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6 醫療.中醫
搜尋
指甲
共找到
384
筆 文章
-
-
2022-12-03 癌症.皮膚癌
指甲長出奇怪黑線?醫師提醒:恐是「縱向黑甲症」應盡速就醫
指甲忽然長出現黑線?有名男網友上網發文求救表示,大拇指的指甲中央長出一條深紅色的線,林口長庚黃毓惠、李勇毅醫師表示,原因可能是黑色素沉澱、長痣等,恐是「皮膚癌」的徵兆,或是「縱向黑甲症」,應盡速就醫檢查確認。有網友在Dcard發文求救,並上傳一張大拇指指甲中央上有一條深紅色的直線,緊張向網友喊「有人知道這個是什麼嗎?求解!」許多網友表示先趕快就醫比較實在,並非上網發文求救,並指出可能是黑色素細胞瘤,不一定是癌症,也有相同情況的網友指出,皮膚科醫師表示指甲裡面有痣,所以長出黑紋,需要每半年定期追蹤一次。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指甲上出現「黑色線狀條紋」,原因可能是黑色素沉澱、長痣等。坊間稱黑色條紋是「皮膚癌」的徵兆,黃毓惠醫師認為,黑色條紋確實可能為皮膚癌的表現症狀,但發生機率相對較低;如果黑線出現變寬、變粗等等異常變化,應及時就醫檢查。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勇毅說明,一般指甲外觀呈現近似粉紅色的色澤,如果上面出現線條或一塊塊的「斑」或「痣」,稱為「黑甲症」,大多是黑色素細胞沉澱於甲床所引起,通常是良性,出現直線又稱為「縱向黑甲症」。原po上網發問也引來網友開玩笑表示,「幫你查了Google,八成是癌症」、「陰性,不用隔離」、「月老牽紅線」、「你的快篩長到手上了」、「螢幕壞了」。
-
2022-11-21 癌症.皮膚癌
黑色素瘤轉移了怎麼辦?醫詳解皮膚癌治療方式及健保給付現況
依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十萬人當中有315.9人新發癌症,其中皮膚癌症佔10.1人(每十萬人),位居第八。男女發生率與排名相仿,女性新發生皮膚癌的比例為8.7人(每十萬人),男性的比例則為11.8人(每十萬人),皆位居第八。皮膚癌與黑色素瘤關係黑色素瘤(melanoma)是常見三種皮膚癌的其中一種,也是最嚴重的一種,風險因子包含較淡的膚色、較多曝曬於太陽底下的時間、住所緯度較低或海拔較高、身上較多數量的痣、具有家族病史、免疫系統較弱等等。造成黑色素瘤的原因是製造色素的黑素細胞(melanocyte)產生突變。除了背部、四肢、臉部的皮膚之外,也可能會出現在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指甲底下、眼睛、鼻子、喉嚨、消化道、陰道等位置。常見的症狀包含:新發展出原本沒有的痣,或是原本就有的痣產生惡性變化,典型如不對稱的形狀、不規則的邊緣、顏色改變、直徑變大、看起來正在發展等特性。而另外兩種皮膚癌分別為基底上皮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及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其中基底上皮癌則是三種當中最常見的皮膚癌。此外,不常見的皮膚癌有默克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等。黑色素瘤常見治療方式病人被診斷為黑色素瘤之後,醫師會根據腫瘤厚度,是否轉移至淋巴結,或轉移至其他器官來進行醫療處置的決策。若為早期黑色素瘤,標準建議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但黑色素瘤若有轉移到其他器官,導致無法局部切除, 建議以全身治療為主,方法包括化療藥物、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下面的段落將針對這三種藥物療法之作用機制、代表性藥物與相關健保給付規則加以整理,並提及與國際建議標準療程之差異。 化學治療化學療法是給予針對快速分裂的細胞進行毒殺作用的藥物,阻止其分裂,進而促使癌細胞死亡。常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化療藥物,根據機制分成烷基化合物alkylating agent(如商品名:達卡巴仁Dacarbazine、帝盟多Temozolomide等),植物萃取藥物如微小管抑制藥物antimicrotubular agent長春花鹼類(如商品名:愛得生Eldisine、長春花鹼Velban等),紫杉醇類(如商品名:太平洋紫杉醇Taxol、亞伯衫Abraxane等),以及鉑金類Platinum analogs(如商品名: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等)等類別,醫師會再根據病人狀況,考慮單用或混合不同機制之化療藥物給予治療。標靶治療標靶療法則藉由給予單株抗體,結合癌細胞上特有標記,藉此阻止其生長。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時,會注意病人第七條染色體上的BRAF基因是否帶有突變。若此基因突變,普通細胞在沒有外來活化訊號時也會持續生長,最終形成癌細胞。若病人攜帶此突變,且不打算使用免疫藥物,建議併用BRAF抑制劑與MEK(BRAF路徑當中,更下游之分子)抑制劑,協同阻止癌細胞持續活化的訊號傳遞,進而達成阻止癌細胞生長之目的。常用的藥物組合有:• 泰伏樂(商品名為TafinlarR、機制為BRAF inhibitor, 成份為Dabrafenib)+ 麥欣霓(商品名為MekinistR、機制為MEK inhibitor、成份為Trametinib)• 康奈非尼(商品名為BRAFTOVI、機制為BRAF inhibitor、成份為Encorafenib)+ 比米替尼(商品名為MEKTOVI、機制為MEK inhibitor、成份為Binimetinib)• 日沛樂(商品名為Zelboraf、機制為BRAF inhibitor、成份為Vemurafenib)+ 可泰利(商品名為Cotellic、機制為MEK inhibitor、成份為Cobimetinib) 免疫治療免疫療法則利用腫瘤細胞常見之逃避體內免疫系統的特性,進而設計破壞此免疫逃脫功能的藥物。舉例來說,白血球上的PD-1如果開著,可以殺死癌症細胞,但有些癌症細胞會分泌PD-L1去結合PD-1,一旦PD-1被關起來,白血球就無法執行殺死癌症細胞的功能。常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療法藥物,則包含吉舒達、保疾伏、益伏三種。吉舒達(商品名為Keytruda、成份為Pembrolizumab)及保疾伏(商品名為OPDIVO、成份為Nivolumab)的機制相同,藉由結合PD-1、使PD-L1失去目標,白血球得以保有殺死癌細胞的功能,目前健保已開放給付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典型何杰金氏淋巴瘤、泌尿道上皮癌、頭頸部鱗狀癌、晚期腎細胞癌、默克細胞癌之治療。然而對於黑色素瘤,健保僅支付無法切除、轉移之第三期或第四期、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的黑色素瘤患者,條件是每12週須附上評估資料,內容包含病人身體狀況是否良好、心肺肝腎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影像檢查確認治療反應如何。益伏(商品名為YERVOY、成份為ipilimumab)的機制則與上述兩種藥物不同,CTLA4是一種白血球的分子,如果跟B7(一種蛋白質)結合會失去殺死癌細胞的功能,益伏可以提前結合CTLA4,使得B7無法結合CTLA4,進而恢復白血球殺死癌細胞的功能,然健保尚未給付此藥物於各種癌症之使用,不僅僅是黑色素瘤、其他疾病也必須自費申請來使用。當今國際建議黑色素瘤標準治療之治療準則,會先判斷病人之BRAF基因是否於V600E之點位有突變,若有,則根據病人意願決定是否先用標靶或先使用免疫治療。決定先用免疫,第一線建議使用單一種免疫療法之藥物,如吉舒達或保疾伏等;或臨床帶有較高惡性度表徵,則考慮合併治療。高惡性度的表徵包含肢端型腫瘤,是否有症狀、是否轉移至肝臟或腦部,以及乳酸脫氫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是否上升等。合併治療的使用,有保疾伏與益伏之混合療法,或成份為Nivolumab-relatlimab(商品名:Opdualag)的新藥。不過,根據前面標靶療法、免疫療法之段落所述,目前健保僅給付「先前曾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治療失敗」的黑色素瘤患者使用免疫療法之藥物。若BRAF基因有突變,患者可申請健保BRAF合併MEK標靶藥物於一線使用,疾病惡化後才再接續申請健保免疫治療。但若BRAF基因沒有突變、又沒有能力自費購買藥物的患者,則僅能先使用療效較差的傳統化學治療,治療失敗過後才能申請健保免疫療法的藥物。然而其中做為可能的免疫治療合併藥物的益伏,迄今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如臨床上考慮使用則需自費負擔。這些都是未來仍需努力的目標,期待有一天這些有效的治療藥物能被更早期、也更合理地納入健保,以增進黑色素瘤患者之預後。參考資料:1. 國民健康署資料2.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3. Bhatia S, Tykodi SS, Thompson JA.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an overview.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2009 May;23(6):488-96. PMID: 19544689; PMCID: PMC2737459.4. Mayo clinic: melanoma5. UpToDate: Over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advanced cutaneous melanoma6. UpToDate: Systemic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lacking a BRAF mutation【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洪家燕醫師】黑色素瘤轉移了怎麼辦?幸好現在有新藥可用了!】
-
2022-11-01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使用除濕機卻讓皮膚搔癢 醫曝過度除濕害異位性皮膚炎復發
季節交替,最近雨勢不斷,室內潮濕,許多人持續使用除濕機,但睡覺時,皮膚突劇烈搔癢,難以入眠,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鄒嘉倫表示,這一、兩周以來,門診收治許多異位性皮膚患者,其中不少係因過度除濕,皮膚乾燥,導致復發。鄒嘉倫說,異位性皮膚炎為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致病原因為免疫力失衡、第二型發炎反應活動過強。主要症狀為搔癢、紅腫、脫皮、發炎、滲出組織液,其中癢是患者最難忍受的困擾,夜裡睡眠品質變差,常一邊睡一邊抓,有些人以指甲搔抓皮膚,造成傷口出血,不幸感染發炎。為何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處低溫、乾燥等環境時容易復發?鄒嘉倫表示,氣溫下降,環境又乾冷時,皮膚油脂、水分就難以維持在正常比率,過於乾燥時,就會引發搔癢感。治療上,輕度患者以塗抹藥膏、乳液為主,至於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則可考慮使用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照光治療、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還不滿30歲的機車行老闆陳先生為典型重症個案,念書時,症狀嚴重,皮膚乾裂,癢到睡不著,影響課業成績。工作後,皮膚狀況並未改善,每到冬天雙手皮膚乾裂,布滿傷口,一碰就痛。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程度指標(EASI)達23分,屬重度階段,符合申請健保生物製劑資格,經持續用藥,手掌、手腕、手肘等皮膚才逐漸恢復正常。鄒嘉倫說,生物製劑如同精準導彈,準確地抑制會引發第二型發炎反應的介白素-4、介白素-13,且副作用低、安全性高,不必定期抽血、監測肝腎功能。自今年8月起,健保放寬生物製劑給付對象,只要12歲以上青少年,或是成年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均有機會申請健保生物製劑,而EASI分數則從20分下修至16分。鄒嘉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看似小病,但如果未能妥善治療,惡化至中重症,還可能增加憂鬱、兒童肥胖、氣喘與鼻過敏、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與惡性腫瘤等共病風險。因此,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務必要聽從醫囑規律用藥,維持良好生活作息,減少菸酒、熬夜,以利長期穩控疾病,避免復發。
-
2022-10-08 養生.抗老養生
寒露後晝夜溫差變大!居家泡腳按摩去寒氣 吃芝麻、山藥潤燥補脾胃
寒露在24個節氣是第17個節氣,每年大都在國曆十月8~9日,2022年寒露節氣時間:國曆2022年10月08日 15:12。從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都是屬於秋季。寒露是一個反應氣候變化特徵的節氣:寒露節氣後,熱氣漸漸退,而寒氣稍升,晝夜溫差開始變大,早晚會有感絲絲的寒意。從氣候來看,寒露時節秋意漸濃,氣爽風涼,乾燥少雨。寒露養生 特別留意脾胃狀況從中醫角度上來說,寒露時節和「燥」、「微寒」有關係,容易傷肺傷胃,所以最容易誘發呼吸系統及消化系統疾病,如感冒、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反覆性口瘡、大腸急燥症⋯;也容易有咽乾、鼻燥、咳嗽、氣喘、呼吸困難、皮膚乾燥發癢,甚至毛髮脫落、大便秘結⋯等症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多吃養肺潤燥食物「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此時節一定要注意滋陰潤燥、微溫陽,故在中國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風俗習慣乃因芝麻能潤燥,還有俗諺説:「芝麻綠豆糕,吃了不長包。」也是因芝麻和綠豆都具有排毒的功效。寒露時節亦可以多食用蜂蜜、粳米,或多吃山藥來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亦可多食白蘿蔔潤肺止咳,百合、貝母去痰止咳。並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因過食辛辣易傷陰精。吃西藥止癢常復發 中藥一起治皮膚和呼吸道有位長年皮膚癢的34歲女性,多年以來都是靠吃西藥來止癢,但她發現只要西藥一停就會發作,而且癢的程度不曾減低、越來越嚴重,後來她想再這樣吃下去恐怕自己的腎臟會出問題,決定改換中藥調理看看,她來診所經過望聞問切,我以清燥救肺湯加減調理一段時間,皮膚癢改善很多,終於擺脫了西藥的控制,還説吃中藥不但沒有嗜睡的副作用,還一併改善了她的咳嗽,真是太划算了。現在,她不管身體任何狀況都會來看中醫。其實,以中醫的觀點來說,這一點都不稀奇,因為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而「燥」又傷肺,所以,要治療皮膚和呼吸道的問題,都可以從潤燥的方向去處理。而清燥救肺湯方中就是重用了桑葉來清肺絡中燥熱之邪,又用麥門冬來養陰潤肺⋯。泡腳、按摩進行居家經絡調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有云:「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時節已進入深秋,稍有寒氣,可以每天捏捏四肢末梢及泡腳並按摩穴位來強化身體的循環並保暖。1.捏「十二井」-手指與腳趾末梢捏十指和十趾末梢指甲兩邊2-3分處,即少商穴、商陽穴,關衝穴、少衝穴、少澤穴、隱白穴、大敦穴、厲兌穴、竅陰穴、至陰穴、若再加上中衝穴(在中指末端),和湧泉穴(足底中央處,以趾踡曲,在足掌中央凹陷處),合為十二井,是足三陽經、足三陰經、手三陽經、手三陰經的井穴。井穴是經脈的起源、氣血集中處,捏這些穴位可以增強十二條經絡的循環。一般建議每天兩次,每次捏36下,每次可捏一隻手指或腳趾。以小指來說,少衝穴和少澤穴一起捏,以大腳趾來說,大敦穴和隱白穴ㄧ起捏,左中衝穴可直接以左大拇指的指甲按壓,左湧泉穴以右大拇指指腹按壓,以此類推。2.泡腳按摩穴位寒為百病之源,除了添加衣服外,可以常用溫水泡腳,ㄧ天泡腳ㄧ次,ㄧ次泡十分鐘。可以一面泡腳一面按摩以下三大穴。(1) 公孫穴:位置在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前下方,可調理脾胃,脾胃屬土,土生金,肺屬金。(2) 然谷穴:足內側縁,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即公孫穴後一寸,此穴可瀉熱、消脹,治扁桃腺發炎、咽喉炎。(3) 三陰交:足內踝尖往上3寸(約四根手指寬)處。此穴功為肝脾腎三經之交會,所以補脾之重,間接可以補腎陽養腎陰,有氣血兩補之功。最後,還要避免熬夜,要早睡早起。此時節人們的汗液散失較快,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保暖,同時要避免劇烈運動和太過勞累以致於太耗散陰精,為寒冷的冬天做準備。
-
2022-09-06 養生.聰明飲食
颱風季選吃「這1類」蔬菜不怕菜價起伏!照營養師的食譜煮,飽足更健康
又到了颱風季節,葉菜類蔬菜容易隨著天氣和物價波動而漲價,但包括常見的馬鈴薯、地瓜、芋頭、山藥、玉米……等食材,卻是這個季節價格平穩少波動的「根莖類蔬菜」,就跟著營養師來看看,這些蔬菜的營養成分以及該如何美味料理。 馬鈴薯 熱量低又有飽足感平價美味的咖哩飯,或是炸薯條、洋芋片等,都以馬鈴薯當成主要食材,因此,馬鈴薯經常與垃圾食物、變胖、不健康畫上等號;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澄清,馬鈴薯若不經過高溫油炸,是非常健康的天然食物;它雖然被歸於澱粉類,但卻含有高量的抗性澱粉,每一顆煮熟約有3.2克抗性澱粉。研究發現,抗性澱粉不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熱量低又有飽足感,能減少脂肪的堆積,而且若放到冰箱冷藏後再吃,還能提高其含量;另外,有三高問題的人,拿它取代平常的白飯、白麵包,再適合不過。馬鈴薯大部分的維生素、礦物質、類黃酮、纖維質都在皮上面,所以最好連皮一起吃馬鈴薯炒豬肉絲食材:2顆馬鈴薯切絲、豬肉片100克、醬油1匙,鹽、胡椒、蔥花皆適量。作法:❶豬肉撒上鹽跟胡椒,放在冰箱半小時入味。❷熱油鍋,將豬肉炒到變色,放入馬鈴薯絲炒熟。❸加入醬油拌炒,最後撒上蔥花後,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馬鈴薯為茄科植物,生長過程會產生茄鹼,發芽後茄鹼會增加6倍,即使烹煮也難以破壞毒性,誤食會有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馬鈴薯一旦發芽,應整顆丟掉,不要只將發芽處挖除。挑選:選擇圓形或橢圓形、表皮完整、大小適中的馬鈴薯,不要選表皮發綠或發芽的馬鈴薯,以免茄鹼中毒。保存:乾淨的馬鈴薯可用報紙包住或放進深色紙袋中避免陽光直射,置於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即可。蓮藕 幫助膽固醇代謝、穩定血糖蓮藕是澱粉類食物,富含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B1、膳食纖維、鈣、磷、鐵、丹寧酸等物質,加上它容易消化、生熟食皆可,適合各年齡層的人滋補用。值得一提的是,每100克蓮藕含有約5克的膳食纖維,且水溶性跟非水溶性的纖維都有,一來可以增加糞便含水量、軟化糞便,二來能幫助膽固醇代謝、穩定血糖。另有研究發現,蓮藕表皮的多酚類及銅,可刺激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功能。涼拌蓮藕食材:蓮藕600克、西洋芹1條、九層塔3朵、洋蔥1/3顆、醋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作法:❶蓮藕洗淨煮熟,切成蓮藕片備用。❷將所有配料切成絲。❸將所有食材調和在一起,加入醋、醬油、香油拌在一起(若喜歡辣味的民眾,可滴幾滴辣油)。洗選存用宜忌:中醫認為,生蓮藕性寒,具涼血、散瘀功效,適合上火之人解清熱;不過蓮藕煮熟後,性質由寒轉溫,可以滋補五臟,適合胃腸虛弱或消化不良者食用。挑選:選擇藕身無傷口、沒臭味為佳;藕身肥胖飽滿,代表有熟成,口感較好;如果蓮藕已切開,切面氣孔比較大的口感較好。保存:將有帶土的蓮藕(帶土蓮藕保存較久)包入報紙,再放進去塑膠袋,置於冷藏,可保存約一星期;若蓮藕已經被洗乾淨或有切口,建議趁新鮮食用。洋蔥 強大抗氧化力,能保護心血管洋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鉀、鈣、含硫胺基酸、含硫化合物及槲皮素,在歐美被譽為「蔬菜皇后」。陳詩婷解釋,槲皮素是一種類黃酮化合物,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力,能保護心血管,也有降低脂肪生成的作用。其中,槲皮素含量最多的是洋蔥的外皮,若想多攝取些槲皮素,建議可以將洋蔥洗淨,表皮以果汁機打碎,再將洋蔥表皮的湯汁加入菜餚一起烹煮。此外,洋蔥的熱量相當低,每100公克約只有30~40大卡,很適合作為肥胖者的減重佳品。洋蔥拌木耳食材:洋蔥半顆、木耳150克、甜椒1個、香菜1根、蒜頭適量、鹽1茶匙、醬油1湯匙、麻油1湯匙、黑醋1湯匙、糖適量作法:❶木耳洗淨,放入滾水汆燙3~5分鐘後,取出沖冷水備用;洋蔥、甜椒洗凈切絲;蒜頭切末;香菜切段備用。❷將所有食材及調味料拌勻即可享用。(若擔心洋蔥太嗆辣,可以先切絲,放入冷開水泡半小時再冷藏)洗選存用宜忌:洋蔥屬較刺激性的蔬菜,不管是生熟食,都容易造成脹氣,腸胃較敏感者建議少量攝取為宜,也最好少生吃洋蔥。挑選:選擇表面光滑、乾燥、沒有霉斑、水傷或擠壓痕跡;重量比較重的,代表含水量充足;洋蔥尖頭紮實較為成熟、甜度較高。保存:生洋蔥應該被存放於陰涼、通風良好的乾燥環境中,同時避免陽光直曬;儘量不要放在冰箱,因為洋蔥容易吸水,冷藏環境會讓它變濕,就會更容易發霉白蘿蔔 促進腸道蠕動,減緩消化不良白蘿蔔又名「菜頭」,有取得好彩頭之意。陳詩婷說,白蘿蔔富含硫化物、酚和萜類化合物,研究發現,有助降低GOT與GPT(肝發炎指數),避免脂肪肝或肝炎持續惡化;白蘿蔔特有的芥子油苷與異硫氰酸酯,也被證實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緩消化不良及脹氣的作用,日本便當裡經常會放一片白蘿蔔就是這個道理。芥子油苷也被發現可以清除自由基,誘導癌細胞凋亡;不過,若加熱時間過久,或以水煮方式烹煮,容易造成芥子油苷的流失,且比例高達90%,建議可以用蒸煮、涼拌等方式,有助於保留最多的芥子油苷。蘿蔔絲餅食材:白蘿蔔1條、青蔥適量、中筋麵粉200克、胡椒粉2匙、水260克、鹽巴適量、蛋2顆作法:❶白蘿蔔刨絲,用少許鹽抓出水。❷將麵粉、胡椒粉、水、雞蛋打成麵糊,接著加入蘿蔔絲與青蔥拌勻。❸熱油鍋,舀入麵糊,兩面煎熟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白蘿蔔較寒涼,腸胃比較敏感的人,吃多容易腹瀉,建議可以與薑同食,抵銷其寒味。此外,白蘿蔔含有特殊的異硫氰酸酯,會抑制人體對於碘的吸收,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避免大量生食白蘿蔔。挑選:購買表皮無裂痕、沒有黑心、空心、葉柄新鮮、手指彈有輕脆聲為佳。保存:買回家可以用保鮮膜包好,放冰箱冷藏可保存一周以上。牛蒡 幫助益生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牛蒡的粗纖維除了有飽足感外,還可以幫助益生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而且熱量又低,是減肥的良物。此外,牛蒡富含多酚類(主要在牛蒡皮上),研究證實可以幫助肝臟解毒,還能吸附並代謝膽固醇和脂肪,讓血管不易形成動脈粥狀斑,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本身有三高問題的人,不妨可以將牛蒡融入三餐的菜餚中;另外,牛蒡的礦物質含量也高,像是鈣、鎂、鋅等,有助穩定神經,緩和情緒。牛蒡野菇炊飯食材:米2杯、紅蘿蔔1條、香菇3朵、牛蒡半條、鴻喜菇100克、醬油1匙、清酒1匙作法:❶牛蒡及紅蘿蔔削皮切絲備用。❷菇類清洗乾淨,與牛蒡及紅蘿蔔下鍋清炒。❸米洗淨,加水兩杯。❹將炒好的配料放入電鍋中和生米一同攪拌均勻,再加入醬油及一匙清酒,按下電鍋開始炊飯,跳起燜10分鐘,拌一拌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牛蒡性質較涼,腸胃敏感之人,吃太多可能導致腹瀉;另外粗纖維多,也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挑選:未削皮帶有泥土、鬚根少較為新鮮(鬚根多代表出土時間長,較不新鮮);拿在手上沉,代表富含水份肉質緊實;尾端自然彎曲有彈性,口感較鮮嫩。保存:牛蒡買回可以用報紙包起來,放在陰涼處或冰箱保存;若切過剩下的,可以在切口抹點鹽避免氧化,再用保鮮膜包覆防止出水,儘量在3天內用完。 地瓜 有助維持視力,降黃斑部病變機率地瓜好處相當多,橘紅色的地瓜,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有助維持視力,降低黃斑部病變機率,同時能夠抵抗自由基生成。地瓜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助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同時促進益生菌生長;陳詩婷還說,地瓜屬於主食類,適合取代營養價值較低的白飯、白麵條等;但別忘了地瓜主要成分仍是澱粉,吃多也會發胖、導致血糖不穩。地瓜芝麻豆奶食材:熟地瓜1條、黑芝麻2湯匙、無糖豆漿150c.c.、牛奶150c.c.作法:將所有食材置入調理機攪拌均勻即可享用;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建議把豆漿跟牛奶加熱到40℃再飲用為佳。洗選存用宜忌:地瓜因糖分較高,吃太多身體來不及消化,停留在腸道發酵,容易引起脹氣、放屁,容易消化不良的人,不宜一次吃太多。挑選:選擇表皮完整,形狀圓胖為佳;發芽的地瓜代表已採收一段時間,口感跟營養價值都較差;如果地瓜表皮出現褐色或黑色斑點,也不要購買,很可能是受黑斑病菌污染所致,會使地瓜變硬變苦,對人體肝臟會造成損害。 保存:地瓜最好放在乾燥陰涼處,讓它透氣可以放比較久;夏天溫度高容易發芽,可以用報紙包起來放入冰箱,或直接蒸熟或烤熟,放冷凍慢慢取用。山藥 有助於吸附膽固醇、穩定血糖吃起來口感滑黏的山藥,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等營養素。陳詩婷說,山藥的黏液是一種醣蛋白,有助於吸附膽固醇、穩定血糖,對於三高問題有助益,且此黏液還含有消化酵素,可以幫助消化。山藥所含的必需胺基酸「麩胺酸」也很高,研究證實可以幫助黏膜修復,以及傷口的復原,有胃潰瘍、黏膜破皮等人,可以適量攝取;山藥還富含雌激素,有助改善女性更年期的不適。山藥煎餅食材:山藥200克、高麗菜100克、蛋2顆、胡椒鹽適量作法:❶山藥去皮,用調理機打成泥;高麗菜切小塊、蛋打勻備用。❷將所有食材混和,撒上胡椒鹽。❸熱油鍋,舀一匙山藥泥,稍微整形,待煎到山藥泥表面出現氣孔,翻面再煎約1分鐘,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每100公克山藥僅約80大卡,比白飯低,糖尿病患可以取代白飯,有助平衡血糖;不過山藥的鉀離子跟蛋白質較高,慢性腎臟病人不宜多吃。挑選:選擇外觀完整、鬚根少(與一般根莖類不同,山藥鬚根多表示成熟度不足)、沒有腐爛為佳;越新鮮的山藥,黏液會越多。保存:買回的山藥若整支完整,用報紙包覆,放在陰涼處即可;外表皮較薄的日本山藥,因水分較多,建議用保鮮膜包起放在冰箱冷藏。芋頭 排除身體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芋頭口感綿密,深受大家喜愛,不僅可以當主食,也可以入菜;陳詩婷說,芋頭的鉀含量很高,有助排除人體多餘的鈉,有助降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芋頭還含有豐富的皂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延緩老化。芋頭是鹼性食物,常大魚大肉的人,不妨可以將芋頭當成主食,可以中和體內酸性物質。不過,市售芋頭產品經常添加色素,注意!煮熟的芋頭應該是灰白色,而非紫色,民眾應多留意,以免吃進過多添加物。芋香米粉湯食材:米粉2坨、絞肉50克、韭菜200克、香菇4朵、蝦米1小把、油蔥適量、排骨4塊、鹽適量、白胡椒適量、日式醬油適量作法:❶米粉泡水軟化、芋頭切適口大小、韭菜切段、香菇泡過切成絲、蝦米與排骨洗淨備用。❷排骨先煮成高湯備用。❸絞肉入鍋炒到變白,放入香菇、蝦米、蔥頭、芋頭,一起炒香。❹放入米粉,高湯蓋過米粉,加入韭菜煮熟。❺最後撒上醬油、白胡椒及鹽巴,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芋頭高鉀,有慢性腎臟病的人,不宜多吃;芋頭本身歸屬於澱粉食物,吃多容易消化不良,血糖不穩者也要注意不可吃過量。芋頭在中醫看來是為發物,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多吃。挑選:外觀呈現橢圓形、飽滿、表皮上帶有泥土、沒有凹洞較佳;若指甲摳芋頭表面,呈綿粉狀,代表煮後比較鬆,若摳起來太硬或感覺水水的,很有可能會久煮不爛。保存:芋頭尚未料理前,應放陰涼處保持乾燥;或可將芋頭削皮,切成方便料理的大小直接冷凍,要用時不用解凍即可料理。(備註:有些人會對芋頭黏液過敏而發癢,削皮時最好戴上手套。)豆芽菜 有助保護眼睛、維持視力豆芽菜幾乎是所有麵攤都會出現的食材,豆芽菜是黃豆、黑豆或綠豆發芽的別稱。陳詩婷說,黃豆俗稱「田園裡的肉」,屬於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發芽成黃豆芽後,雖然蛋白質會變少,其膳食纖維、維生素A與β-胡蘿蔔素則會增加,尤其是維生素A,相較於黃豆,會多了數十倍,有助保護眼睛、維持視力,還能避免黃斑部病變。澱粉類綠豆蛻變而來的「綠豆芽」也是歸屬於蔬菜類,不僅與黃豆芽一樣熱量低,且不含脂肪,維生素C含量甚至比許多水果還高,是一款可以增加飽足感、營養價值高、價格低廉的好物。涼拌三絲食材:黃豆芽1包、黑木耳200克、胡蘿蔔半條、黑醋2匙、芝麻油適量、辣油1小匙、醬油2匙作法:❶將黑木耳泡水發開,切成絲;胡蘿蔔切絲備用。❷取熱水將黃豆芽、黑木耳絲、胡蘿蔔絲燙熟。❸瀝掉水後,置入保鮮盒,接著將所有調味料倒入。❹最後搖晃保鮮盒,直到醬汁充分拌勻即可享用。洗選存用宜忌:黃豆芽纖維比較粗硬,腸胃功能不佳者,不宜攝取過量;綠豆芽性質較涼,有清熱作用,不過體質虛寒之人,不宜攝取過量。挑選:挑選有鬚根、顏色不會過度潔白、個頭不會太粗壯的豆芽為佳。採買時也可以聞一下味道,新鮮的豆芽帶有清香,若有臭味或嗆味,則代表有添加其他保存劑或不新鮮了。保存:黃豆芽建議以塑膠袋包好,放到冷凍庫保存,可以放比較久;綠豆芽則可以先攤開,用紙巾吸乾水份後再包起來,可以放約3天。玉米 有助抗自由基、降低膽固醇玉米是主食的一種,陳詩婷說,大概一食指長的玉米,約等於四分之一碗飯,但它比白飯營養許多,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葉黃素、玉米黃素、α-胡蘿蔔素及鐵、鈣、鎂、鉀等營養素。特別是天然的維生素E,有助抗自由基、降低膽固醇、保護肌膚;而豐富的膳食纖維,則可以刺激腸胃蠕動,預防便秘及大腸癌;玉米的玉米黃素、葉黃素,則可以預防眼睛老化、減少黃斑部病變。九層塔玉米水餃食材:水餃皮1包、絞肉600克、玉米粒1罐、九層塔1大把、黑胡椒適量、鹽巴適量、醬油適量、香油適量作法:❶將九層塔切成小片狀,與玉米粒、絞肉、黑胡椒、鹽、醬油一起拌勻(可倒入玉米罐頭湯汁,味道比較香甜)❷撒上香油再拌均勻。❸餡料完成後放冰箱冷藏,讓食材充分融合調味料。❹取一盤子撒上麵粉,取一餃子皮,將餡料包進去,開口捏緊即可。可煎可煮。洗選存用宜忌:玉米粒不好消化,所以腸胃功能不好的人,吃玉米建議細嚼慢嚥,否則容易增加腸胃負擔。挑選:購買時可以觀察玉米粒是否排列整齊、飽滿;接著用手惦惦重量,越重代表水分多、甜度佳;也可以觀察玉米鬚,若還是綠色代表此玉米還沒成熟;購買前,也建議先開玉米外葉,檢查有沒有被蟲咬的痕跡。保存:玉米不用清洗,只需要將外葉拔除,放在塑膠袋密封冷藏可保存5天,冷凍可半年;或者煮熟後再冷凍保存,更方便。延伸閱讀: 。五穀雜糧健脾養胃 搭配2種食物還能助消化、改善疲勞 。芋頭 助消化、提高免疫力(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4期)
-
2022-09-01 醫療.消化系統
共用筷子會得C肝嗎?這樣做陽性率高達九成!醫解析C肝傳染途徑
C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所造成的感染,是全世界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之一,也是台灣僅次於B型肝炎病毒的第二號殺手。雖然大部分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沒有症狀,猛爆性肝炎也很少肇因於C型肝炎病毒,但是仍有可觀的患者會進展成肝硬化,甚至發展為肝癌。共用筷子會得到C肝嗎?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曾估計在2015年,全球有將近一億人驗出抗C型肝炎抗體(Anti-HCV Antibody陽性,代表可能感染C型肝炎病毒,以下簡稱anti-HCV),當中約有7100萬人進展成慢性C型肝炎;WHO宣示2030年前要將C型肝炎病毒根除。此病毒的傳染主要來自帶原者的血液,透過被感染者的皮膚及黏膜進入體內,因此與C型肝炎帶原者發生性行為,或共用沾血之器具(如:針具、注射器、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等)、接受感染者的血液、血液製劑等,都有可能被感染。而坊間流傳共用餐具可能感染B、C型肝炎,因為接觸到的是對方的口水而非血液,因此感染機率很低。但是為了衛生及避免其他細菌感染,仍建議大家勿共用餐具。另外,母子垂直感染機率約6%,若產婦為C型肝炎合併愛滋病毒 (HIV)帶原者,新生兒感染C型肝炎的風險也會升高。這邊我們參考衛福部疾管署的網站 [1],列出具有感染風險的族群:(一) 過去或現在是靜脈注射藥癮者 (people who inject drugs, 以下簡稱PWID)(二) 接受未經篩檢anti-HCV的血液製劑或器官移植者(三) 洗腎患者(四) 醫療工作人員暴露於已知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針扎者(五) HIV感染者(六) C型肝炎感染者所生的子女、性伴侶我們轉回台灣,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17年時國內約有40萬名慢性C型肝炎病人。行政院在2018年成立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並在同年制定「2018-2025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目標是在2025年前以口服抗病毒新藥 (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 DAA)治療25萬名C型肝炎患者,提前達到WHO設定的目標 [2]。截至2020年12月,已有11萬人接受治療,同年9月更擴大普篩範圍:只要是45-79歲的國民都可以免費接受B、C型肝病毒篩檢 (原住民則提早至40歲)。其中,又綜合七項與C型肝炎感染的相關指標,以感染高風險族群 (如上述)為優先推廣對象。上面提到的七項指標包含:成人預防保健Anti-HCV陽性率較高的地區、捐血中心首捐Anti-HCV篩檢陽性率較高的地區、肝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較高的鄉鎮 (詳見衛生福利部之台灣C肝風險潛勢地圖 [3])。高達九成C型肝炎抗體陽性的恐怖場所與NG行為研究顯示約有2.5%的台灣人口曾經使用娛樂藥物 (如:海洛因、安非他命等),相當於近60萬人接觸過娛樂藥物,這些PWID除了有10%的人篩檢HIV病毒呈現陽性,更有高達90%的人anti-HCV為陽性,可說是C型肝炎病毒主要的感染對象 [4,5]。PWID分佈的族群由於年齡普遍較輕,少有藥物交互反應,治療效果非常好。歷年來國內外有相當多的統計針對矯正機關收容人抽血檢驗有Anti-HCV的比率,如:1985年曾統計台北煙毒勒戒所的靜脈毒癮者,其Anti-HCV盛行率為53%;又2008-2010年曾統計南部某監獄之藥癮者,其Anti-HCV盛行率為91.3%;另2004-2005年曾統計臺北監獄、土城看守所、臺中監獄、南投看守所、雲林第二監獄、臺南看守所中感染HIV病毒且為PWID,發現其Anti-HCV陽性率為97.1% [2] 。由上面數據可以知道,在有藥癮的收容人中,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比率相當地高!值得一提的是,澎湖監獄從2020年1月試行C型肝炎防治計畫,當時的1722位收容人中,1138人願意參與計畫並完成抽血,最終有397人驗出Anti-HCV陽性,209人證實C型肝炎感染 (HCV RNA陽性),有187人接受DAA治療,最終184人完成治療;而一開始不願意參與計畫的人,也有25人在後續的門診證實C型肝炎感染,23人完成治療。總計207位完成治療的患者中,全部都治療成功 [6]。防堵C肝就靠這個計畫!包含WHO等國際公共衛生單位呼籲,各國政府應展現政策決心、解決結構性障礙,如:污名化或歧視等,並透過整合、分散任務、分工合作等方式提供適當的篩檢與治療;因應世界潮流,我國政府也制定「矯正機關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計畫」。此計畫以澎湖監獄的經驗為依據 [6],此計畫目標有三,首先是Anti-HCV篩檢率要≧90%,接著是Anti-HCV陽性個案的HCV RNA檢驗率要≧95%,最後則是HCV RNA檢驗陽性者,接受C型肝炎DAA治療率≧90%。政策希望達到收容人進入矯正機關就能進行篩檢、正確診斷、確實治療。澎湖監獄的C型肝炎防治計畫只是個開始,未來還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矯正機關的配合、與民眾對於計劃的重視。若您為45-79歲的民眾,居住地在台灣C型肝炎風險潛勢地圖上的高風險地區 (LV.6-LV.7),建議您至各地區衛生所或醫院進行篩檢,若確實感染C型肝炎病毒也應儘早接受治療,降低後續肝硬化、肝癌發生的風險。若各層級皆能配合,相信能更快達到台灣「消除 C 肝、超越世衛」的願景。現在政策少了什麼?最後筆者在台中監獄、台中看守所、台中女子監獄 (二監一所)協助執行「台中市收容人C型肝炎微根除計畫」,針對執行計畫過程遇到的困難,嘗試提出解決的辦法。台灣目前所有矯正機關共有5萬4千餘位收容人,其中PWID有近2萬7千人 (大約一半),但根據筆者在台中二監一所C型肝炎病毒的篩檢經驗,收容人僅有約不到四成參與篩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篩檢率低的原因包含:(一) 多數收容人與矯正機關執行單位不了解C型肝炎的重要性。(二) 目前篩檢策略尚未系統化:筆者建議收容人剛進矯正機關接受體檢時可以新增B、C型肝炎的篩檢項目 (HBsAg, anti-HCV),若現階段已經待在矯正機關且尚未篩檢的收容人可以配合每年的體檢來檢測有無B、C型肝炎感染。(三) B、C型肝炎的篩檢經費來源尚不明確,各醫院或矯正機關可自行募集經費或向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申請補助是一個可以考慮的辦法。(四) 執行大規模的C型肝炎病毒篩檢、治療的人力缺乏:大規模的篩檢需要矯正機關的配合 (如戒護、安排大量收容人進行有序的篩檢)、檢驗人員 (短時間大量人力抽血)、檢驗設備 (矯正機關所屬醫療單位沒有備存大量的檢驗試劑)、護理師、醫師 (矯正機關醫師多屬於支援性質,能協助計畫時間有限)等。根據筆者經驗,大規模篩檢C型肝炎的執行成效差,或許可以回到 (二):系統性地於收容人剛進矯正機關時篩檢有無感染B、C型肝炎,就可以避免上述四個問題,讓矯正機關施行篩檢與C型肝炎根治計畫更順暢地實現。參考資料:1.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與防疫專題-傳染病介紹-第三類法定傳染病-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疾病介紹2.Taiwan Hepatitis C Policy Guideline 2018–2025. 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 Executive Yuan ROC (Taiwan), Taipei City 2019.3.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Taiwan National Hepatitis C Program Office, TWNHCP)-政策專區(Policy)-台灣C肝風險潛勢地圖:4.Szu-Hsien Lee, Hsi-Che Shen, Wei-Hsin Wu, Chun-Wei Huang, Muh-Yong Yen, Bo-En Wang ,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behavior as a function of HIV status among heroin users enrolled in methadone treatment in northern Taiwan. Subst Abuse Treat Prev Policy. 2011;6:6. doi: 10.1186/1747-597X-6-6.5.Meng-Hsuan Hsieh, Jih-Jin Tsai, Ming-Yen Hsieh, Chung-Feng Huang, Ming-Lun Yeh, Jeng-Fu Yang, et al.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with and without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co-infection. PLoS One 2014;9:e94791.6.Chun-Ting Chen, Ming-Ying Lu, Meng-Hsuan Hsieh, Pei-Chien Tsai, Tsai-Yuan Hsieh, Ming-Lun Yeh, et al. Outreach onsite treatment with a simplified pangenotypic direct-acting anti-viral regimen for hepatitis C virus micro-elimination in a pris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22;28:263-274.【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許偉帆醫師】全面解析C肝傳染途徑!肝膽腸胃科醫師警告:這樣做「陽性比例高達九成」】
-
2022-08-18 醫療.皮膚
蚊子叮咬用「指甲壓X」可能更癢又留疤!醫授3招快速止癢
「蚊蟲叮會癢」,這是因為會叮咬人的蚊子都是雌性蚊子,當牠們叮咬時會分泌唾液潤滑並避免血液凝固阻塞口器,唾液會觸發我們自身免疫系統,因而釋放組織胺,是一種正常的發炎反應導致紅腫、癢,小孩子被叮咬產生的免疫反應比較大,所以容易腫一大包。搔癢抓破皮 恐會留下黑色素沉澱皮膚科醫師陳昱璁表示,大部分的叮咬並不會就此留下疤痕,通常是因為被叮咬導致的癢感令人搔抓不止,造成破皮,引起發炎反應,就會促使黑色素細胞生成黑色素沉澱,因此就會留疤,青春痘好後留下黑色痘疤也是同樣的道理。(推薦閱讀:小心留疤!傷口通風乾燥、藥水消毒都是錯的 專家授「傷口正確處理法」)雖然不特別處理幾個月後顏色會慢慢淡掉,因為皮膚本來就會自然代謝,年紀愈輕的人或黑色素沉澱位置較淺層時淡化就愈快;發炎、破皮受傷越嚴重,黑色素退的越慢。止癢這樣做 當心留疤反更癢許多人會用指甲在叮咬的包上壓個「X」來止癢,或是用熱水去發癢部位止癢,這都是利用痛感/熱感來轉移對癢的感受,但指甲依舊會傷皮膚,陳昱璁分享,曾遇過患者使用指甲反覆壓印皮膚造成整片皮膚破皮流血,指壓肌膚也會讓細胞釋放更多組織胺,反而更癢;熱水則是會破壞皮脂膜,使皮膚更為敏感,更容易癢。因此這兩種方式都不推薦。被叮咬後 正確止癢方法為了能止癢,陳昱璁建議,可採用其他方式減少對皮膚的刺激、使神經鈍化,都是降低癢感的好方法:1、輕拍癢處、冰敷降溫、塗抹綠油精或萬金油有助於止癢,塗抹保濕產品可降低皮膚敏感度。2、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是最有效的止癢方式,快速將癢感壓制下來,才不會愈抓愈癢。但是類固醇的用量注意要適量,建議要由專業皮膚科醫師開立類固醇外用藥等處方。3、嚴重大面積發癢時由醫師開立口服抗組織胺或類固醇。(推薦閱讀:皮膚癢要擦什麼藥? 藥師解析「5類成分用途」:別傻傻亂塗)美白除疤 常見方式一次看.美白成分:如麴酸(Kojic acid)、熊果素(Arbutin)、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杜鵑花酸(Azelaic acid)、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等,能抑制黑色素合成;維他命C,具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淡化黑斑效果。雖然有些成分美妝店就買的到,建議還是要醫師指示,避免有不良反應,尤其是兒童不建議隨意使用。.表淺性化學處理:果酸、杏仁酸、水楊酸、A酸能促進角質細胞代謝,將表淺黑色素帶走,改善暗沉。.雷射:黑色素沉澱較深層時會需要多次慢慢處理。.防曬:避開紫外線,避免黑色素生成。(推薦閱讀:白天用美白產品會反黑? 專家解答!使用時機一次搞懂)網路上有很多號稱除疤神器、淡斑神奇藥膏,雖然蠻多都有醫師見證肯定,成分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每個人的膚質畢竟有異,要嘗試之前記得先從小面積開始試用,或是向皮膚科醫師諮詢評估後再使用。延伸閱讀: ·小黑蚊叮滿身包癢到哭? 急診醫授「3招自救」:這時段最容易成目標 ·睡到一半被蚊子吵醒好困擾!「7方法」讓蚊蟲不敢靠近你
-
2022-08-14 醫療.中醫
西施捧心、關公臉紅 究竟有什麼毛病?
學中醫的人一定都記得,課堂上教授都會問學生「西施捧心,究竟是什麼病?」這個命題很大,因為從究竟西施是哪裡痛?怎麼痛?到底為什麼要捧著心?是心,還是胸口?有沒有咳嗽?頻率如何等等問題都要問清楚才能進行診斷。掌握四診「望聞問切」,就能找出病患問題。記得那年我在上課時,教授才開口問,就有同學急著回答是心臟病、心肌梗塞、肋骨裂、肺氣腫等等,還有同學開玩笑地說「她裝的!」西施捧心不只在歷史故事上引起爭議,也在中醫醫學界引起熱烈的討論。但是,中醫看診,絕不能用瞎猜的,而是「四診」。說個有趣的事,很多病患都以為我會算命,每當我一語說中病患的生活作息以及身體不舒服的毛病時,病患總說「吳醫師妳算命好準喔,是看面相還是手相,幫我看看財運好不好……」說中病患的生活作息,不是我會算命,而是中醫的「四診法:望聞問切」。我們中醫看診時,不用聽診器,不用看血液尿液檢驗的數字,只要掌握好望、聞、問、切,就知道病人發生什麼問題。因此中醫角度的心臟,除了脈搏心跳外,還攸關氣血循環。也就是說,心臟的健康程度會反應出氣血盛衰,所以察看氣血的循環可以掌握心臟是否出狀況。我們可以從這些地方觀察:1.眼晴的眼白眼睛若是無神、乾澀、甚至眼袋很大,都是氣血不足的徵兆,有句俗話說「人老珠黃」,就是氣血衰竭所造成。2.看耳朵若是耳垂有摺痕,代表心臟或血管可能有阻塞、彈性不好的問題,病理狀況越明顯,刻痕就會越深。以中醫的角度來說,耳垂摺痕是出現心氣阻滯或氣滯血瘀的現象,所以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3.看手指甲的月牙如果一個人手指甲上沒有月牙,或只有大拇指有月牙,顯示體內寒氣重、循環差、氣血不足;如果一個人手指甲上月牙過多、過大,則容易患甲亢、高血壓等病。若再加上指甲上的豎紋,說明身體氣血兩虧,透支了,是提前衰老的象徵。除了上述看眼白、耳朵和手指的月牙之外,中醫也會從面色分辨心血管疾病的狀態。不同疾病會呈現不同面色,「有諸內必形於諸外」。陳壽所寫《三國志.關羽傳》裡,寫著關羽紅臉綠帽,一身青衣,而戲曲舞台上,為了展現人物形象,則以不同顏色的臉譜,來展現不同人物性格。像關羽是紅臉,表示熱情忠誠,忠肝義膽,義薄雲天;而曹操是白臉,表示冷淡與奸詐。但在中醫上,關羽若真到了「面如重棗」的地步,恐怕是很嚴重的高血壓。中醫望診中面色一項,主要會先分辨青、赤、黃、白、黑。不同的疾病狀態下,會呈現不同面色。像關羽是出了名的火暴脾氣,又經常通宵讀《春秋》,是個夜貓子,飲食多大魚大肉,經常喝酒。這樣的生活形態,中醫推論關羽應該有嚴重的高血壓。中醫強調「有諸內必形於諸外」,內在的疾病多有外在表現,透過望診的及時診治,可防患於未然。高血壓的人,大多會臉紅;心臟瓣膜病中的二尖瓣脫垂者的臉,則像塗了腮紅一樣「面紅如妝」;嚴重心臟疾病患者,出現則是高熱昏迷,汗出如油,皮膚灼熱,面色發紅。我們的身體狀態,都會反映於外在。我也長期從病患身上得到驗證,有些病患一進診間,我簡單地看一下臉和手,就說中了這個人的生活狀況。有時候說得太準了,還把病患嚇到直問「吳醫師,妳會通靈喔,要不然我什麼都沒說,妳卻知道我做了什麼事。」補血益氣.紅豆紅棗湯材料:紅豆30克、紅棗5顆、紅皮花生30克、冰糖少許作法:1. 先將食材清洗乾淨後,泡水2小時。2. 所有食材入鍋,加足量清水,慢火熬煮或使用電鍋煮到軟爛即可。3. 完成後放入冰糖。功效:這道湯主要是取紅豆、紅棗的益氣補血之效,紅豆能補心血、清心火,改善心臟活性。尤其立夏之後,氣溫漸升、水氣增加,食用紅豆能排濕,補益心脾。紅棗則能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改善失眠,助養心神。冰糖份量可依個人口味斟酌。 年長者適用.補氣養心茶材料:太子參5錢、蓮子(可含蓮心)5錢、丹參3錢、淮山5錢、薑3~5片、紅棗6枚作法:將太子參、淮山、蓮子、丹參、薑、紅棗放入鍋或養生壺,加入約2000毫升沸水沖泡,或煎煮30分鐘後,當茶溫熱飲用。功效:補氣養心茶適合一般人飲用,尤其年長者容易覺得累,走路沒力氣、元氣也不夠,通常屬於虛不受補體質,此茶飲可以補氣。太子參可潤肺滋陰,蓮子可安神、養心,體內有虛火者,蓮子心不要挖掉,丹參可通血、活血,淮山加上薑、紅棗,可以平衡寒氣。
-
2022-08-04 焦點.健康知識+
咬合不正又容易噎死?為何人類成為最不會呼吸的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長出用來暖化和淨化空氣的鼻子、引導空氣進入肺臟的咽喉,還有能將大氣中的氧氣分離並送進血液的氣囊。萬古時代附著在泥濘岩石上的好氧細胞,如今成為哺乳動物體內的組織。這些細胞從血液中吸收氧氣,排出的二氧化碳從血管通過肺臟再回到大氣裡。這就是呼吸的過程。有意識或無意識、或快或慢,甚至不呼吸,種種高效呼吸的能力使我們的哺乳動物祖先得以捕捉獵物、逃避獵捕,以及適應不同的環境。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但一百五十萬年前,我們的呼吸管道開始改變和分裂。更後來,這種轉變影響了地球上每個人的呼吸方式。這種斷裂我從小就不陌生,你可能也是,舉凡鼻塞、打呼、哮鳴、氣喘、過敏等等,都是它引起的後遺症。我一直以為那很正常,幾乎每個我認識的人都有其中一、兩樣毛病。後來我才發現,這些毛病會出現並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原因。在人類常見的普遍特質之中就能找到答案。史丹佛實驗前的幾個月,我飛去費城拜訪瑪麗安娜.伊凡斯(Marianna Evans)醫生。她是牙醫師,也是牙科研究員,近幾年致力於研究古今人類頭骨的口腔。我們站在賓州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博物館的地下室,四周圍繞著幾百個頭骨標本。每個都以字母和數字標示並印上所屬的「種族」,例如貝都因人、哥普特人、埃及阿拉伯人、非洲出生的黑人。此外還有巴西的妓女、阿拉伯的奴隸和波斯的囚犯。伊凡斯告訴我,最有名的標本是一名愛爾蘭囚犯,他在一八二四年因為殺害並吃掉其他囚犯而被吊死。這些頭骨從兩百年到幾千年歷史都有。這是「莫頓收藏」的一部分。此名來自有種族主義色彩的科學家薩謬爾.莫頓(Samuel Morton),他從一八三○年代開始收藏人骨,企圖證明高加索人種的優越性,但終究失敗。儘管如此,莫頓耗費多年收藏的頭骨還是有唯一一項正面的貢獻:後人得以窺見過去人類的長相和呼吸方式。莫頓聲稱他在這些骨頭中發現低等種族和遺傳「退化」之處,伊凡斯卻發現了近乎完美的結構。為了證明她的論點,她走去一個玻璃櫃,拿出標示著「Parsee」(波斯人)的頭骨。她用喀什米爾毛衣的袖子搽了搽上面的灰塵,再用修剪整齊的指甲掠過它的顎骨和臉。「這是現代人的兩倍大。」她用短促的烏克蘭腔說,手指著後鼻孔,即連接鼻竇和喉嚨後方的兩個孔。她把頭骨轉向我們,彷彿瞪著我們看。「又寬又明顯。」她認同地說。伊凡斯和她的同事、芝加哥的兒童牙醫師波伊德(Kevin Boyd)醫師,花了四年為莫頓收藏中的一百多個頭骨照X光,測量這些頭骨從耳尖到鼻子、從額頭到下巴的角度。這兩種分別名為「法蘭克福平面」(Frankfort plane)和「N垂直線」(N-perpendicular)的測量法,可看出每個頭骨是否左右對稱,以及嘴巴跟臉、鼻子跟顎骨的比例是否正確,在某個程度上,也能看出這些頭骨的主人呼吸是否順暢。遠古的頭骨跟這個波斯頭骨一模一樣,都有往前發展的寬大顎骨、寬闊的鼻竇及寬大的嘴巴。奇怪的是,遠古人類不用牙線、不刷牙、不看牙醫,牙齒卻都長得很整齊。因為臉往前長,嘴又大,所以氣道也比較寬。這些人很可能從沒打呼過,也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鼻竇炎或其他現代人常有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沒有是因為不能。他們的嘴太大,氣道太寬,不會產生阻塞的問題,呼吸毫不費力。遠古人類的臉幾乎都有著「往前長」的結構,不只是莫頓收藏的頭骨,世界各地的人類皆然。打從三十萬年前智人(Homo sapiens)在地球上出現就是如此,直到幾百年前仍是。接著,伊凡斯和波伊德把患者和其他人的頭顱跟古代人類的頭骨相比較。現代人的頭都往反方向長,意思是法蘭克福平面和N垂直線倒過來:下巴縮到額頭後面,顎骨往下,鼻竇縮小。現代人的頭骨多少都有些齒列不正。地球上有五千四百種哺乳動物,人類是唯一常見顎骨錯位、咬合過度、咬合不足和牙齒參差不齊的哺乳動物,這在過去稱為「咬合不正」。 對伊凡斯來說,這指向一個根本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演化到害自己生病?」她把波斯頭骨放回櫃子,拿出另一個標示「Saccard」的頭骨。它的完美臉形是其他頭骨的翻版。「這是我們努力要解開的疑問。」她說。 伊凡斯告訴我,演化不一定代表進步,而是改變。而生命可能變得更好或更差。現今,人體變化的方式已經跟「適者生存」無關,相反地,我們繼承並延續了有害健康的特點。這個名為「演化失調」(dysevolution)的概念,由哈佛的生物學家李伯曼(Daniel Lieberman)提出, 解釋我們為什麼會背痠、腳痛、骨骼愈來愈脆弱。此外,演化失調也能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呼吸會如此不順暢。 伊凡斯告訴我,要瞭解這一切是如何以及為什麼發生,我們得回到過去。非常遙遠的過去。回到智人還不是智人的時候。 多麼奇怪的動物啊。站在草原上的高大草叢裡,手臂瘦長,手肘突出,狀似毛皮面罩的額頭下,一雙眼睛望著廣闊的荒野。微風吹動草叢時,他們臉上跟水果軟糖一樣大的鼻孔,在無下顎的嘴巴上方上下收縮,辨識微風捎來的各種氣味。 時間是一百七十萬年前,人類最早的祖先「巧人」在非洲東岸遊蕩。很早以前我們就離開樹上,學會用腿行走並訓練自己使用小指,使小指放下來、可碰到同一隻手的拇指。這麼一來我們就能抓住東西,把植物根莖從土裡拔出來,並用尖利的石頭製作打獵工具,用來切下羚羊的舌頭或剝下骨頭上的肉。 吃生肉費時又費力。於是我們收集許多石頭,把獵物放在岩石上敲打。將食物軟化之後,省下許多消化和咀嚼的力氣,尤其是肉類,也因此為身體節省了能量。人類利用這些多餘的能量來擴大腦容量。 將食物烤熟甚至更便利。八十萬年前左右,我們開始用火處理食物,釋放出食物中的大量卡路里。人類的大腸本來是用來分解粗糙、多纖維的蔬果,因為飲食改變而大幅縮水,光是這個改變就省下更多能量。更近一點的人類祖先「直立人」因此得以進一步擴大腦容量,比巧人大了五〇%,十分驚人。 我們開始長得愈來愈不像猩猩,愈來愈像人類。如果一個直立人打扮得西裝筆挺站在地鐵裡,大概也不會引來旁人側目。 這些遠古祖先跟我們基因相似,甚至可能生下我們的小孩。然而,搗碎和烹煮食物的創舉也帶來負面的後果。快速增長的大腦需要空間擴展,於是往我們的臉部正面發展,也就是鼻竇、口腔和呼吸道的所在處。久而久之,臉部中央的肌肉變鬆,顎骨變弱、變薄。臉整個縮短,嘴巴變小,一塊突起的骨頭取代了我們祖先扁塌的口鼻。這個新五官為人類獨有,把我們跟其他靈長類區隔開來,也就是突出的鼻子。 問題是,這個較小、垂直發展的鼻子用來過濾空氣的效率較低,也會使我們接觸到更多透過空氣傳播的病原和細菌。鼻竇和口腔變小,也縮減了喉嚨的空間。我們愈常烹調食物,吃愈多柔軟且富含卡路里的食物,腦容量就變得愈大,呼吸道變得更緊。 大約三十萬年前,智人首次在非洲大草原上出現。除了智人,還有其他人種。例如: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是在現今歐洲搭建藏身處、捕獵大型動物的強健人種;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則是鼻子大,四肢粗短,會做衣服,擅長在寒冷氣候下存活;納萊迪人(Homo naledi)長得像人類祖先,腦袋小,臀部大, 手臂瘦長,身材粗短。 想像那會是何等畫面:形形色色的人種晚上聚集在熊熊營火周圍,宛如星際大戰的遠古人類酒吧,啜著棕櫚葉裝盛的河水,幫彼此抓毛髮中的小蟲,比較彼此額頭的弧度,然後躲到大石頭後面,在星光下跨種交配。 之後這些人種就消失了。大鼻子尼安德塔人、手腳瘦長的納萊迪人和脖子粗厚的海德堡人,全都因為疾病、天氣、彼此、動物、懶惰或其他因素而滅亡。源遠流長的人類家譜只剩一種存活下來,那就是我們。 在寒冷的氣候下,我們的鼻子會長得愈來愈窄而長,以便快速暖化空氣再送進肺裡;皮膚也會變得比較白皙,才能吸收更多陽光製造維他命。在陽光充足的溫暖環境裡,我們的鼻子會長得較寬較扁,這樣能有效吸進溫暖潮濕的空氣;皮膚則比較黑,避免被陽光曬傷。此外,我們的喉頭會下降到喉嚨以適應另一種改變:聲音溝通。 喉頭就像一個閥,能把食物送進胃裡,同時避免我們將食物或其他東西吸入呼吸道。每種動物及所有人種都演化出較高的喉頭,位置靠近喉嚨的頂端。這是合理的發展,因為高喉頭運作起來最有效率,只要有東西卡在氣道裡,能夠很快將之排除。 人類發展出說話能力後,喉頭逐漸往下移,嘴巴後方讓出空間,以便做出更多聲音和音量的變化。小嘴唇較容易操控,人的嘴唇愈變愈薄,不如過去飽滿。更靈活有彈性的舌頭有利於控制聲音的差異與結構,於是舌頭更往喉嚨裡縮並把下顎往前推。但喉頭變低削弱了它原來的功能。因為位置變低,嘴巴後方空出位置,使得早期人類很容易嗆到。只要吞下太大塊的食物就可能嗆到,小塊食物如果吞太快或稍不注意也會嗆到。智人成為輕易就可能噎死的唯一一種動物,也是唯一的人種。令人傷心且匪夷所思的是,懂得用火及烹煮食物、腦容量變大、可用多種聲音溝通等改變,讓人類祖先比其他動物更聰明、更靈活、活得更久,卻也阻塞了我們的嘴巴和喉嚨,害我們更難呼吸。更久之後,這個改變還會使我們睡覺時容易被自己嗆到,也就是打呼。這些變化對早期人類自然毫無影響。有幾萬年的時間,我們的祖先用突飛猛進的頭部來呼吸都毫無窒礙。有了鼻子、聲音和特大號腦袋,人類得以稱霸世界。※ 本文摘自《3.3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3.3秒的呼吸奧祕:失傳吐納技法與最新科學研究的絕妙旅程》作者:詹姆斯.奈斯特 譯者:謝佩妏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21/08/28
-
2022-07-3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感覺有病,事情可能大條了!做好定期身體檢查,才能永保彩色人生
疫情期間,某人買春,完事。對方說:「我知道你是什麼職業了!」「什麼職業?」「醫師。」「你事前洗手,事後也洗手。」「而且我還知道你是麻醉科醫師!」「怎麼知道?」「你進來的時候我沒感覺,出去的時候我也沒感覺。」人體除了指甲及毛髮之外,全身都布滿了神經,因此跌倒摔傷了,蚊子叮了,喉嚨發炎了,人都會有感覺。但這些神經系統還不夠完美,例如明明感染了新冠肺炎,快篩或PCR也陽性,人還是沒感覺,醫學上稱為無症狀的感染者。通常無症狀代表感染較輕微,因為一旦感染厲害,很可能發燒持續不退,可能喉痛難忍,可能呼吸困難,尤其在老人家或免疫不全的病人。也因為人體的警報系統不全,因此,有些病出現了症狀,常常事情大條了,例如平常不知保養心臟,等到心臟血管都不通了,胸悶厲害送醫,才知心肌梗塞了。或有了糖尿病,不知好好控制,人也沒有什麼異樣,等到疲倦、喘,才知道腎功能壞了,尿毒症了,要洗腎了。尤其號稱為「國病」的肝病,因為肝臟內部沒有感覺神經,因此感染了B、C肝,通常都沒感覺,有感覺大都是已猛爆性肝炎或肝硬化厲害,或肝癌末期了。因此,了解相關醫學常識,慎思明斷,並做好定期身體檢查,才能明哲保身,永保彩色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7-18 醫療.泌尿腎臟
皮膚搔癢,竟是腎臟出問題!腎臟病反應在皮膚的11種徵兆
腎臟疾病為國內常見的慢性病,不當用藥習慣可是會造成腎臟受損。臨床上建議出現泡泡尿、水腫、三高、貧血、容易疲倦等五症狀就建議做相關檢查,以免延誤!當患有腎臟疾病,早期不會在皮膚上造成影響,但隨著疾病進展,漸漸會觀察到一些皮膚的症狀,影響皮膚的11種方式:1、 皮膚變得極度乾燥:乾燥的皮膚,會變得粗糙、感覺很緊繃、容易裂開、出現像魚一樣鱗片。患有末期腎病的人皮膚有極度乾燥情形很常見,需透析或腎移植進行後續治療。2、皮膚發癢:皮膚搔癢是腎臟病常見症狀。搔癢的頻率甚至會影響到生活日常。有些人只在一個區域發癢,也可能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3、抓傷或抓痕:當經常抓癢時,會影響皮膚表皮。出現像是生的、流血的皮膚或瘡、皮膚變得厚(慢性單純苔蘚)、堅硬腫塊出現劇癢(結節性癢疹)。如果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緩解搔癢,需要去看皮膚科。患有末期腎病的人可從UVB光療得到緩解。4、膚色改變:當腎臟不正常運作時,毒素會在體內積聚。一定程度的毒素堆積會導致皮膚顏色變化。可能出現:蒼白沒有血色、成冷色系(灰色)、足部皮膚變黑、黃色、厚實的皮膚,有凹凸和深紋、像白頭粉刺的囊腫。5、指甲變化:腎臟疾病會影響指甲、腳趾甲或兩者的外觀。有晚期腎病的人可能會出現:一個或多個指甲上部為白色,下方為正常至紅棕色、沒有血色的指甲、指甲出現橫紋(Muehrcke 指甲)。6、腫脹:正常腎臟會清除體內多餘的液體和鹽分。當患腎臟疾病時,就會影響其作用,如此體液和鹽分就會積聚體內。容易腫脹部位包括:腿、腳踝、手、臉。7、皮疹:當腎臟無法清除體內廢物時,就會出現皮疹,尤其是患有末期腎病。8、水泡:患有末期腎病的人會出現水泡,水泡會在這些部位形成:手、臉、腳。9、肚子裡有腫塊:可能是腎癌的徵狀。早期階段,腎癌少有臨床症狀。隨著癌症進展,會導致這些部位出現腫塊:腹部、下背部。10、皮膚緊繃,不能捏: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副作用,當進行核磁共振或其他需要顯影劑的測試會發生這種副作用。钆是一種顯影劑,會影響腎臟,可能出現症狀包括:皮膚腫脹和緊繃、膝蓋關節活動受限制。11、皮膚下鈣沉積:腎臟體內工作,包括平衡血液中的礦物質,例如鈉和磷酸鹽。當腎臟不能保持平衡時,有些人的皮膚會出現鈣沉積。鈣沉積物通常在關節周圍形成但是不痛。但是,發生在指尖內時,則會引發巨大痛感。【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排名第一過敏原:塵蟎!醫師提點塵蟎6注意事項麥粒腫(針眼)與霰粒腫傻傻分不清?麥粒腫、霰粒腫病因、區別、臨床症狀、治療方式 肌肉酸痛、受傷疼痛傻傻分不清?如何緩解肌肉酸痛、怎麼鍛鍊身體?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7-02 寵物.照顧指南
貓咪動不動就咬人怎麼辦?貓行為諮商師:4招方法有效改善貓咪愛咬人行為
動不動就咬人的栗醬我剛認識阿寧時,就已經深深感受到她的挫折。阿寧原本只養一隻貓栗醬。剛領養栗醬時,她還是隻小貓。身為全職家庭主婦,阿寧每天都必須跟栗醬長時間相處,她很用心想照顧栗醬,可是栗醬一點都不領情,栗醬不撒嬌、也很少主動靠近她,甚至常常無故咬她!阿寧在跟我敘述栗醬的問題行為時,傳來好幾張照片,她的手腳傷痕累累,還附上一段影片:栗醬就像李小龍一樣飛撲到她身上,狠狠啃咬她的腿!但阿寧在影片中一直安靜地默默承受,她說她看過網路上的資料、也諮詢過其他行為專家,大家都建議:被貓咬要忍住不能大叫,也不能有其他反應,免得貓咪食髓知味!阿寧說,她真的很努力忍耐,可是栗醬完全沒有收斂,反而越咬越起勁,她和栗醬的感情因為這件事越來越差。當時,阿寧還找了其他諮詢師想訓練栗醬多與人親近,但阿寧發現栗醬在練習時反應很冷淡,甚至會躲避練習,不練習時又會變本加厲地追咬阿寧。阿寧把練習影片傳給我,我可以看出影片中栗醬跟阿寧互動時,人貓都明顯非常挫折。阿寧很想知道她還能怎麼做。貓為什麼會咬人?如果你跟阿寧一樣養過小貓,可能會發現幾乎所有小貓都會咬人。有些爸媽會以為小貓長大後自然就不會咬人,或情況會緩解,但很多人等到貓都已經進入老年,還是常常被貓咬。有些人以為貓咬人就是要教,所以上網找到很多「訓練教學」:關籠、打貓、罵貓、噴水、壓貓舌頭、咬回去,最後發現這些方法不只沒用,還會讓貓學會在人不注意時偷襲,甚至咬得更兇,或者,貓會變得害怕或討厭爸媽,越來越無法親近人類。【延伸閱讀:貓咪亂尿尿怎麼辦?別再說是在報復主人了!貓行為諮商師:貓亂尿原因、解決方法指南一次看】其實貓會咬人是有原因的!注意一件事就能有效預防貓咪在成長過程中,通常會在3~4週左右開始離乳,7~9週完全離乳,不過貓咪跟人類一樣,有些小孩雖然會吃副食品,還是需要在睡前喝奶,或靠吸奶嘴得到安全感,幼貓也是。出生不到3週就離開媽媽和群體的幼貓,通常會出現明顯的壓力反應,但10~12週才離開群體的幼貓,行為則會相對穩定很多。可是,很多浪貓從小就失去媽媽,或在救援期間被迫提早離乳;有些貓舍在照護幼貓時也會提早離乳方便販售,這些狀況都可能導致貓咪衍生行為問題。行為學發現離乳不完全的貓咪,長大後非常容易異食或咬人,而在這些貓之中,又以沒有跟同伴一起長大的單貓,咬人情況最為嚴重。而且,一旦貓出現愛咬人的行為,人類就很難用訓練或管教的方式幫助他們改掉習慣。此外,在群體中長大的小貓,通常會跟兄弟姐妹、媽媽或其他成貓互相追趕跑跳,這樣的模擬狩獵行為就是社會化,大概會持續到12週左右,幼貓會在這時學習不咬人。如果少了這段過程,小貓不僅會咬人,長大後也比較容易害怕或攻擊同類,並出現多貓打架、多貓相處的問題,很難跟其他貓咪和平共處。此外,如果小貓太早離開群體,也會衍伸出其他貓行為問題,包括容易害怕新事物、分離焦慮、過動、強迫症以及攻擊行為等。如果想預防貓咪愛咬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開始就一次養2隻以上的貓,兩隻小貓一起養、小貓和媽媽一起養,或小貓和其他社會化完全的成貓一起養,甚至可以選擇9週後才離乳的幼貓更好。只要讓貓咪擁有完整的童年,並跟同儕、兄弟姐妹或其他成貓有健康足夠的互動,就能預防貓咪愛咬人。栗醬正是單獨長大、沒有社會化的貓。而沒有社會化的貓咪,終其一生都會習慣用咬人的方式,向人類表達各種情緒。壞蛋的絕望反撲™(Extinction Burst)你可能會想問:那阿寧原本得到的資訊是對的嗎?如果在貓咬人時忍住不要有反應,真的有用嗎?行為學家幫你研究過了!如果貓咪常常追撲咬人,通常是在人貓互動過程中有某些挫折想要表達。如果你忽視貓,這個行為會升級!行為學家把這樣的升級反應稱為「削弱爆發(Extinction Burst)」,用我的貼心翻譯來解釋,其實就是「壞蛋的絕望反撲™」。貓透過咬人「與人溝通」時,如果發現沒有得到回應,會慢慢增加強度,直到爸媽無法忍受舉手投降。隨後,貓會把他得逞的強度存檔,下次當你再漠視他,他會記得堅持到那個過程,就像一個小孩發現在百貨公司躺著哭鬧才能買到玩具,以後每次想買玩具,他就會僵持到躺著哭鬧為止。相反的,如果你可以持續忍耐,熬過貓咪所有「壞蛋的絕望反撲™」,一次、兩次、三次後,這些行為就會慢慢消失。所以,如果你希望貓咪永遠不咬人,堅持到底是有用的!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懂了吧?栗醬會變本加厲咬阿寧,正是「壞蛋的絕望反撲™」!只是貓的指甲尖、牙齒利,又是數一數二的兇猛獵人,在這麼猛烈的攻擊下,根本沒有人可以一直忍受且沒有反應,阿寧也不例外。雖然大部分被栗醬咬時阿寧都有忍住,但回想起來,確實有幾次被突襲時嚇到彈起來,或不小心有反應,也難怪她一直沒辦法完全改正栗醬的壞習慣。改善貓咪咬人更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跟阿寧一樣,千萬不要絕望。面對栗醬這樣的貓,阿寧雖然無法忍痛讓她永遠不再咬人,但只要透過幾個方法,還是可以大幅降低栗醬咬人的頻率和強度:1.培養觀察力如果你常在抱貓或摸貓時被咬,你得更注意貓咪的肢體語言,貓是很注重隱私和主權的動物,在跟貓互動時,如果希望維持良好的人貓關係,最好尊重他們的空間和意願。貓咪撒嬌時可能只想被摸特定幾個部位,這些部位通常是:頭部、臉部、頸部;貓討厭被摸的部位則常是:屁股、手腳、肚子,而且貓喜歡短時間、高質感的互動,如果你摸錯地方或摸太久,他可能會先不耐煩地甩尾巴或壓耳朵,如果你還不停手,他就會咬人警告。2.轉移攻擊假如貓把你的手當獵物攻擊或抱著踢咬,你可以隨身攜帶玩具、小抱枕或貓草踢踢包,在被咬時馬上把手抽回,改用玩具跟他互動,或塞抱枕、踢踢包到他懷裡,讓他轉移攻擊物品。每次被咬都這樣練習,漸漸地,貓咪就能學會捕捉「正確的獵物」。平時,爸媽也要每天跟貓玩互動遊戲、模擬狩獵,貓是獵人,每天都需要適當發揮精力,才不會因為過度無聊,把爸媽的手腳當獵物。3.增進感情在互動遊戲、模擬狩獵的過程當中,盡量保持人貓都開心,貓會感受到你的用心陪伴,你也能好好享受貓咪可愛狩獵的樣子,人貓感情增進後,如果貓咪真的想用咬人的方式表達負面情緒,強度也會降低許多,他們也會捨不得用力咬自己喜歡的爸媽呀!4.探究原因如果想根除貓咪咬人的習慣,最重要的還是要探究他們咬人的原因。你可以檢視人貓互動、生活環境和飲食等條件,是否有貓咪不滿意的地方。只要找到原因後好好調整,即使是社會化不足的貓咪,也會停止無故咬人。我在深入瞭解阿寧和栗醬的生活後發現,栗醬曾在一次健檢時被醫生下令過胖、必須減重,於是阿寧就很認真幫她節食,造成栗醬每天肚子都好餓,此外,栗醬也常跟阿寧討食被拒絕,越餓就越容易生氣,在我提點後,阿寧才注意到原來栗醬這麼不開心,於是我們決定改用比較溫和的方式替栗醬減重(下個章節就會跟你分享這些方法)。5個月後,雖然栗醬還沒達到標準體重,但她跟媽媽的感情大進化,不只再也不撲咬阿寧,還會主動撒嬌。平時,即使阿寧摸摸、吸貓,都不再被咬。後來,阿寧常常傳她跟栗醬靠很近自拍的照片給我,人貓看起來都好開心。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養出零壓力貓咪:臺灣首位零恐懼訓練貓咪行為諮商師,教你輕鬆養貓不崩潰!》
-
2022-06-24 醫療.皮膚
凡士林用途超多,但真的萬用嗎?痘痘肌、粉刺肌原來不能誤用!
每個家庭幾乎都會備罐凡士林!尤其是家中有寶寶,更會使用凡士林來幫寶貝維持肌膚狀況。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一旦有沒有好好的保養,肌膚就會留下痕跡。不過一定要使用價格不斐的保養品才可以嗎?美國皮膚病學會表示,不妨使用物廉價美的凡士林,對於肌膚也相當有幫助喔!凡士林的主成分是石蠟,屬化學上相當安定的物質,因與水不互溶,所以保養及化粧品中,做為油性鎖水保濕劑,因其特性幾乎不會和其他物質產生化學變化,也幾乎不會氧化和變質,塗於皮膚表面可有效阻擋水分蒸發,是最常見的保濕成分。凡士林使用5時機皮膚科醫師建議於乾燥肌膚、出現傷口、防止皮膚過度摩擦、尿布疹、指甲等5種情況下,使用凡士林來保護肌膚!1、緩解乾燥肌膚:包括嘴唇和眼瞼。乾燥皮膚會有剝落、發癢、裂開甚至流血等情形。軟膏比乳液更有效且刺激性較小,將凡士林塗抹在乾燥皮膚上,像是嘴唇和眼瞼。眼瞼上的皮膚是全身最薄的皮膚,很容易受到刺激。如果眼瞼變得乾燥和脫皮,可以塗抹少量凡士林以保濕和防護。建議皮膚濕的狀態下塗抹凡士林,效果會更好。2、幫助傷口癒合:對於割傷、擦傷等輕微傷口,使用凡士林可以保持傷口濕潤。有助於防止傷口變乾並結痂,結痂通常需要花較多時間口才能癒合。凡士林除了維持傷口濕潤,也有助於防止疤痕變大、太深或傷口發癢。每天做好傷口清潔,就不用特別使用抗菌藥膏。3、防止摩擦:當身體過度摩擦會產生疼痛感,為了防止摩擦可能導致長水泡,可以塗抹凡士林在容易產生摩擦的部位,例如腳或大腿。4、治療尿布疹:預防尿布疹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寶寶的皮膚盡可能保持乾燥和清潔。但是,如果寶寶出現皮疹,可以在每次更換尿佈時塗抹凡士林。如果照顧得當,寶寶皮疹會在三到四天內消失。如果皮疹過了一段時間還沒有消失,記得帶寶寶就診確認問題,以免造成寶寶不舒服。5、指甲補水:如果有美甲習慣,可在指甲油和指甲油間塗上凡士林。可以防止指甲碎裂。建議指甲濕的狀態下塗抹凡士林,效果會更好。雖然凡士林有很多好處,但也不是萬能用於所有方面。如果臉上容易長粉刺,就不要將凡士林塗抹在臉上,因為可能會導致長痘痘。【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為新冠肺炎後遺症?!兒童出現六症狀立即送醫夏季瓜果之王非西瓜莫屬!中醫籲3種人、1時間點少吃,否則易消化不良銀屑病關節炎/牛皮癬是屬於關節炎一種?13招緩解牛皮癬不適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6-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血管受損!確診童指甲全變白 醫:數月後可自癒
台中一名六歲男童確診新冠肺炎後,手腳指甲竟全都變白;醫師診治發現,是病毒感染後血管受傷引起的現象,不會影響手腳功能和生命危險,大約二到三個月後會自行恢復,已請家長不用太擔心。這名個案是上周台中童綜合醫院所收治,確診兩天後退燒,但手、腳指甲廿個甲床全都變白色,宛如塗上一層白色指甲油,又像嚴重貧血,但男童活動力好、沒有任何症狀或身體不適,手指功能也未受影響,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首次遇到此狀況,請家長拍照片讓她請教國內感染科專家,發現也有醫師碰到類似案例,只是大多二到六周才出現指甲反白情形。高佳慧說,這是病毒感染後血管受傷和感染過程造成的小血栓,導致指甲血液循環變差而成白色,約二到三個月後會自行恢復;她搜尋國內外相關報導,發現新冠肺炎至今,國外曾有指甲出現白色條紋等症狀,但尚未發現指甲全部白的案例,將持續追蹤該男童狀況,做為未來兒童染疫後副作用治療參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該院門診也曾碰過五位二到六歲類似個案,患者手腳指甲都是一夕變白,只要患者沒出現貧血或持續高燒不退等症狀,隨著免疫反應逐漸降低,顏色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男童染疫後手腳指甲全變白家長嚇壞 醫師:長新冠症狀
一名男童因新冠肺炎確診後,家長上周發現男童手腳指甲全都變白,驚嚇以視訊門診求助醫師,童綜合醫院醫師診治發現,是新冠病毒入侵血管造成長新冠症狀。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表示,她上周診治一名確診6歲男童,確診後兩天退燒,手腳指甲卻一夕變白,她說這是自己首次看到的長新冠症狀。高佳慧說,她遇到此首例後,請家長拍攝照片,她再請教國內其他感染科專家,發現也有醫師碰到類似案例,幼童大約2周以上才會出現指甲反白情形。視訊問診持續追蹤至今,男童無身體不適,活動力正常,手指功能也未受影響,高佳慧說,其他醫院也有碰到類似個案,確診童都在2到3個月後指甲顏色逐漸恢復正常顏色,家屬獲知後已稍放心。高佳慧表示,她診治男童後,搜尋國內外相關「長新冠」副作用報導,發現新冠肺炎至今,國外曾報導有患者新冠肺炎感染後因為病毒侵犯血管,讓血管受損,導致指甲出現變化,包括出現白色條紋等指甲症狀。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近日越來越多民眾確診新冠肺炎,不少康復後民眾出現咳嗽、疲倦、微喘、嗅覺異常、記憶力變差等後遺症。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益豪提醒,研究指出咳嗽需要2至3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康復,並提供三點「缺氧」警訊,若發生則須儘快就醫。感染新冠後遺症包含:疲倦感、咳嗽、胸悶、記憶力變差等近日許多新冠康復後的病患都會前往他的診所求助包含,「醫師求救,我感染之後常常覺得很疲倦」、「請問感染之後,是不是會變笨?會笨多久」、「感染之後常常胸悶」、「感染後時常覺得專注力無法集中」、「我常常咳嗽很難受」等,張益豪表示,上述都是很常見的感染後後遺症。張益豪指出,隨著越來越多民眾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後已開始有持續的咳嗽、嗅覺喪失、胸悶、微微的喘、甚至有不少民眾出現專注力與記憶力變差的狀況 。久咳恐影響健康、社會觀感! 應積極處理「久咳部分要積極處理!」張益豪強調,以健康問題的角度,很多民眾久咳甚至夜咳,大大影響到睡眠,進一步的就會影響到睡眠品質就會造成免疫力受影響,久咳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粘膜破皮而咳出血絲血痰,也容易因為傷口而造成二次感染或發炎;再者是「社會觀感問題」,咳嗽會造成身旁的親友感到恐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感受。「缺氧」3點警訊 判讀是否該就醫張益豪指出,據刊登在《Uptodate》醫學研究指出,疲倦需要3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咳嗽需要2至3個月或更長時間;嗅覺異常大約維持一個月,很少需要更長的時間;記憶力變差則需要會維持數週至數個月才能康復。至於圖片中的喘,張益豪強調,這裡指的是微微的喘、悶,而不是呼吸急促或缺氧,民眾可以透過以下方法判斷自己是否該就醫: 透過血氧機測量血氧,如低於95以下,建議盡快就醫。(排除是否機器故障,自己量起來很低時,建議測量家人一下,避免是機器問題。) 嘴唇發黑發紫發白、或指甲發青 講話上氣不接下氣,無法一口氣講完完整句子,下方請練習一口氣講完 『今天是2022年6月14日我是某某某現在正在測試講話』,若這段話講起來跟身旁的親友落差很大,那請留意。張益豪也提供《Uptodate》醫學文章摘要給民眾參考:Recovery and long-term sequelaeThe time to recovery from COVID-19 is highly variable and depends on age and pre-existing comorbidities in addition to illness severity. Individuals with mild infection are expected to recover relatively quickly (eg, within two weeks) whereas many individuals with severe disease have a longer time to recovery (eg, two to three months).The most common persistent symptoms include fatigue, dyspnea, chest pain, cough, and cognitive deficits.Data also suggest the potential for ongoing respiratory impairment and cardiac sequelae.翻譯如下:恢復期和長期後遺症COVID-19的康復時間變化很大,除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外,還取決於年齡、原有的合併症。輕度感染的人預計會相對較快地恢復(例如,在兩周內),而許多重症患者的恢復時間則較長(例如,兩到三個月)。最常見的持續症狀包括疲勞、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和認知障礙,數據也表明有可能出現持續的呼吸系統損傷、心臟後遺症。(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長新冠嗎?  5成患者恐會出現這種病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
2022-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新冠」咳嗽咳不停 兩個簡易食譜助止咳潤肺
小愛一進診間就說:「醫師,我上個月確診,可是到目前就剩下咳嗽沒有痊癒,喉嚨搔癢,不定時想要咳嗽,只有早上起來一點點白痰,其餘也都沒有痰或喉嚨痛,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我舒緩?」不管是長新冠還是感染當下,很多人最難受的症狀就是咳嗽了!《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提到:「民病溫疫早發,咽嗌乃乾,四肢滿,肢節皆痛。」描述的其實跟新冠肺炎的病程很接近,從我們的咽喉入侵,出現呼吸道症狀,咽癢咳嗽喉痛有痰,進而全身四肢緊繃痠痛感。而康復後仍有慢性咳嗽,在中醫的概念裡,代表身體仍有「熱邪」未完全清除,且同時伴有氣虛陰虛症狀。若已經沒有嚴重喉嚨腫痛,我們常會使用藥物「銀翹散、桑菊飲、或沙參麥冬湯」去滋陰清熱。但如果要從平常的飲食調養來緩解咳嗽呢?千瑞醫師建議民眾可以諮詢中醫師從生活中取材,當喉嚨已經不痛且沒有痰時,例如百合、山藥、銀耳、梨子、西洋參、沙參、玉竹、麥門冬等,這些都是很棒的潤肺食材。提供兩個潤肺食譜。潤肺食譜.百合蓮子銀耳湯:將百合、蓮子、銀耳洗乾淨,放入鍋中同煮,可依個人喜好酌加紅棗、枸杞、冰糖來調味。.冰糖燉梨:將水梨或雪梨洗淨後,橫切上方頭部,放入碗中,挖空中間果核,將冰糖撒入果肉中,放入電鍋蒸煮半小時,梨子會自然出水,梨汁連同果肉一起食用。穴位按摩又或者,千瑞醫師跟大家分享兩個肺經穴位,少商穴及魚際穴。.少商穴:不少確診者會出現喉嚨痛,可按壓「少商穴」,位於大拇指外側,距離指甲角旁0.1寸處,以指甲尖掐按30秒,放鬆一下再繼續按,按壓穴位時會有微微痠脹痛,可以緩解喉嚨疼痛的症狀,或是喉嚨緊繃感。.魚際穴:咽喉搔癢或咳嗽,可以多按壓「魚際穴」。攤開手掌,掌心靠近拇指處有一塊豐隆肌肉形似魚腹,稱大魚際(肌),此處肌肉色較白,與手背肌色有差異,而拇指根部與手腕連線中點(第一掌骨中點),就是魚際穴。魚際穴為手太陰肺經的滎穴,「滎主身熱」,五行屬火,用於清肺熱、止咳喘,如果平素容易口乾舌燥民眾也可以多多按摩此穴。
-
2022-06-1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MIS-A、MIS-C是什麼?常見症狀、好發年齡 5大QA一次懂
國內疫情未平,前國健署長邱淑媞昨(15)日針對40多歲男性的死亡個案,懷疑台灣可能已經出現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引發民眾擔憂。6月初,台灣也曾傳出首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這兩者名稱相似的病症究竟代表什麼意思、又有何不同?聯合新聞網統整出5大QA,帶您進一步認識何謂MIS-A和MIS-C,以及如何判斷自身症狀。Q1:MIS-A/MIS-C是什麼?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引述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報告指出,感染新冠肺炎後少數人會併發嚴重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造成身體各器官嚴重發炎,包括心臟、肺、腎臟、大腦、皮膚、眼睛或胃腸等都可能受到影響。MIS依發病對象又可分為成人(Adults)的MIS-A,以及兒童(Children)的MIS-C,兩者都是因染疫導致的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嚴重者可能死亡,根本原因目前未有定論。Q2:MIS-A/MIS-C的好發年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依照美國CDC的統計數據表示,在221位MIS-A的個案中,平均年齡落在19-34歲,且男性佔比7成。前國健署長邱淑媞也指出,MIS-A好發於年輕男性。相對於MIS-A,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MIS-C會發生在0-19歲、感染過新冠肺炎的孩子身上,其中又以6-12歲居多。Q3:MIS-A/MIS-C的常見症狀?・MIS-A:羅一鈞說明,MIS-A從確診到發病間距為20天到36天,平均天數28天,一般發生在距離確診3週以後,有5項常見症狀,包含發燒、低血壓、心臟功能低落、喘到呼吸困難和腹瀉。邱淑援引美國CDC報告提醒,若持續發燒,且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如胃痛、紅眼睛、腹瀉、頭暈、皮膚起疹子、嘔吐等,就要懷疑得到MIS-A,一但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或是皮膚、嘴唇及指甲蒼白泛藍等任何嚴重不適,都應立即就醫。・MIS-C:吳昌騰指出,患有MIS-C的兒科病人發病時間點多為感染後的2-6週,幾乎全部患者都會出現39-39.5度的高燒,並合併有多系統的炎症,常見的症狀包含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等)、皮膚粘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手足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異常),還有可能出現神經學症狀、凝血功能異常、呼吸症狀等。另外,有超過3分之1的病童會併發休克,通常呈現暖性休克,病人這時都需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不過MIS-C跟另一種兒童心臟疾病「川崎氏症」的症狀雷同,經常造成家長混淆,因此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謝凱生提醒,家長可依據兩點不同判斷是否為MIS-C,川崎氏症好發在5歲以下兒童,MIS-C則是6-12歲,且引發MIS-C最主要的前提是孩子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Q4: MIS-A/MIS-C的死亡率?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說明,不同於一般染疫後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心臟是MIS-A較常攻擊的地方,且MIS-A對成人的致死率高達3%至7%,有5成的人會住進加護病房,危險性比Omicron高出許多。吳昌騰澤則針對MIS-C表示,這種症候群在每 10萬名名確診兒童中,發病率在 Alpha流行期間為 54.5,在 Delta流行期間為 49.2,在 Omicron流行期間為 3.8,死亡率僅為1-2%。黃瑽寧也補充說,根據研究,亞洲人、東方人發生 MIS-C 的比例大幅低於黑人、拉丁裔族群,且 Omicron 誘發 MIS-C 的比例也比Delta 少了75%。不過最關鍵的還是疫苗接種,他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兒童只要打一劑疫苗,就可以降低97%的MIS-C發生率,預防效果非常顯著。Q5:台灣出現MIS-A/MIS-C的確診個案了嗎?羅一鈞指出,目前本土病例中還沒有確診為MIS-A的臨床診斷通報,不過日前有2名40多歲男性,本身無慢性病卻在染疫解除隔離後死亡,令外界擔憂可能是MIS-A個案。羅一鈞對此回應,雖然個案年齡在40歲以上,但發病到死亡間隔不到2週,不符合MIS-A通常為3週以後發病的症狀,因此為MIS-A機率不高。而在兒少重症的MIS-C方面則陸續新增個案,截至11日為止累計8例,昨(15)又傳出一名13歲男童確診MIS-C,為全台首例「青少年」MIS-C個案,該名少年沒有慢性病史,且曾接種過兩劑BNT疫苗,目前在一般病房治療當中。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邱淑媞警告MIS-A已入台 羅一鈞:機率不高
指揮中心昨日公布最新疫情,在新增的123死亡案例中,有2例40多歲男子在居家照護解除隔離後死亡。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在臉書上稱,「你知道,有成人版的MIS-A,而且可能已經在台灣出現嗎?」對此,今日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MIS-A機率不高,國內目前也沒有通報MIS-A個案,目前還需要時間來進行研判。邱淑媞昨日在臉書上警告,MIS-A好發於年輕男性,美國疾管署也提醒大家只要病患出現持續發燒,並且在胃痛、紅眼、腹瀉、頭暈、皮膚出疹、嘔吐中有併發2項症狀,就可能是MIS-A;若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出現意識不清、醒不來或無法保持清醒、皮膚、嘴唇或指甲蒼白、泛藍,以及其他任何嚴重不適,任一項症狀都要立即緊急就醫。羅一鈞說,全球MIS-A從前年疫情流行後,大概半年左右,很多大流行過的國家有注意到比MIS-C更罕見的成人川崎氏症或MIS-A;去年9月美國有針對國際或美國的200多位成人研究,212人符合MIS-A,從19-34歲個案中平均年齡21歲,當時以19歲當切點,19歲以下算MIS-C,以上算MIS-A。MIS-A個案中平均年齡都在20出頭,並不是40、50歲。男性佔7成,從確診到MIS-A發病,平均間隔28天,範圍從20-36天都有,確診後3週以上才有機會出現MIS-A症狀,症狀有5大項,發燒96%、低血壓60%、心臟功能低下54%、呼吸困難喘52%、腹瀉52%,這些都是MIS-A統計常見症狀。台灣MIS-A個案統計.平均年齡:20出頭,男性佔7成。.出現時間:從確診到MIS-A發病,平均間隔28天,範圍從20-36天都有,確診後3週以上才有機會出現MIS-A症狀。.常見症狀:發燒96%、低血壓60%、心臟功能低下54%、呼吸困難喘52%、腹瀉52%。針對昨天公布的2例死亡男性是否屬於邱淑媞所說的MIS-A,羅一鈞評估,因屬年齡40歲以上,發病到後續死亡起算時間約2周以內,一例8天、一例14天,都還沒到3周以上時間,認為MIS-A機率不高,但可能還無法完全排除。羅一鈞表示,會再研究症狀或發病相關因素,較可做後續研判,但目前沒接到MIS-A臨床診斷,國內目前也沒有通報MIS-A個案。至於未通報數,是因為目前死亡到公布中間會有一段搜集病歷資料跟審查時間,未通報人數就是待審人數,不是黑數,個案可能都還在研判流程中。此外,指揮中心也公布目前醫療量能狀況,南部空床率29.6%較昨天上升一些,整體空床率變化不大;領藥量較昨日下降,倍拉維領用7653份、莫納皮拉韋1908份,總領用9561份。羅一鈞表示,藥物每周趨勢都差不多,因為周末效應周二數字都會比周一高,到周三就會回穩,今天狀況也是如此。
-
2022-06-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家長注意!醫:兒童染疫後謹防MIS-C、橫紋肌溶解症
國內近期有數例兒童染疫後,引發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昨出席台中防疫記者會時提醒家長,兒童確診後4到6周有可能引發MIS-C;兒童感染確診後1周有可能併發「橫紋肌溶解症」;他也呼籲家長,務必讓孩童盡快施打疫苗,以減少併發症產生。王志堯表示,MIS-C是染疫後罕見的高度炎性反應及多器官系統損傷,國外統計致死率可達1至2%,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提升治癒率。MIS-C主要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確診後6周內,以6至12歲最多。王志堯指出,孩童若有持續發燒且合併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或頭暈等任一症狀,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孩童有呼吸困難、胸部疼痛或壓迫感、異常行為或是意識混淆、嚴重腹痛、無法喚醒或保持清醒、或膚色、嘴唇、指甲呈現青白、發紫等現象等MIS-C症狀,家長務必要緊急送醫評估。王志堯說明,另一個併發症「橫紋肌溶解症」,新冠病毒會使肌肉發炎,造成四肢疼痛,感染確診後1周,患者常發生手腳疼痛,是病毒感染後的反應性發炎,可多補充水分及熱敷緩解症狀,但若孩童肌肉疼痛,尿液由類似綠茶色轉變為紅茶色、可樂色,代表肌球蛋白進入腎臟導致出血性發炎,家長務必特別留意,盡早就醫診治。
-
2022-06-1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腎友確診日記二/腹膜透析者確診,通報1922釐清3問題 教你怎拿隔離通知書、視訊看診拿莫納皮拉韋
這一波Omicron疫情來勢洶洶,每日確診破萬例已超過一個月了。腹膜透析腎友雖然不必經常出入醫院,但由於疾病影響,免疫力較低,染疫及重症風險也比較高,因此需要加強疫苗接種。但目前的疫苗對於防止Omicron感染的效果比較差,主要在降低住院重症風險,因此就算腎友疫苗打好打滿,還是有確診的可能。這一陣子,相信許多腎友也都多少有著擔心可能染疫的不安情緒,因此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特別邀請一位熱心的確診腎友分享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哦!【註】作者確診日為5/14,相關資訊以最新公佈政策為準哦!延伸閱讀:腎友確診日記/剛打完第四劑…喉嚨不適竟確診!腹膜透析腎友確診,告訴你怎麼隔離怎麼視訊拿藥--------------------------------------------腹膜透析腎友確診日記之三5/15(日)大約凌晨2:00引流不順被機器警示音叫醒,又因為前日非常早就寢,大半夜精神甚好…就順便看一下健保快易通。可能當時所在城市的檢驗量能充足,約莫12小時就看到⚠PCR檢測陽性⚠好的,感覺又更睡不著了。根據手上找到的資料,想到一些不太確定的問題,索性就拿起桌上的紙筆先條列式寫下來。心裡盤算著:不知道大半夜,1922好不好打?反正也睡不著,不如就來試試看到底有多難打。索性就一邊繼續用電腦爬文找答案,一邊電話撥1922掛在旁邊等接聽。等待時間共計15分鐘。比心理預期還快就有人接聽。釐清了幾個問題:1️⃣ 腹膜透析患者,現行防疫措施,會有強制集中檢疫的處置嗎?☎️1922答:目前若情況不危急、症狀沒有轉趨嚴重的趨勢(呼吸衰竭或衰竭、臉、指甲、耳朵及嘴唇的顏色不正常且皮膚濕冷或急性意識改變),居隔條件允許下,應該就地居家照護即可。2️⃣ 確認確診者7+7與接觸者適用3+4,個別的第0日認定。☎️1922答:以我的案例來計算:以【確診者PCR 採檢日】為起始日第0天,隔離起訖為5/15(日)-5/21(六)24:00。若是3+4對象:在沒有轉為確診的前提下,都是以【與確診者最後一次接觸】為起始日第0天起算。舉例來說,我5/13(五)從台北南下前,有跟太太一起出門,該日返家若未與同住雙親碰面,反而在5/14(六)開門與雙親接觸,則太太的居隔起迄為5/14(六)-5/16(一)、雙親的居隔起迄為5/15(日)-5/17(二)。3️⃣ 若真的有轉中重症的趨勢,要如何有效求助。☎️1922答:除了自行撥打119之外,還可以聯絡地方衛生局,協助安排後送,但後送的準則與作業細項,必須按隔離所屬地方政府的規定與安排,1922客服強調,以上回答只能以中央現行辦法做方向性的說明。重點的問題問完,還順便請教了如何用健保快易通內連結到法傳通報系統。天亮後按照自己的接觸史回報親密接觸者,當時的法傳系統,應該是自行回報的親密接觸者【身分證字號】與【最後接觸日】,作為3+4起訖時間依據,按實際情況填寫後,逐一告知通報對象他們必須配合3+4的起迄時間。✅總結起來,趕在快篩陽當天火速前往PCR,是很非常正確的決定。由於PCR結果在5/15(日)出爐,自己的7+7和太太的3+4都是,是以較早的日程起算,特別是太太3+4部分,只有隔離第3天耽誤到一個上班日,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身體症狀部分,體溫在這天已經穩定低於37度,雖然喉嚨沒有惡化到非常不適的程度,但咳嗽頻率顯著提高,過程中也都有較不易咳出的痰,以我的病程來說,上述兩項症狀最明顯且難纏。由於預先安排的視訊門診在週一下午,所以手邊剛好只有普拿疼可以針對咽喉痛控制,其他能做的就是好好吃飯休息。5/16(一)【電子隔離通知書】一早就收到【電子隔離通知書】發送系統簡訊連結,系統預設開啟密碼是確診者身分證後六碼。雖然基於個資保護聲明,頁面說明該連結3日後會失效,如果有下載或是列印需求,要在收到訊息的3日內完成,但我後來有試過,連結到六月都還沒有失效。******腹膜透析腎友確診日記之四5/16(一) 續【新冠視訊門診】這也是確診隔離後的第一個上班日,剛好就用電子隔離通知書向公司人事正式告假。接著就是腹膜透析和新冠兩個門診分別在上午與下午,一整天就在一連串安排視訊看診的準備跟聯繫,後續與醫師視訊看診,以及聯絡領藥的細節中度過。🩺新冠門診醫生最後開了三種藥給我,除了針對顯著症狀的止咳與化痰藥物外,最後一樣就是適用於透析患者的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當時抗病毒藥物確實只能在醫院領取,且因為這類型藥物都是緊急授權,所以領藥還得先簽署【病人治療同意書】,加上抗病毒藥物在【發病五日內】投藥較為有效。因此不可能等解隔離才自己去領取,剛好同住家人次日即可外出,便委由家人攜帶所需證件依領藥編號到醫院指定地點領藥。⚠️【定位飄移】相信大家都有看過類似的新聞,明明都沒有外出,卻收到離開居隔位置的警告簡訊。在傍晚第一次收到,但就跟它內文呈現一般,除了單方面的恐嚇之外,好像也不需要特別做什麼事。👮晚上就接到陌生來電,是所在隔離地分局派出所的員警,簡單說明就是國家機器透過警政系統,來看看我有沒有好好待在隔離位置。在這裡必須向基層員警致敬,由於我隔離位置在四樓,本來員警只需要我開窗戶跟他揮揮手,證明我在家就好。但無奈我房間隔著公區域的樓梯才能開窗,員警居然二話不說直接爬上四樓到我房門前確認。試想每天都幾千、幾萬個人在確診,定位亂跑的人一定也不是少數,去看確診者在不在家,還要實際面對確診者,以上絕非警察原有的工作內容,更不用說在這過程中必須承擔的高風險。但話說回來,我隔離期間也曾經有過和我家同樣路段門牌號碼的外縣市員警,打電話來確認我人在哪裡、這地址沒有四樓之類的問題。這明顯是法傳系統或是跟警政、戶政系統勾稽時,部分地址資料不完整所致。但至少向兩個打來確認所在位置的單位說明解釋後,我個隔離七天裡,還是收到超25封的警告簡訊,雖然後面也都沒有警察再來確認,但不免還是會讓人感到困擾。5/17(二)💊【莫納皮拉韋】在家人的協助下拿到前一日門診的處方藥,止咳化痰藥是針對個人症狀,重點還是在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一人份藥物直接給一整罐40顆,每一人份的療程,參考疾管署的說明,每次服用800毫克(每顆膠囊200毫克,服用4顆),每日2次、連續服用5天,期間不能自行停藥,避免病毒清除率受影響。⚠️由於國內現在常用兩款抗病毒藥物都只有緊急授權,所以醫生開藥前頗為謹慎,一方面有告知Molnupiravir臨床經驗有限,使用後還是有可能會發生先前使用時未曾通報的嚴重與非預期的不良事件外,同時也會確定患者自身的用藥意願,而不是領來放家裡當平安符的。(待續…)【延伸資訊】居家照護注意事項,參考護師公會全聯會製作的懶人包:fb.com/7730624490344198(本文內容由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粉絲專頁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2-06-09 焦點.健康知識+
蚊子喜歡咬愛吃肉的人?皮膚科醫師教如何有效止癢及防蚊
蚊子日常相當常見,雖然事小,但耳邊的嗡嗡聲、叮咬後皮膚搔癢紅腫,總是讓人心煩意亂。而不少民眾認為「蚊子喜歡找愛吃肉的人」,被叮咬時也有人認為「在包包上釘個十字可以止癢」,不過事實上好像又不是這麼一回事。究竟蚊子喜歡哪種人?被咬後又要怎麼止癢?如何防範蚊子?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一一解惑。 為什麼常被蚊子咬?被針對?蚊子喜歡愛吃肉的人? 曾奕騰醫師表示,關於蚊子叮咬的對象有不少相關研究,當中包括了人體的表面溫度、二氧化碳排放量、氣味、生物體積、活動程度等,但對於蚊子是否真的特別喜歡愛吃肉的人,這點則尚無可信的研究定論,推測為以訛傳訛。 不過許多人確實總覺得常被蚊子咬,明明在同一個空間內,就只有自己被針對。對此曾奕騰醫師表示,除了上述的因素外,也有一種可能是「感受較明顯,感覺被針對。」醫師解釋,人對蚊蟲叮咬的反應強弱因人而異,有人較強,有人較弱,蚊蟲確實可能選擇性叮咬,但更常見的情形是同個空間大家都有被咬,只是因為反應較強較明顯,所以覺得一直被咬,這和個體對蟲咬免疫反應有關。 醫師更進一步解釋,越常被同一種蚊子咬的人,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日漸習慣,被蚊蟲叮咬的感受也會越來越不明顯,反之,較少接觸的就可能相當強烈明顯。例如嬰兒被蚊子咬到,因為免疫系統尚未成熟、還沒習慣該品種的蚊子唾液,通常就會腫很大一包;隨年紀增長,就少有這種情況,或被咬時一小包。許多人在國內被蚊咬一小包,在國外或出遊被咬就一大包,這也是同樣的道理。而被蚊子咬也未必會當下就出現反應,很多情況是被咬後約1-3天才出現延遲症狀。 被蚊子咬如何有效止癢?用指甲釘十字真的有用? 民眾被蚊蟲叮咬時,大多就是抓癢,曾奕騰醫師提醒盡可能避免。抓癢雖然較直接較舒服,可以暫時舒緩癢感,但往往會陷入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也就容易抓破傷口,若形成傷口有細菌感染的可能,嚴重也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這聽起來誇張,但蜂窩性組織炎常見就是因各種小傷細菌感染所致。 醫師建議,被蚊蟲叮咬時,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消炎止癢,方式可包括冰敷、輕拍、塗薄荷油等,若有抗組織胺藥物也可遵照仿單使用。而民眾口耳相傳的「釘十字」其實也是有用的,原理和輕拍一樣,是藉由小幅度的刺痛轉移發癢的注意力,不過要注意的是避免太用力,以免指甲抓破形成傷口。 防蚊、驅蚊養成習慣別用手打,醫:小心打到「隱翅蟲」! 防範蚊蟲叮咬,曾奕騰醫師建議,日常可以準備蚊香、電子蚊香、電蚊拍等防蚊道具,並定期清除積水容器、檢查居家環境、維持清潔。戶外場合則可穿淺色長袖長褲,備著防蚊液,可塗抹外露部位,而防蚊液應循合法、正常通路購買,避免買到來路不明的,防蚊不成反倒引起不可預期的皮膚疾病。 曾奕騰醫師也提醒,民眾日常驅趕蚊蟲時,應養成揮趕驅逐的習慣,原因在於很多蚊蟲其實長的大同小異,打下去的未必就是蚊子,又或者即便知道不是蚊子也照打,若打到不明的昆蟲很有可能引起急性皮膚疾病,例如「隱翅蟲」就是個常見例子,打下去會破裂、蟲體會釋出名為「隱翅蟲毒素」的毒液,將會帶來強烈的接觸性皮膚炎,稱「隱翅蟲皮膚炎」,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時潰爛甚至留下傷疤。因此醫師建議日常養成習慣,看到蚊蟲應以雙手揮舞驅趕,或直接使用電蚊拍為佳。 《延伸閱讀》 .看到蟲別亂打,小心被報復!隱翅蟲易皮膚爛,醫教3情境應對。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醫指好不了4關鍵,6招防範!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6-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確診阿公洗腎發飆怒掐瘀青 護理師曝專責病房心酸
台灣為趕上世界「與病毒共存」,逐漸放寬防疫措施,指揮中心昨宣布已確診過的6類族群,免篩檢即可進醫院,但至今醫院專責病房醫護仍須全副武裝(兔寶寶裝),才可入病房照顧確診者。有醫護表示,穿兔寶寶裝很難替病人打針,病人一憤怒下就會拳打腳踢,實在心酸。台中市區某醫學中心一名專責病房洗腎護理師表示,近日因確診者不斷增加,持續加開專責病房,為了創造負壓環境,需要將內部空氣往外抽,病房內也無法開冷氣,穿兔寶寶裝更加悶熱,這夏天炎熱天氣下,上班時間「幾乎從頭濕到尾」。護理師表示,洗腎屬專業技術,需由洗腎護理師執行,洗腎患者確診送至醫院,隔離期間還是得洗腎。護理師穿兔寶寶裝外,還要戴4層手套防護,幾乎很難摸到血管,病人時常因此發飆。先前一位失智症阿公,洗腎時因拔掉針,且止血帶已無彈性,為了不讓阿公「噴血」護理師用手幫忙壓,但阿公情緒暴怒,加上隔離近10天沒剪指甲,一怒之下竟往護理師手臂狠掐長達5分鐘,手臂全變黑青,「平常他動手動腳我還能躲,但為了止血,即便很痛也沒辦法放手」。除了專責病房內確診患者洗腎,還得到「各地」幫病人洗腎。護理師從「專責病房」內穿兔寶寶裝待5個小時幫洗腎,若「專責加護病房」內的24小時洗腎機壞掉,護理師要花10分鐘「重新換裝」前往處理;「急診急救室」的病人也要洗腎,成天不斷地在不同單位換裝、奔波。一般血液透析(洗腎)約在2至4小時完成,若洗腎機連接在病人身上,護理師都得待在病人身旁。護理師說,因確診病人太多時常被「呼叫」,逼得她被迫中斷病人洗腎,暫離1小時後返回再繼續幫病人洗腎,她非常反對中斷洗腎,「非常危險,根本玩病人的命」。護理師表示,血液透析是把病人血液從體內引流出,透過機器調整壓力,清除血液中的尿毒素及水分,再將乾淨的血液回輸給病人。若洗腎過程不斷被打斷,護理師得用生理食鹽水「還血」給病人,如此可能多給病人水分,且洗腎廔管也暫時無法移開,都是增加風險。護理師說,5月已陸續有3、4位專責護理師離職,即便醫院起初簽約時,會給一筆留任獎勵金,條件是需要服務期滿,否則就要還錢。假設醫院給10萬元留任獎勵金,有護理師再半個月就要期滿,卻毫無懸念地遞離職單,「寧願花10萬好好休息,在這邊一秒都不想待。」除了醫護辛勞,疫情也看到許多人性面。有位確診的洗腎阿姨,因發燒、呼吸喘到急診,經過治療後,兒子竟然丟下一句「這2天我都不在台中,不會接電話,不會送吃的過來」,直接把媽媽丟包在急診1周,醫院報警了3次都找不到人,但醫院無法丟下病人,只能照單全收。另一名專責加護病房的確診病人,剛來院時已CPR兩次,狀況不佳,兒子還要醫師幫媽媽裝葉克膜,經醫師評估認為病人年紀太大,裝葉克膜成效不大等,兒子才作罷,但半夜時病人再度CPR,搶救30分鐘不幸死亡,醫院從半夜聯絡到隔天下午,兒子才接電話,態度十分消極。
-
2022-06-03 該看哪科.皮膚
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黴菌感染好不了有4關鍵,醫教6招預防
台灣氣候潮濕,也常出現連續下雨的日子,梅雨季節更是濕到不行,家中許多物品常會出現發霉的情況。不過需要留意的不只物品,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醫師提醒,也要小心「身體發霉」。 台灣悶熱潮濕不只物品發霉,常皮膚癢留意「身體發霉」。 曾奕騰醫師表示,常常皮膚癢的原因繁多,當中就包括受氣候潮濕、黴菌感染影響,使得「身體發霉」,像是民眾較熟悉的香港腳,就是其中一種,醫學稱足癬,也常會合併俗稱灰指甲的甲癬。另外其他身體部位也可能出現感染,例如出現於胯下、股溝的股癬,於身體軀幹、四肢出現的體癬,頭皮、頭髮的頭癬等。而皮膚皺褶處除了皮癬菌感染以外,也可能會有念珠菌感染的情況。除此之外,民眾並不陌生的汗斑,其致病原馬拉色菌屬,也就是舊稱的皮屑芽孢菌,不過廣義而言也是一種黴菌所造成的感染疾病。 身體發霉、黴菌感染,不只發癢影響生活品質。 曾奕騰醫師指出,人體受到黴菌感染,常見會出現皮膚發癢難耐,不過也會視患者的感染嚴重程度、急慢性期、病人免疫反應而有所不同,情況嚴重影響也不僅如此。通常感染程度較嚴重、急性期、免疫反應強的族群,發癢的感受、難耐就會較為明顯,以香港腳為例,就有不少患者出現的不只皮膚癢,甚至皮膚龜裂、滲血等,或更嚴重的引起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當中所需要注意的也包括因為不適不當的抓癢、搓腳使得病情惡化。 黴菌感染好不了4關鍵,醫指常見方法多無治療效果。 面對黴菌感染,民眾大多自行處理,常見如沖熱水、擦小護士、自行買成藥等等,但沖熱水不僅無助殺菌,反而容易額外增加不必要的燙傷,而小護士則對黴菌感染沒用,自行買成藥常見僅達部分效果但無法治癒,許多民眾黴菌感染遲遲好不了,不外乎就是這幾個原因。另外也包括未改善患部及環境,個人習慣依舊不佳等。例如放任潮濕環境不管;有人會覺得穿濕的鞋子無所謂;香港腳正接受治療,卻又繼續穿著有黴菌的鞋子,這樣自然也難好。 醫師建議,民眾若出現黴菌感染,應盡早就醫檢查,尋求醫師協助,多數使用外用抗黴菌藥物就可以有效治療,療程視病況而定,通常約2-4周就會康復。若是較為嚴重、免疫功能不佳的族群,則可能以口服抗黴菌藥治療,一般約2-4周,但療程仍須依據病情進展調整。 治療難易度也會因部位有所不同,若為甲癬或頭癬等,往往相較不易治療,視情況療程約數月或是更久,輕者以外用抗黴菌藥物即可,不過兩者大多皆會需要外用及口服抗黴菌藥物合併治療。而極度嚴重者,則會考慮使用指甲研磨或手術治療。提醒民眾,即便較嚴重的病況以正規治療也會需要一段療程,但換言之以一般自行處理的方式更不容易好轉,因此若受感染還是應盡早請醫師協助為佳,以利早日康復。 保持清潔乾爽、個人衛生,6招防黴菌感染釀皮膚癢! 防範黴菌感染的侵擾,曾奕騰醫師建議,平時也應注意清潔乾爽、個人衛生。除了發現感染應盡早就醫外,原本正在使用的物品也應妥善清潔。容易出汗者貼身衣物可穿著純棉,濕了就更換。運動者也建議穿純棉的三角褲,如此可作為身體部位的防範。而肥胖者則建議減重,並留意皮膚皺摺處濕悶。 足部防範,可穿著毛巾底的襪子或五趾襪,濕了就換或半天就換。並日常準備約三雙鞋作更換,若是出門遇到雨天鞋子濕就應曬乾,隔日不可再穿。也可以準備通風且較不吸汗的拖鞋或涼鞋。 另外也提醒,若有養「有毛的寵物」,如貓、狗、兔子、天竺鼠等,發現掉毛情況或皮膚疾病也應盡早帶至獸醫檢查,以避免被寵物傳染。在注意環境及衛生、留意皮膚狀況、尋求醫師協助下,可有效降低受黴菌感染的困擾。 《延伸閱讀》 .夏季皮膚癢、燒襠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推1法寶超止癢! .冬季癢別亂沖水!他痛到開不了口。醫教4招助改善,常見NG別再犯!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31 該看哪科.皮膚
下雨天鞋襪濕引腳臭怎麼辦?皮膚科醫曝防臭關鍵
陰雨綿綿的天氣,下不完的雨,不僅讓人心情好憂鬱,最討厭的還有鞋子被淋濕這件事,對通勤的上班族和學生來說更是苦不堪言,腳被悶在濕鞋裡一整天,味道瀰漫讓人非常尷尬。腳臭原因多 「腳潮濕+密閉鞋款」最常見腳臭的原因,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和1.腳潮濕+密閉鞋款、2.鞋子材質、3.發炎:如細菌、黴菌感染等、4.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患併發甲溝炎等。 其中,以「腳潮濕+密閉鞋款」最常見,由於四肢汗腺分布多且發達,當汗液接觸到空氣、環境或是被細菌感染後,就會出現異味。鞋子材質要慎選 這類恐致接觸性皮膚炎其次,鞋子材質也很重要,像是牛、羊皮或是合成皮製的鞋子較不透氣,腳悶在裡面容易發臭,需要穿能吸汗的棉質襪來加以改善。尤其合成皮的鞋類更可能因為上膠或上漆,含有一些化學物質,除了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外,一旦遇到汗水,兩相混合,就可能會有皮革化學味冒出來。許多人常穿的布、球鞋,雖然能吸汗,但也容易因此變得潮濕,使用後必須加以風乾,其效果比塞報紙或使用除濕用品為佳,並且最好能準備兩到三雙鞋交替穿。(推薦閱讀:襪子穿到鬆垮、破損才汰換? 小心細菌滋生釀4大足部問題)香港腳不一定會臭 未治療恐致蜂窩性組織炎一般人常誤以為是香港腳造成的臭味,其實不然。趙昭明說,香港腳會有味道,但不一定會臭。香港腳是黴菌感染造成角質增生、腳皮變厚,在趾間出現糜爛及水泡的症狀,會發臭主要還是因為腳汗分泌,衍生臭味,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推薦閱讀:沒傷口卻蜂窩性組織炎? 醫解謎「關鍵病因」:皮膚乾燥、腳跟龜裂要小心)除腳臭秘方 有傷口小心感染至於網路上流傳許多「除腳臭秘方」,趙昭明表示,如果只是想以「浸泡」方式除臭,即使可行,效果也很短暫,可能泡完隔天早上就沒效了,不僅完全沒有滅菌效果,如果腳上有傷口的話,更要小心造成感染。1、睡前以酒精擦拭腳部:酒精具有消毒效果,是可行的方式,但須使用濃度75%的酒精,因會揮發,所以每天使用無虞。2、以茶葉包煮水泡腳:茶葉雖有除臭效果,但用在腳上頂多只能幫助洗淨而已,效果有限。3、用粗鹽溶於水泡腳:鹽巴可消毒,但泡完腳後必須擦乾。4、蘿蔔切薄片加水熬煮洗腳:中醫認為蘿蔔可以「去熱」,但用以洗腳除臭效果應有限。5、海邊踩沙吸熱氣:主觀感覺居多,頂多只有短暫性效果。6、冷熱交替泡腳:只有清潔效果,不能除去病灶。7、硼酸、白醋等溶於水泡腳:不建議,恐刺激皮膚。此外,若有腳臭的人,穿在腳上的襪子也一定很臭,則可以使用弱鹼性的小蘇打粉中和臭酸的襪子異味,發揮除臭效果。(推薦閱讀:臭襪子洗過仍有味道? 這樣洗才能保持彈性又不臭)延伸閱讀: ·灰指甲不是灰色的! 皮膚科醫曝「最常見顏色」:8種人易罹患 ·每天穿同雙鞋小心得香港腳! 一張圖認識「香港腳4大型態」:水泡、厚皮也在內
-
2022-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1號供不應求…中醫師依患者症狀給感冒藥 效果也很好
國內開發的新冠肺炎治療中藥清冠1號供不應求,中醫師表示,即使藥物不夠,仍然可以依照患者的症狀不同,依照中醫治療時行感冒的藥物加以調理,效果相當不錯。台南市一名已施打兩劑新冠肺炎疫苗的14歲女學生,幾天前確診,居家隔離期間體溫大約37度,但出現咳嗽、喉嚨痛、喉嚨乾、頭痛、鼻塞、鼻涕等症狀,持續3天未緩解,非常不舒服,期間未服用西藥。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視訊門診,家屬原本希望醫師能夠開立清冠1號,但目前藥物不足,中醫部醫師劉家蓁依照女學生病症開立處方,服用3天之後,症狀皆改善,且於第7天快篩轉陰。劉家蓁表示,類似新冠肺炎這種病情較重、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證候多相類似的疾病,中醫稱作「時行感冒」;若以急性熱病為主,表現發病急劇、病情險惡、傳染力強、能引起大流行,又稱作「瘟疫」。依照中醫觀點,由於氣候不同以及人體素質差異,雖然感染同樣病毒但表現出的症狀還是稍有不同,而有風熱、風寒、濕熱等不同表現。劉家蓁表示,如這名女學生是常見染疫後輕症的表現,且屬於風熱類型,故使用祛風清熱藥物,酌量搭配止咳藥物,例如桑葉、薄荷、連翹、黃芩、杏仁等。若患者體質偏向風寒,治療方針則改變,會用辛溫解表藥物,如麻黃;若偏向濕熱,會酌加利濕藥物,如滑石、木通等。劉家蓁表示,不少確診者會出現喉嚨痛,可按壓少商穴,位於雙手拇指節側,外側指甲角旁1分處,以指甲或指腹掐按30秒,放鬆一下再繼續按,按壓穴位時會有微微痠脹感,可以緩解喉嚨疼痛的症狀。她表示,台灣疫情高達9成輕症,在急於回歸日常生活且清冠一號藥物供不應求狀況下,經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病症開立的處方,也能幫助病人緩解病症不適。此外,確診後遺症常見有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呼吸費力、頭痛、焦慮、睡眠障礙等症狀,也能透過中醫協助調理,讓身體機能恢復。民眾也可善用衛福部推出「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增加跨科看診便利性,透過中西醫整合協助早日康復。
-
2022-05-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確診,隔離留意3情況!重症醫:作好準備才好輕鬆面對
Omicron在台灣不斷延燒,確診人數暴增,在知道高傳染力、重症較少的情況下,即便遵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走,快篩陽的時候還是讓人有些不知所措,有人很緊張,深怕原本好好的,過了一晚病情急轉直下;有人則顯得過度放鬆,覺得無所謂。心態上該如何面對疫情?重症醫學暨胸腔內科黃軒醫師指出關鍵。 Omicron要強不強、要弱不弱,防疫不必太強,也不能太弱 黃軒醫師表示,正如民眾所知,Omicron已大多為輕症,但病毒傳染力、承載率都比往的原始株、變異株來得高,除了成人、年長者以外,孩童也可能染疫,症狀以喉嚨痛、喉嚨癢、疲倦、頭痛等輕症居多,但是依舊還是會有中重症的可能性。因此面對Omicron雖然不必像先前的病毒那樣緊張,但也還是不能放鬆。 許多人認為病毒已趨近流感,根本不必太在意,近日坊間甚至出現「主動染疫」的觀點,對此黃軒醫師表示這想法大錯特錯,Omicron雖大多輕症,但一樣有重症、死亡可能,和流感相比還是比流感來得強,面對威脅性夾在先前的病毒以及流感之間的Omicron,防疫心態更要注意取得平衡。此時不可大意,更萬不可為了避免重症死亡,而冒著重症死亡的風險。 快篩陽.確診,隔離期間免緊張 留意3情況,有異再盡速就醫! 黃軒醫師表示,為防染疫後原本沒事、過了一晚病情急轉直下,快篩陽、確診、隔離等族群,在與時俱進的遵照CDC及地方政府指示下應對後,接下來就是調整心態、適度的面對,注意體溫、症狀、血氧。 症狀、體溫、血氧三者都可視為染疫後身體狀況的觀察依據,是三高、癌症、年長者、慢性病等免疫不佳者、高風險族群都需要特別留意的,而一般人也是要小心,以避免自己成了極少數的特例,又或者只是誤以為自己身體好。 症狀觀察,確診者若出現了呼吸急促、胸悶胸痛,或是嘴巴、臉色、指甲出現變紫等顏色改變,就應立即以防疫交通工具就醫,這3種症狀可能代表著正往中重症發展。體溫方面,若是一般在38度以下可繼續觀察,38度持續不退或燒到40度就應盡早就醫,觀察期間也留意上述症狀。 至於血氧機,就是在觀察症狀以外,有數據的為觀察血氧濃度,不過考量一台價格不低,Omicron也較少引起隱形缺氧,是否備用民眾可多加評估,通常會建議自身或身旁有高風險族群時備著,並應以藥局等正常管道購買醫療用血氧機。一般血氧濃度95%以上算正常,但到了90-94%就代表偏低,可能隱形缺氧正在發生,應盡速就醫,若是到了90%以下更是危險,不能再拖。而有鑑於隱形缺氧若真的發生,進程速度相當快,建議可約4小時測量一次,或身體覺得有異樣時測量。但不必無時無刻都在測量,這樣心理壓力會相當大。 防疫期間身心健康都要兼顧 醫:作好準備才好輕鬆面對 黃軒醫師再三強調,防疫不是最嚴或放鬆,最重要的是看當前情況,有邏輯且合理的不斷彈性調整,面對要強不強、要弱不弱的Omicron,防疫強度不必太強、也不能太弱,需和生活取得平衡,畢竟心理健康也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太嚴格的防疫容易引起衝突、增加壓力、引起恐慌、出現新冠壓力症候群、不利生活,太放鬆的則不易防疫及生存,建議配合CDC指示,並做好該有的準備,做好能做的事情,取得平衡才能兩者兼顧。 #黃軒 #新冠肺炎 #染疫 #確診 #快篩陽 #體溫 #症狀 #血氧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民快篩陽即確診明上路 6狀況可PCR
「快篩陽即確診」明起上路,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5月26日起,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不需再做PCR,但如果有些狀況要做PCR還次可以到篩檢站採檢。指揮中心表示,因全台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保全公衛防疫及PCR採檢量能,並利感染後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死亡高風險族群,盡速給予抗病毒藥物,降低病情惡化風險,因此修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定義,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制上路後,民眾可前往PCR採檢的狀況有六項,包括:1.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時,對於快篩結果判斷有疑慮時2.民眾自行進行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但醫師及病人對於抗原快篩陽性結果無法達成共識時3.經抗原快篩陽性確診者於隔離治療期間有住院需求時4.抗原快篩陰性但臨床醫師懷疑為新冠肺炎感染的症狀時,特別是有重症風險因子的對象5.抗原快篩陽性第一線醫療工作人員,必要時可於24小時內採檢以PCR複驗6.因目前為過渡期,因此抗原快篩陽性仍可至社區篩檢站進行PCR採檢民眾預約視訊診療或前往社區篩檢站、醫療院所(含衛生所)請醫師現場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時,請配合下列事項:一、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二、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三、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四、配合於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五、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請勿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或家人親友接送(雙方應全程佩戴口罩)。指揮中心進一步提醒,屬於住家居家照護對象,以1人1室(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同為確診者得多人1室並進行7天隔離。每次浴廁使用後均適當清消,可於無獨立衛浴房間隔離。解隔後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指揮中心說明,有關確診個案於隔離期間請參照「COVID-19確診個案注意事項」,並特別注意下列事項:一、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填版疫調單」,自主回報症狀、風險因子、密切接觸者。二、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通知所在地政府衛生局或撥打119就醫,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指示之防疫計程車、同住親友接送或自行前往 (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三、有其他症狀或醫療諮詢需求,請以手機APP或電話專線聯繫遠距醫療或居家照護醫療團隊評估。
-
2022-05-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感染Omicron如何判別是重症?確診者三餐怎麼吃才好得快?新冠確診常見問題一次看
收到密切接觸通知,整天緊張兮兮;篩檢結果出現兩條線,嚇到不知所措。偏偏諮詢電話都打不通……不管此刻你是不是確診者,在大疫蔓延之下,從生理到心理都要做好各種準備,迎戰隨時可能發生的不確定性。Q:哪些症狀是病情可能惡化的徵兆?● 出現四項警示徵兆、孩童發燒超過48小時或超過39度,建議盡速送醫。國內預估五月下旬將達疫情高峰,這波疫情流行以Omicron變異株為主,雖症狀較輕微,但也有重症風險,醫師建議,民眾若成為確診者,要注意四個常見症狀及四項警示徵兆變化。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確診Omicron四大症狀包括: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發燒。另外警示徵兆包括: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抽搐、皮膚/嘴唇/指甲床發青等。若症狀進展到警示徵兆,盡快聯繫1922、衛生局、撥打119或自行送醫。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副主任謝嘉娟表示,若確診者症狀嚴重,例如咳到很喘、呼吸短促、次數過快等,擔心會出現肺炎;若意識不清、癲癇發作,或是心跳過速,胸悶、胸痛且血氧較低,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建議盡快送醫治療。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指出,孩童確診若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出現呼吸喘、急促,或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或頭痛、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建議應掛急診。Q:使用血氧機偵測,應注意哪些狀況?● 使用前注意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將難以偵測。民眾家中可預備血氧機掌握血氧濃度,謝嘉娟提醒,使用血氧機前需注意確診者四肢末梢循環,若手腳冰冷會導致血氧機難以偵測。另外,女性指甲油也須卸除,否則將影響偵測。若血氧濃度低於94%,而皮膚、嘴唇顏色異常或指甲發青,都可能是缺氧狀況。Q:若不符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可自備哪些藥物?● 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止咳藥、喉片、口腔止痛噴劑、化痰藥。居家照護民眾若不符合抗病毒藥物使用資格,謝嘉娟建議,可自備退燒止痛藥、抗組織胺及止咳藥。若擔心喉嚨劇痛難耐,可準備喉片或喉糖、口腔止痛噴劑等,在進食前15分鐘先使用喉嚨噴劑,緩解疼痛後較容易進食。若民眾本身有慢性疾病,藥品也要事先準備充足,避免用罄。部分民眾有氣喘,若合併確診新冠肺炎,較容易呼吸喘、生膿痰。謝嘉娟建議,可準備止咳化痰藥、支氣管擴張劑、氣喘緊急使用的吸劑等。近日NAC化痰藥受到民眾關注,她指出,部分確診者會有濃痰,需要使用化痰藥,但只要能夠化痰的藥都可以,並非一定要選NAC。Q:確診者的三餐飲食建議?怎麼吃、好得快?● 多補充維生素C食物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喉嚨痛喝冷開水,別喝冰水或含糖飲料。陳宥達建議,確診者可多補充維生素C,可抗氧化、抗發炎,提升免疫力,預防上呼吸道疾病,像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謝嘉娟指出,民眾也可吃蘋果、水梨等補充維生素C,不建議吃瓜類,避免咳嗽加劇。另外,可吃軟質食物較好下嚥,像是蒸蛋、白煮蛋、豆腐、橄欖油或苦茶油等。謝嘉娟建議,確診者可時常喝水,保持口腔黏膜濕潤度,喉嚨痛建議可喝冷開水,不要喝冰水或含糖飲料。免疫力低下時,應避免生菜、生魚片等生食,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炸、烤、煎等料理方式,建議改水煮、清蒸。另外,也建議確診者多運動,增加血液循環,包括有氧運動、居家運動、打太極或甩手功等,避免熬夜、久坐。Q:如何避免傳染給同住一個屋簷下的家人?● 10天解隔離傳染力雖低,但同住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雖然Omicron最新文獻資料顯示,10天解隔離傳染力趨近於零,但與確診者同住的家人,仍有20%到60%的染疫風險。陳宥達表示,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仍要做好一人一室、保持室內1.5公尺社交安全距離、不可共食、戴口罩等,也要注意環境清消,用當天泡製的漂白水,在使用浴室前後消毒,垃圾建議以雙層袋包裝,靜置三天後處理。日前居家隔離「0+7」新制上路,確診者同住家人施打3劑可免隔離。陳宥達提醒,因家中仍有確診者,同住家人還是要做好防疫措施,也建議同住家人可以陪確診者視訊,提供一些娛樂,如雜誌、書、電腦、網路等。確診者只要掌握四大重點,包括:居家備藥不可少、防疫清消要做好、營養均衡別忘掉、心情放鬆更快好,就可盡快康復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