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 癌症.肝癌
搜尋
早期肝癌
共找到
29
筆 文章
-
-
2024-07-28 癌症.肝癌
肝癌治療方式有哪些?肝功能、肝腫瘤位置與大小影響治療選擇與預後
在肝癌治療中,患者的肝功能狀態、腫瘤位置、大小等,都會影響治療選擇與預後。醫師指出,一旦腫瘤的位置入侵血管,就容易隨著血流擴散,處理上也會更棘手。治療方式不單看腫瘤大小與數量,肝功能也是關鍵。義大醫院代理研究副院長許耀峻醫師表示,在肝癌的治療中,肝功能相當重要,不只需要分析腫瘤本身的因素,還要檢視病人的健康狀況等,而這和肝癌大部分是來自於慢性肝病、肝硬化有關。「很多病人得肝癌的時候,肝功能已經不好了。」這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可能性和選項。例如患者能否手術,不是單看腫瘤數量和大小決定,肝臟功能好不好、肝臟「有沒有本錢切」也很重要。通常癌症分期是用TNM分期,也就是依照腫瘤的大小和範圍等,區分第一期至第四期。不過肝癌比較特別,許耀峻說,臨床上通常以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BCLC)的0、A、B、C、D等期別區分。早期患者腫瘤小難發現,多需仰賴定期追蹤。許耀峻說,第0級是最早的期別,患者肝功能還很好、健康狀態也好,癌細胞只有1顆且小於2公分,因為小所以很難被發現,通常需要仰賴定期追蹤。因為發現得早,可使用切除、燒灼、甚至是酒精注射等。針對0期或A期等相對早期的患者,治療目標是治癒,也就是把所有的癌細胞都除掉。許耀峻指出,換肝在學理上是最好的選項,但肝臟來源是一個問題,實務上不太容易;第二是透過手術,切除癌細胞和周圍肝臟組織;第三個是局部燒灼治療,包括射頻消融、微波、冷凍等,癌細胞非常小,也可以打純酒精,這一類統稱「局部消融」(focal ablation),原理都是以針具刺入肝臟,進到腫瘤或其周圍,讓癌細胞壞死,因為不用切除肝臟,是肝機能比較差的患者,在手術以外的選擇。腫瘤位置若太深,切除困難風險相對也大。這些治療選項也與病人肝功能好壞、腫瘤大小、位置、分布等密切相關。許耀峻說,如果腫瘤太大,燒灼可能無法完全燒乾淨;或者是腫瘤不只一顆,且分布在肝臟左葉和右葉,就不太可能用切除的方式,因為不可能同時切除左右葉。癌細胞的位置也可能影響治療的選項與預後,許耀峻說,如果在很表面,可以用腹腔鏡手術把局部一小塊肝臟切下來,對肝臟的破壞不大;如果在很深的地方,要切除就「茲事體大」,除了切除較困難,也可能需要切掉較大一塊肝臟;又或者位置很靠近橫隔膜、心臟或腸子等內臟器官,即使能使用電燒,風險也相對較大。癌細胞侵犯血管,易隨血流擴散,肝功能好也難治癒。有些期別較晚的患者,雖然肝功能不錯,但腫瘤數量多,體積大或呈現瀰漫分布狀態,甚至已經「吃到血管」。一旦腫瘤侵蝕到肝門靜脈等血管,癌細胞可謂已擴散,就算肝功能很好,多半也難治癒。許耀峻強調,肝臟裡面有動脈、靜脈,特別是門靜脈,肝癌細胞容易侵犯肝門靜脈,一旦腫瘤的位置吃到血管或造成門靜脈栓塞,就容易隨著血流擴散;若腫瘤位置界線不明確,呈現瀰漫性浸潤,治療時也容易燒不乾淨或切不完全,很難治癒。後期肝癌患者,可選擇栓塞或標靶、免疫治療等。中後期的肝癌,可以選擇的一個治療方式是肝動脈栓塞,許耀峻說,治療上會把供應肝癌血流的動脈使用藥劑堵塞,讓癌細胞因缺血缺氧以及化學毒殺而壞死;如果更後期一點、癌細胞已經吃到血管或遠處轉移,不適合栓塞,則可使用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藥物,透過活化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近年蓬勃發展,已是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許耀峻表示,病人狀況往往因人而異,是否符合健保給付也是臨床診療考量之一,其他治療方式還有肝動脈輸注化學藥物、放射治療、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等。此外一些發展中的療法,如細胞治療、溶瘤病毒、腫瘤疫苗等,則處於試驗階段,尚未進入臨床常規應用。肝癌治療方式肝臟移植:可以一併治療因為慢性肝炎而傷痕累累的肝臟,但是實務上不易施行。手術切除:早期肝癌且沒有肝硬化的患者,手術切除是治療首選。局部消融:包括射頻燒灼、微波、冷凍治療、酒精注射等,不用切除肝臟組織,是肝機能差的患者,在手術外的選擇。肝動脈栓塞術:常用於中後期肝癌,經由肝臟動脈,使用藥劑(包括化學治療藥物),透過栓塞術阻斷癌細胞血液供應,讓腫瘤因缺血或毒殺壞死。放射線治療:包括傳統放射治療(如光子刀)、質子治療、重粒子治療等,原理都是用放射線產生熱能,破壞癌細胞。標靶藥物治療:口服或注射標靶藥物,是晚期肝癌病患的選擇之一。免疫治療: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近年癌症治療的重大突破,原理是透過活化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標靶藥物是目前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部分病患甚至可以達到完全緩解有效縮小腫瘤,健保也已有給付。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8 癌症.肝癌
健保大數據/肝癌手術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手術No.1高雄長庚醫院/精進肝臟切除手術 突破殘餘體積不足困境健保署統計,112年6都肝癌相關手術人數,高雄長庚醫院以369人居醫學中心第一名。高雄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李韋鋒表示,為了服務肝癌病人,該院成立整合肝癌治療團隊,結合一般外科、胃腸肝膽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及放射診斷科,提供病人全方位治療。高雄長庚除了優異的肝臟移植成績,在院長王植熙帶領下,肝臟切除手術不斷發展進階技術;目前常規進行腹腔鏡及機器手臂肝臟切除手術,112年度團隊執行超過200例微創肝臟手術,在兼顧安全與腫瘤治療效果同時,讓患者享有傷口小、疼痛感低、恢復快的優點。早期肝癌治療效果佳,也最有機會接受微創手術。以往對於肝臟殘餘體積不足的情況,常被迫放棄手術治療,但高雄長庚發展「阿爾庇式手術」,可藉由兩階段的手術讓肝臟增生進而安全的移除病灶,目前執行約60例,成效優異。各地慕名前來或轉診的困難及複雜案例,會經由整合肝癌治療團隊合作,擬定病人的治療計畫,如釔90栓塞或質子降期治療後再接受肝臟移植,合併消融或栓塞治療及肝臟切除手術,為治癒病人或延長存活時間而努力。醫學中心手術No.2林口長庚醫院/突破移植限制 為必需換肝者續命據健保數據分析,112年執行肝癌手術人數排名,林口長庚位居醫學中心第二名,執行手術者有352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系副系主任詹昆明表示,到該院就醫的肝癌患者大多為晚期,這類患者大多無法單靠手術治療,且約有四成必須透過換肝才能續命。詹昆明表示,林口長庚收治的肝癌患者,最多只有25%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超過70%都是第三期以上晚期病患。台灣雖然已經不是肝病王國,且C肝患者根治的人數愈來愈多,但台灣還有B肝以及酒精性肝炎等患者,若沒有持續用藥或是戒斷酒精,仍會導致肝癌,末期肝癌患者僅能透過換肝續命。以現行等待肝臟移植的患者分析,約有40%是肝癌患者,換算人數約為70到80人,能夠執行換肝手術僅有一半,約40例上下。林口長庚團隊為增加移植患者的機會,積極發展「分肝移植」、「血型不相容移植」,以分肝移植為例,一塊肝臟能分給兩個人使用,去年就成功完成46對分肝移植;親屬捐肝約有10%到15%的機率血型不相容,林口長庚團隊突破該技術後,也大幅增加移植機率。區域醫院手術No.1高雄市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歷史悠久 以治療肝臟疾病見稱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112年肝癌手術人術,高雄市阮綜合醫院為全國區域醫院第一名,共收治75例診斷肝癌的患者,其中68例接受手術治療。阮綜合醫院外科部主任楊明元表示,該院消化外科有長久歷史,素以治療肝臟疾病見稱,除了有先進儀器,還組成專業團隊,提供最佳治療方案,提高肝癌治癒率。肝癌在台灣、中國及日本等亞洲國家發生率較高,主因與B型、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肝硬化等有關。阮綜合以跨科合作模式,建立癌症治療團隊,從內科醫師的初步評估開始,透過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及放射科醫師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的確診,再由外科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手術。針對臨界可切除的腫瘤患者,採前瞻性治療策略,包括術前輔助性化療提高手術切除率,術後輔助性化療、放射治療等提高患者存活率。手術例如超音波引導射頻燒灼術,為微侵入性治療,具有治癒率高、傷口小、縮短住院天數等優點。在消化內外科醫師、專科護理師、個管師、營養師、復健師、社工等組成的專業團隊通力合作下,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提高肝癌治癒率。地區醫院手術No.1台大癌醫分院/術前術後輔助治療 成功挽救癌末病患據健保署統計,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112年執行170例肝癌手術,為地區醫院排名第一。該院副院長吳耀銘表示,台大癌醫各項設備、服務均比照醫學中心等級,且已於今年晉升區域醫院。在肝癌治療方面,除提供傳統手術、腹腔鏡手術外,更是全球肝癌達文西手術觀摩中心,該院9月將設置第2台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數量將與總院齊平。吳耀銘表示,台大癌醫各癌別均採多專科團隊治療,肝癌多專科治療安排於每周二上午,在醫院同一區域,腫瘤科醫師認為適合手術的患者,可即刻轉至肝臟外科治療,減少患者反覆掛號、看診的時間。在肝臟手術方面,除傳統手術,台大癌醫提供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等多元術式,全院11間開刀房。台大癌醫重視患者術前術後輔助治療,吳耀銘表示,一位45歲壯年病患,確診肝癌時腫瘤已達15公分,肝門靜脈遭腫瘤侵犯,預期存活時間僅6個月,經多專科團隊建議,先以免疫療法治療半年,病人腫瘤縮小至10公分,且肝門靜脈主幹血栓萎縮,再以外科手術成功摘除腫瘤、清除血栓,術後給予免疫治療,患者存活至今已3年,並無復發跡象。112年六都肝癌患者手術5大院所
-
2024-07-11 癌症.肝癌
打破魔咒!中晚期肝癌新療法 免疫合併標靶 提高存活率
有無聲殺手之稱的肝癌,在十大癌症中排名第四位,台灣每年新增超過一萬名病人,但多數病人發現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居高不下。不過,現在有新的免疫合併標靶或雙免疫治療組合,提高中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即使是晚期的病人也要勇於接受治療,不要輕言放棄。早期肝癌不易發現 有症狀多半已中晚期肝癌是肝臟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臺北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暨肝癌醫學會理事長黃怡翔醫師說,早期肝癌因為腫瘤小,還未將肝臟包膜撐起來時,幾乎沒有感覺也不會痛,很難及早發現。等到腫瘤大到損害肝臟功能,出現腹部疼痛、腹脹、黃疸、倦怠、食慾下降、體重下降,通常已是中晚期。治療同時考慮腫瘤及肝功能 巴塞隆納分期法黃怡翔指出,肝癌和一般的癌症不同,治療時要考慮癌症本身及肝硬化兩個疾病,否則只處理腫瘤,肝硬化仍嚴重,也無法延長存活時間。因此肝癌的分期跟一般的癌症不同,國際上是採用巴塞隆納分期法,同時考慮腫瘤及肝臟功能的狀況,可分為0期到D期。0期及A期是屬於早期肝癌。0期是指單顆腫瘤,腫瘤小於二公分,肝功能指標(白蛋白、總膽紅數、肝昏迷等程度評分)為輕度。A期是單一顆腫瘤大於二公分,或是腫瘤未超過三顆、最大顆小於三公分,肝功能指標為輕至中度。B期是中期肝癌,腫瘤超過A期範圍但尚未侵犯門靜脈或遠端轉移,肝功能指標在輕至中度之間。C期是晚期肝癌,腫瘤侵犯肝門靜脈或遠端轉移,肝功能指標在輕至中度間。D期是末期肝癌,已經肝失代償,肝功能指標為重度。早期5年存活率達九成 中期存活期中位數為30個月黃怡翔表示,早期肝癌的治療有熱射頻消融、微波消融等方法,腫瘤都在同一側者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如果可以做根除性治療,五年存活率一般可高達九成。中期肝癌是腫瘤還在肝臟內,尚未出現肝外轉移,可以採用局部治療如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將化學藥物注入肝動脈,同時阻斷血流供給癌細胞營養,或是體內放射栓塞治療等。病人存活期的中位數在30個月左右,也就是有一半的病人可以存活超過30個月。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 肝癌治療首選晚期肝癌是腫瘤已跑到肝臟以外或血管侵犯,過去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不過,根據2019年的臨床實驗發現,免疫療法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優於僅用標靶藥物治療,2年後,更進展至最新的雙免疫藥物療法。黃怡翔說,這兩種療法都贏過最早的單一標靶藥物治療,美國FDA跟台灣TFDA皆核准適用於晚期肝癌的第一線治療,為晚期肝癌的治療首選。病人若第一線治療失敗,可以再進行第二線治療。美國肝臟學會建議,此時可用機轉來決定治療的方向,若是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第二線可換成標靶藥物,或是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二線可以使用免疫療法的二線藥物。晚期肝癌活不過3個月? 免疫療法破除魔咒黃怡翔指出,免疫療法為晚期病人帶來希望,他有一個晚期肝癌的病人,右葉肝臟機乎長滿腫瘤,腫瘤已轉移到腎上腺、肺,根據過去的判定,可能活不過三個月。然而這個病人接受免疫療法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胎兒蛋白指數從2000 ng/ml降到968ng/ml,腫瘤縮小很多,打破魔咒,存活至今已快二年了。還有一名有C型肝炎及肝硬化的病人發現肝癌時,肺部有很多顆腫瘤,已是晚期肝癌。後來經過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肺臟完全乾淨了」,黃怡翔說,這類病人有四分之一機會,從晚期回到中期或早期肝癌進而接受根除性治療,最終達到沒有腫瘤,不需要再藥物治療的可能。黃怡翔表示,免疫治療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疹,多半為輕度,由於免疫療法會產生全身自體免疫反應,有肝炎、腸炎、胰臟炎、肺炎、甲狀腺機能異常、心肌炎等副作用。至於標靶副作用,常見的有手足症候群、腹瀉、高血壓等,免疫加抗血管新生抑制劑副作用還有蛋白尿、腸胃道出血等。發生副作用時應及早跟醫療團隊反應,可以透過藥物等方式改善或預防。
-
2024-05-16 癌症.肝癌
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 北榮高榮研究結紮術減少出血
肝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2位,患者常因肝臟內肝門靜脈呈現高壓狀態,出現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併發症,並有相當高的再出血率與死亡率。為找到更佳治療方式,台北榮總與高雄榮總10年合作研究發現,選擇內視鏡結紮治療,較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機會。針對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北榮與高榮最新研究發現,接受內視鏡結紮治療相較口服藥物治療,首次出血風險下降6至7成,早期肝癌患者以內視鏡結紮治療,可以減少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率,還可以改善整體存活率,但晚期肝癌患者沒有顯著差異。73歲林先生無慢性病史,5年前半年內體重莫名減輕5至6公斤,合併全身虛弱無力,經診所轉至北榮就醫,檢查發現,他患有C型肝炎合併肝硬化,且肝臟長了一顆6公分腫瘤,經胃鏡檢查,食道長出2條中型、4條小型共6條靜脈曲張,為高危險性出血食道靜脈曲張患者。林先生經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術後5天再接受肝腫瘤切除手術,並持續每個月進行1次食道靜脈曲張結紮術共8次,往後每間隔3個月、6個月、1年再進行1次胃鏡檢查、追蹤共進行10次,最後經18次胃鏡治療及追蹤,目前食道靜脈曲張已完全根除。北榮副院長侯明志說,台灣乃至於整個亞太地區皆為肝癌盛行區,此重大研究成果發表,對肝癌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的治療與預後有著重大的影響,可望藉由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減少肝癌病人出血機會,進而改善肝癌病人的整體存活率。
-
2024-02-23 焦點.元氣新聞
沒B、C肝也從不喝酒 她因過胖不減重竟罹肝癌
施打B肝疫苗、積極投以C肝新藥,國內病毒性肝癌的患者,逐漸減少,酒精性肝癌的患者也因投注大量經費宣導,控制患者人數,不再快速上升。但醫界近期發現「脂肪肝」引起的非病毒性肝癌,竟然悄悄上升。脂肪肝也成為國人罹患肝癌的一大隱憂。胖到肝指數過高不願減重 肝長期發炎惡化成肝癌60多歲的家庭主婦阿慧(化名),20多歲與先生結婚後,體重就不斷上升,生完小孩體重更是直接飆破100公斤,身高僅150多公分的她,原以為產後,體重會逐漸下降,但因育兒等生活壓力龐大,吃成為她的依靠,長年來,她體重都維持在100公斤上下。幾年前,健康檢查報告顯示她BMI大於30以上,且已有中度以上脂肪肝,肝指數(GOT、GPT)都高達70到80U/L,正常值應低於31U/L,醫師建議她應盡速減重改善,她卻不以為意。直到去年她感到愈來愈容易疲憊,皮膚、眼白都陸續出現黃疸症狀,回到醫院檢查,超音波一照,肝臟明顯已經硬化,肝臟還有一顆約2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早期肝癌,所幸即時發現,採取電燒治療,才避免惡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顏聖烈說,國人的飲食習慣西化,高油、高糖,特別是含糖飲料幾乎成為國人的日常,根據研究顯示,國內約有20%以上成人有輕重不一的脂肪肝,若持續未改善脂肪肝,最終也將走入「肝病三部曲」從肝炎到肝硬化,再演變成肝癌。病毒性肝炎有防治手段 非病毒性肝炎成新課題導致肝癌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如B肝、C肝)、非病毒性肝炎等。顏聖烈表示,目前臨床上收治的肝癌的患者,仍以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癌為最大宗,但是隨著B肝疫苗的施打以及C肝新藥的大規模投藥防治等,未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癌,可以預期會愈來愈少。顏聖烈表示,非病毒性肝炎近年最受關注的就是「脂肪性肝炎」,導致脂肪性肝炎的原因非常多,肥胖、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生活作息紊亂、三高患者等都可能引起脂肪性肝炎,因此脂肪肝也是現在最常見的肝病。據研究,一般成年人約有20%機率有脂肪肝;如果是BMI超過24以上,屬於肥胖者,約有70%的機率有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則約有50%到70%機率有脂肪肝。「別以為輕度脂肪肝可逆就沒事」顏聖烈表示,過去對於脂肪肝的認識,大多是脂肪肝可逆,反正不要到重度脂肪肝前,脂肪肝放著對身體不會有太多的影響,這個觀念一定要調整。脂肪肝患者約有25%的機率會導致肝臟發炎,而肝臟只要發炎過,就會造成肝臟不可逆的傷害,因此脂肪肝絕對不能再有「放著不管」的觀念。肝臟出狀況 8大症狀可嗅出端倪肝臟是無聲的器官,當肝臟已經出現症狀或是疼痛時,往往狀況已非常嚴重。不過初期還是有症狀可以依循,常見的八大症狀為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悶痛、急性腹痛、體重減輕、下肢水腫、黃疸等。顏聖烈表示,當肝臟發炎會使消化功能變差,患者時常會以體重減輕作為表現,同時患者比較容易感到疲倦,肝臟長期發炎使肝臟功能不佳,肝臟難以合成白蛋白,體內水分代謝異常,會出現下肢水腫、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現象,甚至會有腹水。肝臟功能嚴重受損,血液中膽紅素會增加,導致皮膚、眼白出現黃疸症狀。此時肝臟細胞癌變,已經出現腫瘤,開始會有嚴重腹痛的感受,有時會發生急性腹痛,腫瘤如果過大,患者也可能吐血。顏聖烈表示,平時養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體重維持在正常體位、不飲酒、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避免高熱量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每周定期運動等幫助體內代謝,遠離脂肪肝,即可避免肝臟病變,引發肝癌的風險。顏聖烈醫師小檔案:現職: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內科部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肝膽腸胃科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學經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住院醫師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研究員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內視鏡室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內科部主任日本自治醫科大學內視鏡中心研修日本順天堂大學肝癌消融術研修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消化系中心研修中華民國超音波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肝癌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內科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專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治療膽胰道疾病、膽胰道治療性內視鏡 (ERCP)消化性潰瘍、上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治療
-
2023-07-26 癌症.肝癌
不想手術也能把腫瘤清乾淨嗎?早期肝癌病人有哪些治療方式?
「聽說隔壁小陳肝癌末期去世了,但他三個月前不是還好好的嗎?」肝臟沒有神經,因此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通常病患出現症狀時,都已經進入晚期或末期。這時沒有根治性的方法能夠治療癌症,只能採取保守治療。事實上,早期肝癌是有機會根治的,故高危險群應定期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介入治療。下面將介紹早期肝癌的定義及有哪些根治性的治療選項。早期肝癌定義肝癌有許多分期系統,其中,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系統(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Classification,BCLC系統)為目前最廣為使用的依據。BCLC系統根據腫瘤大小、腫瘤數目、腫瘤侵犯範圍及病人肝臟功能將肝癌分為零(極早期)、A(早期)、B(中期)、C(晚期)、D(末期)五個期別。 根據BCLC系統,早期(A期)肝癌被定義為:.腫瘤顆數在3顆以內且每顆直徑皆小於3公分。.單顆腫瘤且直徑小於5公分。.腫瘤侵犯範圍:僅在肝臟組織內,未侵犯肝內血管。.肝功能正常。.日常生活能力未受影響。早期肝癌根治性治療選項根據腫瘤生長與侵犯的狀況,可以決定較適合的早期肝癌治療方式。較常見的方式有:「依照肝腫瘤位置分區進行肝臟切除」、「腫瘤消融或燒灼治療」、「肝動脈栓塞」等。這三種治療方式各有不同,以下將分別針對這些治療的過程及適用於哪些族群進行詳細的介紹。肝臟腫瘤局部切除(Hepatic resection)術肝臟腫瘤局部切除是早期肝癌治療方式中治癒率最高的,手術時會將腫瘤及其附近的肝臟區域一併切除。方式有肝葉切除(右葉切除、左葉切除、左外側葉切除、肝小節切除、廣泛性右葉或左葉切除)或楔狀切除(只根據腫瘤大小切除附近組織 ) 等。在評估上,醫師會根據腫瘤位置及腫瘤切除後剩餘的肝臟功能來決定手術切除的範圍。手術中,肝臟腫瘤切除後,會將切下的組織同步進行切片化驗,分為冷凍切片或是抽取腫瘤進行切片檢查兩種方式,能夠判別腫瘤的類型及惡性程度,同時確認切除是否乾淨,醫師會再根據結果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向。肝臟腫瘤局部切除的適用族群有一定的限制,通常用於:.無肝硬化、肝功能未受影響的早期肝癌病患。.腫瘤無轉移、亦無侵犯至血管。.腫瘤包膜或界線明顯、非瀰漫性的病灶。另外,由於要切除部分肝臟,若腫瘤位置太深會傷害到過多正常組織,因此較適合用於肝臟的表面病灶。肝臟腫瘤局部消融(Tumor ablation)術「醫生,手術風險會不會很高,不想做手術的話,有什麼其他的治療方式嗎?」事實上,能夠進行肝臟腫瘤局部切除的病患也經常能適用肝臟腫瘤局部消融術。相對於手術,局部消融的長期預後差不多,但較沒有侵入性,且治療傷口小、病患復原速度較快,也能保留較多肝臟組織,因此現在也廣為使用。肝臟腫瘤局部消融術運用「磁導航超音波定位」,先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精準定位腫瘤位置,在超音波下找到腫瘤,將探針刺入腫瘤後,使用無線電射頻電波或高頻率電磁波產生熱能破壞腫瘤及附近組織,讓細胞凝固性壞死。其中,無線電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或微波消融術(Microwave ablation, MWA)是目前最常用的局部消融方法。在適用族群上,基本上和手術切除的族群差不多。但由於要用探針插入組織,故較適合用於肝臟的深層病灶。而肝臟表面的病灶不易插入探針,較適合以外科手術切除。此外,肝臟血流豐富,容易帶走局部消融術的熱能,因此,若病灶太靠近血管,會建議先使用預防性栓塞術再進行消融,避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肝動脈栓塞(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術對於一些無法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的患者來說,可以選擇肝動脈栓塞。這個治療方式適用於腫瘤較大而無法通過消融治療(通常直徑大於5公分)且肝功能正常的患者。和肝臟腫瘤局部消融術同樣有治療傷口較小、保留較多肝臟組織的優點。肝動脈栓塞術是將血管栓塞劑注入供應腫瘤的肝動脈分支,阻斷癌細胞附近的血液供應,讓肝腫瘤缺血壞死。通常會請放射科醫師在病患鼠蹊部進行局部麻醉,從股動脈將導管置入,再送至肝動脈的目標位置進行阻斷。肝動脈栓塞術可以單獨進行或合併肝臟腫瘤局部消融術一同進行,亦可使用化療藥物進行栓塞,同時達到局部化療的效果,稱作「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結語相對於中晚期或末期肝癌,早期肝癌是有機會能治癒的。肝癌治療方式不斷進步,除了「肝臟腫瘤局部切除」外,也有非手術的方法如「肝臟腫瘤局部消融術」及「肝動脈栓塞術」等,醫師會根據疾病狀況協助病患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幫助病患達到最好的療效及最低的傷害。然而,由於早期肝癌沒有症狀,難以發現,故建議高危險族群要定期健康檢查,來提高肝癌的治癒率。肝癌的高危險族群包括肝硬化病人、慢性肝炎病人、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以及長期酗酒、有肝癌家族史者。若你符合上述族群,要至診所或醫院定期追蹤肝臟功能與狀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延誤病情釀成大錯!【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王鴻偉醫師】早期肝癌不想手術也能把腫瘤清乾淨嗎? 談早期肝癌的根治性治療選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15 癌症.肝癌
20歲女咳嗽不止竟是肝癌轉移 醫: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 3症狀恐已「肺轉移」
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 出現咳嗽、咳血恐已轉移肺臟依衛福部統計,國內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約為1.1萬人,好發年齡高峰期多為50歲以上,但臨床上仍有20、30歲發病的年輕個案。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三奇說,臨床上曾收治一名20多歲女性,經確診肝癌治療後控制病情,日前出現咳嗽症狀,原以為是感冒,但一個月後症狀並未痊癒,檢查竟罹患肺癌,再進一步檢查確定為肝癌復發,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提醒若出現咳嗽不止、咳血、胸痛等症狀應速就醫。陳三奇指出,該名20多歲女性,起初是覺得腹部悶痛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經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但日前出現咳嗽症狀,同時又有腹部悶痛,而先檢查罹患肺癌,進一步確定為肝癌復發,此時肝癌復發時,腫瘤約已有10公分,肺部轉移也出現7、8顆小腫瘤,所幸經標靶及免疫治療,病情獲得控制。肝臟「沉默器官」 早期症狀不明顯陳三奇表示,肝臟無痛覺神經,常被稱作「沉默器官」,肝癌好發原因,其中約6成是B型肝炎、2成是C型肝炎,其他為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因素所致,但如果體內已有病毒,再合併喝酒等行為,罹患肝癌風險將更為提高,而20至40歲發病個案,可能是出生時就遭到母親的垂直感染或基因所致,但此類個案於臨床上將為少見,肝癌如果以轉移至肺臟,可能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等症狀。陳三奇說,一般年輕族群對於肝癌往往較為輕忽,早期症狀也不明顯,若沒有定期檢查,很難早期發現,但若早期發現,可經手術、電燒等治療獲得痊癒。不過,當患者出現黃疸與急性腹痛,甚至整個肚子都已脹起來時,曾看過最大的肝癌腫瘤有20、30公分,占據腹部三分之一的空間,此時疾病多已進展至晚期。如何預防肝癌?陳三奇說,若要預防肝癌,目前衛福部國健署針對45歲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都可接受終身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若發現帶有B肝或C肝病毒,進而長期追蹤及治療,且平時少喝酒、少吃油炸食物、多蔬果、多運動,避免肝癌上身。目前對於晚期肝癌患者可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但有些病人對這些治療反應不佳。陳三奇說,所幸,近年肝癌治療加入免疫療法,於臨床試驗中,經標靶藥物治療的肝癌病人,再合併免疫療法治療,約有五成患者可將存活期延長到近2年,或是免疫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與過去治療相比都有許多進步,此外,治療副作用較輕,患者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7件事預防肝癌.不吸菸、不酗酒。.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度疲勞。.注射B型肝炎疫苗。.注重飲食衛生。.減少食用含有亞硝胺的食物。.不吃發霉食物。.肝癌高危險群(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或B、C 肝炎帶原者)應定期主動至醫院追蹤檢查。看完整疾病百科/肝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2-12-27 癌症.肝癌
金馬獎得主許志遠48歲肝癌逝 肝病權威揭肝癌成因及預防關鍵
知名音樂人、金馬獎得主許志遠(DJ Point)驚傳病逝消息,享年48歲。他曾在2018年以《地球最後的夜晚》拿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而今(2022)年不僅以《一家子兒咕咕叫》入圍金馬獎,也為《神人之家》貢獻配樂,據悉他是因為肝癌離世。肝癌的成因和症狀有哪些,預防肝癌又該怎麼做?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曾表示,肝臟是無聲的器官,肝臟病變患者不會有感,早期能夠發現的患者大多是長期控制B、C肝或定期健檢發現,等到不適才就醫大多是晚期,而晚期肝癌的治療效果有限,從診斷到死亡平均半年到一年,嚴重者三個月內就可能辭世。無聲殺手肝癌3大成因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曾表示,台灣肝癌的患者以「病毒性肝炎」為最大宗,大多是B、C肝的帶原者,其次為酒精性肝炎,第三位為脂肪性肝炎。台灣近年來積極找尋B、C肝帶原者,但推估仍有一半的B、C肝帶原不知道自身有病毒性肝炎,若能在早期發現,腫瘤小於3公分以下,透過手術治療幾乎可以完全根除肝癌。簡榮南表示,自知是B、C肝帶原的患者,約有六成會定期於門診追蹤,能幫助肝癌及早發現,但仍有四成的患者,雖然自知帶原卻未定時追蹤,成了肝癌未爆彈。‧肝癌成因: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除了肝炎、肝硬化,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亦顯示,脂肪肝、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是國人罹患肝癌的三大風險因子。林口長庚醫院肝臟研究中心主任葉昭廷曾表示,B、C肝在疫苗和藥物治療下,預期造成肝癌的風險會愈來愈低,下個世代的肝癌防治重點在肥胖、慢性病和脂肪肝。肝癌有症狀通常已晚期楊培銘表示,肝癌初期幾乎無明顯症狀,但是若是已經出現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又或是肝衰竭、肝昏迷,恐怕都已經是晚期肝癌,而晚期肝癌治療工具有限,導致死亡率極高,近年雖有免疫療法,但僅對20%的晚期肝癌患者有效,延長約39個月的壽命,但仍遠低於早期治療的效果。‧肝癌可能症狀:黃疸、腹脹、疲倦、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曾指出,罹患B肝、C肝及脂肪肝等患者,為肝癌高風險族群,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隨時掌握肝臟健康狀況。平時若出現體重減輕、腹痛、黃疸等症狀,或是長達一至兩個月容易累,「這是一個警訊,應速就醫檢查。」預防肝癌關鍵是找到它楊培銘說,「預防肝癌的關鍵就在於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想知道肝臟是否健康,必須靠抽血檢查,並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膽、胰、脾、腎臟等五大器官。楊培銘提醒,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年滿40歲以上民眾則應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才能及早發現腫瘤、根除治療。根據台灣本土研究,最快29天肝癌體積倍增,但大多數需要經過112天,也就是說,肝腫瘤長大一倍,約需4個月。楊培銘建議,有肝硬化的人每隔3到6個月就要追蹤1次,無肝硬化者則是每6到12個月追蹤,如此就算發現肝癌,通常腫瘤不會超過3公分,來得及做根除性治療。‧預防肝癌方法: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測、飲食少油膩、少喝酒、多運動、生活保持規律黃怡翔說,不論是早期、中期、晚期肝癌患者,若能好好接受治療,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可高達80%至90%,中期、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存活中位數時間分別為30個月及20個月,呼籲患者務必遵守醫囑進行治療。提醒飲食應少油膩、少喝酒、多運動、生活保持規律,避免罹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進而遠離肝癌。
-
2022-10-14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當年家屬跪求「救救我家人」,至今仍心痛!台灣阿「肝」許金川,寧失業也要消滅肝病
「不管你是班超、曹操或蔣光超,每年都該做一次腹超!」一提到近期推廣的腹部超音波活動,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馬上說出這段順口溜。人稱許P的許金川,以妙語如珠愛說笑話聞名醫界,肝基會很多Slogan都出自他的創意。自稱「台灣阿甘(肝)」的他行醫逾40年,寧願專長治肝病的自己失業,也希望「肝病在台灣消失」。台大醫院過去有個傳說,有兩位醫師不管時間多晚都能在辦公室裡找到人,一位是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另一位就是許P。許金川說,這麼拚命是因為自己是鄉下孩子,雖然讀了醫學院、當了醫師,還是想爭一口氣。家屬跪求「救救我家人」,為時已晚至今仍心痛。許金川三更半夜仍不歸營最著名的故事是:他第二年住院醫師時,台大引進當時最新的超音波儀器,放在婦產科。他非常好奇,只要有機會,就溜去婦產科對超音波「動手動腳」。後來甚至帶著腸胃科患者悄悄到婦產科照腹部超音波。黑黑的超音波影像裡有亮亮的光影,對他有極大吸引力,一有時間就去研究,常常忘記下班更忘記時間。後來台大引進更先進的儀器,他開始利用超音波揪出早期肝癌,並採取酒精注射法,讓肝癌細胞提早壞死。愈接觸肝病患者,愈發覺國人對這個國病的認識並不多,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肝癌末期。幾乎天天都會有家屬跪在地上哀求許金川「救救我家人」。曾有一位小學女老師,上課時吐血,才發現罹患肝癌,她先生哭著求許金川「一定要救我太太」,但為時已晚,許金川愛莫能助。幾十年後回想起那許多哀傷的景象,許金川依然心痛。肝病被當肝火旺,自服中草藥愈吃愈糟。台大是最早開始做肝病防治的醫院,從篩檢到衛教,一步步做。許金川說,當時國人深信肝病就是肝火旺,被診斷後常常自行服用中藥,或認為草藥能強健肝臟。台大醫院種植好多棵橄欖樹,病患與家屬爭相撿葉子,說是吃了會恢復肝功能,病情愈弄愈糟。推廣肝病認知的過程中,又發現患者對「感染」認知高度不足。從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肝癌,有所謂肝病三部曲,但從帶原到可能出現肝癌,至少十年,期間應有機會及早阻斷。許金川向台大恩師、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提議乾脆成立基金會,走出診間,運用各界力量加強宣導,或能夠及早發現帶原者,及早監測與治療。籌設基金會到處募款,「面紅耳赤」也要堅持。基金會需要足夠經費。許金川的家人回到他家鄉屏東東港向親朋好友募資一百多萬元,但遠不足成立基金會至少要一千萬元的門檻。恰巧當時有新聞報導敘述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成立基金會,更巧合的是兩位贊助者: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壽川、東帝士集團創辦人陳由豪,都是許金川在台大醫院景福門診看診的唯二患者。是不是也向他們兩位募資呢?許金川陷入天人交戰。因為許金川和兩位病患雖然相處如朋友,但是過去只有病患有求於醫師,現在卻要醫師向病人請求金援,許金川很為難,想不出來怎麼開口。「基金會不能半途而廢,」許金川鼓勵自己。在何壽川、陳由豪兩人看診前兩周,許金川終於發了一封電郵說明原委;但在診間看到兩位患者時,他面紅耳赤說不出一個字,好在兩人主動表示願意各自捐出五百萬元,幫助基金會成立。透過募資成立基金會的構想,一開始恩師宋瑞樓不很贊同。宋瑞樓告訴他,拿了別人的資源,就得付出代價。許金川警惕在心,但想到患者在病房跪下求他的身影,他終究還是選擇勇往直前。肝基會設立以來,在全國各個鄉鎮村里開辦免費肝病暨肝癌篩檢,公義的道路拓展得有聲有色,更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團體獎。笑稱醫界兩位「金川」,自己是沒人認識的那位。許金川說自己是任性又有想法的學生,住院醫師期間,時常被恩師宋瑞樓叫「扣誒(許的台語)」,提醒寫病歷。病歷室裡,要請住院醫師寫的病歷都放在籃子裡,籃子上註明住院醫師的名字。有一次,許金川發現他累積沒有寫的病歷數,居所有住院醫師之冠,再看看同事們完成的病歷都被收起來,他也把病歷收起來假裝完成,被恩師識破,少不得一頓訓示。後來,恩師拜託他優先看某一位患者,他因為這位患者不符合優先的定義而拒絕。他以為一直惹麻煩的自己會被記仇,恩師卻完全沒有。對於他成立基金會,宋瑞樓是永遠的支持者。醫界有兩位著名的「金川」,一位是許金川,另一位是去年獲得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的葉金川。同為金川,他常常開葉金川玩笑,說葉金川是走在路上大家都認識的金川,而他是走在路上沒人認識的金川。這次得知自己獲得醫療奉獻獎,許金川本想婉拒,但想到得獎可以有機會擴大宣傳「消滅肝病」,才高興地答應。訂下十年消滅肝病 ,推出免費腹部超音波篩檢。許金川訂下「十年消滅肝病」的目標,也推出「今年超了沒?免費肝炎肝癌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許金川解釋,政府喊出「2025年消滅C肝,感染率歸零」不等於消滅了肝病。肝基會推動40歲以上成人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B、C肝帶原者每半年一次,才能大幅減少肝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與禍害。從28年前成立肝基會至今,許金川沒有一天停下來。他希望十年滅肝病的目標如期達成,十年後的今天讓他親眼看見肝炎病毒消失,自己這輩子的努力能開花結果,台灣人不必再為肝病所苦。許金川小檔案年齡:74歲出生地:屏東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臨床醫學研究所現職: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董事長醫療財團法人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經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內科部肝膽腸胃科主任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美國國立衛生學院國立癌症中心研究員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癌症中心研究員主要事蹟:利用超音波及分子醫學從事肝癌研究。創立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舉辦免費肝炎、肝癌篩檢活動,宣導肝病防治觀念,並於民國84年成立「免費諮詢專線」。2006年起,與台大社工室、肝基會合作開辦「肝癌病友支持團體」。2021年開始推動40歲以上國人每年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活動。
-
2022-09-08 癌症.肝癌
糞便菌相 能預測肝癌免疫療效
檢測糞便細菌竟可有效預測肝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台北榮總研究發現,腸道中好菌相占比超過3成病患,不僅免疫治療反應佳,存活率也明顯較高。此研究成果為全球首度針對肝癌免疫療法與腸道細菌的研究。醫師表示,台灣為肝癌盛行區,此研究有助臨床醫師以非侵入性方式,預測肝癌病患接受免疫治療後的反應及存活率,以提供病患更適合的治療方式。北榮副院長侯明志說,許多肝癌患者可能無法接受手術、栓塞、電燒治療,免疫療法是近年的治療新選擇。據統計,國內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約1萬人,早期肝癌占4成,中晚期占6成,約1000至1500人需要使用免疫治療。北榮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2018年起針對接受免疫治療的41位肝癌患者,於治療前收集糞便檢體,先與17位健康民眾的糞便檢體,進行腸道微菌叢的次世代基因定序比較分析,後續另以33位肝癌患者的檢體進行分析驗證。研究發現,肝癌惡化患者糞便中,有較多屬於壞菌相的普雷沃氏菌,但對免疫療法有良好反應的患者糞便則以毛梭菌、韋榮氏球菌等好菌相占大宗,而毛梭菌豐富程度與患者糞便中的次級膽酸濃度有顯著相關。北榮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沛璋說,腸道好菌相超過3成,即多於壞菌相,肝癌患者治療反應率達52.6%,超過免疫治療一般反應率約25至30%,若好菌相與壞菌相各半時,治療反應率約為20%,但壞菌相多於好菌相時,治療反應率為0%。另好菌相多於壞菌相,患者存活率可達22.8個月,相較免疫治療一般存活率約15至16個月較長,死亡風險更可以降低70%。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鄭子豪說,這次榮陽交團隊最新研究,對於監測病人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助益,可以讓肝癌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此研究獲得今年歐洲肝病醫學會年會肝癌類別的最佳研究,並發表在國際「癌症免疫治療期刊」。
-
2022-06-16 醫療.消化系統
玩社群、走進偏鄉防治肝炎,吉立亞醫藥─亞太ALL4LIVER獎助計畫推動B肝識讀
肝炎被稱為台灣國病,事實上,眾多東南亞民眾均深受病毒性肝炎的威脅,為此,吉立亞醫藥啟動亞太ALL4LIVER基金,主題為「透過教育賦予力量」,供各國民間團體提出申請,希望在藥界、學界及民間NGO組織的齊心努力下,攜手達成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消除全球病毒性肝炎」目標。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懷壹擔任這次評選委員,他表示,這次遴選對象為非政府組織NGO團體,共有來自台灣、泰國、越南、菲律賓、香港、巴基斯坦、新加坡、印度、印尼、南韓及馬來西亞等國的民間團體、學術單位提案,均相當有特色。克服B肝防治困境 各國NGO團體多元化宣導肝炎防治分析發現,每個國家均面臨不同的B肝防治困境,例如,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民眾普遍對於肝炎仍存有錯誤認知,甚至讓感染者遭受歧視、污名化,被貼標籤。 獲獎的菲律賓NGO組織就以感染者為中心,透過LINE、FB 、IG、YouTube等社群媒體,連結政府、醫療、病患,結合社會心理支持,擺脫污名化,提高患者治療意願。另請社區意見領袖擔任「領航員」,透過眾多社交媒體,宣導正確的肝炎防治訊息,並引導患者進入治療機構。 相較之下,越南NGO團體在運用世代社群上,更顯活潑,貼近年輕世代,除了上述幾項社群,還請網紅、社區意見領袖錄製有趣的抖音短片,直接觸擊年輕族群。至於中老年人,則換成不同傳播工具,例如,計程車、電視、電台,透過廣告傳送肝炎防治與治療的正確認知。台灣部分,則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獲得肯定。楊懷壹表示,在國內,肝基會是社區肝病防治的重要力量,至各縣市巡迴公益肝炎篩檢,並特別針對弱勢族群進行抽血、超音波檢測,成效顯著。 至於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在肝炎防治上,同樣貢獻良多,且歷史悠久。 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赴偏鄉離島推廣防治,肝病篩檢數萬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資深義務諮詢醫師、高醫大講座教授余明隆表示,基金會成立迄今已25年,在中南部、花東等偏遠地區及離島,推廣肝炎防治,提供免費肝炎篩檢。在扶輪社及各地地方社團的協助下,大幅提升民眾對於B肝的正確認知。 以高雄梓官為例,為全台五大「C肝村」之一,高醫肝炎防治中心與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在20多年前調查發現,當地三成民眾感染C肝,甚至某些村落每3人就有1人為C肝帶原者。 為了讓梓官鄉親接受篩檢,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每年均舉辦大規模肝病篩檢,篩檢數萬人次。三年前更創立家戶篩檢,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地敲門拜訪,三年下來,已採檢5000多人,其中四成為首次篩檢,結果發現,肝炎盛行率明顯高於全國,且有六人已罹患肝癌而不自知。 結合社群媒體消滅肝炎!獲獎提案加強B肝識讀教育肝炎、肝硬化、早期肝癌幾乎沒有症狀,亟需提高整體疾病認知,余明隆表示,這次提案針對臨床醫療及一般民眾進行衛教宣導,加強B肝病毒識讀教育,給予民眾正確認知,前者以內科及家醫科醫師,以及一般護理人員為主。多年來,在高醫肝病防治團隊的支持下,定期舉辦研討講習,獲得不錯成效。 在一般民眾方面,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拍攝多支五至十分鐘的衛教短片,內容包含,肝炎感染、篩檢及治療等相關知識,於FB、IG、YouTube等社群網站播送。另製作30秒短視頻,濃縮主要訊息,除了在LINE群組廣為分享,並在肝炎篩檢及衛教等活動現場播放,提高參與者印象。 「透過社群媒體傳散肝炎防治訊息是必要的。」楊懷壹說,台灣大部分銀髮族都會使用LINE,傳遞訊息,如能製作以民眾為中心、淺顯易懂的衛教短片或圖卡,透過LINE群組發送,相信可讓更多中老年人瞭解肝炎的可怕,進而接受篩檢。 至於病友團體、NGO組織,則能改變民眾認知,透過分享肝炎患者親身經驗,以及「學長、學弟」等伙伴關係,由過來人講述自身治療甘苦談,讓新病人瞭解規律用藥的重要性,提高服藥的順從性。 另一名評審為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蘇東弘,他表示,在肝炎防治上,台灣走在其他國家前面,例如,最早公費全面接種B肝疫苗、公費給付昂貴C肝藥物,而肝基會、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等民間團體走入社區,鼓勵民眾篩檢肝炎。 B肝防治仰賴政府、社群、醫界繼續努力台灣為肝炎防治模範生,是否能夠提前達到「2030年消除全球病毒性肝炎」目標?蘇東弘說,確實有可能早一步攻頂,但必須先克服「治療經費充裕,卻找不到C肝患者」窘境,以及「B肝健保治療給付嚴格,導致部分需要治療患者未接受治療,或是尚未達到治療目標即需要停藥」等困境。 目前仍有許多B肝患者不知道自己感染B型肝炎,且對疾病認知不足而未定期回診追蹤,或是仍認為B型肝炎沒有抗病毒藥物不需要治療。這部分需要由政府、醫療機構及民間社群組織一起努力教育民眾。此外,這兩年多來遇到世紀疫情,需要如期回診的B型肝炎患者有減少的情形,一旦沒有繼續追蹤,下次再見面時,可能疾病已進展成肝臟腫瘤,甚至到了末期,令人不捨。台灣吉立亞醫藥總經理彭國書說,該公司於2020年展開「亞太ALL4LIVER獎助計畫」,首屆以B型肝炎為關注重點,鼓勵亞太區NGO團體,由藥界與民間組織攜手推廣肝炎防治,這次肝基會及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獲得獎助,相信在眾人努力下,讓更多民眾遠離病毒性肝炎的威脅。
-
2022-05-1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下班回來,老婆劈頭就罵:「都是你啦!叫你不要,你偏偏要靠過來!」老公:「怎麼怪我?我昨天自己做快篩才一條線!絕對不是我惹的禍!妳整天在外面東家長,西家短的……」老婆更生氣:「我讓你戴綠帽?」老公一頭霧水,原來老婆驗孕二條線,老公驗新冠病毒一條線,此「線」非彼「線」。疫情嚴重,人人自危,快篩幾條線成為國人最常說的話題。女性快篩二條線,如果是驗孕,真的是有人會喜,有人會憂。夫妻倆期待不同,一個要,一個不要,最難解決。如果夫妻倆想要做,但不要有「中獎」,要避免二條線,方法很多,但也不太十全十美。至於新冠病毒的二條線,大概沒有人會高興了,雖然目前國人大都有打過疫苗,因此感染後大部分症狀輕微,除非是小孩或未打疫苗的老人。不論是新冠的二條線或懷孕的二條線,檢驗快速又正確,國人也好,其他各國人民也好,已經成了常識。然而,有些疾病,例如有沒有癌症,就不像驗孕或驗新冠病毒那麼正確又方便了。健康檢查或醫院看病,醫師會叫你抽血、驗尿,不僅報告出來的時間要更多,而且也不太精準。例如台灣的國病──肝癌,可以驗血中胎兒蛋白,但末期的肝癌百分之十五不會高,三公分以下的早期肝癌,三分之一不會高。而新國病──肺癌,抽血驗胚胎抗原指數會高的機率更低了,即使它高了,也可能是大腸癌或胰臟癌等其他癌症。女性最惱人的癌症──乳癌,沒有抽血標記可快篩。男人最怕的攝護腺癌,雖然PSA(攝護腺特異性抗原)指數會高,但攝護腺肥大也會高,而且機率更高。因此,在我國人每日擔心快篩是否二條線之時,也要花一點時間了解人體這個肉身最可怕的敵人──癌症的相關知識,了解其預防及早期發現之道,才不會防了疫情,躲不了癌症,那就可惜了,也會令醫師興嘆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4-11 癌症.肝癌
慢性肝炎變肝癌 醫籲這一招可有效防發生
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機率高於一般人,南投一名陳姓B肝帶原者今年接受追蹤檢查,發現肝臟有2公分大腫瘤,確診為肝癌,及時施以無線射頻燒灼術治療才未惡化,恢復良好已出院。醫師籲肝炎患者定期篩檢診斷,將有效防堵肝癌發生。衛福部南投醫院指出,肝癌早期未必會有疼痛、摸到腫塊等明顯症狀,有症狀才做檢查時,通常已是中晚期,無法手術切除治療,傳統化療也不會有顯著療效,昂貴的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效果也相當有限,就是盡量延長患者生命的時間。其中,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隨著發炎及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罹患機率更比一般人高達5至100倍,而從B肝發展至肝硬化患者5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則達20%,C肝患者罹患肝癌機率則是一般人的15至20倍,C肝發展至肝硬化的患者每年肝癌發生率約3%,因此應定期篩檢追蹤。該院77歲陳姓病患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透過肝膽腸胃科進行追蹤,今年篩檢發現其肝臟有顆2公分大的腫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早期肝癌,所幸該科醫師黃耀光醫師盡快排定施予無線射頻燒灼術治療,病況恢復良好,目前也已出院。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黃耀光表示,肝癌的治療方式多,手術治療、酒精注射、栓塞療法、無線射頻燒灼術等,會依據患者的肝功能、腫瘤大小、腫瘤位置及腫瘤數量等狀況,溝通討論後,安排適合的治療方式。針對陳姓患者使用的「肝臟無線射頻燒灼術(RFA)」,也就是俗稱的「電燒」,是透過超音波影像導引定位,將電極探針插入肝臟腫瘤,利用熱能殺死癌細胞。與手術相比,電燒傷口較小、恢復較快,適合治療早期肝癌,治療效果好。對此,黃醫師表示,定期超音波篩檢、早期診斷是非常重要的,針對早期患者透過手術、電燒等方式可根除癌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有機會治癒,因此強烈建議B肝、C肝患者、酒精性肝炎及任何種類肝硬化患者都應定期接受篩檢。
-
2022-04-09 癌症.肝癌
B肝阿公驗出早期肝癌 「電燒」殺死癌細胞效果佳
77歲陳姓阿公今年初在南投醫院檢查,發現肝臟有顆2公分腫瘤,確診為早期肝癌,經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以俗稱「電燒」的無線射頻燒灼術,透過超音波導引定位,將電極探針插入肝臟腫瘤,利用熱能殺死癌細胞, 阿公治療狀況良好,已順利出院。黃耀光說,肝癌早期未必會有疼痛等明顯症狀,一般發現時通常已是中晚期,針對中晚期的病患,無法手術切除,化療也不會有顯著療效,甚至昂貴的標靶藥物治療及免疫治療對延長病患生命,也相當有限。陳姓病患是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機率隨著發炎及肝臟纖維化程度,是一般人5至100倍,B型肝癌發展至肝硬化患者5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可達20%,C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至20倍,發展至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發生率約3%。還好陳姓病患定期追蹤,才能在肝癌早期及時發現, 黃耀光醫師建議B型及C型肝炎患者、酒精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黃耀光醫師也表示,針對早期的患者,可以手術、電燒等方式根除治療,有機會治癒疾病。而與傳統手術相比,無線射頻燒灼術傷口小、恢復較快,對早期肝癌治療效果好。
-
2022-03-29 癌症.肝癌
沒BC肝病史 上腹痛檢查竟是肝癌 9旬男樂觀抗癌
台中90歲周姓男子過去沒有B、C肝炎,去年因上腹部不適就醫,意外發現4.5公分大的早期肝臟腫瘤,考量患者年紀太大無法承受手術,侵入性的動脈栓塞或電燒風險也很高,經接受2個月放射線治療配合免疫療法療程,胎兒蛋白指數降至正常值,肝腫瘤也幾乎消失,樂觀抗癌。衛福部台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廖志穎說,臨床上早期肝癌以手術、電燒及栓塞治療為主,但考量高齡長者體力較差,手術、電燒及栓塞都不適宜,藥物治療選擇也較少。化療對肝癌效果不佳,標靶藥物效果有限且副作用大,因此放射線治療與免疫療法就是一個最為安全的選項。廖志穎指出,台中醫院採雙免疫療法搭配血管新生抑制劑,大幅提升治療反應50%~60%,且副作用相對可被承受。肝功能越好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療時的白血球活性也比較好,配合免疫營養素的調理,與高劑量放射線精準破壞癌細胞,能大幅增加療效。廖志穎說明,周姓長者在接受15次的高劑量放射線療程配合影像導引精準定位,搭配每三周的免疫檢查點治療,輔以整合醫學免疫營養調理,周姓長者治療過程中,僅發生過一次的一級皮膚疹反應與輕微疲憊感,其他食慾、精神狀態都很好,體重也維持得不錯,可見高齡癌症患者,在醫療團隊細心的評估之下,仍可以找到最佳的治療組合,在抗癌路上凱旋歸來。
-
2022-03-15 癌症.其他癌症
62歲B肝帶原者追蹤發現肝細胞癌 手術切除恢復佳
62歲謝姓男子是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於衛福部苗栗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追蹤肝功能、血中胎兒蛋白檢測、腹部超音波檢查及影像學等檢查,上個月回診追蹤檢查時,發現肝臟影像學異常,會診外科並確診為肝細胞癌,病患經醫師詳細解說後,施行肝部分切除手術,目前術後恢復良好,已出院返家休養。苗栗醫院外科醫師高浩偉表示,肝細胞癌又稱肝癌,是最常見的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肝癌在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中排名第4,主要成因最常見是病毒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因此肝炎防治對肝癌預防相當重要 。高浩偉指出,早期肝癌因腫瘤小,基本上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如果等到有顯著徵兆,像皮膚變黃、腹痛、食慾不振、產生腹水或肝功能異常時,往往已是較後期的肝癌。肝炎帶原者無論是否有肝硬化,罹患肝癌風險比一般人高許多,國民健康署為強化肝癌防治,45至79歲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提供終身1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以守護肝臟健康。治療肝癌最有效方法是外科手術切除肝腫瘤,不要有任何癌細胞殘留,達到腫瘤廓清為主要目的,但有些情況如肝外轉移、嚴重肝硬化或侵犯大血管都不適合外科手術治療,需採其他醫療處置。高浩偉強調,肝癌治療後的定期追蹤極重要,目的是預防肝癌再復發,每3至6個月定期回診抽血追蹤肝功能指數、胎兒球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懷疑復發可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提醒民眾,自己或是親友是B、C肝帶原者,應鼓勵對抗病毒治療,一旦確診肝癌應充份與醫師配合,積極接受正規醫療,不要誤信偏方,尋求民俗療法,錯失治療黃金時期。
-
2022-01-05 癌症.肝癌
體重減輕、腹痛、黃疸、長期疲倦 醫提醒當心肝癌警訊
●肝癌警訊:體重減輕、腹痛、黃疸、倦怠●B、C肝及脂肪肝患者,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中期肝癌嚴重患者,應採用免疫、標靶藥物治療肝癌是無聲的殺手。依衛福部最新統計,去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肝癌排名第二。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說,罹患B肝、C肝及脂肪肝等患者,為肝癌高風險族群,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追蹤,隨時掌握肝臟健康狀況。平時若出現體重減輕、腹痛、黃疸等症狀,或是長達一至兩個月容易累,「這是一個警訊,應速就醫檢查。」大於11不適合栓塞療法台北榮總肝癌研究團隊統整該院過去10年臨床資料,提出「7-11」標準,定義中期肝癌嚴重度,並發表新治療策略。以患者單一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就不適合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小於等於7,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療效佳,若加總介於7和11,表示病人預後介於兩者間。此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Liver Cancer」。肝癌治療需依患者病情輕重程度,給予不同治療,當肝腫瘤小於5公分,屬於早期肝癌,往往沒症狀,此時可採用射頻電燒、微波及手術等方式治療;若出現症狀,腫瘤大於5公分以上,屬於中期肝癌或晚期肝癌,需採手術、肝動脈栓塞、免疫或標靶等治療方式。早期5年存活率可達8成黃怡翔說,不論是早期、中期、晚期肝癌患者,若能好好接受治療,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可高達80%至90%,中期、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存活中位數時間分別為30個月及20個月,呼籲患者務必遵守醫囑進行治療。提醒飲食應少油膩、少喝酒、多運動、生活保持規律,避免罹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進而遠離肝癌。85歲王先生罹患多發性肝腫瘤為中期肝癌,最大肝腫瘤達9公分,初次肝動脈化學栓塞效果不佳,考慮到栓塞恐造成肝功能下降,而選擇免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治療後腫瘤成功縮小至4公分,體能維持良好。「若肝癌單顆腫瘤超過5公分,或腫瘤顆數達3顆以上、最小腫瘤大小為3公分以上的多發性腫瘤,屬於中期肝癌。」黃怡翔說,中期肝癌無法經手術切除,標準治療為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但約二成至二成五患者腫瘤較大且顆數較多,不利栓塞療法。中期肝癌者復發率較高中期肝癌患者存活期和腫瘤控制率較差,腫瘤復發率也較高。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洪雅文說,近年肝癌免疫、標靶治療都有不錯的腫瘤反應率,副作用也不高,不用擔心肝衰竭風險,當腫瘤經治療縮小後,若有需要也可以再進行栓塞手術治療。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懿宬說,無法經手術治療的嚴重中期肝癌病患,可尋求免疫療法等藥物治療,不僅減少肝臟傷害,腫瘤控制也可達到更好效果。
-
2021-12-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8周就能治癒C肝 健保給付用藥、免費篩檢1趟完成
肝癌約8成來自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但肝沒有神經,早期肝癌幾乎難察覺。衛福部國健署去年9月起放寬成人B、C肝炎篩檢,45至79歲民眾可享終身免費一次B、C型肝炎篩檢,而C肝新口服藥治癒率高達九成、且副作用低,健保署亦給予藥物給付,盼民眾儘早篩檢、完成治療,遠離癌症病害。B、C型肝炎感染者需定期到醫院肝膽腸胃科,接受追蹤及治療,可有效降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機率。但根據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感染B、C型肝炎民眾有3成未就醫,分析原因發現,其中有6成為自覺身體健康、無症狀,2成為不知道應該要看醫生,1成為沒有時間就醫。衛福部國家消除C型肝炎辦公室流行病學研究組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盧勝男指出,台灣訂定2025年根除C肝目標,預估25萬名C肝患者,目前已治療13萬人,仍有一半患者未治療甚至未篩檢,然而藥物需早期介入才有效,若肝臟持續發炎變成纖維化,靠藥物也難治癒。盧勝男表示,要診斷是否感染C肝,會先檢查體內抗體,若呈陽性則代表感染過、不必治療,若帶有病毒才需治療。過去民眾需再次確認是否帶有C肝病毒,得再跑醫院一趟,現在為了加速篩檢,若已驗出有C肝抗體,醫療院所直接接續病毒檢測,有病毒再通知民眾需接受治療,省下民眾舟車勞頓。盧勝男指出,過去民眾治療C型肝炎,需掛消化專科、肝膽胃腸科醫師,但礙於感染C肝高風險、中高風險鄉鎮區,有7成缺乏消化專科醫師,因此今年10月健保署公告,開放所有科別醫師皆開立C肝全口服新藥,讓更多醫師協助民眾C肝治療。盧勝男表示,C肝口服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約20萬療程都由健保署埋單,只要穩定用藥8到12周即可完全治癒,治癒率高達98.4%。健保署統計,自2017年至今,補助C肝口服新藥已投入302.31億元經費。除了B、C肝炎以外,約有2成的肝癌病患,是由脂肪性肝炎等其他原因引起,造成脂肪肝的危險因子,包括營養攝取過多、肥胖、高脂肪食物、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以及缺乏運動,且脂肪肝沒有症狀,讓人難以察覺。國健署提醒,罹患脂肪肝應遵守醫囑,且定期回診,可透過減輕體重、健康飲食改善脂肪肝,並藉由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養成健康生活型態。
-
2021-08-05 癌症.肝癌
免疫治療+抗血管新生標靶 醫揭晚期肝癌組合療法
在台灣,肝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皆名列前茅,每年約有一萬名新診斷的肝癌患者。很多人都誤以為肝癌是B型肝炎、C型肝炎的專利,其實,所有慢性肝炎都可能導致肝硬化,並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例如很常見的脂肪肝、飲酒過量、糖尿病、抽菸、體重過重,或較少見的代謝性疾病(鐵沈著症、威爾遜氏症)等,都要提高警覺,小心防範「肝炎、肝硬化、肝癌」這樣的肝病三部曲。由於肝癌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所以有許多肝癌患者在發現時便已是肝癌晚期,腫瘤可能已侵犯肝門靜脈、轉移到淋巴結、或轉移到遠端器官。晚期肝癌可能出現腹脹、腹痛、水腫、體重減輕等症狀。針對肝癌,目前已有多項治療工具,但是在治療肝癌時,還必須將肝臟殘存功能納入考量。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需要負責處理多項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由於肝癌患者經常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在肝功能較差的狀況下,一方面要處理肝臟腫瘤,一方面還要盡量保留肝臟功能,讓肝癌治療充滿挑戰。晚期肝癌的組合療法,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臨床上常會使用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系統(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 Classification,簡稱BCLC stage)」來替肝癌分期,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系統會將患者全身健康狀態、肝癌腫瘤數量及性質、肝臟殘存功能分級納入考量。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系統中的BCLC stage 0為極早期肝癌,BCLC stage A為早期肝癌,BCLC stage B為中期肝癌,BCLC stage C為晚期肝癌,BCLC stage D為末期肝癌。較早期的肝癌可以考慮手術切除、酒精注射、動脈栓塞、射頻消融術等治療。中期肝癌、晚期肝癌的患者,因為已有多顆腫瘤,且可能已侵犯肝門靜脈、轉移到淋巴結、或轉移到遠端器官,所以會需要全身性治療。傳統藥物治療的反應率較低、副作用較嚴重,且對僅存肝臟功能的影響較大,很多患者恐怕無法承受。目前,「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療法已成為對抗晚期肝癌的一線治療選擇。免疫治療是運用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於1990年代發現免疫檢查點PD-1,如今免疫治療已被應用於癌症治療。免疫系統的T細胞上具有免疫檢查點PD-1,如果癌細胞上具有PD-L1,便能與T細胞上的PD-1對接,如此一來便能抑制免疫反應,讓癌細胞躲過免疫細胞的攻擊。免疫治療藥物能夠與T細胞上的PD-1或癌細胞上的PD-L1結合,阻止PD-1與PD-L1對接,免疫系統就會對癌細胞發動攻擊。另一方面,當腫瘤持續長大時,勢必需要消耗越來越多的氧氣及養份,因此腫瘤會分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簡稱VEGF),促使周遭組織長出新生血管,以獲得更豐富的血液循環。而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治療機轉就是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結合,抑制腫瘤周遭長出新生血管。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的組合療法,結合了不同的機轉對抗肝癌。納入17個國家的大規模臨床研究發現,組合療法有助延長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疾病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維持生活品質。巴塞隆納肝癌分期C或D的患者若需要接受全身性治療時,可與醫師討論,考慮使用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療法。貼心小叮嚀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症狀,需要藉助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才有辦法偵測到較小顆的腫瘤。除了B型肝炎、C型肝炎,如果有抽菸、脂肪肝、飲酒過量、體重過重、糖尿病等危險因子的民眾,都要定期追蹤、檢查,才能夠及早發現。提醒您,並非所有的肝癌都會讓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指數上升,所以不能只靠抽血檢驗喔!面對棘手的晚期肝癌,目前已可使用結合免疫治療與標靶治療的組合療法進行全身性治療,利用不同的治療機轉對抗癌細胞,有助延長整體存活期,並維持較佳之生活品質。原文:
-
2021-03-26 癌症.肝癌
根除早期肝癌 醫師建議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
63歲張姓婦人是慢性C型肝炎病患,定期回診以超音波追蹤狀況,在一次檢查中發現有嚴重肝硬化,且肝臟頂葉緊貼橫膈膜處有個近3公分大的腫瘤,電腦斷層顯示為典型肝癌腫瘤,幸好發現早,在醫師建議下她接受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第3天順利出院。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劉信誠表示,肝癌病人如果可以接受根除性治療,會有較好的治癒及存活期長的機會,目前根除性治療以熱頻燒灼術及切肝手術為主;熱頻燒灼術以小於3公分且遠離血管、膽囊、胃、腸的腫瘤為佳,有些甚至可局部麻醉就能完成治療,但如果腫瘤位置不佳、有較高的出血或臟器穿孔風險,或是多顆腫瘤,則建議以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進行,在腹腔鏡超音波引導下完成腫瘤燒灼,可大幅增加安全性,同時手術傷口小、恢復快。他指出,當腫瘤太大或壓迫到血管,就必須接受肝臟切除手術,醫師會依腫瘤位置及肝功能檢查結果,評估以傳統開腹手術或微創腹腔鏡手術來切除肝臟;比較2種手術方式,微創腹腔鏡切肝手術的失血率、輸血率、術後併發症發生率,比傳統開腹手術減少許多,術後的生活品質也較好,對年紀大的病人而言風險較低。劉信誠表示,過去許多接受熱頻燒灼術及切肝手術的病人,不少都是高齡長輩,因此年紀大不代表無法手術治療,重點是要早期發現,才能以微創手術早期治療。因此,建議有B、C型肝炎或脂肪肝的民眾,3個月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追蹤肝臟狀況確保健康。
-
2021-03-21 癌症.肝癌
2021癌症論壇/影像確診+消融手術 力求早期根治肝癌
在台灣,肝癌長期居癌症死亡首因,直到2004年才被肺癌超越,成為第二大癌症死因。台⼤醫院癌症微創介入中心主任黃凱文指出,肝癌死亡率極高的原因,在於確診時近半數病患已是晚期。近年來,由於先進影像助早期確診,以及微創消融手術的發展,使得整體死亡率逐漸降低。因此早期肝癌確診與早期介入,是提高肝癌存活率的最好策略。使用特異性顯影劑,有機會揪出早期肝癌。目前國內健保給付的甲型胎兒蛋白檢查與腹部超音波篩檢雖居功厥偉,但在準確度上仍有侷限。黃凱文說,日本長期使用包含胎兒蛋白、PIVKA-II等三種腫瘤指標,近年我國已將PIVKA-II納入健保,醫界也應用血液中游離癌細胞或DNA甲基化等生物標記來早期診斷。在影像檢查方面,2020年開始,台灣肝癌醫學會也建議將MRI核磁共振的肝細胞特異性顯影劑作為第一線的檢查工具,利用肝癌細胞不會吸收此類顯影劑的特性,在檢查影像上有機會出現明顯腫瘤陰影來確診肝癌,不過目前健保仍未給付。透過影像檢查確診的肝癌病患,如果腫瘤在三顆以內、小於五公分、無肝外轉移的病患,有機會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然而由於國人肝炎盛行之故,國內的手術可切除率只有15%~30%,不適合手術的病人,可以考慮微創消融手術作為補救。微創消融手術技術提升,根本清除癌細胞。消融手術技術難度較高,因此過去難以普及,如今各種導航工具、影像融合與人工智慧的開發,使得治療準確度與困難度大幅改善。台大醫院將CT、MRI資料運用軟體將影像立體重整成虛擬人體,在手術中用來定位腫瘤位置。黃凱文說,運用這類先進影像導引設備,醫師只要確保消融能量有效覆蓋所有腫瘤區域,治療結果可跟手術切除不相上下,達到清除癌症的境界,而且傷口幾乎只有一兩毫米的針孔大小傷口,一般病患隔天就可以出院。黃凱文說,四十年來全民接種B肝疫苗、近年開始廣泛施用C型肝炎藥物,普篩以早期確診肝癌、及早接受清除性治療,這一切都將導向肝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下降。因此醫界普遍預測,在大家努力下,民國120年之後,罹患肝癌人數及死亡率將會大幅下降,國病的惡名將不復存在。給癌友的一句話:你負責早期發現,剩下來的醫師來。
-
2021-03-11 癌症.肝癌
沒症狀也會罹肝癌 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保健康
每年有7800人因肝癌病逝,但多數肝癌早期沒症狀,出現不適已為時過晚。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今天呼籲,B、C肝帶原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年逾40歲民眾一年一次,遠離威脅。肝病堪稱台灣「國病」,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死因統計,民國108年全台有多達5萬人死於癌症,其中7800多人因肝癌病逝,高居10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實際上,早在93年以前,肝癌多年蟬聯10大癌症死因首位,歷經多年肝病防治工作,才退居第二。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今天上午舉辦「今年超了沒?全民腹超十年計畫」起跑記者會,肝基會董事長、肝病權威許金川表示,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許金川說,根據過去研究,肝腫瘤體積至少要花4個月才會長大1倍,顯示肝病患者只要每6到12個月追蹤一次、肝硬化患者每3到6個月追蹤一次,即便發現肝腫瘤,通常也不會超過3公分,還來得及進行根除治療。許金川說,早年多數台灣人不是B肝帶原者,就是帶有B肝抗體,代表肝臟曾被B型肝炎病毒感染過,可能早已受損,沒發病的B肝健康帶原者罹癌機率比常人高4倍,一旦演變成肝硬化則比常人高出100倍,成為台灣過去肝癌主要成因,直到政府75年推動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才大幅降低B肝帶原。他指出,除了B肝,C肝帶原、肝炎患者也是一大高風險族群,長年受病毒影響難免會發生慢性發炎,因而產生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進一步發生肝癌,唯有定期追蹤,超音波及抽血雙管齊下,才能在腫瘤還沒有長大、出現症狀之前就先找到它。許金川表示,為了不讓憾事一再發生,肝基會將在全台推動腹部超音波檢查,腹部超音波簡單、不痛、沒有輻射、確診率高,是篩檢肝癌最重要的利器,除了呼籲B、C肝帶原民眾每半年檢查一次,年滿40歲的民眾無論有沒有B、C肝帶原,每年都應該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今年65歲的簡慶銘沒有B、C型肝炎,多年來因中度脂肪肝定期做腹部超音波追蹤,108年做完超音波後被醫師發現可疑病灶轉診至台大醫院,確診有4公分的膽管癌,但至今毫無症狀,緊急動刀切除,去年追蹤又發現肝臟有2顆2.9公分肝腫瘤,正因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讓他及早發現癌症,及早治療。許金川強調,肝臟內部沒有神經,就算肝炎發作也不容易感受到痛,早期肝癌除非剛好長在肝臟表面,不然大多也都沒有症狀,必須靠肝臟檢查才能發現,目前台灣B肝、C肝帶原者至少有200萬人,都是肝癌高風險族群,除了腹部超音波,也建議搭配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至少一年做一次,遠離肝癌危機。
-
2020-12-16 養生.聰明飲食
1毫克就致癌!這種劇毒物質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1毫克黃麴毒素 ,就是致癌劑量!有毒!黃麴毒素 ,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心!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毒素!發霉的花生玉米黃麴毒素藏在發霉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毒素。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濕潤的環境下,一旦霉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建議:1.每次少買點,不要“存”,以免霉變。2.因為黃麴毒素以孢子形式傳播,食物容易牽連霉變,而且黃曲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如果您發現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3.家裡有食物殘渣的邊邊角角也要清洗乾淨。變質的米飯別以為做熟了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毒素的!孟立娜營養師:我身邊就有常年吃剩飯菜的長輩40多歲就患癌症的事例,為了不浪費,他經常吃已經有些異味的米飯,要知道,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毒素!可能他的患病跟這個習慣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至少這個習慣並不健康,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建議:做飯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當天吃完,不留剩飯菜。發苦的堅果瓜子中最大的安全風險來自黴菌,比如致癌的黃麴毒素 。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霉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建議: 吃到霉變的、發苦的堅果千萬別犯懶,一定要馬上吐出來。沒洗乾淨的筷子很多家庭也都有這個習慣,筷子用到細縫發黑都不捨得扔掉,洗碗布也完全沒有形狀了,還在努力服役。而年輕人的早期肝癌可能跟我們使用的筷子有關。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毒素,但我們平時使用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的筷子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霉變了,黃麴毒素就藏在裡面了。裸筷子、漆筷子都容易開裂藏食物殘渣而產生黃麴毒素。建議:1.最佳選擇是鐵筷子,很難出裂痕,也就不會有食物殘渣。2.平時洗筷子的時候要記得先泡一泡,軟化上面的食物殘渣,以便容易清洗掉。劣質芝麻醬你愛吃的芝麻醬、花生醬,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毒素 。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可比發霉花生難識別多了。小作坊自榨油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霉,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毒素。去殼的花生直接堆在店裡,裸露在空氣中。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內部已出現黃麴毒素,而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步驟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步驟,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即使自己選料,也可能會出現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問題,以及存在高致癌物黃麴毒素的問題。久泡的木耳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條一度很火的新聞,一位消費者因為食用泡發了三天的黑木耳,導致食物中毒,出現多重器官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送醫後醫生判斷,很可能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後續嚴重後果。但木耳在泡發過程產生何種細菌或毒素,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和判斷。可能有哪些微生物毒素呢?譬如黃麴毒素、青黴毒素等。一般人應該也不至於泡那麼久,單拎出來這條也是為了提醒大家,就算不是谷豆、沒看到霉斑,也不能放鬆警惕認為是安全的呀。讓黃麴毒素離你的生活遠點兒!生活竟然這麼不安全?很多人就說了,我在鍋裡好好地蒸煮食物不就可以“消毒”了?可還真不是這樣。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黃麴毒素破壞,因為黃麴毒素裂解溫度為280℃。只有達到280℃的時候,才能滅活,一般的烹飪方法都不能消毒。連消毒也無法消滅黃麴毒素,怎麼辦?連消毒碗櫃都不行,黃曲霉素對紫外線有抵抗力。除了前文提到的幾個建議,擅長於肝癌領域的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腹部外科主任醫師趙建軍提供了兩個小技巧:1.油熱了先加鹽做菜之前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幫消除一定量的黃麴毒素。如果我們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鍋裡加熱後,並放入少量食鹽,攪拌10~20秒,這樣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食用油裡的黃麴毒素。食鹽對黃麴毒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黃麴毒素。2.多吃點綠葉蔬菜多吃綠葉蔬菜可以讓我們平時不小心吃下去的黃麴毒素失效一部分,因為葉綠素能夠阻止黃麴毒素吸收,預防肝癌。(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11-07 科別.一般外科
高齡長者肝腫瘤 肝癌微創手術可完整切除保肝
高齡者如果罹患肝癌是否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呢?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劉信誠表示,現行肝癌微創手術傷口小、恢復快,只要長輩健康狀況評估良好,術後恢復狀況不會輸給年輕人。大千醫院指出,84歲的劉姓老翁是C型肝炎帶原者,因腹痛就醫發現右肝臟長了一顆15公分的腫瘤,安排腹腔鏡右側肝葉切除手術,完整將肝腫瘤切除,後續追蹤無復發跡象。94歲徐姓老翁抽血檢查發現胎兒蛋白指數有異常,檢查發現橫膈下的肝臟高處有3公分腫瘤,經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將腫瘤燒融,術後恢復良好,指數也正常。兩位長者術前評估心肺及肝功能都正常,且天天能勞動或運動,因此接受手術治療都有很好成效。劉信誠表示,肝癌治療包含根除性治療(手術、熱頻燒灼術、冰凍術、肝臟移植)及緩和性治療(栓塞術、標靶治療、免疫治療); 手術治療一直是肝癌主要治療方式,可完整地將腫瘤切除,有效降低復發率。傳統手術會在上腹部留下至少30公分傷口,術後疼痛感常讓病人拒絕咳痰及下床活動,嚴重甚至導致肺炎、延長住院、增加死亡率。微創手術相對傷口小、疼痛較輕微、術後復原快、傷口感染低,這些好處對高齡長輩尤其重要。他表示,大千引進新型腹腔鏡諧波手術刀、高解析度腹腔鏡超音波及各式腹腔鏡手術凝血醫材,能在高畫質腹腔鏡下安全進行肝臟組織及血管的剝離,大幅增加腹腔鏡肝臟手術的可行性及完成性,由於慢性肝炎是肝癌高危險因子,且早期肝癌治癒率非常高,因此建議有B型、C型、酒精性肝炎的病人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期。
-
2020-08-29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死亡人數創新高!!專家籲:別忽視這動作保安康
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38年排行國人首位死因,去年(108年)奪走50,232條寶貴性命,占整年度所有死亡人口28.6%,與歷年相比,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更創下新高。統計指出,108年十大癌症死亡排名與前年無太大差異,除胰臟癌及卵巢癌排名往前進,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30,543人,女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19,689人,顯示男性死於癌症人數比例約為女性的1.5倍!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三種致命癌症,是男性癌症死亡排名前三名,也同樣長年久居國人癌症死因排名前三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衛福部國健署為國人做好健康把關,鼓勵民眾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提供國人40歲~64歲的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檢服務。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利用率最低者為40~44歲族群,且男性僅兩成(20.6%)使用免費成人健檢服務,成為最輕忽健檢重要性的族群。錢政平指出,可能與40歲的男性開始步入熟齡階層,多數人經濟能力也開始穩定,不少男性更是正值事業顛峰期,同時擔任公司要職及需兼顧家庭經營等重要階段,反而容易忽略自身的健康狀態。錢政平提醒,因為現代人飲食不正常,加上生活壓力大,常常慢性病已找上身卻不自知。唯有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提早發現早期病灶,才能在疾病發展擴大之前加以控制!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皆有不錯的預後五年存活率。錢政平建議,可利用高階影像儀器檢查,如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磁振造影(頭頸、腹腔、骨盆腔實質器官腫瘤篩檢)、腸胃內視鏡(胃癌、大腸癌篩檢)。以第一期肺癌為例,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可達76%;腫瘤大小在2公分以下的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後五年的存活率可達80%;國人發生人數最多且好發於男性的大腸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高達90%、第二期也可到80%。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 錢政平
-
2020-08-13 癌症.抗癌新知
早期肝癌存活率 最新統計嘉基領先全國平均值
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統計,早期肝癌民國102年到106年平均治療存活率為59.87%,嘉義基督教醫院為63.84%,不僅領先全國平均值,也高於醫學中心,嘉基採「肝癌電燒」,降低治療危險性,一名劉姓男子利用電燒治療肝癌,當時住院僅4天,已5年未復發,許多朋友都不知道他得過肝癌,感謝嘉基讓他恢復健康身體。嘉基院長姚維仁、胃腸肝膽科醫師陳柏岳等人今天透過「嘉基早期肝癌存活率優於全國」記者會,慶祝近5年的亮眼成績,院方也以牛肝示範電燒狀況,被治癒的劉男也現身說法。劉男說,他是65歲的退休勞工,本身患有慢性C型肝炎數十年,過去由於沒有症狀,並未定期追蹤,5年前,他因稍感疲憊,前往嘉義基督教肝膽科求診,發現代表肝癌指數的胎兒蛋白暴增,於腹部超音波下發現3公分的肝癌,接受肝癌電燒治療,又服用C型肝炎的新式口服抗病毒藥,將困擾數十年的C肝病毒清除,如今都未復發。陳柏岳表示,過去的早期肝癌患者,多半只能接受開刀切肝或是風險更高的換肝手術,對於年紀較大、體能較差或是無法承受重大手術的患者而言,是高危險性治療,嘉基讓早期肝癌患者接受「電熱射頻燒灼術」,也就是俗稱的「肝癌電燒」,得到相當大的成效。陳柏岳說,肝癌電燒的最大好處,就是對於中小型的肝癌,可以達到與開刀或換肝相同的治療成功率,在患者身上只會留下微小的電燒針傷口,住院時間多半只有3到5日。陳柏岳表示,嘉基對較大型的肝癌,也能採取多針燒灼治療,2年前引進最新的肝癌微波治療,肝癌清除更迅速,也買入最新的腹部超音波機型,可以融合患者的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搭配去年台灣剛引進的超音波顯影劑注射,幾乎可以讓所有肝臟內躲藏的腫瘤全部現形。
-
2020-07-07 科別.消化系統
B肝帶原沒追蹤…突見肝腫瘤
65歲林先生B型肝炎帶原超過30年,但過往並無定期追蹤檢查,近來因食欲愈來愈差,因此就醫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一顆約三公分肝腫瘤,再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診為肝癌。經射頻燒灼術治療後於門診持續追蹤,至目前未發現肝癌有復發情形。台灣為肝癌高度盛行國家地區,最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位居台灣十大致死癌症第二位,不可小覷。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肝硬化,都會增加肝癌發生率。肝癌最讓大家輕忽的是,其發生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和病識感,因此有上述症狀的病人都應定期接受肝臟追蹤檢查,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此可增加生存機率。在選擇肝癌治療方法前,必須先考慮腫瘤大小、數目、位置、肝硬化的程度、是否有肝臟外轉移、是否有血管侵犯及其他身體狀況等,才能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式。早期肝癌病人,可以考慮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或肝癌射頻燒灼術(俗稱電燒治療),而肝臟腫瘤數目在3顆以下且都不超過3公分,或是單顆且最大5至6公分左右的病人,可以考慮接受肝癌電燒治療,特別是不願意或不適合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病人,肝癌射頻燒灼術是一種很好的治療選擇。至於中晚期肝癌病人,能夠接受手術切除或電燒的機會不多,因此治療效果比較差,也容易復發,中期肝癌病人可以考慮肝動脈栓塞或肝動脈灌注化療,而晚期肝癌病人可以選擇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通常早期肝癌病人因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不容易發現,建議有慢性肝病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病及肝硬化的病人,都要定期接受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最好能每半年一次,倘若真的發現肝腫瘤,必須與和消化科主治醫師共同討論日後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及早發現,永絕後患。
-
2020-05-15 癌症.肝癌
顏清標換肝救命 醫師提醒肝癌3大防治重點
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標哥)驚傳罹患「肝癌」,於高雄長庚醫院接受換肝手術,讓國人再度感受到肝癌的震撼!醫師提醒,肝癌因為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容易被忽略,死亡率相當高,但是事實上卻是最容易防範的癌症之一,只要記住三大要點。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胃腸肝膽科醫師許秉毅表示,肝病素有「台灣國病」之稱,一年奪走了近一萬兩千條人命,在國人罹患的惡性腫瘤中,「肝癌」雄據了癌病死因的第二位。他表示,肝癌是一個「最容易被疏忽」,但也是「最容易被防範」的癌症。因為肝是一個沉默的器官,沒有神經,早期肝癌沒有症狀,等到因為肝癌感到全身倦怠、體重減輕食慾變差、噁心、嘔吐、黃膽或右上腹痛等時,肝癌往往已大於7公分,早就藥石罔治。肝癌固然令人聞之色變,但是它並不像其他癌症一樣產生的莫名其妙,絕大多數的肝癌發生於所謂的「高危險群」!例如在台灣90%的肝癌都源自於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者。而經由「超音波」及「甲型胎兒球蛋白」檢查可輕易篩檢出肝癌,而小於3公分的肝癌大多數是可以有效治療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儘早建立一套固若金湯的「肝癌主動防禦系統」,要有效地攔截肝癌並非難事!許秉毅表示,「肝癌主動防禦系統」是他發明的名詞,主要是將「汽車主動防撞系統」的觀念運用於肝癌的攔截,其關鍵要點有三:一、 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肝癌的高危險因子是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C型肝炎病毒帶原者、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比較可惜的是有三分之二受肝炎病毒感染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肝癌的高危險群,建議在國小6年級、大一及出社會後每5年定期抽血檢查,了解自己是否有B型或C型肝炎上身。二、 積極防治肝炎 : 如果是C型肝炎患者,趕快接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C型肝炎治療非常有效而簡單,只要2-3個月的口服藥就可以輕易根除C肝病毒;如果是B型肝炎帶原者且肝功能指數超過正常值2倍,也請趕快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一天一顆藥,可以大幅降低肝癌發生的風險;如果有酒精性肝炎,戒酒是遠離肝癌的唯一方法。三、 定期篩檢肝癌,持之以恆:在臨床上最有效偵測肝癌的工具是「超音波」和「甲型胎兒球蛋白」,超音波可以偵測80%以上的肝癌,而甲型胎兒球蛋白可偵測約60%的肝癌,二者相輔相乘,是目前篩選肝癌上的尖兵利器。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帶原者以及任何慢性肝炎患者最好至少每半年作一次肝癌篩檢;而肝硬化患者日後發生肝癌的機率高達1/4,必須每3個月作一次檢查;至於不具高危險因子的人不妨每1-2年作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以了解是否自己是否有肝癌或其他腹部器官的癌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