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抗疫
共找到
791
筆 文章
-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精準抽藥台 1瓶疫苗可抽12劑
疫苗不夠,疫苗成為抗疫的稀缺物資。為了讓疫苗「每一滴都不浪費」,新竹縣竹北大安醫院自創「精準抽藥台」,固定疫苗讓醫護人員用兩手穩定握住針管抽藥,一瓶AZ疫苗不到5分鐘就能精準抽取12劑,新竹縣長楊文科參觀後大讚醫院自創的「客家打法2.0」,將推廣到全縣各醫療院所,讓接種人數最大化。大安醫院院長謝煒銘表示,每瓶疫苗都有緩衝劑量,若以1毫升精細針筒抽取,就可讓原本提供10人施打的1瓶AZ疫苗抽到11劑,如果要抽到12劑,醫護必須全心投入。院方為減緩醫護負擔,並更穩定精準抽藥,自創「精準抽藥台」,將疫苗固定在台上,護理人員不需一手握藥罐、一手抽取,可兩手穩定握住針管精準地抽藥,讓每一瓶疫苗緩衝劑量都不浪費,抽取量可到12劑,也降低醫護反覆抽取辛勞。楊文科指出,醫護人員有抽藥台協助,可在抽取藥液時抓得更精準,領用1000劑成功施打了1208人,這個「神器」應推廣到全縣。
-
2021-08-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竹北大安醫院自創「精準抽藥台」 5分鐘抽12劑疫苗
對抗疫情是一場長期戰爭,疫苗身為當前的稀缺物資,為了讓疫苗「每一滴都不浪費」,新竹縣竹北大安醫院自創「精準抽藥台」,將疫苗固定住,讓醫護人員可用兩手穩定握住針管抽藥,一瓶AZ疫苗不到5分鐘,就能精準抽取到11到12劑。新竹縣長楊文科近日到接種站關心施打疫苗情形,看到醫護利用抽藥台細心、流暢的作業,讓原本領用的1000劑成功為1208人施打,也對大安醫院的「客家打法2.0」表示讚嘆。楊文科指出,除了先前醫護人員使用刻度精細針筒外,再加上抽藥台的協助,可在抽取藥液時抓得更精準,也感謝大安醫院願意將這個「神器」推廣到其他新竹縣衛生所、醫院,幫助施打疫苗抽取更精準,讓接種人數最大化。大安醫院院長謝煒銘表示,每瓶疫苗都有緩衝劑量,在抽取藥劑時將劑量抓得較為精準,如以1毫升精細針筒抽取,就可讓原本提供10人施打的1瓶AZ疫苗,抽取到11劑,但如果要抽到最多的12劑,就必須執行的醫護全心投入,且得花上較長時間。大安醫院為減緩醫護負擔,並更穩定精準地抽取藥液,自創了「精準抽藥台」,可將疫苗固定在台上,護理人員不需一手握住藥罐,另一手抽取,而是可以兩手穩定握住針管,更精準地抽藥,同時避免來回反覆抽藥情形,讓每一瓶疫苗緩衝劑量都不浪費,抽取量可以到12劑,也降低醫護長時間反覆抽取動作的辛勞。謝煒銘也說,歡迎新竹縣其他有需要的各施打站、衛生所或醫院向大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洽詢。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教授破解吃糖迷思
我在昨天(2021-8-12)發表最大心率,目標心率:運動指標的一些眉角,不久後有一位署名G.D. Chen的讀者在回應欄裡留言:「教授您好:讀到這一篇報導,提到說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只要攝取75~100克的糖分,免疫功能就會下降一半,甚至影響時間可以長達5小時。"我心想,糖這麼可怕的嗎?! 那台灣南部人平常如果都是傳統飲食是不是很容易就超標?? 於是順藤摸瓜找到這個所謂《健康2.0》的片段。影片中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說:"腸胃病學家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攝取75-100g的糖 就會阻礙免疫功能,可降低免疫功能50%以上;吃完糖30分鐘後開始持續5個小時"。查了一下這位學者, 他是波蘭醫學院畢業的醫師(這對我來說腦海中就有警報聲響起), 雖然也是有M.D.資格, 但我不確定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到了pubmed也沒找到相關的研究(也可能是我不會查詢)。可以請教授解惑嗎?感謝您!」上面的第一個連結打開的是一篇前天(2021-8-11)發表在《健康雲》的文章,標題是:吃糖會降免疫力!3族群最危險 醫警告:1杯手搖飲就超標。上面的第二個連結打開的是一個2021-8-5發表在YouTube的《健康2.0》影片,標題是:新冠肺炎 可能併發 糖尿病 ! 吃這些讓免疫力下降5小時!防疫先控糖穩定免疫力 健康2.0精華。影片中,陳欣湄醫師在高談闊論糖是會如何降低免疫力時,後面的看板顯示「胃腸病學家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攝取75-100克糖 就會阻礙免疫功能…糖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在吃完30分鐘開始 持續5小時」。Niket Sonpal的學位是在波蘭取得的。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的記錄顯示,他有6篇低檔的論文,但也都只是次要作者。更荒唐的是,他從未發表過任何有關吃糖,或跟免疫系統有關的論文。那,陳欣湄醫師所說的「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是怎麼回事?我搜到一篇一年半前(2020-3-23)發表在Huffpost的文章,標題是Eating Sugar Can Weaken Your Immune System. Here’s What To Know.(吃糖會削弱你的免疫系統。 這裡是要知道的。),而裡面有這麽幾句話:「根據 Niket Sonpal ,你可能需要攝入大量的糖才能看到真正的影響——但糖的克數會很快增加。他說:『研究確實表明,攝入 75 至 100 克糖溶液會阻礙身體的免疫功能。我應該提醒,75 克聽起來很多,很難想像你可能攝入了 75 克糖,但實際上它就只等於兩罐汽水。』」這段話裡的「研究確實表明」是一個連結,而它打開的是一篇快要50年的老論文(發表於1973年)。這篇論文的標題是Role of sugars in human neutrophilic phagocytosis(糖在人類嗜中性白血球吞噬中的作用),而它的作者名單裡根本就沒有Niket Sonpal(他應當是都還沒出生)。其實,早在一年前我就討論過這篇論文。我先是在2020-7-21發表最近瘋傳/醫師散播的新冠謠言,駁斥江守山醫師所說的《抗疫5方法》,而在這5個方法裡,有一個是「記住不要吃糖,精製糖吃下去,白血球睡覺睡5個小時」。隔天,我又發表吃糖,白血球睡5個小時?,指出「白血球睡覺睡5個小時」這個說法就是根據那一篇1973年發表的研究論文。這項1973年的研究是給志願者口服100克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或橙汁,然後在0.5、1、2、3及5小時之後採取靜脈血,然後把靜脈血和葡萄球菌一起放進培養皿裡,然後測定靜脈血裡的嗜中性白血球對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結果發現,口服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和橙汁都會減弱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而5小時之後所採取的靜脈血還是有這種現象。所以,研究人員就說吃糖會減弱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長達5小時。要知道,這項研究只是在培養皿裡觀察嗜中性白血球的吞噬作用,而吞噬作用在免疫系統裡所佔的分量,也許只是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更何況白血球所吞噬的東西是細菌,而不是病毒(沒這個功能),所以把這麽一個實驗結果延伸成「吃糖會提升感染新冠肺炎風險」,想像力也未免太豐富了吧。不管如何,陳欣湄醫師所說的「Niket Sonpal研究顯示」,根本就不是Niket Sonpal的研究,而真正的研究根本就沒有說「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所以,這又是一個健康2.0的胡扯。原文:吃糖會降低免疫力?長達5小時?健康2.0又一胡扯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打疫苗還是會感染!專家剖析防堵變種病毒2道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不少國家即使疫苗覆蓋率高,還是受到病毒變異株威脅,像是率先解封的英國、不斷暴增案例的美國,甚至以色列已經率先宣布要施打第三劑疫苗。聯安診所內科主治醫師施奕仲認為現在已經有點「流感化」的趨勢,每年可能都會有新的變異株產生,打造好人體的防線才是最大的武器。強勢病毒株席捲全球!WHO:這四株需高度關注從疫情爆發以來,全世界每隔一段時間在不同地區,就會有一株強勢變異病毒株的出現,為什麼新冠病毒會不斷變異?施奕仲醫師說:「因為新冠病毒是單股 RNA 病毒,不像一般的 DNA 病毒有雙股螺旋在複製過程中的修復機制,是比較容易產生因複製時的錯誤而有了變異病毒株出現。當單股 RNA 在複製時出錯一個或數個核糖核酸,有些出錯會自然淘汰,但有些出錯卻可能讓傳染力增強,成為強勢病毒株。」當社區大量感染時就容易出現變異病毒,在英國、南非、巴西、印度等國家,在某些人口稠密的地區,過去都有嚴重的社區傳播,病毒持續傳播、持續複製就很有機會因而出錯。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將全球變異株分成三類,針對這些變異來建議相關防治措施。1. 高關注變異株(Variants of Concern):Alpha、Beta、Gamma、Delta。2. 需留意變異株(Variants of Interest):Epsilon、Zeta、Eta、Theta、Iota、Kappa、Lambda。3. 高衝擊變異株(Variants of High Consequence):目前無。現階段台灣流行的主要是 Alpha 變異株,但指揮中心從邊境已攔截到數種不同變異株,從去年 10 月至今,台灣就已驗出 6 種國際上常見變異株。人體兩道免疫防線防堵病毒!打疫苗避免重症死亡變異病毒確實威脅著社會,國內靠著嚴格邊境管制,避免傳播力強的病毒株造成社區感染。但民眾也很關心,現在我們大規模施打新冠疫苗,難道沒辦法防堵變異病毒嗎?施奕仲醫師說:「雖然變異病毒會影響疫苗保護力,但通常只要打過完整兩劑新冠疫苗就能避免重症,因為人類對付病毒入侵是靠兩道免疫防線。」第一道防線「體液免疫的抗體保護」:以 B 細胞系統產生抗體來達到保護目的之免疫機制,在病毒要入侵時就將它殲滅,避免感染,也就是所謂的疫苗保護力。第二道防線「細胞免疫的 T 細胞」:當病毒突破第一道體液免疫的防線後,個體就受到病毒的入侵感染,會遇到第二道防線「T 細胞」,T 細胞只要曾經被病毒或者疫苗訓練過,可以辨識受病毒感染的細胞。T細胞此時便會擔起重任,讓身體就算被感染也不會變重症。施奕仲以簡單的方式舉例:「把病毒想像成一群人,變異病毒就像是原始病毒株少一隻耳朵,或戴上了帽子的人,有小部分的改變。而抗體就如同人臉辨識系統,對於正常人臉可以高效率辨識而殲滅,但對於戴上帽子或者少一隻耳朵的人臉,可能會辨識不出來而放行進入,也就因而感染了。」但是負責人體細胞免疫的T細胞,就像是警察一一調查戶口,雖然病毒的外觀已有些微改變,但新冠病毒的身分是不會變的,查到一個砍一個,發現兩個殺一雙。T 細胞防護可以避免受感染的人演變為重症患者,甚至因而死亡。」現在全世界最流行的 Delta 病毒株,讓許多疫苗的保護力大為下降,施奕仲表示:「Delta 病毒株也學我們的防疫措施,不只是戴帽子、少一隻耳朵,現在還戴上口罩加蒙面,人臉辨識系統大概很難辨識正確(原先建立的抗體免疫快要失效了),除非我們要將人臉辨識系統升級。」許多國家都將施打第三劑疫苗,莫德納、輝瑞等也正在針對變種病毒加速研發次世代新冠肺炎疫苗。新冠不會終身免疫!打過疫苗、感染過可能再感染近期歐美國家開放,他們在高疫苗覆蓋率之下雖然確診個案增多,但死亡、重症沒有變多。施奕仲說:「當感染不會變重症,不會死亡,染疫就等於只是感冒一場。」施奕仲也提醒:「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者、打過新冠疫苗者,若再碰到新冠病毒,還是有再次感染的風險。除了體液免疫產生的抗體可能隨著時間漸漸消失,使得保護力下降,或是如果遇到的是變種病毒,原來已產生的抗體無法完全辨識成功,也是有可能會再次感染。」若能將新冠死亡率再降低,人類有可能跟病毒共存。但在變異病毒肆虐下,施奕仲醫師表示,未來仍有三大方向要特別注意:病毒變異後特徵性的臨床症狀改變感染變異後人們的症狀表現也有所不同,變異病毒株差異也可能有攻擊身體不同器官的傾向,除了呼吸道系統,或許未來會發現某些變異株會侵犯神經系統,某些可能較易攻擊肝膽腸胃系統或是心臟血管系統等等。同時感染 2 種以上變異病毒株在歐洲臨床微生物與傳染病學大會上,國際發現已經有個案出現同時感染兩種 COVID-19 變異株的案例。病毒不會消失!很可能朝流感化方向前進新冠病毒已經有點像流感,每年會有新興病毒株。新興的變異病毒株只要傳染力夠強,就會擴散出去造成社區爆發,甚至變成跨國大流行。除了疫苗之外,醫藥科學界也積極發展抗病毒藥物要來對抗新冠病毒,已經有許多不錯的臨床試驗結果,目前正在執行第三期臨床試驗。相信不久的未來,應該會有抑制病毒的特效藥研發成功。因應這條路之後,施奕仲醫師推測:「未來很有可能人感染後透過藥物得到治療,但慢慢地具有『抗藥性』的變毒株可能會出現,成為因治療而篩選出來的新病毒株。」看來這條抗疫之路,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需要努力,大家要從日常衛生習慣做改變,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群聚外,當務之急還是「打疫苗優先」。
-
2021-08-14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提升細胞功能對抗疫情?營養師:每天吃「這3類」食物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COVID-19流行期間,能夠提升自己的免疫功能很重要,才有本錢對抗病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徐裴莉指出,研究發現,「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減輕此波因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相關風險和發病率。1.每日攝取3份蔬菜類、2份水果類,搭配全穀雜糧類蔬果雜糧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包括維生素A、C、D、E、B群、鋅、硒、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它們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劑,可利用多種途徑促進免疫細胞功能,進而優化免疫系統。 2.每日補充適量的豆魚蛋肉類與1-2杯的乳品含有優質蛋白質,可建造修補上皮細胞及器官組織,為身體提供良好防禦屏障,降低病毒入侵機會,同時可以維持肌肉組成,避免衰弱肌少症狀。3.每日攝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海鮮,海藻油,海魚和亞麻籽中存在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支持免疫系統;橄欖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和堅果中的ω-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和抗病毒的作用。 每天要喝足量的水,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品的攝取徐裴莉表示,文獻顯示足夠的水分對於細胞穩定、腎臟功能維持、體溫控制、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胃腸道和心臟功能以及預防頭痛、脫水等至關重要。根據不同年齡層、活動量、生理和疾病狀態,每天建議兒童4-5杯,青少年7-11杯,成年人10-12杯的水份需求。此外,目前尚無文獻顯示營養補充品對於預防COVID-19的功效,因此最好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得營養素,無須從補充品中獲得。徐裴莉提醒大家,面對疫情,建議民眾每日以新鮮食物作為均衡飲食的基礎,注意水分補充,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品的攝取。營養補充品需根據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建議補充,否則多食無益。除了平日的飲食保養,應以謹慎態度做好自我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才是杜絕疫情流行的根本之道。
-
2021-08-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原大學民調:9成民眾憂警戒降至2級 疫情恐再擴大
中原大學大數據暨動態民調研究中心執行長金志聿指出,1922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是一般民眾登記、預約打疫苗的主要管道,民眾可在平台開放的時間,自由登記與修改疫苗種類施打意願。中原大數據民調中心最近從1496民調受訪者當中,有778人已經在平台登記但尚未打疫苗,當中有25.2%的人曾修改疫苗種類施打意願,而修改多是將AZ疫苗加入施打意願中,占總修改人數的80.1%。中原大學大數據民調中心於7月27日至8月2日民調,詢問民眾修改打疫苗種類的原因,發現改選AZ的民眾,有95.5%是因為「選擇後能夠更快施打疫苗」,3.2%認為AZ保護力較佳,1.9%認為副作用較低。另外,民調期間有23.6%的民眾預期AZ疫苗未來能夠開放混打,選擇AZ「能讓我後續打第2劑疫苗時有更多選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開放混打)。此外,也有少數民眾改選AZ疫苗是因為不知何時可以等到莫德納、「怕打到高端」、「擔心被逼打高端」。金志聿副教授指出,今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迅速擴散,全國進入3級警戒,打疫苗成為民眾與政府的重要「抗疫」手段,多位專家學者也認為疫苗是終止疫情的唯一方法;然而,疫苗衍伸相關議題,如疫苗種類優劣、是否願意施打國產疫苗,以及疫苗混打等議題在新聞與各大社群網路媒體上延燒。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政府宣布7月27日全國警戒降至2級至今,金志聿說明這次民調發現,超過90%民眾擔憂疫情警戒降至2級,恐將再次擴大,其中45.9%的民眾表示非常擔心,44.8%表示還算擔心,可見民眾對於新冠肺炎疫情仍持擔心再次擴大的態度。
-
2021-08-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AZ、莫德納疫苗即將雙缺 台大醫:大家別挑了,有什麼就打什麼
我國面臨疫苗荒,第五批自購莫德納疫苗約十萬劑昨下午抵桃園機場,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數量太少,尚未決定優先接種民眾,需謹慎規畫。此外,五輪接種莫德納疫苗,目前僅剩六十多萬劑,「在這輪接種完畢後,應該所剩不多。」蔡總統說,接下來,政府和民間採購的疫苗數量還會陸續抵達,「我們會全力催促、緊盯疫苗供貨,並搭配國產疫苗,讓國人的接種可以持續下去。我也要請大家一起繼續努力,落實防疫,並用更高的整體防護力來對抗疫情,守護台灣。」國內現存六十多萬劑莫德納疫苗,加上昨自購到貨的十萬劑,共七十多萬劑存量,推估第五輪打完後,僅剩廿一萬劑左右。不過,截至昨天傍晚為止,「非莫不打」族群仍高達三九七萬人,莊人祥表示,即使採購莫德納疫苗均順利抵台,在扣除第二劑及混打數量之後,僅剩不到一百萬人可接種完整兩劑,其餘近兩百萬人無法如願。莊人祥解釋,我國採購、受贈總計八五五萬劑莫德納,約四二七萬人可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目前全國已有二九○萬人接種第一劑,加上第五輪四十三點五萬人,累積三三三點五萬人打了第一劑,四二七萬扣除三三三萬人,僅有九十三萬多人可打兩劑莫德納。第五輪莫德納將在十一日開打,莊人祥說,符合資格者包含,第一波四十三點九萬人預約,與追加的第九類五十三、五十四歲民眾約四點六萬人,以及第一類醫護開放混打的三點三萬人,總計五十一點八萬人。第四輪AZ疫苗已接種完畢,陳時中說,目前地方政府約有卅多萬劑存量,近日豪雨成災,南部部分縣市接種據點暫停服務,不少預約者未能如期施打。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正規畫如何使用剩餘的AZ疫苗,將以受水災影響而尚未接種者,或第一劑滿十周的民眾為優先。AZ、莫德納即將雙缺,接種計畫即將陷入困境,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國內已快無疫苗,如果還是只想打莫德納,恐有難度,希望大家別挑了,「有什麼,就打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第五批採購莫德納疫苗九.九六萬劑,已於台北時間八月八日凌晨自盧森堡啟運,下午三時五十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我國自購莫德納疫苗目前共到貨一二四.九六萬劑。新冠肺炎疫情趨緩,昨新增四例本土案例,為本土疫情爆發以來最低確診個案數;另新增三例境外移入、三例死亡個案。陳時中表示,病例越來越穩定,希望疫調更精準、疫情控制更好。
-
2021-08-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優人物/抗疫不當女神 賈永婕做自己的「人生努力組」
採訪約在近午時刻,賈永婕前一天就告知,早上還要跑一趟三總送醫療器材,結束後趕回經營的婚紗公司化妝、換衣,訪談超過2個小時,因為解封,中間還有兩組客人進來,她是最近大家尊崇的國民女神,也是能幹的老闆娘,精力在她身上,似不曾枯竭。年輕時是成功的藝人,嫁入豪門後家庭幸福美滿,一方面又擁有讓人稱羨的事業,在二分法的社會,她被歸類在人生勝利組,外人只愛在表象錦上添花,而她背後的拚博努力從不被深究。她認為,自己從不屬於勝利、失敗兩組,而是人生努力組,在每一個過關斬將中,從不輕言放棄。什麼樣的環境 教育出鋼鐵娘子8年來,她一直做著同一個夢,夢裡是父親從世界各國不同地方神神秘秘打電話來,開頭熟悉又親切的「丫頭」兩個字總讓她一震,然後告訴她自己並沒離開,而是去出一個機密任務,夢裡她回答,「可是我知道你死了,親眼看到你躺在那裡」,父親問她,妳有來摸過嗎?確認過是真的嗎?妳看到的只是模型,「我是假死」。每年總會反覆這個夢,父親告訴她,「妳放心,我很好,只是不能告訴別人我還活著」,醒來後她深深思索,以為爸爸的話是真的,一次又一次同樣的夢境,電話中父親的聲音清晰宏亮,而且不停換國家出任務,他不知道的是,女兒很想說,「爸,我想念你,年紀大了,可以回台灣別再出任務了嗎?」賈永婕長成在一般的軍人家庭,父親是海軍上校,給她的教育小到吃飯要有坐相,講話時要正眼直視對方,鞋子脫了要怎擺,筷子該怎麼夾,大到凡事要對得起自己,絕不能占別人便宜。規矩內化了,成了她為人處事的方圓,他身教給她的,還有莫名的正義感。有一回,賈父帶著賈永婕的女兒去看兒童舞台劇,台上演到種檳榔樹,他竟氣到不顧正在演出起身大罵,「在小孩面前為什麼要演這個」,然後拎著孫女走人。賈永婕事後聽到他教訓不認識的人,覺得尷尬也不好意思,但這種莫名的正義感其實也在她血裡流淌。賈永婕國中時追星張雨生,在夏日炎熱的二二八公園裡大排長龍等著投販賣機買飲料,一個大媽帶著小孩直接插隊,沒人敢站出來說話,賈永婕走過去面對大媽,「妳好像插隊了」,大媽見笑轉生氣,開始狂飆大罵,她不理大媽,只對小孩幽幽說,「你以後長大,不要像她那樣哦。」然後離開。這樣的例子多到不勝枚舉。有一年她和老公王兆杰去雲南看表演,台上80歲老者表演的段子無聊,身邊一堆外國大學生看不下去竊笑、大聲聊天,她受不了這群人不尊重演出,不斷轉頭用英文示意他們安靜,後來更喊他們丟自己國家的臉,散場後,那群人走出來,算一算超過20個,老公見苗頭不對,以尿尿要她陪為由直接尿遁。去西班牙旅行,錢包被扒走了,她眼尖發現扒手就在路邊,要老公衝上去追,老公看著她一陣猶豫不決,她氣到要自己上去,但低頭一看自己挺著7個月身孕,跑不贏對方才作罷,錢包、信用卡都是損失。幾次下來,老公王兆杰常跟她說,「走在妳身邊,真的會有生命危險」。而這些從爸爸傳來下的家庭教育或是身教,她也不時拿來教育自己的小孩。父親過世時她趕不回來,一切已成定局,也有了夢中他問她「妳摸過我嗎?那是我的模型,我是假死」的對話,8年了,她慢慢看淡,認為人生其實沒什麼不能面對的,只是心中仍留有遺憾。她說,「父親走後,我在他書房的角落發現了一分醫院診斷書,他每年都健康檢查,報告上有說明心血管阻塞狀況,該做手術處理,但他怕家人知道,選擇避談,沒想到一切來得太突然。」女強人的人生沒有放棄賈永婕的個性不能沒有事做,她有事業心,要有生產力,王兆杰深知老婆個性,全力支持她創業開婚紗店,這波疫情重擊各行各業,但天公疼好人,兩年前一個轉念,讓她意外避開了危機。她和設計師搭檔黃淑琦合夥創業,開了C.H Wedding婚紗,那年,黃淑琦猝逝,加上父親離開,她人生受到嚴重打擊,無心工作,暫將事業全交給同事,把心思轉移到運動,不停跑步、游泳,化解心中的情緒,沒想到一回神,公司已從婚紗業領導品牌逐漸褪色。賈永婕說,「人生就是這麼現實,你不花心思、不想用心,它就會讓你知道。今天不是我退步了,而是在我原地踏步時,別人都在進步,婚紗業已悄悄進入網路世代,而我一下被打醒了」。她想過放棄,公司前幾年都賺錢,放棄是最容易的事,止血就好,還能保有之前賺到的利潤,但她也有猶豫。那段時間,她經常愁眉不展,天人交戰,有一天兒子發現媽媽不對,竟走過來跟她說,「放棄?妳在說什麼,妳是好棒棒賈永婕耶,Fighting就好啦」。她精神一振,這也成了她繼續下去的主要動力,「我不想讓小孩覺得媽媽碰到挫折就不幹了。」於是她著手改造公司,過去公司租下大坪數有挑高攝影棚、華麗氣派店面,但東區房租16年來漲太多,她認為網路世代後,門面已不重要,著手搬家,換到二樓現址,把省下來的錢投入網路行銷。以前公司養一批設計師,後來改用接案的方式和設計師合作,雙方再談分潤,而設計師接案的作品不比當員工差,甚至更好,幾個改變大大縮減固定成本。過程中她歷經許多掙扎,不知道抉擇是否正確,事實證明,一年多疫情下來,公司受到衝擊的損失,都在她可控的範圍之內,「永遠不要怕的事,就是改變,有人會說我以前的場地、攝影棚多大、多華麗,但面子的事是最不重要的。至少我生存下來了,如果不能在這個行業裡當老大,做老二、老三也行,重點是努力跟上潮流,如果可以,就引領潮流,如果不能,就跟著潮流走,最怕沉溺在過去的光環中。」人生巔峰在哪裡從一個柔弱的女明星,婚後跟著老公去運動,一開始跑三鐵,記者莫不驚呼;接著,賈永婕在東京馬拉松跑完全馬42公里,媒體認為她已到人生極限了,沒想到那年她跟老公組團赴英國比賽,甚至泳度英吉利海峽,這時沒人再敢猜測她的界限了,但人生有限,要如何兼顧家庭、事業,還去做這麼多刺激冒險的事,記者開玩笑,「不會有一天,妳要去爬喜馬拉雅山吧」。2018年,她真的跟老公花了7天時間,登上5364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簡稱E.B.C.),那晚她又哭又笑摟著老公拍接吻恩愛照。3年後的今天,她說,以非登山專業人士來說,要爬上8848公尺的聖母峰是不可能的,當時確實熱中討論要再上攀6千多公尺高的另一個基地營,雖然只相差1千多公尺,但要過一段冰橋,下面是萬丈懸崖,極有難度,後來疫情大爆發,登山計劃於是被打斷。今年台灣發生重大疫情,她忙著送呼吸神器,接到蔡英文總統加油打氣電話,對她來說,這又是人生另一個高潮巔峰,她永遠在做你料想不到的事,而重點是,她沒有一項是刻意而為,完全順著自己的感覺,順著自己的心在走,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她不是嬌滴滴的貴婦,不想成為撐著洋傘看小孩在游泳池畔玩的柔弱女子,小孩下水時她都在,甚至是她努力讓小孩參與運動,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並從中培養獨立不放棄的個性。有一晚,狗仔跟拍她跑了一整天的醫院,夜裡還換上運動服出門跑步,她笑說,「運動和勞動不同,跑醫院送東西是勞動,回到家,我終於有自己的時間出去跑一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流汗、開心。」雖嫁入豪門 卻勇敢活出自己演藝圈總愛形容女星嫁給富二代是晉升豪門擠入上流社會,王兆杰是德杰建設小開,她婚後不解,為何自己明明是賈永婕,在新聞報導中卻變成附屬別人名字的老婆。而這兩個月下來,她老公跟著她跑醫院,送器材,走到哪,都被叫「賈永婕的老公」、「賈先生」,她大笑終於反轉,不過她仍十足感謝這人生夥伴一路走來的包容與給她的自主空間。她個性天生叛逆,如果嫁進一個家庭成天守著舊習俗,早上請安、下午奉茶,肯定受不了繁瑣規矩離婚,「生活是演不來的,妳要演1年、2年,還是演10年?然後呢」。她的幸福,來自於王兆杰對她全然尊重,知道老婆要什麼才會快樂,所以無論家庭、事業,都在背後默默支持,她說,「因為他知道我萬一沒事做,會有多焦慮,而他會有多慘」。夫妻倆的個性極度互補,她直率想衝敢衝,而他則溫和思慮細密。這波疫情剛開始爆發,她意外得知醫院急需呼吸器,想做就立刻做,因為平時好交朋友,王兆杰建設公司那邊也人脈充沛,兩人登高一呼,原本目標是20台,最後竟募到387台,解決了許多醫院急需,也間接救了不少可能陷入重症的病人。她說,「那些醫療器材我一輩子也沒聽過,在偶然間得知醫院缺器材的訊息,我沒辦法將訊息跳過,然後淡淡說一句不關我的事,說真的,從一開始,就有超過8百個朋友、長輩告訴我,這些都不關我的事,我可以不必那樣,但那我很想問,疫情這麼嚴重,這到底關誰的事?」過去,發生921地震、南亞海嘯、四川大地震,演藝圈在張小燕、張菲、胡瓜、吳宗憲集結各方力量辦大型募款活動,群星聚集、電視直播、數百部電話接受捐款,一個晚上下來,募到的善款差不多就是1至2億元,而賈永婕第一批募到的金額就已近億,拋磚引玉之後,兩個月來金額粗估已超過2億台幣。她一個人奔波、忙穿針引線,精神讓許多人肅然起敬,還為她贏得「國民女神」的封號。網路上開始流行兩句話「政府在做藝人的事(作秀),而藝人在做政府的事(募醫療器材救人)」,賈永婕認為,她只是盡力在做能幫得上忙的事,「疫情嚴重,我身為經營者,婚紗店這麼多同事,每一個都要生活,各行各業都在受苦,如果有方法疫情能盡早結束,一切盡快回到常軌,大家都有飯吃,我最初的想法單純只是這樣。」一切透明公開,為子女留下最好典範兩個多月來,她從送愛心便當,到醫療儀器,跑遍台北各大醫院,曾有媒體去計算她跑了多少里路、送出多少盒便當,數字令人咋舌,而這些,她每一項都仔細記錄,堅持一切公開透明,等疫情結束,明細將全部公布,原因是她要對得起相信自己,一通電話就把錢拿出來的人,而且家庭教育給她最高指導原則,是人品,「我跟朋友出去,寧願多出,也不能占別人便宜,我不會也不能花一毛不屬於自己的錢。」純真率直的賈永婕,在疫情期間成了許多人的典範,其中也有雜音批評她作秀,但她沒想過選舉,當藝人也非她的主業,做這麼多事都出自本心,內在強大的素質不曾讓她有過挫折、打擊,甚至有玻璃心,她其實很清楚所謂的女神光環,短暫如火花,絢爛過後,她仍會堅定地繼續走自己的路。
-
2021-08-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鼓勵防疫第一線醫師 林芳郁:盡所能告訴家人「我愛你」
71歲的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從醫40年,曾任台大、北榮、亞東三家醫學中心院長,從SARS到新冠肺炎,都在第一線對抗疫情。今年父親節前夕,林芳郁卸任擔任六年的亞東醫院院長,正式迎接退休生活。不只是一位盡心貢獻醫界的醫師,林芳郁更以嚴謹身教,成為兒女心目中的模範父親。身教嚴謹,卻包容孩子想法,只要肯努力,他全力支持。在宜蘭羅東出生的林芳郁,高中才北上念建中,自台大醫學院畢業後,順利成為心臟外科醫師,並與醫學系同窗、台灣首位女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結為連理,育有一雙兒女。女兒林之昀跟隨母親腳步,成為整形外科醫師,兒子林之晨則往新創產業電商發展,接任台灣大哥大總經理。兒女事業有成,與父母嚴謹身教有關。林之晨回想,年幼時若有不乖或不禮貌的行徑,林芳郁常叫他們面壁、罰跪。但林芳郁對孩子的想法非常包容,無論想做什麼,他一定全力支持,多半給予鼓勵,只要選定目標,就好好努力、全力以赴。他認為孩子平安,把工作做好最重要。女兒乖巧,兒子曾叛逆,笑稱「女兒是上帝補償給我的」。外科醫師生活忙碌,林芳郁坦言,過去平日忙很晚才回家,早期周六還要上班,等於只有周日休假,但又掛心病人病況不穩定,多半會待在醫院。以前在台大醫院時常帶孩子「查房」,兒女因此閱「傷」無數,更謹記怎麼防止燒燙傷。和孩子相處時間不多,但慶幸女兒循規蹈矩,也跟隨父母從醫,相較兒子叛逆讓他很頭痛,林芳郁笑稱「女兒是上帝補償給我的」。細數林之晨的叛逆事蹟,高中時為了把妹無駕照偷騎機車,家中規定九點半門禁,兒子偷偷蹺家過夜,女兒還幫忙掩護,老婆發現後氣個半死。於是兄妹倆不得不互助,「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但兩人也培養出好感情,像林之晨在美國留學時,林之昀去美國玩,哥哥主動獻卡,讓妹妹無限消費。教育孩子言出必行,欣慰兒子留學歸國後「變暖男」。林芳郁對兒女管教嚴格,正直個性更是言出必行。林之晨求學時課業並不佳,有次段考前,承諾若兒子成績進步就帶他到日本玩,兒子果然爭氣地考出好成績,老婆本想趁著工作忙順勢忘記,他堅持「一定要帶他去日本玩」,堅持履行承諾。過去曾擔心兒子工作不穩定,但自美國留學回來後,彷彿「變了個人」,不僅變溫暖也更孝順,周末帶著父母愛吃的燒餅油條及豆漿來訪,父母傳訊也早讀早回,讓他相當欣慰。林芳郁鼓勵同為人父、至今仍在防疫戰線上的醫師,保重身體外,也盡所能告訴家人「我愛你」,像自己至今仍會向妻子和兒女說「爸比愛你」,或留小紙條在太太書桌上,隨時傳達對家人的愛。兒子看老爸拒收紅包 簡樸一生 愛國不移民林芳郁為台灣醫界創下歷史性推展,曾率領團隊做全球領先的不整脈研究,擔任台大急診部主任任內,開創救護車EMT(緊急救護技術員)體系,如今高級救護員遍布全台,戲劇《火神的眼淚》中救護員挽救珍貴生命的片刻,充分展現急救技術,更造福無數患者。林芳郁上月底卸任亞東醫院院長,兒子林之晨特地排開行程,出席父親的榮退典禮。他透露,父親擔任醫師工作期間,仍維持羅東人的簡樸生活,在家總是穿著破內衣,皮夾、皮帶一用就是幾十年,不開名車,一台Toyota Premio用了十幾年,一直到無法維修才勉強換掉。在兒子眼中,父親十分好學,在家中書筆不離身,隨時研讀畫重點。父親也相當愛國,1995年時,許多醫師帶家人移民,但父親堅決「身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鬼」,展現愛國情誼。而父親沒有物質欲望,當年在台大醫院,父親認為紅包文化對弱勢病人不公,堅決拒收病人紅包,病人若送紅包來,他一定會再買水果禮盒,把病人紅包放進並送回。林芳郁小檔案年齡:71歲歷任:台大、北榮、亞東醫院院長家庭:結婚45年,育有1子1女給孩子的一句話:訂好目標,全力衝刺,不管到世界哪個角落,闖到累的話就買張機票,家裡永遠都有你的碗筷。
-
2021-08-08 醫聲.院長講堂
孩子一句「爸爸要吃什麼?」吳明賢:疫情裡的微小幸福
台灣自五月進入疫情嚴峻期,兩個多月的時間,從公衛到醫療現場,站在前線抗疫的男性身影,此時幾乎是把家庭擺一旁,全心投入工作。在疫情中迎來的父親節,少了出外聚餐的熱鬧氣氛,但對這些剛打完硬仗的父親,回歸家庭的溫暖,應該是他們最期待的時刻。本土疫情自五月升溫以來,歷經四個月抗疫,父親節時刻終於迎來降級。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作為台大醫院上千位同仁的大家長,曾以「院長的公開信」振奮醫護同仁守在抗疫第一線上,回到家中脫下醫師袍後,才真正成為家裡兩個兒子口中的「老爸」。聚餐開會都取消,每晚和孩子吃飯,享受窩心之感。吳明賢說:「以往諸多開會、應酬,常常在外用餐沒回家,但疫情發生後,聚餐開會都取消了。」現在他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吃晚飯,有時候孩子點外送問一句「爸爸要吃什麼?」,讓他格外覺得窩心。「疫情之後,一家人終於真的能聚在一起吃飯,以前都不會刻意去重視這些微小的幸福。」每年過節,吳明賢會回嘉義探望87歲的父親,遇到疫情,不能常常往返兩地,改打電話祝賀或包紅包讓老人家開心。他的父親早年從事棉被生意,時常忙於工作,但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家裡典型嚴父慈母,小時候聽爸爸的話「會讀書就是要從醫」,走上醫師一途。老爸讀醫,孩子未必要追隨,少了老爸包袱,更能自在發展。「要是我沒當醫師,可能和其他同學一樣,從事電子工程業。」台灣早年只要搭上經濟起飛的風頭,吳明賢讀甲組的同學,時至今日不少人已退休。吳明賢說,當醫師就沒有退休的一天,但在疫情底下抗疫,有所貢獻也值得。他成為父親之後,放手讓孩子選擇想要從事的行業,強調「只要不要學壞、對未來有方向,想念什麼,就念什麼。」吳明賢有兩個兒子,老大念法律、老二念運動休閒系,各自在自己專長的領域發揮所長。「哪有說老爸讀醫,孩子就一定要讀醫的道理。」吳明賢表示,時代背景不同了,父母提供支持與協助,孩子選擇科系,未來操之在己,怨不得人。過去老一輩可能會認為人文社會科學系難找工作,但他不這麼認為。吳明賢熱愛人文科學,認為看病也應「以人為本」,科系不分優劣。他說,若父子同在醫界,難保不會被人拿來比較。「會常常被問起,你爸爸是那個誰誰誰?反而多了不必要的禮遇或是壓力。」孩子不從醫,少了老爸的包袱,反而更能夠自在發展。「過節容易,度日難。」日常生活中的關懷更重要。結婚已逾30年的他,兩個兒子也已在職工作,一家四口對於過節的儀式感,少了蛋糕和聚餐,而是簡單手寫卡片或計畫全家出遊。他說,父親節慶祝固然開心,但生活上的溝通才是重要,「畢竟過節容易,度日難。」吳明賢分享,平時遇到家人分享的小事也會追問「欸?你上次說的活動辦得怎麼樣?」或者「你最近在忙什麼呀?」透過簡單一句關心也能促進親子感情。吳明賢鼓勵孩子及青年,「人在社會有自己應盡的任務,趁年輕努力打底,發揮潛能,莫負少年頭。」只要對社會有所貢獻,家人平安健康,對他而言就是最好的父親節禮物。溝通很重要父親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做小孩的榜樣作為台大醫院院長,每天至少有12小時待在醫院工作,跟醫護同仁、病人碰面的時間都比家人相處的時光還長。「病人需要關心,家人也需要被關心。」吳明賢透露,在醫院跟病人要溝通,在家裡也要跟親人孩子溝通,重點是要花時間、花心力。「平常工作忙,孩子其實都知情,要能夠讓彼此理解,爸爸是為了家庭在努力。」就連面對家庭衝突或革命,吳明賢也從不閃躲。二兒子高中成績差、夜夜晚歸,他心想「高中生哪可能這麼忙?」找一天坐在客廳等孩子回家,兩人溝通一番,才知道兒子接了熱舞社社長,並承諾高三會把成績追回來,父子達成協議後,老爸就不再窮緊張。「如果光是用自己的想法去猜、去質疑,孩子又值叛逆期,衝突只會更大。」他認為,除了課業,包含生活經驗、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比考試成績重要太多,只要試圖理解孩子的想法,偶爾適時提點,都能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人生來就會當醫師、當父親,也要一步步慢慢學。」對他來說,父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孩子的榜樣,他時時警惕自己要注意身教的影響。吳明賢小檔案年齡:57歲職稱:台大醫院院長家庭:結婚31年,育有2子給孩子的一句話:趁年輕努力打底、發揮潛力,莫負少年頭。
-
2021-08-07 醫療.自體免疫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接種新冠疫苗利大於弊!異膚治療如何調整?副作用怎麼辦?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一場「抗疫!異位性皮膚炎可接種新冠疫苗嗎?」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RZzbJ接受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已成全民運動,但疫苗可能引發的過敏反應也引發關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更擔心是否會造成症狀惡化。皮膚科醫師分析,在異膚症狀穩定的情況下,病友打疫苗利大於弊,可以安心接種。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7月29日起登場,第一場「抗疫!異位性皮膚炎可接種新冠疫苗嗎?」台中榮總皮膚科主治醫師翁毓菁、諮商心理師葉北辰為病友解開許多心中的疑惑。 病友打疫苗萬一過敏 求助醫師辨分明翁毓菁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雖是過敏性皮膚炎,但病友的過敏性體質與打疫苗後出現的過敏反應是兩回事,若施打後出現過敏,也可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不用太擔心。但她提醒,異膚病友如果正處於急性發作期,就應先緩打疫苗,等症狀控制下來穩定兩周之後,才是施打疫苗的好時機。三種異膚藥物 接種後停用一周 病友接種後也應留意是否需調整治療用藥。翁毓菁說,有三種異膚用藥在接種疫苗後須停用一周,分別是:Mycophenolate、Methotrexate(MTX)和JAK抑制劑,以免造成免疫力下降,影響疫苗效力。至於外用藥膏和光照治療,以及其他四種常用的口服藥物則無需調整或中斷,建議病友檢視藥袋上的藥名,確認需不需要調整。AZ疫苗曾傳出少數血栓案例,翁毓菁表示,病友施打後萬一發生血栓,即應停打下一劑。此外,不論是哪一種疫苗,若施打後四小時發生急性蕁麻疹且合併有喉嚨緊縮、眼部腫脹等血管性水腫現象,或發生最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史帝文生強生症候群是一種發生在身體皮膚與黏膜組織上的發炎反應,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居多,是較為罕見的發炎症狀。),應立刻就醫,並禁用前一劑施打過的疫苗。翁毓菁也發現,疫情緊張下,部分病友不敢到醫院看診,但異位性皮膚炎需長期控制,中斷治療會影響效果。她有一位收治多時的病友,就因疫情而中斷治療一個多月,結果病況惡化到必須住院治療。她說,目前醫院都有彈性就醫方式,不想到醫院的病友可多加利用。例如台中榮總,初診病友可線上預約進行視訊看診,複診病友可電話問診。 釐清壓力源 別讓焦慮造成症狀惡化 疫情的緊張引發民眾焦慮,部分病友更感到病灶因此惡化,葉北辰指出,這是因為身心會交互反應,心理壓力增加時,生理症狀會隨之增大,或對原本症狀的忍受度降低。他提醒病友去感受自己有哪些不同的壓力來源,先釐清哪些焦慮來自疫情?哪些來自皮膚疾患?兩者釐清分開後,讓疫情歸疫情、皮膚歸皮膚,就會比較知道如何照顧自己。這段時間要抒解疫情壓力,葉北辰建議病友練習照顧自己的內在狀態,例如專心洗手就是最簡單的做法。他說,洗手時不妨細細感受肥皂的泡沫和氣味、清水沖手的溫度,以及洗後的清爽,讓短短三十秒成為放鬆和享受,再把這種練習應用到生活中,就能隨時讓內在狀態靜下來。接納自己 疫情危機正是轉機 還有些病友因為外在異常,很在意別人的眼光,甚至挫折和自卑。葉北辰也教導病友練習接納自己,除了接納皮膚症狀,也要接納因這些症狀和別人眼光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其次,不妨把危機當轉機,對疫情後的世界展開新觀點。葉北辰說,對病友來說,也許原本認為這世界不是那麼友善,但疫情迫使我們先透過視訊去認識別人,因此後來真正見面時,對方反而不會因病友的異膚症狀投以異樣眼光,病友的焦慮程度下降了,異膚症狀將不再帶來重重枷鎖。●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 https://lihi1.cc/JQYdw ●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 https://lihi1.cc/CfrzJ●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https://lihi1.cc/8ZPxk
-
2021-08-06 新聞.元氣新聞
送花對象都是他!台中榮總花束送暖祝醫護父親節快樂
台中榮總為感謝一年多來在疫情風暴下努力抗疫的第一線醫護及檢驗員,不但治療中部新冠確診病患並且「同島一命」收治「北病中送」重症確診患者,今天與農糧署合作致贈花束,慰問醫護辛勞。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說,感謝農糧署體會花農辛苦,與台中榮總合作,在父親節前夕一起來慰勞防疫英雄,格具意義。陳適安說明,台中榮總在台灣疫情最嚴重的時刻總動員,除了治療中部地區新冠病患外,並投入入院TOCC及民眾快篩檢測,中部地區企業出現確診個案時,也專案提供篩檢服務,守護台中市民健康。陳適安指出,台中榮總在抗疫期間,也體會「同島一命」,在短短的三天內建置專責病房收治「北病中送」的重症確診患者,重症患者都順利脫離呼吸器,百分百存活率,院內收治的確診患者也全數康復出院。陳適安說,新冠肺炎席捲台灣的600多個日子裡,醫院的前線人員有多久沒有回家與家人團聚抱抱小孩,沒有回家侍奉父親,有的不敢回家,有的回到家也刻意與家人保持距離,只為全力控制疫情。在這波疫情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民眾及企業的溫暖,各式的防疫物資及醫療衛材不斷湧入,讓我們在防疫的路上倍感溫馨。陳適安指出,台中榮總為中部地區唯一公立國家級醫學中心,醫護堅守崗位守護民眾健康。適逢父親節,以往都是在母親節贈花,今年特別送花給在疫情期間努力付出,犧牲家庭生活的爸爸們,希望女性員工帶束花慰勞丈夫在疫情期間幫忙帶小孩的辛苦。
-
2021-08-0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 疫情烽火下的我見我思
【編者按】在這全球籠罩於新冠疫情的困境下,特別感到興奮的是,醫學生時代所景仰的基礎醫學老師,居然在她仍然勤於研究與教學之餘,主動與我們分享她由「新冠疫情之省思」,進而引申到「全民防疫運動:從個人情緒免疫保健談起」的心得。更意想不到的是透過她的推薦,她的學生也是位名教授,不僅是科學家,也兼具豐沛的歷史與文學素養,巧妙地以古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分段介紹他在疫情烽火下的一些看法。希望透過這兩位兼具科學專長與人文素養的學者精心撰寫的三篇文章,在疫情肆虐的無奈之下,我們找到一些還可以做的努力。現代流感與古籍瘴癘的「前世今生」瘴癘,亦稱瘴氣(中醫慣用之名詞),是指山林間在濕熱環境下因動植物腐敗而產生的一種能致病的微生物(如病毒、細菌與真菌)滋生汙染物。由瘴氣引起的疾病一般稱為瘴病,故瘴病是多種疾病(流行病或熱帶疾病)的總稱;又瘴氣作為古代的疾病地理學概念,其主要與南方氣候、植被和地貌有關。瘴氣被認為是一種有毒氣體或薄霧,其不僅只在被感染個體內引發致病,更是會隨空氣傳播至該汙染區域內的多數個體(人或動物) 。醫學界往往以為過去所說的「瘴病」即是因水土不服所罹患的「中暑」或「感冒」或「瘧疾」等症,然廣義的「瘴病」則泛指熱帶或亞熱帶所在區域的傳染病。西方將瘴氣稱之為miasma,意思是「不潔」或「污染」。雖然「疫」難以認定為某一種病或症,但就「眾人同病;即疫也」的意義來說,古籍醫書或現代流行病學對「疫」之解,無疑是指稍有規模的流行性疾病,如「霍亂」、「天花」與「登革熱」等。其中「疫」中之重的「瘟疫」或謂「大疫」,更是指某種流行病/傳染病的大範圍爆發,諸如瘧疾、鼠疫、肺結核等,這當中也可能就包括了好發在特定季節或地區的「流感」疫情。隨著現代實證醫學的崛起,瘴癘(疫癘)這用詞已漸漸被後人接受是某些生物(主要是人類)因細菌或病毒感染所引發的流行性傳染病,如風熱性感冒(流感病毒或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疾病)。臺灣百年前疫情的「懷思憑弔」清朝統治期間,來台的漢人多將台灣稱為瘴癘之地,文獻記載中也多次強調台灣島上疫病橫行,如清代《平台紀事本末》所載乾隆五十一年(1786)時際,偽鄭(即明鄭時期1662-1683)時多瘴癘,居民寥落;更云當年軍中疫癘大起,各路副將、參將、游擊、守備先後沒於軍,弁兵死者日數十人。由這些史書記載顯示,自明鄭正式經營/署理台灣至清初(康/雍/乾時期),來台/遷台/開台的我輩先祖都遇到了與先後來到台灣(福爾摩沙)的荷蘭人或西班牙人相類似的久居難題,亦即無法克服疫病(瘴癘)之生死交關。因疫情而病歿的現象到清末/日治的台灣還是經年發生,且台灣本島南北各處無一倖免。據史料記載,1871年日本國藉口琉球海難船民遭臺灣南端高士佛社等居民(排灣族)殺害之故,于1874年出兵攻打恆春半島的原住民,史稱「牡丹社事件」。在此之際,日本西鄉從道所率領的三千六百名官兵前往台灣征戰中,竟有500餘人死於疫病(戰鬥陣亡者僅20餘人),而清朝6500員派台「文武員弁」也因「疫氣流行」而病故者眾。再者,清末來台灣鎮守海疆的左宗棠楚軍(湖南兵),也於1885-1886年修築嘉義至大陂橫貫道路之際,許多士兵因遇到暑熱、瘴癘所引發的水土不服(主要是瘧疾)而相繼病死長埋台灣,這近百座埋骨處現就位於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即甲仙鎮海軍墓。日治初期的台灣,于1896-1917二十年間,就曾出現了五次鼠疫流行(造成兩萬四千人死亡)與1919-1920年北部地區爆發過嚴重的「虎列剌」(即霍亂,造成四千三百多人死亡)。之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初期,因公共衛生推行落後,再加上兩岸人流頻繁往來下,導致原本在台灣已幾乎「絕跡」的各種傳染疾病,包含霍亂、天花、鼠疫與狂犬病等疫情又再次爆發。以1946年(民國35年)為例,台灣就曾因中國傳來「霍亂」,導致當年全台3809人染疫致病,2210人不幸死亡(致死率高達58%),而嘉義地區更因防疫封城(港)管制而導致警民重大衝突,進而衍變成了當時的重大社會事件——「布袋事件」。臺灣近百年來流感的「編年紀實」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Flu),為一種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為RNA病毒的一種,主要有A、B及C型,其中A型和B型幾乎每年都會引起季節性的流行。20世紀內曾發生過四次較為嚴重且有記載的流感大流行疫情,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8年亞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與1977年俄國流感等。其中1918-1919年間的西班牙流感大爆發,是近代歷史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瘟疫大流行(估計有10億人被感染),導致全球死亡人數超過了5千萬。依據日治臺灣的1918-1919流行性感冒疫情與防疫年表,這個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在臺灣地區所造成的死亡人數,第一波超過2萬5000人(死亡率達7.18%);第二波亦超過了2萬3000人(死亡率達6.3%)。21世紀初的疫調則有,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是一種由冠狀病毒(Cov)所引起的首例致命流行病;2009年的墨西哥流感(A型H1N1),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及2012年的中東呼吸道綜合症(MERS),它也是一種冠狀病毒。這20年期間爆發的上述異常致命的流感大流行,所幸僅有非典型肺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台灣流行肆虐,這波疫情有346名國人確診病例,然因其高致死率(接近20%)也造成73人不幸死亡。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又被稱為Sars-Cov-2,是2003年薩斯(SARS)病毒的變種/分支毒株。從2019年底Covid-19在中國武漢地區爆發後,短短幾個月就擴散至全球多個國家,迄今(7/24)為止,全球已經有一億九千多萬個病例數,四百多萬人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台灣國內則超過1萬五千個病例數,七百多人感染新冠病毒而不幸死亡。雖然Covid-19主要通過人與人近距離接觸而染疫,但該病亦已被證實可藉由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等環境因素傳播,這意味著它比SARS或 MERS的疫情更難控制與阻斷。特別是,這次疫情的Covid-19病原體亦已經出現多次變異,而這種自體突變似乎能強化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力,導致其傳染性亦急劇增強,更甚者得以避開免疫系統的阻擊(如印度Delta變異病毒株),無怪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被聯合國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危機」。「疫情時代」衝擊下的「有守有為」2019末至今的新冠疫情已帶給了世界經濟帶來的熔斷衝擊,其嚴重程度遠比上世紀初的大蕭條,更因受到隔離封城、邊境管制、供應斷鏈及防控措施等影響,讓許多數人面臨著失業與貧困。從去年(2020)初第一位女台商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後,台灣民眾就謹遵守著外出要戴口罩/面罩來保持社交距離,進出各大公眾場所也須嚴守「紙本登記制」/「簡訊實聯制」;染疫患者/疑似與確診病患接觸者,也都分別採取了「居家檢疫」、「防疫旅館/隔離酒店」及「自者隔離」與「居家隔離」等不同的防疫措施,來阻絕新冠病毒的傳播鏈。隨著全球疫情的升溫和病毒的持續變種,台灣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也從五月中旬進入極為險峻的階段,而三級警戒也持續延長至七月下旬(7/27全國調降為二級警戒)。再者,今年六月底國產與進口的新冠肺炎快篩試劑已陸續在各大通路/超商販售,於此同時政府也加速設立各地熱點地區的篩檢站與廣設集中檢疫所。隨著台灣政府全方位抗疫推動(滾動式調控),再加上國人上下做好自身良好的防疫配合(沒有人想當那個破口),很慶幸在七月下旬已看見了確診數與死亡率都大幅下降,對即將微解封(降為二級警戒)後的百業復甦與時序正軌,將是令人多所期待和樂觀看待。另外,國人每天都關心的議題還是圍繞在何時可以打到疫苗,包括每一波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爭議不斷的疫苗接種殘劑(餘針)及可能分配施打的疫苗種類及其副作用。目前在台灣公費疫苗接種只有兩種選擇,即以腺病毒載體為技術的AstraZeneca(AZ)疫苗與以mRNA為技術莫德納 (Moderna) 疫苗這兩種,然民眾目前似乎還期望有第三種以上的選擇,特別是已有一些國人選擇出國去尋找其他已獲WHO 批准緊急授權(EUA)的疫苗接種。然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新冠疫苗,都可能會有非預期的副作用(近五百例接種疫苗後發生死亡之不良事件),更是讓有意願施打疫苗之民眾的普遍疑慮。面對民眾的疑慮與恐慌,建議可由施打者可自行預約選擇所青睞的疫苗種類,年長者可與醫生來共同決定/評估是否施打,某個程度上是可舒緩施打者的不安/壓力,並提高所謂安慰劑的正面效應。近日台灣南部出現了十多例印度「Delta」變種病毒確診者(台灣目前主要仍是Alpha變異株),這著實令人擔憂也需國人更加努力配合政府政策——「輪到你,就去打」,盡己所能為台灣的防疫做出微薄但卻又重大的貢獻。目前,已施打過第一劑的國人才剛超過26%(計次人口比為27%),讓疫苗施打的覆蓋率,故從原本設定需要65%-70%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戰略方針,須提升至80%-85%的覆蓋率,如此才能讓這傳染力強及重症比率高的新冠變種病毒接近「清零」。在這三級警戒即將解除之際,我們接著是要面臨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後疫情時代」,期許國人同胞依舊秉承「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之價值信念,相信台灣不久後就能回到往日正常生活且再現昔日經濟榮景。謹以祈願並祝福本文讀者們都能喜樂平安長樂未央!
-
2021-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波蘭有意捐贈我國疫苗? 外交部:任何國家有意願都樂見
媒體報導,波蘭可能將出售百萬劑疫苗,在我國外交系統爭取下正評估捐贈我國疫苗。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天表示,任何有意捐贈或轉售疫苗給台灣的國際夥伴,外交部都樂見其成,也會持續要求我國第一線的駐外館處隨時呈報任何進展。歐江安表示,為因應國際疫苗短缺及供貨延遲,並且提升國人疫苗施打覆蓋率,政府持續透過各種管道努力爭取更多疫苗,並且促成疫苗早日運抵台灣;7月31日立陶宛政府捐贈我方的2萬劑AZ疫苗順利提前2個月運達台灣,就是最好的例證。歐江安表示,外交部另也持續密切注意並找尋機會,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夥伴洽談疫苗合作事宜,包括疫苗的採購、商借、贈與、轉讓等各種可能,或促請國際現有疫苗分配平台(COVAX)及我國已採購的管道加速供貨,以及其他經由雙方或多方商議可行且符合各自法律規定的作法。歐江安表示,在政府、民間及國際友好夥伴的共同努力協助下,美國、日本、立陶宛、斯洛伐克及捷克均提供疫苗協助台灣抗疫。不論是任何有意捐贈或轉售疫苗給台灣的國際夥伴,外交部都樂見其成,也會持續要求我國第一線的駐外館處隨時呈報任何進展;如果有確認的結果,外交部會適時向國人報告。
-
2021-08-05 新聞.元氣新聞
肌力影響防疫保護力!研究:肌肉減1成病菌感染增,減4成肺炎死亡升
增肌/確保疫苗保護力營養補充二關鍵:「好吸收蛋白質」、「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小心「失肌」!40歲後每十年平均流失8%,40~80歲間恐降低33% !提升抗疫實力 醫籲:蛋白質量增20~50%!選擇「好吸收蛋白質」才算補對!選擇具醫學實證營養品 快速累積抗疫體力/保護力!本週因應疫情變化,公布許多新防疫政策,不僅疫情警戒降二級,也開放38歲以上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疫情雖趨緩,但社區中依然存在隱形感染者,外出仍有感染風險;此外,面對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持續也有境外移入案例,我國尚未完全排除威脅。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彭邦中醫師說,雖疫苗已開打且擴大接種對象,但台灣目前覆蓋率尚未達群體免疫狀態,維持自身免疫力及謹遵防疫原則還是最根本之道。為了在關鍵時刻提升免疫力,醫師提醒,除了均衡營養和適量運動之餘,中壯年族群及長輩千萬別輕忽維持肌肉量。而有效增加肌肉與確保注射疫苗後免疫力的飲食關鍵,就是「好吸收蛋白質」及「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黎雨青醫師說明,從天然的原型食物補充營養當然是最佳的方法,但外食族、牙口與食慾較差的中壯年族群及長輩,因難以維持多元且適量飲食,面臨營養不均甚至缺乏的困境,針對這類族群就建議使用均衡營養補充品改善營養。黎雨青醫師也提醒,疫情期間民眾若想要快速提高自身保護力,最好的選擇就是具醫學實證可幫助體力增強的均衡營養補充品,且選擇全球性品牌會更有保障。防疫關鍵時刻陷危「肌」!研究顯示:肌肉流失10%免疫力就開始下降/流失40%肺炎死亡風險增1!「肌肉量與免疫力有直接關聯性!」彭邦中醫師表示,肌肉能儲存免疫系統需要的蛋白質及分泌免疫相關細胞激素,當肌肉流失時,免疫力就會下降。研究發現,肌肉量與免疫力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充足肌肉有利於免疫系統 ;反之,肌肉流失變多,免疫力就會變得更差!亦有研究顯示,只要肌肉流失10%,免疫力就會降低,染疫風險隨之增加;流失30%,疾病恢復能力陡降,重症風險提升;肌肉流失超過40%,肺炎死亡風險大幅上升1。「儘管肌肉在免疫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彭邦中醫師提醒,40歲後肌肉將以每十年平均流失8%的速度迅速減少,40至80歲間可能流失將近三分之一的肌肉2。因此,在防疫的關鍵時刻,中壯年族群及長輩除了疫苗以外,也別輕忽肌肉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而有效提升肌肉量的關鍵,彭邦中醫師強調,一般中壯年族群及長輩,最根本就是由營養做起,關鍵就在於補充「好吸收蛋白質」、「提升保護力營養素」。挑選優良蛋白質先知道 你補充的是好吸收蛋白嗎?維持肌肉量提升免疫力 蛋白質要增量 醫建議:每日每公斤補充克數由0.8~1公克提升至1.2公克彭邦中醫師提醒,大家都知道要提升肌肉量就必須多吃像是雞胸肉等高蛋白食物,但卻常誤會整塊雞胸肉裡都是蛋白質,這可是錯誤迷思!攝取蛋白質前要先確認「蛋白質含量」,像大家悉知的雞胸肉,每100公克中只有31公克屬於蛋白質。除此之外,還要考量「利用率」的問題,才能確保蛋白質能有效轉化成製作肌肉、免疫細胞所需的原料,而選擇「好吸收蛋白質」才能事半功倍!那民眾到底一天要攝取多少蛋白質才夠呢?彭邦中醫師說明:「一般正常成人通常是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應至少攝取0.8~1公克蛋白質,但疫情之下,民眾若想維持肌肉量、提升免疫力及確保疫苗保護力,會建議提升蛋白質量至每日每公斤攝取1.2公克,尤其是中老年族群,肌肉流失及免疫下降的風險高。因此,以70公斤成人每天應補充蛋白質量為例,在疫情下將由原本建議的56~70公克提高至84公克,並搭配適量運動。這樣的蛋白質克數計算回原食物本身,可以發現民眾為了提升肌肉量及免疫力,必須吃下更大量的食物,一般成人可能會有熱量增加導致肥胖的問題,而對食慾較差或牙口不好的長者要增加進食更是挑戰!彭邦中醫師說明,為了在關鍵時刻強化自身保護力,除選擇高品質的蛋白質食物外,可以適時加入均衡營養補充品,讓營養補充更有效率,就不用煩惱補充完善營養需要吃進大量食物。提升免疫力及確保疫苗保護力不可不知道的營養素 專家詳細分析報你知除了蛋白質是生成免疫及肌肉細胞的原料,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對於免疫力都有重要影響,均衡攝取才能維持整體健康狀況,甚至是鞏固與強化免疫系統、確保疫苗施打成效,累積抗疫實力。黎雨青醫師也整理出增強保護力的重要營養素!除了蛋白質以外,還包含了維生素A、D、E、C、B6、B12、葉酸及礦物質鋅、鐵、硒、銅。黎雨青醫師進一步分析這些重要維生素礦物質,對於提升保護力、確保疫苗施打效果都有重要幫助:維生素B6可將蛋白質分解成可用原料;維生素B12、葉酸、鐵可促進免疫細胞生成與活化;維生素C、維生素E、硒可抗氧化、保護細胞,其中美國衛生研究院更特別指出,缺乏維生素C對免疫系統有不利的影響,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感染及重症死亡風險 。維生素A、維生素D、鋅可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且有多篇研究顯示,缺乏維生素D、鋅會增加新冠感染以及重症死亡風險4;銅則可抑制病毒活性。黎雨青醫師強調,提升免疫功能及確保疫苗施打成效不能只看單一營養素!需同時補齊多元營養素以提升保護力,在疫情期間也才更有保障。牙口/胃口差卻要增量補營養 「食」在好痛苦! 加入醫學實證均衡營養補充品 面對疫情更安心在疫情之下,為了要提升保護力,適當增量攝取「好吸收蛋白質」與「提升保護力營養素」是兩大要事!然而,在疫情衝擊全民生活,居家防疫期間,不少民眾為了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減少到超市採買食材的頻率,每日三餐透過外送及外帶打理三餐。黎雨青醫師提醒,外食容易出現營養缺口,因為通常澱粉比例較高,若要吃到足量蛋白質與維生素礦物質,除了得吃進更多份餐點,也更是所費不貲。長輩因牙口變差且食慾下降,「吃足」與「吃好」儼然像是一場苦戰,更有有高達四成二的年長者熱量攝取不足 。黎雨青醫師說明,透過多元食物獲取所需營養素是最理想的狀況,不過國人普遍陷入「所需營養多元,但實際補充不足」的窘境。建議一般民眾除了正常飲食以外,亦可簡單使用均衡營養品,填補生活中的營養漏洞,補足提升保護力的關鍵營養素。黎雨青醫師也特別提醒:「許多中壯年族群或長輩誤以為自己年紀大了、代謝及運動量下降,少吃一點比較健康,但事實上中壯年族群及長輩肌肉流失速度加快,蛋白質補充需求更大。在經醫師或營養師的評估下,以均衡營養品來說,甚至可能需提升每日份量。」市售營養品琳瑯滿目,民眾常不知如何挑選,就此,黎雨青醫師提醒,除了要把握成分包含上述二關鍵:「好吸收蛋白質」與「提升保護力營養素」外,是否具有充分醫學實證也很重要。黎雨青醫師提醒,近期台灣民眾都透過疫苗新聞學習到臨床試驗的重要性,其實營養補充品也是,故建議民眾可以挑選有進行過多項臨床試驗、甚至登上國際醫學期刊的均衡營養補充品,會較有保障,也較可預期能快速增加體力與保護力。
-
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波蘭傳評估援台疫苗 外交部:有確認結果將適時報告
波蘭傳評估以捐贈的方式援台疫苗。外交部今天表示,政府鍥而不捨,透過各管道爭取更多疫苗,外交部也持續要求第一線駐外館處隨時呈報進展。如果有確認的結果,外交部會適時向民眾報告。除了美國及日本外,立陶宛、斯洛伐克及捷克也陸續加入馳援台灣疫苗的行列。自由時報今天報導,波蘭7月傳出計畫將數百萬劑疫苗轉售他國,在涉外系統聯繫下,近期也評估擬以捐贈方式援台疫苗。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下午指出,為因應國際疫苗短缺及供貨延遲,並且提昇民眾疫苗施打覆蓋率,政府始終鍥而不捨爭取更多疫苗,並且促成疫苗早日運抵台灣;7月31日立陶宛政府捐贈台灣的2萬劑AZ疫苗順利提前2個月運達,就是最好的例證。歐江安說,外交部另也持續密切注意並找尋機會,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夥伴洽談疫苗合作事宜,包括疫苗的採購、商借、贈與、轉讓等各種可能,或促請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及台灣已採購的管道加速供貨。歐江安表示,在政府、民間及國際友好夥伴的共同努力協助下,美國、日本、立陶宛、斯洛伐克及捷克均提供疫苗協助台灣抗疫,充分發揮理念相近國家友愛互助的珍貴情誼,展現良善循環所產生的巨大正向能量。國際夥伴有意捐贈或轉售疫苗給台灣,外交部都樂見其成。
-
2021-08-04 新聞.長期照護
抗疫飲食4守則 銀髮族健康吃
年長者一旦確診新冠肺炎,恐成為重症患者。新竹台大分院呼籲,年長者應減少外出,並提出抗「疫」飲食4大守則,讓銀髮族聰明健康吃。新竹台大分院營養師鄭宇庭指出,首要「優質蛋白,吃得夠」,可選擇吃新鮮豆、魚、蛋、肉類,如豆腐、魚肉、雞蛋、瘦肉等,每餐一掌心或於餐間補充1至2份高蛋白點心,如豆漿、豆花、鮮奶等,補充足夠蛋白質,提升免疫力。其次是「均衡飲食,吃得對」,年長者主食可挑選全榖雜糧類,如糙米飯、全麥饅頭、雜糧麵包等,增加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並鼓勵多食用各種顏色蔬果,如黑木耳、胡蘿蔔、奇異果、葡萄等,攝取多樣的植化素,可調節免疫功能。三是「調整質地,吃得下」,許多年長者有牙口不佳或吞嚥問題,藉由調整食物質地,例如切成小塊、燉煮軟化或攪打成細碎泥狀,讓食物有吃進去,營養吃得夠最重要。四是「豐富調味,吃得巧」,在清淡少鹽的飲食原則下,可選擇好的油脂來源,如橄欖油、苦茶油、堅果類、深海魚等,也可使用天然辛香料蔥、薑、蒜等,增加食物風味,替換不同食材,讓每餐吃得豐富又美味。
-
2021-08-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強化新冠肺炎自我照護 WaCare免費線上課帶你一起抗疫新生活
● 重拾規律生活,先把自己照顧好,學習「與病毒共存」● 做好健康管理,每天檢視身心理變化,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 個人衛生+居家清潔消毒,不讓病毒跟進家門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已在全球蔓延一年多,病毒一再變種,將演變為「感冒化」、「流感化」,學習與疫情共處成了未來生活模式。防疫警戒讓民眾身心理受到影響,WaCare專家、護理師陳乃菁分享,新冠肺炎的自我照護應該從生理、心理層面著手,有足夠的心力保持正念,才能安然以對。學習與疫情共處 強化照顧力WaCare健康促進平台與國健署在疫情期間,提供長者146堂免費線上「全銀運動」課程,邀請運動教練、職能治療師、中醫師、護理師等各領域專業,充實各種知識和技能,大家一起運動、學習,促進身體健康,並降低罹患慢性病機率。陳乃菁認為,新冠肺炎強化了民眾的自我照顧能力,每天都要好好檢視身心狀態,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從勤洗手、戴口罩、居家環境清潔做起,進而做好健康管理。個人衛生防護 是防疫上策不同於以往的疾病別,陳乃菁解釋說明,新冠肺炎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重症病程又快又急,個人衛生防護是應對疫情的上策,其次是保持健康的免疫系統以及接種疫苗,以提升防護力。這段疫情期間,應重新調整規律生活,仔細觀察身體變化,即使疫情解封後,也要遵循防疫新生活運動,為自己儲備健康資本。防堵病毒 漂白水稀釋清潔7月下旬降級微解封後,不少民眾外出散步、透氣,陳乃菁提醒,務必做好個人衛生,更要徹底清潔居家環境,防止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可加強戴護目鏡、手套多一層保護。回到家先在門口脫鞋,以稀釋漂白水噴灑鞋底和鞋面;進門後換下衣物清洗,雙手抓著口罩繩結脫下,立即丟入有蓋垃圾桶。居家清潔方面,定期使用漂白水消毒,每10cc漂白水搭配500cc清水稀釋,擦拭地板和大型家具,15分鐘過後再用清水擦拭乾淨。要特別注意,稀釋漂白水勿加入熱水及其他清潔劑,避免產生有毒物質;稀釋過的漂白水要在24小時內使用完畢,使用時戴手套並保持室內通風。全銀運動每天兩時段,分別是10:00-11:00長者銀髮知識課程、15:00-16:00主題運動課程。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遭質疑助外銷國產疫苗 外交部:絕無替特定廠商兜售
國民黨今天舉行記者會,表示外交部要我國9個大使館調查駐在國受贈高端疫苗的意願,質疑政府將充滿爭議的國產疫苗援外。外交部今天表示,外交部絕無幫特定廠商兜售疫苗的意圖與行動,更不可能在尚未徵詢友邦意願及符合當地法規的情況下,貿然推動國產疫苗援外,未來若要疫苗援外,也以外交部援外預算支應。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天表示,衛福部食藥署19日通過高端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允許專案製造,外交部隔天就發公文給我駐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的9個邦交國大使館,要求外館調查駐在國受贈我國國產疫苗意願,江啟臣說,把沒有國際認證國內又充滿爭議的疫苗送給友邦,外交部應該要說清楚是誰授意,以及預算從哪來。外交部表示,外交部在徵詢友邦意願及符合當地法規的狀況下,才可能推動國產疫苗援外,外交部並無協助特定廠商兜售疫苗的情事。外交部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擴大,部分友邦在取得疫苗不順利的情況下,對我國國產疫苗的進展持續關注並表達高度期盼;此外,中國政府也不斷利用疫苗企圖破壞我國與友邦的關係。為使友邦不受中國政府疫苗外交勒索,我國政府曾表示,一旦我國國產疫苗量產,且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前提下,我方願意研議提供國產疫苗協助友邦抗疫的可行性。外交部表示,這個立場也是繼我國去年捐贈國際社會醫療口罩等防疫物資協助各國抗疫後,再度向國際社會彰顯「台灣能夠幫忙」(Taiwan Can Help)的精神,除有助強化邦誼,更發揮「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人道關懷,善盡台灣做為國際間負責任成員的應有責任。外交部表示,由於友邦無論在採購或受贈外國疫苗,都有各自的衛生法規及程序以憑允許引進,因此在我國國產疫苗於7月19日獲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專案製造後,為回應友邦的急迫需求,外交部曾請駐館向駐在國政府瞭解友邦進口外國疫苗的相關條件及程序,作為先期評估的依據,並準備為以後我國國產疫苗量產並開始滿足國內需求後可以及時提供友邦協助,縮短作業時間與程序,儘早將疫苗送達有迫切需要的友邦,協助當地人民對抗疫情的蔓延。外交部表示,絕無幫任何特定廠商兜售疫苗的意圖與行動,更不可能在尚未徵詢友邦意願及符合當地法規的情況下,貿然推動國產疫苗援外。即使未來我國有疫苗援外相關規畫,也將以外交部的援外預算支應,不可能挪用國內採購疫苗的經費,外交部對於這樣的不實指控感到遺憾。外交部表示,身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國家及良善力量,我國政府一向秉持同舟共濟的精神,結合理念相近國家的力量,共同協助國際社會對抗疫情擴散。外交部呼籲各界團結合作,正面看待我國積極協助友邦克服公衛危機的善意,支持我國外交工作與人道援外計畫,協助友邦國家守護人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
2021-07-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呂秀蓮搭橋國際組織助購疫苗 陳時中已讀不回
我國新冠疫苗不足,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兩個國際組織致函給蔡英文總統,表達願意協助洽購三千萬至五千萬劑疫苗,她為此致電衛福部長陳時中,卻遭「已讀不回」。陳時中昨天表示,確實收到訊息,當下也留下對方電話,「但一忙起來就忘了」。至於國際組織表達協助洽購疫苗,陳時中說,以他對疫苗採購的了解,可能「還需要一些努力」。至於許多要留學的人抱怨,打不到第一劑疫苗,無法順利出國念書,陳時中表示,若前往的國家有疫苗,建議可到國外再打,他還說,「沒有什麼特別理由,一定要讓出國的人比台灣的要先打疫苗。」陳時中表示,因為出國留學、工作,和在台灣工作、就學,個人權益是一樣的,不見得出國者就要先打。「從未保證一定打得到第一劑」,如果去的國家沒疫苗可打,且風險較高,基於保護國人立場,「我們願意犧牲一點讓他們打」。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將於今天上午發布第四輪簡訊通知,陳時中說,將有一百四十四萬人符合資格,可於七月廿九日中午十二時前預約接種,於卅日至八月六日之間施打疫苗。不過,該平台於七月十九日關閉後,迄今未再重啟,許多民眾無法上線更改疫苗廠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等到更多疫苗到貨,就會重啟預約系統。陳時中強調,疫苗分配原則以提高至少接種一劑的覆蓋率為目標,根據國際經驗,延長第二劑接種間隔時間,整體保護效果不會減弱,反而更好。至於何時開放混打?陳時中說,專家會議初步建議對象有二,首先是接觸風險較高的第一到第三類公費對象,再者是對於腺病毒疫苗(AZ)和mRNA疫苗都過敏者,但執行時機未定,必須等整體疫苗到貨時間更穩定時,才會公布。呂秀蓮日前於臉書貼文,「世界和平獎評審委員會」及「世界和諧基金會」聯名致函蔡總統,表達欲協助我洽購疫苗,以解決抗疫燃眉之急。她昨指出,多次致電陳時中辦公室,雖得到會回電的答覆,但遲未接到陳時中回電,「橋都搭好了,衛福部卻拒絕」。陳時中證實,確實有收到訊息,同仁抄下對方電話號碼,「本想馬上回電,但一忙就有點遺漏。」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級前夕有感而發 侯友宜:付出慘痛代價才換來穩定
眼看5月15日全國3級警戒走到今天,終於要降級,新北市長侯友宜在下午記者會中不禁有感而發,他表示,這過程付出太多慘痛代價失去很多民眾,還有民眾生活因此陷入苦悶,感謝大家的共體時艱,未來2級不是結束,仍有另外1場抗疫戰要打,一定會與大家並肩作戰。侯友宜說,實施3級警戒以來72天,每天他都在這向市民報告,過程起起伏伏,唯一不變態度是全力迎戰防疫工作。明天即將降回2級警戒,侯友宜認為,不要以為這樣就能少做一點或放鬆一點;相反地,更應該不斷地做更多,讓民眾安心,用同理心了解民眾對疫情的態度是否不滿,降到2級這場戰役還未結束,仍要小心翼翼面對。「拿掉口罩,病毒就到」,侯友宜說,他坦言,民眾必須要適應新生活型態,口罩是最後一道防線,不能降級後就放鬆。經過2個多月抗戰,侯友宜表示,每個人都不能喊累、喊苦,因為有很多民眾因為疫情離去,他們心比我們更苦;更有民眾生活受到衝擊,生活艱困比我們更累,謝謝大家共體時艱,這場戰爭沒有贏家,但這些犧牲才讓疫情穩定,未來一定會跟團隊並肩作戰,腳踏實地跟民眾一起走下一步,希望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陳建仁貼8圖表回顧台灣抗疫70天 保住防疫典範
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在臉書上,用8張圖表回顧台灣在過去70天抗疫的歷程,並強調台灣不僅繼續維持相對偏低的COVID-19累積發生率與累積死亡率,也持續保住防疫典範的地位。陳建仁今天在臉書上表示,自從2019年12月31日以來,台灣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防疫的表現,一向受到世界各國重視,也被公認是2020年自由民主國家的防疫典範。陳建仁說,在疫苗開發成功上市前,台灣透過邊境管控、加強通報、隔離治療、深入疫調、精準檢測、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國外入境者強制檢疫、全民遵守防疫規範等措施,維持相當長期的零確診,透過經濟紓困和振興方案,台灣更是少數在2020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正成長的國家。陳建仁說,直到今年4月中旬,由於Alpha變異株病毒(最早在英國發現)的入侵,發生一系列的群聚感染鏈,從華航機組人員及諾富特員工群聚、獅子會會員群聚、宜蘭遊藝場群聚,到萬華茶藝館群聚,每天確診病例逐漸增加。陳建仁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5月15日宣布雙北地區進入3級警戒,緊接著全國進入3級警戒,直到7月27日才會降為2級警戒。在這3級警戒期間,台灣已經發生超過1萬4000例本土確診病例,以及超過700例的死亡。他提到,幸賴全民與政府的合作戮力防疫,才能夠順利在驚濤駭浪中,度過了高傳染性Alpha變異株病毒帶來的難關。這段期間有人唱衰台灣,也有人喪失信心,但是大多數人都堅守防疫措施,不僅阻斷病毒傳染鏈,更踴躍接種疫苗。台灣在這最艱難的時刻,防疫的表現仍然是可圈可點。陳建仁以圖表比較20個重要國家,從5月15日到7月23日的70天裡,COVID-19每日每百萬人發生率的7日滾動平均值。這70天當中,台灣的每日每百萬人口COVID-19病例發生率,相對低於多數國家;6月中旬後,多數國家的發生率都在上升,台灣卻已經開始下降。陳建仁說明,台灣每百萬人口COVID-19病例發生率在5月15日是1.75,排名是最低的第5名;到了7月23日是0.94,排名是最低的第1名。另外,台灣的每百萬人COVID-19病例累積發生率在5月15日是61.93,排名是最低的第2名,僅次於越南;到了7月23日是652.27,排名是最低的第2名,僅次於紐西蘭。他說,台灣的COVID-19病例有效複製率(R值),在5月15日是2.13,排名是最高的第1名;到了7月23日R值是0.64,排名卻成為最低的第1名。而台灣發現每名確診病例的篩檢人數,在5月15日是75.6,排名是最高的第8名;到了7月23日是977.9,排名是最高的第2名,僅次於澳洲。另外,陳建仁比較20個重要國家,從5月15日到7月23日的70天裡,COVID-19每日每百萬人死亡率的7日滾動平均值。台灣的每日每百萬人口COVID-19死亡率,相對低於多數國家,6月下旬以後,多數國家的死亡率都在上升,台灣卻已經下降。而台灣的每百萬人口COVID-19病例死亡率在5月15日是零,和新加坡、紐西蘭、澳洲同屬最低的第1名;到了7月23日是0.15,排名是最低的第6名,次於新加坡、紐西蘭、澳洲、南韓、日本。最後,台灣的每百萬人口COVID-19病例累積死亡率在5月15日是0.5,排名是最低的第2名,僅次於越南;到了7月23日是32.92,排名是最低的第4名,僅次於越南、紐西蘭、新加坡。陳建仁強調,在過去的70天裡,台灣經歷險峻的防疫挑戰,藉著全民團結一心、堅守防疫準則,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美國、日本、立陶宛與斯洛伐克的慷慨捐贈疫苗,讓台灣透過提升社區篩檢人數、阻斷病毒傳播途徑、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使得R值很快下降。陳建仁說,台灣不僅繼續維持相對偏低的COVID-19累積發生率與累積死亡率,也持續保住防疫典範的地位,他最後也祝福「天佑台灣,台灣加油」。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堵Delta!指揮中心: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表示,自今年7月27日起調降國內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惟考量全球COVID-19疫情回升、Delta變異株持續傳播,為避免境外移入病例增加我國檢疫防疫量能及醫療資源的負擔,將持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包括:(一)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之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緊急或人道考量等經專案許可者除外。(二)暫停旅客來台轉機。指揮中心亦將視國內外疫情及社區防疫執行狀況,適時滾動調整。指揮中心強調,因應全球Delta變異株流行,持續執行邊境管制為防範COVID-19疫情之重要關鍵,落實全民共同抗疫,將疫情阻絕於境外,以守護國人健康安居的環境。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範Delta變異株 明起雖降級 邊境仍嚴管
明天起國內雖降級,但邊境管制仍不鬆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考量全球新冠疫情回升、Delta變異株持續傳播,為避免境外移入病例增加我國檢疫防疫量能及醫療資源的負擔,將持續執行「邊境嚴管」措施,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之非本國籍人士暫緩入境、暫停來台轉機。指揮官陳時中說,雖然明起降級但是邊境管理政策不變,一樣是未持有我國有效居留證的人士暫緩入境,緊急狀況可以除外,並暫停轉機,未來將持續滾動調整,三級到二級,邊境維持原來管制方式,不排除看國內、外疫情情況滾動調整。指揮中心強調,因應全球Delta變異株流行,持續執行邊境管制為防範COVID-19疫情之重要關鍵,落實全民共同抗疫,將疫情阻絕於境外,以守護國人健康安居的環境。
-
2021-07-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級做好自身防護 中醫藥研究所推防疫茶作補充
防疫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後天7/27全國調降至二級防疫警戒,這代表我們全民齊心協力防疫的成功,也讓我們距離恢復正常生活更近了一步。從5月至今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提升到了三級防疫警戒,我們的生活已經大為不同,居家上班WFH、實名制登記、賣場單雙號分流都是史無前例的經驗。而經過大家兩個月的努力,加上疫苗逐漸施打,才讓疫情得以降級,但是就算是降級,原則其實還是「降級不解封」,人流、戶外活動、室內場館、教育、餐飲、民俗宗教及旅行等指引部分開放,符合防疫指引的行業能夠得以正常營業,但仍有部分如游泳池、八大行業及進香等宗教活動不得進行。面對Delta變種病毒洶洶而來,台灣值得驕傲韋恩相信大家應該悶了很久,很多人迫不及待想要出門逛逛透透氣,而很多辦公室也要開放回去上班,而更多營業場所如餐飲等等,更是需要重新開始拚經濟,只是我相信更多人也是抱著忐忑不安的精神,又期待又怕受傷害,深怕這樣一解禁,反倒造成外面人滿為患,增加被傳染的機會,因此也是不太敢出門。這次台灣能夠面對Delta變種病毒仍能快速控制,疫苗的施打、民眾自我衛生管理、政府的指揮調度都功不可沒,到現在每日確診數快速降到20人左右,其實是該讓台灣人民對全世界自豪的,不必刻意強求每日都加零,否則是給自己過高的目標壓力。但是其實,台灣與世界相比,其實還有一項祕密武器,足以作為幕後功臣,給了許多台灣人隱形的防護力-那就是台灣傑出的中藥研究,並且很快的開源公開配方給大眾。台灣獨步全球的中藥抗疫秘密武器很多人或許不知道,位於北投有個國立且唯一的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專門進行有關中醫藥之基礎研究與發展,擁有近三十位中藥與天然物化學和藥理的博士級研究人員,是台灣最具規模的中草藥研究重鎮。其實早在SARS期間就研究出金銀花、板藍根等中藥材具有對抗冠狀病毒、提高免疫力的能力,也因此這波新冠疫情下,中醫藥研究所得以依照當年SARS的經驗與基礎,快速在2021年5月18日就研發出「清冠一號」的中藥配方,經由科學臨床驗證,具有對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能力,藥方有三個作用點:1.阻斷病毒人體表面接受器的結合,減少病毒入侵細胞內。2.抑制細胞內蛋白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的複製。3.減少細胞激素風暴的風險。其結果也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因此經過衛福部的專案授權許可生產下,快速推出「清冠一號」產品為「中醫師處方藥」,也就是必須經中醫師診察後的處方,甚至還外銷到德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清冠一號具臨床實驗證明功效但是不適合保健用只是清冠一號藥品類別為「須由中醫師處方使用」,也就是說民眾必須經中醫師診察後處方,才能取得清冠一號,清冠一號的適用對象,除了「無症狀感染者」、「發病後患者」(包括輕症、重症),也能用於「預防高風險人員感染」或減輕感染後的症狀。而且大家不要看到中藥就誤會可以自己抓來吃,因為清冠一號是屬於積極的「治療」處方,而非「保健」茶飲,對身體體質偏虛寒的兒童、老年,或腸胃比較敏感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胃悶、腹瀉、乏力的現象;因此,健康、低感染風險的民眾,並不需要使用「清冠一號」,也不宜將「清冠一號」作為長期服用的補品。清冠一號姊妹作-防疫茶適合日常補充用但是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專家們也有看到在這一陣子疫情緊繃時,許多民眾會擔疫情,而有保護力的需求。也擔心民眾誤去購買、使用屬於積極治療性用藥的「臺灣清冠一號處方藥物」或其他清熱解毒消炎的中藥當作防疫茶,長期服用下恐怕會造成身體弱化、腸胃損傷的副作用。所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特別提出以由食品(屬於可供食品使用中藥材) 組成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簡稱防疫茶)」供大眾使用,所以居住在社區感染發生地區、生活環境中需要接觸不特定群眾而有感染危險者,都可以服用這款防疫茶,其功效是益氣護衛、固表防疫,而且全都是食品所組成。而且這款防疫茶的處方,是公開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網站上給民眾的,是不是很佛心?建議處方如下: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 : 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製備:藥材置鍋中加入2000~3000 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防疫茶是舌尖上的免疫力仔細看,黃耆是很常見的補氣食材,桂枝更是許多滷味必備的一味,桑葉、薄荷、魚腥草本來就是花草茶常見的材料,尤其是薄荷對新冠肺炎的功效,其實最近在國際的研究期刊上是很熱門的焦點之一;生薑、紅棗、甘草也是廚房常見的材料,所以將這些常見的食(藥)材組合在一起,卻又能發揮預防之效,中藥確實非常深奧。不過這個方子也是有其限制,像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的人。韋恩曾經照著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抓來作成茶包喝過,味道還真的與花草茶很像,尤其會讓我想起康福茶,所以是很好入口的,並沒有奇怪的中藥味,所以其實很適合天天當茶飲喝,而且又不含咖啡因,好喝又幫助保護力,還真是一舉兩得。這還真是台灣對世界於防疫的一大貢獻!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1-07-2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第一線抗疫卻常被病人遺忘 「新冠戰神」張厚台:重症病房醫護的宿命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日前在臉書跪謝「台姐」團隊,台姐何許人也,正是亞東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亞東醫院在本土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收治全國11%重症病患,張厚台被譽為「新冠戰神」。張厚台挽救許多患者生命,但許多患者都不記得她,被患者「遺忘」,她說是重症加護病房醫護的宿命。重視團隊作戰,亞東超前部署,成功迎戰新冠病毒。醫事人員合力才能完成一項醫療處置,張厚台格外重視「團隊」,接受訪問時,她把亞東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王惠琳、護理部督導劉彩文都拉來。王惠琳是團隊裡年輕的「肝」,常協助新冠病人執行氣切手術;劉彩文是張厚台「老搭檔」,兩人從SARS到新冠,中間還經歷H1N1新流感,三度並肩作戰,回想SARS時,一個關在ICU,一個在病房,四個月時間足不出「院」,培養出革命情感。面對新冠病毒,亞東沒有出現離職潮,張厚台點出關鍵,因為真的有「超前部署」。她表示,SARS時缺物資最痛苦,去年疫情初期,醫院指揮官、副院長邱冠明認真追物資、做教育訓練,以木作隔板做隔間改建專責病房,區分乾淨區、汙染區、緩衝區等,規畫動線流程,讓院內同仁反覆練習,所有人已有「等著被徵召」的心理準備。亞東醫院將加護病房改建成微負壓隔離病房,劉彩文說,病房隔成三區塊後,內外溝通成難題,起初是隔著玻璃用手寫板溝通,後來醫院提供無線對講機、小型對講機,近期邱冠明募到攝像頭,能夠看到彼此影像聲音,溝通才更順暢。透過視訊、拍照記錄,幫忙彌補家屬不在病人身旁的遺憾。張厚台說,起初對這病毒不熟悉,尤其「隱形缺氧」難預測,患者上一秒還好,下一秒病況立刻有變,專責病房與加護病房需密切聯繫,會格外注意年紀大、懷孕、肥胖等高風險族群,若發覺哪個病人「不太妙」,不等病人呼吸衰竭才轉送加護病房,及早通知、及早搶救。有些病患用「超人姿勢」的俯臥式擺位治療,需要定時翻身,光靠護理師不夠,還要醫師加入,四、五人上陣才能完成。內科加護病房護理長葉秀雯說,許多確診病人都是隻身被送到醫院,若不幸身故,下次家人看到可能只剩一個骨灰罈。家人無法陪在身旁,多半相當憂心,病房護理師盡可能協助透過視訊、拍照記錄病人實況,彌補家人不能在病人身旁的遺憾。行過死蔭幽谷,病患多半「失憶」,不記得誰曾陪在他身旁。醫護在加護病房陪著病患走過死蔭幽谷,度過人生最黑暗的時刻,但患者多半「失憶」。張厚台說,重症患者半數以上插管,接上呼吸器,通常會給鎮定劑使治療平順,所以他多半不記得這段艱苦過程,更不記得為他拍痰、翻身、還可能挨過他拳頭的醫護人員,「所有重症醫師都要習慣,病人根本不記得你。」張厚台回憶,在H1N1流行時,第一個月協助重症病人練習呼吸、拔管,陪患者度過重重難關。患者轉到病房後,歷經辛苦的過程終於要出院了,病房醫師把當初救回患者的張厚台找來,但患者一臉狐疑,完全不認得這位費盡心力把他從鬼門關拉回來的醫師。一開始張厚台也覺得難過,看到學弟照顧癌症病人,患者頻頻道謝;但她的病人痊癒了,卻把重症醫護團隊拋在腦後。有時候在醫院碰到家屬,家屬高興得像是看到親人般熱絡,還要求合照,但旁邊的病人沒有反應,因為根本不認得她。曾有團隊成員問張厚台,好不容易把重症病人顧好了,為什麼要轉到一般病房,我們接下來照顧到好不行嗎?張厚台說,病人狀況好轉,不需要在加護病房,資源要留給更需要的人。隔離病房實況兔寶寶裝悶到中暑 穿脫還要互相監視為了避免病毒透過空調傳到乾淨區,病房內改加強送風、但不循環,護理師穿隔離衣不透風,時常上班上到中暑,於是兩個小時就必須換人,還準備刮痧大隊提供服務。葉秀雯表示,護理師穿著兔寶寶裝相當悶熱,尤其生理期來更困擾。擔心長時間下來護理師中暑,除了定時換人出病房,也特別準備冰條、冰鎮背心,讓護理同仁工作時能降溫。護理師進病房前,兩兩一組穿防護衣,互相檢查無誤才放行,出病房脫除防護衣也要對著鏡子,確保順序沒漏掉。張厚台有一次「路過」,在門外看到護理師脫外層防護衣有個步驟反了,她隔著門往內大喊「等一下,不要動!」同仁回過神看見門外的她,笑說「一開始還以為鬼來了。」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中打第一劑疫苗破64萬人!明唐鳳預約快打站照常進行
台中市今天本土、境外、社區快篩陽性皆「三零」,連六天本土零確診。台中市長盧秀燕說,台中市統計至今天上午8時,已接種第一劑疫苗有64萬6742人,疫苗應接種率達27.57%、全市民總人口數接種率22.93%,請市民繼續配合防疫與疫苗接種政策,共抗疫情。因應第三輪唐鳳預約系統,明天開設快打站計畫照常進行。盧秀燕今天下午三時在台中市疫情指揮中心線上記者會時指出,台中昨天AZ疫苗施打人數共3萬7936人,包括快打站2萬4051人、醫療院所1萬3885人;而台中接種第一劑疫苗人數統計至今日上午8時,共64萬6742人,應接種人口為18歲以上市民共234萬5725人,接種率為27.57%,全市民總人口數281萬9930人,接種率占22.93%。盧秀燕說,因為烟花颱風逐漸北移,減低對台灣的影響,雙北今天沒有停班課,中央也持續配送疫苗,因此市府因應第三輪唐鳳預約系統,明天開設快打站計畫照常進行,但因這幾天天氣不太穩定,還是要請民眾外出接種疫苗時,留意自身安全,記得攜帶雨具。盧秀燕指出,第三輪唐鳳預約系統,台中市民預約相當踴躍,統計台中疫苗的需求量是16萬多劑,目前中央已經撥配台中9萬劑,還缺7萬多劑尚待中央撥補,希望疫苗都順利到位,讓台中醫療院所與快打站的施打計畫「照常進行」。台中每日努力執行疫苗注射作業,替全市民接種。
-
2021-07-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京:30國領導人接種大陸疫苗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表示,目前有100多個國家批准使用大陸的新冠疫苗,30國領導人已公開接種大陸的疫苗。據大陸外交部網站消息,趙立堅22日在大陸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說,多個國家政要高度評價大陸疫苗為當地抗疫所作重要貢獻,接種大陸疫苗的外國民眾也為大陸疫苗投下了贊成票。趙立堅表示,截至目前,陸方共向100多個國家和組織提供超過5億劑疫苗。陸方一直積極支持並參與「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畫」,大陸疫苗獲得世衛組織緊急使用認證之後,有關企業全力組織生產保供,未來4個月內將向計畫提供1億1千萬劑疫苗現貨,並就長期供應疫苗達成意向。
-
2021-07-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含抗菌成份的肥皂比不含的抗疫效果好?美國FDA釋疑
疫情期間,除了正確配戴口罩以外,維持手部的清潔也很重要,未清潔過的雙手不可接觸眼口鼻,用餐前更是要確實清潔雙手,以免病從口入,但洗手的肥皂要買含有抗菌成份的效果比較好嗎?美國FDA這麼說…..Q1:乾洗手對抵抗新冠肺炎病毒有效嗎?答:依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建議,欲防止感染傳播和降低生病風險的最佳方法是用普通肥皂(或清潔劑)和水洗手,而且至少20秒,尤其是去洗手間之後、進食前、咳嗽、打噴嚏或擤鼻涕後,一定要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潔雙手,若不方便濕洗手,CDC建議可使用酒精含量至少為60%的乾洗手液或75%酒精消毒雙手。Q2:含有抗菌成份的肥皂或清潔產品,防疫效果比較好嗎?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使用消毒洗滌產品(例如:抗菌肥皂)在預防疾病方面比用普通肥皂和水洗滌更有效,一些研究數據表明,抗菌成分從長遠來看可能弊大於利,需要更多的研究討論。Q3:可以自己DIY乾洗手液嗎?答:FDA建議民眾不要自行製作乾洗手液,因為如果製作不當,乾洗手可能無效,並且自製乾洗手,因為沒有相關機構認證是否可安全使用於皮膚,而有可能會灼傷皮膚的疑慮。Q4:許多表面清潔劑和消毒劑宣稱可殺死新冠肺炎病毒,因此可以在手或身體上使用這些產品來預防病毒嗎?答:美國FDA表示,應遵循家用清潔劑的使用說明,不要在皮膚上使用消毒噴霧劑或濕巾,因為可能會有刺激皮膚和眼睛的情況,故消毒噴霧劑或濕巾不適用於人體或寵物,這類產品應用於堅硬、無孔的物體表面。Q5:乾洗手液易燃嗎?應該存放在哪裡較安全呢?答:乾洗手液易燃,故應遠離熱源或火焰存放,並且存放在兒童拿不到和看不到的地方。若使用乾洗手液後,在可能會接觸熱、火花、靜電或明火的活動之前,應將乾洗手液揉搓直至完全乾燥。Q6:使用含有甲醇的乾洗手液安全嗎?答:FDA警告應避免使用含有甲醇的乾洗手液,因為甲醇是一種危險的有毒物質,會通過皮膚吸收而導致嚴重的副作用,不甚誤食恐會導致失明或死亡;在購買乾洗手液前,應仔細看清標示,是否含有甲醇。Q7:如果不小心使用到,應該怎麼辦?答:接觸甲醇恐會導致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永久性失明、癲癇發作、昏迷、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傷或死亡。若在手上使用含甲醇的乾洗手液,可能會有甲醇中毒的風險,但不小心誤食含甲醇乾洗手液的危害風險更大,不慎接觸含甲醇的乾洗手液並出現症狀的人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