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戴口罩
共找到
3111
筆 文章
-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移除高風險國家…10國改三級地區 專家批放寬
今天零時起,搭乘歐美、中東、紐奧等長程航班入境者須在機場完成PCR核酸快篩,陰性者才能至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如為陽性,直接從停機坪旁搭車至醫院,不會進入機場;指揮中心預估,待採人數約七百人,希望在一小時內完成採檢及報告出爐。元旦至今,境外移入個案累計三三六例,逾半確診案例自美國入境,台北市長柯文哲或專家皆呼籲,指揮中心應將美國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自美入境者應至集中檢疫所檢疫十四天。為此,指揮中心想出解套之計,取消原本南非、波札那等非洲十國「重點高風險國家」列管,改名為「加嚴之三級流行地區」。陳時中說,全球均調整為三級地區,包括美國在內,入境者均需「加嚴」處理,返台後需完成十四天檢疫措施,且搭乘歐美航線等長程旅客還需入境採檢。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取消重點高風險國家,改名「加嚴之三級流行地區」,但實際上反而是「放寬」,不用強制至集中檢疫所十四天,而可自費至防疫旅館,採取春節專案如七加七等方案。指揮中心昨針對宗教活動提四大防疫措施,包含宗教活動全程戴口罩、餐會不能逐桌敬酒、香客大樓除了同住家人以一人一室為限等。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遭批「不敢禁內用」 陳時中怒回:這評論非常不負責
桃機群聚擴大,相關案例累計達30例,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醫師陳昶宇於臉書發文批評,指揮中心擋不住境外,又不敢禁止室內用餐,只好拿一些小眾項目開刀,根本幫助有限。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疫情記者會上措辭嚴厲地回應「這樣的評論是非常不負責的」,現在社區的情況還不到禁止內用的等級。陳時中表示,國內社區尚未到禁止內用的等級,現在的確診案例都是可以被追蹤的,案例數感覺雖然很多,但跟國際案例數相比仍是非常少,是否要對於社會安定,做出這麼大的影響措施,他表示「還沒有必要」,但不排除在疫情愈嚴重時,會提出相對應的措施。陳時中表示,吃飯是大家必要的行為,唱歌相對於吃飯比較屬於娛樂抒發身心,戴口罩仍可以唱歌,但吃飯就無法吃,他強調「孰輕孰重誰評論,人要自己評論清楚。」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春節拉警報! 宗教活動加嚴 指揮中心祭四大防疫措施
本土案例今新增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口罩措施加嚴,今再針對宗教活動祭出「四大防疫措施」,宗教活全程戴口罩、餐會不能逐桌敬酒、香客大樓除了同住家人以一人一室為限、遶境活動必須要事前申請。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呼籲,因應春節的到來,呼籲地方政府與宗教團體配合。陳宗彥表示,因應昨天維持二級警戒相關防疫措施調整,昨天跟地方政府對於宗教活動也做了溝通和討論,大家都很清楚宗教活動和祭祀等場所,都是很多人潮聚集,尤其因應春節即將到來,國人信仰上有比較人多的聚集,所以再次調整。陳宗彥表示,宗教活動首先是口罩,請神職人員講到主持儀式的時候全程戴口罩,除了飲食可暫時脫掉,其他所有儀式都要全程戴口罩。再者是餐飲部份,餐會宴席都要配合指揮中心宣布不可逐桌敬酒敬茶。在原來座位上面。環境建議部分希望有一定維持社交距離。第三是有關香客大樓住宿,除了同住家人之外以一人一是為限。遶境遊行大型宗教活動原來放寬,現在需要提報完整防疫報告,經過地方政府同意才能辦理。希望宗教團體配合,防疫計畫要完整落實。各個宗教寺廟等因為春節前往祭祀,務必請宗教團體落實實聯制以及量測體溫戴口罩勤洗手等,環境傾銷和員工健康管理也要落實。陸續也會因應調整。人流還沒調整,會因應疫情監測觀察,適度調整。
-
2022-01-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強化宗教活動防疫 繞境須提報防疫計畫報准辦理
隨著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維持二級警戒至1月24日,並調整部分防疫措施。內政部今天表示,為防堵疫情擴散,即日起,加強宗教場所及宗教集會活動相關防疫措施,除須配合指揮中心防疫指引,全程配戴口罩、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外,欲辦理繞境、遊行及其他大型宗教活動者,均須提報防疫計畫並經地方政府同意後辦理。內政部表示,自1月10日起,宗教團體神職人員主持宗教儀式或講道,必須全程配戴口罩。倘有舉辦餐會、宴席等飲食活動,不得逐桌敬酒、敬茶,並建議參與者維持適當社交距離。此外,如有提供住宿的場所,除同住家人外,以1人1室為限。內政部表示,為維護宗教團體內部人員自身及信眾安全,宗教團體應提供洗手設備或消毒用品,並定時清潔宗教場所、設備及用具。另外,宗教團體務必備有充足的人力落實防疫措施,並隨時注意疫情變化,維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共同支持辛苦的第一線醫護警消人員,一起團結對抗疫情。
-
2022-01-1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生活保健對策(一):生活型式的改變與影響
【編者按】本週登出的三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學院教授,與我們分享有關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生活保健對策的心得。他透過豐富的文獻資料的整理,分別由「生活型式的改變與影響」、「警戒期間的體重與運動」以及「警戒期間觀看螢幕與零食習慣的改變」三方面詳細討論在全球籠罩在這「21世紀的黑死病」時,我們可以如何減少傷亡,維持健康。非常感謝作者對全民呼籲生活保健的重要。前言2019年底出現首例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病患後,在中國大陸爆發許多案例,接著在2020年初,在國際間陸陸續續散播開來,包括歐洲意大利、英國、法國等,後來很快即造成世界各國的大流行,COVID-19肺炎的罹病和死亡人數遽增,包括醫護人員和名人也都被傳染,駭人聽聞,舉世恐慌;臺灣在去年也有境外移入的案例,但檢疫得宜,並未引起本土的流行,但2021年5月,也出現本土病例的流行,當時提高全國三級警戒,公共場所、醫院和大型集會都受到許多規範,經過大家的努力之後,目前已有改善,但每日仍有少數境外移入的確診和零星死亡案例,逐漸達到全國清零的目標。回想起2020年初,COVID-19肺炎起初尚未引起全世界的恐慌,許多國家並未採取全面戒慎的態度來防範疫情,歐美民眾連要不要戴口罩,都引起許多爭議。各位應該還記得去年日本醫學生開舞會群聚造成傳播,歐美許多聚餐罹病的案例,,但隨著疫情的快速散播,天文數字式的嚴重病例數和高死亡率,護理之家陸陸續續出現嚴重院內感染的報告,甚至於醫療專業人員都未能倖免,不少醫師因染疫而死亡,世界各國都先後被波及,始知事態嚴重,各行各業受到重大影響,文化活動和經濟活動幾乎停頓。在2020年3月11日,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多個月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定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世界各國共同聯合對抗這個「21世紀的黑死病」。2020年臺灣的COVID-19疫情得到適當控制,民眾受惠良多;但隨著世界各國病患人數增加,各項防疫措施鬆綁,在2021年5月初,從華航諾富特群聚案、萬華群聚等開始,逐漸成為本土案例的大流行,疫情逐漸吃緊,後來經過全國全面性的疫苗接種、推廣防疫措施、以及機場入境的檢疫隔離策略,目前在多方用心努力合作之下,已有相當的進步,但仍在嚴密監控中,期待短期內能有更良好成效。2020年初COVID-19來襲時,並未引起大家的警覺,民眾生活習慣已久,未落實基本保健觀念,許多其他國家的民眾反對戴口罩與維持社交距離,回想起當時歐美民眾反抗戴口罩、限制群聚規定的抗爭,造成新冠肺炎的快速散播,種下今日普世受疫情困擾的情境;隨著疫情快速惡化,後來大家都改變了,大家爭相搶購口罩,甚至於造成全世界的口罩荒,即使先進國家也無法獲得足夠口罩,臺灣當時送出許多口罩來援助他們,造福無數民眾,幾個月來,許多國家也贈送本國疫苗,做為回報當時的口罩情誼,令人倍感溫馨。本文謹簡要討論在這段疫情限制之下,生活型式發生改變的一些報導,尤其討論體重與疫情的關係,以及因應之道。對抗COVID-19疫情爆發的策略在策略上可分為醫療策略和公衛策略。醫療策略包括查驗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病毒的特性,結合現有醫療量能和發展新式藥物治療罹病者的症狀,發展新式檢驗試劑以及提早正確篩驗出病患,發展疫苗來阻止疫情的擴散。第二項策略為公衛策略,減少民眾的接觸,隔絕飛沫傳播鏈,例如人員分流、居家隔離,減少地表移動,戴上口罩和眼罩,匡列和隔離,穿上防護衣等,以有效隔絕病毒的傳播。嚴格落實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與面罩、限制旅行、隔絕各國旅遊等等,旅客需接受採檢和居家隔離等限制,許多防疫旅館應聲而起,防疫計程車和防疫設備短缺,包括口罩和民生必需品都需搶購等;尤其國外四級警戒時期,居家上學、上班、商業活動等,都發生重大改變,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不便,使人類的經濟活動與文化受到重大衝擊;長時期的防疫規範限制,除網路業活絡之外,卻使許多民眾失業、商家關店、旅遊業蕭條等,嚴重打擊社會和國家的命脈,尤其在這段突然而來的限制居家中,從電視媒體上,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就可以更深入地瞭解和體認到,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越來越多。但不可否認的是,警戒、封城期間,家人之間的相處時間明顯增多,尤其是親子之間的互動增加,也是當代文明發展中,一種意外的收獲吧。目前已降為二級警戒,許多防疫規範較為鬆綁,公共場所也較開放,餐廳可以再度開放,人潮逐漸回流,景氣復甦,往日的榮景再現。新冠肺炎對運動和生活型式的改變與影響新冠肺炎來勢來勢洶洶,當真如晴天霹靂,許多民眾不知不覺間罹病、嚴重者住進加護病房、甚至死亡;尤其國外病患人數遽增,各國建置許多臨時的醫療帳篷或方艙醫院,許多大型場所被改用為臨床醫療之用,美國科技大廠也轉進生產呼吸器應急,即使如此,醫療量能不足和呼吸器短缺之下,甚至於呼籲輕症病患自行在家療養等;臺灣疫情幸而及早得以控制,因而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因應第二年的本土疫情衝擊,但快速的疫情的確改變眾的生活和工作型式,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都發生重大的影響,當防疫警戒層級越高時,這些限制就越多越嚴格,茲簡述如下:食:市場分流、餐飲不可內用、外賣和外送增加、不得聚餐。衣:百貨公司和市場人流實名制管制;即使有網購路線,但在沒有聚會、教育、體育和文化活動之下,減少許多衣服的購買量。住:限制居家、旅遊管制、回國需接受隔離、防疫旅館等限制等。行:倡議減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陸海空運輸型態改戀,航運取代物資的運送,許多人採取步行和自用車,回國和出國須防疫計程車等。育:學校停止實體教學、採網路上課、取消國內外學會的實體研討會,代之以視訊會議,教育訓練課程、居家上網、考試型式改變等。樂:八大行業、遊樂中心、旅遊等,都需考量群聚的規定。其他:宗教活動、文化活動、婚喪喜慶、家聚活動、醫療、急救、防疫措施等,舉例而言,戶外需全程配戴口罩,有些民眾因取下口罩進食,而被處以罰款,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研究指出,運動有益健康,可增進體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的風險。隨著警戒層級增高,勒令商店停業、封鎖學校、宗教場所、文化中心、圖書館、博物館、和公園、健身運動中心、餐廳等公共場所,帶來許多生活活動的限制,也改變許多從事身體活動的規範,失去從事戶外或健身房的運動機會,在家並無相關設備,更難維持身體活動,因而民眾的靜態生活型式指數飆升,每天都整天坐著和看電視、電腦,未能從事適當運動後,先前研究指出,美國的橫斷式研究發現COVID-19肺炎封城期間,原先積極運動的成年人,活動量減少者達約32%。2021年6月的一項多國世代研究顯示,COVID-19封城期間,18-35歲年輕人和成年人的活動量減少達31.25%,36-65歲者減少26.05%,65歲以上者減少30.27%。在封城期間,年輕人的活動量受到最大的影響,這在世界各國都相似;雖然短期限制居家期間,未必造成嚴重體能減退、心肺功能、肌力和其他系統功能惡化,但改變生活習慣後,應審慎注意日後是否會增高罹病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第二型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甚至死亡率都會增高,若再加上飲食不當,必然雪上加霜。經過幾個月以來的觀察,臺灣的情形也相當類似,當初三級警戒期間,門診的病患減少,現在已逐漸增多,詢問之下,他們也都安住家中,很少從事戶外運動,即使發生骨折,也都採用保守的治療方式為主,即使有些病人的疾病嚴重,也對前來就醫多所顧慮。其次,心理問題是現代社會的常態疾病,疫情期間病患面對許多壓力,包括自身罹病的憂慮、親人罹病的風險、失業風險,且無法探視親人或相聚等,都可能會加重原先的心理壓力,估計全球約有近10億人口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心理健康問題,最常見者包括憂鬱和焦慮症;病患就醫也增加難度,使病情較難改善,在對抗疫情的同時,更應注意這些潛在而又嚴重的情形,及早防範。 其中銀髮族較常合併衰弱、多種共病、肌少症等,這些起因於生理功能退化、心理層面和社交活動減少,老年人營養飲食和腸胃吸收功能變差,活動量減少後,更常出現衰弱現象,COVID-19的警戒、封城隔離策略,拉開拉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家庭互動會減少,增加老年人的孤獨感,並加重損害老年人健康,唯有及早注意維持足夠運動量,改善免疫功能,才能更有本錢對抗病毒。結語總之,COVID-19病情嚴峻,罹病後的傳染率和死亡率都高,令民眾聞之色變。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上,須落實基本的衛生保健和養生的基本要項,這是可以立即落實的項目,雖然引起諸多不便,但在等待疫苗的研發、接種覆蓋率和功效、新式特效藥的研發之前,還是最基本的功夫,有關運動可增強免疫功能的常識,乃是對抗疫情的重要防身武器,千萬要記得落實。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1月24日前維持二級警戒 運動、唱歌等恢復戴口罩
桃園機場疫情擴大,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1名本土個案、49例境外。指揮中心今宣布,1月9日至24日維持第二級疫情警戒標準,並調整相關規定,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措施。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調整相關規定包括運動、唱歌、拍照及直播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的正式拍攝或進行時,恢復為須戴口罩,但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餐飮場所須實聯制、量體溫、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陳時中說,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包括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此外,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的場所或活動,如:藝文表演、劇組、電視主播等演出人員正式拍攝演出時、運動競賽之參賽選手及裁判於比賽期間等,如符合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之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至於,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含交通運輸應嚴格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淸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而賣場、超市、市場加強人流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不開放試吃。指揮中心將視國內外疫情及實際執行狀況,適時機動調整防疫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
2022-01-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升3級警戒? 專家:這情形就可能 社區務必防疫5大重點
桃園機場相關疫情持續擴大,保全人員、防疫計程車司機確診個案陸續增加,新冠病毒Omicron也侵入社區。昨晚又傳出台北市一名防疫計程車司機確診,指揮中心隨後也證實,有檢出一例陽性個案(暫未編號),為本國籍男性,年齡60多歲,Ct值30,為北部防疫計程車司機,相關疫情調查、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進行中。詳細情形將於今天指揮中心記者會統一說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現在重點防疫策略就是「決戰社區」,社區疫情一定要守下來。至於,疫情燒進社區何時可能升至三級警戒?他評估,當桃園Omicron疫情擴散至雙北社區,雙北首長恐先於指揮中心將疫情警戒升為三級。黃立民說,指揮中心須考量全國疫情,何況春節即將到來,若貿然宣布三級警戒,不只是春節假期泡湯,更嚴重衝擊餐廳、風景區等經濟活動,因此現在限制不能太多,希望「能拖就拖」。不過,黃立民說,當桃園Omicron疫情擴散至雙北社區,雙北首長防疫壓力大增,恐先於指揮中心升為三級警戒,但這還需視疫情發展而定。「Omicron入侵社區後,社區務必著重防疫5大重點。」黃立民說,第一、加開篩檢站,擴大篩檢量能;第二、基層診所針對有類似感冒症狀個案,加強篩檢,不讓潛在確診個案持續在社區傳播病毒;第三、停辦大型活動,避免人潮群聚;第四、民眾一定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第五、盡速接種疫苗。他說,社區疫情一定要守下來。
-
2022-01-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桃機群聚為何沒爆「家戶感染」?專家點出2關鍵
桃園機場確診目前累計14人,其中13人為群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次桃機染疫事件,幾乎沒有傳染親密家人,僅歌友會一對同住姐妹確診。專家認為,相較去年首波本土疫情,現今疫調更有經驗、快速匡列,不過即便沒有接觸史,仍要警覺有無「群聚史」;另外Omicron確診者為輕症,於隔離空間休息即可,不需使用負壓隔離病房,應將病房空出給重症者或其他重大疾病者,避免佔據醫療資源。感染科專家、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級醫師顏慕庸表示,Omicron發病期較短,若在職場傳開,發現時間也較快,不太會潛伏於家戶才發現。另外,我國經去年本土疫情,對於足跡史偵蒐、疫調及擴大匡列風險個案更有經驗,的確可以更早掌握狀況。不過Omicron傳播速度更快,還是可能往社區滲透,仍要持續加強警戒。顏慕庸提醒,過去常用嗅、味覺異常等典型特定症狀來懷疑是否確診,但Omicron臨床症狀像感冒,因此需要特別注意TOCC的第4個C也就是群聚史(Cluster),因為即便沒有接觸史,但周邊親友、生活圈中有人出現相關症狀,都要提高警覺。這波疫情除了機場、防疫旅館動線管理,後續配套也要做好,才有機會守住。面對Omicron我國仍有社區風險,顏慕庸指出,國外因經歷數波疫情,反覆自然感染加上施打兩劑、三劑疫苗,疊加抗體免疫力,降低死亡及住院率,但台灣沒經歷大波疫情,沒有自然免疫抗體,不過台灣民眾戴口罩、酒精洗手觀念好,病毒進入社區較不容易傳播,但仍要小心,並且提高疫苗覆蓋率。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這波Omicron算是發現得早,所以家人都會特別防備,也特別提醒保全、防疫計程車司機或清潔人員等,現在染疫旅客可能較以前多,有接觸物品,手部都要做好清潔。建議民眾儘速施打疫苗,雖不能防染疫,但可以防重症,尤其很早以前施打兩劑AZ疫苗者,隔3個月應該盡快打第三劑。施信如指出,近期確診人數增加,但大多是輕症或無須治療,建議可居家隔離或集中檢疫,無需通通送進負壓隔離病房14天,應該要把醫療量能讓給新冠重症或其他重大疾病者,不應讓輕症者佔據醫療資源,對醫院及個人都好。此外,擴大採檢時,不應侷限確診就要關14天的觀念,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可提高警覺、自行檢疫,避免民眾有症狀因不想被關而不願採檢。
-
2022-01-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 境外42例 美國23例為大宗
國內今日新增2例本土個案,分別為昨晚爆出的案17414為機場保全,案17415為防疫計程車司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42例,美國最大宗有23例。陳時中表示,防疫計程車司機曾在1月4日驗過一次陰性,這次變陽性,Ct值31較高,二採結果為Ct值34.8,雖確診但對社區影響較小,車隊也會進行例行性PCR篩檢。至於過去公布的案17240防疫計程車司機跟機場清潔人員非同一個來源,目前12月26日曾在入境確診個案,兩人全基因序列僅差一位點,幾乎可推定被境外個案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4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案17414-17415)及4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本土個案(案17414-17415)分別為本國籍1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均為50多歲,均為桃園機場感染事件相關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42例境外移入個案,性別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10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3例)、越南(4例)、法國(2例)、阿根廷、澳大利亞、菲律賓、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巴西、西班牙、印度、義大利及德國(各1例)入境,另有2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15日至今(2022)年1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74,94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055,445例排除),其中17,302例確診,分別為2,630例境外移入,14,6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3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人返鄉潮疫情恐大爆發 專家:春節是極危險時刻
桃園機場群聚事件,昨晚新增一名保全人員確診,目前共累積12人確診,包括7名清潔人員,2名保全人員,3名金嗓歌友會相關染疫人員。另有一名防疫計程車司機因與清潔人員病毒基因序列不同,為不同感染源,而新北市今天又有一名防疫計程車司機確診。專家表示,春節返鄉潮到來,春節疫情是極危險時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桃機群聚疫情目前初步可以看到兩種序列,包括清潔人員及防疫計程車司機,至少有兩個不同來源,但值得注意的是,確診的女保全曾經幫旅客推行李,與確診防疫計程車司機屬於不同來源,在服務期間被感染,也因此,桃機染疫恐怕還有第三個傳播鏈,必須釐清源頭。黃高彬說,目前桃園機場群情形比去年萬華群聚狀況好一點,但這兩周是國人春節返鄉潮,春節期間更是疫情傳播極危險時刻,民眾一定要特別留意,戴口罩、勤洗手務必落實。
-
2022-0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醫院、長照安養機構禁止探視 但有這些例外
桃園機場染疫昨天達12人,加上境外移入在7日高達58例,創下單日來最新紀錄,為預防疫情擴大,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宣布,醫院、長照安養機構從8日開始禁止探視。但北市府強調,禁止探病探視有例外。市府表示,1月8日起,北市醫院因疫情實施門禁管制,以下情形例外,一、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須由家人陪同或簽署同意書者。二、急診等單位,因應病人病情之需要;三、其他因病患病情惡化或醫療處置需要,經評估有必要探病且經醫療機構同意者等情形。但探病者應依據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出示抗原快篩或PCR檢測陰性證明。至於北市一般護理之家、住宿型長照機構等,自111年1月8日起停止探視,除現有陪住人員外及除「例外情況」,原則暫停親屬進入機構,例外情形是,住民出現嚴重身心不適症狀,例如失眠、血壓不穩、情緒暴躁等,機構無法安撫住民,以及其他經機構評估有必要探視者。市府表示,民眾在這些例外情形需實地探視時,請務必出具訪視前3天內採檢之篩檢陰性證明,落實預約制、實聯制、詢問TOCC及全程佩戴口罩等。市府強調,其實病患跟醫院溝通,醫院認為有必要入內,依然可以開放家屬進入。
-
2022-01-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開第一槍停辦活動? 黃偉哲:有這2項前提就停止
桃園爆發群聚感染,確診病例數持續增加,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受訪時表示,如果疫情再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警戒層級要求停止活動、餐廳禁內用,或是台南發生重大疫情,將停辦接下來的大型活動,尤其農曆過年將至,人流南來北往、春節活動多,市府會戒慎恐懼以因應疫情。黃偉哲表示,依照往例,如果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警戒層級,不只是台南防疫措施會更升級,全國的活動、餐廳內用都會停止,但目前指揮中心還未做這樣的宣示,南市府也會遵從。黃偉哲說,假設別的地方沒有疫情,台南卻產生疫情,就會如桃園現在的狀況一樣有更嚴格的防疫規定,例如運動、拍照都要戴口罩等,所以台南萬一有疫情,也會相對應做調整。過去台南就曾因疫情停辦活動,包括蔡英文總統拜廟行程、國際蘭展、古都馬拉松、U12球賽等都曾停辦,只要疫情升溫,中央規定停止就停止,或是台南發生重大疫情該停辦活動就停辦,但不是現在就停辦。
-
2022-01-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增1名桃機女保全、3名歌友會成員確診!社區已有風險
桃機群聚案件,晚間傳出再增一例個案,共累計九例確診個案。桃園前進指揮所統籌、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晚間十一點半證實,機場有一例新確診,是一位桃機女保全。該名女保全是昨天晚間上班後不舒服通報主管,到醫院採檢後返家,今報告確診,除了一月二日沒上班之外,其他日子都有上班,上班地點包含一樓入境大廳崗哨,一個是三樓出境大廳外圍。據了解,這名女保全上下班並未搭乘交通車,是自行上下班,已知保全人數共有391人,有67位快篩皆為陰性,接下來將針對391位都做PCR篩檢。目前了解其在足跡和職場與之前個案有重疊,已進一步擴大匡列及篩檢。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針對530幾位歌友會會員中,有3人確診陽性個案,2人是歌友會會員,另1人計程車司機,現已安排住院。目前桃園其他處採檢站能持續採檢中,歌友會後續有100多位明日將繼續採檢,進一步也疫調中。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社區感染風險是有的,個人防護仍相當重要,需要做好消毒、戴口罩。已知桃機工作人員多住在桃園,也有部分在新竹,因此機場確診事件也會影響到社區。針對Omicron病毒傳播力強,也有擴大匡列必要。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晚間十一點半則表示,「有增加案例,疫情到達有點緊張,但仍在已知的感染鏈中。」另外社區篩檢站的歌友會也傳出有人確診,疑疫情已進入社區。
-
2022-01-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歌友會成員好緊張 台大醫師建議:可發快篩助自主管理
桃園機場群聚案擴大,其中一名確診個案,從去年底到今年初,連續5天參加桃園中壢區金嗓歌友會,出席名單造冊約800多人,如今成員人人自危。哈佛流病所博士、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表示,所有人都要落實「口罩、疫苗、有症狀就快篩」這三件事,歌友會成員一定要自主健康管理十四天,期間有任何症狀都要主動通報,接受採檢。李建璋建議,民眾能靠自己做好的三件事:戴口罩、打疫苗、有疑似症狀自行快篩。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民眾,例如曾參與跨年歌友會成員,發現疑似症狀時應積極通報相關單位,接受安排,坐專車去採檢。對於出席歌友會的民眾,李建璋表示,14天內必須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建議地方政府可以發給快篩試劑。如果確診者第一圈密切接觸者無人感染,第二圈可以症狀為基礎進行快篩;如果第一圈有人確診,第二圈就要適度隔離,並且密集採檢。至於醫療體系,李建璋表示,中央已啟動醫療量能整備,預先設想最壞情況,提早盤點量能,以及時因應。不過,即將來到的春節仍然令人擔心,因為醫療人員也要排假過節,部分病房關閉,人力吃緊,建議各醫院提前建立On call待命機制,預先演練何時需要回院上班,及早應變。
-
2022-01-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3例大夜清潔員!境外移入40例 自美入境最多
國內新增43例COVID-19確定病例,為昨日公布尚未取號的3例本土個案(案17307-17309)及4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其中有一個境外移入案例案17127改判本土。指揮中心表示,案17307-17309為本國籍女性,年齡介於50至60多歲,皆已接種2劑疫苗,為案17230、案17238、案17239及案17266同職場工作人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40例境外移入個案,為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4例,案17267、案17270、案17273-17275、案17277-17282、案17284-17289、案17291-17292、案17300、案17302、案17304-17306)、印度(3例,案17290、案17296、案17303)、巴拿馬(2例,案17271-17272)、荷蘭(案1726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例,案17283、案17301)、加拿大(案17269)、菲律賓(案17276)、義大利(案17293)、英國(案17295)、中國(案17298)及法國(案17299)入境,另有2例(案17294、案17297)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6日至今(2022)年1月5日。另去年12月31日公布之案17127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為案17073之相關感染。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36,65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016,638例排除),其中17,198例確診,分別為2,532例境外移入,14,61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拼命打國外卻創新高 李秉穎:不發病不代表不傳染
針對Omicron在全球掀起新一波的疫情高峰,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不要太相信疫苗」,雖然能夠防重症,但即使再打到第6、第7劑追加,仍難防止病毒在呼吸道存活,人體成為最佳的傳染媒介,唯一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勤洗手,至於有人認為台灣的邊境管制太嚴格,歐美都已不再管制,李秉穎認為,台灣如果不管制,以國外經驗來看,「馬上會出現很大的災難」。李秉穎在政論節目「年代向錢看」中,做了上述的表示,針對各國新一波的疫情,而且很多都是打過疫苗卻突破性感染,他表示,主要是疫苗會給人一種「假的安全感」,認為就不必戴口罩,可以為所欲為,但即使打到第6、第7劑疫苗,體內的抗體很高,只能不發病,病毒仍會在呼吸道裡,讓人體成為傳播媒介,這個時候不打疫苗的人就麻煩了,染上後重症的機會很高。主持人詢問他,既然打了疫苗仍會突破性感染,為何還要再打第3劑的追加,李秉穎表示,以色列的研究,打了兩劑BNT疫苗後,遭遇到變種病毒,保護力會從原本的90%、下降到50到70%,但追加第3劑後,保護力又會拉高到90%,可以避免重症與死亡,所以還是要再打第3劑,但以色列現在又要追加第4、第5劑,在他看來是有一點誇張,「防疫絕對不能只靠疫苗」。他表示,春節前的這個月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很多人忍了兩年都沒有回台灣,現在都回來了,台灣一定要上緊發條,不能鬆懈防疫。而對於美國等國家都不再進行邊境管制,有人擔心台灣管制會影響經濟發展,應該學習國外不追求病例清零,與病毒共存,但李秉穎表示,從國外的經驗看起來,如果沒有邊境管制就是災難,台灣之前萬華疫情,花了幾個月才好不容易清零,如果現在不邊境管制,疫情再起,「就沒辦法去餐廳、看電影」,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2022-01-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 境外25例 搭同班交通車清潔員確診
國內新增2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案17266)本土及2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一例桃園機場清潔員確診,與先前三例皆搭乘同班交通車上班。指揮中心表示,案17266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已接種2劑莫德納疫苗(為突破性感染),與案17230、案17238及案17239為同職場工作人員,曾與前述個案搭乘同路線交通車,原定於今(2022)年1月5日採檢,1月3日出現乾咳、喉嚨不適等症狀,1月4日自行前往採檢站採檢後於今日確診,相關疫情調查、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刻正進行中。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2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1例,案17241-17243、案17250、案17252、案17524、案17256-17259、案17265)、法國(3例,案17244、案17246、案17253)、加拿大(案17245)、丹麥(案17247)、英國(17248)、玻利維亞(案17249)、德國(案17251)、南非(案17255)、澳洲(案17260)、巴拿馬(2例,案17261-17262)、土耳其(案17263)及印尼(案17264)入境,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1月14日至今(2022)年1月4日。另1月2日公布之案17181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為案16941之相關感染。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17,45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998,328例排除),其中17,155例確診,分別為2,493例境外移入,14,60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5 該看哪科.感染科
流感病毒株已改變 黃立民:免疫負債恐讓流感疫情升溫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大家高度關注的問題,不過流感病毒可沒有沉寂,流感會不會出現大反撲,是目前全世界都很關心的議題。臺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表示,流感疫情與邊境管制措施有關,隨著政策的調整,流感再流行的機會相當大。因為已經兩年沒有流行,加上監視結果顯示,流感病毒株已經改變,所以當流感疫情升溫,可能出現大流行。大家常聽到的「免疫負債」意思就是說,大家為了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所以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使得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的機會降低,因此一些本來容易得到的傳染病,例如流感、腸病毒等在這兩年都少了許多。黃立民醫師解釋,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旦解除防疫限制,民眾開始不戴口罩、洗手頻率減少、社交距離拉近,其他病毒就會開始流行。由於已經連續兩年都較少人感染,可以感染的人數就會變多,這個時候就容易爆發流行,把過去兩年沒有爆發的流行補回來,所以叫做「免疫負債」,像是還債的概念。「包括法國、紐西蘭,都有觀察到這個現象,一開放邊界,就馬上大爆發」黃立民醫師提醒,「要解決免疫負債,就是要大家趕緊去打疫苗。冬天需要施打的呼吸道疾病疫苗,最強調的還是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是經由飛沫傳染,感染者的鼻咽部、口腔、還有呼吸道都有病毒,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把病毒噴到環境裡,黃立民醫師說,如果距離一到兩公尺之內,就有機會被飛沫噴到而感染;另外一個模式,叫做媒介物傳染,感染者會污染他的物品,例如杯子、桌面、門把等,如果有人進入這些環境,就可能碰觸病毒而遭到感染。我們生活在城市裡,流感患者可能搭捷運、進餐館,所以扶手、椅子、桌子都可能有病毒,這種傳染模式在大城市相當常見。流感症狀較嚴重,不同於一般感冒呼吸道感染可分成兩種,一種叫做一般感冒,一種叫做類流感,黃立民醫師解釋,一般感冒比較輕微,類流感會比較嚴重。類流感的定義,第一個是發燒,第二個是有呼吸道症狀,比如說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類流感跟一般感冒最大的差別就是發燒,成年人得到一般感冒通常不會發燒,如果發燒了,代表狀況比較嚴重,黃立民醫師說,台灣的類流感通常都會伴隨著一些比較不舒服的表現,包括畏寒發燒、全身痠痛、倦怠感、劇烈頭痛、腰酸背痛,這些都是流感的典型症狀。流感除了讓人全身很不舒服外,還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黃立民醫師說,流感病毒會跑到肺部引起肺炎、跑到心臟造成心肌炎、跑到腦部造成腦炎,其中最常見是肺炎。流感病毒還可能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例如在感染肺部以後出現細菌感染。「由於流感病毒會攻擊我們的組織,造成全身發炎,進而導致患者原有的慢性病惡化」黃立民醫師說,「例如心臟冠狀動脈本來塞了75%,得到流感之後可能就會塞到95%,導致心肌梗塞。無論是慢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肝臟疾病,都可能會惡化,甚至導致死亡。」預先部屬,預防流感預防流感就跟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一樣,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黃立民醫師說,另一方面可以在每年冬天施打流感疫苗,提升身體的保護力。因為流感病毒會突變,每一年流行的病毒株都不太一樣,而且流感疫苗的保護力持續時間較短,一般認為大概三、四個月之後效果就漸漸變差了,所以每年需要重新施打。呼吸道感染發生時常常是兩、三種病原體一起感染,黃立民醫師說,隨著檢驗工具的進步,我們會發現很多人並非只有一種細菌或病毒,而是多重感染。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亦會同時找到兩種病原,流感與新冠肺炎可能同時感染,而且病情還會加重。「研究指出,施打過流感疫苗,比較不會被診斷新冠肺炎COVID-19;而且如果不幸得到新冠肺炎,死亡率也會降低。」黃立民醫師解釋,「因為很多新冠肺炎屬於輕症,如果患者單獨得到新冠肺炎,症狀可能不甚嚴重,而不會就醫。但如果同時得到新冠肺炎和流感,症狀比較嚴重使就醫機率高,也就較容易被診斷出來。」其實不只流感病毒、新冠肺炎,呼吸道本來就是一個開放的環境,還有多種細菌、病毒都混在裡面,同時遭到兩、三種感染,是很常有的狀況。因此建議可同時接種呼吸道疾病疫苗,例如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都可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約兩成至三成。貼心小提醒五十歲以上,或者是有慢性病,例如心臟病、肝病、癌症、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得到流感時出現重症的機會較高,一定要記得施打流感疫苗,提高保護力。另外,家人之間的傳播是流感病毒很重要的傳染模式,學生是傳播流感病毒的重要族群,所以也需要施打流感疫苗。黃立民醫師強調,接種疫苗後需要一段時間身體才能產生保護力,建議大家要在流感疫情升溫前趕快施打疫苗!原文:
-
2022-01-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防疫計程車司機每天回基隆 隔天買早餐再赴桃機排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2點公布國內新增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案17240防疫計程車司機是基隆人。基隆市長林右昌下午說,這名司機深夜回基隆洗澡、睡覺,隔天清晨就開車前往機車排班,目前判斷足跡單純。目前僅匡列同住另一間雅房的男性友人,並在下午完成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2點,公布國內新增4例本土、30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本土個案中有3人是桃園機場清潔人員,曾經搭乘同班交通車。案17240是防疫計程車司機是基隆人,1月1日出現咳嗽症狀,採檢確診後展開疫情調查、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林右昌說,上午11點獲知這名計程車司機住基隆,衛生局馬上展開疫調相關作業。初步得知這名個案在基隆、桃園都有租屋,基隆租屋處與一名男性友人同住。警方今日下午1點15分左右已連絡同住人,在家中沒有出門,已匡列為居家隔離的對象,目前沒有症狀,下午4點安排到醫院進行PCR採檢,明早公布結果。林右昌表示,這名司機經桃園市衛生局安排,收治聖保祿醫院。個案自述生活規律且單純,在基隆租屋處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下樓買早餐後,便開車前往桃園機場排班。桃機排班主要時段是上午6點到晚上12點,載客時皆有戴口罩、手套。1個多月來回桃機附近租屋休息2到3次,桃園租屋處有2名同事,未碰面。林右昌表示,個案未婚,父母皆已過世,有一姐、一弟,但已超過1個月的時間未與家人見面,僅以電話聯繫。後續相關疫情調查、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會按照SOP持續進行,並提醒民眾不要輕忽疫情,落實戴口罩、勤洗手,持續做好自身防疫工作。
-
2022-01-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新增4例個案、境外30例!清潔員、計程車司機感染
國內新增3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案17230、案17238、案17239、17240)及30例境外移入,其中案17230為昨(3)日公布之尚未取號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際疫情仍嚴峻,近期又確診210幾萬病例,個案數非常多,國內則有4例本土案例在Ct值非常低,緊急將6位同住家人進行匡列皆為陰性。指揮中心表示,案17238-17240為本國籍,1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均為50多歲,皆已接種2劑疫苗,為案17230接觸者。案17238及案17239均為同職場工作人員,通勤時搭乘同班交通車,案17239於1月1日起陸續出現疲倦、咳嗽、流鼻水症狀;案17240為防疫計程車司機,1月1日出現咳嗽症狀,3人經衛生單位安排採檢後於今日確診,相關疫情調查、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刻正進行中。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30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2例,案17207、案17210-17219、案17221、案17223-17228、案17231-17232、案17235-17236)、法國(案17208)、挪威(案17209)、南非(案17220)、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案17222)、英國(案17229)、波蘭(案17234)及烏茲別克(案17237)入境,另1例(案17233)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1月19日至今(2022)年1月3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4,998,94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979,641例排除),其中17,129例確診,分別為2,469例境外移入,14,60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桃機清潔人員染疫 專家:一旦病毒進社區恐擋也擋不住
指揮中心昨晚11點32分緊急發出新聞稿,一名40多歲女性確診為本土病例,她是桃園機場停車場的清潔人員,並在去年12月30、31日曾到桃園市中壢區的忠貞市場擺攤。專家表示,此事件代表病毒已進入國門,雖然不意外,確實會緊張一點,因病毒進入社區,恐擋也擋不住,不知會有多少人被傳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目前針對確診者的接觸史應擴大疫調,不僅是防疫計程車司機進行篩檢,確診者在桃園機場航廈內的接觸史也應一併疫調、篩檢,甚至是第二圈接觸者的接觸者都應篩檢。若經疫調發現,此名確診者屬於不明感染源個案,這會是一個很大的警訊。」黃立民說,不只是代表病毒已進入國門,更大大增加入侵社區的風險,最好不要再出現第二、第三例不明感染源,一旦病毒進入社區,恐擋也擋不住。黃立民說,若篩檢能量許可應針對桃園機場內所有工作人員進行篩檢,但國內篩檢量能有限,且不到一個月就要過年,可能無法完成,因此先針對確診者第一圈、第二圈接觸者進行篩檢,這波疫情要觀察到過年後,才知道有無控制。至於確診者到市場擺攤,對於社區疫情影響。黃立民說,如果確診者是於1月2日發病,那去年12月30、31日到市場擺攤,可能說不定還好,因發病前的傳染力不強,但確診者賣東西時,還是會拿東西給別人,所以曾去該市場的民眾都要提高警覺,近日多注意有無出現不適症狀。過年前,民眾到人潮擁擠地方採買年貨,雙手會挑選商品,黃立民說,除戴口罩外,一定要勤洗手,至少要洗2至3次,建議市場、賣場等處應多放置乾洗手設備,讓消費者可以加強洗手,如果賣場內無法洗手,就應隨身攜帶酒精消毒雙手,尤其進入家門前一定要做好這工作,避免將病毒帶入家中,使家人染疫。
-
2022-0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預約必看/追加劑打莫德納還是BNT疫苗?專家教你選副作用最小、保護力最佳組合
台灣新冠肺炎疫苗第一劑覆蓋率破八成,第二劑近七成,但面對全球疫情再起,Omicron變異株占比在短時間內突破兩成,台大公衛學者分析,第三劑必然得打,而且最好混打。只是面對這麼多種疫苗,還要考量到不同變異株的效力,到底怎麼打才好?根據學者整理的最新研究及上市後監測資料,前兩劑打AZ,第三劑選BNT或莫德納皆可;但若前兩劑打BNT,第三劑選莫德納會更好。【延伸閱讀:第三劑打莫德納或BNT會增心肌炎風險嗎?】Q1:如不混打,無論AZ、BNT、莫德納都要打三劑?A:沒錯,針對Omicron病毒,打三劑防護才會比較足。台大公衛校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部主任賴昭智指出,各大疫苗廠牌都已針對Omicron發布以下效益報告。AZ打三劑:第三劑接種後28天,中和抗體濃度是第二劑後28天的2.71倍。BNT打三劑:可有效避免Omicron重症,接種第三劑,對抗Omicron的中和抗體可提升25倍。丹麥疫苗上市後監測發現,BNT兩劑接種滿31天後,就無法有效對抗Omicron感染,再打第三劑可讓保護力回升到55%。莫德納打三劑:第三劑打半劑,中和抗體濃度增37倍;第三劑打全劑,中和抗體濃度增83倍。【延伸閱讀:前兩劑混打 第三劑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Q2:要對抗Omicron,如果混打該怎麼打?A:英國疫苗上市後監測顯示,前兩劑打AZ,第三劑無論打BNT或莫德納,對抗Omicron的效果都相近,如果前兩劑打BNT,第三劑要選莫德納,對抗Omicron的效益會更高。Q3:要防範Delta感染,第三劑該怎麼打才好?A: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英美臨床試驗比較30歲以上成年人接受多種混打組合對抗Delta病毒的效果,結果顯示,無論前兩劑打AZ或BNT,第三劑接種全劑莫德納28天後的中和抗體濃度,大幅高於其他混打組合。Q4:哪些混打組合的副作用比較低?A:任小萱表示,以疲勞、疼痛、發紅等輕微不良反應最常見;根據英國研究,混打副作用比例可從高到低排名如下:第一名:2劑AZ+莫德納第二名:2劑BNT+莫德納第三名:2劑BNT+嬌生第四名:2劑BNT+AZ第五名:2劑AZ+嬌生第六名:2劑AZ+半劑Novavax【延伸閱讀:前兩劑混打 第三劑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Q5:打三劑疫苗可以預防重症嗎?A: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相較於Delta,Omicron的重症風險比較低,如果接種三劑疫苗,保障更高。英格蘭當地監測資料發現,相較於未接種者,接種第三劑滿14天的人,無論感染Delta或Omicron,住院風險都大幅降低七成。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台灣尚未面臨兩劑保護力大幅下降問題,應可維持第三劑間隔五個月,但研究已顯示三劑防護更充足,所以仍不能太快放鬆戴口罩等公衛防疫措施。
-
2022-01-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家長為機場員工!桃園2學校宣布緊急停課1天
桃園市中壢區某國小、平鎮區某高中兩所學校今天晚間發出緊急停課通知。據了解,中壢某國小有任職於機場清潔員的學生家長確診,基於防疫,在學生採檢結果出爐前,明天全校預防性停課1天,該班級停課7天。另一所高中的學生則是染疫者的姪女,兩人雖同住透天厝,但住在不同樓層,謹慎起見,該高中也預防性停課一天。市長鄭文燦表示,兩校均為預防性停課。教育局表示,該學生家長在機場擔任清潔員,今天因身體不適,赴桃園醫院檢查確診;由於家長的小孩就讀中壢區某國小,另外同住透天厝的姪女就讀平鎮區某高中,目前兩位學生跟另外4位親人已居家隔離,身體沒有不適;兩校接獲通報後,下午立即班級清消,教育局也請學校做好停課準備,環保局明日上午將赴兩校全校消毒。該校已通知全校學生停課在家期間,請家長配合施行防疫措施,儘量不出入公眾場合、配戴口罩,並注意學生的身體狀況,若有不適須隨時知會家長。
-
2022-01-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桃園旅館群聚11天才修指引 要求開門取物應戴口罩
12月16日桃園就有防疫旅館發生旅客群聚感染,之後短短半個月,北市防疫旅館傳出兩家旅館確定發生群聚案件、至少一家旅館有疑似群聚,桃園及台北累計有八人改列本土案例。指揮中心卻於12月27日才修訂第六版「防疫旅宿設置及管理 」並於近日公告上網,要求旅館要提醒居檢者「不能隨意開窗或調整空調」,並且要求居檢者開門拿東西或需要與工作人員交談時,必須全程戴口罩。此次修訂共有三大部分,首先,是要求旅館以入住須知、廣播或房間內張貼文宣等方式,提醒居家檢疫或隔離者「房間內應維持適當空調,不能隨意開窗或調整空調,可能影響房間之通風及換氣,如有調整需要請聯繫櫃檯人員」等宣導內容。第二,若因取餐、放置垃圾、領取更換或補充之清潔或生活用品,居檢者開門時應配戴口罩。第三,工作人員與居檢者如有絕對必要交談,除了必須保持至少一公尺以上之距離,新增「必須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過去發生院內感染時,基因定序有兩三個位點的差異,就很明確判定就是群聚。台灣每天境外移入病例不多,集中在同一旅館的機率也不高,所以如有住同一旅館的旅客確診,入住及發病時間序有相關、基因定序差異很小,確實要謹慎思考在旅館感染的可能性。還有哪些可能性?施信如說,可能需要檢視旅客共同接觸過的區域,例如一個人搭電梯按過按鍵,按鍵應該不會馬上清理;還有旅館傳遞入房間的東西,或許也有汙染,可能的途徑非常多。施信如表示,任何人只要將心比心,一定能理解旅客的焦慮和恐慌:「會不會原本沒事,住進去才有事?結果要隔離更久,還會害家人被傳染。」既然旅客是被強制要住旅館,相關單位一定要努力避免旅館發生群聚,讓旅客安心檢疫。
-
2022-01-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0境外+25 Omiron旅館群聚兩人改列本土
國內今天新增25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無新增本土和死亡個案。不過出現三例Omicron的旅館群聚,案17058及案17099則改列為本土案例,指標個案則為案17085。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2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5例,案17182-17183、案17186-17191、案17196-17197、案17199、案17201-17203、案17205)、土耳其(4例,案17192-17195)、德國(案17184)、加拿大(案17185)、義大利(案17198)、菲律賓(案17200)、亞美尼亞(案17204)及千里達及托巴哥(案17206)入境,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19日至今(2022)年1月1日。另去年12月28日及12月30日公布的2例(案17058、案17099)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為案17085之相關感染。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7095例確診,分別為2439例境外移入,1萬460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0! 境外增20例 來自美國最多 19例突破性感染
國內今天新增20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無新增本土和死亡個案。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20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0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11例,案17162-17163、17165-17166、案17168、案17170、案17172、案17174-17175、案17179-17180)、加拿大(案17164)、澳大利亞(案17167)、英國(2例,案17169、案17177)、越南(案17171)、沙烏地阿拉伯(案17173)、泰國(案17176)、希臘(案17178)及中國(案17181),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12日至12月31日。其中,只有一例個案在調查中,其餘皆完整接種,為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7070例確診,分別為2415例境外移入,1萬460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5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3指標見疫情曙光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2022解封有望
新冠肺炎延燒第三年,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疫苗施打、抗病毒藥物再加上新冠病毒弱化,三項指標皆代表朝好的方向發展,樂觀看待2022年底前,全世界將先後解封,逐步恢復各國商務往來,團體旅遊或開放自由行。Omicron出現二、三個月後,若無新變異株,代表疫情好轉。西元1918年發生的西班牙流感事件,延燒約三年疫情才平復,從世界大流行演變為地方性流感疾病。洪子仁指出,新冠疫情同樣邁入第三年,隨著民眾陸續施打疫苗,建構對抗病毒的基本保護力,就算最新變異株Omicron的傳播力較Delta更快,但症狀多屬輕症化,大多為流鼻水、喉嚨癢、疲倦等,即使確診,也有抗病毒藥物可使用,皆可避免重症或死亡機率。洪子仁以疫情大流行曲線觀察,我國去年5月11日出現Alpha指標個案,最高峰每日500多名確診者,約莫一個月又10天後,控制到每天100名確診,而Delta於印度流行也是2個月左右控制住。他指出,許多國家在疫情出現時,會加嚴防疫措施,減少疫情傳播機會,以此推估Omicron經過二、三個月後,若無新變異株出現,且確診數下降、死亡率較Delta低,則代表疫情往好方向走。還有200萬人連一劑疫苗都沒打,承受感染高風險。相較國際疫情嚴峻,台灣疫情平穩,洪子仁表示,邊境防疫嚴格或鬆綁,皆與社區風險高低有關,若邊境管制過強,可能造成民眾往來不便,但太鬆又怕疫情進入社區。近期每天境外確診病例皆為二位數以上,邊境嚴管仍無法鬆懈。要成功防堵疫情,他認為「防疫金三角」缺一不可,包括中央防疫體系、醫院以及公民素質。「全台2300萬人,扣掉不能打疫苗者,還有200萬人連一劑都沒打!」洪子仁語重心長說,沒打疫苗,任何病毒株都有極大威脅,若未來少了管制作為,病毒竄進社區,短時間必定大量增加確診病患,雖大多為輕症,但仍有一定比例會演變為重症,甚至死亡,屆時醫療量能又面臨考驗。春節返台人潮眾多,洪子仁提醒,入出國求學或商務往來無可避免,呼籲民眾「做好該做的事」,除了施打疫苗,平時個人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即便在國外也能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他身為第一類醫療人員,已在去年3月22日、5月20日接種二劑AZ,12月2日施打第三劑莫德納。他鼓勵民眾,平時維持充足睡眠及營養,維持正向及樂觀心情,就能保持最佳免疫狀態。新年防疫走向提高篩檢強度 主動發現病毒並阻斷台灣去年5月發生新冠本土疫情,中央與地方因「篩檢」互槓,成為各界爭論焦點。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防止社區傳染病一定要有篩檢機制,當病毒量高時,抗原快篩也能篩檢出來,「快篩是找出傳播力最強的人,當下的狀態」,但他反對漫無目的廣篩,增加偽陰、偽陽困擾,篩檢過與不及都不好,但要從經驗得出結論,給後人借鏡。「去年發生本土疫情,就是輕忽社區監測。」洪子仁比喻,傳染病就像火勢,若火苗出現不撲滅,等開始燒旺,想滅也難。回顧5月萬華群聚,導致一萬多人確診,回推或許4月初病毒早已進入社區,至少在社區內悶燒40天、經過8波傳染,他也認為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槓中央」設置快篩站是對的,早投入社區篩檢才能抓出確診者,及早防堵疫情擴散。經過5月Alpha疫情後,台灣每日篩檢量從1千增加到3萬。洪子仁指出,9月又出現新北幼兒園群聚,還是傳播力更高的Delta,卻只有33人確診,原因就是「發現得早」,因病毒進入社區時,不到2周即被篩檢出,阻絕了隱形傳播鏈,若超過半個月未篩檢,持續讓疫情悶燒,恐釀百人以上確診。洪子仁表示,台灣防疫成績好,有科學根據,以每10萬人口死亡數來看,台灣為3.5人、全球為60人,相差20多倍。如何避免再出現本土疫情,他認為需提高篩檢強度,除了出入醫院需篩檢、疾管署下水道監測等,亦可針對社區熱點抽查篩檢,如菜市場等人群聚集處,「要主動發現病毒並阻斷,不是等有症狀才篩。」此外,篩檢方式除了鼻咽採樣,應引進更多簡易篩檢方式、降低檢驗試劑費用等,增加篩檢可近性。洪子仁小檔案年齡:55歲現職: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行政副院長、台灣新光健康管理公司總經理、醫療品質策進會醫院評鑑委員教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流感化並不等於可以「與病毒共存」 陳秀熙分析2022年疫情2大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每周三固定直播,向國人傳遞科學防疫新知,已持續將近100個星期不曾中斷。身為國內最密切關注國際疫情的學者,陳秀熙分析2022年疫情有兩大趨勢,首先是新冠疫情會走向流感化,口服藥必然要普及化;再者是次世代疫苗的發展成敗,將帶來決定性的影響。要達到與病毒共存,抗病毒口服藥不可或缺,最快要今年中以後。陳秀熙表示,現在Omicron變異株在歐美掀起新一波大流行,目前觀察到傳播力增強、輕症化等趨勢,這項挑戰將延續到新的一年,而且全世界都必須面對。如果走上流感化之路,勢必也需要類似於克流感的抗病毒口服藥,才能避免重症死亡,但在藥物普及之前,大量輕症個案仍可能讓醫療體系崩潰,因此發展次世代疫苗來減少確診,仍然非常重要。「次世代疫苗發展速度、病毒變異速度,兩者間的消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陳秀熙指出,目前多劑混打的基本原則也已確定,以輝瑞和莫德納這兩種mRNA疫苗的開發腳步最快。如果能夠成功開發有效回應病毒變異的次世代疫苗,各國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嚴格度、疫情可忍受度、人民心理負擔,才能比較放鬆,「希望Omicron帶來的疫情,可以在2022年畫下句點。」然而,今年開始走向流感化,並不等於可以「與病毒共存」。陳秀熙分析,今年底忽然殺出一個Omicron,要達到與病毒共存的狀態,最快要到今年中以後。現在以色列已開始接種第四劑,以一劑效力是半年來估算,世界各國在今年中都可能已經打到第四劑,這時口服藥應該都出來了,不可能每半年無止境的打下去,但未來確實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打一次。面對變異株襲來,要落實「疫苗、檢測、公衛防疫」金三角。變異株一直來,民眾自我防護的方式會有任何不同嗎?陳秀熙說,面對變異株不用慌,重點就是「疫苗、檢測、公衛防疫措施」這個金三角,應該要落實成為社會新常態。只是疫苗要打到第三劑、第四劑,很容易忘記,他建議疫苗預約平台可轉型為客製化的自動預約系統,有主動提醒、自動預約的功能,有助於覆蓋率穩定提升。再者,他建議具有合格檢測能力的醫療院所,可提供民眾檢驗中和抗體的自費服務,幫助民眾檢查自身保護力。陳秀熙提醒,如果接觸過有風險的境外旅客、出入過高風險的場所,之後就要每三到五天自行定期快篩,繼續保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好習慣,維持好的防疫文明。如果有需要出國,則強烈建議,一定打過第三劑再出國,如果前兩劑打載體疫苗,第三劑應該要混打mRNA疫苗,才能獲得最佳保護力。春節防疫重點機場是重要感染源 嚴守居家檢疫是關鍵有新冠疫情相伴的第二次農曆春節,對於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來說,與平常的日子並沒有太大不同。陳秀熙說,自己平常都有維持慢跑習慣,去年十月接種第二劑疫苗之前,頻繁定期自行快篩,完整接種之後也沒有改變運動和戴口罩的習慣。預計這次春節,只會在自家簡單聚會,還有很多研究資料要整理,幾篇文章想要寫,都是為了對防疫的部署提出有用的建言。「歐美疫情已經告訴我們,機場是很重要的感染源。」陳秀熙提醒回國的旅客,就算持有陰性證明,到了人多的機場,如果心情鬆懈,沒有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以酒精洗手、避免觸碰公共物品這些個人防疫作為,很可能就會在機場感染。陳秀熙分析,如果出境前於機場感染,到台灣入境是驗不出來的,等到病毒量漸漸上升,很可能剛好就是選擇春節方案的旅客回家檢疫的時候。回家以後,要是沒有做好定期檢測、沒有嚴格遵守居家檢疫規定,就很可能會造成家戶傳染,同住家人若外出去到人多場所,就可能衍生社區傳播鏈。「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戒,才能將病毒阻絕於境外、保護境內社區。」陳秀熙呼籲,以台灣過去兩年養成的防疫文明習慣,加上疫苗覆蓋率達到一定程度,社區已具備一定的保護力,不需太過恐慌,但仍要嚴格遵守檢疫相關規定,不可以有僥倖和鬆懈心理,如果家有居家檢疫者,拜託同住家人與他一起共體時艱,千萬不要去人多場所也不要參加聚會,按照規定時間做快篩,外出時也要全程戴口罩。陳秀熙小檔案年齡:60歲現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經歷: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劍橋大學生物統計博士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春節不是最危險時期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曝Omicron可能的疫情高峰
新冠疫情肆虐,今年邁入第三年。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回憶2021年經歷國內疫情大爆發的種種,他認為未來疫情的走向將是「審慎樂觀」。Omicron取代Delta成為主流株,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是它的重症率比Delta低,憂的是傳播力強,染疫母數增加,一樣會拖垮醫療量能。所以他非常支持台灣採取「以根除為手段、共存為目標」,他也指出,面對Omicron的威脅,春節並不是最危險的期間,而是一月中到一月底之間,國人一定要堅持現有的防疫習慣。以根除為手段、共存為目標,台灣因「謹慎」而防疫成功。吳明賢表示,自疫苗研發成功後,全球對於疫情都走向「樂觀」,後續卻發現疫苗保護力難以長時間維持,突破性感染不斷發生,病毒持續變異都讓疫情走向變調。從美國現在的確診案例都是Omicron來看就能窺知一二,快篩站都來不及重設,患者人數就持續暴增。他認為,台灣的防疫之所以成功,取決於「謹慎」,無論是歐美國家或是新加坡,疫苗接種率都非常高,從疫情趨勢來看,病毒逐漸走向流感化,但各國都太早樂觀,提早採取「與病毒共存」的策略,讓病毒有機可乘。他回憶今年疫情大爆發,台大醫院面臨內憂外患,內憂是5月15日,指揮中心公布萬華社區感染,爆發感染源的地點是阿公店,台大醫院緊鄰萬華,5月18日有兩名工務人員染疫,立即啟動全院採檢,總計有十人染疫,院內感染必須要立即控制。外患則是,和平醫院不久後宣布只出不進,導致一周內台大醫院湧入超過135名確診患者,其中有30多人需要住加護病房。不過,長期的演練,以及專責病房快速設置,不只解決院內的危機,也幫其他醫院爭取到一周的整備時間。吳明賢表示,承平時期就得憂患,事件可能會爆發,隨時做好準備,才能即時因應。因應春節返鄉疫情高峰,醫院初三就恢復人力備戰。吳明賢表示,緊接下來,台灣也可能面臨內憂外患,春節返鄉潮加上境外Omicron的威脅,各家醫院其實都已經做好準備。他笑說,這次的春節大概只能吃個團圓飯就趕緊回到醫院,醫院初三就開始恢復人力,以因應這次春節返鄉潮可能帶來的疫情。而他預估,除夕到初六不會是疫情的高峰,推估最高峰會落在一月中旬到一月底之間。吳明賢強調,疫情再怎麼變化,疫苗仍是可以提升保護力的最佳方式,再搭配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需要靠全民一起努力,再搭配醫療體系的配合,台灣才能屢屢戰勝病毒。院長抗壓密技上班前抄心經 穩定自己 才能穩定軍心2021年5月,疫情來得又快又猛。身為國內龍頭醫院,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坦言,當時壓力非常大,為了紓解壓力以及穩定自己的心性,五、六月期間,一到辦公室就先抄一遍心經,有時候下班前再抄一遍。他說,防疫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穩軍心」,如果身為最高指揮官心都定不下來,就不要談防疫了。疫情大規模爆發時,台大醫院立即將醫療量能降載,停止手術、醫療業務等,但確診患者卻不斷湧入,急診主任一度提出要關急診。吳明賢說,若當時停急診,恐怕又走向18年前SARS的路,畢竟當時轉來台大醫院的許多確診患者,都已經轉了好幾家醫院,頻頻被拒收,如果台大醫院再不撐著,民眾的恐慌可能會更深。從五月起醫療降載,影響到醫院的基本運作,包含連續虧損、部分患者就醫遭到延宕,吳明賢說,那時沒日沒夜都在協調,以及思考如何提升院內士氣。他說,醫療同仁遇到疫情,並沒有人卻步,即使他曾經寫過一封給住院醫師的信,絕大多數的醫師都是為了國人健康挺身而出,甚至主動做了更多,像是休假時也出勤協助篩檢等,「真的很感動」。吳明賢說,整家醫院的運作是靠全體同仁的努力建立起來,套一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話「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任何的危機都是轉機。疫情戰場上訊息萬變,若不是全體同仁一起面對與解決,台大醫院也沒辦法頂住壓力,守住防疫戰場。吳明賢小檔案年齡:57歲現職:台大醫院院長經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台大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