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張上淳
共找到
402
筆 文章
-
-
2021-02-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到手如注強心針?陳時中:自給自足也是目標
台灣列COVAX 首波配送名單,疫苗到手對防疫是否如注入強心針,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及時取得疫苗確實是努力目標,靠國產疫苗自給自足也是努力方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證實,台灣確定納入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平台第一批疫苗配送名單,預計將和5到8個非聯合國會員共分130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預計2月至6月到貨,到貨一週後就能開打。有媒體詢問,台灣確定取得疫苗,是否如注一劑強心劑。陳時中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指揮中心從去年就一直努力,希望能及時取得安全又有效的疫苗,但國產疫苗的量產也是相當重要的事,未來如何和國產疫苗公司協力、自己自足,也是努力方向之一,盼替社會扛起防疫責任。即便有了疫苗,民眾接種意願將是下一個考驗。陳時中近日接受蘋果日報專訪時表示,指揮中心去年10月曾進行疫苗接種意願調查,發現相較歐美國家,台灣抗拒打疫苗的比例不高,有約65%願意打、8%不願意、10%無意見,但在願意接種的族群中,有80%不想優先接種,想先看國外接種情況。陳時中在記者會中指出,10月調查的時候,民眾大多不知道疫苗究竟有沒有效,當時的報告也沒有這麼多,因此很多民眾認為應該等到科學證據證實有效,才願意打。陳時中說,指揮中心今年1月至2月2日再次針對全國22縣市年滿18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抽樣調查,樣本數共1522筆,發現民眾施打意願變高,可能是受到桃園醫院疫情影響,也可能是各國有效報告漸漸出爐,其中醫療從業人員具有65.2%接種意願,防疫人員則具有74.8%接種意願。近來一再有專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有流感化趨勢,陳時中說,目前看來確實有這樣的傾向,但透過疫苗讓全球民眾達到群體免疫,應該不用到7年這麼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認為,病毒一直在演變,是否影響現有疫苗的防護力,是外界比較擔憂的事,畢竟一個基因變異可能就會影響疫苗效果,但疫苗保護力究竟能維持多久,仍有待資料證實。
-
2021-02-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COVAX談判盡量避中國疫苗? 陳時中回應了
COVAX將台灣列為第一批配送疫苗的國家名單,我確定可拿到AZ疫苗,各界好奇是否在COVAX中盡量避開中國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一開始在COVAX就有告知據我國法令告知不能選擇中國疫苗,所以不會在選項裡面。各界好奇既然我國一開始為了搶到選擇權,付比較多的錢加入COVAX平台,既然有選擇疫苗空間為何選AZ疫苗,陳時中解釋,因為第一批要發送的疫苗就是AZ疫苗,在量裡面目前來說,先有被認可的疫苗能及時進來給予即時準備。陳時中說,疫情中當然要即時取得安全、有效疫苗,從去年就一直努力,國產疫苗量產也很重要,致力於跟國產疫苗公司協議,努力在將來防疫責任幫社會扛起來,大家也常問,是否會流感化?也不是沒有可能性,若能自給自足,也是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流感化的意涵有幾種,每到秋冬就進入流行期,但社區裡面總有無症狀、輕微症狀帶病毒,是因為病毒一直在演變,注射疫苗以後能防護時間到底有多長,目前尚在觀察。張上淳說,英國抗體可維持六個月,若疫苗保護力沒有辦法維持很長久,或病毒演化讓疫苗防護立不足,就得每隔一段時間再接種,某個基因變化也許會讓注射疫苗防護效力受影響,若太大不足夠防護就有需要每隔一段針對新病毒來施打,但有待更多資料來證實。
-
2021-02-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批AZ疫苗月底配送 陳時中曝最快這時間在台施打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全球首批配送疫苗的國家名單,台灣在分配名單中列為「非聯合國成員國國家」(Non-UN member states),並與其他國家共同分配130萬3200劑AstraZeneca(AZ)疫苗,究竟台灣能爭取到多少數量?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僅表示,與這些國家沒有競爭問題,只有分配問題,台灣只能看拿到多少量再來因應下一步的採購規畫,估計COVAX月底就會配送,加上運貨、食藥署檢驗也需要時間,最快要準備一個月後才能施打,樂觀換算,AZ疫苗在台上市時間最快是四月。此外,AZ在老人族群施打保護力數據傳出不甚理想,陳時中表示,疫苗上市後的施打數據是動態的,這次透過COVAX拿到的是AZ韓國廠所製造的疫苗,配送後,加上運貨、食藥署檢驗等準備時間最快也要一個月,反而可趁這段時間看看有沒有相關更新的期刊報告與數據?包括施打在老人身上的數據也有可能改變,都要密切觀察。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表示,因應這波疫情,專家小組一定以取得安全有效疫苗為前提,AZ疫苗第一次公布正常劑量、半劑量施打的結果保護力並不完全相同,年紀也是一個因素,但最近已有新增數據加入,結果也有變化,包括施打一劑疫苗可減少三分之二的病毒傳播機率,整體效價已經提升到70%,還有數據顯示,AZ兩劑施打的間隔時間拉越長,保護效果看起好像變得更好,在英國、歐盟緊急受群上市許可中,AZ兩劑疫苗間隔時間都建議4至12周施打,台灣也將遵循此一周期施打第二劑。陳時中並且補充,去年起,指揮中心就一直努力針對疫苗採購進行規畫,國產疫苗的量產也很重要,未來若病毒流感化,透過國產疫苗的自給自足,反而更可以幫社會一起扛起防疫責任,也是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
2021-01-23 新冠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批指揮中心欠缺防疫邏輯! 邱淑媞:當年封院是中央和北市的共同決議
【編按】部立桃園醫醫院院內群聚感染事件持續,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邱淑媞昨於臉書上批評指揮中心「嚴重欠缺防疫邏輯」,引各路網友批評,立委王定宇直接於臉書上痛批邱無能,引發引發和平醫院悲劇「臉皮多厚、心多黑,才好意思做這種事」。邱淑媞挺身反擊,有時間噴口水,卻不盡全力補破網,直呼「無言」。邱淑媞昨天(1/22)於臉書公開PO文,指出因應部桃院內群聚事件,指揮中心嚴重缺乏防疫邏輯,導致現在院內、轉院、社區的警報全面響起,這一連串的錯誤其實都可以預防的。不過,她提出的防疫建議,卻被網友拿過往著太空裝進和平醫院,以及封院導致和平醫護因防疫過世等事件批評。回首SARS/批指揮中心欠缺防疫邏輯! 邱淑媞:當年封院是中央和北市的共同決議「最殘忍的,不是病毒殺人,而是人凌虐人。」奪走73條寶貴人命的SARS風暴雖已過了五個年頭,當時擔任台北市衛生局局長的邱淑媞,至今回想起那場百年大疫,以及這些年來的紛紛擾擾,不禁感慨萬千。她說,有些人用仇恨凌虐自己,有些人則用貪婪凌虐別人!在初秋午后的陽明大學教師研究室裡,邱淑媞透過大片玻璃窗望著遠處的台北城,娓娓說出這些年來努力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痛苦記憶。她一而再懇切地說著,雖然SARS已遠離近兩千個日子,但很多事實仍遭扭曲,很多人仍背負指責的汙名,若不說個清楚,勢將含冤莫白。因此幾經考慮後,她決定說出自己親歷的疫戰決策過程。至今仍很有爭議的是,當時到底是誰決定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封院的?邱淑媞表示,民國92年4月21日夜間接獲和平醫院通報一名員工疑似感染SARS。隔天一大早,衛生局第一科人員趕到該院了解狀況,到了當天傍晚,另查出七名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甚至出現肺部變化的疑似個案。經和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張上淳討論後,不排除和平醫院有院內集體感染的可能性。邱淑媞於是向台北市長馬英九及副市長歐晉德一一報告,並獲指示積極處理此事。4月22日晚上,她陪同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許國雄等人進入和平醫院,會同該院院長吳康文、感染科主任林榮第等主管進一步會商,研判確有院內集體感染情形,且不排除有多個感染源的可能。為避免疫情擴大,當下決定擴大調查,將接觸者分級隔離,連夜進行全面消毒,同時暫停門急診服務及停收住院病人。到了4月23日上午,因顧及若全面暫停門診,對定期返院就診並領藥的慢性病患將造成太大衝擊,於是臨時決定只緊縮門診規模,而非斷然停診。至於急診部分則較單純,決定暫停服務,但這已是台灣醫療史上前所未見的緊急措施。由於情勢險峻,邱淑媞那天幾乎全天都在開會,早上先在衛生局開內部會議,下午又趕到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參加專家委員會議,並做成幾項決議,包括和平醫院A、B兩棟大樓收治病人原則;不需居家隔離醫護人員的住宿及往返交通問題;以及醫護人員每天需按時量測體溫等。北市府、政院開會 都決定封院4月24日上午,馬英九在市府召開早餐會報,聽完邱淑媞及吳康文的報告後,指示速就和平醫院封院決策及因應措施進行規畫,同時比照921大地震及納莉颱風規模,成立跨局處SARS災害緊急應變中心,由歐晉德擔任召集人,全面對抗這個未知的敵人。早餐會報後,歐晉德和邱淑媞接獲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邀請,上午10點半前往行政院參加專案會報,與會的還有行政院秘書長劉世芳、衛生署長涂醒哲、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局長陳再晉及教育部、國防部、新聞局、退輔會等部會相關人員,最後做出幾項重大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暫時關閉、全面管制。」換言之,就是和平封院。「封院是中央與地方共同的決議。」但邱淑媞不滿中央事後把所有事全推給地方,甚至對外表示是台北市政府自行決定立即封院的,還抬出美國聯邦政府疾病管制局專家的說法,指這種倉促決定的封院措施,無異是要讓隔離者「全體死亡」。邱淑媞反問,如果是台北市政府下令封和平,那麼高雄長庚醫院又是誰下令封院的?再者,如果和平封院並無必要,那仁濟、關渡、台大、高雄長庚及陽明等醫院,是不是也不必封院?她氣憤難消地說,中央這種只下令、卻不支援,還四處放話說「是要把所有人關到死」,進而製造仇恨與混亂的做法,放眼全球,只有台灣做得出來。和平醫院主管 一度要求集體撤出4月24日中午12點整,和平醫院鐵門一關,隔絕了院內和院外,被迫隔離在院內的醫護人員、住院病患及其家屬,驚恐、害怕乃至絕望的心情可想而知。就在那個節骨眼,邱淑媞最無法接受的是,吳康文竟率一群主管要求集體撤出,並要求衛生局找其他醫院的醫護人員進駐和平。乍聽這些要求,邱淑媞簡直氣瘋了,當場透過電話發飆。「哪有醫護人員連自己的病人都拋棄不顧的?」「當年披上白袍時,舉手宣誓的誓詞都到那裡去了?」她恨恨地再補上一句,「這根本就是陣前叛逃!」就在和平院內群龍無首、大家亂成一團之際,幸而還是有人自願進去盡一分心力。就像當時的仁愛醫院副院長璩大成、衛生局副局長許君強及第一科科長張朝卿等人。其中最讓邱淑媞感念的是葉金川。當時葉金川遠在花蓮慈濟醫學院教書,早不具公職身分,得知和平傳出院內集體感染的消息後,不時打電話加油打氣。邱淑媞說,和平封院後,她曾在第一時間請張上淳進和平指導防疫措施,但他不置可否。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原本同意入內駐守,後來因另有其他事而僅能進去看看,無法長期留駐。眼看再這樣下去絕對會出問題,邱淑媞一度打算親自進去和平坐鎮指揮,最後卻因長官反對而作罷。愁苦之餘,邱淑媞主動打電話向葉金川試探,結果他一口就答應了,隨即以一身T恤、牛仔褲的輕鬆裝扮,神情自若地穿越封鎖線,走進肅殺、恐慌的和平醫院,進而將場面控制下來。未親自坐鎮指揮 遭輿論砲轟相較於葉金川的自信與帥氣輕裝,4月26日進入和平醫院的邱淑媞卻被轟得體無完膚,相當狼狽。「怪只怪我太沒有政治敏感度了。」邱淑媞落寞地說,當時她只單純想說自己身負全市防疫重責,無法長駐院內,如果不穿上標準防護衣進去,出來後再把這些防護衣脫掉,她就必須在家隔離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哪能和馬市長和所有市民併肩作戰?」就這樣,她穿上中山區衛生所主任王維政好意提供廠商推薦的標準防護衣,戴上全罩式面罩,把全身包得密不通風地走進和平醫院。這個畫面經電子媒體不斷播出後,引來國人不少批評聲浪:「搞什麼鬼啊!進和平醫院有必要這副打扮嗎?」「這也未免太怕死了吧!」缺乏政治敏感度 默默承受責難「我真的太沒政治敏感度了。」邱淑媞再嘆了一口氣,當時她那一身穿著,只不過是比照美國疾病管制局的標準做法,至於揹在腰後那個大大的電池,也是配合麥克風的使用,方便與和平醫院醫護人員說話罷了。但再多的自責與懊惱,也無去洗去深深烙印在國人腦海的既定印象,那身裝束讓邱淑媞從此被打入地獄,永難翻身。對於病家、受難家屬排山倒海而來的責罵,她只能含淚默默承受,既不忍、也不能辯駁。邱淑媞表示,自從考上醫學院後,她就立志要遠離臨床醫療,走向公共衛生,因為臨床醫療再多也只能救幾個人,但做好公共衛生卻能造福無數人。而從宜蘭縣衛生局長轉任台北市衛生局長後,她更能發揮所長。但沒想到人生的際遇,一場千載難逢的災疫,卻讓她夢碎台北。97年總統大選期間,她默默地替老長官馬英九抬轎,馬英九選上後,她又消聲匿跡。難道沒有東山再起的雄心壯志?邱淑媞若有所思地望著窗外,「很難啊!」一場SARS風暴奪走了她最優秀的醫護同仁,更讓不少家庭為之破碎,她指著自己的胸口說,「他們一直都壓在我心上哪!」(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1-01-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戴口罩盯直播下載APP 台灣民眾防疫成習慣
抗疫週年專題3 過去一年境外疫情嚴峻,台灣民眾則是戴口罩、量額溫、噴酒精過著日常生活,習慣出入醫院刷健保卡,集會活動實聯制,還會用手機看直播關心疫情動態,台灣全民防疫意識高張,極少數居家檢疫趴趴走的人形同全民公敵。2019年12月31日,台灣意識到中國武漢出現非典型的肺炎疫情,當晚即對武漢市直飛台灣班機進行登機檢疫。台灣在2020年1月21日發現從武漢移入的確診首例,武漢在1月23日封城,國外專家認為,以兩岸往來之頻繁,台灣必定災情慘重,結果卻是跌破專家眼鏡。政府記取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的教訓,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便拉起阻絕邊境移入、醫院感染、社區傳播的3道防線,並首度採用智能防疫,彙整旅客入境健康聲明,將入境資料轉進「防疫追蹤系統」,第一線民、警、衛政人員都加入防疫的行列。●全民瘋口罩 健保APP爆紅政府忙著超前部署,民眾忙著超前「囤貨」,口罩、酒精立刻被掃光,政府釋出防疫口罩還不夠,於是接連宣布禁止醫用口罩輸出、徵用廠商生產的口罩、成立口罩國家隊、口罩以實名制販售等措施,逐步擴大產量,最後還有餘裕進行口罩外交。到了第4季,市面上各式彩色時尚口罩已十分普遍,送禮自用兩相宜。在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初期,每人每7天只能買2片口罩,用電鍋蒸、照紫外光等口罩消毒復活撇步紛紛出籠,原本做為健康存摺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火速開通口罩預購功能,隨後再增加藥局口罩地圖,衝出730萬次下載量,一舉奪下2020年全台APP下載冠軍。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症專家黃立民說,台灣人確實被18年前的SARS嚇到了,這次面對疫情,防疫意識明顯提升,儘管戴口罩不舒服,但對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出入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的規定,大家都能配合。●防疫五月天 天天有直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副指揮官陳宗彥、疾管署長周志浩、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發言人莊人祥是台灣防疫國家隊的主要面孔,指揮中心連續140天在每天下午2時舉行的疫情簡報,一度創下10餘萬人同時線上觀看的紀錄。陳時中等5名記者會的班底知名程度不亞於影視紅人,被媒體稱為「防疫五月天」,他們提供的透明、即時和專業的疫情訊息,發揮了安定民心的力量。滑手機一手掌握疫情,成了台灣許多庶民的習慣,疾管署的LINE「疾管家」聊天機器人,還能將防疫訊息化繁為簡,以圖卡呈現,追蹤人數迅速從10餘萬人增加到200多萬,有效分攤防疫專線1922電話爆量的壓力。●科技監控助檢疫 電子圍籬防落跑從高風險國家地區返台者或接觸確診病患,必須居家檢疫或隔離14天,這是防疫必須,但一開始就有一名台商在檢疫期間上舞廳遭到舉報,後來還有康軒集團董事長李萬吉居家檢疫多次外出、紐西蘭籍機師無視檢疫出入百貨賣場、返台歌迷違規跑去五月天演唱會現場等,都引起民眾緊張,擔心社區防疫出現漏洞。除了吹哨者檢舉、疫情調查技巧,「電子圍籬」也能夠揪出違規趴趴走的民眾,由於手機訊號能夠掌握居家檢疫或隔離者的行蹤,違規踏出家門者,政府會強制隔離安置,最重開罰100萬元;相反地,按規定完成檢疫,將有每天新台幣1000元的防疫津貼。有別於他國關閉學校、封城、鎖國,台灣以居家檢疫/隔離搭配電子圍籬、防疫津貼措施,成功防堵疫情在社區擴散。另因電子圍籬是利用手機基地台訊號判斷所在地,而非利用手機衛星定位(GPS)技術,較能兼顧監控與隱私,至今已有超過10國向台灣洽詢相關技術的運用。●疫情嚇跑病患 醫院另類災情在新冠肺炎防疫的第一個100天,不時有口耳相傳某某醫院收治確診病例、某某醫院有疫情,嚇得民眾取消或延後就醫,2020全台首季就醫人數比2019年同期減少445萬人次、降幅14%,以診所受到的衝擊最大,收入銳減。博新小兒科家醫科診所院長許惠春說,過去一年抗疫,基層經營困難重重,不僅就醫人數變少,防疫物資整備難度也加高,除了口罩,基層診所得努力搶防護衣、酒精,能夠從政府得到的支援有限,得靠自己努力。平常有不少人的大醫院冷冷清清,陪病必須事先預約或出示陪病證,在門口還要刷健保卡才能進入醫院。至於參加一般的集會活動,要留下聯絡資料,健保卡也如同第二張身分證,甚至比身分證更重要。健保醫療雲端系統連接到入境資料庫,醫院讀取民眾的健保卡時,就能立刻得知當事人的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史(TOCC),有助於及時分流及診斷,防堵院內感染破口。疫情爆發以來,台灣2起院內感染的範圍有限,病人分艙分流應變得當,到目前都沒有明顯的社區傳播。這被國際醫院聯盟(International HospitalFederation, IHF)評選為全球5個卓越學習案例之一,也是台灣確診病例少及死亡率低的重要原因。●防護裝備金鐘罩 醫療體系挺得住「COVID-19不發燒就有傳染力,咳嗽、腹瀉、嗅味覺異常等什麼症狀都有,不能把發燒當做收治病人住到傳染病專責醫院的唯一指標。」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因為了解COVID-19和SARS有這個重要的差異,所以要求全台醫院都要有病床能夠處理疑似病患,也都要有感染控制的訓練及防疫準備,避免救人的醫院反而被病毒攻陷。當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體系瀕臨崩潰,藥品和醫材嚴重潰乏,醫護欠缺裝備冒著染疫喪命的風險之際,台灣的醫院在物資整備、感控訓練方面的準備相對周全。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說,儘管防疫已滿一週年,醫療人員依然不馬虎。王必勝舉例,醫護人員進出負壓隔離病房,一天要穿脫幾次隔離衣、護目鏡、頭套、手套等,都要對著鏡子穿戴,鏡子旁有一張標準作業流程(SOP)表,按表操課,包得緊密嚴實。在集中檢疫所也是如此,醫護人員全員圍成一個圓,每個人互相檢視,穿脫動作都是一步一步來,確保感控管理完全落實。儘管如此,部立桃園醫院在2021年的1月仍出現的院內感染,有醫生和護理師確診。擔任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的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相較於國外許多醫院爆發嚴重的院內感染,台灣抗疫一年多,只有2次院內群聚感染。他在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說,院內細菌或病毒感染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事實上所有的醫院都會發生院內感染事件。李秉穎並說,醫護原本就是高風險的工作,醫護人員明知危險,還願意照顧病患,這樣的勇氣已說明一切。●疫情中正常生活 全民是防疫最大資產除了第一線防疫人員長時間的犧牲奉獻,防疫工作若無一般民眾的配合,也不可能成功。在台灣以外,世上許多人口眾多的國家疫情一波接一波,南北半球輪流燒,台灣則是從2020年4月12日起,有253天都沒有本土病例,創下全球最長時間無本土案例的紀錄,直到2020年12月22日確診的紐西蘭機師造成女性友人感染才中斷。陳時中告訴媒體,過去常見的傳染病是流感,但流感有疫苗可以預防、也有治療的藥物,不難處理,但新冠肺炎散播速度快,病毒容易突變,目前疫苗效果也還不太確定,還是要等待抗病毒特效藥問世。陳時中說:「我說台灣人自己就會防疫,外國人本來還不太相信。」但事實證明,台灣能夠防疫有成,就在於全民防疫。
-
2021-01-19 新冠肺炎.回首SARS
回首SARS/如果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 張上淳:當年或許能避免院內感染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SARS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防疫面有了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出版的《回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家借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審視當年抗煞功過,張上淳認為,如果當時疾管局可以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或許後續就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院內感染,讓台灣陷入一場前所未見的傳染疾病驚恐中。好萊塢電影「魔戒三部曲」劇情緊湊,引人入勝,在抗煞過程中,SARS病毒就像是肉眼看不見的隱身魔王。而深入第一線的醫師護士如同各方戰士,一定要深入魔王的領土,才能在末日火山摧毀邪惡的根源。宛如劇中的魔戒遠征隊將領,台大醫院感染科主任張上淳帶領著醫護人員奮勇殺敵,站在第一線,冒著生命危險,抵抗著鬼魅般的黑騎士(病毒)歷經這場慘烈戰役,他整整瘦了15公斤,甚至兩度以為自身發燒染煞,自我隔離。在國內出現第一起確定SARS個案之後,張上淳多次參與行政院內部會議。他表示,剛開始台灣表現確實不錯,維持了一個多月的「三零」,不管這是否為政治宣傳,單從防疫角度上來看,在上半場,確實打了一場好球。可惜後來「台灣防疫網破洞了!」張上淳指出,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時,他擔任疾管局相關委員會委員,在編號149之前的個案,似乎都排除了染煞可能。新光醫院曾與他討論這個149病例,他也認為是這應該是第一例本土確定個案。審視檢討當年的抗煞功錯,張上淳認為,如果當時疾管局可以更謹慎地看待此個案,早一點處理和平醫院,或許後續就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院內感染,讓台灣陷入一場前所未見的傳染疾病驚恐中。傳統醫界講究輩分倫理,為了防治SARS病毒蔓延,張上淳曾經在一場會議上,正氣凜然地質問各大醫學中心院長「大家是否愛台灣?」因為和平醫院、仁濟醫院相繼淪陷,但與會的醫界大老們卻遲遲不願出于援助。張上淳回憶說,那時被列為SARS專責醫院的國軍松山醫院已經人滿為患,需要其他醫院協助收容病人,在一個周五下午疾管局找來北部各醫學中心院長級大老們開會協商,幾乎沒有醫院代表主動表達願意立即收治SARS患者,大家都推說,等到下周一再說吧。各大醫院開會質問「大家是否愛台灣?」張上淳指出,在開會中,突然接到電話通知,署立台北醫院感染科認為,仁濟醫院已經失守了,因為署北急診室突然來了不少從仁濟醫院轉診來的患者。結束通話之後,他無奈地告訴大老們,不只是和平醫院出事,現在連仁濟醫院也保不住了。「大家是否愛台灣?」他義憤填膺地問著與會每一個人,一時之間,鴉雀無聲。不久後就做成決議,各大醫院隔天(周六)就開始動用人力,為收治SARS患者做準備,星期天就開始」運作。當時在醫療領域上,各大醫院之間瀰漫著一股各掃門前雪的消極態度,就連政治上也出現了政黨之間的角力猜忌,影響了防疫上的合作。「中央與地方的不同調,讓第一線防疫人員戰得更辛苦!」張上淳坦言,防疫作戰不應該有黨政色彩,應該齊心協力地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是非。張上淳透露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和平醫院封院究竟是誰做的決定?他指出,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的前兩、三天,疾管局成立了一個由中央單位及台北市衛生局所共同組成的小組委員會,透過視訊與和平醫院聯繫'只見院內人心惶惶,一片混亂。會議結束時,決定立即召回和平醫院的醫師及護理人員,會去過和平醫院就診,且發燒的患者也必須立即向和平報到;疫調人員迅速進入和平,展開疫調工作。只可惜,這些措施都沒有開始執行,和平醫院就封院了。原來是台北市政府內部己考慮封院,消息不知怎麼傳至疾管局及行政院,中央立刻要台北市派代表至行政院開會,希望將封院一事拉到中央層級,由中央來宣布。中央地方猜忌 削弱防疫力量連封院一事,中央與地方都搶著宣布,可見當時兩者之間存在著多深的歧見,遑論相互支援,攜手合作來抗煞。這些中央與地方的猜忌,對日後的防疫工作有著負面影響。幸好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即時加入團隊,擔任總指揮。張上淳表示,SARS初期,係由國科會副主委陳建仁來帶領防疫工作,但陳身兼數職,隨著疫情的惡化,必須找一個專職的指揮官來協助疾管局。多次參與行政院內部會議的張上淳指出,原本一開始希望前副署長黃富源可以擔任重責大任,不過,黃富源推薦李明亮。而李明亮是資深醫界大老,又擔任過衛生署長,確實是最適合的人選。抗煞團隊有了總指揮,有助於穩定混亂的時局。但身為台灣醫界龍頭的台大醫院,此時內部卻有些動盪不安,因為台大竟然也發生了院內感染。談起此事,張上淳語氣中多了一些無奈與沈重。事後報告顯示,台大醫院共有17名護士、檢驗師、傳送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多名感染科醫師也險些被感染,出現不明原因發燒,住進負壓隔離病房。爆院內感染 臺大創院來最大危機張上淳坦承,那時不少收治SARS病例的醫院都出現死亡個案,唯有台大保持著零死亡的紀錄。不少疑似染煞的患者都搶著進台大,其他醫院也將台大視為最終收治場所,直接將病人往台大急診室送,估計當時收治了上百名疑似SARS病患,確定個案則高達七、八十人。由於超過負荷,人力空間嚴重不足,隔離病房也有限,大部分病人只好擠在急診室,很容易就被病毒給攻陷,釀成了台大醫院創院以來最大的危機。事後發現,台大醫院這波感染源應是一名去過和平醫院就診的獨居老人,因肺炎至台大急診室就醫,卻隱匿病史,在急診室暫留的那幾天,將病毒傳給了其他病人及家屬,甚至是醫護人員。不過,台大畢竟是台灣第一流的醫學中心,張上淳自豪地說,17名被病毒感染的院內同仁沒有一個人死亡,而接受插管治療的,也只有一個人。這感染個案是個櫃檯掛號人員,以為隔著一片櫃檯玻璃,就不會感染病毒,於是沒有戴上口罩,因此,病情最為嚴重。怕不怕自己也成為SARS個案,住進隔離病房,被插管急救?張上淳苦笑著說,自己又不是金剛不壞之身,與SARS病毒的對抗期間,曾經兩度不明原因發燒,採取自我隔離。他只能祈禱上天,讓他保持健康,才有能力救治別人。「說完全不擔心,是騙人的!」張上淳說,不管是確定或是疑似病例,急診室每天都湧進了一大批發燒咳嗽的病人,當病患越來越多,心裡就開始發毛,擔心要是醫療過程中有個疏失,就可能被傳染。張上淳解釋,從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疾病來看,每個人在罹患病毒之後,症狀不一,有人症狀嚴重,有人則是相當輕微。那時SARS病毒傳散途徑還不清楚,也還沒釐清典型症狀,一時之間,人人自危,風聲鶴唳。他很擔心部分院內同仁早就被感染,但症狀輕微,而不自知,成為了傳染源頭。那時一名疑似染煞發燒的WHO專家,身體不適,出現發燒症狀,在飯店自我隔離,等著專機接回美國。當張上淳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頓時之間,整個人有點傻住了,因為他多次與該名專家面對面地討論疫情,一起用餐。一度發燒 自己「祕密」隔離兩天就在此時,張上淳也覺得不對勁,體溫偏高,身體有些熱熱的。因此,當天並末回到家裡,想到岳父岳母位於台北的住所沒人居住,於是到那住了兩天,沒與外界接觸,心中暗自祈禱著,自己千萬不要染上SARS病毒,幸而只是虛驚一場。如果SARS捲土重來,或是爆發禽流感大規模傳染,台灣可以安穩地度過嗎?對此,戴著金框眼鏡的張上淳,鏡片後的雙眼充滿了自信。他認為,國內醫療體系在上次與SARS病毒對抗戰役中,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未來一定能處理地更好。張上淳指出,五年前爆發SARS疫情時,許多醫護人員連N95口罩都不會聽說,但有了這一次經驗,現在連一般民眾都知道N95口罩,個人衛生習慣也加強了許多。當時不敷使用的負壓隔離病房,這幾年來,也陸續增設。萬一文爆發疫情,就不用擔心疑似或確定患者沒有地方可安置。他相信,只要團結一致,捨棄本位主義,再邪惡的魔王,也會被摧毀,再險峻的病毒傳染疫情,都能儘速平息。(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出版《回首SARS》)
-
2021-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2500人全院採檢喊卡! 陳時中:「第一圈安全」再採最多400人就夠
本月12日桃園某醫院爆醫護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原本決定全院採檢,除醫護人員外,包括外包人員及、廠商共2500人執行病毒核酸檢驗,但今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公布,確診者醫院及社區接觸者皆陰性,「第一圈接觸者都安全」,該由再採檢最多400名院內工作者即可。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昨天指揮官提到該醫院提出全院擴大篩檢計畫,金中午已和該區指揮官和專家小組開會,對疫情調查和感染控制提出討論和檢討。會議共識是都認為過去疫調非常清楚,該匡列的「第一圈接觸者」擴大採檢人員到468人已相當完整。但張上淳表示,會議中專家也認同,基於讓院內同仁更安心,回應社會大眾期待,既然連對短時間接觸者都是陰性,不再需擔心範圍內,未接觸者也可以比較安心,決定再採檢最多400名院內工作者即可,「剛剛也提到第一圈沒有任何人有病毒,沒有往外擴散的疑慮。」張上淳說,對於醫師如何感染不是今天會議討論的範疇,首先,醫師都照著SOP穿著適當防護設備,很困難說是哪裡出現隙縫,監視器也看不出問題,有實際操作的人都可以理解,在執行工作時就是可能出現百密一疏的狀況。張上淳說,而且也不是該名染疫醫師執行插管,執行插管都在很好防護下,執行者也沒有染疫。現在再去看哪個地方有細縫不見得有很大的意義,我們強調的是每一個SOP所有醫院都在去強化訓練,每一個都要加強,不是只針對某個地方要做加強。陳時中也再次強調,既然確診醫護的第一圈接觸者也都沒有擴散疑慮,再增採檢300至400人是為了讓社區更安心,預計明天啟動,會儘速完成。昨天有調閱相關錄影帶,染疫醫師在醫院裡面戴口罩戴得相當嚴謹。被問及是否參考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意見,他僅說,是經專家檢討。
-
2021-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驚見南非變種病毒! 張上淳說明與英國變種病毒差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驚見首例南非變異株,為我國案813史瓦帝尼籍個案,南非變種株與英國變種株到底哪裡不同?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招集人張上淳表示,以目前收集訊息分析,南非株確實與英國株不同,但傳播能力都較強,感染病人的病毒量通常都比較高。張上淳表示,南非變種株與英國變異不完全相同,有共通的501個位點的變異,兩邊都推測上述變異是讓病毒與ACE2受體結合能力比較強,目前研究顯示,疫苗似乎還是有效,但還需要更多資料證明。張上淳說,根據南非相關資料,過去流行的病毒株Ct值較南非變種株低,「就是病毒量較高,這推測是第二波感染比較嚴重的因素」,至於致病性和嚴重度,目前沒有看到相關報告。
-
2021-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我驚見第二起新冠肺炎院內感染 陳時中保證不封院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親上火線證實,北部某醫院驚現第二起院內感染,確診者為一名醫師及護理師,成為我國首位確診醫師,已展開疫調及採檢隔離,陳強調,目前醫院無疫情擴大情形,完全沒有封院的考慮,醫院分艙分流感控都很有水準,隔離病房一人一是可以做好感染管控。陳時中說,醫院採檢的464人,這裡面包含院內員工260人,其中密切接觸員工29人,病人、陪病家屬從62人擴大到175人,有足跡經過可能接觸者也匡列234人。其中39名醫護相關接觸人員匡列居家隔離,全院員工於3天後再次安排採檢。目前位於北部的該醫院的住院病人只出不進,門急診照常,但取消所有探病,陪病限1人並實名制,移動相關病患至單人病室隔離觀察14天。指揮中心去年2月29日公布,北部某醫學中心案34成為院內群聚指標個案,確診者包含醫院清潔員及3名護理師,3名陪病家屬及1名病人,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當初本報專訪時曾說,無法保證台灣不會因新冠肺炎發生大型院內群聚,唯一能確定的是不會「封院」。衛生單位第一時間要求關閉住院病房,環境清潔消毒,更將住院病患,全數搬離,安置於指定單人病室隔離、工作人員則須採檢陰性且隔離期滿後才能上班。張上淳當時說明,即使未來出現嚴重院內感染,可封閉整棟醫院大樓,不讓新患者入院,將住院病患全數安置指定區域採檢,撤離醫護人員隔離採檢。張強調,封院和封城不一樣,會讓支撐醫院的醫護畏懼、情緒崩潰,進而造成照護崩盤。
-
2021-01-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我首例新冠醫師幫確診者插管不慎感染 張上淳:不見得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確定病例,分別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案838)及本國籍20多歲女性(案839),為北部某醫院醫師及護理師,我首例新冠染疫醫師曾照顧確診者,協助插管後,陸續出現咳嗽、發燒症狀,兩天後就醫採檢,檢出陽性,於今日確診。案839為案838同住接觸者,同是上述醫院護理師,但未接觸或照顧確診個案,1月9日起陸續出現咳嗽、發燒症狀,11日進行接觸者採檢並檢出陽性,於今日確診。過去有醫護人員照顧SARS插管,也有做好防護,彎腰過程還是遭到感染,各界好奇這次在做插管是哪個環節有風險,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表示,該醫師照顧過非常多名重症病人,做了很多不同醫療處置,當中哪個環節出狀況無法確認,認為風險不單是插管。據醫療機構因應新冠肺炎感染管制措施指引,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執行可能產生飛沫微粒的醫療處置如氣管內插管與拔管、抽痰、支氣管鏡檢、誘發痰液的處置、使用面罩式的正壓呼吸器等,建議穿戴高效過濾口罩N95或相當等級以上口罩、戴手套、防水隔離衣、護目裝備及髮帽。
-
2021-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部醫院一醫一護染疫 指揮中心啟動醫院社區調查防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案838)及本國籍20多歲女性(案839)。指揮中心表示,案838為北部某醫院醫師,曾照顧新冠肺炎確診個案,1月8日起陸續出現咳嗽、發燒症狀,1月10日就醫採檢,11日檢出陽性,於今日確診。案839為案838同住接觸者,也是上述醫院之護理師,但未接觸或照顧新冠肺炎確診個案,1月9日起陸續出現咳嗽、發燒症狀,11日進行接觸者採檢並檢出陽性,於今日確診。因應本起事件,指揮中心已匡列個案之醫院接觸者共464人,均已採檢,皆為陰性;社區接觸者共56人,已採檢14人,1人陽性(案839)、13人檢驗中,42人採檢中。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昨(11)日下午接獲該醫院通報後,隨即安排疾管署防疫醫師、同仁至該院進行調查,同時由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召集人到場指導;另分別於昨日晚間及今日召開會議,針對疫情及防治作為進行討論,採取措施包括:一,住院病人只出不進;二,39名醫護相關接觸人員匡列居家隔離;三,門急診照常;四,取消所有探病,陪病限1人並實名制;五,移動相關病患至單人病室隔離觀察14天;六,全院員工於3天後再次安排採檢。
-
2021-01-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解除隔離標準」走行政程序中!最快下週能適用
新冠肺炎確診者解除隔離的條件原為「需連續檢驗陰性2次」,但此病毒晚期處時陰時陽狀態,可能驗到病毒的屍體,造成早無傳染力卻仍無法解除隔離的情況,近期條件可望放寬,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目前解除隔離標準正在走行政程序中,最快下週能適用。現行台灣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COVID-19)陽性基準為核酸檢驗循環閾值(Ct值)35以下,35以上則是陰性。確診者若要解除隔離,必須連續2次陰性。但此疾病感染晚期處於時陰時陽狀態,可能驗到病毒的屍體,早無傳染力,但仍無法解除隔離。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當初「檢驗陰性」其實就是「不會再威脅別人」,所以過去檢驗2次陰性可以解除隔離,但從國內外資料顯示,Ct值大於等於34不再會有培養陽性的狀況, 也就是不會再威脅周遭接觸的人,等同是檢驗陰性,不會再威脅別人。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討論的共識是,新版是未來確診者檢驗1次陰性加1次核酸檢驗Ct值34以上,或24小時連續2次Ct值34以上,就可解除隔離。至於出院標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認為,已解隔離者差不多就可以出院了,可以不隔離,但出不出院跟身體情況有關。張上淳則表示,解除隔離跟出院的天數有時不太一樣,但像有肺癌重症的患者可以解除隔離,但考量身體狀況可能不允許,會在醫院再住幾天,但這種個案數量不多,多數是解除隔離當天就出院。張上淳表示,專家擬定解隔離政策要顧及社區安全,確定解隔離會是安全的狀況,不會對社區造成威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解除隔離標準正在走行政程序中,最快下週能適用。
-
2021-01-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去年11月至今幾乎天天有病例 張上淳:多達97%都是輕症
國際秋冬疫情蠢動,去年11月起至今幾乎天天有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去年11月以來,個案多達97%都是輕症,僅三人曾經使用過呼吸器,即使英國出現變種病毒,目前入境確診者僅一例重症,也是國內僅一例使用呼吸器者,病症穩定。張上淳表示,近期通報趨勢確實上升,與秋冬專案鼓勵多採檢有關,另也可能因有很多專案採檢,醫院認為不完全符合通報條件,但想要自主檢驗者達2萬多人次,監測25萬人次,陽性率只有0.3%,醫療院所的照護人員部分,去年3月啟動發燒監測,近7000件都是陰性。張上淳也說明,去年3月1日以前的新冠肺炎確診者,住院到解除隔離天數中位數是27天,去年4月以後慢慢縮減,特別是去年11月以後的確診個案,住院到解隔離中位數是15天,「因為確診個案的Ct值大多數很高,病毒量已經很低,所以住院沒多久就可以解除隔離。」張上淳說,據昆陽實驗室發現,新冠肺炎確診者Ct值27以下較容易培養病毒,發病天數都在10天內,台灣確診率僅占每百萬人口35,遠低於其他國家,如澳洲等控制不錯的國家,也是我們的十倍、百倍、千倍以上的發生率。死亡率百萬分之0.3,也是遠遠低於其他國家。
-
2021-01-04 新聞.元氣新聞
3分院整併 新竹台大分院今揭牌
台大醫院新竹地區的3家分院,今年元旦起整合成為「新竹台大分院」,今天舉行經營理念說明暨揭牌儀式,整合後分別是新竹醫院與生醫醫院,生醫醫院再下設竹北院區與竹東院區,3家醫院扮演分工角色,各具特色,期望再提升大新竹地區醫療服務的廣度及深度。立委邱泰源、鄭正鈐、賴香伶、新竹縣長楊文科、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台大副校長張上淳等人皆出席,共同見證歷史性的一刻。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醫療體系基於新竹地區三家分院地緣相近,醫療資源可共享,且較有利於爭取到醫學中心,滿足民眾就醫需求的理由,自2017年起即著手進行新竹分院、生醫園區分院、竹東分院三院整併作業,期許台大醫療體系能成為守護新竹人健康的「護國神山」。整併後的新竹台大分院組織架構共有24個醫療單位、8個特色醫療中心、2個教學研究單位、11個醫療支援單位、7個行政單位,各院區均提供內、外、婦、兒、急等醫療服務。其中「新竹醫院」以提供重度級急重症醫療服務為主;「生醫醫院竹北院區」以轉譯醫學研究、創新醫材及藥品研發為主,並提供急重症、癌症、優質健檢及國際級特色醫療服務;「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則提供亞急性、慢性長期,老年及精神照護等社區醫療及偏鄉醫療為主的醫療服務。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目前,新竹醫院為一區域教學醫院,生醫醫院和竹東院區仍是地區教學醫院,整合後逐步開發醫療量能,病床數全開可至1969床,醫療人員達4000人以上,未來也將積極爭取成為醫學中心,讓民眾享有最優質的醫療服務,造福新竹地區的鄉親。
-
2021-01-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個性不急躁、冷靜磨出來 張上淳排好先後順序就能處理壓力
每周在新冠肺炎疫情記者會中,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面對記者四面八方的問題,從個案狀況、新病毒變異、出院標準,總是慢條斯理地、仔細回覆。而三、四月疫情最嚴峻時,指揮中心更開設周六的「張教授時間」,固定向民眾說明個案狀況和疫情趨勢。面對問題千奇百怪,做足功課才回答。談到面對各方發問的壓力,張上淳表示,不是怕講不出東西,而是千奇百怪的問題都有,很多記者看到國外媒體的報導就會問,如果沒有背景資訊,就會有點為難。而且有些國外發表的學術論文,光靠外媒的報導資訊不足,還必須去將原本的期刊論文找出來研究,才有辦法回答突如其來的問題。花這麼多時間準備資料,還要與指揮中心開會,張上淳還是台灣大學的副校長,這麼多業務在身上,哪有時間休息?張上淳說,多數時候十點回家,但回到家仍有很多訊息、聯絡事項不斷湧入。隔天會議也是很早開,通常七點半就得進辦公室處理事情。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透露,就算半夜12點打電話給張上淳請教防疫建議,張也都很有耐心地一一解惑。周志浩說:「張教授是來幫忙的,其實不用做到這樣,真的很感動。」排定事情先後順序,就能冷靜下來。不管再忙,張上淳都非常重視家庭生活,這也是他的紓壓方式之一。他說,會盡量每周留一天給家人,一起吃飯、聊天、看電視,甚至出門走走。記者會上,張上淳講話溫溫、慢慢的,周邊的學生、助理也幾乎沒看過他發脾氣。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他都如何面對?張上淳自認個性不急躁,因此壓力處理還不錯,另一方面是歷經SARS、H1N1,再到現在新冠肺炎,已經累積許多經驗,所以一遇到狀況,能立刻調整步伐。加上當醫師時,解決病人的病症、向病人解釋,都需要耐心;臨床教學時,學生一批批來,必須一再重複指導,也造就張上淳不易發脾氣的性格。張上淳認為,很多事情一起來的時候,排定優先順序非常重要,釐清哪些會議必須先召集、哪些可以慢一點,當然情況緊急的時候就要多線同時作業,一旦做了適當安排並一一處理掉,就容易冷靜下來。身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後盾,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回顧這一年,有辛酸也有壓力,但擔子雖重,他還是說:「若下次不幸再遇到疫情,國家還需要我,我一定願意再出來。」只是他笑說,「希望不要再參加記者會了。」我的小心聲 心疼兒子被圍剿 起因都是「他」張上淳個性溫文,幾乎不動怒,但提到去年兒子因赴美被圍剿的事件,卻難得提高音量,為兒子抱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去年二月底宣布限制醫事人員出國,但張上淳的醫師兒子因三月四日赴美旅遊,引起軒然大波。當時張上淳神隱,連續五天未出席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聲援:「張教授的兒子出國並沒有違反相關規定。」張上淳表示,三月初時赴美並未被禁,甚至連旅遊警示一級都不是。當時的規定是第三級旅遊警示地區禁止前往,若有特例需經過衛福部同意才可;第一、二級旅遊警示地區,暫緩前往,除非所屬醫院同意;若出國地點不屬於這些警示地區,則依各醫院人事規定。依據台大醫院統計,三月初到中旬,出國的醫護人員超過40人。張上淳表示,這些人都不會被指責,「兒子被指責就是因為我的關係啊!」當時張上淳除了無奈,也覺得沮喪,「許多傳言也參雜許多假訊息。有人說我兒子爽去滑雪,但他提早回來,根本沒有去。」家人顯然是因為自己的緣故才受到傷害和攻擊,張上淳覺得過意不去。面對不合理的攻擊,他說習慣自己忍受,調適的方式是讓自己沉靜,暫時離開這個環境(記者會),慢慢把心情平靜下來。「我不要當召集人就好了。」張上淳也曾萌生退意。在指揮中心和行政院慰留下,徵詢許多長輩意見後,他才再度「復出」,繼續專業地為民眾解說。
-
2021-01-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口袋內疫苗半數是AZ 專家:保護力較差台灣敢先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前天終於公布新冠肺炎疫苗採購進度,宣布「口袋內」已購得2000萬劑疫苗,其中1000萬劑是牛津AZ疫苗。但牛津AZ疫苗是已批准上市的歐美疫苗中,保護力相對較差的,且全球目前只有英國批准施打。前疾管署長蘇益仁表示,「如果我們的食藥署要趕在美國FDA、歐盟EMA批准前同意授權,就要自己承擔這個責任。」蘇益仁說,牛津AZ疫苗最大的疑慮是保護效果。根據之前公布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報告,AZ疫苗保護力介於62%到90%之間。但會出現保護力90%的結果,是因為打錯劑量(第一劑只打了半劑),兩劑都按正常劑量施打的受試者保護力只有62%。這在正統的新藥或疫苗研發是不會被接受的,必須重新設計、重新試驗。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如果能有英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批准牛津AZ疫苗,供食藥署審查時參考當然很好,但即使沒有,食藥署也會盡速通過審查。追蹤深度內容:【焦點話題】AZ疫苗保護力較差 專家:台灣敢搶先歐美讓國人施打?
-
2020-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我買AZ疫苗保護力隱憂 張上淳:三期查證理想注射效果
指揮中心洽購COVID-19疫苗總計近2000萬劑,包含COVAX約476萬劑、AZ疫苗1000萬劑及另一家洽談中,但外界質疑AZ疫苗保護力不及RNA疫苗,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臨床試驗結果從60%到90%有不等效性,第三期臨床試驗將查證最理想注射效果。張上淳說,疫苗評估採購,世界各國都是在還沒有結果前就跟廠家談相關資訊,確實因初期無足夠資訊狀況下,各國就已簽約或預購,大家都是一樣沒有足夠資訊,但臨床試驗也不是單一個試驗就完整,很多還要看後續的臨床試驗去加強查證其效果。張上淳說,過去國外有些比較快的緊急授權和施打,就專業立場看,因為國外疫情太嚴峻,稍微延緩會增加很多傷亡,不得已要快點開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未來開打恐無法讓大家選擇接種廠牌,疫苗臨床試驗數據都在變化中,籲民眾安心。
-
2020-12-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依實證放寬出院標準 張上淳:兼顧社區安全和個案權益
張榮發基金會與聯合報合作第12屆「票選年度大新聞」今舉行記者會公布票選結果,「世衛組織宣布 全球新冠大流行」以1萬8641票遙遙領先,成為今年第一大新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也出席見證,同時再次對外說明專家小組建議調整新冠肺炎解除隔離標準的科學考量及預期效應。張上淳表示,現行二次採檢陰性標準,很多人到後來,檢驗結果時陰時陽,導致隔離時間非常長久,但這些時陰時陽的病毒核酸檢驗(PCR)陽性結果,循環閾值(Ct值)都是34以上。張上淳表示,已有更多證據顯示,PCR的Ct值超過超過32、 33以上,要培養出病毒是很不容易,若達到34以上是培養不出病毒,所以對於周遭的人不構成威脅。依此檢視目前二次採檢陰性的出院標準,確實有調整空間,若放寬將Ct值達34以上視為陰性,可以兼顧社區安全,個案隔離時間也不會拉這麼長。張上淳表示,台灣更早之前的解除隔離標準是三次採檢陰性,後來根據相關資料,六月調整成二次採檢陰性可以解除隔離。疫情資訊累積至今,又有更多新的證據支持從二採陰再放寬,許多其他國家也已經這麼做了,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也如此建議。現在有些國家甚至不採檢,只要症狀改善且發病超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解除隔離。台灣為何不採取基於時間的解除隔離標準,而是持續在基於檢驗的解除隔離標準上做調整?張上淳表示,因為台灣目前疫情的控制狀況和國外不同,國外社區中本來就有很多病毒,但台灣目前病例幾乎都是境外移入,社區沒有疫情傳播,因此還是希望盡量保持,不要有任何意外狀況發生。
-
2020-12-29 新聞.元氣新聞
影/今年第一大新聞出爐 「世衛組織宣布全球新冠大流行」
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新冠大流行,震驚社會,張榮發基金會與聯合報第12年共同舉辦的「票選年度大新聞」,就以「世衛組織宣布 全球新冠大流行」1萬8641票成為今年第一大新聞。長榮集團發言人陳耀銘說,今年冠軍很好猜,疫情確實對人類造成非常大影響。他說,期待明年第一名新聞是「疫情已經控制了」。「2020票選年度大新聞」今由陳耀銘、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及律師林鳳秋共同見證公布。奪冠的「世衛組織宣布 全球新冠大流行」比第二名多出5000多票,第二至五名大新聞則分別是「擋了十多年 總統開放美豬牛進口」1萬1355票、「NCC列四理由 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4002票、「黑鷹失事八死 參謀總長罹難」2448票、「蔡英文連任 綠國會過半」1921票。陳耀銘說,今年冠軍很好猜,疫情造成人類非常大影響,台灣目前防疫做得非常好,謝謝指揮中心,台灣所有同胞繼續努力,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希望明年第一名新聞是已經「控制疫情 各行各業恢復正常」。他說,與聯合報合作12年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期待明年票選。范凌嘉表示,感謝張榮發基金會跟聯合報從2009年就開始合作,民眾很熱情參與,尤其是網路,愈來愈多人參加。今年票選出來的第一名新聞,大家不意外,今年代表自也是「疫」字,顯見新冠肺炎對我們已經產生非常大影響,疫情消滅前,人類只能學著和平共處。范凌嘉說,截至昨天為止,全球確診人數已達8085萬,至少17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政府相互守護之下,我國抗疫取得很好成績,甚至被彭博評為全球第二國,但防疫視同作戰,也帶來了一些自由、人權、隱私與學術研究的爭議。范凌嘉說,2020年年末終於看到疫苗出現,雖然不知道效益,但在幽暗漫長隧道盡頭看到一絲光亮,希望明年拋開病毒威脅,找回生活步調。張上淳表示,確實民眾最關心的議題就是疫情,不出意料,不管各種場合,大家最重要的事件,年初到年底都是在談疫情,且持續增溫中。全球各國努力控制疫情,卻一直破記錄,每周確診跟死亡人數一直上升中,造成很大衝擊。醫療科技這麼發達,卻暫時無法抑制下來,是這個世紀以來從來沒碰過的嚴峻狀況,儘管平常已經準備好,要到實戰才知道誰才是真正可以應對的人。張上淳說,我國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要感謝很多人共同努力,民眾關心、配合跟高素養,也是防疫當中很重要關鍵,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跟控制疫情,雖然大家很擔心秋冬疫情,但在配合之下,還是可以平穩度過,期待疫苗到來,世界可以早點回復到正常生活。
-
2020-12-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英國變種病毒有多毒?邊境該不該封?七大問一次看懂
英國新冠肺炎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各國無不嚴加戒備,台灣也再次啟動「英國專案」,並在27日迎來首架自英國返台的航班。到底這隻變種病毒有何特色,讓全球人心惶惶呢?聯合新聞網整理了幾個重點。Q:什麼是英國變種病毒?於12月中出現並讓各國嚴陣以待的變種病毒,為英國新發現的突變病毒株「B.1.1.7」(又稱VUI-202012/01),是9月時在一名病患身上發現,至11月中旬已有28%確診病患感染此病毒,至12月初,比例已激增至62%。由於該變種傳染力更高,有專家認為將會成為未來主宰全球疫情的病毒株。這款被命名為「B.1.1.7」(又稱VUI-202012/01)的新突變病毒株,最早出現在今年9月,到了11月中旬,倫敦28%的病例與此突變病毒株有關。接下來不到一個月,到了12月9日當週,這個比例激增至62%。Q:英國變種病毒「B.1.1.7」為何引起各國重視?傳染力比一般新冠病毒增強70%,恐讓疫情更難控制。正迅速取代其他新冠病毒株。因其變異部分為病毒用來解鎖、入侵人體細胞的棘蛋白,使病毒更容易入侵人體,此種改變可能造成兒童與成人一樣容易受傳染。Q:英國變種病毒的致死率高嗎?目前尚無實證證明變種病毒「B.1.1.7」的致死率增加,但傳染力增強會導致確診人數更多,加重醫療體系負擔。Q:英國變種病毒目前入侵了多少國家?至今已傳播至歐美多國,近日多個亞洲國家也通報出現病例。目前已發現此變種病毒的國家包括:亞洲:南韓、日本、新加坡、香港、以色列、黎巴嫩歐洲:英國、愛爾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丹麥、瑞典、比利時、瑞士、冰島、挪威美洲:加拿大澳洲(南非、奈及利亞也出現變種病毒,但非「B.1.1.7」病毒株)至今全球已逾40個國家地區對來自英國航班及旅客祭出禁令,包含禁止英國航班起降,拒絕來自英國的旅客入境等,法國更禁止「無人隨行以外的所有貨運」。Q:目前的疫苗是否還能有效對抗變種病毒?現行疫苗依然有效。多數專家學者、疫苗公司都認為「不用恐慌」,我國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認為「變異應不至影響疫苗效果」,不過仍需時間驗證。Q:新冠肺炎病毒以前也「變種」過嗎?新冠病毒(COVID-19)與流感病毒同屬RNA病毒,其特性之一就是不斷變異,故自年初傳播全球開始,已出現多次突變,部分病毒株已取代初代病毒株成為目前全世界主要流行,如2月於歐洲出現的變種病毒「D614G」,部分則因影響力較低而較不為人所知。Q:台灣如何防堵變種病毒?自12月23日零時起,倫敦飛台北航班數減半,有英國旅遊史者全面入境採檢並集中檢疫,檢疫期滿前再次採檢。由於目前台灣境內尚未發現變異病毒株,因此尚無封鎖英國航班打算,也避免國人自英國返國經第三地入境,無法第一時間隔離檢疫。【特別提醒:危險變種病毒不只一隻】南非在12月中旬也發現第二種變種病毒,並在該國迅速傳播,目前已傳入英國。奈及利亞也出現第三種變種病毒,據非州疾控中心主任表示,該病毒的病毒譜系與英國、南非不同,目前還不能肯定是否也具高傳染力,但當地在一周內確診數增加了52%。
-
2020-1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上淳談台灣防疫關鍵 專家意見獲陳時中採納
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訪,分享台灣防疫成功經驗。張上淳表示,專家小組提出的重要防疫建議,包括入境隔離14天、強制戴口罩等,全獲衛福部長陳時中採用。朝日新聞網站今天刊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專訪。報導指出,台灣從4月起到12月22日,超過250天以上沒有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病例,今年經濟成長率維持正成長,防疫成功有其背景。張上淳在專訪中指出,台灣早期就能控制住疫情的主因,是徹底進行入境管制,讓病毒進不來。台灣政府去年12月得知中國發生詳情不明的新型肺炎,認為有必要提高警戒,立刻對搭乘直飛武漢航班的旅客強化檢疫,之後觀察疫情狀況,強化檢疫對象逐步擴及中國全境。張上淳說,台灣實施入境管制的地區範圍、時期等,是由專家小組決定,政府方面也採用。張上淳表示,他在今年1月2日接到疾管署署長周志浩電話,委託他成立專家小組,一開始召集傳染病專家6、7人,於1月5日召開首次會議。當時考量武漢肺炎有人傳人的可能性,在中國政府同意下,疾管署人員1月12日前往中國了解疫情。他透露,這名疾管署人員回報,當時中國當局表面上說武漢肺炎「不會人傳人」,但透過別的管道從中國方面得知會「有限的人傳人」。張上淳指出,台灣早在出現首例確診病例之前,就提早採取防疫行動,是因為2003年SARS疫情的教訓,因此進行相關修法,允許在緊急時刻成立擁有強力權限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讓專家可提供建議,並成立疾管署等。此外,台灣與中國往來非常密切,包括SARS、2009年的H7N9型禽流感都是從中國傳入,因此台灣平常就對中國的傳染病保持高度警戒。在專家小組與政府之間的運作方面,張上淳說,最終的政策都是由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來做決定,不過從疫情爆發至今,專家小組的重要建議都獲得採用,包括入境台灣者隔離檢疫14天、搭乘大眾運輸強制戴口罩等,這些都是專家小組的建議。對於防疫政策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張上淳說,台灣政府當然也有考量經濟,但是防疫優先的原則從未改變,因為只要能控制疫情,就能實施有效的經濟振興措施,例如振興國旅方案,是在疫情趨緩後的7月實施。他表示,雖然防疫期間會對經濟造成影響,但他認為要徹底防疫後,再力圖振興經濟才是正確方法。張上淳也說,台灣人願意遵守嚴格的防疫措施,跟政府徹底公布疫情資訊有關,到6月為止,疫情中心每天都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與防疫措施,建立民眾的信任感。至今有40多萬人入境後被強制隔離檢疫,但違規者僅約1000人左右。最後,張上淳表示,疫情一旦擴大,就非常難控制,重要的是盡早發現確診者並進行隔離,為了不要發生漏網之魚,必須徹底進行疫調;此外,戴口罩雖然無法100%避免傳染,但有很高的機率可以遏止病毒散播。
-
2020-12-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發病10天後應無風險 討論放寬確診者返台條件
多項實證研究證實,新冠肺炎確診者發病10天以上幾無傳染力,指揮中心專家會議建議放寬海外染疫者回台條件,發病至登機超過1個月、症狀緩解即可回台。此專家建議尚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拍板。此外,專家小組24日將開會討論,確診者解隔離條件。台灣自12月開始執行秋冬防疫專案,海外國人若要返台必須有2019冠狀病毒疾病核酸檢驗證明;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海外染疫者也有明確返台規定,需符合發病日至登機日已超過2個月,且症狀已緩解或距發病日已達10天,且取得2次核酸檢驗陰性證明(須間隔至少24小時採檢)。但因秋冬專案要求入境者提核酸檢驗報告,也遭質疑此舉是「放生」海外染疫者,讓生病的人無家可回。指揮中心日前召開專家諮詢會議,會中決議,放寬海外染疫者回台條件,將現行需符合「發病日至登機日已超過2個月,且症狀已緩解」改為「發病日至登機日已超過1個月,且症狀已緩解」。有鑑於可能有愈來愈多海外民眾需要返國,也確實可能有確診者有需求,且許多實證數據顯示,確診者發病超過10天就幾乎沒有傳染力,專家決定保守而為,縮短2個月的期限,但仍要求需發病滿1個月才能回台。中央社記者下午在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提問,指揮中心多次宣稱,就算染疫,只要經過14天檢疫應無傳染力,若再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更為保險,若在社區也無須擔心。但已知的確診者在醫院必須二採陰才能出院,現在有些確診者並無症狀,有些人甚至已有抗體,研判在時陰時陽狀態,卻因無二採陰不能解隔離,標準並不一致。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確實有些住院的確診者無症狀或基本上是輕症。有關入院確診、還帶有病毒者還是需要二採陰才能解隔離,專家諮詢小組中確實有些委員也提到這個議題,24日將開會討論,確診者解隔離條件,有共識會再說明。張上淳會後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說,確診者若有抗體,也不能百分百說沒有傳染力,討論確實要考慮很多面向,可能要很多條件一起搭配處理。如海外確診者要回台須「滿1個月」的條件,也是可參考的方向之一。
-
2020-1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關到崩潰!出院標準落後世界半年 指揮中心明開會接軌
台灣還有超過100名新冠肺炎確診者在住院,絕大多數都是無症狀,必須連續兩次採檢陰性才能出院,由於新冠肺炎病程後期特性是檢驗會陰陽不定,常需等候多時。其實早在5月,包括新加坡等國就已經按照世衛根據實證歸納之建議,以確診後的天數作為無症狀者解除隔離的標準,台灣不乏有確診者因為被關太久而出現身心症狀,也有人痛苦到考慮聲請提審。所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表示,明天就會開會重新討論是否放寬。世界衛生組織5月27日歸納實證,不再以檢驗結果判定出院,改為基於時間,即發病十天再加至少三天無症狀者可出院。世衛指出,病毒長時間脫落導致結果時陰時陽性,其實無傳染力,卻破壞大眾對實驗室的信任,也導致長期隔離,影響個人福祉,也造成醫療人力及防護裝備不必要的耗費。許多國家都採納世界衛生組織新建議,包括防疫成果斐然、檢驗能量充裕的新加坡。星國衛生部5月29日整合世衛建議、臨床證據、與當地情況,更新出院標準。星國將世衛建議略作加強,採發病達21天且臨床狀況良好者可出院,出院後在家中休息7天,第28天可重返工作崗位。指揮中心卻是在6月初,才從全球最嚴格的三採陰放寬為二採陰,沿用至今。一位住院隔離超過60天的確診者,僅一周有症狀,但檢驗一陽就要重新算起,漫長無盡的等待使他出現嚴重身心症狀。這名確診者的友人表示,當時曾經致電1922,對方只能告知原則,無權協助。他們也打電話到人權團體,諮詢能否聲請提審,請法官評斷此程度拘禁是否合理,但討論後認為成功機會渺茫,無奈作罷。雖然隔離過程中有醫護人員、心理諮商服務的支持,幫助仍很有限。友人強調,自己沒有否定台灣防疫,也理解面對未知的疾病,訂定較嚴格標準以維護大眾安全,但實際執行是「活生生的人在其中」,應保留繼續討論的彈性,例如隔離超過一個月以上,或許可換允許透氣空間。若這次有討論空間,未來發生其他不可預期的傳染病時,也能及早設想到這些情況。指揮中心這一年來經常對外強調,如果入境後好好隔離14天天,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只要持續無症狀病,不需要特別採檢,也不會對社區造成威脅;上述此標準對照無症狀者的出院條件,明顯有雙重標準之虞。外界關切指揮中心是否考慮修正出院標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日前受訪表示,確實在有些國家,無症狀者是看天數解隔離,文獻上也顯示是可以這樣做,但現在台灣正在做秋冬專案,很難去放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表示,專家小組曾有一些委員提到這個議題,明天還會再開會,可以討論,若有共識,會再向外界說明結果。外界關切台灣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住院30天以上的人數有多少?莊人祥表示,這樣的數據是平常不會去統計的,需要額外花費人力去算,所以不能提供。指揮中心現有資訊顯示,我國確診個案當中,大約80%為輕症或無症狀,所有個案(包括重症)住院天數中位數約為25天。
-
2020-12-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口袋裡的新冠肺炎疫苗之謎 陳時中都喊「凍未條」想講
新冠肺炎疫苗是解封疫情希望,指揮中心口袋已有的疫苗來源說法四起,先後流出來自AZ藥廠及輝瑞/BNT藥廠等消息,面對新冠肺炎疫苗廠商之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都喊「凍未條」,直言幾乎忍不住要講,但還是要忍住,預告再等一周就會公布,陳時中說,「我自己也講得很煩。」外界的揣測都不是事實,「大家都很聰明,大家想一想就知道我在顧慮什麼」,想不通下禮拜就會跟大家說明指揮中心對疫苗的難言之隱是什麼。陳時中也透露,無法暢所欲言主要是談判上是會有顧慮。很多專家強力提問,但他還是決定稍微忍一忍,「我忍得比你們還多。」有關英國病毒株比較多位點都發生變異情況,是否影響疫苗,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根據相關資料,瞭解到該病毒比較容易傳播,但當然要看疫苗製造平台,才會知道影響是否疫苗效力。目前已經在施打的疫苗都屬於RNA疫苗,張上淳說,有些專家支持不至於影響疫苗的效果的看法,但坦言還需要一點時間去用科學驗證,會不會影響疫苗的效力。此外,張上淳也提及,如果是RNA疫苗,核酸序列是可以很快去做更改,如果蛋白變異,也可以很快改序列去製造疫苗。但如果是合成蛋白疫苗或許會需要多一點時間去調整,需要更多關注。
-
2020-12-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入境有陰性證明卻確診 張上淳說明2種可能性
台灣今天新增6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其中4人有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專家張上淳說,可能境外檢驗時處潛伏期或正處於感染後期陰陰陽陽階段,顯示持陰性證明還需搭配檢疫才保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記者會宣布,台灣新增6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分別有3例印尼、2例美國和1例法國。其中4人備有登機前3天核酸檢驗陰性證明、1人有抗體陰性證明。媒體質疑,近日常見確診者入境時持有陰性證明;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記者會表示,這種情形有2種可能狀況,包含感染初期可能是檢驗陰性,入境時過了潛伏期出現症狀,經核酸檢測後被驗出來;另一個可能性是處在感染末期,呈現陰陰陽陽狀況,因此入境前單次檢驗陰性,入境再次檢驗又變成陽性。張上淳說,這也顯示單靠登機前篩檢陰性,無法保證後續不變陽性,因此入境後續還是要居家檢疫。但多數在登機前感染,登機前提供檢驗報告有相當機率抓到陽性,若能避免入境,可減少防疫負擔跟壓力。張上淳表示,當國外疫情較不嚴峻時,這類個案不多,國內量能還可承受;但如今國外疫情嚴峻,希望減少造成國內防疫負擔跟壓力,才會祭出手段篩掉一部分確診者,但不保證百分之百不會有帶病毒入境的人。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外界也有質疑,入境提出核酸檢驗報告和入境全面篩檢有何不同;雖然入境核酸檢驗報告無法盡信,但仍有一定準確度,可減少航程移動時的風險,沒有證明的話把區域隔開,可降低所有人的感染風險,避免確診時前後兩排乘客都必須隔離。也有媒體詢問,未來是否可能檢疫期滿後自費採檢;陳時中說,檢疫政策會根據狀況滾動式檢討,目前仍對高風險族群採取檢疫期滿前採檢的措施。正如過去報告,確診者發病10天後病毒再製性低,會根據科學證據隨時檢討。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新冠疫苗/台灣有時間等好疫苗 一張表看全球7家新冠疫苗研發進度
新冠肺炎疫情即將屆滿一周年,全世界對疫苗引頸期盼。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專家會議,國內疫苗專家一致認同,疫苗安全性最重要。疫情嚴重的國家或能因疫苗而逐漸解封,台灣疫情相對緩和,尚有充裕時間確認疫苗安全,「台灣有條件等好的疫苗」。哪支最快送至台灣?充滿變數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指出,這次透過「COVAX(全球新冠疫苗計畫)」採購疫苗,物資分配,這在我國疫苗史上首開先例。國人何時能施打?周志浩坦承,「供應時間為一大挑戰」,因為研發充滿變數,就連國際大廠也很難確定供貨時間以及數量,現在預購多家國際疫苗,但還不確定哪一支疫苗能最快送至台灣。國衛院長梁賡義指出,國衛院作為國內最高醫療智庫,深感民眾有知的權利,所以舉行專家會議,為國人解讀新冠疫苗政策。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說,傳統疫苗開發需要七到十年,因應新冠肺炎,及早解封邊境與挽救經濟,全球卯足全力開發新冠肺炎疫苗,透過緊急授權制度,鬆綁行政程序,從疫情開始至今將滿一年,超過上百支新冠疫苗研發中。但不久前參加疫苗研發研討會,現場醫師專家與一般民眾想知道的都是,「你會讓家人打哪一支疫苗?」,如果明年開打,要趕第一時間接種嗎?還是「你先打,我OK」? 疫苗涵蓋率必須超過六成五,才有群體保護力,根據疾管署委託的民調顯示,國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意願逾五成,顯示國人對疫苗接受度很高。但周志浩說,民眾對於疫苗的安全性非常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讓接種熱情「急凍」,因此安全與有效,絕對是疫苗的核心價值。台大副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安全是接種疫苗的重中之重,不論在臨床試驗或未來上市之後,都以健康人為接種對象,安全是首要目標。疫苗接種後,疫情嚴重的國家可能因此逐漸解封,台灣疫情相對緩和,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確認疫苗的安全性。張上淳認為,我們應掌握自己的節奏,「民眾的疫苗接種可以有點慢,但是不要太慢。」時間站在台灣這裡,我們有時間等。施打初期 應只有公費疫苗至於是否同意民眾自費接種?周志浩說,疫苗有限,會先以醫療防疫等人員為主,公費施打,或有少量的自費市場,提供有特殊需求者。全球疫苗研發都爭取緊急授權,對於國內疫苗廠緊急授權的時間點,專家看法不一。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表示,新冠疫苗研發速度已是展現國力指標,台灣如能夠加速腳步,就能繼續成為防疫績優生。但本土疫苗想要外銷,必須執行臨床試驗第三期,屆時政府應傾全力協助廠商在海外進行,單靠業者力量,很難完成。張上淳認為,面臨緊急需求,才需要緊急授權,英國疫情太過嚴重,才會透過緊急授權,讓民眾早一點接種疫苗。台灣疫情如果風平浪靜,並未失控,明年初有必要緊急授權嗎?這值得討論。國產疫苗緊急授權?值得商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國內疫苗業者完成二期試驗後,不建議立即獲得緊急授權,應先通過專家審議,確定免疫抗原具有保護效果,否則將影響國人接種意願,國外也不見得願意埋單。
-
2020-12-02 醫聲.疫苗世代
專家領袖意見/搶打或觀望?張上淳:台灣有條件等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噴發期,全世界都在引頸期盼疫苗,台大醫院副校長張上淳指出,疫苗以安全性最為重要,需要透過層層機制為安全性把關。疫苗接種之後,疫情嚴重的國家可能使用疫苗而逐漸解封,而台灣的疫情相對緩和,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確認疫苗的安全性,應掌握自己的節奏,「民眾的疫苗接種可以有點慢,但是不要太慢。」、「台灣有條件等好的疫苗」。近20年來,全球三次重大疫情,包括SARS、H1N1以及這一次的COVID-19,鍛鍊出台灣愈來愈精悍的防疫能力,三役全與的張上淳目前是台灣大學副校長,也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在國衛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 」專家會議中,張上淳指出,接種疫苗的重中之重是「安全」,不論在臨床實驗,或是未來上市之後,都以接種在健康人身上為主,因此安全是首要的目標。傳統疫苗的開發,通常需要七到十年,為了因應新冠肺炎,及早解封各國邊境與經濟,全世界卯足全力開發新冠肺炎疫苗,從疫情開始至今將滿一年,全球目前有超過上百支研發中的新冠病毒疫苗。時程縮短,安全性的把關不能放鬆。張上淳說,疫苗的臨床實驗中,會監測局部的疼痛、紅腫,全身性的發燒、頭痛、倦怠、嘔吐、過敏反應等。而這次感染新冠肺炎者很出現很特別的嗅、味覺異常,也會去設定觀察有沒有出現這樣的狀況。每完成一階段的臨床實驗,都會有獨立的委員會評估,能不能繼續試驗下去。如果真的出現不良反應,試驗就會喊停,AZ疫苗今年9月初也因為受試者出現副作用(脊髓炎得暫停進行人體試驗,目前也已重啟人體試驗。疫苗接種後的風吹草動,特別容易引起民眾的信心危機。即使在疫苗上市之後,也會透過接種後疑似不良事件監測機制去主動、被動監測,張上淳說,國內主動監測只要比對疫苗接種紀錄和健保就醫資料,很容易發現不良事件,或是通過民眾和醫師的通報。張上淳說,政府會透過背景值監測,例如H1N1疫苗上市之後,監測每週發生的GBS事件、顏面神經麻痺事件、中樞神經免疫事件、抽筋或痙攣事件、急性腦中風等等,確認異常事件沒有增加。台灣有國光、聯亞、高端、安特羅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紛紛進入人體實驗,介於第一期與第二期臨床實驗中間,是不是在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就可以採用EUA上市呢?對此,張上淳表示,國際上走得比較快的人,會有一些資料可以參考,參考綜合抗體可以到什麼程度,用此判斷我國的疫苗保護力是否足夠。至於台灣需不需要搶先接種對國外採購的新冠肺炎疫苗呢?張上淳說,早一點打比較好,還是晚一點打比較好?需要視當地的疫情嚴重度而定,美國、英國的疫情嚴峻,透過EUA(緊急使用授權)讓國民早點接種有其必要。等到其他國家都解封了,疫情相對和緩的台灣,是不是要搶快接種疫苗呢?「我們在接種時程的掌握上,可以比人家慢一點,但是不能慢太多。」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新冠疫苗/周志浩:新冠肺炎疫苗先以公費供應為主
澳洲航空已經宣佈,未來疫苗廣泛上市之後,搭乘國際航班的旅客必須先打疫苗才能登機。未來的世界,是否人人都需要一本疫苗護照,才能暢行世界呢?食藥署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建議,由於目前仍不知疫苗的效力有多高,因此,即使打了疫苗出國,建議回國仍需要隔離。對於不是優先接種對象,可是急須打疫苗的民眾,疾病管制署長周志浩說,因為疫苗非常有限,會優先以九大類對象為主,而且以公費供應為主,可是考量急需出國,或有特殊需求的民眾,又沒有被列入九大類對象者,確實有在考量少量的自費市場。台大副校長張上淳指出,全世界疫苗都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國內的公費疫苗都恐怕不足夠,因此應考量優先施打對象,再有餘力的時候,才考量其他族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九類優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對象,包括:第一:醫事人員(估33萬人)第二:中央、地方、機場之防疫人員(估14萬人)第三: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估9萬人)第四: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估15.8萬人)第五:為維持國家安全的軍人(估20萬人)第六: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第七: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第八: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第九: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至於未被納入試驗對象的民眾,則不建議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包括:ㄧ、疫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患二、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免疫系統疾病者三、最近一個月接受大手術者四、癌症正在療程或是將接受治療者五、嘗試受孕或懷孕正在餵母乳的女性
-
2020-12-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打了疫苗就可以出國嗎?COVID-19疫苗接種前,你該知道的9個實用小知識
輝瑞藥廠與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合作開發的COVID-19疫苗宣稱預防效果超過90%,若藥廠能如預期供給,美國政府計畫從十二月起開始替民眾施打。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卻出現瑕疵,英國政府要求評估這款疫苗是否符合取得緊急授權的資格。而台灣,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則表示「手中已經確定有1500萬劑」,保守估計明年中可開打。但無論哪一國哪一種疫苗,大眾對新冠疫苗仍多有疑慮,安全性沒問題嗎?打了就可以出國了嗎?以下咨詢專家意見為你釋疑。Q1:打COVID-19疫苗還會得新冠肺炎嗎?A:有可能,每一個人的免疫反應不同,目前還不知道保護力是多少,需要更多的證據。(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2:COVID-19疫苗打了一次之後,就一輩子不會得新冠肺炎嗎?A:不知道,COVID-19可能流感化,就像流感病毒一樣,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3:為什麼COVID-19疫苗需要超級冰箱保存?A:環境中充滿RNA水解酶,導致mRNA疫苗失效,因此部分國外研發的mRNA疫苗需要超低溫保存。(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4:哪些人應該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第一:醫事人員(估33萬人)第二:中央、地方、機場之防疫人員(估14萬人)第三: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估9萬人)第四: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估15.8萬人)第五:為維持國家安全的軍人(估20萬人)第六: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第七: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第八: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第九: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Q5:哪些人不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A:ㄧ、疫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患二、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免疫系統疾病者三、最近一個月接受大手術者四、癌症正在療程或是將接受治療者五、嘗試受孕、懷孕、及正在餵母乳的女性(以上民眾因為不在臨床試驗的收案對象,因此無法預知會有何反應,因此目前不建議接種。)Q6:接種covid-19疫苗真的安全嗎?要注意哪些副作用?A:目前各家藥廠發表的臨床試驗,副作用以發燒、倦怠、接種部位疼痛等為主,至於有些藥廠會產生嚴重頭痛,是因藥廠第一次做RNA疫苗,為了讓疫苗穩定,會添加很多傳統疫苗不同添加的物質,這部份的原因仍待未來更多研究分析。至於有藥廠發生嚴重的脊髓炎,仍屬單純個案,但施打疫苗仍比一般發生率高一些。(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Q7:我接種covid-19疫苗要付錢嗎?要付多少錢?A:未來被政府列為需要施打者,將是公費支付,至於一般人有無自費施打的機會,短期內藥廠應該生產不及,多餘的疫苗供應自費市場有困難,但在考量中。而目前已有航空公司規定得施打疫苗才能搭機,未來當疫苗生產量大時,應該會有出差出國者自費施打。(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疾管署署長周志浩)Q8:如果感染過COVID-19肺炎的人,還需要再接種疫苗嗎?A:若感染過的人有相當的保護力不見得立即施打疫苗,另外,這也需要看未來更多研究分析,屆時國際上疫苗接種的建議。(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Q9:打了COVID-19疫苗就可以出國,並且回國不隔離嗎?A:由於目前仍不知疫苗的效力有多高,因此,即使打了疫苗出國,建議回國仍需要隔離。(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