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新型冠狀病毒
共找到
927
筆 文章
-
-
2020-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義大利151醫生染疫不治 專家:距離比口罩要緊
義大利全國外科醫師與牙醫聯合會(FNOMCeO)今天指出,自2月以來已經有超過150名醫生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不治。衛生專家並警告,戴口罩不是絕對安全,保持距離更重要。根據醫師聯合會的統計,醫生染疫病故在4月9日達100人,目前則有151人。義大利官方統計,今天新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死亡病例333人,累計2萬6977人;另外通報新增1739起感染病例,這是3月上半月以來單日的最低數字。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已宣布,下週一開始逐步解除管制措施,民眾自3月9日以來首度可以到戶外散步。另外,多數商店與其他企業將自5月18日重開營運,但餐廳「內用」要等6月1日開始,酒館和酒吧也一樣。此外,義大利與其他國家正在辯論,民眾在戶外是否應全天候戴著口罩,甚至人不在密閉空間也要戴?義大利強制規定在公共運輸系統、商店應戴上口罩。義大利國家衛生院院長布魯塞弗羅(SilvioBrusaferro)告訴媒體,在街上,如果民眾想要保持距離有困難時,就應該戴上口罩。但口罩「不能讓人有錯誤印象,以為可以安全有效對抗新型冠狀病毒」。他說:「這是額外措施,更重要的是個人衛生和保持距離。」
-
2020-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型冠狀病毒危險併發症 血栓風險高
41歲的美國百老匯男星兼電視演員尼克柯戴羅(Nick Cordero)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加護病房待了近3週,最後醫師們不得不截除他的右腿。尼克柯戴羅的血流因血凝塊而受阻,這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另一項危險的併發症,已在中國、歐洲及美國的第一線報告中陸續出現。可以肯定的是,加護病房患者之中,會基於不同原因出現所謂「血栓事件」,但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身上的發生率遠高於其他預期。紐約大學朗格尼醫院(NYU Langone Hospital)重症照護醫師布羅斯納漢(Shari Brosnahan)告訴法新社:「我在加護病房曾有一些40歲的患者,他們手指裡有血塊,看起來像是要截掉,但除了病毒之外,沒別的原因需要截掉手指。」這些患者中,有一人的雙腳和雙手都苦於血流缺乏,布羅斯納漢預料截肢在所難免,否則血管會嚴重受損,最後四肢末端自行脫落。血塊的存在不只是對四肢危險而已,還可能進入肺部、心臟或腦部,並造成致命肺栓塞、心臟病及中風。「血栓形成研究」(Thrombosis Research)期刊近期刊登一份來自荷蘭的報告,研究員發現184名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中,有31%患有血栓併發症,就算截肢等極端情況很罕見,這也是「非常高」的數字。紐約長老會醫院(New York-PresbyterianHospital)醫師比克德利(Behnood Bikdeli)組織一群國際專家研究這個議題,結果刊登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ACC)。比克德利說,專家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發生血栓的風險很高,可能需要預防性地接受血液稀釋劑,甚至在進行成像測試之前就要這麼做。專家們尚未完全釐清確切原因,但比克德利提出幾點可能的解釋。首先,症狀嚴重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患者通常也患有心臟或肺部潛在疾病,而這些疾病本身的血凝塊發生機率就比較高。其次,接受重症照護會讓患者更易形成血凝塊,因為他們長期待著不動,這就是為什麼專家鼓勵大家在長程班機上多多伸展活動。現在也已知道,2019冠狀病毒疾病與稱為「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的異常免疫反應有關,一些研究顯示,這種異常反應也與血凝塊發生機率較高有關。此外,新型冠狀病毒本身也可能造成血凝,這在其他病毒引發的疾病中已有先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週發表一份報告提到,病毒可感染器官及血管的細胞內層,或稱內皮細胞層(endothelium)。理論上,這種現象也可能會干擾凝血過程。
-
2020-04-2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熱搜關鍵字能知各國疫情發展速度? 頂尖國際期刊分析原因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台灣的防疫表現備受國際肯定。不過,除了政府在許多方面積極超前部署之外,民眾良好社交距離、群聚時戴上口罩、社交距離、洗手都是非常尋常與有效的防疫方式。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109)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3週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 特別是台灣在這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於我國防疫工作有著極大助益。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IF=6.10)。值得注意的是,搜尋關鍵字「口罩」則與疫情爆發的速度沒有顯著相關性。 林煜軒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並透過界定這21國關於語言精準性以及民眾搜尋關鍵字的使用習慣等方式,在2月19日疫情快速爆發前3週(1/29-2/19)這段期間,透過Google搜尋關鍵字「洗手」搜尋量增加天數,與接續3週該國確診新冠病毒病例數進行時序關聯分析。 研究發現,如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且「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相關係數=0.70, P值<0.001),即使調整「洗手搜尋量增加」定義的參數,依然維持顯著的負相關(相關係數= -0.46~ -0.70)。 一般民眾會在Google搜尋洗手,不僅代表民眾接收到政府在防疫工作上積極傳達「勤洗手」的衛教資訊,進一步顯示民眾會主動搜尋「洗手」來取得更多相關資訊,像是搜尋洗手的人也會搜尋洗手液、正確洗手的方法、新型冠狀病毒等相關知識,無形中也提升民眾的健康識能,促使民眾調整自身的觀念與行為。(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防疫要勤洗手! 洗手後還要做「這件事」才不白洗 常用酒精搓手傷皮膚! 不想得富貴手最好用這方式潔手
-
2020-04-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在指揮中心100天/阿中的淚 與如光的感謝信
2020年1月20日,再4天就是農曆新年,因為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這個年並不寧靜。衛福部疾管署在1月20日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投入防疫戰場。過去將近100天採訪的日子裡,見證了疫情帶來前所未見的變化,也深刻感受到從醫護人員、民眾到疫情指揮中心齊心齊力抗疫的感動。「沒有人想要生病」「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生病。」還記得2月6日台灣首例武漢肺炎病患出院、寫下親筆信感謝一事嗎?相信那時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國民眾看了很高興,而在指揮中心記者會現場的我與醫藥同業們,振奮又不捨。振奮的是,在新冠肺炎仍無藥物、疫苗可救治的情況下,我們有了康復者;不捨的是,首位確診患者所背負的壓力與關注,讓治療不只是治療,怕的更是民眾「獵巫」式的找尋。不過在信末「打破台灣的零,我很抱歉,謝謝所有防疫和醫護人員」,讓我相信不只該患者、所有的確診患者都能走過、挺過這一回。新冠肺炎疫情最初在去年12月,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爆發,隨後在今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演變成一場全球性、如「瘟疫」般的疫情。曾被估疫情第二嚴重在這場疫情中,台灣也無法避免的受到影響,隨疫情延燒,曾有美國醫療專家預估,離中國相近不遠的台灣將成為疫情第2嚴重的國家。「但我們沒有」,台灣目前確診案例遠少於南韓、日本、伊朗、義大利等國,到昨日僅429例確診,並保持連續14日本土零確診;外界多認為是防疫作為嚴謹、超前部署的「台灣經驗」而使疫情相對平穩。台灣第一個確診者為55歲女台商,1月20日抵台後主動通報身體不適,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就醫,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從此,台灣展開了fighting。台灣與中國間的溝通聯繫,即便是人道救援,也不免染上政治色彩。在等了又等的情況下,第一批武漢台商在2月3日深夜包機抵台,不過其中1名發燒台商於4日確診,成為台灣第11例確診者。為了包機一事近兩天、48小時未闔眼的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宣布該台商確診個案時,一度哽咽落淚,不只是在現場的記者,相信連電視機、網路前收看的全台民眾心都揪了起來。但陳時中也說「大家第一個時間聽到都很沮喪,但也覺得帶他們回來是正確的,不要讓他們留在武漢不好的醫療環境,接回來或許可以救他一命。」他再度哽咽,並說很抱歉,沒做好情緒控管。晚報記者要超前部署身為晚報記者,面對每天下午才召開的疫情記者會,不能因此「無能為力」,除了對疫情發想出新面向採訪外,也得緊追前一天疫情的新進度,但追出新聞後,其角度「拿捏」也相當重要。在此得特別感謝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久以來建立的默契,舉凡「北市首間高中停課」、「症狀輕微者改一採」「磐石艦多人有抗體」等事件或措施,多能讓晚報在第一時間掌握先機、確認疫情發展,讓讀者搶先得知最新訊息。
-
2020-04-27 科別.精神.身心
紓壓五字訣 正能量防疫
新冠病毒傳染遍及全球。社交活動、休閒娛樂、交通運輸、上班上課等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幾乎所有人一輩子生活都未曾經歷如此廣泛的壓力。面對疫情蔓延,人們出現恐慌、害怕、焦慮等負面情緒是在所難免的,在壓力源未能快速解除的情況下,心理調適是相當重要的。防疫應該從「心」做起,尤其面對疫情壓力,建議可以依照國際災難創傷專家Steven Hobfoll等人提出的「安、靜、能、繫、望」五字訣來紓解壓力:一、安:促進安全面對新型態的傳染疾病,建議可適度蒐集新型冠狀病毒的知識及疫情資訊,增進了解。但須留意訊息的正確性,亦不要過度關切,以免引發更多恐懼及不安感。二、靜:促進平靜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有不安及失控感,除了恐慌、害怕、焦慮等負面情緒,也可能出現失眠、頭痛、胃痛等身心症狀,為了平衡身心狀態,應盡可能從事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平靜或安定的活動,有助平定心情。三、能:促進效能對於未知的新冠肺炎疫情感到有失控感,此時應該要增加自我效能感。例如,近日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分享自製餐點的文章,就是一種重拾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四、繫:促進聯繫隨確診人數增加,人們逐漸減少外出及參與聚會,然而仍可以利用網路或電話維持與他人的聯繫,互相表達內心感受與想法,彼此支持、鼓勵,藉此減少孤獨感。五、望:灌輸希望當防護工作均適當執行,且配合政府防疫相關政策外,也要多強化正向心理,時時灌注希望感。可常常告訴自己疫情將會逐漸減緩,抱持「全民合作,戰勝疫情」的正向能量,可有助提升面對疫情的韌性。
-
2020-04-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際繪本大師以愛防疫!新冠病毒防疫繪本免費下載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你曾為了不知如何向孩子解釋病毒而煩惱嗎?國際繪本作家薛弗勒(Axel Scheffler),與英國童書出版社Nosy Crow合作,邀請疾病學者、醫師齊力策畫防疫繪本,供大眾免費下載閱讀並轉發分享。中文版由三民書局出版,同樣供大眾免費下載。薛弗勒以「古飛樂」、「皮皮與波西」系列繪本馳名國際。「作為兒童插畫家,面對疫情,我問自己能為全世界的小讀者做點什麼?」他表示,這場疫情危機前所未有,因此對於每個孩子和家庭來說,取得正確而可靠的資訊極為重要,創作此書「希望能為孩子帶來知識和快樂。」他與專家學者共同合作的「Coronavirus: A Book for Children(新冠病毒:給孩子的書)」,供大眾免費下載閱讀並轉發分享。同時授權三民書局以電子書形式出版本書之繁體中文版「病毒來了,我該怎麼辦?——新冠病毒防疫繪本」,希望讓各地小朋友都能了解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對日常生活造成哪些影響,以及如何保護自己與他人。三民書局另邀請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以醫學專業角度審訂中譯本。黃瑽寧表示,「知、緩、愛」是他在疫情當中不斷強調的防疫精神。「知」代表「知識就是力量」,永遠都是防疫的第一步;「緩」,則是希望病人放慢速度,越慢越好,讓醫療的動能,能夠保持照顧好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而「愛」,就是不要再為了恐懼、焦慮或自私而防疫,而是為了愛為了關懷,為了讓身邊的人都能過得更好。黃瑽寧表示,希望透過這本繪本的分享,讓孩子們也一起理解發生了什麼事和理解彼此,讓大人和孩子一起努力用愛防疫。●「病毒來了,我該怎麼辦?」即日起可在三民網路書店(www.sanmin.com.tw)與三民粉絲團,及博客來、Google Play等電子書平台免費下載。三民網路書店另有學習單可供家長與學校下載使用。
-
2020-04-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建仁與母校分享抗疫 施景中:開心這樣的人當副總統
副總統陳建仁昨日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之邀,在總統府與該院院長馬侃希(Ellen J. MacKenzie)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進行視訊會議。陳建仁以「台灣典範: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題,表示台灣願意、也正積極與各國合作共同對抗疫情,創造三贏。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昨深夜在臉書對此事發表感想。他說開心台灣有這樣的人當副總統外,並提起在台大醫學系求學時,曾上過陳副總統開的課,課講的很棒,且永遠笑容滿面。施景中說,昨與家人一起吃批薩、炒麵,看新聞。新聞播出美國排名第一的醫學院Johns Hopkins的教授,和我們聖殿騎士大仁哥連線對談,談台灣的防疫經驗。Johns Hopkins也是陳副總統的母校。施景中憶起,他在大三時上過陳副總統開的課,當年沒有用Power Point,他都是用白板筆寫在白版上,手寫字體很恭整很漂亮,看了很舒服。他會盡量坐到前排去,除了看清楚白板的字,更是督促自己不要打瞌睡。施景中說,那時陳已在中研院身兼要職,但還是幫我們這些什麼都不懂的大學生上課;並回想起偶爾在男二舍附近碰到老師,跟他點頭示意,大仁哥永遠都會回報以最溫暖最甜美的笑容。當年這樣的老師不多,大都是點頭快快走過。話題一轉,電視新聞又播出,美國總統川普說要把消毒水打入患COVID病患的肺部,幫助病人解毒。施景中說,他看到坐前排的美國防疫專家,嘴巴張大大地,坐立難安。而正當全球對中國檢查試劑、或醫療用品不符品質需求,紛紛掀起退貨潮的同時,紐約州長古莫宣佈將使用台灣製的COVID檢驗試劑,除了檢驗準確外,也大幅減少操作步驟,更將檢驗時間縮短到一個小時內就有結果。 施景中說,在這最亂的時代裡,他以台灣這塊土地為榮。
-
2020-04-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怕新冠病毒跟著回家?專家教你如何「正確」洗衣服
關於新冠病毒的特性、存活力,還有很多疑問。但很多人一定想知道,病毒會跟著我們的衣物回家嗎?它會在衣服上存活多久?怎樣洗滌才能避免病毒汙染屋內?美國赫芬頓郵報邀請醫師和流行病學家,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參考作法。Q.冠狀病毒可以在衣服上存活多久?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說法,冠狀病毒主要是藉由呼吸道飛沫傳播,較少透過被汙染的物品傳播。但是,CDC也指出,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在多種材質的表面(包括衣物)上存活數小時至數天。美國公共衛生專家Carol Winner指出,衣服可能夾帶呼吸道飛沫,飛沫顆粒會隨時間流逝而乾涸、降低病毒活性,但我們並不確定它會存活多久。Q.有哪些特定的衣物材質,更容易讓病毒藏身?紐約醫學院健康科學與實踐學院院長、前CDC首席醫學官Robert Amler說,病毒活性的持續時間取決於織物材質。某些材質有許多孔洞,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多孔材料的纖維會捕獲病毒顆粒,使其乾燥、破裂。家庭和急診醫師Janette Nesheiwat博士指出,所有材質的衣物都可能受病毒汙染,但聚酯纖維(polyester)等材料,保留病毒活性的時間會比透氣的棉質衣物更長,這類衣物的清洗要特別注意。公衛專家Winner強調,到目前為止的研究,都顯示冠狀病毒在紙板、鋼、銅和塑料上存活的時間較長。「美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告訴我們,某些病毒的活性,在塑料和不鏽鋼上可以維持兩、三天,在紙板上24小時,在銅上則為4小時。」Winner提醒,衣服上的鈕扣、拉鍊和其他配件,可能是由這些材料製成。Q.該用冷水還是熱水洗衣服?Georgine Nanos醫師認為,如果你的洗衣機有熱水裝置,盡可能使用熱水洗衣服,或讓洗好的衣物在烘衣機裡待久一點,有助於殺死病毒。但她也警告不要使用沸騰的水洗衣服,不但會破壞某些衣服的材質,也可能增加燙傷的機率。Q.多久該洗一次衣服?有些人的習慣是等洗衣機堆滿才洗衣服,但公衛專家Winner建議,當你仍須每天去上班,或到過擁擠的地方、參加過聚會,最好更頻繁的清洗衣物。「如果到過擁擠的地方,回到家後立刻脫下衣服,然後放進洗衣容器或洗衣機中。」Winner也提醒,經常清洗外套是明智之舉,「如果使用肘部或袖子接觸經常使用的物品,以及可能被汙染的表面,例如電梯按鈕、扶手和門把手,應該每天洗衣服。」Q.現在去自助洗衣店安全嗎?有些租屋族沒有洗衣機,必須到自助洗衣店洗滌。會不會因此把病菌帶回家?公衛專家Winner認為,只要做好正確的預防措施,就是安全的。這些措施包括戴手套、洗手、不觸摸臉和對使用的機器表面進行消毒。如果沒有手套,記得在離開時對手部進行消毒,並在回到家後立即用清潔用品洗手。至於從公共洗衣槽拿出的衣服,會受病菌汙染嗎?專家認為不用擔心,經熱水、洗衣精充分洗滌的衣物是可以殺死病毒的。潛在的問題反而是在自助洗衣店接觸到的人,以及可能殘留在機器表面的病毒,這也就是為什麼使用機器前,最好先做好消毒。Q.沒有洗衣機,手洗安全嗎?Georgine Nanos醫師說,使用手洗的水溫要達到華氏80度(約攝氏27度)以上。但她仍然建議,使用洗衣機是最能殺死病毒的方法。防毒洗衣重點●使用熱水洗衣服,但別用沸騰的水。●讓洗好的衣物在烘衣機裡待久一點。●使用清潔劑洗衣服,如果是白色衣物,可加點漂白水。●手洗衣物的水溫要超過攝氏27度。但仍建議使用洗衣機清洗為佳。●到過擁擠的地方,回家請立刻脫下外套並清洗。●聚酯纖維等材料,保留病毒活性的時間會比透氣的棉質衣物更長。
-
2020-04-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無證據顯示 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不會再染疫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已經康復並產生抗體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不會再次染疫。世衛在進行科學簡報時警告各國政府,不可對曾經染疫的人士發出「免疫通行證」或「無風險證明書」,因為這是否確實無從保證。世衛指出,這項作法事實上可能會增加疫情繼續傳播的風險,因為已經康復者可能會忽視採取標準防疫措施的建議。智利上週表示,將著手發放「健康護照」給認定已康復的染疫人士。一旦篩檢確定體內已產生抗體因而對病毒免疫,即可立即重返工作崗位。但世衛表示,已持續查看抗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反應的證據。根據路透社統計,全球累計約有280萬人確診、19萬6298人喪生。世衛指出,多數研究顯示,康復的染疫人士會產生抗體,然而其中某些人血液裡的中和抗體含量非常低,顯示細胞性免疫可能也是康復的關鍵因素。
-
2020-04-25 新聞.健康知識+
吃太鹹心血管負擔大! 5妙招讓你減少鈉攝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行(COVID-19),日前《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慢性病會增加新冠肺炎的致命風險,且直指「心血管疾病」為慢性病致命風險第一名!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數的31%。 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及心肌梗塞)和中風等。一般認知預防心血管疾病就是避免或減少對於高油脂食物的攝取,但還有一項飲食地雷千萬要注意,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表示,「鈉」攝取也要留意,吃太鹹容易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血管中的水份也會相對增加,血管壁的壓力就會連帶增加造成高血壓。根據國健署105年統計數據,成人每日食鹽攝取量男性平均為9.6克、女性平均則是7.6克,男女平均攝取量皆超出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食鹽或1茶匙食鹽)。尤其是國人飲食習慣大多以鹹食為主,若再加上餐間的鹹食零嘴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攝取「鈉」超標,以常見零食舉例:罐裝約163克的原味洋芋片鈉含量大約816毫克,佔單日鈉攝取量的34%;一包114克的鱈魚香絲鈉含量約2411毫克,一整包吃下去就直接超標單日攝取量。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但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缺乏運動習慣、不均衡飲食習慣所引起的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肥胖、抽菸及飲酒等因素。潘富子建議,5項飲食減鹽方法,避免攝取鈉過多:1、減少使用調味料(鹽巴、醬油)以天然食材或辛香料(檸檬、蔥薑蒜等)取代。2、少吃加工食品(罐頭食品、香腸、火腿等)。3、少吃含高鹽分的食物(醬瓜及其他醃漬物等)。4、避免喝太多味道濃郁的湯(日式拉麵的湯頭、豬骨湯)。5、若有高血壓問題者要記得維持低鹽飲食,而不是完全不吃鹽。每日應維持2~4克食鹽的攝取量,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可參照為改善高血壓所設計的「得舒飲食法」。延伸閱讀: 長期吃海鹽、岩鹽  代謝出問題? 胃癌確診多為晚期! 除了吃重鹹 ,還有8項危險因子要提防
-
2020-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讓顧客保持社交距離 日銀行派超可愛貓咪陪你坐
為了防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衛生單位宣導民眾無論在室內還是戶外都要保持社交距離。日本一間銀行在店內的長沙發放上自家吉祥物玩偶,用可愛的軟性訴求請顧客間隔坐。產經新聞報導,日本的里索那銀行(りそな銀行)神奈川縣內的一間分行裡,在三人座的沙發中間位置放上自家的吉祥物貓咪玩偶「りそにゃ」,變相讓顧客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有顧客看到後相當驚豔,在徵詢行員同意後將照片PO上網,網友大讚好可愛,並盛讚這間分店的用心。此政策也漸漸被同體系的分行仿效。因疫情影響,遠端或在家工作的人漸增,很多人也有了通訊地址更改的需求,里索那銀行呼籲顧客可多加利用網路銀行辦理手續,若非必要無須親自到實體店面。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濫用藥品比染疫更危險 醫師建議把握3原則安全抗疫
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世界各國如火如荼研究發展治療用藥,台灣更不例外,目前對於國內疫情掌控的成效,已成為全球爭相討論的標竿對象。但在網路資訊發達的年代,國人容易取得未經證實的相關資訊,倘又未經醫師處方,私自使用藥物或使用非治療所必要的藥物,將造成個人健康及功能上的危害。目前被報導的治療用藥,包含抗生素及抗病毒等藥物,但尚未完全證實確切的治療機轉,國外卻有因過度恐慌,而私下購買服用致死的案例發生。濫用藥品,可能導致比感染肺炎更具嚴重的危害,面對疫情,我們將如何避免藥物濫用,可以把握以下三個原則,讓防疫期間,用藥安全不間斷。1、勿恐慌、勿聽信傳言:小心謹慎,但無須過度惶恐,不聽信或傳播未經證實之傳言,勿聽信偏方或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2、依醫師處方指示用藥:如有疾病,請依醫師開立處方內容,正確服用藥品,不應隨意要求開立,不囤積藥品。如有用藥相關問題,應先請教醫師或藥師。3、戴口罩及勤洗肥皂水:確實配合防疫期間相關規定。
-
2020-04-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紐約新冠肺炎重症 用呼吸器死亡率仍88%
一份研究發現,在美國紐約州最大醫療體系「諾斯威爾保健中心」內,需要用到呼吸器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重症患者,近88%最終仍告不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研究發現諾斯威爾保健中心(Northwell Health)收治的確診患者,整體而言21%最終病故;裝上呼吸器的患者中,有88%的人病故。呼吸器能幫助罹患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無法自主呼吸的患者把空氣吸入肺部,也被認為是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病患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另有其他小型報告也指出,需要用到呼吸器的患者不太可能存活。諾斯威爾保健中心范士丹醫學研究所(Feinstein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醫師李察遜(Safiya Richardson)和同僚發現,研究中的患者僅12%需要呼吸器。不過這項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顯示,若演變為重症,患者的前景都相當不樂觀。研究團隊檢視諾斯威爾保健中心5700名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入院治療患者的電子醫療紀錄,其中有明確結果者(出院或死亡)共2634人。醫療紀錄也映證醫界先前所言,即發展為重症的患者本身多有慢性病:57%的人有高血壓,41%肥胖,34%有糖尿病。研究人員指出,病故者生前若患有糖尿病,較沒糖尿病者更有可能裝上侵入性機械式呼吸器或進入加護病房。此外,研究也證實男性患者死亡比例大於女性,且18歲以下的患者無人死亡。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症仍相當複雜;所有患者中約1/3出現發燒,17%呼吸急促,不到3成的患者需要額外供氧。患者平均住院4天後可出院。14%患者會進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3%需要密集洗腎,21%死亡。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研究僅能取得約半數患者的結果,仍可能有更多用到呼吸器的患者後來得以存活,如此一來,目前88%死亡率的數字確有可能降低。
-
2020-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衛院帶領生技國家隊 藥品疫苗試劑支援平台成立
提升我國新冠病毒疫苗、試劑、藥物研發速度,國衛院透過支援平台,領航國內業界、學界一起組織國家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平台小組組長司徒惠康表示,該平台已成立一個月,已有多家業者申請支援,盼能扶植我國的在藥物、檢驗試劑、疫苗研發等發展。司徒惠康表示,該平台包括生物檢體資料庫平台,外界需要生物檢體,需要全面收集機制,2月6日收到指揮官的指令,2月7日立即邀集各醫療驗所、專家、學者討論且訂定SOP,決議生物檢體採集以血液檢體為主。司徒惠康表示,不管是鼻腔與咽喉槍試體,採及運送等過程都有生物安全疑慮,因此這個平台蒐集血液檢體為主,目前收集74個血液檢體,有7個機構來申請,其中為4個業界、3個學界,目前2個案子會提供檢體進行後續研發。司徒惠康表示,平台的另一部分是整合全國可操作活體病毒的P3實驗室,包括中研院國衛院長庚成大等多個機構,過去有CDC核准的P3實驗室會一起進行整合平台。截至目前為止,已收集20件案例,主要來自業界,不管是試劑開發、藥物與疫苗研發,也包括駐外單位國際合作的案子,後者會經過評估後分給藥物組、檢驗組或疫苗組,有各自的審查委員,非常快速審查後提供媒合,把需要活體檢驗產品媒合醫療院所,盼能把研發與上市時程作最好的推動與支援。此外,指揮中心協同經濟部於4月10日舉辦「新冠病毒檢驗醫療器材研發產品驗證徵案說明會」,向各企業與研發機構介紹本平台,當天會議有100多位業界人士透過蒞臨現場或視訊會議方式參與討論,說明會各項資料已公布於平台網站上(網址: https://covid19platform.nhri.edu.tw/ ),供各界自行下載參閱;如有相關疑問,也可以電子郵件洽詢:COVID19platform@nhri.edu.tw。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國內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研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疫情初期已成立專案團隊,積極研訂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參考文件,並公開文件與諮詢專線,主動輔導國內指標性研發團隊。在指揮中心一級開設後,也將該專案團隊納入,協助相關申請案審查。另我國訂有藥事法第48-2條第1項第2款及特定藥物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4條相關規定,可供廠商依循提出緊急公共衛生需求之醫療器材專案製造申請,此機制類似於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機制,以科學、合理、防疫需求為原則,加速國內研發且具有一定品質效能的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上市。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一個人最多可忍受多長時間不出門?日調查40歲者最不耐久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已超過3個月,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或禁足令,民眾只能被迫待在家裡,無法進行正常社交和日常活動。日本有機構釋出一項數據,調查一個人最多能忍受自我隔離多久。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野村證券14日根據內閣府去年針對流感疫情,釋出一項上千人的調查,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有36.9%的人能「自我隔離」一星期不出門,18.9%的人能忍受兩星期,15.4%的人僅能忍受2~3天。野村證券將這項數據進行加權計算,平均下來一個人能忍受14.4天不外出進行實體社交活動,這其中也有年紀和世代的分別,40歲左右的人能忍受的時間最短,為12天;70歲以上者能忍受的時間最長,為18天。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至今仍未趨緩,尤其在歐美地區更是嚴重,許多國家嚴格禁止民眾外出進行非必要的活動。一開始很多人以為不用出門在家宅著很愉快,但時間長了卻產生不少負面效應,包括因與家人相處時間變長而吵架失和、離婚率提高、成天在家看新聞導致憂鬱消沉等等。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雲林台大今起提供檢驗新冠病毒核酸 每日最高檢測30件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防疫能量再升級,院方引進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儀及自動核酸萃取儀,即日起可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驗,每日最大檢驗量能可達30件。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長黃瑞仁說,院方目前是疾病管制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檢驗機構,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定義,4月2日起擴大社區採檢對象,篩檢量較清明假期前增加8成多。因此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監測,和提升診斷能力並適時調高應變措施,院方耗資200萬元引進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儀,以及自動核酸萃取儀,大約4到5小時即可獲知檢驗結果,不必再送往外縣市檢驗。黃瑞仁說,以往檢體送外縣市,報告出爐時間需48小時,若院內可以自行檢驗,時間大幅縮短,當天就能得知結果,節省醫療成本,也更快速確認病患狀況,未來雲林縣檢體都能送到院方檢驗。院方檢驗醫學部主任謝月貞表示,院方超前布署、預置醫檢師檢驗人力,如發生全國疫情爆發時,每日最大可負荷量能可達60件,訓練7位醫檢師儲備應變戰力,以最快及最佳的檢驗能力來因應疫情變化。雲林縣長張麗善說,雲林縣如今有能力自行檢驗新冠肺炎病毒,能夠即時提供準確檢驗結果,增進防疫整備的戰力,讓整體檢驗品質再提升,也讓縣民享有更快速醫療服務。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搜「洗手」愈多確診數愈少 國衛院發表研究成果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特別是台灣在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國內防疫工作有極大助益。國衛院指出,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台灣的防疫表現備受國際肯定。不過,除了政府在許多方面積極超前部署之外,您知道這跟民眾勤洗手的習慣也有關係嗎?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周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特別是台灣在這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國內防疫工作有極大助益;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 (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 IF=6.170)。林煜軒團隊分析,透過界定這21國關於語言精準性以及民眾搜尋關鍵字的使用習慣等方式,在2月19日疫情快速爆發前三周 (1月29日到2月19日)期間,透過Google搜尋關鍵字「洗手」搜尋量增加天數,與接續三周該國確診新冠病毒病例數進行時序關聯分析,研究發現,如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且「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相關係數=0.70,P值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發現:「洗手」搜尋次數 可預測新冠疫情爆發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造成全球超過兩百萬人染病,台灣相對較低的確診和死亡人數的防疫表現備受國際關注。這樣的成績除了有賴政府的作為,民眾對洗手的重視也是關鍵。國內一項研究就發現,「洗手」在網路被搜尋的次數,可以預測未來疫情的爆發速度。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週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發現,例如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且「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而台灣在這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於防疫工作有著極大助益。研究人員認為,民眾主動搜尋「洗手」的行動,代表能取得更多相關資訊,像是搜尋洗手的人也會搜尋洗手液、正確洗手的方法、新型冠狀病毒等相關知識,進而促成良好的防疫成效。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又有新特殊症狀?COVID腳趾「有時會發癢,有時會很痛苦」
新冠病毒的多變性到現在還讓專家持續摸索中,愈來愈多種非典型症狀讓醫師在第一時間無法判斷出確診。今天又有醫師在臉書社團PO文提醒,腳趾出現類似水痘或麻疹的疼痛腫塊,很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要多加留意。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今(22日)在臉書社團《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教學FB -林口長庚兒童急診》引述美國兒童皮膚科醫師的呼籲指出,「COVID腳趾」可能是無症狀患者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跡象,據美國芝加哥安·羅伯特·H·盧裡兒童醫院的兒科皮膚科醫師艾米·帕勒博士指出,他已看到許多青少年及兒童的新冠病毒患者腳趾上有病變或疼痛的腫塊,這種類似水痘或麻疹的病變,可能在一隻腳趾上,也可能全部在腳趾上,並可能出現在腳的頂部或底部,病變為鮮紅色,也可能變為紫色,「有時會發癢,有時會很痛苦」,而他們通常沒有任何其他新冠病毒感染跡象。艾米·帕勒希望提醒第一線醫師,這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一種新的特殊症狀,要多加留意別忽略了。目前很多患者在第一時間自述沒有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常被以為是無症狀感染者,但從愈來愈多的案例症狀發現,除了最常見的發燒、乾咳、倦怠之外,症狀愈來愈多元,現在味覺嗅覺異常及腹瀉都已納入最新的感染通報採檢定義中。
-
2020-04-22 科別.骨科.復健
120公斤壓垮膝關節 術後行走自如
體重120公斤的劉姓婦人行動不便,必須有人攙扶,換了人工關節還是走不動,才接受減重手術,術後3個月瘦了25公斤,終於可以行走自如。劉婦說,「早知道就應該先減重,膝蓋也許可以用更久。」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提醒,疫情嚴峻期間,千萬不要因為待在家,「多吃、少動」的生活型態,讓身體肥一圈而增加負擔。60歲劉婦表示,體重一直是自己的大問題,但怎樣都瘦不下來,10年前朋友就推薦接受減重手術,卻總是考慮很多,等到無法行走,骨科醫師建議兩邊都要換人工膝關節,手術先換了一邊,沒想到還是得靠旁人扶著走路,才痛下決心接受胃繞道手術。李旻憲指出,婦人手術後3個月減了25公斤,體態輕盈後,不僅可以自己走路,連降血壓藥也從每日3顆減到只要1顆,血壓就能維持正常,原因就是減重讓血液輸送面積縮小、心臟負荷變小,降血壓藥也就可以跟著減量。很多「超重量級」的人有意採取減重手術,卻很擔心手術風險。李旻憲說,任何手術都一定會有風險,但目前醫療科技發達,手術風險跟著降低,台中慈濟醫院採用醫療級高畫質、高解析度影像整合式微創手術設備進行手術,比傳統內視鏡更清晰,對血管辨識度更高。李旻憲提醒,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最近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高危險群,感染後病情往往會迅速惡化,在家防疫也要少吃、多動,維持健康體態,達到身心強壯。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援贈200萬片口罩抵日 大橋光夫:衷心感謝
台灣援贈日本的200萬片台製醫療級口罩運抵東京成田機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今天表示,對於總統蔡英文及台灣朋友溫暖的鼓勵與支持,他衷心感謝。大橋光夫透過新聞稿指出,台灣努力防止疫情擴大的同時,仍毅然決定提供包含日本在內許多國家及地區寶貴的醫療物資,對於蔡總統強烈的使命感,以及台灣朋友們互助合作的精神,他深受感動。大橋光夫說,在因應國際衛生課題方面,不應有地理上的空白,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努力與台灣這個日本極為重要的夥伴及友人,持續保持緊密溝通與合作。大橋光夫表示,誠如蔡總統所言,日本與台灣曾攜手共度地震及颱風等許許多多災害。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此一人類共同威脅,深信日本這次一定也可以與台灣一同攜手、加強合作,以打贏這場仗。日本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疫情持續擴大,目前已累計超過1萬1000個確診病例、超過260人死亡。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將「緊急事態宣言」實施對象從原本的7都府縣,擴大到全日本47都道府縣,期間同樣到5月6日止。為協助日本對抗新冠肺炎,台灣日前宣布援贈200萬片台製醫療級口罩,今天上午已由華航貨機運抵成田機場。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今天就援贈口罩一事再度公開向台灣致謝。安倍晉三和菅義偉近日重申,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0)、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
-
2020-04-21 養生.健康瘦身
120公斤婦太重難行走 動手術3月瘦25公斤
體重120公斤的劉姓婦人行動不便,必須有人攙扶,換了人工關節還是走不動,才接受減重手術,術後3個月瘦了25公斤,終於可以行走自如。劉婦說,「早知道就應該先減重,膝蓋也許可以用更久!」台中慈濟醫院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提醒,疫情嚴峻期間,千萬不要因為待在家,「多吃、少動」的生活型態,讓身體肥一圈而增加負擔。60歲劉婦表示,體重一直是自己的大問題,但怎樣都瘦不下來,10年前朋友就推薦接受減重手術,卻總是考慮很多,等到無法行走,骨科醫師建議兩邊都要換人工膝關節,手術先換了一邊,沒想到還是得靠旁人扶著走路,才痛下決心接受胃繞道手術。李旻憲指出,婦人手術後3個月減了25公斤,體態輕盈後,不僅可以自己走路,連降血壓藥也從每日3顆減到只要1顆,血壓就能維持正常,原因就是減重讓血液輸送面積縮小、心臟負荷變小,降血壓藥也就可以跟著減量。很多「超重量級」的人有意採取減重手術,卻很擔心手術風險。李旻憲說,任何手術都一定會有風險,但目前醫療科技發達,手術風險跟著降低,台中慈濟醫院採用醫療級高畫質、高解析度影像整合式微創手術設備進行手術,比傳統內視鏡更清晰,對血管辨識度更高。李旻憲提醒,少吃、多動是減重不二法門,最近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高危險群,感染後病情往往會迅速惡化,在家防疫也要少吃、多動,維持健康體態,達到身心強壯。
-
2020-04-21 科別.呼吸胸腔
新冠肺炎跟一般肺炎有什麼不一樣?為何肺阻塞病患要特別防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對於肺阻塞患者來說,更要特別留意。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阻塞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大部分肺阻塞病患本來肺部功能就已受損,這些病患在急性感染之後,可能得住院,造成呼吸衰竭的風險亦比較高。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建議病患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記得戴口罩、多洗手,而且要遵從醫囑,正確使用藥物。常聽到的肺炎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差異為何?肺阻塞患者因肺臟較不健康,罹患肺炎的比例較常人高4倍〔1〕 ;更有數據指出,每十個人中最少有一位三年內會再罹患肺炎〔2〕,需要特別留意。張晟瑜醫師解釋道,一般來講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或黴菌等病原侵入肺臟所造成。目前廣受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不同的地方是,病毒性肺炎會在肺臟裡或肺臟外出現一些非典型變化。肺阻塞併發症嚴重的病毒性肺炎的病程進展比較快,在胸腔X光上的表現跟常見的細菌性肺炎不太一樣,即使痊癒後,部分病患肺臟會出現纖維化的變化。病毒性肺炎所造成的發燒可能比較高,且合併有肌肉痠痛、關節痠痛、頭痛等症狀。少數病毒性肺炎可能引起人體比較強烈的自體免疫反應,有點像免疫風暴,導致肺部細胞死亡,這也是許多病患在痊癒後出現肺部纖維化變化的主要原因。肺阻塞急性惡化,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樣,都會出現咳、痰、胸悶等症狀,患者應如何辨別?如何應對?張晟瑜醫師指出,無論是肺阻塞急性惡化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會出現咳、喘、痰、胸悶等症狀,不容易辨別。但是病毒性的肺炎,除了有呼吸道症狀,還可能有發高燒、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肺阻塞急性惡化時可能沒有發燒,或是輕微發燒。 出現相關症狀時,建議要盡快就醫,醫師可以透過X光或其他檢查來判斷。無論是病毒或細菌性肺炎,肺阻塞患者遭到感染後,病情容易因此惡化。所以醫師提醒肺阻塞患者須接種疫苗,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避免類似情況發生。肺阻塞患者使用藥物時要留意什麼?目前治療肺阻塞比較常見的藥物有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性類固醇,根據研究,吸入性類固醇有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加,罹患肺炎的風險會增加20-30%〔3〕 ,所以肺阻塞治療指引建議優先選擇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張晟瑜醫師提到,除非慢性肺阻塞病患有合併明顯氣喘,或是血液裡的過敏指數比較高,或已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仍無法控制症狀,才會考慮加上吸入性類固醇。此外,張晟瑜醫師也補充,除了肺部感染,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至於全身性的影響較少,不過由於成人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高,在一些研究分析裡,可能使得產生白內障、骨折的機率增加。循序漸進的階梯式治療針對肺阻塞會採取「階梯式治療」,張晟瑜醫師道,「階梯式治療」就是根據症狀將患者區分成A、B、C、D等四類。A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且不常急性發作,通常會給予單方支氣管擴張劑,在不舒服的時候使用。B類患者持續有症狀,走路、運動會喘,但是不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治療。C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但經常急性發作而跑急診,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來保養。D類患者平常就有症狀,且經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使用單方或複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並視狀況加入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肺阻塞時,吸入型藥物的效果都比口服藥物的效果好很多,我們都建議盡量使用吸入型藥物,可以避免藥物造成全身性副作用。醫師都會依照病情,循序漸進使用不同的藥物。肺阻塞不可逆,保養重點記起來張晟瑜醫師提醒道,氣溫劇烈變化、細菌或病毒感染、空氣污染、壓力都會增加慢性肺阻塞急性惡化的風險。這四個原因可能讓原本控制穩定的病患提早回門診甚至跑急診的比例增加。曾經有位70幾歲老榮民,是個老菸槍,每次問他有沒有戒菸,他都會說「有抽比較少」,但其實一直都有在抽菸。夏天的時候,病情較穩定,他會自己把藥物減量,冬天一到他幾乎都會跑急診。後來有一年冬天,老先生又來急診,由於狀況較嚴重就被插管進入加護病房,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通常插管會是病患生命中很大的轉捩點,這位老先生從那次經驗後,再也不敢抽菸。臨床上很常見這樣的患者,他沒辦法理解肺阻塞必須規律用藥,讓呼吸道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況。肺阻塞基本上不可逆,只會慢慢變差,惡化的速度就取決於是否好好用藥、有沒有戒菸、有沒有經常急性惡化,肺部的復健運動也非常重要,有助改善生活品質。戒菸與否,治療效果差很大張晟瑜醫師強調,年輕時抽菸可能感覺不明顯,但進展到慢性肺阻塞後,有戒菸跟沒戒菸,肺部感染的頻率就不一樣,沒有戒菸的病患常常會反覆發作,然後反覆感染,而且藥物治療的效果都不太好。除了可能造成肺炎、急性發作比例增加之外,抽菸也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肺阻塞還可能影響肺癌的治療,因為肺功能比較不好,就算早期發現,外科醫師可能也會擔心肺功能不佳,而不敢動手術切除。危險因子要避免,早期症狀多留意抽菸是導致肺阻塞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可能與粉塵暴露的職業有關,例如做牙材、磨石、洗地板、噴砂、油漆等。慢性肺阻塞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有痰、容易喘,喘通常是比較後後期的症狀。我們會問患者,究竟是走路會喘、爬樓梯會喘、還是坐著就喘,這是不一樣的嚴重度。建議有抽菸、長期咳嗽、或痰很多的民眾,只要上述症狀持續超過三周,要到胸腔內科就診,看看是否有肺阻塞、感染、甚至肺部腫瘤的狀況。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治療,至於戒菸的部分,目前已有戒菸輔助藥物可以使用,愈早把菸戒掉,對健康愈好!1.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 ARCT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atory Research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172 (2018)2.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rch Bronconeumol. 2005 Nov;41(11):607-11.3.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 ARCT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atory Research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172 (2018)原文:新冠病毒蔓延中,肺阻塞患者請提高警覺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安倍:挺台灣以觀察員參與WHO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十七日晚間召開記者會說明新冠肺炎疫情,根據中央社發自東京的專電,安倍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有關世界衛生組織(WHO)遭質疑不中立的問題,日本一直強力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安倍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及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理由。日媒記者問到,美國總統川普認為世衛傾向中國大陸,沒處理好疫情,決定停止對世衛出資,十六日晚間安倍參與七大工業國(G7)領袖視訊會議時,曾針對世衛發表看法,對世衛的金援是否須重新調整?安倍答說,他在G7領袖視訊會議表示,國際社會仍需以世衛為中心一致抗疫,可以說目前能處理疫情的國際組織只有世衛,不過,世衛的功能確實有必要充分檢視。安倍表示,有人質疑世衛在政治上不中立,日本的立場一直是強力要求應讓台灣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世衛,不該具政治性,而應徹底守護每個人的健康。安倍說,抗疫的第一線仍須有世衛的合作才行,日本完全沒考慮要斷絕對世衛出資,應該予以支持,至於有關世衛的問題,疫情平息後再檢視。日本全國四十七都道府縣進入緊急狀態,並持續面臨口罩荒的情況。台灣捐贈兩百萬片口罩給日本,日本政府發言人菅義偉昨天表達謝意。日本民眾也在網路致謝。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昨天在例行記者會說:「很想表達謝意,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這種人類共同的威脅,相關國家及地區有必要加強合作與協助。」日本放送協會(NHK)十六日報導,台灣為了防疫,今年一月起禁止出口口罩,民眾也只能限量購買。因增產口罩,所以捐兩百萬片口罩給日本。NHK這則報導發布後,在兩小時內成為NHK推特點閱率排名第一的新聞報導,網路上有日本網友紛紛留言致謝,內容包括「果真台灣會相助」、「真的很感謝台灣,只要日本有事,總是會來幫忙」、「太溫馨了」、「日本應和紅色中國斷交,和台灣攜手」。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僑界口罩啟運 5萬片醫療口罩將寄到全球17國重要僑區
僑委會今天表示,之前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替僑界爭取到的5萬片醫療口罩已在今天啟運,將運送到全球17國、30個城市的重要僑區,今天也寄出第三批5千片布口罩到美加等地。僑委會表示,許多僑胞在台灣並沒有二親等家屬,僑委會日前向指揮中心爭取5萬片醫療口罩,本次醫療口罩將陸續運抵僑委會各海外文教中心及駐外人員所在地,有意申請的僑胞須提具中華民國護照或其他佐證文件,並填寫「旅外在台無二親等國人購買醫療口罩需求書」。僑委會表示,口罩售價比照國內民眾購買價,每片價格為新台幣5元,每人每兩個月限購1次15片,總金額為新台幣75元。委會表示,僑委會日前也緊急招商製作10萬片布口罩,繼前兩批運抵瑞士、法國、英國及巴西外,今天也寄出第三批5千片布口罩至美加等地,協助僑胞抗疫。僑委會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散布全球僑胞也用自己力量,站出來募集捐贈物資,期盼守護僑居地度過危機,包含各地台灣商會、台灣同鄉會、台灣協會等僑團組織,例如行政院政務顧問楊信僑務諮詢委員捐贈50萬美元給洛杉磯市政府設立的「緊急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基金」,緬甸僑務促進委員汪大衛也結合當地台商捐贈防疫物資給仰光省政府,舊金山灣區僑務顧問陳朝全與僑務促進委員賴淑娜夫婦則捐贈500套醫療防護衣給聖荷西市護士協會。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獲贈200萬片口罩 日本官民感謝台灣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日本全國47都道府縣進入緊急狀態,並持續面臨口罩荒的情況。台灣昨天捐贈200萬片口罩給日本,日本政府發言人菅義偉今天表達謝意。日本民眾也在網路致謝。外交部昨天表示,日本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 -19,武漢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包括日本國會友台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和不少民間團體,紛向台灣政府表達希望獲得醫療物資的援助。經考量台日雙方疫情發展,以及台灣口罩產能提升等因素,決定提供日方200萬片口罩,以強化雙方防疫合作。對此,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說:「很想表達謝意,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這種人類共同的威脅,相關國家及地區有必要加強合作與協助。」日本放送協會(NHK)昨天報導,台灣為了防疫,今年1月起禁止出口口罩,民眾也只能限量購買。因增產口罩,所以外交部宣布捐200萬片口罩給日本。NHK這則報導發布後,在2小時內、昨晚將近晚間11時(台灣時間10時)成為NHK推特(Twitter)點閱率排名第一的新聞報導,第2名是安倍因應疫情決定「緊急事態宣言」的對象擴及全國。日本時間今天下午將近3時,台灣捐口罩的這則報導位居點閱排行第2。另外,網路上有日本網友紛紛留言致謝,內容包括「果真台灣會相助」、「真的很感謝台灣,只要日本有事,總是會來幫忙」、「太溫馨了」、「日本應和紅色中國斷交,和台灣攜手」。還有網友留言說:「我們日本的IT大臣能不能和台灣的IT大臣交換?還可附贈厚生勞動大臣、經濟產業大臣及厚生勞動省職員主管約100人,如果這樣還不行,我們再附贈環境大臣。」
-
2020-04-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洗完手該用紙巾擦還是烘手機?研究指這個方式較能移除病原體
根據今天發表的一項研究,洗完手之後,應該使用紙巾擦乾手部,以避免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研究發現,和烘手機相比,紙巾擦手比較能移除因手部沒徹底洗淨而殘留的病原體。全球衛生當局都異口同聲強調在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防疫作戰中,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的重要性。這波疫情已經造成全球超過14萬4000人死亡。受到汙染的手是細菌傳播的主要途徑,藉由手部接觸將病原體散播到門把、水龍頭等物體表面,人們在碰觸這些物體表面後,再用手來摸臉而導致感染。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和里茲教學醫院全民健保信託基金(Leeds Teaching HospitalsNHS Trust)合作的一項小型研究顯示,如果沒有適當洗手,以紙巾擦乾是移除手上殘留微生物比較有效的方式。以里茲大學的穆拉(Ines Moura )為首的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相信我們的研究結果和控制目前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有關聯。」「洗完手後乾燥手部的方式應該以紙巾擦拭比較好,如此可以降低病毒汙染和傳播的風險」。在研究中,4名志願者的手中有噬菌體,他們在洗手時未把噬菌體洗掉。噬菌體是一種病毒,能夠感染細菌,但對人體無害。然後他們以紙巾或烘手機乾燥手部,再觸摸門把、電話、階梯扶手、聽診器等物體表面。研究人員發現紙巾和烘手機乾燥手部都可降低手部汙染。但在取樣的11個物體表面中的10個發現到,烘手機乾燥手部後遺留的環境汙染比較多。用烘手機乾燥手部後觸摸的表面全都發現微生物,汙染程度平均是使用紙巾乾燥手部的10倍高。這項研究原本預定在今年的歐洲臨床微生物暨感染症會議(European Congress on Clinical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ECCMID)上發表,但這項原訂本月在巴黎舉行的會議因疫情關係取消。
-
2020-04-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呼吸器恐對新冠肺炎患者有害?是利是弊醫師熱議
治療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全球醫師社群近期出現一項熱議話題:什麼時候該為需要呼吸輔助的患者裝上呼吸器?插管治療對某些病患是否弊大於利?一名美國醫師告訴法新社,如同抗瘧疾的羥氯奎寧的成效到底如何般,這是當今的最大醫療疑問之一。有關插管治療利弊的評估資訊很少,也尚未出現針對這項課題的正式研究,且新型冠狀病毒疾病剛出現不久,尚缺乏後見之明。由於患者病情嚴重,無法確切知悉裝上呼吸器的患者是否終究都會死亡。但愈來愈多醫生表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裝上呼吸器、接受插管治療後,病情就急轉直下。首先傳出這項警訊的是義大利,當地絕大多數接受插管的患者不治。英國和美國紐約的情況也相當嚴重,紐約州州長表示,當地有80%不治患者皆有插管,通常是在加護病房治療1至2週後去世,他們經常進入人工昏迷狀態且肌肉萎縮。疫情大流行初期,完全喘不過氣來的患者,接受用來治療名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嚴重肺疾的已確立療法。這是相當危險的情況,相關研究顯示整體致死率約為40%。針對這類病患的基本處理程序是,於相對早期就進行插管,這也是COVID-19病患通常會接受的治療。但其後醫生開始發現,COVID-19病患的肺部併發症與典型ARDS病患不盡相同,至少不是全部案例都如此。米蘭的醫生於2月底表示,他們不得不調整治療程序。許多醫生已認知到,部分血氧濃度非常低的病患通常都進行插管,但實際上可不必插管。除了直接裝上呼吸器以外,醫生可選擇使用較非侵入性方法,諸如從鼻部供氧的鼻導管、傳統或更精密的呼吸面罩,甚至施壓病患腹部協助肺部呼吸等。目前包括國際專家在內的各個醫學學會,正著手撰寫最佳治療指引,但都尚無確定答案。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美染病死亡率為何如此高?重症醫療專家點出這因素
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分析,美國加護病床數數一數二,但疫情發展太快,不足容納所有病人,加上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許多輕症患者只能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不容易搶救。新冠肺炎延燒,歐美醫療先進,然而一些國家死亡率高過中國,歐美重症醫療有何問題?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12日分析,美國加護病床數數一數二,但疫情發展太快,不足容納所有病人,加上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許多輕症患者只能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不容易搶救。他提醒,台灣應設法擴充加護病房能量,且有設備不夠,還要有足夠的重症醫學人才。重症患者死亡率高 從加護病房見端倪陽光耀提到,中國武漢金銀潭醫院統計,65歲以上約一半會送至加護病房;義大利報告也指出,年紀大越容易進入加護病房,平均死亡率26%,且隨年紀升高。英國健保屬統計,住進加護病房24小時內插管比達率80%,這類患者死亡率約70%,沒插管只有30%,英國首相幸運屬於後者。上述顯示,年紀是很大的警訊。不過,進一步分析義大利重災區倫巴底發現,加護病房各年齡層死亡率也偏高。陽光耀指出,包含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重災區國家,加護病房床數都偏低,影響著病人容納量、醫療照護能力。美國加護病床數世界第一 為何hold不住?陽光耀先舉義大利說明,其倫巴底加護病房有600百床,3月初卻早有1400人要住院,很多人住在擴張的加護病房,卻缺少足夠的醫護人員,「義大利病情發展太快了,醫療系統無法負荷,只能接受各國醫療人員支援。」同樣地,《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研究統計,紐約有1萬6千名確診,短期內有4千名需加護病房,醫療資源還是無法負荷。醫師更指出,在紐約,有13%確診病人住院,實際上重症應有20%,剩下7%病人去哪?「原因之一是美國人均一般病床數偏低,每千人僅2-3床。」陽光耀解釋,美國醫療昂貴,普通病床不足,輕症都鼓勵在家治療,待病情太重才送至加護病房插管,死亡率高達7成,以致死亡率偏高。統計發現,人均病床數高的國家,如日本、韓國、德國死亡率都很低,顯示病床數占了很大的因素。方艙醫院可彌補病床數? 醫:只能安置,不能治療各國為因應病床不足,啟動方艙醫院,陽光耀強調,方艙醫院沒有氧氣、監視器設備,「只是一個大型的收容所,不是醫院,只能觀察,無法適當治療。」包含德國、南韓,確診數都不低,但病床數夠,不用啟用方艙醫院,病人在普通病房即可,是與西班牙、法國的差別。疫情嚴重衝擊醫療 台灣如何因應?美國專家根據流感,預估新冠肺炎死亡率3%,5%人口被感染,需要病床數是流感6倍,加護病房床數是流感24倍,遠超流感的衝擊。陽光耀建議,從歐美經驗學習,在大流行區,若有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時,加護病房內所有肺炎都要當新冠肺炎處理,優先收進負壓隔離加護病房;如果沒有負壓病房,就收進單人隔間加護病房,仍沒有就將兩名新冠肺炎病人集中一間,並拉開床間距離;如果都做不到,就要院內另尋場地收治這類病人,還是做不到就要轉院了。紐澳醫學會指引則指出,若加護病房20%新冠肺炎病人使用呼吸器,要儘快人工訓練、制定照護計畫;一但超過20%,就要引入更多醫療人員,不必要患者勿住加護病房;如果超過50%,要調整策略,很多非新冠肺炎病人要移置其他病房,改成新冠肺炎專責病房。對此,台灣重症等各醫學會近期將出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症照護暫行共識」,陽光耀說,台灣床位、人力都夠,萬一床位不夠,要降低加護病房需求,暫緩其他手術,並運用呼吸照護中心、手術恢復室等空間,設法增加加護病房空間;至於呼吸器尚足(1萬台),還有庫存備用;人力則要緊急訓練。陽光耀說,疾管署已制定台灣醫療應變規劃,會協助各醫院資源管控,指定專責醫院、調度退休醫護等,呼籲各醫院遵從疾管署大原則。更重要的是,設備足還不夠,還要緊急訓練重症人才,保護好醫療人員,人才才會充足八仙塵爆時,加護病房需求有221人,當時全台僅145床,但全台51間醫院加共同參與,把普通病房改成燒傷加護病房,造就台灣奇蹟。「新冠肺炎不能這樣做,醫護人員太辛苦,病患死亡恐升高,醫護一定要保護好,才能照顧更多人。」陽光耀如此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