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 名人.許金川
搜尋
小便
共找到
471
筆 文章
-
-
2021-11-10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有尿意就排尿對膀胱不好,可能致萎縮?醫揭憋尿傷害
憋尿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對身體都不好,不僅可能造成尿道感染,甚至更進一步傷害到腎臟,特別是對於女性更是常見。星幸福美學診所院長曾郁文醫師提醒,不論再忙都應記得上廁所,以避免感染情況發生。 憋尿容易細菌感染,女性更為常見要注意! 憋尿的短期影響 曾郁文醫師表示,憋尿對身體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容易讓細菌有機可乘,使得下泌尿道感染,引起尿道炎,進而出現尿道疼痛、灼熱等不適。而女性的尿道至膀胱僅約有3~4公分的距離,相較男性約17~18公分短了不少,因此細菌感染的風險將對來得更高。若情況沒有改善,細菌也會在體內不斷增長,甚至向上感染,引起膀胱炎,患者便可能有血尿、下腹疼痛等症狀出現。再更進一步則會形成腎盂腎炎,患者則會出現腰痛、血尿、甚至發燒等症狀,這在性別比例上來看,女性明顯比男性常見。 憋尿的長期影響 憋尿對身體的影響,若是從長期來看,有可能會使得膀胱出現不自主收縮的情況,頻尿的情況越來越明顯,且隨年齡增加愈加嚴重,形成「膀胱過動症」。曾郁文醫師提醒,若在沒有額外多喝水的情況下,排尿頻率約每一小時就上一次廁所,或甚至更多,且白天排尿超過8次,晚上超過2次,或是一有尿意就無法忍耐、漏尿等,這些都很有可能是膀胱過動症的徵兆,建議盡早檢查,以避免情況加劇。 有尿就上膀胱會萎縮?醫:並不會。 許多人認為,有尿意就排尿對膀胱不好,可能造成膀胱萎縮,對此曾郁文醫師則認為並不至於,腎臟每小時約可製造70~100c.c的水分,膀胱儲存量則約350~500c.c不等,水喝多的情況下,約一小時會上一次廁所是正常的。因此有尿意就上並無妨,反之則需留意膀胱過動症。簡單「膀胱訓練」有助改善膀胱過動症! 民眾若確診膀胱過動症,曾郁文醫師建議在檢查之後,可透過「膀胱訓練」的方式改善情況,方法很簡單,讓自己維持每日飲水量2000c.c,不過時間上分開攝取,例如分十次200c.c,如有尿意,可適度延後半小時,藉此訓練膀胱儲水能力,隨情況日益改善,可再適度調整半小時。不過也提醒注意,此訓練並非憋尿,時間調整不宜過多,且不可不喝水,否則不僅無法訓練膀胱,還可能增加尿道感染風險。 防範私密處感染,醫教4招有助保養! 防範泌尿道等私密處感染,除了本此討論的別憋尿,以及前述所提及的多喝水外,曾郁文醫師也建議,平時可適量攝取蔓越莓,其對於防範尿道感染有不少幫助,雖不在於可以殺菌,但花青素可使壞菌不易附著泌尿道黏膜,藉此有助預防細菌感染,不過畢竟是食物,因此沒有治療效果。 女性方面,曾郁文醫師也建議留意小便後的擦拭方式,以往大多鼓勵女性由前向後擦拭,避免將位於後端肛門一帶的細菌往前帶。隨醫學進步,資訊也得更新,現多提倡女性擦拭尿道時以定點吸附的方式進行,約沾3~5秒便可換一張衛生紙,如此更有助避免擦拭行為增加細菌感染風險。而女性私密處保養也包括了陰道,陰道保養可適度攝取益生菌,因為陰道一帶的好菌與乳酸菌息息相關,可補充洛德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幫助陰道維持在弱酸性,幫助益菌增長,對於防範陰道感染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延伸閱讀》 .腰痛是腎臟病嗎?會洗腎嗎?醫:留意症狀,4種人最容易洗腎! .陰道感染有異味搔癢如何分辨?醫師建議「事前清洗」更重要!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05 癌症.其他癌症
愛吃甜食、炸物小心「癌王」上身! 醫示警:大部分無法活超過5年
胰臟癌,之所以又被稱為「癌王」,臺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表示,主要是因其「發生率」接近「死亡率」,確診後一定時間內會往生,胰臟癌的5年存活率小於5%,大部分病患無法活超過5年,而一般存活期的中位數,大約為半年到1年。葉秉威也強調,胰臟診斷時,通常都已經是中晚期,第二期、第三期,甚至是第四期,已經沒辦法開刀完整切除癌細胞,預後相當差,因此,平時應避免高糖高油脂食物,有慢性胰臟炎及胰臟水泡的患者也務必要定期就醫追蹤。Q:胰臟癌的危險因子是什麼?葉秉威表示,胰臟癌細分為很多種,其中在台灣最常見的是「胰管腺癌」,比例高達90%,其他比較少見的是屬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或是因為胰臟囊腫惡化所產生的癌症。胰臟癌的成因、機轉很複雜,但葉秉威說明,會誘發胰臟產生癌變的主因是「糖」,糖分比例高的話,其實產生癌變風險相對高,另外則是有關基因遺傳,若有胰臟癌家族史,或是遺傳性胰臟發炎,因為基因變異導致胰臟細胞癌化的比例高。另外注意的是「環境」,什麼樣的環境容易誘導胰臟細胞癌變?葉秉威表示,如果一個人長期喝酒,導致胰臟不斷發炎,形成慢性胰臟炎,其實引發胰臟癌的風險相當高。而平時就有抽菸、喝酒,且有肥胖,或平常愛吃高糖、高油脂的食物也是危險族群,另外,也跟年齡有關,葉秉威強調,一般來說60歲左右,是胰臟癌發生的風險族群,其中男性多於女性三倍。有些人胰臟會產生胰臟水泡(或稱胰臟囊種),其導致胰臟癌的風險也比較高,葉秉威表示,不過目前糖分的攝取是造成癌化的重點,因此平時血糖值的監測很重要,葉秉威強調,如果中年人,也就是50歲以後,2年內診斷有「糖尿病」的患者,是屬於胰臟癌高風險族群。Q:有哪些症狀可及早察覺?葉秉威表示,其實早期胰臟癌沒有任何症狀可以遵循。不過根據胰臟腫瘤的位置,可評估出相對應可能會出現的身體症狀來判斷:一、胰臟的頭部:由於膽汁分泌會藉由膽管穿過胰臟後進入十二指腸,一旦受到腫瘤壓迫,膽汁的容易瘀積在膽管中形成黃疸,因此皮膚會泛黃,小便顏色會變成紅褐色,眼白也會泛黃。另外膽管被阻塞以後,膽汁無法進入腸道,糞便就會改變顏色,因糞便的黃棕色是藉由膽汁染色,若膽管被阻塞,大便顏色就會變成白色或灰白色。二、胰臟的底部、尾巴:不像頭部腫瘤,並沒有明顯的徵兆,通常是等到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造成「痛感」,像是上腹部或背部疼痛,痛點類似胃部,但是會痛到後背部,比較容易發生在吃飽飯、或躺平後,醫師表示,門診中發現不少胰臟癌患者,都表示有時候晚上會痛到醒來。三、非典型症狀: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倦怠,非特異性症狀,其他癌症也都會有類似的症狀。 Q:如何預防胰臟癌?應避免高油脂、高糖攝取,葉秉威建議,蔬果攝取要多,肉和脂肪攝取比例可以降低,以減少致癌基因突變,另外提到生活習慣,胰臟癌最好要戒菸戒酒,胰臟癌跟肥胖也很有關係,維持體重不要過重。如果有家族病史,也就是家族中一等親以內有胰臟癌病史,或是飲酒量大導致慢性胰臟炎者,以及有胰臟囊腫(水泡)的人,必須定期前往胃腸肝膽科看診檢查。(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胰臟癌初診即晚期,還有救嗎? 醫揭「致命條件」...高風險群平時要注意 ·胰臟癌元凶是「糖」!少吃甜就沒事? 1情況風險是別人的6倍
-
2021-11-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爸爸病危後靠「氣切」救回生命! 在護理之家陪他度過往後餘生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的主題是「當親人面臨重病時」。一位太太在先生嚴重頭部外傷後,幾年來隻手扛起照顧摯愛家人的各種辛勞工作,寫出這篇令人感動也感傷的文章。一位女兒在父親病危時,要求醫生盡全力搶救,而三年來他老人家在安養中心,完全沒有溝通能力,吃喝拉撒樣樣需要別人照顧。女兒百感交集,但最後還是覺得「不管怎樣,做就對了。」一位長年關心這議題的醫師,應邀闡述她長年的倡導:「愛一個人,請讓他好好的活,時候到了,也請讓他好好的走!」隨著醫學的進步,延長生命的方法越來越多,也使我們不得不思考「怎麼樣的活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我們應該主動與親友討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並造訪各大醫院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之後,所成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以避免將來我們無法好好的走,照顧我們的人也無法好好的活。 爸爸三年前嚴重中風,送到醫院時差點就回天乏術,在搶救過程中,醫師曾語重心長地詢問我和弟弟,是否要盡力搶救,如果爸爸的命救回來,卻要面臨長期照顧的問題時,我們是否還願意救? 由於親身經歷到爸爸手腳有力的求生過程及看到他大口呼吸的模樣,所以我和弟弟經過審慎商量與評估後,決定請醫生盡全力搶救,而醫院的醫護團隊也盡心盡力,讓爸爸的生命再次延續。不過為了搶救爸爸的命,必須進行氣切才能維持生命,我和弟忍痛簽下手術同意書,但從此以後爸爸就終身無法再發出聲音。後來爸爸生命穩定後,我們完全不知道爸爸到底還認不認識我們,因為他只能點頭及搖頭。爸爸接受醫治期間也有一些人對我們為爸爸做的氣切決定及生命的品質有所質疑,但不是子女的他們,真的無法瞭解我們當時做決定的難為與痛苦,而我和弟弟覺得只要做好我們該做的事就好,就不必太理會旁人的閒言閒語。爸爸生命呈現穩定狀態後,由於他行動無法自主、生活無法自理,我們只好委由醫療及環境品質較佳的護理之家對他全時照顧。住進護理之家後,爸爸成為他們的新住民,全時都有護工及護理師照顧,每隔一段時間的餵食、餵藥及身體清潔、大小便的清理等,定期定時的血壓量測、抽血檢查,五官及皮膚不定時的觀測與用藥,讓爸爸生命的延續,獲得妥善有效的照顧。居住當地的弟弟和弟妹,每天會撥空前往探視,而居住他地的我和家人,也至少每個月請個幾天假,回到家鄉的護理之家看看爸爸,雖然我們真的不知道他認識我們的程度有多少,但至少和他打招呼時,他會和我們眼神對焦,還會跟我們點頭,有一些親人之間的小小交流,讓我感恩不已。時間飛快,轉眼間,爸爸在護理之家已經居住了三年多,期間爸爸曾因長期臥床而得到一些病症,也曾發燒不止引發肺炎,再次住進加護病房一個多月,每一次的住院對他對我們來說都是煎熬,看他打著點滴身體插著一些管子,都讓我們不捨,我們的心也跟著他病情的不明發展而難過不安。還好一切到最後都轉危為安,苦盡甘來,烏雲過後現藍天,當他病情平穩出院,再次回到他護理之家的病房時,我們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了下來。爸爸居住的是兩人房,他們都是臥床病人,通常安排的都是同性人員居住,在這不長不短的三年裡,爸爸的同住鄰床住民,已經更換兩人,前一個病人的家屬跟我們家人一樣,經常前來探視,但現今病人的家屬可能因為忙碌,從未見其探視過。多年來,這個護理之家已成為爸爸的另一個家,他的吃喝拉撒睡,完全都在這個家中解決,每每去探視時,看到護工與護理人員與他對談與互動時,都能以溫言柔語及開玩笑的方式與他連結,讓我窩心不已、溫馨感滿滿。記得有一回,我還親眼見識到護工們,以穿手套的手為大便不順的爸爸處理他排便的問題,原本躁動不已的爸爸,在護工清柔完成處理後,整個人變得清爽與舒適,然後沒有罣礙、舒舒服服的睡去。我看了很感動,一直向護工道謝,但她們總謙稱這就是她們工作的日常,能夠讓每一個在他們這裡居住的住民,身體健康、吃得下、睡得著、排得出,身體運作沒問題,就是每一位醫護人員最歡喜的付出,也是她們該做的事。她們每項工作做得自然,但她們為每位住民做的每個動作,卻是值得親眼所見的我學習與欽敬的事。其實就我以前的想法來說,對於他人的屎尿,不管是味道還是實體,我會非常排斥及嫌惡,但看到護工們,不但不畏懼,還把這樣清理的工作視為平常,真的是顛覆了我以前的執著想法,而且我還為此深深自我檢討一番,把這樣的畫面化為感恩的想法,不再對生命賦予的外在排泄物有所排斥與掙扎。現在,我還是每個月回去探視爸爸一次,真的非常感恩老天爺的恩惠,讓爸爸還活得好好的,讓我還有機會回故鄉看看他,看到爸爸從剛開始患病時的滿身插管,慢慢減少為三管(尿管、氧氣管跟鼻胃管),到現在只剩餵食流質食物的鼻胃管,就覺得很欣慰,雖然爸爸現今動彈不得,手腳也有些變形,但能趁此機會幫他按摩手腳(以前爸爸沒患病前,我們是有距離的),增進父女之間的情感,也算是爸爸患病後的一項良性的收獲。爸爸不能講話,我去探視他的時候,就對著他講一些村里的事情給他聽,也向他傳述他認識的親人的現況,有時候我就寫字讓他看,有時候拿各類鈔票讓他觸摸,有時候就放音樂給他聽,打開電視讓他觀看,還隨著音樂聲跳舞娛親,我的各種表現,爸爸的回應不大,但我相信聽得到這些親人的聲音,看到親人晃來晃去的身影,他的心裡應該會有溫馨與幸福感才對。「不管怎樣,做就對了。」我在爸爸的另一個家,建立起像家一樣的情感,也以感謝的言行與照顧他的醫護人員互動,就連清潔房間的人員,我都同理以對,每每都會帶一些食品,與她們分享,希望藉由良善的互動,為爸爸的餘生帶來一些看得見陽光的片刻。
-
2021-10-2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陽痿6大前兆!醫:尿不乾淨、角度改變都要小心!
陰莖的堅挺往往關乎男人的面子,以及雙方的性生活品質。以往陽痿被認為是在中老年才開始的問題,或跟疾病有關,但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逐漸升溫,不只是中老年族群,年輕人也可能出現陽痿。 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除了日前指出硬度不足恐與心血管疾病有關,近日也在社群平台分享6大陽痿前兆,若有出現相關情況,建議盡早前往泌尿科檢查,萬不可為了面子而不前往就醫,以免誤了「下半身」。 陽痿6大前兆: 1.尿不乾淨:研究發現,男性在小便時,除了放鬆之外,陰莖也會呈現些許的勃起狀態,使得尿道直一些,更有助於排尿。因此換言之,若尿不乾淨,可能正是因為受到陽痿的問題影響,尿道無法取直所導致。 2.沒有晨勃:關於晨勃,很多人會著重在早上看到硬挺的狀態,但其實不只早上,一整個睡覺時間,都可以在稍醒、起床上廁所時稍微留意。男性在沒有性行為、性慾望時,並不會有過多的充血,但身體也為了避免缺氧、缺血導致陰莖壞死,在睡覺期間約有4~5的勃起次數,每次約30分鐘,讓血液帶入氧氣等涵養陰莖。但當睡眠太少或器官出問題,夜晚勃起次數變少、血氧進入陰莖的機會也降低,日後陽痿的機會也會較高。 3.越來越胖肥胖有一定的機會讓男性荷爾蒙越來越低,因為脂肪細胞中含有的酶,會將男性荷爾蒙轉換成女性荷爾蒙,越是肥胖的族群,男性荷爾蒙被轉換的機率就越高,男性荷爾蒙不足,也就會影響到勃起功能,增加陽痿的風險。另一方面,身材不佳也容易讓人在性行為時產生壓力,壓力一來往往擔心是否表現不佳,有這想法時往往就真的容易表現不好。 4.角度改變每個男性的勃起角度因人而異,有人可能貼於腹部、與地面呈90度直角;有人可能約為60度角;也有人可能與地面平行,這些都有可能。不過若堅硬程度變差、堅挺程度不足,就無法承受陰莖本身的重量,角度就會出現改變,因此可能就會出現,原本90度的變成60度,原本60度的變成平行,原本平行的變成下垂等,若有出現這樣的情況,恐代表著已有輕微的性功能問題存在。 5.陰莖變短陰莖在完全勃起的狀態下,每次測量的長度應會是一樣的,若測量時發現自己的長度不如以往,這往往意味著陰莖在自己認為完全勃起的狀態下,並沒有真的呈現完全勃起的狀態,因此也沒辦法到達以往的長度,也是陽痿的高風險族群,現在還多少能硬得起來,日後可能就將有困難。 6.發現早洩早洩和陽痿可說是難兄難弟,幾乎如影隨形,在自慰或性行為時,雖說提早射出的原因也可能和壓力、情緒、環境等有關,但若是常比自己預期的還要早提前射出,恐怕正是因為陽痿的關係影響到早洩問題。 《延伸閱讀》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吃生蠔、掛重物能增勃起硬度?醫教4招真正有助強化! .男性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有助延長!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0-13 新聞.元氣新聞
新竹老農巡田水竟然中毒 心率驟降意識不清差點喪命
新竹縣日前一名70歲老農,照往常一樣到田裡巡田水,沒想到當天返家吃完晚餐後,竟然突然胸悶、喘不過氣,隨後意識不清,送醫檢查心跳更是降到每分鐘僅42下,醫師當下就研判是農藥中毒,立刻給予解毒劑才讓老農撿回一命。竹北市東元醫院的急診科醫師謝政勳就說,這名許姓老農(70歲)送醫時,有呼吸困難並伴隨因潮濕引發的濕囉音,就像是肺中吹泡泡一樣,泡泡不斷破裂的聲音,雖然老農已經意識不清,但經檢查了解他白天有下田,才懷疑是農藥中毒,立刻解毒及支持性療法一周後才平安脫離險境。謝政勳說明,老農疑似因噴灑農藥時防護裝備不足,才會導致有機磷農藥中毒;有機磷廣泛被用於農業殺蟲使用,例如常見的美文松、達馬松、大滅松、毒絲本、亞素靈、全滅寧、撲滅松等,都是屬於有機磷農藥。除了吞農藥導致中毒,也有可能是在噴灑農藥時吸入,當因不慎吸入有機磷導致中毒時,有機磷會結合人體內的乙醯膽鹼酶,使中毒者處於嚴重的乙醯膽鹼毒性症候群。輕度中毒時,可能出現頭昏、頭痛、噁心、嘔吐、多汗、無力等症狀;中度中毒時,開始出現流涎、腹痛、腹瀉、肌肉抽搐、大量出汗、語言障礙、意識不清;如果攝入大量造成重度中毒,恐立即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難、脈搏微細,導致心臟衰竭及肺水腫而死亡。東元醫院表示,新竹地區因農田腹地廣泛,每年都有農藥中毒的個案,臨床救治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必要時進行洗胃及插管治療,也可搭配其他輔助療法像是活性碳給予、血液透析、血液灌注等。醫師也建議,如果身邊有人出現疑似農藥中毒時,當下除了讓現場通風、打119,如果中毒者沒有呼吸及心跳盡速實施CPR,而且不可催吐,催吐反而可能因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風險,同時送醫時可將農藥瓶罐包裝於密封袋中一起帶到醫院提供醫療人員鑑識。
-
2021-10-09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血糖高無不適還要控制血糖? 你應該知道的糖尿病恐怖併發症
藝人龍劭華的逝世,引起社會上一陣譁然,在許多藝人甚至民眾的哀悼與祝福下,也提醒民眾在台灣不少高血糖甚至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狀況,面對過高的血糖沒有警覺,認為沒有不舒服不需要就診,而當身體出現狀況時才趕緊看醫生,這時卻發現血糖值已經超標一倍以上,大樹藥局呂維人藥師表示高血糖甚至進入到糖尿病進程的患者,初期通常沒有什麼症狀,一切的生理狀態可能都與一般健康的人沒有差別,但隨著時間推移,血糖不斷飆升,糖尿病症狀與併發症開始出現時,通常都已經到嚴重的地步。糖尿病的恐怖併發症長時間的血糖過高,就像讓身體的臟器都泡在糖水裡,遲早都會出大問題,呂維人藥師說明一般民眾最常聽到的併發症應該是腎臟病變,主要原因來自於血液中過多的血糖需要透過腎臟排出,而這些血糖會傷害腎臟內的血管,增加腎臟過濾血液的負荷,進而導致腎臟病變,甚至出現尿毒症,而這個病程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變化也較緩慢,因此容易被忽略。糖尿病也會引發眼部的病變,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眼底出血等,因為血糖過高會破壞細小的微血管與小動脈,而眼底這些細小動脈、微血管密度與血流是全身最密集的地方,因此容易被破壞,而形成各種眼部的併發症,最後甚至會導致失明。除了細小血管容易受到過多血糖的傷害以外,大血管也可能因此而病變,像足部、心臟、大腦等部位的動脈也都會受到影響,出現動脈硬化的狀況,而大血管的病變通常是比較致命的,像是腦中風、心肌梗塞及週邊血管阻塞,還有足部的血液供應減少,容易出現間歇性跛行、感染、傷口癒合速度變慢等,也因為血糖的關係,一旦出現傷口較容易潰爛,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而還有一類麻煩的併發症,就是神經病變,除了週邊神經容易損傷引起許多異樣的痛感、火燒感、針刺感等,神經病變也可能引起心悸、腹漲、便秘或腹瀉、小便困難或失禁、姿態性低血壓,甚至性功能障礙。 雖然看起來直接致命的併發症並不多,但許多的併發症卻可能引起身體的連鎖反應,大樹藥局呂維人藥師提醒,隨著併發症的出現,表示身體許多部位已經受到血糖過大的危害,對身體的負荷與傷害是一種疊加的反應,而且有些併發症雖然看起來不致命但卻可能提高意外的發生率,例如視神經病變導致青光眼引起視力缺損甚至失明等,傷口難以復原且容易潰爛引發的傷口感染等等,不斷的疊加下,都可能使病況進一步惡化,呂維人藥師提醒自己或家人有血糖控制問題,建議尋求專業協助,積極控制才能避免不可挽回的遺憾!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呂維人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0-03 寵物.寵物故事
寵物知識+/開心認養…然後呢?浪浪收容所志工的沈重告白
文/暮夏靈(收容所志工兼小編)引述台南市動物之家規定:於本市動物之家認養犬、貓者,如不擬繼續飼養,自認養日起 15 日內(含)送回動物之家,不予收費。根據上述規定,收容所認養出去的貓狗在認養後十五天內是可以退回的,我們可以將這段時間視為為試養期,但後面的「不予收費」並不表示只要付費超過時間也可以退,要視動物之家的收容燈號(註1)而定。台南市的兩間動物之間目前皆為紅燈,也就是說除了急難救助、危害公共安全及動保案件外,暫停一切收容作業,因此超過試養期間是不能退回的。通常我們將退回的情形稱為「退養」。身為一個在收容所粉專默默耕耘的志工兼小編,看過各式各樣退養人,符合期限規定的因為在合理的範圍內不討論,至於那些超過期限還想退的人也是百百種,而理由卻都相去不遠。通常表面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1.「是牠的問題」型:一直叫很吵、老是隨地大小便、會有攻擊行為、不好教。2.「是我的問題」型:我生活有困難、我覺得不適合、我想我還沒準備好。 但這兩種類型的內裡,卻都是撇清自己的責任。認養的寵物後會有的任何狀況,其實只要有認真考慮,基本上是可預期的,而事後說生活有困難、不適合或沒準備好,事實上也是因為沒有好好對自己的狀況進行評估。本文不評價這些理由中有多少是藉口,但這些人凸顯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衝動認養又不願面對。」所謂「認養」並不只是把牠們帶回家,也並不只是生活中開始有了寵物的陪伴,你還要開始要肩負起照顧這個生命的責任,你不僅要肩負起牠們吃喝拉撒和醫療的費用,也要面對牠們會帶來的所有麻煩和不便。但這些其實都是認養前就應該考慮的,更何況認養後大家都有兩週的時間可以思考自己到底行不行,然而那些退養者常常連規定都不清楚,就認養了那些自己或許還並不熟悉的貓狗。其實很現實的是,任何關係的建立都是一樣的,就像某些渴望擁有愛情的人們,常常會放大擁有的好處,卻選擇性的忽略必然的犧牲。與另一個人開始新的生活確實令人欣喜,但或許:1.你的自由會被限縮。2.你的個人時間和空間都會變少。3.你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如果很適合彼此,那麼非常恭喜,你非常幸運,但如果彼此的個性和生活習慣有很大的落差,你們就需要磨合,很快會從熱戀期進入陣痛期。4.你的錢會流失的很快,各種節日、出遊都可能需要花錢。5.你對他一見鐘情最後卻被生活消磨殆盡。而當你有了寵物之後,你可能感到非常期待與興奮,但或許:1.除非身邊有能幫忙的人,你很難隨意外出,或是離家太久,因為家裡有寵物在等你餵,需要你陪。你要不犧牲自己的時間;要不就犧牲自己的錢送旅館。2.你要空出時間遛狗逗貓,或是你一直以來都可以好好睡覺,但養寵物後牠們總在你睡覺時搗亂開趴,擾亂你的生活步調和作息。3.牠們如果原本就親人乖巧懂事,真的就恭喜你中大獎。但如果牠們不親人、愛搗蛋又不服管教,你需要花非常多心思去訓練和陪伴,直到你們都適應了有彼此的生活。4.你可能會忍不住買各種好吃好玩的給牠們,也可能因為牠們突如其來的一場病噴掉幾張到幾十張小朋友。5.你對牠一見鐘情最後被生活消磨殆盡。是不是其實很像呢?最大的不同在於:你和你的另一半都平等的擁有選擇權,就算沒有想太多,憑著喜歡和衝動就在一起,處不來也可以選擇分手。但浪浪們呢?牠們沒有選擇。能做選擇的,始終只有你。所以你理應對你的選擇負起責任。養不了了,也請你好好幫牠們找新的認養人。牠們的所有美好與缺陷,不管事前你是否有先去了解,無論你是沒有去了解就選擇認養,亦或是已知而仍選擇認養,你都必須承擔認養一個生命的責任,那難道不是做足功課和心理建設更好嗎?甚至於,你應該在踏入任何收容機構之前,就把這些事情都仔仔細細的想過一遍,再決定要不要做認養這件事,對嗎?希望大家是真的考慮清楚了才去做出認養的決定。其實我們的專頁時不時就會收到超時退養的訊息,有些人和他講明規定不允許,就會表示理解,自行尋找下一個認養者,然而也有些人態度強硬,不管規定如何就是要退,但當然,不行就是不行,不會有任何特例。我想說的是:有想放棄的念頭並不可恥,重要的是之後你會如何選擇。若你選擇放棄,請你負起責任幫牠找到家;如果你還願意努力,那麼世界都會幫你。你可以試著在各大論壇或是Facebook的社群上發問,或是參與相關講座,更加棘手的問題也可以求助專業的行為醫學團隊,只要願意找,飼主是可以透過許多管道尋求協助的。最後,想要認養寵物,請先審慎評估自己的情況:1.你有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感?2.你有沒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和金錢?3.有沒有足夠的存款能夠應付緊急狀況(意外與疾病)?4.你的人際網絡中有沒有人能夠在你需要時提供支援?別讓牠們去承擔你的選擇帶來的後果。註:收容燈號:綠燈(安全水準):收容量未達85%,正常進行一切收容作業(急難救助、動保案件、危害公共安全、政府捕捉、飼主不擬續養、民眾拾獲送交)。黃燈(可容忍水準):收容量達85%但未達95%,不受理不擬續養及拾獲送交。紅燈(警戒水準):收容量達95%以上,除急難救助、動保案件及危害公共安全外,其餘皆不受理。本文轉載自暮夏靈,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
2021-09-30 癌症.攝護腺癌
一家三兄弟全得攝護腺癌 醫師:有家族史別輕忽!長效型荷爾蒙控制病情 減少就醫奔波
文/洪素卿 「攝護腺癌的家族史很重要,假如父親有的話、罹癌機會就比別人高。假如兄弟有的話、那機會就更高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李經家主任曾接獲多起兄弟都得攝護腺癌症的案例,其中一起讓他印象很深刻,案例中的大哥一開始是到醫院照顧攝護腺癌轉移住院的二弟,順便做了檢查、沒想到結果數據也異常,進一步檢查確認罹患攝護腺癌,最終轉到高醫接受手術。 結果三弟一聽也來做檢查,竟然真的也罹癌,大哥與三弟因早期發現、還來得及手術治療。但最早發病的二弟因為發現時已轉移,最後不敵癌症。 李經家主任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很多年長者有頻尿、急尿、夜尿、尿不乾淨、小便變細,甚至產生血尿等排尿異常症狀。部分人自覺這是「老化」自然現象,並沒有特別在意,但這些症狀卻也是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共同可能出現的症狀。 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建議應該交給專業醫師鑑別診斷。醫師會藉由肛門指診,抽血檢驗血中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甚至加上直腸超音波,協助揪出早期攝護腺癌。 「早期診斷很重要!」李經家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如果在三期以內都有機會接受手術、根本解決。傳統開刀因為容易流血、術後可能留下尿失禁或是性功能異常等後遺症,部分患者聞之卻步。不過,近年手術技術不斷進步,包括民眾熟知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等,不僅讓手術變得簡單、而且能夠保留神經、保留括約肌。手術成效良好,平均三期內病人五年存活超過九成。 「但是一旦跨過第三期,到第四期轉移之後,存活率就大幅降低。」李經家指出,因為腫瘤可能轉移到淋巴或是骨頭,手術無法將腫瘤拿乾淨,這時候就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 李經家指出,睪固酮、也就是所謂的男性荷爾蒙,是攝護腺癌滋生的促進因子,透過荷爾蒙治療,把睪固酮降到最低,讓攝護腺癌少了刺激因子,腫瘤就會穩定、甚至慢慢崩解。 荷爾蒙治療是一個使用很久的治療,但是效果還是非常好,近年除了有第二代荷爾蒙問世,主力第一代荷爾蒙也發展出長效劑型。讓患者不需要每個月到醫院打針,可以三個月打一次、甚至可以六個月打一次。 一般來說,接受荷爾蒙治療的患者如果血中的PSA數值穩定維持在0.1以內,就會建議他不妨三個月來一次、減少往返奔波。 尤其是交通不便、住得比較遠的,李經家醫師說,「像是我個人門診就有從離島、澎湖、七美,甚至在東南亞工作的台商。因為不方便每個月就醫、對他們來說,三個月到醫院一次就變成非常方便。」「尤其攝護腺癌罹病族群很多都已經七、八十歲,甚至八、九十歲,常常需要全家勞師動眾一起陪病,如果說家屬還要上班,也很適合三個月打一次。」 「最近這一年多因為肺炎疫情,有不少患者擔心頻繁進出醫院被感染,甚至也會跟醫師提起是不是能夠不要每個月來醫院一次!這時候三個月劑型就提供了非常大的助益。」 李經家主任指出,近年也陸續接獲四十多歲就罹患攝護腺癌症案例,提醒民眾,如果家族裡有父執輩或是兄弟有病史,五十歲以上健康檢查時別漏了攝護腺。另外,攝護腺癌最常轉移的區域除了淋巴之外、就是骨頭轉移,「如果沒有特別受傷、骨頭常常有一個點固定疼痛,可能也要多注意!」 《延伸閱讀》 .男性隱藏殺手?攝護腺癌確診逾3成已晚期,高低風險治療大不同? .攝護腺出問題非開刀不可?攝護腺癌分數愈高愈危險,晚期轉移如何治療?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9-27 寵物.寵物疾病
寵物知識+/獨居飼主打疫苗前 你為毛小孩做好準備了嗎?
對付新冠肺炎疫情的必要手段就是打疫苗,然而現在幾乎所有類型的疫苗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尤其年紀較輕者接種後產生的不適感更大。有些人獨居還要照顧毛小孩,一旦因打疫苗而「病倒」可能影響到寵物的照料。家犬家貓無法自行覓食也無法處理大小便,在不確定自身打疫苗是否產生副作用的情況下,建議在接種前就做好相關準備。1.備好2周份的寵糧。2.如果養貓,備好2周份的貓砂。3.家有患慢性病如心臟病、慢性腎衰竭的高齡犬貓,備好2周份的內服藥。4.如果家裡有其他成員,建議不要同天接種,否則可能在同個區間副作用發作,如果可以的話應分批施打。5.若有安排貓狗健檢、看診、手術等行程,不要排在飼主接種後的一周內,如果寵物因接受醫療而有一些狀況,飼主身體不適恐無法即刻應對。6.如果飼主的不適真的超乎預期,能預先找好代為照顧寵物的人選尤佳。
-
2021-09-2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17歲男孩首露「弟弟」卡住 「螃蟹」姿進診間
「弟弟」首次出頭天就窒息!一名17歲男孩長久有包莖困擾,某日早上小便時,包皮意外翻起,龜頭第一次露出,但不到10分鐘,龜頭便開始腫脹、疼痛,包皮還放不下來,且越來越痛,趕緊到附近診所求診,診所建議應到泌尿專科,到傍晚時他以「螃蟹」姿走進診間,龜頭已呈現暗紅色,勒在冠狀溝的包皮腫如甜甜圈,且頭痛難觸碰,經醫師診斷為包皮嵌塞。書田診所泌尿科副院長洪峻澤表示,包皮嵌塞發生原因有3個必要條件,包括包皮過長、包皮開口窄小,或翻起包皮露出龜頭後,沒有及時將包皮復位,包皮卡在(勒住)龜頭冠狀溝。門診常見到自慰、性行為、洗澡或小便時翻起包皮、或是小朋友因好奇心翻弄包皮,沒有立即將包皮放下復位,導致翻起的包皮卡在冠狀溝的案例。包皮的開口越窄,包皮翻起的時間越久,越容易造成包皮嵌塞。而患者包皮過長合併包皮開口狹窄,分為先天及後天二種。洪峻澤表示,先天性的就是包莖,包皮過長但開口小,包皮完全翻不起來,龜頭無法露出;除了偶爾發生包皮嵌塞,最困擾的是平時的衛生和發炎問題。後天性的,原本只是包皮過長,龜頭可以露出,但因衛生和慢性包皮發炎,導致包皮末端的組織彈性越來越差,翻出龜頭時包皮甚至會皸裂,反覆發炎使包皮開口越來越窄,此階段最容易發生包皮嵌塞。洪峻澤說,當發生包皮嵌塞時,龜頭和末端包皮的靜脈血液和淋巴回流被阻斷,因此腫脹且疼痛難忍。若拖太久連動脈血液也無法流入,龜頭會缺血壞死。洪峻澤說,包皮嵌塞通常可以徒手復位,但該名青少年患者包皮開口太窄,嘗試多次未成功,最後在腫脹處塗抹抗生素和潤滑藥膏,並持續擠壓龜頭減少龜頭腫脹,終於把卡住的包皮放下來。一個月後,以手術切除過長的包皮,以後就不會再有龜頭包皮炎和包皮嵌塞了。如果徒手復位失敗,洪峻澤表示,就要緊急手術切開卡住的窄環,讓包皮復位,恢復龜頭的動脈血液供給和靜脈回流。待組織消腫後再做手術,或切除過多的包皮。包皮嵌塞的當下不要直接做手術,因這時包皮腫脹,縫合的傷口易裂開和感染。如何預防包皮嵌塞?洪峻澤說,平時要保持包皮的清潔和血流順暢。包皮過長的人應該養成習慣,每次小便時要翻起包皮,洗澡時也要翻起包皮清洗龜頭和冠狀溝。最重要是排尿和洗澡後,翻起的包皮要擦乾且立即放下復位。沒有將包皮復位,就容易包皮嵌塞,若想一勞永逸,可求助醫師評估進行手術。
-
2021-09-11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肝硬化 生理時鐘日夜顛倒了
老友來診。「X醫師,幫他好好檢查一下。他都讓我沒法睡覺!」他的老婆告狀了。我仔細看了老友:「快70歲的人呢!還那麼厲害,難道是一夜七次郎?」「哪來的功夫?」「以前很好睡覺,最近幾個月日夜顛倒,白天睡覺,晚上不睡,吵到我無法入睡!」難道疫情中間無聊看了太多A片?幫他做了超音波,不得了了!肝好硬;又看了他的眼睛,眼白變黃,應該是肝硬化、肝不好引起的。「他平常喜歡運動,體力也很好,半年前還每天跑三千公尺!」抽了血,血中氨120,超高的,膽紅素也升高了。有B型肝炎,肝指數稍微升高,倒是酒精酵素很高。「最近一年來,外面出不去,酒喝多了一點!」他自己說了。原來有B肝,加上喝酒,火上加火,讓肝硬化了,肝臟無法處理人體代謝產物,血中的氨無法轉化為尿素由尿中排出,氨流到腦部,影響了大腦中的生理時鐘,產生日夜顛倒的現象。疫情中,許多B肝病友疏於定期追蹤,或悶在家裡飲酒解悶,日子久了,肝硬了不知,等到晚上讓老婆無法入睡,才發現肝出了問題。得了新冠病毒,可能發燒、咳嗽、疲倦,但肝硬化在初期、中期沒有感覺的,等有感覺時,例如出現疲倦、小便黃或日夜顛倒等現象,通常就是肝病很嚴重了!因此,在疫情稍緩之際,凡我B肝國人不管自己晚上睡得好不好,有沒有讓老婆睡不著,都要定期找醫師驗血、做超音波,才能保有彩色的人生喔!●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5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9-09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打嗝不停、莫名嘔吐、視線模糊 什麼是泛視神經脊髓炎?
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病後便伴隨終身復發的風險,造成病友癱瘓、失能、更會導致死亡,多半是30-40歲正值富生產力族群,甚至是家庭的母親角色,一旦確診、即便開始治療,面對有限的治療選擇,在心理與經濟上也帶來極大的影響與負擔。即使接受治療也無法完全治癒,一旦造成失能,便會產生許多社會負擔。好發30-40歲輕熟女 嚴重可能導致失明、癱瘓,甚至死亡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因故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產生劇痛;如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延伸閱讀】>>中樞神經病變 小小腳痛變全癱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成因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高危險族群30-40歲的女性居多症狀  【依發炎部位不同,症狀也不相同】視神經: 視力急速惡化及視野缺陷脊髓: 行動功能障礙及感知功能障礙、失禁腦部: 持續打嗝、莫名嘔吐及嗜睡該看哪一科神經內科治療方式急性發作期: 注射類固醇、血漿置換、免疫球蛋白慢性穩定期: 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中樞神經受自體免疫攻擊 輕熟女體重翻倍破百向來以身材自豪的熟女檳榔西施,在短短兩三個月內,體重從五十公斤,往上飆升,竟然破百,期間總喊著吃不飽,只要可以吃的,就往嘴巴裡塞,吃完就睡,醒來又繼續吃,怪異行徑,嚇壞了另一半,以為是餓死鬼纏身。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表示,該名個案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四十歲時發病,持續接受治療,去年一次回診,走入診間,整個人像是吹氣球式地發胖,連他都認不出眼前這個老病號。該患者自述,就是很想吃,食欲像是無底洞,怎麼吃都吃不飽,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東西吃,原本才五十公斤,短短兩個多月,體重增倍。另一半則在一旁點頭地說,「這真的不可思議,沒看過這麼能吃的人。」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為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突然故障,分不清楚敵我,攻擊視神經、脊髓、大腦等組織,而該名個案因大腦下視丘的飽足神經中心遭侵犯,以致食欲異常,而拚命進食。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與多發性硬化症(MS)有如姊妹疾病,在二十年前被視為同一種類型疾病,直到二○○四年,國外學者在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體內驗出「特定水通道蛋白-四抗體」,兩者逐漸分道揚鑣,遲至二○一五年有了正式醫學名稱。在評量上,以失能指數量表為標準,零至十分,分數越高,症狀愈嚴重,希望病友能在藥物治療下,維持在三點五分,保有生活自理能力,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罕見疾病新藥救命 健保資源分配考驗產官學發病兩小時便癱瘓 部分病友需用生物製劑避免復發失能十年未曾感冒的人,小小的腳疼竟改變人生。今年五十六歲的沈琴惠,原先身體狀況良好,曾是人人稱羨的電子廠財務長,某次外派前夕腳部出狀況,意外成為大病的引信,經過一個月的檢查得知罹患罕見的泛視神經脊髓炎。然而,該病症目前健保尚未給付,且不屬於重大傷病,光是一年醫藥費就需近九十萬,龐大的經濟壓力令人喘不過氣。她期待健保伸出援手提升病友治療資源,協助重塑病患的生命價值。罹病三年的沈琴惠回憶經過,起初是腳不舒服,趁出差前領藥應急,由於工作忙碌,只能利用晚上空檔掛急診。等待看診兩小時,光鮮亮麗的人生開始急轉,在等待看診的過程中,身體開始不聽使喚,明明有尿意,但多次前往廁所卻始終排不出來,折騰到「快要瘋掉」只好求助醫護。照超音波才發現,膀胱早已脹大,緊急導管排尿。沈琴惠分享,病發像是有一股劇烈電流往上竄,並擴散到四肢,常常痛到不能自己,在地上扭曲。出院後的復健路更是漫長,從躺臥病床到坐上輪椅,花費整整一年半,接下來就像是嬰兒一樣,從頭開始學習站、走。出院後第九個月病況逐漸穩定,沈琴惠開始接受免疫抑制劑與生物製劑治療。「光是打針一年得燒新台幣四十萬元,一年治病花費八、九十萬跑不掉。」她說常常告訴醫師,一次只想打一針,原因是信用卡單期負擔可以比較小,生活才過得去。她說協會也有年輕女性病患因無力負擔醫療費用,每次疾病復發得向公司請假到醫院報到,陷入復發、看病的循環,身體愈來愈差,若能在初病發時得到有效治療,未來人生仍可期待。羅榮昇說,每二千名患者中,約有五百人需進行慢性穩定治療,其中,需要使用生物製劑者約有一成。由於生物製劑仍需自費,他建議,政府可以專案型式,由神經免疫專家審議彈性開放健保給付,條件為使用免疫藥物持續半年以上,將控制病情得宜者納入,以減緩病友負擔。與疾病共存三年,無非希望減少經濟負擔,回歸社會。沈琴惠盼能以自身經歷,呼籲政府進一步評估醫療資源利用,提升弱勢病友家庭醫療環境,降低社會長期照護成本,共同幫助這群少見疾病患者。【延伸閱讀】>>眼前發黑、手腳麻痹求診3月卻非中風 醫:留意5大症狀健保大傘下的孤兒 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盼援手明明罹病人數少之又少,估計全國僅有五百名患者,但泛視神經脊髓炎 (NMOSD)卻未列罕見疾病,甚至被排除在重大傷病之外,有如健保大傘下的孤兒,許多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在一次次復發後,失明、全癱臥床,景況令人鼻酸。為此,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共同舉辦「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及病友代表,希望在健保資源分配原則下,提供最佳治療,並減輕病友經濟負擔。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期盼透過這次座談能結合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等力量,為少數病友發聲。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是一種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因故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羅榮昇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產生劇痛;如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病友代表沈琴惠在發病之前為國內某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工作壓力沉重,經常加班熬夜,一○七年三月突然發病,雙腿使不上力,緊急就醫,住院期間接受多項檢查,一個月後確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因為病灶位於胸椎,導致腰部以下幾無知覺,住院臥床三個月。她形容自己是「走著進去醫院,三個月後坐著輪椅出來」。因泛視神經脊髓炎既非重大傷病,也不是罕見疾病,沒有健保給付,出院時已負債一百萬,而她領有的身心殘障卡即將到期,未來的治療費用仍得自行設法。台大臨床藥學所所長蕭斐元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發病時間較早,以3、40歲輕熟女居多,一旦罹病,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建議健保署與藥廠議價,協商出合理的給付價格,滿足少數病人的臨床需求。如果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有限,則應將健保資源保留給其他病友,用在刀口上。對於病友的悲慘經歷,健保署長李伯璋感同身受,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治療上,確實充滿困境,呼籲臨床醫師應主動向健保署反映病人治療困難之處,大家齊心討論,提供病友的需求。李伯璋說,健保永遠站在病人角度,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妥善分配,因此,無法盡如人願,但會盡力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健保立場當然以病患用藥權益為優先考量。」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說,共擬會議專家討論給付新藥時,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成本、相對療效以及臨床急迫性,儘管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且生物製劑藥費昂貴,但共擬會議仍會列入議程,討論此案。羅榮昇建議,將生物製劑列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二線用藥,慢性期患者如果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六個月後療效仍不佳,就可嘗試單株抗體生物製劑,初估每年約五十名病友亟需進一步治療。【延伸閱讀】>>健保改革 須顧及弱勢病患權益新藥納健保指標多元 首重臨床療效新藥對病人可能足以救命,健保資源有限卻無法及時給付。學者認為,新藥給付牽涉到臨床療效和預算有限等難題,要做有效分配,著實考驗主管機關。輔仁大學海量學程助理教授、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理事陳詠宸指出,健保一般新藥的預算來源,以匡列新醫療科技(包含新增診療項目、新藥及新特材)來說,今年約編列卅五億元。如果是被歸類為罕見疾病用藥,亦即俗稱的「孤兒藥」,目前健保總額匡列有「罕見疾病、血友病藥物及罕見疾病特材」,今年編列了一百一十七億元;另外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捐每年亦補助健保一億多元。但如果有些新藥,病人數目只有不到五百人,既尚未納入健保新藥,也未列入罕病用藥項目,病人用藥權益該如何考量?為達到最有效的分配,健保署設置有一定機制來決定預算。台灣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所長蕭斐元指出,健保署一年召開六次「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如以去年十二月召開的共擬會議通過多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案及給付規定擴增案來看,財務影響評估約七點七億元;據此金額乘以六次的會議,一年高推估應新增四十二億元新藥總額預算;但事實上去年新醫療科技預算僅編列卅五億餘元,有近七億的不足。蕭斐元指出,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TaSPOR)也曾對醫療政策專家及臨床照護意見代表等相關人士,做過新藥價值的評估研究調查,並發表政策建言指出,新藥的價值含臨床療效、疾病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病人相關考量、經濟效益及醫療體系可行性等五大面向,在調查結果中,受訪者仍認為以臨床療效,被視為最重要的面向。不過,蕭斐元強調,國際藥物經濟學會(ISPOR)也曾指出藥物價值(Value)包括醫療需求、健康影響及生活品質等許多層面,因此不是單方面的考量,就能達到所謂的新藥價值。蕭斐元說,目前國內醫療科技評估在財務衝擊分析時,常以藥物費用對總成本預算的影響來考量;對於藥物以外的項目,例如減少回診的相關醫療費用,雖已適度納入考量,但並非每一個藥品建議者都能提供相關數據,這或許也值得各界未來參考。陳詠宸指出,英國的醫療科技評估單位NICE也建議,希望病人即早取得價值創新的治療,同時在治療重度疾病時,可以更公平地取得這些藥物;然而前提是要採納更多證據,並且以更好的醫療科技評估預測結果,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
2021-09-07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泛視神經脊髓炎 健保傘下孤兒
明明罹病人數少之又少,估計全國僅有五百名患者,但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卻未列罕見疾病,甚至被排除在重大傷病之外,有如健保大傘下的孤兒,許多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在一次次復發後,失明、全癱臥床,景況令人鼻酸。泛視神經脊髓炎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為這群少數病友發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共同舉辦「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及病友代表,希望在健保資源分配原則下,提供最佳治療,並減輕病友經濟負擔。易因病而殘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劇痛;若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病友代表沈琴惠,發病前為國內某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工作壓力沉重,經常加班熬夜,一○七年三月突然雙腿使不上力,緊急就醫,住院期間接受多項檢查,一個月後確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因為病灶位於胸椎,導致腰部以下幾無知覺,住院臥床三個月。她形容自己是「走著進去醫院,三個月後坐著輪椅出來」。因泛視神經脊髓炎既非重大傷病,也不是罕見疾病,沒有健保給付,出院時已負債一百萬元,如今她領有的身心殘障卡即將到期,未來治療費用仍得自行設法。好發輕熟女台大臨床藥學所所長蕭斐元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發病時間早,以卅、四十歲輕熟女居多,一旦罹病,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建議健保署與藥廠協商出合理的給付價格,滿足少數病人的需求。如果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有限,則將健保資源保留給其他病友,用在刀口上。對於病友的悲慘經歷,健保署長李伯璋感同身受,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治療上,確實充滿困境,呼籲臨床醫師應主動反映病人治療的困難,大家齊心討論,提供病友的需求。盼放寬給付 李伯璋說,健保永遠站在病人角度,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妥善分配,因此,無法盡如人願,但會盡力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健保立場當然以病患用藥權益為優先考量。」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說,共擬會議專家討論給付新藥時,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成本、相對療效以及臨床急迫性,儘管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且生物製劑藥費昂貴,但共擬會議仍會列入議程,討論此案。羅榮昇建議,將生物製劑列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二線用藥,慢性期患者如果接受傳統藥物充分治療後,療效仍不佳,就可嘗試單株抗體生物製劑,初估每年約五十名病友亟需進一步治療。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期盼結合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等力量,為少數病友發聲。
-
2021-09-07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1:別讓患者成健保大傘下遺孤
明明罹病人數少之又少,估計全國僅有五百名患者,但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卻未列罕見疾病,甚至被排除在重大傷病之外,有如健保大傘下的孤兒,許多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在一次次復發後,失明、全癱臥床,景況令人鼻酸。泛視神經脊髓炎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為這群少數病友發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共同舉辦「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及病友代表,希望在健保資源分配原則下,提供最佳治療,並減輕病友經濟負擔。易因病而殘 喪失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劇痛;若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病友代表沈琴惠,發病前為國內某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工作壓力沉重,經常加班熬夜,一○七年三月突然雙腿使不上力,緊急就醫,住院期間接受多項檢查,一個月後確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因為病灶位於胸椎,導致腰部以下幾無知覺,住院臥床三個月。她形容自己是「走著進去醫院,三個月後坐著輪椅出來」。因泛視神經脊髓炎既非重大傷病,也不是罕見疾病,沒有健保給付,出院時已負債一百萬元,如今她領有的身心殘障卡即將到期,未來治療費用仍得自行設法。好發輕熟女 經濟負擔沉重台大臨床藥學所所長蕭斐元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發病時間早,以卅 、四十歲輕熟女居多,一旦罹病,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建議健保署與藥廠協商出合理的給付價格,滿足少數病人的需求。如果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有限,則將健保資源保留給其他病友,用在刀口上。對於病友的悲慘經歷,健保署長李伯璋感同身受,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治療上,確實充滿困境,呼籲臨床醫師應主動反映病人治療的困難,大家齊心討論,提供病友的需求。盼放寬給付 將列共擬會議 李伯璋說,健保永遠站在病人角度,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妥善分配,因此,無法盡如人願,但會盡力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健保立場當然以病患用藥權益為優先考量。」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說,共擬會議專家討論給付新藥時,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成本、相對療效以及臨床急迫性,儘管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且生物製劑藥費昂貴,但共擬會議仍會列入議程,討論此案。羅榮昇建議,將生物製劑列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二線用藥,慢性期患者如果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六個月後療效仍不佳,就可嘗試單株抗體生物製劑,初估每年約五十名病友亟需進一步治療。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期盼透過這次座談能結合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等力量,為少數病友發聲。
-
2021-09-07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3:1年藥費90萬 病友盼伸援
三年多之前,沈琴惠為一家知名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年薪一兩百萬,盡管工作忙碌,經常往來大陸、台灣,但那時身體健康,認為可以再拼個一二十年,沒想到一次輕微的腳踝扭傷就醫,改變了她的人生,原本是人生勝利組,在確診泛視神經脊髓炎後,為了治病,還得跟人借錢。今年五十六歲的沈琴惠表示,當時腳踝受傷,在大陸出差之前,趕緊就醫,在待診的過程中,身體突然不聽使喚,明明有尿意,卻尿不出來,超音波檢查發現,膀胱脹大,醫護人員緊急以導管排尿。「很正常的進去看診,怎料這一住院就是三個月。」沈琴惠無奈地說,為了找出病因,做了無數檢查,現在一想起抽取脊髓的痛苦,仍會頭皮發麻。四肢活動狀況愈來愈差,影像報告顯示,胸椎四至六節出現浸潤現象,醫護以尖銳物測試她下半身,竟毫無知覺。經過一個多月的折騰,最後確診泛視神經脊髓炎,胸椎神經遭受攻擊,造成全癱,必須長期臥床,為此,被迫離開工作職場,先生提早退休,全心全意投入照護。沈琴惠表示,確診後接受藥物治療,肢體逐漸恢復知覺,必須長期復健,出院後定期回到醫院接受復健,從躺臥病床到坐上輪椅,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咬著牙,苦撐過來,「像是嬰兒一樣,從頭開始學習站立、走路。」沈琴惠說,為增加肌力,到現在仍須每周兩次復健訓練,走起路來,仍頭重腳輕,有如「騰雲駕霧」,彷彿腳跟無法著地,麻煩的是,經常尿崩,且排便困難。沈琴惠表示,這兩三年來,大小便失禁,尿液糞便說來就來,這對重視形象的她來說,幾乎無法忍受,無地自容,所幸先生從旁協助,體恤關懷,才慢慢熬過。但這還不是慘的,胸椎神經病變,引發神經傳導異常,極度痛苦,即使服用止痛藥,還是壓不住,好幾次想一死百了。沈琴惠形容,「就像是一股強大電流往上竄,迅速擴散到四肢,痛到在地上打滾。」,嚴重時,一天好幾次酷刑,睡覺翻身,身體一動,隨即遭受電擊。除了身體疼痛,沈琴惠還必須面對龐大的醫療費用,她說,「常被醫院帳單,追著跑。」光是住院三個月醫療費用就超過七十萬,每星期都會收到數萬元的醫療帳單,原以為醫療保單應該夠支付費用,沒想到,泛視神經脊髓炎不在重大傷病範圍中,只能請領住院理賠。藥費、房貸、孩子教育費用,耗盡手頭上的存款,沈琴惠只好開口向公司老闆借了一百萬元,沒多久,這筆錢就用光了,而公司也因她病假時間過久,影響運作,予以資遣。沈琴惠表示,度過急性期之後,病況逐漸穩定,開始接受免疫抑制劑與生物製劑治療,經濟負擔更為沉重,「光是打針,一年得燒新台幣四十萬元,連同其他藥費,一年治病花費超過八九十萬。」生物製劑一針近五萬元,一年打八針,分成四個療程,每次打兩針,每次刷卡就是十萬,沈琴惠表示,常問醫師「可以只打一針嗎?」,實在快付不出來,答案當然是「不行」從臥床三個月,身體全癱,到現在可正常行走,沈琴惠已經相當知足,感謝家人的支持。龐大的經濟負擔,沈琴惠擔心拖垮了整個家庭,一度想「放棄治療」,但因孩子一句「如果媽媽就這麼走了,一輩子內心難安」,讓她願意豁出去,決定賭一把。與泛視神經脊髓炎共存三年,瞭解其中之苦,這一年多來,沈琴惠積極成立病友團體,初期難度相當高,因為個案實在太少了。她分享自身經歷,呼籲政府能夠有效地運用醫療資源,提升弱勢病友家庭醫療環境,降低社會長期照護成本,重塑病患生命價值。
-
2021-09-0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醫病天地/下背痛險暈厥 罕見腰肌膿瘍
65歲周姓婦人長期飽受下背痛困擾,尋求各式民俗療法,日前下背痛到幾乎暈厥,送到醫院發現白血球含量高達正常值2倍,最後診斷為「腰肌膿瘍」,嚴重可能下肢癱瘓、引發敗血症,幸經清創手術後持續服用抗生素,已逐漸恢復健康。腰肌膿瘍是罕見後腹腔感染,好發於糖尿病、腎臟病等抵抗力較差者,常有下背痛、發燒、排尿困難等狀況,但發生率不高、症狀又經常與其他疾病混淆,必須仰賴醫生經驗及適當影像學檢查,才能早期診斷。周姓婦人因椎間盤滑脫備受腰痛困擾,嘗試各種民俗療法緩和不適,卻在日前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痛,送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診斷發現,周婦白血球含量高達正常值2倍,小便中白血球含量也偏高,且併有微燒,改由腎臟內科收治。腎臟內科主任洪思群為周婦安排磁共振,懷疑是民俗療法的治療過程中,有些針具或侵入性醫材未消毒完全,造成局部感染,進而引發菌血,細菌經血液侵犯腰肌才生成膿瘍,且膿瘍已侵犯脊椎,嚴重可能危及生命。不過周婦膿瘍未完全成形不適合引流,感染範圍卻擴及脊椎,最終腎臟內科、感染科與神經外科決定以微創手術進行清創,並連帶處理椎間盤患部,術後持續以抗生素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
2021-08-2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射精空包彈代表精盡人亡?泌尿科醫:當心糖尿病
小余長得精壯,今年35歲,由女友陪著來到診間。他的困擾是這兩周以來,射精時竟然都是「空包彈」。他說自己射精力道變弱,不但射程減少,力量也減弱,已有一段時間。逐漸地,整體射精量減少,甚至只有少量的精液「流」出。最令他擔憂的是這兩周竟然變「空包彈」(或稱「乾射」,dry ejaculation)。他常聽人說,所謂「精盡人亡」。小余滿心驚恐,深怕會有什麼不測。血糖嚴重超標,誘發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我請小余不必緊張,先確認他性功能狀況。小余表示,他的性慾並沒有特別改變,勃起功能也都正常。倒是最近因「空包彈」現象,心情上受到一些影響。「你有什麼慢性病或是長期服用的藥物嗎?特別是糖尿病。」「都沒有耶!」小余說。「你家人、長輩是否有糖尿病的情形?」我又問。「我母親!還有舅舅及外公他們都有糖尿病。我母親有尿毒症在定期洗腎。」「麻煩你先做個血液檢查,看看血糖、荷爾蒙狀況,小便也驗一下,我們再根據結果來討論。」等到檢驗結果出來,看了小余的數據,我向他解釋:「你的荷爾蒙指數都在正常範圍。但是血糖350(mg/dL)很高,且糖化血色素(HbA1c)高達13%。尿中糖分是4個+,表示你有糖尿病,我判斷你的『空包彈』症狀應該與糖尿病所誘發的糖尿病神經病變有關。我幫你轉診新陳代謝科作進一步鑑定,你一定要即刻開始控制血糖。」小余與女友理解了,也明白即刻妥善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許多年輕人跟小余一樣,從沒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也沒想到高血糖會導致自己只能發射 「空包彈」甚至「禮砲」呀。空包彈能生小孩嗎?先從改善血糖做起。我了解小余的焦慮,並請他先不必擔心生育問題。我解釋:「像你這種情況,睪丸造精多半是正常的。控制血糖後,即使射精狀況無法百分之百復原,透過人工生殖技術,仍能順利懷孕。」「若血糖控制得宜,的確有機會改善射精。但完全恢復的可能性不到三分之一,你要有心理準備。」我接著說:「即使最終無法恢復射精,有兩種策略來解決生育問題。第一種是電激取精(electroejaculation),即應用直流電刺激骨盆腔肌肉,誘發收縮,使輸精管、儲精囊、攝護腺都能一起誘發蠕動及收縮,如此就可以促使精液排出。再將精液轉送到子宮腔中,以助卵子受精。這個技術以前經常用在瀕危物種收集精子的用途,例如大貓熊的取精;在人體,一般會用在脊髓損傷合併射精障礙的情況。」「第二種策略,是直接從睪丸或副睪中將精子取出,配合配偶取卵,以體外單精子卵胞質注射術(ICSI)方式的試管嬰兒技術,再將胚胎植入子宮,以完成受孕的結果。」但選擇哪種策略要考慮配偶年齡,卵巢功能、副作用、費用及風險等因素。小余與女友理解了,也明白即刻妥善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但許多年輕人跟小余一樣,從沒發現自己患有糖尿病,也沒想到高血糖會導致自己只能發射 「空包彈」甚至「禮砲」呀。醫師講堂男性糖尿病神經病變 多從射精障礙開始要瞭解糖尿病引起射精障礙的原因,要從分析射精的機制開始。射精動作可分解成四個細節:第一個是「攝護腺收縮」,即先將膀胱頸關閉,使尿道形成一個封閉的管腔,同時使攝護腺液排泄到攝護腺尿道中。第二個動作是「輸精管的快速蠕動」,會將精子快速地從副睪尾端瞬間輸送經射精管排放到尿道中。第三個動作是「儲精囊收縮」,將儲精囊中的大量精漿經由射精管湧入尿道。最後一個動作就是球海綿體肌(bulbocavernosus muscle)間歇性的收縮,將尿道中滿滿的精漿擠壓噴出尿道。前三個動作都是藉由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所控制。從組織學上來看,交感神經是人體神經中神經鞘(nerve sheath)包覆最薄的神經。糖尿病所伴隨的神經病變常是從交感神經系統先出現障礙,其次才是副交感神經系統,再來是體神經。副交感神經主管「勃起功能」。而射精的最後一個動作(球海綿體肌收縮)是由體神經系統支配。因此男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大多是從「射精障礙」開始,射精量少,力道弱,到逆行性射精及乾射(俗稱空包彈)先行表現,其次就會加上勃起功能障礙,最後才是缺乏脈衝性的排精動作。
-
2021-08-13 新聞.健康知識+
脫水10跡象!尿液出現這種顏色代表你已經脫水了
夏日氣候酷熱難耐,在外頭活動的大家,是否偶爾覺得頭昏、疲憊想睡,或是尿量變少?如果您發現上述現象,您可能已經「脫水」了。水分是維持人體運作的重要成分,一旦脫水,可能造成認知能力下降、影響性生活表現,甚至引發熱痙攣、昏厥…等併發症,需要儘速接受醫療處置。觀察尿液顏色、排尿頻率 及早發現脫水徵兆不論是在外工作還是活動,體內水份因為流汗而大量流失,如果忘記補水,就有可能脫水。尤其老人、小孩、慢性病患,都是脫水的高危險群,應特別注意。事實上,尿液的顏色是判斷脫水與否最簡單、實用的方式,小便後別急著沖水,先往馬桶內看一眼,就可以知道自己需不需要補充水分。在一篇《健康線上(Health Line)》的文章中,將尿液顏色由淺到深,分為5個漸層,各代表不同的缺水程度:若尿液呈現透明,代表水分過多,應暫停喝水;呈接近檸檬汁的淺黃色,是最佳狀態,體內水份含量適中;尿液顏色接近啤酒的黃色時,仍屬正常;若出現琥珀色,則已屬輕微脫水,建議開始多喝點水;尿液呈褐色或深橘色時,代表已經脫水,應補充大量水份及電解質。不過尿液的顏色也可能因為食用特定食物如:蘆薈…等,或腎臟病、肝病所致,未必僅是脫水所致。而除了尿液顏色以外,脫水的跡象還包括:頭暈、頭痛、疲倦、口渴、皮膚乾燥、排尿次數下降、淚液減少…等,較嚴重的脫水患者,還可能出現低血壓、心跳過快、呼吸急促…等症狀。脫水在醫學上屬於急症,若有上述不適應儘速補水或就醫。除了補水,還要補電解質 善用糖、鹽在家就能做針對脫水患者,補充水分是首要的重點,除了同時有嘔吐、腹瀉症狀的患者,需到醫療院所接受靜脈注射外,一般民眾以多喝水的方式補水即可。專家建議,除了喝白開水之外,可以選擇低含糖量的運動飲料或電解水。手邊沒有電解水的患者,在家也可以1/2茶匙鹽、6茶匙糖,搭配1公升開水的比例,自行製作。補水時,也需切記避免碳酸飲料、酒精、過甜的飲料及含咖啡因的飲料,這些類型的飲料會使脫水情形惡化。對於脫水等熱傷害症狀,預防絕對勝於治療,平日適時補水、避免於太陽直射下從事強度過高的活動,是避免脫水的好方法。一般成人的每日水分建議攝取量,是女性約9杯,男性則是13杯,每杯為8盎司(236毫升),也就是說,平均每日飲水量約為2000毫升,依照居住環境、個人的健康情況,以及活動量多寡,需再行增減。此外,一位成年人每日的正常排尿頻率,則落在每日9-14次之間。不論是氣候、運動…等任何原因導致的脫水,都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除了出現脫水徵兆時,儘速補水或就醫,平日也做好補水措施,並適量補充電解質,是炎炎夏日的最佳自保之道。脫水10跡象1.尿液呈現琥珀色、褐色或深橘色2.排尿次數下降3.頭痛、頭暈4.疲倦5.口渴6.皮膚乾燥7.淚液減少8.低血壓9.心跳過快10呼吸急促脫水怎麼辦1.大量補充水分,白開水、低含糖量的運動飲料或電解水。2.避免於太陽直射下從事強度過高的活動。3.有嘔吐、腹瀉症狀的患者,需到醫療院所接受靜脈注射。參考資料:.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ehydration#prevention.https://www.webmd.com/a-to-z-guides/dehydration-adults
-
2021-08-0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整天提不起精神,是「濕氣重」還是「氣虛」?中醫師提醒7大關鍵:排除體內濕氣,這樣流汗才有用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外,你也該知道濕氣常見7大問題:Q1.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是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身體痰濕重會使水液運行速度減慢,所以較容易形成易胖體質。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但是也有例外的,有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所以營養吸收不良,反而造成手腳瘦瘦的,只有肚子脹脹的。Q2.身體濕氣重的人不能喝太多水?有的人認為身體濕氣重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其實不然,如果喝太多冰飲是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但如果喝溫飲就不一樣了。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溫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Q3.冬天因為天氣乾燥,所以濕氣會自動改善?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所謂的「外濕」,在夏天濕氣重的症狀的確較容易發生,如濕疹或香港腳。但是還有一種濕氣是「內濕」,可能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較弱,有可能是脾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代謝水液的能力也較差,所以會形成濕性體質,這種人就不侷限在夏天才表現出症狀,冬天天氣乾燥,濕氣重的人在冬天症狀有可能會比較不明顯,但是濕氣還是存在體內,所以很容易又會被誘發出來。Q4.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氣虛體質的人是「虛證」,症狀有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懶得講話,講話的聲音比較小聲,臉色白沒有光澤,東西吃得少且消化差,容易流汗。痰濕體質的人是「實證」,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所以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也有些人他是「本虛標實」,那是因為脾氣虛而導致濕氣產生,這時就兩者兼具了。由於體質的判定有時很複雜,必須尋求專業的中醫師來判斷,有時必須結合舌診與脈診才可以判斷準確。Q5.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排濕?●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蒜:大蒜能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 金針花: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黃瓜:1. 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轉化為脂肪,因而可以減肥。2. 所含的纖維能促進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有降低血液中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綠豆芽:對膽固醇過高有幫助。● 茄子:1. 含有皂草甙、葫蘆巴鹼、水蘇鹼、茄素及紫色的多酚,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2. 熱量低、不含澱粉、含有大量水分,能有飽腹感,適合欲瘦身者食用。● 香菇:含核酸類物質、豐富的胺基酸及礦物質,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 蘑菇:對降低血脂有幫助。● 杏鮑菇: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 金針菇:對降低膽固醇及預防高血壓有幫助。● 黑木耳:為膠質菇類,能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肥胖症極有幫助。● 海帶:海帶的褐藻酸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紫菜: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幫助。● 竹笙:1.常食竹笙對消除腹壁多餘的油脂有幫助。2.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幫助。● 蘆筍:1.可利尿。糖尿病、肥胖症者可食用。2.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適合吃。● 油菜: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者食用。● 洋蔥:可降脂、降血糖,能減輕糖尿病人的不適症狀,如口渴、尿多等症。●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地瓜:可抑制高膽固醇,保持血管的彈性。● 白蘿蔔:可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肥胖,防止膽結石形成。● 冬瓜:1.可利水消腫,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有幫助。2.冬瓜不含脂肪,且含有丙醇二酸成分,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能防止人體的脂肪堆積。●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由於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多吃無妨。●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Q6.有「除濕機」身體就不會濕氣重了?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內濕也要一併處理才可獲得改善。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Q7.流汗可以排濕?流汗的確可以幫助排濕,不過流汗是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不要以為排愈多汗就對身體愈好。像是夏季烈日酷暑,毛細孔開洩,汗液外洩,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而且「心主神志」,從而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毛細孔開而多汗,汗出過多,此為傷津,傷津會見到口渴、唇乾口燥、大便乾硬、尿黃、心煩、躁亂等症。流汗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的症狀。另外要注意的是,流汗後不可以喝冰飲,只能喝溫水,否則冰飲入體內,又會讓身體排濕的功能下降了。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8-0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手術 96歲翁好排尿
攝護腺肥大症甚至攝護腺癌在中老年男性中是很常見的健康問題。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指出,輕狀者有小便困難、頻尿、急尿或夜尿情況,嚴重者會因膀胱排尿受阻,導致尿滯留、膀胱變形、腎臟水腫、腎衰竭需洗腎,可以藉由攝護腺雷射手術,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許富順舉例,一名96歲的空軍飛官退伍的洪爺爺,身體硬朗但因攝護腺肥大有急尿、滴尿、夜尿問題,身上總有異味,讓他十分困擾,又因年紀大加上慢性病史,想要手術治療卻總被告知風險極大,後來選擇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剜除術,才解決多年痼疾,術後排尿順暢、夜尿改善很多,彷彿年輕30歲。許富順表示,攝護腺肥大症目前有相當多種藥物可以治療改善,但如果服藥出現副作用,像是頭暈、血壓降低、心悸或性功能障礙等,以及中重度以上攝護腺肥大症者,都應該考慮以經尿道手術來根治。過去10多年是採取電刀刮除術來治療者,即經尿道用內視鏡電刀一片片將攝護腺刮除,可快速處理其堵塞,但缺點是出血多、不適合高齡患者,術後也有尿失禁、陽痿的副作用。如今攝護腺雷射手術已成為取代傳統電刀刮除術新方式,因雷射氣化過程,出血極少、安全性高,就算是服用抗凝血劑者也可安全進行手術,術後快速拔除尿管,減少疼痛感,血尿恢復快,可快速恢復日常生活。許富順呼籲,中老年男性應定期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利用國際攝護腺症狀表分數評估攝護腺肥大症狀,以及經直腸攝護腺超音波檢查量測攝護腺體積,並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減緩排尿症狀,遠離攝護腺癌的威脅。
-
2021-08-02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解除居家辦公也會對毛孩造成壓力!獸醫提供3解方
居家上班兩個多月之後,疫情終於降回二級,真是可喜可賀!很多人也即將逐步輪班回到公司了吧? 記得我五月時寫的文章嗎?你突然從每天上班改為全天候都在家,對毛孩可能造成壓力。現在,經歷了2個多月毛孩與你朝夕相處,你再度離家回到工作崗位,可能又是另一次壓力的來源喔!因為狗貓是很重視「常規 (routine)」的動物,經過了兩個多月居家辦公,不管是原本嫌棄你在家的毛孩,還是黏人的毛孩,好不容易習慣你整天存在了,如今,適應了兩個月的常規又要再次被打亂了啊!去年6月,美國各地逐漸解封鎖時,美國獸醫學協會 (AVMA) 對此提供了建議,趁著你還在家工作的這段時間,如何提早幫助毛小孩開始適應你回去工作。我稍微整理成以下重點,給讀者們參考:1.逐漸回復到上班時的作息開始把生活作息調整成每天出門上班的常規時間:例如幾點要起床、幾點吃早餐、幾點遛狗、幾點就寢……,讓毛孩重新適應。關於這一點,我之前的文章其實就建議,在居家辦公期間,最好就盡量依循正常上班時的作息,提早為解封的這天做準備。如果居家防疫期間作息已經完全變調的各位,趕快開始也猶未晚矣。2.幫助毛孩逐漸習慣你不在家開始每天離家一段時間,並逐漸延長。如果毛孩疑似因此焦慮亂咬東西,千萬不要體罰,試著放慢進度。可以在出門的時候給一些小點心或玩具,讓他覺得你出門就有好康。每次出門之前可以遛一下狗狗或是跟貓咪玩一玩逗貓棒,運動消耗體力有助於毛孩的情緒平穩。記得,出門與回來的時候都盡量表現得冷靜而若無其事。3.活用各種玩具餵食球、食玩、啃咬玩具、餵食器等各種安全的玩具,讓毛孩獨自在家的時候有點事做。因為「太無聊」也是焦慮的來源。這一項,其實不只是在疫情期間,平日只要是毛孩獨自在家時,這樣做都會有所幫助。最後還是要提醒,請觀察各種不對勁的行為:例如看起來躁動不安、亂叫、亂咬東西,或是在不對的地方大小便。有的時候,這種異常來自壓力下的行為問題,但也有可能是疾病所導致。所以,有行為異常一定要先釐清是不是生病了!此時,先尋求一位專注在行為學領域的獸醫師協助,也許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獸醫老韓FB,原文出處:你要回去上班了,那毛孩咧?⭐️「寵物健康我守護」徵文邀稿中 賺獎金6000幫毛孩加菜!陪你在家度過苦悶疫情的毛小孩,歡迎來分享牠的健康小故事!來信需附上寵物簡歷與照片,不僅有高額獎金,還有udn文創精美授權贈品等著你喔!(點擊上圖瞭解更多活動詳情)活動截止日為8/24(二),歡迎踴躍投稿!
-
2021-07-28 癌症.抗癌新知
傷口長久不癒、身體疼痛持續…注意癌症十大警訊,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06年十大死因,癌症仍具首位,大家是不是從聞癌色變,到已經有點麻木了?癌症是那麼輕易地走入了我們的生活中,被癌症奪走生命的親友也漸漸時有所聞。但是,只要能提早發現徵兆,早期接受治療,癌症的治癒率仍是非常高。以下整理「癌症十大警訊」,歡迎大家分享給親朋好友,不要輕忽身體早已告訴你的徵兆,立即就醫檢查與治療,以免一拖再拖,而造成自己與家人的遺憾。▍癌症十大警訊:若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一)排便或排尿習慣改變:如果大小便次數突然增加或減少,突然出現便秘、腹瀉或糞便變細、頻尿、解尿困難、大小便顏色或內容物有異狀,都要進一步檢查直腸、膀胱或攝護腺。(二)有長久不癒的傷口: 身體傷口通常一星期就會癒合,但如果超過二、三星期都沒有癒合的話,就必須特別注意。(三)身體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像是身體各部位,經常出現異常出血或瘀青。(四)乳房或身體其他部位觸摸到腫塊:腫塊通常不痛不癢,在頸部發現腫塊要注意鼻咽癌、肝癌、肺癌;腹部如果發現腫塊,小孩可能要注意神經母細胞瘤,大人則有可能懷疑是肝癌。(五)長期消化不良或吞嚥困難現象: 有進食困難的狀況發生,或是沒有胃口或消化不良等,就要特別檢查咽喉、食道或胃。(六)痣或疣有明顯的變化: 皮膚上的痣或疣有紅、腫變大或明顯改變,要注意是否為黑色素瘤。 (七)長期不明咳嗽或聲音沙啞: 久咳不癒或咳血、聲音變沙啞等,要特別檢查口腔、喉嚨及肺部。(八)不明原因的身體疼痛: 身體特定部位持續疼痛,長久未改善。(九)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沒有糖尿病、無甲狀腺機能亢進,若沒有特意節食或運動消耗,兩週內減輕體重2公斤,或一個月減少5公斤,都必須特別留意。(十)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燒或全身疲倦感:如果有久未改善的不明原因發燒、倦怠、全身無力等症狀。提醒大家,平時就要注意身體保健與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且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抽菸、飲酒過量等等,若真的有以上徵兆,先請不用太擔心,進一步接受到醫院檢查,了解目前的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台北榮總醫院(本文由愛長照授權刊登,原文網址見此)
-
2021-07-22 該看哪科.罕見疾病
全球5分鐘1人罹多發性硬化症 馬桶女孩憂染疫罕病惡化
全台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已超過2000名,今年30歲的「馬桶女孩」姜藥師也是病友,15歲那年騎腳踏車時,發現左腳卡在車鍊竟毫無感覺,並於18歲確診,與病魔抗戰12年間長期使用免疫藥物。在新冠疫情下,害怕染疫風險增高,雖有機會優先接種疫苗,但仍擔心疫苗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與原有藥物相牴觸。所幸專業醫師告訴她,病友可以施打疫苗,但盡量安排在免疫藥物施打的間隔區間,建議可以先和醫師討論。全球每5分鐘即有1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20至40歲女性發生比例最高,甚至比男性多出兩至三倍。台灣神經學學會秘書長鄔定宇說,人類原本中樞神經纖維覆蓋一層神經髓鞘,但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自體抗體開始攻擊、破壞髓鞘。他提醒,多發性硬化症臨床表現有很多症狀,多為突發性神經學症狀,常見包含有眼睛視力模糊、手腳笨拙無力、步態不穩、大小便問題等,若維持一段時間,就有就診的必要。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孫苑庭則說,多發的意思是,時間、空間多發,第一次發病通常是臨床單一的症候群,發病到確診時間,通常需要兩年半。病友姜藥師在15歲騎腳踏車上學途中,發現自己吃力踩腳踏車卻停滯不前,才發現左腳竟卡在車鍊中卻毫無感覺。她表示,自此之後,左腳走路顛簸無力、右腳則偶而失去觸覺,症狀時好時壞,在18歲時即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因疾病需經常至廁所報到,姜藥師因此笑稱自己為「馬桶女孩」,印象中有次下班回家,20分鐘的車程都在便溺,回家後在廁所痛哭許久,情緒平復後,發現爸媽早已協助將衣物、機車清洗乾淨,讓她感到很安心,更有力量面對病魔,並鼓勵病友,病情控制的好都可以正常生活。近期姜藥師面臨疫苗接種問題,怕與免疫治療相牴觸,擔心自身染疫機率是否更高?孫苑庭指出,多發性硬化症與一般人相比,染疫機率並沒有增加,但少部分接受B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染疫後重症率會提高,危險因子包含年紀、共病與神經學缺損嚴重,尤其是擅自停藥的人,新冠重症及死亡風險高於定期治療者的兩倍。孫苑庭說,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影響病況,除滅毒活性不建議施打外,現行國際上的新冠疫苗都可以接種,惟二線免疫治療恐影響疫苗效力,因此建議患者,疫苗注射時盡量安排在免疫藥物施打的間隔區間,並與主治醫師討論。
-
2021-07-19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毛小孩不乖愛搗蛋?小心可能罹「分離焦慮症」
分離焦慮症?是分離還是焦慮?相信大家應該多少都有聽過分離焦慮,但到底有多少人認認真真的知道這個行為問題對寵物的傷害有多大?分離焦慮症的毛小孩可能會出現這些問題:‧破壞傢具‧哭叫‧亂大小便‧喘、流口水‧不斷的踱步‧發抖很多症狀看起來更像是寵物不乖在搗蛋,其中有些干擾了主人而造成困擾,使得主人想要改善或是治療;但有些沒有干擾主人的生活,而被忽略掉了,但我們常常忽略導致寶貝們造成這些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焦慮」。分離焦慮症的重點在於焦慮,也就是說他們是非常焦慮不安的,是很痛苦的一種疾病,所以不得不重視。除了上述的症狀以外、還有幾個症狀卻很容易被忽略,包含:‧嘔吐‧完全無活力‧靜止不動其中嘔吐往往被認定為醫療問題,而完全無活力、以及靜止不動卻往往被解讀為「很乖」,卻不知道心愛的寶貝生活在焦慮的痛苦之中。分離焦慮症並不像一般的醫療問題,,而是行為問題,更像是心理疾病,沒辦法依照症狀就輕易下診斷是分離焦慮就給抗焦慮藥物。造成分離焦慮症的原因有很多種:‧基因‧後天社會化階段的錯誤導致‧早期離乳‧社會化問題導致‧創傷性的問題引起同時有分離焦慮的寵物中,88%都有噪音敏感問題。所有的行為問題都需要經過詳細的問卷了解病因過程以及行為門診,才能找出行為問題的根本核心源自於哪裡。再依據問題找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以及藥物,絕對不是什麼病就用什麼藥那麼簡單的事。因為針對行為問題所使用的藥物需長期使用,讓藥物在身體裏的濃度須到達一定標準,若輕易更換藥物會造成寵物的不適。因為他們不會說話,所以行為門診更需要慎重選擇及處理。面對自己的寵物在懷疑有分離焦慮的時候。首先就是將他們一天的生活透過監視器記錄下來,接下來就是慎選醫師,尋找專業的醫師診斷及治療,才能真正的解決這類問題!要記得,分離焦慮的確是因為分離而引起,但是分離後引起的焦慮及痛苦,以及同時存在的其他行為問題,才是重點!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敦動物醫院,原文出處:分離焦慮症?是分離還是焦慮?
-
2021-07-10 醫療.中醫
閃到腰怎麼辦?中醫師教你腰閃到時,如何止痛舒緩?
「閃腰」可認為是所有腰痛的急性期,我們的腰部是確保人體可以隨意轉身、彎腰、側彎還能保持平衡,扭腰也不會跌倒而能支撐重心,因此腰椎連接許多肌肉和韌帶,如果扭動角度太大,肌肉和韌帶來不及反應,肌肉突然收縮、緊繃痙攣,就會產生俗稱「閃腰」的急性下背痛或急性腰扭傷。通常是在搬重物、彎腰撿東西或瞬間轉身等狀況下發生,因此急性腰扭傷的好發族群以青壯年為主。治療前要依「象限檢痛法」先做檢查,了解患者是和椎間盤突出比較有關的「前彎腰痛」?或是和腰椎關節炎、椎弓解離、腰椎滑脫較有關的「後仰痛」?按照步驟找出不同病因來處理,就得以緩解。在診所我這樣治急性腰扭傷的處置需先放鬆病患因疼痛產生的緊繃,在肌肉放鬆的狀況下讓患者錯位的肌肉和脊椎復位、固定。但是在處置前要先檢查患者是否有神經症狀,例如麻木、感覺異常、腳跟或腳趾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必須先排除嚴重壓迫的馬尾神經症候群之風險再進行治療。另外也一定要排除的還有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以及腎結石的問題。由於帶狀疱疹水痘病毒潛藏在神經節,因此發作前期會以神經牽引痛來表現,如果病灶是在腰腹部,發作時會很像腰扭傷的急性下背痛。腎結石也會引起腰背急痛,要先排除這些病因。閃腰的起始痛點通常以腰椎以下居多,如果是椎間盤突出引起的閃腰,起始痛點在直覺痛點的對側腹部;如果是退化性腰椎病引起的閃腰,起始痛點在直覺痛點的同側腰臀部。處置時要小心,直覺痛點不宜直接做太多處理,否則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傷害。因此治療以起始痛點為主,可以利用針刀刺絡配合手法復位再做拔罐。閃腰是急性扭傷,所以不要急著想要用運動加速復原,反而應該加以固定、多休息。我的處理方式是使用可以包覆住直覺痛點、夠大片的藥布貼住直覺痛點,讓局部有足夠的固定及支撐作用,避免活動時再拉扯傷害。如果在急性期的發炎處理得宜,一般於三天內就可恢復七、八成以上。教你找痛點自己找痛點要回歸到象限檢痛法,先往四個象限做彎腰、後仰、左右轉等動作,了解是哪個象限疼痛之後,再依椎間盤突出的起始痛點在直覺痛點對側腹部、腰椎滑脫起始痛點在直覺痛點同側腰臀部的原則,互相比較、確認後,找出正確的起始痛點。陳醫師教你止痛自己來一般急性扭挫傷,我們都會建議冰敷,但是閃腰時冰敷的作用較難傳達到內部,反而是熱敷更有效,所以建議熱敷比較有放鬆的作用。在家拔罐放鬆也是應注意直覺痛點先不要動,而是以起始痛點拔罐放鬆為主。放鬆後貼上可以完整蓋住直覺痛點的大型貼布來進行固定。自我保健閃腰後如果還能稍微活動,建議可利用拉長肌肉的姿勢來放鬆。例如採取趴姿俯臥,兩手掌貼地,前臂支撐在地上,雙膝跪地,腳尖向後,慢慢拱肩伸直整個背肌,再慢慢把臀部往後坐,坐在腳後跟上,呈現雙手延伸在前、身體前俯拉長、臀部後坐的姿勢。此時腰背部肌肉拉長,呈現放鬆狀態,有助改善腰背肌緊繃。※本文摘自山谷文教《陳朝龍象限檢痛法:30種常見痠痛的自我理療法》
-
2021-07-07 養生.抗老養生
冷氣吹多產生濕氣,讓你病多難痊癒!中醫師教「去濕2招」:夏吃酸性水果、喝排濕茶飲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什麼是外來的濕氣?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的情況下,稱「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六氣」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於人體是無害的。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過劇的暴熱、暴冷等,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發生疾病。如果外來的濕邪侵犯人體,會造成身體濕氣過重,進而影響正常身體生理功能。台灣氣候多濕夏末秋初還有一個時期稱為長夏,濕為長夏之主氣,在台灣地區,夏季多有颱風,既炎熱又多雨,這時濕氣就很重。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那我們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這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的濕氣很重。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濕邪又容易傷脾陽,而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形成了「內濕」,這是所謂的脾虛濕盛,可見到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狀。濕邪只有夏季才會有嗎?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夏天是濕邪好發的季節,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進而寄居在體內,或者原本體內就有濕氣,外濕會引發內濕,造成了濕性體質。可能夏天濕氣重的症狀會嚴重一點,如濕疹或香港腳容易在夏天發作,但是四季都可能會有濕性表現,不侷限在夏天。濕度是什麼?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物體潮濕的程度。空氣的濕度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對人體適宜的濕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適宜的相關濕度為30%。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外在的濕度(外濕)會間接影響身體的濕氣(內濕),所以濕度高時也要注意排濕。中醫濕邪的特性1. 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易阻遏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脾為運化水濕的主要之臟,性喜乾燥而惡潮濕,濕邪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不正常,進而水濕停聚。2. 濕性重濁:濕邪外襲肌表,則清陽不升,頭昏而沈;濕邪留滯經絡關節,陽氣布達受礙,關節有疼痛沉重感。3. 濕性粘滯:濕邪粘膩停滯,症狀多粘滯而不爽,病多纏綿難癒,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4.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陰位即身體下半身或腹面):濕邪為病多見身體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小便白濁、婦女白帶、腹瀉等病證,多由濕邪下注所致。對症除濕湯品及茶飲.消食潤喉茶飲中藥材:❶山楂、❷炒麥芽、❸大棗、❹生甘草、❺荷葉功效:1. 幫助腸胃消化,可生津止渴助消化。2. 滋潤喉嚨,治療聲音沙啞,保護聲帶,改善咽乾、慢性咽喉炎。說明:1. 山楂可幫助消化,改善食積。2. 炒麥芽可改善食積、消化不良。3. 荷葉性升散,可改善夏日暑濕腹瀉,心煩口渴。材料:山楂10克(3錢),炒麥芽6克(2錢),大棗3枚,生甘草3克(1錢),烏梅3枚,荷葉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利濕消脂茶中藥材:❶鬱金、❷山楂、❸陳皮功效:去濕消脂。說明:1. 鬱金是薑黃的一個品種,有降血脂的作用。2. 山楂則可以減少膽固醇生成,不過胃不好的人要減去這項材料也無妨。3. 陳皮可理氣健脾,亦有燥濕化痰的效果。材料:鬱金10克(3錢),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檸檬梅子綠茶中藥材:❶烏梅、❷山楂、❸陳皮提醒:胃酸過多,胃痛不適的人不適合大量飲用。功效:1. 改善夏天消化不良,食慾不振。2. 去油膩,降油脂,生津止渴。說明:1. 山楂可消食化積,改善脘腹滿悶。2.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3.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所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 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鳳梨、芒果、奇異果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材料:檸檬3片,烏梅3枚,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綠茶3克,冰糖適量。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輕身去濕茶中藥材:❶薏苡仁、❷荷葉、❸陳皮、❹山楂、❺厚朴、❻決明子功效:消食去濕,減脂去油。說明:1. 荷葉可改善暑濕腹瀉,心煩口渴。2. 陳皮可改善腸胃氣滯。3. 厚朴為除脹氣、燥濕、治腹瀉和消痰平喘的重要中藥。4. 決明子可清肝益腎,明目,通便。材料:薏苡仁15克(5錢),荷葉6克(2錢),陳皮6克(2錢),山楂6克(2錢),厚朴6克(2錢),決明子10克(3錢)。作法: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書籍介紹書名: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延伸閱讀: 電梯病毒群魔亂舞,最恐怖的不是「按鈕」而是「它」!重症醫師黃軒:4關鍵避開病毒
-
2021-06-29 新聞.健康知識+
核醫檢查一定要打針嗎?檢查完身上還有輻射嗎?放射師叮嚀3原則防護輻射
「醫生,這個藥有輻射ㄟ,會不會怎麼樣啊?」「穿過的衣服要不要丟掉?」「我很討厭喝水,為什要一直多喝水呢?」「不要接近小孩,那可以抱狗嗎?」這些病人提出的疑慮,在核醫科每天都會聽到。正在核醫科做檢查(核子醫學檢查)的您,是否也有這些困擾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檢查一定要打針嗎?是的,檢查時使用核醫藥物,身體不同部位組織有其獨特的生理特性,核醫藥物是將放射核種結合到不同化合物上,透過化合物帶著核種進入到身體,再利用核種釋放的放射線進行檢查,多數藥物是透過打針進入身體,只有少部分藥物是透過吃藥或是吸入的方式給予。不同檢查用的藥一樣嗎?不一樣喔!每項檢查要觀察的部位都不同,需要使用不同化合物搭配核種,所有藥物都是依照您安排的檢查時段及種類特別「客製化」量身訂做的。核醫藥物有輻射嗎?是的,核醫藥物本身就帶有輻射,但都是使用足以配合檢查的最低合理劑量,而且放射核種在自然狀態下會隨時間消逝,一般來說,核醫科使用的藥物「保鮮期」不會太久,所有藥物都無法「事先庫存」,配合檢查時段,準備好隨即使用完畢。而當藥物放置過久、劑量過低時,就沒辦法進行檢查,因此檢查時務必準時報到,避免因藥物消逝而影響檢查。為什麼要等很久才能檢查?依照檢查種類的不同,核醫藥物會透過打針、吃藥或是吸入的方式給予到您身上。藥物進入到身體後,會因為身體的代謝作用,分布在不同組織中,因此核醫檢查能夠真實反應每個人身體代謝與吸收情形,屬於個體化的檢查。由於每種藥物擴散或吸收時間不同,因此不同檢查等候時間不相同,短則數小時,長則數天;多數檢查當天即結束,少數檢查要連續多次(天)造影,取得不同時段影像進行判讀。檢查的時候,機器一定要靠那麼近嗎?一般來說,檢查時接受到最少輻射是首要目標,因此核醫藥物都是使用最低合理劑量,選用的藥物除了「保鮮期」短,釋放的放射線行走距離也都不會太遠。由於劑量少,行走距離短,因此檢查時,機器需要盡量您的靠近身體,以得到更好的影像品質。檢查完之後身上還有輻射嗎?是的,檢查完成後,身上還有微量輻射。雖然不同藥物代謝方式不同,但大多數藥物是透過小便排出,因此在核醫科常常被提醒要多喝水多上廁所,主要是希望透過水分加速代謝,使體內藥物減少得更快。但藥物原本「保鮮期」就短,而且會隨時間減少,因此即使無法攝取水份也無須緊張,輻射仍然會隨時間消逝。身上的輻射會對家人朋友甚至寵物造成危險嗎?檢查後,身上仍然有一小段時間存在輻射,但輻射量非常微小,而且會隨時間消逝,藥物也會隨時間排出體外,無須太過擔心。輻射大都不會殘留在使用過的物品上,即使衣物不小心沾染尿液(通常已很微量),只要將衣物靜置1天再清洗即可恢復使用,無須因為擔心輻射問題而將衣物或生活用品丟棄。另外,也可以遵循「時間、距離、屏蔽」三原則進行輻射防護。檢查結束24小時內,減少與家屬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例如睡覺、緊鄰同桌用餐等(少數檢查防護時間大於24小時,會再另行通知)。而且輻射射程有限,與家人保持1公尺左右距離,便幾乎沒有輻射,無須太過焦慮。輻射防護小叮嚀核醫科檢查結束後 24 小時內(1) 與受檢者接觸時間越短越好(2) 與受檢者距離保持越長越好(3) 不要接近孕婦及嬰幼童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揭三步驟分辨「真假血氧計」 苦主嘆:可扔回收了
疫情尚未趨緩,三級警戒三度延長至7月12日,民眾長時間待在家中難免人心浮動。近期出現許多民眾因擔心「快樂缺氧(隱形缺氧)」而瘋買血氧計情況,ICU醫師陳志金便發文提醒,更分享確認血氧計真偽的方式,貼文引起網友熱議。陳志金近日平時常在FB個人粉專「Icu醫生陳志金 」分享有關疫情資訊或是生活趣聞,近日他便分享有關辨別血氧計真偽的方式。他在文中說明最近因媒體報導新冠肺炎會有隱形缺氧的症狀,「民眾一窩蜂的購買『血氧計」』。」他進一步指出,坊間有許多販售血氧計的業者,多數民眾難辨真偽,有可能買到「沒有功能的仿冒品」。對此陳志金提出三點確認步驟,首先真品只有夾在活人的手指、腳趾,才會有數字顯示,「如果夾在非生命體上(可以用筆測試),還可以看到數字在跳動的,那就是假的!」第二點則是運動後心跳要比靜止時升高許多,「如果數字差別不大,那就是假的!」陳志金分享第三點可透過閉氣確認,因為閉氣時血氧會下降,且閉氣結束後血氧仍會繼續降低,「因為心臟要把血液送到指尖,是需要『時間』的」,因此他提醒閉氣後血氧指數延後下降的情況,「不是機器壞掉或者是仿冒品喔!這樣的,才是真的!」陳志金道破仿冒的血氧計的套路,「設計一個會跳動的數字(例如血氧96-99之間隨機跳動,心跳在70左右變化),很容易就會騙過一般人。」但只要製造幾個生理變化來測試,便可辨別真偽。文末他也直問「你是買到真的血氧計,還是只是買到一個會隨機顯示數字的LED燈呢?」貼文一出引起網友熱議,讚數更高達1.2萬,「我家的筆心跳都好快,我的血氧計可以扔回收了」、「測試完,還好家裡娃娃跟包包沒心跳⋯⋯呼~」、「今天有看到有人分享,夾在娃娃也有98⋯⋯那隻兔子都要復活了」、「之前就有聽說過,很多便宜的都是放個晶片在裡面隨機跳數字,千萬別貪小便宜,一分錢一分貨啊」。
-
2021-06-26 性愛.愛情診療室
省錢女友「五金行剪指甲、規定一起洗澡」他嘆:出門都覺得丟臉
情侶間如果想要走得長久,價值觀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名男網友分享自己「節儉女友」的各種行徑,他表示女友已經節儉到讓他覺得很丟臉的地步,譬如她超愛試用,甚至還會到五金行剪指甲,為了省水還一定要一起洗澡,同居三個月冒出越來越多令人驚訝的事,讓他不知道該不該繼續下去,引起網友熱議。一名男網友在「Dcard」以「女朋友省錢省到好丟臉」發文,他表示自己家庭是小康,所以沒有這麼省,但女朋友從小就過得比較辛苦,所以可以體諒她比較節儉,但女友有時的舉動很容易造成衝突,像是「很愛關東西」,像是小型電風扇、電視電燈,可能只是剛好上廁所或是拿東西就會被關掉,睡著後不到兩個小時一定被熱醒。另外女友「很愛加水」,沐浴乳、洗髮精、洗碗精、洗衣精、清潔劑、冰箱喝的飲料,通通都要加水,還有出門的時候「超愛試用」,去好市多寧願排很長也要全部都吃過一遍,喜歡一洗完澡就去藥妝店試用乳液、防曬,甚至還會去五金百貨剪指甲,讓原po每次出門都覺得很丟臉。女友為了省水還規定「一定要一起洗澡」,衣服都四、五天才洗一次,會隨身用手機計算只差幾塊錢的東西,原po表示和女友同居三個月「冒出越來越多會讓我驚訝的事」,他也不確定是不是不適合,但又很喜歡她,想詢問網友意見。此文一出也引起網友熱議,「五金百貨剪指甲?有點沒衛生耶,不行,就單這件事 ,我覺得真的很丟臉」、「對小錢斤斤計較的話⋯活著好累」、「太扯了 我們家以前也很窮,但是該花的一點都不會省,該花的要花!」、「好扯哦 身為客家人都覺得羞愧」、「勤儉持家跟貪小便宜是不一樣的」。不過也有人認為「只是習慣不一樣,你可以跟女朋友說未來你會賺很多錢讓她不用那麼省,不懂為什麼會對這種事感到丟臉?」、「對錢沒有安全感吧」、「是不用到丟臉的程度,但是習慣不一樣真的會很不好受,你有沒有事先溝通過才發文啊」、「很愛就溝通」。