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權利
共找到
661
筆 文章
-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台矯正機關恐群聚?陳時中:打疫苗權利不該被忽視
矯正機關收容人至今尚未被列入疫苗接種施打對象,原先8月2日的施打計劃也暫緩,預估約有6千人將發監進入全台矯正機關收容所,恐增加群聚染疫的風險。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矯正機關或監獄中,活動範圍跟社交距離比較難維持,是有群聚風險,打疫苗權利不該被忽視,會評估施打方式。陳時中表示,監獄或矯正機關中,活動範圍或社交距離有時難維持,也有群聚的風險。若矯正機關要打疫苗時,要進去打還是帶到外面打,兩個面向都要評估。陳時中說,矯正機關管理人員時常進出,與外面接觸比較多,目前先讓這些人打疫苗。接下來機關內部管理,盡量與外界少接觸,若與親屬會面時,隔著社交距離或隔板,密切互動要戴口罩,避免外界病毒進入。至於新進人員如何篩檢?他表示,相關機關有與大眾一樣,施打疫苗的權利不該被忽視,透過預約平台來外展服務,盡可能將容易群聚的場所管理好。
-
2021-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入監沒人權? 逾5萬名監獄受刑人疫苗零施打
因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政府陸續開放施打疫苗對象,擴大疫苗涵蓋率。不過,卻發現全台5萬多名矯正機關收容人竟到目前為止,疫苗零施打。連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洗腎患者等,都未納入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恐成防疫缺口。對此,法務部矯正署解釋,矯正機關內的工作人員已接種疫苗,可間接保護收容人不受感染。但有矯正署官員私下表示,矯正署內部在開會時,都有討論要爭取疫苗施打,但目前國內疫苗到貨情況不明、存量有限,等到疫苗足夠時,應該就能提供施打。疫情持續延燒,目前疫苗施打對象已下修到全民40歲左右。但經查發現,現階段矯正機關收容人沒有被列入政府疫苗公費疫苗施打對象,甚至連被列為優先施打對象的75歲以上長者、洗腎患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以及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的高風險疾病患者等,皆未施打。全民打疫苗,「全民」卻不包括監獄受刑人。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表示,政府開放民眾施打疫苗,按道理講,矯正機關收容人如符合相關規定,應該輪到他們就可以施打,但現在卻被排除在外。受刑人因犯法,人身自由遭到拘束,並非其他權利都全數被拘束,他們還是一般人民,應享有同等權利。知情人士也分析,像是中國監獄去年在疫情爆發初期,即有監獄爆發群聚感染,而現在東南亞疫情持續延燒,在泰國、越南等國皆傳出監獄群聚感染的案例,成當地的防疫破口,我國監獄雖然防疫措施得當,未傳出大規模的染疫事件,但及早為收容人施打疫苗,可有效降低疫情在監獄爆發的風險。根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雖然在監獄施打疫苗的數據不透明,但已展開疫苗施打作業。根據美國民間公衛學者所追蹤統計的數字,截至8月5日為止,全美已有46萬2517名監禁受刑人接種過至少一劑的新冠肺炎疫苗。針對受刑人尚未施打疫苗,矯正署則表示,目前矯正機關的工作人員已納入Covid-19疫苗接種實施第5類,考量機關內的收容人相較於安養、養護、長照、護理之家等機構的受照顧者,其感染風險較低,且工作人員完成接種建立全體免疫力,可間接保護收容人不受感染,所以受容人暫不納入疫苗公費接種實施對象。
-
2021-08-05 養生.聰明飲食
日本拉麵普及化居然跟美國小麥有關?拉麵史揭密
麵食興起,米食沒落拉麵的普及化是美國食物(小麥、肉類與奶製品)廣泛並積極移入日本民間的象徵。一九六○年至一九七五年間,日本民眾平均每日攝取六十九點五克至七十八點八克的蛋白質,其中來自牛奶、蛋與肉類的蛋白質攝取增加了百分之七至二十二;同期的肉類攝取則由每日十六克增加到六十四克,而小麥攝取則從每日六十克增加到九十克。飲食歷史學者小林和彥與瓦克拉夫.史邁爾(Vaclav Smil)表示,經濟成長與農耕及畜牧業的高產出,正是人均可支配所得增加並改變飲食習慣的兩大關鍵因素。另一方面,日本政府顯然也承受了來自美方農業官員的政治壓力,因此才會讓美國小麥傾銷至日本。麵粉製品的普及,絕大部分是美國將奧勒岡州小麥出口至日本的努力所致;另外,政府對日本家庭宣傳美國營養科學研究的成果亦功不可沒。儘管日本於一九二○年代在東京設立營養研究院,並強調西方與中國料理營養更豐富的理論,但是這些料理卻是於一九五○與六○年代在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指導下才開始廣為人知。艾森豪政府協助美國農業領袖們將小麥大量出口至日本,而日本領袖們相繼透過日本官僚與營養專家,來鼓勵大眾消費小麥並迎合美國的出口利益。料理歷史研究者鈴木武雄因此表示,日本的飲食習慣在美軍占領後的二十年間轉向小麥、肉類與奶製品,是來自美國華府與東京的通盤計畫,非關口味變化,更不是什麼偶發事件。儘管美軍在占領日本期間進口大量小麥作為弭平叛亂威脅的緊急手段,不過艾森豪政府在占領結束之後,便決定將美國過剩的農產品傾銷到日本及其他亞洲同盟國家,而且將此決定視作最優先的經濟策略。美國政府之所以會強調小麥商業出口推廣,主因在於加拿大與澳洲的小麥產量在一九五三年間回穩,結果導致全球小麥價格大跌與美國政府儲量過剩。我在第二章曾經提到,小麥是美國在冷戰期間的重要策略工具。美國利用免費糧食(與以糧食為形式的低利貸款和延遲付款方式),說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吉天茂所領導的政府勉強接受其為協助日本重整軍武的條件。一九五四年初的「池田─羅伯遜對話」又再度鞏固了這項政策,因為日本在備受美方代表的壓力之下,答應發揮更大的軍事作用,捍衛美國在東亞區域的政治與經濟利益,進而大幅擴張重整軍隊中的士兵人數。日本之所以同意,其中一項誘因就是美國提供價值五千萬美金的糧食救援,其中包含六十萬公噸的小麥。這筆美日交易下的五千萬美金所得中,四千萬美金用於協助重建日本經濟與軍力,另外一千萬美金則是交給日本政府,並用在重整、發展日本國內農業。除了日本之外,義大利與南斯拉夫也分別收到來自美國、價值六百萬美金的糧食救援,巴基斯坦與土耳其則分別收到與三百萬美金等值的糧食救援。這些國家之所以收到最多來自美國的糧食救援,代表它們與美國之間持續的友好關係(或是拒絕與蘇維埃政府結盟,像是南斯拉夫)有多重要,這便是當時美國外交政策的觀點。日本戰後經濟歷史學者柴田茂紀發現,日本政府仰賴美軍糧食救援來重建其國防航空產業。他引用《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Japan-U.S. Mutual Security Act,簡稱MSA),也就是在「池田─羅伯遜對話」後於一九五四年進行的修訂法條,並指出:這項《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為日本重建軍武與美國農產品處置計畫之間建立起密切的關係。第五五○節,即《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的接受方必須接受美國過剩的農產品,於本修訂中加入一九五三年簽訂的《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美國因此要求日本在國內銷售美國過剩的農產品,並將其收益用於國防工業建設,而這些預算主要用於發展航空業的設備與科技。這種援助方式又稱作「支援國防」的經濟援助,也就是那些無法履行軍事義務的國家與美國簽訂軍事協定後所收到的援助形式。既然這些資金都是透過在日本銷售美國過剩農產品所得,那麼《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既有利於美國農產品出口,也有助日本航空業發展。美國小麥對於日本飲食習慣的轉型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日本於一九五○年代末期進口的美國小麥在日本報界有著「MSA小麥」的稱號,而厚生勞動省也為此擴編人力與預算,積極推廣以麵食為主的飲食。鈴木武雄指出,轉型為以麵食為主的飲食需要的不僅是改吃麵食而已,因為如此轉型也導致人們對搭配穀類主食的配菜偏好也得改變。(舉例來說,他提到麵食並不能配味增湯吃,也不能配烤魚或醃菜。)在這樣的狀況下,隨著大規模美國進口小麥的出現,奶製品與肉類消費的增加以及米食攝取的下降就不能被視作兩項完全不相干的發展。根據鈴木武雄的說法,當時美國的目標是要透過推廣小麥為主食來改變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因為這樣的改變也可以開發其他食物的出口市場,諸如肉類與奶粉。他引用美國四八○號公法計畫於一九五四年施行的《農業貿易發展暨補助法案》(U.S. Agricultural Trade Development and Assistance Act of 1954)作為依據,該法案明文規定美國出口糧食援助友邦的四大重點:一、這些國家在與美國協商後,得以採用當地貨幣支付款項並延遲付款;二、美國銷售他國糧食所得的一部分,將援助發展該國經濟之用;三、針對糧食外銷所得,美國保有(部分)用於發展該國農產品市場推廣的權利;四、美國可以主導這些糧食用於減緩營養不良問題,以及學校午餐計畫。 鈴木武雄認為,第一與第二條法令雖然有助糧食進口國的經濟發展,但是第三與第四條又限制當地農業發展的可能性,並且試圖改變人民的飲食偏好,實則阻礙了糧食進口國的經濟發展。日本官員透過「池田─羅伯遜對話」與美國交涉時,就已經發現大規模進口美國小麥會對日本小農帶來經濟上的危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政府決定將國內銷售美國糧食所得的那一千萬美金用於發展國內農產品。這筆經費多半用於愛知水道工程計畫,該計畫涵蓋總長一千二百四十二公里的新建工程,並將河水從木曾川引進西南濃尾平原與知多半島長年乾旱的稻米耕地。諷刺的是,當這項水道工程計畫於一九六一年竣工後,因為稻米消費驟減(不敵廉價麵粉為主的食物),使得該區域的農產品不再像當初那樣吸引人了。美國小麥業者也派遣貿易代表到日本繼續開拓日本市場,同時也說服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官員藉由流動「餐車」舉辦的公開烹飪研討會,向日本家庭主婦推廣美國糧食產品。厚生勞動省的官員負責聘請像是荻原八重子這樣的營養專家進行宣傳,而她與她的學生們就會駕著這些餐車,四處示範以「MSA小麥」為材料的料理,多數皆以西式與中式為主。美國政府則是從出口小麥到日本的所得中撥款贊助這些活動。當時擔任日本飲食生活協會的副會長赤谷滿子表示,美國方面提供相當充裕的推廣經費,其中包含支付十二輛車、瓦斯、食材與相關人員的所有費用。關於經費的問題,赤谷滿子在受訪時表示:「我們並沒有刻意想要隱瞞(美國贊助餐車的事情)。不過,要怎麼說才好呢?美國贊助似乎是一個禁忌的話題。」此外,根據鈴木武雄與日本戰後最知名營養學者東畑朝子的訪談資料顯示,美國慷慨贊助的行為是「大家都不想公開的事情」。畢竟,是美國政府補助日本營養學者以科學基礎推廣美國出口的農產品,最後才造成日本國內農業景氣蕭條。一九五○年代中期至末期的這段期間,日本頂尖的營養學者極力宣傳麵食的好處,即使不是稻米的替代品,至少在營養與便利上也相當有益。多數專家都以自己的學術權威為西方「麵食消費文化」的飲食習慣仗義執言,有些營養權威學者還提出米食文化的缺點,並且表示亞洲工業產出不如西方國家的原因得要歸咎這樣的飲食習慣。這類學者代表之一,就是厚生勞動省營養課第一任課長大磯敏雄(任期從一九五三至一九六三年)。大磯敏雄在一九五九年出版《營養隨想》(An Essay on Nutrition),在這之前的十年間則一直為美軍占領當局工作。大磯在書中指出,以小麥為基礎的糧食產品正是歐洲「理性」與「進步」發展的主因:米食種族與麥食種族的性格在本質上就有所不同,前者認為人類因為存在所以得吃,後者則相信人類因為吃而存在。他們吃的食物造就了這樣不同的結果,前者消極且認命,後者則是積極進取……(由於米飯美味的本質),吃米的人就很容易隨波逐流,失去積極進取的意志……(至於吃麥食的人)則因為麥食本身不怎麼好吃,所以才會想要追求自己沒有的,激勵他們積極進取並提供他們進步的動機,結果導致他們去追求其他類型的食物……將小麥轉變成麵粉的需求,接著再與肉類與乳製品等其他食材結合,結果推陳出新造就了現在的麵食文化……以米食為主的安逸飲食生活方式自然讓人們脫離理性、思考與發明的企圖心。科學實驗與發展無法在這樣的條件下有所展望。透過這樣的說法,當時負責規畫日本民眾飲食方針的大磯敏雄公開發表嚴正聲明,表示相較於那些麥食消費民族而言,米食消費民族欠缺生產力是歷史不爭的事實。於是,大磯敏雄與其部屬便在一九五○年代末期至一九七○年代初期為大規模美國進口糧食建造了一條以知識為基礎的康莊大道。※ 本文摘自《日本的滋味:異國勞工食品、國民料理、全球文化符碼,一部日本戰後拉麵史》。《日本的滋味:異國勞工食品、國民料理、全球文化符碼,一部日本戰後拉麵史》作者:喬治.索爾特譯者:李昕彥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05/26《日本的滋味:異國勞工食品、國民料理、全球文化符碼,一部日本戰後拉麵史》書封。圖/八旗文化提供
-
2021-08-05 新聞.元氣新聞
不到2成爸請育嬰津貼 托盟籲育嬰假延至8歲、首月全薪
為建構友善生育環境,解決少子化問題,今年7月起,育嬰留停津貼已從原先的6成薪提高至8成薪,請假單位也彈性放寬至不低於30日、雙親可共同請育嬰假。托育政策催生聯盟今召開記者會給予肯定,但也指出,這一波育嬰假修法仍搔不到癢處,建議應讓育嬰假申請時間延至小孩8歲,請假單位彈性以小時計算、育嬰留停津貼第1個月給付給足全薪。托育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從2009年開辦至今,請領的性別比例仍懸殊,2020 年請領人數中,男性占 18.6%、女性 81.4%,反映出學齡前幼兒的主要照顧安排,大多由媽媽自行照顧。她說,台灣的爸爸不敢請育嬰假,也不允許有正當理由育嬰,因此托盟在父親節前夕呼籲,要讓爸爸當爸爸,期許「請育嬰假」成為「做爸爸」的標配,因為育兒正是爸爸的權利。托盟指出,現行育嬰假請領時間是子女滿3歲前,但當孩子送托保母、上幼兒園、甚至國小低年級就讀半天課,家長每天接送小孩用「衝」的、育兒時間用「擠」的、孩子一有突發狀況就必須「喬」假「喬」時間,顯示制度支持極為不足,因托盟提出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就業保險法」第11條,將家長請領育嬰假的時間修改為為子女滿8歲前,才能完整涵蓋幼兒所需照顧的年齡。其次,過去請領育嬰假以「6個月為原則」,7月雖放寬為「有需求者,可以不低於30日,且2次為限申請」,但仍是以「月」為單位,對雇主和員工仍然不夠彈性、友善。參考瑞典育嬰假制度,家長可分全時、半天、四分之一天或八分之一天請領,可連續請一段期間,也可分段請,因此,托盟提出修改就保法第19-2條,並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第2條增訂規定,讓家長可依實際需求選擇以「小時」、「半日」、「日」或「月」為請假單位,最小單位縮至以「小時」計算,可視需求組合多元的照顧安排,讓雙親共有整整一年的有薪育嬰假,讓假變得更好用,更容易做到分工照顧共同養育。此外,托盟也呼籲增修「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補助要點」,可謂「政府加碼,挺新手爸爸」條款,讓男性於配偶分娩後第1個月請領的育嬰假給付投保薪資的全薪,用以確立國家有責鼓勵並支持父親育兒,而女性請領的第1個月育嬰假也比照辦理,收養兒童家庭家長提出共同生活之證明,同樣適用。勞動部條平司副司長王金蓉回應,現行之所以限定滿3歲前可請最常2年的育嬰留停,主要考量是超過3歲的幼童,不管是公共或私立托育,托育率至少有6成以上;至於若育嬰留職停薪以小時為計算單位,恐怕會產生中小企業、微型企業人力調配問題,其他勞工可能必須加班負擔請假者的工時,而現行勞基法規定的其他假別,也已經可以小時計算請假。對於育嬰留停津貼第1個月全薪給付,勞動保勞動保險司專委吳品霏則說,因涉政府少子化政策資源分配及政府財政問題,將視少子女化政策實施成效後,再通盤評估。
-
2021-08-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還沒EUA先檢驗封緘 專家:恐有違法之虞
高端國產疫苗爭議不斷,指揮中心7月19日通過高端緊急使用授權(EUA),27日將高端納入公費疫苗選項,昨天食藥署公布26萬劑高端疫苗已完成封緘檢驗、並公布7月18日高端EUA審查會議記錄,但疫苗封緘檢驗需30天,等於高端6月底早開始量產、送件封緘檢驗。專家認為,在尚未取得前藥品並未合法,中央還沒給EUA就檢驗,等於是藐視法律,帶頭違法。指揮官陳時中昨解釋,研發、製造疫苗因為財務風險太高,各國都採用事前投資,以美國為例,是直接發一大筆錢給藥廠,如果研發失敗,損失算國家的;有的則是用預採購,以不等的簽約金和廠商簽約,如果研發失敗則簽約金不再拿回,當作鼓勵研發。陳時中說,一般疫苗的研發上市過程要從製程研發、非臨床試驗、臨床試驗、查驗登記後才會量產、檢驗封緘;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各國都要求疫苗研發加速量產,研發到一定程度就可進行下一段、並且同時進行檢驗,簡化EUA行政流程,若仍停留在過去方式,等查驗登記過再量產,EUA就失去意義。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感染科專家王任賢表示,《藥事法》第48-2條規範,中央在尚無適當藥物或替代療法需預防、診治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之疾病,或因應緊急公共衛生需要,得專案核准特定藥物製造或輸入。廠商有能力可以自己量產,但重點是尚未取得EUA前,這些藥品還是不合法,沒有授權販賣的權利。王任賢指出,正常程序應該先給EUA後,食藥署才能檢驗封緘,雖然給EUA是政府的絕對權利,但不能亂用,否則會變國際笑柄。若要扶植廠商,先給預付款也就算了,高端6月底還沒有通過EUA,卻急著送件,食藥署還進行檢驗封緘,「這程序大有問題,食藥署藐視法律,帶頭違法」。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90萬人願接種高端疫苗!副作用有哪些?比AZ莫德納少?4種人最有需求打國產疫苗
「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自27日14時起重新開放意願登記,新增蛋白質次單元疫苗,也就是國產「高端疫苗」供20歲以上民眾選擇外,也可調整有意願接種的疫苗種類,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1日)傍晚五時,願意接種高端疫苗者,共有90萬6311人。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坦言,台灣會有4種人會需要打國產疫苗,包括體質因素、有科學背景的人、對本土科技的支持者、年紀較輕的人,高端疫苗產量如果足夠施打的話,對這些人來說會是福音。 何美鄉近期於公視節目《有話好說》裡表示,很多人問她「台灣哪些人會要打高端?」,她整理出這4種人應該會要選高端的蛋白疫苗: 哪4種人會要施打國產高端疫苗 1、個人體質/病史 有過敏、血栓等,醫師建議需要避免莫德納或AZ,兩者疫苗都有一些副作用問題,就只好選擇蛋白質疫苗,相對副作用比較少。 2、因個人科學/科技背景 對mRNA及病毒載體(AZ疫苗)這種新技術平台還再觀察,還存有相當疑慮的人,但對於傳統的蛋白質疫苗很有信心,就會來等國產的疫苗。 3、對本土的支持者 會有很多人支持、相信本土的科技,就是要施打國產疫苗者。 4、年齡關係 年紀輕,疫苗優先順序太後面,若國產疫苗有供應,認為可以接受,只要可以及早施打,就會選擇國產疫苗來施打。 「以上四種人,基本上都對食藥署體系有整體的信任感!」何美鄉認為,假設國產疫苗有足夠量的話,對他們來說會是福音。 何美鄉表示,一定會有人很反對國產疫苗,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去忽略了這些有需求的人。 高端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高端疫苗的二期報告顯示,高端疫苗的副作用比AZ、莫德納更少,尤其高端疫苗不像AZ一樣容易發燒,也不像莫德納容易手臂腫,打完隔天就能正常上班上課。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31 新聞.元氣新聞
林右昌今逆時中要為長者造冊 陳時中:不如到府幫上網
疫苗預約平台引發長輩「數位落差」問題,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不論指揮中心最後要用平台或是造冊單雙軌並列,他都會幫65歲以上長者造冊打第二劑疫苗。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能體會地方執行施打疫苗壓力,但希望大家配合政策,「造冊施打,不如幫忙到府上網」。陳時中表示,能體會地方執行疫苗施打的壓力,但要維持一致性時,可能都會出現例外,若有一個例外出現,就會有第二個例外,如此會使行政效率變混亂,但有特殊情況時也可以有例外,但不能因此變常規,希望大家配合現在政策,造冊施打不如幫忙到府上網。新北三峽衛生所讓民眾不用預約就可以打疫苗,到最高上限180人時卻臨時喊卡,因為疫苗數量不夠,新北副市長盼中央正視疫苗不足問題。陳時中說,疫苗當然不足,還是要排一個先後順序,否則源源不斷「我們就不用排了」,以現實的情況,看怎樣效率最好,是我們現在要努力的。至於排隊如何有完全公平性,若好好排隊,那插隊要少,否則就失去排隊的價值及權利。對於疫苗預約方式,指揮中心今下午將與行政院在疾管署開會,討論是否要採行發通知單,或與疫苗預約平台雙軌進行。對於討論結果,陳時中表示,將於明天中午記者會說明白,有結果會再報告。
-
2021-07-31 養生.人生智慧
踏上人生第3次奧運舞台!戴資穎分享「左手腕」的故事:力量就來自這裡
20210730編按:世界球后戴資穎今日在東奧女單8強對戰泰國選手依瑟儂(Ratchanok Intanon),戴資穎以14比21、21比18、21比18,擊敗對手晉級4強,成為台灣羽球史上,首位闖進奧運4強的單打球員,再來要跟印度一姐辛度交手。「踏上人生中第三次的奧運舞台,加油!」戴資穎日前在臉書上,寫下抵達東京練球的心情,並開心秀出給選手試打的比賽球,上面印著每個人的大頭照。戴資穎說:「我會非常努力爭取勝利,因為8強之後每場都是非常困難,希望能夠超越自己過去的成績,今年奧運目標是拿牌!」 戴爸用愛灌溉小戴:多鼓勵多陪伴 27歲戴資穎從小跟著「戴爸」戴楠凱,打遍高雄各球館,戴楠凱過曾說過,讀書不是唯一人生的出路,只要孩子專業領域有興趣,家長能做的就是當他們的後盾,多鼓勵、多陪伴。 戴楠凱的陪伴,從小地方都能看出來。像是戴資穎鞋裡的合腳鞋墊、專屬球拍的線,都是他親手處理的,用心之細微,因為只有他知道愛女的習慣。 也正因為成長歷程充滿愛與關懷,戴資穎和家人感情非常好,不時看到她在臉書分享和爺爺奶奶、家人們的合照,她更是把對父親的愛,直接刺青在左手腕上。 小戴自稱不受控,刺青前還是盼得認可 戴資穎說,其實戴爸一直都不喜歡刺青,但她就是個不受控的女兒,一直沒行動,也是希望得到爸爸的同意,因為她不想做任何父母會不高興的事,也不想讓他們難過,最後在沒有拒絕也沒有同意下,終於刺上了! 小戴說,想起爸爸總是說,無論如何都要「相信自己」,這句話是從小聽到大,最後能夠刺上爸爸手寫的「相信自己」,還有爸爸的生肖「蛇」,讓她在比賽過程、舉起左手為自己打氣時,都能充滿力量。 感謝父親忍受她「雲霄飛車般」的脾氣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戴資穎2019年父親節在臉書上寫著:「謝謝你在從小到現在的每一天生活、每一場比賽,都給我最動聽的鼓勵和支持及用行動陪伴,支持我的每一個喜愛,忍受我像雲霄飛車一樣的脾氣,你真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了!」 小戴真心話: 去年對我及大家來說,都是相當辛苦的一年,也常常難免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候,所以今年的生日願望,是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疫情早日過去。 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在對我說加油,沒有遇到的人,也都在訊息上跟我說加油,我會帶著大家滿滿的祝福跟力量,去拼戰。 先謝謝各位的加油打氣,你們就透過螢幕陪我比賽吧!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30 養生.人生智慧
他棄退休俸轉民航機師、移居台東「漸進退休」:人生要不時回望才知何時再出發
台東候鳥飛行民宿主人王超凡有個特別的身份:飛行員。為了預備退休生活, 2005年毅然捨棄高薪,到台東飛蘭嶼、綠島小型民航機。他買地、蓋夢想美屋,並打造兩個房間、經營民宿,沒想到,太太石少淇的民宿夢愈做愈大,再蓋3棟小木屋,兩人在台東過著忙碌的半退休生活。 王超凡16歲就考進空軍飛官,他受專業的戰鬥機訓練,在天空飛行,他總覺得不踏實,「我的父親是從中國大陸來台,小時候到本省籍同學家中玩耍,看見他們住的三合院,很羨慕他們有土地、有房子,還有鄉下的濃濃人情味。」 心中的夢想,隨著年歲漸長,慢慢滋長。40歲後,他在竹東買下800多坪土地,「如果我打算60歲退休,45歲就要開始準備,才會有完善的退休生活。」他的思維很軍人,凡事提早規劃、做足準備。 沒領到終身俸,38歲轉民航機師 在軍中待滿14年,再6年就滿20年,能領到終生退休俸,卻遇到台灣出國的觀光熱潮,民航機師需求旺盛,他決定離職。他說:「出來3年就能升機長,拿到機長的高薪,加上工作的喜悅度,就看你想要什麼?」 38歲轉到民航公司,飛了幾年國際線,他對飛行雖然有熱情,仍渴望能提早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在軍隊演習裡有集結、整補、再出發,人生也要不時的回首望,才會知道何時集結、整補、再出發。」 「如果當下的當下不再存在了,就要重新擬訂計劃。」48歲那年他下了一個重大決定:轉飛國內線。儘管薪水減半,卻賺到更多自己的時間。 2007年移居台東,開始漸進式退休 全家從台北移居台東,「我可以一邊飛行、維繫我原本的生活、收入不錯,又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此事與2005年他赴日本受訓有關,當時日本正流行「漸進式退休」。 於是,賣掉竹東的土地,2007年轉赴台東,買下在卑南鄉一塊1400坪的地,並著手設計心目中理想的住家,「以前住的房子都不是我喜歡的。」他平時就有閱讀設計、建築書籍的習慣,「以前常去美國學飛行,我很喜歡美國鄉村風粗獷的房子。」 他將房子設計成美式木屋,一樓自己居住,有廚房、客廳、房間,二樓有兩個房間,一間四人房,一間兩人房當民宿。他想經營一間周休五日、只開假日的咖啡館。他強調:「我是來退休的,平日要帶老婆遊山玩水。」 自己畫設計圖,建小木屋經營 曾經開過餐廳的石少淇來到台東後,在大街小巷看房子、泡咖啡館。木屋蓋好後,一位在花蓮經營民宿的好友來拜訪,問她為何不將旁邊的地再蓋幾間小木屋、經營民宿,「退休後和老公不用大眼瞪小眼,有客人陪伴,還有收入。」她接納了這個建議,2010年再興建3棟小木屋,設計圖也是王超凡畫的,再請包商興建。 民宿經營是勞力活,石少淇凡事親力親為。客人來了,為提供美味早餐,向一位日本人學習如何做日式小圓麵包,個性認真的她,精益求精,不斷調整、修改做法,將小圓麵包做到全台最好吃。許多客人吃了後相當驚豔,喊著要宅配,順勢做起宅配生意。 太太手藝極好,一手包辦早餐 她的手藝極好,早餐好吃到聲名遠播,加上民宿花木扶疏、有草地、有花園,田園景緻吸引不少在地人想來吃早餐。民宿不忙碌時,接受團體預訂;有人想吃下午茶,她也接待。為讓客人吃到自己親手做的甜點,她向從法國學習藍帶回到台東的甜點師傅、拜師學藝,學會製作幾款精緻法式甜點。 「有人說,以後我的手藝會比民宿還有名。」石少淇笑道。 房間清理她也一手包辦,從打掃到清洗床單,她坦承:「我很愛乾淨,不知道別人洗得乾不乾淨,只好自己洗。」她說自己的個性很勞碌命,「朋友笑我是阿信。」老公也常看不下去,提醒她:「我們是來退休過生活,不是來求生存的。」 明年退休後,期待擁有3-5個舞台 明年4月,王超凡即將屆滿65歲,按照法規他不能再飛行,必須退休。他說,這幾年已經將生活的重心慢慢轉移到民宿,「我有七分的心力在這裡,不上班時就種花、照顧果樹、割草,經常感覺時間不夠用。」 「退休後,我會全心在這裡。」只是,他也擔心會落入起床後就坐在床邊問自己:「今天早上起床要做什麼?」、「在我們這個年紀,早上起床一定要開始忙碌的一天。」退休後,他會再去找尋新的自我肯定。 「未來我要有揮灑的空間,同時設立3-5個舞台,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這就是精彩人生。」石少淇則持續陪伴老公、經營民宿,畢竟,打理1000多坪的土地,要做的事很多,她一刻也不得閒。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30 養生.人生智慧
每7位已婚女就有一位喪偶!一葉蘭陳霈瑀:失去另一半,仍有權將人生過得完整
編按:據統計,2020年全台每7位已婚、有過婚姻的女性中,就有一位是喪偶者。喪偶者的悲傷,旁人往往無法體會,甚至難以安慰。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理事長陳霈瑀分享,她自己在50歲時先生驟逝經歷的哀傷歷程,也提供喪偶者與身旁的安慰者一些具體的建議。人人都希望與伴侶白頭偕老,但事實是,總有一方會先走,若自己是被留下的一個,要如何走出悲傷,重建自己的人生?一篇臉書網誌〈給喪偶者的溫馨提醒〉,內容寫下喪偶後的糾結心情:「喪偶後連哭都哭不出來,感覺不到自己的感受,怎麼辦?」「身分證配偶欄被迫更正為空白,亦即從此單身了,心情原本就低落,像再一次被迫離棄的感覺,心裡好酸,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這是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理事長陳霈瑀從親身經歷整理出的心得。這些失落、痛苦與懷疑,只有經歷伴侶離世的人才能感同身受。50歲那年丈夫驟逝,9年來陳霈瑀經歷了不同的悲傷階段並做了許多努力,重新為自己找到人生定位,更在一葉蘭成為接住他人、陪伴喪偶者度過哀傷幽谷的一股力量。喪偶者的悲傷歷程沒有時間表 時好時壞是常態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統計,2020年全台已婚女性(包含有偶、離婚與喪偶)中喪偶者占15.7%,也就是每7位已婚女性中,就有一位是喪偶者(全台男性中喪偶者則占3.99%)。中文常用「另一半」指稱伴侶,我是一半,對方是一半,當其中一方離世了,自己的人生也剩下一半了嗎?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由一群有同樣際遇的喪偶者共同組成,透過支持、理解與陪伴,協助彼此找到安定與新的人生意義。「面對摯愛生命的結束,內心一定會經歷修復和調適的歷程,沒有時間表也因人而異,唯有好好走過哀傷才能從中成長、學習。」即便傷口已結痂,但疤依舊在,談起先生的離世,陳霈瑀眼眶似乎仍有淚水盈滿。2011年陳霈瑀的丈夫從確診罹胰臟癌到離世僅4個月,原本事業家庭一帆風順的她,人生一夕天崩地裂!如今回頭看,陳霈瑀說,「悲傷是一個起起伏伏、時好時壞的過程,要給自己時間調適與接納。」好命婆驟成寡婦 麻木、自責、憤怒等情緒反覆湧上喪偶頭2個月,陳霈瑀像是被凍僵般麻木,「之前送走雙親雖然難過,心裡多少有準備。但先生53歲就走,太年輕了,是我從來沒想過的事。」失去依靠,連生活的熱情也消失了,恍惚度日。直到有天得知,丈夫的好友也因知交驟逝每天都很傷心,陳霈瑀聽了忍不住同情對方,瞬間才驚覺,「那我身為逝者的另一半,應該要比他悲傷才對啊?我竟然感受不到我的悲傷!後來才知道,哭不出來很正常,那是我的防衛機制,拒絕接受事實,心想如果我哭了,就是相信先生已經走了。」這段期間情緒很混亂,有時自責,「如果當時多注意他的健康就好了」甚至變得消極,「人生太痛苦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幹嘛那麼努力?」丈夫走的前一年兒子結婚,不到一年從人人稱羨的好命婆變成寡婦,心理落差非常大,因而有很多憤怒,連鄰居的關心都嗤之以鼻,「看到全體住戶簽名的慰問卡,我很生氣,為何要擅自幫我昭告全天下我先生走了?那時只覺得別人的關心,都是在看我笑話。」當時從沒想過,9年後的她能走過哀傷,能享受每天與女兒聊天、陪孫兒玩耍,與我們分享辦公室同事情同姊妹的溫馨,以及在一葉蘭裡與夥伴相聚、出遊的日常。找到能理解自己的人 悲傷才能被接住她提醒正在經歷喪偶悲傷的人,不管是震驚、憤怒自責、混亂重整、接受到重新出發,每段時期都是探索自我的人生功課。在混亂重整的2年之間,陳霈瑀找尋各種方法自救,學畫畫、拉二胡、參加合唱團、表演課,也去做心理諮商、參加張老師培訓、完形工作坊等,甚至考上心理諮商研究所,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寫成論文,透過書寫爬梳、療傷。「以前我很ㄍㄧㄥ,覺得表現悲傷代表自己是弱者。但從每一次的自我認識或悲傷敘說團體中,情緒流動對我很有幫助,講出來,讓別人幫你做見證、你的哀傷就會有人接住,無形中給了我支持、溫暖的力量。」而她也認為,找到一群能理解自己的人更重要。有回聽說某個認識的朋友,因為承受不住另一半病逝而自殺,陳霈瑀意識到,自己是否可以當志工陪伴有相同遭遇的人?便在網路上搜尋到一葉蘭協會。「在朋友圈中我是第一個喪偶者,和他們在一起時,總會覺得自己是最可憐的,他們也不能理解我的感受。但在一葉蘭的聚會,一屋子的人都和我一樣,就覺得自己被接住了,好像沒那麼孤單了。」旁人靜靜陪伴就好 不適切的安慰會有反效果喪偶是人生路上的一個狀態,不見得每個人都會遇到,遇到的人可以彼此支持,其他人又可以怎麼安慰喪偶者呢?陳霈瑀指出幾個自己聽過較不舒服的安慰句,與她聽到時的內心想法,是她覺得安慰者可以避開的地雷說法:・「你先生可能是福報不夠……」——難道我先生是因為做了壞事才會早走?・「你幹嘛哭呢?至少你經濟條件很好,想想我們都還在為五斗米折腰。」——難道我工作努力,就應該失去丈夫嗎?・「你現在還在哭?還沒走出來喔?」——想哭是我此刻的情緒,哭就應該被指責嗎?・「加油,趕快好起來。」——難道我還不夠努力嗎?如果真不知如何安慰,陳霈瑀提醒,「喪偶者需要的其實就是陪伴,譬如說在哭泣時靜靜傾聽,或是表達:『我也很難過,那有沒有什麼是需要我幫忙的?』就算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只是拍拍肩膀也可以。」被留下的人不是剩一半 仍是有追求快樂權利的完整個體走過這段歷程,陳霈瑀才察覺到,社會普遍於悲傷和失落是避而不談的,而有些傳統觀念仍深深影響著我們,「我以前會把『寡婦』和『不幸』畫上等號,失去丈夫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內心有許多不平。」過去總覺得和丈夫是生命共同體,另一半走了,世界也毀了。直到研究所老師提醒她,「妳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啊」。陳霈瑀才重新將自己視為一個整體,於是理解到,自己的人生始終是完整的,只是先生參與的階段結束了,自己仍擁有很多美好,身旁有兒女、朋友、同事圍繞,以及有很多自己的目標,擁有追求快樂的權利。以前是凡事都追求完美的A型人格,如今懂得將腳步放慢、身段放軟,也不再委屈自己討好他人,好好愛自己、學會和自己和解。更將陪伴喪偶者當成人生志業,「我以前是依附別人的小公主,現在是真正獨立的女人了,可以柔軟、可以堅強,不會只等著要別人來滿足我的需求,學會更尊重自己,勇敢為自己而活。」Info台北市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網址:http://www.singleleaf.org.tw原文:每7位已婚女就有一位喪偶!一葉蘭陳霈瑀:失去另一半,仍有權將人生過得完整
-
2021-07-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382萬人還在苦等莫德納 陳時中:打得到機會相對小
疫苗預約平台近日不斷修改規則,而最新一輪登記只到8月2日中午12點,第一劑打莫德納疫苗的人,若沒登記的話是否打不到第二劑莫德納?指揮官陳時中說,疫苗平台昨天更改是公關沒弄好訊息,已緊急更正,跟昨日記者會宣布版本一樣。截至今日中午12點,依然還有382萬5287人只等莫德納,未來是否沒機會打到?陳時中說,各類疫苗進貨有約略概念,但進貨都會延遲,無法報告目前進貨量。但莫德納因為量比較少,目前整體規畫,要估出一半量給已經打第一劑的人,至於登記莫德納者眾多、但剩餘量不多,打得到機會相對小,若增購100萬劑莫德納早點來,量就會比較多。陳時中表示,疫苗施打當然能規律進行,就像以前口罩預約平台一樣,但進貨量難規律、也做不到,「因為供應量不是掌握在我們手上,不像口罩掌握在我們手上,可以安排下去」,疫苗很困難,因此希望大家回歸平台,雖然機會不均等,是在長幼有序規則下進行,但看讓大家施打機會提高,以及根據供應量,也會做滾動檢討。對於疫苗護照,陳時中表示,對我們來說沒有准或不准的問題,即便打過疫苗者,檢疫措施也沒有開放,目前沒有受到很大影響,WHO建議國與國雙邊認可,我們會盡快做出本國的疫苗護照。陳時中表示,運用疫苗做通行證,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討論,黃卡就是接種證明,會研究黃卡如何資訊化,不是在研究他要怎麼用,至於未來怎麼用,要根據未來情況討論運用方式。至於通行證如何呈現有無施打疫苗者,是否有權利上的限制,需要討論空間。
-
2021-07-27 該看哪科.婦產科
新手媽媽小甜甜有感而發,餵不餵母奶VS.對小孩負不負責根本兩碼子事,心疼被情緒勒索的媽媽們!
生過小孩的媽咪都知道,產後沒多久便會嘗試著讓寶寶吸允母乳,刺激母乳順利分泌,也增加寶寶和母親之間的親密感,於此同時,媽媽因賀爾蒙的影響也變得更多愁善感。餵母奶再自然不過,卻不該成為壓力月初才剛產下女寶、成為新手媽媽的藝人小甜甜,時常在臉書粉專上分享喜悅及心得。日前,她在某媽媽社團看到因餵母奶或配方奶而被情緒勒索的媽媽文章,感到非常心疼。「到底為什麼媽媽餵不餵母奶,要跟媽媽對小孩負不負責任拿來做牽拖?」小甜甜表示,可能很多家人會覺得反正就是要餵啊,母奶健康!小孩能有抵抗力!營養又長得快!重點省錢啊…,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媽媽的壓力!無形中的情緒勒索,令媽媽崩潰不已儘管目前小甜甜並未遇到棘手的母乳問題,但是一旦身為媽媽非常理解那種心情。小甜甜認為,每位媽媽都一定希望給自己小孩最健康的,無奈很多人似乎忽略了媽媽本身?尤其每個人狀況不同,這無關胸部本身大小,或是有沒有吃、是否少吃了什麼,在準備到著手的育兒過程,媽媽絕對比任何人用心認真!「就是有媽媽真的產後沒有母奶,這當中存在著各種可能,無論怎麼樣努力就只能擠出一兩滴,媽媽也很挫敗也很失落難過~」小甜甜喊話:「沒有人能情緒壓力勒索『媽媽本人!』」小編當初剛生完也是奶水不足,儘管已經很努力讓寶寶吸允,但寶寶仍哇哇大哭、餓著,於是護理師建議可混著餵配方奶,先讓寶寶喝飽。幾天下來,自己都怪自己到底怎麼了?脆弱得流眼淚(賀爾蒙惹禍!)還被老公笑竟然這樣就哭了,當下白眼翻到頭頂。母奶or配方奶,寶寶都能健康長大「所以,不要再同時給媽媽壓力、讓她更難受了,不是當事者說的都麻很輕鬆,有些長輩或許沒有惡意,但脫口說出怎麼會沒奶餵?有那麼難嗎?是不是吃的不夠補?這些話都會讓媽媽心情更加失落不堪好嗎!!!」小甜甜對配方奶也有話要說:「還有~配方奶怎麼了嗎?現在配方奶真的都很棒好嗎?甚至除了有延續母奶配方,有的抗過敏、有的適合乳糖不耐症...,還有很多選擇能夠符合寶寶需求,更讓縱使不是喝母乳的寶寶也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小編暗自慚愧,當時還因為讓寶寶混喝配方奶而難過自責(哭)。媽媽想退奶,就是不愛小孩?小甜甜表示,有些職場媽媽或是有特殊狀況,想要退奶,卻被說是不愛小孩、不負責任...。「哈囉!每個人狀況不一樣,更不是每個地方都方便媽媽時間一到就能擠奶,種種這些壓力壓抑下,媽媽太可憐了吧?更無法好好做好每件事!而這根本無關愛不愛小孩,是媽媽自己的權利。」小甜甜感謝自己身邊一路上都遇到專業正向的人,給她很多正面想法,也看到很多例子讓她能以同理心看待,「媽媽開心真的太重要了!所有被這些問題困擾的媽媽們~真的無須在乎在意,妳並不需要滿足任何人,也不需要跟任何人交代,你才是媽媽耶!」媽媽開心最重要,一起當個健康媽媽!其實,產後媽媽要面對的事情真的很多,照顧寶寶、學習和寶寶相處、餵奶擠奶、換尿布洗屁屁、傷口處理及復原,加上賀爾蒙波動,真的壓力山大。小甜甜指出:「媽媽心情好、放輕鬆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面對小孩跟當下每個問題都會很不一樣,更會迎刃而解的!」至於媽媽本身,小甜甜也建議:「有問題就問、有需要就找人協助,耳朵聽有意義幫助的事情,其他有礙媽媽身心靈直接跳過略過下一頁吧?一起加油,當快樂無憂的 #健康媽媽 吧。❤」※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7-25 新聞.元氣新聞
新北市議員唐慧琳今凌晨胰臟癌過世 享年49歲
新北市國民黨議員唐慧琳去年被爆出罹患胰臟癌第三期,當時還表示自己雖然不幸罹患癌王,一年來身心備受折磨,但自己不會氣餒也沒有放棄的權利,未料今晨傳出唐慧琳最後仍不敵病魔,享年49歲,國民黨中央委員徐正文也證實此消息。唐慧琳去年就傳出患得胰臟癌,由於年輕,身邊有許多人都很訝異,並主動關心他,也提供不同的療法及意見,後來便轉趨低調,專心治療。徐正文透露,自己也是剛才收到唐慧琳父親的訊息,才得知唐慧琳過世,對此相當錯愕,因為唐慧琳年紀並不大,而且平常給人的就是很強悍的印象,認為這麼優秀的人病逝相當令人惋惜與難過的。
-
2021-07-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雇主不可強迫移工接種疫苗 違者涉強制罪和就服法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持居留證及健保卡的移工若符合接種疫苗資格,可直接至預約平台登錄接種,勞動部說,因疫苗接種非屬強制性,雇主或仲介公司可多鼓勵移工接種疫苗,並協助移工預約,但應尊重移工接種意願,不可強迫一律接種,若雇主違反移工意願強迫接種,則觸犯刑法第304條強制罪,將移送司法機關,並依就服法論處。勞動部表示,指揮中心陸續開放各類別及18歲以上國民可至「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預約登錄,並依簡訊通知預約接種日期,移工比照國民待遇,可登錄取得預約資格,並依預約時間前往指定地點接種疫苗。然而,針對部分雇主或仲介以切結方式,違背移工意願,強迫移工接種疫苗,或要求移工拋棄任何權利,勞動部表示,現行接種疫苗衍生醫療風險,移工與本國人同樣受相關規定保障,雇主如違反移工意願,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強迫移工接種疫苗,已涉有違反刑法第304條強制罪規定,將移由司法機關依法偵辦,並依就業服務法論處。勞動部進一步說,移工施打疫苗後如有不良反應,雇主或仲介公司應儘速協助移工就醫。如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或其他受害情事,移工得依據現行接種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機制提出補償申請,因相關疫苗接種及受害救濟補償程序已非常完備,請移工放心接種疫苗。
-
2021-07-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雇主若逼移工打疫苗 勞動部:將送司法偵辦
移工可登記施打疫苗,但現傳出有雇主及仲介強迫移工以切結方式、違背移工意願強迫接種疫苗,勞動部今天指出,雇主若有此舉已涉違反刑法強制罪規定,將移由司法機關偵辦。依據指揮中心接種疫苗規範,移工如果符合接種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資格,也可以至預約平台登錄接種,但現在卻有部分雇主或仲介以切結方式、違背移工意願,強迫移工接種疫苗,或要求移工拋棄任何權利。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今天表示,疫苗接種不屬強制性,雇主或仲介公司應鼓勵移工接種疫苗,並協助移工預約,但應該尊重移工接種意願,不可以強迫移工一律接種。發展署說,雇主如果有違反移工意願,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強迫移工接種疫苗,已涉有違反刑法第304條強制罪規定,將移由司法機關依法偵辦,並依就業服務法論處,可開罰新台幣6萬至30萬元。發展署也提到,基於風險預防,勞動部鼓勵符合資格移工應儘速接種疫苗,目前也已將預約程序翻譯成4國語言,放置權益網站或透過Line@移點通主動推撥,以利移工自行預約接種。發展署表示,移工施打疫苗後如有不良反應,雇主或仲介公司應儘速協助移工就醫,如果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或其他受害情事,移工得依據現行接種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機制提出補償申請,因相關疫苗接種及受害救濟補償程序已非常完備,請移工放心接種疫苗。
-
2021-07-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募救命神器、送愛心便當!賈永婕不吹冷氣當公主、烈日下數便當:有家人挺才能「瘋」
她如何用短短一個周末,募得近億資金,買下三百多台救命神器? 賈永婕是德杰集團少東王兆杰的太太、是明星御用婚紗店C.H WEDDING的老闆娘,也是近期因捐出三百多台「救命呼吸神器」,而接到蔡英文致謝電話的媒體焦點。但現在站在醫院前,穿著樸素,一次次向醫護人員鞠躬道謝、反覆大喊「加油!」的她,更像是想盡辦法為社會出一份力、誠心盼疫情早日結束的鄰家姐姐。 賈永婕因募資買救命神器的表現,網路聲量暴漲,網友對她的義行與超高行動力讚譽有加。但外來的掌聲固然開心,事實上,來自老公、一對女兒的全力支持,連公公王明德、婆婆王邱美華都十分高興媳婦做了好事,二老更不辭辛勞地,熱血地跑了一趟慈濟醫院的行程,一起送愛心便當、呼吸器。 賈永婕說,自己能這麼「瘋」,是因為背後有家人作為後盾。像這次募資捐HFNC,跟王兆杰分享計畫時,雖馬上遭白眼回敬,「他叫我不要跟愚婦一樣,這又不是在菜市場買蔥薑蒜。」嘴上這樣說,王兆杰卻在聽到老婆的瘋主意後,馬上向認識的醫師友人確認機器的用途和需求,後來更是毫不保留地動用自己的建商圈人脈,全力支持賈永婕。 王兆杰形容賈永婕是俠女,「她想做貢獻,就會義務反顧地去衝,我反倒比較謹慎,所以我們常扮演互補的角色。包括這次捐贈,我稱她莽夫、愚婦,其實只是希望她想清楚,不能有誤差,因為這是一個醫療級的東西。」 他們已經結婚十八年了,王兆杰談起賈永婕,仍滿是寵愛,很難想像,他們當初只認識兩個月就閃婚。他回想,跟她交往時,是建築業最不景氣的時候,但賈永婕「沒把身家背景當一回事,是個願意同舟共濟的人。」王兆杰因此認定了她。 這一天,夕陽西下,餘暉映上北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門口排排放著的透明塑膠袋,裡頭近百個餐盒和飲料被照得發亮,袋子上「醫護辛苦了」的字條,也被夕陽曬得顯眼。這是由藝人徐若瑄出資、賈永婕訂購,準備送給醫護人員的晚餐。 站在一旁的賈永婕正忙著,一下彎身盤點餐盒數量、一下打電話聯絡餐點還沒到齊的宵夜店。送餐給醫護已經變成她每天的固定行程,自疫情爆發以來,她跑遍雙北各大醫院,從午餐到晚餐,一家一家地送,沒有一天缺席。 「疫情升溫,事業停擺,生活步調全亂了。」連續兩周馬不停蹄的送餐、送機器行程,讓賈永婕嗓子有點啞了,卻依然精神,笑了笑說,「一直抱怨沒幫助,不如想實質上可以做什麼,所以我來幫前線人員送餐打氣。」賈永婕閒不下來,疫情後,她開的婚紗店沒了生意、演藝工作被迫暫停,她只好找其他事做,「送餐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但每天都有一個重點的事情做,這樣很好。」 但原本單純的送餐活兒,因為編劇好友謝小蜜的一則臉書訊息,全面升級成捐贈三百餘台「救命神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下稱其英文縮寫HFNC)的任務。 謝小蜜的姊姊是醫護人員,說「前線醫院最需要的醫療資源其實是HFNC。」消息傳到賈永婕耳裡,她笑說自己「很有俠義心腸,聽到機器這麼缺,就想幫忙。」她很快找到這家獨家進口、賣醫療器材的紐西蘭供應商費雪派克。 供應商有著落了,接著是錢的問題。HFNC價值不斐,全配一套要二十七萬台幣,賈永婕一開始的目標是二十台,達到拋磚引玉效果即可。她和王兆杰共捐十五台,在朋友群組裡問誰願意贊助剩下的五台。沒想到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大手筆響應,「蔡董很阿沙力,一捐就是一百一十台,我嚇死了。」賈永婕回想。 不少商界、藝能界的熟悉名字都在這次的捐贈名單上,看得出她和王兆杰的好人緣。而賈永婕見誰都能聊上幾句、開朗又熱心的大嬸性格,或許正是這次能快速動員,一個周末就募到九千多萬、買下約三百五十台救命神器的主因。 她想起老公打給星宇航空創辦人張國煒時,雖她從沒和張國煒說過話,但電話一拿起來,心裡想著HFNC對患者有多重要,她便打開話閘子向他介紹機器,一下就成功說服他捐出二十台。「我不講官話,但我們就是有這麼多愛台灣的企業,現在每個產業都重創,沒有一家企業不停擺,大家卻還願意站出來。」賈永婕把功推給她口中的神隊友,強調這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賈永婕閒不下來,不是一、兩天的事而已。雖然嫁得好,但她不想只當王兆杰的太太,生完第一胎,她就去開婚紗店,連念高中的小女兒王昀羽都讚嘆,「有一個這麼有錢的老公,明明可以過舒適生活,但她還願意去做這些事,很厲害。」 她創業,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以為藝人開店只是玩票性質,不會太認真。賈永婕卻在知名設計師好友黃淑琦的幫助下,兩年內就由虧轉盈,「黃淑琦很信任我,願意跟我一起做。有了她的專業背景加入,在業界很快獲得回響。」婚紗店能快速起飛,賈永婕再次把功勞推給夥伴。不過,就在一切看似順利進行時,一個墜樓意外,帶走了她的合夥人黃淑琦。 「黃淑琦走了,我爸爸也在那陣子過世。」雙重打擊讓賈永婕陷入低潮,講話很有朝氣的她,放慢語速,「他們的離開,對我是很大的衝擊,也是因為這樣才開始接觸運動、試著療傷。」 她形容運動是一件「很變態的事。不過,當你的身體很累,心好像就沒有這麼累了,你會把痛苦轉移到肉體上,就不憂鬱了。」賈永婕說得很淡,但看著她臉書上去各國參加三鐵、馬拉松的照片,不難感受出來,她有多熱衷這項曾帶她走出陰霾的運動。 賈永婕跑馬拉松,不追求破紀錄,唯一的堅持是不能放棄。她最近一場馬拉松,是在紐約跑的,不幸在出賽前一天扭傷腳踝,原以為跑到一半才會開始痛,卻在踏出第一步時,就痛得她誇張地說「每跑一步都覺得要死了。」不過,她依然撐完全程。原本四個多小時能跑完的路程,她花了六小時才完成,連在一旁的王兆杰都勸她休息,她卻任性地說,「我就是不想放棄,我沒辦法接受在賽道中間,就直接離開。」 這樣的堅持在經營婚紗店上同樣看得到,黃淑琦走了,她也沒放棄,把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以前不用管這麼多事,現在要全方面都做。」她證明婚紗店對她來說不只是可有可無的副業,C.H WEDDING經營到現在已經十七年,郭台銘太太曾馨瑩、福原愛都曾穿上她們家的婚紗。 她說,這三年婚紗業面臨轉型,因為「對年輕人而言,隨時都在拍照,婚紗照沒這麼重要了,公司型態上要靈活改變。」於是,她把原本開在安和路一樓的店鋪,搬到敦化南路的二樓店面,降低房租成本,把預算挪到網路經營上,打算讓品牌年輕化發展。聊起婚紗,她還留有少女的夢幻,「婚紗是我做得很開心的事業,從頭到尾都漂漂亮亮,要什麼風格,永遠都找得到。」 賈永婕很怕人家叫她大嬸,連蔡英文打給她致謝時,她都要總統對外稱她是「美少女」。四十六歲的賈永婕,外表仍亮麗得很,和兩個念高中的女兒出去時,還會被誤會成是她們的姐姐,但一顆雞婆、看到有難就搶著去幫忙的心,和那股明明能在家吹冷氣當公主、卻甘願跑到烈日下數便當的氣魄,確實讓人折服。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急踩煞車! 板橋診所宣布續打疫苗、以新模式進行
新北市板橋區張博揚小兒科診所發文抨擊,認為免收掛號費做法是中央為了與政治對手抗衡的作為,新北市衛生局今天指出,與中央研討後,決定讓診所從7月21日起暫停提供疫苗。但該診所晚間貼文表示,下周仍會照常服務,並以新模式進行。醫師公會理事長轉述,張醫師目前不願受訪,但願意繼續幫忙注射疫苗。張博揚小兒科診所昨天在粉專貼文指出,本診所因合約內容與官方無法形成共識,即日起被片面停止配發疫苗(尚未解約狀態),有預約的朋友請速與新北衛生單位聯繫。張表示,依照原本合約收取合理掛號費,其他增加的成本較高就算了,但是若只因為要和政治對手抗衡就無法接受,「我們的專業服務卻被當成請客的東西,沒有絲毫尊重,還要幫政府買單。」張認為,今日政府可以隨口說說就讓人收入歸零,增加的成本卻要同島一命、共體時艱。明天會降臨到誰身上,真的讓人不寒而慄。貼文一出也有許多民眾到貼文下打氣聲援,但也有人質疑不該怪台北市長柯文哲。張博揚今天晚間再度發文,指出「風雨飄搖,人心自現,下周承蒙大家肯定,預約疫苗注射登記已滿,本院會照常服務,且依新模式進行。」有民眾在貼文底下留言「謝謝張醫師,辛苦了」、「傻眼,衛生局叫我取消」,也有民眾說「謝謝張醫師,我願付掛號費,排周一晚上打疫苗」,張博揚透過臉書粉專回應「是新模式」。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則轉述張博揚的看法,周慶明表示,張醫師已經很累,覺得遍體鱗傷,目前不願受訪,但為了民眾健康權跟打疫苗的權利,也會繼續幫忙注射疫苗,共赴國難,這是該盡的責任,已經預約排定的疫苗也會照常施打。
-
2021-07-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在台陸生成「疫苗孤兒」 柯文哲:當醫生也不會問病人藍綠
在台陸生無法登記接種意願,議員羅智強希望台北市長柯文哲為陸生打疫苗請命。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針對持有居留證的外國人比照台北市民的權利,這種問題就要一視同仁,「以前我在台大當醫生,也不會問病人民進黨還國民黨。」羅智強指出,目前在台各類陸生不過6千多人,並沒有要給陸生打疫苗的「特權」,陸生的要求不多,只盼能與本地學生及其他外籍生一樣,尤其陸生分布以北部最多,建議身為首都市長的柯文哲,應設法協助陸生施打疫苗。對此,柯文哲表示,早在中央撥給北市的時候,北市針對持有居留證的外國人比照台北市民的權利,也不論民眾是否北市設籍,都是一樣標準,這種問題就要一視同仁。就像北市對於移工和街友,都提供疫苗接種,甚至移工連沒有身分證、健保卡都沒有。柯文哲表示,以前他在台大當醫生,病人送進急診室,也不會問病人民進黨還是國民黨,更不會問哪一個國家,他強調,一視同仁就好。
-
2021-07-21 養生.人生智慧
父驟逝沒留遺囑,他催生「遺囑產生器」:給生者一封情書是種溫柔體貼
律師劉韋德在2019年推出「777遺囑產生器」,提供民眾免費下載使用,被稱作佛心App而聲名大噪。他形容,生命就像一場旅行,終有結束的一天,立遺囑不僅涉及後事安排、財產分配,更是留給生者的一封情書,一份最後的溫柔與體貼。 今年重大意外、疫情接踵而至,生命如斯脆弱,誰都可能與親愛的人驟然離別。 「立遺囑永遠不嫌早,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走。」劉韋德多年來在市府、區公所提供免費法律諮詢,觀察到民眾對遺產的諮詢普遍,2年前推出免費App「777遺囑自動產生器」,迄今已超過3萬次下載。 一份遺囑,就是一個故事 近百則使用者留言,道盡滿滿感謝,還有許多來信詢問遺囑細節,拜託劉韋德幫忙解惑。他滑著手機翻出最近一封來信:「這位小姐說幼年被父親、兄長虐待,所以不願給父兄繼承,請我幫她看看遺囑…,唉~人生故事很多。」 一份遺囑就是一個故事,屬於劉韋德的,則是對父親驟逝的遺憾。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劉韋德,目前是信義房屋客戶服務部執行協理,他從入行以來一直利用公暇提供民眾諮詢。「大學的時候,老師就提過台灣人忌諱寫遺囑,法院遺產訴訟多,不只豪門恩怨,平民百姓爭產糾紛也非常多。」 他從義務諮詢經驗觀察,遺產諮詢量約在3成左右,「民眾對遺產繼承的糾紛比率很高,當時就在想:有沒有比較簡單方式教民眾寫遺囑?」這念頭一埋就是20多年,直到父親9年前亡故,逐漸具體浮現。 劉韋德嘆道,雖然自己是律師,但父親走得突然,仍不免留下懸念。當時,69歲的父親因血尿到醫院檢查,隨即診斷為膀胱癌,老人家第一個反應是否認、抗拒,拖了1個月才找其他醫院複診,但癌細胞已轉移擴散至肝臟,短短3個月便撒手人間。 父親罹癌驟逝,他重新反省生命 「醫生說他時間不多了,他卻不知道,做人子女也很難啟齒,要他趕快把遺囑寫一寫。」父親臨終那天,正好輪到劉韋德照顧,他見父親熟睡,決定回家洗個澡,沒多久就接到母親來電,說父親走了。 過去見天災意外報導,雖傷感卻難感同身受,直到父親驟逝,「那距離真的很近很近,對生死會有一種反省,假設自己有一天也走到這個地步,是不是把很多事情交代清楚?」 2016年,行政院拍板《民法》繼承編修正案第1189條,提及「除自書遺囑外,亦得以電腦或自動化機器製作之書面代之」。儘管法案至今仍躺在立院,卻讓他推動遺囑產生器的念頭再度浮現,認為可將遺囑模版、科技化,透過電腦程式供一般民眾使用。 「一開始我以為簡單寫個程式,5萬、10萬元就能好,結果找資訊界朋友一起討論,他們說網頁已經不是時代主流。那主流是什麼?是App!」 App方便使用,長輩能輕鬆語音輸入 他解釋,雖然手機較難編輯長篇文字,但App下載方便,即使是長輩也能輕鬆語音輸入,「下拉式選單只要勾勾選選,不用寫,除了一些個人資訊得自己填入,其他都很容易編輯。」 劉韋德也說,雖然台灣人忌談生死之事,但觀念逐漸開明,倒是因為牽涉法律條文,讓許多人對立遺囑感到遲疑。另一個是不急,「但生死就是這樣,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時間什麼時候會到。」以4月發生的太魯閣號出軌事件為例,罹難者就有不少年輕生命。 「到了一定年紀,立遺囑不僅僅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劉韋德說:「如果財產有幾億,爭來爭去也就算了,但有時候明明不多,大家卻要為了這點錢而鬧,那不是更冤枉嗎?」 他建議,年輕人若非從事危險職業,也不必太早立遺囑,但可下載App,透過範例去省思人生重要排序。過了60歲,則應趁早規劃,「反正立好可以隨時改,平常沒事想一下,當成遊戲來玩也OK。」 練習讓自己思考,怎麼安排身後事 練習的過程中會逼著你去思考,「有一天當你需要,就會很快知道怎麼做。」劉韋德說,除非一窮二白,否則總有一點資產可以分配,其他如喪葬採取何種宗教儀式?火葬、樹葬、海葬、要不要辦公祭等,都可在遺囑中寫明。 「遺囑,就是死者意志的一種展現。」儘管法律對繼承權仍有規範,但還是可以在最大限度內保障想照顧的人。 好比夫妻沒有孩子,且雙方父母皆已離世,若其中一方過世,遺產是由配偶與對方兄弟姐妹各分一半,而非全數由未亡人繼承。但若先預立遺囑,則可將手足繼承範圍限於特留分,其餘財產則留給配偶。 說來說去都是錢,但劉韋德為了這支App花費近百萬元,雖取得專利,卻無償提供大眾下載,考量倒是無關金錢了。 51歲的他笑言,自己有形的損失就是這100萬,但過程中幫助到許多人,「也許有來說感謝、也許沒有,都沒關係,至少50年、100年以後,大家還會知道這個App發明人是劉韋德,這也是一種遺產。」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夫妻關係,不是「放軟態度」就會改變!陳安儀:打開內心所有抽屜,才能擁抱真幸福.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施打體驗/新冠疫苗針細無感 僅手臂疼痛、退燒藥沒用上
政府已開放18歲以上民眾上網登記施打新冠疫苗意願,被列入屬於第七類接種對象的媒體第一線採訪人員,日前也分別完成接種。以下是他們打疫苗前後的經驗分享,提供給還未施打的讀者參考。正使用化療藥的我 打疫苗安全過關由於領有癌症重大傷病卡,也正在使用口服化療藥,在施打疫苗前特別緊張。趁著門診時特地詢問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梁醫師認為疫苗不會影響病情,也不會增加副作用,反而可以保護體弱的自己,在病況穩定下要積極預約接種。施打疫苗前做足了功課,讓自己心安不少。施打莫德納疫苗後,手臂一碰就痛,甚至無法高舉雙手脫衣洗澡,但在冰敷後改善不少,而不少人會出現的發熱情形倒是沒發生,半顆退燒藥都沒吃。至於疲倦感大概持續了24小時,稍微休息一下即可。最近不少民眾在接種完莫德納疫苗後出現可以吸湯匙、刀叉等「磁力」,我也好奇試了一下,居然也可以「吸」住湯匙。不過,我發現與其說「吸」,不如說是「粘」上皮膚,皮膚只要有點汗液的粘性,就可以粘住湯匙,連沒接種的手臂都可以。請教皮膚科醫師後,正確答案與自己的感受差距不遠,台大皮膚科教授朱家瑜也在台大醫院臉書上解答,他指出會有吸附現象,是因為皮膚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並非人體有磁力,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都出來闢謠,包括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都駁斥相關謠言。拿到疫苗身分證 小黃卡好好保存媒體第一線採訪人員被列入疫苗接種的第七類人員,因此被報社選入呈送名單。疫情之中,早已對各種廠牌的疫苗做足功課,心中也有屬意的廠牌,但是被造冊人員並無選擇接種疫苗廠牌的權利,抱持著「輪到我、就去打」的心情前往接種疫苗。當日攜帶身分證、健保卡與員工證,前往台大醫院接種,甫出捷運站就看到明顯的指引告示,在每一個轉彎處都有人員指引、分流,在溽暑時節也貼心的搭設帳棚提供遮陽。從身分確認、填初診單、門診分流、掛號、量體溫、詢問病史到接種疫苗設有層層關卡。動線上,我們只要依序前進,由每一站的護理人員流動協助,因此接種秩序非常良好。接種人數也消化得非常快,整體接種時程約一小時就能完成。接種完成後,會領到一張「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除了個人資料貼紙外,上面載有接種的品牌、時間、主治醫師與接種單位。第二劑的接種預約日期欄位則還空著,我得謹記著保存好小黃卡,不知道是不是我未來的疫苗身分證呢?近日,陸續前往接種的記者同事多表示,數小時後出現接種部位疼痛,甚至疼到手舉不起來、當夜微燒、發燒、頭悶悶的痛,有點類似小感冒,疫苗副作用在二到三天後就消退。似乎年紀二十多歲的年輕同事,感受越發明顯,而我的「疫苗認證」應屬老年人,注射局部小小的疼痛兩天就恢復了。施打前胡思亂想 施打後輕鬆愉快過去主跑醫藥新聞時,常寫到流行性感冒重症的個案,每年一到十月就會注意公費流感疫苗的開放施打時程,一到符合自己資格時就會去施打。不過施打流感疫苗是在秋冬,而這次排到施打莫德納疫苗,卻是溽暑難耐的七月,在預約完成的等候日子,身心有點焦躁,喉嚨扁桃腺有點脹痛,也會胡思亂想:「會不會已經感染新冠肺炎了?」施打的這一天終於到來,我掛到台大醫院周一下午診的23號,早上上網看預約系統,雖然醫院13:30開打,但預約系統通知可於下午13:00到13:30報到。抵達醫院時是13:40,一到現場先抽號碼牌,同時拿著健保卡過卡,瞭解是否為初診,如果是初診必須趕快填初診單。還好我不是初診,確定有號碼時,變成45號,雖然號次延後,但台大醫院因人力和動線安排得好,沒有等多久就輪到我左手插腰、捲起衣袖被打一針。值得一提的是,在等待注射的過程中,台大護理師在現場不斷詢問:「有沒有高血壓?」由於沒有人回答有,不知道如回答有,是否就被帶開或另外加以問診?先前已施打的同事分享,新冠疫苗的針很細,個人感覺真的很細,連被蚊子叮到的感覺都不像。然而,當疫苗的液體灌注進手臂肌肉時,身體是有異物入侵感,但我猜是心理作用,並沒有生理不適。把握機會拍攝一些現場照片以備新聞之用,同事們也頻在群組提醒:「天熱快回家!」「記得多喝水喔!」回家後又收到家人及同事在群組詢問:「現在還好吧?」「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病毒雖可能摧殘人類,卻也拉近了人類群體的感情。到了第二天,我只有手臂微痠痛,並且還可舉起手臂,尚未出現所謂的「新冠手臂」呢。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驚傳跨國混打3劑不同疫苗 台大醫分析可能有3漏洞
今有媒體報導北部一名男子今年4月21日、6月11日、7月2日依序在國內自費接種AZ、在國外接種BNT、在國內公費接種莫德納,很可能為台灣首例曝光三個月內混打三種新冠疫苗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此案例曝露出一些漏洞。首先可能之前自費接種未成功登錄於全國系統,再者可能是7月初接種查核還有疏漏,第三是缺乏跨國查核機制下,民眾在國外接種若不告知,醫師也不可能知道;不過,可預期接種三劑後抗體濃度會比兩劑高。黃立民表示,現在沒有跨國確認接種紀錄的機制,如果民眾又不講,醫師也不會知道,更何況,現在政府沒有規定國外打完回來就不能再打公費疫苗,畢竟國內的公費疫苗是人民的權利。疫苗接種間隔一個月以上都屬於獨立事件,副作用當下過去了就不會累加,可預期三劑都會有效果,免疫系統被多刺激一次,抗體、T細胞等反應會更強,抗體濃度很可能會比兩劑高。黃立民表示,自費疫苗在過去都是廠商和醫療院所之間的事情,要打幾針、打什麼疫苗,都是民眾和醫師共享決策即可,政府不會管,也沒有法律規定自費疫苗要登錄在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 。至於公費疫苗,則是醫療院所與政府簽約時,合約上會規定要登錄,所以需要額外人力進行資料登打、送件等人工作業。難道之前自費接種疫苗者都沒有紀錄可查,已有漏洞?黃立民表示,這要看之前自費疫苗接種時院所與政府之間是如何約定,就算有規定要登錄,也可能有疏漏或沒上傳成功;就算有上傳成功,最近傳出闖關混打成功,也暴露出有些接種站確實查看前次紀錄。黃立民表示,現在新冠疫苗比較特殊,是因為自費也是政府提供,加上疫苗不夠,才會管這麼緊。現在設站大規模拼接種,常常是人來就打了,沒有完全符合醫療常規的完整詢問,如果沒有確實查看紀錄、民眾又刻意隱瞞,醫師也不會知道。「所有疫苗都要跟醫師商量,包括所有的好處、壞處、該怎麼打」,黃立民說,畢竟新冠疫苗種類多,未來只會更多更複雜,民眾很難自已分辨或記得各種疫苗要怎麼打,交代清楚自身狀況,與醫師共同決策。據了解,該名男子於北部某醫學中心開立診斷書。該醫學中心表示,病人僅第一劑疫苗於該院施打,其餘兩劑皆否,醫師僅是依病人提供的相關證明文件開具證明書。
-
2021-07-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提前解盲 專家:國產疫苗陷風險
國產疫苗臨床試驗之亂延燒,一般臨床試驗送交主計畫後就一路執行,鮮少提前解盲,如今礙於疫情,為了受試者權益,個別解盲恐是不得不的決定。專家指出,提前解盲對整體試驗結果多少會有影響,特別最後抗體監測數據,但國內兩家藥廠第二期臨床期中報告已出爐,因此並不影響EUA(緊急授權使用)申請資格。中研院士陳培哲表示,臨床試驗最根本的精神就是「尊重受試者的意願」,這是受試者最基本的權利。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退出臨床試驗只求解盲,「有爭議空間」,過去緊急解盲多發生在危急時刻,例如出現嚴重副作用等,且未必需要退出試驗。 劉明哲說,國外疫苗臨床試驗設計,受試對象接種兩劑後一個月,取得免疫原性資料,安慰劑組會直接轉為疫苗組,主要是疫情嚴峻,不能讓安慰劑組暴露在風險中太久。不過,台灣去年設計臨床試驗主計畫時,疫情穩定,沒想到後續疫情出現變化,若當初有類似的設計,現在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疑慮。劉明哲表示,提前解盲最大風險是影響試驗完整性,原訂十月或十一月解盲,除要確認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追蹤抗體濃度的消長;若提前解盲,符合資格者又去接種公費疫苗,最後監測的抗體濃度難以辨別是國產疫苗產生,還是公費疫苗生成。政府無法得知,符合公費接重資格者有誰參加臨床試驗,反之,若有人解盲後,即使加入延伸性試驗,還是去接種公費疫苗,臨床試驗單位也無法得知。只能待國產疫苗通過EUA後,疫苗組受試者必須補登接種資料,才會知道有無重複接種。陳培哲則表示,受試者權益的重要性高於臨床試驗。劉明哲也說,「放棄」與「參加」延伸性試驗,都是受試者權益。陳培哲表示,國外媒體報導,BNT近期將取得生物製劑許可申請(BLA),也就是正式藥證,漸漸地EUA將走向歷史,國產疫苗是否要繼續尋EUA模式,值得思考。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莫德納、AZ疫苗前,醫建議「3種食物」先別吃!還有這款退燒藥接種前後要避開
隨著新冠(COVID-19)疫苗的庫存量逐漸增加,政府陸續開放類別供民眾預約施打,不過,在接種疫苗前,坊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撇步」緩解疫苗副作用,這些都是真的嗎?對此,有醫師出面說明,到底有哪些食物是在注射疫苗前建議先不要碰的?!(【延伸閱讀】疫苗懶人包/莫德納、AZ 我該怎麼選?副作用有哪些?)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電視節目《健康2.0》的《明欣醫聊事》中透露,曾碰到一名高齡長者在打完疫苗後表示肚子很餓,一問之下,才知道家屬擔心澱粉會影響疫苗功用,所以三天不讓這名阿公吃澱粉。 對此,陳欣湄表示,澱粉是人體一日所需,打疫苗前比較不建議的其實是炸物、精緻蛋糕和餅乾等精製澱粉類,以清淡飲食為佳。 此外,坊間有傳言指出,施打前大量補充維生素C可以緩解疫苗的副作用,針對這樣的說法,一同在節目上的營養師宋明樺表示,維生素C的確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關鍵,但在體內只能保留3~6小時,且沒有降低接種疫苗副作用的功能,「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證實,維他命C可直接降低或預防副作用。」 打完疫苗備妥3法寶 多觀察身體變化 接種前的留意事項說完,那麼接種後呢?陳欣湄提醒,打完疫苗後要準備3樣東西,分別是水、體溫計、醫師開立的備用藥物,且要多觀察身體變化。 有些民眾會在施打疫苗前先吞退燒藥,不過,退燒藥也有分種類。陳欣湄表示,有降發炎止熱類型的退燒藥,像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在疫苗施打前後盡量別使用,避免導致疫苗效果降低。 另外,像是沒有降發炎作用的普拿疼,比較適合施打疫苗後有發燒症狀服用,但還是建議服用前先詢問醫生。 最後,陳欣湄要大家留意的是,接種AZ疫苗的民眾,4~30天內都有機會產生血栓風險,可能會有異常頭痛、腹痛、胸悶症狀,或是四肢有異常腫脹、疼痛感的狀況,以及皮膚出現自發性血點、沒由來持續出現瘀青等,這時應趕緊就醫,並告訴醫師自己曾打過疫苗。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夫妻關係,不是「放軟態度」就會改變!陳安儀:打開內心所有抽屜,才能擁抱真幸福.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小教師屬第七類還打不到疫苗?衛福部:還在收集名冊
國中小教師被列在第七類優先打疫苗對象,但有基層教師投訴,遲遲沒有接到接種通知,質疑疫苗接種權利被沒收。對此,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收集名冊,事情正在進行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個月宣布,7月1日起將擴大疫苗施打類別,包括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其中也涵蓋高中職以下學校教職員工與校內工作人員。不過,有國小老師投訴,目前都還沒有辦法預約疫苗,該名老師與其他縣市的老師聯繫後,發現各縣市都有同樣的問題,遂向學校做詢問,學校則表示早就造冊給地方教育局,不過教育局又推說是卡在中央。教師質疑,現在將開放18歲以上者,登記疫苗意願,並在7月16日後陸續通知預約,質疑教師雖屬第七類,時程上卻與其他人幾乎同步。對此,薛瑞元在行政院會會後記者會中表示,國小老師的部分,的確是屬於第七類,但是目前離開學還有一段時間,教育部正在收集這個名冊,還有施打地點的一些規劃,目前這個事情是在進行中。
-
2021-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不只開放18歲以上台人 疫苗預約系統移工也能約
台灣移工人數眾多,印尼等四國駐台代表日前發出聯合聲明,盼政府優先讓移工接種疫苗,作家張曼娟也在臉書發文,呼籲政府在疫苗數量充足情況,應儘速為家庭外籍看護造冊施打。指揮中心表示,今除開放十八歲以上民眾接種,也同步開放合法移工、持有居留證外籍人士登記預約,比照國人接種疫苗。日前印尼、菲律賓、泰國及越南駐台代表發表聯合聲明,盼台灣政府考慮讓移工優先接種疫苗,疫苗也須符合國際標準,並依個人意願施打。陳時中日前回應,移工接種疫苗待遇與本國人相同,不會剝奪移工權利,但也不會特別為他們怎麼樣,一切以防疫角度做安排。隨著日本再贈台灣100萬劑AZ疫苗,以及鴻海、台積電簽約購買BNT疫苗1000萬劑,由行政院政委唐鳳設計的新冠肺炎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指揮中心昨開放18歲以上國人可登記外,同步開放有居留證及健保身份的合法移工、外籍人士等,也可以上網登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並未限制身份,只要有健保卡和居留證就可以登記。先前苗栗電子廠移工群聚,新加坡去年也出現移工群聚,也是透過施打疫苗增加防護力,而台灣有許多家庭移工,沒施打照顧長者也可能染疫,因此將合法移工比照一般國人,按照規定來施打。勞動部次長王安邦表示,若以防疫角度來看,在這片土地工作的人不應分國內外,對於指揮中心開放移工可預約登記疫苗,勞動部樂見其成。他認為,先前指揮中心訂定一到十類優先施打順序,是專家共同討論出來的,若有特殊需求類別要先施打,還是得看疫苗到貨量,也要看指揮中心安排。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認為,疫苗不足的國家須考慮優先順序,希望政府效法英國特別支持長照家庭的原則,考量被照顧對象有較高健康風險,尤其不適合接種疫苗的重症長輩,其身邊的主要照顧者、外籍看護,應納入第五類優先對象。但目前指揮中心不再開放優先施打新類別,若疫苗序位又要依照「長幼有序」年齡排隊,就目前八成移工年齡多落在25至44歲間來看,「能打到疫苗的時間不會太快」。
-
2021-07-13 養生.人生智慧
50後還不隨遇而安,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詹慶齡卸下主播身份:只想讓自己「舒心」每一天
「我在廚房裡做喜歡的料理,雙手一邊準備著食材,一邊情不自禁地哼著歌、跳起舞來;我老公回到家看到我愣了一下,我想他一定覺得.....老婆退休後怎麼變得『怪怪的』?」 詹慶齡開玩笑地聊到現在的閒逸生活,其實她並非真正退休,手上仍有節目、要教課;但她退下主播台後,享受著慢活的從容,就像她不經意地踏著舞步,隨順著人生的河流慢慢舞動,在熟齡之前,吟唱出自己的安定與幸福。 內向害羞,卻被推上主播台 「我小時候是比較害羞、內在的人,不太擅長與陌生人說話,是那種別人多看我一眼,我就會不自在的人。能成為主播,又一做便是十多年過去,我想是我願意順著各種因緣際會,也珍惜貴人們給的每次機會,踏上從未想過的主播人生。」 詹慶齡細數著往昔種種,眼裡盡是溫柔。「想當初,我大學畢業後也跟所有年輕人一樣會感到迷惘,為了躲避現實生活,一度還『逃到』美國去。」可是「逃兵」的日子沒有太久。 欣賞她的學姊介紹她到《兄弟象雜誌》,賞識她的職棒雜誌主編陳芸英,又將她介紹給媒體老闆邱復生,展開她更加意外的旅程。 「現在我主持著閱讀節目,本來想一切都會很安穩優雅吧!可是這份工作,我要更有系統性地讀書,花很長的時間去了解作者的思想與精神,還是會有『工作壓力』,但我非常享受。一方面感受到世界的廣闊無盡,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學習,這是非常愉快的體驗。」 不是決斷的她,選擇接受安排 詹慶齡談到她每一個人生階段,總是不疾不徐;可是她並非人生毫無損傷,只是似乎她輕輕放下了。 她說,人生其實不難,而是取決於我們是否接受自己的選擇。 「有些人會覺得我的生命很『順遂』,那是因為我的人生,很多時候不是主動做選擇,而是被動地接受。其實『選擇』是最難的事,我不是個很決斷的人,無法義無反顧,但也因為接受被動安排,給予生命很多的恩賜,讓我有更多時間細微地觀察與體會。」 「我也曾為了自己所選擇的事,撞得頭破血流過。當下覺得很困難、很苦,但過了若干數十年來看,又會感謝自己當初的自己,因為如果沒有跌倒,就沒有蛻變。」 徬徨難免,要先肯定自己 詹慶齡說,人過中年,對未來也會有許多徬徨,回首往事,那些許多懊悔遺憾,說放下又談何容易?因此,首先要接受自己的選擇,再來,就是肯定自己。 「我認為不要用『對錯』去定義任何人,包括不要去定義自己。即使你選擇不同的路,會不會也能走到同樣的結局?人生風景不同,過程或許有點悲傷,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成就現在的你,現在的你是重要的,痛苦是有意義的,感謝一路的發生,終究成為這樣的我。」 這幾年,她從「閱讀」中得到更多啟發與滋養。 「我有太多書想分享給大家了,其中一本是楊定一博士的《不合理的快樂》。他透過腦科學分析告訴我們,當快樂來自於外界,例如買了件昂貴的衣服,或符合他人期待等等,快樂很快就會消逝掉,這跟腦部構造有關。只要我們能突破這層迷障,就能找到『永遠的快樂』。」 從閱讀中,得到滿滿滋養 「還有一本是曾寶儀推薦的《大地歡喜的感恩奇蹟》,你知道嗎?開始閱讀這些名人推薦的好書後,我得到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談起所愛之書的詹慶齡,看起來容光煥發,其實「書」,也是女人美麗的最佳保養品。 「人從中年走到熟齡,我想任何人還是會感受到壓力,有許多現實的考驗和變化要面對,環境很辛苦,不用為難自己,要怎麼隨遇而安?其實到了中年還不隨遇而安,你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你過往名片有多顯赫,拿過多少第一名都不重要,那只是你生命的一瞬,告別主播後的我特別有感,你的過去不會照耀你的未來,只有你的心可以,你可以決定要過怎樣的熟齡生活。」 不管別人眼光,只在乎重要的人 「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他們根本不認識我,對我重要的人,才需要我的在乎;我過好自己的日子,生活舒不舒服,其實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 」 詹慶齡給在退休後,即將展開第二人生的朋友們一段話: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在一路上有很多的「助緣」,那就是對的,但如果有很多的「逆緣」和「警示」,就表示要停下來了,好好想想、整理自己,再繼續向前。●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他黃斑部病變釀失明!醫師:常吃2食物,可有效延緩眼睛老化.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練健美奪牌、繞著地球跑全馬!57歲「阿嬤」心中無齡:不開美肌,愛上每階段的自己
-
2021-07-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之亂源,錯把疫情當商機
面對世紀疫情,疫苗之重要性無人質疑。發展國內疫苗産業,也是全民與朝野之共識,立法院早已編列預算並執行中,而為何近日媒體網絡各黨為疫苗爭論不已。連日來疫苗相關事件陸續發生,宛如偵探電影撲朔迷離,有請柯南來「解盲」疫苗之亂的真相。首先將鏡頭拉到去年疫苗政策「一國二制」,採購總量為2,981萬劑,其中進口1,981萬劑加國産1,000萬劑。前疾管局局長、新冠疫苗總召集人蘇益仁指出,原來規畫國産疫苗僅生産100萬劑「戰備疫苗」,也就是二軍B方案的備用品。 如果按照原有規劃,購足3,000萬劑進口疫苗,何來疫苗之亂?由於政策急轉彎,將「戰備100萬劑疫苗」擴大成「戰略1,000萬劑疫苗」直接給國人施打,導致連環錯亂的進口疫苗減量採購及國產疫苗快速審查之決策。要扶持國産疫苗,預留1,000萬劑份額,所以進口疫苗不能買超。代工AZ會擠壓到國產疫苗產能,所以「有人」不喜歡! 國產研發落後,所以食藥署去年公布,通過擴大二期試驗即可獲得急緊使用授權。計畫趕不上變化,五月疫情爆發,導致食藥署將為世界第一例「免疫橋接」疫苗背書,製造政府與人民的信任危機。民間只好出來做政府的事「代購捐贈疫苗」,而政府百般阻撓直到郭董在臉書公開要向總統報告,小英一個半小時給出「 完全授權書」,完勝時中部長20天原地打轉的「有條件授權書」。但「進口與國產PK,1,000萬劑國產疫苗怎麼消化?」,在解盲前政府緊急簽約完成預購,免得「失信」於業者。居然說「怕搶不到疫苗」,真是匪夷所思! 誰會搶購沒有三期試驗的疫苗? 更何況政府補助的前題不就是優先認購權?!把鏡頭再拉到國外,這是一場國際奧林匹克疫苗競賽,目前全世界共有287位選手,6位取得WHO認證,19位進入三期,與高端、聯亞並列2/3期還有8位,其中蛋白質疫苗組共有104名,其中有9名已經進入三期試驗,高端、聯亞並列2/3期有4名。重量級廠家年產能都是10億到30億劑,今年底全球産能為95~115億劑,明年為120~160億劑,遠遠超過全球需求。蘇益仁也因政府沒有認清全球加速製造疫苗的局勢和決心,去年七月辭去疫苗組召集人職務。疫苗產業是比好又比快的「搶時間」生意(研發快、量産快),過時就不值錢的快消品。這是為什麼所有廠家都在尋求代工,不會自己建廠生產。莫德納預估2023年營收從今年171億下降到74億美元,可預期好景不常(60%下滑)。國產疫苗價格也引發熱議,莫德納每劑在25~37美元間、輝瑞為19.5美元、諾瓦克特為16美元、嬌生為10美元、AZ疫苗則在2.15~5.25美元間。高端年產量5,000萬劑,價格為881;聯亞1.2億劑,價格為750,先別説保護力及品牌,單以數量及價格能有國際競爭力嗎?其實,這輪競賽已經結束了。國産疫苗市場是瞄準開發中及未開發國家,4美元的AZ是最可能的競爭者,政府在國內竟以26-31美元買單補貼採購1,000萬劑國產疫苗。巴拉圭就連AZ都需要台灣代付給COVAX買200萬劑,能想像它會用26美元向Vaxxinity預定100萬劑聯亞疫苗,背後是誰買單?。高端三期試驗也在巴拉圭進行,這都是疫苗外交超前部署,未來繼續以外交預算拐彎高價採購送邦交國。 對於政府的這些做法,人民能接受嗎?柯南再深入追查國產疫苗的身家背景,高端疫苗標的物及佐劑是由美國授權或採購,原液、針劑、充填則幾乎是外包,基本上是缺乏核心技術的疫苗組裝廠。其高價源自於授權金高,卻自我神化成源自於美國國家衛生院,為莫德納孿生疫苗。相較之下,聯亞確實具有核心技術,但美國UBI母公司把UB-612疫苗權利給了同母異父的妹妹 (美國Vaxxinity,王長怡的女兒是執行長,女婿是董事長,兩人為唯二董事),而不是蔡政府支持補貼的哥哥(台灣聯亞) 。當外交部發表巴拉圭向Vaxxinity預定100萬劑疫苗,立刻被聯亞藥誠實地打臉「簽約對象為Vaxxinity,但聯亞藥、聯亞生技皆未接獲代工訂單,Vaxxinity可以向其他國際廠下單」。原來聯亞的角色是幫美國Vaxxinity向台灣政府拿補助及用最高價賣疫苗給國人及邦交國,充其量只是美國UBI生産廠之一。簡單說,媽媽有技術、哥哥能幹活、妹妹拿好處。政府花8億補助、再高價77.8億採購,兜了一個大圈子,無怪乎陳培哲院士指出「嚴格來說,國產疫苗是台灣代為生產的美國疫苗」,是一場生技白日夢。其實以台灣的政治環境及商業規模,也很難想像立法院會同意行政院給5億美元,讓資本額8千萬美元的高端踏踏實實完成三期試驗,打從第一天就不依循科學常規。每家公司給不到5億台幣完成二期試驗,再用高價採購疫苗,變相補貼到海外完成三期,提供免責緊急使用授權EUA,再免費提供500萬台灣「志願者」。原來是官員做商人的事,錯把扶持「長期産業」策略來解決緊急「短期疫情」,把疫情當商機,把戰備當戰略。終場前,阿中部長給了柯南一句話「 有人!是誰!? 」, 有待監察院如包青天,為全國民眾一解這疫苗之亂。
-
2021-07-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千萬劑BNT疫苗快來了,兩表掌握何時輪你打!40歲以上最快這個月就能接種
大規模施打疫苗進度持續加快,40歲以上中年族群,可別趕著去國外打疫苗了!台灣目前到手有518萬劑AZ和莫德納疫苗,自購的62萬劑AZ和日本第二批贈送的113萬劑AZ,也在7/7與7/8抵台,合計超過700萬劑。再加計還在談判中的鴻海永齡以及台積電專案購買的1千萬劑BNT疫苗,若順利在開學前,也就是8月底或9月到貨,共1704萬劑疫苗,預估不只讓第10順位50歲以上族群都能打到,甚至第12順位的40歲-44歲部分民眾,最快10月就有機會接種。 鴻海台積電BNT疫苗談判進行中 政府在開放第1類到第8類人員施打後,進入第9類以及第10類50到64歲成人可在疫苗預約平台,登記接種意願;總統蔡英文也在7日表示,台灣目前疫苗取得超過700萬劑,第一劑疫苗覆蓋率約10%,7月底目標在20-25%,都在在宣示疫苗施打已經加快。 攸關40歲以上中年人能否儘速接種的關鍵,就在鴻海永齡以及台積電購買的1000萬BNT疫苗何時能到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大家稍微再等等,讓他們去好好談判,有好消息就會跟大家報告,等於是再次認可BNT疫苗進程。 1704萬劑可覆蓋部分40-44歲族群 以指揮中心公佈第1類至第10類優先對象人數來算,合計約1492萬人,加上內政部統計45-49歲為176萬人,累計共1668萬人,以目前確定到貨疫苗數,再加上永齡、台積電的1000萬BNT疫苗,合計高達1704萬劑,雖然仍無法全面覆蓋40-44歲約201萬人,但確實已有部份該年齡層能接種疫苗。 潘建志:疫苗不嫌多建議備6000萬劑 而醫師潘建志在臉書上提到,以色列2劑BNT疫苗打完後,城市解封後,雖然疫苗預防感染有效性下降至64%,但在預防住院有效率還有93%,少數住院的幾乎沒有人死亡。 他認為對台灣的啟示是,要打到第三劑,才能把保護力拉到90%,以避免大流行封城的經濟損失(Delta R0=6情況下達到群體免疫,需要疫苗打到人口的84%覆蓋率),潘建志算起來,台灣需要2300萬人x84%x3劑=6000萬劑疫苗才夠。 因此潘建志建議,郭董、台積電、慈濟的量除了原來各500萬劑,如果可以再各加買500萬劑,這樣就有3000萬劑,再加上政府採購目標的3000萬劑,這樣就有6000萬劑,就算打不完,疫苗也可以送友邦、用疫苗來做外交。●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夫妻關係,不是「放軟態度」就會改變!陳安儀:打開內心所有抽屜,才能擁抱真幸福.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0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關係新解——回應《任人宰割的病人》一文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如何找到你心目中的好醫師」,我們透過一篇相當直率的病人朋友來稿,說出好壞醫師的截然不同,所以我們邀請了內科醫師與社工主任分別說出他們對這問題的看法。台語有句非常傳神的「先生緣、主人福」,道盡了醫病關係的真諦。「緣」是十分抽象的一個字,但如果你問那些找到「好醫生」的病人或家屬,他們心目中的「良醫」好在那裡?也許你會聽到各種不一樣的答案,而有些人就會說出「緣」這個字,再仔細追問下去,很可能就會聽到,好醫師就是那種我覺得我可以「信任」與「尊重」的醫師。事實上,最理想的醫病關係就是醫師與病人、家屬之間能夠「彼此尊重與信任」。「任人宰割的病人」人類社會中發生的行為,會因著社會的群體價值觀還有環境變化而改變,醫療也不例外。醫療行為涉及醫生、病人、醫療內容,以及醫病關係。因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醫學的進步在百年內就超越了過去幾千年的緩慢步伐,像是對於疾病的認識、人體器官的了解、治療媒介的創新、還有醫療器材的發明運用,每隔十年就會有突破性的發展;所以,沒有任何一種疾病的治療方式是永遠不變的。除了醫療內容以外,醫生、病人、以及醫病關係,也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在幾十年前的台灣,只要從事「師」字級的行業,在社會上就是有頭有臉的階級,普遍受到民眾尊崇。因為,不管是老師、律師、或醫師,在當時資訊有限的環境中就是知識代言人,而這些人確實也是社會的精英份子,因此講的話被賦予可信與不可被質疑的特性。另外,早期的台灣社會處於戒嚴的狀態,人民被養成不思考不質疑盲目服從的習性,更加強了專業人士的權威感。然而,隨著戒嚴解除,社會上思想自由的風氣日盛,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提供了知識共享的平台,不僅是醫療專業人員,一般民眾取得新知識的管道也越來越多。因此,醫學知識不再被醫師獨佔,醫師往日的威權形象慢慢地變成提供病人服務與諮詢的角色,醫病關係與過去完全不同。病人想要了解疾病,不必透過醫師,只要上網就可以查到資料;對於醫師所解釋的病情,病人也可以提出疑問、跟醫師討論溝通。因為民智大開,近年來醫界興起了「第二意見諮詢」(Second Opinion Consultation)以及「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的風氣。從診斷疾病開始,該疾病對人體的影響多大、怎麼治療、治療的範圍及方法有哪些,由這一連串的問題可知,診療疾病是一個複雜且環環相扣的過程。不同醫師對疾病的診斷及認知往往不盡相同,更不用說接著提出的醫療建議了。另外,一個疾病的治療方式,並非只有單一選項,而是必須在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之後,選擇有效但又不造成太大副作用的治療方針。因為醫療是這麼複雜又專業的行為,為了詳細了解疾病及其治療方法,每個病人都有權利徵詢另外一位甚至多位醫師的意見,再決定接受哪一種治療。這就是所謂「第二意見諮詢」。在台灣便利的醫療環境下,「第二意見諮詢」早已是許多病人罹患重大疾病尚未接受治療前,所採取的策略。另外,由醫師提出疾病各種不同處置之實證資料,詳細與病人解說,同時病人則提出個人的想法與問題,彼此討論,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這個操作模式即所謂「醫病共享決策」。在這樣的醫病關係中,固然醫師必須負起醫療專業的責任,但病人不能把照顧自己身體的責任全部丟給醫師而置身事外,病人必須決定及承擔自己想接受的治療方式及結果。在與醫師討論之前,得對疾病有一個程度的了解;病人越了解自己罹患的疾病,越能與醫師共同討論,也越不會有「任人宰割」的無力感。「醫病共享決策」不僅尊重病人的自由意願,也讓病人有身為人的尊嚴,是一個自由民主社會風氣之下的產物,也是近年來醫界積極倡議的醫病新關係。俗話說,買東西時要「貨比三家」,才不會買了後悔。病人的健康遠比買賣的貨物重要得多,而且一旦接受治療後身體狀況也許就不能回復到從前;買東西都還會不嫌麻煩地多方比較,治療自己身體疾病的時候,不是更應該參考多位醫師的意見嗎?姑且不論不同醫師的醫療建議可能南轅北轍、專業重點不盡相同,也先把「醫德」兩字放在一旁;只要病人願意多花點時間看(閱讀吸收醫學知識)、聽(醫師的說明及建議)、問(提出問題與醫師討論),有了這麼多資訊再三思考以後,就會知道哪個醫師的建議是最適合自己的,也不怕自己的醫療權益受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