿疼,一時之間改善症狀,卻不能作為日常保養用藥,清冠一號是中藥,不是藥膳,沒事不必吃。Q:清冠一號可以作為高風險族群的預防性投藥嗎?● 高風險病人免疫力較差,自行投藥風險高。彭德桂表示,三高及心肺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看似罹患相同疾病,卻因個人體質差異,一定要個別調配清冠一號成分,否則可能造成很大副作用。彭德桂指出,高血壓病人的體質大多偏熱,也有一些人是「冷底」;罹患高血糖病人的肌肉通常「軟軟的」,是體質偏濕的表徵,有人濕熱,有人虛冷;高血脂患者的體質一般較偏濕性,濕冷或濕熱因人而異,綜合來講高風險族群的免疫系統較差,更需要辨證論治,絕不能為了預防染疫服用清冠一號。如同明天要開刀,今天遵照醫囑吃抗生素;而不知道何時要開刀,卻每天吃抗生素,一定會出問題。同樣的,自作聰明「預防性投藥」服用清冠一號,將擾亂免疫系統,很可能加重慢性疾病的病情。Q:服用清冠一號的期間,跟西藥(止痛、退燒、抗病毒等藥物)會不會有衝突?● 臨床已有確診患者合併使用中西藥,但須間隔一小時。員生中醫部中醫師黃威倫認為,清冠一號作用既是減少病毒在體內的感染傳播,可以和西藥的止痛、退燒、抗病毒等藥物搭配使用,二者並無衝突,臨床上已有確診患者合併使用中西藥。不過同時使用中、西藥的時間至少間隔一個小時,例如飯前吃西藥,飯後吃中藥。● 安全起見不要混吃,待症狀減輕再經中醫診斷。彭德桂有不同看法。他指出,COVID-19是以侵犯肺部為主的新興傳染病,衛福部的中西藥交叉作用研究顯示,治療COVID-19的西藥和中藥在血液中交互作用的藥理目前還不清楚,為了安全起見,不要嘗試混吃,重症患者要等症狀減輕後,經中醫師診斷可服用清冠一號時再吃。醫師推薦防疫茶配方成分: 黃耆3錢、防風2錢、白朮2錢、甘草3錢、黨參2錢、薄荷2錢、桑葉3錢、菊花2錢、紫蘇葉3錢、生薑3錢、紅棗5枚作法: 用清水稍微淘洗,加入2000~3000cc冷水,浸泡20分鐘後,煮成茶。配方提供/員生中醫部中醫師黃威倫成分: 黃耆1錢,防風、炒白朮、連翹、魚腥草、北沙參、黃岑、天花粉、荊芥、桑葉、薄荷、厚朴、生甘草、藿香各0.3錢作法: 加入500cc冷水煮沸後轉小火多煮5分鐘,之後熄火悶著到適合飲用的溫度時再喝。配方提供/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收到密切接觸通知,整天緊張兮兮;篩檢結果出現兩條線,嚇到不知所措。偏偏諮詢電話都打不通……不管此刻你是不是確診者,在大疫蔓延之下,從生理到心理都要做好各種準備,迎戰隨時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Q:哪些症狀是病情可能惡化的徵兆?● 出現四項警示徵兆、孩童發燒超過48小時或超過39度,建議盡速送醫。國內預估五月下旬將達疫情高峰,這波疫情流行以Omicron變異株為主,雖症狀較輕微,但也有重症風險,醫師建議,民眾若成為確診者,要注意四個常見症狀及四項警示徵兆變化。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確診Omicron四大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另外警示徵兆包括: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抽搐、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等。若症狀進展到警示徵兆,盡快聯繫1922、衛生局、撥打119或自行送醫。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副主任謝嘉娟表示,若確診者症狀嚴重,例如咳到很喘、呼吸短促、次數過快等,擔心會出現肺炎;若意識不清、癲癇發作,或是心跳過速,胸悶、胸痛且血氧較低,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建議盡快送醫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孩童確診若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出現呼吸喘、急促,或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或頭痛、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建議應掛急診。Q:使用血氧機偵測,應注意哪些狀況?● 使用前注意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將難以偵測。民眾家中可預備血氧機掌握血氧濃度,謝嘉娟提醒,使用血氧機前需注意確診者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會導致血氧機難以偵測。另外,女性指甲油也須卸除,否則將影響偵測。若血氧濃度低於94%,而皮膚、嘴唇顏色異常或指甲發青,都可能是缺氧狀況。Q:若不符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可自備哪些藥物?● 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止咳藥、喉片、口腔止痛噴劑、化痰藥。居家照護民眾若不符合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謝嘉娟建議,可自備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及止咳藥。若擔心喉嚨劇痛難耐,可準備喉片或喉糖、口腔止痛噴劑等,在進食前15分鐘先使用喉嚨噴劑,緩解疼痛後較容易進食。若民眾本身有慢性疾病,藥品也要事先準備充足,避免用罄。部分民眾有氣喘,若合併確診新冠肺炎,較容易呼吸喘、生膿痰。謝嘉娟建議,可準備止咳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氣喘緊急使用的吸劑等。近日NAC化痰藥受到民眾關注,她指出,部分確診者會有濃痰,需要使用化痰藥,但只要能夠化痰的藥都可以,並非一定要選NAC。Q:確診者的三餐飲食建議?怎麼吃、好得快?● 多補充維生素C食物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喉嚨痛喝冷開水,別喝冰水或含糖飲料。陳宥達建議,確診者可多補充維生素C,可抗氧化、抗發炎,提升免疫力,預防上呼吸道疾病,像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謝嘉娟指出,民眾也可吃蘋果、水梨等補充維生素C,不建議吃瓜類,避免咳嗽加劇。另外,可吃軟質食物較好下嚥,像是蒸蛋、白煮蛋、豆腐、橄欖油或苦茶油等。謝嘉娟建議,確診者可時常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濕潤度,喉嚨痛建議可喝冷開水,不要喝冰水或含糖飲料。免疫力低下時,應避免生菜、生魚片等生食,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炸、烤、煎等料理方式,建議改水煮、清蒸。另外,也建議確診者多運動,增加血液循環,包括有氧運動、居家運動、打太極或甩手功等,避免熬夜、久坐。Q:如何避免傳染給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家人?● 10天解隔離傳染力雖低,但同住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雖然Omicron最新文獻資料顯示,10天解隔離傳染力趨近於零,但與確診者同住的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陳宥達表示,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仍要做好一人一室、保持室內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不可共食、戴口罩等,也要注意環境清消,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在使用浴室前後消毒,垃圾建議以雙層袋包裝,靜置三天後處理。日前居家隔離「0+7」新制上路,確診者同住家人施打3劑可免隔離。陳宥達提醒,因家中仍有確診者,同住家人還是要做好防疫措施,也建議同住家人可以陪確診者視訊,提供一些娛樂,如雜誌、書、電腦、網路等。確診者只要掌握四大重點,包括:居家備藥不可少、防疫清消要做好、營養均衡別忘掉、心情放鬆更快好,就可盡快康復恢復正常生活。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近期台灣本土新冠病毒疫情持續高燒,由台灣中醫團隊與衛福部中醫藥研究所研製出的「清冠一號(NRICM101)」頻繁登上新聞版面,究竟清冠一號是什麼呢?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以下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來告訴你吧!清冠一號是什麼?相信大家近期對「清冠一號」這個名詞並不陌生。它是由荊芥、防風、薄荷、桑葉、黃芩、板藍根、魚腥草、瓜蔞、厚朴、甘草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指出,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無症狀帶原者與初發作症狀者。按照法規規定,清冠一號是屬於中醫師的「處方用藥」,供確診者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症狀,需經過中醫師的診斷及評估才可以使用,且由於處方裡的十幾味藥材中,有幾味是沒有列在食藥署「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中的,所以清冠一號在台灣沒辦法被認定為「食品」,而是「中醫師處方藥」,因此民眾不能自行抓藥煎服,而且如果有中藥行自行販售清冠一號的處方給民眾也是會有違法問題的喔!藥品?食品?差在哪裡?前面提到清冠一號是「處方用藥」屬於「藥品」而非「食品」,這兩者差在哪裡呢?其實無論是用途、還是給予使用的族群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喔!【藥品】「藥品」分為處方藥品、指示藥品、成藥,共有三種等級。就像電視節目會有分級一樣,藥品也有依據它的管制程度作分級。1.處方藥品:「限制級」藥品。只有醫師診斷後開立處方,民眾再拿著處方箋去藥局才能拿到的藥,在沒有醫師處方的情況下藥局是不能販賣處方藥的。例如:血糖藥、血壓藥。2.指示藥品:「輔導級」藥品。可以在醫師、藥師的指導下輔導一般民眾使用,購買時也不需要處方箋。例如:止痛藥、胃藥。3.成藥:「普遍級」藥品。人人都可以購買使用。例如:綠油精、萬金油。依照「藥事法」管理規定,藥品是針對症狀或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具有醫療功效,須要在產品包裝上標示藥品許可證字號,例如:「衛署(部)藥製字第○○○○○○號」等,且開發過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臨床案例和數據去證實藥物的療效,再經過重重審查才能取得藥證並上市,通常在台灣一顆新的藥品從研發、動物實驗、人體實驗,到審核通過、生產製造及上市至少需要耗費5~10年的時間。雖然耗時但是更能確保藥品的品質及成效。另外,藥品通常會有一些副作用,所以通常不適合大量使用或作為保健目的的長期使用。【食品】我們最常聽到的「保健食品」其實是歸類在一般食品的喔!例如:葉黃素、膠原蛋白、益生菌、膳食纖維等,它不是藥品,不能宣稱療效、也不是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但可以補充每日的營養缺失或機能性成分以幫助調整體質,且較沒有副作用和毒性,所以在正確的使用方式下,長期食用對人體幾乎是沒有危害的。而能夠做成「食品」的原料其實都必須符合食品安全衛生法規規定,每一個出產的食品,廠商都必須確認過裡面的成分是可以使用的食品原料才能合法。食品原料可分為:一般傳統食材、可供食品使用原料、非傳統性食品原料、可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食品添加物及其他,若製成品中有成分是不在上述表列中的原料,就不可以稱為「食品」。所以「清冠一號」無法稱為食品,就是因為裡面所含的部分藥材不在上述的食品原料範圍裡喔!「冠清一號」的假消息!看完前面的介紹,大家應該有比較清楚「藥品」和「食品」的差別了吧!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裡,科技的方便同時有可能也導致錯誤資訊的傳遞更為頻繁。像「清冠一號」就有「冠清一號」的「假藥品」出現,在政府還沒有開放清冠一號使用前,就有許多流傳在網路、訊息間的「假消息」,惡意將名稱改為「冠清一號」,並隨意拼湊網路及新聞的內容,假傳處方及販售地點,告知民眾可至中藥行自行抓藥煎服,每日服用就有「預防新冠病毒及日常保養」的功效。衛福部見狀也趕緊公布此假的處方跟國內中醫團隊所研發的「清冠一號」根本不同,且假藥品內所含的「生石灰」,具強烈腐蝕性,不屬於中藥;而「生附子」則為毒劇藥,若誤食將嚴重影響健康。而且真正的處方藥「清冠一號」是必須在中醫師的處方下才能使用的「藥品」,目的在治療疾病而非日常保養及預防,所以並沒有日常服用就能強身體健的功能喔!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大家應該對於食品及藥品的差異有更多的了解!有購買需求時一定要看清楚是「食品」還是「藥品」,而若真的有身體上的不適,一定要尋求醫師的協助,不要擅自購買藥品及保健食品而延誤就醫。而在這疫情緊繃的時期,大眾的恐慌造成假消息的傳播更加氾濫,唯有當個具有辨別能力的閱聽人,多方查證消息來源、不隨意相信與傳播來路不明的訊息及文章,才能保持安穩的心度過這次疫情!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5-20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輕症確診「喉嚨痛」討論度最高!8大緩解良方,多喝水最重要
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雖然早已達到人數上限5千人,但確診者愈來愈多,這些日子裡,社群裡的群友們依舊熱絡交流。在每天數不盡的聊天訊息裡,喉嚨症狀方面的相關討論最多,《元氣網》也整理關於輕症確診喉嚨不適該如何緩解,在確診者、醫師、護理師…等眾多建議中都提到,「多喝水」是最必須及有效的方式。輕症確診有哪些症狀,之前整理在「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確診過來人提到的居家照護感染者,最常見十大症狀有:1.喉嚨痛、乾癢2.咳嗽、有痰、聲音沙啞3.頭痛、肌肉痠痛4.鼻塞、流鼻水5.腹瀉、腹痛6.發燒7.心悸、胸悶8.皮膚紅疹、蕁麻疹9.會喘、呼吸困難10.心情鬱悶【延伸閱讀】>>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而在這些日子裡,社群裡的群友們依舊熱絡交流,在每天數不盡的聊天訊息裡,我們試著搜尋一些關鍵字找出大家最關心的重點,關於症狀的部份,輕症確診者在喉嚨方面的相關討論最多,其次為發燒,再者就是咳嗽與痰的問題了。(以下數字為關鍵字搜尋數:以5/17、5/18的群友討論內容為計算標的).喉嚨:1000.喉嚨痛:463.發燒:797.痰:581.咳嗽:587.鼻塞:235.頭痛:218.喘:216.胸悶:200.拉肚子:158.腹瀉:63.流鼻水:80魏崢分享:多喝水、吃滑潤食物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也是Omicron輕症確診者,喉嚨疼得連喝水都不能。他分享身經驗指出,要有足夠水份才能化痰,或是吃比較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例如木瓜牛奶、豆花,喉嚨嚴重發炎者使用Celebrex、Brown mixture 則可以止咳化痰。【延伸閱讀】>>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群友分享:喝水、吃冰、枇朳膏社群裡最被推薦的自療方法就是多喝水,有確診者大推說,對應喉嚨痛一定要「多喝水,一定要喝很大量,我後來痛到喝不了水很後悔」。有些人則苦於嘴破,過來人建議多吃維他命B或C,也可用蜂膠。也有病友分享說,吃冰對喉嚨痛有緩解奇效。至於咳嗽解方,中西化痰藥都有人推薦,也有人說傳統中藥枇朳膏有用,「一天三次, 也比較舒暢」。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也指出,喉嚨痛到無法吞嚥或有口腔潰瘍,可用鼻噴劑局部止痛、緩解喉嚨不適,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不過居家常備用來舒緩喉嚨痛的枇杷膏,則要注意避免泡給周歲內的寶寶飲用。營養師飲食建議咳嗽或喉嚨痛,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建議補充維生素A跟D來強化黏膜健康,木瓜牛奶、紅蘿蔔牛奶、鮭魚等都是很適合的食物選擇。❶維生素A:強化黏膜健康,幫助提升免疫功能。食物選擇:木瓜牛奶、紅蘿蔔牛奶、芒果奶昔、番茄炒蛋、番茄濃湯、南瓜濃湯、百香果優格、香瓜、紅肉李、地瓜。❷維生素D:提供連接呼吸道細胞間緊密相連區域的營養,保護呼吸道。食物選擇:鮭魚、蛋黃、乾香菇、添加維生素D的乳製品,建議可在窗邊曬太陽補充。喉嚨痛8大緩解良方此外,外媒《healthline》也針對常見的喉嚨痛症狀做解析,指出喉嚨痛可能是COVID-19的早期症狀,在30歲以下的人中更常見。報導最後也提出以下幾個緩解的方法:1.多喝水以保持水分。2.溫熱的茶湯,如肉湯或蜂蜜茶,可能有助於緩解喉嚨刺激和疼痛。3.嘗試用鹽水漱口,以幫助減輕喉嚨痛。4.吃潤喉糖或硬糖:通過刺激唾液分泌來幫助保持喉嚨濕潤。5.使用加濕器增加空氣中的水分。6.熱水淋浴也可能有助於緩解喉嚨發炎。7.多休息:幫助身體的免疫系統抵抗感染。8.考慮使用非處方藥來緩解疼痛。參考資料:.《healthline》: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sore-throat-coronavirus.《prevention》:https://www.prevention.com/health/a20500381/sore-throat-remedies/
-
2022-05-20 癌症.癌友加油站
生命故事/謝謝您,我很好 抗癌之路因您而勇敢
抗癌路上,總有人在您身邊默默支持、鼓勵,陪您走過最艱辛、低潮的時光。無論是家人、好友、醫療團隊、寵物或是信仰,有沒有一個人事物,讓您在抗癌路上變得更勇敢與堅強?全台最大癌症粉絲團「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與「財團法人滄洲文教基金會」聯手舉辦抗癌故事徵文活動,透過社群力量,凝聚正能量的迴響,傳散至各個角落,降低癌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鼓勵無畏癌症,樂觀面對人生逆境。抗癌鬥士生命故事陳惠玉我也曾經不勇敢!在14年前的一場大病(乳癌),當下的心情是非常的低落、徬徨無助的,心裡想「是否我就這樣,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無數的為什麼。反覆思索,終於我鼓起了勇氣,堅強的去面對。立刻返回宜蘭家鄉,開始了一連串的治療。化療時出現了掉髮、嘔吐服、牙齦出血、骨頭刺痛。關關難過、關關過,經歷過六次的化療,28天的電療…。雖然這是條艱辛難走的抗癌之路,但慶幸我勇敢的走出來了。因為自己走過、痛過,所以我以同理心,感同身受,我加入了癌資中心志工服務。在面對病友的當下,適時的給與關懷與勉勵支持!曾經有病友說「好痛喔!」,我便拍拍他的肩膀,握住他的手,說道「我能體會你的苦楚,我心疼你的痛,但我無法替你痛,只能給你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最終還是要靠你自己,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是不是?」幾次的陪伴與關懷鼓勵之下,見你有了起色,有好轉了,好為他感到高興!抗癌14年多,最讓我感動、感謝的是家人,我的先生、兒子、媳婦及宜蘭的爸媽及兄弟姐妹們的一路相伴、細心照顧、關懷陪伴。感恩在我志工服務時麗光主任的疼惜與信任;感恩帶我入志工行列的壁蓮師姐;感恩歷任的院長及腫瘤科的黃部長醫師、胡子仁醫師對我的支持與勉勵。我也感謝許禮安醫師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與照顧(我也曾多次上了許醫師的安寧課程、在邊做邊學習、收獲良多)要感謝的人,非常非常多。感恩在我生命中出現的所有貴人;感恩一切所擁有的;感恩有您!謝謝您們!願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何星瑩抗癌的路上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我最感謝的是我的老公,在檢查出來得知是惡行腫瘤的時候,他哭的比我還要傷心,每天都無法入眠。我開始治療時,不論工作多忙他都一定撥出時間陪我去醫院檢查、回診、拿藥。化療不舒服時,也幾乎包辦了家裡全部的家事,連不拿手的下廚料理,都因為希望我能吃的有營養趕快康復,只要我說想吃他就上網學試著做!治療完成時,我說等康復後很想要去學潛水,從前溺過水很怕水的他,也鼓起勇氣答應陪我一起挑戰!距離罹癌到現在已經快過了3年了,雖然偶爾還是會害怕沮喪,但是知道有人能陪伴著自己,就會覺得多了一份力量變得勇敢!希望癌友們都能找到讓自己繼續健康的力量,一起加油!王思唯抗癌的道路上,人生步伐已停止,我願陪著您原地踏步,永遠望向遠方帶著希望,期許再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快樂的生活!曾經這句話是我在照顧膽管癌家父時,我心中一直存在的信念,讓家父可以在我們的陪伴下樂觀抗癌!雖然後來天不從人願,在努力跟膽管癌奮鬥五年後,於2018年上天堂享福了!這五年過程中家父的感受跟痛苦,我都很希望能了解,但痛不在己身無法明白。直到2019年11月我發病,膽管癌三期,跟家父一樣的癌。但我比較幸運可以動刀,經過13小時手術,切掉2/3肝臟,膽囊,淋巴,血管,在拉小腸接膽管,血管瘤裝支架。住院39天,後來化療12次追縱三個月後復發,轉移腹膜變四期,到現在剛好兩年,化療32次了,繼續跟膽管癌奮鬥中!我終於知道家父當時的感受跟痛苦了,也相信家父有家人陪伴是快樂的!各位癌友,後援家屬,人生無常,不能長壽也要享壽哦!要樂觀快樂的面對,好吃好睡不痛我就每天都很快樂,每天感謝陪伴在您身邊的親朋好友。讓我們不會覺得孤軍奮鬥。偶爾會難過,會流淚,會怨天尤人,但有時換個角度想,也許是因為我比較勇敢吧。大家都要加油,再有限的生命裡,活出無限的精彩!謝董“要記得回來給我們看”,這一句話,支持著我度過20天加護病房,熬過兩次敗血症、肺坍塌、肺積水及打到上限的升壓劑,最終在元宵節前平安出院。這是我術前最後一次到175診注射室報到,護理師們給的鼓勵,打完術前最後一針抗過敏針劑,啟程前往改變我人生的道路,成為抗癌一族。罹患大腸直腸癌前,為了圓夢,考上學士後護理學系,期待自己成為一名護理師,想像著自己在執業時情景,思考著未來要踏入哪個科別?無奈期中考後開始嚴重腸阻塞,許多不舒服不得不先放下課業,開始抽絲剝繭尋找病因,一年內肚子已經開了六次刀,遇上手術失誤造成神經受損,失去行走的能力,努力復健跟吃止痛藥,又對藥物過敏需要打針,種種的治療還是無法根治,怎樣也沒想到會是”癌症”。從醫院出院後,不知道該怎麼對注射室的護理師們說住院原因,只因為怕自己不夠勇敢,更怕自己會淚崩,終究要面對,勇敢說出「我確診是大腸直腸癌,腫瘤有兩處,需要趕快開刀處理」。語畢後,淚水不聽使喚地滑落,在注射室看到許多抗癌的鬥士們,還有自己二姑也是腸癌過世,這一路有多艱辛,這一路有多少關卡,歷歷在目,我真的有辦法面對嗎?過了數日,組長拿了加油牌子,邀請幾位護理師學姊一同入鏡,參加活動鼓勵我面對未來的治療,謝謝有這群溫暖的學姐們,給予足夠的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如今我如願回到了學校,重啟邁向護理師的道路,從開學至今,護理師們仍舊擔心忙於課業會忘記照顧身體,常常叮嚀著要多休息,不要太認真,字字句句都是充滿的關心及擔心。抗癌路上快一年了,卻在例行的檢查中出現異狀,擔心不已思緒佈滿腦中,一句「最辛苦的階段都熬過去了,接下來沒問題的」,即使報告尚未出來,這句話有如定心丸般的鎮住慌亂的心。感謝這175診護理師們的鼓勵,教會我將來要如何擔任一名有溫度的護理師,感謝一路上陪伴我的家人及朋友們,沒有足夠的支持力量,也沒有如今勇敢的自己,努力抗癌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即使現在遇到小瓶頸,在大家的鼓勵中會更勇敢面對及度過,相信我一定可以成為一名護理師。李誌文回想當初受病痛折磨時,那可惡的癌細胞吞噬我的驅體,我痛得無法在講台上課。想輕易放棄自己,但因為愛的結晶,使我沒有逃避藉口。既然了解過度消耗青春的因,當然身體會提出抗議的果,所以我一定要和癌症取得平衡點,尋找和平相處之道。我重新思考生活重心,辭去工作,充實有趣的課程和休閒;養成規律的作息,清晨早起做養生氣功,晚上絕不超過九點睡覺;覺得不舒服時,一定好好休息;爬山吸收芬多精,聽泉沐浴負離子,享受青春陽光般的活力;欣賞紓壓音樂,喝杯鮮泡的花草茶,讓身心保持最佳狀態。電影「天使約定」裡面的一句拉丁諺語:「醫師診斷,大自然治療。」罹患血癌的孫女搬至森林與外公居住,沒有電視,只有羊奶和自然發酵的麵包,用的是柴火,整天伴隨的是新鮮的空氣和大自然,還有一群可愛的動物。在外公悉心照料下,孫女癌細胞消失無蹤,但再回到文明世界時,壓力和競爭讓她疾病復發。因為感受愛,使我有面對死亡的勇氣;因為付出愛,使我從孩子的眼眸看見希望之光。於是那張牙舞爪的惡魔,懼怕光明的天使,成天躲在角落。我的心中充滿陽光!李文怡醫生:你預計二月份要排檢查喔,現在三個月再來一次複診就好。我:蛤,不是一個月看一次喔?醫:沒事幹嘛一個月看一次?我:阿就習慣每個月來看你一下,太久沒看到,我會太想念你啊。醫生翻了一個白眼我:謝謝你幫助我,這一路下來,我真心覺得你是一個很細心 而且為 病人考量的醫師。醫:沒有阿,大家應該都說我是嘴賤又機車的醫生。診間護理師噗哧笑了出來。我:覺得病友團體很重要,所以我想當你乳癌病人的病友支持團體,我可以從病友及護理師角度給予衛教跟心理支持,另外,等我的學生在外科病房實習時,說不定也可以安排他們協助或設計病人術後恢復運動,你覺得怎樣?醫:好啊,那我病人要手術就call你。我:好啊,我認真的耶。醫:我也認真的阿,這個星期五就有一個要開刀了。我就真的去當病友團體了說,她看到我手術後三個月恢復的樣子後,真的比較不擔心,我也給了一些運動的建議跟術後恢復注意的事情,順便討論壓力衣到底要買幾件,跟他們聊天的過程中,我覺得很開心。在復健時候,大概是我要脫光上身坦誠相見,也或許是老師很好聊天,所以我在復健的時候,就會把發生的事情機哩瓜啦講個不停。復健老師:可是這樣去看病人會多花時間耶。我:在罹癌治療的這段時間,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我有很多朋友願意陪伴我,給我實質和心裡的支持及幫助,也有很棒的醫療團隊,包含很多科的醫師、診間裡和病房的護理師們、還有復健師。又有一個可以依照治療時間彈性調整工時的工作,以及能夠體諒我生病的工作團隊及長官,我真的很感恩。所以,我現在現在比較好了,就覺得可以幫忙病友一下,反正時間可以控制,不差那一下子。復健老師:這樣會有福報,你就繼續做,就有更多的福報回到你的身上。我:因為我很感恩,感謝上帝幫我安排這麼多貴人幫我,你也是我的貴人!前陣子和病友見面,他跟我說,我會陷在憂鬱的漩渦中出不來,為什麼妳看起來這麼樂觀?我們常為了未來而憂慮,但是其實未來又還沒發生。如果現在的我們一直擔心未來,而讓現在的自己一直陷在憂慮中無法出來,那未來的我怎麼會變好?不如我們專注當下,只要今天有比昨天好就好,這樣未來的我們,一定會比現在更好。馬太福音 6:34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曾嘉隨身上住著兩個癌,淋巴、乳癌,因此固定時間須回去醫院回診。這個月剛好回診時間都碰在同一個月份,所以跑醫院的次數就變多了。淋巴癌住的時間較長,約莫7年,每三個月只需抽完血就等著看報告,由於保養得宜,每次看報告時就像會老朋友一樣和主治醫生話家常,也感謝他長期守護我的健康。乳癌則每半年需做一長串的檢查,這次又輪到大檢查了,首先要禁食八小時再抽血、X光檢查.....。一大早到抽血站時,遞上抽血單,護理師叫:「○○○」又問道:「妳叫什麼名子?」我回答:「妳不是剛剛在叫我?」護理師笑笑的說:「我們的例行公事都要這樣問。」接著又問:「抽血單要不要還你?因上面有寫一些筆記。」瞄著抽血單上紅筆紀錄今天的檢查流程:8:30-9:00抽血、X光,地點婦幼大樓一樓。9:00-10:00報到 乳房攝影,地點…。榮總很大,不同的檢查分佈在不同的地點。原來老公事先已經規劃好檢查的路線並記錄在這張抽血單上。老公不是會甜言蜜語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他的細心面,如:每次回診單都記錄在他的行事曆裡,時間到了再提醒我,安排抽血的時間陪我到榮總,到不同地點去檢查,因我總記不起來榮總的前棟、後棟、第幾診療室。下午看診回來,如常的跟我要下次的回診單以便紀錄,才發現自己竟然忘了繳費、取藥。真是懊惱不已,而他默默的拿著車鑰匙,再往榮總出發,這一來一回又得花費1-2小時。感謝老公,細心陪伴,在每個大病的來襲都堅定的陪我度過,總是告訴我,只要你不放棄自己,我一定會陪你走過。於是在生病期間陪著我,在每天的破曉時刻,跑完十公里的慢跑,汗水濕透了衣服、叫醒了太陽,也趕走了病毒。親愛的老公,謝謝你總是默默承擔,將我從死亡邊緣救起的壓力,往後希望我們能健健康康,邁向精彩的第三人生。張秀芳這輩子從沒想過會跟醫師有密切聯繫,從第一次踏進乳房外科診間,想說也許只是良性纖維瘤,所以單槍匹馬應戰,當乳癌確診報告出來後,開啟醫病合作關係。我的治療過程不輕鬆,局切後以標靶藥物治療,再以放療趕盡殺絕,想不到還在治療中又復發,只好再以全切來斬草除根。在面對詭譎多變的病情,謝謝主治醫師的照顧,只要有任何異常狀況,就會跟我討論治療方向。治療過程的焦慮感是無可避免的壓力,幸好主治醫師允許我四處遊玩,讓我的抗癌之路精采萬分。即將邁入第四年,我依然生龍活虎趴趴走,這輩子最難的功課,幸好有林醫師的照顧,謝謝你,我很好,未來繼續並肩作戰。💡看更多抗癌故事請關注「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Cancer」
-
2022-05-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隔輕症吃止咳化痰藥、腸胃藥緩解不適…藥師提醒常備藥有這些副作用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升溫,其中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占大多數,也都照指揮中心指示在家裡進行居家照護,進而維持充足的醫療量能。在此同時藥師公會也建議民眾可以準備一些家庭常備藥物如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腸胃藥等以備不時之需。然而購買這些藥物還是需要藥師進行用藥衛教與提醒才能安全正確使用,下表為這些藥物需要叮嚀與衛教民眾的注意事項。除了這些常備藥物之外,民眾平日若有服用保健食品或維生素補充品等也應依照建議用法用量標示來使用,切勿過量以避免造成身體的負擔。最後在這疫情嚴峻的期間,仍然要鼓勵民眾接種完整疫苗,勤洗手以及保持好社交距離,若服藥後仍有任何身體不適,也應盡快就醫,勿拖延病情惡化。常備藥使用品注意事項(本文節錄自《藥師週刊》2260期、藥師劉俊良授權刊載。>>原文連結)
-
2022-05-18 新聞.長期照護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此專題為願景工程基金會及聯合報共同倡議〉「女兒自己生的,就要負起責任」。夫妻倆五十年不曾出遊、沒有一天卸下照顧責任。他看來和路上的台灣歐吉桑沒什麼不同:Polo衫加夾克、棒球帽,和人人都戴的口罩。但他不單是為了疫情,而是躲避法院前媒體的鏡頭,因為他是「人倫悲劇」的主角,是悶死女兒的凶手。就稱他「老陳」吧。七十九歲,人生五十年都在照顧重度腦麻女兒。直到前年新冠疫情爆發,女兒牙痛,卻因疫情無法就醫,呻吟數日。止痛藥已無法停止女兒和他的痛苦,他以棉被、枕頭終結一切。老陳自首,再加上「情堪憫恕」,一審判他兩年六個月。但家人擔心八十歲的人一關進去,還能回家嗎?上訴力拚「兩年以下」,才能緩刑。在高院法庭上,老陳不太聽得懂法官問話,只回:「該講的都講了。」律師靠過去,悄聲提醒他,可以說「交給律師回答」,他便照著說了。面對法庭攻防,諸如「責任能力」、「辨識能力」,同不同意證物「有證據能力」等等,法條的說文解字離老先生太遠。「殺人罪,你認罪嗎?」法官問。「我認罪。」老陳說。如果那夜他在女兒斷氣後吞下的六十顆安眠藥也讓他長眠,他就不會站在這兒。枕頭、棉被、五金工具、甚至雙手,這是近年「照顧殺人」最常見的凶器。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照系教授陳正芬指出,這些因長照所苦,不得已動手的照顧者,「往往沒有預謀,手邊有什麼,拿來就用了。」近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照顧者常在下手後自殺」。陳正芬列舉動機:照顧者希望停止受害者的痛苦,又因為不捨、罪惡感,常決定一起走;照顧者若自己也疾病纏身,或者預知情況只會更惡劣,都會成為照顧悲劇的引燃點。老陳是第一種。照顧重度腦麻女兒五十年,盡心盡力,女兒不曾有褥瘡。幾年前妻子也病了,換他夜裡獨自顧女兒。誰知道疫情會成為推倒現狀的第一張骨牌。自殺未遂,他在精神病房昏迷數日、清醒後立刻承認犯案。大女兒在法庭作證時,提及她建議過申請看護,但父母都不願意。陳太太說:「女兒自己生的,就要負起責任」。夫妻倆五十年不曾出遊、沒有一天卸下照顧責任。一審合議庭法官林孟皇、趙書郁、林柔孜於判決書特別指出,本案家庭不熟悉政府的相關社福措施,政府「也不曾主動給予照顧者支持」,才讓壓力不斷累積,釀成悲劇。▌延伸推薦: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與病毒共存把握四原則 醫:有無染疫都需補充營養素
中央政策明確指向要往「與病毒共存」前進,取而代之的是確診數不斷增加,但北部醫療量能緊繃,輕症雖能居家照護,不過居家視訊診療仍在磨合中,讓不少沒有染疫的民眾擔憂未來確診該怎麼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表示,不管是現在或是未來,建議家中可以常備感冒藥物,包含退燒、止痛藥等,平時建議多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維生素A、C、E與鋅等,幫助提升保護力,避免染疫。陳宥達表示,英國三月開放後,確診人數較一月高峰攀升四成,其中許多醫護染疫。因此,輕重症分流、共同預備對抗疫情十分重要,對於兼顧輕症照顧與防範家人染疫,陳宥達表示,因應與病毒共存,必須把握四大重點「居家備藥不可少」、「防疫清消要做好」、「營養均衡別忘掉」、「心情放鬆更快好」。其中營養素的補充需要每一個人注意,陳宥達表示,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感染急性期體內維生素C會下降,且併發敗血症時,更會大量減少,治療時,需補充常人20到30倍用量,幫助穩定病況。陳宥達表示,維生素C本身就可以抗氧化、抗發炎,進而提升體內免疫力,預防上吸呼道疾病。維生素C的補充在各地輔助染疫治療,都有一定成效,可以減輕新冠肺炎患者的炎症並降低死亡率,日常可以多挑選維生素C含量高的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補充。陳宥達表示,除了維生素C外,其它如維生素A、D、E和鋅等關鍵營養素也須留意補充、注意營養均衡。雖然沒有直接研究指出鋅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鋅對於免疫細胞發展很重要,若缺乏可能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機率,尤其是肺炎的風險。陳宥達表示,鋅補充劑或含片也常運用於治療感冒或呼吸系統疾病。研究發現,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時,若補充足量鋅,可以縮短病程、減少病毒數。他強調,營養素補充足量即可,不要盲目躁進,每天適量均衡補充,才能達到效益。
-
2022-05-18 性愛.愛情診療室
女友生理期男友活下去的方法!如何助她度過生理痛?這行為暖心又暖宮
女生每個月總有一段時間需要經歷「生理痛」的煎熬,有些人在生理期還沒到時,心理、身體就已經明顯感到不舒服,常常因此影響到日常生活,讓人困擾!網路上也常有許多女網友分享自己的案例及緩解的「小撇步」,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吧!生理痛五大症狀引共鳴 網友喊:下輩子不當女生!《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生理痛」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討論的5大生理痛症狀網路聲量排行,及暖心暖宮的行為有哪些呢?觀察網友熱議的生理痛症狀,發現「腹痛腹瀉」、「頭痛」……等身體上的疼痛備受討論,其中「腹痛腹瀉」更是許多女性網友的一大困擾。網友紛紛表示,「生理期我是會肚子痛,然後拉肚子。」、「我生理期會胃痛或脹氣也比較容易拉肚子。」可見不少女性受腹痛腹瀉所苦;而經期所引發的「頭痛」症狀也常讓女性網友大嘆:「月經來的頭痛是最痛苦的」、「下輩子我不要當女生!我在經期前中後頭痛欲裂週期性疼痛」,認為生理期間的頭痛症狀難以忍受。另一方面,除了身體上的疼痛外,「長痘痘」及「情緒不穩」也是女性生理期會遇到的症狀,像是日前有篇「生理期都會痘痘爆炸」的網路貼文真的說到女性的心坎裡,不少民眾紛紛附和,「我也是,而且都是大悶痘那種」、「我也是⋯超級困擾」……等。而「情緒不穩」的問題,也讓網友感同身受地說,「我情緒起伏會變大,一下哭一下笑一下不爽」、「生理期來都會莫名情緒化很容易哭」,紛紛表示自己在生理期期間的情緒容易變得敏感。男性諮詢生理期存活方法 網友首推小物暖心又暖宮許多女性在面臨經痛難耐時,都有些緊急緩和身體不適的妙招,如在「泡熱飲」的討論中,常見女性網友分享伴侶貼心準備一杯黑糖水、桂圓茶或是紅豆湯……等熱飲,不只暖宮也暖心。同時「穴道按摩」也是不少女性網友推薦的應急方法,如有網友就分享「經期我都會做針灸、穴道按摩」、「生理期腰跟下肢都很痠,我男友會幫按摩舒緩痠脹感」……等。此外,「止痛藥」也被許多人點名,不乏有「包包裡永遠備著止痛藥,因為不知道哪時候生理期會來,乾脆備著。」的留言建議。有趣的是,很多男性網友也會關注「既暖心又暖宮」的行為方法,像是近期有一篇「求救 生理期男友活下去的方法」貼文,引來許多網友迴響,大家紛紛推薦「暖宮貼!不用半夜一直起來換熱水袋真的超讚!」、「有些人用暖宮貼或是暖暖包貼在腹部會舒服點」,可見熱敷品也是女性生理期期間不可缺少的好物。生理痛是女性常見的婦科問題,難免會影響到生活作息及情緒狀態,男性朋友不妨備好黑糖塊在身邊,隨時都可為經歷生理痛的老婆、女朋友泡上一杯溫熱飲品,幫助女性緩解生理期帶來的煩躁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輕症居家照護喉嚨痛怎麼辦? 醫分享秘招
疫情增溫,台中市累計到昨天居家照護收案數達3萬3202人。茂盛醫院家醫科醫師呂昀珊分享,民眾可自我照護,若無食欲可適時吃冰品等食物,也可補充維生素等,坊間流傳喝綠茶有助抗疫?效果欠佳。鼻噴劑可舒緩喉嚨痛,幫小孩拍背則有助咳痰。在家運動有助提升體力,但要監控血氧變化。輕症居隔者如何除了吃藥,如何自我照護?呂昀珊建議,食欲欠佳,可吃冰、布丁等冰涼食物,只要吃得下都不用擔心,免疫力也會比較好,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糖攝取。若活動力、食欲下降就要注意。臨床實證,鋅對呼吸道感染有幫助,可多吃海鮮、雞蛋,並補充維生素B、C;乳酸菌(優酪乳)、益生菌亦可稍微縮短病程。呂昀珊說明,坊間傳聞喝綠茶抗疫?茶樹精油抗菌?動物或細胞實驗發現,兒茶酚胺確能抗菌。不過,綠茶泡來用喝的,已大量稀釋,能得到兒茶酚胺的量不知多少?再者,用喝的流到腸胃道,但新冠病毒侵襲呼吸道,推測效果不好。呂昀珊建議,孩子吃不下可改喝電解水,補充電解質和水分。1歲以內的寶寶水分就不需過度攝取。居家常備用來舒緩喉嚨痛的枇杷膏,避免泡給周歲內的寶寶飲用。呂昀珊分享,喉嚨痛到無法吞嚥或有口腔潰瘍,可用鼻噴劑局部止痛、緩解喉嚨不適,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呂昀珊指出,小朋友咳嗽、痰多,可拍背改善,讓小孩坐直,大人拱掌在背部由下往上拍;或以拍痰杯,在兒童背部左、右分別拍一拍。嬰兒改為身體傾斜趴放大人大腿上拍痰。若孩子咳痰、又喘,就要非常小心,很可能演變成支氣管肺炎,需送醫院治療;若是乾痰為主,就比較沒關係。呂昀珊建議,可做簡單的運動,小孩玩Switch (遊戲機),大人爬樓梯或有氧運動,家裡要備有血氧機,低於正常血氧濃度95%應趕緊就醫。
-
2022-05-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國內心臟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傳出感染Omicron輕症,喉嚨疼得連喝水都不能。魏崢心中所念仍是病患,簡訊中分享個人三大經驗,要有足夠水份才能化痰,或是吃比較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例如木瓜牛奶、豆花,退燒止痛首用Depyritin,喉嚨嚴重發炎者使用Celebrex、Brown mixture 則可以止咳化痰。其中Depyritin得百立寧是退燒止痛藥物、Celebrex希樂葆屬於非固醇類抗發炎劑、Brown mixture則是常見的甘草止咳水。其中處方藥仍要經過醫師開立處方,民眾不應自行使用。簡訊中提及,「因為omicron病毒非常容易傳染,最近員工很多染疫,我也不例外,雖然多是輕症,但有時候也非常不舒服。生病的時候,最需要注意的三大重點是:1. 水分供應充足,2. 藥物使用無虞,3. 充分的營養補充。」簡訊中說明,以上三點「說起來容易,做到就有些困難了。這次感染比較特殊的症狀是喉嚨發炎,痛到連喝水都不行,在此提供一些個人經驗供大家參考:1. 比較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木瓜牛奶(少糖)、原味優格、豆花、布丁、蒸蛋(不要太鹹)、白煮蛋蛋白、橄欖油或苦茶油等。水分要充分補充才能化痰,清水容易嗆到的話,可以木瓜牛奶或豆花代替,吞服藥物時亦然。2. 藥物:退燒止痛首用普拿疼(本院名稱depyritin),每天不要超過五顆,但它不具消炎作用,因此對喉嚨嚴重發炎者,celebrex 的效果可能更好,但每天不要超過兩顆。Brown mixture 則可以止咳化痰。若有自己無法處理的狀況,尤其是有呼吸困難的情形,請馬上來掛急診。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地渡過這次的疫情。」木瓜不只能生吃,還可入菜,怎麼吃比較營養?【以下內容出自2014-09-23元氣周報】肉色橙紅的熟木瓜,維生素A、C含量豐富,還有不少B群。以維生素C為例,為柚子的兩倍,幾乎是蘋果的五倍,因維生素B、C遇熱易被破壞,建議生食較佳。除了直接食用,與低脂奶打成木瓜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而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煮熟後與含油脂食物一塊食用,效果最好。β胡蘿蔔素是天然抗氧化劑,有助防癌、抗老化。不過,只要餐後食用,也有助β胡蘿蔔素吸收。尚未成熟的青木瓜則可入菜,屬於高纖、低熱量食材。但無法直接食用,須與肉類燉煮,或做成涼拌菜。
-
2022-05-17 癌症.肺癌
肺癌沒症狀需要開刀嗎?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醫師詳解早期肺癌患者疑惑
肺癌流行病學肺臟是一個無聲的器官,裡面並沒有神經分布。不像大腸癌可能會有血便的症狀、乳癌可能會摸到乳房腫塊,肺癌常常都是沒症狀,到晚期壓迫到其他器官產生症狀才會被發現。因此,肺癌的發生率雖然排在大腸癌和乳癌後面,但是死亡率卻是長年蟬聯惡性癌症的第一名。根據108年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肺癌104-108年新發個案的存活率,一年後存活率64.9%,兩年後存活率51.0%,五年後存活率僅剩35.4%。相較於乳癌的五年存活率88.7%和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64.7%,可說是相差非常多。門診常見問題破解因為肺癌的高發生率及高死亡率,找到沒症狀的早期肺癌患者,變成非常重要的一個議題。早期肺癌的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早期切除肺癌病灶,基本上等同於完全痊癒。然而,許多人聽到要開刀,仍然聞風喪膽。胸腔外科醫師在門診最常聽到兩個問題,以下我們將一一解答:1.沒症狀也要開刀?2.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肺癌沒症狀也要開刀?一般來說,沒症狀的病人都是仰賴影像工具,發現自己肺部有病灶,可能是透過健康檢查的X光照到,或是最近政府在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照到肺部有病灶後,有兩種情況:已經切片確診為肺癌、還沒切片確診為肺癌。如果還沒切片確診為肺癌,但病灶又很小,醫師通常不會安排侵入性的切片檢查,會透過影像上的特徵去判別肺部的病灶是良性或惡性,懷疑是惡性的話就會建議病人手術切除。有些人得知肺部有病灶,心理負擔太大,在不知道良惡性的狀況下也會考慮手術切除;已經切片確診為肺癌的更不用多說,早期肺癌的標準治療就是手術切除。病人最大的疑問是:雖然是惡性的肺癌,但是目前都沒有感覺沒有症狀,真的要開刀嗎?要不要等到有症狀再開刀就好?首先,我們要了解到的是肺部沒有神經分布,腫瘤就算長的再大,侵犯了很大範圍,只要沒有碰到神經,就不會有痛覺產生。只要沒有壓迫到氣管,也不會有喘的症狀產生。等到有症狀再開刀時,腫瘤可能都已經壓到其他器官或轉移到更遠的地方了,此時的治療就不是手術這麼簡單而已,一定要選用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才比較有可能減低癌症細胞的量,但是這些手術以外的治療常常都有很大的副作用,例如常見的掉髮、噁心嘔吐、感染等風險。因此,還是要及早切除,才能避免後面這些嚴重的情況發生。肺癌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病人不想開刀的原因之一,除了擔心手術風險之外,也害怕開刀完會有後遺症。要了解是否有後遺症,我們可以先了解手術進行的方式。現在大部分肺癌手術都是使用內視鏡,盡量讓傷口越小越好,手術切除的範圍也盡量縮小。但是切除肺部病灶還是要預留一些安全距離,一般是預留腫瘤大小的兩倍距離,原因是擔心有眼睛不可見的病灶沒被我們切乾淨。因此,當腫瘤越小時進行手術切除,要切除的肺臟組織越少。回到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的問題,許多人擔心肺部被切掉一塊,肺功能就會因此變差。答案是肺功能有可能會變差,但是大約九成至九成五的病人都可以恢復到正常的肺功能。切掉的肺部不會再生,但是肺部就像一塊海綿,剩下的健康肺葉會脹大,去彌補掉切除肺部的功能。術後也可以透過心肺復健、運動訓練,提升肺功能。越早切除可疑的肺部病灶,切除的肺臟組織越少,也可以保留越大的肺功能。肺癌術前準備手術前,有三件重要的事可以準備:第一是完成醫師開刀所需的各項檢查,包含胸部X光、抽血、肺功能檢查、心電圖檢查,目的都是要確保開刀前身體沒有任何問題,減少開刀時危險情況的發生。第二是確保肺部功能良好,包含戒菸至少兩周以上、進行術前復健。抽菸會讓痰液變多、肺功能變差,因此建議術前要戒菸兩周以上。另外,最近新的概念—術前復健(Prehabilitation),有研究顯示術前復健可跟術後復健(Rehabilitation)達到一樣的效果,大於四分之三的病人肺功能都可以恢復正常。通常術前醫師會安排呼吸治療師,教導深呼吸、咳嗽和呼吸器訓練器的使用技巧。第三是做好麻醉前準備,包含了解麻醉風險、手術前一天12點開始禁食。禁食的原因是避免麻醉時發生嘔吐,有吸入性肺炎的風險。肺癌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最重要的便是傷口照護及肺功能的恢復。在傷口照護的部分,傷口上的紗布若有滲水要盡速換藥,術後也會服用止痛藥,減低術後的疼痛。在肺功能恢復的部分,手術隔天就可以下床活動,出院之後可以多做散步、爬樓梯等輕鬆的運動,並練習深呼吸、咳嗽等呼吸技巧,促進肺功能的盡早恢復。有些病人因為術後疼痛而不敢大力咳嗽,反而導致痰液累積,造成日後的喘與不適。此外,要維持身上管路的清潔與暢通,避免感染的發生。飲食基本上沒有太多禁忌,盡量維持營養均衡,可攝取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總結本篇文章破解了兩個肺癌門診最常見的疑問,包含沒有症狀也要開刀、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的問題。第一,沒有症狀仍要開刀,避免後續腫瘤長更大,造成更多併發症;第二,開完刀肺功能會稍微下降,但是透過運動復健和體內代償機制,有九成至九成五的病人術後肺功能可以恢復正常。看完這些,如果仍然有些疑慮,可以將你的問題與醫師討論。但整體而言,早期肺癌的手術治療仍然是利大於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對抗肺癌的王道!參考文獻:Ferreira V, Minnella EM, Awasthi R, et al. Multimodal Prehabilitation for Lung Cancer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Thorac Surg. 2021;112(5):1600-1608. doi:10.1016/j.athoracsur.2020.11.022【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李佳穎醫師】沒症狀也要開刀?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談肺癌術前、術後】
-
2022-05-1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居家隔離大補帖/居隔再鬆綁!「快篩陽即確診」擬擴及全民
輕症確診者愈來愈多,許多縣市已啟動居家照護,確診者及同住家人在符合條件下,即可在家進行隔離。但隔離在家需準備那些東西?居家隔離產生的垃圾照平常方式處理嗎?臨時不舒服要就醫怎麼辦?《元氣網》為網友整理「輕症居家隔離大補帖」,如果你不小心確診了,或身邊的人確診了,臨時被通知要居家隔離,大補帖幫你做好萬全準備。【更新時間:2022/05/23】【症狀篇】|【快篩使用】|【居隔及解隔】|【居隔必備物品checklist】|【居隔生活照護篇】|【確診者經驗談】|【免疫力篇】|【疫苗與藥物】|【雲端支援及防疫資訊】|【居家免費Live課程】|【症狀篇】Omicron有哪些症狀?過來人真實經驗告訴你新冠新病例數每日暴增中,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立即成為確診和居家隔離者支持取暖的熱門社群,至今已有超過三千位朋友在此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自動產生學長姊制提供解答,成為Omicron肆虐下的大規模病友暖心支持團體。>>【看詳細】疫情累計5童腦炎重症 八大前驅症狀要注意Omicron在成人造成的症狀比Delta輕,重症及死亡的比率都比較低,但是感染人數暴增,總住院人數有增無減,且在兒童的確診個案數以及住院的個案中新冠病毒陽性的比例是大幅上升,代表Omicron相較於Delta或更早期其他的病毒株,更容易傳染給兒童。>>【看詳細】【快篩使用】公費及自費快篩試劑取得管道>>販售家用快篩試劑實名制之健保特約藥局與衛生所名單>>可購買快篩試劑機構快速查詢>>公費快篩試劑【全台619家診所完整名單】>>自費快篩試劑【食藥署核准專案製造快篩試劑名單】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鼻腔快篩會讓受測者較為不適,尤其孩童更難以採檢,只是唾液快篩在準確度上稍低。以下《元氣網》針對唾液快篩與鼻腔快篩在使用方式、準確度、優缺點等方面做比較,提供大眾另一種自我篩檢的選擇。>>【看詳細】「快篩陽即確診」擬擴及全民 原鄉離島先納入指揮中心放寬新冠肺炎病例定義,針對居家隔離、自主防疫、檢疫者採用快篩陽性檢測陽性,並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三類人染疫風險高,確診相對沒有疑義。>>【看詳細】快篩結果陽性怎麼辦?詳細通報流程 【居隔及解隔條件】蘇貞昌:確診同住家人打滿三劑疫苗擬免居隔為兼顧經濟、並使民眾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政府持續放寬防疫措施,力求集中醫療資源照顧中重症與高風險族群,也讓接種三劑疫苗者得免居隔的措施,擴及適用到確診者的同住家人>>【看詳細】職場學校出現確診者 可依「3原則」恢復職場運作指揮中心宣布5月8日起,密切接觸者匡列取消「職場同事」及「學校同學老師」等,針對這一類對象不會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而是要求各機關、機構單位出現確診個案時,依其「持續營運計畫」採取「自主應變措施」,讓民眾可以正常工作。若單位中出現確診者,其餘民眾依三大原則進行風險評估,包含是否為在適當防護下曾於24小時內15分鐘接觸,被視為「高感染風險者」、有無症狀、是否已完成新冠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看詳細】居家隔離、自我健康管理,有什麼不同?【居隔必備物品checklist】居家照護 6項藥品你準備好了嗎?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疫情期間社區藥局除提供送藥到府的服務外,疫情期間,包括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體溫計、血氧計和維生素B、C等都是家中常備藥品品項。>>【看詳細】居家隔離 4大類物品清單本土確診案例急速增加,新北市已優先啟動輕症居家照護。在可能居家隔離前,請檢查以下居隔所需的四大類物品清單。>>【看詳細】【居隔生活照護篇】居家隔離 出現這些症狀要當心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 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看詳細】居家照護期間如何就醫?陳時中表示,考量本土疫情升溫,為確保民眾於居家隔離或檢疫期間,或確定病例於居家照護期間,若有相關醫療需求必須往返醫療機構時,可以及時前往,因此放寬相關規定。>>【看詳細】羅一鈞:口服藥物有風險因子才需開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很多確診者以為都要用抗病毒藥物,65歲以上發病五天內輕到中度症狀,沒有用氧氣治療可以使用,但未滿65歲者,需要具有以下13個特別的重症風險因子之一,才有符合開藥的條件,否則不需要開立藥物。>>【看詳細】清冠一號全台大缺貨 這裡看得到全國診所庫存數量「充足的口服藥物是達到與病中醫師公會秘書長蔡三郎指出,居家隔離、確診或高風險民眾,可透過22縣市公會名單,電話詢問如何進行線上中醫診療,並可媒合1千多家《確診者居家照護視訊診療中醫院所》進行線上掛號看診,或者《衛生局指定之一般視訊診療中醫診所》,進行看診或開立清冠一號服用。>>【看詳細】居隔期間產生的一般垃圾怎麼處理?居家隔離/檢疫期間,民眾不得自行外出丟垃圾。所產出之垃圾(含使用過的口罩等)均先妥善收集,暫時貯存於家中,並依下列方式處理:(1)居家隔離/檢疫期間若有丟棄需求,因民眾可能成為COVID-19 的感染者,故採感染性廢棄物的標準處理,須先向當地環保局連繫。(2)於居家隔離/檢疫結束後,因民眾已排除為 COVID-19 疑似感染者,居家隔離/檢疫期間產出而未丟棄的垃圾,可依一般廢棄物處理。>>【看詳細】【確診者經驗談】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元氣網在保護當事人個資等前提下,將嘗試把群裡可供新進居隔確診者的訊息,陸續依主題不同做一整理,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幫大家記下無數滿是善意的抗疫經驗,及許多可能難再重現的生命重要片段。雖然數千人彼此不相識,但或能藉此讓過來人幫助未來人,並留下另類的台灣抗疫日記。>>【看詳細】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確診後,才發現通知確診的相關行政系統幾乎癱瘓,深刻感受是惡夢的開始。」帶著沙啞的嗓音訴說著確診的故事,她是卅多歲的小咪(化名),在確診第6天接受採訪。>>【看詳細】Omicron確診者經驗談:畏寒、發燒、頭痛等症狀如同加強版宿醉當Omicron崛起時,兩條線早晚要來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而已。上周一,老婆開始有感冒症狀,雖然快篩結果是「陰性」,但隨著症狀愈來愈嚴重,當時深覺恐難倖免;果然,周三再次檢驗,萬惡的第二條線就浮現了。而我則是僥倖地仍只有一線。根據澳洲政府規定,我們必須自主上報陽性檢驗結果,接下來所有的家戶成員,也就是我們兩人都得自行居家隔離七天,不得外出;這不難,難的是我們仍得採取所有可能的彼此「隔離」措施,這就比不可能的任務還難。>>【看詳細】【免疫力篇】避免感染新冠 專家建議戒掉6個破壞免疫力的習慣預防新冠肺炎,除了繼續拚疫苗注射率,保持自身免疫系統強大,是對抗病毒、預防重症的關鍵之一。專家提醒,有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削減免疫力,以下是六個要避免的問題。>>【看詳細】輕症居隔在家怎麼吃?營養師建議營養師高敏敏指出,營養照護是戰勝病毒的重要癒後關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熱量、高蛋白、充足水分攝取」,這飲食3關鍵將有助新冠確診者康復。>>【看詳細】【疫苗與藥物】清冠一號缺貨怎麼辦?中醫提供另外三種防疫替代選項專家建議,台灣清冠一號已供不應求,建議民眾若想預防染疫,可請中醫師評估,依個人狀況開立傳統水煎劑,不需與確診者爭用清冠一號。>>【看詳細】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關鍵!一表比較抗病毒藥物「輝瑞」、「默沙東」「充足的口服藥物是達到與病毒共存及減輕確診者恐慌的最重要解方,政府必須不惜代價使命必達。」南台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多次強調,口服藥物是成功減災的重要關鍵。>>【看詳細】兒童打BNT或莫德納哪個副作用比較高?Q&A一次看懂常見疑問指揮中心已開放十二歲以下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然而許多家長對於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仍有疑慮。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顏廷聿及教授張鑾英針對家長常見問題提供詳盡解說,元氣網整理部分內容提供家長參考。>>【看詳細】開放65歲以上打第4劑、免疫低下族群第5劑指揮中心宣布65歲以上長者可開放第四劑施打,但卻沒有列入醫護人員。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根據4月14日統計,目前有60歲以上確診中重症是2位,65歲至69歲有5位,以65歲以上民眾發生中重率較嚴重、機會較高,經專家考量以65歲以上開放第四劑施打,免疫低下族群可追加至第五劑。>>【看詳細】【雲端支援及防疫資訊】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防疫補償是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補償措施,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預防性停課,皆不可申請防疫補償;而確診者隔離治療,還有確診者在家裡居家照護,也不可申請防疫補償。>>【看詳細】>>防疫補償辦法Q&AQA/防疫險理賠,沒居隔書要如何申請?一定要診斷證明書嗎?「沒有診斷證明沒辦法理賠,還在為這個傷腦筋」、「現在到底會不會再補發居隔書?沒有居隔書如何向公司請假、申請理賠?」「申請保險一定要診斷證明書嗎?隔離治療通知書、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醫師診斷證明書、健保快易通也可以嗎?」>>【看詳細】居家隔離各種問題找誰問?各縣市快篩查找、防疫單位電話統整本土病例連日來每日攀升,居家隔離人數大增,對快篩民眾也對居家照護的政策及各項問題仍多所疑問,如各縣市居隔問題能找誰、家用快篩哪裡買、社區篩檢站在哪…。整理各縣市防疫資訊,幫助大家在最快時間找到自己所需的訊息。>>【看詳細】防疫相關APP.健保快易通APP:可查詢公費疫苗接種記錄、申請數位健康證明。>>【看詳細教學步驟】.健康益友APP:使用APP可透過網路系統直接看診、拿處方,並有藥師送藥到宅服務。>>【Google Play下載】、【App store下載】.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便利民眾查詢並隨身保存疫苗證明,以備查驗之需。>>【連結網址】.台灣社交距離App:透過開藍芽和產生隨機ID進行比對,在每個人、每天、接觸的人於一定範圍活動超過二分鐘內,就會收到相關接觸者的比對通知。27日起已取消實聯制,以新版社交距離APP取代。>>【Google Play下載】、【App store下載】.https://sms.1922.gov.tw/:查詢自己有沒有被疫調。.「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被隔離不用慌,加入社群一起來交流討論,分享照護經驗!>>【下載連結】【居家免費Live課程】不慌不忙Live課: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隔離者?讓專家從隔離情境告訴你如何預作準備!確診每日破千例,各縣市也已陸續啟動輕症居家照護,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共同邀請邀請各領域專家透過情境來告訴大家,立即登入了解如何為即將到來的輕症隔離預作準備!>>【立即登入3堂Live課】隔離在家的自主課:專家告訴你飲食、解壓、用藥安全居家處方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提供最貼近居家隔離生活的飲食、運動、解壓、用藥安全課程,如長期在家一定會遇到的肩頸痠痛問題、飲食如何舒緩身體的不適、無法外出的情緒調適方法,伴你度過居家隔離期!>>【登入看居家處方包】
-
2022-05-14 新聞.科普好健康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一名48歲女性,只要天氣變冷、空氣太髒或感冒,不僅僅鼻塞、流鼻水和打噴嚏,右半邊頭部還會感到悶脹,會蔓延到下巴、頰部及眼眶周圍。嚴重時,會一陣一陣地抽痛,惡心想吐,得服用止痛藥,臥床休息。近半年來,她幾乎天天頭痛,照三餐服用止痛藥,與人交談時,覺得右耳外面好像隔著一道牆,會聽不清楚。耳膜紅腫 有輕度聽力障礙 就醫時,患者右側耳膜紅腫,聽力檢查顯示右耳有輕度傳導性聽力障礙,鼓室圖顯示中耳病變,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側顳骨乳突竇內黏膜增厚。我告訴她:「您的頭痛是中耳炎所引起的!」她很驚訝地問:「中耳炎為何會引起頭痛?」原因一:牽連性顳部痛三叉神經下頜分支,在顱底處,會分出一支耳顳神經,沿著淺層顳部動脈,向後上方分布於顳部,支配前方耳殼、前上方外耳道及前上方耳膜的感覺。倘若過敏發作或病毒感染,例如感冒等,引起中耳發炎,且嚴重化膿,耳膜跟著紅腫,刺激上面的三叉神經末梢,在訊息傳回腦幹的過程中,使患者以為是右側顳部疼痛。原因二:牽連性中顱窩腦膜痛三叉神經之下頷分支,在顱底處,還會分出一支腦膜支,向上通過棘孔,進入腦部,順著中腦膜動脈,分布在中顱窩的硬腦膜上,其中的一個小分支,會繼續走在顳骨前方,最後鑽進去,分布於乳突竇(顳骨氣房)內。倘若中耳發炎,阻礙乳突竇的引流,黏液積滯,細菌孳生,加重發炎,刺激黏膜下的三叉神經末梢,在訊息傳回腦幹的過程中,使患者以為是頭顱內中顱窩的腦膜疼痛。原因三:誘發偏頭痛患者本身具有偏頭痛體質,中耳發炎續發乳突竇炎,或是耳膜紅腫,刺激三叉神經末梢,訊息傳回腦幹,或是使它們分泌出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 (CGRP),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反射機制,誘發偏頭痛;發作時會劇痛,位置可能會跟耳疾處不同,改變姿勢會使病症加劇,會怕光怕吵,也會惡心想吐。原因四:併發顱內感染中耳炎續發乳突竇炎,發炎繼續朝向顳骨內側岩尖部(三角錐體的尖端)進展,不僅變成骨炎,還會突破骨性屏障,感染腦膜及顱神經,不僅右半側頭痛、臉痛及耳痛,還會複視,稱之為格拉代尼果氏(Gradenigo)症候群,嚴重時,會失去意識或癲癇發作。止痛藥治標 須抗生素治療中耳炎所引起的頭痛,止痛藥及偏頭痛預防性用藥都只能治標,治療仍以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為主,必須盡快抑制黏膜發炎腫脹及細菌感染,打開交通氣道,排出黏液,方可避免顱內併發症及聽力障礙;再不行,就只能進行耳膜切開術,直接對中耳腔進行引流。該患者在規則且持續地接受治療後,大約一周左右,頭痛迅速緩解,不必再服用任何止痛藥。
-
2022-05-13 該看哪科.婦產科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婦產科醫師解答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經痛的成因 大家都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60~70%以上會經痛,換句話說,有經痛經驗的女性可能會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月經的形成是子宮內膜脫落後,切斷子宮肌肉層來的血管,造成的出血現象,因一個月發生一次所以才叫作月經。換句話說,月經含有二個東西,一個是血液,一個是內膜碎片。大部分的月經血受地心引力的關係,會通過子宮頸口陰道流出體外。少部分則受子宮收縮的影響,逆流經過輸卵管 ,然後掉到腹腔裡去。因內膜的再生能力很強,在腹腔內若沒有被吞噬細胞消滅而存留下來的話,很容易在有豐富血源的地方如直腸、卵巢上復活。因它仍帶有內膜的性質,所以當月經來臨時,子宮腔出血,它也會出血 ,但腹腔沒有陰道可以將血液排出體外,所以它行同外來物,只會在裡面作怪,它會刺激腹膜,造成假性腹膜炎現象,引起疼痛,這就是經痛發生的來源。 而血液是豐富的營養品,每個月積一點點,時日一久,它會造成骨盤腔內各個器官之間的粘連,若內膜碎片掉到卵巢表面,會日後形成巧克力囊腫,若逆流回到子宮肌層裡面,就會形成肌腺瘤, 這樣一來,容易造成不孕、排便疼痛、腰酸背痛、及性生活疼痛等,生活品質很不好。所以有經痛的女生應該儘早治療,才有可能痊癒,否則等到病灶已成, 那就困難多了。 經痛發生時,為什麼止痛藥會越吃越無效? 理論上有此一說,月經來臨時,女性身上的前列腺素的量會上升來促進子宮適度的收縮,以達到月經血不要過量為目的。但受經痛困擾的女性的前列腺素的量卻比一般女性多很多, 它會造成子宮過度不規則收縮,以致發生劇烈疼痛。 換句話說,經痛發生時,正值前列腺素量最多的時候,這時才吃止痛藥速度上已失先機,它無法有效拉下前列腺素來達到止痛效果,所以藥量反而會越吃越多,何況必須使用能降低前列腺素的止痛藥才有效果,而不是任何一種止痛藥都可以拿來治療經痛,吃錯藥只會徒增困擾而已。 所以要治療經痛就必須在月經要來之前3天就必須開始服藥,每天吃一次就夠,先降低前列腺素的量,讓它不要在經期時過量造成子宮過度收縮,不過藥仍須吃到月經來的第3天,如何安排治療行程,請與醫師商量,而不要自購。 我治療痛經的經驗 多年來,大家都為經痛是不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爭論不休,對於經痛是否應該症狀治療或者延至結婚之後讓其自然痊癒,也一直無法定論。但是這種女性專屬的世界通病仍然不分族群,不分時空困擾著大部份的女性朋友。也因為如此,各種療方才綿綿不絕,五花八門出現。 但是有一個事實,子宮肌腺瘤、卵巢巧克力囊腫是婦產科醫師的最恨,因為不管生殖科技至今多麼發達,對於患有這種疾病引發不孕的女士仍然會有無力感,而為什麼會發生?如何早期診斷?如何早期預防?至今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版本可遵循。 要診斷經痛是否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腹腔鏡檢查,但是年輕未婚的女性有那一位願意接受這種侵襲性的檢查呢?我想即使結過婚的女性也不願意這樣做吧。何況內膜異位症的病人也有為數不少屬於沉潛式的,根本無法在鏡下看出,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又如何跟家屬或病人本人解釋及進行治療呢? 據經驗告知我們,有很多不孕症的病人在接受腹腔鏡檢查之時或開刀後發現腹腔內因為異位症引起的粘連程度往往超乎想像,也知道這種結果往往來自於多年來的病情累積,因此都會捫心自問如果這種病人能早一點接受治療,應該不會有如此的後果吧。 但女性朋友在年輕時又有誰會想到自己與內膜異位症掛鉤呢?沒有明顯病兆如腹痛之前,有誰會上婦產科接受檢查來證明自己是否得到呢?這也就是在婚前健康檢查項目上無法將腹腔鏡檢查列為常規的原因吧。但經痛是女生上婦產科的原動力,而經痛雖然不一定是內膜異位症,但誰也不敢說完全不是,對嗎?因為妳想想看,子宮內膜異位約60~70%會有經痛的經驗,那回過頭來說有經痛的女孩子不是就有可能有內膜異位?因此如果假設拿治療內膜異位的藥劑來嘗試治療這一類的病人,如果能解除經痛的話,不就可以迂迴証明這類病人可能患有異位症。如此一來不就一下子解決了臨床上二個困擾大眾的問題---經痛及內膜異位症。因為是年輕女生,因此假設她的異位症程度應當是屬於初期的,所以使用藥劑時就相對的減少,所以不會有副作用,治療期限也相對減少許多。 有人會問,治療好了以後經痛還是會復發?對的,是有可能再發,但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會發生異位症的病人與個人體質有關,當然治療後的體質仍然是不會改變的,何況治療後的病人仍然還有月經,仍然會有月經回流的機會,也就是還會再度發生異位症的可能,但是那個時候,內膜異位的程度應該仍是輕微的(因為已經治療過),如此一來,再度使用同樣的方法治療時,應當是同樣的簡單與結果。經這樣的說明,妳明白嗎? (本文作者林正權/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現任林正權婦產科診所醫生)延伸閱讀: 「清冠一號」開放輕症服用,哪裡買?怎麼吃?還有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8種配方,自己在家就可泡
-
2022-05-12 新聞.用藥停看聽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民眾認為消炎止痛藥一定會傷胃,但其實不全然是這樣的,消炎止痛藥通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單純的解熱鎮痛劑,最廣為人知的成分就是乙醯胺酚,就如同電視廣告標榜:「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但這類解熱鎮痛劑只有單純的止痛和退燒效果,並沒有消炎作用,適用於急性頭痛或肌肉酸痛的患者,不過,也不能大量使用,否則會傷害肝臟和腎臟的健康。長期服用,引起腸胃道副作用外,也會傷腎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表示,第二類藥物則是醫師最常開立的,包括阿斯匹靈在內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這類藥品除了有解熱鎮痛的效果之外,還能夠消炎。因此,除了用在頭痛、急性筋骨酸痛或生理痛之外,也可以用在痛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及類風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治療,但長期服用下來,仍會引起腸胃道的副作用,也會傷腎。忘了吃消炎止痛藥怎麼辦?柳朋馳指出,至於飯後忘了吃消炎止痛藥,如果是在距離下次吃藥時間一半以內,比較靠近忘記吃的時間點時,可以在想起來的時候立即補吃,並且搭配較多的開水或食物,來減少藥物對腸胃道的刺激,通常是不需要再加吃胃藥的。但如果想起來的時間,已經接近下一次的吃藥時間,就等下一次的吃藥時間到了再吃。延伸閱讀: 。買不到普拿疼怎辦? 藥師曝「2種成分」也行:皆具止痛、退燒效果 。服用普拿疼退燒、舒緩頭痛? 多數人用錯時機了!小心致命
-
2022-05-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家長必看!醫師整理「孩童確診可用藥」 趕快備起來
本土Omicron疫情爆發迅速,病毒不只在成人間蔓延,許多尚未接種疫苗的孩童也紛紛染疫,然而現在醫療負荷量極大,許書華醫師便針對確診孩童列出適合使用的藥物,用以緩解小孩常見的上呼吸道症狀。不過她也強調,這是非常時期的做法,平時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診斷、開藥。許書華醫師日前整理自家的常用藥,列出「孩童確診可準備的藥」供家長參考:止痛退燒可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或NSA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藥物。發燒超過38.5度:小於1歲孩童可使用Antiphen(安佳熱糖漿),1歲以上孩童可使用lbuprofen oral susp(依普芬口服懸液),劑量皆為每公斤體重0.5 c.c,每6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 c.c。發燒超過39度:使用Voren Supp(12.5 mg)非炎栓劑,此為肛門塞劑,劑量為(體重/12.5)顆,如體重6公斤可用約0.5顆。若孩童可吞藥丸,可使用Acetaminophen(一顆500 mg)(普拿疼:Paramol、Depyretin、Acetal、PARAN),劑量為體重/40 顆,每4-6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為1顆,一天不多於5顆。鼻塞、流鼻水可使用Antihistamine(抗組織胺)類藥物。Cypromin soln(希普利敏液):第一代抗組織胺,比較嗜睡,劑量為體重×0.25 c.c,一天3-4次。Peace(鼻福):第一抗組織胺+交感神經奮劑,對鼻塞很有效,建議短期用,不要超過7天,避免停藥後產生反彈鼻炎。劑量為體重×0.25 c.c ,一天3次。Cetirizine Soln(勝克敏液):第二代抗組織胺,較不嗜睡,劑量為體重×0.25 c.c(最多不超過10 c.c),一天1-2次。如為30公斤以上的大小孩Xyzal(驅異樂):6-11歲,睡前0.5顆,12歲以上睡前1顆。Allegra(艾來)、Denosin(停敏):6-11歲,一次0.5顆,一天2次;12歲以上,一次1顆,一天2次。咳嗽許書華提醒咳嗽藥需小心使用,勿用麻醉性鎮咳劑(如甘草止咳水),可使用Butamirate Citrate類藥物。Mirate(米瑞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5 c.c,一天3次。化痰可使用Ambroxol HCI類藥物。Soltan liquid(舒痰):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 c.c,一天3次。許書華表示「並不鼓勵大家平時都自己拿藥不看醫生」,只是非常時期,家長和孩子都有可能會因輕症在家隔離,因此整理症狀輔助用藥供大家參考,並強調「這些是症狀緩解用藥,不是抗病毒藥」,且應到有藥師諮詢的藥局購買。此外她也提醒,若是小於1歲者出現症狀、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時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活力不佳、持續嘔吐、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無尿、退燒後仍喘或胸悶胸痛,建議視訊診療或住院;如有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冒冷汗或皮膚斑駁,則需趕快通知119或24小時緊急醫療諮詢平台,不要傻傻以為有備藥就輕忽。
-
2022-05-11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怎麼辦?五千人居隔經驗幫你沙盤推演,必要準備一次看
不同於過去兩年,目前主流病毒株Omicron傳播快速,使病例數節節上升,所幸輕症比率高,也因為如此,別以為確診距離自己很遠,建議大家以「我確診了」為前提, 對於居家照護與隔離認真思考並沙盤推演,例如快篩陽性之後,第一件事應該做什麼?輕症在家如何安排生活、三餐,常備用藥及萬一要送醫的交通工具,若家中有小孩老人,更要事先思考設法,有備無患。尤其一旦確診後,同住家人或室友也必須接受「3+4 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大家一起都得隔離,有些事情若沒有事前準備好,到時候可能連在外幫忙跑腿的人都得時拜託。元氣網收集「居隔怎麼伴」line社群五千位「學長姐」經驗,並訪問多位確診者,根據過來人的經驗,提供超前部署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為群體免疫奉獻心力,也能平安順利。【確診前】|【確診了】|【確診後續】【確診前】 數位準備──超前部署排名第一位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於五月九日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指出,國內走上病毒共存之路,確診數大量增加,居家照護是最好的選擇,但居家照護與隔離需要透過數位工具對外聯絡,甚至遠距看診,建議先盤點數位資源,準備遠距設備及相關APP:1.視訊看診等許多事項需要有數位能力的人操作,請事先找好可協助的人選。2.準備相關軟硬體,如手機、電話、電腦、網路、視訊配備等。3.可能會用到的APP:(1)健保快易通APP:可查詢PCR結果並填寫自主。>>【看詳細教學步驟】(2)健康益友APP:可預約看診、拿處方,並有藥師送藥到宅服務。>>【Google Play下載】、【App store下載】(3)「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被隔離不用慌,加入社群一起來交流討論,分享照護經驗!>>【下載連結】 我可以居家照護嗎? 居家照護指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在家中療養,適用對象為未滿69歲、無血液透析(洗腎)、懷孕者,但65至69歲獨居者不適用。5月7日為止的確診者,居家照護隔離天數是10天,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5月8日起居家照護隔離治療天數縮減為7天,相關規範如下:1.居家照護7天:距離發病日或採檢日達7天,且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及症狀緩解,才可解除隔離治療,無須再做快篩或PCR。2.自主健康管理7天:無症狀者不須快篩就可外出及正常生活,但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接觸不特定對象的公共場域,禁止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群聚型活動。 居家照護環境需要符合那些條件: 1.以 1 人 1 室,且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如果同樣都是確診者,可以多人一室。2.如果每次浴廁使用後均能適當清消,也可以在沒有獨立衛浴的個人專用房間隔離。3.如果為了照顧需求,可與確診者同室,如家長照顧孩子,但確診者解隔後,必須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看詳細】 常備用品: ‧食物:家中有無足夠存糧?有人協助送餐?規畫三餐飲食取得方式 ‧藥物:常規服用的慢性藥物、醫師公會建議藥品: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和維生素B、C。‧其他醫療相關:如口罩、體溫計、乾洗手液、血氧機 (如家中有)、快篩試劑等。‧日常生活用品:盥洗衣物、個人清潔用品、衛生紙等。‧環境清潔用具:清潔劑、漂白水、75%酒精、抹布、垃圾袋等。‧休閒娛樂用品:想看的書、追劇編號。‧辦公用品:如果必須居家上班,請確認家中可以處理公務的相關物品是否齊備。>>【看詳細】 對外聯絡: 1.事先找好特殊情況所需對外聯絡資訊、同住家人以外的緊急連絡人2.地方政府關懷服務中心或衛生單位窗口 >>【看詳細】3.防疫計程車(待補,但我一直找不到)‧台北市防疫計程車:申請方式:撥打台北市防疫專線 (02)2375-3782 ‧新北市防疫計程車:申請方式:撥打新北市衛生局電話(02)2257-7155車資計算:按一般計程車跳表計算有症狀或居家隔離再快篩 ‧哪些情形需要快篩? >>【看詳細】‧專家傳授快篩時機 >>【看詳細】‧快篩購買地圖 >>【看詳細】【確診了】當兩條線終於出現:居家檢疫、自主防疫者:五月十二日起,若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不用再接受PCR篩檢。可使用「健康益友」APP或連繫所轄衛生局安排,透過遠距醫療或視訊方式由醫師確認快篩結果進行評估並通報。一般民眾:戴好口罩後盡速至鄰近的採檢院所進行進一步檢測,切記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快篩陽性怎麼辦?>>【看詳細】那裡可以接受PCR採檢?全國社區指定採檢院所,可查詢各地可採檢醫院和診所,可先電話詢問及預約。>>【看詳細】目前可採檢地點包括社區篩檢站和各大醫院篩檢站,許多縣市陸續開放「車來速」篩檢站,提供快篩陽性的民眾預約後駕車前往篩檢。許多醫院採取預約制,可先線上預約,但目前接受採檢的人太多,預約到的時間通常會比較久,據了解,可能要預約到的時間已是三天之後。如果要比較快做到PCR,到醫院急診現場排隊可能是最快的方法,但也必須排隊,可能至少要排隊三小時以上。重要注意事項:受檢時請一定要更新聯絡方法,方便聯絡根據新北市經驗,未收到疫調通知的三個常見原因:1.可能留存電話有誤2.自主回報系統更改資料3.自填疫調填錯如何得知結果?何時得知結果? 公費篩檢不會主動通知結果,可在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進入「COVID-19病毒檢測結果」,確認篩檢報告。由於案件數太多,採檢結果也需要等待。但目前快篩陽性的確診率高,通常快篩結果為陽性,已可視為自己已經確診,開始採取相關措施。PCR結果顯示確診了,我該做什麼? 1.即使尚未得到結果,請視為自己確診,待在家中不要外出,透過醫院網站及健保健康存褶等候檢驗報告。2.通知同住家人室友為「密切接觸者」,請他們準備進行 3+4居家隔離,職場同事和有過接觸的朋友大部分已不再需要匡列,但建議可以主動告知,請他們多留意身體變化。>>【看詳細】3.填寫「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5月1日「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上路,民眾PCR陽性後,需自行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連結方式包括,「健康存摺APP」或是疾管署發送「確診簡訊」。通常Pcr陽性後的2至3天會收到。1.手機簡訊/到醫院或採檢站採檢時,醫院會請採檢者留下手機號碼,留存後,PCR確認為陽性,資料就會藉由健保署傳到疾管署系統,疾管署利用手機用簡訊方式通知。疫調系統網址為「https://bbs.cdc.gov.tw/」。2.健康存摺APP/指揮中心將「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串接健保APP。4日起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就可進入系統。>>【看詳細】【確診後續】我收的到居隔書嗎?居隔書通常會在自主通報後2至3天會收到,成人是電子版,廿歲以下的紙本,上面會有隔離時間。會有人打關懷電話給我,或提供關懷物資嗎?因為確診的人很多,地方政府基層人員忙不過來,可能會延遲而沒有收到,建議耐心守候,先好好休息,盡量減少不適,若有需要的文件,可等解隔之後再去申請;至於關懷包,如果自己已經有所準備,可把資源留給需要的人。
-
2022-05-1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家中孩子確診怎麼辦?症狀、建議備藥、何時送醫…注意事項一次看
雖然指揮中心已開放6-12歲孩童施打疫苗,但許多家長仍在觀望。而本土確診也已突破5萬人,和過去二年不同的是,此波兒童也是疫情主要的流行族群,讓人不免擔憂若家中的孩子確診了怎麼辦?《元氣網》整理兒童染疫症狀、備藥、送醫及照護等注意事項一次看。常見症狀根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大醫院護理部暨醫學院護理學系合編的《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護指引》指出,12歲以下兒童,通常在感染到新冠肺炎後的前 3-6 天會出現以下症狀:.類似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狀,主要是發燒、其次為咳嗽、鼻塞/流鼻涕與喉嚨症狀。.其餘疲倦、頭痛、嗅覺喪失、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皮膚出現紅色斑疹及呼吸喘。【注意】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提醒,判斷兒童患COVID-19嚴重程度,最重要的就是「呼吸急促」,每分鐘超過30次就是太快。高達6成幼童都會發燒,但如果呼吸急促就可能是病症進入中度等級。就醫警訊指揮中心公布的兒童確診病例居家照護警訊表徵與緊急送醫條件如下:一、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須視訊診療,必要時得安排外出就醫:1、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2、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3、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4、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5、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二、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請撥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1、抽搐2、意識不佳3、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4、唇色發白或發紫5、血氧飽和度低於94%6、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在家照護或住院?.兒童若出現上述六大症狀,可打119或自行送醫。.就算無症狀、輕症但嬰兒年齡未滿參個月且有發燒,或嬰兒年齡為3至12個月且高燒超過39度者,均收治於醫院。家庭備藥輔大家醫科主治醫師許書華在個人粉專「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整理緩解孩童症狀可準備的藥,給家長參考,讓孩子在確診當下,盡快有效緩解上呼吸道症狀。止痛退燒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或是NSAID(Non-Steroidal Anti-Infammatory Drg,非類固醇抗發炎藥)類藥物。.發燒超過38.5度時:小於1歲孩童:可使用Antiphen(安佳熱糖漿),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c.c,每六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c.c。1歲以上孩童:可使用lbuprofen oral susp(依普芬口服懸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5c.c,每六小時一次,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0c.c。.發燒超過39度時:可使用Voren Supp(12.5mg)非炎栓劑:肛門塞劑,劑量為(體重/12.5)顆,如體重6公斤可用約0.5顆;可吞藥孩童則可使用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一顆500mg)(普拿疼:Paramol、Depyretin、Acetal、ARAN)劑量為體重/40顆,每四到六小時一次(例如 20公斤,就20/40吃半顆),單次最大劑量為一顆,一天不多於五顆。 鼻塞、流鼻水症狀可使用Antihistmine(抗組織胺類藥物)包括:1.Cypromin soln希普利敏液:第一代抗組織胺,比較嗜睡,劑量為體重x0.25cc,一天3至4次。2. Peace鼻福:第一抗組織胺+交感神經奮劑,對鼻塞很有效,建議短期用,不要超過七天,避免停藥後產生彈鼻炎。劑量為體重x0.25cc ,一天3次。3. Cetirizine Soln 勝克敏液:第二代抗組織胺,較不嗜睡,劑量為體重x0.25c.c最多不超過10c.c,一天1至2次。30公斤以上大小孩方面:1. Xyzal驅異樂:6到11歲,睡前0.5顆,12歲以上睡前1顆。2.Allegra艾來、Denosin停敏:6到11歲,一次0.5顆,一天兩次;12歲以上,一次一顆,一天兩次。咳嗽化痰咳嗽藥部分,許書華提醒必須小心使用,小孩勿用如甘草止咳水等麻醉性鎮咳劑,可使用含Butamirate Citrate成分的Mirate 米瑞液,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5c.c,一天三次。化痰可使用含Ambroxol HCI(氨溴索)成分的Soltan liquid 舒痰,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2c.c,一天三次。 【注意1】許書華醫師強調不鼓勵自己拿藥不看醫師,但非常時間以上症狀輔助藥物僅供參考,請記得在有藥師諮詢的藥局購買。【注意2】兒童用藥不是成人縮小版,劑量需依照體重或年齡精算,且應優先使用易於依照年齡或體重進行劑量調整的「兒童專用製劑」。另外,藥師公會建議家庭六項備藥如下:.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止瀉藥、電解質補充劑、葡萄糖口服電解質液(補充水分).體溫計、血氧計.維生素B、C等【注意】綜合感冒藥多為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的複方,需注意不要再重覆服用單一項目藥品。【延伸閱讀】>>可用大人的藥丸錠劑磨成粉、或剝一半給小孩吃嗎?小兒用藥的4大疑惑,藥師為你解答居家照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提醒,兒童居家照護需注意7項重點:監測體溫、計算每分鐘呼吸次數、觀察活力狀態、紀錄一天進食量、尿量。另外也須觀察呼吸時有無胸凹陷像、注意膚色、純色以及檢查肢體是否冰冷,尤其是新生兒。【延伸閱讀】>>家有確診兒能怎麼做? 醫師推7項目紀錄防重症更多資訊●孩子確診,能領到防疫補償金嗎?●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居家照護指引●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早期辨識兒童 COVID 重症病患共識聲明●COVID-19: Management in children
-
2022-05-10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37歲女發燒、紅斑、關節炎 罹罕見成人史迪爾氏症
1名37歲女性日前發燒畏寒兩三周,身體和四肢出現鮭魚色斑丘疹,一度擔心自己罹患新冠肺炎,經轉介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經醫師診斷,確診她罹患罕見的「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所幸經服藥治療後,才獲改善。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蔡肇基說,患者自述連續多日反覆發燒到39度以上,整個人都快虛脫了,全身伴隨著大小不一的鮭魚色斑丘疹,但沒有出現體重減輕、流鼻涕等症狀。患者曾打了兩周抗生素和吃了類固醇都不見起色,臉還因此腫成月亮臉,讓她不敢見人。經安排一系列血液檢查,抽絲剝繭後發現,患者的發炎指數上升,其中關鍵的「血清蛋白鐵」指數相當高,排除其他免疫學疾病後,確診為成人史迪爾氏症候群。蔡肇基說,此症屬於全身性發炎免疫疾病,目前沒有確切的成因,好發在15至25歲以及36至46歲的人身上。血液檢查有7成以上的患者,會出現肝功能異常,血液中的紅血球沉降速率、血清蛋白鐵指數也會明顯飆高。臨床上,患者常常會有超過一周間歇性的高燒、身體出現紅疹、喉嚨痛、關節痠痛以及淋巴腫大等症狀,但因為診斷不易,常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藥物過敏、細菌感染等。蔡肇基指出,成人史迪爾氏症若是沒有及時治療,可能會產生其他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可能會危及生命,第一線常使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來治療,而大多數病人需要類固醇合併其他免疫調節劑治療才能控制病情,療程通常會持續一年左右。他強調,成人史迪爾氏症發病原因不明,若發現自己每天反覆發燒多次、身上出紅斑、關節發炎的相關症狀等,就可能是成人史迪爾氏症作祟,一旦確診也別灰心,只要積極配合醫囑治療,也能像小惠一樣,與疾病和平共處。
-
2022-05-0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疫情下的醫病關係與溝通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新冠肺炎下的醫病關係」。一位醫師寄來的文章,引發了這系列。他敘述在疫情嚴峻之下,住院病人缺乏親友的探視,醫師也減少了與家屬的溝通,在這種情形下,一位病人病情急轉直下而喪生。他決定到離醫院有一段距離的病人家鄉,對逝者上香並與家屬見面溝通。作者語重心長地道出,在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較為不便,需要更用心和病人家屬溝通。另一位急診醫師認為新冠肺炎隨著Omicron傳染力轉強,但病情的嚴重度顯然較低,醫療政策不得不擔心,如果大流行之下,所有染疫病人都到大醫院的急診室就診,其他病情嚴重的病人將無法得到他們需要的緊急救治,因而呼籲醫療人員及一般民眾共體時艱,專業人員不要苛責民眾在困苦中的行為,而一般民眾也要體諒非常時期公衛系統及醫療資源的耗竭。照護癲癇病人多年的專科醫師,則應邀分享她多年來為癲癇病人所做的努力,包括「遠距醫療」,如電話、視訊可以同步做互相的溝通,並利用「社群媒體工具」提供病人在緊急時候有一窗口,醫病之間多一個互相連繫的方式。感謝她適時地分享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在照護病人的方法也能與時俱進,給病人品質更好、更安全的照護。近幾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住院病人無法開放親友探病,而照顧者需要採檢確定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才能陪病照護。有些病患因此缺乏親友的探視,甚至沒有家人陪伴住院照顧的病患也較以往常見,有的時候減少了與病人的親屬溝通的機會,所以家屬可能容易產生誤解,或是對病情急轉直下的錯愕及遺憾。兩週前,有位五十歲的中壯年男性,平常從事油漆工程,本身有慢性B型肝炎及嗜酒並肝硬化,因為住院前曾喝酒以及吃大餐,晚上劇烈腹痛、痛到無法入睡而至急診求治,抽血發現胰臟酵素達到急性胰臟炎的程度,電腦斷層檢查也顯示胰臟有發炎以及附近有積液的現象。於是,在清晨住院接受治療。起初,經過止痛以及大量輸液的治療,以及找出胰臟發炎的原因,為酒精以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數值高達1804),疼痛情況有明顯改善,還能自己在病床上滑手機以及使用平板追劇。因為一切事物都能自理,所以就獨自住院,也無家人陪同,只是偶而會打電話跟家人報告目前狀況。過了兩天之後,這位大哥突然覺得胸悶跟呼吸急促,正好有抽血驗胰臟炎48小時後的一些參數(Ranson’s criteria),發現有低血鈣及代謝酸血症(高乳酸血症),胸部X光則有少量的肋膜積水,表示胰臟發炎是比較厲害的情況,可能之後會有一些併發症的產生,也有預後不佳的可能性。因為代謝性酸血症的緣故,又再增加輸液的量,呼吸急促的情況就逐漸趨緩了,也有跟病人說這次胰臟發炎比較危險一點,有狀況要隨時向醫護反應。到了週六,早上查房時,他躺在床上滑手機,一副輕鬆的樣子,進食也沒造成腹部疼痛,我心想下週一應該可以讓他回家休養了。查完房,就一如往常地去門診看診了,下診後就搭公車悠閒地回家。在車上,卻接到護理師打來告知病人突然呼吸急促,血氧飽和度降至87%,但換了氧氣面罩之後就上升至正常範圍,當下有交代可照張胸部X光片而如果病況有變化時,先將病人轉至加護病房。回到家沒多久,就接到護理站傳來簡訊,告知病人突然心跳停止被急救30分鐘宣告不治,當下內心感到十分錯愕及傷痛,一位早上還躺在床上輕鬆地滑手機跟我有說有笑的人,現在卻被插管急救而藥石罔效。於是,打電話回護理站詢問急救時的發生經過,是因為突然更加呼吸急促,血氧一直往下掉,胸部X光雙側肺葉都變白,於是要轉入加護病房時,病人還在收拾自己的行李時,突然就失去意識沒了呼吸心跳。於是,當天的值班醫師以及在洗腎室的醫師,全都到病房幫忙急救,但是,最後還是很遺憾地沒能救回這位病患。那晚,我想著一些事情,住院期間沒遇到他的家屬也沒和家屬談及他的病況,他的家人是不是和我一樣對病情的急轉直下感到錯愕?如果我是他的家人,面對突來的親人逝去消息應該會很難過,心中也會有千百個疑問想詢問。於是,打算週一時,家屬到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時,再找家屬談論病患住院經過的情形。週一早上交代死亡證明開立的診斷後,就前去做檢查了,在做檢查時遲遲沒有等到家屬的前來。於是,中午休息時,打了留在病歷中的家屬電話,與其弟稍微談論了一下,覺得應該還是去跟逝者上香並與家屬見面溝通,會比較可以陳述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到了喪宅,是個傳統的鄉下三合院,有些親朋好友在幫忙折紙蓮花,也圍過來想知道為什麼正值壯年會突然就住院過世,以為我怕因為他們會追究責任而特地來致意的。跟他們說明是因為我覺得有這個義務及責任讓家屬知道他的病況,而且病人與我互動良好也很配合治療,也算是有種特殊的緣分。經過一番解釋之後,家屬也暸解他的罹病過程,對他的猝然不及的離世感到難過,和他一起當油漆工的弟弟早上才接到他的電話說目前狀況穩定,要他及80多歲的老父親不用擔心,沒想到下午就天人永隔了。最後,向逝者上完香後,與家屬道節哀後,其堂叔向我說,今天能親自那麼有誠意來向大家說明,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也感謝住院期間對病人的照顧。要回醫院時,因為來程時對鄉間小路的不熟悉,導航也指引錯的方向,多騎了一大段的路程。於是,病人的堂叔就熱心地騎車在前方導引,一下子就看到醫院的建築了。突然覺得,這真的是一段很純樸的醫病關係,雙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真誠的關懷。也讓我體悟到,在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較為不便,需要更用心去和病人家屬溝通及了解。
-
2022-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居家隔離患者咳血 跑3醫院才拿到新冠口服藥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急速攀升,政府本月五日宣布開放抗病毒藥物送藥到宅,但據統計,全國僅開出一九五九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從藥局發配到居家照護者僅三十七人份,有病患等不到藥物從輕症轉為中重症。基隆有一名確診患者告訴本報,他都已經咳血,連跑二間醫院都拿不到藥吃,最後還是跑到北市內湖三總才解決。新北市三重區的林先生抱怨現在才開放太慢,且藥量太少根本拿不到。他說,之前家中長輩原本是輕症居家照護,透過視訊看診,醫師說:「抱歉,這邊沒有藥物」,只能先開緩解藥物如退燒、咳嗽藥等。他曾去藥局詢問,藥局卻說確診者增加太快,來不及補貨,要等下周。後來長輩越來越不舒服,趕緊送醫才好轉,醫師說已轉為中症。永和張先生表示,他們一家人相繼確診採居家照護,七十三歲母親就越來越不舒服,救護車及防疫計程車都叫不到,最後找上立委求助才順利就醫,但已屬於中症。他說,確診前幾天沒看診,也無法用藥。新北市陳姓消防員住基隆,本月四日確診居家隔離,七日症狀加重還咳出血絲,先到基隆長庚醫院掛急診,希望醫師開立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但醫師告知住院才能給;他轉往衛福部基隆醫院求醫也無法如願。最後是因為有免疫系統疾病,透過相關人士安排,當晚在內湖三軍總醫院取得抗病毒口服藥物,服用後控制病情。基隆醫院昨表示,陳姓消防員七日到急診戶外篩檢處說在長庚確診,因長庚要求住院才能開抗病毒藥物,所以到部基求診並尋求開藥。護理人員返回急診室回報後,陳自述已聯絡衛生局,將到內湖三總開藥隨即離開。因未完成掛號及讓醫師評估,所以無法提供醫療服務。陳姓消防員說,四日確診,五日症狀加重,先後前往部基、長庚醫院看診,卻只拿到止咳、止痛等藥物。七日症狀加重又咳出血絲,自覺體力還足以支撐開車就醫,身為消防隊員不想浪費一一九資源,自行開車求診,沒想到連跑基隆二家大醫院都碰壁,當晚赴內湖三總才取得藥物。
-
2022-05-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確診大學生心聲:防疫政策天天滾動調整 不知該滾去哪?
高雄市一名21歲男大生,上月28日因同寢室友新冠確診遭列為密切接觸者,4天後PCR檢測陰轉陽成為確診者,他花了9200元從台北宿舍返家隔離,「身體的病症都還好,相信可以熬過去,但政策真的太亂了!」男大生直言,三不五時就聽到政府官員說防疫政策要滾動調整,但滾動方向不明也太快了,「我都不知自己該滾去哪?」這名大三學生已接種3劑疫苗,前兩劑是國產高端,追加第3劑是BNT。上月28日他因室友確診而被列為密接,當天快篩及PCR雖呈陰性,但心裡大石並沒放下,「因為近一周至少看到7輛防疫計程車把同學接走」,彷彿預示疫情就要擴散。果然5月1日再做PCR陰轉陽,男大生也確診,因為身邊已有6位同學相繼染疫,他熟門熟路打電話,準備展開自己的抗疫之路,但打了10多通電話很多打不通。因學校規定,外地生染疫必須轉住防疫旅館,不然就得返家隔離,由於之前有同學進防疫旅館赫然發現3人一室,他只好花9200元從台北返回高雄,「一個月生活費就沒了,真的心痛。」高雄家人決定由媽媽留下照顧他,妹妹緊急到朋友家借住。男大生說,確診後前4天病況較嚴重,他跟確診同學聯繫,有人發燒、畏寒、喉嚨痛,最嚴重者味覺喪失,「高雄居家照護還不錯,醫師跟我聯繫後,把止痛藥、消炎藥都送到家門口了」。男大生說,這段時間心理壓力比病況更磨人,「政府三不五時說防疫政策滾動調整,但真的染疫才發現政策很亂」,以他個人來說,原本被通知居隔加自我管理17天,但現在呢?男大生說,政策不時在滾,每天訊息量都很大,「我還算是可以接得上的,但何時可出關?何時可返校?真的搞不清楚,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接去來該滾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