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7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攝護腺癌
共找到
331
筆 文章
-
-
2023-12-06 醫療.泌尿腎臟
50歲以上男性注意!頻尿、夜尿、尿不乾淨…攝護腺肥大別再吃紅肉!一文看懂6大飲食要點
隨著年紀增長,男性攝護腺組織增生機率也隨之上升,50-60歲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之現象;80歲攝護腺肥大比例達75%;90歲約9成有攝護腺肥大。攝護腺肥大是什麼?攝護腺肥大前兆有哪些?手術有哪些種類?飲食禁忌為何?一文看懂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改善辦法。攝護腺是什麼?攝護腺肥大5原因攝護腺位在膀胱出口正下方直腸的正前方,下面接著尿道,為男性才有的器官,又稱為前列腺,是下尿路必經通道,與分泌腺體、生殖功能有關。隨著年紀增長,攝護腺會產生良性增生變化,當組織逐漸增生則會造成攝護腺肥大,進而引起排尿障礙。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簡宏祐表示,良性攝護腺肥大在醫學上的定義為組織學上的細胞增生、腺體腫大,造成臨床上尿道阻塞症狀,俗稱下泌尿道症候群(lower urinary tract syndrome,LUTS)。造成攝護腺肥大的原因,包括:.年紀:攝護腺會隨著年齡增加而變大.男性荷爾蒙:荷爾蒙刺激造成組織增生.生活習慣:抽煙、喝酒、肥胖.內科疾病:肝硬化、高血壓.其他:種族、社會經濟地位、遺傳基因等攝護腺肥大7症狀、3階段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如下:.尿流細小、無力.小便須等待一陣子才能解出來.餘尿感,老是覺得膀胱裡的尿液無法完全排空.頻尿,剛上完小便1-2小時內又需再次小便.解尿要用力、解完後滴滴答答.來不及解尿,有時一尿急會來不及上廁所.夜尿次數增加,晚上睡覺需起身小便數次攝護腺肥大3階段症狀依上述提及之症狀又可劃分為3階段。根據臺安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攝護腺肥大症狀有早期、中期及晚期3階段,症狀分別如下:1.早期:尿道因壓迫而產生阻力,膀胱仍可有力收縮及排尿;夜尿次數增加,出現不舒服排尿症狀但尚未出現殘尿。2.中期:膀胱無力出現殘尿,假使惡化甚至會有血尿。3.晚期:排尿需花費長時間會造成阻塞性腎功能障礙,甚至無法順利排尿(尿滯留),若不治療會危害到身體健康。 攝護腺肥大症狀自我評估攝護腺肥大需要治療與否,可依症狀輕重來評估,症狀輕度者觀察追蹤即可、中度症狀以上的者才需要以藥物或手術治療。以下整理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問卷IPSS(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攝護腺肥大治療分2種:藥物、手術在治療攝護腺肥大前,泌尿科醫師常會先以肛門指診 ,了解攝護腺體積並經由觸診篩檢攝護腺癌,會經直腸或腹部超音波客觀測量攝護腺體積,並瞭解是否有攝護腺中葉肥大或攝護腺癌之可能,排除癌症可能性後,再依患者症狀對症下藥。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3種:甲型腎上腺受體阻斷劑,放鬆攝護腺及膀胱頸平滑肌,減少尿流阻塞,有助改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5a還原酶抑制劑,抑制男性荷爾蒙轉化為攝護腺可利用之形態,避免攝護腺持續增生並使攝護腺體積縮小,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mL,同時患有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之患者;PDE5抑制劑,可改善性功能障礙及攝護腺肥大的中重度下泌尿道症狀,目前僅Tadalafil(5mg,每日錠)獲歐洲泌尿醫學會治療指引許可,可用於治療男性下泌尿道症狀。若患者已出現反覆泌尿道感染、尿滯留、膀胱出口阻塞相關的腎功能惡化、膀胱結石,攝護腺肥大引起的反覆血尿等攝護腺肥大引起之嚴重症狀,則應接受手術治療;或是藥物治療無效、副作用太大也可考慮。根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指出,攝護腺肥大手術方式包括單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適用於攝護腺體積30-80ml且合併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雙極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相較於前者有較高安全性;開放式攝護腺切除手術主要用於80ml且有中度以上的下泌尿道症狀,因微創技術進步,逐漸攝護腺雷射手術取代,已較少使用;攝護腺雷射手術安全性及止血效果優於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服用抗凝血劑或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之病患均適用。攝護腺肥大如何改善?7大飲食禁忌、保養改善攝護腺肥大的關鍵莫過於預防勝於治療。若已有排尿症狀者,應儘速就醫,遵循醫囑進行治療並調整生活習慣、飲食等。生活調整包含戒菸、戒酒,保持心情愉悅、避免壓力過大;避免久坐、久蹲、久站使骨盆腔充血,惡化小便症狀;避免服用含有抗組織胺或抗乙醯膽鹼之藥物,以免加重排尿症狀。根據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指出,攝護腺肥大飲食保養應注意以下幾點:.避免憋尿並適時補充水分:切勿一下喝太大量液體或利尿飲品,如:酒、濃茶、咖啡,會使膀胱快速膨脹而影響收縮功能,以及多吃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避免刺激攝護腺而影響排尿。.少吃紅肉,多吃白肉:攝取過多脂肪會刺激荷爾蒙過量分泌導致攝護腺癌生成,減少紅肉(如豬、牛、羊)、富含油脂魚類(如鱒魚、鯰魚、人工飼養鮭魚)食用量,多吃雞肉、火雞肉、鱈魚、旗魚、鮪魚、大比目魚等白肉,以降低攝護腺癌風險。.多吃含鋅食物:鋅在精蟲及攝護腺保健上有益處,可多食含鋅食物,如:牡蠣、海鮮、蛋、肉類、全穀類、堅果類、大豆、南瓜子、花椰菜、花生、紅蘿蔔等。尤其南瓜子含有抗氧化劑、維生素E及植物性化學物質,會干擾前列腺素代謝,有助改善括約肌機能、調節尿液排泄並增進膀胱肌肉彈性,進而改善攝護腺肥大症狀並預防攝護腺癌。.含茄紅素食物:茄紅素可抑制攝護腺相關疾病並減少發生率,其抗氧化作用可與維生素E及s-胡蘿蔔素一同對抗自由基破壞正常細胞。蕃茄、紅色西瓜、葡萄柚、木瓜、紅柿、葡萄、櫻桃、紅甜椒、芭樂等都是良好攝取茄紅素的天然食物。.微量元素硒(Selenium):硒是一種抗氧化劑,參與前列腺素的新陳代謝作用,可預防抑制惡性腫瘤,尤其是攝護腺。含硒食物包括啤酒酵母粉、大蒜、洋蔥、鮪魚、鯡魚、綠花椰菜、小麥胚芽、全穀物、芝麻、紅葡萄、蛋黃、香菇等。.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食物:生鮮蔬菜水果、黃豆、黃豆製品及豆漿富含異黃酮和黃酮類,可與女性荷爾蒙競爭接受體,進而減少女性荷爾蒙結合到細胞外,也可作為抗氧化劑清除游離基,抑制男性荷爾蒙對攝護腺的刺激。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盤點臨終病患「人生最後悔5件事」!醫: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6 醫療.骨科.復健
健保大數據/骨質疏鬆治療特色院所
醫學中心第1名台中榮總/骨鬆整合照護系統 預防患者再次骨折健保署資料統計,台中榮總111年骨質疏鬆門診就醫人數2,313人,居醫學中心第一名。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林時逸說,骨鬆、骨折高風險族群常求助於不同科別,台中榮總自2017年建立骨鬆整合照護系統,整合13大骨鬆的共病風險與高危險群常就診的科別,及時提供骨鬆骨折的篩檢與治療,除啟動門診端續發性骨鬆疾病收案,也積極推動住院端脆弱性骨折衛教,並提供骨折後照顧聯合服務,透過衛教師藥物、復健、防跌等衛教,預防骨折再次發生。也與骨鬆學會合作,多次在院內舉辦骨質疏鬆專業認證、學分班課程及骨鬆衛教師訓練。團隊努力屢獲佳績,除獲國際骨鬆協會FLS金獎肯定,分別在2019、2021及2022年以骨鬆整合性照護、高齡髖關節骨折,以及腎病照護主題,獲得SNQ標章獎肯定,2023年獲得放射線醫學會DXA優良醫院認證。台中榮總骨鬆整合照護系統推行至今,收案數近萬人,並成立骨鬆資料庫,推動研究發表。在續發性骨鬆疾病方面,發現攝護腺癌病人有32%罹患骨鬆,乳癌患者則有25%被診斷骨鬆,透過及早發現骨質疏鬆,不僅可降低骨折及死亡率,藥物順從性也明顯提升。區域醫院第1名嘉義基督教醫院/骨鬆中心聯合照護 及時攔阻骨折發生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嘉義基督教醫院去年骨鬆門診就醫人數2,277人,居區域醫院第一名。嘉基骨鬆中心主任吳政誼表示,骨鬆中心成立以來,努力拓展醫療相關領域,在獲得「骨折聯合照護」服務滿分金牌認證加持下,成為區域醫院中病患就診首選。全台灣數十萬名骨折患者都會面臨再次骨折的風險,「攔阻骨折」計畫應運而生。吳政誼強調,精確辨識住院和門診患者,甚至是整個醫療體系中的病患是否有骨折的危險因子,進行全面而細緻的評估,制定客製化的治療計畫,進一步降低骨折風險。聯合照護模式由個管師、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職能治療師、社工等專業人員組成,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合併院內骨鬆系統持續監測病人用藥與骨鬆狀況;同時對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以助深入了解骨質疏鬆的病因,提供預防方法、營養指導、運動建議及持續追蹤病人用藥狀況等,確保治療照護計畫成功。吳政誼說,年輕時注重飲食與運動,可有較佳的骨密度;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者,更應在飲食與運動妥適配合,可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骨鬆高風險族群應定期進行骨鬆檢測,在骨鬆專科醫師協助下,即使骨質疏鬆找上門,也可以讓骨折不再發生。地區醫院第1名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復健科協力 讓骨折住院者及早復能根據健保署統計,111年全台骨質疏鬆門診就醫人數,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是地區醫院第一名,高達1,615人。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骨科主任林威成表示,該醫院成立於日據時期、歷史悠久,深獲社區居民信賴。一旦有民眾確診為骨鬆,院方即會啟動跨科團隊照護,針對病人量身打造專屬營養、運動與藥物建議,幫助病人漸進強化骨本。林威成表示,年過50歲後,受更年期荷爾蒙驟降影響,骨質、肌肉與神經系統開始快速走下坡,骨鬆可藉由儀器,有量化數值,但其實一個人在確診骨鬆時,連帶浮現的是其肌肉神經系統也在退化。舉例來說,老人因摔倒髖關節骨折被送醫,因而確診骨鬆,除開刀治療外,從病人住院起,骨科即開始與復健科合作,先指導病人做床邊復健運動,並教導其進行阻力運動與飲食技巧,出院後除了定期回診做骨鬆治療,也需維持日常運動、營養均衡,漸近改善體能與骨鬆病況。林威成表示,民生醫院也會主動針對來院做老人健檢的民眾,找出過重或過輕、曾做乳癌化療、長期類固醇等骨鬆高危險群,主動對其進行骨鬆衛教,甚至安排骨鬆檢查,以及早發現骨鬆病人,讓病人得以改善骨質,增進生活品質。基層診所第1名台南黃怡方診所/多年經驗與高度警覺 揪出骨鬆患者並轉介根據健保署111年統計,骨鬆就診人數最多的基層診所,是位在台南仁德區的黃怡方診所,共有725人。診所醫師黃怡方點出,開業近32年,有的患者從年輕看到老,靠著執業多年的眼光,揪出民眾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的危機。黃怡方表示,診所位於鄉村地區,前來就診大多以年長者為主,約占六成。而診所為家醫科,主要治療當地民眾感冒病痛,不過黃怡方發現,近15年來,骨鬆的病患逐漸增多,大約每100人看診就有近20位有此情形,主要為65歲以上長者,其次為特殊疾病或洗腎患者。黃怡方說,診所從93年就開始執行「家醫整合醫療群」,與台南市立醫院合作,一發現病患可能有骨質疏鬆的風險,就會建議病人做進一步的檢測。患者多數是從黃怡方開業以來就看診的老朋友,每當他們就診時,黃怡方會觀察他們行走的步伐是不是有異,再藉著問診時與病患聊天,發現他們時常反映「近來走路痠痛」或「時常跌到」,靠著多年經驗及高度警覺,會初步請患者適時補充鈣質,嚴重者會請病人到合作醫院進行骨密檢測。「打個電話幫忙安排是小事,病患的身體健康是大事。」黃怡方說,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舉動,能夠幫助更多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患者。111年骨質疏鬆症門診就醫10大院所及藥品使用情形
-
2023-11-10 癌症.抗癌新知
2021年十大癌症/1原因讓癌王變「肺癌」!胰臟癌首進前10
國健署今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胰臟癌。另外,癌症時鐘和2020年相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2021年十大癌症依照發生人數依序為:2021年十大癌症1.肺癌2.大腸癌3.女性乳癌4.肝癌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6.攝護腺癌7.甲狀腺癌8.胃癌9.皮膚癌10.胰臟癌2021年十大癌症 肺癌躍升至首位2021年的十大癌症排序,肺癌從2020年的第二位躍升從首位;而大腸癌則從2020年首位降到2021年的第二位,脫離蟬聯15年癌王 ;胰臟癌則成擠進前十名,其餘排名不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 762人,較2020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2020年下降4.8人。2021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2020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女性乳癌及肝癌延後1歲,其餘與2020年相同。部分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較全癌症年齡中位數早的癌別,分別為口腔癌為59歲、乳癌為57歲、甲狀腺癌為50歲。男大腸癌居首 女乳癌2021年十大癌症排序若依男女來看,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3723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0.8人,較2020年減少5.4人;2021年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8039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8.4人,較2020年減少4.4人。男性十大癌症排序排序與前一年統序位相同。而女性十大癌症排序排序中,皮膚癌與胃癌順序互換、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序位往前,其餘與前一年序位相同。男性十大癌症排序1.大腸癌2.肺癌3.口腔癌(含口咽、下咽)4.肝癌5.攝護腺癌6.食道癌7.胃癌8.皮膚癌9.白血病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女性十大癌症排序1.乳癌2.肺癌3.大腸癌4.甲狀腺癌5.子宮體癌6.肝癌7.卵巢癌8.皮膚癌9.胃癌10.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析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別,其中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0.4倍與11.4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吸菸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吸菸者的18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民眾健康意識提升主動篩檢 反讓肺癌發生數竄升至第一 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其中癌王換肺癌,大腸癌擺脫蟬聯15年榜,首居次位。國建署長吳昭軍分析主因,為大腸癌下降趨勢以及民眾自發肺癌篩檢。林莉茹也說,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連續2年下降,危險因子包含不健康飲食、缺乏身體活動、肥胖及菸酒、老化。而肺癌近5年新發個案數約1萬多人,但是早期發現比率高,推測是民眾健康意識提升,危險因子包括菸害及二手菸、家族史、肺部疾病、空氣污染等。吳昭軍表示,大腸癌有下降趨勢,加上民眾自發性健檢檢查肺癌,健康意識提升讓肺癌超越大腸癌成為發生人數首位。希望繼續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讓肺癌發生率早點達到高峰並反轉,同時也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加入。肺癌的低劑電腦斷層檢查,針對50至74歲重度吸菸者,以及肺癌家族史者(男性50至74歲、女性45至74歲),可以降低重度吸菸者兩成肺癌死亡率。胰臟癌首度進入發生數前10名 尚無篩檢工具 另外,林莉茹也說,今年首度進入發生數前10名的胰臟癌,目前國際間尚無實證建議對胰臟癌進行篩檢,呼籲若察覺自身有異常症狀,請儘早就醫。其餘常見癌症如,攝護腺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子宮體癌等目前沒有效篩檢工具,民眾可留意相關症狀,如下: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胰臟癌: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惟近期有糖尿病、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體重明顯減輕、黃疸、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不明原因性胰臟炎、脂肪便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不明原因發燒發燒38°C以上、6個月內體重減輕達10%、夜間盜汗、局部或全身如頸部、腋下、鼠蹊等表淺淋巴腺無痛性腫大。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癌症腫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7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慢病主題館【心衰竭】5位糖尿病患就有1位得這病!6題看懂如何避免心衰竭
當身體各器官組織長期浸泡在糖水裡,就容易造成器官受損,產生各種併發症,糖友除了需要預防併發腎臟病、糖尿病足外,也應小心併發又稱「心臟癌症」的心衰竭,據統計,平均每5位糖尿病患中就有1位併發心衰竭。但心衰竭到底是什麼疾病,對於糖尿病患的關聯是什麼,以至於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心臟學院(ACC)宣布糖尿病是心衰竭的高風險因子?而我們又該如何預防避免心衰竭呢?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1. 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2. 罹患糖尿病後,為什麼需要積極預防心衰竭?3. 避免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4. 定期回診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5. 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治療方式有哪些?這些治療健保都有給付嗎?6. 糖友如何從飲食、運動預防心衰竭?Q1: 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心臟如同身體的幫浦馬達,要用力收縮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當患者因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疾病、各種不同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將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演變成心衰竭(又稱心臟衰竭),心臟衰竭是不可逆的過程,一旦功能受損,只能避免惡化,無法恢復功能。心衰竭依照心臟不同的功能異常,又可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 1.心臟收縮力不正常的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像是馬達電力不足,心臟無力且整體心臟擴大,進入心臟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排出運送至身體,較容易被發現。2.心臟收縮力正常的心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像是馬達壁生鏽,心臟外觀沒有改變,但肌肉變僵硬,左心室失去正常舒張的能力,導致左心室進入血液量減少,連帶排出血液量也少,難以供應身體所需,但因進入量與排出量接近,較難被診斷出;此類病人常合併心房顫動、高血壓等共病症狀,更增加確診的難度。無論是哪種心衰竭,都會增加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由於心衰竭難以察覺,等症狀出現再就醫時,狀態已不佳,且預後也差。根據健保署統計,心衰竭患者3個月內再住院率30%,1年死亡率高達22%,5年死亡率更逾50% ,致死率比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多數癌症更高,因此也有心臟的癌症之稱。延伸閱讀:心衰竭有哪些症狀?對生活的影響大嗎?Q2: 罹患糖尿病後,為什麼需要積極預防心衰竭?依據全球性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罹心衰竭的盛行率高達10~28% ,約5位糖尿病患者中有1位罹患心衰竭, 雖不是最容易發生的併發症,但心衰竭難以察覺,且晚期會導致血液無法提供足夠血液量給各器官使用,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根據統計,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美國心臟學會(AHA)和美國心臟學院(ACC)將心衰竭發展過程分為A-D四階段,A階段是指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糖尿病即為其中一項因子。值得留意的是,心衰竭是65歲以上病患最常見住院原因,其中每3人就有1人會在住院後1年內死亡,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風險高。病患的累、喘、腫等症狀除了影響看似平常的穿衣服、行走、淋浴、執行家務等日常生活,心理同時備感壓力,進而影響日常社交生活。延伸閱讀:台灣有多少人糖尿病併發心衰竭? 其它併發症發生率又是多少?Q3: 避免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喘、累、腫是心衰竭三大警訊!喘:心衰竭主要症狀,病患常覺得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平躺時情況更嚴重。累:比以前更容易疲累、活動力降低,起床或運動時更明顯,休息後仍未改善。腫:尿量減少,全身(特別是下肢)腫脹,手指按壓後沒有馬上恢復,或體重不明原因增加。另外,還可能出現消化不良或沒胃口、頭暈腦脹等症狀。但在發生症狀、確診為心衰竭之前,糖尿病等高風險族群,可以在固定回診追蹤的新陳代謝科或內分泌科,每年抽血檢查腦利鈉(BNP)及N端腦鈉前體(NT-proBNP)一次,健保也給予給付。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NT-pro BNP數值高於125pg/mL,或BNP數值高於35pg/mL ,代表心衰竭風險偏高,應該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延伸閱讀:NT-pro BNP檢查是什麼?我該怎麼進行檢查?Q4: 定期回診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 糖尿病患可在固定回診就醫的科別,與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討論,提出心衰竭檢查需求,評估後,如果醫療團隊認為應進行相關檢查,就可以做檢查,不需特別再掛心臟科或其他科別的門診。由於健保資源有限,目前只有針對部分糖尿病患者進行健保給付的BNP或NT-proBNP的抽血檢查 ,給付對象包含以下3類:1.有心衰竭臨床症狀或症候,如胸悶、氣喘、水腫2.心電圖或胸部X光結果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等B階段相關前兆3.有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可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如爬樓梯、掃地、刷牙)也會導致氣促或喘的症狀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會擔心,可考慮自費檢查,費用約1000-1200元不等。Q5:如果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治療方式有哪些?這些治療健保都有給付嗎?心衰竭的治療以口服藥物治療為主。常用藥物如下表,且健保針對不同種類和情況的心衰竭有不同的藥物給付標準,建議與醫師討論。除了口服藥物治療,還有氧氣治療可幫助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或其他相關併發症所需的輔助性侵入性治療,如心臟節律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等。延伸閱讀:及早預防心衰竭,健保目前給付哪些治療?Q6:糖友如何從飲食、運動預防心衰竭?預防糖友併發心衰竭,須養成5習慣1.控制飲食:每日用鹽量不超過5公克、油脂用量不超過50公克,避免攝取糖分,斟酌食用高甜份水果,以地瓜、燕麥、糙米等高纖維澱粉取代白飯,用豆製品取代肉類。2.限制水分:D階段的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嚴禁大量飲水,包含靜脈注射液、飲料、食物中的含水量,每日水份須限制在1500毫升內。3.保持運動:例如依照國健署「運動333」建議,每週運動3次、一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尤其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肌含氧量;但若擔憂有心衰竭情形,最好是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及建議其運動處方。4.減少心臟負擔體重過重,建議可減輕3~5%的體重;並避免抽菸、喝酒等習慣。5.不亂買成藥:「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糖尿病心衰竭患者腎功能變差,不要在藥房隨意購買成藥,應就醫向醫師諮詢,並告知自己有心衰竭病史。延伸閱讀:【享學糖】三部曲,教你養成糖尿病生活好習慣!【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1-07 癌症.飲食與癌症
薑黃素能抑制癌症腫瘤生長,吃薑也有同樣效果嗎?醫師解答
大家都吃過咖哩烹調的食品,有咖哩雞肉飯、咖哩牛腩… 等。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咖哩是什麼做成的。 其實咖哩是從一種植物叫薑黃的根莖部分磨成粉末,再加一些香料調製而成。『薑黃素』是早在 1870 年從「薑黃屬」植物的薑黃首次分離出來的植化素,「薑黃屬」包括:中藥的薑黃、鬱金、莪朮。植物學:界、門、綱、目、科、屬、種薑屬≠薑黃屬≠蝴蝶薑屬我們吃的嫩薑、老薑、薑母是「屬」植物,與「薑黃屬」不同種,僅含少量的薑黃素。 「薑黃屬」植物包括:薑黄、鬱金香、莪术。薑黃素是在根莖部份研磨而成。大家熟知野薑花,很多人喜歡它的清香白色花朵,是「蝴蝶薑屬」,盛開時像一群翩翩起舞白蝴蝶。薑黃素具抗氧化、抗發炎、抗癌等活性2007 年在「 實驗醫學與生物學的進展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期刊發表了一篇『薑黃素:印度純金Curcumin : the Indian solid gold』,說明薑黃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病毒、抗細菌、抗真菌及抗癌等活性,有潛力對抗各種的癌症、糖尿病、過敏、關節炎、阿茲海默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因此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生命的香料Spice for Life」。 在癌症基礎研究方面,已知藥理作用的分子靶點有 EGFR、IGF-1R、AKT、NF-kB、Bcl-2、COX-2、ERK、AP-1、 Sp、VEGR、VEGFR1、MMP-2/9、p53、p21、Bax、STAT3/5。 總結來說,薑黃素可以調控這些分子靶點的訊息傳遞,對肺癌、乳癌、T 細胞急性淋巴癌、肝癌、攝護腺癌、大腸癌、鼻咽癌等,能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在癌症臨床研究方面,美國有許多醫療研究機構進行各種癌症的臨床試驗,其中以腸道及胰臟的惡性腫瘤為最多。 薑黃素與患者免疫功能增強與腫瘤縮小有關聯2008 年美國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發表了一篇臨床試驗研究報告 NCT00094445:「薑黃素治療晚期胰臟癌之二期臨床試驗」。24 位先前接受手術、化療、放療或標靶治療失敗的胰臟癌患者,每天給予 8 公克薑黃素錠,連續 2 個月。結果發現患者血液的「免疫指標」包括:介白素-6, 8, 10、介白素 -1 受體拮抗劑,以及「訊息傳遞物質」包括:單核球的 NF-kB 及 COX-2 等,都有明顯增加。論文總結:患者免疫功能增強與腫瘤縮小可能有些關聯。『薑黃素』有清楚的抑癌理論基礎及美國臨床試驗實證,對癌友們在接受正規治療的同時,考慮合併使用正確的植化素,期待它有加乘的療效出現。(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7 醫療.泌尿腎臟
不只尿尿問題,「6題目秒測」攝護腺健不健康!醫警告恐誘發致命併發症
踏入五十歲這個門檻時,男性朋友也會慢慢發現,自己某些部位開始肥大了!這裡並不是說啤酒肚,也不是屁股,而是你的攝護腺! 攝護腺肥大 恐致多樣尿尿疾病泌尿科診所高銘鴻院長,當攝護腺細胞的出現增長,不斷向外擴張領土時,慢慢地它就會壓迫到尿道和膀胱,更會帶來一連串尷尬的尿尿問題,讓你排尿斷斷續續、睡眠被打斷必須要起床尿尿,又或者尿急難忍,甚至不受控制的發生了尿失禁!更可怕的是,攝護腺肥大還可能招致泌尿道感染、膀胱受損或膀胱結石等致命併發症;隨著歲月的增長,這個問題也像滾雪球一樣,日益嚴重,讓男性陷入困惑和煩惱的泥沼。 攝護腺健康 6個問題自測 對此,高銘鴻分享只要六個問題,就能自我檢測,初步瞭解你的攝護腺健康: 1、小便時常覺得沒有排空?2、夜晚時常醒來尋找廁所?3、排尿速度開始變慢?4、小便斷斷續續的?5、才剛尿完,過了一下子又想再去廁所?6、是否有尿失禁或者憋不住的狀況? 盡早就醫有機會根治 避免嚴重併發症 如果上述問題都不算太困擾,恭喜你,您的攝護腺還不是太狂妄!後續只要持續追蹤就可以。但如果已經對生活造成壓力,或者開始有嚴重的症狀,高銘鴻強調,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生的建議,以獲得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方案;早期處理攝護腺肥大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不僅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也能透過手術根治,並預防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別讓攝護腺問題打亂你的節奏! 延伸閱讀: ·不只解尿慢...醫公布「攝護腺肥大6症狀」!尿不出來恐腎衰竭了 日喝2000cc的水逆轉 ·「經常吃這些東西」罹攝護腺癌風險激增!無糖飲料上榜 科學家花17年研究證實 
-
2023-11-04 焦點.健康知識+
了解疾病預防的「三段五級」,從癌症和三高了解疾病預防的基本概念!
我們一般認為,所謂的疾病預防,就是在沒有生病前做好預防,如果一旦罹患疾病,那就不需要有預防的概念。但這樣想法對嗎? 答案是:錯的!吃藥也是預防?什麼是公共衛生的「三段五級」概念?公共衛生學者為預防疾病的進展,將預防的概念分成「三段五級」,作為推行疾病預防的準則。希望能夠在進入疾病之前,就能做好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降低日後醫療成本,除了減輕健康保險重擔,還能達到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健康。三段五級將疾病分成三段,第一段是疾病前的預防,第二段是疾病發生時的早期預防,第三段則是疾病進入臨床期,探討的就是如何在疾病中預防疾病惡化。詳細的工作項目則分成5級,包括:促進健康、特殊保護、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限制失能或殘障與復健。接下來用癌症預防,來說明三段五級的概念小明是一個健康的男性,目前並沒有罹患癌症,那他要如何進行三段五級的預防呢? 第一段第一級:建議小明在身體健康時,要進行第一段疾病前的預防,做好健康促進活動,包括養成良好運動習慣、飲食均衡、補充足夠的營養來增強免疫力等。第一段第二級:如果小明發現自己家族有癌症病史,此時小明就需要進行加強預防,包括多攝取含抗癌成分的蔬果、注射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或鼻癌癌、積極治療胃部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問題。 第二段第三級:這個階段預防主要是「疾病篩檢」,不讓疾病持續發展。以小明來說,他可以透過早期癌症篩檢,找出身體可能出現的腫瘤。例如:●使用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進行肺部檢查,提早找出可能惡性的肺結節。 ●使用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是否有大腸瘜肉的發生。 ●檢測血液中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濃度,早期偵測是否有攝護腺癌的可能。 透過早期篩檢,提早篩出可能的腫瘤或癌細胞,這是三段五級中的第二段、第三級。因為此時癌症屬於早期,大多可以使用外科手術移除不大的惡性腫瘤。第三段第四級:此時疾病的預防主要是「疾病照護」,其中第四級主要是限制失能與殘障:癌症早期手術後需要定期追蹤,減少日後復發可能造成引起的身體失能危機。使用輔具維持日常的活動,例如善用拐杖與輪椅維持病人的活動力。第三段第五級:主要透過復健,維持病人的生活與工作,例如肺癌切除肺葉的病人,進行肺部復健後,可養成正確的呼氣和吸氣技巧,可維持病人日常工作與處理生活事務。許多中後期癌症治療的病人,在治療初期多半都還有體力維持日常的工作,維持日常的生活。如果小明年紀已高,可能就需要轉送到適合的照護機構進行安置,設法讓小明保有基本生活的能力,減輕家庭的負擔。三段五級預防常用於慢性病,特別是三高病患!經常聽到一些三高病患,他們已經有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但是卻總是拒絕承認,想要用運動、飲食控制來讓三高下降。但經常發生的狀況是:三高指數沒有下降,也有可能是微幅下降,但是相關疾病的風險卻激增,最後導致中風或發生心臟病等狀況。其實,很多人沒想過:吃藥也是一種預防。在《宇平診所》網站中有一篇文章《您想要初級預防還是次級預防呢?》中提到:有許多人慢性藥吃的瀝瀝拉拉,三個月的藥,吃了五個月還沒吃完。很多患者被問起來,也是理直氣壯地回答說:「藥還沒吃完呀,就沒有回診囉」這個時候劉醫師常常會回一句話說:「您是想是讓疾病不要發生呢,還是想等生病之後再來治療呢?」其實,這位醫師提到的情形就是:沒有做好第二段預防的狀況,這也是很多醫師呼籲的事情。新光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醫師曾經撰文指出:當我們控制了LDL,就控制了動脈硬化的速度,也就減緩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這說明了,如果可以使用藥物順利控制膽固醇,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有效地預防更嚴重的疾病。所以,當你無法只靠運動與飲食讓三高下降時,就需要考慮服用藥物來進行預防,千萬不要等到疾病惡化到無法拯救時才來後悔。三段五級來說明三高的預防:第一段 健康促進:希望讓民眾能夠健康的生活、並且針對三高的危險族群完成特殊保護的措施第一級促進健康:目的在於讓國人身心健全,維持健康面對三高,減少三高的發生。具體的作法:●良好的衛生教育和注重健康的營養觀念●良好的婚前規劃與性教育,並進行遺傳優生,減少因遺傳導致三高的可能性。●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定期體檢了解身體健康狀態●注意個性發展,維持心理健康第二級特殊保護:針對的三高的高危險族群進行保護,預期減低疾病的發生。具體的作法:●腰圍過粗的族群,應定時體檢與透過飲食與運動設法改善腰圍過粗的問題。 ●體重過重的族群,避免吃下過多的糖分,不喝含糖飲料,養成定時運動的習慣,維持良好的作息 第二段 疾病篩檢:疾病剛開始發生的早期,甚至是「無症狀」期,就能透過篩檢而得到早期診斷,而能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第三級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篩出早期的三高病人,避免三高併發更嚴重的併發症,減少失能的機會。具體的作法:●透過定時體檢進行篩檢,在三高數值異常時就提醒民眾早點進行各種治療。●早期服藥治療三高,病人避免日後因三高併發腎病變,最終導致洗腎一途,病人會發生失能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三高如果不控制好,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例如發生中風,有可能會導致病人發生失能或殘障的問題。第三段 慢性病照護:透過臨床指導來避免現在病人的殘障或失能程度,並透過復健讓病人能夠有自立自主可能。第四級限制失能或殘障:避免三高進一步惡化或併發嚴重的疾病,所需要採取的措施與相關照護設備。具體的作法:●三高病人應該定時追蹤三高數據,同時也要檢查腎功能、心電圖等檢驗數據,早期篩檢出併發症加以治療,避免病人惡化成更嚴重的疾病。●三高病人可使用特定的照顧輔具,避免未來併發更嚴重的後遺症。第五級復健:提高三高病人的生活能力與獨立性具體做法:●透過良好的復健讓三高病人維持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例如腎病變的病人透過定期洗腎,維持部份工作能力和生活品質。●設置良好的照護機構或措施,來照護年齡較大、病情較為嚴重的三高病人或家庭,減輕負擔。參考資料:您想要初級預防還是次級預防呢?洪惠風/23世紀的醫療
-
2023-10-22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慢病主題館【心衰竭】無症狀也應定期檢測 糖尿病友慎防心臟衰竭致命
第1站 高危險群Q:為什麼糖尿病患要預防心衰竭?糖尿病是心衰竭的高危險群的原因?請益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想像一下,當身體各器官組織長期浸泡在糖水裡,就容易產生各種併發症。美國心臟學會(AHA)將心衰竭發展過程分為A-D四階段,A階段是指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糖尿病即為其中一項因子。國內可能低估了糖尿病致心衰竭的情況,依據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過去十年來,台灣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衰竭盛行率約4%左右,事實上,根據全球性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實際盛行率高達10%~28%,推估台灣約有60萬名糖尿病合併心衰竭患者,也就是平均每4-5個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罹患心衰竭。糖尿病患都該積極控糖,避免併發症,但控糖僅能改善小血管病變,對於大血管病變的幫助不顯著,要達到心衰竭預防效果,需要醫療專業人員介入,給予藥物治療,防止惡化。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衰竭發展階段A階段: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及酒精濫用等,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B階段:心臟出現結構或功能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此時死亡率明顯上升,但還沒有像是胸悶氣喘等心臟症狀。C階段:已出現心臟結構的異常及臨床症狀,確診心衰竭,但經藥物治療可緩解症狀。D階段:病情影響日常生活,需使用強心劑,或接受換心手術或安寧緩和等治療。第2站 認識疾病Q: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請益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心臟就像身體的幫浦馬達,要用力收縮打出足夠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患者出現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疾病、各種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將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演變成心衰竭。一旦心臟無力,身體水分與血液會累積在心臟、肺臟裡,增加心臟負擔,患者往往感覺到很喘;又因全身的血流不足,人會出現疲累、水腫等症狀,其他器官也因缺血無法維持身體所需,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中風;肝、腎、肺功能都變差,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由於心衰竭難以察覺,等症狀出現再就醫時,狀態已不佳,且預後也差。曾有位55歲男性因心肌梗塞送急診,發現心衰竭嚴重,幸好接受其他緊急處置後脫離難關。但根據統計,心衰竭患者3個月內再住院率45%至50%,一年死亡率高達22%,5年死亡率更超過一半,致死率比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多數癌症更高,因此也有心臟的癌症之稱。雖然心衰竭無法完全治癒,但早期嚴加控制,仍能避免心臟功能惡化,因此一旦確診,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用藥,並改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延長存活時間。第三站 自我檢視Q:我擔心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請益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喘、累、腫是心衰竭三大警訊,糖尿病患者出現相關症狀,就要警覺心衰竭的可能,應和醫師討論安排進一步檢查。喘:心衰竭主要症狀,病患常覺得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平躺時情況更嚴重。累:比以前更容易疲累、活動力降低,起床或運動時更明顯,休息後仍未改善。腫:尿量減少,全身(特別是下肢)腫脹,手指按壓後沒有馬上恢復,或體重不明原因增加。但糖尿病患常因不夠警覺延遲診斷,導致確診時已錯過心衰竭治療黃金時期,醫界逐漸有「糖尿病族群屬於早期篩檢無症狀心衰竭病患」的共識,美國糖尿病學會和心臟醫學會更於2022年6月1日共同發布,建議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應每年接受一次腦利鈉(BNP)或N端腦鈉前體(NT-proBNP)檢驗,以便篩檢出無明顯臨床症狀的心衰竭患者,提早治療以改善預後。從生理學上,左心室功能不良會導致過多血液累積在左心室,造成壓力負荷增加,此時左心室會分泌BNP與NT-proBNP,增加腎臟的排鈉量,減少心室負荷,只要抽血檢查這兩者濃度值,就可協助診斷是否患有心衰竭及心臟衰竭的嚴重程度。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BNP數值高於35pg/mL,或NT-proBNP數值高於125pg/mL,代表心衰竭風險偏高,應該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第4站 如何就醫Q:我有固定回診新陳代謝科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還是要一次掛兩科?有整合門診嗎?請益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楊宜瑱慢性病患若擔憂心衰竭,可在固定回診就醫的科別,與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討論,提出心衰竭檢查需求,評估後,如果醫療團隊認為應進行相關檢查,就可以做檢查,不需特別再掛心臟科或其他科別的門診。但由於健保資源有限,目前僅針對部分糖尿病患者進行健保給付的BNP或NT-proBNP的抽血檢查,給付條件包含:1.有心衰竭理學症狀,如胸悶、氣喘、水腫。2.心電圖或胸部X光結果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等B階段相關前兆。3.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可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如爬樓梯、掃地、刷牙)也會導致心悸胸悶或心絞痛。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擔心,可考慮自費檢查,費用約1000-1200元不等。第5站 積極治療Q:我有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有哪些治療方式?這些治療都有給付嗎?請益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目前糖尿病心衰竭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糖尿病心衰竭患者常因鹽分與水滯留在體內無法有效排出,造成肺部及周遭組織水腫,使用利尿劑可排除體內多餘鹽分與水,並搭配其他治療藥物一起使用,臨床上常用藥物包含傳統治療藥物與新一代降血糖藥。(臨床藥物治療見下表)除了藥物治療,還有氧氣治療可幫助糖尿病合併心衰竭患者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或其他侵入性治療,如心臟節律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等等。第6站 生活須知Q:糖尿病併發心衰竭了,我可以吃什麼、做什麼運動避免惡化?請益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楊宜瑱糖尿病患併發心衰竭,在生活方式上,應保持運動習慣,體重過重者建議減重,減少鹽分攝取,以豆製品取代肉類,高纖維澱粉替代白飯。此外,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心衰竭病患的腎功能變差,不能隨便使用成藥。除了藥物治療,還可從以下5點改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惡化:1.控制飲食:每日用鹽量不超過5公克、油脂用量不超過50公克,避免攝取糖分,斟酌食用高甜分水果,以地瓜、燕麥、糙米等高纖維澱粉取代白飯,用豆製品取代肉類。2.限制水分:D階段的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嚴禁大量飲水,包含靜脈注射液、飲料、食物中的含水量,每日水分須限制在1500毫升內。3.保持運動:例如依照國健署「運動333」建議,每周運動3次、一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尤其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肌含氧量;但若擔憂有心衰竭情形,最好請醫療團隊評估及建議運動處方。4.減少心臟負擔:體重過重,建議可減輕3~5%的體重;並避免抽菸、喝酒等習慣。5.不亂買成藥:「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糖尿病心衰竭患者腎功能變差,不要在藥房隨意購買成藥,應就醫向醫師諮詢,並告知自己有心衰竭病史。【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18 養生.聰明飲食
得舒飲食是什麼?得舒飲食怎麼吃?不該吃什麼?對哪些人特別有益?
什麼是得舒飲食?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簡稱DASH)的研發,旨在用日常食物降低血壓,而無須靠藥物治療。與同樣有科學支持的地中海飲食非常類似。得舒飲食強調魚、家禽、全穀物、富含纖維的蔬菜和水果、低脂或脫脂乳製品、豆類、堅果、植物油和種子的攝取,並避免吃含糖飲料、糖果和飽和脂肪,如肥肉、全脂乳製品。【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歸納,得舒飲食模式可被歸納為以下5原則:1.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2.大量蔬菜,適量水果。3.選用低脂奶。4.蛋白質以白肉為主。5.每天記得吃堅果,烹調換成植物油。得舒飲食怎麼吃?得舒飲食對心臟有益,因為它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同時增加鉀、鎂、鈣、蛋白質和纖維的攝取量,這些營養素被認為有助於控制血壓。.全穀物:未經加工的全穀粒,如糙米、藜麥、全麥麵包、全麥麥片、鋼切燕麥片等。.水果:蘋果、柑橘類、梨、香蕉、葡萄、葡萄柚、漿果類如藍莓、草莓等。.蔬菜:番茄、南瓜、綠花椰菜、菠菜、番薯、青豆、胡蘿蔔、羽衣甘藍等。.低脂或脫脂乳製品:脫脂或低脂牛奶、乳酪、優格、大豆飲料等。.瘦肉、魚和家禽:去皮雞肉或火雞、鮭魚、鮪魚、鱒魚、牛、豬和羊肉的瘦肉塊,一定要去除皮和脂肪。選擇烘烤、燒烤、蒸或煎,而不是油炸。(蛋黃每周不超過4個,2個蛋清相當於 28克肉的蛋白質).豆類及堅果種子等健康脂肪:扁豆、鷹嘴豆、杏仁、核桃、花生、葵花籽、特級初榨橄欖油、酪梨。根據美國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提供的範例,若是以每日攝取2000卡路里的熱量來計算,這意味著大約6-8份穀物或穀物產品(建議全穀物)、4-5份蔬菜、4-5種水果、2-3種低脂乳製品、2份或更少的每份3盎司(約85克)的肉、家禽或魚,2-3份脂肪和油,以及4-5份堅果、種子或豆類。它建議將甜食和添加糖的攝取量限制在每週5份或更少。得舒飲食不該吃什麼?.含鹽量高的食物,如加工食品或餐廳餐點。.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全脂乳製品、椰子油和棕櫚油。.糖(包括人工甜味劑、含糖飲料和無糖糖果)。.過量飲酒。得舒飲食有什麼好處?特別適合哪些患者?高血壓患者:得舒飲食特別適合高血壓患者的原因在於,它的鈉含量攝取上限為每天2,300毫克,能降低到每天 1,500毫克更佳——這符合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美國國家心肺與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發現,得舒飲食顯著降低血壓,並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多項研究一次又一次證實得舒飲食的好處。2020年發表在《營養學進展》期刊上的一項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得舒飲食顯著改善高血壓和非高血壓成年人的血壓數值。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參與者進行了13年的追蹤,以比較他們的飲食和心臟衰竭狀況,結果發現,得舒飲食有助預防75歲以下參與者的心臟衰竭。痛風患者:另外,得舒飲食還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的人體內尿酸濃度,這使他們容易罹患痛風。由於痛風患者通常也患有高血壓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得舒飲食是改善所有這些疾病的最佳選擇。甚至有一些研究指出,得舒飲食是一種預防癌症風險的素食選擇。2019年發表在《流行病學年鑑》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這種飲食能降低患高侵襲性攝護腺癌的風險。糖尿病及腎臟病患者:遵循得舒飲食也可預防糖尿病的發展,這一點在2017年發表在《營養學期刊》的薈萃分析中得到證實,同時也可以預防腎臟病的發展。整體而言,得舒飲食作為一種健康飲食模式,可能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和痛風的風險。得舒飲食有什麼缺點?嘗試得舒飲食並沒有什麼缺點,唯一比較麻煩的是,需要花更多時間自行備餐,畢竟市售現成餐點不易達到得舒飲食的要求。制定每天三餐的飲食目標、準備食材、烹飪確實要花上一些時間。另外,得舒飲食因為富含礦物質,腎功能有問題的病人,須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除非是流汗過多的運動員、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的工人,或醫師建議不要減少鈉攝取的人,否則不必擔心鈉攝取量太少。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說法,身體每天只需要少量的鈉來運作(約500毫克)。得舒飲食和地中海飲食差異在哪?根據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地中海飲食和得舒飲食均富含水果和蔬菜、穀物、豆類和堅果,其飲食攝取量的特點是低血糖負荷和豐富的抗氧化劑含量。地中海飲食的脂肪含量高於得舒飲食,而得舒飲食的脂肪含量較低。一方面地中海飲食與許多健康益處相關,包括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降低全因死亡率。地中海飲食的特定成分,例如富含油酸(Omega-9)和多酚的橄欖油,以及體力活動、適量的能量攝取和最佳體重,阻止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進展有關的生物途徑,例如血管變性(vascular degeneration)。地中海飲食的抗氧化、抗發炎和抗血栓特性主要歸功於其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及橄欖油等。另一方面,得舒飲食主要由瘦肉、低脂乳製品和全穀物以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組成。適度的能量攝取和最佳體重,阻止與心血管疾病發病和進展有關的生物途徑,例如血管變性。因此,它需要攝取低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飲食,同時也攝取富含纖維和微量營養素,如鈣、鎂和鉀,這些對於維持正常血壓水平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至關重要。【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開始進行得舒飲食前該做什麼?在開始新的飲食計畫之前,請諮詢醫師,評估血壓、體重和心臟病風險因素,以確定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請務必與醫師討論正在服用的任何藥物,以及飲食計畫會否有影響。切勿在沒有醫師同意的情況下,自行停止服用任何控制高血壓或膽固醇的藥物。【資料來源】.Why the DASH Diet Is One of the Best Eating Plans for Your Entire Body.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Diet Review: DASH.DASH Diet: What Is It, Meal Plans and Recipes
-
2023-10-15 名人.劉秀枝
大腦已有失智病變,卻仍享有活躍老年可能嗎?名醫曝2個關鍵
曾經以為很遙遠,但轉眼間,我就從小女孩變成今日的退休銀髮族了。以前覺得父母、師長思想老舊,在現代年輕人眼中的我也應如是吧?日前,定居美國的大學同學淑玲回台探望獨居的父親。我倆約在西餐廳敘舊,都點了鱈魚套餐。香煎鱈魚肉質軟且香,但因眼前還有沙拉吧、熱湯、麵包等,我們決定共享一份鱈魚主菜就好,把另一份打包,讓淑玲帶回去給父親享用。淑玲對工作人員說:「請包裝得漂亮點。」見年輕妹妹面露難色,我趕緊幫忙解釋:「她是要帶回去給父親吃。」看著白髮蒼蒼的我們,妹妹睜大眼睛問:「你父親幾歲了?」「97歲。」不知年輕人是被嚇到還是被感動,立刻很慎重地將那份鱈魚端去打包。她可能很難想像,我們也曾經年輕過、或甚至是個嬰兒,而淑玲的父親也不是生來就97歲喔。即使97歲,身為退休醫師的老先生依然活躍得很:每天一早,走到鄰近住家的全聯買報紙;中午到商店街買便當,並常到附近的書店逛逛,有時去銀行辦事,在家則看報紙、電視,並有老友每星期來與他下棋。他胃口好、睡眠佳、聲音宏亮、精神飽滿,把「獨立自主」當作是老年的志業。大腦已有失智病變,卻仍享有活躍的老年。最近讀了一篇來自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發表於2022年《老化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的病例報告。一位96歲的老先生有高血壓、心律不整、皮膚癌、攝護腺癌且轉移,都有接受治療並控制病情。他的「認知功能測試」直到去世的四個月前都正常,只是行動稍慢而已。而在他去世後的大腦解剖,竟然有中等程度的阿茲海默症與其他退化性失智症的腦病變。為何他的大腦有如此明顯的病變,但臨床上卻沒有失智症狀?文章的作者歸功於老先生的教育程度高,且一直維持活躍的智能與體能活動。例如他當志工、學習語言,自己開車到94歲,之後搭公共交通工具;天天運動;常參加巴士旅遊,直至95歲;每天走路、閱讀、做家事、管理投資,直到96歲因心肺衰竭去世。也許,老了並沒有那麼可怕。即使身體有病,甚至大腦有病變,但持續從事體能與智能活動,依舊能享受活躍的老年。維持健康生活、正面心態,慢性病上身也不怕。老,還有其他好處。例如有位九十多歲的長輩,罹患硬腦膜下腔出血。但因他的大腦萎縮,而有足夠的空間可容納血水,讓大腦免於被壓迫,因而未造成神經損傷,沒有出現症狀,所以不急著動手術,後來血水也自行吸收了。我們的健康受基因、環境、醫療、機遇、生活型態與心態等因素所影響,其中,能夠自己掌握的雖然只有「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正面心態」,但卻可充分發揮──即是維持活躍的生活,不僅從事體能(但量力而為)、心智與社群活動,且持之以恆,並養成正面思考的習慣,凡事往好處看。那麼,人生過了七旬,就算慢性病上身,也能做到像淑玲的父親般,達到「獨立自主」的老年志願了。再說,年紀大了,代謝變慢、食量變小,或許十年後,淑玲和我再來這家餐廳時,一份鱈魚都只能吃一半,另一半打包當自己的下一餐,好省錢喔!運用「全景模式」 對人多些包容年過70後,我開始收到LINE群組傳來某某同學病故或告別式的訊息,不免也想:什麼時候會輪到我?讀醫學院時,完全不曾、也不可能預測哪位同學會先往生,因為年輕的生命力那麼旺盛,誰會想到老啊!但是受到基因、環境、工作、生活習慣與醫療等因素,經年累月的影響,我和同學們的人生道路就慢慢分開來了。然而,不管從事何種行業或當哪一科醫師、經歷如何不同,最後還是殊途同歸──步入老年,走入終點。在網路還不是很普及的年代,聽說有位大醫院的院長沒穿白袍,獨自到急診室巡視。護理師沒認出來,問他:「老伯伯,請問您有什麼事嗎?」這除了讓人會心一笑,你還會怎麼想?以下五個答案,請選選看:1. 這位護理師真有禮貌。2. 院長的自尊心可能受到打擊,竟然有屬下不認識自己,但也很以護理師的態度佳為榮。3. 專業的穿著與配備(如白袍與聽診器)很重要。4. 以綠葉襯托,可能更高招。例如由一位醫師陪同或幾名醫師簇擁著前來,一看就知道這位人物不是個普通老伯。5. 如果去掉專業與身分,每個人都只剩下性別與年齡。我選擇「以上皆是」。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孟子說的「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我見到有威望或自以為不可一世的人,腦海裡會浮現他小時候包著尿布、銜著奶嘴的樣子,則嘴角不免浮上笑意而自然放鬆下來;再想像他將來年老體衰、舉步維艱的模樣,則同理心油然而生,自然就不會害怕或苛責對方。反過來,看到一個可愛的嬰兒或調皮的孩童時,我會想他或她以後可能是未來的總統或良醫,而不敢輕視。當遇到老態龍鍾或失智的長者,則念及他也許有我所不知、非常值得尊敬的輝煌過往呢!旅遊時,常恨不得把遼闊的壯麗山河美景全收進一張相片裡,這時就會打開手機的全景功能,從左至右,全部攝入。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用「從小到老」的「全景模式」來觀人呢?不僅看這個人的此刻,這是他生命的橫斷面;也可以運用想像力,觀想其一生,即其生命的縱切面。那麼,也許我們在待人處事上會更有包容力。這個簡單的領悟與作法,是我老來的休閒和動腦活動之一,挺有趣的,你不妨也試試看吧。
-
2023-10-12 焦點.健康知識+
與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皆有關 日夜顛倒的生活對健康影響有多大?
讀者Jack Liu在2023-9-27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請問因為工作上需要輪班,一個月有4-6天日夜睡眠顛倒,雖然之後可以補眠。請問這樣是否對身體不好,影響未來增加大腦認知功能退化等相關大腦疾病的風險,或是影響自身免疫力呢? 因為現在有不少工作-便利商店,科技業,交通運輸航空以及大醫院等,都是24小時要有人輪班,似乎違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則。謝謝」根據2023-1-27發表的Shift Work Hazards(輪班工作危險),雖然「輪班工作」的定義存在變異,但普遍認為是指傳統工作時間(大約上午 9:00 至下午 5:00)之外的工作時間。有關輪班工作的醫學論文可以說是相當多。用“shift work”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會出現5690篇,而光是2023年的就有282篇。把“shift work”的搜索限制在論文標題後,還是有1860篇,而光是2023年的就有85篇。很遺憾的是,在這麽多的論文裡,我沒看到有任何具有實質意義可以緩解「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的辦法。我個人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從事輪班工作,但這顯然是風涼話,說了等於沒說。有關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Shift Work Hazards這篇論文共提出四類需要關注的問題:1.睡眠和疲勞:輪班工作者的失眠盛行率在 29% 至 38% 之間,而一般人群的失眠盛行率約為 6%。2.職業表現和事故:交通、製造、醫療保健和其他領域的輪班工作相關事故對輪班工作者和整個社會構成危險。3.身體健康:輪班工作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肥胖、2型糖尿病、胃腸道紊亂、氣喘、勃起功能障礙、月經不規則、懷孕併發症、乳癌、攝護腺癌和大腸直腸癌之間存在關聯。4.心理健康:輪班工作者的倦怠、憂鬱、焦慮、過度嗜睡、失眠和自殺意念的發生率增加。我現在把幾篇2023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分類列舉如下:失智症:Impact of shift work on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輪班工作對失智症的影響:系統性回顧與劑量反應統合分析)。輪班工作可能是未來失智症的危險因素。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hift work exposur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Canadian Longitudinal Study on Aging (CLSA)【中老年人輪班工作與認知障礙之間的關係:加拿大老化縱貫研究(CLSA)的結果】。輪班工作造成的晝夜節律紊亂對中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有負面影響。The association of night shift work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245,57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夜班工作與全因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風險的關聯:一項針對 245,570 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縱向研究)。總是夜班工作的人罹患全因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高。Shift work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dementia: A meta-analysis study(輪班工作與失智症呈顯著正相關:一項統合分析研究)。輪班工作和長期夜間工作與罹患失智症的較高風險有一定關係。心血管疾病:Shift Work as a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A Narrative Review(輪班工作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敘述回顧)。輪班工作與頸動脈斑塊發生率增加、動脈僵硬度增加和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有關,所有這些都表明輪班工作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糖尿病:Night and shift work patterns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healthcare employees(一項針對醫護人員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夜班和輪班工作模式以及2 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發生率)。長期夜班和頻繁的下午和/或夜班與次年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Shif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elevated RBP4 level: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from the OHSPIW cohort study(輪班工作與 2 型糖尿病風險增加和 RBP4 水平升高相關:來自 OHSPIW 隊列研究的橫斷面分析)。輪班工作與2型糖尿病 風險增加和 RBP4 水準升高有關。 (註:RBP4是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視黃醇結合蛋白 4)代謝綜合症:Shift Work and Metabolic Syndrome Updates: A Systematic Review(輪班工作和代謝綜合症更新:系統回顧)。輪班工作會干擾睡眠-覺醒週期和飲食模式,造成重要的生理變化,進而導致代謝症候群。Association between Shift Work and Metabolic Syndrome: A 4-Yea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輪班工作與代謝症候群之間的關聯:一項 4 年回顧性隊列研究)。輪班工作是代謝症候群的潛在危險因子,特別是在輪班工作時間長(>20年)的人。非酒精性脂肪肝:Association between night shift work and NAFLD: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281,280 UK Biobank participants(夜班工作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間的關聯:對 281,280 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前瞻性分析)。夜班工作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風險增加有關。乳癌:The association between night shift work and breast cancer risk in the Finnish twins cohort(芬蘭雙胞胎隊列中的夜班工作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聯)。與白天工作的女性相比,輪班工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高出 1.58 倍。肥胖: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with shift work schedules: A scoping review(輪班工作的衛生專業人員中超重和肥胖的盛行率:範圍界定審查)。輪班工作可能是這些專業人員超重和肥胖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原文: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5 焦點.元氣新聞
連勝文一張照片曝光父親現況!連戰去年自行停藥造成小中風,服用抗凝血劑必知6事
87歲的前副總統連戰自從去年小中風後就鮮少露面,今(15日)連戰兒子、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在臉書公布一張前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拜訪連戰的照片。連勝文說,這次會面約了很久,直到最近父親身體狀況較穩定,才有辦法見面。連戰近年3場大病 小中風後鮮少露面連戰再上一次的露面是在今年2月舉行「連戰回憶錄」新書發表會,當時除了藍營大咖齊聚一堂,包括前總統馬英九、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都出席,連家人也全到場力挺。連戰夫人連方瑀去(2022)年接受聯合報訪問時透露,連戰3年來生了3場大病,第一次是心房纖維顫動,因此使用抗凝血劑降低中風的風險;但由於連戰患有腎結石、攝護腺肥大及後來發生的攝護腺癌,因反覆的放射治療,經常發生血尿因而頻繁進出醫院治療,於是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讓血尿暫時消失,結果造成2022年的小中風。連方瑀說,當時幸好他們在髮廊巧遇台大教授陳嫦芬提醒連戰情況很危險,她才馬上請人將連戰送急診撿回一命。服用抗凝血劑注意6件事 自行停藥很危險連戰因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而發生了去年的小中風。不止連戰,之前也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高栓塞風險的心房顫動患者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血劑來降低中風及全身性栓塞的發生機率,但服用抗凝血劑有一些需注意的事,尤其千萬不可自行調整劑量及自行停藥,否則將引起中風。1.不可自行停藥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有許多病例因為各種原因自行停藥,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在使用抗凝血劑如果有任何問題,都要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非常危險。2.不可擅自調整藥物這類藥物雖然能抑制血栓形成,但也會降低凝血功能造成嚴重出血,服用藥物應該遵循醫師指示劑量,不可以擅自調整劑量。3.服用抗凝血劑 必先告知醫師接受手術、拔牙等手術治療,以及服用其他藥物之前,應該先讓主治醫師了解自己有在服用抗凝血劑,以避免不必要的藥物交互作用。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維祥曾在聯合報撰文提醒,口服抗凝血劑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出血,若要進行外科手術或拔牙之前,需同時告知手術醫師和開藥醫師,針對您的手術類型、栓塞風險、出血風險、抗凝血藥物種類以及腎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再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停用抗凝血劑以及需停幾天的藥。4.避免不必要的受傷出血謹慎使用牙刷、刮鬍刀,避免刮傷皮膚、黏膜導致不必要的出血。5.留意服藥後的出血副作用如果有流鼻血時間過長、全身皮膚不明原因淤青、有出血點,血尿或糞便呈現黑色、不明原因疼痛腫脹,都應該適時向醫師反映。6.不能補吃藥如果忘記吃藥,千萬不要以為補吃兩顆藥可以補回來,就算忘記吃藥也不能補吃雙倍劑量。連戰小中風!今日暫時性腦缺血就是明天中風 醫:風險極高勿輕忽【記者李青縈/台北即時報導】連戰發生的「小中風」,就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會有短暫性單側手腳麻痺、無力、說話不清的現象。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表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在核磁共振影像上還不到中風,但是是中風前兆,並且症狀不會持續超過24小時,絕大多數民眾症狀會在30分鐘之內緩解恢復。【延伸閱讀】疾病百科/缺血性腦中風「今天的暫時性腦缺血就是明天的中風」,傅維仁說,暫時性腦缺血發作雖然很快就緩解,但是可能幾天後就會面對中風,因此不可以以為恢復就掉以輕心,應該要趕快就醫,並且積極控制預防。傅維仁表示,不論是短暫性腦缺血或是中風其危險因子相同,又可分成可改變與不可改變的。不可改變的包含危險因子如年齡55以上(近年逐漸下降)、男性、亞洲族群、家族遺傳等;可改變的則有三高、糖尿病、心房顫動、抽菸、酗酒、壓力大、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不運動等。【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13 醫療.腦部.神經
外資天后陳嫦芬將任郭台銘副手?陳嫦芬是連戰救命恩人,連方瑀分享差點與戰哥天人永隔緣由
【2023/09/13編註】中選會開始受理申請總統副總統選舉被連署人,而宣布投入2024總統大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副手是誰?昨(12日)有傳言是金管會前副主委李紀珠,郭台銘受訪時面露微笑但並未證實或否認。又有傳出是台大財金系教授陳嫦芬。對此,郭台銘辦公室低調表示「不清楚,不回應」。》相關新聞陳嫦芬被列為外資圈四大天后之一,過去也擔任過鴻海集團的首席顧問。此外,她更是前副總統連戰的「救命恩人」。去年連方瑀曾受訪談到連戰小中風的事,她說當時幸好他們在髮廊巧遇陳嫦芬提醒連戰情況很危險,才馬上送急診撿回一命。以下是當時連方瑀分享的全文報導。連方瑀分享連戰3年病況 曝「當時若這樣做就天人永隔」【記者劉宛琳報導/2022/07/17】前副總統連戰這兩年進出醫院多次,去年才治療癌症,前陣子又住進加護病房。連戰妻子連方瑀今天發表「奇蹟」一文,訴說這3年來連戰的病況。她說,連戰去年得了攝護腺癌,因治療不斷血尿,因此自行停用原本治療心房纖維顫動的抗凝血劑,才造成日前的小中風。連方瑀說,連戰3年來生了3場大病,第一次是心房纖維顫動,因此使用抗凝血劑降低中風的風險;但由於連戰患有腎結石、攝護腺肥大及後來發生的攝護腺癌,因反覆的放射治療,經常發生血尿因而頻繁進出醫院治療,於是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讓血尿暫時消失,但造成日前發生小中風。連方瑀說,今年6月10日下午,連戰與她剛游完泳到住家附近的髮廊洗髮,連戰突然虛脫的癱在椅子上,她一摸才發現他雙手冰涼、冷汗直冒,本來要回家先處理再致電醫生詢問,還好當時洗髮店的一位女士說連戰情況很危險,要馬上送急診。「現在回想,如果我當時那樣做,可能和我就要天人永隔了」。【延伸閱讀】中風前兆有哪些?提醒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降低失能風險連方瑀說,後來連戰緊急送台大急診,一量血壓高達238,讓她心驚膽跳、雙手發抖、四肢無力。等連戰照完CT scan、心臟超音波等,立刻被送進加護病房,經過密集的檢查與各科相關醫生的治療,連戰在住院15天之後出院回家休養。事後,連方瑀非常感謝當時提醒她趕快送連戰去台大急診,並臨時幫忙安排醫生的台大教授陳嫦芬的救命之恩。她進髮廊後發現連戰情況危急,雖然不相識,卻立即拔刀相助,提出馬上送台大醫院的建議。後來陳嫦芬跟她說,「我是台南人,我曾拿到六次連雅堂先生獎學金。」連方瑀說,忽然間她領悟到,天父是如此眷顧他們,不只一次的顯現神蹟,2010年11月26日連勝文遭槍擊,奇蹟般的生還;此次連戰又遇到有如天使般的救命恩人,這是主的恩典、主的神蹟。雖然她從未說過一句感謝的話,但主卻寬容的原諒她、沒有離棄她。(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13 癌症.攝護腺癌
患局部攝護腺癌該不該積極治療?新研究揭15年存活率觀察成果
我在2016-12-5發表攝護腺癌,治或不治,讀者KwokTai 在2023-9-9留言:「2016到今天有七年了,有新的報告(15年數據)出嗎?這裏說的攝護腺癌有區分第幾期嗎?如果已經到了第四期(擴散到骨) 存活率的數據可以在哪裏找到?」我在攝護腺癌,治或不治這篇文章裡轉述一篇剛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10-Year Outcomes after Monitoring, Surgery, or Radiotherapy for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局部攝護腺癌做監測,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後的10年結果)。這項臨床研究把1643名罹患局部攝護腺癌(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的人(平均年齡62歲,76%是T1c期癌)隨機分配成三組:第一組做積極監測(不治療),第二組做攝護腺切除手術,第三組做放射線治療。在平均10年的隨訪裡,這三組人的總死亡人數和攝護腺癌死亡人數分別為:接受積極監測(545人):總死亡59人(10.9%),攝護腺癌死亡8人(1.5%)。接受攝護腺切除手術(553人):總死亡55人(10.1%),攝護腺癌死亡5人(0.9%)。接受放射線治療(545人):總死亡55人(10.3%),攝護腺癌死亡4人(0.7%)。對於這樣的結果,我的評論是:「所以,由此可見,這三組人純粹是由於攝護腺癌而死亡的機率,都相當低(約1%)。當然,這只是治療之後10年的數據。將來,這個臨床調查應該還會提供15年,20年,甚至30年的資料。屆時,便可以更進一步確認,手術和放射線治療是否能有效降低長期性的死亡率。」實在很感謝讀者KwokTai 來詢問15年的數據,而也實在很巧,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今年(2023-4-27)發表Fifteen-Year Outcomes after Monitoring, Surgery, or Radio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攝護腺癌監測、手術或放射治療後十五年的結果):接受積極監測(545人):總死亡124人(16.2%),攝護腺癌死亡17人(3.1%)。接受攝護腺切除手術(553人):總死亡117人(15.0%),攝護腺癌死亡12人(2.2%)。接受放射線治療(545人):總死亡115人(15.0%),攝護腺癌死亡16人(2.9%)。這個15年的數據顯示,就像10年的數據一樣,無論是總死亡率或是攝護腺癌死亡率,這三組人的差別是非常微小。所以,在這篇論文的討論(discussion)裡作者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根據早期根治性治療相關副作用的程度,更積極的治療可能弊大於利。 臨床醫生可以通過確保新診斷的局限性攝護腺癌男性考慮治療對泌尿、腸道和性功能的短期和長期影響以及進展風險之間的關鍵權衡來避免過度治療。」至於讀者所問的「如果已經到了第四期(擴散到骨) 存活率的數據可以在哪裏找到?」,請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表的Prostate Cancer Prognosis(攝護腺癌預後):第四期的攝護腺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為 28%。原文:局部攝護腺癌,治或不治的15年存活率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8 癌症.抗癌新知
5個關鍵因素,全球50歲以下罹癌數遽增!病例最多的是這種癌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全球50歲以下族群中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人數,在30年間增加近80%。衛報報導,這項由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和中國浙江大學醫學院領導的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早發性癌症病例從1990年的182萬例增加到2019年的326萬例,而40多歲、30多歲的年輕人死於癌症的人數增加了27%。而現在,每年有100多萬名50歲以下者死於癌症。50歲以下罹癌數增 5個關鍵因素專家們對病例增加背後的原因仍處於初步了解階段。研究作者認為,不良飲食、酗酒和吸菸、缺乏運動和肥胖可能是關鍵因素。報告稱,「自1990年以來,全球早發性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鼓勵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限製菸酒消費和適當的戶外活動,可以減輕早發性癌症的負擔。 」過往研究表明,過去幾十年來,世界各地50歲以下成年人的癌症發病率一直在上升,它們大多側重於地區和國家差異。而在這項全球性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204個國家的數據,涉及29種癌症。研究人員調查所有14至49歲人群的新發病例、死亡人數、健康後果和致病風險因素,以評估1990年至2019年期間的變化。50歲以下 乳癌病例最多、攝護腺癌增長最快2019年,50歲以下族群中新診斷出的癌症病例總數為326萬,比1990年增加了79%。乳癌病例和相關死亡人數最多,分別佔全球人口的13.7%和3.5%。1990年至2019年間,早發氣管癌和前列腺癌(攝護腺癌)病例增長最快,估計每年分別增長2.28%和2.23%;與此同時,早發性肝癌病例估計每年下降2.88%。2019年,共有106萬50歲以下者死於癌症,比1990年的數字增加了27%。在乳癌之後,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是氣管癌、肺癌、胃癌和腸癌。腎癌和卵巢癌患者的死亡人數增幅最大。》看更多疾病百科/癌症【中央社/倫敦5日綜合外電報導】刊登在英國知名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過去30年來,全球50歲以下人口罹癌人數似乎急劇增加。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腫瘤學」(BMJ Oncology)的研究發現,2019年共有326萬個病例,比1990年高出79%。不過,專家警告不要過度解讀研究結果。這項研究並未將總人口增加40%納入考量,而更完善的健康回報系統等因素也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個研究團隊由來自美國、中國和英國等全球各地專家組成,他們一致認為目前尚無定論。但研究人員擔心,某些生活方式可能會使14至49歲的罹癌人數增加,例如體重超標、嗜吃紅肉和高鹽飲食及缺乏運動。研究人員補充說,遺傳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消化系統癌、皮膚癌和乳癌是最常見的癌症。2019年,癌症導致逾百萬名50歲以下人口死亡,增幅超過25%,然而,隨著全球人口在過去30年間成長了40%,實際上可能代表癌症死亡率正在下降。這項研究資料取自「全球疾病負擔」(GlobalBurden of Disease)資料庫,這個資料庫的數據涵蓋了200多個國家。研究人員表示,還需進行更多研究,才能「充分了解」癌症病例增加的原因,在改善檢測技術和預防年輕人罹癌方面也需更多努力。「英國癌症研究協會」(Cancer Research UK)表示,有證據顯示,英國18至49歲人口的癌症發生率正在上升。不過,英國癌症研究協會的奈特(Claire Knight)博士補充說,「無論這看起來多麼令人憂慮,癌症主要是一種老年疾病,全球新癌症病例大多都是從50歲以上的族群中診斷出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2 焦點.元氣新聞
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
「養寵物是一生承諾!從你把寵物帶回家的那天開始,就要全心全意照顧牠一輩子。」米菇本來是隻在外流浪的1歲母黑狗,在2011年三月初的夜晚被大男孩領養回家,某次男孩帶米菇去短途旅行,在旅途中的第二個月發現米菇長了惡性腫瘤只剩2年壽命,男孩決定把旅行的時間無限延長,從此展開男孩與狗的環島旅程。與米菇的初次相遇 是此生「最棒的禮物」2011年三月初的夜晚,男孩下班於停車場在各自的機車上和同事聊著天,發現一隻前腳跛的非常嚴重的黑狗,不停嘗試著想爬上別人的機車踏板,卻被驅趕下車。隨後她緩慢地朝男孩方向走去,同事們見況後紛紛詢問彼此能否領養,但每個人都有無法領養的理由。男孩心想,家裡正在做貓咪中途,還有63隻貓房客尚未送養,當下並沒有答應領養黑狗。待人潮慢慢散去,只剩下黑狗無助地留在原處,心疼黑狗的男孩決定打電話詢問爸爸能否領養回家。在得知黑狗的情況後,爸爸答應說:「你帶她回來吧。」殊不知爸爸的這句話,改變了男孩至今整整11年的生命,男孩說這是他這一生收過家人給的「最棒的禮物」。將黑狗抱上車帶她回家後,鋪了一些舊棉被,她就自動的趴睡在棉被上安心入睡,好像知道自己終於不用再流浪,而黑狗也被男孩賦予了新的名字「米菇」。長惡性腫瘤剩2年壽命 開啟了環島旅程男孩在經歷和人類結伴環島兩度失敗後,決定改找一條不會抱怨的狗(就算抱怨男孩也聽不懂),展開一人一狗的環島壯舉。起初,原本預計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環島旅行,卻在途中發現米菇脖子上長了一顆惡性腫瘤,因生長部位太敏感只切除掉四分之三的瘤,做切片後紙本報告上寫著只剩2年壽命。男孩為了讓米菇最後的生命有美好的回憶,不想讓她只能在家裡跟附近公園活動,決定繼續環島旅行,直到米菇走不動為止。外公因罹攝護腺癌 無法實現旅行的夢想而之所以會有帶著米菇去長途旅行的念頭,是深受男孩外公影響,外公是位嚮往旅行的人,卻在男孩國中三年級時罹患攝護腺癌末期,讓他在短時間內從能自理,到生活需要別人輔助,至最後只能躺在病床上等待死亡;癌症導致奮鬥了大半生的外公,到臨終前都始終無法實現旅行的夢想。男孩不希望米菇因罹患了醫學中判定的絕症,就走回頭路等待死亡,更不想讓她像外公一樣,到最後都奄奄一息在病床上,而周遭來探望的人都是充滿悲傷的情緒,等待的只有死亡這件事。於是,男孩與米菇踏上環島的旅程,因旅費不充裕,他們一邊打工一邊往下走,男孩做過山上採竹筍、酒店少爺、鞋店、燒烤店、民宿管家、民宿打掃、鐵工等等工作。但由於很多工作都無法帶著狗,讓男孩覺得自己有很多時間無法陪伴米菇,對她感到很抱歉。後來經由朋友建議,開始將旅途中所拍下的照片一一做成明信片,開啟了帶著狗在每個城市角落擺攤的生活。男孩說:「兩年的餘生,我所要做的就是持續的帶她走下去。」擺攤中小插曲:面對生命的到來與結束在擺攤的日子裡遇過不少過客,其中一位客人讓男孩印象深刻。當時男孩帶著米菇剛擺設好明信片,被一位看似學生弟弟的客人詢問,「我可以投錢然後摸摸你的狗嗎?我的狗狗昨天過世了。」這短短短一句話,讓男孩當下淚崩。在徵得男孩同意後,學生弟弟蹲下來摸米菇,聊天中得知他剛過世的狗狗陪伴了他15年,是從他一出生來到這世界就出現在人生裡的「家人」,陪伴他從0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到成為懂事的少年。對於這樣痛苦的離別,男孩於學生弟弟離開前給他祝福:「希望未來你還能遇到可以陪伴人生的狗狗!」身體逐漸老化 男孩細心照護米菇的老年生活「狗」大概在8歲時開始進入老年狀態,男孩與米菇一路相處11年,轉眼間米菇準備邁入12歲,當年和她在路邊相遇的畫面依然清晰可見。男孩慶幸自己這些年來都把時間留給了她,從六年前的旅行到現在,這當中的轉變就是慢慢迎接狗的老化,照顧方式也默默的準備迎接她的老年生活,像是隨時隨地都帶著她必須要的物品,牽繩、胸背帶、運輸袋、睡墊、食物、食器、衣物、毛巾,以及口服跟各種外用藥品、尿布。上下樓梯會跟米菇互相配合,讓她上肩背著或抱她行走,細心地照顧著她的起居,想休息就立刻幫鋪好睡墊,出門遊玩活動的時間也抓到了一個平衡。平時要例行帶米菇到診所回診,因為先天自體免疫的問題,導致會讓皮膚狀況比較敏感,夏天時皮膚狀況變得嚴重,必須一天換藥2-3次的長期照護,如果身邊沒有朋友協助一起換藥,男孩一個人手腳並用去處理,一次都是一小時左右。但儘管照顧到這種程度,還是有人會閒言閒語。起初,男孩會很在意,後來男孩轉念一想,只要照顧好身邊那些在乎我們以及我們所愛的生命就足夠,不要讓那些不相干的人動搖內心。米菇的離去 結束了環島旅程2022年11月17日,男孩照慣例帶米菇去獸醫院看驗血報告,被醫師誇讚報告的肝腎指數有進步。卻在離開獸醫院後沒多久,米菇發出兩聲微弱的聲音,在男孩身上斷氣。男孩當下嘗試CPR也壓不回米菇的心跳,到附近獸醫院後確認她已離世。米菇的離去對男孩是天大的打擊,導致身心狀況依然不太好,心像被挖掉一整塊,在任何時候都會突然不停流淚或爆哭,無法控制。回顧這11年中,和米菇一起度過了許多風風雨雨,各種情況以及喜怒哀樂,7年的流浪生活中遇上各式各樣的人們,有支持、疑惑、質疑的,到最後還是一起在路上走著。11年來男孩與米菇幾乎是24小時的完全相處在一起,才驚地發現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覺已在任何時候充滿米菇,凡事以她為優先考量。從一開始偶一為之的疼惜,到後來的每一次搬遷、工作,乃至於旅行,米菇早已是男孩人生密不可分、不可捨的一塊。男孩說道:「一開始旅行時,是我想和米菇一起看看這片土地的美好,到後來,則希望未來在我們別離後,我們走過台灣的每一個地方,都能擁有與她的回憶。」至今男孩才明白,當初撿米菇回家,以為是自己改變了她的生命,其實,她的出現也是來改變男孩的人生。男孩感謝家人讓自己從小就能決定很多事,讓自己決定自己的一生,也感恩在旅行的路途中所相遇的每一個人「因為妳而造就了今天的我,感恩米菇引領我與你們相遇。」人的一生的確不知道在何時會結束,或許你見到的人下一刻就消失在這世上,也或許你們就是最後一面。男孩叮囑有養寵物的主人,因為愛,不容有遺憾,要珍惜跟毛孩子彼此相處的時光,因為那些日常都非常珍貴。請在遺憾發生之前,開啟屬於你們的旅程!
-
2023-09-02 癌症.乳癌
男歌手得乳癌「很震驚」!男性乳癌確診多已晚期 愛吃2類食物特別注意
日本67歲男歌手Bro.KORN(近藤信秋)日前透過社群媒體透露,因覺得左胸有腫塊,就醫檢查後確診罹患乳癌。Bro.KORN經診斷為第二期乳癌,他直言「男性得乳癌是如此罕見,覺得很震驚,不過我會認真面對現實,好好治療」。因早期發現,醫生告訴他還不至於會有生命危險,但坦言治療副作用比預期大,煎熬的治療日子仍在持續中。男性乳癌發生機率 僅女性百分之一多數民眾都認為女性才會得乳癌,其實男性也有乳腺組織,也可能出現癌細胞變化而導致乳癌。醫師提醒,雖然男性發生的機率是女性的百分之一,但因為缺乏警覺性,一旦確診時多數都已晚期,加上男性脂肪組織較少,癌細胞容易轉移,因此早期發現及治療是提高存活率的主要關鍵。男性乳癌有什麼症狀?一般常見的男性乳癌症狀有乳頭凹陷、皮膚有脫屑或紅疹、乳頭有異常分泌物、乳房硬塊等;高風險族群則有家族乳癌遺傳基因、幼年時曾接受胸部放射線治療、抽菸、罹患肝功能疾病、飲酒過量,及肥胖等因子。男性乳癌常見症狀.乳房出現腫塊或腫脹。.乳房皮膚發紅或剝落。.乳房皮膚發炎或凹陷。.乳頭溢液。.乳頭內收或乳頭區域疼痛。這些症狀也可能發生在非癌症的其他疾病中。如果任何症狀或變化,應立即就醫。(資料來源/美國CDC)男性乳癌與女性乳癌症狀相同嗎?男性乳癌患者的臨床症狀跟女性不完全相同。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袁天民曾受訪指出,男性乳癌的成因主要與雌激素有關,首先是過多的雌激素暴露狀況,包括內生性與外源性,內生性主要來自於攝食過多的高脂食物及動物生殖器官,例如雞睪丸、蟹黃等,造成男性睪固酮比率改變,相對於雌激素的濃度上升。另外,加上胸部受到過量的放射線照射,致使雌激素調節失調,再配合致癌基因的加乘作用導致。外源性的雌激素來源,主要來自於環境荷爾蒙所引起,尤其是常用的塑膠製品,加熱過後容易釋出雙酚A,這些化合物都是造成乳房惡性腫瘤的危險因子。男性乳癌高風險群.50歲以上: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男性大多數乳癌是在50歲以後發現。.基因突變:某些基因(例如BRCA1 和 BRCA2)的遺傳性變化(突變)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家族史:如果近親患有乳腺癌,男性罹患的風險就會更高。.放射治療:接受過胸部放射治療的男性患乳腺癌的風險較高。.激素療法治療:過去用於治療攝護腺癌的含有雌激素(一種有助於發育和維持女性性別特徵的激素)的藥物,會增加男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克林那費爾特症候群(Klinefelter Syndrome):一種罕見的遺傳病,男性有一條額外的 X 染色體,可能導致身體產生更高的雌激素和更低的雄激素(有助於發育和維持男性性特徵的激素)。.影響睾丸的某些情況也會增加罹癌風險。.肝病:肝硬化會降低男性的雄激素水平並提高男性的雌激素水平,從而增加罹癌風險。.肥胖:超重或肥胖的老年男性,比體重正常的男性風險更高。(資料來源/美國CDC)預防乳癌,不管女性、男性,都必須固定做健檢,避免延誤治療時機。而男性一旦確定罹患乳癌,也需比照女性乳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資料來源】.《噓新聞》67歲男歌手Bro.KORN「左胸有腫塊」 驚曝罹患乳癌吐露現況.美國CDC:男性乳腺癌.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8-31 養生.保健食品瘋
薑黃保健食品可能造成肝損傷 來自法國與澳洲政府的警告
我在2023-5-23發表保健品會殺死你嗎,指出多種保健品是有害健康。讀者Elliot 2023-8-16在回應欄留言,提供兩條有關薑黃補充劑造成肝損傷的資訊,其中一條是研究論文,而另一條則是澳洲政府衛生部門發布的警告。研究論文是今年2月發表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國醫學期刊)的Liver Injury Associated with Turmeric—A Growing Problem: Ten cases from th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Network [DILIN](與薑黃相關的肝損傷——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來自藥物性肝損傷網絡的十例 [DILIN])。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薑黃被宣傳為治療多種疾病的膳食補充劑,包括關節炎、呼吸道感染、肝病、衰老,最近還用於預防新冠肺炎。2.薑黃素不易吸收,所以對健康幾乎沒有益處或害處。然而,最近上市的薑黃補充劑通常含有胡椒鹼(黑胡椒),它可以大大提高薑黃素的全身生物利用度。例如,據報導,僅 20 毫克胡椒鹼與薑黃一起服用即可將其血清中的生物利用度提高 20 倍。可以想像,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可能會加劇肝損傷。3.本研究發現10 例與薑黃相關的肝損傷病例,均自2011 年入組,6 例自2017 年以來入組。這10 例中,8 例為女性,9 例為白人,中位年齡為56 歲(範圍35- 71)。5 名患者需要住院,1 名患者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澳洲的TGA(相當於美國的FDA)在2023-8-15發布的警告是Medicines containing turmeric or curcumin – risk of liver injury(含有薑黃或薑黃素的藥物 – 肝損傷的風險)。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含有薑黃屬物種和/或薑黃素的藥物和草藥補充劑可以在超市、保健食品商店和藥房購買,無需處方,也無需醫療專業人士的建議。澳洲治療用品登記冊 (ARTG) 中列出的 600 多種藥物均含有這些薑黃物種和/或薑黃素。2.截至2023 年6 月29 日,TGA 已收到18 份關於消費者在服用含有薑黃和/或薑黃素的產品時出現肝臟問題的報告。其中兩例病情嚴重,一例致命。另外 5 起案件涉及的產品含有可能導致肝損傷的其他成分。3.除了這些案例外,科學文獻中還有幾起澳洲和海外的案例報告,以及向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報告的多起案例。4.對於吸收或生物利用度增強和/或劑量較高的產品,風險可能更高。5.如果您出現以下任何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尋求醫療建議:皮膚或眼睛發黃、深色尿液、噁心、嘔吐、異常疲倦、虛弱、胃或腹痛、食慾不振。6.當以典型膳食量作為食物食用時,薑黃似乎與肝損傷的風險無關。讀者Elliot今天又寄來法國的ANSES(相當於美國的FDA)在2022-6-29發布的警告:Advers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food supplements containing turmeric(與食用含有薑黃的食品補充劑相關的不良反應)。我把它的重點整理如下:1.最近,意大利記錄了約20例與含有薑黃的食品補充劑有關的肝炎病例。在法國,ANSES 已收到 100 多份不良影響報告,其中包括 15 份肝炎報告,可能與食用含有薑黃或薑黃素的食品補充劑有關。2.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非常低,即它很難被吸收到血液中,並且很快就會被身體消除。製造商開發了各種配方來提高這種生物利用度,從而增強薑黃素的效果。儘管它們似乎沒有超過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但這些新配方可能會增加薑黃素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從而帶來不良影響的風險。迄今為止,食品補充劑的標籤很少註明它們是經典配方還是新穎配方。因此,消費者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入潛在有毒的產品。3.此外,薑黃素還存在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的風險,例如抗凝血劑、抗癌藥物和免疫抑製劑。這可能會降低它們的安全性或有效性。因此,ANSES建議服用這些藥物的個人在未尋求醫療建議的情況下不要食用含有薑黃的食品補充劑。註1:讀者Robert在前天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這個影片中江守山醫師提到魚油,D3,薑黃,可以縮小攝護腺,不過因為也沒有提到細節,劑量等等,不知道林教授認為如何?」。有關這位醫師的種種謬誤言論,我已經發表數十篇文章予以駁斥,請讀者自行搜索點閱。註2:有關一些所謂的專家對薑黃的吹捧,我已經發表過十幾篇文章予以駁斥,例如薑黃,自編自導的鬧劇蘋果+葡萄+薑黃,預防攝護腺癌?抗癌食品及戒口的胡扯無芹菜素的芹菜素,抗癌四小寶?一切係你自己一相情願原文:薑黃保健品造成肝損傷 – 法國與澳洲政府警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會收驚的泌尿科權威李明輝!養生靠早睡早起 早餐吃蛋避油炸
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是泌尿科權威醫師,對於間質性膀膀炎的研究與照護貢獻卓著,擔任院長近4年,致力推動醫院朝急重症、社區醫療及長照方向努力,目前院區籌建急重症醫療大樓、放射腫瘤治療中心,期許多面向提升院內醫療量能。養生秘訣/ 早睡早起 早餐吃蛋避油炸45歲時,李明輝開始避吃油炸物,每天早餐吃2個水煮蛋,中午食量較少,飲食清淡;50多歲時,他盡量早睡早起,每天清晨6點15分起床,晚間10點半就寢,維持規律生活作息;晚上他會看非自身專業的書,是他平日紓解身心的方式之一。李明輝學生時代打籃球,還是大學校隊隊長,後來打高爾夫球30多年。他認為打高爾夫球到一定程度,就是心智遊戲,落球雖離洞口僅幾尺,但一失準影響大。緊張環境可訓練控制情緒、技巧,對他操刀也有幫助,但近年打高爾夫球的時間少,多利用空閒散步運動。李明輝的生活哲學是「己所與人己愈有」,認為不要害怕多給與別人會造成自己損失,幫助別人精神、心靈更充實。到國外旅遊幾乎都是參加醫學研討會時,會多請幾天假帶妻子同行,走訪過的國家中,他喜歡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日本也是鍾愛的旅遊地。學過收驚 順勢走上行醫路老家在高雄橋頭的李明輝,父親在他年幼時因肺結核病逝。國小五、六年級時,他被一名國小退休校長選定「接班」傳授收驚手法,他其實不情願,但親戚都相信,學會後也只在家裡幫親戚的孩子收過驚,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時,仍認為收驚沒科學根據,心想都要當醫師了,還幫人收驚很不協調,但找他的親友反而更多。「小姨子移民紐西蘭前,小孩發燒生病多天,多處看診也不見效,拜託我收驚,我勉為其難幫忙,沒想到第二天真的就退燒,也許是巧合,但難以解釋。」李明輝說,他自小學業成績好,父親又因病早逝,加上收驚助人經驗,他順理成章選擇學醫,走向行醫人生,濟世救人。高醫畢業後,李明輝到北榮任住院醫師,選擇當泌尿科專科醫師。他說,過去皮膚泌尿科總讓外界有「花柳科」的誤解,其實泌尿、皮膚科各有不同領域,泌尿科包括男女腎臟、膀胱、腫瘤醫學及攝護腺、陰莖、性功能等男性醫學,他原可留在北榮,因妻子娘家在台中,後來轉到部立台中醫院服務,也從事泌尿科功能性的臨床研究。病友福音 提創新照護模式李明輝表示,過去間質性膀胱炎較少受關注,但這類病人生活其實很困擾,膀胱常有尿意,但排尿卻少,不解又痛苦,病患常求助無門,這類患者女性占八成,尤其結婚女性甚至因疼痛放棄性生活,影響家庭幸福,因此他進行此領域的研究,希望加強這類病患的照護。李明輝提出創新照護模式,包括結合生理、心理、社會的BPS模型,2004年發起成立台灣間質性膀胱炎關懷協會,透過協會運作讓大眾知道有這種疾病,幫助病友不只在醫院有生理醫療照護,也有精神科、心理諮商師協助,並被社會接納。苗栗醫院是全縣唯一公立醫院,屬於區域醫院,苗醫發展有三大方向,第一要務是照顧民眾健康,除了要發展急重症醫療,並以雁行計畫連結社區開業醫建構醫療網路,同時強化長照。李明輝說,苗醫在癌症照護方面,開刀、化療能力都具備,但欠缺放射治療,院方籌建急重症醫療大樓及放射腫瘤治療中心目前是「進行式」,除硬體設施外,也要推動並整合全人照護,持續為日後醫療能量播種奠基。馬惠明小檔案.專長:膀胱功能障礙、尿失禁、攝護腺疾病、攝護腺肥大、疝氣、尿路結石、泌尿腫瘤、膀胱癌、攝護腺癌.現職: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學歷: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醫學中心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畢、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經歷:衛福部豐原醫院院長、衛福部台中醫院代理院長、衛福部台中醫院副院長、衛生署台中醫院泌尿科主任、台灣間質性膀胱炎關懷協會發起人.給病人的一句話:人生三大樂事:吃得下、尿得好、睡得著;當面對疾病困擾時,聖嚴法師四句話轉送病友「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2023-08-04 養生.聰明飲食
糖尿病患不適合喝康普茶?新研究指反而有助降血糖!科學實證看康普茶8個潛在健康益處
根據《healthline》報導,一項刊登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喝康普茶可能有助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準。該研究的受試者連續四周每天喝一杯康普,其平均空腹血糖水準從每分升164毫克降低到116毫克。研究人員發現,康普茶的三個關鍵成分乳酸菌、醋酸菌、酵母,可延緩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並降低空腹血糖水準。研究人員表示,這雖是一項小規模的研究,但初步證據說明了康普茶與控制血糖水準之間的關係。而各種不同品牌製造的康普茶成份略有不同,研究指以綠茶或紅茶為基底的康普茶,對降血糖較有幫助。此外,還要注意其中添加糖的份量,過多可能導致肥胖,脂肪肝,心臟病和增加血糖水準。最後研究人員仍強調,沒有一種食物或飲料可以治癒糖尿病,但將康普茶納入整體均衡飲食中,有助於糖尿病管理。康普茶 天然醱酵的機能性飲品近年來,康普茶(Kombucha)在世界各地掀起潮流,不少歐美大明星都跟上這股風潮。到底康普茶是什麼?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請到鄭文怡營養師來為民眾解析,讓您不僅輕鬆跟上潮流,更能學習聰明飲用。鄭文怡指出,所謂的康普茶,可以用任一種茶葉當基底,例如:紅茶、綠茶、烏龍茶、普洱茶等,再加上水、糖、與紅茶菌(又稱紅茶菇,是由酵母菌加上醋酸菌所生成的物質)醱酵而成。這種添加菌種來醱酵的茶,就是康普茶與一般茶品的最大不同。8族群不適合喝鄭文怡說,康普茶因以茶葉為基底,含有天然茶多酚與兒茶素;另外,由於康普茶醱酵過程中會產生糖、酒精與二氧化碳,因此帶有微甜的氣泡感;醱酵過程中,酒精會轉換成醋,加上紅茶菌中本身含有醋酸,因此最終產品的pH值會下降,使得康普茶同時具有茶香與果醋風味,為其一大特色。 然而,康普茶並非人人適合!鄭文怡提醒:康普茶的基底是茶,每100C.C.約含有3~5毫克的咖啡因,因此,對咖啡因敏感者如懷孕婦女、幼兒、失眠患者不適合飲用,而如消化道不適、肝腎功能不佳、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不建議飲用。除此之外,康普茶不適合空腹喝,最佳飲用時機應為飯後。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或自釀的康普茶鄭文怡提醒民眾,儘量不要購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或是自釀的康普茶,以免因醱酵環境不佳或溫控不良,導致污染或發霉的情形。食藥署也強調,購買時應選擇包裝完整、有品管控制的康普茶,開瓶後若是對嘴喝,瓶口的細菌群可能會影響品質,應儘快飲完,以確保食用安全。康普茶對健康的8個潛在益處其實康普茶由來已久,歐美也很風行,但「康普茶」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健康?功效是否被誇大?外媒《healthline》依科學實證列舉康普茶的8個潛在健康益處,但其中多項尚未在人體試驗證實。1、發酵的康普茶是益生菌良好來源康普茶發酵過程會產生乙酸和其他幾種酸性化合物、微量的酒精和使其碳酸化的氣體。大量的細菌也在混合物中生長,其中含有幾種可能具有益生菌功能的乳酸菌。益生菌為腸道提供健康的細菌、改善炎症甚至減肥。2.康普茶具有綠茶的好處用綠茶發酵的康普茶可能提供與綠茶相同的健康益處,例如減肥、控制血糖、降低罹患攝護腺癌、乳腺癌和結腸癌等風險。3.康普茶含抗氧化劑康普茶,尤其是用綠茶製成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在大鼠身上的試驗證明它可降低有毒化學物質引起的肝毒性,但在人體的效用尚未證實。4.康普茶可抑制不良細菌生長康普茶含有豐富的茶多酚和乙酸,這兩種物質都被證明可以抑制不良細菌和酵母菌的生長,尤其是對引起感染的細菌和念珠菌酵母菌。5.康普茶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紅茶菌可以改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進而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同樣僅止於大鼠試驗。6.康普茶可能有助管理2型糖尿病針對糖尿病大鼠的研究發現,康普茶減緩了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肝腎功能。但需進一步的人體研究來證實對人體的好處。7.康普茶可能有助預防癌症康普茶是否能抑制癌細胞生長、是否有抗癌作用,尚未得到證實。需要進一步研究。8.康普茶製作得當是健康的許多人想自製康普茶,但自製過程若受污染或過度發酵,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此外,也要避免過度添加糖分。【資料來源】.《healthline》Drinking Kombucha May Help Reduce Blood Sugar Levels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healthline》8 Evidence-Based Health Benefits of Kombucha.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861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04 癌症.攝護腺癌
每2到3年都做全身健檢,怎麼還會得到攝護腺癌?醫曝漏掉「這項」關鍵檢查很致命
據統計,台灣男性平均壽命比女性少6到7歲,攝護腺疾病、性功能障礙、性病是常見危害台灣男性健康的疾病。林口長庚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建綸說,美國攝護腺癌患者7成是早期患者,台灣則是7成屬於晚期,台灣男性接受自費健檢比例雖高,但多數沒有檢測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一查才知健檢包套幾乎沒這項目,讓台灣男性深陷攝護腺癌危機。攝護腺癌位居台灣男性十大好發癌症第五位,每年約7100多名新診斷患者,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口35.83人。陳建綸表示,美國攝護腺癌患者,屬於第一期、第二期約為70%,第三期、第四期約30%,台灣數據則完全相反。「幾乎每2到3年做一次全身健檢,怎麼還會得到攝護腺癌?」陳建綸指出,台灣男性多數不知道什麼是PSA指數,確診攝護腺癌前,幾乎從未驗過PSA,不少患者常會反應「幾乎每2到3年做一次全身健檢,怎麼還會得到攝護腺癌?」原因是常規的男性健檢套餐中,根本沒包含檢測PSA。抽血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存在於腺體上皮細胞中,當發生癌病變時,會增加滲漏進血中的量而使血中濃度上升。PSA正常值在0至4毫微克/毫升(ng/ml),如果PSA超過正常值,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增加。以60歲男性為例,PSA通常在4毫微克/毫升( ng/ml)以內,若數值高於4,在4到10毫微克/毫升間,罹患攝護腺癌機率則增高20%至24%。早期攝護腺癌大多沒有症狀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許兆畬說,早期攝護腺癌大多沒有症狀,僅部分患者因攝護腺肥大引起尿道阻塞、頻尿、血尿等,才可能及早被發現,若攝護腺癌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可以治癒。但近40年來,台灣攝護腺癌發生率增加約70倍、死亡率增加20倍,因此需格外被關注。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長庚醫院四大院區、童綜合醫院、國軍台中總醫院、花蓮慈濟等聯合舉辦「守護男性泌尿器官、健康一路發」關懷月活動,積極推廣PSA檢測。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說,除了攝護腺癌,男性的泌尿疾病盛行率也愈來愈高。像男性結石發生率高於女性,其中男性達14%、女性僅4%。40歲以上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盛行率約17.7%,推估有近百萬病人,只有一成多願意就醫,其中90%是看泌尿科,剩餘一成則是尋求民俗療法,馮思中呼籲,男性千萬不要恥於就醫,及早介入治療才有機會改善,預防疾病惡化。攝護腺癌如何預防?1.定期健康檢查、直腸指診、抽血篩檢(前列腺特異抗原 PSA),以期早期發現及早診斷治療,尤其是老年人在健康檢查時,應特別注意前列腺情況。2.控制飲食中蛋白質、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多食用豆類食品和蔬菜,尤其是番茄、橘子等,可以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風險。3.食物中攝入足量的硒,人體血液中硒濃度高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機率會低至4~5倍。4.規律性行為,能減低前列腺癌風險。疾病百科/攝護腺癌(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30 醫療.百病漫談
健保大數據/高階影像檢查特色院所
CT-醫學中心No.1林口長庚醫院/高階儀器與專業團隊 提供高質量診斷結果根據健保署統計,林口長庚的CT申報量為全醫學中心第一名,111年的申報量為10萬701件。林口長庚影像診療部主任杜振豐表示,林口長庚病患人數多,CT申報量相對高於其他醫院。杜振豐表示,需要CT檢查最常見的狀況包含創傷、疑似腫瘤、疑似感染、內臟檢查、血管檢查等。據林口長庚統計,最常使用CT的前三大科別為呼吸胸腔科、血液腫瘤科、心臟血管外科;最常使用CT的疾病也對應到前三大科別,分別為肺部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杜振豐表示,CT照射具有一定的輻射量,應避免重複檢查,如果從區域醫院轉院的患者,會先請患者攜帶在他院照射的影像光碟,作為判讀參考。不過,如果醫師認為區域醫院的影像品質較差,或是患者的病情已經有變化,或是有手術的需求,會再開立CT檢查。國內常見的CT照射相對輻射劑量介於1mSv至20mSv之間。杜振豐表示,林口長庚配置的CT設備,具有更高的影像品質以及更低的輻射劑量,且配置專業團隊,如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師和放射師及護理團隊,針對不同疾病有特定的檢查方法進行檢查,能夠準確評估和解讀CT影像,並提供高質量的診斷結果。CT-地區醫院No.1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術前術後持續追蹤 肺癌患者使用最多根據健保資料庫,111年全國地區醫院的電腦斷層申報量,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排名第一,達2萬5,886件。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該院收治的患者多為癌症病人,需以電腦斷層追蹤病情,加上醫院服務量大,已開設逾300床,電腦斷層的使用量因此較高。陳晉興說,台大癌醫服務量大,已不是地區醫院等級,以500床為目標,目前開設床數超過300床,預計今年評鑑後要升格區域醫院。「以肺癌病人為例,台大癌醫收治的患者比總院更多,我自己就有超過千位確診肺癌的病人,且每人都要做電腦斷層。」陳晉興說,台大癌醫電腦斷層用量以肺癌病人最多,他一天看200位病人,其中約有100人要做電腦斷層。若確診肺癌,手術後半年也要持續透過電腦斷層追蹤,確認治療成效、是否復發。陳晉興指出,癌症病人的影像學診斷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兩者適用的癌別不同,電腦斷層多用於肺癌診斷,腦部、肌肉骨骼疾病則需使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雖有輻射,但具有檢測速度快、影像清楚的優點。他表示,電腦斷層的使用量提升,反應醫療診斷的歷史,技術不斷演進,提升診斷的準確率。MRI-醫學中心No.1台北榮民總醫院/檢查細緻 切面無間隙 小病灶不遺漏台北榮總111年磁振造影申報量4萬7,957件,為醫學中心第一。北榮放射線部主治醫師凌憬峯表示,主要是民眾信任北榮的醫療服務,而第一線臨床醫師也相信放射線部醫師的檢查技術,此為相互信任的因果關係。凌憬峯說,過去磁振造影檢查多用於神經與肌肉骨骼系統,目前已擴及肝膽腸胃科、婦科、泌尿科等也都大量運用。在非神經系統方面以癌症腫瘤為主,如攝護腺癌、婦癌等;而神經系統方面強項除腦瘤外,包括神經內科所屬的頭痛、失智、癲癇、腦血管疾病等。凌憬峯說,北榮採用的檢查儀器,都是該類型儀器中最好的。檢查時也追求細緻及完整,包括依患者不同病情,給予不同的檢查模式,所設定的檢查參數系列相當完整,影像解析力更好。「以往磁振造影檢查,切面與切面間若有間隙,有可能遺漏小的病灶。」凌憬峯說,北榮追求細緻檢查,如腦部、頭頸部磁振造影每個切面與切面間,透過參數的設定,可以達到沒有間隙。北榮副院長王署君為頭痛領域翹楚,頭痛檢查時多利用磁振造影,以檢查腦神經、血管,且針對不同的頭痛病患會有不同的檢查模式,進行客製化的精準檢查,均獲得良好成效。MRI-區域醫院No.2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善用核磁共振 治療脊椎病灶成績優異根據健保署統計,區域醫院磁振造影MRI使用量,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申報次數為2.2萬次,位居第二位。北醫附醫副院長魏柏立表示,北醫附醫最常使用的三大科別為神經外科、神經內科以及骨科,北醫附醫雖為區域醫院,但提供的醫療內容都以醫學中心為標竿,也讓MRI的使用較高。魏柏立表示,MRI對於軟組織、骨骼、肌肉、血管、韌帶、腫瘤等,能提供很好的影像分辨效果。北醫附醫神經外科的團隊,在治療脊椎病灶的成績優異,求診患者多,亦增加MRI的使用。而因應高齡化社會,神經內科的患者,如腦中風、失智症,以及骨科患者如膝關節退化人數愈來愈多,也同樣需要MRI的協助診斷。魏柏立表示,MRI的設備屬於「軍備競賽」項目之一,各家醫院都會依照需求汰舊換新,MRI的解析度都能符合臨床需求。不過,北醫附醫的影像醫學部十多人的團隊,提供的影像判讀服務,是讓MRI檢查能一次到位的主要原因。影像醫學部一年365天,隨時提供服務,魏柏立表示,院內的急診隨時會收到中風、嚴重外傷患者,隨時都有檢查需求,精實訓練也讓團隊成員檢查技能大幅提升。北醫附醫配合政府政策,若患者轉院前曾拍攝過MRI,則不會重複拍攝,除非有特殊情況才會再安排檢查。文╱陳雨鑫 圖╱北醫附醫提供
-
2023-07-2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失敬!失敬!」「尿失禁!尿失禁!」
遠處來了一位老先生,好像認識。一見面就說:「失敬!失敬!」我抬頭看他一眼,一臉紳士,年齡也比我大許多,趕緊回說:「失敬!失敬!」想不到他說:「尿失禁!尿失禁!請問洗手間在哪裡?」尿失禁是許多男士女士在中年之後的大痛,對生命沒影響,但卻大大影響個人生活。女性會尿失禁,通常生小孩害的,尤其孩子生多了,子宮下垂壓迫到膀胱,引起尿意,輕者頻尿,重者尿失禁。男性尿失禁,通常是步入老年之後,攝護腺肥大壓迫膀胱,膀胱容量變小,輕者頻尿,重者尿失禁、漏尿。針對女性尿失禁,可透過手術,將子宮往上吊,也可透過骨盆腔肌肉的運動訓練,減少或避免漏尿的不適。針對男性尿失禁,由於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漏尿、頻尿,可做手術刮除攝護腺,手術成功,通常尿尿順暢,不僅不會漏尿,晚上也不會有一夜七次郎之憾。有些男士們得了攝護腺癌,做了手術,甚至用最先進的達文西手術,會有少部分的病友因控制膀胱的神經受損,引起尿失禁或漏尿的窘態,造成男士們也要像嬰兒一樣下身包著尿布,生活不便,健康事小,但對男性的自尊也是不小的打擊。因此,碰到年紀大的男士女士們,見面第一句話最好不要說:「失敬!失敬!」否則,一旦對方有尿「失禁」,就不好意思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7-26 癌症.攝護腺癌
哈佛大學研究:「男性2個地方脂肪太多」攝護腺癌風險增!
過去許多研究都發現,肥胖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很高,不過,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流行學院流行病學系,最新以冰島1832位平均年齡67歲男性所做的研究發現,比起體脂肪或BMI指數,體內脂肪堆積在大腿和內臟這兩個部位,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將更顯著,研究刊登在《癌症期刊》。這些受試者的BMI介於24.5至29.3之間,體脂肪介於18.8%和25.1%,追蹤的13年間,共有172人罹攝護腺癌,31人死亡,分析發現,內臟脂肪每增1單位,罹患致命攝護腺癌的風險增加31%,大腿皮下脂肪每增1單位,罹患風險更增加37%,研究人員表示,在特定荷爾蒙的狀況下,較瘦的男性脂肪較易累積在內臟中,可能是增加罹癌風險的原因。 專家意見:長庚醫院男性學暨女性泌尿科主任陳煜表示,體內脂肪會升高攝護腺癌風險已經是確定的,研究發現,體內脂肪升高,會提高人體的發炎指數,發炎指數是引起許多病變和癌變的重要因子。尤其內臟脂肪的危害最大,臨床上常看男性外表圓胖,但內臟脂肪不高,反而許多外表很瘦的男性,內臟脂肪含量很高。理論上,內臟脂肪對於發炎指數的升高影響較為密切,皮下脂肪的影響則較小,女性臀部和大腿等下盤脂肪囤積,是為了生育和哺乳所用,具有保護作用;但對男性來說,由於大腿皮膚緊實,堆積的脂肪受到限制,可能大腿每增加1單位脂肪,顯示內臟脂肪會增加更多。陳煜說,要檢驗內臟脂肪常要動用影像學來檢查,但大腿脂肪用目測就顯而易見,對男性提供了更容易提早發現的標的。延伸閱讀:.54歲壯男排尿異常以為喝多了 腹痛就醫才知罹攝護腺癌2期!.肚子脹痛、食慾差、照X光沒異狀,竟是攝護腺癌!3習慣提高罹癌風險.50歲後開始有不適症狀 攝護腺肥大會變成攝護腺癌嗎?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8 焦點.健康知識+
癌症指數怎麼看?正常值是多少?「指數高不等於罹癌」醫師教你如何解讀
「癌症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又稱腫瘤指數「醫生!我的癌症指數檢查出來偏高,是不是代表我已經得癌症了?」又或是「我的癌症指數明明正常,為什麼還是得癌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腫瘤部主治醫師陳偉武表示,這是診間常會聽到的疑問。到底「癌症指數」準不準?正常值是多少?造成它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有哪些?癌症指數是什麼?所謂「癌症指數」指的是「血清腫瘤標記(tumor marker)」,又稱腫瘤指數,是指人體血液中的某類蛋白質,當其濃度上升時,經常與特定癌症相關,這時便可以利用其抽血數值的高低變化,來預測特定癌症的發生與進展。然而,癌症指數在癌症預測上是有其極限的,陳偉武醫師表示,當人體器官受到其他良性狀況影響時,也可能造成癌症指數的異常上升;相反的,當癌症指數顯示正常時,也不代表人體一定沒有癌症。癌症指數的種類繁多,在健檢應用上,目前常見的有鱗狀上皮癌關聯抗原(SCC-Ag)、愛氏頓病毒抗體(EB-VCA IgA)、肺癌腫瘤標記(NSE、Cyfra21-1)、癌胚胎抗原(CEA)、四種癌抗原(CA72-4、CA199、CA125、CA15-3)、胎兒蛋白(AFP)、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及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B-HCG)等項目。不同的癌症指數有什麼應用?目前健檢項目上常見的癌症指數項目包括以下幾種,其應用也一併說明如下:1.甲型胎兒白蛋白(AFP)可作為肝癌初步篩檢,不過AFP升高,也可能跟肝硬化、懷孕等因素有關。2.CA19-9可作為胰臟癌初步篩檢,但其他腹腔的腫瘤,如大腸直腸癌、胃癌等也可能讓CA19-9升高外,膽道炎、胰臟炎等非惡性疾病,也可能讓CA19-9濃度上升。3.CA153可作為女性乳癌的初步篩檢,但在大腸癌、胰臟癌、子宮頸癌等其他癌症,或是乳房、卵巢等疾病,也可能會導致CA153濃度升高。乳房的自我檢查、定期找專科醫師觸診和接受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等檢查也很重要。4.癌抗原125(CA-125)可作為女性卵巢癌初步篩檢,不過CA-125的升高,可能跟子宮內膜異位、骨盆腔發炎、子宮腺瘤等問題有關。另外,乳癌、肺癌、子宮內膜癌也可能讓CA-125升高,但CA-125對偵測卵巢癌的敏感度不夠高,有些罹癌患者仍在正常值以內。5.癌胚抗原(CEA)可作為大腸癌及腸胃道癌症初步篩檢。但CEA數值升高與抽菸、腸胃炎、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情況可能也有關聯。建議搭配腸胃鏡以及糞便潛血檢查,更能掌握腸胃道健康。6.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前列腺特異抗原由男性的前列腺製造,可作為男性攝護腺癌篩檢的指標。不過,攝護腺腫大、生殖系統發炎、性行為後時,PSA也可能會上升。需配合肛門指診、攝護腺超音波等檢查,才能確診。癌症指數正常值是多少?陳偉武醫師表示,癌症指數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值,只能說是大部分正常人的平均數值。此外,不同醫院、不同平台、不同檢驗中心、檢驗工具的不同,或是經驗法則,訂定的參考值或標準值也會有些微差異。.癌抗原 125(CA-125)正常值:<35 u / ml相關癌症: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乳癌相關良性疾病:懷孕、子宮內膜異位等婦科疾病、肝硬化.癌胚抗原(CEA)正常值:<5 ng / ml(如果是吸菸者,正常值則應<8 ng / ml)相關癌症:大腸癌(最常用)、胰臟癌、肺癌、胃癌相關良性疾病:抽菸、甲狀腺功能低下、肝膿瘍、消化性潰瘍、慢性氣管炎、憩室炎、阻塞性黃疸、酒精性肝硬化等.甲基胎兒白蛋白(AFP)正常值:<20 ng / ml相關癌症:肝癌相關良性疾病:懷孕、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CA19-9正常值:<37 u / ml相關癌症:胰臟癌、膽管癌、大腸癌相關良性疾病:胰臟炎、膽管炎、結石.PSA正常值:<4 ng / ml相關癌症:攝護腺癌相關良性疾病:攝護腺炎.癌抗原15-3(CA 15-3)正常值:< 22 u/ml相關癌症:乳癌、轉移性乳癌、大腸癌、胰臟癌、子宮頸癌、肝癌等相關疾病:肝炎、肝硬化、卵巢或乳房的疾病等癌症指數準確度多高?抽血癌症指數偏高,就代表罹癌嗎?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幾乎所有癌症指數都無法作為診斷罹癌的依據,「都還是需要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才能確診」。唯獨 AFP,如果病患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抽血驗到 AFP 指數很高,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也發現肝臟腫瘤,可以不用再做病理切片即診斷為肝癌。「但這種情況還是要符合諸多條件,並非單靠一個 AFP 指數便能確診,只能作為輔助性診斷工具。」醫師表示,即便抽血癌症指數偏高,也不代表罹癌臨床上,癌症指數最常見是應用於治療後的追蹤與偵測復發,當病人接受治療之後,包括手術、化療、標靶藥物等,如果腫瘤指數下降,表示腫瘤對此治療有所反應;若是指數有再升高的跡象,就會合理懷疑是否復發,或是產生抗藥性,治療的預後狀況相對而言會較差。「如果病人在治療前,癌症指數就維持在正常值,並未上升,那這個指數就無法作為理想的追蹤指標,」吳教恩表示。「正常細胞也會分泌這些特殊物質,當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如胃炎、腸胃炎、皮膚炎等,或是有些良性病變,甚至懷孕、吸菸等,都有可能使癌症指數升高,」吳教恩解釋。以 CA199 為例,這個癌症指數與胰臟癌、膽管癌有正向關聯,但是如果體內有結石、胰臟或膽管發炎,也會導致指數升高,甚至破千、破萬。指數偏高只是提醒要評估癌症的風險與可能性,並不代表就能確定罹癌,還是得合併其他臨床資訊如影像檢查、病理切片等,才能判斷是身體發炎或其他良性疾病還是惡性腫瘤引起。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血清腫瘤指數不斷上升或大輻度上升,便要積極檢查,排除癌病發生或惡化的可能。癌症指數檢查費用多少?一般在抽血檢測時,就可以加價測試一些癌症指數,像大腸癌胚抗原、胰腸胃道、女性卵巢癌等,每個項目費用600~800元不等。但專家建議,這類檢測最好對症下藥,先了解自己有哪類疾病的家族史,再來挑部位檢測,效率會比較好。輔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兼任主治醫師梁程超說,「有些人驗血,可能CEA癌症指數都正常,但是這些腺瘤是有機會會長大的,比較安全的方式還是大腸鏡的檢查。」因此癌症指數不能代表一切。有些民眾在健檢中心測出癌症指數偏高,但到醫院檢查後普遍沒有問題。吳教恩醫師指出,目前臨床上仍然找不到敏感度、專一性都很理想的癌症指數,因此大多數癌症指數並不適合單獨做為篩檢或診斷的工具。健康飲食、良好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罹癌風險。只是一味檢測癌症指數,擔心自己是否罹癌,對一般民眾並沒有太大意義。然而對於曾經罹癌,或是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癌友來說,癌症指數就是個重要的指標,需要定期抽血追蹤指數是否有所變化,這部分是健保有給付的。參考資料東元綜合醫院高級健檢中心健康資訊:12大癌症指數大解析-醫師教你如何正確解讀癌症指數台灣癌症基金會網站:癌指數檢查的迷思(上)延伸閱讀:.超實用!看不懂健康檢查報告?常見數值大解密讓你一看就懂.許多癌症是自己吃出來的!營養師曝「12大類易致癌食物」絕對要少吃.罹癌絕不是運氣不好!營養師傳授不易得癌症的7種飲食原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8 養生.抗老養生
學會與老化後的身體共處 葉金川:老後生活安排必要2件事
沒有疾病的「健康」是老年生活的目的嗎?當然不是!年紀大了,難免有毛病,體能也衰退,退休後要能與老化後的身體共處,依然過得有活力,才是我們要追求的生活目標!因此年老後的生活安排一定要包括2件事……「健康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安寧狀態。」這是世界衛生組織在1948年提出的「健康」定義。多年以來,我們認定的「健康」一直依循著這個概念,但年紀漸長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認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概念是個理想;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許多疾病已經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然而,並非所有疾病都能防範與避免。尤其是上了年紀,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病、及面臨身體各功能的衰退,我們都需要學習與疾病共處、跟衰老共活!健康不是生活的目的完全沒有疾病的「健康」是生活的最終目的嗎?當然不是!年紀大了,都會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難免有小毛病,體能也衰退,要能夠與老化後的身體狀況共處,依然過得有活力,才應該是我們要追求的生活目標!要達到活力生活,除了身體健康外,心靈自由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需要去規劃、學習,有動機和有毅力,讓自己享受生活,每一天充滿希望、快樂與活力。所以,退休年老後的生活安排一定要包括:有戶外活動嗜好,不論是什麼樣的運動都可以,但要是戶外活動,並且與社會有所連結;另一個是靜態嗜好活動,不論是繪畫、插花、琴棋書畫……,重要的是戶外與室內嗜好,兩者必須兼有且持續,才能真正享受活力生活的趣味。(延伸閱讀:別等肌少症、骨鬆才補救 延緩衰弱和防治疾病一樣重要)最健康的阿嬤我的太太張媚在50歲之後開始自己的第二人生,正值孩子長大離家,生活重心順位也因此從工作、家庭調整為自己的健康與生活。有一次,她覺得生為台灣人,一生之中應該要攀登過一次玉山!她原來其實有在運動,只是不是定期定量的習慣,因此我建議她先練習走我們家後面的小山,每天走5公里,逐漸增加到走10公里。訓練一個月後,她當日來回、花了十小時多就完成單攻玉山。她相當有成就感,同時也能享受登高望遠的壯麗美景,自此之後就養成健行、登山的習慣。今年一月,我和她到紐西蘭自助旅行,一個月內我們走遍都市、郊區、海濱、國家公園的步道,合計走了快300公里,她絲毫沒有顯現疲累的感覺。(延伸閱讀:七十歲的背包客)我的小兒子因為工作關係有時候無法照顧孩子,想請我太太幫忙照顧幾天,還曾因此「遊說」我太太說:「媽媽,妳是我看過最健康的老人!」太太跟我說:「我70歲了,要我幫忙看孫子,救急可以,要長期照顧孫子,門都沒有!」脱胎換骨登大霸我有一群山友,經常相約登山,因為每個人的體能狀況不同,往往會分成三組:A組是完登組,B組目標則是爬一半折返,而C組是只參加登完山後的聚餐。一位以前在醫政處工作的同僚陳美蓉原本都是參加B組,中年之後,她想要改變,所以先參加健身房的有氧舞蹈課程,體能增進之後,登山她已經可以參加A組了,前一陣子,她還完登大霸尖山,當成自己的60歲生日禮物。她的故事因此也激勵了她的幾個姊妹淘,原本都沒有運動習慣的,開始相約訓練,以登上百岳的閂山、鈴鳴山為目標。癌後登山重生楊德嘉是我的一位多年好友,他在70歲時罹患攝護腺癌,經開刀治療後,體能衰退、元氣大傷,他原本只待在埔里家中寫書法、畫國畫,我建議他多到戶外走走,藉此恢復體力。因此,他開始走步道,因緣際會認識了一位老山友,對方帶著他探訪了南投各式各樣的步道。(延伸閱讀:攝護腺癌術後健走登山復健 拿回身心主導權)持續走了五年,他因此走出心得,還開始寫文章分享自己走過的步道,向大眾介紹適合老人、全家健行,兩、三小時就可以走完的「樂齡步道」。最近他更跨越居住的縣市,開始走台中、彰化地區的步道了。此外,為了讓文章吸引人,他也開始學拍照,希望文圖並茂的呈現方式,增加閱讀性。(延伸閱讀:樂齡健走養生 私推中台灣3條適合老人 親子遊的森林步道)自行車勇闖花東慈濟大學前公衛系主任蕭正光教授,多年前我認識他的時候,50多歲的他並沒有運動習慣。有一回,我邀他和我們一群車友們一起從太魯閣長春祠騎到天祥,路程大約17公里上坡,ㄧ般來說,我們大約騎一小時就會到達天祥晶英酒店前的廣場休息、喝咖啡,但是那次我們騎到那裏,又等了三十分鐘後,他才終於出現,車友們就開他玩笑,怎麼年紀不算大、還騎這麼慢。他因此發憤圖強,找兒子一起每周練騎。最近和他碰面時,他說,剛完成了洄瀾自行車挑戰賽,在24小時內騎完300公里,換言之,平均一小時至少要騎15公里,速度不但要快,也只能短暫休息。真沒想到,十年前被嘲笑騎車太慢的他,現在已經成為自行車高手。(延伸閱讀:有慢性病的銀髮族,可以做哪些運動?)七十歲開始全球六大馬幾年前我在走我家後山崇德街的步道時,結識了跑馬拉松的知名好手林觀芝,他是退休後開始跑步而跑出興趣,很積極參與國內各大馬拉松賽事。(延伸閱讀:跑步跑出「鐵腿」?DIY按壓穴道來緩解)他70歲的時候,他的女兒看到爸爸這麼喜歡跑馬拉松,就資助他參加國外的馬拉松比賽。他第一次到國外參賽後,更著迷參與賽事,因此每年都報名參加國際性的馬拉松,到75歲時已經取得象徵馬拉松甜甜圈的世界六大馬拉松獎牌了。他今年已經78歲,在國內各大賽事仍可見到他身影。(延伸閱讀:想參加馬拉松,如何自我訓練?) ㄧ年半完成小百岳我以前的同事,前健保局局長戴桂英在65歲時退休,當時她的運動嗜好主要是登山,也完成許多座百岳。她先生相當熱衷跑馬拉松,因此鼓勵她一起陪跑。從陪跑5公里開始,她逐漸增加跑步距離,經過了五、六年,原本只能參加親子組、健走組的她,變成完成了100個半馬,並且參加過20、30場全程馬拉松,而且還經常獲獎。幾年前,她先生完成百岳之後,想要挑戰完登台灣小百岳,邀她一起參加,自此開始他們跑遍台灣各地、甚至到金門、馬祖、澎湖、蘭嶼等地爬郊山,很有毅力與鬥志,花了一年半時間達成完登小百岳的目標。問她,接下來的目標呢?她說:「就再完登一次小百岳吧!」(延伸閱讀:50歲後爬山,怎麼避免上下坡吃力?)活力樂齡 人人做得到上述分享的都是我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他們都不是什麼體育好手,多是從40、50、60歲才開始接觸戶外運動,因為不同的動機像是樂趣、生病後要復健、覺得自己太弱要雪恥、或自覺要保持體力而開始運動,加上有同伴的引導,進而成為能持久、終生的興趣。所以,我們不能只把「健康」當作目的,它只是一種手段,最終應該是要過著享受能走、能跑、能騎、能划……,擁有樂在其中的嗜好、有品質的生活。不論是否有身體健康問題或生活上的其他困難,不需要是天選之人、也不需要具備特殊才華,只要願意開始學習、有意志與毅力,追求活力生活,人人都做得到!(延伸閱讀:倒退走舒緩退化性關節炎?醫師更建議4項改善膝痛的運動)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7-14 焦點.元氣新聞
秀傳50周年/黃明和總裁視病猶親引進超音波 從診斷到治療的突破性發展
「超音波被視為醫師的第三隻眼睛也被稱為視診器」秀傳醫療體系成立50周年,7月8日秀傳醫療體系與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一同舉行學術研討會。彰化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執行長、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表示,秀傳50周年與超音波學會一同舉辦研討會,與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是最早引進超音波器材的先驅有關,從引進超音波運用診斷肝內結石,再到引進內視鏡超音波、氣管內超音波、對比劑超音波,並發展使用超音波海扶刀、醫薩刀,幫助患者在傷害最小的狀況下,獲得最佳的醫療效果。心疼肝內結石患者 黃明和當起引進超音波領頭羊黃明和總裁從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於台大外科接受訓練,一路到開業的過程中,他看見台灣許多民眾飽受肝病之苦,特別是肝內結石的患者。肝內結石是亞洲人特有的疾病,不只難以診斷也難處理,長期不理會將演變成膽管癌,治療後又容易復發,反覆難以根治,成為許多醫師心目中的疑難雜症。黃明和總裁為了要醫治這些難治的肝內結石患者,即使當時是一位資金不足的開業醫師,也花大錢引進超音波器材,後來也成為國內最早引進腹部超音波、膽道內視鏡利用免開刀的方式治療膽結石。在現代,超音波診斷運用廣泛,是醫界一步步摸索研究出的結果,所有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腸、大腸等現在都能透過超音波觀察,再從消化道一路到膽管、肝臟、胰臟、氣管、肺臟、心臟、乳房等非消化道系統也都能被仔細觀察。超音波儀器大多都是大型需要安裝在醫院內,黃明和總裁當年積極照顧偏鄉弱勢族群,引進手提式超音波,可以讓醫師可隨身攜帶,前往偏鄉替患者診斷治療。早期的手提超音波多被利用於軍陣醫學,也因為方便且比較不受空間限制,讓醫界接受度愈來愈高,引進的醫療院所也跟著增加,幫助更多運送不便的患者,同樣也能獲得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超音波不只是診斷利器 也是手術治療新生代工具超音波發展快速,現在已分為診斷型超音波、治療型超音波。秀傳醫療體系也是最早開始使用「治療型超音波」,如醫薩刀,於2017年引進台灣。醫薩刀又名「超音波消蝕手術」,利用超音波聚焦時會具有能量,可針對病灶產生熱能,該手術方式最大的優勢是不像一般手術,皮膚會出現傷口,而是直接透過超音波聚焦,讓患者少去開刀後,傷口復原的時間。超音波產生不同的熱能治療不同的癌種,有不同的名稱,如治療子宮肌瘤被稱為「海扶刀」、運用在攝護腺癌則稱為「海福刀」、運用在巴金森氏症改善手抖症狀等,則被稱為「醫薩刀」。目前秀傳醫院在醫薩刀治療腦部神經領域愈來愈廣,不只有巴金森氏症,臨床試驗中也證實對癲癇、舞蹈症具有幫助,目前也正參與跨國性的臨床試驗,讓適應症可以更廣,造福更多患者。秀傳醫院近年再引進對比劑超音波,這是一種在血管內注射含微小氣泡顯影劑,再透過超音波觀察病灶內血管供應型態的一種追蹤檢查疾病的方式。對比劑超音波對肝臟、胰臟的檢查或身體各部位腫瘤都利於找到非常細緻的病變,對比劑可以讓血管的偵測更為明顯,不只沒有輻射性且安全,肝腎功能不佳的病人也可接受檢查。對比劑超音波也被利用於心臟功能和心肌血管灌注的評估。秀傳醫院也曾經最早引進對比劑並免費供各大醫院做早期臨床試驗使用。推廣超音波認證 讓超音波使用更廣泛陳建華表示,黃明和總裁不只是為了秀傳醫療體系,引進超音波醫療器材,是為了全台灣人的健康,他在擔任超音波醫學會理事長期間,將超音波運用更為廣泛,推廣超音波使用更視為是他的責任。黃明和總裁現在也相當重視超音波的教育,不僅限於醫師,而希望擴及到護理同仁,連打針、氣管內管插管或各部位體液引流都可以運用超音波輔助,患者也能減少被傷害的風險。目前醫師已經有「超音波認證」,但希望未來透過秀傳醫療體系的努力,可以讓超音波使用的認證,推廣到更多的族群,讓超音波使用更為廣闊。陳建華醫師小檔案● 現任:秀傳紀念醫院彰化院區醫療執行長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秀傳紀念醫院院長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秀傳紀念醫院內科部部主任、消化系內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主治醫師、超音波檢查室主任前台中榮總內科專科醫師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專長:內視鏡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及治療一般胃腸肝膽科疾病
-
2023-07-13 癌症.飲食與癌症
許多癌症是自己吃出來的!營養師曝「12大類易致癌食物」你絕對要少吃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大多數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人和大多數癌症倖存者的年齡都在65歲以上。許多類型的癌症透過篩檢(如乳房X光檢查、結腸鏡檢查和皮膚檢查)能夠提早發現,都可加以治療控制。倘若已經發生,癌症並非絕症,仍然可以與個人的醫療團隊配合,維持健康生活,改善高齡癌症者的生活品質(包括治療期間)。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延緩腫瘤形成的速度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延緩腫瘤形成的速度。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有一項臨床醫學研究報導,提到「罹患癌症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二大都是運氣不好」,這指的是細胞「基因」的改變,千萬不可以誤解成聽天由命。事實上,每一個個體內或多或少都有癌細胞存在,人體具有極為奇妙的防衛系統,在免疫功能好的狀況下,會自動將不好的細胞排除;反之狀況不好時,這些癌細胞就有可能快速不正常增生,進而侵犯身體正常生理功能。也有不少人在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後,第一個反應是心理上出現憂鬱,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品質及飲食。換言之,不少癌症病人並非死於原來診斷的病症,而是因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下降,治療效果不佳,或是有其他併發症。因此,一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務必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積極地治療;而不是沮喪或迷信於沒有根據的偏方。癌症患者的熱量攝取應該比一般人多20%。在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攝取足夠的各種營養素,讓身體備足本錢,維持良好免疫功能,以接受治療期間的種種挑戰。延緩癌細胞演進 應避免12種食物以下12類食品,儘可能從日常飲食中去除:1.微波爆米花:微波爆米花所使用的紙袋內層,含有一種名為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的有毒物質。2.番茄罐頭:大部分罐頭食品已被塑化劑雙酚A(BPA)汙染,這會誘發基因異常。尤其番茄罐頭最為嚴重,因為番茄浸泡在酸性液體中,鋁罐容器內層塗面上的BPA會滲入番茄原料中。選擇玻璃罐裝為宜。3.加工過的肉類製品:例如香腸、火腿、熱狗、培根、燻肉等,含有亞硝酸鹽,當轉變為亞硝胺,有致癌疑慮。4.人工飼養的鮭魚:養魚場飼養鮭魚,有時會使用抗生素、殺蟲劑及不明的化學物,這些可能會造成細胞異常,甚至也可能被多氯聯苯(PCBs)和汞汙染。5.玉米脆片或洋芋片等各種香脆零食:香脆零食含有會導致血清壞膽固醇上升的反式脂肪,此外鹽、人工調味料、防腐劑以及人工色素的含量都很高,再者為了增加脆片脆度,添加的丙烯醯胺(acrylamide)是種致癌物質。6.原料中使用氫化油(hydrogenated oil)的加工食品:例如烘焙食品、餅乾、各種酥脆零食經常用其來保存和改善食品外觀。這類食品同時含高量ω-6脂肪酸,攝取過多ω-6脂肪酸會誘發身體發炎,影響健康。7.醃漬或煙燻食物:這些食品含鹽量高且有各種添加物,絕對會造成負面的生理影響。8.基因改造的農產品:例如玉米、馬鈴薯、穀類和黃豆,大都是基因改造生物體(GMOs),會誘發免疫系統使身體發炎。至今醫學上尚無肯定的科學證據,但潛在的負面影響仍不排除。9.含高量精製糖的食品:例如糖果、蛋糕、餅乾、汽水、可樂、甜茶及各式甜點,大都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會誘發體內發炎。10.含人工甜味劑(代糖)的飲料和加工食品:人工甜味劑雖不含熱量,但仍會使體重上升及導致糖尿病,且在分解後對胃產生毒性。11.含有酒精的飲料:過量酒精會增加口腔、食道、肝、直腸、結腸癌及停經後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12.紅色肉類:紅色肉類,例如牛肉含有高量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增加直腸與攝護腺癌的機率。本文節錄:時報出版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延伸閱讀:.罹癌絕不是運氣不好!營養師傳授不易得癌症的7種飲食原則.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3 養生.聰明飲食
吃辣能抗癌、降低膽固醇,讓你更長壽!辣椒對身體的好處壞處一次看
你喜歡吃辣嗎?很多人都有吃辣椒的習慣、無辣不歡,享受著味蕾和身體開始渴望燃燒的快感。尤其是在酷熱的夏天,許多人會因為太熱而沒有胃口不想吃東西,這時「吃辣」可以促進食欲、開胃下飯,還可以預防中暑。到底吃辣對身體健康是有益還是有害?一起來看看辣椒的好處與壞處。辣椒的營養價值辣椒是一種營養極為豐富的蔬菜,具有很高的藥用及食用價值,紅辣椒富含辣椒紅素、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A、胡蘿蔔素、硒元素、維生素B群,檸檬酸、菸酸、鉀、纖維鐵、鎂等。且紅辣椒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蔬菜當中最高的,100公克辣椒的維生素C含量高達144毫克,是番茄的10倍,且辣椒中的胡蘿蔔素含量也是一般蔬菜的2~4倍,僅比胡蘿蔔低一些,是一種非常好的防癌食品。辣椒的辣度怎麼判斷?辣椒含有豐富營養素,辛辣來源是「辣椒素」,全世界有不同的辣椒品種,包含台灣栽種的青、紅辣椒辣度不盡相同。而「史高維爾指標」是目前世界上用以衡量辛辣程的方法,測量出的辣度則以「史高維爾辛辣單位」(Scoville Heat Unit,簡稱SHU),數值愈高表示愈辣。測量辣椒內的辣椒素含量指標,測量方法是將一單位的被測物溶解到糖水中,再交給品評員品評,逐步地增加糖水量,直到辣味再也沒有辦法被嚐出,而這時糖水量的總和就是被測物的史高維爾辣度單位。但在台灣則有不同的方式計算辣度。辣椒對身體的7種好處根據世界日報報導,適量吃辣有益身體健康。辣椒所含的辣椒素及植化素,具有抗肥胖、抗氧化、抗發炎、改善血管疾病、和抗癌的效用。吃辣雖然有諸多好處,但有4種人應避免吃辣,容易上火的體質、胃潰瘍、咽喉發炎、皮膚炎,恐對身體造成負擔及不好的後果。以下是辣椒的7大益處:1.促進血液循環:吃辣時辣椒的辣椒素會刺激你的神經增加血液流動。1993年「美國生理學期刊」發表一項老鼠研究曾獲證明,顯示辣椒促進血液循環,可能有助高血壓患者。2.有助防癌:研究顯示辣椒素也具防癌作用。研究員證明辣椒素阻止攝護腺腫瘤生長,可能有助預防攝護腺癌。「抗癌研究」期刊1997年報導,科學家讓倉鼠吃菸草以助長肺癌,然後一群倉鼠也吃辣椒素,另一群倉鼠則吃安慰劑。結果吃辣椒素的倉鼠,肺部腫瘤長較少,顯示辣椒可能也有助預防肺癌。3.降低膽固醇:辣椒能改善心臟和循環系統健康的另一方式,是調節膽固醇水平。「歐洲營養學期刊」2013年刊登的研究顯示,在吃高膽固醇飲食的倉鼠身上,辣椒素能降低膽固醇,改善脂蛋白。辣椒素具有減少膽固醇吸收的作用,讓過多膽固醇從體內排除。這顯示對於保持健康的膽固醇水平,辣椒可能有其功用。4.改善消化:在傳統醫學,辛辣香料被當作消化刺激物使用,以治療消化疾病。2010年「應用生理學、營養學與代謝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審視辣椒素對腸胃抗氧化酵素活動的影響。研究發現,辣椒素改善這些抗氧化酵素的功能,證明辣椒素可促進消化,保護腸胃。5.排毒:辣椒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維生素的成分,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C、維生素B群等,能幫助排掉身體的自由基,達到排毒功效。6.使人心情愉快:根據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辣椒素能激發人體口腔內的「疼痛感受器」,繼而向大腦發出一種信號,使大腦分泌出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不僅能緩和辣味帶給人的刺激,而且能有效改善人的情緒使心情愉悅。7.長壽:辛辣食物可能與長壽有關,一項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每隔一、兩天就吃辣的人,提早死於癌症、心臟病或呼吸問題的風險,低於很少吃辣的人。辣椒對身體的3種壞處1.肚子痛、腹瀉:讓辣椒具有刺激性和灼熱感的主要成分「辣椒素」,會對胃壁或腸道造成刺激,此時身體為了保護自己免受潛在傷害,便會加速蠕動把辣椒素排出,因此會導致肚子痛腹瀉。2.心血管疾病:通常辣的食物都偏比較重口味,吃得太鹹時會攝取過多的鈉,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使血管中的水分也會相對增加,導致血管壁壓力大增,連帶影響高血壓的發生,甚至動脈硬化、中風等。3.影響認知:一項刊登在《Nutrients》期刊的研究發現,辛辣飲食可能影響認知功能,辣椒對年長者的認知有不良的影響。不過該研究是第一項針對辣椒攝取量與認知功能之間關聯的長期性研究,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3方法教你怎麽樣吃辣不傷身體1.不要空腹吃辣最好不要空腹或第一口就吃辣,讓空腹的腸道黏膜直接接觸辛辣,不僅會產生灼熱感,也會增加胃液分泌造成不適。如果已經胃潰瘍或胃發炎就該少吃辣,其它像是生大蒜、生洋蔥等辛辣食物,都已證實會增加胃食道逆流的機率。2.吃完腸胃不適,表示過量請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有選擇性地吃辣,若吃完發現自己腸胃不適、便秘等,就代表吃過量。吃太多辣會造成神經末梢感覺麻痺,以後會愈吃愈辣、無辣不歡,長期吃辣的人,較容易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且吃辣過量會產生「熱」,導致便秘、皮膚搔癢。3.多喝水吃辣時建議搭配水、牛奶、酸梅湯等,除了可以緩解舌頭麻辣的感覺,還可以清除辣椒殘留在口中的異味。適量吃辣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可抗癌、抗肥胖、抗氧化、抗發炎、改善血管疾病,不過吃之前還是要評估自身體質是否適合吃辣,否則對身體造成負擔。延伸閱讀:.吃拉麵「辣到腹痛送醫」! 醫:吃辣好處多,但這4種人應避免吃辣.罹癌絕不是運氣不好!營養師傳授不易得癌症的7種飲食原則.「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