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戴口罩
共找到
3108
筆 文章
-
-
2022-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天冷病毒間接傳染大增 李秉穎:24小時避免一動作
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持續擴大,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這波疫情應該與天氣冷有關,病毒在環境中能夠存活2、3天,也造成間接傳染的能力變強,因此民眾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最好24小時都不要用手去觸摸眼口鼻」。李秉穎昨晚在政論節目「年代向錢看」中,做了上述的表示,他指出,這波疫情每天的本土病例不斷增加,是有危機的,不過與去年萬華爆發的疫情相比,去年每天都有幾百個病例、而且找不到感染源,目前的病例仍可以找到蛛絲馬跡。他表示,有人認為應該與病毒共存,不必太在意這些病例,但是目前變種病毒的重症與死亡率仍然偏高,一旦爆發疫情,對國內的醫療量能是一大考驗,而且春節假期即將來臨,如果真的疫情爆開來,可能醫護人員都別想春節休假了。他認為,這波疫情可能與天冷有關,因為有些病例根本沒有碰面、近距離接觸,卻依然染疫,天熱的時候,病毒飄散可能幾分鐘就死了,但天氣變冷,病毒可以在環境中存活2、3天,只要觸摸到這些病毒,就可能染病。在戶外時,因為有帶著口罩,會讓大家避免接觸眼口鼻,但是回家之後,即使是洗了手,萬一臉上或者是其他地方有病毒,接觸到再去摸眼口鼻,就會染疫,因此提醒大家最好24小時,整天都不能夠摸眼口鼻,才能避免感染。李秉穎並表示,目前大家搶著打第3劑疫苗,第3劑確實能夠提高對變種病毒的保護力,並降低9成以上的死亡率,但重要的是即使打了第3劑疫苗,仍然有機會把病毒傳染給別人,目前國內大約有兩成的民眾沒有打疫苗,1成的民眾只打一劑,一旦這些人接觸到病毒,重症與死亡的比率相當高,仍然會對國內的醫療體系造成極大的負擔,所以這3成的民眾應該趕快去打疫苗,比打第3劑來得重要。
-
2022-01-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跟確診者足跡相同,染疫風險高嗎?專家教你怎麼看疫調資料
編按:桃機衍伸社區群聚案擴大,其中聯邦銀行行員曾前往聚餐的西堤餐廳中壢中山店傳染範圍持續擴大,17日再增14名確診者,累計已有30多人確診。如果跟確診者足跡相同,染疫風險高嗎?「我跟確診者搭同一路公車!怎麼辦?」「為什麼網傳的足跡比指揮中心公布的詳細?為什麼指揮中心沒有完整公布?」「好多人轉傳確診者足跡給我,我要不要轉傳出去,提醒家人朋友小心?」停!這些腦內的小劇場都先暫停!台灣疫情進入社區感染的第三級警戒階段,指揮中心公布的疫調可能讓人心慌,民眾廣傳真假難辨的疫情調查文件。查核記者針對民眾的疑惑,採訪第一線疫調專家、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蘇家彬,由疫調醫師來詳解疫調原則,教導民眾如何合理使用疫調資訊。蘇家彬也提醒,民眾看待確診者的足跡資料,建議別當八卦看,不需探究他人隱私,也不用有責怪的情緒,因為染疫不是確診者的錯,店家被公布也不是因為他們做錯什麼。疫調和公布足跡只是為了公衛需求,追蹤相關風險,大家不用恐慌。Q1.疫情調查如何進行呢?蘇家彬:當傳染病發生時,為了追查感染源,且為了及早阻斷病毒在社區傳播,會啟動確診者的疫情調查。通常會看傳染病的潛伏期、疾病傳播特性和可傳染期,來決定疫調的天數和需要匡列的接觸者。目前對新冠病毒的理解是,新冠病毒潛伏期可能長達2週,確診者的可傳染期是從發病日前兩天至發病後10天,長時間、密切的接觸為傳染高風險對象,如家庭、職場。疫調會從確診者發病日往前推2週,至確診隔離前的生活軌跡,確診者盡量提供這段期間的活動地點、停留時間、接觸過什麼人、是否曾搭大眾運輸工具等,以找出可能的感染來源以及密切接觸者確診者通常都願意配合,但因為回溯天數長達兩週,最常遇到的麻煩是確診者「忘記啦」,此時就會搭配一些其他的方式,如打卡記錄、詢問家人、朋友等,努力完成足跡拼圖。Q2.收到指揮中心針對萬華群聚案發出疫情警示簡訊,怎麼辦?因應萬華區出現不明感染源的本土病例,指揮中心針對4月15日至5月12日曾出入疫情風險地區者,發送疫情警示簡訊。警示範圍東至康定路、南至和平西路三段、西至梧州街、北至桂林路,共發出60萬則簡訊。蘇家彬說,並不是針對「有問題」的對象發簡訊,而是針對曾到上述地點者廣泛發送。若民眾出入相關場所都有戴好口罩、保持個人衛生,不用緊張。收到簡訊者須留意,若4月15日之後曾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請至社區採檢院所評估,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暴露及接觸史。Q3. 看到個案疫調公開的地點,我要怎麼解讀?近期都不要去嗎?蘇家彬:指揮中心所公布確診者的足跡,並不是說這些地方生人勿近,這些場所均已完成環境消毒。疫調公開的時間和地點,是確診者在「可傳染期間」曾經出入這些場所,因不確定接觸者為誰、接觸多久、彼此是否為近距離、是否戴口罩等,因此才對外公告。Q4. 我發現,自己跟確診者在同一時間去過同一場所,要怎麼辦?蘇家彬:要進行14天的自我健康監測,若出現相關症狀,如發燒、咳嗽、腹瀉等,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有相關接觸史,以利醫師診斷。Q5. 我跟確診者去過同一個地方,代表我染疫的風險很高嗎?蘇家彬:指揮中心公布足跡的地點,若與確診者接觸時間很短、非近距離等,理論上染疫風險相對低;但因不能確定跟確診者接觸的型態,如雙方口罩是否戴好、有沒有打噴嚏或咳嗽等狀況,仍可能有風險。在疫調中,確診者在傳染期間,長時間密切接觸的家人、職場同事等,均會被列為「居家隔離」對象;有些接觸者沒密切接觸,如同一棟辦公大樓但不同樓層、或有接觸但只擦身而過,風險較低,則要求「自主健康管理」。Q6. 我得到情報說家附近某個地方正關閉消毒,卻沒看到疫調公告。為什麼確診者的足跡,有的公開,有的卻不公開?蘇家彬: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疫調足跡的原則,只會公布難以匡列、無法掌握接觸者的場所。確診者在可傳染期之前的活動史,因無風險,自然沒有對外公布必要。確診者在可傳染期的活動史,確診者的家人、住家地址、職場同事等,都方便匡列為密切接觸者,列為居家隔離;若確診者曾到醫院或診所就醫,疫調時會以健保掛號系統匡列同一時段就醫者,也不怕遺漏,因此,這些都沒有公布之必要。確診者在可傳染期的公共場所活動史,也不會全都露,而是無法掌握接觸者、接觸時間、接觸狀態的狀況下,才會公布,如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餐廳等。因為大眾運輸工具通常人多、搭乘時間可能很長,彼此可能近距離接觸,這些疫調人員無從判斷與猜測;而餐廳一般是不會戴口罩的場所,也需要被公布。Q7.疫調是不是會有科學的侷限性?蘇家彬:疫調確實有其侷限。目前的科學實證指出,新冠肺炎在發病前2日至發病10日為可傳染期;但有原則就會有例外,有極少數狀況可能會超出目前實證的範圍。這些變數包含:確診者病況嚴重而病毒量多、症狀輕微導致回想發病日時出現誤差,或傳染的模式比較特別,如處在通風不良的密閉空間中,就算兩人相隔超過2 公尺,仍可能被感染。此外,透過基因定序得知,台灣目前群聚疫情多與英國病毒病異株有關,實證也指出,英國變異株的傳染能力比以往病毒株更強。這些變數都可能影響疫調時對個案傳染力的判斷,而造成一些誤差。疫調是當個案發生後,透過個案記憶回溯的方式,盡量重現當時情景、盡最大努力匡列接觸者,但仍可能有漏網之魚。因此,社區的傳播風險一直都不是零,任何個案出現,對社區都會造成壓力。Q8. 只要避開疫調的地區,我就安全了嗎?蘇家彬:近日因社區感染狀況,社區風險再度提高,防疫工作並不是有去過疫調足跡的人才要做,也不是只有被公布的地方才有風險。民眾應該有正確的觀念,每個人都應該提高警覺,落實防疫,減少不必要的群聚活動,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並接種疫苗。Q9. 疫情調查,為什麼不公布確診者的個人資料?蘇家彬:疫情調查往往鉅細靡遺蒐集確診者的個人資料、病史、足跡和人際網絡,公布相關資料時,必定要很謹慎,依最小傷害、防治疫情所需的原則來揭露,以免讓確診者曝光,引起負面標籤、歧視等不良後果。若過度公開疫調資訊,導致當事人曝光或造成生活困擾,也可能為日後的疫調工作帶來隱憂,若民眾因擔心個資曝光而不願配合,可能就有防疫漏洞。Q10.收到別人轉傳給我的足跡訊息,我該怎麼辦?蘇家彬:若收到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網傳足跡資訊,首要之務就是「不要轉傳」。因為這些傳言內容真假難辨,過去也曾發現網傳的疫調內容,是真的內容又被加上假資訊,可能引起無謂恐慌。(本文轉載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謠言風向球】確診足跡讓你心慌慌? 專家教你合理使用疫調資料,原文網址: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5427)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7 創今年新高 西堤相關群聚一夜暴增14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並「無收斂之勢」。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創下今年新高。其中桃機衍伸社區感染案持續擴大,銀行行員一月七日曾聚餐的西堤餐廳再燒出客人、員工等14名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另外新增48例境外移入,37例為落地採檢驗出,11例為居家檢疫採檢驗出。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其中14名為西堤餐廳衍伸的個案。八名為1月9日前往西堤餐廳用餐的顧客,為一家五口前往用餐,除爸爸陰性外,媽媽和兩位小孩都染疫。另外新增一名員工(案18000),以及1月7日兩名顧客(案17971、案17996),為原先報告一家人在此用餐,先前已有兩名五歲以下幼兒染疫,現在增加媽媽、阿嬤也驗出陽性,這些人員但已先行居家隔離,因此對社區影響小。而曾前往西堤用餐的明新科大染疫者(案17932)的室友(案17999)也染疫。一對前往用餐情侶在仁寶電子廠工作的同事(案17972)也都驗出陽性。另外與桃園群聚無關的三位零星個案,分別為亞東醫院護理師,非照護專責病房,將進行基因定序確認。以及仁愛醫院護理師(案17701)的男友,以及一名因車禍就醫篩檢的個案也確診。另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28例)、菲律賓(2例)、法國、愛爾蘭、荷蘭、哥斯大黎加、加拿大、丹麥及德國各一例移入;另11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2日至1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7885例確診,分別為3122例境外移入,1萬470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足跡進入新竹巨城購物中心壽司店 已匡列居家隔離
新竹市府昨接獲竹縣府通報,案17932曾於11日晚間7至9點到巨城購物中心一間壽司店用餐,對此,市長林智堅今指出,目前衛生局已針對壽司店員工、同時段用餐民眾、同樓層工作人員265人進行PCR採檢,目前已有180人完成採檢為陰性,其中同時段用餐民眾90人、壽司店員工47人已匡列居家隔離,會持續擴大匡列採檢,截止目前竹市仍0確診,不過桃園市、新竹縣市有共同生活圈,防疫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林智堅今天到竹科疫苗施打站了解疫苗施打情形,媒體聯訪時提到昨天案17932在竹市巨城購物中心的足跡狀況,林智堅說,透過監視器確認,該案除了在用餐時間脫口罩,其餘在巨城的時間都有戴口罩,衛生局昨已和巨城業者討論後續防疫作為,業者非常配合,今天全面閉館進行清消,將近6000名員工也會做快篩,若出現陽性市府會協助PCR採檢,民眾也要盡快打疫苗,落實各項防疫工作。另外,為讓更多民眾能快速、便利接種疫苗,上週竹市啟動疫苗施打站,目前全市共有六站,都是免預約隨到隨打,一、三、五打莫德納,二、四打BNT,相當方便,呼籲民眾盡速到施打站打疫苗。
-
2022-01-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下一步? 陳建仁:高疫苗覆蓋率國 不追求零確診
面對來勢洶洶的Omicron疫情,台灣該怎麼辦?「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台灣人已有足夠的防疫能力和知識,群眾心理和社會氛圍都願意配合防疫工作,不必害怕「與病毒共存」。他指出,台灣兩劑疫苗接種率破七成,而「與病毒共存」是高疫苗覆蓋率國家的作為,如英國呼籲國人學習與病毒共存,以色列、新加坡不再追求「零確診」,而是持續提升疫苗覆蓋率、大幅減少重症與致死人數。中研院新書「研之有物: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今天下午舉辦分享會。作者之一陳建仁以「台灣的科學抗疫之路」為講題分享台灣的防疫政策。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則從免疫學者的角度,探討是否能透過醫療技術降低確診患者的免疫反應,避免引發重症。2003年SARS最嚴竣時期,陳建仁接下衛生署署長一職,帶領台灣遏止疫情擴散,並積極推動組織再造、建置全國感染症醫療體系。他觀察這兩年台灣的防疫,認為全世界只有台灣能夠如此精準掌握密切接觸者。許多國家採取封城或普篩,是因為無法精準掌握密切接觸者,台灣則透過疫調做到精準防疫,因此可以不做封城或普篩。陳建仁認為,台灣防疫可以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是發現新冠病毒至前年11月疫苗問世,此時最好的防疫方法為阻斷病毒傳播。台灣能在「上半場」成功阻斷病毒傳播,歸功於 SARS 期間施行的各項防疫措施──手部消毒、量體溫、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避免群聚。但疫苗問世後,下半場最重要的任務是藉接種疫苗提升群體免疫。陳建仁指出,在傳染病的歷史上,除了天花,幾乎沒有病毒可以被完全消滅。要撲滅新冠病毒很難,不但耗時耗錢、更耗損很高的社會經濟成本。但新冠病毒會「流感化」,傳染力高但毒力低,如挪威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僅為萬分之五,與普通感冒、流感差不多。台灣的「防疫三寶」—快篩、疫苗、口服藥物都準備好了,大家不要害怕「與病毒共存」。被問到甚麼時候可以正常出國?陳建仁認為,「是全世界疫情都得到控制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安全的,除非每一個國家都是安全的。」如果不幫助疫苗接種率很低的國家,也許有一天新的病毒又會冒出來。未來需要天天戴口罩?他認為,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人戴上口罩,是公共衛生素質的展現。而疫後的新常態生活,將會是「線上線下一起發展」,民眾必須適應疫後的數位化環境。有觀眾問陳建仁會不會再度參選?陳建仁表示,學術研究是他的終身職志與最愛,而他現在決定回到「最愛」,更何況「學術研究的貢獻不會少於政治人物。」
-
2022-01-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與Omicron共存? 醫:若放棄抵抗 先倒下的是血汗醫護
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示警,確診Omicron雖大多為輕症,但感染數暴增,疫情演變難以預測,若整個社會放棄抵抗,要與病毒共存,「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潘建志在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billypan102/posts/481925959955794 )指出,根據美國南加州11日發表的最新論文,Omicron變異株比起Delta,確診數暴增、住院人數更多,但住院率少5成、進ICU比率少9成、平均住院日較短,且大多都能活著走出醫院,但確診的分母如果大太多,以絕對數量而言,還是會有更多人變成重症。潘說,Omicron變異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打過疫苗者,身體會產生各種抗體,但呼吸道粘膜裡的抗體IgA(免疫球蛋白A)量較少,Omicron飄上去就入侵細胞了,不往呼吸道下方走,馬上就大量繁殖,以氣溶膠形式靠呼吸就散布出去,但也因沒進到氣管深處,呼吸空能影響較少就不須插管,肺部發炎也不會造成免疫風暴,而這可是之前新冠病毒株致死主因。潘建志表示,根據南加州論文統計,感染Delta的病患未施打疫苗比率為49.7%,但Omicron變異株僅26.6%,也就是說,Omicron變異株的突破性感染能力更高,有更強的免疫逃脫,但因打過疫苗者感染後症狀較輕微,因此Omicron整體統計症狀較不嚴重,住院數較少。「所以不能反因為果,說Omicron症狀輕微就不打疫苗」,他說,雖感染Omicron變異株症狀輕微,但住院人數仍大量增加,若醫療過載崩壞,無法維持醫療品質,重症及死亡率比率就不會這麼低,且大量感染是最近1個月的事情,也有學者表示,感染Omicron變異株對身體的長期影響尚不清楚。潘建志表示,每個國家情況不同,台灣在去年5月Alpha變異株的疫情中,累計死亡率高達5%,相比發達國家實在太高,且台灣長時間清零,Delta變異株沒有大流行,曾感染且自然免疫的個案比各國都少,因此,Omicron變異株侵台後,疫情如何演變很難預測。潘建志說,台灣還不能放棄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手段,這些措施都能避免醫療過載,減少住院個案,以免排擠到其他疾病的醫療量能,「整個社會若放棄抵抗,喊說要和病毒共存,先倒下的將是血汗醫護」。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0、境外41例! 西堤群聚再+9 機場檢疫人員染疫
桃機衍生社區疫情擴大案截至昨天已累積71名個案,今天再新增九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今天新增51例確定病例,分別為10例本土個案,其中九位和桃園群聚案有關,另一位為機場檢疫人員;另有41例境外移入,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6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其中餐廳同日用餐新增六位個案,皆於1月9日用餐。西堤工讀生另新增一位同校不同班同學染疫,為案17935;其表妹也有一名同校不同班同學染疫,為案17930,相關疫調持續進行。另有案17934是地緣關係採檢站採出來的,疫調也在進行。另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14例)、墨西哥、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越南及柬埔寨(各2例)、丹麥、法國、加拿大、印尼、英國(各1例)移入;另1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2日至今(2022)年1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57,1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236,654例排除),其中17,820例確診,分別為3,074例境外移入,14,69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7765),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雙北推「疫苗護照」 桃園禁畢旅
桃機相關案例已達七十一例,確診患者足跡遍及各地,各縣市相繼提出防疫加嚴方案,桃園市即起國高中比照國小取消戶外教學、畢旅、宿營等;雙北市則提出「疫苗護照」,研擬未來進入校園需出示小黃卡,後續擴及餐廳、運動中心等,強調「不打疫苗就得限縮生活」。對於雙北擬推行「疫苗護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地方有地方的做法,中央目前不會跟進,但中央推行的「疫苗數位證明(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近期會開放使用,他也呼籲,使用疫苗護照,對人身自由不宜強烈限制。台北市長柯文哲呼籲實施疫苗護照,已請北市資訊局盡速把系統完成,但畢竟要介接健保資料系統,必須和中央商量。他表示,以現行標準,在國內安全是指打兩劑疫苗逾十四天,超過三個月再追加第三劑,這種人可以運動不戴口罩、吃飯可敬酒,若不打疫苗,自己就要限縮生活。柯文哲同時向中央喊話,希望結合中央系統,讓疫苗護照的效益更健全。新北市長侯友宜則表示,之前一直說疫苗不足,現在新北市第一劑覆蓋量達八成一,第二劑七成五,現在推動疫苗護照是比較成熟的時機,如有特殊原因進入校園都要出示小黃卡,打滿兩劑疫苗相隔十四天,保護校園安全。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則表示,贊成國內推行類似疫苗護照的「健康通行證」,從國際經驗來看,對抗Omicron與Delta或Alpha皆不同,在口服抗病毒藥物尚未完全到位,或次世代疫苗尚未研發完成前,出入容易群聚的場所,出示健康通行證因應,是可以推行的作為。陳秀熙表示,健康通行證除了檢視是否打完二劑疫苗滿十四天,還得加入「時效性」,建議參考國際作法,打兩劑AZ疫苗於三個月內、施打兩劑mRNA疫苗於五個月內有效。建議推行場域以醫院、學校、八大行業、運動中心等容易群聚場所為主。
-
2022-01-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 境外72例 入境確診以美國23例最多
國內新增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個案及7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境外72例,落地採檢46例、居家採檢有46例,美國最多有2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3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8例男性、31例女性、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23例)、加拿大(10例)、印尼及越南(各3例)、法國及澳大利亞(各2例)、新加坡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2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1月4日至今(2022)年1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33,16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213,414例排除),其中17,769例確診,分別為3,033例境外移入,14,6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7765),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5 醫療.皮膚
屁股痘痘原因和臉部不同!屁股痘痘怎麼消及如何預防?
痘痘總讓人傷腦筋,有些不會影響外觀、長得比較隱密的痘痘,也常會影響到生活,好比屁股。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提醒,屁股上的痘痘通常和臉上的痘痘並非同一種,處理不當恐怕細菌感染的風險更高,且也有其他疑慮,建議民眾可先了解原因並從生活著手改善。 屁股痘痘別亂擠!醫:和臉上的不一樣。 曾奕騰醫師表示,關於痘痘可先從學名、形成的原因上了解,同樣是被民眾稱為痘痘,臉部的通常是醫學上稱為「痤瘡」的皮膚疾病,而屁股上的則大多是「毛囊炎」、「疔瘡」、「表皮囊腫」。 痤瘡好發於臉部、胸部、背部等處,會在毛囊角質過度增生、皮脂腺分泌、痤瘡桿菌、身體發炎四個主要因素集合下形成,起初會出現粉刺,發炎形成丘疹,嚴重時形成膿皰或囊腫,最後演變成痤瘡,也就是民眾所稱的痘痘。 至於屁股的痘痘,因此處皮脂腺分布較少,也較不容易形成粉刺,形成主因也不一樣,上頭的毛囊炎之所以會形成,和毛囊阻塞、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等息息相關,較嚴重的則會形成疔瘡。另也有一部份為表皮囊腫發炎,可視為皮膚下有個囊袋,穢物在裡面堆積。 會受到感染的原因,主要與環境、衣物、習慣、體態有關,悶熱潮濕的環境容易孳生細菌、黴菌,當中包括了流汗、久坐、行車過久、褲子不透氣、洗完澡沒有擦乾身體就直接穿內褲和褲子等,而若泳池、溫泉等環境較不乾淨,感染的風險自然也會升高。另外肥胖者也相較容易有屁股長痘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體態結構上皮肉皺褶處容易摩擦、悶熱,且身體也較容易有發炎反應。 屁股痘痘因感染所起,亂擠恐增不必要風險。 面對痘痘民眾總會想自己擠掉,曾奕騰醫師表示任何痘痘其實都不大建議自行處理,除了容易留疤影響外觀,更重要的是需注意更嚴重的感染。而屁股上的痘痘之所以會成型,就是因為細菌、黴菌量較高,若自行處理又沒妥善做好消毒工作,傷口細菌感染的風險也將更高。且屁股上的痘痘往往相當難擠,硬擠往往會讓水腫情況愈加厲害。另外,皮膚下出現囊袋的表皮囊腫發炎,若沒有妥善開個開口,硬擠容易使得囊袋在表皮底下破開,也將有皮膚底層感染的風險。 屁股痘痘該怎麼辦?醫教6招有助改善! 曾奕騰醫師建議,屁股上的痘痘若真的要自行處理,輕者可使用外用的抗生素藥膏,一般而言就會有明顯的改善,而情況較嚴重者,則建議使用口服抗生素。若是出現相當大顆、已經感覺很嚴重的,自然是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為佳,通常在經過一般的引流手術後就可以消退,後續再遵照醫囑用藥便可改善,相較之下這些方法便利且無感染風險。也提醒民眾留意藥物取得方式,應透過藥局等合法通路取得,最好的方式當然還是先檢查,但不論如何應避免透過來路不明的管道、親友介紹等,以避免無法預期的風險。 至於在預防方面,曾奕騰醫師建議,可從生活改變做起,例如洗完澡擦乾身體、避免久坐或長途開車、騎車,坐久了就起來動一動。平時穿褲子、裙子的習慣也可以改為寬鬆、透氣的,內褲可選擇純棉的較不吸汗。平時若容易流汗的族群,外出時可多帶條內褲,特別是在外過夜者更留意更換,如此也可以降低感染風險。而肥胖者減重通常就可以有明顯的改善。保持皮膚乾淨清爽的習慣,屁股的痘痘也自然不易產生。 《延伸閱讀》 .戴口罩狂長痘痘?醫教5招預防口罩痘作祟! .痘痘不斷復活原來是粉瘤!兩者差在哪?如何根治?一張圖秒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室內外運動明起恢復戴口罩 兩狀況可免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台北市政府體育局今天表示,配合防疫政策,明天起恢復室內及室外運動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若需短暫補充水分,或是在泳池等容易讓口罩潮濕的場合等例外情況,才能暫時免戴口罩。北市體育局表示,可以暫時免戴口罩的例外情形,包括需要短暫補充水分,或是在泳池、冷熱水池、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容易讓口罩潮濕的場合。另外,北市體育局表示,運動競賽期間,參賽選手及裁判若完整接種2劑新冠肺炎疫苗且滿14日,但第2劑施打滿12周者,應出具已施打第3劑證明,也可以出示確診康復證明,或經醫師評估且開立不建議施打新冠肺炎疫苗證明,但需出具2日內快篩或PCR陰性證明,出示以上證明者在比賽期間可以脫下口罩,上場前及下場後仍須全程配戴。體育局表示,因應疫情滾動調整運動指引,各場館第一線工作人員例如教練、防護員、救生員及櫃檯服務人員皆須完整接種2劑疫苗且滿14天,確診事件或發現身體不適者即時應變及通報。
-
2022-01-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一家7口用餐2人確診! 聚餐風險增「尾牙不下令停辦」
國內有多起任職於餐廳的相關人員染疫,例如北市信義區餐酒館、桃園市中壢區西堤餐廳及桃園區瓦城餐廳等,外界憂會增加顧客用餐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各種可能性都有,但仍認為銀行端到餐廳端,相對染疫可能性大。針對餐廳人員或廚師,做菜都有戴口罩或面罩,都有基本防護在,口罩頻率要越高、越緊較佳,防護效果越好。至於國內多處都有確診者足跡,在維持二級警戒下,有專家建議可戴兩層口罩或將社交距離提升至2公尺。此外這次西堤餐廳有顧客跟員工都確診,沒有禁止餐廳內用,是否考慮將內用是否改免洗餐具,避免病毒接觸風險。陳時中則表示,會滾動調整。已知在中壢西堤餐廳打工確診的高職生,曾經打過一劑BNT疫苗,會透過監視器了解桌邊服務時,距離確診銀行員點餐跟互動情形等,至於餐廳顧客有二名未滿五歲兒童確診,呈現無症狀跟輕症。陳時中說,兩個小孩是屬於一家人,當天是一家七口到餐廳用餐,非屬於銀行員親友,「已知小孩父母目前都驗出陰性,但仍要持續觀察。」另外三名確診的西堤餐廳員應皆為外場工作人員。聚餐風險增加尾牙是否會停辦?陳時中說,目前不會下令不辦尾牙,臆測中,小孩子是在餐廳跑來跑去有觸摸風險,但能要等詳細疫調才知。
-
2022-01-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明起確診患者分流! 輕症、無症狀或年輕者送檢疫所
桃園機場返鄉人潮多,出現大量境外移入確診者,造成醫院醫療量能緊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過去一周境外移入個案為278人,大多是輕症或無症狀,從第一天58人,到今天29人,而這兩天確診者數量會增加,因此,指揮中心明天起對確診病患進行分流。陳時中說,確診者分流主要是依據輕症、無症狀或年齡年輕者,將會訂定指標,並送到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目前台北市已做相當準備,將會先收入集中檢疫所,新北市也有。將來機場分流如果是病情較為嚴重,將依醫院輪值表送往醫療院所,另外一部分會送到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也會制定輪值表且分段、分級、分送,希望減輕醫療院所壓力。外界質疑,當長程航班旅客出境時,可能有多架航班旅客將會混流,增加交叉感染風險,指揮中心如何處理?桃園機場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說,據他觀察,桃機落地航班很多,時間也分佈不均,同時段會有很多班機下來,若要一班班處理,如此旅客等候時間過長,但因機場很大,旅客動線也拉很長,即使不同班機旅客一起出境,也不會有太多聚集的問題,加上現在長程航班篩檢完,只要是檢驗陰性就可放行,風險下降很低。他建議,戴好口罩,保持適當距離,不要到處觸摸,並依機場人員引導,染疫風險還可控制。陳時中說,機場內無法追求零風險,即使各方面穿戴齊全還是有風險,只能盡量降低風險,如今長程航班篩出這麼多確診者,風險已降低八成以上,但大家還是要注意一下社交距離,戴口罩,接觸手摸物品等,多注意傳播風險,風險可以減到最低。
-
2022-01-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1! 境外57例 西堤餐廳有3員工、2顧客染疫
國內新增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5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本土病例11例、境外57例,有28例屬於落地採檢、有29例是居家檢疫篩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此外銀行員聚餐的西堤餐廳中,該餐廳有3名員工、2名顧客染疫。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24例女性、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7例)、加拿大(5例)、菲律賓(4例)、澳大利亞、波蘭及越南(各3例)、印尼、丹麥、法國、葡萄牙、巴西、土耳其及瑞典(各1例)移入;另1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31日至今(2022)年1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10,34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190,844例排除),其中17,692例確診,分別為2,962例境外移入,14,67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銀行確診連環爆 醫師疾呼:北北基桃暫停尾牙比較保險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本土病例不斷傳出,再加上境外案例暴增,正逢過年前尾牙旺季,讓不少人擔心群聚感染問題,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就在臉書上建議「北北基桃暫停尾牙是保險作法」。桃園機場群聚案擴大,有染疫居服員曾前往桃園中壢的聯邦銀行健行分行洽公,造成該分行至今有14人確診,對此沈政男表示依照先前經驗,不戴口罩必須近距離互動15分鐘才會染疫,「顯然Omicron突破了這樣的門檻」。他也反問「如果居服員那天沒有脫下口罩,會不會傳染給銀行員?」沈政男說機場清潔員只是坐同一班交通車就傳染,可見Omicron很容易鑽口罩漏洞,而國外有人建議戴兩層外科口罩或者戴N95口罩,但其實那是很不舒服的。沈政男說銀行群聚案應該是1月7日聚餐時感染的,如果不是銀行聚餐,也不至於一下子出現那麼多案例,因此他建議「現在開始,北北基桃暫停尾牙是保險作法」。文章引起網友討論,「如果重症比例沒有太高,只要暫停不必要的聚會與活動,維持強化二級,也許是可行的方案」、「還是建議過年還是不要亂跑」、「應該是桃園暫停尾牙而不是北北基」、「醫生建議暫停尾牙,但是他們都沒任何措施啊,連限制聚會人數都沒」、「上個月我去銀行開戶,也被要求拉下口罩對證件及拍照。而且一般去銀行辦事,通常會停留近半小時,想起來銀行真的是病毒擴散的好地點」。
-
2022-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尾牙聚餐風險大 專家籲:社交距離應拉長至2公尺
尾牙聚餐盛行,餐廳傳染風險增!近期國內本土疫情延燒,傳播聯已從桃機轉移陣地往社區前進,且包含西堤餐廳員工職員及一名歌友會家人擔任瓦城餐廳的廚師也確診,專家說,餐廳是最容易傳播的場所,需要嚴加提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特別是過年尾牙的階段,到餐廳吃東西必然無須戴口罩,加上敘舊講話,飛沫亂噴,風險更大。國內要求落實量體溫及實聯制措施,未必足夠。Omicron變異株傳播驚人,民眾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是否應自主加嚴。黃高彬認為,外界認為戴N95口罩才萬無一失,或者要帶數層口罩才安心,但反而容易戴太緊造成悶熱,因而拿下口罩,反倒形成破口,他認為可以針對社交距離從1.5公尺提升至2公尺,較為保險。面對春節即將到來,不少民眾採取七加七、十加四返家檢疫方案,憂心造成家戶感染,是否該加嚴措施。黃高彬說,Omicron變異株的潛伏期約零到六天,只要旅館待滿七日「該發病都發病」,即便有例外,感染範圍也不大。
-
2022-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戴口罩為何還被傳染? 醫提出正確戴口罩的7大建議
明明戴口罩了,為何還會被傳染?國內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表示,囗罩人人會戴,但「不是人人都戴正確」。他說,日本研究人員依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正確戴口罩的七大建議:1、口罩,要蓋住口和鼻。2、避免接觸口罩表面。3、正確的脫下面罩。4、脫下口罩後,馬上洗手。5、口罩濕了要換。6、口罩不可重複用。7、使用後,立即丟棄口罩。黃軒說,口罩的密合度,是非常的重要。至於如何改善這些囗罩的漏氣?他說,戴上雙口罩就是一種有效方式。但用錯了,就會無效。真正在實驗使用的兩層口罩,不是隨便戴上兩張醫用口罩,而是要「一張醫用口罩 + 一張布囗罩」,而且都是有3層layers的醫療口罩 + 有3層layers的布口罩,才能有效降低傳染性的氣溶膠的暴露風險。當口水、汗水甚至鼻水將口罩沾濕,黃軒說,及時調換濕口罩;病菌也可能隨著水氣進入口罩,進而失去防護力。當口罩歪了、滑下鼻腔了,代表所戴的口罩鬆垮了。如果佩戴使用不當,實際上可能還是會,促進病毒的傳播。 所以口罩要戴好、戴滿,且隨時調整密合度,「比你做個樣子,只遮下巴或只遮嘴巴,更是重要的」。黃軒表示,一直說話或工作,戴著的口罩會逐漸鬆動的,飛沫病毒就會趁機而入,「如果口罩空隙每增加1%,小於2.5的微粒例如病毒,囗罩也只剩近50%過濾率的保護而已」。他說,大眾一直以為只要有囗罩就可以阻擋病毒,卻沒有考慮到「正確的口罩」步驟,就是「口罩戴密合」。要正確有效防堵疫情擴散,尤其是「人擠人,不能維持安全距離、很多不特定人士的接觸情況,不只戴口罩而已,而是正確的密合口罩才是真正的重要關鍵。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銀行是「重中之重」 陳時中:Omicron快又難擋
國內確診居服員曾到過銀行辦事,該名銀行相關確診者累計13名行員、1名行員的家人染疫。陳時中表示,針對案17630的確診銀行員及其銀行,「是我們重中之重,已派去銀行職場做風險調查。」目前該銀行前後匡列30人,累計13人陽性、有17人陰性,目前會持續檢驗。桃園市政府也採取對陰性職員的家人預防性隔離五天在家裡,而這是銀行開戶、洽公等人員資料完整,加上餐廳有採實聯制,共發了3013封簡訊,通知採檢。陳時中表示,相關個案有孩子有在學校就讀,因此已有6所學校預防性停課,針對東興社區活動中心也新增社區採檢站,都有開設採檢站,今天下午在該銀行分行周邊,會再增開兩個採檢站。根據居服員至銀行辦事過程中,曾因講電話將口罩移除,陳時中表示,「重中之重」說詞指的是指整個分行的染疫情況,案17630只是一個指標個案,說他重中之重不盡公平。陳時中指出,居服員有在銀行裡面一個小時半,跟銀行員案17630較近距離接觸,其中案17630都有戴口罩,對方電話脫口罩,確實是重要線索。至於是否銀行行員口罩沒戴好,過程有物品接觸或前往去他處上課或進修。陳時中表示,從物品接觸也不是沒可能,因為在Omicron傳播快、又大的情況下,很難用一種方式阻斷,但是確診比例會降低,呼籲大家日常保護有必要,但不要期望一種方法就要斷掉所有傳播,要採取多重方法是有必要的。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升溫 陳時中:防疫措施沒有要增強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再度升溫,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1月9日至1月24日仍維持二級警戒,沒有要增強。但重申民眾務必遵守相關的防疫規定,包括實聯制、量體溫,且宴席間不可逐桌敬酒、敬茶。至於昨天接種人數上升,共25萬848人接種,第一劑覆蓋率達80.48%、第二劑覆蓋率達71.55%、基礎加強劑覆蓋率為0.19%、第三劑覆蓋率為3.46%。陳時中表示,現在務必要遵守相關的防疫規定,包括必須落實實聯制、量體溫,場所提供洗手設備和消毒用品,且不得逐桌敬酒、敬茶。另外,打疫苗能確保個人較不容易引發重症或死亡,雖然病毒無法完全阻絕傳播,但各樣的方式可降低傳播力。陳時中表示,昨天接種最多的疫苗為莫德納,約17萬劑、BNT接種6.7萬、高端接種9400劑,請民眾依據專業證據和自己的判斷盡快接種。不過有民眾認為,現行防疫規定不禁餐廳內用卻禁止室外打籃球要戴口罩,「難道打籃球的染疫風險較餐廳內用高?」陳時中表示,這很難去比較,如果餐廳風險高也可避免前往。但是民生、大家生活的便利可增加防疫韌性,餐廳等民生場所都關掉,不見得對防疫有幫助。至於宮廟活動規範,前兩天副指揮官陳宗彥與內政部都已報告過,過年期間特別的活動會觀察疫情,內政部正進一步討論再公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4!增1死 境外51例 銀行員相關累計14人染疫
國內本土疫情連環爆,今日新增14例本土個案,有1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落地採檢24例、居家檢疫有27例採檢,總共51例境外移入個案。陳時中說,銀行員工有30名員工,總共有13人陽性,另有1位家人染疫,現已累計14位銀行員及其家人確診。桃園市已宣布匡列3千多人。另外14例本土個案中,有1例是仁愛醫院院區醫護染疫。指揮中心表示,目前還無法釐清銀行行員傳播鍊關係,但因確診居服員曾於1月4日到過該銀行,呼籲1月4日至12日期間有到過「中壢聯邦銀行健行分行」者,自行自我監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6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5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3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7例男性、28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8例)、越南(3例)、法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及英國(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印尼、德國、孟加拉、丹麥、印度及義大利(各1例)移入;另3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9日至今(2022)年1月12日。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6906),為50多歲本國籍男性,具慢性病史;去年12月於越南確診,當月17日由國際緊急醫療專機從越南接運返國住院隔離治療,今年1月9日死亡。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87,72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168,285例排除),其中17,624例確診,分別為2,905例境外移入,14,66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需要戴N95口罩嗎?小心買到假貨!QA一次掌握
彭博資訊報導,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自2020年開始新冠防疫以來,針對需不需要戴口罩、戴何種口罩的指引一變再變;現在最新傳出的消息是,鑑於Omicron傳染力實在太強,準備更新指引,建議民眾配戴防護力高的N95或KN95口罩。彭博整理讀者關心的問答:什麼是N95、KN95口罩?N95與KN95口罩是更為精密的醫療用口罩,在美國最普遍能買到的有N95和KN95這兩種;在歐洲則稱為FFP2口罩。外科口罩不戴時是平面的,戴上後密合度較鬆,配戴者會由側邊的空隙吸入空氣。N95或KN95則是設計要緊密貼於臉部,迫使配戴者吸入空氣時一定透過口罩過濾。不僅要阻絕飛沫,也要擋下氣溶膠。N95與KN95有何差別?兩者均代表通過驗證,能夠過濾空氣中95%以上顆粒。符合美國驗證標準的是N95,中國大陸製造的是KN95。彭博說,根據美國CDC的估計,在美國販賣的KN95口罩有高達60%是假貨,實際並未符合中國大陸的KN95標準。這些口罩真的有效嗎?最高原則是必須正確配戴,緊貼臉部,蓋住口鼻。高等級口罩若沒有正確戴好,效果大減。史丹福大學感染症研究員Ashely Styczynski說,布口罩只能阻擋10%到30%的氣溶膠顆粒。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過,外科口罩可保護飛濺和較大顆粒飛沫,但過濾不了更小的顆粒。德國Max Plank研究所發現,戴緊FFP2口罩,在防患新冠病毒的保護力,比外科口罩好75倍。戴N95或KN95口罩的缺點有哪些?這些口罩長時間配戴並不舒服,會感到悶熱並且在臉部留下壓痕。有些人甚至感到呼吸困難,特別是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統狀況的人,並不適合配戴。另外,這類高等級口罩價格比較貴,在美國,與外科口罩相比,每一個要貴1到2美元。
-
2022-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戴口罩抵擋差但一定要戴好 黃立民:Omicron真的很難防
指揮中心昨深夜11時緊急宣布,桃園某銀行確診員工案17630的同職場工作人員,再新增9人確診。而案17630曾與居服員(案17472)接觸,目前居服員在不知情染疫的情形下,已造成服務案家、電子廠及銀行業,共三起群聚事件。專家表示,Omicron變異株飛沫傳播力「就是如此驚人」,提醒民眾一定要戴好口罩,盡速接種疫苗,避免引發重症危機。「疫情還看不到盡頭,真的不知道何時會結束。」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目前國內Omicron疫情看似應是持續蔓延,可能還有許多潛藏感染者帶著病毒在社區流動,疫情會延燒到哪裡,「我也不知道。」因為Omicron變異株真的很難防。近日對餐廳是否要禁止內用,各界看法不一,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還沒有必要禁止。黃立民說,Omicron傳播力強,只要是維持日常生活,病毒就是會持續傳,因為朋友、同事、家人平時都會一起吃飯,如果完全禁止,就是回到三級警戒,就看民眾能不能接受。黃立民說,戴口罩對抵擋Omicron的效果比較差,如果又沒有戴好,降低了口罩的功能,比如說戴好口罩阻擋病毒的功能有90%,但如果沒有戴好,功能可能降至60至70%,病毒很容易傳播出去,呼籲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至於,有人呼籲要戴N95口罩或是兩個口罩。黃立民說,其實不需要,因為N95口罩很悶、不舒服,戴的時間不長,就容易感染病毒,而即使戴兩個口罩,但如果都沒戴好,也是枉然。黃立民呼籲,國人一定樣盡速接種疫苗,指揮中心也要盡速採購輝瑞的抗病毒藥物,因治療效果對比默沙東的藥物較佳,才能有效控制疫情持續蔓延。
-
2022-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打莫德納或BNT會增心肌炎風險嗎?醫詳解心肌炎症狀、好發原因及預防方法
●心肌炎症狀:胸痛、輕微發燒、呼吸急速、喘或心悸●避免罹患心肌炎,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國內爆發Omicron社區疫情,接種第三劑疫苗至關重要。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第一劑涵蓋率已破八成、第二劑已達七成一。雖然大家開始搶打第三劑疫苗,但仍不免擔心接種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醫師表示,國際研究,尚未看到接種第三劑疫苗提升心肌炎好發風險,但癌症患者需使用化療或放療藥物,或罹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為心肌炎高風險組群,務必多加注意。【延伸閱讀:抗Omicron混打該怎麼打?哪些混打組合副作用比較低?】Q:追加打半劑莫德納或全劑BNT疫苗,是否會增加心肌炎風險?A:不會。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主任褚柏顯表示,依莫德納及BNT疫苗接種須知,雖然都提到接種第二劑疫苗及年輕男性,於施打後14天內,易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但評估對於年輕族群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Q:接種mRNA疫苗,為何容易引發心肌炎?A:研判可能是施打疫苗後,新冠病毒侵入身體,引起身體出現發炎細胞,當進入心臟後,引發心肌炎。褚柏顯說,尤其是30歲以下年輕族群身體免疫力強,易引起發炎反應,也會增加罹患心肌炎風險。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心肌炎會引起心臟細胞大量發炎、死亡,會導致心臟功能變差。Q:有心臟疾病、移植或其他病史者,是否不適合打第三劑疫苗?A:褚柏顯說,目前尚未有相關證據指出,心臟疾病或其他病史者不適合接種第三劑疫苗,但若正在發燒或急性中重度疾病患者,應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而接種疫苗前應諮詢醫師並充分討論,評估疫苗風險後再行接種,避免引發心肌炎。Q:接種疫苗後,若發生心肌炎可能是什麼症狀表現?A:褚柏顯說,接種疫苗後,若出現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急速、喘或心悸,或有輕微發燒等疑似心肌炎症狀,應速就醫檢查。甚至超過48小時仍感到呼吸急促、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嚴重過敏反應,應速就醫釐清病因。此外,蘇彥伯說,患者也可能出現急性肺水腫、胸悶、低血壓等症狀。【延伸閱讀:前兩劑混打 第三劑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Q:除接種疫苗外,好發心肌炎的原因有哪些?A:蘇彥伯說,一般造成心肌炎,多為感染流感等上呼吸道病毒,但也有一些是不明原因。褚柏顯表示,心肌炎好發原因,除感染感冒病毒外,還包括癌症患者需使用化療或放療藥物,或正在使用愛滋病藥物控制病情,或是罹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或者曾進行心臟移植病人。Q:心肌炎治療方式為何?A:蘇彥伯說,感染病毒後引發心肌炎,發病速度快,若導致心衰竭時,治療時多先採取利尿劑、升壓劑、呼吸器等支持性療法,讓心臟充分休息,等待發炎情形慢慢好轉,但若病情嚴重,恐引起心衰竭,此時可能必須接上葉克膜維持身體機能,但若疾病持續惡化,仍有死亡風險。褚柏顯說,病毒性引起的心肌炎病人到院後,經胸部X光、超音波、心電圖等檢查,確診為心肌炎時,會先給予治療痛風藥物秋水仙素,降低病人體內發炎情形,多數心肌炎可以獲得治療及痊癒。Q:如何預防心肌炎?A:蘇彥伯說,心肌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好發率不高,民眾應了解可能發生心肌炎的致病因子且加以預防,但天冷時,各類病毒活躍,尤其現在Omicron及流感病毒流行,建議國人應盡速接種疫苗,平時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人潮擁擠場所。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壢聯邦銀12確診行員 1月7日曾聚餐
昨日新增十四例本土確診個案,十二例與桃園群聚事件有關,全案累計五十一人染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透過基因定序和篩檢結果,可整理出三起群聚關聯圖,一為機場清潔人員、歌友會及機場保全個案,一為手推車清潔員及居服員相關個案,另一為北市聯醫事件,前兩者可追溯到桃園機場工作人員。桃機群聚再擴大,昨新增的十四名本土案例,其中十二名為桃園中壢區聯邦銀行健行分行員,是居服員案一七四七二接觸者,桃園市府初步疫調,臨櫃人員和個案接觸過程有戴口罩,但疑有環境汙染,傳染途徑待釐清。該分行七日曾有聚餐,市府懷疑是聚餐導致病毒傳播,目前確診員工同住家人隔離檢疫。桃市府昨在附近新增採檢站,一個半小時左右就有近兩百人來篩檢,愈接近下班時間,採檢的人愈多。銀行地點靠近東興國中,來往學生眾多,部分學生得知有人確診很驚訝,直呼「好恐怖」。台北市繼聯醫中興院區兩名專責病房護理師染疫,仁愛院區另一名護理人員昨晚也傳出確診,院區清消,北市衛生局表示一切都在掌握中。羅一鈞表示,第一起群聚為機場清潔人員、歌友會及機場保全個案,指標個案(案一七三○七)女性清潔員病毒基因序列與其他染疫清潔人員一致,也跟十二月廿四日境外個案相符,推測遭境外個案感染。另外歌友會家人(案一七四八七)序列也與桃機群聚序列一致。第二起群聚關聯圖為手推車清潔員及居服員相關個案,已有七案基因序列結果出爐,手推車清潔員、居服員和朋友、安親班同學等人病毒基因序列相同,僅相差零至一個位點,研判因工作場域接觸,再透過人與人傳播擴散。羅一鈞表示,上述二起群聚事件傳播鏈可以追溯到機場,相關定序仍尚未出爐,但從疫調接觸史上可判定為同起群聚。第三起群聚,為北市聯醫醫護等三名確診者,病毒基因序列仍在檢驗中,護理師男友已排除為感染源頭。昨另一名本土確診個案為北投醫院看護,因需要陪病採檢,一採Ct卅四,複驗為Ct四十,接下來二採為陰性,研判為舊案,對社區影響低,無列入任一起事件中。
-
2022-01-13 癌症.肺癌
出現咳嗽、聲音嘶啞、胸痛,是肺癌嗎?一次了解肺癌的症狀、治療、如何預防及飲食建議
肺癌已成國病,據統計,台灣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有1萬3000多名,平均每40分鐘就有一人罹患,近萬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總合還多。醫療進步,早期肺癌透過手術切除等治療,有非常好的預後;晚期肺癌雖棘手,但也有許多藥物能延長存活期。誰是肺癌患者高危險群?如何預防肺癌、早期發現?有哪些治療方式?肺癌可能有哪些症狀?肺癌症狀與生長的位置有關,鱗狀上皮癌與小細胞癌常生長在肺中央的位置,會因為腫瘤壓迫或侵犯食道,造成吞嚥困難,及影響喉返神經,造成聲帶麻痺而聲音沙啞,或壓迫上腔靜脈,引起肩膀、頸和臉部水腫;而腺癌腫瘤易侵犯心包膜,造成心包填塞,導致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成大醫院血液腫瘤醫學部主任蘇五洲表示,不同腫瘤生長位置並不絕對,普遍的症狀就是咳嗽、咳血、胸痛、喘鳴及氣促等,全身症狀則有厭食、體重減輕、虛弱、疲倦。1.咳嗽是最容易聯想到的肺癌症狀,研究指出65%的肺癌病患都有持續咳嗽的問題。2.喘鳴聲哮喘也可能是氣道中的腫瘤阻塞引起。當氣道阻塞或狹窄,空氣通過時便會發出喘鳴聲。3.胸部疼痛胸壁有許多神經纖維末梢,當肺癌侵入胸壁會引起相當嚴重的疼痛。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報告,這種情況可能會因深呼吸、咳嗽或笑而變得更糟。然而,胸痛也可能只是過度咳嗽的副作用,慢性咳嗽會拉傷肌肉。4.聲音嘶啞嘶啞、粗而微弱的聲音,也可能是肺癌另一個指標。喉返神經位在氣管和食道之間,在主動脈之下。它連接到喉部(裡面有聲帶),如果腫瘤壓在這個神經上,可能會引起麻痺。這意味聲帶不會閉合,聲帶閉合才能咳嗽、唱歌和說話。聲音嘶啞也可能是聲帶癌的症狀,這也與吸菸有關。5.呼吸短促呼吸不順暢代表可能存在阻塞,例如,肺部腫瘤阻止足夠的空氣進入。但也可能代表肺部和胸壁間液體積聚。這種情況發生在癌症侵襲淋巴和靜脈結構時,導致液體無法順利排出胸腔而積聚。這被稱為「胸腔積液」,會感覺肺部沒有足夠的空氣,因為液體擠壓,肺部無法擴張。6.多發性肺炎肺炎多次發作是個警訊,當腫瘤阻斷肺部較小的氣道時,它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溫床,這可能導致感染。7.眼睛下垂、腫脹肺癌也可能導致幾種與肺無關的綜合症狀。長在肺部頂端的腫瘤可能會壓迫眼睛和臉部神經,造成一側眼睛的眼瞼下垂、瞳孔縮小,及臉上半部一側的額頭血流及汗流異常。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壓在上腔靜脈上的腫瘤可能會造成臉、頸部、手臂和上胸部腫脹,以及頭痛和頭暈。8.肺癌轉移後常見症狀肺癌最容易轉移到腦、骨及肝,腦部轉移最常見的症狀是意識模糊或平衡感喪失;骨骼或脊椎轉移最明顯是疼痛、神經壓迫導致的下肢麻痺等;肝轉移有時會有黃疸和肋下疼痛,但大部分沒症狀。肺癌有哪些致病因子?肺癌是吸菸者常見的疾病,但不代表不吸菸就不會罹患。事實上,這個致命疾病在非吸菸者身上發生的機率正在增加:一項來自歐洲針對2170名肺癌患者的研究,從2008年到2016年,非吸菸者發展為肺癌的頻率增加了一倍多。美國癌症協會估計,年度肺癌死亡患者,多達20%是從未吸菸者。1.吸菸 80%肺癌患者有吸菸經驗。吸紙菸比吸雪茄危險性高;紙菸與雪茄都吸者,比不吸者高10倍。2.二手菸 5%肺癌患者曾暴露二手菸環境,吸二手菸比不吸者的肺癌風險高1.2至1.8倍。3.廚房油煙50%女性肺癌與油煙暴露有關,油煙冒出後再炒、煎的危險性高出2倍。衛福部資料顯示,過去針對台灣非吸菸女性族群罹患肺癌之研究,煮食時未使用抽油煙機之女性,罹肺癌風險較有使用者風險高8.3倍。4.空氣汙染空氣汙染的影響已實證對人類具致癌性,其主要組成成分「懸浮微粒(PM)」也被個別評估一併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在空汙環境將增加肺癌的風險。5.特殊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衛福部資料顯示,長期暴露在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柴油引擎廢氣或石綿環境下工作的族群,有較高罹患肺癌的危險性。另外,某些建築特殊石材,有少部份具輻射及氡氣放射氣體,吸入氡氣量過高亦增加肺癌的風險。6.肺癌家族病史研究發現,肺癌與家族史有潛在關係,肺癌病患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得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者高。7.其他曾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肺部疾病病史者,肺癌發生率較高,種族、性別、結婚狀況及遺傳等也有關係。不過近年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也很高,如何在罹癌之前就找出這些高風險族群相當重要。由國衛院名譽研究員熊昭、張憶壽與中研院楊泮池院士、陳建仁院士、GELAC研究群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等相關研究專家共同提出一個台灣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預測模型,運用六個風險因子,包括年齡(Age)、身體質量指數(BMI)、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教育程度(Education)、家族史(Family History)、有無易感基因(Gene)的A、B、C、E、F、G來預測罹患肺癌之風險。不吸菸的女性只要在網站輸入這六項危險因子,就可以知道自己罹患肺癌的風險有多高,進而及早提高警覺。>>台灣不吸菸女性之肺癌風險計算器肺癌的分類◎小細胞肺癌(約占12%~15%)‧與吸菸有密切關係‧男性患者居多‧有快速分裂、早期擴散的特性。‧病患的預後比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差。◎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0%以上)‧肺腺癌:佔非小細胞肺癌的50%,好發於非吸菸女性。‧鱗狀細胞癌:男性常見肺癌類型,與抽菸有關。‧大細胞癌:雖生長速度較緩慢,但常有早期轉移的現象。肺癌診斷方式【非侵入性檢查】1.胸部X光檢查:偵測肺癌最基本的工具,但腫瘤必須大於1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發現,對早期診斷較無幫助。2.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早期肺癌的利器,但檢查價格高,有輻射暴露疑慮以及偽陽性高等問題,易引起民眾不必要恐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否適用肺癌篩檢,國內一直未有定論,主要是台灣肺癌患者以肺腺癌為主,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且LDCT存有偽陽性,可能使良性結節遭誤判,讓受檢者挨不必要的刀。但根據衛福部「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最新結果,發現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國健署已著手與醫界研擬擴大適用對象。台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認為,罹患肺癌原因還沒完全被找到,有些女性沒抽菸、沒燒香、沒下廚仍罹癌,建議40歲以上成人,尤其婦女,如從未做過低劑量電腦斷層,至少應做一次,2至3年再做一次,即使僅發現結節,醫師都有臨床指引,為每個人做出適當醫療決策。【侵入性檢查】支氣管鏡:若病灶長在肺部中央、大氣管分布處,需由支氣管鏡配合氣管內超音波獲得檢體。手術切片:若腫瘤小於1公分,難以抽取,需透過外科手術取得檢體。肺癌的分期與治療‧第一期和第二期:治療方針主要是手術切除。‧第三期:除了手術,也有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同步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第四期:占所有肺癌病友的一半左右,治療選擇有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肺癌的手術方式肺癌的手術方式粗分兩大類,傳統開胸手術及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分為胸腔鏡、達文西機器手臂,三種手術術式,術後的復發率及存活率大致相當。1.傳統開胸手術→適用嚴重沾黏、胸壁侵犯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禚靖教授表示,手術大多是針對早期肺癌的患者,較晚期如三A期肺癌,則須先進行前導性化療或化放療(Induction Chemotherapy),再進行手術。傳統開胸手術主要是針對胸腔內已嚴重沾黏,或廣泛性縱膈腔、胸壁侵犯的患者,才會建議該術式,傷口大約20到30公分,肋骨必須撐開。禚靖解釋,手術後,須待傷口復元,住院天數長,約10天以上,且疼痛指數高。若摒除嚴重沾黏、廣泛性縱膈腔、胸壁侵犯等情形,一般都可以採取胸腔鏡手術切除。2.胸腔鏡手術→降低疼痛 縮短住院時間目前台灣以胸腔鏡為主流,至少八成以上的肺癌手術,都是使用胸腔鏡。禚靖解釋,胸腔鏡手術是將內視鏡及器械經過1至3的切口中處理病灶,患者若嚴重沾黏,沒有空間操作胸腔鏡,且容易在手術過程中發生出血、肺部破裂等問題。不過,隨著技術的精進,胸腔鏡也能切除部分較晚期的肺癌病灶。禚靖說,胸腔鏡手術的特色在於無須將肋骨撐開,因此大幅降低了術後疼痛,傷口小、術後的外觀影響少,連帶也縮短了住院時間,一般健保也有給付,僅有部分耗材可能需要自費。雖然胸腔鏡是目前治療肺癌的手術主流,但胸腔鏡的技巧性高,外科醫師必需經過相當的訓練,以確保能安全有效率地執行肺癌切除手術。3.達文西機械手臂→提高切除靈活、精準度隨著科技進步,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胸腔鏡手術在執行肺癌切除時,提供了絕佳的高解析度、三維放大的手術視野,及更高的靈活與精準度,除結合傳統胸腔鏡傷口小的特點外,更有出血較少、更安全等優勢。執行肺癌手術時,必需合併進行淋巴結切除,禚靖說,近年有報告顯示,以達文西手術執行肺癌切除時,淋巴結的清除率似乎優於傳統胸腔鏡手術。但達文西手術主要的限制就是「太貴」,目前並未有健保給付。禚靖說,肺癌手術方式的選擇應由胸腔外科醫師與患者及家屬共同討論後決定,良好的醫病溝通,幫助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晚期肺癌的治療標靶藥物、化療、免疫藥物 延長存活期十幾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幾乎都無法活過一年,近幾年,抗癌武器越來越多,包括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大部分晚期患者都能夠存活一年以上。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許多癌友一聽到化療,就覺得頭皮發麻,心生畏懼,事實上,目前化療藥物精進不少,副作用小,療效更好,病友無須擔心。臨床觀察,約有一成肺癌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僅剩化療可用,高雄榮總胸腔內科主任王金洲解釋,這群癌友沒有特定基因變異,所以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在免疫生物標誌的表現量又低,所以僅能使用化療。李岡遠說,對於大部分晚期肺癌病友來說,化療絕非首選,基因如有突變、免疫生物標誌表現量超過50%,就會依情況使用標靶藥物或免疫藥物。如果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這時才會考慮化療,或自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僅能使用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處境較差,除了用藥沒得選之外,連治療反應率也較差,僅約兩成;如果適用免疫療法,則有效率達四成五;要是基因變異,使用標靶藥物,則有效率更可超過六成。針對晚期肺癌病人用藥,李岡遠提出三大評估指標,分別為精準的檢測報告、病人生理狀況(能否承受化療副作用)以及經濟狀況,如果經濟能力一般,通常以健保給付用藥為優先考量,如果經濟許可,或由商業保險支付,則會考慮自費於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但免疫藥物過於昂貴,如果作為第一線藥物,須更加謹慎。李岡遠說,目前僅有兩個免疫療法藥物可用於第一線,其中一個藥物無須考慮生物標誌表現量,但須加上化療、血管新增抑制劑,每月藥費驚人,恐需20、30萬元,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肺癌患者的飲食建議【這些不要吃】營養師賀智瑢表示,對於肺癌病人而言,治療前需攝取足夠營養、增強免疫力、維持體重,以提高身體對治療的耐受力與完成率。且因多數的肺癌患者都有過瘦的問題,術後則要在控制體脂肪的情況下增加體重。然而,體重是評估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若1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就是個警訊。賀智瑢說,肺癌患者若有咳嗽、痰黏稠的問題,切忌刺激性食物,且一定要禁菸、禁酒,下列食物也不宜:1.寒涼食物:避免食用屬性偏寒涼的白蘿蔔、瓜類與柑橘類等寒涼食物。2.油炸加工品:不能吃油炸、醃製類等難以消化、容易致癌的加工品。3.刺激性食物:像是辣椒、薑、蔥、生蒜、胡椒等,因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等症狀。4.生食:病患若白血球過低時,身體免疫力自然降低,這時也該避免吃泡菜、生菜沙拉、生魚片等生食,避免食物遭細菌汙染,因此食物應該煮熟、水果削皮後再吃。【請你這樣吃】1.六大類食物 都應該攝取賀智瑢表示,營養諮詢門診時,病人最常問要吃什麼?其實什麼都可以吃,多樣化的均衡飲食是提供完整營養最好的來源。換句話說,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水果、油脂等六大類基本食物都應該攝取。治療期間病友還可多攝取高熱量、高蛋白的黃豆、奶製品等,足夠的熱量則能維持體重,打好治療癌症的基礎。2.補充魚油 Omega-3可抗發炎醫師建議,治療中的病患可多補充含有DHA的魚油,因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緩發炎反應,且補充因癌症而減少的維生素A、C、B2、B6與葉酸。遠離肺癌,你能做的事1.遠離菸害,拒絕一手菸、二手菸、三手菸。2. 習慣做飯的家庭主婦要使用排油煙機、保持廚房通風。3.多吃蔬果、多運動提高自身抵抗力。國外研究發現,吃蔬果可降低四成以上罹癌。4.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空汙來時務必戴口罩、少出門。諮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有戴口罩及安全距離 3聯邦銀行員仍染疫
桃園機場群聚事件再擴大,先前確診的女居服員(17472)本月4日曾到聯邦銀行健行分行辦事,該分行7日又有聚餐活動,今傳該分行3人確診,其中1人是幫女居服員辦理業務的臨櫃人員,其餘2人為分行同事。桃園市政府目前在銀行周邊東興社區活動中心加開臨時接種站,將開放民眾採檢至晚間9時。女居服員(案17472)是4日當天應為臨櫃辦理開戶,服務她的銀行員是今天新增個案17630,案17630昨天發燒,今天採檢確診;桃園市政府初步疫調,2人接觸過程有戴口罩,也有保持安全距離,但疑似有其他環境汙染,導致病毒傳播,傳染途徑待查。另外,案17630有2名同事(案17672、案17673)經採檢也確診,由於該分行7日曾有聚餐,市府懷疑是聚餐導致病毒,目前全分行有3人確診、27人隔離檢疫,隔離者採檢報告未出爐。桃園市政府表示,目前該分行停止營運,全棟消毒,並從1月4日開始匡列曾經造訪過的民眾。市府也在分行附近的東興社區活動中心加開採檢站,今天下午將服務到5時30分,晚間6時30分在開,直至晚間9時為止,而接種站將持續開設到15日,民眾自覺有必要都可前往。
-
2022-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染疫危機恐措施升級? 陳時中:疫情已漸收斂
桃園機場衍伸居服員相關個案,其中確診者在桃園某食品廠上班,但相比電子廠停工,食品廠卻持續運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食品廠已經篩檢3至4百位篩檢陰性,仍有部分隔離,會疫調做出最好的判斷。至於國內本土染疫事件延燒至今,國內防疫措施包含加強戴口罩、隔板、梅花座是否會升級。陳時中表示,「沒有考慮更嚴格措施,現在看來疫情有在收斂,且彼此個案的連結越來越清楚。」近期桃園機場衍伸相關個案有42例,但有1例計程車司機排除於群聚案件,此外有3例為醫護人員相關個案。陳時中說,包含清潔人員、計程車、保全、推車四大類。其中清潔員衍伸的歌友會社區案,已進行社區監測篩檢770位,維持3位陽性,沒有持續擴大;手推車員工則與居服員太太衍伸個案,如電子廠個案、安親班家庭及個案家庭等,多起基因序列也相同可以串起。唯獨防疫計程車司機(案17240)證明與桃機群聚不同,但防疫計程車隊也經過二採,後續若三採結果出來無,就代表疫情被控制住。至於有別於桃機個案之外,就是北市聯醫中興院區的護理師確診,累計3人,時序也可完整連結,陳時中說,「整體疫情都有脈絡可循,雖然無法完全證明對社區威脅,但慢慢在控制中。」針對居服員服務的家庭中,父母在食品廠工作進行擴大篩檢,疫情有收斂中,希望能控制住。
-
2022-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打籃球恢復「戴口罩」 最快周六擬辦
國內疫情緊張,指揮中心公布最新防疫規範,包括運動、唱歌、拍照等活動恢復成須戴口罩,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北市將恢復室內外運動「全程佩戴口罩」,除水域活動外,包括「打籃球」也要戴口罩,並預計最快在14日對外公布、15日實施。蔡炳坤表示,針對運動防疫規範,北市府上午有開會討論,原則上恢復室內外運動「全程佩戴口罩」,包括「打籃球」也要戴,但民眾進行水域活動可不必佩戴口罩,例如游泳池、烤箱、水療設備、三溫暖、蒸氣室、冷熱水池等。蔡炳坤表示,針對運動比賽的防疫規範,過去選手上場比賽時附上健康證明、打滿2劑疫苗且隔14天證明,可拿下口罩;如今中央已將第3劑疫苗間隔期間縮短至12週,至於選手已經打2劑疫苗又滿12週,是否應追加第三劑疫苗,目前地方政府尚無規範。蔡炳坤表示,原本北市府要在12日公布運動指引,但因為碰到比賽選手是否要打第三劑疫苗等問題,所以請醫療專業團隊、北市聯醫副總院長璩大成就此問題做討論,並預計最快在14日對外公布、15日實施。
-
2022-01-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例! 境外92例創新高 有58例落地就篩出
國內新增9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個案及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上午有58例落地篩檢、34例居家檢疫篩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27例女性、4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34例)、越南、澳大利亞及菲律賓(各4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例)、德國、法國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41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8日至今(2022)年1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64,61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145,758例排除),其中17,559例確診,分別為2,854例境外移入,14,6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