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果糖
共找到
287
筆 文章
-
-
2021-07-0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吃荔枝險失明 醫師:糖友適量
目前是荔枝產季,大陸2名患糖尿病男子,因為吃太多荔枝,差點失明。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說,糖尿病患者大量吃高糖分食物,會引起血糖急遽升降,水晶體因為滲透壓改變,造成屈光度數急遽的變化,這時候就會看不清楚東西,提醒糖尿病友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說,水果中的果糖很容易被身體吸收,100公克荔枝含糖量大約15公克,若是無節制的食用,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血糖高容易引起大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疾病主要是冠狀動脈、腦血管及周邊血管循環不良;小血管疾病則包括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及腎病變。糖尿病患大量吃進高糖食物,很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因為血管阻塞或結構變異,視網膜表面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較脆弱,一旦破裂會造成眼內玻璃體大量出血等嚴重併發症。黃淑敏說,100公克荔枝熱量約有60至70大卡,含糖量14至15公克,食用過多會導致血糖上升,過多糖分也會轉換成脂肪而導致血脂或體重增加,有高血糖患者每日水果不要超過2個拳頭大小的量。
-
2021-07-05 養生.聰明飲食
芒果好毒?專家揭過敏來源 一次吃一顆當心血糖飆
台灣是芒果王國,芒果的品質居世界之冠,黃澄澄多汁美味的芒果,讓人難以抗拒。芒果營樣價值豐富 有助恢復體力夏日補充體力好水果吃芒果好處多多,其營養價值非常豐富,營養師劉純君說,芒果含有果糖、葡萄糖這類吸收快速的單醣類,在食慾不振的夏天,是很好的「恢復體力」的食物,同時芒果含有很豐富的維生素A,也可以幫助用眼過度的民眾給予眼睛的營養補充,芒果也含有大量的鉀離子,鉀有助降低血壓,富含的膳食纖維則能讓人排便順暢,含有的豐富維生素C,則可以減少人體氧化自由基產生。一次吃一顆芒果 當心血糖飆升不過,改良過的芒果甜度一代比一代高,而且我們的飲食習慣是,通常1個人1次都會吃掉一顆芒果,1顆愛文芒果約重0.4~0.5公斤,一顆金煌芒果甚至可能高達1公斤,使得很多人吃完之後血糖飆升,趕快掛急診。因此,劉純君提醒,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因為芒果好吃而多吃,以愛文芒果來說,1天最多只能吃半顆;另外,芒果富含鉀,雖然有利於降低血壓,但若是腎臟功能不佳以及心臟病患,每天吃的份量,最多不能超過自己的1個拳頭大小。芒果含間苯二酚類 容易過敏者少碰果皮芒果是屬於漆樹科,漆樹科的特點,就是枝葉切斷後,產生的白色如乳汁般的樹汁,很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根據國內農業改良場的解說,其中含有的過敏物質為「間苯二酚類」,此物質主要分布在果皮油胞組織內。一旦對芒果產生過敏的人,接觸到沾有樹汁的果皮部位,就可能產生蕁麻疹、丘疹、紅疹、小水泡、搔癢、嘔吐,還有人吃完芒果,嘴唇週圍一圈會出現紅腫,還可能引起聲音沙啞,甚至過敏性休克;因此,若對芒果樹汁過敏者,真的很想吃芒果的話,建議請他人代削芒果皮來避免接觸殘留的樹汁,削皮時也要多削去一些表層的果肉,就可以減少過敏的發生。此外,國內農業改良場解說中指出,芒果的過敏原間苯二酚類,在「完熟」過程中,這些成分會慢慢消退,所以,一般採用留在樹上待成熟後再採收的「在欉紅」愛文芒果,通常被認為比較不容易引起過敏。芒果洗、選、存、放 跟著做準沒錯芒果品種多,愛文和金煌產期在5、6、7月,挑芒果方式都一樣。首先,香氣要濃郁,要有芒果的清香味,外觀的表皮細緻、形狀飽滿、顏色偏紅橘黃色,頭和肚子的部位少有紅綠色混雜。買回來的芒果要用自來水沖乾淨,因為就算會剝皮,沒有沖洗掉的髒汙仍然會污染果肉;若買回家的芒果已經熟透,一定要放在冰箱保存,兩天內食用完畢,如果想過幾天才吃,應選果皮偏綠一點,先放室溫下貯存,等綠色全部褪掉後就可以食用。但要注意的是,芒果是熱帶水果所以會「後熟」,如果太早放入冰箱反而會有「寒害」,讓後熟過程停止,會造成水果熟度不足,而且,果皮也會產生斑點或變黑褐色,降低芒果的品質和風味,所以芒果要冰存前,先確認是否已經熟了。'延伸閱讀: ·吃錯品種容易胖! 一張圖秒懂8常見芒果熱量 ·芒果吃多皮膚癢? 原因可能出在「太甜了」
-
2021-06-26 養生.聰明飲食
水果愈甜熱量愈高? 營養師公布「夏季水果TOP15熱量排行」...西瓜竟墊底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可盛產水果,且香甜多汁,然而,夏天到了,一提到夏季的時令水果,不外乎馬上讓人聯想到西瓜、芒果、荔枝等,但台灣的水果真的好甜,攝取糖份過高加上熱量,恐成健康殺手,究竟哪些夏季水果熱量最高呢?水果甜分高 熱量不見得相符營養師高敏敏分享15種夏季水果,同時她也表示,越甜的水果,熱量不一定越高,像是西瓜的熱量還比萊姆來的低。1、釋迦 /99kcal醣份26.6g膳食纖維2.7g2、香蕉 /82kcal醣份22.1g膳食纖維1.6g 3、龍眼 /70kcal醣份17.9g膳食纖維1.8g 4、荔枝 /67kcal醣份17.3g膳食纖維0.8g5、葡萄 /63kcal醣份16.6g膳食纖維0.2g 6、百香果 /58kcal醣份10.7g膳食纖維5.3g7、鳳梨 /51kcal醣份13.6g膳食纖維1.1g 8、芒果 /48kcal醣份13g膳食纖維1.2g9、紅龍果 /48kcal醣份12.3g膳食纖維1.3g10、水梨 39kcal醣份10.7g膳食纖維1.8g11、水蜜桃 /37kcal醣份9.7g膳食纖維1.7g12、李子 /37kcal醣份9.6g膳食纖維1.7g 13、甜瓜 /36kcal醣份8.9g膳食纖維0.5g14、萊姆 /35kcal醣份7.7g膳食纖維1.9g15、西瓜 /32kcal醣份8g膳食纖維0.3g(以上數值為每100g之含量) 影響水果甜度 與這3要素有關 高敏敏解釋,其實會影響水果味覺甜度的關鍵,是水果裡面「果糖、蔗糖、葡萄糖」這三種糖的比例。即使一樣都是每公克4大卡,但是,果糖吃起來最甜、蔗糖第二甜、葡萄糖吃起來最不甜,因此吃起來很甜的水果 不代表熱量一定是最高。不過,高敏敏提醒,吃水果關鍵還是「攝取的份量」,每天2份拳頭大小或正常碗裝8分滿是比較適當的,若是吃過量,再不甜的水果都還是會引起肥胖,甚至還會影響血糖血脂,不可輕忽。延伸閱讀: ·西瓜消暑!紅肉or黃肉哪個好? 營養師解析「兩者差異」:男性補充精胺酸要吃這色 ·喝果汁跟吃水果一樣營養? 研究警告:小心甜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
2021-06-17 養生.營養食譜
蜂蜜檸檬水消暑解渴幫助消化 2個時機最適合喝
炎炎夏日,消暑解渴,不妨自己動手做「蜂蜜檸檬水」。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天氣炎熱,如果想喝蜂蜜檸檬水,與其冒著染疫風險在外面買,不如像她一樣DIY,喝得健康,又促進代謝、助消化、增強抵抗力、消除疲勞。蜂蜜檸檬水很適合餐後或運動後飲用。劉怡里指出,檸檬含有檸檬酸、檸檬苦素、類黃酮、維生素C、鉀、鈣、鎂等,檸檬酸可改善夏日食欲不振、預防乳酸堆積、消除疲勞;檸檬苦素、類黃酮是植化素,具抗氧化作用;蜂蜜為單糖,主成分是葡萄糖及果糖,有微量胺基酸、維生素、抗氧化成分,可以恢復流失的體力。劉怡里提醒,喝蜂蜜檸檬水要注意熱量,每200cc的檸檬汁的熱量約等於一份水果60大卡;蜂蜜屬於游離糖,需控制分量,一湯匙重量約20克,有62大卡熱量,約等於一份醣類,每天盡量控制在兩湯匙,但一歲以下孩童避免食用。●蜂蜜檸檬水材料:綠皮或黃皮檸檸5顆、蜂蜜500㏄,600ml密封罐一個作法:1.檸檬洗淨,再以鹽搓乾淨,然後用開水過一下,切片去籽。2.放入經過熱水殺菌風乾後的密封罐,一層檸檬、一層蜂蜜慢慢加入。3.密封後放冷藏即可。4.飲用時,取出一湯匙蜂蜜檸檬汁及二、三片檸檬片,加入250㏄冰開水,即是一杯蜂蜜檸檬水。熱量:每杯約130至140大卡
-
2021-06-10 養生.聰明飲食
黑糖沒你想的健康!營養師用一張圖告訴你,這種糖熱量最低、營養價值又高
近幾年來,黑潮當道,坊間充斥著一大堆黑糖產品,諸如黑糖珍珠鮮奶、黑糖糕、黑糖饅頭、黑糖薑母茶、黑糖刨冰、黑糖沙威瑪等。Stella還有同事之所以買某家手搖飲料店的飲品,就只是因為對方使用的是「手工黑糖」。儘管這些加了黑糖的食物要價比一般食物高,但還是讓很多人趨之若鶩,手工黑糖到底是怎麼製成的?加了黑糖的食物真的是健康的好食物嗎? 解碼「糖」學問~黑糖、白糖到底有什麼差別?!黑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所製得的「糖」。儘管甘蔗和甜菜都可用來製糖,但在台灣,糖最主要還是由甘蔗製得。這些專門用來製糖的甘蔗在榨汁後,濃縮後可獲得糖漿 (濃縮甘蔗汁),糖漿繼續濃縮到高濃度時會產生結晶,此即所謂的黑糖或紅糖(蔗糖占比<80%)。黑糖和紅糖因含有糖蜜,故也稱為含蜜糖,且因加工純度較低,故保留了甘蔗中的雜質、風味與營養,故營養價值較白砂糖高,並帶有特殊風味。我們平日在開架上所買到的白砂糖則是糖漿(濃縮甘蔗汁)再進一步處理,經過離心、結晶與精製等過程,將蔗糖純度提升到99%以上所獲得的成品。白砂糖依照等級不同而有所謂的特砂、二砂等之分;而白砂糖若再經反覆溶解與再結晶,則可獲得純度更高的冰糖(蔗糖占比99.9%)。換句話說,不管黑糖還是白糖、冰糖都是由甘蔗所製得,只是蔗糖純度不同而已,所以它們也都屬於「添加糖」。 [小百科] 手工/古法黑糖vs還原黑糖由於「手工黑糖」、「現炒黑糖」等字眼的風靡,讓很多人會覺得手工黑糖似乎是天然的好食物、聽起來就很了不起。但事實上,手工/古法黑糖並非什麼難能可貴的食物,因為只要不是製糖廠就只能生產出黑糖。這是因為需要靠精密的機器設備來將濃縮甘蔗汁(糖漿)中的水分進一步蒸發、精製,提純蔗糖製成白糖和冰糖。換句話說,白砂糖和冰糖只有製糖廠才能生產,黑糖/紅糖則是一般作坊就可製得。儘管製糖廠也能生產黑糖,但現代很多製糖廠所販售的黑糖並非古法黑糖,而是「再製黑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黑糖和白砂糖生產的方法不同,但因白砂糖是製糖廠最大宗的商品,為了降低成本,很多現代化糖廠只保留製造白砂糖的生產線,而沒有黑糖生產線。它們所販售的黑糖和紅糖其實是用白砂糖加入一定比例的糖蜜調製出來的。其中,糖蜜加的較多、顏色較深的稱為黑糖,糖蜜較少且顏色較淺的則稱為紅糖。黑糖營養解碼~黑糖真的有你想像得那麼營養嗎?很多人之所以會買黑糖來吃,是因為黑糖被包裝成是較天然、有營養的糖。附圖是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中有關常用糖的營養資訊,你會發現下面幾個特點:1.熱量會和蔗糖含量成正比,因此冰糖的熱量>白糖>紅砂糖>黑砂糖>黑糖蜜;營養含量則和純度成反比,純度越高,營養價值越低,常用糖中僅黑砂糖和黑糖蜜保留了部分甘蔗的營養。2.不管是哪種「糖」,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都非常低,主要含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簡稱醣類),其中白砂糖、冰糖和紅砂糖中的醣類幾乎都是蔗糖;而黑砂糖、黑糖蜜除蔗糖(為雙醣)外,還含許多果糖和葡萄糖(屬於單糖),所以黑糖雖然蔗糖純度較低,但嚐起來會比白砂糖甜,而黑糖蜜會更甜。3.雖然黑砂糖的營養價值比白砂糖、紅砂糖和冰糖高,但除了鉀和鈣外,其他礦物質含量很一般;維生素含量則很低幾乎可以不計。所以黑砂糖並不算營養健康的好食物。4.黑砂糖的鐵含量很低,並非補血好食物。表中食品資料庫中沒有黑砂糖鐵的資料,但若參考類似的產品(黑糖蜜,每百公克的鐵含量為2.2毫克),及之前康健雜誌所做黑糖營養調查資料(日正特級黑糖,每百公克鐵含量為2.5毫),可推算每百公克黑糖的鐵含量應該介於2~2.5毫克間。一次若食用20公克黑糖的話約能獲得0.4~0.5毫克鐵,對於每日鐵10~15毫克的建議攝取量,這個量並無實質「補鐵」的意義。很多食物中的鐵含量都比黑砂糖高且熱量還更低,例如每百公克的菠菜就有2.9毫克的鐵,且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更重要的是熱量只有18大卡。所以想要補鐵的話最好還是從其他食物來獲得。5.黑砂糖的營養亮點是鉀和鈣,每百公克分別含453毫克的鉀和464毫克的鈣。每次若食用20公克黑糖的話,約可獲得91毫克的鉀和93毫克的鈣,約占每日建議攝取量10%的鈣和5%的鉀。 (ps.很多女性生理期來喝黑糖水會覺得比較舒服,主要在於喝溫熱的東西、喝大量的水,及吃糖會讓身體感覺舒服;而足夠鈣的攝取有助子宮收縮,幫助經血的排除,並非因為含鐵的緣故喔)。總結來說,黑糖的本質就是一種「糖」,它只是一個比白糖、冰糖、高果糖糖漿等好的添加糖。但因為現代人普遍有油、糖與熱量攝取過高的問題,且攝取過多的添加糖會危害身體健康,除了蛀牙外,還和體重上升,血糖波動有關,另外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某些健康的風險,所以不宜將黑砂糖視為「多吃有益健康的食物」,而是「能不吃最好少吃的食物」。(註:這裡並非單指黑糖,而是包括各種砂糖、糖漿及蜂蜜等添加糖。)目前各國對「添加糖」的建議為不宜超過飲食總熱量的10%,最好能低於5%,若以2,000大卡飲食為例,每日添加糖的攝取不宜超過50公克,最好低於25公克,黑糖的攝取當然也在此限制範圍內。因此,若你原本在製作料理食物時是用白砂糖或冰糖,現在改以營養價值較高的黑糖來取代,這會是個聰明的選擇。反之,如果本來沒有喝飲料或吃加工食物的習慣,卻因為感覺或聽說黑糖是營養健康的好食物,而特意去買黑糖薑母塊來沖泡、買黑糖珍珠奶茶來喝,或買黑糖糕或黑糖饅頭等黑糖加工製品來吃,而增加攝取加工食物和添加糖的機會,則是一個有害健康的行為。黑潮當道,別忘了用正確的食物知識,來守護自己與親友的健康喔^_^作者簡介_Stella從事營養工作20年以上,曾任減肥中心、診所、美商公司及健康學習中心營養師,專精飲食營養、保健營養、減重等領域。 證照:中華民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考合格營養師;台北營養師公會會員。專長:減重/疾病/懷孕等營養諮詢、保健營養品諮詢、文章撰寫、訓練教材編寫、演講授課。 著作:《減肥新發現:不用算卡路里的減肥法》、《黃金比例好身材:營養師的纖體處方》、《抗病養生高免疫蛋》。 部落格:營養師Stella的減肥&營養部落格 延伸閱讀: 確診者暖心告白》回顧鬼門關前走一遭...她給醫護的感謝信:這些孩子熱血又敬業
-
2021-06-08 養生.聰明飲食
端午將至居家健康吃 國健署:網購粽子5妙招
端午節將至,全國延長第三級防疫警戒至6月28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表示,餐飲一律改為外帶。為讓大家能健康居家過端午,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供粽子線上聰明購小撇步、分享吃粽小技巧。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指出,市售粽子種類琳瑯滿目,較常見的有北部粽、南部粽、粿粽和甜口味粽子等,其中「北部粽」將糯米經過油的拌炒,加入較多油蔥,用油量較高;甜口味粽子則以豆沙餡最為常見,因會額外加不同量的糖及油,而有不同熱量差異。為了健康吃粽子,避免攝取過多熱量、營養攝取不均,羅素英提醒,民眾選購時要留意,吃1顆內含蛋黃、豬肉的傳統粽子,需要做3小時的家事(如掃地、拖地等),才能消耗600大卡的熱量,並要照著「我的餐盤」口訣吃,就可以吃粽不增重。疫情下需減少不必要外出,為方便民眾線上選購粽子,國健署提供以下5個妙招:●第1招:享用不過量粽子份量越大,相對熱量會越高,羅素英建議,可選擇「中」或「小」份量的粽子。並儘量作為正餐享用,不要當成點心食用,避免攝取過多熱量。●第2招:看清營養標示與成分「裡面是包什麼肉?瘦肉還是肥肉?」、「五穀米還是糯米?」羅素英表示,選購粽子時應該留意其中的成分組成,她說明,餡料可選擇油脂含量較低的豆製品、菇類、栗子或瘦肉類,取代高油脂的三層肉或五花肉,減少油脂、熱量攝取。大多數粽子都是以糯米製作,如果想要增加纖維攝取量,可以選購五榖米或糙米等製作的粽子。●第3招:少沾料少負擔羅素英透露,「單純吃,其實比較吃得到粽子的風味」,一般吃粽經常搭配醬料,如辣椒醬、甜辣醬、醬油膏等,鈉含量均較高,建議以不沾醬為佳或限量使用。吃鹼粽時,為了增加風味,常會沾砂糖、果糖或蜂蜜等,容易讓添加糖的攝取超過每日總熱量10%之建議。羅素英提醒,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食用時應更加注意。●第4招:正餐要配蔬果、餐間配牛奶堅果若將粽子作為正餐,食用時記得減量餐點中的主食、肉類及油脂類,並搭配超過半碗的蔬菜和拳頭大的水果,可攝取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又能增加飽足感。根據「我的餐盤」六大類營養原則,餐間可喝牛奶、搭配少量堅果當點心,才能補足一日所需的營養。●第5招:細嚼慢嚥避免消化不良羅素英說,糯米加上高油脂食物會延長胃腸排空時間,容易發生胃酸過多、腹脹氣等消化不良的情形,「食用時應細嚼慢嚥,適量攝取」,並且善用調整食材搭配的技巧,不要每餐吃粽子,可換不同主食,才能攝取均衡營養。她並提醒,疫情下過端午節,除要攝取均衡營養,建議每日也要從事居家運動,增加抵抗力,才能抵禦病毒侵襲。
-
2021-06-03 養生.健康瘦身
居家防疫胖了嗎?營養師授「4階段進食順序」:吃飽也能瘦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旅遊、聚餐等社交活動等都逐步關閉,雖然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動是減重的最高原則,但是,飢餓感無疑是最大的阻礙者,不少人開始煩惱起這幾個星期宅在家養出的幸福肥;可以不挨餓,也能越吃越瘦嗎?減重不挨餓 拒絕含糖冷飲為首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林杏純認為,想要不挨餓,又能順利減重有幾個重點,首先是要拒絕含糖冷飲的誘惑,再來就是挑對食物、控制份量、吃對順序。林杏純表示,很多人抗拒不了冷飲的誘惑,各式含糖冰飲藏著看不見的熱量,是頭號瘦身殺手,尤其是含有精緻糖的飲料更要注意,舉凡像是紅糖、白糖、黑糖、砂糖、冰糖、蜂蜜等,都是屬於額外添加的糖分,跟奶製品中的天然乳糖與水果中的天然果糖相比,這些額外添加的精緻糖,無形中就容易讓熱量爆表,尤其有減重需求的人,更要養成喝水解渴的習慣,對減重才有幫助。負卡路里食物 從纖維質高、熱量低的下手針對傳言中,有助於越吃越瘦的「負卡路里」食物,包括小黃瓜、牛番茄、花椰菜、芹菜、羽衣甘藍等,林杏純分析,這些被提及的食材共同特性,第一是纖維質含量較豐富,不僅能增加飽足感與降低飢餓感之外,纖維質還能延緩體內醣類被吸收、影響脂肪的合成,幫助穩定血糖,同時提升身體的代謝速度。第二個特色就是熱量普遍都比較低,蔬菜的熱量一份才25大卡,相較於水果一份就有60卡,屬於蔬菜類的牛番茄就很適合作為瘦身菜單的選項,熱量會比水果類的小番茄(即聖女番茄與澄蜜香)來得低,差別在於甜度;由此可見,即使是天然水果的果糖,也不能肆無忌憚的攝取,或是只吃水果瘦身都行不通,尤其是有血糖控制需求的人,水果攝取更需要控制份量。維持代謝率 增加阻力運動有幫助坊間很多人會採用比較極端的方式,例如斷食、無澱粉減肥法,但是,太嚴格限制熱量的攝取,會減慢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反而不利減重。林杏純解釋,有些人會用斷食法減重失敗的原因就在「不進食」,腺體就不會分泌,身體也不會消化吸收,連帶的整個基礎代謝率就會變慢,所以,即使是減重期,也一定要好好吃三餐,選擇熱量比較低的食物均衡攝取營養素,再依照本身BMI值決定減重目標。一般想要維持體重的人,每日所需要的熱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25~30大卡,有減重需求的人可再扣掉500~1000大卡,即為一日所需熱量,若能搭配運動會更好,一定能逐漸看到減重成效;若希望提高基礎代謝率,可以試著加入一些阻力運動,也就是利用負重、彈力帶來增加肌力訓練,例如舉啞鈴、伏地挺身等,運動除了可促進腸胃蠕動外,也能幫助肌肉建構得更好,對基礎代謝率也有助益。澱粉不能禁 飲食順序要這樣吃想擊退防疫胖,林杏純建議,可優先選擇纖維質含量高、飽足感高的食物開始吃,不僅降低進食量,還可降低飲食中的油脂吸收。此外,吃飯之前可以先喝點水或清淡的湯品緩緩飢餓感,再從低熱量富含纖維質的蔬菜類開始吃以增加飽足感,最後才是蛋白質與全榖雜糧類,食量自然就會減少。林杏純特別強調,很多人為了減肥幾乎不吃主食類的澱粉,就要當心減重不成反而影響健康了,因為三大營養素中的醣類,是負責提供人體所需熱量,必須從全榖雜糧類中攝取,一旦每日所需的熱量來源不夠,身體就會把蛋白質轉變成熱量消耗,那麼肌肉需要的蛋白質就會被分解成熱量供身體使用,使得建構肌肉所需的蛋白質不夠;若是為了瘦身不碰任何的碳水化合物,連帶的反而會增加肌肉耗損,進而影響基礎代謝率,不見得對減重有利。延伸閱讀: ·空腹吃「5類食物」會胖、傷腸胃、血糖失控! 吐司、豆漿、香蕉都上榜 ·居家防疫嘴饞吃不停怎辦? 營養師激推「9款低卡點心」:食慾秒降 
-
2021-05-12 養生.聰明飲食
蜂蜜、黑糖、砂糖誰健康?蜂蜜可取代砂糖?營養師揭露真相
蜂蜜被視作自然界中天然的糖漿,不少養生的飲食方式也會建議可以將蜂蜜加入在其中。不過蜂蜜中究竟有什麼養分?又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好處?和黑糖、砂糖相比哪種比較健康?實際上的真相或許顛覆了我們的想像。 蜂蜜、黑糖、砂糖誰健康?真蜂蜜可取代砂糖? 簡鈺樺營養師表示,蜂蜜是由果糖、葡萄糖兩種單醣所組成,從健康角度來看,和砂糖、黑糖相比其實差不多,一樣都是屬於精緻糖類,然而這類別的糖類一般並非人體所需要的糖類,此外也越來越多慢性疾病甚至癌症都指出精緻糖類是需要被限制的。 蜂蜜普遍被營養價值豐富,不少民眾也認為可以取代一般的糖類,但其實會有這樣的觀點或多或少主要是因為它是大自然的產物,雖然確實內含多種營養素,若要吃到養生,一般一兩匙的量起不了什麼作用,恐怕得吃到非常大量才行,但這樣的吃法在達到養生目的之前,恐已造成精製糖攝取過多、血糖過高、肥胖等問題。 因此簡鈺樺營養師建議,吃蜂蜜作為食物上的輔料即可,作為養生食材益處不大,且吃多一樣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若想養生,其他的蔬菜、水果效果會來得更加顯著。 蜂蜜雖營養價值不高,適時、適量尚可接受。 不過蜂蜜也並非毫無益處,適量的簡單糖份補充可作為碳水化合物的來源,特別適合在運動之後補充。而蜂蜜也是常見可搭配於各種食物上的糖,有助食欲不佳者提升食欲,進而補充能量。另一方面,作為能量補充也有利於解酒,雖然效果恐怕依舊有限。而上述這些益處的關鍵都是在於糖而非蜂蜜的營養,因此不論為達何種目的,一樣都得注意份量。 蜂蜜作輔料為佳,高血糖等族群不宜。 在了解蜂蜜和其他糖類一樣都是屬於精緻糖後,也就更容易能理解哪些族群不群不適合食用。糖對人體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血糖,因此有高血糖、糖尿病等血糖問題族群在吃蜂蜜時得多加留意,別因為是天然的肆無忌憚的攝取。除此之外糖類在代謝時會經過肝臟,長期食用恐怕會增加肝臟的負擔,甚至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也需特別注意。除此之外,糖類在代謝時也容易轉換成脂肪,因此若有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等血脂問題的族群自然也不建議攝取。而由於蜂蜜屬於生食,恐有肉毒桿菌引起細菌感染、食物中毒的疑慮,因此未滿1歲的幼童也應避免。 如何挑選真蜂蜜?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 許多人在挑選蜂蜜時多會留意真偽,網路上也有不少蜂蜜專家、養蜂人提出藉由觀察色澤、泡沫、沉澱等方式評斷的方法。對此簡鈺樺營養師則表示,蜂蜜的真偽從營養學來看在於天然與否,不過因為一樣都是糖,對健康的影響差異並不大,因此除了參考專家們評斷真偽的方式,建議民眾在挑選時,可多留意是否符合食品相關規範以及衛生安全、產地出處等認證,避免來路不明的蜂蜜,即便是天然的真蜂蜜也應留意,以確保食用安全。 《延伸閱讀》 .蜂蜜搭對食物有助健康!有哪些好處?哪些不宜?一次詳解 .含糖飲料手搖飲喝多罹癌?研究:最高增63%死亡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23 養生.保健食品瘋
一定要額外補充維生素嗎?保健品怎麼吃才有效?藥師說明
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保健品推陳出新,讓關心孩子們健康的父母看的眼花撩亂。「我的小孩是否需要補充?」「保健品有哪些功效?」「選擇上該注意些什麼?」這些都是父母關心的重點。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對於1至12歲兒童常見生長所需的維生素、幫助整腸的益生菌等常見的兒童保健品,以及對於過敏體質可以有怎樣的選擇!生長發育一定要額外補充維生素?維生素又稱維他命,類別有水溶性的B、C和脂溶性的A、D、E等,每日建議攝取量依據年齡、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可參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之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如蛋、肉類、肝臟中,但其前驅物─「類胡蘿蔔素」可藉由蔬菜、水果獲取。維生素A缺乏時可能導致乾眼症、夜盲症等。生活中常聽見的「B群」用以下表格簡單介紹:維生素B協助體內許多代謝,若部分長期缺乏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例如缺乏葉酸可能出現貧血的狀況、缺乏B3則可能容易出現腹瀉、皮膚炎等症狀。許多「B群」保健品製造商也會設計添加其他的成分,例如鋅、鐵、葉黃素等,具有更多選擇性,可以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最常聽見的「維生素C」,若體內有足夠的量能避免壞血病發生。除了柑橘類水果,番茄、花椰菜、馬鈴薯中也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D」在維持體內鈣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鈣離子影響骨骼及牙齒的生長發育,若嚴重缺乏維生素D時容易致使軟骨症發生。除了在黑木耳、鮭魚、秋刀魚中有,人體也能在陽光的輔助下自行合成,因此適當的戶外活動也有幫助。「維生素E」於自然界中存在許多種亞型成分,Alpha型生育酚是其中最具活性者。不同食物含有的維生素E亞型不同,例如葵花、橄欖油、杏仁中含活性較高的Alpha型,而大豆、玉米油中則含較多的Gama型。若是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維生素E缺乏時可能出現周邊感覺神經失調。但因廣泛存在於食物中,缺乏的狀況較少見。依據2011年國民健康署統計,1-6歲孩童的平均營養素攝取量大多高於每日建議攝取量,孩童1歲後逐漸脫離母乳,可攝取的食物種類也接近成人,「均衡飲食」就能從食物中獲得成長所需足夠的營養。倘若因偏食、疾病等因素而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甚至「偏離生長曲線」時,在經由醫師、營養師或藥師評估下,除了飲食改善之外,可考慮搭配特定營養素或綜合維生素等保健品,以免自行服用過多維生素反而出現不良反應。容易拉肚子,益生菌一菌搞定?「益生菌」是泛指于適當數量時對宿主身體有益處的菌種們,在腸道中主要能抑制壞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有AB菌(嗜酸乳桿菌、比菲德氏菌)、R菌(洛德乳桿菌)等。容易腹瀉的孩童,可能因長期拉肚子造成營養流失影響身體發育,所以有些關心孩子的家長會為了整腸而直接使用益生菌。但是兒童腹瀉原因其實很多,例如乳糖不耐症、腸胃道感染、藥物引起或是六個月到兩歲半可能發生的學步幼兒腹瀉等,並不一定是只用益生菌就能解決的。其中乳糖、果糖不耐症或對特定食物過敏的腹瀉,可先藉由改變飲食來改善;目前臨床研究顯示某些益生菌可降低因腸道菌叢變化引起的腹瀉,少量證據也支持益生菌有預防或縮短特定抗生素引起的腹瀉。臨床上也有一些益生菌指示藥如妙利散、百賜益,會用於便秘、腹瀉的孩童來改善症狀,但這類藥品需經由醫師藥師藥劑生的指示下使用。由於益生菌是「在適當數量下才有益處」的細菌,針對不同的生理狀況所需的菌種、數量也會有所不同,多食無益,建議和醫師討論實際的需求後再使用,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以免吃入過多不需要的益生菌反而造成腹瀉等其他問題發生。聽說益生菌也能改善過敏體質?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擁有許多的淋巴組織,被稱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腸道菌叢和人體的免疫相關,能影響淋巴細胞、進而抑制局部發炎反應,也能降低非預期全身免疫反應的風險。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常見的過敏狀況,來自環境、食物的影響都可能誘發。一些研究結果顯示某些益生菌(如LP、LGG菌)能降低皮膚炎的風險,但也有研究顯示並無益處,因研究結果的差異性大,目前普遍認為益生菌雖然相對安全卻不是改善兒童過敏體質的首選,應主動與您的醫師討論,避免延誤治療。選擇使用保健品的時機應先「瞭解孩童需要補充的原因」,不需急著依賴保健品的幫助,可從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開始,如改善環境、飲食、作息等,經醫師或醫事專業人員評估後再做選擇,方能避免適得其反又傷了荷包。資料來源:UpToDate線上醫學資料庫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幼兒期營養參考手冊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健康營家美國乳品出口協會-美國乳品應用手冊
-
2021-04-1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久坐不動邊講邊吃 壞習慣導致排氣不順 根據最新調查統計,有超過8成的上班族飽受腸胃不適之苦,其中第一為消化不良與脹氣,將近5成的上班族都曾經歷過,而胃食道逆流排名第五,約占16%左右。 員榮醫療體系員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吳文傑醫師說明,一般人每天約製造0.5至2公升的氣,會透過打嗝和放屁排出體外。但若吸入過多氣體、產氣食物與疾病影響,加上久坐不動、邊吃飯邊講話,不只容易在無意間攝取更多空氣,也會因為腸胃蠕動功能變差,造成排氣不順。 吳文傑醫師指出,脹氣常見症狀包含持續性打嗝、肚子痛和大量放屁,甚至可能合併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情形。 肚子又鼓又脹 3動作緩解脹氣 吃飽肚子就又硬又鼓,拍起來還有咚咚聲,甚至到晚上就寢,氣還消不了。吳文傑醫師提供三種方法,有助緩解脹氣。第一:起身走動,習慣坐式生活工作者,建議起身走動,搭配簡單伸展動作。 第二:按摩腹部,透過順時針方式,沿著肚子外圍輕輕按摩,透過外力按壓喚醒腸胃,有助促進蠕動。也可嘗試搭配薄荷精油按摩幫助放鬆。 第三:抱腿排氣,平躺後先抬起其中一隻腳,另外一隻腳則盡量平放在地面,以雙手環抱膝蓋,感覺被環抱腳的大腿稍微壓迫腹部,再換邊做。 飲食影響脹氣?注意高產氣食物 吳文傑醫師提醒,多數人脹氣只是暫時、偶爾發生,可以藉由平時飲食調整改善,避開攝取大量高產氣食物。 【蔬菜類】 洋蔥、蒜、韭菜、花椰菜、高麗菜、包心菜、荷蘭豆、豌豆、蘆筍、芋頭、秋葵 【水果類】 西瓜、桃子、李子、梅子、柿子、梨子、蘋果、芒果、櫻桃、酪梨、黑莓、大部分乾果 【蛋白質類】 黃豆、黑豆、豆漿、豆皮、牛奶、羊奶 【穀物類】 麵、麵包、黑麥製品、大麥製品 【堅果類與其他】 腰果、開心果、榛果、蜂蜜、果糖、蘑菇 吳文傑醫師:〈曾經擁有,都不想天長地久的脹氣〉 《延伸閱讀》 .常打嗝與心臟病有關?打嗝止不住怎麼辦?腸胃科專家教你4招解決 .常脹氣、打嗝、放屁?擦薄荷油等方式有助改善!適時懷疑小腸菌叢過多!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4-08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痛風和俗稱尿酸高的高尿酸血症(簡稱高尿酸),在臺灣十分常見,可惜的是,一般人並沒有因此而瞭解得更正確,反而誤解不少。對容易伴隨代謝症候群出現的高尿酸與痛風,如果能正確了解、控制達標,除了可以阻止痛風關節炎爆發,更能協助控制血壓、減少動脈硬化及腎臟損傷,避免未來心肌梗塞、腦中風及腎功能受損的風險。臺灣是世界痛風之島民眾雖時常聽到痛風和尿酸高,卻不一定真的知道它們在臺灣到底有多普遍。以Dr. Smith 2010年發表的研究,過去西方世界以為痛風最普遍的紐西蘭毛利人族群(成人6.4%)、比起臺灣原住民的高尿酸盛行率11.7%,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劉秋松教授2003發表的研究顯示卑南族最不受其他生活習慣影響的兒童中、同樣有極高的高尿酸血症,其中男童29.5%、女童40.2%有高尿酸。臺灣痛風及高尿酸血症診治指引中也指出,臺灣一般成年人中有70.2%、原住民中有90.2%出現血中尿酸超過6.0 mg/dL,遠高於世界一般不到40%的比例。 因此,臺灣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痛風之島!痛風一定要限制飲食嗎?其實對病患而言,用藥最重要;但不良飲食習慣是超級豬隊友!血中尿酸的正常值約在7 mg/dL左右,超過9 mg/dL的民眾,未來很高比例就會發作痛風;如果能持續控制在低於6 mg/dL以下(有痛風石病患在6 mg/dL以下),未來痛風發作風險會明顯下降,這時就稱為治療達標。眾多的臨床研究結果都顯示,雖然最嚴格、具有潛在造成營養不良可能的無普林(尿酸原料)飲食控制,也只能把血尿酸值下降1gm/dL左右。以「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年診治指引」建議:血尿酸值9以上才可能直接開始用藥,只靠飲食要達標的機會實在渺茫,而且比起把一天一次規則用藥就可以輕鬆把尿酸下降3-4 mg/dL以上,飲食影響其實不是太大。但是幾乎每位醫師都有經驗,民眾回診最關切的都是那些不能吃的飲食問題。除了不希望長期用藥的期待,因為不良飲食習慣確實是「成事不足、敗事大大有餘」的痛風控制豬隊友。合宜的飲水量對預防痛風發作最有效其中容易忽視的、就是最簡單的水;由於經尿液排出是體內尿酸最主要的排除路徑。研究顯示,在心肺腎功能正常的病患,除進食外、每日應有1500 cc以上的飲水,就能有效減少急性痛風、和尿路結石的發作。波士頓大學醫學院醫學系Neogi T.教授2009年發表的研究即顯示,每日飲水超過1920 cc的痛風病患可減少當日46%痛風發作機會,約略相當於把血尿酸值由8.5降到6mg/dL的程度。所以在身體健康許可下、尤其是流汗多排擠了尿液量的時候,合宜的飲水量是最簡單直接的預防痛風發作方式。根據「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年診治指引」,具有不良飲食習慣、真的會容易發作痛風:◎攝取較多肉類的人比攝取較少肉類的人高出約41%會罹患痛風。◎攝取較多海鮮的人比攝取較少海鮮的人高出約 51%會罹患痛風。◎每天喝355ml啤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高出約 49%會罹患痛風。(1瓶易開罐約330ml。)◎每天喝44ml烈酒的人罹患痛風的風險增加15%。(1杯烈酒杯約35-70ml。)其中酒類的風險和一般人想像不太一樣,雖然攝取酒精總量越高確實越增加痛風發作,但是不是只有酒類含酒精濃度問題,酒的種類影響可能更大。來自UnderwoodM.教授2009年發表於英國醫學會期刊(BMJ)的研究顯示,釀造酒比蒸餾酒更加容易引發痛風。其中飲用啤酒確實是風險最高,增加了2.5倍急性發作風險、其次才是如威士忌、伏特加等酒精度高的蒸餾烈酒約增加1.6倍,至於香檳等所謂薄酒,在正常飲酒量時、其實未增加痛風發作風險。高湯、火鍋鍋底、蜆精才更要小心豆類在那裡?...別不該限的拼命限,不必禁吃豆類製品啦。不幸的是,錯誤的痛風飲食觀念真的無處不在,限錯了飲食更對控制尿酸沒用。臺灣尿酸高的民眾常會禁吃豆類製品,就是典型的「不用限、卻怕到不敢吃」的最好例證。只依照傳統的所謂高普林食物去避免食用其實並不正確。依據2004年發表於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攝取包括豆類、蘆筍的所謂植物類高普林食物,並不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但紅肉及內臟的肉類、海產類,則確實會增加痛風發作。合併食用高油脂食物,也會增加發作風險。但最麻煩的並不是蝦蟹等膽固醇含量高的水產食物,反而蚌蛤類的貝類食物才最高。烹煮方式也有影響,與煎炸等方式較無關聯,反而是熬成高湯(如肉類海鮮火鍋鍋底、純植物性食材鍋底則尚未有定論)、或如蜆精般的萃取,由於液態化的快速吸收,反而更快速提高血中尿酸,增加發作風險。高果糖含糖飲料超毋湯現代飲食裡最容易被忽略、卻真正對尿酸痛風衝擊最大的,更是糖尿病友需要嚴格注意的,反而是「果糖」!由於常溫下呈液態、而且糖度高,果糖比蔗糖更容易應用於食品加工、特別在飲料類、加工食品中更為風行。在手搖飲料極風行又炎熱的臺灣,大量果糖常隨著含糖飲料被快速攝入,隨即轉為血中的尿酸,由於短期波動快,果糖很容易誘發痛風發作。由公元2000年起一系列的研究,在在指向飲食中添加由玉米澱粉轉化的高果糖糖漿,尤其是化糖飲料,會明顯增加痛風發作。2014年哈佛醫學院Roddy E及Choi HK兩位教授發表的綜合文獻回顧分析顯示,由於容易飲用更大量,含糖飲料增加痛風發作風險倍數為 RR1.62-2.39與過去熟知的啤酒 RR2.51誘發發作風險近似,所以痛風或高尿酸血症病友真的要格外留意。果糖攝取另一個問題是不容易讓大腦感到吃飽,似乎有第二個胃的無限暢飲,更容易過量攝取,加重脂肪肝、痛風發作、及心血管風險。3大方式減少痛風發作Choi HK教授領導的哈佛醫學院團隊的一項大型研究,透過追蹤長達26年近4.5萬名尚未發作過痛風的美國男性,分析生活方式改善因素對預防未來痛風發作的效力,研究成果2020年11月24日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期刊,發現可透過體重控制、高度遵循健康飲食原則、不飲酒三大方式,減少高達7成(69%)未來痛風發作的風險。其中體重控制最具成效,三大方式的目標分別是:1. 體重控制 : 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正常範圍的低於25。但是即使BMI只能在25-29.9 之間,只要也同時控制酒精及遵循健康飲食原則,依然可減少60% 未來發作痛風風險。2.酒精攝取 : 不常態性飲酒,酒精攝入量越低越好,最好是零酒精。3.健康飲食原則 : 高度遵從得舒(DASH)飲食原則,就是以低脂、低鹽、低糖,提供均衡營養。避免過多精製或再製食物以減少精製糖、過量鹽、和飽和脂肪 ( 包含反式脂肪 ) 的攝取,以少油的瘦肉、家禽、魚類、豆類作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並均衡攝入蔬果、乳製品、穀物、堅果。痛風不痛、遠離代謝症候群總結以上所述,痛風、高尿酸血症病友,打破飲食迷思是趕走痛風治療豬隊友的好辦法。配合用藥,定期檢測尿酸值與腎功能,與營養師、醫師一起建立正確的觀念,足量飲水、少果糖、減少啤酒烈酒、減少紅肉內臟貝類食物,多增加低脂、高纖的健康原型食物。更重要的是控制體重在BMI至少30以下(最好是25以下),更能讓痛風不痛、遠離代謝症候群、活的更健康!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本文經臺中榮民總醫院授權刊登,摘錄自中榮醫訊月刊電子報第275期)
-
2021-04-07 名人.黃軒
為什麼會得癌?醫揭健康靜默殺手:喝越多越早死
現在人人手一杯含糖飲料,這使很多疾病控制不是很好啊!我的社會進步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沒有因此進步。你看看癌症愈來愈多,疾病愈來愈複雜,大部分都是和個人生活飲食文化有關,你們會相信嗎?我最近閱讀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刊登在國際期刊《循環,Circulation》刊登的"Long-Term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US Adults"的文章: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分析了1986年至2014年共37,716名男生和80,647名女生,其飲用含糖飲料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s) 或是人工代糖飲料(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他們想找出,這兩種含糖飲料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含糖飲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SSBs)是指:那些添加了高熱量甜味劑的飲料。人工代糖(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是指:低熱量的甜味劑,常會添加到要減少熱量的飲料中。在這30年當中,這些人共有36,436名人士死亡,這些當中有7,896的人是由於心血管疾病致死,而有12,380的人是由於癌症致死。在這近30年中,研究人員都只問他們喝飲料的習慣和數目,經過排除飲食和生活習慣後,發現飲用含糖飲料(SSBs)會導致更高的死亡風險,且:飲用越多含糖飲料,越早死美國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早期的研究,也收集了187個國家多種不同類型的含糖飲料,從含糖的氣泡蘇打飲料到補充能量的含糖飲料,也包括了含糖果汁以及運動的含糖飲料。發現含糖飲料:1.造成133,000人死於糖尿病2.造成45,000人死於心血管疾病;3.也因各種癌症,導致了6,000人死亡。喝多少杯飲料,比較容易早死?每月每月飲用【1至4杯】,含糖飲料的人,相比每月飲用含糖飲料少於1次的人,其死亡風險會上升1%。每周每星期飲用【2至6杯】含糖飲料的人,其死亡風險則會增加6%。每天每天飲用【1至2杯】含糖飲料的人,其死亡風險則會增加14%而如果每天飲用【2杯或以上】含糖飲料的人,其死亡風險會上升21%。性別而含糖飲料對女性死亡風險影響,則比對男性更大。且女性受到的影響更甚,同樣一天2杯,男性死亡風險增加29%,女性死亡風險卻增加了6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含糖的飲料,不管有沒有加入人工代糖或只是加入原本的蔗糖,研究人員發現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每日飲用【2杯或以上】含糖飲料,比不飲用或較少飲用含糖飲料的人,其因心血管疾病而提早死亡的風險增加了31%,而如果每天飲用最多【只有1杯】含糖飲料,其因心血管疾病而提早死亡的風險,也增加了10%。人工代糖,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安全人工代糖是低熱量的甜味劑,常會添加到要減少熱量的飲料中。市面上的人工甜味劑以糖精(Saccharin)、甜精(Cyclamate)及阿斯巴甜(Aspartame)為主。在我們接觸到含有人工代糖的飲料裡面,絕大多數是使用阿斯巴甜 ( 甜度為一般糖的【150-250倍 】) 來取代蔗糖或高果糖糖漿。《美國醫學會期刊—內科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9年發表研究了英國在內的10個歐洲國家,共有451,743名參與者。研究持續追蹤長達16.4年,期間共有41,693人死亡,那些每天喝【兩杯250毫升】或更多說是“零卡飲料(diet drink)”,其實就是人工代糖(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 )飲料,這些人在16年內死亡風險增加26%,在單獨針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方面,這些人則是上升了52%。所以,只要你【每天2杯】人工代糖(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飲料,死亡風險增加26%,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上升了52%。含糖飲料,是健康靜默殺手人類進步了、物資愈來愈豐富,我們的生活也愈來愈享受,而且毫無察覺的含糖飲料,是健康靜默殺手。在臨床上常遇到被問:「為什麼會得癌?」其實答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吃吃喝喝⋯⋯多年以後,得癌得病的人愈來愈多,我們的醫療科技愈來愈先進,也無法減少十大死因,癌症,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幾乎佔據了各國的前三名其實落實健康,就是拒絕或减少喝含糖飲料⋯⋯然而現實世界各地的人民,從小就是一直喝這些飲料呀,儘管科學告知我們:【喝越多,越早死,而你還在喝⋯⋯】人類,是不是很矛盾的動物呢?然後多年後,又問醫生:「為什麼會這樣?」答案也許如下:1.【每天2杯】人工代糖(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 ASBs)飲料,死亡風險增加26%,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也上升了52%。2.每天飲用【2杯或以上】,含糖飲料的人,其死亡風險會上升21%。每日飲用【2杯或以上】含糖飲料,比不飲用或較少飲用含糖飲料的人,其因心血管疾病提早死亡的風險,也增加了31%3.同樣一天2杯,男性死亡風險增加29%,【女性】死亡風險卻增加了63%!後記:1杯飲料,有多少cc容量?飲食文化不同,喜好的cc容量也是有不同的在美國🇺🇸,俗稱 一杯飲料 約 237ml = 237 cc如果你看的是日本食譜或是日文翻譯的食譜,一杯飲料 約為 200cc 喔星巴克 Short ( 小杯 ) = 240 cc 左右星巴克 Tall ( 中杯 ) = 360 cc 左右星巴克 Grande ( 大杯 ) = 480 cc 左右星巴克 Venti ( 特大杯 ) = 600 cc 左右台灣1杯飲料,則很少會賣 < 250 cc 的台灣50嵐專用的硬體膠杯 約750cc台灣清心茶飲的保麗龍杯 750cc台灣一般 飲料店用的軟膠杯 700cc小杯約為350 - 360cc中杯約為450 - 500cc大杯約為600 - 700cc 以上這些都是台灣大致共同規格,各店家稍有不同但是相同的卻是:在台灣,隨便【1中杯】以上的飲料,都超過了研究文章中外國學者所稱的2杯飲料!(在歐美,大都會以 250 cc 算為1杯飲料容量)https://nutri.jtf.org.tw/doc/drink.pdf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590&pid=196817參考文獻:Long-Term Consumption of Sugar-Sweetened an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Beverages and Risk of Mortality in US AdultsConsumption of diet drink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2010Beverage habits and mortality in Chinese adultsAdded sugar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4-05 養生.聰明飲食
最好的藥是你的食物 3種飲食法、10大好食物活化大腦
本文摘自&lt;常春月刊&gt;457期 文/郭岳潭 食物和腦細胞存在微妙關係?地中海飲食可防失智。吃哪些食物(營養素)可以活化大腦?營養素如卵磷脂、DHA、膽素、菸鹼酸、肌醇、維生素B群、植化素、β-胡蘿蔔素……;食物如綠花椰菜、鮭魚、鮪魚、蝦子、黃豆、綠茶、巧克力、咖哩、紅酒等。「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最好的藥是你的食物,最好的食物就是你的藥」。近來興起的營養醫學提倡,透過飲食中的營養素,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與預防醫學觀念不謀而合。食物與身體健康有關,好的飲食習慣更有益大腦細胞。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私人家庭營養師程涵宇指出,飲食可以保持頭腦敏銳,並減少嚴重記憶力減退的風險,日常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都會影響大腦的功能,以及思考、認知、記憶力、處理訊息的能力。3種飲食有益大腦健康根據美國心臟協會一項追蹤長達25年的研究發現,不良飲食習慣的人,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血糖及膽固醇略高,到了40~50多歲時,往往有較低的認知、思考及推理能力,顯示平日飲食確實會影響大腦的功能。程涵宇說明,健康的飲食就是指均衡飲食,選擇脂肪含量較低,而蔬菜及水果含量較高的食物,可以幫助減少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儘管目前飲食及認知功能的研究有限,但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得舒飲食(DASH Diet),以及麥得飲食(MIND Diet),都可以保護大腦功能,有助於降低大腦退化的風險。1.地中海飲食源自於1940~1950年代的環地中海地區及國家,包括: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根據研究顯示,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糖尿病發生率、改善血糖及減少癌症風險,對於活化腦力、延緩失智有益。飲食特色為每天攝取大量蔬果、使用橄欖油、搭配香草與辛香料調味、天然乳製品、堅果,每星期攝取至少2次魚貝類與豆類,以及2~3次蛋及家禽類,減少及避免攝取紅肉、加工肉品、甜點,以及適量攝取紅酒。攝取大量蔬果、堅果,能夠補充足量的抗氧化營養素,例如:維生素C及維生素E,避免大腦細胞受到自由基破壞,攝取魚貝類與豆類可以保持血管暢通,有助於大腦血管健康,以及避免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可以降低失智症風險。2.得舒飲食DASH Diet的原文為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也就是可以預防高血壓的飲食方式。研究也證實,得舒飲食有助於血壓控制,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於保護心臟。飲食特色為高纖維、高鉀、高鈣、高鎂、低脂、低飽和脂肪的飲食方式,選用全榖雜糧取代精緻米飯與麵包,每天攝取5份蔬菜及5份水果,每天攝取低脂乳品、乳製品或高鈣食物,選用豆製品、魚及低脂肉品,並減少食用紅肉及內臟,選用液態植物油,天天一湯匙堅果。3.麥得飲食結合得舒飲食及地中海飲食的一種飲食型態,又稱為「心智飲食」,主要是學者為了針對腦部老化進行研究,所設計出來的飲食型態,結果顯示,可以改善老人認知功能或延緩認知退化。飲食特色為10大益腦食物,包括:綠色葉菜類、其他蔬菜類、堅果類、莓果類、豆類、全穀類、魚類、家禽類、橄欖油、紅酒,以及避免7種傷腦食物,包括:紅肉、奶油及人造奶油、起士、糕點甜點、油炸及速食食品。10大好食物活化大腦01沙丁魚、鮭魚營養素:Omega-3脂肪酸功效:大腦中約有60%由脂肪組成,其中一半是Omega-3脂肪酸,用來構建大腦及腦神經細胞,對於學習力及記憶力至關重要。高脂魚類是Omega-3的豐富來源,有助於增強記憶力、改善情緒,以及保護大腦、減緩大腦功能提早退化及智力下降,並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研究顯示,經常吃魚的人,大腦中有更多的灰質神經細胞,可以幫助增進思考、記憶及穩定情緒,而缺乏足夠Omega-3脂肪酸的人,容易有學習障礙及憂鬱症。02咖啡營養素:咖啡因及抗氧化成分功效:咖啡中的咖啡因具有高濃度的抗氧化劑,對大腦有多重正面影響,可以使大腦保持警覺性、調節血清素改善負面情緒、幫助集中注意力,以及降低退化性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例如: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03藍莓營養素:花青素功效:藍莓含有抗氧化的花青素,是一種具有抗發炎及抗氧化作用的植化素。根據研究發現,藍莓可以增進大腦細胞之間的訊息傳遞,改善記憶力及延緩短期記憶力的喪失,同時能降低大腦退化。04薑黃營養素:薑黃素功效:薑黃中的薑黃素是高抗氧化劑及高抗發炎的活性成分,根據研究證實,可以通過血腦屏障,有效滋養大腦細胞,具有保護大腦的益處。薑黃素可以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幫助活化大腦細胞,增進記憶力及降低智力退化,並有助於清除大腦的澱粉樣斑塊,預防及改善阿茲海默症;薑黃素也可以增強5-羥色胺及多巴胺,幫助調節情緒、改善憂鬱症狀。05花椰菜營養素:維生素K、芥子油苷及酚類功效:花椰菜含有多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及抗發炎作用的化合物,脂溶性維生素K有助於鞘脂的形成,也就是組成大腦細胞中的重要脂肪之一,有助於保護大腦功能,以及增進記憶力,芥子油苷及酚類等抗氧化成分,可以避免自由基傷害大腦組織。06黑巧克力營養素:類黃酮、咖啡因、表兒茶素功效:黑巧克力含有多種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幫助促進大腦功能,尤其是增強學習力及記憶力,有助於減緩與年齡有關的智力下降,以及改善憂鬱情緒。根據研究顯示,經常吃巧克力的人,記憶力及心理健康的表現,高於較少吃巧克力的人。07堅果營養素:維生素E功效:堅果中含有多種可以增強大腦活力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E,健康脂肪及植化素,對於大腦健康有益處,維生素E可以保護大腦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有助於減緩智力下降。根據研究顯示,多吃堅果可以提高認知能力及增進記憶力,預防阿茲海默症等退化性神經疾病;也有研究發現,吃堅果可以改善心臟健康,擁有健康的心臟與健康的大腦,具有正面的相關性,尤其核桃含有Omega-3脂肪酸,更有益心臟及大腦的健康。08橘子營養素:維生素C功效:橘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保護大腦,免於受到自由基損害腦細胞的傷害。研究發現,吃足量的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可以預防認知功能下降及阿茲海默症,建議每天只要吃一顆中等大小的橘子,就能獲得一整天所需的維生素C。09雞蛋營養素:維生素B群、膽鹼功效:大腦健康與維生素B6及B12、葉酸、膽鹼有關,雞蛋是維生素B群及膽鹼的豐富來源,對於大腦的正常功能、發育及調節情緒都非常重要。維生素B群在大腦健康中具有多種作用,有助於減緩老年人智力衰退及認知功能下降的進程,其中維生素B12參與合成大腦化學物質,缺乏維生素B12及葉酸,容易罹患失智症及憂鬱症。蛋黃富含的膽鹼,是一種重要的微量營養素,負責產生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物質,有助於增進記憶力及調節情緒。10綠茶營養素:咖啡因、L-茶胺酸、多酚功效:綠茶與咖啡,都是有益大腦的絕佳飲料,富含的咖啡因可以提升大腦活性、增強大腦功能,增進記憶力及注意力。L-茶胺酸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增加大腦神經傳導物質GABA的活性,不但可以保護大腦,還可以增加大腦中α波的頻率,透過抵銷咖啡因的刺激作用,有助於減輕焦慮,以及幫助放鬆身心、改善疲勞。另外,綠茶富含抗氧化劑多酚,可以保護大腦免受精神衰弱,並降低退化性失智症及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傷腦的7種壞食物1.含糖飲料常見的含糖飲料,包括:果汁、汽水、運動飲料、能量飲料等。許多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是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由55%的果糖及45%的葡萄糖組成,攝取過多會導致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動脈硬化,引起腦部炎症並損害記憶力、學習力,增加失智症的風險。2.精製碳水化合物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白飯、白麵條、白吐司,大量食用會導致血糖及胰島素快速上升。研究證實,高升糖指數及高升糖負荷食物,會損害大腦的功能及降低記憶力。3.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也稱為「氫化植物油」,常見有起酥油、人造奶油、糖霜,經常用於蛋糕及餅乾中,大量攝取容易造成大腦容量降低、認知能力及記憶力下降,並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4.高度加工食物高度加工的食物添加大量的糖及脂肪,例如:薯片、爆米花、泡麵調味包及即食食品,這些食物通常熱量高且營養成分低,會減少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產生,對大腦健康有負面影響,容易增加大腦發炎,並降低學習力、損害記憶力,造成認知功能下降。5.阿斯巴甜阿斯巴甜為一種人造甜味劑,成分有苯丙氨酸、甲醇及天冬氨酸,常用於許多軟性飲料及無糖產品中。食用過多的阿斯巴甜,可能破壞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增加大腦炎症及氧化,也容易影響學習及產生負面情緒。6.酒精適度飲酒可能對健康產生正面影響,但過量飲酒則會導致記憶力減退、行為改變、睡眠中斷,以及負面情緒。長期過量飲酒則會損害大腦,導致大腦體積減少、記憶力減退,酗酒者經常缺乏維生素B1,也容易產生腦病變。7.高汞重金屬魚 &nbsp;大型魚類如鯊魚、旗魚及鮪魚,容易有高汞重金屬的情形,汞是一種神經毒性元素,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及大腦神經傳導,導致大腦功能受損,以及破壞大腦發育,建議孕婦及兒童應該特別避免。延伸閱讀: 。魚油護心、補腦、抗發炎!一天吃多少? 食藥署給正解 。健忘、走路不穩恐非正常老化! 留意失智症警訊免惡化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嗜糖成癮 成長配方 2杯就超標
快滿三歲的噗心應該要開始學習和大人一樣,由六大類食物中攝取營養,也藉此訓練咀嚼能力;但她總偏愛喝「又香又甜」的成長配方,一天要喝近一千毫升,幾乎是同齡幼兒的兩、三倍,卻對青菜、肉類等興趣缺缺。噗心媽媽、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試著讓女兒改喝白色鮮奶。噗心會問:「那種黃色牛奶還有嗎?」白色的,不夠甜。兒科醫師和營養師眼中,這是對成長配方「過度依賴」,添加的糖分和香料讓幼兒無糖不歡,容易挑食,也難銜接固體食物,「只愛喝、不愛嚼。」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說。兒科醫師臨床觀察,台灣一歲以上的幼兒,十個約有八個會喝成長配方,比率相當高。毛心潔指出,常見家長來求診,煩惱孩子總不吃飯,進一步詢問孩子的一日飲食,會發現常是早上喝一杯配方奶、中午飯沒吃兩口,繼續喝配方,晚餐和睡前再喝,「怎麼可能吃得下飯?」糖尿病風險增加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金惠民表示,二○一三年澳洲雪梨大學曾研究,調查印尼和馬來西亞成長配方的添加糖問題,發現長期飲用成長配方可能導致孩子蛀牙、腰圍增加、體重過胖,甚至提高罹患第二類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願景工程此次調查台灣市售廿一款成長配方發現,高達九成五添加精製糖,如蔗糖、果糖、乳糖、玉米糖漿等。經專家估算,部分品牌喝兩到三杯,就可能超過國際醫學組織給幼兒的每日糖建議攝取量十五公克。營養師吳芃彧觀察,在廣告和通路的推廣下,許多父母在孩子滿一歲後,會從嬰兒配方奶銜接使用成長配方,成長配方好沖泡,口感既香又甜,孩子愛喝,也就很容易取代正餐,但這樣的取代並不健康。不適合天天攝取她強調,一歲後的孩子得花時間學習咀嚼、吞嚥天然食物,建立健康飲食的習慣;成長配方就像大人生病、住院時,會飲用的「高糖份高熱量補充品」,是在非常時期的營養補充品,而不是天天可以攝取的「食物」。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說,成長配方添加許多微量營養素,雖有助於補充營養,但不該添加蔗糖等精製糖,孩子吃多了,反而影響發育及健康。他呼籲政府應將成長配方納入「特殊營養食品」的管理範疇內,讓專家可介入審查、限制配方的含糖量。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營養師:無甜不歡 影響孩子口味發展
糖吃多有害身體健康,近年各種衛教推廣下,減糖、限糖已成為國人的飲食守則。不久前手搖飲龍頭「清心福全」宣布將部分茶品最高甜度降為原本的七分糖。大人的飲品尚且如此,對糖分錙銖必較,那麼為何給小小孩喝的成長配方要加那麼多精製糖?曾在奶粉業任職的全聯會婦幼組營養師吳芃彧指出,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讓孩子喜歡。「人類與生俱來就愛甜味。」吳芃彧說,兒童發展學界有項經典研究,測試新生兒對味覺反應,發現給他們食用酸性食物,寶寶和大人一樣皺眉噘嘴;喝蜂蜜水時笑咪咪。奶粉廠利用人類嗜甜的天性,於是在配方裡加糖,調整風味,影響孩子的口味發展和飲食習慣。為何加糖 業者多未回應截至截稿前,包含雀巢、美強生等配方奶業者都未回應為何要加糖;亞培則強調,相關產品都符合衛福部規範,未來政府如果有新規定,將致力遵循。本次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統計,廿一款配方中,添加乳糖的最多、有十五款,蔗糖第二、有八款,其餘還有配方添加果糖、葡萄糖漿、玉米糖漿等;且超過一半的配方會添加兩種以上的精製糖,例如蔗糖加玉米糖漿固形物。國內乳品加工權威、台大動科系教授陳明汝指出,廠商在添加糖的選擇上,一個是考量成本,一個是考量甜度。因為母乳含有乳糖,業者在設計配方奶的成分上會優先選擇加乳糖,不過乳糖單價高、甜度較低,大概是蔗糖的三成甜,因此就需添加蔗糖、果糖來調整風味;這其中果糖最甜,是蔗糖甜度的一點五倍到一點七倍,但是人類腸道沒有酵素可以分解它,吃多了就是負擔。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黃延君說,回到營養學基本觀念來看,「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飲食。」天然食物或水果裡也有各種糖或果糖,適量攝取有助平穩情緒、安定神經,攝取過多則會影響健康,因此重點在攝取量。她說,孩子若過度依賴含糖配方奶、不吃正餐,代表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父母或照顧者必須注意。黃延君認為,把食物分成好壞無助於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但相對的,食品製造廠商有責任揭露成長配方的添加糖含量,並回頭思考添加糖必要性,成長中的幼兒認識各種食物的味道,對身體各項功能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都非常重要,因此是否能設計出更健康、符合現代需求的產品,是讓產業往前邁進與永續的關鍵。
-
2021-04-05 該看哪科.婦產科
甜蜜陷阱 配方奶粉95%含糖
糖對孩子的健康危害,已受到國際間的重視。除了飲料、巧克力等零食,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調查發現,滿一歲孩子每天飲用的「成長配方」,二十一款有九成五額外加糖;經過計算,部分品牌喝兩到三杯,就可能超過國際醫學組織的每日糖建議攝取量。孩子喝成長配方原是為了補充營養素,卻可能落入入甜蜜陷阱。兩歲以下 應避免攝取糖科學已證實,糖是健康的隱形殺手,攝取過多會引發蛀牙、肥胖、慢性疾病等問題;嬰幼兒腦部發展正值黃金發育期,攝取糖更須小心。最新出爐的「二○二○─二○二五美國飲食指南」首度建議,兩歲以下嬰幼兒應避免攝取糖。歐洲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協會(ESPGHAN)也建議,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糖攝取量應降到最低,兩歲以上每日精製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五。大部分家長習慣在孩子一歲大時,改喝配方「奶粉」,因為業者宣稱含有幼兒成長所需的營養素。但極少人注意,多數成長配方的奶粉比率不到一半,按法規不能算乳品,添加過多糖分,反而可能威脅孩子健康。繼「囚居晚年」系列後,願景工程關心幼兒健康與糖害,諮詢董氏基金會和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等專家,開始追查成長配方隱藏高糖分的問題。記者於去年六月於不同的藥局通路,採購廿一款成長配方,並邀請四位專家舉行會議討論,決定參考美國紐約大學全球公衛學院的一項科學研究,整理成長配方外罐上的成分和營養標示,以確認成長配方的含糖問題。逾半配方 不只加一種糖結果發現廿一款成長配方中,廿款都添加加工後的精製糖;其中有十五款添加了乳糖最多,八款添加蔗糖。其餘也有添加果糖、葡萄糖漿、玉米糖漿固形物等。此外,超過五成的配方添加兩種以上的糖。數據顯示,每一百卡熱量的成長配方約有八至十二公克的糖。超過八成五成長配方含糖量比一般純奶粉更高,且大多是對健康有危害的精製糖,不是奶粉原有的天然乳糖。三歲以內的幼兒,每日平均熱量所需是一千兩百卡,參考歐洲醫學組織的糖攝取建議,這時期的幼兒最多一天不能吃超過十五公克的精製糖。願景工程邀請營養師公會專家估算發現,有些成長配方喝兩到三杯(約四百至六百毫升)就有可能超過一天的糖分攝取量。專家籲納管 標示含糖量此次調查諮詢十三位營養師、兒科醫師等專業意見,多位呼籲政府應將成長配方納入「特殊營養食品」加強管理,或從標示添加糖含量做起,並鼓勵廠商自主研發「減糖配方」,讓孩子喝得更安心。「誘兒奶粉甜祕密」系列報導今起刊出兩天,願景工程邀請大家一同來關心幼兒飲食健康,遠離糖的威脅。
-
2021-03-28 養生.運動天地
減重更需均衡3大營養素 專家教你把握飲食關鍵
主要營養素要均衡我們剛才已經討論過能量平衡的重要性,但想要改善身體組成時,我們需要考慮更多的層面。現在讓我們深入討論減重的內容,這是最後一道程序。均衡的三大營養素指的是攝入的卡路里,分解後要有均衡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如果你想減去脂肪而不是肌肉,或是想要增加肌肉而不是體脂,那麼你需要密切注意熱量與主要營養素的均衡。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就不能單看卡路里,因為蛋白質的卡路里和碳水或油脂帶來的卡路里,在體內的作用截然不同。讓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這些營養素,來挖掘它們如何幫助身體完成減重這道難題。主要營養素#1 蛋白質科學家仍舊在尋找飲食的真理,但我們可以很肯定蛋白質在這樣的黃金飲食中一定佔有相當的地位。已經有研究證實高蛋白飲食在各方面幾乎都優於低蛋白飲食。具體而言,攝入較多蛋白質的人能夠獲屬下列的優勢:.加速減脂.肌肉量提高.燃燒更多的熱量.飢餓感降低.骨骼更強壯.心情較佳身體在規律的運動時需要補充更多的蛋白質。為了減脂而限制熱量的人,也要攝取足量的蛋白質以留住肌肉。久坐的人更不要忘了適量補充蛋白質,研究顯示,這些人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在老化的過程中會比其他人更快失去肌肉,提高死亡機率。主要營養素#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不是你的敵人,你要去瞭解它、善用它,讓我們先簡單的看一下碳水的化學結構,以及它們在身體裡的情況。碳水化合物共有四種主要形態:1.單醣2.雙醣3.寡醣4.多醣「單醣」的英文為Monosaccharides,Mono是單一,saccharides是糖,單醣的結構非常簡單,只有單一分子。單醣有三種: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我們在前面已經學過,現在就快速帶過。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分子,是生物體中重要的能量來源,也是許多碳水化合物的組成成分。果糖存在於許多水果和蜂蜜中,加工食品中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或是加在咖啡紅茶中的白糖也是果糖。果糖會被肝臟轉化為葡萄糖,然後釋放到血液中提供人體使用。半乳糖存在於乳製品,代謝方式與果糖相似。「雙糖」的英文為Disaccharides,通常是以蔗糖、乳糖和麥芽糖的形式存在。現在讓我們快速複習兩個你已熟悉的術語,並介紹一個新的術語。蔗糖存在於植物中,是天然的糖分,人們會從甘蔗和甜菜中萃取做為食用。乳糖是牛奶中的糖分,含有葡萄糖和半乳糖。麥芽糖是由兩個連接在一起的葡萄糖分子所組成的糖,在自然界中並不常見,通常用在酒精釀造。「寡糖」的英文為Oligosaccharides,是幾個單醣分子連結而成的糖,Oligo在希臘文是少數的意思,寡糖就是少量的糖。植物中發現的纖維有部分是寡糖,許多蔬菜中也含有果寡糖,果寡糖是果糖的短鏈分子。棉子糖(Raffinose)是自然界中另一種常見的寡糖,由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結合而成。全穀類、豆類、球芽甘藍、花椰菜、蘆筍和其他蔬菜中都含有棉子糖。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是寡糖的一種,半乳糖的短鏈分子,來源大致和棉子糖相同。低聚半乳糖無法消化,但能刺激腸道益生菌的生長。「多醣」(Polysaccharides)是碳水化合物中我們討論的最後一種,屬於單醣長鏈,通常含有十個以上的糖分子。澱粉是植物儲存能量的形式,纖維質是植物中的天然纖維,這兩者是人類經常食用的多醣,人體很容易將澱粉分解為葡萄糖,但纖維質不被人體消化,會完整地通過消化系統。除了不被消化的部分,所有類型的碳水化合物都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也就是最終都會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於體內。無論是水果中的天然糖、加工的糖果還是綠色蔬菜中的健康糖,都會被消化成葡萄糖並運送到血液中供人體使用。這些形式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的差別在轉化的速度。糖果轉成葡萄糖的速度很快,因為成份幾乎都是可快速消化的單醣,而綠花椰菜相對來說就很慢,因為裡面含的是燃燒速度較慢的寡糖。有人說決定醣健不健康的關鍵,是在碳水化合物轉成葡萄糖的速度,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正確。以烤馬鈴薯為例,它的升糖指數有八十五,這非常的高,但馬鈴薯有很多重要的營養成分,西瓜的升糖指數也有七十二,燕麥有五十八,這幾種都高於士力架巧克力棒的五十五。這代表你可以任意攝取所有的單糖嗎?只要攝取平衡的熱量和主要營養素,就能用汽水和糖果來代替馬鈴薯和燕麥片嗎?當然可以,但是你必須知道人體需要從食物獲取的不只是卡路里和主要營養素,我們還需要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質,而可口可樂和糖果棒根本不含這些營養素。因此高糖加工(將蔗糖和果糖加入食物中以提味)食品會造成代謝異常,並且影響健康,包含肥胖與缺乏營養素而產生的各種症狀,都是因為攝取過多的糖分所造成的。吃太多糖會危害我們的健康,限制攝取量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但這不表示我們要減少或是限制所有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只要身體健康、活動量大,特別是有固定重訓的人,多攝取一些碳水化合物對你更有幫助。主要營養素#3 膳食脂肪大家其實真的沒必要如此在意膳食脂肪。身體的確需要足夠油脂才能維持健康,但也不用極端到改成高脂飲食,除非這是你個人喜好。即使如此,也要謹慎執行。讓我從頭開始解釋,首先,我們知道食物中有兩種脂肪:1.三酸甘油脂2.膽固醇日常飲食中的油脂大都是三酸甘油脂,存在於乳製品、堅果、種子、肉類等多種食物中。它有二種型態,分別是液態(不飽和)與固態(飽和),對人體健康有許多助益,像是幫助吸收維生素、產生各種激素、維持皮膚與頭髮健康等等。飽和脂肪在室溫下是固體的狀態,存在於肉類、奶製品和雞蛋等食物中。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飽和脂肪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此一觀點受到科學研究的挑戰。研究發現,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腦筋動得快的業者從中得到了「啟示」,他們利用這個論點發展出生酮飲食、原始人飲食(paleo diet)等高脂飲食。雖然這些飲食方法有科學文獻作基礎,但也隱含著各種缺陷和遺漏,而飽受營養學、心臟醫學研究者的嚴重批評。這些專家認為大量攝入飽和脂肪與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聯,人們應該遵循公認的油脂攝取原則,也就是每日攝取的飽和脂肪,應低於熱量的百分之十,直到我們對這個議題有更透徹的瞭解。就現有的研究來看,沒有人敢說想吃多少飽和脂肪就吃多少,因為我們不知這樣做會為身體帶來何種負面影響。因此,我覺得在更深入的研究結果出來之前,最好還是打安全牌,不要一股腦的學大家加入高脂飲食。先前的章節我們就曾討論過不飽和脂肪,它們在室溫下呈現液態,可以從橄欖油、酪梨和堅果中獲得。不飽和脂肪有兩種型態,分別是:1.單元不飽和脂肪2.多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為液體,冷卻後開始凝固。堅果、橄欖油、花生油和酪梨都含有豐富的單元不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為液體,冷卻後一樣是液態,紅花籽、芝麻、葵花籽、玉米和多種堅果都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不像飽和脂肪那樣受到強烈爭議,研究證明它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人們相信食用大量橄欖油的地中海飲食對健康有益。而多元不飽和脂肪就有趣多了,它有兩種主要的來源,分別是α-亞麻酸和亞麻酸。α-亞麻酸是omega-3脂肪酸,亞麻酸是omega-6脂肪酸,這指的是它們的分子結構。這兩種脂肪酸都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需要從飲食中攝取,因此為稱為必需脂肪酸。這兩種物質對人體有多種影響,化學作用複雜,我們目前只需要瞭解的是以下兩點:.亞麻酸在體內會轉成幾種化合物,包括抗發炎的γ次亞麻油(gamma-linolenic acid,GLA),和促發炎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α-亞麻酸可以轉化成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這是omega-3脂肪酸,也可以轉化成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科學家針對EPA和DHA進行過大量的研究,證實α-亞麻酸有非常多的健康益處,包括:.降低發炎症狀.改善心情.加速肌肉生長.提高認知能力.加速減脂如果說omega-6對身體大多是負面影響,omega-3是正面效益,這種說法雖然過於簡化,但方向大致是正確的。飲食中若是omega-6太多,而omega-3攝取不足的話容易產生健康問題。不過,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此表示懷疑,他們證明攝取不夠的omega-3有害健康,但是也從研究中發現增加omega-6的攝取量,竟然可以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而不是提高風險。因此,科學家懷疑重點在攝取足夠量的omega-3,而不是考慮omega-3和omega-6的比例。他們對含有omega-3的食物,像是雞蛋和肉類等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這裡的重點在於如果你像多數人一樣,就代表你在飲食中已經能獲取足夠的omega-6,但omega-3(也就是EPA 和 DHA)可能就不足的話。補充omega3保健食品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我們之後會在進行探討。蠟狀的膽固醇是食物中的另一種脂肪,它存在於體內的每個細胞之中,身體用它來製造激素、維生素D和幫助腸胃消化的物質。人們在幾十年前曾認為含有膽固醇的食物,像是雞蛋和肉類,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但我們現在知道事情沒那麼單純,雞蛋已經不用再背這個黑鍋。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加工肉品會提高心臟病發的機率,但紅肉本身並不會。膽固醇和心臟健康的關係之所以很難釐清,原因在於富含膽固醇的食物通常也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而飽和脂肪確實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還有一個原因是身體是透過一種稱為脂蛋白的分子,在血液中把膽固醇輸送到細胞。脂蛋白是由脂肪和蛋白所形成的,脂蛋白分為兩種:1.低密度脂蛋白2.高密度脂蛋白人們口中的壞膽固醇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因為研究指出血液中含有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時,就會造成動脈阻塞,心臟疾病的罹患率就會提高。常吃炸物、加工食品等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增加體內低密度脂蛋白,進而對心臟有害。我們認為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膽固醇,因為它會將膽固醇帶到肝臟,進行加工以供人體各種需要。※ 本文摘自《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作者:麥可.馬修斯 譯者:賴孟怡出版社:采實文化出版日期:2021/03/04圖/《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健身全書》書封采實文化提供
-
2021-03-24 該看哪科.巴金森氏病
飲食照護/帕金森氏症患者怎麼吃?醫師建議4點健康飲食指南
帕金森氏症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見神經變性疾病,目前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約500萬,預計到2030年,患者將達900萬。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殺手。幸運的是,在眾多神經變性和運動障礙疾病中,帕金森氏症是治療手段相對豐富、早期規範治療能獲得較滿意療效、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生活狀態且不會顯著影響壽命的疾病。在此,為帕友們詳細羅列飲食指南,吃得好身體好心情好,更努力一些,生活會更加美好。多吃富含營養的主食,減少脂肪和油的攝入選擇多樣化的食物,可以參考食物金字塔指南分量攝入不同的食物,以此控制飲食中卡路里、脂肪、飽和脂肪、膽固醇、糖和鈉的量。建議帕友們攝入最多的是富含營養的主食,包括麵包、穀物、米飯、意大利麵;其次是用於補充主食所缺乏的營養,即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再次則是相對少量的紅肉類(牛肉、羊肉、豬肉等)、家禽、魚、雞蛋、大豆和堅果,以及牛奶,酸奶和奶酪。富含脂肪和油、但含極少營養素的食物建議減少攝入,包括沙拉醬、 奶油,尤其是人造奶油、糖果、碳酸飲料和甜點。少食多餐,鼓勵多飲水攝入充足膳食纖維: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出現便秘,推薦至少每天攝入25克膳食纖維。鼓勵攝食全麥麵包,穀物,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進食過少或食品過於精細、缺乏殘渣、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少食多餐: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在攝入少量食物後即有飽腹感,建議增加就餐次數、減少每餐用量。這樣也有助於降低餐後低血壓相關的頭暈等直立性低血壓症狀。鼓勵多飲水:帕友們往往會因為活動不便,以及一些泌尿系統的症狀而減少飲水量。但飲水是預防及治療便秘的一個重要的非藥物治療手段。建議帕金森病患者每日飲水量能夠到達2000毫升。可避免結腸對水、鹽吸收過多而致大便乾少。便秘、低血壓,不妨這樣吃不少帕友擔心,同時進食高蛋白食物對藥物左旋多巴(Levodopa)吸收有干擾,在此建議患者應在空腹狀態,如餐前一小時服用藥物,以便藥物更好吸收。對於初服左旋多巴藥患者,可能服藥後會出現噁心症狀,因此可以在服藥的同時吃一些低蛋白質的食物如餅乾、水果或果汁等,喝薑汁也有緩解噁心、嘔吐的效果。要注意的是,高脂肪食物如肥肉、葷油和動物內臟、披薩、漢堡包、炸薯條、鹹肉、牛油果等會影響藥物吸收,因此要少吃。不少帕友會出現便秘的情況。要知道,水分和膳食纖維在控制便秘上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臨床上提倡高膳食纖維飲食和飲水療法。每天至少保證攝入1500至2000毫升的水、清湯或果汁。多吃粗糧、薯類和蔬果。同時,加強鍛煉,多做腹部運動。帕金森病患者餐後低血壓發生率較高,餐後內臟腸系膜的容積可增加200%至300%,導致血液淤滯於內臟,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出現餐後低血壓,故鼓勵患者少食多餐,以減少餐後低血壓的發生。帕金森氏症的飲食策略:1、碳水化合物(醣類):葡萄糖是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質,醣類攝入太少,會增加蛋白質的攝入,而高蛋白飲食會嚴重干擾抗帕金森氏症藥物的吸收;帕金森氏症患者可多食用米、麵等主食,粗糧、雜糧以及薯類食物如紅薯、白薯、山藥等。2、蛋白質:◎蛋白質的供給需維持正氮平衡,以補充優質蛋白為主,每日供給量應控制在0.8 g/kg體重。◎可選擇蛋、魚、蝦、瘦肉類如豬肉、牛肉、禽肉等。高蛋白質飲食不利於抗帕金森氏症藥物吸收,因此適當限制肉類。每天可攝入大約50克的肉類,選擇精瘦的畜肉、禽肉或魚肉。1隻雞蛋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25克精瘦肉類。◎高蛋白質食物宜在晚餐供給。3、脂肪:◎脂肪應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膽固醇攝入量應低於每日300mg,但不需過分限食。◎植物油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 但攝入過多植物油的同時未攝入足夠的抗氧化劑, 可誘發脂質過氧化作用, 造成組織細胞損害, 可能會加快PD的進展◎根據情況選擇茶籽油、花生油、豆油、橄欖油、葵花籽油等烹調食物。不吃肥肉、葷油和動物內臟。4、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E、維生素C及β胡蘿蔔素以及輔酶Q等是天然的抗氧化物。◎鈣:帕友們多發於中老年人群,特別容易伴發骨質疏鬆,帕友們尤其需要注意合理補鈣。鈣攝入量應在1000至1500 毫克/天, 並同時適量攝入維生素D,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多曬太陽是增加維生素D合成的天然好方法。當由於某些原因不能從食物中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時,可考慮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複合製劑。◎蔬菜和水果:果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促進腸道蠕動的膳食纖維。總體而言,帕金森病患者的膳食要保證充分的飲水量,增加堅果、茶、漿果類、深海魚、深色綠葉蔬菜、新鮮水果的攝入,減少油炸食品、含高果糖的玉米糖漿、肥肉、葷油等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帕金森病是一場慢性持久戰,患者們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日常生活和心理調整,儲備力量。帕友們只需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專注於每一個細節與之抗衡,便可延緩帕金森氏症進展、提高生活質量。我們的世界,仍可以色彩斑瀾。(來源/轉載自《文匯報》)【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3-23 科別.消化系統
瘦子也有脂肪肝!別再怪罪油脂,它才是主因!專家建議遠離脂肪肝最佳方案
因為疫情影響,使得外送服務順勢崛起,越來越多人養成使用外送平台訂餐習慣,就連一向操作3C較不熟悉的中高齡長者,也開始學習利用外送解決三餐需求。 然而在選擇外送餐點時,大部分沒有熱量標示,無法知道餐點的份量比例,且餐點多為飯、麵等主食類,蔬菜量普遍不足,反而容易吃得過量,或是澱粉與糖分的攝取量過高。 澱粉吃的多 竟是造成脂肪肝元凶之一 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表示,糖分對健康影響甚大,不僅可能造成三高、心血管疾病,糖分攝取過量,也會使得脂肪囤積過多,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簡稱脂肪肝)的發生。 脂肪肝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 ,目前全世界盛行率約為10~30%,在台灣的一般族群中則約為11.5%,但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族群卻可高達50%以上。 歐瀚文說,脂肪肝形成與飲食息息相關,富含澱粉的主食類或甜點,若吃得太多會使得血糖升高,一般在胰島素作用下會將血糖轉換成肝醣,但若肝醣量太多,肝臟便會將多餘的肝醣以三酸甘油酯儲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置之不理 恐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脂肪肝若是放任不管,有可能會持續惡化成肝炎。統計顯示,單純性脂肪肝病友中,約有10~20%的人會進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而25~50%的病情會持續惡化成肝纖維化,甚至可能發展成嚴重影響肝臟功能的肝硬化及肝癌。 然而,脂肪肝炎病程發展緩慢,病友在病情晚期或惡化前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歐瀚文指出,經常確診時,即已是末期,唯一的治療方式只有肝臟移植,使得提前預防變格外重要。 別再怪罪油脂 高糖飲食對健康影響不容小覷 歐瀚文指出,多數人以為吃得太油膩才會造成脂肪肝,但其實糖類攝取過多才是主因!! 高糖飲食不僅會增加脂肪肝風險,還會增加罹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機率,國外研究顯示,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友的果糖攝取,竟然比一般人高出2~3倍,因此,減少糖分攝取是遠離脂肪肝的一大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的健康飲食指南也指出,每日的糖分攝取若能降至總熱量的5%或25公克以下,將可以減少很多疾病風險,呼籲中高齡族群更應嚴格控制每日糖分攝取量。 專家建議 遠離脂肪肝的最佳方案 歐瀚文提醒,遠離脂肪肝最佳方案,包含控制體重、增加運動,以及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尤其是對於脂肪肝高危險族群的中高齡長者,日常的飲食均衡、減少糖分攝取,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飲食習慣。 根據桂格針對4,500多名中高齡民眾進行「社區大學中高齡學員營養補充認知偏好調查」的調查結果指出,大部分中高齡者的健康意識高,有八成重視飲食均衡,並了解糖分控制的重要性,但僅有半數能於生活中落實控糖飲食。 可見多數人都了解無糖飲食的重要性,但如何落實卻是一大困擾。歐瀚文建議,在選擇食物時,應多留意食品成分;使用外送服務,在點餐時要注意份量,才能避免吃得過多。 善用營養餐盤概念,適當調整一日三餐攝取份量,讓自己吃得均衡營養,才能有益健康。如果能自行選擇調整糖分多寡的品項,建議盡量挑選無糖,避免糖分攝取過量。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諮詢專家/瀚仕功能醫學診所醫師 歐瀚文 【延伸閱讀】 從「痣」看健康!專家提點揪出「索命痣」的痣相3迷思 觸碰就電到是戀愛了嗎? 別誤會!可能身體有這些問題 貧血頭暈怎麼辦?一分鐘教你七種改善方法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3-17 養生.營養食譜
吃香蕉後喝水會導致腹瀉,嚴重休克暈厥? 黃皮、綠皮香蕉功能大不同!
吃香蕉後喝水會導致腹瀉,嚴重休克暈厥?香蕉好處多多,含有色胺酸和維生素B6,不但是新陳代謝的輔助因子,還有助穩定神經。另外,一般水果少含礦物質鎂,香蕉的鎂含量不錯,對消除疲勞、穩定神經也有幫助。但近日網路上傳言吃香蕉後不可以喝水,會導致腹瀉,嚴重者甚至會全身脫水、休克暈厥。這個資訊是真的嗎?對此食藥署指出,經查食品成分資料庫,香蕉的膳食纖維量及果糖含量與其他常見水果(如:蘋果)幾無差異,更不會因為食用香蕉後喝水導致腹瀉、脫水。此外香蕉富含鉀離子、水分少、熱量密度相對高,香蕉富含的水溶性纖維能促進水分吸收使糞便成型。黃香蕉、綠香蕉該如何挑選?食藥署建議,黃皮、帶有黑點的香蕉,因熟成因素其中的果膠已經較容易吸收消化,水溶性膳食纖維含量也較高,較適合有便祕症狀或排便不順的人。但若有拉肚子狀況的話,最好選擇較偏綠的,因為偏綠香蕉含有鞣質,具有收斂性,且尚未完全成熟的香蕉富含抗性澱粉,難以被腸道消化,有助改善拉肚子。哪些慢性病患吃香蕉要節制?香蕉屬於高鉀水果,每100公克香蕉果肉,鉀含量多達290毫克。高血壓患者吃高鉀食物,有助排除體內過多的鈉離子,幫助血壓調控。發育中青少年因活動量大,體內電解質一旦不平衡,肌肉不正常放電,就易抽筋,吃香蕉能緩解電解質不平衡,喝香蕉牛奶也是很好選擇,能「一兼二顧」,補鉀又補鈣。香蕉的高鉀特性,對於糖尿病患及血鉀濃度高的腎臟病患,就要節制食用了。以半根香蕉為一份,這類患者每天最多只能吃一根,且還要一分為二,分成兩餐吃。有糖尿病患覺一次吃半根香蕉很困擾,另一截不知該如何處理,乾脆去皮後放進冷凍庫,下回當成香蕉冰吃,另有不同的口感。食藥署提醒,民眾應該保持均衡飲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有身體不適,應適時就醫並遵醫囑治療,勿聽信偏方或謠言而延誤就醫時機。
-
2021-03-12 養生.聰明飲食
紅棗與黑棗差別在哪?兩種棗的營養價值和過量副作用
洪媽媽最喜歡拿紅棗來燉雞湯,燉出來的湯頭甜而不膩,非常爽口;吳太太則習慣用黑棗燉排骨湯,更喜歡優美的色澤與豐厚的口感。似乎紅棗、黑棗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到底這兩種之間各有什麼不同?營養價值有差別嗎?紅棗、黑棗 營養價值無差異中醫師陳旺全指出,無論是紅棗或黑棗,在中醫的分科裡都屬於大棗類,是鼠李科植物棗的果實,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於產地不同、加工方式不同,但營養價值幾乎完全一樣;一般來說,大棗曬乾後就成為紅棗,而黑棗則是經過低溫烘培過後,令果皮顏色較深而稱為黑棗。紅棗用於藥物 黑棗再加工處理通常在民間的使用習慣上,是將紅棗用於藥物上,黑棗則再加工處理製造,參蜜製成蜜餞或用於燉湯等料理上。紅棗通常具有補心、養脾功效,在中醫用藥中所稱的大棗就是紅棗,是取其可「助十二經,和百藥」的功效,表示加入紅棗後,能調節各種藥材的功能,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至於黑棗則多用於食療進補。鮮棗維生素C成分高 素有「活的維生素丸」之稱陳旺全指出,紅棗在中藥之中屬於甘草國老之類,可說是藥物中的皇后,一直以來被當作養生藥膳的最佳食材,這是因為它除了能讓藥物甘甜之外,還對劇烈藥物有緩和的作用。尤其近幾年,民間普遍喜歡吃新鮮紅棗來助養顏美容。研究指出,鮮棗中的維生素C成分甚至高於水果維生素C之王──番石榴,每100公克中就含有300~600公克不等,也因此鮮棗在中國有「活的維生素丸」之稱。紅棗養氣補血 兼具保護肝臟、增強體力作用紅棗不僅可以養氣補血,更有醫學證實具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不只維生素C的含量高,紅棗還含有高量的維生素P、鐵質與單寧酸,同時也有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礦物質元素,並有大量的醣類物質,如葡萄糖、果糖、蔗糖 等,對人體的免疫細胞有強化的作用。黑棗分2種 補血、失眠有幫助至於黑棗則有兩種,常見的多屬鮮棗的乾製品,營養成分與紅棗類似,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與多種維生素等,其中又以維生素C與鈣質、體質最多,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通常使用在補血及做為調理藥物上,對於貧血、血小板減少、肝炎、乏力、失眠等都有相當的幫助。紅棗、黑棗過量食用 恐致腸胃不適、蛀牙即使紅棗、黑棗的營養價值很高,陳旺全仍建議不宜食用過量,因為棗皮的纖維含量高,吃多了容易脹氣,會引起腸胃不適,尤其是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或者有便秘現象的人更不能多吃;此外,由於棗類的甜度高,若吃太多又沒有喝足夠的水, 容易產生蛀牙。購買紅棗或黑棗 這樣挑、保存避免變質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紅棗的蒂頭發霉,或是籽的顏色已經呈現黑色時,最好丟棄不用,因為保存不良的紅棗容易出現黃麴毒素,這時不但不能護眼,反而會傷眼、傷肝。陳旺全提醒,購買的紅棗或黑棗,務必選擇表皮完整、沒有皮屑者,最好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散裝,以真空包裝為挑選重點,且包裝外一定要有製造日期,通常半年以內都算新鮮;若已經開封,則可放在冷凍庫的門上保存,且最好3個月內食用完畢,才能確保棗的品質。另外,陳旺全提供一個辨識紅棗、黑棗新不新鮮的方法,就是在食用前,先剝開去籽後,一方面烹煮食用,一方面也能順便觀察籽的顏色有沒有變黑,來判斷果實是否 仍然新鮮。延伸閱讀: ·鮮奶、保久乳、奶粉哪個營養? 加熱別煮沸!營養師的答案可能讓你嚇一跳 ·吃薑不怕冷!嫩薑、粉薑、老薑、薑母差在哪? 各別「超狂優點」一次曝
-
2021-03-05 養生.聰明飲食
醫師教你吃養生零食:解饞、健康一起兼顧!
上班忙、壓力大、嘴巴好癢想吃點東西,可是又怕吃了體脂肪又上升,「嘴饞」永遠是減肥最大的敵人。別太苛求自己,想吃東西不是罪,重要的是在克制中還能偶爾順著慾望減肥,大許這次要來推薦3個解饞系的養生零食給大家,止你的癢!去你的餓:紅棗乾建議選擇「原味」的紅棗乾吃起來不僅滋味香甜,能安慰一下蠢蠢欲動想吃甜食的心,還富含各種維生素成分,滿足味蕾的甜味之餘,也能補虛益氣、養血安神。無鹽堅果建議選擇「原味、無調味」的無鹽堅果糖份及鹽分相對比較少,只要符合一天「一小拇指」的量,就不用擔心吃進太多油脂(反而還能增加好的膽固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等營養素,益智補腦,降低壞的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黑木耳飲建議選擇「成分單純、甜度低」的黑木耳飲黑木耳熱量低,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和抗凝血物質,除了滋養益胃、潤肺養陰,同時也是清血管的高手。上面說的三項零食,提醒大家都要務必謹記「挑對時間」(吃的時機點請參照 4321原則)並「適量」的解嘴饞,別把零食當正餐,吃多了可是會適得其反的喔!文章來源:許淳彰中醫師粉專
-
2021-02-23 養生.聰明飲食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開工後不少上班族都有「收假症候群」,總覺得疲倦、無力,甚至注意力和專注力不足,陷入昏昏沉沉的狀態。對此,嫚嫚營養師建議,透過攝取幫助提神的天然食物,有助於促進代謝減少、減少情緒低落。 喝夠水促進代謝 吃堅果幫助大腦血流 嫚嫚營養師受訪指出,成人建議飲水量是體重乘以30至40倍的CC數。研究發現人體缺水超過體重0.22%時,就會出現活動力降低、容易感到焦慮、疲勞等現象。喝水時建議分次補充,每次建議喝300CC,最多不要超過500CC,有試驗發現一次補充超過500CC水份時,會出現輕微腎臟水腫。 有些人會以口渴來判斷自己需不需要喝水,其實口渴時身體往往已處在可能缺水的輕度脫水狀態。除了用體重乘以30倍的飲水量來計算,也可從上廁所次數來評估,成人每天至少排尿5-7次,低於這個次數表示可能水喝不夠。或注意尿液顏色是否過深,正常尿液會以呈現淡黃色為主。如果天氣炎熱、大量流汗,會建議攝取體重40倍的飲水量。 吃堅果種子也能達到提神效果,嫚嫚營養師解釋,咀嚼堅果會增加腦部血流量。此外,監果也能提供必須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維生素E是維持細胞膜健康的重要成份,且能幫助血球健康,而血球中的紅血球負責提供氧氣與營養成份,紅血球健康會讓精神氣色較佳。堅果類也含有礦物質鎂跟鋅,與身體能量代謝有關,缺乏時較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無力。 嫚嫚營養師指出,攝取堅果類可以多樣化,不過堅果屬於油脂類,一天不建議超過一個大姆指份量,約莫是10顆堅果左右。牙口不好、吞嚥能力差的長輩與小孩則要注意吃堅果的安全。另外,有些食物在分類上非屬於堅果種子,民眾容易混淆,例如栗子是澱粉類、黑豆為豆類、枸杞則是果實,營養成份與堅果不同。 黑巧克力幫助判斷與記憶 香蕉快速補充能量 嫚嫚營養師表示,可可濃度在70%-99%之間都屬於黑巧克力,會建議選擇85%的黑巧克力,一來濃度較高、苦味較重,具有提神效果,二者可可含量高,可攝取較多黃酮類植物化學物質類。各項研究發現,黑巧克力能幫助工作記憶和專注力,並且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 黑巧克力一天攝取量,建議在30-50克左右,約等於3-5片黑巧克力。此外,黑巧克力也能幫助運動表現、抑制食慾,不過濃度愈高的巧克力除了口感偏苦,也有一定的咖啡因成份,太晚攝取可能造成影響睡眠或心悸。黑巧克力也含有可可脂,腸胃功能較弱的人要注意,過量可能出現嘔吐不適。8歲以下孩童對咖啡因代謝較慢,咖啡、可樂、黑巧克力等食物應盡量避免。 專注力下降或感覺疲勞,往往與身體能量不足有關,嫚嫚營養師說明,香蕉含有葡萄糖、果糖,可快速補充能量,也含有豐富鉀離子,能維持肌肉、神經正常功能,並幫助調節血壓。不少人以為香蕉含有大量色胺酸,多吃香蕉能幫助睡眠,嫚嫚營養師表示不盡正確。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香蕉的色胺酸量其實不高。但確實含有維生素B6,能幫助血清素分泌。 香蕉也適合在運動前後,作為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源,補充流失的熱量。不過太生的香蕉因抗性澱粉含量較多,空腹吃容易引起胃腸不適,建議選擇皮帶有黑點的香蕉,多酚含量較高。嫚嫚營養師提醒,每餐水果份量以一份拳頭大小為準,一餐可以吃一根中小型香蕉,就能攝取香蕉所含的營養成份。 喝薄荷茶舒緩提神 咖啡勿過量B群有缺再吃 昏昏沉沉想喝茶飲時,嫚嫚營養師建議可選擇薄荷茶,由於薄荷醇會散發清涼感,舒緩緊繃肌肉、幫助提神醒腦,下午時段可選擇飲用一杯薄荷茶。至於許多人會以咖啡作為提神飲料,嫚嫚營養師提醒,咖啡因確實對記憶力、專注力增強、身體機能提高有正向幫助,但很容易攝取過量,增加心臟負擔,引起手抖、心悸等不適。有些咖啡飲料更添加糖、奶精,喝多反而衍生更多健康問題。 維生素B群經常與提神畫上等號,不過維生素B群要發揮提神作用,前提是身體確實處在缺乏B群的狀態中。嫚嫚營養師解釋,B群會參與人體的神經系統的運動,和記憶力、專注力有關係,但如果身體沒有缺乏B群,補充維生素B群並不會有明顯感受,這是為什麼不同人吃B群會有明顯感受差異的原因。 嫚嫚營養師說明,維生素B群缺乏可能有口角炎、嘴破、疲勞等狀況,也可從尿液來判斷身體是否有吸收B群。如果補充B群後,尿液沒有明顯B群的味道,或尿液顏色沒有變深變黃,表示可能B群有被身體吸收。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攝取過量大多會直接從尿液排出,如果真的有補充需求,建議輪替選擇不同的B群營養品,分散食品安全風險。 《延伸閱讀》 .喝咖啡配B群更提神?專家:加速B群代謝 .喝咖啡好處多!營養師:喝對時間更有益身體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20 養生.聰明飲食
手搖飲點微糖就能減少健康危害?專家提醒,別陷入微糖迷思!
手搖飲「喝」出500億商機!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隨著行動支付、外送服務蓬勃發展,手搖店營業額平均逐年成長8.9%,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更估計,光是手搖飲,就為台灣帶來500億的龐大商機。 喝半糖、微糖飲料,糖量照樣暴表台灣人真的很愛喝手搖飲,為了健康、怕胖,許多人會選擇半糖、少糖或微糖來減低熱量攝取。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選擇較少糖的飲料,的確能夠降低熱量的攝取;不過別忘了,所謂的全糖、少糖、半糖及微糖,是指額外加到手搖杯的含糖料,可不包含液體本身及配料的熱量。 舉例來說,假使你因為怕胖,點了「半糖」的大杯珍奶,換算下來,你大概吃進了30克的糖,以及4茶匙的沙拉油(因為奶茶含有奶精,屬於油脂類),再加上黑糖珍珠,可能吃進將近500大卡,直逼一個便當的卡路里。也就是說,若你今天吃了一個便當,又搭配一杯半糖珍奶,熱量會直接突破1000大卡,肥胖與贅肉就是這樣來的。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人因為選了減糖飲料,以為可以多喝幾杯,忽略飲料及配料的原有的熱量,反而適得其反。市售700c.c.手搖飲甜度含糖量 每天攝取糖份少於5顆方糖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日糖攝取量應占總熱量的10%以下。若以男性成人每日攝取熱量2000大卡為例,換算下來,一天不得吃超過50公克的糖(一般市售方糖每顆大約5公克,約10顆方糖的量),這也是目前臺灣衛福部建議的上限;如果想讓身體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更建議,將每日糖分攝取量,減半至總熱量的5%以下更理想,即不超過25公克(約5顆方糖)。 為什麼要少吃糖?糖對身體的6大危害喝飲料在所難免,許多無糖茶飲對身體甚至有一定的好處;可是若你喝的是含糖飲料,可要注意了。眾多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糖會引起肥胖、代謝症候群、蛀牙、心血管疾病等危害;近來研究更指出,特別是經常使用在手搖飲的高果糖糖漿,攝取過量的危害比一般精緻糖更劇烈。1.提高三酸甘油酯陳詩婷解釋,果糖的代謝路徑不同於葡糖糖,很容易會直接經由肝臟儲存為脂肪,快速引發一連串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胰島素阻抗等反應;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大於50公克的果糖分子,餐後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會明顯上升。2.肥胖及脂肪肝我們幾乎可以這樣思考,攝取果糖對肝臟的危害,跟肝臟處理酒精的程序一樣,會提高脂肪肝發生的機率。這是因為果糖在消化過程中不受到能量的調控,很容易被身體轉化為脂肪儲存,尤其是內臟脂肪,跟果糖及醣類攝取過量有很明顯的正相關。3.代謝症候群一項研究測試,人體在喝下純果糖與純葡萄糖之後,身體的生化反應會有什麼不同?結果發現,喝下葡萄糖的受試者,飽足感會上升,而喝下純果糖的人,則沒有明顯的飽足感;換言之,經常攝取果糖的人,因為身體缺乏飽足指令,容易攝取過量的果糖,而大量的脂肪在肝臟被代謝,可能造成代謝的紊亂,容易引起一連串的血壓飆升、血脂上升等代謝症候群。 4.尿酸飆升,引起痛風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快速消耗身體的ATP(身體的能量形式),因而造成細胞的尿酸濃度上升,造成高尿酸、痛風的問題。 5.心血管疾病血液和組織的糖太多,很容易與體內的蛋白質、脂質等物質生成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縮寫為AGEs),破壞血管的內皮細胞,加重血管壁的氧化壓力,讓血液中的膽固醇容易被氧化,造成身體大範圍的血管發炎及傷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6.愛吃糖,提早失智流行病學發現,糖尿病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平常人高,這是因為葡萄糖及其代謝產物會黏在人體的蛋白質上,破壞我們的腦細胞(如同上述所說的糖化作用),使蛋白質變得異常,無法執行正常的生化反應;若大腦β-類澱粉蛋白質堆積在神經細胞週圍,除了使細胞逐漸死亡,也會破壞神經間的連結,人的記憶、認知能力會漸漸垮掉,而走入失智。 健康喝手搖飲,你可以這樣做首選飲料當然是「白開水」,因為水分是人體最重要的成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排毒等好處,一旦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市面上的含糖飲料反而會覺得太甜而難以下嚥;不過,若民眾短時間難以戒掉喝甜飲的習慣,這裡有幾個健康喝手搖飲的技巧,不妨參考。 1.選擇微糖、不要加料針對短時間無法養成避免喝糖飲的族群來說,儘量選擇糖分最低的微糖飲料,另外,儘量不要加料,常見熱量較高的配料,如珍珠、布丁、椰果、蒟蒻、養樂多,另外,還有用蜜汁熬煮的紅豆、芋頭、地瓜等主食類,熱量也很高。 2.拿鐵比奶茶好一般奶茶多由奶精或奶油調配而成,奶精及奶油的本身是油脂,若再加上淋進去的糖分,熱量恐會爆表。建議大家若想喝奶茶或珍奶,可以鮮奶製成的無糖的珍珠鮮奶茶(珍珠+低脂鮮奶+無糖綠茶或紅茶等)取代,熱量大約只有170大卡,不僅可藉由新鮮牛奶補充鈣質,還可減少油脂的攝取。3.選擇去冰或少冰冰會壓抑味覺對甜度的敏感度,越冰越不容易感覺到甜。 4.回歸原味儘量選擇喝原食物的手搖飲,減少色素或香料的攝取。譬如無糖的芋頭牛奶、木瓜牛奶等,或者以無糖豆漿為基底的飲料,利用燕麥奶打成的無糖飲料也很適合。5.改點無糖茶飲無糖茶類,如紅茶、綠茶、烏龍茶等都是很好的飲料,其熱量幾乎逼近於零,而且綠茶還含有豐富的兒茶素,能幫助身體抗氧化。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撰文/陳大樂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文章出處/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5期
-
2021-02-16 科別.泌尿腎臟
如何正確喝水促進身體排毒? 醫:除了白開水,還有4種飲品也有排毒效果
飲用水左右著人體排除體內毒素的效率。水是排毒所不可或缺的元素,充分攝取水分可通暢大小便,排便本身就是排毒的行為。人體的兩成毒素自尿液排出,為了順暢排尿,我們必須認真飲水。至於兒童一天該喝多少水才好呢?量其大約以一至一.五公升左右為宜。這個量並不包含食物裡的水分,而是純粹指喝水量。這麼多水當然不能一口氣喝完,分批分次一口一口慢慢啜飲,排毒效果好。一般人的印象中,認為孩子喝水比大人多,然而比起我們小時候,現在的孩子喝水機會似乎少很多。猶記得我們小時候,走到哪都有飲用水喝,即使在公園遊戲,也能隨處喝到水。但如今罐裝飲料盛行,口渴時找自動販賣機,投幣買清涼飲料的孩子,恐怕比喝水的孩子多。雖然有的孩子也自己帶水壺,但是裡面都裝什麼水呢?我們儘管不必強求天天喝礦泉水,但至少用淨水器確實過濾自來水以後再喝,以保證飲用水的乾淨衛生。飲用檸檬水、大麥茶、鹽水,好過果汁、運動飲料很多孩子都愛喝果汁、清涼飲料,這些飲料的含糖量遠超乎我們所想像。大口暢飲導致血糖急遽上升,讓人容易疲勞、專注力差。不但如此,這些飲料當中添加的「高果糖糖漿」,原料來自廉價玉米,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可能性高。真菌毒素不受高溫破壞,隨著「高果糖糖漿」被我們一起喝下肚。如果不想喝白開水,那麼檸檬水、香草茶、五番茶、南非國寶茶(Rooibostea),都有很好的排毒效果。大麥茶的「麥」字,讓人聯想到麩質蛋白,這令一部分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其實除非是對麩質蛋白過敏的孩子,否則不必過於排斥。大麥茶可以補充礦物質,不喜歡香草茶、南非國寶茶的孩子,不妨試試大麥茶。在家自製檸檬水很簡單。選用國產無農藥栽培檸檬,榨汁後調和過濾的乾淨飲用水即可。美國有些家庭會幫自閉症的孩子準備檸檬水,冰在冰箱方便隨時取用。子若是不能接受不加糖的檸檬水,也可以少量添加龍舌蘭糖蜜(Aka maguey)。筆者家是在水中添加少許鹽巴,兌鮮榨檸檬汁調和龍舌蘭糖蜜,以這種自家調製的補充液給泡澡後的孩子飲用。小犬放學回家後,不時會唉叫說:「好累喔,人家都不想寫作業了!」但是喝了這種自製補充液,又可以重新振作起來。 龍舌蘭糖蜜是以龍舌蘭的汁液製作而成的甜味劑,雖不建議大量添加,但少量使用可增添風味。在有機商店或網路都可以購得。此外,添加鹽巴時,請選用富含礦物質的天然鹽或岩鹽,取代精製鹽。想吃拉麵、點心零食,是「鹽分攝取不足」的訊號越是腎上腺疲勞、健康狀況不佳的孩子,越喜歡吃重鹹。腎上腺疲勞時,鈉離子容易隨著水分通過腎臟,成為尿液的一部分排出體外。也就是說,身體對鹽分的吸收不良,不僅導致鹽分不足,還會陷入脫水狀態。陷入脫水狀態的孩子,基本上不會有自覺症狀,當然也不懂得告訴大人說自己缺水了。覺得口渴就會想喝水,這是人體的本能,孩子不會知道自己是否喝足了身體運作所需的水,或是否攝取足夠的礦物質。所以我們問診時,會詢問孩子的父母:「孩子喜歡吃重鹹嗎?」得到的答覆通常是:「這孩子就愛吃零食……」事實上,孩子愛吃的不是零食,多半是需求更多鹽分。受到近年來的健康風潮影響,媽媽做菜非常小心翼翼,調味總是少油少鹽。腎上腺疲勞的孩子需要更多鹽分,家中卻總是吃減鹽的淡口味,所以疲勞的腎上腺難以復原,因而本能的想從其他地方多吃一點鹽巴。父母抱怨孩子,「總是愛吃洋芋片這類垃圾食物」、「外食專挑重口味的拉麵吃」,其實無論吃薯條還是拉麵,都是吃鹽巴的代償行為。我們給病人的建議是:「將鹽巴放在家裡的餐桌上,讓當事人愛吃多少加多少。」孩子要加鹽巴也好,加醬油也好,加到他自己滿意為止。(笑)當身體吃夠所需的鹽分,自然就不會想再吃鹹了。基本上,孩子不會有鹽分(僅限天然鹽)攝取過量的問題,反倒是吃薯條、拉麵這類代償行為的問題大很多。採納我的建議以後,孩子回診時,多數父母事後回想都說:「對耶,孩子最近變得不愛吃洋芋片、拉麵了。」不過,有些孩子的父母還是應該堅持減鹽。因為對鹽分的需求量本來就有個體差異,所以爸爸、媽媽和孩子各有各的濃淡口味很正常。門診時,只要看孩子眼窩凹陷,立即可知身體脫水。給眼窩深陷的孩子喝鹽水,他們會說好好喝,半小時後,原本軟趴趴的孩子就有了活力。可是同一杯鹽水給媽媽喝,媽媽會感覺鹹到根本無法入口。人的味覺有如此大的差異,說明每個人的鹽分不足程度大有不同。爸媽也許擔心,孩子吃這麼鹹可怎麼得了,但是別忽略了孩子的活動量與大人不同。他們每天到處走動,還要揹書包上下學,何況還處在發育期。孩子早上起床依舊疲勞未消,渾身倦怠提不起勁,可以立即給他喝一杯淡鹽水(一杯水添加小半匙的天然)。鹽水的濃度不必太計較,因為每個人感到「好喝」的濃度並不一樣。不只是對鹽分的需求如此,其他問題也可以比照同樣的思維模式辦理。比方說,孩子出現盡挑垃圾食物吃、總是懶洋洋這些讓大人看不慣的行為態度時,在責備或糾正孩子之前,何不先關心與探究:孩子的身體是否遭遇困難?※本文摘自《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 《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作者:本間良子、本間龍介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12/24
-
2021-02-13 科別.兒科
小孩只愛吃肉?小孩太愛吃甜食?兒科醫師告訴你6大父母最常見的問題
Q1:想請問一下,小朋友愛吃肉跟菜,不愛吃主食,這樣營養夠嗎?A1 : 主食含有碳水化合物,提供了人體60%的熱量,同時也有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因此主食是提供身體能源的主要來源。據統計,孩子的營養失衡,有六成以上是因為主食攝取量不足造成。如果只吃肉跟菜不吃主食,那麼攝取的蛋白質就大部分被轉化成熱量消耗掉,營養無法完全供應器官組織,就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建議家長也可以雜糧類的地瓜、芋頭或豆類,替代米飯增加膳食纖維,也能補充精製主食欠缺的一些營養素,讓主食的營養更豐富。地瓜飯(稀飯)、紅豆飯、芋頭粥、紅豆紫米飯(粥)等都是好吃又營養的主食替代選擇,如果小朋友厭倦常吃的白米飯,這些或許可以讓他們重新喜歡吃主食。 Q2:小孩太愛吃甜食,該如何戒掉呢?A2:糖已經被視為人類飲食的頭號大敵!研究指出,糖是過胖與糖尿病的頭號元兇。甜點與含糖飲料屬於高升糖食物,吃了後血糖快速上升,會讓人昏昏欲睡,感到疲倦,降低學習能力!要戒除兒童吃甜食的習慣,首先是三餐要正常吃、規律作息時間,在正餐外的時間,盡量避免再提供任何飲食給小孩;正餐飽足後自然不會想再吃東西。平常也要減少購買零食或是飲料,眼不見為淨;想喝飲料時可以白開水或加一點檸檬的水來替代。Q3:小朋友只喜歡吃水果,不喜歡吃青菜,那麼多吃水果替代,可以?A3 :蔬菜有相當多的水分和纖維質,更富含維生素A還有適量的維生素B群,以及人體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其中以鉀的含量最高,部份深綠色蔬菜則有較多的鐵質。因此,蔬菜的營養價值高且熱量低,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與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至於水果則一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以及人體必需的各種礦物質,不但水份含量高,還有大量的纖維質,也可以促進健康、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不過要注意的是,水果含有高濃度的蔗糖與果糖,果糖攝取過量,也一樣會造成肥胖!所以無法以水果代替蔬菜,不論是營養成分或是熱量都不太一樣,建議還是可以維持每天三蔬兩果的方式,以免造成兒童吃太多水果而不小心攝取太多熱量!Q4:如果小朋友體型已經超標了,有什麼快速瘦下來的方法嗎?A4 :兒童減重必需循序漸進、千萬不要用快速減重的方法,以免影響兒童正常發育。除了正常三餐之外、減少零食和飲料,每天運動及充足睡眠,都可以讓過重的小孩恢復正常體重;但有些小孩體重過重可能與疾病有關,建議還是給兒科醫師評估過,再進行減重。Q5:小孩水果都不吃,該怎麼辦?A5 :一般來說小朋友不愛吃水果可能是因為懶得吃或是牙齒未長齊、或蛀牙疼痛咬不動。家長可以選擇較為熟軟並富有香氣的水果並且切成小小塊,放在小朋友喜歡的、可愛的小盤子或小碗內讓他們用叉子或湯匙食用。另外也可以加一些牛奶、優格在水果中。此外也可以將水果自製成果凍來吸引小朋友食用。Q6:小孩愛吃零食跟水果,主食都吃很少,營養夠嗎?A6 :主食含有碳水化合物,提供了人體60%的熱量,同時也有蛋白質及膳食纖維,因此主食是提供身體能源的主要來源。就營養成分比較,澱粉及蛋白質都是人體很重要的營養來源,主食在這方面可以提供很多;但零食卻是高熱量而低營養價值的食物,糖分高而且含有許多反式脂肪的油品藏在其中。水果含有高濃度的蔗糖與果糖,攝取過量一樣會造成肥胖問題,千萬不要當成主要食物內容!
-
2021-02-10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狂嗑瓜子、堅果小心胖!「爆油零嘴」曝光...百分之90都是油
過年期間,家人親友團聚,歡樂有餘,卻也常是民眾健康波動一段時間。一來不同於平日作息節奏、二來年節飲食除了豐盛年菜,也有一不小心吃出健康負擔的一堆年節食品。年糕油量高 沾醬恐攝取過多鹽份象徵著年年高昇,家家戶戶年節食品中,少不了甜鹹年糕、芋頭糕、蘿蔔糕等應節食物。一小塊30公克未沾麵糊煎的甜年糕、或六薄片寧波年糕、或手掌心左右的蘿蔔糕、芋頭糕,等同於四分之一碗的米飯。再加上調理的油煎及裹上的麵糊,平均至少增加10公克的油脂,而蘿蔔糕、芋頭糕沾的醬油膏,也會讓人吃入不少鹽份。水餃當正餐 算好顆數下肚避免過量另外,餃子長相像元寶,所以年節習俗上要吃餃子,也就是吃元寶,以討個發財吉利。餃子個兒小小,一口塞一個很容易,但也一不小心就會過量。十顆市售冷凍肉餡的水餃,不論豬肉、豬肉韭菜、牛肉餡,小個的熱量就是350至400大卡,大個的則上看550大卡;素食水餃稍低,10顆約有300大卡。有人怕水餃多吃了很多澱粉,因此改以餛飩替代,結果油脂比例更高,有人喜歡吃煎餃,那更是油上加油。建議吃前算好量,夾到碗盤中再吃,免得低估了吃下去的個數;以水餃當正餐時,一人份十二至十五顆瘦肉菜餡水餃就相當夠,同時加盤青菜,將是健康營養的一頓餐。年節糖果 慎選淺食過年時,家裡總會擺一點糖果點心、花生瓜子待客。然而,花生糖、花生貢糖、黑、白芝麻糖,一手掌抓的量,約100公克,就有500大卡的熱量,等於一位中等身材女性的一餐熱量需求;點心糖果熱量密度高,若是採花生、芝麻為材料,油脂提高的熱量更高。此外,巧克力糖則是添加了大量的椰子油、奶油,油愈多愈是香滑可口。市面上賣的一片包裝,約85至100公克的巧克力,有450至550大卡熱量,含了6茶匙約30公克的油,飽和脂肪酸也佔了大半。牛奶糖、太妃糖、牛軋糖香軟引人,但別以為含鈣量高,吃下了4、5百卡,鈣還不到一天需求量的十分之一;瑞士糖、軟糖、情人糖、硬水果糖、及口香糖,主要都是糖份,沒有其它太多的營養成份,一百公克的糖果,350大卡相抵於近二碗飯的熱量。一般人抗拒了零食的誘惑怎麼辦?最好請主人不要一下子端上所有糖果盒,或用果乾替代糖果,或找一些低糖低油的魷魚絲、豆乾、香菇乾、乾燥蔬菜水果、低糖果凍等替代糖果,更好的是直接以應景水果作為餐間點心。核果點心 夏威夷火山豆含油量第一親朋好友相聚,花生、瓜子、堅果類是飯後聊天最常見的點心。夏威夷火山豆是含油第一名,一百公克有768大卡,其中百分之90的熱量是油;核桃粒、松子、杏仁果、芝麻也差不多,一百公克堅果的油脂佔總熱量高於百分之80;瓜子、花生、腰果,每一百公克也都提供了五、六百大卡的熱量,百分之六、七十的熱量是油。說吃堅果就像在喝油,這樣的形容並不為過,不過,堅果類大體上又都含有不少的膳食纖維。只是想靠吃堅果幫助獲得鐵、鈣、纖維或鋅、維生素E這些好東西,又不希望發胖,前提就是要確實做到「替換」其他餐食的油脂。延伸閱讀: ·「中式早餐」熱量排行曝光! 各類第一名肥到爆...你正在吃嗎? ·堅果吃太多就是在囤油! 一天超過「這量」傷心、傷血管...還會愈來愈胖
-
2021-02-04 養生.聰明飲食
飲料選半糖或微糖?營養師:少算一事熱量照爆表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5期文∕陳大樂手搖飲「喝」出500億商機!經濟部統計處指出,隨著行動支付、外送服務蓬勃發展,手搖店營業額平均逐年成長8.9%,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更估計,光是手搖飲,就為台灣帶來500億的龐大商機。喝半糖、微糖飲料,糖量照樣暴表台灣人真的很愛喝手搖飲,為了健康、怕胖,許多人會選擇半糖、少糖或微糖來減低熱量攝取。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選擇較少糖的飲料,的確能夠降低熱量的攝取;不過別忘了,所謂的全糖、少糖、半糖及微糖,是指額外加到手搖杯的含糖料,可不包含液體本身及配料的熱量。舉例來說,假使你因為怕胖,點了「半糖」的大杯珍奶,換算下來,你大概吃進了30克的糖,以及4茶匙的沙拉油(因為奶茶含有奶精,屬於油脂類),再加上黑糖珍珠,可能吃進將近500大卡,直逼一個便當的卡路里。也就是說,若你今天吃了一個便當,又搭配一杯半糖珍奶,熱量會直接突破1000大卡,肥胖與贅肉就是這樣來的。更令人擔心的是,許多人因為選了減糖飲料,以為可以多喝幾杯,忽略飲料及配料的原有的熱量,反而適得其反。 市售700c.c.手搖飲甜度含糖量 甜度 含糖量(克) 熱量(大卡) 相當於方糖數 全糖 60 240 15 少糖 50 200 10 半糖 30 120 6 微糖 15 60 3 無糖 - - - 每天攝取糖份少於5顆方糖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日糖攝取量應占總熱量的10%以下。若以男性成人每日攝取熱量2000大卡為例,換算下來,一天不得吃超過50公克的糖(一般市售方糖每顆大約5公克,約10顆方糖的量),這也是目前臺灣衛福部建議的上限;如果想讓身體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更建議,將每日糖分攝取量,減半至總熱量的5%以下更理想,即不超過25公克(約5顆方糖)。為什麼要少吃糖?糖對身體的6大危害喝飲料在所難免,許多無糖茶飲對身體甚至有一定的好處;可是若你喝的是含糖飲料,可要注意了。眾多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糖會引起肥胖、代謝症候群、蛀牙、心血管疾病等危害;近來研究更指出,特別是經常使用在手搖飲的高果糖糖漿,攝取過量的危害比一般精緻糖更劇烈。1、提高三酸甘油酯 陳詩婷解釋,果糖的代謝路徑不同於葡糖糖,很容易會直接經由肝臟儲存為脂肪,快速引發一連串的三酸甘油酯升高、胰島素阻抗等反應;一項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大於50公克的果糖分子,餐後的三酸甘油酯濃度會明顯上升。2、肥胖及脂肪肝我們幾乎可以這樣思考,攝取果糖對肝臟的危害,跟肝臟處理酒精的程序一樣,會提高脂肪肝發生的機率。這是因為果糖在消化過程中不受到能量的調控,很容易被身體轉化為脂肪儲存,尤其是內臟脂肪,跟果糖及醣類攝取過量有很明顯的正相關。3、代謝症候群一項研究測試,人體在喝下純果糖與純葡萄糖之後,身體的生化反應會有什麼不同?結果發現,喝下葡萄糖的受試者,飽足感會上升,而喝下純果糖的人,則沒有明顯的飽足感;換言之,經常攝取果糖的人,因為身體缺乏飽足指令,容易攝取過量的果糖,而大量的脂肪在肝臟被代謝,可能造成代謝的紊亂,容易引起一連串的血壓飆升、血脂上升等代謝症候群。4、尿酸飆升,引起痛風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快速消耗身體的ATP(身體的能量形式),因而造成細胞的尿酸濃度上升,造成高尿酸、痛風的問題。5、心血管疾病血液和組織的糖太多,很容易與體內的蛋白質、脂質等物質生成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縮寫為AGEs),破壞血管的內皮細胞,加重血管壁的氧化壓力,讓血液中的膽固醇容易被氧化,造成身體大範圍的血管發炎及傷害,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6、愛吃糖,提早失智流行病學發現,糖尿病患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比平常人高,這是因為葡萄糖及其代謝產物會黏在人體的蛋白質上,破壞我們的腦細胞(如同上述所說的糖化作用),使蛋白質變得異常,無法執行正常的生化反應;若大腦β-類澱粉蛋白質堆積在神經細胞週圍,除了使細胞逐漸死亡,也會破壞神經間的連結,人的記憶、認知能力會漸漸垮掉,而走入失智。健康喝手搖飲,你可以這樣做首選飲料當然是「白開水」,因為水分是人體最重要的成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排毒等好處,一旦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市面上的含糖飲料反而會覺得太甜而難以下嚥;不過,若民眾短時間難以戒掉喝甜飲的習慣,這裡有幾個健康喝手搖飲的技巧,不妨參考。1、選擇微糖、不要加料針對短時間無法養成避免喝糖飲的族群來說,儘量選擇糖分最低的微糖飲料,另外,儘量不要加料,常見熱量較高的配料,如珍珠、布丁、椰果、蒟蒻、養樂多,另外,還有用蜜汁熬煮的紅豆、芋頭、地瓜等主食類,熱量也很高。2、拿鐵比奶茶好一般奶茶多由奶精或奶油調配而成,奶精及奶油的本身是油脂,若再加上淋進去的糖分,熱量恐會爆表。建議大家若想喝奶茶或珍奶,可以鮮奶製成的無糖的珍珠鮮奶茶(珍珠+低脂鮮奶+無糖綠茶或紅茶等)取代,熱量大約只有170大卡,不僅可藉由新鮮牛奶補充鈣質,還可減少油脂的攝取。3、選擇去冰或少冰冰會壓抑味覺對甜度的敏感度,越冰越不容易感覺到甜。4、回歸原味儘量選擇喝原食物的手搖飲,減少色素或香料的攝取。譬如無糖的芋頭牛奶、木瓜牛奶等,或者以無糖豆漿為基底的飲料,利用燕麥奶打成的無糖飲料也很適合。5、改點無糖茶飲無糖茶類,如紅茶、綠茶、烏龍茶等都是很好的飲料,其熱量幾乎逼近於零,而且綠茶還含有豐富的兒茶素,能幫助身體抗氧化。延伸閱讀: 吃火鍋配酒竟致眼中風! 家醫科醫師曝「冷熱飲交叉飲用」下場 你會胖可能就是因為對糖上癮! 6個糖對身體的影響...要健康最好少碰
-
2021-01-27 科別.消化系統
為什麼一吃完飯就想上廁所?《Nature》找到原因
不少人吃完飯後容易覺得肚子不太舒服要上廁所,甚至會腹痛。為什麼會不舒服?人們很容易想到理由,像是吃撐了、吃壞了、或是吃了什麼過敏的東西?但是去醫院檢查,往往查不出腸胃本身有什麼問題。本期《Nature》期刊發表了一項研究,提醒我們不要忽視這一現象。這種腸胃不適的確是種疾病,簡單來說,當你在某次吃壞肚子時,身體可能把所有當下肚子中的食物都視為「敵人」,即使這些食物無害,未來再吃下去時,身體還是會出現肚子痛的反應,希望儘快將敵人排出體外。研究人員提出假說:身體將食物也視為敵人疼痛這種感覺是人類演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醒我們哪裡出現了損傷,引起我們的警惕。那麼為什麼一吃飯就容易肚子痛呢?研究人員們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概念:我們的免疫系統把食物殘渣當作了細菌或是病毒一類的危險入侵者。這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健康的個體對吃進去的食物有一定耐受性,除非發生過敏,不然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相反,如果是細菌或是病毒,身體就會對它們的抗原產生免疫反應,發動攻擊。研究人員們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如果在接觸大量細菌的同時,又接觸到了來自食物的抗原,會不會讓火力過猛的免疫系統,而把食物也視作是外來的威脅?小鼠實驗證實:與污染物一同吃下的食物也會被身體記得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先在小鼠中設計了一個實驗。如果單獨給它們投餵雞蛋裡的卵清蛋白,並不會引起什麼問題。但倘若一開始讓這些小鼠感染囓齒檸檬酸桿菌,並同時投餵卵清蛋白,小鼠的免疫系統就會出現混淆,把食物抗原視作為威脅。即便從細菌感染中康復,這些小鼠在吃到卵清蛋白時,也會出現結直腸膨脹和腹部收縮的現象,表明它們肚子疼。此外,這些小鼠的腸壁也變得不再嚴密,腸子裡的內容物會接觸到腸壁之下的組織,引起免疫反應,並刺激到神經。研究人員們還發現,這些小鼠的腸子裡出現了針對卵清蛋白的抗體。有意思的是,如果通過基因編輯方法讓它們無法產生這些抗體,或是用其他方法抑制抗體的活性,小鼠的腸道不適現象就能得到減輕。相反,即便是沒有感染過囓齒檸檬酸桿菌的小鼠,只要在它們腸道引入針對卵清蛋白的抗體,就會引起它們的腸道疼痛。這些結果進一步支持了免疫系統誤把食物視作外來威脅的觀點。抑制相關疼痛通路,有望緩解不適隨後,科學家們在人類志願者身上檢驗這一理論。他們招募了12名患有腸躁症的志願者,他們在進食後常有肚子痛或嚴重不適的症狀,同時招募了8名健康志願者作為對照。研究人員將大豆、麩質、牛奶等容易引起腸道不適的物質注入他們的結直腸。果不其然,所有12名腸躁症患者體內都出現了明顯的免疫反應,而8名健康志願者裡只有2人出現類似的反應。此外,有23%的腸躁症患者,糞便裡出現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健康志願者裡的這一數字僅為9%,表明過去的感染可能與進食後的腸道不適有關。順著這個線索,論文還指出,如果抑制相關疼痛通路,就可以緩解不適。整體來看,在這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模型:由於腸道感染,被活化的免疫系統同時將這一時期攝入的食物當作了危險的異物。即便感染已經中止,免疫系統依舊記住了這些食物的樣子,從而在下一次吃同樣的食物時,會誘發免疫反應,引起不適。當然,這一研究涉及的人類志願者數量較少,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驗證這個想法。研究人員們也正計劃大型臨床試驗,用抗組胺藥物減少免疫系統對食物的反應,改善病情。「很多醫生不會認真對待這些腸胃不適的患者,並會以沒有過敏現象為由,認為這只是患者的心理作用。他們的腸道生理學也的確沒有問題,」本研究的通訊作者Guy Boeckxstaens教授說道,「透過這些新的洞見,我們提供了證據,表明我們面對的是一種真實的疾病。了解背後的機制,將帶來新的治療方法。」參考資料:Local immune response to food antigens drives meal-induced abdominal pain延伸閱讀:《Nature》子刊:果糖促進糞便菌入血!導致炎症增多、肝臟脂肪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