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新冠肺炎疫苗
共找到
1824
筆 文章
-
-
2020-11-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加坡聯手美藥廠研發疫苗 首批明年初抵星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與美國製藥公司Arcturus Therapeutics攜手合作研發新冠肺炎疫苗,中期臨床研究取得樂觀結果;倘一切順利,預計首批疫苗明年第一季可運抵星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競相研發疫苗。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公司已宣布,聯手研發BNT疫苗在進行中的臨床試驗顯示,預防新冠肺炎的保護效力高達90%。總部設於美國聖地牙哥的Arcturus Therapeutics也同樣發布好消息。Arcturus Therapeutics於當地時間9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與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ARCT-021,目前正在新加坡進行第一和第二階段的人體試驗,中期臨床研究取得樂觀結果。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興傳染病項目副主任黃英勇表示:「第一和第二階段試驗取得樂觀的結果,這顯示ARCT-021疫苗一劑就有效果。」這款疫苗有潛力為全球公共衛生帶來重要益處。Arcturus正在與新加坡衛生科學局討論這款疫苗進入後續臨床試驗事宜。Arcturus也宣布,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將投入約4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2.8億元)購買生產疫苗相關設備、物資與服務等。另外,經發局有權以預先協商的價格購買高達1.75億美元的疫苗;預計明年首季運到新加坡。Arcturus財務長薩西恩(Andy Sassine)表示:「這些資金為公司提供額外資源來維持疫苗生產的快速擴展,以因應公司與以色列、新加坡達成的協議及2021年其他可能的疫苗供應協議。」薩西恩也說,公司預計在未來18個月生產數億劑的疫苗,相信有機會為全球疫情帶來正面影響。
-
2020-11-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莊人祥:台灣可透過COVAX買輝瑞疫苗 第一季有機會購得
輝瑞/BNT新冠疫苗傳捷報,第3期臨床試驗顯示,保護效力高達90%,但我專家悲觀預估,恐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可能在台灣施打,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台灣尚有希望透過COVAX買到該疫苗。」第一季希望有機會購得。莊人祥表示,整體新冠肺炎疫苗研發中,雖輝瑞/BNT新冠疫苗可能是最早緊急使用授權通過,但是到目前為止全球疫苗都還在研發,所以候選疫苗還是很多,第三期臨床試驗終了前才會清楚有效性。這邊有保密協定,也會去問是否有機會雙邊獲得的方式。莊人祥說,COVAX平台有提供幾個候選疫苗,有讓加入國家做選擇,像輝瑞/BNT新冠疫苗看起來是成功率很高,相信COVAX也會放在裡面。針對台灣防疫很好,恐影響COVAX分配進度,莊人祥表示,相信COVAX不會因政治或疫情趨緩做考量。
-
2020-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疫苗效力達9成 專家:可望大幅提高接種意願
美國輝瑞藥廠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似乎問世在望,但民眾對疫苗普遍信心不足,政府和製藥公司現在的挑戰,將是如何說服世人接種。民眾抗拒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早有所聞,但先前這都只在討論階段,直到今天輝瑞(Pfizer)與BioNTech宣布合作的疫苗有效性超過90%,民眾抗拒心態才開始變成實際要面對的問題。許多人對疫苗研發速度加快感到憂心,疫情前和疫情期間的多份民調顯示,民眾信心不穩,而政治分歧、網路假新聞充斥,也都影響到民眾的接受度。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要打斷病毒感染,就得有約莫7成人口接種,而由於疫苗問世後不可能隨即提供所有人施打,專家表示,讓醫護人員優先接種將是首要之務。全球至今約有200種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發階段,其中數十種進入人類臨床試驗,但至今無一完成試驗且獲得核准,唯有輝瑞和BioNTech疫苗似乎成功在望。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克瑞納(Douglas Kriner)和克瑞普斯(Sarah Kreps)表示,輝瑞疫苗的高有效性可拉抬民眾信心。他們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初步疫苗的有效性和流感疫苗差不多,美國人接種率或許會不及7成。克瑞普斯表示:「但若疫苗有效性90%,就會大幅提升美國人接種意願,增加超過10%,這就對美國能否確保足夠民眾接種,最終更接近群體免疫至關重要。」
-
2020-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新冠疫苗效力9成!國內醫師提疑問:有算到無症狀感染者嗎?
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昨天(9日)宣布聯手研發的2019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預防新冠病毒的保護效力高達90%。不過國內有醫師提出諸多疑問,例如,這是指7天後的保護率有9成,那3個月後、半年後保護率剩多少?另外,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沒被算到,如果算進去,還是9成嗎?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累計超過5000萬人、120萬人喪生,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的顧問、流行病學專家奧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甚至指出,未來3到4個月美將進入「新冠地獄」。不過昨天隨即有好消息傳出,美國製藥大廠輝瑞(Pfizer)和德國BioNTech(BNT)宣布兩家公司聯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進行中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抵禦新冠病毒的保護效力高達90%。兒科醫師楊為傑在其臉書《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提出一些疑問,他指出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大約是50%上下,大部份的疫苗大致都在50-60%左右,因此輝瑞的這個新冠肺炎疫苗竟有高達90%的保護效力,難怪「舉世歡騰」!他引用輝瑞官網的數據,做出以下6點分析:1. 輝瑞宣布:實驗中的Covid 19 疫苗,有90%的有效性2. 目前實驗有 43538 位參與者,38955位有完成第二劑,目前沒有嚴重副作用(很好!)3. 這是「期中分析」的報告,非最終報告。分析的時間點,是在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七天後,去比較�接種疫苗與接種安慰劑兩組人員,得到Covid 19的比率4. 疫苗有效性 90%的意思是,接種疫苗的人,比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其感染下降 90%。5.在第二劑疫苗的七天後,疫苗使得感染機率下降 90%官網報告也明確的說,這個數字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譬如:接種三個月後?半年後?一年後?因為時間還沒到,因此無法分析。簡單來說,根據目前的分析。打完兩劑疫苗後七天後,保護率有 90%。也許一年後的保護率更高?也許更低?這個要神仙才知道了6. 雖然疫苗的長期有效性,仍尚未明朗,但是好歹他也還能撐一個月XD。在疫情肆虐的現在,至少這是個好消息。至少對美國來說。此外,楊為傑還提出了之前新冠肺炎遇到的很棘手的一個問題,即「無症狀感染者」。楊為傑指出,要計算疫苗有效性,就必須知道哪些人「被感染」,但 Covid 19有一部分是「無症狀感染」。在大規模臨床實驗中,去分析確診者是很重要的,但是會不會有一群「無症狀感染者」被遺漏掉了?再思考的深入一點。90% 的疫苗有效性,會不會是針對「有症狀的確診者」,如果把無症狀感染者加進去考慮,有效性會再上升?或是下降?都有可能。此外,如果疫苗的效果是減少發病,但還是會感染。那算出來的疫苗有效性就是「偏高」的。或者疫苗它不僅可以降低發病率,也可以降低傳播率,那疫苗有效性又是?
-
2020-11-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WHO:輝瑞疫苗明年3月供給需要族群! 將根本改變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資深官員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9日表示,美國輝瑞藥廠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新冠疫苗可望在明年3月前供應給最需要的族群,加上其他研發進展,可能根本改變疫情的發展。艾爾沃德表示,輝瑞藥廠(Pfizer)公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測試結果「非常正向」。他說,「仍有許多工作要做,這只是中期結果,但有望為全球帶來美好希望」。他補充說,「基於全球付出的非凡努力,明年3月前,我們將有能力從根本上改變這場危機的方向和動態」。輝瑞藥廠表示,其新冠肺炎疫苗在試驗中證實超過90%的預防效力。目前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累計超過5000萬人、120萬人喪生。世衛秘書長譚德塞也推文表示,此消息非常激勵人心。
-
2020-11-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敢樂觀 陳時中改口:明年底開放出國只是可能性大一點
國際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但國內疫情較為和緩,即使指揮中心宣導到醫院、大眾交通運輸和娛樂場所等八大場所需戴口罩,許多民眾心態早已鬆懈,指揮中心「秋冬方案」正研擬加強管制措施,指揮官陳時中今證實,會從中挑幾個場所,需與地方政府討論執行可行性。日前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歐洲病例數持續創新高且美國疫情也沒有減緩,因此將於11月中宣布「秋冬專案」,祭出更嚴格的防疫措施。陳時中今天出席「2020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會前媒體聯訪,他指出,秋冬專案分別為加強邊境管理、強化新生活運動、擴大篩檢三大方向。其中境內防疫新生活層面將加強民眾戴口罩要求,陳時中說,會從目前現行宣導需戴口罩的八大場所中,「我們會挑出部分場所」,改為強制民眾在這些室內場所活動一定要配戴口罩,但場所究竟是哪幾個,因為需要地方政府配合監督,都要跟地方政府討論可行性及效應。目前針對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娛樂場所及大型活動等潮擁擠、密閉的八大場所,要求佩戴口罩,以宣導為主,但各縣市針對這些場所都有自己公告罰則,也都正在進行。至於民眾引頸期盼的開放出國旅遊,陳時中昨參加節目時指出,「可以期待明年年底」,但今天媒體再詢問,陳時中卻改口,明年底開放出國只是可能性大一點,認為近期國際疫情上升快速,不敢預測,應持續觀察,不敢樂觀看待此事,意味想解放因疫情悶太久的心靈恐要再等等。被視為是解放國門的救星之一的新冠肺炎疫苗,陳時中說,目前國產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進展順利,「我們還是有信心的」 ,面對外界質疑快速研發疫苗安全性,陳強調,雖疫苗可能沒有完整三期臨床試驗,但一定能確保安全性,主要是疫苗有效保護期及保護情狀確實有所顧慮。
-
2020-11-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京市將推新冠肺炎疫苗接種 首波鎖定養老機構
中國北京市官方近日發布防控方案,宣布將以養老機構中的重點人員作為首批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對象。雖然公告並未說明詳細時間表,但這是北京市官方首度對接種疫苗一事表態。根據北京日報、界面新聞等陸媒報導,北京市將推進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首波鎖定養老機構中的重點人員。報導指出,北京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近日印製「北京市秋冬季養老服務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其中三大重點為「堅持分級管控」、「人物並防」、「有必要入院的防護從嚴」。報導稱,方案特別要求相關單位應該做好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疫苗接種等服務保障工作,更進一步指出,「疫苗」不只是流感疫苗,更包含COVID-19疫苗。方案還將院內的通勤員工、廚房工作人員、保安、清潔人員、身體適宜且自願的老年人,定為優先接種重點人員。這份方案是北京市首度以官方身分,針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一事表態。不過根據報導,方案並沒有明確提到COVID-19疫苗接種時程,僅表示在11月底前要先完成流感疫苗的接種。此外,方案中也提出要每月針對養老機構的重點人員進行抽樣核酸檢測。浙江省嘉興市、義烏市與紹興市日前陸續啟動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成為中國最早投入疫苗使用的城市,寧波市則評估於11月上旬加入。四川省也正在制定疫苗接種方案,地方衛生單位日前已開始調查民眾疫苗接種意願。除了上述幾個城市外,根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湖南省疾控中心已經申請COVID-19疫苗緊急使用方案,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湖南省就可以展開COVID-19疫苗的緊急接種。
-
2020-11-06 科別.感染科
台灣搶要新冠肺炎疫苗 感染科專家警告接種後兩大隱憂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只有疫苗能正式解禁,若台灣無法取得疫苗,要面臨的威脅就不單純只是疫情,更多的恐怕是被經濟海嘯滅頂。台灣搶要新冠肺炎疫苗,但國內感染科專家今警告,接種後恐有兩大隱憂,若有可怕不良反應,民眾對疫苗信心將全失,甚至不能排除改變人體風險。國衛院今主辦「新冠疫情的挑戰及疫苗產業的發展研討會」,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在會中指出,明年有疫苗接種可能性高,只要新冠疫苗上市,疫情會暫時控制住,但之後要面對的問題是新冠疫苗保護力可以維持多久。黃立民解釋,疫苗接種在不同人群身上保護力都會不一樣,尤其疫苗對哪些族群有用,搞不好只對長者有長期作用,因年輕人、小孩、長者保護力維持時間不同,所以未來疫苗政策勢必需要考慮,是所有族群統一間隔一段接種一次,或分族群幾年打一次。黃立民認為,其中一大疫苗隱憂是現在全世界拚命買疫苗、加速疫苗研發,目前國際上有非常多研發中的疫苗,一但太快做出的疫苗發生悲劇,如當中一、兩家出現很大副作用,會使民眾會對快速生產的這隻疫苗失去信心,「這不是不可能。」黃立民有說,另一隱憂則是,快速製造、又強迫大量人群必須接種RNA疫苗,會造成人體什麼樣的改變。他解釋,RNA是生命的起源,除了可以形成人體保護力,同時也掌管非常多基因表現,「這是在做一個大膽實驗,但上述兩大疫苗隱憂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答案」政府過去都對疫苗愛理不理,甚至連相關委員會都已長達兩年開會,政府都是一頭熱而已,黃立民認為,目前而言,新冠肺炎疫苗唯一是正面消息是,國內廠商可望獨立製作國產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國內疫苗產業終於可被建立,政府終於認識到疫苗重要性、開始認真扶持。
-
2020-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衛福部次長稱東洋若取得正式授權 仍有疫苗談判空間
台灣東洋原宣布代理德國BNT新冠肺炎疫苗,但因提不出正式授權書而卡關。未來是否仍保有談判空間,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若東洋能拿到充分的授權書,還是有談判空間。台灣東洋藥品日前宣布取得德國BNT新冠肺炎疫苗在台銷售的「有條件授權書」,卻在11月3日宣布,與政府在數量及價格難有共識,無法如期代理疫苗進口。但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因廠商無法提供正式授權文件和合約才破局,東洋則在當天深夜發表聲明表示,取得授權為「有條件授權書」。今立委林思銘於衛環委員會時質詢,現在談判破局,東洋是否還能保有未來疫苗的談判空間。石崇良說,如果能拿到充分的授權書,還是有談判的空間。但東洋代理德國新冠肺炎疫苗宣布破局,被質疑進口疫苗只是幌子,實為炒股。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昨則於指揮中心記者會表示,「東洋發布消息無誇大不實,不建議調查。」對此,林思銘質疑衛福部「甩鍋」。石崇良則表示,涉及證交法的問題還是要交由金管會處理。
-
2020-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加速台廠新冠疫苗試驗!陳時中:政府會推一把
新冠疫苗受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4)日表示,期許國產疫苗在安全的前提下加速開發,政府也會在臨床試驗收案上給予協助。業界說,這是官方首度允諾將協助台廠開發新冠疫苗,換言之,在開發新冠疫苗方面,政府將會推一把。政府不放棄任何取得疫苗的機會,甚至有擴大作為的規劃,在官方協助下,台廠新冠疫苗開發可望超前,高端(6547)、國光生開發進度有望加速,其中,高端近期與越南合作收案,有望更快達標。陳時中表示,台灣也將不放棄任何取得疫苗的機會,疫苗沒有卡關的問題,目前仍在談判中,機會永遠在,也希望國產疫苗加速開發。高端11月2日才宣布,與越南衛生部轄下國家衛生暨流行病學研究所(NIHE)簽署協議,雙方即起準備執行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合作,拚明年對越輸出千萬劑疫苗,這也是台灣與他國進行疫苗合作的首例,也是台灣疫苗打入國際的國家隊之一。疫苗採購方面,台灣已與COVAX簽約,也有相關疫苗購買洽談中,今年12月已有許多廠商進入二期試驗,也希望國產疫苗加快腳步,在確保安全性的前提上,陳時中允諾,也會協助台廠在臨床試驗募集上,儘速收足受試者。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說,我國衛福部食藥署要求本土疫苗廠在二期臨床試階段必須做滿3,000人才有獲得EUA(緊急授權)採購資格,在人數上挑戰並不小,因此高端與越南合作,共同達成3,000人的受試目標,由台灣負責2,000至2,500人,越南負責500至1,000人。因此,在收案、試驗、開發時程上有望加快。採購規劃上,高端與越南NIHE協議,自明(2021)年下半年起,高端將先提供300萬至1,000萬劑的新冠疫苗給越南。高端現有最大產能可擴充至至2,000萬劑疫苗,可供應本國及他國,量能上無虞。
-
2020-11-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取得新冠肺炎疫苗布局 COVAX國產多管齊下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回應新冠肺炎疫苗時說,已跟COVAX簽約,並透過多方管道洽購,且國內研發也會在12月陸續進到第二期實驗。至於德國BNT疫苗,未來有機會透過COVAX取得。台灣東洋藥品日前取得德國BioNTech(BNT)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在台銷售的「有條件授權書」,但台灣東洋3日宣布,由於BNT與政府在數量及價格難有共識,無法如期代理該疫苗進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指出,因台灣東洋無法提供正式授權文件和合約,談判無以為繼。雙方說法兜不攏。台灣東洋3日深夜再度發出聲明指出,與政府持續協商期間,雖積極爭取延長BNT授權期限,但由於部分商業條件未能成就,因此無法繼續提供有效證明文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記者會後受訪時表示,指揮中心很早就和德國BNT洽購疫苗,但當時BNT說,台灣在內的亞洲區都已授權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因此才未有進一步合作,如今東洋雖有條件授權BNT疫苗,卻遲遲無法出具文件證實是德國BNT的「直接授權」,若非直接授權,指揮中心沒必要透過東洋談BNT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回應媒體詢問,東洋宣稱可買到疫苗但破局,是否有炒股嫌疑時表示,對商業行為不予置評,但據他所知,台灣東洋所做的事情都是上市公司應該做的,並沒有虛偽誇大。至於取得新冠肺炎疫苗布局,陳時中也說,台灣已跟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平台簽約,台灣廠商的疫苗臨床實驗也將陸續在12月進入第二期,屆時也會積極駐廠協助。陳時中說,當然希望國產疫苗研發進度快,但疫苗必須安全,也有一定的規範,有任何管道可取得疫苗都會努力。外界質疑,台灣明年第一季將沒有疫苗可打,可能衝擊經濟;陳時中表示,就算台灣東洋取得BNT疫苗,也沒有保證第一季一定會有;且台灣經濟在全世界當中所受衝擊最小,成長率3%多,全世界沒有這麼高的。
-
2020-11-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阿聯酋航空設全球首座疫苗運輸中心 可放1千萬劑疫苗
新冠肺炎爆發超過十個月,外界最關心的就是疫苗何時問世。阿聯酋航空今天宣布,旗下SkyCargo貨運將重啟貨運航廈Emirates SkyCentral DWC,設立全球首座可冷藏儲存新冠肺炎疫苗的運輸中心,為疫苗問世後所需的物流運輸做準備。除此之外,亦成立快速應變小組,簡化運輸所需的流程,替世界各國提供最快速的疫苗運輸服務。阿聯酋航空說,將於貨運航廈Emirates SkyCentral DWC設立GDP藥品專用恆溫認證、超過1200坪的新冠肺炎疫苗專用運輸中心。該運輸中心不但能隨時存放約1000萬劑疫苗,更能讓疫苗維持在攝氏2至8度的冷藏溫度,並快速進行運送。此外,SkyCargo貨運亦提供增值服務區,能讓疫苗重新冷藏和包裝,以向客戶提供全球分銷。而也因具有儲存、運輸數百萬劑疫苗的空間與能力,加上專門團隊可加速疫苗的運送作業,都讓SkyCargo貨運能在疫苗上市後,透過定期與包機航班服務,快速供給大量疫苗至所需的城市。阿聯酋說,運用其數十年來為全球藥品生產商運輸溫度敏感藥品和疫苗的豐富經驗,SkyCargo貨運積極研發解決方案,以應對未來需要在短時間內將疫苗運送至全球的挑戰。SkyCargo貨運亦自2016年起,對溫度敏感藥品的運送進行大量投資並推出Emirates Pharma,更於過去四年中,運送超過25萬噸的藥品至全球30個城市。阿聯酋說,SkyCargo貨運因擁有高效且現代的寬體飛機機隊,目前已將服務網絡觸及六大洲、超過130個城市。同時,SkyCargo貨運的服務航線亦涵蓋全球主要的製藥中心和生產基地。一旦新冠肺炎疫苗正式進行量產,SkyCargo貨運也將持續以杜拜為交通樞紐,透過定期與客運航班,快速的將疫苗送往世界各地。
-
2020-11-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疫苗進展佳!保護力達6成以上 年輕年長都有效
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持續推進,就像其他疫苗一樣,也面臨了年輕人和老長者免疫反應不同的問題,年輕年長者所需疫苗的有效劑量、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也不同。這些攸關疫苗安全及效益的重要議題,都需要研究品質良好的臨床試驗仔細確認過,全球引頸期盼的有效疫苗才能問世。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透過直播報告疫苗最新研發進度。綜合來說,陳秀熙指出,不同類型的疫苗都可看到不同劑量的效益也不同,但好消息是,目前大部分的疫苗都有超過六成的保護力,這是一個好消息,顯示透過疫苗達成族群免疫的可行性高。公衛博士任小萱指出,現有第一、二期臨床試驗都是針對年輕健康民眾,最高沒有超過60歲,綜合結果顯示,疫苗注射後14天開始有中和反應,並且可持續14到42天,劑量越大抗體反應越高,濃度與康復者血清相近。陳秀熙說,每個疫苗發展中都會先針對年輕族群實驗,再進展到確認老年族群的反應,目前看抗體反應持續將近一個半月,令人充滿信心,劑量效益也帶來正向的訊息。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年輕人與年長者的免疫反應差異,主要原因是年長者有免疫老化、慢性發炎、易有共病等特徵,而且T細胞多樣性不夠,所以身體無法隨時在備戰狀態,疫苗可能無法誘使產生足夠的中和抗體來對抗病毒。公衛學者林庭瑀補充,年老族群較容易有遺傳性免疫缺陷,而且65歲以上出現自體抗體反應的風險是年輕人的1.6倍,這將導致疫苗希望的免疫反應被中和掉。目前各種疫苗在年輕年長族群看到哪些效益的差異?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中國滅活疫苗間隔28天打兩劑,第56天評估發現,年輕(18至39歲)反應較佳。美國mRNA疫苗也是間隔28天打兩劑,第43天評估,在中老年(56至70歲)反應較佳。至於比利時載體疫苗,年長者對低劑量的反應較好,年輕人對高劑量的反應較好。
-
2020-11-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東洋新冠疫苗破局 蘇益仁:明年三月前有疫苗機會渺茫
台灣東洋今晚間臨時宣布,代理因新冠肺炎疫苗破局,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國內明年三月前有新冠疫苗可打機會渺茫,預估國產疫苗明年六月上市,由於秋冬到來,新冠肺炎及流感疫情齊來,台灣已錯過十二月接種完流感疫苗、明年一月、二月打新冠肺炎最理想的防疫模式。蘇益仁表示,與東洋談判破局,讓明年第一季買到新冠肺炎疫苗可能性更小,對台灣來說選擇性已經越來越少,雖目前指揮中心著力於COVAX爭取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但目前即使買得到該疫苗,還需考量該疫苗為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三成機率可能出現接種後不良反應。蘇益仁說,目前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有三個重要時間點,歐美已規畫明年第一季施打,「在此時接種最好」,第二階段明年三月到六月接種,由於疫苗已進入量產時期,國內開始接種可能性較大,再者是六月到年底,將有六十億劑新冠肺炎疫苗上市。蘇益仁認為,因COVAX平台疫苗數量本就不多,要分擔疫苗的國家也多,即使可選擇牛津疫苗,但現在都還沒談好,透過COVAX,也幾乎不可能明年三月前取得疫苗,「明年六月拿到的可能性較大」,國產疫苗則需要明年六月才能出來。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也認為,即使簽了COVAX,但還是不確定能否爭取到疫苗,對於國內而言,若無法在第一季取得疫苗,各國陸續打開、邊境解封,如果保持國內高規格防疫,雖不怕病毒入侵,卻可能對經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雖購買國際疫苗機會小,但黃玉成認為,反而給國產疫苗一條生路,國外疫苗希望渺茫,指揮中心會更將關愛的眼神投向國產疫苗,若希望盡快有新冠肺炎疫苗可接種,加速國產疫苗是可行方法之一,樂觀預估明年第二季上市也來得及救經濟、助防疫。
-
2020-10-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實驗進入最後階段 佛奇:最快12月底出貨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今天表示,如果一切順利,一些有高染疫風險的美國人,最快在12月底,最慢2021年1月初,就能取得第一批安全、有效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佛奇(Anthony Fauci)在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直播中表示,根據莫德納(Moderna Inc.)、輝瑞(Pfizer Inc.)這兩家在研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上居領先地位的公司目前預測,美國人可望在「12月某個時間點,得知我們是否會有安全且有效的疫苗」。他說:「我們希望在接下來幾週內,就有(實驗結果的)初步樣貌出爐。」莫德納、輝瑞兩家公司都在7月底開始最後階段臨床試驗,而每項試驗各有成千上萬的人參加。莫德納今天稍早表示,他們可望在下個月提出其大型、後期試驗的階段性數據。輝瑞原本預期將在10月公布階段性數據,現在看來不太可能在11月前公布,可能會拖到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後。數據需經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和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審查,若證實試驗成功,它們將做出建議誰能獲得第一批疫苗。佛奇表示,實際上來說,第一批疫苗可能會「在12月底或(明年)1月初」,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
2020-10-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結束於疫苗問世之時?一個狀況讓新冠病毒更致命
【文、圖/摘自商周出版《世紀病毒COVID-19》,作者黛博拉•麥肯齊】全球大流行可能會變得多可怕?首先,一個會造成全球大流行的病原,究竟可以害人到什麼地步?這個問題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一般以為,當一個病毒學會人傳人之後,它的致命性就會降低。許多人相信致命性和傳染力之間是一種平衡關係,此強則彼弱。我們都知道,為了存活,病原體必須在宿主死亡前或免疫系統消滅它之前,就跳到另一個宿主身上,所以它不會馬上就殺死宿主,因為它需要宿主幫它傳宗接代;如果是呼吸性病毒,便是利用宿主咳嗽和打噴嚏來傳播。結果是,在演化適應人類宿主時,致病性低的病原可能會勝過致病性強的病原。不過這個說法已經被概括成一個更廣為人知的主張:新病原一開始都比較致命,因為它們還不太了解我們,但是如果它們能存活下來且廣為傳播,一定會演化得較為溫和,這樣我們才能活著繼續散布它們。這是一個廣為接受的想法。二○○五年,時值全球大流行應變準備極受重視之際,在一個地位非常高的英國智庫以此為主題的會議中,我與一位「英國內閣緊急應變小組」(Cabinet Office Briefing Room A)的前成員談論到H5N1 禽流感;這個小組是英國政府遇到緊急情況時召集的最高諮詢委員會。我問對方,如果 H5N1 蔓延全球,在已知它會造成六成感染者喪命的情況下,我們要如何做好因應準備?他直視我的雙眼,態度認真地說:「不用擔心,如果它釀成全球大流行,死亡率將會下降。這些疾病永遠會變得愈來愈輕微。」什麼,就這樣而已?二○一八年英國流感全球大流行因應計畫顯示,上述這個假設有多麼根深柢固。該計畫的設計是根據致死率百分之二點五的流感(如同一九一八年西班牙流感的致死率),以此作為「合理的最糟情況」。他們承認H5N1 禽流感的死亡率達六成,但是只表示如果H5N1 病毒變得能夠人傳人,致死率就會大幅下降。他們認為雖然「不能排除」致死率超過百分之二點五的可能性,但H5N1 全球大流行的致死率「預期應該」大約是百分之二點五。此外,他們告訴地方當局以百分之一的死亡率訂定計畫,因為不可能有更致命的病毒攻擊那麼多人。近年來的歷史紀錄不太支持這種動物疾病演化適應人類並傳播後致病力會降低的說法。想想愛滋病毒,它在感染者出現病徵之前就具有傳染力,所以如果感染者過了幾年因為缺乏治療藥物而必死無疑,對於病毒的存續來說並不成問題。如我們所見,愛滋病毒在二十世紀初襲擊人類,後來又蔓延全球,整個期間裡它的致病力並沒有降低的跡象。或者看看禽流感病毒。它在水鴨腸道裡是個無害的病毒,因為它必須讓宿主能夠四處游水,然後透過排泄物把它拉出來,才能傳到另一隻宿主身上。可是一旦到了養雞場,它常常就突變成具高度傳染性的致命病毒,因為那裡不愁沒有雞隻,而且只要一個簡單突變,它就變成「高病原性」病毒,能夠爆炸性地複製繁衍,搶在其他病毒之前就進入下一隻雞隻。讓雞隻死亡對這個病毒來說無關緊要。事實上,至少短期來說,這種突變對禽流感病毒是有利的,當任何鴨流感病毒(不只是H5N1 病毒)出現在養雞場裡,經常會發生這種突變。以此例而言,至少在雞隻身上,變得更致命對這個病毒來說是有用的。如我們在第五章所見,最令人擔憂的是有些突變使得H5N1 病毒能夠在不同哺乳動物之間傳染,而且似乎不減其致命性。在傳染力和致病力(致病嚴重程度)之間似乎沒有所謂的此強彼弱。這實在令人害怕,因為另一個具有三成死亡率的禽流感病毒H7N9,已經有五個所需突變中的三個,偶爾會在人類之間傳播,而且具有「高病原性」突變的病毒能夠在雪貂身上傳播並殺死牠們,就算只是吸入病毒。這裡顯然也沒有所謂此強彼弱的平衡。此時此刻,這種現象並未發生於新冠病毒。英國的科學媒體中心(Science Media Centre)是將科學家們的評論傳送給記者的新聞平臺。二○二○年四月,英國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病毒學家伊恩.瓊斯(Ian Jones)在該平臺上發表觀察,表示新冠病毒沒有遭遇任何特定的演化壓力。他說:「在我們付出的代價之下,這個病毒在人類族群裡殖民得相當成功,我看不出任何使它在近期內變得更致命的動力。」另一方面,這些病毒持續發生隨機突變,如果其中一個突變使某個病毒的人類傳染力變得更好,它可能會在病毒族群裡變得更多,或者以演化的說法,它是被擇汰了,因為能夠散播對病毒最為有利。在我撰寫本書之際,新冠病毒正累積著突變,在它感染四百萬人之後這並不令人意外。不過我們尚且不知是否有任何突變正實際改變新冠病毒的行為。如果真的發生了,而且突變也影響致病力,那麼由此而生的病毒可能變得更致命或更不致命,視哪種對它最有利。讓我們來打破迷思:病原體的演化並不必然表示它會變得愈來愈弱,或者致病嚴重性和傳染力之間永遠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令人憂心的是,有些參與全球大流行因應計畫的人並非病原演化專家,卻深信這樣的迷思。要記得,新冠病毒和人類的華爾滋才剛開始。此外,問題不只是病毒本身的表現,有些疫苗會提升它的致病力。賓州州立大學的安德魯.瑞德(Andrew Read)對幾種疾病進行過研究,包括馬立克病(Marek’s disease,一種養雞場常見的雞瘟),看看疫苖如何影響病毒的演化。他發現如果疫苖能使病毒宿主不發病,但病毒還是存活並散播著,如同中國 H5N1 家禽疫苖的作用,可能會篩選出致病力更強的病毒。事實上,病毒致命性太強的話將無法散播:致命性只能到某個程度,如果過頭了會太快殺死所有宿主,最後連自己也死光光。偶爾可能出現這樣的病毒,但是它活不了多久。然而「漏洞」(Leaky)疫苗會引發宿主的免疫反應,使病毒維持於低量,所以感染者不會死,但是病毒也不會全部被消滅。這樣的情況可能會使病毒變得特別致命,因為它們不用擔心宿主喪命的問題,而且致命性增強後的一些變化,例如能更快複製或更快入侵宿主細胞,可能有助病毒存在於接種過疫苗的宿主體內,讓它即使在宿主免疫反應下也能夠繼續存活,散播得更好一點。而假如這個病毒進入未接種疫苗的宿主體內,會比平常更為致命。接種馬立克疫苖的雞隻就發生這種情況。如果新冠疫苗有「漏洞」,那就很令人憂心了。「漏洞疫苗當然有可能會讓新冠病毒變得更致命,」瑞德告訴我,「我也看到事態發展的不同走向。」這完全取決於什麼對病毒有利。如果我們開發出有漏洞的新冠疫苗,造成一些病毒株變得更致命,結果會很麻煩。我們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接種疫苗,就算消滅天花的疫苗也不是人人都有接種。倘若具致命突變的新冠病毒在接種族群裡悄悄傳播,然後傳到了未接種的人身上,情況可能很慘。開發新冠疫苗時,必須把這一點謹記在心。這個病毒可能會在各地持續傳播,直到我們有了疫苖並且廣泛接種。這代表各國必須持續進行檢測、打斷傳播鏈以圍堵病毒擴散,否則將爆發更多大規模疫情,從而我們得繼續實施保持社交距離的策略。兩者的代價都很高,所以無論開發出什麼看來有效的疫苖,都面臨廣泛接種的壓力。
-
2020-10-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疫苗若成功 1725萬台灣人打過可望恢復正常生活
未來若有新冠肺炎疫苗成功開發出來,其安全性必須通過檢驗。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透過直播,報告研發中的新冠肺炎載體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低。團隊另指出,疫苗保護力若達70至80%,75%人口(大約1725萬台灣人口)打過疫苗,就可以不靠藥物、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消滅大流行的可能。疫苗需具備多高保護力、多少人口接種,才能杜絕流行?公衛學者古玫生根據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模擬分析指出,如果一個人可以傳染給2.5到3.5個人,全體人口都打疫苗之下,這個疫苗至少要具備60%保護力,才能杜絕流行。如果有四分之三人口接種疫苗,疫苗效益達到70至80%,就可以不靠藥物、口罩、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就避免大流行或消滅流行病。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暴露程度比較低的國家,因為族群本身沒有免疫力,接種率要更高。古玫生表示,根據推估,如果一個人能傳染給2.5到3.5個人,暴露程度只有5%的群體,接種率要高達86%。目前這些載體疫苗的保護力如何?公衛博士鄭雅中表示,疫苗保護力會因劑量、接種劑數、年齡、接種後等待天數而不同。歸納現有試驗結果顯示,牛津疫苗AZ在接種兩劑之後,18-55歲受試者有62%在42天後中和抗體濃度可以高於25%的恢復者。美國疫苗Moderna接種高低劑量兩劑之後,50到71歲62%到88%在57天後中和抗體濃度可以高於25%的恢復者。有關疫苗不良反應,公衛博士任小萱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指出,載體疫苗可能引起少部分人發生不良反應,按發生風險排序為發燒、肌肉疼痛、關節疼痛、頭痛、噁心、疲勞,但程度多為輕中度,達到嚴重程度比例更低。如果搭配使用止痛藥,嚴重不良反應發生比例大幅降低,包括發燒、發冷、關節或肌肉疼痛的反應都沒有了。公衛學者蕭國惠說,研究顯示高劑量組、老年組發生不良反應的比例較高。陳秀熙表示,除了不良反應,疫苗安全性還要評估兩種狀況發生的風險:抗體依賴的增強作用(ADE)、疫苗引導呼吸道疾病(VAERD)。陳秀熙說,ADE其實是疫苗反應擦槍走火,就像是球員擠在球門前防守,反而不慎自己把球踢進球門,過去包括登革熱、麻疹疫苗都有出現過。公衛學者彭思敏表示,ADE可能使感染增強而導致疾病更嚴重,或導致免疫反應過強,造成嚴重的發炎或氣道阻塞。公衛學者張維容表示,目前在中國載體疫苗觀察到ADE發生風險與中和抗體濃度有關,中和抗體濃度越高,越不容易發生ADE,英國及比利時疫苗都沒有觀察到ADE發生的證據。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現有第二期試驗結果顯示,這些載體疫苗引起VAERD的風險都不高。陳秀熙表示,透過自然感染達到族群免疫,會犧牲掉很多人的生命,因此疫苗對於遏止世界大流行是特別重要的。希望社會大眾支持全世界疫苗專家團隊的工作。台灣的學術團體和政府對於疫苗安全都以高標準控制,他呼籲大家要安心,相信台灣的嚴謹度。
-
2020-10-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將修訂預防接種法 拚明年上半全民能打到新冠疫苗
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27日在內閣會議上敲定讓更多人迅速接種免費新冠疫苗的《預防接種法》修正案,並針對接種後嚴重副作用造成的損失情況,將提供救濟措施。此外,日本政府還敲定《檢疫法》修正案,以便明年2月後也能對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入境者實施隔離等措施。作為《預防接種法》的「臨時接種」,日本政府將提供疫苗,且在此機制下民眾有義務努力接種,但修正案中也加入若有效性及安全未充分獲得確認,則不適用努力義務的規定。臨時接種是為了因應傳染力和病原性都較強的傳染病而制定的制度,為讓許多人在短期內接種,規定國民有努力接種的義務,費用由政府負擔。日本政府力爭到明年上半年確保能向所有國民提供疫苗,目前正跟企業展開談判。中央政府已通知都道府縣和市町村,要求完善能順利推進接種工作的制度。費用將由中央政府全額負擔。
-
2020-10-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食藥署:新冠疫苗12月完成一期臨床 目前尚無不良反應
針對本土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進展,食藥署今(27)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目前三家本土疫苗廠商含國光生技、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皆已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預計11月底可完成,預計各業者自12月開始將提出二期臨床試驗申請。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已通知三家疫苗廠,在臨床試驗過程中若受試者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必須通報,但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接到不良反應通報。吳明美表示,國內三家廠商皆為次單位疫苗,針對健康受試者施打二劑,其中,國光已完成第1劑所有試驗者施打,第2劑預計在下周施打;;高端疫苗及聯亞生技針對第一劑沒疫苗已完成五成接種,第2劑預計在12月全數施打完畢。吳明美表示,食藥署參考美國在10月發布的COVID-19 EUA緊急授權指引,訂定國內EUA要件,因此定出了二期必須完成3,000人的受試標準,且這3,000人不能包含安慰劑的接種者。但是這3,000人可以包含海外受試者,也就是說,食藥署接受二期臨床試驗可以透過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方式來進行。吳明美說明,依照目前各公司臨床試驗進度,若在12月提出第二期臨床試驗後,預估收案時間也要到明年第2季。若藥廠緊急授權使用要件皆符合後,政府將針對每一家疫苗進行至少100萬劑的採購,也就是到明年上半年,政府將向本土疫苗廠採購300萬劑疫苗;但上市後仍需同步實施第三階段臨床試驗,各方面確立新冠疫苗品質安全有效後,才能獲正式藥證。
-
2020-10-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副作用頻傳 專家:別過度期待效果
日本共同社報導,隨著各國正在開發的新冠病毒疫苗紛紛進入臨床試驗,疑似副作用的各種症狀報告不斷出現,已確認的症狀包括倦怠感、頭疼及高燒等,也有迫使試驗暫停的嚴重案例,開發難度之大可見一斑。傳染病專家擔憂,疫苗的完成時間及效果被誇大,會使民眾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世界衛生組織(WHO)透露,已進入臨床試驗最後階段的疫苗開發團隊達到10個,隨著受試者增加,倦怠、不適、肌肉疼痛、頭疼等各種症狀報告相繼出現。美國製藥巨頭莫德納(Moderna)的一名40多歲受試者,在接種後12小時內經歷身體狀況的劇烈變化,受試者發推文說:「高燒、發冷、心悸及關節疼痛,完全無法入睡。」美國醫藥巨頭嬌生公司(J&J)本月宣布,因有受試者出現原因不明的病症,將暫停臨床試驗。該公司剛在9月下旬宣布進入最後階段。在日本、英國等地開展臨床試驗的英國製藥巨頭阿斯利康也曾一度暫停。巴西20日宣布將採購正在開發的中國產疫苗,隔天巴西總統波索納洛卻在推特上宣稱「巴西國民不會成為實驗鼠」,撤銷先前的決定。
-
2020-10-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英藥廠AstraZeneca疫苗臨床試驗 有志願參與者死亡
巴西國家衛生監測局今天表示已收到調查資料,指一名志願者在參與英國牛津大學和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時死亡。但巴西國家衛生監測局(Anvisa)說仍會繼續試驗,並以醫療保密為理由,未提供進一步細節。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今天也說,會繼續在巴西試驗疫苗。路透社報導,牛津大學發言人透過聲明表示:「在審慎評估巴西這起案例後,臨床試驗無安全上的疑慮。巴西監管單位以外的獨立審查人員已建議繼續試驗。」聖保羅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SaoPaolo)幫助協調這款疫苗在巴西進行第3階段臨床試驗。校方另外指出死亡的志願者是巴西人,但未說明死者住處。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則說,死者若屬於實驗組,試驗早就暫停了。這段評論暗示死亡志願者可能是屬於對照組。
-
2020-10-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潛力新冠疫苗有這些!大多要兩劑 輕度不良反應難避免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研究團隊,今持續召開防疫說明會直播,說明截至10月20日為止的國際新冠疫苗最新研發進度。陳秀熙指出,目前疫苗發展是「人人有信心、個個沒把握」,許多疫苗研發傳出好消息,沒有嚴重不良反應,但大多只是在第一期或第二期臨床試驗,都還需要第三期大規模試驗的證實,目前看來可能需要打兩劑。陳秀熙表示,全球已有217種新冠疫苗在試驗中,大部分都還在動物實驗階段,僅少數進入安全性試驗或大規模效益測試,尚無任何疫苗已被廣泛使用。他也提醒,老年人因體內mTOR蛋白質隨年齡增加,會使免疫反應較弱,接種疫苗前可能需要先服用某些藥物抑制mTOR,疫苗會更有效。研究團隊深入介紹兩種中國滅活疫苗(PioVacc和BBIBP-CorV)、兩種美國RNA疫苗(Moderna和BNT)的最新研發進度,現有實證顯示,滅活疫苗及RNA疫苗都可能需要打兩劑。陳秀熙提醒,滅活疫苗是真的病毒去做,安全性是大型臨床試驗最需要注意的事項。公衛學者彭思敏指出,中國共有兩款滅活疫苗,PioVacc的小規模人體試驗證實不論年輕人、年長者都能產生抗體,而且高低劑量沒有顯著差異,間隔28天打兩劑,免疫效果較佳。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BBIBP-CorV的人體試驗證實中劑量,間隔21天打兩劑效果最好,大規模臨床試驗還在進行中,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已於9月14日批准用於醫護人員。RNA疫苗以須零下20度冷鏈的美國Modera,以及日前台灣東洋宣布取得代理、需要零下70度冷鏈的BNT為代表。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Modera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100ug劑量效果表現做好,第一劑打完迅速產生抗體,但第二劑接種前中和抗體活性較低,顯示14天後有必要打第二劑。不過其高劑量會有比較多不良反應,但無嚴重不良反應。公衛學者蕭國惠指出,BNT的人體試驗顯示,抗體反應在第21天打完第二劑之後會逐漸升高,具有中和病毒的能力。但無論低劑量兩劑或高劑量一劑,都百分百有局部疼痛的反應,發燒疲累頭痛等多數局部或全身反應會在兩天內出現,七天內緩解。至於載體疫苗,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比利時疫苗年輕人接種後有六成出現局部疼痛、兩成發燒,老年人也有三成出現局部疼痛,4%發燒,但兩者免疫反應都高達八成,可維持29天,使用一劑就有足夠保護力,不過目前六萬人的臨床試驗因為一人出現不良反應而暫停。公衛學者鄭雅中表示,牛津大學的載體疫苗雖有腸胃不適和疲勞發熱等輕微不良反應,但在二次接種後中和抗體提升至與恢復者相當的水平,可維持42天,且不論有無打第二劑,細胞免疫反應至少可以維持56天。公衛學者郭芳廷提醒,年齡會影響免疫功能,mTOR蛋白隨年紀增加,會導致老年免疫系統的T細胞的數量和多樣性下降,B細胞也會隨年齡流失,導致產生的抗體種類減少,而老化細胞則會造成過度免疫,導致慢性輕度發炎。目前有幾種藥物可以做到抑制mTOR活性,年長者接種疫苗前或許應考慮先服藥抑制mTOR、提升免疫力,再注射疫苗或許會更有效。
-
2020-10-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COVID-19疫苗 年輕與健康者恐2022才輪得到
全球無不渴望疫苗解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首席科學家直言,年輕與健康族群應有心理準備,可能要多等一年到2022年,才有機會輪得到接種。「華盛頓郵報」報導,兒科醫師與臨床科學家出身的世衛專家史瓦米那尚(Soumya Swaminathan)14日在一場世衛的線上QA會議裡說:「人們心裡的如意算盤是『等明年1月1日或4月1日我就能打到疫苗,然後就能重拾往日正常生活啦』可惜,到時不會是這樣的。」「屆時會有一堆指南出爐,我覺得一般人,以及健康的年輕者,可能要等到2022年才接種得到疫苗。」隨著全球出現空前的疫苗需求,各國政府與像世衛等國際組織需先確保最高風險的族群優先接種;醫衛與其他第一線工作者可望優先,接著是年長者與病患。巴望著重回正常生活的健康、年輕人排最後才輪得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首席免疫專家南迪(Robin Nandy)說:「疫苗開始能上市的頭幾年裡,數量不足以供今日全球70億人施打,只能零零星星地慢慢等。」他說,包含醫衛與教育等基礎服務人員應先施打,因為人們仍需活在疫情下好一陣子,需要相關體系持續運作。至於向來是大規模免疫計畫要保障目標的兒童,甚至前幾輪接種都排不上,部分原因是目前的候選疫苗幾無在18歲以下者進行完整測試。不僅如此,有些科學家還警告,早期的疫苗防護時間恐只有正常的一半,意味需要施打多劑,更會排擠到疫苗數量。美國國家學院(NASEM)在本月初公布的時程架構指出,初期階段能取得的上市疫苗約1000萬到1500萬劑,只能覆蓋3%到5%美國人口。NASEM的指南也提出疫苗分配方式,即醫衛與第一線工作者優先接種,年長者與體弱者其次,學校教職員這類基礎服務人員與收容中心、監獄等又再次之。按這份指南,兒童與年輕成人被排到第4波。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表示,不建議兒童施打第一波在美上市的COVID-19疫苗,因為這些疫苗都未經兒童試驗,目前參與疫苗初期臨床試驗者僅止於未懷孕的成年人。CDC表示,臨床試驗後續才會擴大招募受試者的範圍。世衛專家史瓦米那尚重申,世衛立場反對任由新型冠狀病毒擴散來達成群體免疫的方式,強調群體免疫的概念只能在有疫苗的脈絡下討論,「一旦有了疫苗,我們才能把目標放在群體免疫,因為須至少7成的人都接種、獲得保護後,才能真正打斷傳染鏈」。
-
2020-10-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巴西:正進行第三階段臨床試驗 中國疫苗很安全
巴西19日進行的一項後期臨床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由中國北京科興生物公司開發的實驗疫苗CoronaVac似乎能安全地抵抗新冠病毒。巴西聖保羅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是該國領先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之一,正在進行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稱9000名志願者在接種過兩劑CoronaVac後,該疫苗被證明是安全的。但聖保羅布坦坦研究所所長柯瓦斯(Dimas Covas)說,等到CoronaVac的試驗擴大到1萬5000名志願者後,才能知道該疫苗抵抗新冠病毒的有效性。聖保羅州衛生廳長葛林斯坦(Jean Gorinchteyn)說,疫苗似乎會產生保護性抗體。該州希望今年底前得到CoronaVac的監管部門批准使用,以便於2021年初開始對全國民眾進行接種。目前巴西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超過520萬人,僅次於美國和印度。
-
2020-10-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雙疫夾擊 快篩備戰「最壞的劇本」
北半球流感季來臨,各國面臨新冠肺炎與流感雙重挑戰,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提醒,疫情走向難以預測,邊境及醫療院所檢驗和診斷流程都需要調整,備妥可同時驗流感及新冠肺炎的快篩試劑也很重要。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現在各國疫情又升溫,對於疫苗,必須「超前部署」,政府必須去接觸所有有機會取到的疫苗。邱政洵指出,未來新冠疫情很可能「流感化」,對外採購的同時,國內疫苗研發工作不能停止;從目前臨床情況看,病毒還在變異中,如果只對外採購而沒有自行研發能力,未來病毒如變異,又得再一次面對採購問題;這一次流感疫苗不足,變成要暫停部分人施打,就是借鏡。蘇益仁表示,最好的情況是,可仿照日、韓,第一階段先使用國際大廠目前跑最快的疫苗,年底打完流感疫苗,明年初緊接著打新冠肺炎疫苗;若國產疫苗研發順利,則可用作第二階段防疫使用。蘇益仁表示,目前尚不確定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之間是否互相干擾,必須依照不同劇本,彈性調整防疫策略,例如新冠把流感疫情壓下?或流感將新冠疫情壓下來?最壞的劇本就是兩者都很嚴重。蘇益仁提醒,國際疫情不但沒有退燒還持續上升,政府應該用最壞的情況打算,尤其未來若其他國家的民眾都接種了疫苗,屆時不僅我國民眾無法出國,我國是否要針對接種疫苗旅客繼續實施檢疫十四天,都是問題。蘇益仁認為,超前部署同時擁有篩檢新冠和流感的快篩試劑,非常重要。蘇益仁說,醫療院所也面臨挑戰,到了流感季,許多和新冠有相同症狀的流感病人都會到診所就醫,基層診所如何快速篩檢、分流,是重要關鍵,一旦篩檢出流感,必須快速給予克流感,中斷病毒複製。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陳宜君說,全球疫苗產能有限,無論流感或新冠疫苗,幾乎都不可能追加訂購,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但民眾不需恐慌,今年因新冠疫情,民眾只要戴好醫用口罩,能擋掉九成的病毒,流感疫苗保護力也只有五到六成,輕忽基本防疫,反而可能是危機的開始。衛福部食藥署醫粧組副組長錢嘉宏表示,目前食藥署並未核定同時篩檢新冠和流感的快篩試劑,也沒有廠商來申請。但他表示,實務上兩種疾病可分開檢測,臨床上若有需要,食藥署也可專案加速審查。
-
2020-10-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大陸新冠疫苗價格出爐 一劑200元人民幣 共施打兩劑
大陸新冠肺炎疫苗價格出爐,浙江嘉興市疾控中心15日下午在其官方微信發佈《新冠疫苗接種的有關說明》,新冠疫苗接種2劑次,間隔14-28天,疫苗價格為200元人民幣/支,2劑次共400元。嘉興政府網顯示,9 月 28 日,浙江部分醫院下放通知,院內一線醫護人員可自願報名免費接種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根據指示,新冠疫苗緊急接種按照重點人群優先、疫情地區優先、安全接種、知情自願原則開展。疫苗接種對象,分為重點保障對象、重點推薦對象和一般對象。重點保障對象包括醫務人員、衛生防疫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工作人員、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工作人員等;重點推薦對象包括保障城市基本運行人員、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特殊場所人員、前往疫情中高風險國家和地區從事公務的人員等;一般物件指自願接種的其他人群。
-
2020-10-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印尼積極洽購疫苗 中國可望11月供應
印尼自11月起可望獲得中國產製的新冠肺炎疫苗,其中包括北京科興生物製品公司。與北京科興合作的印尼國營生物藥劑公司表示,每劑疫苗價格2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389元)。印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印尼政府積極向外洽購疫苗,取得後將先供醫護等前線人員使用,目前進行施打的準備工作。根據印尼海洋事務統籌部、外交部以及經濟統籌部等相關單位近日的新聞稿,北京科興生物製品公司(Sinovac)、中國的國藥集團(Sinopharm)以及中國的康希諾生物公司(CanSino Biologics)將可望自11月起,開始供給印尼疫苗。根據世界衛生組職(WHO)的資料,這3家疫苗仍在進行第3階段、即最後一階段的臨床人體試驗。其中,印尼參與由北京科興研發的疫苗試驗,試驗預計在1月完成,未來預計由印尼國營生物藥劑公司Bio Farma在印尼生產疫苗。Bio Farma在13日的新聞稿指出,至9日為止,已有約半數的自願接受試驗者(843人)完成第2劑疫苗接種,沒有不適的狀況發生,試驗進行順利。未來在印尼上市後每劑價格20萬印尼盾,每人須接種2劑。印尼也已經向英國的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AstraZeneca)購買疫苗。阿斯特捷利康製藥公司與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也仍在進行第3階段人體試驗。印尼13日新增3906例確診,累計達34萬622例,其中6萬5299人仍在治療,26萬3296人康復,1萬2027人不治。另有疑似病例15萬3822人。
-
2020-10-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苗重複投資在所不惜 國產疫苗拚明年中量產
台灣東洋日前宣佈取得德國新冠肺炎疫苗台灣代理權,為台灣新冠肺炎疫苗帶來一線曙光,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會多方投資,重複投資也在所不惜,不僅付了covax訂金,其他的疫苗廠商也持續接洽,相當有進展,持續努力中,國產疫苗拚明年第二季至第三季量產上市。陳時中說,新冠肺炎疫苗策略上,因為不見得每個疫苗都會成功,供應時序難以掌握,為了快速取得,重複投資有其必要性。快速取得疫苗不見得要快速打,也有餘韻可動態調整。陳時中強調,對於國產新冠肺炎疫苗仍寄與厚望,希望國內生產能夠穩定,因應疫情常態化之後可能需要定期施打,國內自製疫苗的量能變得很重要。「國內外兩條路線我們都關注希望能成功。」針對東洋進口部分,陳時中說,商業面如何與外商溝通談判是商業活動一環,是否有中資、生產地在哪,這些是商業談判要注意的,指揮中心也提醒東洋。「我們會禁止疫苗在中國產製,至於中資判定權責屬於其他主管機關評估。」如血液製劑疫苗等中國製沒有開放進口到台灣。陳時中說,所有疫苗需要經過食藥署查驗登記及看過相關報告才能進口。分為商業和專業審視兩部分都要符合,各大疫苗廠都需要先訂一定的量才能有效率地進行分配,至於疫苗需要冷鏈技術,東洋需要準備建廠,未來在運送和分配的佈建,指揮中心也在積極協助中。疫苗冷鏈技術倉儲需要兩到四個月建置,各界關注明年第一季就有疫苗來建置是否趕得及?陳時中認為,最快需要在本周討論出相關方向,儘速建置,台灣有部分設備可達到負六十度保存,但因未來存放疫苗用,需確保溫度穩定性,冷鏈技術協調,由行政院副院長召集各部會研。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東洋進口該德國廠製新冠肺炎疫苗採多國臨床試驗模式,目前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但未在台灣執行,該臨床試驗預定召集超過四萬人,強料如果疫苗要進口也是用國外的臨床試驗結果,送來台灣FDA進行審查。
-
2020-10-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苗冷鏈保存 官員:倉儲建置估2至4個月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關切未來如果大量採購新冠肺炎疫苗,台灣是否有冷鏈技術保存?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今天表示,問過衛福部食藥署,運送沒問題,但倉儲建置約需2至4個月。立法院財政、經濟委員會聯席會議今天審查處理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2期特別預算(108至109年度)決議,有關經濟部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的預算凍結報告案。生技廠台灣東洋12日宣布,取得德國BioNTech SE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台灣代理權,估最快明年首季到貨1000萬劑,供500萬人施打。賴士葆表示,BioNTech SE疫苗需保存在負70度至負80度,冷鏈技術很重要,如果德國飛機載運疫苗來台,飛機上有冷鏈技術沒問題,但是抵台之後,在機場就要儲存,物流也需要保存在負70度至負80度,台灣的物流業運輸宅配是否有可以裝置負70度至負80度的技術?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衛福部主管這項工作。疫苗從上飛機到落地,到了台灣之後,是否有足夠規模的冷鏈技術,確實需要確定和盤點;食藥署要確定國內有完整冷鏈機構,不是只有技術而已,要整個串起來才能做這工作,衛福部對此也在盤點並與經濟部都有互動。賴士葆詢問,台灣是否有冷鏈技術保存疫苗;呂正華表示,短時間的運送沒問題,但是設備部分,細節是食藥署規劃。賴士葆追問未來是否會在機場蓋倉庫,否則上千萬劑疫苗,保存有沒有問題?呂正華表示,他問過食藥署,所獲回答是運送疫苗沒問題,但倉儲要一點時間去建置,大概2至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