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6 該看哪科.牙科
搜尋
抽菸
共找到
1433
筆 文章
-
-
2022-02-2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糖尿病女未按時服藥半夜胸悶送急救 竟是心肌梗塞
台中市59歲鐘姓女糖尿病患沒有按時服藥,日前夜間胸痛、盜汗,隔天一直吐、頭暈,送醫急救,研判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經搶救打通阻塞的三條冠狀動脈,挺過危機,並於5天後轉出加護病房,觀察4天後康復出院。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廖茂芳說,鐘姓女子根據家屬得知病患罹患小兒麻痺、糖尿病,但沒有按時服藥,日前夜裡出現胸痛、盜汗,早上一直嘔吐和頭暈,由家人家人緊急送至長安醫院急診室,鐘姓女子到院時收縮壓只有70右左,急診醫師立即安排心電圖檢查,研判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當下給予抗血栓藥。廖茂芳指出,由於鐘姓女子心導管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都有阻塞,其中有兩條幾乎是完全阻塞,於是立即為她安裝主動脈內氣球幫浦,這是一個輔助器可以讓心臟減少負荷,也可以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接著進行氣球擴張術和放置支架打通血管,總算挺過危機,鐘姓女子術後恢復良好,5天後6轉出加護病房。廖茂芳說明,急性心肌梗塞比較典型的症狀為胸悶、胸痛、一直盜汗,覺得快要窒息的感覺,有時候胸痛會輻射到左肩膀、下巴、背部等,少數會出現上腹痛、噁心嘔吐類似腸胃的症狀,像鐘姓女病患的冠狀動脈阻塞所造成下壁心肌梗塞,因位置靠近上腹部及胃之處,因此有時常被誤認為胃痛。廖茂芳指出,急性心肌梗塞5大常見風險因子,分別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還有年紀比較大的人,避免發生就是要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戒菸,規律運動、清淡飲食,建議每年健檢可以加做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若有發生症狀,把握黃金救治時間盡早就醫。長安醫院投入人力及設置2間心導管室,提供心臟病患更全方位、便利的醫療照顧。
-
2022-02-24 新聞.元氣新聞
電子煙釀肺傷害已6例通報 年齡最小僅16歲
電子煙、加熱菸等新興菸品猖獗,行政院今年1月13日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朝將全面禁止電子煙。然而,年輕人使用電子煙比例逐年提升,甚至還造成肺傷害。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近2年已有6例通報疑似電子煙肺傷害個案,其中年齡最小只有16歲。國健署2020年2月起成立「疑似電子煙相關肺傷害個案處置參考流程」,截至2021年9月共接獲6例通報,經過專家會議討論,有3例為使用電子煙造成肺傷害之高度可能個案,年齡為16歲男性、56歲男性、23歲男性。其他3例,22歲女性為使用電子煙加重可能個案,42歲男性、31歲男性為誘發氣喘之可能個案。使用電子煙的時間介於半個月至4年期間,5位併用紙菸,1位停用紙菸。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組長陳妙心指出,根據109年大專校院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發現,大專生紙菸吸菸率為5.4%相較107年5.2%略升,電子煙使用率從107年2.5%竄升至5.4%,增幅超過2倍。而紙菸使用率男性8.9%、女性1.9%,電子煙使用率男性7.5%、女性3.2%,大專女學生電子煙使用率高於紙菸。大專生使用電子煙的原因,以「口味選擇多」為主,占30.9%,其次是「不想要有菸味」(29.6%)、「同儕影響」(28.9%)及「感覺健康危害較低」(24.9%),顯示電子煙正在危害年輕族群。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表示,菸品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國人十大死因都與吸菸有關,每年至少2萬人死於菸害,平均每20分鐘就有1人因菸害失去生命。陳木榮說,菸煙中有超過7千種化學物質,其中93種成分為致癌及有害物質,當中有15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尼古丁恐讓大腦對其他物質更容易成癮,包括酒精、藥物甚至毒品等,且青少年正值大腦發展重要階段,使用菸品恐造成大腦永久傷害,包括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降低等。陳木榮指出,電子煙含有丙二醇、甘油、尼古丁與其他化學品,經研究發現,煙油含有超過41種有害、有毒致癌物質等。部分標榜草莓、香草口味的電子煙,添加的食用香料、香精等雖然能吃,但不代表能吸,因煙油添加物缺乏呼吸毒理測試,但年輕人存在誤解,甚至還稱電子煙是「果汁條」,令人擔憂。統計發現,大專生校園二手菸暴露率由107年47.0%上升至109年48.8%,相當於每2位學生就有1位在校園中遭受到二手菸的危害,主要暴露場所以「吸菸區」為主(34.6%),其次為「校門口」(23.7%)及「校園空曠處」(18.2%)。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許多標榜無尼古丁的煙油,其實都測出含有尼古丁,且全球每年約120萬人因二手菸死亡,其中15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為6萬5000人。陳木榮說,若家長在家抽菸,二手菸、三手菸會留存在沙發、地毯超過半年,恐造成兒童認知能力缺損、氣喘、中耳發炎等,甚至恐釀新生兒猝死。研究發現,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更可能發生新冠肺炎重症、死亡,且電子煙也無法戒菸,最後恐變成傳統煙和電子煙併用。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已函請立法院審議,此次修法擴大禁菸場所,包括大專院校、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場所列為全面禁菸場所,避免孩童在生活中接觸菸品。教育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王明源表示,去年8月31日已修訂各級學校菸害防制實施計畫,將新興菸品防治列入工作項目,也支持《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包括禁菸年齡提高到20歲、各級學校列為禁菸場所,未來將與國健署、社家署及各級學校持續努力。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2-24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高尿酸也易中風、心肌梗塞!地雷不只海鮮,醫教4招趁早改善
防範中風、心肌梗塞,大多普遍關心三高,不過提醒民眾也得注意第四高,高尿酸。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高尿酸對人體的影響不單只有痛風,也和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是癌症息息相關,日常應多留意生活習慣,更有助防範四高及各項疾病。 高尿酸不只引痛風,也要留意中風、心肌梗塞! 盧泰潤醫師表示,高尿酸從普林而來,普林是身體正常組成的成分,經代謝形成尿酸,從糞便、尿液排出,因此產生太多的尿酸,或是排出的太少,特別是腎臟代謝的太少,累積過多便會形成所謂的高尿酸。 高尿酸大多無症狀,但日久未改善,便會形成結晶卡在關節,形成所謂的痛風,關節處會出現紅腫熱痛的情況,尤其是手腳末梢的小關節。而這些結晶也容易卡在泌尿系統,若是卡在腎臟就會形成腎結石,出現血尿、腰酸背痛等症狀,久未改善、日積月累便可能更進一步形成尿酸性腎病變,患者的腎臟功能將逐漸下降,甚至到需要洗腎的地步。 醫師也表示,高尿酸被列為第四高,與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並列討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和三高一樣,同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且就台灣而言,因多帶有南島語系種族基因,罹患高尿酸的風險也比其他國家來得高,有時甚至可位居世界第一。而不少研究也觀察到高尿酸的患者,也同三高有相當高的機率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被列為獨立的風險因子,也有部分研究發現可能提升罹患泌尿道系統癌症風險,雖然確切的關聯性尚有待進一步釐清,推測與形成自由基傷害有關,不過單從生活習慣來看,高尿酸和三高確實也都有共同的風險因子。 高尿酸地雷不只海鮮,4種食物都要注意! 盧泰潤醫師表示,高尿酸的風險因子大部分如三高,包括基因遺傳、年齡老化、缺乏運動、缺乏飲水、飲食不均等,而不少民眾對於高尿酸、痛風等最常聯想到的就是海鮮,會多著重在避免海鮮過多攝取,但其實紅肉也含有較高的普林、啤酒和果糖也會影響尿酸代謝,例如手搖飲,這些都是需要一同留意的,而非單單不吃海鮮。至於早期被廣為流傳關於黃豆、香菇等植物性普林,則據現有研究與痛風沒有關聯。另外,肥胖是三高及各種疾病的常見風險,對於高尿酸也是如此,其會影響代謝功能、阻礙尿酸代謝,也需注意。 防高尿酸引中風、心肌梗塞,醫教4招趁早改善! 盧泰潤醫師表示,高尿酸和三高一樣,在初期尿酸偏高時可透過日常改善逆轉、降下尿酸,但若拖久了形成尿酸性腎病變、洗腎等較嚴重情況時,常見就需藥長期以藥物控制。因此提醒,民眾日常應盡可能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多喝水取代手搖飲,並培養運動習慣增強基礎代謝,而若已發現尿酸偏高、有高尿酸情況,更應盡可能避免海鮮、紅肉、啤酒、手搖飲等相關風險,除此之外也可以適度的多補充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材或營養食品,如芭樂、奇異果等,有助尿酸代謝。在良好的生活形態下,不僅有助避免高尿酸,同時也有利防範三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各項疾病。 《延伸閱讀》 .關心三高更要注意代謝症候群!中風、心肌梗塞高出3倍,醫教6招逆轉! .肥胖罹癌風險僅次於抽菸!醫舉肝癌3部曲,趁早調整生活可逆轉。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4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常胸悶胸痛、呼吸不順、頭暈?恐是「心肌梗塞」徵兆,這些方法助你保護心血管
你是否也常感到胸悶胸痛,肩頸痠痛?上班族、低頭族長時間久坐不動,小心隨時引發血管栓塞!📢教你7招,改善身體柔軟度|調整均衡飲食|放鬆舒緩情緒!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護心招數。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從根本預防 讓心血管健康每次聽聞有人猝死的消息,總令人惋惜及感嘆人生無常,也會擔心有天發生在自己或家人身上,對於猝死,我們真的無法防範也束手無策嗎?若莫名胸悶胸痛、頭暈,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教你從日常保養開始,遠離心血管疾病!【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增加身體柔軟度,讓血管變年輕)。✅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按按穴位解決失眠,降低心血管風險)。✅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透過脊椎運動,緩解痠痛、加強肌力)。✅ 閱讀 3 篇健康知識(教你護心食物這樣吃,遠離心血管疾病)。★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 20:00-21:00【技巧】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護心訣竅 心臟病預防:物理治療師 沈湘苓⏰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居家運動-脊椎運動與大腦遊戲: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職能治療師/執行長 鍾孟修⏰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預防心肌梗塞多吃6類食物!營養師開「護心一日菜單」當氣溫驟降時容易心肌梗塞發作,尤其三高患者、抽菸或體重過重的族群,都應嚴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早做好「護心」準備。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平時應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加上用藥與定期檢查,她還設計「護心一日食譜」,供民眾養護心血管健康的參考。👉《點此看全文》營養師分享預防心肌梗塞必吃6大類食物大公開⏰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降低焦慮、舒緩情緒的伸展運動:行動職能治療師 陳姵君⏰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聽喜歡的音樂⏰ 18:00-19:00 【閱讀】食在美好比素食健康!《歐洲心臟期刊》推一飲食法護心效果佳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10萬人死亡,佔全球總死亡人數31%。分析數據顯示,比起吃紅肉或者禽肉,只吃魚肉與心肌梗塞、中風、心衰竭等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下降有關。這種只吃魚肉、不吃紅白肉的飲食方式也有一個專門名詞——「魚素(pescatarian)」。👉《點此看全文》你聽過「魚素主義」嗎?研究:魚素主義者,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最顯著⏰ 19:00-20:00 【閱讀】洗澡沐浴保護心血管 冬季洗澡謹記三大要訣根據統計,每年11月到隔年3月,是心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峰期,冬季不時有冷氣團來報到,忽然驟降的低溫易導致身體的血管明顯收縮,若血管本身就有硬化或是彈性較差的問題,氣溫造成的冷熱交替壓力會使得血管承受過大的壓力,一旦壓力過大就可能引起心肌梗塞或是中風等情況。除了外在環境的氣溫變化容易使得血管收縮起伏過大,不少人喜歡在冬季泡溫泉或洗熱水澡,醫師提醒4泡澡注意事項,使血管不會承受過大的壓力。👉《點此看全文》洗錯恐引發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師教你「4泡澡注意事項」⏰ 20:00-21:00 【技巧】一夜好眠舒緩放鬆-初階舒眠穴道按壓:緻宸中醫診所中醫師高羿宸⏰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
-
2022-02-23 癌症.其他癌症
罹患「癌王」胰臟癌半年恐奪命 但醫揭仍有轉機
資深藝人巴戈因胰臟癌病逝,讓各界關注發生率與死亡率幾乎畫上等號的「癌症之王」胰臟癌,但醫師表示,胰臟癌的死亡率雖高,但並非沒轉圜餘地,只要提高警覺,並透過基因檢測等訂定合適治療計畫,就算是胰臟癌也仍有轉機。南投醫院指出,胰臟癌為2020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7位,雖非第一名,但因發生人數幾乎等於死亡人數,而被稱為「癌症之王」,除了巴戈,蘋果電腦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盧洽諾·帕華洛帝也皆因胰臟癌病逝。該院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洪弘昌說,因胰臟位在後腹膜腔,位置較隱密,若胰臟病變長惡性腫瘤,因症狀較不明顯,甚至無感,或是症狀與腸胃道疾病類似,而容易被忽略,所以被確診時多已晚期,導致治癒率大幅降低。由於確診胰臟癌後的5年存活率不到5%,甚至確診時多已是晚期,因此從診斷到離開,恐不超過半年,讓不少患者或家屬感到絕望,但並非沒轉機。洪表示,手術是胰臟癌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在治療前可透過基因檢測,確定有特定的細胞基因突變或缺陷後,訂定合適治療計畫,安排免疫或標靶治療,而在化療與手術搭配下,提高治癒率,不少患者在治療後仍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該院腸胃科醫師黃仲岐則提醒,胰臟癌大多數為個別發生,家族性遺傳不到1成,而其主要危險因子是「抽菸」,無論一手或二手菸,其次是「肥胖」;另有5%是因為慢性胰臟發炎;若為高危險群,或出現食慾不振、體重驟降、上腹痛、背痛及黃疸等症狀時應提高警覺就醫,藉由專業醫師檢查診斷,達到早期發現並治療。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嗑鍋、吃薑母鴨 胃潰瘍解黑便
近期天氣寒冷,不少民眾愛吃鍋類、薑母鴨等禦寒,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提醒,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導致腸胃粘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40多歲陳先生平時菸酒不忌,去年因胸痛被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已裝設心臟支架,近期因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天竟解出有異味的黑色大便,檢查發現1.5公分胃潰瘍,經過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飲食、壓力也會助長潰瘍。康本初指出,上腹疼痛是典型的胃潰瘍症狀,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是不典型症狀,若引起胃出血,就可能解黑便。胃潰瘍可透過胃鏡檢查診斷,除了可以發現病灶,也能一併觀察周圍黏膜、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表示,可用口服藥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並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食用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康本初提醒,天冷胃口大開,胃潰瘍容易發作,若發現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愛嗑鍋吃薑母鴨 解黑便胃潰瘍
近期天氣寒冷,不少民眾愛吃鍋類、薑母鴨等禦寒,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提醒,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導致腸胃粘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一名40多歲的陳先生,平時菸酒不忌,去年因胸痛被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已裝設心臟支架,近期因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天竟解出有異味的黑色大便,經檢查發現1.5公分胃潰瘍,經過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飲食、壓力也都會助長潰瘍的發生。康本初指出,上腹疼痛是典型的胃潰瘍症狀,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是不典型症狀,若引起胃出血,就可能出現解黑便的症狀。胃潰瘍可透過胃鏡檢查診斷,除了可以發現病灶,也能一併觀察周圍黏膜、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說,可用口服藥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並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食用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康本初提醒,天冷胃口大開,胃潰瘍容易發作,若發現有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診治,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
2022-02-2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天冷狂吃鍋進補 解大便如黑芝麻糊,竟是胃潰瘍!
寒流發威,民眾最喜歡大啖火鍋暖胃,40多歲的陳先生,這陣子天氣偏冷,狂吃鍋進補,不料某天上廁所,解出黑芝麻糊般大便,嚇得他趕緊就醫,經檢查竟是胃潰瘍上身。根據書田診所今天發布新聞稿,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胃潰瘍是指胃的黏膜受到損傷,嚴重時可能導致胃出血,常見的發生原因有幽門桿菌感染及藥物副作用,此外飲食、壓力也都會助長潰瘍的發生。康本初進一步指出,天氣變冷食慾大開,容易進食過量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導致胃腸黏膜保護力降低,增加胃潰瘍風險。胃潰瘍的症狀可分為典型及不典型,典型症狀為上腹疼痛,不典型症狀有腹脹、打嗝、消化不良等,如果引起胃出血,就可能出現解黑便的症狀。平時菸酒不忌的陳先生,這陣子天氣稍冷,忍不住火鍋、薑母鴨、羊肉爐一攤接一攤,某日早上起來上廁所,竟解出像黑芝麻糊、聞起來又有異味的黑色大便;經過胃鏡檢查發現,胃有好幾個1.5公分左右的潰瘍,還好出血不嚴重,經過幾天藥物治療及飲食調養,排便已恢復正常。康本初說,天冷吃鍋進補,胃潰瘍容易發作,胃潰瘍出血未必會伴隨著胃痛,容易使人忽略而延誤病情,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暴飲暴食,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若發現有腹痛、腸胃不適、解便顏色偏黑且黏稠等異常情況,應趕緊就醫診治,避免延誤治療時機。胃潰瘍的診斷工具是胃鏡檢查,胃鏡檢查除了可以發現病灶,還能一併觀察周圍的黏膜,同時經胃鏡切片化驗是否有癌變的可能性。康本初說,治療方面使用口服藥物治療胃潰瘍及消除幽門桿菌的感染。康本初不忘提醒,除了應避免天冷胃口大開就暴飲暴食,民眾也需要調整生活習慣,多攝取新鮮水果及蔬菜,減少多鹽、燻烤、刺激性食物,不抽菸喝酒,才能避免胃潰瘍的反覆發生。
-
2022-02-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曝2境外自主管理期間足跡 集中大安區超商、雪茄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1例本土、10例境外移入,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5男、5女。境外移入分別來自美國(3案)、印尼(2案)、俄羅斯、丹麥、荷蘭、孟加拉及新加坡各1案,境外移入確診者於入境、檢疫期間或解隔前採檢陽性確診。北市衛生局說明,案20073、案20095是1月31日自美國移入,2月14日居家檢疫期滿,2月15日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兩人均自述曾在今年1月確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曾至北市超商、餐飲店、雪茄店等,預計2月21日前往工作地點,因公司要求先採檢,因此2月18日採檢時發現陽性確診。衛生局分別公布其北市足跡,案20073曾在2月15日至大安區全家便利商店新遠企店、和豐精緻便當店;2月16日洗特樂自主洗衣信義崇德店、大飲於市六張犁店;2月17日STARBUCKS星巴克敦和門市、7-11敦禾門市。2月18日曾到全家便利商店新遠企店、永豐銀行敦南分行、STARBUCKS星巴克敦和門市、聖德科斯和平安和門市、7-11技安門市、滿燒肉丼食堂通化門市、7-11敦禾門市。案20095曾在2月15日大安區遠東國際商業銀行營業部、7-11敦禾門市、The P&L Club-Cigar Emporium、遠企購物中心;2月16日Ozkebabs澳洲卡巴捲;2月17日大安森林公園、全家便利商店新遠企店、Smoker’s Inn煙斗坊、7-11合維門市;2月18日捷運信義安和站(悠遊卡加值機)、MASA瑪莎餐飲。北市衛生局專門委員歐佳齡表示,案20073、案20095的Ct值都是31,均選擇春節專案A方案,並完成14天居家檢疫,檢疫期間及期滿前採檢均為陰性,自主管理期間快速買完東西就回家,沒有餐廳內用及聚餐,屬於必要性活動,兩人並沒有亂跑,並沒有違反規定不會開罰。衛生局補充,目前已匡列7人居家隔離、精準採檢234人,並發送244封細胞簡訊給足跡重疊顧客,提醒要做自主健康監測。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2-22 癌症.癌友加油站
2022癌症高峰論壇/陪父親抗癌 張鳳書:照顧者要為自己打造小確幸
張鳳書的父親2020年夏天罹患大腸癌第三期,當時她陪著父親一起抗癌;如今張爸爸已恢復健康,展開癌後新生活,而張鳳書經歷這場挑戰之後,也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感受,她呼籲每位照顧者,在承擔照顧重擔時,不要忘記愛自己,多蒐集生活中的小確幸,才能滋養出強大的能量,繼續往前走。 全家同心 展開抗癌療程張鳳書說,2020年6月父親證實罹患大腸癌,剛知道的那一剎那,她非常驚慌害怕,後來想起自己是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志工,於是向基金會求助,慢慢冷靜下來,基金會幫她釐清接下來的步驟,包括:詢問醫生,腫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有無轉移等問題,詳細掌握後才能掌握病情。有了基金會的專業建議做後盾,張鳳書決心陪伴父親勇敢抗癌,但當時又發現父親肺部出現小顆腫瘤,醫生擔心是腸癌移轉造成,一家人再度陷入恐慌。所幸,信仰帶給張鳳書安定的力量。她說,人在最虛弱的時候,最容易被外界雜音干擾 ,那時她很混亂,決定請牧師帶領父母受洗,受洗後一家人特別合拍了全家福照片,象徵著全家同心協力,一起迎戰父親的癌症。接下來馬上展開父親的治療計畫,先開刀切除腸道的腫瘤,接著再進行12次的化療。張鳳書說,很幸運的是,化療開始不久,肺部的不明小腫瘤跟著消失了。張鳳書也很感謝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很多協助。她表示,基金會和國健署合作,在全台設有92處癌症資源中心,提供多項協助,可幫助癌友和家屬克服許多恐慌和焦慮。 化療結束,癌後運動重建人生張鳳書父親的化療從2020年7月進行到2021年3月,但做完12次化療,不代表結束,之後還有漫長的重建之路。她說,父親去年3月化療結束,卻在2月發生小感冒,檢查發現肺功能下降,肺部出現纖維化,「我心裡很挫敗,怎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張鳳書和家人再度堅強起來,協助父親對抗肺纖維化。她說,父親因為抽菸多年,肺功能欠佳,必須透過運動來增強。她為父親安排健身教練,持續安排他接受重訓,增加肌力,以便強化肺功能。但一開始父親不太能接受,認為「有動就好」,何必花一千多元上教練課?但她耐心說服父親,運動的精準度更重要,日常的散步絕對比不上專業教練提供的效果。醫生同時安排父親每周到醫院做一次運動治療與呼吸訓練,無形中也培養了父親的運動習慣。讓癌友恢復正常生活 不退化這一年來,張鳳書父親的癌後新生活,除了定期追蹤,更加入胸腔和呼吸功能的改善,如今肺功能已逐步回升,癌細胞也未復發。她說,經由父親的經驗,她發現運動是全身性的保養,癌症希望基金會也在推廣癌後運動的重要性,可降低癌症復發機率,而且重訓有很多好處,不但增強心肺功能,癌後化療的承受力也會比較好。張鳳書的父親現在認真投入癌後運動,連母親也跟著一起上重訓課,兩位老人家都感受到身體的不一樣。父親化療後期時,體能逐漸恢復, 她也放手讓父親自理生活,例如讓他自行出門買菜做料理,以免退化。她笑說,現在她和弟妹會定時回父母家吃飯,讓愛下廚的父親每周有「任務」,生活有目標。這些再平凡不過的事,卻是父親生活的重心,讓他維持正常的生活規律,產生「被需要」的美好感覺。看著父親的改變,張鳳書很欣慰:「照顧者要去引導患者的心理,重建正確的癌後生活,這很像在破關,但只要用對方法,一定能一關一關衝過去。」照顧者 把自己的生命線拉出來身為照顧者,張鳳書也不忘呵護自己的心,隨時儲備能量。她說,照顧者要為自己安排一些「小確幸」,例如她在陪父親住院時,會在病榻旁準備一杯咖啡、一本想讀的書,這都是生命的營養和亮點,在遭遇困境時可派上用場,創造喜樂和愉快的感覺,甚至具體地帶動賀爾蒙分泌和調整交感神經,給予生理上的正向支持。她更強調,在照顧病人的路上,「照顧者要把自己的生命線拉出來,不能和患者完全重疊,要同步規畫自己的生活,例如我今天的計畫是要讀完金庸小說一個章節」。張鳳書很清楚: 照顧者的生活中若只有病人,那會讓自己不見了。陪伴父親抗癌時,她總是提醒自己:「不能讓我的2020年不見了」。她也建議照顧者,每天一定要擠出一小段獨處的時光,讓自己沈澱和放鬆,補給新的能量,否則一直不斷付出,到最後恐將消耗至枯竭。驚覺生命會消逝 積極面對老後 走過抗癌之路後的另一個意外是,張鳳書開始驚覺原來生命原來是會消逝的。她說,當初抗癌時都不曾有過這種感傷,這些悲傷似乎被她「往後放」,直到抗癌結束一年後才出現。也因她的年紀走到了半百,張鳳書形容:「這就像跑馬拉松走到了折返點,對生命的流逝特別有感觸,而我的人生也進入下半場,和上半場的思考完全不同了。」她體認自己的生命也在走下坡,生活和體力都和年輕時不一樣,以前對生命總是往前看到一片明亮,但如今到了折返點,人生已經要準備煞車了。她甚至會想到「照顧者」的長遠未來,「今天我50歲照顧70多歲的父親就已經如此沈重,那換了 60歲的人照顧八、九十歲者,會怎樣想?那些更高齡的照顧者又如何面對這人生的重擔?」也因此,張鳳書開始觀察、探索許多比她年長的人們,想知道他們如何走過?如何面對人生下半場。她說,從許多前輩身上,她看到人生經驗,例如老後生活與財務規畫,開啟她全新的視野和想像,這是陪伴父親抗癌的意外收穫。」 【癌症心聲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2022癌症高峰論壇】免費報名 https://pse.is/423qsw電話報名:(02)8692-5588 #2698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癌症教會我的事 精彩活動內容
-
2022-02-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檢疫所「翻攪外送物」惹怨 王必勝曝1情況:查出違禁品比例高
有網友日前被匡列進集中檢疫所,但收到家人送去的零食和飯菜,不僅巧克力被捏碎,飯菜還有被翻動的痕跡。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回應,會這樣檢查,是因為先前曾查到毒品。今天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也在臉書貼出影片,表示檢疫所的人員並非所有住民的物品都抽查,僅抽查異樣物,查出違禁品的比例非常高。王必勝在臉書表示,「我們沒有把集中檢疫的住民當犯人,而是當成親人在關心照顧」,但檢疫所畢竟不是自己家,是很多人要一起使用的空間,所以必須要有管理指引,才能維護全所住民及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他在臉書貼文中也表示,集中檢疫所的作用是隔離及檢疫,不是遊憩休閒渡假,集中檢疫所也是國家檢疫隔離系統的最後一道防線,因此有責任在感染管制、住民健康、公共安全等方面負起責任。集中檢疫所訂有工作指引,其中對於違禁品有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是根據兩年多以來的經驗制定,也依據實際狀況經過多次滾動修正。舉例來說:禁止各類毒品,因其本身就是重大違法,遑論使用或禁斷後產生的各種症狀;禁止酒類,因發生過很多起酒醉吵鬧、健康關懷無法聯繫、甚至需送醫治療;禁煙,是因為常發生床上抽煙燒破床單等易引起火災的事件,同時飄散的煙味也會引起其他住民強烈抗議。另外在執行面上,集中檢疫所安全組員警是依據專業的經驗,從住民的行為模式、送物品的人、物品的異狀…等判斷後進行抽查,查出違禁品的比例非常高。照片或影片是一些實例,不勝枚舉。從王必勝臉書的貼文中,可以看到除了從便當找出菸品,還有從洋芋片等包裝中找出毒品的影片。王必勝接受電訪時表示,雖未統計查出違禁品的比例,但抽到的物品中查到違禁品的比例很高。他解釋,並非所有物品都會檢查。由於檢疫所的安全組員警原本就是員警出身,因此有非常多經驗,會根據狀況抽查。例如,有些檢疫、隔離者本身有菸癮或毒癮,在所期間菸癮或毒癮犯了,因此就會對外面送進的東西多加留意;或是有些送進的物品,例如便當或洋芋片的重量不對勁,一檢查果然就發現菸品或是毒品暗藏在內。王必勝也表示,投訴的民眾經查疑似為南部某檢疫所住民,入住時即替該民眾保管了大量菸品,因無法抽菸數日吵鬧引起其他住民抗議。後從其朋友送來便當飯菜內找出整盒香菸,因此便當送至住民時有點零亂。針對該住民狀況,會請所方提供戒菸貼片並予以關懷,並對他帶來的不便致意。王必勝說,集中檢疫成立以來,已經收住近八萬人次、90萬人日。處理過各類確診、居隔、居檢及專案,住民來自世界各地,包含三教九流各式人等,會秉持專業和信念,堅守這個堡壘,直到疫情結束。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2-19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長期打嗝伴隨一些症狀要注意!恐暗藏9個疾病,務必第一時間就醫診斷
你常打嗝嗎?吃飽後打嗝是很正常的現象,但你曾有過莫名打嗝,且無法停止胸口都感覺不舒服了嗎?打嗝是一種神經反射,當橫膈膜神經、迷走神經、中樞神經被刺激、過度擠壓,受壓迫的這些就會引起打嗝。平常除了東西吃太快、吃太飽,邊飲食邊說話、吃辛辣食物等刺激食物或易產氣的食物,有抽菸、喝酒的壞習慣外,精神壓力也會導致打嗝,過度緊張會提高張嘴換氣的機率,因此易促使氣體過量,積存在胃部。 長期打嗝要注意!恐暗藏這7個疾病 如果你長期有持續性打嗝的現象,因檢視自己是否合併其他症狀,因為以下這些疾病也可能會造成打嗝問題。 1.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出血,患者可能無症狀,也可能有胃部悶痛、噁心、嘔吐、下痢、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打嗝等症狀。由於症狀和胃癌很像,有這些症狀務必要小心。 原因:菸酒、咖啡、病菌、胃酸、膽汁、自體免疫問題、藥物等。 症狀:胃部悶痛、噁心、嘔吐、下痢、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打嗝等。2.胸膜炎 由細菌、病毒感染胸膜,造成發炎,就是胸膜炎,輕微時可能無症狀,也可能導致劇烈胸痛等症狀。 原因:病菌、毒物等造成胸膜感染。 症狀:胸痛,會因深呼吸或咳嗽加劇、咳嗽、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打嗝等。 3.支氣管炎、氣喘等過敏疾病 支氣管炎、氣喘等過敏疾病會造成淋巴腫大而引發打嗝。 原因:病菌感染、抽菸等。 症狀:呼吸困難、發燒、咳嗽、疲倦、沙啞、打嗝等。4.肺炎 肺炎通常是經過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染病菌導致的,如果患者剛好處於免疫力較差的狀態下,接觸到病菌,就很有可能引發肺炎。肺炎對免疫力較差、有慢性病的患者而言是很嚴重的疾病,如果沒有盡早接受治療,最嚴重有可能致死,不可輕忽。 原因: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染病菌等。 症狀:發燒、喘氣、咳嗽、痰、疲倦、胸痛、打嗝等。5.胃癌 胃癌早期並無症狀,但部分患者可能有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下痢、吞嚥困難、打嗝等和胃炎相似的症狀。若腫瘤過大,可能會刺激橫膈膜,造成打嗝。 原因:遺傳、飲食習慣、環境、貧血等。 症狀: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下痢、吞嚥困難、打嗝等。 6.食道癌 食道癌早期並無症狀,直到腫瘤佔據食道一半以上才會有吞嚥困難症狀。若腫瘤過大,可能會刺激橫膈膜,造成打嗝。 原因:遺傳、飲食習慣、菸酒、熱茶、發霉食物等。 症狀:體重減輕、打嗝、貧血等。 7.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主要症狀為虛弱、暈眩、噁心、嘔吐、胸悶、心悸、盜汗、打嗝等,也有患者無症狀突然猝死,由於心臟離橫膈膜很近,若發生病變時很可能刺激橫膈膜而導致打嗝。 原因:遺傳、環境、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菸、喝酒等。 症狀:虛弱、暈眩、噁心、嘔吐、胸悶、心悸、盜汗、打嗝等。8.中風 中風指腦部因為腦梗塞或腦出血而缺血,使腦細胞死亡,導致肢體麻木、喪失行動能力等。而顱內病變會刺激腦幹、中樞神經,使之不自主放電,造成橫膈膜收縮、打嗝。 原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管炎、敗血症、血癌、紅斑性狼瘡等。 症狀:半邊身體麻痺、半側偏盲(看不到某半邊的事物)、語言障礙、眼球偏移、癲癇等。9.腦瘤 人腦本身無痛覺,但是腫瘤長大壓迫腦膜會造成頭痛,腦瘤常常以非常劇烈的疼痛表現,而且就算是良性的腦瘤,也可能造成呼吸衰竭等嚴重後果。腦瘤也屬顱內病變,會因為刺激腦幹、中樞神經,使之不自主放電,造成橫膈膜收縮、打嗝。 原因:基因、三高等。 症狀:癲癇、腦壓升高、頭痛、噁心、嘔吐、視覺障礙、視力模糊等。如果有上列症狀伴隨打嗝的情況,或是打嗝超過48小時以上,很可能不是單純的吃太多、吃太撐等原因造成的打嗝,務必第一時間就醫,透過醫師診斷,釐清打嗝成因,才能從根本治療打嗝。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2-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癌症不長眼,「癌王」胰臟癌通常一發現都是末期!保持定期檢查的習慣為上策
新春,老闆跟員工打氣。老闆搭著員工的肩膀說:「XX先生,景氣不好,要好好努力喔!」言下之意,有工作已經很不錯了。員工:「老闆,你也要努力喔!」「我以前也是老闆喔!」看別人容易,看自己難,在健康方面也是如此。例如最近陸續有名人因胰臟癌及頭頸癌而過世,每次看到這些新聞,通常一般人的反應除了惋惜之外,就很少再想到其他之外了。事實上,癌症是不長眼睛的,誰會「中獎」,誰也不曉得,當然有些人特別容易長某些癌症,這些人在醫學上稱為高危險群,例如有B、C肝就是肝癌的高危險群,發生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一百倍以上。此外,家裡有人得肺癌或長期抽菸者,是發生肺癌的高危險群。有吃檳榔習慣、愛吃燒烤食物或嗜愛杯中物者,是發生食道癌及頭頸部癌的高危險群。至於胰臟癌,目前稱為「癌王」,因為通常一發現都是末期,除非在胰臟頭部很早就堵住膽胰管引起黃疸,否則出現體重減輕、腹痛、腹脹或背痛,通常是末期,既不能手術切除,藥物治療也是療效不佳,而其發生原因也不是很清楚。頭頸癌可定期看耳鼻喉科檢查及早發現,食道癌可做內視鏡檢查及早發現,肺癌可做低劑量電腦斷層及早發現,肝癌可定期做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至於胰臟癌,超音波檢查常常胰臟尾部看不清楚,看得出來也是太晚,比較能早期發現的工具應該是核磁共振了。近年來國人增加最多的癌症就是大腸癌了,除了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外,以前大腸有息肉或有大腸癌家族史者,就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了。新春之際,小心警惕,步步為營,保持定期檢查的習慣,才能年年虎虎生風喔!●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2-1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常常頭暈、無力留意低血壓!醫:6族群應每日測量血壓防休克
民眾日常多關注高血壓等三高問題,也得留意低血壓對身體帶來的影響。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醫師表示,低血壓對健康的影響不亞於高血壓,且情況嚴重時將有休克、致命的危險,相關風險族群平時需注意血壓監控,並留意日常保養。 低血壓風險不亞於高血壓,嚴重恐有休克危險! 洪暐傑醫師表示,血壓顧名思義指得就是血液在血管中的壓力狀態,如同水管中水的水壓,這攸關血液是否運輸正常,血壓不足身體各處供血便也會不夠,也就容易出現相關問題,身體陸續出現症狀,例如全身無力、頭暈目眩、四肢冰冷、呼吸困難等。 低血壓情況較為嚴重時,也會影響各器官,例如腎衰竭、心衰竭等,腦部血流不足也容易引起失智症,研究發現,低血壓與高血壓相比,高齡者低血壓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比高血壓高出許多。而若血壓過低也可能形成休克、危及生命安全,例如心臟無法正常運輸血量,造成心因性休克;或是受到感染使得血管過度擴張,造成血壓大幅下降的敗血性休克;又或是嚴重出血、身體嚴重脫水,嚴重影響血壓形成低血容性休克等,提醒風險族群應多加留意。 低血壓常見6大風險族群,貧血應找出原因而非亂補鐵! 洪暐傑醫師指出,引起低血壓的原因繁多,相關風險族群除了年齡老化、血管健康不佳以外,也包括民眾常聽到的因突然變化姿勢出現的姿勢性低血壓、身體脫水或嚴重出血的低血溶性低血壓。高血壓藥物或控制心律不整藥物,也可能有所影響。受到感染等因素,使得血管擴張導致壓力下降。運動量不足,血管容易彈性不足,也使得血壓出現異常。 低血壓也常與部分疾病息息相關,例如單邊動脈阻塞、主動脈剝離等。貧血也是風險之一,原因繁多,需經診斷確認原因,而非亂補鐵。上述這些族群,日常就需規律監控血壓,以確保血壓正常,或在發現情況不對時及早就醫。 慎防低血壓引休克,日常保養要注意! 洪暐傑醫師表示,易有低血壓的族群,平時應注意良好生活避免維持血管健康、水分補充避免水分不足影響血壓,一般而言,建議以體重乘以30計算,如體重60公斤者,每日攝取至少1800CC。有疾病患者應控制好病情,如三高、貧血等,避免影響血管健康引起阻塞。用藥者也需規律用藥,避免因未妥善用藥使得病情加重、藥物加重,在此惡性循環下也提升低血壓的風險,而若有觀察到每當服用藥物後就會有血壓降低的情況,也應多觀察並與醫師討論,萬不可擅自停藥。 除此之外也建議每日遵循「722守則」測量血壓,也就是連續測量7天、一天早晚共2次、每次測量2遍。前半小時不可抽菸、喝酒、喝咖啡、運動,前10分鐘先坐下休息。早上測量建議取在起床一小時之間,並在尿完尿、吃早餐前測量。而特殊情況者建議測量三次,例如心律不整者,此族群會在血液未完全吸收的狀態下就放出,血壓也就會不足,在此狀態下只測量兩次也較為不準。一般正常血壓值約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若低到收縮壓100mmHg/舒張壓60mmHg便可能有低血壓問題,此為參考標準值,若是比此標準值再更低一些,如收縮壓98mmHg/舒張壓59mmHg,建議留意身體症狀,如有極度不適應盡快就醫。而若是比此標準值低得太多,如收縮壓低於90mmHg建議就醫追蹤為佳,以確保健康及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常常頭暈是低血糖?8族群注意4重點,嚴重恐致命! .常暈眩、耳鳴竟是耳屎太多?醫指8種人易堆積,4步安全清潔!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7 新聞.科普好健康
巴戈胰臟癌逝/五年存活率不到5% 為何胰臟癌成無聲殺手?
編按:巴戈傳出胰臟癌過世,享壽67歲,令外界相當震驚。走在街上,不時會見到人手一支蘋果手機。很難想像帶給手機革命性改變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已因胰臟癌去世十年之久,享年56歲。賈伯斯於檢查治療腎結石中意外發現罹患胰臟癌,一開始他未接受正規手術化學治療,而選擇替代療法,但於九個月後證實遠端轉移。診斷困難檢查難發現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惡性腫瘤已連續39年高居國人死亡原因首位。每10萬人口中,因胰臟癌死亡為10.4人,胰臟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亡人口的第七位,但是胰臟癌卻不易被檢查發現,因為沒有好的篩檢工具,症狀不明確,診斷及治療困難,而且預後為所有癌症之末,五年存活率不到5%。胰臟癌沒有典型症狀胰臟位於後腹腔,處在眾多「交流道」之間,包括胃部往小腸的食物運送道路、膽道及胰道送往消化道的酵素運送道路、腸道的血液往肝臟的運送道路,以及上腸繫膜動脈的血液供應腸道血流的運送道路。胰臟癌大多數是腺癌且位於胰臟頭部,好發於老年人、肥胖、抽菸、喝酒、糖尿病,與有胰臟癌家族病史的族群。胰臟癌並沒有典型的症狀,症狀取決於哪條「交流道」被影響,常見症狀包括腹部背部疼痛、黃疸、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血糖控制困難等。目前一般抽血與超音波檢查並不能很敏感的偵測到胰臟腫瘤,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檢查為最敏感且高特異性的診斷工具。由於症狀不明確,一般檢查很難偵測,所以胰臟癌被發現時都很後期。手術+化療 延長存活率胰臟癌手術後平均存活26個月,「手術加上化學治療,是目前唯一可延長胰臟癌病患五年存活率至30%的方法。」約三成的胰臟癌患者初診斷時為早期或局部侵犯,經過醫師評估後約六成的病患可接受根除性的手術治療,以及術後的輔助性化療或放療。胰臟頭部腫瘤切除手術,包括腫瘤附近器官(部分胃部、十二指腸、膽囊、總膽管與胰臟頭)切除與重建。這項手術為吻合多、複雜性最高的手術,手術死亡率約2%,手術併發症約30至40%。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內視鏡及機器手臂也逐漸被運用到這項手術上。相對於傳統長達20公分的傷口,內視鏡及機器手臂可以透過幾個小傷口完成同樣的手術,醫師能精細地清除癌症組織以及輕鬆地完成平均0.1至0.2公分直徑的膽胰系統重建。研究發現,內視鏡機器手臂可以減少手術出血量,淋巴清除更多,但是手術耗時較長、手術花費較高,但兩者術後長期存活率並無顯著差異。
-
2022-02-15 癌症.頭頸癌
三立董事長林崑海頭頸癌病逝 醫:不手術難撐過2年
「海董」三立電視台董事長林崑海今凌晨2時於高雄榮總辭世,享壽68歲,傳他因頭頸癌末病逝。醫師表示,頭頸癌好發中壯年男性,多因抽菸、嚼檳榔等危險因子所致,若出現不明潰瘍、腫塊或吞嚥困難,應盡快就醫接受手術治療,若僅靠藥物治療「可能撐不過2年」。頭頸癌是許多癌症的總稱,原發部位不同,包含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台北榮民總醫院口腔外科主治醫師楊政杰表示,不同於一般癌症常出現在壯年或老年後,頭頸癌、口腔癌發生時間更早,除了生活習慣、環境因素,近年口腔癌年齡更下降到青壯年。好發於中壯年的「頭頸癌」,台灣男性死亡年齡平均中位數是59歲,因為發病年齡較年輕,平均餘命比起一般男性國人減少近18.3歲,因此被稱為「最短命的癌症」。國外研究指出,許多病患因疫情而延遲治療,恐增加3至9%的死亡風險,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過去也呼籲,癌症進展不等人,勿停止就醫。男性常暴露於菸、酒、檳榔等高致癌因子,故罹患頭頸癌機率相較女性高。楊政杰表示,頭頸癌致癌因子與抽菸、吃檳榔習慣有關,若暴露時間越早,罹患頭頸癌時間也越早,過去統計罹患頭頸癌多為勞工階層,有香菸、檳榔等病史,可能董事長早年為了事業打拼,才有這些習慣。媒體報導林崑海罹患晚期頭頸癌約2年,但不肯開刀,僅接受藥物治療。楊政杰說,像是血液、淋巴癌等會全身循環,很難用局部手術切除,不過像頭頸癌這類的固體癌症,原發部位是固定,都會建議盡量手術切除,畢竟癌症是惡性細胞發展成腫瘤,最好還是手術切除。楊政杰指出,有些患者可能不想接受手術,或身體有重大疾病,包括嚴重心臟病、高血壓或曾經腦中風等,慢性疾病讓患者無法接受麻醉進行手術,則可以選擇放射線治療固體癌症,也能有很好的效果,像是鼻咽癌直接以放射治療效果極佳。楊政杰說,若不手術、不放療,僅採用藥物治療,對於治療固體癌「效果不是很好」,因為藥物只能抑制癌症生長,沒有辦法根治,只有手術切除才有機會治癒,以過去臨床上碰到病人,「若只用藥物治療,撐幾個月、一兩年就很極限了」。只要口腔周圍有異狀,建議應及早就醫治療。楊政杰提醒,若口腔周圍出現潰瘍、破皮、嘴巴張不開、吞嚥或發音困難、或頸部出現不明腫塊,超過2周並未好轉,就有可能是頭頸癌、口腔癌徵兆,應盡快到醫院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千萬不要誤以為嘴破是火氣大延誤治療,建議由醫師判斷,看身體出現不明潰瘍,是否因壓力性、熬夜或因癌症所致。
-
2022-02-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怎麼打保護力最好?研究:「1習慣」恐讓疫苗效力減半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再起,董氏基金會指出,國際最新研究證實吸菸讓疫苗抗體濃度降低至少一半,提醒吸菸者趁機戒菸,讓疫苗發揮最佳防護力!吸菸 恐讓疫苗抗體濃度下降臺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指出,吸菸讓疫苗抗體濃度下降近4成,共病症患者甚至下降近6成!這份最新研究是巴塞隆納大學針對已接種疫苗的醫護人員進行比較分析,包括他們注射疫苗一劑、注射二劑、及兩種疫苗(BNT和莫德納)中和能力(neutralizing capacity)和抗體濃度(antibody levels)的差異。其中一項結果發現,吸菸者接種疫苗後的中和能力下降43%,抗體濃度則下降35%;另外,有其他「共病症」的人接種疫苗後中和能力則會下降45%,抗體濃度甚至下降55%。郭斐然說,此研究顯示吸菸者接種疫苗後的抗體濃度及中和能力均會下降,影響疫苗效果的正常發揮,因此吸菸者應立刻戒菸,才能確保疫苗應有的防護功能。重度吸菸者 染疫後死亡風險高達10倍台北榮總家醫部賴志冠醫師提及,無獨有偶,義大利米蘭大學公共衛生研究中心最新研究,針對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間已經接種兩劑BNT疫苗的醫護人員進行實驗,在接種完兩劑疫苗的60天之後,以血清檢測來確認他們體內的冠狀病毒抗體(IgG)濃度,結果發現,不吸菸者的體內抗體濃度有487.5 AU/mL,但吸菸者的抗體濃度卻只有211.8 AU/mL,比不吸菸者低了將近6成。賴志冠醫師進一步說明,打疫苗加上戒菸,對吸菸者來說等於增加了一倍以上的抵抗力。英國牛津大學近期研究也發現,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住院風險比不吸菸者高出8倍,重度吸菸者染疫後死亡風險更高達10倍。打疫苗+戒菸 增強自身抵抗力面對疫情再起,董氏基金會呼籲,除了打疫苗、戴口罩及勤洗手外,為了保護自己及家人,更應決志戒菸,拒絕紙菸、電子煙、加熱菸、雪茄菸、水菸等所有菸品,積極增強對新冠肺炎的抵抗力。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第三劑打同款or混打? 一張圖速解「兩者保護力差異」 ·打過疫苗、Omicron像小感冒為何要害怕? 一張圖速懂Omicron恐怖點
-
2022-02-1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若未妥善救治走得非常快 醫揭心肌梗塞的隱藏地雷
導演明金成於2022/02/08驚傳逝世,享年51歲,走的突然,留下了剛出生未滿一個月的孩子及正在坐月子的妻子,令人難過又不捨。據了解,相驗結果認定為心因性休克,心因性休克當中以心肌梗塞最為常見、廣為人知,但民眾卻未必對警訊有所了解。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心肌梗塞一旦發生,若未緊急妥善救治,走的非常快,若出現不明的胸痛,甚至合併出現其他異常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並把握黃金時間即刻就醫,以免憾事發生。 心肌梗塞的隱藏地雷,關鍵在溫差而非天冷! 張釗監醫師表示,隨著個人日常生活習慣、風險因素等,血管健康狀況有所不同,風險較多、較高的族群血管中的斑塊便會比較多,形成心肌梗塞的機率也就會比較高,特別是在天冷、冷熱交替、溫度變化較大的環境中,危險特別高,例如天冷泡溫泉、冬季進補、起床上廁所、進出浴室等,有相當多的案例就是在浴室發生。 心肌梗塞主要風險族群,不明胸悶、胸痛提高警覺! 張釗監醫師指出,心肌梗塞主要的風險族群,除了因老化較常見於男性45歲、女性55歲的中高年齡層以外,也包括家族遺傳、三高、糖尿病、心臟疾病、抽菸酗酒、缺乏運動、壓力過大等族群。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塞也不單單只有中高年齡層會發生,近年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現代人普遍習慣高糖、高納、高油等飲食習慣,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前述的風險因子,即便是年輕族群也有可能發生,而即便是身體健康的族群,也未必是絕緣體,也可能帶有老化、壓力等因素在,不少患者在心肌梗塞發生時,往往就是因為認為自己身體健康而不自覺。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對於心肌梗塞的認知,是認為只會在天冷的時候,因此而輕忽警訊,但正如前述,溫差變化是重要的關鍵,提醒民眾,風險因素越多,越要多加注意警訊,一旦發生胸痛,萬不可認為只是單純的胸痛,休息一下即可。 慎防心肌梗塞釀憾事,不明胸悶痛即刻撥打119! 張釗監醫師提醒,心肌梗塞發作時的胸痛,和一般的肌肉、筋膜所引起的胸痛有所不同,患者通常不容易指出確切的位置,且除了胸痛外,也常見出現胸悶、呼吸困難,或是出現肩膀、手臂、背部、喉嚨、下巴、牙齦的延伸性疼痛,而考量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度不同,有時也未必會以疼痛的方式呈現,可能為痠、麻等不適。當有發現上述情況,就絕對不可大意。 這樣的疼痛往往會持續一段時間,可達30分鐘,當痛到冒冷汗,已經是相當危急的警訊,提醒曾有心肌梗塞者,立即服用醫師開立的「硝化甘油」,若2次未獲得改善即刻就醫,而第一次發生心肌梗塞、身邊沒有硝化甘油者,不論是否確定為心肌梗塞,避免行車發生危險,即刻撥打119前往醫院,以免誤判而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 《延伸閱讀》 .關心三高更要注意代謝症候群!中風、心肌梗塞高出3倍,醫教6招逆轉! .簡單4招消滅壞的膽固醇!助防中風、心肌梗塞、失智症、腎衰竭!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喝拿鐵、去摩鐵 有益身心健康?
新春,好友相見。甲:「你過去幾天做什麼娛樂?」乙:「我天天喝拿鐵!」甲:「你不是常常心悸、胃痛?」乙:「上癮了!忍不住」、「那你呢?」甲:「我去摩鐵!」乙:「怎麼會去摩鐵?有了新歡?」甲:「昔日女友相見,死灰復燃,路過摩鐵,不小心滑進去了!」不管是拿鐵、摩鐵,都是現代文明的產物,許多人靠喝的拿鐵,或武打的摩鐵紓解了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求,也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快感。古代中國人喝茶聊天,近來,國人人手一杯X鐵、X咖啡,上班族也好,居家健身養身也好,形成一種文化。咖啡內含咖啡因,咖啡因會振奮人心,提神解勞,但喝多了也會讓人小鹿亂撞,造成心律不整,它也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近年來,胃鏡檢查發達之後,國人胃食道逆流者比比皆是,拿鐵文化功不可沒。至於摩鐵之問世,解決現代人約會場所的困擾,有益雙方身心健康,但如果雙方身分不合現代社會標準,不小心滑進去又被拍到了,輕則造成一時社會新聞,重則造成家庭破碎。人的天性,愛喝拿鐵,因為喝咖啡與抽菸一樣會讓人上癮,上癮的機制是在腦神經中樞,但喝過頭,會造成心臟病、胃病、食道發炎,不可不慎。人的天性也喜歡新鮮刺激,因此有機會與「阿娜答」去摩鐵,互相紓解一番,有益一時身心健康,但如果出包了,也要付出代價。總之,不管好喝的拿鐵或好玩的摩鐵,在新春之後回歸現實,面對自己及家人寶貴的身體,了解保健之道,才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也才能年年虎虎生風,健康又快樂!●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2-11 醫療.自體免疫
一分鐘微笑量表 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常見的自體免疫性疾病之一,全台近20萬名病友,以30至50歲女性居多,若未及早診斷、妥善治療,將導致骨關節扭曲變形,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免疫系統失衡,攻擊自身關節,以致手腳關節持續發炎腫痛,主要症狀為關節腫痛、晨僵、疲倦、體重下降、口眼乾燥等。如未積極治療,將疾病控制在「緩解」目標,骨關節長期承受慢性、發炎性滑膜炎,將導致軟骨蛀蝕、關節組織遭受破壞,手腳關節扭曲變形。臨床顯示,不少病人因治療未達標,在疾病發作後的二至三年就無法正常活動,必須坐在輪椅上,甚至長期臥床,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除了面臨關節損害所引發的失能風險,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常合併乾燥症、肺纖維化、慢性疼痛,且因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病菌。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近期推出「一分鐘微笑量表」,病友可快速評估自身狀況,項目包括:身體狀況分數、疼痛分數,以及是否困難或無法完成五大生活行為(自行穿衣服、自行起床、舉杯喝水、自行清洗、擦乾身體、在戶外平地上行走)分數,透過分數得到相對應疾病控制的表情符號,例如開心、可以、辛苦、難過等四種表情。病友每周可透過微笑量表自我評估,記錄個人表情標章,藉此掌握疾病現況,回診時成為醫師精準用藥的重要參考依據,設定治療目標,可更快達到且維持更好的疾病控制效果。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為主,類固醇只能緩和症狀,減少發炎疼痛。傳統口服免疫製劑雖然能緩解病程,但治療效果有限,患者骨關節仍持續遭受破壞,惡心嘔吐、極度疲倦等副作用較大,也影響部分病友的就醫意願。隨著醫界對於致病機轉的瞭解、生物技術進步,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邁入標靶治療時代,近十年從針劑大分子生物製劑進化至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效果更好,儘管損傷的骨關節組織無法復原,但可停止受創,提供另一個促進治療達到緩解的選擇。無論是傳統治療藥物或較新的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針劑的生物製劑,健保均提供給付,由臨床醫師參考疾病活動度等因素來決定治療用藥。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仍無法根治,但確診後,如積極治療,就能減少關節腫痛不適,甚至改變或延緩病程,病友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可繼續工作,不致成為他人的負擔。建議病友應遠離抽菸、壓力、長期不當飲食和加工食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多運動、多攝取新鮮食物且飲食均衡,藉此降低體內慢性發炎風險及免疫失衡危機。
-
2022-02-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預防心肌梗塞多吃6類食物!營養師開「護心一日菜單」
「心肌梗塞」就是「急性心臟病發作」,若未及時搶救,幾分鐘內就會奪走一條人命。心臟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排行第二位,有年輕化趨勢,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表示,三高患者、抽菸或體重過重的族群,都應嚴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及早做好「護心」準備。春節前後一個月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高峰期,當氣溫驟降時容易心肌梗塞發作。劉怡里指出,預防心肌梗塞發生,平時應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加上用藥與定期檢查。在健康飲食方面,建議可多攝取魚、綠色蔬菜、堅果、豆類、水果及茶類等六大類食物,她設計「護心一日食譜」,供民眾養護心血管健康的參考。預防心肌梗塞六類食物1.魚類:鮭魚、秋刀魚、鯖魚、虱目魚。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作用,也含有EPA、DHA,其中EPA有降血脂、降三酸甘油脂效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一天三餐中有一餐吃一掌心的魚類。2.綠色蔬菜類:蘆筍、地瓜葉、綠花椰菜、菠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有助於脂肪代謝、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油脂吸收、降體脂肪,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堅果種子類:葵瓜子、芝麻、開心果。堅果類屬於油脂,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多,維生素E含量豐富,具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可降低壞膽固醇,抑制動脈粥狀硬化,每天一把堅果,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4.豆類:豆腐、豆漿。豆類富含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膳食纖維豐富,也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有助於脂肪代謝,尤其對於更年期的婦女,更有效降低壞膽固醇及血脂,減少膽固醇的吸收。5.高維生素C水果類:芭樂、木瓜、小番茄、奇異果、柑橘類。高維生素C水果,可以保護血管彈性,幫助膽固醇代謝,並且有助於維生素E生,預防心血管疾病,減少中風風險。6.水分:開水、無糖茶。每天喝足2000㏄的水,或喝兒茶素含量豐富的無糖綠茶,都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
2022-02-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明金成猝逝/心肌梗塞並非無跡可尋 8大高風險因子有3項就應警惕
中年得子、喜迎龍鳳胎的知名戲劇導演明金成,寶寶還沒滿月,他卻意外猝死,原因為心因性休克,年僅51歲。台大內科教授王宗道表示,心肌梗塞為引發心因性休克的主因,心梗發作前,大都先有胸悶、胸痛、易喘等警訊,但時間極短,容易被忽略,高風險族群務必提高警覺。 許多人不知自己有三高新竹馬偕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林柏霖表示,心肌梗塞與三高疾病息息相關,如果沒有規律用藥,妥善控制病情,腦中風、心肌梗塞等急重症風險大增,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人直到心肌梗塞,被送至急診時,都還不知道自己有三高問題。以高血壓為例,台灣高血壓盛行率高約二成五,人數超過500萬人,但只有五成病友確診,近一半高血壓病友未被診斷,也就是至少250萬人未被確診,尚未接受治療;即使得知罹有高血壓,能夠持續接受治療並且穩定控制的比率也不高,僅三到四成。心肌梗塞並非無跡可尋除了三高疾病外,心肌梗塞危險因子,還包括性別(男)、年齡(男55歲以上、女65歲以上)、抽菸、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八大因子。王宗道表示,如果八大高風險因子中,已有三項、甚至三項以上,就應自我警惕,盡早戒菸、控制體重、養成運動習慣,三高患者規律用藥,天冷時,則需注意保暖。「心肌梗塞常來得又急又快,但並非無跡可尋。」林柏霖說,很多患者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後,回想起發作之前即有胸痛胸悶等跡象,只是當時不以為意。 王宗道以強烈地震來比喻心肌梗塞,在強震之前,一定有警訊,例如,胸悶胸痛、易喘等症狀,爬樓梯、運動時不適症狀加劇,甚至全身無力、站不住、冒冷汗,如一周內有上述症狀超過兩次,應盡快至急診就醫。胸悶頻率變高就要注意 王宗道說,曾有定期回診的高血壓老病號患者,在假日期間出現胸痛、胸悶、走路喘等症狀,但認為再過幾天就回診,只要多休息就好,沒想到,周日晚間睡覺時,心肌梗塞發作,就再沒醒來。林柏霖提醒,若活動、運動時胸悶,但休息一下後便舒緩,就必須留意;若伴隨左肩、頸部、後背等部位疼痛,且胸悶頻率變高,就可能是心絞痛的徵兆,必須立即就醫;若是胸口劇痛且冒冷汗,甚至暈過去,當然更需緊急就醫。
-
2022-02-10 癌症.食道癌
無聲癌症食道癌為何難救?出現3症狀多屬中晚期!日常預防靠6招
當發生吞嚥困難、喉嚨卡卡超過2周時,千萬不可輕忽,小心可能是食道癌找上你了!癮君子、紅臉族、紅唇族、嗜吃醃漬或燙舌食物的人、有家族史、曾經罹患頭頸癌的人,都是罹患食道癌的高危險族群。食道癌是無聲癌症,一旦出現「吞嚥哽咽感」、「喉嚨乾卡」、「不停咳嗽清痰」三症狀,加上有抽菸、喝酒、嚼檳榔、喝滾燙茶湯等習慣者,應盡速接受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及早確診治療。無聲癌症食道癌食道癌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六位台灣每年新診斷食道癌患者約2,700人左右、死亡人數約1,800人,九成以上都是男性,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六位、癌症死因排名第五位。男性好發於50至70歲間,近年台灣男性食道癌的發生有年輕化趨勢,可能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包括長期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愛喝滾燙的湯或茶,以及吃太多重口味醃燻燒烤、醃漬食物,都是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的危險因子。菸、酒、檳榔 罹癌風險增200倍根據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飲食習慣是重要的高危險致癌因子。有飲酒習慣的人,罹患食道癌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二至四倍;若同時有抽菸、飲酒、嚼檳榔三大惡習,罹癌風險更是一般人的200倍之多。另外,常吃含亞硝胺成分的醃漬食物或發霉食物的人,以及口腔衛生不良的人等,都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熱食燙舌入口 刺激食道恐癌化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超過攝氏65度以上的食物、飲品,可能刺激食道黏膜而受損。因此,長期飲食高溫燙舌程度的食物,恐會造成食道黏膜病變產生癌化,大幅提高得到食道癌的機率。有食道癌家族史、曾罹患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等頭頸癌患者,也容易罹患食道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下咽癌患者,終其一生會罹患食道癌,還有體內缺乏代謝酒精酵素乙醛去氫酵素(ALDH2)的人,罹患食道癌風險更增加50倍。吞嚥困難、咳嗽、清痰就醫 發現多屬中晚期據統計,台灣食道癌患者確診時,超過六成已是第三、第四期。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詹凱翔表示,因為食道具有彈性,即使早期出現腫瘤也很難發現,通常出現吞嚥困難、喉嚨卡卡、常咳嗽清痰、胸口灼熱,甚至咳血、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時,可能已經是食道癌晚期。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解釋,食道長約20到25公分,一旦癌細胞長在黏膜上不會有痛感,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僅有黏膜表面的變化,可能以發紅或輕微黏膜凹陷來表現,隨著腫瘤長大占據管腔空間,才會逐漸感到吞嚥困難,起初是白飯難吞下,再來是滑溜的麵食也卡卡,最後連喝湯水都不順暢。後續咳嗽、清痰動作、身型消瘦也伴隨而來,當症狀明顯就醫時,大多是食道癌中晚期。食道癌治療高危險族群 可經胃鏡檢查診斷食道癌最有效的檢查方式,是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也就是胃鏡檢查。若自覺是食道癌的高危險族群,可以藉由胃鏡直接觀察黏膜表面的色調和平整度,再經由病理切片檢驗,若確診罹患食道癌後,可利用食道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正子攝影電腦斷層、支氣管鏡檢查及上消化道內視鏡攝影,評估腫瘤侵犯黏膜的程度,判斷是否有局部淋巴結轉移、遠端器官轉移,做為選擇治療療程的依據。早期手術治療,中晚期合併放化療一般而言,食道癌除了很早期可以利用局部治療處理外,絕大多數病人都建議先經過放、化療將腫瘤控制縮小好再切除,這樣會有比較好的存活率。當食道癌嚴重時,必須透過開胸手術切除大部分食道,再用胃或腸重建,並合併化療與放射療法。預後不好,五年存活率第三期20%、第四期不到10%預後通常不佳,尤其後期食道癌預後相當不好,因為食道附近的淋巴系統豐富,因此食道癌容易在相對早期的時候就發生淋巴或周邊組織轉移,五年存活率第三期食道癌只有20%左右,第四期則不到10%。然而,無論是化、放療或者手術治療,由於食道鄰近心臟、肺臟等重要器官,很容易因為無法正常進食,造成營養失調,或壓迫氣管導致嗆到,引發吸入性肺炎,甚至是引起大出血等,使病情急速惡化,必須慎防。食道癌各期別治療方法及存活率期別腫瘤侵犯情形治療方法存活率第1期腫瘤侵犯黏膜層或黏膜下層1.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2.食道熱射頻燒灼術3.光動力治療經治療5年存活率約6~7成。第2期2A─腫瘤侵犯肌肉層2B─腫瘤侵犯超過肌肉層1.手術治療為主2.術後化學或放射線治療為輔經治療5年存活率約有3~4成。第3期腫瘤侵犯到外膜層、局部淋巴結轉移。1.合併化學及放射線治療2.腫瘤縮小可進行手術治療經治療5年存活率約有2~3成。第4期腫瘤侵犯到周邊器官、遠處器官轉移,常見如肺臟、腹部、肝臟、骨骼、腦。1.化學及放射線治療2.症狀控制經治療5年存活率不到1成。食道癌預防如何遠離食道癌威脅?國健署提醒民眾,及早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相當重要。詹凱翔則強調,減少暴露菸酒等危險因子是首要任務,特別是濃度高的烈酒,更是誘發食道癌的危險因子,導致食道癌患者增多及年輕化。因此建議若有這些暴露的話,在還沒有症狀前,於健檢時可以考慮安排胃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外,更應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補充維他命C。若超過兩周感到食不下嚥,吞嚥困難、喉嚨卡卡,應盡早就醫釐清病因。預防食道癌日常6招1.戒菸、酒、檳榔。2.平日飲食減少過燙食物。3.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4.保持口腔清潔習慣。5.規律運動。6.如有不適症狀,例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應及早就醫檢查。(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2-02-09 癌症.其他癌症
半年長5倍大!47歲女台商不菸不酒也不痛竟罹腎癌
47歲顏姓女台商不菸不酒、生活作息正常,去年七月赴中國工作健檢發現右腎有一顆約3.6公分的腫瘤,因工作及疫情影響,延至今年春節前返台就診,發現腫瘤半年內增長為5倍,經接受機器手臂輔助腎臟全切除手術,術後第三天就順利出院,她今天受訪說,會更珍惜生命,好好過日子。女台商說,她不菸不酒,沒有家族病史,作息正常,每天晚上11時就寢、早上6時起床,身上沒有腰痛、血尿等症狀,術後病理報告證實右側第一期腎細胞癌。由於沒有症狀,包括她和親友都很訝異,感謝醫療團隊術前充分溝通,並專業細心照護,術後第三天就順利出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平說明,大部分腎細胞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當出現血尿、疼痛以及明顯腹部硬塊時已進展至中晚期,故有「沉默殺手」之稱。預防之道避免抽菸並減重,三餐均衡飲食、規律作息與適當運動。步入中年後,則建議規律接受身體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黃志平說明,腎臟腫瘤小於4公分,大部分可採腎臟部分切除手術,盡可能保留腎臟功能,尤其在機器手臂輔助下,可降低手術風險並增加手術精細程度。腎臟腫瘤大於7公分,仍有可能在幾個月內迅速生長甚至轉移擴散,建議採全切除手術。黃志平說,中國附醫每年執行逾350例機器手臂輔助手術,並逐年增加,其中包括國際病人。醫療團隊通過機器手臂國際原廠認證,成為國內泌尿腫瘤(腎臟/膀胱/攝護腺癌)及婦癌手術的達文西手術觀摩中心;並於去年引進第四代手術系統。
-
2022-0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明金成心肌梗塞猝逝 醫師籲超過35歲定期檢測三高
知名導演、演員明金成驚傳因心肌梗塞驟逝,享年51歲。新竹馬偕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林柏霖表示,心肌梗塞通常和三高息息相關,加上最近氣候忽冷忽熱,更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因此提醒民眾若超過35歲,最好定期做健康檢查,確認是否有三高,並加以控制。明金成1月20日才和妻子歡喜迎接龍鳳胞胎,他昨天深夜在月子中心陪伴剛生產完的妻子,卻突然心肌梗塞,緊急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林柏霖表示,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族群,或是有抽菸習慣的民眾,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但是三高的診斷率卻很低。他以高血壓為例,台灣高血壓盛行率高約有二成五,但只有五成的診斷率,將近一半的民眾未被診斷出來有高血壓;而有接受治療並且穩定控制的患者,則只有三到四成。林柏霖表示,許多人到了心肌梗塞發作,都還不知道自己有三高問題,因此必須積極檢查,加以控制。而心肌梗塞的風險多在45至55歲男性以及停經後女性,因此只要超過35歲,就建議定期量測血壓,並做抽血檢查,確認是否有三高等相關問題。且現在健保都有給付降血壓、降血糖等控制的藥物,若能穩定控制,就能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另外,雖然心肌梗塞常常來得又急又快,但並非「無跡可循」。林柏霖表示,有很多患者等到搶救回來,定期回診時回想,才發現之前便有胸痛的跡象,只是不以為意。他表示,若活動時出現胸悶但休息一下後便會舒緩,就必須留意;若伴隨左肩、脖子、背後的疼痛,且胸悶頻率變高,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出現心絞痛的徵兆,需前往醫院就診確認情況。若是心絞痛的狀況已經是胸口大痛且冒冷汗,則不要猶豫趕快到急診就醫。「過年時醫院送來兩個40多歲的心肌梗塞病患,好在當時身旁有人幫忙做(心臟按摩),都救回來了」,林柏霖說,若看到身邊有人因為心肌梗塞倒下,若能盡快實施CPR,仍有機會搶救。
-
2022-0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長期抽菸喝酒 他46歲眼中風
清潔工小陳於春節前嚴重腹瀉長達5天,頭昏目眩、步態不穩,經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必須住院治療,未料,躺在病床時,左眼突然一片漆黑,右眼卻維持正常視力,進一步檢查發現,小陳的左眼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發生「眼中風」,左眼視力僅剩微弱光感,緊急進行高壓氧治療,一小時後才恢復部分視力。衛福部台北醫院胸腔內科暨高壓氧專科醫師陳正昱表示,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小陳的小腦有輕微萎縮,可能與長期抽菸喝酒有關,抽菸喝酒容易引發神經退化、視網膜動脈血管阻塞缺氧,導致神經無法傳導視覺訊號,埋下「眼中風」的禍因。陳正昱指出,突發性失明的「眼中風」是腦中風前兆,不可掉以輕心,若在4至6小時未做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視力喪失,因此立即為小陳安排高壓氧治療。高壓氧是不具侵入性,且能舒適平躺就能有良好療效的治療方式。小陳表示,他躺在高壓氧艙內約30分鐘,感覺到左眼出現模糊的影像,治療10次後,視力已恢復至0.9。現在眼前出現的影像都很清晰,走路恢復正常。陳正昱說,高壓氧治療可提升血液中氧氣的輸送量,使氧氣擴散到缺氧受傷的組織,加速血管增生、促進感染控制與傷口癒合,幫助腦部及神經復原。適合以高壓氧治療的病症種類繁多,例如一氧化碳中毒、減壓症、急性氣栓塞症、氣壞疽病、細菌感染性疾病、慢性復發性骨髓炎、急性燒灼傷等,目前在胸腔科、急重症醫療、傷口照護等醫療上都有廣泛的應用。部北指出,46歲的小陳,菸酒長達30年,是「資深菸酒人」,醫療團隊除了慶賀小陳重見光明,也安排他至戒菸門診,幫助遠離菸酒。
-
2022-0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血脂其實難察覺!醫:即使很瘦的人也要注意
●外食、不運動、肥胖,發生高血脂機率高●高血脂患者須服用降血脂藥,維持血脂穩定●瘦的人也要注意,可能因體質關係高血脂吸菸、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及不當飲酒等,容易造成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血管性疾病發生。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秘書長、北市聯醫家醫科主任孫文榮表示,三高慢性疾病中,血脂異常難以自我察覺,建議民眾定期做健康檢查,注意身體狀況。三高 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40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盛行率,分別是38.3%、34.1%及16.4%,且隨年齡增加而上升。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的民眾,經健檢發現,24.7%血脂異常、21%血壓異常、9%血糖異常。孫文榮指出,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三高問題,若不嚴格控管,容易引起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血壓高會頭暈,血糖高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但血脂高並沒有特別症狀,民眾很難自我察覺,多半是從健康檢查或就醫抽血才發現。肥胖 是疾病的危險因子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濃度超標就是高血脂。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魏承駿表示,除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有較高警覺,一般人很難提早發現,因為高血脂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症狀,都已出現嚴重併發症。即使很瘦的人也要注意,可能因體質關係導致高血脂,必須提早檢查發現。魏承駿指出,高血脂不會立刻發生,而是經過數十年不良習慣累積,如果整天外食、不運動、體態肥胖,或飲食高油、高糖、飲酒、暴飲暴食的人,有較高機率發生高血脂。魏承駿表示,高膽固醇的人易引發血管壁發炎,且血管內皮細胞上會堆積塞塊,宛如汙垢、壁癌般,讓管腔愈來愈小、血液不通,進而引發心血管、周邊血管疾病,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狹心症等。高三酸甘油脂不僅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且胰臟必須不斷分泌胰液代謝,恐導致急性胰臟炎等問題。「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孫文榮提醒,高血壓、輕微血糖異常的人,透過體重控制、生活習慣改變,即可控制疾病,不見得需要藥物治療,但如果進階到中重度肥胖,都會增加罹癌等疾病風險。高血脂 應遵醫囑服藥魏承駿說,已確診高血脂的患者,應透過運動、飲食控制來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但效果有限,因此更重要是「遵從醫囑服用降血脂藥」,以維持血脂穩定。根據每個人狀況不同,血脂控制標準也不同,魏承駿說,像是18、19歲年輕人,容忍壞膽固醇範圍相對高,可以達到160mg/dL,並透過運動、飲食改善;中年人有抽菸習慣、本身有高血壓等,建議控制在130mg/dL;而糖尿病患者標準更嚴格,需控制在100mg/dL;有心臟病、中風或裝過心臟支架患者,應控制在70至55mg/dL,標準因人而異。40歲以上成人發生慢性病的風險增加,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35歲以上且罹患小兒麻痺者、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
2022-0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明金成心肌梗塞猝逝/三高及抽菸,急性心梗高危險群!6症狀要當心
【2022/02/09編註】上月20日才和妻子歡喜迎接龍鳳雙胞胎的導演明金成,8日晚間驚傳因心肌梗塞,送醫急救不治,享年51歲。三高及抽菸,急性心梗高危險群!6症狀要當心【記者翁唯真/桃園即時報導】近二周的天氣急遽變化,冬天在統計上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若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慢性病及抽菸的民眾是急性心肌梗塞高危險群,醫師提醒,若有出現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呼吸短促、暈厥或噁心,需立即就醫或做健康檢測。82歲的黃先生,近日於家中突然昏倒,救護車送達醫院急診,初步心電圖顯示為急性心肌梗塞,中壢天晟醫院心臟科醫師黃信凱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內層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冠狀動脈阻塞,影響心臟肌肉細胞的供氧造成心臟肌肉細胞受傷、死亡,瞬間的血流阻斷常常會引起心臟電流混亂,發生心室頻脈或顫動,若未及時急救致死率很高。黃信凱指出,黃先生過往即是三高及抽煙的高風險族群,此次發作後到醫院急診時血壓只有50mmHg左右,心跳只有每分鐘40多下,是典型右冠狀動脈血管近端阻塞後產生的,完全心房心室傳導阻滯導致心因性休克,並產生心室頻脈,電擊治療3次。在緊急藥物治療及心導管團隊即時的介入治療,安裝了主動脈內氣球幫浦及暫時性心律調節器,並打通完全阻塞的右冠狀動脈置放了2支心臟支架,於一周後可以拔管轉出加護病房。黃信凱指出,以前是65歲以上的人才要擔心罹患心肌梗塞,但現在病發的年齡層持續降低,20、30歲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患這幾年也持續增加;心肌梗塞發生前,可能會有一些心絞痛的症狀,例如可能會有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呼吸,短促、暈厥或噁心,若有這些症狀要趕快就醫檢查;民眾也可到院做心臟血管中心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驗提早發現問題。
-
2022-02-09 新聞.元氣新聞
明金成拼10次試管求子終成功 「想活久一點」為兒戒菸戒酒
導演明金成上個月才剛迎接龍鳳雙胞胎成新手爸爸。據《中國時報》報導,8日晚間在月子中心突然心肌梗塞緊急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享年51歲。明金成2017年與小6歲的圈外女友Patty結婚,一直努力想要當爸的他,還曾透露砸百萬做10次試管求子,過程相當艱辛。他去年得知老婆懷孕消息時相當振奮,表示當時看到超音波照片哭慘了。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明金成還為了小孩戒菸戒酒,坦言「想活久一點,可以陪孩子久一點。」豈料上個月才剛迎接雙胞胎,寶寶未滿月卻突然離世。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