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6 養生.運動健身
搜尋
有氧運動
共找到
685
筆 文章
-
-
2024-02-02 養生.聰明飲食
心臟科醫師點名對動脈最糟2類食物,少吃為妙!3招維護動脈健康
耶魯大學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倫赫茲(Harlan Krumholz)和曼哈頓心臟專科醫院心臟科學家葛林(Mary Greene)都認為油炸類食物對動脈健康危害最大。葛林說,「絕對最糟」的是用導致發炎的油類熱炸過的食物,也就是除了橄欖油和酪梨油之外,幾乎所有食用油炸都很不好,而且「即使這兩樣健康油,也是少炸為妙。」加工和油炸食品的反式脂肪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克倫赫茲說,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經研究發現,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一篇研究報告說,飲食當中,每增加2%反式脂肪,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就增加23%。氫化處理過的反式脂肪對心血管有害的原因,是它會增加血管裡的低密度「壞」膽固醇,同時減少高密度「好」膽固醇。它危害如此之大,食藥局已經把它列為違禁品,禁止食品界採用。可是,葛林說高度加工食品裡面仍有反式脂肪,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可能不吃加工食品。快餐店賣的炸薯條、炸洋蔥圈、炸海鮮、炸薯餅等,也是反式脂肪的來源,難怪近年來,氣炸鍋越來越流行,因為它有辦法靠空氣,不靠危險的食物油,就能把食物「炸」得香酥酥。做3件事維護動脈健康葛林說,大致而言,動脈的作用是把含氧的血液輸離心臟,把新鮮血液送到身體各器官,要維持心臟健康,首要降低血管堵塞的風險,保持血管暢通無阻。會讓血管堵塞物累積的因素很多,吸菸、緊張、焦慮、不愛運動、肥胖、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都可能造成血管堵塞。維護動脈健康的方法,葛林提出如下建議:經常運動、睡眠充足、盡量舒壓。關於運動,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周中度運動150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75分鐘。此外,對於40歲以上或是家族有心臟病史的人,她建議找心臟科醫師商量對策。(本文選自世界新聞網)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5 養生.運動健身
超慢跑要跑多久才有效?我適合跑嗎?骨科醫:這樣運動更有幫助
超慢跑最早源自日本綜藝節目的推廣,其後逐漸在網路上風行起來,由於取代相對激烈的跑步運動,遂成為一項受歡迎的低強度有氧運動。超慢跑適合這些人 還有這些好處「超慢跑好不好?」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回答了相對複雜的答案,「介在好與不好之間。」想必不少人好奇,好就好、不好就不好,為何如此模稜兩可?方啟榮醫師解釋,如果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以超慢跑開始養成習慣十分合適,甚至可以配合節拍器或音樂、影視節目等媒介,來達到延續運動的習慣。不僅適合減肥、鍛鍊肌肉和增強心肺耐力,還以高效低強度聞名,非常適合膝蓋不舒服或年長族群。同時,超慢跑還有許多好處,像是:不受地域限制,不管是在家還是辦公室,隨時隨地都可以運動,且入門門檻低,不需要特別的裝備,只要一雙運動鞋或是瑜珈墊,就可以開始超慢跑。有效運動有撇步 心跳是關鍵然而,方啟榮醫師指出,如何達到有效的運動及品質,也是很重要的課題。他補充幾個簡單的要點,以國健署提倡的運動「333」原則為例: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每次心跳130下;另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建議,將原則提升為「533」,意即每週5次或每週15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心跳」,為運動品質的關鍵點。他分享,門診時常碰到老人家表示,自己有在周邊公園走路的習慣,但這其實只能稱作「活動」,而不是「運動」,必須讓身體有發熱、流汗,甚至稍微喘氣,才稱得上運動量足夠。多嘗試不同型態運動 對健康有幫助最後,方啟榮醫師建議,對於尚未養成運動習慣,或是開始想要運動的人來說,超慢跑可以作為一個養成運動習慣的契機,但是並非最終目標。多嘗試各種不同型態的運動,如騎腳踏車、游泳、重量訓練、太極拳或氣功等,互相輪替配合,對促進身體健康才有更顯著的幫助。 【延伸閱讀】缺藥危機!1月底備戰過年 薛瑞元:已請廠商申請專案進口揭開營養之謎 「超級大麥」革新飲食生活【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0658】(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3 養生.運動健身
研究:步行達「這天數」罹癌風險少20% 為何走路可防癌?專家分析3原因
運動對健康有很大的益處,而且研究證實運動可以預防癌症。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上PO文表示,有研究指出,未罹癌前運動可以降低20%罹癌風險,而且簡單的一個步行就可以有效降低癌症風險。 每週步行5天罹癌風險低20% 為什麼步行可防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大規模調查研究,研究團隊分析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該數據庫包含了144萬人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信息。 研究人員發現,每週步行5天或以上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比幾乎不做任何運動的人低20%,而且風險降低的效果包括乳腺癌、結腸直腸癌、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 不過,為什麼步行可以降低罹癌風險呢?黃軒醫師說明,研究人員認為步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癌症風險,包括: 降低體重: 肥胖是許多癌症的危險因素,步行可以幫助人們減肥或維持健康體重。 改善免疫系統 步行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從而更好地抵禦癌症。 減少發炎反應: 「發炎」是癌症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步行可以幫助減少發炎反應。 黃軒醫師表示,這項研究已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研究結果表明,步行是一種簡單、有效降低癌症風險的方法,建議成年人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而步行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簡單、方便,又適合所有年齡層的人。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強度運動 增加有氧健康效益更多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成人每週應至少要有150分鐘中等强度或75分鐘高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黃軒醫師表示,這也就是說高等強度有氧運動1分鐘相當於中等強度的2分鐘。因此民眾可以將以下中等强度、高等強度有氧運動互相搭配,調整運動時間、項目: 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快步行、水上運動、打網球(雙打)、在平路上踏單車、包含接與投的運動(例如排球和棒球) 高等強度有氧運動: 緩步跑、快速游泳、跳快舞、跳繩、打網球(單打)、打籃球、踢足球 不過,黃軒醫師提醒,150分鐘只是最低標準而已,世界衛生組織最後還提到,成人應盡量增加有氧身體活動,達到每週300分鐘中等强度,或每週150分鐘高强度的有氧身體活動,或者是中等和高强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以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 資料來源:黃軒醫師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967326461532025&set=a.504904411107568&locale=zh_TW 【延伸閱讀】運動30分鐘VS.分段累積 運動、減重效果一樣!如何選擇強度、分段累積?美運動指南3招小撇步 日常活動就可運動!別再用「忙碌」當藉口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6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
2024-01-22 養生.健康瘦身
以最小代價獲取最大效益 專家一致認同這項運動助減重最顯著
每個人都知道,運動能消耗熱量,有助於減重與維持體態。True You減重中心醫療專家麥高恩(Christopher McGowan)表示,保持每日「熱量赤字」(caloric deficit)對減重者來說極為關鍵,這代表消耗的卡路里要比攝入的更多;雖然「攝入多少、消耗多少」(calories in, calories out)的原則要比簡單的算術複雜得多,也非減重策略的全部,但它有助於制定每日攝入與消耗的卡路里。生活消費網站Parade指出,想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效益,就得知道什麼運動燃燒的熱量最多。這道數學方程式可能很複雜,但減重專家一致認為,有一種運動是最有效的。Parade網站諮詢的三位專家都提到了跑步。加州芳泉谷(Fountain Valley)的減重外科手術醫生阿里(Mir Ali)表示,跑步能鍛鍊胸、背、腿部等大肌肉群,也是一項有氧運動。鍛鍊肌肉群很重要,德州厄文(Irving)的減重門診醫生阿里布哈(Mustafa H. Alibhai)指出,跑步時會用到身體的每一塊肌肉,可消耗最多的熱量。麥高恩也認為跑步是消耗最多卡路里的首選,而划船、游泳的效果也不錯。他說,跑步、划船與游泳都是強度較高的有氧運動,對身體與心血管的作用更大;與走路等強度較低的運動相比,在一定時間內燃燒的熱量更多。如果不喜歡跑步,還有其他有助於燃燒卡路里的運動可供選擇,包括:騎自行車、跳繩、拳擊有氧、登山、高強度間歇訓練(HIT)等。阿里強調,找到自己能持之以恆的鍛鍊方式最重要,不必單因醫生說某種鍛鍊方式能消耗最多熱量而運動卻無法持續下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21 醫療.心臟血管
有氧運動和阻力訓練哪個最能降心血管風險?心臟權威期刊揭密
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大前天(2024-1-17)發表Aerobic, resistance, or combined exercise training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 in overweight or obese adults: the CardioRACE trial(超重或肥胖成人的有氧運動、阻力運動或綜合運動訓練與心血管風險概況:CardioRACE 試驗)。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約占美國和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身體活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已被證實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很少有臨床試驗直接測試阻力或有氧或綜合(阻力加有氧)運動能提供比較大的心血管益處。不同的運動會影響多種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相關的不同生理系統和功能。大多數運動研究是專注於單一的CVD 風險因素,因此無法完全捕捉不同類型運動對整體 CVD 風險狀況的影響。患有 CVD 的人通常具有一系列 CVD 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肥胖。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較阻力、有氧運動以及綜合阻力加有氧運動對 CVD 風險狀況的影響,CVD 風險概況由四個主要的 CVD 風險因素組成:收縮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空腹血糖和體脂百分比。方法:本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於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3 月在愛荷華州立大學進行。參與者的條件是:年齡35-70 歲、過去幾個月不運動、超重或肥胖(BMI 25–40)、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120–139/80– 89 mmHg)但未服用降血壓藥物,不吸菸、沒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和中風)、癌症和妨礙運動訓練的嚴重關節炎。共招募到406名符合條件的參與者。他們被隨機分配到四組中的一組:(1)僅做阻力運動、(2)僅做有氧運動、(3)做氧運動和阻力運動,(4)不做運動。運動組的人在一年的期間裡在監督下每週運動三次,每次一小時。綜合組的人每次做有氧和阻力運動各30分鐘。結果:一年後的變化(平均數:正數代表較差,負數代表較好)血壓:不運動組:-0.04,阻力組:-0.06;有氧組:-0.14;綜合組:-0.20。LDL:不運動組:0.03,阻力組:-0.01;有氧組:-0.17;綜合組:-0.25。血糖:不運動組:0.00,阻力組:0.17;有氧組:-0.08;綜合組:0.07。體脂:不運動組:-0.03,阻力組:-0.23;有氧組:-0.26;綜合組:-0.28。CVD風險:不運動組:-0.01,阻力組:-0.03;有氧組:-0.16;綜合組:-0.16。結論:在超重或肥胖的成年人中,與不運動相比,有氧運動或綜合運動可改善CVD 風險狀況。討論:本研究中CVD危險因子的變化幅度不大,這可能是因為參與者的健康狀況本來就不錯,而且他們在基線時並非完全不運動,以至於改善的空間有限。儘管如此,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可以考慮將阻力加上有氧運動相結合,以增強心肺健康和肌肉力量,這對於減輕肥胖對心血管疾病預防和長壽的有害影響也很重要。原文:有氧、阻力、綜合:哪一種運動最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9 癌症.抗癌新知
運動可防癌降低死亡風險!專家曝每周運動「這時間」助抗癌,散步、慢跑、腳踏車都算
癌症是讓多數人害怕的疾病之一,會想透過各種方式來預防/延緩癌症發生。對於防癌方法,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在你健康狀況下,「運動」是防癌的有效工具之一,而已罹癌者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復發風險,他呼籲空閒時刻別只會滑手機,每周養生運動習慣可降低罹癌風險。未罹癌前運動,可降低罹癌風險20%運動可以預防癌症!一項針對144萬人連續追蹤11年的大規模調查顯示,每週步行5天或以上的人,與幾乎不做任何運動的人相比,癌症發生率要低20%。這項研究由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進行,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該數據庫包含了144萬人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信息。研究人員發現,每週步行5天或以上的人:.患癌症的風險比幾乎不做任何運動的人低20%.降低風險效果包括乳腺癌、結腸直腸癌、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步行」可降低癌症風險研究人員認為,步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降低癌症風險,包括:1.降低體重:肥胖是許多癌症的危險因素,步行可助人們減肥或維持健康體重。2.改善免疫系統:步行可以幫助增強免疫系統,從而更好地抵禦癌症。3.減少發炎反應:發炎,是癌症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步行可助減少發炎反應。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步行」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降低癌症風險的方法。成年人每週至少應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步行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因為它簡單、方便,且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高等強度有氧運動是什麼?黃軒補充說明,WHO建議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鐘中等强度或是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換句話說,高強度有氧運動1分鐘相當於中等強度的2分鐘。所以每周如果有10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再加上2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就有達到於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的標準了(100 + 25x2 = 150),這就是所謂中等和高强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不過150分鐘只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最低標準而已,他們最後還提到,為了獲得更多的健康效益,成人應盡量增加有氧身體活動,達到每周300分鐘中等强度,或每周150分鐘高强度的有氧身體活動,或是中等和高强度兩種活動相當量的組合。.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有哪些?快步行、水上運動、打網球(雙打)、在平路上踏單車、包含接與投的運動(例如排球和棒球).高等強度有氧運動有哪些?緩步跑、快速游泳、跳快舞、跳繩、打網球(單打)、打籃球、踢足球已罹癌者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復發風險.已罹癌者運動,可降低死亡風險31%:英國一項針對8萬名30歲以上人士進行的調查顯示,每週進行兩次以上肌肉訓練的人全因死亡風險下降了23%,因癌症死亡的風險降低了31%。.已罹癌者運動,可降低復發風險:對於女性大腸癌患者來說,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可以顯著降低死亡風險。運動的類型可以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根據一項針對女性大腸癌患者的調查確診後,病人的運動量越大,存活率會越高,復發的幾率也會降低。甚至運動量最大的一組比起最少的一組存活率提高了50%。適度「肌肉訓練」 對於降低死亡風險和抗癌有益以有過罹癌經驗的人為對象進行的另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每週進行一次以上肌肉訓練的人群與不參加訓練的人群相比,生存週期更長,包括癌症在內的全因死亡,風險下降 了33%。這項研究進一步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周進行2次重量訓練和適度的有氧運動,適度的肌肉訓練,對於降低死亡風險和抗癌有益。然而另一項研究指出,過度訓練超過130至140分鐘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提高步行效果的小技巧每週步行5天或以上的人,可降低癌症風險。黃軒分享3個提高步行習慣的小技巧。1.找一個伴侶一起步行,可以增加樂趣和動力。2.在步行時,可以聽音樂或播放有聲書,可以幫助分散注意力。3.在步行時,可以嘗試改變步伐或走路方式,可以提高運動效果。說起有益健康的運動,很多人會想到散步跟慢跑等有氧運動,而除了上述2種運動,伏地挺身、深蹲等肌力訓練,也是預防癌症的有效手段。但黃軒提醒,如果你已經罹癌,運動並不能治癒癌,卻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科學研究證實,運動,幫助已經罹癌患者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質量。更重要,在你健康狀況下,運動可是防癌的有效工具之一!所以空閒時間與其一直滑手機,不如我們一起去運動,讓身體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眉毛越長更長壽?專家曝50歲後眉毛變長要當心!做好這事才真長壽.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1-14 退休力.健康準備
避免衰弱,預防三高還不夠!醫籲存三力:肌肉、骨骼、神經力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科技協力 讓病患在家接受醫療服務數據導向、驅動的健康長壽服務、策略,已經默默發生在我們人生當中。現在透過生物醫學數據,可仰賴人工智慧跟數位科技演算整合解讀,例如現在糖尿病檢測必須驗血糖,說不定不久的將來,我們可用數位生物指標,透過行動數據預測,「你八成是個糖尿病患」。醫療精神和原則沒有變,但工具大不相同,醫療和照護免不了還是手工業,怎麼樣與科技業協作,得到最好的成果。2017年經濟學人雜誌曾經預測,未來的醫院應該長得像機場塔台,醫院變小,服務外展,病患盡量在家裡跟社區就可以得到醫療服務,不是集中到醫療院所。原因之一是目前人力不是那麼充分,原因之二在疫情時得到最大彰顯,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全部都集中到醫院會造成很大的挑戰跟困難。但要達成這個目的,需仰賴非常多技術。未來醫師就像塔台控制員,在遠端看著病患的相關資料與數據,有各種預測,有些派遣團隊到家裡、極重症必須要立刻到醫院,從病患生病到康復的過程衍生的各項數據,提供服務。醫師基於專業知識,提供治療結果的預測,人工智慧演算法也是如此。未來在醫院健檢,可能會加上日常生活中穿戴裝置上的各項數據,醫院根據演算法告知,你的心肌梗塞風險25%,雖然沒有立即性風險,但要考慮看醫師;可能在另外一個人身上,最近生活作息不好,風險升高,得到的建議是需要立刻就醫。未來很多決策不全然只靠醫師個人經驗,例如全民健保資料庫裡的就醫資料與診斷、各種個人生活的內容跟量測,叫做數位生物指標,不單純記錄走路步數,還包括活動類型,可以預測未來一年失能或失智的風險,透過睡眠狀態預測憂鬱的風險,利用心率預測未來心肌梗塞的風險。以前為了提升照顧品質,醫界建立臨床路徑,透過過去實證基礎,告訴大家病人入院後的SOP,改善治療成果。現在加入數位科技跟大數據演算,未來醫療體系進行健康管理,可以把資料回饋提供生活建議,乃至於疾病的治療跟診斷過程。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預防衰弱病 才能換來生活品質我的職場有三階段,第一階段是2005年成為最年輕的國家代表隊隊醫,第二階段是五年走了100個偏鄉,發現台灣富足生活的背後,還有很多人需要照顧;第三個階段是現在,我的使命是想用運動醫學幫助大家,有一個不痛能動、不要吃止痛藥,不要被過度開刀的生活。我想用照顧運動員的方式,用科技幫助每個人更健康。在舊思維裡,預防生活習慣病,也就是三高,就能阻止老人失能。但新思維認為,我們要預防老年症,像肌肉萎縮、營養不良、骨質疏鬆、憂鬱、失智、大小便失禁、兩腿無力、牙齒跟口腔不健康。簡單的講,就是要聽得到、吃得到、吞得下去、拉得出來,這些最基本的能力,是真正讓我們享受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老年衰弱不是疾病,是一個狀態。我們有了衰弱症,一些意外發生後,就會影響健康,導致跌倒、骨折、住院,因失能入住機構等。老人衰弱症是可以預防的,要預防關節炎、骨質疏鬆或肌少症,從現在開始有三件事情可以做,就是存三力,肌肉力、骨骼力和神經力。怎麼存呢?主要是營養和運動。但走路、散步等有氧運動無法長肌肉,許多老人家每天走一萬步,自認運動量足夠,但一不小心就摔跤,原因就在於肌肉量不足。如果想維持或增加肌肉,必須透過重訓,並達到累喘等狀態。運動要注意,每個人狀態、年齡、體重和共病都不同。所以第一要檢測,再來是要做對的運動,第三是運動一定要有效,第四個是能夠追蹤,追蹤才知道有效可以繼續做,沒效就要做調整,第五個很重要,運動一定要有後援,也就是說當痛、受傷的時候怎麼辦。目前可透過「姿勢分析儀」、「智能重訓」、「穿戴式裝置」等科技,瞭解身體機能,檢測肌力,讓醫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開出最佳運動處方,提升效能,並持續追蹤,減少受傷機率。熟齡人的運動跟年輕人不同,一是不再年輕,二是我們有很多退化疼痛的問題,三是心血管肌肉能力跟年輕人不同。以前說「頭過身就過」,對我們來說,現在是「頭過身不會過」。做對運動很重要,保住我們的肌肉力、骨骼力和神經力。更多相關資訊,請點擊「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2023退休力論壇」
-
2024-01-13 醫療.心臟血管
選舉前後太激動「心碎」恐致命!醫師曝4種人易有心碎症候群,嚴重會心臟衰竭死亡
2024總統大選就在明天(13日)!許多選民的情緒,會隨著開票時總統候選人的得票數而上下波動!元氣網建議選民們以平常心面對選票結果,因為心情太激動恐導致「心碎症候群」,嚴重會引起休克、心臟衰竭、死亡的風險。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一名67歲女性胸悶、喘不過氣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送醫,醫師檢查後發現,她冠狀動脈並無阻塞,但左心室心尖處幾乎不收縮,是典型的「壓力性心肌病變」,又稱「心碎症候群」。>>>延伸閱讀:元氣網疾病百科-心碎症候群什麼是心碎症候群?心碎症候群是一種由生理或情緒壓力引起之短暫性心肌病變,其發作時的症狀及心電圖表現都與急性心肌梗塞極為相似,但做心導管檢查就會發現「沒有血管阻塞」的問題。左心室顯影則會發現病人的心尖部分收縮力變差,心臟收縮起來形狀類似日本傳統用來捕章魚的章魚壺,因而又稱為「章魚壺心肌症」。發作時會有急性胸痛、呼吸困難、胸悶、胸部有壓迫感等症狀,在某些病人身上,心臟打出的血液不足以提供全身所需,會造成暫時的低血壓或休克,只要及時治療,大多數有機會恢復;但也有少數誘發肺水腫、低血壓、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嚴重也可能致命。哪些人是心碎症候群的高危險群?以下4種人容易有心碎症候群,盡量不要讓情緒有太的壓力或刺激:1.停經後的60歲以上女性2.有焦慮、憂鬱者3.頭部外傷4.有癲癇病史導致心碎症候群的原因,多為壓力事件,如情緒極度失落、驚嚇、疼痛或處在巨大壓力等生活重大變化。患者中有近6成在發病近期曾遭逢人生劇變,又以喪失至親至愛者佔多數。研究認為,心碎症候群是由於腦內邊緣系統的異常,讓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釋放太多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突然讓人心跳與呼吸速率過快,升高血壓,導致心臟負荷瞬間變大。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詹仕戎表示,臨床上多數患者是至親好友發生變故,或進行重大手術、罹患肺炎、呼吸衰竭等引起,也有人是因為分手、壓力大、過勞引起,60歲以上女性是好發族群。心碎症候群如何治療?治療心碎症候群,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保守治療經常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然而少數患者仍可能合併休克或心衰竭等較嚴重的情況,需要加護病房的積極治療。醫師表示「心碎症候群」是一個相對預後良好的疾病,死亡率不到5%,患者通常會自己慢慢恢復左心室的收縮功能。但若患者同時併發心因性休克或心律不整,則預後會較差。選戰進入最後倒數,選情越來越緊繃,民眾情緒也跟著起伏不定,當情緒太過激動,若出現胸悶、胸痛、疑似心肌梗塞症狀,可能引發「心碎症候群」,應該立刻就醫,不要以為休息一下沒事就輕忽,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否則嚴重會引起休克、心臟衰竭,甚至致命。平時應多培養個人調適壓力的方式,維持正常作息與飲食,一周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都可降低各種壓力相關疾病的風險。參考資料:聯合新聞網、元氣網疾病百科、亞東醫院延伸閱讀:.焦慮、易怒...選舉前後當心「選舉症候群」!7大心法遠離選舉症候群.上班族超過4成曾罹患「選前焦慮症」!醫師建議應遵循3步驟處理.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1-12 養生.健康瘦身
重量訓練可以減脂嗎?醫:增肌和減脂是兩回事,忽略1事體重降不下來
藝人董至成體重顛峰時曾達到90公斤,他在看到健檢報告每一項都紅字時,驚覺再不減肥可能就要死了!後來靠著重訓、打羽球、飲食控制,讓自己瘦到70幾公斤。重訓這幾年很夯,很多人都想透過重訓減重,但醫師提醒,只做重量訓練卻忽略節食,無法讓體重下降。胖到連走路都會喘 董至成靠重訓、羽球甩肉10幾公斤董至成最近出現在瑩光幕前,明顯瘦了許多,不像以往圓滾滾的。他在去年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說,之前因為在大陸發展,餐餐重油重鹹加宵夜,那兩年體重顛峰達到90公斤。他看到自己的健檢報告每一項都紅字,血壓超過180,三酸甘油酯是平常人的3倍,驚覺「再這樣下去,我會死的,尤其高血壓,我若沒死卻中風,天天躺著,拖累別人怎麼辦」。胖到連走路都會喘,董至成在88公斤時下定決心減肥。靠每周2次重訓、3天高強度羽球,另根據媒體報導最近他也開始嘗試喝喝花草茶幫助燃脂。就在飲食控制、多運動、少吃多方面努力下,董至成順利甩了一大圈肉,終於讓自己瘦到75公斤以下。羽球跟重訓,適合所有想減肥的人嗎?以羽球而言,確實是一項很全方位訓練全身肌肉,很適合燃脂的運動。前幾年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就曾發布一項關於運動的研究顯示,最佳運動為「揮拍類球類運動」。因為揮拍運動可以刺激肩部肌肉及手臂肱二頭與肱三頭肌,有效增強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力量。在快速移動的過程中,需要全身肌肉協調,特別是腿部肌肉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促進大腦快速緊張思考,有健腦功能;也能讓眼睛進行調節運動,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供應和代謝。重訓能夠減脂?先「少吃」才對而重訓也是近幾年很多減脂者的運動選擇。不過,肥胖研究協會理事長蕭敦仁醫師曾受訪表示,「重訓能夠減脂其實是迷思。」透過重量訓練確實能促進肌肉量增加,但增肌和減脂其實是兩回事,只做重量訓練,卻忽略節食,並無法讓體重下降。董至成除了運動,還有做飲食控制,就是正確的減重方式。蕭敦仁強調,想要減脂,首先應該先少吃,並搭配有氧運動。需要大口呼吸、大量流汗的有氧運動,能透過氧氣燃燒掉脂肪,例如踩飛輪、健身車、滑步機、快走、跑步等。減肥末期再增加重量訓練讓肌肉增加,讓自己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更好。除了上述幾項運動,根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台北榮總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9年發布的研究顯示,6種運動遠離肥胖的效果很顯著,包括:慢跑、爬山、健走、散步、瑜珈、土風舞或國際標準舞。想減肥的人不如列入選擇清單。早起運動最能減肥運動項目選好了,考慮何時鍛煉也很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對於維持健康的新陳代謝和健康的體重很重要。根據發表在醫學雜誌《肥胖》的研究指出,在早上7點到9點之間運動鍛煉的人,其BMI和腰圍低於中午或晚上鍛煉者。因此,明天開始早起運動吧!【資料來源】.《噓新聞》.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11 養生.健康瘦身
埋線、針灸減肥有效嗎?營養師教你做一件事可日減500卡熱量
2024年定下新年目標,「減肥」是不少人的自我期許,希望自己擁有健康的體態。中醫師及營養師表示,減肥除了可以尋求醫療協助外,並且應透過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就能夠簡單甩油。埋線、針灸減肥原理是什麼?為了減重,不少人用盡辦法也要瘦下來,採行中醫埋線、針灸減重法時有所聞。中醫師楊宗翰表示,埋線是利用羊腸線埋入肚子持續一周刺激穴位,羊腸線會被身體吸收,同時身體對於外來物會產生發炎反應,脂肪會連帶被身體的發炎反應消除掉。「針刀」也是另一種中醫減重的方式。楊宗翰指出,由於身體筋膜張力的失衡會使血液循環下降,讓脂肪堆積,常見局部堆積於腹部、臀部、大腿等部位,針刀治療可以放鬆緊繃的肌筋膜組織,增進循環,提高人體基礎代謝率,促進全身脂肪的分解,或對脂肪顆粒的直接刺激,達到局部減肥瘦身的目的。營養師:減肥可從少吃澱粉下手減肥不只醫療的協助,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更重要。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減肥期間每天應減少攝取500大卡的熱量,並且從少吃澱粉下手,一碗飯約240大卡,午、晚餐可減半攝取,且應避開精緻澱粉,可吃五穀米飯、全麥吐司等,但要戒掉下午茶,就能輕易減下500大卡。劉怡里建議,減肥期間可增加蛋白質攝取,以豆類、白肉為主,像雞肉、魚肉都相當好;搭配運動瘦更快,有氧運動可幫助燃脂,運動前喝一杯茶類或咖啡加強代謝,其他時間則多喝水,避免喝含糖飲料。楊宗翰強調,減重過程中生活習慣必須慢慢調整,若直接採取斷食法減肥,身體容易適應不良,基礎代謝率因斷食而下降,但只要一吃,很容易吃超過身體當下的基礎代謝率,更容易產生脂肪堆積,造成體重反彈。即使瘦下來,新的體重會有新的食欲,過往若都要吃到飽,可調整到7分飽,即使沒有藥物協助,也能夠維持瘦下來的體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0 養生.運動健身
營養師4招秘技大公開 和惱人的腰間肉說再見
想擺脫令人困擾的小腹,惱人的內臟脂肪該怎麼減呢? 今天趙營養師就要教大家4招有效的瘦身方法。編輯推薦冬天不可或缺的毛衣怎麼穿? 手把手教你四種萬能穿搭公式手機掛繩也是穿搭的一環!盤點五種超流行的手機掛繩:小花可愛爆棚、矽膠實用第一一、飲食的控制主要取決於營養飲食的控制,佔比高達70%。適當的減醣、避免油炸、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和補充蛋白質,是維持健康體態的基礎。二、規律運動&充足睡眠而剩下的30%則是透過運動、放鬆和充足睡眠達成。三、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趙營養師也特別提醒大家,運動必須循序漸進,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可以從簡單的有氧運動開始,確保心跳達到每分鐘120至130次,並持續進行10至20分鐘才能有效燃燒脂肪。四、記錄飲食習慣對於已經具備一定運動基礎的人,可以考慮高強度的間歇運動,這能刺激身體更有效地燃燒卡路里。此外,趙營養師建議記錄飲食習慣,調整飲食、生活和作息,更好地照顧自己。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離數十億國寶最近的女人!把穿越古今當日常 台大氣質美女仙氣飄飄秋冬大衣選擇指南!「這三點」選對了你也可以化身韓劇女主角「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YT:女子漾https://www.youtube.com/@udngpower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
2024-01-08 養生.運動健身
運動能紓壓、降血脂,但每天至少要動30分鐘才有效!一表看輕中重度運動項目
肥胖的人易膽固醇破表,除了必須飲食調控外,透過適度運動來紓緩壓力、降血脂有其必要性,而多做有氧運動更是不可少,才能有效紓壓、減輕體重,並甩開高膽固醇的困擾。 高膽固醇的人,在藥物治療之前,建立良好而長久的運動習慣,也是有效控制膽固醇的絕佳方法。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麗卿建議,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不僅可以紓壓、改善膽固醇,並且減重,告別沙發馬鈴薯的日子。 每天運動30分鐘,降膽固醇及三高一項調查統計顯示,54%的國人每週運動不到1小時,但如果能天天運動30分鐘的話,有41%~48%改善血脂的效果,並且運動還能紓壓,讓人心情愉快。也有研究顯示,持續有氧運動3個月,可降總膽固醇9%、降三酸甘油酯15%。 「要把運動當成一件快樂的事 !」黃麗卿說。根據芬蘭與美國的研究均指出,不論任何運動類型,只要能保持每天運動平均30分鐘,每週至少5天,也就是每週固定保持運動時間達150分鐘,均可有效降低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運動可以改善血中脂肪的濃度,降低三酸甘油酯,增加好膽固醇,而每增加1 mg(毫克)高密度膽固醇,女性可以降低3%、男性則可降低約2%罹患心臟病風險。 選擇適合有氧運動,持之以恆在運動方面,可依個人體能、興趣,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而各類運動依強度不同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等級,若找到能夠負荷,且較能維持長久的,這類運動才能有效增加體內好膽固醇。 ▌輕度運動:簡單家務事、慢走散步(平均每小時行進2至3公里)、種植花草。▌中度運動:以大關節的肢體擺動為準,舉凡快走(平均每小時行進5公里)、舞蹈、爬樓梯(登階)、非競賽型的球類運動。▌重度運動:消耗體能較劇烈的運動,如慢跑(平均每小時行進7至8公里)。 上述的輕、中、重度運動,都屬於有氧運動,尤其是散步或是快走,都是既經濟又簡單的入門運動。黃麗卿表示,規律性的擺動身體,除了可以增加自體耗氧量外,同時更能增加體內好膽固醇,讓血管斑塊中壞膽固醇可以自行重新代謝,減少脂肪的囤積,中老年人在運動時,應特別注意自己是否可以「把一句話順利說完」,以此衡量運動的強度,是否遠超出體能範圍。 【延伸閱讀】·跑馬拉松猝死頻傳!醫示警「3大危險訊號」:別再跑了 教你跑前關鍵5招護心 ·穿高筒鞋運動防腳扭傷?醫告訴你有沒有用 「做好4件事」受傷風險降至最低(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9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截肢死亡率高!醫發表「一條龍足部護理」降病變 5運動助復建
2023年醫界最新研究指出,糖尿病人發生足部潰瘍後,5年死亡率高達30%;足踝以上截肢後,5年死亡率高達70%,足部病變預防特別重要。奇美醫院今天發表病變案例處置與「一條龍足部護理」, 提供詳細降低病變方法。積極控制血糖 預防糖尿病足部病變第一步足部病變是糖尿病常見併發症,主因長期控制不良、病患足部循環較差,且因汗液含葡萄糖是細菌良好生存環境較易感染,若神經退化感覺遲鈍或疏忽,沒注意小傷口產生潰瘍、感染及壞疽,將不易痊癒甚至造成敗血症,可能截肢甚至危害生命。案例74歲林姓病友不在意血糖控制追蹤,直到左腳足背出現10×7公分大泡腫,疼痛發燒才就醫。診斷蜂窩性組織炎、神經退化,會診外科清創補皮治療。因血糖控制差糖化血色素9.5%(糖尿病患應控制7%以下),但補皮成效不佳,傷口護理師以新型敷料處理,衛教配合控制血糖、正確飲食、按時服藥、培養運動習慣及足部照護,8個月後傷口癒合。糖尿病衛教護理師陳明惠表示,積極控制血糖為預防足部病變第一步,按時服藥、正確飲食養成運動習慣,搭配監測血糖作為調整藥物劑量或生活習慣依據,按時回診定期做神經及循環檢查,平時注意檢視足部皮膚、清潔保養及選擇正確鞋襪保護,降低足部受傷。【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糖尿病糖尿病患每周至少3次有氧運動健康促進護理師蔡雨宸表示,一般建議每周至少3次有氧運動,強度要達到略微呼吸喘,但還可以講話程度。且達每周150分鐘以上。再加上周週2至3次阻力訓練與伸展運動。護理部督導李穎俐表示,奇美結合專任護理師專長,發展包含血糖控制、神經檢查、足部運動、足部護理等「一條龍糖尿病足部護理」,希望幫助糖尿病患積極參與自我管理,守護足部健康。復健護理師葉玲表示,病患要經常運動,促進足部循環,她介紹幾項足部按摩法,有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緩解足部疲勞,簡單有效,可隨時在家中練習:糖尿病足5運動1. 足底滾球:用網球在足底滾動約20秒,雙腳重複3至5次。可刺激腳底淋巴往上回流,調整肌肉及筋膜的彈性提升下盤血液循環。2. 足部伸展:伸展腳趾及腳踝關節減少下肢腫脹、增加血液回流。再平躺後將腿部墊高,膝蓋放鬆腳底板往上翹,維持3至5秒再下壓,重複做10次。可維持肌肉彈性、增加感覺刺激,提升平衡反應。3. 腳趾按摩:用手指與對側的腳趾交叉相握,輪流夾住對方3至5秒,做5次就換邊。有助促進末梢血液循環。4. 小腿按摩:用罐頭放在小腿肚後面,滾動罐頭以放鬆小腿肌肉。5. 伯氏運動:先平躺將兩腿用枕頭墊高45至60度,靜躺3分鐘。再坐床邊兩腳前後或左右擺動3分鐘。再平躺蓋被保溫休息3分鐘。每日3回,每回重複3次,可加強腳足血液循環。糖尿病足護理10建議傷口護理師魏秀慧建議:1.每日用溫水和中性清潔產品清潔足部,足部皮膚乾燥可塗抹乳液,但趾縫間不宜塗抹要保持乾燥。2.足部厚繭可泡溫水或洗澡後用浮石輕磨除。3.每日清潔足部應檢查皮膚,尤其趾縫間有傷口、雞眼、胼胝、紅腫等須及時就醫。4.患者視力不佳或無法自己檢查,家人應協助。5.不要赤腳走路,不走健康步道。6.鞋子要合腳、透氣、低跟鞋,勿穿高跟鞋;至少兩雙交換替穿;買鞋下午或傍晚腳部較大時購買。7.選擇淺色棉質吸汗襪子,有傷口易察覺。8.穿鞋前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外出應穿可包覆足部鞋子,避免受傷。9.指甲水平修剪,前方白色部分留下1至2毫米。10.每年至少一次就醫足部檢查。足部有傷口,更要遵從指示換藥。勿亂用藥膏或藥草塗抹傷口。每日換藥觀察傷口變化,傷口擴大、周圍紅腫熱痛、發燒立即就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23 醫療.消化系統
跑步、運動側腹痛怎麼辦?醫指醫指2大原因,「這樣做」能避免改善
慢跑等有氧運動的時候,常見會有側腹疼痛的情況出現,讓人較難持續進行運動、也可能消挫原本要運動的動力。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蔡翔霖指出原因,還有改善及預防方式供民眾參考,也提醒若出現不尋常腹痛,還是應盡早檢查為佳。為什麼跑步、有氧運動會側腹痛?醫指2大原因:充血&呼吸 蔡翔霖醫師表示,跑步或許多有氧運動時出現腹痛,醫學上較普遍支持的觀點有兩種。 器官充血:一是器官充血膨脹,人體在進行運動時血液循環提升,而脾臟和肝臟是血流較高的器官,因此運動時這兩器官的血流也可能較強,進而有正常的充血膨脹、壓迫到腹膜,若是在於脾臟便會出現左上腹痛,若於肝臟便右上腹痛。 呼吸調節:另一觀點是和呼吸調節有關,人體進行運動時耗氧較高,若呼吸未妥善調節,兩側橫膈肌就有可能缺氧而出現痙攣。許多不常運動、剛開始運動的人容易有腹痛情況,就很有可能是因為此原因所致。 用餐後運動的腹痛?至於民眾可能普遍都聽過,「剛吃完東西、喝完水不要運動,小心肚子痛。」確實這對消化吸收也可能會有所影響,不過醫師表示,若是和飲食有關的話,疼痛點應會是在胃腸一帶,通常在中腹、下腹,而不是在側腹,和兩側上腹疼痛沒什麼太大的關聯。 如何避免有氧運動側腹疼痛?醫:可先熱身、循序漸進。 基於上述兩觀點,為避免側腹疼痛,蔡翔霖醫師建議民眾在進行有氧運動前,可先進行適度的熱身運動,例如適度的開合跳,讓身體、脾臟、肝臟可先適應血循,避免短時間內兩臟器有較明顯的充血膨脹現象,有利於減少壓迫腹膜而疼痛的發生率。在開始正式進行有氧運動前熱身也可以調節呼吸,以慢跑來說,在慢跑之前可以先競走讓呼吸適應,接著再開始進行慢跑。 特別是剛開始運動的人:特別是在久沒運動或剛開始進行運動的民眾,更是建議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可先嘗試競走一周再視情況調整成慢跑,除了可以降低側腹痛可能,也避免運動強度突然對自身而言相對較強,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風險。 跑步、運動側腹痛怎麼辦?醫: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停下 先停下運動:在運動的當下出現側腹疼痛,蔡翔霖醫師表示,其實最好的緩和方式就是先停下運動,或是改以相對緩和的運動進行,通常約10-15分鐘便會緩解,待情況改善後再恢復原本的強度。不用多做什麼其他民俗療法,以免傷害器官。例如停下慢跑改為快走,再不行就用走的就好。這不論是對於調節呼吸、或改善因血流的影響,都可以有顯著的改善。 若堅持繼續運動: 有些韌性較強、對自我要求較高的民眾,在側腹疼痛出現時還是會繼續原本的運動。對此蔡翔霖表示,若引起的原因是和前述2原因所引起,並無不可,只是疼痛就是會繼續,若耐得過去也無妨,這2個引起的原因對於人體而言並不會帶來傷害。 特別注意:不過也需要特別留意的是,側腹疼痛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只是剛好在運動的時候出現,例如膽結石等。因此若是不尋常的側腹痛、經常性側腹痛、沒運動/停止運動也側腹痛、或出現其他異常症狀,應提高警覺,盡早檢查為佳,以利確保身體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20 焦點.用藥停看聽
結膜炎、乾眼症…該點什麼藥水?9種常見眼睛疾病用藥整理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因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所以在季節變換或空汙時容易過敏,造成結膜炎,揉眼睛造成角膜破皮潰瘍的人也不少。眼睛常見疾病:結膜炎可分急性及慢性,急性結膜炎會傳染給他人,必須點藥10~14天,病人接觸過的東西要消毒,治療類固醇及眼睛充血藥水,嚴重時需內服藥物,如類固醇或抗過敏藥物。慢性結膜炎不會傳染,依症狀輕重給予含有類固醇或磺胺藥或抗組織胺藥水、藥膏或治療眼睛充血的眼藥水,眼藥水通常一天點4次,拉一下下眼瞼,把藥水點在結囊中,眼藥膏也是點在結囊中,點完後,眼睛轉一轉,讓藥水或藥膏均勻分佈,藥水與藥膏一起則藥水先用,間隔五分鐘再用藥膏。青光眼:眼壓22mmHg以下正常,超過26mmHg須點藥,但要去醫院做雷射光視神經掃描及視野檢查。另外,家族性角膜厚度高的人眼壓也會高,有氣喘的人要小心用藥,依症狀點藥水或雷射或吃Diamox®(Acetazolamide)降眼壓,降眼壓之藥水的藥有Timolol®、Xalatan®、Lumigan®、Bunolgan®、Combigan®等。乾眼症:點人工淚液或藥膏,也可吃深海魚油來輔助改善,嚴重時亦可到醫院用自己的血清來做血清人工淚液點眼使用,血清人工淚液1瓶放冷藏,其餘放冰箱冷凍,有需要再拿至冷藏退冰使用。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一般視力0.3以下才需手術,平日點Quinax®、Pirenoxine®眼藥水保養,白內障術後給降眼壓藥及止痛藥或抗菌劑或類固醇,另外有腎臟病不吃藥,手術後仍然要戴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水晶體有健保片及自費片,五十五歲以下要事前向健保局申請核准後才可做白內障手術裝置水晶體,否則須自費,手術後兩星期內不拿10公斤以上重物,不做劇烈運動、有氧運動且睡前需戴眼罩兩星期,避免感冒咳嗽或大便用力。一個月後才可游泳,兩星期後可染髮。重症肌無力:症狀複視或視力模糊,早上好好的,下午眼皮會下垂,不可開刀,口服Pyridostigmine 60mg (一日3~4次)、免疫療法(Prednisolone、Azathioprine)、血漿置換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飛蚊症:不需特別治療,但要散瞳檢查,已確定網膜無病變,如果是周邊視網膜有剛形成裂孔,要用雷射光凝固治療。網膜裂孔:症狀飛蚊變多、視線模糊、閃光、視野被遮住,裂孔在視網膜中心要轉診去大醫院看診,例如:高榮,用眼底鏡和眼底超音波檢查,必要時用螢光血管攝影或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做仔細檢查,視網膜未剝離可以在周圍用雷射固定裂孔,雷射後初期有血絲或飛蚊變多,約一星期後血絲或飛蚊會慢慢消失。網膜新生血管:需轉診去去醫院眼科用光動力療法治療、經瞳孔透熱療法、雷射光凝固法、眼內抗血管新生藥物注射(Avastin®、Pegaptanib®、Lucentis®)。顏面神經麻痺:眼睛無法閉合,看神經內科及復健科,需戴眼罩與抹藥膏。麥粒腫及霰粒腫:先吃抗生素、點類固醇藥水、藥膏,如三天後越來越腫則需手術 。帶狀疱疹:依症狀開藥,給消炎止痛口服藥、類固醇眼藥水、點Acyclovir藥膏。近視:懷疑有假性近視,點藥後兩個星期回診,依近視輕重給散瞳劑:短效或長效散瞳劑來放鬆睫狀肌,使近視度數不要增加太快,藥點完要回診。視網膜出血:雷射治療並給口服Transamine® 一日2~3次,飯後吃,給磺胺藥及保養眼藥水,嚴重轉介去醫院以Avastin球內注射治療。另外有雙眼皮手術、眼臉瘤手術、鼻淚管手術、麥粒腫手術、霰粒腫手術等。【本文轉載自《藥師週刊電子報》第2307期,原文連結 】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9 失智.非藥物治療
熱蘭遮協會19周年音樂會 用「藝術」打造失智友善環境
關心失智症照護,也關懷照顧者身心健康的「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為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白明奇所成立的台灣第一個地方性失智症支持團體,多年來持續為失智長輩及其家屬提供許多服務,希望搭起失智友善平權的溝通橋梁,並建構友善社會環境。12月17日,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於台南市文化中心演藝廳舉辦「音之羽―前往熱蘭遮的路上」19周年慈善音樂會,邀請失智症家庭及社會大眾一起沉浸音樂饗宴。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大台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白明奇表示,協會初創時,即提出「三動兩高」的口號預防失智,包括頭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以及高度學習、高抗氧化,幫助民眾遠離失智症的風險。非藥物治療是失智症照護不可或缺的一環,白明奇致力透過藝術誘發想像力、刺激認知、喚起回憶、緩和情緒等,可療癒失智症患者的身心。一年一度的慈善音樂會,首先由鋼琴家嚴俊傑帶來4首獨奏曲目;曾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嚴俊傑被日本報評譽為「台灣人的驕傲」,他演繹真摯動人的古典曲目,用動人的旋律給予溫暖。 大臺南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所屬的山嵐合唱團,獻上令人難忘的美聲演唱,其中,包括白明奇作詞、盧易之譜曲的《綻放》,在這場音樂會中首演。白明奇分享,在一次山嵐年度發表會上,坐在台下聆聽演出時,突然想要寫一首詩獻給認真、堅持理想的另一半,亦為山嵐合唱團音樂總監林淑錦。他說,《綻放》描述過去三年,兩人開始爬山,感受四季更迭的風景,表達萬物滋長茁壯、成為綻放花朵的寓意。南台灣室內樂協會的陳鈺雯小提琴家、林子平小提琴家、姜宜君中提琴家、高炳坤大提琴家演奏優美的西方樂曲,徜徉在海頓、柴可夫斯基、拉威爾的輕快音符中,精湛的琴藝讓人如癡如醉。 以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為團名的「質平合唱團」,由原住民青少年組成,多元演出形式帶來動人美聲合唱,包含原住民古謠吟唱、現代阿卡貝拉、經典流行曲等,用歌聲穿透聽眾的心。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成立19周年的慈善音樂會,重量級音樂家齊聚一堂,近七百位聽眾享受歲末午後時光。白明奇期許,藉由這場音樂會,讓民眾、年長者、失智者、失智家屬以及身心障礙者獲得心靈上的撫慰,並翻轉大眾對失智的刻板印象、重視超高齡社會議題。2024年為台南建城400年、協會成立20周年,將舉辦更多失智相關活動,推動失智友善、健康永續。
-
2023-12-11 養生.健康瘦身
腰細體瘦、膽固醇卻過高,愛吃「1物」惹禍!4招控膽固醇,運動最推有氧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40歲以上過重或肥胖者共有105萬人,其中5成以上的民眾有代謝症候群。醫師表示,慢性病都是年輕時未多加注意,最後導致四、五十歲時「百病叢生」,20幾歲的年輕人就要做體重控制,臨床上發現,許多年輕人體重不重,但「膽固醇過高」,詢問下竟是愛吃「蛋」惹的禍。代謝症候群定義5項危險因子:1.腰圍過粗(男性≧90公分、女性≧80cm)2.血壓偏高3.飯前血糖偏高4.三酸甘油脂偏高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其中有3項或3項以上超標,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開業醫師、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黃啟嘉表示,諸多慢性疾病都是年輕時疏於照顧,最後導致不可逆的慢性病,等到四、五十歲時百病叢生,若又未多加控制,產生中風、心肌梗塞,更多的人是糖尿病未控制走入洗腎的道路。「20歲以後就要開始做好體重控制。」黃啟嘉指出,為了避免40歲出現慢性病,在還沒成為疾病前就應該開始介入,臨床上發現許多年輕人「腰不粗、體重不重,卻膽固醇過高」,詳細問診後卻出現共同性,就是「愛吃蛋」。一天吃3、4顆蛋 膽固醇過量黃啟嘉說,每天1、2顆蛋並不會導致高膽固醇,可是膽固醇過高的年輕人平均一天都要吃3、4顆蛋,明顯過量,同時運動量不足;蛋白質的來源很多,不一定要從蛋類中攝取,也可來自雞肉、豆類。代謝症候群未控制 中風、心梗風險高代謝症候群若未有意識的管控,未來中風的風險將大大提高。黃啟嘉表示,尤其是肚子大的代謝症候群民眾,突發性心肌梗塞的風險較高,有時忘了吃藥就中風,照顧好三高,才能遠離日後的疾病風險。運動是最能夠改善血脂、血糖、血壓的方式,黃啟嘉建議,肚子過大的民眾針對腹部加強訓練,糖化血色素、高密度膽固醇2項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都能透過規律運動讓數值正常。運動能改善血脂、血糖、血壓 最推「有氧運動」「勞動並非運動。」黃啟嘉提醒,許多患者都說自己在工地搬磚,運動量充足,但運動應達到「心跳加快、出汗」等狀態,並非有動就是運動,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像是騎腳踏車、踩飛輪都是相當好的活動,每周3次、每次30分鐘,但最好替自己設定每次40至45分鐘目標,才能達到最好運動效益。4招控制膽固醇1.定期膽固醇檢查:正常人應每年做一次血中膽固醇檢查,若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抽煙習慣等高風險族群,則建議每三個月,就應該追蹤一次。2.控制體重:體重愈重,好膽固醇的相對比例可能就會下降。3.飲食控制:均衡飲食及每日五蔬果4.規律運動:有氧運動如游泳、跑步、騎腳踏車等,是協助調節血中膽固醇比例的好方法。資料來源/衛福部南投醫院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8 醫療.腦部.神經
研究指經常頭痛是「這部位」疼痛發炎引起,專家教不用吃藥2招緩解!
偏頭痛是很多人經常會發生的病症之一,我們常以為是腦部神經出了問題。一項研究指出,原發性頭痛包括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都可能是由頸部疼痛引起的。專家還指出這類型頭痛不用吃藥,可藉由按摩或針灸緩解。研究:經常頭痛與頸部發炎有關有些人一緊張就會頭痛,或是長期有偏頭痛問題,但就醫一時可能也找不出病因。根據11月底於北美放射學會 ( RSNA )年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德國的研究團隊已經找到頸部肌肉與原發性頭痛有關的客觀證據。根據研究小組對50名患者進行磁振造影 (MRI) ,分析頭痛頻率、頸部疼痛和臉部肌肉激痛點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同時患有緊張型頭痛和偏頭痛的人頸部肌肉壓力較大、肌肉發炎。也就是說,頭痛是由頸部疼痛引起的。專家認為,頸部發炎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不良姿勢、睡眠不足、受傷和壓力,而這可能與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有關。對此,Nico Sollmann博士還提出可同時緩解頸部疼痛和頭痛的方法,他建議採用按摩或針灸治療,可能比藥物更有效且更安全。【編註】提醒大家,針灸需請合格中醫師治療,按摩也需由專業人員協助。千萬不要自行進行,以免加重病情。頭痛光靠吃藥恐成癮 運動與睡眠很有幫助頭痛分「原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兩大類型,而原發性又以「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最常見。別以為偏頭痛只是症狀,事實上偏頭痛屬於疾病,台灣頭痛學會指出,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每次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的症狀,即符合偏頭痛定義。緊張型頭痛,則常見因姿勢不良、疲勞、緊張、外部壓力及等,造成頭、頸、肩處肌肉緊繃而引起。而大部分人在頭痛發作時,都是自行買止痛藥吃一吃就算了,醫師提醒,過量用藥除了傷肝、傷腎,更可能導致成癮,使頭痛惡化。長期還是要就醫治療才能治標。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曾受訪建議,「規律運動」與「睡眠」,對大部分的頭痛都有幫助。運動的部份,選擇有氧運動與瑜伽,可有效緩解壓力、伸展緊繃的筋骨。【資料來源】.《NEW YORK POST》What causes common headaches and migraines? Experts think they finally know.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2-08 癌症.抗癌新知
罹癌痛苦又虛弱,為什麼還要運動?詳解運動對癌友有什麼好處
「我都已經得癌症,痛苦又虛弱,還要運什麼動啊?」許多癌友聽到「運動處方」,第一個念頭就是:我需要嗎?癌症希望基金會(HOPE)提供「運動處方」,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副教授朱奕華表示,目前主要針對「度過治療,處於穩定狀態」的癌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指出,希望建立指引,幫忙癌友生活復原。罹癌後且身體明顯虛弱時該運動嗎?癌症病患在經過治療後,身體明顯虛弱,連帶影響心理狀況,限制了病友活動的體能與意願。許多研究顯示,在經歷過細胞破壞的療程後,適當的運動可以增進癌友體能,也有助於紓壓。運動對癌友有什麼好處?可以增強肌力、訓練平衡感、減低疲憊感,還可以有更好的心理狀態及生活品質。癌友若缺乏運動,身體可能愈來愈虛弱,間接影響食欲、免疫力與情緒,甚至導致療程中斷,造成更負面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定期運動與癌症診斷後預期壽命的延長有關,在許多情況下是透過降低癌症復發的風險來實現的。研究表明運動有助改善「癌疲憊」化療、放療和骨髓移植等癌症治療會造成身體虛弱的原因,在於抗癌藥物在攻擊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攻擊健康細胞,包括紅血球。患者可能會出現貧血問題,導致他們感到疲勞。雖然癌疲憊通常在治療結束後減輕或停止,但這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癌症患者的疲勞程度減少了40%至50%。因此,雖然一開始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站起來並四處走動,但運動將提供減少癌疲憊的長期好處。治療結束後的癌友該如何運動?謝政毅指出,大家都知道運動很好,癌友應如何開始?選擇什麼運動?HOPE展開癌友運動處方計畫,先以治療結束後的癌友為對象,在過往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十二周運動處方,希望建立指引,建議多樣化的運動選擇;未來也希望連結社區、社會等運動資源,進行推廣,幫助癌友持續運動。「HOPE癌友運動處方」先由職能治療師與營養師為癌友進行身體生理評估;接著是個人化的運動及營養介入,會設計成不同模組,分初、中、高階;然後由運動教練帶領,課程設計包括:核心伸展、肌力訓練等;並透過評估生理監測指標、營養指標等,評估效益。癌友運動處方應注意「初學者效應」謝政毅說,最初也想過,應該是運動處方?還是運動菜單?最後決定用「處方」,這表示依個人不同的狀況,有不同的建議。運動作為一個處方,需要嚴肅以待,針對癌友提供個人化建議,設定強度與次數,也就是要有「劑量」的概念。讓癌友持續、主動且愉快的參與,建立自覺,再養成習慣持之以恆。 上了課程的癌友大多給予正向回饋,包括睡眠狀況改善、比較有活力、有精神等,但謝政毅也提醒注意「初學者效應」,初學者效應是指不管從事什麼事情,都會在最初行動的三個月內得到好處和成就,但這是「短暫的歡樂」,必須持續,設定目標,有毅力維持下去。不同癌別、期數有不同運動方式在身體方面,癌友接受治療一定會留下痕跡,例如乳癌病友可能動過乳房切除手術、大腸癌患者腹部有傷口、有人體內還裝設人工血管、接受電療後心肺功能較差,但這些並非運動的限制,而是應該依個人狀況考量運動方式和強度。在心理方面,治療後如同重生,癌友通常對人生更珍惜。謝政毅指出,病友其實都很脆弱,自信心也不足,例如有些乳癌病友術後因為接受輔助性療法、荷爾蒙治療,體型改變,連原來的衣服都穿不回去,看見鏡子裡的自己都傷心,需要鼓勵與建立自信。第四期的癌友可否運動?謝政毅說,「當然可以」,但此時癌症治療目標是控制病情,注意維持運動量,避免強度過高,避免體力不足,也因為可能出現骨頭轉移等,出現疼痛等狀況,必須視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種類。癌症治療期間要做什麼運動?一般運動指南建議,每週五天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其中三天包括至少2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訓練,以及每週2到3次阻力訓練。然而,對正在接受治療且可能已有數年沒有運動的癌症患者來說,並不建議這樣做。朱奕華表示,癌友要開始運動,可以先由一天15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到30分鐘以上;原則上一周至少3次,運動的效果是累積的,一次完成一周所需的運動量,反而易肌肉痠痛或造成運動傷害,使運動計畫無法持之以恆。如果覺得以上還是很難做到,沒關係,到附近走走路,也是一個開始。病友的錯誤觀念是自我設限,覺得身體不行、做不到,乾脆不要開始了。這樣的觀念要改變,運動不是要做到多累才有效,只要放心踏出一小步,即使只是走個10到20分鐘,持之以恆,仍會看到改善。朱奕華表示,在癌友的運動課程中,最受歡迎的是核心肌力、瑜伽等課程,遇到的多是較年輕的病友。她想了解是什麼原因阻礙了癌友走出來接受運動處方的意願?初步看有些病友是因身體健康影響了自信心,也擔心運動導致更疲累。不同癌別的病友可以選擇不同的運動處方,像乳癌患者切除患側不一樣,有些上肢訓練不能做,會由教練評估後再給予安全指引。癌友理想的運動方案是什麼?對於那些正在考慮開始進一步運動的癌友,無論是步行、騎自行車還是瑜伽都是可行的。重點是循序漸進慢慢開始,並且以每週三天,每天10到15分鐘的頻率進行,這將非常有益。在運動持續兩週以後,可以考慮每週增加一天或每天增加運動的持續時間,然後考慮用騎自行車代替步行,或用阻力訓練代替步行來代替某一天或活動,並繼續混合運動的持續時間、形式和強度。如果你的目標是改善生活品質或緩解疲勞,伸展運動像是瑜珈和其他任何類型的運動對癌症患者都有益,因為治療對身體的影響通常包括肌肉和神經損傷,透過瑜珈來保持肌肉力量和靈活性是非常有益的。總的來說,盡可能嘗試進行身體活動。若你一天的體力活動達到日行萬步,並不代表你當天不需要運動。兩者帶來的生理益處非常不同,因此請嘗試兩者都做。【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Should You Exercise When You Have Cancer?.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How Exercise Can Help Treat and Prevent Cancer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6 醫療.巴金森病
巴金森症不只靠藥物減緩症狀 醫師曝「這招」治失能最有效
神經退化性疾病成為未來得面對的難題,其中,巴金森症常和失能畫上等號。雖此病症可用藥物改善,不過隨年紀增長病情可能加重,隨之要調整藥物劑量。若想減緩退化,成大醫院今記者會請神經部主治醫師簡崇曜分享。簡崇曜表示已有許多國內外文獻指出「運動」對症狀有減緩的好處,若與服用藥物雙管齊下,更能有效減緩退化。簡崇曜以自身接觸一名吳姓男病患為例,他因巴金森症單側肢體僵硬、藥物治療不佳轉診至成大醫院,並接受院方與成大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合作的研究案,持續6個月規律的有氧運動,半年後竟發現他腦力檢查分數恢復正常範圍。簡崇曜表示,巴金森症雖可以用藥物改善,不過隨著年紀增長、症狀加重會需要調整藥物劑量,因此若想要減緩退化速度,建議病人生活習慣要自我調整,最重要的就是「運動」。簡指出,許多國內外文獻已報告運動對巴金森症的好處,而在他觀察來看有運動習慣的病人,病況往往較為穩定。相較於只藥物治療病人,可能半年或一年就要調整劑量,有規律運動和服藥的病患,可能一年後還是不用調整,更可能減少劑量。不過這也讓許多患者好奇哪一種運動最有效?簡崇曜說,「沒有任何一項運動絕對最好」,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運動強度和時間,至少要達到心跳速率上升、稍微小喘會流汗的程度,每次時間也可以維持30分鐘以上,也可以分次在單日內累積達成。簡崇曜說,若單一運動太單調,可練習不同項目交替執行,快走、慢跑、腳踏車、太極拳等,可在1周內不同天進行,打造自己喜歡的運動行程,這也是美國巴金森基金會給予病人的建議。如果對於運動項目無所適從,或擔心運動對關節或心肺的負荷,可以向門診醫師詢問,會視需求轉介復健與運動專家評估給予建議。📖免費閱讀巴金森病照護問答集>>>《巴金森病88問》
-
2023-12-05 養生.運動健身
減脂前先看這篇! 體脂越低越好嗎? 健康體脂率建議、減脂正確觀念
很多人普遍誤解體脂率越低越好,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體脂率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對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那我們該如何達到身體的健康平衡呢?今天Candice就要和大家分享,對於改善過高體脂率的問題。編輯推薦【心理測驗】你幸福嗎?十個習慣告訴你!經典不敗的冬季時尚單品「帽T」!7款穿搭推薦,酷帥、浪漫、慵懶風格一應俱全!體脂率是指體內脂肪所占的比率,計算方法是將體重中的「脂肪重量」除以「總體重」,再乘以100%。Candice指出,女性的正常體脂標準大約在20-25%之間。低於17%時,賀爾蒙受影響,可能導致經期不規則和情緒不穩定。而高於30%時,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針對減脂,Candice提出三點建議。在飲食方面,她建議控制熱量攝取、增加原型食物的攝入,多喝水有助於新陳代謝,減輕水腫。在運動方面,她建議每周至少進行三次阻力訓練,可以搭配有氧運動以提高減脂效果。而最關鍵的是循序漸進,保持良好運動習慣。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夢幻腿型不再遙不可及!小紅書爆紅瘦腿操 3分鐘5個動作輕鬆擁有纖細美腿2024熱門台劇開拍!《我們與惡的距離2》5大看點,周渝民、薛仕凌雙視帝比拚演技!「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2-04 養生.運動健身
快速瘦身必收藏 健身達人教你快速減脂不復胖
想要快速達成瘦身目標是否可行?迅速減脂是否會帶來一些不良反應呢?今天健身達人「兆佑」就要和大家分享,如何在短期內達成減脂目標。編輯推薦《無人島的DIVA》朴恩斌5保養秘訣!31歲凍齡童顏靠「減法保養」,勤卸妝讓她出道25年都長一樣!BLACKPINK Jisoo、Rosé姊姊都正翻!盤點5位南韓女星們的美女歐膩,金裕貞親姊絕美出嫁!快速減脂的核心關鍵在於創造「熱量赤字」,即採用少吃多動的方式,身體消耗的熱量超過攝取的熱量。兆佑建議,運動方面可結合有氧運動,以減少脂肪並提高熱量消耗,而在飲食方面則建議選擇原型食物,減少油脂攝取,同時多攝取蛋白質以保持肌肉量。兆佑也提醒大家,熱量赤字可能會導致力量下降、情緒波動、易怒以及疲勞感。快速減脂並非長期之計,結束快速減脂期後,飲食應逐漸調整回正常水平。若想要維持理想體態,應搭配減脂重訓,以達到更持久的效果。祝大家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夢幻腿型不再遙不可及!小紅書爆紅瘦腿操 3分鐘5個動作輕鬆擁有纖細美腿2024熱門台劇開拍!《我們與惡的距離2》5大看點,周渝民、薛仕凌雙視帝比拚演技!「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2-03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3退休力論壇/名醫林頌凱住院深刻體悟:年輕應快存肌本,國人應重視肌肉力!
不拖累家人,讓自己好走,已成為退休準備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許多人認為,退休力5大要素中,以健康最為重要,對於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來說,可是有著深刻體悟,在今年5月新冠確診,病情嚴重,住院5天,因長時間臥床,肌肉組織明顯減少,迄今已近半年,體力大不如前。他在聯合報「退休力論壇」分享親身經驗,希望國人重視肌肉力,年輕人開始存肌肉本。林頌凱表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以96高齡辭世,辭世前兩天仍接見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等於生前只臥床一、兩天,健康、活躍至人生最後一刻。相較之下,但台灣民眾臨終臥床時間卻長達8.04年,如何不拖累家人,讓自己好走,已成為退休準備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老年人衰弱雖非疾病,卻可能導致失能、骨折林頌凱在退休力論壇中,發表「健康肌力:和痠痛說 byebye!科技如何輔助健康 」專題演說,他指出,老年人衰弱是一種狀態,而非疾病,但卻可能導致失能、骨折,甚至入住養護機構。臨床顯示,肌肉流失、牙口不好、營養不良、骨鬆、憂鬱症都屬於老化衰弱,與其他國家相較,國人老化速度明顯,一項研究顯示,65歲以上長者骨鬆骨折風險竟達81%。林頌凱強調,「肌肉力、骨骼力、神經力為健康力三大組合」,其中以肌肉力最容易被忽略,一旦肌少症,肌肉組織偏少,容易跌倒,還可能眾病纏身,因此,年輕時必須多存肌肉力。「走路、散步等有氧運動是無法長肌肉的。」林頌凱指出,許多老人家每天走一萬步,自認運動量足夠,但一不小心就摔跤,原因就在於肌肉量不足。如果想維持或增加肌肉量,必須透過重訓,並達到累喘等狀態。透過新科技,可以更加瞭解身體機能、檢測肌力目前可透過「姿勢分析儀」、「智能重訓」、「穿戴式裝置」等科技,瞭解身體機能,檢測肌力,讓醫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員開出最佳運動處方,提升效能,並持續追蹤,減少受傷機率。林頌凱強調,藉由運動醫學、復健醫學可讓中老年人「不痛、能動」,建議年長者如有病痛,身體痠痛,就應該積極就醫,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並在專家評估下,做正確運動,維持並增加肌肉量,減少衰老危機。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03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2023退休力論壇/退休力博覽會為你健檢財務 練肌力
「唉呦,沒想到蘿蔔這麼重!」60多歲黃小姐參加「退休力博覽會」的「肌力大挑戰」,右手握著蘿蔔,必須在30秒內完成20個手臂拱舉,盡管勉強及格,拿到蘿蔔,卻覺吃力。在體適能老師解釋下,儘管每天慢走、健走等有氧運動,無法增加肌肉量,必須透過重訓,才能訓練肌力。聯合報今天舉辦「以防萬一活到100歲」 2023退休力論壇,除了專家演講,場外也有博覽會,讓參與者體驗成為「一日退休練習生」,現場設置退休理財規畫諮詢、器捐及病主法、藝文票券、熟齡學習課程平台,以及零腦力及肌力大挑戰等攤位,只要玩些小遊戲或拍照上網打卡,就可以拿到小禮物,許多人排隊等候,場面熱鬧有趣。在「肌力大挑戰」攤位,排隊人潮眾多,參與者先挑選一顆白蘿蔔,在體適能老師見證下,只要30秒內完成20個手臂拱舉,就可直接拿走白蘿蔔。不少體型纖細、手臂無肉的長輩做起來相當吃力,直喊「怎可能這麼難?」。不少人聚集在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提供的攤位,接受退休理財規畫顧問(RFA)的退休財務健檢,希望盤點經濟狀況,規畫適合退休計畫。顧問李小姐表示,這一兩年尋求諮詢民眾所面臨的困境,可用年齡來畫分,中老年人經濟能力不錯,擁有股票、基金、不動產,電腦簡單評估後,退休後經濟缺口不高,但最大風險卻可能家有「啃老族」,只要有一個孩子窩在家裡,不想工作,人生幾乎暗淡無光。至於年輕族群,大部分屬於月光族,有多少、賺多少,一年多次出國、島內旅遊,「妥善」運用薪水,幾乎沒有存款,自覺與退休距離甚遠,無須早做準備。不少退休族群則在勞動部北基宜花金馬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攤位前詢問二度就業等相關問題,資源中心代表指出,人口老化,中高齡退休後再度投入職場,已成為常態,就曾媒合過一名80多歲大哥至運動中心網球場工作,幫忙撿球,整理環境,從中獲得成就感。
-
2023-12-02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3退休力/復健權威林頌凱:透過AI找到腿痠原因
為了推廣衛教時,更具說服力,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總要求自已時刻挺胸、不能駝背,但在AI姿勢測試系統的檢測下,卻是原形畢露,原來自己早有烏龜頸,頸椎前傾達15度,而這也種下腰椎骨刺、經常腿痠的病因。穿戴裝置 把運動變更有趣也更事半功倍林頌凱表示,從運動醫學來看「退休五力」,健康力實屬重要,在新科技輔助下,可讓運動達到事半功倍效果,改善肌少症、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如能善用智慧型穿戴裝置(運動手表、手環),除了把運動變更有趣,並可更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林頌凱使用運動手表多年, 他認為好處多多,首先記錄每天走路步數,每天睡覺前打開程式,看看一整天走了多少步,理想為日行萬步,八千步則為低標。此外,穿戴裝置可掌握心跳速率、血氧濃度等生理跡象,達到更有效率的運動,只要多次嘗試,就可知道自己從事哪些有氧運動可讓心跳速率維持在有效區間,並持續十分鐘以上。運動手表等穿戴裝置也可用來監測睡眠品質,睡覺時戴在手腕,偵測身體動作、心率變化,藉以計算出睡眠時間,以及熟睡期占比,即使準確度無法達到百分之百,但也可作為參考用。林頌凱建議,為人子女者幫長輩挑選運動手表、手環,調大螢幕字體,並讓長者學會操作,最重要的是,能與自己的手機連線,一旦老人家心跳急遽加速,或發生意外,可在第一時間收到通知。AI姿勢測試系統 更精確掌握身體異常程度除了智慧型穿戴裝置,最近國內陸續引進先進檢測儀器,林頌凱表示,透過AI姿勢測試系統,從前後左右各拍一張照片,配合兩個簡單動作,就清楚解析頸椎、腰椎、骨盆、膝蓋,以及筋膜、肌肉群等身體各部位結構,透過數字、顏色,掌握異常程度。林頌凱說,身為復健科醫師,總時刻提醒自己,必須挺胸,不管坐著、站著,應姿勢正確,在儀器檢測後,才知一直以來的挺胸均為假象,實際上腹部跑了出來,且頸部往前傾斜十五度,屬於典型烏龜頸,頸椎、腰椎也歪斜,正是造成骨刺主因。因長期姿勢錯誤,頸椎、脊椎、腰椎等不正,連帶骨盆腔也受影響,核心肌群施力失當,在代償作用下,大腿肌肉錯誤發力,以致腿痠,難以久站。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林頌凱表示,有了烏龜頸,如持續放任頸椎傾斜,時間一久,可能全身「壞了了」,相當可怕。透過AI姿勢測試系統,除了病因,也提供好幾組正確居家運動,另委請物理治療師調整及放鬆頸部、腰部及大腿等多處過度緊繃的筋膜及肌肉群,痠痛症狀獲得大幅改善。來測你的退休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retire/index【延伸閱讀】.2023退休力/退休準備分數平均57.7分 連三年不及格.2023退休力/誤認這些習慣能養生 台灣人高齡卻不健康.2023退休力/既用行動支付也用載具!75歲醫師作家劉秀枝:別阻止我學新東西的機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2 退休力.健康準備
2023退休力/誤認這些習慣能養生 台灣人高齡卻不健康
退休準備的五個核心能力中,健康是老後生活品質的重要基礎,但根據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民眾得分始終偏低,今年僅五十三點九三分。國人不健康餘命長達八年,強化健康力是重中之重,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認為,個人觀念與行為必須調整與改變,科技運用促進慢性管理與預防、診斷,提升生活品質,應該善用。台灣老化速度 僅次南韓新加坡國發會推估,台灣即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一人65歲以上,台灣老化速度位居全球第三,僅次南韓和新加坡。但高齡不是台灣目前的危機,高齡但不健康,才是問題。陳亮恭表示,國人不健康餘命年限與壽命成正比,日本不健康餘命與我相當,平均餘命卻多出五年,等於比我們多活健康的五歲;而國人每增加一年壽命,就有4.8個月處於不健康狀態。擁有健康餘命,才能延長獨立生活的年限。歐美國家高齡人口失能與失智比率已開始下降,但台灣未見。預防失能失智 運動飲食待加強失能和失智是老後生活品質兩大殺手,引發因素便是疾病與生活型態,陳亮恭認為,我們處理與面對疾病的方式、養生觀念都要有所調整。根據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顯示,有運動習慣者,從事阻抗運動,如重訓、深蹲、肌力訓練的比率,三年來皆在三成左右,比率無法提升,更低於有氧運動的八成。調查也顯示,民眾從事打籃球、國標舞等綜合運動的比率也不高,連續三年皆未超過百分之十。另外,但全榖類攝取不足,顯示大家較常吃精緻澱粉。陳亮恭說,傳統認為長者應該仙風道骨,飲食寡淡,若能有人端茶送餐,飯來張口,更是享福。但如今不需倚賴 他人照顧的生活才有品質。但要一切靠自己,就要讓自己健康強壯,所以運動強度、蛋白質攝取都應足夠,避免精緻澱粉,減少慢性病上身,養生觀與過去截然不同。如今大家雖然知道運動很重要,強度卻不夠。相較於有氧運動的便利性,大家可能認為重訓一定要去健身房,陳亮恭建議,應該設計一些在家裡就可以做的重訓運動,提供大家鍛鍊肌力;打籃球、跳國標舞等綜合運動,在動身體的同時,還要記動作或規則,腦部一起運動 ,效果比只動身體的單一運動效果來得好。社區健康平台 以科技整合醫療在疾病治療方面,陳亮恭表示,國內醫療體系分工精細,且看重生物指標,較少納入生活、認知功能與體能等考量,使多重疾病的長者常奔波各科別就醫,缺乏橫向連結,如今利用智能科技,可望扭轉這樣的局面。關渡醫院與華碩合作,共同開發社區健康平台,透過小型社交機器人,利用藍牙連結相關設備,監測睡眠、血壓等,發現數據異常可提醒用藥、提出看診建議,甚至直接連線醫院掛號系統,進行慢性病管理,提醒、預警;甚至辨別使用者情緒、表情,再透過語音等訊息評估,進一步協助診斷。今年三月,國科會宣布將高齡科技列為重點發展產業。台灣面臨高齡快速進展等人口結構轉變,是危機也是轉機,就社會動能來說,如果有愈來愈多的資源要去照顧長者、社區營造,沒有更強的經濟動能,無法做到。照顧是靠人與人接觸,有溫度的「手工業」,如何與工業革命四點○結合,將是未來的重點。 科技力是面對高齡社會不可或缺的能力。陳亮恭認為,如果發展成功,我們的經驗也可以提供給其他東南亞國家參考,越南、泰國高齡化的腳步緊跟在台灣之後,但歐美國家經驗對東南亞幫助有限,這是發揮台灣影響力最好的切入點,把潛力變成實力,解決亞洲人口老化危機。來測你的退休力》https://health.udn.com/health/retire/index【延伸閱讀】.2023退休力/退休準備分數平均57.7分 連三年不及格.2023退休力/既用行動支付也用載具!75歲醫師作家劉秀枝:別阻止我學新東西的機會.2023退休力/復健權威林頌凱:透過AI找到腿痠原因(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01 養生.運動健身
新手健身必做入門攻略 教練親授背腳胸臀 四部位訓練教學
不論出於健康、身材、減重或純粹樂趣等不同的動機,男女因擁有先天不同的身體結構,其健身目標和訓練自然也會有所區別。對於想透過健身改變自己的女性,最重要的入門訓練部位是哪些呢?編輯推薦宮鬥劇迷必看!《藥師少女的獨語》5大看點,女主角「貓貓」竟不是顏值擔當,而是「比女人還美」的壬氏!宋江致命吸引力太強烈!《與惡魔有約》開播5大亮點,金裕貞千金穿搭詢問度破表! YouTube 香港健身小老闆Zoe李芷慧,致力於推廣女性運動風氣,並希望所有女性都能享受健身樂趣。她建議,可以從背部、腳部、胸部和臀部四個部位開始訓練,每天專注於其中一個部位。在影片中,Zoe循序漸進地介紹了每天的訓練,第一天是背部訓練,同時也可以強化二頭肌;第二天是腿部訓練,促進新陳代謝,對於減脂減重非常有幫助;第三天是胸部訓練,不僅有助於塑造胸部線條,同時還能鍛鍊三頭肌和肩膀肌肉。至於第四天則是專注於臀部訓練,強調訓練臀大肌和臀中肌。 Zoe健身教練特別強調,想擁有蜜桃臀,臀部肌肉的訓練可以單獨進行強化。影片最後,她還額外分享了腹肌訓練和有氧運動的技巧。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夢幻腿型不再遙不可及!小紅書爆紅瘦腿操 3分鐘5個動作輕鬆擁有纖細美腿2024熱門台劇開拍!《我們與惡的距離2》5大看點,周渝民、薛仕凌雙視帝比拚演技!「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11-27 養生.抗老養生
「逆齡競賽」富翁年花200萬輸給每月只花108元的她!抗老秘訣公開
美國科技富豪約翰遜(Bryan Johnson)以他為了追求體態重返18歲的嚴格健康習慣而聞名,甚至還一度接受17歲兒子的輸血,而且不惜年花200萬元以達到目標; 但是,至少一種生物老化指標表明,簡單的抗老化方法可能更有效。逆齡競賽測試衰老速度約翰遜花大錢抗老,但卻似乎在這場「逆齡競賽」(Rejuvenation Olympics)中輸給一位名叫朱莉.吉布森.克拉克(Julie Gibson Clark)的女子;克拉克告訴財星雜誌(Fortune),她每個月的抗老總開支才108元。這個由約翰遜在2023年初推出的「逆齡競賽」排行榜,在六個月或更長時間內,利用DNA測試對數千名參與者的生物衰老速度進行排名。克拉克目前在「逆齡競賽」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估計這位現年55歲的女性,每一整年只衰老0.665歲;同時,46歲的約翰遜則排名第六,估計每年衰老0.72歲。克拉克告訴財星雜誌,她每個月除了27元的健身房會費外,還會花79元訂購NOVOS保健品,讓她可從中獲得所需補充劑;這位女士還說,她一向注重健康,並能夠在不到10萬美元的年薪下有效抗老。花108元或花200萬抗老 健康習慣無異克拉克表示,和約翰遜一樣,她的健康習慣包括禁食和運動;她每天禁食16小時,早上4點45分到5點之間起床,早上10點或11點左右,吃當天的第一餐;同時,她還會花時間進行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冥想,並每天吃約16盎司的蔬菜。約翰遜在過去曾詳細介紹過,每年花費約200萬元的抗衰老療法;約翰遜說他嚴格遵守據說有助長壽的「藍圖計畫」中200多項規定,包括嚴格飲食,像是食用蔬菜和扁豆的混合物,以及每天服用 111 種補充劑;約翰遜表示,他會在每天早上吃完一天所需所有餐點。
-
2023-11-23 養生.聰明飲食
有在控制飲食及運動,為什麼膽固醇仍降不下來?中醫師建議重新檢視飲食選擇,推薦3食物
高血脂及膽固醇,大概是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健康問題。但有些人透過飲食及運動,二項數據卻仍降不下來。對此,中醫師建議重新檢視飲食,應著重減糖、高纖跟高蛋白,推薦吃酪梨、喝無糖豆漿跟攝取高纖蔬菜。身體環境沒改善 靠吃藥控膽固醇只是短暫根據《馬光醫療網》衛教資料,彰化馬光中醫診所醫師李姿宜撰文指出,診間常遇到的患者提問,為什麼血脂及膽固醇的數據就是無法降下來,明明已經嚴格控制飲食及積極運動,但西藥吃了就降、停了又再升上來。李姿宜指出,如果身體環境沒有改善,靠吃西藥強制降血脂及膽固醇數值當然是短期的。吃中藥其實也會有同樣問題,如果是吃緩解症狀型的中藥,效果也短暫。想治本還是得吃「扶正類型」的中藥,逐步恢復身體代謝的強度。重新檢視飲食選擇 以減糖、高纖、高蛋白為原則除了吃藥,她更建議仍需從身體的根本改善,也就是改善身體的控糖能力,血糖穩定,膽固醇也能跟著降下來。也要重新檢視你的日常飲食選擇,以減糖、高纖、高蛋白為原則,例如水果就要挑低GI值的吃。根據《健康2.0》報導,李姿宜推薦三種食物,包括含糖量不高的酪梨、無糖豆漿及高纖蔬菜。2類運動有助降低膽固醇此外,運動習慣也同樣重要。醫學研究顯示,2類運動有助降低高膽固醇(高血脂)。一是包括快走、跑步、游泳等的有氧運動;另一項則是像啞鈴、舉動等阻力訓練。降血脂降膽固醇3保健原則1.減糖飲食,避免攝取精緻甜食、飲品,尤其台灣水果甜度特別高,飲食盡量多蔬菜,少水果,一周水果攝取量可以不用到每日,隔日攝取或三天吃一次水果就好,可挑選如牛番茄、酪梨、番石榴等甜度較低的水果。2.戒酒、戒菸,控制油脂的攝取量,少吃內臟類食物、油炸食品,並於炒菜時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性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葡萄籽油。3.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不僅可以協助身體順利降低膽固醇,也能大大預防之後高膽固醇血症復發的重要因素之一。資料來源/馬光醫療網 【延伸閱讀】.降低膽固醇怎麼吃?4類地雷食物要注意!飲食5原則幫你遠離高膽固醇風險.做哪種運動有助降膽固醇?提高HDL和降低LDL是改善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