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4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權利
共找到
661
筆 文章
-
-
2021-10-03 寵物.寵物故事
定期健康檢查/陪伴,是一輩子的工作 另類工作犬在我家
一般人對工作犬的印象,常來自捷運上的導盲犬、機場的檢疫犬,以及出現在大型災難現場的搜救犬。事實上,每天陪伴在你身旁、討你開心的狗狗,也是另類的「工作犬」。不管是使命必達的工作犬、等待領養的浪浪,或已成為家中一分子的狗狗,都需要呵護、疼愛,提供友善完備的身心照護,是我們該回饋給這些忠心工作夥伴的基本義務。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別忘了跟身邊的夥伴說聲謝謝。每隻狗狗,都是伴你一生的工作犬,如何好好照顧牠?理應成為雄赳赳氣昂昂的威武警犬,但一隻比利時狼犬娃娃卻因太愛跟人撒嬌,兇不起來,無法通過訓練及考核,成不了警犬,但一名警員將牠收編,變成另一種工作犬,一生陪伴主人。 這一段狗狗溫馨感人影片,毛小孩可愛、逗趣的模樣,贏得千萬人的點擊,也融化了許多人的心。每隻毛小孩,都該被細心呵護、一輩子不離不棄。事實上,每隻愛撒嬌及討摸摸的毛小孩,守候家門,在主人打開門的瞬間,開心地往上跳竄,猛轉圈圈,不管飼主貧賤富貴,狗狗終其一生的工作就是「忠心陪伴」,而「討你開心」就是一項超高難度的工作,也是另類的「工作犬」。 對於狗狗來說,主人就是天、就是地,就是牠的全部,一輩子努力地討好、示好。因此,飼主更應該守護狗狗的健康,提供舒適居家環境,給予均衡飲食,每天陪著散步、運動、玩耍。最重要的是,應該定期安排毛小孩做健康檢查,按時用藥驅蟲,施打預防針,並在獸醫師評估下,完成節育手術。在其年老、身體退化,行動不便時,仍給予滿滿的愛,陪牠走完「狗」生最後一段路。至於經過特殊訓練、成為法定工作犬的狗狗,擔任海巡偵搜犬區隊醫療教官的隆安動物醫院院長、資深獸醫師姚勝隆表示,國內常見的工作犬,包括各縣市政府的警犬、憲兵隊的緝毒犬、偵爆犬,消防隊的搜救犬、海巡的偵搜犬以及導盲犬、陪伴犬等。法令規定工作犬每次訓練或出勤,不得超過4小時,且明定退役年齡。退休狗狗身體退化,更應做全面健康檢查。不論是身理或心理,狗狗都需要完整照護,姚勝隆說,工作犬多半會節育,每年注射預防針,包括四合一、萊姆病、狂犬病、內外寄生蟲等,定期投驅蟲藥、心絲蟲預防藥,還有例行抽血健康檢查。而工作犬退休後,因多半是老齡犬,「就像人老一樣,狗狗老了也會有慢性病。」姚勝隆指出,骨骼關節退化、心臟病或腫瘤問題百百種,超過八歲以上建議每年做X光檢查,包括心臟、腹腔超音波,查看有無腫瘤或是心臟衰竭,若有慢性心臟病,得終身服藥,若有腫瘤則必須切除或化療。姚勝隆表示,要領養工作犬條件嚴苛,除了看領養人經濟能力、家中環境是否合適、有時間陪伴狗狗,也要維護狗狗健康。依照法規,犬隊會追蹤工作犬後續狀態,若領養人未完成設定照護條件,犬隊有權利收回工作犬。而在國外,領養工作犬的排序,領犬員以及幼犬寄養家庭都屬優先序位,他期盼,台灣未來也可參考國外標準,優先讓領犬員或寄養家庭領養。寵愛一生五要點安全舒適的環境避免長期關籠、避免誤食、避免將寵物置於高處、幼犬在籠外不可以離開你的視線、避免踩踏、床墊注意清潔更新。新鮮均衡的飲食飼料、主食罐、鮮食皆可,避免生食或吃人類食物。注意口腔衛生、每天刷牙、定期洗牙。定期健康檢查一年兩次心絲蟲檢查、一次血液生化檢查、8歲以上的狗狗建議安排心臟、腹腔超音波、X光。充分運動與陪伴除了定時規律的運動、散步,多花時間陪伴狗狗也很重要。按時預防注射每年預防注射:十合一疫苗、萊姆病疫苗、狂犬病疫苗驅蟲● 內寄生蟲藥(蛔蟲、蟯蟲、鉤蟲、絛蟲)建議3至6個月一次● 心絲蟲預防藥:每個月投藥● 外寄生蟲藥● 跳蚤、壁蝨:每個月投藥
-
2021-10-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想打打不到、到貨永遠不透露 蘇益仁:狗急跳牆是人性
雙鐵員工為打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全台走透透,引發爭議。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疫苗總是遙遙無期,即使政府已採購量可滿足所有人,卻永遠輪不到自己,狗急跳牆找關係是可預期的。事件根本源自政府沒法給國人真正選擇疫苗權利,政府應比照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告知疫苗大致到貨時間,讓人民心中有底,否則系統漏洞永遠都會在,怎麼補也不補了民眾內心的不安。莫德納第二劑孤兒「等不及了」,雙鐵員工呷好逗相報,發現醫院疫苗預約系統漏洞,加上「奧客」盧功加持,多人順利打到第二劑莫德納疫苗。讓其餘乖乖等待的莫德納二劑孤兒不滿,原來用力凹就有糖可以吃。質疑根本是另一種特權疫苗,醫院不該隨意放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不要插隊也不要獵巫,至於脅迫醫事人員接種疫苗,將可依醫療法開罰最高五萬元。蘇益仁表示,如果疫苗足夠,民眾就不會發生狗急跳牆的事件。他相信近期民眾的相對剝奪感更為嚴重,各國陸續開放邊境,打足兩劑疫苗且滿十四天者入境可以免隔離,在這樣的氛圍下,讓想打第二劑的人內心更為焦急。蘇益仁表示,台灣現行策略是提高第一劑覆蓋率,兩劑覆蓋率僅12%,歐美許多國家第二劑疫苗覆蓋率陸續突破六成,逐步開放邊境,台灣則是遙遙無期。媒體總是詢問指揮中心,疫苗何時到貨,指揮中心永遠一句「到了再跟大家報告」,但為什麼郭台銘可以告訴國人,採購的一千五百萬劑疫苗,年底只會先到八百到九百萬劑,先讓國人有一個底。他表示,所有疫苗簽訂的合約,都有大致的到貨期限,就算是保守估計,也應該要跟國人報告大概的數字,什麼都不說反而會讓國人一顆心懸在那邊,開始心急運用關係取得疫苗。雙鐵員工鑽漏洞又硬凹醫院替他們接種疫苗,蘇益仁表示,現行系統太過複雜,種類又多,每一類別都有不同年齡層,現在打第九類,明天打一到三類,系統不可能馬上跟上瞬息萬變的疫苗接種政策,漏洞永遠都在,要鑽永遠都有可能,政府能做的還是讓民眾心安,盡可能讓疫苗快點進來。
-
2021-10-02 新聞.長期照護
沒有人知道如何當個照顧者... 金林笑成立心生活協會,為病友老後鋪路!
回首一路上跌跌撞撞,金林笑說沒有人知道如何當個照顧者,成立心生活協會後,與其他家屬團體交流才知道病友們的難處。心生活開辦了精神障礙者庇護性就業的社區商店「心朋友的店」,學習工作技能重新融入社會,開店15年來收到許多正向回饋,但在2019年因收支短絀而收店。同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家屬,金林照顧弟弟已逾20年,面對未來的生活,她希望能推動精障社區服務、建構社會支持網,一起改變對等無礙的關係。【延伸閱讀:弟患思覺失調症,家人考驗的開始! 照護長路築起最強後盾】金林深信,身心障礙者的生命可以不斷發展,縱使永遠帶著障礙的影響,仍可以也應有權利過著喜樂的生活。雖然「心朋友的店」走入歷史,協會仍持續幫助精障「家連家」課程,另開辦「心朋友工作坊」、「星辰會所」發展潛能及就業支持,這一切也是為弟弟以及病友們的老後鋪路。金林的期盼與建議思覺失調症患者家屬最迫切需要的,是生活化、多元的社區服務資源,同時希望大眾對病友和家屬能多了解、包容,支持大家身心安頓、融入社會。建議家屬漸進的安排、支持病友使用服務來促進社會參與、增進人際關係。想要為病友保全一些資產的,宜提前安排財產信託與照顧委託事宜。
-
2021-09-2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我原本以為我只還剩下三個月可以活... 胃癌病人的笑傲生死一線間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難得的收到了三篇來自不同背景的醫師寫出他們「跨越醫病之間的高牆」的經驗。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家寫出與一位老年癌末病人溫馨的互動,悟出「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另一位醫師因為遇到相當有主見、不容易與醫護人員溝通的病人,使他想到「為什麼不考慮誠心接納,順著病人的主張來進行,再加上持續耐心和關懷,設法探索他的內心世界?」。最後一位醫師生病後,自己注意到身體變化,提醒醫療團隊考慮其他可能性,同時也要避免妄作推斷,誤導主治醫師或醫療團隊,才能做一個稱職的病人。心裡一直掛念著一位很有個性的病人,是昨天住院進來的。今天我想到他晚一點就要出院回歸山林,搭了電梯就上樓。他太太曾說,他的個性有一份執拗,不可理喻,有時甚至無法預測。踏入病房前,我心裡真有點擔心半年多沒見面,沒先問一下就去看,會不會不妥?進房拉開床簾,見他在冷氣房裡還打著赤膊躺著,我笑著問他說,方便來看你一下嗎?他說沒問題的。看今天他還開心,我就安心坐了下來。先問他做標靶有沒有不舒服,他說沒有。他緊接著很感恩地說他的腫瘤好像真的都沒有了;之前瘦到53公斤,現在體重已經回到從前的61公斤,命好像真是的撿回來了。他描述了一下內科專家們看到影像和胃鏡當下的驚訝到說不出話的表情,直說他真的還好沒去開刀。 記憶回到了九個多月前,那時候術前放化療剛做完,初步評估是局部消得不錯。雖然有一顆肝轉移,但也都燒灼處理過,其他沒再看到有問題。當時趁勝追擊,應該是要開刀了。外科醫師說,這種情況「不開很可惜!」。 發病年齡才47歲,在內科醫師也有共識的情況之下,雖然病人曾經希望胃不要全切,我們還是一路鼓勵他去開,要「盡量拿乾淨」。幾週後,外科醫師突然跟我說,病人住進來,護理人員兩次打不上留置針他就整個翻臉。喊著不開,竟就自動出院了“!「從來沒見過病人是這個樣子的!」聽得出來真的好委屈,他甚至表示,就算這個病人哪一天又回來想再要開,他也不敢接。之後他乖乖回到放腫,讓我補了幾次放療。如我預期,病人放療完一次都沒再回來放腫追蹤。他雖然有在血腫醫師那邊做標靶,卻做不化療。其實我們最怕是他發起性來就來個甚麼都不做,任意偏離既定的治療規劃,使原本可以期待的治療勝算變得蕩然無存。因此突然主動去找他時我還有點真擔心。不過病人今天心情算好,他侃侃而談。自然就說到在外科的逃院風波,臉上還是露出無辜的表情,再次分辨說,「連續打兩次針都沒打上,我那時候的感覺就是刀開下去就一定完蛋! 」。聽他這樣說完,我能確定他並不怪罪病房的護理人員讓他白挨兩針,狀況比較像是病人在恐慌時失控的反應。真的是還好後續病人腫瘤消得順利,放療過後的一個多月他再做胃鏡,原來的地方只剩下一點潰瘍,切片也沒看到癌細胞。最近的斷層也看不出明顯的腫瘤。他跟他家人對能有這局面都非常感恩,他說:「我原本以為我只還剩下三個月可以活。」想到初診斷時他問我還能活多久,我曾當面慢慢地翻開書本,指著存活曲線,對應他的狀況,說活一年的機會約一半。加上醫藥進步,結果或許會更好一點。記得他聽完回了我一句話,「就是還有一年的意思?」我只能回以苦笑。事業如日中天的男人,聽到是罹患少見型態的胃癌加上肝轉移,箇中驚駭誰能完全了解?這驚慌對後續決策的影響真大!縱使我慢條斯理地說明,他收到的訊息竟還有如此落差。我問他說:「我們從開始治療到現在多久了?」他回答:「約快一年了。」說到這裡,我們停住,彼此相視,笑了一下。我接著說,現在各種跡象顯示狀況是比預期來得好,或許更長更棒的控制可以期待。至於沒開刀有沒有影響,我也只能提醒說:「癌症病人的治療成果要看很多人治療下來的統計分析才有辦法分出高下。你所特別經歷到的,是你個人的經驗。我覺得你可以感謝上帝!」在科學訓練下,我面對癌症病人時總是想著能有甚麼醫學實證。好的實證醫療加上最積極的支持配合,可以預期病人治療的整體結果會較好。有好的結果,醫師與團隊也比較能夠去面對評鑑壓力。雖然病人曾經拒絕過我們所謂的「最佳策略」,現在他卻活生生在我面前跟我對話,眼前看得出他至少活得好且久,我們就一起感恩與惜福吧!有時候真的想那麼多,事情進展就會更順利嗎?畢竟病人有自己對選項的偏好,也有主張自己身體的終極權利!記得老師教過,每個病人的親身際遇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已經發生的,意義上都已經不再是機率問題。如果我們一直停留在一開始的怎麼做會有多少的機率會有什麼後果,然後還塞一堆統計數字給他,為什麼不考慮誠心接納,順著病人的主張來進行,再加上持續耐心和關懷再去設法探索他的內心世界?這樣子會不會比較好?真的求上帝使我們心更有智慧!我問他在山上種茶不是很辛苦嗎?他說:「都交代兒子處理,我只負責出一支嘴」。感覺上人生重擔也差不多都能卸下,要無事一身輕了。轉眼主護過來說出院辦好了,人家要回到海拔1500公尺的山上老家過日子。我是有點羨慕他,但真的還是不敢再多聊,只能深深祝福他。
-
2021-09-28 新聞.元氣新聞
從飲食開始打理 北醫附醫獲三項清真認證 搶宗教市場
全球超過19億人口信仰穆斯林,台灣近年因新移民增加,約有30萬穆斯林人口,多數從事長照工作。北醫附醫考量國內穆斯林人口增加,國內醫院大多僅設立祈禱室,但穆斯林最常遇到的「飲食」問題,其需求醫院幾乎沒辦法滿足他們。因此啟動「穆斯林友善計畫」今獲頒三項穆斯林友善認證的清真標章,成為台灣第一家有配備穆斯林祈禱室及淨身設備、穆斯林飲食及穆斯林商品專區的醫院。協助北醫附醫取得清真認證的伊斯蘭叫商務發展有限公司教長蔡劼甫表示,穆斯林在台灣最常遇到三大困境,飲食、對穆斯林的宗教認知、採買等,是穆斯林在台灣生活最大的痛點。特別是飲食,穆斯林主要的飲食方式為「潔淨飲食」,屠宰養殖過程都需要接受認證,食材的採買,在非穆斯林的國家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外工作,通常只能用「素食」解決,只是穆斯林不是只有能吃素食,除了豬肉以外,其他的肉品以及海鮮都是可以食用的。在非穆斯林國家,很多民眾對於穆斯林的認識會與恐怖攻擊劃上等號,對於穆斯林信仰會投以異樣眼光,有些信徒即使想要尋求穆斯林飲食,也不敢開口,更別說住院時,渴望可以有友善的空間以及便利的飲食選擇。北醫附醫院長邱仲峯表示,今年啟動穆斯林友善計畫,由軟硬體設施著手,並重新設計動線指標,包括於第三醫療大樓二樓設置穆斯林祈禱室及友善廁所,祈禱室內透過屏風規畫男女教友的禮拜空間,並備有禮拜毯、聖地麥加朝拜方向標示與禮拜時間表,提供信奉伊斯蘭教民眾心靈慰藉空間,而祈禱室旁的廁所也設置禮拜前的淨下設施,提供穆斯林使用。餐飲方面,院內廚房建置穆斯林專屬烹調區,使用獨立鍋具及餐具,不與一般葷素食者共鍋,調味料及食材皆選用符合清真認證之產品。另外,第一醫療大樓B1「Fun心廚房」設有「清真認證商品專區」,專區內的食品皆獲得清真標章,提供穆斯林病人及家屬更多清真飲食的選擇。北醫附醫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對於醫院營養室而言,設置穆斯林飲食是一項挑戰,原以為只要單獨隔出空間專門烹調穆斯林飲食就能達到標準,沒想到連烹調的調味料也得講究,像是穆斯林不能吃含有酒精的食物,也因為這一次要獲得清真認證,才知道原來部分醬油內會含有酒精成分,為了達到尊重宗教的目的,一切從頭學起。蔡劼甫表示,許多醫院都有設置祈禱室,但沒有一家醫院跟北醫附醫一樣,將飲食以及採買食物也納入考量,是台灣第一家同時獲得三項認證的醫院,相信會吸引更多穆斯林到院,更安心就醫。邱仲峯表示,北醫附醫取得認證後,其餘北醫體系的醫院也會跟上腳步,一樣取得清真認證,讓更多穆斯林可以獲得更舒適的就醫權利。
-
2021-09-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皙福先生與夫人結縭60年,確因癌末比她先一步離世 悟出「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
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Mary Oliver【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難得的收到了三篇來自不同背景的醫師寫出他們「跨越醫病之間的高牆」的經驗。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家寫出與一位老年癌末病人溫馨的互動,悟出「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另一位醫師因為遇到相當有主見、不容易與醫護人員溝通的病人,使他想到「為什麼不考慮誠心接納,順著病人的主張來進行,再加上持續耐心和關懷,設法探索他的內心世界?」。最後一位醫師生病後,自己注意到身體變化,提醒醫療團隊考慮其他可能性,同時也要避免妄作推斷,誤導主治醫師或醫療團隊,才能做一個稱職的病人。皙福先生皙福先生有嚴重的貧血,白血球數也低,去年初夏骨髓檢查發現是「骨髓增生不良」(myelodysplasia)而且骨髓裡的芽細胞(blasts)數量已經瀕臨血癌的程度。皙福先生剛過81歲生日,過去得過攝護腺癌及黑色素瘤,都是開刀痊癒。骨髓增生不良卻是一個很難纏的病。一年多前,我跟皙福先生第一次討論化療建議與治療計畫時,剛好我的同事有個病人跟先生年紀相仿、氣質相近(耳聰目明又手不離卷),也住在同一個鎮;貝克先生患有血癌已經接受化療半年左右。取得雙方的同意後,我介紹他們認識,可以交流經驗。皙福先生每週至少來我們的診所一次做抽血檢驗,化療一個月打五天。一開始,一個月要輸血一兩次,病情也保持穩定了一年左右。皙福先生的夫人因為失智,已經在離他家隔街的一個療養院住了幾年了。他們有三個子女,都住在離他們驅車可至的城鎮。皙福先生非常的獨立,也非常能幹。有一回,因為腹谷溝疝氣卡住,疼痛不堪,在急診室過了一晚,所幸,那段腸子又慢慢縮回腹腔,也迴避了緊急開刀的需求。因為他的血液疾病,開刀的風險很高,外科醫生建議他買一種專門設計給腹谷溝疝氣穿戴的護帶,防止腸子再掉出來。皙福先生從網路訂購護帶,發現不好用,把貨品退還,換了另一個護帶,又不合用,返返複複至少四次才找到一個有效又好用的護帶;之後,疝氣的問題再也沒有發作。這樣的耐心與堅持,讓我非常的欽佩。皙福先生來門診時,總是帶著他的iPad 以及從圖書館借的書。他使用iPad記錄他的病史資料進程,也經常搜尋閱讀相關醫療資訊。他也很會適當的使用他的iPhone 或iPad與他的醫師聯絡。記得一年前,他的小腿上有個傷口,皮膚有點發紅;因為事情發生在週末,在電話上問了他的症狀後,我建議他照個照片,把影像傳給我看,再決定需不需要用抗生素。透過這種方式,在過去一年,我們迴避跑急症室的一般做法,處理了舉凡小傷口,尿道感染及輕微便血的狀況。我的iPhone有好幾張他傳給我的大便上有小量凝固鮮血的照片!我特別欣喜的是皙福先生的好奇心及好學的態度。每次我跟他解釋病情,包括骨髓的正常功能、為什麼他的血球數很低,正常的血球壽命,以及輸注的紅血球能維持多久等等。他總是聽得很專注,也提問很好的問題。我們也常常交換我們正在閱讀的非醫療書籍的心得,以及點到為止的嘲弄川普政府的種種荒誕事蹟。今年的四月初,他向我請了兩個禮拜的假,搭飛機去亞利桑那州去處理(賣掉)他在那裡的一個房子。他跟他的夫人過去每年到那裡過冬,他要去把一些家庭照片及紀念品,裝上他的舊車子開回新罕布夏州;那是將近4300公里的距離!「阿隆(皙福先生的名字),你確定要自己一個人開車嗎?為什麼不坐飛機回來呢?」「沒問題的。我想把我的舊車開回來送給要去上大學的孫子。我跟我太太過去都是開車往還,聽有聲書也容意打發時間,累了就找旅店休息。」我們安排在他出發前輸血,回來後回診驗血,也都平安無事。今年的五月及六月,皙福先生兩度在化療一週後因發高燒住院。特別是六月那一次,他有大腸桿菌的尿道炎及菌血症;剛住院時因為意識不清,生命徵象不穩定而住入加護病房。幸好他對抗生素的反應很好,一兩天後就度過危機,但是體力也耗損了不少。有一天,我去醫院看他,皙福先生完全不知道我前幾天也天天訪視他。當我跟他説明發生了什麼事,他看著我眼淚盈眶地説:「I don’t know what I do without you.」(我不知道沒有你要怎麼辦!)之後,皙福先生的骨髓切片檢查跟以前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我判斷他的骨髓疾病已經惡化,輸血需求增加、感染症變嚴重,血小板數也下滑。皙福先生在波士頓的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腫瘤諮詢醫師跟我討論後,建議換一個新上市的口服藥。一週前,我跟皙福先生説明換藥的理由(病情已經惡化)、治療的目標(穩定血球數,減少輸血需求)。我也很坦誠地告訴他,如果我們很幸運的話,他也許還可以有一年左右的存活期。通常醫生在告訴病人他們有限的生命時,接下來常常用的一句話是“Get your affairs in order.”(把身後的事都交代好)。我説不出口。停了一陣子後。皙福先生凝視著我,平靜地説他昨天已經去找他的律師安排一些事情。我們又討論了這個疾病惡化時常見的併發症,及致死因素;許多病人是因為嚴重感染而過世。面對著這位我很尊敬喜歡的病人講這些很傷感,但不得不説的事,雖然表面上卻必需很平靜、專業,像在給學生上課一樣,心裡其實很難過。我給他一份這個新藥的資訊,並且説明藥價可能會非常昂貴,我們的社工師會幫他找財務協助,大約會花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拿到這個藥(Ivosidenib, an IDH1 inhibitor)。昨天,皙福先生回來他每週定期的驗血。我們發現Ivosidenib的自費價格每個月超過3000美元,社工師還在努力尋找財務支援。這樣天價的治療,任何有點思考能力的人都會問「值得嗎?」。皙福先生自己讀了一些資訊,也思索了許多問題。他的第一個質疑是 Ivosidenib用在血癌的臨床實驗,病人的中存活期(median survival,50%病人的存活)是13個月。我上週告訴他如果我們很幸運的話,他的存活期還可能有一年左右,用不用藥似乎沒有什麼差別。我告訴他,這個藥可能會減少他的輸血需求(65%病人用藥後不再依賴輸血),存活期也有可能遠超過13個月。他也可以選擇支持療法,也就是不用藥物,只接受輸血。當血小板數很低,輸血的需求到了一週兩三次的情況,有的病人可能選擇安寧治療。「記得貝克先生嗎?他在藥物治療失效後,選擇放棄輸血,只做居家安寧。」我説。「是嗎?」雖然他們只見過一次面,皙福先生記得這位儒雅的病友。「因為嚴重貧血,體力會很虛弱,沒有行動能力,甚至會呼吸困難。安寧護士會用嗎啡讓病人保持舒適,慢慢地睡著離去。」我們談了居家安寧需要有家人全天候陪伴,住院安寧可能有病房費的負擔。皙福先生早已想好這個問題。他太太的療養院也有安寧病房,經濟上也沒有問題。之後,我們沉默了一陣子。「 Are you sad or emotional? 」(你很難過嗎?)我問。其實,我是在説我自己,因為我捨不得這位像知己般的病人離開。我們都眼淚盈眶。他沒回答,只是伸出手跟我碰拳(fist bump,因為疫情期間,人們迴避握手或擁抱)。不朽人生前兩天開車時,在公共電台聽到一則感人的故事。一位第一次懷孕的媽媽莎霞,在生產前就知道她的同卵雙胞胎,一個是健康的,另一個患有無腦症。醫生告訴她,無腦症的孩子可能會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後就死去。她悲傷的心情可以想見;到底自己做錯了什麼,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或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才導致胎兒的異常發展嗎?她的無腦症兒子出生後六天過世。她跟她先生同意將孩子的一些器官組織捐給學術基構做研究。捐贈的同意書説明家屬將來沒有權利尋求研究結果或任何賠償。兩年半後,她的兒子有一天問她,弟弟是不是在天堂裡?他在那裡快樂嗎?這樣的童言讓她有個衝動,想知道她去逝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剛好過了幾天之後,她到波士頓出差。她知道兒子的眼角膜是捐給哈佛大學的研究機構,就打了電話過去,説明了自己的身分,請求一個造訪研究室的機會。接線生愣了一會兒,因為她從來沒有接到過類似的請求,但是她很熱心的幫忙,莎霞造訪了哈佛;帶她參觀的人也引她見到眼角膜研究室主任。他跟她解釋,新生兒的眼角膜細胞比成人的細胞有再生能力,但是器官的來源很稀罕、珍貴。「妳兒子的眼角膜細胞在我們研究室裡生長著。將來會造福很多人。」那一刻,莎霞覺得她的心幾乎要跳出她的胸口!「我的兒子在人間!」 「他在哈佛,他進了長春藤大學!」之後,莎霞全家人又陸續造訪了其他研究機構,去了解兒子的臍帶血細胞、視網膜及肝臟都用於哪些研究。誰知這個只「活著」六天的生命,變成永恆不朽呢!人生好走當我們告別人間,房子、車子甚至傳家珠寶可以留給子孫後代;但是詩人Mary Oliver問我們 What have we done with 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皙福先生留給他的家人和我的至寶,將是他的智慧、精神與思想價值。後記當我告知皙福先生我以中文寫了他的故事,他問我能不能給他一個英文版。看了我特別為他寫的英文翻譯後,他寫了很長的電訊給我。他和他的夫人結縭60年,她很依賴他,也很需要他的陪伴(companionship)。皙福先生覺得自己很有福氣,生在很好的家庭;他跟他的夫人旅遍世界;他們有很好的兒女子孫,一生結識了許多好友;真是沒有什麼遺憾了。他卻從沒料到他會先他的夫人一步離世。他並不懼怕死亡,而是捨不得她孤單。我告訴他我完全了解他的心情。我在網路找到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的中英對照,傳給皙福先生。他傳給我 Sullivan Ballou letter ,一封美國內戰陣亡軍官寫給他即將喪夫的妻子的告別信。那幾天,我的心滿溢著感動,為人間的真情摯愛哽咽無語。適逢美國紀念911恐攻二十週年,許多電視節目回顧那轉眼間灰飛煙滅的無數生命,令人感念生死的無常。不管年輕健壯或老病潺弱,我們在塵世的日子總是有限的,因此,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live 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as well as it can be.
-
2021-09-24 養生.心理學解密
被主管霸凌不辭職、被家暴不離婚…關係專家:容易歇斯底里的女性配上看似冷靜的男性,很可能成為「虐待關係」
許多心理學家和普羅大眾都認定,關係出了問題,雙方都要負責任,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錯誤觀念非常危險。許多場合都出現虐待關係,包括家庭、公司或是伴侶,不過往往彼此都沒被察覺,所以糾纏了一輩子。我們一定要了解這種互動模式,才能察覺端倪,進而預防或終結虐待關係。所有的控制型關係都會出現暴力言行,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行為的頻率、強度和動機也不同。在最嚴重的虐待關係中,有一方會不斷控制,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維持主控的地位。家庭暴力與虐待關係的專家班克羅夫特(Lundy Bancroft)指出,施虐手段是刻意計畫好的,目的是為了維持權力和長期控制對方。目前最常見的虐待方式就是情緒虐待,也稱為心理虐待。當然,所有的虐待行為都帶有情緒,沒有純然的身體虐待。我們被信任的人毆打,情緒和身體都會受到創傷。透過心理虐待,施虐者企圖減弱對方的權力或羞辱一番,讓對方越來越難反抗,易於控制。不管在家庭或工作場所,施虐者都會運用類似的心理戰術。同樣地,新興宗教領袖、獨裁者以及野心家,都會設法擁有至高無上的掌控權。透過精心的操弄手段,他們奪走了受害者的自主權,把他們變成順從的奴隸。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受虐者會維持虐待關係,不再反抗。為了達到目的,施虐者掌握所有的話語權,讓受虐者看不出來自己正受到控制;他不相信自己的看法,也不敢質疑施虐者的一言一行。施虐者會把責任推給對方:「這麼做都是你逼我的,我都是為你好。」或是故意大事化小:「事情沒有那麼糟糕,是你反應過度了。」受虐者不僅違背了自己的意志,自主權和自尊也會大受傷害,最後失去反抗的意念。就像在戰爭中,囚犯被迫去殺害自己的同袍;或是妻子被丈夫家暴,進而無法照顧小孩。施虐者在受虐者心中建立一座無形的監獄,效力和真正的牢房一樣。旁觀者通常很疑惑,質疑被家暴的太太為何不離婚,被主管霸凌的員工為何不辭職,或是被情緒勒索的兒女為何不斷絕親子關係。情緒虐待讓人身心俱疲,受虐者的自我價值感不斷下降,也越來越不信任自己的看法,情緒越來越不穩定、焦慮感升高,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們內心也累積許多不滿,但因為身處受虐關係中,為了人身安全或擔心害怕,便無法說出真心話。長期以來,他們會用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壓抑情緒。舉例來說,受虐者的家人曾經到家中探訪,可是施虐者卻找藉口不告訴受虐者,這名受虐者在悲憤交集下,情緒崩潰便哭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施虐者更覺得受虐者情緒不穩定、思緒雜亂,難以討好。在異性戀的虐待關係中,最容易看到這種互動模式。關係專家瑞爾(Terrence Real)提醒大家,容易歇斯底里的女性,如果配上看似冷靜的男性,就很有可能發展成虐待關係。根據統計,在虐待關係中,很少雙方都是施虐者,通常只有某一方在施暴。而在異性戀關係中,施虐者通常是男性,畢竟從先天生物條件來看,女性會比較弱勢。一般而言,男人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學習各種權力控制方法,這樣才能成為所謂的「真男人」;而女性在社會的要求下,傾向於當個好配合的伴侶、自主性低。當然有的施虐者是女性,畢竟除了異性戀伴侶外,同性伴侶、親子關係也都會出現虐待言行。許多心理學家和普羅大眾都認定,關係出了問題,雙方都要負責任,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這種錯誤觀念非常危險。不過,在權力控制的關係中,雙方的地位並不均等,衝突通常是某一方引起的。再說,不論你的另一半做了什麼,都不能當成暴力行為的藉口。虐待關係的指標怎麼知道自己正身陷虐待關係?專家認為,最重要的指標是自己的感覺。諷刺的是,受虐者反而無法信任自己的感覺。下列幾個問題有助於辨別情況:*發生衝突時,我是否害怕被對方恐嚇,身體和情緒都有畏懼的反應?*對方有尊重我嗎?*對方願意聆聽我的想法、感覺和需求,並且認真看待問題嗎?*把自己的擔憂提出來討論後,最後對方話鋒一轉,焦點全放在我做錯了什麼。*不論我多麼努力溝通,對話內容永遠沒什麼建設性。*是不是經常有罪惡感?*是不是過度注意彼此的關係,一直想找方法改善?*是不是覺得自己快理智斷線?*心情是不是隨著關係好壞而起起伏伏?*對方難以取悅,我始終對於現狀感到不安,很難有踏實的感覺。*自信是否減低了?*越來越難相信自己的體驗與看法。*衝突完兩人和好之後,還是擔心自己又會說錯話。*發生衝突後,對方是否負起責任,確實自我檢討,避免以後再發生類似問題?*我希望對方負起傷害我的責任,但他反而羞辱我,抱怨我要求太多、意見太多。*總是有口難言。*我想挑戰他的權威,對方卻反控我想控制他。*我感覺低人一等,在他面前抬不起頭。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事情都做不好。施虐者動不動就發脾氣,但受虐者連抱怨的權利都沒有。如果受虐者能察覺到自己的憤怒,就比較不會一再容忍對方的惡行惡狀。為了讓受虐者不生氣,施虐者最常用的招數,就是讓對方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被公平對待。受虐者一抱怨還會受到懲罰,使他不敢再多說一句。比方說公司的主管霸道又蠻橫,你在會議上忍不住抱怨了一下,工作量分配不均,心裡不太好受。這時老闆卻開始長篇大論,強調他為公司做了多少犧牲,員工又懶又不知感恩。講到最後,老闆覺得很失望、自己被糟蹋了,一言不發就離開會議室了,完全沒有回應你的問題。事實上,老闆向你傳達的訊息是,有意見的員工一定會付出代價。虐待關係一定會產生創傷,受虐者一定會經歷某些「創傷後壓力症」的症狀。這些症狀甚至在關係結束後也不會消退,它們不是懦弱的象徵,而是受虐的自然反應。理解這個道理,受虐者才有機會治癒。請留意,如果有讀者認為自己處在虐待關係,那麼你們的互動方式已超過本書的討論範圍,最好的辦法就是結束這段關係。如果你有人身安全上的疑慮,必須立刻採取行動,尋求協助資源,以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書籍介紹書名:關係免疫力:哈佛心理學家教你建立有韌性的人際關係,有效修復情感裂縫作者:梅樂妮.喬伊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2/19作者簡介/梅樂妮.喬伊(Melanie Joy)心理學家,畢業於哈佛大學,專長領域為人際關係、溝通與社會變遷。她的著作獲獎無數,也是國際知名的演說家、訓練師以及組織教練。她的工作成果獲得世界各大媒體報導肯定,包括《紐約時報》、英國BBC、澳洲ABC電視臺,更多訊息可詳見www.melaniejoy.org/延伸閱讀: 打完AZ怕有副作用,「第2、4、30天」要留意!家醫科醫師:施打後第●天是血栓觀察期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眾自費抗體檢測放行了! 機構須符合4大共識則可申請
國內有網友四叉貓及YouTuber施打完疫苗後,紛紛自費到診所進行抗體檢測,此舉也使替民眾檢驗的禾馨診所面臨開罰,抗體民眾應有檢驗抗體「知的權利」,指揮中心也鬆口會與專家進行血清抗體檢驗指引,醫療應變組組長羅一鈞指出,初步已達到四點共識,會開「綠燈」讓民眾檢驗,包含向主管單位提出檢驗及收費標準才能提供該服務。羅一鈞指出,醫事機構可向衛生局提出申請,衛生局審核自費收費標準和執行能力合適後,就可以提供這個服務。相關指引則參考歐美建議,強調「民眾檢測結果,無法完全等同於判斷感染或打過疫苗的保護力高低或有無。」第一,醫療機構除提供服務之外,檢驗前後都要詳細說明方式、結果的意義等,民眾才能正確解讀。第二,是避免民眾染疫後,尋求錯誤檢驗途徑, 所以檢驗前要審慎評估是否有疑似症狀,如TOCC風險,若疑似染疫應該做PCR篩檢,而非抗體檢測。第三,報告要載明是用什麼FDA核可的檢驗試劑及項目進行,如S蛋白或IgG、IgM等等方式、哪種廠牌、數值和判讀標準。第四,目前試劑廠牌很多很難訂定統一標準收費上限,地方政府可依照醫療法21、22條去審核。羅一鈞也說,抗體檢驗結果不代表保護力,若民眾該打疫苗就要去打,也不能因此而疏於防疫措施的落實。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去年初未編疫苗採購經費致採購延宕?陳時中:那時無疫情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今於立法院質詢時指出,原有紓困振興特別預算及去年3、4月第一次追加的2100億元預算中,只有編列疫苗研發經費,沒有採購經費,是否為採購延宕及到貨量低的原因?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疫苗採購編的時間比較晚,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疫情」,他也說明,後來編了411億元,明年也有公務預算支應,目前疫苗採購編列預算總共340億元,已經用了217億元,「相關預算都有如期如實編列」。李德維也詢問行政院長蘇貞昌,給行政院團隊在防疫、紓困、振興的成績打幾分?蘇貞昌表示,防疫紓困振興是三連套,必須連著做,有些甚至得重疊做,現在已在振興,同時有在紓困,防疫也不能鬆懈,至於成績的話,一直以整個行政及防疫團隊不眠不休、任勞任怨,在國際疫情險峻下穩住疫情為榮,為全體國人同胞一起努力抗疫,穩住疫情的成績為傲。對於美國宣布完整施打疫苗者才可以入境免隔離,台灣是否仿效?蘇貞昌表示,美方還沒定案,會透過駐處跟美國多溝通了解狀況來因應;陳時中則說,對於會不會像美國用疫苗護照做邊境管理,目前還需要再觀察,因為現在突破性感染蠻多,會先把內需創造起來,把疫苗打好再來處理邊境問題。談到網紅四叉貓驗疫苗抗體,診所卻恐受罰的事件,陳時中表示,很多事情在醫療行為有某種程度的規範,沒有反對人民知的權利,但解讀這些數據要很小心,必須符合相關規範;他也說明,符合醫療法及相關項目、收費標準就可以驗。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是否跟進美入境須完整打疫苗 陳時中:還需觀察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今天質詢時表示,台灣是否跟進美國,要求所有外國成人旅客必須完整接種疫苗。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說,近來突破性感染蠻多的,因此還需要觀察,目前先以守好、疫苗打好為目標。行政院長蘇貞昌及相關部會首長,今天赴立法院列席報告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第4次追加預算案編製經過,並且備詢。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20日宣布為避免外籍旅客帶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毒入境,美國11月初將採取嚴格規定,要求所有外國成人旅客必須完整接種疫苗。李德維質詢時問到,台灣是否會仿效美國的政策?陳時中指出,目前還需要觀察,因為近來突破性感染案例蠻多的,台灣目前要將內需先創造起來,以守好、疫苗打好為主要目標。蘇貞昌則表示,美國的計畫還沒有完全確定,將透過駐處多與美國溝通。李德維也關心採購疫苗相關預算的編列問題,質疑為何沒有在紓困特別預算中看到?對此,陳時中說,疫苗採購預算因之前還沒有疫情,編列時間比較晚,後來總共編列新台幣411億元,明年也有公務預算支應,目前編列疫苗採購預算340億元,運用了217億元,都有如期如實編列,未來疫苗預算相關經費會以疫苗基金名義,由公務預算編列。李德維也問到,網紅「四叉貓」自費驗高端疫苗抗體,但醫療院所可能挨罰,人民沒有檢驗抗體的自由嗎?陳時中說,醫療行為要有所規範,不反對人民有知的權利,但解讀數據要很小心,打多少劑疫苗、時間點等,驗出來都有不同,一切都要符合醫療法規。此外,針對好食券必須數位綁定才能獲得,李德維認為,這是對少用網路的老人、小孩有所歧視。蘇貞昌回應說,五倍券推出後各部會、地方政府、業者推出加碼,這不是歧視,但可以去發明老少咸宜、城鄉都歡迎的活動,讓加碼更多采多姿。
-
2021-09-20 新聞.元氣新聞
十二夜讓她走上動保路 一點關注就能匯聚改變的力量
每年8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國際流浪動物保護日」,我們在八月底時報導了國內流浪動物的現況與改變。在台灣,還有許多動保人士默默為爭取動物權而努力,一點一滴改變浪浪予人「悲情」的印象。今天推出的番外篇,是一位女孩受電影「十二夜」感召,而與父親投入動保之路的故事。身穿白色上衣,寵溺的看著身旁浪犬,是Claire給我的第一印象。現任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監事的Claire(王愛中),曾擔任新北市兩所動物之家的志工,平日跟著9貓1狗生活,統統都是她從街頭還有收容所陸續收養回來。從電影院出來後,和爸爸用行動關懷台灣動物權。談起走入動保領域的契機,《十二夜》是一切的起點。當時的她剛回到台灣,跟著剛從公務機關退休的爸爸一起進電影院看,兩人都哭了,不敢相信這樣的事情會在台灣發生。她跟爸爸決定要展開行動,她成為動物雜誌編輯,並走進了收容所擔任志工;爸爸則加入動物生命關懷協會,以監督行政機關及立法為目的,保障台灣動物權利,後來更成立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關注動物權立法。走進收容所當志工,帶狗狗放風是最快樂的事。台灣的動物收容所早期多建在郊區,一個籠子通常會有8到9隻狗狗一起待著,隨著入所動物越來越多,收容所也逐漸變得擁擠,如果沒有適當的洗澡清潔,很難吸引民眾認養。因此Claire每周到收容所第一件事情,就是帶著狗狗出來擦洗身體,過程中也會觀察哪幾隻狗的狀態最近比較適合被認養,可以多帶他們出來散步走走,提升認養的機會。牽著多隻收容所的狗狗到野外奔跑活動,對她來說便是去收容所擔任志工最快樂的時光。對所內動物如數家珍,迅速媒合認養人。許多志工會親手幫動物拍攝照片、經營社群帳號,讓更多人看見收容所裡的浪浪。也有的志工對所內的動物如數家珍,只要有人上門想認養,他就會是最好的推銷員,每一隻狗的名字、個性、甚至是過去的狀態都很清楚,能迅速為認養人媒合到合適的毛小孩,為他們找到新家。除此之外,她還會跟幾個志工一起布置環境,希望可以改變收容所過去帶給大眾既定的印象,也可以是充滿音樂、歡笑與創意的地方。零撲殺關掉了後門,至少是改變的開端。許多人都認為零撲殺政策上路匆忙,Claire反而認為政策的實施對推動台灣動保仍有正面影響。她說明過去收容所執行動物撲殺有20年之久,這麼多生命離開,收容所並沒有改善,動物的生死在這裡像是一個循環、沒有人在意。體制上的改變,像是一個齒輪,終於能推動更多人思考如何改變認養的現況,甚至加入更多創意。Claire形容零撲殺政策「像是關掉一個後門」,至少是改變的開端,讓縣市政府願意正視流浪動物問題,甚至著手改善動物收容及認領養環境。大眾的關注,可以改變收容所的悲情。「當你讓民眾感覺到你很珍惜這些在所內的動物,讓他們在這邊活得有價值,就會影響民眾對動物的態度,會更認真的對待寵物。」「收容所只能有悲情嗎?」Claire在部落格上提問。從不敢踏入收容所,到著手改變收容所印象、寫文章推廣領養概念,Claire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再次給收容所一個機會,撥空走進去看看,「了解這裡需要什麼,缺乏什麼,充滿什麼;大家在努力什麼、我們改變了什麼。」每一個人付出的一點關注與努力,都能促成巨大的改變。而改變,正在發生。
-
2021-09-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順民意「知的權利」 下周三開會擬檢驗抗體指引
網紅四叉貓日前施打一劑高端疫苗,到禾馨診所自費做抗體檢測,結果抗體量偏低,不少民眾跟風去禾馨診所驗抗體,事件引來指揮中心、北市衛生局關切,追查是否違反醫療法予以開罰。不過多數專家認為,民眾有知的權利,且檢驗抗體後續可作為追加第三劑疫苗依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下周三會與醫療應變組開會,針對抗體檢驗訂定指引。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僅12家指定醫療院所可驗抗體,之前只供機組員公費檢測,未開放一般民眾自費檢驗,若需申請檢驗費用,需經地方衛生局申報核可。但專家認為,民眾有知的權利,中央應建立檢驗抗體標準,並根據其抗體數值做基礎,作為追加第三劑疫苗考量依據。陳時中說,民眾自行檢驗很難做第三劑參考,但指揮中心有和專家討論抗體監測計畫,來作為第三劑參考。而下周三也會與醫療應變組進行會議討論,針對抗體檢驗訂定指引,讓民眾及醫療院所未來有所依循。未來訂定檢測抗體指引,代表民眾可自費檢測?陳時中表示,只要是合格的檢測,我們都不會反對,訂定指引用意,是要提醒民眾哪些情況需要注意,例如檢驗出陽性時,是代表施打疫苗陽性,還是染疫過後的陽性,需要來做區分。未來會請醫療應變組做依循。禾馨診所營運長林思宏昨晚於臉書貼文,稱先前有向北市衛生局報備,但當時北市未同意,原因是疾管署沒有相關規範。對此,陳時中說,主要看禾馨是否符合醫療法規定,由於法律執行10多年了,執行面會由地方衛生局來釐清,目前公費僅開放12家醫療院所可檢驗抗體,若民眾有自費疑慮,訂定指引也會參考斟酌。
-
2021-09-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影/台中網紅打過高端也驗抗體 比較兩友人打AZ、莫德納
網紅四叉貓日前在臉書公布高端疫苗抗體報告後,在網路引發熱議。台中網紅「任葛格」(本名洪鑫任)也施打高端疫苗,跟風到台北禾馨診所驗抗體,還找兩位打過AZ、莫德納的朋友一起檢驗比較。台中市衛生局對「任葛格」作法不於置評,僅強調,台中目前只有台中榮總1家醫院可執行自費血清抗體檢驗,執行的是指定專案國籍航空機組員自費血清抗體檢驗,收費標準以1000元為上限﹙含檢驗費、診療費),已依醫療法第21條規定報請台中市衛生局核定,檢驗結果需經中央判讀,目前僅受理專案指定自費檢驗。台中網紅「任葛格」(本名洪鑫任)身高171公分、體重90公斤身材壯碩,8月27日才施打完高端疫苗約18天,自費驗出IgG數值是130.2 AU/mL,比施打過AZ、莫德納超過2個月的朋友少4倍之多。任葛格說,驗抗體的想法跟四叉貓不同,他希望讓大家了解把疫苗打在人體內的抗體狀況,利用拍影片方式記錄,「我認為有疫苗就打,所以用自己親身體驗告訴大家,原來我身上的抗體至少還比沒打過的人多」,也請教過律師法律問題,覺得大家要有知的權利,畢竟疫苗是打在人體,不是打在動物身上。他的兩名友人也一起自費篩檢,A同學打過AZ疫苗,175公分、103公斤;莫先生177公分、96公斤打莫德納疫苗已約2個月,前者AZ的驗出IgG數值是516.1 AU/mL、莫德納的驗出IgG數值529.4 AU/mL。A同學從事攝影工作,他受任葛格邀約一起去驗抗體心情相當興奮,希望趕快拿到報告跟家人分享,因他是家族中算最早施打的人。A同學說,身上有抗體保護,外出工作就不怕被染疫,自己也拍片紀念這一段過程,希望能鼓勵周遭朋友快去打疫苗。台中市衛生局強調,疫苗抗體檢驗及判讀,涉及非常專業的檢驗技術及專業醫療判讀。此外,疫苗接種後抗體反應因個人體質而有差異。呼籲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政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說,目前並未開放民眾自費檢測抗體,醫療院所恐要開罰25萬元。
-
2021-09-17 新聞.元氣新聞
替四叉貓驗抗體恐挨罰 禾馨診所:為什麼一般人不能知道自己抗體?
網紅四叉貓「劉宇」日前在Facebook公布自己接種高端疫苗後的檢驗抗體報告,但國內並未開放民眾自費檢驗抗體。台北市衛生局今表示,目前並未核定相關收費標準,若有醫療院所提供該向服務並收取費用,最高可罰25萬元;禾馨診所回應,檢驗是合法的,若衛生局要罰會給予尊重;劉宇則決定「先看風向再說話」。劉宇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施打高端後15天的抗體報告,但數值偏低,還說是在禾馨診所檢驗與價格資訊。他在幾天內又陸續貼初期友人打高端後1個月後和AZ+莫德納混打抗體數值,都大約是劉宇的140倍。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未開放民眾自費檢測抗體。對此,北市衛生局專委歐佳齡表示,若幫民眾執行相關檢驗,會有自費收費標準問題;醫事管理科科長何叔安說明,中央沒有開放指定機構外從事檢驗抗體,醫療機構即便向衛生局申請自費收費標準也不會同意,若民眾被收費,只要被檢舉,將依據《醫療法》處分5萬到25萬元,進行檢驗民眾本身不會處分。禾馨診所營運長林思宏受訪時說,目前台灣抗體檢驗本來就有開放機組人員做,但他反問,現在指揮中心只開放給機組員驗,為什麼一般人不能知道自己的抗體?林思宏說,政府說疫苗好但打完又不給人家知道有沒有效,民眾打完疫苗想了解身體狀況,這是民眾知的權利。林思宏強調檢驗抗體是合法的,診所有替員工作檢驗,除了劉宇有自費驗抗體,其他民眾也有來自費檢驗,若衛生局認為此舉是違法要裁罰,診所予以尊重。劉宇受訪時則回應「希望禾馨不要被罰」,也決定先看風向看看是違反哪個,再想想看要說什麼。劉宇也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不需要學習複雜的醫學知識,只要花個1000元檢驗費,就能夠把抗體量化成一個能夠比較的數值,即使IgG抗體跟中和抗體是高度正相關而不是跟保護力絕對有關,但大家也是驗得很開心,反正有數字能比較就是有趣好玩。
-
2021-09-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樓傳確診 遭清空住戶可聲請提審!法律人籲指揮中心說清楚這三點
七月時高雄市某大樓出現確診者,高市府要求住戶必須離家住旅館,打開大規模「預防性隔離」先例。日前桃園某校因機師兒確診,所有「接觸者」及「接觸者的接觸者」強制集中隔離,近期新北市某社區大樓居民也是如此,倉促打包行李、搭專車去指定場所隔離。許多飼主倉促間找不到人託付年老貓狗,只能含淚交給動保處暫顧;也有民眾半夜被載到防疫旅館,旅館卻說沒空房,全家半夜在街頭驚慌失措。上述關於「接觸者的接觸者」之創新匡列隔離辦法,目前並未見於任何正式發佈之指引,疾管署官網的「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仍停留在今年5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僅在記者會上口頭解釋,說這是為了預防接觸者後續若有確診,其接觸者已被隔離,社區威脅較低。數百人被迫離家,這樣的說明在法律上充分嗎?法律人不這麼認為。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全峰表示,指揮中心應說清楚,支持上述作為的科學證據在哪裡、如何定義「接觸者的接觸者」、若有需要隔離,是否已採取對人身自由最小侵害的手段。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王曦表示,上述民眾符合聲請提審的資格,不論本人或他人都可聲請,上網下載「提審聲請狀」寄到所在地方法院,依法會在24小時內開庭審理,若提審成功,訴求在家隔離者就能回家。吳全峰表示,指揮中心在記者會上的口頭說明,理由完全不夠充分。「把越多人關起來,風險一定是最低,但是對權利的侵害是最大的」,要採取如此高強度的作法,指揮中心應說明是否有科學證據可證明「接觸者」和「接觸者的接觸者」有一樣高的風險,所以應採取相同強度的隔離手段?再者是要說清楚如何定義「接觸者的接觸者」。吳全峰表示,接觸者的接觸者是指同住家人,還是包括足跡中潛在接觸者的接觸者?如果不能講清楚定義,那之前收過簡訊的百萬人,是不是也都要預防性隔離?最後是「是否以確保採取最小侵害的作法。」吳全峰表示,今天台大醫院也有護理師確診,但他的接觸者、接觸者的接觸者,都不用被隔離,指揮中心的理由或許是,因為他們平常都有戴口罩、可持續做健康監測,所以可以不用集中檢疫,那為何桃園校園內依規定全程戴口罩上課的同學及其家人得到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隔離?「新加坡也有類似做法,但是作法比較細緻。」台灣大學醫學系教授黃韻如表示,她有一位朋友,女兒小學班上有同學確診,整班同學都是第一圈接觸者,都得隔離,但是可以選擇在家或是去旅館。選擇在家的,其他家人就會受到影響,比如某些學校會規定,如果同住家人有在家隔離,該學生就不能到校上課,只能在家線上學習。所以後來她的朋友就選擇和女兒一起去飯店隔離,新加坡的隔離飯店都有四星級以上,民眾不會太埋怨。吳全峰強調,對人民自由權的限制,必須要有其必要性,要有適當的目標,必須要能證明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係,也要確保已經採取最小侵害的做法。指揮中心要說清楚,今天桃園學生、社區居民的感染風險管控,除了強制集中檢疫,已經「別無他法」嗎?相關民眾可以考慮聲請提審,請法院來評判。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王曦表示,任何處於拘禁情境的人都可以申請提審,不論是本人或他人代為申請都可以,可下載聲請「提審聲請狀」,將個人資訊、所在地點、聲請理由(例如對措施的質疑、措施對自己的侵害等),郵寄到所在地方法院。王曦表示,法院依法必須要在24小時內開庭,必要時會與聲請人視訊,法官會審查這項措施進行形式審查及或實質審查,如果聲請成功,訴求回家隔離的人就可以回家。如果對於聲請提審有疑問,可以致電法律扶助基金會的全國諮詢專線或法扶分會,也可以致電詢問台權會。黃韻如提醒,或許問題不在「把人抓去隔離」本身對不對,而是作法上如何能夠有更細緻的公共服務。忽然接到要被隔離的通知,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焦慮緊張,現在觀察起來,「公共服務」如何展現「同理」是台灣很欠缺的,特別是最近,台灣社會似乎已經為了「零容忍」犧牲了社群間的同理,從把苗栗移工的個人物品當垃圾亂丟,到對待機組員、對待忽然被匡列隔離的人,都呈現出一種對於「非我」的暴力與冷酷。提審聲請狀(當事人本人聲請)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370-4324-71501-1.html提審聲請狀(他人聲請)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370-4325-cb9e0-1.html法律扶助基金會https://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home台灣人權促進會https://www.tahr.org.tw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將提新數據闖關EUA 陳時中:交給專家探討
先前申請新冠疫苗EUA(緊急使用授權)未通過的聯亞生技將捲土重來,聯亞昨晚表示,將提交新數據給食藥署,申請EUA再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審查就留給專家探討。聯亞昨晚發表最新結果表示,針對50位年齡為18至64歲的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在接種二劑後八到十個月後再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所有受試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對於武漢原生型病毒株與Delt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校價遠優於BNT莫德納及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將於本周向食藥署提出二期臨床試驗計劃書變更,近期也會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稍早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則對此表示,送件是人民的權利,「要送當然可以送」,但受試者數量很少,不一定能說服委員。不過目前食藥署沒看到資料,也沒辦法說什麼,「我們會先看看再說」。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將提第三劑接種資料再闖EUA 吳秀梅:很困難
先前申請新冠疫苗EUA(緊急使用授權)未通過的聯亞生技將捲土重來。聯亞昨晚表示,已探討原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延伸測試、接受第三劑疫苗施打免疫反應,據結果顯示,受試者對新冠病毒株及Delta變異株,均產生高度中和抗體效價,也優於其他疫苗,新數據近期將提交食藥署申請EUA再審。但是否會通過再審,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直言,「很困難」。聯亞昨晚發表最新結果表示,針對50位年齡為18至64歲的第一期試驗受試者在接種二劑後八到十個月後再接受第三劑UB-612疫苗施打,所有受試者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對於武漢原生型病毒株與Delta變異株的中和抗體校價遠優於BNT莫德納及高端疫苗。而聯亞生技將於本周向食藥署提出二期臨床試驗計劃書變更,近期也會提送新數據至食藥署申請EUA再審。吳秀梅對此則表示,送件是人民的權利,「要送當然可以送」,但受試者數量很少,不一定能說服委員。不過目前食藥署沒看到資料,也沒辦法說什麼,「我們會先看看再說」。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不良反應衝擊 移工拒絕打疫苗
越籍移工阿文來台6年多,在織帶工廠操作機台,有空就滑手機看有關台灣的越南文新聞,1922預約平台開放意願登記,仲介公司詢問意願,他認為「很多人打疫苗出問題」,毫不考慮就回絕;印尼籍看護阿友照顧8旬阿嬤,就是不肯打疫苗,還比手畫腳指很多人打完後「那個」,雇主追問「誰告訴妳?」她用生硬國語說「印尼新聞有講」。國人施打AZ疫苗後陸續傳出疑似不良反應或猝死個案,讓不少外籍移工對接種的態度從觀望轉為抗拒,更別提施打高端;雇主夾在防疫與勞動權益間傷透腦筋,即使雇主親自示範接種,移工仍不為所動,讓主雇雙方備感壓力,關係變得緊張。台北雇主小惠說,她拜託照顧婆婆的移工上網登記打疫苗已被拒絕多次,「移工堅持要嬌生疫苗才打,但台灣哪來嬌生?」最後雙方溝通,請移工休假時別出門,加發一千元「不出門獎金」,避免外出增加染疫風險。彰化縣溪湖鎮一家機械公司雇用近20名移工,逾半不肯打疫苗,雇主夫婦以身作則「打給他們看」,翌日向移工出示打過疫苗的手臂和接種卡,移工仍不為所動。有雇主說,若看護不幸染疫,實在沒有人可以照顧。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秘書長黃姿華表示,移工不想打疫苗的原因包括懷疑疫苗安全性或偏好特定廠牌;但家庭看護工未被列入各類對象,只能與本國成人一起登記意願,有些人「想打也打不到」,和多數台灣人一樣。據統計,全國約有70萬名外籍移工,其中近46萬人為產業移工,看護工23萬餘人,這還不包括5萬多名失聯移工及逾期或無居留證者;基層衛生官員指出,移工注射疫苗非地方管理權限,排在第幾類?有多少人沒注射?完全不清楚,只能鼓勵雇主勸移工施打,以免防疫出現破口。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許淳淮說,1922不是多語平台,勞動部開發1995LINE Group製作多語的操作步驟懶人包供移工登錄,但有多少移工使用?政府對移工的防疫宣導側重在多洗手、戴口罩,應建置多語解答防疫問題、注射疫苗資訊和預約系統,方便外國人操作。自負染疫風險 移工傳被迫簽切結書記者簡慧珍/彰化報導「休假是我的權利,外出(或不打疫苗)染疫是自己責任,如造成雇主營運損失,一概跟仲介公司無關。」許多移工抱怨被仲介要求簽切結書,要求自負染疫風險,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認為台灣勞動人權還有進步空間。台灣國際勞工協會表示,移工圈流轉著被要求簽切結書不公平對待,抱怨的大多是工廠移工,移工可能在擔心工作不保壓力下妥協,無可奈何地接受疫苗注射。勞動部指出,疫苗接種非屬強制性,雇主若有此舉已涉違反刑法強制罪規定,可移送偵辦。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注射疫苗屬侵入、預防性治療,政府不能強迫國民注射,也無法強制移工接種,須採勸說和誘導。「都是道德勸說,哪敢要求寫切結書?」彰化縣某紙器加工廠林姓負責人說,移工也怕染疫,放假不敢出去。陳姓仲介表示,願意和不願注射疫苗的移工約各占一半,仲介沒強迫接種及要求簽切結書,「要是真打出問題,誰敢承擔道義責任?」▌延伸推薦:憂失聯移工未打疫苗成防疫破口 地方政府發特赦令卻成效冷清
-
2021-09-04 性愛.性福教戰
人老後就沒有性需求嗎? 滿足老年人性愛有益身心健康
退休後的生活,除了玩賓果遊戲、養貓、編織之外,還有美好的性愛!對親密行為的渴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只是一種偏見。We-Vibe是為所有人的愛情生活提供創新產品的領先製造商,性治療師、性學家鄭義鑫與世界各地的性治療師及退休的人們進行交談,深入了解老年人的性生活。在5個娛樂及教育影片中,他們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及見解,指出了最常見的謬誤,並提出了良好的性愛技巧建議,令主題更為吸引。台灣人不敢討論的禁忌話題 導致對性有錯誤的謬思We-Vibe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有51.9%的台灣人認為性慾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臨床護理雜誌》的一項研究中透露,最重要的個人因素及性活動的預測因素是對於正向的性態度及知識、較低的壓力水平及較少的失能。在中華文化中,不願討論性慾以及缺乏正確及可用的信息可能會導致許多老年人的性功能及生活質量下降。在這項研究中,他們發現性活動的流行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但仍然有很多男性及女性會在70及80歲的時候進行陰道性交及自慰。當說到戀愛情節,在電影和電視上大多只會看到年輕人,這會讓人誤以為在老年時會性需求會減弱,而在We-Vibe的活動,不但展示了老年人的性需求,而且還展示了老年性生活帶來的快樂程度,希望從而改變這種觀念。性慾並不會因年齡增長而衰減 破除對於性的迷思「我們不可能在不與老年人交談的情況下,了解他們的慾望和偏好。」We-Vibe 性賦權主管Johanna Rief解釋,愛和性慾並不會因年紀增長而衰減,希望透過這些影片,鼓勵人們討論性需求,並尋找出新的方法來體驗他們的性行為,並不會再感到羞恥。在這次活動中,We-Vibe與7名60歲以上的人討論了他們的性偏好及行為,以及身體的變化如何影響性的需求。此外,提倡不老性慾的作家Joan Price接受了訪問,談論她最常見被問到的問題。其他國際專家,包括性治療師及醫生也消除了對老年性行為最普遍的偏見和錯誤假設。1.重新定義何謂性愛性慾可以隨著年齡改變。但這是個打破「性等於插入的性行為」這既定觀念的機會,並嘗試新的事物。往往會因此重新發現新的偏好、性感區域及與伴侶的聯繫。所有接受訪問的參與者都表示性愛已經產生了變化,現在的他們比年輕時更享受性生活。「放開你過往的性愛,因為我們都回不到 20 歲了」Joan Price解釋說,把它當作探索之旅,找出如何讓現在的你帶來最大的快樂、興奮及性高潮。畢竟,7.3%的台灣受訪者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性生活會變得更加輕鬆,因為你會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性愛也可能因此變得更加親密,因為你可能已經與同一個伴侶同床共枕多年。2.與外表無關作為身體積極運動的無意識支持者,所有參與者都反復指出外觀在性行為中並非最重要的部分。假如你對自己的外觀感覺良好,便可以更享受與伴侶間的親密關係。幾乎所有參與者都指出性生活令人快樂及不受拘束,因為他們不再那麼擔心自己的外表。作為年輕人,本來就會希望對自己的身體有自信,無論社會壓力及美麗的理想是怎樣的。3.美好及安全的性愛讓彼此都能感到愉悅透過媒體及色情電影,許多人認為他們清楚地了解他們的伴侶最喜歡是什麼。但是偏好及需求是非常個人化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及慾望,在最理想的情況下,更能與自己更好地溝通。總結出73歲的Peter的說話「你認為可能對別人有吸引力的東西,不一定可以吸引別人。」不幸的是,老年人往往經常忽視避孕的重要性,即使意外懷孕的風險非常低,但年齡與性傳播疾病感染並沒有關係。We-Vibe目前的調查顯示,超過55歲以上的人並不重視安全性行為。在長期關係中,這方面當然可以不去重視,但若在交換伴侶的情況下,老年人也應該採取避孕措施來保護自己避免感染性病。4.溝通讓性愛更加美好溝通是維持良好關係及良好性生活的關鍵,傾聽與表達自己的願望一樣重要。即使是在長期關係中,當某些接觸感覺並不像以往那樣良好時,讓你的伴侶知道也很重要,相反地,也代表著值得嘗試新的事物。5.重質不重量的性愛當然,性慾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例如,對性的普遍慾望可能會減低,同時也可能需要長時間才能被喚醒,或者可能對某些刺激的反應會產生變化。然而,身體仍然會對觸摸作出反應,因此通常只需要開始觸摸自己,就可以引發性慾及慾望了。即使身體產生了變化,但老年性行為也不可被忽視,因為除了感覺良好之外,性行為對健康的好處也超越了壞處。除此以外,性愛也可以改善你的情緒,有助抵抗抑鬱的情緒、增強免疫系統及有助於緩解疼痛。老年人的性需求應該被重視 滿足愉悅有益身心健康鄭義鑫指出,老年人的性需求,在社會和家庭的認知裡,通常被疏忽、壓抑和限制的,不過即使老年人的性機能和性慾都漸漸退化,身體想被撫觸、被渴望的需求仍然是存在的。性權是各年齡階段都需要被重視的,尤其是老年人在性的心理與生理需求,用適合自己的性活動或親密和愉悅的愛撫而達到滿足,甚至性高潮可以來活化腦部狀態。要提升老年人對性愛的正向態度和積極作為,除了社會和家庭成員的開放和接納之外,還要調整一些老年人對性愛的刻板印象,例如:性愛是年輕人的權利、性生活只能是陰莖與陰道的性交等等,和進行性溝通增進彼此的共識,若有性功能不足的部分可適當利用性輔具或情趣產品,一樣能為個人和伴侶間的性活動,帶來回到年輕般的感受,對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壽都有助益。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性愛是組成整個人的其中一個部分,並滿足個人對情感和身體親密度的終生需求。大部分成年人,無論年齡都應該能夠享受性關係帶來的滿足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9-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車隊司機遭爆雙北兩邊跑躲隔離14天 業者這樣說
政府去年起推出防疫計程車,但有投訴人爆料,台灣大車隊旗下司機利用台北及新北市管制空隙,躲避14天自主隔離規定,恐成防疫破口。但北市交通局表示,若該司機健康無虞,且是到新北開防疫計程車,就沒有違反規定,如果是接送一般乘客,最高罰9萬元;台灣大車隊表示,都有嚴格排班,不會有台北司機跑到新北跑車的行為,後續會加強管理司機排班情況。投訴人指出,防疫計程車駕駛需自主隔離14天,之後才能繼續接送居隔者,舉例來說,8月份在台北接送居隔者,原訂9月1日至14日需自主健康隔離,最快9月15日才能繼續開車。由於隔離完結束後半個月也就過去了,所以幾乎是「做1個月、休1個月」的循環。投訴人表示,台灣大車隊旗下不少防疫計程車司機為了能無痛接軌繼續開車賺錢,在台北市及新北市主管單位沒有互相比對防疫計程車駕駛的名單下,台北跑完後,即刻轉往新北繼續載送居隔者,而負責造冊的經理梅耀宇也默許並協助駕駛逃避居隔14天的規範,質疑司機若確診,其足跡恐遍及雙北各角落。台灣大車隊表示,台北防疫計程車/專責防疫計程車造冊司機,依照規定為上班30天,每天工作約6小時,接獲衛生局通知後,防疫計程車專門載送採檢陰性的居家隔離者回家或到防疫旅館,專責防疫計程車則載送採檢陽性的確診者至醫院。台灣大車隊表示,由於雙北負責管理防疫計程車/專責防疫計程車的單位不同,加上有造冊及嚴格管制,原則上不會出現台北司機跑去新北載送居隔或確診者的情況。司機每天上班時,系統會啟動機器司機才能發車,輪到14天自主隔離時,機器就會關閉,司機不可能有辦法開車去其他縣市載客。北市交通局表示,北市防疫計程車/專責防疫計程車是與台灣大車隊簽約,目前約有40輛,會視疫情狀況增減,過去疫情嚴峻時,雙北有協議可互相支援,但只可載送需居隔或確診者,不能接送一般乘客。針對自我隔離14天規定,其實可彈性調整。交通局表示,不管防疫計程車司機是跑30天後,在家自主隔離14天,還是跑60天、90天後再隔離14天,只要做好防護,健康狀態無虞,並在一段時間後進行自主隔離、休息14天即可,倘若違規接送一般民眾,不管是台北司機去新北載送,還是新北司機到台北跑車,雙北市府都有權利依照公路法,處9000元至9萬元。
-
2021-08-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預約BNT 3小時197萬人
指揮中心昨重開意願登記平台,三小時內湧入一九七萬多人登記BNT疫苗,其中十八點七萬人是首次進行意願登記的新血,創下紀錄。BNT疫苗意願登記啟動,卻強碰第七輪AZ疫苗接種,民眾若想更改意願換BNT,須等到八月卅一日下午四時以後,許多民眾擔心上不了BNT施打列車。BNT疫苗昨天下午二時開放登記,開放三小時逾一九七萬人表達接種BNT意願,獨鍾BNT鐵粉有十三萬人。另外,BNT開放登記後,動搖莫德納鐵粉,原本「非莫不打」的人有近二百萬,昨僅剩下一二五萬人,少了近七十五萬人,部分莫德納鐵粉開始複選BNT疫苗。今天為第六輪高端疫苗施打最後一日,也是第七輪AZ疫苗預約首日,平台規則仍讓人摸不清頭緒。有民眾表示,當初勾選「AZ、莫德納、高端」全餐,沒想到打到高端疫苗,如今BNT疫苗即將到貨,「要不是打了高端,蠻想改打BNT的。」另有人無奈指出,第六輪錯過高端疫苗施打,照道理可加選BNT疫苗,平台卻拒絕。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六輪預約高端疫苗者若未如期接種,須要等到八月卅日下午二時才能加選。由於第七輪突然宣布啟動,連帶影響民眾昨天意願登記權利。指揮中心先以七月十九日前登記有意施打AZ疫苗的人數資料,發送簡訊及開放疫苗預約資訊。這群人若想棄AZ改BNT,得等到第七輪疫苗預約期滿,即八月卅一日下午四時之後,才能進入系統更改意願。
-
2021-08-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施打高端後死亡4例 花蓮連兩天接種「爽約率」破1成
國內開打高端疫苗3天,傳出有4例在接種後死亡,影響民眾施打疫苗。花蓮昨天有103人預約打高端但未到場接種,「爽約率」達12.7%,昨也通報一例接種後嘔吐的非嚴重不良事件。花蓮縣自8月16日至20日,完成高端疫苗預約有5168人,可在縣內10家醫院、34家合約診所及12鄉鎮市衛生所施打。花蓮高端疫苗預約率原本就不高,疑似因接種後陸續出現死亡案例,影響民眾施打意願,「爽約率」逐日提高。根據花蓮縣衛生局統計,高端疫苗施打第一天1422人預約,有1287人前往接種,135人未接種,未到率9.5%,但24、25日接連兩天未到率都超過10%,24日預約數1101人,接種數977人,未接種124人,未到率11.3%;25日預約數808人,接種數705人,未接種數103人,未到率再提高到12.7%。此外,昨接獲通報有一例嘔吐的非嚴重不良事件,也是花蓮施打後唯一通報的不良事件。至於民眾施打高端的意願是否受影響?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上都已說明,就他個人的想法,打疫苗是每個人的權利,但也要看每個人的意願,他的立場是鼓勵任何人打任何疫苗。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郝龍斌、楊志良聲請停止高端疫苗EUA 法院這理由駁回
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及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向行政院提出訴願後,又至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遞狀,聲請停止執行衛福部對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處分。合議庭審理後,認為聲請人非屬本案適格當事人,今裁定駁回聲請,可抗告。郝龍斌批評,「衛福部是危害民眾健康,我期期以為不可。」衛福部長陳時中公開承認,因為高端疫苗尚未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所以政府完全沒有高端疫苗防護力的資料。衛福部用世界衛生組織、美國 FDA、歐盟藥政機關都不承認的「免疫橋接」技術,給予防護力不明的高端疫苗緊急授權,是義和團式的草营人命」,呼籲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應該勇於挺身而出,停止顯然違法的緊急授權處分。郝龍斌強調,如果他現在還是台北市市長,一定會指示台北市衛生局,在高端疫苗提出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報告以證明疫苗的防護力之前,暫停配合中央政府施打高端疫苗的計畫,以保障市民的健康。郝龍斌強調,民眾需要施打的是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是從衛福部公布的資料中不但無法取信於民,反而讓人更加憂心,他呼籲衛福部懸崖勒馬,不要辜負民眾的信任,不要拿百姓健康開玩笑。合議庭指出,原處分專案核准高端公司製造高端疫苗,至多使郝龍斌等人接種疫苗時多一種選擇,並不會造成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到侵害,且藥事法緊急使用授權規定,目的在因應突發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對於特定藥品(疫苗)迫切需要的公益考量。並非保障特定人個別權益之規範,故郝龍斌等人既非原處分的相對人,也非原處分得法律上利害關係人,其所提起本件停止執行的聲請為當事人不適格,且與行政訴訟法聲請停止執行的要件不合,應予駁回。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高端是不得已 柯文哲:但無法理解台灣買不到疫苗
醫生蘇偉碩、王文心認為高端疫苗在申請緊急授權EUA過程有非常多的程序不正義,發起撤銷高端疫苗緊急授權公民投票,並徵求10萬個共同提案人。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媒體問柯是否認同?會不會響應?柯文哲未正面回應,僅說,公投是憲法允許人民的權利,他沒有特別意見但柯文哲也說,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把尺,只是說在沒有疫苗的狀態下,去打高端也是不得已的選擇,但他還是無法理解,台灣為何買不到疫苗。至於EUA,柯文哲質疑,全世界是有幾個國家的疫苗,和台灣的疫苗用同樣的標準拿到EUA,是那幾個國家?拿出來講啊,台灣若拿EUA的標準和人家不一樣,這要出來說明一下。柯文哲說,他還是支持台灣生技產業、有自己的疫苗,但合理、合法就好。
-
2021-08-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平台第三者可查詢登記意願 立委曝老闆要員工打高端恐洩密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推出「COVID-19 公費疫苗預約登記」平台,民眾預約後僅須身分證字號及手機末三碼,即可查詢登記意願。民眾黨立委邱臣遠今舉行記者會指出,有民眾陳情,老闆常常明示、暗示員工支持高端疫苗,在人資掌握員工個資情況下,老闆很容易查詢員工的疫苗登記意願,不聽話者恐因此被貼標籤,邱臣遠也呼籲,查詢意願應設加密動作或一次性驗證,避免民眾個資外洩。邱臣遠表示,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在「登記/修改」或「預約」的欄目,至少都需要雙證件或一次性OTP認證才能登入,但意願登記查詢欄卻無須雙重保護,只要握有他人身分證資料和手機號碼,都可查詢到預約疫苗種類及施打地區等資訊。邱臣遠也轉述民眾陳情,某公司老闆政治狂熱,除了希望員工支持高端,還會逐一詢問登記意願,若公司人資在不知情狀態下,將員工個資提供給老闆,很容易就被查出真實施打意願,除侵害隱私,還會被貼上負面標籤,影響升遷,加上台灣網路詐騙猖獗,不法分子也可能藉此發出假通知,騙取金錢。邱臣遠批評,蔡英文總統的論文門事件及過去任教於政大等人事檔案可被歸類為「絕對機密」,政府卻對人民的個資洩漏粗心大意,民眾的疫苗選擇或施打疫苗紀錄,都不應該是他人可以任意取得的個資,民眾如果覺得權利被侵害提出告訴,政府必須給民眾一個交代。
-
2021-08-2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編者按】繼三對幸福的「老夫老婦」與我們分享老年快樂的家庭生活,這星期我們把主題拉到「老」與「死」之間的「無奈」。一位內科資深醫師呼籲台灣社會大眾與醫學界正視高齡族群的「衰」、「弱」;老人醫學專家介紹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提出的「以高齡者為中心的整合式照護模式」,並分享在台灣守護老人「看、聽、動、食、樂、智」六大內在能力的努力;最後,一位曾經陪伴高齡老父走完人生最後旅途的資深醫師,反省思考如何幫助老人擁有健康、獨立與尊嚴,呼籲老人應該主動與子女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才能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992年83歲的母親與肝癌奮鬥多年之後離開人間,長她兩歲的父親由爽朗健談的退休企業家慢慢變為落落寡歡離群索居的孤獨老人,之後他周圍老友一個個消失的孤寂無奈,更使身為子女的我們深深感受到鰥寡孤獨是老人最難忍受的考驗。好容易等到我們家老二如願進入與老大同一所大學,兄弟得以彼此照顧,我與內人終於在1998年結束在美23年的醫師生涯,回國加入兄弟姊妹共同照顧父親的行列,一直到他老人家在2008 年以101高齡壽終正寢。這十年陪伴老父,使我有機會以又是醫師又是家屬的身份體會老人「喪偶」、「喪友」以及日漸喪失「身體健康」、「獨立自主」的無奈。記得父親直到99高齡,仍然身心健康,與我清晨在中正紀念堂漫步長談,還常叮嚀我,人老之後一定要能「感恩」、「念舊」,才會感到幸福。在這種父子談心的場合,我好幾次都有個衝動,想與他探討他對生命末期的看法。但這種我經常會主動與年老病人及其家人討論的話題,竟因為某種「忌諱」無法開口,至今仍深感遺憾,我始終沒有機會由他口中聽過他對人生終點的安排有何明確想法。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之後每個月我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上班前,我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往醫院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覺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 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隨著自己年紀漸漸走向人生不可避免的「下坡路」時,才猛然發現父親不只在我小時教我如何為人處世,他還以自己的老化來教我了解「老人的需求」,更想不到在他乘鶴仙去多年,仍然不時提醒我老人醫療的困難抉擇,使我能以「如果我有機會再照顧爸爸的話,我會怎麼做」來減少病人與其家屬的遺憾。前幾天在我們定期的「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醫學生提出一位八十幾歲的食道癌女病人,因為重度失智、體力衰弱、多次跌倒受傷,但女兒不離不棄,希望我們盡醫學上最大努力,繼續延續母親的生命。病人常自己拔掉鼻胃管,醫療團隊正在考慮在腹部直接建立「胃管」,但又擔心病人會自己拔掉而造成更多的傷害,因此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該不該去引導家屬面對病人所遭逢的這種不可逆的現實,而能接受安寧照護。」許多討論勾起我十幾年前照顧家父的痛苦回憶。我告訴學生我將好好思考「如果父親的最後幾個月可以重來的話,我會怎麼做」,並且我會與他們分享我寫出來的心得。今天痛定思痛,深深覺得家人應該讓老人在身心還健康時,有機會表達自己對人生旅途步入終點時的心願,而家人更應當尊重老人的意見,幫助他們達到「此生無憾」的願望。如果時光可以倒轉的話,我一定不會執意要父親讓我插回鼻胃管,我會建議家人好好聆聽父親對生命的看法,有必要時,我會請教安寧照護的醫療團隊與父親與家人一起溝通。透過他們的專業,讓父親與家人一起找到他認為最好的決定,而我們一定會尊重他的意見。至於對於學生日前所提的個案,既然病人是失智的老人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時,我們就應該說服家人接受安寧團隊的照會,大家共同討論,以他們對病人失智之前的性格,推斷病人可能的反應,做出大家都能心安的決定。寫完這篇文章,猛然發現今天剛好是父親節,不絕潸然淚下。父親!謝謝你一直給我機會成為更好的人、醫師、老師。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逾3千名受試者疫苗怎接種? 指揮中心:專案處理
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於記者會宣布,國產聯亞疫苗未通過EUA。針對參與臨床試驗的3000多名受試者,後續疫苗接種問題,指揮中心今天晚間發布新聞稿指出,臨床試驗受試者在退出,或完成試驗後的疫苗施打規劃,將專案處理。指揮中心說,參與聯亞公司藥品臨床試驗的受試者,在簽署受試者同意書時,已被充分告知在試驗過程中,可隨時退出試驗,且不需任何理由。另外,受試者可諮詢試驗主持人,在了解自身權利義務後,倘有意願退出試驗,可提出要求退出,並被告知其參與之試驗組別 。有關受試者退出,或完成試驗後之後的疫苗施打規劃,將專案處理。指揮中心最後提醒,有關新冠疫苗接種,應於接種前與醫師討論身體狀況 ,並經專業評估相關風險後再行接種疫苗。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未過EUA 楊志良:政府應公布雙邊數據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聯亞的新冠肺炎疫苗EUA審查未通過,但是否公布相關數據及會議資料,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沒過就沒必較公開」。不過,曾為聯亞受試者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認為,不論是否通過EUA,政府都應該公布聯亞和高端的數據,而聯亞應該盡快通知受試者的接種組別,安排這些人打正式疫苗。楊志良曾參與聯亞的二期臨床試驗,但因為後續尚未等到解盲,跑去接種AZ疫苗;而今聯亞未通過EUA,則被外界稱為「先知」。楊志良對此則表示,「這(和先知)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強調受試者本來就有權利隨時退出試驗,當初因為已打過兩劑疫苗或安慰劑,且經過一個月;適逢疫情嚴重詢問自己屬於什麼組別未果,加上自己是高危險群,因此選擇退出試驗。楊志良也表示,聯亞的EUA未通過,政府應把雙邊的資料都公開,一方面可讓兩家疫苗廠互相學習,另一方面外界都在說高端的「政治保護力」高,公開資料也能讓大眾「服氣一下」。不過楊志良也提醒,不希望因為聯亞沒過大家就對高端有過高的期待,畢竟目前沒有完整保護力資料,「大量接種高端就是豪賭」。他說,如果最後發現高端疫苗的防護力不夠,接種者誤以為保護力足夠、過於安心,但現在變種株不只有從印度來的Delta,還有秘魯來的Lambda,「就有可能成為大破口」。面對聯亞未通過EUA,楊志良表示對方到現在都沒有聯絡,「自已到現在仍然不知道是哪一組」;他認為,聯亞應該通知所有受試者,安排這些人去打正式的疫苗,「這是他們(聯亞)的責任」。
-
2021-08-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郵局傳確診足跡 國民黨:不能逼郵政人員只能接受高端
行政院振興五倍券才剛拍板,負責發放的通路之一郵局卻再傳出有新冠肺炎確診者足跡。國民黨上午表示,郵政人員染疫風險高,民進黨政府應讓他們優先施打國際認證具保護力疫苗,但不能逼郵政人員只能接受高端疫苗,淪試驗白老鼠。國民黨指出,郵政單位必須兼顧國人通信及儲金工作,第一線窗口工作人員已須承擔高度風險,且未來可能須承作政府發放振興經費的業務,連郵政人員自己都擔憂會成防疫破口,但也擔憂沒有疫苗選擇權。國民黨表示,至8月12日止,國際認證疫苗採購到貨率僅14.27%,國內疫苗不足情況相當嚴重,追根究柢就是蔡政府的疫苗採購政策失能,郵政人員當然會擔心須施打保護力未經三期試驗的高端疫苗。國民黨認為,民進黨政府不應該再以要人民「有疫苗就快打」敷衍心態,忽視第一線工作人員有選擇高保護力、且具國際認證疫苗來保護自己與他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