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新冠肺炎疫苗
共找到
1825
筆 文章
-
-
2020-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法藥廠賽諾菲:預計明年上半新冠肺炎疫苗獲准
法國藥廠賽諾菲(Sanofi)今天聲稱,與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合作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潛在疫苗,預計於明年上半年獲得批准,較原先預期快。路透社報導,新冠肺炎迄今造成全球逾900萬人感染、逾46萬9000人喪生,目前沒有預防這種疾病的疫苗。臨床試驗顯示,只有幾個藥物對新冠肺炎住院病患有所助益。賽諾菲正主持虛擬研發活動。賽諾菲與葛蘭素史克藥廠4月曾指出,疫苗若研發成功,有望於2021年下半年問市。其他製藥公司也正競相研發安全、有效且能大規模生產的疫苗。美國生技大廠莫德納公司(Moderna Inc.)、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與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 Plc)的合作、以及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與美國輝瑞藥廠(Pfizer)的聯盟,最早於3月就邁向人體試驗,登上新聞頭條。然而,賽諾菲執行長哈德遜(Paul Hudson)指出,這場競賽中目前的首批領先者,無法保證定能取得勝利。哈德遜表示:「它們正使用既有工作成果,有許多是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研究成果;可能沒有那麼有效;無法保證能夠大量供應。」哈德遜聲稱,賽諾菲的成功機會「高於其他公司」。
-
2020-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迎接後疫情時代/台灣防疫 從產業出發
國內疫情趨緩,如無意外,六月七日之後可望迎來大解封,大家可在國內正常生活。但何時恢復國際往來?全世界對疫苗發展寄予厚望。全球已有十支新冠肺炎候選疫苗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國內廠商也積極生產,最快今年八月可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 法規、生產、研究須融一體生技中心昨天舉辦「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落實臺灣防疫長期實力-從產業出發」論壇,由聯合報策畫直播,短短兩小時內吸引同時在線人數2000人。前副總統陳建仁昨天也特地出席致詞指出,下一個階段,生技產業必須要盡速研發疫苗、抗病毒藥物、快篩試劑,才能持續保護國人健康。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各界引頸期盼疫苗,美國、歐洲注重mRNA疫苗的研發,台灣必須加緊跟上,法規、生產、研究必須融為一體。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指出,台灣若有機會可生產製造新病毒的疫苗,生產量能將超過人口所需,有機會進軍國際,為全球防疫做出貢獻,也壯大國內生技產業。最快明年第三季疫苗量產全球加緊研發疫苗,目前已有七支進行到二期臨床試驗,包含中國大陸、美國和英國,採取作法包含mRNA、腺病毒載體和死毒疫苗。疫苗研發在國內也有進展,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表示,國光生技與國衛院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已進行動物毒理試驗,預計今年八月可進入到第一期人體試驗,最快明年第三季可讓疫苗量產上市。建立與國際廠的研發平台留忠正表示,綜觀疫苗研發快速的國家,平時就在厚植實力,國光生技自五、六年前與美國合作,利用遺傳工程與次蛋白工程製作疫苗,讓研發速度縮短六個月到一年,也建立與國際廠的研發平台,面對H1N1疫情時,也快速運用胚胎蛋技術進行研發,及早因應。藥物或疫苗開發落實產能台康生技總經理劉理成指出,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沒有人可以獨自對抗新冠肺炎,我們需要全球合作」,台灣生技產業也需要合作與聯結。他提醒,疫情也許五年、十年後會再爆發,防疫物資、藥物應該重新審視優先順序,無論藥物或疫苗開發,最重要的是產能落實。張鴻仁指出,面對後疫情時代,必須思考長期因應措施,平時就要練兵,產業、醫療、學界的結合,前提必須讓醫院有餘裕,並有政策支持,臨床醫師才可能有時間與產業界合作,讓這些產品成為真正的實力。
-
2020-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傳年底國產百萬劑疫苗供醫護 陳時中:沒這麼有把握
新冠肺炎疫苗是世界矚目的防疫重點,有媒體報導黨政人士透露,國內疫苗研發最快7月進入人體實驗,預計年底會生產100萬劑疫苗並徵用優先提供第一線醫護人員施打,隔年首季疫苗量產上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未證實有此進度,且說沒把握可生產一百萬劑。面對媒體查證是否有上述進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並未證實,僅強調,中央都有密切在注意國內外研發進度,緊急生產使用會對國內廠商予以鼓勵,而且「能夠產生可以用的一百萬劑,我沒這麼有把握。」
-
2020-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疫苗研究傳副作用 張上淳:安全、有效為兩大考量
全世界都在期盼新冠肺炎疫苗問世,終結疫情,日前中國在知名國際期刊《刺胳針》發表新冠肺炎疫苗的人體試驗結果,卻傳出有部分受試者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頭痛等副作用。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是重要考量,如果副作用不嚴重且作用時間不長,是可以被接受的。張上淳表示,人體試驗受試者都是健康人,疫苗的研發和施打,安全性都是第一考量,第二考量才是有效性。過去很常見一些疫苗施打後會引起局部紅腫疼痛,發燒這種全身性的副作用也可能會出現,但是很快就會過去。因此在副作用的評估,一方面是看嚴重程度、二方面是持續時間,如果不嚴重且短暫,對於大部分的疫苗來說,這樣的副作用是可以被接受的。張上淳表示,疫苗希望引起人體免疫反應,讓抗體產生,要評估疫苗的有效性,可以透過不同的抗體檢測方法,去了解抗體抗原結合的狀況、中和抗體產生的狀況及其力價。國際間的相關研究對於台灣自產疫苗來說都是參考,在第一期臨床試驗最重要的是確認安全性,免疫反應還是要看第二、第三期的試驗結果才可以下結論。
-
2020-05-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即使新冠肺炎疫苗問世 國際奧會:東京奧運不見得能辦成
澳洲人報21日報導,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資深官員柯茲(John Coates)說,就算新冠肺炎疫苗問世,定明年7月舉行的東京奧運也不一定能辦成。柯茲是澳洲奧會主席,也是國際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他說,東京奧運籌辦單位必須預設屆時可能沒有疫苗,或疫苗數量不夠的情況,今年10月會是評估東奧能否辦成的關鍵期。柯茲在澳洲「新聞集團」圓桌會議中說:「因為將有來自206國的運動員聚集在東京,我們面臨真實的問題。就在昨天,巴西新增了1萬個確診病例。很少有國家像澳洲一樣防疫這麼好。」柯茲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說,東京奧運只會在2021年舉行。不能再延期,而我們必須假設屆時沒有疫苗,或者就算有疫苗,數量不足以供應全世界。」
-
2020-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苗最快九月上市 陳時中:台灣開打機率不高
據英國媒體報導,若英國牛津大學新冠肺炎疫苗研究九月成功,英國就有半數國民可施打,台灣何時可以取得疫苗接種備受關注,雖指揮中心持續與各國疫苗大廠聯繫,指揮官陳時中卻對疫苗抱持悲觀態度,認為即使有疫苗,台灣九月就能開打的機會不高。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國內也有幾個疫苗廠家正在積極研發疫苗,根據廠商進一步報告,進度都相當不錯,至少都已經進入動物實驗初期,也發現動物打了疫苗後,採血清檢測都能發現不錯的抗體指數,「我們也有去參訪過,國內廠商也是有相當的進度。」陳時中表示,如果英國可以九月開打當然是很振奮人心的事情,但英國疫苗條件設定較寬,台灣若要採購疫苗,還是要觀察安全性和加上專家建議評判,才能做決定。「疫苗是要打到身體的,所以我們要謹慎來審視。」認為即使有疫苗,台灣九月就能開打的機會不高。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率低、死亡率也低,所以台灣選擇疫苗採購需要嚴格考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台灣與其他國家保持聯繫,國際疫苗大廠都還沒有實際販賣計畫,指揮中心會保持聯繫廠商,在第一時間取得國人所需的疫苗。
-
2020-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苗 諾華藥廠:最快2年後問世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肆虐全球,各國快馬加鞭研發疫苗,讓人對疫苗寄予厚望。不過瑞士諾華藥廠執行長納拉辛漢估計,疫苗最快也要2年後才會問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有超過100種正在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指出,在最佳情況下,疫苗可望在一年後製成。德國負責批准疫苗上市的官方機構保羅艾爾立希研究所(Paul Ehrlich Institute)所長吉楚特克(Klaus Cichutek)也樂觀表示,如果臨床試驗順利,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討論疫苗上市的時程。不過,瑞士諾華藥廠(Novartis)執行長納拉辛漢(Vasant Narasimhan)今天接受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訪問時指出,一般來說,疫苗從研發到上市需要10到12年,瘧疾和愛滋病到現在還沒有疫苗,「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納拉辛漢說,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結果,可望在今年秋天揭曉,樂觀一點的話,24個月後疫苗才會上市。納拉辛漢強調,建廠生產疫苗一般需要3到4年,藥廠必須利用現有的生產設備,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疫苗。
-
2020-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川普成立「神速任務」疫苗研發小組 稱年底開發出疫苗
美國總統川普15日在白宮玫瑰花園發表演說,再次展現對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樂觀,他宣布成立疫苗研發工作小組,將其命名為「神速任務」;他說,「快的話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有疫苗,也許更早」。川普在記者會介紹,由前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藥廠主管史勞依(Moncef Slaoui)和美國國防部陸軍裝備司令部司令佩納(Gustave Perna)擔任疫苗研發工作小組負責人。川普表示,目前共有14個候選疫苗在研發之列,希望年底就能有結果,也許更早。但川普認為,疫苗開發進度,與美國解封無關,因多數人都期待盡速重新開放。「無論有沒有疫苗,我們都會回來(指恢復到過去的生活狀態)。」川普說。川普也說,將與其他國家合作開發疫苗。彭博新聞引述一名政府官員報導,「神速任務」(Operation Warp Speed)目標是在明年1月之前製出三億劑疫苗。這已非川普首次對疫苗研發日程發表看法,當川普在2月底任命副總統潘斯領導疫情工作小組時,就曾期待政府和藥廠合作加速研發疫苗,但全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Anthony Fauci)認為不可能,佛奇說,開發疫苗需時12到18個月。潘斯3月說,疫苗最快要年底或明年上半年才能出現,但夏天應該能有緩解疫情的療法;等不及疫苗研發的川普,一度推薦民眾使用奎寧抗疫,也曾在記者會上詢問專家是否能用紫外線或注射消毒水入體內來治療新冠肺炎。川普5月4日表示,疫苗可能在年底出現,8日又說,病毒會在某一刻自行消失,並稱自己的說法有專家意見為依據,他也說,若能研發出疫苗,當然非常好;但佛奇認為,只有成功研發疫苗,疫情才能結束。9日宣布自主隔離觀察的佛奇也現身15日的記者會,就站在川普身後,他戴著口罩,全程都沒有發言。
-
2020-05-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新冠肺炎疫苗競速 8個進入臨床實驗大陸佔一半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病毒疫苗研究與時競賽。截至本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上已經備案了110個正在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的共有8個,其中4個來自中國大陸研發團隊,3個來自美國,一個來自英國,採用的技術平台分別是非複製性病毒載體、RNA、滅活疫苗和DNA。據新浪財經網,中國大陸走在世界新冠疫苗研發的前沿。其中,中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已於4月12日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大陸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各自聯合有關科研機構研製的滅活疫苗,分別於4月12日、13日獲得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中國生物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獲得中共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件,也於4月28日啟動了臨床試驗。另外,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生物公司Moderna 5月7日宣佈,他們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已經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而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則引發廣大關注。研究者稱,他們今年夏季可以評估疫苗的有效性,疫苗將在9月上市。
-
2020-05-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有致命危險 疫苗人體試驗恐觸道德地雷
疫苗試驗可能耗時數十年,但越來越多科學家可接受為了研發疫苗而故意使健康者感染可能致命的新冠病毒,因為社會往往允許個人從事危險行為,以尋求整體利益。「今日美國報」報導,若要在明年夏天研發出新冠肺炎的疫苗需要好運和走捷徑,因此疫苗「人體挑戰試驗」(challenge trial)的道德問題也浮出檯面。過去試驗疫苗時會為數萬人接種疫苗,接著讓這些人進行社交隔離生活並觀察生病狀況,通常會有一小群人因此染疫,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現在為了加快速度,部分研究人員打算直接為志願者接種實驗疫苗,使他們感染新冠病毒。史丹福大學生物醫學倫理中心主任馬格努斯(David Magnus)表示:「你在衡量個人利弊與對整體社會的益處。」疫苗通常需要經過數年試驗,而且過程複雜。首先科學家必須想辦法激發生物體產生新冠病毒抗體,接著進行細胞培養並在動物界中試驗,這屬於臨床前期。接著分三階段進行人體試驗,第一階段通常人數在100人以內;第二階段增加到數百名志願者,並觀察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與副作用;第三階段則分成接種疫苗組與安慰劑組,實驗人數擴大到數萬人,以了解常見和罕見的副作用。正常情況下,每一個階段試驗都完成並仔細分析後才會邁入下一個階段,這樣不僅安全有效,而且也能降低失敗成本;等三個階段都完成後,製藥商才能申請證照並販售人體可用的疫苗。不過現在科學家希望加快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打算同時進行三個階段;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挹注數十億元研究經費,相關法規已鬆綁,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也密切與企業合作。這麼做恐誤觸道德地雷,因為一定比例的志願者可能因此死亡,因此要有能完全治療方法才能進行挑戰試驗;但即便如此,志願者在過程中仍可能病重不適。
-
2020-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解囊助研發新冠肺炎疫苗 美未派官員與會
歐盟和世界各國發起募捐活動,為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籌措資金,多國領袖承諾捐款,美國則未派官員與會;與此同時,歐洲各國正逐步鬆綁防疫限制,使緩解疫情露出一線曙光。全球領袖今天在電視馬拉松捐款活動承諾捐出逾80億美元(約新台幣2410億元),以協助研發疫苗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主辦單位包括歐洲聯盟和非歐盟國家英國、挪威和沙烏地阿拉伯。日本、加拿大及南非等數十國領袖都參與這場線上募款活動,據信為疫情發源地的中國則派駐歐盟大使與會。歐洲強權以及日本和加拿大領袖承諾捐出最多款項,慷慨解囊的還有比爾蓋茲(Bill Gates)伉儷和流行樂天后瑪丹娜(Madonna)。美國總統川普對世界衛生組織(WHO)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多所批評,以世衛處理不當及偏袒中國為由暫停金援世衛,如今又未響應募款活動。儘管如此,世衛仍盛讚這場抗疫募款活動「強力」展現全球團結的精神。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這是強力展現全球團結精神,鼓舞人心。」中國去年底爆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確診人數如今突破350萬,約25萬人病歿,世界各國致力研發疫苗,盼能遏止疫情。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近半人口處於封城狀態,經濟備受衝擊,各國亟欲解除封鎖措施,但有些人擔心,太早解封恐導致第2波疫情大流行。義大利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很快淪為歐洲重災區,隨後進入全球為期最長的全境封鎖,當局今天鬆綁防疫限制,另外10多個歐洲國家也採取類似舉措。各國政府認為,國內已度過疫情高峰期,封城抗疫近兩個月,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國家可見單日新增死亡人數下滑。西班牙和葡萄牙進一步放寬防疫限制後,當局強制規定民眾今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須戴口罩。不過各界普遍認為,疫苗才是避免更多人喪命、讓全球重回正軌的唯一希望。
-
2020-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致死人數比流感少為何還封城 專家提4點反駁
美國CNN報導,批評者稱各國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反應過度,流感還比新冠肺炎殺死更多人,為何要為了新冠肺炎疫情讓經濟停擺?專家提出新冠肺炎比流感危險的原因,並解釋政府為何要採取管制措施防疫。首先,新冠肺炎傳染力比較強。流感平均感染約1.28人,而新冠肺炎平均感染約2至3人。其二,新冠肺炎致死速度比較快。美國聯邦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初步數據顯示,去年10月至今年4月上旬期間,流感每日平均殺死331人。然而,今年2月6日至4月30日間,新冠肺炎在美國每日平均殺死739人。其三,新冠肺炎潛伏期較長。美國CDC表示,人們得流感後通常會在1至4天內感到不適,且一般而言會在2天內出現症狀。但是,人們感染新冠肺炎後,通常會在4至5天後才出現症狀,且潛伏期長達14天。最後,世界早已開發出流感疫苗,而新冠肺炎疫苗尚未問世。新冠肺炎疫苗可能最快還要幾個月才會問世。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疫」條心 科技防疫 整合國家隊
歐美國家雖因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也傾力展開疫苗和檢驗試劑、藥物的開發腳步,全球防疫即將進入第二個階段,科技防疫成為重點。專家指出,如果台灣不希望在下一個防疫階段失利,除了靠政府力量整合國家隊,更需要具決斷力及有遠見的決策。行政院日前宣布推動「科技防疫公共民間參與平台」,推動藥物、疫苗、檢驗試劑等自給自足。目前疫苗已有初步進度,除中研院和國衛院自主研發,國光生技和高端生技也有符合國際標準的疫苗廠,高端生技基於過去基礎與美國國衛院(NIH)合作,加上新廠完工,可全力製造新冠肺炎疫苗,有機會將疫苗留在國內。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公司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二月時已從美國國衛院引進合適抗原,並尋求佐劑公司合作,目前已開始動物實驗,預計下半年人體臨床試驗。擔任行政院「COVID-19科技防疫推動會議」疫苗組召集人的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指出,歐美各國皆預先提供資金與疫苗廠共同開發疫苗,政府應與疫苗廠簽訂預購資助合約,分段付費,才能加速疫苗開發速度。近年全球疫苗需求增加,而我國因預算等因素,在國際疫苗市場常居於劣勢,國內疫苗自給率又僅百分之八,排名亞洲倒數第一。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指出,這次我們能夠拿到疫苗,國家應該趁此時將疫苗產業補上來,提升我國的疫苗自給率。至於檢驗試劑,目前業界最困擾的應是台灣確診者少,檢體取得相對困難,國衛院成立「病毒技術分析平台」後,可媒合業界與醫院,盼能協助開發試劑。食藥署醫粧組研究員王兆儀表示,已針對檢驗試劑研發量產設置綠色通道,已積極輔導五十件左右的案件,目前八件提出申請,昨天也通過我國首件國產核酸檢驗試劑可專案製造;針對專案輸入的案件,目前已經核准九件。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時中推動防疫新生活 蘇揆:可走出戶外
今天是五一連假首日,國內昨首次連五天「零確診」,累計十八天無本土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繼前天喊出「防線退到個人」,昨再推行「防疫樂活新態度」,從戶外活動及餐飲兩方面,鼓勵民眾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落實防疫之餘,放鬆享受生活。連續五天零確診,桃園市武陵高中恰好與「五零」同音,昨天校園洋溢欣喜氛圍,校長林煥周說,最後一節是輔導課,為讓師生開心一下,宣布「不上輔導課、提前五十分鐘下課」。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表示,國內疫情趨勢持續往好的方向走,感謝國人自動自發,配合政府做好防疫,政府沒有必要升高管制強度,防疫防線從社區退到個人,進入「個人健康管理」新生活時代,國人可以走出戶外,但要把防疫措施變成生活準則,忍耐一點點不方便,可以更安全出遊。陳時中說,想要維持「確診者少、出院解隔離者多」的成績,國人防疫樂活新態度是關鍵,「光靠指揮中心做不到,要靠大家養成習慣,生活就能更進步。」指揮中心針對五一連假訂定「假期生活防疫指引」,建議持續佩戴口罩外,外出應以白天為佳,開放且沒人群擁擠地方為首選。疫情緩和,不少業者呼籲政府下一步應「顧經濟」,陳時中表示,五月一日起將陸續開放經濟活動,民眾在維持個人防疫措施情況下,可放心旅遊踏青,參與戶外形態藝文活動、體育賽事,及至餐廳或攤販用餐,實施細節與啟動時間,將邀集相關部會進行討論後,於近期對外公布。陳時中強調,「我們會考慮開放重要海外經貿交流」,但現階段的振興目標是先把台灣內部走向正常化生活,如今啟動國內防疫新生活模式運動,也是為日後逐漸開放國際重要經貿打基礎,再依據新冠肺炎疫苗、特效藥研發速度及國外疫情趨勢,隨時做動態評估。昨逢敦睦艦隊爆發群聚疫情觀察期滿,該艦累積卅一名官兵確診,確診者發病期曾於社區移動,外界憂爆發大規模群聚,但現已過觀察期,陳時中表示,目前未發生社區傳染,初步樂觀,代表台灣挺過威脅。目前接觸者採檢四百八十人、四百六十五人陰性,其餘檢驗中。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與牛津攜手研發新冠肺炎疫苗 藥廠:冒險一試的時候到了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執行長索西歐說,已到了冒險投入參與新冠肺炎疫苗研發的時候了,到6月或7月底他應該就能知曉合作夥伴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是否有效。在臨床試驗證實疫苗是否有效前,阿斯特捷利康今天稍早宣布,它將會製造與在全球各地販售牛津大學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阿斯特捷利康執行長索西歐(Pascal Soriot)告訴英國廣播公司電台(BBC Radio):「投入參與疫苗研發肯定有風險,但現在就是冒險的時候了。」索西歐說,到6月或7月底前他們將會對「這趟旅程的方向」擁有良好主意,他指的是疫苗的可能效用。他表示:「我們將持續和牛津疫苗單位一起合作,儘快將疫苗交給病患,並在第一時間交給監管機關。我們和政府以及牛津團隊達成的協議是,將在疫情大流行期間以成本價提供疫苗。」
-
2020-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疫苗東奧難成行? 日醫師會會長也認同
先前英國公衛學者曾表示,新冠肺炎疫苗如果未能在2021年研發完成,東京奧運恐難舉辦;近日日本醫師會會長横倉義武(Dr. Yoshitake Yokokura)也同意此看法,並呼籲日本不宜過早解除緊急狀態。英國愛丁堡大學全球公共衛生學學者施理達(Devi Sridhar)曾在4月中旬指出,疫苗研發是明年東奧舉辦的決定性關鍵,且必須是有效且人們負擔得起、易得性高的疫苗。現任日本醫師會會長横倉義武在近日接受訪問也同意此論點,並呼籲政府加速研發疫苗和治療藥物,以保障明年東奧能成行。横倉義武表示,他並未評斷日本是否應該舉辦東奧,而是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舉辦會有困難,「除非有效的疫苗研發成功,否則我認為要舉辦東京奧運會有難度。」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意在5月6日後解除全國緊急狀態,横倉義武則坦言憂心,站在建議繼續延長的一方,「我不認為在這個階段,應該解除緊急狀態。」
-
2020-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學院評估磐石艦有70人感染 31人下船前已治癒
上周全世界各地疫情皆傳出減緩現象,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今在記者會中指出,各國慢慢進入「後新冠肺炎時期」。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秀熙則說,在此時刻,台灣應該利用境外阻絕、隔離檢疫和減災計畫,防止社區爆發流行,爭取時效等待病毒和疫苗開發,並趁早開始進行血清檢查監視計畫。陳秀熙根據鑽石公主號感染的流行曲線,來推斷磐石艦可能的感染人數、以及對台灣社區感染的影響。他表示,根據流行曲線的評估,磐石艦已感染人數估計為70人,下船前已治癒人數為31人,下船後預計兩周後的第一波本土感染人數為4.8人,對台灣社區感染的影響不大。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後,病毒會消失嗎?陳秀熙認為「不大可能」。未出現大流行的國家也未有群體免疫,大流行可能延後,已有大流行國家,可能已有部分群體免疫,但仍有可能感染宿主。為了讓免疫力持續,陳秀熙指出,很多國家都開始進行血清檢查監視計畫,包括德國、美國和英國。若有可能,台灣也應該趁早積極規畫。陳秀熙指出,台灣感染人少,可能跟施打卡介苗有關。從研究顯示,沒未全面實施打卡介苗的國家,個案數與死亡率確實較未全面實施打卡介苗的國家,但也可能有其他因素。英國牛津大學的新冠肺炎疫苗人體試驗已經上路。陳秀熙指出,此一疫苗已從4月23日開始接種,預計五月將擴大招募5千人接種。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陳燦堅指出,目前新冠病毒致死率6%到7%百,流感則是0.1%,因此不要輕忽,必須開發疫苗。目前全世界有接近70種疫苗,正在如火如荼展開研究中。他形容SARS、 MERS和新冠病毒,病毒之間的關係是「西裝和領帶」的關係,穿一樣的西裝,但領帶顏色有所不同。國外針對這一系列病毒的研究,已有十五年以上的歷史。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哈佛公衛學院:社交距離可能需實施至2022年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的最新研究指出,若新冠肺炎疫苗無法迅速完成及量產,美國可能需要延長居家避疫、社交距離及停課等措施至2022年。這份研究刊載於14日出版的「科學」期刊,研究團隊使用新冠病毒及其他冠狀病毒的數據作推估,報告指出:「間歇性的維持社交距離可能需要延長至2022年,除非重症治療空間顯著增加,或是疫苗可以取得。即使疫情消退,仍應維持對新冠病毒的監控,因為最遲至2024年底之前恐有另一波爆發。」這份報告和白宮期待5月重啟經濟顯然背道而馳,研究學者認為,此時鬆綁規定,病毒將迅速捲土重來,造成新一波疫情。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趕進度!牛津大學疫苗專家:新冠肺炎疫苗有望9月問世
帶領英國團隊研發疫苗的科學家11日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有望在9月準備就緒。彭博新聞報導,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莎拉.吉爾伯特(Sarah Gilbert)11日向倫敦泰晤士報表示,有八成信心說該疫苗能奏效,並有望在9月推出。吉爾伯特說,對牛津團隊而言,「這不單只是直覺,而是隨著每周發展,我們還有更多數據需要研究」。吉爾伯特的團隊是全球數十個從事疫苗工作的團隊之一,也是英國最先進團隊。隨著英國的封鎖措施即將進入第四周,疫苗可能是放鬆封鎖措施並恢復正常生活的根本。她表示,人體試驗將在未來兩周開始。她解䆁,由於英國實施各項限制性措施,使得病毒傳播速度放慢,因此很難為新疫苗進行試驗。吉爾伯特表示:「沒人能保證它會奏效。」不過,專家警告大眾,疫苗通常需要數年的開發時間,而新冠病毒的疫苗最快也可能需要12到18個月。製造出數百萬劑疫苗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吉爾伯特說,正與英國政府討論資金問題,會在公布最終結果之前就開始生產,讓公眾得以在疫苗被證實有效後能立即使用。吉爾伯特表示,如果一切順利,秋天是很有可能成功推出。英國內閣大臣認為,鑑於封鎖措施的經濟成本高昂,若有疫苗看似可行,則值得花費數千萬英鎊使其準備投入使用。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國衛院最快4月底初步成果
武漢肺炎疫苗研發傳出好消息,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向中央社證實,疫苗經小鼠實驗已成功產生抗體,看似狀況「很不錯」,但實際有多少保護力仍待確認,最快4月底端初步成果。為了對抗武漢肺炎,國家衛生研究院2月初宣布啟動防疫開發計畫,展開疫苗、藥物、快篩試劑等3類研究,不僅在19天內完成準新藥「瑞德西韋」公克級高純度合成,昨天宣布做出15分鐘快篩試劑雛形,有機會在數月內開始量產,同樣重要的疫苗也傳出好消息。想避免武漢肺炎延燒,疫苗在防疫中扮演關鍵角色,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2月即投入4類疫苗研發,更喊出最快2個月端出成果。根據國衛院研究進度,目前投入的4種疫苗研究中,以胜肽疫苗進度最快。胜肽疫苗是一種蛋白質疫苗,只要合成出來、添加佐劑就能施打,促進免疫反應,由於台灣握有胜肽疫苗合成技術,可望加速疫苗研發。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告訴中央社記者,研究團隊開發出疫苗後,首先會進行細胞測試,利用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測試疫苗是否有效;第二步則是小鼠攻毒實驗,了解小鼠經疫苗免疫後是否具有保護力。不過,由於武漢肺炎的病毒是透過人體細胞上的第2型血管收縮素轉化酶(ACE2)受體入侵人體,實驗小鼠體內必須也有此受體,才能確認疫苗效用。司徒惠康說,考量國外團隊都在緊鑼密鼓進行研究,沒人能提供實驗用小鼠,因此國衛院花了一番功夫將ACE2放到老鼠身上,終於做出用於進行攻毒實驗的小鼠模型,已展開初步測試。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指出,研究團隊在最新的小鼠實驗中發現,接種疫苗的小鼠體內會產生抗體,而且產生出來的抗體看起來「很不錯」,但實際面臨病毒攻擊時究竟有多少保護力,仍有待進一步檢驗,最快4月底會有初步結果,希望年底前能進入臨床試驗。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靠SARS病毒株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張上淳:不見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刻不容緩,據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 Research)最新發表的研究指出,透過從SARS痊癒者身上分離出的抗體,找出新冠病毒「罩門」,有助於加速疫苗開發。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SARS與新冠肺炎病毒類似,抗體可能有交互反應機會,研究顯示該情形。疫苗就是要注射後產生抗體,不見得要靠SARS病毒株。「最重要、最根本是用新冠肺炎病毒製造出來的有效抗體」。不管有沒有這個發現,對於我國研發疫苗沒有很大差異。張上淳強調,至於國內疫苗研發,持續進行中。有適當進度,研發單位會再報告。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庚分離22株新冠病毒株 助快篩試劑、藥物研發
長庚大學、長庚醫院與中研院、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牛津大學組成的合作團隊,經過兩個半月的努力,成功分離出22種新冠肺炎的病毒株,涵蓋我國所有境外移入確診患者,並取得病毒全基因序列,將有助於快篩試劑,以及新冠肺炎疫苗或藥物研發。找出愈多新冠肺炎病毒株、抗體,在快篩試劑或是藥物的研發就會有更多的選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表示,團隊從我國確診案例中分離出22種新冠病毒株,包含從中港澳、歐洲、美國、土耳其等返台的確診患者。施信如表示,以病毒的變化來說,不同的基因序列,會讓病毒的核苷酸出現變化,有些則是病毒外的蛋白質會出現變化,連帶可能會影響疾病的表現。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冠穎表示,團隊除了分離出確診患者體內的22種不同的新冠病毒株以外,也在3位確診患者體內,取得B細胞,並分離出25株抗體。黃冠穎解釋,B細胞是人類製造抗體的唯一免疫細胞,抗體為人體抵禦外敵,產生的一種蛋白質。確診患者體內發現這25株抗體,其中有13株確定可以與新冠病毒的S蛋白結合,12株可以與新冠病毒的N蛋白結合,且在這13株中有1株與S蛋白結合的單株抗體,可與新冠病毒抗原與ACE2受體競爭。施信如表示,這株結合S蛋白的單株抗體可阻撓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因此可以用來阻斷病毒進入人體細胞,避免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繁殖,故如未來在人體試驗驗證有效時,可做為治療或預防新冠肺炎感染。因為是來自人體的抗病毒抗體,所以將來用於治療時,安全性相對於動物抗體較高。黃冠穎表示,新冠病毒會感染人體,主要是新冠病毒的S蛋白會與人體的一種蛋白質ACE2結合,若是能找到可以阻撓兩者結合的物質,等同宣布有機會可治療新冠病毒;因此,當發現這13株抗體時,團隊非常興奮。施信如表示,發現病毒株與抗體後,將優先著手研發快篩試劑,其標的將會採「病毒株排列組合」的方式著手,並非僅針對單一的蛋白質,她表示,至於快篩試劑要著重於敏感度還是專一性,將透過實驗後才會決定,也將與台塑生醫洽談,盼能儘速研發。也會將此病毒株以及抗體的發現,結合國內藥界,評估是否有開發藥品的可能性。
-
2020-02-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不遠?陸專家潑冷水:半年內可能性是0
「疫苗研發非常重要,但疫苗從研製到上市最快也要6個月,今年8月前疫苗成功開發的可能性為『零」。」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寧毅指出,疫苗對本次疫情是畫餅充饑,遠水解不了近渴。包括天津大學宣稱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口服疫苗,美國製藥公司Moderna宣佈研製出針對新冠病毒的人體疫苗,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捷報頻傳。寧毅指出,儘管國內外疫苗進展神速,但至少在六個月之內,疫苗成功開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等到疫苗開發成功,本次疫情就過去了。寧毅指出,,目前當務之急是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這才是重點。寧毅說,疫苗上市前通過I、II、III期臨床試驗,尤其是大規模III期臨床實驗,往往需要上萬名,或至少幾千名的受試者,甚至會持續3-5年時間,耗費巨大人力財力,且要承受失敗風險。
-
2020-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致死率 韓國專家:高於A型流感低於MERS
韓國傳染病專家認為,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高於A型流感,低於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指出,有冠狀病毒疾病救治經驗的韓國醫生參與的新型傳染病中央臨床委員會今天在國立中央醫療院召開記者會時,發布上述研究結果。韓國專家並提醒高齡或有基礎疾病的病例可能出現臨床重症,須格外留意。報導指出,中央臨床委員會研究韓國境內病例後推測,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例初期感染階段病毒複製活躍,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在確診前的活動,可能形成社區傳播。中央臨床委員會評估,當前疫情轉入社區傳播階段,需要強化行政、防疫、醫療體系,最大限度地有效運用公共衛生資源。中央臨床委員會還呼籲政府著手研製新冠肺炎疫苗和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